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为令利他而缘圆满菩提,与主要成为自己助伴欲相应之大乘入门意识,是大乘发心之性相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发心:“为令利他而缘圆满菩提,与主要成为自己助伴欲相应之大乘入门意识,是大乘发心之性相"

Transcription

1 界限 : 唯大乘加行道暖位中有 顶加行八法总表 一 暖顶加行 ( 之顶加行 :2 ) 获得证成顶加行其十二种行任何一之顺抉择分, 是为第一加行道暖位顶加行 标出经中十二随一后, 表大乘第一顺决择分, 是暖顶加行之 梦亦于诸法观知如梦等是至顶加行所有十二 极为熟习故, 于睡梦之际亦见一切法如梦等 2 对声闻等地不生欢喜心 3 见如来等 4 观见佛陀之神通变化 5 生起宣说正法之心 先见地狱等众生随念于自己之佛土断除恶趣 成就令火烧城邑等息灭之谛实加持 8 成就令药叉等非人消失之谛语 9 自己洞悉故依止能制伏对方之善知识 0 于任何时地皆修学般若波罗蜜多 对一切法不耽著 2 近佛菩提 住于加行道暖位之菩萨 ( 有法 ), 具备于睡梦分际亦观见一切法如梦等 ; 因为 于清醒时观缘空之止观双运极为熟习之故 住于加行道暖位之菩萨 ( 有法 ),)( 其 ) 获得顶加行 ; 因为以熟稔大乘发心之 力, 于睡梦中对声闻等地亦不生爱乐心之故 ( 住于加行道暖位之菩萨 ( 有法 ), 于前所立法 ( 获得顶加行 ); 因 藉由不 离见佛之大乘善根成熟力, 于睡梦中亦见如来为百千千眷属围绕而说法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于睡梦中观见佛陀之神通变化腾空说法等 ( 故 ) 住于加行道暖位之菩萨 ( 有法 ),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心念 : 吾睡醒后要对诸 众生宣说一切法如梦 而于睡梦中亦生起说法之心 ( 故 ) 住于加行道暖位之菩萨有法,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清醒以及于睡梦分际亦先见 地狱等众生, 故心念 : 愿于自已之佛土, 连恶趣之名亦不闻! 随念断除恶趣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于睡梦与清醒时, 成就令火烧城邑等息灭之谛实加持 住于加行道暖位之菩萨 ( 有法 ),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于清醒之分际, 若男子 女人被药叉等非人所擒执, 成就以讲说谛实力令彼等消失之谛语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无增上慢且自己洞悉魔业故依止能制伏他方魔业之善知识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于等引与后得任何时地, 为利他而修学般若波罗蜜多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以修所得证悟空之力, 对一切法不耽著实有 其获得顶加行, 因为安住于无菩萨过患等之中, 故近佛菩提 二 顶顶加行 ( 增长福德顶加行 : 增胜 ) 比供养量同三千大千世界有情之佛陀还殊胜等之具足十六种辗转增上之第二加行 标出经中增长十六种行随一后, 表大乘第二顺决择分, 是顶顶加行之 界限 : 唯大乘加行道顶位中有尽瞻部有情供佛善根等众多善为喻说十六增长 较三千世界诸众生供养如来更殊胜 2 作意般若波罗蜜多故为殊胜 3 获得无生法忍 4 所证能证菩提之诸法无所得 5 较十善及证无色定更殊胜 诸天神类属前来顶礼 制伏一切魔 8 于士夫如大师般安住上为观待其他补特且罗而形成以外为主之八种功德 证获顶位顶加行之菩萨 ( 有法 ), 具福德增胜 ; 因为具备比起瞻部洲等三千世界之所有一切众生供养如来 ( 之 福德, 其 ) 福德更为殊胜之故 证获顶位顶加行之菩萨 ( 有法 ), 具福德增胜, 因 较彼福德尤甚殊胜, 以具二加行作意般若波罗蜜多之故 证获顶位顶加行之菩萨 ( 有法 ), 具福德增胜 ; 因为较之优越, 具备获得无生法空忍之故 具福德增胜 ; 因为较之超胜, 以顶加行之力, 证知所证菩提与能证菩提之因果诸法, 于胜义无所得之故 证获顶顶加行之菩萨具福德增胜 ; 因为较瞻部洲之众生行十善等, 以及证获禅定 无色定, 得到更加殊胜 具福德增胜 ; 因为所有天神类属皆来 ( 自其所 ), 恭敬且无为害于勤行顶般若波罗蜜多之前 证获顶位顶加行之菩萨 ( 有法 ), 具福德增胜 ; 因为以顶般若波罗蜜多之力, 制伏一切魔, 具福德增胜 ; 因为对于趣入与己同一乘之士夫 其他菩萨, 如大师般恭敬, 而安住于同学处 证获顶位顶加行之菩萨 ( 有法 ),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为随时随地皆善巧于 学处完全清净 二资粮之方便, 故以修所得证悟法之智, 学处完全清净 2 成为佛陀种姓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以顶般若波罗蜜多之力, 获得成为佛陀之种姓故 3 获得佛果之因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为获得佛果之因 获得与加行应之发心等 4 波罗蜜多异品心不生 5 具色等思索心不生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为以顶般若波罗蜜多之力, 获得不生吝啬等波罗蜜多 之异品心之功德故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具执着色等为真实之遍计执现起之思索心不生, 因顶 加行之力而证得故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为获得了知于般若波罗蜜多中, 含摄所有波罗蜜而修 了知含摄所有波罗蜜 习故 获得所有圆满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为修所得之三乘觉知类属, 全皆圆满获得之故 8 近正等觉 彼具备证获顶加行之福德增长 ; 因为以顶般若波罗蜜多之力, 获得近正等觉之故 上为以内在为主之八种功德 顶加行八法总表 -

2 界限 : 唯大乘加行道忍位中有 获得坚固殊胜 方便之顶加行 获得坚固殊胜 智慧之顶加行 三 忍顶加行 ( 坚稳顶加行 :2 种 ) 获得圆满随顺三智之智慧, 以及利他不变异之坚稳之第三加行道忍位顶加行 标出经中方便智慧二种坚固证分后, 表大乘第三顺决择分, 是忍顶加行之 获得殊胜坚稳方便 ; 如是以善巧成办利他之如实方便之力, 纵于平等住证悟无分 别之分际, 仍为观缘众生之大悲心现起所摄, 从而获得绝不舍弃众生利之 获得殊胜坚稳智慧 ;( 对于 ) 前面所说一切智等三智之法 发心等, 前文所 言三十 ( 法 ) 等之证知类属, 获得圆满无上之故 由三智诸法圆满最无上不舍利有情说名为坚稳 界限 : 唯世第一法中有 四 世第一法顶加行 ( 心遍住顶加行 ) 以成熟产生见道之能力, 获得无量无边三摩地之心遍住之第四顺抉择分 标出经中心遍住后, 表大乘第四顺决择分, 是世第一法顶加行之 四洲及小千中大千为喻以无量福德宣说三摩地 随喜四菩萨 : 藉由述说随喜真实初发心 ( 第一地 );2 趣入修行 ( 二至七地 ); 3 不退转 ( 八地以上 );4 以及一来菩萨 ( 第十地 ) 五 见道顶加行 (4 分别 3 种 ) 能对治见所断分别种子之大乘谛现观 住见断分别对治种类之大乘谛现观, 是见道顶加行之 界限 : 唯大乘见道中有 所取分别 趣入所取 分 别 所 趣 共通所趣 道之因 道之本质 道之 果 自利 利他 共通所趣 之大乘道果 2 道之因 3 道之本体 4 道之所缘 5 遮除所断 之能力 顶加行八法总表 -2 胜义无, 六度于胜义无, 于胜义虽不证 不得无上 菩提, 名言上证获之自 大乘道果, 乃为菩萨 之所趣 ; 因为是彼所要修持之故 菩萨 ( 有法 ) 必定成为佛陀之种姓, 因为必定趣入 不动地等之故 菩萨有法, 彼如实成办见道等 ; 因为证悟一切法无 真实 如幻化故 菩萨有法, 于心智之所缘无错乱上而观缘 ; 因为通 达一切法只不过是影像罢了 菩萨有法, 获得遮除所断特殊能力 ; 因为藉由先行 观见功德之所取 以及先行观见过患之所舍, 获得 产生所知障之对治 以及断除异品之能力故 自利遍智有法, 即获得大乘究竟自证 ; 因为凡证悟之一切染污皆离散故 行利他之 能力 8 行利他之 业 9 行利他之 果 遍智有法, 令诸大乘定种远离声闻等地 ; 因为声 闻之道下劣且非妙果, 所以安置于大乘道果之故 遍智有法, 具备众生利益之业 ; 因为随顺所化之 所有意乐, 以变化成帝释天等而从事利化之故 遍智有法, 将三种姓所有士夫安置于涅槃之果, 无过患地令趣入 ; 因为藉由善巧于行利他之如实方 便之力, 而如是从事之故 2 自及种姓 3 正修行诸道 4 智所缘无乱 5 所治品能治 自内证作用 8 9 彼业所造果是为转趣品所有九分别

