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普賢十大行願釋演慈撰集

2

3 目次前言 一一 禮敬諸佛 一一二 稱讚如來 三三三 廣修供養 四五四 懺悔業障 七一五 隨喜功德 一 三六 請轉法輪 一三一七 請佛住世 一四九八 常隨佛學 一六七九 恆順眾生 一八一十 普皆迴向 一九三結論 二 五

4

5 前言前言之前向諸位介紹止觀法門,透過修止,把煩惱暫時降伏;藉由修觀,開自性慧,把煩惱斷除 這是一種修行法門,直接妥當的法門 然而,在末法時期,以目前眾生之福報因緣,必然會有很多眾生不能相應這種修行方便 所以又向大家介紹淨土法門,求生佛淨土,去親近善知識,讓善知識幫我們開發智慧,斷除煩惱 這是佛開出來的方便法門 修止觀法門也好,求生淨土也好,目的都是為著成佛,成就如來無量無邊的功德 這是所有眾生的願望,而成就佛陀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還可以修另一種法門,那就是依普賢菩薩所修之法門來修持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大菩薩,是聖位菩薩 他的名字 三曼多跋陀羅 (外國名) 三論宗嘉祥大師解釋:

6 普賢十大行願三曼多普也 跋陀羅賢也 合稱為普賢 又稱遍吉(普遍 賢吉 )普賢(遍吉)之意義:普化無不周(菩薩之心願,廣度眾生,故云:化無不周 )賢鄰極亞聖(菩薩之地位,已近極聖,是亞聖位 )在十法界中,佛是冠軍,是極聖(大聖 至聖) 等覺菩薩是亞軍,是亞聖 (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分無明去除,他的佛性就完全顯現出來,智慧就和佛等同了 )菩薩梵語 全名菩提薩埵 菩提覺義 薩埵有情義 合稱覺有情 1覺悟之有情 有情,指有情識 有情感者,眾生很重感情 2覺悟自己,又覺悟他人之有情 菩薩有二種:

7 前言1初發心之菩薩(發成佛之心,或受戒者) 2老修行之菩薩(老菩薩) 已經修行入了聖位,證了無生法忍,修了很多世 很多劫之老修行菩薩如文殊 普賢 這些老修行,他們不但自修成功,且慈悲心很大,生生世世和凡夫眾生住在一起,為的是幫他們離苦得樂,幫他們開悟見性,也就是幫他們證無生法忍 所以菩薩和聲聞 羅漢不同 聲聞如果不想成佛度眾生,就不能稱為菩薩 即使他修行已經開悟得聖道,只能稱他為羅漢(分八級) 反之,如果你發了一念成佛之心,想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有那種發心,即使你尚未開悟,還是凡夫,你就可以稱之為菩薩了 在佛之七眾弟子當中,有比丘 比丘尼 沙彌 沙彌尼 式叉摩那 優婆塞 優婆夷 但若依他的發心(發願),分為大小乘二類:

8 普賢十大行願⑴小乘發出離心(他發現世間苦 空 無常 無我苦諦),自求解脫,認真修行,得聖果後,隨緣幫助有情 一旦入涅槃後,就不受生死,不能再來關心眾生 ⑵大乘發菩提心(他也是觀世間苦,但不自求解脫 因為有情世間,大家都一樣苦,要解脫,就大家一齊解脫) 所以菩薩想到世間苦,自己要解脫並不困難,問題是自己解脫了,眾生怎麼辦呢?菩薩有同情心(悲憫心),他想自己解脫生死苦,一方面也想幫眾生解脫生死苦 可是初發心的菩薩,他想到自己還是個凡夫,連解決自己的生死都還成問題(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怎麼辦呢?他想通了 如果能成佛,就有大能力度眾生了 於是菩薩就發願:為度眾生願成佛 所以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其實菩提心就是大悲心 菩薩發菩提心願,就是發大悲心 有了大悲心,就發大願,不但發大願,也落實在修行和利他 像普賢菩薩發了大願,也認真在做,履行他的願,做自利和利他之工作

9 前言在十大行願中,有自利和利他之修行 自利1禮敬諸佛 2稱讚如來 4懺悔業障 8常隨佛學 利他3廣修供養 5隨喜功德 6請轉法輪 7請佛住世 9恆順眾生 10普皆迴向 (大部分屬於利他)這位菩薩為自己努力,也為眾生努力,所以才有今天之成就 佛教界的信徒,大都知道有這位菩薩,他在佛教界地位是很高的,是高等菩薩 十願是學佛者建立功德之門路法門 修行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成就 當然他力外在之助緣也是很重要 但是主要是自己要能實修,才能有成果,不能完全靠他力 無因怎能有果呢?佛教就是說明修行要從信入手,然後發願,再依修行得到成就的 普賢菩薩發心時,相信他對佛門有信心,對佛之廣大功德生起了信仰,所以才能發十大願,而世世依十大願去修行去圓滿 所以修行是靠自力的,普賢菩薩之修行,就是明證

10 普賢十大行願引證: 雜寶藏經 卷第二,二十六經:昔波斯匿王,於臥眠中,聞二內官共諍道理 一作是言: 我依王活 一人答言: 我無所依,自業力活 王聞此已,情可於彼依王活者,而欲賞之 即遣直人,語夫人言: 我今當使一人,往者重與錢財 衣服 瓔珞 於是尋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飲餘殘之酒,以與夫人 爾時,此人持酒出戶,鼻中血出,不得前進 會值彼自業活者,即請持酒,往與夫人 夫人見已,憶王之言,賜其錢財 衣服 瓔珞,還於王前 王見此人,深生怪惑 即便喚彼依王活者,而問之言: 我使汝去,云何不去 答言: 我出戶外,卒得衄鼻,竟不堪任,即便請彼,持王殘酒,以與夫人 王時歎言: 我今乃知,佛語為實,自作其業,自受其報,不可奪也 由是觀之,善惡報應,行業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與

11 前言如果我們不修往生淨土之業,怎能生淨土?如果我們不積成佛之資糧,怎能成佛?不是佛給你佛果,或把你拉到淨土的 華嚴經 是佛初成道時,經過一星期思惟,再利用三七日,對一般上根利智的菩薩開示的法門 這些聽經的,都是法身大士,當然也包含普賢大士 在 華嚴經 卷八十,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先是稱讚如來殊勝功德,接著他告訴其他諸位菩薩和善財童子說: 如來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利用不可說劫時間來說明,是無法說盡的 如果想成就如來這種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那十種呢?一者 禮敬諸佛,二者 稱讚如來,三者 廣修供養,四者 懺悔業障,五者 隨喜功德,六者 請轉法輪,七者 請佛住世,八者 常隨佛學,九者 恆順眾生,十者 普皆迴向 從今日起,和諸位大德,共同研究這十種行願 這十大行願,是普賢菩薩的心願,他依這十種願修行

12 普賢十大行願 華嚴經 之出處:相傳佛滅七百年間,印度有龍樹菩薩,宿植德本,慧解超人,出家三年,閱盡佛經,常覺無經可讀 一日靜坐入定,忽見滿室是水,有大龍菩薩,引至龍宮,持一箱經,叫他閱讀,並說讀完當再送來 過了一日,大龍問他已讀完昨日之經否?龍樹回答: 百分之中,只閱一分 大龍: 這箱經典,不過是我龍宮中百千萬分經典之一,你讀這麼慢,何日讀完? 龍樹: 我今始知佛經甚多,但為教化眾生,不能久留於此 大龍: 既不能久留於此,可隨我看看此地經藏之富 龍樹跟他去看所供之經,高如須彌,七日七夜看不盡 看到其中一部標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就住足翻閱,記憶其義 後出人間,寫成一萬偈四十八品,即今日流通之 華嚴經

13 前言 華嚴經 傳至中國有三個譯本:一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 二 唐代實叉難陀譯,八十卷 三 唐代般若三藏譯,四十卷 (此四十卷即是 普賢行願品,也是 八十華嚴 最後一品 )

14 普賢十大行願一〇

15 一 禮敬諸佛一一一 禮敬諸佛普賢菩薩對十方諸佛是很恭敬,且時常至誠頂禮 這麼高地位的菩薩,為什麼會對 佛 那麼恭敬和虔誠禮拜呢?佛一定有他可人之處 佛有無量功德,佛有無量慈悲,佛有無量智慧 如果我們不能明了佛的功德,不能明了佛的意義,面對佛像,我們的腰是彎不下去的,我們的手是舉不上來的,我們的腳是跪不下去的 所以要叫我們禮敬佛,必先對佛有所認識 一 佛之種類:⒈法身佛法性之體,法性有覺知之德,故名佛 ⒉報身佛由無量劫修行成功,得圓滿果報身(地上菩薩能見) ⒊應化身佛示現八相成道,應眾生之需要來關心我們 這種應化身,初地菩薩就能示現 就以二千五百年前,釋迦如來,他是應化身佛,示現一

16 普賢十大行願一二位比丘,以比丘身份來度生說法 二 佛之意義:⒈親光菩薩 佛地經論 : 如睡夢覺,似蓮華開 ⒉窺基大師 心經幽贊 : 出生死而慧悟,如從夢覺;契法性而敷闡,喻若花開 三 佛之功德:佛有無量功德,歸納為 斷德 恩德 及 智德 佛之功德,我們以十種尊稱來歌頌其功德 ⒈如來:由契證真如法性,來斷一切煩惱而成正覺 (一切佛都有這種功德 一切佛都可稱為如來 釋迦佛,稱為釋迦如來 多寶如來 寶勝如來 妙色身如來 十方世界有無量如來 )通達一切法皆如,不但通達,也契入法性理,他是智和理統一之聖者 (阿羅漢也是智和理統一,但阿羅漢不能稱如

17 一 禮敬諸佛一三來,因為阿羅漢尚有微細惑未斷 )⒉應供(阿羅訶阿羅漢):遠離一切煩惱,以智慧破一切煩惱 他應受天人供養,人天應供養他(佛可稱應供;但阿羅漢不可稱佛) ⒊正遍知:正覺一切法之人,法之體性,法之生起 如苦法,苦法之生起之因,苦法之可滅,滅苦之方便 ⒋明行足:明三明(天眼明 漏盡明 宿命明) 行三無漏學之修行全分 明智慧 行福德 ⒌善逝:

18 普賢十大行願一四逝去也 善逝好去 去得好 1凡夫三業不淨,命終時,眾苦逼迫,不好去 死後到惡道 2聖者三業清淨,見法性,滅我見,死時無風刀解體之苦,自在生死,死後歸到無上菩提 涅槃之境界 ⒍世間解:通達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的聖者 1有情世間:佛知有情之煩惱 習性,智慧是利根 是鈍根 以及善惡 易教 難調 佛也知道有情生命體之內含五陰無我 三十六種不淨物 2器世間:外面器世間是依因緣成立 大地依水輪,水輪依風輪而住 須彌山出水 入水各八萬四千由旬 三界有二十八天,四大部洲 ⒎無上士:佛之功德,沒有人能超勝,有戒 定 慧功德,及神通等無量功德 菩

19 一 禮敬諸佛一五薩稱為有上士 ⒏調御丈夫:佛是善於調伏一切眾生者 1調伏畜生阿闍世醉象害佛,佛調伏醉象 2調伏外道火與婆羅門 (雜阿含四十二卷一一五七經)3調伏鬼道針毛鬼 (雜阿含四十九卷一三二一經)4調伏弟子提婆達多 佛罵弟子提婆達多: 汝是狂愚人 死人 嗽唾人 ( 大智度論 卷二十六)佛說有四種馬:第一是顧其鞭影,即能好好駕車 第二是須以鞭杖觸其毛尾,才能好好駕車 第三是須以鞭杖小侵皮肉,才能好好駕車 第四是須以鐵錐刺身,才能好好駕車

20 普賢十大行願一六眾生之類,有的用軟語善教,即能入法 有的須用苦切罵詈,才能入法,就像提婆達多,就得用硬的 狂人:指提婆達多罪重,當入阿鼻地獄 (詳見增一阿含四四二經)死人:外表莊嚴,有三十二相,內無慧命,故名死人 嗽唾人:提婆達多化作天身小兒,在阿闍世懷中,王嗚其口與唾令嗽 ⒐天人師: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 解惑也 師者師範也 佛能為眾生傳道(開示真理) 佛能為眾生授受修行法門 佛能為眾生解除疑惑,使眾生依法修行,斷除惑(無明煩惱結使) 修行法門概括戒 定 慧 戒五戒 十善戒 定共戒 道共戒 菩薩戒 出家戒 八關齋戒 定四十業處 (修禪定業依止之處)

21 一 禮敬諸佛一七慧聖諦 緣起 波羅蜜法 佛之人格最標準,堪為人天九法界之典範 ⒑佛:覺者,覺法性真理之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使令見真諦之人 ⒒世尊:道德最好,在菩提樹下成正覺而獲得此名 是世間最尊貴之聖者,世間有情共尊 四 如何禮敬⒈以何種心態禮敬佛陀?一般初機眾生,都是以有求於佛之心來頂禮佛,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都是有事情才來找佛的 佛在世時,弟子們是有佛法問題才找佛的,到了佛的地方,他們都是先頂禮佛,然後再請教問題

22 普賢十大行願一八我們身為佛弟子,佛對我們百般慈悲照顧,理應對佛存感恩之心 針對佛對我們的恩德,以感恩之心,至誠頂禮 恭敬頂禮 歡喜之心頂禮 這就是感念佛恩,要以這種心態來禮佛 雜阿含經 一二六四經:佛以野狐作譬喻,說明比丘當知恩報恩 佛說: 汝等於夜後分聞野狐鳴不,彼野狐疥瘡所困,是故鳴喚 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必當知恩報恩 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 雜阿含經 一一一經:天帝釋欲入園觀,令御者駕車,下常勝殿,東向合掌禮佛 御者心驚毛豎,馬鞭落下,而說偈言:見天王帝釋為舍脂之夫所以生恐怖馬鞭落地者

23 一 禮敬諸佛一九常見天帝釋一切諸大地人天大小王及四護世主三十三天眾悉皆恭敬禮何處更有尊尊於帝釋者而今正東向合掌修敬禮⒉如何禮拜先洗淨身體雙手,至佛像前,合掌問訊,以頭面接足禮拜 拜下之前唸讚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動作是越慢越好 1一直稱佛號拜下去 2注意身體之動作 3反掌觀

24 普賢十大行願二〇想佛來放光加持 (1不作運動禮 2不作無敬心禮 3不作亂心禮 )五 禮佛功德禮佛有很多功德:⒈可以斷除憍慢之煩惱 1慢如高山,法水不入 2我慢是障道因緣,三果聖人斷慢 無明,證四果阿羅漢 ⑴佛度優婆離時,王子禮優婆離,頓時慢山摧折 ⑵優波笈多度善見比丘 阿育王傳 卷第十:善見因緣(求雨比丘) 爾時罽賓國有一比丘名善見,得世間四禪,龍王所貴 時國炎旱無雨,一切大眾請比丘欲令降雨,優波笈多思惟,欲化善見,今正是時 優波笈多方便教化,令十二年無雨,外道見相,語大眾言,過十二年乃當有雨 大眾聞此言而生憂惱,往優波笈多處請令降雨

25 一 禮敬諸佛二一優波笈多言: 我不當請雨,罽賓國有一比丘名善見,汝可求之 時摩偷羅國大眾,遣使至善見所,請其求雨 善見得四禪神通,以神通力往摩偷羅國,乃至大眾請其求雨 是時善見即為降雨滿閻浮地,閻浮提人患此大水,大眾心謂善見比丘降此大雨勝優波笈多 是時善見多人隨從出摩偷羅國,優波笈多少人隨從入摩偷羅國,時善見比丘見其自身隨從者多,見優波笈多隨從者少,便生慢心 復思惟言: 我非羅漢 阿羅漢者,無有慢心 即往優波笈多所,至已禮足而白言: 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為我說法 優波笈多言: 佛所說戒,汝不正守護,自謂勝我而生憍慢 佛何處說聽比丘請雨 乃至優波笈多為其說法 比丘聞法,思惟精進,得阿羅漢果

26 普賢十大行願二二3慢心不除,死後落地獄,畜生得金翅鳥報,人中得奴婢報 ⑴地獄報 法華經 二十品,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述:佛陀在過去為常不輕菩薩時,碰到人就頂禮,並對他們說: 我不敢輕於汝,汝等皆當作佛 佛說: 當時四眾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以瞋恚故,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 不聞法 不見僧 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 ⑵畜生報大鵬金翅鳥,身最大,飛最高 你的心高傲,好高騖遠,未來得此畜生報 ⑶奴婢報 地藏經 :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婢使下賤報 前生瞧不起人,今生反為人所瞧不起 ⒉可得肉髻頂相 長爪梵志請問經 云:有婆羅門問佛,先作何業,得此種種相好身,佛一一回答

27 一 禮敬諸佛二三問: 如何獲得頂上肉髻圓滿姝好 答: 由前生於一切應供養處,五輪著地,以無慢心,虔誠禮敬 ⒊得無量功德福報 菩提道次第廣論 二八七頁,忍辱波羅蜜,提到禮佛功德 比丘至誠心,五體投地頂禮佛塔功德: 所禮覆地,下至八萬四千由旬,所有沙數,得一千倍轉輪王位 ⒋可以見佛聞法,滅重罪 在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中提到,稱五十三佛之名(過去娑婆世界度眾生之佛尊),生生世世常遇十方諸佛 (若有禮拜者,除滅四重 五逆及謗大乘之罪)⒌得相貌端正 賢愚因緣經 :波斯匿王第二公主金剛,奇醜無比,因緣想佛,禮佛懺悔,身體變柔軟,相貌美麗端正

28 普賢十大行願二四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摩利 時生一女,字波闍羅,晉言金剛 其女面頰,極為醜惡 肌體麤澁,猶如駝皮 頭髮麤強,猶如馬尾 王觀此女,無一喜心,便敕宮內,勤意守護,勿令外人得見之也 所以者何,此女雖醜,形不似人 然是末利夫人所生,此雖醜惡,當密遣人而護養之 女年轉大,任當嫁處,時王愁憂,無餘方計 便告吏臣,卿往推覓,本是豪姓居士種者,今若貧乏,無財產者,便可將來 吏即如教,即往推覓,得一貧窮豪姓之子,吏便喚之,將至王所 王得此人,共至屏處,具以情狀,向彼人說: 我有一女,面狀醜惡,欲覓嫁處,未得酬類 聞卿豪族,今者雖貧,當相供給 幸卿不逆,當納受之 時長者子,長跪白言: 當奉王敕,正使大王以狗見賜,我亦當受,何

