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印 順 文 教 基 金 會 推 廣 教 育 叢 書 1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釋 厚 觀

2

3 目 錄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輯 緣 起 ( 釋 厚 觀 ) iii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1 1 第 一 章 歸 敬 三 寶 5 2 第 二 章 聞 法 趣 入 19 3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35 4 第 四 章 三 乘 共 法 甲 發 出 離 心 修 出 世 法 的 根 性 乙 四 諦 與 緣 起 丙 三 增 上 學 壹 增 上 戒 學 貳 增 上 定 學 i

4 ii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參 增 上 慧 學 丁 八 正 道 壹 正 見 ( 壹 ) 正 見 緣 起 ( 貳 ) 正 觀 四 諦 ( 參 ) 依 俗 契 真 貳 正 思 惟 參 正 語 ; 肆 正 業 ; 伍 正 命 陸 正 精 進 ; 柒 正 念 ; 捌 正 定 戊 三 十 七 道 品 己 二 乘 行 位 第 五 章 大 乘 不 共 法 甲 大 乘 通 說 乙 大 乘 菩 薩 行 壹 布 施 波 羅 蜜 貳 尸 羅 波 羅 蜜 參 忍 辱 波 羅 蜜 肆 精 進 波 羅 蜜 伍 禪 波 羅 蜜 陸 般 若 波 羅 蜜 編 者 : 釋 厚 觀

5 目 錄 iii 柒 大 乘 三 系 ( 壹 ) 性 空 唯 名 系 ( 貳 ) 虛 妄 唯 識 系 ( 參 ) 真 常 唯 心 系 ( 肆 ) 大 乘 三 系 之 會 通 捌 四 攝 法 丙 大 乘 行 位 丁 佛 果 功 德 壹 法 身 貳 報 身 參 化 身 附 錄 335 A 念 佛 觀 337 A.1 壹 般 舟 三 昧 A.2 貳 稱 名 念 佛 觀 相 念 佛 唯 心 念 佛 實 相 念 佛 B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351 B.1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 引 自 印 順 法 師 佛 法 是 救 世 之 光 ) B.2 印 順 法 師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之 起 源 與 開 展 checksum

6 iv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者 : 釋 厚 觀

7 成佛之道講義 編輯緣起 釋厚觀 佛法深廣 因適應不同的根性而開展出多樣的法門 但對初學者來說 要統攝 貫通完整的佛法 又能明瞭淺深的修行次第 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印順導師有 感於此 因而依據太虛大師的開示 參考宗喀巴大師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 綜合 經論之要旨 撰寫成 成佛之道 這本鉅作 成佛之道 立五乘共法 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 廣攝一切佛法而指出菩薩 道之修學綱要 詳述眾生根性不同 發心 修行 證果也有所差異 下品人發增上 生心 修布施 持戒 禪定等三福行而得人天福樂 中品人發出離心 修四諦 緣 起等解脫法而證得聲聞四果 辟支佛果 上品人發菩提心 配合大悲心 性空慧 修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等六度萬行 並度化眾生而證得無上佛 果 成佛之道 雖然參考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 下士道 中士道 上士道之架 構 但 菩提道次第廣論 對於聲聞與菩薩的修行階位皆略而不提 而 成佛之 道 則在這方面作了詳盡的解說 加上 成佛之道 的文字敘述也較淺白些 適合 現代人閱讀 透過此書 不僅能清楚明瞭修學的次第 又能扼要掌握完整的佛法 因而許多佛學院或佛學班都編入必讀教科書而廣為教授 研討這門課程 筆者於福嚴佛學院任教期間 為了教學的方便 編輯了講義作為補充教材 除 了扼要摘錄 成佛之道 之要義之外 並補充了許多經論的出處 例如第二章 聞 法趣入 中提到 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 的論題 有人說導師誤解了經文的 原義 認為經中所說的 善知識 應該是指釋尊 只有釋尊才有資格稱為 滿梵 行 其實 如果檢閱相關佛典 會發現各經律所說不盡相同 若以 誰是善知 識 來說 就有以下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 釋尊本身就是善知識 二 釋尊因 善知識而脫離生死 三 釋尊因善知識而脫離生死 而釋尊也度眾生脫離生死 v

8 vi 成佛之道講義 所以釋尊本身也是善知識 又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中提到 二乘人也會發菩提心 而入大乘道 有關 二乘人能否回小向大 的問題 經論間也有許多異說 類似 這些問題 筆者列出經律論相關出處 方便大家釐清問題或進一步深入探究 另外 印順導師在 成佛之道 有些地方談的比較簡要 有時不容易瞭解其深 義 舉例來說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中談到 菩提心一發起 永為成佛的因緣 是不會失去的 如 法華經 繫珠喻所說 但這不能說是本有的 因為是依發心而 熏習成的 法界等流的聞熏習 為何繫珠喻不能解說為本有佛性 印順導師在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1183~p.1184有非常詳細而精彩的解說 諸如此 類 筆者也補充了不少導師其他相關的著作 希望能提供讀者若干助益 講義中均附有 成佛之道 增注本 之頁數 方便大家對照原文 編輯講義 時 雖盡量顧慮到 成佛之道 之整體架構 但因補充的經論或導師其他著作之內 容較長 較難兼顧前後的關連 讀者若能再配合昭慧法師及性廣法師編輯且經印順 導師修訂的 成佛之道偈頌科判表 來研讀 相信效果會更好 2005年9月印順文教基金會成立 推廣教育中心 且於2006年3月架設網站 並舉辦 成佛之道 網路讀書會小組長訓練班 參加的多是學佛多年 對佛法已有 基礎的學員 該班也是以此 成佛之道講義 作為補充教材 同時搭配福嚴佛學院 授課的MP3為輔 經過一年多的熱烈討論 成效非常良好 日前 推廣教育中心主 任呂勝強老師表示 此講義對於讀者深入體解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之要義頗有助 益 因而建議希望將本書納入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叢書 並編為首冊 其 餘依次序 將再發行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篇 印順導師著作正聞篇 及 印順 導師著作聞思篇 等 筆者有感於求法者之殷切 也就隨喜印刷流通 然而疏 漏 錯誤之處在所難免 還望讀者不吝指正 2007年2月25日 於慧日講堂 編者:釋厚觀

9 Chapter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一 自 序 p.1 一 般 人 因 為 有 以 下 的 兩 種 觀 念, 而 不 能 完 整 的 把 握 佛 法 ( 一 ) 雜 多 : 佛 法 方 便 有 多 門, 初 學 者 不 能 統 攝 條 貫, 每 有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之 感 ( 二 ) 差 不 多 : 一 般 人 沒 有 掌 握 一 一 法 門 的 應 機 特 性 淺 深 次 第 相 互 關 聯, 覺 得 每 個 法 門 都 差 不 多 二 自 序 p.2 一 般 人 對 佛 法 感 覺 雜 多 而 又 差 不 多 的 結 果, 容 易 產 生 偏 取 部 分 而 捨 棄 全 體 的 過 失 : ( 一 ) 有 的 人 以 為 彼 此 相 同, 不 需 要 廣 修 遍 學, 學 一 法 即 等 於 學 一 切 法 ( 二 ) 有 的 人 以 為 自 己 所 學 的 法 門 是 最 殊 勝 的, 最 究 竟 的 以 為 有 了 這 個, 就 有 了 一 切 ; 或 以 為 有 了 這 個, 就 不 需 要 其 他 了 三 自 序 p.2 弘 傳 佛 法 者 應 對 於 佛 法 的 統 貫 條 理 有 一 深 刻 的 瞭 解, 才 能 應 機 說 法, 而 始 終 保 持 佛 法 的 完 整 性, 不 致 於 落 入 雜 亂 與 偏 向 的 窠 臼 對 於 這, 天 臺 與 賢 首 宗, 是 有 功 績 的! 因 為 臺 賢 大 師 們, 統 攝 了 全 部 佛 法, 而 組 成 淺 深 的 進 修 歷 程, 顯 出 彼 此 間 的 差 別, 又 顯 出 彼 此 間 的 關 聯 四 自 序 p.2 天 台 宗 與 賢 首 宗 的 判 教 ( 一 ) 天 台 四 教 : 1 藏 教 : 正 教 二 乘, 旁 化 菩 薩 全 稱 三 藏 教 ( 經 律 論 ) 2 通 教 : 正 為 菩 薩, 旁 通 二 乘 般 若 經 即 屬 此 類 1

10 2 成佛之道講義 3 別教 別為菩薩 不通二乘 4 圓教 但化最上利根之人 法華經 教義 二 賢首五教 1 小教 如 阿含經 阿毘達磨論等 2 始教 (1) 空始教 般若經 (2) 相始教 解深密經 3 終教 楞伽經 勝鬘經 4 頓教 維摩詰經 5 圓教 華嚴經 五 太虛大師 菩提道次第廣論 序 比因西藏學者法尊譯出黃衣士宗克巴祖師所造 菩提道次第廣論 教 授世苑漢藏院學僧 將梓行而問世 余為參訂其譯文 閱至 如是以諸 共道淨相續已 決定應須趣入密咒 以能速滿二資糧故 設踰共道 非所 堪能 或由種性功能贏劣不樂趣密咒者 則唯應將此之次第加以推廣 其為特尚密宗之理論 甚為顯然 例之賢首以別教一乘特尚華嚴 天台以 純圓獨妙特尚法華 固將無別 然中國尚禪宗者 斥除一切經律論義 雖 若 宗鏡錄 遍錄經論 亦但揚厥宗 鄙餘法為中下 尚淨土者 亦勸人 不參禪學教 專守一句彌陀 賢台雖可以小 始 終 頓 藏 通 別 圓 位攝所餘佛言 然既為劣機而設 非勝根所必須 縱曰圓人無不可用 為圓法 亦唯俟不獲已時始一援之 而學者又誰肯劣根自居 於是亦皆被 棄 福德資糧 則人天俱攝 智慧資糧 則聲緣相協 律及經論 皆所依止 僅取一分 不成菩提 雖未嘗不別有最勝之歸趣 而確定皆攝 入次第之過程 於是不沒自宗 不離餘法 而巧能安立一切言教 皆趣修 證 故從天竺相性各判三時 以致華日諸宗之判攝時教 皆遜此論獨具之 優點 余昔於佛學概論 明因緣所生法為五乘共法 三法印為三乘共法 一切法實相至無障礙法界為大乘不共法 後於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又增說共不共通法為總要 粗引端緒 語焉不彰 今雖未能獨崇密宗 欣 睹三士道總建立之典要 乃特提出以申論之 見 海刊 十六卷三號 太虛大師全書 第30冊 文叢 十九 p.777~p.779 六 自序p.3 太虛大師與宗喀巴大師對佛法之判攝 編者:釋厚觀

11 成佛之道 印順導師自序 3 一 太虛大師 以 五乘共法 人乘 天乘 聲聞乘 緣覺乘 佛乘 三乘共法 聲聞乘 緣覺乘 佛乘 大乘不共法 佛乘 統攝 一切佛法 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 二 宗喀巴大師 以 共下士道 共中士道 上士道 而綜貫成佛的 菩提道次第 七 自序p.3 如來說法 總是先說 端正法 1 布施 持戒 離欲生天 定 然後對有出世可能的 授以出世法門 由於佛法的重心在出世 所 以集經者 對於佛的 端正法 總是略而不詳 古典阿毘曇2 還以五戒 為首 而後起的阿毘曇 也就不見了 八 自序p.4 宗喀巴大師與太虛大師之相異點 一 宗喀巴大師說 共下士法 時 把 念死 作為入道的要門 二 太虛大師主張由人乘正行而趣向佛乘 著重熏修十善正行 不廢世間資生 事業 不以厭離 如念死 為初學的法門 印順導師認為 不念死也能熏修人天善業 所以宗喀巴大師的下士道 雖 順於厭離的二乘 但不一定順於悲濟的大乘道 九 自序p.4 正常道與方便道 一 正常道 正行 由人乘正行而趣向佛道 攝得五乘共法 三乘共 法 二 方便道 旁開 1 由天乘行而入佛乘 2 由二乘行而入佛乘 虛大師抉擇開示的全體佛教來說 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 不但綜貫了五乘共法 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的三階 而且還綜貫了正常道與方便道的一切 圓滿顯示了佛道次第的全貌 導歸於究竟無上的佛地 1 2 中阿含經 卷9 第38經 郁伽長者經 大正1 479c22~480a4 爾時世尊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已 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 聞者歡悅 謂說施 說戒 說生天法 毀呰欲為災患 生死 為穢 稱歎無欲為妙 道品白淨 世尊為彼說如是法已 佛知彼有歡喜心 具足心 柔 軟心 堪耐心 勝上心 一向心 無疑心 無蓋心 有能 有力堪受正法 謂如諸佛說 正法要 世尊即為彼說苦 習 滅 道 彼時郁伽長者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 習 滅 道 猶如白素 易染為色 郁伽長者亦復如是 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 習 滅 道 參見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卷1 學處品第一 大正26 453b~458b checksum

12 4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者 : 釋 厚 觀

13 Chapter 1 第一章 歸敬三寶 釋厚觀 一 歸依 之意義 淨影慧遠著 大乘義章 卷10 言三歸者 歸投 依伏故曰歸依 歸依之 相 如子歸父 依伏之義 如民依王 依佛為師 故曰歸佛 憑法為 藥 故稱歸法 依僧為友 故名歸僧 問曰 何故偏歸此三 [答曰 ]以此 三種畢竟歸處 能令眾生出離生死稱涅槃故 (大正44 654a8~14) 二 三寶 一 佛 buddha 佛陀 覺者 1 釋迦牟尼佛 2 三世十方諸佛 燃燈佛 阿彌陀佛 二 法 dharma 達磨 1 佛所覺悟的真理 2 經 律 論等三藏典籍 三 僧 sam. gha 僧伽 和合眾 一切凡夫僧 賢聖僧 三 (p.1) 成佛之道 成佛的法門 正道 就是 成佛之道 佛法 為了適 應不同的根性 所以有種種道 5

14 6 成佛之道講義 一 福德道 智慧道 二 易行道 難行道 三 世間道 出世間道 四 聲聞道 菩薩道 然究竟說來 並無二道 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 無非是 欲令眾生開 示 悟 入佛 之 知見 1 四 (p.2)尋求依怙 有 有海 無 邊 際 世 間 多 憂 苦 流 轉 起 還 沒 何 處 是 依 怙 有 海無邊際 此處的 有 主要是指眾生的生命流轉 是十二緣 起2 中 愛 取 有 的 有 bhava 不是有沒有的 有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172 有 是三有 欲有 色有 無色有 就是三界的生命自體 但這裏所說的 愛增則名取 因是集後有 生老死 相隨 不是現實生命的存在 有 而是能起後世生命的業力 也可說 是未來生命的潛在 有了這 那麼現生死了以後 未來識又會結 生 生了 就不能不 老 不 死 印順法師 唯識學探源 p.12 經上說 有是欲有 色有 無色有 三有 是能引發三有果報自體 的存在 因三界趣生自體的存在 如種子到了成熟階段 就必然有生 老病死演變的苦痛 五 (p.4)抉擇歸依 一 不求歸依[迷戀世間] p.4~p.8 積 積聚 皆 銷 散 崇 高 必 墮 落 合 會 要 當 離 有 生 無 不 死 國家治還亂 器界成復毀 世間諸可樂 無事可依怙 有人迷戀世間而不求歸依 迷戀的現事很多 主要的有六種 1 2 妙法蓮華經 卷1 方便品第二 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 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 是為諸佛以一大 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大正9 7a22~28) 十二緣起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 參見 成佛 之道 增注本 p.164~p.172 編者:釋厚觀

15 第一章 歸敬三寶 財富 積聚皆銷散 名位 權位 崇高必墮落 頂生王墮落人間 3 眷屬 合會要當離 生存 有生無不死 國家 國家治還亂 社會進步 器界成復毀 二 錯求歸依[歸依外道邪宗] p.8~p.12 鬼 鬼神 好 凶 殺 欲 天 耽 諸 欲 獨 梵 依 慢 住 亦 非 歸 依 處 1 鬼神 鬼神好凶殺 2 欲天 欲天耽諸欲 六欲天 四大王眾天 忉利天 帝釋 夜摩天 兜率天 化樂天 他 化自在天 3 獨梵 大梵天 獨梵依慢住 色界初禪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梵天以上 還有二 三 四禪天 以上還有無色界天 但與人類沒有什麼 接觸 只是極少數人能信受奉行 不能成為社會共信的宗教 (p.12) 三 正確的歸依[歸依佛 法 僧三寶] p.12~p.13 歸 歸依 處 處 求 求 之 遍 十 方 究 竟 歸 依 處 三 寶 最 吉 祥 事實 梵天王請佛轉法輪 參見 中阿含 卷19 梵天請佛經 (第78經) 大正1 547a~549b 長阿含 卷1 大本經 (第1經) 大正1 8b~c 增一阿含 卷10 勸請品第19(1) 大正2 593a~b 帝釋聽佛說法 免墮豬胎 參 見 增 壹 阿 含 經 卷 24 善 聚 品 第 32 6 大 正 2 677b25~679a9 3 頂生王統一四洲 上升忉利天 與帝釋共同治理天宮 但末了墮落人間 不免憂愁而 死 參見 增壹阿含經 卷8 安般品第17 7 大正2 583b~584c checksum

