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Transcription

1 目目录目 录 第六 七 八品 : 第五十六课 般若摄颂浅释第五品 : 第四十一课... 1 第四十二课 第四十三课 第四十四课 第四十五课 第四十六课 第四十七课 第四十八课 第四十九课 第五十课 第五十一课 第五十二课 第五十三课 第五十四课 第五十五课 录缘起赞讲记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般若摄颂浅释 思考题 缘起赞讲记 思考题...522

2 (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3 第四十一课第五品第四十一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般若法 大家都非常清楚, 般若摄颂 是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精髓, 对每一个人来讲, 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但要学, 最好还要通达空性, 因为没有通达空性就不能真正成佛, 也不能离开三界轮回的痛苦 若自己都不能离开痛苦, 那更何况说度化众生, 恐怕也无能为力 所以对每位修学者来讲, 修学般若空性确实是当务之急, 绝对不可缺少 因此, 大家在学大乘佛法时, 一定要有强烈的希求心 如果没有希求心, 每天都得过且过 活一天算一天, 就像山上的牦牛一样, 只要一天能吃到草 喝到水就可以, 除此之外再没有更远的理想, 那就不太好 我们以前都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下誓愿 一定要成佛度众, 若连自己的实执都没有根除, 甚或相续中般若智慧的种子都没种下, 那怎么能成就佛果 利益众生呢? 这一点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虽然我能力有限, 但内心始终觉得 : 在如今这个时代, 很多佛教徒对三宝的信心 对众生的悲心以及认识佛法的智慧都非常缺少 当然, 这也是我再三跟大家强调一定要在这方面 下功夫的原因 以前, 我去过一些出家人的道场, 也去过一些在家居士的团体, 在接触或讨论的过程中, 很容易发现有些人根本没有信仰 如果内心对三宝的至诚心和恭敬心都没有, 怎么能称为佛教徒呢? 怎么能依靠佛教的外壳来维持生活呢? 真的, 非常惭愧! 所以, 每一个人都应经常观察自己, 看内心中对三宝到底有多少恭敬心和欢喜心 相信大家从其他宗教信徒的演讲和行为都能看出, 他们对自己的教主确实有不共的信心 最近我看了几本书, 有一本书叫 影响世界的经典演讲, 里面载有很多国际名人及政界知名人士的演讲 虽然他们所讲的内容不一定是宗教的意义, 但在演讲时很多都流露出对所信宗教教主特别虔诚的信心 还有一本书叫 美国的精神, 里面主要介绍了美国总统等的演讲, 到中间或最后的时候, 很多都说 : 祈祷上帝保佑你! 而且不管他们做什么事情, 从内心当中或心坎深处都祈祷上帝能圆满完成此事 还有一本书叫 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 本书从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发表的演说中, 选出了最精彩的 27 篇 里面大多数人是基督徒, 他们对上帝都表现出了特别恭敬的信心 看了这些以后, 我就想 : 虽然包括佛教协会的法师在内的诸多佛教人士, 在演讲时口头 - 2 -

4 利益众生的心也没有 每天都在实有执著支配 下 一直为自己奔波 忙碌 操心 那一切利 益或引导众生的行为 恐怕只是表面的形象 根本靠不住或禁不起风雨的吹打 所以我想 不管在座的道友是出家身份还 是在家身份 也不管自己以后到哪里 都应像 法王如意宝在发愿文里所讲的一样 在心 中 弘扬佛法 利益众生这两大事情绝对不可 缺少1 既然如此 那我们就应对空性法门有所 认识 这一点特别重要 下面讲精进般若的菩萨魔众不能损害 第五品 -3- 第四十一课 上都会说 阿弥陀佛 但到底有多少信心却很 难说 我跟一个寺院的住持交往过一段时间 虽然他是一个市佛教协会的会长 但我感觉他 对佛陀并没有恭敬心 只不过表面上拜拜佛 内心中却对其他领导充满尊重心 所以大家以 后在信心上一定要转变过来 现在有些寺院很糟糕 完全成了赚钱的工 具 根本没有闻思修行 的确 现在学习佛法 的道场基本上都没有 所以佛教的状况不得不 让人考虑 如果所有道场都变成旅游开放的场 所 一直饱受经济的冲击 那再过十几年 恐 怕真正实修实证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现在很多 地方 不要说像以前禅宗等宗派出现的高僧大 德那样 证悟真正胜义谛的空性 到目前为 止 很多主持佛教的年轻人士 连佛教世俗谛 的基本真理都一窍不通 如今的佛教应该说在 这一代人手里 那这一代人有什么样的境界传 给下一代人呢 最关键的是这一代人有多少开 悟者 即使没有开悟 也应该从内心中或骨髓 里对佛经或佛教生起信心 而这样的人又有多 少呢 所以 所有佛教徒皆应反观内心 当然 这跟各方面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在一个地方有一位强调实修的大德 或真 正弘扬大乘佛法精神理念的法师 其影响也会 很不错 但如今很多人自己的实执都没有破 酉二 魔不能害彼之理 分二 一 宣说 无机可乘之理 二 附带说明违品有机可乘之 因 戍一 宣说无机可乘之理 智者具有勇猛心 昼夜观胜般若义 如鸟飞空身心净 魔众岂能有机乘 一般来讲 在学习大乘佛法空性意义时 有成千上万魔众不欢喜 为什么魔众不高兴 呢 因为它们害怕众生获得成就 所以才不断 以诽谤等方式来阻扰 作难 但实际上 以善 巧方便度化众生 通达一切万法无有实质的空 1 愿海精髓 云 无垢圣教兴盛常住世 无偏众生享受胜利乐 意中 所愿恒时唯有此 祈赐谛语加持成办之 -4-

5 第四十一课第五品性智慧的智者, 遇到再大的违缘和魔障都不会退转 因为他们具备不退转大乘道的勇猛意乐, 行为上日日夜夜观修远离一切戏论的般若空性之义, 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事情 也就是说, 他们对世间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根本没有兴趣, 就像对大人来讲, 孩童的玩耍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一样, 他们唯一喜欢观修般若空性的意义 在行持般若空性的意义时, 他们的身心得以清净 自在, 就像飞禽在空中飞翔时无有任何阻碍一样, 所以纵然魔众不断制造障碍也 根本不能得逞 麦彭仁波切讲 : 就像飞禽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时, 地面上狂吠的狗等对它根本无有任何危害一样 ; 真正具有智慧 精进的菩萨, 在利益众生或修学般若时, 魔众也不能危害他 华严经 云 : 十方一切诸魔王, 菩萨威德悉调伏, 勇猛安住莫能坏, 决定修行究竟法 可见, 即使十方一切魔众都来危害菩萨, 以菩萨的威德力也能无余调伏 也就是说, 不管魔众幻化成什么样的形象来进行攻击, 因为菩萨安住于如如不动的境界, 它们唯有羞愧难当 远远逃避, 最终菩萨的修行也得以究竟圆满, 根本不会有丝毫障碍 佛本行集经 中讲 : 魔众如是可畏来, 彼圣卓然不惊动, 如大智见小儿戏, 菩萨观魔亦复然 其意是说, 大智者佛陀或菩萨 对魔众制造的违缘就像大人看待孩童的游戏一样, 无论它们怎么样操作, 自己始终不会有任何动摇 本经还说 : 魔军身意悉乱迷, 种种方便欲害圣, 不能惊动彼坐处, 以有誓愿智力强 为什么魔众再怎么样危害也不能惊动菩萨呢? 因为菩萨在利益众生方面誓言特别坚定, 而且其智慧也非常超胜, 或者说菩萨的幻变远远超越魔众的伎俩 因此, 真正具有精进和对般若法门有所认识的人, 在修行过程中绝对不会以魔障退失道心 佛说华手经 里有这样一个公案: 普德增上云音灯如来出世转法轮后, 阎浮提中有一位叫声明的法师四处云游, 讲经说法 度化众生 在一座叫坚牢的城中, 有一个人叫坚众, 他因前世所种善根深厚, 一直日思夜想地希求正道 有一次空中发出声音说 : 现在如来已经涅槃, 没有佛陀住世 这个时候坚众非常伤心 后来空中传出声音说 : 在你东方三百六十由旬处, 有一位叫声明的法师, 他宣说深广妙法, 你可以去请求他 听到此话后, 他便带着自己的眷属, 拿着各种供品, 前往那里依止 依止后, 他听到了一些前行法门的教义, 心里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 后来, 有一叫常求便的魔开始对他进行阻扰, 它先幻变成声明法师与一美女做不净行, - 6 -

6 耳朵看也可以说 因为菩萨就具有这样的功德 相信了知一地 菩萨功德的人都清楚 另外 炉霍那边的农区经常说 拿恳内 侧2 通过口语来看 好像也可以这么讲 第五品 -7- 睛看不到的人 大家想一想 如果自己耳朵听 不见 眼睛看不见 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其实 第四十一课 然后在旁边跟坚众说 你所认为的像真佛一般 的声明法师 跟女人有不清净的关系 请你亲 眼看一看 他看了以后也没退失信心 说 虽 然我肉眼见到了这样的现象 但是因为我得到 了法利 再加上我听到了空中的授记 从各方 面的因缘来看 我根本不相信 最后他说 我 这次所见如果不是真的 愿它立即消失 他一 说这样的谛实语时 当下他眼前不清净的幻术 全都消失了 然后常求便魔非常羞愧 自然消 失 后来他在法师前一直希求正法 最终应该 得到了正行甚深法要 但经典里不明显 方便 的时候希望大家能看一看 我以前讲过 佛说 华手经 在汉文当中有 可见 在修行或修道过程中 魔众会变化 成各种各样的相来制造违缘或障碍 在这个时 候 信心不具足 没有得授记 没有佛陀守护 的菩萨就会被魔掀翻 其实这不仅是佛教当中 在世间 勇敢和脆弱的人也有很大的差别 有 些人看起来特别可怜 但他有特别坚强的意志 那他不但不会倒下来 其毅力反而会越来越强 像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盲聋作家 海 伦 凯勒 她于 1880 年降生 1968 年 六一 儿童节去世 她的一生就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 丰碑 她出生十九个月就因猩红热导致盲聋 也就是说 从那时起她就成了耳朵听不到 眼 当时她特别自卑 后来莎莉文老师一直很 费力地带着她 比如让她摸着自己的喉咙和嘴 唇来学发音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 最后她学通了五种语言 并有 14 大巨作流传于 世 其中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是她的散文代 表作 可能很多道友都看过 从她写的 我的 生活 一书所描写的自己成长历程来看 人如 果有坚强的意志 世间所有魔障都不可能摧毁 她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界中的偶像 历代总统 和文学巨匠都拜读过她的著作 后来海伦 凯 勒云游了全世界很多国家 把爱心遍撒在了人 间 若其他人耳根也没有 眼根也没有 不知 会变成什么样 但她凭借自己的创作力和发挥 力 却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同样的道理 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 应 该自己鼓励自己 也应在学法不精进 利益众 生的发心不圆满等时 通过身旁的道友和老师 的引导 逐渐使自己的闻思修行步入正轨 当 然 这也需要前世的殊胜因缘 如果没有因缘 2 此乃藏音 汉意为 耳朵看 -8-

7 第五品 戍二 附带说明违品有机可乘之因 分二 一 宣说主要是争论 二 宣说脱离彼恶业之 方法 亥一 宣说主要是争论 分二 一 总说 争论 二 别说未得授记故于得授记菩萨争论 之过患 一 总说争论 何时菩萨起斗争 相互不和具嗔心 时魔最悦心舒畅 思彼二者远佛智 彼二将远如罗刹 二者失毁自誓言 嗔恨离忍岂证觉 彼时诸魔皆欢喜 这两个颂词讲 虽然对于具足善巧方便和 智慧铠甲的菩萨来说 一切魔众都无机可乘 但对于不具足证悟空性和利益众生的初学菩萨 或智慧浅薄的菩萨来讲 魔众却有机可乘 般 若八千颂 里面讲 修学般若时有七种过患魔 有机可乘 般若二万颂 中 在宣讲十二种违 缘或过患的末尾这样强调 作为修行人 如果 内部互相争斗 即身体发生打斗 口里发生口 角或争论 彼此不和睦 生嗔恨心 那时千万 魔众都会欢喜若狂 为什么魔众那么高兴呢 因为 在发菩提心的人互相吵架 打架 说过 失 毁谤等时 争斗的双方都远离了佛的般若 空性智慧 利益众生的心也远离了 打个比方 在两位道友互相吵架时 因为 双方都生起了嗔恨心 那在两人相续中 不要 说利益众生的心和般若空性的智慧 恐怕连信 心和悲心都荡然无存 尤其是 当两位菩萨拿 着刀斧互相打架时 相续中所有善法方面的信 心 般若空性等肯定都没有了 如果有般若空 性 那还要打谁 杀谁呢 所以肯定没有般若 空性的境界等 那时魔王波旬会特别欢喜 喜不自禁地说 你看 这两个人开始打架了 哈哈哈哈 哈 可是 很多凡夫人根本不知道 还认 为自己表演得很精彩 所以 当菩萨争斗得越 第四十一课 可能刚开始听一堂课时 会立下 我从现在开 始一定要利益众生 的誓言 但在利益众生的 过程中 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就会退失信心 其实我觉得 人活在世界上并不应仅仅为了生 活 诸如吃饭 睡觉 地位 财产 房子 轿 车等 从小的范围来讲 应对社会 国家乃至 人类有所帮助 从大的方面讲 不但自己应超 离轮回苦海 还应对无数众生带来不可估量的 利益 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但有这样远大理想 的人 在众多人中也很难找到一个 虽然很多 人都说要普度众生 但实际上自私自利的心却 很严重 而这里讲 如果发心的能力强 一切 邪魔外道都不可能危害你 自己的修行也会圆 满成就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闻思修行般若

8 第四十一课第五品来越激烈时, 魔众就会欢喜若狂, 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经集论 中引用 三摩地王经 云 : 互相若生嗔恨者, 净戒广闻不能救, 参禅住静不能救, 布施供佛亦无救 意思是说, 如果两个修行人生嗔恨心, 互相发生打斗 争论, 那即使他们守持清净的戒律 具足广闻博学 精进参禅 安住静地 天天布施 日日供佛, 也不能救护他们 因此, 在学习般若的过程中, 大家一定要知道 : 人与人之间若有特别强烈的争论, 那就是魔的幻现 此时自己也应知道 : 我现在生嗔恨心了, 或我跟别人吵架了, 这肯定是魔众在对我惩罚 如果在别人打骂时, 自己不但不以 嗔恨心与之打斗 争论, 反而以大悲心修安忍, 那魔众只会对争论者有害, 对安忍者则无有任何损害 这里还讲, 这两者将距佛智遥远, 因为他们的心跟夜叉 罗刹 魔鬼 饿鬼等恶劣众生的心态完全一样 这一点, 相信大家在两人吵架 争斗时, 看看他们的表现是什么样就很清楚 对出家人来讲, 如果内部发生吵架 争斗, 虽然剃着光头 穿着袈裟, 内心也跟夜叉没有任何差别 夜叉里面有些很慈悲, 天天都帮助别人, 那就跟恶劣夜叉没有差别了 而且这两个人已经失毁了自己在诸佛菩萨 前发下的三大誓愿 : 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求证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修学般若空性 的确, 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发生激烈冲突时, 曾经发过的誓愿全部都已忘记了 听说有人在打完架后才想起来自己的誓言, 那就要好好忏悔 大家都知道, 在生嗔恨心时已经离开了安忍, 那怎么能获得成就呢? 就像火烧坏了种子, 苗芽不可能长出一样, 不可能成就 那个时候, 所有魔王及其眷属全部如愿以偿 极其欢喜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对于大乘菩萨来讲, 一劫当中生贪心的过患也不能与一刹那间生嗔恨心的过患相比 虽然从别解脱戒来讲, 贪心的过失最大 ; 但从菩萨戒来讲, 嗔恨心的过失最大 因为, 嗔恨心不但毁坏众多善根, 而且还直接损害众生 大宝积经 云: 尔时, 优波离白佛言 : 世尊! 若有菩萨贪心相应而犯于戒, 或有菩萨瞋心相应而犯于戒, 或有菩萨痴心相应而犯于戒 世尊! 如是菩萨于三犯中何者为重? 尔时, 世尊告优波离言 : 若诸菩萨修行大乘如恒沙劫, 贪心相应而犯戒者, 其罪尚轻 ; 若一瞋心而犯于戒, 其罪甚重 何以故? 因贪犯戒摄受众生, 因瞋犯戒弃舍众生 以是义故, 大乘之人因贪犯戒, 我说是人不名为犯 ; 因瞋犯戒为大犯戒, 名大过患, 名大堕落, 于佛法

9 第四十一课第五品中是大留难 华严经疏 中引用 决定毗尼经 云: 菩萨宁起百千贪心, 不起一嗔, 以违害大悲莫过此故 意思是说, 菩萨宁可起百千贪心, 也不能起一念嗔恨心, 为什么呢? 因为嗔恨心直接危害大悲心和利益众生的宏伟事业 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 发大乘心的菩萨不能生嗔恨心 佛经里也说 : 即使是初发心的菩萨, 也应观想为佛 反之, 若随着嗔恨心转, 跟其他人斗争, 魔众就会很欢喜, 自己也将堕落恶道感受无边痛苦 所以, 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出现时, 大家一定要注意 但谁是魔 谁是佛却很难分辨 一个故事这样讲 : 以前印度有一位日光比丘, 刚开始他非常精进地行持善法 去除恶业 到他修行要接近成就时, 魔王非常不高兴, 因为震动了它们的宫殿 然后魔就幻化成释迦佛的形象出现在他面前, 说 : 你现在跟我一样, 已经成佛了 ; 从现在开始你所有善法全部可以停止, 可随心所欲造作杀盗淫妄酒等恶业, 而且不会有任何过失 后来它还说 : 我每隔七天来看你一次 日光比丘也认为佛已现前, 自己已经获得成就 从此以后他就为所欲为, 随随便便为非作歹, 什么事情都敢干 在这样放逸的过程中, 他所见到的佛也经常来安慰 赞叹 鼓励他, 他也 非常欢喜 日光比丘有一位很厉害的上师, 在看到弟子所作所为不如法后, 就要求他改正 但他不但不改反而说 : 这是佛陀亲自要求的 上师说 : 那可不可以让我见见佛陀? 他说 : 应该没有问题, 我跟他约个时间 但日光比丘所尊敬的 佛陀 并不愿意见他的上师, 说 : 你的上师根机不好, 跟我没有缘分, 我不见他 日光比丘转告了魔的回答后, 上师说 : 不能见佛陀也无所谓 ; 你现在已得佛的加持, 很了不起 ; 但我们毕竟这么长时间的师徒关系, 我给你一颗圆珠作纪念品, 你最好把它戴在身上 ( 讲到这里, 上师仁波切拿出挂在脖子上的珠子说 : 是不是这个? 不能看 然后就放回去了 ) 给完加持品后, 还嘱咐说 : 你下次见到 佛陀 时, 最少要向他顶礼三次 当他所认为的佛陀现前时, 日光比丘就向它顶礼, 因为加持品的力量非常大, 魔所变成的佛陀就消失了, 从此之后他也知道这是魔的幻现 所以, 有时候魔和佛还是很难分辨 不过麦彭仁波切和上师如意宝以前都讲过, 若相续中信心 悲心 智慧等善根越来越增上, 无论外在的显现是什么样都是正确的 如果对因果的诚信, 对众生的悲心等一天比一天减弱, 那即使是自称已经现见佛陀的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其修行境界也有问题 至于