29 一 禮敬諸佛二五況大王遺體之女 今設見賜,奉命納之 王即以女,妻彼貧人,為起宮殿,舍宅門閣,令有七重 王敕女夫,自提戶鑰,若欲出行,而自閉之,我女醜惡,世所未有,勿令外人,覩見面狀 常牢門戶,幽閉在內 王出財貨,一切所需,供給女婿,使無乏短 王即拜授,以為大臣 其人所有,財寶饒益 與諸豪族,共為讌會,日月為更,會同之時,夫婦俱詣,男女雜會,共相娛樂 諸人來會,悉皆將婦,唯彼大臣,恆常獨詣 眾人疑怪,彼人婦者,儻能端政,暉赫曜絕,或能極醜,不可顯現,是以彼人,故不將來 今當設計,往觀彼婦 即各同心,密共相語,以酒勸之,令其醉臥,解取門鑰 便令五人,往至其家,開其門戶 當於爾時,彼女心惱,自責罪咎,而作是言: 我種何罪,為夫所憎,恆見幽閉,處在暗室,不覩日月及與眾人

30 普賢十大行願二六復自念言: 今佛在世,潤益眾生 遭苦厄者,皆蒙過度 即便至心,遙禮世尊,唯願垂愍,到於我前,暫見教訓 其女精誠,敬心純篤 佛知其志,即到其家,於其女前,地中踴出,現紺髮相,令女見之 其女舉頭,見佛髮相,倍加歡喜 歡喜情敬,敬心極深 其女頭髮,自然細軟,如紺青色 佛復現面,女得見之,見已歡喜,面復端政,惡相麤皮,自然化滅 佛復現身,齊腰以上,金色晃昱,令女見之 女見佛身,益增歡喜 因歡喜故,惡相即滅 身體端嚴,猶如天女 奇妙蓋世,無能及者 佛愍女故,盡現其身 其女諦察,目不曾眴,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其女盡身,亦皆端政,相好非凡,世之希有,惡相悉滅,無有遺餘 佛為說法,即盡諸惡,應時逮得須陀洹道 女已得道,佛便滅去

31 一 禮敬諸佛二七時彼五人,開戶入內,見婦端政,殊特少雙,自相謂言: 我怪此人,不將來往,其婦端政,乃至如是 觀覩已竟,還閉門戶,持其戶鑰,還彼人所,繫著本帶 其人醒悟,會罷至家,入門見婦,端政奇妙,容貌挺特,人中難有,見已欣然,問是何人 女答夫言: 我是汝婦 夫問婦言: 汝前極醜,今者何緣,端政乃爾 其婦具以上事答夫: 我緣佛故,受如是身 婦復白夫: 我今意欲與王相見,汝當為我通其意故 夫受其言,即往白言: 女郎今者,欲來相見 王答女婿: 勿道此事,急當牢閉,慎令勿出 女夫答王: 何以乃爾,女郎今者,蒙佛神恩,已得端政 天女無異

32 普賢十大行願二八王聞是已,答女婿言: 審如是者,速往將來 即時嚴車,迎女入宮 王見女身,端政殊勝,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即敕嚴駕,王及夫人,女并女夫,共至佛所,禮佛畢訖,卻住一面 時波斯匿王,跪白佛言: 不審此女,宿殖何福,乃生豪貴,富樂之家 復造何咎,受醜陋形,皮毛麤強,劇如畜生 唯願世尊,當見開示 佛告大王: 夫人處世,端政醜陋,皆由宿行,罪福之報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時有大國,名波羅捺 時彼國中,有大長者,財富無量 舉家恆共供養一辟支佛,身體麤惡,形狀醜陋,憔悴叵看 時彼長者,有一小女,日日見彼辟支佛來,惡心輕慢,呵罵毀言,面貌醜陋,身皮麤惡,何其可憎,乃至如是 時辟支佛,數至其家,受其供養,在世經久,欲入涅槃,為其檀越,作種種變,飛騰虛空 身出水火 東踊西沒 西踊東沒 南踊北沒 北踊南

33 一 禮敬諸佛二九沒 坐臥虛空,種種變現 咸使彼家,覩見神足,即從空下,還至其家 長者見已,倍懷歡喜 其女即時悔過自責,唯願尊者,當見原恕,我前惡心,罪釁過厚,幸不在懷,勿令有罪也 時辟支佛聽其懺悔 佛告大王,爾時女者,今王女是 由其爾時,惡不善心 毀呰賢聖辟支佛故,自造口過 於是以來,常受醜形 後見神變,自改悔過,還得端正 英才越群,無能及者 由供養辟支佛故,世世富貴,緣得解脫 如是大王,一切眾生有形之類,應護身口,勿妄為非,輕呵於人 爾時王波斯匿,及諸群臣,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因緣果報,皆生信敬,自感佛前 以是信心,有得初果,至四果者 有發無上平等意者,復有得住不退轉者,感懷渴仰,敬奉佛教,歡喜遵承,皆共奉行 禮敬普賢之行: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 一一身,遍禮不可

34 普賢十大行願三〇說 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普賢之願:無盡之禮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其禮無盡 真實禮敬最崇高之尊敬 能依佛行,能作佛事,諸佛之慈悲喜捨,六度萬行,皆能力行而隨順之 那是對佛與法之尊重,那是最崇高之禮 體佛之精神,仰佛之人格 四無盡觀菩薩(普賢)之願十大願是無盡期的 因為他發願,只要虛空存在,眾生存在,眾生業存在,眾生煩惱存在,他就依十大願,不盡的修行 這種發願有二點可以看出:⒈菩薩行者無我之犧牲精神,他是偉大而徹底的 ⒉菩薩之修行是堅持到底,無盡期的 因為:

35 一 禮敬諸佛三一1虛空是沒有窮盡的 明知其無盡,又發願虛空如果盡,我的願才盡 這不正是表示菩薩之願行是無盡,菩薩慈悲也由此可看出 2眾生界是沒有窮盡的 眾生界怎麼會窮盡,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世一世生命不斷延續,除非斷了煩惱,否則生死不能了 眾生界肯定是不能盡的,包含眾生之業和煩惱是不能盡的 而菩薩明明知道,他敢發這種利生之願,足見其大慈大悲 所以普賢十願稱為大願,稱為願王,就是因為有這四無盡觀 他的精神,使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希望我們佛門弟子,好好向這種菩薩學習 完全把眾生放在第一位,如此修,才能去掉自私我執

36 普賢十大行願三二

37 二 稱讚如來三三二 稱讚如來這是普賢菩薩之第二大心願,及修行法門 一 何謂如來如來是佛之通號 如來有三種:⒈法身如來諸法如如不變之真理 ⒉報身如來這不變之真理,和修行者的智慧融為一體,成妙功德(行者以智見如,修無量功德成就之身) ⒊應身如來證得此真理,隨機應化,作用無窮 佛之通號有十種 合十,是對有十號尊稱之佛之尊敬 如來有多義:⒈如過去那樣,又來示現,以度眾生

38 普賢十大行願三四佛不安住在涅槃之境界,來凡夫之世界,慈悲一切眾生 梵網經 :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道說法度生,已八千次 ⒉後佛出世,如同先佛再來 此謂現在的佛,等於過去的佛再來(倒駕慈航) 此指應化身之佛 ⒊覺悟法之如,與法之來,因此而成就佛道 一切法都是假借因緣生起的,它的實體是空無所有的 也就是說,一切法無自性 無自體,是依賴眾多條件成就的 條件具足,法即生起來 條件變化,法即變化 條件滅,法即不能存在 佛陀於菩提樹下,覺悟了這種緣起之真理而成正覺 他覺悟:法之自性是空無所有,一切法都是如此如 法之現起是靠條件的,要條件才能現起來來 這裡所稱讚之如來,是指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佛

39 二 稱讚如來三五二 為何要讚歎如來先前禮敬諸佛說過,佛有大功德,有大智慧,有大神通,有無量慈悲,斷盡一切煩惱,得無量相好莊嚴 而這些功德都是無量劫來辛苦修來的,這些功德不與眾生共的,這些功德是為度眾生而成就的 一般世間人,有點小善行,我們都津津樂道,甚至表揚 表揚孝子 孝婦,表揚好人好事,表揚傑出青年 這小小的功德,都公開表揚 歌頌 佛的無量功德,不是更應表揚歌頌,公諸於世嗎?三 如何讚呢?可以依當時世尊見到弗沙佛之相好莊嚴所說之讚偈讚之: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如果你想讚彌勒如來,可依此偈讚之:慈無能勝補處尊常居兜率演圓因

40 普賢十大行願三六現身塵剎有誰識融心法界許彼親袋中寶藏全傾出笑顏等付者個人願偕彌陀垂接引好令三會證一真南無兜率內院萬德周圓位居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四 讚之功德(利益)⒈可以除惡口障惡口,能使眾生墮惡道百千劫 1 阿育王傳 卷第十:蟲食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於優波笈多所出家 優波笈多為其說法,是時比丘精進思惟,意但為得須陀洹果,不放逸故脫惡道怖,七生天上 七生人中,受人天樂,當入涅槃 時優波笈多見其意,共入摩偷羅國次第乞食 至旃陀羅舍,有旃陀羅

41 二 稱讚如來三七子,得須陀洹果,身有惡病,一切身體為蟲所食,口氣臭穢 優波笈多語弟子言: 汝觀此小兒,須陀洹受如此苦 比丘問言: 此人以何業緣,得須陀洹而受此苦 優波笈多答言: 是其先於釋迦牟尼法中出家,眾僧坐禪,其為維那 是時僧中有一羅漢,有此惡病搔刮作聲 維那語言: 蟲食汝體耶,而作此聲 即牽臂出而語之言: 汝入旃陀羅室 是時阿羅漢語維那言: 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住生死受苦 是維那即懺悔之 懺悔竟得須陀洹果,便自念言: 我已得須陀洹果,不復精進 昔維那者是今小兒,以罵羅漢及牽其出令入旃陀羅處,今得此報 是時比丘聞此事,深生怖畏,勤修精進,即得阿羅漢果 初果聖人受蟲食,乃前生罵聖者蟲食 2 賢愚因緣經 卷三:微妙比丘尼品 微妙比丘尼前生造殺人惡業,不知懺悔,為覆藏其罪,而發惡誓 如有

42 普賢十大行願三八殺人,願未來世,夫毒蛇咬死,子被狗吃,被水流走,父母被火燒,自食子肉,自受活埋 結果,如其所願得到惡報 地藏經 :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 3惡口遭橫死報印度三無賴之報 從前印度有一隻黃牛,平常吃草耕田,都沒出事 有一天,主人牽之入城 剛進城門,就用角觸死路人 主人驚其已瘋,到市場,就賤價賣給他人 買主和他的佣人,牽牛回家 到了途中,牛想喝水,又用角觸死主人 僕人生氣,回家就把這隻牛殺了,到市場賣牛肉 有一人買牛頭,帶回家 在途中,把牛頭掛在樹上,人在樹下休息 忽然間,牛頭落下,牛角扎死那個人 那隻惡牛一天殺死三人,全城轟動 大家都好奇,就跑到佛所問佛

43 二 稱讚如來三九佛說: 前世有一老婦,開小旅舍 有三個人來住旅舍,吃住數日,趁老婦不在時,偷偷溜走 老婦察覺時,就追討住宿費,那三人不但不付錢,而且欺侮老婦,罵詈惡口 老婦回家之後,發重惡誓,誓殺三人 之後氣憤而死 佛又說: 那隻牛,就是老婦轉世 被角觸殺那三人,就是住旅舍不付錢那三人,不但不付錢,還惡口傷人 可見惡口所致,會遭被殺之果報 ⒉可以得大功德佛告阿難: 若使有人,以四句偈,生歡喜心,讚歎如來,所得功德,過於辟支佛所得功德 佛本行集經 卷下:有一次,佛從舍衛國經過,人民為表示恭敬,有的掃地,有的散花,有

44 普賢十大行願四〇的燒香,有的持衣舖地,有的布髮掩泥,有的投身於地,供佛踐履 有一婆羅門,貧窮無力買物供養,視佛心淨,以偈讚佛:表容紫金耀三十二相明一切眾生類覩者莫不歡見佛心踊躍憂愁皆消除永度生死海稽首禮大安當時阿難在旁邊問佛: 若有人用四句偈讚歎如來,當得何種功德 佛說: 所得功德,過於諸辟支佛所得功德 又,過去印度有兩個乞丐,見到佛經過,帶了一大群弟子,一個說佛像牛,帶來了一群小牛 一個說佛像王,帶來了一群臣子出遊 前者,後來竟然醉臥道中,為五百商客的牛車踐死 後者,遇到國王逝世,諸臣物色賢王,見他睡在樹下,上面有吉祥雲,樹的影子遮蓋著身體不移走,知道他是有德行的人,就扶他作王

45 二 稱讚如來四一這事顯示,稱讚如來和毀謗如來所得後果完全不同 ⒊可以得無礙辯才今生口才好 辯才好,是前生肯讚歎他人的好處 今生啞吧,說話不流利,皆是前生口舌有問題,愛毀謗他人 ⒋可以啟發眾生歸趣對佛無量功德讚揚,能引發眾生之敬仰心,因而喚醒芸芸眾生來歸投依靠佛陀,種下成佛之種子 讚有能讚和所讚:能讚要有才能否則不能彰顯,表達其實 所讚要有功德否則形成過份誇張 普賢是即將成佛者,對佛之功德,應很清楚,所以他能讚佛之功德 所以要讚佛之功德,必具備條件:一 對佛功德很清楚

46 普賢十大行願四二二 要有辯才(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亦即是四無礙智(四無礙解),才能讚佛之功德 四無礙智:一 法無礙解對佛所說之三藏十二部,能通達無礙 二 義無礙解對經論所詮釋之義,都能通達 三 辭無礙解善用言辭,為眾生說法,通達各方語言 四 樂說無礙解能隨意自在,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口才很好 想得到辯才, 大寶積經 說:如果一個人自嫌言詞遲鈍,語不感人,每當清晨,虔誦五十三佛或三十五佛(八十八佛聖號),久之便得妙辯 即生可以求到,不必遠望來世 普賢之行: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47 二 稱讚如來四三 華嚴經 :從前有個辯才天女,口具五百舌根,每條舌根,能各發五百微妙的音樂,其聲清澈,旋律和諧,使人聽而忘形,不覺生大喜樂 普賢大士的舌根,也具有無量功德,能發出微妙之音聲,來讚佛之功德 (出一切音聲海,稱揚讚歎如來諸功德海 )海是用來形容讚佛之音聲,及如來之功德,都是很多的 普賢之願:無盡之讚一直到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眾生煩惱沒有了,讚才停下來

48 普賢十大行願四四

49 三 廣修供養四五三 廣修供養 撰集百緣經 十五經:天帝釋供養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提婆達多,極大愚癡,憍慢嫉妒,教阿闍世王,立非法制 擊鼓唱令,不聽民眾齎持供養,詣瞿曇所 時彼城中,有信佛者,聞是制限,憂愁涕泣,悲感懊惱,感天宮殿,動搖不安 時天帝釋,作是念言: 我此宮殿,有何因緣,如是動搖 尋自觀察,見阿闍世王,立非法制,令彼城人,憂愁涕泣,感我宮殿,動搖如是 尋即來下,高聲唱言: 我今自當供養佛僧 作是唱已,即往佛所,前禮佛足,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及比丘僧,盡其形壽,受我供養

50 普賢十大行願四六佛不然可 復白佛言: 若不受我終身供養,當受五年,佛亦不許 復白佛言: 若不受五年,當受五月,佛亦不許 復白佛言: 若不受五月,當受五日,佛即然可 尋變迦蘭陀竹林,如毘闍耶殿,床榻臥具,天須陀食,盛以金器,與天眾,手自斟酌,供養佛僧 時,阿闍世王,在高樓上,遙見迦蘭陀竹林,猶如天宮殿,天須陀食,盛以寶器,見天帝釋與諸天眾,手自斟酌,以供養佛僧 時阿闍世王,覩斯事已,即自悔責,極大瞋恚 罵提婆達多: 汝是癡人,云何教我橫加非法,向於世尊 作是語已,即於佛所,深生信敬 時諸群臣,前白王言: 願王今者,改先制限,令諸民眾,得見如來,隨意供養

51 三 廣修供養四七尋敕司官,擊鼓唱令,自今以去,聽諸民眾,設食供佛 爾時世尊,即便為其種種說法,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乃至發於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歎未曾有,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宿殖何福,乃使天帝,置斯供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捺國,有佛出世,號曰寶殿,將諸比丘,遊行教化 到迦翅王之國,聞佛來至,將諸群臣,奉迎世尊,長跪請佛,受我三月四事供養,佛即然可 受其供已,佛便為王說法,發菩提心,佛授王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廣度眾生,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迦翅王者,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無量世中,不墮地獄 畜生 餓鬼,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致成佛,故有人天,而供養我

52 普賢十大行願四八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世尊臨入涅槃時,接受了純陀最後之供養,在場之諸菩薩,自歎沒有福德,不能供養世尊,所設之供品,均為白設 世尊欲使一切眾生之願都能滿足,於身上每一毛孔處,化作無量之佛陀 每一佛陀,都有無量之比丘僧包圍,接受大眾之供養 一 何謂供養以身命財,或身外物 等,回報恩者,或利濟眾生 二 供養之對象佛教供養之對象最廣,上至諸佛,下至六道眾生,都是供養之對象 在供養者,可以得福報,故供養亦稱種福田 福田有三種:⒈敬田: 增一阿含經 卷二三三:

53 三 廣修供養四九有四種人,應起偷婆供養 1轉輪聖王自行十善,修十功德,亦復教人行十善功德 云何為十?己身不殺生,復教他人使不殺生 己身不盜,復教他人使不盜 己身不淫,復教他人使不淫 己身不妄語,復教他人使不妄語 己身不綺語,復教他人使不綺語 己身不嫉妒,復教他人使不嫉妒 己身不鬥訟,復教他人使不鬥訟 己身意正,復教他人使不亂意 身自正見,復教他人使行正見 比丘當知,轉輪聖王有此十功德,是故應與起偷婆 2漏盡阿羅漢以更不復受有,淨如天金,三毒五使,永不復現,以此因

54 普賢十大行願五〇緣,如來弟子應與起偷婆 3有辟支佛無師自悟,去諸結使,更不受胎,是故應與起偷婆 4如來有十力 四無所畏,不降者降,不度者度,不得道者,令得道,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眾人見已,極懷歡喜 是謂如來應與起偷婆 ⒉恩田堂上一對父母,於我們之恩,勝於天地,過於日月,父母對於子女有生 養 育 護 顧 之恩 詩經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涅槃經 : 善男子,譬如女人,懷妊垂產,值國荒亂,遠至他土,在一天廟,即便產育 後聞舊邦安隱豐熟,攜持其子,欲還本土 路經恆河,水漲暴急,荷負是兒,不能得渡 即自念言: 我寧與子,一處併命,終不捨棄而獨濟也 作是念已,與子俱沒 命終之後,尋生天中 以慈念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惡,以愛子故,得生天中

