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4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其他 No. 374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 蓋是法身之玄堂 正覺之實稱 眾經之淵鏡 萬流之宗極 其為 體也 妙存有物之表 周流無窮之內 任運而動 見機而赴 任運而動 則乘虛照以 御物 寄言蹄以通化 見機而赴 則應萬形而為像 即群情而設教 至乃形充十方 而心不易慮 教彌天下 而情不在已 廁流塵蟻而弗下 彌蓋群聖而不高 功濟萬化 而不恃 明踰萬日而不居 渾然與太虛同量 泯然與法性為一 夫法性以至極為體 至極則歸於無變 所以生滅不能遷其常 生滅不能遷其常 故其常不動 非樂不能虧 其樂 故其樂無窮 或我生於謬想 非我起於因假 因假存於名數 故至我越名數而 非無 越名數而非無 故能居自在之聖位 而非我不能變 非淨生於虛淨 故真淨水 鏡於萬法 水鏡於萬法 故非淨不能渝 是以斯經觸章敘常樂我淨為宗義之林 開究 玄致為涅槃之原用 能闡祕藏於未聞 啟靈管以通照 拯四重之癰疽 拔無間之疣贅 闡祕藏則暢群識之情 審妙我之在已 啟靈管則悟玄灮之潛 映神珠之在體 然四 重無間誹謗方等 斯乃眾患之[病-丙+干]痟 創疣之甚者 故大涅槃以無創疣為義名 斯經以大涅槃為宗目 宗目舉則明統攝於眾妙 言約而義備 義名立則照三乘之優 劣 至極之有在 然冥化無朕 妙契無言 任之沖境 則理不虛運 是以此經開誠言 為教本 廣眾喻以會義 建護法以涉初 覩祕藏以窮原 暢千載之固滯 散靈鷲之餘 疑 至於理微幽蟠微於微者 則諸菩薩弘郢匠之功 曠舟船之濟 請難雲搆 飜覆周 密 由使幽塗融坦 宗歸豁然 是故誦其文而不疲 語其義而不倦 甘其味而無足 餐其音而不厭 始可謂微言興詠於真丹 高韻初唱於赤縣 梵音震響於聾俗 真容巨 曜於今日 而寡聞之士 偏執之流 不量愚見 敢評大聖無涯之典 遂使是非興於諍 論 譏謗生於快心 先覺不能返其迷 眾聖莫能移其志 方將沈蔽八邪之網 長淪九 流之淵 不亦哀哉 不亦哀哉 天竺沙門曇無讖者 中天竺人 婆羅門種 天懷秀拔 領鑒明邃 機辯清勝 內外兼綜 將乘運流化 先至燉煌 停止數載 大沮渠河西 王者 至德潛著 建隆王業 雖形處萬機 每思弘大道 為法城塹 會開定西夏 斯 經與讖自遠而至 自非至感先期 孰有若茲之遇哉 讖既達此 以玄始十年歲次大梁 十月二十三日 河西王勸請令譯 讖手執梵文 口宣秦言 其人神情既銳 而為法 殷重 臨譯敬情 殆無遺隱 搜研本正 務存經旨 唯恨梵本分離殘缺未備耳 余以 庸淺 豫遭斯運 夙夜感戢 欣遇良深 聊試標位 敘其宗格 豈謂必然闚其宏要者 P. 1

2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屋舍室宅 大覺世尊將欲涅槃 一切眾生若有所疑 今悉可 問 為最後問 爾時世尊 於晨朝時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其明雜色 青黃赤白頗梨馬 瑙光 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乃至十方亦復如是 其中所有六趣眾生遇斯光者 罪垢煩惱一切消除 是諸眾生見聞是已 心大憂愁 同時舉聲悲啼號哭 嗚呼慈父 痛哉苦哉 舉手拍頭搥胸叫喚 其中或有身體戰慄涕泣哽咽 爾時大地諸山大海 皆 悉震動 時諸眾生共相謂言 且各裁抑莫大愁苦 當疾往詣拘尸那城力士生處 至如 來所頭面禮敬 勸請如來莫般涅槃 住世一劫若減一劫 互相執手復作是言 世間空 虛眾生福盡 不善諸業增長出世 仁等 今當速往速往 如來不久必入涅槃 復作是 言 世間空虛 世間空虛 我等從今無有救護無所宗仰 貧窮孤露 一旦遠離無上世 尊 設有疑惑當復問誰 時有無量諸大弟子 尊者摩訶迦旃延 尊者薄俱羅 尊者優波難陀 如是等諸大 比丘 遇佛光者其身戰掉 乃至大動不能自持 心濁迷悶發聲大喚 生如是等種種苦 惱 爾時復有八十百千諸比丘等 皆阿羅漢 心得自在所作已辦 離諸煩惱調伏諸根 如大龍王有大威德 成就空慧逮得己利 如栴檀林栴檀圍遶 如師子王師子圍遶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一切皆是佛之真子 於其晨朝日始初出 離常住處嚼楊枝時遇佛 光明 并相謂言 仁等速疾漱口澡手 作是言已 舉身毛竪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 泣盈目生大苦惱 為欲利益安樂眾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為不 斷絕種種說法 為諸眾生調伏因緣故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繞百千匝 合掌恭敬却坐 一面 爾時復有拘陀羅女 善賢比丘尼 優波難陀比丘尼 海意比丘尼 與六十億比丘 尼等 一切亦是大阿羅漢 諸漏已盡 心得自在所作已辦 離諸煩惱調伏諸根 猶如 大龍有大威德 成就空慧 亦於晨朝日初出時 舉身毛竪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泣 盈目生大苦惱 亦欲利益安樂眾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為不斷 絕種種說法 為諸眾生調伏因緣故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遶百千匝 合掌恭敬却坐一 面 於比丘尼眾中復有諸比丘尼 皆是菩薩人中之龍 位階十地安住不動 為化眾生 現受女身 而常修集四無量心 得自在力能化作佛 P. 2

3 爾時復有一恒河沙菩薩摩訶薩 人中之龍 位階十地安住不動 方便現身 其名 曰海德菩薩 無盡意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其心皆悉敬重大乘 安住大 乘深解大乘 愛樂大乘守護大乘 善能隨順一切世間作是誓言 諸未度者當令得度 已於過世無數劫中 修持淨戒善持所行解未解者 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於未來世當轉 法輪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等觀眾生如視一子亦於晨朝日初出時 遇佛光明 舉身毛竪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泣盈目生大苦惱 亦為利益安樂眾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為不斷絕種種說法 為諸眾生調伏因緣故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繞百千匝 合掌恭敬却坐一面 爾時復有二恒河沙諸優婆塞 受持五戒威儀具足 其名曰威德無垢稱王優婆塞 善德優婆塞等 而為上首 深樂觀察諸對治門 所謂苦樂常無常淨不淨我無我實不實 歸依非歸依 眾生非眾生 恒非恒安非安 為無為斷不斷 涅槃非涅槃 增上非增 上 常樂觀察如是等法對治之門 亦欲樂聞無上大乘 如所聞已能為他說 善持淨戒 渴仰大乘 既自充足 復能充足餘渴仰者 善能攝取無上智慧 愛樂大乘守護大乘 善能隨順一切世間 度未度者 解未解者 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於未來世當轉法輪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心常深味清淨戒行 悉能成就如是功德 於諸眾生生大悲心 平 等無二如視一子 亦於晨朝日初出時 為欲闍毘如來身故 人人各取香木萬束 栴檀 沈水牛頭栴檀天木香等 是一一木文理及附 皆有七寶微妙光明 譬如種種雜彩畫飾 以佛力故有是妙色青黃赤白 為諸眾生之所樂見 諸木皆以種種香塗 欝金沈水及 膠香等 散以諸花而為莊嚴 優鉢羅花 拘物頭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花諸香木上懸 五色幡 柔軟微妙猶如天衣 憍奢耶衣芻摩繒綵 是諸香木載以寶車 是諸寶車出種 種光青黃赤白 轅轢皆以七寶廁填 是一一車駕以四馬 是一一馬駿疾如風 一一車 前竪立五十七寶妙幢 真金羅網彌覆其上 一一寶車復有五十微妙寶蓋 一一車上垂 諸花鬘 優鉢羅花 拘物頭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花其花純以真金為葉 金剛為臺 是花臺中多有黑蜂 遊集其中歡娛受樂 又出妙音所謂無常苦空無我 是音聲中復說 菩薩本所行道 復有種種歌舞伎樂箏笛箜篌簫瑟鼓吹 是樂音中復出是言 苦哉苦哉 世間空虛 一一車前有優婆塞擎四寶案 是諸案上有種種花 優鉢羅花 拘物頭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花 欝金諸香及餘薰香 微妙第一 諸優婆塞為佛及僧 辦諸食 具種種備足 皆是栴檀沈水香薪 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六種味 一苦二醋三 甘四辛五醎六淡 復有三德 一者輕軟 二者淨潔 三者如法 作如是等種種莊嚴 至力士生處娑羅雙樹間 復以金沙遍布其地 以加陵伽衣欽婆羅衣及繒綵衣而覆沙上 周匝遍滿十二由旬 為佛及僧敷置七寶師子之座 其座高大如須彌山 是諸座上皆 有寶帳垂諸瓔珞 諸娑羅樹悉懸種種微妙幡蓋 種種好香以塗樹身 種種名花以散樹 間 諸優婆塞各作是念 一切眾生若有所乏 須食與食須飲與飲 須頭與頭須目與目 隨諸眾生所須之物皆悉給與 作是施時離欲瞋恚穢濁毒心 無餘思惟求世福樂 唯 P. 3

4 期無上清淨菩提 是優婆塞等皆已安住於菩薩道 復作是念 如來今者受我食已當入 涅槃 作是念已身毛皆竪 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泣盈目生大苦惱 各各齎持供養 之具 載以寶車香木幢幡寶蓋飲食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以其所持供養之具 供養如 來遶百千匝 舉聲號泣哀動天地 搥胸大叫淚下如雨 復相謂言 苦哉仁者 世間空 虛 世間空虛 便自舉身投如來前而白佛言 唯願如來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世尊知 時默然不受 如是三請悉皆不許 諸優婆塞不果所願 心懷悲惱默然而住 猶如慈父 唯有一子卒病喪亡 送其屍骸置於塚間 歸還悵恨愁憂苦惱 諸優婆塞憂愁苦惱亦復 如是 以諸供具安置一處 却在一面默然而坐 爾時復有三恒河沙諸優婆夷 受持五戒威儀具足 其名曰壽德優婆夷 德鬘優婆 夷 毘舍佉優婆夷等 八萬四千而為上首 悉能堪任護持正法 為度無量百千眾生故 現女身呵責家法 自觀己身如四毒蛇 是身常為無量諸虫之所唼食 是身臭穢貪欲 獄縛 是身可惡猶如死狗 是身不淨九孔常流 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 手足以 為却敵樓櫓 目為竅孔 頭為殿堂心王處中 如是身城諸佛世尊之所棄捨 凡夫愚人 常所味著 貪婬瞋恚愚癡羅剎止住其中 是身不堅猶如蘆葦伊蘭水泡芭蕉之樹 是身 無常念念不住 猶如電光暴水幻炎 亦如畫水隨畫隨合 是身易壞猶如河岸臨峻大樹 是身不久當為狐狼鵄梟鵰鷲烏鵲餓狗之所食噉 誰有智者當樂此身 寧以牛跡盛大 海水 不能具說是身無常不淨臭穢 寧丸大地使如棗等 漸漸轉小猶葶藶子乃至微塵 不能具說是身過患 是故當捨如棄涕唾 以是因緣諸優婆夷 以空無相無願之法常 修其心 深樂諮受大乘經典 聞已亦能為他演說護持本願 毀呰女身甚可患厭性不堅 牢 心常修集如是正觀 破壞生死無際輪轉 渴仰大乘既自充足 復能充足餘渴仰者 深樂大乘守護大乘 雖現女身實是菩薩善能隨順一切世間 度未度者解未解者 紹 三寶種使不斷絕 於未來世當轉法輪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堅持禁戒 皆悉成就如是 功德 於諸眾生生大悲心 平等無二如視一子 亦於晨朝日初出時各相謂言 今日宜 應至雙樹間 諸優婆夷所設供具倍勝於前持至佛所 稽首佛足遶百千匝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今者為佛及僧辦諸供具 唯願如來哀受我供 如來默然而不許可 諸優婆 夷不果所願 心懷惆悵却坐一面 爾時復有四恒河沙毘耶離城諸離車等 男女大小妻子眷屬 及閻浮提諸王眷屬 為求法故善修戒行威儀具足 摧伏異學壞正法者 常相謂言 我等當以金銀倉庫 為 令甘露無盡正法深奧之藏久住於世 願令我等常得修學 若有誹謗佛正法者當斷其舌 復作是願 若有出家毀禁戒者 我當罷令還俗策使 有能深樂護持正法 我當敬重 如事父母 若有眾僧能修正法 我當隨喜令得勢力 常欲樂聞大乘經典 聞已亦能為 人廣說 皆悉成就如是功德 其名曰淨無垢藏離車子 淨不放逸離車子 恒水無垢淨 德離車子 如是等各相謂言 仁等 今可速往佛所 所辦供養種種具足 一一離車各 嚴八萬四千大象 八萬四千駟馬寶車 八萬四千明月寶珠 天木栴檀沈水薪束 種種 P. 4

5 各有八萬四千 一一象前有寶幢幡蓋 其蓋小者周匝縱廣滿一由旬 幡最短者長三十 二由旬 寶幢卑者高百由旬 持如是等供養之具 往至佛所 稽首佛足遶百千匝 而 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今者為佛及僧辦諸供具 唯願如來哀受我供 如來默然而不許可 諸離車等不果所願心懷愁惱 以佛神力去地七多羅樹 於虛空中默然而住 爾時復 有五恒河沙大臣長者 敬重大乘 若有異學謗正法者 是諸人等力能摧伏 猶如雹雨 摧折草木 其名曰日光長者 護世長者 護法長者 如是之等而為上首 所設供具五 倍於前 俱共往詣娑羅雙樹間 稽首佛足遶百千匝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今者為佛 及僧設諸供具 唯願哀愍受我等供 如來默然而不受之 諸長者等不果所願心懷愁惱 以佛神力去地七多羅樹 於虛空中默然而住 爾時復有(應有六恒河沙) 毘舍離王 及其後宮夫人眷屬 閻浮提內所有諸王 除阿闍世并及城邑聚落人民 其 名曰月無垢王等 各嚴四兵欲往佛所 是一一王各有一百八十萬億人民眷屬 是諸車 兵駕以象馬 象有六牙馬疾如風 莊嚴供具六倍於前 寶蓋之中有極小者 周匝縱廣 滿八由旬 幡極短者十六由旬 寶幢卑者三十六由旬 是諸王等皆悉安住於正法中惡 賤邪法 敬重大乘深樂大乘 憐愍眾生等如一子 所持飲食香氣流布滿四由旬 亦於 晨朝日初出時 持是種種上妙甘饍 詣雙樹間至如來所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為佛 及比丘僧設是供具 唯願如來 哀愍受我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亦不許可 是諸王等不 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住一面 爾時復有七恒河沙諸王夫人 唯除阿闍世王夫人 為度眾生現受女身常觀身行 以空無相無願之法薰修其心 其名曰三界妙夫人 愛德夫人 如是等諸王夫人 皆悉 安住於正法中 修行禁戒威儀具足 憐愍眾生等如一子 各相謂言 今宜速往詣世尊 所 諸王夫人所設供養七倍於前 香花寶幢繒綵幡蓋上妙飲食 寶蓋小者周匝縱廣十 六由旬 幡最短者三十六由旬 寶幢卑者六十八由旬 飲食香氣周遍流布滿八由旬 持如是等供養之具 往如來所稽首佛足遶百千匝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為佛及比丘 僧設是供具 唯願如來 哀愍受我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時諸夫人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 自拔頭髮搥胸大哭 猶如新喪所愛之子 却在一面默然而住 爾時復有八恒河沙諸天女等 其名曰廣目天女 而為上首 作如是言 汝等諸姊 諦觀諦觀 是諸人眾所設種種上妙供具 欲供如來及比丘僧 我等亦當如是嚴設微 妙供具供養如來 如來受已當入涅槃 諸姊 諸佛如來出世甚難 最後供養亦復倍難 若佛涅槃世間空虛 是諸天女愛樂大乘欲聞大乘 聞已亦能為人廣說 渴仰大乘既 自充足 復能充足餘渴仰者 守護大乘 若有異學憎嫉大乘 勢能摧滅如雹摧草 護 持戒行威儀具足 善能隨順一切世間 度未度者脫未脫者 於未來世當轉法輪 紹三 寶種使不斷絕 修學大乘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等慈眾生如視一 子 亦於晨朝日初出時 各取種種天木香等 倍於人間所有香木 其木香氣能滅人中 P. 5

6 種種臭穢 白車白蓋駕四白馬 一一車上皆張白帳 其帳四邊懸諸金鈴種種香花寶幢 幡蓋 上妙甘饍種種伎樂敷師子座 其座四足純紺琉璃 於其座後各各皆有七寶倚床 一一座前復有金机 復以七寶而為燈樹 種種寶珠以為燈明 微妙天花遍布其地 是諸天女設是供已 心懷哀感涕淚交流生大苦惱 亦為利益安樂眾生 成就大乘第一 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亦為不斷種種說法 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遶百千匝 而白佛 言 世尊 唯願如來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諸天女等不果所願心 懷憂惱 却在一面默然而坐 爾時復有九恒河沙諸龍王等住於四方 其名曰和修吉龍王 難陀龍王 婆難陀龍 王 而為上首 是諸龍王亦於晨朝日初出時 設諸供具倍於人天 持至佛所稽首佛足 遶百千匝 而白佛言 唯願如來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是諸龍王 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坐一面 爾時復有十恒河沙諸鬼神王 毘沙門王而為上首 各相謂言 仁等 今者可速詣 佛所 設供具倍於諸龍 持往佛所稽首佛足遶百千匝 而白佛言 唯願如來 哀受我 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許 是諸鬼王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坐一面 爾時復有二十恒河沙金翅鳥王 降怨鳥王而為上首 復有三十恒河沙乾闥婆王 那羅達王而為上首 復有四十恒河沙緊那羅王 善見王而為上首 復有五十恒河沙摩 睺羅伽王 大善見王而為上首 復有六十恒河沙阿修羅王 睒婆利王而為上首 復有 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 無垢河水王 跋提達多王等 而為上首 復有八十恒河沙羅剎 王 可畏王而為上首 捨離惡心更不食人 於怨憎中生慈悲心 其形醜陋 以佛神力 皆悉瑞正 復有九十恒河沙樹林神王 樂香王而為上首 復有千恒河沙持呪王 大幻 持呪王而為上首 復有一億恒河沙貪色鬼魅 善見王而為上首 復有百億恒河沙天諸 娙女 藍婆女 欝婆尸女 帝路沾女 毘舍佉女 而為上首 復有千億恒河沙地諸鬼 王 白濕王而為上首 復有十萬億恒河沙等諸天子及諸天王四天王等 復有十萬億恒 河沙等四方風神 吹諸樹上時非時花散雙樹間 復有十萬億恒河沙主雲雨神 皆作是 念 如來涅槃焚身之時 我當注雨令火時滅 眾中熱悶為作清涼 復有二十恒河沙大 香象王 羅睺象王 金色象王 甘味象王 紺眼象王 欲香象王等 而為上首 敬重 大乘愛樂大乘 知佛不久當般涅槃 各各拔取無量無邊諸妙蓮花 來至佛所頭面禮佛 却住一面 復有二十恒河沙等師子獸王 師子吼王而為上首 施與一切眾生無畏 持 諸花菓來至佛所 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復有二十恒河沙等諸飛鳥王 鳧鴈鴛鴦孔雀諸 鳥 乾闥婆鳥 迦蘭陀鳥 鴝鵒鸚鵡 俱翅羅鳥 婆嘻伽鳥 迦陵頻伽鳥 耆婆耆婆 鳥 如是等諸鳥持諸花菓來至佛所 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復有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 往至佛所出妙香乳 其乳流滿拘尸那城 所有溝坑色香美味悉皆具足 成是事已却 住一面 復有二十恒河沙等四天下中諸神仙人 忍辱仙等而為上首 持諸香花及諸甘 果來詣佛所 稽首佛足遶佛三匝 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 P. 6

