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菩薩 開敷覺菩薩 普照三世覺菩薩 廣嚴覺菩薩 普觀覺菩薩 法界光明覺菩薩 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 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具無礙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大覺菩薩 開敷覺菩薩 普照三世覺菩薩 廣嚴覺菩薩 普觀覺菩薩 法界光明覺菩薩 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 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具無礙"

Transcription

1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四十華嚴 )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室羅筏城 逝多林 給孤獨園 大莊嚴重閣 與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俱 普賢菩薩摩訶薩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而為上首 其名曰智慧勝智菩薩 普賢勝智菩薩 無著勝智菩薩 華勝智菩薩 日勝智菩薩 月勝智菩薩 無垢勝智菩薩 金剛勝智菩薩 無塵勞勝智菩薩 毘盧遮那勝智菩薩 星宿幢菩薩 須彌幢菩薩 寶勝幢菩薩 無礙幢菩薩 華幢菩薩 無垢幢菩薩 日幢菩薩 妙幢菩薩 離塵幢菩薩 毘盧遮那幢菩薩 地威德光菩薩 寶威德光菩薩 大威光菩薩 金剛智光菩薩 無垢光菩薩 法日光菩薩 福山光菩薩 智焰光菩薩 普賢吉祥光菩薩 普賢焰光菩薩 地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 蓮華藏菩薩 寶藏菩薩 日藏菩薩 淨德藏菩薩 法海藏菩薩 毘盧遮那藏菩薩 臍藏菩薩 蓮華吉祥藏菩薩 妙眼菩薩 清淨眼菩薩 無垢眼菩薩 無著眼菩薩 普見眼菩薩 妙觀眼菩薩 青蓮華眼菩薩 金剛眼菩薩 寶眼菩薩 虛空眼菩薩 普眼菩薩 天冠菩薩 遍照法界摩尼智冠菩薩 道場冠菩薩 光明遍照十方冠菩薩 諸佛所讚冠菩薩 超諸世間冠菩薩 光明普照冠菩薩 無能勝冠菩薩 持諸如來師子座冠菩薩 大光普照法界虛空冠菩薩 梵王髻菩薩 釋主髻菩薩 一切諸佛變化差別光明髻菩薩 真實菩提場髻菩薩 一切願海聲摩尼王髻菩薩 出生大捨諸佛圓光摩尼王髻菩薩 現等虛空界一切寶蓋摩尼王髻菩薩 現一切佛神通光幢網垂覆摩尼王髻菩薩 出一切佛大法輪聲髻菩薩 大福圓滿名字音聲髻菩薩 大焰光菩薩 無垢焰光菩薩 離垢威德焰光菩薩 寶焰光菩薩 星宿焰光菩薩 法焰光菩薩 寂焰光菩薩 日焰光菩薩 神通焰光菩薩 天焰光菩薩 福聚菩薩 智聚菩薩 法聚菩薩 神通聚菩薩 光焰聚菩薩 華聚菩薩 菩提聚菩薩 梵聚菩薩 一切眾生光聚菩薩 摩尼寶聚菩薩 梵聲菩薩 大海聲菩薩 大地吼聲菩薩 世主聲菩薩 山王自在聲菩薩 遍滿一切法界聲菩薩 一切法海潮聲菩薩 摧破一切魔力聲菩薩 大悲雲雷教聲菩薩 速疾救護一切世間苦惱聲菩薩 法出生菩薩 勝出生菩薩 智出生菩薩 福德須彌出生菩薩 最勝功德寶王出生菩薩 名稱出生菩薩 普賢光出生菩薩 大悲出生菩薩 智聚出生菩薩 如來種姓出生菩薩 光吉祥菩薩 最勝吉祥菩薩 正勇出生吉祥菩薩 毘盧遮那吉祥菩薩 蓮華吉祥菩薩 月吉祥菩薩 虛空吉祥菩薩 寶吉祥菩薩 積吉祥菩薩 智慧吉祥菩薩 山自在王菩薩 法自在王菩薩 世自在王菩薩 梵自在王菩薩 數自在王菩薩 龍自在王菩薩 寂靜自在王菩薩 不動自在王菩薩 威力自在王菩薩 最勝自在王菩薩 最寂音菩薩 無等音菩薩 地震音菩薩 大海潮音菩薩 大雲雷音菩薩 法光音菩薩 虛空音菩薩 一切眾生廣大善根音菩薩 演昔大願音菩薩 降魔王眾音菩薩 寶覺菩薩 須彌覺菩薩 虛空覺菩薩 無垢覺菩薩 無著覺菩薩 廣

2 大覺菩薩 開敷覺菩薩 普照三世覺菩薩 廣嚴覺菩薩 普觀覺菩薩 法界光明覺菩薩 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 一切皆從普賢菩薩 行願所生 所行無礙 普遍一切諸佛剎故 現身無量 親近一切諸如來故 離諸蓋障 如淨月輪 普現一切佛神變故 得現覺智 悉見諸佛所現自在神通境故 得無量明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具無礙解 以清淨辯 於無量劫 說佛功德 無窮盡故 住最勝智 猶若虛空 所行清淨 無染著故 無所依止 隨諸眾生心之所樂 現色身故 離諸翳障 了知眾生我人壽者 皆非有故 智慧普遍 猶如虛空 以大光網 照法界故復與五百聲聞眾俱 其諸聲聞 有大威德 悉覺真諦 皆證實際 深入法性 永出有海 依於如來虛空境界 離結使縛 不著依處 其心寂靜 猶如虛空 於諸佛所 永斷疑惑 於佛智海 深信趣入復與無量諸世主俱 已曾供養無量諸佛 常勤利樂一切眾生 與諸眾生 為不請友 常勤守護無歸向者 不捨世間 入殊勝智 從諸佛教境界而生 護持如來所有正法 起大誓願 不斷佛種 從行願力 生如來家 專求如來一切智智時諸菩薩 及大聲聞 世間諸王 并其眷屬 咸作是念 如來境界 如來智行 如來神通 如來力如來無畏 如來三昧 如來所住 如來最勝 如來身 如來智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 無能通達 無能趣入 無能信解 無能遍知 無能分別 無能思惟 無能觀察 無能揀擇 無能開示 無有能令眾生悟入 唯除諸佛加被之力 佛神通力 佛威德力 佛本願力 及自宿世善根之力 親近善友力 深淨信解力 廣大志樂力 趣向菩提清淨心力 求一切智廣大行願力 唯願世尊 以方便力 隨順我等 及諸眾生 種種心量 種種信解 種種智慧 種種言辭 種種名字 種種證得 種種地位 種種根清淨 種種意方便 種種心境界 種種依止 如來功德 隨能聽受 諸所說法 顯示如來往昔趣求一切智道 往昔所起菩薩大願 往昔所淨諸波羅蜜 往昔所證諸菩薩地 往昔圓滿諸菩薩行 往昔所乘智莊嚴道 往昔所行諸清淨道 往昔出離殊勝法海 往昔所起遊戲神通大莊嚴海 往昔所集無量本事相應行海 及遍顯示如來現前成正覺門神通智海 如來自在轉法輪海 如來神通淨佛剎海 如來調伏一切眾生巧方便海 如來開示一切智城 如來顯示諸眾生道 如來善入一切眾生生死之處 如來普為一切眾生最上福田 如來普為一切眾生說施功德 如來所記一切眾生種種心行 如來普為一切眾生演說教誡 如來能以三昧神通 現眾影像 如是等法 唯垂大悲 普為開演爾時世尊 知諸菩薩一切大眾心之所念 大悲為身 大悲為門 大悲為首 以大悲法 而為方便 充滿虛空 遍周法界 入於師子頻申三昧 入三昧已 一切世間 普皆嚴淨 于時此大莊嚴樓閣 忽然之間 高廣嚴麗 遍周法界 金剛為地 眾寶嚴飾 如意寶網 無能勝幢 列布其中 無數寶華 及眾摩尼 普散其上 一切寶聚 處處盈滿 毘琉璃寶 以為其柱 光明照世 摩尼寶王 以用莊嚴 閻浮檀金 及諸摩尼 周遍嚴飾 一切眾寶 門闥窗牖 含輝交映 相望間列 階墀軒檻 一切皆以妙寶莊嚴 奇形異像 如諸世主 一切眾生種種相海 摩尼寶網以覆其上 於諸門側悉建幢幡 一一嚴事 各各流光 遍周法界 於樓

3 閣外 階砌欄楯 其數無量 不可稱說 靡不咸以摩尼所成 眾雜妙寶 周遍校飾 爾時復以佛神力故 令逝多林忽然廣博 與不可說佛剎 極微塵數諸佛世界 其量正等 一切妙寶 間錯莊嚴 以不可說寶 莊嚴其地 無數摩尼寶 以為垣牆 寶多羅樹莊嚴 行列其間 復有無量香河 香水盈滿 湍激洄澓 一切寶華 隨流右轉 演出一切佛法音聲 不思議寶 芬陀利華 菡萏芬敷 一切妙寶 波頭摩華 鮮榮布濩 不思議數妙寶華樹 高顯榮茂 列植其岸 不思議數種種雜寶 臺榭樓觀 於其岸上 次第行列 摩尼寶網之所彌覆 阿僧祇摩尼寶 放大光明 阿僧祇眾雜妙寶 莊嚴其地 蘊眾香藏 騰出香雲 香氣氛氳 普熏法界 復建無量種種寶幢 所謂無量寶香幢 無量寶衣幢 無量寶幡幢 無量寶繒幢 無量寶華幢 無量寶瓔珞幢 無量寶鬘幢 無量寶鈴幢 無量威德寶網幢 無量摩尼寶王傘蓋幢 無量光明普照摩尼王幢 無量出一切如來名號圓滿音聲摩尼王幢 無量師子遊步摩尼王幢 無量說一切如來本事相應行海摩尼王幢 無量普現法界差別影像摩尼王幢 如是一切諸妙寶幢 周遍十方 處處嚴飾 爾時逝多林上虛空之中 有不思議天寶宮殿諸樓閣雲 復有無數香樹雲 不可說須彌山雲 不可說妓樂雲 出美妙音 歌讚如來 不可說寶蓮華雲 遍覆莊嚴 不可說寶師子座雲 敷以天衣 菩薩坐上 歎佛功德 不可說天王形像摩尼寶雲 不可說白真珠雲 不可說赤真珠寶樓閣雲 遍覆莊嚴 不可說一切堅固金剛珠雲 雨莊嚴具 如是一切寶莊嚴雲 皆悉盡於虛空法界 周遍嚴飾 何以故 如來所種清淨善根 不思議故 如來所成白淨法聚 不思議故 如來威力 祕密加持 不思議故 如來神變 能以一身 普遍一切諸佛世界 不思議故 如來能以神力 普令十方一切諸佛 及佛國土 皆入其身 不思議故 如來能於一極微塵中 普現一切差別世界 不思議故 如來能於一一毛端 現過去際一切諸佛 出興次第 不思議故 如來能於一一毛孔 放大光明 一一光明 悉能顯照一切世界 不思議故 如來能於一一毛孔 出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變化雲 充滿一切諸佛剎土 不思議故 如來能於一一毛孔 普現十方一切世界成住壞劫 不思議故 如於此逝多林給孤獨園 見佛國土清淨莊嚴 如是十方盡法界虛空界 一切世界 亦如是見 所謂見如來身遍逝多林 菩薩眾會 各各圓滿 見普雨一切莊嚴具雲莊嚴建立 見普雨一切寶威力光明雲 照曜法界 見普雨一切摩尼寶雲 周遍莊嚴 見普雨一切莊嚴蓋雲 覆一切剎 見普雨一切天身變化雲 皆妙嚴飾 見普雨一切華樹雲 其華開敷猶如海藏 見普雨一切繒綵雲 盤旋宛轉 見普雨一切衣服雲 繽紛而下 見普雨一切華鬘瓔珞雲 相續不絕 見普雨一切燒香雲 其形旋轉如眾生身 見普雨一切妙寶華網雲 周遍莊嚴相續不斷 見普雨一切末香雲香氣周流彌布十方 見普雨一切眾寶幢幡雲 天女執持周旋空界 見普雨一切寶蓋雲 其蓋周圓眾寶所成 微妙蓮華莊嚴其上 流出樂音聲聞法界 見普雨一切寶師子座雲 如諸眾生所有形像 雜寶鬘網瓔珞莊嚴爾時毘盧遮那如來 住此師子頻申三昧 即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金沙燈雲幢 佛號毘盧遮那吉祥威德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毘盧遮那焰願藏光明 與不可說佛剎 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4 受彼佛教 從彼佛土道場眾海 而來向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佛所 悉以神力 出興種種諸供養雲 所謂天華雲 天香雲 天寶蓮華雲 天鬘雲 天寶雲 天瓔珞環釧雲 天寶蓋雲 天妙衣雲 天寶幢幡雲 天一切妙寶莊嚴具雲 皆悉充滿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東方 化作寶莊嚴樓閣 摩尼寶網彌覆其上 於樓閣中 化作光照十方摩尼寶王大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大如意摩尼寶網 羅覆其身 南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金剛海藏 佛號普光遍照吉祥藏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難摧伏速疾精進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悉以神力 齎持種種微妙寶鬘 諸供養具交絡莊嚴 所謂持一切妙寶香華鬘 持一切妙寶輪網鬘 持一切寶華瓔珞鬘 持一切金剛寶瓔珞鬘 持一切摩尼寶網鬘 持一切諸寶繒綵鬘 持一切寶形像瓔珞鬘 持一切出現吉祥光摩尼寶瓔珞鬘 持一切毘盧遮那摩尼莊嚴寶網鬘 持一切師子遊步摩尼寶瓔珞網鬘 悉以神力 充滿一切諸世界海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南方 化作毘盧遮那眾寶莊嚴勝妙樓閣 摩尼寶網 彌覆其上 於樓閣中 化作普照十方摩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天拘蘇摩妙寶華網 羅覆其身 西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須彌山幢毘盧遮那摩尼寶燈 佛號法界智燈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普遍出生吉祥威德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悉以神力 出興種種須彌山雲 所謂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色幢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色塗香燒香末香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色金光莊嚴摩尼寶王眾妙資具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焰光圓滿莊嚴星宿幢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妙色金剛月藏摩尼寶王莊嚴境界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光明普照法界閻浮檀金摩尼王幢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法界差別光明普照一切摩尼王幢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差別相好摩尼寶王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本所修行諸菩薩行本事因緣相應行海微妙音聲摩尼王幢須彌山雲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遍坐道場摩尼寶王須彌山雲 一一充滿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西方 化作一切香王樓閣真珠寶網 彌覆其上 於樓閣中 化作種種因陀羅差別光幢摩尼寶王妙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冠以如意摩尼寶冠 以妙色差別摩尼珠網 羅覆其身 北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寶衣光焰幢 佛號吉祥大光明遍照一切虛空法界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無礙吉祥勝藏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悉以神力 出興一切妙寶衣雲 周遍莊嚴 盡虛空界 所謂黃色光明摩尼寶王衣雲 種種香熏摩尼寶王衣雲 淨妙日幢摩尼寶王衣雲 金焰熾盛吉祥光照摩尼寶王衣雲 雜寶流光摩尼寶王衣雲 一切上妙星宿形像摩尼寶王衣雲 白玉光焰因陀羅網摩尼寶王衣雲 毘盧遮那殊勝赫奕吉祥光焰摩尼寶王衣雲 光照諸境能令十方一切法界皆出光明互相涉入毘盧遮那摩尼寶王衣雲 大海莊嚴摩尼寶王衣雲 如

5 是等雲 一一充滿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北方 化作大海出生摩尼寶王樓閣 及毘琉璃寶勝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星宿幢妙莊嚴藏摩尼寶王 為髻明珠 以師子遊步妙威德王摩尼寶網 羅覆其身 東北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一切大地王 佛號放寶光網遍照法界無相眼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妙變化遍法界願月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悉以神力 化作種種妙寶嚴飾諸樓閣雲 所謂現一切寶幢樓閣雲 現一切香王樓閣雲 現一切燒香樓閣雲 現一切白栴檀香樓閣雲 現一切拘蘇摩花樓閣雲 現一切摩尼寶王樓閣雲 現一切金剛寶王樓閣雲 現一切閻浮檀金樓閣雲 現一切繒綵衣服樓閣雲 現一切眾妙蓮華樓閣雲 如是等雲 一一彌覆 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東北方 化作一切法界門妙寶山峰摩尼寶王樓閣 及無比香王摩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冠以種種雜色摩尼寶王妙莊嚴 冠以拘蘇摩華如意寶網 羅覆其身 東南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香雲莊嚴幢 佛號龍自在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法慧光明威德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悉以神力 出興種種上妙寶色圓滿光明雲 所謂金色幢圓滿光明雲 無量寶色圓滿光明雲 如來頂髻色圓滿光明雲 如來眉間毫相色圓滿光明雲 種種寶色圓滿光明雲 蓮華藏色圓滿光明雲 寶樹垂枝色圓滿光明雲 摩尼寶王色圓滿光明雲 閻浮檀金色圓滿光明雲 日月星宿色圓滿光明雲 如是等雲 一一充滿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東南方 化作離垢摩尼拘蘇摩華毘盧遮那吉祥摩尼寶王樓閣 及金剛摩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眾寶光焰摩尼王網 羅覆其身 西南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日藏光明摩尼寶王 佛號普智光照法月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摧碎一切魔力智幢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於一切毛孔 出等虛空界種種焰雲 所謂拘蘇摩華寶焰雲 種種音樂寶焰雲 一切色寶焰雲 金剛寶焰雲 種種香熏眾寶衣焰雲 如龍電光寶焰雲 毘盧遮那摩尼寶焰雲 騰輝摩尼寶焰雲 吉祥熾盛光藏摩尼寶焰雲 等三世如來普光教海摩尼寶焰雲 如是等雲 一一皆從毛孔中出 遍虛空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西南方 化作一念普現十方法界種種光明摩尼寶王樓閣 及香焰燈光摩尼寶王勝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離垢藏摩尼寶王妙光明網 羅覆其身 西北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毘盧遮那願藏 佛號普光遍照須彌山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毘盧遮那願智星宿幢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於念念中 各於其身 一切相好 一切肢分 一切毛孔 一一皆出三世一切諸影像雲 所謂出一切如來影像雲 出一切菩薩影像雲 出一切如來眾會影像雲 出一切如來變化輪影像雲 出一切如來本事海相應身影像雲 出一切聲聞辟支佛影像雲 出一切如來菩提樹種種光色影像雲 出一切如來神通影像雲

6 出一切世主身影像雲 出一切清淨佛剎影像雲 念念出生如是等雲 一一充滿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西北方 化作普照十方毘盧遮那摩尼寶王莊嚴藏樓閣 及光明遍照一切世間摩尼寶王大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冠以普焰光明摩尼寶冠 以無能勝光明真珠網 羅覆其身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下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一切如來圓滿普焰光 佛號無著智星宿幢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破諸蓋障勇猛智自在王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從彼佛會 向如來所 悉以神力 於其身上一一毛孔 出演說種種法海妙音聲雲 所謂出演說一切法義眾生語言陀羅尼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三世菩薩修行方便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菩薩誓願方便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菩薩圓滿清淨波羅蜜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菩薩遍一切剎圓滿行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菩薩成滿種種神通輪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如來往詣道場破魔軍眾銷竭煩惱成等正覺神通輪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如來轉妙法輪種種名句修多羅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如來隨應教化調伏眾生方便行海音聲雲 出演說一切如來隨時隨善根隨其願力普令獲得一切智智善巧方便海音聲雲 如是等雲 一一充滿虛空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下方 化作現一切如來宮殿光明種種色藏寶樓閣 及一切妙形像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普現一切菩提場影像光幢摩尼王冠 以嚴其身 上方過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海外 有世界海 名無盡佛種性 佛號普智圓滿差別光明大聲王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 有菩薩摩訶薩 名普遍法界大願際 與不可說世界海極微塵數諸菩薩俱 受彼佛教 發彼道場 而來向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所 悉以神力 各於其身一切相好 一切身分 一切肢節 一切毛孔 一切言音 一切名句 一切衣服 一切莊嚴具中 現毘盧遮那等 盡過去際一切諸佛 盡未來際一切諸佛 盡現在際一切諸佛 并其眾會 十方剎土 清淨雜染 廣狹大小 靡不皆現 亦現彼佛過去所行 檀那波羅蜜 隨順積集 一切施行 受者財物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行 尸羅波羅蜜 隨順積集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行 羼提波羅蜜 斷截肢體 心無動亂 隨順積集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行 毘梨耶波羅蜜 勇猛不退 隨順積集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求 一切如來 禪那波羅蜜 隨順積集 而得成就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求 般若波羅蜜 一切如來所轉法輪 所成就法 發勇猛心 一切皆捨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成 方便波羅蜜 樂見一切佛 樂行一切菩薩道 樂化一切眾生界

7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發 願波羅蜜一切菩薩 廣大誓願 清淨莊嚴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成 一切菩薩 力波羅蜜 了種種行 清淨和合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亦現彼佛過去所修 一切菩薩 智波羅蜜 圓滿清淨 種種差別 證悟法門 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如是所現一切如來本事影像 相應行海 悉皆遍滿廣大法界 既至佛所 頂禮佛足 以為供養 修敬畢已 即於上方 化作一切金剛寶王種種莊嚴藏樓閣 及帝青金剛寶王蓮華藏師子之座 諸菩薩眾 各於其上 結跏趺坐 以演說三世如來名號 大音聲海摩尼寶王 為髻明珠 莊嚴寶冠 以一切妙寶光焰熾盛 摩尼王網 羅覆其身 如是十方一切菩薩 各以種種神通 興種種供養雲 來會道場普周法界 此諸菩薩 并其眷屬 皆從普賢行願所生 以淨智眼 普見三世一切諸佛眾所樂見種種相海 得無礙耳 普聞十方一切如來所轉法輪修多羅海 已得至於一切菩薩最勝自在究竟彼岸 於念念中 現大神變 能遍親近十方諸佛 一身充滿一切世界 普現諸佛道場眾會 光明遍照一切世界 於一塵中 普現十方盡虛空界 一切世界 於彼世界現種種身 隨諸眾生應受化者 調伏成熟未曾失時 一切毛孔出大音聲 周聞十方 演暢如來妙法輪雲廣大境界 知諸眾生悉皆如幻 知諸如來悉皆如影 知諸界趣業行受生悉皆如夢 知諸世間所現果報如鏡中像 知諸世間諸有生起如熱時焰 知諸國土依心想住皆如變化 通達如來十種智力 威德自在 如大牛王 得無所畏能師子吼 深入無盡辯才大海 了知眾生諸祕密海 深入文字語言智海 了達法界猶如虛空 得諸菩薩神通智慧 威力勇健摧伏魔軍 智力明徹了達三世 知一切法無有違諍 而常趣求一切智地 以無斷智入諸世間 以法界智流出教海 得神通力 能令十方一切世界 展轉相入 得善根力 於諸世界自在受生 得周遍眼 普見十方一切世界廣狹大小 得無礙智 於微細境現廣大剎 於廣大境現微細剎 以自在力 於一佛所 得一切佛功德智慧 威神所加 普見十方 無有疑惑 於一念頃 能以神通 普遍十方一切剎海 具足如是無量功德 諸大菩薩 滿逝多林 皆是如來威神之力于時上首諸大聲聞 大智舍利弗 神通目揵連摩訶迦葉 離婆多 須菩提 阿 [ 少 / 兔 ] 樓馱 難陀 劫賓那 迦旃延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等 在逝多林 皆悉不見如來神力 如來嚴好 如來境界 如來遊戲 如來神變 如來尊勝 如來妙行 如來威德 如來加持 如來剎海 亦復不見 不可思議 菩薩境界 菩薩集會 菩薩遍入 菩薩親近 菩薩神通 菩薩遊戲 菩薩眷屬 菩薩方處 菩薩師子座 菩薩宮殿 菩薩威儀 菩薩三昧 菩薩周遍觀察 菩薩師子頻申 菩薩勇猛 菩薩供養 菩薩授記 菩薩成熟 菩薩身業清淨 菩薩智身圓滿 菩薩願身顯示 菩薩色身普遍 菩薩相好具足 菩薩常光圓滿 菩薩放大光網 菩薩起變化雲 菩薩普遍方網 菩薩諸行圓滿 如是種種 皆悉不見 何以故 以善根不同故 彼於過去 本不修集見一切佛種種神通妙善根故 本不讚說十方剎海普遍莊嚴淨功德故 本不稱歎諸佛世尊種種神通變化事故 本不能於生死之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 本不勸發一切眾生令住廣大菩提心故 本不能令如來種性不斷絕故 本不精勤攝受一切諸眾生故 本不勤修一切菩薩波羅蜜故 本於生死

