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2

3 黄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4 目 錄 前言 上冊 傳心法要 原文 6 16 黃蘗山斷際禪師 傳心法要 34 黃蘗山 其來有自 34 法要緣起 裴休請益斷際禪師 37 無形相則無蹤跡 46 唯此一心即是佛 51 祖師禪的正知見 56 眾生與佛從緣起空上說無有差別 60 不著於相的修行 65 六度萬行 不假修添 66 遇緣即施 空而能現 69 佛教理論的演進 91 理行圓融 96 大菩薩的真正表徵 101 心外無法 無心即法 120 佛與眾生其體無二 相用有別 123 諸法圓滿 無心即是 128

5 人生如夢 自在而為 132 無上菩提 法法平等 136 不墮妄心 證大圓明 139 於見聞覺知不即不離為修行入處 145 心法不二 有求皆苦 152 當下無心 證第一義諦 159 四大五蘊原是幻 163 珍攝善緣 心不染著 168 何謂六根清淨 173 隨順給養 智食不著於相 177 離於分別 自在人生 181 何謂因聲得悟 184 不執聲聞道 開顯佛知見 187 綿密用功 不落相有 194 對治法門與究竟法門 198 法身與虛空的關係 203 心境雙忘 超離思議 213 何謂大涅槃性 219 將心外逐 不如求之本心 225

6 諸法實相 萬法皆空 229 假名施設 隨立隨掃 234 觀照本心 方得正覺 238 法法道同 佛佛不二 248 覓心了不可得 251 無有一法可得 257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261 去除分別妄想 266 心當下就是法 271 應無所住生心 281 本心就是諸法的實相 289 無一法可得 293 情生智隔 301 情量若盡 心無方所 310 即心是佛 324 以心傳心 336 無求最第一 344 何謂省力事 354 祇是默契 367 倒却門前剎竿著 375

7 何階級之有 379 著力今生須了 401 下冊 宛陵錄 原文 406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宛陵錄 419 道在心悟 豈在言說 420 本來是佛 430 息機忘見 438 即性即心 446 唯此一乘道 473 不假修成 不屬漸次 492 妄本無體 507 莫頭上安頭 516 如何發菩提心 522 如何出三界 534 終日任運騰騰 544 不令人有見處 553 附記 李枝河居士紀念其父 572

8 前 言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9 -855 前 言 7

10 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1 前 言 9

1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3 前 言 11

14 1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5 前 言 13

16

17 傳 心 法 要 福 萬 田 劫 種 婆 智 心,, 重 原 見 來 圓 佛 珠 法 七 無 尺 多 身 子

18 傳心法要 原文 師謂休曰 諸佛與一切眾生 唯是一心 更無別法 此 心無始已來 不曾生不曾滅 不青不黃 無形無相 不屬 有無 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 超過一切限量名 言縱跡對待 當體便是 動念即乖 猶如虛空 無有邊際 不可測度 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眾生 更無別異 但是 眾生著相外求 求之轉失 使佛覓佛 將心捉心 窮劫盡 形 終不能得 不知息念忘慮 佛自現前 此心即是佛 佛即是眾生 為眾生時 此心不減 為諸 佛時 此心不添 乃至六度萬行 河沙功德 本自具足 不假修添 遇緣即施 緣息即寂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 而 欲著相修行 以求功用 皆是妄想 與道相乖 此心即是 佛 更無別佛 亦無別心 此心明淨 猶如虛空 無一點 相貌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 即為著相 無始已來 無著相

19 佛 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 即是次第 無始已來 無次第 佛 但悟一心 更無少法可得 此即真佛 佛與眾生 一心無異 猶如虛空 無雜無壞 如大日輪 照四天下 日升之時 明遍天下 虛空不曾明 日沒之時 暗遍天下 虛空不曾暗 明暗之境 自相陵奪 虛空之性 廓然不變 佛及眾生心亦如此 若觀佛作清淨 光明 解 脫之相 觀眾生作垢濁 暗昧 生死之相 作此解者 歷 河沙劫終不得菩提 為著相故 唯此一心 更無微塵許法 可得 即心是佛 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 便於心上生心 向外求佛 著相修行 皆是惡法 非菩提道 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何故 無心 者 無一切心也 如如之體 內如木石 不動不搖 外如 虛空 不塞不礙 無能所 無方所 無相貌 無得失 趨

20 者 不 敢 入 此 法, 恐 落 空 無 棲 泊 處, 故 望 崖 而 退 例 皆 廣 求 知 見, 所 以 求 知 見 者 如 毛, 悟 道 者 如 角 文 殊 當 理, 普 賢 當 行 理 者, 真 空 無 礙 之 理 ; 行 者, 離 相 無 盡 之 行 觀 音 當 大 慈, 勢 至 當 大 智 維 摩 者, 淨 名 也 淨 者, 性 也, 名 者, 相 也, 性 相 不 異, 故 號 淨 名 諸 大 菩 薩 所 表 者, 人 皆 有 之, 不 離 一 心, 悟 之 即 是 今 學 道 人 不 向 自 心 中 悟, 乃 於 心 外 著 相 取 境, 皆 與 道 背 恆 河 沙 者, 佛 說 是 沙, 諸 佛 菩 薩 釋 梵 諸 天 步 履 而 過, 沙 亦 不 喜 ; 牛 羊 蟲 蟻 踐 踏 而 行, 沙 亦 不 怒 ; 珍 寶 馨 香, 沙 亦 不 貪 ; 糞 尿 臭 穢, 沙 亦 不 惡 此 心 即 無 心 之 心, 離 一 切 相, 眾 生 諸 佛 更 無 差 別, 但 能 無 心, 便 是 究 竟 學 道 人 若 不 直 下 無 心, 累 劫 修 行 終 不 成 道, 被 三 乘 功 行 拘 繫, 不 得 解 脫 然 證 此 心 有 遲 疾 : 有 聞 法 一 念 便 得 無 心 者 ; 有 至 十 信 十 住 十 行 十 迴 向, 乃 得 無 心 者 長 短 得 無 心 乃 住, 更 無 可 修 可 證, 實 無 所 得, 真 實 不 虛 ; 一 念 而 得, 與 十 地 而 得 者, 功 用 恰 齊, 更 無 深 淺, 祇 是 歷 劫 枉 受 辛 勤 耳 造 惡 造 善 皆 是 著 相, 著 相 造 惡, 枉 受 輪 迴, 著 相 造 善, 枉 受 勞 苦, 總 不 如 言 下 便 自 認 取 本 法 此 法 即 心, 心 外 無 法 ; 此 心 即 法, 法 外 無 心 心 自 無 心, 亦 無 無 心 者 ; 將 心 無 心, 心 却 成 有, 默 契 而 已 絕 諸 思 議, 故 曰 : 言 語 道 斷, 心 1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1 行 處 滅 此 心 是 本 源 清 淨 佛, 人 皆 有 之 蠢 動 含 靈 與 諸 佛 菩 薩 一 體 不 異, 祇 為 妄 想 分 別, 造 種 種 業 果 本 佛 上 實 無 一 物, 虛 通 寂 靜, 明 妙 安 樂 而 已 深 自 悟 入, 直 下 便 是, 圓 滿 具 足, 更 無 所 欠 縱 使 三 祇 精 進 修 行, 歷 諸 地 位, 及 一 念 證 時, 只 證 元 來 自 佛, 向 上 更 不 添 得 一 物, 却 觀 歷 劫 功 用, 總 是 夢 中 妄 為 故 如 來 云 : 我 於 阿 耨 菩 提 實 無 所 得, 若 有 所 得, 然 燈 佛 則 不 與 我 授 記 又 云 : 是 法 平 等, 無 有 高 下, 是 名 菩 提 即 此 本 源 清 淨 心, 與 眾 生 諸 佛 世 界 山 河 有 相 無 相, 遍 十 方 界, 一 切 平 等, 無 彼 我 相 此 本 源 清 淨 心, 常 自 圓 明 遍 照, 世 人 不 悟, 只 認 見 聞 覺 知 為 心, 為 見 聞 覺 知 所 覆, 所 以 不 覩 精 明 本 體 但 直 下 無 心, 本 體 自 現, 如 大 日 輪 昇 於 虛 空, 遍 照 十 方, 更 無 障 礙 故 學 道 人 唯 認 見 聞 覺 知 施 為 動 作, 空 却 見 聞 覺 知, 即 心 路 絕 無 入 處 但 於 見 聞 覺 知 處 認 本 心, 然 本 心 不 屬 見 聞 覺 知, 亦 不 離 見 聞 覺 知 ; 但 莫 於 見 聞 覺 知 上 起 見 解, 亦 莫 於 見 聞 覺 知 上 動 念, 亦 莫 離 見 聞 覺 知 覓 心, 亦 莫 捨 見 聞 覺 知 取 法 不 即 不 離, 不 住 不 著, 縱 橫 自 在, 無 非 道 場 世 人 聞 道, 諸 佛 皆 傳 心 法, 將 謂 心 上 別 有 一 法 可 證 可 取, 遂 將 心 覓 法, 不 知 心 即 是 法, 法 即 是 心, 不 可 將 心 更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9

22 求 於 心, 歷 千 萬 劫, 終 無 得 日 不 如 當 下 無 心, 便 是 本 法 如 力 士 迷 額 內 珠, 向 外 求 覓, 周 行 十 方, 終 不 能 得, 智 者 指 之, 當 時 自 見 本 珠 如 故 故 學 道 人 迷 自 本 心, 不 認 為 佛, 遂 向 外 求 覓, 起 功 用 行, 依 次 第 證, 歷 劫 勤 求, 永 不 成 道 不 如 當 下 無 心, 決 定 知 一 切 法 本 無 所 有, 亦 無 所 得, 無 依 無 住, 無 能 無 所, 不 動 妄 念, 便 證 菩 提 及 證 道 時, 只 證 本 心 佛, 歷 劫 功 用, 並 是 虛 修, 如 力 士 得 珠 時, 只 得 本 額 珠, 不 關 向 外 求 覓 之 力 故 佛 言 : 我 於 阿 耨 菩 提 實 無 所 得 恐 人 不 信, 故 引 五 眼 所 見, 五 語 所 言, 真 實 不 虛, 是 第 一 義 諦 學 道 人 莫 疑 四 大 為 身, 四 大 無 我, 我 亦 無 主, 故 知 此 身 無 我 亦 無 主 五 陰 為 心, 五 陰 無 我 亦 無 主, 故 知 此 心 無 我 亦 無 主 六 根 六 塵 六 識, 和 合 生 滅, 亦 復 如 是 十 八 界 既 空, 一 切 皆 空, 唯 有 本 心 蕩 然 清 淨 有 識 食, 有 智 食 四 大 之 身, 飢 瘡 為 患, 隨 順 給 養, 不 生 貪 著, 謂 之 智 食 恣 情 取 味, 妄 生 分 別, 惟 求 適 口, 不 生 厭 離, 謂 之 識 食 聲 聞 者, 因 聲 得 悟, 故 謂 之 聲 聞 但 不 了 自 心, 於 聲 教 上 起 解, 或 因 神 通, 或 因 瑞 相, 言 語 運 動, 聞 有 菩 提 涅 槃, 三 僧 祇 劫 修 成 佛 道, 皆 屬 聲 聞 道, 謂 之 聲 聞 佛 唯 直 下 頓 了 自 心, 本 來 是 佛, 無 一 法 可 得, 無 一 行 可 修, 此 是 無 上 道, 此 是 真 如 佛 2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3 學 道 人 祇 怕 一 念 有, 即 與 道 隔 矣 念 念 無 相, 念 念 無 為, 即 是 佛 學 道 人 若 欲 得 成 佛, 一 切 佛 法 總 不 用 學, 唯 學 無 求 無 著 無 求 即 心 不 生, 無 著 即 心 不 滅, 不 生 不 滅 即 是 佛 八 萬 四 千 法 門 對 八 萬 四 千 煩 惱, 祇 是 教 化 接 引 門 本 無 一 切 法, 離 即 是 法, 知 離 者 是 佛, 但 離 一 切 煩 惱, 是 無 法 可 得 學 道 人 若 欲 得 知 要 訣, 但 莫 於 心 上 著 一 物 言 佛 真 法 身 猶 若 虛 空, 此 是 喻 法 身 即 虛 空, 虛 空 即 法 身 常 人 謂 法 身 遍 虛 空 處, 虛 空 中 含 容 法 身, 不 知 法 身 即 虛 空, 虛 空 即 法 身 也 若 定 言 有 虛 空, 虛 空 不 是 法 身 ; 若 定 言 有 法 身, 法 身 不 是 虛 空 但 莫 作 虛 空 解, 虛 空 即 法 身 ; 莫 作 法 身 解, 法 身 即 虛 空 虛 空 與 法 身 無 異 相, 佛 與 眾 生 無 異 相, 生 死 與 涅 槃 無 異 相, 煩 惱 與 菩 提 無 異 相, 離 一 切 相 即 是 佛 凡 夫 取 境, 道 人 取 心, 心 境 雙 忘, 乃 是 真 法 忘 境 猶 易, 忘 心 至 難 人 不 敢 忘 心, 恐 落 空, 無 撈 摸 處 不 知 空 本 無 空, 唯 一 真 法 界 耳 此 靈 覺 性, 無 始 已 來 與 虛 空 同 壽, 未 曾 生 未 曾 滅, 未 曾 有 未 曾 無, 未 曾 穢 未 曾 淨, 未 曾 喧 未 曾 寂, 未 曾 少 未 曾 老 ; 無 方 所 無 內 外, 無 數 量 無 形 相, 無 色 像 無 音 聲 ; 不 可 覓 不 可 求, 不 可 以 智 慧 識, 不 可 以 言 語 取, 不 可 以 境 物 會, 不 可 以 功 用 到, 諸 佛 菩 薩 與 一 切 蠢 動 含 靈 同 此 大 涅 槃 性 性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1