7 時默然不許 時諸仙人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住一面 閻浮提中一切蜂王 妙音蜂王 而為上首 持種種花來詣佛所 稽首佛足遶佛一匝却住一面 爾時閻浮提中比丘比丘尼一切皆集 唯除尊者摩訶迦葉阿難二眾 復有無量阿僧 祇恒河沙等世界中間 及閻浮提所有諸山 須彌山王而為上首 其山莊嚴叢林蓊欝 諸樹茂盛枝條扶踈蔭蔽日光 種種妙花周遍而有 龍泉流水清淨香潔 諸天龍神乾闥 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神仙呪術作倡伎樂 如是等眾彌滿其中 是諸山神 亦來詣佛 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復有阿僧祇恒河沙等 四大海神及諸河神 有大威德 具大神足 所設供養 倍勝於前 諸神身光伎樂燈明 悉蔽日月令不復現 以占婆 花散熙連河 來至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爾時拘尸那城娑羅樹林 其林變白猶如白鶴 於虛空中自然而有七寶堂閣 彫文 刻鏤綺飾分明 周匝欄楯眾寶雜廁 堂下多有流泉浴池 上妙蓮花彌滿其中 猶如北 方欝單越國 亦如忉利歡喜之園 爾時娑羅樹林中間 種種莊嚴 甚可愛樂 亦復如 是 是諸天人阿修羅等 咸覩如來涅槃之相 皆悉悲感愁憂不樂 爾時四天王釋提桓因 各相謂言 汝等觀察諸天世人及阿修羅 大設供養欲於最 後供養如來 我等亦當如是供養 若我最後得供養者 檀波羅蜜則為成就滿足不難 爾時四天王所設供養倍勝於前 持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 迦枳樓伽花摩訶迦枳樓伽 花 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 散多尼迦花摩訶散多尼迦花 愛樂花大愛樂花 普賢花 大普賢花 時花大時花 香城花大香城花 歡喜花大歡喜花 發欲花大發欲花 香 醉花大香醉花 普香花大普香花天金葉花龍華 波利質多樹花拘毘羅樹花 復持種種 上妙甘饍 來至佛所稽首佛足 是諸天人所有光明 能覆日月令不復現 以是供具欲 供養佛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爾時諸天不果所願 愁憂苦惱却住一面 爾時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 設諸供具亦倍勝前 及所持花亦復如是 香氣微妙甚 可愛樂 持得勝堂并諸小堂 來至佛所稽首佛足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深樂愛護大 乘 唯願如來哀受我食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時諸釋天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住一面 乃至第六天所設供養展轉勝前 寶幢幡蓋 寶蓋小者覆四天下 幡最短者周圍四海 幢最卑者至自在天 微風吹幡出妙音聲 持上甘饍來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 世尊 唯願如來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是諸天等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 住一面 上至有頂 其餘梵眾一切來集 爾時大梵天王及餘梵眾 放身光明遍四天下 欲界人天日月光明悉不復現 持諸寶幢繒綵幡蓋 幡極短者懸於梵宮至娑羅樹間 來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 世尊 唯願如來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爾時諸梵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住一面 爾時毘摩質多阿修羅王 與無量阿修羅大 眷屬俱 身諸光明勝於梵天 持諸寶幢繒綵幡蓋 其蓋小者覆千世界 上妙甘饍來詣 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 唯願如來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諸阿修 羅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住一面 P. 7

8 爾時欲界魔王波旬 與其眷屬諸天婇女 無量無邊阿僧祇眾 開地獄門施清冷水 因而告曰 汝等今者無所能為 唯當專念如來應正遍知 建立最後隨喜供養 當令 汝等長夜獲安 時魔波旬於地獄中 悉除刀劍無量苦毒 熾然炎火注雨滅之 以佛神 力復發 是心 令諸眷屬皆捨刀劍弓弩鎧仗鉾槊長鉤金鎚鉞斧鬪輪羂索 所持供養倍 勝一切人天所設 其蓋小者覆中千界 來至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 我等今者愛樂大 乘守護大乘 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為供養故 為怖畏故 為誑他故 為財利故 為隨他故 受是大乘或真或偽 我等爾時當為是人除滅怖畏 說如是呪 啅抧 吒吒羅啅抧 盧呵隷 摩訶盧訶隷 阿羅 遮羅 多羅 莎呵 是呪 能令諸失心者怖畏者說法者不斷正法者 為伏外道故 護己身故 護正法 故 護大乘故 說如是呪 若有能持如是呪者無惡象怖 若至曠野空澤嶮處不生怖畏 亦無水火師子虎狼盜賊王難 世尊 若有能持如是呪者 悉能除滅如是等怖 世尊 持是呪者我當護之如龜藏六 世尊 我等今者不以諭諂說如是事 持是呪者我當至 誠益其勢力 唯願如來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爾時佛告魔波旬言 我不受汝飲食供養 我已受汝所說神呪 為欲安樂一切眾生四部眾故 佛說是已默然不受 如是三請皆 亦不受 時魔波旬不果所願 心懷愁惱却住一面 爾時大自在天王與其眷屬無量無邊及諸天眾 所設供具悉覆梵釋護世四王人天八 部及非人等所有供具 梵釋所設猶如聚墨在珂貝邊悉不復現寶蓋小者能覆三千大千世 界 持如是等供養之具 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遶無數匝白佛言 世尊 我等所獻微末供 具 喻如蚊子供養於我 亦如有人以一掬水投於大海 然一小燈助百千日 春夏之月 眾花茂盛 有持一花益於眾花 以亭歷子益須彌山 豈當有益大海日明眾花須彌 世 尊 我今所奉微末供具亦復如是 若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香花伎樂幡蓋 供養如來尚 不足言 何以故 如來為諸眾生常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趣中受諸苦惱 是故世尊 應 見哀愍受我等供 爾時東方去此無量無數阿僧祇恒河沙數微塵等世界 彼有佛土名意樂美音 佛號 虛空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彼佛即 告第一大弟子言 善男子 汝今宜往西方娑婆世界 彼土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 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彼佛不久當般涅槃 善男子 汝可持此世界香飯 其飯香美 食之安隱 可以此食奉獻彼佛世尊 世尊食已入般涅 槃 善男子 并可禮敬請決所疑 爾時無邊身菩薩摩訶薩 即受佛教從座而起 稽首 佛足右遶三匝 與無量阿僧祇菩薩俱 從彼國發來至此娑婆世界 應時此間三千大千 世界大地六種震動 於是眾中梵釋四天王魔王波旬摩醯首羅 如是大眾見是地動 舉 身毛竪喉舌枯燥 驚怖戰慄各欲四散 自見其身無復光明 所有威德殄滅無餘 是時 文殊師利法王子 即從座起告諸大眾 諸善男子 汝等勿怖 汝等勿怖 何以故 東 方去此無量無數阿僧祇恒河沙微塵等世界 有世界名意樂美音 佛號虛空等如來應正 P. 8

9 遍知十號具足 彼有菩薩名無邊身 與無量菩薩欲來至此供養如來 以彼菩薩威德力 故 令汝身光悉不復現 是故汝等應生歡喜勿懷恐怖 爾時大眾悉皆遙見彼佛大眾 如明鏡中自觀己身 時文殊師利復告大眾 汝今所見彼佛大眾如見此佛 以佛神力復 當如是得見九方無量諸佛 爾時大眾各相謂言 苦哉苦哉 世間空虛 如來不久當般 涅槃 是時大眾一切悉見無邊身菩薩及其眷屬 是菩薩身一一毛孔各各出生一大蓮花 一一蓮花各有七萬八千城邑 縱廣正等如毘耶離城 牆壁諸塹七寶雜廁 多羅寶樹 七重行列 人民熾盛安隱豐樂 閻浮檀金以為却敵 一一却敵各有種種七寶林樹花果 茂盛 微風吹動出微妙音 其聲和雅猶如天樂 城中人民聞是音聲 即得受於上妙快 樂 是諸塹中妙水盈滿 清淨香潔如真琉璃 是諸水中有七寶船 諸人乘之遊戲澡浴 共相娛樂快樂無極 復有無量雜色蓮花 優鉢羅花 拘物頭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 花 其花縱廣猶如車輪 其塹岸上多有園林 一一園中有五泉池 是諸池中復有諸花 優鉢羅花 拘物頭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花 其花縱廣亦如車輪 香氣馚馥甚可愛 樂 其水清淨柔軟第一 鳧鴈鴛鴦遊戲其中 其園各有眾寶宮宅 一一宮宅縱廣正等 滿四由旬 所有牆壁四寶所成 所謂金銀琉璃頗梨 真金為嚮周匝欄楯 玫瑰為地金 沙布上 是宮宅中多有七寶流泉浴池 一一池邊各有十八黃金梯陛 閻浮檀金為芭蕉 樹 如忉利天歡喜之園 是一一城各有八萬四千人王 一一諸王各有無量夫人婇女 共相娛樂歡喜受樂 其餘人民亦復如是 各於住處共相娛樂是中眾生不聞餘名 純聞 無上大乘之聲 是諸花中一一各有師子之座 其座四足皆紺琉璃 柔軟素衣以布座上 其衣微妙出過三界 一一座上有一王坐 以大乘法教化眾生 或有眾生書持讀誦如 說修行 如是流布大乘經典 爾時無邊身菩薩 安止如是無量眾生 於自身已令捨世 樂 皆作是言 苦哉苦哉 世間空虛 如來不久當般涅槃 爾時無邊身菩薩 與無量 菩薩周匝圍遶 示現如是神通力已 持是種種無量供具 及以上妙香美飲食 若有得 聞是食香氣 煩惱諸垢皆悉消滅 以是菩薩神通力故 一切大眾悉皆得見如是變化無 邊身菩薩 身大無邊量同虛空 唯除諸佛餘無能見是菩薩身其量邊際 爾時無邊身菩 薩及其眷屬 所設供養倍勝於前 來至佛所稽首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 世尊 唯願哀 愍受我等食 如來知時默然不受 如是三請悉亦不受 爾時無邊身菩薩及其眷屬 却 住一面 南西北方諸佛世界 亦有無量無邊身菩薩 所持供養倍勝於前 來至佛所乃 至却住一面皆亦如是 爾時娑羅雙樹吉祥福地 縱廣三十二由旬大眾充滿間無空缺 爾時四方無邊身菩 薩及其眷屬所坐之處 或如錐頭針鋒微塵 十方如微塵等諸佛世界諸大菩薩悉來集會 及閻浮提一切大眾亦悉來集 唯除尊者摩訶迦葉阿難二眾 阿闍世王及其眷屬 乃 至毒蛇視能殺人蜣蜋蝮蝎及十六種行惡業者 一切來集 陀那婆神阿修羅等 悉捨惡 念皆生慈心 如父如母如姊如妹 三千大千世界眾生 慈心相向亦復如是 除一闡提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 以佛神力故地皆柔軟 無有丘墟土沙礫石荊棘毒草 眾寶莊嚴 P. 9

10 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是時大眾悉見十方如微塵等諸佛世界 如於明鏡自觀己 身 見諸佛土亦復如是 爾時如來面門所出五色光明 其光明曜覆諸大會 令彼身光 悉不復現所應作已還從口入 時諸天人及諸會眾阿修羅等 見佛光明還從口入 皆大 恐怖身毛為竪 復作是言 如來光明出已還入 非無因緣必於十方所作已辦 將是最 後涅槃之相 何期苦哉 何期苦哉 如何世尊 一旦捨離四無量心 不受人天所奉供 養 聖慧日光從今永滅 無上法船於斯沈沒 嗚呼痛哉 世間大苦 舉手搥胸悲號啼 哭 支節戰動不能自持 身諸毛孔流血灑地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P. 10

11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之二 爾時會中有優婆塞 是拘尸那城工巧之子 名曰純陀 與其同類十五人俱 為令 世間得善果故 捨身威儀從座而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悲泣墮淚 頂禮佛 足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及比丘僧 哀受我等最後供養 為度無量諸眾生故 世尊 我 等從今無主無親 無救無護無歸無趣貧窮飢困 欲從如來求將來食 唯願哀愍受我微 供 然後乃入於般涅槃 世尊 譬如剎利若婆羅門毘舍首陀 以貧窮故遠至他國 役 力農作得好調牛 良田平正 無諸沙鹵惡草株杌 唯悕天雨 言調牛者喻身口七 良 田平正喻於智慧 除去沙鹵惡草株杌喻除煩惱 世尊 我今身有調牛良田除去株杌 唯悕如來甘露法雨 貧四姓者即我身是貧 於無上法之財寶 唯願哀愍除斷我等貧窮 困苦 拯及無量苦惱眾生 我今所供雖復微少冀得充足如來大眾 我今無主無親無歸 願垂矜愍如羅睺羅 爾時世尊一切種智無上調御告純陀曰 善哉善哉 我今為汝除斷貧窮 無上法雨 雨汝身田令生法芽 汝今於我欲求壽命色力安辯 我當施汝常命色力安無礙辯 何以 故 純陀 施食有二果報無差 何等為二 一者受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者受 已入於涅槃 我今受汝最後供養 令汝具足檀波羅蜜 爾時純陀即白佛言 如佛所說 二施果報無差別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先受施者煩惱未盡 未得成就一切種智 亦 未能令眾生具足檀波羅蜜 後受施者煩惱已盡 已得成就一切種智 能令眾生普得具 足檀波羅蜜 先受施者直是眾生 後受施者是天中天 先受施者是雜食身煩惱之身 是後邊身是無常身 後受施者無煩惱身金剛之身 法身常身無邊之身 云何而言二施 果報等無差別 先受施者未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唯得肉眼未得佛眼乃至 慧眼 後受施者已得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具足佛眼乃至慧眼 云何而言二 施果報等無差別 世尊 先受施者受已食噉入腹消化 得命得色得力得安得無礙辯 後受施者不食不消無五事果 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佛言 善男子 如來已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無有食身煩惱之身 無後邊身常身 法身金剛之身 善男子 未見佛性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 是後邊身菩薩爾時受飲食已 入金剛三昧 此食消已即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菩薩爾時破壞四魔 今入涅槃亦破四魔 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菩薩爾時雖 不廣說十二部經先已通達 今入涅槃廣為眾生分別演說 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善男子 如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僧祇劫不受飲食 為諸聲聞說言 先受難陀難陀波羅 二牧牛女所奉乳糜 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實不食 我今為於此會大眾 是故受汝最後所奉 實亦不食 P. 11

12 爾時大眾聞佛世尊普為大會受於純陀最後供養 歡喜踊躍同聲讚言 善哉善哉 希有純陀 汝今立字名不虛稱言 純陀者名解妙義 汝今建立如是大義 是故依實從 義立名 故名純陀 汝今現世得大名利德願滿足 甚奇純陀 生在人中復得難得無上 之利 善哉純陀 如優曇花世間希有 佛出於世亦復甚難 值佛生信聞法復難 佛臨 涅槃最後供養 能辨是事復難於是 南無純陀 南無純陀 汝今已具檀波羅蜜 猶如 秋月十五日夜 清淨圓滿無諸雲翳 一切眾生無不瞻仰 汝亦如是 而為我等之所瞻 仰 佛已受汝最後供養 令汝具足檀波羅蜜 南無純陀 是故說汝如月盛滿 一切眾 生無不瞻仰 南無純陀 雖受人身心如佛心 汝今純陀 真是佛子 如羅睺羅等無有 異 爾時大眾即說偈言 汝雖生人道 已超第六天 我及一切眾 今故稽首請 人中最勝尊 今當入涅槃 汝應愍我等 唯願速請佛 久住於世間 利益無量眾 演說智所讚 無上甘露法 汝若不請佛 我命將不全 是故應見為 稽請調御師 爾時純陀歡喜踊躍 譬如有人父母卒喪忽然還活 純陀歡喜亦復如是 復起禮佛 而說偈言 快哉獲己利 善得於人身 蠲除貪恚等 永離三惡道 快哉獲己利 遇得金寶聚 值遇調御師 不懼墮畜生 佛如優曇花 值遇生信難 遇已種善根 永離餓鬼苦 亦復能損減 阿修羅種類 芥子投針鋒 佛出難於是 我以具足檀 度人天生死 佛不染世法 如蓮花處水 善斷有頂種 永度生死流 生世為人難 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 盲龜遇浮孔 我今所奉食 願得無上報 一切煩惱結 摧破不堅牢 P. 12

13 我今於此處 不求天人身 設使得之者 心亦不甘樂 如來受我供 歡喜無有量 猶如伊蘭花 出於栴檀香 我身如伊蘭 如來受我供 如出栴檀香 是故我歡喜 我今得現報 最勝上妙處 釋梵諸天等 悉來供養我 一切諸世間 悉生諸苦惱 以知佛世尊 欲入於涅槃 高聲唱是言 世間無調御 不應捨眾生 應視如一子 如來在僧中 演說無上法 如須彌寶山 安處于大海 佛智能善斷 我等無明闇 猶如虛空中 起雲得清涼 如來能善除 一切諸煩惱 猶如日出時 除雲光普照 是諸眾生等 啼泣面目腫 悉皆為生死 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 應長眾生信 為斷生死苦 久住於世間 佛告純陀 如是如是 如汝所說 佛出世難如優曇花 值佛生信亦復甚難 佛臨 涅槃最後施食 能具足檀復倍甚難 汝今純陀 莫大愁苦應生踊躍喜自慶幸 得值最 後供養如來 成就具足檀波羅蜜 不應請佛久住於世 汝今當觀諸佛境界悉皆無常 諸行性相亦復如是 即為純陀 而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當有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為死所吞 無有法常者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動 壽命亦如是 眾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息 P. 13