55 三 廣修供養五一⒊悲田法界悲苦之有情,雖今生非吾等之親,但無量劫來,曾為我們之父母親眷,現時淪陷在苦境,多數是為兒女造惡業所致 緣此悲慘之眾生,我們亦應感恩恭敬 供養 三 如何供養 供養可以用財物供養和法供養 供養時之態度要以恭敬心,不可以輕慢心 ⒈財物供養對佛菩薩可以用香(供香時念:願此香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熏眾生,同入佛智 ) 花 燈 果 旛 蓋 七寶 飯食(唸: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供養一切眾生 ) 水 等物供養 (供品要用好的 未用過的 正當來的 有用途的 有利益的 )對父母及貧窮眾生,同樣要給與所需 一般人對佛菩薩之供養,是會以

56 普賢十大行願五二恭敬心,但對一般貧窮眾生,未必會有敬心,多數以輕慢心或厭惡心 菩薩布施供養眾生,就不會這樣,菩薩對來乞食之乞丐,他會生歡喜心,他認為這位乞丐是來成就他的布施功德 且菩薩布施財物時,他不會有捨不得之心,因為他認為財物本屬眾生的,只是代眾生保管,所以眾生現在來要了,正好還給他,省得代他保管 ⒉法供養法供養,其實就是布施法 不要以為布施法很簡單,眾生心識裡有慳的種子,所以有捨不得之功能性 只要是自己所擁有的,不論是財 是法,那怕是一句愛語,他都捨不得 周利槃陀伽過去為三藏法師,慳法得愚癡報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卷三十一:周利槃特 乃往過去,人壽二萬歲時,有迦葉波佛出現世間 如來 應 正等覺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薄伽梵

57 三 廣修供養五三時聲聞眾有二萬人,俱於婆羅痆斯國住 愚路是彼眾數,明閑三藏為大法師,稟性慳法,曾不教人,乃至四句伽他,亦不為說 命終之後,生在天宮 從彼死已,墮在人趣,生販豬家 年漸長大,屠豬為業 於其村側,有一大河,渡河不遠,有一聚落,節會日至,屠者念言: 我今若多殺豬持肉賣者,儻無交易,肉皆爛壞,錢有損失,宜并豬命將至彼村,至日方屠,以賣其肉,此無損失,得利尤多 遂以繩縛豬安在船上 豬相觸搖動船艚,其豬及船一時傾沒,救濟無處,豬並命終 時彼屠人,亦隨流而去 於河岸邊,有五百獨覺,依林而住 是時有一獨覺,取水河濱,遙見一人隨流而下,乃作是念,此沿流者,為死為活 審細觀察知是活人,即現神通長舒右手,如象王鼻牽取其人,於乾砂渾合面而去

58 普賢十大行願五四時彼溺人,吐水即盡,即便起立,四觀方城,見有人蹤,尋跡而行,至獨覺處致禮敬已,求依止住,於日日中為諸獨覺,採花摘果取諸根葉,以相給侍 時彼獨覺,各以殘食,共相供濟 時諸獨覺,咸跏趺坐,靜慮而住 屠人見已,亦學跏趺,頻修不已,得無想定 於後命終生無想天處 從彼終已,生此人中 汝諸苾芻,勿生異念 往時屠豬人者,即此愚路苾芻是 由彼昔時慳悋於法,乃至四句伽他不為人說,又多屠殺諸畜生故 復由生在無想天中,由彼業緣,至愚至鈍,是故汝等苾芻不應慳法 以清淨心為他說法,當如是法 ⒊真理供養1如說修行供養佛菩薩來世間,是來教你修行 如果你能依佛所說之言教去做,便是送

59 三 廣修供養五五給佛最好的禮物 也就是說,佛心無貪著,他不希望你供養他任何東西 佛大慈大悲,他希望你得解脫,他出世之用意,就是想幫你成佛 所以,如果你對他所說之教理法門,不依著去實踐,而只會買花果去送他,他會高興嗎?依佛教導,修戒 修定 修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這才能得解脫,也是符合佛之本意 能依教奉行,把應該修的行修好,這是對佛最好的供養 2利益眾生供養 地藏經 第八品:惡毒鬼王白世尊: 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 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幡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

60 普賢十大行願五六去 現在 未來諸佛 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 橫事 惡病 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佛讚鬼王: 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由地藏經這段文,我們可以看出,佛是相當關心眾生的 只要有人關心眾生,他就能得佛陀的關心和照顧 諸佛菩薩之慈悲,是重在利他,不為自己求安樂 如果我們能多學鬼王(菩薩示現)幫助眾生,不但是對佛很好之供養,也能得到佛歡喜 3攝受眾生供養諸菩薩為了教育眾生,都會以四攝法(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先把眾生攝進來,然後才教育那些所攝之眾生 如果你能學學那些大菩薩們,攝受眾生,隨眾生之意樂而做佛事,這也

61 三 廣修供養五七是一種很好的供養 4代眾生受苦供養眾生受苦,菩薩心疼 那是菩薩之慈悲心大,他不忍眾生受苦,看到眾生受苦時,他寧可犧牲自己來救眾生 佛曾經在過去為王時,因天旱十二年無雨水,所以百姓沒有糧食 王是慈悲之王,所以帶夫人 宮女郊外遊玩,投崖自盡,願變成大魚,供眾生食用 過去很多佛都這樣,為眾生吃苦,希望眾生離苦得樂 如果你能這麼作,那是很好的行為,供養佛的好禮 5勤修善根供養善根是善法功德,這些善法功德(指修四念處 修止觀),你不斷的去做,不斷的累積,這些都是菩提道的助緣,都是成佛之資糧 佛出世間度眾生,他要度眾生成佛,而你能勤修成佛之資糧,那不就是

62 普賢十大行願五八最好的供養嗎?6不捨菩薩業供養菩薩之事業是弘法利生,以及自己修行成佛 所以菩薩一定要上求佛道,才能弘法利生和自修 如果你真能這樣做,相信佛會很高興,這是很好的法供養 7不離菩提心供養 華嚴經 :離菩提心,一切所作,皆成魔業 如果你不發菩提心,不想成佛,所修一切善法,都是人天果報,這些果報表面上看,似乎是好的,但不管你做多少,這些和成佛都扯不上關係 福報愈好,會愈障礙佛道 魔之事業,是障礙眾生成佛 所以如果你能發大慈悲心(菩提心),上求下化,這是很好的法供養 普賢菩薩,他不但廣修財物供養,他更注重真理供養 從普賢行願品可以看出來 經中他對善財童子說: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63 三 廣修供養五九又說財物供養功德比不上真法供養,因為如來尊重法 供養之福報相當大,種類很多,且很容易修 至於供養之福報,功德如何呢?現引經作證 說明如下:四 供養之功德供養之福報殊勝,或得現世衣食自然之報 或得來世莊嚴身之報 或得人間富貴報 或得帝王 輪王報 或生忉利天為天人 天主報 或得見佛聞法之報 或得阿羅漢道果之報 或得成佛之報 經中多處有記載,不勝枚舉 ⒈現世衣食自然報( 撰集百緣經 卷三,二十四經)老女人善愛慳貪不捨,死落鬼道,求主波斯匿王設供請佛及僧,於咒願已,百味飲食自然現前 ⒉來生莊嚴身報( 增一阿含經 四六五經)婆陀比丘尼,於毗婆尸佛出現時,供佛發願為女人,得勝妙天女身報,

64 普賢十大行願六〇生為人間又得莊嚴女身 七次供養,七次迴向得莊嚴女身,得七次忉利天女報,七次人間莊嚴女身報 最後嫁與大迦葉,出家修道證真 ⒊得人間大富報( 雜阿含經 一二三三經)摩訶男,過去遇多迦羅尸棄辟支佛施一飯食,七返三十三天,七次人間大富報 賢愚因緣經 卷二,九經:金財因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城中,有大長者,長者夫人,生一男兒,名曰金財 其兒端政殊特,世之少雙 是兒宿世,捲手而生,父母驚怪,謂之不祥,即披兒兩手,觀其相好,見二金錢,在兒兩手 父母歡喜,即便收取 取已故處,續復更生,尋更取之,復生如故 如是勤取金錢滿歲,其兒手中,未曾有盡

65 三 廣修供養六一兒年轉大,即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不逆,即便聽之 爾時金財,往至佛所,頭面作禮,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當見憐愍,聽我出家,得在道次 佛告金財: 聽汝出家 蒙佛可已,於時金財,即剃鬚髮,身著袈裟,變成沙彌 年已滿足,任受大戒 即令眾僧,當受具足 臨壇眾僧,次第為禮 其作禮時,兩手拍地 當手拍處,有二金錢,如是次第,一切為禮,隨所禮處,皆有金錢 受戒已竟,精勤修習,得羅漢道 阿難白佛: 不審世尊!此金財比丘,本造何福,自生以來,手把金錢 唯願世尊!當見開示 佛告阿難: 汝當善思,我今說之 阿難對曰: 如是,諾當善聽

66 普賢十大行願六二佛言: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婆尸,出現於世,政法教化,度脫眾生,不可稱數 佛與眾僧,遊行國界,時諸豪富長者子等,施設飯食,供養彼佛及弟子眾 爾時有一貧人,乏於財貨,常於野澤,取薪賣之 值時取薪賣得兩錢 見佛及僧,受王家請,歡喜敬心,即以兩錢,施佛及僧,佛愍此人,即為受之 佛告阿難,爾時貧人,以此二錢,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恆把金錢,財寶自恣,無有窮盡 爾時貧人者,金財比丘是也 正使其人未得道者,未來果報,亦復無量 是故阿難,一切眾生,皆應精勤布施為業 爾時阿難,及眾會者,聞佛所說,皆悉信解,有得須陀洹果者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者 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復有得住不退地者 一切眾

67 三 廣修供養六三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⒋帝王報( 阿育王經 賢愚因緣經 卷三,十七經)阿育王 過去在釋迦佛世,有一小兒玩沙土時,見佛來,因佛光相,歡喜施沙,得帝王報 隨喜玩伴亦得大臣之報 賢愚因緣經 卷三,十七經:阿輸迦(阿育王)施土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晨與阿難入城乞食,見群小兒,於道中戲 各聚地土,用作宮舍,及作倉藏財寶五穀 有一小兒,遙見佛來,見佛光相,敬心內發,歡喜踊躍,生布施心,即取倉中名為穀者,即以手掬,欲用施佛 身小不逮,語一小兒: 我登汝上,以榖布施 小兒歡喜,報言: 可爾 即躡肩上,以土奉佛,佛即下鉢,低頭受土 受之已訖,授與阿難 語言: 持此塗污我房 乞食既得,還詣祇

68 普賢十大行願六四洹 阿難以土,塗佛房地,齊污一邊,其土便盡 污已,整衣服,具以白佛 佛告阿難: 向者小兒,歡喜施土,土足塗污佛房一邊,緣斯功德,我般涅槃百歲之後,當作國王,字阿輸迦 其次小兒,當作大臣 ⒌輪王報( 賢愚因緣經 卷十三,六十四經)頂生王 於過去弗沙佛出現人間,與徒眾遊化世間,有一婆羅門子,欲娶新婦,手把大豆,見佛相好,心生歡喜,以豆奉散於佛,四粒入鉢,一粒住頂,受無極福 四粒入鉢,王四天下;一粒在頂,受樂二天 ⒍生忉利天( 雜寶藏經 卷五,六十五經)婦以甘蔗施羅漢生天緣昔舍衛國,有羅漢比丘,入城乞食 次到壓甘蔗家,其家兒婦,以一麤大甘蔗,著比丘鉢中 姑見瞋之,便捉杖打遇著腰脈 即時命終得生忉利天,而作女身 所處宮殿純是甘蔗 諸天之眾集善法堂,時彼天女亦集此

69 三 廣修供養六五堂 帝釋以偈而問言:汝昔作何業而得妙色身光明色無比猶如鎔金聚天女以偈答言:我昔在人中以少甘蔗施今得大果報於諸天眾中光明甚暉赫⒎得聖道之報( 雜寶藏經 卷五,七 經)頻婆娑羅王為佛造寺及僧房,長者在佛經行處,為佛造講堂,死後獲報生天,以天身再度供養,佛為說法,即得初果聖道 ⒏得佛道緣( 撰集百緣經 卷一,五經)貧人須摩持縷施佛,誓願成佛,為佛授記,未來當得成佛,號名曰十

70 普賢十大行願六六綖 撰集百緣經 卷一,五經: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織師,名曰須摩 貧窮困苦,家無升斗 常行客織,用自存活 又於一日,作是念言: 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貧窮,困苦如是 我於今者,復不布施,於將來世,遂貧轉劇 作是念已: 我今當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於未來世,儻得是報 即便求索,得少許縷 涉道歸家至一巷中,遙見世尊,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入城乞食 前詣佛所,尋持此縷,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即現衣破,尋用縫衣 時須摩見佛世尊縫補破衣,心懷歡喜,前禮佛足,發大誓願 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71 三 廣修供養六七所施雖微少值大良福田奉施世尊已誓願後成佛過度群萌類其數不可量大威德世尊當證知此事爾時世尊說偈答曰:汝今值我故歸誠發信施未來當成佛號名曰十綖名聞遍十方度脫不可量爾時須摩聞佛世尊說此偈已,深生信敬,五體投地,發大誓願: 持此施綖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 無皈依者,為作皈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出五色光,遶佛三匝,還從頂入

72 普賢十大行願六八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不妄有笑 有何因緣,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貧人須摩以綖施我心懷歡喜,發大誓願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佛言: 彼須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曰十綖 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供養布施時,要注意二點:1平等心施最後要提醒諸位的是供養(布施)時,要以平等心修此功德,不要分別心太重 功德才殊勝 從前有一老婦人,聽法師說文殊師利菩薩智慧廣大,供養他一定得大利益 他就選文殊菩薩,而不供養其他菩薩

73 三 廣修供養六九有一天,他在法堂供齋,方丈尚未登座,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乞丐,先登法座而坐 老婦看了,很不高興,就叫人把他拖下來 只見那老乞丐說: 我就是文殊,我的心是平等的,你的供養心不平等,即使供了一世,也見不到文殊 說完就不見,老婦才懊悔 2無間斷供養普賢菩薩他修供養功德,不論是對三寶,或對眾生,他的願是盡未來際,無有間斷,以身口意修供養,沒有疲倦 厭倦 這一點我們應學

74 普賢十大行願七〇

75 四 懺悔業障七一四 懺悔業障在佛法中,懺悔是一種修行方法 有的人專修這種方便,一有空,就禮佛懺悔,喜歡拜懺 三昧水懺 金剛懺 藥師懺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梁皇寶懺 這樣修當然是好,但是要先知道懺悔之意義,及懺悔之原理,然後選定懺悔之方法,這樣效果會更好,也必須要知道為什麼要懺悔 一 懺悔業障之意義我們先來談懺悔二字的意義:懺是梵語懺摩音之省略,意義是容忍,請對方容忍 寬恕 原諒,這是懺的本義 悔譯為 說,我們犯了過失,應向對方承認過失,不但承認錯誤,還要把錯誤的地方說清楚,叫悔過 但這個 悔 字,有另一意思 百法裡,四種不定法,有一 悔,這個法和懺悔之悔不同 這個悔是後悔之

76 普賢十大行願七二悔,這種悔是修定之障礙 我們凡夫,難免會做錯,只要做錯事,承認錯了改正過來,請對方原諒,這樣子說過求懺就好了 如果一直懊悔,那是會使我們的內心不得安寧,這是修定之障礙 普賢菩薩教我們懺悔業障,什麼是業障?業是造作的意思 這造作之範圍包括了身語意之行為,這些身口意之行為如果和貪瞋癡這些煩惱相應,那就是不善之業,也叫惡業,也稱為黑業 這些業是會帶來未來不良的影響,也就是得不良之果報 雖然不良之果報會出現,但是什麼時候會現出,沒有一定,因為它必須待緣 它之影響力是存在於阿賴耶識當中,我們稱它為種子 業的種子,是功能性,一旦外緣具足,它就會發揮作用 所以,如果我們已經造了惡業,就應該想辦法來遏止這種業的功能,使它不發生作用 也就是應想辦法來破壞業的功能性

77 四 懺悔業障七三障障就是障礙 惡業是修禪定之障礙 得聖道之障礙 修定之障如果你造了惡業,就會時常 良心不安,使你心神不得安寧 修定時,那不安之心就會現起 得道之障阿闍世作了五逆罪,最後到了佛所,懺悔 皈依 聞法 可是還是得不到聖法 聖道 佛說: 阿闍世之罪業太深了,障礙他得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說:摩竭國王雖殺父王,彼作惡命終已,當生地獄如拍毱球,從彼命終,當生四天王宮 )既然所造之業,會障礙定慧,會得果報,當尋求方法,把它之功能性破壞 這種方法就是懺悔說過求對方寬恕 二 為什麼要懺悔業力不可思議 普賢行願品 :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

78 普賢十大行願七四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業力是無形相,但自然有一種力量,能支配眾生,承受應該受之果報,任何人都逃不掉 每個眾生都受業力支配,可以說受業力控制 它有不可思議之作用 ⒈作業一定要受報 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作了業因,必受業果 這是天地間之公理 善的報得善,惡的報得惡 作業之後,業之功能(種子),若入識(阿賴耶識)田中,誰也奪不走,阿賴耶為你保藏,故名藏識 它保存無量無邊惡業種子,每一種都會發揮它的功能,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這種事實 例:佛患脊痛( 佛說興起行經 第五)原因是以前,在羅閱城,有一節日 國王命令國中二大力士比賽 一力

79 四 懺悔業障七五士是婆羅門,一力士是剎帝利 婆羅門力士自知武藝輸人,在比賽時,要求剎帝利手下留情,當以財寶報答 結果剎帝利就讓他,二人打了不能分高下,王就賞他們寶物 但婆羅門不守信,不送剎帝利寶物 一連三次比賽,三次要求剎帝利手下留情,都表示送寶物,結果三次都騙人 到第四次比賽時,剎帝利就不讓他了,雖然婆羅門表示連前三次一起報答 但剎帝利不願再受騙 右手按住他的頭,左手捉住他的腰,兩手一蹴,就折斷了婆羅門之脊骨 並把他舉高,繞場三匝,擲地而死 國王就賞他十萬銀錢 佛說:剎帝利即他的前身,婆羅門即提婆達多之前身 雖成佛了,還得受背痛之報,足見業力是不可思議 ⒉懺悔可以消除藏識為你保持業種,可以保持多生多劫 識田中之業種,多的驚人,若有形相,虛空裝不下 雖然業種多的驚人,但是有辦法除滅它,且可很快除滅

80 普賢十大行願七六 行願品 之偈言: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宿疾皆消滅 無間十惡之罪業,只要一念十大願王,便可消滅 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 可見惡業(業報)力不可思議,善業(功德)力亦如此 三 惡業之種類⒈殺業: 我肉眾生肉,形殊體不殊 奉勸世人早持齋,人性物性一處來 忍心殺食同胞肉,將心比心實可哀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請聽屠門夜半聲 殺業之報陸法和大士,和傅大士很相像,是個隱士,也是個奇人 有一個小弟

