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Transcription

1 金匱要略方論 漢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1 漢張仲景...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2 痙濕病脈証第二... 3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6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8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9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証治第八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証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証治第十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 卷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証並治第十一 卷中痰飲咳嗽病脈証並治第十二 卷中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証並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黃膽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2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1. 問曰..上工治未病, 何也? 師曰..夫治未病者, 見肝之病, 知肝傳脾, 當先實脾 四季脾王不受 邪, 即勿補之 中工不曉相傳, 見肝之病, 不解實脾, 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 補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藥調之 ( 酸入肝, 焦苦入心, 甘入脾 脾能傷腎, 腎氣微弱, 則水不行 ; 水不行, 則心火氣盛則傷肺 ; 肺被傷, 則金氣不行 ; 金氣不行, 則肝氣盛, 則肝自愈 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 肝虛則用此法, 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 補不足, 損有餘 是其義也 餘臟準此 2. 夫人秉五常, 因風氣而生長, 風氣雖能生萬物, 亦能害萬物 如水能浮舟, 亦能複舟 若五臟元貞通暢, 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 中人多死 千般難, 不越三條..一者, 經絡受邪, 入臟腑為內所因也 ; 二者, 四肢九竅, 血脈相傳, 壅塞不通, 為外皮膚所中也 ; 三者, 房室金刃, 蟲獸所傷, 以凡詳之, 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 不令邪風干忤經絡, 適中經絡, 未流傳腑臟, 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 即導引吐納, 針灸膏摩, 勿令九竅閉塞 更能無犯王法, 禽獸災傷, 房室勿令竭之, 服食節其冷 熱 苦 酸 辛 甘, 不遺形體有衰 ; 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腠者, 是三焦通會元貞之處, 為血氣所注 ; 理者, 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3. 問曰..病患有氣色見於面部, 願聞其說 師曰..鼻頭色青, 腹中痛, 苦冷者死 一云 : 腹中冷苦 痛者死 鼻頭色微黑者, 有水氣 ; 色黃者, 胸上有寒 ; 色白者, 亡血也 設微赤非時者死 其目正園者, 痙, 不治 又色青為痛, 色黑為勞, 色赤為風, 色黃者便難, 色鮮明者有留飲 4. 師曰..病患語聲寂然, 喜驚呼者, 骨節間病 ; 語聲喑喑然不徹者, 心膈間病 ; 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 頭中病 ( 一作痛 ) 5. 師曰..息搖肩者, 心中堅 ; 息引胸中上氣者, 咳 ; 息張口短氣者, 肺痿唾沫 2

3 6. 師曰..吸而微數, 其病在中焦, 實也, 當下之即愈, 虛者不治 在上焦者, 其吸促 ; 在下焦者, 其吸遠 此皆難治 呼吸動搖振振者, 不治 7. 師曰..寸口脈動者, 因其王時而動, 假令肝王色青, 四時各隨其色 肝色青而反色白, 非其時色脈, 皆當病 8. 問曰..有未至而至, 有至而不至, 有至而不去, 有至而太過, 何謂也? 師曰..冬至之後, 甲子夜半少陽起 少陽之時, 陽始生, 天得溫和 以未得甲子, 天因溫和, 此為未至而至也 ; 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 為至而不至也 ; 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此為至而不去也 ; 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 此為至而太過也 9. 師曰..病患脈浮者在前, 其病在表 ; 浮者在後, 其病在裡 腰痛背強不能行, 必短氣而極也 10. 師曰..經云 : 厥陽獨行何謂也? 師曰..此為有陽無陰, 故稱厥陽 11. 問曰..寸脈沉大而滑, 沉則為實, 滑則為氣 實氣相搏, 血氣入臟即死, 入腑即愈, 此為卒厥 何謂也? 師曰..唇口青, 身冷, 為入臟即死 ; 如身和, 汗自出, 為入腑即愈 12. 問曰..脈脫入臟即死, 入腑即愈, 何謂也? 師曰..非為一病, 百病皆然 譬如浸淫瘡, 從口起流向四肢者, 可治 ; 從四肢流來入口者, 不可治 ; 病在外者, 可治 ; 入裡者, 即死 13.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 師曰..頭痛, 項 腰 脊 臂 腳掣痛 陰病十八何謂也? 師曰..咳, 上氣, 喘, 噦, 咽, 腸鳴脹滿, 心痛拘急 五臟病各有十八, 合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 微有十八病, 合為一百八病 五勞 七傷 六極 婦人三十六病, 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 濁邪居下, 大邪中表, 小邪中裡, 馨飪之邪, 從口入者, 宿食也 五邪中人, 各有法度..風中於前, 寒中於暮, 濕傷於下, 霧傷於上, 風令脈浮, 寒令脈急, 霧傷皮腠, 濕流關節, 食傷脾胃, 極寒傷經, 極熱傷絡 14. 問曰..病有急當救裡 救表者, 何謂也? 師曰..病, 醫下之, 續得下利清穀不止, 身體疼痛者, 急當救裡 ; 後身體疼痛, 清便自調者, 急當救表也 15. 夫病痼疾, 加以卒病, 當先治其卒病, 後乃治其痼疾也 16. 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 ; 五臟病各有所惡, 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 病者素不應食, 而反暴思之, 必發熱也 17. 夫諸病在臟欲攻之, 當隨其所得而攻之, 如渴者與豬苓湯 餘皆仿此 痙濕病脈証第二 1. 太陽病, 發熱無汗, 反惡寒者, 名曰剛痙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而不惡寒, 名曰柔痙 3. 太陽病, 發熱, 脈沉而細者, 名曰痙 為難治 4. 太陽病, 發汗太多, 因致痙 5. 夫風病, 下之則痙 複發汗, 必拘急 6. 瘡家, 雖身疼痛, 不可發汗, 汗出則痙 7. 病者, 身熱足寒, 頸項強急, 惡寒, 時頭熱, 面赤目赤, 獨頭動搖, 卒口噤, 背反張者, 痙病也 若發其汗者, 寒濕相得, 其表益虛, 即惡寒甚, 發其汗已, 其脈如蛇 8. 暴腹脹大者, 為欲解, 脈如故 ; 反伏弦者, 痙 9. 夫痙脈, 按之緊如弦, 直上下行 ( 一作..築築而弦 脈經 云 : 痙家, 其脈伏堅, 直上下 ) 10. 痙病有灸瘡, 難治 3

4 11. 太陽病, 其証備, 身體強, 幾幾然, 脈反沉遲, 此為痙 栝蔞桂枝湯主之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 ( 二兩 ) 桂枝 ( 三兩 ) 芍藥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六味,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取微汗 汗不出, 食頃啜熱粥發 12. 太陽病, 無汗而小便反少, 氣上沖胸, 口噤不得語, 欲作剛痙 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葛根 ( 四兩 ) 麻黃 ( 三兩, 去節 ) 桂枝 ( 二兩, 去皮 ) 芍藥 ( 二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七味, 咀,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 葛根減二升, 去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複取微似汗, 不須啜粥 餘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 13. 痙為病,( 一本痙字上有剛字 ) 胸滿口噤, 臥不著席, 腳攣急, 必齒, 可與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大黃 ( 四兩, 酒洗 ) 濃朴 ( 半斤, 炙, 去皮 ) 枳實 ( 五枚, 炙 ) 芒硝 ( 二合 ) 上四味, 以水一斗, 先煮二物取五升, 去滓 ; 納大黃煮取二升, 去滓 ; 納芒硝, 更上火微一二沸, 分溫再服, 得下止服 14. 太陽病, 關節疼痛而煩, 脈沉而細 ( 一作緩 ) 者, 此名濕痺 ( 玉函 云, 中濕 ) 濕痺之候,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但當利其小便 15. 濕家之為病, 一身盡疼 ( 一云 : 疼煩,) 發熱, 身色如熏黃也 16. 濕家, 其人但頭汗出, 背強欲得被複向火, 若下之早則噦, 或胸滿, 小便不利 ( 一云利,) 舌上如苔者, 以丹田有熱, 胸上有寒, 渴欲得飲而不能飲, 則口燥煩也 17. 濕家, 下之, 額上汗出, 微喘, 小便利 ( 一云不利 ) 者 死 ; 若下利不止者, 亦死 18. 風濕相搏, 一身盡疼痛, 法當汗出而解 值天陰雨不止, 醫雲此可發汗, 汗之病不愈者, 何也? 蓋發其汗, 汗大出者, 但風氣去, 濕氣在, 是故不愈也 若治風濕者, 發其汗, 但微微似欲出汗者, 風濕俱去也 19. 濕家病, 身疼發熱, 面黃而喘, 頭痛鼻塞而煩, 其脈大, 自能飲食, 腹中和無病, 病在頭中寒濕, 故鼻塞, 納藥鼻中則愈 ( 脈經 云: 病患喘 而無 濕家病 以下至 而喘 十三字 ) 20.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以火攻之 麻黃加朮湯方麻黃 ( 三兩, 去節 ) 桂技 ( 二兩, 去皮 ) 甘草 ( 一兩, 炙 ) 杏仁 ( 七十個, 去皮尖 ) 白朮 ( 四兩 ) 上五味, 以水九升, 先煮麻黃, 減二升,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二升半, 去滓, 溫服八合, 複取微似汗 21. 病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風濕 此病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可 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4

5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 ( 去節, 半兩, 湯泡 ) 甘草 ( 一兩, 炙 ) 薏苡仁 ( 半兩 ) 杏仁 ( 十個, 去皮尖, 炒 ) 上麻豆大, 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煮八分, 去滓, 溫服, 有微汗避風 22. 風濕脈浮, 身重, 汗出, 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防己黃耆湯方防己 ( 一兩 ) 甘草 ( 半兩, 炒 ) 白朮 ( 七錢半 ) 黃耆 ( 一兩一分, 去蘆 ) 上麻豆大, 每抄五錢七, 生薑四片, 大棗一枚, 水盞半, 煎八分, 去滓, 溫服, 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黃半兩, 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 氣上沖者加桂枝三分, 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 服後當如蟲行皮中, 從腰下如冰, 後坐被上, 又以一被繞腰下, 溫令微汗, 瘥 23.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自轉側, 不嘔, 不渴, 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附子湯 主之 若大便堅, 小便自利者, 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桂枝附子湯方桂枝 ( 四兩, 去皮 ) 生薑 ( 三兩, 切 ) 附子 ( 三枚, 炮, 去皮, 破八片 ) 甘草 ( 二兩, 炙 ) 大棗 ( 十二枚, 擘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三服 白朮附子湯方白朮 ( 二兩 ) 附子 ( 一枚半, 炮, 去皮 ) 甘草 ( 一兩, 炙 ) 生薑 ( 一兩半, 切 ) 大棗 ( 六枚 ) 上五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一服覺身痺, 半日許再服, 三服都盡, 其人如冒狀, 勿怪, 即是朮附並走皮中, 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24. 風濕相搏, 骨節疼煩, 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 小便不利, 惡風不欲去衣, 或身微腫者, 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甘草 ( 二兩, 炙 ) 附子 ( 一枚, 炮, 去皮 ) 白朮 ( 二兩 ) 桂枝 ( 四兩, 去皮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則解 能食汗出複煩者, 服五合 恐一升多者, 服六七合為妙 25. 太陽中, 發熱惡寒, 身重而疼痛, 其脈弦細芤遲, 小便已, 洒洒然毛聳, 手足逆冷, 小有勞, 身即熱, 口開前板齒燥 若發其汗, 則其惡寒甚 ; 加溫針, 則發熱甚 ; 數下之, 則淋甚 26. 太陽中熱者, 是也 汗出惡寒, 身熱而渴,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人參湯方 知母 ( 六兩 ) 石膏 ( 一斤, 碎 ) 甘草 ( 二兩 ) 粳米 ( 六合 ) 人參 ( 三兩 ) 上五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湯成,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27. 太陽中, 身熱疼重, 而脈微弱, 此以夏月傷冷水, 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湯主之 5

6 一物瓜蒂湯方 瓜蒂 ( 二七個 ) 上, 以水一升, 煮取五合, 去滓, 頓服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1. 論曰..百合病者, 百脈一宗, 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複不能食, 常默然, 欲臥不能臥, 欲行不能行, 飲食或有美時, 或有不用聞食臭時, 如寒無寒, 如熱無熱, 口苦, 小便赤, 諸藥不能治, 得藥則劇吐利, 如有神靈者, 身形如和, 其脈微數 每溺時頭痛者, 六十日乃愈 ; 若溺時頭不痛, 淅然者, 四十日愈 ; 若溺快然, 但頭眩者, 二十日愈 其証或未病而預見, 或病四五日而出, 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 各隨証治之 2. 百合病, 發汗後者, 百合知母湯主之 百合知母湯方百合 ( 七枚, 擘 ) 知母 ( 三兩, 切 ) 上先以水洗百合, 漬一宿, 當白沫出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 煎取一升, 去滓 ; 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 取一升去滓 ; 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 分溫再服 3. 百合病, 下之後者, 滑石代赭湯主之 滑石代赭湯方百合 ( 七枚, 擘 ) 滑石 ( 三兩, 碎, 綿裹 ) 代赭石 ( 如彈丸大一枚, 碎, 綿裹 ) 上先以水洗百合, 漬一宿, 當白沫出, 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 去滓 ; 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 代赭, 取一升去滓, 後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 分溫服 4. 百合病, 吐之後者, 用後方主之 百合雞子湯方百合 ( 七枚, 擘 ) 雞子黃 ( 七枚 ) 上先以水洗百合, 漬一宿, 當白沫出, 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 去滓, 納雞子黃, 攪勻煎五 分, 溫服 5. 百合病, 不經吐 下 發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地黃湯方百合 ( 七枚, 擘 ) 生地黃汁 ( 一升 ) 上以水洗百合, 漬一宿, 當白沫出, 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 去滓, 納地黃汁, 煎取一升五合, 分溫再服, 中病勿更服, 大便常如漆 6. 百合病, 一月不解, 變成渴者, 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 以水一斗漬之一宿, 以洗身, 洗已, 食煮餅, 勿以鹽豉也 7. 百合病, 渴不瘥者, 栝蔞牡蠣散主之 6

7 栝蔞牡蠣散方 栝蔞根牡蠣 ( 熬, 等分 ) 上為細末, 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8. 百合病, 變發熱者 ( 一作..發寒熱,) 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 ( 一兩, 炙 ) 滑石 ( 三兩 ) 上為散, 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當微利者止服, 熱則除 9. 百合病, 見於陰者, 以陽法救之 ; 見於陽者, 以陰法救之 見陽攻陰, 複發其汗, 此為逆, 見陰攻陽, 乃複下之, 此亦為逆 10. 狐惑之為病, 狀如傷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 臥起不安 蝕於喉為惑, 蝕於陰為狐 不欲飲食, 惡聞食臭, 其面目乍赤 乍黑 乍白 蝕於上部則聲喝 ( 一作嗄,) 甘草瀉心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 ( 四兩 ) 黃芩人參乾薑 ( 各三兩 ) 黃連 ( 一兩 ) 大棗 ( 十二枚 ) 半夏 ( 半升 ) 上七味, 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 溫服一升, 日三服 11. 蝕於下部則咽乾, 苦參湯洗之 苦參湯方苦參一升以水一斗, 煎取七升, 去滓 熏洗, 日三 12. 蝕於肛者, 雄黃熏之 雄黃 上一味, 為末, 筒瓦二枚合之, 燒向肛熏之 ( 脈經 云 : 病患或從呼吸上蝕其咽, 或從下焦蝕其肛 陰 蝕上為惑, 蝕下為狐, 狐惑病者, 豬苓散主之 ) 13. 病者脈數, 無熱, 微煩, 默默但欲臥, 汗出 初得之三四日, 目赤如鳩眼, 七八日, 目四黑, 若能食 者, 膿已成也 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赤小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 ( 三升, 浸令芽出, 曝乾 ) 當歸 上二味, 杵為散, 漿水服方寸匕, 日三服 14. 陽毒之為病, 面赤斑斑如錦文, 咽喉痛, 唾膿血 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 升麻鱉甲湯主之 15. 陰毒之為病, 面目青, 身痛如被杖, 咽喉痛 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 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升麻鱉甲湯方 升麻 ( 二兩 ) 當歸 ( 一兩 ) 蜀椒 ( 炒去汗, 一兩 ) 甘草 ( 二兩 ) 鱉甲 ( 手指大一片, 炙 ) 雄黃 ( 半兩, 研 ) 上六味,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老小再服 取汗 7

8 ( 肘後 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 無鱉甲有桂 ; 陰毒用甘草湯, 無雄黃 )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1. 師曰..瘧脈自弦, 弦數者多熱, 弦遲者多寒 弦小緊者, 下之瘥, 弦遲者, 可溫之 ; 弦緊者, 可發汗 針灸也 ; 浮大者, 可吐之 ; 弦數者, 風發也, 以飲食消息止之 2. 病瘧, 以月一日發, 當以十五日愈 ; 設不瘥, 當月盡解 ; 如其不瘥, 當雲何? 師曰..此結為瘕, 名曰瘧母, 急治之, 宜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鱉甲 ( 十二分, 炙 ) 烏扇 ( 三分, 燒 ) 黃芩 ( 三分 ) 柴胡 ( 六分 ) 鼠婦 ( 三分, 熬 ) 乾薑 ( 三分 ) 大黃 ( 三分 ) 芍藥 ( 五分 ) 桂枝 ( 三分 ) 葶藶 ( 一分, 熬 ) 石韋 ( 三分, 去毛 ) 濃朴 ( 三分 ) 牡丹 ( 五分, 去心 ) 瞿麥 ( 二分 ) 紫葳 ( 三分 ) 半夏 ( 一分 ) 人參 ( 一分 ) 蟲 ( 五分, 熬 ) 阿膠 ( 三分, 炙 ) 蜂窠 ( 四分, 炙 ) 赤硝 ( 十二分 ) 蜣 ( 六分, 熬 ) 桃仁 ( 二分 ) 上二十三味, 為末, 取熊灶下灰一斗, 清酒一斛五斗, 浸灰, 候酒盡一半, 著鱉甲於中, 煮令泛爛如膠漆, 絞取汁, 納諸藥, 煎為丸如梧子大, 空心服七丸, 日三服 ( 千金方 用鱉甲十二片, 又有海藻三分, 大戟一分, 蟲五分, 無鼠婦 赤硝二味, 以鱉甲煎和諸藥 為丸 ) 3. 師曰..陰氣孤絕, 陽氣獨發, 則熱而少氣煩冤, 手足熱而欲嘔, 名曰癉瘧 若但熱不寒者, 邪氣內藏 於心, 外舍分肉之間, 令人消鑠肌肉 4. 溫瘧者, 其脈如平, 身無寒但熱, 骨節疼煩, 時嘔, 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白虎加桂枝湯方 知母 ( 六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石膏 ( 一斤 ) 粳米 ( 二合 ) 桂 ( 去皮, 三兩 ) 上, 每五錢,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 去滓, 溫服, 汗出愈 5. 瘧多寒者, 名曰牝瘧, 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 ( 洗去腥 ) 雲母 ( 燒二日夜 ) 龍骨 ( 等分 ) 上三味, 杵為散, 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 溫瘧加蜀漆半分, 臨發時服一錢匕 ( 一方雲母作雲實 ) 附 外台秘要 方 牡蠣湯治牡瘧 牡蠣 ( 四兩, 熬 ) 麻黃 ( 去節, 四兩 ) 甘草 ( 三兩 ) 蜀漆 ( 三兩 ) 上四味, 以水八升先煮蜀漆 麻黃, 去上沫, 得六升, 納諸藥煮取二升, 溫服一升 若吐, 則勿更服 8

9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瘧病發渴者, 亦治勞瘧 柴胡 ( 八兩 ) 人參黃芩甘草 ( 各三兩 ) 栝蔞根 ( 四兩 ) 生薑 ( 二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二服 柴胡桂薑湯治瘧寒多微有熱, 或但寒不熱 ( 服一劑如神 ) 柴胡 ( 半斤 ) 桂枝 ( 三兩, 去皮 ) 乾薑 ( 二兩 ) 栝蔞根 ( 四兩 ) 黃芩 ( 三兩 ) 牡蠣 ( 三兩, 熬 ) 甘草 ( 二兩, 炙 )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微煩, 複服汗出便愈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1. 夫風之為病, 當半身不遂 ; 或但臂不遂者, 此為痺 脈微而數, 中風使然 2. 寸口脈浮而緊, 緊則為寒, 浮則為虛, 寒虛相搏, 邪在皮膚 浮者血虛, 絡脈空虛, 賊邪不瀉, 或左或右 ; 邪氣反緩, 正氣即急, 正氣引邪, 僻不遂 邪在於絡, 肌膚不仁 ; 邪在於經, 即重不勝 ; 邪入於腑, 即不識人 ; 邪入於臟, 舌即難言, 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風, 四肢煩重, 心中惡寒不足者 ( 外台 治風癲 ) 菊花 ( 四十分 ) 白朮 ( 十分 ) 細辛 ( 三分 ) 茯苓 ( 三分 ) 牡蠣 ( 三分 ) 桔梗 ( 八分 ) 防風 ( 十分 ) 人參 ( 三分 ) 礬石 ( 三分 ) 黃芩 ( 五分 ) 當歸 ( 三分 ) 乾薑 ( 三分 ) 川芎 ( 三分 ) 桂枝 ( 三分 ) 上十四味, 杵為散, 酒服方寸匕, 日一服 初服二十日, 溫酒調服, 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 六十日止, 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 熱食即下矣, 冷食自能助藥力 3. 寸口脈遲而緩, 遲則為寒, 緩則為虛 榮緩則為亡血, 衛緩則為中風 邪氣中經, 則身癢而癮疹 ; 心 氣不足, 邪氣入中, 則胸滿而短氣 風引湯除熱癱癇 大黃乾薑龍骨 ( 各四兩 ) 桂枝 ( 三兩 ) 甘草牡蠣 ( 各二兩 )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 各六兩 ) 上十二味, 杵, 粗篩, 以韋囊盛之 取三指撮, 井花水三升, 煮三沸, 溫服一升 ( 治大人風引, 少小驚癇, 日數十發, 醫所不療, 除熱方 巢氏云 : 腳氣宜風引湯 )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 獨語不休, 無寒熱, 其脈浮 防己 ( 一分 ) 桂枝 ( 三分 ) 防風 ( 三分 ) 甘草 ( 一分 ) 上四味, 以酒一杯, 漬之一宿, 絞取汁 ; 生地黃二斤咀, 蒸之如斗米飯久 ; 以銅器盛其汁, 更絞地黃汁, 和分再服 頭風摩散方大附子 ( 一枚, 炮 ) 鹽 ( 等分 ) 上二味為散, 沐了, 以方寸匕, 已摩疾上, 令藥力行 4. 寸口脈沉而弱, 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 沉即為腎, 弱即為肝, 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 歷節黃汗出, 故曰歷節 9

