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水懺序夫三昧水懺者 因唐悟達國師知玄 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知玄遂演大覺之旨 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 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 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 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 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 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御製水懺序夫三昧水懺者 因唐悟達國師知玄 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知玄遂演大覺之旨 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 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 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 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 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 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

Transcription

1 慈悲三昧水懺

2 御製水懺序夫三昧水懺者 因唐悟達國師知玄 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知玄遂演大覺之旨 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 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 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 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 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 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之念 啟懺悔之門 苟能精白一心懺悔 為善則積累罪業一旦冰釋 譬諸水也 身之煩而濯之無不清 衣之污而澣之無不潔 器之穢而溉之無不淨 其幾不踰於方寸之間而已矣 故曰 心者身之神明 所為善則善應 所為惡則惡應 若影之隨形響之隨聲 其效驗之捷速不爽毫髮 此三昧水懺之作 所以利於人也 其功博哉 恒惟知玄以十世高僧尚宿報 矧常人乎 昔孫皓穢犯金像 陰遭譴罰 懺悔自陳禍即Page 1 of 77

3 消釋 法佐交車議師不慎幽獨 師重加責以懺獲免 若此者固多 凡人揆之于心 豈能無愧 匪由懺悔 曷以滌除端能趨進善塗 一絲惡念不萌於心 則菑禍潛消福德增長 若雨潤群卉 生息繁茂 目雖不睹 而陰受其滋益者多矣 然則三昧者 其惟在於人心 而不必他求也 朕遂書此 以冠于篇 并以鋟梓 作方便利益 是為汲大海之三昧 以遍周沙界 灌濯塵劫者也 觀於斯者尚慎其所趨向哉!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Page 2 of 77

4 慈悲道場水懺序竊謂聖教經律論藏 譯席所翻之外 爾後群賢製作 未有無所感而為之者乎 若條陳枚舉 品別而言 未易紀極 即此靈文而曰水懺者 請言其由 昔唐懿宗朝 有悟達國師知玄者 未顯時 嘗與一僧邂逅於京師 忘其所寓之地 其僧乃患迦摩羅疾 眾皆惡之 而知玄與之為鄰 時時顧問 略無厭色 因分袂 其僧感其風義 祝之曰 子向後有難 可往西蜀彭州茶隴山相尋 其山有二松為誌 後悟達國師居安國寺 道德昭著 懿宗親臨法席 賜沈香為法座 恩渥甚厚 自爾忽生人面瘡於膝上 眉目口齒俱備 每以飲食餧之 則開口吞啖 與人無異 遍召名醫 皆拱手默默 因記昔日同住僧之語 竟入山相尋 值天色已晚 彷徨四顧乃見二松於煙雲間 信期約之不誣 即趨其所 崇樓廣殿 金碧交輝 其僧立於門首 顧接甚歡 因Page 3 of 77

5 留宿 遂以所苦告之 彼云無傷也 巖下有泉 明旦濯之即愈 黎明童子引至泉所 方掬水間 其人面瘡 遂大呼未可洗 公識達深遠 考究古今 曾讀西漢書 袁盎晁錯傳否 曰曾讀 既曾讀之 寧不知袁盎殺晁錯乎 公即袁盎吾即晁錯也 錯腰斬東市 其冤為何如哉 累世求報於公 而公十世為高僧 戒律精嚴 報不得其便 今汝受人主寵遇過奢 名利心起 於德有損 故能害之 今蒙迦諾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 自此以往不復與汝為冤矣 悟達聞之 凜然魂不住體 連忙掬水洗之 其痛徹髓 絕而復甦 覺來其瘡不見 乃知聖賢混跡 非凡情所測 再欲瞻敬回顧寺宇 不可復見 因卓菴其所 遂成招提 迨我宋朝至道年中 賜名至德禪寺 有高僧信師古 作記 紀其事甚詳 悟達當時感其殊異 深思積世之冤 非遇聖人 何由得釋 因述為懺法 朝夕禮誦 後傳播天下 今之懺文三卷 者乃斯文也 蓋取三昧水 洗冤業為義 命名曰水懺 此悟達感迦諾迦之異應 正名立義 報本而為之云耳 今輒敘夫故實 Page 4 of 77