81 四 懺悔業障七七子,他戲截斷了蛇頭,過了幾天,法和問他: 你為何殺蟲?,並用手指著他的衣服說: 你看 弟子依著指的地方一看,見蛇頭咬住他的褲襠不放,嚇的汗水都流下來了 法和憫其無知,為他懺悔,並為蛇做功德迴向,才平息這件事 又有一個人,以牛試力,一刀把牛頭砍了下來 後來見到法和時,法和對他說: 有一隻無頭的牛向你索命,若不快做功德迴向,一個月內必遭果報 那個人不相信,果然不出一個月便死了 明嘉興知府蔡承植,禁諭殺生祀神 明嘉興知府蔡承植,禁諭殺生祀神曰: 鬼神享用,與人間不同 人好酒肉,便以酒肉祀神 譬如蛆蟲噉糞,便以糞貢人,豈不得罪於人 蓋神明清淨,聞人間酒肉污穢,厭惡不暇,豈肯鑒賞 故郊祀者,止用淡酒(汽水) 承祭者,戒酒戒葷,意可知已 至於餓鬼,不能飲水,何能食肉 目連救母,事可鑒已

82 普賢十大行願七八凡祀神明,宜焚香設齋,並誦金剛經一卷,神自鑒納 陰司極重此經,若仍前殺牲污神,不惟無益,且遭罪譴 產前補胎,增加孩子之業力 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 翻為殺害,聚集眷屬 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解:生產之人,不知道他能平安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一高興就答謝鬼神(土地 地祇),殺生謝神,殺生宴客 因為又造殺業,因此又造大罪了 他造業造罪,反而造成產婦母子受到傷害了 在中國唐朝時,有一位韋慶植,生了一個女兒,那女兒長大了,很喜歡吃東西,時常把家裏東西偷了吃掉,或將父母的東西偷偷的拿出去 不久女兒死後,投生在畜道中,做了一隻小羊 在死後二年的某一天,他的父親在家請客 中國北方人喜歡吃羊肉,所以便叫廚子殺羊招待客人

83 四 懺悔業障七九可是在請客前一天的晚上,他的太太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對他說: 我是妳的女兒,在世時因常偷吃家裏的東西,所以死後變成一隻羊來還債 明天在父親要殺的羊群中,有一隻具有黑白毛的,頸上有些毛好像一枝釵的,那就是女兒的轉生 妳明天起來,最好關照他們,不要殺那隻羊,那妳對我的恩德就更大了! 第二天早上,韋慶植太太便到羊群中去看,果然有一隻如夢中所見的羊,便去吩咐廚子不要殺那隻羊 不久,韋慶植回來,便問廚子準備好菜肴沒有,廚子回答說: 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那隻羊還沒有殺! 主人一聽,大發雷霆,命其立刻把羊殺了 做傭人的當然要聽主人的話,所以便將那隻羊牽出掛起來想殺 可是正在此時,有幾個客人進來,他們見掛在那裏的,是像年輕的女孩子,而不是一隻羊 該女孩子,穿著白色的衣服,青色的裙子,在那兒喊救

84 普賢十大行願八〇命 客人便教廚子不要殺,說掛在那兒的是人不是羊 但是廚子所見的是羊不是人,雖因聽聞牠的悽慘叫聲,不忍下手宰殺,然因主人命令不敢違抗,結果還是把那隻羊殺了 當羊肉送到桌上時,客人沒有一個肯吃 韋慶植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們為什麼不吃?客人將所見的情形告知,並說可能是你家裏什麼人 韋慶植聽了,就去問太太,太太便將所夢以告,到此始知所殺的,是自己的女兒,因而嚇得一病不起 蓮池大師勸止殺:昔周豫學士,嘗煮鱔,見其鞠身向上,而以首尾就湯 剖之見腹中有子,乃知鞠身避湯者,以愛子之故 墮胎之罪是殺人罪 無論為什麼殺祭神 貪口味 不得已殺,都是罪業,都得懺悔 ⒉偷盜

85 四 懺悔業障八一 偷三寶財物地獄罪 偷他人物被官辦罪者,以此盜業,命終生地獄中 (拾物,唱是誰失,七日之後無人領回,交官 官不收,轉護持三寶 ) 放高利 欺詐 侵佔 (世間財,各有其主,主財鬼王不許你這麼做 )⒊邪淫婚外情,造成家庭破裂之主因 ⒋妄語⒌惡口能墮三惡道受報 撰集百緣經 卷五,四十六經:優多羅母墮餓鬼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國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 選擇高門,娉以為婦,作倡伎樂,用娛樂之 其婦懷妊滿足十月,生一男兒,端政殊妙,世所希有 父母歡喜,因為

86 普賢十大行願八二立字,名優多羅 年漸長大,其父喪亡 兒自念言: 我先父以來,販買治生,用成家業,我今不宜學是法耶 然於佛法,甚懷信敬,今欲出家 便前白母,求索出家 時母答曰: 汝父既喪,我今便無,唯汝一子 汝今云何,捨我出家 我今存在,終不聽汝出家入道 我亡沒後,隨汝意去 爾時彼子,不果所願,心懷懊惱 即便語母: 若不聽我,今必投巖,飲毒而死 時母答言: 莫作是語,汝今何故,必欲出家 從今以去,若欲請諸沙門婆羅門等,我當設供隨汝供養 兒聞是語,用自安隱 請諸沙門及婆羅門,數數向家,而供養之 時彼兒母,見諸道士數數來往,甚懷懊惱,生厭患心 便出惡言,罵諸沙門婆羅門等: 不欲生活,但仰百姓,甚可惡見

87 四 懺悔業障八三於時其兒,不在家中,其母但以飲食漿水,灑散棄地 時兒行還,便語之言: 汝出去後,我設餚饍,請諸沙門及婆羅門,而供養之 尋便將兒,示其棄飯漿水之處 我適供養,尋即出去 其兒聞已,甚用歡喜 於其後時,母便命終,墮餓鬼中 兒便出家,懃加精進,得阿羅漢果 在河岸邊窟中坐禪 有一餓鬼,其口乾燋,飢渴熱惱,來詣兒所 語比丘言: 我是汝母 比丘怪言: 母生存時,常好布施,方今云何,返墮餓鬼,受斯報耶 餓鬼答言: 以我慳貪,不能供養沙門婆羅門,以是之故,受餓鬼身 二十年中,未嘗得食及以漿水 設我向河及以泉池,水為至竭 若向果樹,樹為乾枯 我今飢渴熱惱所逼,不可具陳 比丘問言: 何緣致是

88 普賢十大行願八四餓鬼答言: 我雖布施,心常慳惜,於諸沙門婆羅門所,無恭敬心,橫加罵辱,今受是報 汝今若能為我設供,施佛及僧,為我懺悔,我必當得脫餓鬼身 時兒比丘,聞是語已,甚懷憐愍,即便勸化,辦設餚饍,請佛及僧 供養訖竟,時彼餓鬼,即現其身在於會中,發露懺悔 爾時世尊為此餓鬼,種種說法 心懷慚愧,即於其夜,便就命終,更受身形,墮飛行餓鬼中 頂戴天冠,著諸瓔珞,莊嚴其身,來至比丘所 又復語言: 我故不脫餓鬼之身,汝更為我在所勸化,重設供養并諸床褥,施四方僧,乃可得脫餓鬼之身 時兒比丘聞是語已,復更勸化,辦具飲食并諸床褥,施四方僧 供養訖竟,於是餓鬼,復更現身在大眾前,尋更懺悔 即於其夜,取其命終,生忉利天 便作是念: 我造何福,得來生此 尋自觀察,緣兒比丘為於我故,

89 四 懺悔業障八五設諸餚饍請佛及僧,免餓鬼身,得來生天 我今當還報佛世尊及比丘恩,頂戴天冠,著諸瓔珞,莊嚴其身,齎持香花,來供養佛及兒比丘 供養已訖,卻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 遶佛三匝,還詣天宮 佛說是優多羅緣時,諸比丘等,捨離慳貪,厭惡生死 有得須陀洹果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⒍兩舌⒎綺語⒏貪能墮三惡道報 撰集百緣經 卷三,二十四經:老母善愛慳貪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波斯匿王,后宮婇女,名曰善愛

90 普賢十大行願八六年在老邁,極大慳貪,不好惠施,卻坐飲食 時大目連,欲化彼故,著衣持鉢,以神通力,從地踊出,住老母前,從其乞食 老母瞋恚不肯布施,飲食已訖,有一殘果及洗器水,臭而不噉 爾時目連即從乞索,老母瞋恚尋即將與 目連得已,踊身虛空,作十八變 時彼老母見是變已,心懷信敬,歸誠懺悔,即於其夜,便取命終,生矌野中 在一樹下,食果飲水以自存活 致經數時,波斯匿王將諸群臣,遊獵射戲,馳逐群鹿,渴乏欲死,遙見彼樹,希望求水,馳奔趣向 去樹不遠,有火炎起,遮不聽近,但遙見人坐其樹下 王即遙問: 汝是何人 在此樹下 彼即答言: 我是波斯匿王后宮婇女,年在朽邁,名曰善愛,不好惠

91 四 懺悔業障八七施,命終生此 唯願大王慈哀憐愍,為我設供,請佛及僧,使我脫此弊惡之身 王即問言: 為汝設福,可得知不? 彼人答言: 設福必得,王自當見 爾時波斯匿王聞是語已,敕諸兵眾,相去百步,安置一人,令聲相承 還歸城內,為其設供,請佛及僧 若彼得福,使諸兵眾,各各承聲,須臾聞我,令知虛實 尋即為設,請佛及僧,咒願已竟,彼樹下人,百味飲食,自然在前 彼波斯匿王,已知為實,即於佛前深生信敬 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果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⒐瞋懺悔能滅罪,如要懺悔,懺悔前應準備什麼,才能達到功效呢?這裡說明有十種法,能幫助有利於懺悔

92 普賢十大行願八八 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明信因果 二者生重怖畏 三者深起慚愧 四者求滅罪方法 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 五者發露先罪 六者斷相續心 七者起護法心 八者發大誓願,度脫眾生 九者常念十方諸佛 十者觀罪性無生 解:這裡說十法可以幫助懺悔第一是明信因果:對於因果相信的人,做了錯事,他才會懺悔 如果對因果完全不相信之人,他不可能懺悔的 第二是生重怖畏:對因果相信造五逆十惡,會墮三惡道,知道了 相信了,他怕自己之罪會墮惡道,於是生恐怖心,自然就會懺悔 第三是深起慚愧:

93 四 懺悔業障八九慚愧是五十一心法中之善法 每個人都有,慚愧心就是羞恥心 煩惱心一動,我們會去做惡事,但是當我們知道錯了,我們會停止造業 會生羞恥心,感覺自己很差,那羞恥心就是慚愧心 法苑珠林 卷三十五:阿那律過去生作惡,生大慚愧 阿難白佛言: 此阿那律宿有何業,天眼乃爾? 佛告阿難: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後,此人爾時身行劫賊,入佛塔中,欲盜塔物 時佛塔中,佛前燃燈,其燈欲滅,賊即以箭,正燈使明,見佛威光,𧪄然毛豎,即自念言: 他人尚能,捨物求福 我云何盜?便捨而去 緣正燈炷,福德因緣,從是以來,九十一劫,恆生善處 漸捨諸惡,福祐日增,今得值我,出家修道,得阿羅漢 於眾人中,天眼徹視,最為第一 何況有人,至心割捨,然燈佛前,所獲福德,難可稱量 第四是求懺悔法:

94 普賢十大行願九〇懺悔業障之方法 懺悔分為理懺和事懺: 事懺有相懺 作法懺 ⒈對十方佛菩薩像前燒香 供花,發露自己所犯之罪求原諒 懺悔偈:往昔所作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 (一切罪障皆懺悔,一切罪根皆懺悔 )⒉對十方大德 長老發露亦可 找不到大德,就向十方佛菩薩懺悔好了 在事懺方面,上回在小止觀中,曾經介紹多種方法:1禮八十八佛:一切重罪,犯重戒都可除滅,這出自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以及 決定毗尼經 這八十八佛,前五十三佛,是咱們這世界已成之佛,後三十五佛,是現

95 四 懺悔業障九一時十方世界之佛 禮這八十八佛,一佛一拜 後面有段大懺悔文 懺悔文: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 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所作罪障 今皆懺悔 文中含有重罪 重戒,至誠拜之,不但罪業很快消滅,以此因緣,將來很快成佛 2持楞嚴咒: 楞嚴經 卷七: 若造五逆 無間重罪,及諸比丘 比丘尼 四棄 八棄 誦此咒已,如是重罪,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3持七佛滅罪真言:( 法苑珠林 八十六卷 大方等陀羅尼

96 普賢十大行願九二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云: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若有比丘,世尊去後,毀四重禁,比丘尼毀八重禁,若菩薩 若沙彌 沙彌尼 優婆塞 優婆夷,若毀如是一一諸戒,當云何滅如是等過 佛言: 快哉文殊!乃能請問如是等事,汝慈悲勝,故能發是問,汝若不發是問,我終不說彼惡,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若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默受供養,而不改悔,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 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離婆離婆帝 仇呵仇呵帝 陀羅離帝 尼呵羅帝 毗摩離帝 莎呵 文殊師利,此陀羅尼,是過去七佛所造,如是七七亦不可計數,亦不可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 現在十方,不可計不可數七佛,亦讀誦此陀羅尼,

97 四 懺悔業障九三救攝眾生,末世惡律儀比丘,令其堅固住清淨地 若有比丘,毀四重禁,至心憶念此陀羅尼,誦千四百遍已,乃一懺悔 請一比丘以為證人,自陳其罪,向形像前,八十七日,懺悔已,是諸戒根,若不還生,終無是處 若不堅固阿耨菩提心,亦無是處 4在釋迦佛或彌勒佛前懺: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拜下唸:懺悔偈 參考九十頁)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 一心求懺悔,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5上生經:向彌勒菩薩頂禮,惡業會很快清淨 6持大悲咒: 大悲心陀羅尼經 云: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7誦普賢十大願王:

98 普賢十大行願九四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以上說的是事懺 理懺小止觀有說: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禪定,雖不依諸經修諸行法,但生重慚愧,於三寶前,發露先罪,斷相續心,端身常坐,觀罪性空,念十方佛 若出禪定時,即須至心,燒香禮拜 懺悔誦戒,及誦大乘經典,障道重罪,自當漸漸消滅 涅槃經 云: 佛法有二種健人,一者 不作諸惡,二者 作已能悔 凡夫眾生,那個沒有過失,做了錯,只要能將錯處說出 佛法裡,這種行為叫做 說過,叫做 懺悔,經過悔過,罪就消失 小止觀介紹時,曾提到輕薄聖人得現報,但經懺悔即滅罪

99 四 懺悔業障九五 舊雜譬喻經 卷下,三十七經:昔阿那律,已得羅漢,眾比丘中,顏容端正,有似女人 時獨行草中,有輕薄年少,見之謂是女人,邪性泆動,欲干犯之,知是男子,自視其形,變成女人 慚愧鬱毒,自放深山,遂不敢歸 經踰數年 其家妻子,生不知處,謂已死亡,悲號無寧 阿那律行分衛,往至其家 婦人涕泣,自說其夫不歸,乞丐福力,使得生活 阿那律默默不應,心中有哀,乃至山中,求與相見 此人便悔過,自責其身,還成男子,遂得還歸,家室相見 第五是發露先罪:做錯事,千萬不要覆藏 ⒈你想掩飾自己之罪,得造另一罪來掩飾 殺了人,為了掩飾,會滅屍 做錯事,不敢承認,會以說謊或嫁禍他人 這種覆藏,會使我們的罪加

100 普賢十大行願九六重而已 (經上說懺悔如洗瓶中污物,如瓶中有污物,不倒出來洗,會使裡頭的污物愈來愈臭,到最後想洗,那得費很久的時間才可洗淨 ) 孫皓穢像遭現報吳主孫皓不信佛教 一日,從人於後園內掘出金像一尊,呈與吳主,孫皓就把像放置於他的廁所旁邊 到了四月八日,孫皓上廁所對金像戲說: 聞聽今天是浴佛節,我也給你浴一浴吧! 說著就從金像的頭上尿下淋浴 回去便下身紅腫,陰處腫痛,躺在床上號叫不已 太史給他占了一卦,說是冒犯大神所致,因而到處燒香祭祀,然而卻毫無效果 府中有侍女信佛,因進言道: 佛為大神,威靈四方,陛下前日穢之,應速將金像潔淨,並懇切懺悔

101 四 懺悔業障九七孫皓由於下體腫痛難忍,只好伏首聽信,趕快叫人把金像從廁中請出,跪於床上,以香湯親自沐像,並伏枕哀哀懺罪皈命,腫痛因之便慢慢痊癒了 孫皓又下令用車馬把沙門僧等請入宮中供養 說法,及受戒,廣修功德後,把金像送到建初寺供奉 西藏國王之女得痲瘋,懺了十二年才好 ⒉造了業,那種造業之行為,如果不懺悔糾正過來,會成為習慣性,到最後想改也難 小偷偷了一次得手,如果不趕快懺悔洗手,那會變成慣竊 第六是斷相續心:這個相續心就是還想造業之心,如果還想繼續造業,那乾脆不要懺悔好了 因為 悔,就是要改過的意思,既然沒有意思改過,那何必多此一舉 第七是起護法心:

102 普賢十大行願九八這是說要發起護持佛法之菩提心 三種法我們要愛護:⒈經本要恭敬(這是聖教) ⒉別人修行要護持 ⒊涅槃正法要護持,照顧自己之真心 第八發大誓願,度脫眾生:發願和誓願有點區別:發願是心有意願,誓願是這個意願決定要完成,決不改變,不完成決不罷休,也就是堅決的意願 修行人之大誓願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第九是常念十方諸佛:常念十方佛,不單是口念其聖號,而是念佛之功德,如來 應供 十種功德 念佛有十力 四無畏 十八不共法,或者念 真實相 如來

103 四 懺悔業障九九者,諸法如義 這樣念佛會開悟的 第十是觀罪性無生:觀想思惟犯罪,這個罪是無有體性 中觀 說: 諸法非自生 非他生 非共生 非無因生,法是因緣生 我們觀察一切法是因緣生,他的本性是畢竟空的 畢竟空,所以無生無滅 這叫罪性無生 以上條件具備,便於悔懺 四 懺悔時間懺悔時間要懺多久?這要看懺悔之誠意和所犯罪過之輕重,但得滅為止 遵式法師(佛祖統紀),懺四十九日 慈雲懺主(遵式法師),因苦學感疾至於嘔血 他修懺悔,經三七

