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随我念诵 : 诸法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今天我所说的法, 是宣讲 般若心经 之菩萨广大行和甚深见 就佛法而言, 不管是唯识宗 中观宗, 还是声闻宗等, 一切法从世俗谛和胜义谛二种开始说起, 般若心经 也不例外 因为 般若心经 当中,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请大家随我念诵 : 诸法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今天我所说的法, 是宣讲 般若心经 之菩萨广大行和甚深见 就佛法而言, 不管是唯识宗 中观宗, 还是声闻宗等, 一切法从世俗谛和胜义谛二种开始说起, 般若心经 也不例外 因为 般若心经 当中,"

Transcription

1

2 音频名称 : 般若心经 中的菩萨广大行与甚深见 般若心经 中的菩萨广大行与甚深见 夏坝仁波切讲于昆明宝华寺 阿弥陀佛! 今天, 受我们国家的恩德, 中国佛教协会的恩德, 以及云南省和我们宝华寺的恩德, 在此共飨法义, 实乃非常殊胜 所以, 我在此受中国佛教协会的委托, 在这里宣讲如来正法, 深感欢喜! 宣讲正法者, 依照那烂陀寺的宗规有三种 : 一者, 法师之语清净 ; 二者, 听众之意清净 ; 三者, 所说之法清净为先行而说如来正法, 乃是那烂陀寺的宗规 一 语清净所谓法师之语清净者, 就是说, 法师说法时, 无有重复 无有颠倒 无有听不懂或者容易误解之处, 语言清净 调柔, 此乃法师的语清净 二 意清净所谓听众之意清净者, 我们所修的任何善, 要成为佛法, 要由归依三宝所摄 三 法清净所谓法清净者, 任何一种法, 要成为大乘法, 必须由为利众生求证无上菩提的菩提心所摄 所以请大家双手合掌, 我们共同发归依和菩提心 1

3 请大家随我念诵 : 诸法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今天我所说的法, 是宣讲 般若心经 之菩萨广大行和甚深见 就佛法而言, 不管是唯识宗 中观宗, 还是声闻宗等, 一切法从世俗谛和胜义谛二种开始说起, 般若心经 也不例外 因为 般若心经 当中, 显义的就是甚深义, 也就是第一义 ; 而隐义就是菩萨广大行 由于 般若心经 这部经典非常略, 大家天天念诵, 我不准备做太多的销文 我想说说在 般若心经 当中, 菩萨的五道 十地如何修, 在哪个阶段是哪部分 今天主要讲一下这样的道理 龙树菩萨在 中论 的第二十四品当中说 :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所以, 世俗谛菩萨广大行的部分, 胜义谛菩萨甚深见的部分, 作为大乘佛法来说,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 一般来说, 佛所说的法分为声闻法 独觉法 菩萨法三种 其中菩萨法的部分, 从一般佛经的角度来分, 可以分成为甚深见和广大行两部分 宣讲甚深见的佛经当中离不开广大行, 讲广大行的佛经当中也离不开甚深见 为什么? 因为修佛法者, 就离不开一个见 一个行, 而且见 行是互相呼应的 有了缘起的见, 才有菩萨的广大行, 所以也是分不开的 但是, 从主要的显义角度来说, 宣讲甚深见者, 比如, 玄奘法师翻译的 十六会般若, 以及 宝积经, 大集经 里面不包含在 十六会般若 当中所说的经, 总共加起来是二十一部 现有的汉文 大藏经 和藏文 大藏经 里面也就是这些 就是广大行为显义的内容, 比如说 华严经, 我们认为 华严经 就是一部经, 实际上不是的 华严经 的内容有七部书, 把它综合起来称为 华严经 按照汉文来说有三 2

4 十九品, 按照藏文来说是四十五品 实际上除一些开合的方式不一样之外, 内容是一样的, 里边都有七部经 宝积经 里边有四十九部经, 也就称之为四十九会, 或者四十九品 其中绝大多数是菩萨广大行的部分, 也有少量的是甚深见的部分 其余的 大集部 和 经集部 等等当中, 也有大量的菩萨广大行的部分, 甚深见的部分就是般若 既然如此, 为什么在般若当中也能讲出广大行? 这就是因为, 在 般若经 里边显义的角度, 讲的是甚深见 但是就其隐义而言, 就讲了菩萨广大行 正因为如此, 有了 弥勒五论 之说 其中, 现观庄严论 就是专门解释 第二会般若 和 第一会般若 里边所隐含的三智 八现观 七十要义 一百七十三行相的完整的修行次第的内容的偈颂 通过偈颂的方式, 总结了般若第一会四百卷 第二会七十多卷的全部内容 般若心经 是 第一会般若 第二会般若 和 第四会般若 中的所有精华部分集中起来所说的一个法, 特别重要 不过, 般若心经 分成为两种, 一种是略版的 般若心经, 另一种是广版的 般若心经 关于略版的 般若心经, 鸠摩罗什曾经翻译成汉文, 玄奘大师也曾经翻译过汉文本, 现在梵文里边也有 广版的 般若心经 汉地有很多版本, 比如, 在唐朝的时候, 敦煌文献里面出现的法成翻译的版本 今天我采用的是玄奘翻译的略版 般若心经 法成翻译的广版 般若心经 现有的梵文里边的广版 般若心经 藏文里边的广版 般若心经, 以四个 般若心经 结合互相作为补充的角度来给大家讲 原文 般若心经 极略释 1 1 夏坝活佛 2014 年 11 月 12 日星期三著于云南昆明市宝华寺 3

5 此中分二 : 甲一 总示应须趣入甚深义 ; 甲二 正说论义 甲一 总示应须趣入甚深义乙一 名义 ( 释经名 ) 讲 般若心经, 离不开讲 般若心经 的名字, 经名 是第一个 为了缘起之故, 有必要对梵文的 般若心经 的名称解释一下 梵文的 般若心经 的名字叫什么呢? 汉 圣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 Ārya-bhagavatī-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sūtraṃ 梵 आय भगवत प र मत दयस म 梵 ག ཝ ར མ ད ཡ མ 藏 བཅམ ན འདས མ ཤས རབ ཕ ར ལ ན པའ ང པ ārya आय 就是圣,bhagavatīབཅ མ ན འདས མभगव त 就是薄伽梵 母, 为什么是薄伽梵母而不是薄伽梵呢? 因为 bhagavatī भगव त 这个 tī त 是长的, 是阴性的, 在梵文中的字不大一样, 所以叫 薄 伽梵母 prajñā 就是智慧或者般若,pāramitāཔ ར མ प र मत 就是到达彼岸之意 hṛdaya ད ཡ दय 就是心要, 或者核心 sūtraṃस म 就是经的意思 所 以说 圣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乙二 论义分二 : 丙一 序分 ; 丙二 正义 丙一 序分分二 : 丁一 共同序分 ; 丁二 不共序分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与大苾蒭众, 及诸 菩萨摩诃萨俱 4

6 所谓的共同的序分是什么意思呢? 所有的佛经都有共同序分, 即 : 在什么时候? 有谁? 在哪里? 佛怎么说的? 这部分叫共同的序分 可以把它分成为 : 时圆满 师圆满 处圆满 眷圆满 时圆满所谓的时圆满, 就是佛讲法的时间, 般若心经 所说的时间是什么呢? 假如我们把佛出生的年作为公元前 563 年的话, 那么佛成佛的时间是公元前 528 年, 这样推算佛讲 般若心经 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 525 年左右 因为公元前 526 年讲的是 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 当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听 ; 第二次讲 二万五千颂般若经 的时候, 有两千五百多人听, 而且当时有许多当地的国王 居士听 所以说应该是公元前 525 年的时候讲 般若心经 的, 这是时圆满 师圆满师圆满是什么呢? 如是我闻, 就是师圆满, 薄伽梵 就是宣说者 处圆满佛是在哪里说的呢? 就是王舍城灵鹫山中 根据法显的 佛国记 记载, 有两个王舍城, 新王舍城和旧王舍城 新王舍城就是阿阇世王新建的国都, 旧王舍城是他父亲的国都 在旧王舍城山的一侧就有灵鹫山, 就在这个山顶上讲的 眷属圆满眷属圆满有三种 : 比丘众 菩萨众 天众 我们这个里边说, 与比丘众及菩萨摩诃萨, 而没有说天众 何以知之有天众呢? 在下面, 结束的时候, 就有一个这样的, 佛开示完了之后, 说的 : 5

7 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一切世间天 人 阿苏罗 乾闼婆等, 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这就证明了就有天众 因此, 把天众作为慧根劣的信众, 把比丘众作为慧根中的信众, 菩萨摩诃萨众作为慧根锋利的信众 因此, 为钝根 中根 利根三种信众而说, 为眷属圆满 这个部分所有的经典里边都会有这样的序, 因此称为共序或者共同序 而不共序是什么呢? 就是 : 说般若的缘起是什么? 谁提出来的? 什么样的力量而说的? 这是很重要的 这个大致上可以分成为三个 : 戊一 能加持之三摩地 ; 戊二 所加持之补特伽罗 ; 戊三 如何加持之理 尔时, 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 能加持者就是薄伽梵, 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三摩地 所以在此说 : 尔时, 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 也就是说, 佛是入于甚深明了三摩地的定中加持出 般若心经 的 说到这的时候, 一般佛教的经典分成为三种 : 一种是口中所说经, 二种是加持所说经, 三种是随许所说经 其中, 口中所说经, 指的是佛直接从口里所说的 所谓的加持所说经分成三类 : 身加持所说经 语加持所说经 意加持 6

