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密碼封面--簡--OK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Transcription

1

2

3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捌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玖 往生極樂世界之瑞相徵兆如何? 拾 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概觀

4 拾壹 念佛法門實修導引 拾貳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拾參 中陰身自救法 結語 群疑釋論 佛學名相淺註 會深語錄

5 前 言 佛說 諸法從緣生 諸法從緣滅 法不孤起 仗境而生 如是因緣果報 生滅增減 生死離合 出 生是死亡的旅程 也是前世神識的延續 命終卻是另 一個新生命的開端 並非永恆的結束 這是宇宙生滅 之定律 絕對不變之真理 凡事皆有其前因後果 本 末因緣 有生有死 無生即無死 有始有終 無始即 無終 有離有合 無離即無合 如是死而復生 離而 復合 終而復始之循環現象 本是存在於宇宙之中 這是生滅增減的對立之法 生死的輪迴之道 人有生 老病死 心有生住異滅 萬象有成住壞空 一切生滅 之法 總在無常變化當中 豈有真常不變之理 智者 覺之 愚者迷之 若想跳脫未來世無量的生死輪迴之 苦 獲得永恆的安樂與喜悅 常住於清淨的心靈世界 裡 唯有尋求解脫之法 勤修聖賢之道 方能粉碎心 靈牢獄之束縛 而證得不生不滅之生命 猶如清涼月 遊於畢竟空 常樂自在 如日凌空 一切無礙 於 大 乘大般涅槃經 中 佛說 於三千大千世界 註 1 或閻浮提 註 2 示現涅槃 註 3 亦不畢竟取於涅槃 或閻浮提示入母胎 令其父母生我子想 而我此身畢 竟不從愛欲和合得生也 我已久從無量劫來 離於愛 4

6 前 言 欲 我今此身即是法身 註 4 隨順世間入胎 示現 出家修道 捨轉輪王位 註 5 為法輪王 註 6 我又示 現閻浮提中 出於世間 眾生皆謂我始成佛 然我已 於無量劫中 所作已辨 隨順世法故 復示現於閻浮 提初出成佛 世尊又說 他的圓滿報身 如今猶 在無勝世界淨土 說法渡眾 此佛剎從我們娑婆世界 往西方去 經過三十二恆河沙數佛剎 即可到達 依 報 註 7 清淨莊嚴猶如西方極樂世界 依 大乘梵網 經 之記載 說說 他乘愿來此娑婆世界渡眾生 已往返八千次 由此可見 佛陀捨淨土入穢土 說法 渡眾的大悲精神 是多麼令人讚歎與懷念 佛陀又說 乘方便智自在現化 無量結患 註 8 久已消滅 已 度五欲 註 9 海 轉無上甘露法輪 一切皆隨順世間 為度人故 現行出家為度眾生故 如來非天非人 示 現入泥洹 註 10 而不畢竟入於泥洹 如來法身常住不 滅 如來於閻浮提種種異業 無不現化 註 11 又於 無量壽經 中 佛說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 註 12 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 註 13 光闡道教 註 14 欲拯濟群 萌 註 15 惠以真實之利 無量億劫 難值難見 猶靈 瑞華 註 16 時時乃出 如來正覺 其智難量 多所 導御 註 17 慧見無礙 無能遏絕 註 18 如來定慧 究暢無極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又於 大乘大悲蓮華 5

7 經 中 世尊說 無量劫以前 曾在寶藏如來前發愿 未來世將在惡世穢土中 廣渡有情而證道成佛 另於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中 佛陀對阿難尊者言 吾 今不久當般涅槃 一切有為法無不悉捨 一切佛事皆 已究竟 我已宣說離窟宅法 註 19 妙甘露法 最自 在法 極安樂法 是法深妙 難解難知 不可尋思 超尋思境 諸大聖者 自內所證 諸佛化 法皆如 是 勿復憂悲 無上正法 於我滅後 住世千年 饒 益天人 註 20 阿修羅 註 21 等 從是已後 漸當隱 沒 若諸有情 我應度者 已度訖 註 22 諸未度者 皆已為作得度因緣 阿難汝等 當於如是無上大法 勤加護持 令不滅沒 阿難 我今更無所作 唯大涅 槃是所歸趣 註 23 爾時 阿難聞佛語已 悲慕感絕 略取以上部份經典的記載 深知佛陀慈悲憫眾 救渡 群生 註 24 猶如慈母深愛獨子一般 不畏苦難艱辛 的偉大情操 如是菩薩利眾之風範 是我們佛弟子應 該學習效法的 佛陀是我們修行渡眾的好榜樣 是一 切有情的大善知識 是黑暗中的明燈 是見性成佛道 上的導師 是苦海中的救護者 是無量眾生中的大布 施者 是迷途中的接引者 是究竟常樂的真歸依處 就算筆墨如大海 絕妙讚詞如塵沙 縱經百千劫 亦 難道盡佛功德 身為佛弟子 理應護法弘法 報佛深 6

8 前 言 恩 佛陀大慈大悲倒駕慈航入娑婆 弘法利生四十九 年 廣說經律論三藏經典 闡述 註 25 無上菩提妙法 利樂無量眾生 雖知有九橫之難 註 26 但於渡眾的 菩提道上 仍然為法忘軀 忍辱負重 不退道心 不 捨眾生 勇往直前 宣揚解脫妙法 不停足跡 佛如 明月 眾生如水 佛不離眾生 如水含月 如月映水 隨處應現 眾生內心的無明魔窟 卻是世尊清涼的寶 宮 世間最險惡污穢的地方 卻是佛陀渡眾的好去處 於此五濁 註 27 惡世裡 明師難遇 正法難聞 眾生 難渡 菩提心難發 菩薩法難修 菩薩道難行 道業 難成 八風難忍 註 28 六毒難斷 註 29 六塵難離 註 30 五欲難捨 六門難閉 註 31 妙法難信 惡 道門開 習性難除 因果難信 執著難消 心浪不息 善惡參半 罪福環生 冤家常隨 苦苦相逼 業海浮 沉 苦輪常轉 災禍不斷 血淚暗流 三界難出 世 尊於塵點劫中 難行亦行 難捨能捨 十度萬行圓滿 註 32 成就了佛道 世尊來此娑婆 註 33 示現八相成 道 註 34 化緣已盡 歡喜捨壽 如今雖然不見佛陀 身影 但世尊卻與眾生常相左右 片刻不離 猶如日 月行空 朝暮相繼不絕 縱然不能親聞佛陀說法 但 是 佛陀的法音 仍然不離世間 福慧悲愿具足之人 亦能明見佛陀妙色身 親聞世尊妙法音 人生的意義 7

9 在於追求圓滿與完美 生命的可貴 不在於孤芳自賞 自我成就 而須博愛無私 澤被萬靈 註 35 如藥草 果樹穀糧 利眾無爭 取之不盡 猶如虛空無有邊畔 生命的價值 是能以短暫的性命 而換得更多生命的 存在與安樂 不是離塵的幽谷蘭花 而是出塵的苦海 紅蓮 這就是菩薩不捨眾生的慈悲精神 佛陀的生命 獻給了一切有情 佛陀的慈悲 化成了無盡的虛空 永恆常住於宇宙之中 如母獨愛一子 盡未來際 護 念著芸芸 註 36 不息的眾生 佛陀慈悲指引眾生 一 條光明的西方解脫之路 但愿有智慧的眾生 皆能信 受佛語 常隨佛學 不捨三寶 依教奉行 勤修淨土 法門 自覺覺他 廣渡有情 同登極樂 共證菩提 沙門釋子 会深彻定 於新加坡 觀禪佛學會

10 緣 起 緣 起 貧僧拙筆此書之原由有 ( 一 ) 於 阿彌陀經 中 佛說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 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何故名為一切 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 若有善男 善女人 聞是經 受持者 及聞諸佛名者 是諸善男子 善女人 皆為 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又於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中 佛告舍利子 何 因何緣彼佛世界名為極樂 舍利子 由彼世界中諸有 情类 無有一切身心憂苦 唯有無量清淨喜樂 是故 名為極樂世界 又舍利子 極樂世界淨佛土中 有如 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希有事 假使經於百千俱胝 那庾多劫 以其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舌 一一舌上出 無量聲 讚其功德 亦不能盡 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又舍利子 若諸有情生彼土者 皆不退轉 必不復墮 諸險惡趣 邊地下賤 註 37 蔑戾車中 註 38 常遊 諸佛清淨國土 殊勝行愿 念念增進 決定當證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註 39 舍利子 彼佛土中 成就如 是功德莊嚴 甚可愛樂 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又舍利 子 若諸有情 聞彼西方無量壽佛清淨佛土 無量功 德眾所莊嚴 皆應發愿生彼佛土 所以者何 若生彼 土 得與如是無量功德眾莊嚴諸大士 註 40 等同一集 會 受用如是無量功德眾 所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 9

11 常無退轉 註 41 無量行愿 念念增進 速證無上正等 菩提故 又舍利子 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 說 誠諦語 若有淨信諸善男子 或善女人 得聞如是無 量壽佛 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極樂世界淨佛土者 一 切皆應信受發愿 如說修行 生彼佛土 又舍利子 於此雜染堪忍界中 五濁惡世時 若有淨信諸善男子 或善女人 聞說如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 能生信解 受持演說 如教修行 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無量佛所 曾種善根 是人命終 定生西方極樂世界 受用種種 功德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 日夜六時 註 42 親近 供養無量壽佛 遊歷十方 供養諸佛 於諸佛所 聞 法受記 註 43 福慧資糧 疾得圓滿 速證無上正等 菩提 又於 觀無量壽佛經 中 佛說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 作不善業 五逆十惡 註 44 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 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苦無 窮 如此愚人 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 種種安慰 為 說妙法 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 不遑念佛 註 45 善 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 心 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 故 于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 見 金蓮華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 樂世界 又於 隨愿往生經 中 普廣菩薩問佛 十 方悉有淨土 世尊何故偏讚西方彌陀淨土 專遣往生 佛說 閻浮提眾生心多濁亂 為此偏讚西方一佛淨土 10

12 緣 起 使眾生專心一境 易得往生 又於 大般若經 中 文殊菩薩問佛 十方佛土皆可往生 為何多讚歎西方 極樂世界 佛說 阿彌陀佛與此有大因緣 往生比較 容易 又於 像法決疑經 中 佛說 末法一萬年 念佛得堅固 又於經集部 禪祕要法經 中 佛說 我般涅槃後 過千歲已 此無常觀雖復流行於閻浮提 中 億億千萬眾多弟子 若一若二 修無常觀得解脫 道 又於 菩薩內戒經 中 佛說 菩薩必須知道西 方極樂世界殊勝事情 否則 不是菩薩 菩薩要行菩 薩道 而且 要急當至阿彌陀佛所 菩薩當知三愿乃 為菩薩 何謂三 1 愿我當作佛 我當作佛時 令 國中無有三惡道者 皆有金銀水精琉璃七寶 人民壽 無極 皆自然飯食衣被 五樂倡伎宮殿舍 註 46 2 愿我往生阿彌陀前 3 愿我世世與佛相值 佛當授 我 註 47 是為三愿 綜合以上經典所載 佛所說極樂世界之殊妙莊嚴 即是貧僧拙筆本書的緣起之一 二 專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佛門弟子很多 但如 愿往生的卻是極少 根據命終前後往生西方的瑞相統 計 近幾十年來 一萬人念佛當中 大約只有五人往 生極樂世界 為何如此殊勝的法門 卻落得如是淒涼 的結局 豈不令人哀痛惋惜乎 這是我們佛弟子 應 當深入研究檢討的 務必把問題的癥結所在 徹底解 11

13 決 破邪顯正 令更多淨業行者 得以如法修行 往 生西方淨土 這是身為佛弟子的責任 以報佛恩眾生 恩於萬一 如是才不會辜負世尊說此妙法渡眾的大慈 悲心 亦令專修彌陀法門者 更堅定信念 珍惜妙法 信受奉行 不被一些法執深重之淨土修行者 或其他 邪眾所誤導迷惑 而退失修行念佛之道心 或依魔法 不依佛法 而無知地陶醉在自我催眠的邪見當中 如 是邪眾以非佛說之不淨說法 妄造口業 背離如來正 法 假藉佛教 妖言惑眾 共造三塗惡業 真令人憐 憫 貧僧為此節錄大正新修大藏經中 經集部所有與 念佛法門相關的精要 以及古今大德之淨土法語 加 上貧僧解行上之淺見 編集成冊 全書大綱略分為 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釋論往生極樂世界之修 行次第概要 但愿對專修彌陀法門者 能有所助益 藉此寶筏同登極樂 速證菩提 廣渡有情 福澤十方 這是貧僧拙筆本書的緣起之二 並以此著書流通之功 德 迴向法界一切眾生 親近三寶 聽聞佛法 離苦 得樂 早成佛道 再以此弘法護法之功德 略報四恩 於萬一 共享法喜與安樂 12

14 書名淺釋 書名淺釋 一 往生 一般指生前未證道解脫之眾生 隨 著業力的牽引 命終之後 神識隨其生前所造之善惡 業及習氣等 去投生受報 於三界內流轉生死 若是 帶業往生淨土者 則出離三界 免受六道輪迴之苦 於此專指人类而言 二 極樂 指阿彌陀佛圓滿報身所在之西方極 樂世界 是出離三界最安樂之清淨世界 只有快樂 沒有痛苦之義 三 密碼 秘密難知之號碼 猶如世人手機號 碼 或打開電腦之號碼 或銀行帳號等 若不說出 則難以了知其密碼為何 人有其道 物有其理 宇宙 萬法各有其體相用因緣果 微細難知 如是道理性相 本末因緣 展轉變化莫測 即所謂的 密碼 若欲 揭開徹知宇宙萬象之謎 返回萬法之本源 實非容易 非一般凡夫二乘聖者 所能徹底通達了解的 如是甚 深之理 即所謂的塵沙惑 但若能依佛陀所說之教門 而修 即能深入體悟親證妙理 了知萬法之實相 法 界一體一相空相不二之性 即是宇宙萬象生命的本源 亦是最深奧難知難入之處 所謂佛法者 即是揭開如 是妙理密碼之方法 也是圓滿人生無上的聖法 佛陀 說 若聞無量壽經 能信樂受持者 難中之難 無過 13

15 此難 於 阿彌陀經 中 佛說 為一切世間說此難 信之法 是為甚難 由此可知 要解開極樂密碼之法 鎖 令缺乏信根的眾生深信不疑 且具足正見 依教 奉行 是何等的困難 世尊大慈大悲已顯說極樂世界 之殊妙 與往生之正因 為何萬萬人念彌陀聖號 卻 極少人殊勝地往生 其中原因何在 若能破解往生極 樂密碼之謎 引導大眾走向正確的西方之途 相信對 專修彌陀法門的眾生 會有更上層樓之功 當來往生 極樂淨土者 亦能增加許多 如是不負世尊渡眾之期 望 也能報佛深恩於萬一 偈曰 往生極樂不困難 依教奉行能迴響 斬斷苦海輪迴路 專念彌陀無他想 14

16 淺述十三題綱 -- 一論一註一法語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一 理體極樂世界 指一切有情眾生本具有之清 淨佛性 是永恆不生不滅的清淨極樂佛剎 當眾生成 佛或成菩薩時 即能親證真如 了知清淨圓覺之殊妙 難喻 這必須破除我執法執的法身大士 註 48 成就 了平等性智 才得以親證的 一般稱為自性西方淨土 二 事相極樂世界 於 佛說阿彌陀經 中 佛告訴長老舍利弗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 名曰極樂 其土有佛 號阿彌陀 今現在說法 阿彌 陀佛成佛以來 於今十劫 並對極樂世界作殊妙之介 紹及讚歎 於 佛說無量壽經 中 更是深入地詳細 說明正報 註 49 依報之莊嚴殊勝 這是佛陀親眼所 見所知 非一般凡夫二乘可了知的 十方如來經由無 量劫之修證 圓滿了十度波羅蜜 註 50 四無所畏 註 51 十力 註 52 十八不共法等等無量不共法 註 53 萬德莊嚴 萬法圓滿成就 故具足不可思議之威神力 功德力 知人所不知 見人所不見 是佛陀內證而了 知一切法 非我們可知可見也 宇宙之大 眾生之多 無量之法理 深奧難測難知 若非大徹大悟之覺者 15

17 豈能完全透視了解 人非萬能 科學亦非究竟 靈性 若有瑕疵 如烏雲遮日 無法照見萬法之實相 亦如 濁水影像難成 十方如來心如明鏡秋潭 亦如虛空遍 一切處 故能通達徹知一切法 因此佛陀真言 理應 深信不疑 更何況 古來至今 有許多真實感應故事 證明極樂世界之存在 譬如有人身患不治之病 群醫 束手無策 但病患唸阿彌陀佛聖號 或患者家屬為其 唸佛號 卻能不藥而治 這種靈療是超醫學 超科學 超人為能力的 雖然人类難以相信 科學無法證明 但卻是真實之事 這也是證明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存 在性 也有專修念佛法門者 於念佛定中見佛的 不 少臨終者及助念者 亦有親見阿彌陀佛之經驗 甚至 有人神遊極樂世界而回來告訴世人者 如是真實之事 皆證明確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不可不信也 偈曰 深信世尊言 利樂萬萬年 此生如法修 同登九品蓮 不聽聖賢言 因果在眼前 傲慢不肯修 一切皆隨緣 16

