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Similar documents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傷寒論宋本條文

傷寒論痞證的研究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SHL_Shaoyi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a?ae??c—… a??a?’ e??c?? a’3a—?, a°£a–? .ppt

[8-3] : 危亦林得效方, 曰, 四時瘟疫, 當用香 蘇散. [8-4] : 龔信醫鑑, 曰, 傷寒頭痛, 身疼, 不分表 裏證, 當用藿香正氣散. 第 8 章少陰人腎受熱表熱病論 [8-1] : 張仲景傷寒論, 曰, 發熱, 惡寒, 脈浮者, 屬表, 卽太陽證也. [8-2] : 太陽傷風,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煩熱 虛煩 煩躁 懊 舌上苔 衄血 噦 咳 喘 嘔吐 悸 渴 振 戰栗 四逆 厥 鄭聲 譫語..

SHL_Jueyin

療禁忌 表實表虛裏虛表裏俱虛禁攻下禁大汗禁火攻 濕家, 身煩疼, 可與麻黃加朮湯, 發其汗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 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 風濕 此傷於汗出當風, 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总 述 Sunshine Sunshine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 }={ - Sunshine } ( {} ) 2.

kpc-e6-f-r.xls

欬嗽上氣 奔豚氣病脈并第八 奔豚氣病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第九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并第十 腹滿 寒疝 宿食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并第十二 驚悸 吐衄.

Microsoft Word - 麻黃湯 腰痛骨節疼痛.doc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 "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 "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亡陽 腸垢溏 發黃 發狂 發斑 筋惕肉 風溫 濕溫 風濕 中濕 溫病熱病 陽毒 陰毒 發汗 戰振栗 合病 並

投影片 1

SHL_Yangming

頁次 :8-2 9 依 傷寒論 所述, 大承氣湯證之使用, 下列何者不適宜? 陽明病, 腹滿不減, 減不足言 陽明病, 發熱, 汗多者, 急下之 陽明病, 譫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10 依 傷寒論, 為何陽明病有得之一日, 不發熱而惡寒者, 下列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B449A774AD50B56FAAA2AAABBDE820B750AB5FA4A3A569B6C3AA41202E646F63>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 仙豐 ""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 A """ 仙豐 ""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 仙豐 "" 生化湯濃縮散 "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投影片 1

Troisyin_Troisyang_Textes_Notions

急下急溫 諸方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傷寒總論 傷寒秘要脈証指法 ( 與瑣言大略同 ) 論浮脈形法主病 論中脈形狀指法主病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 辯脈雖浮亦有可下者脈雖沉亦有可汗者 論風傷衛氣寒傷

Microsoft Word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4D F736F F D20AEDBAA4BB4F6AA76C0F8A7B3AE57A447A451A44BB667A5A8B2D3AD4DAF66AC72B750AC56AF66A8D2B3F8A7692DA5BBA4E52E646F63>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証治第十九 金匱要略方論卷下 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証並治第二十 卷下婦人產後病脈証治第二十一 卷下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投影片 1

經方治療疑難病症體悟 熊興江1 何慶勇2 湯艷莉2 指導:王階1 (1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側尤甚 ; 大便偏硬, 色較深 4. 病勢 : A. 因煩惱家務, 導致憂思勞倦過度, 耗傷心陰 ; 加以最後一次月經 (5 年前, 恰與失眠症狀出現時間差不多 ) 量多, 導致營血虧虛, 陰精暗耗 : (1) 心血不足, 心失所養, 心神不安 虛煩不眠, 多夢, 易驚醒 (2) 血虛不能上榮頭目

病患仍複視 肢體無力 四肢拘攣 四肢僵硬 因此開始給予高劑量 Madopar 以緩解四肢僵硬 101 年 6 月 Tc-99m Trodat scan 顯示 moderate dopaminergic neuron dysfunction in bilateral putamens 102 年 3

辨可發汗病脈証並治法第十六 辨發汗後病脈証並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証並治法第二十二 序 夫前聖有作, 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2 期臨床生藥學 表面黃色至深黃綠色, 略滋潤, 微顯光 澤, 有蜜糖香氣, 味微甜 四 品質鑑別 以條粗, 外色青黃, 不脫節, 折斷 時有粉末射出, 中有硃砂點 ( 髓部含色素 塊 ), 無根無泥味苦澀者為佳, 如條幹