8 所说经 比如说, 十地经 也就是 华严经 里面的 十地品, 属于是身加持经 般若心经 是意加持经 意加持经又分成为三类 : 意三摩地加持经 意谛实加持经 意事业加持经 那么 般若心经 是什么呢? 它就属于意三摩地加持经 为什么呢? 因为是佛安住于甚深明了三摩地当中, 加持于舍利弗的, 所以会彼问而此答 因此是甚深三摩地意加持的经 这就是 般若心经 的来源 戊二 所加持之补特伽罗 ; 佛入定已, 加持对境舍利弗, 请问甚深义 戊三 如何加被之方式分二 : 已一 发问之因 ; 已二 问答方式已一 发问之因那么对谁人加持的呢? 下面说到了, 就是加持于舍利弗 为什么 叫舍利弗呢? 因为舍利弗叫 śāriputra, 他的母亲的名字 叫 śārada,śārada 的儿子称之为 śāriputra,putra 就是儿子的意思 那么, 就是舍利弗被加持, 所以舍利弗想起向观自在菩萨请教 这是一个缘起 那么, 如何加持的呢? 这个里边就有了一个问答 问什么呢? 就是说 : 复于尔时, 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观察照见五蕴体性, 悉皆是空 7

9 也就是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梵文里边就是这样说的 因为观自在菩萨安住于观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然后, 根据玄奘的译本, 就在这里出来了 :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是何呢? 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所以他就照见和观察五蕴皆空 已二 问答方式分二 : 庚一 如何问之方式 ; 庚二 如何答之方式庚一 如何问之方式 ; 那么如何问的, 如何答的呢? 在当时舍利弗由佛的威神力, 向观自在菩萨问 : 时具寿舍利子, 承佛威力, 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 : 若善男子, 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 复当云何修学? 这个问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 这就说了第一个大乘的道 资粮道, 也叫资粮位, 有的经典当中说叫顺解脱分 为什么这里开始就是顺解脱分呢? 因为这里有一个内容请大家关注 : 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 为什么愿意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因为他要求证菩提 为什么要求证菩提? 为利众生 你看, 为利众生, 求证菩提的心, 驱动他欲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这讲的就是菩提心 为什么呢? 弥勒菩萨在 现观庄严论 当中讲了 : 发心为利他, 求正等菩提 就是说, 发菩提心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 所以从发菩提心的那一刻起, 他就入了大乘门, 也就是第一个大乘的资粮道 戊一 资粮道时修学之理 ; 8

10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 :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 彼应如是观察 : 五蕴体性皆空 那么资粮道有几何? 其中还有什么内容呢? 照见五蕴皆空也属于是资粮道 为什么呢? 在 大乘庄严经论 中, 汉文的古代的译本里边说 经庄严论 但是, 玄奘的高徒窥基大师说 经庄严论 是错的, 应该是 大乘庄严经论, 藏文里翻译的也是 大乘庄严经论, 梵文的名字本身也是这个 所以说 大乘庄严经论 是特别重要的一部论典, 是弥勒菩萨所说 其中提到了 二十二菩提心 另外在 现观庄严论 里边, 也提到了 二十二菩提心 当然了, 它们两个的依据是不大一样的 现观庄严论 里的 二十二菩提心, 依据的是 第二会般若 和 第一会般若 而说的, 大乘庄严经论 里面依据的是我们汉文 大藏经 的 大集经 里边有一个叫 无尽意所说经, 里边有八十无尽, 把它略为 二十二菩提心 这个汉文和藏文都有, 在这里面所说的, 大致上是一样的 但是有些地方有广略之差别 在其中, 第一个菩提心是什么? 以 欲 为相伴的菩提心, 以欲相伴的 欲 是什么? 就是欲乐众生, 欲求菩提, 二欲结合的这样的菩提心 所以, 这个里边所说的 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目的是为求证菩提 为什么要求证菩提? 因为要饶益众生, 所以求证菩提 那么资粮道有几何呢? 有三个 : 初 ( 下品 ) 资粮道 中 ( 品 ) 资粮道 后 ( 上品 ) 资粮道三个 而初资粮道, 以闻如来正法大乘佛法为主 9

11 要修行 ; 中资粮道以思大乘佛法为主要修行 ; 后资粮道以修大乘资粮道为修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三十七菩提分法里边, 俱舍论 和 上阿毗达磨 不是很一样的, 以 上阿毗达磨 来说, 四念住 就在初资粮道修行 ; 四正断 在中资粮道修行 ; 而 四神足 才是后资粮道修行 所以说到后资粮道的时候, 才会修奢摩他, 才会修毗钵舍那 那么, 以空性为所缘而生起止观双运, 同时从资粮道跨越到加行道 所以在这个里边说 : 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 或者按照玄奘的译本说 : 照见五蕴皆空 原因是什么? 因为初资粮道的时候, 就是要以闻为主 闻何等内容呢? 大致上有两个, 因为菩萨者为利一切众生, 他既要精通出世间法, 也要精通世间法 因此, 瑜伽师地论 有五个部分, 其中第一个部分叫 本地分, 本地分 里边有十七地, 十七地里边第十地就是闻所成地, 第十一地就是思所成地, 第十二地就是修所成地 其中闻所成的修行, 说到了闻世间的五明等等, 出世间的一切法 出世间的一切法里边大致上分成为十个内容 闻就是学习 学习什么呢? 第一要学习二谛的道理, 世俗谛和胜义谛的道理 ; 第二学习苦集灭道的四谛十六行相的道理 ; 第三学习三宝 ; 第四学习不耽著精进 ; 第五学习不疲倦精进 ; 第六学习周遍摄持道的精进 ; 第七学习五眼 ; 第八学习六通 ; 第九学习见道的内容 ; 第十学习修道的内容, 这叫十教授 由初资粮道当中所闻的, 中资粮道当中主要是思考这些 思考的目的是什么? 断除邪见 断除疑惑 断 10

12 除无明, 为此而要做思, 生起思所成的慧 也同时要修四正断 : 善法未生令生, 已生增长广大 ; 恶法未生不令生, 已生令其断除 这就是四正断 然后, 后资粮道的时候, 跨入了修所成慧的阶段了 从 四神足 来先修奢摩他, 而后修毗钵舍那 关于奢摩他的修行方法的问题上, 佛教提出很多 比如说 俱舍论 等 下阿毗达磨 当中所提到的是, 通过不净观 通过数息观来修行奢摩他 其实我看龙树菩萨 寂天菩萨还有月称菩萨, 他们都比较认同这种做法 为什么? 在龙树的 亲友书 大智度论, 还有寂天菩萨的 入菩萨行论 当中, 谈到禅定波罗蜜的时候, 都会谈到不净观和数息观的修行 不过, 唯识宗它有特别特别好的, 比这个更殊胜的修行禅定的办法, 那就是什么呢? 其实, 大乘阿毗磨集论 里边也提起过九住心, 可是更主要的是 瑜伽师地论 的 本地分 的第十三地 声闻地 当中, 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 而世间禅之前有一个叫 初修业者作意, 在此处就谈及了修禅定的资粮是什么, 修禅定的处所是什么, 修禅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因缘, 然后谈通过九住心, 配合六力, 再配合四作意, 这样的修行方法 同样, 弥勒菩萨所说的 辩中边论 里边, 谈三十七菩提分法的时候, 等到谈 四神足 的时候, 他就谈起了 为断五过, 修行八德 宗喀巴大师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 里边, 把这两种修行合二为一, 变成为一个唯识宗式的修行禅定的方法 比如说九住心 : 第一住 11

13 心就把所有的心集中在一处, 寻找所缘境 ; 第二的时候, 将安住于所缘境的时间拉长 ; 第三住心的时候, 离开所缘境的时间缩短 ; 第四住心的时候, 断除粗的掉举和沉没 ; 第五住心的时候, 断除细的沉没 ; 第六住心的时候, 断除细的掉举 ; 第七住心的时候, 断除偶然生起的掉举和沉没 ; 第八住心的时候, 刚开始的时候, 稍微用力而作行, 然后一座之上不起掉举和沉没 ; 第九住心的时候, 一入定马上直接入, 无需任何作行, 这样的九住心, 而后生起身轻安和心轻安 这就叫初修业者作意, 也叫奢摩他 有了这样的奢摩他之后, 不管是世间禅还是出世间的禅, 它总共有七个环节 : 一 了相作意 ; 二 胜解作意 ; 三 远离作意 ; 四 摄乐作意 ; 五 观察作意 ; 六 究竟加行作意 ; 七 究竟加行果作意 这个时候就达到了第一禅 关于这个修行的方式, 就在 瑜伽师地论, 当年玄奘法师翻译成汉文的, 我们藏文也有, 它的 声闻地 的世间禅的这个地方, 讲得非常非常地清楚 然后, 第二禅 第三禅 第四禅乃至四无色的根本定等等, 都讲得非常清楚 这就是在后资粮道当中所修的毗婆舍那 而后, 以空性为所缘, 修行出世间禅 以空性为所缘修行出世间禅, 何时生起止观双运的时候, 就标志着你已经相续中生起了大乘的第二个道 加行道暖位了 因为大乘的加行道有暖 顶 忍 世第一法四个部分, 其中的 暖 就生起了 12