24 即 是 心, 心 即 是 佛, 佛 即 是 法 一 念 離 真, 皆 為 妄 想 不 可 以 心 更 求 于 心, 不 可 以 佛 更 求 於 佛, 不 可 以 法 更 求 於 法 故 學 道 人 直 下 無 心, 默 契 而 已, 擬 心 即 差 以 心 傳 心, 此 為 正 見 慎 勿 向 外 逐 境, 認 境 為 心, 是 認 賊 為 子 為 有 貪 嗔 癡, 即 立 戒 定 慧 本 無 煩 惱, 焉 有 菩 提? 故 祖 師 云 : 佛 說 一 切 法, 為 除 一 切 心 ; 我 無 一 切 心, 何 用 一 切 法? 本 源 清 淨 佛 上, 更 不 著 一 物 譬 如 虛 空, 雖 以 無 量 珍 寶 莊 嚴, 終 不 能 住 ; 佛 性 同 虛 空, 雖 以 無 量 功 德 智 慧 莊 嚴, 終 不 能 住, 但 迷 本 性, 轉 不 見 耳 所 謂 心 地 法 門, 萬 法 皆 依 此 心 建 立 遇 境 即 有, 無 境 即 無, 不 可 於 淨 性 上 轉 作 境 解 所 言 定 慧, 鑑 用 歷 歷, 寂 寂 惺 惺, 見 聞 覺 知, 皆 是 境 上 作 解, 暫 為 中 下 根 人 說 即 得, 若 欲 親 證, 皆 不 可 作 如 此 見 解 盡 是 境, 法 有 沒 處, 沒 於 有 地, 但 於 一 切 法 不 作 有 無 見, 即 見 法 也 九 月 一 日, 師 謂 休 曰 : 自 達 摩 大 師 到 中 國, 唯 說 一 心, 唯 傳 一 法 以 佛 傳 佛, 不 說 餘 佛 ; 以 法 傳 法, 不 說 餘 法 法 即 不 可 說 之 法, 佛 即 不 可 取 之 佛, 乃 是 本 源 清 淨 心 也 唯 此 一 事 實, 餘 二 則 非 真 般 若 為 慧, 此 慧 即 無 相 本 心 也 凡 夫 不 趣 道, 唯 恣 六 情, 乃 行 六 道 學 道 人 一 念 計 生 死, 即 落 魔 道 ; 一 念 起 諸 見, 即 落 外 道 ; 見 有 生, 趣 其 滅, 即 2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5 落 聲 聞 道 ; 不 見 有 生, 唯 見 有 滅, 即 落 緣 覺 道 法 本 不 生, 今 亦 無 滅, 不 起 二 見, 不 厭 不 欣, 一 切 諸 法, 唯 是 一 心, 然 後 乃 為 佛 乘 也 凡 夫 皆 逐 境 生 心, 心 遂 欣 厭, 若 欲 無 境, 當 忘 其 心 心 忘 即 境 空, 境 空 即 心 滅 ; 若 不 忘 心 而 但 除 境, 境 不 可 除, 祇 益 紛 擾 故 萬 法 唯 心, 心 亦 不 可 得, 復 何 求 哉? 學 般 若 人, 不 見 有 一 法 可 得 絕 意 三 乘, 唯 一 真 實, 不 可 證 得, 謂 我 能 證 能 得, 皆 增 上 慢 人 法 華 會 上 拂 衣 而 去 者, 皆 斯 徒 也 故 佛 言 : 我 於 菩 提 實 無 所 得, 默 契 而 已 凡 人 臨 欲 終 時, 但 觀 五 蘊 皆 空, 四 大 無 我, 真 心 無 相, 不 去 不 來 生 時 性 亦 不 來, 死 時 性 亦 不 去, 湛 然 圓 寂, 心 境 一 如 但 能 如 是 直 下 頓 了, 不 為 三 世 所 拘 繫, 便 是 出 世 人 也, 切 不 得 有 分 毫 趣 向 若 見 善 相, 諸 佛 來 迎, 及 種 種 現 前, 亦 無 心 隨 去 ; 若 見 惡 相 種 種 現 前, 亦 無 心 怖 畏, 但 自 忘 心, 同 於 法 界, 便 得 自 在 此 即 是 要 節 也 十 月 八 日, 師 謂 休 曰 : 言 化 城 者, 二 乘 及 十 地 等 覺 妙 覺, 皆 是 權 立 接 引 之 教, 並 為 化 城 言 寶 所 者, 乃 真 心 本 佛 自 性 之 寶, 此 寶 不 屬 情 量, 不 可 建 立 無 佛 無 眾 生, 無 能 無 所, 何 處 有 城? 若 問 此 既 是 化 城, 何 處 為 寶 所? 寶 所 不 可 指, 指 即 有 方 所, 非 真 寶 所 也, 故 云 在 近 而 已, 不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3

26 可 定 量 言 之, 但 當 體 會 契 之 即 是 言 闡 提 者, 信 不 具 也 一 切 六 道 眾 生 乃 至 二 乘, 不 信 有 佛 果, 皆 謂 之 斷 善 根 闡 提 菩 薩 者, 深 信 有 佛 法, 不 見 有 大 乘 小 乘, 佛 與 眾 生 同 一 法 性, 乃 謂 之 善 根 闡 提 大 抵 因 聲 教 而 悟 者, 謂 之 聲 聞 ; 觀 因 緣 而 悟 者, 謂 之 緣 覺 若 不 向 自 心 中 悟, 雖 至 成 佛, 亦 謂 之 聲 聞 佛 學 道 人 多 於 教 法 上 悟, 不 於 心 法 上 悟, 雖 歷 劫 修 行, 終 不 是 本 佛 若 不 於 心 悟, 乃 至 於 教 法 上 悟, 即 輕 心 重 教, 遂 成 逐 塊, 忘 於 本 心 故 但 契 本 心, 不 用 求 法, 心 即 法 也 凡 人 多 為 境 礙 心, 事 礙 理, 常 欲 逃 境 以 安 心, 屏 事 以 存 理 不 知 乃 是 心 礙 境, 理 礙 事 但 令 心 空, 境 自 空 ; 但 令 理 寂, 事 自 寂, 勿 倒 用 心 也 凡 人 多 不 肯 空 心, 恐 落 於 空, 不 知 自 心 本 空 愚 人 除 事 不 除 心, 智 者 除 心 不 除 事 菩 薩 心 如 虛 空, 一 切 俱 捨, 所 作 福 德 皆 不 貪 著 然 捨 有 三 等, 內 外 身 心 一 切 俱 捨, 猶 如 虛 空, 無 所 取 著, 然 後 隨 方 應 物, 能 所 皆 忘, 是 為 大 捨 若 一 邊 行 道 布 德, 一 邊 旋 捨, 無 希 望 心, 是 為 中 捨 若 廣 修 眾 善, 有 所 希 望, 聞 法 知 空, 遂 乃 不 著, 是 為 小 捨 大 捨 如 火 燭 在 前, 更 無 迷 悟 ; 中 捨 如 火 燭 在 傍, 或 明 或 暗 ; 小 捨 如 火 燭 在 後, 不 見 坑 穽 ( ㄐㄧㄥ ˇ) 故 菩 薩 心 如 虛 空, 一 切 俱 捨, 過 去 心 不 可 得, 是 過 去 捨 ; 現 在 心 不 可 得, 是 現 在 捨 ; 未 來 心 2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7 不 可 得, 是 未 來 捨, 所 謂 三 世 俱 捨 自 如 來 付 法 迦 葉 已 來, 以 心 印 心, 心 心 不 異 印 著 空, 即 印 不 成 文 ; 印 著 物, 即 印 不 成 法 故 以 心 印 心, 心 心 不 異 ; 能 印 所 印, 俱 難 契 會, 故 得 者 少 然 心 即 無 心, 得 即 無 得 佛 有 三 身 : 法 身 說 自 性 虛 通 法, 報 身 說 一 切 清 淨 法, 化 身 說 六 度 萬 行 法 法 身 說 法 不 可 以 言 語 音 聲 形 相 文 字 而 求, 無 所 說, 無 所 證, 自 性 虛 通 而 已 故 曰 : 無 法 可 說, 是 名 說 法 報 身 化 身 皆 隨 機 感 現, 所 說 法 亦 隨 事 應 根 以 為 攝 化, 皆 非 真 法 故 曰 : 報 化 非 真 佛, 亦 非 說 法 者 所 言 同 是 一 精 明, 分 為 六 和 合 一 精 明 者, 一 心 也 ; 六 和 合 者, 六 根 也, 此 六 根 各 與 塵 合 眼 與 色 合, 耳 與 聲 合, 鼻 與 香 合, 舌 與 味 合, 身 與 觸 合, 意 與 法 合, 中 間 生 六 識 為 十 八 界 若 了 十 八 界 無 所 有, 束 六 和 合 為 一 精 明, 一 精 明 者 即 心 也 學 道 人 皆 知 此, 但 不 能 免 作 一 精 明 六 和 合 解, 遂 被 法 縛, 不 契 本 心 如 來 現 世, 欲 說 一 乘 真 法, 則 眾 生 不 信 興 謗, 沒 於 苦 海 ; 若 都 不 說, 則 墮 慳 貪, 不 為 眾 生 溥 捨 妙 道, 遂 設 方 便 說 有 三 乘 乘 有 大 小, 得 有 淺 深, 皆 非 本 法 故 云 : 唯 有 一 乘 道, 餘 二 則 非 真 然 終 未 能 顯 一 心 法, 故 召 迦 葉 同 法 座, 別 付 一 心, 離 言 說 法 此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5

28 一 枝 法, 令 別 行, 若 能 契 悟 者, 便 至 佛 地 矣 問 : 如 何 是 道? 如 何 修 行? 師 云 : 道 是 何 物, 汝 欲 修 行 問 : 諸 方 宗 師 相 承, 參 禪 學 道 如 何? 師 云 : 引 接 鈍 根 人 語, 未 可 依 憑 云 : 此 即 是 引 接 鈍 根 人 語, 未 審 接 上 根 人 復 說 何 法? 師 云 : 若 是 上 根 人, 何 處 更 就 人 覓 他? 自 己 尚 不 可 得, 何 況 更 別 有 法 當 情 不 見 教 中 云 : 法 法 何 狀? 云 : 若 如 此, 則 都 不 要 求 覓 也 師 云 : 若 與 麼, 則 省 心 力 云 : 如 是 則 渾 成 斷 絕, 不 可 是 無 也 師 云 : 阿 誰 教 他 無? 他 是 阿 誰, 爾 擬 覓 他? 云 : 既 不 許 覓, 何 故 又 言 莫 斷 他? 師 云 : 若 不 覓 便 休, 即 誰 教 爾 斷? 爾 見 目 前 虛 空 作 麼 生 斷 他? 云 : 此 法 可 得 便 同 虛 空 否? 師 云 : 虛 空 早 晚 向 爾 道 有 同 有 異? 我 暫 如 此 說, 爾 便 向 者 裏 生 解 2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9 云 : 應 是 不 與 人 生 解 耶? 師 云 : 我 不 曾 障 爾, 要 且 解 屬 於 情, 情 生 則 智 隔 云 : 向 者 裏 莫 生 情, 是 否? 師 云 : 若 不 生 情, 阿 誰 道 是? 問 : 纔 向 和 尚 處 發 言, 為 甚 麼 便 言 話 墮? 師 云 : 汝 自 是 不 解 語 人, 有 甚 麼 墮 負? 問 : 向 來 如 許 多 言 說 皆 是 抵 敵 語, 都 未 曾 有 實 法 指 示 於 人 師 云 : 實 法 無 顛 倒, 汝 今 問 處 自 生 顛 倒, 覓 甚 麼 實 法? 云 : 既 是 問 處 自 生 顛 倒, 和 尚 答 處 如 何? 師 云 : 爾 且 將 物 照 面 看, 莫 管 他 人 又 云 : 祇 如 箇 癡 狗 相 似, 見 物 動 處 便 吠, 風 吹 草 木 也 不 別 又 云 : 我 此 禪 宗 從 上 相 承 已 來, 不 曾 教 人 求 知 求 解, 只 云 學 道, 早 是 接 引 之 詞, 然 道 亦 不 可 學 情 存 學 解, 却 成 迷 道 道 無 方 所, 名 大 乘 心 此 心 不 在 內 外 中 間, 實 無 方 所 第 一 不 得 作 知 解, 只 是 說 汝 如 今 情 量 處, 情 量 若 盡, 心 無 方 所 此 道 天 真, 本 無 名 字, 只 為 世 人 不 識, 迷 在 情 中, 所 以 諸 佛 出 來 說 破 此 事, 恐 汝 諸 人 不 了, 權 立 道 名, 不 可 守 名 而 生 解, 故 云, 得 魚 忘 筌 ( ㄑㄩㄢ ˊ) 身 心 自 然,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7

30 達 道 識 心 達 本 源 故, 號 為 沙 門 沙 門 果 者, 息 慮 而 成, 不 從 學 得 汝 如 今 將 心 求 心, 傍 他 家 舍 祇 擬 學 取, 有 甚 麼 得 時? 古 人 心 利, 纔 聞 一 言, 便 乃 絕 學, 所 以 喚 作 絕 學 無 為 閒 道 人 今 時 人 只 欲 得 多 知 多 解, 廣 求 文 義 喚 作 修 行, 不 知 多 知 多 解 翻 成 壅 塞 唯 知 多 與 兒 酥 乳 喫, 消 與 不 消 都 總 不 知 三 乘 學 道 人 皆 是 此 樣, 盡 名 食 不 消 者 所 謂 知 解 不 消, 皆 為 毒 藥, 盡 向 生 滅 中 取, 真 如 之 中 都 無 此 事 故 云 我 王 庫 內 無 如 是 刀 從 前 所 有 一 切 解 處, 盡 須 併 却 令 空, 更 無 分 別, 即 是 空 如 來 藏 如 來 藏 者, 更 無 纖 塵 可 有, 即 是 破 有 法 王 出 現 世 間, 亦 云 : 我 於 然 燈 佛 所, 無 少 法 可 得 此 語 只 為 空, 爾 情 量 知 解 但 銷 鎔, 表 裏 情 盡, 都 無 依 執, 是 無 事 人 三 乘 教 網 祇 是 應 機 之 藥, 隨 宜 所 說, 臨 時 施 設, 各 各 不 同, 但 能 了 知, 即 不 被 惑 第 一 不 得 於 一 機 一 教 邊 守 文 作 解, 何 以 如 此? 實 無 有 定 法 如 來 可 說 我 此 宗 門 不 論 此 事, 但 知 息 心 即 休, 更 不 用 思 前 慮 後 問 : 從 上 來 皆 云 即 心 是 佛, 未 審 即 那 箇 心 是 佛? 師 云 : 爾 有 幾 箇 心? 云 : 為 復 即 凡 心 是 佛? 即 聖 心 是 佛? 師 云 : 爾 何 處 有 凡 聖 心 耶? 2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31 云 : 即 今 三 乘 中 說 有 凡 聖, 和 尚 何 得 言 無? 師 云 : 三 乘 中 分 明 向 爾 道, 凡 聖 心 是 妄, 爾 今 不 解, 返 執 為 有, 將 空 作 實, 豈 不 是 妄? 妄 故 迷 心 汝 但 除 却 凡 情 聖 解, 心 外 更 無 別 佛 祖 師 西 來, 直 指 一 切 人 全 體 是 佛, 汝 今 不 識, 執 凡 執 聖, 向 外 馳 騁, 還 自 迷 心, 所 以 向 汝 道 即 心 是 佛 一 念 情 生 即 墮 異 趣 無 始 已 來 不 異 今 日, 無 有 異 法, 故 名 成 等 正 覺 云 : 和 尚 所 言 即 者 是 何 道 理? 師 云 : 覓 什 麼 道 理? 纔 有 道 理, 便 即 心 異 云 : 前 言 無 始 已 來 不 異 今 日, 此 理 如 何? 師 云 : 祇 為 覓 故, 汝 自 異 他 汝 若 不 覓, 何 處 有 異? 云 : 既 是 不 異, 何 更 用 說 即? 師 云 : 汝 若 不 信 凡 聖, 阿 誰 向 汝 道 即? 即 若 不 即, 心 亦 不 心, 可 中 心 即 俱 忘, 阿 爾 便 擬 向 何 處 覓 去? 問 : 妄 能 障 自 心, 未 審 而 今 以 何 遣 妄? 師 云 : 起 妄 遣 妄 亦 成 妄, 妄 本 無 根, 祇 因 分 別 而 有, 爾 但 於 凡 聖 兩 處 情 盡, 自 然 無 妄 更 擬 若 為 遣 他, 都 不 得 有 纖 毫 依 執, 名 為 我 捨 兩 臂 必 當 得 佛 云 : 既 無 依 執, 當 何 相 承?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9