7 付, 每日 1 次水煎外洗 2013 年 11 月 19 日二診 : 訴用藥後外陰 肛周潰瘍好轉, 口腔內潰瘍均在愈合期, 睡眠可, 胃脹好轉, 大便稍成形,1-2 次 / 天, 小便調 仍有頭暈 疲乏 咽乾的情況, 症狀較前減輕 舌淡紅, 苔薄白, 稍膩, 脈細弦 守上方, 加石斛 15g,

Microsoft Word doc

Les constipations (textes)

les diarrhées

<AAABC0C9BEE3B27AAAED2E786C73>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296 筆者認為加入時間動態的觀念才接近仲景的原意以西醫的角度觀之, 六經應該是疾病 stage 的觀念仲景 六經辨證 的理論, 是將外感病以陰陽為總綱, 從時間和空間的二維角度去分析 判斷其病位的深淺 寒熱的態勢 邪正的消長, 把握疾病發生 發展及其轉歸的 (7) 總趨勢 ( 圖 1) 六經提綱


Microsoft Word - 傷寒論中的健康照護之探討.doc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

Microsoft Word a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 德山 "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 德山 "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 德山 "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 德山 "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 明通 "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 明通 "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 明通

Microsoft Word - ¾�·½´«Õæ.doc

Delires_Lundi_16_avril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处 : 见于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 第 3 条 : 肠痈之 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数, 此 肠 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方由薏苡仁 附子

Microsoft Word - É˺®ÂÛ.doc

El Camino Food Therapy Usage.ppt

投影片 1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8D1AAEDBEAFA142C26DA455BEAFA142AEF8ADB9BEAF A7B9A6A82E >

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4D F736F F D20A1D5AEF8BBBBB4B2A1D6AC4FAA76C0F8A878AAA220A878C0F9AABAAF65AF66AABAA4E8C3C42E646F6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世界中医药 2017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 187 阴, 多肾阳虚衰, 本不应发热, 今 反发热, 故知其证为风寒束表, 卫阳郁遏 然病在表, 脉当见浮, 今 反 沉, 反应了少阳里虚的本质, 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 以麻黄 细辛解表, 附子温阳 第 302 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 麻

<4D F736F F D EB867A4E8A662B87EBD46AA76C0F8A4A4AABAC0B3A5CEA94DC5E9B77C2E646F6378>

陽明 經之標 中三氣 燥 陽明之上, 燥氣主之, 故也 太陰 脾與胃為表裏 標 主外 陽明 陽明經證解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 太陽之寒邪未盡, 勢必傳于陽明, 則治陽明, 必兼治太陽, 若全不見太陽之經症 腑症病情, 獨見陽明之經症 腑症, 則專治陽明, 方為合法 當知寒邪走入燥地, 即從燥而化為燥邪,

篇吊: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586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ch2018,Vol.13,No.3 可见, 以知为度 是以服药见疗效作为尺度, 来宏观把握服药用量的一种方法 2 以知为度 亦见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 16 条赤丸方后注 : 炼蜜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饮下三丸,

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証治第十三 卷五 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卷六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証第十六 卷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証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証並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

标题

学术探讨 DOI: /j.issn 关联语境视阈下的中医古籍异位字英译探析 张 淼 张 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English translation of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徐笋晶2.tpf

學生基本資料 中醫醫藥大學 系 姓名 : 聯絡電話 : 院內分機 : PHS: 手機 : 實習期間 : 年月日至 年月日 ~ 封面底圖繪製 : 林家揚 ( 第 26 屆,2011 於後中二繪 ) ~ 1

概不選錄 仲景傷寒 論前人印定眼目 自陳無擇而外 鮮所發明 陶節庵雖著傷寒六書 參吅後賢之治法 盡更仲景之方名 究朩嘗有片言隻字 發揮仲景一證一方者 又變前法 不復分經論治仲景之書 奧渺難窮 節庵之書 顯淺易讀 世人奉為蓍蔡 故識見愈卑猥也近世如方中行?嘉言 程郊倩輩 各注傷寒論辨 雖有偏駁 朩能盡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病例基本資料 姓名 羅 OO 性別 女 年齡 76 歲 職業 無 婚姻 已婚 病例號 1443OO 中醫初診日期 年 6 月 15 日 個人史 1. 無抽煙 喝酒 嚼食檳榔之習慣 2. 無 B 型及 C 型肝炎感染的