6 劫果因之不昧也 Page 5 of 77 標顯先猷 庶幾開卷 若禮若誦者 知前賢事跡之有端 由歷

7 慈悲三昧水懺科儀讚戒定真香 焚起衝天上 眾等虔誠 爇在金爐放 頃刻氤氳 即徧滿十方 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羣機 尊者興慈 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 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 德損恩濃 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 伺隙尋伸 袁盎結西漢之讎 乘時獲報 由是果因Page 6 of 77

8 無爽 歷漢唐而引滿昭然 真俗相違 弛戒律而魔冤宛爾 所以瘡生人面 起居之痛苦難禁 友遇聖流 授受之盟言堪信 驛路睥睨芳草合 沃野千里之追尋 關山迢遞白雲飛 錦國層峰之入望 誠重勞輕 求深願達 雙松張蓋 含斜照而仰止愁消 九隴凌空 顯梵剎而金光輝耀 逢迎昭告 願厥疾之早瘳 安慰恬怡 浴甘泉之可脫 後夜孤鐘散曙 重巖萬壑流光 尊者迦諾 道洗三昧之法水 國師悟達 蠲除累世之愆尤 事啟一時 法流千古 撰為上中下三卷之儀文 人天敬仰 懺磨身口意十惡之罪業 凡聖皈崇遺訓遐宣 駕慈航而直超怖海 洪名頂禮 由覺路而永脫苦輪 迥出塵勞五濁之鄉 共生淨域九蓮之果 冤親普利 存歿沾恩 玆者懺文肇啓 仰叩普賢願王 運想香花 供養十方調御 欲嚴清淨之懺壇 先誦秘密之章句 要祈善果以週隆 必使罪花而凋謝 仰叩洪慈 大彰靈應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Page 7 of 77

9 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曰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詳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上諸池玉女鼓樂玄歌其聲微妙讚嘆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己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徧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拜)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拜)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拜)Page 8 of 77

10 (主者舉云)是諸眾等 各各胡跪 嚴持香花 如法供養 願此香花徧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餚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徧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徧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願此香花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菩薩無邊聲聞眾及一切天仙以起光明臺過於無邊界Page 9 of 77

11 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普熏諸眾生皆發菩提心(起立念云)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近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哀愍眾生者我等今敬禮Page 10 of 77

12 慈悲三昧水懺法上卷上卷入懺文恭聞一佛出世 開八萬四千之法門 一月在天 破大地九幽之昏暗 廓一乘之妙道 懺一切之愆尤 仰啟七佛世尊 十方慈父 舒毫相光 鑒玆虔懇 今則奉為求懺某等 恭對金蓮座下 熏修水懺法門 今當第一卷 入壇緣起 我諸行人 於其壇內 三業清淨 一念精專 燒香散花 胡跪合掌 頂禮十方三寶 皈依大覺金仙 懇切投誠 發露懺悔 伏念某等 一性沉迷 汨沒於四生之內 一真昏昧 輪轉於六趣之中 由是恣身口意縱貪瞋癡 謬作妄為 造無邊之業障 隨邪逐惡 起多種之愆尤 故如來啟方便之教門 然我等投誠而懺悔 仰憑清眾 披誦靈文 洗滌愆尤 資嚴淨戒 我願如斯 佛必哀憐 懇叩洪慈 冥熏加被 Page 11 of 77