10 定解宝灯论 云 正修盲修之差别 断证增进而了知 犹如由从烟 子相 可以推出存在火 因为盲修与瞎练 非为断证功德因 反是生起 功德障 故如汉茶过滤器 灭尽教证增烦恼 尤其不信业因果 若具正 见之明目 前所未有证相增 现见空性功德力 于业因果缘起法 无欺 惑性生诚信 一切烦恼渐微薄 第五品 3 行危害 那你的修行直接或间接一定会成功 从正面来讲 修行要成功也需要各种因缘 就 像现在的修行或学法不可能平白无故出现 而 需要各方面的因缘一样 比如 各种外在的条 件或因素要具备 与内在的心态及阿赖耶上的 习气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平时修学佛法 时 大家若能观想很多道理 就能支配自己的 行为 第四十一课 盲修与正修的差别 定解宝灯论 以 汉茶过 3 滤器 等喻理 作过说明 大家可以参阅 所以魔众最高兴的 就是相续中生起嗔恨 心 互相争斗 作为修行人 我觉得每个人的 身上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如意或不公平的现 象 在那个时候 如果你有一定的境界 就可 以安住在般若空性中 即使没有那么高深的见 解 也应知道 若按世间以牙还牙 报仇雪恨 的做法来对待 魔众就取得了胜利 大乘佛教的慈悲观要求无条件地悲悯一切 众生 所以不应因为你对我好 我就对你观悲 心 或因你对我不好 我就要对你生嗔恨心 因为真正大乘佛教的精华 就是要利益天下无 边的一切众生 但这样的理念现在很多人都不 懂 有些长年学习的佛教徒 在遇到事情时就 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来讲害众生好像是应该做 的事情一样 实际上 这些行为完全违背了大 乘教法 虽然要真正做到很不容易 但我们也应知 道 哪些行为是魔众欢喜的事 哪些行为是魔 众害怕的事 如果非人和魔众没有能力对你进 二 别说未得授记故于得授记菩萨争论 之过患 未得授记之菩萨 嗔得授记起争论 尽嗔具过心刹那 需彼数劫重披甲 尤其是 没有得过授记的菩萨嗔恨得过授 记的菩萨 跟他在身体上争斗 语言上争论 在没有依靠后悔的方式舍弃嗔心而作忏悔之 前 相续中产生多少刹那恶念 就需要在同等 数的劫中重新披上入道的盔甲 比如说两个道 友互相争论 一个没有得过授记 一个得过授 记 那在争论没有平息或中断之前 包括嗔恨 在内具有过患的心生起了多少刹那 在这么多 刹那的劫数中 未得授记者就需要重新发愿并 披上精进利众的誓言盔甲 因为嗔恨心的过患 很严重 其数劫中所种的善根全被摧毁了 所 以需要在这么多劫数中从零开始去行持

11 第五品 局面 指蒙藏政府之间的矛盾 和佛教内部的矛盾 从 24 岁起他就开始了十几年云游四方的生活 他周游过印度 四川等地 后来在蒙古的阿拉 善 不知我们这里有没有阿拉善的道友 我以前去过那个地方 呆了 30 年 并圆寂在那里 后来仓央嘉措的大 弟子遵照师尊遗嘱 修建了阿拉善第一大寺院 广宗寺 俗称南寺 他和贝若扎那4一样非常 了不起 虽然当时因他人的恶行无法呆在藏地 但后来在阿拉善也让无量众生得到利益 第四十一课 但谁得过授记 谁没得过授记 也很难辨 别 夏嘎巴文集 里说 在没有得神通之前 看不出别人的过失和功德 或者说凡夫人想判 断别人是极其困难的事 因为从表面上看 某 人确实具有过失或功德都不一定 而在这么多 劫数中要重新发心 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生嗔恨心 不仅如此 入行论 中说 博施诸佛子 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 长如心数劫 其意 是说 如果我们对菩萨生起多少刹那包括嗔恨 在内的恶心 那在这么多劫中就会堕入地狱感 受痛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息灭对他人的嗔恨 嫉妒等恶心 这特别可怕 从自古以来的历史看 嗔恨心等恶心非常 可怕 释门自镜录 里讲 有一位慧懿禅师 他德行很好 弟子也特别多 但一位叫道秀的 禅师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嫉妒心 多次想害他 后来道秀禅师跟自己的眷属一起在森林中时 自己就变成了一条蟒蛇 很多小蛇出来把它迎 接到森林当中去了 一个人活活地变成了这样 多可怕 恶心 当然 对真正的高僧大德来说 他人的恶 心往往会成为他们开展弘法利生事业的助缘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记中讲 他在 14 岁时就住进了布达拉宫 后来因为特定的政治 亥二 宣说脱离彼恶业之方法 分二 一 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 二 观胜义无缘而忏 悔 一 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 佛依忍度证菩提 思嗔非妙起正念 发露忏悔亦戒后 不喜彼学此佛法 那这种跟他人生嗔恨心的罪业通过什么样 的力量来清净呢 大家要清楚 大慈大悲的佛 陀在因地修行乃至最后成佛时 魔王波旬再怎 么样作害 他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修安忍 最 终才在菩提伽耶获得成就 佛陀之所以要这么 做 就是因为嗔恨心与佛教教理完全相违的缘 故 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 首先要认识嗔恨 4 贝若扎那也是被人陷害而流放到擦瓦绒地区 后来他在此地也利益了无 量无边的众生

12 大乘集菩萨学论 中 引用 四法经 云 佛言 慈氏 若菩萨摩 诃萨成就四法 灭先所造久积过罪 何等为四 所谓悔过行 对治行 制止力 依止力 复次 悔过行者 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 二对治行者 谓造不善业已 极为善业 及余利益之所对待 三制止力者 由读诵禁 戒得无毁犯 四依止力者 谓归依佛法僧宝 亦不弃舍菩提之心 由能 依止是力 决定灭彼罪等 佛言 慈氏 是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 灭先所造久积过罪 第五品 5 第四十一课 心非常不好 比如它具有摧毁一切善根等过患 前一段时间 一位领导在跟一些佛教徒开 会时说 作为一名在家人 我有时候也看到出 家人生嗔恨心 这不太好 入行论 里讲 一 嗔能摧毁 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 一切诸 福善 若将一切善根都摧毁了 那出家还有什 么用呢 所以希望广大出家众还是要好好学 习 否则共产党员都会引用教证来教育我们 不过谁说的有道理都值得接受 若对嗔恨心的过失有所认识 进而生起知 过为非的正念 即生起后悔心 这就叫做厌患 对治力 观想在释迦牟尼佛 金刚萨埵佛 文 殊菩萨 普贤菩萨等佛菩萨前忏悔 或在三十 五佛 八十八佛前忏悔 或在一切诸佛菩萨前 忏悔 这叫所依对治力 忏悔时 念 地藏经 金刚经 等甚深经典和续部 或念一些咒语 或安住实相 这叫现行对治力 自己对嗔恨心 所造的恶业生起戒后心 这叫返回对治力 这 四种忏悔方法在 宣说四法经 5中也有宣讲 希望大家能依靠这四种对治力来忏悔 若心中想 作为菩萨 这种恶行不是我所 应作的 心生厌恶而不再对邪恶争论等品行生 起欢喜心 并进而以慈悲观来修学 这就是修 学佛陀的此法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魔法和佛 法之间的差别 一个生嗔恨心 一个生大悲心 或一个是害众生的恶毒心 一个是利益众生的 善良心 正因如此 若人心中有正知正见 即使表 面上看来他说一些其他的法 但实际上也成为 佛法 如果正知正见不够 虽然天天讲经说法 但却将很多众生引入邪道 那就是可怕的魔法 以前赵州禅师有一句话特别好 大家应该记住 即 正人说邪法 邪法亦随正 邪人说正法 正法亦随邪 其意是说 如果是一个有正知正 见的人 即使他讲一些不正当的世间论典 但 因他的发心和知见很清净 邪法也会变成正法 并能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比如 有些法师讲外 道论典时 也让无数众生得到了利益 相反 若是一个邪见很重的人 虽然他讲佛教经论 也会伤害无数众生 本来佛教经论不会害众生 但因这个人的知见有问题 通过他的讲演就会 害很多人 因此 树立真正的见解很重要 对于修学大乘的人来讲 从什么地方入于 大乘佛法 这一定要知道 如果慈悲心的观念

13 第四十一课第五品都没有, 那就谈不上大乘佛法 而要断除轮回, 空性这一根本一定要抓住 ; 若没有抓住, 将永远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但这些关键问题, 很多佛教徒到目前为止还是懵懵懂懂 糊里糊涂, 天天都随分别念打转, 结果不但对众生没有利益, 自己也沉溺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所以, 要想对大乘佛法有深刻认识, 关键问题一定要掌握 ; 至于次要问题, 则可根据情况适当了解 但在学习般若法门时, 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否则也得不到大的利益 而要对般若法门有信 心, 先要了知般若的功德 我看很多道友还是很不错, 对般若法门有一定的信心, 但不知这种信心能否长期保持 ; 若想长期保持, 就要有智者不退转的信心, 否则也不可能 个别道友说 : 我信心大得不得了, 看见上师就会哭 不知为什么, 我看见 般若摄颂 就想哭, 很是感动! 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我最崇拜的师父? 看见他的像我就无比起信心 但过两天全部销声匿迹, 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有的甚至还去诽谤, 造无边罪业 若内心有稳固的见解, 永远也不会退转 第四十二课 不管听什么法, 在听闻之前, 都应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发殊胜菩提心, 这千万不能忘 如果以菩提心摄持, 短暂的一个小时, 善根也会变成无量无边, 即使如来也无法衡量 这个功德大家应该清楚, 这是第一件事 还有一件事, 听闻佛法尤其是般若空性, 这在人生长河或整个生涯当中, 是极为难得 非常稀有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欢喜心 世间人在参加宴请时, 一般来讲心里都有欢喜心, 而听闻般若法远远超过它, 所以在通过辅导等方式学习时, 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意乐心! 而有了希求心 恭敬心和精进心, 通过诸佛菩萨的加持, 自己相续很快就能生起证悟般若空性的见解 否则, 虽然有一分功德, 但不一定能很快得到如此境界 学世间学问也是这样, 如果学生特别爱学 语文, 或 化学 物理, 那他得到的成就与他人就会完全不相同 所以每个人都应在菩提心和欢喜心摄持下听每一堂课, 这特别重要! 下面紧接着讲第二个科判 观胜义无缘而忏悔 ( 二 )( 观胜义无缘而忏悔 ) 分二 : 一 真

14 实宣说 二 如是了知之功德 1 真实宣说 何者学时不许学 不缘学者所学法 是学非学不分别 彼学即学此佛法 第五品 第四十二课 任何行者在修学般若时没有任何执著 即 不以耽著的方式承许修学的所为 对学者 指学 习般若的人 所学的法也不缘 对所学的对治法 和应对治的违品两者也不加分别 而了知一切 万法一无所有或了不可得的空性 这般修学就 是正确无误地学习这一遍智或如来之因 佛 法般若波罗蜜多 也就是说 真正的般若就是 三轮体空的智慧 大般若经 中也说 自学 他学 所学的法三者皆不存在 就是所谓的般 若 虽然我们现在 修学者自己 所学的法和 为众生而学的最终目标等三轮根本不能清净 但若能将上师开示的窍诀和理论剖析两方面结 合起来 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一旦到达能学 所学一无所得 那就是所谓的无住而住 无知 而知 但这样的学法初学者会觉得很矛盾 学 而不学 不学而学 这到底是什么样啊 甚至 认为 是不是就像黑色和白色的绳子搓在一起 一样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所谓三轮清净 就像 中观根本慧论 里 所剖析的一样 作者 所作的事业和作法三 者或三轮是空性也可以 或从时间的相续上讲 三轮体空也可以 如 大宝积经 云 是心意 识无有安住 不分别过去 不执著未来 不戏 论现在 一切众生不能觉悟三世等性 三轮清 净 如来于彼发起大悲 既然三世所摄的一切万法从本体上观察皆 不存在 那就没有必要再耽著 即过去的法已 经过去了 没有什么可分别的 未来的法还没 产生 也没必要去执著 现在的法并不存在 也不必戏论 但三界轮回中的可怜众生并不知 道这样的境界 一直为了将来的法产生种种分 别念 过去的诸多往事也整天在心里浮现 现 在的人事就更加执著了 有人特别耽著分别念 我过去很快乐 跟某某人在一起时 生活非常 美好 我年轻时很漂亮 现在满面皱纹 白发 苍苍多痛苦 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可怜 一直涌 现三世的分别念 非常可悲 这就是没有通达 三世空性的原因导致的 虽然三轮本来是清净的空性 但包括闻思 修行佛法的人在内 很多人经常产生执著 其 实执著越大 相续中的罪业越难清净 若相续 中真正生起了空性见解 哪怕是相似的空性见 解 无始以来所造的许许多多罪业都可当下摧 毁 大般涅槃经 云 修一善心 破百种恶

15 第五品 如是了知之功德 菩萨了知如此学 永不失学不破戒 为得佛法修学此 善学胜学无缘执 智者学修发光慧 不善一念亦不生 如日行空光辉映 前方虚空暗不存 第四十二课 意思是说 修持一个善心 可以破除一百种恶 业 虽然我们的相续已被无始以来所犯的 包 括杀盗淫妄在内的佛制罪和自性罪染污了 但 若能真正放下一切安住在自然本智当中 或生 起一个包括后悔心在内的强烈善心 相续中的 罪业就可摧毁 这个科判讲观胜义无缘 指空性 而忏悔 很多大乘经典都说 观修空性是清净罪业的唯 一方法 所以无始劫来积累在阿赖耶上的深重 罪业 皆应通过观空来忏悔 其实 一瞬间观 修空性也能驱除无边极重罪业 就像在千年暗 室中点亮一盏灯就能驱除所有黑暗一样 大集 经 中说 百年垢衣 可于一日 浣令鲜净 意思是说 即使是垢染了一百年的衣服 通过 洗衣机和质量较好的洗衣粉等来清洗 在一日 中就能全部洗净 同样的道理 我们相续中无 始以来所造的无边罪业 在即生中遇到大乘佛 法后 若能以特别猛利的忏悔心安住在空性境 界中 一日乃至一时也能得以清净 若能以坐 如山王 自观自心的方式来忏悔 这就叫 无 忏忏 即无有能忏所忏的忏悔 而这就是最殊 胜的忏悔方法 可见 观修三轮体空确实是非 常殊胜的修法 所以大家在有时间 有因缘时 还是要观修空性 若能按 般若经 中所讲到 的观空忏悔法来摧毁所有罪业 就特别好 如是了知三轮体空的忏悔方式有何功德 呢 这里讲 菩萨了知如此不学之学 即如实 通达前面所讲的学者 所学和修学的目标等三 轮的本体为空性 或者说完全证得了般若空性 的意义 那他永远不会退失慧学和定学 也不 会出现破戒的现象 为什么不会失坏戒定慧三 学呢 因为三学失坏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缘的我 执见 一旦将其彻底根除 就像生长毒药的种 子被火烧坏后 花和果就无从生起或根本不会 出现一样 真正通达无我空性见解的菩萨再也 不会退失定慧二学 也不会破戒 为什么世间中经常会出现修行不成功的现 象呢 这就是没有证悟空性见的原因 若证悟 空性见 因为它是无为法 大圆满法中也讲 真正认 识心的本性或通达空性 或证悟大圆满的见解 就是无为法的 境界 就不会再退转 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 种现象 虽然今天自我感觉学得还算可以 自 己也很高兴 吃饭也很香 但过两天就退转了 于是又特别伤心 很多修行人就这样生活在忧

16 第五品 第四十二课 喜中 当戒定慧三学的境界提升时就极其高兴 一旦各方面的修学往下滑 或者说没有进步 心中就无比伤心 担忧 这就是没有空性见的 原因 一旦拥有空性见 不但不会退转 反而会 继续向上迈进 也就是说 为了得到佛陀的十 力 四无畏等不共功德法 菩萨才修学此甚深 的般若波罗蜜多 为什么证悟空性的菩萨能善 巧修学或增上殊胜的戒定慧三学呢 这是因为 他安住于无缘 无执的境界之故 而且这样的 菩萨再也不会产生世间各种痛苦或烦恼 大智 度论 中也讲 无缘业不生 无缘思不生 还说 有缘故业生 不从无缘生 有缘故思生 不从无缘生 其意是说 只要有执著或有所缘 业与思就会产生 如果通达了空性 世间的业 执著和我执等就不会产生 所以 若被我执蒙 蔽 被邪见所染 在轮回中就会不断流转或投 生 如果真实通达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 无漏 的资粮就会越来越增上 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 会蒸蒸日上 永远不退转 所以 作为通达二谛的智者菩萨 皆应以 此方式修学放射大乘正法光芒的智慧 般若 波罗蜜多 若能如此修学 因它能对治布施 持戒 安忍 精进 禅定等的违品 贪嗔痴及 吝啬 嫉妒等不善法就不会产生 大家都知道 智慧和障碍两者完全相违 就像太阳行空光辉 照耀整个大地时 所有黑暗全被无余驱除一样 只要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我空性的光明智慧 所有愚痴黑暗全都不会有容身之地 入行论 云 空性能对治 烦恼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 何不修空性 意思是说 空性就 像光明一样 它能对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黑暗 如果想很快成佛 为什么不赶快修空性呢 真 的 若没有修空性 从轮回中解脱就很困难 因为 相续中没有空性智慧 即使在一辈子中 天天都忙忙碌碌地行持拜佛 供养 布施 持 戒等善法 想真正超越轮回也很困难 当然这 样行持善法所积累的福德资粮肯定很大 至于空性见 按中观来讲 应通达一切万 法皆为空性 或者说远离一切戏论 若按密宗 的窍诀或禅宗的教言来讲 心的本体什么时候 了达了 就是真正通达空性者 所以我觉得 所谓生起空性见 归根结底就是认识心的本性 续藏经 中有这样一个公案6 汉地禅宗 有一位叫无明慧经的禅师 他是很了不起的开 悟者 九岁时他对善法就有很大信心 后来准 备在常忠法师那里出家 但法师没有开许 说 开悟以后 我可以摄受你出家 后来他在峨眉 6 续指月录 中也有此公案