14 三界皆無常 諸有無有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轉 常有憂患等 恐怖諸過惡 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 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 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淨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 皆亦復如是 諸欲皆無常 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惟 而證於真實 究竟斷有者 今日當涅槃 我度有彼岸 已得過諸苦 是故於今者 純受上妙樂 以是因緣故 證無戲論邊 永斷諸纏縛 今日入涅槃 我無老病死 壽命不可盡 我今入涅槃 猶如大火滅 純陀汝不應 思量如來義 當觀如來住 猶如須彌山 我今入涅槃 受於第一樂 諸佛法如是 不應復啼哭 爾時純陀白佛言 世尊 如是如是 誠如聖教 我今所有智慧微淺猶如蚊虻 何 能思議如來涅槃深奧之義 世尊 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摩訶薩 斷諸結漏文殊師利 法王子等 世尊 譬如幼年初得出家 雖未受具即墮僧數 我亦如是 以佛菩薩神通 力故 得在如是大菩薩數 是故我今欲令如來久住於世不入涅槃 譬如飢人終無變吐 願使世尊亦復如是 常住於世不入涅槃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純陀言 純陀 汝今不應發如是言 欲使如來常住於世不 般涅槃 如彼飢人無所變吐 汝今當觀諸行性相 如是觀行具空三昧 欲求正法應如 是學 純陀問言 文殊師利 夫如來者 天上人中最尊最勝 如是如來豈是行耶 若 是行者為生滅法 譬如水泡速起速滅 往來流轉猶如車輪 一切諸行亦復如是 我聞 諸天壽命極長 云何世尊是天中天 壽命更促不滿百年 如聚落主勢得自在 以自在 力能制他人 是人福盡其後貧賤 人所輕蔑為他策使 所以者何 失勢力故 世尊亦 P. 14

15 爾同於諸行 同諸行者則不得稱為天中天 何以故 諸行即是生死法故 是故文殊 勿觀如來同於諸行 復次文殊 為知而說不知而說 而言如來同於諸行 設使如來同諸行者 則不得 言於三界中為天中天自在法王 譬如人王有大力士 其力當千 更無有能降伏之者 故稱此人一人當千 如是力士王所愛念 偏賜爵祿封賞自然 所以得稱當千人者 是 人未必力敵於千 但以種種伎藝所能能勝千故 故稱當千 如來亦爾 降煩惱魔陰魔 天魔死魔 是故如來名三界尊 如彼力士一人當千 以是因緣成就具足種種無量真實 功德 故稱如來應正遍知 文殊師利 汝今不應憶想分別以如來法同於諸行 譬如巨 富長者生子 相師占之有短壽相 父母聞已知其不任紹繼家嗣 不復愛重視如芻草 夫短壽者不為沙門婆羅門等男女大小之所敬念 若使如來同諸行者 亦復不為一切世 間人天眾生之所奉敬 如來所說不變不異真實之法亦無受者 是故文殊 不應說言如 來同於一切諸行 復次文殊 譬如貧女無有居家救護之者 加復病苦飢渴所逼 遊行乞丐止他客舍 寄生一子 是客舍主驅逐令去 其產未久携抱是兒欲至他國 於其中路遇惡風雨寒苦 並至 多為蚊虻蜂螫毒蟲之所唼食 經由恒河抱兒而度 其水漂疾而不放捨 於是母 子遂共俱沒 如是女人慈念功德 命終之後生於梵天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欲護正法 勿說如來同於諸行不同諸行 唯當自責我今愚癡未有慧眼 如來正法不可思議 是 故不應宣說如來定是有為定是無為 若正見者 應說如來定是無為 何以故 能為眾 生生善法故生憐愍故 如彼貧女在於恒河為愛念子而捨身命 善男子 護法菩薩亦應 如是 寧捨身命不說如來同於有為 當言如來同於無為 以說如來同無為故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如彼女人得生梵天 何以故 以護法故 云何護法 所謂說言如來同 於無為 善男子 如是之人雖不求解脫解脫自至 如彼貧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文殊 師利 如人遠行中路疲極寄止他舍 臥寐之中其室忽然大火卒起 即時驚寤 尋自思 惟 我於今者定死不疑 具慚愧故以衣纏身 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從是已後滿八十返 作大梵王 滿百千世生於人中為轉輪王 是人不復生三惡趣 展轉常生安樂之處 以 是緣故 文殊師利 若善男子 有慚愧者不應觀佛同於諸行文殊師利 外道邪見可說 如來同於有為 持戒比丘不應如是於如來所生有為想 若言如來是有為者 即是妄語 當知是人死入地獄 如人自處於己舍宅 文殊師利 如來真實是無為法 不應復言 是有為也 汝從今日於生死中應捨無智求於正智當知如來即是無為 若能如是觀如來 者 具足當得三十二相 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讚純陀 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已作長壽因緣能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異法無為之法 汝 今如是善覆如來有為之相 如彼火人為慚愧故以衣覆身 以是善心生忉利天 復為梵 王轉輪聖王 不至惡趣常受安樂 汝亦如是善覆如來有為相故 於未來世必定當得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八不共法無量壽命 不在生死常受安樂 不久得成應正遍知 純陀 P. 15

16 如來次後自當廣說我之與汝俱亦當覆如來有為 有為無為且共置之 汝可隨時速施 飯食 如是施者 諸施中最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遠行疲極所須之物應當清 淨隨時給與 如是速施即是具足檀波羅蜜根本種子 純陀 若有最後施佛及僧 若多 若少若足不足宜速及時 如來正爾當般涅槃 純陀答言 文殊師利 汝今何故 貪為 此食而言多少足與不足令我時施 文殊師利 如來昔日苦行六年尚自支持 況於今日 須臾間耶 文殊師利 汝今實謂如來正覺受斯食耶 然我定知如來身者 即是法身非 為食身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 如純陀言 善哉純陀 汝已成就微妙大智 善入甚深大乘經典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 汝謂如來是無為者 如來之身即是長壽 若 作是知佛所悅可 純陀答言 如來非獨悅可於我 亦復悅可一切眾生 文殊師利言 如來於汝及以於我一切眾生皆悉悅可 純陀答言 汝不應言如來悅可 夫悅可者則是 倒想 若有倒想則是生死 有生死者即有為法 是故文殊 勿謂如來是有為也 若言 如來是有為者 我與仁者俱行顛倒 文殊師利 如來無有愛念之想 夫愛念者 如彼 母牛愛念其子 雖復飢渴行求水草 若足不足忽然還歸 諸佛世尊無有是念 等視一 切如羅睺羅 如是念者 即是諸佛智慧境界 文殊師利 譬如國王調御駕駟 欲令驢 車而及之者 無有是處 我與仁者亦復如是 欲盡如來微密深奧亦無是處 文殊師利 如金翅鳥飛昇虛空無量由旬 下觀大海悉見水性魚鼈黿鼉龜龍之屬 及見己影如於 明鏡見諸色像 凡夫少智不能籌量如是所見 我與仁者亦復如是 不能籌量如來智慧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 如是如是 如汝所說 我於此事非為不達 直欲試汝諸菩薩事 爾時世尊 從其面門出種種光 其光明曜照文殊身 文殊師利 遇斯光已即知是 事 尋告純陀 如來今者現是瑞相 不久必當入於涅槃 汝先所設最後供養 宜時奉 獻佛及大眾 純陀當知 如來放是種種光明非無因緣 純陀聞已情塞默然 佛告純陀 汝所奉施佛及大眾今正是時 如來正爾當般涅槃 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爾時純陀聞 佛語已 舉聲啼哭悲咽而言 苦哉苦哉 世間空虛 復白大眾 我等今者一切當共五 體投地 同聲勸佛莫般涅槃 爾時世尊復告純陀 莫大啼哭令心顦悴 當觀是身 猶 如芭蕉熱時之炎 水泡幻化乾闥婆城坏器電光 亦如畫水臨死之囚熟果段肉 如織經 盡如碓上下 當觀諸行猶雜毒食 有為之法多諸過患 於是純陀復白佛言 如來不欲 久住於世 我當云何而不啼泣 苦哉苦哉 世間空虛 唯願世尊 憐愍我等及諸眾生 久住於世勿般涅槃 佛告純陀 汝今不應發如是言 憐愍我故久住於世 我以憐愍 汝及一切 是故今欲入於涅槃 何以故 諸佛法爾 有為亦然 是故諸佛 而說偈言 有為之法 其性無常 生已不住 寂滅為樂 P. 16

17 純陀 汝今當觀一切行雜諸法 無我無常不住 此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 是 故汝今不應啼泣 爾時純陀復白佛言 如是如是 誠如尊教 雖知如來方便示現入於 涅槃 而我不能不懷苦惱 覆自思惟復生慶悅 佛讚純陀 善哉善哉 能知如來示同 眾生方便涅槃 純陀 汝今當聽如娑羅娑鳥 春陽之月皆共集彼阿耨達池 諸佛亦爾 皆至是處 純陀 汝今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 一切諸法皆如幻相 如來在中以方 便力無所染著 何以故 諸佛法爾 純陀 我今受汝所獻供養 為欲令汝度於生死諸 有流故 若諸人天於此最後供養我者 悉皆當得不動果報常受安樂 何以故 我是眾 生良福田故 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福田者 速辦所施不宜久停 爾時純陀 為諸眾生 得度脫故 低頭飲淚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 我若堪任為福田時 則能了知如來涅槃及 非涅槃 我等今者及諸聲聞緣覺智慧猶如蚊蟻 實不能量如來涅槃及非涅槃 爾時純 陀及其眷屬 愁憂啼泣圍遶如來 燒香散花盡心敬奉 尋與文殊從座而去 供辦食具 其去未久 是時此地六種震動 乃至梵世亦復如是 地動有二 或有地動或大地動 小動者名為地動 大動者名大地動 有小聲者名曰地動 有大聲者名大地動 獨地 動者名曰地動 山河樹木及大海水一切動者名大地動 一向動者名曰地動 周迴旋轉 名大地動 動名地動 動時能令眾生心動名大地動 菩薩初從兜率天下閻浮提時名大 地動 從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及般涅槃名大地動 今日如來將入 涅槃 是故此地如是大動 時諸天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 聞是語已身毛皆豎 同聲哀泣 而說偈言 稽首禮調御 我等今勸請 違離於人仙 永無有救護 今見佛涅槃 我等沒苦海 愁憂懷悲惱 猶如犢失母 貧窮無救護 猶如困病人 無醫隨自心 食所不應食 眾生煩惱病 常為諸見害 遠離法醫師 服食邪毒藥 是故佛世尊 不應見捨離 如國無君主 人民皆飢餓 我等亦如是 失蔭及法味 今聞佛涅槃 我等心迷亂 如彼大地動 迷失於諸方 大仙入涅槃 佛日墜於地 法水悉枯涸 我等定當死 如來般涅槃 眾生極苦惱 P. 17

18 譬如長者子 新喪於父母 如來入涅槃 如其不還者 我等及眾生 悉無有救護 如來入涅槃 乃至諸畜生 一切皆愁怖 苦惱焦其心 我等於今日 云何不愁惱 如來見放捨 猶如棄涕唾 譬如日初出 光明甚暉炎 既能還自照 亦滅一切闇 如來神通光 能除我苦惱 虛在大眾中 譬如須彌山 世尊 譬如國王生育諸子形貌端正心常愛念 先教伎藝悉令通利 然後將付魁膾 令殺 世尊 我等今日為法王子 蒙佛教誨以具正見願莫放捨 如其放捨則同王子 唯願久住不入涅槃 世尊 譬如有人善學諸論 復於此論而生怖畏 如來亦爾通達諸 法 而於諸法復生怖畏 若使如來久住於世 說甘露味充足一切 如是眾生則不復畏 墮於地獄 世尊 譬如有人初學作務 為官所收閉之囹圄 有人問之汝受何事 答曰 我今受大憂苦 若其得脫則得安樂 世尊亦爾 為我等故修諸苦行 我等今者猶未 得免生死苦惱 云何如來得受安樂 世尊 譬如醫王善解方藥 偏以祕方教授其子 不教其餘外受學者 如來亦爾 獨以甚深祕密之藏偏教文殊 遺棄我等不見顧愍 如 來於法應無慳悋 如彼醫王偏教其子 不教外來諸受學者 彼醫所以不能普教 情存 勝負故有祕惜 如來之心終無勝負 何故如是不見教誨 唯願久住莫般涅槃 世尊 譬如老少病苦之人 離於善徑行於險路 路險澁難多受苦惱 更有異人見之憐愍 即 便示以平坦好道 世尊 我亦如是 所謂少者喻未增長法身之人 老者喻重煩惱 病 者喻未脫生死 險路者喻二十五有 唯願如來 示導我等甘露正道 久住於世勿入涅 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比丘 莫如凡夫諸天人等愁憂啼哭 當勤精進繫心正念 時諸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止不啼哭 猶如有人殯喪子已止不啼哭 爾時世尊為 諸大眾 說是偈言 汝等當開意 不應大愁苦 諸佛法皆爾 是故當默然 樂不放逸行 守心正憶念 遠離諸非法 慰意受歡樂 復次比丘 若有疑念今皆當問 若空不空 若常無常 若苦不苦 若依非依 若 去不去 若歸非歸 若恒非恒 若斷若常 若眾生非眾生 若有若無 若實不實 若 P. 18

19 真不真 若滅不滅 若密不密 若二不二 如是等種種法中有所疑者 今應諮問 我 當隨順為汝斷之 亦當為汝先說甘露 然後乃當入於涅槃 諸比丘 佛出世難人身難 得 值佛生信是事亦難 能忍難忍是亦復難 成就禁戒具足無缺得阿羅漢果是事亦難 如求金沙優曇鉢花 汝諸比丘 離於八難得人身難 汝等遇我不應空過 我於往昔 種種苦行 今得如是無上方便 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 是故汝等不應 放逸 汝等比丘 云何莊嚴正法寶城 具足種種功德珍寶戒定智慧以為牆塹埤堄 汝 今遇是佛法寶城 不應取此虛偽之物 譬如商主遇真寶城 及諸瓦礫而便還家 汝亦 如是 值遇寶城取虛偽物 汝諸比丘 勿以下心而生知足 汝等今者 雖得出家 於 此大乘不生貪慕 汝諸比丘 身雖得服袈裟染衣 其心猶未得染大乘清淨之法汝諸比 丘雖行乞食經歷多處 初未曾乞大乘法食 汝諸比丘 雖除鬚髮未為正法除諸結使 汝諸比丘今當真實教勅汝等 我今現在大眾和合 如來法性真實不倒 是故汝等應當 精進攝心勇猛摧諸結使 十力慧日既滅沒已 汝等當為無明所覆 諸比丘 譬如大地 諸山藥草為眾生用 我法亦爾 出生妙善甘露法味 而為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 我 今當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之眾 悉皆安住祕密藏中 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槃 何等名為祕密之藏 猶如伊字三點 若並則不成伊 縱亦不成 如摩醯首羅面上三 目 乃得成伊三點 若別亦不得成 我亦如是 解脫之法亦非涅槃 如來之身亦非涅 槃 摩訶般若亦非涅槃 三法各異亦非涅槃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 為眾生故名入涅槃 如世伊字 爾時諸比丘 聞佛世尊定當涅槃 皆悉憂愁身毛為豎涕淚盈目 稽首佛足遶無量 匝白佛言 世尊 快說無常苦空無我 世尊 譬如一切眾生跡中象跡為上 是無常想 亦復如是 於諸想中最為第一 若有精勤修習之者 能除一切欲界欲愛色無色愛無明 憍慢及無常想 世尊 如來若離無常想者 今則不應入於涅槃 若不離者 云何說言 修無常想離三界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 世尊 譬如農夫秋月之時深耕其地能除穢草 是無常想亦復如是 能除一切欲界欲愛色無色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 世尊 譬如耕田 秋耕為勝 如諸跡中象跡為勝 於諸想中 無常想為勝 世尊 譬如帝王知命將終 恩赦天下獄囚繫閉 悉令得脫然後捨命 如來今者亦應如是 度諸眾生一切無知無明 繫閉 皆令解脫 然後乃入於般涅槃 我等今者皆未得度 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 槃 世尊 譬如有人為鬼所持 遇良呪師以呪力故便得除差 如來亦爾 為諸聲聞除 無明鬼 令得安住摩訶般若解脫等法如世伊字 世尊 譬如香象為人所縛 雖有良師 不能禁制 [去*頁]絕羈鎖自恣而去 我未如是脫五十七煩惱繫縛 云何如來便欲放捨 入於涅槃 世尊 如人病瘧值遇良醫所苦得除 我亦如是 多諸患苦邪命熱病 雖遇 如來病未除愈 未得無上安隱常樂 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 世尊 譬如醉人不 自覺知 不識親踈母女姊妹 迷荒婬亂言語放逸 臥糞穢中 時有良師與藥令服 服 已吐酒還自憶識 心懷慚愧深自剋責 酒為不善諸惡根本 若能除斷則遠眾罪世尊 P. 19