13 起懺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一心歸命三世諸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Page 12 of 77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14 慈悲水懺法卷上一切諸佛愍念眾生 為說水懺道場總法 良以眾生垢重 何人無罪何者無愆 凡夫愚行無明闇覆 親近惡友煩惱亂心 立性無知恣心自恃 不信十方諸佛 不信尊法聖僧 不孝父母六親眷屬 盛年放逸以自憍倨 於一切財寶 一切歌樂 一切女色 心生貪戀意起煩惱 親近非聖媟狎惡友 不知悛革 或復殺害一切眾生 或飲酒昏迷 無智慧心 恒與眾生造逆破戒 過去諸罪 現在眾惡 今日至誠悉皆懺悔 未作之罪不敢更作 是故今日至心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諸大菩薩 辟支羅漢 梵王帝釋 天龍八部 一切聖眾 願垂證鑒 Page 13 of 77

15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Page 14 of 77 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

16 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夫欲禮懺 必須先敬三寶 所以然者 三寶即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 若能歸向者 則滅無量罪 長無量福 能令行者 離生死苦 得解脫樂 是故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聖僧(拜)Page 15 of 77

17 弟子某等今日所以懺悔者 正為無始以來 在凡夫地 莫問貴賤 罪相無量 或因三業而生罪 或從六根而起過 或以內心自邪思惟 或藉外境 起諸染著 如是乃至十惡增長 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然其罪相雖復無量 大而為語 不出有三 一者煩惱 二者是業 三者果報 此三種法 能障聖道 及以人天勝妙好事 是故經中目為三障 所以諸佛菩薩 教作方便 懺悔除滅 此三障滅 則六根十惡 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 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運此增上勝心 懺悔三障 欲滅三障者 當用何等心 可令此障滅除 先當興七種心 以為方便 然後此障乃可得滅 何等為七 一者慚愧 二者恐怖 三者厭離 四者發菩提心 五者怨親平等 六者念報佛恩 七者觀罪性空 Page 16 of 77

18 第一慚愧者 自惟我與釋迦如來 同為凡夫 而今世尊成道以來 已經爾所塵沙劫數 而我等相與耽染六塵 輪轉生死永無出期 此實天下可慚可愧 可羞可恥 第二恐怖者 既是凡夫 身口意業 常與罪相應 以是因緣 命終之後 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 如此實為可驚可恐 可怖可懼 第三厭離者 相與常觀生死之中 唯有無常苦空無我 不淨虛假如水上泡 速起速滅 往來流轉猶如車輪 生老病死八苦交煎 無時暫息 眾等相與但觀自身 從頭至足 其中但有三十六物 髮毛爪齒 眵淚涕唾 垢汗二便 皮膚血肉 筋脈骨髓 肪膏腦膜 脾腎心肺 肝膽腸胃 赤白痰癊 生熟二藏 如是九孔常流 是故經言 此身眾苦所集 一切皆是不淨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此身 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 甚可患厭 Page 17 of 77

19 第四發菩提心者 經言 當樂佛身 佛身者 即法身也 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從六波羅密生 從慈悲喜捨生 從三十七助菩提法生 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 欲得此身者 當發菩提心 求一切種智 常樂我淨 薩婆若果 淨佛國土成就眾生 於身命財 無所吝惜 第五怨親平等者 於一切眾生 起慈悲心 無彼我相 何以故爾 若見怨異於親 即是分別 以分別故 起諸相著 相著因緣生諸煩惱 煩惱因緣 造諸惡業 惡業因緣 故得苦果 第六念報佛恩者 如來往昔無量劫中 捨頭目髓腦 支節手足 國城妻子 象馬七珍 為我等故 修諸苦行 此恩此德 實難酬報 是故經言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恒沙劫 亦不能報 我等欲報如來恩者 當於此世勇猛精進 捍勞忍苦 不惜身命 Page 18 of 77