16 8 成佛之道講義 六 (p.13~p.19)佛寶 一 (p.13~p.15)智證法身 正 正法 以 為 身 淨 慧 以 為 命 智 月 朗 秋 空 禮 佛 兩 足 尊 1 法身與慧命的統一 就是佛 buddha 覺者 (1) 法身 正法以為身 所覺證的正法 稱為 最清淨法界 (2) 慧命 佛以淨慧為命 能覺證的淨慧 清淨覺照的佛智 2 兩足尊 (1) 兩足就是人類 人類中的最尊勝者 就是佛 (2) 兩足是福德與智慧的圓滿 二 三 (p.15~p.17)諸佛無量 本師悲願 三 三世 佛 無 量 十 方 佛 亦 爾 悲 願 來 濁 世 禮 佛 釋 迦 文 三世十方諸佛 普遍歸敬 本師釋迦牟尼佛 就我們這個世界而言 值得特別歸敬 五濁惡世 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4 四 (p.17~p.19)一切諸佛皆三德圓滿 而方便示現差別 智 智圓 悲 無 極 斷 障 無 餘 習 三 德 等 究 竟 方 便 示 差 別 1 一切諸佛三德圓滿 (1) 智德 具 一切種智 覺了一切法的共相 自相 不但具般若慧 自 己得解脫 也能以方便慧讓眾生得解脫 (2) 恩德 悲願深切 普度一切眾生 (3) 斷德 斷盡一切煩惱及習氣5 4 菩薩地持經 卷7(大正30 928c21~929a3) 所謂五濁 一曰命濁 二曰眾生濁 三曰煩惱濁 四曰見濁 五曰劫濁 (1)謂今世短壽人極壽百歲 是名命濁 (2)若諸眾生不識父母 不識沙門婆羅門及宗族尊長 不修義理 不作所作 不畏今世後 世惡業果報 不修慧施 不作功德 不修齋法 不持禁戒 是名眾生濁 (3)若此眾生增非法貪 刀劍布施 器仗布施 諍訟鬥亂 諂誑妄語 攝受邪法 及餘惡 不善法生 是名煩惱濁 (4)若於今世 法壞法沒 像法漸起 邪法轉生 是名見濁 (5)若飢饉劫起 疾病劫起 刀兵劫起是名劫濁 編者:釋厚觀

17 第一章 歸敬三寶 9 2 從三德來說 佛佛平等 而為了適應眾生根基 方便示現色身 壽命 國 土 弟子 正法住世長短等差別 (p.18~p.19) 七 (p.19~p.23)法寶 一 (p.19~p.21)三法印 丘 丘井 空 聚 落 朽 故 寂 無 人 彼 岸 林 泉 樂 禮 法 離 欲 尊 1 諸行無常 丘井 朽故 參見 眾經撰雜譬喻 卷 4 大正 4 533a27~b13 2 諸法無我 空聚落 寂無人 參見 雜阿含 卷43( 1172 ) 大正 2 313b~314a 3 涅槃寂靜 彼岸林泉樂 涅槃在一切離欲中最尊最勝 故說 離欲尊 諸行無常 鳩摩羅什譯 眾經撰雜譬喻 卷4 大正4 533a27~b13 一切眾生貪著世樂不慮無常 不以大患為苦 譬如昔有一人遭事應死 繫在牢獄恐死而逃走 國法若有死囚踰獄走者 即放狂象令蹈殺 於是 放狂象令逐此罪囚 囚見象欲至走入墟井中 下有一大毒龍張口向上 5 阿羅漢未斷習氣 參見 大智度論 卷27 大正25 260c2~27 煩惱習名煩惱殘氣 若身業 口業不隨智慧 似從煩惱起 不知他心者 見其所起 生 不淨心 是非實煩惱 久習煩惱故 起如是業 譬如久鎖腳人 卒得解脫 行時雖無有 鎖 猶有習在 如乳母衣 久故垢著 雖以淳灰淨浣 雖無有垢 垢氣猶在 衣如聖 人心 垢如諸煩惱 雖以智慧水浣 煩惱垢氣猶在 如是諸餘賢聖雖能斷煩惱 不能斷 習 如難陀婬欲習故 雖得阿羅漢道 於男女大眾中坐 眼先視女眾 而與言語說法 如舍利弗瞋習故 聞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 即便吐食 終不復受請 又舍利弗自說偈 言 覆罪妄念人 無智而懈怠 終不欲令此 妄來近我住 如摩訶迦葉瞋習故 佛滅度後集法時 敕令阿難六突吉羅懺悔 而復自牽阿難手出 不 共汝漏未盡不淨人集法 如畢陵迦婆蹉 常罵恆神為小婢 如摩頭婆和吒跳戲習故 或時從衣枷踔上梁 從梁至枰 從枰至閣 如憍梵缽提牛業習故 常吐食而呞 如是等諸聖人 雖漏盡而有煩惱習 如火焚薪已 灰炭猶在 火力薄故 不能令盡 若 劫盡時火 燒三千大千世界無復遺餘 火力大故 佛一切智火亦如是 燒諸煩惱 無復 殘習 checksum

18 10 成佛之道講義 復四毒蛇在井四邊 有一草根 此囚怖畏 一心急捉此草根 復有兩白 鼠嚙此草根 時井上有一大樹 樹中有蜜 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墮此人口 中 其人得此一滴 但憶此蜜 不復憶種種眾苦 便不復欲出此井 是故聖人借以為喻 獄者 三界囚眾生 狂象者 無常 井 眾生宅 也 下毒龍者 地獄也 四毒蛇者 四大也 草根者 人命根也 白鼠 者 日月也 日月剋食人命 日日損減無有暫住 然眾生貪著世樂不思 大患 是故行者當觀無常以離眾苦 另參見 義淨譯 譬喻經 大正4 801b6~c10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雜阿含經 卷 篋毒蛇譬經 大 正 2 313b~314a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譬 如有四蚖蛇 凶惡毒虐 盛一篋中 時有士夫 聰明不愚有智慧 求樂 厭苦 求生厭死 時有一士夫語向士夫言 汝今取此篋盛毒蛇 摩拭洗 浴 恩親養食出內以時 若四毒蛇脫有惱者 或能殺汝 或令近死 汝 當防護 爾時 士夫恐怖馳走 忽有五怨 拔刀隨逐 要求欲殺 汝當防護 爾時 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 驅馳而走 人復語言 士夫 內有六 賊 隨逐伺汝 得便當殺 汝當防護 爾時 士夫畏四毒蛇 五拔刀怨 及內六賊 恐怖馳走 還入空村 見彼空舍 危朽腐毀 有諸惡物 捉皆危脆 無有堅固 人復語言 士 夫 是空聚落 當有群賊來 必奄害汝 爾時 士夫畏四毒蛇 五拔刀賊 內六惡賊 空村群賊 而復馳走 忽爾道路臨一大河 其水浚急 但見此岸有諸怖畏 而見彼岸安隱快 樂 清涼無畏 無橋船可渡得至彼岸 作是思惟 我取諸草木 緯縛 束成筏 手足方便 渡至彼岸 作是念已 即拾草木 依於岸傍 縛束 成筏 手足方便 截流橫渡 如是士夫 免四毒蛇 五拔刀怨 六內惡 賊 復得脫於空村群賊 渡於浚流 離於此岸種種怖畏 得至彼岸安隱 快樂 我說此譬 當解其義 比丘 篋者 譬此身色 粗四大 四大所造 精 血之體 穢食長養 沐浴 衣服 無常變壞危脆之法 毒蛇者 譬四大 地界 水界 火界 風界 地界若諍 能令身死 及以近死 水 火 風諍 亦復如是 五拔刀怨者 譬五受陰 編者:釋厚觀

19 第一章 歸敬三寶 11 六內賊者 譬六愛喜 空村者 譬六內入 善男子 觀察眼入處 是無常變壞 執持眼者 亦 是無常虛偽之法 耳 鼻 舌 身 意入處 亦復如是 空村群賊者 譬外六入處 眼為可意 不可意色所害 耳 聲 鼻 香 舌 味 身 觸 意為可意 不可意法所害 浚流者 譬四流 欲流 有流 見流 無明流 河者 譬三愛 欲愛 色愛 無色愛 此岸多恐怖者 譬有身 彼岸清涼安樂者 譬無餘涅槃 筏者 譬八正道 手足方便截流渡者 譬精進勇猛 到彼岸婆羅門住處者 譬如來 應 等正覺 如是比丘 大師慈悲 安慰弟子 為其所作 我今已作 汝今亦當作其 所作 於空閑樹下 房舍清淨 敷草為座 露地塚間 遠離邊坐 精勤 禪思 慎莫放逸 令後悔恨 此則是我教授之法 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另參見 大智度論 卷12 大正25 145b9~26 二 (p.21~p.22)正法即涅槃 是 善 淨 常 安樂 微妙不可思議 正 正法 妙 難 思 善 淨 常 安 樂 1 善 正法是 善 這是勝義的絕對完善 2 淨 由於正法不是煩惱等雜染所能污的 也不是煩惱雜染等所能緣起的 所以名為清淨 3 常 正法是超越時間性的 不生不滅 本來如此 4 安樂 這是沒有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的 是離繫的絕對樂 正法 從智慧的境界說 涅槃 從智慧證入正法而得真自由說 三 古仙人道 依 依古 仙 人 道 能 入 於 涅 槃 古仙人道 古佛修行的常道 八 (p.22~p.28)僧寶 一 僧伽本質 依 依法 以 攝 僧 和 樂 淨 為 本 事 和 或 理 和 禮 僧 眾 中 尊 checksum

20 12 成佛之道講義 1 僧 僧伽 sam.gha 和合眾 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 2 佛依法攝僧 (1) 正法涅槃 法是人生的正道 究竟的涅槃 佛以此感化大眾 共同 為人生大事一起來修行 (2) 律法制度 法是律法制度 契合於人生正道的規制 佛本著自他共 處的完善法則 制為規章法度來組織大眾 3 依法攝僧的根本特色 和合 安樂 清淨 (1) 和合 事和與理和 參見印順法師 佛法概論 p.20~p.24 a 事和 六和敬 世俗僧 (參考第12頁的表格1.1) Table 1.1: 六和敬 見和同解 思想的統一 戒和同遵 共同的戒律規制 和合的本質 利和同均 經濟的均衡 身和共住 語和無諍 和合的表現 意和同悅 b 理和 理和同證 是佛弟子證到的真理 法或涅槃 內容是彼此完 全一致的 通於在家出家的聖者 勝義僧 (2) 安樂 僧眾在這事和 或理和 的集團中 大眾都能身心安樂 精進修 行 (3) 清淨 在和樂的集團中 互相勉勵 互相警策 如有了罪惡 也能迅速 的懺悔清淨 佛制戒律以法攝僧十種因緣(參考第13頁的表格1.2) 參見印順法師著 佛法概論 p.18~p.20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p.196~p.202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175~p.179 編者:釋厚觀

21 第一章 歸敬三寶 13 Table 1.2: 以法攝僧十種因緣 } 攝僧 和合(p.24) 極攝僧 令僧安樂 } 安樂(p.25) 折伏無羞人 清淨(p.25) 有慚愧者得安穩住持 } 不信者能信 外化 正信者得增益 } 於現法中得漏盡 盡智 內證 未生諸漏令不生 無生智 正法久住 究竟理想 4 (p.24)僧伽 眾中尊 (1) 從自修到身心清淨來說 僧伽是使我們得安樂得清淨的殊勝因緣 是陶 賢鑄聖的大冶洪爐 (2) 從利他的宏揚佛法來說 僧伽是指推動佛法 住持正法的集體力量 二 (p.24)歸依 僧寶 應有的態度及僧伽的功能 敬 敬僧 莫 呵 僧 亦 莫 衡 量 僧 隨 佛 修 行 者 住 持 正 法 城 1 敬僧 內心的誠敬 語言文字的讚歎 身體的禮拜 四事供養 2 莫呵僧 見有不如法的僧人 可以向僧團提出意見 讓僧事僧決 切勿隨 便呵毀僧伽全體 或者呵毀一人或少數人 3 莫衡量僧 勿妄生分別 說長說短 應平等護持 平等護持僧眾 如破金杖為二分 二俱是金 6 6 參見 四分律 卷43 拘睒彌犍度 大正22 883b~c 爾時阿難邠坻 聞拘睒彌比丘鬥諍誹謗 共相罵詈 互求長短 口如刀劍 從拘睒彌來 舍衛國 與五百優婆塞俱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 拘睒彌比丘鬥諍誹謗 共相罵詈 互求長短 口如刀劍 從拘睒彌來至舍衛國 我等當云何 佛言 應聽二部 語如上 若有檀越布施應分作二分 此亦是僧 彼亦是僧 居士 如破金杖為二分 二 俱是金 如是居士 布施物應分為二分 此亦是僧 彼亦是僧 checksum

22 14 成佛之道講義 九 (p.27~p.29)三寶類別 理體與事相 三 三寶 真 實 德 無 漏 性 清 淨 化 世 真 亦 俗 佛 法 得 長 存 一 世俗事相 事相 1 化相三寶 (1) 佛寶 釋迦佛 (2) 法寶 佛所開示的教說 四諦 緣起 涅槃等 (3) 僧寶 隨釋迦佛出家的凡眾 聖眾 依釋迦佛出世的化相三寶 進一步歸向十方一切佛 正法 一切賢聖 僧 2 住持三寶 釋迦佛滅度後 (1) 佛寶 玉 石 金 銅 木彫 土塑 紙畫的佛像 (2) 法寶 三藏經典或古今大德的法義 (3) 僧寶 出家眾 佛滅後 依此住持三寶而歸向於真實的三寶 二 勝義真實 理體 真實的歸依處 無漏 性清淨 1 無漏功德 不與煩惱雜染相應 也不為煩惱雜染緣起 (1) 依聲聞法來說 a 佛寶 五分法身 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 b 法寶 正法或涅槃 c 僧寶 四雙八輩7 等有學 無學的無漏功德 (2) 依大乘法來說 7 爾時毘舍佉無夷羅母 聞拘睒彌比丘鬥諍誹謗 共相罵詈 互求長短 口如刀劍 從拘 睒彌來至舍衛國 與五百優婆私俱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拘睒彌比丘鬥 諍誹謗 罵詈 互求長短 口如刀劍 從拘睒彌來至舍衛國 我等當云何 佛言 應聽 彼二部所說如上 若有布施衣物 應分為二分 此是僧 彼亦是僧 如破金杖為二分 彼此是金 若有布施衣物 應分為二分 此亦是僧 彼亦是僧 四雙八輩 預流向 預流果 一來向 一來果 不還向 不還果 阿羅漢向 阿羅漢 果 編者:釋厚觀

23 第一章 歸敬三寶 15 a 佛寶 是無上 四智8 菩提所攝的一切無漏功德 b 法寶 正法或涅槃 c 僧寶 菩薩 含攝聲聞 辟支佛 的無漏功德 2 清淨法界 (1) 佛寶 究竟圓滿所顯的最清淨法界 攝得體 相 業用 (2) 法寶 遍十法界9 而不增不減 無二無別的法界 或名真如 實相 等 (3) 僧寶 少分顯現的清淨法界 (p.29)清淨 離垢清淨 本性清淨 無漏的有為功德 離垢清淨 無漏的無為功德 不但是離垢清淨 在雜染中 也還是本性清淨 的 三 (p.29)依俗契真 事理無礙 歸敬於世俗事相的住持三寶 依此進向勝義真實的三寶 若只歸依世俗 易流於形式的崇拜 若專重於勝義 易執理廢事 也非一般所能明了 十 (p.29)歸依儀式 自 自誓 盡 形 壽 歸 依 佛 法 僧 一 先要懇切懺悔 生恭敬心 清淨心 二 長跪合掌於歸依本師前 依師長教導 自立誓願 1 盡形壽歸依佛 兩足尊 2 盡形壽歸依法 離欲尊 3 盡形壽歸依僧 眾中尊 乃至命終 護生 十一 (p.30)供養三寶 至 至心 修 供 養 一 以至誠心 恭敬心來供養三寶 1 供養佛 禮拜 讚歎 供養香 華等莊嚴具 8 9 四智 成所作智 妙觀察智 平等性智 大圓鏡智 十法界 地獄 餓鬼 畜生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checksum