14 我在这里讲 照见五蕴皆空, 为什么呢? 因为在上品资粮道的时候, 以毗钵舍那的观察门中, 要观察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五蕴体性的空性 了知体性空性之后, 然后安住于奢摩他, 把这样的止和观融为一体达到双运 戊二 加行道时修学之理 ; 那么加行道的内容是什么呢?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如是受 想 行 识, 亦复皆空 这个部分实际上就是加行道完整的修行内容 为什么加行道里边要修这样的内容呢? 什么是 色不异空, 什么是 空不异色, 什么是 色即是空, 什么是 空即是色 呢? 这四个, 我认为有必要给大家讲一下 这里按照玄奘翻译的内容, 先是 色不异空, 然后是 空不异色, 然后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但是按照梵文的顺序和藏文的顺序说不是这样的 是什么呢?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然后才说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这是先后顺序有点差别 我估计可能是当时翻译的时候, 为了语言上的顺序和民族的语言习惯, 可能做了一些调整, 因为梵文里边不是这样的 那么, 什么叫 色即是空 呢? 其实, 一切色法, 什么是色法? 色 声 香 味 触, 一切外五色, 或者内在的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五色等一切, 其实寻找它的体性时, 它的体性是不可得见的 也就是说, 通过究竟观察智寻找时, 是不可得见的 为什么不可得见呢? 你看, 比如说我的肉身, 从外部来看, 好像是有这个肉身 13

15 但是, 假如有自性的肉身的话, 必须要想明白, 我的这个身, 是与我的这个手 足等等结合起来的集体之上有呢, 还是分开之上的有? 或者, 这个手 脚 头等等, 这些头 脚 手抛开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色? 假如有另外一个色, 把这些抛开之外还有个我, 这是不合理的 如果是在头 手 脚等等之上有的话, 那么犹如头 脚等等有很多一样, 我也变成为很多, 或者有我一个一样, 头即是脚, 脚即是手, 那不就变成乱套了吗? 所以, 一切法在以究竟观察智观察时, 就不可得见 因此, 色就是它的妙相是有, 但体性是空的 然而 空即是色 这个就比较难解释了 为什么叫 空即是色 呢? 色空, 一切色法皆是空的, 这好说, 那空怎么能是色呢? 它是说 : 色体性是空, 所以对其显现, 才于名言之上有了这个色 因此, 所谓体性空的这个色, 就是名言之上的色 金刚经 里边曾经说过类似于这样的话, 就是 如来说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 是名具足色身 如来所说的具足色身, 不是体性上有的色身, 而是于因缘和合而成的那么一个群体之上假名为色身的 这就是 空即是色 的理由, 就是, 因为它的自性空, 所以它才会妙相有 我记得汉文的 大藏经 里边有这么一个内容, 鸠摩罗什的弟子叫僧肇, 僧肇有一部论叫 肇论, 肇论 里边有一篇论非常有意思, 它的题目叫 不真空论 什么叫不真空呢? 空不是没有的空, 而是因为不真, 所以叫做空 他就直接把这个题目很显眼地放在那里, 14

16 就是告诉人家, 空之所以空, 那是因为不真, 而不是没有 假如说没有的话, 你谈不上空还是不空 因为你说这个东西是冒牌货还是真货, 首先有货才能谈得上有冒牌货还是真货, 连货都没了, 你就无从谈起这个到底是冒牌的还是真的 所以说, 犹如镜中影, 梦中境, 或者幻化的牛马, 看是色身, 体性非色, 是故称之为色 也就是 金刚经 里边所说的, 这就是 空即是色 的意思 那么 色不异空 这个问题, 我小时候学般若的时候, 把我恼火得很久很久 为什么呢? 空它是胜义谛, 胜义谛是常恒的, 第一义谛或者胜义谛是常恒的 色是有为法, 有为法肯定是无常的, 那你说说, 有为法和无为法怎么能是体性一个呢? 不可能的 所以说, 当 解深密经 里边谈及了, 假如世俗谛和胜义谛体性相异的话, 有何等过失? 假如说这个名言为一的话, 有何等过失的时候, 我实在是不理解, 为什么体性就不能够是相异呢? 后来明白了, 比如说, 这个茶杯, 茶杯的体性就是空, 但茶杯的因缘和合而生的假相或者假名所安立的就是有 这两个, 从茶杯的角度来说, 体性就是一个, 无二的 所以说, 这色身与色身的体性空, 体性是一, 而不是相异 那么, 空不异色, 色之上的体性空, 又是除了色之外的, 还就是色呢? 所空者就是这个色, 除了色之外, 没有什么东西为色空 所以说, 色的空性就是色它本身, 这就是在加行道修行的内容 那么加行道里边就讲这个问题吗? 不是的 这是对一切法, 色 15

17 作为一个比喻, 其实是于一切法之上 那么一切法到底有几何呢? 其实苦谛的四个行相, 集谛的四个行相, 灭谛的四个行相, 道谛的四个行相, 也就是四谛十六行相, 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 就是 第二会般若 里边所说的, 从色受想行识五蕴, 眼耳鼻舌身意等十二处, 眼界 耳界等十八界, 然后四圣谛 四无量 十二因缘 六波罗蜜, 然后十八空 佛十力 十八不共法, 乃至种相智等等, 有很多很多 为什么在这里提起呢? 因为这是略谈的, 它只不过是打个比方而已, 剩下来的, 你得要去看 第二会般若 或者 第一会般若 里边, 你方能知道它圆满的内容 所以说这些叫从色乃至种相智 这个里边包括了所有的染污法和清净法, 那么以这个色法作比喻而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不但受想行识也是空, 空即是受想行识, 空不异受想行识, 受想行识不异空, 而且十二处亦复如是, 十八界亦复如是, 四谛亦复如是, 十二缘起亦复如是, 等等等等, 乃至种相智为止 所以说这是加行道 那么加行道的暖位修什么法呢? 加行道暖位修的法就是暖位下品 中品 上品三个, 其中加行道暖位下品修的是十六行相体性空性 ; 暖位中品修的是十六行相的聚和散 生和灭 遮和立要修行空性 暖位上品的修行其上的名言观察为空性 这就是能取和所取二执里边的所取的染污法之上修空性 那么顶位下品 中品 上品修什么呢? 就是于清净法之上修行 16

18 空性 因为色等空性执为真实有的执着也要断除 那么忍位三品修习什么呢? 所取和能取里边的能取的补特伽罗实有执为受用者的这种执着要断除 那么世第一法主要修行什么呢? 下品 中品 上品, 主要修的是能取和所取当中, 于能取的士夫假有之上执为受用者的这种执着 因此, 它就能够第二刹那证得见道, 也就是成为圣菩萨, 也就证得了第一欢喜地 另外, 刚才我这个里边没有说过一件事, 我给大家提醒一下 观音菩萨回答舍利弗时, 他说到了两个词 :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欲修行甚深波罗蜜多者 什么是 善男子, 什么是 善女人 呢? 具有大乘种姓的信众就是善男子和善女人 为什么? 这就是般若的刻意化机, 因此这个叫种姓圆满 因为没有大乘种姓的话, 即使生起了菩提心, 在 瑜伽师地论 当中说, 他也会放弃 但是, 在种姓的问题上, 中观和唯识不是很一样 从唯识的角度来说, 种姓是决定的, 决定大乘种姓 决定独觉种姓 决定声闻种姓 不定种姓还有无种姓, 有五类 但是在中观看来, 这些暂时是有的, 但是究竟都能成佛 为什么呢?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所以只不过暂时条件成熟和不成熟是有的, 但是最终人都能成佛 所以说给人们了一个信心, 只要你努力, 你就能够成佛, 一定能够成菩萨 这就是 究竟一乘宝性论 里边的如来藏, 和中观宗里面所说的种姓的, 和唯识 17

19 宗的种姓之间的差别 戊三 见道时修学之理 ; 是故舍利子, 一切法空性 无相 无生 无灭 无垢 离垢 无减 无增 第三个就是见道, 我给大家讲一下见道 关于见道的问题上, 总共有八种甚深义差别 是什么呢? 是一切法空性 无相 无生 无灭 无垢 无离垢或者不净, 然后无减 无增, 总共八个 可惜玄奘和罗什的翻译的 心经 里边只有七个, 没有八个 问哪个没有? 没有无相 为什么没有了呢? 到底他们出了什么问题了呢? 这个从梵文的角度去理解 梵文的角度是什么呢? 就是说 iha śāriputra sarvadharmāḥ śūnyatālakṣaṇā 就这个问题上 为什么呢? 如果是 śūnyatālakṣaṇā 直接的话, 实际上 是诸法空相 为什么呢? śūnyatā 是空性的意思, 它是有长的 tā 假如这个 tā 是长的, 后面还加个 alakṣaṇā, alakṣaṇā 就是无相的意思 那这不就变成重复了? 不是的, 语法里边有一个就是 相同者长也 前面有一个 a 字, 长的, 后面也有个 ā 字它们两个变成为一个了 所以 alakṣaṇā 假如把它理解为 alakṣaṇā 的话, 空 无相都有了 ; 假如把它理解为 śūnyatā-lakṣaṇā 的话, 是 诸法空相 这两个, 从梵文理解的角度有点区别, 其实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见道的这八个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一切法体性空, 什么意思啊? 色等一切法自性是空的, 即显示圣解脱门 因为三解脱门, 就是空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 无愿解脱门三个 好, 我在这说一下三解脱门这个问题 佛经里边空 无相 无愿会出现很多很多的 但是你一定要留意, 其中有空法 无相法 无愿法 ; 还有空三摩地 无相三摩地 无愿三摩地 ; 还有空解脱门 无相 18