104 普賢十大行願一〇〇日,聞室中呼曰: 遵式不久將死,師益不懈 五七日見死屍盈室,師踐之而行,其屍即沒 滿七七日,室中聲曰,十方諸佛,增汝福壽 他夢一巨人,拿金剛杵,以擬其口,又見觀世音,垂手於師口,引出數蟲,復舒指注甘露於口,身心清淨,宿疾頓癒 藏王女兒:華比丘尼,懺十二年方滅罪 (痲瘋病)比丘瑪巴摩,本來是藏王的女兒 她長得明眸皓齒,十分漂亮,因此有許多王子和富家公子,常帶來無量寶物和錢財向她求婚,但都未談成 公主在十六歲那年,忽然染上惡性癩病 病情傳出以後,不但求婚者退避三舍,不提婚事,就連平日最疼愛她的父王與母后,也都因此不再來探問她 公主由於飽受痛苦的折磨,和世人的歧視與冷落,感到很傷心,於是獨自離開王宮,躲入渺無人跡之大雪山的山洞裏,殷勤禮拜觀世音菩薩,祈禱菩薩解除她身心所受的痛苦 她每天除了吃一些野草外,其餘的時間,均不

105 四 懺悔業障一〇一停的禮拜觀世音菩薩 這樣經過了十二年,有一天,她在禮拜菩薩時,忽然見到觀世音菩薩佇立在面前,一時身心感到無比清涼,癩病遂即痊癒 五 如何知道罪滅懺悔是否滅罪,我們如何得知?佛菩薩會給我們暗示 ⒈覺身心輕利(好) ⒉得好瑞夢(遵式夢觀音)(蓮華 聖人 光) ⒊夢見師長手摩其頭 ⒋夢見大德給衣服 飲食 臥具 湯藥 ⒌或覺善心開發 ⒍坐中,覺身如雲如影(欲界定) ⒎豁然解悟心生 普賢之懺: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

106 普賢十大行願一〇二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 普賢之願:虛空界 眾生界 眾生業 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

107 五 隨喜功德一〇三五 隨喜功德我們對佛,已生信心,能恭敬佛,能禮拜佛 讚歎佛,甚至供養佛 能這樣修功德,固然很好,可是還不夠 因為無始劫來所造的惡業太多了,這些惡業如果不處理,那將來承受果報,是相當可怕的 所以我們還得修懺悔,一方面懺悔,一方面學佛菩薩修廣大功德 然而,修功德之方法有二種:一種是自己努力,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去做 一種是自己不必費力去做,只要用心做即可以 如何用心做呢?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之普賢菩薩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一 隨喜之意義隨喜:就是見他人作一切業(不論善惡),心生歡喜

108 普賢十大行願一〇四在佛法中,說應該隨喜善的,不應該隨喜過失 隨喜善的,能得到功德 隨喜不善的,就會有罪過 譬如:你見人殺生害命,生歡喜心,那就是你的心不慈悲,不但不救生,反而幸災樂禍,那是有罪過的 所以我們不可以亂隨喜 隨喜功德: 大智度論 : 見有人作功德,心隨歡喜 讚言: 善哉!善哉!在無常世界中,為癡闇所蔽,能弘大心,建此福德 大智度論 : 隨喜福德者,不勞身口業作諸功德,但以心方便見他修福,隨而歡喜 作是念,一切眾生,能修福行道者,最為殊勝 由此文可見,修隨喜功德極容易,不用勞動口舌,也不用發動身體,只要動用心就可以 二 為什麼要修隨喜

109 五 隨喜功德一〇五隨喜之好處很多(但不能隨喜壞的) ⒈能得到他人所修功德 大智度論 : 譬如種種妙香,一人賣 一人買,旁人在邊,亦得香氣 於香無損,二主無失 如是有人行施,有人受者,有人在旁隨喜,功德俱得,二主無失 如是相,名為隨喜 雜阿含經 一一七八經可作證明婆四吒婆羅門,隨喜其夫,得大功德 雜阿含經 一一七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彌絺羅國菴羅園中 時,有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命終,念子發狂,裸形被髮,隨路而走,至彌絺羅菴羅園中 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圍繞說法,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慚愧羞恥,斂身蹲坐

110 普賢十大行願一〇六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 取汝鬱多羅僧與彼婆四吒婆羅門尼,令著聽法 尊者阿難即受佛教,取衣令著 時,婆羅門尼得衣著已,至於佛前,稽首禮佛,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為其說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說法次第, 乃至信心清淨,受三自歸,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彼婆四吒優婆夷於後時,第七子忽復命終,彼優婆夷都不啼哭憂悲惱苦 時,婆四吒優婆夷夫說偈而告婆四吒優婆夷言:先諸子命終念子生憂苦晝夜不飲食乃至發狂亂今喪第七子而不生憂苦婆四吒優婆夷即復說偈答其夫言:兒孫有千數因緣和合生

111 五 隨喜功德一〇七長夜遷過去我與君亦然子孫及宗族其數無限量彼彼所生處更互相殘食若知生要者何足生憂苦我已知出離生死存亡相不復生憂苦入佛正教故時,婆四吒優婆夷夫說偈歎曰:未曾所聞法而今聞汝說何處聞說法不念子憂悲婆四吒優婆夷說偈答言:今日等正覺在彌絺羅國菴羅樹園中永離一切苦演說一切苦苦集苦寂滅

112 普賢十大行願一〇八賢聖八正道安隱趣涅槃則是我大師深樂其正教我已知正法能開子憂苦其夫婆羅門復說偈言:我今亦當往彌絺菴羅園彼世尊亦當開我子憂苦優婆夷復說偈言:當觀等正覺柔軟金色身不調者能調廣度海流人爾時,婆羅門即嚴駕乘於馬車,詣彌絺羅菴羅園 遙見世尊,轉增信樂,詣大師前 彼時,大師即為說偈,開其法眼,苦 集 滅 道,正向涅槃 彼即見法,成無間等 既知法已,請求出家

113 五 隨喜功德一〇九時,婆羅門即得出家,獨靜思惟, 乃至得阿羅漢 世尊記說: 於第三夜,逮得三明 得三明已,佛即告之: 命遣御者乘車還家,告婆四吒優婆夷,令發隨喜 語言: 婆羅門往見世尊,得淨信心,奉事大師,即為說法,為開法眼,見苦聖諦 苦集 苦滅 賢聖八道,安趣涅槃,成無間等 既知法已,即求出家 世尊記說:於第三夜,具足三明 時,彼御者奉教疾還 時,婆四吒優婆夷遙見御者空車而還,即遙問言: 婆羅門為見佛不?佛為說法,開示法眼,見聖諦不? 御者白言: 婆羅門已見世尊,得淨信心,奉事大師,為開法眼,說四聖諦,成無間等 既知法已,即求出家,專精思惟 世尊記說: 於第三夜,具足三明 時,優婆夷心即隨喜,語御者言: 車馬屬汝,加復賜汝金錢一千,已汝傳信言: 婆羅門宿闍諦,已得三明 令我歡喜故 御者白言: 我今何用車馬金錢為?車馬金錢還優婆夷,我今當還婆羅

114 普賢十大行願一一〇門所,隨彼出家 優婆夷言: 汝意如此,便可速還 不久亦當如彼所得,具足三明,隨後出家 御者白言: 如是,優婆夷!如彼出家,我亦當然 優婆夷言: 汝父出家,汝隨出家,我今不久亦當隨去 如空野大龍,乘虛而遊,其餘諸龍 龍子 龍女悉皆隨去,我亦如是,執持衣鉢,易養易滿 御者白言: 優婆夷!若如是者,所願必果,不久當見優婆夷少欲知足,執持衣鉢,人所棄者,乞受而食,剃髮染衣,於陰 界 入斷除愛欲,離貪繫縛,盡諸有漏 彼婆羅門及其御者 婆四吒優婆夷 優婆夷女孫陀槃梨,悉皆出家,究竟苦邊 大智度論 卷二十八:

115 五 隨喜功德一一一聲聞 辟支佛行是布施,菩薩於旁見之,一念隨喜,讚言:善哉!以此隨喜福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度一切眾生故,以此為無量佛法故 (以此二種功德,過求聲聞 辟支佛人所行布施 )菩薩以隨喜心,生福德果報,迴向供養三世十方諸佛,過聲聞 辟支佛布施上 譬如人以小物獻上國王,得報甚多 求聲聞 辟支佛人,勤身作功德,疲勞,菩薩默然隨喜,智慧力 福德過其上 譬如工匠,但以智心指授而去,執斤斧者,疲勞終日,計功受賞,匠者三倍 如征伐,鬥者冒死,主將受功 ⒉隨喜可以去除嫉妒障礙眾生心中,有無數煩惱種子,其中一種嫉妒種子,如果不去除,你會活的很苦 人有好勝之心,總是不想輸人,見人比自己差,就輕視他 見人比自己

116 普賢十大行願一一二強,又生嫉妒心 嫉妒心實在害人不淺,當妒心生起,妒火燒身心,那是痛苦 不安 難忍之境界 因此,能造大惡業 歷史上奸臣陷害忠良 後宮后妃爭風吃醋,都是妒心所引發 劉邦有位寵妾叫戚姬,戚姬較呂后年輕 貌美,也較得寵,每次出征都帶戚姬隨行 戚姬生子如意,如意聰明 活潑,劉邦甚愛之,曾多次要廢劉盈太子之位,改立如意,未成 呂后因此妒恨戚姬 如意 劉邦死後,呂后下令逮捕戚姬,並將她剃光頭,換穿囚服,帶刑具,並叫她搗米 四個月後,毒殺如意,當年如意才十三歲 並下令砍斷戚姬雙手 雙腳,毀去雙目 鑿聾雙耳,並灌喝下啞藥,丟廁所旁,命名 人彘

117 五 隨喜功德一一三 南宋時,文殊菩薩化身戒闍黎 有一天,他與行人禪師結伴同行,來紹興某旅舘度化店主王伯恭之亡父 原來王伯恭先父,見人行施,妒心阻止,墮落惡道為犬 ⒊隨喜可以去掉憎恨一個憎恨心強之人,見到別人修功德,會看不順眼,嚴重的會氣憤,會想盡辦法破壞 這個問題如果能修隨喜,就能解決 ⒋隨喜能使人活在喜悅中菩薩慈悲,拔苦與樂,見眾生離苦,心生歡喜 見眾生修善,更生歡喜 我們如能學菩薩,去掉對眾生之怨恨 嫉妒 貪愛 執著 分別,相信我們會活的很快樂的 因為那些怨恨 是造成我們痛苦之因素,而隨喜能助我們隨時活在喜悅中

118 普賢十大行願一一四 喜之功德1能生天天眾都是歡歡喜喜的 2能健康長壽 喜有五種1小喜能使身上的毫毛豎立 2剎那喜如電光剎那剎那而起 3繼起喜如海岸之波浪,在身上數數現起而消逝 4踴躍喜很強的,踴躍其身,可能到達躍入空中之程度 5遍滿喜這種喜是充滿全身 清淨道論 :在結利根達迦精舍附近的跋多迦羅迦村中,有一位良家女子 那位女子的父母,一天晚上要去寺院聞法,對她說: 女兒啊!你已懷妊,這時候是不能出去的,我們前去聞法,替你祝福吧

119 五 隨喜功德一一五她雖然想去,但不能拒絕雙親的話,留在家裡,獨立在庭院,在月色之下,遠望結利根達迦精舍內聳立於空中的塔尖,看見供養於塔的油燈,四眾以花香供養及右繞於塔,並且聽到比丘僧的念誦之聲 於是那女子想: 那些去塔寺的人,在這樣的塔中步行,獲得聽聞這樣的妙法,是何等的幸福 於是她望見那燈光莊嚴,猶如真珠所聚的塔,而生起了踴躍喜 她便躍入空中,在她的父母到達之前,即從空中降落在塔園中,禮拜塔廟,已在那裡聽法 她的父母到了之後,問道: 女兒啊!你從什麼路來的? 她說: 是從空中下來的,不是從路上來的 父母說: 女兒啊!諸漏盡者才能遊行空中,你是怎麼來的? 她說: 我站在月色之下,望見塔廟,生起佛陀所緣強力的喜,不知道自己是站的,還是坐的 由取於彼相,便躍入空中而降落在塔園之中了

120 普賢十大行願一一六所以說,踴躍喜可得到達躍入空中的程度 三 隨喜之對象 普賢行願品 偈言: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由這偈言,我們可以看出,普賢隨喜之對象包括:1如來之功德 2菩薩之功德 3辟支佛之功德 4阿羅漢及有學(未得阿羅漢者)之功德 5一切六道眾生之功德 普賢菩薩之行⒈隨喜如來之功德

121 五 隨喜功德一一七這隨喜如來功德,是隨喜十方三世一切佛之所有功德 包括:1佛之初發心,為一切智所修之福不惜身命,捨頭 目 手 足難行之苦行 2佛之行菩薩道修種種波羅蜜法門 3佛之成就功德斷德 智德 恩德 4佛之度化分布舍利 (法身舍利留下佛經度化眾生)(肉身舍利眾生供養可以得福)以上,佛從初發心,至成佛度眾生,等無量功德,普賢菩薩皆隨喜 ⒉隨喜菩薩之功德菩薩有無量無邊,分地前菩薩 地上菩薩 地前菩薩在五十二階位中,前四十一階位,判為凡夫 地上菩薩又有十種階位,都是聖人 這些菩薩們,在凡夫位,就得修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

122 普賢十大行願一一八定 智慧 修集無量無邊功德,才能登十地之初地位證無生法忍 登上初地位,還得淨化內心的煩惱,度化眾生,求無上菩提,在三方面努力,修這三方面無量廣大功德 所以在菩薩由凡夫位至聖位,就有無量無邊 而無量菩薩,不管是凡位或聖位,他們都積極在廣修成佛資糧 普賢菩薩,他要隨喜這些菩薩們無量廣大之功德,這點,我們也應學 ⒊隨喜辟支佛之功德辟支佛是出現在世間無佛時 世間無佛,辟支佛會出現世間,住在仙人山 這種聖人,他不需要師長 善知識之指導,以他的智慧,觀察世間種種境界,就能悟入真理 辟支佛之修行,用功者四生證果,懈怠者一百世證果 辟支佛,他在未證辟支佛果時,用功修行之功德,及已證辟支佛時,以神通顯化,令眾生欣喜發願歸依,對三寶仰慕之功德,也是值得讚歎 雖然

123 五 隨喜功德一一九比不上菩薩發大心,但比起凡夫,他們的功德就相當大 普賢菩薩是大菩薩,他的功德是勝過辟支佛,但是他還要隨喜辟支佛之功德 足見菩薩之心地清淨,只要見人修功德,他都歡喜,沒有一點憍慢心 這點也是我們佛教徒應學之處 辟支佛全名辟支迦佛陀 辟支迦(因緣),佛陀(覺) 1辟支佛之修行修十二緣起 ⑴無明五陰無我,當作有我 ⑵行造業(身 口 意之行為) ⑶識小乘指第六意識,大乘指第八識(業識種子) ⑷明色受胎(阿賴耶與父母遺物) ⑸六入六根(十二入六根及六境) ⑹觸根 境 識三種和合,產生感觸感觸良多

124 普賢十大行願一二〇⑺受接觸境界所引發之苦樂感受 ⑻愛對樂境產生之不離愛 對苦境產生之乖離愛 ⑼取愛之別名,愛之更進一層之力量造業 單有愛,不能引發流轉生死之力量,而是愛增強(取),才能引發生死後有之力量 ⑽有引發未來生死之力量 人死後變中有,初受生為生有,受生後為本有,死之剎那為死有 一共有四種有 由無明去造業(行),造了業以後,留下了影子(業識種子),這種種子,種在識田中,成為一種潛在的功能,經過愛取的滋潤,慢慢的,力量會增強 這種力量,會引發你下一生去結生,這種力量叫有 (阿羅漢不受後

125 五 隨喜功德一二一有)⑾生有情生命結束時,這一生雖然捨掉了,但是由於有業力在,所以有新的生命 ⑿老死老:諸蘊成熟,轉變餘相 (色蘊成熟,變為老態 思想成熟,又變幼稚 )死:捨去五蘊 2辟支佛之功德神變 ⑴一身成多身變出來之身與原身相同 ⑵多身變成一身變化多身,再變回一身 ⑶顯現神變可在人不見處變為可見,或在遠處亦可得見 清淨道論 :世尊上須彌山頂(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世民想佛,佛現神變:當時世尊上生忉利天,為母說法 人間信徒想佛,經過目犍連轉告佛 佛要信徒到舍利弗住的地方僧伽施市,就可以見到佛

126 普賢十大行願一二二世尊對帝釋說: 大王,明天我要回人間 天王即命令朋友為世尊建三階道,黃金 寶珠 白銀 第二天,世尊站在須彌山頂,眺望東方,多千的輪迴世界,忽然開朗,如一片廣場 人能見天,天亦見人,如在對面 (佛之神力)世尊即由中央的寶珠所造之階下來,六欲天由金階下,色界天由銀階下 帝釋拿衣鉢,大梵天拿白傘(三由旬大),夜摩天持拂(犛牛尾),健闥婆子拿琴奏樂供如來 那一天,見到世尊的,都希望成佛 ⑷不障礙神變穿壁 牆 山 ⑸隱匿神變使自己或他人隱藏起來,別人見不到 ⑹地中出沒神變入水遍定,出定後,限定 於此處之地而成為水,而作準備,當再入 水遍定,再出定就決意 於此處之地成為水,那地方即成為水,便可出入 (過了期限,地方還成為地 )

127 五 隨喜功德一二三⑺水上不沈神變 ⑻飛行神變把空決意成為地,就能在虛空中作行住坐臥 (必有天眼,否則會碰到由龍或金翅鳥由妒所造之山或樹 )⑼手觸日月神變念於日月,念已,以智決意: 來近我手 即近於手 或近日月而接觸之 ⑽身自在神變欲至梵界,決意遠處成為近,便成為近 近成為遠,便成為遠 決意多成為少,便成為少,少成為多,便成為多 清淨道論 :神通第一目犍連之神變 有一次給孤獨居士聽了世尊說法之後說: 尊師!明天請帶五百比丘,到我家來受供 世尊聽許後,次日一早,觀察一萬世界 此時有一名難陀優波難陀龍王,映入他的智眼內,世尊想道: 這龍王映入我的智眼,是否具有歸依三寶的因緣? 他察那原是一個不信三寶的邪見者 又想道: 誰能使他脫離邪見? 他知道大目犍連可以去教化他 到了天亮,做了洗臉漱

128 普賢十大行願一二四口等工作後,對尊者阿難說: 阿難陀!去叫五百比丘,說如來要到天上去旅行 次日,諸龍已經預備了為難陀優波難陀的宴會 龍王坐在天寶的座上,有諸龍圍繞著 那時世尊使神力,使龍王看見他和五百比丘經過他的宮殿之上,向三十三天行去 此時龍王便起惡見: 真的!這些禿頭沙門,次第的經過我的上方世界,出入於三十三天界,自今以後,不許他們走過我的上面 便起來跑到須彌山麓,捨了他的真相,盤繞須彌山七匝,展開他的頭在上面,又把頭遮住三十三天,令不能見 當時尊者護國,對世尊說: 尊師!從前我站在這裡,可以看見須彌山,看見須彌山腰,看見三十三天,看見最勝宮,看見宮上的旗,何因緣現在看不到?