24 16 成佛之道講義 2 供養法 書寫 印刻經典 3 供養僧 供養衣 食 坐臥具 醫藥 日用雜物等 二 最上的供養 依從如來的法教 聽從僧眾的指導而切實奉行 十二 (p.31)憶念歸依三寶之功德 時 時念 諸 勝 利 成為佛弟子 是受戒的基礎 減輕業障 能積集廣大福德 不墮惡趣 人與非人都不能嬈亂 一切好事都會成功 能成佛道 十三 (p.31)歸依三寶 能得安樂 有為的安樂 與安穩 無為的涅槃 此 此歸 依 最 尊 此 歸 依 最 勝 不 由 餘 歸 依 得 樂 得 安 隱 十四 (p.32)歸依的體性 所 所說 歸 依 者 信 願 以 為 體 歸 彼 及 向 彼 依 彼 得 救 濟 一 歸依以信願為體性 1 確信三寶是真正的歸依處 能因它而得種種功德 2 立願做一佛弟子 信受奉行 懇求三寶威德加持攝受 二 (p.32) 歸依三寶的心情 1 歸屬彼三寶 不再屬於天魔外道了 2 傾向彼三寶 隨時隨地 都要投向三寶 例如迷了路的小孩 投向母 親的懷抱 三 (p.32)將自己的身心歸向三寶 依彼三寶的威德而得到救濟 1 能歸依 佛弟子 立定信願 懇求三寶的攝受救濟 2 所歸依 三寶 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威力 加持攝導佛弟子 引導其邁向至 善的境地 編者:釋厚觀

25 第一章 歸敬三寶 17 十五 (p.33)歸依的真正意義 若 若人 自 歸 命 自 力 自 依 止 是 人 則 能 契 歸 依 真 實 義 一 他力 表層意義 信賴他力的攝受加持 二 自力 深層意義 以他力攝受為增上緣 進而歸向自己 自心 自 性 1 佛 自己有佛性 自己能成佛 2 法 自己身心的當體 就是正法涅槃 3 僧 自己依法修持 自身與僧伽為一體 自依止 法依止 莫異依止 參見 長阿含 卷2 第2經 遊行 經 大正1 15b)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 1 大正 a16~27 佛告阿難 世間一切諸修學人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不得漏盡成阿羅 漢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是故汝今雖得多聞 不成聖果 阿難聞已 重復悲淚 五體投地 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自我從佛發心出 家 恃佛威神 常自思惟無勞我修 將謂如來惠我三昧 不知身心本不 相代 失我本心 雖身出家 心不入道 譬如窮子 捨父逃逝 今日乃 知 雖有多聞 若不修行 與不聞等 如人說食 終不能飽 世尊 我 等今者二障所纏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唯願如來哀愍窮露 發妙明心 開我道眼 十六 三歸依文 一 巴利文 我歸依佛 或我以佛為歸依處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歸依法 或我以法為歸依處 Dhammam saran am gacch ami... 我歸依僧 或我以僧為歸依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二 大乘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發無上意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六十華嚴 卷六 淨行品第七 大正9 430c~431a checksum

26 18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者 : 釋 厚 觀

27 Chapter 2 第二章 聞法趣入 釋厚觀 一 (p.37)聽聞佛法從三處聞 一 從佛聞法 二 從佛弟子聞法 三 從經典聞法 參見 大智度論 卷18 大正25 196a14~15 二 (p.37)多聞正法之利益 由 由聞 知 諸 法 由 聞 遮 眾 惡 由 聞 斷 無 義 由 聞 得 涅 槃 一 能分別善法 惡法 無漏法 有漏法 積集善法 捨棄惡法 得無漏法 捨有漏法 二 能遮止眾惡 捨身語之惡行 進而捨內心之惡念 已生者令速滅 未生 者令不生 三 能斷種種無意義事 離戒禁取見 苦行 四 能得涅槃解脫 進而成佛道 三 (p.39)聽法時應離去三種過失 如 如器 受 於 水 如 地 植 於 種 應 離 三 種 失 諦 聽 善 思 念 19

28 20 成佛之道講義 一 水器喻 1 水器倒覆 不注意 不專心 即使聽了也等於沒聽 2 有穢汁毒素 心有成見 有懷疑 有邪執 3 有裂縫 內心散亂 健忘 二 種植喻 1 如種子落在砂石上 不注意領受 無法發解脫心芽 菩提心芽 2 種子落在荊蔓叢生的土內 雖領受 而與雜染心相雜 易枯萎 3 種子沒有深藏在土內 心雖清淨 但健忘 不易結果 因此聞法而求有利益 必須離去三種過失 好好的聽聞 思惟 憶念才 得 四 (p.40)聞法之正確態度 病 病想 醫 藥 想 殷 重 療 治 想 隨 聞 如 說 行 佛 說 法 如 鏡 一 病喻 1 病想 確認自己從無始以來就有嚴重的身病 老 病 死 與心病 貪 瞋 癡 纏繞 2 醫想 確信佛或佛弟子 說法師 為能治重病的良醫 3 藥想 佛及佛弟子所開示的法藥 4 殷重療治想 精進修行 久服法藥 大智度論 卷22 佛如醫王 法如良藥 僧如瞻病人 戒如服藥禁 忌 大正25 225c20~21 二 鏡喻 反省自己有無種種過失 種種功德 如人自照鏡 好醜生欣 戚 1 過失 如有過失 應慚愧懺悔 遠離過失 2 功德 如無功德 應努力去修習 編者:釋厚觀

29 第二章 聞法趣入 21 五 (p.43)預入聖流所必備的四大條件1 一 親近善士 二 聽聞正法 三 如理作意 四 法隨法行2 六 (p.42)善知識之條件 趣 趣入 正 法 者 應 親 近 善 士 證 教 達 實 性 悲 愍 巧 為 說 一 善知識之條件 1 2 (1) 雜阿含經 卷30 843經 爾時 世尊告尊者舍利弗 所謂流者 何等為流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所說流者 謂八聖道 復問舍利弗 謂入流分 何等為入流分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有四種入流分 何等為四 謂親近善男子 聽正法 內正思 惟 法次法向 復問舍利弗 入流者成就幾法 舍利弗白佛言 有四分成就入流者 何等為四 謂於佛不壞淨 於法不壞淨 於僧不壞淨 聖戒成就 佛告舍利弗 如汝 所說 流者 謂八聖道 入流分者有四種 謂親近善男子 聽正法 內正思惟 法次 法向 入流者成就四法 謂於佛不壞淨 於法不壞淨 於僧不壞淨 聖戒成就 大正2 215b16~28 (2)印順法師 華雨集 二 p.41~p.42 預流支是證入預流果的支分 先要親近善 士 佛及聖弟子是善士 佛弟子而有正見 正行的 也是善士 從善士 佛及弟子 聽聞正法 不外乎四諦 一切法門可統攝於四諦中 這是古代情形 等到有了書寫 印刷 的聖典 也可以從經典中了知佛法 與聽聞一樣 所以龍樹說 佛法從三 處聞 從佛聞 從弟子聞 從經典聞 無倒的聽聞正法 能成就 聞慧 如所聞 的正法而審正思惟 如理作意能成就 思慧 如法隨順法義而精勤修習 法隨法行 能成就 修慧 聞 思 修 三慧的進修 能見諦而得預流果 (3)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309 修學而趣入預流果的方便 經說 有二類 一 親近善友 多聞正法 如理思惟 法隨法行 為四預流支 約四諦說 證入 是重於智 證的方便 二 於佛不壞淨 於法不壞淨 於僧不壞淨 成就聖戒 為四預流支 是以信戒為 基 引入定慧的方便 證入名得 四證淨 這二者 一是重慧的 是隨法行人 是利根 一是重信的 是隨信行人 是鈍根 這 是適應根機不同 方便不同 如證入聖果 都是有信與智慧 而且是以智慧而悟入 的 (4)關於 四預流支 另參見印順法師 學佛三要 p.182~p.188 大毘婆沙論 卷181 云何法 答 寂滅涅槃 云何隨法 答 八支聖道 云何法 隨法行 答 若於此中隨義而行 所謂為求涅槃故 修習八支聖道故名法隨法行 能安 住此 名法隨法行者 (大正27 910c12~16) checksum

30 22 成佛之道講義 有證德 戒 定 慧三學成就 有教德 深入經藏 成就多聞 能開示引導學眾 達實性 正法 由聞思教理通達正法 或由現證慧通達正法 具悲愍心 不為名聞利養 能清淨為利益眾生說法 巧為說 成就辯才 能契理契機方便善巧為眾說法 二 涅槃經 3 說 四種可以為人依止的師長 凡夫未離煩惱出於世間 多所度脫 多所饒益 得須陀洹 斯陀含果 得阿那含 得阿羅漢 七 (p.44)親近善知識的態度 觀 觀德 莫 觀 失 隨 順 莫 違 逆 一 觀德莫觀失 不是為了尋求師長的過失 而是想學習師長的長處 二 隨順莫違逆 1 要尊師重道 隨順師長的意旨 使師長歡喜 (1) 要隨力供養種種財物 (2) 為師長服勞務 (3) 依師長開導教授去修行 如師長要你作種種非法事 那是不應該隨順的 但應該婉轉的說明不能 奉行的意思 2 莫違逆師命 即使師長有所呵責 也不可生嫌恨心 恚惱心 3 佛說大般泥洹經 卷4 大正12 875c29~876a10 佛復告迦葉 有四種人 於此大般泥洹經 能趣正法 護持正法 能為四依 多所度 脫 多所饒益 出於世間 何等為四 一者凡夫 未離煩惱出於世間 多所度脫多所饒 益 二者得須陀洹 斯陀含果 三者得阿那含 四者得阿羅漢 是四種人為真實依 多 所度脫 多所饒益 彼凡夫人者 自持戒德 威儀具足 為護法城 於如來所聽受正法 誦持義味 廣為人 說 能自少欲 復為人說大人八念 化諸犯戒 悉令悔過 善知眾生種種語言 習行菩 薩護法功德 是名第一凡夫菩薩 編者:釋厚觀

31 第二章 聞法趣入 23 視師如佛 不求師長過失 參見 大智度論 卷 96 大正 a26~c19 如藥師為病者說服藥法 汝能如法服 病則得瘥 於師生佛想 以 能教佛道因緣故 世間小人 因緣事訖 則忘其恩義 作是念 如人乘 船度水 既到彼岸 何用船為 是故說 汝當知恩 應作是念 所從聞般若者 即是我善知識 一切諸利中 般若利最勝 行是般若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又復行般若因緣故 親近 諸佛 常生有佛國中 離於八難 值佛在世 菩薩應作是念 我得如是等諸功德 皆從般若得 般若波羅蜜從師而 得 是故視師如佛想 有人能說般若波羅蜜者 有大福德 多知識 多 得供養 弟子初為般若故隨逐 後漸漸為供養利 是故說 莫以世利故 逐法師 問曰 何以不但說親近善知識 而說是種種因緣 答曰 有人既得善知識 不得其意 反成讎隙而墮地獄 更相謗毀故 唯佛一人無有過失 餘人誰能無者 弟子見師之過 若實 若虛 其心 自壞 不復能得法利 是故空中聲教 若見師過 莫起嫌恨 汝應作是念 我先世福德不具足故 不得值佛 今值是雜行師 我不應 念其過失 而自妨失般若 師之過失 不著於我 我但從師受般若波羅 蜜法 譬如狗皮囊盛好寶物 不應以囊故而棄其寶 如罪人執燭照道 不可以人罪故 不受其明 自墜溝壑 又如行遣小人導道 不可以人小 故 不隨其語 如是等因緣 不應遠離於師 師若實有罪 尚不應離 何況此中魔作因緣 令說法者有深妙五欲 令弟子不染著法 說法者以 方便故現受 方便者 所謂欲令眾生種福德因緣 亦為同事攝眾生故 復有諸菩薩通達諸法實相故 無所障礙 無有過罪 雖有過罪 亦無 所妨 如人壯年力盛 腹中火熱 雖食不適飲食 不能生病 又如有好 藥 雖被惡毒 不能為害 如是等因緣故 汝於師所 莫起嫌恨而自失 般若 如經中說 復有說法者持戒清淨 離於五欲 多知多識 有好名聞 威德尊重 弟子受法而不顧錄 汝於是中莫生怨恨 當作是念 我宿世罪故 今為 小人 師不輕我 我自無福 不能得近 又我於師所 應破憍慢以求法 利 有如是等種種諸師 菩薩為求般若波羅蜜故 但一心恭敬 不念其 長短 若能如是忍辱 於師一心不起增減者 汝於師所盡得妙法 如完 牢之器 所受不漏 checksum

32 24 成佛之道講義 八 (p.45)親近善知識的功德 善知識者即是滿梵行之人 由善知識成就無上正 等正覺 佛 佛說 滿 梵 行 學 者 應 尊 敬 一 增一阿含 卷40 九眾生居品44 (10) 大正2 768c5~769a4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 所謂善 知識者 即是半梵行之人也 將引善道以至無為 佛告阿難 勿作是言 言 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 所以然 者 夫善知識之人 即是全梵行之人 與共從事將視好道 我亦由善 知識 成無上正真等正覺 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 皆悉免生老病 死 以此方便 知夫善知識之人 全梵行之人也 復次 阿難 若善男子善女人 與善知識共從事者信根增益 聞施慧德 皆悉備具 猶如月欲盛滿光明漸增倍於常時 此亦如是 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親近善知識 信聞念施慧皆悉增益 以此方便 知其善知識者即是 全梵行之人也 若我昔日不與善知識從事 終不為燈光佛所見授決也 以與善知識從事故 得為與提和竭羅佛所見授決 以此方便 知其善知 識者 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當阿難世間無善知識者 則無有尊卑之敘 父母師長兄弟宗親 則與彼豬犬之屬與共一類 造諸惡緣種地獄罪緣 有善知識故便別有父母師長兄弟宗親 是時世尊便說此偈 善知識非惡 親法非為食 將導於善路 此親最 尊說 是故阿難 勿復更說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之人也 爾時阿難從佛受教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 華嚴經 卷64 入法界品39之5 大正10 345b9~21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門 令我得入真實道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乘 令我得至如來地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船 令我得至智寶洲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炬 令我得生十力光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道 令我得入涅槃城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燈 令我得見夷險道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橋 令我得度險惡處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蓋 令我得生大慈涼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眼 令我得見法性門故 善知識者 則是趣向一切智潮 令我滿足大悲水故 有關 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 的問題 民國83年4月25日釋心行法師 發表了一篇文章 論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 登載於 諦觀 雜誌 編者:釋厚觀

33 第二章 聞法趣入 25 第77期(民國83年4月25日 p.25~p.31) 認為導師誤解了經文的原義 其 實相關經律說法不同 茲分述於後 1 善知識是滿梵行或半梵行 之相關文獻 (1) 雜阿含 卷27(726經) 大正2 195b (2) 相應部 45 2 巴利文PTS本 SN vol. V p.2~p.3 日譯本 南傳大藏經 十六上 p.140 p.142 (3) 相 應 部 3 18 巴 利 文PTS本 SN vol. I p.87~p.89 日 譯 本 南傳大藏經 十二 p.147~p.149 佛告波斯匿王 大王應如是學 我 大王 將來是善知識 善友 善伴 佛 勉勵大王 如果能不放逸 將來大王也是善知識 (4) 雜阿含 卷46(1238經) 大正2 339a~b (5) 別譯雜阿含 卷4(65經) 大正2 396a~b (6) 增一阿含 卷40 九眾生居品第44 (10) 大正2 768c~769a (7) 雜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 38 大正 b~c 2 內容比對 這些經 律一致的說到 善知識是滿梵行 但如果仔細比對這些經 典 會發現各經典所說並非完全一致 就以 到底誰是善知識 來說 就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1)釋尊本身就是善知識 雜阿含 卷 經 大正2 339a~b 阿難云 半梵行者 是善知識... 佛云 莫作是語 我為善知識 我常為諸眾生作 善知識 此經中說 佛令眾生脫離老病死 佛本身就是善知識 checksum

34 26 成佛之道講義 (2)釋尊因善知識而脫離生死 別譯雜阿含 卷4 65經 大正2 396a~b 阿難比丘 言 善知識者 梵行半體 我 釋尊 告阿難 止 止 莫作是語 我 釋尊 以善知識 故 脫於生死 是故當知 善知識者梵行全體 此經中 釋尊說他本人也是由於善知識之開導 才能脫離生死 所 以不應說 善知識只是梵行半體 而應說 善知識者 梵行全 體 (3)釋尊因善知識而脫離生死 而釋尊本身也是善知識 a 增一阿含 卷40 大正2 768c 佛告阿難 勿作是言 言 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 所 以然者 夫善知識之人 即是全梵行之人 與共從事將視好道 我亦由善知識 成無上正真等正覺 以成道果 度脫眾生不可稱 計 皆悉免生老病死 以此方便 知夫善知識之人 全梵行之人 也 復次 阿難 若善男子善女人 與善知識共從事者 信根增益 聞施慧德皆悉備具 猶如月欲盛滿光明漸增倍於常時 此亦如 是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親近善知識 信 聞 念 施 慧皆悉增 益 以此方便 知其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我昔日不與 善知識從事 終不為燈光佛所見授決也 以與善知識從事故 得 為與提和竭羅佛 D ıpam. kara 燃燈佛 所見授決 以此方便知 其善知識者 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此經說的很明白 並不是說 善知識一定要全梵行 信 聞 念 施 慧皆悉具足的人 才可以當作我們的善知識 ;而是說 親近了善知識 能引導眾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信 聞 念 施 慧皆得以增長 就此意義而言 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 也 釋尊本人也是因善知識故 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並度化 眾生 令其脫離生死 如果釋尊往昔沒有親近善知識的話 也終 必無法得到燃燈佛授記 b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38 大正24 398b29~c11 編者:釋厚觀

