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Transcription

1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内容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太陽病綱要... 4 太陽病本證... 4 中風表虛證... 5 傷寒表實證... 5 表鬱輕證... 6 太陽病兼變證... 7 變證治則... 7 辨虛實... 7 辨寒熱真假... 7 辨汗下先後... 7 熱證... 7 虛寒證... 8 陰陽兩虛證... 8 蓄水證... 9 蓄血證... 9 結胸證... 9 臟結證 痞證

2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病治 少陽病綱要 少陽病本證 少陽病兼變證 少陽病變證 辨太陰病脈證病治 太陰病綱要 太陰病本證

3 太陰病兼變證 太陰病兼表證 太陰腹痛證 太陰病轉癒與轉屬陽明的辨證 辨少陰病脈證病治 少陰病綱要 少陰病本證 少陰病兼變證 咽痛證 備考條文 辨厥陰病脈證病治 厥陰病綱要 上熱下寒證證 辨厥熱勝復 辨厥 辨下利 辨嘔噦 預後 備考條文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4 陰陽易差後勞復病 備考原文 太陽病綱要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1)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脈緩者, 名為中風 (2)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重,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3) 太陽病, 發熱而渴, 不惡寒者, 為溫病 若發汗已, 身灼熱者, 名曰風溫 風溫為病, 脈陰陽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 鼻息必鼾, 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 小便不利, 直視失溲, 若被火者, 微發黃色, 劇則如驚癇, 時瘛瘲 ; 若火熏之, 一逆尚引日, 再逆促命期 (6) 病有發熱惡寒者, 發於陽也 ; 無熱惡寒者, 發於陰也 發於陽, 七日愈, 發於陰, 六日愈 以陽數七, 陰數六故也 (7) 傷寒一日, 太陽受之, 脈若靜者, 為不傳 頗欲吐, 若躁煩, 脈數急者, 為傳也 (4) 太陽病, 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 針足陽明, 使經不傳則愈 (8) 太陽病, 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9) [ 註 ] 陽明病, 欲解時, 從申至戊上 少陽病, 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太陰病, 欲解時, 從亥至丑上 少陰病, 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 厥陰病, 欲解時, 從丑至卯上 風家, 表解而不了了者, 十二日愈 (10) 太陽病本證 4

5 中風表虛證 太陽中風, 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 熱自發, 陰弱者, 汗自出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發熱, 鼻鳴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12) 太陽病, 頭痛, 發熱, 汗出, 惡風, 桂枝湯主之 (13) 太陽病, 發熱汗出者, 此為榮弱衛強, 故使汗出, 欲救邪風者, 宜桂枝湯 (95) 太陽病, 初服桂枝湯, 反煩不解者, 先刺風池 風府, 卻與桂枝湯則愈 (24) 太陽病, 外證未解, 脈浮弱者, 當以汗解, 宜桂枝湯 (42) 傷寒發汗已解, 半日許復煩, 脈浮數者, 可更發汗, 宜桂枝湯 (57) 太陽病, 外證未解, 不可下也, 下之為逆, 欲解外者, 宜桂枝湯 (44) 太陽病, 先發汗不解, 而復下之, 脈浮者不愈 浮為在外, 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 今脈浮, 故知在外, 當虛解外則愈, 宜桂枝湯主之 (45)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 頭痛有熱者, 與承氣湯, 其小便清者, 知不在裡, 仍在表也, 當須發汗 ; 若頭痛者, 必衄, 宜桂枝湯 (56) 太陽病, 之下後, 其氣上衝者, 可與桂枝湯, 方用前法 若不上衝者, 不得與之 (15) 病常自汗出者, 此為榮氣和, 榮氣和者, 外不諧, 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 以榮行脈中, 衛行脈外, 復發其汗, 榮衛和則愈, 宜桂枝湯 (53) 病人藏無他病, 時發熱自汗出, 而不愈者, 此衛氣不合也, 先其時發汗則愈, 宜桂枝湯 (54)... 桂枝本為解肌, 若其人脈浮緊, 發熱汗不出者, 不可與之也, 常須識此, 勿令誤也 (16) 若酒客病, 不可與桂枝湯, 得之則嘔, 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7) 凡服桂枝湯吐者, 其後必吐膿血也 (19)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惡風者,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14) 喘加作桂枝湯, 加厚朴 杏子佳 (18) 太陽病, 下之微喘者, 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43) 太陽病, 發汗, 遂漏不止, 其人惡風, 小便難, 四肢微急, 難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0) 太陽病, 下之後, 脈促, 胸滿者, 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21) 若微寒者,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22) 發汗後, 身疼痛, 脈沉遲者,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62) 傷寒表實證 太陽病, 頭痛, 發熱, 身疼, 腰痛, 骨節疼痛, 惡風, 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35) 脈浮者, 病在表, 可發汗, 宜麻黃湯 (51) 脈浮而數者, 可發汗, 宜麻黃湯 (52) 太陽病, 十日已去, 脈浮細而嗜臥者, 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 與小柴胡湯 ; 脈但浮者, 與麻黃湯 (37) 5

6 太陽病, 脈浮緊, 無汗發熱, 身疼痛, 八九日不解, 表證仍在, 此當發其汗 服藥已微除, 其人發煩目瞑, 劇者必衄, 衄乃解 所以然者, 陽氣重故也 麻黃湯主之 (46) 太陽病, 脈浮緊, 發熱身無汗, 自衄者愈 (47) 傷寒脈浮緊, 不發汗, 因致衄者, 麻黃湯主之 (55) 太陽與陽明合病, 喘而胸滿者, 不可下, 宜麻黃湯 (36) 咽喉乾燥者, 不可發汗 (83) 淋家不可發汗, 汗出必便血 (84) 瘡家雖身疼痛, 不可發汗, 汗出則痓 (85) 衄家不可發汗, 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 直視不能眴, 不得眠 (86) 亡血家, 不可發汗, 發汗則寒慄而振 (87) 汗家重發汗, 必恍惚心亂, 小便已陰疼, 與禹餘糧丸 (88) 病人有寒, 復發汗, 胃中冷, 必吐衄 (89) 脈浮緊者, 法當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遲者, 不可發汗, 何以知然, 以榮氣不足, 血少故也 (50) 脈浮數者, 法當汗出而愈, 若下之, 身重心悸者, 不可發汗, 當自汗出乃解 所以然者, 尺中脈微, 此裡虛, 須表裡實, 津液自和, 便自汗出愈 (49)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31)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32)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3) 太陽中風, 脈浮緊, 發熱惡寒, 身疼痛, 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 不可服之, 服之則厥逆, 筋惕肉瞤, 此為逆也 (38) 傷寒脈浮緩, 身不疼, 但重, 乍有輕時, 無少陰證者, 大青龍湯主之 (39) 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乾嘔發熱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滿, 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40) 傷寒心下有水氣, 咳而微喘, 發熱不渴 ; 服湯已, 渴者, 此寒去欲解也 ; 小青龍湯主之 (41) 表鬱輕證 太陽病, 得之八九日, 如瘧狀, 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 脈微緩者, 為欲愈也 ; 脈微而惡寒者, 此陰陽俱虛, 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 面色反有熱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癢, 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3) 服桂枝湯, 大汗出, 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 如前法 若形似瘧, 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5) 太陽病, 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脈微弱者, 此無陽也, 不可發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27) 二陽并病, 太陽初得病時, 發其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 續自微汗出, 不惡寒, 若太陽病證不罷者, 不可下, 下之為逆, 如此可小發汗 設面色緣緣正赤者, 陽氣怫鬱在表, 當解之, 熏之 若發汗不徹, 不足言 陽氣怫鬱不得越, 當 6

7 汗不汗, 其人躁煩, 不知痛處, 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 按之不可得, 其人短氣但 坐, 以汗出不徹故也, 更發汗則愈, 何以知汗出不徹, 以脈澀故知也 (48) 太陽病兼變證 變證治則 辨虛實 太陽病三日, 已發汗, 若吐 若下 若溫針, 仍不解者, 此為壞病, 桂枝不中與 之也 觀其脈證, 知犯何逆, 隨證治之... (16) 辨寒熱真假 發汗後惡寒者, 虛故也 不惡寒但熱者, 實也 當和胃氣, 與調胃承氣湯 (70) 下之後, 復發汗, 必振寒, 脈微細 所以然者, 以內外俱虛故也 (60) 病人身大熱, 反欲得衣者, 熱在皮膚, 寒在骨髓也 ; 身大寒, 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膚, 熱在骨髓也 (11) 太陽病, 當惡寒發熱, 今汗自出, 反不惡寒發熱, 關上脈細數者, 以醫吐之過也 一 二日吐之者, 腹中飢, 口不能食 ; 三 四日吐之者, 不喜糜粥, 欲食冷食, 朝食暮吐, 以醫吐之所致也, 此為小逆 (120) 病人脈數, 數為熱, 當消穀引食, 而反吐者, 此以發汗, 令陽氣微, 膈氣虛, 脈乃數也 數為客熱, 不能消穀 以胃中虛冷, 故吐也 (122) 辨汗下先後 本發汗, 而復下之, 此為逆也 若先發汗, 治不為逆 本先下之, 而反汗之, 為逆, 若先下之, 治不為逆 (90) 傷寒, 醫下之, 續得下利, 清穀不止, 身疼痛者, 急當救裡 後身疼痛, 清便自調者, 急當救表 救裡宜四逆湯, 救表宜桂枝湯 (91) 病發熱頭痛, 脈反沉, 若不差, 身體疼痛, 當救其裡, 宜四逆湯 (92) 熱證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覆顛倒, 心中懊憹,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78) 發汗, 若下之而煩熱, 胸中窒者, 梔子豉湯主之 (77) 傷寒五 六日, 大下之後, 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未欲解也, 梔子豉湯主之 (78) 傷寒下後, 心煩腹痛, 臥起不安者, 梔子厚朴湯主之 (79) 傷寒, 醫以丸藥大下之, 身熱不去, 微煩者, 梔子乾薑湯主之 (80) 凡用梔子豉湯, 病人舊微溏者, 不可與服之 (81) 7

8 發汗後, 不可更行桂枝湯, 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 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63)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 若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 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162) 服桂枝湯, 大汗出後, 大煩渴不解, 脈洪大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6)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脈促者, 表未解也 ;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4) 太陽與少陽合病, 自下利者, 與黃芩湯 ; 若嘔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172) 虛寒證 發汗過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湯主之 (64) 火逆下之, 因燒針煩躁者,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118) 傷寒脈浮, 醫以火迫劫之, 亡陽, 必驚狂, 臥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112) 燒針令其汗, 針處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發奔豚 氣從少腹上衝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壯, 與桂枝加桂湯, 更加桂二兩也 (117) 發汗後, 其人臍下悸者, 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65) 傷寒若吐若下後, 心下逆滿, 氣上衝胸, 起則頭眩, 脈沉緊, 發汗則動經, 身為振振搖者,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67) 服桂枝湯, 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 翕翕發熱, 無汗, 心下滿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28) 發汗後, 腹脹滿者,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66) 傷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煩者, 小建中湯主之 (102) 太陽病, 外證未除, 而數下之, 遂協熱而利, 利下不止, 心下痞硬, 表裡不解者, 桂枝人參湯主之 (163) 下之後, 復發汗, 晝日煩躁不得眠, 夜而安靜, 不嘔不渴, 無表證, 脈沉微, 身無大熱者, 乾薑附子湯主之 (61) 發汗, 若下之, 病仍不解, 煩躁者, 茯苓四逆湯主之 (69) 太陽病發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發熱, 心下悸, 頭眩, 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者, 真武湯主之 (82) 陰陽兩虛證 傷寒脈浮, 自汗出, 小便數, 心煩, 微惡寒, 腳攣急, 反與桂枝, 欲攻其表, 此誤也 得之便厥, 咽中乾, 煩躁吐逆者, 作甘草乾薑湯與之, 以復其陽 ; 若厥愈 足溫者, 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 其腳即伸 ; 若胃氣不和, 譫語者, 少與調胃承氣湯 ; 若重發汗, 復加燒針者, 四逆湯主之 (29) 發汗, 病不解, 反惡寒者, 虛故也, 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68) 傷寒脈結代, 心動悸, 炙甘草湯主之 (177) 8