129 五 隨喜功德一二五佛說: 因為難陀優波難陀龍王對你們發怒,他盤繞了須彌山七匝,以他的頭遮住上面,而成黑暗 那末,尊師!讓我去降伏他吧! 世尊沒有允許 於是尊者拔提 羅睺羅及一切比丘,都次第的請求,但世尊都沒有允許 最後,大目犍連長老說: 尊師!讓我去降伏他吧! 世尊聽許: 目犍連!去降伏他! 長老捨了自己的本相,化成龍王之形,盤繞須彌山十四匝,把自己的頭放在他的頭之上,把龍王和須彌山一起梱緊在裡面 龍王吐煙,長老亦吐煙 並說: 不只是你的身體有煙,我亦有 龍王的煙不能惱亂長老,長老的煙卻能惱亂龍王 於是龍王放火,長老亦放火說: 不只你的身體有火,我也有的 龍王的火焰不能熱惱長老,但長老的火卻能惱亂龍王 龍王想,此人能捆住我和須彌山,又吐煙 又放火,便問道: 你是

130 普賢十大行願一二六誰? 難陀!我是目犍連 尊師!請現比丘相吧! 長老捨了龍身成小身,從龍之右耳孔入,左耳孔出;從左耳孔入,右耳孔出;又從右鼻孔入,左鼻孔出 於是龍王張口,長老便從龍王口入其腹,在腹內經行 世尊說: 目犍連!你應小心,此龍有大神變 長老說: 尊師!我已修習四神足,精勤修習,隨龍王如何對我,我將降伏像他那樣一百一千龍王 龍王想: 他進去時,我沒有看見,等他出來時,我要把他放在牙齒間咬死他 說道: 尊師!出來吧!不要在我的腹內往來經行惱亂我 長老出來,站在外面 龍王看見了說: 這就是他 馬上自鼻孔噴氣 長老即入第四禪定,龍王不能動他一毫毛 龍王想: 我的鼻氣不能動這沙門一毫毛,沙門實在有大神變 長老又捨其細小身體,化為金翅鳥,鼓其翼風來追逐龍王 龍王捨其大龍之身,化為童子之身,禮拜長老足說: 尊師,我現在皈依你了

131 五 隨喜功德一二七長老說: 難陀,導師來了!我們同去 他降伏龍王,使令無毒,捉到世尊的地方 龍王頂禮世尊說: 尊師!我今皈依尊師 世尊: 龍王!祝你幸福 世尊至給孤獨長者處,居士問: 尊師何故來遲? 佛說: 因目犍連與龍王作戰 居士問: 誰勝?誰敗? 目犍連勝 居士說: 尊師!聽許七日間繼續受我供養飲食,使我得於七日之間恭敬長老 便於七日間對佛及五百比丘作大恭敬 ⒋隨喜有學無學之功德聲聞乘有四雙八輩,這些修行者,已證阿羅漢者稱為無學 未證阿羅漢果的,稱為有學 有學位有初果須陀洹及須陀洹向 二果斯陀含及斯陀含向 三果阿那含及阿那含向,還有向於阿羅漢,但未證阿羅漢者 這些有學及無學聖人,所修之一切功德戒 定 慧之功德,普賢菩薩同樣也要隨喜

132 普賢十大行願一二八⒌隨喜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之功德一切眾生(凡夫以及六道眾生)都會造功德,也會造惡業 像天龍八部也會發心護持三寶 有些善鬼對修善之人,也會護持 六道眾生所造之功德,普賢菩薩他都隨喜,發歡喜心 如果你發心做菩薩,你對眾生還有強烈之分別心,強烈之怨恨心,強烈之嫉妒心,那你就不夠資格當菩薩了 因為菩薩之慈悲雙手,是用來接引眾生的,你對眾生瞋恨,你對眾生嫉妒,不用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來攝眾生,你會有眾生可度嗎?你那雙手接引誰呢?菩薩發願度化眾生,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希望眾生改惡向善 現在好了,有眾生做善事,你不高興,你不隨喜,你生煩惱,那樣對嗎?你的仇人有了成就,會修功德,你不高興,那樣對嗎?你應讚歎他們會修功德 不用你操心,你應歡喜才對啊

133 學 普賢菩薩,他隨喜任何聖賢乃至任何眾生之功德,這一點我們也是應該五 隨喜功德一二九

134 普賢十大行願一三〇

135 六 請轉法輪一三一六 請轉法輪一 何謂轉法輪轉法輪是指說法,請轉法輪即請求開示 如果我們的眼根清淨,應該可以見到十方佛,在為菩薩及眾生說法 華嚴經 :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沙界十方國土中恆轉無上輪佛法中,將說法稱為轉法輪,為何稱為轉法輪?佛法如車輪,車輪一轉動,即能碾碎砂石 法輪轉動,內能摧破自心的煩惱,外能粉碎天魔 邪法 外道 並導引邪外入正法,依法修持,得正解脫 佛法如車輪,車輪一轉動,即向前進而不後退 依照佛開示之法門修

136 普賢十大行願一三二行,會一直前進,直到無上菩提 二 為何請轉法輪⒈佛出現世間,為度化眾生,必定會宣揚佛法 這從佛之常法,八相成道可以看得出來 八相成道:降兜率 入胎 住胎 出胎 出家 成道 轉法輪 入滅 然而佛陀成道轉法輪,不請自轉也有 但是多數都是有眾生請轉,否則不輕易轉法輪,這是有原因的 1輕易說法,眾生對法難生尊貴想 2輕易說法,眾生不信,易生毀謗 所以佛成道之後,必定等眾生 請轉法輪 後,佛才轉法輪 ⒉請轉法輪可以自他得到法益 薩陀波崙請曇無竭說法,結果八萬四千眾開悟 法輪之轉與不轉,象徵佛法之興與不興 我們願法輪常轉,正法久住

137 六 請轉法輪一三三三 誰請轉法輪佛成道之後有誰來請佛轉法輪呢?⒈梵天之請每尊佛來人間應化,示現成佛,當他們成道之時,身體都會發出光明,而且所發出之光明,會照遍梵天 當梵天王看見佛之光明時,會帶天之禮物來見世尊 見到世尊時,會禮拜 供養 讚歎,並請轉法輪 梵天王請轉偈:世雄兩足尊惟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⒉弟子之請佛在世時,最初度五比丘,乃是佛陀自動轉法輪,不請自說,因為那五位比丘,還不會請法 佛之意本想度根已成熟之阿羅勒迦藍,但不巧,他於佛成道前七日死

138 普賢十大行願一三四亡 佛又想度鬱頭藍弗,無奈,他於佛成道前夜死亡 最後,佛決定度五比丘時,以天眼觀五比丘在波羅捺仙人住處,佛為他們轉四諦法輪 佛度了很多比丘,當比丘們對法有疑惑,都會找佛,當面請求開示 這是弟子之請法 金剛經 法會,須菩提是這樣請轉法輪: 世尊!善男子 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因此演這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⒊天魔外道之請如來出世,必當轉法輪 增一阿含經 卷二十七,三 九經: 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為五事 云何為五?一者 當轉

139 六 請轉法輪一三五法輪 二者 當度父母 三者 無信之人,使立於信地 四者 未發菩薩意,令發菩薩心 五者 當授將來佛決(授記) 佛既當轉法輪度化一切,亦受天魔外道之請,而以無量方便,隨機設教 不過,外道請法時,多數以不敬之態度,由佛之慈悲智慧引導,亦能入法,而皈命世尊 ⒋普賢之勸請 普賢行願品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我們亦當學菩薩之勸請佛轉法輪,更應領受佛之法輪,於自心中,自轉法輪,摧破煩惱 否則,佛之法輪,不能碾破我們心中之煩惱,那就辜負佛恩了

140 普賢十大行願一三六所以轉法輪分為二種:1為他轉佛菩薩為眾生開示 2為自轉自己修止觀,由凡夫,領受佛法於自心,內正思惟,依教奉行(依佛教導之法門修持) 四 請誰轉法輪到底應向誰請法,請誰轉法輪呢?如果佛在世,當然是向佛請法 由普賢之請法願文中,可以看出,他是向十方佛請轉法輪 像我們,不能生在佛世,又沒有神通力到佛世界,那我們該請誰轉法輪呢?其實,能夠說法之人,我們都可以請他轉法輪 也就是說,凡是能說法者,我們都可以向他請法 大智度論 卷二: 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 佛自口說,二者 佛弟

141 六 請轉法輪一三七子說,三者 仙人說,四者 諸天說,五者 化人說 (另 華嚴經疏,說器世間之無情亦可說法 )無情說法電視 音帶 花開花落,都屬於無情說法,且無情說法(書報雜誌)所發揮功能,有時反而更大 五 為誰轉法輪我們單獨向人請法,這是個人單獨利益 我們請人為大眾轉法輪,這利益就很多人得到了 所以我們不但要能為自請法,也應為大眾利益,請求說法者能開示佛法,弘法利生 有一點也可以說是屬於請轉法輪,那就是贊助弘法基金 法師出力,我們出錢,大家共業,來轉動法輪,影響世道人心,弘法利生,這是很大功德的 當時,佛就知道,要改變人心,一定要將法輪轉動,所以佛成道之後就大轉法輪

142 普賢十大行願一三八⒈為牧羊女轉法輪這是悉達多將成佛之時,所轉之法輪 在印度外道注重修苦行,佛初出家時,所親近之行者就是外道,所以佛也跟著修苦行 結果,修了六年苦行,他發現這樣修下去,不會有成就的 於是放棄了苦行,離開苦行林,至尼連禪河洗浴 當時,就有天人,告訴善生村主的女兒難陀和婆羅,說悉達多太子將成道 說法 度生 如果能獻供養可以廣增福德 兩位牧羊女聽了之後,就預備乳糜,拿到河邊供佛 佛受了供養,為二位還有世間愛欲心之牧羊女,說離欲清淨之法輪 ⒉為商人轉法輪佛最初成道,對二位外道師父,佛想去度化他們,可是那二位外道師已經往生 所以佛就往鹿野苑,預備去度五比丘

143 六 請轉法輪一三九佛去鹿野苑途中,遇到提謂 波利兩位商人,用麵蜜供養佛 佛就為他們說三歸 五戒 十善的人天法 當時二位商人聽了法之後,就歸依三寶 歸依三寶就是三歸依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佛說我在僧數) 在佛門,最初入門就是要三歸依,要歸依至成佛為止 所以我們寺院,每天在早晚課,要打三皈依 提醒自己雖然已皈依了,但還得認真修行,仰賴三寶幫忙,使自己回到覺悟(佛),回到涅槃(法),回到清淨(僧)之境界 說到打三皈依,這個出處是西藏民間流傳之故事 大莊嚴經論 卷六:從前有個小偷,覬覦一個在山修道老僧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在那老僧住處下挖地洞,準備爬入偷東西 剛好老僧住在地洞邊打坐,這下子,老僧就準備繩子與棍子,打算捉小偷 等小偷爬進來,老僧就用繩子把他綁住,吊在柱子上 小偷就問: 師父,你現在怎麼辦我呢?

144 普賢十大行願一四〇老僧說: 我現在要替你 打皈依,用香板供養你 警告你以後不可再偷別人的東西 說了之後,老僧就念一聲 皈依佛,同時用棍子大力一拍,叫他跟著念 小偷只好叫著: 哎唷痛啊!皈依佛 第二拍打下去時,他又跟著念: 哎唷痛啊!皈依法 到第三拍打下去時,他又跟著念: 哎唷痛死了!皈依僧 被打了三次皈依,小偷問: 師父,還有第四皈嗎? 老僧說: 我佛立法,只有三皈,沒有四皈 小偷聽了很高興說: 佛陀真是大智慧,知道我受不了四皈,如果再打一次,我會沒命的 於是老僧就放了那小偷 也許這是後來 打三皈依 之來歷吧 ⒊為五比丘轉法輪

145 六 請轉法輪一四一佛為商人提謂及波利轉法輪之後,到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位比丘大轉法輪 這五位比丘都是佛的親戚,因為佛之宿世有發願,所以今生成道時,先度他們 原先,這五人是太子出家修道,父王特別派他們去侍奉太子,和太子做伴的 後來,他們五人見佛受牧羊女之供養乳糜,以為佛破戒,就離開佛 佛成道,為了報答他們,先去度化他們,向他們說明宇宙人生之真相,使他們依法修行,佛為他們轉的是 四諦 法輪 ⒋為梵志轉法輪梵志是外道修行者,因為他們志願生梵天,故稱梵志 方廣大莊嚴經 卷十一:佛未成道時,印度婆羅門教很興盛 有一天,佛在路上行走,遇到一位

146 普賢十大行願一四二梵志阿字婆 這位阿字婆,見到佛的莊嚴相貌,心生歡喜,問佛的師父是誰,怎麼這麼會教弟子,弟子那麼有威儀 佛說:我本無有師世無與我等於法自能覺證清淨無漏佛為阿字婆開示,佛有無師智,這是清淨無漏之聖慧,是自修來的 ⒌為外道師轉法輪佛成道後,曾為外道師說法 外道在佛成道之前,已經很興盛 佛大智慧,要先度外道之首腦人物,如果首腦能攝化,外道之徒眾就能攝化歸佛教 所以佛先度三迦葉,佛是以智慧,配合神通作法才降伏貢高我慢的老迦葉,後來他的二個弟子那提迦葉和伽耶迦葉,也歸依佛門,不但歸依,也帶

147 六 請轉法輪一四三五百弟子皈依佛教 ⒍為船夫轉法輪 撰集百緣經 卷三,二十六經:有一次佛在摩竭提國,帶比丘們到外遊行,到恆河邊 當時,有船師在河邊,佛請船師渡他們過河,船師要佛先付錢 佛就告訴船師: 在三界中,應該互相濟渡,出生死海 佛說: 像鴦掘摩羅,瞋恨心重,殺害人民那麼多,我也度他出生死海 像摩那答陀,那麼憍慢 看輕他人,我也度他出生死海 像憂留頻螺迦葉,那麼愚癡,我也度他出生死海 我度那麼多眾生出生死,我都沒有向他們要錢,你怎麼會向我要錢呢? 不管世尊怎麼說,船師就是不肯渡 那時,在河那邊,又有船師,聽佛這麼說,心裡很高興,就自動要求渡佛他們

148 普賢十大行願一四四當船師莊嚴船隻,準備渡佛他們的時候,比丘們有的現在虛空,有的現在水中,有的現在岸那邊 當時船師們看見佛陀他們有大神通,都生尊敬心,都很讚歎 佛就為他們轉法輪,使他們得初果 那位索價的船師,看見另一船師渡佛陀他們,又看見佛陀他們現神變,心生慚愧,來向佛懺悔,並要求請佛至他家受供養 佛受供養之後,亦為轉法輪 另一則佛一次至恆河旁,要過渡時,船夫向他要船資 佛身邊沒錢,無法付船費,只好用神力飛渡過河,並對船夫說: 我如鴻雁飛於空,翱翔自在 船夫很驚奇也懊悔,並將此事告訴國王 王就下令: 以後,凡是沙門過渡,都不須要付船費 ⒎為國王轉法輪

149 六 請轉法輪一四五波斯匿王是佛教徒,佛曾對他轉法輪,使他深悟真理 有一婆羅門很有錢,生了一兒子,七歲就死亡 兒子死了,他承受不了,不吃不喝的,國王很同情,就去請教佛: 如何使婆羅門不再痛苦 佛說: 人只要有恩愛,就會有痛苦 如果沒有恩愛,就不會有痛苦 國王不能了解佛這句話,回宮途中,遇見二人在下棋,就問他們: 到底恩愛是快樂的呢?還是痛苦的? 那二人說: 恩愛是快樂的,說痛苦那是瞿曇亂講 王又問宮中大臣,大臣說的比喻,王不能明白,於是又問末利夫人,經夫人說明,國王還是不能領悟 最後,國王的母親死了,王很憂傷 見了佛,佛安慰他說: 我說人有恩愛,就有憂傷,如何? 王才深悟愛是苦的真理 ⒏為長者轉法輪

150 普賢十大行願一四六印度有舍衛國之長者須達多,和摩竭陀國的長者護彌是親家 有一天,須達多長者去拜訪護彌,見到護彌張燈結彩要歡迎佛 須達多長者,一聽到佛的名字,就生起歡喜心和恭敬心 佛為他開示佛法,長者有所悟,就發心皈依佛教,並受持五戒 佛為長者說什麼法呢?佛只說了一句偈:無憂無喜相心空清淨安已證無所生見諦入涅槃佛是看見長者,恨自己年紀大了才見佛,有相見恨晚之感覺 因此為他說佛自己是離了憂和喜,心境是無罣無礙,猶如虛空 不但無罣礙,而且是清淨無染,已證無生,已見真理之人 六 轉何法輪佛成道後四十九年,轉的法輪很多,可用一偈來說明: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

151 六 請轉法輪一四七法華涅槃共八載華嚴最初三七日佛初成道時,先休息一個七日,用七天思惟,到底該度誰?結果,決定先度大菩薩們,先提升大菩薩們 所以佛用了三個七天,為大菩薩說華嚴經 之後,又花了十二年說阿含經,八年說方等經 以及費了二十二年說般若經 最後,說法華 涅槃經也是用了八年時間 佛費了四十九年的時間,大轉法輪,佛說這麼多法,這些法大多是眾生請求佛說的 普賢菩薩之請轉法輪:諸佛成正等覺時,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152 普賢十大行願一四八

153 七 請佛住世一四九七 請佛住世有緣遇到佛出世,無緣遇到佛涅槃 佛出世 佛涅槃是佛八相成道其中二相 佛出世度眾生,應該一直不停度下去,為何出現世間,又要入涅槃呢?原因有三點:第一 度緣已盡 佛出世,有緣眾生能見佛聞法,沒緣的眾生就無法遇到他 佛出世,有三分之一有緣的能見到佛 有三分之一只能聽到佛的法,而不能見到佛 有三分之一完全不知佛出世 如果佛出現世間,把與他有緣的人全部度盡,佛就要離開,那就是示現涅槃 第二 佛如果長久住世間,眾生會懈怠,不會珍惜,不會生尊重之心 當時佛在世時,有位一百二十歲的外道須跋陀羅,一聽佛將去世,他趕來

154 普賢十大行願一五〇皈依 原本他是不想皈依的 第三 佛示現世間,必定要隨順世間法,有生有死,如果他一直不涅槃,那就變成奇異的人 眾生會認為佛就是佛,他有佛骨,有與人不同點 我們人怎能和佛比呢?我們再怎麼修也不能成佛 所以佛必須示現和我們凡夫相同,有父母 有兒女 有五欲享受 有生老病死 其實佛入涅槃,那只是種示現,佛的法身是常住不滅 入涅槃是應化身,化緣已盡,就必須別世,不能再住世 但慈悲的菩薩不希望佛別世,而希望佛能永住世間,廣度眾生 請佛住世普賢大士的第七願 他希望諸佛不要入涅槃,常住世間 不但希望佛常住世間,也希望所有覺悟真理的聖人,都能常住世間 佛如果住世間,法就會住世間 因為佛會以法引導眾生修行,使眾生去惡修善,使眾生離苦得樂,使眾生超越生死,使眾生得到覺悟 佛住世間時,度了很多弟子證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也度了很多弟