32 師 云 : 以 心 傳 心 云 : 若 心 相 傳, 云 何 言 心 亦 無? 師 云 : 不 得 一 法, 名 為 傳 心 若 了 此 心, 即 是 無 心 無 法 云 : 若 無 心 無 法, 云 何 名 傳? 師 云 : 汝 聞 道 傳 心, 將 謂 有 可 得 也 所 以 祖 師 云 : 認 得 心 性 時, 可 說 不 思 議 了 了 無 所 得, 得 時 不 說 知 此 事 若 教 汝 會, 何 堪 也! 問 : 祇 如 目 前 虛 空, 可 不 是 境? 豈 無 指 境 見 心 乎? 師 云 : 甚 麼 心 教 汝 向 境 上 見? 設 汝 見 得, 只 是 個 照 境 底 心, 如 人 以 鏡 照 面, 縱 然 得 見 眉 目 分 明, 元 來 祇 是 影 像, 何 關 汝 事? 云 : 若 不 因 照, 何 時 得 見? 師 云 : 若 也 涉 因, 常 須 假 物, 有 什 麼 了 時? 汝 不 見 他 向 汝 道, 撥 手 似 君 無 一 物, 徒 勞 謾 說 數 千 般 云 : 他 若 識 了, 照 亦 無 物 耶? 師 云 : 若 是 無 物, 更 何 用 照? 爾 莫 開 眼 [ 穴 /( 爿 * 臬 )] 寐 語 去! 上 堂 云 : 百 種 多 知, 不 如 無 求 最 第 一 也 道 人 是 無 事 人, 實 無 許 多 般 心, 亦 無 道 理 可 說 無 事 散 去 3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33 問 : 如 何 是 世 諦? 師 云 : 說 葛 藤 作 什 麼? 本 來 清 淨, 何 假 言 說 問 答, 但 無 一 切 心, 即 名 無 漏 智 汝 每 日 行 住 坐 臥, 一 切 言 語, 但 莫 著 有 為 法, 出 言 瞬 目 盡 同 無 漏 如 今 末 法, 向 去 多 是 學 禪 道 者, 皆 著 一 切 聲 色, 何 不 與 我 心 心 同 虛 空 去, 如 枯 木 石 頭 去, 如 寒 灰 死 火 去, 方 有 少 分 相 應 若 不 如 是, 他 日 盡 被 閻 老 子 拷 爾 在 爾 但 離 却 有 無 諸 法, 心 如 日 輪 常 在 虛 空, 光 明 自 然 不 照 而 照, 不 是 省 力 底 事? 到 此 之 時, 無 棲 泊 處, 即 是 行 諸 佛 行, 便 是 應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此 是 爾 清 淨 法 身, 名 為 阿 耨 菩 提 若 不 會 此 意, 縱 爾 學 得 多 知, 勤 苦 修 行, 草 衣 木 食, 不 識 自 心, 盡 名 邪 行, 定 作 天 魔 眷 屬 如 此 修 行, 當 復 何 益? 志 公 云 : 佛 本 是 自 心 作, 那 得 向 文 字 中 求? 饒 爾 學 得 三 賢 四 果 十 地 滿 心, 也 祇 是 在 凡 聖 內 坐, 不 見 道 諸 行 無 常, 是 生 滅 法 勢 力 盡, 箭 還 墜, 招 得 來 生 不 如 意, 爭 似 無 為 實 相 門, 一 超 直 入 如 來 地? 為 爾 不 是 與 麼 人, 須 要 向 古 人 建 化 門 廣 學 知 解 志 公 云 : 不 逢 出 世 明 師, 枉 服 大 乘 法 藥 爾 如 今 一 切 時 中 行 住 坐 臥, 但 學 無 心, 久 久 須 實 得 為 爾 力 量 小, 不 能 頓 超, 但 得 三 年 五 年 或 十 年, 須 得 箇 入 頭 處, 自 然 會 去 為 爾 不 能 如 是, 須 要 將 為 學 禪 學 道, 佛 法 有 甚 麼 交 涉? 故 云 : 如 來 所 說, 皆 為 化 人, 如 將 黃 葉 為 金,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31

34 止 小 兒 啼, 決 定 不 實 若 有 實 得, 非 我 宗 門 下 客, 且 與 爾 本 體 有 甚 交 涉? 故 經 云 : 實 無 少 法 可 得 名 為 阿 耨 菩 提 若 也 會 得 此 意, 方 知 佛 道 魔 道 俱 錯, 本 來 清 淨 皎 皎 地, 無 方 圓 無 大 小 無 長 短 等 相, 無 漏 無 為, 無 迷 無 悟, 了 了 見, 無 一 物, 亦 無 人, 亦 無 佛, 大 千 沙 界 海 中 漚 ( ㄡ ), 一 切 聖 賢 如 電 拂, 一 切 不 如 心 真 實, 法 身 從 古 至 今 與 佛 祖 一 般, 何 處 欠 少 一 毫 毛? 既 會 如 是 意, 大 須 努 力, 盡 今 生 去, 出 息 不 保 入 息 問 : 六 祖 不 會 經 書, 何 得 傳 衣 為 祖? 秀 上 座 是 五 百 人 首 座, 為 教 授 師, 講 得 三 十 二 本 經 論, 云 何 不 傳 衣? 師 云 : 為 他 有 心, 是 有 為 法, 所 修 所 證, 將 為 是 也 所 以 五 祖 付 六 祖, 六 祖 當 時 祇 是 默 契, 得 密 授 如 來 甚 深 意, 所 以 付 法 與 他 汝 不 見 道 : 法 本 法 無 法, 無 法 法 亦 法 今 付 無 法 時, 法 法 何 曾 法? 若 會 此 意, 方 名 出 家 兒, 方 好 修 行 若 不 信, 云 何 明 上 座 走 來 大 庾 嶺 頭 尋 六 祖, 六 祖 便 問 : 汝 來 求 何 事? 為 求 衣? 為 求 法? 明 上 座 云 : 不 為 衣 來, 但 為 法 來 六 祖 云 : 汝 且 暫 時 斂 念, 善 惡 都 莫 思 量 明 乃 稟 語 六 祖 云 : 不 思 善, 不 思 惡, 正 當 與 麼 時, 還 我 明 上 座 父 母 未 生 時 面 目 來 明 於 言 下 忽 然 默 契, 便 禮 拜 云 : 如 人 飲 水, 冷 煖 自 知 某 甲 在 五 祖 會 中, 枉 用 3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35 三 十 年 工 夫, 今 日 方 省 前 非 六 祖 云 : 如 是 到 此 之 時, 方 知 祖 師 西 來, 直 指 人 心, 見 性 成 佛, 不 在 言 說 豈 不 見 阿 難 問 迦 葉 云 : 世 尊 傳 金 襴 ( ㄌㄢ ˊ) 外, 別 傳 何 物? 迦 葉 召 阿 難, 阿 難 應 諾 迦 葉 云 : 倒 却 門 前 剎 竿 著 此 便 是 祖 師 之 標 榜 也 甚 且 阿 難 三 十 年 為 侍 者, 祇 為 多 聞 智 慧, 被 佛 訶 云 : 汝 千 日 學 慧, 不 如 一 日 學 道, 若 不 學 道, 滴 水 難 消 問 : 如 何 得 不 落 階 級? 師 云 : 終 日 喫 飯 未 曾 咬 著 一 粒 米, 終 日 行 未 曾 踏 著 一 片 地 與 摩 時, 無 人 我 等 相, 終 日 不 離 一 切 事, 不 被 諸 境 惑, 方 名 自 在 人 更 時 時 念 念 不 見 一 切 相, 莫 認 前 後 三 際, 前 際 無 去, 今 際 無 住, 後 際 無 來, 安 然 端 坐, 任 運 不 拘, 方 名 解 脫 努 力! 努 力! 此 門 中 千 人 萬 人, 只 得 三 箇 五 箇 若 不 將 為 事, 受 殃 有 日 在 故 云 : 著 力 今 生 須 了 却, 誰 能 累 劫 受 餘 殃?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33

36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傳 心 法 要 黃 蘗 山, 其 來 有 自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37 2 2 48?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35

3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39 法要緣起 裴休請益斷際禪師 師謂休曰 諸佛與一切眾生 唯是一心 更無別法 此心 無始已來 不曾生不曾滅 不青不黃 無形無相 不屬有 無 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 超過一切限量名言 縱跡對待 當體便是 動念即乖 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 測度 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但是眾生著 相外求 求之轉失 使佛覓佛 將心捉心 窮劫盡形終不 能得 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語錄的第一句是 師謂休曰 這裡的 休 指的是唐 代的一位宰相 名叫裴休 4 黃蘗斷際禪師能夠獲得如此大的 名望 而且其語錄能夠遍行天下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裴 休把他的法語集錄了起來 裴休是當時的一位著名文人 曾經官至宰相 對於禪宗 也具有深厚的興趣 因為這篇法要是裴休自己問法所集結而 成 將當時問答的內容和對法意的解釋都記載得非常詳細 不像百丈懷海和馬祖道一的語錄都是後人所記載 內容也大 部份是討論生活中的問題 裴休是修習佛法的大居士 所問 的問題比較偏重於教理 佛理 禪理 因此這一篇 傳心法 4 裴休 字公美 山西人 另說今河南省人 善文章 工書 法 以歐 柳為宗 與禪師往來密切 寺剎多請其題額 較著名的有 圭峰禪師碑 定慧禪師碑 上冊 傳心法要 37

40 3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4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39

42 4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43 5 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41

44 4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4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43

4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4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45

48 無 形 相 則 無 蹤 跡 4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49 10 10 Purusá Atman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47

50 4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5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49

52 5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53 唯 此 一 心 即 是 佛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51

54 5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55 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但是眾生著相外求 求之轉失 使佛 覓佛 將心捉心 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不知息念忘慮 佛 自現前 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要了解到一切諸法是緣起性空 的 所有的法 11 不管是佛還是眾生 都屬於法的範疇 都是 眾緣和合而成 既從眾緣和合而成 就都沒有自性 因此從 這方面來講 佛與眾生沒有別異 佛有佛的因緣和合 包括修行種種的功德和智慧 通過 這樣的因緣假 成就這樣子的佛 眾生也有眾生的因緣假 從 而成為眾生 在相上有各自的因緣假 只是不同而已 既然離 不開因緣假 也離不開本體空 因此不管是從相的方面來講 還是從緣起的性空方面來講 佛跟眾生都是沒有差別的 但是眾生著相外求 本來佛跟眾生沒有差別 但是 此處禪師下了一句轉語 就是人啊 眾生啊卻著外在的相 認為外相是實有 於是就對外求 認為佛是實有 就向外面 去執著 要成佛 要來修法 要來做什麼 不知道自 11 佛教中法之用例極多而語意不一 總括之 可類別為任持自性 軌生 物解二義 任持自性 意指能保持自體的自性 各自的本性乃無自 性 或空性 不改變 軌生物解 指能軌範人倫 令人產生對一定事 物理解之根據 就任持自性之意義而言 法乃指具有自性之一切事物 現象 就軌生物解之意義而言 法乃指認識之標準 規範 法則 道 理 教理 教說 真理 善行等 本句中採用的是第一種意義 即 現象 上冊 傳心法要 53

5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5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55

58 假相中去學習它 成就它 不要空過 而是善用它 這樣子 就叫做真正的修行 此心即是佛 佛即是眾生 為眾生時 此心不減 為諸佛 時 此心不添 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 本自具足 不假 修添 遇緣即施 緣息即寂 祖師禪的正知見 參祖師禪首先要建立一個正知見 祖師禪認定我們每一 個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清淨德性 本來如如 本無欠缺 所 以 參禪要明白的 了解的 證得的 就是我們的清淨心 是跟佛無二無別的 具足像佛一樣的智慧德性 所謂德性跟 諸佛一樣 有兩方面的內涵 一個是說佛的法身本體 佛說 一切諸法緣起性空 沒有自性 一切諸法當體空寂 這叫做 人人本具的清淨心 也就是眾生皆具跟佛無二無別的佛性 一切諸佛所證悟的就是這個真理 另一內涵眾生具有佛的慈 悲和智慧 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它 我們還沒有證悟 所以要修行 使自己能夠證得 見到 清淨心到底是什麼 前面曾講過清淨心是無形無相的 沒有 長沒有短 沒有新沒有舊 沒有大沒有小 沒有所謂的形跟 色 不可以用心去意識 也不可以用眼 耳 鼻 舌 身來 56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59 13 1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57

6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6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59

62 眾 生 與 佛 從 緣 起 空 上 說 無 有 差 別 6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6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61

64 刹 6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6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63

66 6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67 不 著 於 相 的 修 行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65

68 六 度 萬 行, 不 假 修 添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69 17 1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67

70 6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71 遇 緣 即 施, 空 而 能 現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69

72 説 7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7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71

74 7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75 免不了亡國餓死 就算遇到了達摩祖師也幫不了他的忙 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佛法真實的義趣 了解一切因緣當體 是空的 一切因緣的假雖然有相 但也是生滅不已的 不可 能永遠保有 只要你繼續發這樣的心去努力 絕對到最後是 好的 不必怕以前有什麼樣的業 佛法說 千年暗室一燈破 萬年的冰雪也是一樣 科 學家挖到南北極最深的冰雪都是千萬年久遠 把它拿出來陽 光一照 還不是照樣融化 意思是說 再多的業障 再大的 苦 你都不必害怕 只要真正有佛法的智慧 佛法的修行 佛法的精進 一切苦難 災難自然遇難呈祥 否則 連佛陀 自己都救不了釋迦族的滅亡 神通第一目犍連已經證果的阿 羅漢 都免不了被外道亂棒打死 你認為業障僅靠經懺就可 以消得了嗎 如果消得了 以前的皇帝修的功 造的福比我 們多 又可動用全國寺廟替皇室祈福 結果如何呢 佛法的 平等就在這裡 一切諸法空寂 這是真正的平等 佛跟眾生 沒有差別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 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 皆是妄想 與道相乖 此心即是佛 更無別佛 亦無別心 此心明淨 猶如虛空 無一點相貌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 即為著相 無始已來 無著相佛 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 即是次第 上冊 傳心法要 73

76 無始已來 無次第佛 但悟一心 更無少法可得 此即真佛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 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 皆是妄 想 與道相乖 在這裡黃蘗告訴我們 必須相信自心當下 就是佛 跟佛一樣具有無邊的功德 智慧德相 不要加添 不必妄作用功 如果掉在著相修行 認定自己是凡夫 業障 深重 生死可怖 煩惱很厚 沒有智慧等等 否定自己跟佛 一樣 認為佛是天上天下獨尊 有三明六通 種種不可思議 的神通妙用 智慧慈悲 認為祂高不可及 若這樣子起心動 念來修 都叫做著相修 如此修行很難證得實相 更嚴重的 是 著相修來求功用 求功德 求妙用 叫做妄想 跟真實 的道 真正的實相相違背 因此 此心即是佛 更無別佛 亦無別心 當下的 心就是佛 不要另外想有其他的佛 不要說有釋迦佛 阿彌 陀佛 但就是沒有自己這個佛 這是我們最大的謬誤 其實 只有認定有我們自己這個佛 才能見到處處都是佛 你也才 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樣 為什麼我們要對釋迦佛知 恩 感恩 為什麼要對眾生知恩 感恩 這時候你才能見真 正的佛 否則一直都掉落在著相 生滅中 想到佛的時候佛 就在 沒想到佛的時候佛就不在 正像有句玩笑所說的 出 家一年 佛在眼前 出家二年 佛在天上 出家三年 佛就 回到印度去了 7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7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75

78 7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7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77

80 7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8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79

82 8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83 20 20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81

84 只要能悟到這個心當下是清淨的 是圓寂的 能夠悟到 清淨心當下就跟佛無二無別 本來具足 本來清淨 本來圓 滿 裡面沒有任何一法或增或減 這樣子就叫見到真正的佛 了 所以叫見性成佛 成 是因為 見 而不是去造作 明白真正性體的實相當下就叫成佛 不是斷煩惱 除煩惱 求得智慧 求得所有的功德圓滿以後才叫完成 只要見到諸 法的實相 當下就是 佛與眾生 一心無異 猶如虛空 無雜無壞 如大日輪照 四天下 日升之時明遍天下 虛空不曾明 日沒之時暗遍 天下 虛空不曾暗 明暗之境自相陵奪 虛空之性廓然不 變 佛及眾生心亦如此 若觀佛作清淨 光明 解脫之相 觀眾生作垢濁 暗昧 生死之相 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 得菩提 為著相故 唯此一心 更無微塵許法可得 即心 是佛 如今學道人 不悟此心體 便於心上生心 向外求 佛 著相修行 皆是惡法 非菩提道 佛與眾生 一心無異 猶如虛空 無雜無壞 此處 講一心無異 就是佛的心跟眾生的心是同一個心 沒有兩樣 但是你不要掉落在有一個 一心 上 又落入實執 因為底 下立即說此心猶如虛空 無雜無壞 像虛空一樣 沒有一個 東西可以摻雜在裡面 也不會有壞滅 所以當下是空寂的 82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8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83