3 声闻独觉之道果证 知下劣 声闻独觉 ( 有法,) 较大乘证知下劣 ; 虽趣入解脱道, 却堕入轮回与 涅槃任何一边之故 2 增上缘摄持下劣声闻独觉有法, 无殊胜道摄受 ; 因为远离善巧方便善知识之故 抛舍所取 方便下劣 修习二利之 较殊胜断 证下劣 不获殊 胜道果 故下劣 3 修习利他 之方便下劣 4 修习自利 之方便下劣 5 修习二利 之方便下劣 声闻独觉有法, 修习利他之道不完备 ; 因为仅能断除烦恼障与所 知障所取分别, 一切所知障之对治并不完备故 声闻独觉有法, 于解脱以其他缘而行 ; 因为证悟阿罗汉之时, 仍 需观待如来等之教故 声闻独觉有法, 所为颠倒错误 ; 因为只为自己而希求得解脱, 却 不趣入所有众生之殊胜大心等三大所为之中故 断德下劣声闻独觉具少分断德之道功用 ; 因为仅修习烦恼障之对治故 证德下劣 8 不获殊胜 道故下劣 9 不获殊胜 果故下劣 声闻独觉有法, 初果预流果等具高低证德之不同类属 ; 因为于 根 道, 以缘为谛实等而依次证成四果之故 彼未证寂灭边止, 不知安住大乘道以及以其道而行 ; 因为仅住 于小乘道, 故未断除所有无明随眠之故 一切智乃随行一切涅槃且是所证 ; 因为彼遍智能含摄大乘 断证全部类属, 所以彻底究竟故 因此声闻之道果具缺失, 故 于菩萨心续非所取, 而称为 所舍 堕三有寂灭故智德下劣 2 无有摄受者 3 道不圆满 4 由他缘而行 5 所为义颠倒 少分及 种种 8 于住行愚蒙及 9 于随行九分别体是所退还品声闻等心起 耽著取舍胜义虽无, 但世俗如幻化 ; 对于执取功德舍弃过错之补特伽 罗, 耽著受用者为真实, 为遍计执所摄,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 耽著修持 2 将其动机作 意为真实 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对于不如实作实质义理欲作意真实上, 将受用者耽著为真 实,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3 其过患对于作意真实系产生烦恼之法乃与三界系属上耽著受 实有能取 较遍智之因低劣分 耽著所知 用者为真实,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彼直接断汝之种子故 4 耽著事物实有不住于证悟一切法为空, 故执取实有而住 ( 有法 ),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5 耽著非真实于事物不耽著为实, 故耽著一切为非实 ( 有法 ),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耽著假立理解胜义非实有, 故一切法仅是假立, 而执取受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耽著断 治 耽著异品 8 耽著对治 以不爱好了知实质空之不贪执之任何法为前行有法,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对于以平等观修一切法之对治为执之对治上, 执取受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对于证悟实质义理之般若波罗蜜多未如实了智, 故如同欲产往遍智 9 果较遍智低劣 却经久滞留之补特伽罗, 乃耽著受用者为真实, 是为遍计执所断含摄 之有法, 即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 因为彼直接断除汝之种子故 所取及所舍 2 3 作意与系属所作意三界 4 5 安住与执著 法义唯假立 8 贪欲及对治 9 失坏如欲行当知初能取 顶加行八法总表 -3

4 未得所欲之果仅是声闻道必定不能产生如实三大所为, 因仅必然产生声闻之菩提等故 2 错误耽 将非声闻自己所希求道之他道 六度, 执取为非道, 于假有士夫耽著受 著道 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乃是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因为以彼直接破除之故 假有能取 错误耽著 与正道违 错误耽著所知 3 执著破立为 实 4 执著具不具 法为实 5 执著真实义 为实 对于果生以及因灭乃世俗本存住, 耽著为真实之士夫, 耽著 受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由于无执实之障碍 以及反面具障碍 ( 之 ) 显现, 故道之一切 实有法则有具不具不间断,( 将这些 ) 执著为真实, 对假有士 夫 ( 耽著受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如同存在于天空之鸟, 执著胜义不存在之色等为真实而安住 ; 于假有士夫, 耽著受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劣种衰微从发菩提心等方面, 声闻等种姓坏灭且衰败 ; 于假有士夫耽著受用者 顺缘不具 不追求 殊胜果 8 无彼因 般若 波罗蜜多 为真实有法, 乃是见道顶加行之所断, 因为以彼直接破除之故 仅以若证悟空义便满足而执持,( 认为 ) 没有比真如更殊胜之法, 故无追求佛 ( 果 ) 之欲愿 于假有士夫耽著受用者为真实有法 依据胜义谛而不修习因 般若波罗蜜多 ; 于假有士夫 ( 耽 著手用者为真实 )( 有法 ) 9 违缘所摄 以极习惯吝啬之本, 故缘于魔等能障碍菩提之外敌实有法 ; 耽著受用者为 真实之所断, 是为遍计执含摄之有法 不如所为生 2 执道为非道 3 谓生俱有灭 4 具不具道 5 安住坏种 8 无希求无因 9 及缘诸敌者是余取分别 六 修道顶加行 (4 分别 3 种 ) 能对治修所断分别种子之大乘随现观 住修断分别对治种类之大乘随现观, 是修道顶加行之 界限 : 从初地至最后续之间有 ; 所取分别 趣入所取 约摄受 约行持 约道功德 约道本质 执略诠 为真实 2 执广诠 为真实 3 执不善 摄持之对 治为真实 摄受喜爱略述之众生, 对具略摄所诠之经典教法 所趣入, 执著为真实, 为俱生所摄之分别有法 ; 即是大乘圣者修道加行 未至定之所断 ; 因为是彼直接所要断除故 摄受喜爱广说之众生, 对于具广泛所诠之经典教法 所趣入, 对此所趣入执著为真实, 为俱生所摄之分别有法 ; 依据行持方面有一种 于所说之略广义不勤勉修习, 故佛陀从 作依怙上不利济 不善加摄持 ; 于 ( 其 ) 对治 作意般若 波罗蜜多瑜伽 所趣入, 耽著 ( 为真实 ) 有法 ; 4 执加行道观待见道, 灭除已生, 故加行道功德胜义无名言有, 5 执见道真实上不具备产生四边之因, 故见道之功德胜义无 名言有 执修道 以未来无实有, 故于见道之际虽无修道功德, 但于修道时具有, ( 耽著以上三种所趣入为真实有法 ) 执加行道息灭执常等四种颠倒错误以及证悟无常等而涅槃之加行道 8 执见道于现前新证空作观修 见道 9 执修道 于已现证胜义无自作观修 修道 ;( 耽著以上所趣入之三道 为真实, 为俱生之分别有法 ) 2 略标及广释 3 佛所不摄受 4- 无三世功德 -9 及于三妙道 所取初分别加行行境 顶加行八法总表 -4