20 我亦如是 往昔已來輪轉生死 情色所醉貪嗜五欲 非母母想非姊姊想 非女女想 於非眾生生眾生想 是故輪轉受生死苦 如彼醉人臥糞穢中 如來今當施我法藥 令 我還吐煩惱惡酒 而我未得醒寤之心 云何如來便欲放捨入於涅槃 世尊 譬如有人 歎芭蕉樹以為堅實 無有是處 世尊 眾生亦爾 若歎我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 者是真實者 亦無是處 我等如是修無我想 世尊 譬如漿滓無所復用 是身亦爾無 我無主 世尊 如七葉花無有香氣 是身亦爾無我無主 我等如是心常修習無我之想 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無我我所 汝諸比丘應當修習 如是修已則除我慢 離我慢已便 入涅槃 世尊 譬如鳥跡 空中現者 無有是處 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見 亦無 是處 爾時世尊讚諸比丘 善哉善哉 汝等善能修無我想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 世尊 我等不但修無我想 亦更修習其餘諸想 所謂苦想無常想無我想 世尊 譬如人醉其 心愐眩 見諸山河石壁草木宮殿屋舍日月星辰皆悉迴轉 世尊 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 我等想 如是之人不名為聖 多諸放逸流轉生死 世尊 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 爾時佛告諸比丘 諦聽諦聽 汝向所引醉人喻者 但知文字未達其義 何等為義 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非迴轉生迴轉想 眾生亦爾 為諸煩惱無明所覆生顛倒心 我 計無我常計無常 淨計不淨樂計為苦 以為煩惱之所覆故 雖生此想不達其義 如彼 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 我者即是佛義 常者是法身義 樂者是涅槃義 淨者是法義 汝等比丘 云何而言 有我想者憍慢貢高流轉生死 汝等若言 我亦修習無常苦無 我等想 是三種修無有實義 我今當說勝三修法 苦者計樂 樂者計苦 是顛倒法 無常計常 常計無常 是顛倒法 無我計我 我計無我 是顛倒法 不淨計淨 淨計 不淨 是顛倒法 有如是等四顛倒法 是人不知正修諸法 汝諸比丘 於苦法中生於 樂想 於無常中生於常想 於無我中生於我想 於不淨中生於淨想 世間亦有常樂我 淨 出世亦有常樂我淨 世間法者有字無義 出世間者有字有義 何以故 世間之法 有四顛倒故不知義 所以者何 有想顛倒心倒見倒 以三倒故世間之人 樂中見苦 常見無常 我見無我 淨見不淨 是名顛倒 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 何等為義 無我者名為生死 我者名為如來 無常者聲聞緣覺 常者如來法身 苦者一切外道 樂者即是涅槃 不淨者即有為法 淨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 是名不顛倒 以不倒故 知字知義 若欲遠離四顛倒者 應知如是常樂我淨 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離四倒者 則得了知常樂我淨 如來今者永無 四倒 則已了知常樂我淨 若已了知常樂我淨 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導我等令離四倒 而見放捨欲入涅槃 如來若見顧念教勅 我當至心頂受修習 如來若入於涅槃者 我 等云何與是毒身同共止住修於梵行 我等亦當隨佛世尊入於涅槃 爾時佛告諸比丘 汝等不應作如是語 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訶迦葉 是迦葉者 當為汝等作大 P. 20

21 依止 猶如如來為諸眾生作依止處 摩訶迦葉亦復如是 當為汝等作依止處 譬如大 王多所統領 若遊巡時悉以國事付囑大臣 如來亦爾 所有正法亦以付囑摩訶迦葉 汝等當知 先所修習無常苦想非是真實 譬如春時有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遊戲失琉璃 寶沒深水中 是時諸人悉共入水求覓是寶 競捉瓦石草木沙礫 各各自謂得琉璃珠歡 喜持出乃知非真 是時寶珠猶在水中 以珠力故水皆澄清 於是大眾乃見寶珠 故在 水下 猶如仰觀虛空月形 是時眾中有一智人 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 汝等比 丘 不應如是修習無常苦無我想不淨想等以為實義 如彼諸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礫而為 寶珠 汝等應當善學方便 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淨想 復應當知先所修習四法相貌 悉是顛倒 欲得真實修諸想者 如彼智人巧出寶珠 所謂我想常樂淨想 爾時諸比丘 白佛言 世尊 如佛先說諸法無我汝當修學 修學是已則離我想 離我想者則離憍慢 離憍慢者得入涅槃 是義云何 佛告諸比丘 善哉善哉 汝今善能諮問是義為自斷疑 譬如國王闇鈍少智 有一 醫師性復頑嚚 而王不別厚賜俸祿 療治眾病純以乳藥 亦復不知病起根原 雖知乳 藥復不善解 或有風病冷病熱病一切諸病悉教服乳 是王不別是醫知乳好醜善惡 復 有明醫曉八種術 善療眾病知諸方藥 從遠方來 是時舊醫不知諮受 反生貢高輕慢 之心 彼時明醫即便依附請以為師 諮受醫方祕奧之法 語舊醫言 我今請仁以為師 範 唯願為我宣暢解說 舊醫答言 卿今若能為我給使四十八年 然後乃當教汝醫法 時彼明醫即受其教 我當如是 我當如是 隨我所能當給走使 是時舊醫即將客醫 共入見王 是時客醫即為王說種種醫方及餘伎藝 大王當知 應善分別此法如是可以 治國 此法如是可以療病 爾時國王聞是語已 方知舊醫癡騃無智 即便驅逐令出國 界 然後倍復恭敬客醫 是時客醫作是念言 欲教王者今正是時 即語王言 大王 於我實愛念者當求一願 王即答言 從此右臂及餘身分隨意所求一切相與 彼客醫言 王雖許我一切身分 然我不敢多有所求 今所求者 願王宣令一切國內 從今已往 不得復服舊醫乳藥 所以者何 是藥毒害多傷損故 若故服者當斬其首 斷乳藥已終 更無有橫死之人 常處安樂 故求是願 時王答言 汝之所求蓋不足言 尋為宣令一 切國內 有病之人皆悉不聽以乳為藥 若為藥者當斬其首 爾時客醫以種種味和合眾 藥 謂辛苦醎甜醋等味 以療眾病無不得差 其後不久王復得病 即命是醫 我今病 重困苦欲死 當云何治 醫占王病應用乳藥 尋白王言 如王所患應當服乳 我於先 時所斷乳藥 是大妄語 今若服者最能除病 王今患熱正應服乳 時王語醫汝今狂耶 為熱病乎 而言服乳能除此病 汝先言毒 今云何服欲欺我耶 先醫所讚 汝言是 毒 令我驅遣 今復言好最能除病 如汝所言 我本舊醫定為勝汝 是時客醫復語王 言 王今不應作如是語 如虫食木有成字者 此虫不知是字非字 智人見之終不唱言 是虫解字 亦不驚怪 大王當知 舊醫亦爾 不別諸病悉與乳藥 如彼虫道偶成於 字 是先舊醫不解乳藥好醜善惡 時王問言 云何不解 客醫答王 是乳藥者 亦是 P. 21

22 毒害 亦是甘露 云何是乳復名甘露 若是牸牛不食酒糟滑草麥[麥*弋]其犢調善 放 牧之處不在高原亦不下濕 飲以清流不令馳走 不與特牛同共一群 飲餧調適行住得 所 如是乳者能除諸病 是則名為甘露妙藥 除是乳已其餘一切皆名毒害 爾時大王 聞是語已 讚言大醫 善哉善哉 我從今日始知乳藥善惡好醜 即便服之病得除愈 尋時宣令一切國內 從今已往當服乳藥 國人聞之皆生瞋恨 咸相謂言 大王 今者 為鬼所持為狂顛耶 而誑我等復令服乳 一切人民皆懷瞋恨悉集王所王言 汝等不應 於我而生瞋恨 而此乳藥服與不服 悉是醫教非是我咎 爾時大王及諸人民 踊躍歡 喜倍共恭敬供養是醫 一切病者皆服乳藥病悉除愈 汝等比丘 當知如來應正遍知明 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亦復如是 為大醫王出現於世 降伏 一切外道邪醫 諸王眾中唱如是言 我為醫王欲伏外道 故唱是言 無我無人眾生壽 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 比丘當知 是諸外道 所言我者 如虫食木偶成字耳 是故如 來於佛法中唱是無我 為調眾生故 為知時故說是無我 有因緣故亦說有我 如彼良 醫善知於乳是藥非藥 非如凡夫所計吾我 凡夫愚人所計我者 或言大如拇指 或如 芥子 或如微塵 如來說我悉不如是 是故說言 諸法無我實非無我 何者是我 若 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者 是名為我 如彼大醫善解乳藥 如來亦爾 為 眾生故說諸法中真實有我 汝等四眾應當如是修習是法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 P. 22

23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之三 佛復告諸比丘 汝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問 我當解說令汝心喜 我已修學一切 諸法本性空寂了了通達 汝等比丘 莫謂如來唯修諸法本性空寂 復告諸比丘 若於 戒律有所疑者今可致問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 世尊 我等無有智慧能問如來應正遍知 所以者何 如來境界不可思議 所有諸定不可思議 所演教誨不可思議 是故我等 無有智慧能問如來 世尊 譬如老人年百二十身嬰長病寢臥床席不能起居氣力虛劣餘 命無幾 有一富人緣事欲行當至他方 以百斤金寄是老人而作是言 我今他行 以是 寶物持用相寄 或十年還 二十年還 汝當還我 是時老人即便受之 而此老人復無 繼嗣 其後不久病篤命終 所寄之物悉皆散失 財主行還償索無所 如是癡人不知籌 量可寄不可寄 是故行還債索無所 以是因緣喪失財寶 世尊 我等聲聞亦復如是 雖聞如來慇懃教誡 不能受持令法久住 如彼老人受他寄付 我今無智於諸戒律當何 所問 佛告諸比丘 汝等今者若問於我則能利益 一切眾生 是故告汝聽隨所疑恣意 而問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 譬如有人年二十五盛壯端正 多有財寶金銀琉璃 父母妻子眷屬宗親悉皆存在 亦有人來寄其寶物 語其人言 我有緣事欲至他處 事 訖當還 汝當還我 是時壯人守護是物如自己有 其人偶病即命家屬 如是金寶是他 所寄 彼若來索悉皆還之 智者如是 善知籌量行還索物皆悉得之無所亡失 世尊亦 爾 若以法寶付囑阿難及諸比丘不得久住 何以故 一切聲聞及大迦葉悉當無常 如 彼老人受他寄物 是故應以無上佛法付諸菩薩 以諸菩薩善能問答如是法寶 則得久 住無量千世 增益熾盛利安眾生 如彼壯人受他寄物 以是義故 諸大菩薩乃能問耳 我等智慧猶如蚊虻 何能諮請如來深法 時諸聲聞默然而住 爾時佛讚諸比丘言 善哉善哉 汝等 善得無漏之心阿羅漢心 我亦曾念以此二緣 應以大乘付諸菩薩令 是妙法久住於世 爾時佛告一切大眾 善男子善女人 我之壽命不可稱量 樂說之辯 亦不可盡 汝等宜可隨意諮問 若戒若歸 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 訶薩 本是多羅聚落人也 姓大迦葉 婆羅門種 年在幼稚 以佛神力即從座起 偏 袒右臂 遶百千匝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 世尊 我於今者欲少諮問 若佛 聽者乃敢發言 佛告迦葉 如來應正遍知恣汝所問 當為汝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爾時迦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哀愍已垂聽許今當問之 然我所有智慧 微少猶如蚊虻 如來世尊道德巍巍 純以栴檀師子難伏不可壞眾而為眷屬 如來之身 猶真 金剛 色如琉璃 真實難壞 復為如是大智慧海之所圍遶 是眾會中諸大菩薩 摩訶薩等 皆悉成就無量無邊深妙功德猶如香象 於如是等大眾之前豈敢發問 為當 承佛神通之力及因大眾善根威德少發問耳 即於佛前說偈問曰 P. 23

24 云何得長壽 復以何因緣 云何於此經 願佛開微密 云何得廣大 實非阿羅漢 云何知天魔 佛說波旬說 云何諸調御 正善具成就 云何作善業 云何諸菩薩 云何解滿字 云何共聖行 迦隣提日月 云何未發心 云何於大眾 猶如閻浮金 云何處濁世 云何處煩惱 如醫療眾病 生死大海中 云何捨生死 云何觀三寶 三乘若無性 猶如樂未生 云何諸菩薩 云何為生盲 云何示多頭 云何說法者 云何復示現 云何勇進者 云何知法性 云何諸菩薩 金剛不壞身 得大堅固力 究竟到彼岸 廣為眾生說 為眾作依止 而與羅漢等 為眾作留難 云何分別知 心喜說真諦 演說四顛倒 大仙今當說 能見難見性 及與半字義 如娑羅娑鳥 太白與歲星 而名為菩薩 而得無所畏 無能說其過 不污如蓮華 煩惱不能染 不為病所污 云何作船師 如蛇脫故皮 猶如天意樹 云何而得說 云何名受樂 而得不壞眾 而作眼目導 唯願大仙說 增長如月初 究竟於涅槃 示人天魔道 而受於法樂 遠離一切病 P. 24

25 云何為眾生 演說於祕密 云何說畢竟 及與不畢竟 如其斷疑網 云何不定說 云何而得近 最勝無上道 我今請如來 為諸菩薩故 願為說甚深 微妙諸行等 一切諸法中 悉有安樂性 唯願大仙尊 為我分別說 眾生大依止 兩足尊妙藥 今欲問諸陰 而我無智慧 精進諸菩薩 亦復不能知 如是等甚深 諸佛之境界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未得一切種智 我已得之 然汝所 問甚深密藏 如一切智之所諮問等無有異 善男子 我坐道場菩提樹下初成正覺 爾 時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 亦曾問我是甚深義 然其所問句義功德亦 皆如是等無有異 如是問者 則能利益無量眾生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我無智力能問如來如是深義 世尊 譬如蚊虻不 能飛過大海彼岸周遍虛空 我亦如是 不能諮問如來如是智慧大海法性虛空甚深之義 世尊 譬如國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 藏臣得已頂戴恭敬增加守護 我亦如是頂戴恭 敬增加守護如來所說方等深義 何以故 令我廣得深智慧故 爾時 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諦聽諦聽 當為汝說如來所得長壽之業 菩薩以是業因緣故得壽命長 是故 應當至心聽受 若業能為菩提因者 應當誠心聽受是義 既聽受已轉為人說 善男子 我以修習如是業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今復為人廣說是義 善男子 譬如王子 犯罪繫獄 王甚憐愍愛念子故 躬自迴駕至其繫所 菩薩亦爾 欲得長壽應當護念一 切眾生同於子想 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授不殺戒教修善法 亦當安止一切眾生於五 戒十善 復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 拔濟是中苦惱眾生 脫未脫者 度未 度者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安慰一切諸恐怖者 以如是等業因緣故 菩薩則得壽命長 遠 於諸智慧而得自在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菩薩摩訶薩等視眾生同於子想 是義深隱我未能 解 世尊 如來不應說言菩薩於諸眾生修平等心同於子想 所以者何 於佛法中有破 戒者作逆罪者毀正法者 云何當於如是等人同子想耶 佛告迦葉 如是如是 我於眾 生實作子想如羅睺羅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昔十五日僧布薩時 曾於受具清淨 眾中有一童子 不善修習身口意業 在屏隈處盜聽說戒 密迹力士承佛神力 以金剛 杵碎之如塵 世尊 是金剛神極成暴惡 乃能斷是童子命根 云何如來視諸眾生同於 P. 25

26 子想如羅睺羅 佛告迦葉 汝今不應作如是言 是童子者 即是化人非真實也 為欲 驅遣破戒毀法令出眾故 金剛密迹亦是化耳 迦葉 毀謗正法及一闡提 或有殺生乃 至邪見及故犯禁 我於是等悉生悲心同於子想如羅睺羅 善男子 譬如國王諸群臣等 有犯王法隨罪誅戮而不捨置 如來世尊不如是也 於毀法者 與驅遣羯磨訶責羯磨置 羯磨舉罪羯磨不可見羯磨滅羯磨未捨惡見羯磨 善男子 如來所以與謗法者作如是等 降伏羯磨 為欲示諸行惡之人有果報故 善男子 汝今當知 如來即是施惡眾生無恐 畏者 若放一光若二若五 或有遇者悉令遠離一切諸惡 如來今者具有如是無量勢力 善男子 未可見法汝 欲見者 今當為汝說其相貌 我涅槃已隨其方面有持戒比丘 威儀具足護持正法 見壞法者 即能驅遣呵責徵治 當知是人得福無量不可稱計 善男子 譬如有王專行暴惡會遇重病 有隣國王聞其名聲興兵而來規欲殄滅 是時病 王無力勢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 而是隣王得 無量福 持法比丘亦復如是 驅遣呵責 壞法之人 令行善法得福無量 善男子 譬如長者所居之處田宅屋舍生諸毒樹 長者 知已即便斫伐永令滅盡 又如壯人首生白髮愧而剪拔不令生長 持法比丘亦復如是 見有破戒壞正法者 即應驅遣呵責舉處 若善比丘見壞法者 置不呵責驅遣舉處 當 知是人佛法中怨 若能驅遣呵責舉處 是我弟子真聲聞也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言 則不等視一切眾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 世尊 若有一人以刀害佛 復有 一人持栴檀塗佛 佛於此二若生等心 云何復言 當治毀禁 若治毀禁是言則失 佛 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譬如國王大臣宰相產育諸子 顏貌端正聰明黠慧 若二三四將 付嚴師而作是言 君可為我教詔諸子 威儀禮節伎藝書疏校計算數悉令成就 我今四 子就君受學 假使三子病杖而死 餘有一子必當苦治要令成就 雖喪三子我終不恨 迦葉 是父及師得殺罪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以愛念故為欲成就無有惡心 如是教 誨得福無量 善男子 如來亦爾 視壞法者等如一子 如來今以無上正法 付囑諸王 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是諸國王及四部眾 應當勸勵諸學人等 令得增 上戒定智慧 若有不學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毀正法者 王者大臣四部之眾應當苦治 善 男子 是諸國王及四部眾當有罪不 不也世尊 善男子 是諸國王及四部眾尚無有罪 何況如來 善男子 如來善修如是平等於諸眾生同一子想 如是修者 是名菩薩修 平等心於諸眾生同一子想 善男子 菩薩如是修習此業得壽命長 亦能善知宿世之事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菩薩若有修平等心 視諸眾生同於子想得壽 命長 如來不應作如是說 何以故 如知法人能說種種孝順之法 還至家中以諸瓦石 打擲父母 而是父母是良福田多所利益 難遭難遇 應好供養反生惱害 是知法人言 行相違 如來所言亦復如是 菩薩修習等心眾生同子想者 應得長壽善知宿命常住於 世無有變易 今者世尊 以何因緣壽命極短同人間耶 如來將無於諸眾生生怨憎想 世尊 昔日作何惡業斷幾命根 得是短壽不滿百年 佛告迦葉 善男子 汝今何緣於 P. 26

