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Transcription

1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J 7V N 伤寒论 八纲辨证量化思维的方证解析 范东东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摘要 通过对 伤寒论 方证的归纳分析与整理从脏腑表里辨病位 寒热虚实辨病性 证候演变辨病势 脉证合参辨预后 这 个方面来探析仲景辨证的量化思维理解其所蕴含的辨证论治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内涵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八纲辨证 方证 量化 Q T k M E S md F m S m T F D F D Z F C B M S B U C M B C A Z Z q k m m w T F D z m m m T q m z m w K W E m F m m Q m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7 7 7 六经辨证是基于脏腑经络 气血阴阳等生理功 腑与气化的有机综合其中脏腑 经络是物质基础 能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以明疾病之所在证候之进 退 邪正之盛衰等从而厘定治则治法与遣方用药的 气化是脏腑 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经络受邪病位在表邪气入里或脏腑受邪则病位在 辨治体系其辨证必辨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气血 里 伤寒论 中的六经病证均有经表和脏腑之分 等及其相互转化 临证时若能掌握六经病的证候特 如太阳经表有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 征及其发展演变明辨病性 病位 病势等即可对复 证等太阳里证有蓄水之五苓散证 蓄血之桃核承气 杂的病证作出精准判断和针对地治疗 现今多谓 汤证等 阳明经表有葛根汤证阳明里证有调胃承气 汤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证等 少阳经表有小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的方为经方 经方 为 证 而设证 之下必须有 方 方之上亦必须有 证 方与证 是伤寒学的关键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辨方证 是现代临床应用经方的主要思路也是解析经方与 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少阴里证有附子汤 四逆 其主治病证之间对应关系的途径 我们通过解读 汤证等 厥阴经表有当归四逆汤证厥阴脏寒有吴茱 伤寒论 有关方证从病位 病性 病势和预后解析 萸汤证等 由此可见六经病的表里病位之别反映 八纲辨证的量化思维 了量化辨证思维 脏腑表里辨病位 证少阳胆腑有大柴胡汤证 太阴病从表至里有桂枝 汤 桂枝人参汤 理中丸证 少阴经表有麻黄细辛附 八纲虽为判断病证的属性而设然仲景巧妙的 病位是指当前证候所在的病理位置也是方药 选用量化性词汇刻画了疾病量变 或质变 或简单 作用的靶点 大体而言邪在皮腠 经络 卫分者属 到复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或要素以揭示病证 表在脏腑 骨骼 阴血者属里 伤寒论 的六经是 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使得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 揭示病位的关键对于六经的本质虽有经络说 脏 治之 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 如少阴表证第 条 腑说 气 化 说 地 面 说 阶 段 说 六 部 说 等 种 认 云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 识 然而目前多认为 伤寒论 的六经是经络 脏 汤主之 条文以 始得之 示病证刚刚发生 病至少 基金项目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编号 YETP 7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项目 编号 CXTD 作者简介 范东东 男 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 E m m 通信作者 郑丰杰 7 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经方治疗常见病 疑难病的研究Em z m

2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 承上条续论少阴表证的证治, 以 二三日, 提示病程相对日久, 然无下利清谷等里阳虚衰证, 明辨病仍在表, 然其势稍缓, 正气恐更虚, 故去辛温走窜之细辛, 代之以平和甘缓的炙甘草, 以温里解表, 微发其汗 然因少阴阳虚, 若不及时救治, 恐寒邪将深入, 故第 两条, 言 少阴病, 得之一二日, 即见背恶寒 身体痛 手足寒 骨节痛 脉沉等症, 此为少阴肾阳虚衰, 寒湿留滞关节, 故用附子汤温经散寒, 除湿止痛 ; 第 323 条 少阴病, 脉沉者, 急温之, 宜四逆汤, 言少阴病涉心肾, 虽仅见脉沉, 亦当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 此寓有 既病防变 的治未病思想 通过对少阴病证有关方证的分析, 仲景脏腑表里的量化辨证思维可见一斑 此外, 伤寒论 湿热 3 方也充分体现了脏腑表里辨病位的量化思想 阳明里热与湿相合, 壅滞中焦, 湿热熏蒸, 使胆液外泄, 而发生黄疸, 因湿热所侵袭部位的不同, 而使得临床运用此 3 方有量化标准 若外有表寒而内有湿热, 则用麻黄配杏仁以利肺解表, 同时加以连轺 赤小豆利湿热, 从煎法上来看, 用潦水煎煮, 取其味薄, 不助湿气 ; 若湿热郁积在里, 则以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茵陈蒿六两, 量大则力专, 并在煎服法上, 茵陈蒿先煎以去其清扬外散之性, 使其功专苦降, 直趋入里清热利湿, 并佐以少量大黄, 荡涤肠胃, 破湿热之凝结, 栀子辅佐茵陈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 若湿热介于表里之间, 郁阻三焦, 用栀子柏皮汤清之, 栀子清上焦, 黄柏泄下焦, 炙甘草补中焦, 祛邪不伤正 正如尤在泾所说 : 茵陈蒿汤, 是下热之剂, 栀子柏皮汤, 是清热之剂,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是散热之剂 [5] 用 下 清 散 3 个词形象的概括了此 3 方的病位所在, 并且在用量和煎服法上给以量化规范, 从而使临床治疗黄疸有章可循 2 寒热虚实辨病性病性, 即病证的性质, 是中医对患者病理状态的总特质的判断 [6], 概而言之, 即为寒 热 虚 实 辨病性是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临床辨证处方的关键 兹通过有关方证及其煎服方法的解析, 学习 伤寒论 中寒热虚实的量化思想 2 1 寒热的量化 素问 阳明脉解篇 云 : 四肢者, 诸阳之本也, 手足的寒热厥逆是诊察人体阳气 盛衰的主要依据, 伤寒论 中亦不乏诸多手足寒热的描述, 如手足冷 ( 第 148 条 ) 手足寒 ( 第 条 ) 手足温 ( 第 条 ) 手足自温 ( 第 条 ) 手足厥 ( 第 197 条 ) 手足厥寒 (351 条 ) 手足厥冷 ( 第 条 ) 手足厥逆 ( 第 条 ) 手足逆冷 ( 第 条 ) 四逆 ( 第 条 ) 手足尽热 ( 第 293 条 ), 自温 尽热 寒 厥寒 厥冷等手足症状, 与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 病位 治疗及预后等密切相关, 对临床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 伤寒论 的组方用药亦揭示了寒热的量化, 以外感风寒所致的太阳表证为例, 如风寒外袭, 卫闭营郁, 治用麻黄汤 (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枚 炙甘草一两 ), 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 ; 表寒郁闭, 内生郁热, 症见 不汗出而烦躁 者, 治用大青龙汤 (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杏仁四十枚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 ), 外散风寒, 内清郁热 ; 若太阳表证, 经汗下后, 邪热壅肺而喘, 则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枚 炙甘草二两 石膏半斤 ), 以麻黄汤去桂枝加生石膏, 变辛温解表为辛凉宣透之剂 ; 若转属阳明, 无形邪热充斥表里内外, 症见发热 汗出 口渴 脉浮滑者, 治用白虎汤 (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炙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 辛寒清热 对比分析以上方证不难发现, 辛温解表之麻黄与辛寒清热之生石膏的用量, 充分反映了病证由风寒郁表 郁而化热渐至表里俱热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寒热量化的基础上, 仲景还进一步论述了寒热错杂的方证量化 寒热错杂 是指八纲证候中寒热属性相互对立的两纲同时并见, 且寒热双方性质俱真, 毫无虚假, 寒热各方表现的症状均客观存在的证候 [7] 本文试以胃热脾寒之寒热错杂为例, 探讨 伤寒论 寒热错杂的方证量化 伤寒论 所载治疗胃热脾寒的方剂, 概括起来有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黄连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伤寒论 第 149 条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 由此二条可见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以呕利为主, 由于误下之后脾胃之气受伤, 中州气机升降不利, 中焦痞塞, 故满而不痛, 取半夏 干姜之辛以散之, 胃气不降则生热, 故见呕, 取大黄黄连泻心汤