9 脈按之來緩, 時一止復來者, 名曰結 又脈來動而中止, 更來小數, 中有還者反動, 名曰結, 陰也 脈來動而中止, 不能自還, 因而復動者, 名曰代, 陰也 得此脈者, 必難治 (178) 蓄水證 太陽病, 發汗後, 大汗出, 胃中乾, 煩躁不得眠, 欲得飲水者, 少少與飲之, 令胃氣和則愈 若脈浮, 小便不利, 微熱消渴者, 五苓散主之 (71) 發汗已, 脈浮數, 煩渴者, 五苓散主之 (72) 中風發熱, 六七日不解而煩, 有表裡證, 渴欲飲水, 水入則吐者, 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74) 傷寒汗出而渴者, 五苓散主之 ; 不渴者, 茯苓甘草湯主之 (73) 太陽病, 小便利者, 以飲水多, 必心下悸, 小便少者, 必苦裡急也 (127) 蓄血證 太陽病不解, 熱結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當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結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氣湯 (106) 太陽病, 六七日表證仍在, 脈微而沉, 反不結胸, 其人發狂者, 以熱在下焦, 少腹當硬滿,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陽隨經, 瘀熱在裡故也, 抵當湯主之 (124) 太陽病, 身黃, 脈沉結, 少腹硬, 小便不利者, 為無血也 ; 小便自利, 其人如狂者, 血證諦也, 抵當湯主之 (125) 傷寒有熱, 少腹滿, 應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 為有血也, 當下之, 不可餘藥, 宜抵當丸 (126) 結胸證 問曰 : 病有結胸, 有臟結, 其狀何如? 答曰 : 按之痛, 寸脈浮, 關脈沉, 名曰結胸也 (128) 病發於陽, 而反下之, 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於陰, 而反下之, 因作痞也 所以成結胸者, 以下之太早故也 結胸者, 項亦強, 如柔痙狀, 下之則和, 宜大陷胸丸 (131) 太陽病, 脈浮而動數, 浮則為風, 數則為熱, 動則為痛, 數則為虛 客氣動膈, 短氣躁煩, 心中懊惱, 陽氣內陷, 心下因硬, 則為結胸, 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 但頭汗出, 餘處無汗, 劑頸而還, 小便不利, 身必發黃 (134) 傷寒六七日, 結胸熱實, 脈沉而緊, 心下痛, 按之石硬者, 大陷胸湯主之 (135) 傷寒十餘日, 熱結在裡, 復往來寒熱者, 與大柴胡湯, 但結胸, 無大熱者, 此為水結在胸脅也, 但頭微汗出者, 大陷胸湯主之 (136) 太陽病, 重發汗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 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 不可近者, 大陷胸湯主之 (137) 結胸證, 其脈浮大者, 不可下, 下之則死 (132) 9

10 結胸證悉具, 煩躁者亦死 (133) 小結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則痛, 脈浮滑者, 小陷胸湯主之 (138) 寒實結胸, 無熱證者, 與三物小陷胸湯, 白散亦可服 (141) 臟結證 何謂臟結? 答曰 : 如結胸狀, 飲食如故, 時時下利, 寸脈浮, 關脈小細沉緊, 名曰臟結 舌上白苔滑者, 難治 (129) 臟結無陽證, 不往來寒熱, 其人反靜, 舌上苔滑者, 不可攻也 (130) 病脅下素有痞, 連在臍旁, 痛引少腹, 入陰筋者, 此名藏結, 死 (167) 痞證 脈浮而緊, 而復下之, 緊反入裡, 則作痞, 按之自濡, 但氣痞耳 (151)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脈關上浮者, 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154) 傷寒大下後, 復發汗, 心下痞, 惡寒者, 表為解也 不可攻痞, 當先解表, 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湯, 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164) 心下痞, 而復惡寒汗出者, 附子瀉心湯主之 (155) 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熱者, 柴胡湯證具, 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證仍在者, 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去, 不為逆, 必蒸蒸而振, 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 此為結胸也, 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 此為痞, 柴胡不中與之, 宜半夏瀉心湯 (149) 傷寒汗出, 解之後,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乾噫食臭, 脅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 下利者, 生薑瀉心湯主之 (157) 傷寒中風, 醫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數十行, 穀不化, 腹中雷鳴, 心下痞硬而滿, 乾嘔, 心煩不得安 醫見心下痞, 謂病不盡, 復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結熱, 但以胃中虛, 客氣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瀉心湯主之 (158) 傷寒服湯藥, 下利不止, 心下痞硬, 服瀉心湯已, 復以他藥下之, 利不止 醫以理中與之, 利益甚 理中者, 理中焦, 此利在下焦, 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 復不止者, 當利其小便 (159) 本以下之, 故心下痞, 與瀉心湯 痞不解, 其人渴而口燥煩, 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主之 (156) 傷寒發汗, 若吐若下, 解後, 心下痞硬, 噫氣不除者, 旋覆代赭湯主之 (161)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傷寒胸中有熱, 胃中有邪氣, 腹中痛, 欲嘔吐者, 黃連湯主之 (173) 太陽病二日, 反躁, 凡熨其背, 而大汗出, 大熱入胃, 胃中水竭, 躁煩, 必發譫 語 十餘日, 振栗, 自下利者, 此為欲解也 故其汗, 從腰以下不得汗, 欲小便 10

11 不得, 反嘔, 欲失溲, 足下惡風, 大便硬, 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 大便已, 頭卓然而痛, 其人足心必熱, 穀氣下流故也 (110) 太陽病中風, 以火劫發汗, 邪風被火熱, 血氣流溢, 失其常度 兩陽相熏灼, 其身發黃 陽盛則欲衄, 陰虛小便難 陰陽俱虛竭, 身體則枯燥, 但頭汗出, 劑頸而還, 腹滿微喘, 口乾咽爛, 或不大便, 久則譫語, 甚者至噦, 手足躁擾, 捻衣摸床, 小便利者, 其人可治 (111) 形作傷寒, 其脈不弦緊而弱, 弱者必渴, 被火必譫語, 弱者發熱脈浮, 解之當汗出愈 (113) 太陽病, 以火熏之, 不得汗, 其人必躁, 到經不解, 必清血, 名為火邪 (114) 脈浮, 熱甚, 而反灸之, 此為實, 實以虛治, 因火而動, 必咽燥, 吐血 (115) 微數之脈, 慎不可炙 因火為邪, 則為煩逆, 追虛逐實, 血散脈中, 火氣雖微, 內攻有力, 焦骨傷筋, 血難復也 脈浮, 宜以汗解 用火灸之, 邪無從出, 因火而盛, 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 名火逆也 欲自解者, 必當先煩, 煩乃有汗而解 何以知之? 脈浮, 故知汗出解 (116) 欲愈辨證 凡病, 若發汗, 若吐, 若下, 若亡血, 亡津液, 陰陽自和者, 必自愈 (58) 大下之後, 復發汗, 小便不利者, 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 得小便利, 必自愈 (59) 太陽病, 先下而不愈, 因復發汗, 以此表裡俱虛, 其人因致冒 冒家汗出自愈 所以然者, 汗出表和故也 裡未和, 然後復下之 (93) 太陽病未解, 脈陰陽俱停, 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陽脈微者, 先汗出而解 ; 但陰脈微者, 下之而解 若欲下之, 宜調胃承氣湯 (94) 太陽病類似證 太陽中風, 下利, 嘔逆, 表解者, 乃可攻之 其人縶縶汗出, 發作有時, 頭痛, 心下痞硬滿, 引脅下痛, 乾嘔, 短氣, 汗出, 不惡寒者, 此表解裡未和也, 十棗湯主之 (152) 病如桂枝證, 頭不痛, 項不強, 寸脈微浮, 胸中痞硬, 氣上衝喉咽不得息者, 此為胸有寒也, 當吐之, 宜瓜蒂散 (166) 附備考原文 問曰 : 證象陽旦, 按法治之而增劇, 厥逆, 咽中乾, 兩脛拘急而讝語 師曰 : 言夜半手足當溫, 兩腳當伸 後如師言 何以知此? 答曰 : 寸口脈浮而大, 浮為風, 大為虛, 風則生微熱, 虛則兩脛攣, 病形象桂枝, 因加附子參其間, 增桂令汗出, 附子溫經, 亡陽故也 厥逆, 咽中乾, 煩躁, 陽明內結, 讝語煩亂, 更飲甘草乾薑湯 夜半陽氣還, 兩足當熱, 脛尚微拘急, 重與芍藥甘草湯, 爾乃脛伸, 以承氣湯微溏, 則止其言讝語, 故知病可愈 (31) 11

12 未持脈時, 病人手叉自冒心, 師因教試令咳, 而不咳者, 此必兩耳聾無聞也 所以然者, 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發汗後, 飲水多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 (75) 傷寒十三日, 過經譫語者, 以有熱也, 當以湯下之 若小便利者, 大便當硬, 而反下利, 脈調和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 脈當微厥, 今反和者, 此為內實也, 調胃承氣湯主之 (105) 傷寒腹滿譫語, 寸口脈浮而緊, 此肝乘脾也, 名曰縱, 刺期門 (108) 傷寒發熱, 嗇嗇惡寒, 大渴欲飲水, 其腹必滿, 自汗出, 小便利, 其病欲解, 此肝乘肺也, 名曰橫, 刺期門 (109) 太陽傷寒者, 加溫針, 必驚也 (119) 太陽病吐之, 但太陽病當惡寒, 今反不惡寒, 不欲近衣, 此為吐之內煩也 (121) 太陽病, 經過十餘日, 心下溫溫欲吐, 而胸中痛, 大便反溏, 腹微滿, 鬱鬱微煩, 先此時自極吐下者, 與調胃承氣湯 若不爾者, 不可與 但欲嘔, 胸中痛, 微溏者, 此非柴胡湯證, 以嘔, 故知極吐下也 (123) 太陽病, 二三日, 不能臥, 但欲起, 心下必結, 脈微弱者, 此本有寒分也 反下之, 若利止, 必作結胸, 未止者, 四日復下之, 此作協熱利也 (139) 太陽病, 下之, 其脈促, 不結胸者, 此為欲解也 ; 脈浮者, 必結胸 ; 脈緊者, 必咽痛 ; 脈弦者, 必兩脅拘急 ; 脈細數者, 頭痛未止 ; 脈沉緊者, 必欲嘔 ; 脈沉滑者, 協熱利 ; 脈浮滑者, 必下血 (140) 太陽與少陽并病, 頭項強痛, 或眩冒, 時如結胸, 心下痞硬者, 當刺大椎第一間 肺俞 肝俞, 慎不可發汗, 發汗則譫語 脈弦, 五日譫語不止, 當刺期門 (142) 太陽少陽并病, 而反下之, 成結胸, 心下硬, 下利不止, 水漿不下, 其人心煩 (150) 太陽病, 醫發汗, 遂發熱惡寒 因復下之, 心下痞, 表裡俱虛, 陰陽氣并竭, 無陽則陰獨 復加燒針, 因胸煩 面色青黃, 膚瞤者, 難治 ; 今色微黃, 手足溫者, 易愈 (153) 傷寒吐下後發汗, 虛煩, 脈甚微, 八九日心下痞硬, 脅下痛, 氣上衝咽喉, 眩冒, 經脈動惕者, 久而成痿 (160) 太陽少陽并病, 心下硬, 頸項強而眩者, 當刺大椎 肺俞 肝俞, 慎勿下之 (171)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自轉側, 不嘔不渴, 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附子湯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 小便自利者, 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174) 風濕相搏, 骨節疼煩, 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 小便不利, 惡風不欲去衣, 或身微腫者, 甘草附子湯主之 (175)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12

13 陽明病綱要 陽明之為病, 胃家實是也 (180) 問曰 : 病有太陽陽明, 有正陽陽明, 有少陽陽明, 何謂也? 答曰 : 太陽陽明者, 脾約是也 ; 正陽陽明者, 胃家實是也 ; 少陽陽明者, 發汗利小便者, 胃中燥煩實, 大便難是也 (179) 問曰 : 何緣得陽明病? 答曰 : 太陽病, 若發汗, 若下, 若利小便, 若亡津液, 胃中乾燥, 因轉屬陽明 不更衣, 內實, 大便難者, 此名陽明也 (181) 本太陽初得病時, 其發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也 傷寒發熱無汗, 嘔不能食, 而反汗出濈濈然者, 是轉屬陽明也 (185) 傷寒轉繫陽明者, 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188) 問曰 : 陽明病外證云何? 答曰 : 身熱, 汗自出, 不惡寒, 反惡熱者也 (182) 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何也? 答曰 : 雖得之一日, 惡寒將自罷, 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183) 問曰 : 惡寒何故自罷? 答曰 : 陽明居中, 主土也, 萬物所歸, 無所復傳, 始雖惡寒, 二日自止, 此為陽明病也 (184) 傷寒三日, 陽明脈大 (186)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 脈浮而緊, 咽燥口苦, 腹滿而喘, 發熱汗出, 不惡寒, 反惡熱, 身熱, 若發汗則燥, 心憒憒, 反譫語, 若加溫針, 必怵惕, 煩躁不得眠 若下之, 則胃中空虛, 客氣動膈, 心中懊惱, 舌上苔者, 梔子豉湯主之 (221) 陽明病, 下之, 其外有熱, 手足溫, 不結胸, 心中懊腦, 飢不能食, 但頭汗出者, 梔子豉湯主之 (228) 傷寒, 脈浮滑, 此表有熱, 裡有寒, 白虎湯主之 (176) [ 裡有熱, 表有寒?] 三陽合病, 腹滿身重, 難以轉側, 口不仁面垢, 譫語遺尿, 發汗則譫語, 下之則額上生汗, 手足厥冷, 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 (219) 傷寒, 脈浮, 發熱無汗, 其表不解, 不可與白虎湯 ; 渴欲飲水, 無表證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170) 傷寒無大熱, 口燥渴, 心煩, 背微惡寒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169) 傷寒若吐若下後, 七八日不解, 熱結在裡, 表裡俱熱, 時時惡風, 大渴, 舌上乾燥而煩, 欲飲水數升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168) 若渴欲飲水, 口乾舌燥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22) 若脈浮發熱, 渴欲飲水, 小便不利者, 豬苓湯主之 (223) 陽明病, 汗出多而渴者, 不可與豬苓湯, 以汗多胃中燥, 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224) 陽明實證太陽病三日, 發汗不解, 蒸蒸發熱者, 屬胃也, 調胃承氣湯主之 (248) 傷寒吐後, 腹脹滿者, 與調胃承氣湯 (249) 13

