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將探討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 貳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一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 凡是熟諳 印度佛教史 的人都知道, 佛法的流變大致可以分為原始佛教 (Early Buddhism) 部派佛教(Abhidhamma Buddhism) 4 初期大乘佛教 中期大乘佛教 後期大乘佛教 秘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接下來將探討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 貳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一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 凡是熟諳 印度佛教史 的人都知道, 佛法的流變大致可以分為原始佛教 (Early Buddhism) 部派佛教(Abhidhamma Buddhism) 4 初期大乘佛教 中期大乘佛教 後期大乘佛教 秘"

Transcription

1 維摩詰所說經 弟子品 考論 果儒 壹 前言 1984 年, 在 < 人乘佛刊 > 撰寫 佛經字音辨正 專欄時, 我曾簡單介紹 維摩詰經 的主旨係 彈偏叱小, 嘆大褒圓, 可惜當時甫出家, 教史不懂, 教理不通, 對佛法的流變毫無所知, 也沒讀過四部 阿含經, 所以看不出 維摩詰經弟子品 有何問題, 直到去年, 黃居士來訪時告知 : 他讀了 阿含經 後, 發現 維摩詰經 嚴重貶損佛陀的十大弟子, 與事實差距甚大 因此我才重新思考 維摩詰經 中有關教理的問題 另外, 已退休的高中老師何老師說 : 維摩詰居士真了不起, 在家居士能修得那麼好! 然而根據經文, 維摩詰 雖處居家, 不著三界 (T.14,539a), 可見他已究竟解脫, 果位比三果阿那含 (Anagamin) 還高, 又從他所示現的 神通 來看, 他的 神通 比舍利弗 目揵連等大阿羅漢更高一籌 然而, 比大阿羅漢境界更高的只有兩種人, 一個是佛陀, 一個是辟支佛 根據原始佛教的教義, 只有 一佛出世, 不可能有兩尊佛同時出現世間 ; 而只要有佛陀出世, 所有的弟子皆因聽聞佛陀說法而證悟, 即是所謂的 聲聞, 所以也沒有 無師自悟 的辟支佛 例如在 增一阿含經 卷五第 6 經 ( 乞食不擇貧富 ) 中提到 : 世尊告曰 : 迦葉! 汝今年高長大, 志衰朽弊 汝今可捨乞食, 乃至諸頭陀行, 亦可受諸長者請, 并受衣裳 迦葉對曰 : 我今不從如來教, 所以然者, 若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 我則成辟支佛 然辟支佛盡行阿練若 1, 到時乞食, 不擇貧富, 一處一坐, 終不移易, 樹下露坐, 或空閑處, 著五納衣, 或持三衣, 或在塚間, 或時一食, 或日中食, 或行頭陀, 如今不敢捨本所習, 更學餘行 (T.2, 570b) 由上可知, 若佛陀未出世, 迦葉尊者將成為辟支佛, 而維摩詰居士既未成佛, 不是辟支佛, 亦非阿羅漢, 因為阿羅漢不可能 示有妻子, 常修梵行 2 (T.14, 539a), 而在家居士的最高果位是三果阿那含, 由此可知 維摩詰居士是何果位 已不言可喻 阿練若 (Arabba): 或譯為 阿蘭若, 指曠野, 林野 在四部 阿含經 和南傳大藏經的五部 尼柯耶 ( 中部 長部 增支部 相應部 小部 ) 均無阿羅漢娶妻之事, 只有三果阿那含才可能 示有妻子, 常修梵行 根據本經 < 阿閦佛品第十二 > 記載 : 是時佛告舍利弗 : 有國名

2 接下來將探討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 貳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與宗旨一 維摩詰經 成立的年代 凡是熟諳 印度佛教史 的人都知道, 佛法的流變大致可以分為原始佛教 (Early Buddhism) 部派佛教(Abhidhamma Buddhism) 4 初期大乘佛教 中期大乘佛教 後期大乘佛教 秘密大乘佛教, 而印順導師的分法則略有不同, 他是從 佛法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而演進到初期大乘佛法 中期大乘佛法 後期大乘佛法 秘密大乘佛法 根據佛法的流變和 維摩詰所說經 的內容來判斷, 本經約成立於西元一世紀頃, 為繼般若經之後的初期大乘經典, 本經在印度曾盛行一時, 且 大智度論 等論典常引用之 東漢末年的支婁迦讖 (147~?) 未曾翻譯 維摩經, 到了三國時代的支謙時才譯出, 本經的成立可能比 般若經 和 阿閦佛國經 還晚 5 二 維摩詰經 的宗旨 維摩經, 又稱 維摩詰經 維摩詰所說經, 梵名 Vimalakirti-nirdewa-sutra, 據歷代之經錄記載, 維摩經 之漢譯本有七種, 而今只有三種譯本, 其餘已佚失, 這三種譯本即 :( 一 ) 維摩詰經 : 三國時代, 支謙譯, 為現存最古之漢譯本 ( 二 ) 無垢稱經 : 又稱 說無垢稱經, 凡六卷, 玄奘譯 ( 三 ) 維摩詰所說經 : 凡三卷, 計十四品, 為鳩摩羅什於弘治八年 (406) 所譯, 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冊 若論翻譯之精確, 則以玄奘譯本為冠 ; 若論譯文之優美, 則推鳩摩羅什譯本, 其譯筆流麗, 為古來佛典文學中之優秀作品, 而諸譯本中又以鳩摩羅什譯本流通最廣 妙喜, 佛號無動, 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 ( T.14, 555b) 維摩詰本是阿閦佛的妙喜國人 阿閦佛 和 妙喜國 在 四部 阿含經 和南傳大藏經是找不到的 4 從教理的立場來看, 部派佛教被稱為阿毗達摩 ( 論藏 ) 佛教, 部派佛教與原始佛教 5 的性質大不相同, 因此區分為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 請參閱平川彰著 印度佛教史 322 頁, 顯如法師 李鳳媚譯, 慈善精舍出版 請參閱平川彰著 印度佛教史 322 頁

3 維摩詰經 是以 說空 知名的經典, 而且宣說 入不二法門, 並以 維摩一默 6 來表示 本經旨在闡述維摩詰居士所證之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故又稱 不可思議解脫經 根據本經, 維摩詰居士為印度毘耶離城的長者, 在 弟子品 菩薩品 文殊師利問疾品 中, 維摩詰稱病, 寢疾于床, 欲令佛陀派遣諸比丘及諸菩薩前往探視, 經中維摩詰與十大弟子, 以及文殊師利等菩薩反覆論說佛法, 因成此經 然而平川彰指出 : 大乘佛教似乎以在家菩薩較具勢力, 維摩經 中是維摩居士說法, 郁伽長者經 舉出郁伽長者 法施長者等十位大長者; 般舟三昧經 列舉寶得離車子 善商主長者等五百長者, 這些長者未必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7 而事實上, 在南傳大藏經和屬於早期佛教的四部 阿含經 也查無維摩詰此人 維摩詰經 有兩處非常特殊: 第一是沒有加上 佛說, 這在大乘經典中是特例, 一般經典通常會冠上 佛說 某某經, 而 維摩詰經 卻是維摩詰所說經 第二 維摩詰經 敘述維摩詰居士教導佛陀的十大弟子與諸大菩薩如何修行, 這是很奇怪的事, 竟然由居士來教導大阿羅漢等出家眾, 以及文殊師利等大菩薩, 好像是反過來, 與事實不符 此外, 在 維摩詰經 中有許多驚 僧 駭 俗 的言論, 讓僧俗二眾驚訝的 菩薩行於非道 與神通變化 例如, 在 < 佛道品 > 中提到 : 在欲而行禪, 希有亦如是 ; 或現作婬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道 (T.14, 550b) 另外,< 佛道品 > 中又敘述 : 爾時, 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 : 菩薩云何通達佛道? 維摩詰言 : 若菩薩行於非道, 是為通達佛道 又問 : 云何菩薩行於非道? 答曰 : 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 至于地獄無諸罪垢, 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 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 ; 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為勝 ; 示行貪欲, 離諸染著 ; 示行瞋恚, 於諸眾生無有恚閡 ; 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 ; 示行慳貪而捨內外所有, 不惜身命 ; 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 乃至小罪猶懷大懼 ;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 示行懈怠而懃修功德, 示行亂意而常念定 ; 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 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 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梁, 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 ; 6 請參閱本經 入不二法門品 :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 : 我等各自說已, 仁者當說何 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歎曰 : 善哉! 善哉! 乃至無有文字語言, 是真入不二法門 (T.14, 551c) 7 請參閱平川彰著 印度佛教史 358 頁