86 8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8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85

88 8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89 大家了解了這個意涵 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用功 了 不著相修 法法當下都叫修行 法法當下你都知道是空 寂而不著不求 又知道該怎麼樣去使用 用完就息 隨緣就 用 這就叫智慧的妙用 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何故 無心者 無一切心也 如如之體 內如木石 不動不搖 外如虛空 不塞不礙 無能所 無方所 無相貌 無得失 趨者不敢 入此法 恐落空無棲泊處故 望崖而退 例皆廣求知見 所以求知見者如毛 悟道者如角 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何故 無心 者 無一切心也 這裡面講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個 無心道人 經典的文字常常是做比較 例如 供養一萬個初 果羅漢不如供養一個二果羅漢 供養一萬個二果羅漢不如供 養一個三果羅漢 供養一萬個三果羅漢不如供養一個四果阿 羅漢 21 甚至說供養一萬個四果阿羅漢不如供養一個辟支佛 乃至於菩薩 這樣一層一層比較上去 最後供養佛應該功德 最大 但是語錄裡面竟然說供養十方諸佛 不如供養一個無 21 四果羅漢 指聲聞乘的四種果位 即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 阿那含 果 阿羅漢果 初果須陀洹 華譯為入流 意即初入聖人之流 二果 斯陀含 華譯為一來 意即修到此果位者 死後昇到天上去做一世天 人 再生到我們此世界一次 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阿那含 華譯為無還 意即修到此果位者 不再生於欲界 四果阿羅漢 華譯 為無生 意即修到此果位者 解脫生死 不受後有 為聲聞乘之最高 果位 上冊 傳心法要 87

90 8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9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89

92 9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93 佛 教 理 論 的 演 進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91

94 9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9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93

96 9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97

98 理 行 圓 融 9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9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97

100 佛法裡真正的道是無形無色 無方所 無能所 而我們 一講就是要行慈悲 精進 禪定 智慧這些道 不管大道還 是羊腸小道 反正都是道 你就一定要去走 真正佛法講的 道是 無道 中國講的 無道昏君 是指沒有道德 佛法 的 無道 則是指諸法實相本來是空寂的 真正的無 沒有 一個相可得 包括法也是如此 都是緣起空的 一切事物皆 是如此 但是眾生沒辦法接受 因此掉入到知見裡面去求 佛到 底是什麼 法到底是什麼 真理到底是什麼 清淨心到底是 什麼 真如到底是什麼 講來講去都掉入到相裡面 越講就 越不是 因此求知見者像牛毛一樣多 而悟到真正道理的像 牛角一樣少 意思是能夠真正悟到大道的 就像一隻牛只有 兩個角一樣非常有限 文殊當理 普賢當行 理者 真空無礙之理 行者 離相 無盡之行 觀音當大慈 勢至當大智 維摩者淨名也 淨 者性也 名者相也 性相不異 故號淨名 諸大菩薩所表 者人皆有之 不離一心 悟之即是 今學道人 不向自心 中悟 乃於心外著相取境 皆與道背 文殊當理 普賢當行 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五臺山 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峨嵋山 所以我們希望到五臺山去見文殊 9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10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99

102 10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03 大 菩 薩 的 真 正 表 徵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01

104 10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0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03

10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07 我就感覺到 每次遇到最大的災難 眼看走不過去的時 候求佛菩薩 就有所謂的貴人出現 經過很認真的求 他就 來 否則他不隨便出來 這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 你常常在 那邊跪他 越認真 貴人就會來 貴人一來苦難就可以消 以前我師公磨練我 給我苦吃 小和尚就去拜佛 求佛 一 切就可以很圓滿 果然求佛拜佛有求必應 很多很奇妙的事 情 那時候自己都覺得很好玩 不離一心 悟之即是 不離開我們的一心 你悟到 它的時候 當下就是 今學道人 不向自心中悟 乃於心外著相取境 皆與 道背 現在的學道人不向自己的心中去悟真實的諸法 著 在心外去著相 取境 當然跟真理相背了 恒河沙者 佛說是沙 諸佛菩薩 釋梵諸天步履而過 沙 亦不喜 牛羊蟲蟻踐踏而行 沙亦不怒 珍寶馨香 沙亦 不貪 糞尿臭穢 沙亦不惡 此心即無心之心 離一切相 眾生諸佛更無差別 但能無心 便是究竟 學道人若不直 下無心 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被三乘功行拘繫 不得解脫 恒河沙者 佛說是沙 諸佛菩薩 釋梵諸天 25 步履而 25 釋梵諸天 釋指帝釋 忉利天之主 其梵名為釋迦提桓因陀羅 梵指 大梵天 是色界初禪天之王 此處泛指天神一類有大福德者 上冊 傳心法要 105

108 10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0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07

110 10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11 26 26 (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09

112 11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1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11

114 11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15 如果你面對金銀財寶 只知道它是金銀財寶 它們不能 增加你什麼 有這個是你的福 沒有或者不去用它你也很自 在 不必強求 不強求當下就如如自在 一強求就有求皆苦 如果能夠直下無心 馬上就見性成佛 如果不能夠直下無心 那麼再怎麼久的時間修行都不會成道 為什麼 因為 被三 乘功行拘繫 也就是被 聲聞 緣覺 菩薩 這些果位 成就所綁住 因此 不得解脫 不要以為只是煩惱會綁住 我們 在法上認為有所成就 想要得到什麼 也叫繫縛 然證此心有遲疾 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 有至十信 十 住 十行 十迴向 乃得無心者 長短得無心乃住 更無 可修可證 實無所得 真實不虛 一念而得 與十地而得 者 功用恰齊 更無深淺 秖是歷劫枉受辛勤耳 造惡造善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枉受輪迴 著相造善枉受勞 苦 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 此 心即法 法外無心 心自無心 亦無無心者 將心無心 心卻成有 默契而已 絕諸思議 故曰 言語道斷 心 行處滅 然證此心有遲疾 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 有至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乃得無心者 要證這個真心 有的 人快 有的人慢 在 壇經 裡面講 快的人就叫頓根的人 上冊 傳心法要 113

11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1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15

118 11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1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17

12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21 30 30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19

122 心 外 無 法, 無 心 即 法 12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2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21

124 12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25 語言 文字都是多餘的 只是默默的相應 絕諸思議 故曰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絕就 是斷絕所有的思議 思就是想 議就是用嘴巴去推論 意思 就是不要去想 也不要去思索 亦即禪宗所說的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言語的這一條路行不通 此路不通 不要從這 裡來了解什麼是真正的真心 台灣話叫做 no 速 意思就 是 沒門 想要用語言文字來了解真心是沒門的 所謂 心 行處 就是心可以用得上的地方 心常常想到哪一個境界 是我要去努力達成的 也沒有那個境界可得 就會覺得很虛 晃 大家聽到這一句往往不知該如何是好 前面也講到 沒 有棲泊處 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所以就又掉在知見裡面 佛與眾生其體無二 相用有別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 人皆有之 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一體 不異 秖為妄想分別 造種種業果 本佛上實無一物 虛 通寂靜 明妙安樂而已 深自悟入 直下便是 圓滿具足 更無所欠 縱使三秖精進修行歷諸地位 及一念證時 祇 證元來自佛 向上更不添得一物 卻觀歷劫功用 總是夢 中妄為 故如來云 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若有所得 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又云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菩提 即此本源清淨心 與眾生諸佛 世界山河 上冊 傳心法要 123

126 有相無相 遍十方界 一切平等 無彼我相 此本源清淨 心常自圓明遍照 世人不悟 秖認見聞覺知為心 為見聞 覺知所覆 所以不覩精明本體 但直下無心 本體自現 如大日輪昇於虛空 遍照十方更無障礙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 人皆有之 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 一體不異 秖為妄想分別 造種種業果 我們這個清淨的 心就是本源的清淨佛 只要能夠觀照當下這顆生死妄動 充 滿種種欲望煩惱的心 只要能夠知道它是緣起空寂的 當下 無自性的 這樣的心就叫做諸法實相 真正的清淨心 清淨 的本佛 如果離開了這個心 要另外去別覓一個所謂的清淨心 然後說那個清淨心是跟佛一樣 無二無別的 騎牛覓牛那就 錯誤了 要知道 所謂現前的虛妄心其實就是真實的真心 只要不去妄想 分別 執著它 它跟諸法的究竟實相是一體 的 無二的 這是人人皆有的 也是諸法的究竟實相 既然是諸法的究竟實相 不管是蠢動含靈 乃至於木石 等種種一切 都是跟諸佛菩薩一樣的 是一體無異的 從法 的實相上面來講是無二無別的 從功德妙用上面來講 蠢動 含靈 31 有成佛的本能 而木石乃至於一切諸法當下的呈現就是 31 含靈 指具有靈性的人類 同於含識 含生 有情等 12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12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25

128 12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29 32 32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27

130 諸 法 圓 滿, 無 心 即 是 12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3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29

132 13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3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31

134 人 生 如 夢, 自 在 而 為 13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3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33

136 13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3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35

138 無 上 菩 提, 法 法 平 等 13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3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37

140 13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41 是有相或是無相 有情 有有相 也有無相 無情 也有有 相和無相 比如聲音是屬於無情的 但是無相 我們看不到 不管有相還是無相 都遍滿十方界 所有一切都平等 沒有 彼我相 沒有差別相 一體如如 沒有兩樣 而且合起來是 同一個東西 如果要分 就是千變萬化 有千百億的不同 合起來就 是一 但是不要掉在有個 一 所以 金剛經 裡面講 一 合相 35 也不可得 說它是一也不對 總之清淨心無所不 包 上則彌綸天地 下則不出一心 不要把它理解成 起心 動念 的心 這個心是指諸法的實相 不墮妄心 證大圓明 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 世人不悟 秖認見聞覺 知為心 為見聞覺知所覆 所以不覩精明本體 這是在說 明眾生為什麼會沉淪在生死裡面不能出離 一切眾生雖然具 有如來的智慧妙德 妙用 可是掉入到起心分別 掉入到見 聞覺知中 見聞覺知本身沒有過失 但是被心加以分別 尤 其是第七意識恆審思量認為有一個 我 諸法一旦加添了 有一個 我 一著相 就不能還它的實相 當下在見聞覺知 見一切相的時候便執著了 35 一合相 認為世界是微塵之集合而組成的一種觀點 上冊 傳心法要 139

14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4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41

14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45 38 38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43

146 14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47 它是指諸法因緣和合當下空寂沒有自性 給它一個名稱叫做 本體 不是有一個本體論 在哲學裡面有本體論和現象論 但是佛法是沒有本體的 佛法講一切的本體就存在於現象之 中 現象當下就是本體 本體當下就是現象 兩個是不二的 但直下無心 本體自現 如大日輪昇於虛空 遍照十 方更無障礙 只要當下無心 無心不是沒有任何的認知 而是用般若智慧去觀照 照見五蘊皆空 否則就掉入到見聞 覺知 當下變成生死心 如果能夠馬上還一切諸法的實相是緣起空寂 就叫做直 下無心 這時候本體就真正顯現了 就好像大日輪昇在虛空 裡面遍照十方 沒有任何障礙 於見聞覺知不即不離為修行入處 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 空卻見聞覺知 即心路 絕 無入處 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 然本心不屬見聞覺 知 亦不離見聞覺知 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 亦莫於 見聞覺知上動念 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 亦莫捨見聞覺知 取法 不即不離 不住不著 縱橫自在 無非道場 世人 聞道 諸佛皆傳心法 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 遂將 心覓法 不知心即是法 法即是心 不可將心更求於心 上冊 傳心法要 145

148 歷千萬劫終無得日 不如當下無心 便是本法 如力士迷 額內珠向外求覓 周行十方終不能得 智者指之當時自見 本珠如故 故學道人迷自本心 不認為佛 遂向外求覓起 功用行 依次第證 歷劫勤求永不成道 不如當下無心 決定知一切法 本無所有亦無所得 無依無住 無能無所 不動妄念便證菩提 及證道時秖證本心 佛歷劫功用並是 虛修 如力士得珠時 秖得本額珠 不關向外求覓之力 故佛言 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恐人不信故引五眼 所見 五語所言 真實不虛是第一義諦 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 空卻見聞覺知 即 心路絕 無入處 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 然本心不屬見聞 覺知 亦不離見聞覺知 剛才講到 在見聞覺知的當下 我們起心動念就變成生死流轉 但很多修行人聽到這個說法 以後 就認為見聞覺知 施為動作不對 要去空卻它 而空 卻見聞覺知 就成了死人 就是語錄裡面講的 心路絕 無 入處 不要以為心如木石一樣就對 六祖曾說 惠能沒技 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 不要以為打 坐坐下來就是看心看靜 不讓它起心動念 要讓它變成一念 萬年去 如死灰枯木去 如萬年香爐去 這些都是沒有用的 這樣的修持 是我們誤認見聞覺知 施為動作是錯的 要離開它 但是離開了見聞覺知哪還叫人呢 那是木石人或 146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149 39 3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47

150 14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5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49

152 15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5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51

154 Q 心 法 不 二, 有 求 皆 苦 15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5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53

156 15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5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55

158 15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5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57

160 15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61 當 下 無 心, 證 第 一 義 諦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59

162 16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6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61

164 16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65 差別 每一個眼既然都叫做眼 眼開了以後就不會再顛倒 不會再愚癡 不管是佛眼還是肉眼 眼眼都一如 不要在這裡面認為有所差別對待 否則就會變成以為佛 眼最高 肉眼就比較低 所有的眼都一樣 所以叫做普眼 在 法華經 華嚴經 裡面有普眼菩薩 當下有這個智 慧去照見諸法的實相時 就叫做眼的明見 眼有見的功能 清清楚楚見到 就不會顛倒 也不會有任何危險 什麼叫五語 其實也是種種的語言 金剛經 裡面講 佛是真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意思 是強調是真實不虛的 佛所說的一切 我們當下這個心 一 切諸法當下的實相 都叫做第一義諦 40 是最高 最上 真正 的真理 不要以為世間法就不叫第一義諦 世間法 出世間 法 所有一切法都叫做第一義諦 因為法法一如 法法圓通 法法不二 法法平等 所以沒有所謂相對的第一義諦 第一 義諦就是每一法都是第一義諦 所以才叫做第一義諦 四大五蘊原是幻 學道人莫疑四大為身 四大無我 我亦無主 故知此身無 我亦無主 五陰為心 五陰無我亦無主 故知此心無我亦 40 與世俗諦相對 又名真諦 聖諦 勝義諦 涅槃 真如 實相 中 道 法界 真空等 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上冊 傳心法要 163

166 無主 六根六塵六識和合生滅亦復如是 十八界既空 一 切皆空 唯有本心蕩然清淨 有識食 有智食 四大之身 飢瘡為患 隨順給養不生貪著 謂之智食 學道人莫疑四大為身 四大無我 我亦無主 故知此 身無我亦無主 修行的人不要疑四大為身 這裡的疑是錯 認的意思 不要以為四大五蘊是我們的身心 在 楞嚴經 裡面佛陀就告訴阿難 眾生對於兩種根本沒有認識清楚 以 至於不能出離生死 一種就是眾生妄認四大五蘊為實有 妄認山河大地是實 有 因此認為在見聞覺知的當下一切都是實有的 佛陀告訴 我們 四大五蘊 乃至於山河大地這些都叫做法 所有的法 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 因緣和合就沒有一個永恆存在的東西 沒有實有的自性 所以我們說它是空 是暫有的 不是真正 永恆的實有 一切諸法都是這樣 眾生不明白這道理 貪著 貪戀其為實有 這就叫顛倒 沒有智慧 從佛陀智慧眼中觀看一切諸法都叫因緣和合的法 就像這個麥克風 仔細分析它 裡面只是電線 塑膠等等所 組成的 離開了這些成分就沒有一個叫做麥克風的存在 而 裡面每一個成分各自也都是不真實存在的 那麼 各自不存 在的東西組合起來 怎麼會形成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呢 因 16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16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65