27 如來前發是麁言 如來長壽 於諸壽中最上最勝 所得常法 於諸常中最為第一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云何如來得壽命長 佛告迦葉 善男子 如八大河 一名恒河 二名閻摩羅 三名薩羅 四名阿梨羅跋提 五名摩訶 六名辛頭 七名博 叉 八名悉陀 是八大河及諸小河悉入大海 迦葉 如是一切人中天上地及虛空壽命 大河 悉入如來壽命海中 是故如來壽命無量 復次迦葉 譬如阿耨達池出四大河 如來亦爾出一切命 迦葉 譬如一切諸常法中虛空第一 如來亦爾 於諸常中最為第 一 迦葉 譬如諸藥醍醐第一 如來亦爾 於眾生中壽命第一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如來壽命若如是者 應住一劫若減一劫 常宣妙法如 霔大雨 迦葉 汝今不應於如來所生滅盡想 迦葉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乃至外道五通神仙得自在者 若住一劫若減一劫 經行空中坐臥自在 左脇出火右脇 出水 身出煙炎猶如火聚 若欲住壽能得如意 於壽命中修短自任 如是五通尚得如 是隨意神力 豈況如來於一切法得自在力 而當不能住壽半劫若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 若無量劫 以是義故 當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易法 如來此身是變化身非雜食身 為 度眾生示同毒樹 是故現捨入於涅槃 迦葉 當知佛是常法不變易法 汝等於是第一 義中應勤精進一心修習 既修習已廣為人說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出世之法與世間法有何差別 如佛言曰 佛是常法 不變易法 世間亦說梵天是常自在天常無有變易 我常性常微塵亦常 若言如來是常 法者 如來何故不常現耶 若不常現有何差別 何以故 梵天乃至微塵世性亦不現故 佛告迦葉 譬如長者多有諸牛色雖種種同共一群 付放牧人令逐水草 但為醍醐不 求乳酪 彼牧牛者搆已自食 長者命終所有諸牛悉為群賊之所抄掠 賊得牛已無有婦 女 即自搆捋得已而食 爾時群賊各相謂言 彼大長者畜養此牛不期乳酪但為醍醐 我等今者當設何方而得之耶 夫醍醐者 名為世間第一上味 我等無器 設使得乳無 安置處 復共相謂唯有皮囊可以盛之 雖有盛處不知攢搖 漿猶難得況復生酥 爾時 諸賊以醍醐故加之以水 以水多故乳酪醍醐一切俱失 凡夫亦爾 雖有善法皆是如來 正法之餘 何以故 如來世尊入涅槃後 盜竊如來遺餘善法若戒定慧 如彼諸賊劫掠 群牛 諸凡夫人雖復得是戒定智慧 無有方便不能解說 以是義故不能獲得常戒常定 常慧解脫 如彼群賊不知方便喪失醍醐 亦如群賊為醍醐故加之以水 凡夫亦爾 為 解脫故說我眾生壽命士夫 梵天自在天微塵世性 戒定智慧及與解脫 非想非非想天 即是涅槃 實亦不得解脫涅槃 如彼群賊不得醍醐 是諸凡夫有少梵行供養父母 以 是因緣得生天上受少安樂 如彼群賊加水之乳 而是凡夫實不知因修少梵行供養父母 得生天上 又不能知戒定智慧歸依三寶 以不知故說常樂我淨 雖復說之而實不知 是故如來出世之後 乃為演說常樂我淨 如轉輪王出現於世 福德力故群賊退散牛無 損命 時轉輪王即以諸牛付一牧人多巧便者 是人方便即得醍醐 以醍醐故一切眾生 無有患苦 法輪聖王出現世時 諸凡夫人不能演說戒定慧者 即便退散如賊退散 爾 P. 27

28 時如來善說世法及出世法 為眾生故令諸菩薩隨而演說 菩薩摩訶薩既得醍醐 復令 無量無邊眾生獲得無上甘露法味 所謂如來常樂我淨 以是義故 善男子 如來是常 不變易法 非如世間凡夫愚人 謂梵天等是常法也 此常法稱要是如來非是餘法 迦 葉 應當如是知如來身 迦葉 諸善男子善女人 常當繫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 迦葉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 當知是人隨我所行至我至處 善男子 若有修習如是 二字為滅相者 當知如來則於其人為般涅槃 善男子 涅槃義者 即是諸佛之法性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佛法性者 其義云何 世尊 我今欲知法性之義 唯願 如來哀愍廣說 夫法性者即是捨身 捨身者名無所有 若無所有身云何存 身若存者 云何而言身有法性 身有法性云何得存 我今云何當知是義 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汝今不應作如是說滅是法性 夫法性者無有滅也 善男子 譬如無想天成就色陰而 無色想 不應問言 是諸天等云何而住歡娛受樂 云何行想 云何見聞 善男子 如 來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 不應說言 如來身者是滅法也 善男子 如是滅 法是佛境界 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善男子 汝今不應思量如來何處住何處行何處見何 處樂 善男子 如是之義 亦非汝等之所知及 諸佛法身種種方便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 應當修習佛法及僧而作常想 是三法者 無有異想 無無常想 無 變異想 若於三法修異想者 當知是輩清淨三歸則無依處 所有禁戒皆不具足 終不 能證聲聞緣覺菩提之果 若能於是不可思議 修常想者則有歸處 善男子 譬如因樹 則有樹影 如來亦爾 有常法故則有歸依 非是無常 若言如來是無常者 如來則非 諸天世人所歸依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譬如闇中有樹無影 迦葉 汝不應言有 樹無影 但非肉眼之所見耳 善男子 如來亦爾 其性常住是不變異 無智慧眼不能 得見 如彼闇中不見樹影 凡夫之人於佛滅後說言如來是無常法 亦復如是 若言如 來異法僧者 則不能成三歸依處 如汝父母各各異故 故使無常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我從今始當以佛法眾僧三事常住 啟悟父母乃至七世皆令奉持 甚奇世尊 我今當學如來法僧不可思議 既自學已亦當為人廣說是義 若有諸人不能信受 當知 是輩久修無常 如是之人我當為其而作霜雹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 汝今善能 護持正法 如是護法不欺於人 以不欺人善業緣故 而得長壽善知宿命 大般涅槃經金剛身品第二 爾時世尊復告迦葉 善男子 如來身者是常住身 不可壞身 金剛之身 非雜食 身 即是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如是等身我悉不見 唯見無常破 壞微塵雜食等身 何以故 如來當入於涅槃故 佛言 迦葉 汝今莫謂如來之身不堅 可壞如凡夫身 善男子 汝今當知 如來之身無量億劫堅牢難壞 非人天身非恐怖身 非雜食身 如來之身非身是身 不生不滅 不習不修 無量無邊無有足跡 無知無形 P. 28

29 畢竟清淨無有動搖 無受無行不住不作 無味無雜非是有為 非業非果非行非滅非心 非數不可思議 常不可思議無識離心亦不離心 其心平等無有亦有 無有去來而亦去 來 不破不壞不斷不絕 不出不滅非主亦主 非有非無非覺非觀 非字非不字 非定 非不定 不可見了了見 無處亦處 無宅亦宅 無闇無明 無有寂靜 而亦寂靜 是 無所有不受不施 清淨無垢 無諍斷諍 住無住處 不取不墮 非法非非法 非福田 非不福田 無盡不盡離一切盡 是空離空 雖不常住非念念滅無有垢濁 無字離字 非聲非說亦非修習 非稱非量 非一非異 非像非相 諸相莊嚴 非勇非畏 無寂不 寂 無熱不熱 不可覩見無有相貌 如來度脫一切眾生 無度脫故能解眾生 無有解 故覺了眾生 無覺了故如實說法 無有二故不可量 無等等 平如虛空無有形貌同無 生性 不斷不常 常行一乘 眾生見三 不退不轉斷一切結 不戰不觸非性住性 非 合非散 非長非短 非圓非方 非陰入界亦陰入界 非增非損 非勝非負 如來之身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無有知者無不知者 無有見者無不見者 非有為非無為 非世非 不世 非作非不作 非依非不依 非四大非不四大 非因非不因 非眾生非不眾生 非沙門非婆羅門 是師子大師子 非身非不身 不可宣說 除一法相不可算數 般涅 槃時不般涅槃 如來法身皆悉成就如是無量微妙功德 迦葉 唯有如來乃知是相 非 諸聲聞緣覺所知 迦葉 如是功德成如來身 非是雜食所長養身 迦葉 如來真身功 德如是 云何復得諸疾患苦 危脆不堅如坏器乎 迦葉 如來所以示病苦者 為欲調 伏諸眾生故 善男子 汝今當知 如來之身即金剛身 汝從今日常當專心思惟此義莫 念食身 亦當為人說如來身即是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成就如是功德 其身云何當有病苦無常破壞 我從 今日常當思惟 如來之身是常法身安樂之身 亦當為他如是廣說 唯然世尊 如來法 身金剛不壞 而未能知所因云何 佛言 迦葉 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 得成就是金剛 身 迦葉 我於往昔護法因緣 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 善男子 護持正法者 不受五戒不修威儀 應持刀劍弓箭鉾槊 守護持戒清淨比丘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比丘離於守護 獨處空閑塚間樹下 當說是人為真比丘 若有隨逐守護者行 當知是輩是禿居士 佛告迦葉 莫作是語言禿居士 若有比丘隨所至處供身趣足 讀 誦經典思惟坐禪 有來問法即為宣說 所謂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 雖能如是種種說 法 然故不能作師子吼 不為師子之所圍遶 不能降伏非法惡人 如是比丘不能自利 及利眾生 當知是輩懈怠懶墮 雖能持戒守護淨行 當知是人無所能為 若有比丘供 身之具亦常豐足 復能護持所受禁戒 能師子吼廣說妙法 謂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優 陀那伊帝曰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達磨 以如是等九部經典為他廣說 利益安樂諸 眾生故 唱如是言 涅槃經中制諸比丘 不應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 若有比丘 畜 如是等不淨之物 應當治之 如來先於異部經中說 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 某甲 國王如法治之驅令還俗 若有比丘 能作如是師子吼時 有破戒者聞是語已 咸共瞋 P. 29

30 恚害是法師 是說法者 設復命終故名持戒自利利他 以是緣故我聽國主群臣宰相諸 優婆塞護說法人 若有欲得護正法者 當如是學 迦葉 如是破戒不護法者名禿居士 非持戒者得如是名 善男子 過去之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於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 號歡喜增益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世 界廣博嚴淨豐樂安隱 人民熾盛無有飢渴 如安樂國諸菩薩等 彼佛世尊住世無量 化眾生已然後乃於娑羅雙樹入般涅槃 佛涅槃後正法住世無量億歲 餘四十年佛法未 滅 爾時有一持戒比丘 名曰覺德 多有徒眾眷屬圍遶能師子吼 頒宣廣說九部經典 制諸比丘不得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 爾時多有破戒比丘 聞作是說 皆生惡心執 持刀杖逼是法師 是時國王 名曰有德 聞是事已為護法故 即便往至說法者所 與 是破戒諸惡比丘極共戰鬪 令說法者得免危害 王於爾時身被刀劍箭槊之瘡 體無完 處如芥子許 爾時覺德尋讚王言 善哉善哉 王今真是護正法者 當來之世 此身當 為無量法器 王於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 尋即命終生阿閦佛國 而為彼佛作第一弟 子 其王將從人民眷屬 有戰鬪者 有隨喜者 一切不退菩提之心 命終悉生阿閦佛 國 覺德比丘 却後壽終亦得往生阿閦佛國 而為彼佛作聲聞眾中第二弟子 若有正 法欲滅盡時 應當如是受持擁護 迦葉 爾時王者則我身是 說法比丘迦葉佛是 迦 葉 護正法者 得如是等無量果報 以是因緣我於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 成就法身 不可壞身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如來常身猶如畫石 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以是因 緣故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應當勤加護持正法 護法果報廣大無量 善男子 是故護法優婆塞等 應執刀杖擁護如是持法比丘 若有受持五戒之者 不得名為大乘 人也 不受五戒為護正法乃名大乘 護正法者 應當執持刀劍器仗侍說法者 迦葉白 佛言 世尊 若諸比丘與如是等諸優婆塞持刀杖者 共為伴侶為有師耶為無師乎 為 是持戒為是破戒 佛告迦葉 莫謂是等為破戒人 善男子 我涅槃後濁惡之世國土荒 亂 互相抄掠人民飢餓 爾時多有為飢餓故發心出家 如是之人名為禿人 是禿人輩 見有持戒威儀具足清淨比丘護持正法 驅逐令出若殺若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是持戒人 護正法者 云何當得遊行村落城邑教化 善男子 是故我今聽持戒人 依諸白衣持刀杖者以為伴侶 若諸國王大臣長者優婆塞等 為護法故雖持刀杖 我說 是等名為持戒 雖持刀杖不應斷命 若能如是即得名為第一持戒 迦葉 言護法者 謂具正見能廣宣說大乘經典 終不捉持王者寶蓋油瓶穀米種種 果蓏 不為利養親近國王大臣長者 於諸檀越心無諂曲具足威儀摧伏破戒諸惡人等 是名持戒護法之師 能為眾生真善知識 其心弘廣譬如大海 迦葉 若有比丘以利養 故為他說法 是人所有徒眾眷屬 亦効是師貪求利養 是人如是便自壞眾 迦葉眾有 三種一者犯戒雜僧 二者愚癡僧 三者清淨僧 破戒雜僧則易可壞 持戒淨僧利養因 緣所不能壞 云何破戒雜僧 若有比丘雖持禁戒 為利養故與破戒者坐起行來 共相 P. 30

31 親附同其事業 是名破戒亦名雜僧 云何愚癡僧 若有比丘在阿蘭若處 諸根不利闇 鈍[夢-夕+登]瞢少欲乞食 於說戒日及自恣時 教諸弟子清淨懺悔 見非弟子多犯禁 戒 不能教令清淨懺悔 而便與共說戒自恣 是名愚癡僧 云何名清淨僧 有比丘僧 不為百千億數諸魔之所沮壞 是菩薩眾本性清淨 能調如上二部之眾 悉令安住清 淨眾中 是名護法無上大師善持律者 為欲調伏利眾生故 知諸戒相若輕若重 非是 律者則不證知 若是律者則便證知 云何調伏眾生故 若諸菩薩為化眾生常入聚落不 擇時節 或至寡婦婬女舍宅 與同住止經歷多年 若是聲聞所不應為 是名調伏利益 眾生 云何知重 若見如來因事制戒 汝從今日慎莫更犯 如四重禁 出家之人所不 應作 而便故作 非是沙門 非釋種子 是名為重 云何為輕 若犯輕事如是三諫 若能捨者 是名為輕 非律不證者 若有讚說不清淨物應受用者 不共同止 是律應 證者 善學戒律不近破戒 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 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 是名律師 善解一字 善持契經 亦復如是 如是善男子 佛法無量不可思議 如 來亦爾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是如是 誠如聖教 佛法無量不可思議 如來亦爾不可思議 故知如來常住不壞無有變異 我今善學 亦當為人廣宣是義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如來身者 即是金剛不可壞身 菩薩應當如是善學正 見正知 若能如是了了知見 即是見佛金剛之身不可壞身 如於鏡中見諸色像 大般涅槃經名字功德品第三 爾時如來復告迦葉 善男子 汝今應當善持是經文字章句所有功德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聞是經名生四趣者 無有是處 何以故 如是經典乃是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 習 所得功德我今當說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菩薩摩訶薩云何奉持 佛告迦葉 是經名為大般涅槃 上語亦善 中語亦善 下語亦善 義味深邃其文亦 善 純備具足清淨梵行 金剛寶藏滿足無缺 汝今善聽 我今當說 善男子 所言大 者 名之為常 如八大河悉歸大海 此經如是 降伏一切諸結煩惱及諸魔性 然後要 於大般涅槃放捨身命 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善男子 又如醫師有一祕方 悉攝一切所 有醫方 善男子 如來亦爾 所說種種妙法祕密深奧藏門 悉皆入於大般涅槃 是故 名為大般涅槃 善男子 譬如農夫春月下種常有悕望 既收果實眾望都息 善男子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修學餘經常悕滋味 若得聞是大般涅槃 悕望諸經所有滋味悉皆 永斷 是大涅槃能令眾生度諸有流 善男子 如諸跡中象跡為最 此經如是 於諸經 三昧最為第一 善男子 譬如耕田秋耕為勝 此經如是諸經中勝 善男子 如諸藥中 醍醐第一善治眾生熱惱亂心 是大涅槃為最第一 善男子 譬如甜酥八味具足 大般 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 云何為八 一者常 二者恒 三者安 四者清涼 五者不老 六者不死 七者無垢 八者快樂 是為八味具足 具是八味 是故名為大般涅槃若 諸菩薩摩訶薩等安住是中 復能處處示現涅槃 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迦葉 善男子善 P. 31

32 女人 若欲於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 當如是學如來常住 法僧亦然 迦葉菩薩復白佛 言 甚奇世尊 如來功德不可思議 法僧亦爾不可思議 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議 若有 修學是經典者 得正法門能為良醫 若未學者 當知是人盲無慧眼無明所覆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 P. 32

33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一 佛復告迦葉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分別開示大般涅槃 有四相義 何等為四 一 者自正 二者正他 三者能隨問答 四者善解因緣義 云何自正 若佛如來見諸因緣 而有所說 譬如比丘見大火聚便作是言 我寧抱是熾燃火聚 終不敢於如來所說十二 部經及祕密藏 謗言云是波旬所說 若言如來法僧無常 如是說者為自侵欺 亦欺於 人 寧以利刀自斷其舌 終不說言 如來法僧是無常也 若聞他說亦不信受 於此說 者應生憐愍 如來法僧不可思議 應如是持 自觀己身猶如火聚 是名自正 云何正他 佛說法時 有一女人乳養嬰兒 來詣佛所稽首佛足 有所顧念 心自 思惟 便坐一面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 汝以愛念多唅兒酥 不知籌量消與不消 爾時 女人即白佛言 甚奇世尊 善能知我心中所念 唯願如來教我多少 世尊 我於今朝 多與兒蘇 恐不能消將無夭壽 唯願如來為我解說 佛言 汝兒所食尋即消化增益壽 命 女人聞已心大踊躍 復作是言 如來實說故我歡喜 世尊 如是為欲調伏諸眾生 故 善能分別說消不消 亦說諸法無我無常 若佛世尊先說常者 受化之徒當言此法 與外道同即便捨去 復告女人 若兒長大能自行來 凡所食噉能消難消 本所與蘇則 不供足 我之所有聲聞弟子亦復如是 如汝嬰兒 不能消是常住之法 是故我先說苦 無常 若我聲聞諸弟子等 功德已備堪任修習大乘經典 我於是經為說六味 云何六味 說苦醋味無常醎味無我苦味樂如甜味我如辛味常如淡味 彼世間中有三種味 所謂 無常無我無樂 煩惱為薪智慧為火 以是因緣成涅槃飯 謂常樂我 令諸弟子悉皆甘 嗜 復告女人 汝若有緣欲至他處 應驅惡子令出其舍 悉以寶藏付示善子 女人白 佛 實如聖教 珍寶之藏應示善子 不示惡子 姊 我亦如是 般涅槃時 如來微密 無上法藏 不與聲聞諸弟子等 如汝寶藏不示惡子 要當付囑諸菩薩等 如汝寶藏委 付善子 何以故 聲聞弟子生變異想謂佛如來真實滅度 然我真實不滅度也 如汝遠 行未還之頃汝之惡子便言汝死 汝實不死 諸菩薩等說言如來常不變易 如汝善子不 言汝死 以是義故 我以無上祕密之藏付諸菩薩 善男子 若有眾生謂佛常住不變異 者 當知是家則為有佛 是名正他 能隨問答者 若有人來問佛世尊 我當云何不捨錢財 而得名為大施檀越 佛言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 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淨物者 當施其人奴婢僕使 修梵行者施 與女人斷酒肉者施以酒肉 不過中食施過中食 不著花香施以花香 如是施者施名流 布 遍至他方 財寶之費不失毫釐 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食肉之人不應施肉 何以故 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讚迦葉 善哉善哉 汝今 P. 33