4 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 不隨他教 ; 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尌大悲教化眾生, 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 示入刑殘而具諸相好, 以自莊嚴 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 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 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 文殊師利! 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 是為通達佛道 (T.14, 549a) 這些 菩薩行於非道 的言論與四部 阿含經 和南傳大藏經的教理大相逕庭, 而佛陀時代 守護六根, 正念正知, 修習四念處 四正勤 五根 五力 七覺知 八正道 的比丘僧是不可能 行於非道 的 此外,< 弟子品 > 中記載 : 迦葉! 若能不捨八邪, 入八解脫, 以邪相入正法 等句, 與 菩薩行於非道 的意涵雷同 另外, 經中所敘述的許多 神通變化 也讓人驚嘆, 這種神通變化與我們所認知的佛法有極大的差距, 例如本經 <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 中提到 : 於是維摩詰心念 : 吾當不起于座, 接妙喜國鐵圍 山川 溪谷江河 大海泉源 須彌諸山, 及日月星宿 天龍鬼神 梵天等宮, 并諸菩薩聲聞之眾 城邑聚落 男女大小, 乃至無動如來, 及菩提樹 諸妙蓮華, 能於十方作佛事者 三道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 以此寶階諸天來下, 悉為禮敬無動如來, 聽受經法 ; 閻浮提人, 亦登其階, 上昇忉利, 見彼諸天 妙喜世界成尌如是無量功德, 上至阿迦膩吒天, 下至水際 以右手斷取, 如陶家輪, 入此世界, 猶持華鬘示一切眾 作是念已, 入於三昧, 現神通力, 以其右手, 斷取妙喜世界置於此土 彼得神通菩薩, 及聲聞眾, 并餘天人, 俱發聲言 : 唯然, 世尊! 誰取我去, 願見救護 無動佛言 : 非我所為, 是維摩詰神力所作 其餘未得神通者, 不覺不知己之所往 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 於是世界亦不迫隘, 如本無異 這種神通變化實在讓人佩服作者的想像力 在 清淨道論 第十二 < 說神變品 > 中敘述三種神變 :1. 決意神變,2. 變化神變,3. 意所成神變 其中 決意神變 又分為十種 (1) 一身成多身神變 (2) 多身成一身神變 (3) 顯現神變 (4) 隱匿神變 (5) 無障礙神變 (6) 地中出沒神變 (7) 水上不沉神變 (8) 飛行神變 (9) 手觸日月神變 (10) 身自在神變 另外, 在 清淨道論 第十三 < 說神通品 > 8 也提到五種神通, 如 天耳 他心智 宿住隨念智 等, 這兩品列舉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讓人嘆為觀止, 而這些大阿羅漢的神通 神變, 與維摩詰居士的 將妙喜世界移入此土, 而不增減, 於是世界亦不迫隘, 如本無異 相比較, 實在相形見絀 8 請參閱 清淨道論 第十二 < 說神變品 > 第十三 < 說神通品 >,360~399 頁

5 另外, 本經的旨趣之一在 發菩提心, 讓所有聽法者皆能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9 心, 而非解脫 證果, 本經共十四品, 其中十一品有 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 的記載, 茲摘錄如下 : 1. 爾時長者子寶積, 說此偈已, 白佛言 : 世尊! 是五百長者子, 皆已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 ( T.14, 538a) 2. 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 皆得無生法忍, 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 (T.14, 539a) 3. 諸仁者! 欲得佛身, 斷一切眾生病者,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 是長者維摩詰, 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 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 ( T.14, 539c) 4. 維摩詰說是法時, 八百居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0a) 5. 於是嚴淨梵王及其眷屬五百梵天,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1b) 6. 時二比丘疑悔即除,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作是願言 : 令一切眾生皆得 是辯 ( T.14, 541c) 7. 維摩詰言 : 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即出家, 是即具足 爾 時三十二長者子,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1c) 8. 說是法時, 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3a) 9. 維摩詰說是法時, 婆羅門眾中二百人,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4a) 10. 城中一最下乞人, 見是神力, 聞其所說,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4a) 11. 說是語時, 文殊師利所將大眾, 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46a) 12. 大迦葉說是語時, 三萬二千天子,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T.14, 547a) 13. 有諸天子皆號香嚴, 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T.14, 552a) 14. 維摩詰 文殊師利, 於大眾中說是法時, 百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 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 T.14, 553b) 現此妙喜國時, 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皆願 生於妙喜佛土 (T.14, 555c) 9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巴 anuttaram sammasambodhim ; 梵 anuttaraj samyak- sajbodhim): 即無上正等正覺 10 那由他 (Nahuta): 一萬, 萬數

6 由上可知, 在本經中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發願要成佛者, 多達數十萬人, 只是這些發大心要成佛者, 不知是否依舊流浪生死, 早已退失菩提心? 因為除了彌勒菩薩必定成佛外, 沒有人知道下一尊佛是誰 此外, 本經係根據般若經 空 之思想, 透過維摩詰與文殊師利等菩薩討論佛法之方式, 來宣揚大乘佛教及菩薩行 例如, 在 <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 中提到 : 維摩詰言 : 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又問 : 以何為空? 答曰 : 以空空 又問 : 空何用空? 答曰 : 以無分別空故空 又問 : 空可分別耶? 答曰 : 分別亦空 又問 : 空當於何求? 答曰 : 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T.14, 544c) 同一品中又提到 : 我及涅槃, 此二皆空, 以何為空? 但以名字故空 如此二法, 無決定性, 得是平等, 無有餘病, 唯有空病, 空病亦空 (T.14, 545a)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 是菩薩行 (T.14, 545c) 此外, 在 < 入不二法門品 > 中, 亦多處談及 空 義, 茲不贅述 本經的旨趣除了 說空, 彈偏叱小, 嘆大褒圓 外, 並積極的勸所有聽聞佛法者 悉發菩提心, 至於如何修行, 如何斷煩惱, 如何圓滿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 非本經重點, 所以隻字未談 讀 維摩詰經, 讓人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 而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也讓人驚嘆, 無怪乎唐朝的詩人王維 ( 字摩詰 ), 對維摩詰居士甚為景仰, 並以 維摩詰 為名, 為字 貳 弟子品考論 一 維摩詰教舍利弗尊者宴坐 根據 < 弟子品 > 的記載, 由於維摩詰居士 寢疾于床, 並自念 : 世尊大 慈, 寧不垂愍? 佛知其意, 於是先派遣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前往

7 問疾, 舍利弗說 :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原因是舍利弗曾在林中宴坐, 那時, 維摩詰居士來告訴舍利弗尊者 : 不必是坐為宴坐也 並教導他當如何宴坐, 原文如下 : 夫宴坐者, 不於三界現身意, 是為宴坐 ; 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 是為宴坐 ; 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 是為宴坐 ; 心不住內, 亦不在外, 是為宴坐 ; 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道品, 是為宴坐 ; 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是為宴坐, 若能如是坐者, 佛所印可 時我, 世尊! 聞說是語, 默然而止, 不能加報, 故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 T.14, 539c) 有關這段經文, 林崇安教授在 < 漢地禪宗禪法的建立略探 > 一文中解說如下 : 於此經中, 維摩詰居士所說的是菩薩的禪法, 菩薩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 無時不在定中, 認為 1. 聲聞的禪法, 獨處林間空閒, 此即於三界現身意 菩薩的禪法, 沒有時空的約束, 所以說 : 不於三界現身意, 如此方為宴坐 ;2. 菩薩的禪法, 於四威儀中, 沒有所謂的起不起滅定而現四威儀 ;3. 菩薩的禪法, 是內心不捨道法, 而可外現凡夫事 ;4. 菩薩的禪法, 是心不住於內六根, 也不住於外六塵 ; 5. 菩薩的禪法, 是了知諸見 ( 六十二邪見 ) 虛妄, 心不動搖, 當下即是修行三十七道品 ;6. 菩薩的禪法, 超越煩惱與涅槃, 是為宴坐 此經顯示出, 維摩詰居士所說的菩薩禪法是超越了聲聞的禪法 11 上述經文提到 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是為宴坐 涅槃意指 痛苦煩惱的止息, 不斷煩惱 的凡夫是無法入涅槃的, 內心充滿煩惱的人是無法入定的, 必須具足 尋 伺 喜 樂 心一境性 ( 住心一境 ) 五禪支才能入住初禪 事實上, 在佛陀時代, 戒 定 慧三學中的 定學 止禪與觀禪是比丘每天必修的功課, 所以在 阿含經 中一再的提到 : 佛陀在世時, 比丘們 晡時, 從禪覺, 即佛陀與弟子們, 在傍晚時從禪定中出定 至於如何修習禪定, 佛陀在 沙門果經 12 布吒婆羅經 13 以及 雜阿含經 等經典中, 對修習四禪八定有詳細的解說, 例如, 在 雜阿含 474 經 中,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 : 如何透過修習四禪八定而達到 漸次諸行止息 11 < 漢地禪宗禪法的建立略探 刊載於 < 法光 > 雜誌 207 期, 2014 年 6 月出版 沙門果經 (Samaññaphala Sutta): 南傳上座部佛教 巴利大藏 經 中的 長部 第二經, 本經在北傳佛教的相對應經典為 長 阿含 第 27 經 沙門果經 布吒婆樓經 (Pottapada-sutta.): 此經相當於 長阿含 第 28 經 布吒婆樓經 Ayya Khema 著的 何來有我 佛教禪修指南 對 布吒婆羅經 有精闢的解說, 對禪修有興趣者, 不妨參閱 何來有我 佛教禪修指南 慈善精舍, 於 2010,5 月出版