14 陽明病, 不吐不下, 心煩者, 可與調胃承氣湯 (207) 陽明病, 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硬, 硬則譫語, 小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譫語止者, 更莫復服 (213)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氣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 勿更與之, 明日又不大便, 脈反微澀者, 裡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214) 太陽病, 若吐 若下, 若發汗後, 微煩, 小便數, 大便因硬者, 與小承氣湯, 和之愈 (250) 二陽并病, 太陽證罷, 但發潮熱, 手足縶縶汗出, 大便難而譫語者, 下之則愈, 宜大承氣湯 (220) 傷寒, 若吐若下後, 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餘日, 日..., 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 則止後服 (212) 大下後, 六七日不大便, 煩不解, 腹滿痛者, 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 本有宿食故也, 宜大承氣湯 (241) 病人小便不利, 大便乍難乍易, 時有微熱, 喘胃不能臥者, 有燥屎也, 宜大承氣湯 (242) 傷寒六七日, 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無表裡證, 大便難, 身微熱者, 此為實也,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252) 陽明病, 發熱汗多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253) 發汗不解, 腹滿痛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254)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255) 陽明少陽合病, 必下利, 其脈不負者, 為順也 負者, 失也, 互相剋賊, 名為負也, 脈滑而數者, 有宿食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256)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 繞臍痛, 煩躁, 發作有時者, 此有燥屎, 故使不大便也 (239) 陽明病, 譫語, 有潮熱, 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 但硬耳, 宜大承氣湯下之 (215) 汗出, 譫語者, 以有燥屎在胃中, 此為風也, 須下者, 過經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 言語必亂, 以表虛裡實故也 下之愈, 宜大承氣湯 (217)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惱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 婦微滿, 初頭硬, 後必溏, 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氣湯 (238) 跗陽脈浮而澀, 浮則胃氣強, 澀則小便數, 浮澀相搏, 大便則硬, 其脾為約, 麻子仁丸主之 (247) 陽明病, 自汗出, 若發汗, 小便自利者, 此為津液內竭, 雖硬不可攻之, 當須自欲大便, 宜蜜煎導而通之, 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 皆可為導 (233) 陽明病, 脈遲, 雖汗出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 腹滿而喘, 有潮熱者, 此外欲解, 可攻裡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 此大便已硬也, 大承氣湯主之 ; 若汗多, 為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 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胃氣, 勿令致大泄下 (208) 陽明病, 潮熱, 大便微硬者, 可與大承氣湯, 不硬者, 不可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少與小承氣湯 湯入腹中, 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也, 14

15 乃可攻之 ;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硬, 後必溏, 不可攻之, 不可攻之, 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硬而少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209) 得病二三日, 脈弱, 無太陽柴胡證, 煩躁, 心下硬, 至四五日, 雖能食, 以小承氣湯小小與, 微和之, 令小安, 至六日, 與承氣湯一升 若不大便六七日, 小便少者, 雖不受食, 但初頭硬, 後必溏, 未定成硬, 攻之必溏, 須小便利, 屎定硬, 乃可攻之, 宜大承氣湯 (251) 陽明病, 本自汗出, 醫更重發汗, 病已差, 尚微煩不了了者, 此必大便硬故也 以亡津液, 胃中乾燥, 故令大便硬 當問其小便, 日幾行 若本小便日三四行, 今日再行, 便知大便不久出, 今為小便數少, 以津液當還入胃中, 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3) 傷寒嘔多, 雖有陽明證, 不可攻之 (204) 陽明病, 心下硬滿者, 不可攻之, 攻之, 利遂不旨者死, 利止者愈 (205) 陽明病, 面色合赤, 不可攻之, 必發熱色黃者, 小便不利也 (206) 陽明中風, 口苦, 咽乾, 腹滿微喘, 發熱惡寒, 脈浮而緊, 若下之, 則腹滿, 小便難也 (189) 陽明病, 不能食, 攻其熱必噦, 所以然者, 胃中虛冷故也 以其人所虛, 攻其熱必噦 (194)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 無汗, 小便不利, 心中懊惱者, 身必發黃 (199) 陽明病, 被火, 額上微汗出, 而小便不利者, 必發黃 (200) 陽明病, 發熱汗出者, 此為熱越, 不能發黃也 ; 但頭汗出, 身無汗, 劑頸而還, 小便不利, 渴引水漿者, 此為瘀熱在裡, 身必發黃, 茵陳蒿湯主之 (236) 傷寒七八日, 身黃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者, 茵陳蒿湯主之 (260) 傷寒身黃, 發熱, 梔子柏皮湯主之 (261) 傷寒瘀熱在裡, 身必黃,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262) 傷寒發汗已, 身目為黃, 所以然者, 以寒濕在裡不得解故也, 以為不可下也, 於寒濕中求之 (259) 陽明病, 脈遲, 食難用飽, 飽則微煩頭眩, 必小便難, 此欲作穀癉 雖下之, 腹滿如故, 所以然者, 脈遲故也 (195) 陽明病, 口燥, 但欲漱水, 不欲嚥者, 此必衄 (202) 脈浮發熱, 口乾鼻燥, 能食者則衄 (227) 陽明病, 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 但頭汗出者, 刺期門, 隨其實而瀉之, 濈然汗出則愈 (216) 陽明證, 其人喜忘者, 必有蓄血 所以然者, 本有久瘀血, 故令喜忘, 屎雖硬, 大便反易, 其色必黑者, 宜抵當湯下之 (239) 病人無表裡證, 發熱七八日, 雖脈浮數者, 可下之 假令已下, 脈數不解, 合熱則消穀善飢, 至六七日, 不大便者, 有瘀血, 宜抵當湯 (257) 若脈數不解, 而下不止, 必協然便膿血也 (258) 15

16 陽明病辨證 辨中風與中寒 陽明病, 若能食, 名中風 ; 不能食, 名中寒 (190) 陽明病, 若中寒者, 不能食, 小便不利, 手足濈然汗出, 此欲作固瘕, 必大便初硬後溏 所以然者, 以胃中冷, 水穀不利故也 (191) 陽明病, 反無汗而小便利, 二三日嘔而咳, 手足厥者, 必苦頭痛 ; 若不咳, 不嘔, 手足不厥者, 頭不痛 (197) 陽明病, 但頭眩, 不惡寒, 故能食而咳, 其人必咽痛 ; 若不咳者, 咽不痛 (198) 若胃中虛冷, 不能食者, 飲水則噦 (226) 食穀欲嘔, 屬陽明也, 吳茱萸湯主之 ; 得湯反劇者, 屬上焦也 (243) 辨虛實夫實則譫語, 虛則鄭聲, 鄭聲者, 重語也 直視譫語, 喘滿者死, 下利者亦死 (210) 發汗多, 若重發汗者, 亡其陽, 譫語, 脈短者死, 脈自和者不死 (211) 陽明病, 脈浮而緊, 必潮熱, 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201) 陽脈微而汗出少者, 為自和也 ; 汗出多者為太過, 陽脈實 因發其汗, 出多者, 亦為太過, 太過者, 為陽絕於裡, 亡津液, 大便因硬也 (245) 脈浮而芤, 浮為陽, 芤為陰, 浮芤相搏, 胃氣生熱, 其陽則絕 (246) 陽明病, 法多汗, 反無汗, 其身如蟲行皮中狀, 此以久虛故也 (196) 附 : 備考原文 陽明病, 初欲食, 小便反不利, 大便自調, 其人骨節疼, 翕翕如有熱狀, 奄然發狂, 濈然汗出而解者, 此水不勝穀氣, 與汗共并, 脈緊則愈 (192) 傷寒四五日, 脈沉而喘滿, 沉為在裡, 而反發其汗, 津易越出, 大便為難, 表虛裡實, 久則譫語 (218) 脈浮而遲, 表熱裡寒, 下利清穀者, 四逆湯主之 (225) 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 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 氣不通, 鼻乾, 不得汗, 嗜臥, 一身及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 (231) 脈但浮, 無餘證者, 與麻黃湯 若不尿, 腹滿加噦者, 不治 (232) 陽明病, 脈遲, 汗出多, 微惡寒者, 表未解也, 可發汗, 宜桂枝湯 (234) 陽明病, 脈浮, 無汗而喘者, 發汗則愈, 宜麻黃湯 (235) 病人煩熱, 汗出則解, 又如瘧狀, 日晡所發熱者, 屬陽明也 脈實者, 宜下之 ; 脈虛浮者, 宜發汗 下之與大承氣湯 ; 發汗宜桂枝湯 (240) 太陽病, 寸緩 關浮 尺弱, 其人發熱汗出, 復惡寒, 不嘔, 但心下痞者, 此以醫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 病人不惡寒而渴者, 此轉屬陽明也, 小便數者, 大便必硬, 16

17 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 渴欲飲水, 少少與之, 但以法救之, 渴者, 宜五苓散 (244) 辨少陽病脈證病治 少陽病綱要 少陽之為病, 口苦, 咽乾, 目眩也 (263) 少陽中風, 兩耳無所聞, 目赤, 胸中滿而煩者, 不可吐下, 吐下則悸而驚 (264) 傷寒, 脈弦細, 頭痛發熱者, 屬少陽 少陽不可發汗, 發汗則譫語, 此屬胃, 胃和則愈, 胃不和, 煩而悸 (265) 少陽病本證 小柴胡湯證 傷寒五六日, 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嘿嘿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咳者, 小柴胡湯主之 (96) 血弱氣盡, 腠理開, 邪氣因入, 與正氣相搏, 結於脅下, 正邪分爭, 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 嘿嘿不欲飲食, 藏府相連, 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 故使嘔也, 小柴胡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 渴者屬陽明, 以法治之 (97) 本太陽病, 不解, 轉入少陽者, 脅下硬滿, 乾嘔不能食, 往來寒熱, 尚未吐下, 脈沉緊者, 與小柴胡湯 (266) 傷寒四五日, 身熱惡風, 頸項強, 脅下滿, 手足溫而渴者, 小柴胡湯主之 (99) 傷寒, 陽脈澀,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小建中湯, 不差者, 與小柴胡湯主之 (100) 傷寒中風, 有柴胡證, 但見一證便是, 不必悉具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 若柴胡證不罷者, 復與柴胡湯, 必蒸蒸而振, 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101) 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者, 與小柴胡湯 (229) 陽明病, 脅下硬滿, 不罷驗, 而嘔, 舌上白苔者, 可與小柴胡湯,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 身濈然汗出而解 (230) 17