10 5. 趺陽脈浮而滑, 滑則穀氣實, 浮則汗自出 6. 少陰脈浮而弱, 弱則血不足, 浮則為風, 風血相搏, 即疼痛如掣 7. 盛人脈澀小, 短氣, 自汗出, 歷節疼, 不可屈伸, 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8. 諸肢節疼痛, 身體羸, 腳腫如脫, 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 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桂枝 ( 四兩 ) 芍藥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 麻黃 ( 二兩 ) 生薑 ( 五兩 ) 白朮 ( 五兩 ) 知母 ( 四兩 ) 防風 ( 四兩 ) 附子 ( 二兩, 炮 ) 上九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9. 味酸則傷筋, 筋傷則緩, 名曰泄 ; 咸則傷骨, 骨傷則痿, 名曰枯 枯泄相搏, 名曰斷泄 榮氣不通, 衛不獨行, 榮衛俱微, 三焦無所御, 四屬斷絕, 身體羸瘦 獨足腫大, 黃汗出, 脛冷 假令發熱, 便為歷節也 10. 病歷節, 不可屈伸, 疼痛, 烏頭湯主之 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 不可屈伸 麻黃芍藥黃 ( 各三兩 ) 甘草 ( 炙 ) 川烏 ( 五枚, 咀, 以蜜二升, 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 上五味, 咀四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納蜜煎中, 更煎之, 服七合, 不知, 盡服之 礬石湯治腳氣沖心 礬石 ( 二兩 ) 上一味, 以漿水一斗五升, 煎三五沸, 浸腳良 附方.. 古今錄驗 續命湯治中風痱, 身體不能自收,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痛處, 或拘急不得轉側 ( 姚云 : 與大續命同 兼治婦人產後去血者, 及老人小兒 ) 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 ( 各三兩 ) 川芎 ( 一兩 ) 杏仁 ( 四十枚 ) 上九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溫服一升, 當小汗, 薄複脊, 憑幾坐, 汗出則愈, 不汗更服, 無所禁, 勿當風 並治但伏不得臥, 咳逆上氣, 面目浮腫 千金 三黃湯 治中風手足拘急, 百節疼痛, 煩熱心亂, 惡寒, 經日不欲飲食 麻黃 ( 五分 ) 獨活 ( 四分 ) 細辛 ( 二分 ) 黃耆 ( 二分 ) 黃芩 ( 三分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一服小汗, 二服大汗 心熱加大黃二分, 腹滿加枳實一枚, 氣逆加人參三分, 悸加牡蠣三分, 渴加栝蔞根三分, 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 朮附湯 治風虛頭重眩, 苦極, 不知食味, 暖肌補中, 益精氣 10

11 白朮 ( 二兩 ) 附子 ( 一枚半, 炮, 去皮 ) 甘草 ( 一兩, 炙 ) 上三味,, 每五錢匕, 薑 ( 五片 ), 棗 ( 一枚 ), 水盞半, 煎七分, 去滓, 溫服 崔氏八味丸治腳氣上入, 少腹不仁 乾地黃 ( 八兩 ) 山茱萸薯蕷 ( 各四兩 ) 澤瀉茯苓牡丹皮 ( 各三兩 ) 桂枝附子 ( 炮, 各一兩 ) 上八味, 末之, 煉蜜和丸梧子大, 酒下十五丸, 日再服 千金方 越婢加朮湯治肉極, 熱則身體津脫, 腠理開, 汗大泄, 癘風氣, 下焦腳弱 麻黃 ( 六兩 ) 石膏 ( 半斤 ) 生薑 ( 二兩 ) 甘草 ( 二兩 ) 白朮 ( 四兩 ) 大棗 ( 十五枚 ) 上六味, 以水六升, 先煮麻黃,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惡風加附子一枚, 炮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1. 問曰..血痺病從何得之? 師曰..夫尊榮人, 骨弱肌膚盛, 重因疲勞, 汗出, 臥不時動搖, 加被微風, 遂得之 但以脈自微澀, 在寸口 關上小緊 宜針引陽氣, 令脈和緊去則愈 2. 血痺, 陰陽俱微, 寸口關上微, 尺中小緊, 外証身體不仁, 如風痺狀, 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 ( 三兩 ) 芍藥 ( 三兩 ) 桂枝 ( 三兩 ) 生薑 ( 六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 一方有人參 ) 3. 夫男子平人, 脈大為勞, 極虛亦為勞 4. 男子面色薄者, 主渴及亡血, 卒喘悸 脈浮者, 裡虛也 5. 男子脈虛沉弦, 無寒熱, 短氣裡急, 小便不利, 面色白, 時目瞑兼衄, 少腹滿, 此為勞使之然 6. 勞之為病, 其脈浮大, 手足煩, 春夏劇, 秋冬瘥, 陰寒精自出, 酸削不能行 7. 男子脈浮弱而澀, 為無子, 精氣清冷 ( 一作冷 ) 8. 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陰頭寒, 目眩 ( 一作目眶痛 ), 發落, 脈極虛 芤 遲, 為清穀亡血失精 脈得諸芤動微緊, 男子失精, 女子夢交, 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 短劇 云: 虛弱浮熱汗出者, 除桂加白薇 附子各三分, 故曰二加龍骨湯 ) 桂枝芍藥生薑 ( 各三兩 ) 甘草 ( 二兩 ) 大棗 ( 十二枚 ) 龍骨牡蠣 ( 各三兩 ) 上七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 ( 三兩, 炮 ) 白朮 ( 八兩 ) 桂枝 ( 六兩 ) 龍骨 ( 三兩 ) 上四味, 杵為散, 酒服半錢匕, 日三服, 不知, 稍增之 9. 男子平人, 脈虛弱細微者, 喜盜汗也 10. 人年五六十, 其病脈大者, 痺俠背行, 若腸鳴 馬刀 俠癭者, 皆為勞得之 11. 脈沉 小 遲, 名脫氣 其人疾行則喘喝, 手足逆寒, 腹滿, 甚則溏泄, 食不消化也 11

12 12. 脈弦而大, 弦則為減, 大則為芤 ; 減則為寒, 芤則為虛, 虛寒相搏, 此名為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 男 子則亡血失精 13. 虛勞裡急, 悸, 衄, 腹中痛, 夢失精, 四肢疼, 手足煩熱, 咽乾口燥, 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桂枝 ( 三兩, 去皮 ) 甘草 ( 三兩, 炙 ) 大棗 ( 十二枚 ) 芍藥 ( 六兩 ) 生薑 ( 三兩 ) 膠飴 ( 一升 )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納膠飴, 更上微火消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 以甜故也 ) ( 千金 療男女因積冷氣滯, 或大病後不複常, 若四肢沉重, 骨肉酸疼, 吸吸少氣, 行動喘乏, 胸滿氣急, 腰背強痛, 心中虛悸, 咽乾唇燥, 面體少色, 或飲食無味, 脅肋腹脹, 頭重不舉, 多臥少起, 甚者積年, 輕者百日, 漸致瘦弱, 五臟氣竭, 則難可複常, 六脈俱不足, 虛寒乏氣, 少腹拘急, 羸瘠百病, 名曰黃耆建中湯, 又有人參二兩 ) 14. 虛勞裡急, 諸不足, 黃耆建中湯主之 ( 於小建中湯內加黃一兩半, 餘依上法 氣短胸滿者, 加生薑, 腹滿者, 去棗加茯苓一兩半, 及療肺虛損不足, 補氣加半夏三兩 ) 15. 虛勞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腎氣丸主之 ( 方見婦人雜病中 ) 16. 虛勞諸不足, 風氣百疾, 薯蕷丸方主之 薯蕷丸方薯蕷 ( 三十分 ) 當歸桂枝曲乾地黃豆黃卷 ( 各十分 ) 甘草 ( 二十八分 ) 人參 ( 七分 ) 川芎芍藥白朮麥門冬杏仁 ( 各六分 ) 柴胡桔梗茯苓 ( 各五分 ) 阿膠 ( 七分 ) 乾薑 ( 三分 ) 白蘞 ( 二分 ) 防風 ( 六分 ) 大棗 ( 百枚, 為膏 ) 上二十一味, 末之, 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空腹酒服一丸, 一百丸為劑 17. 虛勞虛煩不得眠, 酸棗湯主之 酸棗湯方 酸棗仁 ( 二升 ) 甘草 ( 一兩 ) 知母 ( 二兩 ) 茯苓 ( 二兩 ) 川芎 ( 二兩 ) ( 深師有生薑二兩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酸棗仁得六升, 納諸藥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18. 五勞虛極, 羸瘦腹滿, 不能飲食 食傷 憂傷 飲傷 房室傷 飢傷 勞傷 經絡榮衛氣傷, 內有乾 血, 肌膚甲錯, 兩目黯黑, 緩中補虛, 大黃蟲丸主之 大黃蟲丸方大黃 ( 十分, 蒸 ) 黃芩 ( 二兩 ) 甘草 ( 三兩 ) 桃仁 ( 一升 ) 杏仁 ( 一升 ) 芍藥 ( 四兩 ) 乾地黃 ( 十兩 ) 干漆 ( 一兩 ) 虻蟲 ( 一升 ) 水蛭 ( 百枚 ) 蠐螬 ( 一升 ) 蟲 ( 半升 ) 上十二味, 末之, 煉蜜和丸小豆大, 酒飲服五丸, 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 炙甘草湯 ( 一云複脈湯 ) 治虛勞不足, 汗出而悶, 脈結悸, 行動如常, 不出百日, 危急者十一日死 12

13 甘草 ( 四兩, 炙 ) 桂枝生薑 ( 各三兩 ) 麥門冬 ( 半升 ) 麻仁 ( 半升 ) 人參阿膠 ( 各二兩 ) 大棗 ( 三十 枚 ) 生地黃 ( 一斤 ) 上九味, 以酒七升 水八升, 先煮八味, 取三升, 去滓, 納膠, 消盡, 溫服一升, 日三服 肘後 獺肝散治冷勞, 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 炙乾末之, 水服方寸匕, 日三服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1. 問曰..熱在上焦者, 因咳為肺痿 肺痿之病, 從何得之? 師曰..或從汗出, 或從嘔吐, 或從消渴, 小便利數, 或從便難, 又被快藥下利, 重亡津液, 故得之 曰..寸口脈數, 其人咳, 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 師曰..為肺痿之病 若口中辟辟燥, 咳即胸中隱隱痛, 脈反滑數, 此為肺癰, 咳唾膿血 脈數虛者為肺痿, 數實者為肺癰 2. 問曰..病咳逆, 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 當有膿血, 吐之則死, 其脈何類? 師曰..寸口脈微而數, 微則為風, 數則為熱 ; 微則汗出, 數則惡寒 風中於衛, 呼氣不入 ; 熱過於營, 吸而不出 風傷皮毛, 熱傷血脈 風舍於肺, 其人則咳, 口乾, 喘滿, 咽燥不渴, 時唾濁沫, 時時振寒 熱之所過, 血為之凝滯, 蓄結癰膿, 吐如米粥 始萌可救, 膿成則死 3. 上氣面浮腫, 肩息, 其脈浮大不治, 又加利尤甚 4. 上氣喘而躁者, 屬肺脹, 欲作風水, 發汗則愈 5.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人不渴, 必遺尿, 小便數 所以然者, 以上虛不能製下故也 此為肺中冷, 必眩 多涎唾, 甘草乾薑湯以溫之 若服湯已渴者, 屬消渴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 ( 四兩, 炙 ) 乾薑 ( 二兩, 炮 ) 上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五合, 去滓, 分溫再服 6. 咳而上氣, 喉中水雞聲, 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射干 ( 十三枚, 一法三兩 ) 麻黃 ( 四兩 ) 生薑 ( 四兩 ) 細辛紫菀款冬花 ( 各三兩 ) 五味子 ( 半升 ) 大棗 ( 七枚 ) 半夏 ( 大者洗, 八枚, 一法半升 ) 上九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麻黃兩沸,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7. 咳逆上氣, 時時唾濁, 但坐不得眠, 皂莢丸主之 皂莢丸方皂莢 ( 八兩, 刮去皮, 用酥炙 ) 上一味, 末之, 蜜丸梧子大, 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日三夜一服 8. 咳而脈浮者, 濃朴麻黃湯主之 濃朴麻黃湯方 濃朴 ( 五兩 ) 麻黃 ( 四兩 ) 石膏 ( 如雞子大 ) 杏仁 ( 半升 ) 半夏 ( 半升 ) 乾薑 ( 二兩 ) 細辛 ( 二兩 ) 小 13

14 麥 ( 一升 ) 五味子 ( 半升 ) 上九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小麥熟, 去滓, 納諸藥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9. 脈沉者, 澤漆湯主之 澤漆湯方半夏 ( 半升 ) 紫參 ( 五兩, 一作紫菀 ) 澤漆 ( 三斤, 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 生薑 ( 五兩 ) 白前 ( 五兩 ) 甘草黃芩人參桂枝 ( 各三兩 ) 上九味, 咀, 納澤漆汁中煮取五升, 溫服五合, 至夜盡 10. 火逆上氣,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氣者, 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 ( 七升 ) 半夏 ( 一升 ) 人參 ( 二兩 ) 甘草 ( 二兩 ) 粳米 ( 三合 ) 大棗 ( 十二枚 ) 上六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溫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11. 肺癰, 喘不得臥, 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 ( 熬令黃色, 搗丸如彈子大 ) 大棗 ( 十二枚 ) 上先以水三升, 煮棗取二升, 去棗納葶藶, 煮取一升, 頓服 12. 咳而胸滿, 振寒脈數, 咽乾不渴, 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 為肺癰, 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 亦治血痺 ) 桔梗 ( 一兩 ) 甘草 ( 二兩 ) 上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分溫再服, 則吐膿血也 13. 咳而上氣, 此為肺脹, 其人喘, 目如脫狀, 脈浮大者, 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越婢加半夏湯方 麻黃 ( 六兩 ) 石膏 ( 半升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五枚 ) 甘草 ( 二兩 ) 半夏 ( 半升 ) 上六味, 以水六升, 先煮麻黃,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14. 肺脹, 咳而上氣, 煩躁而喘, 脈浮者, 心下有水, 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 千金 証治同, 外更加脅下痛引缺盆 ) 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乾薑 ( 各三兩 ) 五味子半夏 ( 各半升 ) 石膏 ( 二兩 ) 上九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強人服一升, 羸者減之, 日三服, 小兒服四合 14

15 附方 外台 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 心中溫溫液液者 ( 方見虛勞中 ) 千金 甘草湯甘草上一味, 以水三升, 煮減半, 分溫三服 千金 生薑甘草湯治肺痿咳唾, 涎沫不止, 咽燥而渴 生薑 ( 五兩 ) 人參 ( 三兩 ) 甘草 ( 四兩 ) 大棗 ( 十五枚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千金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生薑 ( 各三兩 ) 甘草 ( 二兩 ) 大棗 ( 十枚 ) 皂莢 ( 一枚, 去皮子, 炙焦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微微火溫取三升, 分溫三服 外台 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滿, 振寒, 脈數, 咽乾不渴, 時出濁唾腥臭, 久久吐膿如米粥者, 為肺癰 桔梗貝母 ( 各三分 ) 巴豆 ( 一分, 去皮, 熬研如脂 ) 上三味, 為散, 強人飲服半錢匕, 羸者減之 病在膈上者, 吐膿血 ; 膈下者瀉出 ; 若下多不止, 飲冷水一杯則定 千金 葦莖湯治咳有微熱, 煩滿, 胸中甲錯, 是為肺癰 葦莖 ( 二升 ) 薏苡仁 ( 半升 ) 桃仁 ( 五十枚 ) 瓜瓣 ( 半升 ) 上四味, 以水一斗, 先煮葦莖得五升, 去滓, 納諸藥, 煮取二升, 服一升, 再服, 當吐如膿 15. 肺癰, 胸滿脹, 一身面目浮腫, 鼻塞清涕出, 不聞香臭酸辛, 咳逆上氣, 喘鳴迫塞, 葶藶大棗瀉肺湯 主之 ( 方見上 三日一劑, 可至三四劑, 此先服小青龍湯一劑乃進, 小青龍方見咳嗽門中 ) 奔豚氣病脈証治第八 1. 師曰..病有奔豚, 有吐膿, 有驚怖, 有火邪, 此四部病, 皆從驚發得之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 上沖咽喉, 發作欲死, 複還止, 皆從驚恐得之 2. 奔豚氣上沖胸, 腹痛, 往來寒熱, 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甘草川芎當歸 ( 各二兩 ) 半夏 ( 四兩 ) 黃芩 ( 二兩 ) 生葛 ( 五兩 ) 芍藥 ( 二兩 ) 生薑 ( 四兩 ) 甘李根白皮 ( 一升 ) 上九味, 以水二斗, 煮取五升, 溫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3. 發汗後, 燒針令其汗, 針處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發奔豚, 氣從少腹上至心, 灸其核上各一壯, 與桂 枝加桂湯主之 15

16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 ( 五兩 ) 芍藥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 升 4. 發汗後, 臍下悸者, 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茯苓 ( 半斤 ) 甘草 ( 二兩, 炙 ) 大棗 ( 十五枚 ) 桂枝 ( 四兩 ) 上四味, 以甘瀾水一斗, 先煮茯苓, 減二升,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 甘瀾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內, 以杓揚之, 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 取用之 )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証治第九 1.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 陽微陰弦, 即胸痺而痛, 所以然者, 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 所以胸痺心痛者, 以其陰弦故也 2. 平人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者, 實也 3. 胸痺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 關上小緊數, 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 ( 一枚, 搗 ) 薤白 ( 半升 ) 白酒 ( 七升 ) 上三味, 同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4. 胸痺不得臥, 心痛徹背者, 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 ( 一枚, 搗 ) 薤白 ( 三兩 ) 半夏 ( 半斤 ) 白酒 ( 一斗 ) 上四味, 同煮取四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5. 胸痺心中痞氣, 氣結在胸, 胸滿, 脅下逆搶心, 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 ( 四枚 ) 濃朴 ( 四兩 ) 薤白 ( 半斤 ) 桂枝 ( 一兩 ) 栝蔞實 ( 一枚, 搗 ) 上五味, 以水五升, 先煮枳實 濃朴, 取二升, 去滓, 納諸藥, 煮數沸, 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 各三兩 ) 上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6. 胸痺, 胸中氣塞 短氣, 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 桔枳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 ( 三兩 ) 杏仁 ( 五十個 ) 甘草 ( 一兩 ) 上三味, 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不瘥更服 16

17 桔皮枳實生薑湯方桔皮 ( 一斤 ) 枳實 ( 三兩 ) 生薑 ( 半斤 )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 肘後 千金 云: 治胸痺, 胸中如滿, 噎塞習習如癢, 喉中澀燥唾沫 ) 7. 胸痺, 緩急者, 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 ( 十五兩 ) 大附子 ( 十枚, 炮 ) 上二味, 杵為散, 服方寸匕, 日三服 8. 心中痞, 諸逆, 心懸痛, 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生薑 ( 各三兩 ) 枳實 ( 五枚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9. 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赤石脂丸方蜀椒 ( 一兩, 一法二分 ) 烏頭 ( 一分, 炮 ) 附子 ( 半兩, 炮, 一法一分 ) 乾薑 ( 一兩, 一法一分 ) 赤石脂 ( 一兩, 一法二分 ) 上五味, 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 先食服一丸, 日三服, 不知, 稍加服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 附子 ( 三兩, 炮 ) 生野狼牙 ( 一兩, 炙香 ) 巴豆 ( 一兩, 去皮心, 熬研如脂 ) 人參乾薑吳茱萸 ( 各一兩 ) 上六味, 末之, 煉蜜丸如梧子大, 酒下, 強人初服三丸, 日三服 ; 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惡, 腹脹痛, 口不能言 又治連年積冷, 流注心胸痛, 並冷沖上氣, 落馬墜車血疾等, 皆主之 忌口如常法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証治第十 1. 趺陽脈微弦, 法當腹滿, 不滿者必便難, 兩疼痛, 此虛寒從下上也, 當以溫藥服之 2. 病者腹滿, 按之不痛為虛, 痛者為實, 可下之 舌黃未下者, 下之黃自去 3. 腹滿時減, 複如故, 此為寒, 當與溫藥 4. 病者痿黃, 躁而不渴, 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 死 5. 寸口脈弦者, 即脅下拘急而痛, 其人嗇嗇惡寒也 6. 夫中寒家, 喜欠, 其人清涕出, 發熱色和者, 善嚏 7. 中寒其人下利, 以裡虛也, 欲嚏不能, 此人肚中寒 8. 夫瘦人繞臍痛, 必有風冷, 穀氣不行, 而反下之, 其氣必沖 ; 不沖者, 心下則痞 9. 病腹滿, 發熱十日, 脈浮而數, 飲食如故, 濃朴七物湯主之 17