20 解脱门 无愿解脱门, 这三个是不大一样的 怎么不一样呢? 空解脱法 无愿解脱法 无相解脱法, 从资粮道开始有 为什么? 它不需要现证空性的智慧, 只要是比量所证的空 无相 无愿, 就叫做空解脱法 无相解脱法 无愿解脱法 假如说 空解脱三摩地 无相解脱三摩地 无愿解脱三摩地 的话, 加行道开始会有 为什么? 以空性为所缘的修所得的空性慧生起之后, 才会有三摩地和空 无相 无愿的配合 因此, 只有加行道中才会有 而空解脱门, 这个 门, 指的是直入解脱殿堂之因的 那是什么? 只有见道才有 为什么? 加行道, 称它为顺决择分, 它不是真正的决择分, 因为它决择不了佛的果位, 它只能决择见道 所以说, 它与见道有点相顺, 因此叫顺决择分 但是见道就叫做决择分, 原因是什么? 它能够直接趣入佛的果位, 直接决择佛的果位, 因此也就是入佛的门, 所以叫空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 无愿解脱门 一旦加上了 门 的时候, 就是见道 修道这样的修行的内容才会有 因此我给大家先解释一下 然后 无相 是什么意思呢? 色等诸法无有自相, 无常 无我等共相无有自相, 无常 无我等诸共相也无有 比如说色的差别, 眼耳鼻舌身等等以及共相的无常 无我等等 色的共相是无常 无我等等, 自相是色它本身的差别, 比如色泽 形状等等, 它的变化 所以说, 它的自相和共相都无有, 这叫无相 那么 无生 是什么呢? 色等有为法, 唯是名言当中所生的, 自 19

21 性生皆无有 因为色等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 因缘和合而灭, 从来就没有自性生和自性灭, 因此说无生 无灭 是什么呢? 彼等一切色法, 以名言灭, 而无有胜义灭 然后 无垢, 就是说 欲求解脱的诸士夫, 断除之染污轮回及轮回的因无有自性 什么意思呢? 就是染污法 染污法有两个 : 一个是轮回的因, 一个是轮回 轮回是什么? 苦圣谛 轮回的因是什么? 集圣谛 轮回的苦到底有几何? 就是总苦六个, 别苦, 六道轮回各有别苦 另外,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里边说总苦也有八个等等, 这样的就叫做苦, 就是苦圣谛 集是业及烦恼 比如说其中的烦恼 : 贪 嗔 傲慢 无明 疑心五个, 加上五个见 : 萨迦耶见 坏聚见 见取见 戒禁取见 边见 邪见, 总共有十烦恼 由十烦恼又把它分类为贪 嗔 痴三烦恼 而这样的主要的三烦恼引发三业 : 福德业 非福德业 不动业 所谓的由嗔恨心主要引造非福德业, 来世堕入地狱 饿鬼 畜生等等 由贪欲主要引发欲界天 阿修罗 人等等, 继续轮转在欲界轮回当中 由愚痴造不动业, 而不动业引发色界天 无色界天, 还是在轮回当中轮转 所以, 为什么三毒称之为三毒, 因为它能够引发世间的福德业 非福德业和不动业, 而这三业恰恰我们在轮回当中永无止境地轮转之因, 因此就称之为三毒三业, 而遭受的三种苦难 所以这样的一切三种苦难, 或者六道轮回苦, 以及苦业的烦恼, 20

22 就是他的所谓的垢染 这些垢染, 名言而有, 自性体空, 所以说 无垢 无离垢 是什么呢? 断除远离一切垢染的清净品, 比如说种相智 道智 一切智等等一切清净法, 名言而有, 无有自性 这个部分是什么呢? 就是三解脱门当中的第二无相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有几何? 无相 无生 无灭 无垢 无净, 这样的五个部分就是无相解脱门 之后, 无愿解脱门有两个 : 一个是住杂染品损减, 乃至清净无有自性 无减 是什么意思? 减除一切杂染品的烦恼及业力是名言而有的, 真实之中无所得 无增 什么意思? 一切清净法, 比如说第一欢喜地 第二离垢地等等十地的一切功德, 名言而增, 胜义之中不可得, 也就是真实义中犹如梦幻泡影, 自性体空 这就是在见道当中的修行 在见道当中为什么要修这个呢? 因为他要现证空性, 通过瑜伽现量现证空性 现证空性时, 就有十六刹那 关于这个十六刹那, 下阿毗达磨 和 上阿毗达磨 以及 中观 是有所不同的 假如说 下阿毗达磨 的话, 十五刹那为见道, 第十六刹那为修道 那么 上阿毗达磨 的唯识宗的角度来说, 十六刹那都是见道 如果是中观来说的话, 十六刹那根本就不存在先后的差别 同时, 于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之上的法 21

23 智 类智, 和法忍 类忍等等, 皆是同时而得 所以说这叫见道的修行 在见道的无间道当中, 对治一切颠倒的应断的三种烦恼之后, 即于见道的解脱道之中获得了第一地, 也就是欢喜地 因此, 从这里开始, 步入了真正的求证无上菩提果位的真实的资粮当中 因此, 大慈资粮 布施资粮 持戒资粮 忍辱资粮 精进资粮 静虑资粮 智慧资粮 止 观 双运以及陀罗尼, 以及十地等等一切十七资粮, 也就是从欢喜地开始之前的资粮, 就不是直接求证无上菩提现证的资粮 当然, 这个资粮里面有个解释, 我简单地说一下 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唯识宗和中观宗不太一样, 从唯实宗的角度来说, 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在 大乘庄严经论 和它的解释里面非常明确地说了, 引发来自人天安乐者, 为福德资粮 引发究竟佛的果位者, 叫智慧资粮 包括布施波罗蜜的修行, 假如没有三轮体空的话, 这个布施就是福德资粮 假如配上了三轮体空的话, 它就变成为智慧资粮 这是 大乘庄严经论 和它的解释里面非常明确地说了 但是 究竟一乘宝性论 以及月称菩萨的释, 以及寂天菩萨的释, 和龙树菩萨的这些当中, 那就不是这样的了 引发佛的色身的, 包括报身佛 化身佛的色身的果报的因, 叫福德资粮 引发佛的法身的果报的因, 叫智慧资粮, 两个都是究竟证得无上菩提果位的资粮, 就叫做资粮 22

24 但是月称的 入中论 当中说, 禅定和智慧都是智慧资粮 为什么呢? 因为他所说的禅定是以空性为所缘的禅定, 和智慧都是智慧资粮 但是 究竟一乘宝性论 当中说, 前面的五个福德资粮, 为什么把禅定划为福德资粮呢? 以佛的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等等为所缘而修的禅定, 实际上是来世引发佛的色身果报的因 因此, 它只能算作福德资粮, 而不能算作智慧资粮 这样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也就从见道开始的 这就是见道部分 修道部分的这个 修 当何解呢? 见 和 修, 这个名字上有非常大的区别 见 是什么呢? 见到了曾经从来从没有见过的道理 见到了什么? 由现量见到了空性义, 见到了真实的诸法体性空,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的真实义, 于现量门中见到了, 所以叫 见 修 是什么呢? 见道好比是刀子的话, 修道 就是拿这个刀子砍树 砍草, 砍什么东西了 为什么呢? 他见到了诸法体性空之后, 拿这样的空性见来破除我 法等等一切之上的无明我执, 所有的执着及其习气 按照中观应成来说, 从一地乃至七地就要破除六种烦恼, 或者九种烦恼 我认为应该说是六种烦恼是比较合适的 为什么呢? 最后的三种烦恼实际上就是烦恼的习气, 也就是所谓的所知障 中观自续的角度来说, 所知障显然不是这样的, 法我执就是所知障, 人我执叫烦恼障 但是中观应成来说, 无论人我执还是法我执, 都是烦恼 23

25 障 那什么是所知障呢? 人我执和法我执的习气, 随眠在相续当中的不经常显现的习气, 那叫所知障 这个是第八地 第九地 第十地才能断除的, 所以说它就叫做所知障 因此, 这个里边修道的内容是这个里边说的 : 是故尔时空性之中, 无色 无受 无想 无行亦无有识, 无眼 无耳 无鼻 无舌 无身 无意, 无色 无声 无香 无味 无触 无法 按照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文字就更简略了 :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这个里边就是十八界, 因为它是在修道当中断除的, 对每一个细节问题上的差别所起的执着 总而言之, 主要是从断烦恼的角度来说, 第一地 第二地 第三地, 要断除上上品 上中品和上下品的烦恼 第四地 第五地 第六地的时候, 要断除中上品 中中品 中下品, 依此类推, 修道有九种, 从上上乃至下下, 所断除的就是九种烦恼 然后,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就是说,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处 触 受 爱 取 有等等这样的十二因缘, 以及无无明 无行 无识 无名色等等逆转的十二因缘等等, 顺逆十二因缘当中断除我执, 如是等 然后 无苦集灭道, 即于苦集灭道之上, 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的一切执着 这些就是修道的内容 修道从这个角度来讲, 以何经为依呢? 华严经 里边有 十地经, 其中专门讲了第一地以布施为主要修行, 第二地以持戒, 第三地忍辱, 第四地精进, 第五地静虑, 第六地以般若或者智慧为主修行, 24