3 188 WORLDCHINESEMEDICINE January2017,Vol.12,No.1 之半, 黄芩 黄连苦寒以降胃气之逆, 同时配以半夏止呕, 脾气不升则生寒, 故见下利, 取理中汤之半, 以干姜 甘草 人参 大枣之甘热以温补之, 诸药配合, 辛开苦降甘调, 恢复脾胃升降之机 生姜泻心汤见于 157 条 伤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 胁下有水气, 腹中雷鸣下利者, 生姜泻心汤主之, 由于脾不运化水谷精微, 而见 干噫食臭 的消化不良症状, 脾不运水而见 胁下有水气, 腹中雷鸣下利, 故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之上, 重用生姜以健胃散水 甘草泻心汤见于 158 条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 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 谓病不尽,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本方痞利两者较生姜泻心汤为甚, 且误下胃虚, 故重用甘草缓急和中补虚 此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以止呕降逆为主, 生姜泻心汤以散水消食为主, 甘草泻心汤以和中补虚为主, 同是寒热错杂, 因症状不同, 而各有侧重 黄连汤见于 173 条 伤寒, 胸中有热, 胃中有邪气, 腹中痛, 欲呕吐者, 黄连汤主之 本方证为中焦受病, 脾胃不和所致 胃气不降而生上热, 故以黄连而清心胸之热, 脾脏虚寒而腹痛, 故以理中之意, 干姜 人参 甘草一散中寒, 以甘草 大枣甘缓止痛, 半夏止呕, 桂枝一方面可降冲之呕, 另一方面疏通阳气, 使上下阴阳寒热各得其所, 本方与半夏 生姜 甘草三泻心汤之不同在于, 三泻心汤重在寒热互结于心下, 本证重在上热中寒, 故不取去滓再煎之法, 服法为日三夜二服, 是取其频服之意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见于 359 条 伤寒本自寒下, 医复吐下之, 寒格, 更逆吐下 ; 若食入口即吐,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本方证脾脏有寒而见下利, 故用干姜 人参温脾之寒, 寒格拒于上, 胃中不和则食入口即吐, 故用黄芩 黄连降胃逆, 本方与半夏 生姜 甘草泻心汤同治寒热错杂之证, 但本证以呕为主, 未出现心下痞, 虽然寒热相阻, 逆而作吐, 但还没有达到心下痞的程度, 治之小误, 证候较轻, 故制方取泻心之半 张仲景在叙述寒热错杂的方证的同时, 运用药物精细配伍 剂量的差异 特殊的煎服法示人以法轨, 教人以量化, 构思巧妙, 用方精准 2 2 虚实的量化实指邪气盛, 六经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证是阳明病, 第 180 条言 :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是也 谓病邪深入阳明, 邪从燥化, 胃肠燥热亢盛, 病变以里热实为特征, 尤以无形邪热与肠中糟粕相结, 阻滞胃肠最为典型, 治宜攻下, 代表方剂是调 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主治燥热在胃而肠犹未全实, 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 芒硝咸寒软坚润燥, 炙甘草甘缓和中, 意在使大黄 芒硝的作用缓恋于胃, 变泄下为调和胃气 其服法来有二 : 一是 少少温服之 ( 第 29 条 ), 意在取其调和胃气, 而不欲其速下, 侧重于 中病即止 ; 二是 顿服 ( 第 70 条 ), 以泄下燥热, 取其速效 小承气汤为燥热内盛, 大便成硬, 以大黄苦寒泄下阳明燥热之结, 厚朴消腹满, 枳实泄痞气 其服法有二, 一是 微和胃气, 勿令至大泄下 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温二服 ( 第 208 条 ), 每次服用六合, 以通便泄热 ; 二是第 214 条以其治 阳明病, 谵语, 发潮热, 脉滑而疾者, 此虽见潮热谵语之大承气汤症, 然非沉实有力, 此 脉滑而疾, 示尚有热邪散漫, 有大便结硬不甚之虞, 故将小承气汤的服用量由常规的每次六合, 增至一升, 观其药效反应, 再作进退 大承气汤治阳明燥屎已成, 以大黄泻下热结 荡涤肠中燥屎, 芒硝咸寒 软坚润燥, 厚朴理气除胀, 枳实破气消痞 本方先煮厚朴 枳实, 去滓后再入大黄, 最后纳芒硝, 是后下者气锐而先行, 意在加强大黄 芒硝的泻下作用 此三承气汤, 小承气汤病位在小肠, 调胃承气汤病位在胃, 大承气汤病位在大肠 [8], 从胃到小肠再到大肠, 燥实逐渐加重, 反映了阳明胃家实证的动态发展过程, 承气三方无论是组方用药, 还是煎服方法, 都存在着明显的量化差异 虚指正气不足, 伤寒论 中治疗虚证的典型为四逆辈, 其代表方为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及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此 3 方反应了从阳虚 格阳于外到阳损及阴的动态演变过程 四逆汤为治疗肾阳虚衰, 阴寒内盛而引起的自利 四肢厥逆 方用生附子温少阴以回阳, 干姜温中以散寒, 炙甘草和中补土以伏火 ; 通脉四逆汤治疗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而出现的身反不恶寒, 面色赤, 此为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本方与四逆汤组方用药相同, 同时加大附子 干姜的剂量, 意在回阳救逆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吐下之后而出现的四肢拘急不解, 此阳亡阴竭, 故在通脉四逆汤的基础上加猪胆汁半合, 在扶阳之中, 加入沃阴增液之品, 妙在以有情之物直补人之体液 此 3 方的 自利 面色赤 四肢拘急不解 为运用此 3 方的典型的症状性量化标准 虚实夹杂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同一时期, 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理反映同时存在 仲景治疗虚实夹杂证候灵活多变, 又有规律可循, 处处体现着构思巧妙 细致入微的精神, 同时还运用量化思维示