35 第二章 聞法趣入 27 時阿難陀白佛言 世尊 我於靜處作如是念 善知識者是半 梵行 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 得善友故遠離惡友 以是 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 阿難陀 勿作是語 善知識者是半梵行 何以故 善知識者是全梵行 由此便能離惡知識 不造諸惡 常修眾善 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 由是因緣 若得善伴與其同住 乃至涅槃事無不辦 故名全梵行 何以故 阿難陀 我由善知 識故 令諸有情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得解脫 若離善友無如是 事 阿難陀 於我所說應勤修學 在此律典中 阿難陀對於 善知識為何是半梵行之理由 作了說 明 修行者是透過善知識 而得以走上正確的修行道路 而佛則 說 善知識者是全梵行 其理由是 親近了善知識 在善知 識的薰陶之下 便能不再造作諸惡 進而常修眾善 而具足圓 滿純一清白梵行之相 此處說 具足圓滿純一清白 梵行之 相 不是說 已具足圓滿純一清白 梵行 若得與善知識同 住 不斷的接受善知識的引導 乃至究竟涅槃 亦能無事不辦 在這個意義下 故說 善知識是全梵行 接著佛說他本人也是 因善知識故 才脫離生死;而佛不是自己了脫生死就好 更令弟 子們同得解脫 這樣子輾轉相傳 就能法身長在 如果沒有善知 識的話 就一切功德皆無法成辦了 增一阿含 與 雜事 所述 包含了上述 (1) 與 (2) 兩個層面 釋尊本身就是善知識 然而釋尊也還是因善知識而了脫生死的 3 綜上所述 可歸納以下幾點 (1) 善知識 不必限於功行圓滿的佛 善知識 有可能是佛 也有可 能是其他人 或許可以進一步說 從發心到了脫生死 善知識不必限 於同一個人 有的人雖然未功德圓滿 卻能讓我們發心修學佛法 ; 有 的人自己有修證 又能指導修行者斷惑證真 這些都不妨稱之為 善 知識 (2) 為什麼善知識是滿梵行 從經 律的解說是 由於親近善知識 不再造惡 進修眾善 乃至脫離生死 從這個意義來說 善知識是滿 梵行 並非 滿梵行的才可以稱為善知識 checksum

36 28 成佛之道講義 年8月3日 厚觀於南投拜見了導師 請教 成佛之道 增注 本 45頁中有關 親近善知識 清淨梵行是否已經完成 的問題 導師 的解說 要點如下 (1)一般說的 梵行 就是 清淨行 特別是 不染愛欲 的行為 出家人持不淫戒 雖然有的尚未得禪定 未完全斷欲 只要不犯淫 戒 也是修梵行 (2) 雜事 是屬於戒律 重在 行為 強調與善知識共住 ; 而 經 是重在從善知識 聽聞法義 二者稍稍不同 有些經從 善知識 這邊來談 我 導師 的重點則是從 親近善知識 這邊來談 (3)善知識不應該侷限於佛 凡能引導我們走上正道 能幫助我們增長 戒 定 慧的 都可以稱之為 善知識 (4)我 導師 在 成佛之道 中說 親近善知識 可說圓滿清淨梵行 已經完成 其意思當然不是說 一親近善知識 所有的清淨梵行就 通通已經完成了 我的意思是說 親近了善知識 一直在善知識 的薰陶 引導之下 不再造惡 不再有染污 就可說是清淨囉 這樣 一直修下去 雖然還沒有成就 也可說早晚會圓滿成就的 就像一個 人從高樓摔下來 雖然在半空中還沒死 但我們可以說他已經死定 了 所以我在 成佛之道 中加了 可說 這兩個字 並非說 親近 善知識的當下 圓滿清淨梵行就通通已經完成了 九 (p.46)得聞正法之條件 一 p.46~p.47 離八難 八無暇 4 離 離彼 三 途 苦 不 生 長 壽 天 佛 世 生 中 國 根 具 離 邪 見 1 離地獄道 4 八難 八無暇 八非時 八不閑 參見 (1) 中阿含經 卷29 第124經 八難經 大正1 613a29~614a11 (2) 長 阿 含 經 卷9 10 十 上 經 大 正1 55c5~21 八 難 解 法 八 不 閑 (3) 增一阿含 卷36 八難品第42之1 大正2 747a~c (4) 望月佛教大辭典 五 頁4221下~頁4222中 八難 條 編者:釋厚觀

37 第二章 聞法趣入 離餓鬼道 離畜生道 不生長壽天5 要生逢佛世 時間 佛出世與佛法住世的時代 要生中國 空間 有佛或僧眾弘揚佛法的地方 不生邊地 要六根具足 生理 心理健全 離諸邪見 知見正確 不生邪見家 不起顛倒邪見 二 (p.47~p.49)得人身 1 (p.47)人身難得 生 生死 流 轉 中 人 身 最 難 得 (1) 生惡趣者多 生善趣者少 6 (2) 人身難得 如盲龜浮木 大智度論 卷38 大正25 339a6~11 長壽天者 非有想非無想處 壽八萬大劫 或有人言 一切無色定 通名長壽天 以無形不可化故 不任得道 常是凡夫處故 或說無想天 名為長壽 亦不任得道故 或說從初禪至四禪 除淨居天 皆名長壽 以著味邪見 不能受道者 雜阿含經 卷16 442經 大正2 114a22~c19 世尊以爪甲擎土已 告諸比丘 於意云何 我爪甲上土為多 此大地土多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甲上土甚少少耳 此大地土甚多無量 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 比 佛告比丘 如甲上土 如是眾生人道者 亦復如是 如大地土 如是非人亦爾 如甲上土 如是生中國者亦爾 如大地土 如是生邊地者亦爾 如甲上土 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生人中者 亦如是 如大地土 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 亦如是 如地獄 如是畜生 餓鬼亦爾 如甲上土 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生天上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 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亦如是 如地獄 如是畜生 餓鬼亦爾 如甲上土 如是眾生人道中沒還生人道中者 亦如是 如大地土 其諸眾生從人道中沒生地獄中者亦如是 如地獄 如是畜生 餓鬼亦爾 如甲上土 其諸眾生從天命終還生天上者 亦如是 如大地土 其諸眾生天上沒生地獄中者 亦如是 如地獄 畜生 餓鬼亦如是 checksum

38 30 成佛之道講義 2 (p.49)人有三事勝諸天8 憶 憶梵 行 勤 勇 三 事 勝 諸 天 (1) 憶念勝 (2) 梵行勝 (3) 勤勇勝 7 8 雜阿含經 卷15 406經 大正2 108c6~20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大地 悉成大 海 有一盲龜 壽無量劫 百年一出其頭 海中有浮木 止有一孔 漂流海浪 隨風東 西 盲龜百年一出其頭 當得遇此孔不 阿難白佛 不能 世尊 所以者何 此盲龜若至海東 浮木隨風或至海西 南 北 四維 團遶亦爾 不必相得 佛告阿難 盲龜浮木 雖復差違 或復相得 愚癡凡夫漂流五趣 暫復人身 甚難 於彼 所以者何 彼諸眾生不行其義 不行法 不行善 不行真實 展轉殺害 強者 陵弱 造無量惡故 是故比丘 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 當勤方便 起增上欲 學無間 等 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1) 長阿含 卷20 30經 世記經 忉利天品 大正1 135c5~25 閻浮提有三事勝欝單曰 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 能造業行 二者勇猛強記 能修 梵行 三者勇猛強記 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欝單曰 閻浮提人以此三事勝四天王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 焰摩 天 兜率天 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 (2) 起世經 卷8 大正1 348a7~b5 閻浮提洲有五種事勝瞿陀尼 何等為五 一者勇健 二者正念 三者佛出世處 四者 是修業地 五者行梵行處 閻浮提洲有五種事勝諸天龍 如上所說 (3) 起世經 CBETA電子版(T01, no.24, p.348a07~348b06) 大毘婆沙論 卷172 大 正27 867c19~25 契經說 人有三事勝於諸天 一勇猛 二憶念 三梵行 勇猛者 謂不見當果而能修諸苦行 憶念者 謂能憶念久時所作 所說等事分明了了 梵行者 謂能初種順解脫分 順決擇分等殊勝善根 及能受持別解脫戒 由此因緣故名人趣 (4) 大智度論 卷65 大正25 516a6~9 如經說 閻浮提人以三因緣勝諸天及欝單曰人 一者能斷淫欲 二者強識念力 三者 能精懃勇猛 (5)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274 編者:釋厚觀

39 第二章 聞法趣入 31 3 (p.49)勉勵勤學 難 難得 今 已 得 精 勤 修 法 行 莫 使 入 寶 山 垂 手 歎 空 歸 (p.49)人間是諸天所仰望的樂土 增壹阿含經 卷26 等見品第34 (3) 大正2 693c9~694a8 聞如是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當天 子欲命終時 有五未曾有瑞應而現在前 云何為五 一者華萎 二者衣 裳垢坋 三者身體污臭 四者不樂本座 五者天女星散 是謂天子當命 終時有此五瑞應 爾時 天子極懷愁憂 椎胸喚叫 爾時 諸天子來至此天子所 語此天 子言 汝今爾來可生善處 快得善處 快得善利 以得善利 當念安處 善業 爾時 諸天而教授之 爾時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處 云何快得善利 云 何安處善業 世尊告曰 人間於天則是善處 得善處 得善利者 生正見家 與善知 識從事 於如來法中得信根 是謂名為快得善利 彼云何名為安處善 業 於如來法中而得信根 剃除鬚髮 以信堅固 出家學道 彼以學 道 戒性具足 諸根不缺 飯食知足 恒念經行 得三達明 是謂名為 安處善業 爾時 世尊便說此偈 人為天善處 良友為善利 出家為善業 有漏 盡無漏 比丘當知 三十三天著於五欲 彼以人間為善趣 於如來得 出家 為善利而得三達 所以然者 佛世尊皆出人間 非由天而得也 是故 比丘 於此命終當生天上 爾時 彼比丘白世尊 云何比丘當生善趣 世尊告曰 涅槃者 即是比丘善趣 汝今比丘 當求方便 得至涅槃 如是比丘 當作是學 十 (p.49~p.54)發心不同 隨根機不同而有種種差別 聞 聞法 而 發 心 隨 機 成 差 別 下 求 增 上 生 現 樂 後 亦 樂 中發出離心 涅槃解脫樂 最上菩提心 悲智究竟樂 一 下品人 增上生心 願生人間 願生天上 以人天福樂為目標 1 凡發此增上生心 那縱然修持出世法 也不過人天福報 2 發增上生心 卻造作種種惡行 業力強大 墮三惡道 checksum

40 32 成佛之道講義 二 中品人 出離心 聲聞乘 緣覺乘 出離三界 得涅槃解脫樂 1 發出離心 雖修大乘勝法 充其量也不過證得小果 2 如發出離心而不修出離行 或是造作非法惡行 那是業力勝過願力 連人 天善報也不可能 三 上品人 菩提心 菩薩為因 成佛為果 上成佛道 下化眾生 成就無 上正等正覺 有大悲 大智 能得最極究竟的大涅槃樂 十一 (p.57)五乘 三乘 一乘 大乘 一 五乘 人乘 天乘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二 三乘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三 一乘 菩薩乘 因位 或佛乘 果德 十二 (p.64 p.98)五乘共法 下士法 一 在理解方面 世間正見 二 在行為方面 正命 三 主要修持法門 三福行 布施 持戒 禪定 十三 (p.143)三乘共法 中士法 修出世間解脫道 四諦 緣起 十四 (p.272 p.279)大乘不共法 上士法 一 三心相應 1 菩提心相應 2 大悲為上首 3 無所得為方便 二 修六度 1 布施波羅蜜 2 持戒波羅蜜 3 忍辱波羅蜜 4 精進 波羅蜜 5 禪定波羅蜜 6 般若波羅蜜 十五 (p.54~p.58)五乘共法 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間的關係 依 依下 能 起 上 依 上 能 攝 下 隨 機 五 三 異 歸 極 唯 一 大 一 相依相攝 1 相依 依 依 下 能 起 上 9 依下士法 五乘共法 能起中士法 三乘共法 依中士法 三乘共法 能起上士法 大乘不共法 9 提婆菩薩說 先遮止非福 中間破除我 後斷一切見 若知為善巧 (1)遮非福 是離惡行善的下士法 (2)破我 是無我解脫的中士法 (3)斷一切見 是盡一切戲論的上士法 能知這一先後次第 才能於一切佛法而得善巧 編者:釋厚觀

41 第二章 聞法趣入 33 2 相攝 依 依上 能 攝 下 依上士法 能攝得中士法與下士法 依中士法能攝得下士法 二 隨機差別 隨 隨機 五 三 異 從適應眾生根性來說 方便說有五乘 三乘 三 歸極一乘 歸 歸極 唯 一 大 從如來出世本懷來說 一切法門都是成佛的法門 從佛法歸於究極的立場說 一切 上中下 佛法 都是成佛的一乘 大 乘法 10 1 中士法 同歸大乘 例如聲聞乘 中士 的修出離行 得涅槃 果 而佛在法華 會上說 汝等所行 是菩薩道 大智度論 也說 二乘智斷 即是菩薩無生 法 忍 2 下士法 同歸大乘 如 法華經 說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 道 等 一香一華的供養 一舉手一低頭的敬禮 一稱佛名 這 些人天善法 下士 在同歸大乘的立場 都是成佛的一乘法 十六 (p.58) 大乘 一乘 佛乘 之用語 一 大乘 多用在與二乘對論 二 一乘 多用在一切都要成佛的說明上 三 佛乘 如著重因位 就稱為菩薩乘 如著重果德 就名為佛乘 十七 (p.58~p.59)對於上士法 中士法 下士法應有的態度 不 不滯 於 中 下 亦 不 棄 中 下 圓 攝 向 佛 乘 不 謗 於 正 法 一 不滯於中下 修學佛道 不應滯留於小乘道 人天道上就感到滿足 二 不棄捨中下 一切都是成佛的法門 不忘捨中士法 下士法 三 圓攝向佛乘 圓滿貫攝一切中下法 而向於佛乘 四 勿毀謗正法 毀謗正法有以下幾種人 10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428 從一佛乘的立場來說 一切諸善法 都是同歸於佛道 的 不但是出世的三乘善法 歸於佛道 就是人乘 天乘善法 世間的一切 一念善 心 一毫善行 都是會歸於佛道的 checksum

42 34 成佛之道講義 1 以為某經某法 不是佛法 2 (1)以為我是大根機 不需要中下法 (2)以為因果善惡等法門 都是為下愚人說 與我無關 (3)以為學了大乘法中的某經就等於得到一切佛法 再不用其他了 (4)以為只要真實修行就好 不要聞思經教 十八 (p.59) 無慧之信 增長愚癡 一 大般涅槃經 卷36 大正12 580b18~20 若人信心無有智慧 是人則能增長無明 若有智慧無有信心 是人則能增長邪見 二 大毘婆沙論 卷6 大正27 26c17~21 為止諂曲及愚癡故 謂波羅衍拏是婆羅門種 雖有智慧而闕淨信 無信 之慧增長諂曲 為止彼諂曲故說信為頂 新學苾芻是釋迦種 雖有淨信而闕智慧 無慧之信增長愚癡 為止彼愚 癡故說慧為頂 編者:釋厚觀

43 Chapter 3 第三章 五乘共法 釋厚觀 一 (p.63) 五乘 1 人乘 2 天乘 3 聲聞乘 4 緣覺乘 5 菩薩乘 佛乘 五乘共法 下士道 發增上生心 修集生人生天的正常法門 作為出世聖 法的根基 二 (p.64)總敘正修 正 正信 歸 依 者 應 修 於 正 見 及 修 於 正 命 勝 進 不 為 難 五乘共法的入手處 一 理解 修習正見 正確的見解 世間正見 正確的人生觀 1 見 見 是從 推論 而來的堅定主張 2 正見 世間正見 1 與 出世間正見 2 3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趣 世間正見 (1) 正見有善有惡(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67~p.68) (2) 正見有業有 報 p.69~p.74 (3) 正見有前生 有後世 p.74~p.80 (4) 正見有凡夫 有聖人 p.80~p.82 出世間正見 (1) 正觀緣起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207~p.219 (2) 正觀四諦 p.219~p