20 建立三寶 弘通大乘 廣化眾生 同入正覺 第七觀罪性空者 罪無自性 無有實相 從因緣生 顛倒而有 既從因緣而生 亦從因緣而滅 從因緣而生者 狎近惡友 造作無端 從因緣而滅者 即是今日洗心懺悔 是故經言 此罪性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故知此罪 從本是空 生如是等七種心已 緣想十方 諸佛賢聖 擎拳合掌 披陳致禱 慚愧改革 舒瀝心肝 洗蕩腸胃 如此懺悔 何罪不滅 何福不生 若復不爾 悠悠緩縱 情慮躁動 徒自勞形 於事何益 且復人命無常 喻如轉燭 一息不還 便同灰壤 三塗苦報 即身應受 不可以錢財寶貨 囑託求脫 杳杳冥冥 恩赦無期 獨嬰此苦 無代受者 莫言我今生中 無有此罪 所以不能懇禱懺悔 經中謂言 凡夫之人 舉足動步 無非是罪 又復過去生中 皆悉成就無量惡業 追逐行者 如影隨形 若Page 19 of 77

21 不懺悔 罪惡日深 故知包藏瑕疵 佛不許可 說悔先罪 淨名所尚 故使長淪苦海 實由隱覆 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發露懺悔 不復覆藏 所言三障者 一曰煩惱 二名為業 三是果報 此三種法 更相由藉 因煩惱故 所以起諸惡業 惡業因緣 故得苦果 是故弟子某甲今日至心懺悔 第一先應懺悔煩惱障 而此煩惱 皆從意起 所以者何 意業起故 則身與口 隨之而動 意業有三 一者慳貪 二者瞋恚 三者癡闇 由癡闇故 起諸邪見 造諸不善 是故經言 貪瞋癡業 能令眾生 墮於地獄 餓鬼 畜生受苦 若生人中 得貧窮孤露 兇狠頑鈍 愚迷無知 諸煩惱報 意業既有如此惡果 是故某甲等 今日至心歸命諸佛 求哀懺悔 夫此煩惱 諸佛菩薩 入理聖人 種種呵責 亦名此煩惱 以為怨家 何以故 能斷眾生慧命根故 亦名此煩惱以之為賊 能劫眾生諸善法故 亦名此煩惱以為瀑河 能漂眾生入於生死大苦海故 亦名此煩惱以為羈鎖 能繫眾生於生死獄不能得出故 所以六道牽連 四生不絕 惡業無Page 20 of 77

22 窮 苦果不息 當知皆是煩惱過患 是故今日 運此增上善心 求哀懺悔 某甲等 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或在人天六道受報 有此心識 常懷愚惑 繁滿胸襟 或因三毒根 造一切罪 或因三漏 造一切罪 或因三苦 造一切罪 或緣三倒 造一切罪 或貪三有 造一切罪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惱亂一切六道四生 今日慚愧 皆悉懺悔 又復某甲等 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或因四住 造一切罪 或因四流 造一切罪 或因四取 造一切罪 或因四執 造一切罪 或因四緣 造一切罪 或因四大 造一切罪 或因四縛 造一切罪 或因四貪 造一切罪 或因四生 造一切罪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惱亂六道一切眾生 今日慚愧 皆悉懺悔 Page 21 of 77

23 又復某甲等 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或因五住 造一切罪 或因五蓋 造一切罪 或因五慳 造一切罪 或因五見 造一切罪 或因五心 造一切罪 如是等煩惱 無量無邊 惱亂六道一切眾生 今日發露 皆悉懺悔 又復某甲等 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或因六根 造一切罪 或因六識 造一切罪 或因六想 造一切罪 或因六受 造一切罪 或因六行 造一切罪 或因六愛 造一切罪 或因六疑 造一切罪 如是等煩惱 無量無邊 惱亂六道一切眾生 今日慚愧發露 皆悉懺悔 又復某甲等 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或因七漏 造一切罪 或因七使 造一切罪 或因八倒 造一切罪 或因八垢 造一切罪 或因八苦 造一切罪 如是等煩惱 無量無邊 惱亂六道一切眾生 今日發露 皆悉懺悔 Page 22 of 77