168 16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6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67

170 珍 攝 善 緣, 心 不 染 著 16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7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69

172 17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7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71

174 17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75 何 謂 六 根 清 淨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73

176 17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7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75

178 17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79 隨 順 給 養, 智 食 不 著 於 相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77

180 17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8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79

182 18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83 如果能隨順給養 不著相 叫做智食 有智慧的吃 就 是知道有這個身就一定得吃 按照現在的因緣去做 就叫隨 順 有智慧 離於分別 自在人生 恣情取味妄生分別 惟求適口不生厭離 謂之識食 聲聞 者 因聲得悟 故謂之聲聞 但不了自心 於聲教上起解 或因神通 或因瑞相 言語運動 聞有菩提涅槃三僧秖劫 修成佛道 皆屬聲聞道 謂之聲聞 佛唯直下頓了自心 本來是佛 無一法可得 無一行可修 此是無上道 此是 真如佛 恣情取味妄生分別 惟求適口不生厭離 謂之識食 識就是分別的意思 種種的分別 種種的計較 眾生之所以 分別計較就是因為貪戀 住著在美味上 所以往往在吃上面 不得解脫 常常想怎麼樣才適合自己吃 不能夠自在地安享 食物 前面講過弘一大師說 鹹有鹹的滋味 淡有淡的滋 味 可以看出老法師的修行真正是落實 相應在身心上面 人家說鹹他說不鹹 為什麼 因為諸法沒有所謂鹹淡的差別 但是在諸法的妙用上面就有 若你起分別則落在相用上 鹹 上冊 傳心法要 181

184 18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8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83

186 何 謂 因 聲 得 悟 18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8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85

188 you are a monkey monkey monk you are a monkey 18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89 不 執 聲 聞 道, 開 顯 佛 知 見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87

190 18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9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89

192 19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9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91

194 !! 19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95

196 綿密用功 不落相有 學道人 秖怕一念有 即與道隔矣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 即是佛 學道人若欲得成佛 一切佛法總不用學 唯學無 求無著 無求即心不生 無著即心不滅 不生不滅即是佛 八萬四千法門對八萬四千煩惱 秖是教化接引門 本無一 切法 離即是法 知離者是佛 但離一切煩惱 是無法可 得 學道人若欲得知要訣 但莫於心上著一物 學道人 秖怕一念有 即與道隔矣 念念無相念念無 為 即是佛 修行人要分清楚 同樣是釋迦如來講的法 一個叫做三乘教 從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到成佛 這樣修上來叫教內的教法 它不脫離禪定解脫的用功 從染 相修到淨相 達到淨相以後又要於相離相 遣相 不斷地遣 蕩 遣到無所遣了 真正的真心才顯現出來 這樣的用功修 行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五十二階位種種的修行 但是經過 三大阿僧祇劫最後證得的佛果 跟祖師禪法門一念相應到清 淨心是一樣的 並沒有因為修的時間長 努力較多 所得的 就更圓滿 更究竟 並不是如此的 禪宗的修行稱為教外別傳 它所指示的是直指人心 叫 我們了解當下我們的心就是與佛無二無別 所以不要落在有 修有證上 不要落在身心的相上去用功 就像前面所說的 19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19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95

198 19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19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97

200 對 治 法 門 與 究 竟 法 門 19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0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199

202 20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0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01

204 20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05 有沒有涅槃佛 有沒有佛涅槃 都沒有 畢竟無一法可得 學道人若欲得知要訣 但莫於心上著一物 這也是 在教我們 如果想要真正知道修行的要訣 最重要的就是不 要於心上著一物 心上著物就是對一切法認為有實際的東西 可得 或可除 這就叫著相 著相就叫死相 以前女生會罵 男朋友 死相 是不是 要活相才有用 就是知道一切諸 法本來空寂 空的當下又是一切萬法 這樣的相叫法法圓融 法法流通 法法之所以流通 就是因為它空寂 若不是空寂哪能流 通呢 眾生不只會住著在物質的相上 若把自己的知識見解 等種種的一切當成實有 就會住著在自己的知解認知上 處 處以為自己所認知的最正確 而跟人家起爭執 這就叫做邊 見 41 法身與虛空的關係 言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此是喻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身 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 虛空中含容法身 不知法身即虛 空 虛空即法身也 若定言有虛空 虛空不是法身 若定 41 邊見 偏向一邊的惡見 如有人固執人死之後為斷滅 沒有後世 叫 做斷見 又有人固執人死之後仍是為人 豬馬牛羊死後仍是為豬馬牛 羊 叫做常見 這些執斷執常的見解 都偏於一邊 不合中道 故名 邊見 上冊 傳心法要 203

206 言有法身 法身不是虛空 但莫作虛空解 虛空即法身 莫作法身解 法身即虛空 虛空與法身無異相 佛與眾生 無異相 生死與涅槃無異相 煩惱與菩提無異相 離一切 相即是佛 凡夫取境 道人取心 心境雙忘 乃是真法 忘境猶易 忘心至難 人不敢忘心 恐落空 無撈摸處 不知空本無空 唯一真法界耳 言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此是喻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 身 佛的法身像是虛空一樣 無形 無相 無色 無味 無名 無字 所以比喻法身就是虛空 不過以虛空為法身是 拿來做比喻 不要把虛空當作法身 若把虛空當作實相的話 就已經落在相上了 當然用來比喻是可以 例如我們說虛空 是無形 無色 沒有邊際形狀 不過也不可以說虛空是什麼 名 若虛空有名 在我上面的虛空應該叫作 果如空 在 某某上面的就是某某空 但實際不是這樣的 以虛空來比喻 法身無形無相 當下通達 但不要著虛空的相為法身 也不 要離開一切萬法和虛空去另尋法身 若把虛空當作是相 並 執著它就是相 則要知道虛空縱然是相 它的實相也是緣起 性空的 回溯我們前面所講的 見聞覺知不是真正的法身 但 法身也不離見聞覺知 為什麼叫做不離 因為要從見聞覺 知中去觀照所見到 聽到的一切法 去反觀它的實相 我們 20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0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05

208 20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0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07

210 20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1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09

212 21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1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11

214 21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15 心 境 雙 忘, 超 離 思 議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13

216 21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1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15

218 21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1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17

220 21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21 何謂大涅槃性 此靈覺性 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 未曾生未曾滅 未曾有 未曾無 未曾穢未曾淨 未曾喧未曾寂 未曾少未曾老 無方所無內外 無數量無形相 無色像無音聲 不可覓不 可求 不可以智慧識 不可以言語取 不可以境物會 不 可以功用到 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 這一段把靈覺性 即清淨的真心是什麼再描述了一下 但是要知道 這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給靈覺性的一個名稱 或者叫做清淨心 佛性 真如 不要把真如當成一個真正的 真如 也不要把佛性當作一個真正的佛性 描述這個靈覺性 不要以為是靈動的 起覺的真實存在 但也不能把它當成虛 無 究竟它是什麼 你要用功去參究 這就是修行 你就參 什麼是我們的真心 什麼是究竟真實的佛 什麼是不生不 滅 這樣去懷疑 去參 就叫做參話頭 祖師這樣的講解是描述悟後的境界 我們現在看起來似 懂非懂 一旦真正的懂就叫真正見性 此靈覺性 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 虛空從什麼時候 開始有壽命的 我們不知道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虛空在無 窮劫以前就存在 我們的真心從無窮劫以前就存在 但是真 上冊 傳心法要 219

222 22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2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21

224 22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2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23

226 22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27 將心外逐 不如求之本心 性即是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法 一念離真 皆為妄想 不可以心更求於心 不可以佛更求於佛 不可以法更求於 法 所以說 性即是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法 性的當下 就是心 這裡的 性 不是男女的性 食色性也的性 也不是 儒家說的天性 這裡的性指諸法的實相 性的當下就是心 心 起了作用 就有形有象 產生出種種的妙用 但是 所謂的有 形有象並不是真正的形象 而是指不離一切諸法的當下 而 產生種種的妙用 所以 集一切諸法的妙用稱為 明心 明心就可以從心中流露出種種的智慧妙用 有八萬四千 智慧 就可對治八萬四千煩惱 以智慧對治煩惱就對了 不 是以八萬四千種法門來對治八萬四千種煩惱 這是不同的 我們說從心起智慧 一個智慧產生八萬四千智慧 對治八萬 四千種煩惱 這是指了悟心性的空寂 又不掉入到偏空中 知道性上起用一切諸法 當下不離自性的清淨心 也知道如 幻的假要怎樣對治 這就叫智慧的妙用 這樣的智慧不是落 在相上的 有 而是真正見到諸法實相的空寂 正是因為 不住著於妙用 才是真正的妙用 否則就變成眾生知見 上冊 傳心法要 225

228 22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29 把清淨以及污染二相都除掉 沒有染淨對待就叫佛 只要這 樣一想就掉在知覺裡面 一輩子也不得解脫 以前的祖師都是不得已才講這些 那為什麼這部語錄跟 其他的不一樣 因為黃蘗斷際的 禪心法要 是對裴休說的 裴休是個動腦筋寫文章的人 他做過宰相 所懂的佛法全都 是從經教來的 所以要教這一類人 就要把全部經教拿來 讓他從經教文字裡瞭解什麼叫禪門真正的傳心法要 經過這 樣的說明 裴休又是個文學家 他文字的解釋就特別美 不 像以前的語錄很儉樸 而這篇幾乎就是古典的範文 把心要 講得浩浩蕩蕩 但是講來講去 都是原來的東西 只是他一 再一再的形容 讀書人就是如此 就是一層一層的分析 理 解 習氣是這樣 寫出來的東西更是這樣 這樣的東西沒有 錯 但如果你只是往文字相上去理解 就跟看三藏十二部一 樣 看是看得懂 但是永遠不知道它在說什麼 所以 不 可以佛更求於佛 不可以法更求於法 不要這樣求 故學道人直下無心默契而已 擬心即差 以心傳心 此為 正見 慎勿向外逐境 認境為心 是認賊為子 為有貪 嗔 癡 即立戒 定 慧 本無煩惱 焉有菩提 故學道人直下無心 默契而已 擬心即差 這段講 學道人要直下無心 心就是佛 佛就是法 一切諸法本自如 上冊 傳心法要 227

230 22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31 有菩提可成 有佛法可修 可成 自己要去斷什麼 修什麼 這都是錯的 諸法實相 萬法皆空 故祖師云 佛說一切法 為除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 何 用一切法 所 以 祖 師 跟 我 們 說 佛 說 一 切 法 佛 陀 講 經 說 法 四十九年 說了三藏十二部 究竟的目的是什麼 是爲了開 示眾生佛的知見 什麼叫佛的知見 諸法的本來實相 就是佛的知見 諸 法的本來實相是什麼 就是 金剛經 裡說到的 一切有為 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 也就是我們要 了解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合和的 當下都有它的自性 所有的 只是如夢幻泡影 如露如電 所以並非沒有 而是如夢如幻 如泡影一般 因此 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爲了除掉眾生 所有的一切妄想 顛倒 執著 分別 這些使我們無法見到諸 法的實相 如果能夠當下放下一切的分別 執著 計較 與自 身的清淨心相應 或者是從清淨心起智慧觀照 照見五蘊也 就照見諸法的當體實相是空寂的 所以 心經 裡說 照見 五蘊皆空 可見得任何的修法都不離佛陀最初所講的因緣 上冊 傳心法要 229

232 爲 23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33 講經說法呢 法法當下就是圓融 法法當下就是清淨 誰來 跟你說呢 如果你自己沒有掉在起心分別裡 又是誰在修這 個法呢 所以說 我無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本源清淨佛上 更不著一物 譬如虛空 雖以無量珍寶莊 嚴 終不能住 佛性同虛空 雖以無量功德智慧莊嚴 終 不能住 但迷本性 轉不見耳 本源清淨佛上 更不著一物 本來清淨的意思是說 本來就是究竟空寂的 不要一直用在一個佛字上面 否則就 會把它變成眾生跟佛的對立 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原來是空 寂的 空寂染污不得 沒有相 沒有相就沒有生滅 沒有老死 這就叫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 我們稱它為本源清淨 或者本 源清淨佛 譬如虛空 雖以無量珍寶莊嚴 終不能住 比如說 虛空 如果要用總總的東西來莊嚴它 能不能在上面掛得住 任何東西呢 如果有個人 有個相或者有個東西 房屋乃至 於樹木 只要有形有像的東西都可以佈置和修飾 使其變得 莊嚴起來 可是虛空是沒有辦法佈置和修飾的 虛空是無形 無相的 有人或許會說虛空也是有形像的 比如天空裡那些 彩色的雲霞來去 不就是種種的顏色嗎 那不叫虛空 那是 彩雲 而非虛空自己的相 上冊 傳心法要 231

234 23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3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33

236 假名施設 隨立隨掃 所謂心地法門 萬法皆依此心建立 遇境即有 無境即無 不可於淨性上轉作境解 所謂心地法門 萬法皆依此心建立 我們立出一個 所謂的心地法門 並不是真正有一個心地法門 不是有一個 真正的心 如果這樣 那就把這樣東西當成是實有的了 所 以心地法門是萬法依此心而建立 一切諸法依此心 這個心 叫做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沒有自性 所以給它取名為究竟心 真常心 或者清淨心 但這個名稱也是假名 因為它是因緣 和合而有 沒有自己真正的自性 所以如果不用 心 這個 說法 叫究竟實相 或者清淨相 清淨性也可以 總之就是 一切諸法都是因依靠因緣和合當下 沒有自性 這就是諸法 的究竟實相 所以稱作 依此心建立 依此心建立 就是不離開這樣的原則 不離開這樣的 真理 不悖離這個真理 都是從這樣的真理衍生出來的 如 果你把它當作是個真實存在的心 那理解就有偏差了 所以 最好是把它解釋成依這樣的真理 依這樣的說法 究竟真實 的定義 即所產生的一切緣起都是空 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 合 當下都是空 世間出世間 所有一切的法都是因緣和合 而成 23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3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35

238 42 爲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39 爲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37

240 合 當下無自性 當下空寂 一切的經典 無論佛陀講的 還是祖師講的 乃至於歷代大德所寫的文字 如果背離了這 原則 都不叫佛法 如果修行遠離了清淨心 ( 指諸法的實相 ) 掉落在有一個清淨或實相或無相的東西 這都是把淨性轉成 境相來修了 觀照本心 方得正覺 所言定慧 鑑用歷歷 寂寂惺惺 見聞覺知皆是境上作解 暫為中下根人說即得 若欲親證 皆不可作如此見解 盡 是境 法有沒處 沒於有地 但於一切不作有 無見 即 見法也 所言定慧 鑑用歷歷 寂寂惺惺 見聞覺知皆是境 上作解 暫為中下根人說即得 若欲親證 皆不可作如此見 解 定慧即禪定與智慧 離開定慧 想了解佛法 想得到 生命究竟的解脫 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如果把定慧當做實有 的法 那也是不對的 在沒有見到真正的實相之前 我們需 要藉定慧的修行 解行並重的努力 來達到使自己放下一切 身心的執著 乃至於對境相的顛倒分別 但不能把定慧當作 可成就的實法 要知道禪宗所謂定慧好像 以楔出楔 就 好像以木楔把一個洞塞住了 塞得很緊無法拔出 唯一的方 法就是從另一頭 拿較小的木楔 從對面敲 去掉原來塞在 23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41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39

242 24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43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41

244 24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4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43

24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4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45