4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9 人以法, 使得临床应用对病证的 度 的把握更加精准 如 伤寒论 第 66 条 发汗后, 腹胀满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发汗后损伤脾气, 或患者脾气素虚, 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低下出现湿留成痰, 痰湿阻滞气机, 壅滞不通, 本证既有脾气不足虚证的表现, 同时伴有痰湿阻滞气机实证的表现, 属于虚实夹杂之证, 但是单用补益则助湿生满之弊, 单用消痰利气之品恐更伤脾气, 其满难消, 故仲景以健脾消满为治疗原则, 攻补兼施 厚朴味苦性温善于下气行散消胀除满, 生姜和半夏辛温, 宣散通阳, 行胃中滞气, 降逆开结豁痰, 与厚朴为伍, 辛开苦降, 温阳行气, 加强了厚朴的行气消胀除满的作用, 人参 甘草为理中之半, 可健脾益气助化以消滞, 但是攻与补孰轻孰重, 仲景在方名和用量上进行量化规范, 使得临床运用不致偏颇, 其中厚朴 生姜 半夏用量相等且都用半斤, 用量重以消除胀满, 但恐使脾气更虚, 故少配甘草 人参以甘补, 以防中满, 全方轻重配伍, 共成三补七消之法, 攻补兼施, 堪称是虚中夹实证治之典范 [8] 本方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构思细腻, 用药巧妙传神, 又有量化的标准, 使辨证论治发挥的淋漓尽致, 正如清代医家缪遵义所说 : 立方大意, 泄胀满之心, 偏多于辅正, 方中叙药之次第, 即可见也 首用厚朴, 苦温以泄中焦之胀满, 阳微则饮聚, 次用生姜 半夏, 辛通开泄, 浊阴自散, 三味用至半斤, 重其权也, 继用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以稍助其正气, 是意不在补, 不过为厚朴之佐使耳 [9] 3 证候演变辨病势病势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呈现的总态势, 是对病情轻重缓急 病证变化趋势以及病证动态之势的分析 判断, 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定量分析 [10] 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将证的微妙之处称之为 机, 言 伤寒论 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 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 [11], 证候的动态演变揭示了疾病的发展趋势, 通过证候的加减方的量化可预知疾病的病势 伤寒论 中处处体现着辨病势之活法, 如栀子豉汤为治胸隔郁热, 虚烦不眠 心中懊恼的主方, 方中栀子苦寒, 既可清透郁热, 解郁除烦, 又可导火以下行 ; 豆豉气味俱轻, 既能清表宣热, 又能和降胃气 两药相伍, 降中有宣, 宣中有降, 合奏清宣郁热之效 栀子甘草豉汤方为栀子豉汤加甘草而成, 为栀子豉汤证兼少气者而设, 加甘草以益气和中 栀子生姜豉汤方为栀子豉汤加生姜而成 为栀子豉汤证兼呕吐者而设, 故加生姜降逆和胃止呕 枳实栀子豉汤方为栀子豉汤加枳实而成, 为大病差后劳复而设 栀子清热除烦, 豆豉宣散透邪, 枳实宽中行气 栀子厚朴汤方为热扰胸隔, 兼腹满的证治而设 夫热留于胸隔则烦, 故取栀子之苦寒, 以清热除烦 ; 余热留于腹, 则腹满, 留于胃则卧起不安, 故取厚朴之苦温, 以行气除满 ; 枳实之苦寒, 以破结消痞 三药相伍, 以奏清热除烦, 宽中消满之效 本证邪热内陷, 较之栀子豉汤证为深, 故不用豆豉之宣透, 但又未形成阳明腑实, 也不须用大黄之攻下, 此方的发展趋势为阳明证 栀子豉汤及其加减方证反映了栀子豉汤证的病势演变, 仲景运用量化思维辨病势的理论为后世临床治疗拓展了思路和方法, 可使临床识证整体化, 临床用药精准化 4 脉证合参辨预后预后指医生对患者患某一疾病之后的发展过程和后果的估计和预见 对疾病预后辨析, 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 其不仅对正确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脉象有重要意义, 对遣方用药更有重要作用 [12] 关于疾病预后的描述, 伤寒论 中有多级量化性语言概括, 如预后良好的有自愈 (58 条 59 条 93 条 145 条 287 条 336 条 360 条 ) 易愈 (153 条 ) 欲愈 (274 条 290 条 ), 预后较好的有可治 (111 条 288 条 289 条 ) 不死 (292 条 365 条 ), 预后不良的有难治 (129 条 214 条 294 条 348 条 357 条 ), 预后较差的有不治 (295 条 ) 死 (167 条 210 条 211 条 296 条 297 条 298 条 299 条 343 条 344 条 345 条 368 条 369 条 ) 必死 (333 条 ) 仲景通过运用逐级量化的标准来预测疾病的预后, 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防微杜变 具体而言, 在脉证合参预测疾病欲愈和生死方面, 伤寒论 中有明确关于量化的论述 如 伤寒论 第 287 条 少阴病, 脉紧, 至七八日自下利, 脉暴微, 手足反温, 脉紧反去者, 为欲解也, 虽烦 下利, 必自愈 张仲景通过运用 手足反温 脉紧反去 2 个 反 字强调提示少阴病寒去阳回自愈, 此时虽伴见心烦, 却是阳气可以和寒邪作斗争, 寒邪顺大便下利而去, 正胜邪退必自愈, 切忌不可再去除烦 止利, 与仲景之意相违背 伤寒论 第 300 条 少阴病, 脉微细沉 但欲卧 汗出不烦 自欲吐, 至五六日自利, 复烦躁不得卧寐者, 死 少阴病, 脉微细沉, 但欲卧, 此为少阴主脉主证, 当用四逆汤, 汗出不烦此为阴阳之气外亡, 自欲吐为阴邪上逆, 此一派阴寒之象, 当急温少阴, 扶阳救逆 到了五六天之后, 自利复烦躁不得寐, 此为失治误治之后, 阴寒盛, 阳已亡, 此为死证 在判别疾病方面, 仲景能很好的把握住

