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Transcription

1 南華大學 自然醫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析辨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ief Time and Ri-Pu Tidal Fever of Shang-Han-Lun 指導教授 : 陳淼和醫師 辜美安博士 研究生 : 許菁雯 中華民國 97 年 6 月 30 日

2

3 謝誌 傷寒論 時間醫學相關條文, 讓我好奇古人的觀察力, 引起探討相關內容的興趣 此篇論文的完成, 要感謝諸位老師的指正與建議, 尤其是指導老師陳淼和醫師 陳老師將所學 所思 所想, 以及臨床經驗與心得毫不保留地傳授每位學生, 即使反應慢如我之輩, 亦能感受中醫學所蘊含之學問 然而我還是小看了這個題目, 以及中醫學背後所牽涉的廣大知識與文化 中醫學不僅是醫學, 還包括其時代背景所含有的文化 制度, 因此許多探討內容超出個人目前能力, 難免有思慮不周之處 所幸承蒙宗教所黃國清老師 靜宜大學中文系吳車老師在研究方法上提供許多意見, 受益良多 亦感謝王昱海老師 林俊宏老師於論文初成時予以指正 更感謝指導教授辜美安老師的指導與協助 本文參考文獻採用 APA 格式, 與人文社會科學 中醫學期刊常見之格式不同 此外, 為增進閱讀之流暢度, 將部分內容置於參考文獻後之附錄 ; 特於閱讀此文前說明之

4 摘要 邇近西方興起時間醫學, 引起研究中醫時間醫學之動機, 故本研究從河洛語十五音聲韻學 史料考據 時制探討 醫案比對著手, 探討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傷寒論 以康平本為最佳版本, 其小字旁註 嵌註, 行高低兩格文句, 皆屬後人加入 ; 今多以宋本為主, 但後人加入文句已列為正文 研究結果顯示 欲解時 條文非出自張仲景, 康平本作低兩格編排, 條文十二時辰表示法亦非漢代慣用法 其所述不符合臨床, 無實用性, 條文應自現今版本中刪除 餔 指進食, 古代下午進餐稱為 餔食, 制定時制借用 餔時 命名時段, 漢代以後與 申時 相等 哺, 咀嚼之意, 與 餔 相通, 十五音同讀為 : 姑六邊 晡 原為白話音, 有音無字, 泛指有陽光之晝日為 日晡 ; 東漢後期方創出 晡 字, 十五音讀為 : 姑一邊 漢代以後不用 餔 字, 應以 哺 字代之, 卻因 晡 哺 字形相似 讀音相近, 故醫家誤指 日晡潮熱 為 哺時潮熱, 引申為每日 申時 必發潮熱 潮熱 非關潮汐, 指內熱上湧外發之勢 陽明病者於晝日某段時間內熱上湧外發而病情加重, 入夜後熱退而病情稍輕 ; 此稱 日晡潮熱, 具臨床診斷意義 又今西醫更年期之 潮熱 定義異於中醫 關鍵字 : 時間醫學 傷寒論 欲解時 潮熱 i

5 Abstract The recent attention to chronobiology in the Western world led to an interest of investigating chronobi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ief time and Ri-Pu tital fever of Shang-Han-Lun (Treatise on Cold Diseases) through Ho-Lo language phonology, explanatory notes in ancient books, ancient systems of time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ases. The best version of Shang-Han-Lun is the Kang-Ping version. It contains small character annotation and additional exposition which appears as two characters lower than the original text. Both the annotation and exposition were not written by the author of Shang-Han-Lun, Zhang Zhong-Jing but were, instead, added by others. The popular version of Shang-Han-Lun nowadays is the Song version in which the added text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original text.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sections of the relief time are not composed by Zhang Zhong-Jing because the sections are two character lower than the original text according to the Kang-Ping version. In additio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twelve two-hour periods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usage that us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ii

6 The content of the sections ar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which has no practical uses and should be deleted from the current version. Ri-Pu has no relation with the ancient system of time measurement. It does not mean Pu-Shi,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he ancient timing system. Because Pu-Shi is equivalent to 3 pm to 5 pm after the Han Dynasty, Ri-Pu is usually regarded as 3 pm to 5 pm. In fact, Ri-Pu means the period of the daytime. The boundary of time is not clear and it is not referring to the specific hours. Tidal fever is not related to tide. It means a rush of heat from the internal to the external of the body. Ri-Pu tidal fever is referring the perception of a rush of heat from the internal to the external of the body during specific time of the daytime in individuals who has Yang-Ming syndrome. During that time, the condition of the individuals will become worst but it will turn better at night when the heat fades away. Therefore, Ri-Pu tidal fever is usefu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lthough the Chinese term of menopausal hot flush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idal fever, the meaning is different. Key Words: chronobiology, Shang-Han-Lun, Treatise on Cold Disease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ii

7 目次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表次.. 圖次.. 第一章緒論 研究動機 宋本 傷寒論 體例簡介與時間相關條文 宋本 傷寒論 體例簡介 時間相關條文. 1.3 研究目的與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第二章傷寒論 成書年代與歷史淵源 版本介紹與流傳 脈經 金匱玉函經 唐本 康治本與康平本 敦煌出土之殘卷 宋本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趙開美 仲景全書.. 第三章時間醫學 現代時間醫學. i ii iv viii ix iv

8 3.1.1 生物時鐘 晝夜節律 中醫時間醫學 陰陽概念與陽氣 陽氣晝夜節律..... 第四章 傷寒論 之六病 六病誤稱為 六經 六經 一詞首見於 素問 內經 三陽三陰非單指經脈. 4.2 歷代醫家對六病的認識不一 六病與經絡 內經 無關 傷寒論 中無 經 字 受所增註之序文旁註所誤導. 4.4 近代醫家對六病的不同見解 山田正珍之說 湯本求真之說 惲鐵樵之說 胡希恕之說 李克紹之說 陳淼和之說. 第五章 傷寒論 之六病 欲解時 欲解時 條文 歷代醫家對 欲解時 的看法 環境陽氣變化影響人體陽氣 於氣旺之時痊癒 對 欲解時 持存疑看法者 註家解釋部分矛盾 註家所謂的王時 v

9 5.3 欲解時 條文非出於張仲景 康平本為低兩格書寫 張仲景不使用 欲解 一詞 異於漢代十二辰表示法. 5.4 欲解時 的實用性有疑義 欲解時 臨床觀察之可能性 病癒時間並非都符合 欲解時 欲解時 橫跨 3 個時辰具數術思想. 5.5 欲解時 小結 本研究結果 臨床應用有待商榷 依現代時間生理學推測六病可能痊癒時段. 第六章 傷寒論 之 日晡潮熱 潮熱 條文 日晡 代表的時間 註家對 潮熱 於 日晡 發作的解釋 註家將 日晡 解釋為申時 日晡 與紀時制度無關 餔 哺 晡 的混用 餔 哺 晡 之字義 餔時 哺時 晡時 之出現情形. 6.4 歷代醫家對 潮熱 之看法 誤將 潮熱 解釋為如潮水發作定時 潮熱 不含有定時之意 潮 字形容熱勢洶湧. 6.5 潮熱 未必僅於 申時 發作 潮熱 的種類 醫案中陽明病 潮熱 發作時間 vi

10 6.6 日晡潮熱 小結 本研究結果 依現代時間生理學推測 潮熱 可能發作時段.. 第七章結論 欲解時 條文非出於張仲景 內容不具實用性 日晡潮熱 日晡 泛指晝日某一段時間 以 晡時 取代 餔時 屬誤用 潮熱 形容內熱上湧外出之勢 研究限制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康平本之書寫格式..... 附錄二漢代時制探討..... 附錄三醫案收錄. 附錄四古籍搜尋網站 vii

11 表次 表 5.1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條文.. 表 5.2 傷寒論 之 欲解 條文 表 6.1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潮熱 條文 viii

12 圖次 圖 3.1 五臟病慧甚生剋圖.... 圖 5.1 各病 欲解時 之時段分布 ix

13 第一章緒論 1.1 研究動機 邇近西方興起時間醫學, 而中醫古籍 內經 傷寒論 等亦可窺見時間醫學概念, 故試圖從 傷寒論 探討中醫之時間醫學 傷寒論 為傳統中醫最重要之臨床經典, 原稱為 辨傷寒 ; 新唐書 則稱 傷寒卒病論 ; 北宋國家大校正後又改稱 傷寒雜病論 本研究一律統稱 傷寒論 其已具有時間醫學觀念, 並載有症狀減輕或加重時段 疾病痊癒時段, 以及疾病於不同日數變化, 遠早於西方醫學對時間醫學的發現 此書自東漢末年成書迄今一千八百多年, 由於年代久遠及地域與民俗風情轉變, 加上古今用字語法等差異, 書中許多條文已不易理解 從金 成無己以白話註解此書至今, 大量 傷寒論 相關著作問世 據統計, 截至 1999 年止共計有 1604 部, 而日本截至 1942 年亦達 297 部 ( 李順保,2000) 從臨床醫案可知 傷寒論 對疾病的治法具有良效, 但受書中混入正文之後人註解文句誤導, 註家解釋牽強附會而誤解條文 又漢代醫學須以漢代語言河洛語解讀之, 非此後之文言文或白話文所能完全詮釋, 更造成今日學習困難 1

14 本研究之動機如下 : (1) 傷寒論 乃公認之中醫最重要臨床經典, 其含有時間與病狀變化條文, 故本研究選用 傷寒論 (2) 歷代醫家對 傷寒論 前述相關條文之詮釋並不清楚, 諸說大致雷同, 但多為人云亦云, 無確切之理論支持 近代少部分醫家摒棄前人之說, 提出不同見解 ; 其間之差異值得探討 (3) 今談論中醫時間醫學者多論及古代時制, 然其參考依據欠詳, 部分見解與歷史學家對古代時制之考證不符, 有待釐清 (4) 部分醫案記載之疾病時間變化與 傷寒論 條文所述不同 (5) 傷寒論 一書自東漢末年成書至今已一千八百多年, 期間版本分歧而條文內容有所差異, 部分條文已雜有後人註解與追論文句 書中涉及時間醫學之條文亦須經由版本相互比對後, 方可釐清是否出於張仲景 研究 傷寒論 時間醫學首先面臨上述問題, 必須先著於比對各版本 傷寒論, 以瞭解這些條文之真實性 1.2 宋本 傷寒論 體例簡介與時間相關條文 宋本 傷寒論 體例簡介 在討論 傷寒論 之前, 先簡述宋本之 397 法 與 398 條 北宋政府成立校正醫書局, 林億等人在國家詔令下, 以 傷寒卒病 2

15 論. 十卷 ( 錄於 新唐書. 藝文志 ) 為底本, 加以修定校正 傷寒論 各篇之首, 重出該篇含有湯方之條文 - 即後世所稱之 子目 原無出湯方之條文則不錄於 子目 林億等人將各篇 子目 分別編出序號, 稱原條文含有湯方者為 法 原條文不具湯方者為 證 又以小字加註於各篇標題下, 如 太陽病脈證併治上. 第五 下有小註 合一十六法 方一十四首 ( 李順保,2000, 頁 407), 表示此篇具湯方之條文共一十六條, 其中所出湯方扣除重複 者, 共計一十四湯方 另於 子目 各序號下有小註, 如 五味, 乃指湯方藥味數目為五種 ; 如 用前第一方 下有太陽壞病一證 乃指湯方同第一方, 接續下條為太陽病壞病, 其無出湯方故曰 證 林億等人統計宋本總計 合三百九十七法 一百一十二方, 並於校定宋本後將此語錄於序文中 ( 李順保,2000, 頁 375) 金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刪除所有宋本 子目, 僅留下篇名標 題下小註 合一十六法 方一十四首 ; 其後醫家更連標題下之小 註也刪除, 故今醫家多不知宋本 子目 之事 錢超塵 (1993, 頁 431) 考證 子目 出於隋代 陳淼和 (2008, 頁 568) 統計宋本扣除 可與不可篇 重出之條文與湯方, 實際上僅有 238 法 即 397 法 中有 159 法 為重複計算 1995 年重慶市中醫學會用鉛字重新復印宋本時 ( 即 新輯宋 3

16 本傷寒論 ), 由第五篇 太陽病脈證併治上 開始, 整本逐條依序編出號碼, 共計有 398 條 即今宋本 398 條 及個別序號乃首出於 1955 年所增補 ( 李順保,2000, 頁 542) 此序號已成中醫界共識, 本研究中亦將宋本條文附上序號 宋本後經劉渡舟於 1991 年修訂為標準版 ( 即 傷寒論校注 ), 其含有 子目, 與宋本原貌相當 時間相關條文 傷寒論 有數條涉及疾病在不同時間變化之條文 例如得病 幾日後痊癒 症狀於 晝 夜 有輕重之分 病解於某時 發熱 於 日晡 加劇 依所涉及的時間, 將條文分類如下 : (1) 日數變化 : 宋本 傷寒論 有 5 條條文說明得病後不同日數之變化 ( 日數以粗體表示 ) 第 4 條 太陽病篇 : 傷寒一日, 太陽受之, 脈若靜者, 為不傳 ; 頗欲吐, 若躁煩, 脈數急者, 為傳也 第 5 條 : 傷寒二三日, 陽明少陽證不見者, 為不傳也 第 7 條 : 病有熱惡寒者, 發於陽也, 無熱惡寒者, 發於陰也 發於陽者, 七日愈, 發於陰者, 六日愈, 以陽數七, 陰數六故也 第 8 條 : 太陽病, 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經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 針足陽明 4

17 使經不傳則愈 第 10 條 : 風家解表, 而不了了者, 十二日愈 第 186 條 陽明病篇 : 傷寒三日, 陽明脈大 (2) 晝夜變化 : 皆出於 太陽病篇 第 30 條 : 夜半陽氣還, 兩足當熱 ; 以及 夜半手足當溫, 兩腳當伸 第 61 條 : 下之後, 發汗, 晝日煩躁不得眠, 夜而安靜, 不嘔不渴, 無表證, 脈沉微, 身無大熱者, 乾薑附子湯主之 第 145 條 : 婦人傷寒發熱, 經水適來, 晝日明了, 暮則讝語, 如見鬼狀者, 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必自愈 以上 3 條條文說明症狀於晝夜有輕重之別 : 夜半手足當溫 以及 晝日煩躁不得眠, 夜而安靜 說明半夜病況好轉 症狀在夜晚得以緩和 ; 晝日明了, 暮則讝語 說明症狀在白天得以緩和 (3) 欲解時 : 傷寒論 共 6 條 欲解時 條文, 說明疾病在一日中的某段時間痊癒 條文分別為第 9 條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 第 193 條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至戌上 ; 第 272 條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 第 275 條 太陰病欲解時, 從亥至丑上 ; 第 291 條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 ; 第 328 條 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至卯上 5

18 (4) 日晡 : 日晡 共出現於 4 條條文, 分別在 痙濕暍篇 太陽病篇 以及 陽明病篇, 說明發熱或潮熱的發作時段 痙濕暍篇 : 病者一身盡痛, 發熱日晡所劇者, 此名風濕 第 104 條 太陽病篇 : 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同篇第 137 條 : 太陽病, 重發汗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 第 212 條 陽明病篇 : 傷寒, 若吐若下後, 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以上, 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 上述 4 條 日晡 條文, 有 3 條與 潮熱 連用 傷寒論 共 11 條 潮熱 條文, 僅此 3 條描述潮熱發作時間, 也因此 日晡 被視為 潮熱 之發作時段 故 傷寒論 出現之時間描述可分 4 類 :(1) 日數變化 ;(2) 晝夜變化 ;(3) 欲解時 ;(4) 日晡 第 (1) 項日數變化因涉及較長週期, 本文暫不討論 第 (2) (3) (4) 項都屬於疾病於一日中的變化 第 (2) 項晝夜變化 3 條條文症狀不同, 故有於夜間緩解, 亦有於夜間加重者 相較之下, 第 (3) (4) 項條文內容較一致 第 (3) 項欲解時為六病痊癒之時段, 第 (4) 項說明潮熱發作於 日晡 6

19 1.3 研究目的與方法 研究目的 上段所述第 (1) 項疾病 日數變化 涉及較長週期, 故不列入本研究討論範圍 晝夜變化 條文間無一致關聯性, 亦不納入討論 本研究僅針對疾病一日間之變化進行討論 由於 欲解時 說明疾病於一日之中可能痊癒的時段, 日晡 說明 潮熱 於一日之中發作的時段, 故本研究針對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進行探討 傷寒論 為中醫學習者必讀書籍, 亦為中醫院校教學與考試科目之一 然而其條文之正確性 實用性, 以及註家解釋之合理性三方面, 少見學者深入研究 欲解時 指出疾病在一日之中可能痊癒的時段, 現代中醫時間醫學家提出 擇欲解時給藥 之構想, 欲乘欲解之勢加上藥力, 而加速該病痊癒 日晡潮熱 為陽明病特有之症狀, 疾病發展至此, 已為燥熱內結, 當用通下法 ; 臨床上可作為判別之依據 然而, 臨床所見之病癒時段並非全符合條文所載, 潮熱發作時段亦與註家解釋不同, 多有矛盾 本研究從這三方面著手, 為釐清 欲解時 條文內容是否為真, 以期可作進一步之應用 現今對 日晡潮熱 之理解多來自歷代註家之解釋, 本研究欲釐清其真正含意, 以期能正確應用於臨床診斷 7

20 1.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河洛語十五音聲韻學 版本校勘學 語言文獻學 史 料考據學, 以及臨床醫案比對為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之 傷寒論 版本與醫案來源說明於下 (1) 傷寒論 版本簡介 本研究之 傷寒論 版本主要為康平本與宋本 康平本為最佳版本 ( 於第二章說明 ), 但不受現今學者重視 現今主流為宋本, 以之與康平本對照, 助於辨別條文是否為 傷寒論 原文 欲解時 與 潮熱 條文, 除康平本與宋本條文之外, 他本條文亦一併收錄 本研究之 傷寒論 版本如下 : 康平本 傷寒論 : 日. 大塚敬節收藏之傳抄手稿影印本為主, 另有葉橘泉校刊本, 收錄於李順保 傷寒論版本大全 金匱玉函經 : 亦收錄於李順保 傷寒論版本大全 此書並收錄 千金翼方. 卷九 卷十 ( 俗稱唐本 ) 宋本 傷寒論 與金.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2) 時間醫學 除生理學晝夜節律現代研究結果, 及中醫古籍之時間醫學記載 外, 現代學者對中醫時間醫學的生理物質基礎亦進行相關探討 本 研究擇錄其相關部分以助於解釋 傷寒論 所記載之疾病時間變化 8

21 (3) 漢代時制 對於漢代時制, 除摘錄現代中醫時間醫學著作之內容外, 並從 古代紀時制度與工具的探討, 以及歷史學者對漢代時制的考證結 果, 以釐清 傷寒論 所載時段與現代之對應關係 (4)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探討 對於 欲解時 潮熱 條文引用來源, 已於第 (1) 項 ( 傷寒論 版本簡介 ) 說明 關於 欲解時 日晡 潮熱 之解釋, 歷代註解大多雷同, 僅收錄部分醫家說法, 並收集近代醫家的不同看法 日晡 一詞以河洛語十五音, 以及古籍出現情形進行探討 本研究收集醫案中各病痊癒時段 潮熱 發作時段, 以瞭解臨床所見是否與條文或註家解釋相同 醫案來源如下 : <1> 病癒時段符合欲解時 醫案: 出自胡劍北 中醫時間醫學 <2>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病癒時段不符合欲解時 之醫案, 以及 潮熱 發作時間之醫案, 則收集自以下書籍 : 關慶增 傷寒論古今研究 劉俊士 古妙方驗案精選 余無言 中醫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 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許叔微 許叔微傷寒論著三種 傷寒九十論 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李文瑞 傷寒論湯證論治 熊寥笙 傷寒名案選新注 陳明與張印生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蔡劍前 山東中醫驗案選 9

22 <3> 本研究亦搜尋下列書籍, 部分書籍收錄之醫案與上述已選錄之醫案來源相同, 故不重複收錄 ; 其餘書籍之醫案未符合本研究需求 以下僅將書名列出 : 朱木通醫案 古方醫案選編 邢錫波醫案集 尚友堂醫案 傷寒驗方醫案選編 經方臨證集要 經方臨證錄 經方驗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 經方傳真: 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 新編傷寒類方 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 李心機 傷寒論通釋 ( 其 欲解時 醫案與胡劍北收錄者相同 ) 10

23 第二章傷寒論 2.1 成書年代與歷史淵源 傷寒論 作者為張機, 字仲景 ( 以下皆稱張仲景 ), 東漢末年南陽郡南陽人 ( 錢超塵 溫長路,2005) 正史中未見其傳, 僅可由其他文獻推論其生卒年, 但各家說法不一 關於 傷寒論 撰寫時間, 醫史界也尚未達成統一認識 ( 萬曉剛,2000) 張仲景生卒年代約為公元 年 ( 劉渡舟,1999, 頁 1), 此書約在建安 7 8 年 ( 公元 年 ) 完成 ( 錢超塵,1993, 頁 6) 此書原正確書名已無法得知, 在 隋書. 經籍志 著錄張仲景著作有 張仲景方 十五卷 張仲景辨傷寒 十卷等 ; 舊唐書. 經籍志 則錄有 張仲景藥方 十五卷, 並註王叔和撰 ; 新唐書. 藝文志 則錄為王叔和 張仲景藥方 十五卷, 又 傷寒卒病論 十卷 ( 錢超塵,1993, 頁 19-30) 北宋醫書校正時, 認為 卒 為 雜 之誤, 而改為 傷寒雜病論 ( 大塚敬節,1966/2001, 頁 36-38) 大塚氏認為應以 卒 為是, 康平本序文作 傷寒卒病論, 新唐書 亦稱之為 傷寒卒病論, 而 傷寒雜病論 首見於宋本序文 ; 諸家視 卒 為 雜 之誤, 乃因不能解釋 卒 字之意, 大塚氏認為 卒病 為急性病之意 按 卒病論 雜病論 出現 11

24 順序判斷, 可知此書至少在唐代時即稱為 傷寒卒病論, 北宋校正時始將書名改為 傷寒雜病論 本研究認為為方便起見, 一律簡稱 傷寒論 傷寒論 除張仲景之臨床心得外, 也收錄整理東漢末年以前重要醫書的主要內容 ( 錢超塵,1993, 頁 7) 關於秦漢時期的醫書, 漢書. 藝文志 載有 經方十一家, 由馬王堆出土之五十二病方 ( 成書於先秦時期 ) 亦紀錄疾病與治療之方 ( 馮世綸,1994) 然而今僅存 內經, 許多書早已亡失而無從比對 對於 傷寒論 可能參考之秦漢時代醫書, 可由以下幾點加以說明 : (1) 帛書 : 馬王堆漢墓出土之 帛書 ( 成書早於 內經, 下葬年代約公元前 168 年 ), 其治法部分與 傷寒論 相應, 部分在 傷寒論 列為誤治之法 ( 馮世綸,1994) 馮氏認為張仲景不單繼承前人學說, 也對前人不適當的治法加以批判與修正 (2) 神農本草經 : 神農本草經 ( 成書年代早於 傷寒論 ) 從病證特點論述藥 味功能, 而不使用臟腑 陰陽觀念 傷寒論 所用之 90 多種藥物 中有 70 多種均載於 神農本草經 ( 馮世綸,1994) 12

25 (3) 湯液經法 : 漢書. 藝文志 載有 經方十一家, 為論述疾病與方劑專著, 現全部亡佚 湯液經法 為 經方十一家 之一, 由 甲乙鍼經 序以及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可知張仲景受 湯液經法 影響 錢超塵與溫長路 (2005) 認為 傷寒論 係依 湯液經法 撰著而成 晉. 皇甫謐 ( 公元 年 ) 甲乙鍼經 序: 伊尹以亞聖之才, 撰用 神農本草 以為 湯液, 仲景論廣伊尹 湯液 為數十卷, 用之多驗 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甚精, 皆可施用 序中伊尹 湯液 即為 湯液經法, 於三國之末 南朝齊梁之前亡失 ; 論廣 則指張仲景對 湯液經法 研究並加以條理化, 又補充擴大內容而成書 ( 錢超塵,1993, 頁 6) 南朝梁. 陶弘景 ( 公元 年 ) 著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 馬繼興,1989): 外感天行, 經方之治有二旦 六神 大小等湯, 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為 傷寒論 一部, 療治明悉, 後學咸尊奉之 又曰 : 漢晉以還, 諸名醫輩, 張機 衛汜 ( 應作 汛 ) 華元化 吳普 皇甫玄晏 支法師 葛稚川 范將軍等, 皆當代名賢, 咸師式此 湯液經法 可見當代許多醫家, 包括張仲景皆受 湯液經法 影響 此書今雖不存, 但陶弘景將其中常用 60 首 13

26 方擇錄於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陶氏收錄之 60 方, 有 16 方亦見於 傷寒論, 且兩者方證 方劑配伍 藥量 炮制 服法均相符 ( 馮世綸,1994) 此為 傷寒論 師法 湯液經法 的證據之一 不同處為 湯液經法 方劑命名具道家色彩 ( 例如 : 陽旦湯 陰旦湯 六神湯 ), 張仲景則改以方劑藥物組成命名 ( 馮世綸,1994) (4) 華佗之湯方 : 張仲景 傷寒論 採用華佗部分湯方, 將名稱更改或變制使用 ( 陳淼和,2008, 附錄六 ) 由上 4 項得知張仲景的年代可見到 帛書 神農本草經 湯液經法 華佗著作, 及其他現已失傳的醫書, 其中的理論與治法當對張仲景造成影響 因此 傷寒論 除張仲景之研究與臨床心得, 亦有匯總古代醫書重要成果之功 ( 錢超塵,1993, 頁 7) 2.2 版本介紹與流傳 傷寒論 成書至今約一千八百年, 在印刷術尚未發明與通行前, 僅能以手抄寫方式流傳, 過程可能發生誤寫, 因此諸多流通版本條文不盡相同 傳抄版本夾有前人註解與追論, 流傳至後代與正文混淆, 影響條文閱讀與內容理解 後代醫家註解此書時亦受改列為正文之增註文字影響, 而誤解原意 14

27 在版本演變方面, 自張仲景逝世後 傷寒論 因傳抄而散亂, 後經魏. 王叔和整理撰次 ( 將散亂條文排列使之具有條理性 ) 得以繼續流傳, 撰次時間約介於公元 220 至 235 年 ( 錢超塵,1993, 頁 11 13) 自從散亂之後, 流傳許多版本, 例如 金匱玉函經 唐本 高繼沖本 宋本等, 內容基本大同小異 ; 然而偶有一些條文為後人所增 ( 增補時間當在隋以後, 北宋治平二年以前 )( 錢超塵, 1993, 頁 11) 直至北宋治平 2 年 ( 公元 1065 年 ) 醫書局進行校勘, 分歧版本才得以統一 校定之宋本 傷寒論 成為通行本 標準本 ( 李順保,2000, 頁 539) 以下介紹各版本之流傳過程 學術價值與特色 脈經 魏. 王叔和 脈經 之卷七主要收錄 傷寒論 條文, 卷八及 卷九雖收錄 金匱要略 條文, 亦有少部分 傷寒論 條文參雜其 中, 總收錄之條文數少於宋本 ( 錢超塵,1995)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 雖然名稱不同, 但亦為 傷寒論 傳本之一 ( 內 容相同 ), 惟獨 卷一. 證治總例 不見於其他的 傷寒論 版本 ( 李順保,2000, 頁 249) 一般認為 金匱玉函經 為王叔和整 15

28 理之張仲景遺作 章太炎 ( 公元 1932 年 10 月發表之 覆刻何本金匱玉函經題辭 ) 依書中不避隋文帝之諱, 及 證治總例 含佛家用語, 認為此書當由南朝喜好張仲景醫方者編纂 ( 錢超塵,1993, 頁 83-85) 錢氏推斷成書時間介於佛教典籍 大智度論 譯迄之年 ( 東晉義熙 2 年, 公元 406 年 ) 至隋文帝即位 ( 公元 581 年 ) 之前 李順保 (2000, 頁 250) 認為此書為王叔和整理編纂, 證治總例 則為南朝後人增編摻入 陳淼和 (2008, 附錄六 ) 推論此書年代應在東晉. 張湛之後 ( 公元 410 年之後 ) 金匱玉函經 以手抄本方式流傳於隋 唐兩代 北宋進行大規模醫書校勘, 此書於治平 3 年 ( 公元 1066 年 ) 校定後刻版印行 ( 錢超塵,1993, 頁 77), 後因戰爭使該書流傳不廣 到了明代, 治平 3 年刻本僅為藏書家收藏, 坊間不易見到 清. 陳世傑於康熙 51 年 ( 公元 1712 年 ) 得北宋刻本之手抄本, 因已有殘損而歷經 4 年校勘, 於康熙 55 年 ( 公元 1716 年 ) 付刻, 次年完成付印, 為現存之 金匱玉函經 最早版本 ( 李順保,2005, 頁 245; 錢超塵, 1993, 頁 79) 唐本 隋代因戰亂使書籍焚毀或散落各地, 至唐代許多書籍幾近亡佚 ( 錢超塵,1993, 頁 133) 唐初孫思邈編 千金要方 ( 公元

29 年 ) 時, 將所得 40 餘條 傷寒論 條文收錄於卷九 孫氏晚年覓 得完整 傷寒論 傳本, 收入所編撰之 千金翼方 ( 公元 680 年 ) 卷九 卷十, 簡稱為 唐本 ( 錢超塵,1993, 頁 123) 唐本將太陽病條文重新分類編排 ( 錢超塵,1996), 並將方劑組成 ( 原本全置於書末 ) 移至相應條文之後 條文較北宋校定本 ( 簡稱 宋本 ) 略少幾條, 也有幾條為宋本所無, 而為唐本與 金匱玉函經 所有 ( 錢超塵,1993, 頁 126) 其所收錄版本可能為 金匱玉函經, 或二者來自同一個流傳版本 ( 李順保,2000, 頁 362) 康治本與康平本 康治本與康平本為唐代傳至日本之 傷寒論 版本, 依重抄落款之年代命名, 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於近幾十年傳回中國 康平本因未受後代醫書校正, 在日本以手抄方式流傳, 因此仍保有古代書寫格式, 可區隔正文與註解文字, 故為研究 傷寒論 之最佳版本 因此本小節以較多篇幅介紹之 (1) 流傳過程 <1> 傳至日本後僅於寺中流傳 公元 804 年 7 月 ( 日本延曆 22 年, 唐德宗貞元 20 年 ) 日僧人 最澄 空海隨第 17 次遣唐使來唐求法, 最澄前往天台山學習天台 17

30 宗 ( 公元 805 年 6 月返抵日本 ), 空海往長安學習密宗 ( 公元 806 年返日 )( 錢超塵,1993, 頁 661) 最澄在台州龍興寺期間, 曾雇用儒生抄寫佛經, 此時一併抄錄 傷寒論, 故卷末留有 唐貞元乙酉歲寫之 字樣 ( 唐貞元乙酉歲 : 唐德宗 ( 李適 ) 貞元 21 年, 公元 805 年 )( 錢超塵,1993, 頁 657) 據錢氏考證, 空海此次亦帶回 傷寒論 抄本 兩人來唐目的為帶回佛教典籍, 其餘書籍不計入繳交官府之圖書目錄中, 因此最澄抄回之 傷寒論 未繳交官府, 而在比叡山延曆寺流傳, 空海帶回之抄本則在其主持的高野山金剛峰寺內傳抄 ( 錢超塵,1993, 頁 664) <2> 江戶時代從寺中流至民間 直至江戶時代 (17 世紀至 19 世紀中葉 ), 僧侶壟斷文化的局面不再, 長期僅於寺中流通的書籍得以外傳, 寺中所藏之 傷寒論 抄錄本得為外界所見 ( 錢超塵,1993, 頁 665) 最澄帶回之抄本卷末原題有 唐貞元乙酉歲寫之, 幾經流傳, 日. 康治 2 年 ( 公元 1143 年, 時值南宋高宗年間 ) 僧人沙門了純 重新抄錄, 並落款 康治二年亥九月書寫之 沙門了純 字樣, 故 稱 康治本, 也稱為 貞元本 ( 錢超塵,1993, 頁 628) 本文 統一稱為 康治本 江戶時期 ( 距康治 2 年已七百年 ) 戶上玄斐 18

31 輾轉得到據沙門了純抄本謄寫之版本, 並以宋本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及坊間傳本進行校勘 ( 公元 1848 年 ), 安政 5 年 ( 公元 1858 年 ) 由京都書林刊行, 但未能引起注意, 直至公元 1965 年復刻後才受到關注 同年日本學者至中國訪問並贈與 康治本傷寒論, 此唐代傳本才得以傳回中國, 而後於公元 1982 年在中國影印發行 ( 李順保,2000, 頁 43-44; 錢超塵,1993, 頁 ) 空海帶回抄本幾經傳抄, 丹波雅忠於康平 3 年 ( 公元 1060 年, 時值北宋仁宗年間 ) 抄錄並作跋, 而後和氣嗣成於貞和 2 年 ( 公元 1346 年 ) 據此重抄並落款, 康平本 因而得名, 也稱為 和氣本 ( 錢超塵,1993, 頁 627) 本文統一稱為 康平本 大塚敬節( 公元 1936 年 ) 從舊書店中購得利根川尚方之康平本藏本, 又於坊間搜得其餘 康平傷寒論 和氣古本傷寒論, 經與其他版本校勘後, 於公元 1937 年刊行與四部傳抄本對照的 康平傷寒論 ( 大塚敬節,1966/2001, 頁 44) 公元 1946 年大塚氏贈與中國醫家葉橘泉校勘後之康平本, 次年由葉氏在中國鉛印發行 大塚氏亦於公元 1966 年出版 傷寒論解說 發表康平本的研究心得 ( 賀衛國,2004) (2) 學術價值 康治本為 傷寒論 殘本, 僅有 65 條條文 50 首方, 因曾為 唐代流行傳本之一, 可用於勘校宋本 ( 李順保,2000, 頁 45-47; 19

32 錢超塵,1993, 頁 671) 陳淼和(2008) 認為由康治本條文之 陽明病, 胃實是也, 可知其他版本作 胃家實 為誤 康平本的抄寫格式仍然保留古代樣式, 每行 15 字, 亦有 14 字 13 字成一行者 ( 各降一格 兩格書寫 ), 另夾雜以小字書寫之嵌註 旁註 ( 見附錄一, 第 156 頁 ) 據大塚敬節考證,15 字成行者為 傷寒論 原文,14 字成行者為準原文, 而 13 字成行條文 ( 共計 138 條,3764 字 ) 為後人增入, 非 傷寒論 原文 ( 王長風 李華安, 2000) 這些部分在宋本皆置頂書寫與原文無異 陳淼和(2008, 附錄六 ) 認為低兩格書寫之條文出自於東晉. 張湛 康平本之小字旁註有 110 處, 嵌註有 102 處 ( 合計 212 處, 約 2100 字 ), 宋本全改為大字書寫並排入正文 ( 王長風 李華安, 2000), 無法區分原文與後人追論 康平本因仍存古代書寫格式, 故可清楚分辨原文 註解 後人追論, 以此比對其他版本, 可釐清條文之真偽 敦煌出土之殘卷 敦煌市郊莫高窟內藏有大量文物, 直至清光緒 26 年 ( 公元 1900 年 ) 才為外界發現 ( 錢超塵,1993, 頁 571) 出土文物含有 傷寒論 殘卷手抄本, 但無標題 抄寫時間與抄寫人名, 亦未註明原抄寫版本 據內容判斷為 傷寒論 之 傷寒例 辨脈法, 但 20

33 有所殘缺 編號 S202( 藏於倫敦博物館 ) 為 辨脈法 殘卷之一 ; 編號 P3287 則含有 傷寒例 辨脈法 之殘卷 ( 錢超塵,1993, 頁 ) 敦煌殘卷無可判定年代之資訊, 僅能從其避諱字推斷抄寫年代 錢超塵 (1993, 頁 583) 與李順保 (2000, 頁 15-16) 均推斷 S202 為南朝梁 ( 公元 502 年 ) 之前, 即南朝宋齊時代所抄寫 ;P3287 則應於唐睿宗之前 ( 即公元 684 年前 ), 即唐高宗時代所抄寫 亦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 ( 李順保,2000, 頁 15-16);S202 馬繼興推斷在隋以前 陳可冀則推斷為隋末唐初所抄寫 ;P3287 叢春雨推斷為唐中宗時期 ( 公元 年 ) 所抄寫 辨脈法 殘卷有兩種(S202 P3287), 但兩者內容不盡相同, 說明當時至少已有兩種版本流傳 也說明 傷寒例 辨脈法 在南北朝 隋唐時代已存在與傳抄 ( 李順保,2000, 頁 17) 宋本 北宋成立校正醫書局, 進行大規模醫書整理與校正 傷寒論 由孫奇主校, 高保衡 林億協校, 校定版本稱為 宋本 於北宋治平 2 年 ( 公元 1065 年 ) 以大字本刊行, 後於北宋元祐 3 年 ( 公元 1088 年 ) 另刊行小字本 ( 內容相同 ), 但大字 小字本今已無存 ( 錢超塵,2004) 21

34 宋本校勘時刪除重複之方, 增加少量文字與條文辨析, 新增子目, 嚴格區分 傷寒論 證 與 法 的不同, 並將方附於條文之下, 方下所附之王叔和按語則保留而未刪減 ( 錢超塵,2004) 在北宋校正前, 各傳本分歧, 宋本因由朝廷校定, 故成為 傷寒論 定本, 結束長期版本歧出情形 ( 錢超塵,1996) 比對宋本與康平本, 內容與條文順序幾乎相同 不同的是康平本部分條文採低兩格書寫, 部分條文有小字旁註和小字嵌註, 而宋本將低兩格的條文一律上升兩格刻印, 將小字旁註和小字嵌註一律作為正文刊刻 ( 錢超塵,1993, 頁 678) 是以宋本刊行以後, 後世將註解處皆視為正文 上述版本在流傳過程中, 多經北宋醫書局校正 例如 脈經 校正於北宋神宗熙寧元年 ( 公元 1068 年 )( 錢超塵,1993, 頁 417) 金匱玉函經 現存之陳世傑本亦據治平 3 年 ( 公元 1066 年 ) 校定版重刻之 千金要方 亦校正於治平 3 年 千金翼方 經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勘後刊行, 元. 大德 11 年 ( 公元 1307 年 ) 由梅溪書院復刻, 之後亡佚於中國 日. 丹波元簡於公元 1786 年購得元大德本, 並於日. 文政 2 年 ( 公元 1829 年 ) 刊行 ( 錢超塵,1993, 頁 136) 故現存最早 千金翼方 來源當為梅溪書院復刻之北宋校定版 22