248 法是空寂的 是無自性的 如果把它作境解的話 它就有沒 處 就有消失的地方 所以如果能夠明白一切諸法緣生當下 就是緣滅 這才叫作真正的諸法實相 而不是說有一個東西 怎麼去修 然後把它除掉 除掉的那個都是在相上 自己作 境上解 所以說 沒於有地 如果你把它當作有定慧可以 斷煩惱 有定慧可以成佛果 就是掉在境裡 這樣法就有沒 處 再如煩惱 去掉煩惱變成沒煩惱才叫解脫 那這樣煩惱 的法就有沒處 沒於有地 就是 沒於有一個不生滅的東 西果位成就 就叫有地 但是佛有沒有相 有沒有境界 沒 有 所以原來法的滅處就落在有地 有的果位 有的法上面 去 所謂真正的實法是無自性 如果落在境上的話 法就有 生滅之相 有相則不管從染變成淨 或從凡變聖 都從這個 沒了以後變成另一個成就 沒於有地 就是自己這個東西 沒有了 然後另外一個東西成就 這就叫有 真正的成佛實際上是沒有一個佛的形像 沒有一個佛的 內涵來成就的 如果認為有的話 那只是為中下根人所說的 法 不是真正的實證大法 所以即便是說佛成佛了 但當祂 涅槃時 也沒有一個所謂的涅槃法 也因此沒人可以修證涅 槃法之後成為佛 也沒有佛以後會涅槃 九月一日 師謂休曰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 唯說一心 唯 傳一法 以佛傳佛 不說餘佛 以法傳法 不說餘法 法 246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49 即不可說之法 佛即不可取之佛 乃是本源清淨心也 唯 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般若為慧 此慧即無相本心也 這段是說 九月一日這天 黃蘗禪師告訴裴休說 自從 達摩祖師來到中國 只講一心 所以叫直指人心 所傳的也 只有這一個法 就是心地法門 即如何在心上真正了知 這 一心一法都是在說明本自空寂的東西 假名施設給這樣的東 西取名叫一法 本來沒有法 本來是空寂 哪裡有一個法呢 本來心就沒有真正的心 哪裡有一心呢 這一心乃說明無心 一法乃說明無法 就是傳無心 傳無法的法 以佛傳佛 是在因緣假上有這麼一個 以佛傳佛 但 在自性理體上有沒有一個佛來傳這個佛呢 如果你認為有 那又掉入到境上去解了 以佛傳佛 其實就是一切諸法當下 都是空寂的 見一切法 無論世法或心法 都是空寂 空寂 就叫佛 每一個法的當下 我們都要見到它的空寂 你能見 到空寂當下 你的身心也是空寂 所以空寂故 你就悟到一 切的法也是空寂誰能傳你 不要以為是佛傳給我們 是我們 自己了悟 那麼自己有沒有這個東西 事實上 自己也沒有 這個東西 當你沒有了自己 就覺知沒有人可悟 沒有法可 悟 也沒有佛可成 這時候才叫真正的見自本心 識自本性 真正的以佛傳佛 以真正的清淨心傳清淨心 這才是自性空 寂之法 上冊 傳心法要 247

250 以法傳法 不說餘法 也是一樣 所傳授的心地法門 就是叫你們不要離開自己的清淨心去別覓一個所謂的佛 或 所謂清淨的東西 如果認為有別的東西可以得 可以求 那 都是餘法 所以說不要心外去求法 法即不可說之法 法是不可說的法 佛是不可求的佛 兩者都是無形無相 無 法之法 無佛之佛 我們稱作本源清淨心 本源清淨心也只 是給了個假名去稱呼它 諸法的究竟實相就是因緣合和當下 空寂 這個我們就叫它作佛 它是本源 它是清淨 它是諸 法的實相 是真如 唯此一事實 就只有諸法緣起空這一樣是事實 其 他都只是為了給中下根的人種種的方便教化 所以說 般若 為慧 般若就叫做慧 這個慧乃無相本心 我們講從性上起 用 智慧當下就是心 心就是智慧 千萬不要落到心只有空寂 的那一面 那叫死心 這樣的相叫死相 我們見一切相要用智 慧觀照它當下空寂 對這個相就能任用自在 變成活相 法法道同 佛佛不二 凡夫不趣道 唯恣六情 乃行六道 學道人一念計生死 即落魔道 一念起諸見 即落外道 見有生 趣其滅 即 落聲聞道 不見有生 唯見有滅 即落緣覺道 法本不生 今亦無滅 不起二見 不厭不欣 一切諸法 唯是一心 24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51 然後乃為佛乘也 這裡在說明何謂聲聞 緣覺 何謂菩薩和佛 法看起來 有這麼多 實際上是因為眾生自己的執著 所以才有這些分 別 法法道同 佛佛不二 根本沒有這些差別 爲什麼我們 會以為有差別 是因為眾生的心執著分別 只見到某一種 掉落在那一種上 我們就給個名字說它是什麼法 凡夫不趣道 凡夫無法往真正諸法實相上去體悟 只是 恣六情 於是乃行六道 恣六情就是放恣我們自己 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去分別 去起心動念 因而行 六道 在六道的生死輪迴中流轉 如果我們自己六情能當下 觀照 當體即空 六道即滅 連一道都不可得 不用說六道 學道之人一念計生死 即落魔道 學道人往道上用 功 認為有道可學 這就變執著了 所以說要做個無心道人 無心又要有道 才叫無心道人 否則就叫無心凡夫 一般凡 夫落在見聞覺知當下 還當成是真心 不免墮入六道生死輪 迴 修學佛法的人不要落在生死上 晚課時有 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這叫我們生死念要很強 爲什麼要這樣 因為你自己還落在身心相 所以要有此一對 治法 你如果從因緣假上觀照出當下是空寂的 就如六祖在 一宿覺 的典故中講 何不體無生 能體無生 即當下 上冊 傳心法要 249

252 25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53 就是見到 認為它有生 認為生很苦 很可怕 所以想要經 過修行 把生究竟的斷滅變成無生 這叫聲聞道 所以聲聞 道的修行者是視生死如冤家 視三界如火宅 他不願意再來 這三界六道 什麼叫 緣覺 不見有生 唯見有滅 即 落緣覺道 覺悟一切諸法因緣的和合當下 不見它生生滅 滅 只見它法相空寂的一面 能見到諸法的實相者叫菩薩 叫佛 所以如果了解法本不生 諸法沒有所謂的生 本來空寂 無形無相 所以沒有生 沒有滅 不起生滅的二種相 既不 起欣 也不起厭 一切諸法都知道當下都是一心 這裡的一 心不要解釋成只有一個清淨心 當下就是諸法空寂的 這叫 唯是一心 都是究竟空寂的 這樣你見到諸法當下是空寂 空寂故 一切諸法得成 這樣子就叫是佛乘 證得佛果位了 覓心了不可得 凡夫皆逐境生心 心遂欣厭 若欲無境 當忘其心 心忘 即境空 境空即心滅 若不忘心而但除境 境不可除 只 益紛擾 故萬法唯心 心亦不可得 復何求哉 所有的凡夫都是追逐著 境 而起心動念 一起心動 念分別 就產生歡喜 或產生厭棄 厭煩的心 此心追逐六 上冊 傳心法要 251

254 25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5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53

256 254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5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55

258 25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59 就是知道心不可得 一切的心 一切的相 一切的事事物物 都是究竟不可得 既然不可得還有什麼好求呢 當想要貪有的時候 那個 有所求的心就已經是貪了 貪不到而失落 嚴格講起來也叫 做貪 這只是處在一個自己的妄想當中 認為自己可得 可 以擁有 認為這也叫幸福 叫快樂 當所有的一切失落空寂 以後 反而陷入一種苦痛 其實那種苦痛叫貪不到 貪不得 是在貪的背後的一種反面的表達罷了 只有了解真正的心 也就是諸法的究竟實相是什麼 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自在 能 夠法法自如 這才叫做法王 我們現在縱然不是法王 可是 要心相應在這裡 從修行上念念去相應到這樣的真心 這就 叫念念不離佛 無有一法可得 學般若人 不見有一法可得 絕意三乘 唯一真實 學般若學就是祖師禪 祖師禪是以般若不離智慧為主 所以叫見性 見諸法的實相成佛 見到諸法的實相那當然就 是般若 這裡說學般若的人不見有一法可得 心經 裡面 說到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也就是不要以為有一 個法可得 心經 前面說到照見五蘊皆空 如何去照呢 上冊 傳心法要 257

260 要從三界 十二因緣 六度萬行種種去修 要觀照 色即是 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就是十八界要照見都 是空的 要從老死 老死盡這上面去用功 心經 裡最後 也告訴你 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然後 無智亦無得 前面都要經過這些修的過程 爲什麼經過這些修持能知道無智亦無得 因為在修的當 下 時時刻刻都是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皆空並不是不修 而 是要從六度萬行上面一一地去修 在修的當下就知道它是本 來空寂的 最後也知道 無智亦無得 無老死 亦無老 死盡 沒有老死的這些生滅法 也沒有老死盡這些出生滅 的不生滅法 所以自己要知道無有一法可得 絕意三乘 就是不要落在三乘的觀念裡去修行 落在 三乘上就是有禪定 有解脫 有定 有慧的修行 叫做解行 並重 不要以為這是真實的佛法 如果落在這種修行方法上 表示還是落在禪定解脫 落在三乘的修法 就不是真正大乘 無相 所以 絕意三乘 唯一真實 這個真實就叫一佛乘 也就是無法可得 無法可修 不可證得 謂我能證能得 皆增上慢人 法華會上拂衣而 去者 皆斯徒也 25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61 46 46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59

262 47 没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63 故佛言 我於菩提實無所得 默契而已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 在菩提上 亦即在這個圓覺道上 沒有真正的成就 在菩提無所得時 它才叫真正的得 如果 認為有所得 那就不叫得了 默契 意思就是當他證悟 時 他已經自己默默地了道了 這裡默的意思就是知道自己 心體本來的真正的實相是空寂 相契到原來這樣的真正的心 體 就叫做默契 也叫做契默 因此所謂默照 就是要照見 諸法的實相的那個默 那個不生不滅 不來不去的究竟實相 照默就是見自本心 識自本性 默照是指縱然現在是凡夫 也要不離清淨心 依諸法的實相來用功 默 不是安安靜靜 地在那裡打坐 而是不可離開清淨心 就像觀自在一樣 默 要 行深般若波羅蜜 就是照 如何照 照見五蘊皆空 就叫行 所以要默而常照 這個照要惺惺寂寂 要寂寂惺惺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人臨欲終時 但觀五蘊皆空 四大無我 真心無相 不 去不來 生時性亦不來 死時性亦不去 湛然圓寂 心境 一如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 不為三世所拘繫 便是出世人 也 切不得有分毫趣向 凡人 就是修道的人 這裡的 臨終 不要把它當做 上冊 傳心法要 261

264 26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6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63

266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67 無三世的差別 才叫出世人 禪宗祖師對弟子的教導就是在 生活上 處處要教他們相應到實法 不為三世所拘繫 你如 果認為還有過去 未來 現在這三世的差別 叫做 拘繫 你落在有三世的相 有生 有滅 有老 有少 有過去 有 未來 有現在 知道一切諸法本來是空寂的 沒有生滅 這 才叫出世人 上文的 切 字 跟我們現在的切切實實的切一樣 切 實不可以有分毫的趣向 也就是一點都不起心動念說 我要 去成佛 我要去證得到什麼樣的果位 我要去得到什麼樣的 智慧 這個叫做趣向心有所取 若見善相 諸佛來迎 及種種現前 亦無心隨去 縱然見到好的相 有諸佛來迎 還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境 界現前 或者八大菩薩 或者金臺 或者西方的境界相現前 你也要無心隨去 當下照見諸法是空寂的 這樣雖然不去 但當下屈伸臂頃 就到極樂世界 所以無心去才真正能夠去 有心去就去不了 所以不要以為無心就沒有心的作用 無心 才恰恰合真正的真心 真心雖然無相 可是不是斷滅 不是 虛無 無心才恰恰屈伸臂頃 能見如來 見的還是真正的法 身如來 當下直接就見性成佛 上冊 傳心法要 265

268 若見惡相種種現前 亦無心怖畏 如果見惡相 種種惡相 種種現前也無心怖畏 也不必起心動念產生害怕 但自忘 心 同於法界 便得自在 此即是要節也 這裡的忘心就是起智慧的觀照 照見諸法的究竟實相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皆空就沒有這些惡相 沒有可以看到的 人 所以也不會帶來怖畏的感覺 有怖畏就是掉落在自己的 身心相上 怖畏從哪裡來 著在那個法上面起心動念 所以 就三輪不空 三輪不空當然就有生死相 有生死相就會產生 怖畏 只要時時刻刻不離清淨心 照見諸法的實相是空寂的 這就叫忘心 那當下就跟法界的實相一樣了 諸法的實相本 來就是空寂的 叫法界相 這樣就得自在 所以被稱做法王 因為於法自在 我們為什麼是凡夫 就是因為不自在 於法 怎麼能自在 照見諸法的究竟實相本自空寂 這就能自在 所以並不是脫掉 遠離掉那個法 沒有那個法才叫自在 此 即是要節也 這就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依照上面講的部份 去修行 就是祖師禪的用功 去除分別妄想 十月八日 師謂休曰 言化城者 二乘及十地 等覺 妙覺 皆是權立接引之教 並為化城 言寶所者 乃真 心本佛自性之寶 此寶不屬情量 不可建立 266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69 十月八號黃蘗又對裴休說法 說到 法華經 裡面所 講的化城跟寶所 化城就是指二乘十地 等覺 妙覺 這些 都是佛為了權巧建立 接引眾生方便的教導 所以都叫做化 城 49 這裡所說的寶指的是真心本佛自性之寶 而這個寶不屬 於情量 不可建立 寶所是真正的寶 是真心本佛 是自性 清淨 所以這個寶不屬於情量 不是用凡夫的情事所能估量 得來 所能認知的 因此不可以建立 由於此寶沒名 沒姓 也沒言 沒字 所以說不可以建立 無佛無眾生 無能無所 何處有城 若問此既是化城 何 處為寶所 寶所不可指 指即有方所 非真寶所也 故云 在近而已 不可定量言之 但當體會契之即是 既然諸法本自清淨 本自如如 都是緣起性空 因此就 沒有佛 也沒有眾生的差別 沒有能 也沒有所的對立 哪 來的城 所以不管是化城或是寶所 都是方便建立的 如果化城不存在 那麼何處才是真正的寶所呢 寶所不 可說 也不能清楚指出方位 如果有所指 可指 就一定是 49 化城是 法華經 裡所做的重要譬喻 為 法華七喻 之一 化 城 謂變化出來的城邑 在 法華經 中 指某一群人在取寶途中的 暫時休憩之所 是由領隊的導師所化現出來的 因此謂為 化城 法華經 用此化城以比喻小乘的涅槃果位 上冊 傳心法要 267