2. 确认含有濒危物种, 动物产品, 潜在过敏原,( 例如 : 小麦, 大豆, 磺胺类 ) 確認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 ( 例如 : 麥子 大豆, 磺胺类 ) 瞭解过敏体质的病人以预防其对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的过敏反应 掌握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

标题

Microsoft Word docx

Microsoft Word - ÒÁÒüÌÀÒº¾�.doc

一 前言 傷寒論 中藥物重量單位的 兩 如何換算為現今之 克? 一直存在著爭議, 如羅志平在 秦漢時期古方劑量考證 一書中所言 : 中醫界不少醫家卻把 傷寒雜病論 方劑量的史實與其劑量是否適用於今人的疑慮, 及個人使用其方劑量的習慣相混淆 [1] 由於大部分醫家以個人的臨床經驗, 代替了以經典為依據

Microsoft Word docx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4D F736F F D20372DABE6A9CAA4E4AEF0BADEAAA2A4A4C2E5AA76C0F8AF66A8D2B3F8A7695FA764ACAFBCFD5F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慈美論文710版.doc

Transcription:

傷寒論解說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 而惡寒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 脈緩者, 名為中風 3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 脈陽浮而陰弱,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爾熱, 鼻鳴, 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 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 惡風者,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7 太陽病, 下之後, 其氣上衝者, 可與桂枝湯 8 太陽病, 三日, 已發汗, 若吐, 若下, 若溫針, 仍不解者, 此為壞病 9 太陽病, 發汗, 遂漏不止, 其人惡風, 小便難, 四芰微急, 難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10 太陽病下之後, 脈促胸滿者, 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若微惡寒者,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11 太陽病, 得之八九日, 如瘧狀, 發熱惡寒, 熱多惡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 以其不能得少汗出, 身必癢, 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12 太陽病, 初服桂枝湯, 厲煩不解者, 先剌風池風府, 却與桂枝湯則愈 13 服桂枝湯, 大汗出, 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 如前法 若形如瘧, 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14 服桂枝湯, 大汗出後, 大煩渴不解, 脈洪大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15 太陽病, 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脈微弱者, 不可發大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16 服桂枝湯, 復下之, 仍頭項強痛, 翕翕發熱, 無汗, 心下滿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17 傷寒, 脈浮, 自汗出, 小便數, 心煩, 微惡寒, 腳攣急, 反與桂枝湯 得之便厥, 咽中乾, 煩躁 吐逆者, 作甘草乾姜湯, 與之 若厥愈, 足溫者, 更作芍藥甘草湯, 與之 若胃氣不和, 譫語者, 少與調胃承氣湯 若重發汗, 附加燒針, 得之者, 回逆湯主之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痛, 骨節疼痛, 惡風, 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23 太陽中風, 脈浮緊, 發熱惡寒, 身疼痛, 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 不可服之 服之則厥逆, 筋惕肉瞤 24 傷寒, 脈浮緩, 身不疼, 但重, 乍有輕時, 大青龍湯主之 25 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乾嘔發熱而欬,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小腹滿, 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26 傷寒, 心下有水氣, 欬而微喘, 發熱不渴, 小青龍湯主之 27 太陽病, 外證未解, 脈浮弱者, 當以汗解, 宜桂枝湯 28 太陽病下之, 微喘者, 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29 太陽病, 外證未解, 不可下也, 欲解外者, 宜桂枝湯 30 太陽病, 脈浮緊, 無汗發熱身疼痛, 八九日不解, 表證仍在, 其人發煩目眩, 劇者必衄, 麻黃湯主之 31 二陽併病, 太陽初得病時, 發其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 續自微汗出, 不惡寒, 如此可以小發汗 設面色緣緣正赤者, 陽氣怫鬱, 不得越, 其人短氣, 但坐, 更發汗則愈 32 傷寒, 脈浮緊, 不發汗, 因到衄者, 麻黃湯主之 33 發汗後, 身疼痛, 脈沉遲者,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34 發汗後, 喘家, 不可更行桂枝湯 汗出喘, 無大熱者, 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35 發汗過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湯主之 36 發汗後, 其人臍下悸者, 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37 發汗後, 腹脹滿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38 傷寒, 若吐若下後, 心下逆滿, 氣上衝胸, 起則頭眩, 脈沉緊, 發汗則動經, 身為振振搖者,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39 發汗, 病不解, 反惡寒者, 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40 發汗若下之, 病仍不解, 煩燥者, 茯苓回逆湯主之 41 發汗後惡寒者, 虛故也, 不惡寒, 但熱者, 實也, 當和胃氣, 與調胃承氣湯