18 傷寒五六日, 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硬, 脈細者, 此為陽微結, 必有表, 復有裡也 脈沉亦在裡也 汗出為陽微 假令純陰結, 不得復有外證, 悉入在裡, 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 脈雖沉緊, 不得為少陰病 所以然者, 陰不得有汗, 今頭汗出, 故知非少陰也 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148) 得病六七日, 脈遲浮弱, 惡風寒, 手足溫, 醫二三下之, 不能食, 而脅下滿痛, 兩目及身黃, 頸項強, 小便難者, 與柴胡湯, 後必下重 本渴飲水而嘔者, 柴胡不中與也, 食穀者噦 (98) 少陽病兼變證 若已吐 下 發汗 溫針, 譫語, 柴胡湯證罷, 此為壞病, 知犯何逆, 以法治之 (267) 柴胡桂枝湯證傷寒六七日, 發熱, 微惡寒, 支節煩疼, 微嘔, 心下支結, 外證未去者, 柴胡桂枝湯主之 (146) 大柴胡湯證太陽病, 過經十餘日, 反二三下之, 後四五日, 柴胡證仍在者, 先與小柴胡 ; 嘔不止, 心下急, 鬱鬱微煩者, 為未解也, 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103) 傷寒發熱, 汗出不解, 心中痞硬, 嘔吐而下利者, 大柴胡湯主之 (165) 柴胡加芒硝湯證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 下之以不得利, 今反利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此非其治也 潮熱者, 實也 先宜服小柴胡湯意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104)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傷寒五六日, 已發汗而復下之, 胸脅滿微結,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但頭汗出, 往來寒熱, 心煩者, 此為未解也, 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147)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傷寒八九日, 下之, 胸滿煩驚, 小便不利, 譫語, 一身盡重, 不可轉側者,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107) 少陽病變證 傷寒六七日, 無大熱, 其人躁煩者, 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269) 傷寒三日, 三陽為盡, 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 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270) 傷寒三日, 少陽脈小者, 欲已也 (271) 婦人中風, 發熱惡寒, 經水適來, 得之七八日, 熱除而脈遲身涼, 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 譫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也, 當刺期門, 隨其實而取之 (143) 18

19 婦人中風, 七八日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適斷時,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144) 婦人傷寒, 經水適來, 晝日明瞭, 暮則譫語, 如見鬼狀, 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必自愈 (145) 三陽合病, 脈浮大, 上關上, 但欲眠睡, 目合則汗 (268) 辨太陰病脈證病治 太陰病綱要 太陰之為病, 腹滿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時腹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結硬 (273) 太陰中風, 四肢煩疼, 陽微陰澀而長者, 為欲愈 (274) 太陰病本證 自利不渴者, 屬太陰, 以其臟有寒故也, 當溫之, 宜服四逆輩 (277) 太陰病兼變證 太陰病兼表證 太陰腹痛證 太陰病, 脈浮者, 可發汗, 宜桂枝湯 (276) 本太陽病, 醫反下之, 因爾腹滿時痛者, 屬太陰也,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痛者, 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279) 太陰為病, 脈弱, 其人續自便利, 設當行大黃芍藥者, 宜減之, 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280) 太陰病轉癒與轉屬陽明的辨證 19

20 傷寒脈浮而緩, 手足自溫者, 繫在太陰 ; 太陰當發身黃, 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發黃 ; 至七八日, 雖暴煩不利, 日十餘行, 必自止, 以脾家實, 腐穢當去故也 (278) 傷寒脈浮而緩, 手足自溫者, 是為繫在太陰 ; 太陰者, 身當發黃, 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發黃 ; 至七八日, 大便硬者, 為陽明病也 (187) 辨少陰病脈證病治 少陰病綱要 少陰之為病, 脈微細, 但欲寐也 (281) 少陰病, 欲吐不吐, 心煩但欲寐, 五六日, 自利而渴者, 屬少陰也, 虛故引水自救 ; 若小便色白者, 少陰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 以下焦虛有寒, 不能制水, 故令色白也 (282) 病人脈陰陽俱緊, 反汗出者, 亡陽也, 此屬少陰, 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283) 少陰病, 脈細沉數, 病為在裡, 不可發汗 (285) 少陰病, 脈微, 不可發汗, 亡陽故也 ; 尺脈弱澀者, 復不可下之 (286) 少陰病本證 少陰病, 脈沉者, 急溫之, 宜四逆湯 (323) 少陰病, 飲食入口則吐, 心中溫溫欲吐, 復不能吐, 始得之, 手足寒, 脈弦遲者, 此胸中實, 不可下也, 當吐之 若膈上有寒飲, 乾嘔者, 不可吐也, 當溫之, 宜四逆湯 (324) 少陰病, 下利清穀, 裡寒外熱, 手足厥逆, 脈微欲絕, 身反不惡寒 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 或乾嘔, 或咽痛, 或利止脈不出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317) 少陰病, 下利, 白通湯主之 (314) 少陰病, 下利, 脈微者, 與白通湯 利不止, 厥逆無脈, 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服湯脈暴出者死, 微續者生 (315) 少陰病, 二三日不已,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 此為有水氣, 其人或咳, 或小便利, 或下利, 或嘔者, 真武湯主之 (316) 少陰病, 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痛, 脈沉者, 附子湯主之 (305) 少陰病, 得之一二日, 口中和, 其背惡寒者, 當灸之, 附子湯主之 (304) 少陰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煩躁欲死者, 吳茱萸湯主之 (309) 20

21 少陰病, 下利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306) 少陰病, 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下利, 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307) 少陰病, 下利便膿血者, 可刺 (308) 少陰病, 吐利, 手足不逆冷, 反發熱者, 不死, 脈不至者, 灸少陰七壯 (292) 少陰病, 下利, 脈微澀, 嘔而汗出, 必數更衣, 反少者, 當溫其上, 灸之 (325) 少陰病, 脈緊, 至七八日, 自下利, 脈暴微, 手足反溫, 脈緊反去者, 為欲解也, 雖煩下利, 必自愈 (287) 少陰病, 下利, 若利自止, 惡寒而踡, 手足溫者, 可治 (288) 少陰病, 惡寒而踡, 時自煩, 欲去衣被者可治 (289) 少陰病, 惡寒身踡而利, 手足逆冷者, 不治 (295) 少陰病, 吐利躁煩, 四逆者死 (296) 少陰病, 下利止而頭眩, 時時自冒者, 死 (297) 少陰病, 四逆惡寒而身踡, 脈不至, 不煩而躁者死 (298) 少陰病, 六七日, 息高者死 (299) 少陰病, 脈細沉微, 但欲臥, 汗出不煩, 自欲吐 至五六日, 自利, 復煩躁, 不得臥寐者死 (300)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 不得臥, 黃連阿膠湯主之 (303) 少陰病, 下利, 六七日, 咳而嘔渴, 心煩不得眠者, 豬苓湯主之 (319) 少陰病兼變證 少陰病, 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沉者, 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301)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 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以二三日無證, 故微發汗也 (302) 少陰病, 口燥咽乾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320) 少陰病, 自利清水, 色純青, 心下必痛, 口乾燥者, 可下之, 宜大承氣湯 (321) 少陰病, 六七日, 腹脹, 不大便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322) 少陰病,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318) 少陰病, 八九日, 一身手足盡熱者, 以熱在膀胱, 必便血也 (293) 少陰病, 咳而下利, 譫語者, 被火氣劫故也, 小便必難, 以強則少陰汗也 (284) 少陰病, 但厥無汗, 而強發之, 必動其血, 未知從何道出, 或從口鼻, 或從目出者, 是名下厥上竭, 為難治 (294) 咽痛證 少陰病, 下利, 咽痛, 胸滿, 心煩, 豬膚湯主之 (310) 少陰病, 二三日, 咽痛者, 可與甘草湯 ; 不差, 與桔梗湯 (311) 少陰病, 咽中傷, 生瘡, 不能語言, 聲不出者, 苦酒湯主之 (312) 21

22 少陰病, 咽中痛, 半夏散及湯主之 (313) 備考條文 少陰中風, 脈陽微陰浮者, 為欲愈 (290) 辨厥陰病脈證病治 厥陰病綱要 厥陰之為病, 消渴, 氣上撞心, 心中疼熱, 飢而不欲食, 食則吐蚘, 下之利不止 (326) 上熱下寒證證 傷寒, 脈微而厥, 至七八日, 膚冷, 其人躁無暫安時者, 此為藏厥, 非蛔厥也 蛔厥者, 其人當吐蛔 令病者靜, 而復時煩者, 此為藏寒 蛔上入其膈, 故煩, 須臾復止, 得食而嘔, 又煩者, 蛔聞食臭出, 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 烏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338) 傷寒本自寒下, 醫復吐下之, 寒格, 更逆吐下, 若食入口即吐,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358) 傷寒六七日, 大下後, 寸脈沉而遲, 手足厥逆, 下部脈不至, 喉咽不利, 唾膿血, 泄利不止者, 為難治, 麻黃升麻湯主之 (357) 辨厥熱勝復 傷寒先厥, 後發熱而利者, 必自止 見厥復利 (331) 傷寒病, 厥五日, 熱亦五日, 設六日, 當復厥, 不厥者自愈 厥終不過五日, 以熱五日, 故知自愈 (336) 傷寒, 厥四日, 熱反三日, 復厥五日, 其病為進 寒多熱少, 陽氣退, 故為進也 (342) 傷寒, 先厥後發熱, 下利必自止 而反汗出, 咽中痛者, 其喉為痹 發熱無汗, 而利必自止, 若不止, 必便膿血 便膿血者, 其喉不痹 (334) 22

23 傷寒發熱四日, 厥反三日, 復熱四日, 厥少熱多者, 其病當愈 四日至七日, 熱不除者, 必便膿血 (341) 傷寒始發熱六日, 厥反九日而利 凡厥利者, 當不能食, 今反能食者, 恐為除中 食以索餅, 不發熱者, 知胃氣尚在, 必愈 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 後日脈之, 其熱續在者, 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 本發熱六日, 厥反九日, 復發熱三日, 并前六日, 亦為九日, 與厥相應, 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後三日脈之而脈數, 其熱不罷者, 此為熱氣有餘, 必發癰膿 (332) 傷寒脈遲, 六七日, 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 脈遲為寒, 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 腹中應冷, 當不能食, 今反能食, 此名除中, 必死 (333) 辨厥 凡厥者, 陰陽氣不相順接, 便為厥 厥者, 手足逆冷者是也 (337) 傷寒一二日, 至四五日, 厥者, 必發熱, 前熱者, 後必厥 厥深者, 熱亦深, 厥微者, 熱亦微 厥應下之, 而反發汗者, 必口傷爛赤 (335) 傷寒, 熱少微厥, 指頭寒, 嘿嘿不欲食, 煩燥 數日, 小便利, 色白者, 此熱除也, 欲得食, 其病為愈 若厥而嘔, 胸脅煩滿者, 其後必便血 (339) 傷寒, 脈滑而厥者, 裡有熱, 白虎湯主之 (350) 大汗出, 熱不去, 內拘急, 四肢疼, 又下利, 厥逆兒惡寒者, 四逆湯主之 (353) 大汗, 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四逆湯主之 (354) 手足厥寒, 脈細欲絕者, 當歸四逆湯主之 (351)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 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352) 病者手足厥寒, 言我不結胸, 小腹滿, 按之痛者, 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340) 傷寒脈促, 手足厥逆, 可灸之 (349) 病人手足厥冷, 脈乍緊者, 邪結在胸中, 心下滿而煩, 飢不能食者, 病在胸中, 當須吐之, 宜瓜蒂散 (355) 傷寒, 厥而心下悸, 宜先治水, 當服茯苓甘草湯, 卻治其厥 不爾, 水漬入胃, 必作利也 (356) 諸四逆厥者, 不可下之, 虛家亦然 (330) 傷寒五六日, 不結胸, 腹濡, 脈虛復厥者, 不可下, 此亡血, 下之死 (347) 辨下利 傷寒四五日, 腹中痛, 若轉氣下趣少腹者, 此欲自利也 (358) 熱利下重者, 白頭翁湯主之 (371) 下利欲飲水者, 以有熱故也, 白頭翁湯主之 (373) 下利譫語者, 有燥屎也, 宜小承氣湯 (374) 下利後, 更煩, 按之心下濡者, 為虛煩也, 宜梔子豉湯 (375) 23