35 其餘未經北宋醫書局校定者如下 : 敦煌殘卷抄寫年代約在公元 502 年及 684 年, 但為殘本 ( 僅含 傷寒例 辨脈法, 不含宋本之 398 條條文 ) 康治本現存版本為康治 2 年 ( 公元 1143 年 ) 抄寫, 亦為殘本 ( 僅含 65 條條文 ) 康平本現存者為康平 3 年 ( 公元 1060 年 ) 抄寫本, 時間較北宋校定宋本 ( 公元 1065 年 ) 早 5 年, 也早於經北宋醫書局校正之 脈經 金匱玉函經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康平本仍保有古代書寫格式( 今所見之其餘版本皆無 ), 故為研究 傷寒論 之最佳版本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金. 成無己依宋本註解此書, 並增刪部分文字 ( 刪去宋本小字註解及校勘後語 方下所附之王叔和按語 ) 而為 注解傷寒論 ( 公元 1144 年完成,1172 年刊行 ), 簡稱 成本 ( 錢超塵,1996) 成無己承襲北宋. 朱肱將六病之三陽三陰視為經絡, 並以 內經 觀點詮釋 傷寒論 ( 萬曉剛,2000), 後代醫家多遵循其觀點 趙開美 仲景全書 北宋與遼金戰亂頻仍, 加上讀者喜讀附有註解之成本, 而少讀 未經註解之宋本, 故宋本流傳日漸稀少 至明代除少數藏書家收 藏, 坊間已難見到宋本 ( 錢超塵,1993, 頁 426) 明. 趙開美於 23

36 萬曆 27 年 ( 公元 1599 年 ) 刻印 仲景全書 前偶得宋本, 與其原收錄的成本比對條文差異後, 以小字眉批加註於成本條文上方 明末清初宋本東傳日本, 日本學者據此與 仲景全書 之眉批相校對而重刻宋本 故現今所稱之 宋本 者已非北宋原傳本 ( 陳淼和, 2008, 附錄五 ) 相較於未經註解且流傳日稀的宋本 ( 趙開美重刻本 ),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逐條詳釋而便於學習 是以明清時代, 成本取代宋本成為主要流行版本 ( 李順保,2000, 頁 715) 康平本為目前現存最完善之 傷寒論 版本, 後人註解以小字書寫, 後人追論條文以低兩格方式書寫 其餘版本後人註解 追論文句的書寫方式皆與正文無異而無法分辨 因此本研究以康平本對照宋本, 辨別條文是否為 傷寒論 原有內容, 以期能排除後人註解及追論條文的影響, 而不致誤解作者原意 24

37 第三章時間醫學 3.1 現代時間醫學 生物時鐘 人體之生理節律機制有助於調整體內生理與生化反應, 以適應外在環境變動, 此機制來自體內生物時鐘的調控 主要生物時鐘位於下視丘 (hypothalamus) 之視交叉上核 (suprachiasmatic nuclei, SCN), 約由 1 萬個神經元所組成 (Hastings, 1998) 正常情況下, 生物時鐘藉由光線與外界環境同步, 當光線刺激視網膜而經神經系統通路將衝動傳至 SCN, 自 SCN 延伸出之神經通路可調控內分泌與其他節律週期, 而行為亦會影響生物節律 (Hastings, 1998; Hastings, O Neill, & Maywood, 2007) 由 SCN 發出之信號藉由與 SCN 鄰近的下視丘中央部位 (medial hypothalamus) 將信號傳遞至下視丘背內側核 (dorsomedial hypothalamus), 大量的連結自此進入覺醒與睡眠調控中樞, 並透過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分布調控內臟 (Hastings, O Neill, & Maywood, 2007) SCN 為體內主要生物時鐘, 受光照週期的影響, 進一步誘發時鐘基因 (clock gene) 表現以調控生理節律 (Hastings, O Neill, & Maywood, 2007) 除 SCN 之外, 時鐘基因亦表現於其他組織 ( 包 25

38 括肝臟 心臟 腎臟 骨骼肌 ) 而形成周邊生物時鐘, 視網膜接受光線傳入的訊號而激活體內 SCN, 再藉由內分泌 自律神經或行為 ( 例如攝食 ) 造成周邊生物時鐘的同步 (Hastings, O Neill, & Maywood, 2007) 亦有研究指出肝臟的第二節律系統不受光線誘導, 主要受進食所影響, 而進一步調控代謝與行為 (Davidson, Castañón-Cervantes, & Stephan, 2004) 晝夜節律 體內許多生理變化 ( 例如體溫 血壓 內分泌 ) 呈現 24 小時週期, 稱為晝夜節律 (diurnal rhythm) 此外, 人體尚存在月節律 年節律變化 本研究所討論內容涉及疾病一日間的變化, 因此本節僅就現代生理學之晝夜節律研究成果進行介紹 (1) 體溫 : 正常體溫約 37 C, 隨晝夜節律而在 C 間變動 在光暗週期正常情況下, 健康者體溫在醒來前 3 小時最低, 約於醒後 小時達到最高, 高低約差 1 C (Kelly, 2006) 此外, 體溫亦受其他因素影響 ( 例如光線 進食 睡眠 疾病 ) 而使週期偶爾變動 (Kelly, 2006) 體溫與個體處於覺醒或睡眠狀態 晝夜有一致的變化, 呈現晝高夜低的情形 ( 本鄉利憲 廣重力,2001, 頁 830) 26

39 (2) 甲狀腺素 : 甲狀腺素分泌受下視丘 腦垂體 甲狀腺軸 (hypothalamuspituitary-thyroid axis) 的影響 下視丘分泌之甲狀腺刺激素釋放激素 (thyr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TRH) 呈現晝夜節律, 而 TRH 之脈衝式分泌進一步刺激腦垂體前葉分泌甲狀腺促進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再由 TSH 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 (T3 T4)(Haus, 2007) TSH 集中於夜間分泌, 成人血中含量白天較低, 傍晚最低 ; 之後開始升高, 高峰期為 22 2 時, 而後分泌開始下降 ( 本鄉利憲 廣重力,2001, 頁 894;McNamara, 2004) TSH 分泌節律不受睡眠以及 ACTH 分泌影響 ( 本鄉利憲 廣重力,2001, 頁 894) 甲狀腺素分泌也具有晝夜節律 ( 分泌情形與 TSH 平行 ), 其高峰期在上午或正午, 而夜間較低 (McNamara, 2004; Haus, 2007) (3) 腎上腺素 : 下視丘 - 腦垂體 - 腎上腺皮質軸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s axis) 活性也具晝夜節律 自 SCN 傳出的訊號, 傳入下視丘之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 (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 神經元, 造成 CRH 以脈衝式分泌, 接著由 CRH 刺激腦垂體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分泌, 由 27

40 ACTH 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皮質素 (glucocorticoids, 人體以 cortisol 為主 )(Haus, 2007) 腎上腺皮質的分泌波動主要受 ACTH 晝夜節律的影響, 而 ACTH 的分泌節律則受 CRH 分泌的刺激, 因此 ACTH 與 cortisol 的分泌呈平行現象, 並都以脈衝式分泌 (McNamara, 2004) ACTH 對於腎上腺皮質合成的礦物皮質固醇 (aldosterone) 分泌刺激影響較小 (McNamara, 2004) 此外, 來自 SCN 的節律信號可促使腎上腺皮質之 cortisol 合成與釋放, 而不需要伴隨下視丘 腦垂體路徑的活化 (Hastings, O Neill, & Maywood, 2007) ACTH 與 cortisol 每日約分泌 次, 每次間隔 15 分鐘 其分泌高峰在清晨, 白天開始下降進入分泌之安靜期, 在傍晚及上半夜則以較小振幅的脈衝式分泌, 快清醒之前分泌量驟升 (McNamara, 2004; Haus, 2007) 其晝夜節律性十分穩定, 不會因睡眠或覺醒狀態 光線及其他環境刺激之微小改變而產生立即影響 睡眠的開始與 cortisol 分泌受到急性抑制有關 ; 在早晨睡醒後緊接著產生 cortisol 脈衝式分泌 (Haus, 2007) (4) 生長激素 : 生長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分泌高峰出現在睡眠時期, 正常成人白天血中的 GH 濃度低, 但在夜間剛入睡時會突然大量分 28

41 泌, 這與第一期的慢波睡眠有關, 慢波睡眠是造成 GH 分泌節律的 最主要原因 (McNamara, 2004) (5) 褪黑激素 : 褪黑激素 (melatonin) 主要功能為依季節變化造成的晝夜長短變化而調控生殖能力, 以及與睡眠調控有關 (Hastings, O Neill, & Maywood, 2007) SCN 的訊號經由交感神經傳入松果體 (pineal gland) 而刺激褪黑激素 (melatonin) 分泌, 夜間為分泌之高峰期 ( 本鄉利憲 廣重力,2001, 頁 ); 晚上 8 至 10 時分泌量上升, 最大值發生於半夜, 正值睡眠時期 (McNamara, 2004) 褪黑激素的節律以及人體體溫節律具有同一時相, 受暴露於光線與黑暗的時程所影響, 這兩種節律都受控於 SCN, 光線暴露的程度會抑制夜間的褪黑激素分泌 (McNamara, 2004) 除了光線之外, 也受睡眠 攝食影響, 而褪黑激素對生物時鐘也會產生回饋作用 (McNamara, 2004) (6) 其他 : 催產素 (oxytocin) 血管加壓素 (vasopressin) 的分泌也具晝夜節律, 在睡眠時期分泌上升 (McNamara, 2004) 副甲狀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 通常在睡眠時期分泌量增加, 分泌高峰期在晚上 8 時, 於上午 10 時最低 (McNamara, 2004) 29

42 3.2 中醫時間醫學 中醫古籍例如 靈樞 素問 皆有關於人體節律之論述 古人認為人體陽氣變化與自然界變化相應, 不論是季節轉換 月亮盈虧 太陽起落, 無一不對人體產生影響, 因此人體陽氣多伴隨著自然界變化而升降起落 是以人體陽氣隨季節 月 日產生波動, 形成以四季 月 日為週期的節律變化 在此節僅介紹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晝夜節律, 不討論其餘較長週期的節律變化 陰陽概念與陽氣 (1) 陰陽概念 陰陽 為古代哲學獨特概念, 為標示兩種相反相成的屬性或事物, 可用於解釋自然現象 哲學 社會政治等 ( 刑玉瑞,2004, 第六章 ) 陰陽 概念是從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 用以標示事物性態的屬性, 並不代表某種具體物質 ( 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 編委會,2002, 頁 6) 其觀念的萌生可追溯至伏羲 堯舜時代, 而 陰陽 一詞則創制於殷周時代, 當時 陰陽 指陽光的向背 ; 春秋戰國時代發展演變為哲學概念從自然至人事皆藉由 陰陽 概念進行闡述, 而漢代則為 陰陽 學說的鼎盛時期 ( 刑玉瑞,2004, 第六章 ) 30

43 陰陽 概念應用於醫學上, 約始於春秋時期 ( 廣州中醫藥大學編委會,2002, 頁 6), 馬王堆出土之古醫書即運用 陰陽 以命名經脈, 而 內經 成書則代表 陰陽 醫學化的完成 ( 刑玉瑞, 2004, 第六章 ) (2) 陽氣 陰陽 是對事物高度概括的哲學概念, 在人體的表現為各種複雜因素之綜合反應 ( 廣州中醫藥大學編委會,2002, 頁 5) 中醫的 陽氣 指人體機能之整體表現, 古籍中以 陰陽 概念描述人體節律變化, 並有陽氣 人氣等名詞, 這些皆無法單以生理學某種內分泌物質完全代表之, 而是人體所有生理變化的綜合表現 ( 如同集合與子集的關係 ) 部分生理節律與中醫之陽氣變化趨勢相似, 雖然不能逕自將兩者畫上等號, 但可藉由現代研究成果以瞭解人體陽氣消長所牽涉的局部生理變化, 並有助於對陽氣的理解 (3) 現代研究對陰陽概念的解釋 根據現代生理學研究成果, 體內許多生理機能皆具有 24 小時週期的節律, 這些都與中醫古籍所述說之陰陽消長晝夜節律相似 ( 廣州中醫藥大學編委會,2002, 頁 4; 刑玉瑞,2004, 第六章 ) 人體機能 物質的 陰陽 屬性大抵如下 : 功能中興奮性活動屬陽, 抑制性活動屬陰 ; 分解代謝屬陽, 合成代謝屬陰 ; 物質中支 31

44 配興奮性活動者屬陽, 支配抑制性活動者屬陰 ( 胡劍北,1993) 機體神經系統的活動 ( 白天交感神經活動佔優勢, 夜晚睡眠時副交感神經佔優勢 ), 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 以及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對立協調, 亦與陰陽學說有相似之處 ( 廣州中醫藥大學編委會, 2002, 頁 2); 皆呈現兩者對立 協調 平衡的狀態 劉崇余與范重英 (2000, 頁 1) 認為, 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及其整合中樞下視丘 相關中樞腦幹網狀結構 其上層中樞邊緣系統, 乃至更高中樞活動的效應, 是中醫陰陽學說之臟腑 陰陽 主體, 即臟腑陰陽本質的核心部分 劉氏與范氏並提出交感神經與內分泌系統 ( 含其整合中樞下視丘, 及上述相關中樞 ) 活動效應是各臟腑之 陽 的主體, 副交感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等活動效應是各臟腑之 陰 的主體 因此人體陽氣或陰氣的表現, 可視為在下視丘與上述中樞的整合下, 透過自律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 環核苷酸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GMP) 免疫 物質能量代謝系統等, 調控相關受器而產生各種效應, 目的為維持機體內環境的恒定 陽氣晝夜節律 中醫古籍 內經 ( 分 靈樞 素問 兩部 ) 對人體晝夜節 律有多項論述, 其提及之晝夜節律有以下 4 種 :1 陰陽消長之晝 32

45 夜節律 ;2 營衛運行之晝夜節律 ;3 五臟病之晝夜節律 ;4 經 脈氣血流注之晝夜節律 (1) 陰陽消長之晝夜節律 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認為人體陽氣 ( 各種機能活動之綜合反映 ) 晝夜變化與一年四季時氣變換有相似的消長節律 :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是氣之常也, 人亦應之 以一日分為四時, 朝則為春, 日中為夏, 日入為秋, 夜半為冬 此篇並將人體陽氣消長分為 朝 日中 夕 夜半 4 階段 : 朝則人氣始生 日中人氣長 夕則人氣始衰 夜半人氣入藏 靈樞. 營衛生會 : 日中而陽隴為重陽, 夜半而陰隴為重陰 夜半為陰隴, 夜半後而為陰衰,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而陽隴, 日西而陽衰, 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 如是無已, 與天地同紀 此段說明自然界陰陽盛衰可分為 平旦 日中 日西 夜半 4 階段, 而人體陰陽變化與之同步 素問. 金匱真言論 : 平旦至日中, 天之陽, 陽中之陽也 ; 日中至黃昏, 天之陽, 陽中之陰也 ; 合夜至雞鳴, 天之陰, 陰中之陰也 ; 雞鳴至平旦, 天之陰, 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應之 此段亦將自然界一日之陰陽消長分 4 階段, 分別為 平旦至日中 日中至黃昏 合夜至雞鳴 雞鳴至平旦, 人體陰陽變化與之相應 33

46 素問. 生氣通天論 則將人體陽氣一日變化分為 平旦 日中 日西 3 個階段 : 故陽氣者, 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氣生, 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 氣門乃閉 現代研究認為人氣晝夜節律變化與下視丘 腦垂體 腎上腺皮質軸節律相關 ( 刑玉瑞,2004, 第十三章 ) 人體生命現象節律 ( 例如體溫 呼吸 脈搏 血壓 能量代謝 ) 皆呈晝高夜低的變化, 其變動情形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 及血中 cortisol aldosterone 濃度升高平行 ( 祝恒琛,2006, 頁 198) 祝氏認為此情形符合 素問. 生氣通天論 所說之陽氣變化 ( 即上段所述之平旦人氣生, 日中陽氣隆, 日西陽氣虛 ), 並認為 ACTH cortisol 分泌情形亦符合 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之人氣生長收藏節律 ( 即上頁所述之朝則人氣始生 日中人氣長 夕則人氣始衰 夜半人氣入藏 ), 可依這兩者濃度變化作為人氣變化之客觀指標 ( 祝恒琛,2006, 頁 178) (2) 營衛運行之晝夜節律 靈樞. 營衛生會 說明人體的衛氣運行 : 人受氣於榖, 穀入於胃, 以傳與肺, 五臟六腑, 皆以受氣, 其清者為營, 濁者為衛, 營在脈中, 衛在脈外, 營周不休, 五十而復大會, 陰陽相貫, 如環無端 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 行於陽二十五度, 分為晝夜 故氣至陽而起, 至陰而止 靈樞. 衛氣行 也提到 : 故衛氣之行, 一 34

47 日一夜五十周於身, 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 夜行於陰二十五周, 周於五藏 是故平旦陰盡, 陽氣出於目 以上說明營氣與衛氣晝夜各運行 50 周 然而, 本研究認為此僅為理論上之陳述, 事實上冬 夏晝夜長短不一, 不能言營衛各行 25 度以分晝夜 靈樞. 營衛生會 指出衛氣運行造成人體陽氣的晝夜盛衰變化 : 日中而陽隴為重陽, 夜半而陰隴為重陰 故太陰主內, 太陽主外, 各行二十五度, 分為晝夜 夜半為陰隴, 夜半後而為陰衰,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而陽隴, 日西而陽衰, 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夜半而大會, 萬民皆臥, 命曰合陰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 如是無已, 與天地同紀 此段說明衛氣夜行於陰經, 夜半為陰氣最重, 之後陰氣逐漸衰退 ; 衛氣日行於陽經, 平旦陰氣盡而陽氣繼起, 日中陽氣最重, 日西陽氣衰退, 日入陽氣盡而陰氣繼起 靈樞. 營氣 說明營氣循行次第依序為 : 手太陰 手陽明 足陽明 足太陰 手少陰 手太陽 足太陽 足少陰 手厥陰 手少陽 足少陽 足厥陰 督 任共十四經 人體衛氣具有防禦外邪的功能, 故被視為屬於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 刑玉瑞,2004, 第十三章 ) 刑氏認為免疫系統的晝夜節律取決於自律神經 內分泌系統活動之節律, 不可籠統地將免疫系統節律視為衛氣節律的客觀基礎 35

48 免疫系統節律與自律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活性有關 ; 例如 : 交感神經白天興奮而免疫系統受抑制, 副交感神經夜晚興奮而免疫系統增強 ( 祝恒琛,2006, 頁 181) 祝氏指出血中白血球 淋巴球與嗜酸性球的細胞數於白天降低而夜間升高, 高峰期在 0 4 時 ; 相反地, 嗜中性球與單核球則呈現晝高夜低 祝氏認為衛氣與免疫系統功能一致, 而衛氣晝行於陽 夜行於陰, 其節律取決於自律神經 內分泌系統的節律, 即衛氣實質上可反應此系統之功能 (3) 五臟病之晝夜節律 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提到疾病於一日間的變化 : 夫百病者, 多以旦慧, 晝安, 夕加, 夜甚 並解釋如下 :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是氣之常也, 人亦應之 以一日分為四時, 朝則為春, 日中為夏, 日入為秋, 夜半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 病氣衰, 故旦慧 日中人氣長, 長則勝邪, 故安 夕則人氣始衰, 邪氣始生, 故加 夜半人氣入藏, 邪氣獨居於身, 故甚也 此段說明由於人氣晝夜消長與四季變化相應, 朝則人氣生 日中人氣長 夕則人氣始衰 夜半人氣入臟, 病情遂呈現白天病輕 夜晚病重的情形 然而, 有時疾病之一日盛衰不符合上述情況, 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解釋為 : 是不應四時之氣, 臟獨主其病者, 是必以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 以其所勝時者起也 此段說明此與四時之 36

49 氣不相應, 而是某臟單獨生較重的病, 其病情的變化, 在臟氣所勝之時會好轉, 在臟氣所不勝之時加重 ( 郭靄春,1981, 頁 317) 素問. 藏氣法時論 進一步說明五臟病變之晝夜變化 : 肝病者, 平旦慧, 下晡甚, 夜半靜 ; 心病者, 日中慧, 夜半甚, 平旦靜 ; 脾病者, 日昳慧, 日出甚, 下晡靜 ; 肺病者, 下晡慧, 日中甚, 夜半靜 ; 腎病者, 夜半慧, 四季甚, 下晡靜 此篇同時說明 :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 以勝相加, 至其所生而愈, 至其所不勝而甚, 至於所生而持, 自得其位而起 故可知此五臟病變之晝夜變化係將一日之不同時段 ( 平旦 日中 日昳 下晡 夜半 ) 配以不同屬性而分屬五臟, 再依五行生剋關係推衍而來 其關係以圖 3.1( 見次頁 ) 簡單說明之 古人將五臟配以五行屬性, 五行之間存在生剋關係 ; 五行亦可與一年之不同季節 一日之不同時段搭配, 代表陽氣於一年四季 一日不同階段的變化 以肝為例, 其五行屬性為木, 為陽氣生發之時, 故亦與一日中的 平旦 搭配 ( 天剛亮時為陽氣生發之時 ); 其餘仿此 肝屬木, 故肝病於此時慧 ( 病情好轉 ); 金剋木, 故肝病於此時甚 ( 病情加重 ); 肝病原本於 下晡 病情加重, 因水生木之故, 於此時病情可逐漸緩和 五臟病皆於本臟自旺的時段好轉, 於受剋之臟相應時段病情加重 ( 惟腎病曰 四季甚 ), 於生己 37

50 之臟相應時段病情 ( 由原先的加重 ) 變為緩和 ; 脾病 肺病則於己 所生之臟相應時段病情變為緩和, 雖然此二者稍異於其他三者, 但 仍離不開生剋關係 圖 3.1 五臟病慧甚生剋圖 註 : 此圖為本研究自製 實線箭頭 表相生方向, 虛線箭頭 表相剋方向 (4) 經脈氣血流注之晝夜節律 內經 記載經脈氣血在人體循行以一晝夜為週期, 但未提及經脈與十二時辰的配屬關係 約在宋 金 元時期, 醫學家受易學 象數學影響, 將 靈樞. 營氣 的十四經晝夜循行去除任 督二經, 並將十二經脈與十二時辰相配, 每一經脈於某一時辰處於氣血循行 38

51 最旺盛的時期 ( 刑玉瑞,2004, 第十三章 ) 例如明. 楊繼洲之 針灸大成. 手足陰陽流注論 (1601/2000, 頁 29 30) 記載十二經脈經氣循行順序始於手太陰肺經, 流注時辰為寅時 : 其始從中焦, 注手太陰 陽明 自寅時起, 一晝夜, 人之榮衛, 則以五十度周於身氣行一萬三千五百息, 脈行八百一十丈, 運行血氣, 流通陰陽, 晝夜流行, 與天同度, 終而復始也 針灸大成. 十二經納地支歌 ( 楊繼洲,1601/2000, 頁 201) 說明一日之間的十二時辰與十二經脈相配屬的關係 ( 亦為子午流注納子法理論基礎 ): 肺經與寅相配 大腸經配卯 胃經配辰 脾經配巳 心經配午 小腸經配未 膀胱經配申 腎經配酉 心包經配戌 三焦經配亥 膽經配子 肝經配丑 一日十二時辰分主不同經脈, 經脈之氣於寅時流入手太陰肺經, 卯時流入手陽明大腸經, 依此順序, 於丑時流入足厥陰肝經, 至於寅時又再流入手太陰肺經, 循環不斷而形成節律 人體陽氣隨外界環境變化而呈現晝夜消長, 內經 所述之陽氣晝夜變化可大致分為 4 個階段 : 早晨陽氣升, 中午陽氣最旺, 傍晚陽氣衰退, 夜半陽氣達到最低 五臟病之晝夜變化與此陽氣盛衰情形不符 十二經脈流注也以一日為週期, 經氣每一時辰 ( 今之 2 小時 ) 流注不同經, 使該經相應臟腑之氣旺盛 相較於陽氣代表人 39

52 體整體的機能表現, 營氣 衛氣 經脈之氣 五臟之氣僅能反映人體機能的某部分而非整體, 個別節律變化也與陽氣晝夜節律不同 陳淼和 (2008, 頁 338) 認為十二經脈搭配十二時辰有 3 處不合理 :1 十二經脈長短不同, 而脈速相同, 故各經脈流注之時間不能皆齊於一 ; 今卻將十二經脈流注時間皆計算為一時辰, 並不合理 2 經脈循環一營乃包括蹻脈 任脈 督脈流注在內, 今卻將棄剔除在外, 沒有相關時辰供此三脈流注, 亦不合理 3 人體生理乃依太陽而變動, 晝夜刻數多寡每日有別, 每日日出 日落時辰亦有差異, 故每日之時辰與太陽之對應關係無法恆一 ( 例如 : 日出並非都在 卯時 ); 將固定之時辰硬與依太陽變動之人體生理配對, 此乃最不合理處 因此陳氏認為不能以 十二時辰 規範 十二經脈 40

53 第四章 傷寒論 之六病 傷寒論 將外感分為 太陽病 少陽病 陽明病, 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 六種體質型態討論 ; 為方便起見, 本研究以 六病 或 三陽病 三陰病 簡稱之 註家多將 六病 稱為 六經, 並以經絡觀點解釋各病症狀 ; 此觀點於 欲解時 的解釋上產生矛盾 故探討 欲解時 前, 先簡介六病的含意 4.1 六病誤稱為 六經 六經 一詞首見於 素問 許多學者稱 傷寒論 六病為 六經 自北宋. 朱肱以 六經 註解 傷寒論, 並稱六病為足三陽三陰六條經絡之病, 自此以 六經 解釋此書者蜂起 ( 任添華,2002) 至今 六經 之說仍蔚為主流, 以 六經 代稱六病則成慣用法 六經 之說始於 素問 ( 余無言,1955, 頁 1) 六經 一詞首見於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之 六經為川, 腸胃為海 ; 本意原為人體經絡之概稱 ( 萬曉剛,2002) 說文解字 曰: 經者, 織也, 織物之縱線是也, 與緯相對應 ; 中醫學引用之以表述人體營衛 氣血運行之通道, 即所謂經絡或經脈 ( 萬曉剛,2001) 素問. 陰陽離合論 論經脈起止離合之道, 曰三陽 ( 太陽 陽明 41

54 少陽 ) 三陰 ( 太陰 少陰 厥陰 ), 並以 六經 作為三陽 三陰 別稱 萬氏由此推論 素問 六經 即此三陽 三陰經脈之合稱 內經 三陽三陰非單指經脈 萬曉剛 (2001) 指出 內經 所述之 三陽三陰 可分 5 類 : (1) 陰陽定量 指陽氣與陰氣之多寡 (2) 經脈命名 以三陽三陰命名, 更以手足別之, 並與相應臟腑互配, 成 12 經脈系統 (3) 標本從化 以天人相應之整體觀念論述人體與自然之關係 (4) 生理層次 依陽外陰內之觀點劃分生理層次, 三陽層次之深淺為太陽主外, 陽明主內, 少陽居於兩者之間 ; 三陰層次之深淺為太陰主外, 厥陰主內, 少陰居於兩者之間 (5) 體質稟賦 依陰陽氣血稟賦之不同, 分為太陰 少陰 太陽 少陽 陰陽和平 5 種體質 由此可知, 三陽三陰 概念在 內經 中用以指代數種不同事物, 經脈僅為其中一種 ( 簡稱為 六經, 僅指人體經脈系統而與其它含意無關 ), 故 六經 並不能涵蓋所有的 三陽三陰 由病證內容而言, 素問. 熱論 六經 只論熱證進退, 傷寒論 六病 尚論及虛證 寒證, 並具體論述辨證施治 ( 鄭曼青 林品石,2006, 頁 82) 況且 傷寒論 並未言及經絡( 余無言, 1955, 頁 1) 六病 雖同以 三陽三陰 為名, 但不等於 六經 ; 因此本研究不以 六經 代稱六病 42

55 4.2 歷代醫家對六病的認識不一 歷代醫家對六病的見解不一, 可大致分為以下 4 類 ( 鄭曼青 林品石,2006, 頁 82 83):(1) 經絡說 - 成無己等註家將三陽三陰病依足三陽經 足三陰經觀點解釋 (2) 氣化說 - 張子和與張景岳基於 素問 之 六微旨大論 及 至真大要論 所言, 認為六病以 風寒暑濕燥火 六氣為本, 三陰三陽 為標, 本標之中見者為中氣 ; 氣有餘則化生太過, 氣不足則化生不前 (3) 熱論 說 - 王叔和與劉河間以 素問. 熱論 解釋六病, 認為六病論治乃根據 熱論 推衍而來 (4) 疾病分類說 - 近代少數醫家認為六病乃外感疾病症候的分類法 發病後正氣未衰, 症候呈現亢奮之象者, 為陽證 ; 三陽病大多屬於實證 熱證 發病後正氣趨於衰弱, 症候呈現衰沉之象者, 為陰證 ; 三陰病大多屬虛證 寒證 對於第 (1) 項之經絡說, 由前一節已知此類說法乃將六病病名對應至 素問 六經 經脈名稱, 故以經絡概念解釋三陽三陰病 下一節針對以經絡解釋六病之不當處提出討論 對於第 (3) 項之 熱論 說, 前一節已提到 熱論 僅言熱證, 與六病尚言及虛證 寒證不同 第 (2) (3) 項兩種論點都以 素問 所言為根據 傷寒論 序文提及撰書時參考 素問 等書, 醫家據此以 內經 ( 分為 素問 與 靈樞 兩部 ) 角度解釋六 43

56 病 下一節對以 內經 解釋六病之根據是否有誤提出討論 對於 第 (4) 項之近代醫家說法, 列於 4.4 節 4.3 六病與經絡 內經 無關 部分醫家對於六病等同足三陽 三陰經之病提出反駁意見 由 傷寒論 之語法及序文真偽, 可知六病原與經絡 內經 無關 傷寒論 中無 經 字 日. 山田正珍 ( 公元 年 )(1789/2000) 認為六病病名乃張仲景襲用當時世人慣用之舊名, 只屬記號借用, 實際上非指經絡, 書中亦未曾提及經絡 條文中僅見 某某病 而未曾出現 某某經, 各篇標題亦稱 病 而非 經, 書中未曾出現六經的說法 ( 馬文輝,2007a) 馬氏指出太陽病所謂的 經證 之邪並不在經, 腑證 之邪亦不在腑( 經證 腑證 為後代醫家依經絡及其所屬臟腑觀點, 對太陽病進行之分類 ), 六病分證法與經絡循行及其所屬臟腑無明顯之依存關係 在外感熱病整個病理變化中, 經絡只是參與變化的一個部分, 不能單用經絡代替整個機體的病理改變 因此馬氏認為 六經 是對 傷寒論 的歪曲, 混淆經絡針灸與湯藥治療兩個不同的辨證論治體系 44

57 4.3.2 受所增註之序文旁註所誤導 宋本 傷寒論 序文述及 : 撰用 素問 九卷 八十一難 陰陽大論 胎臚藥錄 並 平脈辨證, 為 傷寒雜病論, 合十六卷 後世醫家據此認為此書繼承 素問. 熱論 的六經分證方法, 以經絡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作為辨證的根據 ( 劉渡舟, 1999, 頁 9) 又依序文之 觀今之醫, 不求思念經旨, 認為 經 指 內經 而言 部分醫家對於序文真偽提出質疑, 這些質疑可分為下列三點談論之 (1) 皇甫謐之 甲乙鍼經 序 晉. 皇甫謐 ( 公元 年 ) 著 甲乙鍼經, 皇甫氏年代與張仲景相近, 自序提到 : 伊尹以亞聖之才, 撰用 神農本草 以為 湯液, 仲景廣論伊尹 湯液 為數十卷, 用之多驗 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甚精, 皆可施用 可知皇甫謐曾親見並閱讀 伊尹湯液 與 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 兩相比對後斷言 仲景選論 是在 伊尹湯液 的基礎上 論廣 ( 錢超塵, 1993, 頁 6) 胡希恕 ( 公元 年 )( 馮世綸 張長恩,2006) 認為 撰用素問 這段序文若為張仲景所寫, 皇甫謐閱讀 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 時必然見到 若皇甫謐所見之序文已明白指出撰用 45

58 素問 等書, 不可能不尊重原作者序文, 在 甲乙鍼經 序文中非但未提及撰用 素問 一事, 反而逕自寫道 傷寒論 序文中未曾出現之 論廣伊尹 湯液 為數十卷 胡氏推斷當時皇甫謐所見之 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 並無 撰用素問 一段, 今日所見的這段序文必為後人加入 (2) 康平本 傷寒論 康平本為現存最佳 傷寒論 版本, 仍保留古代書寫格式, 書 中小字之嵌註 旁註, 以及低於正文兩格方式書寫之條文, 皆為後 人加入 撰用素問 一段於康平本中採小字嵌註方式書寫 : 乃勤求古訓 博采眾方 註撰用 素問 九卷 八十一難 陰陽大論 胎臚藥錄 並 平脈辨證 經為 傷寒卒病論 可知此 23 字為後人加入, 並非張仲景所撰 序文中 觀今之醫, 不求思念經旨 於康平本中以低於正文兩格方式書寫, 亦屬後人加入文字 (3) 序文非張仲景所作 張家駿 (2005) 認為 傷寒論 乃以臨床療效為目的, 總結臨床經驗之著作, 文中未引經據典, 並無 八十一難 胎臚藥錄 蹤影 張氏並提出 傷寒論 序文非張仲景所作之觀點 張氏指出漢代作品 史記 太史公自序 漢書 敘傳 說文解字 序 淮南子 要略 王充 論衡 自記篇皆為作者自序, 全都置於正文之 46

59 後, 未有置於正文之前者 西晉. 杜預 左傳集解 將序文置於正文之前 ( 序文是否可能經後人移置於正文之前, 不得而知 ), 但年代較晚的南朝梁. 劉勰 文心雕龍 仍將自序置於正文之後 同為漢代的張仲景卻將自序置於正文之前, 張氏認為並不合理, 故推斷序文非張仲景所作 日. 大塚敬節 (1966/2001, 頁 23 25) 亦列出日本醫家對序文作者的不同看法, 整理如下 1 認為非張仲景所作 : 中西深齋 桃井桃庵 橘南谿 原元麟 中西氏於其著作 傷寒名數解 表示秦漢以前的諸子百家, 未有於自己著作中寫序文者 2 認為前半段為張仲景, 後半段為王叔和所作 : 山田正珍 伊藤大助 以序文 思其過半 之前為張仲景所作, 夫天布五行 之後為王叔和所作 ( 大塚氏以此段於康平本低兩格書寫, 確認為後人追論 ) 3 認為全為張仲景所作 : 例如片倉鶴陵 陳淼和 (2008, 附錄六 ) 認為序文非張仲景所作, 乃後代不知名醫家所撰, 後經王叔和註解與旁註 ( 即康平本序文小字部分 ), 再經東晉. 張湛 ( 公元 年 ) 追論 ( 即康平本序文低兩格書寫部分 ), 於北宋校正時將序文之 傷寒論 改為 傷寒雜病論, 更增添 合十六卷 四字 因此, 後代中醫學家所見版本已無小字 低兩格書寫之區分, 47

60 全採正文方式書寫, 以致受到後人註解序文之影響, 誤認張仲景於 內經 基礎上作此書 金.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多以 內經 難經 觀點解說, 自此確立以經釋論的研究方向, 並成為之後研究 傷寒論 的主流派 ( 王長風, 李華安,2000) 後代醫家多從之, 而將六病病名與經絡 內經 畫上等號 4.4 近代醫家對六病的不同見解 大部分醫家遵從前人之說, 認同 六病 為經絡之病, 將太陽病視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病, 陽明病視為足陽明胃經之病, 少陽病視為足少陽膽經之病, 太陰病視為足太陰脾經之病, 少陰病視為足少陰腎經之病, 厥陰病視為足厥陰肝經之病 對於各病症狀則以經絡循行路徑 經絡所主 ( 或相表裏 ) 臟腑觀點解釋之 少部分近代醫家認為此解釋方式不妥, 而不以經絡或 內經 觀點解釋六病, 並提出不同見解, 茲摘錄於下 山田正珍之說 日. 山田正珍 ( 公元 年 ) 傷寒論集成 (1789/2000) 以表裏部位劃分 三陽病 : 太陽指表 陽明指裏 少陽指半表半裏 邪中於人, 始於太陽, 中於少陽, 終於陽明 ; 自表而裏, 自輕而重 48

61 以病情之輕重程度劃分 三陰病 : 少陰乃邪之中表, 從寒而化者 太陰乃少陰之傳入而頗重者 厥陰乃太陰之傳入而至重至急者 三陰以少陰為始, 太陰為中, 厥陰為終也 山田氏認為現今之三陽病 三陰病順序有誤 : 今三陽病將少陽置於陽明篇後, 三陰病以太陰為始者, 蓋依 素問 之舊, 竟非其本旨也 湯本求真之說 日. 湯本求真 ( 公元 年 ) 皇漢醫學 (1927/1956, 頁 44) 指出 傷寒論 為 : 闡明同一病侵入, 各因人稟賦體質有差, 導致所見證狀不同之理由, 同時設適應之治法, 不損及其體力, 使可勝藥而驅逐病毒之方術 並言 : 此書依病勢 病位分為三陽三陰六篇, 論中所言陰陽與後世醫家之空言陰陽五行大不相同 湯本氏依 傷寒論 條文 病有發熱惡寒者, 發於陽也 ; 無熱惡寒者, 發於陰也, 解釋 陽 為新陳代謝機能之病之亢進者也 ; 陰 為機能減衰之病之沉衰者也 故陽證為實證易治, 陰證為虛證而難療 先以機能之亢進 沉衰區分陰病 陽病, 再依部位區分 三陽病, 依病情輕重程度區分 三陰病 其解釋如下 : (1) 太陽者, 謂此機能亢進, 發於體表 (2) 少陽者, 發於胸腹間 49