18 濃朴七物湯方濃朴 ( 半斤 ) 甘草大黃 ( 各三兩 ) 大棗 ( 十枚 ) 枳實 ( 五枚 ) 桂枝 ( 二兩 ) 生薑 ( 五兩 ) 上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溫服八合, 日三服 嘔者加半夏五合, 下利去大黃, 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10. 腹中寒氣, 雷鳴切痛, 胸脅逆滿, 嘔吐, 附子粳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 ( 一枚, 炮 ) 半夏 ( 半升 ) 甘草 ( 一兩 ) 大棗 ( 十枚 ) 粳米 ( 半升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米熟湯成,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11. 痛而閉者, 濃朴三物湯主之 濃朴三物湯方 濃朴 ( 八兩 ) 大黃 ( 四兩 ) 枳實 ( 五枚 ) 上三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二味, 取五升, 納大黃,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以利為度 12. 按之心下滿痛者, 此為實也, 當下之, 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柴胡 ( 半斤 ) 黃芩 ( 三兩 ) 芍藥 ( 三兩 ) 半夏 ( 半升, 洗 ) 枳實 ( 四枚, 炙 ) 大黃 ( 二兩 ) 大棗 ( 十二枚 ) 生薑 ( 五兩 ) 上八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 溫服一升, 日三服 13.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當須下之, 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 見前痙病中 ) 14. 心胸中大寒痛, 嘔不能飲食, 腹中寒, 上沖皮起, 出見有頭足, 上下痛而不可觸近, 大建中湯主之 大建中湯方蜀椒 ( 二合, 去汗 ) 乾薑 ( 四兩 ) 人參 ( 二兩 ) 上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 去滓, 納膠飴一升, 微火煎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如一炊頃, 可飲粥二升後更服, 當一日食糜, 溫複之 15. 脅下偏痛, 發熱, 其脈緊弦, 此寒也, 宜溫藥下之, 以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方大黃 ( 三兩 ) 附子 ( 三枚, 炮 ) 細辛 ( 二兩 )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若強人煮取二升半, 分溫三服, 服後如人行四五裡, 進一 服 16. 寒氣厥逆, 赤丸主之 18

19 赤丸方茯苓 ( 四兩 ) 半夏 ( 四兩, 洗, 一方用桂 ) 烏頭 ( 二兩, 炮 ) 細辛 ( 一兩, 千金 作人參 ) 上四味, 末之, 納真朱為色, 煉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飲下三丸, 日再夜一服, 不知, 稍增之, 以知為度 17. 腹痛, 脈弦而緊, 弦則衛氣不行, 即惡寒, 緊則不欲食, 邪正相搏, 即為寒疝 寒疝繞臍痛, 若發則 白津出, 手足厥冷, 其脈沉緊者, 大烏頭煎主之 烏頭煎方烏頭 ( 大者五枚, 熬去皮, 不咀 ) 上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納蜜二升, 煎令水氣盡, 取二升, 強人服七合, 弱人服五合 不瘥, 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 18. 寒疝腹中痛, 及脅痛裡急者, 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當歸 ( 三兩 ) 生薑 ( 五兩 ) 羊肉 ( 一斤 ) 上三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若寒多者, 加生薑成一斤 ; 痛多而嘔者, 加桔皮二兩, 白朮一兩 加生薑者, 亦加水五升, 煮取三升二合, 服之 19. 寒疝腹中痛, 逆冷, 手足不仁, 若身疼痛, 灸刺 諸藥不能治, 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烏頭上一味, 以蜜二斤, 煎減半, 去滓, 以桂枝湯五合解之, 令得一升後, 初服二合, 不知, 即服三合, 又不知, 複加至五合 其知者如醉狀, 得吐者為中病 桂枝湯方桂枝 ( 三兩, 去皮 ) 芍藥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20. 其脈數而緊, 乃弦, 狀如弓弦, 按之不移 脈數弦者, 當下其寒 脈緊大而遲者, 必心下堅 脈大而 緊者, 陽中有陰, 可下之 附方 外台 烏頭湯 治寒疝腹中絞痛, 賤風入攻五臟, 拘急不得轉側, 發作有時, 使人陰縮, 手足厥逆 方見上 外台 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 ( 四兩 ) 黃芩人參芍藥桂枝生薑 ( 各一兩半 ) 甘草 ( 一兩 ) 半夏 ( 二合半 ) 大棗 ( 六枚 ) 上九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19

20 外台 走馬湯治中惡心痛腹脹, 大便不通 巴豆 ( 二枚, 去皮心熬 ) 杏仁 ( 二枚 ) 上二味, 以綿纏槌令碎, 熱湯二合, 捻取白汁, 飲之當下, 老小量之 通治飛尸鬼擊病 21. 問曰..人病有宿食, 何以別之? 師曰..寸口脈浮而大, 按之反澀, 尺中亦微而澀, 故知有宿食, 大承氣湯主之 22. 脈數而滑者, 實也, 此有宿食, 下之愈, 宜大承氣湯 23. 下利不欲食者, 有宿食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 見前痙病中 ) 24. 宿食在上脘, 當吐之, 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瓜蒂 ( 一分, 熬黃 ) 赤小豆 ( 一分, 煮 ) 上二味, 杵為散, 以香豉七合煮取汁, 和散一錢匕, 溫服之, 不吐者, 少加之, 以快吐為度而止 亡血及虛者, 不可與之 24. 脈緊如轉索無常者, 有宿食也 25. 脈緊, 頭痛風寒, 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 一云 : 寸口脈緊 )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 漢張仲景 卷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証並治第十一 1. 肺中風者, 口燥而喘, 身運而重, 冒而腫脹 2. 肺中寒, 吐濁涕 3. 肺死臟, 浮之虛, 按之弱如蔥葉, 下無根者, 死 4. 肝中風者, 頭目兩脅痛, 行常傴, 令人嗜甘 5. 肝中寒者, 兩臂不舉, 舌本燥, 喜太息, 胸中痛, 不得轉側, 食則吐而汗出也 ( 脈經 千金 云 : 時盜汗咳, 食已吐其汁 ) 6. 肝死臟, 浮之弱, 按之如索不來, 或曲如蛇行者, 死 7. 肝著,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先未苦時, 但欲飲熱, 旋複花湯主之 ( 臣億等校諸本旋複花湯, 皆同 ) 旋複花湯方 旋複花 ( 三兩 ) 蔥 ( 十四莖 ) 新絳 ( 少許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8. 心中風者, 翕翕發熱, 不能起, 心中飢, 食即嘔吐 9. 心中寒者, 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狀, 劇者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譬如蠱注, 其脈浮者, 自吐乃愈 10. 心傷者, 其人勞倦, 即頭面赤而下重, 心中痛而自煩, 發熱, 當臍跳, 其脈弦, 此為心臟傷所致也 11. 心死臟, 浮之實如丸豆, 按之益躁疾者, 死 20

21 12.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 血氣少也 血氣少者, 屬於心 心氣虛者, 其人則畏, 合目欲眠, 夢遠行而精神離散, 魂魄妄行 陰氣衰者為癲, 陽氣衰者為狂 13. 脾中風者, 翕翕發熱, 形如醉人, 腹中煩重, 皮目而短氣 ( 臣億等詳五臟各有中風中寒, 今脾只載中風, 腎中風 中寒俱不載者, 以古文簡亂極多, 去古既遠, 無文可以補綴也 ) 14. 脾死臟, 浮之大堅, 按之如覆杯, 潔潔狀如搖者, 死 15. 趺陽脈浮而澀, 浮則胃氣強, 澀則小便數, 浮澀相搏, 大便則堅, 其脾為約, 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 ( 二升 ) 芍藥 ( 半斤 ) 枳實 ( 一斤 ) 大黃 ( 一斤 ) 濃朴 ( 一尺 ) 杏仁 ( 一升 ) 上六味, 末之, 煉蜜和丸梧子大, 飲服十丸, 日三, 以知為度 16. 腎著之病, 其人身體重, 腰中冷, 如坐水中, 形如水狀, 反不渴, 小便自利, 飲食如故, 病屬下焦 身勞汗出, 衣裡冷濕, 久久得之 腰以下冷痛, 腹重如帶五千錢, 甘薑苓朮湯主之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方 甘草白朮 ( 各二兩 ) 乾薑茯苓 ( 各四兩 ) 上四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腰中即溫 17. 腎死臟, 浮之堅, 按之亂如轉丸, 益下入尺中者, 死 18. 問曰..三焦竭部, 上焦竭善噫, 何謂也? 師曰..上焦受中焦氣, 未和, 不能消穀, 故能噫耳 下焦竭, 即遺溺失便, 其氣不和, 不能自禁製, 不須治, 久則愈 19. 師曰..熱在上焦者, 因咳為肺痿 ; 熱在中焦者, 則為堅 ; 熱在下焦者, 則尿血, 亦令淋秘不通 大腸有寒者, 多溏 ; 有熱者, 便腸垢小腸有寒者, 其人下重便血 ; 有熱者, 必痔 20. 問曰..病有積 有聚 有馨氣, 何謂也? 師曰..積者, 臟病也, 終不移 ; 聚者, 腑病也, 發作有時, 展轉痛移, 為可治 馨氣者, 脅下痛, 按之則愈, 複發為馨氣 諸積大法, 脈來細而附骨者, 乃積也 寸口, 積在胸中 ; 微出寸口, 積在喉中 ; 關上, 積在臍旁 ; 上關上, 積在心下 ; 微下關, 積在少腹 ; 尺中, 積在氣沖 ; 脈出左, 積在左 ; 脈出右, 積在右 ; 脈兩出, 積在中央 各以其部處之 卷中痰飲咳嗽病脈証並治第十二 1. 問曰..夫飲有四, 何謂也? 師曰..有痰飲, 有懸飲, 有溢飲, 有支飲 2.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 師曰..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腸間, 瀝瀝有聲, 謂之痰飲 ; 飲後水流在脅下, 咳吐引痛, 謂之懸飲 ; 飲水流行, 歸於四肢, 當汗出而不汗出, 身體疼重, 謂之溢飲 ; 咳逆倚息, 氣短不得臥, 其形如腫, 謂之支飲 3. 水在心, 心下堅築, 短氣, 惡水不欲飲 4. 水在肺, 吐涎沫, 欲飲水 5. 水在脾, 少氣身重 6. 水在肝, 脅下支滿, 嚏而痛 7. 水在腎, 心下悸 8. 夫心下有留飲, 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9. 留飲者, 脅下痛引缺盆, 咳嗽則輒已 ( 一作..轉甚 ) 10. 胸中有留飲, 其人短氣而渴 四肢歷節病, 脈沉者有留飲 21

22 11. 膈上病痰, 滿喘咳吐, 發則寒熱, 背痛, 腰疼, 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劇, 必有伏飲 12. 夫病患飲水多, 必暴喘滿 凡食少飲多, 水停心下, 甚者則悸, 微者短氣 脈雙弦者, 寒也 皆大下後裡虛 脈偏弦者, 飲也 13. 肺飲不弦, 但苦喘短氣 14.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 加短氣, 其脈平也 15. 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16. 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 目眩, 苓桂朮甘湯主之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茯苓 ( 四兩 ) 桂枝白朮 ( 各三兩 ) 甘草 ( 二兩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小便則利 17. 夫短氣有微飲, 當從小便去之, 苓桂朮甘湯主之 ( 方見上 ) 腎氣丸亦主之 ( 方見婦人雜病中 ) 18. 病者脈伏, 其人欲自利, 利反快, 雖利, 心下續堅滿, 此為留飲欲去故也, 甘遂半夏湯主之 甘遂半夏湯方甘遂 ( 大者, 三枚 ) 半夏 ( 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 去滓 ) 芍藥 ( 五枚 ) 甘草 ( 如指 大一枚, 炙一本作無 ) 上四味, 以水二升, 煮取半升, 去滓, 以蜜半升, 和藥汁煎取八合, 頓服之 18. 脈浮而細滑, 傷飲 19. 脈弦數, 有寒飲, 冬夏難治 20. 脈沉而弦者, 懸飲內痛 21. 病懸飲者, 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芫花熬甘遂大戟 ( 各等分 ) 上三味, 搗篩, 以水一升五合, 先煮肥大棗十枚, 取八合, 去滓, 納藥末, 強人服一錢匕, 羸人服半錢, 平旦溫服之, 不下者, 明日更加半錢, 得快之後, 糜粥自養 22. 病溢飲者, 當發其汗, 大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亦主之 大青龍湯方麻黃 ( 六兩, 去節 ) 桂枝 ( 二兩, 去皮 ) 甘草 ( 二兩, 炙 ) 杏仁 ( 四十個, 去皮尖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石膏 ( 如雞子大, 碎 ) 上七味, 以水九升, 先煮麻黃, 減二升,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 汗多者溫粉粉之 小青龍湯方麻黃 ( 三兩, 去節 ) 芍藥 ( 三兩 ) 五味子 ( 半升 ) 乾薑 ( 三兩 ) 甘草 ( 三兩, 炙 ) 細辛 ( 三 兩 ) 桂枝 ( 三兩, 去皮 ) 半夏 ( 半升, 湯洗 ) 上八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 減二升,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23. 膈間支飲, 其人喘滿, 心下痞堅, 面色黧黑, 其脈沉緊, 得之數十日, 醫吐下之不愈, 木防己湯主之 虛者即愈, 實者三日複發, 複與不愈者, 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木防己湯方木防己 ( 三兩 ) 石膏 ( 十二枚, 雞子大 ) 桂枝 ( 二兩 ) 人參 ( 四兩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22

23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方木防己桂枝 ( 各二兩 ) 芒硝 ( 三合 ) 人參茯苓 ( 各四兩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納芒硝, 再微煎, 分溫再服, 微利則愈 24. 心下有支飲, 其人苦冒眩, 澤瀉湯主之 澤瀉湯方澤瀉 ( 五兩 ) 白朮 ( 二兩 ) 上二味, 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 分溫再服 25. 支飲胸滿者, 濃朴大黃湯主之 濃朴大黃湯方濃朴 ( 一尺 ) 大黃 ( 六兩 ) 枳實 ( 四枚 )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26. 支飲不得息, 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 方見肺癰中 ) 28. 嘔家本渴, 渴者為欲解, 今反不渴, 心下有支飲故也, 小半夏湯主之 ( 千金 云 : 小半夏加茯苓 湯 ) 小半夏湯方半夏 ( 一升 ) 生薑 ( 半斤 ) 上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27. 腹滿, 口舌乾燥, 此腸間有水氣, 己椒藶黃丸主之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方防己椒目葶藶 ( 熬 ) 大黃 ( 各一兩 ) 上四味, 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 先食飲服一丸, 日三服 稍增, 口中有津液 渴者加芒硝半兩 28. 卒嘔吐, 心下痞, 膈間有水, 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半夏 ( 一升 ) 生薑 ( 半斤 ) 茯苓 ( 三兩一法四兩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五合, 分溫再服 29. 假令瘦人, 臍下有悸, 吐涎沫而癲眩, 此水也, 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澤瀉 ( 一兩一分 ) 豬苓 ( 三分, 去皮 ) 茯苓 ( 三分 ) 白朮 ( 三分 ) 桂 ( 二分, 去皮 ) 上五味, 為末, 白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多飲暖水, 汗出愈 附方 外台 茯苓飲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 自吐出水後, 心胸間虛, 氣滿不能食, 消痰氣, 令能食 茯苓人參白朮 ( 各三兩 ) 枳實 ( 二兩 ) 桔皮 ( 二兩半 ) 生薑 ( 四兩 ) 上六味, 水六升, 煮取一升八合, 分溫三服, 如人行八九裡進之 30. 咳家其脈弦, 為有水, 十棗湯主之 ( 方見上 ) 31. 夫有支飲家, 咳煩, 胸中痛者, 不卒死, 至一百日或一歲, 宜十棗湯 ( 方見上 ) 23

24 34. 久咳數歲, 其脈弱者, 可治 ; 實大數者, 死 其脈虛者, 必苦冒, 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 治屬 飲家 35. 咳逆倚息不得臥, 小青龍湯主之 ( 方見上 ) 36. 青龍湯下已, 多唾, 口燥, 寸脈沉, 尺脈微, 手足厥逆, 氣從小腹上沖胸咽, 手足痺, 其面翕熱如 醉狀, 因複下流陰股, 小便難, 時複冒者, 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治其氣沖 桂苓五味甘草湯方茯苓 ( 四兩 ) 桂枝 ( 去皮, 四兩 ) 甘草 ( 炙, 三兩 ) 五味子 ( 半升 ) 上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溫三服 37. 沖氣即低, 而反更咳 胸滿者, 用桂苓五味甘草湯, 去桂, 加乾薑 細辛, 以治其咳滿 苓甘五味薑辛湯方茯苓 ( 四兩 ) 甘草乾薑細辛 ( 各三兩 ) 五味 ( 半升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半升, 日三 38. 咳滿即止, 而更複渴, 沖氣複發者, 以細辛 乾薑為熱藥也, 服之當遂渴 而渴反止者, 為支飲 也 支飲者, 法當冒, 冒者必嘔, 嘔者複納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方茯苓 ( 四兩 ) 甘草細辛乾薑 ( 各二兩 ) 五味子半夏 ( 各 半升 ) 上六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半升, 日三 39. 水去嘔止, 其人形腫者, 加杏仁主之 其証應納麻黃, 以其人遂痺故不納之 若逆而納之者必厥, 所以然者, 以其人血虛, 麻黃發其陽故也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湯方茯苓 ( 四兩 ) 甘草 ( 三兩 ) 五味 ( 半升 ) 乾薑 ( 三兩 ) 細辛 ( 三兩 ) 半 夏 ( 半升 ) 杏仁 ( 半升, 去皮尖 ) 上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半升, 日三 40. 若面熱如醉, 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 加大黃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杏大黃湯方茯苓 ( 四兩 ) 甘草 ( 三兩 ) 五味 ( 半升 ) 乾薑 ( 三兩 ) 細辛 ( 三兩 ) 半 夏 ( 半升 ) 杏仁 ( 半升 ) 大黃 ( 三兩 ) 上八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半升, 日三 32. 先渴後嘔, 為水停心下, 此屬飲家, 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 方見上 ) 卷中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証並治第十三 1. 厥陰之為病, 消渴, 氣上沖心, 心中疼熱, 飢而不欲食, 食即吐蛔, 下之利不止 2. 寸口脈浮而遲, 浮即為虛, 遲即為勞, 虛則衛氣不足, 勞則榮氣竭 24

25 趺陽脈浮而數, 浮即為氣, 數即消穀而大堅,( 一作緊 ) 氣盛則溲數, 溲數即堅, 堅數相搏, 即為消渴 3.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飲一斗, 小便一斗, 腎氣丸主之 ( 方見婦人雜病中 ) 4. 脈浮, 小便不利, 微熱消渴者, 宜利小便 發汗, 五苓散主之 5. 渴欲飲水, 水入則吐者, 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 方見上 ) 6. 渴欲飲水不止者, 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文蛤 ( 五兩 ) 上一味, 杵為散, 以沸湯五合, 和服方寸匕 7. 淋之為病, 小便如粟狀, 小腹弦急, 痛引臍中 8. 趺陽脈數, 胃中有熱, 即消穀引食, 大便必堅, 小便即數 9. 淋家不可發汗, 發汗則必便血 10. 小便不利者, 有水氣, 其人苦渴, 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瞿麥丸方栝蔞根 ( 二兩 ) 茯苓薯蕷 ( 各三兩 ) 附子 ( 一枚, 炮 ) 瞿麥 ( 一兩 ) 上五味, 末之, 煉蜜丸梧子大, 飲服三丸, 日三服 不知, 增至七八丸 以小便利, 腹中溫為知 11. 小便不利, 蒲灰散主之 滑石白魚散 茯苓戎鹽湯並主之 蒲灰散方蒲灰 ( 七分 ) 滑石 ( 三分 ) 上二味, 杵為散, 飲服半寸匕, 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方滑石 ( 二分 ) 亂髮 ( 二分, 燒 ) 白魚 ( 二分 ) 上三味, 杵為散, 飲服半錢匕, 日三服 茯苓戎鹽湯方茯苓 ( 半斤 ) 白朮 ( 二兩 ) 戎鹽 ( 彈丸大一枚 ) 上三味, 先將茯苓 白朮煎成, 入戎鹽再煎, 分溫三服 12. 渴欲飲水, 口乾舌燥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方見中篇中 ) 13. 脈浮發熱, 渴欲飲水, 小便 不利者, 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豬苓 ( 去皮 ) 茯苓阿膠滑石澤瀉 ( 各一兩 ) 上五味, 以水四升, 先煮四味, 取二升, 去滓, 納膠烊消, 溫服七合, 日三服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1. 師曰..病有風水, 有皮水, 有正水, 有石水, 有黃汗 風水其脈自浮, 外証骨節疼痛, 惡風 ; 皮水其脈亦浮, 外証浮腫, 按之沒指, 不惡風, 其腹如鼓, 不渴, 當發其汗 ; 正水其脈沉遲, 外証自喘 ; 石水其脈自沉, 外証腹滿不喘 ; 黃汗其脈沉遲, 身發熱, 胸滿, 四肢頭面腫, 久不愈, 必致癰膿 2. 脈浮而洪, 浮則為風, 洪則為氣 風氣相搏, 風強則為隱疹, 身體為癢, 癢為泄風, 久為痂癩 ; 氣強則為水, 難以俯仰 風氣相擊, 身體洪腫, 汗出乃愈 惡風則虛, 此為風水 ; 不惡風者, 小便通利, 上焦有寒, 其口多涎, 此為黃汗 25