5 远离善知 唯求寂灭之声闻资量道者, 未证获声闻阿罗汉果为止, 不发圆满之菩提心 ; 识等故不 因为远离如是引导之善知识等之故 于声闻资粮道不发大乘菩提心, 故为 发菩提心 菩提所抛舍 ; 耽著 ( 其 ) 为真实之俱生分别, 为大乘修道无间道之所断 ; 因为是彼直接要断除之故 2 不具缘于佛陀之殊胜福 不作意于菩提精髓 法身, 因为不具缘于佛陀之殊胜福 德故不作意菩提精髓 德故 3 声闻之种姓故作意彼乘住于声闻加行道之唯求寂寞者, 乃作意彼声闻乘 ; 因为具 声闻种姓之故 4 独觉之种姓故现证彼乘定种之独觉加行道者, 现证彼独觉乘 ; 因为具独觉种姓故 所取分别 抛舍所取 5 不观修般若波罗蜜多故 不作意正等觉 唯求寂灭之声闻见道者, 暂且于自心续不作意正等觉为所 证 ; 因为不勤勉于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之故 具观缘故观修声闻修道者乃观修般若波罗蜜多影像 ; 因为不为证空之 智所摄, 而现前观缘无常等之故 不观缘故不观修声闻罗汉不观修真实义理, 不观缘彼之故 8 不观缘亦无 其亦不观修真实义, 亦不缘彼之故 亦非不观修无常等, 亦无不缘无 不观缘故不观 常等之故 系依据对境而如是解说 ; 将观修耽著为实 不观修亦耽著 修亦无不观修 为实, 观修不观修二俱 二非, 对四项判断耽著为真实, 为执著所抛 舍为真实之俱生分别有法 9 颠倒错误耽 其对治, 远离唯彼四项判断而证悟之修道无间道 声闻独觉耽著非如 著故非入实义 实真实义理 ; 因为颠倒错误执著真实义理之故 声闻独觉颠倒错误执 著真实义理, 故彼为执取所抛舍为真实之俱生分别有法 次许心心所转趣时有境 不发菩提心 2 不作意菩提 3-4 作意小乘法 5 不思大菩提 有修与无修 8 及与彼反 9 非如义分别当知属修道 实有不生故 假立有情 自主补特伽罗实有不生, 故仅于五蕴上假立有情, 执著能受 用者为实之俱生分别 ( 有法 ), 为大乘圣者修道加行未至定 之所断,( 因为 ) 是其直接所要断除之故 依所知 2 仅显现之故而施 只不过是于蕴等上施设法, 因为色等诸法仅就名言识而 设法 显现故 3 行一切之故一切 一切智等法并非名言亦无之空, 因为于事 道 行 智等法非空 上能计量而行之故 实有能取 依见解 4 于任何时地不断 除耽著故贪执法 5 证悟无自故详 加剖析法 不求所为故专为 凡夫俗子 ( 有法,) 贪执法为谛实 ; 因为于任何时地皆 不断除耽著, 所以执实之故 菩萨详加剖析实质之法, 因为证悟一切法胜义无自故 声闻独觉圣者专为息灭轮回痛苦之实有法而作追求 ; 仅 依行持 实有法而行 色等不可得故三 追求解脱, 却不求三大所为之故 菩萨为三乘之出离者, 具大悲心 ; 且于色等若是实有, 乘之出离者 则可得, 却是不可得谛实之故 8 不如实趣入故供 资粮道声闻诸施主之供养不清净, 因为仅证悟补特伽罗 依小乘 养不清净 9 观缘布施等而修 无我, 却不如实趣入法之故 如此声闻独觉彼波罗蜜多行持紊乱, 因为行布施等时, 习故行持紊乱 观缘三轮布施等而修习之故 施设有情境 2 3 施设法不空 4 5 贪著简择 为寂事三乘 8 受供不清净 9 破坏诸正行经说是第一能取应当知 顶加行八法总表 -5

6 迷于三 智所缘 未完尽了知一切行, 故迷惑于一切智之障碍 2 不完尽了知一切道, 故 迷惑于道智之障碍 声闻资粮道者 ( 有法,) 愚昧于断除一切智之 障碍, 因为未完尽了知如所有与尽所有之一切行, 所以愚昧之故 声闻资粮道者有法, 迷惑于断除道智之障碍, 因 不完尽了知三乘一切道所以迷惑之故 3 不完尽了知一切事, 故 凡夫俗子 ( 有法,) 愚昧于断除一切智之障碍, 迷惑于一切智之障碍 因为不完尽了知一切事, 所以愚昧之故 迷于道 之本质 4 不完尽了知般若波罗蜜 多, 故迷惑于止息所有道 声闻资粮道者有法, 彼完全不解于止息所有障碍 之道 ; 因为不完尽了知道证悟真实义理之般若波 罗蜜多, 所以迷惑故 假有能取 迷于道 之所缘 5 不完尽了知色等所知 以及诸真如, 故迷惑于与真 如等应与不应 不完尽了知魔等自, 故迷惑于不平等 声闻资粮道者有法, 彼不完尽了知真如等与色等 应即为二谛同, 不应则为二谛异 ; 因为 不完尽了解色等所知 诸真如有法 以及法, 所以迷惑故 彼不解小乘与大乘不平等 ; 因为不完尽了知障 碍大乘道之魔鬼等之自为空, 而迷惑之故 或 者此说是迷惑于不共道之差异 迷于真 实义理 于义理如实执取为声, 故迷惑于苦等谛 声闻资粮道有法, 不完尽了知苦等四谛法 ; 因 为将宣说无常等之经藏义理, 如实执取为究竟实 质之声故 迷于所 8 不完尽了知贪等自, 声闻资粮道者有法, 不解烦恼之自, 因为不完 断本 故迷惑于烦恼之自 尽了知贪等自之骤然与空, 所以迷惑之故 迷于粗 9 不完尽了知能取与所取 不解能所取以质异而空之无二, 因为不完尽了知 品无我 之, 故迷惑于无二 能取与所取以异而空, 所以迷惑之故 如自所缘 -3 三智障有三 4 5 静道真如等应不应 不等及苦等 8 9 诸烦恼自及无二愚蒙为最后分别 七 无间顶加行 诸凡总修三智所成至极之瑜伽, 能令遍智直接生起 摄修三乘由最极已转大乘资粮道慧所摄之菩萨瑜伽, 及作所知障之亲对治, 是无间 顶加行之 界限 : 唯最后续中有 八 遣除邪分别 ( 种 ) 执著此处说明之二谛本质不能和合为一之种子或现行之任何一种 由不堪顺从持此中所示二谛体一为同分之心现前, 或彼种随一所摄, 是此中所示所破颠倒成就之 界限 : 从未入道至最后续之间有 类分 于所缘证成 2 及明所缘 3 一切智智 4 胜义世俗谛 2 颠倒及道 3 4 能治所治品 5-8 加行与三宝 9 0 巧便佛现观 5 并修习说者邪分别依一切智说为十六种 有为法与无为法之界等非实有法, 故成所缘 2 任何时地皆无自, 故定执所缘之本 3 实有法与非实有法不可得, 故一切智之智 4 真如之本, 故世俗与胜义谛二者 ; 5 以及布施等不可得之加行 无所要证悟, 故佛宝 ; 不过是假名安立罢了, 故法宝 ;8 色等不可得, 故僧宝 9 布施等不可得, 故方便善巧 0 不证悟实有法 非实有法 以及二者之本质, 故如来之现观 安立戏论之无常等, 故常等颠倒 2 不现证善加观修道之果, 故道 3-4 无取舍, 故异品 对治品 5 无有法, 故法之 自共不合理, 故观修 顶加行八法总表 -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一分一档表.xlsx

一分一档表.xlsx 600 分及以上 12 124 14 365 599 5 129 14 379 598 7 136 16 395 597 8 144 11 406 596 8 152 17 423 595 6 158 16 439 594 12 170 16 455 593 16 186 12 467 592 15 201 12 479 591 14 215 12 491 590 13 228 10 501 589

More information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云丹法师现观听课记录 现观听课记录 2016.6.8( 星期三 ) 原创 2016-06-08 北塔云丹现观庄严论今天的课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 依 心要庄严疏 讲解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圣道支 五根 五根在 集论 中称为 现观方便道 这里的 方便 (prayoga, sbyor ba) 是 加行 的别译 五根 五力是谛现观的加行, 故称 现观方便道 根 (indriya, dbang po) 训

More information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云丹法师现观听课记录 现观听课记录 2016.6.8( 星期三 ) 原创 2016-06-08 北塔云丹现观庄严论今天的课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 依 心要庄严疏 讲解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圣道支 五根 五根在 集论 中称为 现观方便道 这里的 方便 (prayoga, sbyor ba) 是 加行 的别译 五根 五力是谛现观的加行, 故称 现观方便道 根 (indriya, dbang po) 训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 177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全论有十品, 前 面九品的次第是菩提心胜宝未生令生起 已生令不退 辗转令增长 第一 二 三品, 是没有生起菩提心让它生起的窍诀 ; 第四 五 六品, 是生起之后, 怎么样不退失 ; 第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八识规矩颂第九讲 ( 第七识颂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位喇嘛! 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 就称为平等性智, 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 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 观一切法平等, 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意思就是说, 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

More information

《定解宝灯论》第14课笔录

《定解宝灯论》第14课笔录 定解宝灯论 第 14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定解宝灯论 辛三 以喻说明此理 : 倘若了知假立我, 灭除我执已足矣 如虽未知绳无有, 而见无蛇断蛇执 1 / 21 此处主要以比喻的方式解释不需要打破细微刹那和微尘的意 义 倘若了知假立我, 灭除我执已足矣,

More information

请大家随我念诵 : 诸法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今天我所说的法, 是宣讲 般若心经 之菩萨广大行和甚深见 就佛法而言, 不管是唯识宗 中观宗, 还是声闻宗等, 一切法从世俗谛和胜义谛二种开始说起, 般若心经 也不例外 因为 般若心经 当中,

