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Transcription

1 醫方集解 清汪昂 内容 醫方集解... 1 自序 凡例 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 六味地黃丸 七寶美髯丹 還少丹 黑地黃丸 虎潛丸 天真丸 三才封髓丹 大造丸 補天丸 人參固本丸 參乳丸 天王補心丹 孔聖枕中丹 大補陰丸 滋腎丸 斑龍丸

2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湯 補肺阿膠散 生脈散 百合固金湯 紫菀湯 秦艽扶羸湯 黃鱉甲散 秦艽鱉甲散 益氣聰明湯 羊肉湯 醫方集解發表之劑第二 麻黃湯

3 桂枝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葛根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升麻葛根湯 柴葛解肌湯 柴胡升麻湯 九味羌活湯 十神湯 神朮散 太無神朮散 局方神朮散 許學士神朮散 九製蒼朮散 蔥豉湯 人參敗毒散 川芎茶調散 再造散 大羌活湯 桂枝羌活湯 醫方集解涌吐之劑第三 瓜蒂散 參蘆散 梔子豉湯

4 稀涎散 乾霍亂吐方 醫方集解攻裡之劑第四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 大陷胸湯 小陷胸湯 大陷胸丸 十棗湯 三物備急丸 硇砂丸 木香檳榔丸 枳實導滯丸 倒倉法 蜜煎導法 豬膽導法 醫方集解表裏之劑第五 大柴胡湯 柴胡加芒硝湯 桂枝加大黃湯 水解散 防風通聖散 葛根黃連黃芩湯

5 三黃石膏湯 五積散 麻黃白朮湯 參蘇飲 香蘇飲 茵陳丸 醫方集解和解之劑第六 小柴胡湯 黃連湯 黃芩湯 芍藥甘草湯 栝蔞薤白白酒湯 溫膽湯 逍遙散 六和湯 藿香正氣散 三解湯 清脾飲 痛瀉要方 黃連阿膠丸 薑茶飲 蘆根湯 陰陽水 甘草黑豆湯 醫方集解理氣之劑第七

6 補中益氣湯 烏藥順氣散 蘇子降氣湯 木香順氣湯 四磨湯 越鞠丸 七氣湯 四七湯 代赭旋複湯 丁香柿蒂湯 橘皮竹茹湯 定喘湯 醫方集解理血之劑第八 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 養心湯 人參養榮湯 龍腦雞蘇丸 咳血方 獨聖散 清咽太平丸 還元水 麻黃人參芍藥湯 犀角地黃湯

7 桃仁承氣湯 抵當湯 槐花散 秦艽白朮丸 芍藥湯 蒼朮地榆湯 小薊飲子 複元羌活湯 醫方集解祛風之劑第九 小續命湯 侯氏黑散 大秦艽湯 三生飲 地黃飲子 順風勻氣散 豨薟丸 牽正散 如聖飲 獨活湯 活絡丹 消風散 清空膏 胃風湯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史國公藥酒方

8 蠲痺湯 三痺湯 獨活寄生湯 沉香天麻丸 通頂散 烏梅擦牙關方 醫方集解祛寒之劑第十 理中湯 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四逆散 真武湯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吳茱萸湯 大建中湯 十四味建中湯 小建中湯 白朮附子湯 益元湯 回陽救急湯 四神丸 感應丸 導氣湯 天台烏藥散 疝氣方

9 橘核丸 醫方集解清暑之劑第十一 四味香薷飲 清暑益氣湯 生脈散 六一散 縮脾飲 消暑丸 大順散 五苓散 人參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 醫方集解利濕之劑第十二 五苓散 豬苓湯 茯苓甘草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加味腎氣丸 越婢湯 防己黃耆湯 腎著湯 舟車丸 疏鑿飲子 實脾飲 五皮飲

10 麥門冬湯 羌活勝濕湯 中滿分消丸 中滿分消湯 大橘皮湯 茵陳蒿湯 八正散 萆薢分清飲 琥珀散 防己飲 當歸拈痛湯 禹功散 升陽除濕防風湯 醫方集解潤燥之劑第十三 瓊玉膏 炙甘草湯 麥門冬湯 活血潤燥生津湯 清燥湯 滋燥養榮湯 搜風順氣丸 潤腸丸 通幽湯 韭汁牛乳飲 黃耆湯

11 消渴方 地黃飲子 白茯苓丸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治久嗽方 豬膏酒 麻仁蘇子粥 醫方集解瀉火之劑第十四 黃連解毒湯 附子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 升陽散火湯 涼膈散 當歸龍薈丸 龍膽瀉肝湯 左金丸 瀉青丸 瀉黃散 清胃散 甘露飲 瀉白散 導赤散 蓮子清心飲

12 導赤各半湯 普濟消毒飲 清震湯 紫雪 人參清肌散 白朮除濕湯 清骨散 石膏散 二母散 利膈湯 甘桔湯 元參升麻湯 消斑青黛飲 玉屑無憂散 香連丸 白頭翁湯 腎熱湯 辛夷散 蒼耳散 醫方集解除痰之劑第十五 二陳湯 潤下丸 桂苓甘朮湯 清氣化痰丸 順氣消食化痰丸

13 清肺飲 金沸草散 百花膏 三仙丹 半夏天麻白朮湯 茯苓丸 控涎丹 三子養親湯 滌痰湯 礞石滾痰丸 牛黃丸 辰砂散 白金丸 青州白丸子 星香散 常山飲 截瘧七寶飲 醫方集解消導之劑第十六 平胃散 枳朮丸 保和丸 健脾丸 枳實消痞丸 痞氣丸 葛花解酲湯

14 鱉甲飲 醫方集解收澀之劑第十七 赤石脂禹餘糧湯 桃花湯 訶子散 真人養臟湯 當歸六黃湯 牡蠣散 柏子仁丸 茯菟丹 治濁固本丸 水陸二仙丹 金鎖固精丸 人參樗皮散 桑螵蛸散 醫方集解殺蟲之劑第十八 烏梅丸 集效丸 雄檳丸 化蟲丸 使君子丸 獺肝丸 消渴殺蟲方 醫方集解明目之劑第十九 滋陰地黃丸

15 加減駐景丸 定志丸 地芝丸 人參益胃湯 消風養血湯 洗肝散 補肝散 撥雲退翳丸 石膏羌活散 防風飲子 羊肝丸 兔矢湯 二百味草花膏 點眼方 百點膏 圓明膏 飛絲芒塵入目方 醫方集解癰瘍之劑第二十 真人活命飲 金銀花酒 蠟礬丸 托裡散 救苦勝靈丹 散腫潰堅湯 飛龍奪命丹

16 雄黃解毒丸 皂角丸 托裡十補散 托裡黃湯 托裡溫中湯 止痛當歸湯 生肌散 灸法 芙蓉外敷法 醫方集解經產之劑第二十一 表實六合湯 膠艾湯 鈎藤湯 羚羊角散 紫蘇飲 天仙藤散 白朮散 竹葉湯 紫菀湯 安榮散 參朮飲 黑神散 失笑散 清魂散 返魂丹

17 當歸羊肉湯 當歸散 啟宮丸 達生散 豬蹄湯 人參荊芥散 柏子仁丸 芎歸六君子湯 連附四物湯 固經丸 升陽舉經湯 如聖散 牡丹皮散 正氣天香散 抑氣散 固下丸 當歸煎丸 白芷散 醫方集解救急良方第二十二 暴死 縊死 溺死 魘死 中毒 服鉛粉

18 蛇蟲犬咬傷 湯泡傷 刀斧傷 骨哽 誤吞銅鐵金銀 吞髮繞喉不出 頰車開不能合 呃逆不止 舌脹滿口 乳蛾喉痺 霍亂絞腸痧 鼻衄不止 蟲入耳中 跌打損傷 產婦血暈 產後子腸不收 醫方集解勿藥元詮第二十三 上古天真論 調息 調息之法 蘇子瞻養生頌 小周天 道經六字訣 一秤金訣曰 : 金丹秘訣曰 :

19 李東垣曰 精氣神 十六事宜 諸傷 風寒傷 濕傷 飲食傷 色欲傷 自序 孔子曰.. 能近取譬, 可謂仁之方也已 夫仁為心性之學, 尚不可以無方, 況於百家眾藝, 可以無方而能善此乎 諸藝之中, 醫為尤重, 以其為人之司命, 而聖人之所以必慎者也 竊嘗思之, 凡病必有症, 症者, 証也, 有斯病必形斯候者也 証必有脈, 脈者, 臟腑經絡 寒熱虛實所由分也 有與証相符者, 有與証不相符者, 必參驗之, 而後可施治者也, 察脈辨証, 而方立焉 方者, 一定不可易之名 有是病者, 必主是藥, 非可移游彼此, 用之為嘗試者也 方之祖始於仲景, 後人觸類擴而充之, 不可計殫, 然皆不能越仲景之范圍 蓋前人作法, 後人因焉, 創始者難為力, 後起者易為功, 取古人已驗之成規而斟酌用之, 為效不既易乎 然而執方醫病, 而病不能瘳, 甚或反以殺人者, 又何以說焉? 則以脈候未辨, 藥性未明, 惑於似而反失其真, 知有方而不知方之解故也 方之有解, 始於陳無擇, 無擇慨仲景之書, 後人罕識, 爰取傷寒論而訓詁之 詮釋方, 使觀者有所循入, 誠哉仲景之功臣, 而後覺之先導矣 厥後名賢輩出, 謂當踵事增華, 析微闡奧, 使古方時方大明於世, 寧不愉快 夫何著方者日益多, 註方者不再見, 豈金鍼不度歟, 抑工於醫者未必工於文詞, 不能達意, 遂置而不講歟, 迄明始有吳鶴皋集醫方考, 文義清疏 同人膾炙 是以梨棗再易, 豈為空谷足音, 故見之而易喜歟 然吳氏但一家之言, 其於致遠? 深, 或未撤盡, 玆特博採廣搜羅群書, 經窮奧蘊, 或同或異各存所見, 以備參稽, 使探寶者不止一藏 嘗鼎者不僅一臠, 庶幾病者觀之得以印證, 用者據之不致徑庭, 寧非衛生之一助歟 或曰 : 善師者不陳, 得魚者忘筌, 運用之妙, 在於一心, 何以方為? 余曰 : 般捶不棄規矩, 師曠不廢六律, 夫易之為書, 變動不居 然亦有變易不易二義, 故曰蓍之德圓而神, 卦之德方以智, 夫卦誠方矣 豈方智之中, 遂無圓神之妙也哉 吾願讀吾書者, 取是方而圓用之, 斯真為得方之解也已 19 康熙壬戍歲陽月休寧庵汪昂題於延禧堂

20 凡例 古今方書 至為繁夥 然於方前第註治某病 某病而未嘗發明受病之因 及病在某經某絡也 一方之中 第註用某藥某藥 亦未嘗發明藥之氣味功能 入某經某絡 所以能治某病之故也 方書徒設 庸醫淺術 視之懵如 乃拘執死方以治活病 其不至於誤世殃人者幾希矣 及宋陳無擇始將仲景之書 先釋病情 次明藥性 使觀者知其緒端 漸得解會 其嘉惠後人之心 可謂切至 而世猶以循文訓事譏之 不知仲景之書 文淺義深 至為難讀 其良法奧旨 雖非陳氏所能徹盡 然不讀陳氏之訓解 又安能入仲景之門庭乎 自陳氏而後 歷年數百 竟未有繼踵而釋方書者 即如今櫃玉函 猶然晦昧 又? 千金外臺 以及後賢之製劑也哉 及明興 始有吳鶴皋之醫方考 分病列方 詞旨明爽 海內盛行 玆倣陳氏遺意兒擴充 之採輯古方 詳受病之由 次解用藥之意 而又博採碩論名言 分別宜用忌用 惟求義朗 不厭詞繁 頗竭苦心 不知有當世好否也 醫方考因病分門, 病分二十門, 凡七百首, 然每證不過數方, 嫌於方少 一方而二三見, 又覺 解多, 如五積散, 消遙散, 皆未入選, 不無闕略 玆集門分二十有一, 正方三百有奇, 附方之 數過之, 雖未足以盡醫療之目, 茍能觸類引伸, 而醫療之大法, 用之亦已不窮矣 本集所載, 皆中正和平, 諸書所共取, 人世所常用之方, 即間有一二厲劑, 亦攻堅瀉熱所必 需者, 由然布帛菽栗之味也 至於藥味幽僻, 採治艱難 及治奇證怪病者, 概不選錄 又方雖 出自古人, 而非今人所常用者, 亦不選錄 古人立方, 分兩多而藥味寡, 譬如勁兵, 專走一路, 則足以破壘擒王矣 後世無前人之朗識, 分兩減而藥味漸多, 譬猶廣設攻圍, 以庶幾於一遇也 然品類太繁, 攻治必雜, 能無宜於此 而不宜於彼者乎, 玆集藥過二十味以上者, 概不選錄 仲景傷寒, 論前人印定眼目, 自陳無擇而外, 鮮所發明, 陶節庵雖著傷寒六書, 參合後賢之治法, 盡更仲景之方名 究未嘗有片言隻字, 發揮仲景一證一方者, 又變前法, 不復分經論治 仲景之書, 奧渺難窮, 節庵之書, 顯淺易讀, 世人奉為蓍蔡, 故識見愈卑猥也 近世如方中行,? 嘉言, 程郊倩輩, 各注傷寒論辨, 雖有偏駁, 未能盡合經意, 然間有一二新義, 為從前所未發者, 故多錄之, 不敢重古而非今也 仲景傷寒諸方, 為古今方書之祖, 故註釋尤加詳悉, 觀者幸勿以其繁而厭之 正方之後, 繫以附方, 一則篇章省約, 一則便於披尋, 且以示前人用藥加減之法也 時丁衰晚, 洞垣窺臟之技, 世不再?, 而村間市井, 稍能誦藥性讀回春者, 輒爾懸壺, 草菅人命, 恬不為怪 古云學醫人費, 豈不信然, 余竊憫之, 故著本草備要一書, 字箋句釋, 使知藥品有性情, 施用有宜忌 復著是集, 辯證論方, 使之受病有原因 治療有軌則, 庶幾平居讀之, 可使心理開明, 臨病考之, 不致功補誤用 脫遇庸劣之手, 既可證據以校方, 設處窮僻之鄉, 不難檢方之以用藥, 豈非衛生之善道, 笥篋之要編也乎, 高明之家, 以為然否? 醫書浩瀚, 泛覽為難, 歧黃之家, 尚艱博涉, 文墨之士, 奚暇旁通 若非篇章簡要, 詞理通明, 則智士不樂披尋, 淺人復難解了 讀方不得其解, 治療安所取裁, 適用褒合諸家, 會集眾說, 20

21 由博返約, 用便搜求, 實從前未有之書, 亦醫林不可不有之書也 第昂藏書既寡, 見聞不多, 集中採用, 不滿數十家 又恐註釋太繁, 觀者易倦, 其中篇章漫衍, 不能盡錄者, 不得不稍微刪節, 非敢輕肆, 以限於尺幅也 然出自某人某書, 必仍存其名集, 至於古今相沿之語, 相襲之方, 不知始自何人, 而不可廢者, 皆採錄之, 或文法未暢者, 亦僭為刪潤, 間有竊附鄙見者, 必加昂按二字 至每方之正解, 有全用昔人者, 有出自心裁者, 然作述相半, 未敢師心自用也 古人治療, 識見高明, 而用意深遠, 多有非後人所易測識者, 有上病下取, 下病上取者, 有陰病治陽, 陽病治陰者 又有隔二隔三之治者,? 余不業歧黃, 又學無師授, 寡見渺聞, 尤稱固陋, 安能盡洞古人立方之本意哉 今姑就方書所載, 及愚心所通曉者, 採輯成書, 至於古方不得其解者尚多, 不敢妄加逆意, 以取罪先賢, 貽誤後世也 綱目準繩二書, 有採用前人而不著其名氏, 不能推原所自, 則以綱目曰, 準繩曰 : 三字概之 集中所分門類, 蓋以治病之道, 當治於未病 故先補養, 既受病, 則有汗吐下三法, 故次發表涌吐攻裏 若表證未除, 裏證復急者, 當表裏交治 故次發表攻裏, 又有病在半表半裏及在表而不宜汗, 在裏而不宜下者, 法當和解, 故次和解 然人之一身, 以氣血為主, 故次理氣理血 若受病之因, 多本於六淫, 故次風寒暑溼燥火 古云百病皆由痰起, 故次除痰, 若飲食不節, 能致積滯, 故次消導, 又滑則氣脫, 故次收濇 蟲能作病, 故次殺蟲 至於眼目癰瘍婦人, 各有專科, 然玆集所以便用, 故每科略取數方, 以備採擇, 未附救急良方, 以應倉卒 再附勿藥元詮於卷終, 使知謹疾攝生之要, 無非欲躋斯世於人壽而已 本集雖名方解, 然而病源脈候, 臟腑經絡, 藥性治法, 罔不畢備 誠醫學之全書, 歧黃之捷徑 也, 讀者倘能細心玩索, 自有深造逢源之妙, 若厭其繁多, 而倦於批閱, 則作者之苦心, 無以 表見於世矣 服藥節度, 有食前食後之分, 古今相傳, 罔敢或異 愚謂不然, 凡人飲食入腹, 皆受納於胃中, 胃氣散精於脾, 脾復傳精於肺, 肺主治節, 然後分布於五臟六腑, 是胃乃人身分金之鑪也, 未有藥不入胃, 而能治於六經者也? 肺為華蓋, 葉皆下垂, 以受飲食之薰蒸, 藥入胃脘, 疾趨而下, 安能停止 若有停留, 則為哽為噎, 未聞心藥飲至心間, 而即可入心, 肺藥飲至肺間, 而即能入肺者 若上膈之藥, 食後服之 胃中先為別食所填塞, 須待前食化完, 方能及後藥, 是欲速而反緩矣, 且經脈在肉理之中, 藥之糟粕, 如何能到, 其到者不過氣味耳 若云上膈之藥, 須令在上, 下膈之藥, 須令在下, 則治頭之藥, 必須入頭, 治足之藥, 必須入足乎, 此理之顯見易見者 但此法相傳已九, 集中一仍其舊, 不敢擅改, 然不能無疑, 附記於此, 以質明者 十二經絡手太陰肺, 手少陰心手厥陰心包, 手太陽小腸, 手少陽三焦, 手陽明大腸, 足太陰 脾, 足少陰腎, 足厥陰肝, 足太陽膀胱, 足少陽膽, 足陽明胃 附此以備查考 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 21

22 清汪昂 補者, 補其所不足也 ; 養者, 栽培之 將護之, 使得生遂條達, 而不受戕賊之患也 人之氣稟, 罕得其平, 有偏於陽而陰不足者, 有偏於陰而陽不足者, 故必假藥以滋助之 而又須優已病鑄兵六味地黃丸 ( 錢氏仲陽因仲景八味丸減去桂附, 以治小兒, 以小兒純陽, 故減附桂, 今用通治大小証治肝腎不足, 真陰虧損, 精血枯竭, 憔悴羸弱, 腰痛足酸, 自汗盜汗, 水泛為痰 ( 仲景曰..氣虛有痰, 宜腎氣丸補而逐之 丹溪曰..久病陰火上升, 津液生痰不生血, 宜補血以製相火, 其痰自除,) 發熱咳嗽 ( 腎虛則移熱於肺而咳嗽 按之至骨, 其熱烙手, 骨困不任, 為腎熱,) 頭暈目眩 ( 直指方 云..淫欲過度, 腎氣不能歸元, 此氣虛頭暈也 ; 吐衄崩漏, 脾不攝血, 致血妄行, 此血虛頭暈也,) 耳鳴耳聾, 遺精便血, 消渴淋瀝, 失血失音, 舌燥喉痛, 虛火牙痛, 足跟作痛, 下部瘡瘍等 ( 証諸証皆由腎水不足 虛火上炎所致 詳注分見各門 ) 地黃 ( 砂仁酒拌, 九蒸九晒 八兩 ) 山茱肉 ( 酒潤 ) 山藥 ( 四兩 ) 茯苓 ( 乳拌 ) 丹皮為君 ; 精滑頭心虛火盛及有瘀血, 丹皮為君地黃只用臣分兩 此足少陰 厥陰藥也 熟地滋陰補腎, 生血生精 ; 山茱溫肝逐風, 澀精秘氣 ; 牡丹瀉君相之不知蒸 ); 山藥清虛熱於肺脾, 補脾固腎能澀精 ; 茯苓滲脾中濕熱, 而通腎交心 ; 澤瀉瀉膀胱水邪, 而聰耳明目 ( 解見後注 ) 六經備治, 而功專腎肝 ; 寒燥不偏, 而補兼氣血 苟能常服, 其功未易殫述也 ( 或謂腎氣丸為補水之劑, 以熟地大補精血故也, 不知精血足則真陽自生, 況山藥, 茱萸, 皆能澀精固氣 氣者, 火也, 水中之火, 乃為真陽 此劑水火兼補, 不寒不燥, 至平淡, 至神奇也 或曰腎氣丸實補肝藥也, 腎為肝母, 子虛則補母之義, 古雲, 肝腎之病, 同一治也 昂按.. 腎氣丸, 熟地溫而丹皮涼, 山藥澀而茯苓滲, 山茱收而澤瀉瀉, 補腎而兼補脾, 有補而必有瀉, 相和相濟, 以成平補之功, 乃平淡之精奇, 所以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 即有加減, 不過一二味, 極三四味而止, 今人多揀本草補藥, 任意加入, 有補無瀉, 且客倍於主, 責成不專, 而六味之功反退處於虛位, 失製方之本旨矣, 此後世庸師之誤也 李士材曰..用此方者, 有四失..地黃非懷慶則力薄, 蒸晒非九次則不熟, 或疑地黃之滯而減之, 則君主弱, 或惡澤瀉之瀉而減之, 則使力薄, 顧歸咎於藥之無功, 毋乃愚乎 按..澤瀉, 本經 云聰耳明目, 為其能滲下焦之濕熱也, 濕熱既除, 則清氣上行, 故能養五臟 起陰氣 補虛損 止頭旋, 有聰耳明目之功, 是以古方用之 今人多以昏目疑之, 蓋服之太多 則腎本方煎服, 名六味地黃湯 治同 ( 趙養葵作 醫貫, 專用此湯大劑治病, 且云..即以傷寒口渴言之, 邪熱入於胃府, 消耗津液, 故渴, 恐胃汁干, 急下之以存津液 其次者, 但雲欲飲水者, 不可不與, 不可多與, 別無治法, 縱有治者, 徒知以芩 連 梔 柏 麥冬 五味 花粉, 甚則石膏 知母, 此皆有形之水, 以沃無形之火, 安能滋腎中之真陰乎 若以六味地亦趙王冰所謂益火之源, 以消陰翳也, 尺脈弱者宜之 ( 李士材曰..腎有兩枚, 皆屬於水, 初無水火之別 仙經 曰..兩腎一般無二樣, 中間一點是陽精 兩腎中間, 穴名命門, 相火所居也 一陽生於二陰之間, 所以成乎坎而位於北也 李時珍曰..命門為藏精系胞之物, 其體非脂非肉, 白膜裹之, 在脊骨第七節兩腎中央, 系著於脊, 下通二腎, 上通心肺, 貫腦, 22

23 為生命之原, 相火之主, 精氣之府 人物皆有之, 生人生物, 皆由此出, 內經 所謂七節之 旁中有小心是也 以相火能代心君行事, 故曰小心 昂按..男女媾精, 皆稟此命火以結胎, 人之窮通壽夭, 皆根於此, 乃先天無形之火, 所以主云為而應萬事, 蒸糟粕而化精微者也 無此真陽之火, 則神機滅息, 生氣消亡矣 惟附子 肉桂, 能入腎命之間而補之, 故加入六味丸中, 為補火之劑 有腎虛火不歸經, 大熱煩渴, 目赤唇裂, 舌上生刺, 喉如煙火, 足心如烙, 脈洪大無倫, 按之微弱者, 宜十全大補湯吞八味丸 或問燥熱如此, 複投附桂, 不以火濟火乎 曰..心包相火附於命門, 男以藏精, 女以系胞, 因嗜欲竭之, 火無所附, 故厥而上炎 ; 且火從腎出, 是水中之火也 火, 可以水折 ; 水中之火, 不可以水折 桂附與火同氣而味辛, 能開腠裡 致津液 通氣道, 據其窟宅而招之, 同氣相求, 火必下降矣, 然則桂附者, 固治相火之正藥歟 八味丸用澤瀉, 寇宗奭謂其接引桂附, 歸就腎經, 李時珍曰..非接引也, 茯苓 澤瀉, 皆取其瀉膀胱之邪氣也 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 邪去則補藥得力, 一闔一辟, 此乃玄妙, 後世不知此理, 專一於補, 必致偏勝之害矣 張仲景用此丸治漢武帝消渴, 喻嘉言曰..下消之証, 飲水一斗, 小便亦一斗, 故用此以折其水, 使不順趨 夫腎水下趨則消, 腎水不上騰則渴, 舍此安從治哉 金匱 又用此方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 又治婦人轉胞小便不通 ; 更其名為腎氣丸, 蓋取收攝腎氣歸元之義 ) 本方加黃柏 知母各二兩, 名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動, 骨痿髓枯, 王冰所謂壯水之主, 以製陽光也, 尺脈旺者宜之 ( 此以補天一所生之水也 朱丹溪曰..君火者, 心火也, 人火也, 可以水滅, 可以直折, 黃連之屬可以製之 ; 相火者, 天火也, 龍雷之火也, 陰火也, 不可以水濕折之, 當從其類而伏之, 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 按..知柏八味丸與桂附八味丸寒熱相反, 而服之者皆能有功, 緣人之氣稟不同, 故補陰補陽, 各有攸當, 藥者, 原為補偏救弊而設也 醫貫 曰..左尺脈虛細數者, 是腎之真陰不足, 宜六味丸以補陰 ; 右尺脈沉細數者, 是命之相火不足, 宜八味丸以補陽 ; 至於兩尺微弱, 是陰陽俱虛, 宜十補丸, 此皆滋先天化源 自世之補陰者, 率用知柏反戕脾胃, 多致不起, 不能無憾, 故特表而出之 又曰..王節齋雲, 凡酒色過度, 損傷肺腎真陰者, 不可過服參, 服多者死, 蓋恐陽旺而陰消也 自此說行而世之治陰虛咳嗽者, 視參如砒鴆, 以知柏為靈丹, 使患此証者, 百無一生, 良可悲也 蓋病起房勞, 真陰虧損, 陰虛火上故咳, 當先以六味丸之類補其真陰, 使水升火降, 隨以參救肺之品, 補腎之母, 使金水相生, 則病易愈矣 世之用寒涼者, 固不足齒, 間有知用參者, 不知先壯水以製火, 而遽投參以補陽, 反使陽火旺而金益受傷, 此不知後先之著者也 ) 本方加桂一兩, 名七味地黃丸, 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 本方加五味三兩, 名都氣丸..治勞嗽 ( 益肺之源以生腎水 再加桂, 亦治消渴 ) 本方加五味二兩 麥冬三兩, 名八仙長壽丸 再加紫河車一具, 並治虛損勞熱 ( 河車名混沌 皮, 本人之血氣所生, 故能大補氣血 ) 本方加杜 ( 仲薑炒 ) 牛膝 ( 酒洗 ) 各二兩, 治腎虛腰膝酸痛 本方去澤瀉, 加益智仁三 ( 兩鹽 酒炒 ), 治小便頻數 ( 益智辛熱, 澀精固氣 ) 本方用熟地二兩 山藥 山茱 丹皮 歸尾 五味 柴胡各五錢 茯神 澤瀉各二錢半, 蜜丸, 朱砂為衣, 名益陰腎氣丸 ( 即明目地黃丸, 東垣 )..治腎虛目昏 ( 加柴胡者, 所以升陽於上也 ) 23