26 也就是六波罗蜜了 在此之上有什么呢? 第七地以方便般若, 第八地以愿般若, 第九地以力般若, 第十地以智般若为主修行, 总共是十波罗蜜多 当然, 六波罗蜜多中布施波罗蜜多的内容, 就是无畏布施 法布施 财布施三个, 三轮体空为波罗蜜 持戒, 律仪戒 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为什么有三个呢? 其实菩萨该做的是两件事, 一个是成熟自己的相续, 一个是饶益众生 为自己相续的成熟修行六波罗蜜等, 那叫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 就是做四摄 : 布施 爱语 利行 共事, 那就叫做饶益有情戒 律仪戒是什么呢? 为断除摄善法和饶益有情的不顺品而设的是律仪戒, 因此就有三个 那么忍辱, 有三个 : 就是耐怨害忍 安受苦忍 谛察法忍 精进有两种说法, 按照 瑜伽师地论 的说法的话, 应该是摄善法精进 饶益有情精进 甲铠精进 但是按中观的角度, 更多地是说不耽著精进 不懈怠精进 持圆满道 ( 周遍摄持道 ) 精进,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谓的不耽著精进是说, 你的爱好不应该是对贪嗔痴的爱好, 应该是善法的爱好培养出来, 那叫不耽著的精进 第二 不疲倦精进是什么呢? 也叫不怯懦精进 你要学会对自己鼓励, 要知道我一定能做到! 给自己鼓起勇气, 你不能懈怠, 不能觉得 哎! 我怎么能做得到呢? 不能有这种心态, 不能泄气, 这叫不疲倦精进 持圆满 25

27 道 ( 周遍摄持道 ) 精进, 就是 道 不能只学一部分, 只学一段, 而要学圆满的道 包括我们学习过程当中, 虽然我们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的法系, 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上座部的 一切有部的等等所有的教法 为什么呢? 都是佛如来所说, 没有一个可以丢弃的 是要持圆满的道, 这个精进非常有意思 然后静虑, 就是远离一切贪著, 即刚才我说过的奢摩他 智慧, 就是止观双运, 就不用说了 第七个 方便, 按照 瑜伽师地论 里边的 本地分 的第十五地, 菩萨地 里边, 方便说过十二方便 : 为成熟自相续六方便, 为度化众生六方便 其中自相续成熟六方便者, 因三 果三, 我不多说了 那么饶益众生者, 令小小功德增长无量无边, 作为回向的方便 以小小的事业, 或者微小的努力, 而作大功德者, 比如说修八关斋戒 修禅定等等等等 然后, 有很多很多众生, 对佛教持有排斥态度的, 持瞧不起态度的, 令他们欢喜之故, 做两件事 : 一 自己的行为一定要端正清净, 比如说马胜尊者, 就是以清净的显现, 把舍利弗和目犍连收为佛的弟子一样 二 做实物布施, 令众生欢喜, 这就是实物布施 第二个叫什么呢? 第二就是不信佛法者令其欢喜 那怎么办呢? 说妙语 说什么呢? 佛的功德 法的功德 僧的功德, 以非常甚深微妙的方式宣讲这些故事, 让他们生起欢喜, 对佛法生起信心, 此乃第二, 就是妙语 第三就是利行, 让他修行, 未成熟者令成熟 第四, 26

28 已成熟者令其解脱, 让他将修行坚持到底, 这样就叫做共事 这样的布施 爱语 利行 共事, 这样的四摄法 这个部分就是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后一个, 由此而如何证得无上菩提果位呢? 成菩提果位的因是什么? 般若波罗蜜多 以般若波罗蜜多的诸法体性空性的道的修行, 断除一切所知障与烦恼障, 证得无上菩提果位 因此, 这里说 :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证得菩提果位 如何成佛的呢? 心无挂碍 ;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说到这儿的时候, 无有恐怖故 这句话, 藏文和法成的翻译都没有 可是玄奘的译本里面有, 那对还是不对呢? 的确, 梵文里边也有 无有恐怖故, 远离颠倒梦想, 这是梵文里边是有的 看起来, 藏文版本里边这句话可能是缺的 所以说梵文里边就是 :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这个里边所指的心是什么呢? 若不空义, 令串习的心渐次断除十地的所断, 无烦恼障与所知障, 所以说无障碍, 心无挂碍的意思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是什么意思呢? 无有恐怖 也就是说, 因为对空义所产生的恐怖就不会有的 超过 或者 跨越 或者 远离, 是指远离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的执着, 所以叫 远离颠倒梦想, 那么, 最后证得无上正等觉菩提果位, 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是证得菩提果位的这一 27

29 刹那之前的部分, 叫最后有的菩萨, 也就是十地最后有的菩萨所配合的 五 无学道 这个无学道是什么呢? 三世一切诸佛亦皆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 都依靠这样的般若波罗蜜多的甚深见和菩萨的广大行, 才证得菩提果位的 最后就是咒语的略释 咒语的略释是什么呢? 这个里边说的是, 舍利子, 般若波罗蜜多是三世诸佛皆修习之基础 所以, 是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大密咒者, 能至六道轮回的大海的彼岸 是大明咒 什么叫大明咒呢? 断除无明, 明和无明是相反的, 之所以大明咒, 是因为断除无明我执, 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无明以及苦及苦因, 所以说就叫做断除无明烦恼之故, 为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什么意思呢? 去往解脱道, 没有比这个更上的果位, 所以叫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谁是 无等 啊? 佛就是无等, 当我们证得了佛的果位的时候, 已经得到了与 无等 相等的果位 所以, 无等 是说能够得到与 无等 相等的果位的咒, 因此叫 无等等咒 那么 能除一切诸苦之咒 是什么意思呢? 能除一切行苦 坏苦 苦苦, 以及苦的业及烦恼等等一切苦因, 所以叫 能除一切苦 的咒 ; 真实不虚 是什么意思呢? 不虚假的 也不欺诳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 峨帝峨帝波啰峨帝波啰僧峨帝菩提莎诃 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ṁgate bodhi svāhā 28

30 意思是 : 去吧 去吧, 去彼岸, 去圆满之彼岸, 或者圆满去彼岸, 菩提证实 gate 就是去资粮道, 第二个 gate 是去加行道,pāragate 去彼岸就是见道, 去圆满彼岸 就是修道, 菩提证实 就是证得菩提果位了 现在把这个 般若心经 大致上已经讲完了 我最后跟大家说几件事 第一, 我在这里跟大家汇报 般若心经 的内容, 感到非常非常地欢喜, 这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复兴中华文明的非常了不起的举措, 我非常非常地随喜各位领导 各位大德 各位诸山长老, 以及诸位居士们 最后, 祝愿我们的如来正法永住世间, 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 ; 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百姓安居乐业, 事业兴旺, 五谷丰登, 风调雨顺 ; 我们的僧团和合相融, 戒律清净, 讲闻经律论三藏, 修证戒定慧三学, 讲修三法轮之事业等永不衰微, 辗转增盛, 如同夏海 ; 我们的诸位高僧大德永住世间, 普度一切有情父母众生, 一切如法的心愿悉得圆满成就 ; 祈请十方一切诸佛 一切菩萨 一切声闻缘觉 一切护法, 加持我等一切所发诸愿, 悉皆圆满成就! 阿弥陀佛! 2014 年 11 月 13 日夏坝仁波切讲于云南省昆明市宝华寺 29

prayer2015slides

prayer2015slides Cultivation Vandanâ Homage Namô Tassa Bhagavatô Arahatô Sammâ- Sambuddhassa (3x) Homage to the Triple Gems Homage to Him, the Blessed One, the Exalted One,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Ti-Sarana The Three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云丹法师现观听课记录 现观听课记录 2016.6.8( 星期三 ) 原创 2016-06-08 北塔云丹现观庄严论今天的课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 依 心要庄严疏 讲解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圣道支 五根 五根在 集论 中称为 现观方便道 这里的 方便 (prayoga, sbyor ba) 是 加行 的别译 五根 五力是谛现观的加行, 故称 现观方便道 根 (indriya, dbang po) 训

More information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七觉支 被称为 现观道, 即谛现观之道 七觉支又分五支 : 1. 觉所依支 : 念 ( 缘谛不向余散 ) 2. 觉自性支 : 择法 ( 最初现证无我 ) 3. 觉出离支 : 精进 4. 觉利益支 : 喜 ( 饶益身心 ) 5. 觉无染支 : 轻安 ( 无染因缘 ) 定 ( 无染所依 ) 舍 ( 无染 云丹法师现观听课记录 现观听课记录 2016.6.8( 星期三 ) 原创 2016-06-08 北塔云丹现观庄严论今天的课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 依 心要庄严疏 讲解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圣道支 五根 五根在 集论 中称为 现观方便道 这里的 方便 (prayoga, sbyor ba) 是 加行 的别译 五根 五力是谛现观的加行, 故称 现观方便道 根 (indriya, dbang po) 训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0C4BEADA3A8B6A8B8E5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D0C4BEADA3A8B6A8B8E5A3A92E646F63> 目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法师译 1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任杰译 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讲记 4 心经 修法 19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法师译汉 注 : 本讲记的内容, 是由堪布在各地的 心经 开示汇集而成 听法者先后不一, 讲法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为了让各种根基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故保留了很多针对不同人的教言, 若有前后矛盾处, 敬请诸位谅解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大乘五蕴论 docx

Microsoft Word - 02大乘五蕴论 docx 02 大乘五蕴论 20130418 大乘五蕴论 中将色蕴分成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色两个部分, 我们可以把四大种称为能造色, 四大种所造诸色称为所造色 能造色是从因的角度来说, 所造色是从果的角度来说 色可以分为五根 五境 无表色十一种, 这是两种对色不同的分类方法, 五根 五境 无表色与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怎么配合呢? 四大种的能造色全部被五境中的 触 所涵盖, 触分为二 : 能造触与所造触 四大种为何称之为种?