44 36 成佛之道講義 二 行為 修習正命 衣食住行等一切經濟生活 合法的得來受用 不奢侈 不吝嗇的消費態度 出家眾之正命 依信眾布施而生存 三 (p.66)總標 世間正見 所 所說 正 見 者 人 生 之 正 觀 一 依人世間的正見來說 就是人生之正確見解 也就是正確的人生觀 學佛的 慢談了生死 開悟 先修成正見再說 二 世間正見 (p.67~p.82) 正見有善有惡 p.67~p.68) 正見有業有報 p.69~p.74 正見有前生 有後世 p.74~p.80 正見有凡夫 有聖人 p.80~p.82 四 (p.67)別述 1 正見有善有惡 心 心淨 或 不 淨 利 他 或 損 他 善 行 不 善 行 佛 子 應 諦 察 一 善惡的標準 1 從自己的內心說 心淨為善 心不淨為不善 2 從事行上對他的影響說 利他為善 損他為不善 二 身行 語行 意行 都有善行與不善行 三 不但要確實信有善與不善 而且要分別什麼是善 什麼是不善 修成堅定 不移的正見 作為我們起心作事的準繩 五 p.69 別述 2 正見有業有報 有 有報 必 由 業 微 小 轉 廣 大 能 引 或 能 滿 決定或不定 現生或後報 諸業不失壞 3 (1) 雜阿含經 卷28 788經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 趣 (大正2 204c11~12) (2) 出曜經 卷6 正見增上道 世俗智所察 更於百千生 終不墮惡道 正見增上道者 諸有分別邪見根原永捨離之 正使前人化作佛形 其人前立演說 顛 倒謂為正法 持心堅固終不承受 何以故爾 以其正見難沮壞故 正使弊魔波旬及諸 幻士化若干變來 恐善男子不能移動其心 倍修正見意不移易 此是世俗正見 非第 一義 是故說曰正見增上道 世俗智所察也 於百千生者 如佛所說 吾未曾見行正 見人 於百千生墮惡趣者 吾未聞也 所生之處賢聖相遇 亦不墮地獄 餓鬼 畜生 中 是故說曰於百千生 終不墮惡道 (大正4 639b28~c11) 編者:釋厚觀

45 第三章 五乘共法 37 一 p.69~p.70 業 與 報 之定義 1 業 業是事業 是動作 我們的內心 身體與語言的動作 凡由於思 力(意志力)所推動的 都是業 指從我們身口意業的或善或惡的活動 而 引起的一種動力 2 報 嚴密的意義是異熟 異類而熟 這在因果系中 屬於因果不同類的 因果 如為善而得天國的福樂 作惡而墮受地獄的苦痛 依所作的業力 感受苦或樂的報 善有樂報 惡有苦報 因是善惡 果是無記 二 業報的意義 1 微小的業力 會積集成重大的業力 p.70~p.71 (1) 莫輕小惡 以為無殃 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 法句經 (2)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2 引業與滿業 p.71 (1) 引業 由特強的業力 而感得一趣的總報體 (2) 滿業 有一類業 雖不能引我們感得生死的總報體 但卻能使這一報 身的種種方面 如六根是否具足 相貌是否莊嚴 得到圓滿的決 定 眾生身體機能上的差異 如老年而視力很好 有些是由於業報 有些 則是與現生功力的長養有關 3 定業與不定業 p.72~p.73 (1) 報定 時不定 (2) 時定 報未定 (3) 報定 時定 五無間業 殺父 殺母 殺阿羅漢 出佛身血 破和合 僧 (4) 報未定 時未定 輕業 (p.72)即使造了重業 在未受報前 及時修戒 定 慧 可使重報輕 受或不定受 參見 中阿含 卷 3 (第 11 經) 鹽喻經 大正 1 433a13~434a9 checksum

46 38 成佛之道講義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 如是 不行梵行 不 得盡苦 若作是說 隨人所作業 則受其報 如是 修行梵行便得盡 苦 所以者何 若使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謂有一人不修身 不修戒 不修心 不修慧 壽命甚短 是謂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 報 猶如有人以一兩鹽投少水中 欲令水鹹不可得飲 於意云何 此一兩鹽能令少水鹹叵飲耶 答曰 如是 世尊 所以者何 鹽多水 少 是故能令鹹不可飲 如是 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謂有人不修身 不修戒 不 修心 不修慧 壽命甚短 是謂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復次 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 果現法之報 謂有一人修身 修戒 修心 修慧 壽命極長 是謂有 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猶如有人以一兩鹽投恆水中 欲令 水鹹不可得飲 於意云何 此兩鹽能令恆水鹹叵飲耶 答曰 不也 世尊 所以者何 恆水甚多一兩鹽少 是故不能令鹹叵飲 如是有人 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謂有一人修身 修戒 修 心 修慧 壽命極長 是謂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謂有一人修身 修戒 修 心 修慧 壽命極長 是謂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彼於 現法設受善惡業報而輕微也 4 三時業 p.73~p.74 (1) 現報業 此生造業 現生就感果 (2) 生報業 此生造業 來生感果報 (3) 後報業 此生造業 下下生或經千百生才受報 (p.73) 三時業中的現報 可能是輕業報 也可能是重業的 華報 輕業為什麼可以受現報呢 因為輕業不致改變這一生的重要報果 編者:釋厚觀

47 第三章 五乘共法 39 重業為什麼現受華報 對將來的果報而說 呢 因為業力太重 對現 有報體 起著重大的影響 華報與果報 種子 芽 枝 花 果 5 業在未受報以前 如不是修證解脫 那是怎麼也不會失壞的 只要因緣和 合 還是要受報的 p.74 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155 業滅如種習 百千劫不失 六 p.74 別述 3 正見有前生有後世 隨 隨業 報 善 惡 五 趣 常 流 轉 隨 重 或 隨 習 或復隨憶念 由業往後有 薪盡火相傳 一 (p.74~p.75)相信有前生 有後世 1 有些人 只信現業現報 不信後世 2 有些人 只信善惡業的報在子孫 如說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積不善 之家 必有餘殃 3 有些人 只信今生到來生 不信前生 如耶穌教等 (p.75) 4 佛教 前生與後世之間 不一不異 不斷不常的延續 確是甚深而不容易 明見的 最好是依佛法修學 得清淨智 發天眼通 去親自證實有前生有 後世 此外 唯有仰信如來的教說 及從推理去信解了 (p.78) 二 (p.75) 隨 隨業 報 善 惡 五 趣 常 流 轉 1 善業 其報是在善趣的人間 天上 2 惡業 就報在惡趣的地獄 傍生 餓鬼 三 (p.76~p.78)隨業受報 隨 隨重 或 隨 習 或 復 隨 憶 念 1 隨重 重大的善業或重大的惡業 如五無間業 2 隨習4 不斷地造作善業或惡業 成為一種習慣性 3 隨憶念 臨終時 忽而憶念善行或惡行 4 ama 佛為大名長者 摩訶男 Mahan 開示 隨習受報 (1) 雜阿含 卷33(930經) 大正2 237b22~c7 爾時 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 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此迦毗羅衛國 安 隱豐樂人民熾盛 我每出入時 眾多羽從 狂象狂人狂乘 常與是俱 我自恐與此諸 checksum

48 40 成佛之道講義 隨憶念受報 參見 大智度論 卷24 大正25 238b12~27 是業能與種種身 如工畫師作種種像 若人以正行業 則與好報 若以邪行業 則與惡報 如人事王 隨事得報 如是等分別諸業相果 報 復次 如 分別業經 中 佛告阿難 行惡人好處生 行善人惡處 生 阿難言 是事云何 佛言 惡人今世罪業未熟 宿世善業已熟 以是因緣故 今雖為惡 而生好處 或臨死時 善心心數法生 是因緣故 亦生好處 行善人 生惡處者 今世善未熟 過世惡已熟 以是因緣故 今雖為善而生惡 處 或臨死時 不善心心數法生 是因緣故 亦生惡處 問曰 熟 不熟義可爾 臨死時少許時心 云何能勝終身行力 答曰 是心雖時頃少 而心力猛利 如火如毒 雖少 能成大事 是 垂死時 心決定猛健故 勝百歲行力 (1)行惡之人 生好處 a 今世罪業未熟 宿世善業已熟 b 臨死時 善心心所法生 雖時少頃 而心力猛利 勝百歲行力 (2)行善之人 生惡處 a 今世善業未熟 宿世惡業已熟 狂俱生俱死 忘於念佛 念法 念比丘僧 我自思惟 命終之時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 莫恐 莫怖 命終之後不生惡趣 終亦無惡 譬如大樹順下 順注 順 輸 若截根本當墮何處 摩訶男白佛 隨彼順下 順注 順輸 佛告摩訶男 汝亦如是 若命終時不生惡趣 終亦無惡 所以者何 汝已長夜修習念 佛 念法 念僧 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 若棄塚間 風飄 日曝 久成塵末 而心意 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 戒施聞慧所薰 神識上昇 向安樂處 未來生天 (2) 大智度論 卷18 大正25 193a20~27 如摩訶男釋王來至佛所 白佛言 是迦毗羅人眾殷多 我或值奔車 逸馬 狂象 鬥 人時 便失念佛心 是時自念 我今若死 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 汝勿怖勿畏 汝是時不生惡趣 必至善處 譬如樹常東向曲 若有斫 者 必當東倒 善人亦如是 若身壞死時 善心意識長夜以信 戒 聞 施 慧熏心 故 必得利益 上生天上 編者:釋厚觀

49 第三章 五乘共法 41 b 臨死時 惡心心所法生 雖時少頃 而心力猛利 勝百歲行力 四 (p.78~p.80) 由 由業 往 後 有 薪 盡 火 相 傳 1 業滅過去 功能不失 這不妨說是生命的潛在 等到因緣成熟時 過去的業力 就引發一新的身心活動 開始一新的生命 2 約佛法來說 過去了的業力 在如幻的法性空中 本不可說有時空的間 隔 只要因緣和合 如人生 要有父精母血的和合等 就能在另一時 間 另一空間 忽然的引發一新生命 身心活動的又一新開始 (p.80) 七 p.80 別述 4 正見有凡夫有聖人 生 生死 常 相 續 聖 者 得 解 脫 凡 聖 縛 脫 異 深 信 勿 疑 惑 一 聖者 凡能現起無漏淨智 體證法性 一切法的真如 就是聖人 聖人 也有好多階位 但與凡夫的根本不同點 就在乎有淨智 證真理 二 凡聖之別 凡夫與聖者 本來同樣的報得 有識之身 1 凡夫 繫縛 只因凡夫愚癡 以無明為主 這才繫縛在生死中 不得自 在 2 聖人 解脫 聖人因修持而得淨智 以般若為主 這才解脫生死的繫 縛 三 即使奉行人天乘法門 現時還不能進求出世解脫的佛法 若對於聖者的功 德 如三明5 六通6 十力7 四無所畏8 十八佛不共法9 等 都能信受 也能漸漸養成出世法種 八 (p.82)總說五趣 五道 流 流轉 五 趣 中 身 心 多 苦 迫 六趣 (參考第42頁的表格3.1) 三明 (1) 天眼明 (2) 宿命明 (3) 漏盡明 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247 六通 (1) 神境通 (2) 天眼通 (3) 天耳通 (4) 他心通 (5) 宿命通 (6) 漏盡通 參 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246~p.247 十力 (1) 處非處智力 (2) 業異熟智力 (3) 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 (4) 根勝劣智 力 (5) 種種勝解智力 (6) 種種界智力 (7) 遍趣行智力 (8) 宿住隨念智力 (9) 死生 智力 (10) 漏盡智力 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421 四無所畏 (1) 說一切智無所畏 (2) 說漏盡無所畏 (3) 說盡苦道無所畏 (4) 說障道無 所畏 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421 十八佛不共法 (1) 身無失 (2) 語無失 (3) 念無失 (4) 無異想 (5) 無不定心 (6) 無 不知已捨 (7) 欲無減 (8) 精進無減 (9) 念無減 (10) 慧無減 (11) 解脫無減 (12) 解 脫知見無減 (13) 智知過去無著無礙 (14) 智知未來無著無礙 (15) 智知現在無著無 礙 (16) 身業隨智慧行 (17) 語業隨智慧行 (18) 意業隨智慧行 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421 checksum

50 42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地 獄 畜 生 餓 鬼 ( 阿 修 羅 ) 人 間 須 彌 四 洲 天 上 六 欲 天 初 禪 天 二 禪 天 三 禪 天 四 禪 天 空 無 邊 處 天 識 無 邊 處 天 無 所 有 處 天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天 Table 3.1: 六 趣 四 大 王 眾 天 忉 利 天 夜 摩 天 兜 率 陀 天 化 樂 天 他 化 自 在 天 梵 眾 天 梵 輔 天 大 梵 天 少 光 天 無 量 光 天 光 音 天 少 淨 天 無 量 淨 天 遍 淨 天 無 雲 天 福 生 天 廣 果 天 無 想 天 無 煩 天 無 熱 天 善 現 天 色 究 竟 天 五 趣 雜 居 地 欲 界 散 地 離 生 喜 樂 地 定 生 喜 樂 地 離 喜 妙 樂 地 捨 念 清 淨 地 空 無 邊 處 地 識 無 邊 處 地 無 所 有 處 地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地 色 界 無 色 界 定 地 編 者 : 釋 厚 觀

51 第三章 五乘共法 43 一 三惡趣 1 地獄 p.83~p.86 2 畜生 p.86~p.88 3 餓鬼 p.88~p.89 二 二善趣 1 人 p.90~p.93 2 天 p.93~p.95 九 (p.83~p.86) 地獄 大 大地 獄 極 熱 近 邊 遍 遊 歷 八 寒 及 孤 獨 是 諸 苦 中 極 地獄分四類 共為十八地獄 一 八大地獄 1 等活 2 黑繩 3 眾合 4 號叫 5 大號叫 6 炎熱 7 極熱 8 無間地獄 1 都受著猛火的焚燒 及為烈火燒熱了銅鐵所迫害 2 身體大 壽命長 在業力沒有盡以前 怎麼也死不了 燒成灰也要活轉 來 二 近邊地獄 又叫遊增地獄 這在八大地獄的附近邊緣 是熱地獄的流類 八大地獄的眾生 受苦完了 從每一門出來 就又必然的周遍遊歷四地 獄 從一處到一處 增受苦迫 所以也叫做遊增 四地獄是 1 煻煨 這是火熱的灰坑 2 屍糞 這是糞泥坑 3 鋒 刃 4 無極河 這是沸熱的灰水 落在裏面 如油鑊中煎豆一樣 三 八寒地獄 1 皰 2 皰裂 3 歇哳吒 4 郝郝凡 5 虎虎 凡 3 4 5這三處 依寒冷的呼號聲得名 6 青蓮 7 紅蓮 8 大紅蓮 6 7 8這三處 依膚色及破裂情形得名 四 孤獨地獄 這可說是人間地獄 或在深山 或在海島 或在曠野 或在深 林 到處都有 這不是眾多和集一處 而是少數 或一或二的眾生 由於 個別的業力 感到這地獄一般的苦報 所以叫孤獨 十 (p.86~p.88) 旁生 旁 旁生 種 種 異 吞 噉 驅 使 苦 旁生 畜生 趣的苦迫主要有二 1 互相殘殺 互相吞噉 checksum

52 44 成佛之道講義 2 為人類所繫縛 鞭策 驅使奴役 絲毫不得自在 十一 (p.88~p.89) 餓鬼 餓 餓鬼 常 饑 渴 不 淨 以 為 食 餓鬼有三大類 一 無財鬼 又分三類 1 炬口 就是燄口 飲食入口 就化為火燄 2 針口 咽喉細小如針 飲食無法嚥下去 3 臭口 滿口腐爛發臭 不能飲食 二 少財鬼 也有三類 1 針毛 2 臭毛 3 癭 都因身體的特徵得 名 有的遇到飲食 就化為膿血不淨 或專食痰唾尿屎等不淨 依這一類 說 所以是吞噉不淨以為食物的 三 多財鬼 也有三類 1 棄者 專受人類祭祀而生活的 與中國傳說的神道相近 2 失者 是以人間遺失的物品為生的 3 大勢 那是夜叉 羅剎等大力鬼王 享受與天福相近 雖有這種種 而多數的無財 少財鬼 都是患著極度饑餓的 因此總名為 餓鬼 十二 (p.89~p.90)墮三惡道之原因 悉 悉由 三 不 善 惡 行 之 所 感 一 三惡趣 都是由於煩惱的三不善根 貪欲 瞋恚 邪見 造作殺 盜 邪淫等重大惡行之所感得的 二 欲界的貪欲 瞋恚 邪見 癡 三者 為不善法的根源 由此煩惱的 發動 就會做出種種邪惡的行為 惡行成為惡業 這才感到這惡趣的苦 報 三 由貪欲 瞋恚 邪見而引發殺生 1 從貪欲而引發的殺生 如為了謀財而害命 2 因瞋恚而引發的殺生 如報怨復仇 或一時的怒火上沖 就把對方殺害 了 3 從邪見而引發的殺生 如外道為了祭天而殺牛羊 七不善業道由貪 瞋 癡生 參見 編者:釋厚觀