8 不勸眾生求智眼故 本不修習順一切智諸善根故 本不覺了如來出世勝善根故 本不獲得普遍嚴淨一切佛剎神通智故 本不獲得菩薩所知廣大境界清淨眼故 本不欣求超出世間究竟不共大善根故 本不發起一切菩薩廣大誓願出離智故 本不從於一切如來威力加持之所生故 本不能知一切諸法皆如幻故 本不能知菩薩所知思想執持皆如夢故 本不能得菩薩勇猛廣大志樂深歡喜故 如是種種 皆是普賢智眼境界 不與一切二乘所共 以是因緣 彼諸上首大德聲聞 不能聞 不能信 不能知 不能見 不能憶念 不能觀察 不能籌量 不能思惟 不能證入 不能分別 何以故 諸佛菩薩神通境界 非諸二乘狹劣境故 是故雖在逝多林中 不見如來廣大神變 復次彼諸聲聞 無如是菩薩所修最勝善根故 無如是見佛神通清淨智眼故 無如是甚深三昧微細觀察故 無如是廣大神力所加持故 無如是不可思議解脫門故 無如是神通自在故 無如是廣大勢力故 無如是廣大威德故 無如是最勝住處故 無如是智眼所行境故 是故於此 不能知 不能見 不能入 不能得 不能遍解 不能出生 不能觀察 不能忍受 不能修行 不能安住 不能開示 亦復不能廣為人說 不能讚歎 不能指示 不能授與 不能攝取 不能勸進 不能教誨令其修習令其安住令其證入諸佛境界 何以故 彼諸聲聞 無有如是大智慧故 依聲聞乘 而出離故 入聲聞道 得智慧故 修聲聞行 求滿足故 住聲聞果 為究竟故 悟解聲聞實諦智故 住於差別真實際故 樂住寂靜 為涅槃故 於諸世間 捨大悲故 遠離救護諸眾生故 恒住自事 趣寂滅故 是故雖在逝多林中 不見如是種種神變 何以故 本於如來一切智性 不能志求 不能積集 不能樂欲 不能出生 不能修習 不能清淨 亦於如來三昧神通 不能入 不能行 不能知見 不能證得 何以故 如是境界 唯諸菩薩廣大智眼 乃能見知 非諸聲聞所行境故 以是因緣 諸大聲聞 雖復住在逝多林中 不見如來種種神變 種種加持 種種佛剎 種種嚴淨 及大菩薩 普遍眾會 遊戲神通 皆悉不見 譬如恒河 兩岸 多有百千億無量餓鬼 裸露飢渴 羸瘦憔悴 皮肉筋骨 內外焦然 風飄日曝 遍體乾枯 烏鷲豺狼 諸惡禽獸 競來搏撮 為渴所逼 欲求水飲 雖住河側 而不見河 設有見者 見其枯涸 或見流火 或見煻煨 何以故 深厚業障之所覆故 諸大聲聞 亦復如是 雖復住在逝多林中 不見如來廣大神變 何以故 不樂種智 無明翳瞙 蔽其眼故 不曾種植一切智地 勝善根故 譬如有人於眾會中假寐昏寢 忽然夢見須彌山頂帝釋所住善見宮城 殊勝寶殿 園苑莊嚴 天子天女 百千萬億柔軟寶地 普散天華 種種衣樹 出妙衣服 種種華樹 開敷妙華 諸珍寶樹 出諸珍寶 諸莊嚴樹 出諸嚴具 諸音樂樹 奏天音樂 無量諸天 於中遊戲 其人自見 著天衣服 住止周旋 受諸快樂 其眾會中 一切人眾 雖同一處 不見不知 不能觀察 何以故 此人夢中 所見境界 非彼眾會所能見故 一切菩薩 及諸世主 現前所見 廣大莊嚴 神通變化 亦復如是 以得一切佛加持故 以久積集善根力故 發一切智廣大願故 修習如來勝功德故 善住菩薩莊嚴道故 圓滿一切種智門故 成就普賢諸行願故 趣入菩薩一切智地清淨解故 遊戲菩薩一切三昧神通海故 觀察菩薩一切境界智無礙故 是故 悉見如來世尊不可思議自在遊戲神通境界 能

9 入能知 一切聲聞 諸大弟子 雖有智慧具勝神通 皆不能見 皆不能知 何以故 以無菩薩清淨眼故 譬如雪山多諸藥草 猶如種植處處出生 有大良醫成就明智 知諸藥性差別功能 隨病所須 於中採取 其諸捕獵放牧之人 遊止其中 不見不知 況能採取 此亦如是 以諸菩薩普入如來智慧境界 出生菩薩種種遊戲 能了如來三昧境界 諸大弟子 本不修習一切種智 不能利樂一切眾生 雖復住在逝多林中 不見不知如來三昧廣大神變 譬如大地 眾寶所依 多諸伏藏 百千萬億 珍奇雜寶 處處盈滿 一一莊嚴 無不備足 有一丈夫 聰慧明達 善知寶藏所在之處 及知眾寶功能勢力 其人復有大福德力 能隨所欲 自在而取 奉養父母 賑給宗親 老病窮乏 靡不均贍 諸有所求 咸令充足 其餘無福無智慧人 雖於寶處行住坐臥 以無智故 不見不知 此亦如是 諸大菩薩 以有清淨普遍智眼 於逝多林 能入如來不可思議甚深境界 能見諸佛廣大神變 能了諸佛一切法門 能入無邊佛三昧海 能勤供事一切如來 能以勝法開悟眾生 能以四攝攝受群品 彼諸聲聞雖住林中 不能得見如來神力 亦復不見菩薩眾會 譬如有人 以繒蔽目 至大寶洲 行住坐臥 不能得見寶樹寶衣寶香寶果眾寶形色貴賤功能 復有一人 開目至彼 一切皆見 悉能了知 諸菩薩等 亦復如是 至於如來大法寶洲最勝功德莊嚴之處 悉皆明見 諸大弟子 雖在林中親近世尊 不見如來自在神變三昧境界 亦不得見普遍莊嚴菩薩眾會 何以故 以諸聲聞與佛智慧 不相應故 無明覆障蔽其眼故 無諸菩薩無礙智故 不能次第入法界故 以是因緣 不見如來自在三昧差別神變 譬如有藥 名無垢光 若復有人 用塗其眼 眼得清淨 一切闇色 不能為障 其人有時 處於夜闇 無量百千人眾之內 悉見彼眾形相威儀行住坐臥 此人所有 威儀形相 進退往來 彼諸人眾 皆不能睹 此亦如是 彼諸菩薩 成就如來清淨智眼 悉能明見一切世間 無有障礙 其所顯示三昧神通 廣大境界 大菩薩眾 所共圍遶 諸大聲聞 悉不能見 譬如比丘於眾會中 入遍處定 所謂地遍處定 水遍處定 火遍處定 風遍處定 青遍處定 黃遍處定 赤遍處定 白遍處定 天遍處定 種種眾生身遍處定 一切音聲語言遍處定 一切所緣遍處定 入此定者 見其所緣地水等相光明周遍 乃至一切所緣定境 其餘大眾 悉不能見 唯除有住此三昧者 此亦如是 如來所現 不可思議三昧神通廣大境界 一切菩薩能入能知 一切二乘不知不見 譬如有人得翳形藥 用以塗眼身則隱蔽 於眾會中 行住往來 無能見者 而能悉睹眾會中事 應知如來亦復如是 成就智眼 超出世間 普見世間 無有障礙 所現三昧神通境界 非諸聲聞之所能知 唯除趣向一切智境 諸大菩薩乃能得見 譬如世人初始生時 則有二天 同時而生 一曰同生 二曰同名 彼天與人 恒相隨逐 天常見人 人不見天 如來亦爾 住不思議一切智智廣大三昧神通境界 諸大菩薩 眾會莊嚴 彼諸聲聞 悉不能見 譬如比丘得心自在入滅盡定 想受皆滅 六根作業 皆悉不行 亦非涅槃 世變遷流 不知不覺 何以故 由此定力所加持故 彼大聲聞 亦復如是 雖復住在逝多林中 具足六根 而於如來自在神變廣大境界 不見不知 不解不入 亦復不見菩薩眾會三昧神通 何以故 如來境界 微細甚深 祕密廣大 難見難知 難量難測 超過一切世出世間 不

10 可思議 無能壞者 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知境故 是故如來自在神力 所現境界 不可思議 眷屬莊嚴 菩薩眾會 及逝多林 普遍一切無量阿僧祇清淨世界 如是等事 一切二乘悉不能見 何以故 以非菩薩廣大器故爾時東方毘盧遮那焰願藏光明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汝等觀佛智微妙難思議於此逝多林神變無能勝大覺威神力顯現無數行迷惑諸世間不解佛深法甚深法王法無量難思議所現諸神通舉世無能測諸佛所現相稱揚不可盡雖以相嚴身所現皆無相佛種種神變顯現逝多林所現皆甚深言辭莫能及不思議億剎具德諸菩薩眾會廣莊嚴奉佛故雲集大願悉皆滿威儀無所著難思心境界舉世莫能知利智辟支佛及彼大聲聞皆悉不能知菩薩行境界菩薩智甚深最勝難超越建立精進幢一切無能動已入無量定已得大名稱顯現大神通遍周於法界爾時南方難摧伏速疾精進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汝觀諸佛子妙智功德藏能集菩提行安樂諸世間三昧妙威神智慧無邊際彼心及境界一切皆甚深今此逝多林正遍知住處菩薩眾雲集普現大莊嚴汝觀無所著菩薩大眾海各坐蓮華座安處於道場無去亦無來無依無所著究竟離分別普現於十方勇猛大智幢堅固無能動能於無相海現相滿塵方十方諸億剎一切諸佛所

11 普詣不分身悉離有無相汝觀釋師子種種力神通能令大威德菩薩皆雲集法界無分別諸佛身亦然世間唯假名佛子咸通達諸佛住真實寂滅平等際常轉差別輪無動無分別爾時西方普遍出生吉祥威德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汝觀無上士廣大智圓滿不擇時非時演法恒無盡能摧諸外道種種差別見普隨眾生心為現神通力正覺非有量亦復非無量若量若非量牟尼悉超越如日處虛空光明恒遍照佛智亦如是能除三世暗譬如淨滿月一切皆樂見佛德圓滿時見者咸欣悅譬如空中日周行無暫已諸佛現神通相續恒無盡譬如十方空不礙於諸剎智燈照世王無礙心如是譬如世間地一切同所依諸佛於眾生為依亦如是譬如迅疾風行空無所礙佛智亦如是不礙於世間譬如大水輪世界所依止三世佛亦然恒依智輪住爾時北方無礙吉祥勝藏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譬如大寶山普益諸含識見佛亦如是能生出世智譬如大海水深廣淨無垢見佛亦如是能消諸渴愛譬如須彌山高出於大海智山亦如是安住深法海譬如深大海眾寶之所生覺海亦如是能生諸智寶世雄甚深智無數亦無量

12 所現諸神通無能測量者譬如巧幻師幻作種種相佛智亦如是現化量難思譬如摩尼珠所欲皆隨意佛寶亦如是能滿諸淨願譬如光淨寶遍照於虛空佛寶亦復然普照於群有譬如八面寶照現於諸方無礙大智燈遍照於法界譬如水清珠能清諸濁水見佛亦如是諸根悉清淨爾時東北方妙變化遍法界願月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譬如帝青寶照物皆同色眾生見佛時同佛菩提色一一剎塵中諸佛現神變念念常不斷所化皆清淨甚深希有智不可得思議菩薩乃能知群生莫能入佛身極清淨具足相莊嚴普入於法界成就諸菩薩不可思議剎皆現成正覺降魔坐道場菩薩眾圍遶釋迦無上尊於法恒自在一切極微剎神通不可量菩薩種種行無礙妙光明佛力不思議一切皆能現佛子應善學甚深諸佛法證入諸法中無著智境界法王大威力常轉妙法輪所現諸神通能淨十方界甚深圓滿智世間真實寶佛智大龍王隨心悉能濟爾時東南方法慧光明威德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盡十方三世一切大聲聞不能知如來所有微妙法復盡彼三世十方諸緣覺亦不知如來所有神通事

13 況復處流轉盲瞑諸凡夫結使之所縛而能測佛境如來無礙智過量及非量離於語言道一切無能說佛以相嚴身凝光如滿月曩劫因修忍化現於十方諦觀諸佛力三昧及神通億劫共思量不能知少分諦觀諸佛智自覺妙難思一一功德門無能測邊際若有發大願愛樂於佛法於斯難見境通達不為難若以清淨心精勤集福智具足大功德聞教能隨入若人依佛慧志願亦弘深是向佛菩提當成一切智爾時西南方摧碎一切魔力智幢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智身無所著遠離於身相難思佛境界眾聖莫能知不思議淨業起此微妙身相好及光明三世無能礙遍照於世間法界恒清淨開佛菩提門常生一切智體淨無諸垢遠離一切障猶如世間日普放智光明永絕三界流能除生死怖成就諸菩薩令滿菩提願顯現無量色此色無依住所現雖無量一切難思議佛於一念中普現難思事菩提深境界無有能測知佛於一念中顯現三世佛所現雖無盡念性曾無異智者應善思念念恒相續唯智無別業專向佛菩提是法難思議性離於言說亦非心境界諸佛從此生

14 爾時西北方毘盧遮那願智星宿幢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淨念離癡亂勇猛恒持法圓滿智能觀無盡菩提海若得決定解則能入佛境自在智從生永斷諸疑惑念念心增進所行無懈倦於法常志求究竟諸佛法從彼諸善根能生廣大信常樂常觀察無相無依住億劫常修集圓滿諸善根皆為佛菩提證於無比樂行於生死中不著於生死於法無疑惑常樂佛境界於諸有為法世間虛妄樂永離貪著心專求佛功德凡夫迷佛智沒溺生死流菩薩無著心普救咸令出菩薩無動行舉世無能測普現隨類身等與群生樂已淨菩提智於世起慈悲如日出世間光照無邊際爾時下方破諸蓋障勇猛智自在王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無量億千劫佛名難得聞況復於現前見佛除疑惑如來無盡智照世圓滿燈三世流福河能令眾清淨如來妙色身清淨無過失億劫常瞻仰其心無厭足佛子善觀察如來妙色身智淨恒無著能成自他利如來深智力無盡妙辯才開佛菩提門所說皆無礙牟尼遍照尊導彼難思眾授勝菩提記令登解脫門廣大福德聚出興於世間開悟諸群生令集菩提行

15 曾供養諸佛智度恒清淨能破諸惑網永除惡道怖能觀兩足尊發大菩提願獲佛自在力能生大智光若見人中尊求佛心決定當知如是人必獲如來智爾時上方普遍法界大願際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牟尼殊特尊眾德皆圓滿見者心清淨迴向大菩提如來興出世寂靜大慈悲普轉妙法輪利益諸含識佛於無量劫勤苦為眾生云何諸眾生能報大師恩寧受三塗苦備經無量劫終不捨如來而求於出離寧代諸眾生永受輪迴苦終不捨如來而求於少樂寧惡道多劫受苦聞佛名不願生善道暫時不聞佛寧地獄多劫受苦常見佛不願離三塗生無佛法處何故於惡道而無厭離心由見於法王智慧常增長見佛自在力能除一切苦得入諸如來甚深智境界若得見佛時滅除諸惡趣增長福智芽必獲菩提果眾生若見佛能破種種疑世出世間樂所願皆圓滿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 普觀一切菩薩眾會 欲為開發如來最上師子頻申大三昧故 以等虛空界方便 等三世方便 等法界方便 等一切世界 等一切業 等一切眾生心 等一切眾生欲 等一切眾生根 等一切眾生成熟時 等一切法光影

16 方便 告諸菩薩言 佛子我今為汝 以十種法門清淨名句 開示演說師子頻申廣大三昧神通境界 何等為十 所謂等虛空界 如來所現遍法界 一切佛剎 極微塵中 一切諸佛出興次第 及一切剎成壞次第 法門名句 等虛空界 一切佛剎 盡未來際一切劫中 讚歎如來殊勝功德 法門名句 等虛空界 一切佛剎如來出世 顯現無量菩提門海 法門名句 等虛空界一切佛剎 如來所坐 最勝道場 菩薩眾會 圓滿境界 法門名句 一切毛孔 於念念中 出等三世一切諸佛變化身雲 充滿法界 法門名句 以威神力 能令一身 普現十方一切剎海 光明遍照諸佛世界 法門名句 以威神力能於一切諸境界中 普現三世一切諸佛 種種神變 如觀掌中 明了顯現 法門名句 能令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 普現三世一切佛剎 極微塵數佛 顯現種種神通境界 經於劫海 相續不斷 法門名句 能令一切毛孔出聲 演說三世一切諸佛 大願海音盡未來際 加持出生 一切菩薩 法門名句 能令所處師子之座 量同法界 最勝覺解 大菩薩眾 莊嚴道場 遍一切處 盡未來際 轉於法輪 無間成熟 相續不絕 法門名句 佛子此十法句 以為其首 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清淨名句微妙法品 皆是如來智慧境界 非我及汝所能證知 爾時普賢菩薩 欲重宣此如來所入師子頻申廣大三昧少分境界 承佛神力 一心瞻仰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菩薩眾海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三昧神通種種變現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出一切諸世界海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一切法幻智境界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普現三世一切諸佛悉皆平等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諸語言道開悟一切諸法門海 而說偈言一一毛孔中剎海等一切剎極微數佛悉於中坐道場菩薩眾會共圍遶一一毛孔所有剎佛悉於中坐道場安處最勝蓮華座普現神通周法界一毛端處所有佛一切剎土極微數悉於菩薩眾會中皆為宣揚普賢行如來安坐於一剎一切剎中無不現十方無盡菩薩雲普共同來集其所功德光明菩薩海百千億剎極微數俱從會起讚如來遍往十方充法界自在遊於深法界悉住普賢無等行現一切剎放光明普入無邊諸佛會普於十方一切剎安住最勝諸佛所聽聞正法具修行一一土經無量劫菩薩常修種種行皆入普賢願海中住佛境界德無邊法海光明無不遍通達普賢廣大行出生諸佛無盡法讚佛功德海無涯現眾神通充法界身雲普現如塵數念念恒周一切剎

17 甘露法雨潤群生普遍法界令開悟爾時世尊 以最勝甚深廣大意樂正念思惟 欲令眾會諸菩薩等 安住如來師子頻申大三昧故 從眉間白毫相中 放大光明 名普照現三世法界門 以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光明 而為眷屬 普照十方一切剎海 時逝多林菩薩眾會 悉見十方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所有極微 一一極微 各有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國土 種種名字 種種色相 種種莊嚴 種種清淨 種種依住 種種形狀 如是一切諸國土中 皆有最勝菩提道場 一一道場 皆有莊嚴寶師子座 一一座上 皆有菩薩 成等正覺 一切菩薩所共圍遶 一切世主 恭敬供養 或見處在不可說佛剎大眾會中 轉正法輪 其聲無礙 遍周法界 或見處在天王宮中 龍王宮中 夜叉王宮 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 目 * 侯 ] 羅伽人非人等諸王宮中 及餘人間 村營城邑 王都聚落 乃至種種眾生住處 現種種神力 說種種法門 所謂 生種種族姓 受種種色身 住種種威儀 示種種相好 佩種種圓光 放種種光網 處種種眾會 入種種三昧 起種種神變 現種種威力 發種種音聲 出種種言辭 以種種名句 演種種教法 如此會中 菩薩大眾見於如來甚深三昧廣大神變 如是盡法界虛空界 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 遍一切處種種方轉變中 種種方法門中 種種方想住中 種種方出生中 種種方分齊中 種種方解起中 種種方海中 皆依於眾生心想而住 始從前際 至今現在 所有一切國土身 一切眾生身 一切毛孔中 一切極微中 及彼一切虛空界中 一一毛端量處皆有一切剎土 極微塵數 種種剎海 種種業起 相續不斷 次第而住 其中所有 道場眾會 見佛神力 悉亦如是 以得見佛神通力故 悉能遍入十方三世一切世界眾生心中 現其影像 隨諸眾生 種種樂欲 出妙言音 隨其所應 演說諸法 普入眾會中 普現眾生前 色相有別 智慧無異 遍一切剎 盡未來際 自在示現 常無休息 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其有見此神通力者 皆是毘盧遮那如來 過去修集願力 善根之所攝受 或昔曾以四攝善根之所攝受 或是往昔見聞憶念親近供養之所成熟 或是往昔令其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或昔曾於如來所 修菩薩行時 經遊之處 勇猛精勤 善根所攝 或昔曾於一切佛所 與佛同種相似善根 或是如來於過去時 為求無上一切智故 種種方便教化成熟 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盡法界虛空界廣大神變 或有得見入佛法身 或有得見入佛色身 或有得見入佛智身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過去所行清淨行海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究竟圓滿功德彼岸 或有得見入於菩薩莊嚴行輪 或有得見入於菩薩所證諸地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成正覺智 或有得見入佛所住諸三昧門平等神變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十種智力四無所畏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四無礙解辯才大海 入如是等十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如來種種大神變海 彼諸菩薩 以種種信 種種解 種種道 種種門 種種入 種種教 種種隨順 種種方所 種種根器 種種國土 種種世界 種種智慧 種種法聚 種種神變 種種方便 種種三昧 以如是等 入於如來神變大海 云何菩薩種種三昧 所謂入一切菩薩普遍莊嚴法界三昧 菩薩光照三世無礙境三昧 菩薩法界無斷智光明三昧 菩薩住一切佛境界三昧 菩薩光照無邊虛空際三昧 菩薩入出遊戲如來自在力三昧 菩薩勇猛無畏奮迅莊嚴三昧 菩薩入一