More information

发心:“为令利他而缘圆满菩提,与主要成为自己助伴欲相应之大乘入门意识,是大乘发心之性相

发心:“为令利他而缘圆满菩提,与主要成为自己助伴欲相应之大乘入门意识,是大乘发心之性相 界限 : 唯大乘加行道暖位中有 顶加行八法总表 一 暖顶加行 ( 之顶加行 :2 ) 获得证成顶加行其十二种行任何一之顺抉择分, 是为第一加行道暖位顶加行 标出经中十二随一后, 表大乘第一顺决择分, 是暖顶加行之 梦亦于诸法观知如梦等是至顶加行所有十二 极为熟习故, 于睡梦之际亦见一切法如梦等 2 对声闻等地不生欢喜心 3 见如来等 4 观见佛陀之神通变化 5 生起宣说正法之心 先见地狱等众生随念于自己之佛土断除恶趣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7.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7.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七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十一月八日 我们上次讲到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接下来 舍利子, 舍利是梵语, 是一种鸟的名称, 这种鸟叫做鹙鹭或者是春莺, 那鹙跟鹭不一样, 鹙 鹭是两种, 都是水鸟 那鹙牠形状长得有点像鹤, 大家都看过, 鹤就是那个颈子长长的 嘴巴扁扁的 眼睛红红的,

More information

24 回 头 是 岸 只要认为五蕴有 我, 就有生灭 ; 有了生灭就有垢净 于是就有身心 垢 了, 而想要去 垢 得 净 身体的 垢 可通过洗涤而去除, 但内心的 垢 ( 烦恼 ) 要怎么洗? 于是就有忏悔法门的出现, 通过忏悔法把内心的烦恼 垢 去除掉, 这样就可以得到清净 ( 涅盘 ) 了 在

24 回 头 是 岸 只要认为五蕴有 我, 就有生灭 ; 有了生灭就有垢净 于是就有身心 垢 了, 而想要去 垢 得 净 身体的 垢 可通过洗涤而去除, 但内心的 垢 ( 烦恼 ) 要怎么洗? 于是就有忏悔法门的出现, 通过忏悔法把内心的烦恼 垢 去除掉, 这样就可以得到清净 ( 涅盘 ) 了 在 心 经 23 略 释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11,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诸法空相 : 诸法 指森罗万象的一切事物, 空相 即空性无相 ; 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法皆是因缘凑合而成, 其中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 也没有一个真实的相貌, 所以说性空 相空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 生 与 灭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这概念源自于 我, 因为有了 我 的执着, 于是就衍生出 我生了 我灭了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 177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全论有十品, 前 面九品的次第是菩提心胜宝未生令生起 已生令不退 辗转令增长 第一 二 三品, 是没有生起菩提心让它生起的窍诀 ; 第四 五 六品, 是生起之后, 怎么样不退失 ; 第七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佛一生讲经说法 49 年, 其中说小乘 阿含经 12 年, 说大乘方等经 8 年, 说诸部 般若经 22 年, 最后又说 妙法莲华经 及 大般涅槃经 8 年, 于此亦可见, 佛差不多用了他一生讲经说法一半的时间, 来宣讲般若系的经典, 般若经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不想而知 尤其这一部 般若心经, 它具

佛一生讲经说法 49 年, 其中说小乘 阿含经 12 年, 说大乘方等经 8 年, 说诸部 般若经 22 年, 最后又说 妙法莲华经 及 大般涅槃经 8 年, 于此亦可见, 佛差不多用了他一生讲经说法一半的时间, 来宣讲般若系的经典, 般若经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不想而知 尤其这一部 般若心经, 它具 陈义孝居士演述 前言 ( 一 ) 心经与佛法的关系 心经 为佛教般若系的经典, 而般若为出生诸佛之母, 亦是一切经典的根源 大般若经 说 : 般若波罗蜜, 能生诸佛 大智度论 说 : 般若能生诸佛, 摄持菩萨, 佛法即般若 又说 : 般若波罗蜜是诸佛之母, 诸佛以法为师, 法者, 即是般若波罗蜜 本经亦说 :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是可知, 般若与佛法的关系, 至为密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Microsoft Word - fa_hai_5s_1_2web 1.2 解脱之道 在 [ 圣道三要 ] 中, 敬礼至尊诸上师 首先礼敬上师, 上师在三宝中属于那一宝? 上师是属于佛宝或僧宝之一 ; 当然上师有可能是圣者, 也有可能是佛, 也有可能是凡夫 在此把上师放在第一的原因, 是因为弟子对三宝要生极大信心, 生起皈依量之前, 首先必须经由根本上师的介绍, 才能对三宝生起信心, 才能了知教理 ; 见理而生信, 是经由上师才能生起 更何况大小乘显密的道谛功德,

More information

《佛教教理的探討》

《佛教教理的探討》 佛教教理的探讨 (2008 新版 ) 林崇安教授讲授 佛法教材系列 P1 财团法人内观教育基金会出版 新版自序 1989 年暑假, 抽空对中央大学 觉声佛学社 的同学讲述佛教的教理, 经由王厚华等同学的记录, 在因缘聚会下, 编出 佛教教理的探讨 一书, 由慧炬出版社印行, 作为大专学生的佛法通识教材 今日因缘再聚, 一方面重新校阅全书, 并使内容精致, 一方面由厚华以 PDF 版登于网站和各界结缘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地道

地道 地道 第七讲 : 无学道 回顾 : 道的定义 བ ང ཆབ ཏ བག ད པའ ག ས བས ཕ བ ཤ ལ ད ག ར པའ མང ན ར གས 开辟往菩提之现观 ( 克主杰 : 地道建立 智者悦意 ) 菩提 (བ ང ཆབ) : 净化 (བ ང)+ 通达 (ཆབ) 声闻菩提 独觉菩提 佛菩提 回顾 : 地的定义 ས ང ཉ ད མང ན ས མ ད ར གས པའ ཤ ས རབ དང ས ང ར

More information

༅། །སུམ་ཅུ་པའི་སྙིང་པོ་ལེགས་བཤད་ལྗོན་པའི་དབང་པོ་བཞུགས་སོ།།

༅།  །སུམ་ཅུ་པའི་སྙིང་པོ་ལེགས་བཤད་ལྗོན་པའི་དབང་པོ་བཞུགས་སོ།། आयभगवत ज ञ प र मत दयसऽम ཨ ཪ བྷ ག ཝ ཏ པ ཛ པ ར མ ཏ ཧ ད ཡ ས ཏ Ārya bhagavatī prajñā pāramitā hṛdaya sūtraṃ བཅ མ ལ ན འདས མ ཤ ས རབ ཀ ཕ ར ལ ཏ ཕ ན པའ ས ང 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ཤ ས རབ ཀ ཕ ར ལ ཏ ཕ ན པའ ས ང པ ཞ ས བ བའ འག ལ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法 成 法 师 译 藏 任 杰 由 藏 译 汉 如 是 我 闻, 一 时 薄 伽 梵 住 王 舍 城 鹫 峰 山 中, 与 大 比 丘 众, 及 诸 菩 萨 摩 诃 萨 俱 尔 时, 世 尊 等 入 甚 深 明 了 三 摩 地 法 之 异 门 复 于 尔 时, 观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法 成 法 师 译 藏 任 杰 由 藏 译 汉 如 是 我 闻, 一 时 薄 伽 梵 住 王 舍 城 鹫 峰 山 中, 与 大 比 丘 众, 及 诸 菩 萨 摩 诃 萨 俱 尔 时, 世 尊 等 入 甚 深 明 了 三 摩 地 法 之 异 门 复 于 尔 时, 观 本 册 总 目 录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1 索 达 吉 堪 布 著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讲 记...3 心 经 修 法...182 心 经 要 义 之 辨 析...199 博 士 访 谈 录...209 顺 治 皇 帝 出 家 偈 浅 释...342 川 西 名 刹 多 芒 寺...382 炉 霍 二 高 僧 圆 寂 纪 实...386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定解宝灯论》第14课笔录

《定解宝灯论》第14课笔录 定解宝灯论 第 14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定解宝灯论 辛三 以喻说明此理 : 倘若了知假立我, 灭除我执已足矣 如虽未知绳无有, 而见无蛇断蛇执 1 / 21 此处主要以比喻的方式解释不需要打破细微刹那和微尘的意 义 倘若了知假立我, 灭除我执已足矣,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为什么要学 般若摄颂... 1 般若摄颂浅释第一课... 19 第一品 : 第二课... 36 第三课... 57 第四课... 72 第五课... 86 第六课... 104 第七课... 126 第二品 : 第八课... 146 第九课... 166 第十课... 186 第十一课... 205 第十二课... 227 第十三课... 248 录第十四课...267 第十五课...285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解深密经 与唯识思想 济群法师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有六经十一论, 解深密经 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唯识学创立过程中, 许多核心理论都渊源于此, 所以说, 解深密经 是学习唯识宗的必读经典 解深密经 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两种: 一 广本, 有十万颂 ; 二 略本, 有一千五百颂 ( 见圆测 解深密经疏 卷二 ) 汉地但传略本, 先后有四译 : 一 刘宋元嘉年中, 求那跋陀罗 ( 功德贤 ) 在润州江宁