18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略舉正報十四殊勝第一 一 十方諸佛 阿彌陀佛光明之快善明好殊勝 第一 二 阿彌陀佛光明最遠第一 三 阿彌陀佛光明最大 照十方佛剎第一 四 聲聞眾最多第一 五 菩薩眾最多第一 六 阿彌陀佛智慧說經行道 十倍於諸佛第一 七 阿彌陀佛洞視徹聽飛行 十倍於諸佛第一 八 往生極樂世界之菩薩 身色相好第一 九 往生極樂世界之菩薩 成就無量功德第一 十 往生極樂世界之菩薩 辯才第一 十一 天眾壽命最長久第一 十二 天眾最快樂第一 十三 菩薩中之王第一 十四 阿彌陀佛名聲超十方第一 偈曰 福慧悲愿得具足 清淨莊嚴累世修 諸善菩薩俱一處 聆聽彌陀宣妙法 17

19 阿彌陀佛大慈悲 億劫成就極樂界 接引無量諸有情 超凡入聖不退轉 大乘法食令滿足 同證菩提功圓滿 略舉依報八莊嚴第一 一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 最善 最明 最好 清淨美妙第一 二 極樂世界是最大佛剎第一 三 百味飲食香美無有比第一 四 樹音妙樂音聲第一 五 極樂世界壽命最長久第一 六 七寶甚美明好第一 七 七寶池華香味第一 八 國土光淨徧及十方佛剎無與等 徹照無量無 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如明鏡中現其像第一 偈曰 聖地清淨好修行 處處法音常灌頂 一音飄來即開悟 頓入真如無身影 18

20 阿彌陀經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 廣說三藏十二部經教 法法平等 沒有高低之分 皆是無上甘露法雨 潤澤 無量眾生乾旱之心 無論是教理或教門 總是因時機 法緣 或依眾生之心性根器 而應病施藥 救度有情 令其離苦得樂 成就道業 所謂 法無高低 契機 者妙 藥無貴賤 癒病者良 若說法門有高低 快 慢 優劣 那是眾生的法執過重 自以為是 執著自 己專修的法門罷了 如是偏見是不正確的 並非佛陀 之知見 世尊曾說 佛法如蜜糖 中邊皆甜 豈有 高低好壞之分 佛法是平等中道義 不可因法執而強 加區分變成不平等法 如是誤導眾生是罪過無邊的 若校量分別時 只能方便說較為殊勝 卻不能說高低 優劣快慢 何況再殊勝的法門 如果沒有如法修行 也是不能成就的 六毒深重的眾生 如果以無明煩惱 勤修妙法 而不以智慧明照觀心 亦是徒勞無功 於 道無益 佛說彌陀法門是難信之法 若聞是經 能信樂受 持者 難中之難 無過此難 世尊慈悲為了救度安樂眾生 無問自說了一部 阿 彌陀經 極度讚揚極樂世界正依二報之殊妙莊嚴 普勸大眾發愿往生極樂淨土 親近彌陀 聽聞妙法 成就無量功德 永不退轉 速證無上菩提 彌陀法門 19

21 最為殊勝之處 即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 不必此生斷 惑證道 亦能出離三界輪迴之苦 只要依往生極樂之 法門而修 於臨終時 阿彌陀佛即來接引至極樂國 永遠離苦得樂 終成佛道 所謂 帶業往生者 即 是帶著內心的無明煩惱罪根 以及所造惡業之罪障 往生清淨佛剎 出離六道輪迴苦海 這是極為殊勝 之法門 所以世尊不問自說 阿彌陀經 讚揚普勸 大眾修此妙法 速離三界 同登極樂 共證菩提 佛 說這是難信之法 然而 卻是真實不虛之事 尤其是 逢此末法時代 眾生內心六毒深業障重 想要靠自己 修行證道 了脫生死 出離三界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若能依阿彌陀佛的本愿力 加上自己如法修此法門 之功德力 即能如愿往生極樂世界 於 觀無量壽經 中 佛說 就算五逆罪人 於臨命終時 只要至心稱 無量壽佛名號 具足十念 令聲不絕 也可以靠阿彌 陀佛的慈悲愿力 接引到極樂世界 這是最不可思議 的殊妙之處 於佛說一切法門中 極少數有此功德力 由此可知 彌陀法門於整個教門中 其重要性可想而 知 依彌陀三經之記載 不只是帶業往生之殊勝而已 尚有無量之利益 得以利樂三世 成就菩提道業 世 尊慈悲憫眾 廣說無量教門 目的不外乎希望眾生能 依教奉行了脫生死 成就佛道廣渡有情 彌陀法門於 佛道上 有其殊勝微妙之處 所以 我們當生難遇想 當生珍惜想 當生勤修想 當生極樂想 當生報恩 20

22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想 當生希有想 而廣宣揚之 偈曰 帶業往生極殊妙 能令亡者臨終笑 億劫難遇珍惜想 上品上生絕對要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極樂世界有二十二正依二報清淨莊嚴第一 超 越十方佛剎 是眾生成就道業的最佳學習環境 可與諸上善人菩薩聚會一處 互相學習研究 速成道業 可以帶業往生 超凡入聖 處處可聞大乘法音 享有大乘法食與法樂 神通自在 可隨意至十方佛剎 聽聞妙法與供 養 只有善緣 沒有惡緣 內心清淨 不造惡業 行善積德 早證無上菩提 只有清淨法樂 沒有一切身心憂苦 佛菩薩親自教授成佛之道 博學多閒 精進不 退轉不迷失 成就無量功德善法 速成佛道 為了上報四重恩 下渡無量眾生 同證菩提 21

23 為了免受未來無量劫輪迴之苦 法門簡要方便普及大眾 易於修持 若能如法 奉行 必能如愿往生西方淨土 於此五濁惡世 天災人禍不斷 人心險惡 社 會不安 惡緣纏繞 廣造惡業 易入三塗 處處誘惑 陷阱 累世冤家糾纏不清 難以清淨修行 故須專修 如是殊勝法門 出離三界苦海 偈曰 五濁惡世難修行 菩薩道上多陷阱 菩提道心難堅定 隨眾而去無蹤影 極樂淨土超絕妙 眾生聽到都想要 如法修行存資糧 彌陀接引開顏笑 為證菩提登蓮邦 並非厭世避他鄉 心繫眾生早成道 威德自在渡十方 淨土行人須正見 離世絕非避毒箭 不忍眾生火宅裡 苦海慈航隨時現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欲得善果 必修善因 苦因苦果 樂因樂果 如 人富貴 必植福田 如人貧賤 必種禍因 福慧具足 22

24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百善隨身 欲成正果 必修正因 因果定律 古來皆 然 及十方 只待緣生 得失利害 莫造惡業 深 信因果 三業清淨 業力天網 因果難逃 天地明鏡 何處藏身 行善斷惡 莫結惡緣 修德嚴心 慈悲喜 捨 必能趣吉避凶 獲福安樂 善惡業報 苦樂常隨 如地有種 依緣而生 三世果報 如影隨形 禍福無 門 惟人自召 因緣際會必來附之 如日東升 如川 趣海 千古不易 欲證菩提 必修聖因 欲生淨土 必修淨因 依教奉行 必得妙果 出離三界 早證菩 提 人有其道 物有其理 一切萬法本末終始不離因 果 這是宇宙永恆不變的因果定律 於 阿彌陀經 中 佛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所以 必須廣植福慧資糧 如法修行 才得以相應如愿往生 極樂淨土 依 彌陀三經 之 正因總論 有三 一 淨業三福 於 觀無量壽佛經 中 佛說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略分為十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杀 修十善業 受持三歸 具足眾 戒 不犯威儀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 進行者 註 54 如是三事 名為淨業 乃是過去 未來 現在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二 三種資糧 彌陀三經行門 皆以信愿行為 宗趣 註 54 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基本資糧 缺乏此條 件都很難往生西方淨土 今個別論之 23

25 一 信 可分為三 深信佛陀是大智者 不妄 語者 深信確實有極樂世界 有阿彌陀佛今在極樂 世界說法渡眾 若能如法勤修彌陀法門 於臨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會來接引至極樂國 出離三界輪迴 苦海 終成佛道 深信自己有功德力 能夠往生極 樂世界 亦深信古來有許多往生西方淨土的實例 佛 說極樂世界殊妙莊嚴之事 是難信之法 若能信樂受 持如是妙法門 是難中之難 無過此難 慧根不足者 是不會完全信受佛語的 惟有深信不疑如法修行者 才能往生西方淨土 若以疑惑之心修此法門 只能往 生極樂邊境之邊地疑城 於 無量壽經 中 佛告彌勒菩薩 若有眾生 以疑惑心修諸功德 愿生彼國 不了佛智 不思議智 不可稱智 大乘廣智 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註 55 於 此諸智 疑惑不信 然猶信罪福 修習善本 愿生其 國 此諸眾生 生彼宮殿 壽五百歲 常不見佛 不 聞法 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是故於彼國生 謂之胎生 若有眾生 明信佛智 乃至勝智 作諸功德 信心迴 向 此諸眾生 於七寶華中 自然化生 跏趺而坐 註 56 須臾之頃 身相光明 智慧功德 如諸菩薩 具足 成就 信根具足之人 猶如樹根深廣 難以傾拔 才得以成長 開花 結果 成就道業 亦如房屋地基 深固 才能夠建築大樓 信根不足之人 如同敗根之 樹 朽基之屋 是難以成就道果的 修道之人 必須 24

26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意志堅強 以深信之功德力 克服突破一切內外之障 礙 才能圓滿成就佛道 二 愿 別分為五 一 發愿 專修彌陀法門者 必須發愿往生極 樂國土 祈求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及諸聖眾 慈悲接 引至極樂世界 並把此生所修諸功德 迴向極樂佛剎 池大師西方發愿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甲普為四恩三有 法界眾生 求於諸佛一 乘無上菩提道故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期生 淨土 又以業重福輕 障深慧淺 染心易熾 淨德難 成 今於佛前 翹勤五體 披瀝一心 投誠懺悔 我 及眾生 曠劫至今 迷本淨心 縱貪瞋痴 染穢三業 無量無邊 所作罪垢 無量無邊 所結冤業 愿悉消 滅 從於今日 立深誓愿 遠離惡法 誓不更造 勤 修聖道 誓不退惰 誓成正覺 誓度眾生 阿彌陀佛 以慈悲愿力 當證知我 當哀愍我 當加被我 愿禪 觀之中 夢寐之際 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 得歷阿 彌陀佛寶嚴之土 得蒙阿彌陀佛 甘露灌頂 光明照 身 手摩我頭 衣覆我體 使我宿障自除 善根增長 疾空煩惱 頓破無明 圓覺妙心 廓然開悟 寂光真 25

27 境 常得現前 至於臨欲命終 預知時至 身無一切 病苦厄難 心無一切貪戀迷惑 諸根悅豫 正念分明 捨報安詳 如入禪定 阿彌陀佛 與觀音 勢至 諸 聖賢眾 放光接引 垂手提攜 樓閣幢旛 異香天樂 西方聖境 昭示目前 令諸眾生 見者聞者 歡喜感 歎 發菩提心 我於爾時 乘金剛臺 隨從佛後 如 彈指頃 生極樂國 七寶池內 勝蓮華中 華開見佛 見諸菩薩 聞妙法音 獲無生忍 於須臾間 承事諸 佛 親蒙授記 得授記已 三身四智 五眼六通 無 量百千陀羅尼門 一切功德 皆悉成就 然後不違安 養 回入娑婆 分身無數 十方剎 以不可思議自 在神力 種種方便 度脫眾生 咸令離染 還得淨心 同生西方 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 世界無盡 眾生無 盡 業及煩惱 一切無盡 我愿無盡 愿今禮佛發愿 修持功德 回施有情 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 法界眾 生 同圓種智 二 行愿 勤修圓滿淨業三福 及往生三資糧 信愿行 三 發愿行愿並重 發無上菩提心 學菩薩法 行菩薩道 廣為人說彌陀法門之殊勝 四 知愿 了知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 所 發四十八愿之功德利益 因為彌陀三經皆以此愿心為 教體 而生諸功德 難以計量 不可思議之微妙 26

28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五 了愿 圓滿達成往生極樂世界之愿望 由 於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愿 是整個彌陀三經的中心 思想 此大愿心是彌陀三經教體之所在 如果沒有法 藏比丘慈悲的四十八愿 也就沒有阿彌陀佛與極樂世 界 也因為有此大愿力之殊勝 因此 十方有無量念 阿彌陀佛的眾生 得度生死至極樂國土 或得大利益 故修此淨土法門者 皆應了知法藏比丘 於世自在王 如來前 所廣發殊勝的菩薩大愿 今從 大正新修大 藏經 中 抄錄 無量壽經 五種原譯本中之大愿 及 大乘大悲蓮華經 中 阿彌陀佛的前身無諍念轉 輪聖王 於寶藏如來前所發的十二大愿 並列於書上 令佛弟子知愿 發愿 行愿 了愿 廣渡有情 同登 極樂 共證菩提 中國曹魏天竺三藏法師康僧鎧所譯之 佛說無 量壽經 有四十八愿 設我得佛 國有地獄 餓鬼 畜生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壽終之後 復更三惡道 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 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形色不同 有好醜者 不取正覺 設 我 得 佛 國 中 天 人 不 悉 識 宿 命 下 至 知 27

29 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 註 57 不取正覺 設 我 得 佛 國 中 天 人 不 得 天 眼 下 至 見 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設 我 得 佛 國 中 天 人 不 得 天 耳 下 至 聞 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 不悉受持者 不取正覺 設 我 得 佛 國 中 天 人 不 得 見 他 心 智 下 知 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得神足 於一念頃 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 不 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住定聚 註 58 必至滅 度者 註 59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光明有能限量 下至不照百千億那 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壽命有能限量 下至百千億那由他 劫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聲聞有能計量 乃至三千大千 世界眾生緣覺 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 不取正 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壽命無能限量 除其本 愿 修短自在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乃至聞有不善名者 不 取正覺 28

30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設我得佛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不悉諮嗟 註 60 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乃至 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至 心發愿 欲生我國 臨壽終時 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 其人前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聞我名稱 繫念我國 植 諸德本 至心迴向欲生我國 不果遂者 註 61 不取 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 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 究竟 必至一生補處 註 62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為眾生故 被弘誓鎧 註 63 積累德本 度脫一切 遊諸佛國 修菩薩行 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開化恆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倫 註 64 諸地之行 現 前修習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承佛神力 供養諸佛 一 食之頃 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不取 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在諸佛前 現其德本 諸 所欲求供養之具 若不如意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 不取 29

31 正覺 設 我 得 佛 中 菩 薩 不 得 金 剛 那 羅 延 身 者 註 65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 一切萬物嚴淨光麗 形 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 註 66 有能明了 辨其名數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 不能知見 其道場樹 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若受讀經法 諷誦 註 67 持說 而不得辯才智慧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 不 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 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猶如明鏡 其面像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自地以于虛空 宮殿樓觀 池流華 樹 國土所有一切萬物 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 合成 嚴飾奇妙超諸人天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菩薩 聞者皆修佛行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 类 蒙我光明觸其體者 身心柔軟 超過人天 若不 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 类 聞我名字 不得菩薩無生法忍 註 68 諸深總持者 註 30

32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69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其有 女人聞我名字 歡喜信樂發菩提心 厭惡女身 壽終 之後復為女像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 眾 聞我名字 壽終之後 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若不 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 民 聞我名字 五體投地稽首作禮 歡喜信樂修菩薩 行 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欲得衣服 隨念即至 如 佛所讚應法妙服 自然在身 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 註 70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天人所受快樂 不如漏盡比丘 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 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 佛土 應時如愿 於寶樹中 皆悉照見猶如明鏡 其 面像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至于 得佛 諸根缺陋不具足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皆 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 住是三昧 一發意頃 供養無 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 而不失定意 若不爾者 不取 正覺 31

33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壽 終之後 生尊貴家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歡 喜踊躍 修菩薩行 具足德本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皆 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至于成佛 常見無量不可 思議一切如來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國中菩薩隨其志愿 所欲聞法 自 然得聞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不 即得至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聞我名字 不 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 者 不取正覺 中國大唐南天竺菩提流志三藏法師 奉詔所譯 之 佛說大寶積經 無量壽如來會 有四十八愿 若我證得無上菩提 國中有地獄 餓鬼 畜生 趣者 我終不取無上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眾生有墮三惡趣者 我終不取 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若不皆同真金色者 不取 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形貌差別有好醜者 不取 32

34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不得宿命 下至不知億那 由他百千劫事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若無天眼 乃至不見億那 由他百千佛國土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不獲天耳 乃至不聞億那 由他百千踰繕那 註 71 外佛說法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無他心智 乃至不知億那 由他百千佛國土中有情心行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不獲神通自在波羅蜜多 於一念頃 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起於少分我我所想者 不 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 槃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光明有限 下至不照億那由他百千 及算數佛剎者 不取菩提 若 我 成 佛 壽 量 有 限 乃 至 俱 胝 註 72 那 由 他 百千及算數劫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中聲聞無有知其數者 假使三千 大千大千世界滿中有情及諸緣覺 於百千歲盡其智算 亦不能知 若有知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有情壽量有限齊者 不取菩提 唯除愿力而受生者 33