18 切法界方便 漩澓藏三昧 菩薩遍法界如月普現以無礙音演一切法三昧 菩薩種種法雲平等莊嚴三昧 菩薩離垢繒繫頂法王幢三昧 菩薩觀一切佛智慧海三昧 菩薩無分別光幢照一切世間差別身三昧 菩薩入如來無分別境界身三昧 菩薩大悲藏隨一切世間轉三昧 菩薩安住一切法無依跡威力三昧 菩薩照一切法最極寂靜圓滿智三昧 菩薩知諸法空巧能化現遍一切世間三昧 菩薩威力平等普出生一切佛剎三昧 菩薩於一切佛剎現成正覺莊嚴相三昧 菩薩觀一切世間色空三昧 菩薩不著一切世間最勝圓滿空三昧 菩薩出生一切如來威力母三昧 菩薩修行入一切佛究竟功德海三昧 菩薩觀察一切境界出生神變盡未來際威力三昧 菩薩入一切如來次第本事海三昧 菩薩能以威力盡未來際護持一切如來種性三昧 菩薩以決定解力令現在十方一切佛剎皆清淨三昧 菩薩一剎那中普照一切佛差別住處三昧 菩薩深入觀察無礙際三昧 菩薩能以威力令一切世界為一佛剎三昧 菩薩出生一切佛變化身三昧 菩薩以金剛智知一切諸根海三昧 菩薩知一切如來同一胎藏身三昧 菩薩知一切法界隨所安立悉住心念際三昧 菩薩於一切法界廣大剎中現成正覺及般涅槃大威力三昧 菩薩令住最上威力處三昧 菩薩照一切佛剎眾生身無分別威力三昧 菩薩入一切佛智慧旋轉藏三昧 菩薩知一切法性相差別三昧 菩薩一剎那中以無分別智普見三世法三昧 菩薩念念中普現法界藏身三昧 菩薩以勇猛智如師子王隨順悟解一切如來種姓三昧 菩薩觀一切法界圓滿智慧眼三昧 菩薩正勇猛趣向十力三昧 菩薩以普遍眼觀察一切圓滿功德三昧 菩薩遍照出生一切眾生色相圓滿三昧 菩薩旋轉不動藏三昧 菩薩演說一法普入一切法三昧 菩薩於一法以一切言辭差別訓釋辯才三昧 菩薩演說一切佛無二法句威力幢三昧 菩薩知三世無礙際三昧 菩薩隨順悟解一切劫無差別三昧 菩薩入微細十力方便三昧 菩薩以金剛智起一切菩薩行三昧 菩薩能於十方隨心速疾普現身雲三昧 菩薩現遍法界成正覺身種種神變三昧 菩薩受一切觸安樂幢三昧 菩薩出一切莊嚴具莊嚴虛空界三昧 菩薩念念中出等一切世間數變化形像雲三昧 菩薩如來無垢月光照虛空三昧 菩薩一切如來加持三昧 菩薩一光照一切法根本差別莊嚴三昧 菩薩廣演一切法義燈三昧 菩薩照十力境圓滿三昧 菩薩三世諸佛星宿幢三昧 菩薩一切佛一密藏三昧 菩薩觀一切相皆究竟三昧 菩薩無盡福德藏三昧 菩薩見盡無邊佛境界三昧 菩薩見一切法如金剛師子吼威力三昧 菩薩現一切如來變化正見平等三昧 菩薩一切佛日念念周行三昧 菩薩一念普照三世法三昧 菩薩普音演說淨光等照一切法自性清淨三昧 菩薩見一切佛差別力三昧 菩薩見一切佛覺一切差別法界如蓮華開敷三昧 菩薩觀察諸法如虛空無住處三昧 菩薩一方普出十方海旋轉藏三昧 菩薩入一切法界門三昧 菩薩一切法海差別藏身三昧 菩薩以寂靜身放差別光照一切眾生身三昧 菩薩一剎那心以大願力出生一切神通三昧 菩薩常於一切處正覺威力普遍三昧 菩薩隨順悟解以一莊嚴入一切法界三昧 菩薩正念一切佛身普照三昧 菩薩悟解最勝神通智遍一切世界三昧 菩薩一念令無量教字本母普遍法界三昧 菩薩以一教法莊嚴一切法界法光明三昧 菩薩一切佛威力光明圓滿輪三昧 菩薩以行願網攝一切眾生界三昧 菩薩見一切世界不斷絕三昧 菩薩蓮華吉祥種種神變普遊步三昧 菩薩知一切眾生身旋轉智

19 三昧 菩薩威力普現一切眾生前三昧 菩薩悟解一切眾生音聲言辭祕密海三昧 菩薩觀一切眾生差別智三昧 菩薩無分別大悲藏三昧 菩薩入一切如來際三昧 菩薩觀察一切如來解脫處師子頻申三昧 彼諸菩薩 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菩薩三昧 而為方便 入毘盧遮那如來過去所修廣大功德念念充滿一切法界諸佛三昧大神變海 其諸菩薩 住逝多林 不離如來道場眾會 各各自見 普於十方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世界 坐於種種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皆已具足廣大智慧 普現種種神通境界 已住寂靜諸菩薩地 自在出生明利智慧 已得隨順普遍智行 從佛智慧種性而生 已證現前一切智智 得無癡翳清淨智眼 善巧調御一切眾生 住一切佛平等法性 於一切法 順悟隨解 已能觀察一切諸法自性清淨 知諸世間究竟寂滅無有所依 普詣十方一切國土 而無所著 常勤觀察一切世間 而無所住 普往十方一切剎土 而無所去 已入一切妙法宮殿而無所來 遍於諸法 了達性空 知無積聚 而恒教化成熟眾生 示諸眾生安樂行處 開示智慧解脫境界 恒以智身 住離貪際 超越一切生死苦海 普示眾生諸蘊實際 智光圓滿照徹一切 定力堅固無能傾動 於諸眾生常起大悲 了一切法悉皆如幻 知諸世間悉皆如夢 觀一切佛現差別身悉皆如影 知所說法音聲語言悉皆如響 現見諸法生成住持悉皆如化 善能積集最勝行願 普遍智慧 圓滿清淨 善巧隨順 究竟寂靜 善入總持種智境界 具足無畏諸三昧力 勇猛精進遍修諸行 住法界際獲明智眼 到一切法無所住處 修習無邊智慧行海 到智波羅蜜究竟彼岸 得般若波羅蜜之所攝持 以神通波羅蜜 度諸眾生 依禪波羅蜜 得心自在 證一切佛真實境界 以善巧智開示法藏 以明了智訓釋文詞 以辯才力說無盡法 雄猛無畏能師子吼 常樂觀察無差別法 以淨慧眼普觀一切 無生智月等照世間 觀諸眾生見真實諦 福智堅固如金剛山 一切譬諭說不能及 增長一切智慧根芽 勇猛精進摧諸魔眾 無量智慧威光圓滿 身相殊特超諸世間 得一切法無礙智慧 解了諸法盡無盡際 智慧清淨住普遍際 能遍隨順入真實際 無相觀智常現在前 善巧圓滿諸菩薩行 以無二智觀諸世間 知諸眾生往來所趣 遍諸佛剎得圓滿智 於一切法離諸暗障 普放法光照十方界 為諸世間最勝福田 廣大願輪如月普現 福德超勝如須彌山 一切世間無能過者 摧伏一切外道邪論 於一切剎普現其身 以微妙音 演說諸法 普見諸佛心無厭足 已得諸佛自在威力 隨所應化 現種種身 乘大智舟 汎生死海 周旋普濟 所往無礙 智慧圓滿 身光映徹 如日輪出普照世間 隨眾生心 現眾色像 知諸眾生根性欲樂 入於無諍清淨境界 知一切法自性無生 以自在智 能令一切小大境界互相涉入 決了佛地甚深理趣 知諸世間文字句義 以無盡句說無盡法 於一句中 演出一切修多羅海 具足獲得廣大智慧陀羅尼身 隨所受持 盡未來劫 初無忘失 一念能憶不可說劫宿住之事 一念能了三世一切諸眾生心 與諸眾生一切諸佛總持法藏 常轉清淨不退法輪 令諸眾生生大智慧入佛境界 具一切智 常善安住甚深三昧 巧能分別一切法句 而於諸法悉無所著 最勝智慧自在遊戲 於諸境界 皆得解脫 觀察一切淨莊嚴身 其身普入十方法界 隨所應化悉能遍往 知諸剎海所有極微 悉於其中現成正覺 於無色性現一切色 能以一方入一切方 其諸菩薩 具足如是無

20 量智慧功德之藏 十方所有一切諸佛 悉共稱揚 說其功德 不能令盡 靡不咸在逝多林中 悉見於佛光明所照 深入如來功德大海爾時彼諸菩薩 得不思議正法光明照故 其心歡喜 安隱快樂 各於其身及師子座 眾寶樓閣 諸莊嚴具 遍逝多林 凡所受用 一切物中 化出種種大莊嚴雲 充滿十方一切法界 所謂於念念中 普放一切微妙廣大光明網雲 充滿法界 遍能開覺一切眾生 咸令歡喜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摩尼鈴雲 充滿法界 出微妙音 稱揚讚歎三世諸佛一切功德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天音樂雲 充滿法界 出微妙音 演說眾生諸業果報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諸大菩薩種種行願身色相雲 充滿法界 悉以妙音 說諸菩薩所有一切廣大行願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如來自在種種神通妙變化雲 充滿法界 以隨類音 遍眾生界 演說諸佛廣大言音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種種莊嚴諸相隨好菩薩身雲 充滿法界 遍一切剎 說諸如來普於十方一切國土出興次第相續不斷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三世如來菩提場雲 充滿法界 顯現諸佛成等正覺 普遍觀察顯示成佛莊嚴功德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諸大龍王相似身雲 充滿法界 一一身雲遍諸佛剎 普雨一切諸上妙香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諸世間主相似身雲 充滿法界 一一世主 普遍觀察演說普賢菩薩之行 於念念中 出現一切妙寶光明淨佛剎雲 充滿法界 顯示十方一切諸佛所轉法輪 是諸菩薩 以得如是不可思議光明所照 入於廣大不可思議神通境界 法應如是出興此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種種神變大莊嚴雲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承佛威力 欲重開示逝多林中諸神變事 觀察十方 而說偈言汝應觀此逝多林廣博莊嚴量無際一切身雲皆示現以佛威神充法界清淨色相莊嚴身十方無量諸佛子咸來影現道場中眾會普觀無不見從諸佛子毛孔中演佛法音若雷震焰雲種種莊嚴相普遍十方一切剎又於寶樹華葉中出現梵釋莊嚴相動止威儀恒寂靜從禪定起而遊步佛身一一毛孔中常現難思眾菩薩相好端嚴甚微妙悉與普賢菩薩等逝多林上諸嚴具充遍虛空發妙音讚說三世諸菩薩種種莊嚴功德海逝多林中諸寶樹亦出無量妙音聲演說一切諸群生種種業報差別海林中所有諸境界悉現三世諸如來十方剎海極微中皆起神通無不遍一切剎海極微中所有十方諸國土於佛一一諸毛孔普遍莊嚴皆顯現寶焰香雲皆現佛等眾生數遍世間

21 一一咸起大神通方便隨宜而化度如虛空量寶宮城盡妙莊嚴如日現寶藏及與菩提樹靡不普遍於十方十方三世諸如來所有道場菩薩眾劫海修行功德相一切於此林中現普賢大行諸菩薩已於剎海具莊嚴其數無量等群生於此林中無不見爾時彼諸菩薩 蒙佛三昧光明照故 一一皆得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大悲門 以得如是大悲門故 攝受利益安樂眾生 即於其身一一毛孔 各出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眾色光明 一一光明 各各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菩薩身雲 復出一切世主相似身雲 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普現一切諸眾生前 隨諸眾生身相言音 種種方便教化調伏 令其成熟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天宮殿退墮無常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眾生隨業受生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夢中境界令心覺悟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圓滿諸行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圓滿大願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震動世界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悉捨內外檀波羅蜜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如來修諸功德正行圓滿尸波羅蜜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斷截肢體心無動亂羼提波羅蜜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勤修種種智慧神通毘梨耶波羅蜜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修諸靜慮等持等至神通解脫禪波羅蜜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智光照世般若波羅蜜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勤求佛法為一一名句一一文義 皆捨國城妻子財物無數身命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於諸如來親近供養 諮求請問一切法要心無疲厭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隨諸眾生根欲成熟 往詣其所開發示導令其悟入智海光明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菩薩大福智聚 摧伏眾魔制諸外道勝幢威力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工巧技術明智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心行微細差別明智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諸法種類差別殊勝明智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種種心樂差別明智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根行差別煩惱習氣令其除滅明智門 或現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品類差別業報明智門 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方便門 往詣一切眾生住處 攝受調伏 而成熟之 所謂 或往梵王宮 或往帝釋宮 或時往詣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 目 * 侯 ] 羅伽人非人等閻摩羅界諸王宮中 或往畜生餓鬼地獄之所住處 以平等大悲 平等大願 平等智慧 平等三昧 教化攝取 而調伏之 彼諸眾生 或有見已而調伏者 或有聞已而調伏者 或有憶念而調伏者 或聞音聲而調伏者 或聞名號而調伏者 或見圓光而調伏者 或見光網而調伏者 隨諸眾生心之所樂 皆詣其所 令其獲益 而此林中一切菩薩 為欲成熟諸眾生故 雖以神力或時現處種種嚴飾諸宮殿中 或時示現住自樓閣寶師子座 道場眾會 所共圍遶 充滿十方一切剎海 普遍示現 皆令得見 然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 又此菩薩為欲成熟諸眾生故 示現無量變化身雲 或現其身眷屬莊嚴

22 或現其身獨一無侶 所謂或現沙門身 或現婆羅門身 或現異道出家身 或現苦行身 或現充盛身 或現醫王身 或現商主身 或現婬女身 或現妓樂身 或現毘沙門身 或現世主身 或現奉事諸天身 或現工巧技術身 現如是等諸變化身 往詣一切諸眾生所 隨其所應 起如幻智 於諸世間 猶如帝網 行菩薩行 以種種形相 種種威儀 種種音聲 種種言論 種種住處 演說諸法 所謂或說一切世間工巧事業 或說一切福德智慧照世明燈 或說一切所證真實威力加持 或說一切業力所持莊嚴世趣 或說一切建立十方清淨乘位 或說一切圓滿智燈照法境界 如是菩薩 雖普周遍十方法界 教化調伏 成熟眾生 而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從善住樓閣出 與無量同行大菩薩眾 及常侍衛諸金剛神 普為世間 現大威力身眾神 久發堅誓供養諸佛足行神 念昔大願樂聞正法相續不斷主地神 深淨大悲莊嚴法界普潤眾生主水神 智慧威力光明遍照主火神 摩尼寶冠以嚴其首主風神 光照十方差別儀式主方神 專勤除滅無明黑闇主夜神 一心開現如來智日主晝神 普遍莊嚴虛空法界主空神 能勤方便拔濟眾生出生死海主海神 常勤積集出過心量趣一切智勝幢善根主山神 發大誓願運度眾生稱讚諸佛勇猛無倦主河神 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菩提心城主城神 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諸大龍王 常勤守護一切智城諸夜叉王 常令眾生增長歡喜乾闥婆王 常勤除滅一切餓鬼所有飢渴鳩槃茶王 恒願拔濟一切眾生度生死海迦樓羅王 願諸眾生普得成就超諸世間如來力身阿脩羅王 曲躬恭敬樂見諸佛種種功德摩 [ 目 * 侯 ] 羅伽王 深厭生死常樂瞻仰諸佛相好諸大天王 尊重於佛恭敬供養稱揚讚歎諸大梵王 文殊師利 與如是等種種色像威德莊嚴大菩薩眾 及諸世主 前後圍繞 從自住處來詣佛所 右遶如來 經無量匝 以諸供具種種供養 供養畢已 頂禮辭退 右遶而出 往於南方爾時尊者舍利弗 承佛神力 見文殊師利菩薩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及諸世主種種神通威德自在眾會莊嚴 從逝多林 安詳而出 作是思惟 我今當與文殊師利 俱往南方 時舍利弗 即與眷屬六十比丘 前後圍遶 出自住處往詣佛所 到已頂禮 一心觀佛 具白世尊 世尊聽許 右遶三匝 作禮辭退 往文殊師利童子所此諸比丘 皆舍利弗之所化度 出家未久 自所同住 所謂海覺比丘 妙德比丘 福光比丘 大悲比丘 電德比丘 淨行比丘 天德比丘 實慧比丘 梵勝比丘 寂慧比丘 與如是等六十人俱 曾於過去 供養諸佛 深種善根 於甚深法 悉能悟解 深信趣入最極清淨 志行寬博 等佛境界 於佛教法 能正修行悉能了知諸法本性 能大饒益成熟眾生 常樂勤求諸佛功德 皆是文殊師利童

23 子之所教化爾時尊者舍利弗 將諸比丘 隨路而行 觀諸比丘 告海覺言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清淨相好莊嚴之身 諸天及人莫能思議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圓光映徹普照十方能令眾生心生歡喜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放光明網 微妙莊嚴 除滅眾生無量苦惱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眾會威德 皆是菩薩往昔善根之所攝受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 左右八步清淨平坦 眾寶莊嚴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住之處 周迴十方常有道場 顯現莊嚴隨逐而轉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 具足無量福德莊嚴 左右兩邊 皆有伏藏 種種珍寶自然而出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 由昔供養諸佛善根 隨其所在有雜寶樹 於其樹間寶藏開敷 出莊嚴具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 隨其所在一切世主興供養雲 雨諸供具 周布陳列 以為供養 汝可觀察文殊師利 十方諸佛將說法時 悉放眉間白毫光明 來照其身 從頂上入 爾時尊者舍利弗 為諸比丘 稱揚讚歎開示演說 文殊師利如是無量種種功德具足莊嚴 時諸比丘聞是讚已 心意清淨 信解堅固 踊躍歡喜 不能自持 形體柔軟 諸根和悅 垢障咸盡 憂苦悉除 常見諸佛 恒聞正法 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成就菩薩無礙善根 逮得菩薩無量諸力 出生無盡圓滿大悲 發起無邊廣大誓願 深入諸度 究竟彼岸 十方佛海 皆悉現前 於佛境界 深生信樂 即白尊者舍利弗言 唯願和尚 將道我等 親近於彼勝妙丈夫 時舍利弗 即與俱行詣文殊師利童子所 見已頂禮白言 仁者此諸比丘 願得奉覲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與無量自在神通菩薩圍遶 并其大眾 種種眷屬 如象王迴 觀諸比丘 時諸比丘 頭面禮足 恭敬合掌 白如是言 唯願 大聖文殊師利 和尚舍利弗 世尊釋迦牟尼 悉當證知 我等今以得見大士勝妙丈夫 奉覲瞻禮 恭敬信樂 所有善根 及以我等過去所集福智善根 以此善根 願令我等 於仁所有如是色身 如是相好 如是音聲 如是自在 一切功德 悉當具得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告諸比丘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 成就十種趣大乘法 無疲厭心 則能速疾深入如來究竟之地 況菩薩地 何等為十 所謂見諸如來 以廣大心 親近供養 心無疲厭 積集成就 一切善根 究竟不退 心無疲厭 勤求一切諸佛正法 心無疲厭 勤行一切菩薩殊勝諸波羅蜜 心無疲厭 普遍修習一切菩薩甚深三昧 心無疲厭 次第趣入三世流轉一切諸法 心無疲厭 莊嚴十方一切剎海 悉令清淨 心無疲厭 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皆令成熟 心無疲厭 於一切剎 行菩薩行 經一切劫 心無疲厭 為欲成熟一眾生故 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 成就圓滿如來一力 如是次第 為一切眾生 成就如來一切智力 心無疲厭 比丘當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 成就深信 發此十種無疲厭心 則能長養一切善根 捨離一切生死流轉 悉能超出一切世間 不墮聲聞辟支佛地 成就如來一切種性 滿足菩薩清淨大願 積集一切如來功德 修行一切菩薩諸行 獲得如來力無所畏 摧伏眾魔及諸外道 滅除一切煩惱習氣 入菩薩地 近如來地 時諸比丘聞此法已 即時同證廣大三昧 名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 得此三昧威神力故 悉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 及其所有道場眾會 亦悉見彼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趣類各各差別 亦悉見彼一切世界同異染淨各各差別 亦悉見彼一切世

24 界所有極微塵相差別 亦悉見彼諸世界中一切眾生所住宮殿 種種莊嚴 種種成就 及所受用 種種資具 各各差別 及聞彼佛 諸音聲海 演說諸法 種種名句 文詞訓釋 性相祕密 悉能解了 亦能觀察彼世界中一切眾生心行根欲各各差別 亦能憶念彼世界中一切眾生過去未來各十生事 亦能憶念彼世界中過去未來各十劫事 亦能憶念彼諸如來十本生事 十成正覺 十轉法輪 十種神通 十種記心 十種教誡 十種說法 十種辯才 又由得此三昧力故 即時獲得十千真實菩提之心 成就十千甚深三昧 具足十千諸波羅蜜 圓滿十千智慧光明 發起十千自在神力 以得如是菩薩三昧種種威神無礙勢力所莊嚴故 令其身心 柔軟微妙 增長信樂 住菩提心 堅固不動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具足安住真實吉祥微妙功德普賢勝行 勸諸比丘 令其安住勝普賢行 住勝行已 入於甚深廣大願海 入願海已 普遍成就甚深大願 以得成就大願海故 得心清淨 心清淨故得身清淨 身清淨故得身輕利 身輕利故則得廣大不退神通 以得如是大神通故 不離文殊師利足下 普於十方一切世界諸如來所 悉現其身 具足成就一切佛法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勸諸比丘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 漸次南行 經歷人間城邑聚落 至福生城 於其城東 住莊嚴幢娑羅林中 往昔諸佛曾所止住 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大塔廟處 亦是世尊毘盧遮那 於往昔時 行菩薩行 能捨無量難捨之處 是故此林 名稱普聞無量佛剎 此處常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 目 * 侯 ] 羅伽人非人等 恭敬供養 時文殊師利 與諸眷屬 到此林已 即於其處 坐師子座 說修多羅 名普照法界圓滿光明 百萬億那由他修多羅 以為眷屬 說此經時 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大龍王并其眷屬 聞此法已 自厭龍趣 於佛功德 深生愛樂 咸捨龍身 生人天中 一萬諸龍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獲有無量無數眾生 於三乘中 各得成熟時福城人 聞文殊師利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 皆從城出 來詣其所 有優婆塞 名曰大慧 與其眷屬五百人俱所謂須達多優婆塞 寶德優婆塞 圓光優婆塞 名稱天優婆塞 月吉祥優婆塞 月喜優婆塞 月智優婆塞 大智優婆塞 賢護優婆塞 賢吉祥優婆塞 如是等眾 前後圍遶 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 到已禮足 右遶三匝 卻坐一面復有優婆夷 名曰大慧 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所謂妙圓光優婆夷 梵德優婆夷 吉祥優婆夷 妙臂優婆夷 賢光優婆夷 賢吉祥優婆夷 月光優婆夷 星宿光優婆夷 賢德優婆夷 妙眼優婆夷 如是等眾 前後圍遶 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 到已禮足 右遶三匝 卻坐一面復有童子 名曰善財 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所謂善禁童子 善戒童子 善威儀童子 善行童子 善思惟童子 善智童子 善慧童子 善眼童子 善臂童子 善光童子 如是等眾 前後圍遶 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 到已禮足 右遶三匝 卻坐一面復有童女 名曰妙賢 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所謂大慧童女 善賢童女 端嚴面童女 堅善慧童女 吉祥賢童女 吉祥智童女 供養德童女 吉祥圓光童女 妙覺童女 如是等眾 前後圍遶 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 到已禮足 右遶三匝