17 辞众偈云 人生有受非偿 莫为老病死慌 可笑无生法忍 将何业识 消亡 一时云净常光发 佛祖聊安此道场 第五品 7 第四十二课 山住茅棚修学 有一天他在外面做事情 有一 块石头一半露出 一半埋在地里 他很想拔出 来 就使劲地推 就在这个时候 他突然开悟 遂作偈曰 欲参无上菩提道 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 翻身跳出祖师关 于是他便 径直回去见常忠法师 不但得到了印证 认可 还为他落发授了戒 然后他继续依止上师二十 四年 在五十一岁时才开始出来利益众生 七 十一岁示现圆寂 临终时 有辞众偈7及举火偈 留世 举火偈云 无始劫来只这个 今日依然 又这个 复将这个了那个 这个那个同安乐 以前 我还没读小学时 听到一位领导在 讲话时经常说 这个 于是我觉得说汉话时 这 个 很重要 然后就去问村里面汉语基础比较 好的人 我说 汉语里经常说 这个 它的 意思是什么 他也说不出来 他说 你慢慢 学 以后会明白的 我学了以后才知道 这个 那个 确实很重要 不仅在世间中 这个 那个 很重要 在佛教境界里面它们也很重要 就像禅师所讲 的那样 无始以来就是明心的这个心 现在依 然是这个心 一旦我们用这个了了那个 即认 识了分别念的这个心 那个时候 这个 和 那 个 就同安乐了 当然 这里也宣说了达到佛 果的途径 可见在世间中 简单的一个词就可 以认识心的本性 而认识心的本性后 什么都 好说 什么都可以通达 现在我对 这个 好 像更明了了 但不说好一点 续藏经 是日本人编的 功德很大 全 藏大约在 1990 年左右全部出齐 共计九十册 一共收录九百五十余人的著作 内容涉及印度 汉地的大小乘经论 包括汉地 大藏经 中没 有涉及到的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 传记 文集 等都收集在内 如果方便 大家都应该多翻阅经典 同时 也应看看印度 汉地和藏地高僧大德们的教言 和事迹 作为后学者 如果能将自己怎么样修 学与他们在修学过程中如何精进稍作对比 就 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佛教徒 现在很多佛教 徒每天都在忙 但忙的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 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一清二楚或一目了然 所以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都应翻阅 大 藏经 或 续藏经 之后自己对佛教的见解 修行 行为等就会有新的认识 如果认识已经 到位 行为自然而然会随之而行 若心中佛法知识装得太少 肚里没有 口 里面也没办法倒出来 即使给别人讲 也只是 自己的分别念 除此之外不可能有真正的佛理

18 第五品 申四 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 分二 一 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 二 成为修 学一切乘之理 酉一 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 分二 一 成为根本之比喻 二 成为核心之比喻 戍一 成为根本之比喻 修学般若波罗蜜 诸波罗蜜皆归此 坏聚见摄六十二 如是摄集此等度 第四十二课 而在自己实修或遇到问题时 也会处于怀疑或 愚痴的状态 根本不可能有遣除黑暗的智慧 而没有智慧 不要说断除整个所知障和烦恼障 连世间聪明人所能断除的障碍都没办法逃脱 所以所有佛教徒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但要学佛法 世间知识也要学 为什么 呢 因为现在科学技术极其发达 很多人对科 学为主的世间学问又有着特别坚固的信心 如 果我们对佛理和世间道理一点都不知道 那在 他们面前就无法对付 自己也会生起各种各样 的邪见 很有这个可能 若既懂佛法又懂世间 知识 便可让科学界的人士为主的广大知识分 子受持他们往昔所不承认的前生后世 业因果 等观点 而佛教徒也可坚持空性见 和前世后 世 业因果存在的见解 所以希望双方都能在 非常和谐的气氛中 以谈话 辩论等方式面对 面地共同探讨 没有必要互相反驳 攻击 这 样就能了知佛教的正见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 已 很多人也会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即树立起正见 修学般若波罗蜜多 指智慧度 意谓智慧到达彼 岸 布施波罗蜜多 持戒波罗蜜多 安忍波罗 蜜多 精进波罗蜜多 禅定波罗蜜多等五波罗 蜜多全部可以归集在此中 就像所有河川归于 大海 所有小的空间归于大的虚空一样 其他 波罗蜜多全部可以通达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 为 如果我们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无实或远离 四边八戏的空性 那个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见 解来遣除布施的违品吝啬 持戒的违品破戒 安忍的违品嗔恨 精进的违品懒惰 禅定的违 品散乱 同时也发大愿摄受了无量无边众生 就不会舍弃大菩提 所以 若能以三轮体空的 见解来摄持 其他五度全都可以包括在般若中 如果其他五度全部都学 天天布施 日日持 戒 即使作得极其圆满 但因没有修好般若 波罗蜜多 也不能成就 下面讲比喻 在 梵网经 此经汉地也有 全 名为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乃三国时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 译 与 长阿含梵动经 同本 以前竺法护也翻译过此经 但 这个译本现在已经没有了 中讲了六十二种见 详细 叙述了外道各种见解 因为这些见解参差交错

19 第四十二课第五品就像梵天的罗网一样, 外道沉缅其中, 如鱼被网缠缚, 从中出离非常困难, 故以 梵网 命名 的确, 不管持与前际有关的十八种见解, 还是持与后际有关的四十四种见解, 也不管过去 未来持这些见解, 还是现在持这些见解, 他们都不可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本来处于轮回中的凡夫就处于迷惑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还要用遍计见解的铁钉把自己封得严严实实, 这样就更加没办法获得自由 但很多外道, 包括我们现在能看见的很多外道, 都自以为自己的见解极其不错 虽然外道见解有三百六十种 六十二种等不同门类, 但全部归纳起来就是常见和断见, 再归纳全都可以包括在萨迦耶见里面 ; 这在 宗派宝藏论 中有宣讲, 学过的人都知道 但我们这里恐怕只有我学过, 你们好像都没学过, 或学过的人非常少 萨迦耶见也叫坏聚见, 所谓坏聚见就是有关我和我所的见解, 所以在这里面外道的见解全部可以包括 而佛教里面并没有我和我所见, 因为最究竟时都要证悟空性, 那时就会断除我和我所, 所以无我就是佛教见解的特点 除此之外, 其他任何见解或理论都围绕我或自己为中心而展开 就像坏聚见可以包括六十二种见解一样, 智慧波罗蜜多也可包括此等波罗蜜多 宋朝永明禅师说 : 法一切万行, 皆由般若成立 ; 故五度如盲, 般若如导 ( 指引导者 ) 寂天论师在 入行论 中也说 : 此等一切支, 佛为智慧说 在 入中论 等论典中, 也有这样的教证 可见, 在六波罗蜜多中, 智慧波罗蜜多最重要 所以在修学过程中, 最关键的就是智慧 如果没有以智慧来摄持, 其他善行虽然有功德, 但也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 就像我刚才所讲的一样 如果轮回的根本没有断除, 在三界苦海中怎么能得到解脱呢? 最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 所以学习佛法的人一定要学习空性法门 当然, 在学习空性法门时, 所有 般若经 ( 藏文有十二大函 ) 全部要学, 在短暂的人生中也有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现在正在学习一切般若的精华 般若摄颂, 此时大家就要抓住机会 如果时间 精力有困难, 也要学习 般若心经 如果有时间, 像 金刚经 等经典, 以及 中观根本慧论 中观四百论 入中论 十二门论 等论典就要好好学习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 对高僧大德所著的中观论典, 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因为它们全部是阐述般若空性的甚深窍诀 比如, 如果能认真学习 中观庄严论释, 很多人对空性就会有所认识 在印藏两地, 中

20 第五品 第四十二课 观庄严论 是非常稀有 罕见的殊胜论典 不 但麦彭仁波切非常赞叹 宗喀巴大师在 中观 庄严论总义 里也赞叹说 静命论师这个窍诀 论 是将唯识 中观二者合而为一来阐述的 从佛陀的教法问世以来 再也没有更殊胜的窍 诀了 不仅如此 众多高僧大德都异口同声地 赞叹此论 可见 本论确实无与伦比 极为殊 胜 现在学会闻思组的学员正在学习 中观庄 严论释 有一部分人因为前世有中观的善根或 习气 再加上今生中的努力 在先天和后天的 因缘聚合下 他们越听越有劲 昨天有一位 60 岁的老人给我打电话说 现在我正在听 中观 庄严论释 非常非常感谢您老人家 我说 为什么 他说 中观太好了 我很多无明 愚痴的分别实执全被中观的宝剑斩断了 我高 兴得不得了 有时在床上都会跳起舞来 到底他真正跳舞没有 我也不太清楚 但 对有善根的人来讲 即使上了 60 岁 在没有离 开人间之前 也可在自相续中种下特别殊胜的 空性种子 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因为我们来到 这个世界 从小到现在一直被各种各样的社会 习气染污 各种各样的实执也越来越增加 如 果没有以一个能让我们彻底看破 放下的窍诀 或智慧来清洗自己的相续 很多人的未来都将 极其悲惨 相信当你站在大城市的十字路口或高楼大 厦上时 经常能看见像蚂蚁般密集的人群 但 这些社会上的人每天都迷迷茫茫 一切都为了 自己 可能没有一个人想帮助众生 或者说为 断除自他一切实执而奔波的人几乎都没有 如 果我们反观自心 想必大家都清楚芸芸众生到 底为了谁 如今我们已经遇到了空性法门 哪怕只有 闪电般的一瞬间 相续中的轮回种子也会毁坏 一部分 所以对大家来讲 获得金银财宝 地 位名声并不珍贵 即生中遇到这样的正法才稀 有难得 再过几世 如果能回忆 相信你会明 白 从那一世开始 我相续中才真正有了光明 也即会明白现在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这个道理 大家现在就要懂得 戍二 成为核心之比喻 譬如命根若灭尽 所有余根皆灭尽 如是行慧大智者 诸波罗蜜皆集此 比如 虽然一个人的眼根 耳根 鼻根 身根等根全部完好无损地具足 但因他在这个 世界存在的命根已经没有了 关于根 按照 俱舍 论 的观点 有六根 二十二根之分 在二十二根中命根最重 要 其他根自然而然会毁灭 大家都知道 人

21 第四十二课第五品命根断了, 眼耳舌等根要不了多久就会灭尽 就像这样, 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大智者菩萨, 如果已经具足空性正见, 其他布施 持戒等波罗蜜多自然而然会具足 ; 如果不具备空性正见, 其他所有功德都没办法出生 或者说, 有般若其他度自然而然会圆满, 没有般若其他出世间的功德都不能具足 总而言之, 我执必须以般若空性来断除 小品般若 中亦云: 譬如人死, 命根灭故, 诸根皆灭 ; 如是须菩提,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 皆摄诸波罗蜜 大品般若 ( 即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里也说 : 须菩提, 譬如人死, 命根灭故余根悉随灭 ; 如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 诸波罗蜜悉随从 可见, 在行持任何善法时以般若空性摄持非常重要 若能摄持, 其他善根自然而然会具足 可能有人要问 : 到底般若空性是什么样呢? 就像我刚才所讲的一样, 如果说大, 万法都要证悟空性 ; 如果说小, 也要通达心性的本来光明, 这就是所谓的般若 在通达般若时, 也不一定你的身体 相貌 行为全部变成另外一种, 可能还跟普通人一模一样, 因为佛法不离世间法 六祖也说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唐代时, 汉地有一位皎然禅师, 也是很出 名的诗僧 他有很多好诗, 我很喜欢, 因为他不但在禅学方面很有成就, 诗歌也非常优美 有人将他与苏轼写的部分诗对比后说 : 苏东坡的诗很感慨, 他的诗很优美, 这是在家和出家的差别导致的 可能是这样 拿唱歌来讲, 在家人和出家人唱歌的表情就不相同, 比如李娜在家时唱 青藏高原 与出家后唱 阿弥陀佛圣号 的表情就完全不相同 在汉地历史上, 皎然禅师对茶文化或禅茶之学也有一定的贡献 听说陆羽著 茶经 也受过他的指点 教化 鼓励, 包括物质上的帮助, 之后才写出来这部书 有一次皎然禅师到城市里面去, 在看见来来往往的人流时, 他观自己心的真性, 在这个时候就开悟了 他说 : 吾道本无我, 未曾嫌世人, 如今到城市, 弥觉此心真 其意是说, 我到城市里时已经开悟, 但我并不嫌弃世间人, 因为自己跟他们的行为完全一样, 虽然如此, 但我却开悟了, 即领悟了无我的境界 其实, 不管我们以中观理论或密宗和禅宗里上师的窍诀来观自心, 都能明白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种执著而已, 也就是说 我 根本不存在 而所谓的无我跟空性并没什么差别, 当然空性有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 但这里的无我是总的无我 如果总的无我已经通达, 就不会

22 第四十二课第五品有任何执著 那个时候, 从空性方面讲是远离一切戏论, 从光明方面讲是明然或了然的状态 拾得禅师在一首诗里讲到了现空无二的境界, 他说 : 无去无来本湛然, 不居内外及中间 ; 一颗水精绝瑕翳, 光明透出满人间 ( 或 光明透满出人天 ) 前面讲无来无去 本来都是湛然的, 这样的境界相当于大圆满觉性直指一样 ; 不住在外面和里面, 也不住在中间, 这相当于中观的见解 那这是什么样呢? 就像一颗清净的水晶一样, 绝对没有任何瑕翳,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垢染, 而且它的光明透出布满整个世间 为什么在大圆满句义灌顶时, 上师会拿水晶让大家看, 其实就是为了通过水晶的比喻让大家认识心的本性 永嘉大师的 证道歌 中也说 : 摩尼珠, 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其意是说 : 我们心的本体就像摩尼珠一样, 很多人都不认识, 但它却收藏在如来藏里 虽具六识的妙用, 但空也不是 不空也不是 ; 而且这一颗圆光, 也不是色 也不是非色 但有些具有分别念的人会觉得 : 色与非色 空与不空 现与不现自相矛盾, 根本不成立 因为在分别念中, 要么是现 要么是空, 要么是色 要么是非色, 除此之外就接受不了 但在通达现空无二境界的圣者眼里或境 界中, 这不但不矛盾, 还极其合理 在无上密法中, 通过上师的表示法或窍诀, 能让弟子直接了达心的本性 当然这也有一定的条件, 比如先要修加行, 还要得灌顶以及修积资粮等 在禅宗里面, 上师通过比喻和窍诀, 也能让弟子认识心的本性 以前我也讲过, 就像用显宗的方式来开示大手印不需要灌顶一样, 在传讲禅宗时, 也不用先灌顶 虽然从窍诀的深度上看, 传讲禅学也需要灌顶, 但并没这样要求 而修持禅宗, 在因缘具足时, 通过自己的行为或上师的表示, 马上就能通达心的本来面目 一旦真正认识本心, 不管别人认可也好 不认可也好, 因为自己已经超越轮回, 从此之后再也不会感受恶趣或轮回的痛苦 在佛教历史上, 有些证悟者非常出名, 对佛教很有贡献, 有些证悟者却默默无闻 比如, 在我们这样的佛教团体中, 开悟者或证悟者非常多 只不过以不同因缘, 有些已被别人发现, 很多人都特别崇拜他 ; 有些虽然是开悟者, 但他的学识和功德一直含而不露, 长期都以隐士的方式生活着, 其外在的形象也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 不管怎么样, 在学习般若空性时, 希望大家能将之与密宗或禅宗结合起来修持, 并能经常祈祷上师三宝, 以让自相续真正生起空性光

23 第四十二课第五品明智慧 一旦生起这样的智慧, 学什么法都很容易 若没有这样的境界或见解, 天天都在实有执著支配下行持善法, 即使已经行持了一段时间, 也不一定能善始善终 因为, 在出现违缘 遇到障碍时, 马上就会退失信心 而通达空性法理的人却不容易退失, 遇到违缘也不容易摧毁自己的道心, 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中观和般若 我最近听了很多 中观根本慧论 的讲考, 感觉还很不错 因为大家不仅口头上会说, 心里也对般若空性生起了真正的信心 虽然有些 嘴巴特别会说, 有些稍微差一些, 但真正认识 明白 感受到般若空性的甚深意义, 才是最重要的 前一段时间讲考时我有点不满意, 感觉大家都没有通达般若波罗蜜多的意义, 因为从理论上通达是很容易的事 最近很多道友讲的时候比较不错, 希望大家能不断练习, 因为遇到这样的般若法门, 拥有这么殊胜的闻思机缘, 对每一个人来讲都很珍贵 如果在一条一米长的线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整个人生的不同阶段, 可能大家都能清楚学习般若空性的机会非常难得 因为, 很多人的前半部分都在学习世间法, 一直没有机会闻思佛法 ; 后半部分也会因老死等苦所逼, 不一定有这个机会 ; 最后只剩下中间短短的一两寸是 学习佛法的时间 所以在此时, 大家都要抓住机遇 的确, 每一个人都应好好想一想 : 自己是否从小都遇到般若空性, 以后还有没有把握再学习, 现在自己是怎样学习的? 这样就能明白自己的一生有多少年学习空性的机缘 有时我想 : 虽然自己业力深重, 但在二十多年中, 对般若法门多多少少还是闻思修行过, 所以即使现在因各种机缘离开人间, 自己也觉得很安慰 的确, 在人的一生中, 不断闻思修行大乘佛法二十多年, 还算是不错, 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在座的道友十年前在干什么? 可能很多人一直处于实执的迷网当中 现在有了熏习大乘佛法 般若空性的殊胜机缘时, 希望大家能像盲人抓住大象尾巴一样, 千万不要放弃 第四十三课 前面介绍了般若成为诸波罗蜜多的核心 根本, 所以大家皆应懂得般若的甚深意义 所谓般若就是智慧空性, 显宗把它叫中观, 若按禅宗来讲则指明心见性 ; 密宗里面把它称为大圆满 大手印, 而且大威德的究竟深义 胜乐