62 (3) 陽明者, 發於腹內也 (4) 三陰者, 此機能衰減陷於腹內之名稱 太陰為最輕微, 厥陰為最嚴重, 而少陰則介乎於兩者之間 山田氏與湯本氏皆以部位劃分 三陽病, 描述部位之措詞不同而本質相同 ; 兩者對 三陰病 皆以病情之淺深劃分, 然而病情輕重之順序有異 山田氏以少陰病最輕微, 其次為太陰病 厥陰病 ; 湯本氏以太陰病最輕微, 其次為少陰病 厥陰病 惲鐵樵之說 惲鐵樵 ( 公元 年 ) 傷寒論研究 (1923/1966, 頁 13) 認為三陰三陽乃用以標病位 凡病屬陽 屬熱 屬實者謂之 三陽病 ; 屬陰 屬寒 屬虛者謂之 三陰病 先據此區分陽病 陰病, 再依部位細分 三陽病 ( 與前二位醫家相同 ), 而 三陰病 亦以部位劃分 ( 此與前二位醫家稍異 ): (1) 邪在表而熱實者, 太陽也 (2) 邪在半表裏而熱實者, 少陽也 (3) 邪入胃而熱實者, 陽明也 (4) 邪在表而虛寒者, 少陰也 (5) 邪在半表裏而虛寒者, 厥陰也 (6) 邪入胃而虛寒者, 太陰也 50

63 太陽與少陰 少陽與厥陰 陽明與太陰病位相同而實虛相對 惲氏並引日人喜多村直寬 傷寒疏義 之言 : 本經無六經字面, 所謂三陰三陽, 不過假以標表裏寒熱虛實之義, 固非臟腑經絡相配之謂也 胡希恕之說 胡希恕 ( 馮世綸 張長恩,2006, 頁 23 28) 提出六病即為 八綱辨證, 乃依症狀將疾病以陰陽劃分, 再依病位 ( 疾病症狀呈現之部位, 非病邪所在之位 ) 分為表 半表半裏 裏 陽性證為太陽病 ( 表陽證 ) 少陽病( 半表半裏陽證 ) 陽明病( 裏陽證 ); 陰性證為少陰病 ( 表陰證 ) 太陰病( 裏陰證 ) 厥陰病( 半表半裏陰證 ) 胡氏認為機體患病後呈現亢進 興奮等太過的病症, 即稱為 陽證 相對地, 機體患病後呈現衰退 抑制等不及的病症, 即稱為 陰證 其對 三陽病 三陰病 之部位劃分與惲氏相同 胡氏進一步解釋各病 : (1) 太陽病 : 患病初期機體在大腦皮質作用下, 欲將病毒從上半身廣大體表以發汗形式排出體外 因自然良能有限而不得汗出, 使表皮毛細血管充血, 以致體溫鬱於體表不得發散, 而產生 脈浮 頭項強痛 惡寒 的病理現象, 稱之為太陽病 ( 頁 455) (2) 陽明病 : 機體在大腦皮質的主導下, 將病毒驅集於腸胃之裏, 51

64 欲藉排便功能將之驅逐於體外, 因自然良能有限, 在病毒與機體相互作用下, 反致大便秘結或滯下, 而發為陽明病 ( 頁 506) 胡氏同時認為陽明病的特徵可分為 腹證 與 外證 : 病邪充實於消化管道之證候, 而表現出痛 熱 實, 為 腹證 ; 由於熱實於裏, 故迫於外而身熱, 症狀為 汗自出 不惡寒反惡熱, 為 外證 ( 頁 ) (3) 少陽病 : 半表半裏為諸臟器所在之地, 病邪鬱集於此, 往往涉及某些臟器發病 ( 頁 521) 當機體將病毒包圍於胸腹腔之間, 欲藉助該部臟器功能將病毒藉由呼吸道 泌尿系統 皮膚等處排出體外 因自然良能有限, 反使病毒蓄積於該部, 而產生發炎, 乃發為少陽病 ( 頁 ) 胡氏認為疾病傳變順序當由外而內, 先太陽病而少陽病, 而後陽明病 ; 與今 陽明病篇 置於 少陽病篇 之前的順序不同 ( 頁 242) (4) 太陰病 : 偏於虛寒的裏證, 與陽明病相對, 病位相同, 但表現為陰證 ( 頁 243) 由於機體功能沉衰, 在與病邪 病毒的相互作用下, 導致腸胃失職而發為太陰病 ( 頁 524) (5) 少陰病 : 與太陽病病位相同, 但表現為陰證 少陰病為體質虛衰, 或年老氣血俱衰, 當外邪來犯時無力與邪氣抗爭, 不能驅集大量體液於體表 ; 故為不發熱只惡寒的病理狀態 ( 頁 65) 52

65 當機體代謝沉衰達到相當程度, 體內熱能和血液受此影響而大為減弱, 營養失調而大腦亦受影響, 故呈現 脈微細, 但欲寐 ( 頁 528) (6) 厥陰病 : 與少陽病病位相同, 但表現為陰證 與其他陰證同屬虛寒, 但厥陰病為陰寒之極, 乃自裏迫虛陽上亢, 而為上熱下寒之證 少陰為虛之極 ; 厥陰為寒之極, 寒極似陰, 故反有熱候 ( 頁 538) 李克紹之說 李克紹 ( 公元 年 ) 傷寒解惑論 (1978/2006a) 解釋六病如下 : (1) 太陽 : 人體面積以膚表為最大, 故膚表之陽稱為太陽 太陽職能即為衛氣行在體表的職能, 因太陽主膚表而統榮衛, 故外邪中於膚表之後, 引起之榮 衛病理反應稱為太陽病 ( 頁 280) (2) 陽明 : 陽氣極盛之意, 也稱為盛陽 結合到人體臟腑的具體功能而言, 惟有胃腸消化道能腐熟水穀, 化生榮衛, 熱能最大 所以生理上的陽明, 實際乃指胃家, 即整個消化道, 肩負著腐熟水穀的消化作用, 以及排泄糞便的傳導作用 在健康情況下, 熱能正常, 消化 傳導皆正常, 便沒有症狀出現 ( 頁 288) (3) 少陽 : 陽氣敷布於體表以衛外, 稱為太陽 ; 盛於中焦以腐熟水 53

66 穀, 稱為陽明 除此以外, 也充斥於表裏之間, 流布於三焦上下, 生發活動, 對人體具溫煦長養的作用 陽氣的這種作用, 不亢不烈, 稱為少陽, 又稱少火 ( 頁 295) (4) 太陰 : 人體之陰, 從物質上來看有津液 精氣和榮血之分 太陰之意為盛陰, 即最多的陰, 指津液而言 津液的吸收與運送, 與脾 肺關係最密切 若將太陰結合至臟腑的功能而言, 即指脾 肺 ( 頁 ) (5) 少陰 : 陰氣較少之意 人體內有營養成分的精氣, 來源於津液, 在中醫學上將津液和與津液活動有關的脾 肺, 屬於太陰, 而把精氣和與精氣相關的心 腎, 屬於少陰 少陰實際是太陽的底面 健康時, 熱能活動在體表, 就是太陽 ; 活動在體內, 就是少陰 受邪後, 熱能充實, 反應為表熱, 為太陽病 ; 熱能不足, 反應為裏虛, 就是少陰病 ( 頁 ) (6) 厥陰 : 又稱一陰, 三陰之中的最後, 其陰氣於三陰之中為最少 ( 頁 309) 李氏以陽氣 陰氣之多寡解釋 三陽病 三陰病, 並與臟腑配對 ; 與前述醫家解釋方式不同 54

67 4.4.6 陳淼和之說 陳淼和 (2008, 附錄一 ) 認為三陽三陰為部位形層不同, 並依個人得病時的體質而呈現出不同病型 三陽三陰之部位形層為 : (1) 肩 項 背等為太陽之部位形層 (2) 頸 胸及兩脅為少陽之部位 (3) 陽明之部位居於陽位 ( 上半身為陽位, 頸背為陽, 中間為陽 ; 反之為陰位 ) 之核心內層 (4) 腹部淺層 ( 下半身為陰位, 胸腹為陰, 兩旁為陰 ) 屬太陰之部位形層 (5) 腹部深層 較下方之小腹處及兩側胯部屬少陰之部位 (6) 陰位核心內層屬厥陰之部位 陳氏並強調三陽病著於部位之淺深, 三陰病著於寒濕之多寡 六病之所化乃因由體質之差別 : 一般體質得外感化為太陽病 ; 體質偏溫者化為溫病 ; 體質偏熱者化為陽明病 ; 體質偏寒者化為三陰病 根據上述學者見解, 可知三陽病有部位深淺之不同, 病位由外至內分別為太陽 少陽 陽明, 三者發病之輕重也有別 然而這幾位學者對三陰病的見解不同, 茲分類於下 湯本氏認為三陰病為機能衰減於腹內之證, 由輕至重為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 山田氏認為三陰病由表至裏為少陰病 太陰 55

68 病 厥陰病 李氏將三陰病之陰氣由少至多分別為少陰 厥陰 太陰 ; 惲氏與胡氏則認為三者由外至裏順序為少陰病 厥陰病 太陰病, 與三陽病的病位相同而寒熱虛實互異 陳氏認為三陰病著於寒濕之多寡, 其位於腹部形層的位置, 太陰為淺層 少陰為深層 厥陰為核心內層 內經 三陽三陰 並非僅代表三陽經 三陰經脈( 六經 ), 硬將同以 三陽三陰 為名的六病解釋為 六經 並不合理 因此不應稱六病為 六經 傷寒論 序文 撰用素問 一段使人誤認此書以 內經 為基礎, 實際上該段序文非張仲景所寫, 乃後人所作 從其他學者論點, 也可知 傷寒論 與 內經 並無絕對關聯, 反與 神農本草經 湯液經法 等書關聯性較大 大部分學者以經絡觀點解釋六病並不恰當, 近代學者以其他觀點解釋六病, 內容較經絡或運氣學說合理 這幾位學者在三陽病見解上大致相同, 對三陰病看法較不一致 三陰病總體上皆與虛寒有關, 而對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的個別解釋則有異, 由於此已超出本研究主題, 暫不予以討論 56

69 第五章 傷寒論 之六病 欲解時 5.1 欲解時 條文 傷寒論 各版本 欲解時 條文見下表 5.1 各版本均來自 李順保編著之 傷寒論版本大全, 書中已使用現代標點符號, 故 未加更改 表 5.1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條文 篇名版本條文 太陽病 陽明病 少陽病 宋本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9]* 康平本 大陽病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金匱玉函經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盡未 千金翼方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盡未 注解傷寒論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宋本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至戌上 [193] 康平本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至戌上 金匱玉函經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盡戌 千金翼方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盡戌 注解傷寒論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至戌上 宋本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272] 康平本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金匱玉函經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盡辰 千金翼方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盡辰 注解傷寒論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57

70 表 5.1( 續 )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條文 篇名版本條文 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 宋本 太陰病欲解時, 從亥至丑上 [275] 康平本 大陰病欲解時, 從亥至丑上 金匱玉函經 太陰病欲解時, 從亥盡丑 千金翼方 太陰病欲解時, 從亥盡丑 注解傷寒論 太陰病欲解時, 從亥至丑上 宋本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 [291] 康平本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 金匱玉函經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盡寅 千金翼方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盡寅 注解傷寒論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 宋本 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至卯上 [328] 康平本 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至卯上 金匱玉函經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盡卯 千金翼方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盡卯 注解傷寒論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至卯上 資料來源 : 傷寒論版本大全, 李順保編著,2000, 北京市 : 學苑出版社 * 數字部分為今對宋本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至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共 10 篇, 398 條條文之通行編號 大 為 太 的古寫法( 錢超塵,1993, 頁 673), 故太陽病 太陰病在康平本皆作大陽病與大陰病 6 條 欲解時 條文在康平本皆低於正文兩格書寫, 其餘版本與正文無異 在其他版本中, 脈經 無 欲解時 條文, 康治本 ( 僅含 65 條條文, 欲解時 條文不在其中 ) 敦煌出土( 僅有 傷寒例 辨脈法, 宋本之 398 條條文皆不具 ) 者皆為殘卷, 亦無 欲解時 條文 各版本 58

71 欲解時 條文呈現型態可分為兩類, 以太陽病欲解時為例, 金匱玉函經 千金翼方 末句皆為 從巳盡未, 康平本 宋本 成本則為 從巳至未上 解 具有 解除 消除 之意, 傷寒論辭典 ( 劉渡舟,1988) 將 欲解時 解釋為邪氣可能得解的時間 上 字為 前 之意 ( 劉渡舟,1989, 頁 50) 從巳至未上 則從巳時到未時之前的這段期間, 與 從巳盡未 同指巳 午 未三個時辰 因此 欲解時 說明證屬某病的患者, 疾病痊癒或症狀好轉的時間, 發生於條文所述 3 個時辰內 圖 5.1 表示各病 欲解時 分布情形, 並將條文之欲解時段以今 24 小時制表示 圖 5.1 各病 欲解時 之時段分布 註 : 此圖為本研究自製 方格與括號內數字為今之 24 小時制時間 59

72 三陽病 欲解時 呈現接續狀態, 從少陽病 太陽病至陽明病, 自 3:00 21:00, 共計 18 個小時, 涵蓋所有白天階段 三陰病 欲解時 在夜晚且時間重疊, 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各差 2 小時 ( 一時辰 ), 三陰病 欲解時 自 21:00 7:00, 共計 10 小時 5.2 歷代醫家對 欲解時 的看法 註家對 欲解時 的解釋可大略分為 3 類 一部分醫家以天人相應之理解釋之, 一部分醫家則以經氣旺時解釋, 而部分醫家對 欲解時 真實性提出質疑 以下分別列出這 3 類解釋, 並對註家解釋之不合理處, 以及解釋中出現的 王 ( 旺 ) 時 進行討論 環境陽氣變化影響人體陽氣 曹穎甫 ( 公元 年 ) 傷寒發微 (1931/1956) 指出歷來註家解釋 欲解時 多牽涉五行衰旺 拘泥於干支生剋, 理論不通 ; 應注重天人相感之理 郭任 (2005) 認為 欲解時 乃環境因素對六病的影響作用, 即環境陽氣變化會反映於人體陽氣變化上 李克紹 傷寒論語釋 (1982) 亦以相似觀點解釋 欲解時 按上述醫家之言, 天人相感之理乃環境陽氣變化反映於人體陽氣變化上 ; 依所患各病特性不同, 環境陽氣變化有助疾病緩解之時, 即為 欲解時 此觀點與 內經 的人體陽氣變化 ( 一日分 60

73 為 3 或 4 個階段, 日出陽氣生, 日中陽氣盛, 傍晚陽氣漸衰 陰氣始生, 半夜陰氣最盛 ) 相似, 亦與現代生理學人體節律部分相似 ( 例如 : 交感神經白天佔優勢 ;cortisol 清晨量最高, 夜間低 ) 以下按六病分類列出 3 位醫家解釋 曹氏與李氏的解釋因分散書中數處, 故於其後加註出處頁數以便查找 (1) 太陽病欲解時 (9:00 15:00): 1 曹穎甫 (1931/1956, 頁 6): 人身衛氣行於表, 表虛則陽氣不能衛外 從巳至未上, 正值日中陽盛, 此時衛氣若強, 當一汗而解 蓋病之將退, 不為專恃藥力, 亦賴天時之助 2 李克紹 (1982, 頁 21): 巳午未為一日中陽氣最盛之時, 人體陽氣於此時亦相應而充沛 太陽病在外邪已衰後, 往往於此時正勝邪解 3 郭任 : 正值午前午後, 為一日陽氣最盛之時, 人體陽氣隨環境而盛於外, 有助於驅散表邪 (2) 陽明病欲解時 (15:00 21:00): 1 曹穎甫 (1931/1956, 頁 116): 日昃而陽衰, 陰氣乘之, 地中水氣為天陽蒸迫, 陽盛之時, 不能升越, 必待陽衰而始見 申至戌上乃太陰濕土當旺之時, 蓋熱盛之證, 遇陰氣而始解 2 李克紹 (1982, 頁 152): 根據 素問. 生氣通天論 日西 61

74 而陽氣已虛, 陽明本陽熱過盛, 值天陽已虛之時, 更利於緩解熱勢, 故陽明病之邪衰欲解者, 多於此時 ( 申酉戌時 ) 徹底痊癒 3 郭任 : 午後陽氣由隆盛而漸衰退, 此期間代表的環境因素具陽氣漸衰之性 陽明病為外感熱盛期, 陽熱過亢, 在裏之邪隨外在環境衰減, 利於陽明病陽熱外泄 (3) 少陽病欲解時 (3:00 9:00): 1 曹穎甫 (1931/1956, 頁 161): 寅至辰上為夜氣清寒至晨光微露之候, 人於此時意志氣清明而坦白 少陽為病, 為鬱勃不宜之氣, 得此時清平和緩之氣而調之, 而鬱勃之氣當解 2 李克紹 (1982, 頁 215): 少陽屬生發之氣, 鬱則病作, 不鬱則病解 寅卯辰三時辰, 恰為陽氣生發之時 ; 少陽病在邪衰之後, 多於此期間得天陽之助而症狀消失 3 郭任 : 為日出陽升之時, 此期間代表的環境因素具升發 舒展之性 少陽病為樞機失運 膽火上炎之證, 鬱遏之樞機可隨外在環境而舒發, 利於少陽病樞機運轉 (4) 太陰病欲解時 (21:00 3:00): 1 曹穎甫 (1931/1956, 頁 162): 太陰為病, 常以地中蒸氣為 驗 日晡所為陽微陰長之候, 地中蒸氣上升, 病濕者, 每感此氣而 加劇 亥至丑上為陰中之陰, 風靜露涼, 地中蒸氣至此概行消歇, 62

75 故太陰之病欲解, 常以此時為驗 2 李克紹 (1982, 頁 242): 凡陰病得陽則解 太陰為陰中之至陰, 陰極於亥, 陽生於子, 至丑時陽氣漸增 故太陰病自癒, 多於亥至丑時 3 郭任 : 為陰極陽還之時, 此期間環境因素具陰消陽長 陽從內生之性 太陰病為脾虛陰寒之證, 外在環境有助消除中寒 恢復脾胃氣血 (5) 少陰病欲解時 (23:00 5:00): 1 曹穎甫 (1931/1956, 頁 ): 自子至寅上, 天光漸極昏黑, 陽氣益復歛束, 乃晦極將明, 陰極轉陽之大機 少陰病症狀為昏闇 獨陰之象 ; 今以晦極將明 寒極將回之證, 必於晦極將明 寒極將回驗之 故必從子至寅上不見昏闇陰寒之象, 方信為欲解 否則日之方中, 陽氣甚隆, 寒病遇此何嘗不稍稍和暖, 然天陽一過, 而證情如故矣, 豈可恃為欲解乎 2 李克紹 (1982, 頁 248): 子為陽生之時, 至寅而陽氣漸盛, 陽長而陰消, 故少陰病解於子至寅時 3 郭任 : 為陽氣生長之時, 此期間代表的環境因素具陽氣恢復而漸長之性 少陰病為心腎陽衰之證, 環境有助於消除全身陰寒 恢復陽氣與生機 63

76 (6) 厥陰病欲解時 (1:00 7:00): 1 曹穎甫 (1931/1956, 頁 ): 厥陰病為寒盡陽回之證 卯上屬黎明, 為天光出發 陰盡陽回之候 丑在夜半, 當陽回半子之後, 屬陰中之陽 嗣是由寅而卯, 雖日未見光而陽氣已動, 設厥陰寒證當此微陽漸轉之時, 手足之厥漸和, 脈之沉弦者漸浮, 或有微熱而渴, 其脈反弱, 或脈來轉數, 有微熱而汗出, 皆為向愈之微 ; 為其病氣漸微, 正氣隨天光而外出也 故病者夜半或黎明神色清湛, 即去愈期不遠 2 李克紹 (1982, 頁 281): 凡厥陰病, 風火之邪, 內鬱則病進, 外出則病退 丑至卯是少陽生發之時, 厥陰病多乘此時, 風火外出而解 3 郭任 : 比少陽陽生之時提前一個時辰, 此期間環境因素具陰盡陽生之性 厥陰病為外感末期, 為全身性急性虛衰證, 環境有助於厥陰經氣得漸生的自然之氣相助, 使陰陽交通 正氣漸復 於氣旺之時痊癒 金.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1172/2006), 清. 尤在涇 傷寒貫珠集 (1729/1999), 清. 吳謙 醫宗金鑑 (1742/1974) 皆以氣王 ( 旺 ) 之時解釋 欲解時 邢錫波 傷寒論臨床實驗錄 (1984) 亦具類似看法, 認為凡疾病之向癒, 必在其氣旺之時, 氣旺則抵抗 64

77 力強, 而邪易消退 劉渡舟 傷寒論校注 (1989, 頁 175) 認為三陽病欲解時, 在於經氣自旺 ; 三陰病欲解時, 在於陽氣來復 以下按六病分類列出上述醫家解釋 ( 王 即 旺 之意; 成氏 尤氏作 王, 參考之吳氏版本 邢氏作 旺, 未改字而照錄, 故以下出現 王 旺 二字 ) (1) 太陽病 1 成無己 (1172/2006, 頁 485): 巳為正陽, 則 ( 此時 ) 陽氣得以復 以陽行也速, 陰行也緩 ; 陽主於晝, 陰主於夜 陽三經解時, 從寅至戌, 以陽道常饒 ; 陰三經解時, 從亥至卯, 以陰道常乏 內經 曰: 陽中之太陽, 通於夏氣 ; 則巳午未太陽乘王 2 尤在涇 (1729/1999, 頁 15): 太陽經為諸陽之長, 巳午未時為陽中之陽, 太陽病解從巳至未 ; 陽受病者, 必陽氣充而邪乃解 3 吳謙 : 凡病欲解時, 必於其行氣之旺 太陽, 盛陽也 ; 日中陽氣盛, 故巳午未之旺時而解 4 劉渡舟 (1989, 頁 50): 從巳至未上 為太陽經氣自旺之時, 此時抗拒邪氣之力最為充盛, 故為欲解之時 (2) 陽明病 1 成無己 (1172/2006, 頁 528): 以胃為陽土, 王於申酉戌, 向王時是為欲解 65

78 2 吳謙 : 凡陽明病, 無論在經在府, 必乘其旺時而解 申酉戌, 陽明旺時也 ; 經氣旺則邪氣自退, 故解也 3 邢錫波 (1984, 頁 190): 刑氏引舒馳遠之說 申酉戌, 陽明之旺時, 凡病欲解之時, 必從經氣之旺, 以正氣所得旺之時, 則能勝邪故病解, 認為實際上陽明證病勢加重, 亦多在此時 ; 因經氣較旺與邪相爭, 爭而能勝, 則霍然而解 ; 爭而不勝, 則邪氣發展 4 劉渡舟 (1989, 頁 150): 陽明之氣旺於申酉戌, 得其時則氣旺, 抗邪有力而病欲解 (3) 少陽病 1 成無己 (1172/2006, 頁 541): 內經 曰: 陽中之少陽, 通於春氣 ; 寅卯辰少陽太王之時 2 尤在涇 (1729/1999, 頁 66): 少陽, 膽木也 ; 從寅至辰為木旺之時, 故其病欲解必於是三時 3 吳謙 : 寅卯辰, 木旺之時也 經云 : 陽中之少陽, 通於春氣 故少陽之病, 每乘氣旺之時而解, 經氣之復, 理固然也 4 邢錫波 (1984, 頁 230): 少陽之時為日出而陽氣微之時, 寅卯辰屬少陽之時, 故少陽病欲解, 每多值本經當旺之時 5 劉渡舟 (1989, 頁 172): 少陽甲木旺於寅而盛於卯, 得其時則氣旺, 抗邪有力而病欲解 66

79 (4) 太陰病 : 1 成無己 (1172/2006, 頁 542): 脾為陰土, 王於丑亥子, 向王故為欲解 2 尤在涇 (1729/1999, 頁 71): 六經邪解, 必於其經王之時 太陰者, 土也, 土王於辰戌丑未, 而獨於亥子丑時解者, 脾為陰土, 應王於陰, 故其病欲解時, 必從亥至丑上 3 吳謙 : 邪之解也, 必於所旺之時 亥子丑, 乃太陰所旺之時也 ; 當此旺時, 故邪不能勝而自解也 4 邢錫波 (1984, 頁 234): 亥子丑三時, 為太陰盛旺之時, 太陰得時令之補助, 則臟氣充盛而抗病力加強, 故於亥子丑時其病勢衰減, 有向癒之趨向者, 每於此時愈 (5) 少陰病 : 1 成無己 (1172/2006, 頁 544): 陽生於子, 子為一陽, 丑為二陽, 寅為三陽, 少陰解於此者, 陰得陽則解 2 尤在涇 (1729/1999, 頁 78): 少陰, 水臟也 ; 少陰之病, 陰邪水王於子, 而陽長於寅 少陰病欲解, 從子至寅上者, 陰氣待子而王, 而陰邪得陽則解 3 吳謙 : 子丑寅, 陽生漸長之候也 ; 病在少陰而解於陽生之際, 所謂陽進則陰退, 陰得陽而邪自解也 67

80 4 邢錫波 (1984, 頁 242): 凡傷寒向癒之時間, 必在其所旺 之時, 而少陰病解於子時至寅時, 以陽氣生於子, 陽長而陰消, 即 陰得陽而解之意 (6) 厥陰病 : 1 成無己 (1172/2006, 頁 552): 厥陰, 木也, 王於卯丑寅, 向王故為解時 2 尤在涇 (1729/1999, 頁 84): 厥陰屬風木之臟, 寅卯為木王之時, 臟氣勝而邪氣解, 如三陽及太少二陰之例 3 吳謙 : 丑寅卯三時, 厥陰風木乘旺之時也 ; 正氣得其旺, 則邪自退, 故病解 4 邢錫波 (1984, 頁 271): 古人認為六經各有所旺之時, 少陽旺於寅卯, 自丑至卯為陰盡陽生之時, 厥陰解於丑卯之時, 因厥陰與少陽為表裏之臟, 厥陰病解, 得少陽之氣輔助, 其抗病之能力可以增強, 故欲癒 上述醫家的看法, 部分與第一類天人相感之理相似, 以生理機能旺盛而助於病癒解釋之 ( 例如對太陽病的解釋 ) 然而採此說之醫家解釋上 ( 相較於第一類醫家 ) 簡略許多, 解釋中常出現五行 ( 木 火 土 金 水 ), 同時以 經 稱之 ( 例如 太陽經氣 六經 經王之時 ), 易與 經絡 之氣 ( 十二經脈氣血循環搭 68

81 配十二時辰 ) 混淆 再者, 其解釋將 六病 與經絡混淆 ( 例如成 無己 尤在涇太陰病的解釋出現 脾為陰土 ), 遂以經脈所屬臟腑 該臟腑五行屬性解釋六病 欲解時 小節討論此解釋矛盾處 對 欲解時 持存疑看法者 日. 山田正珍於 傷寒論集成 (1789/2000) 引劉棟之說, 認為 欲解時 屬後人所言 余無言於 傷寒論新義 (1955, 頁 13) 對 欲解時 真實性提出質疑 : 六經之傳尚無定軌, 病之自解豈可準時以計而無錯誤耶? 胡希恕( 馮世綸 張長恩,2006, 頁 122) 認為張仲景理論體系旨在依患者症狀辨證論治, 對病情變化與預後亦根據症狀反應, 書中沒有以時間 五運六氣推衍病情變化者 ; 欲解時 系為後人之言, 僅供參考而不可拘泥 註家解釋部分矛盾 成無己 注解傷寒論 (1172/2006) 將 六病 視為足三陰三陽經之病 ; 劉渡舟 傷寒論臨證指要 (1999, 頁 9) 表示 傷寒論 繼承 素問. 熱論 六經分證方法, 以經絡臟腑的生理 病理變化作為辨證根據, 並認為太陽即足太陽膀胱經 陽明即足陽明胃經 成氏與劉氏以經絡觀點看待六病, 在解釋 欲解時 條文時, 卻不以經絡循行時辰, 而以人體陽氣盛衰解釋, 前後理論不一致 69

82 按經絡循行氣血流注時辰, 足太陽膀胱經應旺於申時, 足陽明胃經旺於辰時, 足少陽膽經旺於子時, 足太陰脾經旺於巳時, 足少陰腎經旺於酉時, 足厥陰肝經旺於丑時 其中僅有足厥陰肝經所旺之丑時, 符合厥陰病 欲解時 之丑 寅 卯時, 其餘皆與 欲解時 所述不符 劉氏所說之 從巳至未上為太陽經氣自旺之時, 依其主張太陽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觀點而言, 太陽經氣自旺之時 應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申時, 而非從巳時至未時 依人體陽氣盛衰之觀點, 太陽為一日之中陽氣旺盛的時期, 古人認為當在巳時至未時這段期間 劉氏將太陽病視為足太陽經之病, 故以太陽 經氣 稱之, 卻以人體陽氣旺盛之太陽時期解釋之, 將兩種說法混淆 以經絡觀點解釋六病, 與條文中之欲解時辰產生矛盾 若六病實際上為足六經之病, 則各病 欲解時 也應以經絡循行所旺時辰解釋 ( 但結果與條文之 欲解時 不符 ), 而持經絡觀點的醫家在此卻不以經絡角度解釋, 足見經絡觀點無法完整解釋六病 註家所謂的王時 王, 為盛之意 ; 王時 即 旺時 註家常以太陽王時 病解 於所王之時等解釋 欲解時 根據上所列成無己說法, 太陽 旺 於巳午未時 陽明 旺於申酉戌時 少陽 旺於寅卯辰時 太 70

83 陰 旺於亥子丑時 少陰 旺於子丑寅時 厥陰 旺於丑寅卯時 ; 故這些時段有助於該病痊癒 後代醫家大多以相同方式解釋 此解釋法乃將 三陰三陽, 代表不同的陰陽盛衰情形的這六個名稱, 與外界大自然陰陽變化作階段對應 部分醫家又加入五行 ( 例如 厥陰木也 少陽甲木旺 ) 解釋 然而, 此解釋方式流於名詞上的分類與配對, 以致可將五行 春夏秋冬也一併納入配對, 卻未從六病內容進行探討 古代常用 陰陽 對事物進行分類, 再細分可得 三陰三陽, 可將之視為符號或代號而廣泛應用於事物屬性的分類 六病以三陰三陽命名或有其用意, 但不應將之過度引申及擴大解釋 六病若不以三陰三陽命名, 改以其他符號代之, 名稱不同而病的本質未變 ; 在此情況下, 部分醫家的解釋則變得不知所云 故只圍繞各病 代號 而非就其內容所作的解釋並不合宜 5.3 欲解時 條文非出於張仲景 由康平本所保留之古代書寫格式, 以及分析此書 欲解 一詞 使用情形, 可知 欲解時 條文並非張仲景所作 康平本為低兩格書寫 欲解時 條文在康平本以低於正文兩格方式書寫, 其餘版本 71

84 皆列為正文 康平本較其他版本而言, 其書寫格式保有古代樣式, 以低兩格方式書寫之條文皆為後人所增 由此可知, 現今所見的六 病 欲解時 條文並非出自於張仲景 張仲景不使用 欲解 一詞 傷寒論 中描述疾病將痊癒的用字, 除了 解 之外, 尚有 愈 差 以及 已 經與康平本 宋本子目比對後, 論中 欲 解 一詞皆屬後人所加入, 並非此書原有用法 (1) 欲解 一詞皆為後人加入 宋本共出現 16 次 欲解, 分別出現於 辨脈法 太陽病 陽明病 與 少陰病, 以及前述之各病 欲解時 關於此書出 現 欲解 一詞的條文, 見表 5.2 表 5.2 傷寒論 之 欲解 條文 篇名宋本康平本 辨脈法問曰 : 傷寒三日, 脈浮數而微, 病人身涼和者, 何也? 答曰 : 此爲欲解也, 解以夜半 脈浮而解者, 濈然汗出也 ; 脈數而解者, 必能食也 ; 脈微而解者, 必大汗出也 脈陰陽倶緊者, 口中氣出, 唇口乾燥, 踡臥足冷, 鼻中涕出, 舌上胎滑, 勿妄治也 到七日以來, 其人微發熱, 手足温者, 此爲欲解 脈陰陽倶緊, 至於吐利, 其脈獨不解, 緊去入安, 此爲欲解 若脈遲至六七日不欲食, 此爲晩發, 水停故也, 爲未解 食自可者, 爲欲解 病六七日, 手足三部脈皆至, 大煩而口噤不能言, 其人躁擾者, 必欲解也 若脈和, 其人大煩, 目重瞼内際黄者, 此欲解也 無 72

85 表 5.2( 續 ) 傷寒論 之 欲解 條文 篇名宋本康平本 太陽病 [9]*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23] 太陽病, 得之八九日, 如瘧状, 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 脈微緩者, 爲欲愈也 ; 脈微而惡寒者, 此陰陽倶虚, 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 面色反有熱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癢, 宜桂枝麻黄各半湯 ( 子目 : 太陽病, 八九日如瘧状, 熱多寒少, 不嘔, 清便自可, 宜桂枝麻黄各半湯 第十 ) [41] 傷寒心下有水氣, 咳而微喘, 發熱不渇, 服湯已渇者, 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龍湯主之 ( 子目 : 傷寒心下有水氣, 咳而微喘, 發熱不渇, 小青龍湯主之 第十一 ) [44] 太陽病, 外證未解, 不可下也, 下之爲逆, 欲解外者, 宜桂枝湯 ( 子目 : 太陽病, 外證未解, 不可下也, 下之爲逆, 解外宜桂枝湯 第十四 ) [79] 傷寒五六日, 大下之後, 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未欲解也 梔子豉湯主之 ( 子目 : 傷寒五六日, 大下之, 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梔子豉湯主之 第四十 ) [109] 傷寒發熱, 嗇嗇惡寒, 大渇欲飮水, 其腹必滿, 自汗出, 小便利, 其病欲解, 此肝乘肺也, 名曰横, 刺期門 [110] 太陽病, 二日反躁, 凡熨其背, 而大汗出, 大熱入胃, 胃中水竭, 躁煩必發讝語 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 此爲欲解也 ( 後省略 ) [140] 太陽病, 下之, 其脈促, 不結胸者, 此爲欲解也 脈浮者, 必結胸 脈緊者, 必咽痛 脈弦者, 必兩脅拘急 脈細數者, 頭痛未止 脈沉緊者, 必欲嘔 脈沉滑者, 協熱利 脈浮滑者, 必下血 低兩格書寫 小字嵌註小字旁註小字旁註 ( 同 ) b c 低兩格書寫小字嵌註小字旁註 a 73

86 表 5.2( 續 ) 傷寒論 之 欲解 條文 篇名宋本康平本 陽明病 [193] 陽明病欲解時, 從申至寅上 低兩格書寫 [208] 陽明病, 脈遲, 雖汗出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腹滿而喘, 有潮熱者, 此外欲解, 可攻裏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 此大便已鞕也, 大承氣湯主之 ; 若汗多, 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 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胃氣, 勿令至大泄下 大承氣湯 ( 子目 : 陽明病, 脈遲, 汗出不惡寒, 身重短氣, 腹滿潮熱, 大便鞕, 大承氣湯主之 若腹大滿不通者, 與小承氣湯 第二 ) 少陽病 [272] 少陽病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太陰病 [275] 太陰病欲解時, 從亥至丑上 小字旁註 ( 康本 手足濈然汗出者 旁註小字為 汗出者, 此大便已鞕也 ) 低兩格書寫低兩格書寫 少陰病 [287] 少陰病, 脈緊, 至七八日自下利, 脈暴微, 手足反温, 脈緊反去者, 爲欲解也, 雖煩下利, 必自愈 低兩格書寫 [291] 少陰病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 低兩格書寫 厥陰病 [328] 厥陰病欲解時, 從丑至卯上 低兩格書寫 資料來源 : 傷寒論版本大全, 李順保編著,2000, 北京市 : 學苑出版社 * 數字部分為今對宋本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至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共 10 篇 398 條條文之通行編號 a 低兩格書寫 : 左方宋本條文在直書 ( 李順保 傷寒論版本大全 已為改橫書 ) 的康平本中以低於正文兩格方式書寫 b 小字嵌註 : 左方宋本條文劃有底線部分在康平本中以小於正文字樣出現在條文中, 例如 : 一日二三度發 註脈微緩者, 爲欲愈也 ; 脈微而惡寒者, 此陰陽倶虚, 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 面色反有熱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c 小字旁註 : 左方宋本條文劃有底線部分在康平本中以小於正文字樣並列於條文旁, 例如 :, 咳而微喘, 發熱不渇, 服湯已渴者, 此寒去欲解 康平本無 辨脈法, 三陽三陰病各篇條文與康平本比對後, 除第 條之外, 其餘含 欲解 一詞的部分皆屬於註解 ( 小字旁註或嵌註 ) 或屬於後人增入條文 ( 低兩格書寫 ) 第 44 條 欲解外者 實應視為欲 解外 者而非 欲解 外者, 故此條可排除 74

87 不論 第 79 條宋本與康平本相同, 但對照宋本子目, 可發現子目中並無 欲解 字樣 子目僅見於宋本, 置於 太陽病上 至 發汗吐下後 各篇之前, 其內容為該篇中含有湯方的條文並予以編號 因宋本前已有卷一至卷十的目錄 22 篇, 相對於目錄而言, 置於這 18 篇前的小目錄則稱為子目 ( 錢超塵,1993, 頁 428) 據錢氏考證, 子目當撰於隋代, 作用為統計方證法條, 也可便於尋找後人增補條文 欲解 條文中有 5 條含有湯方 ( 包含前述之第 條 ), 可與子目相互比對, 然而這 5 條條文中的 欲解 字樣, 在子目中皆不存在 由此推測這 5 條條文的 欲解 一詞為後人加入, 非 傷寒論 原文 關於 辨脈法 的作者, 歷代醫家有認為此篇出於王叔和, 亦有認為此篇為張仲景所作 ( 錢超塵,1993, 頁 ) 故在此對 辨脈法 持保留態度, 不予以討論 其餘 15 條 欲解 條文經與康平本 宋本子目比對, 可知含有 欲解 一詞的部分為後人加入 意即以 欲解 描述疾病痊癒並不屬於 傷寒論 用法 (2) 辨脈法 的病解時段與 欲解時 不符 辨脈法 有兩段與病解時間有關 : <1> 問曰 : 傷寒三日, 脈浮數而微, 病人身涼和者, 何也? 答曰, 75