270 有個方所 例如我們常說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西方到底在哪 裏 雖然說了西 但是並沒有說西在哪裡 這裡的西只是個 名詞而已 因此如果確定有所指就有方所 但有方所就不叫 真實的寶所 法華經 裡說 寶所在哪裡呢 只是說不遠的 很近的地方 就是寶所的所在 因此不可以定量 不可以用 指定 說固定真實的在哪裡 在何處來說它 只要體會契之 就可 如果當下在諸法的究竟實相上面 亦即因緣合和的當 下 去體會 契合它 那麼即一切的相 當下就是真正的實 相 而非離開了一切的色 別有一個所謂的空可得 言闡提者 信不具也 一切六道眾生乃至二乘 不信有佛 果 皆謂之斷善根闡提 佛教裡把沒有善根的眾生叫做 一闡提 闡提是梵語 翻譯成中文就是連一點點善根都沒有的眾生 這一類的眾生 非常難以成佛 但縱然是闡提 也是一個因緣合和的法 所以 他當體還是空寂 只是在因緣的假相上面 所謂善這樣的種 子 種的不夠而已 並不是說 他就沒有這個因緣可以成佛 一闡提當體自心本性還是緣起空 所以還是清淨心 且不離自 性的 所以這裡只是說這類人信心不具足 善根不成就 前面講到闡提是指信心不具足的人 沒有善根的人 因 此六道眾生直到二乘人就認為有這麼一類的人叫做闡提 認 26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71 為他們將來不會有佛果 不會成就佛果 但二乘人他們自己 反而被稱為 斷善根闡提 這裡大家或許會產生一些疑問 二乘怎麼會沒有佛果呢 眾生哪裡會知道沒有佛果呢 其實 這裡的佛果不是說沒有成佛的眾生知見的那個佛 沒有佛果 是說不知道自己以及諸法的當體是空寂的 不知道當下就是 指佛果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 黃蘗禪師所講與原來經典裡面 的所謂 闡提 是不一樣的 爲什麼一闡提也可以成佛呢 因為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清淨的德性 當然可以成佛 涅 槃經 翻譯到中國來之前 道生大師就認為 一切眾生皆具 有如來智慧德性 所以一闡提也會成佛 不過一般的人 還 有二乘的絕大多數人 一聽到佛經裡提到有這麼一類的眾生 不能成佛的講解 往往就確確實實相信這樣的人永遠不能成 佛 但這類作如此見解的人反而是斷善根的闡提 菩薩者 深信有佛法 不見有大乘小乘 佛與眾生同一法 性 乃謂之善根闡提 至於菩薩深信有佛法 不認為有大乘與小乘 佛與眾生 的差別 都是同一個法性 這就叫做 善根闡提 誠如 楞 伽經 裡面所說的 定性闡提 50 這是指眾生認定有佛法 50 大乘入楞伽經 將一闡提分為兩類 即斷善根闡提 菩薩 或大 悲 闡提 前者謂不信或誹謗菩薩乘者 後者謂憐憫眾生流轉三有而 發願不入涅槃者 此中 菩薩闡提知一切法本來涅槃 故決定不成 佛 斷善根闡提則因如來威神力故 終將萌生善根而成佛 因之 非 畢竟闡提 上冊 傳心法要 269

272 爲 270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73 那闡提呢 闡提是泯滅了一切善惡的對待 沒有善惡的 對待 所以叫做善根闡提 因為諸法本身就沒有善惡對待相 所以當體是空寂的 沒有善惡對待相就叫做闡提 這樣的闡 提反而相應到佛法 所以我們稱他作 善根闡提 因為它 能夠做到沒有善惡對待了 法法都是真正的實相 但如果我 們掉在善惡對待相上 自己永遠沒有離開善惡 沒有見到真 正的實相 這才是真正斷善根 所以禪宗的說法 都是在指 認我們自己修行的心地 若你掉落在有這樣的差別對待 你 就叫做 斷善根闡提 一闡提菩薩 就是真正見到大小 二乘沒有差別 也沒有生佛的差別 這又稱做 定性闡提 心當下就是法 大抵因聲教而悟者 謂之聲聞 觀因緣而悟者 謂之緣覺 若不向自心中悟 雖至成佛 亦謂之聲聞佛 這句是說因佛陀的教誡而瞭解佛法 瞭解真正真心的 人 這個叫 聲聞 由觀照因緣的起起滅滅而了悟的人 我們叫做 緣覺 如果不能向自己心中來悟 只是聽佛的 言教 來悟到諸法原來空寂 這樣子雖然是佛 但叫做 聲 聞佛 因為永遠都是聞聲悟道 學道人多於教法上悟 不於心法上悟 雖歷劫修行 終不 上冊 傳心法要 271

274 是本佛 若不於心悟 乃至於教法上悟 即輕心重教 遂 成逐塊 忘於本心 故但契本心 不用求法 心即法也 學道的人 修行的人都在知見上去求得知見 求得了知 不能從心上真正的去悟 縱然給他歷劫修行 有經過登地 等覺 妙覺這些階段都不叫本佛 他悟的都是相上的佛 如果不從心上去真正的明瞭 當下一切諸法本來空寂 當下一切諸法本來如如 不能夠從這個實相上面去悟 只是 在佛陀的教法上面去悟 就會輕心重教 而忽略了自己實際 上在心上的觀照 一個人即便三藏十二部講得頭頭是道 好 像對佛的境界 佛裏面的珍寶都一清二楚 但也是數他人寶 即便知道有登地 等覺 妙覺等五十二種階位 哪一種階位 修哪一個法 哪一個階位有什麼樣的果報 哪一個階位有什 麼樣的成就 甚麼特色 背得清清楚楚 如數家珍 可是自 己的心卻一點都不懂 那就叫做 輕心重教 遂成逐塊 什麼叫逐塊 逐塊就是指狗追逐一些屍 塊 我們在生活裡或許都見過 如果有一隻狗去追逐某些好 吃的東西 群狗就一蜂窩地去追 這個比喻的意思是說 我 們把佛陀的教典 教理的東西當做是寶貝 然後一蜂窩地去 追逐 搶奪 卻不知道向自己清淨的心地上來用功 所以叫 做逐塊 像群狗逐塊 272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75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73

276 個飯是空的 觀照吃的人也是空的 在這裡坐著 在這裡聽 課 聽的法是空的 坐的人也是空的 如果外面在下雨 不 管是聲音還是雨水 也都是空的 能夠馬上即這個法 當下 去覺照 就是照見五蘊皆空 這就叫做契於本心 不是另外 找一個心 如果說是你的心 你又落在人心上 那狗心 狼 心就不是心了嗎 狼心 狗心也是人心 也都是諸法的實相 不要再去另外找一個人心 所以說 只要契合本心 就不用 再去求法 爲什麼 因為心當下就是法 凡人多為境礙心 事礙理 常欲逃境以安心 屏事以存理 不知乃是心礙境 理礙事 這裡黃蘗指出修行的人 凡人 大多以境作為礙心 覺 得事情做不完 心裡很煩 這都叫以事礙心 認為事情很多 使得我們的心不能寧靜 不能安住 所以想要找一個事情比 較少 可以讓心比較能夠閒暇安靜的環境 那都是心掉在境 上面著了 眾生不知道其實事情當下是空寂的 心也是空寂 的 哪有什麼是非來礙心呢 哪有個心叫自由自在的呢 如 果落在有一個心的自由自在上 而想要找一個自在的心 那 麼永遠也找不到 眾生往往以為事來礙理 能夠知道理是這樣子 可是在 事進行的時候 又會常常覺得自己的事 沒辦法按照原來認 27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77 爲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75

27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79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77

280 有形 沒有像 可是當眾生念的時候 偏偏就念成一個了生 脫死 可以自在光明 可以有無限解脫力量的那個佛 這一 念 就變成凡夫知見裡面所建立起來的佛 不是佛陀所說的 那個佛 不是經典裏面所認知的那個佛 前面講過 種種的這些差別 乃至於定慧 甚至於到達 五十二種階位的種種說法 都是佛建立的善巧方便 爲了不 瞭解實相的中下根眾生而開展出來的 其實真正的法 當體 是空寂 是如如 是清淨 是自在的 所以不要著在相上 掉在有修有證上面 一切法就本來圓成 但令心空 境自空 但令理寂 事自寂 勿倒用心也 凡 人多不肯空心 恐落於空 不知自心本空 愚人除事不除 心 智者除心不除事 心空就是真正的清淨心顯現出來 一切境界當下也就空 寂 如果能觀察到理是寂寂的 那麼一切的事也自寂寂 勿 倒用心也 意思就是不要顛倒妄想 又去起心動念 只要真 正做到不對境起心分別 念念觀照到一切諸法本自空寂 就 對了 大多數的人不明白 也不肯空掉自己所有的心 往往就 掉在人我相 身心相上來用功 這種人害怕掉落在空裏面 27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81 爲 爲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79

282

283 應無所住生心 菩薩心如虛空 一切俱捨 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菩薩的心就像虛空一樣 沒有形 沒有相 沒有得 沒 有失 一切俱捨 因此 菩薩對於所作的福德 皆不貪著 菩薩度一切眾生 成就一切的佛果 對於所修的一切都不會 去執著 這才是真正的與法相應 與道相應 所以常說 菩 薩常遊畢竟空 一切諸法都空 它沒有離開世間 在集一 切萬法的當下 以種種的三十二相 或者以種種的千百億化 身來度眾生 畢竟空就是不空 如果變成只在究竟完全沒有 作為的空 那就不叫菩薩 而叫二乘 即聲聞 緣覺了 菩 薩遊得畢竟空 就是不空 不空 才可以在人間 不離人間 來度一切眾生 然捨有三等 內外身心一切俱捨 猶如虛空 無所取著 然後隨方應物 能所皆忘 是為大捨 若一邊行道布德 一邊旋捨 無希望心 是為中捨 若廣修眾善 有所希望 聞法知空 遂乃不著 是為小捨 大捨如火燭在前 更無 迷悟 中捨如火燭在傍 或明或暗 小捨如火燭在後 不 見坑穽 捨分為三種 大捨 中捨以及小捨 什麼叫大捨 就是 上冊 傳心法要 281

284 爲 282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85 知道空 不執著 但是心裡還是希望能夠成佛 能夠了生死 這樣就叫做小捨 這裡比喻大捨就好像有一個火燭在我們前面 前面的道 路被照得很清楚 當然就沒有迷悟的差別 也沒有明暗的差 別 而是一相的 中捨因為還在法上有所精進 就好像這個 火燭置放在身體旁邊 前面沒有那麼光明 燭光有時照得過 去 有時照不過去 或還在明暗相上面用功 小捨則好像火 燭在人身後 就跟沒有光明一樣 即便有燈火 也失去了它 的作用 我們往前走時沒有辦法照亮前方的道路 所以小捨 常常還會掉入到生死相裏面 也就掉入在明暗相 得失相裏 面 還在生死輪轉 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故菩薩心如虛空 一切俱捨 過去心不可得 是過去捨 現在心不可得 是現在捨 未來心不可得 是未來捨 所 謂三世俱捨 這裡講到三世俱捨就是無三世 作為修行人 如果想像 菩薩一樣 就要做到心如虛空 所有的一切內外身心都捨 因此 過去心不可得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當然不要住著 憶念它 叫做過去捨 未來的還沒有到 何必去憧憬它 世 人常說 我的未來不是夢 其實都是夢 都是在做夢 因 此 未來的還沒有來 就不要做夢 不要過分的憧憬 現在 上冊 傳心法要 283

286 心也不可得 爲什麼不可得 沒有現在的一個法真正的可以 得到 一切的諸法都是刹那生 刹那滅 沒有它當體的實相 諸法都是緣起性空的 連現在的一個所謂的法也不可住著 不可停留 當然就叫捨 所以過去 現在 未來都捨 就叫 三 世俱捨 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 以心印心 心心不異 印著空 即 印不成文 印著物 即印不成法 故以心印心 心心不異 能印所印 俱難契會 故得者少 然心即無心 得即無得 這段開頭說 這個心地法門自從釋迦如來付法給初祖迦 葉以來 一直傳到現在 爲什麼能傳到現在 因為佛心還有 師心都能夠相應 師心跟我們的心也能夠相應 這個法才能 夠一直傳下來 這叫以心印心 心心相印 現在常會說男女 談戀愛的時候心心相印 其實 心心相印是祖師禪裏的話 意思就是說 祖師的清淨心跟佛的清淨心能夠應和在一起 也能夠知道一切諸法本自空寂 證得這樣的體悟 要前一代 跟後一代都真正的相應在一起 但這裡要強調的是 不要以為相應在一起就是有一個真 實的東西可以應 如果這樣 那又把明心見性當做是一個實 有的東西了 前面已經反覆在講諸法的實相是無形無相 無 名無字 如來付法迦葉 也不要以為有法可付 如果有所付 28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87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85

288 做心心相印 因為這很難去瞭解 所以說獲得者少 能夠 真正明心見性的人 接受到祖師衣缽傳法的人就很少 然心即無心 得即無得 所謂的得 所謂的印 是 印這個心 心當下也是無心 才可印 得也是當下無得 才 叫做得 得衣缽 六祖有得衣缽嗎 有人問 什麼人得衣缽 六祖說 會佛法的人得衣缽 再問 請問您會不會佛法 他 說 我不會佛法 我對佛法一點都不體會 看到這些 有人 就會覺得奇怪 明明六祖受了衣缽 他說會佛法的人得衣缽 但自己又不會佛法 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當然不矛盾 六祖 所說才是確確實實的真法 因為 領會佛法的人是無佛法可 領會 得佛法的人是知道佛法無所得 才叫得佛法 佛有三身 法身說自性虛通法 報身說一切清淨法 化身 說六度萬行法 此處可以對照一下 壇經 裡講到的三身 一身具有三 身的那段文字 法身說的是自性虛通法 就是自性本來空寂 所以無所形相 叫做虛通 無形 無相 無名 無字 所以 稱作法身 法身所要表明的就是如虛空一樣無名 無字 無 形 無相 報身呢 指的是一切法當下清淨解脫 何其自性 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 本來圓滿 報身有自受用跟他受用 有如來智慧的德相 只有佛跟佛才知道 286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89 不要把這個佛當做是斷滅的 虛無的 它有種種的妙作 用 種種的妙功德 妙智慧 妙慈悲 裏面蘊含有無限的智 慧德量 這個叫做清淨法 三明六通 四無礙辯這些當然都 是佛所具足的 但這個清淨是不著相的 千萬不要因為說有 這樣智慧的相 又掉入到稱它為三德 三明六通 或者四無 礙辯才的名詞上 然而佛具足的 也是我們具足的 一切諸法 都是如此 所以它不是斷滅的 法身 報身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佛才有 一切諸法究竟的實相就是如此 它當下具足這些種種的妙相 所以報身講的妙相 乃妙德 妙作用 千百億化身講的是六 度萬行 就是智慧的妙用 報身為智慧的蘊含 到達應化身 就是指智慧種種的權巧方便 度世這些種種善巧六度萬行 法身說法不可以言語 音聲 形相 文字而求 無所說 無所證 自性虛通而已 故曰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報身化身皆隨機感現 所說法亦隨事應根以為攝化 皆非 真法 故曰 報化非真佛 亦非說法者 法身說不說法 當然說法 三身都在說法 法身說法不 可以用語言 聲音 形相 文字來求 如果以此來求的話 當下就不叫法身 不可以認為法身可於當下語言 文字裏面 去求得 但是 也不能認為離開這些 可以求得 因此 逐 上冊 傳心法要 287

290 爲 爲 288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291 本心就是諸法的實相 所言同是一精明 分為六和合 一精明者 一心也 六和 合者 六根也 此六根各與塵合 眼與色合 耳與聲合 鼻與香合 舌與味合 身與觸合 意與法合 中間生六識 為十八界 若了十八界無所有 束六和合為一精明 一精 明者即心也 學道人皆知此 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 解 遂被法縛 不契本心 楞嚴經 裡面有講到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這個一精明 就是指我們這個一心 六和合就是指六根 六根跟六塵和合 即根與塵和 根跟境合 叫做十二入 意思就是六根進入到 塵裡面 根進入到塵以後 就有眼與色合 耳與聲合等等到 意與法合 而產生了諸識的分別 所以六根 六境 六識 就稱做十八界 接下來說 若了十八界無所有 束六和合為 一精明 一精明當下就是心 為什麼 了十八界無所有 因為前面所謂的六根 六塵 六識都是從一心所生出來的 這裡的一心 一定要加以注意 很容易就把它當做妙明 真心 而看成是一個亙古從來就有的心 楞嚴經 所講的 妙明真心看起來好像是常住真心 有點像神我那種永遠不變 的心 但是其實理解常住真心 要透過前面講到的緣起思想 然後慢慢進入到佛法所說的真心 千萬不要落到亙古長存永 上冊 傳心法要 289