请大家随我念诵 : 诸法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今天我所说的法, 是宣讲 般若心经 之菩萨广大行和甚深见 就佛法而言, 不管是唯识宗 中观宗, 还是声闻宗等, 一切法从世俗谛和胜义谛二种开始说起, 般若心经 也不例外 因为 般若心经 当中, 音频名称 : 般若心经 中的菩萨广大行与甚深见 20141113 般若心经 中的菩萨广大行与甚深见 夏坝仁波切讲于昆明宝华寺 阿弥陀佛! 今天, 受我们国家的恩德, 中国佛教协会的恩德, 以及云南省和我们宝华寺的恩德, 在此共飨法义, 实乃非常殊胜 所以, 我在此受中国佛教协会的委托, 在这里宣讲如来正法, 深感欢喜! 宣讲正法者, 依照那烂陀寺的宗规有三种 : 一者, 法师之语清净 ; 二者, 听众之意清净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B9DBD3EBBFD5A3A8BDB2D2E5A3A9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D6D0B9DBD3EBBFD5A3A8BDB2D2E5A3A92E646F6378> 1. 龙树 1 龙树菩萨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大正藏 第 2047 号 ) 龙树菩萨者, 出南天竺梵志种也 天聪奇悟事不再告, 在乳餔之中, 闻诸梵志诵四围陀典各四万偈, 偈有三十二字, 皆讽其文而领其义 弱冠驰名独步诸国, 天文地理图纬秘谶, 及诸道术无不悉综 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 相与议曰 : 天下理义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 吾等尽之矣 复欲何以自娱? 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 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解深密经 与唯识思想 济群法师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有六经十一论, 解深密经 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唯识学创立过程中, 许多核心理论都渊源于此, 所以说, 解深密经 是学习唯识宗的必读经典 解深密经 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两种: 一 广本, 有十万颂 ; 二 略本, 有一千五百颂 ( 见圆测 解深密经疏 卷二 ) 汉地但传略本, 先后有四译 : 一 刘宋元嘉年中, 求那跋陀罗 ( 功德贤 ) 在润州江宁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三月十日 好, 我们昨天讲到 般若, 般若是本来灵知照了 在因中它属于慧心所, 果上属于择灭无为, 所以它达到的无为的境界属于择灭 为什么呢? 因为慧心所是有所拣择 分辨的智慧, 所以它是抉择的无为, 所以它是择灭无为 所以般若它是属于无漏 清净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波罗蜜多 波罗 是梵语,

More information

科判 全分三 甲一 名/ 29 甲二 译礼/29 甲三 义分二/ 29 乙一 造之理/ 29 乙二 宣说所造之正文分五/ 38 丙一 所建立 证成是佛语 分二/38 丁一 总说/ 38 丁二 别说分二/41 戊一 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41 戊二 教诫断除于邪执/ 47 丙二 分别所了知分四/5

科判 全分三 甲一 名/ 29 甲二 译礼/29 甲三 义分二/ 29 乙一 造之理/ 29 乙二 宣说所造之正文分五/ 38 丙一 所建立 证成是佛语 分二/38 丁一 总说/ 38 丁二 别说分二/41 戊一 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41 戊二 教诫断除于邪执/ 47 丙二 分别所了知分四/5 目 录 弥 勒 菩 萨 / 造 麦 彭 仁 波 切 / 著 索 达 吉 堪 布 / 翻 译 科 判...1 颂...7 胜 甘 露 喜 宴... 28 ( 1~10, 初 稿 版 ) 科判 全分三 甲一 名/ 29 甲二 译礼/29 甲三 义分二/ 29 乙一 造之理/ 29 乙二 宣说所造之正文分五/ 38 丙一 所建立 证成是佛语 分二/38 丁一 总说/ 38 丁二 别说分二/41 戊一 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41

More information

总说要义 因缘品 中云 : 非以发髻非以棍 1 经中说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而并没有说 改造身语, 是诸佛教 诚如经中言 : 心清净令身清净, 身清净非令心净 所有僧人, 是生者的依托, 是死者的呼援, 因此必须治疗自心的疾病, 而治疗心的疾患 业和烦恼病的良药就是妙法, 本来 法 的名称涉及十个

总说要义 因缘品 中云 : 非以发髻非以棍 1 经中说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而并没有说 改造身语, 是诸佛教 诚如经中言 : 心清净令身清净, 身清净非令心净 所有僧人, 是生者的依托, 是死者的呼援, 因此必须治疗自心的疾病, 而治疗心的疾患 业和烦恼病的良药就是妙法, 本来 法 的名称涉及十个 总说要义前行备忘录 堪布阿琼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 顶礼具无缘大悲的至尊上师! 金刚顶续 中云: 所有的心念归摄起来, 怀着极为善妙的意乐而谛听, 对于忘失者, 金刚萨埵等三世如来不予以加持 不管是在听闻 正法 传讲正法 行持正法还是观修正法的时 候, 首先都要向内反观自心, 观察自相续 只 要是人, 起心动念无外乎贪嗔痴 恶的分别 念 无记的分别念和信心出离心菩提心 善的分别念三种, 除此之外不会生起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目目录目 录 第六 七 八品 : 第五十六课...314 般若摄颂浅释第五品 : 第四十一课... 1 第四十二课... 22 第四十三课... 42 第四十四课... 64 第四十五课... 86 第四十六课... 107 第四十七课... 129 第四十八课... 150 第四十九课... 165 第五十课... 186 第五十一课... 206 第五十二课... 228 第五十三课... 25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九册定稿_153-175_.doc

Microsoft Word - 第九册定稿_153-175_.doc 第 九 品 智 慧 目 录 第 一 百 七 十 三 节 课...342 第 一 百 七 十 四 节 课...359 第 一 百 七 十 五 节 课...378 第 一 百 五 十 三 节 课... 1 第 九 品 思 考 题...394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节 课... 21 第 一 百 五 十 五 节 课... 37 第 一 百 五 十 六 节 课... 53 念 佛 功 德... 411 第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为什么要学 般若摄颂... 1 般若摄颂浅释第一课... 19 第一品 : 第二课... 36 第三课... 57 第四课... 72 第五课... 86 第六课... 104 第七课... 126 第二品 : 第八课... 146 第九课... 166 第十课... 186 第十一课... 205 第十二课... 227 第十三课... 248 录第十四课...267 第十五课...285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1 谈谈闻思修 一 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 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 闻思时才需要观察, 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不必观察, 这样自然便会认为 : 不闻思照样能修, 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 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 有个所修的内容, 若不经过闻思, 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 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

More information

摄功德宝经释——无倒悟入佛母密意之善说

摄功德宝经释——无倒悟入佛母密意之善说 前 言 般若波罗蜜多, 是一切佛法宝藏中最无上 最甚深的精髓, 它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 三世如来无不依之而成就正等菩提 如经云 : 过去未来十方佛, 道皆般若非余者 不管你学显宗还是学密宗 藏传还是汉传, 只要是大乘佛教, 必会对般若的殊胜性略知一二 佛陀曾教诫阿难道 : 即使你把我所讲的法都忘失了, 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忘, 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 受持此般若 切莫失毁 这一点理应铭记于心!

More information

这三个内容就是 现观庄严论 的导论 也就是在 金鬘疏 中宗 喀巴 ཙང ཁ པ 大师最先提出的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 我 们就可以直接进入 现观庄严论 的标题 宗喀巴大师在 金鬘疏 中说 般若经 乃一切经中最极最深 乃 为一切诸佛唯一共道 我们都自诩为学习大乘佛教者 但是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的话

这三个内容就是 现观庄严论 的导论 也就是在 金鬘疏 中宗 喀巴 ཙང ཁ པ 大师最先提出的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 我 们就可以直接进入 现观庄严论 的标题 宗喀巴大师在 金鬘疏 中说 般若经 乃一切经中最极最深 乃 为一切诸佛唯一共道 我们都自诩为学习大乘佛教者 但是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的话 现观概论专题讲座 一 导言 01 现观概论 20130717 导言 今天主要讲的是三个问题 一 注释 般若经 的开车轨者 二 现 观庄严论 所释根本经的类型 三 印度及西藏的 现观庄严论 注释 这个导论基本上根据 金鬘疏 ལ གས བཤད གས ར ཕ ང 第一部分 前行 方便品 一 注释 般若经 的开车轨者 现观庄严论 མང ན ར གས ར ན 从根本上来讲是 般若经 的注释 这并不是唯一注释