53 第三章 五乘共法 45 十住毘婆沙論 卷13 分別二地業道品 大正26 97b8~c14 俱舍論 卷16 分別業品第四之四 大正29 85b9~c26 四 三不善根引發的惡業 1 上品 感地獄報 2 中品 受旁生報 3 下品 墮餓鬼報 十三 (p.90~p.93) 人 人 人中 苦 樂 雜 升 沈 之 樞 紐 人 本 誤 鬼 本 習 俗 謬 相 沿 一 人身苦樂參雜 有苦有樂 忽苦忽樂的 這對於修學佛法 卻是良好的環 境 惡趣苦多 沒有修學的閒暇 天上太安樂 一味享受 智慧就會減損 也與佛法不相應 二 五道之升沈 多半是由於人身的行善或作惡 1 生天 是由於人身的積集善業 修習禪定 如由天而更向上生 或由惡趣 而生天 這都是過去世中人身所作的善業 2 墮落惡趣 也大半由於人身的惡業 如從天而墮惡趣 這不是由於天身作 惡 因為諸天是沒有嚴重惡行的 色界天以上 僅有有覆無記10 煩惱 這是天福享盡了 過去未了的惡業成熟受報 如從地獄而生旁生或鬼趣 也決不是地獄的眾生造了惡業 地獄眾生 一 味受苦都來不及 還會作惡嗎 這都是過去世中 人身所造的惡業 3 鬼與旁生 除少數的高級而外 大部分是不會造作惡業的 人間的無知小 兒 失心的狂者 殺了人 還不負殺人的重罪 何況多數旁生 比小兒更 無知 僅憑生得的知能而行動 大魚吃小魚 大蟲吃小蟲 是眾生界可悲 的現象 是不清淨 可以有輕業輕報 但決不會因此而成引業 使眾生墮 落三惡道的 10 印順法師 攝大乘論講記 p.58 有覆無記 不能記別是善 是惡 所以是無記 但 它又有煩惱的覆障 故又名為有覆 checksum

54 46 成佛之道講義 4 由業力而升沈 除少數鬼畜 主要為人類善惡業力所招感 墮地獄 是 人類的惡業 斷善根 極惡到連少許的善根 都暫時沒有了 也唯有人 類才有可能 反之 修禪定而生天 是人身的善業 能出家 持戒 修 行 了生死 成佛 也唯有人類才有可能 因此 人身作惡 可以惡極 行善 也可以善到徹底 約五趣升沈來說 人身的行善作惡 是一總樞紐 一切都由此出發 上升或下墜 三 一般人對生死輪迴的誤解 人 人本 誤 鬼 本 習 俗 謬 相 沿 1 印度教 以為人死了 不問聖人 凡人 善人 惡人 一切都進入閻摩王 的都城 惡人們 經過閻摩王的裁判 被送入各種地獄去受刑 2 中國一般人 大抵以為 一切死人 都成了鬼 有功德的成為神 有罪 的 要經歷應得的報應 在不同的地獄中 受十殿閻羅王的懲處 等到受 罪完畢 這才按照生前的業行 到各處 人間 畜生去受生 同時 鬼與地獄不分 所以認為在地獄受苦的鬼 受罪完畢 再往人間 或旁生去受生 這真是錯誤極了 佛教正確的輪迴觀 佛說的生死流轉 是 人本 的 是說由人造作善惡 業 人死了 就依業力而受天 人 餓鬼 旁生 地獄的果報 十四 (p.93~p.95) 天 天 天趣 初 欲 界 色 及 無 色 界 身 勝 壽 亦 勝 樂 勝 定 亦 勝 一 天之類別 1 欲界天 由布施 持戒所感 有心有色 而且有五欲與男女欲 (1) 地居天 a 四大王眾天 b 忉利天 (2) 空居天 a 夜摩天 b 兜率天 c 化樂天 d 他化自在天 2 色界天 由禪定所感 有心識 有物質 色 可是沒有欲樂 (1) 初禪天 a 梵眾天 b 梵輔天 c 大梵天 這雖沒有男女的差 別 但還有君臣人民的國家形態 (2) 二禪天 a 少光天 b 無量光天 c 光音天 二禪以上 都是 離群獨居的 世界就是自己的宮殿 不像人間有一共同的器世界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124 修禪定 當然是殊勝的 但在修行時 厭離五欲 或者 隱遁山林 專重自己的定樂 走向獨善的途徑 等到報生二禪以上 都是獨往獨來的 這對於實現和樂人間 而趨向化度眾生的菩薩行 是不大相應的 編者:釋厚觀

55 第三章 五乘共法 47 (3) 三禪天 a 少淨天 b 無量淨天 c 遍淨天 (4) 四禪天 a 無雲天 b 福生天 c 廣果天 d 無想天 e 無 煩天 f 無熱天 g 善現天 h 善見天 i 色究竟天 3 無色界天 由禪定所感 連物質 色 的身體與住處都沒有 僅有心識 由於沒有物質 不佔空間 所以不能說在那裏 (1) 空無邊處天 (2) 識無邊處天 (3) 無所有處天 (4) 非想非非想處 天 二 天有四種殊勝 1 身勝 身體非常高大 2 壽勝 壽命極長 一生天上 就長在報得12 的定中 定力盡了 他的壽命 也盡了 3 樂勝 4 定勝 十五 (p.95)苦樂由業 諸 諸苦 由 惡 業 樂 由 善 業 集 苦 樂 隨 業 盡 修 善 宜 積 極 一 惑 煩惱 業 苦 1 諸苦 三惡道的苦 人間的苦 欲天也有憂苦 都是由往昔的惡業而 來 2 種種樂報 無不由善業的積集中來 3 樂報與苦報 決定依於善惡的行業 所以唯有止惡行善 才能離苦而得 樂 二 依善惡業而招感的苦樂報 不是永久的 是隨著業力的限量而終盡的 1 惡業的力量有限 苦果終於要過去的 何必為苦痛而擾亂自己 2 善業力也是有限量的 福樂也是不久要過去的 怎麼可因喜樂而放逸 十六 (p.97)勸修善行 若 若時 能 行 善 而 未 作 善 業 一 旦 苦 果 臨 爾 時 復 何 為 十七 (p.98)確立目標 求 求人 而 得 人 修 天 不 生 天 勤 修 三 福 行 願 生 佛 陀 前 12 定 修得定 報得定 checksum

56 48 成佛之道講義 一 在人乘天乘中 修學那一乘更好呢 人乘 求 求人 而 得 人 修 天 不 生 天 1 依福報來說 天報比人報要勝妙得多 2 從修學佛法來說 人乘好 人有三事勝諸天 佛出人間 諸天命終 也以 人間為樂土 人間比天上好 人乘法也就比天乘法更可貴 (1) 求人而得人 依人身入佛道 (2) 修天不生天 天乘法 不是完全不可修 但要不是為了生天 並且不願 生天 不依深定而生長壽天 (p.98 p.129) 高深的天法 禪定 還是不修為妙 恐怕願力不敵業力 為業力所牽 而上生天國 這就落於八難之中 成為學佛的大障礙了 二 什麼才是報生人天的善業呢 勤 勤修 三 福 行 生人生天的正業 是三福業 布施 持戒 修定 唯有勤修三福業行 才能得人天樂報 三 怎樣才能不為人天福報所拘 或因作惡而墮落呢 願 願生 佛陀 前 發願求生人間 見佛聞法 1 如能生逢佛世 見佛聞法 就與佛有緣 與法有緣 與無量學佛法的師長 道友有緣 不但熏集佛法善根 而且能廣結法緣 這樣 來生生在人間 當然會蒙師友的引導啟發 歸向三寶 見佛聞法修行 又與佛法及無量學 佛法的法侶有緣 這樣的展轉增上 功德增長 不會因作惡而失卻人身 2 勵行人乘正法 日日發願 惟願三寶慈悲攝受 願得生生世世 見佛聞 法 3 發此見佛聞法的正願 修人乘的正行 保證會不失人身 由此而進入佛 道 十八 (p.100~p.105)布施福業 一 (p.100~p.102)三福業中 佛為何先說布施 依 依資 具 得 樂 依 施 得 資 具 故 佛 為 眾 生 先 讚 布 施 福 1 如來說法 總是先說 說施 說戒 說生天 修定 法 如對此五乘 共功德 人天善業 能信受奉行 又能透發出世善根 這才進說出世法 門 編者:釋厚觀

57 第三章 五乘共法 49 2 布施 ->得資具 ->得樂 參見 月稱 入中論 卷一 頌曰 彼諸眾生皆求樂 若無資具樂非有 知受用具從施出 故佛先 說布施論 其除飢渴疾病寒熱等苦 引生三有安樂之因 倒執為樂 非 真實樂 世人於彼增上貪著 然彼所著除苦之樂 若無能對治眾苦顛倒 體性之欲塵受用具 亦不得生 其除苦因之欲塵境 未修布施福業者亦 不得有 解一切眾生意樂根性之佛薄伽梵 由見此故 於說持戒等之前 先說布施 漢藏教理院刊本 p.12下~p.13上 佛教大藏經 第48冊 p.6 3 人類 要依衣食住行醫藥等必須的資生具 才能得到福樂 我們的 福樂 樂是由生理所引發的樂受 不能離物質的資生具而存在 精神上 的種種喜樂 一般也是要依此為基礎 4 佛說 依於物質的布施善業 所以得今生種種物質的資具 自然界的一切物資 是眾生共業所感的 又依往昔的業力 各攝取部分為 自己的而加工享用 業力所感的物資福報 雖需要現生的功力去採集 開 發 製造 但如沒有施業 沒有物資 如貧乏地區 或缺乏某些物資 那 一切現緣的功力 也就無法可施了 所以物質的福樂 實在是依於往昔的 布施善業而來 5 如來先讚布施 是看清了物資的受用 是建立人間和樂 出世聖法的 根本 如貧乏到無以為生 那人間的和樂 出世法的修學 都無從說起 了 (p.102) 二 (p.102~p.103)布施的要件 施 施以 捨 以 利 1 要有捨心 2 利濟眾生 要使眾生得到利益 三 (p.103)布施的動機與對象 由 由悲 由 敬 別 1 悲 以悲愍心布施貧窮疾病眾生等 2 敬 以恭敬心供養父母 三寶等 四 (p.103~p.104)布施功德的勝劣 心 心田 事 不 同 功 德 分 勝 劣 1 心不同 布施者如何發心 視悲愍心與尊敬心之有無 深淺而有差異 2 田不同 接受布施者 布施種福的地方 checksum

58 50 成佛之道講義 (1) 敬田中 供養父母 勝於供養尊長 三寶中 如供養初果聖者 不如 二果 二果不如三果 菩薩不如佛 一切布施功德 不及施佛功 德 這是福田尊勝的緣故 (2) 悲田中 以可悲憫的程度來分別 如少壯不務正業 弄得衣食無著 這 雖然可悲憫 當然不及殘廢老弱的可悲 3 事不同 所布施的物品 質之優劣 量之多寡 這三項中 佛法還是以心為重 五 (p.104~p.105)如法布施 施 施應 如 法 施 勿 隨 至 怖 報 求 報 及 習 先 希 天 要 名 等 1 有些不純的 不高尚的布施 應該避免 (1) (2) (3) (4) (5) (6) (7) 隨至施 不能主動發心布施 而是由於乞化而來才勉強布施 怖施 怖畏失去生命財產等 希望藉著布施消災延壽 逢凶化吉 報恩施 受人恩惠 以酬謝心去布施 求報施 希望別人回報的布施 習先施 自己並無布施的意願 只是世代沿習下來 照例行施 希天施 為求得天神喜悅 護佑 或希望上天國而布施 要名施 沽名釣譽的布施 13 2 大智度論 卷11 大正25 140c28~141a12 施有二種 有淨 有不淨 不淨施者 直施無所分別14 或有為求財故施 或愧人故施 或為嫌責 故施 或畏懼故施 或欲取他意故施 或畏死故施 或狂 誑 人令 俱舍論 卷18 分別世間品第4 論曰 薄伽梵說 若離染者於離染者施諸資 財 於財施 中此為最勝 若諸菩薩所行惠施 是普利樂諸有情因 雖不名為脫施於脫 而於施福亦為最勝 除此更有八種施中 第八施福亦為最勝 八施者何 一隨至施 二 怖畏施 三報恩施 四求報施 五習先施 六希天施 七要名施 八為莊嚴心 為資助 心 為資瑜伽 為得上義而行惠施 隨至施者 宿舊師言 隨近己至 方能施與 怖畏施者 謂見此財 壞相現前 寧施不失 習先施者 謂習先人父祖家法而行惠施 餘施易了 故不別釋 (大 正29 96b25~c) 大正藏原作 直施無所為 依 宋 元 明 本改為 直施無所分別 為 分 別 宋 元 明 大正25 140d n.30 編者:釋厚觀

59 第三章 五乘共法 51 喜故施 或自以富貴故應施 或諍勝故施 或妒瞋故施 或憍慢自高 故施 或為名譽故施 或為咒願故施 或解除衰求吉故施 或為聚眾故 施 或輕賤不敬施 如是等種種名為不淨施 淨施者 與上相違名為淨施 復次為道故施 清淨心生無諸結使 不求今世後世報 恭敬憐愍故 是 為淨施 淨施是趣涅槃道之資糧 是故言為道故施 若未得涅槃時施 是人天報樂之因 十九 (p.105~p.117)持戒福業 一 (p.105)持戒的要義 克 克己 以 利 他 堅 忍 持 淨 戒 1 止惡行善 達到自心的清淨 為佛法的宗要 所以比施捨身外物更殊勝 的 是戒了 2 戒是從克制自己的私欲中 達到世間能和樂善生的德行 就是從克己以利 他的 3 如持不盜戒 是從此以後 不盜取一切人 一切眾生的資具 所以持不盜 戒 是對一切人 一切眾生的資財 給予安全不侵害的保障 所以 佛讚 五戒為 五大施 15 這種利他功德 實在比一般布施為大 更有高上的 價值 二 (p.107~p.117)總說五乘共法的戒 五戒 八戒 十善戒 三 (p.107~p.112) 五戒 1 為什麼要持戒 以 以己 度 他 情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本於慈悲而自願 持戒 參見 雜阿含 卷37(1044)大正2 273b~c 爾時 世尊告婆羅門 長者 我當為說自通之法 諦聽 善思 何等自通之法 謂聖弟子作如是學 我作是念 若有欲殺我者 我不 喜 我若所不喜 他亦如是 云何殺彼 作是覺已 受不殺生 不樂 殺生 如上說 我若不喜人盜於我 他亦不喜 我云何盜他 是故持不盜戒 不樂於 盜 如上說 15 佛說五大施經 經集部 大正16 813b~c 五戒是為五種大施 不殺故 能與無量有情施其無畏故 checksum

60 52 成佛之道講義 我既不喜人侵我妻 他亦不喜 我今云何侵人妻婦 是故受持不他婬 戒 如上說 我尚不喜為人所欺 他亦如是 云何欺他 是故受持不妄語戒 如上 說 我尚不喜他人離我親友 他亦如是 我今云何離他親友 是故不行兩 舌 如上說 我尚不喜人加麤言 他亦如是 云何於他而起罵辱 是故於他不行惡 口 如上說 我尚不喜人作綺語 他亦如是 云何於他而作綺語 是故於他不行綺 飾 如上說 如是七種 名為聖戒 又復於佛不壞淨成就 於法 僧不壞淨成就 是名聖弟子四不壞淨 成就 自現前觀察 能自記說 我地獄盡 畜生 餓鬼盡 一切惡趣 盡 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 決定正向三菩提 七有天人往生 究竟 苦邊 (參見 印順法師 雜阿含經論會編 下 p.756~p.757) 持戒 心不悔 得喜樂 得一心 得實智 得厭心 得離欲 得解脫 得涅槃 參見 中阿含 卷10(42) 何義經 大正1 485b 大智度論 卷13 大正25 160c 大智度論 卷22 大正25 221b~c 2 p.108~p.112 五戒 近事16 戒 之內容 莫 莫殺 莫 行 杖 勿 盜 勿 邪 淫 勿 作 虛 誑 語 飲酒敗眾德 佛子應受持 (1) 盡形壽不殺生 (2) 盡形壽不偷盜 (3) 盡形壽不邪婬 16 一切經音義 卷48 近事(梵言烏波索迦 此云近事 謂親近三寶而奉事也 ) (大 正54 625b8) 編者:釋厚觀