25 卻坐一面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知福城人悉已來集 普遍觀察 隨其心樂 即以神力 現自在身 威光赫奕 蔽諸大眾 以大慈力 令其眾會 皆得安隱清涼快樂 以大悲力 起說法心 普遍成就 以大智力 令其開悟 滅除一切煩惱心垢 以無礙辯 將說甚深廣大佛法復於是時 觀察善財 以何因緣 而立此名 知此童子初入胎時 於其宅內 自然而出七寶樓閣 其樓閣下 有七伏藏 於其藏上 生七寶芽 所謂金銀琉璃玻璃赤珠 硨磲碼瑙 善財童子 處胎十月 然後誕生 形體端正 肢分具足 其七伏藏 縱廣高下 量各七肘 忽自開現 光明照耀 內外家族 視之無厭 復於宅中 自然而有五百寶器 珍奇雜寶 各各盈滿 所謂金剛器中 盛滿諸香 於香器中 盛種種衣 美玉器中 盛滿飲食 摩尼器中 盛滿雜寶 黃金器中 盛滿銀粟 白銀器中 盛滿金粟 金銀器中 盛滿琉璃 琉璃器中 盛滿金銀及摩尼寶 玻璃器中 盛滿硨磲 硨磲器中 盛滿玻璃 碼瑙器中 盛滿赤珠 赤珠器中 盛滿碼瑙 星幢摩尼器中 盛滿水精摩尼 水精摩尼器中 盛滿星幢摩尼 如是等五百寶器 自然出現 復於宅中 遍雨種種珍寶財物 及諸資具 一切庫藏 悉皆充滿 以此事故 父母親屬 及善相師 共呼此兒 名曰善財 又知此童子 已曾供養過去諸佛 深種善根 信解廣大 常樂親近諸善知識 身語意業 皆無過失 勇猛精進 淨菩薩道 求一切智 成佛法器 心行清淨 猶如虛空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如是觀察善財童子殊勝相已 熙怡微笑 安慰開諭 廣為演說一切佛法 所謂說一切佛積集法 說一切佛相續法 說一切佛次第深入法 說一切佛眾會清淨法 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 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清淨法 說一切佛法身普遍成就法 說一切佛無礙辯才法 說一切佛圓滿莊嚴法 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為善財童子 及諸大眾 說此法已 復以種種善巧方便 慇懃勸諭 令其開覺增長勢力 生大歡喜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令善財 憶念過去所種善根 復為福城一切人眾 隨其根欲 顯現神通 如所應度 廣為說法 然後而去爾時善財童子 從文殊師利童子所 聞說諸佛如是種種勝妙功德大威力已 勤求愛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隨逐文殊師利 瞻戀不捨 一心歸向 合掌諦觀 而說偈言有大智慧威神力行菩提行利眾生無量境界誓當求唯願仁尊哀聽許愛水深濬為池塹憍慢高舉為垣牆諸趣出入為門戶三有難超作城郭癡闇無明常所覆貪恚熾盛火恒燒魔王自在處其中愚童凡夫依止住諂誑忿恨惑亂戲貪欲所纏如罥索疑惑所蔽若生盲恒行險趣諸邪道

26 常為慳嫉之所縛入於三塗八難中五趣輪迴不覺知恒受生老病死苦滅惑大悲清淨日智光普照圓滿輪能竭生死煩惱海願降慈光少觀察圓滿大慈清淨月福德光明無垢輪一切眾生咸施安願賜清涼少觀察一切法界功德王白業成就為輪寶所向導前無所礙願順我心垂教敕廣博福智大商主勇猛不退求菩提普利一切諸眾生唯願垂悲拔濟我身被最勝忍辱甲手提明利智慧劍常能自在破魔軍願雄猛者守護我安住妙法須彌頂遶以三昧諸天女摧滅業惑阿脩羅真實帝釋願觀我三有昏闇凡愚宅煩惱輪迴地趣因仁尊永滅盡無餘照世真燈示我道眾生惡趣行已除修治善道咸清淨度諸有海橋梁者示我真乘解脫門常樂我淨顛倒想厚重邪執常迷覆明利智眼悉能除開我真乘解脫路善了真諦無迷惑於諸法中無所畏調伏眾生自在人願示於我菩提道安住如來正見地增長諸佛功德樹雨一切佛妙法華願速示我菩提道去來現在一切佛如日光明出世間為眾能開甘露門彼所得道願宣說能善解除諸業縛巧轉諸乘妙法輪智慧決了自在人示我普焰摩訶衍大悲為轂行願輪信轄深固堅忍軸淨功德寶真實轅令我載此菩提乘一切總持圓滿箱慈愍普覆莊嚴蓋妙辯才音鈴震響令我載此最上乘清淨戒品為茵蓐諸妙三昧為采女法鼓洪音警有情令我載此摩訶衍具足四攝無盡藏莊嚴瓔珞功德寶自他慚愧為羈鞅令我載此無上乘常放大捨圓滿光恒塗淨戒真實香

27 永滅煩惱瘡疣者令我載此最勝乘三業調伏不退輪六根寂靜三昧箱最勝智慧方便軛令我載此妙法乘大願迴向善御者總持諸法堅固力智慧周旋常遍轉令我載此速疾乘交絡普賢諸行網悲心廣運能徐轉所行無畏得安詳令我載此無上乘任持堅固等金剛妙智巧成如幻事一切障礙皆能斷令我速載普賢乘大慈無垢等群生普與世間賢聖樂淨智如空照法界願速令我載此乘能淨一切業惑塵亦斷世間流轉苦摧伏諸魔及外道令我載此妙法乘智慧境界等虛空行力莊嚴遍法界普滿一切群生欲願速令我載此乘志樂清淨量難窮無明愛見皆除滅利益一切心無盡願速令我載此乘願力如風速疾行定心安住恒無動普運一切諸含識願速令我載此乘堅誓如地永無傾大悲如水恒饒益勇健荷擔無疲倦願速令我載此乘普照眾生智慧日四攝光明圓滿輪總持勝妙清淨光願示於我咸令見能於劫海勤修學一切種智圓滿因摧滅堅執有為城與我如是金剛智仁於諸佛大智海獲是智海廣無涯一切佛德靡不充善哉大聖當宣說已入法王妙法城已冠智王大智冠已繫諸佛離垢繒最勝智眼願觀察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如象王迴 觀察善財 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欲親近諸善知識行菩薩行 問諸菩薩所行之道 善男子 親近供養諸善知識 是集一切智 最初因緣 由樂親近善知識故 令一切智疾得成滿 是故於此 勿生疲厭 善財白言 聖者唯願慈悲 廣為我說 我應云何學菩薩行 應云何修菩薩行 應云何起菩薩行 應云何行菩薩行 應云何滿菩薩行 應云何淨菩薩行 應云何轉菩薩行 應云何深入菩薩行 應云何出生菩薩行 應云何觀察菩薩行 應云何增廣菩薩行 應云何成就菩薩行 應云何

28 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為善財童子 而說偈言善哉清淨功德海佛子能來至我所發起廣博大悲心勇猛志求無上覺為欲度脫諸有情一切世間流轉苦已發大願深如海勤修一切菩薩行若有菩薩心堅固久處生死無疲厭彼當具足普賢行得佛功德無能壞福德威光福德星福德生處福德海汝能普為諸眾生誓修普賢清淨行汝見無邊諸佛土去來現在一切佛亦聞所轉妙法輪念力憶持無忘失汝於十方一切剎普見無量諸如來願海清淨悉皆成具足菩薩塵沙行汝入方便大法海安住如來功德地導師勝行汝當修當成一切無師智汝於一切廣大剎所有剎土微塵劫於中修習普賢行成就最勝菩提道汝於無邊劫海中普遍十方一切剎為欲成滿諸大願修行普賢諸妙行此中無量諸眾生聞汝願已皆歡喜悉發廣大菩提意專心願學普賢乘爾是文殊師利菩薩 說此偈已 告善財童子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若有眾生 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事為難 能發心已 復欲勤求行菩薩行 倍更為難 善男子 汝今發心 求菩薩道 為欲成就一切智智 應當勤求真善知識 善男子 求善知識 勿生疲懈 見善知識 勿生厭足 於善知識 所有教誨 當念隨順 不應違逆 於善知識 善巧方便 但應恭敬 勿見過失 善男子 於此南方 有一國土 名為勝樂 其國有山 名曰妙峰 彼有比丘 名吉祥雲 汝可往問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菩薩云何修菩薩行 乃至菩薩云何 於普賢行 疾得圓滿 善男子 彼善知識 當為汝說具足圓滿普賢行願 時善財童子 聞是語已 心生歡喜 踊躍無量 於彼比丘 深生渴仰 於文殊師利 慇懃戀慕 頂禮雙足 遶無數匝 悲泣流淚 辭退而去爾時善財童子 漸次南行 往勝樂國 登妙峰山 於其山上 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 周遍求覓 經于七日 竟不能見 由為勤求善知識故 捐捨身命 無飢渴想 正念觀察 心安無退 過七日已 見彼比丘 在別山上徐步經行 即前往詣 頂禮雙足 右遶三匝 合掌而住 白言 聖者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云何修菩薩行 云何起菩薩行 云何行菩薩行 乃至云何於普賢行 疾得圓滿 我聞聖者 善能誘誨 唯願慈哀 為我宣說 云何菩薩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吉祥雲比丘 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

29 善男子 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事為難 復能請問行菩薩行 難中之難 所謂勤求菩薩道 勤求菩薩境界 勤求菩薩廣博淨行 勤求菩薩出現神變 勤求菩薩示現廣大諸解脫門 勤求菩薩示現世間種種作業 勤求菩薩隨順眾生種種心行 勤求菩薩示現入出生死涅槃 勤求菩薩於為無為心無所著 勤求菩薩除斷眾生種種煩惱微細過失 善男子 我得自在決定解力 信眼清淨 智行照耀 普眼明徹 具清淨行 慧眼遍觀一切境界 善巧方便離一切障 以清淨身 普詣十方一切國土 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以信解力 常念十方一切諸佛 以總持力 受持十方一切佛法 以智慧眼 常見十方一切諸佛 所謂見於東方 一佛二佛 十佛百佛 千佛百千佛 億佛百億佛 千億佛百千億佛 那由他億佛 百那由他億佛 千那由他億佛 百千那由他億佛 乃至見無數無量 無邊無等 不可數 不可稱 不可思 不可量 不可說 不可說不可說佛 乃至見閻浮提極微塵數佛 四天下極微塵數佛 小千世界極微塵數佛 中千世界極微塵數佛 大千世界極微塵數佛 十佛剎極微塵數佛 百佛剎極微塵數佛 千佛剎極微塵數佛 百千佛剎極微塵數佛 億佛剎極微塵數佛 百億佛剎極微塵數佛 千億佛剎極微塵數佛 百千億佛剎極微塵數佛 那由他億佛剎極微塵數佛 乃至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如見東方一切諸佛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所見諸佛 亦復如是 隨其所見 一一方中 所有諸佛 種種色相 種種形貌 種種神通 種種受用 種種遊戲 種種眾會莊嚴道場 種種光明無邊照耀 種種宮殿莊嚴國界 種種壽量示有修短 隨諸眾生種種心樂 示現種種成正覺門 於大眾中 廣現神變 作師子吼度脫眾生 善男子 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 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 豈能了知所有邊際 所謂智光普照差別境界念佛門 常見諸佛種種國土宮殿莊嚴悉現前故 令安住種種增上意樂念佛門 隨諸眾生心之所樂 皆令見佛得清淨故 令安住究竟佛力念佛門 令入如來十種力中隨順行故 令安住種種如來究竟正法念佛門 見一切佛 演說正法 咸聽聞故 遍照十方無差別藏念佛門 普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 入不可見極微細處念佛門 徹見一切微細境中如來神變自在事故 住種種劫念佛門 於一切劫 常見諸佛 施作佛事 咸親近故 住一切時念佛門 於一切時 常得見佛 與佛同住 不相離故 住一切剎念佛門 一切剎土 咸見佛身 超過世間 無等比故 住一切世念佛門 隨於自心所有樂欲 普見三世諸如來故 住一切境念佛門 普見一切諸境界中 諸佛相續 咸出興故 住一切性寂滅念佛門 於念念中 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槃故 住一切時處念佛門 於一日中 見一切佛 從其住處 而往化故 住一切境廣大念佛門 見一切佛結跏趺坐一一佛身滿法界故 住一切法微細念佛門 於一毛孔 見不可說諸佛出興 咸至其所 而承事故 住剎那際莊嚴念佛門 於一念中 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 住一切法念佛門 見一切佛出興於世以智慧光轉法輪故 住自在心念佛門 隨其自心所有欲樂 一切如來 現其影像 咸得見故 住一切業念佛門 能隨法界一切眾生所修行業 為現其身令覺悟故 住一切神變念佛門 見一切佛住於廣大香水海中 坐蓮華臺 普現神變 滿十方故 住等虛空界念佛門 觀察如來所現身雲莊嚴法

30 界虛空界故 如是等無量無數念佛門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 南方有國 名曰海門 彼有比丘 名為海雲 汝往彼問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海雲比丘 能善分別開發廣大善根因緣 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 當令汝成廣大善根力 當為汝說發菩提心因 當令汝生廣大乘光明 當令汝得廣大波羅蜜 當令汝入廣大諸行海 當令汝轉廣大誓願輪 當令汝淨廣大莊嚴門 當令汝起廣大慈悲力 時善財童子 禮吉祥雲比丘足 遶無數匝 慇懃瞻仰 戀慕而去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 聞善知識教 一心正念 隨順思惟所有智慧光明門 隨順通達所有甚深解脫門 隨順憶持所有自在三昧門 隨順敬奉所有清淨教誨門 隨順觀察所見諸佛威德門 隨順欣樂所見諸佛住處門 隨順解了所見諸佛軌則門 隨順思念所見諸佛出現門 隨順趣入所見諸佛法界門 隨順安住所見諸佛境界門 漸次南行 向海門國 詣海雲比丘所 頂禮雙足 遶無數匝 於前合掌 白言聖者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欲入甚深最上智海 而未知菩薩云何能具菩薩行 長養菩提種 云何能捨凡夫家 生於如來家 云何能度生死海 入佛智慧海 云何能離凡愚地 入佛最勝地 云何能斷生死流 入佛淨行流 云何能壞生死輪 成就大願輪 云何能滅魔境界 顯示佛境界 云何能竭愛欲海 增長大悲海 云何能閉三塗八難門 開人天涅槃門 云何能出三有繫縛城 入種智解脫城 云何能棄捨一切珍玩資具 饒益攝受一切眾生 唯願慈哀 為我宣說 時海雲比丘 告善財言 善男子 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財言唯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海雲告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發菩提心者 不可得聞 何況自能深心發趣 善男子 若諸眾生 未曾修種深固善根 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菩薩 要得平等無礙境界普門善根光明照故 要得真實巧方便藏正道三昧光明照故 要得積集功德海藏廣大福聚莊嚴身故 要得增長種種白法 念念出生無休息故 要能供事真善知識 諮問法要 無疲厭故 要捨慳吝 無所藏積 於身命財 無愛著故 要離憍慢 心無高下 安住不動 如大地故 要恒慈愍 隨順眾生 平等饒益 無違逆故 要處生死 於惡趣中 度苦眾生 心不捨故 要恒觀察如來境界 欣求修習 至究竟故 要恒利益安樂一切諸眾生故 如是乃能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者 所謂拔濟苦惱諸眾生故 發大悲心 平等福祐諸眾生故 發大慈心 除滅眾生諸苦蘊故 發安樂心 為息眾生不善心故 發饒益心 救護怖畏諸眾生故 發哀愍心 捨離執著障礙法故 發無著心 普遍法界諸佛剎故 發廣大心 等虛空界無不往故 發無邊心 見一切佛妙色身故 發無垢心 觀三世法智無盡故 發清淨心 為欲普入一切智智甚深海故 發大智心 發如是等種種心故 是名菩薩發菩提心

31 善男子 我初止住此海門國 十有二年 常以十事 觀察大海 而為境界 所謂思惟大海寬廣難量 思惟大海深難得底 思惟大海同一鹹味 思惟大海出生眾寶 思惟大海吞納眾流 思惟大海水色差別不可思議 思惟大海種種眾生之所依住 思惟大海容受無量大身眾生 思惟大海能受大雲所雨之雨 思惟大海究竟恒滿無有增減 善男子 我復思念世間之中 頗有深廣過此海不 乃至容受常無增減 過此海不 善男子 我作如是思惟之時 從大海中 有大蓮華 眾寶莊嚴欻然出現 以無能勝帝青頗胝迦金剛摩尼王寶為莖 毘琉璃摩尼王寶為臺 無垢清淨閻浮檀金為葉 隨時芬馥 白栴檀香沈水妙寶 而為其藏 黃色映徹碼瑙寶王 以為其鬚 百萬摩尼寶莊嚴網 羅布其上 凡所莊校 周圓無際 光榮四照 彌覆大海 百萬欲天王 普雨種種天寶天華 天鬘天香 天燒香 天塗香 天末香 天妙衣服 天幢幡蓋 如雲而下 百萬龍王 起大香雲 雨眾香水 百萬夜叉王 獻以種種珍奇寶藏 百萬羅剎王 各以慈心 合掌觀察 百萬乾闥婆王 以妙樂音 歌詠讚歎 百萬阿脩羅王 執持其莖 曲躬而立 百萬迦樓羅王 銜諸瓔珞 妙寶繒帶 四面垂下 百萬緊那羅王 起饒益心 歡喜愛樂 百萬摩 [ 目 * 侯 ] 羅伽王 起清淨心 恭敬禮拜 百萬人王 起殷重心 合掌瞻仰 百萬轉輪聖王 各以七寶莊嚴供養 百萬梵天王 頭頂禮敬 百萬淨居天 恭敬合掌 百萬主海神 俱時出現 恭敬作禮 百萬主火神 各持種種妙寶莊嚴 百萬味光摩尼寶 光明普照 百萬淨福摩尼寶 布散莊嚴 百萬遍照摩尼寶 為清淨藏 百萬離垢藏摩尼寶 其光赫奕 百萬吉祥藏摩尼寶 放妙光明 百萬妙藏摩尼寶 光照無邊 百萬閻浮幢摩尼寶 周布行列 百萬不可壞金剛摩尼寶 清淨莊嚴 百萬日藏摩尼寶 廣大清淨 圓光普照 百萬可愛樂摩尼寶 顯現眾色 具足莊嚴 百萬心王摩尼寶 放雜色光 雨無盡寶 此大蓮華 所有莊嚴 皆從如來過去積集出世廣大善根所生 令諸菩薩 各於此華 信願成滿普於十方一切世界 無不顯現 從如幻觀香王業生 以無生法 所莊嚴故 從如夢觀離相法生 以無作法之所印故 從無染著離諍法生 隨境觀察 無所著故 恒出妙音 演說如來廣大境界 其聲充滿一切諸佛清淨剎土 假使無數百千億劫 以妙辯才 稱讚此華功德無盡善男子 我時於此蓮華之上 見有如來結跏趺坐 相好具足 形量高廣 上至有頂如來所處 寶蓮華座 不可思議 道場眾會 不可思議 圓滿智慧 不可思議 圓光照耀 不可思議 威儀隨現 不可思議 光明熾盛 不可思議 諸相隨好 不可思議 變現自在 不可思議 神通調伏 不可思議 清淨妙色 不可思議 無見頂相 不可思議 舌相長廣 不可思議 辯才善巧 不可思議 圓音普演 不可思議 無量智力 不可思議 清淨無畏 不可思議 無礙解智 不可思議 憶念彼佛 往修本行 不可思議 菩提自在 不可思議 法雷震吼 不可思議 普門示現 不可思議 種種莊嚴 不可思議 隨其左右 見各差別 不可思議 普遍饒益 咸令成熟 不可思議善男子 時彼如來 於蓮華上 則伸右手 而摩我頂 為我演說普眼法門 顯發一切菩薩諸行 開演一切如來境界 闡揚一切諸佛妙法 光照一切諸佛剎土 圓滿一切諸佛相好 摧伏一切外道邪論 散滅一切諸魔軍眾 能令一切眾生歡喜 調伏一切眾生煩惱 能照一切眾生心行

32 善了一切眾生根性 能以威力 普轉法輪 隨眾生心 悉令開悟 我從彼佛 得聞於此普眼法門 受持讀誦 憶念思惟 假使有人 以大海量墨 須彌聚筆 書此無盡廣大海藏普眼法門 一品中一門 一門中一法 一法中一義 一義中一句 乃至少分 尚不可得 何況盡能具足書寫 善男子 我於彼佛 千二百歲 受持如是普眼法門 相續不斷 於日日中 常以十種陀羅尼門 領受記持十無數品 所謂以聞持陀羅尼光明 領受無數品 以寂靜門陀羅尼光明 趣入無數品 以無邊旋陀羅尼光明 普入無數品 以隨地觀察普遍照耀陀羅尼光明 分別無數品 以具足威力陀羅尼光明 普攝無數品 以蓮華莊嚴陀羅尼光明 引發無數品 以微妙言音陀羅尼光明 開演無數品 以虛空藏陀羅尼光明 顯示無數品 以光聚山陀羅尼光明 增廣無數品 以海藏普持陀羅尼光明 辨析無數品 善男子 是時十方一切世界 各有無量諸眾生等 為聽法故 而來我所 所謂天王 龍王 夜叉王 乾闥婆王 阿脩羅王 迦樓羅王 緊那羅王 摩 [ 目 * 侯 ] 羅伽王 人王 梵王 如是諸王 并其眷屬 來詣我所 諮問我法 我悉為其次第開演 分別解說 咸令歡喜 心生愛樂 深信趣入 悟解成就 安住於此諸佛菩薩光明妙行普眼法門 善男子 我唯知此普眼法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 深入一切菩薩行海 隨其願力 皆清淨故 深入一切廣大願海 盡一切劫 住世間故 深入一切諸眾生海 隨其心行 普饒益故 深入一切眾生心海 出生無礙十力智故 深入一切眾生根海 隨時調伏令成熟故 深入一切同異剎海 為滿本願悉嚴淨故 深入一切無盡佛海 常願承事 興供養故 深入一切正覺法海 能以智慧 咸悟入故 深入一切佛功德海 於真實道 具足修故 深入一切諸言辭海 遍一切剎 轉法輪故 而我云何 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 從此南行 六十由旬 楞伽道邊 有一聚落 名為海岸 彼有比丘 名曰妙住 汝詣彼問 菩薩云何 令菩薩行速得清淨 時善財童子 禮海雲足 右遶瞻仰 辭退而去爾時善財童子 隨順思惟善知識教 專心憶念普眼法門 專念如來神變威力 憶持微妙法句身雲 趣入無邊法門教海 觀察善友威儀法式 游泳甚深法海漩澓 普遍趣入虛空法界 淨治法眼所有翳障 捃拾善友所集法寶 如是作意 漸次南行 至楞伽道海岸聚落 觀察十方 周遍求覓妙住比丘 見彼比丘在虛空中 經行來往 不思議數諸淨居天與宮殿俱 於虛空中 恭敬合掌 發弘誓願 而為供養 不思議數諸梵天王 曲躬合掌 出妙音聲 以人間法 稱揚讚歎 而為供養 無數千萬欲界諸天 及諸天王 恭敬圍遶 滿虛空中 布天華雲 雨天華雨 作天妓樂 出妙音聲 無數繒綺 寶幢幡蓋 種種嚴飾 悉遍虛空 而為供養 復有無數諸大龍王 於虛空中 興不思議沈水香雲 普遍虛空 震雷激電 而為供養 無量不思議數諸夜叉王 各以眷屬 周匝圍遶 恭敬守護而為供養 無量不思議數諸羅剎王 與諸眷屬 其形長大 甚可怖畏 咸起慈心親近瞻仰 而為供養 無量阿脩羅王 興不思議摩尼寶雲 放大光明 遍滿虛空 雨種種寶 莊嚴照耀 而為供養 無數迦樓羅王 作童子形 諸妙采女 之所圍遶 起大慈愍 無殺害心 恭敬合掌 而為供養 無數緊那羅王 拊擊眾樂 演出種種微妙音聲 復以種種稱法言辭 歌詠讚歎 而為供養 無數摩 [ 目 * 侯 ] 羅伽王 持不思議上