More information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菩提道次第 实修理路 2004 年 5 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道次第 是一部实修性很强的论著, 不仅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以简明的修学套路, 将理论一一落实于实修 本论在 略示修法 部分, 以依止法为例, 为我们示范了修习任何法门必须具备的四个步骤, 即加行 正行 结行与未修中间 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便是围绕着这一纲领展开 一 加行 修法的共同基础 加行, 也称为前行, 即正式修法前应作的准备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3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3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道 前 基 础 道 次 引 导 1 下 士 道 念 死 无 常 45 三 恶 趣 苦 139 皈 依 三 宝 215 由 依 何 事 为 皈 依 因 216 由 依 彼 故 所 皈 之 境 219 由 何 道 理 而 正 皈 依 233 既 皈 依 已 所 学 次 第 ( 见 讲 记 四 ) 思 考 题 287 道 前 基 础 道 次 引 导 道前基础 道次引导 1 下面开始宣说 以暇满人身如何摄取心要的道理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释 日光鬘 19 辨中边论 ( 世亲菩萨 ) 133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释 日光鬘 19 辨中边论 ( 世亲菩萨 ) 133 弥勒五论 二 辨中边论颂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释 日光鬘 19 辨中边论 ( 世亲菩萨 ) 133 辨中边论颂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 弥勒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辨相品第一 唯相障真实即此修分位虚妄分别有此中唯有空故说一切法有无及有故识生变似义此境实非有虚妄分别性非实有全无 及修诸对治得果无上乘于此二都无于彼亦有此非空非不空是则契中道有情我及了境无故识无由此义得成许灭解脱故 弥勒五论二

More information

( 未定稿请勿翻印流通 )

( 未定稿请勿翻印流通 )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1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讲记 41 他空承许狮吼论 291 他空承许狮吼论讲记 313 思考题 429 ( 未定稿请勿翻印流通 )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1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 堪布益西彭措 南无格 著 译 魏 顶礼上师 本来无垢之心性 了义文殊勇士体 以知正理锐利剑 斩断三有诸痴网 唯此遍行如来藏是三世一切诸佛所说密 意的精要 也是一切显密诸法唯一的关要

More information

弥勒文库3 辨中边论

弥勒文库3 辨中边论 弥勒五论文库系列 3 内部学习资料 尚未定稿请勿翻印 目录 颂 释 日光鬘 颂 弥勒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辨相品第一唯相障真实及修诸对治即此修分位得果无上乘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 颂 1 / 194 弥勒五论文库系列 唯所执依他及圆成实性境故分别故及二空故说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由识有得性亦成无所得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别推心所覆障及安立将导摄圆满三分别受用引起并连缚现前苦果故唯此恼世间三二七杂染由虚妄分别诸相及异门义差别成立应知二空性略说唯由此无二有无故非有亦非无非异亦非一是说为空相略说空异门谓真如实际无相胜义性法界等应知由无变无倒相灭圣智境及诸圣法因异门义如次

More information

弥勒文库9 宝性论讲记一(未定稿)

弥勒文库9  宝性论讲记一(未定稿) 尚未定稿请勿翻印弥勒文库 9 妙吉祥印经处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一弥勒菩萨 / 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 科判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目录 缘起品 第一如来藏品法界遍满一切总标略说能遍者其义广说摄义并启下义依启下义以喻宣说所说义以信心了知 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一 讲 记 关于大乘无上续论的来源首先分三层来讲 : 佛经的来源 菩萨论典的来源 弥勒五论的来源 以此便能了知 大乘无上乘续论 的来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弥勒文库10 宝性论讲记(二)

弥勒文库10 宝性论讲记(二) 尚未定稿请勿翻印弥勒文库 10 妙吉祥印经处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二弥勒菩萨 / 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 科判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目录 第一如来藏品认定所证的空性以彼等宣说之必要 第二菩提品 第三功德品 第四事业品 第五校量功德品 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 二 如 来 藏 品 己七 认定所证的空性 此无任何所遮遣 亦无纤毫所安立 真实正观真实性 真实见已即解脱 这一偈颂的内容非常殊胜 所讲的是大乘圣者菩萨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2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2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般若摄颂浅释第四品 : 第二十课... 1 第二十一课... 24 第二十二课... 47 第二十三课... 66 第二十四课... 85 第二十五课... 106 第二十六课... 124 第二十七课... 147 第二十八课... 169 第二十九课... 191 第三十课... 210 第三十一课... 230 第三十二课... 253 第三十三课... 275 第三十四课...

More information

第九课

第九课 入菩萨行论 第 09 讲记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 入菩萨行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对于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 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 如果不知利益所在, 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 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 菩提心不只是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 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 即自私自利的作意

More information

辨法法性论颂 1 辨法法性论科判 13 辨法法性论释 辨析智慧光明 17 辨法法性论长行 71 辨法法性论释 79 辨法法性论讲记 109 思考题 275

辨法法性论颂 1 辨法法性论科判 13 辨法法性论释 辨析智慧光明 17 辨法法性论长行 71 辨法法性论释 79 辨法法性论讲记 109 思考题 275 弥勒五论 一 辨法法性论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辨法法性论颂 1 辨法法性论科判 13 辨法法性论释 辨析智慧光明 17 辨法法性论长行 71 辨法法性论释 79 辨法法性论讲记 109 思考题 275 辨法法性论颂 辨法法性论颂 /1 辨法法性论颂 弥勒菩萨造 法尊法师译 梵语云 : 达磨达磨大布别嘎嘎热嘎 藏语云 : 秋秋尼南巴结巴策累俄雪巴 汉语云 : 辨法法性论 顶礼怙主慈氏! 由知何永断,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1.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他空承许狮吼论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 弥勒教言... 47

目 录 1.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他空承许狮吼论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 弥勒教言... 47 大乘无上续论 ( 二 ) 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目 录 1.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1 2. 他空承许狮吼论... 31 3. 大乘无上续论略释 弥勒教言... 47 如来藏狮吼论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堪布益西彭措译 南无格魏 ( 顶礼上师 ) 本来无垢此心性, 了义文殊勇士体, 以知正理锐利剑, 斩断三有诸痴网 唯此遍行如来藏是三世一切诸佛所说密意的精要, 也是一切显密诸法唯一的关要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编辑 : 净愿兰若释心贤 别境五者 : 一 欲 二 胜解 三 念 四 三摩地 五 慧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 所缘境事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名为别境 蕅祖先解释为什么安立作 别境 呢? 因为所缘境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前面的五遍行, 五个心所的活动, 是共同攀缘一个境界 ; 当然这个境界是由 作意 心所决定, 如果它引导心王到五欲的境界,

More information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 四 结说 三 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 佛教对心的认识 一 佛教心理治疗的原理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为丰富 佛教有南传 汉传

More information

入行论第一百课

入行论第一百课 入行论第一百课 下面继续学习入行论 这里讲的主要是我们如何修持精进 由于认为缘难以成办, 有些人对于修法就产生了一定的懈怠, 为了断除懈怠, 让我们发起精进, 其实任何一种窍诀, 我们在观察 的时候都有它的殊胜必要和作用 有人认为布施手脚 持戒 安忍 乃至于精进是很痛苦的, 行持这些他觉得难以忍受 但是, 为了善 法而苦行, 本身也有很大的功德利益, 如果我们为了善法而修苦行 的话, 也能够帮助我们去掉很多反面的障碍和习气,

More information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道次第 修学地图 2007 年秋讲于厦门南普陀 青年佛学进修班 济群法师 近年来, 道次第 在汉传佛教地区日渐盛行, 这一现象绝非偶然, 而是反映了大众在修学上的实际需要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资讯空前发达 对学佛者来说, 不必出门就可接触汉传各宗乃至三大语系的相关典籍和开示, 这种便利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方面 这些资讯固然使学人眼界大开, 见识增广, 但同时也给修学带来新的困扰

More information

开启智慧, 或者说通过思维来产生定解, 趣入法义的殊胜引导 不 管是相应于闻, 还是思和修, 都会对我们的修行产生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文殊菩萨化现的麦彭仁波切的智慧大海当中 流露出来的殊胜金刚句 不管我们能不能听得懂, 金刚句本身的加持力非常大, 如果能 够和金刚句结缘也有很大的利益和

开启智慧, 或者说通过思维来产生定解, 趣入法义的殊胜引导 不 管是相应于闻, 还是思和修, 都会对我们的修行产生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文殊菩萨化现的麦彭仁波切的智慧大海当中 流露出来的殊胜金刚句 不管我们能不能听得懂, 金刚句本身的加持力非常大, 如果能 够和金刚句结缘也有很大的利益和 解义慧剑 第 1-2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解义慧剑 解义慧剑 是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的一部殊胜论典, 上师曾经 讲过麦彭仁波切以宝剑的名称造的不止 解义慧剑, 还有其他的 论典, 比如相应于闻慧 思慧 修慧造的 智慧宝剑论 解义慧剑 这部论是相应于思慧的,