8 佛告阿難 : 初禪正受時, 言語止息 ; 二禪正受時, 覺觀 ( 尋 伺 ) 止息 ; 三禪正受時, 喜止息 ; 四禪正受時, 出入息止息 ; 空入處正受時, 色想止息 ; 識入處正受時, 空入處想止息 ;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 識入處想止息 ;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 無所有入處想止息 ; 想受滅正受時, 想. 受止息 : 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T.2, 121b) 由上可知, 佛陀所教導的禪法是有次第的, 是漸進的, 必須在林間 樹下等空閑處宴座, 而 阿含經 也常常提到 : 世尊晨朝, 著衣持鉢, 入舍衛城乞食, 乞食已, 還精舍, 舉衣鉢, 洗足已, 持尼師壇, 著右肩上, 至安陀林, 布尼師壇, 坐一樹下, 入晝正受 14 世尊經常 入晝正受, 意指佛陀在白天, 於一樹下入 正受 15, 而非 沒有時空約束 的宴坐 另外, 只有 定圓滿 能入滅盡定 ( 滅受想定 ) 的三果阿那含和四果阿羅漢才能 不於三界現身意, 而 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 是為宴坐 ; 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 是為宴坐 ; 心不住內, 亦不在外, 是為宴坐 的菩薩禪法, 華而不實, 不切實際, 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修習, 所以在屬於早期佛教的四部 阿含經 中, 佛陀從未教導過 菩薩的禪法, 因為沒有次第, 無法解脫 證果 此外, 在 中阿含 舍梨子相應品的 師子吼經 16 中提到舍利弗尊者向佛陀告假, 因為他想要 遊行人間, 原文如下 : 尊者舍梨子舍衛國受夏坐訖, 過三月已, 補治衣竟, 攝衣持鉢, 往詣佛所, 稽首禮足, 却坐一面, 白曰 : 世尊! 我於舍衛國受夏坐訖 世尊! 我欲遊行人間 世尊告曰 : 舍梨子! 汝去, 隨所欲, 諸未度者當令得度, 諸未脫者當令得脫, 諸未般涅槃者令得般涅槃 舍梨子! 汝去, 隨所欲 (T.1, 452c) 佛陀要舍利弗廣度眾生, 諸未度者當令得度, 諸未脫者當令得脫, 諸未般涅槃者令得般涅槃 佛陀時代的聲聞僧 大阿羅漢, 豈是 自了漢, 沒有這些 聲聞僧 的弘揚佛法, 佛教是無法傳到數千里外的中國的 在 師子吼經 中記載 : 有一梵行, 在於佛前, 犯相違法, 白世尊曰 : 今日尊者舍梨子輕慢我已, 遊行人間 這是無中生有的毀謗 妄語, 嚴重詆毀舍利弗, 所以佛陀請舍利弗在大眾面前替自己辯解 並未輕慢於人 舍利弗的答辯頗長, 茲摘錄如下 : 見 雜阿含 1108 經,T.1, 291b 正受 (samāpatti): 或譯為 等至,samā 是 正 ;patti 是 獲 得 達到 正受 : 指進入初禪以上之定境 16 師子吼經 : 見 中阿含 24 經,T.1, 452 頁

9 世尊! 猶若如地, 淨與不淨, 大便小便 涕唾悉受, 地不以此而有憎愛, 不羞不慙, 亦不愧恥 世尊! 我亦如是, 心如彼地,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世尊! 若無身身念者, 彼便輕慢於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我善有身身念, 我當云何輕慢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猶若如水, 淨與不淨, 大便小便 涕唾悉洗, 水不以此而有憎愛, 不羞不慙, 亦不愧恥 世尊! 我亦如是, 心如彼水,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世尊! 若無身身念者, 彼便輕慢於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我善有身身念, 我當云何輕慢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猶若如火, 淨與不淨, 大便小便 涕唾悉燒, 火不以此而有憎愛, 不羞不慙, 亦不愧恥 世尊! 我亦如是, 心如彼火,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世尊! 若無身身念者, 彼便輕慢於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我善有身身念, 我當云何輕慢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猶若如風, 淨與不淨, 大便小便 涕唾悉吹, 不以此而有憎愛, 不羞不慙, 亦不愧耻 世尊! 我亦如是, 心如彼風,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尌遊 世尊! 若無身身念者, 彼便輕慢於一梵行而遊人間 世尊! 我善有身身念, 我當云何輕慢一梵行而遊人間?(T.1, 453a~b) 17 由上文可知, 舍利弗尊者的心是多麼清淨, 舍利弗是具足七清淨的聖者, 是 戒 定 慧 圓滿具足 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 豈有 不知如何宴坐 之 理 二 維摩詰教目犍連尊者如何說法 接著, 佛陀要目犍連尊者去維摩詰處問疾, 目犍連亦回以 :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因為目犍連曾在毘耶離大城為諸居士說法, 那時, 維摩詰告訴他 : 為白衣居士說法, 不當如仁者所說 維摩詰居士教導目犍連尊者當如何說法, 茲摘錄如下 : 大目連! 為白衣居士說法, 不當如仁者所說 夫說法者當如法說, 法無眾生, 離眾生垢故 ; 法無有我, 離我垢故 ; 法無壽命, 離生死故 ; 法無有人, 前後際斷故 ; 法常寂然, 滅諸相故 ; 法離於相, 無所緣故 ; 法無名字, 言語斷故 ; 17 七清淨 : 指 1. 戒清淨 2. 心清淨 3. 見清淨 4. 度疑清淨 ( 沒有疑惑 ) 5. 道非道智見 清淨,6. 行道智見清淨,7. 智見清淨 請參閱 增一阿含 卷三十三, 第 10 經 ( 舍利弗問滿願子七清淨道 ), T.2, 734~735 頁, 以及 清淨道論 437 頁, 慈善精舍,2011,3 月出版

10 法無有說, 離覺觀故 ; 法無形相, 如虛空故 ; 法無戲論, 畢竟空故 ; 法無我所, 離我所故 ; 法無分別, 離諸識故 法無生滅, 法無所歸 法過眼耳鼻舌身心, 法無高下 法常住不動, 法離一切觀行 唯! 大目連! 法相如是, 豈可說乎 夫說法者, 無說無示 ; 其聽法者無聞無得 以大悲心讚于大乘 念報佛恩不斷三寶, 然後說法 我無此辯, 是故不堪任詣彼問疾 (T.14, 540a) 法 的巴利文是 Dhamma, 梵文是 Dharma, 音譯為 達摩, 意指教義 自然 事實 真理 Ayya Khema 在 何來有我 佛教禪修指南 中提到 : 當 dhammas 中的 d 和 s 是小寫時, 指現象 ; 當 D 是大寫而沒有 s 時, 指佛陀的教法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真理或自然的法則 18 佛陀所說的法, 不外四聖諦與三十七道品 19, 這些 法 是告訴弟子世間的真相, 以及如何修行才能究竟解脫 佛陀是指路者, 指出邁向涅槃城的道路, 並教導修行的方法, 依教奉行的弟子, 自然能解脫 證果 上述經文, 維摩詰說 : 法無生滅 凡是有為法皆是生滅法, 有生必有滅,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這是佛陀親口宣說的, 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維摩詰說的 法無生滅, 這種 法, 與佛陀所說的 法 大相逕庭 維摩詰又說 : 夫說法者, 無說無示 ; 其聽法者, 無聞無得 若果真 說法者, 無說無示, 而 聽法者, 無聞無得, 則佛弟子將不知如何圓滿八正道, 亦不知如何修行才能究竟解脫 記得有人問佛陀 : 外道可否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 只要圓滿八正道, 即可究竟解脫 八正道中的正業 正命 正語屬於 戒 學 ; 正定 正念屬於 定 學 ; 正見 正思惟 正精進屬於 慧 學 要圓滿八正道, 不聽聞佛法, 如何能有 正見? 如何能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維摩詰所說的 法, 空有理論, 如鏡花水月, 華而不實, 非關生死, 無益解脫, 只能欣賞而無法實踐 另外, 在 雜阿含 1176 經 中記載, 佛陀因為 背疾, 請目犍連代為說法, 茲摘錄如下 : 爾時, 世尊知釋氏去已, 告大目揵連 : 汝當為諸比丘說法 ; 我今背疾, 當 自消息 ( 休息 ) 時大目揵連默然受教 爾時, 大目揵連語諸比丘 : 佛所說 法, 初 中 後善, 善義善味, 純一滿淨, 清白梵行 我今當說漏不漏法, 汝等 諦聽! 云何為漏法? 我親從世尊面受此法, 是名無漏法經 18 何來有我 佛教禪修指南 193 頁 19 三十七道品 : 指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聖道