26 3. 寸口脈沉滑者, 中有水氣, 面目腫大有熱, 名曰風水 視人之目窠上微擁, 如蠶新臥起狀, 其頸脈動, 時時咳, 按其手足上, 陷而不起者, 風水 4. 太陽病脈浮而緊, 法當骨節疼痛 反不疼, 身體反重而酸, 其人不渴, 汗出即愈, 此為風水 惡寒者, 此為極虛, 發汗得之 渴而不惡寒者, 此為皮水 身腫而冷, 狀如周痺, 胸中窒不能食, 反聚痛, 暮躁不得眠, 此為黃汗, 痛在骨節 咳而喘, 不渴者, 此為脾脹, 其狀如腫, 發汗即愈 然諸病此者, 渴而下利, 小便數者, 皆不可發汗 5. 裡水者, 一身面目黃腫, 其脈沉, 小便不利, 故令病水 假如小便自利, 此亡津液, 故令渴也 越婢加朮湯主之 ( 方見中風 ) 6. 趺陽脈當伏, 今反緊, 本自有寒, 疝 瘕腹中痛, 醫反下之, 下之即胸滿短氣 7. 趺陽脈當伏, 今反數, 本自有熱, 消穀, 小便數 今反不利, 此欲作水 8. 寸口脈浮而遲, 浮脈則熱, 遲脈則潛, 熱潛相搏, 名曰沉 趺陽脈浮而數, 浮脈即熱, 數脈即止, 熱止相搏, 名曰伏 沉伏相搏, 名曰水 沉則絡脈虛, 伏則小便難, 虛難相搏, 水走皮膚, 即為水矣 9. 寸口脈弦而緊, 弦則衛氣不行, 即惡寒, 水不沾流, 走於腸間 少陰脈緊而沉, 緊則為痛, 沉則為水, 小便即難 10. 脈得諸沉, 當責有水, 身體腫重 水病脈出者, 死 11. 夫水病患, 目下有臥蠶, 而目鮮澤, 脈伏, 其人消渴 病水腹大, 小便不利, 其脈沉絕者, 有水, 可下之 12.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 小便不利, 腹滿陰腫者, 何也? 答曰..此法當病水, 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 自當愈 13. 心水者, 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 煩而躁, 其人陰腫 14. 肝水者, 其腹大, 不能自轉側, 脅下腹痛, 時時津液微生, 小便續通 15. 肺水者, 其身腫, 小便難, 時時鴨溏 16. 脾水者, 其腹大, 四肢苦重, 津液不生, 但苦少氣, 小便難 17. 腎水者, 其腹大, 臍腫, 腰痛, 不得溺, 陰下濕如牛鼻上汗, 其足逆冷, 面反瘦 18. 師曰..諸有水者, 腰以下腫, 當利小便 ; 腰以上腫, 當發汗乃愈 19.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 沉則為水, 遲則為寒, 寒水相搏, 趺陽脈伏, 水穀不化, 脾氣衰則溏, 胃氣衰則身腫 少陽脈卑, 少陰脈細, 男子則小便不利, 婦人則經水不通, 經為血, 血不利則為水, 名曰血分 20. 問曰..病有血分 水分, 何也? 師曰..經水前斷, 後病水, 名曰血分, 此病難治 ; 先病水, 後經水斷, 名曰水分, 此病易治 何以故? 去水, 其經自下 21. 問曰..病者苦水, 面目 身體 四肢皆腫, 小便不利 脈之, 不言水, 反言胸中痛, 氣上沖咽, 狀如炙肉, 當微咳喘 審如師言, 其脈何類? 師曰..寸口脈沉而緊, 沉為水, 緊為寒, 沉緊相搏, 結在關元 始時當微, 年盛不覺 陽衰之後, 榮衛相干, 陽損陰盛, 結寒微動, 腎氣上沖, 喉咽塞噎, 脅下急痛 醫以為流飲, 而大下之 氣擊不去, 其病不除 後重吐之, 胃家虛煩, 咽燥欲飲水, 小便不利, 水穀不化, 面目手足浮腫 又與葶藶丸下水, 當時如小瘥, 食飲過度, 腫複如前, 胸脅苦痛, 象若奔豚, 其水揚溢, 則浮咳喘逆 當先攻擊衛氣, 令止, 乃治咳, 咳止, 其喘自瘥 先治新病, 病當在後 26

27 22. 風水脈浮, 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腹痛加芍藥 防己黃耆湯方 ( 方見濕病中 ) 23. 風水惡風, 一身悉腫, 脈浮, 不渴, 續自汗出, 無大熱, 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麻黃 ( 六兩 ) 石膏 ( 半斤 ) 生薑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 大棗 ( 十五枚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先煮麻黃,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惡風者, 加附子一枚, 炮 風 水, 加朮四兩 ( 古今錄驗 ) 24. 皮水為病, 四肢腫, 水氣在皮膚中, 四肢聶聶動者, 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茯苓湯方防己 ( 三兩 ) 黃耆 ( 三兩 ) 桂枝 ( 三兩 ) 茯苓 ( 六兩 ) 甘草 ( 二兩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25. 裡水, 越婢加朮湯主之, 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越婢加朮湯方 ( 見上 於內加白朮四兩 又見中風中 ) 甘草麻黃湯方甘草 ( 二兩 ) 麻黃 ( 四兩 ) 上二味, 以水五升, 先煮麻黃, 去上沫, 納甘草,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重複汗出, 不汗再服, 慎風 寒 26. 水之為病, 其脈沉小, 屬少陰 浮者為風, 無水, 虛脹者為氣 水, 發其汗即已 脈沉者, 宜麻黃附 子湯 浮者, 宜杏子湯 麻黃附子湯方麻黃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 附子 ( 一枚, 泡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先煮麻黃,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二升半, 溫服八合, 日三服 杏子湯方 ( 未見 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27. 厥而皮水者, 蒲灰散主之 ( 方見消渴中 ) 28. 問曰..黃汗之為病, 身體腫, 發熱, 汗出而渴, 狀如風水, 汗沾衣, 色正黃如柏汁, 脈自沉, 何從得 之? 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 水從汗孔入得之, 宜芍桂酒湯主之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黃耆 ( 五兩 ) 芍藥 ( 三兩 ) 桂枝 ( 三兩 ) 上三味, 以苦酒一升, 水七升, 相和,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當心煩, 服至六七日乃解 若心煩不止者, 以苦酒阻故也 ( 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 ) 29. 黃汗之病, 兩脛自冷 ; 假令發熱, 此屬歷節 食已汗出, 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 此勞氣也 若汗出已, 反發熱者, 久久其身必甲錯 ; 發熱不止者, 必生惡瘡 若身重, 汗出已輒輕者, 久久必身, 即胸中痛, 又從腰以上必汗出, 下無汗, 腰髖弛痛, 如有物在皮中狀, 劇者不能食, 身疼重, 煩躁, 小便不利, 此為黃汗, 桂枝加黃湯主之 27

28 桂枝加黃湯方桂枝芍藥 ( 各二兩 ) 甘草 ( 二兩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黃耆 ( 二兩 ) 上六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須臾, 飲熱稀粥一升餘, 以助藥力, 溫複取微汗, 若不汗更 服 30.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 遲則為寒, 澀為血不足 趺陽脈微而遲, 微則為氣, 遲則為寒 寒氣不足, 則手足逆冷 ; 手足逆冷, 則榮衛不利 ; 榮衛不利, 則腹滿腸鳴相逐 氣轉膀胱 ; 榮衛俱勞 陽氣不通即身冷, 陰氣不通即骨疼 ; 陽前通則惡寒, 陰前通則痺不仁 陰陽相得, 其氣乃行, 大氣一轉, 其氣乃散 實則失氣, 虛則遺溺, 名曰氣分 31. 氣分, 心下堅, 大如盤, 邊如旋杯, 水飲所作,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方桂枝 ( 三兩 ) 生薑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 大棗 ( 十二枚 ) 麻黃細辛 ( 各二兩 ) 附子 ( 一枚, 炮 ) 上七味, 以水七升, 煮麻黃,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當汗出, 如蟲行皮中即愈 32. 心下堅, 大如盤, 邊如旋盤, 水飲所作, 枳朮湯主之 枳朮湯方枳實 ( 七枚 ) 白朮 ( 二兩 ) 上二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腹中軟, 即當散也 附方 外台 防己黃耆湯治風水, 脈浮為在表, 其人或頭汗出, 表無他病, 病者但下重, 從腰以上為和, 腰以下當腫及陰, 難以屈伸 ( 方見風濕中 ) 黃膽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1. 寸口脈浮而緩, 浮則為風, 緩則為痺, 痺非中風, 四肢苦煩, 脾色必黃, 瘀熱以行 2. 趺陽脈緊而數, 數則為熱, 熱則消穀 ; 緊則為寒, 食即為滿 尺脈浮為傷腎, 趺陽脈緊為傷脾 風寒相搏, 食穀即眩, 穀氣不消, 胃中苦濁, 濁氣下流, 小便不通, 陰被其寒, 熱流膀胱, 身體盡黃, 名曰穀疸 額上黑, 微汗出, 手足中熱, 薄暮即發, 膀胱急, 小便自利, 名曰女勞疸 腹如水狀, 不治 心中懊而熱, 不能食, 時欲吐, 名曰酒疸 3. 陽明病, 脈遲者, 食難用飽, 飽則發煩, 頭眩, 小便必難, 此欲作穀疸 雖下之, 腹滿如故, 所以然者, 脈遲故也 4. 夫病酒黃膽, 必小便不利 其候心中熱, 足下熱, 是其証也 5. 酒黃膽者, 或無熱, 靖言了了, 腹滿欲吐, 鼻燥 其脈浮者, 先吐之 ; 沉弦者, 先下之 6. 酒疸, 心中熱, 欲吐者, 吐之愈 7. 酒疸下之, 久久為黑疸, 目青面黑, 心中如啖蒜齏狀, 大便正黑, 皮膚爪之不仁, 其脈浮弱, 雖黑微黃, 故知之 8. 師曰..病黃膽, 發熱煩喘 胸滿口燥者, 以病發時, 火劫其汗, 兩熱相得 然黃家所得, 從濕得之 一身盡發熱, 面黃, 肚熱, 熱在裡, 當下之 28

29 9. 脈沉, 渴欲飲水, 小便不利者, 皆發黃 10. 腹滿, 舌痿黃, 躁不得睡, 屬黃家 ( 舌痿疑作身痿 ) 11. 黃膽之病, 當以十八日為期, 治之十日以上瘥, 反劇為難治 12. 疸而渴者, 其疸難治 ; 疸而不渴者, 其疸可治 發於陰部, 其人必嘔 ; 陽部, 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13. 穀疸之為病, 寒熱不食, 食即頭眩, 心胸不安, 久久發黃為穀疸, 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湯方茵陳蒿 ( 六兩 ) 梔子 ( 十四枚 ) 大黃 ( 二兩 ) 上三味, 以水一斗, 先煮茵陳, 減六升, 納二味, 煮取三升, 去滓, 分溫三服 小便當利, 尿如皂角汁 狀, 色正赤, 一宿腹減, 黃從小便去也 14. 黃家, 日晡所發熱, 而反惡寒, 此為女勞得之 膀胱急, 少腹滿, 身盡黃, 額上黑, 足下熱, 因作黑 疸 其腹脹如水狀, 大便必黑, 時溏, 此女勞之病, 非水也 腹滿者難治, 硝石礬石散主之 硝石礬石散方硝石礬石 ( 燒, 等分 ) 上二味, 為散, 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病隨大小便去, 小便正黃, 大便正黑, 是候也 15. 酒黃膽, 心中懊, 或熱痛, 梔子大黃湯主之 梔子大黃湯方梔子 ( 十四枚 ) 大黃 ( 一兩 ) 枳實 ( 五枚 ) 豉 ( 一升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16. 諸病黃家, 但利其小便 假令脈浮, 當以汗解之, 宜桂枝加黃湯主之 ( 方見水氣病中 ) 17. 諸黃, 豬膏髮煎主之 豬膏髮煎方 豬膏 ( 半斤 ) 亂髮 ( 如雞子大三枚 ) 上二味, 和膏中煎之, 髮消藥成, 分再服 病從小便出 18. 黃膽病, 茵陳五苓散主之 ( 一本雲茵陳湯及五苓散並主之 ) 茵陳五苓散方茵陳蒿末 ( 十分 ) 五苓散 ( 五分, 方見痰飲中 ) 上二味和, 先食飲方寸匕, 日三服 19. 黃膽腹滿, 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 此為表和裡實, 當下之, 宜大黃硝石湯 大黃硝石湯方大黃黃柏硝石 ( 各四兩 ) 梔子 ( 十五枚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納硝, 更煮取一升, 頓服 20. 黃膽病, 小便色不變, 欲自利, 腹滿而喘, 不可除熱, 熱除必噦 噦者, 小半夏湯主之 ( 方見痰飲中 ) 21. 諸黃, 腹痛而嘔者, 宜柴胡湯 ( 必小柴胡湯, 方見嘔吐中 ) 22. 男子黃, 小便自利, 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 方見虛勞中 ) 29

30 附方 瓜蒂湯治諸黃 ( 方見病中 ) 千金 麻黃醇酒湯治黃膽 麻黃 ( 三兩 ) 上一味, 以美清酒五升, 煮取二升半, 頓服盡 冬月用酒, 春月用水煮之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治第十六 1. 寸口脈動而弱, 動即為驚, 弱則為悸 2. 師曰..尺脈浮, 目睛暈黃衄未止 暈黃去, 目睛慧了, 知衄今止 3.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 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4. 衄家不可汗, 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 直視不能, 不得眠 5. 病患面無血色, 無寒熱 脈沉弦者, 衄 浮弱, 手按之絕者, 下血 煩咳者, 必吐血 6. 夫吐血, 咳逆上氣, 其脈數而有熱, 不得臥者, 死 7. 夫酒客咳者, 必致吐血, 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8. 寸口脈弦而大, 弦則為減, 大則為芤, 減則為寒, 芤則為虛, 寒虛相搏, 此名曰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 男子則亡血 9. 亡血不可發其表, 汗出即寒栗而振 10. 病患胸滿, 唇痿舌青, 口燥, 但欲漱水不欲咽, 無寒熱, 脈微大來遲, 腹不滿, 其人言我滿, 為有瘀血 11. 病者如熱狀, 煩滿, 口乾燥而渴, 其脈反無熱, 此為陰伏, 是瘀血也, 當下之 12. 火邪者,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桂枝救逆湯方桂枝 ( 三兩, 去皮 ) 甘草 ( 二兩, 炙 ) 生薑 ( 三兩 ) 牡蠣 ( 五兩, 熬 ) 龍骨 ( 四兩 ) 大棗 ( 十二枚 ) 蜀漆 ( 三兩, 洗去腥 ) 上為末,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蜀漆, 減二升, 納諸藥, 煮消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13. 心下悸者, 半夏麻黃丸主之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麻黃等分 上二味, 末之, 煉蜜和丸小豆大, 飲服三丸, 日三服 14. 吐血不止者, 柏葉湯主之 柏葉湯方 柏葉乾薑 ( 各三兩 ) 艾 ( 三把 ) 上三味, 以水五升, 取馬通汁一升合煮, 取一升, 分溫再服 15. 下血, 先便後血, 此遠血也, 黃土湯主之 30

31 黃土湯方 ( 亦主吐血, 衄血 ) 甘草乾地黃白朮附子 ( 炮 ) 阿膠黃芩 ( 各三兩 ) 灶中黃土 ( 半斤 ) 上七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溫二服 16. 下血, 先血後便, 此近血也, 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 方見狐惑中 ) 17. 心氣不足, 吐血, 衄血, 瀉心湯主之 瀉心湯方 ( 亦治霍亂 ) 大黃 ( 二兩 ) 黃連黃芩 ( 各一兩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1. 夫嘔家有癰膿, 不可治嘔, 膿盡自愈 2. 先嘔卻渴者, 此為欲解 ; 先渴卻嘔者, 為水停心下, 此屬飲家 嘔家本渴, 今反不渴者, 以心下有支飲故也, 此屬支飲 3. 問曰..病患脈數, 數為熱, 當消穀引食, 而反吐者, 何也? 師曰..以發其汗, 令陽氣微, 膈氣虛, 脈 乃數, 數為客熱, 不能消穀, 胃中虛冷故也 脈弦者, 虛也 胃氣無餘, 朝食暮吐, 變為胃反 寒在於上, 醫反下之, 今脈反弦, 故名曰虛 4. 寸口脈微而數, 微則無氣, 無氣則榮虛, 榮虛則血不足, 血不足則胸中冷 5. 趺陽脈浮而澀, 浮則為虛, 澀則傷脾 脾傷則不磨,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宿穀不化, 名曰胃反 脈緊而澀, 其病難治 6. 病患欲吐者, 不可下之 7. 噦而腹滿, 視其前後, 如何部不利, 利之即愈 8. 嘔而胸滿者, 茱萸湯主之 茱萸湯方吳茱萸 ( 一升 ) 人參 ( 三兩 ) 生薑 ( 六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四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9. 乾嘔, 吐涎沫, 頭痛者, 茱萸湯主之 ( 方見上 ) 10. 嘔而腸鳴, 心下痞者, 半夏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方半夏 ( 半升, 洗 ) 黃芩乾薑人參 ( 各三兩 ) 黃連 ( 一兩 ) 大棗 ( 十二枚 ) 甘草 ( 三兩, 炙 ) 上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11. 乾嘔而利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黃芩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芍藥 ( 一兩 ) 半夏 ( 半升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 二枚 ) 上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再夜一服 31

32 12. 諸嘔吐, 穀不得下者, 小半夏湯主之 方見痰飲中 13. 嘔吐而病在膈上, 後思水者, 解, 急與之 ; 思水者, 豬苓散主之 豬苓散方豬苓茯苓白朮 ( 各等分 ) 上三味, 杵為散, 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14. 嘔而脈弱, 小便複利, 身有微熱, 見厥者, 難治, 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附子 ( 一枚, 生用 ) 乾薑 ( 一兩半 ) 甘草 ( 二兩, 炙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溫再服 強人可大附子 ( 一枚 ), 乾薑 ( 三兩 ) 15. 嘔而發熱者, 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柴胡 ( 半斤 ) 黃芩 ( 三兩 ) 人參 ( 三兩 ) 甘草 ( 三兩 ) 半夏 ( 半升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 二枚 )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16. 胃反嘔吐者, 大半夏湯主之 ( 千金 云 : 治胃反不受食, 食入即吐 外台 云 : 治嘔 心下痞 硬者 ) 大半夏湯方半夏 ( 二升, 洗完用 ) 人參 ( 三兩 ) 白蜜 ( 一升 ) 上三味, 以水一斗二升, 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 煮藥取二升半, 溫服一升, 餘分再服 17. 食已即吐者, 大黃甘草湯主之 ( 外台 方又治吐水 ) 大黃甘草湯方大黃 ( 四兩 ) 甘草 ( 一兩 ) 上二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分溫再服 18. 胃反, 吐而渴欲飲水者, 茯苓澤瀉湯主之 茯苓澤瀉湯方 ( 外台 治消渴脈絕, 胃反吐食之者, 有小麥一升 ) 茯苓 ( 半升 ) 澤瀉 ( 四兩 ) 甘草 ( 二兩 ) 桂枝 ( 二兩 ) 白朮 ( 三兩 ) 生薑 ( 四兩 ) 上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納澤瀉, 再煮取二升半, 溫服八合, 日三服 19. 吐後, 渴欲得水而貪飲者, 文蛤湯主之 兼主微風, 脈緊, 頭痛 文蛤湯方文蛤 ( 五兩 ) 麻黃甘草生薑 ( 各三兩 ) 石膏 ( 五兩 ) 杏仁 ( 五十個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七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一升, 汗出即愈 20. 乾嘔吐逆, 吐涎沫, 半夏乾薑散主之 半夏乾薑散方半夏乾薑 ( 各等分 ) 上二味, 杵為散, 取方寸匕, 漿水一升半, 煎取七合, 頓服之 21. 病患胸中似喘不喘, 似嘔不嘔, 似噦不噦, 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 生薑半夏湯主之 32