24 附桂八味丸加車前 牛膝, 名腎氣丸 ( 濟生 )..治蠱脹 ( 別見濕門 ) 七寶美髯丹 補肝腎 ( 邵應節 ) 治氣血不足, 羸弱周痺, 腎虛無子, 消渴, 淋瀝, 遺精, 崩帶, 癰瘡, 痔腫等証 ( 周痺, 周身痿 痺也, 由氣血不足, 無子, 由腎冷精衰 消渴淋瀝, 由水不制火 遺精, 由心腎不交 崩帶瘡 痔, 由營血不調 ) 何首烏 ( 大者, 赤 白各一斤去皮, 切片, 黑豆拌, 九蒸九晒 ) 白茯苓 ( 乳拌 ) 牛膝 ( 酒浸, 同 首烏第七次蒸至第九次 ) 當歸 ( 酒洗 ) 枸杞 ( 酒浸 ) 菟絲子 ( 酒浸蒸, 各半斤 ) 破故紙 ( 黑芝 麻拌炒, 四兩淨 ) 蜜丸, 鹽湯或酒下, 並忌鐵器 此足少陰 厥陰藥也 何首烏澀精固氣, 補肝堅腎, 為君 ; 茯苓交心腎而滲脾濕 ; 牛膝強筋骨而益下焦 ; 當歸辛溫以養血 ; 枸杞甘寒而補水 ; 菟絲子益三陰而強衛氣 ; 補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 ; 此皆固本之藥, 使榮衛調適, 水火相交, 則氣血太和, 而諸疾自已也 ( 何首烏流傳雖久, 服者尚寡, 明嘉靖間, 方士邵應節進此方, 世宗服之, 連生皇子, 遂盛行於世 昂按..地黃 何首烏皆君藥也, 故六味丸以地黃為君, 七寶丹以何首烏為君, 各有配合, 未可同類而共施也 即有加減, 當各依本方, 隨病而施損益 今人多以何首烏加入地黃丸中, 合兩方為一方, 是一藥二君, 安所適從乎? 失製方之本旨矣! ) 還少丹 陰陽平補 ( 楊氏 ) 治脾腎虛寒, 血氣羸乏, 不思飲食, 發熱盜汗, 遺精白濁, 肌體瘦弱, 牙齒浮痛等証 ( 腎為先 天之根本, 脾為後天之根本, 二本有傷, 則見上項諸証, 故未老而先衰, 二本既固, 則老可還 少矣! ) 熟地黃 ( 二兩 ) 山藥牛膝 ( 酒浸 ) 枸杞 ( 酒浸, 兩半 ) 山茱肉茯苓 ( 乳拌 ) 杜仲 ( 薑汁炒 斷絲 ) 遠志 ( 去心 ) 五味子 ( 炒 ) 楮實 ( 酒蒸 ) 小茴香 ( 炒 ) 巴戟天 ( 酒浸 ) 肉蓯蓉 ( 酒浸一 兩 ) 石菖蒲 ( 五錢 ) 加棗肉蜜丸, 鹽湯或酒下 一方茯苓換茯神, 加川續斷, 名打老兒丸 ( 婦人年過百歲, 打其老兒子不肯服此丸 ) 此手足少陰 足太陰藥也 兩腎中間有命火, 乃先天之真陽, 人之曰用云為, 皆此火也 此火衰微, 則無以薰蒸脾胃, 飲食減少, 而精氣日衰矣 蓯蓉 巴戟能入腎經血分 ; 茴香能入腎經氣分, 同補命門相火之不足, 火旺則土強而脾能健運矣 熟地 枸杞補水之藥, 水足則有以濟火, 而不亢不害矣 杜仲 牛膝補腰膝以助腎 茯苓 山藥滲濕以助脾 山茱 五味生肺液而固精 ; 遠志 菖蒲通心氣以交腎 ( 遺精白濁, 由於心腎不交 ); 大棗補氣益血, 潤肺強脾 楮實助陽補虛, 充肌壯骨 此水火平調, 脾腎交補之劑也 丹溪去楮實, 更名滋陰大補丸 ( 此陰陽平補之劑, 而曰滋陰者, 腎為陰臟也 ) 24

25 黑地黃丸 健脾補腎 治脾腎不足, 房室虛損, 形瘦無力, 面色青黃 ( 此脾腎兩傷之証 ); 亦治血虛久痔 ( 氣不攝血 則妄行, 濕熱下流則成痔 潔古曰 : 此治血虛久痔之聖藥 ) 蒼朮 ( 油浸 ) 熟地黃 ( 一斤 ) 五味子 ( 半斤 ) 乾薑 ( 春冬一兩, 秋七錢, 夏五錢 ) 棗肉丸, 米飲或酒下 此足太陰 少陰藥也 喻嘉言曰..此方以蒼朮為君, 地黃為臣 五味為佐, 乾薑為使 ; 治脾腎兩臟之虛, 而去脾濕 除腎燥, 兩擅其長, 超超元箸, 視後人之脾腎雙補, 藥味龐雜者, 相去不已遠耶 虎潛丸 治精血不足, 筋骨痿弱, 足不任地, 及骨蒸勞熱 ( 肝主筋, 血不足則筋痿 腎主骨, 精不足則 骨痿 故步履為艱也 人之一身, 陽常有餘, 陰常不足, 骨蒸勞熱, 本乎陰虛 ) 黃柏 ( 鹽 酒炒 ) 知母 ( 鹽 酒炒 ) 熟地黃 ( 三兩 ) 虎脛骨 ( 酥炙, 一兩 ) 龜板 ( 酥炙, 四兩 ) 瑣陽 ( 酒潤 ) 當歸 ( 酒洗, 兩半 ) 牛膝 ( 酒蒸 ) 白芍 ( 酒炒 ) 陳皮 ( 鹽水潤, 二兩 ) 羯羊肉酒煮爛, 搗丸, 鹽湯下, 冬加乾薑一兩 丹溪加乾薑 白朮 茯苓 甘草 五味 菟絲 紫河車, 名補益丸, 治痿 一方加龍骨, 名龍虎濟陰丹, 治遺洩 此足少陰藥也 黃柏 知母 熟地, 所以壯腎水而滋陰 當歸 芍藥 牛膝, 所以補肝虛而養血 牛膝又能引諸藥下行, 以壯筋骨, 蓋肝腎同一治也 龜得陰氣最厚, 故以補陰而為君 虎得陰氣最強, 故以健骨而為佐 用脛骨者, 虎雖死猶立不仆, 其氣力皆在前脛, 故用以入足, 從其類也 瑣陽益精壯陽, 養筋潤燥 然數者皆血藥, 故又加陳皮以利氣, 加乾薑以通陽 羊肉甘熱, 屬火而大補, 亦以味補精以形補形之義, 使氣血交通, 陰陽相濟也 名虎潛者, 虎陰類, 潛藏也 一名補陰丸, 蓋補陰所以稱陽也 ( 凡陽勝者不必瀉陽, 只補其陰以配陽, 使水火均平, 自無偏勝之患也 ) 天真丸 補氣血 治一切亡血過多, 形槁肢羸, 飲食不進, 腸胃滑泄, 津液枯竭 久服生血益氣, 暖胃駐顏 精羊內 ( 七斤, 去筋膜脂皮, 批開入下藥末 ) 肉蓯蓉山藥 ( 濕者, 十兩 ) 當歸 ( 十二兩, 酒洗 ) 天冬 ( 去心, 一斤 ) 為末, 安羊肉, 縛定, 用無灰酒四缾, 煮令酒乾, 入水二斗, 煮爛, 再入後藥 黃耆 ( 五兩 ) 人參 ( 三兩 ) 白朮 ( 二兩 ) 為末, 糯米飯作餅, 焙乾, 和丸, 溫酒下 如難丸, 用蒸餅杵丸 25

26 此手足太陰藥也 喻嘉言曰..此方可謂長於用補矣 人參 羊肉同功 ( 十劑曰..補可去弱, 人參 羊肉之屬是也 人參補氣, 羊肉補形 ) 而蓯蓉 山藥為男子之佳珍 合之當歸養榮, 黃耆益衛, 天冬保肺, 白朮健脾 而其製法尤精, 允為補方之首 三才封髓丹 補脾肺腎 ( 拔萃 ) 降心火, 益腎水, 滋陰養血, 潤而不燥 天門冬熟地黃 ( 二兩 ) 人參 ( 一兩 ) 黃柏 ( 酒炒, 三兩 ) 砂仁 ( 兩半 ) 甘草 ( 炙, 七兩半 ) 麵糊丸, 用蓯蓉五錢, 切片, 酒一大盞, 浸一宿, 次日煎湯送下 此手足太陰 足少陰藥也 天冬以補肺生水, 人參以補脾益氣, 熟地以補腎滋陰, 以藥有天地人之名, 而補亦在上中下之分, 使天地位育, 參贊居中, 故曰三才也 喻嘉言曰..加黃柏入腎滋陰, 加砂仁以入脾行滯, 加甘草以少變天冬 黃蘗之苦, 俾合人參建立中氣, 以伸參兩之權, 殊非好為增益成方之比也 本方除後三味, 等分煎, 名三才湯, 治脾肺虛勞咳嗽 本方除前三味, 名鳳髓丹 ( 治要 )..治心火旺盛, 腎精不固, 易於施泄 大造丸 肺腎虛損 ( 吳球 ) 治虛損勞傷, 咳嗽潮熱 ( 虛損一損肺, 皮槁毛落 ; 二損心, 血液衰少 ; 三損脾, 飲食不為肌膚 ; 四損肝, 筋緩不自收持 ; 五損腎, 骨痿不起於床 五勞者, 志勞 思勞 心勞 憂勞 痰勞也 七傷者, 大飽傷脾, 大怒傷肝, 強力舉重, 久坐濕地傷腎, 形寒飲冷傷肺, 憂愁思慮傷心, 風雨寒暑傷形, 大恐不節傷志也 肺為氣所出入之道, 內有所傷, 五臟之邪上逆於肺, 則欬嗽 潮熱者如潮水之有本, 晝熱夜靜者為陽盛, 晝靜夜熱者為陰虛 難經云 : 損其肺者益其氣, 損其心者調其榮, 損其脾者調其飲食, 損其肝者緩其中, 損其腎者益其精 ) 紫河車 ( 一具 ) 敗龜板 ( 二兩, 童便浸三日, 酥炙黃 ) 黃柏 ( 鹽 酒炒 ) 杜仲 ( 酥炙, 兩半 ) 牛 膝 ( 酒浸 ) 天冬 ( 去心 ) 麥冬 ( 去心 ) 人參 ( 一兩 ) 地黃 ( 二兩 ) 茯苓砂仁 ( 六錢同煮去之 ) 夏加五味子 酒米糊丸, 鹽湯下, 冬酒下 女人去龜板, 加當歸, 乳煮糊丸 此手太陰 足少陰藥也 河車本血氣所生, 大補氣血, 為君 ; 敗龜得陰氣最全, 黃柏稟陰氣最厚, 滋陰補水, 為臣 ; 杜仲潤腎補腰 ( 腰者, 腎之府 ); 牛膝強筋壯骨 ; 地黃養陰退熱, 製以茯苓 砂仁, 入少陰而益腎精 ; 二冬降火清金, 合之人參 五味, 能生脈而補肺氣 大要以金水為生化之原, 合補之以成大造之功也 補天丸 腎損 ( 丹溪 ) 26

27 治氣血衰弱, 六脈細數, 虛勞之証 紫河車 ( 一具 ) 黃柏 ( 酒炒 ) 龜板 ( 酥炙, 三兩 ) 杜仲 ( 薑汁炒 ) 牛膝 ( 酒浸, 二兩 ) 陳皮 ( 一 兩 ) 冬加乾薑五錢, 夏加炒五味子一兩 酒糊丸 ( 此即前方加陳皮而除肺家藥 ) 此足少陰藥也 黃柏 龜板滋腎之藥, 杜仲 牛膝腰膝之藥, 皆以補腎而強陰也 ; 河車名曰混沌皮, 用氣血以補氣血, 假後天以濟先天, 故曰補天 ; 加陳皮者, 於補血之中而兼調其氣也 冬月寒水用事, 故加乾薑以助陽 夏月火旺爍金, 故加五味以保肺 人參固本丸 肺勞 治肺勞虛熱肺主氣, 氣者, 人身之根本也 ( 肺氣既虛, 火又克之, 則成肺勞而發熱, 有咳嗽 咯血 肺痿諸証也 ) 人參 ( 二兩 ) 天冬 ( 炒 ) 麥冬 ( 炒 ) 生地黃熟地黃 ( 四兩 ) 蜜丸 此手太陰 足少陰藥也 肺主氣, 而氣根於丹田腎部, 故肺腎為子母之臟, 必水能製火而後火不刑金也 二冬清肺熱 二地益腎水 人參大補元氣 氣者水之母也, 且人參之用, 無所不宜, 以氣藥引之則補陽, 以血藥引之亦補陰也 參乳丸 氣血交補 大補氣血 人參末人乳粉, 等分 蜜丸 燉乳取粉法, 取無病年少婦人乳, 用銀瓢或錫瓢, 傾乳少許, 浮滾水上頓, 再浮冷水上立乾, 刮取粉用, 如攤粉皮法 ( 按 : 人乳乃陰血所化, 服之潤燥降火, 益血補虛, 所謂以人補人也 然能濕脾, 滑腸, 膩膈, 久服亦有不相宜者 惟製為粉, 則有益無損, 須用一婦人之乳為佳, 乳雜則其氣雜, 又須旋用, 經久則油羶 ) 此手足太陰 足厥陰藥也 人參大補元氣, 人乳本血液化成, 用之以交補氣血, 實平淡之神 奇也 天王補心丹 補心 ( 終南宣律師課誦勞心, 夢天王授以此方, 故名 ) 治思慮過度, 心血不足, 怔忡健忘, 心口多汗, 大便或秘或溏, 口舌生瘡等証 ( 心也者, 君主之官之, 神明出焉 思慮過度, 耗其心血, 則神明傷而成心勞, 故怔忡健忘也 汗者, 心之液, 心煩熱故多汗 心主血, 血不足故大便燥而秘 或時溏者, 心火不能生脾土也 舌者, 心之苗, 虛火上炎, 故口舌生瘡 怔忡者, 心惕惕然動不自安也 丹溪曰 : 怔忡大概屬血虛與痰 經曰 : 血並於下, 氣並於上, 亂而善忘 又曰 : 盛怒傷志, 志傷善忘 又曰 : 靜則神藏, 躁則消 27

28 亡 人不耐於事物之擾, 擾其血氣之陰者將竭, 故失其清明之體而善忘也 夫藥固有安心養 血之功, 不若寧神靜慮, 返觀內守為尤勝也 ) 生地 ( 四兩 酒洗 ) 人參玄參 ( 炒 ) 丹參 ( 炒 ) 茯苓 ( 一用茯神 ) 桔梗遠志 ( 炒 ) 酸棗仁 ( 炒 ) 柏子仁 ( 炒研去油 ) 天冬 ( 炒 ) 麥冬 ( 炒 ) 當歸 ( 酒洗 ) 五味子 ( 一兩炒 ) 蜜丸彈子大, 硃砂為衣, 臨臥燈心湯下一丸, 或噙含化 一方有石菖蒲四錢 ( 菖蒲辛香開心除痰 ), 無五味子一方有甘草 此手少陰藥也 生地 玄參北方之藥, 補水所以製火, 取既濟之義也 ; 丹參 當歸所以生心血, 血生於氣, 人參 茯苓所以益心氣, 人參合麥冬 五味又為生脈散, 蓋心主脈, 肺為心之華蓋而朝百脈 ( 百脈皆朝於肺, 補肺生脈, 脈即血也 ), 所以使天氣下降也 ( 天氣下降, 地氣上騰, 萬物乃生 ); 天冬苦入心而寒瀉火, 與麥冬同為滋水潤燥之劑 ; 遠志 棗仁 柏仁所以養心神, 而棗仁 五味酸以收之, 又以斂心氣之耗散也 ; 桔梗清肺利膈, 取其載藥上浮而歸於心, 故以為使 硃砂色赤, 赤入心, 寒瀉熱而重寧神, 讀書之人, 所當常服 孔聖枕中丹 補心腎 ( 千金 ) 治讀書善忘, 久服令人聰明讀書易忘者, 心血不足, 而痰與火亂其神明也 敗龜板 ( 酥炙 ) 龍骨 ( 研末, 入雞腹煮一宿 ) 遠志九節菖蒲等分, 為末 每服酒調一錢, 日三服 此手足少陰藥也 龜者, 介蟲之長, 陰物之至靈者也 ; 龍者, 鱗蟲之長, 陽物之至靈者也 ; 借二物之陰陽, 以補吾身之陰陽, 假二物之靈氣, 以助吾心之靈氣也 又人之精與志, 皆藏於腎, 腎精不足, 則志氣衰, 不能上通於心, 故迷惑善忘也 遠志苦洩熱而辛散鬱, 能通腎氣上達於心, 強志益智 ; 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 能開心孔而利九竅, 去濕除痰 ( 菖蒲為水草之精英, 神仙之靈藥 ); 又龜能補腎 ( 玄武龜蛇屬腎, 腎藏志 ), 龍能鎮肝 ( 青龍屬肝, 肝藏魂 ) 使痰火散而心肝寧, 則聰明開而記憶強矣 大補陰丸 補陰 ( 丹溪 ) 治水虧火炎, 耳鳴耳聾, 咳逆虛熱 ( 耳為腎竅, 耳鳴耳聾, 皆屬腎虛, 水不製火, 木挾火勢, 沖逆而上, 則為咳逆, 即今之呃忒也 ) 腎脈洪大, 不能受峻補者 黃柏 ( 鹽 酒炒 ) 知母 ( 鹽水炒, 四兩 ) 熟地黃 ( 酒蒸 ) 敗龜板 ( 酥炙, 六兩 ) 豬脊髓和蜜丸, 鹽湯下 此足少陰藥也 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 補水即所以降火, 所謂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是也 加 脊髓者, 取其能通腎命, 以骨入骨, 以髓補髓也 ( 人身腎命 繫於脊骨 ) 28

29 滋腎丸 補水 ( 又名通關丸, 東垣 ) 治腎虛蒸熱, 腳膝無力, 陰痿陰汗, 衝脈上沖而喘, 及下焦邪熱, 口不渴而小便秘 ( 腎中有 水有火, 水不足則火獨治, 故虛熱 ; 肝腎虛而濕熱壅於下焦, 故腳膝無力 陰痿陰汗 ; 衝脈起 於三陰之交, 直衝而上至胸, 水不制火, 故氣逆上而喘, 便秘有不渴, 解見後 ) 黃柏 ( 酒炒 二兩 ) 知母 ( 酒炒, 一兩 ) 桂 ( 一錢 ) 蜜丸 此足少陰藥也 水不勝火, 法當壯水以製陽光, 黃柏苦寒微辛, 瀉膀胱相火, 補腎水不足, 入腎經血分 知母, 辛苦寒滑, 上清肺金而降火, 下潤腎燥而滋陰, 入腎經氣分, 故二藥每相須而行, 為補水之良劑 肉桂辛熱, 假之反佐, 為少陰引經, 寒因熱用也 ( 李東垣曰..經曰..氣口大於人迎四倍, 名曰關, 關則不得小便 人迎大於氣口四倍, 名曰格, 格則吐逆 關者甚熱之氣, 格者甚寒之氣, 是關無出之由, 格無入之理也 小便者, 足太陽膀胱所主, 生於肺金, 肺中伏熱水不能生, 是絕小便之源也 渴而小便不通者, 肺氣不得降是也 故用清燥金之正化, 氣薄淡滲之藥, 瀉火而清肺, 滋水之化源也 若熱在下焦而不渴, 是絕流而溺不泄也, 須用氣味俱厚, 陰中之陰之藥治之 王善夫病小便不通, 漸成中滿, 腹堅如石, 腿裂出水, 夜不得眠 請余診治 歸而至且不寐 因記素問云, 無陽則陰無以生 無陰則陽無以化 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此病癃祕, 是無陰則陽無以化也, 此因膏粱積熱, 損傷腎水 火又逆上而為嘔噦, 內關外格之証悉具, 死在旦夕矣 遂處北方大苦寒之劑, 黃藥知母各一兩, 桂一錢為引, 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燒, 溺如瀑泉, 腫脹遂消 此證一在上焦氣分而渴, 一在下焦血分而不渴, 二者之殊至易辨耳 又云, 凡病在下焦皆不渴, 血中有溼, 故不渴也 若膀胱陽虛, 陰無以化 又當用八味腎氣丸 按消渴證以渴為主, 而分氣血 故血分亦有渴者 淋證以淋為主 而分氣血 故血分有不渴者 ) 本方去桂, 名療腎滋本丸..治腎虛目昏 本方去桂 加黃連, 名黃柏滋腎丸..治上熱下冷 水衰心煩 ( 上熱下冷, 陽極似陰也 ) 單黃柏一味, 名大補丸..治腎 膀胱虛熱 ( 氣虛者用四君子湯下, 血虛者四物湯下 ) 腰股痛而足心熱 ; 為末, 薑汁 酒調服, 名潛行散 ; 治痛風, 腰以下濕熱流注 斑龍丸 補陽 治虛損, 理百病, 駐顏益壽 鹿角膠鹿角霜菟絲子柏子仁熟地黃, 等分 為末, 酒化膠為丸 一方加補骨脂 ; 一方加鹿茸肉蓯蓉陽起石附子黃耆當歸棗仁 ( 炒 ) 辰砂, 亦名斑龍丸 ( 此峻補氣血之劑, 陽虛者宜之 若真陰虧損, 虛火上乘者, 不可輕投, 恐反涸其水 ) 此手足少陰藥也 鹿角膠霜 菟絲 熟地, 皆腎經血分藥也, 大補精髓 ; 柏子仁入心而養心氣, 又能入腎而潤腎燥, 使心腎相交 心志旺而神魂安, 精髓充而筋骨壯, 去病益壽, 不亦宜乎 ( 鹿, 一名斑龍, 睡時以首向尾, 善通督脈, 是以多壽 頭為六陽之會, 茸角鐘於鹿首, 豈尋 29

30 常含血之屬所可擬哉 成都道士常貨斑龍丸, 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 九轉靈丹都漫說, 惟有斑龍頂上珠, 能補玉堂關下穴 ) 龜鹿二仙膏 補氣血 治瘦弱少氣, 夢遺泄精, 目視不明, 精極之証 ( 五勞之外, 又有六極, 謂氣極 血極 精極 筋極 骨極 肌極也 精生氣, 氣生神, 精極則無以生氣, 故瘦弱少氣 ; 氣弱則不能生神, 故 目不明 ; 精氣不固, 水不能濟火, 故遺泄而精愈耗也 ) 鹿角 ( 十斤 ) 龜板 ( 五斤 ) 枸杞 ( 二斤 ) 人參 ( 一斤 ) 先將鹿角 龜板鋸截刮淨, 水浸, 桑火熬鍊成膠, 再將人參 枸杞熬膏和入, 每晨酒服三錢 此足少陰藥也 龜為介蟲之長, 得陰氣最全 ( 介蟲陰類 ) 鹿角遇夏至即解, 稟純陽之性 ( 陰生即解 ) 且不兩月長至一二十斤, 骨之速生無過於此者 ( 人身惟骨難長,) 故能峻補氣血 ; 兩者皆用氣血以補氣血, 所謂補之以其類也 人參大補元氣, 枸杞滋陰助陽, 此血氣陰陽交補之劑, 氣足則精固不遺, 血足則視聽明了, 久服可以益壽, 豈第已疾而已哉!( 李時珍曰..龜鹿皆靈而壽, 龜首常藏向腹, 能通任脈, 故取其甲以補心 補腎 補血以養陰也 ; 鹿首常返向尾, 能通督脈, 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陽也 ) 補火丸 補腎命火 治冷勞氣血枯竭, 肉瘠齒落, 肢倦言微 ( 吳鶴皋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 寄於右腎, 行於三焦, 出入於甲膽, 聽命於天君, 所以溫百骸 養臟腑 充九竅者, 皆此火也, 為萬物之父, 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 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此火一息, 猶萬物無父, 故其肉衰而瘠, 血衰而枯, 骨衰而齒落, 筋衰而肢倦, 氣衰而言微矣 ) 石硫黃 ( 一斤 ) 豬大腸 ( 二尺 ) 將硫黃為末, 實豬腸中, 爛煮三時, 取出去腸, 蒸餅為丸, 如梧 子大 每服十丸, 日漸加之 ( 凡服硫黃者, 忌食諸禽獸血 ) 此足少陰命門藥也 硫黃, 火之精也, 亦號將軍 ( 大黃至寒, 亦號將軍 ) 故用之以補火 ; 以其大熱有毒, 故用豬腸爛煮以解之 ; 庸俗之人, 忌而罕用, 蓋不知有破邪歸正 返滯還清 消陰回陽 化魄生魂之力也 ( 吳鶴皋曰..戴元禮有言曰, 諸涼藥皆滯, 惟黃連寒而不滯 諸熱藥皆燥, 惟硫黃熱而不燥 昔仁和吏早衰, 服之年至九十 他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 得效 之玉真丸, 和劑 之來複丹 半硫丸 靈砂丹, 百選 之二氣丹, 活人 之返陰丹, 楊氏之紫霞丹皆用之 但所主各有攸當耳 昂按 : 人有真陽虛衰, 桂 附所不能補者, 非硫磺不能補之 今人以為燥毒, 棄而不用, 不知硫磺性雖燥而疏利, 與燥濇者不同, 本草稱為救危妙藥, 道家以之服食, 尊之為金液丹, 固人所可常服者, 且硝與磺一陰一陽, 然皆同類之物, 今人惟知用芒硝而不敢用硫磺, 可見今人不逮古人矣!) 附.. 金液丹..硫黃 ( 十兩 ) 研末, 瓷盆盛 水和赤石脂封口, 鹽泥固濟, 日乾 ; 地內埋一小罐, 盛 30