11 爾時, 世尊知大目揵連說法竟, 起身正坐, 繫念在前, 告大目揵連 : 善哉! 善哉! 目揵連為人說此經法, 多所饒益, 多所過度, 長夜安樂諸天世人 (T2, 316b~c) 佛陀讚嘆目揵連善於說法 : 多所饒益, 多所過度, 長夜安樂諸天世人 在 阿含經 中,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與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是佛陀的左右手, 是弘揚佛法的 法將, 可惜這種能夠 長夜安樂諸天世人 的法將再也找不到了 三 維摩詰教迦葉尊者如何乞食 接著, 佛陀告訴大迦葉 : 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大迦葉說: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因為迦葉尊者昔日在貧里行乞時, 維摩詰來告訴他當如何行乞 茲摘錄如下 : 我昔於貧里而行乞,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 大迦葉! 有慈悲心而不能普, 捨豪富從貧乞 迦葉! 住平等法, 應次 ( 第 ) 行乞食, 為不食故, 應行乞食 ; 為壞和合相故, 應取揣食 ; 為不受故, 應受彼食 以空聚想, 入於聚落, 所見色與盲等, 所聞聲與響等, 所嗅香與風等, 所食味不分別, 迦葉! 若能不捨八邪, 入八解脫, 以邪相入正法, 以一食施一切, 供養諸佛及眾賢聖, 然後可食 迦葉 若如是食, 為不空食人之施也 是故不堪任詣彼問疾 ( T.14, 540b) 在這段經文中, 維摩詰教導迦葉尊者說 : 為不食故, 應行乞食 為不受故, 應受彼食 以一食施一切, 供養諸佛及眾賢聖, 然後可食 在四部 阿含經 中, 佛陀絕不會說這種華而不實 不切實際的理論, 請看以下諸經, 佛陀如何教導弟子們 乞食 在 雜阿含 236 經 ( 清淨乞食住經 ) 中, 佛陀教導舍利弗當如何乞食, 茲摘錄如下 : 佛告舍利弗 : 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 當如是學 : 若入城時, 若行乞食時, 若出城時, 當作是思惟 : 我今眼見色, 頗起欲 恩愛 愛念 ( 染 ) 著不? 舍利弗! 比丘作如是觀時, 若眼識於色, 有愛念染著者, 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 當勤欲方便, 堪能繫念修學 譬如有人, 火燒頭. 衣, 為盡滅故, 當起增上方便, 勤教令滅 彼比丘亦復如是, 當起增上勤欲方便, 繫念修學 若比丘觀察時, 若於道路, 若聚落中行乞食, 若出聚落, 於其中間, 眼識於色, 無有愛念染著者, 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 日夜精勤, 繫念修習, 是名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 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T.2, 57b)

12 由上述的 清淨乞食住經 可知, 佛陀所說的 清淨乞食 與維摩詰所說的 當如何乞食 大異其趣 雖然經中的聽法者是舍利佛而非迦葉尊者, 然而無論聽眾是誰, 乞食時, 皆應如佛陀所教導的 眼識於色, 無有愛念染著, 當守護六根, 使六根清淨, 不應有 愛念染著 另外, 在 雜阿含 1173 經, 佛陀教導 多聞聖弟子 當如何乞食, 原文如下 : 多聞聖弟子亦復如是, 若依聚落城邑而住, 晨朝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善護其身, 善執其心, 正念安住, 正念而行, 正念明目, 正念觀察 所以者何? 莫令利刺傷聖法律 云何利刺傷聖法律? 謂可意 愛念之色, 是名利刺傷聖法律 ( T.2, 314a~b) 佛陀一再強調, 乞食時, 除了要挨家挨戶的次第乞食, 還須具足威儀, 善護其身, 善執其心, 正念安住, 正念而行, 如此守護六根, 聖法律才不會被 可意 愛念之色 所刺傷 另外, 在 雜阿含 708 經, 佛陀說 : 有愚癡士夫, 依止聚落城邑, 晨朝著衣持鉢, 入村乞食, 不善護身, 不守根門, 不攝其念, 觀察女人少壯好色而生染著, 不正思惟, 心馳取相, 趣色欲想, 為欲心熾盛, 燒心燒身, 返俗還戒而自退沒 ; 厭離俗務, 出家學道而反染著, 增諸罪業而自破壞, 沉翳沒溺 ( T.2, 190a) 由上可知, 佛陀說 : 入村乞食時, 必須 守護根門, 正念正知, 才不會被染著, 才不會 增諸罪業, 沉翳沒溺 迦葉尊者是年高德邵的長老上座, 佛陀尚且讓 半座 給他 20, 可見他在僧團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如前文提到 : 迦葉對曰 : 我今不從如來教, 所以然者, 若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 我則成辟支佛 然辟支佛盡行阿練若, 到時乞食, 不擇貧富, 一處一坐, 終不移易 從這段經文得知, 迦葉尊者說 : 到時乞食, 不擇貧富, 維摩詰說迦葉尊者 捨豪富從貧乞, 恐非事實 佛陀時代, 凡是出家已久的弟子, 都知道要如何乞食, 頭陀第一 的迦葉尊者豈有不知 當次第乞食, 不擇貧富 之理 20 在 雜阿含 1142 經 提到 : 爾時, 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 告摩訶迦葉 : 善來迦葉! 於此半座 我今竟不知誰先出家, 汝耶? 我耶? 彼諸比丘心生恐怖, 身毛皆豎, 並相謂言 : 奇哉! 尊者! 彼尊者摩訶迦葉, 大德大力, 大師弟子, 請以半座 (T.2, 302a)

13 四 維摩詰教須菩提尊者如何取食 接著, 佛陀要須菩提前往問疾, 須菩提也拒絕前往, 茲摘錄原文如下 : 憶念我昔入其舍乞食, 時, 維摩詰取我鉢, 盛滿飯, 謂我言 : 唯, 須菩提! 若能於食等者, 諸法亦等 ; 諸法等者, 於食亦等, 如是行乞乃可取食 若須菩提! 不斷婬怒癡, 亦不與俱 ; 不壞於身而隨一相 ; 不滅癡愛, 起於明脫 以五逆相而得解脫, 亦不解不縛 不見四諦, 非不見諦 ; 非得果, 非不得果 非凡夫, 非離凡夫法 ; 非聖人, 非不聖人 雖成尌一切法而離諸法相, 乃可取食 若須菩提! 不見佛, 不聞法 彼外道六師 : 富蘭那迦葉 是汝之師, 因其出家, 彼師所墮, 汝亦隨墮, 乃可取食 若須菩提! 入諸邪見, 不到彼岸 住於八難, 不得無難 同於煩惱, 離清淨法 汝得無諍三昧, 一切眾生亦得是定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供養汝者, 墮三惡道 汝若如是, 乃可取食 時我, 世尊! 聞此語, 茫然不識是何言 故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 T.14,540c) 上述經文提到 : 須菩提聽了維摩詰說法後, 茫然不識是何言, 因為本經的作者刻意貶低阿羅漢的地位, 所以故意說了一些讓人聽了瞠目結舌的 異端, 例如維摩詰說 : 彼外道六師 是汝之師, 因其出家, 彼師所墮, 汝亦隨墮, 乃可取食, 這種言論豈非 異端? 而其他言論, 如 不斷婬怒癡, 亦不與俱 不滅癡愛, 起於明脫 以五逆相而得解脫, 亦不解不縛 不見四諦, 非不見諦 ; 非得果, 非不得果 這種虛浮不實的言論對修行無益, 非關生死, 無益解脫, 連 戒 定 慧 三學圓滿具足的須菩提尊者聽了都 茫然不識是何言, 我等凡夫讀之何益? 有關須菩提尊者的生平 行誼, 在四部 阿含經 並不多見, 茲摘錄如下 : 在 中阿含 169 經 ( 拘樓瘦無諍經 ) 提到 : 知諍法及無諍法已, 棄捨諍法, 修習無諍法, 汝等當學 如是, 須菩提族姓子以無諍道, 於後知法如法 (T.1, 703c) 在 增一阿含 卷第三, 第 8 經提到 :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 恒樂空定, 分別空義, 所謂須菩提比丘是 ; 志在空寂, 微妙德業, 亦是須菩提比丘 (T.1, 558b)

14 在 增一阿含 中, 佛陀稱讚須菩提尊者是 解空第一 21 的比丘 解空 第一, 知法如法 的須菩提尊者豈不知取食時, 除了 飲食知量 外, 當保持 正 念正知, 於飲食嚼嚐, 皆正知之, 何須勞駕維摩詰來教導他 如何取食 五 維摩詰教富樓那尊者如何說法 繼須菩提之後, 佛陀接著要富樓那前往問疾, 富樓那婉拒前往, 茲摘錄原文如下 : 憶念我昔於大林中, 在一樹下, 為諸新學比丘說法,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富樓那! 先當入定, 觀此人心, 然後說法 當知是 ( 此 ) 比丘心之所念 欲行大道, 莫示小徑, 無以大海內 ( 納 ) 於牛跡, 無以日光等彼螢火 富樓那! 此比丘久發大乘心, 中忘此意 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導之! 我觀小乘, 智慧微淺猶如盲人, 不能分別一切眾生根之利鈍 時維摩詰即入三昧, 令此比丘自識宿命, 曾於五百佛所植眾德本,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時維摩詰因為說法,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 我念聲聞不觀人根, 不應說法 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 T.14, 540c~ 541a) 由上文得知, 維摩詰要求富樓那尊者 先當入定, 觀此人心, 然後說法 除了維摩詰, 大概沒有人有此要求, 如果聽法者眾, 如何可能入定一一觀察聽眾之心, 這是非常不切實際, 不合理的要求 佛陀教導弟子們說法, 從來不曾要求他們 先入定觀此人心, 然後說法 何況是要求 能廣說法, 分別義理 22 的富樓那尊者 經中提到 : 我觀小乘, 智慧微淺猶如盲人, 不能分別一切眾生根之利鈍 維摩詰眼中的 智慧微淺猶如盲人 的小乘, 應該包括舍利弗 目揵連這兩位 法將, 他們是佛陀歡喜讚嘆的對象, 而在本經作者的眼中, 卻是 智慧微淺猶如盲人, 本經作者果真是嚴重詆毀 多聞聖弟子 富樓那的巴利文是 Pubba-Mantaniputta, 意為滿慈子 滿願子 富樓那長於辯才, 善於說法及分別義理, 由於聽聞富樓那說法而解脫得度者, 多達數萬人, 故被譽為 說法第一 在 增一阿含經 中提到 : ( 世尊 ) 又問 : 汝等頗見滿願子比丘不乎? 諸比丘對曰 : 唯然, 見之 佛告比丘 : 此諸賢士皆是說法之人 (T.2,795c) 21 見 增一阿含 卷第四十六, 第 3 經 (T.2,795c) 22 能廣說法, 分別義理 : 是佛陀讚美富樓那尊者的話 (T.2, 557c)