33 生薑半夏湯方半夏 ( 半升 ) 生薑汁 ( 一升 ) 上二味, 以水三升, 煮半夏取二升, 納生薑汁, 煮取一升半, 小冷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 止, 停後服 22. 乾嘔, 噦, 若手足厥者, 桔皮湯主之 桔皮湯方桔皮 ( 四兩 ) 生薑 ( 半斤 ) 上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下咽即愈 23. 噦逆者, 桔皮竹茹湯主之 桔皮竹茹湯方桔皮 ( 二斤 ) 竹茹 ( 二升 ) 大棗 ( 三十枚 ) 生薑 ( 半斤 ) 甘草 ( 五兩 ) 人參 ( 一兩 ) 上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24. 夫六腑氣絕於外者, 手足寒, 上氣腳縮 ; 五臟氣絕於內者, 利不禁 ; 下甚者, 手足不仁 25. 下利脈沉弦者, 下重, 脈大者為未止 ; 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 雖發熱不死 26. 下利, 手足厥冷, 無脈者, 灸之不溫 ; 若脈不還反微喘者, 死 少陰負趺陽者, 為順也 27. 下利, 有微熱而渴, 脈弱者, 今自愈 28. 下利脈數, 有微熱汗出, 今自愈 ; 設脈緊, 為未解 29. 下利, 脈數而渴者, 今自愈 ; 設不瘥, 必清膿血, 以有熱故也 30. 下利, 脈反弦, 發熱身汗者, 自愈 31. 下利氣者, 當利其小便 32. 下利, 寸脈反浮數, 尺中自澀者, 必清膿血 33. 下利清穀, 不可攻其表, 汗出必脹滿 34. 下利脈沉而遲, 其人面少赤, 身有微熱, 下利清穀者, 必郁冒, 汗出而解, 病患必微厥, 所以然者, 其面戴陽, 下虛故也 35. 下利後脈絕, 手足厥冷, 時脈還, 手足溫者生, 脈不還者死 36. 下利腹脹滿, 身體疼痛者, 先溫其裡, 乃攻其表 溫裡宜四逆湯, 攻表宜桂枝湯 四逆湯方 ( 方見上 ) 桂枝湯方桂枝 ( 三兩, 去皮 ) 芍藥 ( 三兩 ) 甘草 ( 三兩, 炙 ) 生薑 ( 三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五味, 咀,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適寒溫, 服一升 服已須臾, 啜熱稀粥一升, 以助藥 力, 溫複令一時許, 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淋漓 若一服汗出, 病瘥, 停後服 37. 下利, 三部脈皆平, 按之心下堅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38. 下利脈遲而滑者, 實也, 利未欲止,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39. 下利, 脈反滑者, 當有所去, 下乃愈, 宜大承氣湯 40. 下利已瘥, 至其年月日時複發者, 以病不盡故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 見痙病中 ) 41. 下利譫語者, 有燥屎也, 小承氣湯主之 33

34 小承氣湯方大黃 ( 四兩 ) 濃朴 ( 三兩, 炙 ) 枳實 ( 大者三枚炙 ) 上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溫二服, 得利則止 42. 下利, 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赤石脂 ( 一斤, 一半, 一半篩末 ) 乾薑 ( 一兩 ) 粳米 ( 一升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煮米令熟, 去滓, 溫七合, 納赤石脂末方寸匕, 日三服, 若一服愈, 餘勿服 43. 熱利下重者, 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白頭翁 ( 二兩 ) 黃連黃柏秦皮 ( 各三兩 )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一升, 不愈更服 44. 下利後更煩, 按之心下濡者, 為虛煩也, 梔子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梔子 ( 十四枚 ) 香豉 ( 四合, 綿裹 ) 上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 得二升半, 納豉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則止 45. 下利清穀, 裡寒外熱, 汗出而厥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方附子 ( 大者一枚, 生用 ) 乾薑 ( 三兩, 強人可四兩 ) 甘草 ( 二兩, 炙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溫再服 46. 下利, 肺痛, 紫參湯主之 紫參湯方紫參 ( 半斤 ) 甘草 ( 三兩 ) 上二味, 以水五升, 先煮紫參取二升, 納甘草煮取一升半, 分溫三服 ( 疑非仲景方 ) 47. 氣利, 訶黎勒散主之 訶黎勒散方訶黎勒 ( 十枚, 煨 ) 上一味, 為散, 粥飲和, 頓服 ( 疑非仲景方 ) 附方 千金翼 小承氣湯治大便不通, 噦, 數譫語 ( 方見上 ) 外台 黃芩湯治乾嘔下利 黃芩人參乾薑 ( 各二兩 ) 桂枝 ( 一兩 ) 大棗 ( 十二枚 ) 半夏 ( 半升 )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溫分三服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1. 諸浮數脈, 應當發熱, 而反洒淅惡寒, 若有痛處, 當發其癰 34

35 2. 師曰..諸癰腫, 欲知有膿無膿, 以手掩腫上, 熱者為有膿, 不熱者為無膿 3. 腸癰之為病, 其身甲錯,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腫狀, 腹無積聚, 身無熱, 脈數, 此為腸內有癰膿, 薏 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薏苡仁 ( 十分 ) 附子 ( 二分 ) 敗醬 ( 五分 ) 上三味, 杵為末, 取方寸匕, 以水二升, 煎減半, 頓服, 小便當下 4. 腸癰者, 少腹腫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調, 時時發熱, 自汗出, 複惡寒 其脈遲緊者, 膿未成, 可下之, 當有血 脈洪數者, 膿已成, 不可下也 大黃牡丹湯主之 大黃牡丹湯方大黃 ( 四兩 ) 牡丹 ( 一兩 ) 桃仁 ( 五十個 ) 瓜子 ( 半升 ) 芒硝 ( 三合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一升, 去滓, 納芒硝, 再煎沸, 頓服之 有膿當下, 如無膿, 當下血 5. 問曰..寸口脈微而澀, 法當亡血, 若汗出 設不汗者雲何? 答曰..若身有瘡, 被刀斧所傷, 亡血故也 6. 病金瘡, 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王不留行 ( 十分八月八日采 ) 蒴細葉 ( 十分七月七日采 ) 桑東南根白皮 ( 十分三月三日采 ) 甘草 ( 十八分 ) 川椒 ( 三分, 除目及閉口, 去汗 ) 黃芩 ( 二分 ) 乾薑 ( 二分 ) 芍藥 ( 二分 ) 濃朴 ( 二分 ) 上九味, 桑根皮以上三味, 燒灰存性, 勿令灰過, 各別杵篩, 合治之為散, 服方寸匕 小瘡即粉之, 大瘡但服之, 產後亦可服 如風寒, 桑東根勿取之, 前三物皆陰乾百日 排膿散方枳實 ( 十六枚 ) 芍藥 ( 六分 ) 桔梗 ( 二分 ) 上三味, 杵為散, 取雞子黃一枚, 以藥散與雞黃相等, 揉和令相得, 飲和服之, 日一服 排膿湯方甘草 ( 二兩 ) 桔梗 ( 三兩 ) 生薑 ( 一兩 ) 大棗 ( 十枚 ) 上四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溫服五合, 日再服 7. 浸淫瘡, 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 從四肢流來入口者, 不可治 8. 浸淫瘡, 黃連粉主之 ( 方未見 )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1. 師曰..病趺蹶, 其人但能前, 不能卻, 刺入二寸 此太陽經傷也 2. 病患常以手指臂腫動, 此人身體者, 藜蘆甘草湯主之 藜蘆甘草湯 ( 方未見 ) 3. 轉筋之為病, 其人臂腳直, 脈上下行, 微弦, 轉筋入腹者, 雞屎白散主之 雞屎白散方雞屎白 上一味, 為散, 取方寸匕, 以水六合, 和溫服 3. 陰狐疝氣者, 偏有小大, 時時上下, 蜘蛛散主之 35

36 蜘蛛散方蜘蛛 ( 十四枚, 熬焦 ) 桂枝 ( 半兩 ) 上二味, 為散, 取八分一匕, 飲和服, 日再服, 蜜丸亦可 4. 問曰..病腹痛有蟲, 其脈何以別之? 師曰..腹中痛, 其脈當沉, 若弦反洪大, 故有蛔蟲 5. 蛔蟲之為病, 令人吐涎, 心痛發作有時, 毒藥不止, 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甘草 ( 二兩 ) 粉 ( 一兩重 ) 蜜 ( 四兩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先煮甘草, 取二升, 去滓, 納粉蜜, 攬令和, 煎如薄粥, 溫服一升, 瘥即止 6. 蛔厥者, 當吐蛔, 令病者靜而複時煩, 此為臟寒, 蛔上入膈, 故煩, 須臾複止, 得食而嘔, 又煩者, 蛔聞食臭出, 其人當自吐蛔 7. 蛔厥者, 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方烏梅 ( 三百個 ) 細辛 ( 六兩 ) 乾薑 ( 十兩 ) 黃連 ( 一斤 ) 當歸 ( 四兩 ) 附子 ( 六兩, 炮 ) 川椒 ( 四兩, 去汗 ) 桂枝 ( 六兩 ) 人參黃柏 ( 各六兩 ) 上十味, 異搗篩, 合治之, 以苦酒漬烏梅一宿, 去核, 蒸之五升米下, 飯熟搗成泥, 和藥令相得, 納臼中, 與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子大 先食飲服十丸, 日三服, 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 冷 滑 臭等食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1. 師曰..婦人得平脈, 陰脈小弱, 其人渴, 不能食, 無寒熱, 名妊娠, 桂枝湯主之 ( 方見利中 ) 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証, 設有醫治逆者, 卻一月加吐下者, 則絕之 2. 婦人宿有癥病, 經斷未及三月, 而得漏下不止, 胎動在臍上者, 為癥痼害 妊娠六月動者, 前三月經水利時, 胎也 下血者, 後斷三月, 衃也 所以下血不止者, 其癥不去故也, 當下其癥, 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 ( 去心 ) 桃仁 ( 去皮尖, 熬 ) 芍藥 ( 各等分 ) 上五味, 末之 煉蜜和丸和兔屎大, 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 加至三丸 3. 婦人懷娠六七月, 脈弦發熱, 其胎愈脹, 腹痛惡寒者, 少腹如扇 所以然者, 子臟開故也, 當以附子湯溫其臟 ( 方未見 ) 4.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 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 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 為胞阻, 膠艾湯主之 芎歸膠艾湯方 ( 一方加乾薑一兩 胡洽治婦人胞動無乾薑 ) 川芎阿膠甘草 ( 各二兩 ) 艾葉當歸 ( 各三兩 ) 芍藥 ( 四兩 ) 乾地黃 ( 六兩 ) 上七味, 以水五升, 清酒三升, 合煮取三升, 去滓, 納膠令消盡,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不瘥更作 5. 婦人懷妊, 腹中痛, 當歸芍藥散主之 36

37 當歸芍藥散方當歸 ( 三兩 ) 芍藥 ( 一斤 ) 茯苓 ( 四兩 ) 白朮 ( 四兩 ) 澤瀉 ( 半斤 ) 川芎 ( 半斤, 一作三 兩 ) 上六味, 杵為散, 取方寸匕, 酒和, 日三服 6. 妊娠, 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乾薑人參 ( 各一兩 ) 半夏 ( 二兩 ) 上三味, 末之, 以生薑汁糊為丸, 如梧子大, 飲服十丸, 日三服 7. 妊娠, 小便難, 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當歸貝母苦參方 ( 男子加滑石半兩 ) 當歸貝母苦參 ( 各四兩 ) 上三味, 末之, 煉蜜丸如小豆大, 飲服三丸, 加至十丸 8. 妊娠, 有水氣, 身重, 小便不利, 洒淅惡寒, 起即頭眩, 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葵子 ( 一斤 ) 茯苓 ( 三兩 ) 上二味, 杵為散, 飲服方寸匕, 日三服, 小便利則愈 9. 婦人妊娠, 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散方當歸黃芩芍藥川芎 ( 各一斤 ) 白朮 ( 半斤 ) 上五味, 杵為散, 酒飲服方寸匕, 日再服 妊娠常服即易產, 胎無疾苦 產後百病悉主之 10. 妊娠養胎, 白朮散主之 白朮散方 ( 見 外台 ) 白朮 ( 四分 ) 川芎 ( 四分 ) 蜀椒 ( 三分, 去汗 ) 牡蠣 ( 二分 ) 上四味, 杵為散, 酒服一錢匕, 日三服, 夜一服 但苦痛, 加芍藥 ; 心下毒痛, 倍加川芎 ; 心煩吐痛, 不能食飲, 加細辛一兩, 半夏大者二十枚 服之後, 更以醋漿水服之 若嘔, 以醋漿水服之 ; 複不解者, 小麥汁服之 已後渴者, 大麥粥服之, 病雖愈, 服之勿置 11. 婦人傷胎, 懷身腹滿, 不得小便, 從腰以下重, 如有水氣狀, 懷身七月, 太陰當養不養, 此心氣實, 當刺瀉勞宮及關元, 小便微利則愈 ( 見 玉函 )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1.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 二者病鬱冒, 三者大便難, 何謂也? 師曰..新產血虛, 多汗出, 喜中風, 故令病痙 亡血複汗, 寒多, 故令郁冒 亡津液, 胃燥, 故大便難 2. 產婦郁冒, 其脈微弱, 嘔不能食, 大便反堅, 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 血虛而厥, 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 必大汗出 以血虛下厥, 孤陽上出, 故頭汗出 所以產婦喜汗出者, 亡陰血虛, 陽氣獨盛, 故當汗出, 陰陽乃複 大便堅, 嘔不能食, 小柴胡湯主之 3. 病解能食, 七八日更發熱者, 此為胃實, 大承氣湯主之 ( 見痙病中 ) 4. 產後腹中痛, 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並治腹中寒疝, 虛勞不足 37

38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 見寒疝中 ) 5. 產後腹痛, 煩滿不得臥, 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枳實 ( 燒令黑, 勿大過 ) 芍藥 ( 等分 ) 上二味, 杵為散, 服方寸匕, 日三服 並主癰膿, 以麥粥下之 6. 師曰..產婦腹痛, 法當以枳實芍藥散 假令不愈者, 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 宜下瘀血湯主之 亦主 經水不利 下瘀血方 大黃 ( 三兩 ) 桃仁 ( 二十枚 ) 蟲 ( 二十枚, 熬, 去足 ) 上三味, 末之, 煉蜜和為四丸, 以酒一升, 煎一丸, 取八合, 頓服之, 新血下如豚肝 7. 產後七八日, 無太陽証, 少腹堅痛, 此惡露不盡 不大便, 煩燥發熱, 切脈微實, 再倍發熱, 日晡時煩躁者, 不食, 食則譫語, 至夜即越, 宜大承氣湯主之 熱在裡, 結在膀胱也 ( 見痙病中 ) 8. 產後風續續數十日不解, 頭微痛, 惡寒, 時時有熱, 心下悶, 乾嘔, 汗出, 雖久, 陽旦証續在耳, 可與陽旦湯 ( 即桂枝湯 方見下利中 ) 9. 產後中風, 發熱, 面正赤, 喘而頭痛, 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方竹葉 ( 一把 ) 葛根 ( 三兩 ) 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 ( 各一兩 ) 附子 ( 一枚, 炮 ) 大棗 ( 十五枚 ) 生薑 ( 五兩 ) 上十味, 以水一斗, 煮取二升半, 分溫三服, 溫複使汗出 頸項強, 用大附子一枚, 破之如豆大, 煎藥揚去沫 嘔者, 加半夏半升洗 10. 婦人乳中虛, 煩亂, 嘔逆, 安中益氣, 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 ( 二分 ) 石膏 ( 二分 ) 桂枝 ( 一分 ) 甘草 ( 七分 ) 白薇 ( 一分 ) 上五味, 末之, 棗肉和丸彈子大, 以飲服一丸, 日三夜二服 有熱者倍白薇 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11. 產後下利虛極,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甘草阿膠 ( 各二兩 ) 秦皮黃連柏皮 ( 各三兩 )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納膠令消盡, 分溫三服 附方 千金 三物黃芩湯治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 四肢苦煩熱, 頭痛者, 與小柴胡湯 ; 頭不痛但煩者, 此湯主之 黃芩 ( 一兩 ) 苦參 ( 二兩 ) 乾地黃 ( 四兩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一升, 多吐下蟲 38

39 千金 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 腹中刺痛不止, 吸吸少氣, 或苦少腹中急, 摩痛引腰背, 不能食飲 產後一月, 日得服四五劑為善, 令人強壯宜 當歸 ( 四兩 ) 桂枝 ( 三兩 ) 芍藥 ( 六兩 ) 生薑 ( 三兩 ) 甘草 ( 二兩 ) 大棗 ( 十二枚 ) 上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一日令盡 若大虛, 加飴糖六兩, 湯成納之, 於火上暖令飴消, 若去血過多, 崩傷內衄不止, 加地黃六兩, 阿膠二兩, 合八味, 湯成納阿膠, 若無當歸, 以川芎代之, 若無生薑, 以乾薑代之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1. 婦人中風, 七八日續來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適斷,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 方見嘔吐中 ) 2. 婦人傷寒發熱, 經水適來, 晝日明了, 暮則譫語, 如見鬼狀者, 此為熱入血室, 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必自愈 3. 婦人中風, 發熱惡寒, 經水適來, 得七八日, 熱除脈遲, 身涼和, 胸脅滿, 如結胸狀, 譫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也, 當刺期門, 隨其實而取之 4. 陽明病, 下血, 譫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 但頭汗出, 當刺期門, 隨其實而瀉之, 然汗出者愈 5.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濃朴湯主之 半夏濃朴湯方 ( 千金 作胸滿心下堅, 咽中帖帖如有炙肉,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 半夏 ( 一升 ) 濃 朴 ( 三兩 ) 茯苓 ( 四兩 ) 生薑 ( 五兩 ) 干蘇葉 ( 二兩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溫四服, 日三夜一服 6. 婦人臟躁, 喜悲傷欲哭, 象如神靈所作, 數欠伸, 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草小麥大棗湯方 甘草 ( 三兩 ) 小麥 ( 一升 ) 大棗 ( 十枚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溫分三服 亦補脾氣 7. 婦人吐涎沫, 醫反下之, 心下即痞, 當先治其吐涎沫, 小青龍湯主之 涎沫止, 乃治痞, 瀉心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 見肺癰中 ) 瀉心湯方 ( 見驚悸中 ) 8. 婦人之病, 因虛 積冷 結氣, 為諸經水斷絕, 至有歷年, 血寒積結, 胞門寒傷, 經絡凝堅 在上嘔吐涎唾, 久成肺癰, 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 ; 或兩脅疼痛, 與臟相連 ; 或結熱中, 痛在關元, 脈數無瘡, 肌若魚鱗, 時著男子, 非止女身 在下未多, 經候不勻, 令陰掣痛, 少腹惡寒 ; 或引腰脊, 下根氣街, 氣沖急痛, 膝脛疼煩, 奄忽眩冒, 狀如厥癲 ; 或有憂慘, 悲傷多嗔 此皆帶下, 非有鬼神 久則羸瘦, 脈虛多寒, 三十六病, 千變萬端, 審脈陰陽, 虛實緊弦, 行其針藥, 治危得安, 其雖同病, 脈各異源, 子當辨記, 勿謂不然 39

40 9.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 病下利數十日不止, 暮即發熱, 少腹裡急, 腹滿, 手掌煩熱, 唇口乾燥, 何也? 師曰..此病屬帶下 何以故? 曾經半產, 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 其証唇口乾燥, 故知之 當以 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方吳茱萸 ( 三兩 ) 當歸川芎芍藥 ( 各二兩 ) 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 ( 去心 ) 生薑甘草 ( 各二兩 ) 半夏 ( 半升 ) 麥門冬 ( 一升, 去心 ) 上十二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亦主婦人少腹寒, 久不受胎 ; 兼取崩中去血, 或月水來過多, 及至期不來 10. 帶下經水不利, 少腹滿痛, 經一月再見者, 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方 ( 陰腫亦主之 ) 土瓜根芍藥桂枝蟲 ( 各三分 ) 上四味, 杵為散, 酒服方寸匕, 日三服 11. 寸口脈弦而大, 弦則為減, 大則為芤 ; 減則為寒, 芤則為虛 ; 寒虛相搏, 此名曰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 旋複花湯主之 旋複花湯方 旋複花 ( 三兩 ) 蔥 ( 十四莖 ) 新絳 ( 少許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12.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 膠薑湯主之 ( 臣億等校諸本無膠薑湯方, 想是妊娠中膠艾湯 ) 13.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 小便微難而不渴, 生後者, 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 大黃甘遂湯主之 大黃甘遂湯方 大黃 ( 四兩 ) 甘遂 ( 二兩 ) 阿膠 ( 二兩 )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其血當下 14. 婦人經水不利下, 抵當湯主之 ( 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 抵當湯方 水蛭 ( 三十個, 熬 ) 虻蟲 ( 三十枚, 熬, 去翅足 ) 桃仁 ( 二十個, 去皮尖 ) 大黃 ( 三兩, 酒浸 ) 上四味, 為末,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15. 婦人經水閉不利, 臟堅癖不止, 中有乾血, 下白物, 礬石丸主之 礬石丸方礬石 ( 三分, 燒 ) 杏仁 ( 一分 ) 上二味, 末之, 煉蜜和丸棗核大, 納臟中, 劇者再納之 16. 婦人六十二種風, 及腹中血氣刺痛, 紅藍花酒主之 40