24 又復某甲等 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或因九惱 造一切罪 或因九結 造一切罪 或因九緣 造一切罪 或因十煩惱 造一切罪 或因十纏 造一切罪 或因十一遍使 造一切罪 或因十二入 造一切罪 或因十六知見 造一切罪 或因十八界 造一切罪 或因二十五我 造一切罪 或因六十二見 造一切罪 或因見諦思惟 九十八使 百八煩惱 晝夜熾然 開諸漏門 造一切罪 惱亂賢聖 及以四生 遍滿三界 彌亘六道 無處可避 今日至禱 向十方佛 尊法聖眾 慚愧發露 皆悉懺悔 願某甲等 承是懺悔三毒一切煩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 三慧明 三達朗 三苦滅 三願滿 願承是懺悔 四識等一切煩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 廣四等心 立四信業 滅四惡趣 得四無畏 願承是懺悔五蓋等諸煩惱 所生功德度五道 豎五根 淨五眼 成五分 願承是懺悔六受等諸煩惱 所生功德 生生Page 23 of 77

25 世世具足六神通 滿足六度業 不為六塵惑 常行六妙行 又願承是懺悔七漏八垢九結十纏等 一切諸煩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坐七淨華 洗八解水 具九斷智 成十地行 願以懺悔十一遍使 及十二入 十八界等 一切諸煩惱 所生功德 願十一空 能解常用栖心自在 能轉十二行法輪 具足十八不共之法 無量功德 一切圓滿 發願已 歸命禮諸佛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Page 24 of 77

26 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夫論懺悔者 本是改往修來 滅惡興善 人之居世誰能無過 學人失念尚起煩惱 羅漢結習動身口業 豈況凡夫而當無過 但智者先覺便能改悔 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所以長夜積習曉悟無期 若能慚愧發露懺悔者 豈唯止是滅罪 亦復增長無量功德 豎立如來涅槃妙果 若欲行此法者 先當外肅形儀 瞻奉尊像 內起敬意 緣於想法 懇切至禱 生二種心 Page 25 of 77

27 何等為二 一者自念 我此形命 難可常保 一朝散壞 不知此身何時可復 若復不值 諸佛賢聖 忽逢惡友 造眾罪業 復應墮落 深坑險趣 二者自念 我此生中 雖得值遇 如來正法 不為佛法 紹繼聖種 淨身口意 善法自居 而今我等 私自作惡而復覆藏 言他不知 謂彼不見 隱慝在心傲然無愧 此實天下愚惑之甚 即今現有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諸天神仙 何曾不以清淨天眼見於我等所作罪惡 又復幽顯靈祇 注記罪福纖毫無差 夫論作罪之人 命終之後 牛頭獄卒錄其精神 在閻羅王所 辯覈是非 當爾之時 一切怨懟皆來證據 各言汝先屠戮我身 炮煮蒸炙 或先剝奪於我 一切財寶 離我眷屬 我於今日始得汝便 於時現前證據 何得敢諱 唯應甘心分受宿殃 如經所明 地獄之中不枉治人 若其平素所作眾罪心自忘失者 臨命終時造惡之處 一切諸相皆現在前 各言汝昔在於我邊作如是罪 今何得諱 是時作罪之人無藏隱處 於是閻羅王切齒訶責將付地獄 歷無量劫求出莫由 此事不遠 不關他人 正是我身自作自受 Page 26 of 77

28 雖父子至親 一旦對至無代受者 我等相與得此人身 體無眾疾各自努力 與性命競 大怖至時悔無所及 是故至心求哀懺悔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 積聚無明 障蔽心目 隨煩惱性 造三世罪 或耽染愛著 起貪欲煩惱 或瞋恚忿怒 懷害煩惱 或心憒惛懵 不了煩惱 或我慢自高 輕傲煩惱 疑惑正道猶豫煩惱 謗無因果 邪見煩惱 不識緣假著我煩惱 迷於三世執斷常煩惱 朋狎惡法起見取煩惱 僻稟邪師造戒取煩惱 乃至一切四執橫計煩惱 今日至誠悉皆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守惜堅著起慳吝煩惱 不攝六情奢誕煩惱 心行弊惡不忍煩惱 怠惰緩縱不勤煩惱 疑慮躁動覺觀煩惱 觸境迷惑無知解煩惱 隨世八風生彼我煩惱 諂曲面譽不直心煩惱 強獷難觸不調和煩惱 易忿難悅多含恨煩惱 嫉妒擊刺狠戾煩惱 凶險暴害慘毒煩惱 乖背聖諦執相煩惱 於苦集滅道生顛倒煩惱 隨從生死Page 27 of 77