42 太陽病, 發汗後, 大汗出, 胃中乾, 燥煩不得眠, 欲得飲水者, 少少與飲之, 令胃氣和則愈 若脈浮, 小便不利, 微熱, 消渴者, 五苓散主之 43 發汗已, 脈浮數, 煩渴者, 五苓散主之 44 傷寒汗出而渴者, 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 茯苓甘草湯主之 45 中風, 發熱六七日, 不解而煩, 渴欲飲水, 水入口吐者, 五苓散者主之 46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覆顛倒, 心中懊憹,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若嘔者, 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47 發汗若下之, 而煩熱胸中窒者, 梔子豉湯主之 48 傷寒五六日, 大下之後, 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未欲解也, 梔子豉湯主之 49 傷寒下後, 心煩腹滿, 臥起不安者, 梔子厚朴湯主之 50 傷寒, 醫以丸藥, 大下之, 身熱不去, 微煩者, 梔子乾姜湯主之 51 下之後, 發汗, 晝日煩燥, 不得眠, 夜而安靜, 不嘔, 不渴, 無表證, 脈沉微, 身無大熱者, 乾姜附子湯主之 52 太陽病, 發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發熱, 心下悸, 頭眩, 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者, 玄武湯主之 53 傷寒, 醫下之, 續得下利, 清穀不止, 身疼痛者, 急當救裏 後身疼痛, 清便自調者, 急當救表 救裏宜回逆湯, 救表宜桂枝湯 54 傷寒五六日, 往來寒熱, 胸脇苦滿, 默默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脇下痞鞕,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欬者, 小柴胡湯主之 55 傷寒四五日, 身熱惡風, 頸項強, 脅下滿, 手足溫而渴者, 小柴胡湯主之 56 傷寒, 陽脈濇,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小建中湯, 不差者, 小柴胡湯主之 57 傷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煩者, 小建中湯主之 58 太陽病, 十餘日, 反二三下之, 後四五日, 柴胡證仍在者, 先與小柴胡湯 嘔不止, 心下急, 鬱鬱微煩者, 為未解也, 與大柴胡湯, 下之則愈 59 傷寒十三日不解, 胸脇滿而嘔, 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 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60 太陽病不解, 熱結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當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小腹急結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氣湯 61 傷寒八九日, 下之, 胸滿煩驚, 小便不利, 譫語, 一身盡重, 不可轉側者,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62 傷寒, 脈浮, 醫以火迫劫之, 必驚狂, 臥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63 太陽病, 以火熏之, 不得汗, 其人必躁, 必清血, 名為火邪

64 燒針令其汗, 針處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發奔豚, 炙其核上各一壯, 與桂枝加桂湯 65 火逆, 下之, 因燒針, 煩燥者,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66 太陽病, 十餘日, 心下溫溫欲吐, 而胸中痛, 大便反溏, 腹微滿, 鬱鬱微煩, 先此時, 自極吐下者, 與調胃承氣湯 67 太陽病, 六七日, 表證仍在, 脈微而沉, 反不結胸, 其人發狂者, 以熱在下焦, 小腹當鞕滿,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抵當湯主之 68 太陽病, 身黃, 脈沉結, 小腹鞕, 小便自利, 其人如狂者, 抵當湯主之 69 傷寒有熱, 小腹滿, 應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 當下之, 宜抵當丸