35 若我成佛 國中眾生若有不善名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彼無量剎中無數諸佛 不共諮嗟稱 歎我國者 不取正覺 若我證得無上覺時 餘佛剎中諸有情类 聞我 名已 所有善根心心迴向愿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 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造無間惡業 誹謗正法及諸聖 人 若我成佛 於他剎土 有諸眾生發菩提心 及 於我所起清淨念 復以善根迴向愿生極樂 彼人臨命 終時 我與諸比丘眾 現其人前 若不爾者 不取正 覺 若我成佛 無量國中所有眾生 聞說我名以已 善根迴向極樂 若不生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中菩薩皆不成就三十二相者 不 取菩提 若我成佛 於彼國中 所有菩薩於大菩提 咸 悉位階一生補處 唯除大愿諸菩薩等 為諸眾生被精 進甲 註 73 勤行利益修大涅槃 遍諸佛國行菩薩行 供養一切諸佛如來 安立恆沙眾生住無上覺 所修諸 行復勝於前 行普賢道而得出離 若不爾者 不取菩 提 若我成佛 國中菩薩每於晨朝 供養他方乃至 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佛 以佛威力即以食前還到本國 若不爾者 不取菩提 34

36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若我成佛 於彼剎中諸菩薩眾 所須種種供具 於諸佛所植諸善根 如是色类不圓滿者 不取菩提 若我當成佛時 國中菩薩說諸法要 不善順入 一切智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彼國所生諸菩薩等 若無那羅延堅 固力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周遍國中諸莊嚴具 無有眾生能總 演說 乃至有天眼者 不能知所有雜类形色光相 若 有能知及總宣說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中具有無量色樹 高百千由旬 註 74 諸菩薩中 有善根劣者 若不能了知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眾生讀誦經典 教授敷演 若 不獲得勝辯才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中菩薩有不成就無邊辯才者 不 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土光淨遍無與等 徹照無量無數 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如明鏡中現其面像 若不爾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界之內地及虛空有無量種香 復 有百千億那由他數眾寶香爐 香氣普熏遍虛空界 其 香殊勝超過人天珍 奉如來及菩薩眾 若不爾者 不 取菩提 若我成佛 周遍十方 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 界眾生之輩 蒙佛威光所照觸者 身心安樂超過人天 35

37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無量不可思議無等界諸佛剎中 菩 薩之眾聞我名已 若不證得離生獲陀羅尼者 註 75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周遍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量諸佛國 中 所有女人聞我名已得清淨信 發菩提心厭患女身 若於來世不捨女人身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佛剎菩薩之 眾 聞我名已得離生法 註 76 若不修行殊勝梵行 乃至到於大菩提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周遍十方無有等量諸佛剎中所有菩 薩 聞我名已五體投地 以清淨心修菩薩行 若諸天 人不禮敬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眾生所須衣服隨念即至 如佛 命善來比丘 法服自然在體 若不爾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諸眾生类才生我國中 若不皆獲資 具心淨安樂 如得漏盡諸比丘者 註 77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國中群生 隨心欲見諸佛淨國殊勝 莊嚴 於寶樹間悉皆出現 猶如明鏡見其面像 若不 爾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餘佛剎中所有眾生聞我名已 乃至 菩提諸根有缺德用非廣者 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 餘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已 若不 皆善分別勝三摩地名字語言 菩薩住彼三摩地中 註 36

38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78 於一剎那言說之頃 不能供養無量無數不可思議 無等諸佛 又不現證六三摩地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餘佛土中有諸菩薩聞我名已 壽終 之後 若不得生豪貴家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餘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已 若不 應時修菩薩行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具諸善根 不取正 覺 若我成佛 他方菩薩聞我名已 皆得平等三摩 地門 住是定中常供養無量無等諸佛 乃至菩提終不 退轉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國中菩薩隨其志愿 所欲聞法自然 得聞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若我證得無上菩提 餘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 已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者 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 餘佛國中所有菩薩 若聞我名 應 時不獲一二三忍 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 不取 菩提 中國後漢西域月支國三藏法師支婁迦讖 所譯 之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有二十四愿 我作佛時 令我國中無有地獄禽獸餓鬼蜎飛蠕 動之类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從是愿 終不作佛 我作佛時 令我國中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從我 國去 不復更地獄餓鬼禽獸蠕動 有生其中者 我不 37

39 作佛 我作佛時 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不一色类金色 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天人世間人有 異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皆自推所從來 生本末所從來十億劫宿命 不悉知念所從來生 我不 作佛 我作佛時 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不悉徹視 我 不作佛 我作佛時 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不悉知他人心 中所念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中人民不悉飛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中人民不悉徹聽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中人民有愛欲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中人民住止盡般泥洹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諸弟子 令八方上下各千億佛 國中 諸天人民蠕動之类 作緣覺大弟子 皆禪一心 共數我國中諸弟子 住至百億劫無能數者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令我光明勝於日月 諸佛之明百億 38

40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萬倍 炤無數天下窈冥之處皆常大明 諸天人民蠕動 之类 見我光明 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令八方上下無數佛國 諸天人民蠕 動之类 令得緣覺果證弟子 坐禪一心 欲共計知我 年壽幾千萬億劫 令無能知壽涯底者 不爾者 我不 作佛 我作佛時 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除我國中人民 所愿 餘人民壽命無有能計者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國中人民皆使莫有惡心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國 諸佛 各於弟子眾中 歎我功德國土之善 諸天人民蠕動之 类 聞我名字皆悉踊躍來生我國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諸佛國人民有作菩薩道者 常念我 淨潔心 壽終時 我與不可計比丘眾 飛行迎之共在 前立 即還生我國作阿惟越至 註 79 不爾者 我不 作佛 我作佛時 他方佛國人民 前世為惡 聞我名 子及正為道 欲來生我國 壽終皆令不復三惡道 則 生我國在心所愿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諸菩薩不一生等置 註 80 是餘 愿功德 不爾者 我不作佛 39

41 我作佛時 我國諸菩薩 不悉三十二相者 我 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諸菩薩 欲共供養八方上下無 數諸佛 皆令飛行 欲得萬種自然之物 則皆在前 持用供養諸佛 悉遍已後 日未中則還我國 不爾者 我不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諸菩薩欲飯時 則七寶 中 生自然百味飲食在前 食已鉢皆自然去 不爾者 我不 作佛 我作佛時 我國諸菩薩說經行道不如佛者 我 不作佛 中國後漢末年 吳西域月支國居士支謙所譯之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有 二十四愿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無有泥犁 註 81 禽獸 薜荔 註 82 蜎飛蠕動之类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無有婦人 女人 欲 來生我國中者 即作男子 諸無央數天人民 蜎飛蠕 動之类 來生我國者 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 長 大皆作菩薩 阿羅漢都無央數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 是愿 終不作佛 40

42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自然七寶廣縱甚大曠 蕩 無極自軟好 所居舍宅 被服飲食 都皆自然 皆如第六天王所居處 註 83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 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名字 皆愿八方上下無央數 佛國 皆令諸佛 各於比丘僧大坐中 說我功德國土 之善 諸天人民 蜎飛蠕動之类聞我名字 莫不慈心 歡喜踴躍者 皆令來生我國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 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人民 及蜎 飛蠕動之类 若前世作惡 聞我名字 欲來生我國者 即便返正自悔過 為道作善 便持經戒 愿欲生我國 不斷絕 壽終皆令不復泥犁 禽獸 薜荔 即生我國 在心所愿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欲來生我國 用我故益作善 若 分檀布施 遶塔燒香 散花然燈 懸雜繒綵 飯食沙 門 起塔作寺 斷愛欲 來生我國作菩薩 得是愿乃 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有作菩薩道 奉行六度波羅蜜 若作沙門不毀經戒 斷愛欲齋戒清淨 一心念欲生我 國 晝夜不斷絕 若其人壽欲終時 我即與諸菩薩阿 41

43 羅漢 共飛行迎之 即來生我國 則作阿惟越致菩薩 智慧勇猛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諸菩薩 欲到他方佛國 生者 皆令不更泥犁 禽獸 薜荔 皆令得佛道 得 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諸菩薩阿羅漢 面目 皆端正 淨潔姝好 悉同一色 都一種类 皆如第六 天人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諸菩薩阿羅漢 皆同 一心 所念所欲 言者豫相 註 84 知意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諸菩薩阿羅漢 皆無 有淫泆之心 終無念婦女意 終無有瞋怒愚痴者 得 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諸菩薩阿羅漢 皆令 心相敬受 終無相嫉憎者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諸菩薩 欲共供養八方 上下無央數諸佛 皆令飛行即到 欲得自然萬種之物 即皆在前 持用供養諸佛 悉皆遍已後 日未中時 即飛行還我國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阿羅漢欲飯時 即皆自然七寶鉢 中 有自然百味飯食在前 食已自然去 得是愿乃作 42

44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諸菩薩身 皆紫磨金 色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皆令如佛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 諸菩薩 阿羅漢 語 者如三百鐘聲 說經行道皆如佛 得是愿乃作佛 不 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智慧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天人民 蜎飛蠕動之类 皆令得人道 悉作辟支佛 阿羅漢 皆作禪一心 共欲計數知我年壽 幾千億萬劫歲數 皆令無有能極知壽者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 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八方上下各千億佛國中諸天人 民 蜎飛蠕動之类 皆令作辟支佛 阿羅漢 皆作禪 一心 共欲計數我國中諸菩薩 阿羅漢 知有幾千億 萬人 皆令無有能知數者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諸菩薩 阿羅漢 壽命 無央數劫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43

45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諸菩薩 阿羅漢 皆智 慧勇猛 自知前世億萬劫時 宿命所作 善惡卻知 無極皆洞視徹聽 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 得是愿乃作 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國中諸菩薩 阿羅漢 皆智 慧勇猛 頂中皆有光明 得是愿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 令我頂中光明絕好 勝於日月之 明 百千億萬倍 絕勝諸佛 光明焰照 諸無央數天 下 幽冥之處 皆當大明 諸天人民 蜎飛蠕動之类 見我光明 莫不慈心作善者 皆令來生我國 得是愿 乃作佛 不得是愿 終不作佛 中國趙宋西天三藏法賢法師 奉詔所譯之 佛 說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有三十六愿 我發誓言 愿如世尊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居佛剎 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所有一切眾生 及焰摩羅界 註 85 三惡道中 地獄 餓鬼 畜生 皆生我剎受我法化 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十方世界所有眾生 令生 我剎如諸佛土人天之眾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 悉皆令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十方世界所有眾生 令生 44

46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我剎得大神通 經一念中周遍巡歷百千俱胝那由他佛 剎 供養諸佛深植善本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一切 皆得宿命通 能善觀察百千俱胝那由他劫過去之事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一切 皆得清淨天眼 能見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麁 細色相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一切 皆得他心通 善能了知百千俱胝那由他眾心心所法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一切 皆得住正信位 離顛倒想堅固修習 悉皆令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所修 正行善根無量 遍圓寂界而無間斷 悉皆令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有眾生令生我剎 雖 住聲聞緣覺之位 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寶剎之內 遍作 佛事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一切 皆得無邊光明 而能照曜百千俱胝那由他諸佛剎土 45

47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命不 中夭 壽百千俱胝那由他劫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無不 善名 聞無量無數諸佛剎土 無名無號無相無形 無 所稱讚 而無疑謗身心不動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求生我剎 念吾 名號發志誠心堅固不退 彼命終時 我令無數芯芻 註 86 現前圍繞來迎彼人 經須臾間得生我剎 悉皆令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無量無邊 無數 世界一切眾生 聞吾名號發菩提心 種諸善根隨意求 生諸佛剎土 無不得生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皆具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一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若有 大愿未欲成佛為菩薩者 我以威力 令彼教化一切眾 生 皆發信心 修菩提行 普賢行 寂滅行 淨梵行 最勝行 及一切善行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於一 46

48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切處承事供養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諸佛 種諸善根 隨意所求無不滿愿 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剎土中所有菩薩 皆得 成就一切智慧 善談諸法秘要之義 不久速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居寶剎所有菩薩 發勇 猛心運大神通 往無量無邊無數世界諸佛剎中 以真 珠瓔珞 寶蓋幢幡 衣服臥具 飲食湯藥 香華伎樂 供養承事迴求菩提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居寶剎所有菩薩 發大 道心 欲以真珠瓔珞 寶蓋幢幡 衣服臥具 飲食湯 藥 香華伎樂 承事供養他方世界無量無 邊諸佛世尊 而不能往 我於爾時以宿愿力 令彼他方諸佛世尊 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養 令彼速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居寶剎所有菩薩 隨自 意樂不離此界 欲以真瓔珞 寶蓋幢幡 衣服臥具 飲食湯藥 香華伎樂 供養他方無量諸佛 又復思惟 如佛展臂至此受供 劬勞諸佛令我無益 作是念時 我以神力 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諸佛前 一一供養 爾 時菩薩 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居寶剎所有菩薩 身長 十六由旬 得那羅延力 身相端嚴光明照曜 善根具 47

49 足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居寶剎所有菩薩 為諸 眾生通達法藏 安立無邊一切智慧 斷盡諸結 悉得 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 得 菩 提 成 正 覺 已 我 居 寶 剎 所 有 菩 薩 以 百千俱胝那由他種種珍寶造作香爐 下從地際上至空 界 常以無價栴檀之香 普熏供養十方諸佛 令得速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 鏡 悉能照見無量無邊一切佛剎 眾生 者生希有心 不久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我居寶剎所有菩薩 晝夜 六時恆受快樂 過於諸天 入平等總持門 身光普照 無邊世界 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無量無邊 無數 世界一切女人 若有厭離女身者 聞我名號發清淨心 歸依頂禮 彼人命終即生我剎成男子身 悉皆令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無量無邊 無數 佛剎聲聞緣覺 聞我名號修持淨戒 堅固不退速坐道 場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無量無邊 不可 思議無等佛剎一切菩薩 聞我名號五體投地禮拜歸命 48

50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復得天上人間一切有情 尊重恭敬親近 待奉增益功 德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眾生發淨信心 為諸 沙門婆羅門 染衣洗衣裁衣縫衣修作僧服 或自手作 或使人作 作已迴向 是人所感 八十一生得最上衣 隨身豐足 於最後身來生我剎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一切眾生 聞我名號 永離熱惱 心得清涼 行正信行得生我剎 坐寶樹下 證無生忍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諸菩薩 眾 聞我名號應時證得寂靜三摩地 住是定已 於一 念中 得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世尊 承事供養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聲聞菩 薩 聞我名號證無生忍 成就一切平等善根 住無功 用離加行故 註 87 不久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諸菩薩 眾 聞我名已生希有心 是人即得普遍菩薩三摩地 住此定中 於一念中 得至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剎 中 恭敬尊重供養諸佛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於我剎中所有菩薩 或樂 說法或樂聽法 或現神足或往他方 隨意修習無不圓 49

51 滿 皆令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得菩提成正覺已 所有十方一切佛剎聞我名 者 應時即得初忍二忍乃至無生法忍 成就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中國東晉北涼中天竺三藏曇無讖法師 所譯之 佛說大乘大悲蓮華經 有十二愿 令我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世界之中無 有地獄畜生餓鬼 一切眾生命終之後 令不墮於三惡 道中 世界眾生皆作金色 天人無別 皆得六通 以 宿命通乃至得知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宿世之事 以清淨 天眼悉見百千億那由他十方世界 亦見其中在在處處 現在諸佛說微妙法 以清淨天耳悉聞百千億那由他十 方世界 現在諸佛說法之聲 以他心智故 知無量無 邊億那由他十方世界眾生之心 以如意通故 註 88 於一念中 遍於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 周旋往返 令是眾生悉解無我及無我所 註 89 皆得不退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愿我世界無有女人及其名字 一切眾生等一化 生壽命無量 除其誓愿 無有一切不善之名 世界清 淨無有臭穢 常有諸天微妙之香皆悉充滿 一切眾生 皆悉成就三十二相而自瓔珞 所有菩薩皆是一生 除 其誓愿 愿我世界所有眾生 於一念頃 以佛力故 遍 50