24 下利, 脈沉而遲, 其人面少赤, 身有微熱, 下利清穀者, 必鬱冒汗出而解 病人必微厥 所以然者, 其面戴陽, 下虛故也 (366) 下利清穀, 裡寒外熱, 汗出而厥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370) 下利腹脹滿, 身體疼痛者, 先溫其裡, 乃攻其表, 溫裡宜四逆湯, 攻表宜桂枝湯 (372) 下利清穀, 不可攻表, 汗出必脹滿 (364) 辨嘔噦 乾嘔, 吐涎沫, 頭痛者, 吳茱萸湯主之 (378) 嘔而脈弱, 小便復利, 身有微熱, 見厥者難治, 四逆湯主之 (377) 嘔而發熱者, 小柴胡湯主之 (379) 嘔家而癰膿者, 不可治嘔, 膿盡自愈 (376) 傷寒, 大吐大下之, 極虛, 復極汗者, 其人外氣怫鬱, 復與之水, 以發其汗, 因得噦 所以然者, 胃中寒冷故也 (380) 傷寒, 噦而腹滿, 視其前後, 知何部不利, 利之即愈 (381) 預後 厥陰病, 渴欲飲水者, 少少與之愈 (329) 下利, 有微熱而渴, 脈弱者, 今自愈 (360) 下利脈數, 有微熱汗出, 今自愈 設復緊, 為未解 (361) 傷寒六七日, 脈微, 手足厥冷, 煩躁, 灸厥陰, 厥不還者, 死 (343) 傷寒發熱, 下利厥逆, 躁不得臥者, 死 (344) 傷寒發熱, 下利至甚, 厥不止者, 死 (345) 傷寒六七日, 不利, 便發熱而利, 其人汗出不止者, 死, 有陰無陽故也 (346) 下利, 手足厥冷, 無脈者, 灸之 不溫 若脈不還, 反微喘者, 死 少陰負跗陽者, 為順也 (362) 下利後脈絕, 手足厥冷, 睟時脈還, 手足溫者, 生 ; 脈不還者, 死 (368) 傷寒下利, 日十餘行, 脈反實者, 死 (369) 下利, 寸勱反浮數, 尺中自澀者, 必清膿血 (363) 下利, 脈數而渴者, 今自愈 設不差, 必清膿血, 以有熱故也 (367) 下利, 脈沉弦者, 下重也 ; 脈大者, 為未止 ; 脈微弱數者, 為欲自立, 雖發熱, 不死 (365) 備考條文 厥陰之風, 脈微浮, 為欲愈, 不浮, 為未愈 (327) 發熱而厥, 七日, 下利者, 為難治 (348) 24

25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問曰 : 病有霍亂者何? 答曰 : 藕吐而利, 此名霍亂 (382) 問曰 : 病發熱, 頭痛, 身疼, 惡寒, 吐利者, 此屬和利病? 答曰 : 此名霍亂 霍亂自吐下, 又利止, 復更發熱也 (383) 傷寒, 其脈微澀者, 本是霍亂, 今是傷寒, 卻四五日, 至陰經上, 轉入陰必利, 本嘔下利者, 不可治也 欲似大便, 而反失氣, 仍不利者, 此屬陽明也, 便必硬, 十三日愈 所以然者, 經盡故也 下利後, 當便硬, 硬則能食者愈 今反不能食, 到後經中, 頗能食, 復過一經能食, 過之一日當愈 不愈者, 不屬陽明也 (384) 惡寒脈微而復利, 利止亡血也, 四逆家人參湯主之 (385) 霍亂頭痛, 發熱身疼痛, 熱多欲飲水者, 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 理中丸主之 (386)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當消息和解其外, 宜桂枝湯小和之 (387) 吐利汗出, 發熱惡寒, 四肢拘急, 手足厥冷者, 四逆湯主之 (388) 既吐且利, 小便復利, 而大汗出, 下利清穀, 內寒外熱, 脈微欲絕者, 四逆湯主之 (389) 吐已下斷, 汗出而厥, 四肢拘急不解, 脈微欲絕者,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390) 吐利發汗, 脈平, 小煩者, 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391) 陰陽易差後勞復病 大病差後, 勞復者, 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393) 傷寒差以後, 更發熱, 小柴胡湯主之 脈浮者, 以汗解之, 脈沉實者, 以下解之 (394) 大病差後, 從腰以下有水氣者, 牡蠣澤瀉散主之 (395) 大病差後, 喜唾, 久不了了, 胸上有寒, 當以丸藥溫之, 宜理中丸 (396) 傷寒解後, 虛羸少氣, 氣逆欲吐者, 竹葉石膏湯主之 (397) 25

26 備考原文 病人脈已解, 而日暮微煩, 以病新差, 人強與穀, 脾胃氣尚弱, 不能消穀, 故令 微煩, 損穀則愈 (398) 傷寒陰陽易之為病, 其人身體重, 少氣, 少腹裡急, 或引陰中拘攣, 熱上衝胸, 頭重不欲舉, 眼中生花, 膝脛拘急者, 燒 ˍ 散主之 (392) 26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傷寒論解說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 而惡寒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 脈緩者, 名為中風 3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 脈陽浮而陰弱,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爾熱, 鼻鳴, 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 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宋本條文

傷寒論宋本條文 76 發汗後, 水藥不得入口, 爲逆 ; 若更發汗, 必吐下不止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香豉四合, 綿裹 右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爲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甘草二兩,

More information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Understand TCM Classic Formulas by Case Studies Chao-Cheng Yeh, Ph.D., L.Ac. 2017/10/28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Reference Book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傷寒論痞證剖析 陳榮洲中國醫藥大學 傷寒論痞證 五個瀉心湯方 半夏瀉心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依醫宗金鑒條文歸類編次 黃連湯方 五苓散方 旋覆代赭石湯方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近代學者研究 臨床研究文章發表 多以傷寒論痞證為胃腸疾病 其中, 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均列有半夏瀉心湯痞證條文, 近代學者之注解, 均將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半夏瀉心湯條文之病因病機混同一說 韓春生 符思等學者

More information

SHL_Jueyin

SHL_Jueyin JUEYIN 1 JUEYIN 326 Quand le Jueyin cause la maladie, il y a diabète (xiao ke 消渴 ), remontée des souf;les qui viennent heurter le Cœur, douleur et chaleur dans le Cœur, faim sans désir de manger et quand

More information

SHL_Shaoyin

SHL_Shaoyin SHAOYIN 1 SHAOYIN 281 Quand le Shaoyin fait les maladies, le pouls est imperceptible et 7in (ténu, wei xi 微細 ) et on désire dormir (somnolence). 少陰之為病, 脈微細, 但欲寐也 shǎo yīn zhī wèi bìng,mài wēi xì,dàn yù

More information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J Chin Med 25(1): 59-72,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062501004 59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1, *,# 2,# 1,3 1,3 4 4 2,4,5, * 1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系, 高雄, 台灣 2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台南, 台灣 3 長庚大學中醫系, 桃園, 台灣 4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1 Shanghanlun 傷寒論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inese sources: - Ming 明 edition by Zhao Kaimei 趙開美, from 仲景全書 - Song 宋 edition by Cheng Wuji 成無己, - Jin 晉 edition by Wang Shuhe 王叔和. Proofed and corrected by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 倪海廈人級叢書 金匱要略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 ( 去皮 ), 甘草二兩 ( 炙 ), 大棗十二枚 ( 劈 ),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 切 ), 膠飴一升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飴, 更上微火消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一一一 : 傷寒, 陽脈濇,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 小建中湯 不差者,

More information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金匱要略表解 痙濕暍脈并第二 痙 痙 成因狀脈象法 太陽, 發汗太多, 因致痙 夫風, 下之則痙, 復發汗, 必拘急 瘡家, 雖身疼痛, 不可發汗, 汗出則痙 者, 身熱足寒, 頸項強急, 惡寒, 時頭熱, 面赤目赤, 獨頭動搖, 卒口噤, 背反張者, 痙也 剛痙柔痙太陽, 發熱無汗, 反惡寒者, 名曰剛痙 之分太陽, 發熱汗出, 而不惡寒, 名曰柔痙 夫痙脈, 按之緊如弦, 直上下行 脈經云 :

More information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傷寒明理論 金. 成無己著 内容 傷寒明理論... 1 序... 4 發熱... 4 惡寒... 5 惡風... 5 寒熱... 6 潮熱... 6 自汗... 7 盜汗... 7 頭汗... 7 手足汗... 8 無汗... 8 頭痛... 9 項強... 9 頭眩... 10 胸脅滿... 10 心下滿... 10 腹滿... 11 少腹滿... 12 1 煩熱... 12 虛煩... 12 煩躁...

More information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Abstract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脈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 熱自 發, 陰弱者, 汗自出,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發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傷寒論太陽病 1. 廖桂聲中西醫師 2. 台北市仁愛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102.03.31 pm:1-5 廖桂聲中醫診所 廖桂聲醫師製 太陽篇 0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性質陽病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表證 ( 經證 - 膀胱經 )) 三陽之表, 受邪而可寒可熱 ( 寒 / 中風, 傷寒熱 / 溫病, 風溫 ) 表虛 表實 偏熱 表郁輕症 表虛變症 中風 傷寒 溫病

More information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金匱要略表解 内容 金匱要略表解... 1 痙濕暍病脈并第二... 3 痙病... 3 濕病... 4 暍病... 5 百合病狐惑陰陽毒病脈并第三... 5 百合病... 5 狐惑病... 6 陰陽毒... 6 瘧病脈并第四... 7 瘧病... 7 中風歷節病脈并第五... 7 中風... 7 歷節病... 7 血痹虛勞病脈第六... 8 血痺... 8 虛勞病... 8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第七...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 桂枝湯 > 富含致發炎物質感冒不 可亂服 主講者 : 廖桂聲 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 桂枝湯 > 有其特定的煎服法, 特別在治療典型的中風表虛證時, 應遵循原著 方後注 " 要求 如服藥後 須臾 "( 約 40 餘分鐘 ) 需啜熱稀粥以助藥力, 並要 溫覆 "( 加蓋衣被 ) 以助發汗 其他還有服藥次數和時間 藥後忌口等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 桂枝湯 > 是張仲景

More information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傷寒捷訣 内容 傷寒捷訣... 1 序... 5 總論... 5 傷寒總訣治法... 6 太陽經傷寒... 6 太陽經傷風... 6 陽明經分在經在腑... 7 陽明經經病... 7 陽明經腑病... 7 少陽經主中宜和解... 8 三陰經分傳經直中... 8 太陰經傳經熱症... 8 太陰經直中寒症... 8 少陰經傳熱症... 8 少陰經直中寒症... 9 厥陰經傳經熱症... 9 厥陰經直中寒症...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麻黃湯腰痛骨節疼痛 主講者 : 廖桂聲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 傷寒論 -36) 太陽病. 頭痛. 發熱. 身疼腰痛. 骨節疼痛. 惡風. 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 傷寒論 -37) 太陽與陽明合病. 喘而胸滿者. 不可下. 宜麻黃湯. ( 傷寒論 -38) 太陽病. 十日已去. 脈浮細而嗜臥者. 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者. 與麻黃湯.

More information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105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5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1102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通則 : 本表係一 七年一月份之給付品項, 如有異動, 以保險人最新公告為主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縮散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粒 A002576 勝昌 五苓散濃縮顆粒 A002578 勝昌 小承氣湯濃縮散 A00289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錠 A002897 勝昌 桂枝湯濃縮錠 A002898 勝昌 清咽利膈湯濃縮顆粒

More information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注解傷寒論 金. 成無己 内容 注解傷寒論... 1 序... 2 傷寒卒病論集... 2 序... 3 注解傷寒論卷一... 3 辨脈法第一... 3 平脈法第二... 10 傷寒例第三... 19 辨濕脈証第四... 26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上第亓... 28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第六... 33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第七... 50 辨陽明病脈証並治法第八... 61 辨尐陽病脈証並治法第九...

More information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傷寒六書 陶節庵 内容 傷寒六書... 1 序... 10 傷寒瑣言序... 10 傷寒瑣言卷之一... 11 辯張仲景傷寒論... 11 治傷寒用藥大略... 13 傷寒言証不言病... 14 厥分寒熱辯... 15 傷寒用浮中沉三脈法... 15 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辯... 17 結胸解... 18 傷寒寒熱論... 18 論傷寒少陰病發熱而反用藥不同... 19 論傷寒兩感... 20 傷寒合病並病論...