88 此爲欲解也, 解以夜半 脈浮而解者, 濈然汗出也 ; 脈數而解者, 必能食也 ; 脈微而解者, 必大汗出也 <2> 問曰: 凡病欲知何時得, 何時愈? 答曰 : 假令夜半得病者, 明日日中愈 ; 日中得病者, 夜半愈 何以言之? 日中得病夜半愈者, 以陽得陰則解也 ; 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 以陰得陽則解也 第一段提出傷寒三日, 脈浮數而微, 有解於半夜的情形 第二段提出夜半得病者日中癒, 日中得病者夜半癒 傷寒三日, 脈浮數而微, 此為太陽病症狀, 後又說明 解以半夜 ; 與太陽病欲解時條文 從巳至未上 (9:00 15:00) 不一致, 時間一為半夜, 一為白天 辨脈法 與六病之 欲解時 都屬後人追論, 這二者於太陽病痊癒時段呈現矛盾 (3) 時段描述方法不同 傷寒論 中僅 6 條 欲解時 條文使用十二地支 ( 例如 : 太陽病欲解時之 從巳至未上 ) 其餘與時間相關條文有第 30 條 : 夜半手足當溫, 兩腳當伸 ; 夜半陽氣還, 兩足當熱 ( 在康平本為低兩格書寫, 非出於張仲景, 故此條不討論 ) 第 61 條乾薑附子湯證 : 晝日煩躁, 不得眠, 夜而安靜 第 145 條熱入血室 : 晝日明了, 暮則譫語 另外尚有 時時 時有 數條 76

89 除 欲解時 條文之外, 上述條文與時間相關的敘述如下 : 夜 暮 晝日 日晡 前三者籠統地泛指某時間, 而非明具有明確起訖點的時段, 亦非指特定時辰 ; 推測 日晡 用法同此 然而, 欲解時 卻明確指出 3 個特定時辰, 與上述用法不同 異於漢代十二辰表示法 以太陽病欲解時為例, 其時間表示為 從巳至未上, 註家解釋為從巳時至未時 此表示法異於與漢代十二辰紀時慣用之 日加巳 時加未 ( 附錄二, 第 頁 ) 再者, 漢代流行十六時制, 以 平旦 日出 等為時段名稱, 十二辰紀時法雖然存在但不流行 ( 附錄二, 第 頁 ) 欲解時 條文的時間表示方式有以下幾個疑點:1 當時流行十六時制, 而非十二時辰 2 當時十二時辰主要以 日加某 時加某 形式表示, 少見以 某時 表示 此處既不以 從日加巳至日加未 的方式表示, 也不以 從巳時至未時 的方式表示, 而以 從巳至未上 表示, 異於漢代文獻及簡牘所見用法 3 傷寒論 對時間採概略描述 ( 例如 : 晝日 暮 ), 不具明確起訖點, 而 欲解時 卻明確指出特定時辰 由以上對時段描述方式的差異, 可知 欲解時 條文表示方式異於當時慣用法, 也異於 傷寒論 其他用法 據此推斷 欲解時 77

90 條文不屬於 傷寒論 原有條文 綜合本節的討論, 由康平本的書寫格式可知 6 條 欲解時 條文為後人加入 ; 比對康平本 宋本子目, 更發現書中 欲解 一詞皆為後人所加, 即 傷寒論 原無 欲解 用法 欲解時 條文的十二辰表示法異於漢代慣用法, 也異於書中其餘時間表示方式 因此 欲解時 條文非 傷寒論 原文, 為後人加入 後代醫家所見版本已將 欲解時 條文列為正文 傷寒論 至今仍為中醫經典, 對於 欲解時 條文, 學者大多據此肯定此書早具時間醫學思想, 卻未探討條文來源的真實性, 亦未對一千多年前的條文內容正確性進行檢驗, 而欲直接應用於臨床時辰治療 5.4 欲解時 的實用性有疑義 古代醫家在長期觀察與實踐中, 累積許多心得並發展成理論, 後代醫家則在前人基礎上繼續實踐與修正 因此書中記載的疾病變化與症狀, 以及臨床實踐的治療心得與方法, 可能來自許多前人的知識累積, 故至今仍然適用 欲解時 條文雖然非出於張仲景, 若其內容亦來自古代醫家長期觀察所得, 能反映當代人得病後之疾病變化規律, 仍具有參考價值 古今地域氣候 生活習慣不同, 古今人體節律差異性如何不得而知, 或可藉由現代研究探討今人之疾病變化規律, 以現今之六病 78

91 欲解 時段與古代觀察所得時段相比較, 除對流傳一千多年的條文內容進行校正之外, 亦可將現今之六病 欲解 時段應用於新興起之中醫時辰治療 然而, 尚未有相關研究進行, 因此本研究無法以現代研究結果討論 欲解時 條文內容是否符合臨床 僅能從臨床觀察之可能性 醫案記載之病癒時段推測條文內容是否合理 從 欲解時 臨床觀察之可能性, 與醫案所載之服藥後痊癒的時間並非都落於 欲解時, 以及 欲解時 為何佔 3 個時辰這 3 方面探討, 欲解時 條文內容可能非來自臨床觀察, 而是由古代所流行的數術思想推衍而得 欲解時 臨床觀察之可能性 若條文所述之各病欲解時段來自於臨床長期觀察, 即使條文非 傷寒論 原文, 仍具參考價值 從古代醫家如何觀察疾病痊癒時段的角度考量, 發現 欲解時 條文所列的時段部分落於夜晚睡眠時期, 此時在疾病痊癒的觀察與認知上較困難, 不易明確指出該病痊癒於睡眠中的某個時辰 (1) 不藥而癒與服藥而癒 疾病痊癒有兩種情形, 一為接受治療而痊癒, 一為未接受治 療, 靜待人體機能恢復而自然痊癒 以下針對患者 不藥而癒 與 79

92 服藥而癒 兩種情況下, 醫師如何獲得疾病痊癒時段的資訊, 以 及所獲得資訊與 欲解時 條文所列時段的差異進行討論 <1> 不藥而癒之個案來源 若患者得病後未尋求醫師治療而選擇聽其自癒, 則醫師無法得知該名未就診患者 ( 若兩人不熟識 ) 的病癒時段 只有在醫師本身或親友得病, 並選擇不服藥而聽其自癒的情況下, 才能觀察疾病不藥而癒的時段 由於須從個案症狀辨病 ( 否則僅有病癒時間也無用 ), 因此若非親自見到個案, 而是由他處聽來的資訊, 難以確保辨病正確性 故個案來源應為醫師本身或其親友 歷代醫案多為記述患者接受治療的始末, 因此鮮有關於不藥自癒的記錄, 故後代醫師僅能自行觀察不服藥的病癒時段, 而不容易從他人著作中獲得資訊 傷寒論 提及誤治而致壞病, 係出於醫師誤診 不藥而癒的個案在正邪紛爭中, 有利於醫師觀察其過程 當醫師觀察相當數量的不藥而癒個案, 依所呈現的症狀辨病, 再歸納各病的痊癒時段, 或許可以發現六病痊癒時段的趨勢或規律性 然而, 當陽明病失治而演變至性命危急之際, 醫師任病人惡化而僅圖觀察其過程, 委實不合臨床 80

93 <2> 服藥而癒的時間 若患者得病後接受治療 ( 傷寒論 之治療方式為服藥), 醫師可追蹤患者服藥後的情形, 以及症狀解除時段 服藥而癒 與 不藥而癒 的痊癒時間代表含意不同 在 不藥而癒 的情形下, 可較詳實觀察到人體與疾病相互抗爭的演變過程, 參與的因素有 個案的身體狀況 ( 體質 ) 疾病 以及 外在環境 機體與病邪對抗而產生相關症狀, 再加上外在環境變化造成體內相應的生理反應 ( 例如 : 與晝夜變化同步之生理節律, 氣候因素所引發的生理變化 ); 此時觀察的症狀變化不受藥物等 人為 因素影響, 可以展現症狀發作的節律性, 症狀的好轉或加重也可適當反應人體的陽氣變化 在 服藥而癒 的情形下, 症狀的好轉當發生於服藥後的某段時間之內, 因此病癒時間與服藥時刻有關 在服藥時刻不統一的情況下, 不容易觀察到一致的病癒時間 由動物實驗可知方劑於服用後有一定的作用時間 例如太陽病方劑 麻黃湯 於大鼠身上的發汗作用在 1.96 小時達到高峰, 半衰期為 2.54 小時 桂枝湯 於家兔身上之降溫作用在 30 分鐘內可使體溫恢復正常, 在 60 分鐘達到降溫之最大值 陽明病之方劑 大承氣湯 用於家兔腸套疊模型研究, 於腸內加入此方劑後 15 81

94 分鐘可使腸套疊全部還納 ( 周海平 孔增科 王永梅,2005, 頁 ) 在此並非要將人體與動物模式劃上等號, 僅藉這些數據說明方劑的作用當於服藥後幾小時內展現 若患者服藥時刻不同, 症狀緩解的時間也就不同, 因此醫師所觀察之 服藥而癒 的時段隨之不同 在此情況下, 不容易歸納出六病之 欲解時, 觀察到的病癒時間並非反映人體節律變化 搜尋醫案對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的記載 ( 見附錄三, 第 179 頁 ), 可知 傷寒論 方劑在對證使用下見效頗速, 短時間內可使症狀消除, 而非拖延至 欲解時 的 3 時辰才痊癒 由收錄之醫案發現, 即使同為某方劑之適應證, 在個體差異下, 服藥後症狀消除所花時間不同 例如同為太陽病之 大青龍湯 證 ( 見附錄三, 第 179 頁 ), 余無言的醫案 ( 例 1) 服藥後約半小時汗出 ( 服藥至病癒共花 2 小時 10 分鐘 ), 張錫純的醫案 ( 例 3) 服藥後 5 分鐘即汗出 陽明病之 承氣湯 證, 張錫純的醫案 ( 例 1) 服大承氣湯後 3 小時大便通下而癒, 張氏的另一醫案 ( 例 2) 服調胃承氣湯 2 次, 於第 2 次服用後 2 小時大便通下而癒 由於個體差異 ( 體質不同 ), 即使同患太陽病, 表現症狀亦有輕重之別 在服用相同藥物後的反應, 以及服藥後至病癒所花費時間也不同 因此在 服藥而癒 的情況下, 疾病痊癒時間不容易產 82

95 生規律性, 據此可知各病痊癒時間的規律性當發生在 不藥而癒 的情況下 先前已提到, 醫師欲獲得 不藥而癒 的資訊, 較可行方式為觀察自身或親友患病後 ( 不接受治療 ) 的痊癒時段 除了已提到的陽明病有時會發展至病況危急, 未必能安然渡過而自癒 ; 再者, 個案來源有限, 亦無前人相關之臨床觀察紀錄可參考, 使得醫師要憑個人之力完成一定數量的觀察, 並能歸納得到六病自癒的時段, 有相當的困難度 本研究據此認為 欲解時 條文出自於古代醫師臨床觀察所得之可能性很低 依 欲解時 條文所列的時段來看, 部分時段位於半夜, 正值睡眠時期, 若患者當時已入睡, 醒後不可能於指出病癒於某特定時辰 部分 欲解時 時段與睡眠時間重疊, 不易由臨床觀察得到該病癒時段, 以下對此進行說明與討論 (2) 病解於睡眠期間無法指出確切時段 <1> 病解與否只有患者清楚 病解於某時段, 意謂患者於進入該時段之後, 原有症狀消除而病癒, 或症狀原本應於該時段出現或加重, 而今卻無症狀出現 傷寒論 所載的六病症狀多屬患者自覺症狀, 異於現代醫學藉由檢測數據判讀疾病 因此疾病好轉 症狀消除與否患者本身有最直接的感受, 旁人僅能從外在可察覺的症狀 ( 例如發熱 足冷 ) 推測疾病的變化, 而患者自覺症狀 ( 例如腹滿 心煩 ) 則不易由旁人得知 83

96 因此患者入睡後, 不論是患者本身或他人, 均無法確定疾病是否已於此時痊癒 如果患者夜間因故不能入睡, 才有可能得知半夜的病情變化 因此欲知六病痊癒時段, 當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 患者察覺症狀於某時段好轉或消除, 再將此訊息傳達給醫師 <2> 欲解時 部分時段與睡眠時間重疊而不易觀察 當病解於非睡眠期間, 例如太陽病 欲解時 (9:00 15:00) 以及陽明病 欲解時 (15:00 21:00), 這期間內患者大多保持清醒, 能察覺症狀變化 若患者夜間仍正常入眠, 當該病實際上於睡眠間的某時辰痊癒, 因患者當時已入睡而無法立即自覺, 須至白天醒後才會察覺病癒 患者僅能推測病痊癒於入睡至清醒這段期間內, 無法正確指出真正病解時辰 然而, 條文所列之少陽病 太陰病 少陰病以及厥陰病的 欲解時 都有部分時段與一般人睡眠時間重疊 假設患者睡眠時間為 23:00 7:00, 只要於這段期間內痊癒, 不論得何種病, 醒後所得的推測皆為病解於 23:00 7:00 之間 在上述睡眠時間假設下, 除了太陽病與陽明病之外, 其他 4 病的 欲解時 都有部分時段與睡眠時間重疊 :1 太陰病 欲解時 之子 丑時 (23:00 3:00 ); 2 少陰病 欲解時 之子 丑 寅時 (23:00 5:00);3 厥陰病 欲解時 之丑 寅時 (1:00 5:00); 84

97 4 少陽病 欲解時 之寅 卯時 (3:00 7:00) 雖然該病實際上於這些時辰痊癒, 但醫師無法由患者處得到以上資訊, 僅能得知病解於 23:00 7:00 之間 因此在患者夜間仍然正常入睡的情況下, 醫師無法獲得如同 欲解時 所列之小範圍的半夜病解時段資訊, 只知病解於患者入睡的這 8 個小時內 ( 時間長度大於 欲解時 條文的 6 個小時 ) 若病於患者睡眠時痊癒, 就無法得知實際上的痊癒時辰 若患者在這些時段保持清醒, 而又適逢病於此時痊癒, 才可能得知上述 4 種狀況的病解資訊 綜合此節之討論, 要觀察得到六病於夜間睡眠時期痊癒, 並能據此歸納出 欲解時 條文所載時段, 有下列幾項限制 :1 觀察對象與狀況 : 為醫師或其親友 不藥而癒 的病癒時段 2 個案夜間必須保持清醒 否則醫師無法觀察並完整歸納出條文所列時段 本研究認為上述條件實際執行可能性不高, 因此 欲解時 條文所載的病癒時辰不太可能全部來自古代醫師的臨床觀察 病癒時間並非都符合 欲解時 前一小節提到在 不藥而癒 情況下, 無服藥因素干擾, 痊癒 時間或能反應人體機能變化, 因此痊癒時間可能存在規律性 然 而, 依條文所列時段及實際觀察之可能性推斷, 欲解時 條文不 85

98 太可能全部來自醫師對 不藥而癒 個案的臨床觀察 前一小節曾就 服藥而癒 的情況進行討論, 在此條件下不能觀察到一致的病癒時間 ; 對於此點, 可由以下 服藥而癒 的醫案得到映證 根據醫案記載, 六病痊癒時間並非都符合 欲解時 條文 ; 與前一節推測相符, 即在 服藥而癒 的情況下無法觀察到一致的病癒時間 胡劍北於 中醫時間醫學 收錄病癒時間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 見附錄三, 第 182 頁 ) 胡劍北(1990) 認為 太陽病例 1 與 太陰病例 1 皆以 欲解時 為服藥時間, 目的為適時而治, 以乘欲解之勢而癒病 胡氏說明 太陽病例 2 退熱正是巳午之際, 陽明病案例熱降之時正為申酉戌時, 少陽病案例熱降復常之時亦在是寅卯辰時, 皆依時而解 另指出 太陰病例 2 病情轉癒之時與太陰病 欲解時 相符 ; 少陰病案例轉危為安之時亦與少陰病 欲解時 相符 以下根據胡劍北所言 以欲解時為服藥時間, 以乘欲解之勢而癒病 進行討論 現代中醫學者提出擇 欲解時 給藥的想法, 欲解時 為人體生理狀況有助於該病好轉的時段, 故認為六病在其 欲解時 的時段給藥, 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前一小節 ( 第 82 頁 ) 根據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醫案 ( 附錄三, 第 179 頁 ) 可知服藥 86

99 後的反應時間具有個體差異 ; 若患者同時服藥, 症狀解除也未必同時 然而, 根據人體陽氣或生理節律的變動, 以及各病的特性, 六病有其加重或緩解的時段 若於機體條件有利疾病緩解的時段再加上藥物治療, 應有助於疾病痊癒, 但無法斷言服藥後的痊癒時間會恰好落於條為所述的 欲解時 內 胡氏收錄的醫案說明病癒時段有落於 欲解時 條文所述時段者, 但並不能證實 欲解時 條文的正確性 因為其他醫案的病癒時段亦有與 欲解時 條文不符合者 ( 見附錄三, 第 184 頁 ), 即疾病並非皆於 欲解時 條文所載時段痊癒, 服藥與否及服藥時間都會影響痊癒時段 附錄三 ( 第 184 頁 ) 收錄 病癒時段不符合欲解時 之醫案, 以太陽病為例, 有 1 案於晚間痊癒, 其餘都在夜間服藥後, 至清晨醒來發現病癒 以上痊癒時段皆與太陽病 欲解時 不符, 陽明病 少陽病 少陰病亦然 少陽病案例 1 老婦於午夜暢瀉後全身發冷, 振戰 1 刻許全身汗出, 之後沉睡 此為疾病將痊癒的徵兆, 但醫案未交代 午夜 的確定時間, 實際病癒時段或許與少陽病 欲解時 接近或重疊 本研究所搜尋之太陰病 厥陰病醫案並無痊癒時段記載, 故無醫案收錄 由 服藥而癒 醫案可知 欲解時 條文並無法完整反映臨床 87

100 疾病痊癒情形, 仍有許多案例於其他時段痊癒 即使病屬同一湯證, 於相同時間以相同湯方治療, 服藥後至產生藥效 ( 如汗出 大便通下 ) 再至病癒的時間也隨個體差異而不同 何況臨床治療時患者的服藥時間不同, 病癒的時間也隨之不同, 疾病一定解於何時 的概念無法成立 不藥而癒 情況下觀察的痊癒時間, 因不受服藥時間干擾, 應較能完整反映人體節律變化, 然而 不藥而癒 的痊癒時間無醫案可供參考, 由上一小節的討論, 可知此類個案亦不易覓得 再者, 從臨床觀察的可能性判斷, 條文所述的時段與夜間睡眠時間重疊的部分可能非來自臨床觀察 既然 欲解時 條文內容非臨床觀察所得, 其正確性存有疑問, 即此系列條文並不實用, 與臨床所見有差距 現代學者將 欲解時 條文應用於 擇時給藥, 即以條文所述時段作為六病 擇時給藥 的依據, 利用此節律變化促使該病盡快向癒 ( 祝恆琛,2006, 頁 310) 然而學者並未對 欲解時 條文內容正確性進行驗證, 此依據的並不正確, 故其應用有待商榷 欲解時 橫跨 3 個時辰具數術思想 由於疾病於夜間某些時段痊癒的醫案不易觀察, 以及患病過程 存在各種差異, 不易觀察痊癒時段之規律性 然而 欲解時 將各 病痊癒時段定為 3 個時辰, 三陽病 欲解時 自早至晚互相連接 88

101 涵蓋所有白天時段, 三陰病 欲解時 皆在夜間 相互重疊而各差 1 時辰 ; 這樣的巧合與劃分之工整, 似有斧鑿之痕 (1) 欲解時 可能由推衍而得 欲解時 可能與由以下方式推衍而得 由 討論之陽氣晝夜節律 ( 第 33 頁 ), 可知 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將人體陽氣依外界晝夜變化分為 4 個階段 : 朝則人氣始生 日中人氣長 夕則人氣始衰 夜半人氣入藏 由 5.2 醫家對 欲解時 的解釋, 可知部分醫家將 三陽三陰 視為不同的陰陽盛衰階段 內經 所言之 三陽三陰 可分為 5 類 ( 萬曉剛,2001), 已於 4.1 2( 第 42 頁 ) 提及, 其中一項為陰陽定量, 即按陽氣多寡, 為 太陽 陽明 少陽 之序; 按陰氣多寡, 為 太陰 少陰 厥陰 之列 萬氏認為此乃承易學本意而為之 將 三陽三陰 名稱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時辰對應, 則可得以下結果 : 1 寅卯辰 ( 朝 : 人氣始生 ) 少陽 ( 陽氣最少, 早晨陽氣始生 ) 2 巳午未 ( 日中 : 人氣長 ) 太陽 ( 陽氣最多, 正午陽氣最旺 ) 3 申酉戌 ( 夕 : 人氣始衰 ) 陽明 ( 陽氣次多, 傍晚陽氣始衰 ) 4 亥子丑 ( 夜半 : 人氣入藏 ) 太陰 ( 陰氣最多, 半夜陰氣最盛 ) 若以外界陰陽變化的四階段, 與代表陽氣 陰氣多寡的三陽三 89

102 陰配對, 可以得以上情況, 即大自然陽氣始生的階段為 少陽, 陽氣最旺的階段為 太陽, 陽氣始衰的階段為 陽明, 陰氣最盛的階段為 太陰 各階段的中心時辰 卯 午 酉 子 若以漢代以後一日十二時制觀之, 其對應時稱為 平旦 日中 日入 夜半 ( 附錄二, 第 177 頁 ) 至於 少陰 厥陰 的配對可能如下: 以陰氣而言, 太陰最旺, 其次為少陰, 厥陰陰氣最少 ; 夜半階段為陰氣最盛, 再來陰氣由盛轉衰, 故較陰氣最盛的 太陰 而言, 少陰 往後一時辰 ( 子丑寅 ), 厥陰 再往後一時辰( 丑寅卯 ) 將代表不同程度陰陽的 三陽三陰 名稱配以外界陰陽 4 階段, 則可得上述結果 內經 認為天人相應, 外界陰陽變化與人體陽氣變化一致, 故上述 朝 日中 夕 夜半 4 階段於人體陽氣亦產生相同之盛衰變化 再將 三陽三陰 名稱對應至六病, 則為醫家所謂的 王時 ; 以 太陽 為例, 外界陽氣最旺的 太陽 階段其相應時辰為 巳午未 三時辰 ( 依天人相應觀點, 此時人體陽氣亦處於最旺盛階段 ), 故認為這段期間內有助於 太陽病 痊癒 本研究推測 欲解時 的各時段應由此方式推衍而來 然而, 外界陽氣最旺的 太陽 階段, 並不等於 傷寒論 的 太陽病 六病以 三陽三陰 為名, 實為記號之借用, 後代醫家或將之與 經絡 之 三陽三陰 劃上等號 ( 遂有 太陽經氣 90

103 等解釋 ), 或將之與 陰陽定量 之 三陽三陰 劃上等號 ( 遂有 上述的時辰配對 ), 實拘泥於六病名稱, 而未見六病之本質 ( 已於 4.4 節 ( 第 48 頁 ) 以及 小節 ( 第 70 頁 ) 討論, 此處不再重複 ) (2) 3 個時辰可能含有數術思想 上一段推測 欲解時 如何推衍而得, 但何以每個階段都佔 3 個時辰, 而非 1 或 2 個時辰, 此點可能與古代流行的數術思想有關 三 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 董潤之, 2007) 董氏認為 三 有以下個含意:1 素問. 生氣通天論 曰 : 其生五, 其氣三 ; 六節臟象論 曰: 三候謂之氣 ; 故三而成氣 2 易經 之經卦由三爻組成, 故三而成卦 3 老子曰 : 三生萬物 ; 故三而成物 4 易經 先天八卦之亥子丑為北方 寅卯辰為東方, 故三而成方 董氏所提皆與數術有關 數術學為道家基本道理 ( 陳維輝, 1994), 在數術學中, 三與五常出現且代表不同意義, 三即為 三才, 五則為 五行 陳維輝 中國數術學綱要 (1994) 羅列許多古代典籍對三的敘述, 例如馬王堆西漢帛書 黃帝四經 曰 : 天執一以明三, 天明三以定二, 審三名為萬事 老子 曰 : 道生一, 一生二, 三生萬物 天 地加上人, 生物成為三, 從三產生了一切萬物 詩 91

104 經. 推度災 曰 : 太初行三節, 雌雄俱行三節 三未分, 別號混淪 禮記. 稽命微 曰 : 天有三統, 物有三變 有了三才變化萬物, 就產生數 史記. 律書 曰 : 數始於一, 終於十, 成於三 周而復始 陳氏指出依數術學觀點而言, 三才和五行的數術變化規律, 是天下萬事萬物不斷變化流動的運動, 即一切事物脫不了三五之道 三 五為數術學與道家思想下的產物, 中醫理論的五行屬之, 此處 欲解時 橫跨三個時辰的巧合 ( 為何非一個時辰 兩個時辰 ), 也可能與數術學有關 再加 欲解時 條文內容非來自實際觀察, 而是由推衍而得, 因此更進一步猜測 三 個時辰與數術的關聯 由於 欲解時 條文內容並非臨床觀察與實踐的結果, 其所述時段實為推衍而得 ; 依病癒時間不符合 欲解時 的醫案, 可知此項推論與臨床實際狀況並非完全相符, 故不可視為定理 數學證明常以 反證法 證明某命題是否成立, 欲解時 屬推衍所得, 可視為一項 假設 欲證明其為非, 先設 欲解時 條文內容成立 ; 若能找到與此矛盾者, 則可推翻此命題, 即此假設錯誤 本研究比對臨床醫案, 發現許多與此不符之案例 ; 故可推翻 欲解時 條文內容為真的假設 故其條文內容並非代表臨床實際情況, 不可視為不變之定理而強加解釋, 或不經驗證即應用於臨床 92

105 5.5 欲解時 小結 本研究結果 本章以條文的真偽, 實際觀察的可能性, 以及醫案所見之病癒時段對 欲解時 條文進行討論 本研究認為 欲解時 條文條文並非出自張仲景, 屬於後人追論, 其內容並非完全符合臨床所見, 實以推衍方式而得, 並不具實用性 (1) 條文非出於張仲景 :1 漢代不流行十二辰紀時法, 再者, 漢代慣用之表示方式為 日加巳 時加巳, 異於 欲解時 條文之 從巳至未上 ;2 康平本 欲解時 條文以低兩格方式書寫, 表示非出自張仲景 ; 由康平本 宋本子目得知此書 欲解 一詞皆為後人所加 即 欲解時 條文非 傷寒論 原文 (2) 欲解時 條文內容非觀察而得, 無實用性 :1 欲解時 條文所述時段部分與夜間睡眠時段重疊, 疾病於痊癒此時實際上不易觀察 ;2 醫案記載的病癒時間並非都與 欲解時 所述時段相符 ;3 欲解時 所述之各時段乃推衍而得, 各時段長度為 三 個時辰, 或與道家 數術學思想有關 欲解時 條文內容並非來自古代醫家臨床實際觀察, 應由推衍得來, 臨床所見病癒時間亦非與之完全符合, 因此不具有實用性 93

106 5.5.2 臨床應用有待商榷 現代學者提出將 欲解時 應用於 擇時給藥, 原理為六病的欲解時段為人體條件有利於疾病的緩解, 藉由此時給藥以期能加速康復, 提高治療效果 此構想或許可行, 但學者並未質疑 欲解時 條文內容的正確性 再者, 生活習慣 行為皆會影響人體節律 (Hastings, 1998); 古今地域氣候 社會型態皆不同, 即使 欲解時 條文真來自古代醫家觀察結果, 今人之疾病變化規律 痊癒時間是否與一千多年前相同, 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西方醫學之內科學 生理學等書籍, 數年改版更新一次 ; 同樣地, 中醫視為內科經典的 傷寒論 至今一千八百多年, 亦需要進行內容校正 除將後人註解 增入文句分離出, 還原條文原貌之外, 對於內容的正確性與古今臨床差異也應加以探討 ; 註家解釋或限於其時代背景, 或有不合理處, 應隨時代變化而修正, 不應泥於 遵古 而違反事實 本研究認為 欲解時 條文內容並非全符合與臨床, 其來源亦非得自臨床觀察, 實為推衍而得, 並不實用 學者不察, 而以 欲解時 條文所載時段給藥, 概念雖合理, 但此依據本身即不可靠, 因此需要進一步思考實際上有助於六病痊癒的時段為何時, 作為擇時給藥的參考 94

107 5.5.3 依現代時間生理學推測六病可能痊癒時段 醫案中所見之六病痊癒時段皆為服藥後的狀況, 無法正確反應人體的節律變化 六病 不藥而癒 的痊癒時段才能反映出人體的節律變化, 然而與此相關之醫案記載闕如 今日中醫臨床試驗亦不見此相關研究, 因此對於在不受藥物干擾的情況下, 實際上六病容易痊癒於哪些時段, 並無相關資料可參考 故以下僅能以現代時間生理學研究結果, 推測一日之中有助於六病痊癒時段 ( 以下所述現代生理學研究結果, 來自 3.2 節 ; 六病定義部分, 來自 4.4 節 ) 研究指出在應激 (stress) 狀態下雖然 ACTH 分泌節律受影響, 但 cortisol 的晝夜節律仍然存在 ( 仍受 SCN 調控, 而不受腦垂體分泌影響 )(Sage, Maurel, & Bosler, 2001) 推測在六病狀態下, 雖然機體呈現亢進或衰退的表現,SCN 仍維持對生理節律的調控, 故可依生理節律變化推測疾病好轉 加重時段 (1) 三陰病 三陰病 為得病時患者體質偏寒, 導致得病後的症狀表現為三陰病 整體機能 ( 較正常情況 ) 呈現衰弱 抑制狀態, 可能涉及副交感神經的興奮, 以及交感神經與其相關內分泌 腎上腺皮質 HPA 軸等系統的抑制 白天交感神經活性增高, 受其調控之內分泌系統等物質分泌量與活性也上升,cortisol 亦呈現清晨高 夜晚低 95

108 的節律 據此推測, 因白天機體興奮度提高 ( 陽氣較旺 ), 三陰病 症狀得以緩解 ; 反之, 夜晚交感神經系統受抑制, 患者原本機體興奮度較正常人低 ( 造成得病後表現為三陰病 ), 故於半夜症狀加重 本研究僅能推知 三陰病 的症狀於白天緩解, 半夜加重, 無法如同 欲解時 條文般, 能細分出太陰病 少陰病 厥陰病的痊癒時段, 而各時段又能精準地相差一個時辰 白天有助 三陰病 症狀緩解, 然而對於痊癒時間的界定, 醫家認為當在半夜 ( 即症狀可能加重之時 ) 以少陰病為例, 曹穎甫認為 (1931/1956, 頁 ) 雖然日中陽氣隆盛時症狀可減輕, 對於該病是否痊癒, 仍須於半夜驗之, 若陰寒症狀不復見, 方可確知痊癒 故醫家認定之疾病痊癒時段為原先症狀可能加重之時 ( 而非有助症狀緩解之時 ), 此時不見症狀產生, 才可確定該病痊癒 (2) 三陽病 體質偏熱者得病後表現為陽明病, 而體質一般者則表現為太陽病 陽明病患者原本機體的興奮度較正常人高, 得病後則更顯亢奮, 在交感神經系統 ( 及其相關調控系統 ) 活性得以下降後, 症狀會有減輕的情形 依交感神經系統白天活性增強, 以及 cortisol 的分泌節律以清晨最高, 推測在中午以後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逐漸下降, 陽明病症狀得以減輕 96

109 太陽病患者體質一般, 得病後機體欲以本身之抗病能力排除致病因素或代謝廢物, 但無法達成作用 治療上異於陽明病採瀉下的方式, 也非三陰病溫補陽氣的方式 ; 而是以稍微興奮機體的方式, 協助自身抗病之能力 故推測當陽氣或機體興奮度稍微提高之時, 或可助於太陽病症狀解除 在清晨 cortisol 大量分泌, 機體整體興奮度提高, 而後分泌量降低, 白天處於分泌之安靜期, 推測太陽病在白天仍屬交感神經系統佔優勢之時期, 症狀得以緩解 然而, 人體節律亦受生活習慣 作息 環境等因素影響, 導致節律的的提前或延後, 因此症狀加重或好轉的時段也隨之不同 古人或受限於臨床觀察不易, 而以慣用之思考方式推得 欲解時 內容, 後人不察, 以 欲解時 條文為定理, 忽略臨床所見亦有與條文內容不符合者 或可藉由今之醫學研究與臨床試驗, 進行六病自癒 ( 不服藥 ) 的觀察, 實際 觀察( 而非推衍 ) 得到現代人之六病 欲解時, 方可作進一步應用 97

110 第六章 傷寒論 之 日晡潮熱 6.1 潮熱 條文 潮熱 條文共 11 條,2 條出現於 太陽病篇,9 條集中於 陽明病篇 各版本 潮熱 條文列於下表 6.1, 來源均為李順保 編著之 傷寒論版本大全, 書中已使用現代標點符號, 故未更動 表 6.1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潮熱 條文 版本太陽病 1 宋本 條文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 下之以不得利, 今反利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此非其治也 潮熱者, 實也 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104]* 康平本 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 註此本柴胡證, 下之 潮熱者實也 而不得利, 今反利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經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金匱玉函經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發潮熱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 下之不得利, 今反利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潮熱者實也, 先再服小柴胡湯解其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千金翼方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而微利, 此本當柴胡下之, 不得利, 今反利者, 故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潮熱者, 實也 先再服小柴胡湯, 以解其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注解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脅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證, 下之而不得利, 今反利者, 知醫以丸藥下之, 非其治也 潮熱者實也, 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主之 2 宋本太陽病, 重發汗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一云 : 日晡所發, 心胸大煩, 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 不可近者, 大陷胸湯主之 [137] 康平本大陽病, 重發汗, 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 發心胸大煩, 從心下至少腹, 鞕滿而痛, 不可近者, 大陷胸湯主之 金匱玉函經太陽病, 重發其汗, 而復下之, 不大便, 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小有潮熱, 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 不可近, 大陷胸湯主之 98

111 表 6.1( 續 )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潮熱 條文 版本 千金翼方 條文 太陽病, 重發其汗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如小有潮熱 一云 : 日晡所發, 心胸大煩, 從心下至少腹, 堅滿而痛不可近, 大陷胸湯主之 注解傷寒論太陽病, 重發汗, 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 從心下至少腹, 鞕滿而痛, 不可近者, 大陷胸湯主之 陽明病 3 宋本陽明病, 脈浮而緊者, 必潮熱, 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201] 康平本 陽明病, 脈浮而緊者, 必潮熱, 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金匱玉函經陽明病, 脈浮而緊, 其熱必潮, 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千金翼方 陽明病, 脈浮而緊, 其熱必潮, 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注解傷寒論陽明病, 脈浮而緊者, 必潮熱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4 宋本陽明病, 脈遲, 雖汗出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 腹滿而喘, 有潮熱者, 此外欲解, 可攻裏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 此大便已鞕也, 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 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一法 : 與桂枝湯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胃氣, 勿令至大泄下 [208] 康平本 陽明病, 脈遲, 雖汗出, 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腹滿而喘, 有潮熱, 手 足濈然汗出者, 大承氣湯主之 汗出者, 此大便已鞭也 有潮熱者, 此外欲解, 可攻裏也 若汗多, 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 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胃氣, 勿令至大泄下 # 金匱玉函經陽明病, 其脈遲, 雖汗出而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腹滿而喘, 有潮熱, 如此者其外為欲解, 可攻其裏也 手足濈然汗出, 此為已堅, 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出多, 微發熱惡寒者, 外為未解,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其胃氣, 勿令至大下 千金翼方 陽明病, 其脈遲, 雖汗出, 不惡寒, 其體必重, 短氣, 腹滿而喘, 有潮熱 如此者, 其外為解, 可攻其裏, 手足濈然汗出, 此為已堅, 承氣湯主之 若汗出多, 而微惡寒, 外為未解, 其熱不潮, 勿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 而不大便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其胃氣, 勿令至大下 注解傷寒論陽明病脈遲, 雖汗出, 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腹滿而喘, 有潮熱者, 此外欲解, 可攻裏也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此大便已鞕也, 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胃氣, 勿令大泄下 5 宋本陽明病, 潮熱, 大便微鞕者, 可與大承氣湯, 不鞕者, 不可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少與小承氣湯, 湯入腹中, 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也, 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鞕, 後必溏, 不可攻之, 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鞕而少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209] 99

112 表 6.1( 續 )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潮熱 條文 版本 康平本 條文 陽明病, 潮熱, 大便微鞕者, 可與小承氣湯 不鞭者, 不可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少與小承氣湯, 湯入腹中, 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也, 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鞕, 後必溏, 不可攻之, 攻之, 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鞕而少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 金匱玉函經陽明病, 潮熱, 大便微堅者, 可與大承氣湯, 不堅者勿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可與小承氣湯, 湯入腹中, 轉矢氣者, 為有燥屎, 乃可攻之 ; 若不轉矢氣者, 此但頭堅後溏, 不可攻之, 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即噦, 其後發潮熱, 必復堅而少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若不轉矢氣者, 慎不可攻也 千金翼方 陽明病, 潮熱, 微堅, 可與承氣湯, 不堅, 勿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可與小承氣湯 若腹中轉失氣者, 此為有燥屎, 乃可攻之 ;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頭堅後溏, 不可攻之, 攻之必腹脹滿, 不能食 ; 欲飲水者即噦 其後發熱者, 必復堅, 以小承氣湯和之 若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注解傷寒論陽明病, 潮熱, 大便微鞕者, 可與大承氣湯 ; 不鞕者, 不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少與小承氣湯, 湯入腹中, 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也, 乃可攻之 ;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鞕, 後必溏, 不可攻之, 攻之, 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鞕而少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6 宋本傷寒若吐 若下後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一云 : 順衣妄撮, 怵惕不安, 微喘直視, 脈弦者生, 濇者死 微者, 但發熱譫語者, 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 則止後服 [212] 康平本傷寒, 若吐 若下後, 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以上, 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摸牀, 怵惕而不安, 微脈弦者生, 濇者死, 微者但發潮熱 喘直視, 讝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註若一服利, 則止後服 金匱玉函經傷寒, 吐下後, 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餘日, 日晡時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撮空, 怵惕不安, 微喘直視, 脈弦者生, 濇者死, 微者但發熱 譫語者, 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 止後服 千金翼方 ( 無 ) 注解傷寒論傷寒若吐 若下後, 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 微喘直視, 脈弦者生, 濇者死, 微者但發熱譫語者, 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 止後服 100