31 水令滿, 安盆在內, 用泥固濟 慢火養七日七夜, 加頂火一斤, 取出, 研末, 蒸餅丸, 米飲下 治久寒痼冷, 勞傷虛損, 傷寒陰證, 小兒慢驚 玉真丸..生硫黃 ( 二兩 ) 生硝石石膏半夏 ( 一兩 ) 薑汁糊丸 薑湯或米飲下, 每四十丸 治腎厥頭痛 來複丹..太陰元精石舶上硫黃硝石 ( 一兩, 硝黃同微炒, 不可火大, 柳條攪結成砂子 ) 五靈脂 ( 去砂石 ) 青皮陳皮 ( 一兩 ) 醋糊丸 米飲下 治伏暑泄瀉, 身熱脈弱 ( 玉機微義 曰..硝石性寒, 佐以陳皮, 其性疏快, 硫黃能利人, 若作暖藥止瀉, 誤矣 此由啖食生冷, 或冒暑熱, 中脘閉結, 揮霍變亂, 此藥通利三焦, 分理陰陽, 服之甚驗 若因暑火濕熱者勿用 半硫丸..半夏硫黃, 等分 生薑糊丸 治老人虛秘 冷秘 靈砂丹..水銀三兩硫黃 ( 一兩 ) 煉成研末, 糯米糊丸 治諸虛痼冷 二氣丹..硝石硫黃, 等分 為末, 石器炒成砂, 再研, 糯米糊丸, 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 井水 下 治伏暑傷冷, 二氣交錯, 中脘痞結, 或嘔或泄, 霍亂厥逆 返陰丹..治陰毒傷寒, 心神煩躁, 四肢逆冷 硫黃五兩硝石太陰元精石一兩附子 ( 炮 ) 乾薑 ( 炮 ) 桂心 ( 五錢 ) 用鐵銚先鋪元精末一半, 次鋪硝石末一半, 中間下硫黃末, 又著硝石一半蓋硫黃, 再以元精末蓋上 用小盞合著炭三斤, 燒令得所, 勿令煙出 研末, 和前藥末飯, 梧子大, 每服十五至二十丸, 艾湯下, 汗出為度 本事方 破陰丹..治陰中伏陽, 煩躁, 六脈沉伏 硫黃 水銀各一兩, 陳皮 青皮各五錢先 將硫磺入銚鎔開, 次下水銀, 鐵杖攪勻, 令無星, 細研糊丸, 每服三十丸 如煩躁, 冷鹽湯下 陰證, 艾湯下 傷寒百問方..硫黃五錢 艾湯調下 治身冷脈微, 厥而煩躁 令臥, 汗出愈 黑錫丹..黑鉛硫黃各二兩 將錫熔化, 漸入硫黃, 候結成片, 傾地上出火毒, 研至無聲為度 治陰陽不升降, 上盛下虛, 頭目眩暈 唐鄭相國方 補肺腎 治虛寒喘嗽, 腰腳酸痛 ( 肺虛氣乏而痰多則喘嗽, 腎虛則腳酸痛 ) 破故紙 ( 十兩, 酒蒸為末 ) 胡桃肉 ( 二十兩, 去皮爛搗 ) 蜜調如飴 每晨酒服一大匙, 不能飲者熟水調 忌芸苔 羊肉 ( 芸苔, 菜也 ) 此手太陰 足少陰藥也 破故紙屬火, 入心包 命門, 能補相火以通君火, 暖丹田 壯元陽 ; 胡桃屬木, 能通命門, 利三焦, 溫肺潤腸, 補養氣血, 有木火相生之妙 氣足則肺不虛寒, 血 足則腎不枯燥, 久服利益甚多, 不獨上療喘嗽, 下強腰腳而已也 ( 古云..黃柏無知母 破故 31

32 紙無胡桃, 猶水母之無蝦也 李時珍曰..命門在兩腎中央, 為生命之原, 相火之主, 腎命相通, 藏精而惡燥 胡桃狀頗相類, 皮汁青黑, 故入北方, 佐破故紙潤燥而調血, 使精氣內充, 血脈通調, 諸疾自然愈矣 本方加杜仲一斤 生薑炒蒜四兩, 名青娥丸..治腎虛腰痛 ( 經曰..腰者腎之府, 轉移不能, 腎將憊矣 ) 再加牛膝 ( 酒浸 ) 黃柏 ( 鹽水浸 ) 川萆薢 ( 童便浸 ) 蜜丸治同 ) 本方加杜仲 胡蘆巴 小茴香 萆薢, 名喝起丸..治小腸氣痛引腰 二至丸 補腎 補腰膝, 壯筋骨, 強陰腎, 烏髭髮 價廉而功大 冬青子 ( 即女貞實 冬至日采 不拘多少, 陰乾, 蜜酒拌蒸, 過一夜, 粗袋擦去皮, 曬乾為末, 瓦瓶收貯 或先熬乾, 旱蓮膏旋配用 ) 旱蓮草 ( 夏至日采, 不拘多少, 搗汁熬膏, 和前藥為 為丸 ) 臨臥酒服 一方加桑椹乾為丸, 或桑椹熬膏和入 此足少陰藥也 女貞甘平, 少陰之精, 隆冬不凋, 其色青黑, 益肝補腎 ; 旱蓮甘寒, 汁黑入腎 補精, 故能益下而榮上, 強陰而黑髮也 ( 李時珍曰 : 女貞上品炒藥, 古方罕用, 何哉?) 扶桑丸 ( 胡僧 ) 除風濕, 起羸, 駐容顏, 烏髭發, 卻病延年 嫩桑葉 ( 去蒂洗淨, 暴乾 一斤 為末 ) 巨勝子 ( 即黑脂麻, 淘淨 四兩 ) 白蜜 ( 一斤 ) 將脂麻擂碎熬濃汁, 和蜜煉至滴水成珠, 入桑葉末為 丸 一方桑葉為末, 脂麻蒸搗, 等 此足少陰 手足陽明藥也 桑乃箕星之精, 其木利關節, 養津液 ( 故凡熬藥, 俱用桑柴 ; 其葉 弘景歌曰如漆可 參苓白朮散 補脾 治脾胃虛弱, 飲食不消, 或吐或瀉 ( 土為萬物之母, 脾土受傷, 則失其健運之職, 故飲食不消 ; 兼寒則嘔吐, 兼濕則濡泄也 飲食既少, 眾臟無以稟氣, 則虛羸日甚, 諸疾叢生矣 ) 人參白朮 ( 土炒 ) 茯苓甘草 ( 炙 ) 山藥 ( 炒 ) 扁豆 ( 炒 ) 薏仁 ( 炒 ) 蓮肉 ( 炒去心 ) 陳皮 砂仁桔梗 為末, 每三錢, 棗湯或米飲調服 此足太陰 陽明藥也 治脾胃者, 補其虛 除其濕 行其滯 調其氣而已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山藥 薏仁 扁豆 蓮肉, 皆補脾之藥也 然茯苓 山藥 薏仁, 理脾而兼能滲濕 ; 砂仁 32

33 陳皮調氣行滯之品也, 然合參 朮 苓 草, 暖胃而又能補中 ( 陳皮 砂仁, 入補藥則補 ); 桔梗苦甘入肺, 能載諸藥上浮, 又能通天氣於地道 ( 肺和則天氣下降 ) 使氣得升降而益和, 且以保肺防燥, 藥之上僭也 炒香散 遺精驚悸 ( 王荊公 ) 治夢遺失精, 驚悸鬱結 ( 腎主藏精, 心主藏神, 邪火妄行, 心腎不交, 上實下虛, 則夢中遺失, 心虛神擾, 故多驚悸憂思, 氣滯則成鬱結 ) 山藥 ( 二兩 薑汁炒 ) 人參黃耆遠志 ( 炒 ) 茯苓茯神 ( 一兩 ) 桔梗 ( 三錢 ) 甘草 ( 二錢 ) 木香 ( 二錢五分 ) 麝香 ( 一錢 ) 辰砂 ( 二錢, 另研為末 ) 每服二錢, 酒下 此手足少陰藥也 心, 君火也, 君火一動, 相火隨之, 相火寄於肝膽, 腎之陰虛則精不藏, 肝之陽強, 則氣不固 ( 陽即邪火也,) 故精脫而成夢矣 ( 準繩 曰..病之初起, 亦有不在肝腎而在心肺脾胃之不足者, 然必傳於肝腎而精乃走也 又曰..心腎乃水火之臟, 法天地, 施生化成之道, 故藏精神, 為五臟之宗主, 若由他臟而致腎之泄者, 必察四屬以求其治 大抵精自心而泄者, 則血脈空虛, 本縱不收 ; 自肺而泄者, 則皮槁毛焦, 喘急不利 ; 自脾而泄者, 色黃肉消, 四肢懈怠 ; 自肝而泄者, 筋痿色青 ; 自腎而泄者, 色黑髓空而骨墜 即脈亦可辨也 朱丹溪曰..主閉藏者腎也, 司疏泄者肝也, 二臟皆有相火, 而其系上屬於心 心, 君火也, 為物所感, 則易於動, 心動則相火翕然隨之, 雖不交會, 精亦暗流而滲漏矣 所以聖賢只是教人收心養性, 其旨深矣 ) 山藥益陰清熱, 兼能澀精, 故以為君 ; 人參 黃耆所以固其氣, 遠志 二茯所以寧其神, 神寧氣固, 則精自守其位矣 ; 且二茯下行利水, 又以泄腎中之邪火也 ; 桔梗清肺散滯, 木香疏肝和脾 ( 行氣故疏肝, 肝疏則木不克土而脾和 ) 丹砂鎮心安神, 麝香通竅解鬱, 二藥又能辟邪, 亦所以治其邪感也 加甘草者, 用以交和乎中, 猶黃婆之媒嬰也 ( 黃婆脾也 ; 嬰兒? 女, 心腎也 ) 是方不用固澀之劑, 但安神正氣, 使精與神氣相依而自固矣 以其安神利氣, 故亦治驚悸鬱結 ( 樓全善曰..詳古治夢遺方, 屬鬱滯者居大半, 庸醫不知其?, 但用澀劑固脫, 愈澀愈滯, 其病反甚矣!) 玉屏風散 自汗不止 治自汗不止, 氣虛表弱, 易感風寒 ( 陽也者, 衛外而為固也, 陽虛不能衛外, 故津液不固而易 泄, 且畏風也 此與傷風自汗不同, 彼責之邪實, 此責之表虛, 故補散各異 ) 黃耆 ( 炙, 四兩 ) 防風 ( 一兩 ) 白朮 ( 炒, 二兩 ) 為末 每服三錢 此足太陽 手足太陰藥也 黃耆補氣, 專固肌表, 故以為君 ; 白朮益脾, 脾主肌肉, 故以為臣 ; 防風去風, 為風藥卒徒, 而黃耆畏之, 故以為使, 以其益衛固表, 故曰玉屏風 ( 李東垣曰..黃耆得防風, 其功益大, 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準繩 曰..卒中偏枯之証, 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 故黃耆為必用之君藥, 防風為必用之臣藥 黃耆助真氣者也, 防風載黃耆助真氣, 33

34 以周於身者也, 亦有治風之功焉 許胤宗治王太後中風口噤, 煎二藥熏之而愈, 況服之 乎 ) 前藥等分煎, 名黃耆湯..潔古用代桂枝湯, 治春夏發熱有汗, 脈微弱, 惡風寒者 惡風甚, 加桂枝 又用川芎 蒼朮 羌活等分, 名川芎湯 ; 以代麻黃湯, 治秋冬發熱無汗, 惡風寒者 惡寒甚加麻黃 四君子湯 補陽益氣 治一切陽虛氣弱, 脾衰肺損, 飲食少思, 體瘦面黃, 皮聚毛落, 脈來細軟 ( 脾者, 萬物之母也, 肺者, 氣之母也, 脾胃一虛, 肺氣先絕 脾不健運, 故飲食少思 ; 飲食減少, 則營衛無所無所 資養 脾主肌肉, 故體瘦面黃 肺主皮毛, 故皮聚毛落 脾肺皆虛, 故脈來細軟也 人參白朮 ( 土炒 ) 茯苓 ( 二錢 ) 甘草 ( 一錢 ) 薑三片棗二枚, 煎 此手足太陰 足陽明藥也 人參甘溫, 大補元氣, 為君 ; 白朮苦溫, 燥脾補氣, 為臣 ; 茯苓甘淡, 滲濕瀉熱為佐 甘草甘平, 和中益土為使也 氣足脾運, 飲食倍進, 則餘臟受蔭, 而色澤身強矣 再加陳皮, 以理氣散逆 ; 半夏, 以燥濕除痰, 名曰六君 以其皆中和之品, 故曰君子也 本方加陳皮, 名異功散 ( 錢氏 )..調理脾胃 再加半夏, 名六君子湯..治氣虛有痰, 脾虛鼓虛寒胃痛, 或腹痛泄瀉 六君子加麥冬 竹瀝..治四肢不舉 ( 脾主四肢 ) 六君子加柴胡 葛根 黃芩 白芍, 名十味人參散 治虛熱潮熱, 身體倦怠 六君子加烏梅 草果等分, 薑棗煎, 名名四獸飲 三因..和四臟以補脾, 故名 治五臟氣虛, 七情兼併, 結聚痰飲, 與衛氣相搏, 發為瘧疾 亦治瘴瘧 本方加黃耆 山藥, 亦名六君子湯, 為病後調理助脾進食之劑 本方加生薑 酸棗仁 ( 炒 ) 治振悸不得眠 胡洽居士 本方加竹瀝 薑汁, 治半身不遂, 在右者屬氣虛, 亦治痰厥暴死 本方加木香 藿香 乾葛, 名七味白朮散 ( 錢氏 ): 治脾虛肌熱, 泄瀉, 虛熱作渴 人參 白朮 乾葛, 皆能生津 楊仁齋再加五味子 柴胡, 治消渴不能食 本方除人參, 加白朮, 名三白湯 治虛煩, 或泄或渴, 為調理內傷外感之奇方 本方除茯苓, 加乾薑, 名四順湯 亦可蜜丸 治陰證脈沉無熱, 不欲見光, 腹痛不和 ( 如陰陽未辨, 姑與服之, 若陽厥便發熱, 若陰證則無熱 ) 本方加山藥 扁豆 薑棗煎 名六神散 陳無擇 治小兒表熱去後又發熱者 ( 世醫到此, 盡不能曉, 或再用涼藥, 或再解表, 或謂不治 此表裹俱虛, 氣不歸元, 而陽浮於外, 所以再熱非熱證也 宜用此湯加粳米煎, 和其胃氣, 則收陽歸內, 而身涼矣 熱甚者, 加升麻知母, 名銀白湯 ) 四君合四物名八珍湯 治心肺虛損, 氣血兩虛 ( 心主血, 肺主氣, 四君補氣, 四物補血 ) 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 ( 血氣充, 然後肌肉長 ) 若傷之重者, 真陰內竭, 虛陽外鼓, 諸證蜂起 則於四君四物之中, 又加黃耆以助陽固表, 加肉桂以引火歸元 名十全大補湯 ( 金匱曰..虛者十補勿一瀉之, 此湯是也 ) 34

35 十全大補去川芎, 加陳皮, 名溫經益元散 ( 節奄 ): 治汗後頭眩心悸, 筋惕肉?, 或汗出不止 及下後下利不止, 身體疼痛 ( 太陽宜汗, 汗多則亡陽, 故有眩悸? 惕之證 陽明宜下, 下多則亡陰, 故有下利身痛之證 ) 十全大補加防風為君 再加羌活 附子 杜仲 牛膝, 名大防風湯 治鶴膝風 四物湯 ( 見血門 ) 補中益氣湯 ( 見氣門 ) 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 ( 東垣 ) 治脾胃虛弱, 怠惰嗜臥, 時值秋燥令行, 濕熱方退, 體重節痛, 口苦舌乾, 心不思食, 食不不知味, 大便不調, 小便頻數 兼見肺病, 灑淅惡寒, 慘慘不樂, 乃陽氣不升也 ( 陽受氣於胸中 經曰 : 陽氣者, 若天與日, 清陽失位, 則濁陰上干, 脾虛不運, 而怠惰嗜臥也 體重節痛, 濕盛而陰邪勝也, 口苦舌乾, 陰火上炎也 不嗜食, 不知味, 胃氣虛衰也 大便不調, 濕勝也 小便頻數, 膀胱有熱也 灑淅惡寒, 陽虛也 慘慘不樂, 膻中陽氣不舒也 經曰 : 膻中者, 臣使之官, 喜樂出焉, 在兩乳中間 ) 黃耆 ( 二兩 ) 人參甘草 ( 炙 ) 半夏 ( 一兩, 脈澀者用 ) 白芍 ( 炒 ) 羌活獨活防風 ( 五錢, 以其秋旺故以辛溫瀉之 ) 陳皮四錢, 留白 ) 白朮 ( 土炒 ) 茯苓 ( 小便利 不渴者勿用 ) 澤 瀉 ( 不淋勿用 ) 柴胡 ( 三錢 ) 黃連 ( 二錢 ) 每服三錢, 薑棗煎 又補中益氣湯加炒麴 黃芩, 亦名益胃升陽湯 ( 東垣 )..治婦人經候凝結, 血塊暴下, 脾虛 水瀉 此足太陰 陽明藥也 六君子助陽益胃, 補脾胃之上藥也 ( 參 朮 苓 草 陳皮 半夏 ), 加黃耆以補肺而固衛, 芍藥以斂陰而調榮, 羌活 獨活 防風 柴胡以除濕痛 ( 羌活除百節之痛 ) 而升清陽, 茯苓 澤瀉以瀉濕熱而降濁陰, 少佐黃連以退陰火, 補中有散, 發中有收, 使氣足陽升, 自正旺而邪服矣 ( 東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虛也 何故秋旺用參朮芍藥之類反補脾, 為脾胃虛則肺俱受病, 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又曰..餘病脾胃久衰, 一日體重, 肢節疼痛, 大便泄下, 小便閉塞, 默思 內經 云..在下者, 因而竭之, 是先利小便也, 又治諸瀉小便不利者, 先分利之, 治濕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 當用淡滲以利之, 病雖即已, 是降之又降, 複益其陰, 而重竭其陽也, 治以升陽風藥, 是為宜耳 ; 羌活 獨活 升麻 柴胡各一錢, 防風 炙甘草各五分, 一劑而愈 大法寒濕之勝, 風以平之, 又曰..下者舉之, 聖人之法, 舉一可知百矣 東垣又曰..藥中但犯澤瀉 豬苓 茯苓 木通 燈草淡味滲泄之類, 皆從時令之旺氣, 以泄脾胃之外邪, 而補金水之不足也 或小便已數, 肝腎不受邪者而誤用之, 必大瀉真陰, 竭絕腎水, 先損其兩目也 又曰.. 靈樞 云..頭有疾, 取之足, 謂陽病取陰也 ; 足有疾 取之上, 是陰病取陽也 ; 中有疾 旁取之, 中者, 脾胃也, 旁者少陽甲膽克之, 又是升陽助清氣上行之法也 ) 35

36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脾升陽瀉火 ( 東垣 ) 治飲食傷胃, 勞倦傷脾, 火邪乘之, 而生大熱, 右關脈緩弱, 或弦 或浮數 ( 右關緩弱, 脾虛 也, 弦木剋土也, 浮數熱也 東垣曰 : 濕熱相合, 陽氣日虛, 不能上升, 脾胃之氣, 下流肝腎, 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也 惟瀉陰火, 伸陽氣, 用味薄風藥升發, 則陰不病, 陽氣生矣 ) 黃耆蒼朮 ( 泔浸, 炒 ) 甘草 ( 炙 ) 羌活 ( 一兩 ) 升麻 ( 八錢 ) 柴胡 ( 兩半 ) 黃連 ( 酒炒, 五錢 ) 黃芩 ( 炒 ) 人參 ( 七錢 ) 石膏 ( 少許, 長夏微用, 過時去之 ) 每服三錢或五錢 此足太陰 陽明 少陽藥也 柴胡 升麻 羌活, 助陽益胃以升清氣 ; 人參 蒼朮 黃耆 甘草, 益氣除濕以補脾胃 ; 黃芩 黃連 石膏, 涼心清胃以瀉陰火 ( 李東垣曰..胃乃脾之剛, 脾乃胃之柔 飲食不節, 則胃先病, 脾無所稟而後病 ; 勞倦則脾先病, 不能為胃行氣而後病 ; 胃為十二經之海, 脾胃既虛, 十二經之邪不一而出 ; 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 此本病也 ; 右關脈緩而弱, 本脈也 ; 或本脈中兼見弦脈, 証中或見四肢滿悶 淋溲 便難 轉筋一二証, 此肝之脾胃病也, 當加風藥以瀉之 脈中兼見洪大, 証中或見肌熱 煩熱 面赤 肉消一二証, 此心之脾胃病也, 當加瀉心火之藥 脈中兼見浮澀, 証中或見短氣, 氣上喘嗽 痰盛 皮澀一二証, 此肺之脾胃病也, 當加瀉肺及補氣之藥 脈中兼見沉細, 証中或見善欠 善恐一二証, 此腎之脾胃病也, 當加瀉腎水之浮, 及瀉陰火之藥 所以言此者, 欲人知百病皆從脾胃生也, 處方者當從此法加時令藥 ) 補肺湯 補肺止嗽 治肺虛咳嗽 ( 有聲無痰曰咳, 蓋傷於肺氣 ; 有痰無聲曰嗽, 蓋動於脾濕也 ; 有聲有痰曰咳嗽 有因風 因火 因痰 因濕 因食 因虛之異 此為肺虛不能生腎水, 水不制火, 虛火上炎而咳嗽 咳嗽脈浮為客邪, 宜發散 脈實為內熱, 宜清利 脈濡散為肺虛, 宜溫補 久嗽曾經解外, 以致肺胃俱虛, 飲食不進, 宜溫中助胃, 兼治嗽藥 ) 人參黃耆 ( 蜜炙 ) 五味子 ( 炒 ) 紫菀 ( 一錢 ) 桑白皮 ( 蜜炙 ) 熟地黃 ( 二錢 ) 入蜜少許和 服 此手太陰 足少陰藥也 肺虛而用參耆者, 脾為肺母, 氣為水母也 ( 虛則補其母 ); 用熟地者, 腎為肺子, 子虛必盜母氣以自養, 故用腎藥先滋其水, 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 ( 丹溪曰..補水以製相火, 其痰自除 ); 咳則氣傷, 五味酸溫, 能斂肺氣 ; 咳由火盛, 桑皮甘寒, 能瀉肺火 ; 紫菀辛能潤肺, 溫能補虛 合之而名曰補肺, 蓋金旺水生, 咳嗽自止矣 ( 此治肺虛咳嗽, 若實火咳者禁用 劉宗濃曰..因勞而嗽, 則非嗽為本也, 故此湯與 金匱 腎氣丸為少陰例藥 仁齋直指 曰..肺出氣也, 腎納氣也, 肺為氣主, 腎為氣本 凡咳嗽暴重, 自覺氣從臍下逆上者, 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 當用地黃丸 安腎丸, 毋徒從事於肺, 此虛則補子之義也 醫貫 曰..五行惟肺腎二臟, 母病而子受邪 何則, 肺主氣, 肺有熱, 氣得熱而上蒸, 不能下生於腎, 而腎受傷矣 ; 腎傷則肺益病 ; 蓋母藏子宮, 子隱母胎, 凡人肺金之氣, 夜臥則歸藏於腎水之中, 因肺受心火之邪, 欲下避水中, 而腎水乾枯, 火無可容之地, 因是複上而為病矣 ) 36