41 紅藍花酒方 ( 疑非仲景方 ) 紅藍花 ( 一兩 ) 上一味, 以酒一大升, 煎減半, 頓服一半, 未止再服 17. 婦人腹中諸疾痛, 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 ( 見前妊娠中 ) 18. 婦人腹中痛, 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 ( 見前虛勞中 ) 19.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 煩熱不得臥, 而反倚息者, 何也? 師曰..此名轉胞, 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 故致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 宜腎氣丸主之 腎氣丸方乾地黃 ( 八兩 ) 薯蕷 ( 四兩 ) 山茱萸 ( 四兩 ) 澤瀉 ( 三兩 ) 茯苓 ( 二兩 ) 牡丹皮 ( 三兩 ) 桂枝附子 ( 炮, 各一兩 ) 上八味, 末之, 煉蜜和丸梧子大, 酒下十五丸, 加至二十五丸, 日再服 20. 婦人陰寒, 溫陰中坐藥, 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仁 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許, 和令相得, 如棗大, 綿裹納之, 自然溫 21. 少陰脈滑而數者, 陰中即生瘡, 陰中蝕瘡爛者, 野狼牙湯洗之 野狼牙湯方野狼牙 ( 三兩 ) 上一味, 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以綿纏筋如繭, 浸湯瀝陰中, 日四遍 22. 胃氣下泄, 陰吹而正喧, 此穀氣之實也, 膏髮煎導之 膏髮煎方 ( 見黃膽中 ) 小兒疳蟲蝕齒方 ( 疑非仲景方 ) 雄黃葶藶 上二味, 末之, 取臘月豬脂, 熔, 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 點藥烙之 雜療方第二十三 1. 退五臟虛熱, 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 ( 八分 ) 白朮 ( 八分 ) 大腹檳榔 ( 四枚, 並皮子用 ) 陳皮 ( 五分 ) 生薑 ( 五分 ) 桔梗 ( 七分 ) 春三月加..枳實減..白朮共六味 41

42 夏三月加..生薑 ( 三分 ) 枳實 ( 五分 ) 甘草 ( 三分 ) 共八味 秋三月加..陳皮 ( 三分 ) 共六味 上各咀, 分為三帖, 一帖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 如四體壅, 添甘草 少許, 每帖分作三小帖, 每小帖以水一升, 煮取七合, 溫服, 再合滓為一服, 重煮, 都成四服 ( 疑非 仲景方 ) 2. 長服訶黎勒丸方 ( 疑非仲景方 ) 訶黎勒陳皮濃朴 ( 各三兩 ) 上三味, 末之, 煉蜜丸, 如梧子大, 酒飲服二十丸, 加至三十丸 3. 三物備急丸方 ( 見 千金 司空裴秀為散用亦可 先和成汁, 乃傾口中, 令從齒間得入, 至良驗 ) 大黃 ( 一兩 ) 乾薑 ( 一兩 ) 巴豆 ( 一兩, 去皮心, 熬, 外研如脂 ) 上藥各須精新, 先搗大黃 乾薑為末, 研巴豆納中, 合治一千杵, 用為散, 蜜和丸亦佳, 密器中貯之, 莫令歇 主心腹諸卒暴百病 若中惡客杵, 心腹脹滿, 卒痛如錐刺, 氣急口噤, 停尸卒死者, 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 或不下, 捧頭起, 灌令下咽, 須臾當瘥, 如未瘥, 更與三丸, 當腹中鳴, 即吐下便瘥 若口噤, 亦須折齒灌之 4. 治傷寒令愈不複, 紫石寒食散方 ( 見 千金翼 )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 ( 碓煉 ) 栝蔞根防風桔梗文蛤鬼臼 ( 各十分 ) 太一餘糧 ( 十分, 燒 ) 乾薑附子 ( 炮, 去皮 ) 桂枝 ( 去皮, 各四分 ) 上十三味, 杵為散, 酒服方寸匕 5. 救卒死方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雄雞冠割取血, 管吹納鼻中 豬脂如雞子大, 苦酒一升, 煮沸灌喉中 雞肝及血塗面上, 以灰圍四旁, 立起 大豆二七粒, 以雞子白並酒和, 盡以吞之 6.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礬石 ( 半升 ), 以水一斗半煮消, 以漬腳, 令沒踝 7. 救卒死而目閉者方騎牛臨面, 搗薤汁灌耳中, 吹皂莢末鼻中, 立效 8.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方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了, 飲以五毒諸膏散 ( 有巴豆者 ) 9.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馬屎 ( 一升 ), 水三斗, 煮取二斗, 以洗之 ; 又取牛洞 ( 稀糞也 ) 一升, 溫酒灌口中 ; 灸心下一寸 臍上三寸 臍下四寸各一百壯, 瘥 10.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狗屎一丸, 絞取汁以灌之 無濕者, 水煮乾者取汁 11. 尸厥, 脈動而無氣 氣閉不通, 故靜而死也 治方..脈証見上卷 菖蒲屑納鼻兩孔中, 吹之, 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又方..剔取左角發方寸, 燒末, 酒和, 灌令入喉, 立起 12. 救卒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 42

43 ( 千金方 云: 主卒忤鬼擊飛尸, 諸奄忽氣絕, 無複覺, 或已無脈, 口噤拗不開, 去齒下湯 湯下口不下者, 分病患發左右, 捉肩引之 藥下複增取一升, 須臾立蘇 ) 麻黃 ( 三兩, 去節 ) 杏仁 ( 去皮尖, 七十個 ) 甘草 ( 一兩, 炙 ) ( 千金 用桂心二兩 ) 上三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令咽之 通治諸感忤 又方.. 韭根 ( 一把 ) 烏梅 ( 二七個 ) 吳茱萸 ( 半升, 炒 ) 上三味, 以水一斗煮之, 以病患櫛內中, 三沸, 櫛浮者生, 沉者死 煮取三升, 去滓, 分飲之 13. 救自縊死, 旦至暮雖已冷, 必可治 ; 暮至旦, 小難也 恐此當言忿氣盛故也 然夏時夜短於晝, 又熱, 猶應可治 又云 : 心下若微溫者, 一日以上猶可治之 方..徐徐抱解, 不得截繩 上下安被臥之, 一人以腳踏其兩肩, 手少挽其發, 常弦弦勿縱之 ; 一人以手按據胸上, 數動之 ; 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 若已僵, 但漸漸強屈之, 並按其腹 如此一炊頃, 氣從口出, 呼吸, 眼開, 而猶引按莫置, 亦勿若勞之 須臾, 可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 令濡喉, 漸漸能咽, 及稍止 若向令兩人以兩管吹其兩耳, 好 此法最善, 無不活也 14. 凡中死, 不可使得冷, 得冷便死 療之方..屈草帶, 繞人臍, 使三兩人溺其中, 令溫 亦可用熱泥和屈草, 亦可扣瓦碗底, 按及車缸, 以著人, 取令溺, 須得流去 此謂道路窮, 卒無湯 當令溺其中, 欲使多人溺, 取令溫若湯, 便可與之, 不可泥及車缸, 恐此物冷 既在夏月, 得熱泥土 暖車缸, 亦可用也 15. 救溺死方取灶中灰二石餘, 以埋人, 從頭至足, 水出七孔, 即活 上療自縊溺之法, 並出自張仲景為之, 其意殊絕, 殆非常情所及, 本草所能關, 實救人之大術矣 傷寒家數有病, 非此遇熱之 ( 見 外台 肘後 ) 目 16. 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 ( 見 肘後 方 ) 大黃 ( 一兩, 切浸, 湯成下 ) 緋帛 ( 如手大, 燒灰 ) 亂髮 ( 如雞子大, 燒灰用 ) 久用炊單布 ( 一尺, 燒灰 ) 敗蒲 ( 一握三寸 ) 桃仁 ( 四十九個, 去皮尖, 熬 ) 甘草如 ( 中指節, 炙 ) 上七味, 以童子小便, 量多少, 煎湯成, 納酒一大盞, 次下大黃, 去滓, 分溫三服 先敗蒲席半領, 煎湯浴, 衣被蓋複, 斯須通利數行, 痛楚立瘥 利及浴水赤, 勿怪, 即瘀血也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1. 凡飲食滋味, 以養於生, 食之有妨, 反能為害 自非服藥煉液, 焉能不飲食乎? 切見時人, 不閑調攝, 疾競起, 若不因食而生, 苟全其生, 須知切忌者矣 所食之味, 有與病相宜, 有與身為害 若得宜, 則益體, 害則成疾, 以此致危, 例皆難療 凡煮藥飲汁, 以解毒者, 雖云救急, 不可熱飲, 諸毒病得熱更甚, 宜冷凍飲料之 2. 肝病禁辛, 心病禁鹹,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腎病禁甘 3. 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 秋不食肺, 冬不食腎, 四季不食脾 辯曰..春不食肝者, 為肝氣王, 脾氣敗, 若食肝則又補肝, 脾氣敗尤甚, 不可救 又肝王之時, 不可以死氣入肝, 恐傷魂也 若非王時即虛, 以肝補之佳 餘臟準此 4. 凡肝臟自不可輕啖, 自死者彌甚 43

44 5. 凡心皆為神識所舍, 勿食之, 使人來生複其報對矣 6. 凡肉及肝, 落地不著塵土者, 不可食之 7. 豬肉落水浮者, 不可食 8. 諸肉及魚, 若狗不食, 鳥不啄者, 不可食 9. 諸肉不干, 火炙不動, 見水自動者, 不可食之 10. 肉中有如朱點者, 不可食之 11. 六畜肉, 熱血不斷者, 不可食之 12. 父母及身本命肉, 食之令人神魂不安 13. 食肥肉及熱羹, 不得飲冷水 14. 諸五臟及魚, 投地塵土不污者, 不可食之 15. 穢飯 餒肉 臭魚, 食之皆傷人 16. 自死肉, 口閉者, 不可食之 17. 六畜自死, 皆疫死, 則有毒, 不可食之 18. 獸自死, 北首及伏地者, 食之殺人 19. 食生肉, 飽飲乳, 變成白蟲 ( 一作血蠱 ) 20. 疫死牛肉, 食之令病洞下, 亦致堅積, 宜利藥下之 21. 脯藏米瓮中, 有毒, 及經夏食之, 發腎病 22.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用黃柏屑, 搗服方匕服 23. 治食鬱肉漏脯中毒方黃柏屑, 搗服方寸匕 24. 治食鬱肉漏脯中毒方 ( 郁肉, 密器蓋之隔宿者是也 漏脯, 茅屋漏下沾著者是也 ) 燒犬屎, 酒服方寸匕 每服人乳汁亦良 飲生韭汁三升, 亦得 25.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大豆濃煮汁飲數升即解 亦治狸肉 漏脯等毒 26. 治食生肉中毒方掘地深三尺, 取其下土三升, 以水五升, 煮數沸, 澄清汁, 飲一升, 即愈 27. 治六畜鳥獸肝中毒方水浸豆豉, 絞取汁, 服數升愈 28. 馬腳無夜眼者, 不可食之 食酸馬肉, 不飲酒, 則殺人 馬肉不可熱食, 傷人心 馬鞍下肉, 食之殺人 白馬黑頭者, 不可食之 白馬青蹄者, 不可食之 馬肉肉共食, 醉飽, 大忌 驢 馬肉合豬食之, 成霍亂 馬肝及毛, 不可妄食, 中毒害人 29. 治馬肝毒中人未死方雄鼠屎二七粒, 末之, 水和服, 日再服 ( 屎尖者是 ) 又方..人垢, 取方寸匕, 服之佳 30. 治食馬肉中毒欲死方香豉 ( 二兩 ) 杏仁 ( 三兩 ) 上二味, 蒸一食頃熟, 杵之服, 日再服 又方..煮蘆根汁飲之良 31. 疫死牛, 或目赤, 或黃, 食之大忌 牛肉共豬肉食之, 必作寸白蟲 青牛腸不可合犬肉食之 44

45 牛肺從三月至五月, 其中有蟲如馬尾, 割去勿食, 食之損人 牛 羊 豬肉, 皆不得以楮木 桑木蒸炙, 食之令人腹內生蟲 32. 啖蛇牛肉殺人, 何以知之? 啖蛇者, 毛髮向後順者是也 33. 治啖蛇牛肉食之欲死方飲人乳汁一升, 立愈 又方..以泔水洗頭, 飲一升愈 牛肚細切, 以水一斗, 煮取一升, 暖飲之, 大汗出者愈 34. 治食牛肉中毒方甘草煮汁, 飲之即愈 35. 羊肉其有宿熱者, 不可食之 羊肉不可共生魚 酪食之, 害人 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 名羊懸筋, 食之令人癲 白羊黑頭, 食其腦, 作腸癰 羊肝共生椒食之, 破人五臟 36. 豬肉共羊肝和食之, 令人心悶 豬肉以生胡荽同食, 爛人臍 豬脂不可合梅子食之 豬肉合葵食之, 少氣 37. 鹿肉不可合蒲白作羹, 食之發惡瘡 38. 麋脂及梅李子, 若妊婦食之, 令子青盲, 男子傷精 39. 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 梅 李果食之, 皆病患 40. 痼疾人不可食熊肉, 令終身不愈 41. 白犬自死, 不出舌者, 食之害人 食狗鼠餘, 令人發瘡 42. 治食犬肉不消, 心下堅, 或腹脹 口乾大渴, 心急發熱, 妄語如狂, 或洞下方..杏仁 ( 一升, 合皮熟研用 ) 以沸湯三升, 和取汁, 分三服, 利下肉片, 大驗 43. 婦人妊娠, 不可食兔肉 山羊肉, 及鱉 雞 鴨, 令子無聲音 44. 兔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 令人面發黃 兔肉著乾薑, 食之成霍亂 45. 凡鳥自死, 口不閉, 翅不合者, 不可食之 46. 諸禽肉, 肝青者, 食之殺人 47. 雞有六翮四距者, 不可食之 烏雞白首者, 不可食之 雞不可合葫蒜食之, 滯氣 ( 一云雞子 ) 山雞不可合鳥獸肉食之 雉肉久食, 令人瘦 48. 鴨卵不可合鱉肉食之 49. 婦人妊娠, 食雀肉, 飲酒, 令子淫亂無恥 雀肉不可合李子食之 50. 燕肉勿食, 入水為蛟龍所啖 51. 鳥獸有中毒箭死者, 其肉有毒 解之方大豆煮汁, 及鹽汁, 服之解 52. 魚頭正白如連珠至脊上, 食之殺人 45

46 魚頭中無腮者, 不可食之, 殺人 魚無腸膽者, 不可食之, 三年陰不起, 女子絕生 魚頭似有角者, 不可食之 魚目合者, 不可食之 六甲日, 勿食鱗甲之物 魚不可合雞肉食之 魚不得合鸕肉食之 鯉魚, 不可合小豆藿食之, 其子不可合豬肝食之, 害人 鯉魚不可合犬肉食之 鯽魚不可合猴 雉肉食之 一云不可合豬肝食 魚合鹿肉生食, 令人筋甲縮 青魚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並麥中食之 鱔不可合白犬血食之 53. 龜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 鱉目凹陷者, 及厭下有王字形者, 不可食之 其肉不得合雞 鴨子食之 龜 鱉肉不可合莧菜食之 54. 蝦無須, 及腹下通黑, 煮之反白者, 不可食之 55. 食膾, 飲乳酪, 令人腹中生蟲為瘕 56. 食之, 在心胸間不化, 吐複不出, 速下除之, 久成病 治之方..桔皮 ( 一兩 ) 大黃 ( 二兩 ) 朴硝 ( 二兩 ) 上三味, 以水一大升, 煮至小升, 頓服即消 57. 食多不消, 結為病 治之方..馬鞭草上一味, 搗汁飲之 或以薑葉汁飲之一升, 亦消 又可服吐藥吐之 58. 食魚後食毒, 兩種煩亂, 治之方..桔皮濃煎汁, 服之即解 59. 食魚中毒方蘆根煮汁, 服之即解 60. 蟹目相向, 足斑目赤者, 不可食之 食蟹中毒治之方..紫蘇煮汁, 飲之三升 紫蘇子搗汁飲之, 亦良 又方..冬瓜汁飲二升, 食冬瓜亦可 凡蟹未遇霜, 多毒, 其熟者乃可食之 61. 蜘蛛落食中, 有毒, 勿食之 62. 凡蜂 蠅 蟲 蟻等多集食上, 食之致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1. 果子生食生瘡 果子落地經宿, 蟲蟻食之者, 人大忌食之 2. 生米停留多日, 有損處, 食之傷人 46

47 3. 桃子多食, 令人熱, 仍不得入水浴, 令人病淋瀝寒熱病 杏 酪不熟, 傷人 梅多食, 壞人齒 李不可多食, 令人腹脹 林檎不可多食, 令人百脈弱 桔柚多食, 令人口爽, 不知五味 梨不可多食, 令人寒中 金瘡 產婦亦不宜食 櫻桃 杏, 多食傷筋骨 安石榴不可多食, 損人肺 胡桃不可多食, 令人動痰飲 生棗多食, 令人熱渴氣脹, 寒熱羸瘦者, 彌不可食, 傷人 4. 食諸果中毒治之方..豬骨燒過上一味, 末之, 水服方寸匕 亦治馬肝 漏脯等毒 5. 木耳赤色及仰生者, 勿食 菌仰卷及赤色者, 不可食 6. 食諸菌中毒, 悶亂欲死, 治之方..人糞汁飲一升 土漿飲一二升 大豆濃煮汁飲之 服諸吐利藥, 並解 7. 食楓柱菌而哭不止, 治之以前方 8. 誤食野芋, 煩毒欲死, 治之以前方 9. 蜀椒閉口者有毒, 誤食之, 戟人咽喉, 氣病欲絕, 或吐下白沫, 身體痺冷 急治之方 肉桂煎汁飲之, 多飲冷水一二升, 或食蒜, 或飲地漿, 或濃煮豉汁飲之, 並解 10. 正月勿食蔥, 令人面生游風 二月勿食蓼, 傷人腎 三月勿食小蒜, 傷人志性 四月 八月勿食胡荽, 傷人神 五月勿食韭, 令人乏氣力 五月五日, 勿食一切生菜, 發百病 六月 七月勿食茱萸, 傷神氣 八月 九月勿食薑, 傷人神 十月勿食椒, 損人心, 傷心脈 十一月 十二月勿食薤, 令人多涕唾 四季勿食生葵, 令人飲食不化, 發百病, 非但食中, 藥中皆不可用, 深宜慎之 11. 時病瘥未健, 食生菜, 手足必腫 夜食生菜, 不利人 十月勿食被霜生菜, 令人面無光, 目澀, 心痛, 腰疼, 或發心瘧 瘧發時, 手足十指爪皆青, 困萎 12. 蔥 韭生初芽者, 食之傷人心氣 飲白酒, 食生韭, 令人病增 生蔥不可共蜜, 食之殺人 獨顆蒜彌忌 棗合生蔥食之, 令人病 生蔥和雄雞 雉 白犬肉食之, 令人七竅經年流血 47

48 食糖蜜後, 四日內食生蔥 韭令人心痛 夜食諸薑 蒜 蔥等, 傷人心 13. 蕪菁根多食, 令人氣脹 14. 薤不可共牛肉作羹, 食之成瘕病, 韭亦然 15. 多食動痔疾 16. 野苣不可同蜜食之, 作內痔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 作蟲蟲 17. 黃瓜食之發熱病 18. 葵心不可食, 傷人 ; 葉尤冷, 黃背赤莖者, 勿食之 19. 胡荽久食之, 令人多忘 病患不可食胡荽及黃花菜 20. 芋不可多食, 動病 21. 妊婦食薑, 令子餘指 22. 蓼多食, 發心痛 蓼和生魚食之, 令人奪氣, 陰核疼痛 23. 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 成惡邪病 24. 小蒜多食, 傷人心力 25. 食躁或躁方豉濃煮汁飲之 26. 鉤吻與芹菜相似, 誤食之殺人 解之方..薺 ( 八兩 ) 上一味, 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二服 27. 菜中有水莨菪, 葉園而光, 有毒, 誤食之, 令人狂亂, 狀如中風, 或吐血 治之方..甘草煮汁, 服之即解 28. 春秋二時, 龍帶精入芹菜中, 人偶食之為病 發時手背腹滿, 痛不可忍, 名蛟龍病 治之方..硬糖 ( 二三升 ) 上一味, 日兩度服之, 吐出如蜥蜴三五枚, 瘥 29. 食苦瓠中毒, 治之方..黎穰煮汁, 數服之, 解 30. 扁豆, 寒熱者, 不可食之 久食小豆, 令人枯燥 食大豆屑, 忌啖豬肉 31. 大麥久食, 令人作 32. 白黍米不可同飴蜜食, 亦不可合葵食之 33. 蕎麥面多食之, 令人發落 34. 鹽多食傷人肺 35. 食冷物, 冰人齒 食熱物, 勿飲冷水 36. 飲酒, 食生蒼耳, 令人心痛 夏月大醉汗流, 不得冷水洗著身, 及使扇, 即成病 飲酒大忌灸腹背, 令人腸結 醉後勿飽食, 發寒熱 飲酒食豬肉, 臥秫稻穰中, 則發黃 食飴, 多飲酒, 大忌 凡水及酒, 照見人影動者, 不可飲之 48

49 37. 醋合酪食之, 令人血瘕 38. 食白米粥, 勿食生蒼耳, 成走注 食甜粥已, 食鹽即吐 39. 犀角筋攪飲食, 沫出, 及澆地墳起者, 食之殺人 40. 飲食中毒, 煩滿, 治之方..苦參 ( 三兩 ) 苦酒 ( 一升半 ) 上二味, 煮三沸, 三上三下, 之服, 吐食出即瘥 或以水煮亦得 又方..犀角湯亦佳 41. 貪食, 食多不消, 心腹堅滿痛, 治之方..鹽 ( 一升 ) 水 ( 三升 ) 上二味, 煮令鹽消, 分三服, 當吐出食, 便瘥 42. 礬石生入腹, 破人心肝, 亦禁水 43. 商陸以水服, 殺人 葶藶子敷頭瘡, 藥成入腦, 殺人 水銀入人耳, 及六畜等, 皆死 以金銀著耳邊, 水銀則吐 苦楝無子者, 殺人 44. 凡諸毒, 多是假毒以投, 無知時, 宜煮甘草薺汁飲之 通除諸毒藥 49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 倪海廈人級叢書 金匱要略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 ( 去皮 ), 甘草二兩 ( 炙 ), 大棗十二枚 ( 劈 ),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 切 ), 膠飴一升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飴, 更上微火消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一一一 : 傷寒, 陽脈濇,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 小建中湯 不差者,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宋本條文

傷寒論宋本條文 76 發汗後, 水藥不得入口, 爲逆 ; 若更發汗, 必吐下不止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香豉四合, 綿裹 右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爲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甘草二兩,

More information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傷寒論解說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 而惡寒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 脈緩者, 名為中風 3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 脈陽浮而陰弱,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爾熱, 鼻鳴, 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 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

More information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金匱要略表解 痙濕暍脈并第二 痙 痙 成因狀脈象法 太陽, 發汗太多, 因致痙 夫風, 下之則痙, 復發汗, 必拘急 瘡家, 雖身疼痛, 不可發汗, 汗出則痙 者, 身熱足寒, 頸項強急, 惡寒, 時頭熱, 面赤目赤, 獨頭動搖, 卒口噤, 背反張者, 痙也 剛痙柔痙太陽, 發熱無汗, 反惡寒者, 名曰剛痙 之分太陽, 發熱汗出, 而不惡寒, 名曰柔痙 夫痙脈, 按之緊如弦, 直上下行 脈經云 :

More information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金匱要略表解 内容 金匱要略表解... 1 痙濕暍病脈并第二... 3 痙病... 3 濕病... 4 暍病... 5 百合病狐惑陰陽毒病脈并第三... 5 百合病... 5 狐惑病... 6 陰陽毒... 6 瘧病脈并第四... 7 瘧病... 7 中風歷節病脈并第五... 7 中風... 7 歷節病... 7 血痹虛勞病脈第六... 8 血痺... 8 虛勞病... 8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第七...