34 乃能善知我意 護法菩薩應當如是 善男子 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 若受檀越 信施之時 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云何如來不聽食肉 善男 子 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迦葉又言 如來何故 先聽比丘食三種淨肉 迦葉 是三種 淨肉隨事漸制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何因緣故 十種不淨乃至九種清淨而復不 聽 佛告迦葉 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云何如來 稱讚魚肉為美食耶 善男子 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 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 穀麥及黑石蜜乳酪蘇油 以為美食 雖說應畜種種衣服 所應畜者要是壞色 何況貪 著是魚肉味 迦葉復言 如來若制不食肉者 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胡麻油等 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盂器 如是等物亦不應受 善男子 不應同彼尼乾所 見 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 異意故聽食三種淨肉 異想故斷十種肉 異想故一 切悉斷 及自死者 迦葉 我從今日制諸弟子 不得復食一切肉也 迦葉 其食肉者 若行若住若坐若臥 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 譬如有人近師子已 眾人見之聞 師子臭亦生恐怖 善男子 如人噉蒜臭穢可惡 餘人見之聞臭捨去 設遠見者猶不欲視 況當近之 諸食肉者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聞其肉氣 悉皆恐怖生畏死想 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 捨之走 咸言此人是我等怨 是故菩薩不習食肉 為度眾生示現食肉 雖現食之其實 不食 善男子 如是菩薩清淨之食 猶尚不食 況當食肉 善男子 我涅槃後 無量 百歲 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 於像法中當有比丘 似像持律少讀誦經 貪嗜飲 食長養其身 身所被服麁陋醜惡 形容憔悴無有威德 放畜牛羊擔負薪草 頭鬚髮爪 悉皆長利 雖服袈裟猶如獵師 細視徐行如猫伺鼠 常唱是言 我得羅漢 多諸病苦 眠臥糞穢 外現賢善內懷貪嫉 如受瘂法婆羅門等 實非沙門現沙門像 邪見熾盛誹 謗正法 如是等人破壞如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 說解脫果離不淨法 及壞甚深祕密之 教 各自隨意反說經律 而作是言 如來皆聽我等食肉 自生此論 言是佛說互共諍 訟 各自稱是沙門釋子 善男子 爾時復有諸沙門等 貯聚生穀受取魚肉 手自作食 執持油瓶寶蓋革屣 親近國王大臣長者 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 金銀琉璃車 璩馬瑙頗梨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貝 種種果蓏學諸伎藝 畫師泥作造書教學 種植根 栽蠱道呪幻 和合諸藥作倡伎樂 香花治身樗蒱圍碁學諸工巧 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 惡事者 當說是人真我弟子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 世尊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因他而活 若乞食時得雜肉食 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佛言 迦葉 當以水洗令與肉 別然後乃食 若其食器為肉所污 但使無味聽用無罪 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 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 我今唱是斷肉之制 若廣說者即不可盡 涅槃時到 是 故略說 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迦葉 云何善解因緣義 如有四部之眾來問我言 世尊 如是之義如來初出 何 故不為波斯匿王說是法門深妙之義 或時說深 或時說淺 或名為犯 或名不犯 云 P. 34

35 何名墮 云何名律 云何名波羅提木叉義 佛言 波羅提木叉者 名為知足 成就威 儀無所受畜 亦名淨命 墮者名四惡趣 又復墮者 墮於地獄乃至阿鼻 論其遲速過 於暴雨 聞者驚怖 堅持禁戒不犯威儀 修習知足 不受一切不淨之物 又復墮者 長養地獄畜生餓鬼 以是諸義故名曰墮 波羅提木叉者 離身口意不善邪業 律者入 戒威儀深經善義 遮受一切不淨之物及不淨因緣 亦遮四重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 墮九十一墮四悔過法眾多學法七滅諍等 或復有人盡破一切戒 云何一切 謂四重法 乃至七滅諍法 或復有人誹謗正法甚深經典 及一闡提具足成就盡一切相無有因緣 如是等人自言我是聰明利智 輕重之罪悉皆覆藏 覆藏諸惡如龜藏六 如是眾罪長夜 不悔 以不悔故日夜增長 是諸比丘所犯眾罪終不發露 是使所犯遂復滋蔓 是故如 來知是事已 漸次而制不得一時 爾時有善男子善女人 白佛言 世尊 如來久知如 是之事 何不先制將無 世尊 欲令眾生入阿鼻獄 譬如多人欲至他方迷失正路隨逐 邪道 是諸人等不知迷故皆謂是道 復不見人可問是非 眾生如是迷於佛法不見正真 如來應為先說正道 勅諸比丘 此是犯戒此是持戒 當如是制 何以故 如來正覺 是真實者知見正道 惟有如來天中之天 能說十善增上功德及其義味 是故啟請應先 制戒 佛言 善男子 若言如來能為眾生宣說十善增上功德 是則如來視諸眾生如羅 睺羅 云何難言將無 世尊 欲令眾生入於地獄 我見一人有墮阿鼻地獄因緣 尚為 是人住世一劫若減一劫 我於眾生有大慈悲 何緣當誑如子想者令入地獄 善男子 如王國內有納衣者 見衣有孔然後方補 如來亦爾 見諸眾生有入阿鼻地獄因緣 即 以戒善而為補之 善男子 譬如轉輪聖王先為眾生說十善法 其後漸漸有行惡者 王 即隨事漸漸而斷 斷諸惡已然後自行聖王之法 善男子 我亦如是雖有所說不得先制 要因比丘漸行非法 然後方乃隨事制之 樂法眾生隨教修行 如是等眾乃能得見如 來法身 如轉輪王所有輪寶不可思議 如來亦爾不可思議 法僧二寶亦不可思議 能 說法者及聞法者皆不可思議 是名善解因緣義也 菩薩如是分別開示四種相義 是名 大乘大涅槃中因緣義也 復次自正者 所謂得是大般涅槃 正他者 我為比丘說言 如來常存不變 隨問 答者 迦葉 因汝所問故 得廣為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說是甚深微 妙義理 因緣義者 聲聞緣覺不解如是甚深之義 不聞伊字三點而成解脫涅槃摩訶般 若成祕密藏 我今於此闡揚分別為諸聲聞開發慧眼 假使有人作如是言 如是四事云 何為一非虛妄耶 即應反質是虛空無所有不動無礙 如是四事有何等異 是豈得名為 虛妄乎 不也世尊 如是諸句即是一義 所謂空義 自正 正他 能隨問答 解因緣 義 亦復如是 即大涅槃等無有異 佛告迦葉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 如來無常 云何當知是無常耶 如佛所 言 滅諸煩惱名為涅槃 猶如火滅悉無所有 滅諸煩惱亦復如是故名涅槃 云何如來 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如佛言曰 離諸有者乃名涅槃 是涅槃中無有諸有 云何如來為 P. 35

36 常住法不變易耶 如衣壞盡不名為物 涅槃亦爾 滅諸煩惱不名為物 云何如來為常 住法不變易耶 如佛言曰 離欲寂滅名曰涅槃 如人斬首則無有首 離欲寂滅亦復如 是 空無所有故名涅槃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如佛言曰 譬如熱鐵 搥打星流 散已尋滅 莫知所在 得正解脫 亦復如是 已度婬欲 諸有淤泥 得無動處 不知所至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 迦葉 若有人作如是難者名為邪難 迦葉 汝亦不 應作是憶想 謂如來性是滅盡也 迦葉 滅煩惱者不名為物 何以故 永畢竟故是故 名常 是句寂靜為無有上 滅盡諸相無有遺餘 是句鮮白常住不退 是故涅槃名曰常 住 如來亦爾常住無變 言星流者 謂煩惱也 散已尋滅莫知所在者 謂諸如來煩惱 滅已不在五趣 是故如來是常住法無有變易 復次迦葉 諸佛所師所謂法也 是故如 來恭敬供養 以法常故諸佛亦常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若煩惱火滅如來亦滅 是則如 來無常住處 如彼迸鐵赤色滅已莫知所至 如來煩惱亦復如是滅無所至 又如彼鐵熱 與赤色滅已無有 如來亦爾 滅已無常滅煩惱火便入涅槃 當知如來即是無常 善男 子 所言鐵者名諸凡夫 凡夫之人雖滅煩惱滅已復生故名無常 如來不爾滅已不生是 故名常 迦葉復言 如鐵赤色滅已還置火中赤色復生 如來若爾應還生結 若結還生 即是無常 佛言 迦葉 汝今不應作如是言如來無常 何以故 如來是常 善男子 如彼燃木滅已有灰 煩惱滅已便有涅槃 壞衣斬首破瓶等喻亦復如是 如是等物各有 名字 名曰壞衣斬首破瓶 迦葉 如鐵冷已可使還熱 如來不爾斷煩惱已畢竟清涼 煩惱熾火更不復生 迦葉 當知無量眾生猶如彼鐵 我以無漏智慧熾火 燒彼眾生諸 煩惱結 迦葉復言 善哉善哉 我今諦知如來所說諸佛是常 佛言 迦葉 譬如聖王 素在後宮 或時遊觀在於後園 王雖不在諸婇女中 亦不得言聖王命終 善男子 如 來亦爾 雖不現於閻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無常 如來出於無量煩惱入于涅槃安樂之處 遊諸覺華歡娛受樂 迦葉復問 如佛言曰 我已久度煩惱大海 若佛已度煩惱海者 何緣復共耶輸陀 羅生羅睺羅 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未度煩惱諸結大海 唯願如來說其因緣 佛告迦葉 汝不應言如來久度煩惱大海 何緣復共耶輸陀羅生羅睺羅 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未度煩 惱諸結大海 善男子 是大涅槃能建大義 汝等今當至心諦聽 廣為人說莫生驚疑 若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須彌山王 如是高廣悉能令入葶藶子糩 其諸眾生依須彌者 亦不迫迮 無來往想如本不異 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須彌山內葶藶糩復還安止本所住 處 善男子 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 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藶糩 其中眾生亦無 迫迮 及往來想如本不異 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藶糩 復還安止 本所住處 善男子 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 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內一毛孔 乃至本 P. 36

37 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 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 斷取十方三千大千諸佛世界 置於 針鋒如貫棗葉 擲着他方異佛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眾生不覺往返為在何處 唯應度者 乃能見之 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 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 斷取十方三千大 千諸佛世界 置於右掌如陶家輪 擲置他方微塵世界 無一眾生有往來想 唯應度者 乃見之耳 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 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 斷取一切十方無 量諸佛世界悉內己身 其中眾生悉無迫迮 亦無往返及住處想 唯應度者乃能見之 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 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 以十方世界內一塵中 其中 眾生亦無迫迮往返之想 唯應度者乃能見之 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 是菩薩摩 訶薩住大涅槃 則能示現種種無量神通變化 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是菩薩摩訶薩所可 示現如是無量神通變化 一切眾生無能測量 汝今云何能知如來習近婬欲生羅睺羅 善男子 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 閻浮提種種示現 如首楞嚴經中廣說 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 亦不畢 竟取於涅槃 或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 而我此身畢竟不從婬欲和合而得 生也 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於婬欲 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隨順世間示現入胎 善男子 此閻浮提林微尼園 示現從母摩耶而生 生已即能東行七步唱如是言 我於人天阿修 羅中最尊最上 父母人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 而諸人等謂是嬰兒 而我此身無量劫來 久離是法 如來身者即是法身 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 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 嬰兒 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 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 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 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 四維七步示現斷滅種種煩 惱四魔種性 成於如來應正遍知 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 下 行七步示現法雨滅地獄火 令彼眾生受安隱樂 毀禁戒者示作霜雹 於閻浮提生七日 已又示剃髮 諸人皆謂我是嬰兒初始剃髮 一切人天魔王波旬沙門婆羅門 無有能見 我頂相者 況有持刀臨之剃髮 若有持刀至我頂者無有是處 我久已於無量劫中剃除 鬚髮 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剃髮 我既生已父母將我入天祠中 以我示於摩醯首羅 摩醯首羅即見我時合掌恭敬立在一面 我已久於無量劫中捨離如是入天祠法 為欲 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如是 我於閻浮提示現穿耳 一切眾生實無有能穿我耳者 隨順世 間眾生法故示現如是 復以諸寶作師子璫用莊嚴耳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離莊嚴具為欲 隨順世間法故作是示現 示入學堂修學書疏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成就 遍觀三界 所有眾生無有堪任為我師者 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入學堂故名如來應正遍知 習學乘 象盤馬捔力種種伎藝亦復如是 於閻浮提而復示現為王太子 眾生皆見我為太子於五 欲中歡娛受樂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捨離如是五欲之樂 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如是相 相師占我若不出家當為轉輪聖王王閻浮提 一切眾生皆信是言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捨 轉輪王位為法輪王 於閻浮提現離婇女五欲之樂 見老病死及沙門已出家修道 眾生 皆謂悉達太子初始出家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出家學道 隨順世法故示如是 我於閻浮 P. 37

38 提示現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 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眾人皆謂是 阿羅漢果易得不難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成阿羅漢果 為欲度脫諸眾生故坐於道場菩提 樹下以草為座摧伏眾魔 眾皆謂我始於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官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久 降伏已 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是化 我又示現大小便利出息入息 眾皆謂我有大小 便利出息入息 然我是身所得果報悉無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 隨順世間故示如是 我又示現受人信施 然我是身都無飢渴 隨順世法故示如是 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 睡眠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 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離三有 進止威儀頭痛腹痛背痛木槍 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楊枝等 眾皆謂我有如是事 然我此身都無此事 我足清淨猶如 蓮花 口氣淨潔如優鉢羅香 一切眾生謂我是人我實非人 我又示現受糞掃衣浣濯縫 打 然我久已不須是衣 眾人皆謂羅睺羅者是我之子 輸頭檀王是我之父 摩耶夫人 是我之母 處在世間受諸快樂 離如是事出家學道 眾人復言 是王太子瞿曇大姓 遠離世樂求出世法 然我久離世間婬欲 如是等事悉是示現 一切眾生咸謂是人然我 實非 善男子 我雖在此閻浮提中數數示現入於涅槃 然我實不畢竟涅槃 而諸眾生 皆謂如來真實滅盡 而如來性實不永滅 是故當知是常住法不變易法 善男子 大涅 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出於世間 眾生皆謂我始成佛 然我已於 無量劫中所作已辦 隨順世法故復示現於閻浮提初出成佛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不持禁 戒犯四重罪 眾人皆見謂我實犯 然我已於無量劫中 堅持禁戒無有漏缺 我又示現 於閻浮提為一闡提 眾人皆見是一闡提 然我實非一闡提也 一闡提者云何能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破和合僧 眾生皆謂我是破僧 我觀人天無有能 破和合僧者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護持正法 眾人皆謂我是護法悉生驚怪 諸佛法爾不 應驚怪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為魔波旬 眾人皆謂我是波旬 然我久於無量劫中離於魔 事 清淨無染猶如蓮花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女身成佛 眾人皆言 甚奇女人能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畢竟不受女身 為欲調伏無量眾生故現女像 憐愍一切諸眾生 故 而復示現種種色像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生於四趣 然我久已斷諸趣因 以業因故 墮於四趣 為度眾生故生是中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作梵天王 令事梵者安住正法 然 我實非而諸眾生咸皆謂我為真梵天 示現天像遍諸天廟亦復如是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 入婬女舍 然我實無貪婬之想 清淨不污猶如蓮花 為諸貪婬嗜色眾生 於四衢道宣 說妙法 然我實無欲穢之心 眾人謂我守護女人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青衣舍 為教 諸婢令住正法 然我實無如是惡業墮在青衣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而作博士 為教童蒙 令住正法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諸酒會博弈之處 示受種種勝負鬪諍 為欲拔濟彼諸 眾生 而我實無如是惡業 而諸眾生皆謂我作如是之業 我又示現久住塚間 作大鷲 身度諸飛鳥 而諸眾生皆謂我是真實鷲身 然我久已離於是業 為欲度彼諸鳥鷲故示 如是身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作大長者 為欲安立無量眾生住於正法 又復示作諸王大 臣王子輔相 於是眾中各為第一 為修正法故住王位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疫病劫起多 P. 38

39 有眾生為病所惱 先施醫藥然後為說微妙正法 令其安住無上菩提 眾人皆謂是病劫 起 又復示現閻浮提中飢餓劫起 隨其所須供給飲食 然後為說微妙正法 令其安住 無上菩提 又復示現閻浮提中刀兵劫起 即為說法令離怨害 使得安住無上菩提 又 復示現為計常者說無常想 計樂想者為說苦想 計我想者說無我想 計淨想者說不淨 想 若有眾生貪著三界 即為說法令離是處 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 為斷一切 煩惱樹故 種植無上法藥之樹 為欲拔濟諸外道故說於正法 雖復示現為眾生師 而 心初無眾生師想 為欲拔濟諸下賤故 現入其中而為說法 非是惡業受是身也 如來 正覺如是安住於大涅槃 是故名為常住無變 如閻浮提東弗于逮西瞿耶尼北欝單越亦 復如是 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爾 二十五有如首楞嚴經中廣說 以是故名大般涅 槃 若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般涅槃 能示如是神通變化而無所畏 迦葉 以是緣 故汝不應言羅睺羅者是佛之子 何以故 我於往昔無量劫中已離欲有 是故如來名曰 常住無有變易 迦葉復言 如來云何名曰常住 如佛言曰如燈滅已無有方所 如來亦爾 既滅度 已亦無方所 佛言 迦葉 善男子 汝今不應作如是言 燈滅盡已無有方所 如來亦 爾既滅度已無有方所 善男子 譬如男女然燈之時 燈爐大小悉滿中油 隨有油在其 明猶存 若油盡已明亦俱盡 其明滅者喻煩惱滅 明雖滅盡燈爐猶存 如來亦爾 煩 惱雖滅法身常存 善男子 於意云何 明與燈爐為俱滅不 迦葉答言 不也世尊 雖 不俱滅然是無常 若以法身喻燈爐者 燈爐無常 法身亦爾應是無常 善男子 汝今 不應作如是難如世間言器 如來世尊無上法器 而器無常非如來也 一切法中涅槃為 常 如來體之故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 言燈滅者即是羅漢所證涅槃 以滅貪愛諸煩惱 故喻之燈滅 阿那含者名曰有貪 以有貪故不得說言同於燈滅 是故我昔覆相說言 喻如燈滅 非大涅槃同於燈滅 阿那含者非數數來 又不還來二十五有 更不受於臭 身蟲身食身毒身 是則名為阿那含也 若更受身名為那含 不受身者名阿那含 有去 來者名曰那含 無去來者名阿那含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P. 39