More information

SHL_Yangming

SHL_Yangming Shanghanlun - Yangming traduc1ons 1 MALADIES DU YANGMING 168 Atteinte par le froid où si après vomi3ication et/ou purgation au bout de 7 à 8 jours on n'est pas délivré (du mal), alors la chaleur fait des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武將傷寒論注合集 ( 至少陰一半 ) 生 / 病理學結合部分為紅字 20141118 孫宗鼎 開傷寒之方, 貴在藥理 歸經 辨証 脈理, 時想仲景開方藥物以不超 10 味藥 有時忖之, 未達其意, 慚愧, 故下方以一個處方加減, 方是仲景之意 昔日跟傷寒老師學習, 有言日后可能已無前人之德也, 甚表認同 誤治之法, 層出不窮, 我輩亦將淪陷矣 不知要增若干業障, 我亦要警惕之 假借仲景之名, 行非仲景之法,

More information

kpc-e6-f-r.xls

kpc-e6-f-r.xls 1400 Ai Fu Nuan Gong Wan 艾附暖宮丸 39.60 77.22 26.50 1340 An Zhong San 安 中 散 17.60 34.32 15.50 36.50 14.26 0110A Ba Wei Dai Xia Fang 八味帶下方 21.46 41.84 17.50 42.50 16.26 0110B Ba Wei Dai Xia Fang (w/o Da Huang)

More information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效能名稱 基準方名 發證日期 有效期間 收載日 不再收載日 備註 A028196 科達 龍膽瀉肝湯濃縮散 濃縮散劑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龍膽瀉肝湯 19970624 20140703 20160801 註銷 A057094 信宏 女科柏子仁丸濃縮細粒 濃縮顆粒劑 信宏科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經產之劑 女科柏子仁 20130806 20180806 20160801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病至陽明階段, 病邪有向裏發展的趨勢, 機體的反應表現著異常亢奮, 形成了熱性病的極峰期 此時病人表證已罷, 裏熱卻非常熾盛, 病人出現了身體壯熱 自汗出, 不怕冷反怕熱 脈象洪大有力等證狀 陽明病有經證和腑證的分別 經證有大熱大渴 脈洪大 自汗出 口渴 心煩等證狀 ; 腑證有腹滿 便閉 潮熱, 手足濈然汗出等證狀 而可以提供一個關於陽明病的現象 而陽明病其本質有三大特點 : 1 陽明之為病, 胃家實是也

More information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 "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 "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修正規定 -(105/01) 現行規定 -(104/01) 說明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縮 縮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8 勝昌

More information

Troisyin_Troisyang_Textes_Notions

Troisyin_Troisyang_Textes_Notions 3 yin - 3 yang 1 JUE YIN - SHAO YIN - TAI YIN - SHAOYANG - TAI YANG - YANGMING Le caractère tai 太 est fait à partir du caractère da qui signi3ie grand, vaste, immense, important, noble, et qui représente,

More information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金匱要略方論 漢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1 漢張仲景...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2 痙濕病脈証第二... 3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6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8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9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1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13 奔豚氣病脈証治第八... 15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証治第九... 16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証治第十...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傷寒論傷寒論 煩躁與狂證之研究 The investigation of dysphoria and manic syndromes of Shang-Han-Lun 指導教授 : 陳淼和醫師 黃國清博士 研究生 : 高宗成 中華民國九十八九十八年六月 謝誌 兩年的碩士學業能順利完成, 要感謝的人太多 論文指導老師陳淼和醫師所教授的 傷寒論, 解開我多年的疑惑, 研讀其所編著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103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3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5 頁次 :6-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武將傷寒論注太陽篇合集 新醫宗金鑑之武將傷寒論注 ( 總綱 ) 陳 : 中醫與西醫學對於疾病認識與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西醫重視客觀存在因素, 疾病發生事由於細菌病毒等因素所行形成, 中醫學相反強調主觀內在因素,< 正存於內邪不可干 > 六經病期抗病功能不足或受抑制所引起之綜合併症稱六經病 太陽經病, 是由末梢白細胞和血小板不足或受抑制所致 ; 陽明經病, 是由網內細胞功能不足或受抑制所至 ; 少陽經病,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AA76C0F8A7B3AE57A447A451A44BB667A5A8B2D3AD4DAF66AC72B750AC56AF66A8D2B3F8A7692DA5BBA4E52E646F63>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AA76C0F8A7B3AE57A447A451A44BB667A5A8B2D3AD4DAF66AC72B750AC56AF66A8D2B3F8A7692DA5BBA4E52E646F63> 桂枝湯治療妊娠二十八週巨細胞病毒感染病例報告 廖祥琳 a 陳建霖 b 許堯欽 c 羅綸謙 d 楊中賢 a a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 b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中醫科 c 奇美醫院中醫部, d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中文摘要 妊娠 週的 歲女性患者, 於 00 年 月 1 日因反覆高燒不退診斷為肺炎而入院 入院後先以廣效性抗生素治療 天, 但高燒仍反覆發作, 抽血檢查發現為巨細胞病毒感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如何應 用到小動物疾病上 1. 廖桂聲中西醫師獸醫師 2. 台北市仁愛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W2 pm:1-4 1 針灸見效癱瘓幼犬重新站立 中央社 2012 年 3 月 25 日下午 2:57 (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 25 日電 )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為幫助癱瘓的流浪犬貓, 最近與針灸獸醫師合作, 成功讓 1 隻癱瘓幼犬重新站起來 動物救援小組志工倪京台說, 最近有 1 隻從高雄路竹救回的癱瘓幼犬,

More information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 仙豐 ""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 A """ 仙豐 ""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 仙豐 "" 生化湯濃縮散 "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仙豐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A  仙豐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仙豐  生化湯濃縮散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 藥品代碼 修正規定 -(104/01/01) A035498 莊松榮 丹七散濃縮細粒( 複方丹參片 ) A035512 """ 仙豐 "" 蠲痺湯濃縮散 " A035513 """ 仙豐 "" 三痺湯濃縮散 " A035522 養生堂 麥門冬湯濃縮顆粒 A035523 養生堂 清燥救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5 養生堂 清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6 養生堂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一 ) 發燒 腸胃型感冒上吐下瀉 有汗 無汗 女子經期感冒或忽冷忽熱 + 噁心想吐 咳嗽無咳嗽咳嗽無咳嗽 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怕冷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五苓散 麻杏甘石湯 桂枝湯 + 厚朴 + 杏仁 桂枝湯 + 葛根 桂枝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葛根湯 麻黃湯 小柴胡湯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二 )

More information

les diarrhées

les diarrhées Diarrhées - EEA - 31 janvier 2015 1 SUWEN 2 DIARRHÉES DANS QELQUES TEXTES CLASSIQUES Aller à contre- courant porterait atteinte au Poumon, causant, à l'hiver, des diarrhées lientériques (sun xie 飧泄 ),

More information

Les constipations (textes)

Les constipations (textes) Cons%pa%on - EEA mars 2015 1 SUWEN 36 QUELQUES TEXTES SUR LES CONSTIPATIONS Fièvres intermittentes des Reins : le patient frissonne de froid, lombalgie et dorsalgie, problème de transit avec déféca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97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醫事人員 ( 不含牙醫師 助產師 職能治療師 ) 中醫師 心理師 營養師 獸醫佐考試暨醫師考試分試考試試題 代號 :3112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More information

幈 幈 讝 1) 讝 ( 섬 ) 병에걸리거나꿈속에서헛소리를하는것이다. 한편, 譫은병에걸려서헛소리를하는것으로, 2 글자는다르지만뜻은같다. 따라서이를譫으로번역하였다. 2) 䭇 ( 열 ) 噎 ( 일, 목매임 ) 의異體字이다. 氣結이食道를막아서음식물을삼키기힘든證이다. 3) 謦 ( 경 ) 說文解字 言部 에서는 기침이다 고하였다. 4) 啘 ( 완 ) 乾嘔를말한다.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廣中醫 line 群組內容整理 陳武將醫師分享 2014/06/08-06/19 摘自 line, 僅供學習團體使用, 勿外傳整理人 : 孫宗鼎 陳武將醫師分享 陳醫師分享影片, 精彩萬分! 影片 1 生髮術 影片 2 飄浮術 影片 3 催眠術 影片 4 防身術 影片 5 房中術 91, 傷寒, 大下后, 復發汗, 心下痞, 惡寒, 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 當先解表, 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支湯,

More information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200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7:13(3) 胃脘痛辨證論治 江裕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 摘要 胃脘痛又稱胃痛, 係以胃脘部 ( 心窩處 ) 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要症狀 肝主情志, 與壓力息息相關, 故 肝氣犯胃 是胃脘痛最常見的病機, 情緒因素是導致胃脘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放鬆 減壓 精神調攝很重要 脊椎筋骨錯縫, 亦可能導致胃脘痛, 故平時鍛鍊身體筋骨, 俾利骨架的自然平衡發展, 亦不容忽視

More information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周世印教授臨證經方應用經驗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ou Shiyi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formulae 王雪梅 * 指導 : 周世印 WANG Xuemei, ZHOU Shiyin (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 ) Email: xuemeiwxm@163.com 13838003979 周世印 (1936-),

More information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C) (B) (E) (C) (E) (E) (B) (A) (B) 方劑學 125 題 1 醫方集解 的作者是?(A) 吳儀洛 (B) 張仲景 (C) 汪昂 (D) 陳修園 (E) 張秉成 2 著 備急千金要方 一書的醫家是?(A) 葛洪 (B) 孫思邈 (C) 張仲景 (D) 吳昆 (E) 張景岳 3 不屬於 八法 的是?(A) 下 和 (B) 消 補 (C) 溫 清 (D) 汗 吐 (E)

More information

Delires_Lundi_16_avril

Delires_Lundi_16_avril Délires 1 DÉLIRES SUWEN 17 Si on ne supporte pas d être couvert d habit, que le discours est facilement plein de haine, qu on a des conduites de privauté, c est un désordre dans les intelligences spirituelles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麻黃與含麻黃方劑治療鼻病之臨床應用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王芬郁 賴建璋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盧政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炳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壹 前言麻黃在中醫藥中的應用雖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根據古書的記載 : 麻黃具有發汗, 平喘的功效, 例如麻黃湯或麻黃附辛湯, 都是古代醫書傷寒論所記載著名的方劑 麻黃是一味常用中藥, 臨床應用較廣, 明朝李時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102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試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特種考試聽力師 牙體技術人員考試 102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3 頁次 :6-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More information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1 8A00003015 千年健 100g 100 g bot 2 8A00003018 山葡萄 100g 100 g bot 3 8A00003019 三七 100g 100 g bot 4 8A00004017 五倍子 100g 100 g bot 5 8A00004023 太子參 100G 100 g bot 6 8A00006007 地榆 ( 黑 ) 100g 100 g bot 7 8A00006011

More information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 熊興江1 何慶勇2 湯艷莉2 指導:王階1 (1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 熊興江1  何慶勇2  湯艷莉2  指導:王階1 (1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熊興江 1 何慶勇 2 湯艷莉 2 指導 : 王階 1 (1.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北京 100053; 2.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摘要 在方証對應原則指導下, 運用四逆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潰瘍, 桂枝加白朮附子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桃核承氣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混合痔, 發現不拘泥於現代醫學病名診斷, 有是証則用是方, 無不效如桴鼓

More information

告 連建閔獸醫三陳亭竹醫學二魏鈺潔醫學二黃飛揚醫學二何逸雲物理二李文馨人類二盧冠中人類二姜浩華生科二賴婕縈護理一 目錄 2 台大傳醫社中醫經典文獻及學理研究讀書會成果報告 緣起 為了增強台大傳統醫學研究社之學術性, 讓幹部及社員以討論為主 文獻為輔, 藉由閱讀如黃帝內經 傷寒論 神農本草經等中醫經典典籍, 培植 社員及幹部中醫藥及中華傳統文化之內涵, 傳醫社第三十六屆的社長連建閔在和幹部們多次的討論 籌畫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103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5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複選作答者,

More information

296 筆者認為加入時間動態的觀念才接近仲景的原意以西醫的角度觀之, 六經應該是疾病 stage 的觀念仲景 六經辨證 的理論, 是將外感病以陰陽為總綱, 從時間和空間的二維角度去分析 判斷其病位的深淺 寒熱的態勢 邪正的消長, 把握疾病發生 發展及其轉歸的 (7) 總趨勢 ( 圖 1) 六經提綱

296 筆者認為加入時間動態的觀念才接近仲景的原意以西醫的角度觀之, 六經應該是疾病 stage 的觀念仲景 六經辨證 的理論, 是將外感病以陰陽為總綱, 從時間和空間的二維角度去分析 判斷其病位的深淺 寒熱的態勢 邪正的消長, 把握疾病發生 發展及其轉歸的 (7) 總趨勢 ( 圖 1) 六經提綱 295 讀過 傷寒論 文 圖 / 周敏郎 彰化市周小兒科診所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機 ( 字仲景 ) 所撰著的第一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並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臨床醫學經典文獻自問世之後, 幾經戰亂, 至晉時已多有散佚西晉著名醫家王叔和將之重新蒐集整理, 其中 傷寒 部分另成一冊, 名曰傷寒論 ; 雜病 部分復遭兵火, 至宋仁宗時翰林學士王洙在館閣蠹簡中檢出 金匱玉函要略方 殘簡, 方重現於世北宋校正醫書局重為之校訂,

More information

学术探讨 DOI: /j.issn 关联语境视阈下的中医古籍异位字英译探析 张 淼 张 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English translation of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学术探讨 DOI: /j.issn 关联语境视阈下的中医古籍异位字英译探析 张 淼 张 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English translation of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DOI:10.13276/j.issn.1674-8913.2016.06.014 关联语境视阈下的中医古籍异位字英译探析 张 淼 张 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English translation of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TCM clas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text