52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至無量無邊世界 見現在佛禮拜圍遶 以其所得神足 變化供養於佛 即以食頃還至本土 而常讚說佛之法 藏 身得大力如那羅延 世界所有莊嚴之事 乃至得 天眼者不能盡說 所有眾生皆得四辯 註 90 一一菩 薩所坐之樹 枝葉遍滿一萬由旬 世界常有淨妙光明 悉令他方無量佛土 種種莊嚴而於中現 所有眾生乃 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行不淨 常為其餘一切 諸天人及非人之所恭敬供養尊重 乃至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而於其中常得六根清淨 即於生時得無漏 喜愛於快樂 自然成就一切善根 尋求生時著新袈裟 便得三昧 其三昧名善分別 以三昧力遍至無量諸佛 世界 見現在佛 禮拜圍遶 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乃 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此三昧無有退失 所有 菩薩如其所愿 各自莊嚴修淨妙土 於七寶樹中 悉 皆遙見諸佛世界一切眾生 尋於生時 得遍至三昧 以三昧力故 常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現在諸佛 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終不退失 愿令我界所有眾生 皆得宮殿衣服瓔珞種種莊 嚴 猶如第六他化自在天 世界無有山陵堆阜 註 91 大小鐵圍須彌大海 註 92 亦無陰蓋及諸障閡 註 93 煩惱之聲 無三惡道八難之名 註 94 無有受苦之名 及不苦不樂名 世尊 我今所愿如是 欲得如是嚴淨 佛土 世尊 我於來世便當久久行菩薩道 要得成就 如是清淨佛土 世尊 我於來世作是希有事已 然後 51

53 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菩提樹縱廣正等 一萬由旬 於此樹下坐道場時 於一念中 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光明照於 無量無邊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 令我壽命無量無邊 百千億那由他劫 無能知者除一切智 令我世界無有聲聞辟支佛乘 所有大眾純諸菩 薩 無量無邊無能數者 除一切智 愿我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已 令十方諸佛稱揚讚歎我之名字 愿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無量無邊阿僧 祇餘佛世界 所有眾生聞我名者 修諸善本欲生我界 愿其捨命之後 必定得生惟除五逆誹謗聖人 破壞正 法 愿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其餘無量無邊 阿僧祇諸佛世界所有眾生 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修諸善根欲生我界 臨終之時 我時當與大眾圍遶現 其人前 其人見我即於我所得心歡喜 以見我故 離 諸障閡 即便捨身來生我界 愿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諸菩薩摩訶薩 所未聞法欲從我聞者 如其所愿悉令得聞 愿我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 在 在處處諸菩薩等聞我名者 即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得第一忍第二第三 有愿欲得陀羅尼及諸 三昧者 如其所愿必定得之 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52

54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菩提 無有退失 我滅度後 過諸算數劫已 有無量無邊阿僧祇 世界 其中菩薩聞我名字 心得淨信第一歡喜 悉禮 拜我歎未曾有 是佛世尊為菩薩時 已作佛事 久久 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諸菩薩得最第一信心歡 喜已 必定當得第一初忍第二第三 有愿欲得陀羅尼 門及諸三昧者 如其所愿悉皆得之 乃至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無有退失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其餘無量無邊阿 僧祇世界 有諸女人聞我名者 即得第一信心歡喜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成佛終不復受女人之 身 愿我滅度已 雖經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有無量 無邊阿僧祇佛剎 其中女人聞我名者 即得第一信心 歡喜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成佛終不復受 女人之身 世尊 我之所愿如是佛土如是眾生 世尊 若世界清淨眾生如是者 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以上是古來翻譯的原譯本 最具真實性可靠性 是佛陀親口所說 是所有佛弟子依而研修之寶典 其 中五種無量壽經之原譯本 可以研究比較 互補不足 之處 或有同本異譯 或有異本獨譯 無論經本異同 都不能違反佛意 及破壞經典的完整性 研讀書寫佛 經 要以原譯本為主要依據 才是穩當而圓滿的 所 有佛經的會集本 都不是佛陀圓滿的說法 因為已經 被增減 甚至被任意竄改 已非佛陀本懷之意 所以 53

55 不能視為正典 而盲目地研讀流通 目前有些無量壽 經的會集本 已經將佛陀所說的原譯本 增減刪除或 竄改經文 扭曲教義誤導眾生遺禍萬年 這將是天大 的罪過 地獄中人 真令人憐憫 身為佛弟子應明辨 正邪 依教奉行 才是佛陀的智慧弟子 於 楞嚴經 中 佛說離經一字 即為魔說 末法時代 邪師說法 如恆河沙 於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中 佛說 我 具為汝曹道說經戒慎法 若曹當如佛法持之 無得毀 失 我持是經以累汝曹 汝曹當堅持之 無以為妄增 減是經法 於 當來變經 中 佛告比丘 復有三 事 令法毀滅 其第二者 自讀文字 不識句逗 以上著下 以下著上 頭尾顛倒 不能解了義之所歸 自以為是 若有比丘欲諦學道 棄捐綺飾不求名聞 質朴守真 宣傳正經 不捨正句 希言屢中 不失佛 意 於 法滅盡經 中 佛說 或避縣官 依倚 吾道 求作沙門 不修戒律 月半月盡 雖名誦戒 厭倦懈怠 不欲聽聞 抄略前後 不肯盡說 又於 大涅槃經 中 佛說 於當來世 正法壞時 於 我所制法律行處 經典正論 皆悉違反 各各自造經 論戒律 自造頌論 各相違反 皆稱沙門釋迦弟子 綜合以上 佛所說諸經教 可知世尊早就預知未來世 佛經將難逃被增減刪除竄改之命運 使得文義不對 面貌不全 前後矛盾之法難 但愿佛門弟子 親近明 師 深入經藏 博學多聞 明辨正邪 如法修行 依 54

56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教不違 不犯此罪過 更能負起護持正法之重責大任 廣渡有情 同證無上菩提 善哉 善哉 偈曰 菩薩行愿功德母 愿力能成菩提道 有情依它得離苦 來世皆共成佛道 世尊說法密意深 所制戒法無粗細 非我俗輩了大意 佛門弟子當堅持 不得增減佛說法 更勿竄改原譯經 如是妄作罪彌天 億佛出世難懺悔 內典增減變外典 佛教竄改變魔教 此風須止不可長 佛門外道不信受 各立其輪捨正法 佛說即是魔化身 壞我正法誤眾生 不信不怕落因果 如是之罪地獄中 懺悔誦經消罪孽 莫見閻王悔已遲 將來報應隨時到 割心之痛聲哀嚎 法執邪見根深固 自他障道禍害深 若不剷除邪執心 地獄門前淚滿襟 以佛知見宣妙法 同霑法益共成道 祈望所有佛弟子 深信因果不會差 謹遵佛陀之教誡 常依正法不依人 親近明師學道業 智慧分辨正與邪 深入經藏具正見 護持正法令宣流 法燈如日常 照 55

57 不令眾生入邪道 自覺覺他心歡喜 菩薩道上好伴侶 三 行 於 阿彌陀經 中 佛說不可以少善根 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所以專修彌陀淨土法門者 必須 圓滿彌陀三經之行門法要 才得以往生極樂世界 行 門法要以戒定慧為根本 另加淨業三福 往生三資糧 並持誦阿彌陀佛聖號 於佛法的修學上 總不離信 解 愿 行四科門 經由此四門之圓滿成就 而具足 四種功德力 依此而生無量諸功德 最後萬法萬德莊 嚴菩提寶宮而證道成佛 正精進的正行 是菩提道業 的首要條件 是通往淨土方向的指標 是渡及彼岸的 寶筏 是內心無明的剋星 是惡魔邪道之冤家 是明 心見性之法寶 是斷生死輪迴之利器 是離苦得樂之 靈丹 是斬懈怠魔之金剛寶劍 是渡眾生不退道心的 精神導師 是乘風破浪的大船師 是暴風雨中不退縮 的男士 是一切逆境障礙的突破者 是黑暗中的明燈 是宇宙飛行的導航者 是迷惑中的啟蒙者 是菩提道 上不可缺的法侶 沒有正精進之正行 就沒有成功證 道之人 所以正行是菩提大道之根本 聖賢解脫之道 重在解行並進 而趣於成就圓滿道業 若只於解門教 理之研究 那只是個佛學的研究學者罷了 與人格修 養之提升 並沒有絕對的直接關係 永遠都是見性之 門之門外漢 如人照鏡獨自欣賞安慰而已 而且 有 56

58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時反而會起傲慢心 執著自己不正確的知見 誹謗三 寶 自誤誤人不信不怕因果報應 廣造三塗之口業 想要圓滿成就聖賢之思想言行 智慧德行 必須正信 正解正行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 如人兩足方可行遠 若缺一足 即自障之因 凡事不便 道業不成 真修 行人 應依教奉行不違聖意 方可自渡渡人 不落於 不善因果之中 通達教義 具足正見 以無住之心荷 擔如來家業 弘法渡眾利樂有情 才是十方如來真實 之法子 佛法是用來修行渡眾 利益一切眾生的 不 能利用佛法來作為貪取名利之工具 這樣如同假藉佛 教之名 而出賣三寶而之實 那是罪過無邊的 尤其 是身為佛弟子 更應深信因果不昧 註 95 之真理才對 彌陀三經的正行法門 必須如法修行 具足條件 才 得以如愿往生極樂淨土 並非只有念佛就可以往生的 佛陀沒有如是說 謹記 不要被誤導 正行法要略舉如下 一 阿彌陀經的行門法要 1 臨命終時 執持彌陀聖號 一心不亂 此即 密說臨命終時 要有 定 的功夫 所謂 定 者 即於一切時中 一切處所 內心常處寂靜 不動生滅 之妄想執著 猶如虛空清淨無染 無有動相 亦不隨 一切境界之影響 而緣境生心 即出離三界之自性如 57

59 來清淨禪定, 是無有出入生滅之法身定或稱虛空三昧, 至少是阿羅漢及辟支佛的滅盡定, 並非四禪八定之三界定, 更不是欲界定或未到定 若無此自性定的功夫, 至少於臨終時, 放下塵勞萬緣之執著, 繫心念佛堅住不移, 只此正念別無異想, 如是亦可降伏妄念, 而達到內心短暫的清淨定, 於定中見佛, 蒙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淨土 然而, 臨終的一念清淨, 往往是長期修行念佛的功德成就, 念佛千日, 用在一時, 修行是點滴的功夫, 猶如古時慈母為兒女織衣, 是一針一線細心完成的, 道業的成就只有實修沒有僥倖與速成, 猶如大海是經過很久的時間, 由無量的雨水匯集而成, 又如高山崖壁上之千年松柏, 其成長的過程, 不知要經歷多少寒風冷雨 ; 天災人禍等等之摧殘考驗才得以成就千年生命 是得來不易且殊妙可貴的 中國唐朝淨土宗大德善導大師曾說 : 解要多聞, 行要專修 解行並重才得以成就道業, 故須多聞經教, 深解法要, 具足正見, 如法修行, 才能圓滿定慧之功, 及具備往生之資糧, 若如是欲得往生西方淨土, 也就不難了! 不能知少為足, 而撫慰愚心自我得意摧眠, 若往生資糧不具足, 又何以能登極樂呢? 許多念佛眾生, 無法往生極樂世界, 就是被邪見所誤導, 而不具足往生之條件, 真是令人憐憫與遺憾! 但愿所有佛弟子, 都能親近明師依止學道, 抱持依法不依人之教誨, 不能盲目崇拜跟隨, 若能一切皆以如來正法為依歸, 如法修 58

60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行 豈有不明心見性或往生淨土之理 2 臨命終時 心不顛倒 智慧顯現就會繫心念 佛 萬緣放下 能判是非正邪而具足正見 對紅塵的 一切事務 也不再牽掛留戀 了知輪迴之苦 及往生 淨土之樂 此時定慧具足 內心清淨妄念不生 唯有 佛號淨念相繼 斬斷內外魔境之干擾 如來心中坐 遠迎阿彌陀 心如深潭明月 清淨圓滿 念佛見佛 必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3 福慧悲愿具足 佛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福德者 即行善布施一切善舉 如淨業 三福等一切善行之福報累積 善根者 即內心所成 就之一切功德善法 如十善業 三十七道品 六度波 羅蜜 四無量心等一切善法 悲愿者 廣渡有情 於 無量壽經 中 佛陀已經懸記未來娑婆世界 將 有七百二十億的眾生 得以往生極樂世界 因此 專 修彌陀淨土者 應當廣極福慧悲愿資糧 才更有機會 往生極樂淨土 二 觀無量壽佛經之行門法要 1 專心繫念 觀佛念佛 妄念不生 放下 萬緣 一心專注觀想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之相好光 明及自觀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如法修觀繫念一處 以此正念而降伏其他妄念之生起 而達念念念佛 淨 59

61 念不斷 如水湛然清澈能映萬象 如天無雲能顯大千 於此定中可證念佛三昧 與法界同體 見十方佛 由 正定而正慧 斷惑證真明心見性 至少憶佛念佛 臨 終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古來淨土大德大都提倡持 名念佛 而少修極樂十六觀法 乃因 觀無量壽佛經 之 十六觀法 法相多而微細 不是一般中下根器 之眾生 容易圓滿修成的 所以主張以持名念佛為方 便 普攝群機而入極樂之門 然而 事實經驗證明 當開口有聲唸佛號時 猶可令心安住於佛號上 而繫 念不亂 但當無聲默念佛號時 易動妄念 很難將佛 號攝住不移 假如在臨命終時 無法攝心入定而妄想 紛飛 內心烏雲籠罩 加上外境誘惑等干擾 此時定 慧全失 豈有往生之機 因此 若能簡易粗觀阿彌陀 佛相好光明 如是觀佛念佛 念佛觀佛 心佛一體 別無雜念 或許對往生西方更有助益 所以平時若能 習慣於觀佛念佛 不作別觀 於臨命終時 亦較能繫 念觀佛不移 令心堅住於一處 而不動妄念 此心淨 如明鏡 念佛見佛必生極樂 偈曰 觀佛念佛念念佛 一心念到自性佛 遠至無窮深無盡 意不顛倒見彌陀 念念從心不間斷 聲聲回旋不能亂 入於本心空無處 頓見彌陀不虛幻 60

62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 如何繫心修三觀 如何觀想阿彌陀佛 依據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及 觀佛三昧海經 之 繫念略觀法要 觀想阿彌陀佛 可略作十二粗觀 先觀想廣大七寶琉璃地清淨無染 七寶琉璃地上有百寶蓮華座 阿彌陀佛坐於華座上 阿彌陀佛身如閻浮檀金色 赤黃帶紫焰 阿彌陀佛頂上肉髻為紅色 放出無量百寶光明 越過無量世界 眉間白毫右轉長約一丈五尺 四百五十公分 中外透明如白琉璃 放出百億光明越過無量世界 佛眼青白分明 身諸毛孔 演出光明 阿彌陀佛頸上圓光為黃金色 上下左右各長八 尺 二百四十公分 圓光中有無量化佛 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無量相好光明 一一光明 照十方世界念佛眾 生 攝取不捨 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但當憶 想令心眼見 見此事者 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以見諸 61

63 佛故 名念佛三昧 如何觀想觀世音菩薩 依據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及 觀佛三昧海經 之 繫念略觀法要 觀想觀世音菩薩 可略作十三 粗觀 先觀想廣大七寶琉璃地清淨無染 七寶琉璃地上有百寶蓮華座 觀世音菩薩坐於其上 觀世音菩薩身紫金色 頂上肉髻為紅色 放出無量百寶光明 越過無 量世界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長約一丈五尺 四百五十公 分 中外透明如白琉璃 放出百億光明 越過無量 世界 白毫相光明有無量化佛 一一化佛有無數化菩 薩以為侍者 變現自在 滿十方世界 頂上摩尼寶為天冠 天冠上有一尊立佛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 赤黃帶紫焰 頸上有圓光為黃金色 上下左右各長八尺 二 百四十公分 圓光中有五百化佛 如釋迦牟尼佛 一一化佛 62

64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有五百化菩薩及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舉身光中 五道眾生及一切色相 皆於中現 觀世音菩薩十指端各有八萬光明 其光柔軟普 照一切 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如何自觀繫念 依據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之記載 略作八種粗觀 當起自心 生於極樂世界蓮華中 結跏跌坐 作蓮華合及開想 蓮華開時 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 眼目開想 見佛菩薩滿虛空中 水 鳥 樹 林 及 諸 佛 所 出 音 聲 皆 演 妙 法 與 十二部經合 出定之時 憶持不失 佛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 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故只觀阿彌陀佛於池中文六金身 即可 三 三輩九品之行門法要 依 觀無量壽佛經 九品往生 及 無量壽經 三輩往生 之記載 依原文列出 依觀無量壽佛 經所載 上品上生者 須發三種心 至誠心 深心 63

65 迴向發愿心 而且要慈心不杀 具諸戒行 讀誦大乘 方等經典 修行六念 註 96 迴向發愿 愿生彼國 依 無量壽經 上輩者 所載 必須捨家棄欲 而作沙門 註 97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並 修諸功德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上品中生者 不必 讀誦方等經典 善解義趣於第一義 心不驚動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以此功德迴向 愿求生極 樂國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上品下生者 亦信 因果 不謗大乘 發無上道心 以此功德迴向 愿求生極樂國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中品上生者 受持 五戒 持八戒齋 修行諸戒 不造五逆 無 眾過惡 以此善根迴向 愿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依 無量壽經 中輩者 所載 雖不能行作 沙門大修功德 發無上菩提心 一向專念阿彌陀 佛 多少修善 奉持齋戒 起立塔像 飯食 沙門 懸繒燃燈 散花燒香 以此功德迴向 愿 求生極樂國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中品中生者 若一 日一夜持八戒齋 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 若一日 一夜持具足戒 威儀無缺 以此功德迴向 愿求生極 64