More information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云: 舍利弗! 是诸菩萨应修三种随念善根, 愿与一切众生平等共习,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萨回向善根无有限量, 假使一切众生, 各持一器, 量等虚空, 作如是言 : 丈夫! 汝之善根分与于我 舍利弗! 此诸善根若有色相, 给与众生皆满其器, 各各持去,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云: 舍利弗! 是诸菩萨应修三种随念善根, 愿与一切众生平等共习,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萨回向善根无有限量, 假使一切众生, 各持一器, 量等虚空, 作如是言 : 丈夫! 汝之善根分与于我 舍利弗! 此诸善根若有色相, 给与众生皆满其器, 各各持去, 本文转自 : 显密文库, 详细出处请参考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8864 少善根因缘得生妙喜世界 德诚居士整理诸佛剎土是具足无量福德及愿力所成就的, 不但清净庄严, 也没有任何烦恼病痛, 但因众生福德智慧薄浅而无法得见, 不过诸佛菩萨悲悯众生轮回六道 流浪生死却无所依怙, 因此经上佛陀介绍十方均有佛国净土, 待众生修持善根发愿回向往生,

More information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入菩萨行论 第 135 节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再次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如果真正想要进入菩萨行, 成就利益众生的佛道, 必须要学习 像 入菩萨行论 这样殊胜的论典和窍诀, 此论中佛菩萨告诉我们 怎样通过不断的学习 串修, 将自己相续当中的我爱执和自私自利 的分别念改造成殊胜的利他心 菩提心 入行论 一共有十品,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八品 静虑 前面我们再再地提到, 静虑是将相续中世俗菩提心在不退的基础上

More informatio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2003. 11 (CIP) /. - : ISBN 7-5364 - 5381-7... -.R657.1 CIP (2003) 102797 3 61 0012 880mm1230m m 1/ 32 10. 5 242 1 2003 11 2003 11 1-2 000 35.00 IS BN 7-5364 - 5381-7,, : 3 : 61001 2 : 866710 39 866728

More information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目录 作者自序 以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 1 第一篇 第一章 明理篇 1 基础佛理 1 什么叫做佛法 /1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8 学佛的重要性 /13 什么叫做学佛修行 /21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25 是心即佛 /31 苦集灭道 /34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 /41 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 /51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 依止上师 /59 第二章 基础修行 66 解脱

More information

2 第五十九课 16 第六十课 32 第六十一课 43 第六十二课 54 第六十三课 65 第六十四课 71 第六十五课 第五章上士道修心次第...4 第一节菩提心的殊胜...6 一 大乘教法的殊胜...6 二 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10 第二节菩提心如何发起...18 一 七因果修法...

2 第五十九课 16 第六十课 32 第六十一课 43 第六十二课 54 第六十三课 65 第六十四课 71 第六十五课 第五章上士道修心次第...4 第一节菩提心的殊胜...6 一 大乘教法的殊胜...6 二 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10 第二节菩提心如何发起...18 一 七因果修法... 全三册 2 第五十九课 16 第六十课 32 第六十一课 43 第六十二课 54 第六十三课 65 第六十四课 71 第六十五课 第五章上士道修心次第...4 第一节菩提心的殊胜...6 一 大乘教法的殊胜...6 二 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10 第二节菩提心如何发起...18 一 七因果修法...18 1. 大悲为大乘根本...21 1 大悲在大乘修行初期的重要...21 2 大悲在大乘修行中期的重要...22

More information

八步骤三种禅修 济群法师 2015 年 3 月辅导员培训开示 一 真诚 认真 老实 5 二 认识八步骤 前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第八步 25 三 观察修与安住修 观察修的心理基础 31

八步骤三种禅修 济群法师 2015 年 3 月辅导员培训开示 一 真诚 认真 老实 5 二 认识八步骤 前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第八步 25 三 观察修与安住修 观察修的心理基础 31 八步骤三种禅修 济群法师 2015 年 3 月辅导员培训开示 一 真诚 认真 老实 5 二 认识八步骤 11 1. 前三步 14 2. 第四步 21 3. 第五步 22 4. 第六步 23 5. 第七步 25 6. 第八步 25 三 观察修与安住修 28 1. 观察修的心理基础 31 2. 观察修的教理依据 33 3. 凡夫心是依观察修而建立 37 4. 观察修在 道次第 中的运用 39 四 八步骤三种禅修

More information

过程当中, 虽然想要获得快乐, 不想受苦, 但是我们的所思和所行,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这就是平时我们讲到的, 对于 业因果, 对于世间规律的愚痴 学习这个颂词, 也是为了部分打破 这方面的愚痴 利他能成乐, 这也是一种规律, 如果我们利益他人, 当时我 们的发心是利他的, 这样一种起因

过程当中, 虽然想要获得快乐, 不想受苦, 但是我们的所思和所行,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这就是平时我们讲到的, 对于 业因果, 对于世间规律的愚痴 学习这个颂词, 也是为了部分打破 这方面的愚痴 利他能成乐, 这也是一种规律, 如果我们利益他人, 当时我 们的发心是利他的, 这样一种起因 入菩萨行论 第 140 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入行论 这个科判当中, 讲到了不自他相换的一些过患, 前面说了未见 的过患, 也说了可见的过患 下面是讲摄义, 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 归摄 丑三 摄义 : 利他能成乐, 否则乐尽失, 害他令受苦, 愚者定遭殃 如果我们能够利益他人, 一定因此能够获得快乐, 否则如果不 利益他人, 我们的快乐, 就完全会失坏 害他令受苦, 如果我们以 害心去伤害别人, 令对方受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道果法前行•三现分庄严宝论

道果法前行•三现分庄严宝论 道果法前行三现分庄严宝论 前行介绍赞颂作者序第一篇信心与皈依第一章信心第二章皈依 目录 正行教授第二篇不清净见的教授藉轮回过患以产生出离心之教授第三章轮回过患的教授 ( 一 ) 苦苦第四章轮回过患的教授 ( 二 ) 坏苦第五章轮回过患的教授 ( 三 ) 行苦 依暇满人身难得而产生精进心之教授第六章暇满人身之教授 ( 一 ) 获得暇满人身的困难第七章暇满人身之教授 ( 二 ) 珍贵人身的广大利益第八章暇满人身之教授

More information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不要越過次第要按照次第來修髮毛爪齒皮就從頭髮開始一個一個不要跳越次第一共三十二個部分不要挑我喜歡修的那個部分然後中間跳過去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所以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按次第來修不是選擇性的一定是一個修好了再進入下一個次第不要錯亂不然你每一座一上座就想我今天要觀什麼就開始生煩惱或者是在那邊換來換去心弄得很疲勞所以我們一定要按照次第來修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 不净观第四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今天介绍不净观第二组 肉 腱 骨 骨髓 肾脏, 这五个是第二组的, 我们今天练习第一个 肉 肉, 我们全身上下有六百多片的肉, 不同的部位, 肉的形状不一样, 它是红色的 我们怎么引发对 肉 的厌恶感呢? 大家到传统菜市场的话, 还可以看得到肉贩, 不管他是卖猪肉 牛肉 还是羊肉 还是什么肉, 那个摊贩上的切成一片一片的肉, 相信大家都看过 我们如果有看过 或者闻过那个已经腐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1.2 解脱之道 在 [ 圣道三要 ] 中, 敬礼至尊诸上师 首先礼敬上师, 上师在三宝中属于那一宝? 上师是属于佛宝或僧宝之一 ; 当然上师有可能是圣者, 也有可能是佛, 也有可能是凡夫 在此把上师放在第一的原因, 是因为弟子对三宝要生极大信心, 生起皈依量之前, 首先必须经由根本上师的介绍, 才能对三宝生起信心, 才能了知教理 ; 见理而生信, 是经由上师才能生起 更何况大小乘显密的道谛功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十册定稿_176-201_.doc

Microsoft Word - 第十册定稿_176-201_.doc 目 录 第 十 品 回 向 第 一 百 九 十 一 节 课...268 无 从 选 择 关 于 爱 心 工 程 的 一 席 对 话... 1 第 一 百 九 十 二 节 课...285 第 一 百 九 十 三 节 课...305 第 一 百 九 十 四 节 课...321 第 九 品 智 慧 第 一 百 九 十 五 节 课...336 第 一 百 九 十 六 节 课...353 第 一 百 七 十

More information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菩提大道 第三卷 第一节 菩提心的殊胜 如是流转之过患, 从种种门中长时修习, 则见于此三有如陷火坑 为欲解脱惑苦, 证得涅槃, 意怀热恼, 由是修学三学, 从生死中而得解脱焉 然此虽非同善趣, 不复退堕, 而于断过证德尚属少分 既于自利未圆, 则利他亦不过零碎而已, 终须佛为劝请而入大乘也 故诸具慧者从最初时便入大乘, 甚为应理 摄度论 云: 于利世间无能力, 二乘心量必断之,

More information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 本册总目录 索达吉堪布译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1 四法宝鬘论 略解... 245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至西方