5 WORLDCHI NES EMEDI CI NE J 7V N 疾病预后的方向并将能提示疾病预后的脉证用量 参考文献 化性的指标进行描述如疾病可治多见于阴阳自和 刘渡舟 经方 溯源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阴阳之气未竭 阴退阳复 胃气来复等病机表现临 床表现多见于吐利止 手足温 欲去衣被 食以索饼 等症状疾病必死多见于津液已竭 纯阴无阳 阳不 胜阴 阴竭于下 阳脱于上 阳绝神亡 阴阳离绝 等病机表现临床多见于直视 谵语 头眩 时时 自冒 下利 不 止 汗 出 不 止 手 足 逆 冷 不 烦 而 燥 燥不得卧寐 息高 脉不还 脉不至 脉短涩 等脉证表现以此来警示我们临床当关注这些具有 推测疾病向愈和生死的量化指标准确判断疾病预 后方能有的放矢 5 结语 量化辨证相对于定性辨证而言更为细致对病 证的 度 的把握亦更为精准 伤寒论 从病程 症 状 治法及药物等多方面对病症进行了定量辨治是 因人 因病而异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 伤寒论 相关方证的综合分析领会仲景运用量化 思维分析疾病动态变化的思维方法体会其细致入 微灵活多变又有规律可循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整 体的连贯性的辨治理念对于我们学习 理解并实践 仲景的学术思想以期使辨证论治更加准确化 精细 刘渡舟方证相对论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 王庆国李宇航 伤寒论 六经研究 说 J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 7 郝印卿洪子云李培生论伤寒六经是脏腑 经络 气化的有机结 合 J 中医杂志 5 尤在泾尤在泾医学全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刑玉 瑞中 医 辨 证 思 维 之 病 性 分 析 J 陕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7 7 闫军堂刘晓倩王庆国等谈 伤寒论 中 寒热错杂 下利方证 辨治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张天星 伤寒论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解析 J 亚太传统 医药 邢玉瑞中 医 辨 证 思 维 之 病 势 分 析 J 陕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5 王庆国刘渡舟医论医话 则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李旭萍 伤寒论 少阴病预后探析 J 中医研究 5 化和规范化具有启发意义 上接第 5页 孙洪霞肾炎康复片用于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J 糖尿病新世界 5 5 7 朱志辉严月红贝那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患 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5 王为平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7 张建伟王学敏肾炎康复片联合依那普利片对糖尿病肾病微 炎症状态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7 5 傅凌玲福辛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 5例分析 J 福建医药杂志 5 5 I ANV AA J JC P m T 5 7 GCZ J N NA A PAI ACE w k J Am JP R P 5 F 5 收稿 责任编辑 王明 F S VKM AG KK R m m m w z m w J I JN 5 5 LWHLDYQ WH P w E k J I U N 7 7 L CLTZ C T I L J C P B m M YZ YY H A J I U N 5 7 5 谢席胜樊均明李会娟等肾炎康复片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及评价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7 7收稿 责任编辑 王明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邹月媚.tpf

邹月媚.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6-05 运用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探析 伤寒论 中 干姜的配伍规律 邹月媚 1 2,, 刘敏 * 3, 陈东光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8 年 3 月第 13 卷第 3 期 755 病机有二 : 一 脾胃升降失司 ; 二 中焦寒热错杂 痞证为泻心汤治疗的主要证候, 因无有形实邪, 故痞证的特点为心下痞塞, 但满而不痛, 按之柔软无物, 故云 按之自濡, 但气痞耳 究其病机, 其痞满可由中气虚 邪热蕴结等证候要素组成

世界中医药 2018 年 3 月第 13 卷第 3 期 755 病机有二 : 一 脾胃升降失司 ; 二 中焦寒热错杂 痞证为泻心汤治疗的主要证候, 因无有形实邪, 故痞证的特点为心下痞塞, 但满而不痛, 按之柔软无物, 故云 按之自濡, 但气痞耳 究其病机, 其痞满可由中气虚 邪热蕴结等证候要素组成 754 泻心汤类方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中的 方 - 证要素对应 思想探究 张鑫蕾王町囡孙燕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泻心汤类方为治疗心下痞的一类方剂, 辛开苦降以平调寒热 恢复气机升降 方 - 证要素对应 是指 方剂要素 与 证候要素 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属于临证组方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 是辨证论治临证组方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强调 理法方药 之间的逻辑关系, 组方药物靶向明确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名师汇讲 指导 严世芸 男 生 浙江宁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More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2398 经方在治疗腹泻中的应用 许山鹰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 北京,100010) 摘要本人临床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肛肠专家王嘉麟, 耳濡目染, 王老临床应用经方出神入化, 屡获佳效, 深感读经典对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故结合临床应用, 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剂, 进行全面梳理, 与同道共享 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 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经方 ; 伤寒论