More information

Knowing Guan Yin

Knowing Guan Yin Knowing Guan Yin Tai Pei Buddhist Centre April 2016 Agenda Types and Varieties 观音的类别 Names 名号 Gender 性别 Mantras 咒语 Origin, Stories and Legends 传说 Practices & Spirit Love and Compassion 修持 Sutras (UGC)

More information

这三个内容就是 现观庄严论 的导论 也就是在 金鬘疏 中宗 喀巴 ཙང ཁ པ 大师最先提出的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 我 们就可以直接进入 现观庄严论 的标题 宗喀巴大师在 金鬘疏 中说 般若经 乃一切经中最极最深 乃 为一切诸佛唯一共道 我们都自诩为学习大乘佛教者 但是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的话

这三个内容就是 现观庄严论 的导论 也就是在 金鬘疏 中宗 喀巴 ཙང ཁ པ 大师最先提出的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 我 们就可以直接进入 现观庄严论 的标题 宗喀巴大师在 金鬘疏 中说 般若经 乃一切经中最极最深 乃 为一切诸佛唯一共道 我们都自诩为学习大乘佛教者 但是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的话 现观概论专题讲座 一 导言 01 现观概论 20130717 导言 今天主要讲的是三个问题 一 注释 般若经 的开车轨者 二 现 观庄严论 所释根本经的类型 三 印度及西藏的 现观庄严论 注释 这个导论基本上根据 金鬘疏 ལ གས བཤད གས ར ཕ ང 第一部分 前行 方便品 一 注释 般若经 的开车轨者 现观庄严论 མང ན ར གས ར ན 从根本上来讲是 般若经 的注释 这并不是唯一注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八识规矩颂第九讲 ( 第七识颂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位喇嘛! 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 就称为平等性智, 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 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 观一切法平等, 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意思就是说, 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九册定稿_153-175_.doc

Microsoft Word - 第九册定稿_153-175_.doc 第 九 品 智 慧 目 录 第 一 百 七 十 三 节 课...342 第 一 百 七 十 四 节 课...359 第 一 百 七 十 五 节 课...378 第 一 百 五 十 三 节 课... 1 第 九 品 思 考 题...394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节 课... 21 第 一 百 五 十 五 节 课... 37 第 一 百 五 十 六 节 课... 53 念 佛 功 德... 411 第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目录 作者自序 以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 1 第一篇 第一章 明理篇 1 基础佛理 1 什么叫做佛法 /1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8 学佛的重要性 /13 什么叫做学佛修行 /21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25 是心即佛 /31 苦集灭道 /34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 /41 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 /51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 依止上师 /59 第二章 基础修行 66 解脱

More information

ད ང ང ས ར མ འབ ད ཀ དཀའ འག ལ དག ངས པའ ད ན རབ ཏ གསལ བར བ ད པའ ས ན མ ཞ ས བ བ བཞ གས ས མཛད པ པ ར ལ དབང དག འད ན ར མཚ མཆ ག བར ད བ ད ང བ དང ང ས པའ ད ན དགའ ལ ན བ ང ར དཔ མཛ ད ཁང ད བ ཕ ང ད ན བར ད པ GADEN JANGTSE

More information

上課大綱

上課大綱 大智度论第一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缘起 佛为什么要讲大般若经? 一 为了广说大乘菩萨行 二 为了让修念佛三昧的菩萨能得到利益 三 佛接受劝请说法, 因此说了甚深的般若波罗蜜 四 为了证明佛是一切智人 五 宣示诸法实相, 以断除一切众生的疑问 六 为了断除邪恶人贡高我慢的心 七 为了让人信受佛法 八 为了使众生欢喜 九 佛是大医王, 采集各种法药给众生服用 十 为了要断除某些人的想法 (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圆觉经第廿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三十七助道品的第四品类, 是 五根 为什么称为 根 呢? 因为这五法, 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植物都是先有种子发芽, 发芽之后, 如果根还没有生的话, 这个芽也很容易会烂坏掉 就是用这个来比喻, 前面虽然修四念处观, 能够使善芽萌发, 但是根还没有生, 因为根还没有生, 因此所萌的善芽也容易烂坏, 所以必须修习现在说的五法, 使善根生, 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根 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黄柯鑫博士 甘特图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甘特图的优点 : 直观明了 ( 图形化概要 ); 简单易懂 ( 易于理解 ); 应用广泛 ( 技术通用 ) 甘特图的缺点 : 不能清晰表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WBS 责任分配矩阵 ( 负责〇审批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佛法修学的基础与简明途径 三主要道颂讲记 一 开场白 : 修学五大要素 二 序 分 ( 一 ) 礼赞 ( 二 ) 著者之发愿 ( 三 ) 策励听闻三 正宗分 ( 一 ) 出离心 ( 二 ) 菩提心 ( 三 ) 空性见四 结束分 五 后 记 三主要道颂 宗喀巴大师敬礼诸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 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路, 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 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

More information

阳光明媚的, 我们这个世界是幸福的 所以, 包括苍蝇 蚊子在内, 凡是有情的众生, 没有一个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好, 没有一个不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远离痛苦 具足安乐, 这是人之间的共识, 乃至一切众生之间的共识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一个人, 乃至没有一个生命愿意遭受恐怖 愿意遭受痛苦 愿意遭受磨难, 都不

阳光明媚的, 我们这个世界是幸福的 所以, 包括苍蝇 蚊子在内, 凡是有情的众生, 没有一个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好, 没有一个不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远离痛苦 具足安乐, 这是人之间的共识, 乃至一切众生之间的共识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一个人, 乃至没有一个生命愿意遭受恐怖 愿意遭受痛苦 愿意遭受磨难, 都不 音频名称 : 01 夏坝活佛讲授 从佛法角度谈菩提心与慈 悲 20141127 从佛法角度谈菩提心与慈 悲 夏坝仁波切讲于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今天, 由于校方希望我用汉语来讲, 因为据说这里面还有很多听不懂藏文的 我于 2014 年再次来到这个学校, 与领导们 老师们 同学们共同享受佛教的慈 悲 菩提心这样的甘露法宴, 让我感到非常欢喜 首先我向诸位领导 诸位嘉宾, 诸位教授, 同学们说一声下午好!

More information

科判 全分三 甲一 名/ 29 甲二 译礼/29 甲三 义分二/ 29 乙一 造之理/ 29 乙二 宣说所造之正文分五/ 38 丙一 所建立 证成是佛语 分二/38 丁一 总说/ 38 丁二 别说分二/41 戊一 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41 戊二 教诫断除于邪执/ 47 丙二 分别所了知分四/5

科判 全分三 甲一 名/ 29 甲二 译礼/29 甲三 义分二/ 29 乙一 造之理/ 29 乙二 宣说所造之正文分五/ 38 丙一 所建立 证成是佛语 分二/38 丁一 总说/ 38 丁二 别说分二/41 戊一 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41 戊二 教诫断除于邪执/ 47 丙二 分别所了知分四/5 目 录 弥 勒 菩 萨 / 造 麦 彭 仁 波 切 / 著 索 达 吉 堪 布 / 翻 译 科 判...1 颂...7 胜 甘 露 喜 宴... 28 ( 1~10, 初 稿 版 ) 科判 全分三 甲一 名/ 29 甲二 译礼/29 甲三 义分二/ 29 乙一 造之理/ 29 乙二 宣说所造之正文分五/ 38 丙一 所建立 证成是佛语 分二/38 丁一 总说/ 38 丁二 别说分二/41 戊一 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41

More information

释金刚法经梁略释 3

释金刚法经梁略释 3 释金刚法经梁略释 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简称 金刚经 由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最初所译出,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分之为三十二品并为每品取名 北魏菩提流支 南朝陈真谛 隋朝达摩笈多 唐朝的玄奘和义净诸大师先后都为此经做出翻译, 但鸠摩罗什大师的版本是最为普及的 金刚经 是一部强调解脱智慧的经典, 一般对于修行次第不明了的学佛者是不太容易契入此经的修行理路 有鉴于此, 敝人除对 金刚经 原文白话翻译和分析之余,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1.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JueZhi_HGH__01.doc 觉知的训练 ( 一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中国杭州 2013/9/14 上午 各位师兄! 早上好! 各位有没有想过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今天来学佛修行? 有想过为什么吗? 有没有答案? 你们有答案的可以讲, 为什么来学佛修行? 为了要解脱嘛, 是不是? 为了想开悟成佛嘛, 自己解脱之后帮助众生解脱, 自己开悟成佛之后帮助众生成佛, 是不是这样? 这标准答案,Bingo! 所以呢既然都是这样的目标,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YANYUAN VOICE 本期导读 燕园组讯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永远的分配问题 为什么看重公平? 作为假设的公平 作为期望的公平 不要说应该公平 所谓公平 我眼中的猫 说 纭 卡丢了以后 : 卡奴 的悲哀 众里寻 Ta 你疯了吗? 失败恐惧吞钩现象 信任 濛濛 一眼就看见你, 水瓶 请找出右边两幅图中