33 妙微細天諸衣服 親近隨逐 周迴布列 而為供養 無量主海神 作諸妓樂 嘯和雅音 而為供養 善財童子 見此比丘 於虛空中 經行自在復有如是 供養之事 充滿虛空 歡喜踊躍 不能自持 五體投地 一心敬禮 良久乃起 合掌白言 聖者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薩云何勤求佛法 云何積集佛法 云何滿足佛法 云何熏習佛法 云何修行佛法 云何淨治佛法 云何隨順佛所行法 云何通達佛算數法 云何增長佛普遍法 云何清淨佛究竟法 云何總攝佛功德法 云何能入佛隨順法 我聞聖者 善能誘誨 唯願慈悲 為我宣說菩薩云何恒見諸佛 聞法勤修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同一切菩薩善根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以智慧 證諸佛法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以大願 饒益眾生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修一切菩薩事業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住劫海 修行無厭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住剎海 普遍莊嚴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依佛力 悉能知見諸佛神變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於六趣 自在受生 住無住道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受諸佛正法雲雨 悉能憶持 而不捨離 菩薩云何恒發智光普照三世佛所行處 而不捨離 唯願慈哀 為我開演爾時妙住比丘 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今復志求一切智法 及自覺法 善男子 汝能發心 深信愛樂 慇懃不捨 請問於我 汝當諦聽 今為汝說 善男子 我得菩薩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養諸佛成熟眾生解脫門 常於此門 若行若止修習思惟 或入或出隨順觀察 即時獲得智慧光明 名普照諸法 究竟無礙 由得如是智光明故 知諸眾生種種心行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種種歿生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宿住之事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未來劫事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現在世事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種種言音隨俗差別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種種疑網咸為決了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種種根性受法差別 無所罣礙 知諸眾生應受化時悉往調伏 無所罣礙 知諸時分 剎那臘縛 牟呼栗多 晝夜年劫 延促相入 無所罣礙 知三世海諸法流轉相續次第 無所罣礙 知諸佛剎無量差別 能以其身遍往十方 無所罣礙 何以故 以得無住無作無行神通力故 善男子 我以得此神通力故 於虛空中 或行或住 或坐或臥 乃至現作種種威儀 隱顯自在 或以一身分為多身 或以多身合為一身 或以其身來往入出 穿度石壁 而無障礙 或於空中 結跏趺坐 自在往來 猶如飛鳥 入地如水 履水如地 遍身上下 普出煙焰 光明熾盛 如大火聚 或時震動一切大地 或時以手捫摸日月 或現威德 超自在天 或現大身過於梵世 或以神力 轉變自在 或現燒香雲盤旋如蓋 彌覆十方 或現寶焰雲 光明熾盛 普照一切 或現變化雲 其身隨類等眾生界 或現光網雲 具足眾色 映徹無礙 或現其身 於一念頃 過於東方一世界 十世界 百世界 千世界 百千世界 億世界 百億世界 千億世界 百千億世界 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乃至無數世界 無量世界 無邊世界 無等世界 不可思世界 不可量世界 不可稱世界 不可說世界 不可說不可說世界 乃至 或過閻浮提極微塵數世界 乃至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 如是一切世界海中 所有一切世界出生中 一切世界方處中 一切世界旋轉中 一切世界普遍中 一切世界變化中 一切世界名字中

34 一切世界法門中 一切世界時劫中 一切世界微細中 一切世界菩提場中 一切世界莊嚴具中 一切世界大眾會中 如是一切種種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剎土 皆有如來現成正覺 彼諸如來 一一復現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大眾集會差別之身 我悉於彼一切佛所 普現其身 於一一身 普雨一切諸佛剎海極微塵數諸供養雲 所謂一切華雲 一切香雲 一切鬘雲 一切蓋雲 一切幢雲 一切幡雲 一切帳雲 一切網雲 一切末香雲 一切塗香雲 一切衣服雲 以一切身 各持如是諸供具雲 而為供養 一一如來所轉法輪種種宣說 所謂 廣說 略說 讚說 毀說 明了說 隱密說 有餘說 無餘說 不定說 決定說 我皆悟解 憶念受持 一一國土 諸佛剎海 所有莊嚴 我皆憶持 曾無忘失 如於東方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亦復如是 善男子 如是一切諸世界中 所有眾生 若聞我名 若見我身 或睹經行止住之處 或以一心 禮拜供養 或時散亂懷疑不信 如是一切 皆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彼諸世界一切眾生 我皆明見 隨其大小 勝劣苦樂 示同其形 隨所應度 教化調伏而成熟之 隨有眾生親近我者 悉令安住如是法門 善男子 我唯知此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養諸佛成熟眾生無礙解脫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 具足受持大慈悲戒 波羅蜜戒 住大乘戒 不離菩薩道戒 不著一切法戒 不捨菩提心戒 不墮二乘地戒 常以佛法為所緣戒 心常憶念一切智戒 所發志樂等虛空戒 一切世間無所依戒 不缺漏戒 不濁亂戒 無遺失戒 不雜染戒 不追悔戒 無厭怠戒 清淨戒 離塵戒 無垢戒 如是菩薩 戒行功德無量無邊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 善男子 從此南方 有一國土 名達邏比叱 其國有城 名金剛層 中有大士 名曰彌伽 汝往彼問 菩薩云何 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 禮妙住足 右遶瞻仰 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 一心隨順善知識教 正念觀彼法光明門 以清淨心深信趣入 念法威力順佛所行 專心憶持 紹三寶種 歎離欲性 念善知識 普遍觀察 照明三世 憶本大願 隨順修行 以無礙心 入眾生界 常勤作意 救護世間 於諸有為 心無倚著 觀一切法根本自性 念念流入一切智海 普遍嚴淨一切佛剎 於諸如來道場眾會 心無依住 如是觀察 漸次南行 至達邏比吒國 入金剛層城 周遍求覓 彌伽大士 乃見其人於市肆中處高臺上坐師子座 十千人眾所共圍遶 廣說輪字莊嚴法門 善財往詣 頂禮其足 遶無數匝 恭敬合掌 白言聖者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云何修菩薩道 云何流轉諸趣 常不忘失菩提之心 云何心得堅固 勤求佛法 無有厭倦 云何獲得清淨謙下之心 無能壞者 云何得大悲心力 恒處生死 不憚劬勞 云何得陀羅尼力 自在攝持普門清淨 云何發生廣大智光 離諸翳障 云何得妙辯才 善巧決擇甚深法藏 云何得正念力 憶持諸佛一切法輪 云何得淨趣力 演一切法 普淨諸趣 云何得成菩薩普遍智力 於一切法 種種分別 悉能決定 了真實義 唯願慈哀 為我宣說 爾時彌伽 告善財言 善男子 汝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財白言 唯然 大士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彌伽遽即下師子座 由為尊重菩提心故 於善財前 五體投地 一心禮敬 從地而起 散金銀華無價寶珠 及以上妙碎末旃檀 復以雜綵無量寶衣 以覆其上 復散無數

35 殊勝光潔悅意香華眾妙供具 而為供養 然後合掌 以柔軟音 而稱讚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 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則為勤求一切智智不斷佛種 則為永離一切世間凡夫種性 則為嚴淨一切諸佛所有剎土 則為調伏一切眾生令其成熟 則為覺了一切法性出生死海 則為照解一切業種無所依著 則為勤修一切菩薩所有妙行 則為已發一切大願無有斷絕 則為隨順一切種智離欲行處 則為獲得一切菩薩堅固種性 則為已得一切諸佛威力加持 則能明見一切三世所有差別 則為十方一切如來共所護念 則與法界一切菩薩志樂平等 則得一切賢聖咸共稱讚 則得一切梵王一心禮覲 則得一切天王恭敬供養 則得一切夜叉王常勤守護 則得一切羅剎王隨逐侍衛 則得一切諸大龍王迎接奉事 則得一切緊那羅王歌詠讚歎 則得一切諸世間主同心慶悅 則令一切諸眾生界悉得安隱 所謂令斷一切惡趣流轉故 令捨一切諸苦難處故 令息一切貧窮根本故 令生一切人天快樂故 令得親近供養一切善知識故 令得聽聞受持諸佛廣大法故 能令修集一切菩薩菩提分法故 能令增長一切功德善法根芽故 能令熏發一切菩薩無漏智種故 能令智光普照一切差別智道故 能令究竟住於菩薩真實智地故 善男子 如是菩薩 難得出世 亦難值遇 諸有所作 難識難知 能為眾生 作甚難事 若得見者 倍更為難 何以故 菩薩出世 與諸眾生 為大利益 如父母 長養安慰令成就故 如瓔珞 莊嚴一切諸天人故 如船師 於生死海度眾生故 如屋宅 覆護一切諸世間故 如商主 能導群生至寶所故 如赫日 智慧光明能普照故 如君主 覺法城中得自在故 如熾火 能燒眾生我愛薪故 如大雲 普 [ 雨 / 注 ] 無邊甘露雨故 如時雨 增長信等善根芽故 如船舫 運度眾生達彼岸故 如橋梁 能度眾生越生死故 如津濟 顯示一切出要道故 如風輪 能持眾生不令墮落三惡趣故 如大地 悉能增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 如大海 具足一切無盡福智功德藏故 如滿月 普放智光破煩惱暗施清涼故 如猛將 悉能摧伏一切魔軍令退散故 如須彌 勝智善根超出深廣生死海故 爾時彌伽 廣為善財 稱讚顯示發菩提心大功德力 令諸眾會皆生歡喜 同聲唱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今我眾會因見勝人 得聞菩薩功德行願 踊躍歡喜 不能自持 是時彌伽 還昇本座 從其面 門放種種光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時此世界諸大梵王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 目 * 侯 ] 羅伽人及非人 如是諸王并其眷屬 蒙光照耀靡不來集 是時大士 觀察眾心 咸生恭敬 離諸諂慢 其心寂靜 志意柔順 隨其樂欲 廣為分別開示解釋輪字句品莊嚴法門 彼諸眾生 聞此法已 信順悟入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所應作已 告善財言 善男子 我已成就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於一念中 能分別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欲色諸天語言 差別祕密 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 目 * 侯 ] 羅伽人非人等 所有語言 差別祕密 亦知彼彼一切眾生所有心想種種樂欲 差別祕密 所謂了知色界梵王及諸梵眾 所有心樂 差別祕密 亦知欲界諸大天王 天子天女所有心樂 差別祕密 亦知龍等人及非人男女眷屬所有心樂 差別祕密 亦能知此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所有向果 各各修習 一切菩薩行願地位 各各修習微細意趣 差別祕密 及諸言辭

36 分別解說 辨釋文義 無不明了 亦能了知三世諸佛為諸眾生演說一切甚深法海 種種言辭 意趣祕密 如於一念 知此世界所有眾生 及諸賢聖 言辭心想 行願地位 各各差別 微細祕密 亦知東方一十百千萬億那由他 無數無量無邊無等 不可數 不可稱 不可思 不可量 不可說 不可說不可說諸世界中 所有眾生及諸賢聖 言辭心想 行願地位 微細祕密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 各盡不可說不可說 諸世界中所有眾生 及諸賢聖 言辭心想 行願地位 各各差別 微細祕密 如是一切悉能了知 無不通達 善男子 我唯知此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 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想行眷屬海 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建立施設海 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稱謂名字海 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方俗語言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甚深祕密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究竟最上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於一所緣中說一切三世所緣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於一切語言中演說一切增上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於一切語言中演說一切上上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於一切語言中演說廣大差別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於一切語言中演說一切差別善巧調伏法句海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於一切世界中演說種種咒術言辭差別祕密海 普能隨入一切世界種種眾生音聲語言際 普能隨入一切諸佛清淨法輪圓滿莊嚴際 普能隨入一切世間種種字輪 普遍出生顯示諸法際 如是菩薩行智功德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 善男子 從此南方 有一聚落 名為住林 彼有長者 名住解脫 汝往彼問 菩薩云何修集菩薩道 菩薩云何出生菩薩德 菩薩云何成就菩薩行 菩薩云何思惟菩薩法 時善財童子 蒙善知識深心誨誘 於一切智法 深生尊重 於一切善根 增益信樂 於一切佛法 倍起精勤 於一切善知識教 普加隨順 禮彌伽足 悲泣流淚 遶無量匝 戀慕瞻仰 辭退南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 隨順思惟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妙辯才莊嚴法門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言辭教海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細方便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清淨解脫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善根光明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清淨善巧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攝眾生智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廣大智力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勇猛不退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殊勝志樂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無量功德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無礙法門 如是思惟 弘誓堅固 勇猛精進 而為甲冑 以正信力 恒自莊嚴 勤求正法 心無疲厭 志願堅固 猶若金剛及那羅延 無能壞者 恒於一切善知識教 奉順修行 常無間斷 於諸境界 心無染著 普門妙行 皆悉現前 普眼智光 照諸法海 圓滿諸地陀羅尼門 現見十方 了法邊際 以無礙智 普遍莊嚴 證解清淨無依法性 顯示無對無二法門 超過一切最勝彼岸 入淨智門 永離諸想 能審

37 觀察諸法實際 普知三世差別法門 普往十方差別世界 普見十方差別佛身 普入十方差別時劫 普觀十方差別業性 普轉諸佛差別法輪 普智三昧明照其心 心恒普入平等境界 如來慧光 照觸其身 一切智流 相續不斷 若身若心 勢力自在 常不捨離一切佛法 以深信力 常得諸佛威神所加 以淨慧力 為諸如來光明所照 以誓願力 願身周遍一切剎網 一切法界 普入其身 漸次遊行 經十二年 至住林城 周遍詢求解脫長者 既得見已 五體投地 頂禮雙足 起立合掌 白言聖者 我今得與善知識會 是我獲得廣大善利 何以故 善知識者 難可出現 難得聞名 難得逢值 難得親近 難得承接 難得同住 難得奉事 難令喜悅 難蒙開曉 難得隨逐 我今會遇真善知識 是我獲得最勝善利 如是展轉難中之難 聖者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欲值遇一切佛興故 為欲普聞一切佛名故 為欲普見一切佛身故 為欲普詣一切佛剎故 為欲普入一切佛會故 為欲普觀一切佛境故 為欲普知一切佛意故 為欲普受一切佛記故 為欲普承一切佛力故 為欲普事一切諸佛故 為欲證悟一切佛法故 為欲隨順一切佛心故 為欲圓滿一切佛願故 為欲獲得一切三昧故 為欲照明一切佛智故 為欲莊嚴一切佛會故 為欲遍修諸佛本行故 為欲現見諸佛神通故 為欲具證諸佛智力故 為欲清淨諸佛無畏故 為欲聽聞一切佛法故 為欲受持諸佛法輪故 為欲辨析一切佛法故 為欲住持諸佛教海故 為欲守護諸佛法城故 為欲觀察佛所覺法故 為欲解悟佛所證法故 為欲深入佛所知法故 為欲見一切佛法於自身中出生故 為欲與一切菩薩同體故 為欲與一切菩薩同類故 為欲等一切菩薩善根故 為欲觀一切菩薩所學故 為欲同一切菩薩淨行故 為欲成一切菩薩所修故 為欲滿一切菩薩波羅蜜故 為欲發一切菩薩清淨願故 為欲入一切菩薩大願海故 為欲具一切菩薩大悲力故 為欲至一切菩薩究竟處故 為欲獲得諸佛菩薩差別威神藏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智慧光明無盡藏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廣大功德三昧藏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無量威力藏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無量神通藏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大神變藏無窮盡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大自在藏常現前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淨妙色藏而莊嚴故 為欲獲得一切菩薩大慈悲藏教化眾生 皆令究竟達彼岸故 聖者 我今以如是心 如是意樂 如是希欲 如是勤求 如是思惟 如是渴仰 如是尊重 如是方便 如是勇猛 如是究竟 如是謙下 來至聖者善知識所 我聞聖者 善能誘誨諸菩薩眾 能以方便開佛境界 示其道路 指其津濟 與其橋梁 授其船筏 普令一切截愚癡網 除顛倒障 拔疑惑箭 滌煩惱垢 照心稠林 破心迷執 令心潔白 正心諂曲 除心熱惱 使心清涼 迴生死流 趣涅槃道 令心遠離諸見牢獄 令心解脫貪欲繫縛於染愛處 令心動轉隨順 趣入一切智性 令其疾到廣大法城 令其堅固無上大悲 令其安住究竟大慈 令其發起諸菩薩行 令其修集諸三昧門 令其悟入聖所證位 令其觀察諸法本性 令其增長普賢願力 於諸眾生其心平等 唯願慈哀 為我宣說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隨所修習 疾得清淨 疾得明了 具足圓滿 時解脫長者 以過去積集善根力故 如來現在威神力故 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故 十方一切諸善知識本行願力所加持故 即入菩薩勝三昧門 其三昧名普攝無邊一切佛剎旋陀羅尼 入

38 三昧已 其身清淨 光明映徹 於其身中 顯現十方各十佛剎極微塵數佛 及佛剎淨妙莊嚴 眾會道場光明等事 亦現彼佛往昔同行諸菩薩眾 往昔所現神通變化 往昔所發廣大誓願 往昔所修助道之法 往昔所淨諸出離道 往昔所有清淨莊嚴 往昔所修諸菩薩行 亦見彼佛成等正覺 轉妙法輪 教化眾生 如是一切悉於身中 分明顯現 無有障礙 亦於身內一切剎中 普現其身 無不充遍 身與佛剎互相涉入 不相障礙種種色像 而無往來一一差別 次第而住不相雜亂 所謂種種佛剎各別莊嚴 種種眾會眷屬圓滿 種種威儀恭敬供養 種種道場各各嚴飾其中諸佛 示現種種遊戲神通 建立種種差別乘道 顯示種種廣大願門 普遍莊嚴種種神力 或一世界 示現上生處兜率宮 而作佛事 或一世界 歿兜率天 下入王宮 而作佛事 或現處胎種種神變 或現誕生種種瑞相 或現嬰孩種種遊戲 或示童子現處內宮 或現出家 示行苦行 或詣覺樹 坐於道場 或現神通破魔軍眾 或現自在成無上道 或現諸王勸請說法 或現受請轉妙法輪 或現天龍乾闥婆等 恭敬圍遶 常隨守護 或現其身遍入諸趣 或往一切眾生住處 或時示現度眾生已 入般涅槃為令世間咸增戀慕 或現舍利 全身碎身 分布人天令興福祐 或遍人天 起大塔廟 莊嚴國界 饒益眾生 彼諸如來 於種種世界 種種趣生 種種部類 種種眾會 種種根器 種種樂欲 種種業行 種種信解 種種根力 種種修習 種種行願 種種覺悟 種種心想種種煩惱隨眠習氣 如是一切眾生海中 以佛威力 廣現神通 遍一切處 施作佛事 所謂或處極微塵量道場 或處無邊廣大道場 或處一由旬量道場 或處十由旬量道場 乃至或處與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諸世界海 其量正等眾會道場 以種種神通 種種音聲 種種言辭 種種辯才 種種訓釋 於諸如來聖諦海中 以種種無畏大師子吼 為種種眾生 演說種種修多羅海 開示種種陀羅尼門 普轉種種如來法輪 普授種種諸菩薩記 彼諸如來所說法門所出言音 善財童子 悉能聽受 憶持不忘 思惟觀察 亦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諸三昧門自在神變 爾時解脫長者 現是相已 即從三昧安詳而起 告善財童子言 善男子 我已於此甚深無礙莊嚴解脫門 自在入出 善男子 我住於此解脫門時 即見東方閻浮檀金光明世界 龍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毘盧遮那藏菩薩 而為上首又見南方速疾具足諸力世界 遍覆普香王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思惟心王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西方具足一切香圓滿光世界 須彌燈王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無礙心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北方袈裟幢世界 金剛堅固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金剛遊步勇猛行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東北方一切殊勝妙寶世界 無所得境界眼毘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無所得妙變化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東南方自在香焰光音世界 香燈王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金剛焰慧自在妙因王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西南方智日焰普光明世界 毘盧遮那普智聲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普焰垂髻變現香華光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西北方普清淨妙香莊嚴藏世界 無量功德海幢圓滿光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無礙威力身智幢王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下方師子騰焰解脫光明世界 無礙法界幢具足智慧焰光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

39 會之所圍遶 法界智焰光明遍照世界幢菩薩 而為上首 又見上方光明遍照次第出現無盡佛世界 名稱無邊無礙智慧圓滿光幢王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無礙精進力法界智幢王菩薩 而為上首 善男子 我見如是十佛世尊 而為上首 如是乃至見於十方各十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應正等覺 道場眾會之所圍遶 一一皆有上首菩薩 并諸眷屬 分明顯現 然彼一切世界如來 不來至此 我身亦不往詣於彼 善男子 我若欲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 隨意即見 我若欲見白栴檀香世界月智如來 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 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 妙金光世界寂靜光如來 妙喜世界不動如來 善住世界師子相如來 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 吉祥師子寶莊嚴世界毘盧遮那如來 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來 我若欲見 隨意即見 然彼如來 不來至此 我不往彼 善男子 我若欲見盡過去際一切劫中 所有諸佛 及彼佛剎種種莊嚴 道場眾會 神通變化 調伏眾生 盡未來際 一切劫海 所有如來 及諸菩薩 莊嚴國土 眾會道場 調伏眾生神通變化 如是一切隨念皆見 彼諸如來 及彼諸劫 一切佛剎 所有莊嚴 種種差別 不來至今 我心亦不入彼過未 然其所見 皆如現在 善男子 我能了知十方三世一切如來 及諸菩薩 國土莊嚴 神通等事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無有行處 亦無住處 亦知己身無去無來 無行住處 所以者何 知一切佛及與我心皆如夢故 如夢所見從分別生 見一切佛從自心起 又知自心如器中水 悟解諸法如水中影 又知自心猶如幻術 知一切法如幻所作 又知自心諸佛菩薩悉皆如響 譬如空谷隨聲發響 悟解自心 隨念見佛 我如是知 如是憶念 所見諸佛 皆由自心 善男子 當知菩薩修諸佛法 淨諸佛剎 積集妙行 調伏眾生 發大誓願 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得佛菩提 現大神通 遍往十方一切法界 以微細智 普入諸劫 如是一切佛菩薩法 皆由自心 善男子 諸業虛妄 積集名心 末那思量 意識分別 眼等五識 了境不同 愚癡凡夫 不能覺知 怖老病死 求入涅槃 生死涅槃 二俱不識 於一切境 妄起分別 又由未來諸根 五塵境界斷滅 凡愚之人 以為涅槃 諸佛菩薩自證悟時 轉阿賴耶 得本覺智 善男子 一切凡愚 迷佛方便 執有三乘 不了三界由心所起 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現量 見外五塵 執為實有 猶如牛羊不能覺知 生死輪中無由出離 善男子 佛說諸法無生無滅 亦無三世 何以故 如自心現五塵境界本無有故 有無諸法本不生故 如兔角等 聖者自悟境界如是 善男子 愚癡凡夫 妄起分別 無中執有 有中執無 取阿賴耶種種行相 墮於生滅二種見中 不了自心 而起分別 善男子 當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薩法 由知自心即佛法故 則能淨一切剎 入一切劫 是故 善男子 應以善法扶助自心 應以法雨潤澤自心 應以妙法治淨自心 應以精進堅固自心 應以忍辱卑下自心 應以禪定清淨自心 應以智慧明利自心 應以佛德發起自心 應以平等廣博自心 應以十力四無所畏明照自心 善男子 我唯於此如來甚深無礙莊嚴解脫法門 自在入出 如諸菩薩摩訶薩 住無礙智 行無礙行 於諸境界 無不通達 現前常得見一切佛廣大三昧 住一切佛無涅槃際成正覺門 普遍了知諸三昧海所有境界 能隨觀察三世諸法悉皆平等 分身遍往一切剎海 入於諸佛無分別處 一切境界皆悉現前 常能