29 十二因緣輪轉煩惱 乃至無始無明住地恒沙煩惱 起四住地構於三界苦果煩惱 無量無邊 惱亂賢聖六道四生 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願某甲等承是懺悔 意業所起貪瞋癡等 一切煩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愛欲水 滅瞋恚火破愚癡闇 拔斷疑根裂諸見網 深識三界猶如牢獄 四大毒蛇 五陰怨賊 六入空聚愛詐親善 修八聖道斷無明源 正向涅槃不休不息 三十七品心心相續 十波羅密常得現前 懺悔發願已 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Page 28 of 77

30 慈悲水懺法卷上瘡如人面 宿憾何多 清泉一掬即消磨 憫己復憐佗 述為懺摩 萬古沐恩波 南無等覺地菩薩摩訶薩(三稱)上卷出懺文恭聞 紫金妙相 隨緣赴感於華雨叢中 滿月慈容 愍物垂光於香煙雲裡 坐獅子座 演微妙音 願舒千日之光明 鑒我一時之迴向 上來奉為求懺某等 普集現前清眾 熏修三昧靈文 今當第一卷 功果克諧 我諸行人 於其壇內 燒香散花 胡跪合掌 依文懺過 行道遶旋 稱唱洪名 所集功德 先伸迴Page 29 of 77

31 向常住真慈 三寶會下 護法諸天 上中下界之神祇 遠近無邊之靈貺 伏願如玆功德 咸生歡喜之心 流福澤於人間天上 宣化日於此界他方 圓滿道場 出生善果 專為求懺某等 滅罪釋愆 迎祥集福 求生淨土 伏冀一生罪業冰消 一切業緣清淨 一心解悟 向一理之真如 一念回光 造一乘之妙道 轉苦緣而成樂具 洒業惱而得清涼 祖禰先亡 決定往生於淨界 合門人眷 方當永享於遐齡 等冤親而共涉恩波 與凡聖而齊登寶地 今則依文懺悔 又恐微細難除 再勞尊眾同求懺悔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完 Page 30 of 77

32 慈悲三昧水懺法中卷中卷入懺文舉讚花奉獻 文殊共普賢 牡丹芍藥真堪羨 百花獻上黃金殿 花開花謝 綻金蓮 青衣童子 供獻慈尊面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三稱)恭聞 一塵清淨 慈雲甘露以涓涓 二行圓明 金相玉毫而蕩蕩 或示三十二應 或現千百億身 坐寶蓮臺 證明功德 奉Page 31 of 77

33 為求懺 某等 熏修慈悲三昧懺法 玆當第二卷入壇緣起 我諸比丘(我諸眾等) 虔誠懇切 如法修持 焚兜樓婆 散分陀利 供養十方三寶 稱揚諸佛洪名 翹勤作禮 發露罪垢 切念某等 遠從多劫 迄至今生 有二障之所纏 起二種之顛倒 迷真逐妄 背覺合塵 三寶之前不生景仰 二親分上 孝道乖違 恣口意之貪嗔 殺生靈而食噉 罪為千種 業造萬端 匪假懇修於懺法 何能免離於愆尤 由是皈依大覺 發露懺悔 我願如斯 佛必哀憐 仰叩洪慈 冥熏加被 四八端嚴微妙相僧祇三大劫修來面如滿月目如蓮天上人間咸恭敬Page 32 of 77

34 慈悲水懺法卷中一切諸佛愍念眾生 為說水懺道場總法 今當歸命一切諸佛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Page 33 of 77