More information

引言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梦想着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 人们都认为过时的 PC 电脑配件是积压废品, 迈克尔戴尔却低价收购改装升级后转手卖出, 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人们都认为免费聊天工具是赔本赚吆喝, 腾讯却从草根出身的 QQ 起家, 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人们都认为常旅客里程是航空公司的成本, 航空公司却通过常旅客里程销售获得超过 50% 的附加收入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1 谈谈闻思修 一 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 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 闻思时才需要观察, 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不必观察, 这样自然便会认为 : 不闻思照样能修, 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 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 有个所修的内容, 若不经过闻思, 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 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 大智度论第十二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经文 ( 卷十一 ) 佛告舍利弗 : 菩萨摩诃萨, 欲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 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 : 世尊! 菩萨摩诃萨, 云何欲以一切种知一切法, 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 : 菩萨摩诃萨, 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 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蜜, 施者 受者 及财物不可得故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看原文 : 佛告舍利弗 : 就是佛告诉舍利弗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 联波活佛 ) 出生于 1948 年于青海久治县 3 岁时即被认定为前世哈尔哇仁波切的转世化身 1951 年藏历 9 月 21 日出家 第二天正式在各莫寺坐床 从此, 仁波切开始跟随寺内最有学问的三位上师, 听闻 修行各种显密教法 虚岁 8 岁时, 他已能非常流利的背诵许多佛教经典与法本,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本寺举行的背经大考 1958 年,

More information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第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觉得, 主要是抓住两点 首先是目标清晰, 其次是方法正 确 一 从目标与方法说起 1. 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 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 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 他们也有目标, 但这些目标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 同学们通过一年的学习, 是否明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佛? 道次第 修学地图 2007 年秋讲于厦门南普陀 青年佛学进修班 济群法师 近年来, 道次第 在汉传佛教地区日渐盛行, 这一现象绝非偶然, 而是反映了大众在修学上的实际需要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资讯空前发达 对学佛者来说, 不必出门就可接触汉传各宗乃至三大语系的相关典籍和开示, 这种便利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方面 这些资讯固然使学人眼界大开, 见识增广, 但同时也给修学带来新的困扰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 三 ) 索达吉堪布译讲 目目录目 录 第六 七 八品 : 第五十六课...314 般若摄颂浅释第五品 : 第四十一课... 1 第四十二课... 22 第四十三课... 42 第四十四课... 64 第四十五课... 86 第四十六课... 107 第四十七课... 129 第四十八课... 150 第四十九课... 165 第五十课... 186 第五十一课... 206 第五十二课... 228 第五十三课... 25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གཞང འབ མ ན ཅ ཞ ག ཡ ན ནམ ད ན དང ས ཐ ག གཞང འབ མ ཞ ས པ ན གཞང ལམ མམ ཁ གསལ བ ར བཤད ན ར བ ལམ ལ ར འམ འབ མ པ ཆགས པར ག གཉ མ གཞང འབ མ བ ཡ ན གཡ ན ང ས ས ཡ ད པའ པར

གཞང འབ མ ན ཅ ཞ ག ཡ ན ནམ ད ན དང ས ཐ ག གཞང འབ མ ཞ ས པ ན གཞང ལམ མམ ཁ གསལ བ ར བཤད ན ར བ ལམ ལ ར འམ འབ མ པ ཆགས པར ག གཉ མ གཞང འབ མ བ ཡ ན གཡ ན ང ས ས ཡ ད པའ པར གཞང འབ མ དང ད འ བཅ ས ཐབས འད ར ག ལ ན བ ད ཀ ས ཚ གས འཕ ད བས ན ད བ གཞང འབ མ དང ད འ འབ ང ར ན གཞང འབ མ ན ས ར ན ནད གཞ ཉ ན ཁ ཡ ད པ ཞ ག དང ས མས ཁ ར བ ད དག ས པ ཞ ག མ ན ཡ ན ན ཡང ད ས མ མང པ ཞ ག ལ ཉ ན ར བཞ ན ཅ ཟ ང

More information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 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正在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等等

More information

19板书

19板书 第 十九课 Instructor: Yoyo 对话 一 咱们来 术馆还没 开 门呢 á á ǎ, ě ù ǎ á é ǒ ā é 来 来晚 á ǎ ǐ á ǎ ǎ 参观 个 ǒ ī ā í ì à ā ā í è à ǔ 你真 欢 国画 ǐ ē ǐ ā ō ó à 啊 欢 鸿画 马 ì ǒ ē á ǐ ā ú ē ó à ǎ 跟你 样 很 欢 国画 ǒ ē ǐ í à ě ě ǐ ā ō ó à 从

More information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1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上师仁波切随堂开示 上师仁波切在宣讲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时, 就般若法门的重要性以及学修方法等多个方面作了精彩的开示, 兹录以成文, 并附以标题, 以使广大同修, 共沾法益, 共同推进闻思修事业, 使正法长住世间 净水如意宝 讲的就是修行般若的境界 入行论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讲得非常殊胜, 非常精彩, 比如现在正在讲的抉择四念住的修习要义这部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3...4...6...6...8...11...14...18...19...20...22...22...23...25...26...27...28...29...29...29 4-1 - ( ) 88 37 88 37 200121 2003 4 18 [2003]48 1.5 4-2 - ( ) 25 1 1 100032 2004 09 17 [1998]12 ( ) (

More information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 四 结说 三 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 佛教对心的认识 一 佛教心理治疗的原理 非常高兴来到心理学界的名校北师大, 和大家交流 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这一话题, 我觉得很有意义 佛教自古就被称作心性之学, 并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指南 因为佛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 心, 包括对各种心理的剖析, 也包括心灵的净化 改善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 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 关于修心的理论极为丰富 佛教有南传 汉传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法名:格勒克珠 降白降措四世夏坝活佛1968 年 10 月 6 日 ( 农历八月十五日 ), 出生在四川省理塘县下坝觉悟村 1976 年,8 岁, 归依佛门, 拜在西藏帕绷喀大师和康萨仁波切的弟子赤勒绕央大师门下, 剃度出家, 开始学习经论 1985 年,17 岁, 被下密院主持果硕仁波切和西藏意希

法名:格勒克珠 降白降措四世夏坝活佛1968 年 10 月 6 日 ( 农历八月十五日 ), 出生在四川省理塘县下坝觉悟村 1976 年,8 岁, 归依佛门, 拜在西藏帕绷喀大师和康萨仁波切的弟子赤勒绕央大师门下, 剃度出家, 开始学习经论 1985 年,17 岁, 被下密院主持果硕仁波切和西藏意希 法名:格勒克珠 降白降措四世夏坝活佛1968 年 10 月 6 日 ( 农历八月十五日 ), 出生在四川省理塘县下坝觉悟村 1976 年,8 岁, 归依佛门, 拜在西藏帕绷喀大师和康萨仁波切的弟子赤勒绕央大师门下, 剃度出家, 开始学习经论 1985 年,17 岁, 被下密院主持果硕仁波切和西藏意希旺秋师长认定为四川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第三世夏坝活佛阿旺洛桑登贞应巴贤德的转世灵童, 并迎进色拉寺佛学院学习

More information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http://www.renhuicaotang.com/ A 起诵仪 香赞

More information

29 265 40 1822 1895 1843 1910 -- 1960 à à 1948 3 09144 12 1 90 60 70 75 60 15 2 1 35 4 40 106 43 W 24

More information

` 1 2 1 2 1 2 3 4 ǎ 342 1 2 3 1 2 3 1 1 1 2 1 2 1 2 3 4 5 6 1 3 3 4 5 1 2 3 123 1 2 3 1 3 4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1 5 1 2 3 4 5 1 2 3 4 5 ` 1 2 ` ` 3 4 5 1 2 3 4 123 ` 1

More information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释 日光鬘 19 辨中边论 ( 世亲菩萨 ) 133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释 日光鬘 19 辨中边论 ( 世亲菩萨 ) 133 弥勒五论 二 辨中边论颂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释 日光鬘 19 辨中边论 ( 世亲菩萨 ) 133 辨中边论颂 辨中边论颂 /1 辨中边论颂 弥勒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辨相品第一 唯相障真实即此修分位虚妄分别有此中唯有空故说一切法有无及有故识生变似义此境实非有虚妄分别性非实有全无 及修诸对治得果无上乘于此二都无于彼亦有此非空非不空是则契中道有情我及了境无故识无由此义得成许灭解脱故 弥勒五论二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2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2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般若摄颂浅释第四品 : 第二十课... 1 第二十一课... 24 第二十二课... 47 第二十三课... 66 第二十四课... 85 第二十五课... 106 第二十六课... 124 第二十七课... 147 第二十八课... 169 第二十九课... 191 第三十课... 210 第三十一课... 230 第三十二课... 253 第三十三课... 275 第三十四课...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4F3B3CBCEE5D4CCC2DBCCFDB7A8BCC7C2BC2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4F3B3CBCEE5D4CCC2DBCCFDB7A8BCC7C2BC2E646F6378> 大乘五蕴论 听法记录 01 大乘五蕴论 20130417 一 缘起宗喀巴大师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士道正明烦恼部分, 在讲十种烦恼时说了一句话 : 大意是这部分的内容我只是说了一点点而已, 如果想去详细了解的话, 应该去学习各种各样其他的大论, 至少应该学习 五蕴论 所以我们今天所学的 大乘五蕴论 也就是宗大师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士道部分所提到的, 对我们认明我们内心的烦恼等等心理因素非常重要的一部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6.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6.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6) 通明禅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八月廿四日 好, 我们今天介绍 释禅波罗蜜 卷八, 通明禅, 为什么叫 通明禅 呢? 这个 通 的意思, 就是修这个法门, 一开始就三件事情通通观, 哪三件事情呢? 就是观息 观身 观心, 一开始就三个通通观, 所以称为 通 那这个 明, 就是彻底明见 毫无障碍叫做 明, 就是我们在一座当中同时观这个息 身 心, 而且彻底明白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