66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樂國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中品下生者 孝養 父母 行世仁慈 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其廣 阿彌陀佛國土樂事 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聞此事已 尋即命終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下品上生者 或有眾 生作眾惡業 雖不誹謗方等經典 如是愚人多造惡法 無有慚愧 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說大乘十二部 經首題名字 以聞如是諸經名故 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 化觀世音 化大勢至至行者前來接引 隨化佛後 生寶池中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 生毀犯五戒 八戒及具足戒 如是愚人偷僧祇物 盜 現前僧物 不淨說法 無有慚愧 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 以惡業故 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 地獄眾 火 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 即為讚說阿彌 陀佛十力威德 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亦讚戒定慧 解脫 解脫知見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獄火化為清涼風 吹諸天華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 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依 觀無量壽佛經 所載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 生 作不善業 五逆十罪 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 以 65

67 惡業故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 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 教令 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 註 98 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 念彼佛者 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 令聲不絕 具 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於念念中 除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 見金蓮華 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依 無量壽經 下輩者 所載 十方世界諸 天人民 其有至心欲生彼國 假使不能作諸功德 當 發無上菩提之心 一向專念 乃至十念 念無量壽 佛 愿生其國 若聞深法 歡喜信樂 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 念於彼佛 以至誠心愿生其國 此人臨終 夢見彼佛 亦得往生 偈曰 前世今生修資糧 生前死後皆吉祥 圓滿塵勞生淨土 九品蓮中最清涼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 一 ) 臨命終時 沒有遇到善知識的開導 以及 介紹極樂勝境與念佛法門 66

68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 二 ) 亡者福報不足 無人幫其作功德迴向 ( 三 ) 亡者罪障深重 暴斃或橫死無人處理 ( 四 ) 慧根不具足 不修此帶業往生的殊妙法門 ( 五 ) 五欲六塵的情執太重 或怨恨太深 ( 六 ) 命終前後 搬動其身體 令其感到痛苦及 恐懼不安 ( 七 ) 醫院處理不當 ( 八 ) 臨終噪音不斷干擾患者 令其內心不得寧 靜專注念佛 ( 九 ) 於亡者邊 大聲哭泣或說一些令其感傷執 著的言說 令其心亂失正念 ( 十 ) 六親眷屬沒有到齊來慰問 ( 十一 ) 亡者心結未開 心事未了 牽掛執著放 不下 ( 十二 ) 善根福德不具足 ( 十三 ) 誹謗三寶 ( 十四 ) 臨終定慧不足 受境界影響 ( 十五 ) 不能信受佛語 ( 十六 ) 專修法門的功德力不夠 ( 十七 ) 邪見不信三世因果 ( 十八 ) 沒有正見 自以為是 67

69 ( 十九 ) 念佛及修諸功德 沒有迴向極樂世界 ( 二十 ) 沒有發無上菩提心 ( 廿一 ) 不淨說法誤導眾生 廣造口業 ( 廿二 ) 邪精進 誤入歧途 ( 廿三 ) 六毒太重 註 99 無法救渡 ( 廿四 ) 臨終時 身體四大瓦解分散 地大分解時 令患者感覺身體被重物壓身或掉 落沉到地底 水大分解時 令患者感覺沉溺在水中或被河水 沖走 火大分解時 令患者感覺身體寒冷 吸氣亦冷 風大分解時 令患者感覺身處強烈暴風之中 此時患者心生恐懼痛苦萬分而失正念 ( 廿五 ) 沒依 彌陀三經 及 大悲蓮華經 之 記載 欲往生極樂世界 不能誹謗三寶 佛說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 縱經百千劫 所造業不亡 因緣際會時 自作還自受 68

70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偈曰 : 業力難思議, 因果絕不差, 斷惡即消災, 淨心即超渡, 未成菩提果, 先結眾生緣, 慈悲憫眾生, 喜捨濟含識, 廣發無上心, 誓度一切眾, 深入三藏海, 廣學諸法門, 覺知世無常, 光陰莫虛渡,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精進不退道, 念念佛世尊, 時時利群生, 一切莫計較, 但愿法常住, 利樂諸有情 69

71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 一 ) 請法師為臨終者開示佛法 並誦咒加持消 除罪障 增加福報 ( 二 ) 可為臨終者授三歸依 令其歡喜 使得精 神有所寄託 與三寶結法緣 增其福報 消除業障 ( 三 ) 教其一心念佛 放下一切執著 ( 四 ) 請佛友及患者家屬 輪班為患者助念佛號 ( 五 ) 患者家屬配合法師的處理方式 ( 六 ) 使用往生被 咒輪 及灑金光明沙 ( 七 ) 在患者身上及周圍 灑大悲咒水 結界清 淨驅邪 ( 八 ) 若無人臨終助念時 可使用念佛機唱唸 令佛號全天不斷 至患者命終後二十四小時為止 ( 九 ) 可唸誦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 陀羅尼 七遍以上 助其往生極樂世界 ( 十 ) 圓滿患者之心愿 令其歡喜沒有牽掛 並 勸其萬緣放下 一心念彌陀聖號 ( 十一 ) 為患者介紹真實的接引故事 加強其念 佛之堅定信念 ( 十二 ) 若患者廣造惡業 心生恐懼不安 就更 需要多加安慰鼓勵 勸其真誠懺悔 念佛消除罪業 70

72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偈曰 : 臨終轉業猶可為, 只怕患者心不回, 空有妙法有何用, 神通難抵業力鬼 福慧不足難可渡, 茫然處理常錯誤, 若要存亡皆心安, 信佛不會走錯路 71

73 捌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 一 ) 佛陀的生命 獻給了一切有情 佛陀的慈 悲 化成了無盡的虛空 永恆常住於宇宙之中 如母 愛子一般 盡未來際 護念著芸芸不息的眾生 浩瀚 的法界 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場所 宇宙如劇場 天地 如舞台 陽光是銀幕 眾生是演員 日月是觀眾 心 性是導演 妄想是編劇 自編自導自演 演出自己生 命的過程 寫下歷史記憶的一生 苦樂相隨 或喜劇 或悲劇 結局如何 皆由己造 無怨承擔 這就是業 力因果 無論是餘音繞樑的喜悅 或是扣人心弦的哀 傷 或是千古的歌頌 或是無情的詛咒 或是令人拍 案叫絕的玄案 或是淡然無味的演劇 最後終歸落幕 曲終人散 這就是一場短暫無常的夢幻 或春夢 或 惡夢 或雜夢 只是呈現一些了不可得的幻影罷了 等夢醒時 一場虛幻 回歸原點 豈有真實 該來的 擋不住 該去的留不得 一切總是在因緣際會當中 對某些事情 是不必太強求的 大家歡喜自在就好 人於三界舞台的演出 是一場永無完結篇的連續劇 除非出離三界 了脫生死 否則 無量今世前世的業 因 將不斷地演出來世無量的業果 是樂果 是苦果 皆隨所種善惡之因 絲毫不差 這是宇宙永恆不變的 真理 人生於世 只是短暫的留停 並非輪迴苦海中 的最後一站 造如是因 得如是果 一切言行不離因 72

74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果 因為言行不離心 心不離業 業即呈現因果的存 在 平時的行善積德 就是臨終的依靠 臨終的覺悟 是命終的資糧 福慧的成就 是往生西方的橋樑 人 生命的存在 是前世的延續 朝露人生的結束 並不 是心靈舞台永恆的落幕 而是另一齣戲 即將上演的 預告 這就是生命的業力與無奈 猶如夕陽西下 明 朝又將旭日東升 如是生命的老演員 演技老練地重 操舊業 一直在三界的銀幕上 重演著它生老病死的 悲情角色 惆悵吶喊著無奈的悲歌 若劇長如三界 海 何時能渡到彼岸 茫茫業海邊何在 只見孤舟浪 裡來 人生是苦短的 生命是無奈的 痛苦是輪迴 方標誌 慈悲是濟世的甘露 怨恨是痛苦的根源 無 常是開悟之門徑 明師是菩提之良伴 三寶是無上之 船師 惡業是善行的借鏡 冤家是修行的善知 邪魔 是好友 鬼魅是親家 三藏是解脫之良藥 三毒是菩 提之橋樑 天下沒有不可原諒不可愛的眾生 當人生 旅程接近終點時 猶如日落時分 晚霞臨空 夜幕低 垂 白天的光芒 即將殘照隱沒 消失無蹤 此生的 富貴貧賤 利害得失 苦樂憂喜 也將成為歷史片斷 的回憶 所擁有的最愛 也將捨離而去 所能留下的 是期許 所帶走的也只是悲歡交集的情緒 或滿載而 歸的喜悅 或不滿計較仇恨的鬼魅 如是罷了 從古 至今 天地的變遷 悲歡的離合 苦樂的得失 就是 顯說因緣性空的無常無我 以及苦輪常轉的事實真相 73

75 唯有因果是天地間 永恆不滅的主宰者 我們已歷經 數不盡的生死輪迴 也承受過已忘記的無量憂傷與痛 苦 輪迴的真相 就呈現在現實的生活當中 只是許 多人沒有覺悟罷了 無盡虛空 地久天長 苦海流轉 塵劫難計 長江依然川流不息 日月一樣高懸明照 人生卻如秋霜朝露般的短暫 生命宛如泡沫的脆弱 當死魔降臨時 何樂之有 苦來苦去 空來空去 人 生苦短 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或許人生最大的悲哀 就是放不下那最後的執著與牽掛 快樂是妄想 憂傷 是執著 智慧行事 一切無礙 五欲權力的貪戀 是 心靈的毒藥 六塵的執著 是生命的魔咒 如影隨形 如業纏身 千古難捨 因此 若欲以夢幻不實的人生 換取永恆真實的生命 讓人生更有意義 生命更有價 值的話 那只有勤修聖賢解脫之道 利樂有情 出離 心靈三界的束縛 才能獲得永無止盡的自在與安樂 偈曰 人身離得莫虛渡 無常一到誰能護 勤修聖道了生死 眾生無邊誓愿渡 74

76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 二 ) 臨終須知及處理事宜 於 地藏菩薩本愿經 中 地藏菩薩摩訶薩自 佛言 世尊 我觀是閻浮提眾生 註 100 舉心動念 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 多退切心 若遇惡緣 念念增 益 是等輩人 如履泥塗 負於重石 漸困漸重 足 步深邃 註 101 若得遇知識 替與減負或全與負 是 知識有大力故 復相扶助 勸令牢腳 若達平地 須 省惡路 無再經歷 世尊 習惡眾生 從纖毫間便至 無量 是諸眾生 有如是習 臨命終時 父母眷屬 宜為設福 以資前路 或懸旛蓋 及然油燈 或轉讀 尊經 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 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 名字 一名一號 歷臨終人耳根 或聞在本識 是諸 眾生所造惡業 計其感果 必墮惡趣 緣是眷屬為臨 終人 修此聖因 如是眾罪 悉皆銷滅 若能更為身 死之後 七七日內 廣造眾善 能使是諸眾生 永離 惡趣 得生人天 受勝妙樂 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是 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 註 102 人非人等 勸於 閻浮提眾生 臨終之日 慎勿杀害 及造惡緣 拜祭 鬼神 求諸魍魎 註 103 何以故 爾所杀害乃至拜祭 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 但結罪緣 轉增深重 假使來 世或現在生 得獲聖分 生人天中 緣是臨終 被諸 眷屬造是惡因 亦令是命終人 殃累對辯 註 104 晚 生善處 何況臨命終人 在生未曾有少善根 各據本 業自受惡趣 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 75

77 不修善因 多造眾罪 命終之後 眷屬大小為造福利 一切聖事 命終之後 眷屬大小為造福利 一切聖事 七分之中 而乃獲一 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 未來現在善男女等 聞健自修 分分己獲 無常大鬼 不期而到 冥冥遊神 註 105 未知罪福 七七日內 如痴如聾 或在諸司 辯論業果 審定之後 據業受 生 未測之間 千萬愁苦 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是命 終人 未得受生 七七日內 念念之間 望諸骨肉眷 屬 與造福力救拔 過是日後 隨業受報 會中有一 鬼王 名為主命而白佛言 世尊 我本業緣 主閻 浮人命 生時死時 我皆主之 在我本愿甚欲利益 自是眾生不會我意 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何以故 是 閻浮提人 初生之時 不問男女 或欲生時 但作善 事 增益舍宅 自令土地無量歡喜 擁護子母 得大 安樂 利益眷屬 或已生下 慎勿杀害 取諸鮮味供 給產母 及廣聚眷屬 飲酒食肉 歌樂絃管 能令子 母不得安樂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 不問善惡 我欲令 是命終之人 不落惡道 何況自修善根 增我力故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 臨命終時 亦有百千惡道鬼神 或變作父母 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 令落鬼道 何況 本造惡者 世尊 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 臨命終時 神識昏昧 不辨善惡 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是諸眷屬 當須設大供養 轉讀尊經 念佛菩薩名號 如是善緣 能令亡者離諸惡道 諸魔鬼神 悉皆退散 我畢是形 76

78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念念擁護閻浮眾生 生時死時 俱得安樂 但愿諸眾 生 於生時死時 信受我語 無不解脫 佛說 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 久處 枕 求生 求死 了不可得 或夜夢惡鬼 乃及家親或遊險道 或多魘 註 106 共鬼神遊 日夜 深 轉復 瘵 註 107 眠中叫苦 慘悽不樂者 此皆是業道論對 未 定輕重 或難捨壽 或不得愈 男女俗眼 不辨是事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 高聲轉讀此經一 或取病人 可愛之物 或衣服寶貝 莊園舍宅 對病人前 高聲 唱言 我某甲等 為是病人 對經像前捨諸等物 或供養經像 或造佛菩薩形像 或造塔寺 或然油燈 或施常住 如是三白病人 遣令聞知 假令諸識分散 至氣盡者 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 但高 聲白 高聲讀經 是人命終之後 宿殃重罪 至于五 無間罪 永得解脫 若未來世諸眾生等 或夢或寐 見諸鬼神 乃及諸形 或悲或啼 或愁或歎 或恐或 怖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 男女弟妹 夫妻眷屬 在於惡道 未得出離 無不希望福力救拔 當生宿世骨肉 使作方便 愿離惡道 普廣 汝以神 力遣是眷屬 令對佛菩薩像前 志心自讀此經 或請 人讀其數三 或七 如是惡道眷屬 經聲畢是 數 當得解脫 乃至夢寐之中 永不復見 地藏菩薩白佛 言 世尊 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若天若人 若男若 女 但念得一佛名號 功德無量 何況多名 是眾生 77

79 等 生時死時 自得大利 終不墮惡道 若有臨命終 人 家中眷屬 乃至一人 為是病人 高聲念一佛名 是命終人 除五無間罪 註 108 餘業報等悉得消滅 是五無間罪 雖至極重 動經億劫 了不得出 承斯 臨命終時 他人為其稱念佛名 於是罪中 亦漸消滅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 獲福無量 滅無量罪 佛告觀世 音菩薩 未來現在諸世界中 有天人受天福盡 有五 衰相現 註 109 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如是天人 若男 若女 當現相時 或見地藏菩薩形像 或聞地藏菩薩 名 一瞻一禮 是諸天人轉增天福 受大快樂 永不 墮三惡道 何況見聞菩薩 以諸香華 衣服 飲食 寶貝 瓔珞布施供養 所獲功德福利 無量無邊 復 次 觀世音 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 六道眾生臨命終 時 得聞地藏菩薩名 一聲歷耳根者 是諸眾生永不 歷三惡道 何況臨命終時 父母眷屬 將是命終人舍 宅 財物寶貝 衣服 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或使病人 未終之時 眼耳見聞知道眷屬 將舍宅寶貝等 為其 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是人若是業報 合受重病者 承斯功德 尋即除愈 壽命增益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 應有一切罪障業障 合墮惡趣者 承斯功德 命終之 後 即生人天 受勝妙樂 一切罪障 悉皆消滅 復 次 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 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發 廣大慈心 救度一切眾生者 欲修無上菩提者 欲出 離三界者 是諸人等 見地藏菩提者 欲出離三界者 78

80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是諸人等 見地藏菩薩形像及聞名者 至心歸依 或 以香華 衣服 寶貝 飲食 供養瞻禮 是善男女等 所愿速成 永無障礙 由以上 地藏菩薩本愿經 所載之命終前後須知與處理 是聖者真實之言 當信 受奉行 則能冥陽兩利 令亡者得福離苦 生者無憾 也 有關存亡兩利因果報應之經典 可以參閱 佛說地藏菩薩本愿經 中國唐朝時 由于 闐國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所譯 佛說十善業道經 由實叉難陀法師所譯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中國後漢時 由安 息國安世高法師所譯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由安世高法師 所譯 佛說六道伽陀經 中國宋朝時 中天竺法 天法師所譯 佛說正法念處經 中國元魏時 由天竺波 羅門瞿曇般若流支所譯 佛說罪福報應經 中國劉宋時 由于闐國 求那跋陀羅法師所譯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中國西晉時 河內白 法祖法師所譯 79