More information

Jingui Yaolue chap. 1

Jingui Yaolue chap. 1 1 JINGUI YAOLÜE CH.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Zàng fu jīng luò xiān hòu bìng mài zhèng dì yī 問曰 : 上工治未病, 何也? 師曰 : 夫治未病者, 見肝之病, wèn yuē:shàng gōng zhì wèi bìng,hé yě?shī yuē :fū zhì wèi bìng zhě,jiàn gān zhī bìng, 知肝傳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1 Shanghanlun 傷寒論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inese sources: - Ming 明 edition by Zhao Kaimei 趙開美, from 仲景全書 - Song 宋 edition by Cheng Wuji 成無己, - Jin 晉 edition by Wang Shuhe 王叔和. Proofed and corrected by

More information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内容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1... 4 太陽病綱要... 4 太陽病本證... 4 中風表虛證... 5 傷寒表實證... 5 表鬱輕證... 6 太陽病兼變證... 7 變證治則... 7 辨虛實... 7 辨寒熱真假... 7 辨汗下先後... 7 熱證... 7 虛寒證... 8 陰陽兩虛證... 8 蓄水證... 9 蓄血證... 9 結胸證... 9 臟結證... 10

More information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J Chin Med 25(1): 59-72,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062501004 59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1, *,# 2,# 1,3 1,3 4 4 2,4,5, * 1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系, 高雄, 台灣 2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台南, 台灣 3 長庚大學中醫系, 桃園, 台灣 4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More information

kpc-e6-f-r.xls

kpc-e6-f-r.xls 1400 Ai Fu Nuan Gong Wan 艾附暖宮丸 39.60 77.22 26.50 1340 An Zhong San 安 中 散 17.60 34.32 15.50 36.50 14.26 0110A Ba Wei Dai Xia Fang 八味帶下方 21.46 41.84 17.50 42.50 16.26 0110B Ba Wei Dai Xia Fang (w/o Da Huang)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通則 : 本表係一 七年一月份之給付品項, 如有異動, 以保險人最新公告為主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縮散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粒 A002576 勝昌 五苓散濃縮顆粒 A002578 勝昌 小承氣湯濃縮散 A00289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錠 A002897 勝昌 桂枝湯濃縮錠 A002898 勝昌 清咽利膈湯濃縮顆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Preface Introduction Textual History The Author Zhāng Zhòng Jǐng Description and Outline of the Text Weights and Measures Conclusion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一 1 Bowels and Viscera, and Channels and

More information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Understand TCM Classic Formulas by Case Studies Chao-Cheng Yeh, Ph.D., L.Ac. 2017/10/28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Reference Book

More information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 "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 "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修正規定 -(105/01) 現行規定 -(104/01) 說明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縮 縮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8 勝昌

More information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 仙豐 ""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 A """ 仙豐 ""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 仙豐 "" 生化湯濃縮散 "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仙豐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A  仙豐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仙豐  生化湯濃縮散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 藥品代碼 修正規定 -(104/01/01) A035498 莊松榮 丹七散濃縮細粒( 複方丹參片 ) A035512 """ 仙豐 "" 蠲痺湯濃縮散 " A035513 """ 仙豐 "" 三痺湯濃縮散 " A035522 養生堂 麥門冬湯濃縮顆粒 A035523 養生堂 清燥救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5 養生堂 清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6 養生堂

More information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效能名稱 基準方名 發證日期 有效期間 收載日 不再收載日 備註 A028196 科達 龍膽瀉肝湯濃縮散 濃縮散劑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龍膽瀉肝湯 19970624 20140703 20160801 註銷 A057094 信宏 女科柏子仁丸濃縮細粒 濃縮顆粒劑 信宏科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經產之劑 女科柏子仁 20130806 20180806 20160801

More information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1 8A00003015 千年健 100g 100 g bot 2 8A00003018 山葡萄 100g 100 g bot 3 8A00003019 三七 100g 100 g bot 4 8A00004017 五倍子 100g 100 g bot 5 8A00004023 太子參 100G 100 g bot 6 8A00006007 地榆 ( 黑 ) 100g 100 g bot 7 8A00006011

More information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金匱要略淺注 漢陳修園 内容 金匱要略淺注... 1 漢陳修園... 1 敘言... 2 卷一... 3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証第一... 3 痙濕病脈証第二... 8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証治第三... 14 瘧病脈証並治第四... 18 中風歷節病脈証並治第五... 20 卷二... 27 血痺虛勞病脈証並治第六... 27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証治第七... 33 附方... 36 卷三... 37

More information

又方..濃煮竹根汁, 飲之 又方..煮青粱米汁, 飲之 又云..栝蔞粉治大渴秘方.. 深掘大栝蔞, 濃削皮至白處止, 寸切之, 水浸, 一日一易水, 經五日出, 取搗, 以 絹袋碎之 葛氏方 治卒消渴小便多方.. 多作竹瀝飲恣口, 數日愈 又方..破故屋瓦煮之, 多飲汁 又方..石膏半斤, 搗碎,

又方..濃煮竹根汁, 飲之 又方..煮青粱米汁, 飲之 又云..栝蔞粉治大渴秘方.. 深掘大栝蔞, 濃削皮至白處止, 寸切之, 水浸, 一日一易水, 經五日出, 取搗, 以 絹袋碎之 葛氏方 治卒消渴小便多方.. 多作竹瀝飲恣口, 數日愈 又方..破故屋瓦煮之, 多飲汁 又方..石膏半斤, 搗碎, 醫心方 日本 丹波康賴 卷第十二 治消渴方第一 病源論 云..消渴者, 渴而不小便是也 由少服五石諸丸散, 積經年歲, 石熱結於腎中, 水而 千金方 云..論曰..凡積久興酒, 未有不成消渴 然則大寒凝海而酒不凍, 明其酒性酷熱由己 飲啖無度, 咀 ( 才與反 ) 嚼酢醬, 不擇酸 ( 蘇官反, 酢也 ) 鹹, 積年長夜, 酣興不, 遂使三焦 ( 短劇方 云..說曰..少時服五石諸丸散者, 積經年歲,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一 ) 發燒 腸胃型感冒上吐下瀉 有汗 無汗 女子經期感冒或忽冷忽熱 + 噁心想吐 咳嗽無咳嗽咳嗽無咳嗽 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怕冷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五苓散 麻杏甘石湯 桂枝湯 + 厚朴 + 杏仁 桂枝湯 + 葛根 桂枝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葛根湯 麻黃湯 小柴胡湯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二 )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傷寒論痞證剖析 陳榮洲中國醫藥大學 傷寒論痞證 五個瀉心湯方 半夏瀉心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依醫宗金鑒條文歸類編次 黃連湯方 五苓散方 旋覆代赭石湯方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近代學者研究 臨床研究文章發表 多以傷寒論痞證為胃腸疾病 其中, 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均列有半夏瀉心湯痞證條文, 近代學者之注解, 均將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半夏瀉心湯條文之病因病機混同一說 韓春生 符思等學者

More information

绪言、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绪言、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On Pulse Syndrome Complex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of Viscera,Bowels,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脏腑经络, 言发病部位的深浅, 先后病, 指发病次序的先后 本篇重要学术思想 治未病 的思想 ; 重视正气的思想 ; 标本缓急 的思想 一 发病 病因病机及预防 ( 一 )

More information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注解傷寒論 金. 成無己 内容 注解傷寒論... 1 序... 2 傷寒卒病論集... 2 序... 3 注解傷寒論卷一... 3 辨脈法第一... 3 平脈法第二... 10 傷寒例第三... 19 辨濕脈証第四... 26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上第亓... 28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第六... 33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法第七... 50 辨陽明病脈証並治法第八... 61 辨尐陽病脈証並治法第九...

More information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105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5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1102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More information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傷寒明理論 金. 成無己著 内容 傷寒明理論... 1 序... 4 發熱... 4 惡寒... 5 惡風... 5 寒熱... 6 潮熱... 6 自汗... 7 盜汗... 7 頭汗... 7 手足汗... 8 無汗... 8 頭痛... 9 項強... 9 頭眩... 10 胸脅滿... 10 心下滿... 10 腹滿... 11 少腹滿... 12 1 煩熱... 12 虛煩... 12 煩躁...

More information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C) (B) (E) (C) (E) (E) (B) (A) (B) 方劑學 125 題 1 醫方集解 的作者是?(A) 吳儀洛 (B) 張仲景 (C) 汪昂 (D) 陳修園 (E) 張秉成 2 著 備急千金要方 一書的醫家是?(A) 葛洪 (B) 孫思邈 (C) 張仲景 (D) 吳昆 (E) 張景岳 3 不屬於 八法 的是?(A) 下 和 (B) 消 補 (C) 溫 清 (D) 汗 吐 (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傷寒論太陽病 1. 廖桂聲中西醫師 2. 台北市仁愛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102.03.31 pm:1-5 廖桂聲中醫診所 廖桂聲醫師製 太陽篇 0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性質陽病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表證 ( 經證 - 膀胱經 )) 三陽之表, 受邪而可寒可熱 ( 寒 / 中風, 傷寒熱 / 溫病, 風溫 ) 表虛 表實 偏熱 表郁輕症 表虛變症 中風 傷寒 溫病

More information

又方..取梁上塵如大豆粒, 著竹筒中吹鼻中, 與俱一時吹之 又方..灸膻中穴 又方..取竹筒吹其兩耳, 不過三 新錄方 治卒死方.. 韭根搗取汁, 服六七合 又方..桃白皮, 切, 一升, 水二升, 煮取八合, 一服之十裡, 久不瘥, 更服之 僧深方 治卒死中惡雷氏千金丸方.. 大黃 ( 五分 )

又方..取梁上塵如大豆粒, 著竹筒中吹鼻中, 與俱一時吹之 又方..灸膻中穴 又方..取竹筒吹其兩耳, 不過三 新錄方 治卒死方.. 韭根搗取汁, 服六七合 又方..桃白皮, 切, 一升, 水二升, 煮取八合, 一服之十裡, 久不瘥, 更服之 僧深方 治卒死中惡雷氏千金丸方.. 大黃 ( 五分 ) 醫心方 日本 丹波康賴 卷第十四 治卒死方第一 病源論 云..卒死者, 由三虛而遇賊風所為也 三虛, 謂乘年之衰, 一也 ; 逢月 之空, 二也 ; 失時之和, 三也 人有此三虛, 而謂為賊風所傷, 使陰氣偏竭於內, 陽氣阻隔受於外, 二氣壅閉, 故暴絕如死 若腑臟氣未竭者, 良久乃蘇 葛氏方 治卒死, 或先有病痛, 或居常倒仆奄忽而絕, 皆是中惡 治之方.. 令二人以衣壅口, 吹其兩耳, 極則易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103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103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5 頁次 :6-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More information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Bulbus lilii Syndrome, Huhuo and YinyangDu ) 百合病 是由于热病之后, 余热未尽, 或情志不遂, 五志化火所致 其主要症状为精神恍惚不定, 饮食行动失调, 以及口苦, 小便赤, 脉微数等 ; 狐惑 系由湿热虫毒为患 主要症状为咽 眼及前后二阴溃烂 其中咽喉部蚀烂称之为惑 ; 前后二阴部溃烂称之为狐 ; 阴阳毒 是由感染疫毒起病,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傷寒捷訣 内容 傷寒捷訣... 1 序... 5 總論... 5 傷寒總訣治法... 6 太陽經傷寒... 6 太陽經傷風... 6 陽明經分在經在腑... 7 陽明經經病... 7 陽明經腑病... 7 少陽經主中宜和解... 8 三陰經分傳經直中... 8 太陰經傳經熱症... 8 太陰經直中寒症... 8 少陰經傳熱症... 8 少陰經直中寒症... 9 厥陰經傳經熱症... 9 厥陰經直中寒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麻黃湯腰痛骨節疼痛 主講者 : 廖桂聲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 傷寒論 -36) 太陽病. 頭痛. 發熱. 身疼腰痛. 骨節疼痛. 惡風. 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 傷寒論 -37) 太陽與陽明合病. 喘而胸滿者. 不可下. 宜麻黃湯. ( 傷寒論 -38) 太陽病. 十日已去. 脈浮細而嗜臥者. 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者. 與麻黃湯.

More information

SHL_Jueyin

SHL_Jueyin JUEYIN 1 JUEYIN 326 Quand le Jueyin cause la maladie, il y a diabète (xiao ke 消渴 ), remontée des souf;les qui viennent heurter le Cœur, douleur et chaleur dans le Cœur, faim sans désir de manger et quand

More information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20527 An Zhong San Amomi & Fennel Formula 安中散 20285 Ba Li San Musk & Catechu Fm. 八厘散 * 20211 Ba Wei Dai Xia Fang DangGui & Eight Herb Fm. 八味帶下方 20210 Ba Wei Di Huang Wan Rehmannia Eight Fm. 八味地黃丸 20208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 明通 "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 明通 "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明通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明通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 A004088 " 明通 " 葛根湯濃縮散 葛根湯 2 A009820 " 明通 " 疏經活血湯濃縮細粒 疏經活血湯 3 A009837 " 明通 " 加味逍遙散濃縮顆粒 加味逍遙散 4 A012030 " 明通 " 六味地黃丸濃縮細粒 六味地黃丸 5 A01452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傷寒論中的健康照護之探討.doc

Microsoft Word - 傷寒論中的健康照護之探討.doc 傷寒論 中健康照護概念之探討 2 蘇靖媛 2,3 顧武軍 1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臨床基礎理論博士 3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系科講師 1 中文摘 要 (Abstract) 傷寒論 是我國傳統醫學極為推崇的一本醫書, 已經流傳將近一千八百年內文以及方後註中記載詳實明確, 除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理 法 方 藥以及治療後的觀察重點和照護理念, 敘述清楚, 記載詳盡 若以現代護理健康照護的觀念來分析

More information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門 痼冷門 敘論 敘論 敘論 脈候 治法 治法 治法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門 痼冷門 敘論 敘論 敘論 脈候 治法 治法 治法 藥方 藥方 藥方 古今 古今醫統大全 21-30 内容 古今醫統大全 21-30... 1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一積熱門... 11 積熱門... 11 敘論... 11 敘論... 13 敘論... 13 敘論... 13 敘論... 13 脈候... 14 治法... 14 治法... 14 治法... 15 治法... 15 治法... 15 藥方... 15 藥方... 18 藥方... 18 藥方... 18 藥方...

More information

SHL_Shaoyin

SHL_Shaoyin SHAOYIN 1 SHAOYIN 281 Quand le Shaoyin fait les maladies, le pouls est imperceptible et 7in (ténu, wei xi 微細 ) et on désire dormir (somnolence). 少陰之為病, 脈微細, 但欲寐也 shǎo yīn zhī wèi bìng,mài wēi xì,dàn yù

More information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傷寒六書 陶節庵 内容 傷寒六書... 1 序... 10 傷寒瑣言序... 10 傷寒瑣言卷之一... 11 辯張仲景傷寒論... 11 治傷寒用藥大略... 13 傷寒言証不言病... 14 厥分寒熱辯... 15 傷寒用浮中沉三脈法... 15 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辯... 17 結胸解... 18 傷寒寒熱論... 18 論傷寒少陰病發熱而反用藥不同... 19 論傷寒兩感... 20 傷寒合病並病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伤寒论 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 (www.taozhy.com) 目录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痓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卷第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卷第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卷第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卷第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les diarrhées

les diarrhées Diarrhées - EEA - 31 janvier 2015 1 SUWEN 2 DIARRHÉES DANS QELQUES TEXTES CLASSIQUES Aller à contre- courant porterait atteinte au Poumon, causant, à l'hiver, des diarrhées lientériques (sun xie 飧泄 ),

More information

Page 1 of 111 金 匱 要 略 ( 原 文 ) 臟 腑 經 絡 先 後 病 脈 證 第 一 痙 濕 暍 病 脈 證 治 第 二 栝 蔞 桂 枝 湯 葛 根 湯 大 承 氣 湯 麻 黃 加 朮 湯 麻 黃 杏 仁 薏 苡 甘 草 湯 防 己 黃 耆 湯 桂 枝 附 子 湯 白 朮 附 子 湯 甘 草 附 子 湯 白 虎 加 人 參 湯 一 物 瓜 蒂 湯 百 合 狐 惑 陰 陽 毒 病 脈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Abstract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脈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 熱自 發, 陰弱者, 汗自出,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發

More information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585 从 伤寒论 以知为度 谈仲景对用药药量的宏观把握 陈琳王敏李宇航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 以知为度 一词出自 伤寒论, 是以用药见效为尺度来控制总体给药量的一种方法 临证所见, 病情有轻重 药物有厚薄 人体耐受度也有差异, 所以用药剂量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以患者服药后确切反应为基础, 从宏观把握用药剂量, 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仲景十分重视对患者服药后出现不同反应的观察,

More information

很多人認為... 西醫治標, 中醫治本 急症重症找西醫控制病情, 慢性病找中醫慢慢調理, 改善體質 西醫救急, 中醫養生 Truth or Myth?