35 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某甲等 即今身心寂靜 無諂無障 正是生善滅惡之時 復應各起四種觀行 以為滅罪方便 何等為四 一者觀於因緣 二者觀於果報 三者觀我自身 四者觀如來身 第一觀因緣者 知我此罪藉以無明不善思惟 無正觀力不識其過 遠離善友諸佛菩薩 隨逐魔道行邪險徑 如魚吞鉤不知其患 如蠶作繭自纏自縛 如蛾赴火自燒自爛 以是因緣不能自出 Page 34 of 77

36 第二觀於果報者 所有諸惡不善之業 三世輪轉苦果無窮沉溺無邊 巨夜大海為諸煩惱羅剎所食 未來生死冥然無涯 設使報得轉輪聖王王四天下 飛行自在七寶具足 命終之後不免惡趣四空果報 三界極尊福盡還作牛領中蟲 況復其餘無福德者 而復懈怠不勤懺悔 此亦譬如抱石沉淵求出應難 第三觀我自身 雖有正因靈覺之性 而為煩惱黑闇叢林之所覆蔽 無了因力不能得顯 我今應當發起勝心破裂無明顛倒重障 斷滅生死虛偽苦因 顯發如來大明覺慧 建立無上涅槃妙果 第四觀如來身 無為寂照離四句絕百非 眾德具足湛然常住 雖復方便入於滅度 慈悲救接未曾暫捨 生如是心可謂滅罪之良津除障之要行 Page 35 of 77

37 是故志誠求哀懺悔 某甲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長養煩惱日深日厚日滋日茂 覆蓋慧眼令無所見 斷除眾善不得相續 起障不得見佛 不聞正法 不值聖僧 煩惱起障不見過去未來 一切善惡業行出離煩惱 障受人天尊貴之煩惱 障生色無色界禪定福樂之煩惱 障不得自在神通 飛騰隱顯 遍至十方 諸佛淨土 聽法之煩惱 障學安那般那數息 不淨因緣觀等諸煩惱 障學暖頂忍 第一法 七方便等諸煩惱 障學慈悲喜捨 聞思修等諸煩惱 障學空平等中道解三觀義諸煩惱 障學助道品念處正勤根力如意足諸煩惱 障學八正道 示相之煩惱 障學七覺支不示相煩惱 障學八解脫九空定煩惱 障學於十智三三昧煩惱 障學三明六通四無礙煩惱 障學六度四等煩惱 障學四攝法廣化之煩惱 障學大乘心四弘誓願之煩惱 障學十明十行之煩惱 障學十迴向十願之煩惱 障學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之煩惱 障學五地六地七地諸知見煩惱 障學八地九地十地雙照之煩惱 障學佛果百萬阿僧祇諸行之煩惱 如是行障無Page 36 of 77

38 量無邊 今日至禱稽懇 向十方佛尊法聖眾 慚愧懺悔 願皆消滅 願藉此懺悔障於諸行 一切煩惱 所生功德 願在在處處自在受生 不為結集業行之所迴轉 以如意通於一念頃遍至十方 淨諸佛土攝化眾生 於諸禪定甚深境界及諸知見通達無礙 心能普周一切諸法 樂說無窮而不染著 得心自在 得法自在 方便自在 令此煩惱及無知結習畢竟永斷 不復相續 無漏聖道朗然如日 發願已 歸命禮諸佛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Page 37 of 77

39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某甲等略懺煩惱障竟 今當次第懺悔業障 夫業者 能莊飾世趣 在在處處不復思惟 求離世解脫 所以六道果報 種種不同 形類各異 當知皆是業力所作 佛十力中 業力甚深 凡夫之人多於此中好起疑惑 何以故爾 現見世間行善之人 觸向轗軻 為惡之者是事諧偶 謂言天下Page 38 of 77