113 表 6.1( 續 )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潮熱 條文 版本 條文 7 宋本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氣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 勿更與之 明日又不大便, 脈反微濇者, 裏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214] 康平本陽明病, 讝語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 因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氣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 勿更與之 明日又不大便, 脈反微濇者, 裏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金匱玉函經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其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矢氣者, 復與一升 若不轉失氣, 勿更與之, 明日不大便, 脈反微濇者, 裏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千金翼方 陽明病, 譫語妄言, 發潮熱, 其脈滑疾, 如此者, 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氣者, 復與一升, 如不轉氣者, 勿與之 明日又不大便, 脈反微澀, 此為裏虛, 為難治, 不得復與承氣湯 注解傷寒論陽明病, 譫語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失氣者, 更服一升 ; 若不轉失氣, 勿更與之 明日不大便, 脈反微濇者, 裏虛也, 為難治, 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8 宋本陽明病, 譫語, 有潮熱, 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 但鞕耳, 宜大承氣湯下之 [215] 康平本陽明病, 讝語有潮熱, 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 若能食者, 但鞕耳, 宜大承氣湯下之 金匱玉函經陽明病, 譫語, 有潮熱, 而反不能食者, 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堅耳, 大承氣湯主之 千金翼方陽明病, 譫語, 有潮熱, 反不能食者, 必有燥屎五六枚 若能食者, 但堅耳, 承氣湯主之 注解傷寒論陽明病, 譫語有潮熱, 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 但鞕耳, 宜大承氣湯下之 9 宋本二陽併病, 太陽證罷, 但發潮熱,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而譫語者, 下之即愈, 宜大承氣湯 [220] 康平本 二陽併病, 大陽證罷, 但發潮熱,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而讝語者, 下之則愈, 宜大承氣湯 金匱玉函經二陽併病, 太陽證罷, 但發潮熱,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而譫語者, 下之即愈, 宜大承氣湯 千金翼方 ( 無 ) 注解傷寒論二陽併病, 太陽證罷, 但發潮熱,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而譫語者, 下之則愈, 宜大承氣湯 101

114 表 6.1( 續 ) 各版本 傷寒論 之 潮熱 條文 版本 條文 10 宋本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者, 與小柴胡湯 [229] 康平本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者, 柴胡湯主之 金匱玉函經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而胸脅滿不去者, 小柴胡湯主之 千金翼方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而胸脅滿不去, 小柴胡湯主之 注解傷寒論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者, 小柴胡湯主之 11 宋本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氣不通, 鼻乾, 不得汗, 嗜臥, 一身及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弦者, 與小柴胡湯 [231] 康平本 陽明病, 中風, 脈弦浮大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氣不通, 鼻乾不得汗, 嗜臥, 一身及面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 無餘證者, 與麻黃湯 註若不尿, 腹滿加噦者, 不治 金匱玉函經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 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氣不通, 鼻乾, 不得汗, 其人嗜臥, 一身及面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其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 但浮無餘證者, 與麻黃湯, 不溺腹滿, 加喘者, 不治 千金翼方 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 氣不通, 鼻乾 不得汗, 其人嗜臥, 一身及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 與小柴胡湯 但浮, 無餘證, 與麻黃湯 不溺, 腹滿加噦, 不治 注解傷寒論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氣不通, 鼻乾不得汗, 嗜臥, 一身及面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 無餘證者, 與麻黃湯 若不尿, 腹滿加噦者, 不治 資料來源 : 傷寒論版本大全, 李順保編著,2000, 北京市 : 學苑出版社 * 數字部分為今對宋本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至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共 10 篇, 398 條條文之通行編號 傷寒論 共 11 條潮熱條文, 本表於左側另行加註號碼 (1 11) 以與上下條文區隔 # 大塚敬節所藏之照相版 ( 收錄於 傷寒論解說 附錄 : 傳寫本康平傷寒論全文影印, 大塚 敬節 ( 吳家鏡譯 ),2001, 台南市 : 大眾書局 ( 原著出版年 :1966)) 及葉橘泉校刊版 ( 古 本康平傷寒論, 葉橘泉校印,1947, 蘇州 : 有助醫學社 ), 此段皆為低一格書寫 ( 見表格左 側編號 4 康平本之 若汗多,, 編號 5 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 李順保編著版 本來源為大塚氏與葉氏校刊版, 故知李氏未低一格書寫為誤 ## 大塚氏與葉氏校刊版此句皆為低一格書寫 ( 見編號 7 之 陽明病,, 小承氣湯主之 ), 故知李氏低兩格書寫為誤 102

115 李順保 傷寒論版本大全 之康平本來源雖為日. 大塚敬節與葉橘泉版本 ( 來源亦為大塚氏 ), 其 潮熱 條文有 3 處低格書寫方式異於大塚氏與葉氏版本, 應為李氏刻印編排之誤 ( 表中照錄, 但於表末加註說明 ) 傷寒論 記載之 潮熱 發作時間為 日晡 11 條 潮熱 條文有 3 條與 日晡 連用, 分別為第 104 條 第 212 條之 日晡所發潮熱, 以及第 137 條之 日晡所小有潮熱 第 215 條康平本作低兩格書寫, 屬後人追論, 故實際上潮熱條文應為 10 條 傷寒論辭典 ( 劉渡舟,1988, 頁 569) 將 潮熱 發作分成為 3 類 :1 陽明腑實, 燥熱內結, 故發潮熱 ;2 水熱結胸, 燥熱累及陽明, 故日晡所小有潮熱 ;3 少陽陽明同病, 少陽不和, 燥熱內結, 故見潮熱 由上可知 潮熱 起因為燥熱內結, 為陽明病特有症狀 ; 故臨床上 日晡潮熱 可作為診斷陽明病燥熱內結和運用攻下法之依據 因此釐清此專有名詞的定義, 可助於臨床正確診斷 6.2 日晡 代表的時間 日晡 非現代時制之時段名稱 ( 以下簡稱 時稱 ), 也異於 漢代所用時稱 ( 見附錄二, 第 167 頁 ) 註家多認為 日晡 即為 申時前後, 但未列出解釋依據 103

116 6.2.1 註家對 潮熱 於 日晡 發作的解釋 (1) 註家解釋 對於 潮熱 發作於 日晡 的原因, 歷代中醫學家有以下解釋 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 (1142/2004) 曰 : 陽明者, 胃, 屬土, 應時則王於四季, 應日則王於未申 ; 邪氣入於胃而不復傳, 邪氣鬱而為實熱, 隨王而潮, 是以日晡所發潮熱者, 屬陽明也 成氏認為陽明王於未申時, 故 潮熱 於此時發作, 即 日晡 傷寒論辭典 ( 劉渡舟,1988, 頁 570) 收錄下列 5 則解釋 : 1 明. 方有執 傷寒論條辨 曰 : 潮熱, 陽明王於申酉戌, 故熱作於此時, 如潮之有信也 2 清. 張璐 傷寒緒論 曰 : 陽明王於未申, 故日晡潮熱, 一日一發, 如潮信然 3 清. 程應旄 傷寒論後條辨 曰: 陰盛陽不敢爭, 僅乘旺時而一爭, 故潮熱發作有時也 4 清. 尤在涇 傷寒貫珠集 曰 : 陽明內實, 則日晡所發潮熱, 蓋申酉為陽明王時, 而日晡為申酉時也 5 清. 汪琥 傷寒論辨證廣注 : 陰寒之邪, 束其經中陽氣, 陽氣被鬱而不得發, 故乘其經氣王時, 必潮熱發作也 上述說法雷同, 皆認為 潮熱 發作於陽明所王之時, 但對 陽明王時 的說法不同 ; 張璐言未申時, 尤在涇言申酉時, 方有執言申酉戌時 余無言 傷寒論新義 (1955, 頁 162) 曰 : 每日申酉戌三時, 104

117 為陽明病進之時, 身體起自然抗病的救濟, 故發潮熱 余氏認為 潮熱 當發作於陽明病進之時, 即申酉戌時 曹穎甫 傷寒發微 (1931/1956, 頁 138) 曰 : 陽明為病, 每當日晡所發潮熱 所以然者, 日晡陽衰, 地中水氣被日中時陽氣蒸薄, 至陽衰時始得上騰 陽明燥熱之氣, 往往格拒不受, 發潮熱多見於此時者, 病氣為之反抗也 故發潮熱為陽明必有之證 曹氏認為 日晡 外界陽氣衰, 人體亦然, 病氣於此時反抗而發 潮熱 歸納上述觀點, 註家認為 潮熱 於 日晡 發作, 乃因 日晡 為 陽明王時, 故於此時發作 ; 各家對於 陽明王時 說法不一, 有申時 申酉時 申酉戌時 未申時幾種說法, 但都圍繞著申時解釋 (2) 註家解釋不合理處 陽明病 潮熱 於 日晡 發作的原因, 部分註家的解釋並不合理 註家認為 日晡 代表的時段為 陽明王時, 又認為 陽明王時 為申時 申酉時 申酉戌時 未申時 然而, 陽明王時 的 陽明 並非等於 陽明病 六病以 三陽三陰 為名, 古代亦以 三陽三陰 作為事物屬性的分類 例如 內經 以 三陽三陰 命名經脈, 亦以 三陽三陰 代表陽氣 陰氣的多寡 ( 萬曉剛,2001), 此於 4.1.2( 第

118 頁 ) 已論述 陽明王時 的 陽明 應代表陽氣盛衰程度 ( 陽氣之盛衰依序為 : 太陽 陽明 少陽 ), 故 陽明王時 應指外界依太陽升落造成的陰陽變化中, 陽氣由盛轉衰的階段 古人認為人體陽氣變化當與外界陰陽盛衰同步, 因此這段時間人體陽氣亦由盛轉衰 日中陽氣最盛 ( 太陽階段 ), 陽氣由盛轉衰的時間約在下午, 故註家解釋為申時 (15 17) 申酉時 (15 19) 傷寒論 六病以 三陽三陰 命名, 經絡亦以 三陽三陰 命名, 三陽三陰 又用於陰陽定量, 代表陽氣與陰氣的多寡 然而此屬於記號之借用, 三者所代表涵義不同, 各個名稱定義也不同, 不應將六病的 陽明病 與代表陽氣多寡的 陽明 階段劃上等號 因此不應將陽氣盛衰的 陽明 階段以及其相應時段 陽明王時 用於解釋 陽明病 再者, 成無己以經絡觀點解釋六病, 足陽明胃經循行時辰為辰時 (7 9), 成氏於此處卻不以足 陽明 胃經所旺之辰時解釋, 而以陽氣盛衰之 陽明 王時 ( 成氏認為未申時 ) 解釋 汪琥言 經氣王時, 亦混淆足 陽明 經與 陽明病, 事實上, 足 陽明 經 陽明 王時皆不同於 陽明病 ( 六病的含意已於 4.4( 第 48 頁 ) 簡述, 此處不再重複 ) 在 5.2.5( 第 70 頁 ) 已針對註家慣以 某某王時 解釋六病 欲解時 進行討論, 此處 潮熱 發作時間仍以此法解釋 本研究認 106

119 為以 某某王時 解釋 欲解時 與 潮熱 發作時間之理論基礎有待商榷, 古人慣用 三陽三陰 分類事物屬性 ( 例如今日慣以 A B C X Y Z 作為代號), 但並非所有冠以 陽明 名稱者皆可劃上等號, 其所指代事物本質未必相同 一日之中陽氣變化的 陽明 階段( 其對應時辰稱為 陽明王時 ), 與 傷寒論 的 陽明病 使用相同的 代號 命名, 但兩者並不相同, 不應混淆 註家將 日晡 解釋為申時 對於 日晡, 清. 尤在涇 傷寒貫珠集 (1729/1999, 頁 52) 解釋為 : 日晡為申酉時也 劉渡舟 傷寒論校注 (1989, 頁 45) 解釋為 : 申時前後, 即下午三時至五時前後 日晡為申時別稱 傷寒論辭典 ( 劉渡舟,1988) 則認為 : 日晡為古記時法, 指申時, 午後三時至五時, 為陽明之氣旺盛之時 李克紹 傷寒論講義 (1962/2006b, 頁 73) 解釋為 : 日晡, 指申酉二時 上述學者對 日晡 的解釋有申時 申酉時 申酉戌時 ; 各家說法不大相同, 但都圍繞著申時解釋 傷寒論辭典 提到 日晡為古記時法, 但漢代紀時制度 ( 見附錄二, 第 167 頁 ) 所用之時稱並無 日晡, 只有 餔時 與 下餔 根據文獻記載, 餔時 為漢代紀時制度的時稱, 到晉代卻改以 晡時 為十二時的時稱 ; 例如西晉. 杜預注 左傳. 昭公五年, 107

120 以及 ( 晉 ) 范汪治鬼瘧方 ( 收錄於 醫心方. 卷十四 治鬼瘧方第十四 ) 所載之十二時皆出現 晡時, 而非 餔時 敦煌出土的隋唐時代 十二辰歌 記載十二時與十二辰的搭配 ( 張德芳,2005): 夜半子, 雞鳴丑, 晡時申, 人定亥 ; 此處 晡時 與 申 對應 日晡 一詞加重語氣則稱為 日晡所 或 日晡時 醫家或將 日晡時 誤解讀為每 日 之 晡時, 而與漢代以後紀時制度的 晡時 ( 相當於十二時辰的 申時 ) 混淆, 以致誤將 日晡 解釋為 申時 日晡 與紀時制度無關 (1) 與書中其他時間敘述用法相同 傷寒論 除 欲解時 之外, 對時間的敘述尚出現 晝日 日晡 暮 夜 其 晝日 暮 夜 都屬模糊的時間敘述, 泛指某一不具明確起訖點的時段 本研究推測 日晡 語法同此, 而非特指某一時辰 類似用法可見於 靈樞.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 朝則為春, 日中為夏, 日入為秋, 夜半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 病氣衰, 故旦慧 ; 日中人氣長,, 夕則人氣始衰, 夜半人氣入臟 此段以 日中 日入 夜半 朝 夕 旦 描述時間 雖 108

121 然古代紀時制度亦以 日中 日入 夜半 作為特定時段名稱, 此段與 朝 夕 旦 ( 不屬於古代時制的時稱 ) 同見, 可知此處非指古代時制的特定時段, 而是泛指某一段不具明確起訖點的時間 例如此段的 日中 泛指中午 ( 非某時 某某時 ), 而時制的 日中 則對應至十二時辰的 午時 傷寒論 所採用之時間敘述方式, 皆泛指某一不具明確起訖點的時段, 而非指特定時辰, 故 日晡 不應解釋為 申時 (2) 現今台灣河洛語仍保有古漢語用法 追溯漢代所用語言, 因古代許多朝代皆建都於黃河 洛水一帶 ( 簡稱 河洛 ), 漢代亦建都於洛陽, 以洛陽話為官方語言, 因此 河洛語 為正統的中原漢語古音( 張賢哲,2007) 張氏進一步指出, 隨著朝代更迭, 河洛文化隨著人民遷居而移往閩南, 後又來到台灣, 因地處邊陲而少受外來影響, 在台灣的河洛語 ( 現今稱為台語 ) 仍保留漢代的語音與用法 目前台語中仍常用的 下晡 下晡時 即泛指下午的時段 台灣話大詞典 ( 陳修,2000) 對 晡 的解釋為 半日曰晡, 頂晡 下晡 即指上午 下午 台語彙音 將 晡 解釋為 日間 ( 陳寶興,1999, 頁 133) (3) 日晡 泛指晝日某一段時間 以漢代語言視之, 晡 字代表半日 日間, 因此才有 頂晡 109

122 下晡 等泛指上午 下午的用法 據此分析 日晡 一詞, 日 為太陽, 當指有太陽的時段, 即日間 ; 晡 為半日 日間, 因此 日晡 應泛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4) 漢代時制的 餔時 並非對應至 申時 依上述三點推論, 日晡 與古代紀時制度無關, 乃泛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註家認為 日晡 為 古記時法, 等於申時, 此乃錯誤解釋, 未考慮漢代之河洛語用法, 亦未詳究漢代紀時法 日晡 不可與紀時制度的 晡時 劃上等號 漢代之後的紀時制度, 一日分為十二時, 晡時 為下午的某時段名稱, 對應至十二時辰之 申時 然而, 傷寒論 成書於東漢, 漢代流行十六時制, 一日分為十六時 ( 每個時段長度為今之 1.5 小時 ), 無法與十二時辰對應 漢代時制的 餔時 ( 漢代不作 晡時 ) 為下午的某時段名稱, 不等於 申時 漢代之後的朝代不採十六時制而使用十二時制, 亦將時段名稱 餔時 改作 晡時, 此時 晡時 才與十二時辰的 申時 相配 ( 附錄二, 第 177 頁 ) 推測註家將 日晡 解釋為 古記時法, 等於申時 的來由, 應誤將 日晡 解讀為每 日 之 晡時, 再依漢代以後時制的 晡時 等於 申時, 而作此解釋 註家未詳究漢代時制及語言, 漢代紀時制度無以 晡 為時段名稱者, 漢代以後方改用 晡時, 110

123 而能與十二時辰 申時 對應 ; 河洛語的 晡 亦非指特定時辰 本研究認為 傷寒論 之 日晡 與古代紀時制度無關, 非漢代以後才改用的 晡時 ( 紀時制度的時稱 ), 亦不可解釋為 申時 根據河洛語 晡 字用法, 日晡 應泛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不具明確的起訖點, 更非指特定時辰 6.3 餔 哺 晡 的混用 秦漢時代以 餔時 為紀時制度的時段名稱 ( 可由近幾十年出土的秦漢簡牘得證 ), 晉代 ( 及其後 ) 的十二時稱卻無 餔時 而僅見 晡時 檢索線上古籍資料庫, 另外發現存在 哺時 的用法 何以秦漢時代的時稱 餔時, 在後代改作 哺時 晡時, 而文獻中 餔 哺 晡 的使用情形交錯出現, 用法混亂, 故另闢此節以討論之 餔 哺 晡 之字義 (1) 餔 字 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 對 餔 解釋為 日加申時食也 清. 段玉裁注為 (1973): 淮南書云: 日至悲谷, 是謂餔時 餔一作晡, 引申之義 凡食皆曰餔, 又以食食人謂之餔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網上版, 無日期 ) 的解釋摘錄如下 : 111

124 1( 音ㄅㄨ ) 玉篇 解釋為 日加申時食也 ; 又食也 ; 又通作 哺 2( 音ㄅㄨˇ) 集韻 解釋為 餹餔, 餌也 ; 正字通 釋為 餳之濁者曰餔 ; 亦為鳥名 3( 音ㄅㄨˋ) 集韻 解釋為 與食也 台語彙音 列出 餔 的河洛語讀音為 姑六邊 ( 台語音標之十五音法 ), 其意為 食也 ( 陳寶興,1999, 頁 144) 依 說文解字 之意, 餔 乃當太陽運行至申位時用餐 古代上午用餐時間稱為 蚤食 食時, 下午用餐時間稱為 餔時 下餔時 ( 陳夢家,1965, 頁 122); 後來以該生活事件命名紀時制度之時段 (2) 哺 字 由 康熙字典 對 餔 的解釋, 可知 餔 與 哺 相通 說文解字 解釋為: 哺, 咀也 東漢末年劉熙 釋名. 釋飲食 解釋為 : 哺, 餔也, 如餳而濁可餔也 釋名. 釋疾病 曰 : 小兒氣結曰哺: 哺, 露也 哺而寒露, 乳食不消, 生此疾也 康熙字典 的解釋則摘錄於下:1( 音ㄅㄨˇ) 說文解字 曰 : 哺, 咀也 ; 玉篇 曰: 口中嚼食 ; 廣韻 曰: 食在口也 2 集韻 曰: 音逋( ㄅㄨ ), 與餔同 3 又曰 : 音甫( ㄈㄨˇ), 與口父同 台語彙音 列出 哺 的河洛語十五音讀音為 姑六邊, 112

125 其意為 食在口中曰哺 ( 陳寶興,1999, 頁 144) 釋名 也指出 餔 與 哺 通用, 集韻 指出 哺 與 口父 相通 即 餔 與 哺 相通( 音為ㄅㄨ ), 而 哺 又與 口父 相通( 音為ㄈㄨˇ), 都具有食之意 (3) 晡 字 說文解字 無 晡 字之解釋, 晡 字當時是否不存在, 或已存在而尚未廣泛使用, 無法得知 晡 在 康熙字典 解釋為音逋 ( ㄅㄨ ), 並列出 玉篇 的解釋 : 申時也 清. 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 的 餔 字提到 : 餔一作晡, 引申之義 ; 指 餔 由食之意引申為代表吃飯的那段時間, 而亦可以 晡 代之 玉篇 成書於南朝梁( 公元 543 年 ), 於唐代增字, 宋代重修, 故今所見已非南朝梁原版本 前曾提及晉代以後紀時制度之時稱 餔時 已由 晡時 取代, 玉篇 與段氏的註釋晚於此, 故作此解釋 除此之外, 並無 晡 字義之更早記載 台語彙音 列出 晡 的河洛語讀音為 姑一邊, 其意為 日間 ( 陳寶興,1999, 頁 133) 前一節提及的 台灣話大辭典 將 晡 解釋為半日, 台語常用的 頂晡 下晡 半晡 分別泛指上午 下午 半天, 屬於模糊的時間敘述, 不具明確的起訖時間, 亦非特指某時辰 113

126 (4) 三者的差異 餔 含有食之意, 引申為下午進餐的時段, 後以此作為紀時制度的時段命名 餔 與 哺 相通, 從古代史料無法尋得 晡 字原義, 漢代之後 餔時 卻遭誤植為 晡時, 作為紀時制度的時稱 觀其字形, 餔 從食字旁 哺 從口字旁, 字義相近 然而 晡 從日字旁, 字義與前兩者不同 陳淼和 (2008, 頁 ) 以河洛語分析此三字 :1 十五音 餔 與 哺 ( 讀為 : 姑六邊 ) 音相同, 晡 ( 讀為 : 姑一邊 ) 則與前兩者不同 2 字義 餔 為進食, 哺 為口中嚼食, 晡 則指晝日 3 部首 餔 與 哺 一從食旁, 一從口旁, 可相類 ; 晡 從日旁, 與前兩者無關 陳氏認為 餔 哺 音義相通, 而 晡 與前兩者音 義不同, 但 哺 晡 字形相近, 應為諸家混淆 哺 晡 二字 餔時 哺時 晡時 之出現情形 漢代紀時制度以 餔時 為某一特定時段的名稱, 在其後典籍中卻罕見此用法, 反以 晡時 作十二時之時稱為常見, 佛教典籍尚有 哺時 之用法 部分典籍同時出現兩種寫法 ( 晡時 哺時 ), 使用情形混亂 本小節將 餔時 哺時 晡時 在古代典籍中出現情形摘列於下 114

127 對此 3 個名詞的古籍搜尋 :1 以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以及 漢川草廬 ( 作為十三經 二十四史與其他古籍之搜尋資料庫, 再將所得之資料以書籍紙本比對, 確認其正確性 2 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網站 ( 作為佛經之搜尋資料庫 以上搜尋網站的介紹請見附錄四 ( 第 187 頁 ) (1) 餔時 為秦漢時代紀時制度的時稱 <1> 秦漢簡牘 餔 本指進食之意, 引申指吃飯的時段 古代一日用兩餐, 以下午用餐時間稱為 餔時 ( 陳夢家,1965, 頁 122) 秦漢時代以 餔 指代時間, 近幾十年出土的秦漢簡牘出現許多關於 餔 的時稱, 例如 蚤餔 餔時 餔坐 下餔 餔食 <2> 漢代史料 西漢. 劉安 ( 公元前 年 ) 淮南子 卷三 天文 曰 : 至於悲谷, 是謂餔時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多次出現 餔, 分別為卷九 呂太后本紀 之 日餔時, 遂擊產 ; 卷二十七 天官書 之 旦至食, 為麥 ; 食至日昳, 為稷 ; 昳至餔, 為黍 ; 餔至下餔, 為菽 ; 下餔至日入, 為麻 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 曰 : 申, 115

128 神也 吏臣餔時聽事, 申旦政也 上述漢代典籍皆作 餔 <3> 晡 字見於今本 漢書 者, 乃出於後人誤植 東漢. 班固 ( 公元 年 ) 漢書 中多次出現 餔時, 分別為卷二十六 天文志 之 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時 ; 卷九十九下 王莽傳 之 乃壬午餔時, 以及 下餔時, 眾兵上臺 漢書 中也同時出現 3 處 晡時 的記載 :1 卷二十六 天文志 曰 : 旦至食, 為麥 ; 跌至晡, 為黍 ; 晡至下晡, 為叔 ; 下晡至日入, 為麻 此段內容基本上與 史記. 天官書 相同, 但 餔 改為 晡 2 卷二十七下 五行志 曰 : 日中時食從東北, 過半晡時復 晡時食從西北, 日下晡時復 3 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 曰 : 夜漏未盡一刻, 以火發書 其日中, 賀發, 晡時至定陶 由上可之, 晡時 見於今本 漢書, 天文志 一卷更同出 餔時 以及 晡 下晡 兩種寫法 班固歿於公元 92 年, 當時八表與 天文志 尚未寫成, 後由他人續完 年代相近之 說文解字 ( 成書於公元 100 年 ) 僅收錄 餔 字而無 晡 字, 漢簡亦不見 晡 字 本研究推測今本 漢書 之 天文志 五行志 的 晡 字乃出於後代傳抄或重刻時, 誤植原 餔 字為 晡 字 理由如下 : 116

129 現今版本之東漢. 王符 ( 約公元 年 ) 潛夫論. 愛日篇 : 相續道路, 非朝晡不得通, 非意氣不得見 南朝宋. 范曄 後漢書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曾引此句, 但載為 非朝餔不得通 推知王符作此句時原用 餔 字, 於後代傳抄或重刻過程中被誤植為 晡 字 漢書 的 3 處 晡時 依前後文內容可知為紀時制度之時稱, 理應同漢代簡牘作 餔時 依上一段所述 潛夫論. 愛日篇 之例, 本研究推測 漢書 的 3 處 晡時 亦為流傳過程中之變更, 原本應作 餔時 即漢代以 餔時 為紀時制度的時段名稱, 而非 晡時 (2) 古代典籍中的 晡時 <1> 晡 字未必出於漢代以前的中醫古籍 素問 約成書於在戰國至東漢這段期間內( 郭靄春,1981), 藏氣法時論 提到五臟病之晝夜變化: 肝病者, 平旦慧, 下晡甚, 脾病者, 日昳慧, 日出甚, 下晡靜 肺病者, 下晡慧, 腎病者, 夜半慧, 四季甚, 下晡靜 此段出現 下晡 的用法, 又與 日昳 ( 古代紀時制度之時稱 ) 同見 依其成書年代當作 下餔, 可能亦為後代傳抄或重刻時誤植為 晡 字 成書於東漢末年的 傷寒論 則有 日晡所發潮熱 日晡所 117

130 小有潮熱 的敘述 此處 日晡 用法已於前一節討論, 其無關紀 時制度, 非時制下的特定時稱, 僅泛指晝日的某段時間 ( 不具明確 的起訖點 ), 涵義異於漢代時制的 餔時 <2> 晡時 作為紀時制度之時稱最早見於晉代 晡時 用於紀時制度之時稱, 最早見於西晉. 杜預 ( 公元 年 ) 注 左傳. 昭公五年 : 日入為僚, 晡時為仆 ; 杜氏列出了 晡時 等共十二時稱 杜預年代與 傷寒論 成書年代 ( 公元 年 ) 相去不遠而使用 晡 字, 推測 傷寒論 之年代可能已有 晡 字 然而, 傷寒論 日晡 之意異於杜預之 晡時 ( 十二時段的時稱 ) 日. 丹波康賴收集隋唐時代以前的中醫古籍, 加以整理彙編而成 醫心方 (984/1993), 內容多次出現 晡時, 並與紀時制度的其他時稱同見 例如 卷十四. 治鬼瘧方第十四 收錄晉. 范汪治鬼瘧方, 內容含有當時紀時制度的十二時稱, 此處作 晡時 敦煌出土的隋唐時代 十二辰歌 也有十二時稱 ( 張德芳,2005), 其中 晡時 與十二地支的 申 相配 <3> 史料中 晡 的用法可分 3 類 漢代之後除了 資治通鑑 仍出現 餔時 之外, 其餘史書皆 使用 晡 而無 餔 字 例如南朝宋. 范曄 ( 公元 年 ) 118

131 後漢書 多次出現 晡時 的記載 南朝梁. 蕭子顯 南齊書 已有 日晡時 的記載, 見於卷二十五 列傳 之 至日晡時, 決小史埭 本研究將史書之 晡 字使用情形況約略分為 3 類 : 1 代替 餔 而指下午的一餐 例如 新唐書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七十八 曰 : 秀實曰: 吾未晡食, 請設具 2 紀時制度的時稱, 代替 餔時 例如 新唐書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上. 曆三上 曰 : 太初元年, 三統曆及周曆皆以十一月夜半合朔冬至, 至宣公十一年癸亥, 周曆與麟德曆俱以庚戌日中冬至, 至昭公二十年己卯, 周曆以正月己丑朔日中南至, 麟德曆以己丑平旦冬至 哀公十一年丁巳,, 麟德曆以戊申禺中冬至 惠王四十三年己丑,, 麟德曆以乙丑日昳冬至 呂后八年辛酉,, 麟德曆以壬午黃昏冬至 ; 其十二月甲申, 人定合朔 太初元年, 周曆以甲子夜半合朔冬至, 麟德曆以辛酉禺中冬至, 十二月癸亥晡時合朔 此段為不同曆法的冬至與合朔時段之比較, 由前後文可知, 此處 晡時 為紀時制度之特定時段名稱 3 泛指某一段時間, 由內容推測可能為傍晚 例如 南齊書 卷一 本紀第一 曰 : 軍復得保城, 與黑蠡拒戰, 自晡達明旦, 矢石不息 舊唐書 卷一百七十二 李石列傳 曰 : 晡晚方定 119

132 此外, 佛經中亦曾出現 晡後 晡晚, 亦為傍晚之意 資治通鑑 為漢代之後仍見 餔時 用法的史書, 書中亦有許多 晡 晡時 的用法 卷十三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分別記載公元前 180 年 公元 15 年 公元 23 年之漢代史實, 這三卷分別出現 日餔時 餔時 下餔時 此書同為記載漢代史實的其他卷中卻使用 晡 字, 例如卷三十二 ( 記載公元前 13 年之史實 ) 之 四面燿燿如雨, 自晡及昏而止 ; 卷五十八 ( 記載公元 181 年之史實 ) 之 雞鳴, 馳赴其陳, 戰至晡時, 大破之 若 餔 與 晡 用法相同, 何以 資治通鑑 記載漢代史實的其他卷不作 餔 字? 由文句前後之意判斷, 此書 晡 字並非皆能解讀為紀時制度的 餔時, 例如卷三十二 自晡及昏而止, 應非指 餔時 (3) 佛經中的 哺時 與 晡時 搜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資料庫的佛教典籍, 已無 餔時 的 用法, 但見 哺時 與 晡時 <1> 哺時 作為紀時制度之時稱, 對應於 申時 佛教典籍 佛說大迦葉本經. 卷一 曰 : 時佛哺時從宴坐起 補陀洛加山傳. 卷一 曰 : 哺時, 再至洞門 根本說一切有 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七 曰 : 哺時出遊泉所, 脫諸衣服入泉沐浴, 120

133 而欲出水 釋鑑稽古略續集. 卷二 曰 : 待旦而臨朝, 哺時而後還宮 以上 4 段未見其他時間相關敘述, 無法判定為紀時制度的時稱, 或是泛指某一段時間 明覺禪師語錄. 卷五 及 林間錄. 卷一 出現十二時稱, 並與十二地支配對, 其內容為 半夜子 雞鳴丑 平旦寅 日出卯 食時辰 禺中巳 日南午 日昳未 哺時申 日入酉 黃昏戌 人定亥 據此可知漢代紀時制度的時稱 餔時, 在後代亦有作 哺時 的用法 <2> 亦有以 晡時 作為紀時制度之時稱者 晡時 日晡時 下晡 下晡時 的用法出現多次 以河洛語解讀這幾個詞彙, 並對照典籍的前後文內容, 可知用以泛指晝日或下午, 而非紀時制度的某個特定時段 然而, 部分佛教典籍也出現以 晡時 為時稱, 並與十二地支配對的內容 見於 聯燈會要. 卷三十 法界宗蓮花章. 卷一 佛祖綱要. 卷二十七 古尊宿語錄 之卷十一 卷二十六 卷四十一等共二十幾部書, 內容為 : 半夜子 雞鳴丑 平旦寅 日出卯 食時辰 禺中巳 日南午 日昳未 晡時申 日入酉 黃昏戌 人定亥 與上述佛教典籍所見之 哺時 等十二時稱相同, 僅 哺 晡 不同 121

134 在此將 餔時 哺時 晡時 3 者使用之混亂現象作整理 1 餔時 : 為漢代紀時制度的時段名稱, 漢代以後則不使用, 而改以 哺時 ( 見於佛教典籍 ) 或 晡時 ( 大部分文獻改用此 ) 取代 2 哺時 : 漢代以後出現, 見於佛教典籍, 而未見於經籍與史書 ; 為紀時制度的時段名稱 ( 與其他時稱一同出現 ; 單獨出現時, 缺乏前後相關內容判斷其用法 ) 3 晡時 : 漢代以後出現, 見於佛教典籍, 以及經籍與史書 ; 為紀時制度的時段名稱 (4) 古代典籍的 日晡 日晡 最早見於 傷寒論, 亦為漢代唯一出現此用法之處 漢代以後典籍亦曾出現 日晡, 例如 : 新唐書 (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 南齊書 (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 ), 梁書 (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 宋史 (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 元史 (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五 ), 明史 ( 卷一 本紀第一 ), 金史 (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宣宗中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選舉一 ), 南史 (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 北史 ( 卷九 周本紀上第九 ) 舊唐書 亦出現, 但應解讀為 晡晚, 例如 舊唐書.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 日晡晚後, 有賊入通化門, 鬥死者一人, 傷 122

135 者六人 依前後文意判斷上述典籍中 日晡 的用法, 多為傍晚 下午之意, 例如 梁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 伯之每旦常作伎, 日晡輒臥, 左右仗身皆休息 亦有部分無法依前後文推測出其代表時間 根據史書中的 日晡 出現情形, 並無明確證據指出 日晡 代表紀時制度的特定時段, 或 日晡 等於申時 再者, 上述部分典籍除 日晡 之外, 亦出現 晡時, 例如 : 金史. 卷二十 志第一 明史. 卷二十八 志第四, 以及 南齊書 宋史 亦有多篇出現 晡時 當時 晡時 已作為紀時制度的特定時稱, 與 申時 對應, 同一部書已使用 晡時, 推測 日晡 之意不應等於 晡時 申時 ; 若 日晡 等於紀時制度的 晡時, 當使用其中一種即可, 不應出現兩種用法 因此, 若暫不考慮上述典籍中 日晡 ( 可能指下午 傍晚 ) 之意與河洛語的用法 ( 泛指晝日某段時間 ) 稍異, 以典籍中 日晡 用法以及與 晡時 同見於一書而言, 可知將 日晡 視為等同紀時制度之 晡時 並等於 申時 乃錯誤解釋 總結此節的討論, 餔時 為漢代紀時制度之時稱, 在不使用此字之後, 多由 晡時 取代, 亦見 哺時 代之 以字之從屬部首 河洛語音義而言, 哺時 取代 餔時 尚屬合理; 而 晡時 123

136 取代 餔時 則不合理 漢代以後少見 餔 字, 於理可以 哺 字代之 古代印刷術尚未通行之前, 書籍多以抄寫方式流通, 口 與 日 可能在抄寫過程中筆誤或辨識不清, 遂混淆 哺 晡 二字 或許因 哺 晡 字形相近, 遂見漢代之後誤以 晡時 取代 餔時 為紀時制度之時稱 再者, 餔 哺 河洛語十五音讀為 姑六邊, 置於詞首 ( 餔時 哺時 ) 則該字轉調讀為 姑一邊, 亦可能因此誤解為 晡 ( 十五音讀為 姑一邊 ) 原先 晡 字無關紀時制度 ( 餔 才與紀時制度相關), 後因誤用遂取代 餔 而以 晡時 代表特定時段 註家將 日晡 解釋為 申時, 依史書中的用法並不能下此推斷 ; 日晡 與 晡時 見於同一部書, 可見兩者之意不同, 故 日晡 不等於 晡時, 亦不等於 申時 起因於前人的用法混淆 ( 誤以 晡 時作為時稱 ), 加上後代註家而非漢代語言河洛語解讀此字, 未正視 晡 的河洛語用法, 誤認 日晡 與時制有關, 而錯誤解釋為 申時 6.4 歷代醫家對 潮熱 之看法 歷代醫家解釋 潮熱 時, 多將 潮 解釋為如同潮水一般定時而來, 因此將 潮熱 解釋為定時發熱 然而, 部分醫家提出異議, 不認為 潮熱 一詞本身含有定時發作之意, 並指出 潮 字乃形容內熱上湧之勢 以下列出這兩種不同的解釋 124