37 補肺阿膠散 ( 錢乙 ) 治肺虛有火, 嗽無津液而氣哽者 ( 火盛則津枯, 津枯則氣哽 ) 阿膠 ( 蛤粉炒, 兩半 ) 馬兜鈴 ( 焙 ) 甘草 ( 炙 ) 牛蒡子 ( 炒香, 一兩 ) 杏仁 ( 去皮尖 ) 此手太陰藥也 馬兜鈴清熱降火 ( 兜鈴象肺, 故入肺 ), 牛蒡子利膈滑痰 ( 潤肺解熱, 故治火嗽 ), 杏仁潤燥散風, 降氣止咳, 阿膠清肺滋腎, 益血補陰 氣順則不哽, 液補則津生 ( 阿膠補血液 ), 火退而嗽寧矣 土為金母, 故加甘草 粳米以益脾胃 ( 李時珍曰..補肺阿膠散用馬兜鈴, 非取其補肺, 取其清熱降氣, 而肺自安也 其中阿膠 糯米乃補肺之正藥 昂按..清熱降氣 ) 生脈散 ( 見暑門 ) 百合固金湯 保肺 ( 趙蕺庵 ) 治肺傷咽痛, 喘嗽痰血 ( 肺金受傷, 則腎水之源絕 ; 腎脈挾咽, 虛火上炎, 故咽痛 ; 火上薰肺, 故喘嗽 痰因火生, 血因火逼 生地黃 ( 二錢 ) 熟地黃 ( 三錢 ) 麥冬 ( 錢半 ) 百合芍藥 ( 炒 ) 當歸貝母生甘草 ( 一錢 ) 元參桔梗 ( 八分 ) 此手太陰 足少陰藥也 ( 肺腎為子母之臟, 故補肺者, 多兼滋腎 ) 金不生水, 火炎水乾, 故以二地助腎滋水退熱為君 ; 百合保肺安神, 麥冬清熱潤燥, 元參助二地以生水, 貝母散肺鬱而除痰, 歸芍養血, 兼以平肝 ( 肝火盛則克金 ) 甘桔清金, 成功上部 ( 載諸藥而上浮 ), 皆以甘寒培元清本, 不欲以苦寒傷生發之氣也 ( 李士材曰..蕺庵此方殊有卓見 然土為金母, 清金之後, 亟宜顧母, 否則金終不可足也 醫貫 曰..咳嗽吐血, 未必成瘵也, 服四物知柏之類不已, 則瘵成矣 ; 胸滿膨脹, 悒悒不快, 未必成脹也, 服山楂 神曲之類不止, 則脹成參 ; 面目浮腫, 小便秘澀, 未必成水也, 服滲利之藥不止, 則水成矣 ; 氣滯膈塞, 未必成噎也, 服青皮 枳殼寬快之藥不止, 則噎成矣 ) 紫菀湯 肺勞氣極 ( 海藏 ) 治肺傷氣極, 勞熱久嗽, 吐痰吐血 ( 氣極..六極之一也 肺主氣, 元氣虛則 陰火盛, 壯火食氣, 故成氣極 火炎肺系, 久嗽不已, 甚則逼血上行也 ) 及肺痿變癰 紫菀 ( 洗淨 炒 ) 阿膠 ( 蛤粉炒成珠 ) 知母貝母 ( 一錢 ) 桔梗人參茯苓甘草五味子 ( 十 二粒 ) 食後服 一方加蓮肉 此手太陰藥也 勞而久嗽, 肺虛可知, 即有熱証, 皆虛火也 海藏以保肺為君, 故用紫菀 阿膠 ( 二藥潤肺補虛, 消痰止嗽 ); 以清火為臣, 故用知母 貝母 ( 二藥辛寒, 潤燥消痰 ); 以參 37

38 苓為佐者, 扶土所以生金 ; 以甘桔為使者, 載藥上行脾肺 ( 桔梗載諸藥上行, 而能清肺, 甘 草輔人參補脾 ) 五味子滋腎家不足之水, 收肺家耗散之金, 久嗽者所必收也 秦艽扶羸湯 肺勞 ( 直指 ) 治肺痿骨蒸, 或寒或熱成勞, 咳嗽聲嗄不出, 體虛自汗, 四肢倦怠 ( 肺痿, 有火熱傷肺而 得之者, 有肺氣虛寒而得之者 骨蒸, 骨裡蒸蒸然熱, 陰虛也 ; 咳嗽, 陰火乘肺也 ; 或寒或熱, 陰陽不和也 聲嗄, 火鬱在肺也 自汗倦怠, 心脾虛而衛氣不也 ) 柴胡 ( 二錢 ) 秦艽人參當歸鱉甲 ( 炙 ) 地骨皮 ( 錢半 ) 紫菀半夏甘草 ( 炙 ) 加薑棗 煎 此手太陰 足少陽藥也 柴胡 秦艽散表邪兼清裡熱 ( 柴胡解肌熱, 秦艽退骨蒸 ), 鱉甲 地骨滋陰血而退骨蒸 ( 地骨皮涼血, 退有汗骨蒸 ), 參草補氣, 當歸和血, 紫菀理痰嗽 ( 潤肺除痰 ), 半夏發音聲 ( 肺屬金 聲之所從出也 有物實之, 則金不鳴, 燥濕除痰, 則金清而聲自開矣 有聲嘶而啞者, 肺已損也, 難治 ) 表裡交治, 氣血兼調, 為扶羸良劑 ( 透肌解熱, 柴胡 秦艽 乾葛為要劑, 故骨蒸方中多用之 寇宗奭曰..柴胡 本經 並無一字治勞, 甄權 大明並言補虛勞, 醫家執而用之, 貽害無窮 李時珍曰..勞有五, 若勞在肝 膽 心 心包有熱, 或少陽經寒熱, 則柴胡乃手足厥陰 少陽必用之藥 ; 勞在脾胃有熱, 或陽氣下陷, 則柴胡為退熱升清必用之藥 ; 惟勞在肺腎者, 不可用耳, 寇氏一概擯斥, 殊非通論 ) 昂按..楊氏此方, 用柴胡為君, 則肺勞亦有用之者矣 大抵柴胡能退熱升清, 宣暢氣血 昔孫琳治勞瘧, 而曰..熱有在皮膚 在臟腑 在骨髓 在骨髓者, 非柴胡不除 ; 則柴胡亦有退骨蒸之力矣, 況有滋補之藥以輔之乎 直指方 又云..柴胡之退熱, 不及黃芩 李時珍曰..黃芩之退熱, 乃寒能勝熱, 折火之本也 柴胡之退熱, 乃苦以發之, 散火之標也 黃鱉甲散 勞熱 ( 謙甫 ) 治男女虛勞客熱, 五心煩熱, 四肢怠惰, 咳嗽咽乾, 自汗食少, 或日晡發熱 ( 五心..心窩 手心 足心也 脾主四肢, 五心煩熱, 是心火陷於脾土之中, 宜升發火鬱 四肢倦怠, 脾虛也 ; 咳嗽, 肺火也 ; 咽乾, 腎水不足 相火上炎也 ; 自汗, 陽虛也 ; 食少, 脾胃弱也 ; 日西潮熱, 肺虛也 ) 黃耆 ( 蜜炙 ) 鱉甲 ( 炙 ) 天冬 ( 五錢 ) 秦艽柴胡地骨皮茯苓 ( 三錢 ) 桑白皮紫菀半夏芍藥生地黃知母甘草 ( 炙, 三錢半 ) 人參桔梗肉桂 ( 一錢半 ) 每一兩加薑煎 ( 此即前方減當歸, 加黃耆 茯苓 生地 芍藥 天冬 知母 桑皮 桔梗 肉桂 ) 衛生 減桂 芍 地骨, 名人參黃耆散 治同 38

39 此手足太陰 足少陽藥也, 鱉甲 天冬 芍 地 知母滋腎水而瀉肺肝之火, 以養陰也 ( 地黃 知母滋腎水, 天冬瀉肺火, 鱉甲 芍藥瀉肝火 ); 黃耆 人參 桂 苓 甘草固衛氣而補脾肺之虛, 以助陽也 ; 桑皮 桔梗以瀉肺熱, 半夏 紫菀以理痰嗽 ( 紫菀潤肺止嗽, 半夏化痰利咽, 故 金匱 治喉痺咽痛, 皆用半夏, 蓋辛能散亦能潤也 ); 秦艽 地骨以散內熱而除蒸, 柴胡以解肌熱而升陽, 此表裡氣血交治之劑也 秦艽鱉甲散 風勞 ( 謙甫 ) 治風勞骨蒸, 午後壯熱, 咳嗽, 肌瘦, 頰赤, 盜汗, 脈來細數 ( 風, 陽邪也, 在表則表熱, 在裏 則裏熱, 附骨則骨熱 午後甚者, 陰虛也 風火相搏, 則咳嗽 蒸久血枯, 則肌瘦 虛火上炎, 則頰炎, 則頰赤 睡而汗出, 曰盜汗, 陰虛也 脈細為虛, 脈數為熱 ) 鱉甲 ( 一兩, 灸 ) 秦艽知母當歸 ( 五錢 ) 柴胡地骨皮 ( 一兩 ) 烏梅 ( 一個 ) 青蒿 ( 五葉 ) 汗多倍黃耆 此足少陽 厥陰藥也 風生熱而熱生風, 非柴胡 秦艽不能驅風邪使外出 ; 鱉, 陰類, 用甲者, 骨以及骨之義 ; 烏梅酸澀, 能引諸藥入骨而斂熱 ; 青蒿苦寒, 能從諸藥入肌而解蒸 ( 柴胡 青蒿, 皆感少陽生發之氣, 凡苦寒之藥, 多傷脾胃, 惟青蒿清芬入脾, 獨宜於血虛有熱之人 ); 知母滋陰, 當歸和血, 地骨散表邪兼清裡熱, 又止汗除蒸之上品也 益氣聰明湯 聰耳明目 ( 東垣 ) 治內障目昏, 耳鳴耳聾 ( 五臟皆稟氣於脾胃, 以達於九竅 ; 煩勞傷中, 使沖和之氣不能上 升, 故目昏而耳聾也 李東垣曰..醫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 治標不治本, 是不明理也 ) 黃耆人參 ( 五錢 ) 葛根蔓荊子 ( 三錢 ) 白芍黃柏 ( 二錢, 如有熱煩亂, 春月漸加, 夏倍之 ; 如脾虛, 去之 ; 熱減少用 ) 升麻 ( 錢半 ) 炙甘草 ( 一錢 ) 每四錢, 臨臥服 五更再服 此足太陰 陽明 少陰 厥陰藥也 十二經脈清陽之氣, 皆上於頭面而走空竅 因飲食勞役, 脾胃受傷, 心火大盛, 則百脈沸騰, 邪害空竅矣 參耆甘溫以補脾胃 ; 甘草甘緩以和脾胃 ; 乾葛 升麻 蔓荊輕揚升發, 能入陽明, 鼓舞胃氣, 上行頭目, 中氣既足, 清陽上升, 則九竅通利, 耳聰而目明矣 ; 白芍斂陰和血, 黃柏補腎生水, 蓋目為肝竅, 耳為腎竅, 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腎也 羊肉湯 亡陽失血 ( 韓祗和 ) 治傷寒汗下太過, 亡陽失血, 惡人蜷臥, 時戰如瘧, 及產脫血虛 ( 韓祗和曰..若止救逆, 效必遲矣 ; 與羊肉湯, 為效甚速 病患色雖見陽, 是熱客上焦 ; 中下二焦陰氣已盛, 若調得下焦有陽, 則上焦陽氣下降丹田, 知所歸宿矣 ) 39

40 當歸白芍牡蠣 ( 煅, 一兩 ) 龍骨 ( 五錢 ) 生薑 ( 二兩 ) 附子 ( 炮, 二兩 ) 桂枝 ( 七錢半 ) 此足少陰藥也 當歸 芍藥以補其陰, 附子 薑 桂以複其陽, 龍骨 牡蠣以收其脫, 羊肉大 補以生其氣血 醫方集解發表之劑第二 清汪昂 發者, 升之 散之 汗之也 表者, 對裏而言也 三陽為表, 三陰為裏, 而太陽為表之表, 陽明為表之裏, 少陽為半表半裏也 邪之傷人, 先中於表, 以漸而入於裏, 始自太陽, 以及陽明 少陽, 乃入陰經, 由太陰 少陰以及厥陰, 六經乃盡也 治病者, 當及其在表而汗之 散之, 使不至於傳經入裏, 則病易已矣 若表邪未盡而遽下之, 則表邪乘虛入裏 或誤補之, 則內邪壅閉不出 變成壞證者多矣 經曰 : 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 半死半生也 麻黃湯 ( 仲景 ) 治傷寒太陽証, 邪氣在表, 發熱 頭痛 身痛 腰痛 骨節痛 項背強, 惡寒惡風 ( 但有一毫頭痛惡寒, 尚為在表 ), 無汗而喘, 脈浮而緊 ( 寒邪外束, 陽不得越, 故鬱而為熱 經曰..人之傷寒, 則為病熱 寒國中人, 必先在表, 即足太陽寒水之經 太陽為諸陽主氣, 乃一身綱維, 本經之脈, 起目 上腦下項 循肩 挾脊 抵腰 行於身後, 故所過之處無不痛也 惡寒者, 雖無風而惡寒 ; 惡風者, 當風而始惡之, 故惡寒必兼惡風 惡寒有陰陽之分, 惡風惟屬陽經, 故三陰無惡風之証, 風為陽邪, 寒為陰邪也 原病式 曰..身熱惡寒, 熱在表也, 熱在表而淺, 邪畏正, 故病熱而反惡寒, 或言為寒在表, 及熱在皮膚, 寒在骨髓者, 誤也 凡人之傷風暑濕, 皆有汗, 惟傷寒獨不汗出, 寒能澀血, 又表實也 氣上逆故喘, 邪在表故脈浮, 傷寒脈緊而傷風脈緩者, 寒勁急而風緩散也 喻嘉言曰..冬傷寒, 春傷溫, 夏秋傷暑傷濕, 此四時正病也 然夏秋亦有傷寒, 冬春亦有傷暑傷濕, 乃四時之客病, 所謂異氣也 冬春正病, 有汗為傷風, 無汗為傷寒 ; 即夏秋正病, 有汗為傷暑濕, 無汗仍為傷寒 亦治太陽陽明合病, 喘而胸滿 表邪壅盛, 陽氣不得宣發, 故逆而作喘 若心下滿腹痛為實, 宜下之 此胸中滿, 胸中去表猶近, 非裏實, 雖有陽明, 然與太陽合病, 尚為在表, 宜汗不宜下 經云 :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發汗則愈, 宜麻黃湯 又曰 : 陽明病應發汗, 反下之, 此為大逆 或問兩經合病, 當用兩經之藥, 何以偏用麻黃湯耶? 蓋邪自太陽而來, 仍當提出太陽, 不欲其陷入陽明, 故不用葛根也 亦治哮證 哮喘由風寒客於背俞, 復感於寒而作此湯, 散寒利肺, 病哮喘者, 雖服麻黃而不作汗 麻黃 ( 去節 三兩 ) 桂枝 ( 二兩 ) 杏仁 ( 七十枚 去皮尖 ) 甘草 ( 一兩 炙用 ) 先煮麻黃數沸, 去沫, 內諸藥煎, 熱服, 覆取微汗 中病即止, 不必盡劑, 無汗再服 ( 凡用麻黃去節, 醋湯略泡, 曬乾備用, 庶免大發 冬月生用 傷寒初感, 40

41 始於太陽, 故以發汗為先, 汗出則愈 活人云 : 凡發汗病證仍在者, 三日內可二三汗之, 令腰以下周遍為度 王海藏曰 : 表證當汗, 脈浮急汗之, 脈沈緩汗之 裏證當下, 脈浮緩下之, 脈沈急下之 三陽汗當急而下當緩, 三陰汗當緩而下當急 按 : 汗有大汗解表 微汗解肌之殊, 下有急下 少與 微和 滲利之別 此足太陽藥也 麻黃中空, 辛溫氣薄, 肺家專藥, 而走太陽, 能開腠散寒 ( 皮腠, 肺之所主, 寒從此入, 仍從此出 ); 桂枝辛溫, 能引營分之邪, 達之肌表 ( 桂入營血, 能解肌, 營衛和, 始能作汗 ); 杏仁苦甘, 散寒而降氣 ; 甘草甘平, 發散而和中 經曰..寒淫於內, 治以甘熱, 佐以苦辛是已 ( 喻嘉言曰..麻黃發汗, 其力最猛, 故以桂枝監之, 甘草和之, 用杏仁潤下以止喘逆 正如馭馬防其放逸耳 李士材曰..古云冬不用麻黃, 夏不用桂枝, 蓋以冬主閉藏, 不應疏泄, 夏令炎熱, 不宜辛溫, 經所謂必先歲氣, 毋伐天和是也 又云..夏月不用麻黃, 兩說相反何耶 或舍時從証, 或舍証從時, 臨時變通, 存乎其人耳 李時珍曰..仲景治傷寒, 無汗用麻黃, 有汗用桂枝, 未有究其精微者 津液為汗, 汗即血也, 在營則為血, 在衛則為汗 寒傷營, 營血內澀, 不能外通於衛, 衛氣閉固, 津液不行, 故無汗發熱而惡寒 ; 風傷衛, 衛氣外泄, 不能內護於營, 營氣虛弱, 津液不固, 故有汗發熱而惡風 然風寒皆由皮毛而入, 皮毛, 肺之合也, 証雖屬太陽, 然面赤怫鬱 咳嗽有痰, 喘而胸滿, 非肺病乎 蓋皮毛外閉, 則邪熱內攻, 故用麻黃 甘草, 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 達之肌表, 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 汗後無大熱而喘者, 加石膏 活人書..夏至後加石膏 知母, 是皆泄肺火之藥, 是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 實散肺經火鬱之藥 腠理不密, 則津液外泄, 而肺氣虛, 虛則補其母, 故用桂枝同甘草, 外散風邪以救表, 內伐肝木以防脾 ; 佐以芍藥瀉木而固脾 ; 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 下後微喘者, 加厚朴 杏仁以利肺氣也 ; 汗後脈沉遲者, 加人參以益肺氣也 活人書 加黃芩為陽旦湯, 以泄肺熱也, 是桂枝湯雖太陽解肌輕劑, 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 王履曰..傷寒即病者, 謂之傷寒, 不即病者, 謂之溫暑, 其原不殊, 故一稱為傷寒, 其類則殊, 施治不得相混 仲景之書, 專為即病之傷寒設, 不兼為不即病之溫暑設也, 今人或以傷寒法治溫暑, 不過借用耳 三陰傷寒, 寒証十居七八, 若溫暑但一於熱耳, 後人誤為通治, 遂疑諸熱劑不敢用, 是未悟仲景立麻黃 桂枝湯之有所主, 有其時矣, 苟知非治溫暑之劑, 則群疑冰釋矣 又曰..傷寒即發於冬寒之時, 寒邪在表, 閉其腠理, 非辛溫不能散之, 此麻黃 桂枝等劑所以必用也 ; 溫病熱病, 發於喧熱之時, 鬱熱自內達外, 無寒在表, 故非辛涼 苦寒 苦酸之劑不能解之, 此桂枝 麻黃等所以不可用, 而後人所處水解散 大黃湯 千金湯 防風通聖之類, 兼內外者之所以可用也 夫即病之傷寒, 有惡風惡寒之証者, 風寒在表, 表氣受傷也 ; 後發之溫熱病, 有惡風惡寒之証者, 必重感風寒, 而表氣亦受傷也, 若無新中之風寒, 則無惡風惡寒之証, 故仲景曰.. 太陽病, 發熱而渴, 不惡寒者, 為溫病 溫病如此, 則知熱病亦如此, 而不渴惡寒者, 非溫熱病矣 或有不因新中風寒亦見惡風惡寒之証者, 蓋因表虛熱達於表而傷表氣, 所謂衛虛則惡風, 營虛則惡寒耳, 非傷風惡風, 傷寒惡寒也 溫病熱病, 亦有先見表証而後傳裡者, 蓋鬱熱自內達外, 外不得泄, 還複入裡, 而成可攻之証, 非如傷寒從表而始也 每見世人治溫熱病, 誤攻其裡, 亦無大害, 誤發其表, 變不可言, 此足明其熱之自內達外矣 間有誤攻致害者, 乃春夏暴寒所中之疫証, 邪純在表, 未入於裡, 不可與溫病熱病同論 夫秋冬傷寒, 真傷寒也, 春夏傷寒, 寒疫也, 與溫病熱病自是兩途, 豈可同治 況傷寒直中陰經, 與太陽雖傷, 不及鬱熱, 即傳陰經為寒証而當溫者, 又與溫病熱病大不同, 其可混治乎 一陽子曰..傷寒傳足不傳手, 非窮理之言也 草窗劉子指足經所屬水土木, 水遇寒而涸冰, 土遇寒而坼裂, 木遇寒而凋枯, 故寒善傷之 ; 手經所屬金與火, 金遇寒而越堅, 火體極熱, 寒不能襲, 故寒不能傷 昧者奇之, 將人身營衛經絡, 上下截斷, 不相聯絡, 失血氣周流 瞬息罔間之旨矣 夫寒邪襲人, 必先皮毛灼熱, 鼻塞息粗, 肺主皮毛, 是手太陰肺辛金先受病矣, 41

42 海藏有傷寒自皮毛入之語, 先師有桂麻羌芎之設, 雖太陽表之表之劑, 然汗法舍皮毛何自而解 ; 更衣悖常, 結閉溏泄, 手陽明大腸庚金病矣, 先師有硝黃朴實之用, 雖兼正陽三陰裡之裡之劑, 然下法舍大腸何自而通 ; 劉子謂金遇寒而越堅, 信乎 陽氣怫鬱, 舌苔 言妄, 手少陰心丁火病矣 ; 先師有瀉心數法 ; 亢極動血, 上下煩蒸, 手厥陰心包火, 手少陽三焦火病矣, 治有三黃 柴芩數條 ; 小便癃秘, 手太陽小腸丙火病矣, 治有五苓, 導赤之例 ; 劉子謂火熱寒不能傷, 信乎 經又云..人之傷寒, 則為病熱, 既云病熱, 則無水冰土坼木枯之說, 而有金爍火亢之征矣, 劉子何人, 敢恃管見惑世誣人哉 機要 云..有厥陰經下利不止, 脈沉而遲, 手足厥逆, 唾涕膿血, 此難治, 宜麻黃湯 小續命湯汗之, 此有表邪縮於內, 當瀉表而愈 張子和曰..飧泄以風為根, 風非汗不出 有病此者, 腹中雷鳴, 水穀不分, 小便滯澀, 服澀藥溫藥不效, 灸中脘臍下數壯, 燥熱轉甚, 津液枯竭 延余視之, 脈浮大而長, 身表微熱, 用桂枝麻黃湯, 加薑棗煎, 連進三大劑, 汗出終日, 至旦而愈, 次以胃風湯和其臟腑, 食進而安 經曰..春傷於風, 夏必飧泄, 故可汗而愈 按風屬木, 脾屬土, 木克土, 故泄也 附..大黃湯..大黃兩半芒硝大腹皮木通甘草 ( 各一兩 ) 桂心 ( 七錢半 ) 桃仁 ( 二十一枚 ) 治陽毒傷寒未解, 熱在內, 恍惚如狂 破棺千金湯..苦參一兩 酒煮, 取吐, 治天行熱毒垂死 水解散 防風通聖散, 見表裡門 ) 本方除桂枝, 加石膏, 名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仲景 )..治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 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 ( 或問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 桂枝既不可行, 麻黃可行耶 ; 無大熱, 石膏可行耶 喻嘉言曰..治傷寒先分營衛, 桂麻二湯, 斷無混用之理, 此証太陽之邪, 雖從汗解, 然肺中熱邪未盡, 所以熱雖少止, 喘仍不止, 故用麻黃發肺邪, 杏仁下肺氣, 甘草緩肺急, 石膏清肺熱, 即以治足太陽之藥, 通治手太陰經也 倘誤行桂枝, 寧不壅塞肺氣而吐癰膿乎 ); 亦治溫瘧先熱後寒 本方加白朮, 名麻黃加朮湯 ( 金匱 )..治濕家身體煩痛, 宜發汗 本方去桂枝 杏仁, 加附子, 名麻黃附子湯 ( 金匱 )..治脈沉虛脹者, 為氣水, 屬少陰, 發其汗 即止 本方除桂枝 杏仁, 名甘草麻黃湯 ( 金匱 )..治裡水 ( 一身面目黃腫, 脈沉, 小便不利, 重覆取 汗 ) 本方去桂用麻黃 ( 不去節 ), 杏仁 ( 不去皮尖 ), 甘草 ( 生用 ), 名三拗湯 ( 局方 )..治感冒風 寒, 咳嗽, 鼻塞 ( 麻黃留節, 發中有收 ; 杏仁留尖, 取其發, 連皮, 取其澀 ; 甘草生用, 補中有 發也 忌汗諸證 仲景曰 : 陽盛陰虛, 下之則愈, 汗之則死 陰盛陽虛, 汗之則愈, 下之則死 脈浮緊者當身痛, 宜汗之 假令尺脈遲者, 不可發汗, 以營弱血少故也 咽燥喉乾者不可發汗, 津液不足也 咳而小便利, 若失小便者, 不可發汗, 發汗則四肢厥冷, 肺腎虛冷也 下利雖有表證, 不可發汗, 汗出必脹滿, 走津液而胃虛也 淋家不可發汗, 發汗必便血, 亡耗津液, 反增客熱也 衄家亡血家不可發汗, 發汗則陰陽俱虛, 針經曰 : 奪血者無汗, 奪汗者無血 王海藏曰 : 仲景言衄家不可發汗, 蓋為脈微也, 若浮緊者, 麻黃湯 浮緩者, 桂枝湯 活人云 : 脈微者黃芩芍藥湯 犀角地黃湯 瘡家雖傷寒身痛, 不可發汗, 發汗則痙 表虛熱聚故生瘡, 汗之則表益虛, 熱愈甚而生風, 故變痙 少陰病脈沈細數, 病為在裏, 不可發汗, 少 42