40 觀察一切諸法 以圓滿智盡能說行一切菩薩功德行願 於其身中 悉能顯現一切世界成壞之相 而於自身 及彼世界 不生二想 如是妙行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 善男子 從此南行閻浮提畔 有一住處 名遍無垢 彼有比丘 名曰海幢 汝詣彼問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 禮長者足 右遶觀察 思惟瞻仰 稱揚讚歎無量功德 念善知識能為救護 於善知識 常生歡喜 依善知識 發起行願 由善知識 令我開悟 敬善知識 心無違逆 事善知識 無有諂誑 於善知識 心常隨順 於善知識 起慈母想 令我遠離一切顛倒 於善知識 起慈父想 令我成就菩薩善法 如是思惟 深生愛樂 悲泣流淚 辭退而去爾時善財童子 一心正念彼長者教 隨順觀察 如說修行 憶持彼不思議菩薩解脫門 思惟彼不思議智慧光明門 深入彼不思議法界次第門 悟解彼不思議遍入普法門 明見彼不思議如來神變 觀察彼不思議普入佛剎 深信彼不思議佛力莊嚴 照現彼不思議菩薩三昧 了達彼不思議差別世界 修集彼不思議菩薩淨業 發起彼不思議廣大誓願 如是觀察 漸次南行 向閻浮提畔無垢聚落 周遍尋覓海幢比丘 乃見處在經行林側 結跏趺坐 端身正念 離出入息 無別思覺住不思議廣大三昧 以三昧力 現大神通 於其身上 從頂至足 一切肢分 一切毛孔 悉現無量不思議數同自身相一切身雲 遍一切處 現一切身 為普供養一切如來故 為普嚴淨一切佛剎故 為普成熟一切菩薩故 為普調伏一切眾生故 為普濟拔諸苦蘊故 為普除斷三惡趣故 為普開示人天路故 為普銷滅煩惱毒故 為令眾生普入甚深智慧海故 為令眾生究竟安住一切智故從兩足下 出無數佛剎極微塵數長者居士婆羅門眾相似身雲 首戴華冠 身垂瓔珞明珠繫頂 被服莊嚴 無量童男以為眷屬 普往十方一切世界 悉以一切上妙供具 普施眾生 所謂普雨一切上味如法飲食 一切上妙雜色寶華 一切衣服 一切瓔珞 一切鬘帶 一切熏香 一切塗香 一切寶器 一切宮室 一切欲樂資生之具 於一切處 救攝一切貧窮眾生 充濟所須令其滿足 安慰一切苦惱眾生 獲身心樂令其歡喜 成熟一切善根眾生 心意調柔 令其清淨究竟無上菩提之道 如是示現充滿十方從其兩膝 出現無數百千萬億諸剎帝利 及婆羅門 并其眷屬相似身雲 皆悉聰慧 具諸藝業 世出世間 無不通達 種種色相 種種形貌 種種衣服上妙莊嚴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恒以四攝 攝諸眾生 謂與財寶 令其富樂 可意語言 令聞歡喜 或以同事 勸導誘進 如是一切 貧者令足 病者令愈 危者令安 怖者令止 有憂苦者 令其快樂 復以方便 咸使發心 授以正法 令其開悟 速疾令其離諸不善 集眾善法 從生死泥 拔濟令出 住真實義無畏法中 如是示現 充滿十方從其臍輪 出等眾生數異道諸仙相似身雲 種種形相各別莊嚴 或服草衣 或衣樹皮 皆執澡瓶 威儀寂靜 將諸仙眾 足步虛空 往返周旋十方世界 咸出無量歌讚之聲 稱揚諸佛所有功德 或歎菩薩所修梵行 所說妙法 所證清淨 其音和雅 美妙清徹 普聞十方無有障礙 調伏成熟一切眾生 普攝諸根 不令放逸 令其觀察真實境界 或說諸法皆無自性 使其發起一切智心 令其安住究竟實道 或說世間資生言論 或現方域導俗軌儀 種種善巧 隨

41 宜化度 開一切智出要法門 令諸眾生普得饒益 隨其次第 各修其業 如是示現 充滿十方從其兩脅 出不思議無數龍王龍子龍女 并其眷屬相似身雲 現不思議諸龍神變 遍滿虛空 所謂雨不思議寶香莊嚴雲 不思議寶華莊嚴雲 不思議寶鬘莊嚴雲 不思議寶蓋莊嚴雲 不思議寶幢莊嚴雲 不思議寶幡莊嚴雲 不思議種種妙寶瓔珞莊嚴雲 不思議大摩尼寶王莊嚴雲 不思議種種寶座莊嚴雲 不思議天寶嚴具莊嚴雲 不思議天寶宮殿莊嚴雲 不思議諸天采女歌詠讚歎莊嚴雲 不思議天寶珠網莊嚴雲 不思議摩尼鬚葉臺蕊寶蓮華莊嚴雲 不思議一切摩尼寶冠莊嚴雲 不思議無邊光焰天寶莊嚴雲 不思議華鬘幢蓋天身莊嚴雲 不思議恭敬合掌諸天采女雲 不思議含輝吐焰金色蓮華雲 不思議演說一切諸佛功德大音聲雲 如是一切 普遍虛空 以為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諸佛道場 而為供養 普令眾生皆生歡喜 除煩惱熱 得清涼樂 如是示現 充滿十方從其胸臆吉祥相中 出無數佛剎極微塵數阿脩羅王 并其眷屬相似身雲 皆悉示現不可思議巧幻術力 種種神變 充滿虛空 所謂能令無量百千萬億世界 皆悉震動 一切山王互相衝擊 一切海水皆大涌沸 諸天宮殿無不動搖 諸魔光明無不隱蔽 諸魔軍眾無不摧伏 普令眾生捨離憍慢 心無放逸 除慳嫉垢 息諸怨害 咸起慈心 破煩惱山 竭愛欲海 長無鬥諍 永共和善 復以幻力遊戲神通 開悟群生 令離貪著 於諸惡法 常樂遠離 怖畏生死 欣求解脫 令出世間一切諸趣 令住無上菩提之心 令修菩薩清淨妙行 令趣菩薩波羅蜜道 令入一切諸菩薩地 令照菩薩微妙法門 令觀菩薩方便善巧 如是示現 遍周法界從其背出無量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聲聞獨覺相似身雲 為諸眾生應以二乘而受化者 廣說法要 令其調伏 所謂為執我者 說無有我 為執常者說行無常 為貪行者 說不淨觀 為瞋行者 說慈心觀 為癡行者 說緣起觀 為等分者 說與智慧 相應境界 各別對治 令遍觀察 為於境界生樂著者 說離諸著無所有性 為遍耽滯五欲境界說離諸欲無染著性 為著寂靜定所繫者 說大願門 令深愛樂 誓普饒益一切眾生 轉於法輪 盡未來際 令諸眾生所願皆滿 如是遍周一切法界從其兩肩 出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夜叉羅剎王 種種形貌種種色相長短廣狹 種種儀容威勢雄猛甚可怖畏無量眷屬 而自圍遶 現種種神力 吼種種大聲 隨其所應 作種種方便 遍滿十方一切世界 守護一切善行眾生 及諸賢聖菩薩眾會說法道場 諸有受持菩薩淨行 欣求如來一切正智 若向正住 及正住者 或時現作執金剛神 守護諸佛 承事供養 及佛住處 或遍守護一切世間 令其不入一切惡道 有恐怖者 令得安隱 有疾病者 令得除差 在厄難者 令除苦惱 有過惡者 令自厭悔 有災橫者令其息滅 積集福智大心眾生 令其能轉諸佛法輪捨生死輪 住正法輪 摧滅一切異道邪論 如是利益 遍滿十方一切法界從其腹 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緊那羅王 各與無數百千萬億緊那羅女 眷屬圍遶 無量佛剎極微塵數乾闥婆王 各與無數百千萬億乾闥婆女 眷屬圍遶 各奏無數阿僧祇百千天樂 歌詠讚歎一切諸法 緣生實性 歌詠讚歎一

42 切諸佛難思功德 歌詠讚歎發菩提心普遍威力 歌詠讚歎一切菩薩修圓滿行 歌詠讚歎一切諸佛成正覺門 歌詠讚歎一切諸佛轉法輪門 歌詠讚歎一切諸佛現神變門 歌詠讚歎一切諸佛般涅槃門 歌詠讚歎守護一切諸佛教門 歌詠讚歎令諸眾生皆歡喜門 開示演說嚴淨一切諸佛剎門 開示演說一切諸佛微妙法門 開示演說照一切法無障礙門 開示演說發起一切諸善根門 如是利益 充滿十方從其面門 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轉輪聖王 七寶具足 四兵圍遶 放大捨光 雨無盡寶 最勝摩尼 莊嚴世界 普施眾生 咸令充足 令斷十惡 修行十善 所謂一切屠獵漁捕暴惡眾生 令起慈悲 不斷生命 貧乏苦惱下劣眾生 令其永捨不與取行 常行惠施 能捨無量百千萬億端正采女 心無吝惜 令諸眾生 永斷邪婬 修持梵行 虛誑眾生 令其究竟常真實語 不作虛誑無益談說 令攝他語 不行離間 常樂和合 無有乖諍 令柔軟語 無有麤惡 雜穢語者 令常演說甚深決定明了之義 順佛法語 利益修行 永斷綺飾無義言辭 令諸眾生 深入法句 多貪欲者 令其少欲修習知足 最勝端嚴無生正行 多怒害者令除瞋恚 於諸眾生 恒起慈心 心無瑕垢 為說大悲 歡喜攝受 令入佛法 墮見網者 為說實義 令觀諸法 深入因緣 善明諦理 決擇正邪 令心清淨 拔邪見刺 破疑惑山 令諸眾生悟心實性 具足通達趣入甚深 一切障礙 悉皆除滅 如是所作 充滿法界從其兩目 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廣大日輪 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諸大地獄 所有苦惱 悉令除滅 又照一切世界中間 令除黑闇睹見光明 又照一切十方世界餓鬼傍生 令其捨離愚癡翳障 得大智慧 拔除眾苦 復於一切垢濁世界 放清淨光 白銀世界放黃金光黃金世界放白銀光 琉璃世界放玻璃光 玻璃世界放琉璃光 硨磲世界放碼瑙光 碼瑙世界放硨磲光 赤珠世界放日藏摩尼王光 日藏摩尼王世界放赤珠光 帝青世界放月藏焰網摩尼寶王光 月藏焰網摩尼寶王世界放帝青光 純寶所成世界放雜寶光 雜寶所成世界放純寶光 如是光明 普照佛剎道場眾會 而作佛事 照諸眾生心之稠林 辦諸眾生無量事業 嚴飾一切世間境界 令諸眾生心得清涼 生大歡喜 安隱快樂 如是所作 充滿法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海幢比丘 從其眉間白毫相中 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帝釋天王 威德光明 超過天眾 捨離世間一切欲樂 於諸境界 而得自在 摩尼寶珠 以繫其頂 身光映蔽諸天宮殿 震動一切須彌山王 覺悟一切放逸天眾 歎福德力 說智慧力 生其樂力 持其志力 增其所有清淨念力 堅其所發菩提心力

43 讚樂見佛 令除世欲 讚樂聞法 令厭世間 讚樂觀智令絕世染 止脩羅戰 斷煩惱諍 滅怖死心 發降魔願 興立正法須彌山王 成辨眾生一切事業 念念調伏無量眾生 如是所作 周遍法界從其額上 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諸梵天王 色相端嚴 世間無比 威儀寂靜 言音美妙 請佛轉法 歎佛功德 令諸菩薩心生歡喜 能辦眾生無量事業 如是普遍十方法界從其頭上 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諸菩薩眾 皆以相好 莊嚴其身 其諸菩薩 各於其身 肢節毛孔 一切普放大光明雲 顯現諸佛往昔所行菩薩行海 宣說菩薩種種妙行 所謂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行檀波羅蜜 施者受者 及所施物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示導一切慳吝眾生 永離慳著 成就捨心 常行惠施 攝取眾生 令住無上檀波羅蜜 顯示諸佛相好功德 令得眾寶莊嚴世界 及示依正所出生因 令諸眾生愛樂修習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行尸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令諸眾生於五欲境 深生厭離 於諸佛境 專意趣求 除顛倒想 恒正思惟 斷邪分別 永離諸惡 念菩薩戒 攝諸眾生 住大慈悲 稱讚解脫 護持如來究竟戒品 普令眾生住於佛戒 說一切有悉皆如夢 了達諸法自性皆空 說諸欲樂無有滋味 令諸眾生遠離欲縛 出煩惱垢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行忍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令諸眾生得法自在 得心自在 具忍辱力 稱揚讚歎金色身業 離瞋恚垢 起慈悲行 止殺害心 絕畜生道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修勤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令諸菩薩精進勇猛 為一切智 勤求正法 供養承事一切如來 恭敬讚歎 心無疲厭 令諸世間不起放逸 攝取眾生令離苦蘊 入佛究竟圓滿智海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修禪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令其散滅塵勞障翳 永捨憍慢 不起貪瞋 蔭清涼雲 除煩惱熱 竭生死海 摧業結山 調伏眾生 安住妙法 究竟令其心得自在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修般若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普耀正見智慧電光 令諸眾生照達本性 普震清淨妙法雷音 令諸眾生增長功德 摧滅一切我慢高山 拔出一切諸見毒箭 決除一切疑惑翳膜 令諸眾生得自在智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修方便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隨順世間 種種所作 令諸眾生究竟成熟 雖普調伏一切眾生 而於眾生無所染著 雖普照明諸佛眾會 而於眾會 心無所著 雖離生死 而於諸趣 自在受生 雖現世間 而於涅槃 入出自在 雖能了達生死涅槃無二無別 而常善巧饒益眾生 安住菩薩圓滿自在 超出世間到於彼岸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成願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令諸菩薩盡未來際 乘四願輪 遊正覺路 遍周剎海 利樂眾生 摧無明山 裂愛欲網 解眾結縛 永滅無餘 示現神通種種變化 令諸眾生壽命自在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成力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演說菩薩大總持力 方便法音妙辯才力 成熟眾生廣大願力 摧伏魔怨智自在力 制諸外道心無畏力 身力堅固 猶若金剛能碎一切大鐵圍山 能滅十方一切劫火 能竭海水 能吞猛風

44 掌擎盡空所有世界 而於身力 無有損減 令諸眾生淨治三昧 普於一切自在受生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稱揚讚歎一切諸佛往昔所修智波羅蜜 并所隨順相應行海 分別演說種種智地 所謂普生諸佛十力無畏一切功德具足智地 普滿諸佛一切相好自在莊嚴具足智地 普發菩薩一切大願具足智地 普遍攝受一切眾生具足智地 普為眾生顯示無我具足智地 普遍觀察一切眾生種種心念具足智地 普遍分別一切眾生根解差別具足智地 普遍隨順一切眾生信樂差別具足智地 普遍了知一切眾生甚深業海無量差別具足智地 普遍趣入一切眾生無量願海心樂差別具足智地從其頂上肉髻之中 出無量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如來之身 其身最勝世無能比 諸相隨好 清淨莊嚴 威光赫奕 如真金山 無量光明 普照十方 演妙圓音 普周法界 示現無量大神通力 為諸世間 普雨法雨 隨其所應 皆令獲益 所謂為坐菩提場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平等現前智 為灌頂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普門法界 為法王子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入諸菩薩普莊嚴門 為童真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住堅固山大法智雲 為不退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普遍莊嚴平等海藏 為成就正心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以金剛智普照境界 為方便具足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普攝眾生自性莊嚴門 為生貴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如來圓滿隨順世間 為修行相應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演法本際悲愍世間 為治地位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積集法藏 為初發心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普攝眾生平等莊嚴 為廣大信解諸菩薩 雨大法雨 名如來願藏無盡解脫 為無色界諸天 雨大法雨 名普門智無盡藏 為梵世諸天 雨大法雨 名無量教聲普門智藏 為他化自在天 雨大法雨 名能生法力資具無盡藏 為諸魔眾 雨大法雨 名種種心幢勤求一切智 為化樂諸天 雨大法雨 名淨念智寶住種種善軛 為兜率諸天 雨大法雨 名菩薩生意種種願寶幢 為夜摩諸天 雨大法雨 名隨順如來淨念歡喜藏 為忉利諸天 雨大法雨 名疾見如來出生莊嚴愛樂藏 為諸龍王眾 雨大法雨 名出生菩薩厭離龍趣 種種神變歡喜幢 為夜叉王眾 雨大法雨 名見佛歡喜普遍法界如來神變藏 為乾闥婆王眾 雨大法雨 名一切如來集法音聲雲 為阿脩羅王眾 雨大法雨 名金剛智輪大法境界 為迦樓羅王眾 雨大法雨 名無邊光明出生一切如來方便 為緊那羅王眾 雨大法雨 名一切如來饒益世間殊勝智雲 為摩 [ 目 * 侯 ] 羅伽王眾 雨大法雨 名愛樂速疾增長法 為諸人王眾 雨大法雨 名得一切眾生勝智慧法 為地獄眾生 雨大法雨 名寂靜音聲正念莊嚴 為畜生眾生 雨大法雨 名隨順如來具智慧藏無惡業道聲 為閻羅王界眾生 雨大法雨 名不捨眾生出生如來波羅蜜聲 為諸厄難處眾生 雨大法雨 名寂靜音聲普遍安慰 悉令眾生 永離憂苦 咸得入於賢聖眾會 如是所作 充滿十方一切法界 海幢比丘 各於其身一切毛孔 一一皆出無量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大光明網 一一光明 具阿僧祇色相 一一色相有阿僧祇莊嚴 一一莊嚴 現阿僧祇境界 一一境界 辨阿僧祇事業 如是普遍十方法界 爾時善財 復於如是大光網中 悉見海幢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所行檀波羅蜜 悉捨一切內外所有圓滿施行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所持尸波羅蜜 從初發心盡未來劫 誓捨身

45 命 不起一念毀犯之心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相應忍波羅蜜 或遇損害 頭目手足 斷截肢節 惡言毀辱 悉能安受 無有動亂 恒思捨離怨害之心 觀自他身無有我相 生大慈悲 成一切智 以是因緣 獲得菩薩具足相好自在色身 示一切身於一切處 經一切劫受一切苦 勤求正法 利益眾生 不起一念厭退之心 種種神變 普遍十方等眾生界 現一切身 如影隨形 充滿法界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所行勤波羅蜜 所學三世諸佛菩薩勇猛精進離相妙行 所現種種神通變化震動十方一切世界諸大海水 令諸眾生精勤匪懈 厭生死海 出離魔界 一切外道無不怖懼 一切魔軍無不摧碎 光照十方一切法界 令諸菩薩修種種行 種種神變 普利眾生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所求禪波羅蜜 或見受身生諸族姓 或為國王 遇善知識 發菩提心 厭棄國城 出家學道 立大誓願 種種威儀 堅持禁戒 身心寂靜修諸禪定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所成般若波羅蜜 為欲開發一切智故 勤求佛法 生正見心 為欲拔濟諸眾生故 事善知識 親近承事 不違言教 尊重恭敬 深生信心 禮拜供養 情無懈倦 勤求如來一句正法 遍捨一切內外所有 於身命財 心無吝惜 乃至勤求一切法句 亦復如是 如是念念 盡未來際 諸所修行 皆為成就一切眾生 究竟圓滿智慧業故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相應方便波羅蜜 能於一切諸趣類海 普現一切眾生色相相似身雲 以種種威儀 善巧攝受 普令眾生獲大饒益 往昔所求一切菩薩所發三世願波羅蜜 所謂供事一切諸佛願 成熟一切眾生願 嚴淨一切佛剎願 如是所發一切誓願 圓滿修行 所成功德 具足一切如來相好 修諸對治一切善法滅除一切生死過患 盡未來劫 利益眾生 誓願無盡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相應力波羅蜜 所謂出生大願力 普供諸佛力 普淨佛剎力 普修妙行力 普化眾生力 往昔所修一切菩薩三世所行智波羅蜜 恒以一切微細境界圓滿智力 啟悟法界一切眾生無明睡眠 咸令開覺 究竟出生一切智道 海幢比丘 各於其身 從足至頂 乃至一切毛孔之中 所現境界 善財童子 於念念中 無不明見爾時善財 一心觀察海幢比丘 深生渴仰 憶念彼不思議三昧解脫 隨順彼不思議三昧自在 思惟彼不思議利益眾生巧方便海 深入彼不思議無作妙用普莊嚴門 愛樂彼不思議甚深信解清淨境界 觀察彼不思議莊嚴法界清淨智 安住彼不思議受佛究竟加持智 出生彼不思議菩薩自在力 堅固彼不思議菩薩大願力 增廣彼不思議菩薩諸行力 如是住立 思惟觀察 一日一夜 乃至經於七日七夜 半月一月 乃至六月 復經六日 過此已後 海幢比丘 從三昧起 善財爾時 以身布地 恭敬作禮 起立合掌 歎未曾有 讚言聖者 如此三昧 希有奇特 此三昧門最為甚深 此三昧門最為廣大 此三昧門境界無量 此三昧門神變難思 此三昧門光明無等 此三昧門莊嚴無數 此三昧門威力難制 此三昧門境界平等不動不亂 此三昧門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此三昧門方便無量有勝堪能 所以者何 如此三昧 利益無盡 以能除滅一切眾生無量苦蘊故 所謂能令一切眾生斷貧窮業故 出地獄苦故 免畜生趣故 絕餓鬼因故 閉諸難門故 開人天道故 親近一切安樂法故 出生人天殊勝樂故 令其愛樂定境界故 能令增長有為樂故 能為顯示勤求出離三界法故 能為引發勤求無上菩提心故 能使增長大福智聚出生

46 因故 能令速疾增長廣博大悲心故 能令出生廣大願力故 能令照明菩薩智道故 能使莊嚴波羅蜜道故 能令深入最勝大乘故 能令明了普賢妙行故 能令趣入諸菩薩地智光明故 能令積集成就菩薩諸願行故 能令安住一切智智境界中故 能令清淨一切菩薩變化力故 能令勤求一切加持自在力故 聖者 此三昧門 名為何等 海幢告言 善男子 此三昧 名普眼捨得 亦名般若波羅蜜境界清淨光明 亦名平等清淨普莊嚴門 善男子 我以修習此平等清淨普莊嚴門 而為上首 具足圓滿百萬阿僧祇最勝最尊無比三昧 善財白言 聖者此三昧境界究竟 唯如是耶 海幢言 善男子 此三昧門境界 甚深廣大無量 若有修習身心寂靜 入三昧時 了知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 往詣十方一切世界 無所障礙 入出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 莊嚴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 修治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 嚴淨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 見一切佛普遍十方無所障礙 觀一切佛廣大威德無所障礙 知一切佛遊戲神通無所障礙 證一切佛甚深智力無所障礙 入一切佛大功德海無所障礙 興一切佛無上法雲無所障礙 受一切佛無量法雨無所障礙 於諸佛法修習妙行無所障礙 知一切佛轉妙法輪平等智性無所障礙 入一切佛道場眾海現神通力無所障礙 隨順十方一切諸佛所起妙行無所障礙 觀察十方一切諸佛演說妙法無所障礙 普入十方一切佛剎咸起神通無所障礙 大悲攝受十方眾生令其出苦無所障礙 常起大慈充滿十方與眾生樂無所障礙 普見十方一切諸佛心無厭足無所障礙 普入十方一切眾生種種解海 無所障礙 普知十方一切眾生種種根海 無所障礙 普知十方一切眾生種種業海 無所障礙 善男子 我唯知此般若波羅蜜清淨光明三昧法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所入甚深究竟智海 所淨最勝諸法境界 所達一切諸佛法門 所往十方無量佛剎所有大智總持光明 所住圓滿自在三昧 所現清淨種種神通 所具無盡辯才大海 所得無畏美妙音聲 善巧宣說諸地功德所能擁護一切眾生 而我何能知其妙行 歎其功德 顯其境界 讚其願力 現其光明 入其度門 達其所證 集其勝業 了其次第 知其普遍 住其三昧 見其心境 說其正道 辨其威勢 得其所有平等智慧 善男子 從此南行 至海潮處 彼有大城 名圓滿光 其城有王 名妙圓光 於彼城東 有一園林 名普莊嚴 王有夫人名伊舍那 為優婆夷 止住此林 修菩薩行 汝往彼問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 於海幢比丘所 得最勝法獲堅固身 證三昧境究竟明徹 住清淨解 悟深法界 其心隨順諸佛教海 於諸法門 憶持不忘 安住廣大普莊嚴門 智慧光照 充滿十方 心生歡喜 踊躍無量 五體投地 禮海幢足 遶無量匝 重復頂禮 恭敬瞻仰 思惟觀察 想其容止 持其名號 念其功德 觀其行願 憶其言音 思其三昧 想其所行廣大境界 受其所得總持智慧 清淨光明 諮嗟戀慕 辭退南行爾時善財童子 蒙善知識力 令功德身信解圓滿 依善知識教 正念思惟 念善知識語 遞相開發 於善知識行 深生慚愧 愛樂恭敬 觀善知識心 善巧攝受 倍益歡喜 作是念言 因善知識 令我普見一切諸佛 因善知識 令我普聞一切佛法 善知識者 是我師範 示導於我一切智法 普令見故 善知識者 是我眼目 令我普見諸佛境界如虛空故 善知識者 是我渠流 引我令入諸佛如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第二十五參 : 婆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第二十五參 : 婆 中 第十九參至第三十六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中 ) 目錄... 第十九參 : 不動優婆夷 3... 第二十參 : 行外道 18... 第二十一參 : 優缽羅華長者 26... 第二十二參 : 船師婆施羅 36... 第二十三參 : 無上勝長者 45... 第二十四參 : 師子頻申比丘尼 54... 第二十五參 : 婆須蜜多女 65... 第二十六參 : 鞞瑟胝羅居士 76... 第二十七參