81 佛說諸德福田經 中國西晉時 由法立 法炬 兩位法師共譯 佛說出家緣經 中國後漢時 安世高法師 所譯 分別業報略經 大勇菩薩撰 中國劉宋時 天竺僧伽跋摩法師所譯 六趣輪迴經 馬鳴菩薩集 中國宋朝時 日稱法師等譯 十不善業道經 馬鳴菩薩集 日稱法師等 譯 諸法集要經 觀無畏尊者集 日稱法師等 譯 佛說業報差別經 中國隋朝時 天竺瞿曇 法智居士譯 以上列舉十五部經 主要內容談及六道 輪回之眾生 所造善惡之果報如何 以及生前死後該 如何作功德迴向 好讓存亡兩者皆蒙其利 不蒙其害 除了為臨終者 做好準備外 我們一般人也要深入瞭 解生死問題 才能利己利人 只能勇敢理智地面對它 改變它 卻無法擺脫它 偈曰 行善積德要趁早 歲月不留人已老 臨終茫然無依靠 血淚 灑奈何橋 80

82 命終前後須知及處理事宜 春夏秋冬過的快 五欲六塵是最愛 不覺人生不長久 古來帝王今何在 ( 三 ) 助念須知 助念約有十義 幫助患者如何善念息惡念 幫助患者如何安住正念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 幫助患者如何唸佛 幫助患者如何觀佛 幫助患者如何憶佛 求佛慈悲攝受不捨 幫助患者如何思惟如來功德 幫助患者如何覺悟輪迴之苦 往生淨土離苦之 樂 幫助患者如何堅定往生西方土 及廣渡有情之 決心 幫助患者如何生起歡喜捨壽之心 幫助患者如何除去命終前後恐懼之心 其他細節請參閱台灣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所撰 寫之 臨終切要 及世了法師所撰寫 飭終須知 二書 詳細完備 能令亡者得大利益 81

83 玖 往生極樂世界之瑞相徵兆如何 ( 一 ) 亡者事先預知時至何時往生 到時如其所 言 安樂往生 並具足往生之瑞相 ( 二 ) 臨命終時 平靜安祥 沒有恐懼之心 ( 三 ) 歡喜捨壽 沒有一切牽掛 ( 四 ) 命終後 全身柔軟 ( 五 ) 命終面帶笑容 ( 六 ) 命終法相莊嚴 顯現大丈夫男眾相 ( 七 ) 臨終沒有異常地亂動 手腳身體保持安祥 平靜 ( 八 ) 臨終沒有痛苦哀嚎 ( 九 ) 臨終不是昏睡之相 而是如入禪定 ( 十 ) 臨終沒有異常地胡言亂語 ( 十一 ) 命終剎那時刻 立即摸亡者頭頂是熱烘 烘的 ( 十二 ) 臨命終時 亡者或家眷或助念者 已看 到西方三聖來接引 ( 十三 ) 有時可見七寶金蓮華 或見金光 滿屋 內 ( 十四 ) 有時可聞到奇妙異香 如檀香 沉香 花香 82

84 往生極樂世界之瑞相征兆如何 ( 十五 ) 有時可聽到美妙之天樂 ( 十六 ) 亡者有時會聽到佛菩薩的讚歎說法聲 並授手接引亡者 ( 十七 ) 有時往生極樂世界的人 會乘著七寶蓮 華回家 告訴家屬已往生極樂淨土 ( 十八 ) 有時亡者火化時 可明顯看到火光上現 出七寶蓮華 猶如彩虹顏色 美妙莊嚴 ( 十九 ) 亡者火化時 或見白光或金光閃爍 有 時也會聞到殊妙奇香 偈曰 智者已乘蓮華去 愚者空留恨隨身 我法二執若能捨 一縷輕煙到西天 西方聖眾前引導 剎那即達極樂鄉 上品蓮華池中生 法喜充滿似神仙 83

85 拾 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概觀 今略舉十一種法門 ( 一 ) 專念阿彌陀佛聖號 ( 二 ) 專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 三 ) 專念 八十四句大悲咒 ( 四 ) 專念 楞嚴咒 ( 五 ) 專念 往生咒 ( 六 ) 專念 六字大明咒 ( 七 ) 專念 佛頂尊勝陀羅尼 每日二十一遍 ( 八 ) 依延命地藏經之記載 專念地藏王菩薩聖 號 ( 九 ) 專念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 羅尼 ( 十 ) 專修讀誦 普賢行愿品 以上法門的專修者 必須發愿迴向求生極樂世界 並祈求佛菩薩臨命終時來接引 ( 十一 ) 如法念誦 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一 八遍 加持金光明沙後 灑在亡者身上 亡者塔 上 或亡者墳墓上 84 84

86 念佛法門實修導引 拾壹 念佛法門實修導引 一 所謂法門者 即奉行如來正法修持 而能 趣入菩提解脫之門 行者以念佛觀佛為方便門 而自 淨其意成就念佛三昧 得以明心見性或往生淨土 所 謂念佛者 是念十方佛 或專念某一尊佛 或念自性 佛 所謂念自性佛 即念法身佛 或說念自性彌陀 或稱為實相念佛或無相念佛或無念念佛 當病患臨終 無障礙而能淨心念佛時 自性佛即顯現而蒙佛接引 即所謂彌陀接彌陀而往生極樂世界 因此 臨終一心 不亂 意不顛倒 是往生極樂淨土之重要資糧 欲具 足如是定慧 就必須多聞研習 般若經 以此金剛 智慧劍 內斬無明妖魅 外降邪魔邪道 始能成就往 生淨土之勝業 若定慧不足 臨終牽掛不安 妄想紛 飛 不見彌陀聖眾 何能往生西方淨土 豈不是又落 入輪迴的苦海中 業海無涯 流轉生死 其痛難忍 不可慎思也 所謂念者 心想口唸或思惟之義 即內 心憶佛 口中唸佛 心口合一 而成一心念佛 念佛 法門 諸佛讚歎 如是妙法門 是照破內心無明的法 菜明燈 是成就正覺的無上甘露 是轉凡為聖的殊妙 良方 是橫越生死業海 渡及彼岸的橋樑 也是從穢 土開往淨土的無上寶船 佛所說的觀佛念佛法門 是 我們佛弟子修此法門的最高指導方針 念佛三昧又稱 觀佛三昧 念中修觀 觀中繫念 念觀一體 無有二 85 85

87 相 淨念相繼 無有間斷 念念見佛 見佛無念 唯 明妙心 一片空寂 不染萬象 即實相念佛 與虛空 同體 見十方佛 即名念佛三昧 於此 妙明空境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言語道斷 心行路絕 超尋思 境 絕心絕物 絕玄絕妙 行者內證 不苦不樂 不 增不減 一切如如 是為上妙之禪悅勝境 若能如法 修此觀佛念佛法門 即能入賢聖之門 入真如大寂滅 海 終能證得無上菩提 或帶業往生十方淨土 出離 三界 不受塵劫輪迴之苦 念佛法門雖然殊勝 但必 須依教奉行 如法修持 才得以成就淨業 並非只唸 佛號就可以往生西方淨土的 多聞經教 具足正見 廣植福慧資糧 親近明師學道 精進易怠 念念西方 不著一切 恆心不絕 道心不退 一心出離三界 佛 號不離心 何患不能往生極樂國 念佛妙門重在攝心 不亂 心如明鏡 不能空口念佛 或妄想念佛 如是 皆不能成就念佛三昧 如竹中空 豈有真實 如室無 燈 何有光明 若以貪著五欲六塵之心 來念實相之 佛 表面莊嚴 若有其事內無實證 虛幻一場豈能成 就聖業 或許每個修道者 所專研之法門不同 但只 要是世尊所說之教門 都是殊勝而平等的 不能執著 己見 妄加分別高低好壞快慢 妙法如藥 若能契機 對治即正即妙 不得自讚毀他 妄造三塗之口業 佛 86 說 須知口業債難償 一語能造萬世殃 不可不 慎也 86

88 念佛法門實修導引 一般念佛要訣 大都採取 一 有聲唸佛 二 無聲念佛 三 觀佛念佛 四 數珠念佛 五 觀佛種子字念佛 並結手印 有時五種方 法交換使用 以伏亂心 今略舉前四種參考 一 有聲唸佛 當開口唸佛號時 初唸南無阿彌 陀佛 十分鐘後 可以改唸阿彌陀佛四字即可 當唸 之時 觀想佛號音聲從心而出 不快不慢 聲聲不絕 耳中佛音句句清晰相連 無有間斷 即無昏沉 猶如 行雲流水 平靜安和 即無掉舉躁動 此時心口合一 純一淨心念佛 沒有一個念佛的我相 沒有一個佛音 的法相 也沒有一個能觀的心相 及所觀的境相可得 如是我相 法相 心相 三輪體空的練習 日久必能 禪功深厚 而證得念佛三昧 見十方佛 與法界同體 輕安喜樂 妙不可言 二 無聲念佛 可採用呼吸吐納法 於真如大涅 槃海中 註 110 自然佛音嚮起 無聲迴盪不絕 安住 佛號 別無異念 觀想六字佛號從鼻孔進出 吸氣時 念南無 吐氣時念阿彌陀佛 徐徐而入 慢慢而出 87 87

89 細若懸絲 似斷非斷 輕如浮雲 似離非離 隨風而 去 不見縱影 觀想佛音充滿身心 清涼無比 猶如 春風拂面 了無痕跡可尋 寂靜無聲 平靜柔和 息 無出入 音消念除 於秋潭明月的心湖上 佛音繚繞 不絕 及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此刻 萬籟俱寂 註 111 唯存妙心妙用 佛音處處 當下顯現空靈妙境 的禪悅 萬法一體 同聲念佛 殊妙難喻 若能配合 觀佛相好光明 更得以成就諸功德 啟發諸善根 然 而 必須三輪體空 不著一切內外之境界 否則 很 容易受境界影響而失定或走火入魔 應緊閉心門 一 心念佛或深入禪定 不喜不憂 智慧妙用 了知五蘊 皆空 諸法空相 無有一法可得 不動分別執著之妄 念 輕安自在 離相無住 正念不失 念佛不絕 三 觀佛念佛 以至誠心感恩心觀佛憶佛之相好 光明 或心念或口念皆可繫念不移 令清晰可見 如 立眼前 如是一心專注繫念 如母憶子 如子憶母 念念相繼 無有間斷 令心不亂 唯此正念 心中有 佛 佛心有你 如光相融 同體不二念佛至深 諸佛 護念 世世不相捨離 道業終必成就 亦可思惟世尊 所成就的菩薩功德 無量劫廣渡有情的慈悲情懷 如 是思惟繫念後 於清淨的正念正定中 發愿求生極樂 淨土 祈求阿彌陀佛及諸聖眾 於行者臨命終時 能 88 慈悲攝受 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88

90 念佛法門實修導引 四 數珠念佛 若觀佛念佛憶佛時 心力無法集 中 妄念紛擾 可繫心於佛珠 有聲或無聲念佛號 以伏亂心 淨除雜念 攝心入定 念而無念 無念而 念 念念念佛 偈曰 念佛法門實非凡 出離三界依之轉 繫心專注除妄念 殺進賊窟擒魔王 數珠念佛偈 手把佛珠安心頭 一聲佛號一個走 心繫圓珠無別念 能消心中無明火 見思二惑一 八 流轉生死任由它 若要問斬此妖孽 一 八顆是最佳 明珠代表菩提果 金剛道心不回頭 兩珠中開無明斷 還得本心見真佛 母珠象征阿彌陀 法輪常轉莫過頭 穿線意表觀世音 正法常聞處處有 旋轉一周再回首 生死輪迴又須走 若能從此西方去 乘愿再來渡娑婆 二 聖賢淨土法語 請參閱台灣毛惕園居士 選輯之 念佛法要 修訂本 詳盡完備 無上寶船 89 89

91 拾貳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佛說 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之王 念佛是無上 深妙禪 十方三世一切過去 未來 及現在佛 皆學 念佛 速證無上菩提 念佛能生諸功德 常為佛陀所 護念故 修道之人 須存十心 一 恭敬心 乃因無有恭敬 不入涅槃妙心 二 至誠心 若虛偽不實 表裡不一 則三昧難 成 三 深信心 若疑惑不信 則道心不堅 恆心耐 心不繼 四 感恩心 若無感恩圖報之心 則失功德恩田 五 緬懷心 終生不忘佛恩德 如獲明鏡 高懸 眼前隨時正其言行 六 離相心 五蘊性空 諸法空相 不落能所 註 112 無染無著 不入五欲六塵一切世俗塵境 清淨 梵行 無念無住 念念三寶 恭敬三寶 七 歡喜心 若無奈勉強修道 則無明煩惱現前 於菩提道上 終不能持之以恆 道業難成 八 菩提心 真誠廣發無上菩提誓愿 則金剛愿 力強大 不畏艱辛 捨命求法強法護法 利樂有情 共成佛道 90

92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九 出離心 堅定不移出離三界之心 則精進不 懈怠 念念彌陀 念念極樂 念念眾生 十 慈悲心 慈悲的功德力 是成就佛道的根本 是社會安樂的良藥 是人間淨土的原動力 是人类和 諧交往的橋樑 故欲成就念佛三昧 須存諸功德善心 如法修行 必成無上菩提道業 所謂 念者 有二義 一 觀想 憶念 心想 思惟 二 稱唸 唸誦 心唸 所謂 三昧者 有二義 一 正定 即自性定 二 正受 離相無住之覺受 非著境生心之領受 要成就如來清淨禪定 依漸教而言 必須從三十七道 品起修 依次成就欲界定 未到定 四禪八定 滅盡 定 乃至成佛之道楞嚴大定 其間有無量的層次三昧 若能依如來正法而修 必能成就正定 依正定而發正 慧 依正慧而有正受 正受是智慧心的覺受 非有非 無 並非分別攀緣著相之心的邪受 正受是寂滅法 邪受是生滅法 一 於 大集經賢護分中 賢護菩薩摩訶薩問 佛 菩薩摩訶薩 具足成就何等三昧 而能成就彼大 功德聚 佛告賢護菩薩 善哉 善哉 賢護 汝今乃 能請問如來如是妙義 汝為利益一切世間諸眾生故 亦為安樂諸眾生故 復為憐愍諸天人故 復為攝受未 來世中諸菩薩故 賢護 今有菩薩三昧名為思惟諸佛 91

93 現前三昧 若有菩薩具足修習如是三昧 當得成就如 上所問諸功德等 賢護 當知更有無量無邊勝上功德 說不可盡 賢護 云何名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 昧 所謂 心念諸佛皆現在前 其心不亂 不捨作業 註 113 求勝上智 勇猛精進 荷負重擔度脫眾生 承 事供給諸善知 常修空寂 註 114 廣大思惟 親善知 識 滅除諸蓋 註 115 遠離惡友 息世語言 註 116 塞諸根門 註 117 初中後夜減損睡眠 不貪衣服飲食 堂房屋宇 床座眾具 恆樂空閒 住阿蘭若 註 118 不愛己身 註 119 不重我命 註 120 不著形色 不縱其 心 註 121 修以慈心 熏以悲行 註 122 一切時喜 常行捨心 破壞煩惱 成就諸禪 於中思惟不著滋味 註 123 觀察色想 註 124 唯得空心不亂正念 不取諸 陰 註 125 不著諸入 註 126 不思諸界 註 127 不 貪生處 註 128 調伏慢高 不妒他財 為諸世界多作 饒益 於諸眾生起平等心 又於眾生生父母想 亦於 眾生所 作一子心 註 129 一切法中 無有諍想 雖 念持戒而不執著 在禪定 亦無耽染 好樂多聞不起 分別 戒聚不缺 註 130 定聚不動 註 131 智聚不妄 註 132 諸法無疑 不背諸佛 不謗正法 不壞眾僧 不好乖離 註 133 親近眾聖 遠離愚痴 不志求出世 註 134 雖聞語言意不樂聽 註 135 亦不耽著世間 六味 註 136 習近熏修五解脫法 註 137 除滅十惡 念修十善 斷滅眾生九種惱處 註 138 心常不離九想 92

94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觀門 註 139 常思棄捐八種懈怠 註 140 一心修習八 大人覺 註 141 不著禪味 不恃多聞 註 142 摧伏我 慢 一心聽受 求法殷重 修道證知 憐愍眾生 離 我分別 註 143 永壽命想畢竟難得 觀察諸陰無有物 想 註 144 不住涅槃 註 145 不著生死 註 146 諸 行煩惱輪發大恐怖想 註 147 諸陰怨家想 註 148 諸 入空宅想 註 149 諸界毒蛇想 註 150 三界衰惱想 註 151 涅槃利安想 觀諸欲惡猶如唾涕 深樂出家 不違佛教 於眾生所 勸行功德 於諸世界無復染心 註 152 見一切佛皆悉現前 受一切身皆若夢幻 一 切諸相觀察滅除 註 153 思惟往來不見三世 註 154 於信清淨深信真妙 念一切佛三世平等 註 155 無有 動轉而能持諸善根 註 156 一切諸佛三昧自在 終不 染著諸佛相身 於一切法皆悉平等 不與一切世間共 諍 所可應作不相違背 註 157 通達甚深十二因緣 註 158 窮盡一切如來道地 註 159 得勝上忍入真法界 註 160 見眾生界性無生滅 註 161 見涅槃界本來現前 註 162 慧眼清淨觀法無二 註 163 彼菩提心無中無邊 註 164 一切佛體無差異 註 165 入於無礙清淨智門 明見菩提自然覺知 於善知諸起諸佛想 於菩薩所不 念乖離 已於生死破壞魔軍 註 166 一切眾事皆悉如 化 見諸如來如鏡中像 註 167 應當求彼菩提之心 註 168 諸波羅蜜莫不平等 註 169 實際無盡集佛功德 註 170 賢護 是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 若有菩 93