15 可見佛陀對善於說法度眾的富樓那尊者是相當肯定的, 豈須維摩詰來教他如 何說法 六 維摩詰教迦旃延尊者如何說法 繼富樓那之後, 接著佛陀要摩訶迦旃延前往維摩詰處問疾, 迦旃延也婉拒了 茲摘錄經文如下 : 迦旃延白佛言 :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昔者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 我即於後, 敷演其義 : 謂無常義 苦義 空義 無我義 寂滅義 23 時, 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迦旃延! 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迦旃延! 諸法畢竟不生不滅, 是無常義 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 是苦義 諸法究竟無所有, 是空義 於我 無我而不二, 是無我義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 是寂滅義 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T.14, 541a) 上述經文, 維摩詰解說 無常義 苦義 空義 無我義 寂滅義 與佛陀的解說大相逕庭, 若不與 阿含經 或南傳大藏經的五部 尼柯耶 24 的內容相比較, 則不知大乘經典的浮誇 不切實際 在 雜阿含 第 1 經 ( 無常經 ) 中, 佛陀解說 無常 是多麼的鞭辟入裡 茲摘錄如下 : 世尊告諸比丘 : 當觀色無常, 如是觀者, 則為正見 ; 正見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 想 行 識無常, 如是觀者, 則為正見 ; 正見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 比丘! 心解脫者, 若欲自證, 則能自證 :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 苦 空 非我, 亦復如是 時,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T.2, 1a) 佛陀說 : 色 受 想 行 識是無常的, 因為色蘊會壞滅 衰敗, 所以是無常的, 也是苦的, 也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 ( 非我 ) 有關 無常 苦 空 非我 的理論, 雜阿含經 有詳細的解說, 此處不遑多論, 有興趣者請閱讀 雜阿含經 摩訶迦旃延, 或稱大迦旃延, 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佛陀滅度後, 迦旃延仍從事教化, 屢與外道論戰, 於佛陀弟子中, 稱 論議第一, 例如在 雜阿含 寂滅 : 或譯為 寂靜 此處的寂滅, 當指涅槃寂滅, 指一切煩惱都止息了, 為 三法印 之一 三法印 : 指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24 五部 尼柯耶 (Nikaya): 指 長部 中部 增支部 相 應部 小部 經典

16 經 提到迦旃延尊者能 分別諸經, 善說法相 25 從 雜阿含 255 經 的故事中得知, 迦旃延尊者是多麼的善於說法, 茲摘錄如下 : 摩訶迦旃延語婆羅門言 : 汝能問我善守護門義,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守護門義 多聞聖弟子, 眼見色已, 於可念色, 不起緣著 ;( 於 ) 不可念色, 不起瞋恚, 常攝其心, 住身念處, 無量心解脫 慧解脫如實知 如眼及色 ;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亦復如是 魯醯遮婆羅門言 : 奇哉! 摩訶迦旃延! 我問守護門義, 即為我說守護門義 譬如士夫求毒藥草, 反得甘露, 今我如是, 瞋恚而來, 至此座坐, 而摩訶迦旃延以大法雨, 雨我身中, 如雨甘露 (T.2, 64a~b) 在上文中, 迦旃延能以大法雨, 讓 瞋恚而來 的魯醯遮婆羅門, 聽完迦旃 延說法後, 如雨甘露, 歡喜而去 論議第一, 能分別諸經, 善說法相 的迦 旃延尊者, 豈須維摩詰來教他如何說法 七 維摩詰教導阿那律尊者天眼所見為何 繼迦旃延之後, 接著佛陀要阿那律尊者前往維摩詰處問疾, 阿那律也婉拒了 茲摘錄經文如下 : 阿那律白佛言 :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我昔於一處經 行, 時有梵王名曰嚴淨, 與萬梵俱放淨光明來詣我所, 稽首作禮問我言 : 幾何阿 那律天眼所見? 我即答言 : 仁者! 吾見此釋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 如觀掌中 菴摩勒果 26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 阿那律! 天眼所見為作相耶? 無作相耶? 假使作 相則與外道五通等 ; 若無作相即是無為, 不應有見 世尊! 我時默然 故我 不任詣彼問疾 (T.14, 541a~b) 上述經文提到 : 天眼所見若是 作相, 則與外道五通等 天眼 是與外道 共的五通之一, 只是境界有所不同, 外道的天眼無法如阿那律尊者一般, 能 見 此釋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 如觀掌中菴摩勒果 所以維摩詰不應說 : 假使 25 分別諸經, 善說法相 : 見 雜阿含 447 經 ( T.2, 115b) 26 作相 : 應指 有為法, 因為後文提到 無作相即是無為

17 作相則與外道五通等, 畢竟 天眼第一 的阿那律是實至名歸, 而非浪得虛名 又經中提到 : 若無作相即是無為, 不應有見 既然 無作相 係 無為 法, 當然 不應有見 維摩詰經的作者為了教導 貶低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故多此贅語 有關阿那律的生平, 可參閱 雜阿含經 三十 < 阿那律相應 >535 至 545 經, 其中 雜阿含 538 經 記載阿那律如何獲得天眼, 茲摘錄如下 :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大目揵連 : 我於四念處, 修習多修習, 成此大德神力 何等為四? 內身身觀繫心住, 精勤方便, 正念正知, 除世間貪憂 是名四念處修習多修習, 成此大德神力, 於千須彌山, 以少方便, 悉能觀察 如明目士夫, 登高山頂, 觀下千多羅樹林 (T2, 140a) 在 雜阿含 539 經 中敘述阿那律尊者, 以清淨的天眼, 見諸眾生, 死時 生時, 善趣惡趣 茲摘錄如下 :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阿難 : 我於此四念處, 修習多修習, 少方便, 以淨天眼, 過於人眼, 見諸眾生, 死時生時, 好色惡色, 上色下色, 善趣惡趣, 隨業受生, 皆如實見 此諸眾生, 身惡行, 口意惡行, 誹謗賢聖, 邪見因緣, 身壞命終, 生地獄中 如是眾生, 身善行, 口意善行, 不謗賢聖, 正見成尌, 以是因緣, 身壞命終, 得生天上 (T2, 140b) 由上可知, 阿那律尊者如何以淨天眼, 見諸眾生死時生時, 善趣惡趣, 隨業受生, 皆如實見 本經作者刻意貶低阿那律尊者的 天眼, 而效果似乎不佳, 無損於阿那律 天眼第一 的稱譽 八 維摩詰教優波離尊者如何奉律 接著, 佛陀要優波離尊者前往維摩詰處問疾, 優波離婉拒了 茲摘錄經文如下 : 優波離白佛言 :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昔者, 有二比丘犯律行, 以為恥, 不敢問佛, 來問我言 : 唯優波離! 我等犯律, 誠以為恥, 不敢問佛, 願解疑悔, 得免斯咎 我即為其如法解說 時, 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優波離! 無重增此二比丘罪, 當直除滅, 勿擾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如優波離! 以心相得解脫時, 寧有垢不?

18 我言 : 不也 維摩詰言 : 一切眾生, 心相無垢, 亦復如是 唯優波離! 妄想是垢, 無妄想是淨 顛倒是垢, 無顛倒是淨 取我是垢, 不取我是淨 優波離! 一切法生滅不住, 如幻如電 ; 諸法不相待, 乃至一念不住 諸法皆妄見, 如夢如炎, 如水中月, 如鏡中像, 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故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T.14, 541b~c) 優波離精於戒律, 持戒嚴謹, 被譽為 持律第一 在 雜阿含 447 經 中, 佛陀也讚嘆優波離尊者 通達律行 27 佛陀入滅後, 第一次經典結集時, 由優波離尊者誦出律部 既然是十大弟子中 持戒第一 的大阿羅漢, 當然也是本經作者貶損的對象 上述經文提到 : 有二比丘犯律行, 阿那律尊者已為他們 如法解說, 而維摩詰卻對阿那律尊者說了一些與戒律無關的門外話, 例如 : 妄想是垢, 無妄想是淨 ; 顛倒是垢, 無顛倒是淨 ; 取我是垢, 不取我是淨 諸法皆妄見, 如夢如炎, 如水中月, 如鏡中像, 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這些言論與 持戒 何干? 維摩詰意欲教導持戒第一的大阿羅漢, 何患無辭? 然而卻無損於優波離尊者 持戒第一 的清譽 九 維摩詰教羅睺羅尊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 接著, 佛陀要羅睺羅尊者前往維摩詰處問疾, 羅睺羅婉拒了 茲摘錄經文如下 : 羅睺羅白佛言 :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昔時, 毘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 稽首作禮問我言 : 唯, 羅睺羅! 汝佛之子, 捨轉輪王位出家為道, 其出家者有何等利? 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 羅睺羅! 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 所以者何? 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 有為法者, 可說有利有功德 夫出家者為無為法, 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 羅睺羅! 出家者無彼無此, 亦無中間 離六十二見, 處於涅槃 智者所受, 聖所行處, 降伏眾魔, 度五道, 淨五眼, 得五力, 立五根 不惱於彼, 離眾雜惡, 摧諸外道 超越假名, 出淤泥, 無繫著, 無我所, 無所受, 無擾亂 內懷喜, 護彼意 隨禪定, 離眾過,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維摩詰言 : 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T.14, 541c) 27 雜阿含 447 經,T.2, 115b.