More information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第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第 下 第三十七參至第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 下 ) 目錄... 第三十七參 :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 3 第三十八參 :...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20... 第三十九參 : 嵐毘尼林神 41... 第四十參 : 釋女瞿波 52... 第四十一參 : 摩耶夫人 68... 第四十二參 : 天主光女 82... 第四十三參 : 童子師徧友 89... 第四十四參 : 善知眾藝童子 93...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本 文 分 析 歸 納 勇 猛 一 詞 的 意 含 為 : 勇 敢 強 健 堅 毅 剛 決 堅 固 無 所 怯 劣 有 大 勢 力 不 退 無 畏 自 在 精 進 在 比 對 數 段 由 Vaidya 所 校 現 存 尼 泊 爾 之 梵 本 Gaṇḍavyūhasūtra 與 漢 譯 華 嚴

摘 要 本 文 分 析 歸 納 勇 猛 一 詞 的 意 含 為 : 勇 敢 強 健 堅 毅 剛 決 堅 固 無 所 怯 劣 有 大 勢 力 不 退 無 畏 自 在 精 進 在 比 對 數 段 由 Vaidya 所 校 現 存 尼 泊 爾 之 梵 本 Gaṇḍavyūhasūtra 與 漢 譯 華 嚴 華 嚴 經 四 十 卷 本 中 的 勇 猛 菩 薩 行 兼 參 八 十 卷 本 離 世 間 品 張 文 玲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副 研 究 員 法 鼓 佛 學 學 報 第 12 期 頁 85-143( 民 國 102 年 ), 新 北 市 : 法 鼓 佛 教 學 院 Dharma Drum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no. 12, pp. 85-143 (2013)

More information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9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三萬二千人 皆是阿羅漢 心善解脫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 華嚴系列 釋普獻 講述 善知識的追尋 LOKEYA]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識 參 於善知識生何種心 一 與善知識同一志趣

More information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請各位合掌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講次 :#217 講述日期 :06/15/2004 講者 : 高老師先祿居士轉錄者 : 學生薄海雷 卷三 ( 經文 )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 意生身分別通相, 我今當說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p237-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初印原序...2 重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會集序...3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三偈...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0 敬跋三印大經會集本後...39 大經合讚...43 1 初印原序無量壽經, 為淨土群經綱要, 東來最早, 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 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 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 互有詳略, 初心學者, 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 匯為一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皆得隨諸有緣, 可化眾生示佛色身 諸菩薩摩訶薩七十二百千萬億諸大眾俱, 其名曰 : 大速行菩薩 大速行住持菩薩 大奮迅菩薩 大奮迅王菩薩 大精進奮迅菩薩 大勇奮迅菩薩 現大勇勢奮迅菩薩 大力奮迅菩薩 大眾自在菩薩 大香象菩薩 大月菩薩 善月菩薩 月功德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普照菩薩 法無垢月菩薩 月普

皆得隨諸有緣, 可化眾生示佛色身 諸菩薩摩訶薩七十二百千萬億諸大眾俱, 其名曰 : 大速行菩薩 大速行住持菩薩 大奮迅菩薩 大奮迅王菩薩 大精進奮迅菩薩 大勇奮迅菩薩 現大勇勢奮迅菩薩 大力奮迅菩薩 大眾自在菩薩 大香象菩薩 大月菩薩 善月菩薩 月功德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普照菩薩 法無垢月菩薩 月普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三寶弟子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2[No. 271]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一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序品第一歸命大智海毘盧遮那佛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悲華經 目錄悲華經研讀導引序轉法輪品第一 ( 卷一 ) 陀羅尼品第二 ( 卷一 ) 大施品第三 ( 卷二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一 ( 卷三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二 ( 卷四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三 ( 卷五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四 ( 卷六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五 ( 卷七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六 ( 卷八 ) 檀波羅密品第五 ( 卷八 ~ 卷十 ) 入定三昧品第六 ( 卷十

More information

為證佛智境界 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 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 為正緣慮諸佛妙法 為修無漏法之差別 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 為趣入於決定智門 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 為證廣大無礙解地 為菩提心念不遺失 為善成熟諸有情界 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 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 所謂由承諸佛

為證佛智境界 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 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 為正緣慮諸佛妙法 為修無漏法之差別 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 為趣入於決定智門 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 為證廣大無礙解地 為菩提心念不遺失 為善成熟諸有情界 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 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 所謂由承諸佛 佛說十地經 大唐國僧法界從中印度持此梵本請于闐三藏沙門尸羅達摩於北庭龍興寺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一菩薩極喜地第一之一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成道未久 第二七日 住於他化自在天中 自在天王宮 摩尼寶藏殿 與大菩薩無量眾俱 其諸菩薩 悉從異佛剎來集 皆於無上正等菩提 得不退轉 一生所繫 當證正覺 所謂 已得安住一切菩薩智所行境 皆能趣入一切如來智所行處 無有休息 善能示現 種種神通諸所作事 應時無滯 成熟調伏一切有情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序 釋厚觀 2009 年 7 月筆者應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邀請 於紐 澤西州同淨蘭若舉辦的 佛法度假 中講述 印順導師 佛學著作述要 此 佛法度假 是仁俊長老發起的 每年於美國國慶 7 月 4 日前後舉行一週 分成中文班及 英文班 有美國 加拿大各地法友雲集此地薰修佛法 2009 年的主題是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 課程有仁 俊長老的開示 及超定長老的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開仁法師講 法之研究 圓波法師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4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其他 No. 374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 蓋是法身之玄堂 正覺之實稱 眾經之淵鏡 萬流之宗極 其為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二十屆碩士論文 菩薩 信樂行成就 之研究 以 十地品 歡喜地 為主 指導教授 : 闞正宗老師 研究生 : 釋天起 中華民國一 O 四年五月十五日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More information

為 何 久 遠 劫 來, 娑 婆 世 界 總 有 無 數 發 大 願 的 菩 薩, 願 意 捨 身 命 救 度 眾 生? 理 由 無 他, 只 因 為 眾 生 心 中 常 懷 貪 瞋 癡 三 毒, 念 念 之 中 無 非 是 業, 無 非 是 罪 無 量 劫 來 輾 轉 累 積, 業 果 之 深 重

為 何 久 遠 劫 來, 娑 婆 世 界 總 有 無 數 發 大 願 的 菩 薩, 願 意 捨 身 命 救 度 眾 生? 理 由 無 他, 只 因 為 眾 生 心 中 常 懷 貪 瞋 癡 三 毒, 念 念 之 中 無 非 是 業, 無 非 是 罪 無 量 劫 來 輾 轉 累 積, 業 果 之 深 重 為 何 久 遠 劫 來, 娑 婆 世 界 總 有 無 數 發 大 願 的 菩 薩, 願 意 捨 身 命 救 度 眾 生? 理 由 無 他, 只 因 為 眾 生 心 中 常 懷 貪 瞋 癡 三 毒, 念 念 之 中 無 非 是 業, 無 非 是 罪 無 量 劫 來 輾 轉 累 積, 業 果 之 深 重, 能 敵 須 彌, 能 深 巨 海 普 賢 行 願 品 云 : 若 此 惡 業 有 體 相 者, 盡

More information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頁 ~0( 民國九十六年 ),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 pp. ~0 (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0-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以續法與彭紹升為例 劉貴傑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提要 華嚴宗特重義理思辨, 淨土宗強調念佛實修,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015 DRW \253?????\2733 ???--1 ???? ????.doc)

(Microsoft Word - 2015 DRW \253?????\2733 ???--1 ???? ????.doc) p.45 1 目 次 ( 印 順 導 師 藥 師 經 講 記 講 記 正 宗 分 --1 如 來 開 示 ~ p.156) 釋 正 宗 藥 師 經 如 來 講 記 開 示 貫 藏 敬 分 --1 編 2015.1 甲 二 正 宗 分... 1 案 乙 一 如 來 開 示... 丙 一 依 正 行 願... 丁 一 總 標 依 正... 丁 二 別 陳 行 願... 6 戊 一 行 願... 6 己

More information

2 目次 自序 5 題前概說 9 一 略說東西兩大淨土法門 13 二 本經經題的略為解釋 21 三 本經譯來中國的經過 46 四 略談本經的綱要所在 49 正釋經文 51

2 目次 自序 5 題前概說 9 一 略說東西兩大淨土法門 13 二 本經經題的略為解釋 21 三 本經譯來中國的經過 46 四 略談本經的綱要所在 49 正釋經文 51 藥師經講記 演培法師 講述 2 2 目次 自序 5 題前概說 9 一 略說東西兩大淨土法門 13 二 本經經題的略為解釋 21 三 本經譯來中國的經過 46 四 略談本經的綱要所在 49 正釋經文 51 自序 演培法師佛教是現世界的一大宗教, 已流傳於世界各國 其理論的深邃, 其思想的高超, 其行願的廣大, 其悲智的圓融, 已為世界學者之所公認! 但仍有被世人所誤會者, 就是以為佛教脫離現實, 對於人類現實生活更是忽視!

More information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溫金柯 輔仁 大學宗教所博 士 生 10462台北市中 山區北安路55號 Jinkr49@gmail.com 摘要 信 與 他 力 是宗教信仰的特 色 然 而 佛教 是否有 他 力 或 是否應該有 信與他 力 卻有被否認或貶抑的傾向 但是佛教中存在信與他 力的因素 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本 文根據以 雜阿含經 為主的原始佛教經 典 探索信與他 力在其中的存在狀態 佛教從成 立僧團伊始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 講述 戒律的精神是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 是小乘戒 眾善奉行 是菩薩 戒 一切戒律都不外乎這兩句 序 無量壽經 乃是淨宗法門之根本所依 經中詳明 西方淨土依正主伴 種種殊勝微妙不思議之莊嚴 阿彌陀 佛因地發願修行 勇猛精進 專志莊嚴淨土之因果 以及 勸令十方世界 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求生淨 土 理事雙彰之妙旨 令有緣者慕西方極樂世界之嚴淨光麗 形色殊妙 進 而發趣道心

More information

全彰 念念不忘 文自現 或問酬深妙 而句義玄微 詳究元因 略陳數段 庶一問一答 其文明若日星 重辯重徵 其義曉如白黑 義隨文 而文隨義 左右逢源 珠走盤 而盤走珠 縱橫無礙 信解受持者 洞明真性 見聞隨喜者 咸悟菩提 流通天上人間 普徧微塵剎海 太虗無際 法施何窮 以斯般若功勛總報四恩三有 咦 將此

全彰 念念不忘 文自現 或問酬深妙 而句義玄微 詳究元因 略陳數段 庶一問一答 其文明若日星 重辯重徵 其義曉如白黑 義隨文 而文隨義 左右逢源 珠走盤 而盤走珠 縱橫無礙 信解受持者 洞明真性 見聞隨喜者 咸悟菩提 流通天上人間 普徧微塵剎海 太虗無際 法施何窮 以斯般若功勛總報四恩三有 咦 將此 No. 1494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4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金剛經科儀寶卷唐義淨三藏法師題取經詩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惟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唐太宗題焚經臺詩門徑瀟洒長緣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謾說亟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確定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春風也鮮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銷釋金剛科儀蓋聞漢朝感夢

More information

擊搖枝動葉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巖屈曲處處皆有 僊堂靈室龕窟無數 眾寶所成內外明徹 日月光輝不能復現 皆是古昔諸仙賢聖 思如實法得道之處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皆從種種他方佛土俱來集會 是諸菩薩 具足無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奮迅遊化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而授佛位 自

擊搖枝動葉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巖屈曲處處皆有 僊堂靈室龕窟無數 眾寶所成內外明徹 日月光輝不能復現 皆是古昔諸仙賢聖 思如實法得道之處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皆從種種他方佛土俱來集會 是諸菩薩 具足無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奮迅遊化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而授佛位 自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01, No. 008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8-A 楞伽會譯序此經凡四譯今存者三 其一則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成四卷 曰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其二則元魏菩提流支譯成十卷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The Flower Adornment Sutra With Commentary 宣化上人講 國際譯經學院記錄翻譯 修訂版 華藏世界品第五 Chapter Five : The Worlds of the Flower Treasury Commentary by the V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The Flower Adornment Sutra With Commentary 宣化上人講 國際譯經學院記錄翻譯 修訂版 華藏世界品第五 Chapter Five : The Worlds of the Flower Treasury Commentary by the V VBS 金剛菩提海 506 7 月號 july 2012 目 封面內頁 Inside of Front Cover contents 錄 菩提田 Bodhi Field 感恩心, 邁向下一個半世紀 宣公上人西方弘法五十週年系列活動報導 With Unbounded Gratitude, Marching into the Next Half of the Century- Report on the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普賢十大行願釋演慈撰集 目次前言 一一 禮敬諸佛 一一二 稱讚如來 三三三 廣修供養 四五四 懺悔業障 七一五 隨喜功德 一 三六 請轉法輪 一三一七 請佛住世 一四九八 常隨佛學 一六七九 恆順眾生 一八一十 普皆迴向 一九三結論 二 五 前言前言之前向諸位介紹止觀法門,透過修止,把煩惱暫時降伏;藉由修觀,開自性慧,把煩惱斷除 這是一種修行法門,直接妥當的法門 然而,在末法時期,以目前眾生之福報因緣,必然會有很多眾生不能相應這種修行方便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25K-CH

25K-CH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 : 靈巖山寺念誦儀規題辭 目次壹 經典輯要

More information

佛上法自在成就佛半月光佛香象佛無量明佛蓮華聚佛華生德佛旃檀德佛演聚佛上名慧佛作安佛無量德生佛明相佛無邊積佛眾德生佛一切功德生佛持炬佛華德生佛極高王佛宿王佛無寶彌樓佛虛淨王佛無量音佛無量明佛寶彌樓佛雜寶華嚴佛上眾佛離垢嚴佛金華佛寶窟佛雜華生佛放光佛華生佛華蓋佛不嚴虛佛流布力王佛梵音佛自在力佛無邊眾佛調

佛上法自在成就佛半月光佛香象佛無量明佛蓮華聚佛華生德佛旃檀德佛演聚佛上名慧佛作安佛無量德生佛明相佛無邊積佛眾德生佛一切功德生佛持炬佛華德生佛極高王佛宿王佛無寶彌樓佛虛淨王佛無量音佛無量明佛寶彌樓佛雜寶華嚴佛上眾佛離垢嚴佛金華佛寶窟佛雜華生佛放光佛華生佛華蓋佛不嚴虛佛流布力王佛梵音佛自在力佛無邊眾佛調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42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42 勝慧佛善 善見佛毘琉璃憧佛 功德成佛有功 德淨佛 功德通王佛雨法華佛造光明 普明佛那羅延勝業佛愛 清淨佛日月光佛普光自在王佛梵王佛一心歸命敬禮者却三萬六百劫生死之罪

More information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1- 佛說無量壽經補充講表 附表一 釋 教起所因 義大悲憫念末法 為作津梁者 佛成道時 已當濁世 況今末法 正入鬥爭 轉展陵夷 後之又後 皆賴此經神力 救拔餘生 豈非至極悲心 預垂濟度 特於無量法門 出勝方便者 入道多門 本無揀擇 險夷曲直 難易攸分 則無量門中 念佛一門 最為方便 略陳有四 不值佛世 得常見佛方便 不斷惑業 得出輪迴方便 不修餘行 得波羅密方便 不經多劫 得疾解脫方便 -2- 激揚生死凡夫

More information

064-CS4.indd

064-CS4.indd 中華寶筏季刊 Precious Raft Quarterly 中華民國 76 年 9 月 10 日創刊 中華民國 104 年 07 月 10 日出刊 編輯室報告 由世佛會社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主辦 在台灣日月 潭玄奘寺舉行的 2015 第四屆世界佛教企業論壇 以 隨順圓覺 圓滿企業 為主題 六篇論文分別論述 發行所 中華佛教居士會 二個子題 一 企業文化與創新 以佛教戒定慧與 發行人 陳聲漢 慈悲喜捨的精神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妙雲集》選讀

《妙雲集》選讀 慧日講堂第 19 期課程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0 期課程 佛在人間 第一章 佛在人間 (pp.1-15) 厚觀法師編於 2010.12.23 釋開仁略修於 2015.09.17 壹 釋尊小史 ( 壹 ) 釋尊之誕生 我們的大師釋迦牟尼佛, 在二千四五百年前的一個四月八日, 誕生在中印度迦毘羅國 1 的釋迦族 父王叫淨飯, 是迦毘羅的國王 母后摩耶夫人, 在東向拘利城歸寧的途中, 在他母親的別墅嵐毘尼園裡,

More information

P. 2 住住大沙門白淨王太子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貪染衣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毀形剃髮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知足持鉢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畏師子遊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雄健猛虎步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儀雅鵝王趨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

P. 2 住住大沙門白淨王太子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貪染衣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毀形剃髮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知足持鉢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畏師子遊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雄健猛虎步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儀雅鵝王趨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 央掘魔羅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 No. 120 No. 120 [Nos. 99(1077), 100(16), 125(38.6), 118-119] 央掘魔羅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接下來將探討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 貳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一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 凡是熟諳 印度佛教史 的人都知道, 佛法的流變大致可以分為原始佛教 (Early Buddhism) 部派佛教(Abhidhamma Buddhism) 4 初期大乘佛教 中期大乘佛教 後期大乘佛教 秘

接下來將探討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 貳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一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 凡是熟諳 印度佛教史 的人都知道, 佛法的流變大致可以分為原始佛教 (Early Buddhism) 部派佛教(Abhidhamma Buddhism) 4 初期大乘佛教 中期大乘佛教 後期大乘佛教 秘 維摩詰所說經 弟子品 考論 果儒 壹 前言 1984 年, 在 < 人乘佛刊 > 撰寫 佛經字音辨正 專欄時, 我曾簡單介紹 維摩詰經 的主旨係 彈偏叱小, 嘆大褒圓, 可惜當時甫出家, 教史不懂, 教理不通, 對佛法的流變毫無所知, 也沒讀過四部 阿含經, 所以看不出 維摩詰經弟子品 有何問題, 直到去年, 黃居士來訪時告知 : 他讀了 阿含經 後, 發現 維摩詰經 嚴重貶損佛陀的十大弟子, 與事實差距甚大

More information

費燒柱香, 圖個吉利 目 錄 一 靈感事跡 : ( 一 ) 治病篇 1 讀誦 金剛經, 腫瘤不翼而飛 /57 頁 2 老和尚的告誡 自己造業自己平, 念上千部 金剛經 ---5/57 頁 3 痔瘡自愈, 夢見亡故親人求回向超拔 ---6/57 頁 4 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 ---6/57

費燒柱香, 圖個吉利 目 錄 一 靈感事跡 : ( 一 ) 治病篇 1 讀誦 金剛經, 腫瘤不翼而飛 /57 頁 2 老和尚的告誡 自己造業自己平, 念上千部 金剛經 ---5/57 頁 3 痔瘡自愈, 夢見亡故親人求回向超拔 ---6/57 頁 4 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 ---6/57 金剛經靈驗錄 1 助您實現人生夢想的金剛殊勝法門! 2 福 祿 壽 喜 財各路神仙, 都來保佑您, 您要傳給 12 個朋友和親人, 七天後, 一定有好運來, 或和您心愛的人永遠在一起, 發吧! 滿靈的, 就當拿電話 費燒柱香, 圖個吉利 目 錄 一 靈感事跡 : ( 一 ) 治病篇 1 讀誦 金剛經, 腫瘤不翼而飛 - ---5/57 頁 2 老和尚的告誡 自己造業自己平, 念上千部 金剛經 ---5/5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華嚴-隆運法師-精進波羅蜜--論文

Microsoft Word - 華嚴-隆運法師-精進波羅蜜--論文 精進波羅蜜之研究 -- 以 華嚴經 焰慧地為主 釋隆運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0 精進波羅蜜之研究 以 華嚴經 燄慧地為主 壹 緒論 2 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2 二 研究範圍與進路 2 三 今人的研究成果 4 貳 精進波羅蜜之意涵 4 一 精進波羅蜜之定義 4 ( 一 ) 精進與波羅蜜 4 ( 二 ) 精進波羅蜜 5 二 大小乘中對於精進的詮釋 6 ( 一 ) 小乘中的 精進 之意涵及類別 7 (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印 順 文 教 基 金 會 推 廣 教 育 叢 書 1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釋 厚 觀 目 錄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輯 緣 起 ( 釋 厚 觀 ) iii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1 1 第 一 章 歸 敬 三 寶 5 2 第 二 章 聞 法 趣 入 19 3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35 4 第 四 章 三 乘 共 法 65 4.1 甲 發 出 離 心 修 出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讲义

入菩萨行讲义 入菩薩行廣釋(上)入菩薩行廣釋 寂天菩薩造頌堪布索達吉講著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大恩傳承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無邊眾生, 請大家發無上菩提心! 今天傳講主述菩提心之 入菩薩行, 此論是一切諸佛菩薩之同行道, 修持一切安樂之因, 一切有情善聚之源 作為一個修學大乘佛法的佛子, 不論你是修顯宗或密宗, 這部論典極為重要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雙 月 刊 第 16 期 民 國 104 年 9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善 導 大 師 ( 宗 祖 ) 五 祖 承 遠 大 師 六 祖

More information

科 判 丑 四 既 皈 依 已 所 學 次 第 分 三... 15 寅 一 攝 分 中 出 分 二... 15 卯 一 初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卯 二 次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寅 二 教 授 中 出 分 二... 18 卯 一 別 學 分 二

科 判 丑 四 既 皈 依 已 所 學 次 第 分 三... 15 寅 一 攝 分 中 出 分 二... 15 卯 一 初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卯 二 次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寅 二 教 授 中 出 分 二... 18 卯 一 別 學 分 二 ( 三 ) 益 西 彭 措 堪 布 講 授 四 川 色 達 喇 榮 五 明 佛 學 院 科 判 丑 四 既 皈 依 已 所 學 次 第 分 三... 15 寅 一 攝 分 中 出 分 二... 15 卯 一 初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卯 二 次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寅 二 教 授 中 出 分 二... 18 卯 一 別 學 分 二 :... 19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序 一 緣起 : 1. 2008 年 8 月, 有幸於佛學學院研讀廣論 2. 2009 年 8 月, 著手寫 廣論中, 總 別 結的文體結構 3. 後來在舉證的部分, 因為越寫越多, 故生起進一步完成導讀細科判的意樂 4. 2013 年 11 月著手寫白話翻譯二 主旨 : 願能提高初學者的效率三 助緣 : 1. 印順導師所著妙雲集諸典 2.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 3. 日常法師廣論淺釋 4. 修印法師廣論講解光碟片

More information

document

document 佛教中觀學舍 佛學專題公開講座 講者 : 黃家樹居士講題 : 微妙而淺明的佛典選讀 過去現在因果經 日期 : 二 0 一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及廿一日時間 : 下午三時至五時半 譯本 :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共四卷, 約四萬餘字, 見 大正藏 第三冊 異譯本 :(1) 修行本起經 二卷, 約一萬四千餘字, 後漢沙門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見 大正藏 第三冊 (2)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 二卷, 約一萬三千餘字,