太陽病下篇 70 結胸者, 項亦強, 如柔痙狀, 下之則和, 宜大陷胸丸 71 太陽病, 脈浮而動數, 頭痛發熱, 微盜汗出, 而反惡寒者, 表未解也 醫反下之, 動數變遲, 膈內拒痛, 短氣煩躁, 心中懊憹, 陽氣內陷, 心下因鞕, 則為結胸, 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 但頭汗出, 餘處無汗, 劑項而還, 小便不利, 身必發黃 72 傷寒六七日, 結胸熱實, 脈沉而緊, 心下痛, 按之石鞕者, 大陷胸湯主之 73 傷寒十餘日, 熱結在裏, 復往來寒熱者, 與大柴胡湯 但結胸無大熱, 但頭微汗出者, 大陷胸湯主之 74 太陽病, 重發汗而復下之,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熱, 從心下至小腹, 鞕滿而痛, 不可近者, 大陷胸湯主之 75 小結胸者, 正在心下, 按之則痛, 脈浮滑者, 小陷胸湯主之 76 病在陽, 應以汗解之 反以冷水潠之, 若灌之, 其熱被劫不得去, 彌更益煩, 肉上粟起, 意欲飲水, 反小渴者, 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 與五苓散 若寒實結胸, 無熱證者, 與三物小白散 77 婦人中風七八日, 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適斷者,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78 傷寒六七日, 發熱微惡寒, 支節煩疼, 微嘔, 心下支結, 外證未去者, 柴胡桂枝湯主之 79 傷寒五六日, 已發汗, 而復下之, 胸脇滿微結,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但頭汗出, 往來寒熱, 心煩者, 柴胡桂枝乾姜湯主之 80 傷寒五六日, 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鞕, 脈細者, 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81 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熱者, 柴胡湯證具, 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證仍在者, 復與柴胡湯, 必蒸蒸而振, 却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鞕痛者, 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 柴胡不中與之, 宜半夏瀉心湯 82 太陽中風, 下利嘔逆, 其人漐漐汗出, 發作有時, 頭痛, 心下痞鞕滿, 引脅下痛, 乾嘔短氣, 汗出不惡寒, 十棗湯主之 83 太陽病, 醫發汗, 遂發熱惡寒, 因復下之,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脈浮者, 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 而復惡寒, 汗出者, 附子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 與瀉心湯, 痞不解, 其人渴而口燥, 煩, 小便不利, 五苓散主之 84 傷寒, 汗出解之後, 胃中不和, 心下痞鞕, 乾噫食臭, 脇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姜瀉心湯主之 85 傷寒中風, 醫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數十行, 穀不化, 腹中雷鳴, 心下痞鞕而滿, 乾嘔, 心煩不得安, 醫見心下痞, 謂病不盡, 復下之, 其痞益甚, 甘草瀉心湯主之 86 傷寒, 服湯藥, 下利不止, 心下痞鞕, 服瀉心湯已, 復以他藥下之, 利不止, 醫以理中與之,

利益甚, 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 87 傷寒, 發汗, 若吐, 若下, 解後, 心下痞鞕, 噫氣不除者, 旋復代赭石湯主之 88 太陽病, 外證未除, 而數下之, 遂協熱而利, 利下不止, 心下痞鞕, 表裏不解者, 桂枝人參湯主之 89 病如桂枝證, 頭不痛, 項不強, 寸脈微浮, 胸中痞鞕, 氣上衝咽喉, 不得息者, 當吐之, 宜瓜蒂散 90 傷寒, 若吐若下後, 七八日不解, 表裏俱熱, 時時惡風, 大渴, 舌上乾燥而煩, 欲飲水數升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91 傷寒, 無大熱, 口燥渴, 心煩, 背微惡寒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92 傷寒, 脈浮, 發熱無汗, 渴欲飲水, 無表證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93 太陽與少陽合病, 自下利者, 與黃芩湯 若嘔者,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94 傷寒, 胸中有熱, 胃中有邪氣, 腹中痛, 欲嘔吐者, 黃連湯主之 95 傷寒八九日, 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不能自轉側, 不嘔不渴, 脈浮虛而濇者, 桂枝附子湯主之 若其人大便鞕, 小便自利者, 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96 風濕相搏, 骨節疼煩, 掣痛, 不得屈伸, 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 小便不利, 惡風不欲去衣, 或身微腫者, 甘草附子湯主之 97 傷寒, 脈浮滑, 白虎湯主之 98 傷寒解而後, 脈結代, 心動悸, 炙甘草湯主之