61 第三章 五乘共法 53 (4) 盡形壽不妄語 (5) 盡形壽不飲酒 性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婬 不妄語 稱為性戒 其本身就是罪 惡 無論受戒不受戒 都是犯罪的 遮戒 如飲酒等 (1) 酒能亂性 敗眾德 (2) 障礙正念正知 酒有三十五失 參見 大智度論 卷13 大正25 158b8~c2 3 (p.111~p.112) 五 五戒 盡 形 壽 眾 福 之 所 歸 (1) 信願 歸依是志向三寶的信願 實行 受五戒是歸向三寶的實行 (2) 歸依而不受持五戒 只可說假名優婆塞 假名優婆夷 實只是假名歸依 而已 真誠的歸依三寶 是不會不受持五戒的 有信仰而無行為的改 善 便是缺乏真實信仰的明證 算不得圓滿的優婆塞 (3) 持守五戒之功德 a 受到社會的尊重 真是人天歡喜 天龍護持 b 邪神遠離 事事吉祥 c 不作一切罪惡 心地清淨 報生人間天上 d 可為定慧所依 引發出世功德 四 (p.112~p.114) 八戒 八支齋戒 近住戒17 加 加行 日 夜 戒 隨 順 出 離 者 1 八支齋戒的內容 (1) 不殺生 (2) 不偷盜 (3) 不非梵行 不婬 在受戒的期限內 即使是夫婦的正淫 也絕對禁 止 與出家人相同 (4) 不妄語 (5) 不飲酒 (6) 不著香華鬘 不香油塗身 不歌舞倡伎 不故往觀聽 17 近住戒 佛制八戒 為在家弟子的加行 一日一夜持戒 這是隨順出離行者 阿羅漢 等 學習謹嚴淡泊的出家生活 受此戒的 近於僧伽或阿羅漢而住 所以叫近住戒 checksum

62 54 成佛之道講義 (7) 不坐臥高廣大床 (8) 不非時身 過午不食 2 六齋日 每月 農曆 初八 十四 十五 二十三 二十九 三十日 是 印度習俗布施修善的日子 3 五戒與八戒功德之比較18 隨持戒的受持情況而定 很難說誰優誰劣 (1) 八支齋戒比五戒 要精嚴得多 (2) 五戒終身受持 也自有勝過八支齋戒的地方 五 (p.114~p.117)十善戒 十善業道 不 不殺 盜 邪 淫 不 妄 語 兩 舌 不 惡 口 綺 語 離 貪 瞋 邪 見 諸善之根本 佛說十善業 人天善所依 三乘聖法立 1 十善戒 十善業道 的內容 (1) 身 a 不殺生 b 不偷盜 c 不邪婬 (2) 口 a 不妄語 b 不兩舌 c 不惡口 d 不綺語 (3) 意 a 離貪欲 b 離瞋恚 c 離邪見 2 十善戒 十善業道 的特色 (1) (2) (3) (4) (5) (6) (7) 十善總攝一切戒法 依發心不同 通五乘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十善道是性戒 屬於 道德規範 持之則清淨 犯之則染污受惡果 通於有佛 無佛時代 不論如來出不出世皆有十善道 通於在家 出家 通於男眾 女眾 十善道是不惱眾生的根本 十善道特重意業 參見 18 參見 大智度論 卷13 問曰 五戒 一日戒 何者為勝 答曰 有因緣故 二戒俱 等 但 五戒終身持 八戒一日持 又 五戒常持 時多而戒少 一日戒時少而戒多 復次 若無大心 雖復終身持戒 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 譬如軟夫為將 雖復將兵 終身 智勇不足 卒無功名 若如英雄奮發 禍亂立定 一日之勳 功蓋天下 是二種 戒 名居家優婆塞法 (大正25 160b23~c1) 編者:釋厚觀

63 第三章 五乘共法 55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大乘戒學 p.1189~p.1210 釋厚觀 大智度論 中的十善道 護僧 第 6 期 民國 86 年 1 月 15 日 p.30~p.43 二十 (p.117~p.124)修定福業 一 (p.117)修定的動機 欲 欲樂 不 可 著 散 亂 多 眾 苦 這個罪惡的現實人間 有欲樂與散亂兩大癥結 非修定不能對治 1 對治欲樂 欲樂如刀頭的蜜 似乎有味 而不知苦惱接著而來 2 對治散亂 散亂為引起顛倒煩惱的有力因素 使人陷溺於多憂多苦的欲 海 不能自拔 欲界特有的煩惱 欲貪 散亂 瞋恚 可分別以不淨觀 數息觀 慈悲觀 來對治 二 (p.117)修定的前提 依 依慈 住 淨 戒 修 定 最 為 樂 1 依於慈心 存著慈念 以利樂眾生的意念來修定 有慈心 心地就柔和 容易修習成就 成就了 也不會利用定力通力來嬈亂眾生 2 依於淨戒 必須受持淨戒 十善等 身口有善良的德行 如行業不端 修定就會招魔著邪 即使成就定力 也是邪定 三 (p.119)修習禪定的基本方法 調 調攝 於 三 事 調 調 是調伏 調柔 調 又是調和 身體 呼吸 心念 都 要調和到恰好 勿使動亂 才能漸入安定 攝 攝 是收攝 使心念集中 勿讓他散亂 1 調身 身體要平穩正直 舒適安和 2 調息 呼吸要使之漸細漸長 不可有聲 似有又似無 3 調心 心繫於所緣 不散亂 不惛沈 不掉舉 三者有相互關係 以心為主 在身體正常的安靜中 心息相依 而達定 境 四 修定之前方便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192~p.202 checksum

64 56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1 成 佛 之 道 p.192~p.199: 密 護 於 根 門, 飲 食 知 節 量, 勤 修 寤 瑜 伽, 依 正 知 而 住 知 足 心 遠 離, 順 於 解 脫 乘 此 能 淨 尸 羅, 亦 是 定 方 便 (1) 密 護 於 根 門 ( 守 護 六 根 ) (2) 飲 食 知 節 量 (3) 勤 修 寤 瑜 伽 (4) 依 正 知 而 住 (5) 知 足 (6) 心 遠 離 ( 參 見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23~24, 大 正 30,406b~417a) 2 成 佛 之 道 p.199~p.202: 進 修 於 定 學, 離 五 欲 五 蓋 (1) 離 五 欲 : 色 聲 香 味 觸 (2) 棄 五 蓋 : a 欲 貪 蓋 修 不 淨 想 b 瞋 恚 蓋 修 慈 悲 想 c 惛 沈 睡 眠 蓋 修 光 明 想 ( 以 毘 缽 舍 那 為 對 治 ) d 掉 舉 惡 作 蓋 修 止 息 想 ( 以 奢 摩 他 為 對 治 ) e 疑 蓋 修 緣 起 想 (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48, 大 正 27,250b27~c10) ( 五 )(p.120~p.121) 定 成 就 : 心 一 境 名 定 定 ( 三 摩 地 ): 意 思 是 等 持 等 : 是 平 正, 不 高 揚 掉 舉, 不 低 沈 惛 昧 持 : 是 攝 持 一 心, 不 使 散 亂 1 平 等 持 心 ( 不 惛 沈 不 掉 舉 ), 心 一 境 性 2 身 心 輕 安 ( 六 )(p.121) 禪 定 階 位 ( 四 禪 八 定 )( 參 考 第 57 頁 的 表 格 3.2) [ 參 見 成 佛 之 道 ( 增 注 本 )p.204~p.205] ( 七 ) 四 禪 之 禪 支 編 者 : 釋 厚 觀

65 第三章 五乘共法 57 Table 3.2: 禪定階位 無 所 有 處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 } 識 無 邊 處 } 第 四 禪 空 無 邊 處 } } } 第 三 禪 } 第 二 禪 初 禪 四無色定 } 四禪 未 根 中 近 根 近 根 近 根 近 根 近 根 近 根 近 根 至 本 間 分 本 分 本 分 本 分 本 分 本 分 本 分 本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定 無 尋 唯 伺 地 } 有 尋 有 伺 地 無 尋 無 伺 地 1 初禪五支 (1) 尋(覺) (2) 伺(觀) (3) 喜 (4) 樂 (5) 一心 離生喜樂地 2 二禪四支 (1) 內淨19 (2) 喜 (3) 樂 (4) 一心 定生喜樂地 3 三禪五支 (1) 行捨20 (2) 正念 (3) 正慧 方便 (4) 身樂 (5) 一 心 離喜妙樂地 19 大毘婆沙論 卷80 大正27 416a11~20 內等淨者 內謂心 等淨謂信 由信平 等令內心淨故名內等淨 尊者世友作如是說 尋伺躁動擾亂定心 信能除彼令心等淨 如波浪息水則澄清 是故說信名內等淨 復作是說 染喜騰躍渾濁定心 信能除彼令心 等淨 如離泥濁水則澄清 是故說信名內等淨 大德法救作如是說 行者將入第二靜慮 心於定境信向樂住 不流馳散 久住一境 得 第二定斯有是處 此由信力 是故說信名內等淨 checksum

66 58 成佛之道講義 4 四禪四支 (1) 行捨 (2) 念清淨 (3) 不苦不樂 (4) 一心 捨念清淨地 參見 大智度論 卷17 大正25 185c1~186b23 大毘婆沙論 卷80~81 大正27 412a~417c 俱舍論 卷28 大正29 146c 八 (p.121)定之階段 漸 漸離 於 分 別 苦 樂 次 第 盡 1 約 分別 來說 漸 漸 離 於 分 別 有尋有伺 初禪 無尋有伺 中間定 無尋無伺 二禪以上 (1) 有尋有伺 初禪 深入初禪 還是心有分別 不易緣 不易解21 還有粗分別的尋 考慮 細分別的伺 所以叫有尋有伺三摩地 (2) 無尋有伺 中間禪 初禪到二禪中間 得中間禪 這才不起粗分別 名為無尋有伺三摩地 (3) 無尋無伺 二禪以上 到二禪 連細分別也沒有了 名無尋無伺三摩 地 到此境界 也就不會引發語言了 語言是內心尋伺的聲音化 大毘婆沙論 卷80 第三靜慮棄捨極喜 第四靜慮棄捨極樂 故此唯立行捨為 支 (大正 a29~b2) (1)天親菩薩造 窺基註解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卷下 大正44 50a8~9 或曰 散亂 掉舉何別 曰 散亂令心易緣 掉舉令心易解 (2)曇曠撰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 大正 a24~25 彼令易解 此令易緣者 解謂行解 行解轉易 緣謂所緣 所緣改變 (1)有尋有伺才能發語言 參見 雜阿含經 卷21 568經 大正2 150a18~b2 出息 入息名為身行 有覺 有觀名為口行 想 思名為意行 出息 入息 是身法 依於身 屬於身 依身轉 是故出息 入息名為身行 有覺 有觀故則口 語 是故有覺 有觀是口行 想 思是意行 依於心 屬於心 依心轉 是故想 思 是意行 (2) 清淨道論 第二禪 語言止息 第四禪 呼吸止息 滅盡定 受 想止息 編者:釋厚觀

67 第三章 五乘共法 59 2 約 情緒 來說 苦 苦 樂 次 第 盡 欲界 苦受 憂受 初禪 離生喜樂地 喜 樂 二禪 定生喜樂地 喜 樂 三禪 離喜妙樂地 樂 四禪 捨 念清淨地 不苦不樂 九 (p.122)禪定之類別 四 四禪 四 空 處 慈 等 四 無 量 佛 說 諸 定 法 次 第 而 修 習 1 四禪 又譯為 四靜慮 定慧均等23 為佛法所特別重視 2 四空處 四無色定 3 四無量心 (1) (2) (3) (4) 慈 願人得樂 悲 拔眾生苦 喜 同情他人的喜樂 捨 心住平等 怨親無別 無 量 修習時 或慈或悲等 先觀親人 後觀怨敵 從一人 少數 人 多數人 一國 一天下 一方世界 到十方世界的欲界眾生 充滿 慈悲喜捨心 而願眾生得樂離苦等 緣十方無量眾生 能得無量福報 所以名為無量 二一 (p.124) 抉擇三福業 布 布施 多 雜 染 禪 定 向 獨 善 依 人 向 佛 道 戒 行 為 宗 要 一 布施 世人的修集布施福業 多不能如法 多雜有煩惱染污 不論施福怎 樣廣大 如不修戒行 那連人身都不可得 只能在旁生 餓鬼 阿修羅中 享癡福 前途萬分危險 23 禪 止觀均等 前五神通依 四種根本禪 而得 不依 近分定 不依 四無色 定 大毘婆沙論 卷141 大正27 727b22~c3 五通者 一 神境智通 二 天眼智通 三 天耳智通 四 他心智通 五 宿住隨念 智通 此五皆以慧為自性 已說自性 當說所以 問 何故名通 答 於自所緣無倒 了達 妙用無礙故名為通 界者 四唯色界繫 他心智通色界繫及不繫 地者 在四靜 慮根本地 非近分 非無色 所以者何 若地有五通所依殊勝三摩地 彼地有五通 近 分 無色無五通所依殊勝三摩地 是故於彼無此諸通 有說 若地奢摩他 毘缽舍那平 等攝受 彼地有五通 近分 無色隨一闕故無有五通 另參閱 俱舍論 卷27 大 正29 142c~143a checksum

68 60 成佛之道講義 二 禪定 修禪定 當然是殊勝的 但在修行時 厭離五欲 或者隱遁山林 專重自己的定樂 走向獨善的途徑 等到報生二禪以上 都是獨往獨來 的 這對於實現和樂人間 而趨向化度眾生的菩薩行 是不大相應的 三 持戒 希望來生不失人身 並能 依人 身而漸 向佛道 不能不以五 戒 十善等 戒行為宗要 初學菩薩的 名十善菩薩 也是著重十善行 的 1 有戒無施 有戒行 就能生在人間 即使貧窮 也不一定障礙學佛 2 有戒有施 如有戒而能修布施 能得人中廣大福業 那更好了 3 有戒無定 有戒而沒有定 不失人身 4 有戒有定 有戒而深修定法 反而會上生長壽天 成為學佛的大障礙 所以依人身而引入佛道 應以戒行為主 就是重視人間的道德 健全人 格 在這戒行的基礎上 應隨分隨力來布施 如想修定法 應修四無量 定 因為這與利益眾生的出世大乘法 有著密接相通的地方 二二 (p.125)六念法門 心 心性 怯 畏 者 佛 說 應 修 念 繫 念 佛 法 僧 戒 施 天 功 德 如入光明聚 陰暗一時失 念 是 繫念 憶念 使心在所念的境上轉 念是習定的方便 所以 深的能得一心不亂 淺的也能念念相續 一 念佛 念佛的相好莊嚴 智德 恩德 斷德24 等功德 二 念法 念佛的正法 是清涼能得解脫的 如能受持奉行 什麼時候都能通 達證知 三 念僧 念聲聞僧的四雙八輩25 有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等功德 是世間福田 又念菩薩僧 大悲大智 自利利他 (1)智德 恩德 斷德 參見 成佛之道 增注本 p.17~p.18 a 智德 具一切種智 覺了一切法的共相 自相 不但具般若慧 自己得解脫 也 能以方便慧讓眾生得解脫 b 恩德 悲願深切 普度一切眾生 c 斷德 斷盡一切煩惱及習氣 (2)印順法師 學佛三要 p.85 出現於印度的釋迦牟尼 他有大覺的智德 離煩 惱的斷德 慈悲的恩德 四雙八輩 預流向 預流果 一來向 一來果 不還向 不還果 阿羅漢向 阿羅漢 果 編者:釋厚觀

69 第三章 五乘共法 61 四 念戒 念自己能持不破不缺的清淨戒 五 念施 自己憶念到 曾在福田中 修習如法清淨的布施 六 念天 自念曾修施戒功德 所以能得七寶莊嚴 勝妙福樂的欲界天報 繫念三寶功德 從歸信三寶而來 如極樂世界 也還是 念佛 念法 念 僧 如真能圓滿的歸依三寶 也就會正念三寶 無論是繫念三寶功德 憶念施 戒 天功德 都是由 念 而引發堅定的信解 二三 (p.127)彌勒法門 正 正念 彌 勒 尊 求 生 彼 淨 土 法 門 最 希 有 近 易 普 及 故 見佛時聞法 何憂於退墮 一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菩薩 為釋迦佛法會中 親蒙授記的此土未來佛 現在生於兜率天 兜率天有一特別區 稱為兜率內院 凡是當來下生成佛的 都先生在那 裏 26 過了一個時期 會來這南閻浮提成佛27 那時我們這個世界 早已 參見 大智度論 卷38 大正25 341c16~29 問曰 一生菩薩 大正藏原作 三生菩薩 今依明本改作 一生菩薩 何以但生兜 率天上 不生餘處 答曰 若在他方世界來者 諸長壽天 龍 鬼神 求其來處不能知 則生疑心 謂為幻 化 若在人中死 人中生 然後作佛者 人起輕慢 天則不信 法應天來化人 不應人 化天也 是故 天上來生 則是從天為人 人則敬信 無色界中無形 不得說法 故不在中生 色界中雖有色身可為說法 而深著禪味 不能大利益眾生故 是故不在中生 下三欲天 四王天 忉利天 夜摩天 深厚結使 麤心錯亂 上二天 樂變化天 他化 自在天 結使既厚 心軟不利 兜率天上結使薄 心軟利 常是菩薩住處 譬如太子將 登王位 先於靜室七日齋潔 然後登正殿受王位 補處菩薩亦如是 另參見 大毘婆沙論 卷178 大正27 892c15~893a10 為何一生補處菩薩不在兜率天成佛而必來人間成正覺 參見 大毘婆沙論 卷178 大 正27 893a18~b3 問 何不即於睹史多天成正等覺 而必來人間耶 答 隨諸佛法故 謂過殑伽沙數諸佛世尊 皆於人中而取正覺故 復次 天趣身 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依止故 復次 唯人智見猛利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復次 諸天耽著妙欲 於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等事 非增上故 復次 人趣根性猛利 多分能受如來正法 天趣不爾 checksum