24 酉二 成为修学一切乘之理 善巧菩萨能修学 声闻独觉诸功德 不住于彼不希求 思此我所学故学 第五品 若空性有欢喜心 这是前世的善妙习气所致 入中论 中讲8 当我们听到般若 也可包括禅宗 等法门 时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欢喜 就说 明前世与空性法门有甚深因缘 今天继续讲般若的殊胜性 意思是说 如 果精通了般若 就能学习一切乘中所有宗派的 教义 第四十三课 金刚和时轮金刚的显空无二的智慧 都可以用 般若空性来抉择 一句话 释迦牟尼佛教法中 最高 最深的境界 全部可以包括在般若空性 中 只不过在显宗 密宗里面 称呼的方式不 同而已 实际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证悟 空性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家对般若的境 界一定要有兴趣 有信心 有希求 这非常重 要 有些人学净土 但最终还是要证悟空性 没有证悟空性的 我想在极乐世界也不会有 按照大乘经典的观点 极乐世界都是得地的菩 萨 有没有得地菩萨没有证悟空性的呢 绝不 可能 其实不仅修净土 任何一个佛教最高宗 派都需要证悟空性 大圆满修行人需不需要证 悟空性呢 实际上大圆满证悟时就是证悟空 性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所谓证悟 这个 道理 麦彭仁波切在 中观庄严论释 定解 宝灯论 时轮金刚大疏 等论典中 一而再 再而三地叙述过 但世间上 有些不明智的人却将各宗派的 教义完全分开 认为只有自己所学的宗派有解 脱道 其他宗派都没有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合 理 因为他们还没有懂得一切宗派最终合而为 一的观点 所以大家在希求般若时 一定要了 知修学般若的重要意义 很多道友从小都对般 作为了解万法皆空 或通达显空无二之理 的善巧菩萨 他既通达声闻乘 又通达缘觉乘 还通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乘 或者说 在他的境界中一切乘都可以包括 就像一藏斗 可以包括一藏升 一斤可包括三两 三元钱包 括三分钱一样 所以 在证悟空性的菩萨境界中 小乘阿 罗汉和缘觉的境界 以及世间各种宗教的最高 见解 全部可以囊括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个 世界上 再也没有比圆满通达方便和智慧无二 的道理更高的境界了 而声闻 缘觉的境界只 8 入中论 云 若异生位闻空性 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 周身毛孔自动竖 彼身已有佛慧种 是可宣说真性器 当为彼说胜义谛 其胜义相如下说

25 第四十三课第五品是智慧的一部分, 或者说只通达了一部分智慧, 方便基本上都没有 虽然现在世间其他宗教也在帮助众生或做社会福利, 在这些方面跟佛教有相似的地方, 甚至有些宗教在慈善活动的行为上, 还远远超过佛教, 但它们的教义中并未讲到空性的教义 也就是说, 在这个最关键 最核心的问题上, 他们根本没办法触及 如今世界有两千多个宗教 ( 也有一千多个宗教等说法 ), 很多宗教的教义我也大致翻阅或研究过, 但胜过空性的教义确实没有 因此佛经中说 : 要修学声闻 缘觉 菩萨三乘的人, 一定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多 就像在国王的宝库中, 什么样的珍宝都可以找到一样 ; 修学般若, 小乘所讲的道理全部可以得到 所以在学习时, 大家一定要学习般若空性和中观, 一旦真正通达禅宗的明心见性, 或大圆满的最高觉性, 其他教义就非常容易 就像到了须弥山上, 其他群山便可一览无余一样 ; 若我们真正认识了心的本性, 那时所有道理全部可以彻见 虽然在菩萨的境界中, 声闻 缘觉的功德全部圆融无违地存在, 但菩萨会不会安住在声闻 缘觉的境界中呢? 不住于彼, 即不会住于声缘的境界, 因为这只是一个单单人无我的境界 他们也不会希求得到这种单空的境界, 因为这非常简单 比如, 一个大学毕业的人, 小学的课程肯定学过 ; 即使没有学过, 大学课程完成时也不会有问题 所以高的境界有了以后, 劣乘或下乘的境界自然而然会圆满 在求法时, 有些道友特别喜欢求高法, 这也是一种方便法! 因为高法已经求到, 低法自然而然包括在里面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求大中观 大圆满, 特别追求 大, 原因就是大中包括小 就像已经把大领导收服了, 小领导不管也可以一样 所以有些境界的确不用去追求, 最关键的就是要获得证悟空性的境界 因此, 平时大家就要经常安住在自己所认识的心性本来面目或现空无二的境界中 这样的话, 一切学处 一切道理, 自然而然会明白 这里也说, 作为菩萨, 在懂得般若空性的甚深教义后, 他会去希求 学习, 这样其他学问自然会通达 可能有人会问 : 作为菩萨, 需不需要精通所有学科或知识呢? 需要 在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翻译的 大乘庄严经论 里也说 : 菩萨习五明, 总为求种智, 解伏信治摄, 为五五别求 其意是说, 作为菩萨一定要研究或学习五明,( 当然, 这也是我们学院以 五明 来命名的原因 所谓五明, 指内明 因明 声明 医方明和工巧明 ) 为什么呢? 因为, 若不精通五明, 就不可能获得

26 他说 我是一个三岁的小孩 很多新闻记者都说 他把一百岁 减掉了 说自己是三岁的小孩 所以 小菩萨 小阿 第五品 果什么知识都不懂 也不可能成为大成就者或 开悟者 因为非常愚笨的开悟者根本不可能有 所以 对真正的大彻大悟者来讲 世出世间的 基本知识都会精通 这里也讲了 在般若的境 界中 一切世间学问和出世间小圣者的行为全 部会具足 有人问本焕老和尚 高僧大德 你多少岁了 第四十三课 佛果 也就是说 菩萨学此五明总意为求一切种 智 分别讲则为 为了自己获得解脱要学内明 学 也就是所谓的佛法 为了制伏别人要学因 明学 因为有了因明 跟别人辩论就没问题 如果一点因明推理都不懂 别人否定你的观点 时就只有哭 因为说不赢别人 现在有人吵架 时 说不赢对方时就呜呜呜地哭 所以要对付 别人 就要学因明学 要别人生起信心 就要 学好声明学 因为通达声明学后 就能把道理 讲得清清楚楚 藏传佛教之所以要学文法或语 言学 就是为了让别人信赖 为了治疗疾病等 要学医方明 为了摄受别人要学工巧明 世间 各种技艺以及现在很多工厂里的技术都包括在 工巧明当中 总之 为了达到五种目的 要希 求五种学问 但汉译本跟藏文的 经庄严论 有点不相 同 藏文有这个意思 如果没有精通五明 作 为圣者也不能获得佛果 但我想 汉地这个译 本翻译者是印度人 也许在梵文版本上就有这 样的意思 看起来 汉文译本比较细致 因为 每一个学处的目标都说得很清楚 具体怎么样 以后再对照 总的来讲 对希求成佛的圣者或菩萨来讲 学习很重要 所以大家一定要不断地学习 如 罗汉 小圣者 小法师的境界 在大菩萨的境 界中肯定有 因此 谁通达了般若空性的教义 其他知识就很简单 或者说很多知识自然而然 会流露出来 有些教言讲 通过五根中的勤奋 得到的学问不稳固 心里真正开悟后流露出来 的智慧是无为法 它很稳固 而且谁真正开悟 在利益众生 修行境界等方面就会超胜他人 申五 他者随喜彼善之功德 分二 一 真实宣说 二 彼之原因 酉一 真实宣说 于不退入大菩提 发心诚意作随喜 三千须弥秤可量 随喜彼善非如是 暂且不论精进般若波罗蜜多者的无量无边 功德 也就是说精进修学般若者的现行福德 当然无论谁修学般若其功德都非常大 若有人 没有能力 福报 时间修学般若 但他随喜别

27 第四十三课第五品人, 其功德也很大 的确, 有人闭关 20 年 10 年 1 年, 这很不容易 因为, 对比较忙或事情比较多的人来讲, 闭关 7 天 3 天 2 天都很困难 所以, 在见到或听到他人发心禅修或安住空性时, 一定要从内心深处随喜别人的功德 若对于通过强烈的意乐和加行实修般若的方式, 不退转而趋入大菩提的行者菩萨的发心, 以至诚心随喜, 虽然位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须弥山可以称量, 但短暂时间随喜的功德或善根却无法衡量 乔美仁波切在 极乐愿文 里讲 : 闻听他人行善时, 若舍嫉妒不喜心, 诚心欢悦作随喜, 佛说同获彼福德 意思是说, 当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时, 心里没有任何嫉妒心, 也没有不高兴的心, 而以欢喜 悦意的心诚心随喜别人的功德, 佛陀说他会获得同等的功德 但有些人以嫉妒心来随喜别人的功德, 也即口头上虽然说 随喜 随喜, 或 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 但心里却很不高兴 其实这并不是随喜, 因为语言并不是内心, 或者说心中随喜与口头随喜还是有差别 还有人说 : 我不愿意做善事, 随喜就可以了 他的意思是 : 虽然我一分钱不花, 也能得到别人花一百万作善事所得到的功德 其实并不是这样 话说回来, 当别人行持般若波罗蜜多, 或 做一些有意义的功德时, 若能真正随喜, 功德就很大 尤其是, 当具有大悲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的菩萨或上师, 到别的地方去弘法利生, 或行持对众生有意义的大善事时, 若能从内心中真正随喜, 功德就非常大 甚至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善事, 但他真正维护佛法和高僧大德的话, 我们也要至诚随喜 在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卷中有一个公案, 其中有人随喜别人作战, 实际上也得到随喜善法的功德 这则公案是这样的 : 以前, 欢喜增益佛出世说法后示现涅槃 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很了不起的觉德比丘, 他具有慈悲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 所以常给大家宣说大乘佛法, 并要求比丘不能希求名闻利养, 也不能养家畜 做生意等 很多破戒比丘不高兴, 拿着武器准备杀他 这个时候, 有德国王为了维护佛法, 便来维护觉德比丘, 因为他知这位比丘是真正弘扬佛法的人 到后他和眷属便跟破戒比丘作战, 在作战的过程中, 国王和部分眷属献出了生命, 终使说法者得免危害 那个时候, 包括一些比丘在内的人都很随喜国王的做法, 因为他们自己没办法压制这些恶行比丘 虽然国王在战场上因嗔恨心而死, 但他后来却转生到东方阿閦佛刹土, 成为彼佛第一弟子 而随喜国王和与之共同与形象比丘作战的

28 第五品 第四十三课 人皆不退菩提之心 命终悉皆往生阿閦佛国 觉德比丘命终后也转生彼国 成为彼佛第二弟 子 此公案中的有德国王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觉德比丘是迦叶佛的前世 可见 以作战的方 式为佛法献出生命也有非常大的功德 不仅如 此 即使对此随喜也能得到极大的利益 但对恶业千万不要随喜 在美国 9 11 事 件发生后 听说有些年轻人很高兴 甚至欢喜 得跳起舞来 当时死了三千多人 随喜的话 就会得到很多罪业 但按 涅槃经 的公案来 看 随喜别人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制止恶行还 是有功德的 这里讲了随喜的功德很大 可能有人会问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菩萨所作的事情没有 自己的空间 全部为了众生 随喜的话 功德 自然很大 的确 这种精神在社会中非常难得 我经常想 我们这里很多道友总是帮助 利益 众生 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精神都很可 贵 前段时间 我在玉树见到一位拉萨的老师 以前我和慈诚罗珠堪布都认识他 人很不错 虽然他并不是非常有名的人 但在五六年中 有一点钱财就拿出来培养孩子 因为在他办的 学校里读书的 要么是孤儿 要么是贫穷人家 的孩子 到目前为止 在该校毕业的人共有两 百多 现在还有七十多人 这次我们聊的时间 比较长 他说 我们学校有一个共同认识 谁有能力帮助别人 谁就最棒 我觉得这 句话是菩萨的语言 因为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 帮助别人的能力 那不管别人说什么 他都很 棒 很了不起 的确 以自私自利心做事情并 没意义 因为在离开世间时 所有名声 财产 地位全部要舍弃 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值得信赖 所以 真正菩萨的精神就是利益众生 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法里也讲 成佛和往生 极乐世界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快乐 因为在往 生极乐世界和成佛后 才有利益无边无际众生 的能力 而这就是成佛和往生的目的 可见 大乘佛子与世间人的目的或动机完全不相同 如现在世间有些大学生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 以后拥有家庭等快乐的因素 但大乘佛子成佛 的目的 并不像现在有些人那样 应该说唯一 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 而我们随喜这种菩萨的 话 功德就非常大 酉二 彼之原因 求善欲利诸众生 一切福蕴皆随喜 故获如来功德已 为尽苦于世法施 可能有人会想 随喜很简单 只要心里想 就可以 比如 多高兴啦 这位不退转菩萨在

29 第四十三课第五品修学般若 这么一瞬间的心态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功德呢? 其实, 这个功德非常大 因为, 他直接随喜了那位菩萨所作的善事, 间接也随喜了世间中所有追求自己善妙和想利益他众的所有众生的福德或善根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这位菩萨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 个人获得利益我们也要随喜, 比如某人有很好的家庭, 或某人升官发财了, 但这只是个人或家庭的事情, 所以随喜的功德并不大 刚才有人说慈诚罗珠堪布要去玉树, 当时我就发自内心地随喜, 心里无比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他去那边会作很多功德, 比如给灾区人民开示, 能解除很多人心里的痛苦和忧伤等 那我随喜的功德大不大呢? 很大 因为, 我直接随喜了他个人所作的功德, 间接也随喜了很多人的善根, 因为很多人都会因此而行持善法 所以大家皆应知道本颂的甚深含义 : 表面上看来是随喜一个人的善根, 其实随喜了所有追求自他二利者的善根 因为那位菩萨如此修行能逐渐获得佛的果位, 成佛后也不可能天天都快快乐乐地修行, 为了遣除无边无际众生心里和身体的痛苦, 他肯定会转无上法轮, 这样就能满足无边众生自利利他的愿望 比如养一棵药树, 表面看来只是养这一棵树, 实际上这棵树长大以后, 以树上的药材就能利益无数众 生 又比如, 我们在吃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 表面上看只是培养了一群学生, 实际上他们长大以后, 每个人都会对社会 国家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那我们间接也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 直接随喜菩萨, 间接也随喜了无边众生 有些佛经还讲 : 皈依的时候, 最好选择在具有菩提心的菩萨前皈依, 这样有很大功德 以前, 印度有一部分外道把月亮当作皈依的对境, 但他们不在十五的圆满月轮前皈依, 却选择在初一 初二 初三的月亮前皈依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圆月的因是初月 佛陀在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中也说 : 譬如此有情, 皈命于初月, 如是圆满月, 而彼不皈依 还说 : 我子亦如是, 皈依于菩萨, 不归向世尊, 为具大智力, 出生如来身 为什么佛陀要求弟子不一定要对佛皈依, 而要在菩萨前皈依, 其原因就是佛的因是菩萨 入中论 也讲 : 诸佛复从菩萨生 这就是菩萨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 : 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不能生嗔恨心, 原因就是他是严厉的对境, 将来他会成为重要的人物 虽然表面上看来, 真正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跟凡夫并没什么差别, 因为他们也要吃饭 走路等, 实际上他们的发心与凡夫人完全不相同

30 作为菩萨 当他安住在无有妄想 分别 执著的无念境界时 所有染污与清净以及有无 是非等全部都没有 而真正入于不住两边的境 界时 便能彻知万法是空性 无相 无愿 或无 戏论 光明 平等的境界 正因如此 我们就 第五品 辛四 如是趋入行者之超胜功德 分三 一 获得无分别之行 二 虽无分别然行事不 相违之比喻 三 获得如是证悟之功德 壬一 获得无分别之行 分二 一 意义 二 比喻 癸一 意义 菩萨无念而彻知 法空无相无戏论 不以二慧寻菩提 瑜伽者勤胜般若 第四十三课 凡夫天天都想自己的利益 比如 怎样吃 怎 样喝 今生来世如何获得快乐 全都围绕自我 而菩萨虽然会有吃饭 走路等念头 但因他为 众生而活着 所以日日夜夜都会想到帮助众生 那在这样的菩萨前皈依 赞叹 供养 功德就 很大 所以 对菩萨的发心大家一定要好好随喜 这样就能获得非常大的功德 当然 此处赞叹 随喜的功德 主要是讲菩萨以菩提心或般若空 性智慧摄持行持善事的功德非常大 而我们随 喜能获得巨大功德的原因也在于此 不能希求以执著清净与不清净 实有与无实 能取与所取 远与近 常与断等两边的分别心 或希求心来获得这种境界 因为以这样的心态 根本不可能得到如此智慧 或者说寻觅到菩提 所以 什么时候什么执著都没有 也就是说拥 有不堕两边的清净境界 那这种瑜伽士或菩萨 就在行持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 的确 不堕二边很重要 佛陀在 大宝积 经 里也讲 二边清净已 魔所不得便 如 果有无 是非等二边的执著全部已经清净 那 即使成千上万魔军来到你面前 也不可能有机 可乘 因为已经没有执著了 如果有执著 在 遇到外缘时就会担心 害怕 比如 今天我到 尸陀林去了 会不会有魔王跟着我 我今天看 见了一个尸体 这个尸体的灵魂会不会一直追 着我 虽然外境没有 但因分别念所致 魔障 也会出现 如果我们认识了心的本体 或一切 万法的本来面目 就能了知一切都是清净的 或一切皆不存在 那在这样的境界中就不会有 如此现象 大智度论 中也说 若有念 即是有相 著处 是故说诸法无念故 当知般若波罗蜜亦 无念 这里讲了有念和无念的差别 有念头 违缘 痛苦等就会出现 若进入无念的境界 清净 不清净等就不会有 刚才修上师瑜伽时 很多

31 第四十三课第五品道友都安住于无念的状态 当然, 无念并非指单空, 而是指有无等边全部远离的境界 ) 所以大家皆应了知, 所谓的清净与染污就是我们的分别心 在藏密中, 为了断除染净的分别, 专门有窍诀性的修法, 比如很多瑜伽都要求不分别染净 发源于汉传佛教的日本禅宗也有断除染净的修法, 下面就讲一则相关公案 : 有一位叫文道的法师, 他做云游僧到处参访时, 听说慧熏禅师道风很不错 境界很高, 便越过千山万水去寻找 一天傍晚, 他到达了禅师所 住的山洞, 他说 : 久仰禅师高名, 末学非常希求禅法, 希望禅师能传授禅宗的甚深境界 慧熏禅师说 : 算了吧! 但现在太晚了, 你就住在我这里 文道法师也同意了, 晚上就住在他的山洞里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时, 慧熏禅师早把粥做好了等着他醒来 吃早餐时, 因为慧熏禅师经常一个人住, 没有多余的碗, 便把山洞口的骷髅 ( 指头盖骨, 藏地称托巴 ) 捡来盛粥给他吃 文道禅师分别心很重, 觉得 : 人的头骨这么脏, 怎么能用它直接吃饭呢? 正在犹豫时, 禅师严厉地呵责他 : 你不是真正的法器, 还有染净等分别心 的确, 如果是好弟子, 他会很爽快地把托巴里的稀饭喝下去 在藏地, 有些修行人经常到尸陀林拿头盖骨吃饭, 但有些人分别很重, 说这种做法不好 其实好和不好就是分别心, 若泯灭了分别, 好坏就不会有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 在 梦游集 ( 以前我以为 梦游集 全是梦的境界, 当看了上下册的 梦游集 后, 才知里面有很多诗词, 还有国学等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呢? 大师说 : 为随顺颠倒梦想众生, 故与众生同游梦中而作佛事 所谓度脱梦里众生, 成就梦里佛果, 梦游集 之义乃如是也 ) 中讲过自己住在五台山时的一个梦境 : 一位僧人前来报告说 : 文殊菩萨在此北台顶设置浴室, 请你去洗澡 于是大师跟着他到了北台顶, 到后就进入一座充满香气的广大殿堂, 随后梵僧 ( 即印度的僧人 ) 将他带领到了浴室 他解开衣服, 准备入池沐浴时, 看到池中有一个人正在洗澡, 定睛一看是个女人 当下他就产生了分别念 : 我是一个和尚, 怎么能跟女人一起洗澡? 并打算不入池 这个时候, 里面的人露出身体, 才知不是女人是男人 然后他们共同洗澡, 从头到脚 ( 包括五脏 ) 全部洗得干干净净, 内外洞然透明 这时, 出现一位梵僧手擎半边像剖开的西瓜一样的骷髅让他喝水, 一看脑髓淋漓, 他便心生厌恶而不愿意喝 梵僧说 : 你怎么不喝? 这个很干净啦! 随后就用手指抠出来吃得津津有味 结果梵僧把脑浆全部吃光了, 只剩下血水 接着便让他喝, 他喝下后, 觉得像饮了甘