43 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 必動其血, 或從口鼻, 或從目出, 是名上厥下竭, 難治 脈動數微弱 者, 不可發汗 脈沈遲為在裏, 反發其汗, 則津液越出, 大便難, 表虛裏實, 必譫語 汗家重 發汗, 必恍惚心亂, 汗者心之液, 心亡血液故亂 腹中上下左右有動氣者, 不可發汗 傷寒傷風辨 ( 傷寒鬱而後能發熱, 傷風即能發熱 傷寒無汗, 傷風有汗 傷寒無涕, 傷風有涕 傷寒手足微厥, 傷風手足背皆溫 傷寒脈緊, 傷風脈緩 ) 陰陽表裡 ( 陽證之表, 發熱惡寒, 頭痛, 脊強 便清 不渴, 手足溫和 陰證之表, 無熱惡寒, 面慘息冷, 手足厥逆 陽證之裏, 唇焦舌燥, 煩渴掀衣, 揚手擲足, 大便秘結, 小便赤澀, 爪甲紅活, 身輕易於轉側, 脈浮洪數 陰證之裏, 不渴, 蜷臥, 引衣自蓋, 唇紫舌卷, 大便滑泄, 小便清白, 爪甲青黑, 身重難於轉側, 脈沈細數 惟腹痛與嘔, 陰陽裏證皆有之 三陽經又有陰陽表裏之分 太陽以熱在皮膚, 頭痛項強, 在經為表, 麻黃湯 桂枝湯 九味羌活湯 以口渴尿赤, 熱入膀胱, 在腑為裏, 五苓散 陽明以熱在肌肉, 目痛不眠, 在經為表, 葛根解肌湯 以口渴 背寒為熱漸入裏, 白虎加參湯 若自汗狂譫, 熱已入胃腑, 為全入裏, 調胃承氣湯 少陽以胸脅之間為半表半裏, 表多小柴胡湯 裏多熱盛者, 黃芩湯 以上皆發熱, 太陽惡寒, 陽明自汗, 少陽多嘔, 皆三陽證也 大抵陽證多得之風寒暑濕, 邪生於太陽也 陰證多得之飲食起居七情, 邪生於少陰也 故曰傷寒內傷者, 十居八九也 桂枝湯 ( 仲景 ) 治太陽中風, 陽浮而陰弱, 發熱頭痛, 自汗, 惡風惡寒, 鼻鳴乾嘔 關前為陽, 衛亦陽, 陽以候衛 關後為陰, 營亦陰, 陰以候營 陽脈浮者, 衛中風也 陰脈弱者, 營氣弱也 傷於風者, 頭先受之, 故頭痛 經曰 : 陽浮者, 熱自發 陰弱者, 汗自出 風併於衛, 營弱衛強, 故發熱自汗也 衛虛則惡風, 營虛則惡寒, 自汗則皮腠疏, 故惡風復惡寒也 惡寒雖屬表, 亦有虛實之分, 無汗惡寒為表實, 宜發汗 汗出惡寒為表虛, 宜解肌 鼻鳴乾嘔者, 風壅氣逆, 故鼻有音而作嘔也 喻嘉言曰 : 風寒並舉, 義重惡風, 惡風未有不惡寒者, 所以傷寒亦互云惡風, 後人謂傷寒惡寒, 傷風惡風, 誤矣! 及陽明病脈遲, 汗出多, 微惡寒者, 表未解也, 可發汗 脈遲汗多屬陽明證, 以微惡寒尚兼太陽, 仍當從外解肌, 斷其入胃腑之路 桂枝芍藥生薑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大棗 ( 十二枚 ) 熱服 須臾啜稀熱粥, 以助藥力 溫覆取微似汗, 不可令如水淋漓 汗出病差, 停後服 服一劑盡, 病證猶在者, 更作服 此足太陽藥也 仲景以發汗為重, 解肌為輕, 中風不可大汗, 汗過則反動營血, 雖有表邪, 只可解肌, 故以桂枝湯少和之也 經曰 : 風淫所勝, 平以辛涼, 佐以苦甘, 以甘緩之, 以酸收之 桂枝辛甘發散為陽, 臣以芍藥之酸收, 佐以甘草之甘平, 不令走泄陰氣也 薑辛溫能散 散寒止嘔 棗甘溫能和, 此不專於發散, 又以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者也 麻黃湯專於發散, 故不用薑棗, 而津液得通矣 龐安時曰 : 若無汗, 小便數, 或手足逆, 身冷, 不惡寒, 反惡熱者, 慎不可用 又自汗, 小便數者, 不可服 自汗為陽虛, 小便數為下焦虛寒, 初病表裏俱虛, 病不在表, 服此重汗, 竭其津液, 是虛虛也 經曰 : 脈浮緊, 發熱, 汗不出者, 不可與 脈緊為傷寒, 與之則表益實而汗愈 43

44 難出矣 傷寒例曰 : 桂枝下咽, 陽盛則斃 承氣入胃, 陰盛則亡 周揚俊曰 : 風既傷衛, 則衛氣疏, 不能內護於營 而汗自出矣 汗者血之液也, 苟非用血藥, 以桂枝和營散邪, 以芍藥護營固裏, 則不但外邪不出, 且入而為裏患矣 然後知和營則外邪出, 邪出則衛自密, 更不必用固表之藥, 而汗自止矣 仲景曰 : 病常自汗出者, 此為營氣和, 營氣和者外不諧, 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 以營行脈中, 衛行脈外, 復發其汗, 營衛和則愈, 宜桂枝湯 王好古曰 : 或問桂枝止煩出汗, 仲景治傷寒發汗數處皆用桂枝湯, 又曰無汗不得用桂枝, 汗多者桂枝甘草湯, 此又能閉汗也 二義相通否乎? 曰 : 仲景云,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 此為營弱衛強, 陰虛陽必湊之, 故用桂枝發其汗, 此乃調其營氣, 則衛氣自和, 風邪無所容, 遂自汗而解, 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 汗多用桂枝者, 以之調和營衛, 則邪從汗出, 而汗自止, 非桂枝能閉汗孔也 李東垣曰 : 仲景治表虛制此湯, 用桂枝為君, 桂枝辛熱發散, 體輕助陽, 芍藥甘草佐之 若腹中急痛, 乃制小建中湯, 以芍藥為君, 芍藥酸寒主收補中, 桂枝甘草佐之 一治表虛, 一治裏虛 又曰 : 以桂枝易肉桂 治感寒腹痛之神藥 如中熱腹痛, 去桂加黃芩 許叔微曰 :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 桂枝獨冠其首, 今人全不用, 何也? 昂按 : 仲景治傷寒, 用麻黃 桂枝, 而全不用羌活 防風, 是古人亦有所未備也 故潔古製羌活湯 黃耆湯 川芎湯, 海藏製神朮散 白朮湯, 皆用羌活 防風以代之 黃耆湯 川芎湯附補門 神朮散 白朮湯見後 本方加白朮 川芎 羌活 防風 飴糖, 名疏邪實表湯, 節庵 治同 陶氏製此, 以白朮為君, 以代桂枝湯 喻嘉言曰 : 坐令外感內傷, 混同論治矣 昂按 : 節庵之君白朮, 亦仿潔古之黃耆湯, 海藏之白朮湯而來 又按 : 節庵所著 傷寒六書 盡易仲景原方, 參合後賢治法, 以代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等劑, 在後人誠為便用, 故世之嗜節庵者勝於仲景, 以節庵為捷徑, 以仲景為畏途, 節庵之書行, 而仲景之書晦, 如節庵者, 可謂潔古海藏輩之功臣, 而在長沙實為操莽也 本集采節庵方論頗多, 然不能無遺議者, 以節庵之功罪, 不妨互見於世也 本方去芍藥 生薑, 名桂枝甘草湯 ( 仲景 )..治發汗過多, 叉手冒心, 心下悸欲得按者 ( 汗多 則亡陽而耗血, 故心虛悸而叉手自冒也 桂枝益氣固表, 甘草補中助陽 ) 本方加附子, 名桂枝加附子湯 ( 仲景 ) 治太陽病發汗, 遂漏不止, 惡風, 小便難, 四肢微急 ( 汗多亡陽, 無以衛外, 故惡風 汗多則便自少, 兼膀胱無陽, 不能化氣, 故便難 汗多則無 液以養筋, 兼有風入而增其勁, 故四肢微急 與桂枝湯以和營衛, 加附子以助元陽 ) 本方去芍藥, 加附子, 名桂枝附子湯 ( 仲景 ) 治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身體痛煩, 不能轉側, 不嘔不渴, 脈浮虛而濇 八九日再經之時, 邪多在裏 而復身體痛煩者, 風濕相搏也 煩, 風也 痛, 濕也 不嘔不渴, 裏無邪也, 故知風濕相搏 脈浮風也 澀濕也, 浮而澀, 知寒濕但在經 與桂枝湯以解表風 加附子以散寒濕 本方加芍藥 生薑各一兩 人參三兩, 名桂枝新加湯 ( 仲景 ) 治傷寒汗後身痛, 脈來沉遲 沉遲, 汗後血虛也, 正氣虛矣, 外邪豈能出乎, 與桂枝湯以解未盡之邪, 加芍藥人參斂陰以 益營血 本方減甘草一半, 加芍藥一倍, 名桂枝加芍藥湯 ( 仲景 ) 治太陽誤下腹痛, 屬太陰證 表證 未罷而誤下, 表邪乘虛而入裏, 當作結胸, 則仍屬太陽經, 今不胸滿而腹滿, 是邪已入太陰 經 然但腹滿時痛, 尚非大實之痛, 故但用桂枝以安太陽, 倍芍藥以和太陰 44

45 本方加大黃, 名桂枝加大黃湯 ( 仲景 ): 治表證誤下, 大實痛者別見表裏門 本方去桂加茯苓 白朮, 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仲景 治服桂枝湯, 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 發無汗, 心滿微痛, 小便不利 表證未退, 復增滿痛便秘, 邪已內陷, 故去桂枝表藥不用, 而用芍藥甘草以除痛, 生薑以散滿祛寒, 白朮茯苓以生津導水, 合薑棗以和胃, 安內即所以攘外也 本方加厚朴 杏仁, 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 仲景 ) 治太陽病下之微喘, 表未解也 ( 桂枝湯 以解表, 杏朴以下逆氣 ) 本方去芍藥 生薑, 加茯苓, 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甘瀾水煎 ( 仲景 ) 治汗後臍下悸, 欲作奔豚 ( 汗後臍下悸者, 心虛而腎氣發動也 腎積名奔豚 腎氣逆欲上凌心, 故用茯苓伐腎邪, 桂枝治奔豚, 甘草大棗助脾而平腎, 益土以制水 甘瀾水者, 用瓢揚萬遍, 水性鹹而重, 揚之則甘而輕, 取其不助腎氣也 ) 本方合麻黃湯, 名桂麻各半湯 ( 仲景 )..治太陽証如瘧狀, 熱多寒少寒多為病進, 熱多為病退, 陽勝陰也 本方二分, 合麻黃湯一分, 名桂枝二麻黃一湯 ( 仲景 )..治太陽病已大汗, 形如瘧, 日再發 ( 再發者為輕 ) 本方二分, 合越婢一分, 名桂枝二越婢一湯 ( 仲景 )..治太陽病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脈微弱者, 此無陽也, 不可發汗 ( 喻嘉言曰..此風多寒少之証 無陽二字, 仲景言之不一, 後人置為闕疑, 不知乃亡津液之通稱也, 故以發汗為戒 然非汗, 風寒終不解, 故服桂枝之二以治風, 越婢之一以治寒, 方為合法 方中行曰..此即桂枝麻黃之合劑, 乃大青龍以芍藥易杏仁之變製耳 ) 本方倍芍藥, 加飴糖, 名小建中湯 ( 仲景 ) 再加黃耆, 名黃耆建中湯 ( 金匱 ) 並見寒門 除飴糖, 名桂枝加黃耆湯 ( 金匱 ) 昂按 : 小建中以飴糖為君, 除飴糖即不名建中矣 今人用建中者, 絕不用飴糖, 何歟 治黃汗發熱, 兩脛自冷, 身痛身重, 腰上有汗, 腰下無汗, 小便不利 此陽通而陰不通, 上下痞隔, 故用黃耆以固陽, 桂枝以通陰, 陰陽通 營衛和, 則正汗出, 小便利, 而諸證悉退矣 小建中加當歸, 名當歸建中湯 ( 千金 ) 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 腹中痛, 引腰背, 小腹拘急 寒傷血分 若崩傷不止, 加地黃 阿膠 本方除甘草, 加黃耆三兩, 名桂枝五物湯 ( 金匱 ) 治血痺 身體不仁, 如風痺狀 本方加栝蔞根, 名栝蔞桂枝湯, 金匱 治太陽證備, 身強几几, 脈反沉遲, 此為痙 ( 龐安時曰 : 栝樓根不主項強几几, 其意以肺熱, 不令移於腎也, 加於桂枝湯中則可, 以徹熱榮筋調和營衛矣 几字無鈎, 音殊, 羽短難飛之狀 ) 本方加龍骨 牡蠣, 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 金匱 ) 治男子失精, 女子夢交 桂枝生薑之辛以潤之, 甘草大棗之甘以補之, 芍藥之酸以收之, 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 本方加葛根 麻黃, 名葛根湯 見後 大青龍湯 45

46 風寒兩解 ( 仲景 ) 治太陽中風, 脈浮緊, 身疼痛, 發熱惡寒, 不汗出而煩躁 ( 成氏曰..此中風見寒脈也 浮為風, 風傷衛 ; 緊為寒, 寒傷營 ; 營衛俱病, 故發熱 惡寒 身痛也, 煩為陽為風, 躁為陰為寒, 風寒兩傷, 營衛俱實, 故不出汗而煩躁也 仲景又曰..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 不可服此, 服之則厥逆 筋惕肉, 此為逆也 按此即少陰過汗亡陽之証, 故仲景更立真武湯以救其誤 ) 又治傷寒脈浮數, 身不痛但重, 乍有輕時, 無少陰証者 ( 成氏曰..此傷寒見風脈也 傷寒者身痛, 此風勝, 故不痛 ; 中風者身重, 此兼寒, 故有輕時 風寒外甚, 故不吐利厥逆, 無少陰裡証也 昂按..成注非也, 此湯必脈浮緊浮數, 煩躁無汗, 方可服之 仲景恐少陰煩躁而誤服此則逆, 故加無少陰証一句 大法太陽煩躁宜汗, 陽明煩躁宜下, 陰証煩躁宜溫 ) 麻黃 ( 六兩 ) 桂枝甘草 ( 二兩, 炙 ) 杏仁 ( 四十枚, 去皮尖 ) 石膏 ( 雞子大塊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先煮麻黃去沫, 內諸藥煎 一服汗者, 止後服 此足太陽藥也 成氏曰 : 桂枝主中風, 麻黃主傷寒, 今風寒兩傷, 欲以桂枝解肌驅風, 而不能已其寒 欲以麻黃發汗散寒, 而不能去其風 仲景所以處青龍而兩解也 麻黃甘溫, 桂枝辛熱, 寒傷營, 以甘緩之 風傷衛, 以辛散之 故以麻黃為君, 桂枝為臣 甘草甘平, 杏仁甘苦, 佐麻黃以發表 大棗甘溫, 生薑辛溫, 佐桂枝以解肌 薑棗又能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 營衛陰陽俱傷, 則非輕劑所能獨解, 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 乃得陰陽之邪俱已, 營衛俱和, 石膏辛甘微寒質重, 而又專達肌表為使也 風寒外盛, 人身之陽必鬱而為熱 石膏體重瀉熱, 氣輕解肌, 故云重輕之別 足太陽膀胱經表病也, 而表有營衛之不同, 病有風寒之各異 仲景治分三證, 桂枝解肌驅風, 麻黃發汗散寒, 青龍風寒兩解, 各分疆界, 鼎足三大綱也 按大青龍為發汗之重劑, 陶節庵曰 : 此湯險峻, 須風寒俱甚, 又加煩躁, 乃可與之 喻嘉言曰 : 解肌兼發汗, 義取青龍者, 龍興而雲升雨降, 鬱熱頓除, 煩躁乃解, 非龍之為靈, 何以得此乎 青龍湯為太陽無汗而設, 與麻黃證何異, 因兼煩躁一證, 煩為風, 躁為寒, 非此法不解也 然不汗出之煩躁, 與發汗後之煩躁迥別 下後之煩躁, 與未下之煩躁亦殊 若少陰煩躁而誤服此, 則有亡陽之變矣 又曰 : 石膏一物, 入甘溫隊中則為青龍, 從清涼同氣則為白虎, 夫風寒皆傷, 宜從辛甘發散矣 而表裏又俱熱, 則溫熱不可用, 欲併風寒表裏之熱而俱解之, 故立白虎一法, 以輔青龍之不逮也 按 : 煩躁有在表者, 此證不汗出而煩躁是也 有在裏者, 不大便而煩躁是也 有陽虛者, 汗下後病不去而煩躁是也 有陰盛者, 少陰病吐利厥逆 煩躁欲死是也 內熱曰煩, 為有根之火 外熱曰躁, 為無根之火 故但躁不煩, 及先躁後煩者, 皆不治 小青龍湯 行水發汗 ( 仲景 ) 治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乾嘔發熱而咳, 或噎, 或喘, 或渴, 或利,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滿, 短氣不得臥 發熱惡寒, 頭痛身痛, 屬太陽表證 仲景書中, 凡有裏證兼表證者, 則以表不解三字該之 內有水飲, 則水寒相搏, 水留胃中, 故乾嘔而噎 水寒射肺, 故咳而喘 水停則氣 46

47 不化, 津不生, 故渴 水漬腸間, 故下利 水蓄下焦, 故小便不利而少腹滿 短氣者, 氣促不能相續, 與喘不同, 有實有虛 有表有裏, 此為水停心下, 亦令短氣 水氣內漬, 所傳不一, 故有或為之證 金匱云 : 平人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者, 實也 又云 : 膈上有留飲, 其人短氣而渴 丹溪治許白云脾疼腹痛而短氣, 大吐下之, 二十日吐膠痰一桶而安 麻黃 ( 去節 ) 桂枝芍藥 ( 酒炒 ) 細辛甘草 ( 炙 ) 乾薑 ( 三兩 ) 半夏五味子 ( 半升 ) 渴去半夏, 加花粉 半夏溫燥, 花粉苦寒, 去熱生津 喘去麻黃, 加杏仁 喘為氣逆, 麻黃發陽, 杏仁降氣 形腫, 亦去麻黃 ( 喘呼形腫, 水氣標本之病, 故並去之 ) 噎去麻黃, 加附子 ( 經曰 : 水寒相搏則噎, 附子溫經散寒 ) 小便秘, 去麻黃, 加茯苓 ( 便秘, 忌發汗宜滲利 ) 此足太陽藥也 表不解, 故以麻黃發汗為君, 桂枝甘草佐之, 解表為佐 咳喘, 肺氣逆也, 故用芍藥酸寒, 五味酸溫以收之 ( 經曰 : 肺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 發汗以散邪水, 收斂以固真水 ) 水停心下則腎燥, 細辛乾薑辛溫, 能潤腎而行水 ( 經曰 : 腎苦燥, 急食辛以潤之 細辛又為少陰腎經表藥 ); 半夏辛溫, 能收逆氣, 散水飲, 為使也 外發汗, 內行水, 則表裏之邪散矣! 此證為水寒相搏而傷肺, 若寒從外出, 而水不內消, 必貽異日之患 金匱 曰 : 病溢飲者, 當發其汗, 大小青龍湯並主之 程郊倩曰 : 水氣之渴與白虎湯中之渴, 不特寒熱有殊, 亦且燥濕各異 金匱 云 : 先渴後嘔者, 水停心下, 小青龍湯主之, 不治渴而專治水, 水去而渴自止矣 李時珍曰 : 仲景治傷寒太陽證, 表未解, 心下有水而咳, 乾嘔發熱, 或喘或利, 小青龍湯主之 表已解, 有時頭痛惡寒, 心下有水, 乾嘔痛引兩脅, 或喘或咳, 十棗湯主之 蓋青龍散表邪, 使水從汗出, 內經 所謂開鬼門也 十棗逐裏邪, 使水從二便出, 內經 所謂潔淨府 去陳莝作法也 本方加石膏, 名小青龍加石膏湯 ( 金匱 ): 治肺脹咳而上氣, 煩躁而喘, 心下有水, 脈浮 此去水飲散風寒之重劑 葛根湯 發汗兼解肌 ( 仲景 ) 治太陽病項背几几, 音殊 無汗惡風 鳥之短羽者, 動則引頸几几然狀, 病人項背難舒之貌也 無汗惡風, 中風而表實也, 陽明脈上頸而合於太陽, 恐將傳陽明, 故加葛根以斷之 此證又名剛痙, 乃風寒傷筋, 故拘急而強直也, 金匱治之, 亦主此湯, 剛痙無汗, 柔痙有汗 仲景又曰 : 太陽發汗不徹, 煩躁短氣者, 亦宜此湯更發其汗 經曰 : 何以知汗出不徹, 以脈澀故也 按 : 傷寒失於汗下而短氣為實, 汗下後短氣者為虛, 表實宜發汗, 表虛宜解肌 亦治太陽陽明合病下利 傷寒有併病, 有合病 本經未解, 傳入他經, 有催併之義, 為併病 二經 三經同受邪者, 為合病, 合病者, 邪氣甚也 太陽陽明合病, 其證頭痛 腰痛 肌熱 鼻乾 目痛 脈浮大而長 頭腰, 太陽也 肌目鼻, 陽明也 浮大, 太陽也 脈長, 陽明也 陽經合病, 必自下利, 邪併於陽, 則陽實而陰虛, 陽外實而不主裏, 則裏虛, 故下利 吳鶴皋曰 : 庸醫便謂傷寒漏底不治, 與此湯以散經中表邪, 則陽不實而陰氣平, 利不治而自止矣 按 : 葛根能引胃中清陽上行, 故凡下利多用之 趙嗣真曰 : 合病者, 二陽經或三陽經同病不傳者也 併病者, 一經先受病, 又過一經, 病之傳者也 47

48 如太陽陽明若汗而未盡, 是傳未過, 仲景所謂太陽證不罷, 面赤陽氣怫鬱, 在表不得越, 煩躁短氣是也, 猶當汗之, 以各半湯 若併之已盡, 是謂傳過, 仲景所謂太陽證罷, 潮熱, 手足汗出, 大便硬而譫語是也, 法當下之, 以承氣湯 是知傳則入腑, 不傳則不入腑, 併病傳變, 有如此 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 主葛根湯 太陽少陽合病, 主黃芩湯 少陽陽明合病, 主承氣湯 三陰有兩感而無合病 此事難知云 : 足太陽為諸陽之首, 故多傳變, 太陽傳陽明, 水傳土也, 謂之微邪, 又謂巡經得度傳 太陽傳少陽, 謂之越經傳 太陽傳太陰, 謂之誤下傳 太陽傳少陰, 謂之表裏傳 水勝火, 火勝水, 此南北二方之變, 頃刻害人, 辨之不早, 必成不救 太陽傳厥陰, 謂之首尾傳, 三陰不至於首, 唯厥陰與督脈上行, 與太陽相接, 又名巡經得度傳, 災變至重, 不為不多矣 葛根 ( 四兩 ) 麻黃生薑 ( 三兩 ) 桂枝芍藥甘草 ( 二兩, 炙 ) 大棗 ( 十二枚 ) 此足太陽藥也 成氏曰 : 輕可去實, 葛根 麻黃之屬是也 此以中風表實, 故加二物於桂枝湯中 ( 仲景以有汗無汗定傷風傷寒之別 有汗為傷風, 用桂枝加葛根湯, 不用麻黃 無汗為傷寒, 用此湯 張元素曰 : 二湯加葛根, 所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 非太陽藥也 若太陽初病, 便服升葛, 是反引邪氣入陽明也 周揚俊曰 : 不去麻黃, 復加葛根, 大開肌肉之藥, 不慮大汗無制乎, 故以桂枝監之, 且以芍藥收之 喻嘉言曰 : 仲景於太陽帶陽明證, 其風傷衛, 則桂枝湯中加葛根 寒傷營, 則麻黃湯中加葛根 太陽帶少陽證, 其風傷衛, 則桂枝湯中加柴胡 寒傷營, 則麻黃湯中加柴胡 合併之病亦然 則陽明以葛根為主藥, 少陽以柴胡為主藥矣 乃少陽經專用小柴胡湯, 而陽明經全不用葛根湯何耶 此有二義, 太陽而略兼陽明, 則以方來之陽明為重, 故加葛根 陽明而尚兼太陽, 則以未罷之太陽為重, 故不加葛根, 恐葛根大開肌肉, 則津液盡從外泄耳 小兒布痘見點之時亦忌之, 今人知忌升麻, 而恣用葛根, 兒命遭枉者多矣 又曰 : 金匱論痙病, 於風木主事之時, 巳申不可汗下之戒, 夫妄下損陰, 則筋失所養而痙 妄汗亡陽, 則脈失所養而拘急 及遇無汗之剛痙, 又不得不用葛根湯取其微汗, 至於下法, 全不示戒, 且云可與大承氣湯 見身內之陰, 為外熱所耗, 容有不得不下之證, 但十中不得一二, 終非可訓之定法, 略舉其端, 聽用者之裁酌耳 ) 本方除麻黃, 名桂枝加葛根湯 ( 仲景 ): 治前證汗出惡風者 本方加半夏, 名葛根加半夏湯 ( 仲景 ): 治太陽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 此又以利 不利辨 傷寒 傷風之不同也 寒為陰, 陰性下行, 裏氣不和, 故利而不嘔 風為陽, 陽性上行, 裏氣 逆而不下, 故嘔而不利, 加半夏以下逆氣 本方加黃芩, 名葛根解肌湯 : 治發熱惡寒, 頭痛項強, 傷寒溫病 麻黃附子細辛湯 少陰表證 仲景 治傷寒少陰證, 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沈者 少陰證, 脈微細, 但欲寐是也 太陽膀胱, 與少陰 腎相為表裏, 腎虛故太陽之邪直入而脈沈, 餘邪未盡入裏而表熱, 此證謂之表裏相傳, 非兩 感也 麻黃細辛 ( 二兩 ) 附子 ( 一枚, 炮 ) 先煮麻黃, 去沫, 內諸藥煎 48