More information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三主要道颂 宗喀巴大师敬礼诸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 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路, 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 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下士道 ( 二 ) 深信业果 11 ( 十恶业 - 瞋恚心 4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昨天 一念瞋心起, 百万障门开 的内容 九十二页倒数第三行开始 不乐佛法障 习童蒙法障 乐着小乘障 不乐大乘障 不乐佛法障, 就是不好乐佛法, 这一世不好乐修学佛法, 这也是过去瞋心的障碍 习童蒙法障, 童蒙就是小的意思, 喜欢修行小法, 或者是外道法 有些人一听到外道法,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1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1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 1 引言 7 名义 8 道前基础 皈敬颂 31 造者殊胜 48 教授殊胜 80 听闻轨理 122 说法轨理 159 完结轨理 173 亲近善士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宣说依止之根据 179 正式宣说依止轨理 182 摄义 ( 见讲记二 ) 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思考题 283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 1 南无第二法王无上悲智雪山善巧贤慧普闻文殊应化根本大师宗喀巴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加行实修:引导一 睱满难得 2特法圆满

加行实修:引导一 睱满难得 2特法圆满 加行实修 : 引导一睱满难得 2 特法圆满 实修引导 一 睱满难得 (2) 特法圆满 前行准备 首先做好座前准备, 然后开始做身语意的调整 一 身的要点 (1) 双足金刚跏趺坐, 刚开始如果做不到, 一般的席地盘腿而坐也可以 (2) 双手结定印 : 手掌朝上, 左手在下, 右手在上, 双手交叠, 拇指相抵, 放于脐下 (3) 脊背挺直 (4) 两臂自然下垂, 保持放松 舒展的姿势, 不要用力夹起来

More information

细说“执著”

细说“执著” 第十五届菩提静修营专题讲座 是什么困住了你? 透视 执著 戒幢佛学研究所 廖乐根 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 执著的内涵及相关心理 二 执著的过患与危害 三 执著的对象与种类 四 执著的基本反应模式 五 执著的深层原因分析 六 如何放下执著 七 略说 远离四种执著 一 执著的内涵及相关心理 1 执著 (zhuo) 与执着 2 执著的基本内涵 3 与执著有关的心理 1 执著 与 执着 著 (zhuó) 是

More information

法无我·成佛的核武器

法无我·成佛的核武器 法无我 成佛的核武器 主持人 : 修行人彻底破除我执后, 就能彻底脱离轮回了 但这与成佛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所以接下来成利彭措师将为我们讲演, 在实相中能帮助我们破除所知障, 成就圆满佛果的法无我 彭措师是在去年由上师仁波切亲自剃度出家的 他在苏州念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吃素 念佛, 并且常去印光大师的道场灵岩寺拜佛, 与佛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 他一直精进地闻思和修行佛法, 并且担任了普贤学堂的辅导员

More information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胜利道歌 天鼓妙音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颂 怙主诸佛智慧身, 文殊师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莲蕊心, 所言愿利诸有情 甚深光明大圆满, 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 唯此铭刻于心中 遇此胜法善缘众, 前世累劫积资果, 与普贤王同缘分, 诸道友当生欢喜 为沉恐怖轮回众, 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 舍弃爱自如毒食 以此可阻恶趣门, 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 切莫散乱修此要 于诸轮回之盛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ATALOGUE Almond Chu docx

Microsoft Word - CATALOGUE Almond Chu docx 朱德華 PARADE Price List Oct 27th Parade 1, Hong Kong 2004 遊行一, 香港二零零四 Paper size : 80cm x 100cm / 31-1/2 x 39-3/8 inch Paper size : 120cm x 150cm / 47-1/4 x 59 inch 3/ edition 3 HKD71,000 Paper size : 150cm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U3 編序 現觀莊嚴論 是 大般若經 的訣要, 指出菩薩道廣大行的實踐途徑, 真正想行菩薩道者就當認清這條路 本書將法尊法師譯釋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 除了列出簡要之科判, 補標 論頌 略釋 70 義 等外, 並將全論之細目, 依 A Z; A Z ; A Z ; A X 往下統一編號,

佛法教材系列 U3 編序 現觀莊嚴論 是 大般若經 的訣要, 指出菩薩道廣大行的實踐途徑, 真正想行菩薩道者就當認清這條路 本書將法尊法師譯釋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 除了列出簡要之科判, 補標 論頌 略釋 70 義 等外, 並將全論之細目, 依 A Z; A Z ; A Z ; A X 往下統一編號, 現觀莊嚴論略釋細目 編輯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U3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U3 編序 現觀莊嚴論 是 大般若經 的訣要, 指出菩薩道廣大行的實踐途徑, 真正想行菩薩道者就當認清這條路 本書將法尊法師譯釋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 除了列出簡要之科判, 補標 論頌 略釋 70 義 等外, 並將全論之細目, 依 A Z; A Z ; A Z ; A X 往下統一編號, 編成段落分明的

More information

《安樂道論》釋 法音法師 講授

《安樂道論》釋 法音法師  講授 安乐道论 释 02 法音法师讲授 前讲提要前讲已略述了 安乐道论 不但教授殊胜, 其传承法源也极为殊胜 事实上, 佛由语事业宣说了不同道次第而满足不同众生的希求与愿望 这样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到上师为止, 都如理如量的趣入闻思修证的法行之中, 从未间断过 ; 同时在西藏的四大教派也都极为重视此一教法, 影响所及, 这已成为各派法脉的主流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 这个教法是 : 1. 初由佛说 2. 中由印度诸大菩萨以无垢正理而安立

More information

亲友书略释

亲友书略释 亲友书略释 龙树菩萨 造颂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索达吉堪布 释讲 顶礼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大恩传承诸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释题名 亲友书 是龙树菩萨为他的亲友 乐 行国王传讲的教言 龙树菩萨与乐行国王的故事 详见 普贤上师言教 因 果不虚 因为当时他们没有碰面 所以此论是用书信来 传授 以此而名为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9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9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1 持戒波罗蜜 109 安忍波罗蜜 173 忍之差别耐怨害忍 201 安受苦忍 ( 见讲记十 ) 思择法忍附录一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部分 288 二 : 瑜伽师地论 菩萨地 部分 291 思考题 299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1 卯三 于此如何学习次第分二 : 一 初于总行学习道理二 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第三, 学此次第分二 : 一 初于总行学习道理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温 州 市 人 口 老 龄 化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姓 名 : 丁 海 英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硕 士 专 业 : 公 共 管 理 指 导 教 师 : 张 大 勇 20060501 温 州 市 人 口 老 龄 化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作

More information

正觉电子报 第105期

正觉电子报 第105期 弥 勒! 复 有 二 法, 菩 萨 虽 信 解 深 法, 犹 自 毁 伤 而 不 能 得 无 生 法 忍 何 等 为 二? 一 者 轻 慢 新 学 菩 萨 而 不 教 诲, 二 者 虽 解 深 法 而 取 相 分 别 是 为 二 法 维 摩 诘 所 说 经 卷 3 Maitreya! Furthermore, two phenomena will damage a bodhisattva s cultivation

More information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自我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在此世间, 今生来世都承受痛苦, 沉溺在漫无边际的苦海之中, 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五毒烦恼, 除此之外, 就再也不存在能危害我们今生和来世的敌人了 在显宗或密宗, 我们依靠具德上师的殊胜窍诀, 观察烦恼的本性时, 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灭尽 这种令所有的烦恼自然得到解脱的修法, 就是最殊胜的方法 我们应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相续, 而不要只注重表面的行为 如果心相续中的五毒烦恼丝毫未减弱,

More information

正觉电子报 第91期

正觉电子报 第91期 如 佛 所 说 : 若 自 有 缚, 能 解 彼 缚, 无 有 是 处 ; 若 自 无 缚, 能 解 彼 缚, 斯 有 是 处 是 故 菩 萨 不 应 起 缚 维 摩 诘 所 说 经 卷 2 As the Buddha said, If one has fetters himself, he will not be able to help others sever theirs. If one i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SanShiSong_08.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WeiShiSanShiSong_08.doc 唯识三十颂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四年九月十八日 喇嘛 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昨天我们大略的把第七识介绍了一遍, 那我们今天再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更深入的探讨第七末那识, 因为它跟我们的修行息息相关, 所以一定要弄清楚, 比较好修行 好, 那我们看偈颂 : 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其次第二能变这个识的名称叫做末那 末那是什么意思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_??_jianti

Microsoft Word - 01_??_jianti 自序释大势无上菩提即是梵语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的简译,是菩萨的目标 诸佛所得,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清净心性 凡夫众生一念无明迷失本性,认己为物 分别人我,为欲造业轮回受苦 声闻法如药,声闻圣者如医师,能治众生心病,但不能治一切众生病 唯有得无上菩提的如来,具足一切佛法妙药,成大医王,得一切种智时,方能究竟医治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无量种种别异身心大病 故 无上菩提 是相续 离苦得乐的妙法,更广 大 深的菩提妙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 联波活佛 ) 出生于 1948 年于青海久治县 3 岁时即被认定为前世哈尔哇仁波切的转世化身 1951 年藏历 9 月 21 日出家 第二天正式在各莫寺坐床 从此, 仁波切开始跟随寺内最有学问的三位上师, 听闻 修行各种显密教法 虚岁 8 岁时, 他已能非常流利的背诵许多佛教经典与法本,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本寺举行的背经大考 1958 年,