19 由上文可知, 羅睺羅為毘耶離諸長者子如法 說出家功德之利, 而好為人師的維摩詰又 突然 出現, 來教導羅睺羅 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 上文又說 : 夫出家者為無為法, 這是嚴重的錯誤, 無為法與 有為法 是相對的, 指涅槃, 所以 出家 並非無為法 上述經文又說 : 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只要發菩提心 是即出家, 這種話大概只有維摩詰講得出來, 荒謬至極! 此外, 毘耶離諸長者子只問羅睺羅 : 出家者有何等利? 羅睺羅已為諸長者子解說 出家功德之利, 而維摩詰把話題扯遠了, 提到 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 若能如是, 是真出家, 離題遠甚, 因為長者子並未問及 : 何為出家? 何謂真出家? 羅睺羅自幼即出家, 且為十大弟子中 密行第一 的大阿羅漢, 豈不知出家有何功德! 十 維摩詰教阿難尊者莫為佛陀乞牛乳 接著, 佛陀要阿難尊者前往維摩詰處問疾, 阿難婉拒了 茲摘錄經文如下 : 阿難白佛言 :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 憶念昔時世尊身小有疾, 當用牛乳, 我即持鉢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 阿難! 何為晨朝持鉢住此? 我言 : 居士! 世尊身小有疾, 當用牛乳, 故來至此 維摩詰言 : 止! 止! 阿難! 莫作是語,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 諸惡已斷, 眾善普會, 當有何疾? 當有何惱? 默往阿難! 勿謗如來, 莫使異人聞此麁言, 無令大威德諸天, 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 得聞斯語 阿難! 轉輪聖王以少福故, 尚得無病, 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 行矣阿難! 勿使我等受斯恥也, 外道梵志若聞此語, 當作是念 : 何名為師? 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 仁者可密速去, 勿使人聞 當知阿難! 諸如來身即是法身, 非思欲身 佛為世尊, 過於三界 ; 佛身無漏, 諸漏已盡 佛身無為, 不墮諸數 如此之身當有何疾? 當有何惱? 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T.14, 542a) 在 阿含經 中記載, 佛陀數次身體欠安, 要弟子代為說法或代為敷座, 如前文提到的, 在 雜阿含 1176 經 中記載, 佛陀因為 背疾, 請目犍連代為說法 在 長阿含 第 2 經, 遊行經 提到, 佛陀吃了周那供養的栴檀樹耳而生

20 病, 原文如下 : 如來患甚篤, 壽行今將訖, 雖食栴檀耳, 而患猶更增, 抱病而涉路, 漸向拘夷城 爾時, 世尊即從座起, 小復前行, 詣一樹下, 又告阿難 : 吾背痛甚, 汝可敷座 (T.1, 18c~19a) 在 雜阿含 727 經 也提到世尊患背疾, 要阿難尊者幫世尊敷鬱多羅僧 ( 袈裟 ), 以便休息 原文如下 :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力士聚落人間遊行, 於拘夷那竭城 希連河中間住, 於聚落側, 告尊者阿難 : 令四重襞疊, 敷世尊欝多羅僧 ( 袈裟 ), 我今背疾, 欲小臥息 (T.2, 195c) 另外, 在 雜阿含 1181 經 也提到世尊患背痛, 世尊要優波摩尊者至天作婆羅門處乞牛乳, 原文如下 : 爾時, 世尊患背痛, 告尊者優波摩 : 汝舉衣鉢已, 往至天作婆羅門舍 暖水洗之, 酥蜜作飲, 世尊背疾即得安穩 (T.2, 319b) 由上述諸經可知, 佛陀的色身是四大假合而成, 所以也會生病, 也會流血, 所以當提婆達多以巨石砸傷佛陀的腳趾時, 佛陀的腳趾也會受傷流血, 28 並非如維摩詰所說的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 當有何疾? 這是嚴重扭曲事實, 與南傳大藏經和 阿含經 的記載相違背 而 法身 之說也大有問題, 佛陀時代的 法身, 意指佛陀的教法 (teaching), 如 五分法身 係指 : 戒身 定身 慧身 解脫身 解脫知見身 而 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 正是佛陀的教法 例如, 在 增一阿含經 的 < 序品 > 中提到 : 釋師出世壽極短, 肉體雖逝法身在 ; 當令法本不斷絕, 阿難勿辭時說法!(T.2, 549c) 此處的 法身 很明顯的是指 佛陀的教法, 所以 當令法本不斷絕, 請阿難 勿辭時說法 另外, 在 增一阿含經 卷第二十九, 第 3 經, 在牛角林言志 中提到 : 己身戒成尌 三昧成尌 智慧成尌 解脫成尌 解脫見慧成尌 ; 復能教人 成此五分法身 (T.2, 711b~c) 28 在 增一阿含經 中提到 : 爾時, 石碎, 一小片石, 著如來足, 即時出血 爾時, 世尊見已, 語提婆達兜曰 : 汝今復興意, 欲害如來, 此是第二五逆之罪 ( T2.803b)

21 由上述經文 教人成此五分法身, 可知 法身 是可以用來 教人 的, 是佛陀所說的教法 另外, 在 增一阿含經 卷第二十九, 第 5 經, 當念戒德具足 中又提到: 若有比丘, 戒身 定身 慧身 解脫身 解脫知見身具足者, 便為天 龍 鬼神所見供養, 可敬可貴, 天 人所奉, 是故, 諸比丘! 當念五分法身具足者, 是世福田, 無能過者 如是, 諸比丘! 當作是學 爾時,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T.2, 712b~c) 所以上述經文中, 維摩詰說 : 諸如來身即是法身, 這與早期佛教的 法身觀 相違背 大乘佛教興起後, 佛身觀 有了巨大的轉變, 有圓滿 報身, 清淨 法身, 和千百億 化身 三種佛身, 只是這種 佛身觀 離四部 阿含 和南傳佛教的教理遠甚 維摩詰居士除了教導十大弟子外, 也教導過其他五百大弟子, 所以在 < 弟子品 > 又提到 : 接著五百大弟子, 各各向佛陀說其本緣, 並稱述維摩詰所言, 全說 不堪任詣彼問疾 (T.14, 542a) 結論 : 熟諳佛法流變的人都知道 : 佛陀時代無大小乘之分, 無顯密之別, 西元一世紀前後, 大乘佛教興起, 把 聲聞僧 貶為小乘, 於是乎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羅漢全成了 小乘, 連 法將 舍利弗 目揵連都成為貶損的對象, 更遑論其他阿羅漢了, 可見本經 叱小 的旨趣非常明顯 在四部 阿含經 和南傳的五部 尼柯耶 全無 大乘 小乘 之詞, 因為佛陀說法時, 從不曾說 : 我現在說的是小乘經典或大乘經典, 因為佛陀時代根本無所謂的 大乘法 小乘法 之分 而本經一再出現 大乘 小乘 之稱, 可見本經並非佛說, 是後人編纂的, 茲舉數例如下 : 無得發起以小乘法, 彼自無瘡, 勿傷之也 欲行大道, 莫示小徑 ; 無以大海, 內於牛跡 ; 無以日光, 等彼螢火 富樓那! 此比丘久發大乘心, 中忘此意, 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導之 我觀小乘, 智慧微淺猶如盲人 ( T.14, 541a) 說除難法, 度八難者 ; 以大乘法, 度樂小乘者 以諸善根, 濟無德者 ; 常以四攝, 成尌眾生 ( T.14, 553a) 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 觀諸法虛妄, 無牢無人, 無主無相 ( T.14, 554c) 我等何為永絕其根, 於此大乘已如敗種 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皆應號泣, 聲震三千大千世界 ( T.14, 547a)

22 許多佛教徒 教理不通, 不知道證了三果的阿那含聖者已經 心解脫, 只是尚未斷除 色愛 無色愛, 掉舉 慢 無明 等五上分結, 而心解脫的聖者是不會哭泣的, 因為會哭泣表示尚未解脫 上述經文提到 : 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皆應號泣, 聲震三千大千世界 這三句話真是浮誇至極, 證了三果的阿那含和四果阿羅漢, 已經 心解脫, 不會哭泣, 也不可能哭泣, 只有徒發菩提心, 尚未解脫的凡夫才會 涕淚悲泣 讀了 維摩詰所說經 才深深體悟, 為何佛教在十二世紀會在印度消失, 因為大乘佛教興起後, 空有理論, 缺乏修行的次第與法門, 沒有修證的大乘行者, 不知要把眾生度往何處? 想必依然在六道中輪迴 很明顯的, 在本經中, 維摩詰特別喜歡教導那些 多聞聖弟子 以及五百大弟子, 而這些阿羅漢已經究竟解脫, 無須勞駕維摩詰去教導他們 ; 而那些仍在生死輪迴的凡夫, 那些 未度者, 未解脫者, 未涅槃者, 維摩詰卻不去度化他們, 由此可知, 本經作者的心態非常明顯, 即是藐視 多聞聖弟子 每回讀 阿含經, 總會生歡喜心 恭敬心, 例如, 佛陀要舍利弗廣度眾生 : 諸未度者當令得度, 諸未脫者當令得脫, 諸未般涅槃者令得般涅槃 令眾生得解脫, 令得涅槃, 談何容易? 然而佛陀時代的 聲聞僧 仍戮力以赴, 積極的在渡化眾生 大迦葉 舍利弗 目揵連 富樓那 迦栴延 阿難尊者等 多聞聖弟子 的典範仍在, 吾人 雖不能至, 心嚮往之