More information

FJXBQ

FJXBQ 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 ( 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 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 方剂学 闫润红 主编 2 0 0 1 内容简介本书是供成人教育中医药专业 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的教材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对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 如治法 君臣佐使 剂型 剂量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各论部分对常用方剂的主治病证 配伍意义 临床应用 加减变化规律及现代研究概况等内容, 按分类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保证方剂学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a

Microsoft Word a 2016 年 8 月第 23 卷第 8 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3 基于复杂网络的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李瀛 1, 隋毅 1. 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2.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1 摘要 : 目的建立 伤寒论 六经病证药物子网, 基于药物子网的拓扑性质分析, 揭示 伤寒论 六经病证用药规律 方法将 伤寒论 方剂按照六经辨证进行分类,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药物抽象为节点,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迟发性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临床研究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迟发性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临床研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0, (3), 93-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0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cm http://dx.doi.org/0./acm.0.303 Clinical Research of Modified Banxiaxiexin for

More information

徐笋晶2.tpf

徐笋晶2.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60-06 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经方方证研究 徐笋晶 1 2,*, 李赛美, 刘敏 2, 刘超男 1, 刘煜洲 1 1, 李日东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徐家村为例 黄玉琴 :, -.' : '.,,??,., :,. -,,,,. : -,, - -.,, '. 1,, ( ) ( ) 2 3,,, 4 :? :,,? :,,,,,,!,,!!! :, 5, * 1 : ; : 2 :,, ;,, 3 :,, 4 :, 5 :, :,,?,?,,,,,,, 1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摇 306 揖编者按铱摇 铿锵中医行冶学术沙龙第二十七讲以 如何正确认识 伤寒论 下法, 提高临床疗效冶为议题, 于 2016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举行 伤寒论 作为临床医学之经典名著, 常用 下法冶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 承气汤等泻 下名方, 至今临床广泛应用 但下法究竟有哪些适应证? 应用下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何深刻理解与应用 伤寒论 下法冶? 针对此议题, 本次铿镪中医行邀请临床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12 2 寒 热在中医学中的主要运用 2.2 证候之寒 热 [4] 2.1 病因病机之寒热 3 从自然温度到中医学理论的 寒 热 映射 : [6] : [7] [5] [8] : 瞀 2498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

2015 Vol.17 No.12 2 寒 热在中医学中的主要运用 2.2 证候之寒 热 [4] 2.1 病因病机之寒热 3 从自然温度到中医学理论的 寒 热 映射 : [6] : [7] [5] [8] : 瞀 2498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 * 寒 热 在温度感觉与中医学之间的概念隐喻 (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 关键词 doi 10.11842/wst.2015.12.014 R2 A 1 概念隐喻 Lakoff Johnson 1980 [1] [2] Lakoff Johnson Steinhart Landau Meier Keefer 2010 2015-05-15 2015-06-25 [3] 30973971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舌红脉数等 ; 2. 暑易伤津耗气 : 口渴寒多 体倦少气等 ; 3. 暑多夹湿 : 胸闷, 或身体困重 小便不利, 第五章祛暑剂 定义 凡以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 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 统称 祛暑剂 属于 八法 中的 清法 分类分类 祛暑解表剂 祛暑利湿剂 祛暑益气剂 治法治法 祛暑清热 益气养阴 1 祛暑剂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素问 热论 云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1. 暑热直入气分, 心神被扰 : 身热 面赤 心烦 小便 短赤

More information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More information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七 : 望排出物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七 : 望排出物 第一单元绪论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 : 望神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 1. 常色与病色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姿态异常 ( 动静姿态 异常动作 ) 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医医师 中医诊断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要点 : 1.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要点 :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2. 面肿 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目的脏腑分属, 望目色 目形 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 :

2. 面肿 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目的脏腑分属, 望目色 目形 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 :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望诊 细目一 : 望神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二 : 望面色 1.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 细目三 : 望形态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대한한의학원전학회지26권1호-앞뒤.hwp

대한한의학원전학회지26권1호-앞뒤.hwp 大韓韓醫學原典學會誌제26권 1호 (2013 年 2 月 ) J.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2013:26(1)65-69 Orignal Article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 2 ㆍ圓光 Digital 大學醫史文獻硏究所 The contribution of Treatiseon Febrile Diseases and midcellaneous diseases(

More information

药 学 实 践 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药理 学 大 承 气 汤 改 善 家 兔 实 验 性 肺 水 肿 及 多脏 器 损 害 的 病 理 学 研 究 摘要 目的 研 究 大 承 气 汤 改 善 阳 明 腑 实喘 满 证 中 肺通 气 功 能 和 肺组 织 病 变 的 机 制 朱 晓梅 时照 组 章 忱 陈列平 李 玉梅 曾兆 麟 和 大承 气汤 组 治 疗组 卫洪昌 上 海中 医 药 大 学病理教研

More information

郑虎占-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郑虎占-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中医方剂组方规律 北京中医药大学 郑虎占 方剂的概念 方 : 一张处方 药名 用量 用法 等 一般言, 方是由多味药组合成 的 方剂的概念 剂 一是指剂型言 如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等 二是指方剂的功能言, 如解表剂 泻下剂 补益剂等 组方依据 治法 方剂分类 组方配伍规律 方剂变化规律 常用治法 理 - 法 - 方 - 药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即是 法 法大而方小, 法统领方 常用治法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考生编号政治政治分外语外语分科目 1 科目 1 分科目 2 科目 2 分总分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考试方式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药理学全国统考 思想政治理论

考生编号政治政治分外语外语分科目 1 科目 1 分科目 2 科目 2 分总分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考试方式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药理学全国统考 思想政治理论 100019008910001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83 078006 药理学全国统考 110190172 100019008910002 思想政治理论 61 英语一缺考药学综合 ( 缺考生理学 51 112 078006 药理学全国统考 110199187 100019008910003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缺考生物综合缺考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缺考 --