40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二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諸佛世尊有祕密藏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諸佛世尊唯有密語無有密藏 譬如幻主機關木人 人雖覩見屈伸俯仰 莫知其內而使 之然 佛法不爾咸令眾生悉得知見 云何當言諸佛世尊有祕密藏 佛讚迦葉 善哉善 哉 善男子 如汝所言 如來實無祕密之藏 何以故 如秋滿月處空顯露 清淨無翳 人皆覩見 如來之言亦復如是 開發顯露清淨無翳 愚人不解謂之祕藏 智者了達則 不名藏 善男子 譬如有人多積金銀至無量億 其心慳悋不肯惠施拯濟貧窮 如是積 聚乃名祕藏 如來不爾於無邊劫積聚無量妙法珍寶 心無慳悋常以惠施一切眾生 云 何當言如來祕藏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根不具 或無一目一手一足 以羞恥故不令人見 人不見故名為祕藏 如來不爾所有正法具足無缺令人覩見 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善 男子 譬如貧人多負人財 怖畏債主隱不欲現故名為藏 如來不爾不負一切眾生世法 雖負眾生出世之法而亦不藏 何以故 恒於眾生生一子想 而為演說無上法故 善 男子 譬如長者多有財寶 唯有一子心甚愛重情無捨離 所有珍寶悉用示之 如來亦 爾 視諸眾生同於一子 善男子 如世間人以男女根醜陋鄙惡 以衣覆蔽故名為藏 如來不爾永斷此根 以無根故無所覆藏 善男子 如婆羅門所有語論 終不欲令剎利 毘舍首陀等聞 何以故 以此論中有過惡故 如來正法則不如是 初中後善 是故不 得名為祕藏 善男子 譬如長者唯有一子 心常憶念憐愛無已 將詣師所欲令受學 懼不速成尋便將還 以愛念故晝夜慇懃教其半字 而不教誨毘伽羅論 何以故 以其 幼稚力未堪故 善男子 假使長者教半字已 是兒即時能得了知毘伽羅論不 不也世 尊 如是長者於是子所有祕藏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以子年幼故不為說 不以祕故 悋而不說 所以者何 若有嫉妬祕悋之心乃名為藏 如來不爾 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如汝所言 若有瞋心嫉妬慳悋乃名為藏 如來無有瞋心嫉 妬 云何名藏 善男子 彼大長者謂如來也 所言一子者謂一切眾生 如來視於一切 眾生猶如一子 教一子者謂聲聞弟子 半字者謂九部經 毘伽羅論者所謂方等大乘經 典 以諸聲聞無有慧力 是故如來為說半字九部經典 而不為說毘伽羅論方等大乘 善男子 如彼長者子既長大堪任讀學 若不為說毘伽羅論可名為藏若諸聲聞有堪任力 能受大乘毘伽羅論 如來祕惜不為說者 可言如來有祕密藏 如來不爾 是故如來 無有祕藏 如彼長者教半字已 次為演說毘伽羅論 我今亦爾 為諸弟子說於半字九 部經已 次為演說毘伽羅論 所謂如來常存不變 復次善男子 譬如夏月興大雲雷降注大雨 令諸農夫下種之者多獲果實 不下種 者無所剋獲 無所獲者非龍王咎 而此龍王亦無所藏 我今如來亦復如是 降大法雨 P. 40

41 大涅槃經 若諸眾生種善子者得慧芽果 無善子者則無所獲 無所獲者非如來咎 然 佛如來實無所藏 迦葉復言 我今定知如來世尊無所祕藏 如佛所說毘伽羅論 謂佛 如來常存不變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佛昔說偈 諸佛與緣覺 及以弟子眾 猶捨無常身 何況諸凡夫 今者乃說常存無變 是義云何 佛言 善男子 我為一切聲聞弟子 教半字故而 說是偈 善男子 波斯匿王其母命終悲號戀慕不能自勝來至我所 我即問言 大王 何故悲苦懊惱乃至於此 王言 世尊 國大夫人是日命終 假使有能令我母命還如本 者 我當捨國象馬七珍及以身命悉以賞之 我復語言 大王 且莫愁惱憂悲啼哭 一 切眾生壽命盡者名之為死 諸佛緣覺聲聞弟子尚捨此身況復凡夫 善男子 我為波斯 匿王教半字故而說是偈 我今為諸聲聞弟子說毘伽羅論 謂如來常存無有變易 若有 人言如來無常 云何是人舌不墮落 迦葉復言 如佛所說 無所聚積 於食知足 如鳥飛空 跡不可尋 是義云何 世尊 於此眾中誰得名為無所積聚 誰復得名於食知足 誰行於空跡 不可尋 而此去者為至何方 佛言迦葉 夫積聚者名曰財寶 善男子 積聚有二種 一者有為 二者無為 有為積聚者即聲聞行 無為積聚者即如來行 善男子 僧亦有 二種 有為無為 有為僧者名曰聲聞 聲聞僧者無有積聚 所謂奴婢非法之物庫藏穀 米 鹽豉胡麻大小諸豆 若有說言如來聽畜奴婢僕使如是之物舌則卷縮 我諸所有聲 聞弟子名無積聚 亦得名為於食知足 若有貪食名不知足 不貪食者是名知足 跡難 尋者則近無上菩提之道 我說是人雖去無至 迦葉復言 若有為僧尚無積聚況無為僧 無為僧者即是如來 如來云何當有積聚 夫積聚者名為藏匿 是故如來凡有所說無 所悋惜云何名藏 跡不可尋者所謂涅槃 涅槃之中無有日月星辰諸宿寒熱風雨生老病 死二十五有 離諸憂苦及諸煩惱 如是涅槃如來住處常不變易 以是因緣 如來至是 娑羅樹間於大涅槃而般涅槃 佛告迦葉 所言大者其性廣博 猶如有人壽命無量名大 丈夫 是人若能安住正法名人中勝 如我所說八大人覺 為一人有為多人有 若一人 具八則為最勝 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 善男子 譬如有人為毒箭所射多受苦痛 值遇 良醫為拔毒箭傅以妙藥 令其離苦得受安樂 是醫即便遊於城邑及諸聚落 隨有患苦 瘡疣之處 即往其所為療眾苦 善男子 如來亦爾 成等正覺為大醫王 見閻浮提苦 惱眾生 無量劫中被婬怒癡煩惱毒箭受大苦切 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 療治此 已復至他方有諸煩惱毒箭之處 示現作佛為其療治 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 名解脫處 隨有調伏眾生之處 如來於中而作示現 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迦 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世間醫師悉能療治一切眾生瘡疣病不 善男子 世間瘡疣凡 P. 41

42 有二種 一者可治二不可治 凡可治者醫則能治 不可治者則不能治 迦葉復言 如 佛言者如來則為於閻浮提治眾生已 若言治已是諸眾生其中云何復有未能得涅槃者 若未悉得云何如來說言治竟欲至他方 善男子 閻浮提內眾生有二 一者有信二者無 信 有信之人則名可治 何以故 定得涅槃無瘡疣故 是故我說治閻浮提諸眾生已 無信之人名一闡提 一闡提者名不可治 除一闡提餘悉治已 是故涅槃名無瘡疣 世尊 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 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迦葉復言 所言解脫為是色耶 為非色乎 佛言 善男子 或有是色或非是色 言非色者即是聲聞緣覺解脫 言是色 者即是諸佛如來解脫 善男子 是故解脫亦色非色 如來為諸聲聞弟子說為非色 世 尊 聲聞緣覺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善男子 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 我亦說為非色 若人難言 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 云何得住去來進止 如是之義諸佛境界 非諸 聲聞緣覺所知 解脫亦爾 亦色非色說為非色 亦想非想說為非想 如是之義諸佛境 界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涅槃行解脫之義 佛讚迦葉 善哉善哉 善男子 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繫縛 若真解脫離諸繫縛 則無有生亦 無和合 譬如父母和合生子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是故解脫名曰不生 迦葉 譬如醍 醐其性清淨 如來亦爾 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淨 所以示現有父母者 為欲化度 諸眾生故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解脫無二無別 譬如春月下諸種子 得煖氣已尋 便出生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又解脫者名曰虛無 虛無即是解脫 解脫即是如來 如 來即是虛無非作所作 凡是作者猶如城郭樓觀却敵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是故解脫即 是如來 又解脫者即無為法 譬如陶師作已還破 解脫不爾 真解脫者不生不滅 是 故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亦爾 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非有為法 以是義故名曰如 來入大涅槃 不老不死有何等義 老者名為遷變 髮白面皺 死者身壞命終 如是等 法解脫中無 以無是事故名解脫 如來亦無髮白面皺有為之法 是故如來無有老也 無有老故則無有死 又解脫者名曰無病 所謂病者四百四病及餘外來侵損身者 是處 無故故名解脫 無疾病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無病是故法身亦無有病 如是無病即是如來 死者名曰身壞命終 是處無死即是甘露 是甘露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成就如是功德 云何當言如來無常 若言無常無有是處 是 金剛身云何無常 是故如來不名命終 如來清淨無有垢穢 如來之身非胎所污 如分 陀利本性清淨 如來解脫亦復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清淨無垢 又解脫 者諸漏瘡疣永無遺餘 如來亦爾 無有一切諸漏瘡疣 又解脫者無有鬪諍 譬如飢人 見他飲食生貪奪想 解脫不爾 又解脫者名曰安靜 凡夫人言 夫安靜者謂摩醯首羅 如是之言即是虛妄 真安靜者畢竟解脫 畢竟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安隱 如多賊處不名安隱 清夷之處乃名安隱 是解脫中無有怖畏故名安隱 是故安隱即真 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無有等侶 有等侶者如有國王 P. 42

43 有隣國等 夫解脫者則無如是 無等侶者謂轉輪聖王 無有能與作齊等者 解脫亦爾 無有等侶 無等侶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轉法輪王 是故如來無有等侶 有 等侶者無有是處 又解脫者名無憂愁 有憂愁者譬如國王畏難強隣而生憂愁 夫解脫 者則無是事 譬如壞怨則無憂慮 解脫亦爾是無憂畏 無憂畏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 名無憂喜 譬如女人只有一子從役遠行卒得凶問 聞之愁苦後復聞活便生歡喜 夫解 脫中無如是事 無憂喜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塵垢 譬如春 月日沒之後風起塵霧 夫解脫中無如是事 無塵霧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譬如聖王髻中明珠無有垢穢 夫解脫性亦復如是無有垢穢 無垢穢者喻真解脫 真解 脫者即是如來 如真金性不雜沙石乃名真寶 有人得之生於財想 夫解脫性亦復如是 如彼真寶 彼真寶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譬如瓦瓶破而聲[斯/瓦] 金剛寶 瓶則不如是 夫解脫者亦無[斯/瓦]破 金剛寶瓶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是故 如來身不可壞 其聲[斯/瓦]者如蜱麻子盛熱之時置之日曝出聲震爆 夫解脫者無如是 事 如彼金剛真寶之瓶無[斯/瓦]破聲 假使無量百千之人悉共射之無能壞者 無[斯 /瓦]破聲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貧窮人負他物故 為他所繫枷鎖策罰受諸 苦毒 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有負債 猶如長者多有財寶無量億數勢力自在不負他物 夫解脫者亦復如是 多有無量法財珍寶勢力自在無所負也 無所負者喻真解脫 真解 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逼切 如春涉熱夏日食甜冬日冷觸 真解脫中無有如是 不適意事 無逼切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無逼切者譬如有人飽食魚肉而 復飲乳 是人則為近死不久 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是人若得甘露良藥所患得除 真解 脫者亦復如是 甘露良藥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云何逼切不逼切耶 譬如凡 夫我慢自高 而作是念一切眾中誰能害我 即便携持蛇虎毒虫 當知是人不盡壽命則 為橫死 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不逼切者如轉輪王 所有神珠能伏蜣蜋九十六種諸毒虫 等 若有聞是神珠香者諸毒消滅 真解脫者亦復如是 皆悉遠離二十五有 毒消滅者 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不逼切者譬如虛空解脫亦爾 彼虛空者 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逼切者如近乾草然諸燈火 近則熾然 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又不逼切者譬如日月不逼眾生 解脫亦爾於諸眾生無有逼切 無有逼切喻真解脫 真 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動法 猶如怨親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又不動者如轉輪 王更無聖王以為親友 若更有親則無是處 解脫亦爾更無有親 若有親者亦無是處 彼王無親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無動者譬如素衣易受染 色解脫不爾 又無動者如婆師花欲令有臭及青色者無有是處 解脫亦爾欲令有臭及諸 色者亦無是處 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希有 譬如水中生於蓮花非為希有 火中生者是乃希有 有人見之便生歡喜 真解脫者亦復如是 其有見者心生歡喜 彼希有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其如來者即是法身 又希有者譬如嬰兒 其 齒未生漸漸長大然後乃生 解脫不爾無有生與不生 又解脫者名曰虛寂無有不定 不 P. 43

44 定者如一闡提究竟不移 犯重禁者不成佛道無有是處 何以故 是人若於佛正法中心 得淨信 爾時即便滅一闡提 若復得作優婆塞者 亦得斷滅於一闡提 犯重禁者滅此 罪已則得成佛 是故若言畢定不移不成佛道無有是處 真解脫中都無如是滅盡之事 又虛寂者墮於法界 如法界性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一闡提若盡滅者則不 得稱一闡提也 何等名為一闡提耶 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 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 乃至不生一念之善 真解脫中都無是事 無是事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量 譬如穀聚其量可知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譬如大海不可度量 解 脫亦爾不可度量 不可量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量法 如一 眾生多有業報 解脫亦爾有無量報 無量報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 者名為廣大 譬如大海無與等者 解脫亦爾無能與等 無與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 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最上 譬如虛空最高無比 解脫亦爾最高無比 高無比者即 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能過 譬如師子所住之處一切百獸無能過 者 解脫亦爾無有能過 無能過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無上 譬如北方諸方中上 解脫亦爾為無有上 無有上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上上 譬如北方之於東方為無上上 解脫亦爾無有上上 無上上者即真 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恒法 譬如人天身壞命終是名曰恒非不恒也 解脫亦爾非是不恒 非不恒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堅實 如佉陀羅栴檀沆水其性堅實 解脫亦爾其性堅實 性堅實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 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虛 譬如竹葦其體空踈 解脫不爾 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 脫者名不可污 譬如牆壁未被塗治蚊虻在上止住遊戲 若以塗治綵畫彫飾虫聞綵香即 便不住 如是不住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邊 譬如聚落皆有 邊表解脫不爾 譬如虛空無有邊際解脫亦爾無有邊際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 名不可見 譬如空中鳥跡難見 如是難見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 曰甚深 何以故 聲聞緣覺所不能入 不能入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甚 深者諸佛菩薩之所恭敬 譬如孝子供養父母功德甚深 功德甚深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 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見 譬如有人不見自頂解脫亦爾 聲聞緣覺所不能見 不 能見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屋宅 譬如虛空無有屋宅解脫亦 爾 言屋宅者喻二十五有 無有屋宅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 可取 如阿摩勒果人可取持 解脫不爾不可取持 不可取持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 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可執 譬如幻物不可執持 解脫亦爾不可執持 不可執持即真解 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身體 譬如有人體生瘡疣及諸癰疽癲狂乾枯 真解脫中無如是病 無如是病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一味 如 乳一味解脫亦爾唯有一味 如是一味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清 淨 如水無泥澄靜清淨 解脫亦爾澄靜清淨 澄靜清淨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P. 44

45 又解脫者名曰一味 如空中雨一味清淨 一味清淨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除却 譬如滿月無諸雲翳 解脫亦爾無諸雲翳 無諸雲翳即真解脫 真 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寂靜 譬如有人熱病除愈身得寂靜 解脫亦爾身得寂 靜 身得寂靜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即是平等 譬如野田毒蛇鼠狼 俱有殺心 解脫不爾無有殺心 無殺心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又平等者譬如 父母等心於子 解脫亦爾其心平等 心平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 者名無異處 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淨屋宅更無異處 解脫亦爾無有異處 無異處者即 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知足 譬如飢人值遇甘饌食之無厭 解脫 不爾如食乳糜更無所須 更無所須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斷絕 如人被縛斷縛得脫 解脫亦爾斷絕一切疑心結縛 如是斷疑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 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到彼岸 譬如大河有此彼岸 解脫不爾雖無此岸而有彼岸 有彼 岸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默然 譬如大海其水沆涱多諸音聲 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美妙 譬如眾藥雜呵梨勒其味則苦 解 脫不爾味如甘露 味如甘露喻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除諸煩惱 譬如 良醫和合諸藥善療眾病 解脫亦爾能除煩惱 除煩惱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無迮 譬如小舍不容多人 解脫不爾多所容受 多所容受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滅諸愛不雜婬欲 譬如女人多諸愛欲 解脫不爾如是 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如是無有貪欲瞋恚愚癡憍慢等結 又解脫者名曰無愛 愛有二種 一者餓鬼愛 二者法愛 真解脫者離餓鬼愛 憐愍眾生故有法愛 如是法愛即真解 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離我我所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滅盡離諸有貪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救 護 能救一切諸怖畏者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即是歸處 若有歸依如是解脫不求餘依 譬如有人依恃於王不求餘依 雖復依王則有動轉 依解 脫者無有動轉 無動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 名為屋宅 譬如有人行於曠野則有險難 解脫不爾無有險難 無險難者即真解脫 真 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是無所畏 如師子王於諸百獸不生怖畏 解脫亦爾於諸魔 眾不生怖畏 無怖畏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無有迮狹 譬如隘路 乃至不受二人並行 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譬如有人畏虎墮井 解脫 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有不迮如大海中捨壞小船得堅牢船 乘之度海到安隱處心 得快樂 解脫亦爾心得快樂 得快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拔諸 因緣 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 真解脫中都無是因 無是因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伏憍慢 譬如大王慢於小王 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 如來 如來者即是法也 又解脫者伏諸放逸 謂放逸者多有貪欲 真解脫中無有是名 無是名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能除無明 如上妙酥除諸滓穢乃 P. 45