95 薩摩訶薩欲成就如是三昧 當先成就如是功德 賢護 當知更有無量功德 然亦緣此三昧而生 若諸菩薩欲 得成就彼念諸佛現前三昧 隨何方所 註 171 先念欲 見彼佛世尊 隨所念處即見如來 何以故 因緣三昧 得見如來 得見彼佛有三因緣 緣此三昧 彼佛 加持 自善根熟 賢護 若諸菩薩摩訶薩具行四法 則能得現前三 昧 不懷信心 不破精進 智慧殊勝 近善 知識 復有 四 法 能 具 行 則 能 成 就 現 前 三 昧 乃 至 於剎那時無眾生想 註 172 於三月內不暫睡眠 註 173 三月經三唯除便利 註 174 若於食時布施 以法 註 175 復有四法能具足行 則得成就現前三昧 勸他 見佛 註 176 教人聽法 心無嫉妒 勸他發菩 提心 復有四法成就三昧 造佛形像勸行供養 書 寫是經令他讀誦 慢法眾生教令發心 護持正法 令得久住 復有四法具行 則得成就現前三昧 不貪著切 外道語言 註 177 不樂一切諸愛欲事 註 178 常不遠離頭陀功德 註 179 常厭三界諸有生處 註

96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菩薩若能成就五法 則便得此現前三昧 具甚 深忍滅除至盡 註 181 實無所除盡之相盡無有盡處 註 182 本無有亂滅除諸亂 本無有垢滅除諸垢 本無有塵斷離諸塵 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無生 忍故 而能得此現前三昧 復 有 五 法 能 得 三 昧 深 厭 諸 有 不 受 諸 行 註 183 一切生處念菩提心 所生常見諸佛世尊 終不耽著陰界諸入 終不愛著受欲樂事 復 有 五 法 能 得 三 昧 常 當 思 念 無 邊 際 心 註 184 常能善入禪定思惟 分別思惟一切諸法 於諸眾生無有諍心 註 185 常以四攝攝受眾生 註 186 復有五法能得三昧 於諸眾生所 常行慈心 於一切時 念修聖行 常行忍辱 見破戒者恆生 敬心 於自和尚阿闍梨所 註 187 不說己能 於 一切處 不敢輕他 復有五法能得三昧 常以聖教 如說修行 清淨意業滅身口惡 清淨戒行 斷除諸見 註 188 常 求 多 聞 深 信 諸 善 常 念 如 來 應 等 正 覺 註 189 復有五法能得三昧 常行大施 能為施主不起 慳貪 心無嫉妒弘廣心施 純直無諂 註 190 於諸沙 門及婆羅門 註 191 貧窮孤獨一切乞人 無所愛惜 95

97 無有勝上可重之物而不施者 所謂一切微妙飲食 名 衣上服 第一房舍 諸種敷具 燈燭花香 凡所受用 皆悉捨之 雖常行施而不求報 憐愍一切 無疑惑心 既施之後 終無變悔 常為施主而行法施 所謂常 為眾生說如是法 所謂第一最上最勝最妙最精 修行 如是大法施時 能出一切無礙辯才 文義次第相續不 斷 如來所說甚深法中 皆能安成就深忍 或時被他 誹謗罵辱 捶擊鞭打 終無瞋恨穢濁毒心 亦無驚懼 種種苦惱而心無畏 常懷歡喜 若聞他說此三昧時 至心聽受書寫讀誦 思惟其義 廣為他人分別演說 令是妙法久住世間 終無秘藏使法疾滅 常無嫉妒 遠離諸惱 棄捨蓋纏 註 192 斷除塵垢 註 193 不自 稱譽 亦不毀他 於諸佛所 常重信心 於諸師長 常行敬畏 於知識處常生慚愧 於諸幼稚常懷慈憐 乃至受他小恩 尚思厚報 何況人有重德而敢輒忘 註 194 常住實信未曾妄語 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 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賢護 有諸善男子 善女人 若欲修學為他解釋 此三昧者 應當具足成就十法 然後為他解斯三昧 彼諸善男子 善女人 先摧我慢起敬心 知恩不 忘常念報 心無倚著 註 195 亦無嫉妒 斷除疑惑 及諸障礙 深信不壞 繫念思惟 常行乞食 不 受別請 少欲知足 調伏諸根 精進勤求 經行 無倦 正信甚深 無生法忍 常念誰所有是三昧 96

98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即於彼師 生諸佛想 然後修習如是三昧 賢護 是為彼善男子善女人 具足如上十種法已 應當修習 如是三昧 亦令他人受持讀誦 如是行者 當得八事 畢竟清淨 於諸禁戒無毀犯故 知見清淨 智慧 和合不與餘相應故 註 196 智慧清淨 更不復受諸 後有故 註 197 施與清淨 註 198 不愿一切諸行果 報故 註 199 多聞清淨 既聞法已 畢竟不忘故 精進清淨 於一切時 求佛菩提故 遠離清淨 於一切名利不染著故 不退清淨 當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初不動搖故 註 200 賢護 是為彼善男子善女人所獲八法也 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 讀誦受持是三昧典 或時復能為他解 說 現前即獲五種功德 一切眾毒不能損害 一 切兵仗不能破傷 一切諸水不能漂沒 一切猛火 不能焚燒 惡王縣官不能得便 所以者何 由是三 昧慈心力故 唯除宿殃不能轉耳 彼善男子善女人持 是經者 常為天龍八部護法所稱讚愛敬 守護 欲見 之 常為一切諸菩薩輩 乃至一切諸佛世尊之所愛念 覆護 欲見之 今此三昧即是一切諸菩薩眼 菩薩父 母 能與一切菩薩輩諸佛智者 是三昧者 即是佛性 即是法性 即是僧性 即是佛地 是多聞海 是無盡 藏頭陀 是無盡藏頭陀功德 是無盡藏諸佛功德 是 無盡藏能生深忍 是能生大慈 能生大悲 能生菩提 是三昧王 能破一切諸法黑闇 能作一切大法光明 97

99 賢護 若諸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此三昧者 應當 於彼說法師所 生諸佛想 起尊重心勿生憍慢 乃至 無有諍競違逆不順心故 然後於此勝三昧中 精勤修 學方能剋證 註 201 賢護 若人於彼說法法師或比丘所 起不善心 苟 違 異 心 註 202 諍 競 之 心 註 203 陵 辱 心 註 204 諸不善心 乃至不生如諸佛想 如是菩薩假令 修行 終不能證如是妙定 若得證者 無有是處 賢護 譬如清淨虛空 無諸雲翳 註 205 有明目 人 於淨夜時 仰觀空中 無星宿區別方所 形色各 異 了了分明 如是 賢護 菩薩摩訶薩思惟觀彼法性虛空 以想成故 見諸如來 其事若此 若菩薩摩訶薩亦既成就菩薩思 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已 自然滿彼六度波羅蜜 乃至 滿彼一切菩薩諸功德等 賢護 若能讀誦受持思念此三昧門 如是之人 終不為惡 不破禁戒 不壞正信 不入邪聚 註 206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必定深信成就思惟 能分別成 就思惟 於是法中 具足信心 常能讀誦攝持是法 是人絕不求少功德 亦不種少善根 是善男子善女人 凡所生處 或乏資須 然諸善根 廣大不少 是故斯 諸善男子善女人 已於過去諸如來所 修行供養種諸 善根 此輩非於一如來所 修行供養種諸善根也 亦 98

100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非於二三四五乃至十如來所 種諸善根也 亦非於 百千億數諸如來所 種諸善根也 賢護 當知此諸善 男子善女人 已於過去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 修 行供養種諸善根 方得閒此念佛現前三昧 聞已生信 心開意解 即以為實 無復疑網 既獲聞已 樂欲書 寫讀誦受持 乃至為他廣宣是義 何以故 斯諸善男 子善女人 往昔已於諸如來前 聞斯三昧讀誦受持 以是義故 如來滅後 於最末世五百年終 法欲滅時 法將壞時 還當得聞如是三昧 聞即生信 無有驚疑 不退不沒 註 207 生大歡喜 遍滿身心 讀誦受持思 惟其義 為他解說 乃至一日一夜 行是三昧 賢護當知 是善男子善女人 因是事故 即便獲 得過於無量阿僧祇大功德聚 遂得住於不退轉地 隨 所愿欲 如意即成 賢護 若諸菩薩摩訶薩 即欲思 惟此三昧者 當云何思 賢護 彼諸菩薩欲思惟者 即應當作如是思惟 如我世尊 今者現在天人眾中 宣說法要 菩薩如是一心思惟 諸佛如來坐師子座 宣說正法 具足成就一切相好 最極最妙殊特端嚴 樂觀無厭 如是觀察諸大人相 註 208 一一相應當至 心 即得明了見諸如來應等正覺 既得見已 當先諮 問不見頂相 既得問已 然後次第遍觀諸相 皆令明 了 如是觀已 更復思惟 諸佛如來眾相微妙 是為 希有 愿我未來 還得如是具足成就諸妙相身 愿我 未來 亦得如是清淨禁戒 具足威儀 愿我未來 亦 99

101 得如是具足三昧 愿我未來 亦得如是具足智慧 愿 我未來 亦得如是具足解脫 愿我未來 亦得如是具 足解脫知見 愿我未來 成滿如是諸相身已 即得成 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既成佛已 亦當如是處彼天 人大眾之中 具足宣說如斯妙法 菩薩如是具足觀察 諸佛如來 賢護 彼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諸如來時 不可執著 何以故 一切法無執著故 以無處所而可 執著 亦無根本是可斷絕 除滅根本故 無依處 彼 菩薩摩訶薩當作如思惟諸佛現前三昧 若如是見諸如 來已 不應取著不當執持 註 209 一切諸法不可執持 猶如虛空體性寂滅 夫取著者 終不能離生死苦法 以是苦法皆由取著故 是故菩薩觀察如是諸如來時 不應生於取著之想 雖無取著 然應勤求諸佛世尊勝 妙功德 所謂 佛智 如來智 廣大智 自然智 自 在智 不思議智 難稱量智 無等等智 一切智智 若欲求入如是智者 常當精勤思惟觀察見佛三昧也 時彼賢護菩薩白佛言 若有在家菩薩 處於世間 聞是三昧 欲自思惟即為他說 乃至一日或經一夜 是人安住幾種行法 當得成就思惟三昧為他說也 佛言賢護 吾今語汝 彼在家菩薩既居世間 當 應正信不起慳貪 常念行施 隨多少施 當一切施不 求果報 應歸依佛又歸依法亦歸依僧 不事天神亦 無禮拜 不生嫉妒常念隨喜 當須清淨如法活命 註 100

102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210 不貪愛兒女 不著妻妾 不染居家不耽財寶 常樂出家 念除鬚髮 修八關齋 恆住伽藍 註 211 常懷慚愧發菩提心 不念餘乘 註 212 見有持戒清淨 比丘修梵行者 終無調戲常行恭敬 從誰聞學如是三 昧 當於師所生愛敬心 起尊重心善知識想 生教師 想 起諸佛想 一切眾具悉以奉之 常當識恩 恆思 報德 以能教我微妙法故 若人正人淨心 欲求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註 213 要先至心求此三昧 二 於 佛藏經 中 佛說 云何名為念佛 見 無所有名為念佛 舍利弗 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 量 以是義故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 實名無分別 諸 佛無分別 註 214 以是故言 念無分別 即是念佛 復次 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 何等名為諸法實相 所 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 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 復 次 如是法中 乃至小不可得 是名念佛 舍利弗 是念佛法 註 215 斷語言道 過出者念 註 216 不可 得念 註 217 是名念佛 舍利弗 一切諸念皆寂滅相 註 218 隨順是法 此則名為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 何 以故 念色取相貪味為識 註 219 無形無色無緣無性 註 220 是名念佛 是故當知 無有分別無取無捨 註 221 是真念佛 舍利弗 當知念佛事空念 註 222 所緣處是不應念 註 223 汝所念空 註 224 念亦復空 註 225 是無性空能斷色想 能斷取想 註 226 是人爾 時 不得無想 註 227 何況於念 是人爾時都無所有 101

103 寂滅無性 不集諸想滅一切法 是則名為修習念佛 何以故 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 註 228 無覺無觀名為 清淨念佛 於此念中 乃無微細心心念業 況身口業 又念佛者 離諸想 註 229 諸想不在心 無分別無名 字無障礙 無欲無得不起覺觀 何以故 隨所念起一 切諸想 皆是邪見 隨無所有 無覺無觀 無生無滅 通達是者名為念佛 如是念中 無貪無著 無逆無順 無名無想 無想無語 乃名念佛 是中乃無微細小念 何況鹿身口意業 無身口意業處 無取無捨 註 230 無諍無訟 註 231 無念無分別 註 232 空寂無性 註 233 滅諸覺觀 註 234 是名念佛 是法如是 無想 無戲論 註 235 無生無滅不可說 不可分別 無闇無 明 魔若魔民所不能測 但以世俗言說 有所教化 而作是言 汝念佛時 莫取小想 莫生戲論 莫有分 別 何以故 是法皆空無有體性 不可念一相 所謂 無相 是名真實念佛 所謂無生無滅 無相無為 何 以故 如來不名為色 不名為想 不名為念 註 236 不 名分別 不逆不順 註 237 不取不捨 非定非慧 非 明非無明 如來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 汝今莫樂取相 莫樂戲論 佛於諸法 無執無量 註 238 不見有法可 執可量 是人於佛猶尚不得 何況於念 註 239 舍利 弗 如是教者 名善知識 102

104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偈曰 無法可說真說法 言與無言皆是空 若能證此不二法 萬象妙理在其中 念佛觀想是橋樑 莫當白牛是鹿羊 千呼萬喚白費力 無所用心妙伎倆 三 於 般舟三昧經 中 佛說其有比丘 比丘 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持戒完具 獨一處止 註 240 心念阿彌陀佛 一切常念阿彌陀佛 數數念 註 241 用是念故 見阿彌陀佛 常當守念 莫有休息 常當 念如是佛身有三十二相悉具足 註 242 光明徹照 端 正無比 用念佛故 得空三昧 聞現在佛 常念所向 方欲見佛 即念佛不當念有 亦無我所立 註 243 如 以珍寶倚琉璃上 註 244 如是見十方無央數佛清淨 註 245 如是即稱為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達此即證得 念佛三昧 佛說欲證念佛三昧 必須立一念 信是法 註 246 隨所聞 念其方 註 247 宜一念 斷諸想 立 定信 勿狐疑 精進行 勿懈怠 勿起想有與無 意 勿亂 勿中忽 註 248 除睡眠 精其意 註 249 常獨 處 近善友 親明師視如佛 執其志 註 250 常柔弱 觀平等 註 251 於一切加慈哀 註 252 於一切心一等 念十方佛 欲見何方佛 即得見之 何以故 佛力 三昧力 本功德力 103

105 四 於 楞嚴經 給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中 大勢至菩薩說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 如母憶 子 若子逃逝 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 如母憶時 母 子歷生 註 253 不相違遠 註 254 若眾生憶佛 念 佛 現前當來 註 255 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不假方 便 註 256 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 身有香氣 此則 名為香光莊嚴 註 257 往昔修行時 以念佛心入無生 忍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 註 258 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 註 259 我無選擇 都攝六根 註 260 淨念相繼 註 261 得三摩地 註 262 五 於 觀佛三昧海經 中 佛說 我滅度後 濁惡世中 諸眾生等 欲除罪咎 註 263 欲於現世得 須陀洹至阿羅漢 註 264 欲發三菩提心 註 265 欲 解十二因緣 當勤修習觀佛三昧 欲觀佛像者 隨意 繫念專置一處 如繫心鼻端 額上 或足指等 勿令 馳散使心動搖 心若動搖舉舌拄腭 註 266 閉口閉目叉 手端坐 註 267 一日至七日令身安穩 身安穩已 然後想像 觀七佛者 註 268 當勤精進 晝夜六時勤 行六法 註 269 端坐在受 當樂少語 除讀誦經 廣 演法教 終不宣說無義之語 常念諸佛 心心相續 乃至無有一念之間不見佛時 心專精故 不離佛日 註 270 觀佛色身三昧 又稱念佛三昧 或佛現前三昧 雖未得道 見佛聞法 總持不失 註 271 此名凡夫念 104