More information

病患仍複視 肢體無力 四肢拘攣 四肢僵硬 因此開始給予高劑量 Madopar 以緩解四肢僵硬 101 年 6 月 Tc-99m Trodat scan 顯示 moderate dopaminergic neuron dysfunction in bilateral putamens 102 年 3

病患仍複視 肢體無力 四肢拘攣 四肢僵硬 因此開始給予高劑量 Madopar 以緩解四肢僵硬 101 年 6 月 Tc-99m Trodat scan 顯示 moderate dopaminergic neuron dysfunction in bilateral putamens 102 年 3 報告醫師 : 瞿瑞瑩指導醫師 : 劉佳祐 一 基本資料病歷號碼 : 姓名 : 李 00 年齡 : 57 歲性別 : 女職業 : 婚姻 : 居住地 : 住院時間 :104/12 月 -105/2 月問診時間 :105/1 月主治醫師 : 劉佳祐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住院病例報告主題 : 續發性巴金森氏症 二 主訴頭搖手抖 行走時步態不穩, 希望能改善自主行走功能及吞嚥能力 三 現病史這位

More information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20527 An Zhong San Amomi & Fennel Formula 安中散 20285 Ba Li San Musk & Catechu Fm. 八厘散 * 20211 Ba Wei Dai Xia Fang DangGui & Eight Herb Fm. 八味帶下方 20210 Ba Wei Di Huang Wan Rehmannia Eight Fm. 八味地黃丸 20208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廣中醫 line 群組內容整理 陳武將醫師提供指導 張 OO 華 OO 扁 OO 孫 OO 2014/07/04-0710 整理人 : 孫宗鼎 Calvin Sun 2014.07.10 病至陽明階段, 病邪有向裏發展的趨勢, 機體的反應表現著異常亢奮, 形成了熱性病的極峰期 此時病人表證已罷, 裏熱卻非常熾盛, 病人出現了身體壯熱 自汗出, 不怕冷反怕熱 脈象洪大有力等證狀 陽明病有經證和腑證的分別

More information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基本結構 21 方劑組成的變化 22 第六章 劑型 24 第七章 方劑的應用 28 方劑臨床運用的通則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

 102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試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醫事檢驗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特種考試聽力師 牙體技術人員考試 102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特種考試語言治療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3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中醫治療流感的科研實證總論 張保亭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 香港中醫專科發展論壇暨中醫防治流感論壇 2017 年 1 月 14 日 概論 歷史經驗 循証醫學 科研實證 体外實驗研究 動物實驗研究 臨床研究 其他中醫手段 總結 流感 流感的發生並不是現代才有的事 在古代或名為 傷寒, 瘟疫, 或 時行疫病 等 不斷地在民間發生, 故留下了許多有效的治療方藥及治病法則 東漢醫聖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傷寒論中的健康照護之探討.doc

Microsoft Word - 傷寒論中的健康照護之探討.doc 傷寒論 中健康照護概念之探討 2 蘇靖媛 2,3 顧武軍 1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臨床基礎理論博士 3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系科講師 1 中文摘 要 (Abstract) 傷寒論 是我國傳統醫學極為推崇的一本醫書, 已經流傳將近一千八百年內文以及方後註中記載詳實明確, 除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理 法 方 藥以及治療後的觀察重點和照護理念, 敘述清楚, 記載詳盡 若以現代護理健康照護的觀念來分析

More information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醫方集解 清汪昂 内容 醫方集解... 1 自序... 19 凡例... 20 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 21 六味地黃丸... 22 七寶美髯丹... 24 還少丹... 24 黑地黃丸... 25 虎潛丸... 25 天真丸... 25 三才封髓丹... 26 大造丸... 26 補天丸... 26 人參固本丸... 27 參乳丸... 27 天王補心丹... 27 孔聖枕中丹... 28 大補陰丸...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解表劑 瀉下劑 消導化積劑 解表劑 治法與方劑 靈樞 本臟論 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者也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故善治者, 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 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 感則害人五臟, 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于六腑, 地之濕氣, 感則害皮肉筋脈 治法與方劑 素問 三部九侯論 岐伯曰 :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調其氣之虛實,

More information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回顧之前的講課 How to apply TCM Food Therapy 中醫食療的應用 中醫的根本是中國哲學與臨床實踐 中醫的五藏不是實際的器官而是五行的代表 和諧與動態平衡是中醫治療的目標 Review of previous l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medical system based o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More information

陽明 經之標 中三氣 燥 陽明之上, 燥氣主之, 故也 太陰 脾與胃為表裏 標 主外 陽明 陽明經證解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 太陽之寒邪未盡, 勢必傳于陽明, 則治陽明, 必兼治太陽, 若全不見太陽之經症 腑症病情, 獨見陽明之經症 腑症, 則專治陽明, 方為合法 當知寒邪走入燥地, 即從燥而化為燥邪,

陽明 經之標 中三氣 燥 陽明之上, 燥氣主之, 故也 太陰 脾與胃為表裏 標 主外 陽明 陽明經證解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 太陽之寒邪未盡, 勢必傳于陽明, 則治陽明, 必兼治太陽, 若全不見太陽之經症 腑症病情, 獨見陽明之經症 腑症, 則專治陽明, 方為合法 當知寒邪走入燥地, 即從燥而化為燥邪, 太陽 寒 太陽之上, 寒氣主之, 故也 經之標 中三氣 少陰 腎與膀胱為表裏 標 主外 太陽 太陽經證解 傷風症 傷寒症 兩感症 脈浮 頭項強痛 惡寒, 發熱是也 情形 兼自汗而惡風者, 則為傷風症, 是太陽之衛分為風邪所傷也, 主以桂枝湯, 協和營衛, 驅風邪外出, 淺一層立法也, 服此方而若解則病癒 此刻節令之氣寒, 客風亦寒, 故曰風寒 寒氣即是風氣, 風氣即是寒氣 仲景以風寒冠首, 一示厥陰迴圈之意,

More information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JT 叔叔 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1 麻黃於方劑中的數學原則 本文為 JT 叔叔投稿於香港 MM 雜誌之舊文 麻黃, 所謂 標熱本寒 之藥也, 其形中空如管, 能從骨 從血脈中把陽氣發出來驅散寒邪, 能祛邪, 但人會虛 張仲景書中的藥的走法, 有 與皮表平行 的藥, 有 與皮表垂直 的藥, 代表性藥味, 例如麻黃是垂直皮表發汗的, 柴胡是平行的 ( 走少陽區 ), 二藥王不見王 在柴胡劑中, 枳實可用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 德山 "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 德山 "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 德山 "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 德山 "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德山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德山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德山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德山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1 A035903 " 科達 " 丹參濃縮細粒 2 A035916 " 科達 " 天花粉濃縮細粒 3 A041703 " 科達 " 骨碎補濃縮細粒 4 A041704 " 科達 " 紫菀濃縮細粒 5 A044982 " 科達 " 大棗濃縮細粒 6 A043287 萬國 龍膽草濃縮細粒 7 A047452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2398 经方在治疗腹泻中的应用 许山鹰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010) 摘要本人临床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肛肠专家王嘉麟, 耳濡目染, 王老临床应用经方出神入化, 屡获佳效, 深感读经典对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故结合临床应用, 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剂, 进行全面梳理, 与同道共享 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 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经方 ; 伤寒论

More information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5 从 伤寒论 以知为度 谈仲景对用药药量的宏观把握 陈琳王敏李宇航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 以知为度 一词出自 伤寒论, 是以用药见效为尺度来控制总体给药量的一种方法 临证所见, 病情有轻重 药物有厚薄 人体耐受度也有差异, 所以用药剂量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以患者服药后确切反应为基础, 从宏观把握用药剂量, 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仲景十分重视对患者服药后出现不同反应的观察,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1D5AEF8BBBBB4B2A1D6AC4FAA76C0F8A878AAA220A878C0F9AABAAF65AF66AABAA4E8C3C42E646F63>

<4D F736F F D20A1D5AEF8BBBBB4B2A1D6AC4FAA76C0F8A878AAA220A878C0F9AABAAF65AF66AABAA4E8C3C42E646F63> < 消遙散 > 是治療肝炎肝癌的疾 病的方藥 主講者 : 廖桂聲 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神奇的肝膽排石法 -- 經驗分享 : 每天喝 1000cc 的蘋果汁喝 6 天感覺很好. 第六天中午後開始禁食, 晚間 6 點喝第一次 250cc 瀉塩 ( 硫酸鎂 ) 水, 8 點再喝第二次瀉塩水,10 點喝 (125cc 橄欖油混合 200cc 葡萄柚汁 ), 靜靜右邊側躺入睡,

More information

篇吊:

篇吊: 投稿類別 : 健康 / 護理類 篇名 : 中藥的養生保健之道 作者 : 許育瑄新北市立清水高中 107 班 指導老師 : 吳蕎安老師 壹 前言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現代人的飲食大魚大肉少蔬果, 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 亦沒有規律的運動, 再加上外食族吃的高油高鈉, 豐富的物質生活往往導致慢性疾病上身, 像是高血壓 糖尿病, 更嚴重可能招致癌症而死亡最近幾年來, 大家開始推崇最自然最原始的養生之道,

More information



 101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考試分試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藥師 醫事檢驗師 護理師考試暨普通考試護士考試 101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6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一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之中藥用藥介紹 ~ 以兒科為例 林口長庚中藥局 邱名榕 綱要說明 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與免疫的相關性 過敏性鼻炎之中藥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之中藥治療 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調養與保健 西醫過敏疾病機轉 過敏疾病理論 : 第一型 T 輔助細胞 (Th1)~ 免疫反應較低 第二型 T 輔助細胞 (Th2)~~ 免疫反應較高 調節型 T 細胞 (Treg)~ 可調節第一型及第二型的免疫反應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中醫古籍研究 15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中醫古籍研究 曾綺華 署立台東醫院中醫科 摘要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近十年來逐漸被西方醫學所重視, 用藥則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主, 然而因為有食慾不振及睡眠障礙的副作用, 讓病患及家長會因此而卻步 我們在中醫門診發現過動兒除了注意力差, 專注力不足外, 多數的孩子 (80% 左右 ) 有怕熱 便秘 手心流汗及坐不住的現象, 並且多數合併有鼻子過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a

Microsoft Word a 2016 年 8 月第 23 卷第 8 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3 基于复杂网络的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李瀛 1, 隋毅 1. 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2.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1 摘要 : 目的建立 伤寒论 六经病证药物子网, 基于药物子网的拓扑性质分析, 揭示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 方法将 伤寒论 方剂按照六经辨证进行分类,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药物抽象为节点,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 明通 "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 明通 "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明通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明通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 A004088 " 明通 " 葛根湯濃縮散 葛根湯 2 A009820 " 明通 " 疏經活血湯濃縮細粒 疏經活血湯 3 A009837 " 明通 " 加味逍遙散濃縮顆粒 加味逍遙散 4 A012030 " 明通 " 六味地黃丸濃縮細粒 六味地黃丸 5 A014524

More information

面, 不可勝數, 但是, 天 地 陰 陽的關係, 不是靠數理推演來斷定的, 而是靠 象 來確定 這就回答了三陰三陽的劃分是屬於天 地 陰 陽的範疇, 是以象來劃定的 在上述文獻中, 需要重視幾個問題, 一是 : 天為陽, 地為陰, 日為陽, 月為陰,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 一年有 日

面, 不可勝數, 但是, 天 地 陰 陽的關係, 不是靠數理推演來斷定的, 而是靠 象 來確定 這就回答了三陰三陽的劃分是屬於天 地 陰 陽的範疇, 是以象來劃定的 在上述文獻中, 需要重視幾個問題, 一是 : 天為陽, 地為陰, 日為陽, 月為陰,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 一年有 日 三陰三陽的天文曆法溯源及應用 On the origi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Yin and Three-Yang astronomical calendar 莫飛智 MO Feizhi (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廣州中醫藥大學香港校友會成員中醫學博士 ) [ 摘要 ] 目的探討三陰三陽的來源 方法根據 內經 對三陰三陽的論述, 結合古代天文曆法, 探討三陰三陽與天文曆法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经方传真 胡希恕冯世纶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绪论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第四章 白虎汤类方第五章 下瘀血汤类方第六章 陷胸汤类方第七章 泻心汤类方第八章 瓜蒂散类方第九章 甘草干姜汤类方第十章 干姜附子汤类方第十一章 附子汤类方第十二章 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第十三章 大黄附子汤类方第十四章 柴胡汤类方第十五章 半夏汤类方第十六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伤寒论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痓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卷第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卷第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卷第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卷第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More information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金匱要略淺注 漢陳修園 内容 金匱要略淺注... 1 漢陳修園... 1 敘言... 2 卷一... 3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3 痙濕病脈証第二... 8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14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18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20 卷二... 27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27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33 附方... 36 卷三... 37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J 7V N 伤寒论 八纲辨证量化思维的方证解析 范东东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摘要 通过对 伤寒论 方证的归纳分析与整理从脏腑表里辨病位 寒热虚实辨病性 证候演变辨病势 脉证合参辨预后 这 个方面来探析仲景辨证的量化思维理解其所蕴含的辨证论治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内涵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八纲辨证 方证 量化 Q T k M E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DAOM963 中西醫結合痛症管理 常見痛症的中醫治療 By Chao-Cheng Yeh, Ph.D., L.Ac. 05/19/2017 何謂 長期痛症 長期痛症指身體某部分的痛楚持續維持超過 3 個月, 又或持續性反覆出現 在 2006 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進行的調查發現 5 千多位介乎 18 至 65 歲市民 結果發現, 50.7% 的受訪者, 在過去 1 年內至少患上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EB867A4E8A662B87EBD46AA76C0F8A4A4AABAC0B3A5CEA94DC5E9B77C2E646F6378>