137 6.4.1 誤將 潮熱 解釋為如潮水發作定時 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 (1142/2004) 曰 : 潮熱者, 若潮水之潮, 其來不失其時也 一日一發, 指時而發者, 謂之潮熱 若日三五發者, 即是發熱, 非潮熱也 成氏將 潮 解釋為如潮水來去有時, 並將 潮熱 解釋為定時發熱, 每日發作一次 由於成氏註解 傷寒論 在先, 後代醫家大多依循其說解釋 潮 與 潮熱 傷寒論辭典 ( 劉渡舟,1988) 收錄部分醫家對 潮熱 的解釋 :1 明. 方有執 傷寒論條辨 ( 成書於公元 1589 年 ) 曰 : 潮熱, 陽明王於申酉戌, 故熱作於此時, 如潮之有信也 2 清. 張璐 傷寒緒論 ( 成書於公元 1665 年 ) 曰 : 陽明王於未申, 故日晡潮熱, 一日一發, 如潮信然 上述皆將 潮 解釋為潮信 清. 喻嘉言 尚論篇 ( 成書於公元 1648 年 )( 引自丹波元簡, 1801/2000) 曰 : 申酉戌間獨熱, 餘時不熱者, 為潮熱 若他時熱, 即為忽閃熱, 非潮熱矣 日. 中西惟忠 傷寒之研究 (1774/2000) 認為 潮 當解釋為潮汐來去以時 : 潮熱, 熱之發也, 必有其時矣, 猶潮汐之來去以時也, 所以名曰潮也 李克紹 傷寒論講義 (1962/2006b, 頁 73) 解釋 潮熱 為 像潮水一般的定時發熱 傷寒論辭典 ( 劉渡舟,1988) 則將 125

138 潮熱 解釋為 指定時發熱, 如同潮汐按時而至 邢錫波 傷寒論臨床實驗錄 (1984, 頁 109) 亦解釋為 潮熱, 謂若潮水之潮, 其來按時而不愆其期, 亦就是定時的發熱 上述醫家將 潮 作潮水解釋, 潮水每日來去有時, 潮熱 因而解釋為如同潮水依時起落, 於每日固定時間發作之熱 按此解釋, 潮熱 一詞已含有定時之意 潮熱 不含有定時之意 部分醫家提出反駁意見, 認為 潮熱 一詞並不包含定時之意 將諸家的看法整理分類如下 : (1) 潮熱 與具有時間意涵詞彙連用 : 第 條之 日晡所發潮熱, 以及第 137 條之 日晡所小有潮熱, 潮熱 皆與 日晡 連用 若將 潮熱 解釋為定時發熱, 與之連用的 日晡 亦指時間, 敘述上有重複之虞 第 201 條 : 陽明病, 脈浮而緊者, 必潮熱發作有時, 但浮者, 必盜汗出 ; 潮熱 與 發作有時 連用 日. 伊藤鳳山 ( 公元 年 )( 引自郭秀梅,1996) 認為若真如成無己所言 一日一發, 指時而發者, 謂之潮熱, 條文 發作有時 一句則為畫蛇添足 126

139 (2) 下午發熱應稱為 汐熱 而非 潮熱 : 日. 吉益南涯 ( 公元 年 )( 引自郭秀梅,1996, 頁 265) 與湯本求真 (1927/1956, 頁 248) 認為 朝來曰潮, 夕來曰汐, 若於下午發熱, 應稱為汐熱而非潮熱 古人命名嚴謹, 不當犯此錯誤, 可見 潮 字不應解釋為潮汐 (3) 觀察陽明病 潮熱 每日定時而發有困難 : 傷寒論 條文中, 潮熱 常和譫語以及神識不清症狀並見, 熱病發展至此當屬危急之症 例如第 212 條之 日晡所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 微喘直視 第 214 之 譫語發潮熱 ; 第 215 條之 譫語有潮熱 ; 第 220 條之 但發潮熱, 手足濈然汗出, 大便難而譫語 因此馬文輝 (2007b) 認為諸家言 潮熱如潮水定時發作, 此現象至少得觀察數天方可斷言每日於固定時間發熱 ; 然病情已發展至譫語程度, 不立即治療而尚能觀察數天的機會恐怕不多, 故將潮熱解釋為每日定時發熱的前提有誤 綜合上述幾點, 潮熱 本意若為定時發熱, 依 潮汐 之 潮 解, 應指上午定時發熱, 而 潮熱 於 傷寒論 中 3 次與 日晡 ( 依諸家之解釋 : 申時,15:00 17:00) 連用, 於意義上相互矛盾 ; 若指下午發熱, 則應稱為汐熱而非潮熱 再者, 若潮熱指每日定時 127

140 發熱, 其後緊接具有相同含意之 發作有時 則嫌多餘 傷寒論 作者在命名及詞彙的使用上應不致犯如此錯誤, 可知 潮熱 本意 非指定時發熱 潮 字形容熱勢洶湧 (1) 潮熱 與 發熱 不同日. 湯本求真 (1927/1956, 頁 248) 認為古今將 潮熱 解釋為 如潮信之時來, 然而 日晡所發熱 亦以時來, 何以別之? 潮熱 當不含定時之意, 方可與 日晡 連用 此處不言 日晡所發熱 而言 日晡所發潮熱, 足見 潮熱 與 發熱 之間必有差別, 否則僅言 日晡所發熱 即可說明發熱的時段 由第 208 條 外未解者, 其熱不潮, 可推測 潮 當指某種狀態, 用以形容熱勢 (2) 潮 字不止一種解釋 康熙字典 ( 網上版, 無日期 ) 解釋 潮 字如下 :1 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 : 水朝宗於海 2 東漢. 王充 論衡 : 水者, 地之血脈, 隨氣進退而為潮 3 唐. 徐堅 初學記 : 水朝夕而至曰潮 北宋. 邵雍 皇極經世 : 海潮者, 地之喘息也, 隨月消長, 早曰潮, 晚曰汐 漢語大詞典 有多項解釋( 繁體 2.0 版光盤,2003):1 海 128

141 水受日月引力而定時漲落的現象 ;2 謂湧 泛之意 ;3 喻潮水般的洶湧起伏 ;4 潮濕 ;5 指一晝夜 ;6 猶次 批 ;7 猶流派 可見 潮 並非僅作定時來去之潮汐解, 仍有其他解釋 依 說文解字, 原為 水朝宗於海 之意 前述醫家都將 潮 字作海水定時漲落解釋, 而少數醫家作潮濕解釋, 一部分醫家作潮水之泛湧解釋 以下列出這些醫家的看法 清. 汪琥於 傷寒論辨證廣注 ( 成書於公元 1680 年 )( 引自丹波元簡,1801/2000) 認為 潮 為潮潤之意 : 潮熱二字, 原兼出汗而言 陽明之大熱汗出, 自是潮 潮者, 潮潤也, 謂汗者汗漫之謂 馬文輝 (2007b) 亦認為 潮 為潮濕之意, 潮熱即為汗出而熱 部分日本醫家認為 潮熱 乃如海水而來一般充滿全身之熱 ; 胡希恕受湯本求真影響, 亦採類似說法 日. 大塚敬節 (1933/2000) 認為 : 潮熱者, 如海水之潮 來時身體手足胸腹中, 無不充滿其熱, 故曰潮熱 日. 湯本求真 (1927/1956, 頁 248): 潮熱者, 取其充實之義 海水若潮, 則海隅 江曲 空穴 巖間之水, 無所不充, 潮熱若發, 則身體 手足 胸腹各處之熱, 無不充滿, 故曰潮熱者, 實也 日. 伊藤鳳山 ( 引自郭秀梅,1996, 頁 265): 潮熱者, 熱僅來則忽盛, 僅去則忽除, 其狀由潮汐之盈虛, 故謂之潮 129

142 熱也 日. 吉益南涯 ( 引自郭秀梅,1996, 頁 265) 認為 : 潮是潮宗之義, 熱氣充滿, 身體無處不熱曰潮熱 胡希恕 ( 馮世綸 張長恩,2006, 頁 214) 認為 潮熱 指其熱如潮, 形容熱勢甚洶湧, 一身如蒸, 無處不熱之意, 不能錯誤地解釋為定時發熱 歸納上述醫家所言之 潮, 是指如同潮水一般洶湧之狀, 即 潮 字用以形容熱勢 故 潮熱 為病人發熱時對熱的一種自覺狀態, 形容病人感覺熱向上湧之烘熱感 李心機 (2003, 頁 23) 對 潮熱 的解釋正可歸納以上說法 : 1 潮熱 不等同於 發熱 : 即 發熱 不一定有 潮熱 現象, 故 傷寒論 有 其熱不潮 之說 2 病證原有發熱症狀 : 不論有無 潮熱 現象, 這些病證都有發熱症狀, 即 潮熱 是在發熱症狀持續存在之狀況下的一種特殊發熱現象 3 日晡潮熱 不等於 日晡發熱 : 雖然此書多次提到 日晡所發潮熱, 但於 日晡 發熱者並非都是 潮熱 ; 同時, 潮熱 也並非都發於 日晡 4 潮熱 為自覺症狀: 潮熱 不含有發熱與時間的關係, 而是表述病人發熱的感覺 ; 即在持續發熱同時, 一陣陣地有如水上湧的烘熱感, 其時病人發熱加重, 反映出裏熱外蒸之勢 5 潮熱 發作時間 : 李氏認為這種發熱現象可以不定時地出現, 而由於天人相應的影響, 以午後四時前後尤為明顯 130

143 汪琥與馬文輝分別提出 潮 為 潮潤 潮濕, 將 潮熱 解釋為汗出而熱 太陽病症狀亦見汗出 發熱, 然而太陽病不言 潮熱, 僅陽明病有 潮熱 一詞, 可知 潮熱 並非汗出發熱可簡單解釋之 又依 說文解字 水朝宗於海 之意, 與前述作上潮 上湧解釋較相近, 而與潮濕之意不同 大部分醫家遵循成無己說法, 解釋 潮熱 為 如潮水般定時發熱 根據其他醫家提出之質疑, 及其對 潮熱 的進一步解釋, 本研究認為 潮熱 一詞並不具定時之意, 潮 乃上潮之意, 形容熱勢洶湧, 潮熱 則形容病人自覺熱勢由內而外上湧之烘熱感 6.5 潮熱 未必僅於 申時 發作 潮熱 的種類 傷寒論 之 潮熱 為陽明實證的特有症狀 然而, 現今所見的 潮熱 並非都指陽明病之 潮熱 以下就 潮熱 種類作簡單介紹, 以免與陽明病之 日晡潮熱 混淆 張耀卿 (1978) 認為 潮熱 一證有外感 內傷之別 外感潮熱, 無論傷寒溫病, 凡 日晡潮熱, 均屬陽明腑證, 因胃有實熱所致 ; 內傷潮熱, 則有陰虛 血虛 中氣不足之辨 左季云 傷寒論類方法案匯參 (2000, 頁 161) 則引述馮楚瞻的見解, 馮氏 131

144 認為 潮熱 發作時間有 平旦潮熱, 自寅至申, 日晡潮熱, 自申至寅, 此外 潮熱 種類尚有 氣虛潮熱 血虛潮熱 李心機 (2003, 頁 23) 認為在雜病上午也可出現潮熱 ; 在陰虛火旺的病人, 也可以於夜間潮熱, 並伴有盜汗 由此可知除了 傷寒論 之 潮熱 外, 後代醫書所述之 潮熱, 亦可能來自內傷 ( 陰虛 血虛 氣虛 ) 與雜病 婦女更年期因雌激素分泌降低, 導致面部皮膚發紅 身體產生烘熱感的症狀也被稱為 潮熱, 此為名詞定義不同 前述 潮熱 都與 傷寒論 陽明病 潮熱 不同, 陽明病 潮熱 為六病中之特有症狀, 發作於 日晡, 為陽明病燥熱內結之證 醫案中陽明病 潮熱 發作時間 本研究不討論其他型態 潮熱, 僅討論 傷寒論 之陽明病 潮熱 發作時間 許多陽明病醫案記載患者 午後潮熱 午後發熱 ( 未必為 潮熱, 但醫案記載內容有限, 無法辨別 ), 可知 潮熱 好發於下午, 但沒有更詳細的時間記載 或許患者自覺潮熱發作於午後的不定時段, 並非準確地於某時發作, 故於問診時並未指出確切時辰 部分醫案記載陽明病患者症狀為 日晡潮熱, 但無法確知該醫家對 日晡 的認知是指申時 申酉時 申酉戌時, 泛指下午時段, 或是泛指晝日的某段時間 132

145 本研究搜尋的醫案並未對陽明病 潮熱 發作時間作較詳細的記載, 僅有下列 2 則醫案透露出陽明 潮熱 發作時間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 陳明 張印生,1998, 頁 ) 選錄樊文有醫案, 證明 潮熱 除了下午發作, 也有夜間發作的情形 : 李某, 女,40 歲,1985 年 4 月就診 患者間斷性低熱年餘, 發熱多在下午 3 時許, 有時夜間亦作, 體溫 37 至 38 之間, 曾按陰虛治療而無效, 邀余診治 症見低熱 37.5, 口乾舌燥, 食少不馨, 心煩腹滿, 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 脈沉實有力 根據 傷寒論 第 212 條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 為陽明腑實證的論述, 與以大承氣湯一劑 服藥後 2 小時許, 腑氣轉動, 腸鳴漉漉, 大便日行八次, 所下之物, 為污穢之水和硬糞 陳積已除, 脈靜身和, 其病獲癒 此醫案之發熱經醫師診斷為陽明實證之 潮熱, 發作時間多在下午, 有時也在夜間發作 山東中醫驗案選 ( 蔡劍前,1992, 頁 11) 收錄陽明病 潮熱 醫案 : 鄭某, 女,23 歲,1990 年 5 月 11 日初診 午後發熱半年, 體溫在 之間 夜交子時, 其熱自退, 上午體溫正常 來診時, 正值下午申時, 兩顴正赤, 額上微汗出, 手足煩熱, 舌紅苔黃厚, 兩寸口脈弦數 心下痞滿, 按之微痛, 自訴小便黃赤, 大便乾, 二至三日一行, 納穀不馨, 體倦乏力 證屬邪熱 133

146 內結於陽明, 午後申酉之時, 陽明氣盛, 與邪交爭, 熱是燔灼, 故見午後發熱 面赤 微汗出 小便黃赤之象 此醫案經該書分類屬 陽明病潮熱 ( 雖然敘述為 午後發熱 而非 午後潮熱 ), 患者上午體溫正常, 而午後發熱持續至半夜方退, 故 潮熱 發作可能持續跨數個時段 田美香 彭波 梁淑香與趙豐良 (2007) 列出 5 種午後發熱的類型, 包括陽明腑證發熱 濕熱留滯發熱 熱入營分發熱 陰液虧虛發熱, 以及瘀血內結發熱 田氏等人說明其中 陽明腑證發熱 稱為 日晡所發熱, 臨床特點為午後自覺發熱 由此可知 潮熱 為患者自覺症狀, 好發於午後, 但午後發熱並非都屬 潮熱, 尚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也在午後發作 李心機 (2003, 頁 23) 亦持相同看法, 即午後發熱並非都屬 潮熱, 潮熱 為患者自覺症狀 李氏同時說明 潮熱 這種發熱現象可以不定時出現, 由於天人相應的關係, 以午後四時前後尤為明顯 根據醫案中對陽明病 潮熱 發作的記載, 可知 潮熱 實際上以午後發作較為常見 由上列 2 則醫案的記載, 得知亦有夜間發作者, 以及 潮熱 發作可能持續一段時期, 至夜晚熱才退 因此臨床上 潮熱 並非僅於 申時 發作, 雖多見於下午, 亦可能於其他時間發作 ; 將 日晡潮熱 限定解釋為 申時發熱 並不妥 134

147 6.6 日晡潮熱 小結 本研究結果 (1) 日晡 傷寒論 的 日晡 與書中其他時間用詞用法相同, 僅泛指某一段時間, 而不具明確起訖時間, 亦無關紀時制度, 更不可解釋為 申時 漢代語言為河洛語, 現今台灣河洛語仍有 晡 的用法, 泛指半日 日間, 例如 頂晡 下晡 分別泛指上午 下午, 沒有明確起訖時間, 亦非指特定時辰 餔時 為漢代時代紀時制度的時段名稱, 餔 通於 哺 而與 晡 無關 漢代以後不使用 餔, 以 哺 代替尚屬合理 然而, 可能因 哺 與 晡 外形相似, 加上 哺時 與 晡時 河洛語十五音讀音相近而誤用, 遂形成漢代以後 晡時 取代 餔時 作為紀時制度時稱 由於漢代以後 哺 晡 的誤用, 加上註家未探究漢代語言河洛語之 晡 字用法, 亦錯誤引用古代時制, 遂將 日晡 誤認為紀時制度的 晡時, 並解釋為 申時 漢代之後紀時制度以 晡時 為下午特定時段名稱, 可與十二時辰的 申時 對應, 故產生誤解 事實上, 漢代一日分為十六時 ( 漢代以後分為十二時 ), 以 餔時 ( 而非 晡時 ) 為下午特定時段的名稱, 無法與十二時辰 135

148 對應, 故漢代的 餔時 不等於 申時 本研究認為 日晡 與古代紀時制度無關, 非時制下的特定時稱, 不可解釋為 申時 根據河洛語的 晡 字用法, 日晡 應泛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不具明確的起訖點, 亦非指特定時辰 (2) 潮熱 註家多解釋 潮熱 為如潮水漲落有時般, 定時發作之熱 現今婦女更年期症狀之顴紅 發熱也稱為 潮熱, 此乃名詞定義不同, 與陽明病之 日晡潮熱 無關 本研究認為 潮熱 乃形容內熱上湧外出之勢 日晡潮熱 則形容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 醫案記載為下午居多 ), 病人自覺內熱如潮上湧外出, 於入夜後熱退 臨床上 潮熱 並非僅在 申時 發作 日晡潮熱 為陽明病專有症狀, 臨床上具診斷意義, 可作為陽明病燥熱內結和運用通下法的主要依據 臨床上亦可依 潮熱 發作過程之長短, 作為病情進退之判斷 依現代時間生理學推測 潮熱 可能發作時段 註家將 日晡潮熱 解釋為 申時發作之熱, 本研究則認為 日晡 泛指晝日的某段時間 陽明病 潮熱 醫案記載時間者, 僅提及 午後 日晡, 未詳盡敘述 以下試以現代時間生理學 136

149 思考陽明病 潮熱 發作時間 陽明病為熱結於裏, 為三陽病中熱最盛者, 機體處於高度亢奮狀態, 故以清熱或瀉下法治療 由條文可知, 潮熱 常伴隨 腹滿 不大便, 此乃交感神經系統 ( 及所調控的相關內分泌系統 ) 高度興奮 ( 副交感神經受抑制而降低胃腸道蠕動 ), 由於代謝大量升高, 代謝廢物無法排出 ( 不大便 ) 而產生惡性循環使病情加重 故 傷寒論 以瀉下方式治療, 將代謝廢物自腸道除去, 使機體的高度亢奮狀態解除 人體藉由光線信號刺激, 以調整體內生理活動節律與興奮度, 使內在生理狀況得以因應外界環境所需, 因此體內生理節律部分呈現晝高夜低, 部分呈現夜高晝低 推測 潮熱 是在機體緊張性 亢奮性稍作緩解的情況下, 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下降, 副交感神經系統受抑制的情況因而減低, 原本於亢奮狀態下收縮的血管因緊張性降低得以擴張 由於表皮血管擴張, 體內在代謝亢進情況產生之多餘熱能得以藉由體表排出, 因此患者感受 內熱如潮上湧外出 在應激 (stress) 狀態下, 交感神經高度興奮, 使下視丘對 CRH 的分泌增加, 進而使 ACTH cortisol 分泌增加 研究發現雖然在應激狀況下 ACTH 的節律受影響, 但 cortisol 仍維持其節律 (Sage, Maurel, & Bosler, 2001) Cortisol 的分泌節律以清晨分泌量最高, 137

150 夜間最低 ; 在分泌高峰期過後的白天時段, 交感神經緊張性得以下降, 或許是 潮熱 可能發作的時段 本研究根據生理學之研究結果, 僅能作上述概略推測, 無法確切指出 潮熱 發作時間 註家將 日晡潮熱 解釋為 申時發作之熱, 但臨床所見之陽明病 潮熱 未必僅於 申時 發作 根據本研究對 日晡 的解釋, 可知依張仲景的臨床觀察, 陽明病 潮熱 發作於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人體節律受環境 生活習慣影響, 現今生活型態當異於一千八百年前的東漢時代, 作息不同者 ( 例如夜間工作者 ) 的陽明病 潮熱 發作時間是否與一般人相同, 值得研究 或可藉由大型調查或臨床研究觀察之, 一方面可映證 傷寒論 內容與今日臨床是否符合, 一方面可瞭解生活型態 ( 可能影響人體節律 ) 是否影響陽明病 潮熱 發作之規律 現今中醫相關研究著重於方劑 中藥者多, 而此類研究者少, 故今日解釋 傷寒論 條文仍採人云亦云 不求甚解的方式, 不因研究環境改善而有所突破 隨著生活型態的多元化, 這些尚乏人進行的研究, 實有助於臨床診斷 138

151 第七章 結論 註家在解釋 傷寒論 之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時, 未比對書中其餘用法, 也未從漢代語言河洛語著手, 亦未考究漢代紀時制度 註家多遵循前人見解, 但未深究前人解釋之正確性以及其依據是否恰當 本研究對此提出質疑, 並得到以下結論 7.1 欲解時 條文非出於張仲景 本研究認為 欲解時 條文並非出於張仲景, 乃由後人追論 理由如下 : (1) 漢代十二辰紀時法非為主流, 亦不單獨以十二地支標示 : 傷寒論 僅 欲解時 條文以十二地支表示時間, 異於書中其他用法 漢代主要採一日十六時制之紀時法, 縱使少數使用十二辰紀時者, 乃以 日加子時 日加丑時 日加亥時 表示, 並未單獨以十二地支 ( 子 丑 戌 亥) 表示時間 欲解時 條文卻單獨以十二地支標示紀時, 異於漢代用法 (2) 康平本 欲解時 條文以低兩格方式書寫 : 康平本為 傷寒論 之最善本, 保留古代書寫格式, 低兩格書寫者為後人追論 書中 欲解 一詞經與康平本 宋本子目比對, 139

152 亦全為後人加入 由上兩點可知 欲解時 條文非出自張仲景, 屬於後人追論 陳淼和 (2008, 頁 8) 考證後人追論 ( 低兩格書寫 ) 部分出於東晉. 張湛 ( 公元 年 ) 內容不具實用性 本研究認為 欲解時 條文內容為推衍而得, 非來自臨床觀察, 與臨床六病痊癒時段亦非完全相符, 故無實用性 理由如下 : (1) 欲解時 條文部分時段與夜間睡眠時間重疊, 病於這期間的特定時辰痊癒, 實際上不易觀察 (2) 醫案所載之病癒時間並非都符合 欲解時 條文 (3) 欲解時 條文內容由推衍而得, 各時段佔 三 個時辰的原因, 可能與道家 數術思想有關 欲解時 非來自臨床實際觀察, 內容也非完全符合臨床 因此 欲解時 條文不具實用性, 不宜將此系列條文視為定理 傷寒論 為中醫必讀典籍, 兩岸中醫院校皆然 此書雖距今一千八百年, 由於已奉為經典, 後人對其條文內容及註家解釋大多全盤接受 現代中醫之 科學化 研究多著重於方劑 中藥, 少見對中醫理論 條文內容的現代化研究與檢驗 奉為圭臬之 傷寒論 亦然, 缺少臨床研究比對其條文內容正確性, 以及與現今臨床所見是否相符 現今之中醫研究, 當利用今日研究環境便利之優勢而對 140

153 此書條文內容進行驗證與修正, 不應再因襲古代註家之錯誤見解, 或限於當時知識背景所作之強解 由於 欲解時 條文非張仲景所作, 內容亦不具實用性, 本研究認為應將此 6 條條文自 傷寒論 教材刪除, 以免造成後人誤解 現代學者提出 擇欲解時給藥, 於機體條件有助該病痊癒的時段給藥, 以期能加速痊癒 然而 欲解時 條文本身並不正確, 以此作為給藥時辰依據有待商榷 7.2 日晡潮熱 註家將 日晡 解釋為古紀時法, 等於 申時, 並將 日晡潮熱 解釋為 申時潮熱 漢代將一日分為十六時, 下午時段有 餔時 下餔, 未曾出現 日晡, 且十六時制之 餔時 不等於十二時辰之 申時 漢代以後一日分為十二時, 改以 晡時 為下午特定時段名稱, 等於十二時辰之 申時 註家或將 日晡 視為每 日 之 晡時, 並依漢代以後的紀時制度而錯誤解釋為 申時 日晡 泛指晝日某一段時間 傷寒論 對於時間皆採模糊描述, 泛指某一段不具明確起訖 點的時間, 日晡 亦然 本研究認為 日晡 無關紀時制度, 非 141

154 古代時制的時段名稱 河洛語之 晡 字用法為半日 日間, 例如 頂晡 下晡 分別指上午 下午, 據此推測 日晡 應泛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不具明確之起訖點, 非指某一特定時辰, 故不可解釋為 申時 以 晡時 取代 餔時 屬誤用 餔 原為進食之意, 餔時 本指下午進餐之時, 後以此作為紀時制度之時段名稱 漢代即以 餔時 作為十六時制之一時段, 除 傷寒論 之 日晡 外, 漢代文獻未見 晡 字 漢代以後不用 餔 字, 而多改以 晡時 為時稱, 少數可見 哺時 的用法 本研究推測直到東漢末期才出現 晡 字, 乃泛指晝日的某段時間 其原應屬河洛語之白話音, 有音無字, 後才歸為讀書音而創出字體 ; 張仲景可能是最早使用 晡 字者之一 漢代以後 晡時 取代 餔時 為時段名稱, 應屬誤用 其首見於西晉. 杜預 ( 公元 年 ) 注 左傳. 昭公五年 以 晡時 為十二時制的時稱 漢代時制以 餔時 為其一時段名稱, 而漢代之後 餔 字消失不用, 另出現 哺時 晡時 之名稱, 其中以 晡時 的用法最常見 三者之異同如下 : (1) 以河洛語十五音分析之, 餔 哺 音同而異於 晡 (2) 以字義分析之, 餔 為進食, 哺 為口中嚼食, 而 晡 為 142

155 晝日, 與前兩者不同 (3) 餔 從食旁 哺 從口旁, 而 晡 從日旁 餔 通於 哺 漢代之後不用 餔 字, 以 哺時 代 餔時 屬合理用法 晡 之音義異於前兩者, 應為 哺 晡 字形相似, 而 哺時 晡時 十五音亦相近, 可能於傳抄或重刻時將 哺時 誤植為 晡時, 以致後代文獻皆以 晡時 為時稱 漢代史籍之 餔時 於今本重刻時, 亦有訛作 晡時 者 晡時 ( 原應作 餔時 或 哺時 ) 在漢代以後的十二時制與十二時辰 申時 對應, 註家遂將 日晡 誤認為 申時, 將 日晡潮熱 解釋為 申時潮熱 本研究認為以 晡 字代 哺 餔 字實屬誤用 餔 與時制相關, 而 晡 原與時制無關 ; 晡時 代 餔時 作為時制之時稱乃誤用, 日晡 亦與紀時制度無關 漢代十六時制( 各時段長度為今 1.5 小時 ) 之 餔時, 不能對應至十二時辰之 申時 ; 漢代以後十二時制 ( 各時段長度為今 2 小時 ) 之 餔時 ( 或作 哺時, 後誤植為 晡時 ) 方可等於 申時 日晡 與紀時制度之 餔時 ( 或 哺時 ) 涵義有別, 其泛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不具明確起訖點與固定之時間長度, 更非特指某一時辰 143

156 7.2.3 潮熱 形容內熱上湧外出之勢 註家將 潮熱 解釋為如潮水漲落有時般, 定時發作之熱, 並將 日晡潮熱 解釋為 申時發熱 本研究認為 潮熱 乃形容內熱上湧外出之勢 日晡潮熱 則指晝日的某一段時間, 特別是下午, 病人自覺內熱如潮上湧外出, 而於入夜後熱退 由醫案可知 潮熱 並非僅於 申時 發作, 故註家將 日晡潮熱 解釋為 申時發熱 有誤 現今婦女更年期症狀之顴紅 發熱也稱為 潮熱, 此為名詞定義不同, 異於陽明病之 潮熱 日晡潮熱 為陽明病專有症狀, 臨床上具診斷意義, 可作為陽明病燥熱內結和運用通下法的主要依據 臨床亦可根據潮熱發作時程延長或縮短, 作為病情進退之判斷 註家對 日晡潮熱 的解釋多因襲前人之言, 未從漢代語言 漢代時制著手, 自成無己錯誤解釋至今已八百多年, 註家仍沿用而未加深究 日晡潮熱 具有臨床診斷意義, 本研究重新解釋此專有名詞, 以期能助於臨床正確診斷 7.3 研究限制與展望 由於漢代距今年代久遠 ( 至少一千八百年 ), 當時的紀時制度 語言以及詞彙的使用, 與今日相差甚遠 雖然藉由現存的古籍與文 144

157 獻以瞭解當時的制度與使用習慣, 仍有許多部分缺乏更有力而明確的證據佐證, 僅能以有限的資料進行推測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皆與時間醫學有關, 本研究僅以版本比對 各家解釋 河洛語音義 漢代時制 醫案比對諸方面進行討論, 對於以時間醫學解釋 欲解時 與 潮熱 發作時間, 限於能力不足, 僅進行簡單討論 若能針對六病痊癒時間以及潮熱發作時間進行臨床研究或調查, 則可提供六病痊癒時段及潮熱發作時段之明確證據, 可終結長久以來解釋條文的因襲泥古現象 古人或限於當時知識背景而強解條文內容, 後人對於不合理或與臨床不符部分並未慎思, 反而照單全收 長久下來古人的誤解遂成為主流說法, 即使少數學者提出疑異, 亦難以動搖主流說法的地位 古人僅能藉由長時間觀察以累積樣本數, 方能得知疾病變化之規律, 今日科學研究 臨床試驗 調查研究等研究條件皆優於古人, 可於更短期間同時觀察大量樣本數而得出結論 以此方式研究現代人之六病痊癒時段以及潮熱發作時段, 除可驗證註家解釋與本研究推論是否恰當, 亦可瞭解現代人疾病變化節律是否仍與古代觀察之變化一致 現代人生活型態多元, 作息日夜顛倒者亦有之, 故其人體節律當異於一般作息者 未來研究亦可探討此特定群體之疾病變化節律, 有助於臨床診斷 145

158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 于豪亮 (1985) 秦簡 日書 記時記月諸問題 於于豪亮, 于豪亮學術文存 ( 頁 ) 北京市: 新華書局 大塚敬節 (2000) 中國內科醫鑑 於陳存仁( 編校 ), 景印皇漢醫學叢書 台北市 : 新文豐出版公司 ( 原著出版年 :1933) 大塚敬節 (2001) 傷寒論解說( 吳家鏡譯 ) 台南市: 大眾書局 ( 原著出版年 :1966) 山田正珍 (2000) 傷寒論集成 於陳存仁( 編校 ), 景印皇漢醫學叢書 台北市 : 新文豐出版公司 ( 原著出版年 :1789) 中西惟忠 (2000) 傷寒之研究 於陳存仁( 編校 ), 景印皇漢醫學叢書 台北市 : 新文豐出版公司 ( 原著出版於 :1774) 丹波元簡 (2000) 傷寒論輯義 於陳存仁( 編校 ), 景印皇漢醫學叢書 台北市 : 新文豐出版公司 ( 原著出版於 :1801) 丹波康賴 (1993) 醫心方(1 版 3 刷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 ( 原著出版於 :984) 尤在涇 (1999) 傷寒貫珠集 於孫中堂( 主編 ),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 尤在涇醫學全書 北京市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原著出 146

159 版年 :1729) 王長風 李華安 (2000) 康平傷寒論的發掘及其學術價值 江蘇中醫,21(4),39 39 左季云 (2000) 傷寒論類方法案匯參 天津市: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鄉利憲 廣重力 ( 監修 ), 豐田順一 熊田衛 小澤瀞司 福田康一郎 本間研一 ( 編集 )(2001) 標準生理學(5 版 ) 東京 : 醫學書院 田美香 彭波 梁淑香 趙豐良 (2007) 談午後發熱的辨證施治 內蒙古中醫藥,3,52 任添華 李偉 (2002) 歷代醫家對傷寒論評述札記 中醫藥學刊, 20(11),59 刑玉瑞 (2004) 黃帝內經 理論與方法論 西安: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邢錫波 ( 編著 ), 紀民育 刑汝雯 ( 整理 )(1984) 傷寒論臨床實驗錄 天津市 :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成無己 (2006) 注解傷寒論 於李順保( 編著 ), 傷寒論版本大全 (1 版 2 刷 ) 北京市: 學苑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1172) 成無己 (2004) 傷寒明理論 於張國駿( 主編 ), 唐宋金元名醫全 147

160 書大成 成無己醫學全書 北京市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1142) 余無言 (1955) 圖表注釋傷寒論新義(9 版 ) 上海市: 千頃堂書局 吳謙 (1974) 醫宗金鑑 台北市: 新文豐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 1742) 宋會群 李振宏 (1993) 秦漢時制研究 歷史研究,6,3 15 宋鎮豪 (2005) 試論殷代的紀時制度( 下 ) 2008 年 1 月 14 日取自 李心機 (2003) 傷寒論通釋 北京市: 人民衛生出版社 李克紹 (1982) 傷寒論語釋 山東省: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克紹 (2006a) 傷寒解惑論 於李克紹( 著 ), 李樹沛 姜建國 ( 輯 ), 李克紹醫學文集 濟南市 :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1978) 李克紹 (2006b) 傷寒論講義 於李克紹( 著 ), 李樹沛 姜建國 ( 輯 ), 李克紹醫學文集 濟南市 :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1962) 李順保 (2000) 傷寒論版本大全 北京市: 學苑出版社 李鑒澄 (1988) 晷儀 現存我國最古老的的天文儀器之一 於劉君 148

161 燦 ( 編 ), 中國天文學史新探 ( 頁 ) 台北市: 明文書局 周海平 孔增科 王永梅 ( 主編 )(2005) 常用方劑藥理與臨床應用 赤峰市 : 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 林聰益 (2007) 午時三刻- 古中國的時間制度 科學發展,420, 段玉裁 ( 注釋 )(1973) 段氏說文解字注(158 頁 ) 台北市: 宏業書局 胡劍北 (1990) 中醫時間醫學 安徽省: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祝恒琛 (2006) 時辰治療學( 修訂版 ) 北京市: 華夏出版社 馬文輝 (2007a) 試論傷寒論的三部定位 河北中醫,29(1),54 55 馬文輝 (2007 年 9 月 10 日 b) 傷寒論陽明潮熱辨析 中國中醫藥報,2796 期, 五版 2007 年 10 月 7 日取自 高平子 (1987) 論分時制度( 原刊登於大陸雜誌,1954,8(9)) 於高平子 : 高平子天文曆學論著選 (48 60 頁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康熙字典網上版 ( 無日期 ) 2007 年 10 月 24 日取自 張家駿 (2005) 雜談 傷寒卒病論 及其序 暨與劉渡舟先生商 149

162 榷 (2) 中醫藥學刊,23(10), 張德芳 (2005) 簡論漢唐時期河西及敦煌地區的十二時制和十六時制 考古與文物,2,67 75 張賢哲 (2007) 道地藥材圖鑑( 三 )( 頁 ) 台中市: 中國醫藥大學印行 張耀卿 (1978) 內科臨證錄(49 頁 ) 上海市: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曹穎甫 (1956) 傷寒發微 於曹穎甫, 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 上海市 : 千頃堂書局 ( 原著出版年 :1931) 郭任 (2005) 論欲解時 河南中醫,25(3),9 10 郭秀梅 岡田研吉編輯, 崔仲平審訂 (1996) 日本醫家傷寒論注解輯要 (265 頁 ) 北京市: 人民衛生出版社 郭盛熾 (1988) 中國古代的計時科學 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 郭靄春 (1981) 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釋( 序 ) 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郭靄春 (1981)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釋 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陳久金 楊怡 (1998)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頁 ) 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150

163 陳中龍 (1999) 丁宮等入關檄留遲推辟 簡冊試析 簡牘學報, 17, 陳明 張印生 (1998)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北京市: 學苑出版社 陳修 ( 編著 )(2000) 台灣話大詞典( 修訂新版 ) 台北市: 遠流出版公司 陳淼和 (2008) 傷寒卒病論台灣本( 附金匱要略方論 )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講義, 出版中, 嘉義縣 陳夢家 (1965) 漢簡年曆表敘 考古學報,2, 陳維輝 (1994) 中國數術學綱要 上海市: 同濟大學出版社 陳遵嬀 (1988) 中國天文學史( 第五冊 ) 台北市: 明文書局 陳寶興 (1999) 台語彙音 台南市: 東采出版社 湯本求真 (1956) 皇漢醫學( 周子敘譯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1927) 馮世綸 張長恩 ( 主編 )(2006) 中國湯液經方 傷寒病論傳真 北京市 : 人民軍醫出版社 惲鐵樵 (1966) 傷寒論研究 台北縣: 旋風出版社 ( 原著出版年 : 2000) 楊繼洲 ( 原著 ), 李坤成 ( 新編 )(2000) 針灸大成 台北市 : 志 遠書局 ( 原著出版年 :1601) 151

164 萬曉剛 (2000) 傷寒史學研究成果簡述 中華醫史雜誌,30(4), 萬曉剛 (2001) 六經概念源流考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3(1),5 7 萬曉剛 (2002) 內經傷寒學術思想述要 中醫藥學刊,20(11), 董潤之 (2007) 從傷寒六經欲解時看中醫與時間的關係 遼寧中醫雜誌,34(6), 漢語大詞典 ( 繁體 2.0 版光盤 )(2003) 香港: 商務印書館 劉崇余 范重英 (2000) 臟腑陰陽等現代研究與中醫藥調治 理論與臨床 北京市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劉渡舟主編, 李憲法 秦克楓 任漢陽編 (1988) 傷寒論辭典 北京市 : 解放軍出版社 劉渡舟主編, 錢超塵副主編 (1989) 傷寒論校注 北京市: 人民衛生出版社 劉渡舟 (1999) 傷寒論臨證指要(2 版 ) 北京市: 學苑出版社 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 編委會 ( 編 ) (2002)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 基礎與臨床 廣州市 : 廣東科技出版社 蔡劍前 ( 主編 )(1992) 山東中醫驗案選 山東: 青島出版社 152