陽明病篇 99 陽明之為病, 胃家實是也 100 本太陽, 初得病時, 發期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也 101 傷寒, 發熱, 無汗, 嘔不能食, 而反汗出濈濈然者, 是轉屬陽明也 102 陽明病, 若中寒者, 不能食, 小便不利, 手足濈然汗出, 必大便初鞕後溏 103 陽明病, 脈遲, 雖汗出, 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 短氣, 腹滿而喘, 有潮熱, 手足濈然汗出者, 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 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 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 微和胃氣, 勿令至大泄下 104 陽明病, 潮熱, 大便微鞕者, 可與小承氣湯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少與小氣湯, 湯入腹中, 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也, 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鞕, 後必溏, 不可攻之 攻之必脹滿, 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鞕而少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105 傷寒, 若吐, 若下後, 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以上, 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 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 循衣摸牀, 怵惕而不安, 微喘直視, 譫語者, 大承氣湯主之 106 陽明病, 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鞕, 鞕則讝語, 小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讝語止者, 更莫復服 107 陽明病, 讝語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108 三陽合病, 腹滿身重, 難以轉側, 口不仁, 面垢, 譫語, 遺尿, 發汗則譫語甚, 下之則額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 白虎湯主之 109 二陽併病, 太陽證罷, 但發潮熱,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而讝語者, 下之則愈, 宜大承氣湯 110 陽明病, 脈浮而緊, 咽燥口苦, 腹滿而喘, 發熱汗出, 不惡寒, 反惡熱, 身重 若發汗則躁, 心憒憒反讝語 若加溫針, 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若下之則胃中空虛, 客氣動膈, 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 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飲水, 口乾舌燥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若渴欲飲水, 小便不利者, 豬苓湯主之 111 陽明病下之, 其外有熱, 手足溫, 心中懊憹, 飢不能食, 但頭汗出者, 梔子豉湯主之 112 陽明病, 發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 胸脅滿不去者, 與柴胡湯 113 陽明病, 脇下鞕滿, 不大便而嘔, 舌上白胎者, 可與小柴胡湯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 身濈然汗出而解 114 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 而短氣, 腹都滿, 脇下及心痛, 久按之氣不通, 鼻乾不得汗, 嗜臥, 一身及面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少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 無餘證者, 與麻黃湯

115 陽明病, 自汗出, 若發汗, 小便自利者, 雖鞕不可攻之 當須自欲大便, 宜蜜煎導而通之 若土瓜根及大猪膽汁, 皆可為導 116 陽明病, 發熱汗出者, 不能發黃也, 但頭汗出, 身無汗, 劑項而還, 小便不利, 渴引水漿者, 身必發黃, 茵蔯蒿湯主之 117 陽明病, 其人喜忘者, 必有畜血, 屎雖鞕, 大便反易, 其色必黑, 宜抵當湯, 下之 118 陽明病, 下之, 心中懊憹而煩, 胃中有燥屎者, 宜大承氣湯 119 大下後, 六七日不大便, 煩不解, 腹滿痛者, 此有燥屎也, 宜大承氣湯 120 食穀欲嘔者, 屬陽明也, 吳茱萸湯主之 121 太陽病三日, 發汗不解, 蒸蒸發熱者, 屬胃也, 調胃承氣湯主之 122 傷寒六七日, 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無表裏證, 大便難, 身微熱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123 陽明少陽合病, 必下利, 脈滑而數者, 有宿食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124 傷寒七八日, 身黃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者, 茵蔯蒿湯主之 125 傷寒, 身黃, 發熱者, 梔子蘗皮湯主之 126 傷寒, 瘀熱在裏, 身必發黃,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少陽病篇 127 少陽之為病, 口苦, 咽乾, 目眩也 128 少陽中風, 兩耳無所聞, 目赤, 胸中滿而煩者, 不可吐下, 吐下則悸而驚 129 傷寒脈弦細, 頭病發熱者屬少陽, 少陽不可發汗 發汗則讝語 胃和則愈 130 本太陽病不解, 轉入少陽者, 脇下鞕滿, 乾嘔不能食, 往來寒熱 尚未吐下, 脈沉緊者, 與小柴胡湯 若已吐下, 發汗, 溫針, 譫語, 柴胡證罷, 此為壞病