More information

刘超男.tpf

刘超男.tpf 第 38 卷第 5 期燕山大学学报 Vol. 38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 Sept. 2014 文章编号 :1007-791X (2014) 05-0423-05 大数据时代下中医方药知识发现新方法 刘超男 1, 邓烨 1 1,, 李赛美 *, 刘煜洲 1, 洪文学 2 1, 刘敏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2.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泻下剂 概念 : 组成 泻下药为主 ; 作用 通导大便 排除肠胃积滞 荡涤实热 攻逐水饮 ; 下法 立法依据 其下者, 引而竭之 留者攻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 治证 里实积滞证 : 腹实便秘证 ; 水饮内停证 : 胸腹积水 水肿 二 分类与适应证 : 1. 寒下 攻下积滞, 荡涤实热 ; 用于里热积滞证 ; 代表方 : 大承气汤 ; 小承气汤 ; 调味承气汤 ; * 大黄牡丹汤 * 凉膈散 2. 温下

More information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1)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阳邪致病 B. 阳气偏盛 C. 阳气亏虚 D. 阴液亏虚 E. 寒湿郁久 (12)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腹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1)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阳邪致病 B. 阳气偏盛 C. 阳气亏虚 D. 阴液亏虚 E. 寒湿郁久 (12)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腹 第五章 八纲辨证 [ 能力测试题 ] 一 选择题 1.A 型题 (1) 下述哪种理解最正确 :( ) A. 皮肤的病变均是表证 B. 表证的病位不在脏腑 C. 内脏的病变均无表证 D. 表证的病位均在皮毛 E. 符合表证特征为表证 (2) 下述哪种理解最正确 :( ) A. 表证的病位一般在皮毛 B. 皮肤的病变一般属表证 C. 表证的定位也可在内脏 D.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E. 内脏的病不会出现表证

More information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要点 :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要点 :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要点 :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要点 :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要点 : 1. 常色与病色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要点 :

More information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过红玲顾浩王耘 ** 乔延江 100102 目的 : 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 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 : 通过整理 201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记载的中药功效, 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 统分析, 构建功效概念网络, 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 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 果 : 构建包含 422 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24 小时客服电话 :010-82311666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要点 : 1. 常色与病色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 漫画版 ) 中医师著 木木树文化绘 中医学堂公益小组 自序 中国人有句伟大的名言, 展示了圣贤之士的生命追求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对于普通人而言, 我们做不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所说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然而,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作 天下, 试图做自己健康王国的 国王 泱泱中医, 博大精深 从何入门, 乃为捷径? 从被誉为 一部伤寒医天下 的 伤寒论 入手! 伤寒论 由一千八百年前的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泻下剂 定义 :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便 泻热 攻积 逐水等作用, 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为泻下剂 1 泻下剂 适应证 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 凡因燥屎内结 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 宿食不消 结痰停饮 虫积之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泻利 苔厚 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 均可用泻下剂治疗 2 泻下剂 分类 : 热结者, 当寒下 ; 寒结者, 当温下 ; 燥结者, 当润下 ; 水结者,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4 - 0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0 - 7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a1.docx

Microsoft Word a1.docx 12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14 Vol.21 No.7 仲景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王立娟 1, 刘旭 1, 张亚利 2, 唐志鹏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 上海 200032;2.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脾胃病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摘要 : 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非肉芽肿性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Preface Introduction Textual History The Author Zhāng Zhòng Jǐng Description and Outline of the Text Weights and Measures Conclusion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一 1 Bowels and Viscera, and Channels and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4 - 6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PRV 四逆汤就是少阴寒化证急救的经典名方, 全书出现四逆汤原方的条文就有 12 处之多, 主要为外感疾病误用 过用发汗或误用攻下或吐利汗出 吐下寒邪直犯少阴, 导致心肾阳虚的寒厥证, 宜用四逆汤温阳急救 O 四逆汤病证临床研究四逆汤救治的少阴寒化证后世归为厥脱证范畴, 厥脱是常见的危重急症, 虽然

PRV 四逆汤就是少阴寒化证急救的经典名方, 全书出现四逆汤原方的条文就有 12 处之多, 主要为外感疾病误用 过用发汗或误用攻下或吐利汗出 吐下寒邪直犯少阴, 导致心肾阳虚的寒厥证, 宜用四逆汤温阳急救 O 四逆汤病证临床研究四逆汤救治的少阴寒化证后世归为厥脱证范畴, 厥脱是常见的危重急症, 虽然 PRU 四逆汤组方科学原理分析 * 龚志南, 王娟 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西吉安 343009 摘要 : 分析四逆汤的组方背景, 以四逆汤临床急救休克病证为主线, 探讨了张仲景抢救休克病证面临的三大问题 :(1) 在不能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附子回阳救逆 ;(2) 在胃肠微循环严重障碍的休克病理状态下, 如何让附子的有效成分能更快吸收 ;(3) 在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前提条件下, 如何解除附子毒性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妇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妇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09 - 6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各类 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 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 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 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本教材对选收的基础方 代表方及常用方的编写 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准确性原则 方剂的方名 方源 药物的用量或用量比例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皮肤与性病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01---封面推介

01---封面推介 病证结合方证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王 阶 熊兴江 廖江铨 姜文睿 董 艳 陈 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摘 要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滥觞于 黄帝内经 至 伤寒杂病论 得以 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 为目前临床所常用 基于 症征 病机 病理 药理 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 全面 综合的把握疾病 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

More information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基础医学科目 : 中医基础理论 ( 含中医 2017 中西医执业医师 每日一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sks 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及习题 中公医考网考试交流 QQ 群 :609345652 2016 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 ( 执业医师综合笔 试满分为 600 分, 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满分为 300 分 ) 科目分数线科目分数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360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180 中西医执业 / 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 : 1.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耳鼻喉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More information

4 WORLDCHINESEMEDICINE January.2014,Vol.9,No.1 的 用 量 呈 现 大 剂 量 宽 范 围 的 特 点 有 人 认 为 汉 代 人 体 质 强 壮, 腠 理 致 密, 只 有 用 量 足 够 大, 药 物 才 能 够 产 生 较 好 的 疗 效 这 就

4 WORLDCHINESEMEDICINE January.2014,Vol.9,No.1 的 用 量 呈 现 大 剂 量 宽 范 围 的 特 点 有 人 认 为 汉 代 人 体 质 强 壮, 腠 理 致 密, 只 有 用 量 足 够 大, 药 物 才 能 够 产 生 较 好 的 疗 效 这 就 年 月第 卷第 期 世界中医药 历代麻黄临床用量评述 傅延龄 张 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的方法 将中药麻黄自先秦至今两千年的临床剂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描绘 结果表明 在 金元时期之前麻黄用量较大 而从金元始 麻黄剂量明显下降 通过此文对麻黄确凿剂量的核算及大剂量应用的回顾 或可对 拓宽麻黄的运用思路有所裨益 关键词 麻黄 用量 统计 R w H C D MH H E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 - 4 Ⅰ 全 Ⅱ