很多人認為... 西醫治標, 中醫治本 急症重症找西醫控制病情, 慢性病找中醫慢慢調理, 改善體質 西醫救急, 中醫養生 Truth or Myth?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很多人認為... 西醫治標, 中醫治本 急症重症找西醫控制病情, 慢性病找中醫慢慢調理, 改善體質 西醫救急, 中醫養生 Truth or Myth? 急性盲腸炎 女, 華人,25 歲 右下腹盲腸位置劇痛, 痛到幾乎說不出話來, 四肢冰冷, 身體冒冷汗 服用科學中藥 : 大黃牡丹湯加減 第一組穴位 : 闌尾穴 天樞 關元, 留針約 10 分鐘, 病人感覺疼痛開始減輕

More information

概述 概念 肺痿 : 肺气痿弱不振, 主症为多唾浊沫 短 气的慢性虚弱疾患 肺不伤则不痿 肺痈 : 感受风邪热毒, 肺生痈脓, 主症为 咳嗽 胸痛 咯吐腥臭脓痰的疾病 咳嗽上气 : 咳嗽 痰多 气喘 但坐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 ( 第 条称其为 " 肺胀 ") 2

概述 概念 肺痿 : 肺气痿弱不振, 主症为多唾浊沫 短 气的慢性虚弱疾患 肺不伤则不痿 肺痈 : 感受风邪热毒, 肺生痈脓, 主症为 咳嗽 胸痛 咯吐腥臭脓痰的疾病 咳嗽上气 : 咳嗽 痰多 气喘 但坐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 ( 第 条称其为  肺胀 ) 2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并治第七 1 概述 概念 肺痿 : 肺气痿弱不振, 主症为多唾浊沫 短 气的慢性虚弱疾患 肺不伤则不痿 肺痈 : 感受风邪热毒, 肺生痈脓, 主症为 咳嗽 胸痛 咯吐腥臭脓痰的疾病 咳嗽上气 : 咳嗽 痰多 气喘 但坐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 ( 第 13 14 条称其为 " 肺胀 ") 2 概述 合篇意义 a. 病位 : 肺 b. 症状 : 咳嗽 咯痰 气喘 c. 病因 : 内伤自病,

More information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Edema) 概述 水就是有形之水, 水为阴邪, 其气为寒, 所以水气发病, 既有水的为害, 也有寒气的影响, 故称为水气病 水由饮入, 饮水之后, 代谢不良, 不能化成津液, 反而凝聚成饮 成痰 因此, 水气病也包括了一些痰饮之病 刘渡舟 水气病是由肺 脾 肾功能失调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的一类病证, 以水肿 小便不利及脉沉为主要脉证 本篇把水气病分为四类, 即风水 皮水 正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人參養榮湯.doc

Microsoft Word - 6-人參養榮湯.doc 138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2) 人參養榮湯的文獻回顧 林高士 1 陳光偉 2 陳金順 1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 2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 3 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 3 摘要 人參養榮湯為氣血雙補之劑, 日本人對其推崇有至, 近因慢性病日益增多, 使用上機會增多, 故將文獻整理以饗同好 關鍵詞 : 人參養榮湯 補養氣血劑 貧血 男子不育症 腹膜透析 本文 醫方集解中將其歸於補益劑亦歸入補血劑中,

More information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 熊興江1 何慶勇2 湯艷莉2 指導:王階1 (1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 熊興江1  何慶勇2  湯艷莉2  指導:王階1 (1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熊興江 1 何慶勇 2 湯艷莉 2 指導 : 王階 1 (1.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北京 100053; 2.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摘要 在方証對應原則指導下, 運用四逆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潰瘍, 桂枝加白朮附子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桃核承氣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混合痔, 發現不拘泥於現代醫學病名診斷, 有是証則用是方, 無不效如桴鼓

More information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醫方集解 清汪昂 内容 醫方集解... 1 自序... 19 凡例... 20 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 21 六味地黃丸... 22 七寶美髯丹... 24 還少丹... 24 黑地黃丸... 25 虎潛丸... 25 天真丸... 25 三才封髓丹... 26 大造丸... 26 補天丸... 26 人參固本丸... 27 參乳丸... 27 天王補心丹... 27 孔聖枕中丹... 28 大補陰丸...

More information

嘉義榮民醫院普通餐表格

嘉義榮民醫院普通餐表格 99 嘉 義 榮 民 醫 院 治 療 p9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早 熱 量 518 卡 早 熱 量 518 卡 早

More information

感 冒 治 症 簡 易 圖 表 ( 二 ) 咳 嗽 咳 嗽 ( 可 兼 有 發 燒 ) 喉 嚨 痛 喉 嚨 痛 ( 可 兼 有 發 燒 ) 有 汗 無 汗 有 汗 無 汗 黃 痰 白 痰 黃 痰 白 痰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麻 杏 甘 石

感 冒 治 症 簡 易 圖 表 ( 二 ) 咳 嗽 咳 嗽 ( 可 兼 有 發 燒 ) 喉 嚨 痛 喉 嚨 痛 ( 可 兼 有 發 燒 ) 有 汗 無 汗 有 汗 無 汗 黃 痰 白 痰 黃 痰 白 痰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麻 杏 甘 石 感 冒 治 症 簡 易 圖 表 ( 一 ) 發 發 燒 燒 腸 胃 型 感 冒 上 吐 下 瀉 有 汗 無 汗 女 子 經 期 感 冒 or 忽 冷 忽 熱 + 噁 心 咳 嗽 無 咳 嗽 咳 嗽 無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白 痰 白 鼻 涕 黃 痰 黃 鼻 涕 白 痰 白 鼻 涕 五 苓 散 麻 杏 甘 石 湯 桂 枝 湯 + 厚 朴 + 杏 仁 桂 枝 湯 + 葛 根 桂 枝 湯 大 青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 德山 "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 德山 "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 德山 "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 德山 "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德山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德山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德山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德山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1 A035903 " 科達 " 丹參濃縮細粒 2 A035916 " 科達 " 天花粉濃縮細粒 3 A041703 " 科達 " 骨碎補濃縮細粒 4 A041704 " 科達 " 紫菀濃縮細粒 5 A044982 " 科達 " 大棗濃縮細粒 6 A043287 萬國 龍膽草濃縮細粒 7 A047452

More information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基本結構 21 方劑組成的變化 22 第六章 劑型 24 第七章 方劑的應用 28 方劑臨床運用的通則

More information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2 3-4 5-6 7-10 11-12 13-31 32-40 41-42 43 44-45 46 47-48 49-132 133 134 公司資料 02 年 公司 44 9 C D MUFG Fund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The Belvedere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病源論 云..婦人面上黑子者, 風邪搏血氣變化所生 如意方 去黑子方.. 烏賊魚骨細辛栝蔞乾薑蜀椒 分等, 苦酒漬三日, 牛髓一斤煎黃色, 絞以裝面, 令白悅, 去黑子 ( 面黑子 方詳在上帙四卷 ) 治婦人妒乳方第四 病源論 云..婦人妒乳者, 由新產後, 兒未飲之, 或飲不能泄, 或新斷兒乳,

病源論 云..婦人面上黑子者, 風邪搏血氣變化所生 如意方 去黑子方.. 烏賊魚骨細辛栝蔞乾薑蜀椒 分等, 苦酒漬三日, 牛髓一斤煎黃色, 絞以裝面, 令白悅, 去黑子 ( 面黑子 方詳在上帙四卷 ) 治婦人妒乳方第四 病源論 云..婦人妒乳者, 由新產後, 兒未飲之, 或飲不能泄, 或新斷兒乳, 醫心方 日本 丹波康賴 卷第二十一 治婦人諸病所由第一 千金方 云..論曰..夫婦人所以有別方者, 以其血氣不調, 胎妊產生, 崩傷 之異故也 所以婦人之病, 比之男子十倍難療 若四時節氣為病, 虛實冷熱為患者, 與丈夫同也 唯懷胎妊挾病者, 避其毒藥耳 又云..女人嗜欲多於丈夫, 感病則倍於男子, 加以慈戀 愛憎 嫉妒 憂恚 深著堅牢, 情不自抑, 所以為病根深, 療之難瘥 故傅母之徒亦不可不學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ocf.berkeley.edu/~darvard/CMBook3.htm

http://www.ocf.berkeley.edu/~darvard/CMBook3.htm Page 1 of 117 傷 寒 論 原 文 上 編 辨 太 陽 病 脈 證 并 治 桂 枝 湯 方 桂 枝 加 葛 根 湯 方 桂 枝 加 厚 朴 杏 子 湯 方 桂 枝 加 附 子 湯 方 桂 枝 去 芍 藥 湯 方 桂 枝 去 芍 藥 加 附 子 湯 方 桂 枝 加 芍 藥 生 薑 各 一 兩 人 參 三 兩 新 加 湯 方 麻 黃 湯 方 葛 根 湯 方 葛 根 加 半 夏 湯 方 大 青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25. 大腹水病 心腹症堅 心腹寒冷食飲積聚結癖 胸膈上痰 胸痺痛 胃反嘔 黃膽諸黃 腰脅痛 虛損羸瘦 脾胃虛弱 絕糧失食飢憊欲死 084

25. 大腹水病 心腹症堅 心腹寒冷食飲積聚結癖 胸膈上痰 胸痺痛 胃反嘔 黃膽諸黃 腰脅痛 虛損羸瘦 脾胃虛弱 絕糧失食飢憊欲死 084 肘後備急方索引 ( 東晉葛洪 ) 序 003 卷一 006 1. 中惡死 006 2. 尸蹶 008 3. 客忤 009 4. 鬼擊 010 5. 魘寐不寤 011 6. 亓尸 012 7. 尸注鬼注 014 8. 心痛 015 9. 腹痛 018 10. 心腹俱痛 019 11. 心腹煩滿 020 卷二 021 12. 霍亂 021 13. 傷寒時氣溫病 026 14. 時氣病起諸勞複 034 15.

More information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周世印教授臨證經方應用經驗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ou Shiyi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formulae 王雪梅 * 指導 : 周世印 WANG Xuemei, ZHOU Shiyin (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 ) Email: xuemeiwxm@163.com 13838003979 周世印 (193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103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5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複選作答者,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Pulmonary Asthenla,Pulmonary Abscess, Cough and Inspiratory Dyspnea) 肺痿 肺痿主要是肺气痿弱不振, 多是由于某些其他疾病耗伤了肺中的津液, 或者误治以后耗伤了肺中的津液造成, 此病主要症状就是咳吐浊唾涎沫, 即咳嗽和吐粘稠的痰 其病机大致上可分为两种, 一为虚热, 一为虚寒 虚热 主要指上焦肺有热,

More information

二十二劃 二十三劃 二十四劃 二十五劃 一劃 劑名出處成份功用 養陰柔肝 一貫煎 柳州醫話 沙參 麥冬 生地 枸杞 當歸 川楝子 適應症 :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高血壓 糖尿病 肋間神經痛 胸膜炎 膽囊炎 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 者 苦參 黃

二十二劃 二十三劃 二十四劃 二十五劃 一劃 劑名出處成份功用 養陰柔肝 一貫煎 柳州醫話 沙參 麥冬 生地 枸杞 當歸 川楝子 適應症 :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高血壓 糖尿病 肋間神經痛 胸膜炎 膽囊炎 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 者 苦參 黃 方劑索引 内容 方劑索引... 1 一劃... 2 二劃... 2 三劃... 6 四劃... 11 五劃... 17 六劃... 23 七劃... 26 八劃... 28 九劃... 32 十劃... 36 十一劃... 42 十二劃... 49 十三劃... 55 十四劃... 58 十五劃... 60 十六劃... 62 十七劃... 63 十八劃... 64 十九劃... 65 二十劃...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 桂枝湯 > 富含致發炎物質感冒不 可亂服 主講者 : 廖桂聲 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 桂枝湯 > 有其特定的煎服法, 特別在治療典型的中風表虛證時, 應遵循原著 方後注 " 要求 如服藥後 須臾 "( 約 40 餘分鐘 ) 需啜熱稀粥以助藥力, 並要 溫覆 "( 加蓋衣被 ) 以助發汗 其他還有服藥次數和時間 藥後忌口等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 桂枝湯 > 是張仲景

More information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014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 3 5 12 22 34 38 40 41 42 43 44 46 102 公司資料 2 公司 股份 Royal Bank of Canada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4th Floor, Royal Bank House 24 Shedden Road, George Town

More information

幈 幈 讝 1) 讝 ( 섬 ) 병에걸리거나꿈속에서헛소리를하는것이다. 한편, 譫은병에걸려서헛소리를하는것으로, 2 글자는다르지만뜻은같다. 따라서이를譫으로번역하였다. 2) 䭇 ( 열 ) 噎 ( 일, 목매임 ) 의異體字이다. 氣結이食道를막아서음식물을삼키기힘든證이다. 3) 謦 ( 경 ) 說文解字 言部 에서는 기침이다 고하였다. 4) 啘 ( 완 ) 乾嘔를말한다.

More information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JT 叔叔 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1 麻黃於方劑中的數學原則 本文為 JT 叔叔投稿於香港 MM 雜誌之舊文 麻黃, 所謂 標熱本寒 之藥也, 其形中空如管, 能從骨 從血脈中把陽氣發出來驅散寒邪, 能祛邪, 但人會虛 張仲景書中的藥的走法, 有 與皮表平行 的藥, 有 與皮表垂直 的藥, 代表性藥味, 例如麻黃是垂直皮表發汗的, 柴胡是平行的 ( 走少陽區 ), 二藥王不見王 在柴胡劑中, 枳實可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1µÇµÛ´öªv´H·Ã«¬¸yµh_ªLÚ{²Þ__p.87-93_.doc

Microsoft Word - A1µÇµÛ´öªv´H·Ã«¬¸yµh_ªLÚ{²Þ__p.87-93_.doc 腎著湯 治寒溼型腰痛臨床心得 87 腎著湯 治寒溼型腰痛臨床心得 林琬翎 何廷俊 衛生署基隆醫院中醫科 摘要 腰痛是十分惱人也常見的疾患, 臨床上需辨別虛 實 寒 熱, 及外感 內傷來給予治療 本篇所應用的腎著湯 ( 甘薑苓朮湯 ) 出自 金匱 五臟風寒積聚篇, 現代文獻記載用來治療寒濕型腰痛多有顯著療效 基隆地區氣候較寒濕, 臨床上遇到許多下背痛患者, 天冷下雨即誘發或加劇 本篇以臨床病案觀察應用腎著湯加減治療腰痛效果顯著,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麻黃與含麻黃方劑治療鼻病之臨床應用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王芬郁 賴建璋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盧政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炳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壹 前言麻黃在中醫藥中的應用雖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根據古書的記載 : 麻黃具有發汗, 平喘的功效, 例如麻黃湯或麻黃附辛湯, 都是古代醫書傷寒論所記載著名的方劑 麻黃是一味常用中藥, 臨床應用較廣, 明朝李時珍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武將傷寒論注合集 ( 至少陰一半 ) 生 / 病理學結合部分為紅字 20141118 孫宗鼎 開傷寒之方, 貴在藥理 歸經 辨証 脈理, 時想仲景開方藥物以不超 10 味藥 有時忖之, 未達其意, 慚愧, 故下方以一個處方加減, 方是仲景之意 昔日跟傷寒老師學習, 有言日后可能已無前人之德也, 甚表認同 誤治之法, 層出不窮, 我輩亦將淪陷矣 不知要增若干業障, 我亦要警惕之 假借仲景之名, 行非仲景之法,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單 藥效分類 基準方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A034051 " 仙豐 " 香砂六君子湯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濃縮散劑濃縮散澳製藥廠 消導之劑 香砂六君子 及變更 A034052 " 仙豐 " 葛根湯濃縮散濃縮散劑 發表之劑 葛根湯 及變更 A034053 " 仙豐 " 十神湯濃縮散濃縮散劑 發表之劑 十神湯 A034054 " 仙豐 " 補中益氣湯濃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濃縮散劑縮散澳製藥廠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EB867A4E8A662B87EBD46AA76C0F8A4A4AABAC0B3A5CEA94DC5E9B77C2E646F6378>

<4D F736F F D EB867A4E8A662B87EBD46AA76C0F8A4A4AABAC0B3A5CEA94DC5E9B77C2E646F6378> 經方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和體會 Application and insights of classical formula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程劍華 CHENG Jianhua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 ) [ 摘要 ] 傷寒雜病論 是漢前經方治療疾病有效的臨床經驗總結, 系統論述了外感急性病的辯證論治規律, 也系統論述了常見病 多發病的辯證論治規律,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40A8FDA46AB6C0AEF0A6BAA657C2E52E646F63>

<4D F736F F D20A440A8FDA46AB6C0AEF0A6BAA657C2E52E646F63> 一味大黃氣死名醫 < 下瘀血湯方 > 中破癥化瘀腫瘤的藥, 不是 < 蟅蟲 > 更不是 < 桃仁 > 而是 < 大黃 > 主講者 : 廖桂聲中西醫師廖桂聲中醫診所 www.lkscmc.com.tw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實際上惡性化相當罕見, 而診斷必須符合三要件 : 卵巢必須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必須是腺角化癌 發現由良性變惡性的轉化過程 子宮內膜異位腫瘤, 轉變的惡性癌, 大多為腺角化癌,

More information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3633 ZHONGYU GAS HOLDINGS LIMITED www.zhongyugas.com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14 Annual 年 Report 報 年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102 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師中醫師考試分試考試 中醫師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 特種考試聽力師 牙體技術人員考試 102 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法醫師 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 牙體技術師考試試題 代號 :4103 頁次 :6-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臨床醫學 ( 包括傷寒論 ( 學 ) 溫病學 金匱要略 中醫證治學 中醫診斷學

More information

薑 50 玉 51 玉 51 玉 52 玉 頭 53 蟲 54 開 胃 消 滯 麥 芽 56 海 帶 蘋 56 番 茄 鈴 薯 57 菇 鴿 57 粉 葛 58 霸 王 59 枝 脷 60 61 無 61 胡 椒 筒 62 63 扁 63 64 黃 65 65 66 67 鯇 尾 67 橫 脷 68

薑 50 玉 51 玉 51 玉 52 玉 頭 53 蟲 54 開 胃 消 滯 麥 芽 56 海 帶 蘋 56 番 茄 鈴 薯 57 菇 鴿 57 粉 葛 58 霸 王 59 枝 脷 60 61 無 61 胡 椒 筒 62 63 扁 63 64 黃 65 65 66 67 鯇 尾 67 橫 脷 68 序 2 煲 火 8 常 用 原 材 料 處 理 方 法 10 家 庭 常 備 搭 料 12 常 用 煲 食 材 養 功 效 14 赤 小 18 鯉 19 薏 20 黃 雲 20 21 掌 薏 21 蒼 朮 22 綿 茵 蜜 23 扁 肚 24 五 指 毛 25 五 指 毛 25 粉 葛 赤 小 扁 26 五 指 毛 母 粟 27 五 指 毛 眉 腳 28 五 指 毛 28 29 蟲 29 粟 30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病至陽明階段, 病邪有向裏發展的趨勢, 機體的反應表現著異常亢奮, 形成了熱性病的極峰期 此時病人表證已罷, 裏熱卻非常熾盛, 病人出現了身體壯熱 自汗出, 不怕冷反怕熱 脈象洪大有力等證狀 陽明病有經證和腑證的分別 經證有大熱大渴 脈洪大 自汗出 口渴 心煩等證狀 ; 腑證有腹滿 便閉 潮熱, 手足濈然汗出等證狀 而可以提供一個關於陽明病的現象 而陽明病其本質有三大特點 : 1 陽明之為病, 胃家實是也

More information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200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7:13(3) 胃脘痛辨證論治 江裕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 摘要 胃脘痛又稱胃痛, 係以胃脘部 ( 心窩處 ) 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要症狀 肝主情志, 與壓力息息相關, 故 肝氣犯胃 是胃脘痛最常見的病機, 情緒因素是導致胃脘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放鬆 減壓 精神調攝很重要 脊椎筋骨錯縫, 亦可能導致胃脘痛, 故平時鍛鍊身體筋骨, 俾利骨架的自然平衡發展, 亦不容忽視

More information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回顧之前的講課 How to apply TCM Food Therapy 中醫食療的應用 中醫的根本是中國哲學與臨床實踐 中醫的五藏不是實際的器官而是五行的代表 和諧與動態平衡是中醫治療的目標 Review of previous l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medical system based o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從名醫案例分析看癌症的中醫治療 Chao-Cheng Yeh, Ph.D., L.Ac 12/01/2017 倪海廈醫師醫案 倪海廈 ( 1954 年 - 2012 年 1 月 31 日 ), 美國中醫師, 生於台灣, 籍貫浙江瑞安, 具有美國與中華民國雙國籍, 在美國創辦漢唐中醫診所, 曾任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博士指導教授與美國漢唐中醫學院院長 除了中醫之外, 他也擅長命理 占卜 風水等, 曾以化名梵宇龍授課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Jaundice) 概述 黄疸之名, 首见于 素问 平人气象论 素问 平人气象论 溺黄赤, 安卧者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 灵枢 论疾诊尺篇 身痛而面色微黄, 齿垢黄, 爪甲上黄, 黄疸也 黄疸,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黄疸 : 是指以发黄为特点的病证 狭义黄疸 : 以身黄 目黄 小便黄为主证, 以目睛黄染为特点 病因 黄疸病的病因是外感湿邪, 内伤饮食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解表劑 瀉下劑 消導化積劑 解表劑 治法與方劑 靈樞 本臟論 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者也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故善治者, 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 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 感則害人五臟, 水穀之寒熱, 感則害于六腑, 地之濕氣, 感則害皮肉筋脈 治法與方劑 素問 三部九侯論 岐伯曰 :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以調其氣之虛實,

More information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Jing, Humidity and Ye Disease) 痉病邪在筋脉, 是由外感风寒 津液不足 筋脉失养所致的, 以项背强急 口噤不开,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 湿病邪在肌肉关节, 是由于感受外湿并兼夹风寒引起的以发热身重, 骨节疼烦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 暍病即伤暑, 以发热身重 汗出烦渴 少气脉虚为主症的疾病 一 痉病 ( 一 ) 病因病机 ( 误治成痉 ):(4

More information

El Camino Food and Medicine 1r.pptx

El Camino Food and Medicine 1r.pptx Food as Medicine a TCM Perspective 藥食同源 -- 中醫的飲食觀 What should we have for dinner? When you can eat just about anything nature (or the supermarket) has to offer, deciding what you should eat will inevitably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名稱 名 稱 材 料 作 法 魚 香 茄 子 茄 子 1 斤 絞 肉 4 兩 紅 辣 椒 1 條 (1) 辣 豆 瓣 醬 1 湯 匙, 蔥 末 2 湯 匙, 薑 蒜 末 各 1 湯 匙 (2) 酒 醬 油 糖 醋 各 1 茶 匙, 鹽 1/2 茶 匙, 味 素 1/4 茶 匙 (3) 太 白 粉 1 茶 匙 茄 子 洗 淨 後 對 切, 再 刀 刻 麟 片 狀 後 切 長 段, 紅 辣 椒 斜 切 熱 油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