155 七 請佛住世一五一子發菩提心,六道眾生受佛度脫的也很多 所以我們希望,佛能出現世間,常住世間 現在佛入滅了,我們真心希望佛能示現各種身份,常住世間,暗中關心我們,幫助我們 普賢菩薩的第七心願是請佛住世 一 何謂請佛住世請佛住世,就是希望佛永住世間,或者住世間的時間久一點,多度一些眾生 這裡所說 請佛住世,所請的佛是應化身的佛,請應化身的佛多留住世間久一點,多救些眾生 佛的法身是無形象的,佛的報身是凡夫眾生無法見到,只有高等菩薩才看得見,我們所能見的是佛的應化身 而佛應化,都是時間一到,就會入滅的

156 普賢十大行願一五二請佛住世,是眾生的希望,其實佛陀不曾離開過我們,因為佛太慈悲了,在化緣已盡時,雖然示現入涅槃,但他的法身是常住的 他的報身是我們見不到的,他的應化身在世間,只是我們福薄,所以也看不到這一點,由涅槃經上,我們可以知道 涅槃經 上說:當佛陀示現涅槃之前,純陀請佛多住世一劫 佛陀說: 如來以同一慈悲心看顧一切眾生,都如同看顧羅睺羅那樣,怎麼會捨去慈悲,而置眾生於不顧,永遠入於涅槃呢?假使蚊蚋之尿水,能浸壞大地,能夠盈滿於川谷 大海的話,爾時乃會進入涅槃 故如來從不離開我們,即使應化身示現入涅槃,但時常示現人間,只是我們不識,並且當面錯過 例如:北齊孝昭王即位,創建望德寺,於寺成之日,舉辦慶典供養十方僧眾,釋迦文佛示現於中,孝昭王不識而錯過 佛門異記 :

157 七 請佛住世一五三在北齊時代,孝昭王即位,創建望德寺 寺成之日,舉行大法會慶祝 昭王親臨辦齋,供養十方僧眾 會中有一比丘,沒有威儀,長相和穿著不好,他站在庭院旁邊 當他進來後,就向昭王說: 貧道也想在此吃齋 昭王就叫人把他帶到末座用齋 用完齋,昭王過來笑著問他: 你住在何處? 他說: 琵琶巖 昭王對他說: 以後你不要對人說曾赴了國王親供的齋筵 這位出家僧也笑著說: 陛下也不要對人說曾經供養了真身釋迦 說完就踴身虛空,向南而去 孝昭王和齋會大眾都很吃驚,大家一齊向空禮拜,並派人到琵琶巖,結果發現了世尊赴齋時所用的錫杖和鉢 昭王於是創建釋迦寺,和佛沒寺,並在寺中放置佛的錫杖和鉢,作為鎮寺之寶

158 普賢十大行願一五四二 為何請佛住世若佛出世所應度者已度盡,必示現涅槃 而佛入涅槃前,開 可請之門 大涅槃經 :(大正藏一冊一九一頁)佛告阿難: 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一劫若減一劫 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時世尊即開如是可請之門,以語阿難,阿難默然而不覺知 世尊乃至慇懃三說,阿難茫然,猶不解悟 不請如來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所以者何?其為魔王所迷惑故 爾時世尊三說此語,猶見阿難心不開悟,即便默然 爾時魔王來至佛所,而白佛言: 世尊今者,宜般涅槃 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勸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爾時而見答言: 我四部眾,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猶未具足,又未

159 七 請佛住世一五五降伏諸餘外道,所以未應入般涅槃 世尊今者四部之眾無不具足,又已降伏諸餘外道,所為之事,皆悉已畢,今者宜應入般涅槃 于時魔王如是三請,如來即便答言: 善哉!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已自許汝,以四部眾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卻後三月當般涅槃 是時魔王聞佛此語,歡喜踊躍,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即便捨壽,而以神力住命三月 是時大地十八相動,天鼓自鳴,以佛力故,空中唱言: 如來不久當般涅槃 為什麼要請佛住世,原因有二:⒈佛走了,世間眾生無所依 如果佛要入涅槃之前,已經暗示將入涅槃,弟子們不會自動請佛住世,請佛留下來,佛是不能自動留下來的,佛必定要入涅槃 一旦佛入涅槃,不

160 普賢十大行願一五六住世間,世間眾生將會失去依靠,所以佛入涅槃之前,應該請佛留下來不要走 這回如果阿難不被魔所蔽心,佛暗示將要涅槃,而且是再三暗示,他不應該默然不答,佛會再住世一劫 ⒉佛住世,世間眾生能解脫 佛若住世,能使令有緣眾生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遠塵斷除三種煩惱,得須陀洹果 離垢不起感生死果報之雜染業 得法眼淨般若空慧現前,自性清淨無漏智出現 三 如何請佛住世⒈佛未涅槃時當佛世壽已盡,將示現時,請佛莫入涅槃,多住世一劫 涅槃經 :

161 七 請佛住世一五七佛於娑羅雙樹間,時大比丘眾,前後圍繞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以佛神力,出大音聲,遍至有頂,普告眾生,如來將入涅槃,一切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 如來之光,見者大悲痛,有拍頭槌胸大叫,有身體戰慄大哭 時大地諸山大海,皆悉震動,眾生皆共相謂: 當速往拘尸城如來所,禮敬如來,勸請如來莫般涅槃,住世一劫,若減一劫 又相執手,復作是言: 世間虛空,眾生福盡,不善諸業增長出世,仁等今當速往速往,如來不久必入涅槃 又作是言: 世間虛空 世間虛空,我等從今無有救護,無所宗仰,貧窮孤陋,一旦遠離世尊,設有疑惑,當復問誰 諸弟子,為利益安樂眾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顯發如來方便密教,為不斷絕種種說法,為諸眾生調伏因緣故,疾至佛所,勸請莫入涅槃 於時此世界,諸弟子 天主,甚至魔王波旬亦來供養 他方世界之佛亦

162 普賢十大行願一五八令菩薩來供養(除了大迦葉 阿難 阿闍世及其眷屬不在場) 時佛陀一一拒絕受供,所放之光亦還從口入,現涅槃之相 當場大眾,大哭乃至身諸毛孔流血灑地 有一工匠之子 純陀,亦帶微薄之供品,但佛陀接受了 純陀供養佛陀得現報 諸天讚歎及供養並稱南無純陀,雖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純陀真是佛子,如羅睺羅等無有異 時大眾說偈:汝雖生人道已超第六天我及一切眾今故稽首請人中最勝尊今當入涅槃汝應愍我等唯願速請佛久住於世間利益無量眾演說智所讚無上甘露法汝若不請佛我命將不全

163 七 請佛住世一五九是故應見為稽請調御師純陀歡喜說偈: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 一切諸世間悉生大苦惱以知佛世尊今欲入涅槃高聲唱是言世間無調御不應捨眾生應視如一子 是諸眾生等戀慕增悲慟悉皆為生死苦水之所漂以是故世尊應長眾生信

164 普賢十大行願一六〇為斷生死苦久住於世間⒉佛已涅槃後前面介紹佛未涅槃時,純陀請佛住世,但佛陀還是留不住,入涅槃了 現今,佛已入涅槃,弟子們希望佛陀之舍利留在人間,尤其是法身舍利能留世間,眾生見法身舍利就好像見到佛 所以法身舍利住世,就如同佛住世 因此,佛留不住,只有想辦法留下佛的遺物,把佛之法留在人間 大智度論 卷二:佛入滅後,諸大弟子亦有多人隨佛入滅 六欲天乃至遍淨天等,見諸阿羅漢皆取滅度,各自念言: 佛日既沒,種種禪定解脫智慧弟子,先亦滅度 是諸眾生,種種淫怒疾病,是法藥師輩,今疾滅度,誰當治者 爾時,諸天禮摩訶迦葉足,說偈讚歎,白大迦葉言:

165 七 請佛住世一六一 大德迦葉!仁者知否,佛法船欲破,法燈欲滅,說法人欲去,行道人漸少,惡人力轉盛,當以大慈,建立佛法 於是大迦葉默然受請 是時,諸天禮大迦葉足,忽然不現,各自還去 是時大迦葉思惟: 我今云何使是三阿僧祇劫難得佛法而得久住 如是思惟竟,我知是法可使久住,應當結集修妒路 阿毗曇 毗尼,作三法藏,如是佛法可得久住 未來世人可得受行 所以者何?佛世世勤苦,慈愍眾生故,學得是法,為人演說 我曹亦應承用佛教,宣揚開化 是時大迦葉,往須彌山頂,擊椎說偈: 佛諸弟子,若念於佛,當報佛恩,莫入涅槃 是揵椎音,遍三千大千世界,諸大神力弟子皆來集會,迦葉愍諸眾生,選得千人,除去阿難,盡皆阿羅漢 大迦葉於眾中手牽阿難出,言: 今清淨眾中,結集經藏,汝結未盡,不應住此

166 普賢十大行願一六二並以六種突吉羅罪令阿難懺悔,懺悔已 大迦葉於僧中,手牽阿難出,語阿難言: 斷汝漏盡,然後來入 殘結未盡,汝勿來也 六種突吉羅罪:1阿難諸漏未盡 白大迦葉: 我能有力,久可得道,但諸佛法,阿羅漢者不得供給左右使令,以是故,我留殘結不盡斷耳 2汝勸請女人出家,使正法早衰五百歲,是汝突吉羅罪 阿難言: 我憐愍瞿曇彌 又三世諸佛法皆有四部眾,我釋迦文佛云獨無 3佛欲涅槃時,背痛,須水不供給,是汝突吉羅罪 阿難言: 是時五百乘車,截流而渡,令水渾濁,以是故不取 4佛問汝: 若有人四神好修,可住壽一劫,若減一劫;佛四神足好修,欲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汝默然不答 問汝至三,汝故默然 汝若答

167 七 請佛住世一六三佛: 佛四神足人,應住一劫,若減一劫 由汝故,令佛世尊早入涅槃,是汝突吉羅罪 阿難言: 魔蔽我心,是故無言,我非惡心而不答佛 5汝與佛疊僧伽梨衣,以足蹈上,是汝突吉羅罪 阿難言: 爾時,有大風起,無人助我捉衣,時風來吹墮我腳下,非不恭敬,故蹈佛衣 6佛陰藏相,般涅槃後以示女人,是何可恥,是汝突吉羅罪 阿難言: 爾時,我思惟,若諸女人,見佛陰藏相者,便自恥女人形,欲得男子身,修行佛相,種福德根,以是故,我示女人,不為無恥而故破戒 當阿難不能列入結集經典時,由阿泥盧豆推薦舍利弗之弟子憍梵鉢提(隱居在天上),他因為心柔軟寂靜,能知毗尼法,故被推薦 於是阿泥盧豆派比丘,至天上請他下人間

168 普賢十大行願一六四當比丘以如金翅鳥之神力,飛騰虛空,至憍梵鉢提處,請他下來時,知舍利弗 目犍連已涅槃,而入禪定中,踴在虛空,身放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現種種神變 自心出火燒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至大迦葉所 水中有聲,說此偈言:憍梵鉢提稽首禮妙眾第一大德僧聞佛滅度我隨去如大象去象子隨阿難思惟諸法,求盡殘漏,其夜坐禪經行,因慧多定少,故不得道 於就枕時,頭未至枕,豁然得悟,入金剛定,破一切煩惱,得三明六通,作大力阿羅漢,入七葉窟找大迦葉,參與結集經典 透過佛之得道弟子辛苦結集法藏,得知法留世間不易,我等得護持正法,使正法永久住世 ⒊末法時期當末法時期之今日,我們如何請佛住世,唯有祈求佛以菩薩之身份,千

169 七 請佛住世一六五百億化身來關心我們 再則,請諸善知識法輪常轉,使正法重光,如同佛世 三寶弟子護持正法,如法修行,出家弟子現十方佛清淨幢相,更應護持正法,依教奉行,則三寶住世可矣 普賢菩薩如何請佛住世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 聲聞 緣覺 有學 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

170 普賢十大行願一六六

171 八 常隨佛學一六七八 常隨佛學在佛學名相中,有 有學 及 無學 二名相 小乘聲聞除了阿羅漢已斷盡了煩惱,不必再學斷煩惱法門,稱為 無學,其餘初果 初果向 二果 二果向 三果 三果向 四果向均為 有學 人 大乘是以佛陀證無上菩提,究竟圓滿,稱為 無學,其餘菩薩都須要研究真理,以斷妄惑,而稱為 有學 是指登上地位之十地菩薩 我們既不是阿羅漢,也不是佛陀,尚不能稱為有學,那不是更應該學,但應該向誰學呢?普賢菩薩這一大願,是勸我們要學,勤學 廣學,而跟誰學呢?對象應該是佛陀,而不是阿羅漢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 為什麼不向阿羅漢學而向佛陀學呢照理說,無學人所作已辦(該學已學 該修已修 該證已證 該斷已

172 普賢十大行願一六八斷),可以作為我們的師範,可以將他修學過程引導我們 但這二種無學人,我們只選擇佛陀跟他學,而不選擇羅漢為我們的依靠,這有二種理由:⒈阿羅漢有所不知,有所不斷,有所不能 阿羅漢所知道的法有限,所覺證的空性和佛陀所覺,質是相同,但量不一樣,所以跟阿羅漢學習,不能學很多 勝鬘經 說:煩惱有四住地煩惱及無明住地 而阿羅漢只斷四住地煩惱,要斷無明住地,是菩薩最後心,以強固的定力 慧力破無明住地 所以跟阿羅漢學,肯定不能斷無明住地(無明種子即所知障),所斷就不圓滿 四住地(住地種子,指煩惱種子,又稱隨眠 )1見一處住地見道時一處頓斷的煩惱種子(見煩惱)2欲愛住地欲界一切修所斷的煩惱種子3色愛住地色界的修所斷的煩惱種子(愛煩惱)

173 八 常隨佛學一六九4無色愛住地無色界的修所斷的煩惱種子 無明住地即根本無明,謂不了一法界的無明,迷於法空性的所知障 起煩惱現行(纏)阿羅漢有慧解脫及俱解脫者 俱解脫者有禪定的功德和智慧的功德,或許有神通的功德,但慧解脫只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德即能見法而斷煩惱 所以慧解脫阿羅漢沒有四禪境界,不能引發神通,他沒有大通力,只許有三明 即使有神通力量的阿羅漢,他的通力不能和佛陀比 他的宿命通只能了知前後八萬劫事,而佛陀是無量劫之事皆能通曉 ⒉阿羅漢的慈悲不如佛陀阿羅漢很多是怕吵 怕鬧 怕煩 所以在修行時,多找阿蘭若處,專心用功 而解脫以後,偏重禪味,而漠視外界,生活少欲知足 對人事不太關心,有點近於孤獨 將財物視為毒蛇,不想接近

174 普賢十大行願一七〇傳說阿育王巡禮聖跡,到薄拘羅尊者的舍利塔時,聽隨從的人說: 這位尊者,生平無求於人,也不與人說法 阿育王嫌他與世無益,只以一錢來供養 那知當此一錢供養於塔前,錢即刻飛出 阿育王讚歎說: 少欲知足到一錢也不受,真是希有 聲聞聖者的生活是淡泊名利,但他們的悲心都是不足的 他們著重自利,未必肯傾全力慈悲眾生,我們即使想向他們學,肯定他們會接受嗎?因此,向阿羅漢學習,頂多能成阿羅漢,不能成佛 我們如果選定目標成就阿羅漢,就跟阿羅漢學;否則我們在邁向佛道的修學歷程,是應該向佛看齊,跟隨著佛學的 跟阿羅漢學,我們反而會成為自利者 二 向佛學什麼⒈應該效法佛因地廣學一切法門透過佛之慈悲開示很多法門,這些法門,無論是方便的,或究竟的,無非是為了引導我們趣入佛乘,或者是迴邪向正,或者是迴縛向脫,或是迴小

175 八 常隨佛學一七一向大 諸佛出世,無非為了此大事因緣,隨眾生根機而說法,故所說法門有淺有深(端正法 正法 甚深法) 而這些法門,站在菩薩的立場,都要修學的 所謂 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菩薩的通願 我們若學無量法門,將來可以如佛以無量方便,引導不同根性的眾生趣入佛乘,或迴邪向正 迴縛向脫 迴小向大 ⒉隨佛修學成佛三要素佛的成就如何而得,即前因後果要清楚,而且要能掌握重點 比如說:佛從發心至成就,要修無量功德,但重要之根本因在那裡,圓滿因是什麼,這些我們要明白,也應這樣修 成佛三要素:1菩提心⑴菩提心的功德

176 普賢十大行願一七二早晚課誦打三皈依,稱念: 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是希望眾生早發菩提心 為什麼呢?因為,菩提心功德殊勝 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大乘不共法 菩提心是迴小向大的推動力,菩提心是墮落之救星 菩提心既然那麼重要,菩提心到底是什麼?有幾類?⑵菩提心的種類一 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即是緣世間的險惡,眾生的苦惱,而此唯有究竟圓滿的佛陀才能淨化世間,拯救眾生,因此發願盡未來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有此願心(願菩提心),依此願心,受持菩薩戒法,實行菩薩道(行菩提心) 雖然發大願 修大行,但此還是有漏心行,不出世間,故名世俗菩提心 二 勝義菩提心:由修行而悟入無生法忍,看到諸法實相,這是智慧的現證,以般若證真理 證了真理,對求無上菩提那份心就更加堅固不退轉了

177 八 常隨佛學一七三⑶菩提心如何修習成就依彌勒菩薩傳無著菩薩的七重因果,即修學程序,共分七個階段 知恩 念恩 念報恩所依慈 悲 增上意樂正修菩提心成就從悲心到增上意樂,行者見到眾生苦,自己跟著痛苦,此時覺察,一切世間學問都不能解決眾生之苦,唯有佛法 亦覺察唯有成佛才有此能力 因此,發心學菩薩行,求成佛果,這種大信願的堅固成就,即是菩提心成就了 2大悲心⑴慈悲的重要慈悲是什麼?慈是利樂一切眾生,悲是救濟一切眾生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成佛之根本條件),也是大乘佛教的心髓