165 鄭曼青 林品石 ( 編著 )(2006) 中國醫藥學史( 初版 4 刷 ) 台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錢超塵 (1993) 傷寒論文獻通考 北京市: 學苑出版社 錢超塵 (1995) 傷寒雜病論古傳本演變大系 醫古文知識,4, 錢超塵 (1996) 傷寒雜病論古傳本演變大系( 續 ) 醫古文知識, 2,45 48 錢超塵 (2004) 宋本傷寒論刊行後流傳演變簡史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16(1),23 25 錢超塵 溫長路 (2005) 張仲景生平暨 傷寒論 版本流傳考略 河南中醫,25(1),3 7 閻林山 金和均 (1988) 論我國的百刻計時制 於劉君燦( 編 ), 中國天文學史新探 ( 頁 ) 台北市: 明文書局 顧炎武 (1934) 日知錄 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館 153

166 英文參考文獻 : Davidson, A. J., Castañón-Cervantes, O., & Stephan, F. K. (2004). Daily oscillations in liver function: diurnal vs circadian rhythmicity. Liver International, 24: Hastings, M. (1998). The brain, circadian rhythms, and clock gene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7: Hastings, M., O Neill, J. S., & Maywood, E. S. (2007). Circadian clocks: regulators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thythms.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195: Haus, E. (2007). Chronobiology in the endocrine system. doi: /j.addr Kelly, G. (2006). Body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Part 1):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variability due to site selection, biological rhythms, fitness, and aging.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11(4): McNamara, P. (2004). In Sehgal, A. (Ed.)., Molecular biology of circadian rhythms (pp ).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Sage, A., Maurel, D., & Bosler, O. (2001). Involvement of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in diurnal ACTH and corticosterone 154

167 responsiveness to stes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80: E260-E

168 附錄一 康平本之書寫格式 康平本仍保留古代書寫格式 書中仍有小字嵌註 旁註 以及 低兩格書寫文字 附錄圖 1.1 (A) 為康平本序文 撰用素問 23 字屬小字嵌註 (B) 為宋本序文 該段已與正文無異 (A) 康平本序文 (B) 宋本序文 附錄圖 1.1 康平本序文 資料來源 (A) 傷寒論解說 附錄 傳寫本康平傷寒論全文影印 頁 1 大塚敬節 吳家 鏡譯 2001 台南市 大眾書局 原著出版年 1966 (B) 傷寒論校注 頁 20 劉渡舟主編 錢超塵副主編 1991 北京市 人民衛 生出版社 156

169 附錄圖 1.2 (A) 為康平本之古代書寫格式 右方條文 傷寒發 熱 為低兩格書寫 左方條文 太陽病二日 含有小 字嵌註與旁註 (B) 為宋本相對應條文 康平本之低兩格書寫 小 字嵌註 旁註內容在此已與正文無異 (A) 康平本 (B) 宋本 附錄圖 1.2 康平本之書寫格式 資料來源 (A) 傷寒論解說 附錄 傳寫本康平傷寒論全文影印 頁 26 大塚敬節 吳家 鏡譯 2001 台南市 大眾書局 原著出版年 1966 (B) 傷寒論校注 頁 106 劉渡舟主編 錢超塵副主編 1991 北京市 人民 衛生出版社 157

170 附錄二漢代時制探討 欲解時 與 日晡潮熱 皆涉及時間, 欲解時 以十二地支表示, 註家則將 日晡 解釋為十二時辰的申時 兩者表示方式不同, 何以 日晡潮熱 不以相同方式記為 申時潮熱? 在此藉由漢代紀時制度的討論, 以釐清上述現象 附錄 2.1 中醫古籍中出現的時間單位 西漢初馬王堆帛書隸書本 陰陽五行 有 平旦 日出 食時 莫時 東中 西中 日失 下失 下餔 舂日 日入 定昏 十二個時段名稱 ( 簡稱 時稱 ), 但缺少夜間的時段 ( 宋鎮豪,2005) 素問 共計出現 大晨 平旦 日出 早食 晏食 日中 日昳 下餔 日入 黃昏 晏餔 人定 合夜 夜半 夜半後 雞鳴 十六個時稱 ( 宋鎮豪,2005) 靈樞. 經別 載有 : 合之十二月 十二辰 十二節 十二經水 十二十 十二經脈者 ; 衛氣行 載有: 歲有十二月, 日有十二辰 ; 僅提及十二辰, 但未出現以十二辰紀時的敘述 傷寒論 六病 欲解時 則以十二辰代表不同的時段, 例如 : 太陽病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 許多中醫學者認為古代使用十二時 ( 以夜半 日中等為時稱, 158

171 一日等分為十二個時段 ) 以及十二時辰 ( 以子 丑 寅 卯等十二地支為時稱 ) 中醫時間醫學 ( 胡劍北,1990, 第四章 ) 認為 十二時 依靠自然界晝夜變化中太陽在一天之中的位置變動, 以及人 動物活動情況而劃分 ; 隨著季節的更替, 太陽每日日出 日落的時間不同, 因此十二時的時間也隨之變動, 故無法將古代的十二時固定套應於現今 24 小時的某時 相較於 十二時 的變動, 十二 ( 時 ) 辰 之各辰位置固定不變, 因此古今醫家以及教科書常將 十二時 與 十二辰 固定搭配( 例如日出配卯時, 食時配辰時 ) 乃為不妥 ( 胡劍北,1990, 第四章 ) 十二時 與 十二辰 雖然都將一日分為十二時段, 但兩者之間所代表的意義不同 ( 胡劍北,1990, 第四章 ; 刑玉瑞,2004, 第十三章 ):1 十二時 各時段長短不一( 夜半時長, 日出時短 ), 十二辰 則各時段皆相等;2 十二時 各時段變化隨自然而動, 在一日之中的位置不固定 ;3 十二時 白天的分期時稱較多, 夜間較少, 晝夜主時不平衡 因此, 十二時 所代表的節律活動受自然界影響較大, 隨四時晝夜變化而改變 ; 十二辰 所代表的節律對自然界變化的反應不明顯 ; 故不可硬將兩者搭配對應 然而, 學者在解釋中醫時間醫學時, 所提及的紀時觀念並未列出參考依據, 欲解時 與 日晡 的解釋亦然 註家在解釋時並 159

172 未詳細考證古代時制與紀時方法, 因此有部分與近幾十年來歷史學家對漢代時制的研究結果不相符 以下介紹古代紀時制度演變, 及歷史學家對漢代時制之考證與研究結果, 以釐清中醫註家對古代醫籍中的時間解釋是否合宜 附錄 2.2 古代的紀時制度 今之紀時制度以機械鐘為工具, 等分一日為 24 小時 古代紀時制度與方法與今日不同, 各朝代在紀時工具與制度上也屢次進行修正, 因此在介紹漢代紀時制度之前, 先就與本研究相關之古代紀時制度與使用儀器的演變進行說明 附錄 分段紀時 宋鎮豪 (2005) 認為古代紀時制度可分為分段紀時制 十二時辰紀時制以及漏刻制 宋氏認為分段紀時是依日月運行 人類生活習慣與規律以劃分時段的紀時法, 早期基於太陽週日式運動與地面上的日影變化, 有其不穩定因素 ; 其後隨著對時間精確度的要求提高, 紀時方式不斷進行修正 古人在計時器尚未出現前, 分時觀念較不精確 ( 高平子, 1987) 高氏認為語言及經籍中常用詞彙, 例如晝 夜 日 夕 朝 暮 日中 日昃 日晡 早晨 黃昏等, 都是極其模糊而沒有 160

173 確切劃分的時間用語 至殷代已將晝夜分為數段, 以 大食 小食 中日 為時稱, 各時段以太陽運行 吃飯或日常生活事件命名 ( 郭盛熾,1988, 頁 15) 殷代僅將白晝分段而黑夜未分段, 白晝分段當隨著節氣變化 ( 例如夏至 冬至的白晝長度不同 ) 而有長短 ( 高平子,1987), 各時段間距並不等長 ( 宋鎮豪,2005), 因此當時的時段無法對應至現今的特定時間 高平子 (1987) 認為殷代以太陽動態與吃飯 生活事件對時段命名的習慣不僅遺留至漢代, 一直至今日民間用語中仍存其痕跡 在西周 春秋時代也採分段紀時, 典籍中可見 日中 雞鳴 等時稱 ( 宋鎮豪,2005); 雖有學者依 左傳. 昭公五年 之 日之數十, 故有十時 而認為春秋採十時制, 宋氏認為此處之 十時 乃取整數喻人事, 無法據此視為當時一日分為十時 宋鎮豪 (2005) 對各代分段紀時演變提出下列看法 :1 春秋戰國時期可能已進入較均勻的分段紀時階段 ;2 秦漢時期為分段紀時之鼎盛期, 各時段間距相等而時間恆定 ;3 晉代至六朝是分段記時向廣泛採用十二時制的過渡期, 秦漢時代僅在為少數曆法家使用之十二時辰之制, 至此形成主流 ;4 十二時制的流行乃以十二時辰之制為背景, 六朝時十二時制與十二時辰之制混用, 在唐代 161

174 民間十二時制則與十二時辰制並用 ( 例如平旦寅 日出卯 ) 殷代以太陽動態 生活事件為時段名稱的命名方式, 至漢代仍以此法命名時段 不同的是, 殷代的時段隨著外界環境變化 ( 例如太陽起落 ) 而沒有固定的 時間 ( 即相對於今日時鐘的幾點 ); 漢代雖然以 日出 日入 為時稱, 但各時段時間 長度已固定, 在此條件下, 夏至日與冬至日的 日出 日入 所對應的時間皆相等, 已無法同步反映外界的環境變化 附錄 漏刻制 漏刻制以漏壺為工具, 計時原理乃利用容器中水量變化代表所經時間長短, 壺中置有浮箭並劃分刻度, 依水量變化可對應至不同刻度 ( 郭盛熾,1988, 頁 80) 其創立年代約在商代中後期, 當時一天劃分為 100 刻, 又可稱為百刻制 ( 閻林山 金和均,1988) 漏壺依照固有速度進行, 所提供的時間和太陽位置變化無關, 由於存在著誤差, 必須進行校正 ( 郭盛熾,1988, 頁 78) 近代於呼和浩特 洛陽出土之秦末漢初晷儀, 圓周等分為 100 分 ( 未刻有 12 辰 ), 平置安放於地面作為漏壺之校正器 ( 非用以測定時刻 )( 李鑒澄,1988) 東漢初年桓譚白天藉由晷影, 夜晚則觀測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以校正漏壺 ( 郭盛熾,1988, 頁 91) 百刻制歷代仍沿襲使用, 自漢代後雖數次企圖變更, 最後都失 162

175 敗而恢復百刻制 ( 閻林山 金和均,1988) 西漢哀帝建平二年( 公元前 5 年 ) 夏賀良建議改為 120 刻, 維持不到兩個月 ; 南朝梁武帝天監 6 年 ( 公元 507 年 ) 改為 96 刻, 大同十年改為 180 刻, 但幾年內又恢復百刻制 此後百刻制一直實行至明末西洋機械鐘傳入中國為止 ( 閻林山 金和均,1988) 附錄 地平式日晷與赤道式日晷 日晷是依日影變化確定時刻的工具, 在圓形的晷面上立 表 ( 豎立的竿子 ), 依表影位置變化決定時間 ; 依放置方式分為兩類, 晷面水平安放者為 地平式日晷, 與赤道面平行安放者為 赤道式日晷 ( 郭盛熾,1988, 頁 40) 然而古代不稱日晷, 以 日晷 為儀器名稱出現於明清時代 ( 李鑒澄,1988) (1) 地平式日晷 晷影與時間的關係, 最早見於 隋書. 天文志 漏刻之 短影平儀, 為開皇十四年 ( 公元 594 年 ) 袁充創制 儀中央立有一表 ( 以測量日影 ), 以表為中心畫圓, 平分圓周為十二等分並刻有十二辰 袁充觀測表影移動一辰, 同時以漏壺測量每辰間隔, 得知各辰長短不一, 並隨季節與觀測地緯度不同而變化 ( 李鑒澄,1988), 相當於不等間距之十二時辰紀時法 ( 郭盛熾,1988, 頁 51) 163

176 由於太陽周日視運動實為地球自轉與繞太陽公轉的加總反應, 公轉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有 23.5 的夾角, 於假設地球自轉速度均勻的情況下, 在與太陽周日視運動路徑平行之平面上的投影才會均勻, 例如與赤道面平行之赤道式日晷 ( 郭盛熾,1988, 頁 51) 地平放置之 短影平儀 所測得的日影移動速度不等, 以致每一辰時間長度不一, 為不等時的測時儀器, 後經淘汰而改為按赤道面放置之日晷 (2) 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的最早記載, 為南宋初年曾敏行所寫之 獨醒雜誌 ( 公元 1176 年 ), 文中所述之 晷景圖 亦將十二辰刻於其旁, 所得晷影已與漏刻相應 ( 李鑒澄,1988) 李氏推斷, 曾敏行撰此文時赤道式日晷的創制與發明並不久, 社會上尚未普遍使用 由本節可知古代分段紀時制和漏刻制並存, 但兩者的關聯性與如何搭配仍未知 目前仍找不到漏壺百刻制與十六時制的關聯, 對於十六時制相關計時器也一無所知 (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漢代一日之始在各曆法中都不同, 有始於半夜 雞鳴之別, 漏刻制是否隨著之變更一日的零點, 以及夜半 雞鳴究竟相當於漏刻的多少刻, 在漢代典籍中沒有找到答案 ( 李鑒澄,1988) 秦漢時代的分段紀時已為等間距紀時法, 雖仍以 日出 日 164

177 入 為名, 各時段時間固定, 無法完整反應每日日出 日落時間變動之實際情況 地平式日晷與赤道式日晷為漏壺之外的另一種計時儀器, 由圓周旁刻有十二辰, 十二時辰據此而來 漢代尚未出現赤道式日晷 ( 南宋初年才出現 ), 地平式日晷每一辰代表的時間長短不一, 故此時之十二時辰屬於不等間距紀時法 明末機械鐘引進之後, 於清初順治 2 年 ( 公元 1645 年 ) 開始使用 24 小時制, 一直沿用至今 ( 高平子,1987) 附錄 2.3 漢代之十六時制 以往僅知古代紀時制度有十二時辰制 漏刻制與五更制 ( 陳久金 楊怡,1998) 隨著近幾十年漢代簡牘出土, 學者證實漢代實行十六時制, 即十六時制與十二時制同時存在於漢代 ( 于豪亮, 1985;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陳久金 楊怡,1998; 張德芳,2005) 附錄 文獻記載與時稱 (1) 一日分為十六時 由出土之秦漢簡牘及文獻記載可推知當時一日分為十六時 : <1> 雲夢睡虎地 ( 湖北省雲夢縣 ) 出土之秦簡 日書 甲種記載一晝夜分為 16 段 ( 張德芳,2005; 于豪亮,1985): 正月日七夕九, 二月日八夕八, 十二月日六夕十 晝夜時間比例和 165

178 為 16, 推知當時一日分為 16 時 <2> 天水放馬灘秦簡 之 正月日七夜九, 一段和 日書 所載相同, 為一日分為 16 時的證據 ( 張德芳,2005) <3> 居延地區出土之漢簡為兩漢時期邊防地區公文往來與紀錄, 當時規定公文書信的送達速度為一時 10 里 對照 居延漢簡 E.P.S4.T2:8 所載之 官去府七十里, 書一日一夜當行百六十里, 由一時 10 里的速度推算, 每日當分為 16 時, 方能符合一日一夜行 160 里的記載 ( 張德芳,2005) <4> 周髀算經 曰: 故冬至從坎, 陽在子, 日出巽而入坤 夏至從離, 陽在午, 日出艮而入乾 此係將天穹分為十六等分, 在原有十二方位 ( 即十二辰 ) 的基礎上再加入 巽 坤 乾 艮 而成十六方位 (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此段敘述與 日書 論衡 所言之晝夜比例皆相符 <5> 東漢. 王充 論衡. 說日篇 : 日晝行十六分, 人常見之 夫復五月之時, 晝十一分, 夜五分 ; 六月晝十分, 夜六分 ; 歲日行天下十六道 即為一日十六等分的記載 ( 于豪亮,1985;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張德芳,2005) 上述前兩項為秦簡的記載, 後三項為漢簡與漢代文獻的記載, 皆透露出當時將一日分為十六個時段 166

179 (2) 十六時稱 學者所提出之十六時制時稱與排序, 整理於附錄表 2.1( 如下 ) 附錄表 2.1 漢代十六時制之時稱 十六時制 宋會群 a 陳中龍 b 陳久金 c 張德芳 現今時制十六方位時稱時稱時稱時稱 00:00-01:30 子夜半夜半夜半夜半 01:30-03:00 丑夜大半夜大半雞鳴雞鳴 03:00-04:30 艮雞鳴雞鳴晨時晨時 04:30-06:00 寅晨時晨時平旦平旦 06:00-07:30 卯平旦平旦日出日出 07:30-09:00 辰日出日出蚤食蚤食 09:00-10:30 巽蚤食蚤食食時食時 10:30-12:00 巳食時食時東中日未中 12:00-13:30 午日中日中日中日中 13:30-15:00 未餔時餔時西中日失 15:00-16:30 坤下餔下餔餔時餔時 16:30-18:00 申日入日入下餔下餔 18:00-19:30 酉昏時黃昏日入日入 19:30-21:00 戌夜食夜食黃昏昏時 21:00-22:30 乾人定人定夜食夜食 22:30-00:00 亥夜少半夜少半人定人定 a 資料來源 : 秦漢時制研究,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歷史研究,6, 頁 3 15 b 資料來源 : 丁宮等入關檄留遲推辟簡冊試析, 陳中龍,1999, 簡牘學報,17, 頁 陳中龍並未列出完整之十六時制時稱, 以及與現今時制之對照關係 上表乃據陳氏所述刪去十八時制之 東中 西中 而得 c 資料來源 :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 頁 ), 陳久金 楊怡,1998, 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d 資料來源 : 簡論漢唐時期河西及敦煌地區的十二時制和十六時制, 張德芳,2005, 考古與文物,2, 頁 註 : 十六時制與現今時制對應關係, 來自宋會群 陳久金 張德芳整理之表格 d 167

180 陳夢家根據漢簡出現的時稱提出十八時制, 陳久金認為應刪去 夜大半 夜少半 而得十六時制(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陳中龍 (1999) 據漢簡內容推定十八時制應刪去 東中 西中 而為十六時制 對陳久金提出之十六時制時稱, 宋會群與李振宏 (1993) 以漢簡驗證之, 認為有矛盾處, 故據漢簡出現之時稱加以整理與歸併, 而另提出十六時稱 張德芳 (2005) 亦整理漢簡所出現之時稱, 將同義者合併, 提出出現頻率最高之十六種時稱 上表列出之時稱大致可分為兩類, 宋會群和陳中龍提出的時稱大致相同, 陳久金和張德芳提出之時稱相似 雙方對於 夜少半 夜大半 是否與 夜半 同義 東中 西中 是否可歸於 日中 的認知不同, 其餘時稱並無太大差異 宋會群和陳中龍在各自研究中皆以漢簡郵程記載之兩地距離除以花費時間, 以驗證所提出之時稱, 因此這兩個研究所得的時稱與漢簡紀錄較相符 宋鎮豪 (2005) 亦認為 夜大半 夜少半 是相對獨立的時段, 而不可刪除 因此本研究採用宋會群和陳中龍提出之十六時稱 (3) 亦有一日分為十二時的記載 十二時的最早記載為秦簡 日書 ( 于豪亮,1985; 張德芳, 2005): 寅, 日出卯, 食時辰, 莫時巳, 日中午, 未, 下市 168

181 申, 舂日酉, 牛羊入戌, 黃昏亥, 人定, ( : 表遺漏字, 共有 6 處 ) 東漢. 王充 論衡. 譋時篇 : 一日之中, 分為十二時 平旦寅, 日出卯也 為出土簡牘之外最早提到一日分為十二時的文獻 ( 張德芳,2005) 日書 及 論衡 同時出現一日分為十六時與十二時的記載, 張德芳 (2005) 認為此乃兩者並存於秦漢時期之證據 : <1> 秦簡 日書 載有迄今為止關於十二時的最早敘述, 亦有一晝夜分為十六等分的記載 <2> 東漢. 王充 論衡 之卷二十三 譋時篇 記載一日分為十二時, 卷十一 說日篇 則有一晝夜分為十六等分的記載 附錄 漢代以十六時制為主 對於漢代以十六時或十二時為主, 學者有不同看法 陳久金與楊怡 (1988) 認為在西漢中期以前, 由於十二時辰 漏刻制不夠完善, 所通用者為十六時制 于豪亮 (1985) 認為秦漢民間普遍使用十六時制, 十二時制只為曆法家等少數人使用, 而十二時制約在西漢末年或新莽時期才於民間普遍通行 張德芳 (2005) 依漢簡所載內容推斷兩漢時期河西及敦煌地區實行十六時制, 十二時制雖已存在, 迨隋唐時期才通行 169

182 對於漢代的十六時, 學者根據漢簡所載而提出以 平旦 日出 為名之十六時稱 漢代十二時僅見於王充 論衡. 譋時篇 之 平旦寅, 日出卯, 並未列出十二時稱 除了秦簡 日書 所載 日出 食時 等十二時段, 直至西晉. 杜預注 左傳. 昭公五年, 才又見到十二時段的時稱, 內容為 :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夜半 ; 部分時稱與秦簡所出現者不同 除了十二時辰之外, 並不清楚漢代是否存在以 平旦 等為名的十二時, 學者的研究也未提出這一套時稱 因此上一段學者所言之 十二時制 當指十二時辰 依上述所列之學者對漢代十六時制與十二時辰的使用看法, 西漢流行十六時制毫無疑問 有學者認為兩漢皆實行十六時制, 也有學者僅言西漢中期以前通用十六時制, 並未對東漢所用時制加以說明 宋鎮豪 (2005) 認為十二時辰在晉代至六朝之間才形成主流 推測東漢當以十六時制為主 對於漢代十六時如何過渡至隋唐時代十二時, 仍待進一步研究 ( 張德芳,2005) 因此, 傷寒論 成書時期當流行十六時制, 十二時辰並不流行 ; 書中出現十二時辰則不合理 附錄 十六時之各時段長度相等且時間固定 宋會群與李振宏 (1993) 認為漢代的十六時每個時段長度相等 170

183 且固定, 不受晝夜之長短影響, 為等間距紀時 宋鎮豪 (2005) 亦認為漢代十六時的時間恆定 間距均勻 宋會群與李振宏 (1993) 指出漢代的 時 並非十六時制最小單位, 一時又可劃為 十分 ( 例如漢簡中出現 下餔九分 日出七分 的記載 ), 推測當時存在 160 分的計時器, 但目前對於漢代與十六時制相關的計時器卻一無所知 宋鎮豪 (2005) 則認為漢代從十六時細分出前後不同的小時間單位, 紀時精細, 可能與當時日晷測影精確度提高有關 附錄 2.4 漢代之十二辰紀時法 今日仍為人熟悉的十二時辰, 乃以十二地支 ( 或稱十二辰 ) 為時段名稱, 由於漢代不流行將 十二辰 與 時 連用, 故本研究以 十二辰紀時法 稱之 此制度起源眾說紛紜, 大約起於戰國 秦漢之際 ( 宋鎮豪,2005) 附錄 十二地支與十二辰 (1) 十二地支 根據 釋名 淮南子. 天文訓 史記. 律書 與 說文解 字 對十二地支的解釋, 原代表萬物從發生, 經過繁茂 成熟 衰 減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狀態 ( 陳遵嬀,1988, 頁 23 24) 在殷商時 171

184 代與天干搭配用以紀年與紀月 ; 至春秋戰國, 原本為曆法中 12 個 月名稱的十二地支則應用於天文方位上 ( 陳久金 楊怡,1998) (2) 十二辰 周禮. 春官馮相氏 曰 : 掌有十二歲, 十有二月, 十有二辰 ; 至少在周代, 古人已將天空在天赤道附近的區域劃分為 12 分, 以十二地支為名, 稱為 十二辰 ( 郭盛熾,1988, 頁 10) 以十二地支為名的 12 個方位 ( 例如北方為子位 南方為午位 東方為卯位 西方為酉位 ), 每一方位稱為一 辰, 太陽一晝夜運行 12 個方位 ( 又稱 12 辰 ) 回到原處, 故可利用太陽在天空所處方位以確定時間 ( 陳久金 楊怡,1998) 附錄 十二辰紀時之使用演變 秦簡 日書 為十二時段與十二辰相配之最早記載, 即日出 日中等時稱與卯 午等十二辰連用, 而作 日出卯 日中午, 與今慣用之 卯時 午時 表示法不同 高平子 (1987) 說明最早見於 周髀算經 的 加時 這一術語, 其初當源自於日影所加的方位, 因方位的 十二辰 而逐漸變為時間的 十二時辰 高氏指出因為先有以辰次配方位, 則使用太陽所加臨的方位以表示時間亦為最自然的演變 ; 例如日之方位在 172

185 寅, 則言 日加寅之時, 之後再演變為 加時 的用語 所謂 加時, 即為 日加某 時加某 日加某之時 日時加某 時日加某 等用法 ( 陳夢家,1965) 清. 顧炎武於 日知錄 卷二十中認為古代無一日分為十二時 ( 應指十二時辰 ) 之說, 十二時 ( 應指子時 丑時的稱法 ) 為漢代以後才開始出現, 漢代未有稱半夜為子時者 陳久金與楊怡 (1998) 認為以十二地支表示太陽在天空所處方位以確定時間的方法, 最早以 日加申 表示太陽位於申的時刻, 而後由 日加午 轉變為 時加午, 之後進一步簡化為 午時 林聰益 (2007) 認為十二時辰的演變, 從原先稱日加或時加某方位 ( 例如日加卯 時加卯 ), 演變成為某時 ( 例如卯時 ), 而至 南齊書.天文志 始有子時 丑時 亥時等稱法 (1) 日加某 時加某 在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卷二十六 曆書 中, 就出現類似描述, 但無日字 此段為 : 正北, 冬至加子時 ; 正酉, 加酉時 ; 正南, 加午時 ; 正東, 加卯時 關於日加某 時加某的用法, 最早可見於 周髀算經 之 日加酉之時 日加卯之時, 此書中多次出現 日加某之時 的用法 此書作者與成書年代不詳, 高平子 (1987, 頁 4) 認為此書來 173

186 自古代蓋天家之集論, 部分自周初 ( 公元前 1100 年左右 ) 傳來, 其他為秦漢年間陸續加入 漢代典籍亦可見此用法 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 曰 餔, 日加申時食也 東漢. 趙曄 吳越春秋 卷三 王僚使公子光傳. 五年 曰 時加於巳 ; 卷七 句踐入臣外傳. 越王句踐五年 曰 時加卯 東漢. 班固著 漢書 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曰 日加申 時加於卯 ; 卷二十七中 五行志 曰 日加辰巳 西晉. 陳壽 三國志 之卷二十九 方技傳 曰 日加午 ; 卷四十六 孫破虜討逆傳 曰 日加辰 南朝宋. 范曄 後漢書 志第十八 五行志 曰 日加卯 ;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 曰 日加申 南朝梁. 蕭子顯 南齊書 卷十二 天文志 中出現 加時在午之半度 加時在寅 加時在酉, 同時也出現 申時 巳時 午時 子時 丑時 亥時 的用法 高平子 (1987) 以 周髀算經 所言之 冬至晝極短, 日出辰而入申, 夏至晝極長, 日出寅而入戌 為例, 認為此處日出一句可能兼具方位與時間的意義在內 高氏進一步說明方位的十二辰與時間的十二時辰, 除子午線上外, 常有差數存在 高氏以冬至日的洛陽 ( 緯度 35 度, 諸多朝代建都於此 ) 為觀測地點計算之, 日出辰 若以方位論, 則為 日出約在辰正偏南 1 度 ; 若以時間論, 174

187 則為 日出約在辰初過 2 度半 高氏指出 周髀算經 的說法雖 兩義可通, 而詳論之卻有別 因此在 日加辰之時 的用法完全過 渡至 辰時 的用法之前, 解釋上有模糊地帶 (2) 某時 依上述文獻可知漢代採 日加午 時加午 的表示法, 而後至南朝梁 南齊書 才出現 午時 的記載, 與先前學者推論相同 然而, 出土的漢代簡牘中, 有 3 處關於十二時辰的記載,2 枚出現 巳時,1 枚出現 未時 ( 宋會群 李振宏,1993) 漢簡中有許多對時間的記載, 但以十二時辰的形式出現僅此 3 枚 據此推知, 漢代已存在 某時 的表示方法 然而就使用情形而言, 漢簡的時稱中十二時辰出現的比例極低, 在漢代典籍中也以 日加午 時加午 的形式出現 漢代使用十六時制, 不流行以十二辰紀時 ; 再者, 十二辰紀時的表示法以 日加午 時加午 為主, 午時 的用法少見 總結以上對十二辰紀時法的介紹, 可分為時辰間距的演變以及表示方法的演變兩項 1 時辰間距的演變 : 十二辰紀時法在赤道式日晷出現 ( 約在南宋 ) 或普遍使用之前, 屬於不等間距之紀時法 由於晷面平行地面放置, 由此平均劃分之十二辰, 每辰所佔時間不等長 雖然隋. 175

188 袁充已利用漏壺測量每一辰間隔而得知長短不同, 北宋時代測量時間的 渾儀, 仍將十二辰的刻度標於與地面平行之地渾環上 ( 郭盛熾,1988, 頁 167) 赤道式日晷實行( 實際年代不詳, 應為南宋之後 ) 後的十二時辰才為等間距紀時法 唐代 ( 陳久金 楊怡, 1998) 將每一時辰分為 時初 與 時正, 以時辰的中點為時正 ( 郭盛熾,1988, 頁 20), 明末清初機械鐘引進中國, 於清初改用西法將一日分為 24 小時 ( 陳夢家,1965; 陳遵嬀,1988, 頁 14), 以 0:00 訂為 子正 的起點, 子時即為 23:00 1:00, 依序類推 ( 見下表, 附錄表 2.2) 以南宋赤道式日晷出現為分界點, 在此前後之兩種十二辰紀時法, 雖然時辰名稱相同, 但前者每時辰長度不同, 後者每時辰長度相等, 兩者對應上會有誤差 附錄表 2.2 現代之十二時辰與 24 小時制之對應 時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4 小時制 ( 時 ) 資料來源 :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 頁 ), 陳久金 楊怡,1998, 北京市 : 商務印 書館 2 表示方法的演變 : 十二辰紀時法的表示, 一開始並非現今 所熟知的將 十二辰 與 時 連用 ( 例如 申時 ) 在漢代典籍 中都以類似 日加申 ( 之時 ) 時加 ( 於 ) 申 的表示法以代表 176

189 太陽運行至申位的時刻, 僅在漢簡中出現 3 次 某時 ( 巳時 出現 2 次, 未時 出現 1 次 ) 的用法 ( 漢簡中其餘時稱皆為 夜半 日中 等) 至南朝梁 南齊書. 天文志 則同時出現 加時在酉 以及 申時 兩種用法, 是除了簡牘之外, 最早出現 某時 的文獻 因此 傷寒論 欲解時 的十二辰紀時, 應表示為 日加 X 時加 X, 而非 從 X 至 X 上 ; 再者, 漢代以十六時制為主, 十二辰紀時法並不流行 附錄 2.5 漢代時制小結 漢代紀時制度以十六時制為主, 但也同時存在十二辰紀時法與漏刻制 十六時制以 平旦 日中 等作為時段名稱, 每時段間距相等, 時間固定 十二辰紀時法在漢代並不流行, 主要以 日加某 ( 之時 ) 或 時加某 表示, 少以今日熟悉的 某時 方式呈現 ; 以 某時 為主要表示方式應形成於南朝梁之後 漢代以後, 不用十六時制, 一日改分為十二時 ( 亦以 平旦 日中 等作時稱 ), 並可與十二辰對應 例如敦煌出土的隋唐時代 十二辰歌 記載十二時與十二辰的搭配 ( 張德芳,2005): 夜半子, 雞鳴丑, 平旦寅, 日出卯, 食時辰, 隅中巳, 正南午, 日昳未, 晡時申, 日入酉, 黃昏戌, 人 177

190 定亥 ( 正南午 : 秦簡 日書 為 日中午 ; 杜預注 左傳. 昭公五年 為 日中, 但未與十二辰相配 ) 據以上學者研究可知 :1 漏刻制使用儀器為漏壺, 將一日等分為 100 刻, 測得時間與太陽運行位置無關 ; 以觀測太陽或恆星方位進行校正 2 十二辰紀時法使用儀器為日晷, 在赤道式日晷出現 ( 約在南宋 ) 之前, 每個時辰並不等長 ; 赤道式日晷出現後的十二時辰, 才為等間距時制 後將每時辰在分為時初 時正, 而一日的起始也定在夜半 ( 漢代一日之始為晨時 ), 清初改用 24 小時制, 將子正訂為 0:00, 子時為 23:00 1:00, 成為今所熟知的十二時辰 中醫時間醫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同步變化, 但現今時制 ( 十二時辰 24 小時制 ) 皆不能反映太陽的動態變化 高平子 (1987) 計算洛陽四季日出 日落時間 ; 以日出為例, 夏至日 4:12 日出, 冬至日 6:36 日出, 兩者相差達 2 小時 以現代生理學研究可知, 造成人體節律與外界環境同步的媒介為光線, 內經 也以太陽運行的變化 ( 日出 日中 日落 ) 作為陽氣升降的階段劃分, 可見人體節律與太陽升落有一定關聯性 冬至日與夏至日日出時間有異, 人體的節律亦會隨之延遲或提前 原本反映太陽升落變化的 日中 日入 等時稱, 因紀時制度的改良與演變, 而成為固定的時刻, 無法正確反映外界環境隨季節的變化 178

191 附錄三醫案收錄 附錄 3.1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附錄表 3.1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病名醫案所費時間 太陽病 例 1 : 夏令傷寒證 : 大青龍湯 藥既配回煎服, 無何, 煩躁更甚 不半小時, 而汗漸出, 愈出愈暢 內衣盡濕, 浸及被裏亦濕 大汗約半小時, 漸漸汗少 計汗出汗止, 為一小時又四十分 而高熱一退, 諸病爽然若失矣 ( 資料來源 : 中醫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 余無言 ( 頁 11 12), 余無言,2001, 北京市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大青龍湯 服藥後半小時出汗, 汗出至汗止共 1 小時 40 分鐘後, 熱退 症狀消失 ( 共費 2 小時 10 分鐘 ) 例 2 : 潛 XX,28 歲 診為產後傷寒 病由寒邪外襲太陽肌表所致, 屬太陽表實證 處以麻黃 3 克, 桂枝 6 克, 杏仁 ( 打碎 ) 8 克, 炙甘草 3 克 停用其他藥物 二診 : 諸證未見減輕, 也未見加重, 細審脈症方藥, 覺藥量與症不合, 君臣主次配伍不明, 仍投上方加重麻黃用量 : 麻黃 10 克, 桂枝 8 克, 杏仁 ( 打碎 )8 克, 炙甘草 3 克 服上藥後約 1 小時左右開始出汗, 汗出達 8 小時左右之久, 汗息熱退, 諸證悉除 ( 江西中醫藥 5: 92, 1985) ( 資料來源 : 傷寒論古今研究 ( 頁 ), 關慶增,1994, 瀋陽 :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 例 3 : 曾治一人冬日得傷寒證, 胸中異常煩躁, 醫者不識為大青龍湯證, 竟投以麻黃湯, 服後分毫無汗, 胸中煩躁益甚, 自覺屋隘莫能容, 診其脈洪滑而浮, 治以大青龍湯, 為加天花粉 8 錢 服後五分鐘, 周身汗出如洗, 病若失 ( 資料來源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頁 408), 張錫純,1974, 河北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麻黃湯 服藥後 1 小時開始出汗, 汗出 8 小時, 而後熱退 症狀消失 ( 共費 9 小時 ) 大青龍湯 服藥後 5 分鐘汗出, 病若失 ( 共費 5 分鐘 ) 179

192 附錄表 3.1( 續 )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病名醫案所費時間 陽明病 例 1 : 治一少婦, 於大怒之餘感冒傷寒, 熱傳陽明, 大便燥結, 醫者兩次投以大承氣湯皆吐出 診其脈弦長有力, 蓋脈現弦長, 無論見於何部, 皆主肝火熾盛, 此不受藥之所以然也 遂於大承氣湯中將厚朴 枳實減輕 ( 各用錢半 ), 加生芍藥 生赭石各 1 兩, 臨服藥時, 又恐藥湯入口即吐出, 先用白開水送服生赭石細末 3 錢, 繼將藥服下, 閱三點鐘大便通下而病即癒矣 ( 資料來源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頁 449), 張錫純,1974, 河北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大承氣湯 服後 3 小時大便通下而病癒 ( 共費 3 小時 ) 例 2 : 又治一人素傷煙色, 平日大便七 八日一行, 今因受外感實熱, 十六 七日大便猶未通下, 心中煩熱, 腹中脹滿, 用洗腸法下燥糞少許, 而脹滿煩熱如舊 醫者謂其氣虛脈弱, 不敢投降下之藥 及愚診之, 知其脈雖弱而火則甚實, 遂用調胃承氣湯加野台參 4 錢, 生赭石 天門冬各 8 錢, 共煎湯一大碗, 分三次徐徐溫飲下, 飲至兩次, 腹中作響, 覺有開通之意 三次遂不敢服, 遲兩點鐘大便通下, 內熱全消, 霍然癒矣 ( 資料來源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頁 ), 張錫純,1974, 河北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調胃承氣湯 服第二次後, 過 2 小時大便通下而病癒 ( 自第 2 次服藥後至病癒, 共費 2 小時 ) 少陰病 例 1 : 天津李 XX, 年 32 歲, 於夏季得傷寒證 病因 午間恣食瓜果, 因夜間失眠, 遂食餘酣睡, 值東風驟至天氣忽變寒涼, 因而凍醒, 其未醒之時又復夢中遺精, 醒後遂覺周身寒涼抖戰, 腹中又復隱隱作痛, 俱甚, 遂急延為診視 證候 迨愚至為診視時, 其寒戰腹疼益甚, 其脈六部皆微細欲無, 知其已成直中少陰之傷寒也 診斷 按直中少陰傷寒為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因而在夢遺之後, 腹中作疼, 則寒涼之內侵者益深入也, 是宜於麻黃附子細辛湯中再加溫暖補益之品 處方 麻黃 2 錢, 烏附子 3 錢, 細辛 1 錢, 熟地黃 1 兩, 生懷山藥 5 錢, 淨萸肉 5 錢, 乾薑 3 錢, 丁香 10 粒 煎湯一大盅, 溫服, 溫覆取汗, 勿令過度 效果 將服藥後, 過一點鐘, 周身微汗, 寒戰與腹疼皆癒 ( 資料來源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頁 ), 張錫純,1974, 河北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方 服後 1 小時, 周身微汗出而癒 ( 共費 1 小時 ) 180