106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佛三昧 得此三昧者 剎那剎那頃見諸佛 於念念頃 聞佛說法 所謂大乘方等經典 一日一夜即得通利 註 272 父母生身惱濁惡世 以念佛故 得聞總持 捨 身他處必得見佛 佛告阿難 佛滅度後 佛諸弟子 欲觀大方佛者 於念佛三昧中 但知 相 註 273 當 自然知無量妙相 如是觀者是名正觀 若異觀者名為 邪觀 得此觀者 見佛無數不可限量 六 於 大方等大集經 日藏分 念佛三昧品 中 爾時世尊復告光味菩薩言 善男子 諦聽諦聽 註 274 若 有 比 丘 比 丘 尼 註 275 優 婆 塞 優 婆 夷 註 276 或男或女有信心者 欲於三乘及餘道中 註 277 愿得速證涅槃道盡中切若者 欲得一切聞持在 心 一切身口意業清淨 欲護佛法 欲求種種利益 種種衣食一切富饒 自在殊勝端正大方 眷屬強盛國 土富安 職位高遷多人敬奉 聰明智慧最尊最勝 行 住四儀常無所乏 註 278 及樂種種施戒坐禪 得諸三 昧乃至無色 註 279 一切有頂 註 280 所有三昧 亦 復樂於四梵天行 註 281 若有樂於陀羅尼人 望得如 是種種眾事 而彼惡業堅固厚重 諸業障礙 煩惱障 礙 乃至欲生清淨佛剎不生障礙 以如是故 種種善 愿不得稱心 欲令如是種種惡業速滅盡者 而此眾生 應淨洗浴 著鮮潔衣 菜食長齋勿噉辛臭 註 282 於 寂靜處莊嚴道場 正念結跏 註 283 或行或坐 念佛 105

107 身相無使亂心 更莫他緣念其餘事 或一日夜 或七 日夜 不作餘業至心念佛 乃至見佛 小念見大 大 念見大 乃至無量念者 註 284 見佛色相無量無邊 彼佛身形三十二相 於一一相亦念亦觀皆令明了 隨 所見相見青光明 於彼光相專精繫意無令心亂 作是 念時而誦是 哆絰 毘視林婆 毘視林婆 鬱頭波 馱避耶 毘視林婆 斯那婆頗 羅斯那婆頗 羅阿 那多他移 阿 那多他移 復噓多俱致 毘視林婆 毘視林婆 莎呵 如是一相在於前心 註 285 專念不 起亂想 然後誦此陀羅尼咒 乃至念於佛身相中青色 出光 彼光出已 從行者頂入 爾時安心慎莫驚佈 於自身中見於此光 如彼青色念此青光 於自身中各 各肢體處處遍行 乃至一切身中火然 註 286 見火然 已乃至成灰 及四方風來吹散滅 如是念時 見於自 身無有一相 惟有空在 乃至十方皆悉是空不見一色 如是念佛青色力緣 誦持於咒成就此行 善男子 若 復有人如是繫念不散亂心 學四禪地依止念陀羅尼 而彼眾生一切業障 煩惱障 法障 註 287 罪業皆盡 惟除五逆破毀正法誹謗聖人 若復有人如是樂者 能 如上習念佛三昧 一日一夜口能誦持一切佛法 一切 外道十八種論智慧勝處 如是種種句義文章悉皆憶持 無有遺忘 又一日夜得於四禪 註 288 四種神通 註 289 四無量行 註 290 四種辯才 註 291 及四無色三 摩跋提 註 292 如是等法一切成就具足得之 若復有 106

108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人至心修習此四禪地依止念佛三昧 一一差別諦識了 達 註 293 時彼眾生如是無量惡業悉盡 如是無量福 德精進 種種三昧 種種陀羅尼 種種忍及五神通 註 294 於餘乘中速得滿足 流轉海中畢定疾出 除五 無間謗法誹聖不得是法 彼人應須經七七日 此四禪 地依止念佛三昧心肉熏修 於此法中常說修習不捨離 者 一切罪盡 若復有人一聞如是四禪地依止念佛三 昧 至心信受如是念佛三昧 有大勢力 有大利益 小小用心尚得如是 何況至心無有疑惑 七 依 十住毘婆沙論念佛品 中 般舟三昧名 見諸佛現前 菩薩得是大寶三昧 雖未得天眼天耳而 能見十方諸佛 亦聞諸佛所說經法 問曰 是三昧 者 當以何道可得 答曰 當念於諸佛 處在大眾中 三十二相具 八十好嚴身 行者以是三昧 念諸佛 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莊嚴其身 比丘親近諸天供 養 為諸大眾恭敬圍繞 心憶念取諸佛相 又念諸佛 是大愿者 成就大悲而不斷絕 具足大慈深安眾生 行於大喜滿一切愿 行於捨心捨離憎愛 不捨眾生 行於諦處 註 295 常不欺誑 行於捨處 淨除慳垢 行於善處 其心善寂 行於慧處得大智慧 具行檁波 羅蜜為法施主 具行尸羅波羅蜜 戒行清淨 具行羼 提波羅蜜 能忍如地 具行毘梨耶波羅蜜 精進超絕 註 296 具行禪波羅蜜 滅諸定障 具行般若波羅蜜 破智慧障閡 能令證須陀洹 註 297 斯陀含 註

109 阿那含 註 299 阿羅漢果 註 300 能令成就人天之中 所有富樂 是為一切第一利益諸功德藏 如是正心憶 念諸佛 在閑靜處除卻貪欲 瞋恚 睡眠 疑悔 調 戲 一心專念不生障礙失定之心 以如是心專念諸佛 若人不念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讚歎佛身者 是則永 失今世後世利樂因緣 菩薩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念佛生身已 今應念佛諸功德法 所謂 又應以四十 不共法念佛 諸佛是法身非但肉身故 是法身故 如 經說 汝不應但以色身觀佛 當以法觀 四十不共者 飛行自在 變化無量 聖如意無邊 聞聲自在 無量智力知他心 心得自在 常在安慧處 常不妄誤 得金剛三昧力 善知不定事 註 301 善知無色定事 具足通達諸永滅事 108

110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善知心不相應無色法 註 302 大勢波羅蜜 無礙波羅蜜 一切問答及授記具足答波羅蜜 具足三轉說法 註 303 所說不空 所說無謬失 無能害者 諸賢聖中大將 不守護身業 註 304 不守護口業 註 305 不守護意業 註 306 不守護資生 註 307 一切智無所畏 註 308 漏盡無所畏 註 309 說障道無所畏 註 310 說盡苦道無所畏 註 311 知覺處非處智力 註 312 知三世業報智力 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知根器智力 109

111 知重種解智力 註 313 知種種界智力 註 314 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註 315 知天眼無礙智力 知宿命無礙智力 知永斷習氣智力 無礙解脫於此論助念佛三昧品中 亦說菩薩應 以此四十不共法 念諸佛法身 佛非色身故 是故行 者先念色身佛 次念法身佛 何以故 新發意菩薩 應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 如先 說轉入得中勢力 應以法身念佛 註 316 心轉深入得 上勢力應以實相念佛而不貪著 註 317 不染著色身 法身亦不著 善知一切法 永寂如虛空 是故新發意 菩薩 應以十號妙相念佛 如說 新發意菩薩以十號 妙相 念佛無毀失猶如鏡中像 十號妙相者 如來 註 318 應供 註 319 正遍知 註 320 明行足 註 321 善逝 註 322 世間解 註 323 無上士 註 324 調御丈夫 註 325 天人師 註 326 佛世 尊 註 327 是人以緣 註 328 名號增長禪法 則能緣相 是人爾時即於禪法得相 所謂身得殊異快樂 當知得 成般舟三昧 三昧成故得見諸佛 若欲見他方諸佛 隨所念方得見諸佛無所障礙 是故此人 雖未有神通 飛行到于彼而能見諸佛 聞法無障礙 110

112 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是以三昧力故住此國土得見他方諸佛世尊 聞所 說法 常修習三昧故 得見十方真實諸佛 如是定以 何法能生 云何可得 親近善知識 精進無懈退 智慧甚堅牢 信力不妄動 以是四法能生是三昧 親近善知識者 能以是三昧教誨人者 名為善知識 應加恭敬 勤以親近莫有懈怠廢退捨離則得聞是深三 昧義 利智通達智不失智 名為堅牢信根深固 若沙 門 婆羅門 若天魔梵及餘世人無能傾動 名為信力 不可動 如是四法能生三昧 八 於 無盡意菩薩經 中 所說念佛三昧義 念真佛者 不以色 不以相 不以生 不以姓 不以家 不以過去未來現在 不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不以見 聞覺知 不以心意識 不以戲論行 註 329 不以生滅 住 不以取捨 不以憶念分別 不以法相 不以自相 不以一相 不以異相 不以心緣數 註 330 不以內外 不以取相覺觀 不以入出 不以形色相貌 不以所行 威儀 不以十力四無所畏諸佛法 如實念佛者 無量 不可思議 無行無知無我我所 無憶無念 不分別五 陰十二入十八界 無形無礙無發無住無非住 不住色 不住受想行識 不住眼色 不住眼識 不住耳聲 不 住耳識 不住鼻香 不住鼻識 不住舌味 不住舌識 不住身觸 不住身識 不住意法 不住意識 不住一 切諸緣 不起一切諸相 不生一切動念憶想分別等 不生見聞覺知 隨行一切正解脫相 註 331 不相讀滅 111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 讀書會

地藏經 讀書會 活好病好走好 - 地藏經與生命學習 2017.05.07( 四 ) 釋果慨 功課作了沒? 所有小小的好, 都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聽到我說話的人, 都能心生歡喜, 得到慰藉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化為語言 (B) 好話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總 統 令 中 華 民 國 1 0 2 年 1 月 9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 0 2 0 0 0 00811 號 茲 修 正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第 六 條 之 一 至 第 九 條 條 文, 公 布 之 總 統 馬 英 九 行 政 院 院 長 陳 冲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修 正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談 人 : 聖 嚴 法 師 ( 法 鼓 山 創 辦 人 ) 無 名 問 無 明 目 錄 無 名 問 無 明 2 知 足 感 恩 從 名 利 中 解 脫 3 把 握 當 下 走 出 菩 薩 大 道 9 現 場 問 答 17 無 名 問 無 明 聖 嚴 法 師 與 李 連 杰 的 對 話 無 名 問 無 明 時 間 : 二 三 年 九 月 六 日 地 點 : 台 北 市 政 府 親 子 劇 場 主 持 人 : 葉 樹 姍 ( 電 視 台 新 聞 主 播 ) 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發行CB轉換辦法_1030717_.doc

Microsoft Word - 發行CB轉換辦法_1030717_.doc 振 樺 電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發 行 及 轉 換 辦 法 一 債 券 名 稱 振 樺 電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簡 稱 本 公 司 )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 以 下 簡 稱 本 轉 換 公 司 債 ) 二 發 行 日 期 民 國 103 年 07 月 28 日 ( 以 下 簡 稱 發 行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一、 資格條件:

一、 資格條件: 臺 灣 港 務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新 進 人 員 甄 選 規 範 交 通 部 民 國 102 年 7 月 22 日 交 人 字 第 1025010095 號 函 核 定 交 通 部 民 國 103 年 8 月 4 日 交 授 港 總 人 字 第 10300564431 號 函 核 定 修 正 交 通 部 民 國 104 年 2 月 13 日 交 授 港 總 人 字 第 10401620891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 江 縣 中 小 學 兼 任 代 課 及 代 理 教 師 聘 任 補 充 規 定 中 華 民 國 95 年 5 月 4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50012838 號 中 華 民 國 97 年 7 月 25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70022418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1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90001112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0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9705.pdf

9705.pdf 004 005 006 008 010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056 058 060 062 XO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A69AD59ABC2A4BDA571B6C5B56FA6E6A4CEB56FA6E6A4CEC2E0B4ABBFECAA6B3130323036323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A69AD59ABC2A4BDA571B6C5B56FA6E6A4CEB56FA6E6A4CEC2E0B4ABBFECAA6B31303230363238> 波 若 威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發 行 及 轉 換 辦 法 一 債 券 名 稱 波 若 威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簡 稱 本 公 司 ) 國 內 第 一 次 無 擔 保 轉 換 公 司 債 ( 以 下 簡 稱 本 轉 換 公 司 債 ) 二 發 行 日 期 民 國 102 年 7 月 8 日 ( 以 下 簡 稱 發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初 生 嬰 兒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調 查 1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調 查 概 況 地 區 : 全 港 18 區 中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新 北 市 政 府 衛 生 局 104 年 至 105 年 3 月 辦 理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方 式 ( 含 平 面 網 頁 廣 播 影 音 座 談 會 說 明 會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文 宣 製 作 情 形 CEDAW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成 效 記 者 會 及 活 動 等 ) 時 間 :104 年 1 月 10 日 內 容 : 溫 柔 生 產 分 享 及 母 乳 支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13...14...15...16...17...17...17...17...17...18...19 30 1...19 2 30 2...19 4 30 1...20 8 30 3...21 Q&A...22...31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專 題 研 究 從 十 三 五 規 劃 剖 析 大 陸 經 濟 發 展 前 景 An Analysis of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Based on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高 長 (Kao, Charng) 國 立 東 華 大 學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2020 (GDP) 2010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基 金 歷 史 配 息 及 報 酬 率 資 訊 境 外 基 金 ( 本 基 金 有 相 當 比 重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本 基 金 主 要 係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基 金 之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應 用 外 語 系 ( 科 )102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1 次 系 學 務 會 議 記 錄 時 地 間 :102 年 10 月 7 日 ( 星 期 一 ) 中 午 12 時 10 分 點 : 六 藝 樓 306 研 討 室 應 出 席 人 員 : 郭 主 任 筱 晴 鄭 美 滿 老 師 周 郁 明 老 師 李 彌 丹 老 師 陸 靜 容 老 師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臺 北 縣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要 點 修 正 對 照 表 修 正 規 定 名 稱 : 臺 北 縣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要 點 一 為 規 範 臺 北 縣 ( 以 下 簡 稱 本 縣 )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標 準 設 置 原 則 及 加 置 原 則, 特 訂 定 本 要 點 二 本 縣 教 師 員 額 計 算 標

More information

法 聽 與 說 的 教 學 歌 謠 戲 劇 與 合 作 學 習 等, 以 工 作 坊 形 式 進 行 二 授 課 方 式 : 採 全 英 語 方 式 進 行 三 師 資 : 由 英 國 文 化 協 會 資 深 之 英 語 教 學 專 家 擔 任 培 訓 講 師 壹 拾 報 名 時 間 與 方 式 一

法 聽 與 說 的 教 學 歌 謠 戲 劇 與 合 作 學 習 等, 以 工 作 坊 形 式 進 行 二 授 課 方 式 : 採 全 英 語 方 式 進 行 三 師 資 : 由 英 國 文 化 協 會 資 深 之 英 語 教 學 專 家 擔 任 培 訓 講 師 壹 拾 報 名 時 間 與 方 式 一 臺 北 市 105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英 語 教 師 專 業 培 訓 計 畫 壹 依 據 一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補 助 辦 理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精 進 國 中 小 教 學 品 質 要 點 二 臺 北 市 105 年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精 進 國 中 小 教 學 品 質 計 畫 三 臺 北 市 105 年 國 民 小 學 全 面 實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102_2 財 3B 債 各 期 末 考 試 題 ( 林 信 和 ) 註 一 : 不 參 看 法 典, 不 作 弊, 憑 自 己 的 實 力 作 答, 字 體 端 正 適 中 附 法 條 判 決 判 例 及 理 由 註 二 : 請 按 考 題 所 示 題 序 號 碼 逐 一 作 答 以 利 得 分! 請 善 用 暑 期 進 補 厚 植 根 基, 因 為 你 值 得! 一 請 教 幾 個 法 律 概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月 26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系 課 程 會 議 通 過 10 年 04 月 2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4 次 院 課 程 委 員 會 通 過 10 年 05 月 14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月 26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系 課 程 會 議 通 過 10 年 04 月 2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4 次 院 課 程 委 員 會 通 過 10 年 05 月 14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學 院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 臺 灣 文 化 學 系... 2 法 律 學 士 學 位 學 程... 社 會 學 系... 5 英 美 語 文 學 系... 6 華 文 文 學 系... 7 經 濟 學 系... 8 歷 史 學 系... 9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10 諮 商 與 臨 床 心 理 學 系... 11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臺北市97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新生分發入學問題與解答-(Q&A)

臺北市97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新生分發入學問題與解答-(Q&A) 臺 北 市 105 學 年 度 公 立 國 民 中 學 新 生 分 發 入 學 問 題 與 解 答 -(Q& A) 一 問 : 今 (105) 年 分 發 就 讀 國 中 之 學 生, 大 約 是 那 一 年 時 間 出 生? 答 : 原 則 上 105 學 年 度 國 中 7 年 級 新 生 之 出 生 日 期 為 92 年 9 月 2 日 至 93 年 9 月 1 日 之 國 小 應 屆 畢 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Microsoft Word - 0封面 變 更 東 勢 都 市 計 畫 ( 第 二 次 通 盤 檢 討 ) ( 訂 正 原 文 小 一 書 圖 不 符 ) 書 臺 中 市 政 府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9 月 臺 中 市 變 更 都 市 計 畫 審 核 摘 要 表 項 目 說 明 都 市 計 畫 名 稱 變 更 東 勢 都 市 計 畫 ( 第 二 次 通 盤 檢 討 )( 訂 正 原 文 小 一 書 圖 不 符 ) 案 變 更 都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