32 这里以虚空来比喻菩萨的无念境界 在藏 地 高僧大德们在修大圆满时 经常使用虚空 和水晶的比喻 从汉地高僧大德的传记来看 第五品 癸二 比喻 虚空界与彼违一 非有何亦不得彼 善行智慧之菩萨 亦如虚空寂灭行 第四十三课 露一样 法喜充满 身心舒泰 喝完后 那位 印度僧人为他擦澡 大拍一掌后 大师就从梦 中醒过来了 从此之后他就通达了染净无二 很多境界也与以前完全不相同 但对凡夫人来讲 虽然口头上会说 但在 真正遇到清净与不清净的考验时 没有修行境 界就会产生执著 但是 以对二边的执著去寻 找菩提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 所以大家一 定要了知 在万法的本体上净与不净都没有 只不过以分别念执著后 才逐渐形成了干净与 不干净 高尚与不高尚等二边之法 当然 这 是从最高层次来讲的 若从世间名言来讲 肯 定要分清净与不清净以及高低 前后 左右等 否则整个世界就乱套了 而这也是月称论师在 名言中承许有真世俗和倒世俗的原因 总之 在真正希求菩提时 大家一定要懂 得本颂所讲的道理 当然 无念乃禅宗最高境 界的原因也在于此 尤其是禅宗 观虚空的例子或公案也相当多 可见 虚空是认识心的本体或获得开悟境界的 最好象征与比喻 颂词的意思是 因为虚空界的本体跟石女 的儿子 龟毛 兔角一样 以任何法也得不到 所以它不可能跟包括它自己的本体在内的任何 一个法相违 也不可能与之共存或共住 即没 有这两种情况 虽然它没有 但在人们心目中 确实有这么一个比喻 这样一来 我们就能了 知 如虚空般的法性跟包括它自己在内的任何 法都不可能像盐和水一样变成一味一体 也不 可能与之完全分开 像东方的柱子和西方的 木条一样 虽然胜义没有 但名言中却有这么 一个无为法的本体存在 所以 对以虚空等方 式通达一切万法无有自性 具有善巧方便的菩 萨来讲 因为他们具有甚深智慧 就能在虚空 般的境界中寂灭一切分别而行 无论是在藏地还是在汉地 很多高僧大德 和瑜伽士都有这样的境界 因为他们的境界非 常宽广 好坏等分别念的障碍全部都没有了 所以让他讲就能讲几个小时 让他停止马上就 能停下来 因为他们的境界已经超越分别思索 的范畴 所以我们看也看不到 想也想不到 甚至对他们所说的我们根本摸不着头脑 以前 藏地有一位高僧叫章国智托 他说话做事完全

33 第四十三课第五品跟着别人重复, 但他开悟的境界远远超越其他人 关于虚空, 在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窍诀中, 有些是直接观虚空而开悟, 有些则通过虚空的比喻来开悟 以前, 莲花生大师用手指指向虚空让弟子们认识心的本性,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当下开悟 六祖坛经 中也有很多虚空的比喻, 如 : 心量广大, 犹如虚空, 无有边畔, 亦无方圆大小, 亦非青黄赤白, 亦无上下长短, 亦无嗔无喜, 无是无非, 无善无恶, 无有头尾 若我们能安住在这样的虚空境界, 很快就能开悟 ; 但有些因各种因缘不具足, 可能很多年后才能开悟 有一个人说 : 我已学佛好几年了, 还没有开悟, 特别着急, 看怎么办? 我觉得也不能着急, 因为越着急越不能得到 以前汉地有个宝掌和尚, 在 五灯会元 峨眉山志 等书中都有他的公案,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在汉地来讲, 他是寿命最长的和尚, 一共活了 1072 岁 : 公元前 413 年 ( 佛陀圆寂 70 多年后 ) 在中印度降生, 公元 657 年在中国圆寂 现在很多人说 : 本焕老和尚已经 103 岁, 南怀瑾 90 多岁, 虚云老和尚活了 120 多岁, 荣索班智达 119 岁, 他们很了不起 相比之下宝掌禅师的寿命就长得多, 而且他 700 多岁 ( 或言 900 多岁 ) 时才在达摩祖师前证悟 他降生时左手握拳, 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寺院里出家, 在看到本师像后拳自然张开, 结果里面出现一颗宝珠, 遂以之供佛 以此原因, 人们就称他为宝掌, 再后便称为宝掌禅师 他在印度住了五百多年 ( 或言六百多年 ), 走遍了五个天竺国度 后来东游此土, 入四川礼普贤, 峨眉山便成了他在中国的第一站 据说峨眉山成为普贤道场的由来也与他有关 : 以前, 一位叫蒲公的人在金顶看见普贤菩萨的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宝掌告诉他是普贤祥瑞, 并让他问最早将佛经 ( 如 四十二章经 等 ) 传译到中国来的两位法师 摩腾与竺法兰, 他们也这样认定 当时应该是东汉年间, 他们俩都住在白马寺 经他们三位认定后, 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便名正言顺了 后来他到过五台山, 还去过湖北的黄梅等地 在亲近达摩祖师时, 祖师呼他为 老阇黎, 他答应后, 祖师哈哈大笑, 他便以这个笑声而开悟 后来他还拜见过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 最后在浙江绍兴市南的东山云门寺示现圆寂, 当时正值唐朝 据说武则天曾在他面前皈依, 武则天的国师神秀也是他剃度的 圆寂时他说 : 本来无生死, 今亦示生死 ; 我得去住心, 他生复来此 意思是说, 本来没有生死, 但我今天却示现生死 ; 我已获得心能

34 第四十三课第五品自由自在去住来的境界, 以后我还要再来中国 他还授记 : 再过六十年, 会有一印度僧人前来取我的骨舍利, 你们千万不要阻挡他 时间到时, 确实有一位印度僧人前来, 绕礼师塔后, 遗塔自然打开, 骨架却完好无损地存在 然后他把骨舍利拿到附近的池中洗后, 便将之带回印度去了 从此之后, 此池遂命名为洗骨池 关于武则天, 她是唐朝第六位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称帝后, 改国号为周, 后来中宗皇帝复国号为唐 在中国历史 中, 武则天被丑化得很厉害 有些人说 : 因为这是男人在写历史, 所以会变成这样 我觉得武则天很了不起, 因为她不但自己虔诚信仰佛教, 在弘扬佛法方面贡献也非常大, 比如修复寺院等 再说, 当时汉地的风俗是男人为天 女人为地, 在这样的社会习惯中, 她能做皇帝也很不容易 虽然有些历史把她刻画得很丑陋, 但我认为也不一定那么恶劣, 因为她在位的十五年中, 对佛教所作出的贡献, 无数后人都佩服不已 言归正传 : 作为修行人, 对虚空般的境界皆应引起重视 而在修行中, 以虚空来了知心的本体或通达万法的本性, 也很重要 如果真正有一些境界, 在外境出现得与失 快乐与痛苦等时, 就不会随之而转 如果没有一定的境 界, 虽然暂时能在别人面前演演戏, 但也包不住 若想真正了断生死, 般若空性的宝剑就不可缺少 相信大家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 一定深深感受到了般若空性的微妙 汉地禅宗和藏传密宗历代都有许多大彻大悟的高僧, 虽然他们有些行为世人不一定能接受, 但也没办法, 因为完全超越了世间的行境 所以, 我希望道友们学佛不要停留在口头上, 也不要过于注重外在的行为和形象, 而应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若能如此, 便能示现 本来无生死, 今亦示生死 的境界 也就是说, 虽然在显现上有生老死病等苦和各种快乐, 但却不会执著, 因为这些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假装的, 实际上根本没有 若我们都到达这种境界, 那每一个人都会获得快乐 第四十四课 下面继续讲 般若摄颂, 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壬二 ( 虽无分别然行事不相违之比喻 ) 分三 : 一 以幻人之喻说明不分别对境有情 ; 二 以幻化之喻说明不分别作者 ; 三 以木匠工巧

35 之喻说明不分别果 癸一 以幻人之喻说明不分别对境有情 人中幻人无此想 取悦此人彼亦行 见显种种之神变 彼无身心亦无名 第五品 第四十四课 在座的各位都清楚 般若法门跟其他佛教 内容比较起来比较难懂 所以在理解的过程中 肯定会有一些困难 而净土法 加行法等简单 法门 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用大家能理解的浅 显易懂的语言来解说 所以比较好懂 而般若 不管怎么样用语言来描述 实际上它就是一个 超越分别思维境界的深奥之法 一般来讲 没 有一定境界的人讲也讲不出来 即使依靠经典 和论典作一些讲解 若对空性法门没有前世的 串习 即生中又没有信心和欢喜心 这种人就 很难解开其中的密义 所以在听受般若法门时 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 故我希望出家在家二众 如果能听懂 依 靠甚深空性教义就能遣除或烧尽我们相续中的 轮回种子 对未来的生生世世来讲 这都非常 难得 如果实在听不懂 哪怕听一堂课 它的 功德和利益也无量无边 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后 每天都迷迷糊糊 浑浑噩噩地虚度时光 并没有真实地修行 即使有些修行也成为人天 乘之法 所以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闻思修行 般若 下面我们就以欢喜心和清净心来共同学习 般若 一切万法本来都远离四边八戏 所以并 没什么好分别思维的 因为真正佛菩萨的境界 并不是我们心里的种种妄想能分别执著的 而 安住远离言说思维 超越分别妄想的不可思议 境界时 自然而然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可 能有人会想 我安住空性时能不能利益众生 呢 即使你在显现上并没有亲自去利益众生 但若有一定的修行境界 通过入定或观修 也 能间接让无量无边众生得到真实利益 若有人问 获得无分别境界者是怎么利益 众生的呢 因为要利益众生 首先要思维 然 后才能去帮助 如果没有分别 怎么能利益呢 实际上无分别也可利益众生 首先讲比喻 比如 在大庭广众中 幻化 师幻化的虚幻人 其实机器人也可叫幻人 其行为可 以造作种种事情 语言也能种种描述或与人沟 通 但它有没有思维 分别 执著呢 没有 因为它毕竟是幻化人 所以它不可能想 我今 天来到这个表演场所 一定要让观众生起欢喜 心 虽然没有 它却能逼真地表演 2005 年 中科院经过 4 年研究 完成了我 国第一台有表情的智能仿真机器人 它有各种 各样的表情 能唱歌 背诗 以及做一些简单

36 如是行慧永不思 证悟菩提度有情 种种生具众多事 如幻示现无念行 第五品 有任何分别执著 本经亦云 第四十四课 的动作 它能通过精确采集人发声的频率 进 行分析 迅速找出对应的话 并做出回答 有 些女孩子问它 我漂亮么 它回答说 你 比我漂亮多了 有人开玩笑地问 你有女朋 友吗 它无奈地说 妈妈说了 现在不准谈 恋爱 当时 这种机器人每台售价 30 万元 面对这样的幻化人 虽然能让人们生起欢 喜心或好奇心 但它有没有执著呢 绝对没有 虽然没有分别念 但它却做了许多取悦众生的 事 尽管人们看见它显示各种各样的神变 即 展示各种行为和表情等 可是它既没有身体 也没有心识 既然没有设施处 那真实的名称 也是没有的 通过学习这个比喻 大家一定要 明白 虽然世间中有这样的幻化 但却没有分 别念 虽无分别 也可造作很多事情 若我们懂得这个同品喻 就能了知菩萨无 分别而行极为合理 大宝积经 中说 分别 涅槃者 不住斯胜道 愚为分别害 不能趣涅 槃 超过分别者 无想无分别 于斯大道中 以是而发趣 众圣之胜道 愚夫皆远离 若行 此法者 斯道为无上 华严经 中亦云 譬 如工幻师 示现种种色 于彼幻中求 无色无 非色 菩萨亦如是 以方便智幻 种种皆示现 充满于世间 可见 利益众生的菩萨在幻化的 世界中 可以示现种种无实的行为 但他却没 同样 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别 无执著 无相之义的菩萨 永远都不可能这样执著 我 已发了无上菩提之心 我已获得证悟空性的境 界 我现在已经大彻大悟 所以我有度化众生 的能力 但有些人恰恰相反 比如今天度化了 很多众生 不但心里非常欢喜 还到处去宣传 我今天度了特别多的众生 你们应该值得欢喜 还应对我生恭敬心 因为我并不是一般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 这样的大菩萨 大圣者很难得 到 当然 个别菩萨或上师有甚深密意 比如 为了让众生生起欢喜心 进而趋入佛门 解除 烦恼 他们也会这样说 前一段时间 我们讲 上师的密意如虚空 智慧如大海 悲心如激猛 的水流 有很多以分别念无法描述的境界 如果真有这样的境界 就可以这么说 即使讲 凡夫人认为特别不如法或极其可笑的词语也是 开许的 现在很多人说 我是第几世活佛 你 的前世是什么 我的前世是什么 所以我有度 化你的因缘 如果你各方面不供养我 不配合

37 五品我, 就破坏了缘起, 后果将自负 但不知他们是否有特殊密意 对真正利益众生的菩萨来讲, 今天度化了多少众生或帮助了多少众生, 他心里根本不会去惦记 执著 但凡夫人并不是这样, 比如今天以布施食品等方式帮助了乞丐, 那终生都忘不了 若今天害了别人, 可能一会儿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凡夫人的特征 虽然真正具有境界的菩萨并不会执著 证悟菩提度有情, 但事实上, 他在世间会示现种种投生, 比如转生到飞禽 水生动物等中, 以各种各样的身相来利益众生 尽管菩萨为了度化众生, 过去 未来 现在一直不断地在示现, 第但全是以无分别的方式行持的 华严经 四十四卷中也说 : 菩萨能如是, 普见诸世间, 有无一切法, 了达悉如幻 众生及国土, 种种业所造, 入于如幻际, 于彼无依著 但凡夫人在得到地位 财富 名声等时, 就开心得不得了, 甚至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 一旦遇到家人死了 东西丢了 地位没有了, 就非常伤心, 甚至 呜呜呜 地哭 而菩萨已把世间的利害 得失 兴衰等视为如幻如梦, 他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 就不会起真实的分别念, 或像凡夫那样执著 大乘庄严经论 里也说 : 不起分别意, 成熟去来今, 处处化众生, 三 第四十四课门常示现 其意是说, 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 不会起这样的分别念 : 我过去曾成熟众生, 我未来当成熟众生, 我现在正在成熟众生, 虽然没有此类分别念, 但因他的发愿力极其殊胜, 度化众生的事业却任运自成 一切时以诸善根于十方世界遍以三乘教门成熟众生 的确, 有些大菩萨或大圣者, 并没像凡夫人一样勤作, 天天都操劳, 但无量无边众生都信任他 喜欢他, 慢慢慢慢他的事业也自然而然成就 我经常想, 上师如意宝住世度化众生时, 非常快乐 开心 为什么呢? 因为他老人家除了每天上午花一两个小时给大家讲课以外, 其余时间全部都在修行 长期住在学院的金刚道友都清楚, 法王在学院时, 从来不会像我们一样 : 上班时天天跟人斗争, 别人失败了自己就高兴, 别人胜利了自己就伤心 为什么真正的大菩萨无论到哪里人们都自然而然恭敬他呢? 因为他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是空性, 在世俗中是如幻如梦的境界, 也即在心中现前了证悟 因此, 获得这种境界非常重要! 对在座的道友来讲, 无论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 只要努力闻思修行决定可以证悟, 就像 窍诀宝藏论 里面所讲的一样 如果没有努力, 甚至没有信心, 整天都拿着内容不清净的小说看, 或者看电视 看电影, 那甚深的般