46 名醍醐 解脫亦爾除無明滓生於真明 如是真明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 脫者名為寂靜純一無二 如空野象獨一無侶 解脫亦爾獨一無二 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為堅實如竹葦蜱麻莖幹空虛而子堅實 除佛如來其 餘人天皆不堅實 真解脫者遠離一切諸有流等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能覺 了增益於我 真解脫者亦復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捨諸有 譬如有人 食已而吐 解脫亦爾捨於諸有 捨諸有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 曰決定 如婆師花香七葉中無 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水大 譬 如水大於諸大勝能潤一切草木穀子 解脫亦爾能潤一切有生之類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入 如有門戶則通入路金性之處金則可得 解脫亦爾如彼門戶修無 我者則得入中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為善 譬如弟子隨逐於師善奉教勅 得名為善 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出世法 於一切法最為出過 如 眾味中酥乳最勝 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不動 譬如門閫風不能 動 真解脫者亦復如是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濤波 如彼大海其水濤波 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譬如宮殿 解脫亦爾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又 解脫者名曰所用 如閻浮檀金多有所任 無有能說是金過惡 解脫亦爾無有過惡 無 有過惡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捨嬰兒行 譬如大人捨小兒行 解脫 亦爾除捨五陰 除捨五陰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究竟 如被繫 者從繫得脫洗浴清淨然後還家 解脫亦爾畢竟清淨 畢竟清淨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 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無作樂 無作樂者貪欲瞋恚愚癡吐故 喻如有人誤飲蛇毒為除毒 故即服吐藥 既得吐已毒即除愈身得安樂 解脫亦爾吐於煩惱諸結縛毒身得安樂名無 作樂 無作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斷四種毒蛇煩惱 斷煩惱 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離諸有 滅一切苦得一切樂 永斷貪欲 瞋恚愚癡 拔斷一切煩惱根本 拔根本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 斷一切有為之法 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斷塞諸道所謂若我無我非我非無我 唯斷取著 不斷我見 我見者名為佛性 佛性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不空 空 空空者名無所有 無所有者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計解脫 而是尼犍實無解脫故名 空空 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故不空空 不空空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 者名空不空 如水酒酪酥蜜等瓶 雖無水酒酪酥蜜時 猶故得名為水等瓶 而是瓶等 不可說空及以不空 若言空者則不得有色香味觸 若言不空而復無有水酒等實解脫亦 爾不可說色及以非色 不可說空及以不空 若言空者則不得有常樂我淨 若言不空誰 受是常樂我淨者 以是義故不可說空及以不空 空者謂無二十五有及諸煩惱 一切苦 一切相一切有為行 如瓶無酪則名為空 不空者 謂真實善色常樂我淨不動不變 猶 如彼瓶色香味觸故名不空 是故解脫喻如彼瓶 彼瓶遇緣則有破壞 解脫不爾不可破 壞 不可破壞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又解脫者名曰離愛 譬如有人愛心悕望 P. 46

47 釋提桓因大梵天王自在天王 解脫不爾若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無愛無疑 無 愛無疑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若言解脫有愛疑者無有是處 又解脫者斷諸有 貪 斷一切相一切繫縛一切煩惱一切生死一切因緣一切果報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如 來即是涅槃 一切眾生怖畏生死諸煩惱故故受三歸 譬如群鹿怖畏獵師 既得免離若 得一跳則喻一歸 如是三跳則喻三歸 以三跳故得受安樂 眾生亦爾怖畏四魔惡獵師 故受三歸依 三歸依故則得安樂 受安樂者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如來者即 是涅槃 涅槃者即是無盡 無盡者即是佛性 佛性者即是決定 決定者即是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涅槃佛性決定如來是一義者 云何說言有三 歸依 佛告迦葉 善男子 一切眾生怖畏生死故求三歸 以三歸故則知佛性決定涅槃 善男子 有法名一義異 有法名義俱異 名一義異者 佛常法常比丘僧常 涅槃虛 空皆亦是常 是名名一義異 名義俱異者 佛名為覺法名不覺僧名和合 涅槃名解脫 虛空名非善亦名無礙 是為名義俱異 善男子 三歸依者亦復如是 名義俱異云何為 一 是故我告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 莫供養我當供養僧 若供養僧則得具足供養三歸 摩訶波闍波提即答我言 眾僧之中無佛無法 云何說言供養眾僧 則得具足供養三 歸 我復告言 汝隨我語則供養佛 為解脫故即供養法 眾僧受者則供養僧 善男子 是故三歸不得為一 善男子 如來或時說一為三說三為一 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是 聲聞緣覺所知 迦葉復言 如佛所說畢竟安樂名涅槃者是義云何 夫涅槃者捨身捨智 若捨身智誰當受樂 佛言 善男子 譬如有人食已心悶出外欲吐 既得吐已而復迴 還 同伴問之汝今所患竟為差不 而復來還答言 已差身得安樂 如來亦爾畢竟遠離 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樂之處 不可動轉無有盡滅 斷一切受名無受樂 如是無受名為 常樂 若言如來有受樂者無有是處 是故畢竟樂者即是涅槃 涅槃者即真解脫 真解 脫者即是如來 迦葉復言 不生不滅是解脫耶 如是如是善男子 不生不滅即是解脫 如是解脫 即是如來 迦葉復言 若不生不滅是解脫者 虛空之性亦無生滅應是如來 如如來性 即是解脫 佛告迦葉 善男子 是事不然 世尊 何故不然 善男子 如迦蘭伽鳥及命命鳥 其聲清妙寧可同於烏鵲音不 不也世尊 烏鵲之聲比命命等百千萬倍不可為比 迦 葉復言 迦蘭伽等其聲微妙身亦不同如來云何比之烏鵲無異葶藶比須彌山 佛與虛空 亦復如是 迦蘭伽聲可喻佛聲 不可以喻烏鵲之音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今善解甚深難解如來有時以因緣故引 彼虛空以喻解脫 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真解脫者一切人天無能為匹 而此虛空實非其 喻 為化眾生故以虛空非喻為喻 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如來之性即是解脫 解脫如來 無二無別 善男子 非喻者 如無比之物不可引喻 有因緣故可得引喻 如經中說面 貌端正猶月盛滿 白象鮮潔猶如雪山 滿月不得即同於面 雪山不得即是白象 善男 P. 4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4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4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

大般涅槃經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4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4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 大般涅槃經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4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4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No. 374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 蓋是法身之玄堂 正覺之實稱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地動經 比對 林崇安編 ( 內觀雜誌,89 期,pp. 50-58,2013.01) 說明 : 北傳 中阿含經 和南傳 增支部 中有一些經典談到地動或地震的原因 以下比對這些經典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2a 增支部 8.69: 眾經 2b 增支部 8.70: 地震經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01) 我聞如是 : (02) 一時, 佛遊金剛國, 城名曰地 (03) 爾時,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數劫修習淨戒度脫眾生,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安慰眾生,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興隆三寶,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轉正法輪,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成大莊嚴,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行處堅固, 如是等無量功德皆悉成就, 等觀眾生如視一子 ; 其名曰 : 海德菩薩, 無盡智菩薩等,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數劫修習淨戒度脫眾生,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安慰眾生,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興隆三寶,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轉正法輪,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成大莊嚴,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行處堅固, 如是等無量功德皆悉成就, 等觀眾生如視一子 ; 其名曰 : 海德菩薩, 無盡智菩薩等,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范振業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376 [Nos. 374(1-6), 375(1-18)] 佛說大般泥洹經卷第一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大方等無想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No. 38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87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健度第一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要義 鄭石岩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目錄 第一講大般涅槃經的旨趣...3 第十六講在生活中修梵行...91 第二講佛大般涅槃的莊嚴...9 第十七講佛如來常住世間...99 第三講供養功德之殊勝...15 第十八講保持純真無邪的心...105 第四講甘露法門的秘密之藏...23 第十九講實現光明高貴的美德... 111 第五講如來法性不可思議...29 第二十講認清佛性無上正法...117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量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276 無量義經序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 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 而轉 一極正覺任機而通 流轉起滅者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嚴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行處堅固 如是等無量功德皆悉成就 等觀眾生如視一子 其名曰海德菩薩 無盡智菩薩等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舉身支節一切毛孔血流如雨心大苦痛 愍念安樂諸眾生故 欲發大乘方便密教故 教化因緣故 來詣佛所稽首禮足繞百千匝 恭敬問訊於一面住 復有二恒河沙五戒優婆塞 深

嚴 於無數劫修習淨戒行處堅固 如是等無量功德皆悉成就 等觀眾生如視一子 其名曰海德菩薩 無盡智菩薩等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舉身支節一切毛孔血流如雨心大苦痛 愍念安樂諸眾生故 欲發大乘方便密教故 教化因緣故 來詣佛所稽首禮足繞百千匝 恭敬問訊於一面住 復有二恒河沙五戒優婆塞 深 佛說大般泥洹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No. 376 [Nos. 374(1-6), 375(1-1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9705.pdf

9705.pdf 004 005 006 008 010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056 058 060 062 XO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2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 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 演說大乘真經 名無量義 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 宋言時稱 )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伽耶山基金會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494 佛說淨業障經失譯人名今附秦錄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金光明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金光明經 01 序品 壽量品 懺悔品 讚歎品 空品 四天王品 大辯天品 功德天品 堅牢地神品...

金光明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金光明經 01 序品 壽量品 懺悔品 讚歎品 空品 四天王品 大辯天品 功德天品 堅牢地神品... 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 1 / 141 2016 年 03 月 02 日 金光明經 01 序品... 3 02 壽量品... 6 03 懺悔品... 10 04 讚歎品... 28 05 空品... 35 06 四天王品... 39 07 大辯天品... 61 08 功德天品... 62 09 堅牢地神品... 66 金光明經 2 / 141 2016 年 03 月 02 日 10 散脂鬼神品... 69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530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30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 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大乘頂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78 No. 478 [Nos. 477, 479] 大乘頂王經 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歸命大智海圓滿淨覺尊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僧八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修訂日期 : 2004/11/14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41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341 [Nos. 310(36), 342]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夫法留正像

More information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587 No. 587 [Nos. 585, 586]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王即答言 : 子若是才人, 何得違毀先人家法, 若離先業則不得名求正法者, 是人先父常以正法佐吾治國, 能令吾等遠離眾惡, 雖作如是治國治務, 終不破失婆羅門法, 如其彼人如汝說者, 便可召來 諸臣奉命, 即遣使者, 召毘羅摩, 將詣王所 到已就坐, 歛容而踞, 說如是言 : 大王! 今日以何因緣而

王即答言 : 子若是才人, 何得違毀先人家法, 若離先業則不得名求正法者, 是人先父常以正法佐吾治國, 能令吾等遠離眾惡, 雖作如是治國治務, 終不破失婆羅門法, 如其彼人如汝說者, 便可召來 諸臣奉命, 即遣使者, 召毘羅摩, 將詣王所 到已就坐, 歛容而踞, 說如是言 : 大王! 今日以何因緣而 No. 153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3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菩薩本緣經卷上僧伽斯那撰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毘羅摩品第一若心狹劣者,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大方廣寶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62 [No. 461]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62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 薩五千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8 No. 268 [Nos. 266, 267]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園精舍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大地傾喪人民擾動 我為之憂其心迷悶 時毘羅摩即白王言 夫愛別離非王獨有如此 皆是有為法相也 大王昔來不曾聞耶 若天. 龍. 鬼神. 阿修羅. 乾闥婆.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沙門. 婆羅門 若老若少 悉無得離是終歿者 大王一切眾生決定有之 大王 譬如火性悉能燒然一切之物 無常之法亦復如是

大地傾喪人民擾動 我為之憂其心迷悶 時毘羅摩即白王言 夫愛別離非王獨有如此 皆是有為法相也 大王昔來不曾聞耶 若天. 龍. 鬼神. 阿修羅. 乾闥婆.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沙門. 婆羅門 若老若少 悉無得離是終歿者 大王一切眾生決定有之 大王 譬如火性悉能燒然一切之物 無常之法亦復如是 菩薩本緣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3 菩薩本緣經卷上 僧伽斯那撰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3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毘羅摩品第一 若心狹劣者 受者不清淨 若行惠施時 能生廣大心 雖多行布施 故令果報少 福田雖不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故 身心踊悅離苦得猗 具足稱意第一安樂 當於世尊右脇臥時 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所有須彌山王 鐵圍山大鐵圍山 目真隣陀山 香山雪山及諸黑山大地大海一切皆悉六種震動 所謂動踊起震吼覺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風輪皆不鼓動 一切眾生於剎那頃 捨諸作業得猗而住 離於睡眠心無散亂 欲作皆息默然無聲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龍夜

故 身心踊悅離苦得猗 具足稱意第一安樂 當於世尊右脇臥時 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所有須彌山王 鐵圍山大鐵圍山 目真隣陀山 香山雪山及諸黑山大地大海一切皆悉六種震動 所謂動踊起震吼覺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風輪皆不鼓動 一切眾生於剎那頃 捨諸作業得猗而住 離於睡眠心無散亂 欲作皆息默然無聲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龍夜 大悲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380 大悲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80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領導藝術家

領導藝術家 素食經典選輯海濤法師選集 前言 素食是中國佛教徒特別殊勝的慈悲行儀之一, 多年來中國大陸由於佛法不興, 其他佛教國家則是沒有素食的文化, 因而台灣佛教徒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素食人口, 從此可看出, 台灣的佛教徒是很有福報的, 不必為了吃素而困擾, 從飲食當中就能日日守持不殺生戒 由於食肉是間接傷害物命, 而且是每天都會造作的惡業, 所以持守素食可以說是佛弟子最基本的戒行, 同時也不再累積新的殺業 因此,

More information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宣化上人 何謂 辟支佛 呢? 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之聖者, 梵語云 辟支迦羅 瑜伽論記 卷八載 : 若依 智論 二十六卷云 : 辟支佛有兩種義: 一名獨覺, 二名因緣覺 緣覺 指有佛之世, 聞佛開示十二因緣之法, 而得開悟緣起無常之理, 緣斷證真, 得證涅槃者 獨覺 謂無佛之世, 觀生滅無常, 因緣之理, 覺悟無生, 證入涅槃者 無貧尊者阿那律由於供養辟支佛一頓飯, 所以生生世世都享用大富大貴的福報,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子 能問如來如是妙義 欲得教化無量萬億那由他眾生令種善根 欲得顯現蓮華尊界種種莊嚴 善男子 我今當說 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善受攝持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告寶日光明 善男子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 有佛世界名曰蓮華 以種種莊嚴而挍餝之 散諸名華香氣遍熏寶樹莊嚴種種寶山紺琉璃地 無量菩

子 能問如來如是妙義 欲得教化無量萬億那由他眾生令種善根 欲得顯現蓮華尊界種種莊嚴 善男子 我今當說 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善受攝持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告寶日光明 善男子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 有佛世界名曰蓮華 以種種莊嚴而挍餝之 散諸名華香氣遍熏寶樹莊嚴種種寶山紺琉璃地 無量菩 悲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7 悲華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7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 皆阿羅漢諸漏 已盡無復煩惱 一切自在

More information

2

2 990027 Chinese 248 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99 5 1 1 二 詩 詩 文 本 趙 幼 文 曹 植 集 校 注 一 書 2 2 3 4 2 此 處 論 點 參 見 張 淑 香,< 三 面 夏 娃 - 漢 魏 六 朝 詩 中 女 性 美 的 塑 像 >, 中 外 文 學 第 15 卷 第 10 期 ; 及 趙 彩 花,< 先 秦 到 漢 代 詩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聖號具足, 萬德莊嚴 佛陀十號圓滿 ( 上 ) 王家軒 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3 期 2016 年 7 月 一 前言 佛陀十號圓滿 :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 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佛陀的尊稱, 如 釋迦牟尼 是 別號 ( 異譯 釋迦文, 義為 能仁寂默, 能仁則大悲度生, 不住涅槃, 寂默則大智冥理, 不住生死 ; 悲智雙運, 立此嘉稱 ), 佛 是通號 ; 別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修訂日期 : 2005/08/28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59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No. 659 [No. 658]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婆伽槃

More information

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彌勒佛國從於淨命無諸諂偽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隨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適意華 悅可意

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彌勒佛國從於淨命無諸諂偽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隨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適意華 悅可意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56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56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 ( 孤絕山也 ) 過去諸佛常降魔處 夏安居中與舍 利弗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法華經 與 改變的力量 講師 : 果慨法師 功課作了沒? 我的佛國世界記述佛名 國名 國土的情形 時代名 佛的壽命的長短 正法與像法的時期 學佛, 是為了遇見自己, 不是為了遇見佛 本來面目 通過修行, 最終得到了什麼? 佛陀答 : 什麼都沒有得到. 再問 : 那您還修行做什麼呢?. 佛陀微笑 :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 我失去憤怒 憂慮 悲觀和沮喪. 失去焦慮不安 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痴三毒,.

More information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9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三萬二千人 皆是阿羅漢 心善解脫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佛說施燈功德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702 佛說施燈功德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702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 佛有 四種勝妙善法 能令眾生得無量果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何故於此處而雨種種雨大眾皆喜悅心生信安樂開示諸疑惑令住於大乘身難動如地及一切人天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於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魔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 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

何故於此處而雨種種雨大眾皆喜悅心生信安樂開示諸疑惑令住於大乘身難動如地及一切人天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於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魔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 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 修訂日期 : 2004/11/20 發行日期 : 2006/2/15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0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410 [No. 411]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一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而立, 本非真實, 故應非之 三心代表一切妄心, 故掃之即成了不可得之玄心 四相內攝諸相, 及俱生我法二執, 非之即成不可思議之妙心 所謂破處即是顯處 若不掃此妄心, 何處覓得真心 若不非此四相, 何處尋求實相 思之思之 而一卷般若經之正義得矣! 茲將五重玄義, 述之於下 一釋經題 此經以法喻為名

而立, 本非真實, 故應非之 三心代表一切妄心, 故掃之即成了不可得之玄心 四相內攝諸相, 及俱生我法二執, 非之即成不可思議之妙心 所謂破處即是顯處 若不掃此妄心, 何處覓得真心 若不非此四相, 何處尋求實相 思之思之 而一卷般若經之正義得矣! 茲將五重玄義, 述之於下 一釋經題 此經以法喻為名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青島湛山寺沙門倓虛 譯 講義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總說 此經, 以法相譬喻為名稱 以法即無法為實體 以無著住為宗旨 以離名相為力用 以熟酥喻為教相 凡講一切經, 必先出名稱, 以假名能詮實體故 體後必先明宗旨, 以宗旨能趣實體故 宗後必須辨力用, 以力用能修因剋果, 果上行因故 用後又須判教相, 以教有權實之分故 此五重玄義, 不可不知也 所謂玄義者, 由玄門入妙理之謂也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菩薩念佛三昧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14 [No. 416]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4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阿羅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清淨 善轉法輪降伏魔怨 不為八法之所污染 得無所畏智辯無滯 心無怯弱猶如師子 意行清淨如明淵池 深廣如海能出眾寶 猶如須彌處於大海 如日盛明照於一切 如月盛滿悉令清淨 雨大法雨如彼龍王 處眾高顯如大梵天 無量弟子悉皆調順 無量釋梵四天王等 瞻仰觀佛心無高下 能令大眾溫光如日眾寶莊嚴 爾時世尊身色熙怡

清淨 善轉法輪降伏魔怨 不為八法之所污染 得無所畏智辯無滯 心無怯弱猶如師子 意行清淨如明淵池 深廣如海能出眾寶 猶如須彌處於大海 如日盛明照於一切 如月盛滿悉令清淨 雨大法雨如彼龍王 處眾高顯如大梵天 無量弟子悉皆調順 無量釋梵四天王等 瞻仰觀佛心無高下 能令大眾溫光如日眾寶莊嚴 爾時世尊身色熙怡 寶雲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658 [No. 659] 寶雲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58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伽耶山頂 與大比丘僧七萬人俱 所作已辦捨諸重擔其心自 在 盡諸有結正見解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