<4D F736F F D EB867A4E8A662B87EBD46AA76C0F8A4A4AABAC0B3A5CEA94DC5E9B77C2E646F6378> 經方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和體會 Application and insights of classical formula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程劍華 CHENG Jianhua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 ) [ 摘要 ] 傷寒雜病論 是漢前經方治療疾病有效的臨床經驗總結, 系統論述了外感急性病的辯證論治規律, 也系統論述了常見病 多發病的辯證論治規律,

More information

Feur_Notion_Textes

Feur_Notion_Textes FEU - huo 1 FEU SUWEN 5 L'eau est yin et le feu est yang, 為陰, 為陽 Un feu puissant amenuise les souf7les, - Un feu léger renforce les souf7les; Un feu puissant se nourrit de souf7les, - Les souf7les se nourrissent

More information

概不選錄 仲景傷寒 論前人印定眼目 自陳無擇而外 鮮所發明 陶節庵雖著傷寒六書 參吅後賢之治法 盡更仲景之方名 究朩嘗有片言隻字 發揮仲景一證一方者 又變前法 不復分經論治仲景之書 奧渺難窮 節庵之書 顯淺易讀 世人奉為蓍蔡 故識見愈卑猥也近世如方中行?嘉言 程郊倩輩 各注傷寒論辨 雖有偏駁 朩能盡

概不選錄 仲景傷寒 論前人印定眼目 自陳無擇而外 鮮所發明 陶節庵雖著傷寒六書 參吅後賢之治法 盡更仲景之方名 究朩嘗有片言隻字 發揮仲景一證一方者 又變前法 不復分經論治仲景之書 奧渺難窮 節庵之書 顯淺易讀 世人奉為蓍蔡 故識見愈卑猥也近世如方中行?嘉言 程郊倩輩 各注傷寒論辨 雖有偏駁 朩能盡 醫方集解 清 汪昂 自序 孔子曰 能近取譬 可謂仁之方也已 夫仁為心性之學 尚不可以無方 況於百家眾藝 可以無方而能善此乎 諸藝之中 醫為尤重 以其為人之司命 而聖人之所以必慎者也竊嘗思之 凡病必有症 症者 証也 有斯病必 形斯候者也証必有脈 脈者 臟腑經絡 寒熱虛實所由分也有與証相符者 有與証不相符者 必參驗之 而後 可施治者也 察脈辨証 而方立焉方者 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 必为是藥 非可移游彼此

More information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門 痼冷門 敘論 敘論 敘論 脈候 治法 治法 治法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門 痼冷門 敘論 敘論 敘論 脈候 治法 治法 治法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 古今醫統大全 21-30 内容 古今醫統大全 21-30... 1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一積熱門... 11 積熱門... 11 敘論... 11 敘論... 13 敘論... 13 敘論... 13 敘論... 13 脈候... 14 治法... 14 治法... 14 治法... 15 治法... 15 治法... 15 藥方... 15 藥方... 18 藥方... 18 藥方... 18 藥方...

More information

溫裡藥的介紹 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 性味歸經 辛 甘, 熱 有毒 歸心 腎 脾經 藥理 強心 升壓 抗發炎 鎮痛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 散寒溫經 祛風濕止痛, 強心補腎壯陽 引藥配方 用法用量 5 分 -3 錢, 煎服, 宜先煎半至一小時, 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毒副作用 / 禁忌 附

溫裡藥的介紹 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 性味歸經 辛 甘, 熱 有毒 歸心 腎 脾經 藥理 強心 升壓 抗發炎 鎮痛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 散寒溫經 祛風濕止痛, 強心補腎壯陽 引藥配方 用法用量 5 分 -3 錢, 煎服, 宜先煎半至一小時, 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毒副作用 / 禁忌 附 溫裡藥的介紹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陳蕙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摘要根據中藥藥理分類, 凡以溫裡祛寒為主, 具溫裡助陽 散寒通脈, 能除臟腑經絡寒邪, 用於治療 寒 在 裡 的藥物, 稱為溫裡藥 單方常見的有附子 肉桂 乾薑 吳茱萸, 而複方則有四逆湯等 使用上, 不論外來或內生之寒, 皆根據寒者熱之治法, 唯需多加留意病人體質 辨清真假寒熱, 並佐以合理配伍使用, 以避免毒副反應產生,

More information

黄 疸

黄  疸 心系病 不寐 心悸 胸痹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 中醫部針傷科 周彥瑢主任 心系病證的認識 心系 指心臟與其他臟器相聯繫的脈絡 靈樞 經脈 心手少陰之脈, 起於心中, 出屬心系 類經 : ( 心 ) 其系有五, 上系連肺, 肺下系心, 心下三系, 連脾 肝 腎 十四經發揮 : 五臟系皆通於心, 而心通五臟系也 一說 : 心系有二 其一上通於肺, 其一由肺葉而下, 曲折向後, 並脊裡, 細絡相連, 與腎相通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自然醫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析辨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ief Time and Ri-Pu Tidal Fever of Shang-Han-Lun 指導教授 : 陳淼和醫師 辜美安博士 研究生 : 許菁雯 中華民國 97 年 6 月 30 日 謝誌 傷寒論 時間醫學相關條文, 讓我好奇古人的觀察力, 引起探討相關內容的興趣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A169C1BFB871A16AA4A4C2E5A4E8C3C4BEC D FB7C5F9D8BEAFA142B8C9AF71BEAFA142BCEDC0EABEAF5F E30342E32352D30352E3032>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A169C1BFB871A16AA4A4C2E5A4E8C3C4BEC D FB7C5F9D8BEAFA142B8C9AF71BEAFA142BCEDC0EABEAF5F E30342E32352D30352E3032> 溫裏劑 補益劑 潤燥劑 溫裏劑 治法與方劑 靈樞 本臟論 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者也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故善治者, 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 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 感則害人五臟, 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於六腑, 地之濕氣, 感則害皮肉筋脈 治法與方劑 素問 三部九侯論 岐伯曰 :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調其氣之虛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摇 306 揖编者按铱摇 铿锵中医行冶学术沙龙第二十七讲以 如何正确认识 伤寒论 下法, 提高临床疗效冶为议题, 于 2016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举行 伤寒论 作为临床医学之经典名著, 常用 下法冶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 承气汤等泻 下名方, 至今临床广泛应用 但下法究竟有哪些适应证? 应用下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何深刻理解与应用 伤寒论 下法冶? 针对此议题, 本次铿镪中医行邀请临床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x

Microsoft Word docx 105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試題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基礎醫學 ( 包括中醫方劑學 中醫藥物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代號 :2101 頁次 :8-1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複選作答者, 該題不予計分 本科目共 80 題, 每題 1.25

More information

眩暈

眩暈 脾胃疾病辨證論治及施護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 陳玉昇醫師 脾氣虛要點 ( 一 ) 脾失健運 食少便溏, 舌有齒痕, 脈虛無力 食後腹脹食後嗜睡 ( 二 ) 中氣下陷 脾失健運 + ( 三 ) 脾不統血 或 長期低熱內臟下垂 脾失健運帶下量多 + 皮下 齒齦 胃 大小便 月經小便白濁異常出血 或 1 脾陽虛辯證要點 : 單純四肢冷或腹冷 ( 痛 ) 喜溫按 舌淡胖 + 寒濕困脾 病後 1 常見致病因素

More information

慢性胃炎中醫門診病例報告 233 主訴 : 胃痛反覆發作已數年 現病史 : 這位 41 歲男性病人, 胃脹痛反覆發作已多年,90 年間曾於他院做胃鏡檢查, 被告知為慢性胃炎, 病情反覆, 須長期服用藥物控制 3-4 天前晨起口苦甚, 繼而胃脹氣不舒, 餐後腹脹甚, 食慾減退, 中脘壓痛, 冷痛感,

慢性胃炎中醫門診病例報告 233 主訴 : 胃痛反覆發作已數年 現病史 : 這位 41 歲男性病人, 胃脹痛反覆發作已多年,90 年間曾於他院做胃鏡檢查, 被告知為慢性胃炎, 病情反覆, 須長期服用藥物控制 3-4 天前晨起口苦甚, 繼而胃脹氣不舒, 餐後腹脹甚, 食慾減退, 中脘壓痛, 冷痛感, 232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7:13(3) 慢性胃炎中醫門診病例報告 許維宏 黃雅慧 陳乃菁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 摘要 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的範疇, 典型症狀包括腹部不適感 噁心 腹脹等由於胃的運動機能發生障礙所引起的症狀, 也可能出現類似潰瘍的症狀, 病情容易反覆 (1) 此男性病人, 胃脹痛反覆發作已數年, 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胃炎並曾服西藥 96 年 1 月自覺晨起口苦明顯, 繼而胃脹氣不舒,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E20ABE6A9CAA4DFA6D9B1F0B6EBAABAA4A4C2E5BDD7AA76BAEEAD7A2E646F63>

<4D F736F F D E20ABE6A9CAA4DFA6D9B1F0B6EBAABAA4A4C2E5BDD7AA76BAEEAD7A2E646F63> 急性心肌梗塞的中醫論治綜述 Review on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劉碧鳳 LIU Bifeng ( 香港 中國醫藥學會會長 ) [ 摘要 ] 急性心肌梗塞在中醫學中屬於 真心痛 或 卒心痛 等病的範疇, 是胸痹進一步發展的嚴重病徵 中醫藥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歷史悠久, 並積累豐富經驗 國內常以西醫治療為主,

More information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方劑學 掌握 (***): 1 方劑學的目的 2 治法 熟識 (**): 一 組方原則 了解 (*): 一 麻黃湯二 銀翹散三 當歸補血湯四 白虎湯 1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More information

第 7 期赵方舟等张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与现代中医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 537 症状外, 其余条文均有与其疾病相对应的血瘀证症状和体征 血瘀证现代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于 1986 年修订的 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 ( 简称 广州会议标准 ) 和 1988 年 10 月北

第 7 期赵方舟等张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与现代中医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 537 症状外, 其余条文均有与其疾病相对应的血瘀证症状和体征 血瘀证现代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于 1986 年修订的 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 ( 简称 广州会议标准 ) 和 1988 年 10 月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 9卷第 7期 2 0 6年 7月 536 J fb U ft C M V 3 9 N 7 J 2 0 6 理论研究 张仲景血瘀证的诊断特点与现代中医诊断标准的对比研究 赵方舟 陈家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0 002 9 摘要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 在中医经典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中 对血瘀证的症状及 诊断有详细论述 为后世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现代中医诊断学的思路对

More information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病例基本資料 姓名 羅 OO 性別 女 年齡 76 歲 職業 無 婚姻 已婚 病例號 1443OO 中醫初診日期 年 6 月 15 日 個人史 1. 無抽煙 喝酒 嚼食檳榔之習慣 2. 無 B 型及 C 型肝炎感染的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病例基本資料 姓名 羅 OO 性別 女 年齡 76 歲 職業 無 婚姻 已婚 病例號 1443OO 中醫初診日期 年 6 月 15 日 個人史 1. 無抽煙 喝酒 嚼食檳榔之習慣 2. 無 B 型及 C 型肝炎感染的 台中縣中醫會刊 以 小柴胡湯加減 合併治療肝 癌栓塞 潮熱不退 一例報告 林慶鐘 1,2 1. 行政院衛生署立豐原醫院 中醫科主任 2. 弘光科技大學醫護學院護理系 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一 76 歲女性患者疑似惡性肝腫瘤至本院住院治療 經腹超及電腦斷層發現 肝腫瘤分別位於 S4/5 11.4 公分及 S3 2.6 診斷為肝癌 T3bN0M0 第七日進行動 脈栓塞 (TAE) 治療 住院第二日後即開始反覆潮熱發燒不退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