38 就像寂慧如来的传记中所讲的一样 一切 第五品 癸二 以幻化之喻说明不分别作者 如佛化现行佛业 于行骄傲毫不生 如是行慧巧菩萨 亦如幻化显诸事 第四十四课 若空性绝对不可能在你心里面生起来 因为世 间法与出世间法相违之故 就像火存在的地方水不可能存在 或水淹 没的地方火焰不可能熊熊燃烧一样 此乃就一般而 言 当世间的杂念越来越强盛 贪嗔痴越来越 猛烈时 相续中的信心 悲心 智慧 或圣者 七财慢慢慢慢就会灭尽 所以 在座的道友皆 应对圣者不可思议的境 行生起信心和希求心 否则想真正学习空性法门 乃至通达 证悟都 不可能 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 很多大德从小都对 空性法门有信心 因为有信心才会去追求 追 求后自然会有结果 如果一生中都像世间的猪 狗一样 除了吃的东西以外其他都没兴趣 那 就是没有理想的人 所以 除了衣食住行以外 人还应有最上等的追求 因为 想生生世世获 得快乐 必须希求能带来光明的佛法 如果没 有这样的希求 也要追求世间中其他有价值的 真理 所以 大家在即生中皆应希求真理 而 不应散乱于无意义的琐事 佛陀化现为一位佛陀 这位佛陀在众生前讲经 说法 示现种种神变 以及以十二相妙行 兜 率降凡 入胎 出生 学艺 受欲 出家 苦 行 诣道场 降魔 成道 转法轮 入涅槃等 方式来度化众生 虽然他显现了佛陀的事业 但因他是佛陀的幻化 就不会像世间人一样产 生成功感和骄傲心 我来到这个世界作了如何 了不起的事业 也没有 我事业已经圆满了 或我佛事已经成功了 等分别念 原因是什么 呢 因为他仅仅是现而无实的幻化显现 或者 说在佛陀的境界中根本不可能有如是执著 同样的道理 先闻思 再串习 最后领悟 了现而无自性的空性 这样具足现空双运智慧 的菩萨也没有分别念 那他不管是讲经说法 还是以种种身相 语言 禅定来利益无量众生 都不可能去执著 即生起实执 所以大家皆应 了知 对真正的佛菩萨来讲 不要说生起不清 净的执著 就是度化众生的清净执著也不会有 而凡夫人 一旦成功就高兴得不得了 还生起 成就感 一旦不成功或有些地方不顺 就开始 愁眉苦脸 心里也极其伤心 所以 从度化众 生的心态与行为上 也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菩萨 以及他所悟入的境界 维摩诘所说经 观众生品 亦云 尔时 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 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39 第四十四课第五品维摩诘言 : 譬如幻师见所幻人,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如智者见水中月, 如镜中见其面像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的确, 这些比喻非常好! 但不信佛教尤其不信大乘空性的人, 会觉得这些比喻也没什么 而真正对空性有兴趣 有信心的人, 慢慢思维其中的甚深意义就能了知 : 虽然在名言现相中诸佛菩萨会度众生, 但他们却没有实有的执著 ; 就像有智慧的人看水月一样, 虽然水月在他面前有显现, 即有恍恍惚惚的水月存在, 但他绝对不会像猴子捞月一样, 跑到井里去把漂亮的月亮捞出来 可见在世间中, 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谁有真正的佛教教育, 也即了知万事 万物虽然显现不灭, 但它们的本体却是空性的, 那在他面前, 人们所贪 所嗔 所求的各种眼花缭乱的景象, 就会像老人看孩童的玩耍一样 也就是说, 虽然在他面前有显现存在, 但根本不会像凡夫人一样执著 ; 即使有时看来他会执著, 但都是假装的 比如, 一个小孩玩具坏了后一直 呜呜呜 地哭, 老人见了后也跟着哭, 那是不是老人心里真的很伤心呢? 不是 他只是随顺孩子, 因为他不哭就没办法停止小孩的哭声 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说 : 好可怜, 这么好看的东西都坏了, 甚至他也会 呜呜呜 地假装哭起来 但这并非真实 以前, 佛印禅师和苏东坡有这样的故事 : 有一次, 苏东坡准备到佛印禅师那里去, 并提前给他去了一封信, 说 : 我要去你那里, 但你不要来接我, 应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 以前, 赵州禅师有三种接待 上等接待 : 禅师一直睡在床上不起来, 来了以后打个招呼 ; 中等接待 : 他下床在自己的门口等着 ; 下等接待 : 他到山门外去迎接 有时我去学校, 有些老师到院子门口来接, 这是下等接待 ; 有些在自己房子门口接, 这是中等接待 ; 有些干脆不接, 去了办公室也不起来, 还用特别恨的眼光看着, 这是最上等的接待 按赵州禅师的习惯来讲就是这样 虽然苏东坡要求禅师以无接而接的方式来接待他, 但苏东坡来时, 佛印禅师却站在寺院最外面的门口隆重接待他 这个时候, 苏东坡觉得找到了很好的理由, 便通过禅话来取笑禅师 他说 : 我本来让你不要来接, 但你偏偏要接, 那说明你没有赵州禅师那样的境界 当时佛印禅师说了一个偈颂 :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山 ( 又作 三 ) 门迎赵王 ; 怎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世界一禅床 ( 或 大千都是一禅床 ) 意思是说, 赵州禅师当年缺少谦虚的美德, 所以不出山门迎接国王 ; 这怎能比得上无量无边庄严法相的金山寺, 和我以三千大千世界作为禅床的

40 第五品 第四十四课 无相境界呢 言外之意 你苏东坡只能以肉眼 见到有形的床 而在我的境界中 所有世界全 部都是禅床 或者说虽然我出来迎接 但根本 没有离开过禅床 即禅定的境界 只不过你的 境界太差了 根本看不见 自然苏东坡又败给 了禅师 就像这样 他们以前世的因缘 经常 在禅宗的境界上作一些辩论 本颂也讲 真正的善巧菩萨 他能如幻化 幻术般地在众生前显示一切事 但我们在看到 某位菩萨 上师 大德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时 也许会很难接受 比如赵州禅师 国王来了他 还在床上睡着 甚至打招呼也是睡着的 如果 换了我们 可能会特别不高兴 以前法王在世 时 有一次法王坐在法座上 一位领导坐在下 面铺的地毯上 后来那位领导特别不高兴 他 说 怎么堪布坐在高高的法座上 让我坐在特 别硬的地上 但实际上 真正有一些佛教的境 界 就不会这样 当然 我们对这些人要求太 高了也不现实 因此 平时我们心里就要观清净心 因为 很多佛菩萨化现的大德都有甚深密意 我觉得 这样的教言凡夫人都应记在心里 如果完全按 我们的分别念来揣测 衡量 那就成了以小人 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世间学生也不理解老师的 行为 如果老师用鞭子打 学生就会特别讨厌 老师 但他长大后就会明白 我如今有如是智 慧和能力 全来自当年老师的严格要求 所谓 严师出高徒 是也 以前读小学时 有一位老喇嘛对我很严厉 现在我越来越感激他 当时 我每次打篮球或 跟其他小孩玩的时候 一想起来他的脸色就特 别害怕 不行 现在必须离开玩耍的群体 虽 然当时自己也认为 其他小朋友都很快乐 可 是我因为有了这么一位老师 一点自由都没有 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他啊 虽然自己想了很多 办法离开他 但都没有成功 前两天我还梦到 自己已经离开他 而且修了一个小小的房子 但结果 依靠这位老喇嘛 让我学了很多知识 话说回来 凡夫人对菩萨的行为很难接受 这 也是情有可原的 癸三 以木匠工巧之喻说明不分别果 巧木匠造男女像 彼亦能做一切事 如是行慧巧菩萨 无分别智行诸事 比如 擅长工巧的木匠能造作男身和女身 的像 而所造的男女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 如干木活 跳舞等 但它们有没有我做了这件 事情 那件事情的分别心或执著相呢 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根本没有思维 同样的道 理 行持智慧 具足善巧方便的菩萨 在度化

41 第五品 第四十四课 众生的过程中 虽然显现各种各样的身相 也 圆满了许多众生的资粮 但他们也不会有执著 华严经 五十九卷亦云 一身能示现 无量 差别身 无心无境界 普应一切众 这一卷经 文很好 希望大家能看一看 其意是说 虽然 菩萨能以一个身体示现无量无边不同身相来利 益众生 但他也是安住在无分别智慧中行持的 以前 宗喀巴大师 萨迦班智达 上师如意宝 等高僧大德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 也在各个 地方示现不同身相来帮助众生 但他们都没有 执著 华严经 五十九卷还说 菩萨住法性 能以自在智 广出随类音 亦复无分别 意思 是说 菩萨安住心的本性时 能以自在的智慧 在广大有情前显示各种各样的声音 身相等来 利益他们 但他却没有分别 的确 真正了不 起的菩萨或上师都不可能有分别心 以前 莲 花生大士刚来藏地时 很多人对他的行为都不 能接受 但智者们都认为莲师有甚深意趣 或 者说没有分别心 达摩祖师在汉地弘扬禅宗时 也有很多人不能了解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 的无分别显现不可思议 也可以这么说 因为菩萨把众生观作幻化 人 所以他不可能有 我度化了他们 的执著 圣天论师在 中观四百论 中这样讲 若谁见 众生 如机关幻人 彼等极明显 能趣入胜位 意思是说 如果谁能把众生看作机关幻人一般 那这位菩萨很明显能趋入殊胜的境界 在 杂譬喻经 9和月称论师的 四百论释 中都有这个故事 北印度有一位特别善巧的木 匠 他无论制作男人的像还是女人的像 都栩 栩如生 跟活人没有差别 印度南方有一位画 师 他画技特别惊人 其所画人也跟真正的人 一模一样 一次 这位木匠用木头制作了一位 美女 给她穿上衣服 打扮得跟真人无二无别 而且这位美女还可以做供茶 供酒 微笑等服 务 但不能说话 然后他请这位画师到他家做 客 并让这位美女招待他 到晚上 木匠留画 师住在家中 并让这位美女与他共宿 然后就 回房间休息去了 9 杂譬喻经 木师画师喻 昔北天竺有一木师 大巧 作一木女 端 正无双 衣带严饰 与世女无异 亦来亦去 亦能行酒看客 唯不能语 耳 时南天竺 有一画师 亦善能画 木师闻之 作好饮食 即请画师 画师既至 便使木女行酒擎食 从旦至夜 画师不知 谓是真女 欲心 极盛 念之不忘 时日以暮 木师入宿 亦留画师令住止 以此木女立 侍其侧 便语客言 故留此女 可共宿也 主人已入 木女立在灯边 客即呼之 而女不来 客谓此女羞 故不来 便前以手牵之 乃知是木 便自惭愧 心念口言 主人诳我 我当报之 于是画师复作方便 即 于壁上画作己像 所著被服 与身不异 以绳系颈 状似绞死 画作蝇 鸟 著其口啄 作已闭户 自入床下 天明 主人出 见户未开 即向 中观 唯见壁上绞死客像 主人大怖 便谓实死 即破户入 以刀断绳 于是画师从床下出 木师大羞 画师即言 汝能诳我 我能诳汝 客主 情毕 不相负也 二人相谓 世人相诳惑 孰异于此 时彼二人信知诳 惑 各舍所亲爱 出家修道

42 第五品 第四十四课 因为它从早到晚提供的服务非常到位 再 加上极其美妙 那位画师早已对它生起贪心 木匠一走 他就想跟它一起入睡 虽然打了招 呼 但它一直不来 后来他觉得可能它不好意 思 就去拉它的手 一拉才知是个木头人 他 特别不好意思 于是不但心想口中也说 我一 定要报复这位木匠 然后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幅 像 其穿着打扮跟他一模一样 而且画成已用 绳索吊死 并且尸体上还有很多苍蝇和鸟在吃 着 看起来特别可怕 然后他就藏在床下 第二天早上 那位木匠对他一直不开门感 到诧异 于是从门缝中往里看 只见客人已吊 死在房中 他特别着急 也特别害怕 于是马 上撬开门 用刀去割绳子 这时才知是画像并 非实际情况 这个时候 画师也哈哈大笑地从 床底下出来了 在当时印度来讲 他们俩是非常出名的画 师和木匠 通过这两件事情 他们也了达了世 间上的所作所为特别奸诈 虚妄 也即虽然表 面上看来实实在在 实际上并不真实 或者说 通过这次交流 他们悟出了一个道理 一切 万法并无真实性可言 后来他们俩都出家了 可是我们这里很多画家和木匠都没有出家 拿 圆胜师管的几个木匠来说 可能他们都不会出 家 是不是因为做得不太好 不能这样说 应 该说好 据新闻报道 2010 年 4 月 1 日(今天是 5 月 1 日) 那天 在泰国首都曼谷的一家日本餐馆中 机 器人服务员为客人上菜 这家日本餐馆是泰国 首家拥有机器人服务员的餐馆 顾客可以通过 电子触摸屏进行点菜 点完菜后机器人会带来 相应服务 比如上菜等 它还能以种种表情在 客人前唱歌 跳舞 还可以自动到餐桌为客人 收走空盘 当时这件事很哄动 虽然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幻化人 但它们都 没有真实的分别心 拿刚才这个机器人来说 它不可能有这个客人好 那个客人不好的分别 念 就像这样 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也不 会有执著 所以 修行人有很大执著的话 那 就说明他证悟空性的境界并不一定很高 应该 从这方面来了解 壬三 获得如是证悟之功德 分二 一 受到众天顶礼之功德 二 能击败恶魔之功德 癸一 受到众天顶礼之功德 如是行持诸智者 众天合掌亦顶礼 十方世界诸佛陀 亦作赞叹众功德 前面所讲的 通达一切万法为空性 具有 无分别境界的菩萨 世间众天尊皆会双手合掌 以最大的恭敬顶礼他 可能有人会问 石头

43 第四十四课第五品茶杯等无情法也无分别, 它们是否受到诸天恭敬呢? 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 而我们现在虽然分别念很重 : 因痛苦 快乐交替出现, 便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不高兴, 或者说, 除了酣睡以外, 基本上都在患得患失的分别执著中度过 ; 但我们若能好好修行空性, 最后达到无分别境界, 也能得到诸天的赞叹与礼敬, 就像世间中具足无分别慧的智者或高僧大德一样 为什么在禅宗和密宗的历史上, 无数高僧大德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呢? 其实, 人们并不是崇拜他们的身体, 也并不是崇拜他们的声音 当然, 这也是身体素质非常好的运动员 嗓子特别好的歌星, 在老年时不一定能赢得人们崇拜的原因 那人们崇拜他们什么呢? 就是智慧和禅定 所以, 如果谁真正了达一切万法为空性, 那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身相, 人们都会崇拜他 这里讲, 对如是善巧行持无分别行为的诸位智者, 包括世间智者在内的人道众生, 和梵天 帝释天 四大天王 三十三天的天人在内的天界众生, 还有夜叉 罗刹 魔众等非人, 自然而然会向他恭敬 顶礼 ; 不仅如此, 十方所有佛陀, 如东方不动佛 南方宝生佛 西方阿弥陀佛等, 皆会交口称赞或宣说这位安住在空性中的菩萨的功德 若我们想获得这样的称赞, 那就不要看各种各样的世间杂书, 也不要在无意义的琐事上浪费时间 如果心能经常安住在空性的境界, 一切万法都看得很淡, 也就是说, 拥有看破 放下 自在的空性境界的话, 那包括同行道友在内的所有众生都会敬仰你 我们这里有些法师, 相信看见过他们说话 办事的人, 都能了知他们有一些境界, 心里也会生起恭敬心 ; 而有些相续中并没什么境界, 只不过嘴巴会说 身体整天奔波而已, 那就不一定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如果人中如此, 那非人和天人就更不用说了 在 大般若经 中说 : 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人, 人和天人皆会恭敬, 预流果 一来果 无来果 阿罗汉 缘觉等圣者也会恭敬他, 所有诸佛菩萨也会恭敬他, 而且这样的菩萨还能远离一切魔障和疾病 现在有些爱睡懒觉的人说 : 我爱睡觉, 通过睡觉可以降伏魔众 这种说法太愚痴了, 因为谁爱睡觉魔王最高兴, 那怎能降伏它呢? 如果真的想降伏魔众, 就要多看一些般若空性方面的书 其他经论实在不能学习的话, 你就念 金刚经 和 心经 若念 般若心经, 所

44 金刚经 云 须菩提 在在处处 若有此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 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 作礼围绕 以诸华香而散 其处 第五品 10 第四十四课 有外魔都不能接近你 金刚经 中也说10 读 诵 受持此经的地方 就像塔庙一样 所有魔 众都不可能靠近 所以 人天一切众生皆应恭敬 受持般若 法 大般若经 中也说 能疗一切病 世尊 今所说 般若微妙药 我等顶戴持 意思是说 我们皆应顶戴 受持世尊所说的 能治疗一切 病的最甚深 最微妙的般若法 所谓 顶戴持 指以恭敬心受持 并不是说对般若经念也可以 不念也可以 现在世间的领导或学者都认为自己的讲话 很精彩 很有价值 其实他们的话过一段时间 就会作废 比如 七十年代很多领导的讲话现 在有没有人行持或接受呢 没有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一代一代的领导都是这样 世间 名人所说的话基本上也是这样 前一段时间 我看了华盛顿 林肯 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演讲 但它们现在对西方文化还有多大影响呢 在东 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现在又能取出多少真正 有价值的东西呢 可是 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 前给我们宣说的万法皆空的道理 包括科学家 文学家在内的世间智者都极为赞许 那天有一 个人说 佛陀说的法很好啊 科学家也是破不 了的哟 因此大家皆应了知 佛法是颠扑不破 的真理 而我们能受持这样的妙法 应该说非 常有意义 有价值 因为 安住在般若空性中的人 十方诸佛 菩萨也会赞叹他 就像诸佛菩萨赞叹文殊菩萨 和普贤菩萨一样 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传 记中说 十方世界都会赞叹他们的功德 为什 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恒时安住于空性的境 界 可见 并不是仅仅赞叹他们的行为 前面也讲了 一切万法的本体本来是现空 无别的 若我们慢慢在这样的境界中修行 最 后心完全到达这种境界 那个时候就可以做到 无分别 其实 无分别智有道位无分别智和果 位无分别智两种 一般来讲 凡夫人相似的无 分别智可以包括在道位无分别智中 虽然我们 现在并不能做到完全像佛菩萨那样 但也可以 相似修行 我们每天念修上师瑜伽时 都要观 想三世诸佛菩萨的智慧跟上师的密意一味一 体 最后上师的无分别智慧跟自己的智慧融合 并如是安住 其实这就是相似的无分别智慧 汉地 藏地有些禅师刚开始坐禅时 分别 念很重 安住一分钟也觉得很漫长 他们会想 时间到了没有 或者要么动眼睛 要么动嘴巴 一直忍不住 有些在安住的过程中 连自己的

45 下面继续学习般若 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癸二 能击败恶魔之功德 分二 一 真 实宣说 二 彼之原因 子一 真实宣说 等恒河刹诸有情 假设普皆成恶魔 一毛亦化相同数 彼等无法障智者 第五品 第四十五课 第四十四课 语言都克制不了 到时就开始咳嗽等 其实 如果心真正能安住 各种声音和分别念全部能 控制 当然 现在我们很多人还在道位 有些连 相似的无分别境界也不一定有 那要达到无分 别念的境界就有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要逐渐学 习 而且还要长期地学 我希望道友们在一辈 子中 都要修学般若空性法门和利益众生的菩 提心 千万不要正在讲 中观根本慧论 等时 看一看 然后就扔到一百公尺以外的地方 从 此之后完全断绝关系 我觉得这样做并不是很 好 现在有些人生活习惯特别不好 看见她们 的行为我就失去信心 觉得特别可怜 除此之 外也没办法说什么 她们对有意义 有价值的 法本始终生不起信心 而对世间中具有正常智 慧者根本不会看或不会想的东西 却当作如意 宝那样来对待 这种人无可救药 可以这么说 所以希望自己观察自己 自己来到这里到底是 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呢 还是做一个无用的人 千万不要把自己推到垃圾桶里去 否则诸佛菩 萨想拯救你也很困难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并 不是为了饮食 也并不是为了肉体的快乐 应 该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 所以 为了解脱 大 家皆应不断努力 这里以假设的语言说 修持般若空性法门 住于无分别智慧的菩萨 即使成千上万恶魔来 对他进行作害 也不可能得逞 我们知道恒河 沙无量无边 像恒河沙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 中尽其所有的众生 假设全部变成恶魔 每一 恶魔的每一汗毛也幻化出恒河沙数刹土中所有 有情数量的恶魔 尽管这么多的魔都对安住于 无分别智慧的智者菩萨作障碍 或者说毁坏他 可是不但不能毁坏他的道心 连他的一根汗毛 也不能动摇 其原因下面的颂词有阐述 这里我引用其 他经典中类似的教证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大 宝积经 中云 安住佛法中 能修空智者 无 量诸魔众 不能动彼等 因此 对安住于佛法 境界当中 能够修持般若空性的智者来讲 即 使前面所讲那么多的魔众一起对他进行干扰