178 普賢十大行願一七四所謂佛,即是大慈悲心,是對九法界眾生平等又無限的關懷 佛因地因它而發菩提心,因它而上求下化,因它而成就佛道,亦因它而圓滿佛果功德 故,離了慈悲,就沒有佛法 因為,佛是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說法度有情 佛經說明:世尊為王子時,出城看見農夫耕作之辛苦,見到耕牛被役使鞭打乃至流血之辛苦,見到小蟲被鳥食之悲哀,內心悲痛,引發了求道之心 世尊出家修行證菩提,即踏遍恆河兩岸,轉法輪去覺悟痛苦之眾生,這是佛,活生生的佛,大悲心的展露,徹首徹尾 從未成佛至成佛,都在展現大悲心 所以說佛,就是具大慈悲心,無悲不成佛 因此,大乘經典都讚揚慈悲之功德,而呵二乘悲心不足 華嚴經 中,比喻二乘為從佛背而生,沒繼承佛陀的血統,沒有遺傳佛慈悲之精神,多數呈顯隱遁與苦行的獨善心行

179 八 常隨佛學一七五 入中論 亦說明:大悲心對從初發心至成佛,同等重要 初(發心)以大悲心作為策發菩提心之原動力 中(行菩薩道)以大悲心支持長期疲勞度生 修行之生涯 後(成佛果)以無量悲心度如幻眾生而不住涅槃,實際救護 ⑵慈悲的種類慈悲分三類:一 眾生緣慈不明我法二空,以為實有眾生 見眾生多痛苦,而生起同情 二 法緣慈通達眾生是依緣和合無我的二乘聖者,見眾生由迷惑不了無我,而造業受苦流轉生死,而引發憐憫 三 無所緣慈佛菩薩徹證一切法空,了知眾生是畢竟空,緣起假名為眾生,但業力宛然存在,對空無所有之眾生真切之救護 ⑶慈悲之功德

180 普賢十大行願一七六四梵行,慈悲喜捨功德可生梵天 菩薩之慈悲涵蓋慈悲喜捨四心,修成功可望成佛 慈悲是與樂拔苦 真正之菩薩是對一切眾生喜愛,見眾生離苦得樂修善,是能隨喜而不嫉妒 不論親怨絕對平等,捨了怨親不平等心 而此捨,必賴空慧之成就(不成就空慧,必定自私) 佛果之功德,可說是無量慈悲之累積 但慈悲是漸修長養,修自他相換,由親及中至怨,次第擴充 3般若慧菩薩修行,除了發為度眾生願成佛之菩提心以外,要實際去利濟眾生,培養堅固廣大之慈悲心 而慈悲心之修習,有賴於般若空慧,否則很難修得,可以說悲智是相輔相成 因此,菩薩是著重智慧的開發,他多方面親近善知識,聽聞經教深入法藏

181 八 常隨佛學一七七在大乘分菩薩道為二階:般若道指地前的菩薩 只是勝解而未現證,須經一大阿僧祇劫,以求實證無生法忍,開發般若慧 方便道證悟以後之菩薩 以無量方便廣度眾生 般若道是著重空性之實證,方便道是大悲之實行 菩薩有悲有智,能長期在生死中利益眾生,這是與小乘有顯然不同點 也就是大乘菩薩怕墮入二乘(必死無疑),和怕退失菩提心(犯菩薩戒),所以勤修悲與智 菩提心和悲 智是菩薩度生之本領;而此本領,最重要的是勝解空性 ⑴對空性的勝解有二種功德了解生死與涅槃都是如幻如化,即不會戀著生死(凡夫),也不會畏懼生死,急求擺脫(二乘);就不會害怕涅槃(凡夫),也不會急趣涅槃(二乘) 在生死中浮沈,有了空之勝解力,能逐漸的調伏煩惱,能做到煩惱雖小

182 普賢十大行願一七八小現起而不會闖大亂子 不斷煩惱,也不致作出重大惡業 時時以眾生的苦痛為苦痛,眾生的利樂為利樂 我見一天天的薄弱,慈悲一天天的深厚,怕什麼墮落?(反倒是專為自己打算的,才有墮落的憂慮 ) 空的勝解是說空之修學而不是體證 是說菩薩學空不證,記著: 今是學時,非是證時,因為悲願不足而證空,就會墮入小乘 ⑵空慧之重要戒定慧中,唯有慧學足以表彰佛法之特色,一切宗教中,最足以代表佛教的特質,也即能顯出異於其他宗教的殊勝處,卻在智慧,所以佛教是理智的宗教 其他宗教也講仁愛 慈悲,也能去除部份煩惱,內心也可以獲得高超之相似解脫境界(定),但因缺少如理的真實慧,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因為真正導致眾生入解脫境界的是智慧 ⑶空慧的名義

183 八 常隨佛學一七九慧有多名,觀(毘鉢舍那) 忍 見 智(闍那) 方便 光明 覺 般若 正見 正思惟 擇法 般若一名最為尊貴,修成果時,般若即名薩婆若(一切智)或菩提(覺) 羅什說: 薩婆若名老般若 大乘佛法所說之智,不是離生智,也不是偏真智,而是究竟智 菩薩智慧(究竟智)含有清淨真實之信心,融攝大悲心,也與定及法性理相契平等 至於智慧之類別,佛經有多種說法 生得慧與生俱來的慧性 加行慧依信心,經過一番精進修持,而後才在清淨心中流露出來 無漏慧經過定慧相應,止觀雙運修慧成就,更深徹觀照,終引發出 加行無分別智經過修行而能證真如法性的方便

184 普賢十大行願一八〇根本無分別智證真如法性,與法性相應的如實慧 後得無分別智通過根本無分別智,而引發能照察萬事萬物的智慧 世間智凡夫與未證果之學者,所具有的一切分別抉擇慧力 出世間智二乘聖者超出世間,能通達苦 空 無常 無我諸法實相之證慧 出世間上上智佛與菩薩所有的大乘不共慧,超勝二乘的偏真智 普賢菩薩之隨佛學,是學佛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身命布施 這是利生 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 為法忘軀,行難行之苦行 成佛後不入涅槃,而種種應現度生,最後示現涅槃

185 九 恆順眾生一八一九 恆順眾生學佛修行是有次第的,前面介紹常隨佛學 學佛 廣學一切法門 以及成佛三要件 法門學會了,而且菩提心願發了,悲心栽培了,智慧也修學了,接著是應該運轉大悲心,將所學法門開示眾生,使令眾生也能發菩提心,上求下化,如此才能續佛慧命 所以修 常隨佛學 後,菩薩應修 恆順眾生,否則菩薩之修行,如果只在自利上用功,那和二乘又有何不同呢?所以菩薩所學所修,他會全部用來幫助眾生,而且是積極幫助眾生,這是菩薩可貴之處 現在先說明何謂眾生,再說明恆順眾生 一 眾生的名義⒈眾生有三義:1眾緣和合名眾生

186 普賢十大行願一八二 大法鼓經 : 一切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 謂四大 五蘊 十二處 十八界 十二因緣等合成,假名為人,號曰眾生 我們人的身體,是由業力創造,創造了四大及五蘊和合而成生命體,這種錯綜複雜的東西,稱之為眾生 2數數趣生名眾生 般若燈論 : 謂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為眾生 每個人的生命,從過去到現在,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到未來也是一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 從無始劫來,都是生生死死,有無量生命,數數趣生,所以名為眾生 3法身隨順名眾生 不增不減經 : 此法身本性清淨,但為恆沙煩惱所纏,隨順世間,往來生死,即名眾生 這是說明個人的法性身,這法性身本來清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但

187 九 恆順眾生一八三為煩惱惡所蔽,隨順世間,流轉不停,名為眾生 ⒉眾生的種類:1眾生有十種十法界當中,最高境界是佛,其次是菩薩,接下來是辟支佛,然後是阿羅漢,這四種是聖人 還有六種凡夫,凡夫界中,最高是天,其次是人,接下來是阿修羅,然後是畜生 餓鬼 地獄 以上十類,都名之為眾生,眾緣所生 2九類眾生 金剛經 :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這九類眾生,生在三界之內,是佛菩薩度化之對象,佛菩薩度眾生,都

188 普賢十大行願一八四想辦法幫他們,使他得到無餘涅槃究竟成佛 ⒊何謂恆順眾生:1不逆為攝化菩薩對眾生是慈悲的,想辦法攝眾生,然後對眾生可以說是 小心侍候 不敢得罪,為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引導他們修行 所以菩薩行四攝法,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先攝住眾生,然後再行教化 雜寶藏經 卷五,六十二經:長者女不信三寶,父以金錢雇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長者弗奢,舍衛國人,生二女子,一者出家精進用功,得阿羅漢 一者邪見誹謗不信 父時語此不信之女,汝今歸依於佛,我當雇汝千枚金錢 乃至歸依法僧,受持五戒,當與八千金錢 於是便受五戒 不久之間,命終生天,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189 九 恆順眾生一八五 撰集百緣經 卷十,九十七經:醜陋比丘緣 佛以方便慈悲攝住醜陋人,並為說法,使其修行得阿羅漢果 情形是這樣:佛在世時,有一長者,生了個兒子 那個兒子,長得很醜,像惡鬼,人見了都害怕 孩子長大了,父母討厭他,把他趕出去 他醜到畜生見了也害怕,何況人類 被父母趕出去之後,他住在山上,連鳥獸都討厭他,也都離開了 那時候,世尊觀察到這位醜人,善根已經成熟了,佛就帶弟子,到山林中度化醜人 當佛和弟子到山林中,那位醜人見到世尊他們,就自動避開 但佛用神力把他留住 佛化作一醜陋人,拿著鉢,鉢中放滿食物,向醜人走去,醜人看見了,很歡喜,想不到有個人和我一樣醜,可以和我作伴 兩人共同吃飯,吃過飯後,化醜人忽然變端正 醜人問化醜人,怎麼忽

190 普賢十大行願一八六然間變端正了 化人說他是用善心觀察樹下坐禪比丘,因此使他變成端正的 醜人聽後,也觀察坐禪比丘,忽然間也變端正了 他非常高興,對化人生信敬心 那時候,化人變回本形,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身放光明,醜人見佛,前去頂禮佛,佛為他開示佛法,使得初果 證了初果之後,要求出家,出了家繼續修行,得阿羅漢果 2順性以度化菩薩為了度化眾生,會觀察眾生的根性,然後考慮二點:第一以何種身份度化 第二以何種法門度化 ⑴以何種身份度化佛菩薩度化眾生,大都隨眾生之形,變化和他同類來度化他 高等菩薩能三十二應身度眾生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logarithms of number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s lif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CBM PROPOSAL

CBM PROPOSAL Maya Grigorovich-Barsky EDU 605 Fall 2011 Professor Durham CBM PROJECT Counting 1-10 in Japanese Recognizing the Kanji Characters and Correctly Pronouncing Them Student Information Name: Melinda Baskin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trigonometrical logarithm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武神少年p1_3.indd

武神少年p1_3.indd 目錄 自序 楔子 六 八 第一章 : 武林至尊. 天下武宗 1. 沒落的少林. 崛起的 武林 十二 2. 兩個失落的少年. 求武之道 十八 3. 武林學藝. 不打不識 二七 第二章 : 武練人生. 武域神人 1. 初到貴境. 大鬧練武院四二 2. 遇奇人, 練奇功八九 第三章 : 學武真義. 天下第一 1. 五里雲的時空結界 一一二 2. 三老絕學, 苦中破極限 一三四 3. 洞中奇人, 走火入魔的悲歌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900??indd

900??indd 900 432 中華民國一 二年七月十六日 中鋼半月刊 第九版 六月份公司業務概況 八 碳鋼產量 六九九 七 三公噸 碳 鋼銷量 七三六 九公噸 合併營收 二五 八七五 一七五千元 福利金收支統計 項 福 利 資 訊 請 參 閱 EIP 快速選 單 總務福利資訊平台 本公司福委會一 二年六月 份福利金收入及各項補助之人 數 金額統計如下表 至於各 一 二年合併累計營收 二千元 一七三 一五五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目錄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2 婚姻的意義 4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7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9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婚姻的意義 婚姻的意義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 一 ) 以宗教信仰來促進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 二 ) 以家庭的淨化, 提昇人品 淨化人間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Etiquette 要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 3. 2006 6 (C)= (K)+ (S) (A) 美而無德, 好像沒有香味的花一樣, 虛有其表 迪福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4. 三 禮儀是獲致成功與快樂的關鍵 四 禮儀維護人的自由與權益 . 5. 經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2

2 2 Tehillim 12:46 Psalmos "le" (I) 27:46 22:1 (II) --- --- --- --- ( 71:14-16) --- ( 71:2) --- ( 71:6) --- ( 71:18) 2 () 73 2 12 50,73-83 11 42,44-49,84-85, 87-88 1 1 48 - 顺 - - - ) 15:1-19 6:33 15:17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家庭教育手冊父母版 The Power of Yet Youtube TED The Power of Yet Dr. Carol Dweck 04 / 05 ...52...04 PART 1... 08 PART 2...12 PART 3...14...14!...22...26 SOP...32...38...44...51 PART1 PART1 1. 2. Family Life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 2 () () 1987 1988 () () 2010 來 理 3 () () () () () 4 () ( ) ( ) 來 理 () 1 5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以東港海事為例 價格便 宜 14% 離家近 12% 特色茶 飲 店面 19% 設計 3% 品牌 10% 促銷活 動 8% 品質 14% 碳酸 咖啡 6% 2% 服 務 態 度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B8D5C5AAA5BB2E706466>

<B8D5C5AAA5BB2E706466> 5 2 LION TEL 0136 43 2882 http://hokkaido.lion-adventure.com/ 3 3 5.5 4 5 34 35 PART 1 P110 15 15 20 27 42 PART 1 43 24 44 PART 1 45 KONG P97 50 P43 PART 2 90 30 51 52 3 4 2 3 P43 3 4 56 7 2 1 57 PART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AV P V 2 b P V b 0.96 P V 2 b L b 4 L b 4 W b 3 W b 3 2 向自然學習 MAV 3 升力與推力共生的拍翅運動 拍翅頻率的尺度變化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AV P V 2 b P V b 0.96 P V 2 b L b 4 L b 4 W b 3 W b 3 2 向自然學習 MAV 3 升力與推力共生的拍翅運動 拍翅頻率的尺度變化 54 204 0 502 仿生飛行 從人類飛行器談起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UAV micro aerial vehicle, MAV 5 cm 0.5 0 log 0.5 (P V 2 ).5 2.5 2 log (b) P V 2 b b 希望製作一架微型飛機像鳥類或蝴蝶那麼小, 就得向會飛的動物學習飛行技巧了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意思 自己決定 這件事, 這句話再解釋一下 人的生命, 人與人之間不一樣, 當然很明顯的會看出來, 有貧富貴賤的不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宣化上人 何謂 辟支佛 呢? 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之聖者, 梵語云 辟支迦羅 瑜伽論記 卷八載 : 若依 智論 二十六卷云 : 辟支佛有兩種義: 一名獨覺, 二名因緣覺 緣覺 指有佛之世, 聞佛開示十二因緣之法, 而得開悟緣起無常之理, 緣斷證真, 得證涅槃者 獨覺 謂無佛之世, 觀生滅無常, 因緣之理, 覺悟無生, 證入涅槃者 無貧尊者阿那律由於供養辟支佛一頓飯, 所以生生世世都享用大富大貴的福報,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ash 可以做精美的網路動畫並不陌生, 但是實際上 Flash 不僅如此, 只要搭配 ActionScript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第 6 章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1.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二 內部指令 CHAPTER 6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內文教學區 1 行政法概要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2 作者序

2 作者序 為什麼男女互相吸引? 卻無法彼此理解! 生田哲 著盧宛瑜 譯 2 作者序 3 4 1 β 2 0 0 9 年1 月生田哲 contents 2 第一章男女是完全不同種生物 12 16 18 X 19 Y 20 21 22 24 26 28 29 31 32 33 35 36 38 39 41 43 45 47 T 49 50 52 54 56 58 60 62 63 64 第二章從性荷爾蒙看男性與女性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082012 newsletter.indd

082012 newsletter.indd 1 3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7 18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24 424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色比賽 ආ г 聖 經問 答 遊戲 1. 信心之父

More information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須崎動物醫院院長 須崎恭彥 著 高慧芳 譯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五大有效營養素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6 -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1 6 6 1-1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7) 復次, 佛般泥洹已, 力士諸老母臨世尊足上啼, 淚墮足上, 汝為侍者不遮, 是越比尼罪 下第七籌 爾時, 阿難不受二罪, 作是言 : 長老! 過去諸佛皆有四眾, 是故三請度比丘尼 佛在毘舍離, 三告不請佛住世者, 我爾時是學人, 為魔所蔽, 是故不請 是中, 犯五越比尼罪, 長老如法作已 說

(7) 復次, 佛般泥洹已, 力士諸老母臨世尊足上啼, 淚墮足上, 汝為侍者不遮, 是越比尼罪 下第七籌 爾時, 阿難不受二罪, 作是言 : 長老! 過去諸佛皆有四眾, 是故三請度比丘尼 佛在毘舍離, 三告不請佛住世者, 我爾時是學人, 為魔所蔽, 是故不請 是中, 犯五越比尼罪, 長老如法作已 說 阿難與越比尼罪 林崇安編 ( 內觀雜誌,99 期,pp. 55-62,2013.11) 說明 : 阿難於服侍佛陀時有幾項小的過失, 稱做越比尼罪 ( 突吉羅罪 ), 犯了就要懺悔, 各律記載略有出入, 摘錄如下 摩訶僧祇律 卷 32 五百比丘集法藏 阿難七過 (1) 時, 尊者優波離語阿難 : 長老有罪, 清淨眾中應當悔過 阿難言 : 有何等罪? 答言 : 世尊乃至三制不聽度女人出家, 而汝三請,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聖號具足, 萬德莊嚴 佛陀十號圓滿 ( 上 ) 王家軒 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3 期 2016 年 7 月 一 前言 佛陀十號圓滿 :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 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佛陀的尊稱, 如 釋迦牟尼 是 別號 ( 異譯 釋迦文, 義為 能仁寂默, 能仁則大悲度生, 不住涅槃, 寂默則大智冥理, 不住生死 ; 悲智雙運, 立此嘉稱 ), 佛 是通號 ; 別

More information

雲端時代來臨 產業新革命 工業 Smart Factory 企業自動化營造高產值, 漸成趨勢 小工廠創造好效率 product life 快樂升學 25

雲端時代來臨 產業新革命 工業 Smart Factory 企業自動化營造高產值, 漸成趨勢 小工廠創造好效率 product life 快樂升學 25 4.0 4.0 4.0Industry 4.0 4.0 24 BRAVO! Mar / Apr. 2015 雲端時代來臨 產業新革命 工業 4.0 4.0 2 Smart Factory 20064.0 80 4 4.02011 4.0 8 4.0 企業自動化營造高產值, 漸成趨勢 小工廠創造好效率 product life 快樂升學 25 Amberg 1,000 25 99.998 8 4.0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老病自序 V 生之艱難與生之使命 1 序幕 : 喜耀合唱團獻唱 誰會關注明天 3 一 生老病死 是生命的永恆主題 5 5 二 生之喜悅與生之驚懼 6 6 7 8 9 10 11 12 死目錄 VII 生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14 14 15 18 19 20 22 24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26 1. 27 2. 29 3.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