292 遠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 把這個叫做妙明真心 而要透過 緣起空慧來看這個妙明真心 一切諸法 當下都是因緣和合 緣起性空的 因緣和合的當下 就是空寂的 我們稱之為妙 明真心 清淨心 清淨心就是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 緣起空 當下就是諸法的實相 從這個空可以開展出種種的妙有 從 一心生起種種的法界 種種的法界 歸納起來也是不出緣起 空 也就不離清淨心 可見十八界和合為一是什麼 就是一 個妙明真心 學道人皆知此 即學道人都知道這個 但不能免作 一精明六和合解 又都把它解釋成有一個真正的一精明的 心 有這樣六和合的相 心有心相 那六和合又產生什麼 六和合的相 這就變成 被法縛 認為有一個實際的法 卻不知道真正的法是什麼 是緣起空 諸法是因緣和合 當 下空寂 沒有實際的法 但如果又認為沒有實際的法叫做真 法 就落到以為有一個真法 被法縛 而不能契合諸法的 實相 即本心就是諸法的實相 如來現世 欲說一乘真法 則眾生不信興謗 沒於苦海 若都不說 則墮慳貪 不為眾生溥捨妙道 遂設方便說有 三乘 如來真正出現在這個世間為的是來講一乘真正大法 也 290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93 爲 上 冊 傳 心 法 要 291

294 聞 緣覺 菩薩這些有相法 因為不能直接從妙道上面來講 所以叫做 不為眾生溥捨妙道 妙道想呈現 眾生反而不 能悟 只好方便用善巧了 乘有大小 得有淺深 皆非本法 故云 唯有一乘道 餘二則非真 然終未能顯一心法 故召迦葉同法座 別 付一心 離言說法 此一枝法 令別行 若能契悟者 便 至佛地矣 由於佛方便說法 而有三乘的差別 有大小的得 得的 比較深 得的比較淺 都不叫做真正的大法 也不叫真正的 妙法 所以在 法華經 裡面說 只有真正的一乘妙道 沒 有其他的三乘法 就一切眾生 本自與佛無二無別 本自空 寂 本自如如 這就叫做一乘道 雖然在 法華經 裡也說 唯 有一乘道 餘二則非真 但是終究還是不能顯出真正的一 心的這個法到底是什麼 一心的法就是離言說相 離文字相 離心緣相 沒有心可得 才叫實相 由於最後還是沒有辦法 達成這樣的心願 於是佛就 召迦葉同法座 分半座給迦 葉 然後 別付一心 另外 付給離開教典種種的言說 告訴眾生其實有一個真正的一心 叫做離言說法 離一切的 因緣 直指人心 這被稱做 教外別傳 這也是不得已的 一種傳法 千萬不要以為教外別傳是特別的 殊勝 奧妙的 如果這樣想 就把淨心又變成了相上的東西來覺而著相了 292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95 別 這個字的意思 舉例來說我是人 他也是人 但是稱 其他人 我們叫別人 在人上面是同等的 在相上面才有差 別 我們講說別教 不是另外的教 是同等的教 只是用別 的方式來呈現 教外別傳 是另外一種的傳法 也是傳 這一個法使我們有了另外可走的方法而已 不是指特別 的法 同樣是一個法 只是不由原來那種的教法方式來講 所以如果能夠與此相應的話 當下就能夠到佛地 53 為什麼 因為明心見性 當下就叫成佛 前面都是講理 從這裡以後 裴休開始擬一些問題 由 黃蘗禪師來作答 無一法可得 問 如何是道 如何修行 師云 道是何物 汝欲修行 這裡問黃蘗 什麼叫做修行 這通常也是大家都想問的 問題 什麼叫祖師禪 怎麼修 如果眾生說不會修 恰恰沒 錯 如果說會修反而謬誤 因為如果你認為有一個 祖師禪 這樣的修行方法 特別妙 特別好 那就落在有一個法 有 53 佛地 即謂超脫生死 滅絕煩惱的境界 壇經 般若品 若識自 性 一悟即至佛地 上冊 傳心法要 293

296 一個相 有一個心可修上了 如果認為有一個心要去修它 有一個大法叫祖師禪 可 以讓我們見性 那就好比是把本來沒有的東西 給亂畫出來 說得越多 畫得越亂 就離得越遠 真正的祖師禪 是告訴 我們法法當下空寂 法法當下皆是究竟實相 這也就是生活 生命的實相 實相既然無相 就沒有一個東西叫做祖師禪 也沒有一個東西可修 更不要以為 要這樣修才會成就 如 果在自己的身心相上去修 那個法不叫祖師禪 沒有落在身 心相 不知道怎麼去修 反而恰恰就是知道了 因此 不要落在任何相上去修 只是在日常生活之中 穿衣吃飯喝水 時時刻刻不起心動念 不執著 不貪婪 常 常知道一切諸法本自空寂 緣起性空 這個才叫真正的實修 不要以為 每天要打坐多少時間 或者要聽多少課 了解多 少知識才叫做修 所以眾生問 什麼是道 怎麼修行 黃蘗 才回答 道是何物 汝欲修行 道到底是什麼東西 你 要怎麼修 道本來就無形無相 所以怎麼去修 如果認為有 一個道可修 那就變成大 盜 強盜的盜了 本來就是沒 有這個道 卻偏偏要認為有 那就是強修了 問 諸方宗師相承 參禪學道如何 師云 引接鈍根人語 未可依憑 294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97 諸方的宗師相承 是指歷代這些各家各門各派的祖師大 德 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這些人參禪也就是所教導的這些禪 如何去參 如何去學 如果有諸方祖師相承 然後有所教導 教化 這都是叫做引 接引鈍根人 未可依憑 不僅是沒有 這些祖師的教導 連佛都說自己沒有講一個字 無法可傳 人必須要自悟自證 六祖早就已經這樣說過 佛陀也早 就跟眾生說過 在我這裡也是一樣 我沒有傳你們什麼東西 教你們什麼東西 所以沒有在修學佛法 照佛所講的一切去 修行 去努力 才是對的 因為佛早就已經說 祂沒有一法 傳下來 而所謂的修道人偏偏要認為 自己在修習佛法 這 叫做大毀謗 所以不要輕言謗佛 這些唯有自己去證去悟 而往往對於鈍根人的教導 卻是告訴眾生有這些東西 所以 真正知道怎麼去學道修道的人 不可墮在說有法可修 有佛 可成 或者有自己這樣的眾生可度 云 此即是引接鈍根人語 未審接上根人復說何法 師云 若是上根人 何處更就人覓他 自己尚不可得 何況更別有法當情 不見教中云 法法何狀 裴休又繼續問 他說 既然祖師有所說 有所教導的話 都是叫做接引鈍根人的話 那麼如果祖師要接引上根的人 要怎麼去接引呢 要講些什麼東西去接引呢 上冊 傳心法要 295

298 黃蘗禪師回答說 如果真正是上根的人 他自己就知道 當下一切諸法本自圓滿 本自清淨 本自如如 當下就與佛 無二無別 上根的人不需要再問別人 自己當下就明白 如 果還向其他地方問什麼是實相 那他就還是 四方逐塊 的 人而已 像前面講到的群狗追逐屍塊一般 因此真正上根人 要體悟到連自己這個人都不可得 所 謂的有個我相都了不可得 更何況去求別的法呢 我相都不 可得 哪裡還有其他的人相呢 人相就是指其他的法 當 情 就是存在心裡 哪裡還有這些東西可以擺在心裡去認知 經典裡面說過 法法何狀 法法哪裡有什麼形狀呢 無形無相而已 一切諸法無形無相 所以如果上根人還要再 去請老和尚接引 就不叫上根人了 上根人不需要就人接引 所以禪師說 沒有接引上根人的話 如果有的話 都叫做接 引鈍根人 云 若如此 則都不要求覓也 師云 若與麼 則省心力 這裡裴休順著黃蘗的話說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麼一切 的大道 本自天成 本自如如 那都不必去求 不必去尋覓 了 296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299 黃蘗禪師說 如果能夠真實做到這樣 那當下真的就省 心省力了 所以如果大家看到這裡 立刻省你的心 省你的 力 那是掉在你的知見上 那就不叫 省心省力 就還是 在 用心用力 省心省力 是什麼意思 是本來就跟諸 法相應 不需要再去頭上安頭 54 不用再另外去找腦袋在哪 裡 這才叫真正的省 否則落在用心用力上面 還是著在心 相 連 不必去做 這樣的說法都是多餘的 這都是 用心 用力 了 所以祖師講的 若與麼 則省心力 這樣子就 能真正的跟諸法實相相應 可是眾生聽來聽去 還是會掉在 相上 云 如是則渾成斷絕 不可是無也 師云 阿誰教他無 他是阿誰 爾擬覓他 裴休繼續說 如果像這樣的話 就 渾成斷絕 渾就 是渾然 渾然就變成斷絕了 什麼叫斷絕 斷絕斷滅之意 意思是說沒有清淨的佛性 所以 不可是無也 裴休說 這樣子會掉落到無裡面 變成虛無 或者斷滅 很多的眾生 若以為省力的時候 就掉落在斷滅裡面 不知道色當下就是 空 空當下就是色 其實無心的時候 恰恰才是一切諸法的 究竟實相 不是斷滅的那個實相 是空寂的實相 是緣起性 54 頭上安頭 比喻多餘和重複 此出自唐黃蘗禪師語 語默動靜 一 切聲色 盡是佛事 何處覓佛 不可更頭上安頭 嘴上加嘴 上冊 傳心法要 297

300 空 無自性 所以空的當下 就是一切的萬有 哪裡會成斷 滅呢 但眾生往往都是掉入在分別二相上 這裡連裴休的發 問 都是掉入在這裡 黃蘗回答 阿誰 意思就是 那一個東西 是誰叫他 無的 本來就無形無相 怎麼能夠叫他無呢 如果能夠使他 無 那就已經是有相 才能使他無 例如說 現在這個已經 是虛空 就不可能再把它無掉了 再比如說有人的臉上有一 道髒痕 把它擦乾淨了 就把原來的髒變成了無 沒有了這 個髒 可是髒是存在過的有 才可能變成無 而虛空是無形無相的 怎麼去擦乾淨呢 既染污它不 得 也清淨它不得 因此 既然它是無的東西 就不能夠把 它變無 要讓它變無 是要從有 才能夠變無 因此黃蘗說 是誰能夠使它變無 它又是誰 一定要知道它是誰 才有辦 法使它變無 爾擬覓他 它究竟是什麼呢 因為想要去 追尋它 所以說會斷滅 會變成空 會變成沒有 而掉落的 還是在自己的知見上面 本來就沒有這樣的東西 你又起一 個心相 落在一個有法可修的 落在自己身心要去修上面了 因此 要使它沒有 這處處都是落在相上 云 既不許覓 何故又言莫斷他 師云 若不覓便休 即誰教爾斷 爾見目前虛空作麼生 298 佛法無多子 黃蘗山斷際禪師語錄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法 鼓 山 的 核 心 主 軸 心 靈 環 保 目 錄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2 心 靈 環 保 6 慈 悲 沒 有 敵 人, 智 慧 不 起 煩 惱 心 靈 環 保 17 附 錄 : 心 靈 環 保 法 語 精 選 33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著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蘭 嶼 行 醫 記 自 序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記 三 年 八 個 月 蘭 嶼 行 醫 日 子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 吳 錦 發 自 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 江 縣 中 小 學 兼 任 代 課 及 代 理 教 師 聘 任 補 充 規 定 中 華 民 國 95 年 5 月 4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50012838 號 中 華 民 國 97 年 7 月 25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70022418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1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90001112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0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T????????

???T???????? 資 訊 王 資 料 可 於 相 關 網 站 查 詢 對 應 表 系 統 選 項 資 料 選 項 對 應 相 關 網 址 上 櫃 公 司 現 金 增 資 資 料 現 金 增 資 與 股 上 市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票 申 購 上 櫃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http://www.twse.com.tw/ch/announcement/public.php 合 併 / 個 別 財 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駕 駛 學 校 收 費 調 查 發 佈 日 期 :2016 年 8 月 9 日 本 澳 近 年 有 不 少 消 費 者 報 讀 輕 型 汽 車 及 摩 托 車 駕 駛 課 程, 但 自 去 (2015) 年 起 本 澳 收 緊 對 輕 型 摩 托 車 的 技 術 規 格 審 批, 避 免 在 原 產 地 單 座 位 的 輕 型 摩 托 車 到 達 本 澳 後 可 申 報 為 兩 座 位, 使 不 少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4/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七 十 頁 : 子 四 明 舌 入 即 藏 性 這 一 大 科, 佛 陀 的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大 乘 無 上 續 論 ( 寶 性 論 ) 堪 布 益 西 彭 措 譯 1. 佛 法 僧 及 如 來 藏, 菩 提 功 德 與 事 業, 論 體 一 切 攝 略 說, 如 是 七 種 金 剛 處 2. 應 知 七 種 相 次 第, 依 照 總 持 自 在 王, 經 序 有 三 余 四 處, 菩 薩 如 來 差 別 分 3. 從 佛 有 法 從 法 僧, 從 僧 獲 得 藏 智 界, 終 獲 智 慧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09

09 那 皮 麼 膚 喜 並 歡 不 保 像 養 想 品 像 中 08 09 cosmetic 減 少 數 量! 非 有 不 可 的 最 簡 化 清 單 梳 妝 檯 上 的 必 需 品 Jojoba Oil 10 Serum 偶 爾 在 某 些 日 子, 什 麼 也 別 搽 皮 膚 休 假 日 須 知 比 能 想 讓 像 自 中 己 簡 變 單 漂 亮 的 生 活 習 慣 44 45 就 寢 前, 集 中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行CB轉換辦法_1030717_.doc

Microsoft Word - 發行CB轉換辦法_1030717_.doc 振 樺 電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發 行 及 轉 換 辦 法 一 債 券 名 稱 振 樺 電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簡 稱 本 公 司 )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 以 下 簡 稱 本 轉 換 公 司 債 ) 二 發 行 日 期 民 國 103 年 07 月 28 日 ( 以 下 簡 稱 發 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3333

3333 起 心 動 念 與 業 力 的 探 討 第 一 篇 種 子 論 第 一 章 種 子 的 意 義 凡 一 切 有 漏 無 漏 的 色 心 諸 法, 無 不 從 第 八 阿 賴 耶 識 中 的 功 能 開 發 而 來 的, 這 種 能 開 發 的 功 能 就 是 所 謂 的 種 子 但 種 子 的 條 件 必 須 具 足 : 剎 那 滅 果 俱 有 恒 隨 轉 性 決 定 待 眾 緣 引 自 果 等 六

More information

瑞興銀行

瑞興銀行 網 路 銀 行 基 金 服 務 系 統 - 查 詢 類 操 作 手 冊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五 年 版 第 1 頁 目 錄 文 件 導 引 說 明... 3 壹 基 金 服 務 - 查 詢 類... 1 一 我 的 基 金 ( 含 使 用 者 風 險 等 級 )... 1 1.1 更 新 損 益... 2 二 基 金 往 來 明 細 查 詢 ( 含 配 息 )... 5 2.1 基 金 單 筆

More information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晴 台 天 灣 氣 野 候 豬 的 帽 子 戲 法 氣 現 象 況 海 與 嘯 保 育 野 豬 家 豬 一 家 親 Lyall Watson 12 2013 11 491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44 2013 11 491 13 台 灣 野 豬 憑 藉 著 各 種 優 異 且 特 殊 的 生 理 特 徵 與 行 為, 得 以 成 功 繁 衍 廣 布 全 島, 卻 也 因 此 與 人 類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總 統 令 中 華 民 國 1 0 2 年 1 月 9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 0 2 0 0 0 00811 號 茲 修 正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第 六 條 之 一 至 第 九 條 條 文, 公 布 之 總 統 馬 英 九 行 政 院 院 長 陳 冲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修 正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