23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2013 夏令佛法度假授課講義 1 釋長慈編 2013/06/30 一 序幕 : 文殊菩薩受命探病二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共談說妙法 ( 一 ) 維摩詰示現空室 ( 二 ) 相互之問候 : 不來而來之甚深空義 ( 三 ) 菩薩的病因 ( 四 ) 空室而無有侍者 所顯之空義 ( 五 ) 病疾之相及其所

2013 夏令佛法度假授課講義 1 釋長慈編 2013/06/30 一 序幕 : 文殊菩薩受命探病二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共談說妙法 ( 一 ) 維摩詰示現空室 ( 二 ) 相互之問候 : 不來而來之甚深空義 ( 三 ) 菩薩的病因 ( 四 ) 空室而無有侍者 所顯之空義 ( 五 ) 病疾之相及其所 2013 夏令佛法度假授課講義 1 釋長慈編 2013/06/30 一 序幕 : 文殊菩薩受命探病二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共談說妙法 ( 一 ) 維摩詰示現空室 ( 二 ) 相互之問候 : 不來而來之甚深空義 ( 三 ) 菩薩的病因 ( 四 ) 空室而無有侍者 所顯之空義 ( 五 ) 病疾之相及其所顯之空義 ( 六 ) 菩薩應如何慰喻有病疾的菩薩? ( 七 ) 有病疾之菩薩調伏其心的方法 1 無我想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維摩詰所說經註疏全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昆明彌陀寺沙門冰谷註疏 月溪法師講述 佛國品第一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菩薩品第四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不思議品第六觀眾生品第七佛道品第八入不二法門品第九香積佛品第十菩薩行品第十一見阿佛品第十二法供養品第十三囑累品第十四 這部維摩詰經, 就是發揮佛性法身淨土絕對

維摩詰所說經註疏全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昆明彌陀寺沙門冰谷註疏 月溪法師講述 佛國品第一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菩薩品第四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不思議品第六觀眾生品第七佛道品第八入不二法門品第九香積佛品第十菩薩行品第十一見阿佛品第十二法供養品第十三囑累品第十四 這部維摩詰經, 就是發揮佛性法身淨土絕對 維摩詰所說經註疏全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昆明彌陀寺沙門冰谷註疏 月溪法師講述 佛國品第一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菩薩品第四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不思議品第六觀眾生品第七佛道品第八入不二法門品第九香積佛品第十菩薩行品第十一見阿佛品第十二法供養品第十三囑累品第十四 這部維摩詰經, 就是發揮佛性法身淨土絕對妙理, 錯認無始無明為佛性辨別, 錯認見聞覺知為佛性辨別 釋迦佛及他世界佛 維摩居士 文殊菩薩 天女及已入地菩薩所說的佛法是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ë 3 5 51 67 101 127 171 193 219 247 269 289 313 327 341 349 357 4 維摩詰經現代直解 出維摩詰居士的修行水準竟然是如此之高 在釋迦牟尼佛開創佛教時 並沒有把居士放在主要位置 而是把比丘放在第一位 這樣對當時的社會結構而言 是自然 又適當的事 但是到了現在 居士則變得重要了 而且釋迦牟 尼佛也曾預言居士在以後會變得重要 現在看 維摩詰經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51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1 一 從人間佛教 的特質談起 依佛教文明之發展而觀 其創興源自於印度釋迦族之悉達多王子 眼見現實世間之眾生皆須面對的生老病死 以及與其相關涉而由之生起 之憂悲苦惱等諸多問題 因而出離王宮 追求究竟終極之了悟與超脫 歷經多年的苦修 終至證悟世間存在之真諦 並廣為世

51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1 一 從人間佛教 的特質談起 依佛教文明之發展而觀 其創興源自於印度釋迦族之悉達多王子 眼見現實世間之眾生皆須面對的生老病死 以及與其相關涉而由之生起 之憂悲苦惱等諸多問題 因而出離王宮 追求究竟終極之了悟與超脫 歷經多年的苦修 終至證悟世間存在之真諦 並廣為世 人間佛教的弘法與利生 借鏡 維摩詰經 的論析 尤惠貞 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的關懷為具體論析人間佛教實現佛教在人世間之實踐 若 藉由弘傳大乘菩薩道之代表經典的 維摩詰經 為借鏡 可以映顯出那 些法門是現世佛教之弘法利生的具體參照 同時在如此的借鏡中 是否 亦能彰顯 維摩詰經 所宣說之弘法利生法門 亦蘊含了人間性 生活 性 利他性 喜樂性 時代性與普濟性等特質 關鍵詞

More information

2011-论文选集-2.cdr

2011-论文选集-2.cd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地動經 比對 林崇安編 ( 內觀雜誌,89 期,pp. 50-58,2013.01) 說明 : 北傳 中阿含經 和南傳 增支部 中有一些經典談到地動或地震的原因 以下比對這些經典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2a 增支部 8.69: 眾經 2b 增支部 8.70: 地震經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01) 我聞如是 : (02) 一時, 佛遊金剛國, 城名曰地 (03) 爾時,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論 維摩詰經 之 宴坐 思想 - 以漢譯佛典及相關注疏為主 目錄摘要... 1 壹 導言... 1 一 緣起...1 二 文獻回顧...2 三 研究動機及目的...5 四 本文大綱...6 貳 維摩詰經 在中國漢地之傳譯... 7 一 吳. 支謙譯 佛說維摩詰經...7 二 後秦. 鳩摩羅什譯 維摩

論 維摩詰經 之 宴坐 思想 - 以漢譯佛典及相關注疏為主 目錄摘要... 1 壹 導言... 1 一 緣起...1 二 文獻回顧...2 三 研究動機及目的...5 四 本文大綱...6 貳 維摩詰經 在中國漢地之傳譯... 7 一 吳. 支謙譯 佛說維摩詰經...7 二 後秦. 鳩摩羅什譯 維摩 財團法人台北市慧炬雜誌社 2013 年慧炬大學院校佛學論文奬學金 題目 : 論 維摩詰經 之宴坐思想 - 以漢譯佛典及相關注疏為主 高御曦 ( 法名釋智定 ) 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班三年級 一 O 二年一 O 月 論 維摩詰經 之 宴坐 思想 - 以漢譯佛典及相關注疏為主 目錄摘要... 1 壹 導言... 1 一 緣起...1 二 文獻回顧...2 三 研究動機及目的...5 四 本文大綱...6 貳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行施等善為利有情願成佛

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行施等善為利有情願成佛 十大弟子傳 漢語拼音 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已所行施等善為利有情願成佛 目錄 智慧第一 舍利弗...5 神通第一 目犍連... 23 說法第一 富樓那... 41 解空第一 須菩提... 57 論議第一 迦旃延... 73 頭陀第一 大迦葉... 91 天眼第一 阿那律... 107 持律第一 優波離... 123 多聞第一 阿難陀... 139 密行第一 羅睺羅... 155 阿那律 大迦葉

More information

2012 3 A 1 (T65C 1) 0.6 0.4 15. 8 7.2 0.7 2.3 ; (T65C 1) A (T65C 1) 7.2 2.2 1.6 7.2 2.4 0.8 5.4 ( ~ 1) A (T65C 1) A (T96B 3) A (T96B 3) 1 (T96B 3) 0.8

2012 3 A 1 (T65C 1) 0.6 0.4 15. 8 7.2 0.7 2.3 ; (T65C 1) A (T65C 1) 7.2 2.2 1.6 7.2 2.4 0.8 5.4 ( ~ 1) A (T65C 1) A (T96B 3) A (T96B 3) 1 (T96B 3) 0.8 ( ) () 2009 7 ~2010 8 12 ( ) 3000 [1] 12 5.5 A B A 7 3 41 2012 3 A 1 (T65C 1) 0.6 0.4 15. 8 7.2 0.7 2.3 ; (T65C 1) A (T65C 1) 7.2 2.2 1.6 7.2 2.4 0.8 5.4 ( ~ 1) A (T65C 1) A (T96B 3) A (T96B 3) 1 (T96B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587 No. 587 [Nos. 585, 586]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想念佛陀想見佛陀身為佛弟子, 您是不是會在某種心境氛圍下, 企望看見佛陀? 無獨有偶, 遠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弟子們, 就有這麼一個因緣 因為許久沒見到佛陀, 而對佛陀思念備至, 因此發生一連串既有趣又寓意深遠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被記載在 增壹阿含第三六品第五經 雜阿含五〇六經 中 根據記載, 佛陀