49 此足少陰藥也 太陽證發熱, 脈當浮, 今反沈 少陰證脈沈, 當無熱, 今發熱, 故曰反也 熱為邪在表, 當汗 脈沈屬陰, 又當溫 故以附子溫少陰之經, 以麻黃散太陽之寒而發汗, 以細辛腎經表藥, 聯屬其間, 是汗劑之重者 趙嗣真曰 : 仲景太陽篇云 : 病發熱頭痛, 脈反沈, 身體疼痛, 當救其裏, 宜四逆湯 少陰病, 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沈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 均是發熱脈沈, 以其頭痛, 故屬太陽陽證, 脈當浮而反不能浮者, 以裏久虛寒, 正氣衰微, 又身體疼痛, 故宜救裏, 使正氣內強, 逼邪外出, 而乾薑 附子, 亦能出汗而散 假令裏不虛寒而脈浮, 則正屬太陽麻黃證矣 均是脈沈為熱, 以無頭痛, 故名少陰病 陰病當無熱 今反熱, 寒邪在表, 未全傳裏, 但皮膚鬱閉發熱, 故用麻黃細辛以發表, 熟附子以溫少陰之經, 假使寒邪入裏, 外必無熱, 當見吐利厥逆等證, 而正屬少陰四逆湯證矣 由此觀之, 表邪浮淺, 發熱之反猶輕 正氣衰微, 脈沈之反為重 此四逆湯不為不重於麻黃附子細辛湯矣 又可見熟附配麻黃, 發中有補, 生附配乾薑, 補中有發, 仲景之旨微矣 按 : 傷寒傳入三陰, 尚有在經表證, 如太陰有桂枝加芍藥湯, 少陰有麻黃附子細辛湯, 厥陰有當歸四逆湯之類, 皆陰經表藥也 又按 : 少陰雖有反熱而無頭痛, 厥陰雖有頭痛而無身熱, 且痛不如陽經之甚, 若身熱頭痛全者, 則屬陽證 醫貫曰 : 有頭痛連腦者, 此系少陰傷寒, 宜麻黃附子細辛湯, 不可不知 喻嘉言曰 : 仲景太陽經但有桂枝加附子法, 並無麻黃加附子法, 太陽無脈微惡寒之證, 不當用附子, 若見脈微惡寒 吐利 煩躁等證, 則亡陽已在頃刻, 又不當用麻黃矣 又曰 : 三陰表證, 與三陽迥異, 三陰必以溫經之藥為表, 而少陰尤為緊關, 俾外邪出而真陽不出, 方合正法 經又曰 : 少陰病吐利, 手足不逆冷 反發熱者, 不死 脈不至者, 灸少陰七壯, 此又以陽氣為主 少陰吐利, 法當厥逆, 以無陽也 發熱為陽氣猶存, 故不死 本方去細辛, 加甘草, 名麻黃附子甘草湯 ( 仲景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 無證者, 當微發汗 ( 得之二三日, 較初得之為緩 無證, 無吐利厥逆裏證也 用此湯微發汗以散之, 是汗劑之輕者 周揚俊曰 : 言無裏證, 則亦有反發熱之表在可知也, 二方皆治少陰表證, 少陰無發汗之法, 汗之必至亡陽, 惟此二證用之 金匱 用本方治少陰水證少氣脈沈虛脹 ) 升麻葛根湯 陽明升散 錢仲陽 治陽明傷寒中風, 頭疼身痛, 發熱惡寒, 無汗口渴, 目痛鼻乾, 不得臥 及陽明發斑, 欲出不出, 寒暄不時, 人多疾疫 三陽皆有頭痛, 故頭痛屬表 六經皆有身痛, 在陽經則煩痛拘急 風寒在表, 故發熱惡寒 寒外束, 故無汗 熱入裏, 故口渴 陽明脈絡鼻俠目, 故目痛鼻乾 陽明屬胃, 胃不和故臥不安 陽邪入胃, 裏實表虛, 故發斑 輕如蚊點為疹, 重若錦紋為斑 升麻 ( 三錢 ) 葛根芍藥 ( 二錢 ) 甘草 ( 一錢 炙 ) 加薑煎 如頭痛, 加川芎 白芷 ( 川芎為通陰陽血氣之使, 白芷專治陽明頭痛 ); 身痛背強, 加羌活 防風 ( 此兼太陽, 故加二藥 ); 熱不退, 春加柴胡 黃芩 防風 ( 少陽司令, 柴芩少陽經藥 ), 夏加黃芩 石膏 ( 清降火熱 ), 頭面腫, 加防風 荊芥 連翹 白芷 川芎 牛蒡 石膏 ( 升散解毒 ); 咽痛, 加桔梗 ( 清肺利膈咽 ); 斑出不透加紫草茸 ( 音戎 紫草涼血潤腸, 用茸者, 取其初得陽氣, 觸類升發 ); 脈弱, 加人參 ; 胃虛食少, 加白朮 腹痛, 倍芍藥和之 49

50 此足陽明藥也 陽明多氣多血, 寒邪傷人, 則血氣為之壅滯, 辛能達表, 輕可去實, 故以升葛辛輕之品, 發散陽明表邪 陽邪盛則陰氣虛 故用芍藥斂陰和血, 又用甘草調其衛氣也 雲岐子曰 : 葛根為君, 升麻為佐, 甘草 芍藥以安其中 升麻甘草升陽解毒, 故又治時疫 時疫感之, 必先入胃, 故用陽明胃藥 斑疹已出者勿服, 恐重虛其表也 麻痘已見紅點, 則不可服 陽明為表之裏, 升麻陽明正藥, 凡斑疹欲出未出之際, 宜服此湯以透其毒, 不可妄服寒劑以攻其熱, 又不可發汗 攻下, 虛其表裏之氣 如內熱甚, 加黃連 犀角 青黛 大青 知母 石膏 黃芩 黃柏 玄參之類 若斑熱稍退, 潮熱譫語, 不大便, 可用大柴胡加芒硝 調胃承氣下之 傷寒未入陽明者勿服, 恐反引表邪入陽明也 柴葛解肌湯 太陽陽明 ( 節庵製此以代葛根湯 ) 治太陽陽明合病, 頭目眼眶痛, 鼻乾不眠, 惡寒無汗, 脈微洪 太陽脈起目內眥, 上額交巔, 陽明脈上至額顱, 絡於目, 風寒上干, 故頭痛目痛眶痛也 惡寒無汗, 屬太陽 鼻乾不眠, 屬 陽明 脈洪, 將為熱也 節庵曰 : 此陽明在經之邪, 若正腑病, 另有治法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黃芩 芍藥 桔梗 甘草 加薑棗石膏一錢, 煎服 無汗惡寒甚者, 去黃芩 冬月加麻黃, 春月少加 夏月加蘇葉 此足太陽 陽明藥也 寒邪在經 羌活散太陽之邪, 用此以代麻黃 芷葛散陽明之邪, 柴胡散少陽之邪 此邪未入少陽, 而節庵加用之 寒將為熱, 故以黃芩 石膏桔梗清之, 三藥並泄肺熱 以芍藥甘草和之也 芍藥酸寒斂陰, 散中有收 柴胡升麻湯 少陽陽明 局方 治少陽陽明合病, 傷風壯熱惡風, 頭痛體痛, 鼻塞咽乾, 痰盛咳嗽, 唾涕稠粘 及陽氣鬱遏, 元氣下陷, 時行瘟疫 劉宗厚曰 : 傷風一證, 仲景與傷寒同論, 雖有麻黃桂枝之分, 至於傳變之後, 亦未嘗悉分之也 諸家皆與感冒四氣並中風條混治, 惟陳無擇別立傷風一方, 在四淫之首, 且依傷寒以太陽為始, 分註六經, 可謂詳密 但風本外邪, 諸方例用解表發表, 然受病之源, 亦有不同, 若表虛受風, 專用發表之藥, 必至汗多亡陽之證, 若內挾痰熱而受風, 亦宜內外交治, 不可專於解表也 或曰 : 此云表虛, 與傷寒中風表虛同歟? 余曰不同也, 彼以太陽中風, 而於有汗無汗分虛實, 實者加麻黃, 虛者加葛根, 俱解表也 此云表虛者, 當固守衛氣而散風者也 柴胡前胡黃芩 ( 六錢 ) 升麻 ( 五錢 ) 葛根桑白皮 ( 四錢 ) 荊芥 ( 七錢 ) 赤芍石膏 ( 一兩 ) 加薑三片, 豉二十粒, 煎 此足少陽 陽明藥也 陽明而兼少陽, 則表裏俱不可攻, 只宜和解 在經宜和 柴胡平少陽之熱, 升葛散陽明之邪, 三藥皆能升提清陽 前胡消痰下氣而解風寒, 桑皮瀉肺利濕而止痰嗽, 荊芥疏風熱而清頭目, 赤芍調營血而散肝邪, 黃芩清火於上中二焦, 石膏瀉熱於肺胃之部 風壅為熱, 故以石膏辛寒為君 加薑豉者, 取其辛散而升發也 50

51 九味羌活湯 解表通劑, 即羌活沖和湯 張元素 治傷寒傷風, 憎寒壯熱, 頭痛身痛, 項痛脊強, 嘔吐口渴, 太陽無汗, 及感冒四時不正之氣, 溫病熱病 有物有聲曰嘔, 氣逆則嘔 有物無聲曰吐, 胃寒則吐, 胃熱亦吐 邪熱在表則不渴, 傳裏則渴 四時不正之氣, 謂時當熱而反大涼, 時當寒而反大溫, 非時而有其氣也 冬時傷寒不即病者, 至春而變為溫病, 至夏而發為熱病 餘證解見前 羌活防風蒼朮 ( 錢半 ) 細辛 ( 五分 ) 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 ( 一錢 ) 加生薑蔥白煎 如風證自汗者, 去蒼朮, 發汗 加白朮 黃耆 發表而即實表, 譬驅寇者隨關門也 胸滿去地黃, 加枳殼 桔梗 喘加杏仁 夏加石膏 知母 汗下兼行加大黃 此足太陽例藥, 以代桂枝 麻黃 青龍 各半等湯也 藥之辛者屬金, 於人為義, 故能匡正黜邪, 羌防蒼細芎芷, 皆辛藥也 羌活入足太陽, 為撥亂反正之主藥 除關節痛, 痛甚無汗者倍之 蒼朮入足太陰, 辟惡而去濕 能除濕下氣, 及安太陽, 使邪氣不致傳足太陰脾 白芷入足陽明, 治頭痛在額 川芎入足厥陰, 治頭痛在腦 細辛入足少陰, 治本經頭痛 皆能驅風散寒, 行氣活血 而又加黃芩入手太陰, 以泄氣中之熱 生地入手太陰, 以泄血中之熱 黃芩苦寒, 生地寒滯, 二味苟用於發熱之後則當, 若未發熱, 猶當議減也 防風為風藥卒徒, 隨所引而無不至, 治一身盡痛為使 無汗宜倍用 甘草甘平, 用以協和諸藥也 藥備六經, 治通四時, 用者當隨證加減, 不可執一 張元素曰 : 有汗不得用麻黃, 無汗不得用桂枝, 若差服, 則其變不可言, 故立此方, 使不犯三陽禁忌, 為解表神方, 冬可治寒, 夏可治熱, 春可治溫, 秋可治濕, 是諸路之應兵, 代麻黃等誠為穩當 但陰虛氣弱之人在所禁耳 十神湯 感冒時氣 局方 治時氣瘟疫, 風寒兩感, 頭痛發熱, 惡寒無汗, 咳嗽鼻塞聲重 感冒四時不正之氣, 謂之時氣 天災流行, 沿門闔境傳染相似, 謂之瘟疫 頭痛發熱, 惡寒無汗, 邪在表也 咳嗽鼻塞聲重, 風寒兩感, 故表實而氣為之不利也 按 : 傷風寒而咳嗽者, 其感為輕 麻黃葛根升麻川芎白芷紫蘇甘草陳皮香附赤芍藥, 等分 加薑 蔥白煎 此陽經外感之通劑也 吳鶴皋曰 : 古人治風寒, 必分六經見證用藥, 然亦有發熱頭痛, 惡寒鼻塞, 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 昂按 : 前證亦陽證之可辨者 亦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 是方也, 川芎 麻黃 升麻 乾葛 白芷 紫蘇 陳皮 香附, 皆辛香利氣之品, 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證 諸藥以散表邪, 陳皮以導裏氣 而又加芍藥, 和陰氣於發汗之中, 加甘草, 和陽氣於疏利之隊也 吳綬曰 : 此湯用升麻 葛根, 能解利陽明瘟疫時氣, 非正傷寒之藥, 若太陽傷寒發熱用之, 則引邪入陽明, 傳變發斑矣 慎之! 神朮散 傷寒無汗 海藏 51

52 治內傷冷飲 外感寒邪而無汗者 內傷冷飲, 則寒濕停於中 經曰 : 其寒飲食入胃則肺寒, 肺寒則內外合邪, 是傷寒亦有由內而得者, 不特外感風寒而已也 寒能濇血故無汗 亦治剛痙 太陽純傷風 傷寒則不發痙, 惟先傷風, 後傷寒 ; 先傷風, 後傷濕 ; 及太陽過汗, 濕家過汗, 產後血虛, 破傷風, 皆發痙 其證頭搖口噤, 手足搐搦, 項背反張 無汗為剛痙, 有汗為柔痙, 亦有剛柔不分者, 不可純作風治, 宜清熱化痰 疏風養血, 亦有用大承氣者 凡陽痙不厥逆, 其厥逆者, 皆陰痙也, 宜附子湯 附子防風散 桂心白朮湯 蒼朮 ( 製 ) 防風 ( 二兩 ) 甘草 ( 一兩, 炙 ) 加生薑蔥白煎 如太陽證發熱惡寒 脈浮緊者, 加羌活 浮緊帶洪者, 是兼陽明, 加黃芩 浮 緊帶弦數者, 是兼少陽, 加柴胡 婦人加當歸 此足太陽藥也 防風辛溫升浮, 除風勝濕, 為太陽主藥 蒼朮甘溫辛烈, 散寒發汗, 辟惡升陽 能升胃中陽氣 加甘草者, 發中有緩也 按 : 神朮白朮二湯, 乃海藏所製, 以代桂枝麻黃二湯者也 喻嘉言曰 : 此海藏得意之方, 蓋不欲無識者輕以麻黃桂枝之熱傷人也, 昌明仲景, 不得不表揚海藏之功耳 本方除蒼朮, 加白朮二兩, 薑三片, 不用蔥, 名白朮湯 海藏 治前證有汗者 二朮主治略 同, 第有止汗發汗之異 亦治柔痙有汗為柔痙, 風而兼濕, 故多汗 太無神朮散 蒼朮 ( 泔浸 ) 厚朴 ( 薑汁炒, 各一錢 ) 陳皮 ( 去白, 二錢 ) 甘草 ( 炙 ) 藿香石菖蒲 ( 各錢半 ) 治感山嵐瘴氣, 憎寒壯熱, 一身盡痛, 頭面腫大, 瘴瘧時毒 ( 濕熱時毒, 感於口鼻, 傳入陽明, 邪正交爭, 陰勝則憎寒, 陽勝則壯熱, 流於百節, 則一身盡痛, 上行頭面, 則為腫大, 名大頭瘟 蒼朮辛烈, 升陽辟惡, 燥濕解鬱 ; 厚朴苦溫, 除濕散滿, 化食厚腸, 陳皮理氣, 通利三焦 ; 甘草和中, 匡正脾土 此即平胃散, 而重用陳皮為君者也 蓋人之一身, 以胃氣為主, 胃氣強盛, 則客邪不能入, 故治外邪必以強胃為先也 加藿香 菖蒲, 取其辛香通竅, 亦能辟邪而益胃也 吳鶴皋曰..太無此方, 但理脾胃, 而解瘴之妙自在其中, 不愧為丹溪之師矣 ) 局方神朮散 蒼朮 ( 二兩 ) 川芎白芷羌活本細辛炙甘草 ( 一兩 ) 每服四錢, 加薑蔥煎 治傷風頭痛無汗, 鼻塞聲重 及風寒咳嗽, 時行泄瀉 頭痛鼻塞咳嗽, 是傷風也 傷風應有汗, 若無汗, 是挾寒也 飧泄下利者, 清陽上升, 木邪克土, 風兼濕也 蒼高辛羌芎芷, 各走一經, 祛風發汗而勝濕, 散三陽之邪而能升清者也 加甘草者, 緩其中也 許學士神朮散 蒼朮 ( 一斤 ) 脂麻 ( 五錢, 研醬 ) 棗 ( 五十枚 ) 取肉搗丸 治水飲結成囊 ( 水飲結成窠囊, 非蒼朮辛烈雄壯不能破之 ; 加脂麻者, 潤其燥也 ; 用棗肉者, 補土以製水也 ) 52

53 九製蒼朮散 茅山蒼朮, 九蒸九曬, 為末 治痰飲腹痛 蔥豉湯 太陽發汗 ( 肘後 ) 治傷寒初覺頭痛 身熱 脈洪, 便當服此 蔥白 ( 一握 ) 豉 ( 一升 ) 煎服 取汗出 ; 如無汗, 加葛根三兩 ( 崔氏同 ) 此足太陽藥也 蔥通陽而發汗 蔥中空為肺菜, 散手太陰 陽明之邪 豉升散而發汗, 邪初在 表, 宜先服此以解散之, 免用麻黃湯者之多所顧忌, 用代麻黃者之多所紛更也 本方去淡豉, 加生薑, 名連鬚蔥白湯 ( 活人..治同 ) 人參敗毒散 感冒時行 ( 活人 ) 治傷寒頭痛, 憎寒壯熱, 項強睛暗, 鼻塞聲重, 風痰咳嗽 及時氣疫癘, 嵐瘴鬼瘧, 或聲如蛙鳴, 赤眼口瘡, 濕毒流注, 腳腫腮腫, 喉痺毒痢, 諸瘡斑疹 風寒在表, 則惡寒發熱, 頭痛項強 風寒在肺, 則鼻塞聲重, 痰多咳嗽 聲如蛙鳴, 俗名蝦蟆瘟, 邪氣實也 風寒濕熱之氣, 上干則目赤口瘡, 下流則足腫, 傷於陽明則腮腫, 結於少陰則喉痺, 壅於腸胃則毒痢, 注於皮膚則瘡疹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 ( 一兩 ) 甘草 ( 五錢 ) 每服一兩, 加薑三片 薄荷少許煎 口乾舌燥, 加黃芩 腳氣加大黃 蒼朮 膚癢加蟬蛻 此足太陽 少陽 手太陰藥也 羌活入太陽而理遊風 獨活入少陰而理伏風, 兼能去濕除痛 柴胡散熱升清, 協川芎和血平肝, 以治頭痛目昏 前胡 枳殼降氣行痰, 協桔梗 茯苓以泄肺熱而除濕消腫 甘草和裏而發表 人參輔正以匡邪 疏導經絡, 表散邪滯, 故曰敗毒 喻嘉言曰 : 暑濕熱三氣門中, 推此方第一 三氣合邪, 豈易當哉, 其氣互傳, 則為疫矣 方中所用皆辛平, 更有人參大力者, 荷正以祛邪, 病者日服二三劑, 使疫邪不復留, 詎不快哉 奈何俗醫減去人參, 曾與他方有別耶 又曰 : 傷寒宜用人參, 其辨不可不明, 蓋人受外感之邪, 必先汗以驅之, 惟元氣旺者, 外邪始乘藥勢以出, 若素弱之人, 藥雖外行, 氣從中餒, 輕者半出不出, 重者反隨元氣縮入, 發熱無休矣, 所以虛弱之體, 必用人參三五七分, 入表藥中, 少助元氣, 以為驅邪之主, 使邪氣得藥一湧而出, 全非補養衰弱之意也 即和解藥中, 有人參之大力者居間, 外邪遇正, 自不爭而退舍, 否則邪氣之縱悍, 安肯聽命和解耶 不知者謂傷寒無補法, 邪得補而彌熾, 即痘疹瘧痢, 以及中風 中痰 中寒 中暑 癰疽 產後, 初時概不敢用, 而虛人之遇重病, 可生之機, 悉置不理矣 古方表汗用五積散 參蘇飲 敗毒散, 和解用小柴胡 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等分, 皆用人參領內邪外出, 乃得速愈, 奈何不察耶 外感體虛之人, 汗之熱不退, 下之和之熱亦不退, 大熱呻吟, 津液灼盡, 身如枯柴, 醫者技窮, 正為元氣已漓, 故藥不應手耳 倘元氣未漓, 先用人參三五七分, 領藥深入驅邪, 何至汗和不應耶 東垣治 53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通則 : 本表係一 七年一月份之給付品項, 如有異動, 以保險人最新公告為主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縮散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粒 A002576 勝昌 五苓散濃縮顆粒 A002578 勝昌 小承氣湯濃縮散 A00289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錠 A002897 勝昌 桂枝湯濃縮錠 A002898 勝昌 清咽利膈湯濃縮顆粒

More information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 "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 "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修正規定 -(105/01) 現行規定 -(104/01) 說明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縮 縮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8 勝昌

More information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 仙豐 ""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 A """ 仙豐 ""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 仙豐 "" 生化湯濃縮散 "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仙豐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A  仙豐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仙豐  生化湯濃縮散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 藥品代碼 修正規定 -(104/01/01) A035498 莊松榮 丹七散濃縮細粒( 複方丹參片 ) A035512 """ 仙豐 "" 蠲痺湯濃縮散 " A035513 """ 仙豐 "" 三痺湯濃縮散 " A035522 養生堂 麥門冬湯濃縮顆粒 A035523 養生堂 清燥救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5 養生堂 清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6 養生堂

More information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效能名稱 基準方名 發證日期 有效期間 收載日 不再收載日 備註 A028196 科達 龍膽瀉肝湯濃縮散 濃縮散劑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龍膽瀉肝湯 19970624 20140703 20160801 註銷 A057094 信宏 女科柏子仁丸濃縮細粒 濃縮顆粒劑 信宏科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經產之劑 女科柏子仁 20130806 20180806 20160801

More information

kpc-e6-f-r.xls

kpc-e6-f-r.xls 1400 Ai Fu Nuan Gong Wan 艾附暖宮丸 39.60 77.22 26.50 1340 An Zhong San 安 中 散 17.60 34.32 15.50 36.50 14.26 0110A Ba Wei Dai Xia Fang 八味帶下方 21.46 41.84 17.50 42.50 16.26 0110B Ba Wei Dai Xia Fang (w/o Da Huang)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 明通 "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 明通 "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明通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明通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 A004088 " 明通 " 葛根湯濃縮散 葛根湯 2 A009820 " 明通 " 疏經活血湯濃縮細粒 疏經活血湯 3 A009837 " 明通 " 加味逍遙散濃縮顆粒 加味逍遙散 4 A012030 " 明通 " 六味地黃丸濃縮細粒 六味地黃丸 5 A014524

More information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1 8A00003015 千年健 100g 100 g bot 2 8A00003018 山葡萄 100g 100 g bot 3 8A00003019 三七 100g 100 g bot 4 8A00004017 五倍子 100g 100 g bot 5 8A00004023 太子參 100G 100 g bot 6 8A00006007 地榆 ( 黑 ) 100g 100 g bot 7 8A00006011

More information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傷寒論解說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 而惡寒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 脈緩者, 名為中風 3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 脈陽浮而陰弱,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爾熱, 鼻鳴, 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 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

More information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C) (B) (E) (C) (E) (E) (B) (A) (B) 方劑學 125 題 1 醫方集解 的作者是?(A) 吳儀洛 (B) 張仲景 (C) 汪昂 (D) 陳修園 (E) 張秉成 2 著 備急千金要方 一書的醫家是?(A) 葛洪 (B) 孫思邈 (C) 張仲景 (D) 吳昆 (E) 張景岳 3 不屬於 八法 的是?(A) 下 和 (B) 消 補 (C) 溫 清 (D) 汗 吐 (E)

More information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回顧之前的講課 How to apply TCM Food Therapy 中醫食療的應用 中醫的根本是中國哲學與臨床實踐 中醫的五藏不是實際的器官而是五行的代表 和諧與動態平衡是中醫治療的目標 Review of previous l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medical system based o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More information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Understand TCM Classic Formulas by Case Studies Chao-Cheng Yeh, Ph.D., L.Ac. 2017/10/28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Reference Book

More information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内容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1... 4 太陽病綱要... 4 太陽病本證... 4 中風表虛證... 5 傷寒表實證... 5 表鬱輕證... 6 太陽病兼變證... 7 變證治則... 7 辨虛實... 7 辨寒熱真假... 7 辨汗下先後... 7 熱證... 7 虛寒證... 8 陰陽兩虛證... 8 蓄水證... 9 蓄血證... 9 結胸證... 9 臟結證... 10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 德山 "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 德山 "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 德山 "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 德山 "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德山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德山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德山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德山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1 A035903 " 科達 " 丹參濃縮細粒 2 A035916 " 科達 " 天花粉濃縮細粒 3 A041703 " 科達 " 骨碎補濃縮細粒 4 A041704 " 科達 " 紫菀濃縮細粒 5 A044982 " 科達 " 大棗濃縮細粒 6 A043287 萬國 龍膽草濃縮細粒 7 A047452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宋本條文

傷寒論宋本條文 76 發汗後, 水藥不得入口, 爲逆 ; 若更發汗, 必吐下不止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香豉四合, 綿裹 右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爲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甘草二兩,

More information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基本結構 21 方劑組成的變化 22 第六章 劑型 24 第七章 方劑的應用 28 方劑臨床運用的通則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 倪海廈人級叢書 金匱要略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 ( 去皮 ), 甘草二兩 ( 炙 ), 大棗十二枚 ( 劈 ),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 切 ), 膠飴一升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飴, 更上微火消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一一一 : 傷寒, 陽脈濇,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 小建中湯 不差者,

More informatio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單 藥效分類 基準方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A034051 " 仙豐 " 香砂六君子湯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濃縮散劑濃縮散澳製藥廠 消導之劑 香砂六君子 及變更 A034052 " 仙豐 " 葛根湯濃縮散濃縮散劑 發表之劑 葛根湯 及變更 A034053 " 仙豐 " 十神湯濃縮散濃縮散劑 發表之劑 十神湯 A034054 " 仙豐 " 補中益氣湯濃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濃縮散劑縮散澳製藥廠

More information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20527 An Zhong San Amomi & Fennel Formula 安中散 20285 Ba Li San Musk & Catechu Fm. 八厘散 * 20211 Ba Wei Dai Xia Fang DangGui & Eight Herb Fm. 八味帶下方 20210 Ba Wei Di Huang Wan Rehmannia Eight Fm. 八味地黃丸 20208

More information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方劑學 掌握 (***): 1 方劑學的目的 2 治法 熟識 (**): 一 組方原則 了解 (*): 一 麻黃湯二 銀翹散三 當歸補血湯四 白虎湯 1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More information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J Chin Med 25(1): 59-72,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062501004 59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1, *,# 2,# 1,3 1,3 4 4 2,4,5, * 1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系, 高雄, 台灣 2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台南, 台灣 3 長庚大學中醫系, 桃園, 台灣 4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一 ) 發燒 腸胃型感冒上吐下瀉 有汗 無汗 女子經期感冒或忽冷忽熱 + 噁心想吐 咳嗽無咳嗽咳嗽無咳嗽 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怕冷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五苓散 麻杏甘石湯 桂枝湯 + 厚朴 + 杏仁 桂枝湯 + 葛根 桂枝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葛根湯 麻黃湯 小柴胡湯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二 )

More information

毛髮 : 無異狀指甲 : 無異狀眼睛 : 目色暗 眼瞼粉紅無蒼白 目框下臥蠶浮腫口唇 : 無異狀舌診 : 舌淡紅, 白濕苔偏厚 ( 二 ) 聞診 : 嗅氣味 : 無異狀聽聲音 : 呼吸平順, 說話聲短且無力 ( 三 ) 問診 : 全身 : 倦怠無力 不喜風情志 : 情緒穩定睡眠 : 眠差頭頸 : 起

毛髮 : 無異狀指甲 : 無異狀眼睛 : 目色暗 眼瞼粉紅無蒼白 目框下臥蠶浮腫口唇 : 無異狀舌診 : 舌淡紅, 白濕苔偏厚 ( 二 ) 聞診 : 嗅氣味 : 無異狀聽聲音 : 呼吸平順, 說話聲短且無力 ( 三 ) 問診 : 全身 : 倦怠無力 不喜風情志 : 情緒穩定睡眠 : 眠差頭頸 : 起 105 年度建立癌症病患的中醫日間照護整合醫療模式之案例報告 基本資料姓名 : 蔣 xx 性別 : 女 年齡 :61 現居住地 : 職業 : 婚姻 : 病例號碼 : 初診日期 :105/08/05 主訴 肺癌化療後精神倦怠已三週多 現病史 這位 61 歲女性病患過去有糖尿病病史服用藥物控制 病患在 105/06/10 因 下背痛和右下肢無力, 懷疑是惡性腫瘤而入院 經由右上肺葉和右側近端股骨

More information

二十二劃 二十三劃 二十四劃 二十五劃 一劃 劑名出處成份功用 養陰柔肝 一貫煎 柳州醫話 沙參 麥冬 生地 枸杞 當歸 川楝子 適應症 :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高血壓 糖尿病 肋間神經痛 胸膜炎 膽囊炎 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 者 苦參 黃

二十二劃 二十三劃 二十四劃 二十五劃 一劃 劑名出處成份功用 養陰柔肝 一貫煎 柳州醫話 沙參 麥冬 生地 枸杞 當歸 川楝子 適應症 :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高血壓 糖尿病 肋間神經痛 胸膜炎 膽囊炎 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 者 苦參 黃 方劑索引 内容 方劑索引... 1 一劃... 2 二劃... 2 三劃... 6 四劃... 11 五劃... 17 六劃... 23 七劃... 26 八劃... 28 九劃... 32 十劃... 36 十一劃... 42 十二劃... 49 十三劃... 55 十四劃... 58 十五劃... 60 十六劃... 62 十七劃... 63 十八劃... 64 十九劃... 65 二十劃...