太陰病篇 131 太陰之為病, 腹滿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時腹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結鞕 132 太陰病, 脈浮者, 可發汗, 宜桂枝湯 133 自利不渴者, 屬太陰, 其藏有寒故也, 當溫之 134 本太陽病, 醫反下之, 因爾腹滿時痛者,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痛者, 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少陰病篇 135 少陰之為病, 脈微細, 但欲寐也 136 少陰病, 欲吐不吐, 心煩但欲寐, 五六日, 自利而渴者, 虛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 少陰病形悉具 137 少陰病始得之, 反發熱, 脈沉者, 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138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 麻黃附子甘草湯, 微發汗 139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不得臥者, 黃連阿膠湯主之 140 少陰病, 得之一二日, 口中和, 其背惡寒者, 附子湯主之 141 少陰病, 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痛, 脈沉者, 附子湯主之 142 少陰病, 下利, 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143 少陰病, 二三日,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 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144 少陰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煩躁欲死者, 吳茱萸湯主之 145 少陰病, 下利, 咽痛, 胸滿, 心煩者, 豬膚湯主之 146 少陰病, 二三日, 咽痛者, 可與甘草湯 不差與桔梗湯 147 少陰病, 咽中傷生瘡, 不能語言, 聲不出者, 半夏苦酒湯主之 148 少陰病, 咽中痛, 半夏散及湯主之 149 少陰病, 下利, 白通湯主之 150 少陰病, 下利, 脈微者, 與白通湯 利不止, 厥逆無脈, 乾嘔煩者, 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151 少陰病, 二三日不已,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四肢沈重疼痛, 自下利 其人或欬, 或小便利, 或下利, 或嘔者, 玄武湯主之 152 少陰病, 下利清穀, 裡寒外熱, 手足厥逆, 脈微欲絕, 身反不惡寒, 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 或乾嘔, 或咽痛, 或利止脈不出者, 通脈回逆湯主之 153 少陰病, 其人或欬,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回逆散主之 154 少陰病, 下利六七日, 欬而嘔, 渴, 心煩不得眠者, 豬苓湯主之 155 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 口燥咽乾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156 少陰病, 自利清水, 色純青, 心下必痛, 口乾燥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157 少陰病, 脈沉者, 急溫之, 宜回逆湯 158 少陰病, 飲食入口即吐, 心中溫溫欲吐, 復不能吐, 始得之, 手足寒, 脈弦遲, 不可下也 若膈上有寒飲, 乾嘔者, 不可吐也 當溫之, 宜回逆湯

厥陰病篇 159 厥陰之為病, 氣上撞心, 心中疼熱, 饑而不欲食, 食則吐, 下利, 利不止 160 凡厥者, 陰陽氣不相順接, 便為厥 161 傷寒, 脈微而厥, 至七八日膚冷, 其人躁, 無暫安時者, 非為蚘厥也 令病者靜, 而復時煩, 須臾復止, 得食而嘔, 又煩, 其人當自吐蚘, 蚘厥者, 烏梅圓主之 162 傷寒脈滑而厥者, 裡有熱也, 白虎湯主之 163 手足厥寒, 脈細欲絕者, 當歸回逆湯主之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 宜當歸回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164 大汗出, 熱不去, 內拘急, 四肢疼, 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 回逆湯主之 165 大汗, 若大下利, 而厥冷者, 回逆湯主之 166 病人手足厥冷, 脈乍緊者, 邪結在胸中 心下滿而煩, 飢不能食者, 病在胸中 當須吐之, 宜瓜蒂散 167 傷寒厥而心下悸, 宜先治水, 當服茯苓甘草湯, 却治其厥 不爾, 水漬入胃, 必作利也 168 傷寒, 本自寒下, 醫復吐下之, 寒格 若食入口即吐, 乾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169 下利清穀, 裏寒外熱, 汗出而厥者, 通脈回逆湯主之 170 熱利下重者, 白頭翁湯主之 171 下利, 腹脹滿, 身體疼痛者, 先溫其裏, 乃攻其表 溫裏宜回逆湯, 攻表宜桂枝湯 172 乾嘔 吐涎沫, 頭痛者, 吳茱萸湯主之

辨厥陰病霍亂篇 173 吐利, 惡寒, 脈微而復利, 回逆加人參湯主之 174 吐利, 頭痛發熱, 身疼痛, 熱多欲飲水者, 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 理中丸主之 175 吐利, 汗出, 發熱惡寒, 四肢拘急, 手足厥冷者, 回逆湯主之 176 既吐且利, 小便復利, 而大汗出, 下利清穀, 內寒外熱, 脈微欲絕者, 通脈回逆湯主之 177 吐已下斷, 汗出而厥, 四肢拘急不解, 脈微欲絕者, 通脈回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篇 178 大病差後, 勞復者, 枳實梔子湯主之 179 傷寒, 差以後, 更發熱者, 小柴胡湯主之 脈浮者, 少以汗解之, 脈沉實者, 少以下解之 180 大病差後, 從腰以下, 有水氣者, 牡蠣澤瀉散主之 181 大病差後, 喜唾久不了了, 宜理中丸 182 傷寒解後, 虛羸少氣, 氣逆欲吐, 竹葉石膏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