More information

朱 丽 明 柯 美 云 周 丽 雅 袁 耀 宗 罗 金 燕 候 晓 华 陈 旻 湖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据 美 国 科 技 新 闻 网 报 道 根 据 纽 约 路 透 社 报 道 一 份 新 的 研 究 显 示 青 年 及 成 年 人 若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美 国 德 州 大 学 西 南 医 学 中 心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第五章八纲辨证 1 概述 一 含义 1. 八纲 疾病中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四对互相矛盾的八个辨证纲领 2. 八纲辨证 根据诊法资料, 运用八纲理论进行分析综合, 从而辨别疾病部位的浅深 ( 表 里 ) 病情的性质 ( 寒 热 ) 邪正的盛衰 ( 虚 实 ) 及病证类别的阴阳, 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2 二 源流 黄帝内经 : 已述八纲内容, 但并无 八纲 其名 伤寒杂病论 : 已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More information

年 第 期 % %! & % % % % % % &

年 第 期 % %! & % % % % % % & 国 际 关 系 理 论 类 比 认 知 与 毛 泽 东 的 对 外 政 策 张 清 敏 潘 丽 君 人 的 认 识 过 程 经 常 受 到 认 知 能 力 有 限 决 策 环 境 不 确 定 以 及 信 息 过 量 等 问 题 的 制 约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人 们 经 常 借 用 类 比 从 历 史 中 寻 找 启 发 帮 助 认 知 环 境 和 制 定 政 策 作 者 依 据! 毛 泽 东

More information

WHO ---- ---- , 200 5% 8.6% 18.8% 200, 140 , MS MS 60 80 X 1999 WHO MS (2004.12) 1. BMI>25 >24 >28 BMI kg / m 2 2. 6.1mmol/L, 2h 7.8mmol/L 3. BP 140/90mmHg ( ) 4. TG 1.7 mmol/l /L HDL-C C

More information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基 本 特 点 ( 整 体 观 念 辨 证 论 治 ) 重 点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形 成 的 条 件 和 标 志 对 整 体 性 的 认 识,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基 本 特 点 ( 整 体 观 念 辨 证 论 治 ) 重 点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形 成 的 条 件 和 标 志 对 整 体 性 的 认 识,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概 念, 中 医 学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重 点 : 什 么 是 中 医 学,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包 括 哪 些 基 本 要 素,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特 征 是 什 么 难 点 : 中 医 学 与 民 族 医 学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儒 道 等 思 想 对 中 医 学 的 影 响 ; 天 人 合 一,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针灸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第一章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第 一 章 阴 阳 五 行 阴 阳 学 说 中 医 学 五 行 学 说 第 一 节 阴 阳 学 说 一 阴 阳 的 基 本 概 念 原 始 意 义 : 日 光 的 向 背, 向 日 为 阳, 背 日 为 阴 引 申 意 : 气 候 的 寒 暖 古 代 思 想 家 的 应 用 : 自 然 界 各 种 事 物 和 现 象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对 立 的 两 个 方 面 阴 阳 的 对 立 属 性 空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曹 源 唐 涛 徐田华 穆建成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正确性 比较了仿真 测试和形式化 种能够验证 系统设计正确性的方式 根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安全的苛求性 提出了 个与系统安全相关的重要特性 即实时性 混成性 分布 并发 性 反应性 并分析了与这些特性相关的具体形式化方法 通 过对每种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和归类 给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More information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附 件 1 国 际 中 药 专 业 高 级 技 术 职 称 评 审 条 件 及 报 名 材 料 一 系 列 ( 一 ) 中 1 高 级 专 科 ( 副 ) 高 级 专 科 ( 副 ) 1 取 得 中 专 科 职 称 后, 独 立 从 事 中 临 床 实 践 5 年 以 上 2 取 得 中 博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2 年 以 上 3 取 得 中 硕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7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页

第 2 页 傷 寒 論 根据相关法律, 本电子版, 仅供网络测试, 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您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喜欢本书, 请购买原版 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 否则由此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问题, 我们不承担责任 第 1 页 原著汉张仲景倪注解民国海厦 第 2 页 第 3 页 校堪序 本 伤寒论 乃由民间的中医爱好者搜集与校正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渊远流长, 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润下方: 济川煎 攻补兼施: 黄龙汤 逐水方: 十枣汤

润下方:      济川煎 攻补兼施:   黄龙汤 逐水方:      十枣汤 和解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 调和脏腑功能 调和寒热等作用, 用以治疗少阳 病半表半里证 脏腑功能失调 寒热错杂等病证的一类方剂, 统称 为和解剂. 注意亊项 1. 凡外感疾病, 表邪未解, 或邪已入里, 阳明热甚者, 不宜使用和解剂 2. 凡由劳倦内伤, 饮食停滞, 气血不足而见寒热者, 不宜使用 3. 七情内伤, 肝脾不和, 治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 范畴 和解剂原为治疗足少阳胆经病证而设 然而, 胆附于肝,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76 -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2 - 2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0 - 8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二章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要成分, 具有通导大便 排除肠胃积滞 荡涤实热 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 用于治疗里实证的一类方剂, 统称泻下剂, 或称攻里剂 里实证含义 : 一指寒 热 燥 湿诸邪入里, 内结肠道, 使宿食 糟粕等不得排泄, 形成便秘腹痛等腑实之证 ; 二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 或停痰水饮 虫积等 本章方剂主要用于胃肠积滞, 大便不通以及水饮内停之实证 ; 表邪未解, 里实已盛者一并列入于此

More information

538 WORLDCHINESEMEDICINE Apr.2015,Vol.10,No 和解退热小柴胡汤具有较强的退热散邪作用, 从 伤寒论 中的记载看, 本方所治发热包括四种情况 : 第一, 寒热往来的发热 原文第 96 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主之, 证候表现为寒热交