More information

常見中藥方劑 與藥材認識

常見中藥方劑 與藥材認識 中醫自古以來提倡 : 藥食同源 最好的藥補是食物, 但也把中藥加入菜餚之中, 成為一道道桌上佳餚 ; 雖然說藥補運用很廣, 日常生活中也隨時可見, 例如 : 藥燉排骨 薑母鴨 羊肉爐等, 但畢竟藥物仍有其適應症, 當補過頭時, 往往出現口乾舌燥 夜間難眠等上火症狀, 因此, 本電子書針對中醫常見的補益方劑和中藥材做了統整, 用簡單的方式讓大眾對中醫補藥有個初步的認識, 並對適應症及注意事項清楚註記,

More information

概不選錄 仲景傷寒 論前人印定眼目 自陳無擇而外 鮮所發明 陶節庵雖著傷寒六書 參吅後賢之治法 盡更仲景之方名 究朩嘗有片言隻字 發揮仲景一證一方者 又變前法 不復分經論治仲景之書 奧渺難窮 節庵之書 顯淺易讀 世人奉為蓍蔡 故識見愈卑猥也近世如方中行?嘉言 程郊倩輩 各注傷寒論辨 雖有偏駁 朩能盡

概不選錄 仲景傷寒 論前人印定眼目 自陳無擇而外 鮮所發明 陶節庵雖著傷寒六書 參吅後賢之治法 盡更仲景之方名 究朩嘗有片言隻字 發揮仲景一證一方者 又變前法 不復分經論治仲景之書 奧渺難窮 節庵之書 顯淺易讀 世人奉為蓍蔡 故識見愈卑猥也近世如方中行?嘉言 程郊倩輩 各注傷寒論辨 雖有偏駁 朩能盡 醫方集解 清 汪昂 自序 孔子曰 能近取譬 可謂仁之方也已 夫仁為心性之學 尚不可以無方 況於百家眾藝 可以無方而能善此乎 諸藝之中 醫為尤重 以其為人之司命 而聖人之所以必慎者也竊嘗思之 凡病必有症 症者 証也 有斯病必 形斯候者也証必有脈 脈者 臟腑經絡 寒熱虛實所由分也有與証相符者 有與証不相符者 必參驗之 而後 可施治者也 察脈辨証 而方立焉方者 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 必为是藥 非可移游彼此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傷寒六書 陶節庵 内容 傷寒六書... 1 序... 10 傷寒瑣言序... 10 傷寒瑣言卷之一... 11 辯張仲景傷寒論... 11 治傷寒用藥大略... 13 傷寒言証不言病... 14 厥分寒熱辯... 15 傷寒用浮中沉三脈法... 15 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辯... 17 結胸解... 18 傷寒寒熱論... 18 論傷寒少陰病發熱而反用藥不同... 19 論傷寒兩感... 20 傷寒合病並病論...

More information

123

123 明陰陽之理 配養生湯茶 薛郭慕瑩女士 2019.3.4 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 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而陰 陽二氣的相互作用, 促成事物發生并推動事 物發展和變化 在中醫學的應用 : 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概括人體的生理功能 闡釋人體的病理變化 用於疾病的診斷 用於疾病的防治 結構上半身為陽, 下半身為陰體表為陽, 體內為陰 生理 陽 : 溫熙作用陰 : 滋潤作用 病理 六淫 風邪 暑邪 燥邪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之中藥用藥介紹 ~ 以兒科為例 林口長庚中藥局 邱名榕 綱要說明 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與免疫的相關性 過敏性鼻炎之中藥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之中藥治療 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調養與保健 西醫過敏疾病機轉 過敏疾病理論 : 第一型 T 輔助細胞 (Th1)~ 免疫反應較低 第二型 T 輔助細胞 (Th2)~~ 免疫反應較高 調節型 T 細胞 (Treg)~ 可調節第一型及第二型的免疫反應

More information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傷寒明理論 金. 成無己著 内容 傷寒明理論... 1 序... 4 發熱... 4 惡寒... 5 惡風... 5 寒熱... 6 潮熱... 6 自汗... 7 盜汗... 7 頭汗... 7 手足汗... 8 無汗... 8 頭痛... 9 項強... 9 頭眩... 10 胸脅滿... 10 心下滿... 10 腹滿... 11 少腹滿... 12 1 煩熱... 12 虛煩... 12 煩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1 Shanghanlun 傷寒論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inese sources: - Ming 明 edition by Zhao Kaimei 趙開美, from 仲景全書 - Song 宋 edition by Cheng Wuji 成無己, - Jin 晉 edition by Wang Shuhe 王叔和. Proofed and corrected by

More information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傷寒捷訣 内容 傷寒捷訣... 1 序... 5 總論... 5 傷寒總訣治法... 6 太陽經傷寒... 6 太陽經傷風... 6 陽明經分在經在腑... 7 陽明經經病... 7 陽明經腑病... 7 少陽經主中宜和解... 8 三陰經分傳經直中... 8 太陰經傳經熱症... 8 太陰經直中寒症... 8 少陰經傳熱症... 8 少陰經直中寒症... 9 厥陰經傳經熱症... 9 厥陰經直中寒症...

More information

湯頭歌訣 清 休甯

湯頭歌訣  清 休甯 湯頭歌訣解說 清休甯. 汪昂訒庵著 中華民國中醫藥學會秘書長陳清標整理 105.10 一 補益之劑 1. 四君子湯 局方 助陰 補氣 2. 升陽益胃湯 李東垣方 升陽 益胃 3. 黃耆鱉甲散 羅謙甫方 治勞熱 4. 秦艽鱉甲散 羅謙甫方 治風勞 5. 秦艽扶羸湯 直指方 治肺勞 6. 紫菀湯 王海藏方 治痰勞 7. 百合固金湯 趙蕺菴方 治喘咳痰血 8. 補肺阿膠散 錢乙方 止嗽 生津 9. 小建中湯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傷寒論痞證剖析 陳榮洲中國醫藥大學 傷寒論痞證 五個瀉心湯方 半夏瀉心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依醫宗金鑒條文歸類編次 黃連湯方 五苓散方 旋覆代赭石湯方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近代學者研究 臨床研究文章發表 多以傷寒論痞證為胃腸疾病 其中, 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均列有半夏瀉心湯痞證條文, 近代學者之注解, 均將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半夏瀉心湯條文之病因病機混同一說 韓春生 符思等學者

More information

陽明 經之標 中三氣 燥 陽明之上, 燥氣主之, 故也 太陰 脾與胃為表裏 標 主外 陽明 陽明經證解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 太陽之寒邪未盡, 勢必傳于陽明, 則治陽明, 必兼治太陽, 若全不見太陽之經症 腑症病情, 獨見陽明之經症 腑症, 則專治陽明, 方為合法 當知寒邪走入燥地, 即從燥而化為燥邪,

陽明 經之標 中三氣 燥 陽明之上, 燥氣主之, 故也 太陰 脾與胃為表裏 標 主外 陽明 陽明經證解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 太陽之寒邪未盡, 勢必傳于陽明, 則治陽明, 必兼治太陽, 若全不見太陽之經症 腑症病情, 獨見陽明之經症 腑症, 則專治陽明, 方為合法 當知寒邪走入燥地, 即從燥而化為燥邪, 太陽 寒 太陽之上, 寒氣主之, 故也 經之標 中三氣 少陰 腎與膀胱為表裏 標 主外 太陽 太陽經證解 傷風症 傷寒症 兩感症 脈浮 頭項強痛 惡寒, 發熱是也 情形 兼自汗而惡風者, 則為傷風症, 是太陽之衛分為風邪所傷也, 主以桂枝湯, 協和營衛, 驅風邪外出, 淺一層立法也, 服此方而若解則病癒 此刻節令之氣寒, 客風亦寒, 故曰風寒 寒氣即是風氣, 風氣即是寒氣 仲景以風寒冠首, 一示厥陰迴圈之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x

Microsoft Word docx 105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試題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基礎醫學 ( 包括中醫方劑學 中醫藥物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代號 :2101 頁次 :8-1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複選作答者, 該題不予計分 本科目共 80 題, 每題 1.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藥四性作用表.doc

Microsoft Word - 中藥四性作用表.doc 中藥四性作用表和常用一百種中藥材 中藥四性作用表和常用一百種中藥材... 1 四性作用表... 2 五味作用表... 2 常用 100 種藥材 ( 一 )... 3 常用 100 種藥材 ( 二 )... 4 常用 100 種藥材 ( 三 )... 5 常用 100 種藥材 ( 四 )... 6 常用 100 種藥材 ( 五 )... 7 常用 100 種藥材 ( 六 )... 8 常用 100 種藥材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AA76C0F8A7B3AE57A447A451A44BB667A5A8B2D3AD4DAF66AC72B750AC56AF66A8D2B3F8A7692DA5BBA4E52E646F63>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AA76C0F8A7B3AE57A447A451A44BB667A5A8B2D3AD4DAF66AC72B750AC56AF66A8D2B3F8A7692DA5BBA4E52E646F63> 桂枝湯治療妊娠二十八週巨細胞病毒感染病例報告 廖祥琳 a 陳建霖 b 許堯欽 c 羅綸謙 d 楊中賢 a a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 b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中醫科 c 奇美醫院中醫部, d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中文摘要 妊娠 週的 歲女性患者, 於 00 年 月 1 日因反覆高燒不退診斷為肺炎而入院 入院後先以廣效性抗生素治療 天, 但高燒仍反覆發作, 抽血檢查發現為巨細胞病毒感

More information

病理特點 血陰精的不足和互相關係失調 以陰藥補陰 用養血滋陰法 運用養血與滋陰的藥物 其目的在於滋陰 通過滋陰達到育陰 初期 歸芍地黃湯 (炒當歸 白芍 山藥 山萸肉 熟地 丹皮 茯苓 澤瀉) 二甲地黃湯(陰虛明顯 肝腎虧損較重者) (炙龜板 炙鱉甲 山藥 熟地 山萸肉 女貞子 淮牛膝 丹 皮 茯苓

病理特點 血陰精的不足和互相關係失調 以陰藥補陰 用養血滋陰法 運用養血與滋陰的藥物 其目的在於滋陰 通過滋陰達到育陰 初期 歸芍地黃湯 (炒當歸 白芍 山藥 山萸肉 熟地 丹皮 茯苓 澤瀉) 二甲地黃湯(陰虛明顯 肝腎虧損較重者) (炙龜板 炙鱉甲 山藥 熟地 山萸肉 女貞子 淮牛膝 丹 皮 茯苓 月經 週期療法 妙生堂中醫診所 洪美燕 院長 前言 由夏桂成教授為首所提出的月經週期療法 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疾患的一套理論 其形成如夏桂成教授所言 為提高中醫婦科理論水平 整理發展中醫專業理論 首 先是要繼承和整理前人的理論 特別是闡明臟腑經絡間關係的陰陽五行 及其運動規律 用太極八卦 奇偶數律 結合婦科月經週期演變的實際 建立婦科的理論體系 當然 還需要通過實際 包括現代醫學實驗室的檢查 從微觀方面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A169C1BFB871A16AA4A4C2E5AF66B27ABEC FA4A4C2E5A57EB750AF66AF66BEF7C160BDD75F E30332E BACDBAE65BCD2A6A1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A169C1BFB871A16AA4A4C2E5AF66B27ABEC FA4A4C2E5A57EB750AF66AF66BEF7C160BDD75F E30332E BACDBAE65BCD2A6A15D> 中醫病理學 中醫外感病病機總論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蔡嘉一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 曾經看過中醫的, 或是使用過健保中醫門診, 不管是吃中藥或是使用針灸 中醫傷科等醫療方式經驗的請舉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 大家好!- 我的簡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醫學博士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秘書長

More information

2. 确认含有濒危物种, 动物产品, 潜在过敏原,( 例如 : 小麦, 大豆, 磺胺类 ) 確認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 ( 例如 : 麥子 大豆, 磺胺类 ) 瞭解过敏体质的病人以预防其对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的过敏反应 掌握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

2. 确认含有濒危物种, 动物产品, 潜在过敏原,( 例如 : 小麦, 大豆, 磺胺类 ) 確認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 ( 例如 : 麥子 大豆, 磺胺类 ) 瞭解过敏体质的病人以预防其对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的过敏反应 掌握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 中藥學 ( 增定本 ) 內容大綱 ( 以 2014 年 2 月 1 日的内容为准 ) 考生注意 : 對符合 NCCAOM 報考資格的考生, 本文件可作為備考指南 以下面是關於中藥學考試 的內容大綱, 同時也是對考生專業能力的要求 第一部分 : 安全與質量 ( 考题的 10%) A. 中藥與方劑 1. 慎用與禁忌 ( 例如 : 病情, 配伍禁忌 ) 確認中藥及配伍慎用與禁忌 2. 中藥與西藥的藥物反應

More information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200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7:13(3) 胃脘痛辨證論治 江裕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 摘要 胃脘痛又稱胃痛, 係以胃脘部 ( 心窩處 ) 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要症狀 肝主情志, 與壓力息息相關, 故 肝氣犯胃 是胃脘痛最常見的病機, 情緒因素是導致胃脘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放鬆 減壓 精神調攝很重要 脊椎筋骨錯縫, 亦可能導致胃脘痛, 故平時鍛鍊身體筋骨, 俾利骨架的自然平衡發展, 亦不容忽視

More information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門 痼冷門 敘論 敘論 敘論 脈候 治法 治法 治法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門 痼冷門 敘論 敘論 敘論 脈候 治法 治法 治法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 古今醫統大全 21-30 内容 古今醫統大全 21-30... 1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一積熱門... 11 積熱門... 11 敘論... 11 敘論... 13 敘論... 13 敘論... 13 敘論... 13 脈候... 14 治法... 14 治法... 14 治法... 15 治法... 15 治法... 15 藥方... 15 藥方... 18 藥方... 18 藥方... 18 藥方...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解表劑 瀉下劑 消導化積劑 解表劑 治法與方劑 靈樞 本臟論 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者也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故善治者, 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 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 感則害人五臟, 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于六腑, 地之濕氣, 感則害皮肉筋脈 治法與方劑 素問 三部九侯論 岐伯曰 :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調其氣之虛實,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篇吊:

篇吊: 投稿類別 : 健康 / 護理類 篇名 : 中藥的養生保健之道 作者 : 許育瑄新北市立清水高中 107 班 指導老師 : 吳蕎安老師 壹 前言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現代人的飲食大魚大肉少蔬果, 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 亦沒有規律的運動, 再加上外食族吃的高油高鈉, 豐富的物質生活往往導致慢性疾病上身, 像是高血壓 糖尿病, 更嚴重可能招致癌症而死亡最近幾年來, 大家開始推崇最自然最原始的養生之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人參養榮湯.doc

Microsoft Word - 6-人參養榮湯.doc 138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2) 人參養榮湯的文獻回顧 林高士 1 陳光偉 2 陳金順 1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 2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 3 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 3 摘要 人參養榮湯為氣血雙補之劑, 日本人對其推崇有至, 近因慢性病日益增多, 使用上機會增多, 故將文獻整理以饗同好 關鍵詞 : 人參養榮湯 補養氣血劑 貧血 男子不育症 腹膜透析 本文 醫方集解中將其歸於補益劑亦歸入補血劑中,

More information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注解傷寒論 金. 成無己 内容 注解傷寒論... 1 序... 2 傷寒卒病論集... 2 序... 3 注解傷寒論卷一... 3 辨脈法第一... 3 平脈法第二... 10 傷寒例第三... 19 辨濕脈証第四... 26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上第亓... 28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第六... 33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第七... 50 辨陽明病脈証並治法第八... 61 辨尐陽病脈証並治法第九...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A169C1BFB871A16AA4A4C2E5A4E8C3C4BEC D FB7C5F9D8BEAFA142B8C9AF71BEAFA142BCEDC0EABEAF5F E30342E32352D30352E3032>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A169C1BFB871A16AA4A4C2E5A4E8C3C4BEC D FB7C5F9D8BEAFA142B8C9AF71BEAFA142BCEDC0EABEAF5F E30342E32352D30352E3032> 溫裏劑 補益劑 潤燥劑 溫裏劑 治法與方劑 靈樞 本臟論 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者也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故善治者, 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 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 感則害人五臟, 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於六腑, 地之濕氣, 感則害皮肉筋脈 治法與方劑 素問 三部九侯論 岐伯曰 :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調其氣之虛實,

More information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第九卷第一期 2016 年 12 月 治療以清熱養陰為主 ; 糖尿病晚期併發症階段, 以補氣養血, 清熱化瘀為主 貳 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依據臨床觀察, 糖尿病系多重病因的複雜性疾病, 身體的五臟 六腑 肌肉 血管 神經 骨髓, 如肝臟 肺臟 腎臟 大腸 肌肉 血管 循環 內分泌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第九卷第一期 2016 年 12 月 治療以清熱養陰為主 ; 糖尿病晚期併發症階段, 以補氣養血, 清熱化瘀為主 貳 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依據臨床觀察, 糖尿病系多重病因的複雜性疾病, 身體的五臟 六腑 肌肉 血管 神經 骨髓, 如肝臟 肺臟 腎臟 大腸 肌肉 血管 循環 內分泌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CHINESE-WESTERN NEUROLOGY MEDICINE 糖尿病中醫論治新思維 鄭淑鎂 培真中醫診所 摘要 傳統中醫, 將糖尿病前期歸屬於 脾癉 ; 將糖尿病的發病期歸屬 消渴 ; 將糖尿病晚期併發症階段歸屬於 消癉 臨床觀察, 身體的五臟 六腑 肌肉 血管 神經 骨髓 內分泌 腦等組織與器官功能損傷變異, 都可能誘發高血糖 第二型糖尿病核心的病理生理學缺陷,

More information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金匱要略表解 痙濕暍脈并第二 痙 痙 成因狀脈象法 太陽, 發汗太多, 因致痙 夫風, 下之則痙, 復發汗, 必拘急 瘡家, 雖身疼痛, 不可發汗, 汗出則痙 者, 身熱足寒, 頸項強急, 惡寒, 時頭熱, 面赤目赤, 獨頭動搖, 卒口噤, 背反張者, 痙也 剛痙柔痙太陽, 發熱無汗, 反惡寒者, 名曰剛痙 之分太陽, 發熱汗出, 而不惡寒, 名曰柔痙 夫痙脈, 按之緊如弦, 直上下行 脈經云 :

More information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105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5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1102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More information

4Feb2017__Yinjinjing

4Feb2017__Yinjinjing 易筋經實証理論 (Yijinjing Evidence & Mechanism) HKOTA Training Venue: Zero Carbon Centre 吳鳳亮博士 (Dr Bacon Ng) 二零一七年二月四日 (10:30am - 11:00pm) www.baconng.org Definition ( 定義 ) Health Qi-gong ( 健身氣功 ) ( 健身 ) Health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4 期臨床生藥學 二 飲食所傷 多為飲食過量, 宿食內停 ; 或過食肥 甘, 呆胃滯脾, 或生冷不潔, 損傷脾胃 凡此均使脾胃運化失健, 水穀停為食滯, 而發生泄瀉 三 脾胃虛弱 若長期飲食失調, 勞倦內傷, 久病 體弱,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4 期臨床生藥學 二 飲食所傷 多為飲食過量, 宿食內停 ; 或過食肥 甘, 呆胃滯脾, 或生冷不潔, 損傷脾胃 凡此均使脾胃運化失健, 水穀停為食滯, 而發生泄瀉 三 脾胃虛弱 若長期飲食失調, 勞倦內傷, 久病 體弱, 應用於泄瀉之中藥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劉瓊玉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炳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摘要 本文以中醫之觀點, 探討泄瀉之致病 原因, 並論述其中醫之辨證論治 應用方 1,2 壹 前言 近年來腸道之保健日益受到國人重 視, 一些重大的成人疾病, 如高血壓 高膽固醇 癌症 等, 也與腸道之健康息 息相關 人體在健康情況下會每天排便, 且正常之糞便呈現牙膏狀或香蕉狀,

More information

從經絡關係看疾病的產生與治療的方法

從經絡關係看疾病的產生與治療的方法 從經絡關係看疾病的產生 The origin of illness from the viewpoint of meridians system ( 從 PHCS 經絡儀為觀察經絡的表裡關係 六經關係與陰陽關係 ) (Using PHCS to observe "the exteriorr and interior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op of six mai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103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3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5 頁次 :6-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More information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金匱要略方論 漢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1 漢張仲景...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2 痙濕病脈証第二... 3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6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8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9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1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13 奔豚氣病脈証治第八... 15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証治第九... 16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証治第十...

More information

中醫天地 SEP 早期 延遲期 ( 放療後 2-4 個月 ) 2-3 晚期 ( 放療後約 90 天 ): 不可逆 1-3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祕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23

中醫天地 SEP 早期 延遲期 ( 放療後 2-4 個月 ) 2-3 晚期 ( 放療後約 90 天 ): 不可逆 1-3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祕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23 中醫幫幫忙緩解頭面部放療的後遺症 文. 圖 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李嘉菱 頭面部放射線的適應症 可能影響放療後遺症的因素 5 放療各階段的後遺症及症狀急性期 ( 放療過程中 ) 22 中醫天地 SEP. 2013 早期 延遲期 ( 放療後 2-4 個月 ) 2-3 晚期 ( 放療後約 90 天 ): 不可逆 1-3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祕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23 從 RTOG 分級看中醫證型進展與策略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論文編號 :ICPS-M387 指導教授 : 郭昭麟教授 共同指導教授 : 張賢哲教授 六味地黃丸之本草用藥論與方義分析 Analysis of Liu Wei Di Huang Wan (Six Flavor Rehmannia Pill) on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論文編號 :ICPS-M387 指導教授 : 郭昭麟教授 共同指導教授 : 張賢哲教授 六味地黃丸之本草用藥論與方義分析 Analysis of Liu Wei Di Huang Wan (Six Flavor Rehmannia Pill) on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論文編號 :ICPS-M387 指導教授 : 郭昭麟教授 共同指導教授 : 張賢哲教授 六味地黃丸之本草用藥論與方義分析 Analysis of Liu Wei Di Huang Wan (Six Flavor Rehmannia Pill) on its Medication Theory and Explanation of Formula in

More information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第十一卷第一期 2018 年 12 月 的氣流阻滯 引起氣流阻滯同時出現 : 支氣管平滑肌攣縮 支氣管黏膜水腫 血管滲漏, 和黏液分泌 過度反應則是因為外界環境如冷空氣 過敏原 空氣污染 呼吸道感染等誘發, 會引發氣喘症狀 氣喘是間歇發作的疾病, 嚴重者才可能出現連續症狀, 咳嗽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第十一卷第一期 2018 年 12 月 的氣流阻滯 引起氣流阻滯同時出現 : 支氣管平滑肌攣縮 支氣管黏膜水腫 血管滲漏, 和黏液分泌 過度反應則是因為外界環境如冷空氣 過敏原 空氣污染 呼吸道感染等誘發, 會引發氣喘症狀 氣喘是間歇發作的疾病, 嚴重者才可能出現連續症狀, 咳嗽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CHINESE-WESTERN NEUROLOGY MEDICINE 淺談氣喘的中醫治療 陳俐蓉 鄭淑鎂 培真中醫診所 摘要 氣喘是國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一種因慢性氣道發炎導致的呼吸氣流受阻, 臨床上反覆產生如喘鳴 呼吸短促 胸悶及咳嗽等症狀 本文提出中醫透過辨證 辨病及分期施治等治療法則, 在急性發作期以祛邪為主, 但須辨清寒熱偏重 ; 遷延期多正虛邪戀,

More information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金匱要略表解 内容 金匱要略表解... 1 痙濕暍病脈并第二... 3 痙病... 3 濕病... 4 暍病... 5 百合病狐惑陰陽毒病脈并第三... 5 百合病... 5 狐惑病... 6 陰陽毒... 6 瘧病脈并第四... 7 瘧病... 7 中風歷節病脈并第五... 7 中風... 7 歷節病... 7 血痹虛勞病脈第六... 8 血痺... 8 虛勞病... 8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第七...