More information

正 德 慈 善 醫 療 機 構 開 山 和 尚 常 律 法 師 簡 介 常 律 法 師 畢 生 致 力 佛 教 弘 法 利 生 志 業, 為 使 佛 法 深 耕 民 間, 倍 極 艱 辛, 歷 經 多 年, 相 繼 於 屏 東 高 雄 新 營 彰 化 埔 里 台 中 台 北 宜 蘭 花 蓮 及 海 外 加 拿 大 的 溫 哥 華, 創 立 正 德 癌 症 醫 療 基 金 會 佛 教 正 德 慈 善

More information

放生部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 弟子有

放生部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 弟子有 諸經要集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 完成日期: 2001/04/01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23 No. 2123 諸經要集序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原夫法身一相 瞻仰異容 正教無偏 說聽殊旨 故師有等雨之況 弟子有異聞 之說 良以隨機授與 逐器淺深 至如十二分教之大綱

More information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 弟子有稱揚之德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 弟子有稱揚之德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23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23 諸經要集序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原夫法身一相 瞻仰異容 正教無偏 說聽殊旨 故師有等雨之況 弟子有異聞 之說 良以隨機授與

More information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 弟子有稱揚之德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別六緣) 普敬述意緣 念十方佛緣 念釋迦佛緣 念彌陀佛緣 念彌勒佛緣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 弟子有稱揚之德 修訂日期: 2006/01/02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23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23 諸經要集序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原夫法身一相 瞻仰異容 正教無偏 說聽殊旨 故師有等雨之況 弟子有異聞 之說 良以隨機授與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6F2BBA1AAFCC0B1AAFBB867A4CEAD6EB8D12DEAF9AF71A46AAE76A4CEB946C071AA6BAE76ACECA15DA7EF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A6F2BBA1AAFCC0B1AAFBB867A4CEAD6EB8D12DEAF9AF71A46AAE76A4CEB946C071AA6BAE76ACECA15DA7EFA15E2E646F63> 1 明 蕅益大師文 清 達默法師科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科文 蓮榮共修會印行 2 3 彌陀要解科文序 在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五年十年間, 正值雪廬老人弘法法運達顛峰之際, 老人的座下學生遍佈台灣各地, 不但定期回到蓮社聽課, 也在所住之處興辦各種教法的研學, 使得璀璨的蓮花在台灣寶島上處處開放 老人特別重視淨土法門的弘揚, 所以各地也興起對淨土經典的學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台北, 有親近老人的學生及私淑的弟子共同組成彌陀經要解的研究班,

More information

082012 newsletter.indd

082012 newsletter.indd 1 3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7 18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24 424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色比賽 ආ г 聖 經問 答 遊戲 1. 信心之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75s\270\271\241G56.doc)

(Microsoft Word - \275s\270\271\241G56.doc) 達摩四行觀達摩破相論 達摩血脈論最上乘論 合輯 達摩悟性論黃檗傳心法要 達摩四行觀 菩提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弟子曇琳序 法師者, 西域南天竺國人, 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 神慧疎朗, 聞皆曉悟 ; 志存摩訶衍道, 故捨素隨緇, 紹隆聖種 ; 冥心虛寂, 通鑒世事, 內外俱明, 德超世表 悲悔邊隅正教陵替, 遂能遠涉山海, 遊化漢魏 亡心之士, 莫不歸信 ; 存見之流, 乃生譏謗 于時唯有道育惠可,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60 35 ä ü ä ü ß 單一立法 附屬立法 非行政類附屬刑法 非行政類之 特別刑法 ü ü 非行政類之附屬刑法 行政罰 非行政類刑法 ß ä 包含秩序違反法及普 通刑法 輔助刑法以 外附有行政罰處罰的 法律, 其法律效果主 要為罰鍰 行政犯 這塊領域在概念上不存 在, 究係刑事犯或行政 犯, 其歸屬問題乃本章 所欲探究者

More information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修訂日期: 2005/08/08 發行日期: 2005/8/1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1, No. 116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64-A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重刻序 (此序西蜀潘存評點) 淨土法門者何 法界緣起也 何謂法界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 不唯非塊然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 淨行之道探研 以 淨行品 為核心 提要 : 本文就淨行與十身業中所論及的信解行關係, 相對於的七處九會中一會的 舉果勸樂生信分 和 所信因果周, 於菩提埸由普賢菩薩為會主, 毘盧遮那佛放齒光眉間光, 入毘盧藏身三昧定, 說如來依正法門 後於第二會初會普光明殿中, 世尊放二足輪光, 文殊菩薩為

華嚴經 淨行之道探研 以 淨行品 為核心 提要 : 本文就淨行與十身業中所論及的信解行關係, 相對於的七處九會中一會的 舉果勸樂生信分 和 所信因果周, 於菩提埸由普賢菩薩為會主, 毘盧遮那佛放齒光眉間光, 入毘盧藏身三昧定, 說如來依正法門 後於第二會初會普光明殿中, 世尊放二足輪光, 文殊菩薩為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十九屆碩士論文 畢業論文題目 : 華嚴經 淨行之道探研 以 淨行品 為核心 指導教授 : 李治華老師 研究生 : 鍾小英 中華民國一 三年八月一日 華嚴經 淨行之道探研 以 淨行品 為核心 提要 : 本文就淨行與十身業中所論及的信解行關係, 相對於的七處九會中一會的 舉果勸樂生信分 和 所信因果周, 於菩提埸由普賢菩薩為會主, 毘盧遮那佛放齒光眉間光, 入毘盧藏身三昧定, 說如來依正法門

More information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詣於佛所 到佛所已 頂禮佛足 却坐一面 復自坐已 向佛而說所行來處 世尊我旦乞食到王舍城 便至首陀婆娑天上 天語我 言 如來世尊 於世間中難見難值 如前所說 具白佛言 世尊我聞如是希有語已 實難思議 所謂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於無量百千劫中時一出世 爾時佛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詣於佛所 到佛所已 頂禮佛足 却坐一面 復自坐已 向佛而說所行來處 世尊我旦乞食到王舍城 便至首陀婆娑天上 天語我 言 如來世尊 於世間中難見難值 如前所說 具白佛言 世尊我聞如是希有語已 實難思議 所謂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於無量百千劫中時一出世 爾時佛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9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90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一 歸命大智海毗盧遮那佛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迦蘭陀鳥竹林之內

More information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第一篇 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佛法是救世之光 1 pp.167 176 壹 總標 壹 佛法是什麼 一 佛法的兩大類 可分為教法 證法 現在就 佛法是什麼 說到我們所一定要信仰的 佛法有二大類 一是教法 教 這 由釋尊用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一切經典 制度2 說明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第一篇 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佛法是救世之光 1 pp.167 176 壹 總標 壹 佛法是什麼 一 佛法的兩大類 可分為教法 證法 現在就 佛法是什麼 說到我們所一定要信仰的 佛法有二大類 一是教法 教 這 由釋尊用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一切經典 制度2 說明 通往幸福的嚮導 印順法師 佛法是救世之光 選讀 釋圓悟編 2016 年 7 月 目次 第一篇 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1 壹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1 貳 佛學的兩大特色... 9 第二篇 適切的理論與方法... 16 參 法印經 略說... 16 肆 中道之佛教... 26 第三篇 修行的指標與景仰... 36 伍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36 陸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41 壹

More information

諸法集要經 1 / 年 02 月 25 日 諸法集要經 ( 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 觀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01 伏除煩惱品 說法品 厭離自身品 遠離不善品 無常

諸法集要經 1 / 年 02 月 25 日 諸法集要經 ( 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 觀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01 伏除煩惱品 說法品 厭離自身品 遠離不善品 無常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 1 / 285 2016 年 02 月 25 日 諸法集要經 ( 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 觀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01 伏除煩惱品... 6 02 說法品... 9 03 厭離自身品... 14 04 遠離不善品... 16 05 無常品... 23 06 不放逸品... 48 諸法集要經 2 / 285 2016 年 02

More information

歡喜 以妙伽他 讚如來曰青色樹林中誰光洋金色如淨毘琉璃如日出雲山時彼大仙及諸仙眾 聞是說已心喜開眼 皆悉合掌欲向佛所爾時佛語諸比丘言 汝等比丘見閻浮提 如是諸仙繫縛手足 自懸著樹不食而齋 著樹皮衣臥在塵土 若在石上有以兩手合取食已開手而食 或有食風 有十五日不食而齋 或有一月不食而齋 頭鬚髮爪悉皆長

歡喜 以妙伽他 讚如來曰青色樹林中誰光洋金色如淨毘琉璃如日出雲山時彼大仙及諸仙眾 聞是說已心喜開眼 皆悉合掌欲向佛所爾時佛語諸比丘言 汝等比丘見閻浮提 如是諸仙繫縛手足 自懸著樹不食而齋 著樹皮衣臥在塵土 若在石上有以兩手合取食已開手而食 或有食風 有十五日不食而齋 或有一月不食而齋 頭鬚髮爪悉皆長 毘耶娑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5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No. 354 [No. 310(49)]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

More information

苦難地球 2012 黑暗勢力 POP 2010/12 POP

苦難地球 2012 黑暗勢力 POP 2010/12 POP 寧靜致遠 19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光明正大法王子 光明的密碼 POP POP POP POP POP POP POP POP 心靈經驗 POP 2010/12 苦難地球 2012 黑暗勢力 POP 2010/12 POP 釋放自己 223 75 Dark Matter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 WIMP D a r k Energy

More information

全三冊 淨 空 法 師 講述 中冊 彩色圖文 新編出版 地 藏 經 講 記 中 冊 目 錄 正 釋 經 文 地 獄 名 號 品 第 五 004 如 來 讚 歎 品 第 六 063 利 益 存 亡 品 第 七 179 閻 羅 王 眾 讚 歎 品 第 八 219 稱 佛 名 號 品 第 九 291 地藏經講記 中 正釋經文 地獄名號品第五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 薩言 仁者 願為天龍四眾 及未 來現在一切眾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244\306[\304_\366\245\275\327\271|.doc)

(Microsoft Word - \244\244\306[\304_\366\245\275\327\271|.doc) 中觀寶鬘論頌 聖龍樹菩薩造 仁光法師從藏譯漢 頂禮至尊諸上師明增上生決定善品第一解脫一切障, 眾德莊嚴者 ; 有情唯一友, 敬禮一切智 為王修法故, 說唯一善法 誰是正法器, 則能成辦法 先增上生法, 後生決定善 ; 由得增上生, 次生決定善 增上生即樂, 定善謂解脫, 成辦此二因, 略說即信慧 具信故依法, 具慧故正知, 二中慧為主, 信是彼前導 諸不由欲瞋, 怖痴而越法, 說彼是具信, 決定善勝器

More information

2 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凡在家受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者 3 4 皆以三皈而納受戒體 出家沙彌十戒 式叉摩那戒 比丘 比 5 6 丘尼戒 菩薩戒雖以羯 磨法 而受戒 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 ˊ ㄐ ㄧ ㄝ 納體 是故三皈為萬行之開初 成佛之樞紐 肆 為何要歸依三寶 佛為覺者 能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2 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凡在家受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者 3 4 皆以三皈而納受戒體 出家沙彌十戒 式叉摩那戒 比丘 比 5 6 丘尼戒 菩薩戒雖以羯 磨法 而受戒 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 ˊ ㄐ ㄧ ㄝ 納體 是故三皈為萬行之開初 成佛之樞紐 肆 為何要歸依三寶 佛為覺者 能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在家 三歸五戒菩薩戒講義 2015/01/06 釋開聖 整理 三歸依 壹 三歸依五戒的由來 1 五分律 卷十五載 世尊成道後七日遊化人間 受五百商 人中的離謂與波利二人供養 並為彼等授二自歸 不久度五比丘 三寶具足 時長者子耶舍為比丘 其父先受三自歸 次受五戒成 優婆塞 由此可知 佛成道之初三寶未具足時 僅授佛 法二歸 戒 耶舍比丘之父 是第一位授三歸五戒的佛教徒 貳 什麼是歸依 又作 三皈依 皈依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宗旨, 綱舉目張地表示, 學佛者所應具備的根本意趣是從人類自身心著手, 因為佛法要解決的就是有情的問題 從中, 導師也歸納出學佛者應有的 信 解 行 證, 特別是理解與修行的二大方向, 簡述如下 : ( 一 ) 理解 :1 生滅相續,2 自他增上 ( 二 ) 修行 :1 淨心第一,2 利他為上 第二

宗旨, 綱舉目張地表示, 學佛者所應具備的根本意趣是從人類自身心著手, 因為佛法要解決的就是有情的問題 從中, 導師也歸納出學佛者應有的 信 解 行 證, 特別是理解與修行的二大方向, 簡述如下 : ( 一 ) 理解 :1 生滅相續,2 自他增上 ( 二 ) 修行 :1 淨心第一,2 利他為上 第二 自序 釋開仁 2016.1.1 印象中, 印順導師的 學佛三要 是我在求學時期, 利用一週的課餘時間速讀完成, 感動不可能沒有, 但留存於心的卻少的可憐 自此以後, 多半是單章或某段落的重讀, 不曾再度整本閱覽 如今有特殊的因緣讓我溫故而知新, 並用心去思惟每篇文章的連貫性與全書之整體性, 當然也會特別留意大乘不共的內容和特質 一 全書的架構, 連貫而嚴謹 眾所周知, 每個人對法義的理解與會通, 角度和取重皆會不一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淨 界法師 上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 第 4 卷 / 共 20 卷 ) 編輯 / 出版者 : 淨願蘭若 前面講到丙二 明欲害母 大乘起信論 講到我們修行有兩個重點 : 一個是 破和合識破和合識, 一個是 斷相續心斷相續心 這個 和合識, 就是五蘊當中的想蘊,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1 3 7 31 55 81 109 141 151 181 4 入 座 與 出 座 目 錄 3 金剛薩埵修法 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221 4 曼茶羅修法 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 251 四 上師瑜伽 283 附 錄 1 薩迦派三十七堆曼茶羅修法 319 2 大圓滿龍欽心髓 內加行修法 327 3 前行念誦儀軌 開顯解脫道 393 4 新書預告 433 5 入 座 與 出 座 五加行的修法 主要內容分三

More information

001-560-s.pdf

001-560-s.pdf 開顯遍智妙道 目 錄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儀軌 遍智妙道... 7 釋題名... 119 喚醒癡夢... 123 前行準備工作... 139 共同前行... 149 壹 四轉心修法 一 暇滿難得... 151 二 壽命無常... 194 三 業因果不虛... 207 四 輪迴過患... 254 貳 認識已過... 277 不共同前行 壹 皈依... 287 貳 發心... 327 參 修誦金剛薩埵...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的前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的前 增一阿含經 後六法 譯者 : 瞿曇僧伽提婆 編輯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N2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編輯組 春風化雨 64 妙 妙 妙 法華經 的宗旨與法門 釋悟因 大千世界停看聽 74 專 欄 在邊陲點燈的日子

More information

HENRO Guide Map 佛教傳播概略圖 四國朝聖歷史 前1世紀 一般認為佛教起源於釋迦牟尼在印度開悟 在6世紀經由中國 朝 1世紀 帕米爾 鮮半島傳播到日本 佛教傳入日本後持續分支 發展過程獨特 各 毽陀羅 流派開山祖師甚至比佛陀更為信徒所崇敬 於日本確立真言密教的 前3世紀 弘法大師 空海 也是其中之一 阿姜達 西元12世紀初的文獻中首次出現四國朝聖相關記載 一般認為目前 前3世紀 環繞88站的朝聖形式確立於西元16世紀末至17世紀間

More information

黄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目 錄 前言 上冊 傳心法要 原文 6 16 黃蘗山斷際禪師 傳心法要 34 黃蘗山 其來有自 34 法要緣起 裴休請益斷際禪師 37 無形相則無蹤跡 46 唯此一心即是佛 51 祖師禪的正知見 56 眾生與佛從緣起空上說無有差別 60 不著於相的修行 65 六度萬行 不假修添 66 遇緣即施 空而能現 69 佛教理論的演進 91 理行圓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_???:??????????? doc

Microsoft Word _???:??????????? doc 3 未生善法悉能令生未生善法悉能令生 : 未生起的善法, 要以精進力, 能令生起 這如潛在的財富, 生得的智力, 要努力使他充分發揮出來一樣 4 已生善法能令增長已生善法能令增長 : 對已生起的善法, 要常生歡喜心 ; 加以不斷的熏修, 能令他一天天增長廣大起來 取要言之, 能斷一切諸不善法, 成就一切諸善之法 : 這四種正勤, 扼要的說一句, 這是能斷一切不善法, 成就一切諸善法的精進 沒有精進,

More information

要知道, 矮的, 也是由高的而到了矮的 ; 長的也是由短的開始, 到了長的 無 有, 都是由無到了有, 歸根下來以後都是空的 他們不會運用佛法, 正法裏邊的空, 空三眛這個空來, 所以就把由世間法上邊看得到的 摸得到的, 作為他們的標準 這些可以比較, 可以相對比的, 都是虛妄的 任何一個東西, 一

要知道, 矮的, 也是由高的而到了矮的 ; 長的也是由短的開始, 到了長的 無 有, 都是由無到了有, 歸根下來以後都是空的 他們不會運用佛法, 正法裏邊的空, 空三眛這個空來, 所以就把由世間法上邊看得到的 摸得到的, 作為他們的標準 這些可以比較, 可以相對比的, 都是虛妄的 任何一個東西, 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講次 :#200 講述日期 : 02/17/2000 講解 : 高老師先祿居士轉錄者 : 學生馬慧嫣 請各位合掌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復次, 大慧! 有二種覺, 謂觀察覺, 及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 大慧! 觀察覺者, 謂若覺性自性相, 選擇離四句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養 ( 下奉上曰養 則去聲 生養畜養自養皆上聲 ) 去 ( 來去則去聲除去則上聲 ) 語 ( 上聲 言語也 又以言告人曰語 即去聲 ) No. 652-B 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序 堪忍學人魏學渠撰 予閱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言 我昔供養觀音如來 彼佛授我如幻金剛三昧 得 悟耳根圓通 又云 此方真教體 清淨

養 ( 下奉上曰養 則去聲 生養畜養自養皆上聲 ) 去 ( 來去則去聲除去則上聲 ) 語 ( 上聲 言語也 又以言告人曰語 即去聲 ) No. 652-B 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序 堪忍學人魏學渠撰 予閱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言 我昔供養觀音如來 彼佛授我如幻金剛三昧 得 悟耳根圓通 又云 此方真教體 清淨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5, No. 652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652-A 金剛三昧經序 天台山華頂嗣祖沙門 [ 諔 - 又 ] 震述 金剛三昧經者 一乘圓頓之教 諸佛真實之宗 妙絕羣經

More information

第 28 屆 噶 舉 大 祈 願 法 會 第 一 天 日 誌 頂 禮 讚 嘆, 世 間 一 切 美 善 蜜 蜂 採 蜜, 有 蜜 皆 花 不 作 分 別, 我 們 頂 禮 也 應 如 此, 不 只 禮 讚 十 方 世 界 佛 菩 薩, 也 要 去 禮 讚 世 間 所 有 的 美 善 和 功 德 主

第 28 屆 噶 舉 大 祈 願 法 會 第 一 天 日 誌 頂 禮 讚 嘆, 世 間 一 切 美 善 蜜 蜂 採 蜜, 有 蜜 皆 花 不 作 分 別, 我 們 頂 禮 也 應 如 此, 不 只 禮 讚 十 方 世 界 佛 菩 薩, 也 要 去 禮 讚 世 間 所 有 的 美 善 和 功 德 主 呈 自 編 輯 組 的 供 養 : 諸 大 護 法 菩 薩 們, 札 喜 德 勒! 去 年 歲 末, 堪 布 卡 塔 仁 波 切 講 授 [ 中 陰 ] 的 情 景 仍 歷 歷 在 目, 轉 眼 間 四 分 之 一 的 2011 年 已 然 逝 去 在 分 分 秒 秒 的 歷 史 中, 地 球 上 發 生 了 無 數 的 紛 爭 及 戰 事 如 母 的 大 地, 看 到 子 女 們 因 為 無 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手冊法語A5.doc

Microsoft Word - 手冊法語A5.doc 讚觀音文 :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 現前觀世音菩薩 成妙功德 具大慈悲 於一身心 現千手眼 照見法界 護持眾生 令發廣大道心 教持圓滿神咒 永離惡道 得生佛前 無間重愆 纏身惡疾 莫能救濟 悉使消除 三昧辯才 現生求願 咸令果遂 決定無疑 能使速獲三乘 早登佛地 威神之力 歎莫能窮 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楊枝淨水讚 : 楊枝淨水, 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225.doc

Microsoft Word - chbj1225.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2 期 (pp.377-391): ( 民國 88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2, (1999)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李通玄的東方智慧論 新華嚴經論 札記

More information

無緣慈悲就是 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compassion 生緣慈悲 法緣慈悲都是有條件的 conditional 只有佛才能生起無緣慈悲 無緣是指沒有對象 時間 空間的限制, 茲簡述如下 : ( 一 ) 沒有對象的限制是說, 任何眾生只要有苦難, 就去幫助他, 願意把自

無緣慈悲就是 u n c o n d i t i o n a l compassion 生緣慈悲 法緣慈悲都是有條件的 conditional 只有佛才能生起無緣慈悲 無緣是指沒有對象 時間 空間的限制, 茲簡述如下 : ( 一 ) 沒有對象的限制是說, 任何眾生只要有苦難, 就去幫助他, 願意把自 二 六年九月六日講於馬來西亞吉達 鄭振煌主講吳雅雯整理 慈悲 先自利而後利他至於慈悲, 是兩個字 慈的梵文是 Maitrya 或 maitrii, 巴利文是 Metti, 意為友情或交友之道, 原自 友 的梵文 mitra 或巴利文 mitta 我們要成為好朋友, 絕對不是我利用你 傷害你 讓你苦惱 我們要成為好朋友, 是我關懷你 支持你 幫助你 慈 的中文意思就是給予快樂, 如果給人痛苦, 立刻就變成仇人,

More information

9- The Sutra On The Original Vows And Merits Of The Medicine Master Lapis Lazuli Light Tathagata

9- The Sutra On The Original Vows And Merits Of The Medicine Master Lapis Lazuli Light Tathagata INCENSE PRAISE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 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 三稱 ) (3 times) Mo Incense has just begun to burn in the censer, All dharma realms receive the permeation. All Buddhas great congregations

More information

Paperless Printer, Job 24

Paperless Printer, Job 24 共三乘之定慧思想研究 以人間佛教與帕奧禪法為主 171 共三乘之定慧思想研究 以人間佛教與帕奧禪法為主 釋性廣 摘要 : 筆者在參學的經歷中, 曾有幸親近緬甸的帕奧禪師, 在其座下修禪, 然亦因早年受教於印順導師恢宏思想的啟發, 以及 學尚自由, 不強人以從己 的風範感召, 故不至於如其他學習南傳法的修行人, 落入 入主出奴 的宗派意識而揚己抑他, 除了能看到帕奧禪法在漢傳佛教化區中推廣的價值, 也更肯定

More information

序 - 序 - 南 傳 法 句 經 新 譯 ( 附 北 傳 法 句 經 法 救 撰 吳 天 竺 沙 門 維 祇 難 等 譯 ) 法 增 比 丘 譯 (Dhammavaro Bhikkhu) 序 - 序 - 禮 敬 世 尊, 阿 羅 漢, 正 等 正 覺 者 ( 三 稱 ) 法 句, 即 DHAMMAPADA 的 義 譯 DHAMMA, 巴 利 語 佛 法 ( 梵 文 DHARMA), 義 為 佛 陀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