538 WORLDCHINESEMEDICINE Apr.2015,Vol.10,No 和解退热小柴胡汤具有较强的退热散邪作用, 从 伤寒论 中的记载看, 本方所治发热包括四种情况 : 第一, 寒热往来的发热 原文第 96 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主之, 证候表现为寒热交 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 临证体会 论 伤寒论 柴胡剂临床应用 李 浩 王 琦 刘 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摘要 柴胡剂主要见于 伤寒论 少阳病篇 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包括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柴 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内的六首方剂 通过对 伤寒论 中的柴胡剂进行归纳 论述各个方 剂的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 由于少阳居于半表半里

More information

各 论

各  论 中 医 学 自 学 丛 书 孙 氏 方 剂 学 各 论 第 一 章 解 表 剂 凡 以 解 表 药 为 主 要 组 成 成 分, 具 有 发 汗 解 肌 透 疹 等 作 用 以 治 疗 表 证 或 瘟 疫 急 性 期 的 一 类 方 剂, 称 解 表 剂 表 证, 系 指 恶 寒 发 热 头 痛 身 疼 无 汗 或 有 汗 而 表 症 仍 不 解 鼻 塞 声 重 脉 浮 等 证 而 言 因 六 淫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045700000787 东北大学 07030 分析化学 05 校外调剂 07030 无机化学 68 66 94 04 34 063700000004 沈阳药科大学 07030 分析化学 04 校内跨专业调剂 070303 有机化学 73 56 9 00 30 0007008903 北京大学 0780Z 药学类 05 校外调剂 070303 有机化学 75 67 09 8 4 085750830 苏州大学

More information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序号 名称 Chinese 拼音 Pin Yin 英文 Common Name 1 八味地黄汤 Ba Wei Di Huang Tang Rehmannia Eight Formula 2 八珍汤 Ba Zhen Tang DangGui & Ginseng Eight Combination 3 八正散 Ba Zheng San Dianthus Formula 4 百合固金汤 Bai He Gu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环球中医药 2015 年 10 月第 8 卷第 10 期摇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ctober 2015,Vol 郾 8, No 郾 10 摇 1231 揖编者按铱摇 铿锵中医行冶学术沙龙第十讲以 如何合理运用好成方提高临床疗效冶为议题,2015 年 7 月 26 日在北京中医药 大学东直门医院举行 成方是指临床常用而疗效较好的方剂, 包括经方与时方,

More information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72学时课 程 教 案.doc 方剂学 教学大纲 ( 供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 前 言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 是中医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方剂是中医理 法 方 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 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课程目的 本课程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 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 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

More information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临床医学院基础知识 一 单项选择题 (50 题, 每题 1 分 ) (1) 肝火犯肺 是属于 A. 子病犯母 B. 克 C. 乘 D. 侮 E. 母病及子 (2)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 A. 津液 B. 精液 C. 宗气 D. 血液 E. 营气 (3) 阴阳偏胜形成 : A. 实证 B. 里证 C. 热证 D. 寒证 E. 表证 (4) 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 A. 血管 B. 经络 C.

More information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6 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张绍珠 (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摘摇 要:目的 通过 Meta 分析比较辛开苦降法与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疗效差异 方法: 检索 PubMed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 维普) 中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文献,根据纳入标准 将相关论文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 采用 RevMan5.

More information

张 荣 芳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广 东 广 州 张 荣 芳 男 广 东 廉 江 人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我 们 要 打 破 以 前 学 术 界 上 的 一 切 偶 像 以 前 学 术 界 的 一 切 成 见 屏 除 我 们 要 实 地 搜 罗 材 料 到 民 众 中 寻 方 言 到 古 文 化 的 遗 址 去 发 掘 到 各 种 的 人 间 社 会 去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女 中西七 1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病临床研究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女 中西七 1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病临床研究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 2011 级七年制专业选择 5+3 培养模式学生录取结果 学号 性别 班级 录取医院 录取专业 录取专业名称 录取方向名称 032011142 女 中西七 111 南京市中医院 105701 中医内科 039011115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701 中医内科 肿瘤临床研究 032011108 女 中西七 111 江苏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More information

重 点 讲 解 中 医 体 系 奠 基 阶 段 的 四 本 经 典 专 著, 中 医 学 具 有 鲜 明 的 整 体 观 念 恒 动 观 念 和 辨 证 论 治 特 点 1. 熟 悉 中 国 医 药 学 的 起 源, 以 及 孕 育 中 医 学 术 的 人 文 背 景 2. 了 解 中 医 学 的

重 点 讲 解 中 医 体 系 奠 基 阶 段 的 四 本 经 典 专 著, 中 医 学 具 有 鲜 明 的 整 体 观 念 恒 动 观 念 和 辨 证 论 治 特 点 1. 熟 悉 中 国 医 药 学 的 起 源, 以 及 孕 育 中 医 学 术 的 人 文 背 景 2. 了 解 中 医 学 的 教 学 大 纲 前 言 中 国 医 药 学 有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是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宝 库 中 的 瑰 宝 中 医 学, 是 一 个 具 有 独 特 风 格 的 完 整 的 学 科 体 系, 属 于 生 命 科 学 范 畴 是 临 床 医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医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通 过 中 医 教 育 引 导 医

More information

网 球 / 排 球 1 教 师 硕 士 四 级 男 性 诊 断 教 研 室 1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本 科 阶 段 为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男 士 温 病 教 研 室 2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中 医 专 业 中 医 诊 断 教 研 室 诊 断 学 / 中 医 诊

网 球 / 排 球 1 教 师 硕 士 四 级 男 性 诊 断 教 研 室 1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本 科 阶 段 为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男 士 温 病 教 研 室 2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中 医 专 业 中 医 诊 断 教 研 室 诊 断 学 / 中 医 诊 校 本 部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或 土 木 工 程 医 学 类 / 计 算 机 / 图 书 馆 专 业 1 专 技 硕 士 以 上 六 级 1 专 技 硕 士 以 上 六 级 1 年 以 上 工 程 造 价 管 理 或 现 场 施 工 管 理 经 验 的 ( 限 男 性 ) 中 医 药 类 专 业 1 编 辑 博 士 六 级 医 学 或 生 物 学 专 业 医 学 或 生 物 学 专 业 2 实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伤寒论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痓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卷第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卷第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卷第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卷第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