More information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目录 修持加行是成就大圆满的唯一之路 1 大圆满法的修行次第 5 2006 年百日共修发菩提心一 1 发菩提心二 14 发菩提心三 28 发菩提心四 38 发菩提心五 49 发菩提心六 60 发菩提心七 71 发菩提心八 80 发菩提心九 91 发菩提心十 98 2008 年加行开示发菩提心一 111 发菩提心二 123 发菩提心三 138 发菩提心四 152 2009 年万盏法会开显解脱道之发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入行论第五十七课

入行论第五十七课 入行论第五十七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 分十品, 现在学习的第五品也是宣讲六度中的持戒度, 即受了菩萨戒之后, 通过围绕护心的方便, 是守护正知正念的这一主题, 展开宣讲了我们在修菩萨道, 在 持菩萨戒的过程中, 应该如何取舍等的实际修行的方式方法 现在讲到了 终止非事, 对于不该做的非法之事, 必须要制止 我们所学习到的科判是 断除烦恼引发之事,

More information

译 序 众 生 的 无 上 怙 主 全 知 无 垢 光 尊 者 的 色 身 虽 已 融 入 法 界, 然 而, 为 悲 悯 我 们 这 些 浊 世 愚 昧 的 众 生 而 留 下 了 以 甚 深 古 萨 里 派 四 心 滴 广 行 班 智 达 派 七 宝 藏, 以 及 三 休 息 三 解 脱 为 主

译 序 众 生 的 无 上 怙 主 全 知 无 垢 光 尊 者 的 色 身 虽 已 融 入 法 界, 然 而, 为 悲 悯 我 们 这 些 浊 世 愚 昧 的 众 生 而 留 下 了 以 甚 深 古 萨 里 派 四 心 滴 广 行 班 智 达 派 七 宝 藏, 以 及 三 休 息 三 解 脱 为 主 索 达 吉 堪 布 著 译 序 众 生 的 无 上 怙 主 全 知 无 垢 光 尊 者 的 色 身 虽 已 融 入 法 界, 然 而, 为 悲 悯 我 们 这 些 浊 世 愚 昧 的 众 生 而 留 下 了 以 甚 深 古 萨 里 派 四 心 滴 广 行 班 智 达 派 七 宝 藏, 以 及 三 休 息 三 解 脱 为 主 数 目 惊 人 的 丰 厚 遗 产 其 中 的 七 宝 藏 可 堪 为 宁

More information

道次第文库系列22·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道次第文库系列22·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目录 ( 二 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 : 一 正明修法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别初中分二 : 一 正修时应如何二 未修中间应如何初中分三 : 一 加行二 正行三 完结今初 轨 指训练心的轨道, 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理 是指心的缘起理则, 也就是修行的规则或者说正确的做法 明白了修习的轨理就能明白怎么修心 所谓 略说 就是先摄略的宣说总的原则, 然后按照总的原则逐步细致地讲解,

More information

一 出家 1. 何为出家 2.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3. 佛陀出家的启示二 求道 1. 参访仙人, 修学禅定 2. 修习苦行 3. 放弃苦行, 寻找通过觉悟的正道三 降魔 1. 战胜魔军 2. 魔性和佛性四 成道 1. 修习四禅, 开发三种智慧 (1) 修习四禅 (2) 得宿命智 (3) 得有情

一 出家 1. 何为出家 2.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3. 佛陀出家的启示二 求道 1. 参访仙人, 修学禅定 2. 修习苦行 3. 放弃苦行, 寻找通过觉悟的正道三 降魔 1. 战胜魔军 2. 魔性和佛性四 成道 1. 修习四禅, 开发三种智慧 (1) 修习四禅 (2) 得宿命智 (3) 得有情 一 出家 1. 何为出家 2.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3. 佛陀出家的启示二 求道 1. 参访仙人, 修学禅定 2. 修习苦行 3. 放弃苦行, 寻找通过觉悟的正道三 降魔 1. 战胜魔军 2. 魔性和佛性四 成道 1. 修习四禅, 开发三种智慧 (1) 修习四禅 (2) 得宿命智 (3) 得有情死生智 (4) 得漏尽智 2. 依缘起的观察, 开启觉悟的智慧 3. 观察十二缘起, 开示流转及还灭的规律

More information

大乘百法明門論,這本書是

大乘百法明門論,這本書是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二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 第一三七页 ) 好, 我们看一百三十七页最后一行 信, 它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可以 对治不信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有信心? 就是除了我们改过以外, 把疑根去掉以外, 把 怀疑不信 这个去掉以外, 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我们的信心圆满 所以我们问自己 : 我什么时候信心才圆满? 就是你什么时候没有不信, 不相信别人啊 怀疑啊, 你什么时候没有, 你什么时候就有信心

More information

prayer2015slides

prayer2015slides Cultivation Vandanâ Homage Namô Tassa Bhagavatô Arahatô Sammâ- Sambuddhassa (3x) Homage to the Triple Gems Homage to Him, the Blessed One, the Exalted One,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Ti-Sarana The Three

More information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中观庄严论释中观庄严论释科判 全论分二 :...18 甲一 所说支分 :...18 甲二 所说论义分二 :...88 乙一 真实分析所说论义分四 :...88 丙一 名义 :...88 丙二 译礼 :...92 丙三 论义分二 :...92 丁一 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分三 :...92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中观庄严论释中观庄严论释科判 全论分二 :...18 甲一 所说支分 :...18 甲二 所说论义分二 :...88 乙一 真实分析所说论义分四 :...88 丙一 名义 :...88 丙二 译礼 :...92 丙三 论义分二 :...92 丁一 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分三 :...92 本册总目录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 1 中观庄严论颂... 9 中观庄严论释...17 七十空性论略释... 366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中观庄严论释中观庄严论释科判 全论分二 :...18 甲一 所说支分 :...18 甲二 所说论义分二 :...88 乙一 真实分析所说论义分四 :...88 丙一 名义 :...88 丙二 译礼 :...92 丙三 论义分二 :...92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序 言 1 序 言 入菩萨行 是修学大乘佛法者不可缺少的论典 在藏传佛教各派中 每一个正规寺院里的修行人 都会 传讲听习此论 而且已形成一种普遍观念 认为如果要 做真实的修行人 必须精通 入菩萨行 此论之所以 如是受到推崇 当然是因其所述内容 精辟而又系统地 阐述了发菩提心 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必须修

序 言 1 序 言 入菩萨行 是修学大乘佛法者不可缺少的论典 在藏传佛教各派中 每一个正规寺院里的修行人 都会 传讲听习此论 而且已形成一种普遍观念 认为如果要 做真实的修行人 必须精通 入菩萨行 此论之所以 如是受到推崇 当然是因其所述内容 精辟而又系统地 阐述了发菩提心 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必须修 ( 上 ) 索 达 吉 堪 布 讲 释 序 言 1 序 言 入菩萨行 是修学大乘佛法者不可缺少的论典 在藏传佛教各派中 每一个正规寺院里的修行人 都会 传讲听习此论 而且已形成一种普遍观念 认为如果要 做真实的修行人 必须精通 入菩萨行 此论之所以 如是受到推崇 当然是因其所述内容 精辟而又系统地 阐述了发菩提心 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必须修学的体 系 而且其偈句简明流畅 平淡言词中蕴含着深刻义理 切实地针对了修学者自凡夫进化为菩萨过程中必须疏

More information

休息好之后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现在讲的是供养,供养的修法在整个菩萨道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供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上供的部分,一个是下施的部分

休息好之后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现在讲的是供养,供养的修法在整个菩萨道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供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上供的部分,一个是下施的部分 入菩萨行论 第 28 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丑二 受用不可靠 : 除忆昔经历, 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 屡违上师教 颂词讲到, 实际上受用完全不可靠 除忆昔经历 : 忆的是什么? 就是以前曾经享受的情景 按照 佛经的观点, 现在我们虽有一点财富, 但是在我们前世的再前世, 从无始以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8) 八念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好, 我们今天练习八念, 什么叫念呢? 念就是明记不忘, 忆念保持 就是说它时时都在你的心里, 都没有忘失过, 明记不忘 我们常常说你对一件事情念念不忘, 这个就是念的意思 而且是明记, 很明白的记忆, 很清楚的放在心里面, 然后念念不忘, 这样忆念保持, 叫做念 我们要先知道这个念的内容, 我们练习的时候就知道要怎么用功,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