想念佛陀想見佛陀身為佛弟子, 您是不是會在某種心境氛圍下, 企望看見佛陀? 無獨有偶, 遠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弟子們, 就有這麼一個因緣 因為許久沒見到佛陀, 而對佛陀思念備至, 因此發生一連串既有趣又寓意深遠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被記載在 增壹阿含第三六品第五經 雜阿含五〇六經 中 根據記載, 佛陀 佛隨念 釋見寰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楔子 有一天 善男子或善女人的您 走進寺院的殿 堂 猶如遊子般回到佛陀的家 卸下踏遍紅塵的 鞋 抖落身心的疲憊 虔誠地禮敬佛陀 一拜 二 拜 三拜 霎時間 四處遊蕩的心 在禮佛的當 下 慢慢地安穩 平靜了 此時 您的內心或許有著對佛陀的懷念 禮佛 時 正想著如何領納佛陀無量德行的加持呢 殿宇中的佛陀 始終低眉微笑看著芸芸眾生 這 份慈悲的容顏 在佛弟子心中亙古不滅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TISARATANA VANDANA Salutation To The Triple Gems 禮敬三寶 求授三皈八戒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 阿含經 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 ( 上 ) 而遠之 可謂知矣 論語 6:22 所以孔子是一個很現實的人 中國人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所以也很現實 釋迦牟尼和孔子的這種務實的態度很相似 既有印度人發達的 思惟 也有中國人務實的態度 正如英國的理斯 戴維斯 Rhys Davids 教授所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 阿含經 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 ( 上 ) 而遠之 可謂知矣 論語 6:22 所以孔子是一個很現實的人 中國人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所以也很現實 釋迦牟尼和孔子的這種務實的態度很相似 既有印度人發達的 思惟 也有中國人務實的態度 正如英國的理斯 戴維斯 Rhys Davids 教授所 學報 藝文 第二期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 阿含經 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 ( 上 ) 廣興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副教授 編按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 成道在人間 說法也在人間 其一代時教即是人間佛教 本文作者以原始經典 阿含經 分 析佛陀人間性格 文分兩大主軸 本期先刊登第一部分 佛陀 的思想態度 下期續刊 佛陀的人格 前言 本文以 阿含經 為主 來討論釋迦牟尼佛的人格 一般來說 印度是一個神祕的國度

More information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伽耶山基金會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494 佛說淨業障經失譯人名今附秦錄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

More information

ART_RAE16_ticket_cn_p.1

ART_RAE16_ticket_cn_p.1 1. 2. 3. 4. 基 础 部 分 - 色 彩 TM TM Premier B2C Sales to China 2014 TM OCR www.divcom.com.hk/ocrc 現 在 開 始 計 劃 訪 問 亞 洲 零 售 博 覽 的 行 程! 交 通 配 套 乘 車 路 線 : 由 機 場 乘 坐 公 共 汽 車 : A11 或 E11 到 灣 仔 (~80 分 鐘 ) 地 鐵 :

More information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法蘊足論 的要義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35 期,p.4,2009.04) 一 前言 有關論藏的源流, 依據 有部毘奈耶 雜事 的記載, 佛滅當年結 集完經和律後, 大迦葉考慮到 : 後世之人, 少智鈍根, 依文而解, 不達深義, 所以特別編出經律的本母 ( 摩窒里迦 ), 而後往下傳誦 ; 另一方面, 舍利弗 目乾連 迦旃延等大弟子對佛經的解釋, 其弟子們也往 下傳誦, 這些解釋經義的論述, 便是

More information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一位名人臥病在床 維摩詰所說經 導讀 宗薩欽哲仁波切著 八萬四千 佛典傳譯 編譯 本著作受創作共用 3.0 協定保護 本著作可在正當使用的前提下複製或印 刷, 但必須注明作品來源, 且不可用於商業或個人用途 詳情請參考創作共用授權 www.84000.co 八萬四千 佛典傳譯 是專業的非營利組織, 承襲玄奘大師的精神, 致力結合全球僧俗的力量, 將佛陀的所有教法翻譯成現代語言,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02方便品

02方便品 方便品第二 於 序品 中, 世尊入三昧現很多神通變化 文殊菩薩解碼為 : 世尊準備說大法, 且欲說的是 法華經 爾時, 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 告舍利弗 如是本末究竟等 這乃有兩種意思 : 一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 難解難入 佛的智慧至高, 其它眾生是沒辦法去思維 忖量的 ; 甚至佛即使說了, 眾生也難理解 二 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 皆已具足 如來能種種分別, 巧說諸法, 言辭柔軟, 悅可眾心

More information

《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 : 1 ,,,,!, :, :,?,,,, 2 ( 1 ) 7 0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7 ) ( 18 ) ( 19 ) ( 21 ) ( 22 ) ( 23 ) ( 25 ) ( 26 ) ( 27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试卷

试卷 ( 试 题 中 凡 主 观 题 答 案 意 思 对 即 可, 若 与 答 案 不 同 而 言 之 成 理, 亦 可 酌 情 给 分 ) 一 ~ 二 (45 分 ) 1.B( 原 文 并 未 说 网 络 社 会 生 态 系 统 的 核 心 与 现 实 社 会 生 态 系 统 的 核 心 不 同 ) 2.D( 服 务 网 络 收 集 到 的 数 据 要 和 关 系 网 络 的 数 据 整 合 在 一 起,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意思 自己決定 這件事, 這句話再解釋一下 人的生命, 人與人之間不一樣, 當然很明顯的會看出來, 有貧富貴賤的不同,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的前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的前 增一阿含經 後六法 譯者 : 瞿曇僧伽提婆 編輯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N2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N2 編序 增一阿含經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教法中, 以增一之方式編集而成的重要經典, 由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法師由梵譯漢 ( 西元 397 年 ) 此經收錄在 大正藏 第 2 冊, 編號是 No.125 全經分成 51 卷 52 品, 共有 472 經 今編為二冊 : 增一阿含經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9 期 (pp.27-46): ( 民國 95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分別與無分別 無分別 > 分別 > 分別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法華經 菩薩行的思想特質與實踐開展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 in the Lotus Sutra 研究生 : 呂嘉民 指導教授 : 黃國清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b セエ Zャ Qセ Tセセ i i * jpセヲj ゥQ セJt エセ ± セ 13L IDRi )(:. エゥセ dセ : セ

More information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大方廣寶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62 [No. 461]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62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 薩五千

More information

從《楞嚴經‧序分》-談滋養慧命(內文)

從《楞嚴經‧序分》-談滋養慧命(內文) 從 四食 論六根修習 釋常寂 ( 許善然 )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 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一切有情皆依食而住, 食可以滋養我們的身心, 但不適當的食反而是一種負擔 ; 所以一定要懂得善攝食, 才能真正滋養慧命, 少苦離苦, 以達解脫 修行就是要注意這個過程, 本文就如何面對 食 色 問題, 以滋養慧命 依修六根 修五欲功德 正觀四食等經上所說的要領, 詳述之 以期做到 六根知量 六根收攝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戊 四聖諦 (sacca) 在解釋依七覺支而修行法念處之後, 佛陀繼續解釋依 四聖諦而修行法念處的方法 佛陀在三藏中開示各種法, 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令人 領悟四聖諦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 如實地 了知 : 這是苦的原因 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的息滅 如實地了知 : 這是導致苦息滅的修行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二 佛陀的人間生活 一 出家求法 說起佛陀 他的一生可以說多采多姿 身為王子的悉達多 天 資聰穎 從小通達 五明 的科學 四吠陀 的哲學 在王宮裡 的生活 想要什麼都能擁有 甚至即將繼位國王 可以用政治的權 力來治理國家社會 但這時候 他卻觀照到人生社會種種的無常現 象 如 生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二 佛陀的人間生活 一 出家求法 說起佛陀 他的一生可以說多采多姿 身為王子的悉達多 天 資聰穎 從小通達 五明 的科學 四吠陀 的哲學 在王宮裡 的生活 想要什麼都能擁有 甚至即將繼位國王 可以用政治的權 力來治理國家社會 但這時候 他卻觀照到人生社會種種的無常現 象 如 生 學報 藝文 第二期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二 佛陀的人間生活 星雲大師 編按 人間佛教是佛陀對人間教化的佛教 不是哪一個國家的 哪一 個民族的 哪一個個人的 普世的人 只要與佛有緣 都是佛陀人 間的信徒 本文為年屆九十 出家近八十年的星雲大師口述 由弟 子等記錄 大師生來有人間性格 和佛陀 歷代推動人間佛教的大 德遙相呼應 他一生遵循著佛陀的教法 促進佛教的團結 推動佛 教的人間化 現代化 藝文化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文殊菩薩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三種方法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草木的滋養 預言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文殊菩薩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三種方法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草木的滋養 預言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15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21 文殊菩薩... 36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51 三種方法... 66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83 草木的滋養... 103 預言... 112 一 超越時空 釋迦牟尼佛在紀元前六世紀半左右出生于印度北方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地區的釋迦國王族並且是一位太子 入滅 可是在他廿九歲的時候, 捨棄了太子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要義 鄭石岩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目錄 第一講大般涅槃經的旨趣...3 第十六講在生活中修梵行...91 第二講佛大般涅槃的莊嚴...9 第十七講佛如來常住世間...99 第三講供養功德之殊勝...15 第十八講保持純真無邪的心...105 第四講甘露法門的秘密之藏...23 第十九講實現光明高貴的美德... 111 第五講如來法性不可思議...29 第二十講認清佛性無上正法...117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