46 第四十五课第五品损害他的道心, 也不可能动摇他 可见, 有关大乘经典所描述的观点和意义非常相似, 只不过末法时代的人, 很多都没时间翻阅这些经典, 如果很详细地阅读了, 就能知道包括汉地已经翻译出来的经典中, 有跟这里的内容相似的说法 就像前段时间我所讲的 佛说摩登女经 那样的篇幅, 汉地还有一部经叫 佛说龙施女经, 这是三国时期支谦翻译的, 经文很短 里面讲了一个真正安住大乘境界的人不被魔损害 的好故事, 内容如下 : 长者须福家有一女子叫龙施, 她智慧和福报非常不错, 从小就对大乘佛法有信仰, 对众生有大悲心 十四岁那年, 有一天她在七层高楼里梳妆打扮, 此时佛陀及其眷属因化缘出现在她家门口 因佛眉间亳相之光照射在七重楼上, 她因此而见到了佛陀的相好庄严, 并生起了极大的信心 于是她发愿 : 我一切都供养佛陀及其眷属, 将来要成佛度众 由于她的发愿力极为强大, 整个魔王的宫殿都被震动了, 还出现了各种恶兆 那时魔王波旬特别不高兴, 马上显现为她父亲的身相来劝她不要这样发心, 说 : 你没有必要发大乘心, 众生根本度不完, 阿罗汉的发心最好, 因为毕竟都是涅槃, 所以你千万不要发大乘心 龙施女说 : 不行, 我还是要发大乘心, 阿罗汉所发 的毕竟是自私自利的小乘心, 不能广利众生 魔王进一步劝告她 : 你是女身, 即使发心也不能成佛, 因为女身连转轮王 帝释天 梵天都做不了, 所以你最好不要这样发心 她说 : 虽然女身不能成佛, 但我可以通过精进修行尽快转成男身, 然后就可以成佛度众 接着魔王以恶毒的意乐说 : 如果你实在要这样发心, 那就从楼上跳下去, 如此便能成佛, 而且行菩萨道者, 应不贪于世间 不惜于寿命 龙施女说 : 既然父亲说这样可以成佛, 我就愿意为了佛法和众生舍弃自己的肉身 然后她一边发愿一边从七楼上跳下 因为发心力和发愿力的加持, 她不但没有感受任何痛苦, 于空中未落地前女相就变成了男相, 落地后很多功德自然而然在相续中出生, 身体也完好无损 那时佛陀也微笑 发光 当时众眷属请问原因, 佛陀授记说 : 这位龙施女不舍道心, 非常了不起, 她将来成佛名号为龙盛如来 魔王看到她不舍众生 不舍佛法的坚强道心后, 就羞耻地离开了 所以我希望道友们, 在有时间时一定要对佛菩萨的语言进行交流, 并融入自心 若能如此而行, 哪怕是佛经 论典中的一个故事, 对你的今生来世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 而世间乱七八糟的书或各种分别念的文字, 暂时看起

47 第四十五课第五品来好像很吸引人, 实际上对我们的身心以及断掉轮回种子, 根本没有任何利益 当然, 若是菩萨为了度众生, 依靠世间人的形象示现这种极为恶劣的相, 那就不用说了, 除之此外绝对不可能有 有些道友说 : 我看这些不好的东西就是为了度化众生,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邪魔外道高兴, 可以将恶劣众生引入佛门 话虽然说得非常漂亮, 或初发心虽然很好, 但若自己不是真正的菩萨, 最后就会沉入迷乱当中而无力自拔, 有这种危险性和可能性 但对佛陀所说的经典和高僧大德所著的论典, 哪怕我们每天记一个教证或公案, 长期耳濡目染, 慢慢慢慢相续就会潜移默化, 逐渐就会变成一位好修行人 就是世间学问, 也不可能一天当中一切知识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 也需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不断地学习 ; 在老师的不断开导和自己长期努力下, 到大学本科毕业时, 方方面面的学问和素质跟以前相比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学佛也是如此, 因为佛法非常深奥 难以揣测, 面对这样的甚深知识, 我们就要花一定的时间, 比如对相关教理进行比较等, 长期坚持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可能有人对我讲 般若摄颂 ( 也包括 前行 和 净土 ) 有这种想法 : 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讲, 太长了 但我觉得, 当我每天翻阅很多大乘经 典和论典后, 自己真正法喜充满或有定解时 ( 只可惜, 再过几年就忘了 ), 哪怕只给别人讲一个教证 一个公案, 有人也会接受 ; 如果真正能接受, 对他一辈子来讲, 在怎样面对魔众 怎样对付违缘等方面就会很清楚 很多人刚开始学佛时, 问题多得不得了, 其实很多问题通过学习都会迎刃而解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家每天皆应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因为, 哪怕是一个偈颂 一个故事, 若能反反复复思维, 其作用也跟世间知识完全不相同 世间好莱坞的电影故事或某位明星唱的歌, 虽然暂时听起来或谈起来, 人们会觉得很舒服, 可是真正对精神和身体有什么样的利益呢?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对末法时代的人来讲, 因为寿命太短, 再加上生活节奏特别快 琐事又相当多, 这样一来, 人生几十年迷迷糊糊就到了尽头, 很多知识想重新学习也没有机会, 所以每次听课时都应该认真听受 我昨前天所讲的一样, 如果在学院住了一个月, 至少会听到三十堂课, 那就能学到三十个不同内容 即使没有学到, 念三十遍 普贤行愿品, 对你一辈子来讲, 也是非常大的功德 在临死时, 这个善法功德就会维护着你, 一定能对你带来利益, 这毫无疑问 如果杀了三十头猪, 那罪业就会染污你的相续,

48 佛本行集经 云 夜叉罗剎鸠槃等 摩睺罗伽及毘舍 世间所有可 畏形 魔王率将树下来 欲望恐怖于菩萨 端正容颜诸相满 功德具如 千日光 心不惊动犹须弥 观后魔众如幻化 诸法无异无分别 如星如 露如浮云 法相如是正思惟 安心善住结加坐 若有我心彼闻见 如是 邪念则生贪 痴人作是著我时 以心念故见恐怖 释迦牟尼大尊者 观 于诸法平等如 十二因缘相续生 心意境界空无实 见谄曲魔不惊动 乏顿无利身体疲 木石刀杖悉弃捐 眷属驰走无依怙 第五品 11 界 如果理论上闻思过 也能把魔王和一切法 观成如幻 如梦 如阳焰般现而无自性 那一 切魔众也不可能危害你 但最关键的是 我们 并不能如此观修 反而认为魔众或违缘是实有 的 有人说 糟了 糟了 现在违缘又出现了 九头魔王一直跟着我 如果你越来越产生实有 的执著 魔众就会有机可乘 所以在遇到魔众 违缘时 一定要观修般若空性 这极为重要 第四十五课 或者说变成黑点一直保留在那里 所以 大家 对善法 恶法的功德与过失 一定要有清晰的 认识 并认真进行取舍 在这里大家务必清楚的是 若能经常学习 空性并安住于空性的境界 或把诸法观为如幻 如梦 魔众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 佛本行集经 11 里也说 在遇到魔众或违缘时 若能观察一切 万法无有分别 远离一体他体的自性 了知它 们如幻化相 如流星 如露珠 如浮云 如电 如旋火轮 就能把所显现的魔众全部观成幻化 这样心就能像须弥山那样坦然 顽强地安住 而没有任何动摇 此时一切魔众也会自然而然 消失于空中 可见 若我们能像 米拉日巴传 和 中论 里所讲的那样进行观修 一切魔障 和违缘皆能遣除 世间中 有些人特别害怕非人 魔众 这 说明相续中没有般若空性 如果能修无分别智 慧 或能真正安住远离四边八戏的胜义境界 魔众就不会危害你 即使不能安住于这样的境 子二 彼之原因 四因菩萨具智力 四魔难胜不能动 安住空性不舍众 如说而行佛加持 接着上面的颂词讲 如果有人问 为什么 他们能抵抗或战胜一切魔的障碍呢 我们可以 这样回答 依靠四种原因 具足善巧方便或智 力的菩萨 使烦恼魔 天魔 死魔 蕴魔等四 魔难以胜过他 也不能动摇他的修行 虽然极 个别菩萨因前世的因缘 在遇到违缘 魔障时 显现上也无法战胜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而 且 诸佛菩萨和上师示现无常也很有必要 为 什么任何一位高僧大德和佛陀都没有不离开世 间而长住的呢 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众生前显示 万法无常的实相 一般来讲 在修行当中 只 要具足这四因就能超越四魔 哪四因呢 第一 安住于空性智慧 也就

49 第四十五课第五品是说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 ; 第二, 具有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 ; 第三, 按照自己以前在诸佛菩萨前承诺过的 乃至菩提果之间, 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的誓愿, 在生活中实际执行 不断实践, 也就是说誓言坚定 ; 第四, 以长期积累福慧二种资粮为因, 已获得诸佛菩萨的护佑与加持 如果谁具足这四种条件 : 大智慧 大悲心 坚定的誓言 蒙受佛的加持, 魔众就不可能危害他 概而言之, 真正具足利益众生和空性智慧这两个条件的菩萨, 魔众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中也说: 为于众生说, 以住真如故, 诸魔不能恻, 以诸行甚深 意思是 : 为了利益众生而长期讲经说法, 这是第一个条件 ; 第二个条件, 经常安住真如空性 具足这两种条件的人, 世间任何一个魔众都不可能危害或破坏他 因为, 利益众生和安住般若这两种行为, 极其甚深 非常伟大 无比殊胜, 并非魔众的境界 就像佛陀成佛时, 因为他证悟的空性智慧极其高深, 利益众生的悲心极其强烈, 魔众就没办法危害一样 在座的道友 : 在修行中遇到违缘时, 如果有特别强烈的悲心和甚深的智慧, 魔众怎么样想制造违缘, 也没办法损害 大乘起信论略述 中说 : 知境本空, 知心无念, 不为魔等, 现形 恐怖 其意是说, 如果我们知道整个外境本来都是空性, 自己的心也本来无有任何相或无念, 即外境和内心或能取和所取全部通达为空性, ( 前天, 女众讲考 中论 内外我我所, 若尽灭无有, 诸取即为灭, 取灭则生灭 这个很关键的颂词时说 : 能取灭, 所取也灭 ; 内灭, 外也灭 ) 或者说对外境的执著也灭了, 无念的心也灭了, 也就是说没有二取的执著相, 那么这种菩萨, 魔王就不能现形使之产生恐怖 因此, 作为修行人都需要获得超胜的境界, 这很重要! 当然, 在名言中利益众生 为上师三宝发心, 也不能离开 但现在很多修行人都有自轻凌懒惰, 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获得最高的境界, 或者认为现在已经可以了, 而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 这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佛教中有很多甚深 精彩的境界, 若能得到, 对自他众生生生世世都能带来无穷利益 虽然表面上看来最高的境界也没有什么, 因为它无形无色, 但实际上你安住在这样的境界时, 不要说世间最精彩的节目, 就是世间人们认为最有意义的对境也不会再去贪执 这里讲了很关键的四个条件, 大家都应该具足 为什么有些人弘法利生如是顺利, 魔众根本不能危害他,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具足大智慧 大悲心 坚定的誓言 不断积累资粮而获得了佛菩萨的加持 很多人都想获得不可思

50 第五品 第四十五课 议佛力的加持 那就要长期积累资粮 这样佛 陀自然而然会保护或维护你 另外 华严经 中云 离慢修智慧 不为魔力持 为佛所摄持 亦为法所持 意思是说 离开我慢 长期修习 般若的人 不但魔众不会找他的麻烦 给他捣 乱 而且佛陀及其宣说的甚深妙法也会自然而 然加持他 所以 若想获得佛法僧的加持 就 要使自相续长期没有傲慢心 并具足智慧 这 样就能得到三宝的加被 听说一位领导在佛前作供养 在钱包里选 了很长时间 才拿出一百块钱 不过他还舍不 得 又往里装 但这一百块钱一直未能放好 旁边的五十块钱也拿不出来 后来他实在没办 法 悄悄地说 算了 算了 还是一百块钱 然后就把这一百块钱放进了功德箱 并说 佛 陀啊 您一定要保佑我 最近是我最艰难的时 候 您一定要时时关心我 当然 他的说法也 是对的 因为佛陀确实能时时刻刻关心他 但 还要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违越因果 如果能长期积累资粮 行持善法 佛自然 而然会加持 在 般若摄颂释 中 麦彭仁波 切讲得很清楚 经常积累二种资粮令诸佛生欢 喜心 依靠法尔在相续中就能得到善逝的加持 大家都应该知道 法尔 比如火是热的 水往 下流等 也就是说 相信因果 积累资粮的人 诸佛菩萨 天神 地神 护法神等经常会加持 护佑他 这是自然的规律 一部经中说 如果我们能经常祈祷 积累 资粮 就能得到佛陀的维护 魔众也不能危害 道行般若经 里也说12 魔众不能动摇的有两 种人 一种是不失毁自己的本愿 也就是说自 己发的愿不失坏 第二是诸佛经常护持 保护 者 魔众也不能害 刚才讲了 要想诸佛经常 保护 就要长期积累资粮 如果长期对行持善 法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关键的时候突然拿出一 百块钱 那能不能得到加持也不好说 虽然你 祈求后 佛陀会垂念 加持你 但若长期行持 善法 心里有正知正见 就很容易获得佛陀的 加持 在 道行般若经 中 还讲了很多证悟 般若境界者不会受到魔众危害的道理 大家可 以参阅 大宝积经 中也说 对佛有尊重敬信心 对正法生起信慧并住于正法的人 也不会受到 魔众的违缘 颂曰 若于圣雄沙门所 生其敬 信尊重心 亦住正法生信慧 一切诸魔不能动 所以 如果我们能对应供对境佛法僧三宝生起 信敬尊重之心 并经常安住于正法 世间所有 魔众都不可能危害 如果没有这样 反而长期 12 道行般若经 云 菩萨有二事诸魔不能动 何谓二事 一者 不失 本愿 二者 十方诸佛悉护视 是为二事

51 第四十五课第五品违越上师三宝的教言, 就很容易受到魔的干扰 以前, 藏地有一位曲恰堪布 ( 已圆寂 ), 他经常讲 : 觉囊派秋吉寺玛德祖古 ( 指活佛 ) 的一位弟子, 在修行过程中出现违缘时, 自己不能辨别反而认为是顺缘 虽然上师经常讲 : 一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律, 不要对幻觉执著, 如果越来越注意取舍因果, 对上师三宝也越来越有信心, 那就说明你的境界很不错 ; 相反, 经常违越因果, 不愿意行持善法, 对上师三宝退失信心, 就很危险 但他始终听不进去, 最后导致违背上师教言而还俗 这位弟子得到了 本尊 空行 如下授记 : 你舍弃戒律后会得到如何如何的空行母, 你的境界会变成什么样, 等等, 对他将来作了详细授记 后来他跟上师说了这个情况 上师说 : 不要执著这些, 都是幻觉 但他不听, 仍到授记所说的地方去看到底有没有这位 空行母, 后来也真正遇到了这么一个女人 于是他认为上师不懂, 只是故意应付, 实际自己得到的授记并没有错 然后他就娶了所谓的空行母, 把原来的清净行为全部舍弃 但从此之后, 原来的境相全都没有了, 还不断出现恶念 那时他才知道, 因为没有听上师的话, 最终导致着魔 但已无法再捡回来原来的清净生活, 也没办法, 只好苦一辈子 一般来讲, 心力脆弱者 道心不稳者 智慧浅薄者很容易着魔, 而着魔的情况也各式各样 若能像我刚才所讲那样, 真正对三宝有信心, 哪怕对佛教有尊重心, 也不容易受到魔众的干扰 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 不要稍微有点身体不好, 如头痛 感冒等, 就说 : 我是不是着魔了? 可不可以给我加持一下, 我好痛苦! 作为修行人, 应将一切显现观为佛的净现或上师的清净相 荣索班智达在 入大乘论 为主的很多窍诀书中都讲 : 烦恼的本体是清净的, 魔的本体也是清净的 若能运用这样的教言, 即使在生活中或修行时遇到一些魔众的幻相, 最终它们也不可能得逞 荣索班智达很了不起 定解宝灯论 里面讲 : 印度具德月称师, 藏地荣索秋桑尊, 异口同声一密意, 建立本净大空性 他在十三岁时这样说过 : 我并不是孤陋寡闻者, 所有经论没有一个不懂 ; 我也不是广闻博学者, 因为所有经论只看过一遍 他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的化身, 也是班智达察那让目的化身, 有各种说法 他的窍诀非常多, 传记中说有六十多部, 但只能见到极少数的窍诀, 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没有了 以后方便的时候我给大家翻译一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年第 期 第 期 秦立彦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 布莱特 哈特 华人形象 美国西部 世纪美国作家布莱特 哈特在很多作品中都写到在美国西部的中国人 这些中国人形象复杂多样 彼此 交织 对进行单一道德评价的形象研究提出一种矫正 包括诗歌 小说 戏剧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秦立彦 男 黑龙江人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士 英语系硕士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师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降 低 美 国 人汉 语学 习 的 认 知负 担 标 准语 构 建 以词 汇 为 核 心 融 会 贯 通 语 音 语 义 语 法 语用 汉 字 知 识 的 字 词 句 直 通 车 教 学 体 系 教 学 生认 识 汉 字 的 形 义 来 源 是 字 源 古今 很 多 经 典 书 例 如 狭 义地说 同 源字 是让 学 生 能 够 写 出 结 构 正 确 的 句 子 构 也 就 体 现着 语 法 规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1859 1930 1885 27 1887 1890 1930 H 20 30 20 80 2004 12 5 H J RACHE 第二天傍晚 我们在客厅里谈论这件事 B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ESOL-CN-Bleed.pub