70 62 成佛之道講義 轉為淨土了 在這彌勒的人間淨土中 三會龍華28 化度無量眾生 所以 如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就能見彌勒菩薩 將來又隨佛下生人間 見佛聞 法 二 彌勒法門之特勝 法 法門 最 希 有 近 易 普 及 故 1 近 (1) 論地點 與我們人間同一世界 同一欲界 是很近的 不像十方的其他 淨土 總是要過多少佛土 (2) 論時間 來生生兜率內院 不太長久 就回到人間來 不像往生其他淨 土 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才能再來娑婆 2 容易 兜率淨土與將來的人間淨土 都是欲界散地 所以只要能歸依三 寶 清淨持戒 如法布施 再加發願往生 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就 能往生兜率淨土 不像往生其他淨土 非要 一心不亂 不可 3 普及 往生彌勒淨土 不一定要發菩提心 出離心 就是發增上生心的人 天善根 也能隨願往生 在兜率淨土及當來的人間淨土 彌勒尊是普應眾 機 說人天法 說二乘法 說菩薩法 人人能稱機得益 在見佛聞法的過 程中 向上增進 漸化人天根性為出世根性 化二乘根性為大乘根性 同 歸佛道 三 釋疑 問 有人說 現在往生彌勒淨土 將來彌勒佛涅槃後 如還沒有了脫生死 那 我 們要怎麼辦呢 又怕不能見佛聞法而退墮了 答 釋迦佛慈悲 將我們交與當來下生的彌勒佛 佛佛道同 難道彌勒佛不會 開示我們 親近當來佛嗎 問 有人說 上面說 修天不生天 怎麼又說求生兜率天呢 答 不生天 主要是不依深定而生長壽天 欲界天 尤其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 院 經常見 未來 佛 聞法 修行 當然不妨往生 28 復次 最後有菩薩必受胎生 天趣唯化生故 復次 有二事處佛出世間 一 有厭心 二 有猛利智 當知此二唯人趣有 復次 人天並是法器 為欲俱攝 故來人間 若在天上 則人無由往 又不可令天上成 佛 來人間化 人當疑佛 是幻所作不受法故 是以菩薩人間成佛 印順法師 淨土與禪 p.16 彌勒在龍華樹下成佛 三會說法 教化眾生 編者:釋厚觀

71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63 問 : 有 人 說 : 為 什 麼 不 提 倡 往 生 彌 陀 淨 土 呢? 答 : 要 知 道, 阿 彌 陀 佛 的 極 樂 淨 土, 是 大 乘 的 不 共 淨 土, 一 般 的 聲 聞 佛 教, 就 不 信 不 知 這 要 到 大 乘 法 29 中 去 說, 現 在 是 說 貫 徹 始 終 的 五 乘 共 法 問 : 有 人 說 : 從 前 修 學 彌 勒 法 門 的 師 子 覺, 發 願 求 生 兜 率 內 院, 結 果 生 在 外 院, 享 受 欲 樂 ; 往 生 兜 率 淨 土, 怕 不 大 可 靠 答 : 師 子 覺 生 在 外 院 的 故 事, 凡 弘 傳 彌 勒 法 門 的, 真 諦 玄 奘 三 藏, 以 及 無 著 世 親 的 傳 記 中, 都 沒 有 此 種 記 載, 這 只 是 別 有 用 心 者 的 故 意 傳 說 而 已 ( 四 ) 彌 勒 淨 土 ( 印 順 法 師 淨 土 與 禪 p.16~p.20) 1 彌 勒 菩 薩, 當 來 下 生 成 佛, 這 是 佛 法 中 所 共 認 的 彌 勒 ( Maitreya ), 華 言 慈 修 因 時, 以 慈 心 利 他 為 出 發 點, 所 以 以 慈 為 姓 ( p.16 ) 2 一 般 學 佛 人, 都 知 道 彌 勒 菩 薩 住 兜 率 天, 有 兜 率 淨 土 ; 而 不 知 彌 勒 的 淨 土, 實 在 人 間 彌 勒, 在 未 成 佛 前, 居 兜 率 天 內 院, 這 是 天 國 的 淨 化 佛 說 觀 彌 勒 菩 薩 上 生 兜 率 陀 天 經, 就 是 說 明 這 個 的 (p.16) 3 求 生 兜 率 淨 土, 目 的 在 親 近 彌 勒, 將 來 好 隨 同 彌 勒 一 同 來 淨 化 的 人 間, 以 達 到 善 根 的 成 熟 與 解 脫 ; 不 是 因 為 兜 率 天 如 何 快 活 彌 勒 的 淨 土 思 想, 起 初 是 著 重 於 實 現 人 間 淨 土, 而 不 是 天 上 的 這 如 彌 勒 下 生 經 所 說 (p.16) 4 彌 勒 在 龍 華 樹 下 成 佛, 三 會 說 法, 教 化 眾 生 人 間 淨 土 的 實 現, 身 心 淨 化 的 實 現 ; 這 真 俗 依 正 的 雙 重 淨 化, 同 時 完 成 佛 弟 子 都 祝 願 彌 勒 菩 薩, 早 來 人 間, 就 因 為 這 是 人 間 淨 土 實 現 的 時 代 (p.16~p.17) 5 彌 勒 人 間 淨 土 的 思 想, 本 於 阿 含 經, 起 初 是 含 得 二 方 面 的 但 後 來 的 佛 弟 子, 似 乎 特 別 重 視 上 生 兜 率 天 淨 土, 而 忽 略 了 實 現 彌 勒 下 生 的 人 間 淨 土 佛 教 原 始 的 淨 土 特 質, 被 忽 略 了, 這 才 偏 重 於 發 展 為 天 國 的 淨 土, 他 方 的 淨 土 所 以 佛 法 概 論 說 : 淨 土 在 他 方 天 國, 還 不 如 說 在 此 人 間 的 好 (p.17) 29 參 見 成 佛 之 道 ( 增 注 本 )p.308~p.310 checksum

72 64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6 總 之, 彌 勒 淨 土 的 第 一 義, 為 祈 求 彌 勒 早 生 人 間, 即 要 求 人 間 淨 土 的 早 日 實 現 至 於 發 願 上 生 兜 率, 也 還 是 為 了 與 彌 勒 同 來 人 間, 重 心 仍 在 人 間 的 淨 土 (p.17) 7 說 彌 勒 淨 土, 必 須 理 解 這 人 間 淨 土 的 特 性 有 的 把 這 人 間 淨 土 忘 卻 了, 剩 下 求 生 兜 率 淨 土 的 思 想 ; 以 為 求 生 兜 率, 比 求 生 西 方 淨 土 要 來 得 容 易, 這 是 沒 有 多 大 意 義 的 教 說 (p.20) 編 者 : 釋 厚 觀

73 Chapter 4 第四章 三乘共法 釋厚觀 甲 發出 離心 修出 世法 的根 性 p.133~p.142 一 (p.133) 一 一切 行 無 常 說 諸 受 皆 苦 緣 此 生 厭 離 向 於 解 脫 道 一 出世間的三乘法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根本在 出離心 要先 學習發起 緣 諸行無常 諸受皆苦 而生厭離生死的決心 成為堅定的 志願 而向於解脫道 二 下士 中士 上士之發心 下 士 五乘共法 增上生心 以人天福樂為目標 中 士 三乘共法 出離心 出離三界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得涅 槃解脫樂 上 士 大乘不共法 菩提心 上成佛道 下化眾生 成就無上正等正 覺 三 p.133 一切行無常 世間的一切 不論是身心 器界 個人 家庭 國家 這都是遷流的 造 作的 65

74 66 成佛之道講義 1 遷流 都在生滅 生死 成壞的過程中 所以說遷流 2 造作 都是因緣和合所作的 所以說造作 遷流造作的名為行 事象 這一切行 都是無常的 不永久的 四 p.134 從一切行是無常的 不永久的 不徹底的 不可保信的觀察來 看 諸受皆是苦的 (參考第66頁的表格4.1) 1 苦受 2 樂受 3 不苦不樂受 Table 4.1: 諸受皆苦 苦苦 壞苦 一切行無常故 說 諸受皆苦 1 行苦 五 p.135 厭離心生起來 成為堅定的志願 就會向於解脫生死的大道 走上了脫生死的境地 1 沒有這種出離心 一切修行 一切功德 都只是世間法 2 有了出離心 那一切功德 就被出離心所攝導 成為解脫生死的因素 稱 為 順解脫分善 二 p.135~p.143 發出離心而修出世法的根性 (參考第66頁的表格4.2) Table 4.2: 發出離心而修出世法的根性 一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二 出家 在家 發出離心者 三 樂獨住比丘 樂人間住比丘 四 信行人 法行人 一 p.135 總標 隨 隨機 立 三 乘 正 化 於 聲 聞 1 印順法師 寶積經講記 p.157 什麼叫諸苦 在對境而起領受時 分苦受 樂受 捨受 三受 但深一層觀察 老病死等苦受 不消說是苦的 苦苦 樂受 如一旦 失壞了 就會憂苦不了 叫壞苦 就使是不苦不樂的捨受 在諸行流變中 到底不能究 竟 所以叫行苦 這些 都離不了苦 而凡夫著為快樂 所以經說如貪刀頭上的蜜一 樣 編者:釋厚觀

75 第四章 三乘共法 67 1 從此土的釋迦佛法來說 正化聲聞乘 旁化緣覺乘 菩薩乘 (1) 釋迦佛出世說法時 主要是以聲聞乘的弟子為主 (2) 釋迦佛弟子中如大迦葉那樣的緣覺根性者不多 (3) 在三乘共法的 阿含經 中 主要的僅有二位菩薩 a 未成佛前的釋迦菩薩 b 彌勒菩薩 未來佛 2 從十方三世一切佛的佛法來說 修學出世法的 確有聲聞 緣覺 菩薩的 三乘教法 p.136 出世法之內容 從特殊的意義說2 佛為聲聞說四諦 佛為緣覺說十二緣起 佛為菩薩說六波羅蜜 從真實義說 出世法都是觀甚深義 四諦與十二緣起 的 不過 在 菩薩道中 著重廣大行的六波羅蜜多而已 二 p.137~p.139 在家 與 出家 解 解脫 道 遠 離 苦 樂 之 二 邊 順 攝 樂 行 者 在 家 修 法 行 順攝苦行者 出家作沙門 1 在家弟子 順樂行者 有出離心 過著不過份縱欲的中道生活 2 出家弟子 順苦行者 有出離心 過著不過份苦行的中道生活 樂 行 如唯物論的順世外道 性欲崇拜的遍入外道 苦 行 如耆那教徒 禁欲的克己主義者 中道 行 釋尊遠離苦樂二邊 保持以智化情的生活 2 妙法蓮華經 卷1 序品第1 大正9 3c22~26 為求聲聞者 說應四諦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為求辟支佛者 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 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成一切種智 checksum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015 年 兩 岸 四 地 四 星 級 大 學 排 行 榜 序 號 1 大 連 理 工 大 學 遼 寧 31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 西 北 工 業 大 學 陝 西 32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3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廣 東 33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4 湖 南 大 學 湖 南

More information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01 國 立 臺 灣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系 66 66 667.00 385.00 636.00 390.00 01

More information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基 金 歷 史 配 息 及 報 酬 率 資 訊 境 外 基 金 ( 本 基 金 有 相 當 比 重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本 基 金 主 要 係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基 金 之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004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25 406.30 **** ----- ----- ----- 004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化 學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

004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25 406.30 **** ----- ----- ----- 004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化 學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 103 學 年 度 大 學 考 試 入 學 分 發 各 系 組 最 低 及 錄 取 人 數 一 覽 表 000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文 x1.50 英 文 x1.25 數 學 乙 x1.00 歷 史 x1.25 地 理 x1.00 32 493.40 **** ----- ----- ----- 000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國 文 x1.25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004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工 程 科 學 及 海 洋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14 390.90 ***** ----- ----- ----- 0043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材 料 科 學

004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工 程 科 學 及 海 洋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14 390.90 ***** ----- ----- ----- 0043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材 料 科 學 104 學 年 度 大 學 考 試 入 學 分 發 各 系 組 最 低 及 錄 取 人 數 一 覽 表 000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文 x1.50 英 文 x1.25 數 學 乙 x1.00 歷 史 x1.25 地 理 x1.00 32 464.48 ***** 497.24 ----- ----- 000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國 文 x1.25

More information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一 引 言 如 何 認 識 煩 惱 淺 談 佛 教 的 心 所 法 ( 大 綱 ) 2015.7.16 呂 勝 強 於 正 信 佛 青 會 本 報 告 仍 是 秉 承 雜 阿 含 788 經 鄙 法 不 應 近, 放 逸 不 應, 不 應 習 邪 見, 增 長 於 世 間 假 使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之 理 念 希 望 為 修 學 團 日 後 的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表 1-1: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原 課 程 名 稱 修 改 後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護 理 助 產 學 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 護 理 助 產 學 I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I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6 表 1-: 課 程 名 稱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課 程 名 稱 原 開 課 學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T????????

???T???????? 資 訊 王 資 料 可 於 相 關 網 站 查 詢 對 應 表 系 統 選 項 資 料 選 項 對 應 相 關 網 址 上 櫃 公 司 現 金 增 資 資 料 現 金 增 資 與 股 上 市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票 申 購 上 櫃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http://www.twse.com.tw/ch/announcement/public.php 合 併 / 個 別 財 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1030714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1030714 六 條 附 表 公 特 種 應 目 表 壹 本 表 每 年 所 設 類, 仍 需 配 合 當 年 任 用 需 求 予 以 設 置 貳 類 普 通 目 為 : 及 四 國 文 ( 作 文 公 文 與 測 驗 ) 其 占 分 比 重, 分 為 作 文 占 百 分 之 六 十, 公 文 測 驗 占 百 分 之 十, 時 間 小 時 五 國 文 ( 包 括 公 文 格 式 用 語 ) 採 測 驗 式 題,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瑞興銀行

瑞興銀行 網 路 銀 行 基 金 服 務 系 統 - 查 詢 類 操 作 手 冊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五 年 版 第 1 頁 目 錄 文 件 導 引 說 明... 3 壹 基 金 服 務 - 查 詢 類... 1 一 我 的 基 金 ( 含 使 用 者 風 險 等 級 )... 1 1.1 更 新 損 益... 2 二 基 金 往 來 明 細 查 詢 ( 含 配 息 )... 5 2.1 基 金 單 筆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4 4 155 130 313 247 02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12 12 125 100 300 242 02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4 4 155 130 313 247 02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12 12 125 100 300 242 02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02 動 機 2004 國 立 臺 北 科 技 大 學 車 輛 工 程 系 15 15 385 355 641 601 02 動 機 2006 國 立 高 雄 第 一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與 自 動 化 工 程 系 智 慧 自 動 化 組 2 2 365 355 592 587 02 動 機 2099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學 系 車 輛 技 術 組 14 14 375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篇 考 績 察 事 條 例 有 關 額 外 給 與 考 績 獎 金 之 規 定 待 遇 俸 給 現 行 俸 給 及 各 項 加 給 危 勞 降 齡 退 休 具 有 危 險 及 勞 力 等 特 殊 性 質 職 務 降 低 退 休 年 齡 規 定 察 陞 遷 資 積 計 分 察 局 內 部 請 調 或 陞 職, 資 積 計 分 作 業 察 定 期 請 調 作 業 基 層 定 期 請 調 及 特 殊 困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3333

3333 起 心 動 念 與 業 力 的 探 討 第 一 篇 種 子 論 第 一 章 種 子 的 意 義 凡 一 切 有 漏 無 漏 的 色 心 諸 法, 無 不 從 第 八 阿 賴 耶 識 中 的 功 能 開 發 而 來 的, 這 種 能 開 發 的 功 能 就 是 所 謂 的 種 子 但 種 子 的 條 件 必 須 具 足 : 剎 那 滅 果 俱 有 恒 隨 轉 性 決 定 待 眾 緣 引 自 果 等 六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創 新 經 濟 促 進 和 諧 改 善 民 生 繁 榮 共 享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89

More information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著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自 序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 吳 錦 發 自 序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第 二 章 : 至 今 的 進 展 高 水 平 的 系 統 可 使 用 性.. 建 立 高 水 平 的 系 統 可 使 用 性, 以 確 保 系 統 有 能 力 支 援 醫 療 服 務 需 每 星 期 七 天 每 天 24 小 時 運 作 的 需 要 2.13 我 們 會 為 電 子 健 康 記 錄 互 通 資 料 建 立 中 央 資 料 儲 存 庫, 所 有 由 參 與 計 劃 的 醫 療 服 務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