More information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Abstract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脈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 熱自 發, 陰弱者, 汗自出,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發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中醫古籍研究 15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中醫古籍研究 曾綺華 署立台東醫院中醫科 摘要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近十年來逐漸被西方醫學所重視, 用藥則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主, 然而因為有食慾不振及睡眠障礙的副作用, 讓病患及家長會因此而卻步 我們在中醫門診發現過動兒除了注意力差, 專注力不足外, 多數的孩子 (80% 左右 ) 有怕熱 便秘 手心流汗及坐不住的現象, 並且多數合併有鼻子過敏

More information

04. 香港趙少萍教授治療高齡婦女不孕症的選藥及藥對經驗

04. 香港趙少萍教授治療高齡婦女不孕症的選藥及藥對經驗 香港趙少萍教授治療高齡婦女不孕症的選藥及藥對經驗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O Shaoping in Hong Kong on herbal selections and pair-herb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in aged women 唐麗雯 1 許山山 2 指導 : 趙少萍 TANG Liwen, XU Shanshan,

More information

(E) 25 薄荷辛能散涼能清, 故治 (A) 骨蒸破血上痢 (B) 瘰? 瘡疥 (C) 驚熱 (D) 眼目咽喉口齒諸病 (E) 頭痛頭風, 中風失音 (C) 26 秦艽主治 (A) 血病 (B) 氣病 (C) 濕勝風淫之證 (D) 頭痛連腦 (E) 血熱生風之證 (A) 27 下列何藥可以宣疏五臟

(E) 25 薄荷辛能散涼能清, 故治 (A) 骨蒸破血上痢 (B) 瘰? 瘡疥 (C) 驚熱 (D) 眼目咽喉口齒諸病 (E) 頭痛頭風, 中風失音 (C) 26 秦艽主治 (A) 血病 (B) 氣病 (C) 濕勝風淫之證 (D) 頭痛連腦 (E) 血熱生風之證 (A) 27 下列何藥可以宣疏五臟 本草學 15 題 (D) 1 下列何藥其性甘溫, 能生血生肌, 排膿內託? (A) 連翹 (B) 皂角 (C) 忍冬藤 (D) 黃耆 (E) 2 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的是 (A) 黃芩 (B) 柴胡 (C) 麥門冬 (D) 大棗 (E) 甘草 (B) 功能大補肺中元氣的藥物是 (A) 黃耆 (B) 人參 (C) 地黃 (D) 桔梗 (E) 沙參 (C) 4 沙參專 (A) 瀉肺火 (B) 補腎氣 (C)

More information

A """ 順天堂 "" 萹蓄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骨碎補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訶子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石榴皮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韭菜子濃縮顆粒 " A002433

A  順天堂  萹蓄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骨碎補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訶子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石榴皮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韭菜子濃縮顆粒  A002433 附件四中藥用藥品項表 ( 單方 ) 藥品代碼 A001134 """ 順天堂 "" 人參濃縮顆粒 " A001135 """ 順天堂 "" 薤白濃縮顆粒 " A001139 """ 順天堂 "" 蓮鬚濃縮顆粒 " A001267 """ 順天堂 "" 瞿麥濃縮顆粒 " A001268 """ 順天堂 "" 敗醬草濃縮顆粒 " A001269 """ 順天堂 "" 萊菔子濃縮顆粒 " A001270

More information

躁, 雙乳脹痛, 少腹穀脹, 為肝鬱氣滯 鬱而化火的表現 ; 頭暈目眩, 下陰乾澀, 夜熱汁出, 咽乾欲飲, 說明肝腎陰虛, 陰虛火旺, 故此診以丹槴逍遙散為主方疏肝解鬱 清熱調經, 加知母 黃柏 生地滋陰降火, 目前月經已三個月未潮, 再加益母草 雞血藤加強補血活血通經之力 二診 2012 年 1

躁, 雙乳脹痛, 少腹穀脹, 為肝鬱氣滯 鬱而化火的表現 ; 頭暈目眩, 下陰乾澀, 夜熱汁出, 咽乾欲飲, 說明肝腎陰虛, 陰虛火旺, 故此診以丹槴逍遙散為主方疏肝解鬱 清熱調經, 加知母 黃柏 生地滋陰降火, 目前月經已三個月未潮, 再加益母草 雞血藤加強補血活血通經之力 二診 2012 年 1 香港趙少萍教授應用中藥對 試管嬰兒患者的孕前調理 經驗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o Shaoping of Hong Kong in using pair-chinese herbs for pre-pregnancy regulation of IVF patients 陳抗生 CHAN Kong Sang ( 香港中醫雜誌編輯委員會 ) 趙少萍教授是香港中醫學會永遠榮譽會長,

More information

流感的剋星---中藥4.doc

流感的剋星---中藥4.doc 投稿類別 : 健康 / 護理類 篇名 : 流感的剋星 ---- 中藥 作者 : 蔡尚憲 國立彰化高中 高三 12 班 指導老師 : 張家浩老師 壹 前言 ㄧ 研究動機 今年秋冬, 人人談 流感 色變, 因流感疫情不斷升溫, 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劑使用量暴增 註一 流感之所以嚴重在於其傳染速度快, 新光醫院就曾收治一家 5 6 人互相傳染病毒, 先後發高燒, 相繼到醫院急診的病例 註二 流感病毒會廣泛地散播和導致嚴重併發症,

More information

補益劑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清熱劑左金丸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補益劑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砂仁木香半夏陳皮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收澀劑桃花湯桃花湯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消導劑消食散消食散經驗時方雞內金五錢麥芽五錢山楂五錢

補益劑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清熱劑左金丸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補益劑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砂仁木香半夏陳皮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收澀劑桃花湯桃花湯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消導劑消食散消食散經驗時方雞內金五錢麥芽五錢山楂五錢 方劑歸類牙齦腫脹疼痛方劑口腔炎生津止渴食道炎食道癌消化不良健胃噯氣脹氣嘔吐吞酸噁心嘔吐吐血催吐降逆止呃腹痛胃炎潰瘍出血闌尾炎驅蟲下痢大便溏泄瀉下劑痔瘡庤瘡出血出典消導劑三宜湯三宜湯三宜湯三宜湯三宜湯經驗方藿香四錢木香三錢厚朴四錢蘇梗四錢蒼朮四錢茯苓四錢法半夏三錢前胡四錢生薑三錢黃芩三錢補益劑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半夏二錢陳皮三錢黨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炙甘草三錢 補益劑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清熱劑左金丸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補益劑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砂仁木香半夏陳皮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收澀劑桃花湯桃花湯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消導劑消食散消食散經驗時方雞內金五錢麥芽五錢山楂五錢

More information

痰 喘 哮 痢 禁口痢 泄瀉 脾泄 霍亂 乾霍亂 嘔吐 惡心 翻胃 傷食 痞 噯氣 吞酸 嘈雜

痰 喘 哮 痢 禁口痢 泄瀉 脾泄 霍亂 乾霍亂 嘔吐 惡心 翻胃 傷食 痞 噯氣 吞酸 嘈雜 金匱鉤玄 元朱震亨 内容 金匱鉤玄... 1 元朱震亨... 1 卷第一... 13 中風... 13 六郁... 13 癩... 14 寒... 14 傷寒... 15 暑... 15 注夏... 15 暑風... 15 濕... 15 內傷... 16 火... 16 傷風... 16 發斑... 16 疹... 16 溫病... 16 瘧... 17 咳嗽... 17 1 痰... 18 喘...

More information

中醫解剖學-- 經絡概論與正經

中醫解剖學-- 經絡概論與正經 在這堂課裡, 我要學會 中醫 解剖學 經絡 系統 在這堂課裡, 我要學會 什麼是 經絡? 經絡 的起源與其生理意涵 經絡系統的分類 分布 生理作用 臨床應用基準 經絡系統中的十二正經之循行分布 組織器官連屬與可能病候, 及其相屬之經別 大絡 經筋與皮部的分布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什麼是經絡? 什麼是經絡? 圖片來源 : http://emuseap.nmns.edu. tw/resourcexml/0900000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pcd.doc

Microsoft Word - cpcd.doc 成方 補養之劑 : 凡以補養藥為主組成, 具有滋養 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 用以治療各種虛證的方劑 適應範圍 : 人體虛損不足諸證, 類別很多, 歸納起來則有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四類, 因此運用補養劑也分為補氣 補血 補陰 補陽四種 臟腑虛損諸證, 可以各按臟腑所虛的不同, 分別使用上述不同補法 發表之劑 : 凡以解表藥為主組成, 具有發汗 清熱 解肌 透疹 宣肺 平喘 止咳等作用, 可以治療表証的方劑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麻黃與含麻黃方劑治療鼻病之臨床應用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王芬郁 賴建璋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盧政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炳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壹 前言麻黃在中醫藥中的應用雖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根據古書的記載 : 麻黃具有發汗, 平喘的功效, 例如麻黃湯或麻黃附辛湯, 都是古代醫書傷寒論所記載著名的方劑 麻黃是一味常用中藥, 臨床應用較廣, 明朝李時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中醫基礎.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中醫基礎.ppt [相容模式] 台灣傳統整復發展協會 中醫基礎理論學 講師陳慶餘 中醫基礎理論學 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陰陽五行學說 藏象學說 氣血津液學說 經絡學說 病因病機學說 中醫的防治原則 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中醫學 : 研究人體生理 病理 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 陰陽五行學說 診治 : 辯證論治 長期醫學經驗的累積 黃帝內經 : 中醫學基本理論的確立 傷寒雜病論 : 辯證論治的基礎 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More information

方劑配伍規律探析 陳 剛 孟慶華 (貴陽中醫學院cgsuperman

方劑配伍規律探析  陳  剛  孟慶華 (貴陽中醫學院cgsuperman 方劑配伍規律探析陳剛孟慶華 ( 貴陽中醫學院 cgsuperman.happy@163.com 550002) 關鍵詞 方劑配伍規律藥物功用各有所長, 只有通過合理的組織才能使各具特性的群藥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種運用藥物的組合過程稱為 配伍 徐靈胎說 藥有個性之專長, 方有合群之妙用 聖人為之製方, 或用以專攻, 或用以兼治, 或以相輔者, 或以相反者, 或以相用者, 或以相制者 操縱之法,

More information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周世印教授臨證經方應用經驗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ou Shiyi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formulae 王雪梅 * 指導 : 周世印 WANG Xuemei, ZHOU Shiyin (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 ) Email: xuemeiwxm@163.com 13838003979 周世印 (1936-),

More information

<A5BBBC74A5D8BFFDBB50BBF9AEE E3429B67DA96C6E6F >

<A5BBBC74A5D8BFFDBB50BBF9AEE E3429B67DA96C6E6F > 16 編號名主成分包裝規格適應症用法 用量備註 : 桔梗 1 川石斛 110mg 半夏 110mg 川貝母 100mg 蘇子 100mg CNP-02 " 新喜 " 婦寶丸當歸 16.5mg ( 調經種子丸 ) 續斷 16.5mg 蘄艾 16.5mg 黃苓 11mg 阿膠 11mg 白芍 11mg 蜂蜜 102mg 黃連 CNP-03 " 新喜 " 黃連解黃芩 毒丸黃柏 山梔子 蜂蜜 140mg 人參

More information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CHINESE-WESTERN NEUROLOGY MEDICINE 生地黃 5 錢 山茱萸 4 錢 玉桂子 3 錢 附子 1.5 錢 柏 5 錢 黃芩 5 錢 黃耆 10 錢 生杜仲 5 錢 菟絲子 5 錢 蒼朮 5 錢 桑白皮 8 錢 陳皮 8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CHINESE-WESTERN NEUROLOGY MEDICINE 生地黃 5 錢 山茱萸 4 錢 玉桂子 3 錢 附子 1.5 錢 柏 5 錢 黃芩 5 錢 黃耆 10 錢 生杜仲 5 錢 菟絲子 5 錢 蒼朮 5 錢 桑白皮 8 錢 陳皮 8 糖尿病臨床病案 鄭淑鎂 培真中醫診所 摘要 本文通過以多個實際糖尿病的臨床病案, 闡述中醫治療過程 處方加減運用及治療思路, 說明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療, 不論是純中醫, 或結合西藥 注射胰島素, 或西藥已漸無效甚至各種併發症產生的中醫補救, 皆有良好的治療方法及療效 身體的五臟 六腑 肌肉 血管 神經 骨髓 內分泌 腦等組織與器官功能損傷變異, 都可能誘發高血糖, 非單純如西方醫學所述第二型糖尿病核心病理是胰島素分泌缺失和胰島素阻抗

More information

常用保健藥膳

常用保健藥膳 中醫師張任俠 2014/9/16 + 現任畢士大中醫診所院長 + 思邈堂中醫診所院長 + 岐伯齋中醫診所醫師 + 建宏中醫診所醫師 + 德昇中醫診所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士 + 中醫師國家考試及格 2 + 睡眠障礙 + 便祕 + 攝護腺肥大 + 更年期障礙 + 過敏性鼻炎 + 異位性皮膚炎 + 冬季癢 ( 乾燥性濕疹 ) 3 + 四氣五味 寒熱溫涼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麻黃湯腰痛骨節疼痛 主講者 : 廖桂聲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 傷寒論 -36) 太陽病. 頭痛. 發熱. 身疼腰痛. 骨節疼痛. 惡風. 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 傷寒論 -37) 太陽與陽明合病. 喘而胸滿者. 不可下. 宜麻黃湯. ( 傷寒論 -38) 太陽病. 十日已去. 脈浮細而嗜臥者. 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者. 與麻黃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傷寒論太陽病 1. 廖桂聲中西醫師 2. 台北市仁愛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102.03.31 pm:1-5 廖桂聲中醫診所 廖桂聲醫師製 太陽篇 0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性質陽病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表證 ( 經證 - 膀胱經 )) 三陽之表, 受邪而可寒可熱 ( 寒 / 中風, 傷寒熱 / 溫病, 風溫 ) 表虛 表實 偏熱 表郁輕症 表虛變症 中風 傷寒 溫病

More information

第十卷第一期 2017 年 12 月 4 子宮內膜異位症 : 因影響子宮肌層收縮或因內膜增強而導致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 4 5 生殖器官引起 : 如子宮內避孕器反應, 採用性激素或者避孕藥不當, 外傷和生殖器損傷等都能導致子宮不正常出血 6 婦科癌症 : 中年女性出血過多可能和子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等疾

第十卷第一期 2017 年 12 月 4 子宮內膜異位症 : 因影響子宮肌層收縮或因內膜增強而導致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 4 5 生殖器官引起 : 如子宮內避孕器反應, 採用性激素或者避孕藥不當, 外傷和生殖器損傷等都能導致子宮不正常出血 6 婦科癌症 : 中年女性出血過多可能和子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等疾 月經淋瀝證治 黃月順 明師中醫診所永和分院 摘要 月經淋瀝是指行經時間超過 7 天以上, 甚至淋漓半月或更久才停的症狀 中醫稱經期延長 1, 多是由虛 瘀 熱等引起, 中醫月經淋漓不淨, 叫 漏, 是指點滴而下的出血 2 崩 是指出血量很大, 月經期或非月經周期的子宮大出血 崩漏是月經周期 經期 經量發生嚴重失常的病證 3, 可能是體虛壓力忙碌造成一時的賀爾蒙失調, 但也可能隱藏著其他重大疾病, 長期淋漓不盡或大量出血,

More information

彰化縣中公會科中治難印刷檔

彰化縣中公會科中治難印刷檔 辨證處方用科中 簡便驗廉治疑難 三 顧明津 醫學博士 顧安醫療志業 創辦人/彰化總院院長 上海中醫藥大學 客座教授/校友會副會長 中華中醫藥實證/兒科醫學會 榮譽理事長 國科GMP生技製藥(股)公司 董事長 地點:彰化縣中醫師公會 EBCM 各科辨證施治 的臨床要領 EBCM 第 1 頁 臨診要訣 - 強調辨證 著重整體 症候錯綜, 需抓主症 分清邪正主次, 把握虛實先後 注意共性, 勿忘個性 症轉藥變,

More information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金匱要略淺注 漢陳修園 内容 金匱要略淺注... 1 漢陳修園... 1 敘言... 2 卷一... 3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3 痙濕病脈証第二... 8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14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18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20 卷二... 27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27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33 附方... 36 卷三... 37

More information

DIY 5 5 10

DIY 5 5 10 CONTENTS 1 2 3 66 6 3 2! 10 : 20 : : DIY 5 5 10 66 種養生 療病常見藥材介紹 瘦身 山楂 丹參 甘草 桑葉 何首烏 荷葉 山楂最能提升胃氣 促進食 慾 健胃整腸不可或缺 尤 其對於飲食偏油膩的外食上班 族而言 山楂可以消油脂 解 油膩 還能降血壓 降低膽固 醇 治療高脂血症 丹參功用為活血化瘀 涼血清 熱 養血安神 能降低血壓 抑制動脈硬化 抗氧化

More information

世界自然醫學大會論文

世界自然醫學大會論文 從 五行 與 六氣 的數據分析致病的原因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Data of "the Five Phases" and "Six Qi" 宋明燁教授摘要 : Finding out the cause of illness is every medical system's go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s "the

More information

Before we start... 噓 呵 呼 呬 吹 嘻

Before we start... 噓 呵 呼 呬 吹 嘻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Before we start... 噓 呵 呼 呬 吹 嘻 氣?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地球的外星人, 你會如何研究 人類? Observation Correlations Modeling Clinical feedbacks Refi nement 時間 空間 現象 能量的傳輸 物質的變化 溫度 速度 時間 壓力 陰陽 表裡 虛實 寒熱 看得到的器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x

Microsoft Word docx 104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4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2102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中醫內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82DA86BA9CAA4A3A87CAF67A4A7A4A4C3C4AA76C0F8AF66A8D2B3F8A7695FB7A8C452BAA15F2E646F63>

<4D F736F F D20382DA86BA9CAA4A3A87CAF67A4A7A4A4C3C4AA76C0F8AF66A8D2B3F8A7695FB7A8C452BAA15F2E646F63> 男性不育症之中藥治療病例報告 135 男性不育症之中藥治療病例報告 楊麗滿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 摘要 精液量異常 精子傳送障礙及睪固酮異常是常見影響男性不育症的因素 本文使用中醫傳統理論中的治療方法, 將一個精液病個案具有精液異常 精子無力 精子型態異常, 以中藥治療 5 個月後使用鏡檢的精液分析法, 成功的使病案精子數 型態 活動力達到較佳的精液組成 本文藉由此病案之探討, 討論男性不育症西醫的診斷治療及中醫的藥物治療

More information

溫裡藥的介紹 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 性味歸經 辛 甘, 熱 有毒 歸心 腎 脾經 藥理 強心 升壓 抗發炎 鎮痛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 散寒溫經 祛風濕止痛, 強心補腎壯陽 引藥配方 用法用量 5 分 -3 錢, 煎服, 宜先煎半至一小時, 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毒副作用 / 禁忌 附

溫裡藥的介紹 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 性味歸經 辛 甘, 熱 有毒 歸心 腎 脾經 藥理 強心 升壓 抗發炎 鎮痛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 散寒溫經 祛風濕止痛, 強心補腎壯陽 引藥配方 用法用量 5 分 -3 錢, 煎服, 宜先煎半至一小時, 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毒副作用 / 禁忌 附 溫裡藥的介紹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陳蕙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摘要根據中藥藥理分類, 凡以溫裡祛寒為主, 具溫裡助陽 散寒通脈, 能除臟腑經絡寒邪, 用於治療 寒 在 裡 的藥物, 稱為溫裡藥 單方常見的有附子 肉桂 乾薑 吳茱萸, 而複方則有四逆湯等 使用上, 不論外來或內生之寒, 皆根據寒者熱之治法, 唯需多加留意病人體質 辨清真假寒熱, 並佐以合理配伍使用, 以避免毒副反應產生,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 桂枝湯 > 富含致發炎物質感冒不 可亂服 主講者 : 廖桂聲 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 桂枝湯 > 有其特定的煎服法, 特別在治療典型的中風表虛證時, 應遵循原著 方後注 " 要求 如服藥後 須臾 "( 約 40 餘分鐘 ) 需啜熱稀粥以助藥力, 並要 溫覆 "( 加蓋衣被 ) 以助發汗 其他還有服藥次數和時間 藥後忌口等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 桂枝湯 > 是張仲景

More information

告 連建閔獸醫三陳亭竹醫學二魏鈺潔醫學二黃飛揚醫學二何逸雲物理二李文馨人類二盧冠中人類二姜浩華生科二賴婕縈護理一 目錄 2 台大傳醫社中醫經典文獻及學理研究讀書會成果報告 緣起 為了增強台大傳統醫學研究社之學術性, 讓幹部及社員以討論為主 文獻為輔, 藉由閱讀如黃帝內經 傷寒論 神農本草經等中醫經典典籍, 培植 社員及幹部中醫藥及中華傳統文化之內涵, 傳醫社第三十六屆的社長連建閔在和幹部們多次的討論 籌畫下,

More information

84 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中 醫 常 見 疾 病 與 處 方 用 藥 探 討 用 藥 頻 率 與 形 態 分 析, 結 果 呈 現 治 療 慢 性 肝 病 及 肝 硬 化 前 五 名 方 劑 分 別 為 加 味 逍 遙 散 龍 膽 瀉 肝 湯 小 柴 胡 湯 柴 胡 疏 肝 散 茵 陳 五

84 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中 醫 常 見 疾 病 與 處 方 用 藥 探 討 用 藥 頻 率 與 形 態 分 析, 結 果 呈 現 治 療 慢 性 肝 病 及 肝 硬 化 前 五 名 方 劑 分 別 為 加 味 逍 遙 散 龍 膽 瀉 肝 湯 小 柴 胡 湯 柴 胡 疏 肝 散 茵 陳 五 J Chin Med 25(1): 83-96,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062501006 83 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中 醫 常 見 疾 病 與 處 方 用 藥 探 討 1 1-4 1,2 1,2 6 1,2,5, * 1 高 雄 長 庚 紀 念 醫 院 中 醫 科 系, 高 雄, 台 灣 2 長 庚 大 學 中 醫 系, 桃 園, 台 灣 3 高 雄

More information

SHL_Shaoyin

SHL_Shaoyin SHAOYIN 1 SHAOYIN 281 Quand le Shaoyin fait les maladies, le pouls est imperceptible et 7in (ténu, wei xi 微細 ) et on désire dormir (somnolence). 少陰之為病, 脈微細, 但欲寐也 shǎo yīn zhī wèi bìng,mài wēi xì,dàn yù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從名醫案例分析看癌症的中醫治療 Chao-Cheng Yeh, Ph.D., L.Ac 12/01/2017 倪海廈醫師醫案 倪海廈 ( 1954 年 - 2012 年 1 月 31 日 ), 美國中醫師, 生於台灣, 籍貫浙江瑞安, 具有美國與中華民國雙國籍, 在美國創辦漢唐中醫診所, 曾任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博士指導教授與美國漢唐中醫學院院長 除了中醫之外, 他也擅長命理 占卜 風水等, 曾以化名梵宇龍授課

More information

幈 幈 讝 1) 讝 ( 섬 ) 병에걸리거나꿈속에서헛소리를하는것이다. 한편, 譫은병에걸려서헛소리를하는것으로, 2 글자는다르지만뜻은같다. 따라서이를譫으로번역하였다. 2) 䭇 ( 열 ) 噎 ( 일, 목매임 ) 의異體字이다. 氣結이食道를막아서음식물을삼키기힘든證이다. 3) 謦 ( 경 ) 說文解字 言部 에서는 기침이다 고하였다. 4) 啘 ( 완 ) 乾嘔를말한다.

More information

017-

017- < 篇名 > 本草新編書名 : 本草新編作者 : 陳士鐸朝代 : 清 西元 1644-1911 年年份 : < 目錄 > < 篇名 > 序一內容 : 人不學醫, 則不可救人 ; 醫不讀 本草, 則不可用藥 自神農氏嘗藥以來, 發明 本草 者數十家, 傳疑傳信, 未克折衷至正, 識者憂之, 冀得一人出而辨論不可得 吾弟子陳遠公, 實有志未逮 丁卯失意, 肆志軒岐學, 著 內經 未已, 著 六氣 書 今又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Detoxify Toner

Microsoft PowerPoint - Detoxify Toner Detoxify Toner www.mytaoherb.com 1 材料 : 柴胡 炒白芍 當歸 白術 茯苓 炙甘草 薄荷 逍遥散 :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溺症 两胁作痛, 头痛目弦,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者 功能 : 用于神經衰弱,失眠,男女氣鬱病,月經不順,虛證便秘,目眩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胸胁胀痛, 头晕目眩, 食欲减 Ingredients:

More information

傳統醫學研究中心工作報告

傳統醫學研究中心工作報告 中醫健保資料庫應用成果報告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科 陳方佩主任 2008 年 9 月 12 日 前言 替代醫學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在全球的使用率漸增,TCM 是其中一支 使用中醫的理由是, 溫和 無副作用 依據個人需要, 可改善體質 台灣全民健保始自 1995 年, 中醫納入始於 1996 年, 涵蓋率為 99% 全球唯一中藥資料庫

More information

黄 疸

黄  疸 心系病 不寐 心悸 胸痹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 中醫部針傷科 周彥瑢主任 心系病證的認識 心系 指心臟與其他臟器相聯繫的脈絡 靈樞 經脈 心手少陰之脈, 起於心中, 出屬心系 類經 : ( 心 ) 其系有五, 上系連肺, 肺下系心, 心下三系, 連脾 肝 腎 十四經發揮 : 五臟系皆通於心, 而心通五臟系也 一說 : 心系有二 其一上通於肺, 其一由肺葉而下, 曲折向後, 並脊裡, 細絡相連, 與腎相通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