ESOL-CN-Bleed.pub NZCB Discover New Zealand BELIEVE YOU CAN www.nzcb.ac.nz ,, 我非常喜欢这里, 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谢谢学校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升学机会, 因此我也强烈推荐我的朋友们也来 NZCB 学习国际英文 (IESOL) 课程 - 黎曦 ( 中国 ) 在 NZCB 学习期间我的收获非常大, 不止是英语能力的提升, 还让我更加熟悉新西兰,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为什么要学 般若摄颂... 1 般若摄颂浅释第一课... 19 第一品 : 第二课... 36 第三课... 57 第四课... 72 第五课... 86 第六课... 104 第七课... 126 第二品 : 第八课... 146 第九课... 166 第十课... 186 第十一课... 205 第十二课... 227 第十三课... 248 录第十四课...267 第十五课...285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宋守信 教授 杨书宏 教授级高工 傅 贵 教授 许开立 教授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安全工程专业试点工作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培训部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 简要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做法 详细阐述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为出发点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黄柯鑫博士 甘特图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甘特图的优点 : 直观明了 ( 图形化概要 ); 简单易懂 ( 易于理解 ); 应用广泛 ( 技术通用 ) 甘特图的缺点 : 不能清晰表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WBS 责任分配矩阵 ( 负责〇审批

More information

!! ! ! 华侨华 人 历 史 研 究 发 现 苗头 就 严 加管 教 和 制 止 而 美 国 父 亲却 认 为 这 是 女儿 的 自 由 和 权 力 女 儿 有众 多的 男朋 友 表 明 她 长 得 漂 亮 的 应 该为之 感 到 骄傲 有 吸 引力 做 父母 由 于 美 国 父 母对 子 女 更 多 地 采 取 肯 定 尊 重 甚 至 放 任 自流 的 做 法 而华 人 父 母 更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汉语译著中的西洋姓名问题 近百年的西学汉语著作中存在着大量名不从主人 名不副实的虚幻洋名 姓名颠倒 把复姓当全名 胡乱选择姓名简称等错误在词条 索引 著者目录中经常出现 名不正则言不顺 各行各业早晚都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为了提高西学水平 有必要引进西洋姓名学 姓氏是象征血缘遗传的家庭伦理标志 是风俗嬗变的化石 姓名演变与民族文化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折射传统特色 正确理解和著录西洋姓名 对提高西学和外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三国时期墓葬特征述论 韩国河 朱 津 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 汉制向 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 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 但又 出现了一些新器型 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 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 晋制 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 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 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三国 汉制 薄葬 晋制 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1 4 2 5 3 6 1 2 3 4 1 2 1 1 3 2 5 6 2 2 1 3 2 7 8 2 3 1 3 2 9 10 3 理想的城市形象 1 为实现理想的城市形象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1 为培养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提供终身的支援 所有市民的人权都得到尊重 无论是谁都能充满活力 安居乐业的城市 推进保健 预防医疗的相关工作 推进心理健康和防止自杀对策的相关工作 措施2 健全医疗体制使市民 能够接受合适的医疗服务

More information

PPES_pamphlet_Mandarin

PPES_pamphlet_Mandarin 为您 长 为 项 发 伙 计划 资 见 诠释 见 诠释 为您 长 为 长虽 优 为 长 诗 纳 长对 响 们 师 为 长 们 艰 们 为 发 您 单 还 贫穷 们 样 对 们发 时 发 么 这 给您 议 为您 长 积极 您 为 您 (Respect) 负责 (Responsibility) 应 (Response) 为亲 亲 为 长远 积极 这 谓 惩罚 惩罚则 伤 为 1 谓确 义 词对 说 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urchnewsletter-issue docx

Microsoft Word - churchnewsletter-issue docx "#$" 年 % 月 & 日第 " 期 同声 同声 "#$" 年四月 第二期 背诵经文 期刊内容 约翰福音 ##$%&'%( 复活节 第二页 灵修 第三页 受洗见证 第八"十页 主日学笔记 第九页 基督信仰 第十三 人生随想 第十一 十二 十五页 耶稣对他说 复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 人 虽然死了 也必复活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 远不死 你信这话吗 本期编辑 徐光 闻钟秀 排版 尤国芳 黄黎光 "#$"

More information

% %

% % 兼论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 苏智良! 吴俊范 #! 由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学科分野的界限 致使已往的 景观概念缺乏全面性 其结果是 不仅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缺少历史的底蕴与含量 而且历史学领域内系统的景观史研究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本文分别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和以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为中心例证 探讨在新的景观概念基础上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研究区域景观史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与操作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日 蒲丰彦 中日战争时期 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外 日本政府还向华南地区的一个岛屿!!! 三灶岛 派出过农业移民团 对此少有人知 且至今也没有过学术探讨 日本海军在 年 月攻占了该岛 修建军用机场 由于他们此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地面航空基地 三灶岛上的该航空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给这个基地供给粮食 或者也可能是出于军事警备上的需要 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共 人左右 中日战争日本农业移民广东省三灶岛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3

3 封面人物 Cover Celebrity 七届会 贵宾室重逢一瞬 两只大手紧紧相握 两条 汉子 亲切相拥 两颗诚心 一脉相通 这是俩人三年来的第二次相逢 第二次握手 前一次是三年前在武汉的 六届会 这一次则是在长沙会 议贵宾室 两人差距甚大 一人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一人 年至七旬 形同朽木 一人是名扬世界的学术巨子 一人是 离岗十载的退休老头 但他们俩人却有着相同的心路历程 报效祖国 右为王中林院士

More information

避孕方法的医控模式和自控模式有变化吗 郑晓瑛 任 强 避孕节育是生殖健康极为重要的内容 文章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年至 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和全国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分析了已婚育龄人口在避孕模式上的 时空变化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已婚育龄人口的年龄 子女数和生活的不同区域环境等方 面避孕模式的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在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中 低生育水平下的避孕模式以及推行避 孕节育知情选择后已婚育龄人口的避孕模式

More information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应用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应用 邓雪原 苏 昶 孙 朋 王国俭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上海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 上海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 协同设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建筑 协同设计的发展需要经过二维协同设计向三维协同设计的过渡 接着对适合于大型建筑设计企业的建筑 协同设计平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通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个实际工程项目 详细描述了建筑工程协同设计的方法与过程 然后对建筑协同设计的标准统一 工种协同等特点和高效沟通及超大项目的应用优势进行了讨论

More information



 1 人 的 一 生 有 两 副 两 齿, 一 副 乳 牙, 一 副 恒 牙 2 健 康 的 牙 齿 是 怎 样 的? 牙 齿 干 净 没 有 蛀 牙 不 会 疼 痛 不 会 出 血 牙 龈 颜 色 正 常 3 牙 齿 健 康 有 什 么 好 处? 笑 起 来 更 漂 亮 吃 起 来 更 开 心 身 体 更 健 康 4 我 们 的 牙 齿 有 什 么 功 能? 双 击 替 换 图 片 双 击 替 换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暨爱民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在其他各业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罕见的发展 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 规模空前扩大 教学质量提高 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 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 为湖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战时教育既具满足战争需要 服务抗战 又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教育在战时湖南之所以有如此进展 是由于湖南各界军政领导的重视 湖湘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湖湘文化精神的支承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九册定稿_153-175_.doc

Microsoft Word - 第九册定稿_153-175_.doc 第 九 品 智 慧 目 录 第 一 百 七 十 三 节 课...342 第 一 百 七 十 四 节 课...359 第 一 百 七 十 五 节 课...378 第 一 百 五 十 三 节 课... 1 第 九 品 思 考 题...394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节 课... 21 第 一 百 五 十 五 节 课... 37 第 一 百 五 十 六 节 课... 53 念 佛 功 德... 411 第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海 外 集 团 内 部 刊 物 月 刊 2009 年 6 月 总 第 九 十 二 期 C O N T E N T S 1 1 1 1

中 国 海 外 集 团 内 部 刊 物 月 刊 2009 年 6 月 总 第 九 十 二 期 C O N T E N T S 1 1 1 1 Sea level 三 十 而 立 中 国 海 外 集 团 内 部 刊 物 月 刊 2009 年 6 月 总 第 九 十 二 期 C O N T E N T S 1 1 1 1 Headline 里 Headline 准 FEATURES 台 FEATURES 1 11 FEATURES 〇 〇 〇 〇 1 1 Focus 专题 如泉绽放 泉城济南 以泉闻名 济南府是宜居的 从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可窥一斑

More information

研究问题 自主学习中心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其认可度

研究问题 自主学习中心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其认可度 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 谈言玲 张荣根 严 华 学习策略的使用一般可视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志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调查了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结果显示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和认可度不高 大多数学 生能有效运用一定的认知策略 但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运用程度偏低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 项目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号 同时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供的宝贵修改意见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 三 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的效果 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在提高广大职工收入水平的基础上 重点要提高拔 尖人才的工资性收入及各种福利待遇 自从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以来 我校职 工的工资性收入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薪酬改革方案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 持和欢迎 根据我们的调查 自 1999 年薪酬制度改革以来我校职工的工资性 收入增长了近 3畅 5 倍 具体增长情况见下图 1 图 1 1999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2013上半年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3上半年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1 1 2 0 1 5 0 2 0 1 3 ( ) 2 L L L ( 2 1 2 4 2 ) 2 B 1 ( ) A B C D 2? ( A B C D 3 ( ) A B C D 4 ( ) A B C D 5 ( ) A B C D 6 1 9 4 9 ( ) A B C D 9 1 7 ( ) B C D 8? ( C A B D 9 ( ) A B C D 1 0 ( ) A B C D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北岛诗选诗集 作者北岛 新世纪出版社 1986 出版 获中国作协第三届 (1985 1986) 新诗 ( 诗集 ) 奖 诗作的主旋律是人道主义 写 于十年动乱时期的诗作 履历 回答 对 文革 十年的批判是有力的, 但因为作者批 判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 因而对未来世界的 展示是朦胧而模糊的, 有些诗里流露出了 一 切都是命运 / 一切都是烟云 ( 一切 ) 的悲观 失望的情绪, 对新的生活缺乏热情

More information

从制度视角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空间 朱陆民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 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 基于马来西亚历史 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 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 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 作者认为 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 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江红英 国民政府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 面对战争带来的新情况 顺应时势需要 将职业介 绍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 采取了许多发展职业介绍的措施 如设专门机构管理 办理难民 职业介绍 发展公立职业介绍机构 加强对私人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指导职业介绍机构规范化运 作等 从效果上看 职业介绍对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难题有所帮助 但职业介绍的作用因各种原因而 有限 特别是政府赋予职业介绍以沉重的社会责任 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

More information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始于近代西方国家 现代以来呈现出法典化 系统化趋势 法国文化遗 产法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 迄今已形成以 遗产法典 为核心 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 法律保护体系 颇具典型性 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在立法体系 制度设计 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法国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中国 借鉴 叶秋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聂宏毅 李 彬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 但同印度 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 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 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作者发现 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策选择是 强硬对扩张 宽和对现状 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 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 反之 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

More information

P. 401 ( 一 ) 西昆文士主持各类贡举考试 P P P P P P. 267

P. 401 ( 一 ) 西昆文士主持各类贡举考试 P P P P P P. 267 许瑶丽 西昆文风除了表现在诗歌 四六文以外, 还风靡于科场律诗 赋当中太宗 真宗朝 贪才 佑文 的风 气, 加上日渐严密的取士制度, 使得作为学者宗师的馆阁词臣与科场之间以 文 为中心密切互动以杨亿为代 表的西昆文士频频担任各级贡举考试官, 并利用其在文学上的话语权大量奖掖后进 编选文集, 使西昆文风在 科场中风靡一时以律赋为例, 其西昆风格表现为形式上的精工律切, 内容上的博雅典赡馆阁与科场间的互动,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1 :,,,,,,,,,,? :,, :. ( ) :, ( ) :, ( ) : :,. : :, 1,,, ;,,,,, :,,,,,,

年第 期 1 :,,,,,,,,,,? :,, :. ( ) :, ( ) :, ( ) : :,. : :, 1,,, ;,,,,, :,,,,,, 冯国栋 在汉文佛教文献研究与整理工作取得相当成绩的今天, 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处理汉 文佛教文献的学科, 即汉文佛教文献学 本文初步提出汉文佛教文献学的概念, 并在此 基础上初步建构了汉文佛教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认为汉文佛教文献学应由实体层面 方 法层面 历史层面与理论层面四部分的研究组成 关键词 : 汉文佛教文献学必要性体系 作者冯国栋, 年生, 文学博士,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1 :,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 净土真 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作者 : 忻平 作者单位 : 相似文献 (1 条 ) 1. 期刊论文秦永章.Qin Yongzhang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 西本愿寺派与中国西藏地 方政权及藏传佛教界的接触 - 世界民族 2007(2)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这个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步西方列强之后尘, 开始向外开疆拓土, 近邻中国便成为日本军国 主义者蚕食的对象.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李学智 民国初年 革命党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鼓吹以法治国 依法行事 热望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 同时 兴办法政 法律 学校形成热潮 各种法律书籍大量出版 汇成一股颇有声势的法治思潮 在此期间 伍廷芳对陈其美以军政干涉司法和越权滥捕的行为进行的抵制 批驳和斗争 则成为这股思潮涌动中激起的浪花 民国初年 法治思潮 以法治国 伍廷芳 陈其美!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102 图 4唱16 基于图像渲染的理论基础 三张拍摄图像以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生成的球面图像 拼图的圆心是相同的 而拼图是由球面图像上的弧线图像组成的 因此我 们称之为同心球拼图 如图 4唱18 所示 这些拼图中半径最大的是圆 Ck 最小的是圆 C0 设圆 Ck 的半径为 r 虚拟相机水平视域为 θ 有 r R sin θ 2 4畅11 由此可见 构造同心球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投影图像中的弧线图像

More information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胡 丽 娜 青春版 牡丹亭 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 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 回顾 世纪以来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历程 青春版 牡丹亭 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 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 相结合的战略 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 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 为当下中 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十册定稿_176-201_.doc

Microsoft Word - 第十册定稿_176-201_.doc 目 录 第 十 品 回 向 第 一 百 九 十 一 节 课...268 无 从 选 择 关 于 爱 心 工 程 的 一 席 对 话... 1 第 一 百 九 十 二 节 课...285 第 一 百 九 十 三 节 课...305 第 一 百 九 十 四 节 课...321 第 九 品 智 慧 第 一 百 九 十 五 节 课...336 第 一 百 九 十 六 节 课...353 第 一 百 七 十

More information

卷 第 第 大 期 学 化 学 月 年 物 理 化 学 课 堂 讨 论 举例 葛 上 官荣 昌 欣 淮 阴师 专 化 学 系 南 京大 学 化 学 系 摘要 结合 六 个 例子 叙 述 了 物 化 原 理 在 实 际 生 活 和 工 业 生 产 中 的 应 用 情 况 通 过课 堂 讨 论 加 深 了 学 生 对 有 机 物 燃 烧 热 概 念 的 理 解 说 明 了 反 应 物 或 产物 的 扩

More information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5 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6 三 毕业生就业流向...6 1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 ( 与该地域毕业生源数对比 )...7 2 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7 3 毕业生分专业就业地域流向...8 4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8 5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8 6 特殊身份毕业生 ( 学生党员 学生干部 少数民族学生 特困生

More information

众弟子已经如法闻受了殊胜无比的教言, 但因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拙劣而无法忆持, 更 遑论真切行持了, 惋惜之声不绝于耳 故我们发心根据录音整理成为小册, 在此过程中努力 做到忠实法王的教言, 不搀杂自己的分别念 于此, 上师的所有金刚弟子咸可为证 本文的每一句教言都是价值连城的如意宝, 应作稀有难得之

众弟子已经如法闻受了殊胜无比的教言, 但因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拙劣而无法忆持, 更 遑论真切行持了, 惋惜之声不绝于耳 故我们发心根据录音整理成为小册, 在此过程中努力 做到忠实法王的教言, 不搀杂自己的分别念 于此, 上师的所有金刚弟子咸可为证 本文的每一句教言都是价值连城的如意宝, 应作稀有难得之 麦彭仁波切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讲授堪布索达吉口译 前言 当前的世纪中, 无论经济与科学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地提升, 资讯信息迅速膨胀乃至爆炸,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瞬息万变的大时代里, 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尖锐恶化, 如环保 人口就业 社会暴力 工业布局 周边国家的不平衡发展与地区冲突等等, 这些无一不在显示众生的烦恼日益深重, 难以调伏以至于此 而调伏众生烦恼最为强力有效的学问与手段乃为佛法,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入行论第六册_95-116_.doc

Microsoft Word - 入行论第六册_95-116_.doc 目目录目录 启动爱心... 1 第七品精进第九十五节课... 28 第九十六节课... 47 第九十七节课... 62 第九十八节课... 77 第九十九节课... 90 第一百节课... 103 第一百零一节课... 121 第一百零二节课... 135 第一百零三节课... 152 第一百零四节课... 170 第一百零五节课... 188 第一百零六节课... 206 第一百零七节课... 222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正法醍醐.doc

Microsoft Word - 正法醍醐.doc 目 录 春 华 秋 实 致 信 众 之 感 谢 信... 1 索 达 吉 堪 布 译 讲 二 规 教 言 论 讲 记... 5 二 规 教 言 论 思 考 题... 243 佛 子 行 讲 记... 249 佛 子 行 思 考 题... 407 快 乐 之 歌 讲 记... 412 后 记... 439 春 华 秋 实 法 视 如 自 己 的 生 命, 全 心 全 意 地 珍 惜 踏 踏 实 实 地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区位学理论思考 潘允康 [ 美 ] 约翰. 罗根 [ 美 ] 边馥琴 [ 美 ] 边燕杰关颖卢汉龙 过去在理论界研究中国家庭结构特点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从中国的家庭传统和社 会现实生活需求两方面展开, 本文则在此基础上集中从住房的角度分析家庭结构的 影响因素 它依据 年在津 沪两地进行的住房与家庭生活调查的有关资料, 运 用区位学理论, 指出住房是影响中国家庭模式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变和住房政策的变化,

More information

窍诀宝藏海前前言 当今世纪, 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 信息资讯迅速膨胀,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 精神极为空虚颓废, 追根究底, 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 心灵缺乏认知所致 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

窍诀宝藏海前前言 当今世纪, 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 信息资讯迅速膨胀,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 精神极为空虚颓废, 追根究底, 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 心灵缺乏认知所致 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 法王晋美彭措传讲索达吉堪布口译 窍诀宝藏海前前言 当今世纪, 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 信息资讯迅速膨胀,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 精神极为空虚颓废, 追根究底, 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 心灵缺乏认知所致 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最具特色 可调伏众生烦恼 获得究竟解脱最强有力的手段唯有佛法 千部论主世亲菩萨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亲友书讲记.doc

Microsoft Word - 亲友书讲记.doc 目目录目录 闻思修行切勿偏堕... 1 第一节课... 23 第二节课... 42 第三节课... 61 第四节课... 79 第五节课... 101 第六节课...119 第七节课... 138 第八节课... 159 第九节课... 179 第十节课... 199 第十一节课... 218 第十二节课... 239 第十三节课... 256 第十四节课... 277 录第十五节课...294 第十六节课...309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