193 附錄表 3.1( 續 ) 服藥後至病癒所費時間 病名 醫案 所費時間 少陰病 例 2 : 患兒, 男,1 歲, 因發熱 7 天就診 7 天前發熱, 用百爾定 青霉素等治療數天, 熱仍未退 症見眼睛無神, 閉目嗜睡, 四肢厥逆, 脈浮大無根, 心肺正常, 腹部無異常 體溫 39.5, 白細胞 19800, 中性 80%, 淋巴 20% 符合於少陰格陽證的但欲寐 診斷為少陰格陽證 ( 高熱 ) 方用通脈四逆湯 開水煮, 冷 通脈四逆湯 服藥後, 熟睡 4 小時, 醒來病癒 ( 共費 4 小時 ) 服 服藥後, 患兒熟睡 4 小時, 醒後精神好, 四肢不厥冷, 眼睛 睜大, 體溫 37, 白細胞計數 8400, 一切症狀消失而痊癒 ( 中醫雜誌,1962,2:14) ( 資料來源 : 古妙方驗案精選 ( 頁 265), 劉俊士,1992, 人民 軍醫出版社 註 : 資料來源已附於各醫案下 所費時間 一欄中摘錄左方所列醫案之使用方劑與服藥後症 狀變化時間, 此欄之刮號內列出服藥後至病癒所花費時間, 為本研究根據醫案所載而計算 181

194 附錄 3.2 病癒時段服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附錄表 3.2 病癒時段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病名太陽病 (9:00 15:00)* 醫案 例 1 : 張女 自述晨起即發寒戰, 頭痛, 頸項強, 全身關節亦痛 寒戰甚時, 頭額出冷汗, 口乾欲飲熱水, 大便稀, 小便清長, 口唇青紫, 舌苔微黃, 脈浮弦 此太陽病桂枝湯證, 主以桂枝湯 囑其第一次藥在上午 9 時服, 第二次 11 時服, 第三次午後 1 時服 第一次服藥後, 約 11 時, 寒戰解除, 頭痛項強均減 第二次服藥後, 身痛漸輕, 第三次藥後, 諸證消除 例 2 : 王男 畏寒發燒, 頭痛六日, 現症見汗出惡風, 鼻塞乾嘔, 苔白不渴, 脈浮緩, 體溫 39, 證屬太陽中風證 與桂枝湯, 服已須臾, 飲熱粥一小碗, 以助藥力, 溫覆一小時 患者 8 時 30 分服藥,9 時蓋被褥,11 時開始出汗, 體溫 38.2, 13 時體溫 37.5,15 時體溫 37, 此後體溫未見回升, 次日諸恙皆除 陽明病 (15:00 21:00) 高男 10 日開始畏寒發熱,12 日就醫, 藥後大汗, 不畏寒但發熱, 熱更甚, 口渴, 煩躁 近兩天發熱夜甚, 甚則譫語 診見體溫 38.8, 口渴, 濈然汗出, 煩躁譫語, 腹痛拒按, 大便六七日未解, 小便短赤, 苔黃燥, 脈沉實有力, 證屬陽明腑證, 與大承氣湯 上午 10 時服藥,12 時腹痛加甚,15 時得燥屎 5 6 枚, 後得極其腥臭黃水, 體溫 時 37.5,19 時 37,23 時入睡, 體溫正常 第二日晨起覺腹中饑, 諸症除 少陽病 (3:00 9:00) 徐男, 寒熱往來約 22 天, 覺寒時體溫 37.8, 覺熱時體溫 39.5, 食慾不振, 兩肋脹痛 診體溫 39, 口苦咽乾, 目眩, 胸脅脹痛, 默默不欲食, 舌紅少苔, 脈弦, 此為少陽證, 與小柴胡湯 第一日於 14 時用藥,18 時體溫 38,22 時體溫 38, 一直到次日均為 38 第二日複診, 仍服用小柴胡湯 12 時服藥,16 時體溫 38.5,20 時體溫 38, 24 時體溫 38, 第三日 4 時 37.5,8 時 37, 之後體溫仍保持在 37 未見復升, 臨床症狀均消除 182

195 附錄表 3.2( 續 ) 病癒時段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病名太陰病 (21:00 3:00) 醫案 例 1 : 武男 每晨打噴嚏, 流清涕, 鼻塞, 頭痛憎寒, 怕風乾嘔, 已歷三月, 施治不效 細詢之, 尚有少食, 腹脹痛, 大便溏等症, 綜合舌 脈分析, 證屬太陰病 其所以有外感現象, 乃陽虛之兆, 主以附子理中湯 囑其白天不服藥, 到晚上 9 時開始服, 在半夜 1 時以前服完 3 次藥, 結果 6 劑後病癒 例 2 : 曹女 3 月 4 日就診 腹痛 腹瀉, 不思食月餘 證見形羸, 腹脹痛, 喜溫喜按, 不思食, 腹瀉一日 4 至 6 次, 瀉下清稀或完榖不化, 舌淡苔白, 脈緩弱 證屬太陰脾土虛寒, 當溫之, 投理中丸 日 3 夜 2 服, 每次 2 丸,4 天後瀉止 3 月 7 日晚 2 時, 知饑能食, 病情至此轉機 少陰病 (23:00 5:00) 王男 一日之中, 吐瀉數十次, 遂至惡寒身踡, 手足厥冷, 舌蹇言微, 陰莖亦縮, 脈微, 急投四逆湯加人參, 配合輸液 14 時開始服用中藥並輸液,20 時瀉止 次晨 1 時 30 分手腳溫,4 時自煩, 欲去衣被, 脈陽微陰浮,5 時舌蹇 陰縮除 後調理 2 日而癒 厥陰病蛔厥證屬厥陰經病,100 例蛔厥腹痛患者, 用烏梅湯 2 至 3 日,89 例在丑寅卯之時 (1:00 緩解,11 例在其他時間緩解 緩解時與厥陰病欲解時符合率達 89% 7:00) 資料來源 : 中醫時間醫學, 胡劍北,1990, 安徽省 :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 括號內數字為 欲解時 的時辰換算成 24 小時制之時間 183

196 附錄 3.3 病癒時段不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附錄表 3.3 病癒時段不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病名醫案病癒情況 太陽病 (9:00 15:00)* 例 1 : 戊申正月, 有一武弁在儀徵, 為張遇所虜 日夕置於舟艎板下, 不勝踡伏 後數日得脫, 因飽食解衣捫蝨以自快, 次日遂作傷寒 醫者以因飽食傷而下之, 一醫以解衣中邪而汗之 雜治數日, 漸覺昏困, 上喘息高 醫者倉皇, 罔知所措 予診之曰 : 太陽病, 下之, 表未解, 微喘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此仲景法也 一投而喘定, 再投而濈濈汗出 至晚, 身凉而脈已和矣 ( 資料來源 : 傷寒九十論 ( 頁 149)( 收於許叔微傷寒論著三種 ), 許叔微,1993, 北京市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例 2 : 民國 25 年 6 月 24 日起, 天時突轉炎熱, 沈君於其夜進冰淇淋一客, 兼受微風 次日, 即病 頭脹, 惡風, 汗出, 撫其額, 微冷, 大便溏泄, 復發心悸宿恙, 脈遂有結代意 與桂枝, 白芍, 炙甘草各錢半, 生薑一片, 紅棗六枚切 夜服此, 次早又醒來, 諸恙悉平 又越日, 孫君以進梅漿, 病下利, 惡風, 冷汗出, 頭脹, 胸悶, 骨痠, 腿軟, 不欲食而嘔, 一如沈君, 給方與沈同 惟孫君以午夜市藥, 藥肆不備紅棗, 任缺之 服後, 一時許, 熱汗漐漐遍體, 舒然睡去 翌早醒來, 不知病於何時去 ( 資料來源 : 經方實驗錄 ( 頁 4 5), 曹穎甫,1978, 上海市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例 3 : 賈男,61 歲 中午過後, 突然發熱惡寒, 頭痛, 周身關節疼痛, 微喘 往診, 身熱無汗, 惡寒喘息, 舌薄質淡, 脈浮弦而緊 診為風寒外束, 急投麻黃湯一劑 頭煎後微汗, 熱退, 喘止 ; 二煎未服 當夜熟睡, 翌晨神爽, 照常幹農活 ( 資料來源 : 傷寒論湯證論治 ( 頁 76), 李文瑞主編,1989, 北京市 : 人民軍醫出版社 ) 服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兩劑, 至晚身涼脈和 ( 病癒時段 : 晚上 ) 夜服桂枝湯, 次日醒來已癒 ( 病癒時段 : 入睡後至醒來之前 ) 夜服桂枝湯, 次日醒來已癒 ( 病癒時段 : 入睡後至醒來之前 ) 服麻黃湯一劑翌日醒來已癒 ( 病癒時段 : 入睡後至醒來之前 ) 184

197 附錄表 3.3( 續 ) 病癒時段不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病名醫案病解情況 陽明病 例 1 : 鄉人李生, 病傷寒, 身熱, 大便不通, 煩渴, 鬱冒 一 (15:00 醫以巴豆丸下之, 雖得溏利, 而病宛然如舊 予視之曰 : 陽明熱 21:00) 結在裏, 非大柴胡 承氣不可 巴豆止去寒積, 豈能蕩滌邪熱溫毒耶? 亟進大柴胡, 三服而溏利止, 中夜汗解 ( 資料來源 : 傷寒九十論 ( 頁 161)( 收於許叔微傷寒論著三種 ), 許叔微,1993, 北京市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例 2 : 上海羊尾橋有陳姓婦, 年 42 歲 於五月端午節前三日, 患生熱病, 初為惡寒發熱, 旋即但熱不寒, 濈濈然自汗出 至第三日, 大汗如洗, 他醫治之無效 第四日始延余診 入室時, 即見其仰臥於水泥地上 赤膊赤足, 僅著一短褲, 周身皮膚如中酒, 目亦潮紅, 煩躁不安, 反覆顛倒, 無片刻之寧 自汗如珠, 滾滾不已, 四肢微厥, 而胸部捫之炙手, 大渴引飲, 欲得冰水以為快 診其脈, 則洪大而數, 重按之則微芤 察其舌, 則色絳而乾, 毫無潤氣 余知為白虎湯證 但處方配藥煎藥, 尚須一相當之時間, 乃令先購隔年西瓜, 取汁恣意與飲之 為處白虎人參湯加花粉方, 並囑其先煎石膏, 次下諸藥及粳米 俟米熟湯成, 濾清與服 迨西瓜購來, 取汁先與飲之, 呼快不已, 自汗即漸少 再服湯藥後, 不二小時, 而汗出熱退, 煩躁漸停 續服二煎, 得睡一夜未醒 次日晨, 其病如失矣 ( 資料來源 : 中醫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 余無言 ( 頁 29), 余無言,2001, 北京市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陽明熱結於裏服大柴胡湯三劑後, 於夜間病癒 ( 病癒時段 : 夜間 ) 服白虎湯, 翌日醒來已病癒 ( 病癒時段 : 入睡後至醒來之前 ) 例 3 : 繆仲醇醫案 : 治章衡陽 患熱病, 頭痛壯熱, 渴甚且嘔, 鼻乾燥, 不得眠, 其脈洪大而實 一醫曰 : 陽明症也, 當用葛根湯 仲醇曰 : 陽明之藥, 表劑有二, 一為葛根湯, 一為白虎湯 不嘔吐而解表, 用葛根湯 今吐甚, 是陽明氣逆升也, 葛根升散, 用之非宜 與大劑白虎湯加麥冬竹葉 醫駭藥太重 仲醇曰 : 虜荊非六十萬人不可, 李信二十萬則奔還矣 別後進藥, 天明遂瘥 ( 資料來源 : 傷寒名案選新注 ( 頁 47), 熊寥笙,1981,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服白虎湯後, 天明已痊癒 ( 病癒時段 : 入睡後至醒來之前 ) 185

198 附錄表 3.3( 續 ) 病癒時段不符合 欲解時 之醫案 病名醫案病解情況 陽明病 例 4 : 傷寒論直解 : 一婦人患傷寒九日, 發狂面白, 譫語不 (15:00 識人, 尋衣摸床, 口目瞤動, 肌肉抽搐, 遍身手足盡冷, 六脈皆 21:00) 脫, 聆聽其聲重而長 此陽明壅實, 熱鬱於內, 故令脈遲不通, 非脈脫, 即予大承氣湯, 挖開牙關灌之 黑昏即解黑便半床, 次晨脈出身熱, 人事亦知 ( 資料來源 : 傷寒論古今研究 ( 頁 ), 關慶增主編, 1994, 瀋陽 :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 服大承氣湯, 次晨已緩解 ( 緩解時段 : 早晨 ) 少陽病 (3:00 9:00) 常氏老嫗,80 高齡 素體尚健,1976 年冬季晚間露天看電影著涼, 病已 4 日, 請余往診 證見寒熱往來, 寒則厚衣重被, 熱則盡棄不用, 飲食不納, 食盡吐之, 神志時清時昏, 清時應答明白, 昏時譫語煩亂, 三日未大便, 舌邊尖紅, 左半側無苔, 右半側苔黃而燥, 脈弦略沉, 體溫 39.5, 診為少陽陽明合病, 治以和解少陽, 通潤中腑 柴胡 24 克, 黃芩 半夏 白芍 枳實各 9 克, 火麻仁 10 克, 生大黃 6 克, 連翹 15 克, 生薑 3 克, 大棗 4 枚, 1 劑, 水煎 1 日 2 次服 次晨患者孫女來告, 言其祖母服藥後午夜暢瀉一次, 繼而全身發冷, 振戰約一刻許, 全身汗出, 後即沉睡, 不知吉凶為何 余急往視, 察其脈象和緩, 之為傷寒戰汗作解, 邪退正復, 囑家屬勿驚擾, 直睡至中午時分方醒, 神清氣爽, 言腹中覺餓 ( 山西中醫 1: 53, 1986) ( 資料來源 : 傷寒論古今研究 ( 頁 ), 關慶增主編, 1994, 瀋陽 :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 服大柴胡湯加減, 醒後病癒 ( 病癒時段 : 午夜暢瀉後, 全身發冷, 振戰, 全身汗出之時 ) 少陰病曹茂林醫案 : 秦某, 女,1 歲 8 月 一周前感冒, 高熱咳嗽, 曾 (23:00 服阿斯匹林 小兒克感敏沖劑, 汗出熱減, 繼而復熱 又服中藥 5:00) 辛涼解表劑一劑, 初則似可, 夜半熱勢驟起, 體溫達 40.5 家長惶恐, 邀余診治 患兒氣色不華, 氣息均勻, 神倦納呆, 四肢不溫, 發熱日輕夜重, 舌淡體胖, 苔中心至根部黑潤 素喜汗出, 餘無異常 余躊躇再三, 勉為疏方 : 制附子 白芍各 3 克, 茯苓 白朮各 6 克, 生薑 2 片 當晚服一煎後, 體溫徘徊在 38 左右, 次日中午服完, 體溫正常且穩定 ( 四川中醫 1991; (12): 18) ( 資料來源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 頁 436), 陳明 張印生主編, 1998, 北京市 : 學苑出版社 ) 註 : 資料來源已附於各醫案下 * 括號內數字為 欲解時 之時辰換算成 24 小時制之時間 服附子湯兩劑後, 體溫正常且穩定, 時間約中午過後 ( 病癒時段 : 中午服完藥後 ) 186

199 附錄四古籍搜尋網站 附錄 4.1 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 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 為中央研究院架設之免費搜尋網站 ( 網址為 又名 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資料庫含有二十五史 十三經, 以及其他典籍 以下列出網站首頁, 以及搜尋畫面 附錄圖 4.1 漢籍電子文獻 網站首頁 資料來源 :2008 年 6 月 23 日取自 187

200 (A) 檢索頁面 (B) 搜尋結果 附錄圖 4.2 漢籍電子文獻 搜尋畫面 資料來源 2008 年 6 月 23 日取自 188

201 附錄 4.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為提供免費搜尋之個人網站,( 網址為 其資料庫包含書籍如下 ( 按照該網站上分類 ): (1) 儒家 : 論語 孟子 禮記 荀子 等共 11 部書籍 (2) 墨家 : 墨子 等共 4 部 (3) 道家 : 莊子 道德經 等共 5 部 (4) 法家 : 韓非子 等共 6 部 (5) 名家 : 公孫龍子 (6) 兵家 : 孫子兵法 等 (7) 算書 : 周髀算經 等共 4 部 (8) 雜家 : 淮南子 等共 4 部 (9) 史書 : 史記 等共 14 部 (10) 經典文獻 : 詩經 尚書 周易 楚辭 儀禮 (11) 字書 : 說文解字 爾雅 小爾雅 釋名 以下列出網站首頁, 以及搜尋畫面 ( 見次頁 ) 189

202 (A) 網站首頁 (B) 搜尋畫面 附錄圖 4.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站 資料來源 :2008 年 6 月 23 日取自 190

203 附錄 4.3 漢川草廬 漢川草廬 ( 網址為 為提供免費搜 尋之個人網站, 其資料庫包含書籍如下 ( 按照該網站上分類 ): (1) 經籍類 : 十三經 (2) 史籍類 : 二十四史 (3) 哲理類 : 老子 莊子 (4) 文集類 : 楚辭 世說新語 古文觀止 御定詞譜 (5) 中國古典小說 以下列出網站首頁, 以及搜尋畫面 附錄圖 4.4 漢川草廬 網站首頁 資料來源 :2008 年 6 月 23 日取自 http :// 191

204 附錄圖 4.5 漢川草廬 搜尋畫面 資料來源 :2008 年 6 月 23 日取自 http :// 附錄 4.4 中華電子佛教協會網站 中華電子佛教協會網站 ( 網址為 http :// 為提 供免費搜尋之網站, 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架設 資料庫為 大正藏 與 卍新纂續藏經 以下列出其網站首頁, 以及搜尋畫面 ( 見次頁 ) 192

205 (A) 網站首頁 (B) 搜尋畫面 附錄圖 4.6 中華電子佛教協會 網站 資料來源 :2008 年 6 月 23 日取自 http :// 19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48 1. (1) 804 7 22 20 17 806 1 3 1060 21346 2 17 19 3 1936 1937 4 1946 (2) A. 1966 1979 2001 40 157 190 191 197 218 B. 1947 2725 19 78 94 95 98 108 C.

48 1. (1) 804 7 22 20 17 806 1 3 1060 21346 2 17 19 3 1936 1937 4 1946 (2) A. 1966 1979 2001 40 157 190 191 197 218 B. 1947 2725 19 78 94 95 98 108 C. J Chin Med 20(1,2): 47-64, 2009 47 1 1,2 1 1 2 97 11 12 98 03 05 6 62248 32 05-2721001 2640 mkoo@mail.nhu.edu.tw 48 1. (1) 804 7 22 20 17 806 1 3 1060 21346 2 17 19 3 1936 1937 4 1946 (2) A. 1966 197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V....VII.... VIII

....V....VII.... VIII ....V....VII.... VIII................................. 002... 002... 004... 006... 012... 014... 019.... 022.... 023................................. 026... 026... 027... 039 XIII...043... 043... 045....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93 98 臺中高工 張麗美老師 93 98 93 10 98 19 93 98 --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93 94 95 96 97 98 1.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1 2 1 1 1 1 2.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3 3 3 3 2 4 3.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2 2 3 2 2 3 4.

More information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250 本資料僅提供醫護人員衛教使用 ............... Zytiga... Zytiga... Zytiga... 2 3 4 5 6 7 8 9 Zytiga... 10 Zytiga... 10...... 13 18 Zytiga Zytiga 2 25% 3 PSA PSA 3~4 ng/ml PSA bone scan CT scan MRI 4 5 攝護腺癌之治療 治療方面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台 中 縣 中 醫 會 刊 03 04 10

台 中 縣 中 醫 會 刊 03 04 10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中 藥 之 臨 床 應 用 分 類 中 華 民 國 中 醫 師 公 會 全 國 聯 合 會 代 表 官 宋 奮 醫 師 01 02 9 台 中 縣 中 醫 會 刊 03 04 10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05 11 台 中 縣 中 醫 會 刊 06 07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 2 () () 1987 1988 () () 2010 來 理 3 () () () () () 4 () ( ) ( ) 來 理 () 1 5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以東港海事為例 價格便 宜 14% 離家近 12% 特色茶 飲 店面 19% 設計 3% 品牌 10% 促銷活 動 8% 品質 14% 碳酸 咖啡 6% 2% 服 務 態 度

More information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1 研究報告與論文的寫作格式 CHAPTER 1-1 1-2 專 題 研究報告, 乃至論文寫作都 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而寫作的 工具, 除了堪稱石器時代所用的筆與紙 外, 打字機及電動打字機仍是至今尚未完 消失的機具, 然而, 步入雲端世紀之後, 電腦文書處理的軟體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利器 這裡首推大家耳熟能詳的 Microsoft Word 1-2 1-2-2 APA Preliminaries

More information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範本 1. 2. 3. (1) (6) ( 21-52 ) (7) (12) (13) (16) (17) (20) (21) (24) (25) (31) (32) (58) 1 2 2007-2018 7 () 3 (1070) (1019-1086) 4 () () () () 5 () () 6 21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 ) 7 1. 2.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4Feb2017__Yinjinjing

4Feb2017__Yinjinjing 易筋經實証理論 (Yijinjing Evidence & Mechanism) HKOTA Training Venue: Zero Carbon Centre 吳鳳亮博士 (Dr Bacon Ng) 二零一七年二月四日 (10:30am - 11:00pm) www.baconng.org Definition ( 定義 ) Health Qi-gong ( 健身氣功 ) ( 健身 ) Health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SOP Waiting Time

SOP Waiting Time 專科門診 for Stable New Bookings at Specialist Out-patient Clinics 2017 年 10 月 1 日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 1 October 2017 30 September 2018 專科門診診所實施分流制度 22201820182018, 確保病情緊急並需要及早診治的病人獲得優先跟進及治療 新轉介個案通常先由護士甄別, 再經有關專科醫生覆核,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出版 民國一 四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編 江欣穎電話 (06)2619621 #314 校對 陳慧君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編 李懿娟 杜政賢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根 据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第 11/1999 号 法 律 第 三 条 规 定, 审 计 长 执 行 其 职 责, 已 经 对 财 政 局 提 交 的 2011 年 度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总 帐 目 ( 总 帐 目 ) 进 行 了 审 计 与 2010 年 度 相 同, 本 年 度 的 总 帐 目 由 政 府 一 般 综 合 帐 目 及 特 定 机 构 汇 总 帐 目, 两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tatistics04-1_doc.docx

Microsoft Word - statistics04-1_doc.docx 入學新生體檢及異常統計表 (102 學年度 ) 國立成功大學 102 學年度新生體檢表概況 學院別 未檢 比例 不合格 比例 合格 比例 總 文學院 16 4.68 290 88.96 36 11.04 342 理學院 48 9.86 345 78.59 94 21.41 487 工學院 256 12.59 1432 80.54 346 19.46 2034 管理學院 42 5.10 672 85.93

More information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第一章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能了解人體恆定的機轉 5. 知道人體的解剖語言 6. 能明白人體各項解剖面的定義 7. 能清楚了解人體的主要體腔及重要器官位置的敘述方式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傷寒論解說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 而惡寒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 脈緩者, 名為中風 3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 脈陽浮而陰弱,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爾熱, 鼻鳴, 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 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 1...24...58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i. ii. iii. i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 9 - xi. - 10 - - 11 - -12- -13- -14- -15- C. @ -16- @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2013~2015 保健食品產業專業人才 供需調查 2011 5 2011529 2012 2013~2015 2012 44.67% 2011 11.96% 2013~2015 ... 1... 1... 5... 10... 12... 13... 14... 19... 20... 22... 24... 12... 19... 21... 22 III IV 1... 1 2... 3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表一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 社會科與自然科能力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對照表 國文社會自然 A++ 46-48 60-63 51-54 A+ 42-48 44-45 54-63 58-59 46-54 49-50 A 42-43 54-57 46-48 B++ 37-41 45-53 37-45 B+ 20-41 31-36 24-53 38-44 20-45 30-36 B 20-30 24-37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1 1 - / 2 - / 3 - / 4 - / 5 - I. 1. /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1. II. 1. 2 3. 4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二 零 一 三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CB(4)395/12-13(03) 號 文 件 立 法 會 公 務 員 及 資 助 機 構 員 工 事 務 委 員 會 公 務 員 培 訓 及 發 展 概 況 目 的 本 文 件 介 紹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為 公 務 員 所 提 供 培 訓 和 發 展 的 最 新 概 況, 以 及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推 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CI chapter00-1ed.docx

Microsoft Word - ACI chapter00-1ed.docx 前言 Excel Excel - v - 財務管理與投資分析 -Excel 建模活用範例集 5 相關 平衡 敏感 - vi - 前言 模擬 If-Then 規劃 ERP BI - vii - 財務管理與投資分析 -Excel 建模活用範例集 ERP + BI + ERP BI Excel 88 Excel 1. Excel Excel 2. Excel 3. Excel - viii - 前言 1.

More information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33.33% ( ) ( ) ( ) 33.33% ( ) ( ) ( ) 1 1 1992 8 3200001100976 1997 6 27 H 12.22 2001 1 16 A 1.5 2001 12 3 503,774.75 14,914,399,845.00 13,445,370,274.00

More information

绝妙故事

绝妙故事 980.00 III... 1... 1... 4... 5... 8...10...11...12...14...16...18...20...23...23...24...25...27...29...29...31...34...35...36...39...41 IV...43...44...46...47...48...49...50...51...52...54...56...57...59...60...61...62...63...66...67...68...69...70...72...74...76...77...79...80

More information

尿路感染防治.doc

尿路感染防治.doc ...1...1...2...4...6...7...7...10...12...13...15...16...18...19...24...25...26...27...28 I II...29...30...31...32...33...34...36...37...37...38...40...40...41...43...44...46...47...48...48...49...52 III...55...56...56...57...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目 錄 中 華 醫 藥 以 醫 術 救 人 為 何 被 稱 為 懸 壺 濟 世? 2 什 麼 樣 的 醫 生 才 能 被 稱 為 華 佗 再 世? 4 中 醫 如 何 從 臉 色 看 人 的 特 質? 6 中 醫 怎 樣 從 五 官 看 病? 8 中 醫 看 舌 頭 能 看 出 些 什 麼 來? 10 中 醫 真 的 能 靠 一 個 枕 頭, 三 根 指 頭 診 病 嗎? 12 切 脈 能 判 斷

More information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2...3...4...5...6...7...8...9...10... 11...12...13...15...16...17...19...21 I ...23...24...26...27...28...30...32...34...37...39...40...42...42...44...47...50...52...56...58...60...64...68

More information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附 錄 美 國 國 家 兒 童 健 康 與 人 類 發 展 中 心 (NICHD) 偵 訊 指 導 手 冊 I. 開 場 白 1. 你 好, 我 的 名 字 是, 我 是 警 察 [ 介 紹 房 間 內 的 其 他 人, 不 過, 在 理 想 狀 態 下, 房 間 裡 不 該 有 其 他 人 ] 今 天 是 ( 年 月 日 ), 現 在 是 ( 幾 點 幾 分 ) 我 是 在 ( 地 點 ) 問 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立 法 會 發 展 事 務 委 員 會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及 施 政 綱 領 有 關 發 展 局 的 措 施 引 言 行 政 長 官 在 二 零 一 六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發 表 題 為 創 新 經 濟 改 善 民 生 促 進 和 諧 繁 榮 共 享 的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施 政 報 告 夾 附 施 政 綱 領, 臚 列 政 府 推 行 的 新 措 施 和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Page i

Page i 况 1 1.1.1 1.1.2 1.1.3 2 2.1 2.1.1 2.1.2 2.1.3 2.1.4 Page i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 2.3.1 Page ii 2.3.2 2.3.3 2.3.4 2.4 2.4.1 2.4.2 2.4.3 Page iii 2.5 2.5.1 2.6 2.6.1 2.6.2 3 3.1 3.1.1

More information

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適用於中、小學 (2014年9月版)

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適用於中、小學 (2014年9月版) 2014 年 9 月版 選擇 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 適用於中 小學 i 1 1 2 3 4 5 6 7 8 9 1 2 2 i. ii. iii. iv. v. i. ii. iii. iv. v. vi. vii. 3 i. ii. iii. iv. v. 4 i. ii. 1. 2. 3. 4. 5. iii. iv. 5 6 3 4 5 6 i. ii. i. ii. iii. iv. v.

More information

此年報以環保紙印刷

此年報以環保紙印刷 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BANK OF ZHENGZHOU CO., LTD. BANK OF ZHENGZHOU CO., LT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A joint stock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98 年 3 月 11 日 依 本 校 98 學 年 度 招 生 委 員 會 第 1 次 會 議 核 定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98 學 年 度 重 點 運 動 項 目 績 優 學 生 單 獨 招 生 簡 章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招 生 委 員 會 編 印 校 址 :600 嘉 義 市 彌 陀 路 253 號 電 話 :(05)2223124 轉 203 教 務 處 招 生 專 線 :(05)2223124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目弽 2010 捕捉儿童敏感期 I a mao 2010-3-27 整理 早教资料每日分享 http://user.qzone.qq.com/2637884895 目弽 目彔 目弽... I 出版前言... - 1 竨一章 4 丢孝子癿敂感朏敀乞... - 1 - 妞妞 0 4 岁 海颖 妞妞癿妈妈... - 1 黑白相亝癿地斱... - 1 斵转... - 2 就丌要新帰子... - 2 小霸王...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II...1...2...2...3...4...5...7...7...8...9...9...10... 11...12...13...14...15...15...16...18...18...19...20 III...21...21...22...24...24...25...26...27...28...29...30...30...31...33...33...34...35...36...36...37...38...39...40...41...42...43

More information

中醫解剖學-- 經絡概論與正經

中醫解剖學-- 經絡概論與正經 在這堂課裡, 我要學會 中醫 解剖學 經絡 系統 在這堂課裡, 我要學會 什麼是 經絡? 經絡 的起源與其生理意涵 經絡系統的分類 分布 生理作用 臨床應用基準 經絡系統中的十二正經之循行分布 組織器官連屬與可能病候, 及其相屬之經別 大絡 經筋與皮部的分布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什麼是經絡? 什麼是經絡? 圖片來源 : http://emuseap.nmns.edu. tw/resourcexml/09000001/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内容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1... 4 太陽病綱要... 4 太陽病本證... 4 中風表虛證... 5 傷寒表實證... 5 表鬱輕證... 6 太陽病兼變證... 7 變證治則... 7 辨虛實... 7 辨寒熱真假... 7 辨汗下先後... 7 熱證... 7 虛寒證... 8 陰陽兩虛證... 8 蓄水證... 9 蓄血證... 9 結胸證... 9 臟結證... 10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國 是怎樣 崛起 的?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革命 002 金箍棒 與 緊箍咒 : 債務驅動的暴力 010 人 如何成為 世界貨幣 026 文明的辯證法 049 反對 資本主義 不等於反對 資本 066 社會主義與金融 085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 扯淡 批判 與 扯淡 122 市場經濟的起源 125 信用 : 貨幣化的道德 140 銀行券 : 債務貨幣 157 怎樣讀懂 資本論 167

More information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數學核心能力測驗 G2 行為觀察記錄記錄紙 學校 : 班級 : 姓名 : 日期 : 記錄者 : ~ 學生作答時, 請他 ( 她 ) 將雙手皆置於桌面 ~ 認識數字 ( 三 ): 數列 ( 共 1 頁 ) 注意事項 逐題觀察並作底下記錄, 等分測驗做完後, 每一個策略任選一題問 這一題你是怎麼算的? ( 如果只運用一種策略, 則再任選 2-3 題訪問 ) 利用學生的回答來作為 自己觀察記錄的證據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序 言 我 們 都 愛 樹, 愛 那 鬱 鬱 葱 葱 的 綠 意, 愛 那 股 清 新 的 氣 息, 更 愛 那 溽 暑 中 遍 地 搖 曳 的 斑 斕 樹 蔭 人 與 樹 本 應 是 那 麼 近, 但 去 年 8 月 赤 柱 塌 樹 意 外, 卻 令 我 們 赫 然 發 現, 樹 木 原 來 也 可 以 潛 藏 著 危 險,

More information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 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 並 明 確 表 示, 概 不 對 因 本 公 告 全 部 或 任 何 部 分 內 容 而 產 生 或 因 倚 賴 該 等 內 容 而 引 致 的 任 何 損 失 承 擔 任 何 責 任 JOY

More information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4 ( 學 生 ) i. 認 識 專 題 研 習 甚 麽 是 專 題 研 習? 專 題 研 習 是 學 會 學 習 的 其 中 一 個 關 鍵 項 目 學 生 根 據 自 己 或 老 師 所 訂 立 的 主 題, 依 照 本 身 的 興 趣 和 能 力, 在 老 師 的 指 導 下, 擬 定 研 習 題 目, 設 定 探 討 的 策 略 和 方 法, 進 行 一 系 列 有 意 義 的 探 索 歷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纪 委 书 记 职 责... 5 院 长 办 公 室... 6 院 长 办 公 室 工 作 职 责...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A4B0EAB371AB4FB3E65FA4A4A4E5AAA95F5F3230313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A4B0EAB371AB4FB3E65FA4A4A4E5AAA95F5F32303133> 香 港 德 輔 道 中 71 號 永 安 集 團 大 廈 9 樓 電 話 :2867 0888 傳 真 :3906 9906 查 詢 熱 線 :3187 5100 中 國 通 意 外 急 救 醫 療 計 劃 保 單 投 保 人 以 一 份 投 保 書 及 聲 明 謹 向 中 銀 集 團 保 險 有 限 公 司 ( 下 稱 本 公 司 ) 申 請 下 述 保 險 該 份 投 保 書 及 聲 明 已 被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45DB5D8AE4CACD732303135AECAAFC5C1C9C1DCBDD0AB48A4CEB3F8A657AAED>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B345DB5D8AE4CACD732303135AECAAFC5C1C9C1DCBDD0AB48A4CEB3F8A657AAED> 華 夏 盃 全 國 全 國 數 學 奧 林 匹 克 邀 請 賽 ( 華 南 賽 區 ) 晉 級 賽 比 賽 詳 情 : 一 比 賽 對 象 : 小 學 一 至 六 年 級 中 學 一 二 年 級 二 比 賽 日 期 及 時 間 : 年 2 月 15 日 ( 星 期 日 ) 小 學 組 小 一 級 小 二 級 小 三 級 小 四 級 小 五 級 小 六 級 時 間 13:10~1:20 13:10~1:20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48.55% 1998 19986 30%20086 2009 2009 20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60.99%39.01% 200820092010 772 928960200820092010 1512928 201 1. 20091222(2009)7267 20042008 16,980,954.02

More information

鹽 鹼 地 29 交 通 水 利 用 地 29 交 通 用 地 29 水 利 用 地 30 荒 蕪 地 30 荒 地 30 公 園 用 地 30 公 園 用 地 30 土 地 改 良 物 30 公 務 及 營 運 用 土 地 改 良 物 30 二 房 屋 建 築 及 設 分 類 明 細 表 房 屋

鹽 鹼 地 29 交 通 水 利 用 地 29 交 通 用 地 29 水 利 用 地 30 荒 蕪 地 30 荒 地 30 公 園 用 地 30 公 園 用 地 30 土 地 改 良 物 30 公 務 及 營 運 用 土 地 改 良 物 30 二 房 屋 建 築 及 設 分 類 明 細 表 房 屋 目 錄 甲 財 物 標 準 分 類 總 說 明 1 乙 財 物 分 類 表 壹 財 物 分 類 總 表 6 貳 財 產 分 類 表 一 土 地 及 土 地 改 良 物 分 類 表 7 二 房 屋 建 築 及 設 分 類 表 8 三 機 械 及 設 分 類 表 9 四 交 通 及 運 輸 設 分 類 表 18 五 什 項 設 分 類 表 20 參 物 品 分 類 表 一 非 消 耗 品 分 類 表 25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疗法(下).doc

中医疗法(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3...4...13...15...17...17...24...25...26...26...28...28...29...31...31...33...33

More information

2

2 與 貓 咪 一 起 享 受 幸 福 的 療 癒 時 光 石 野 孝 相 澤 瑪 娜 蔡 昌 憲 譯 著 治 癒 你, 治 癒 牠 貓 咪 經 穴 按 摩 好 舒 服 呢 梳 一 梳 轉 一 轉 拉 一 拉 ~ 按 一 按 捏 一 捏 壓 一 壓 2 3 5 6 7 88 9 10 11 12 16 17 目次 55 基本的淋巴按摩 56 何謂淋巴 58 四大淋巴結按摩 62 臉部按摩 66 前肢的穴位按摩

More information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目錄 生命的價值 2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8 墮胎是不尊重個體的生存權 28 栽培自我, 展現生命之光 40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1教師升等說明會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1教師升等說明會 2 1 3 4 2 5 並以該刊物出具接受證明之日起 6 3 7 8 4 9 10 5 11 12 6 13 14 7 15 靜宜大學教師升等資料 ( 僅供參考 ) 一 姓名 : 二 單位 : 三 現職 : 四 學歷 ( 請詳填起訖日期 ): 五 經歷 ( 請詳填起訖日期 ): 六 教師證書字號 : 年資起算日 : 七 學術專長領域 : 八 任現職期間教學工作 : ( 一 ) 授課記錄 ( 二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