40 善惡無分 如此計者皆是不能深達業理 何以故爾 經中說言 有三種業 何等為三 一者現報 二者生報 三者後報 現報業者 現在作惡現身受報 生報業者 此生作善作惡來生受報 後報業者 或是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 於此生中受 或在未來無量生中受 若今行惡之人現在見好者 此是過去生報後報善業熟故 所以現在有此樂果 豈關現在作諸惡業而得好報 若今行善之人現在縈苦者 此是過去生報後報惡業熟故 現在善根力弱不能排遣 是故得此苦報 豈關現在作善而招惡報 何以然者 現見世間為善之者 人所讚歎人所尊重 故知未來必招樂果 過去既有如此惡業 所以諸佛菩薩教令親近善友 共行懺悔 見善知識於得道中則為全利 是故今日至誠歸依於佛 Page 39 of 77

41 某甲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積惡如恒沙 造罪滿大地 捨身與受身 不覺亦不知 或作五逆深厚濁纏無間罪業 或造一闡提斷善根業 輕誣佛語謗方等業 破滅三寶毀正法業 不信罪福起十惡業 迷真反正癡惑之業 不孝二親反戾之業 輕慢師長無禮敬業 朋友不信無義之業 或作四重八重障聖道業 毀犯五戒破八齋業 五篇七聚多缺犯業 優婆塞戒輕重垢業 或菩薩戒不能清淨如說行業 前後方便污梵行業 月無六齋懈怠之業 年三長齋不常修業 三千威儀不如法業 八萬律儀微細罪業 不修身戒心慧之業 春秋八王造眾罪業 行十六種惡律儀業 於諸眾生無愍傷業 不矜不念無憐愍業 不拔不濟無救護業 心懷嫉妒無度彼業 於怨親境不平等業 耽荒五欲不厭離業 或因衣食園林池沼生蕩逸業 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眾罪業 或作有漏善迴向三有障出世業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 皆悉懺悔 願某甲等承是懺悔 無明等罪 諸不善業盡皆消滅 所生福善願生生世世滅五逆罪 除闡Page 40 of 77

42 某甲等前已總相懺悔一切諸業 今當次第更復一一別相懺悔 若總若別若麤若細 若輕若重若說不說 品類相從願皆消滅 別相懺者 先懺身三 次懺口四 其餘諸障次第稽顙 身三業者 第一殺害 如經所明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雖復禽獸之殊 保命畏死其事是一 若尋此眾生 無始以來或是我父母兄弟六親眷屬 以業因緣輪迴六道 出生入死改形易報不復相識 而今興害食噉其肉 傷慈之甚 是故佛言 設得餘食當如饑世 食子肉想 何況食噉此魚肉耶 又言 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 二俱是惡業 死墮號叫獄 故知殺害及以食噉 罪深河海過重丘嶽 然我等無始以來 不遇善友皆為此業 是故Page 41 of 77 提惑 如是輕重諸罪惡業從今已去 乃至道場誓不更犯 常習出世清淨善法 精持律行守護威儀 如渡海者愛惜浮囊 六度四等常標行首 戒定慧品轉得增明 速成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十力無畏大悲三念常樂妙智八自在我 歸依諸佛 願垂護念

43 經言 殺害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 若在畜生則受虎豹豺狼鷹鷂等身 或受毒蛇蝮蠍等身 常懷惡心 或受獐鹿熊羆等身 常懷恐怖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多病 二者短命 殺害食噉既有如是無量種種諸惡果報 是故至誠求哀懺悔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有此心識常懷慘毒無慈愍心 或因貪起殺 因瞋因癡及以慢殺 或興惡方便誓殺願殺 及以咒殺 或破決湖池 焚燒山野 畋獵漁捕 或因風放火 飛鷹放犬 惱害一切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以檻弶坑撥扠戟弓弩 彈射飛鳥走獸之類 或以罟網罾釣撩漉水性魚鱉黿鼉蝦蜆螺蚌濕居之屬 使水陸空行藏竄無地 或畜養雞豬牛羊犬豕鵝鴨之屬 自供庖廚 或賃他宰殺 使其哀聲未盡 毛羽脫落 鱗甲傷毀 身首分離 骨肉銷碎 剝裂屠割 炮燒煮炙 楚毒酸切 橫加無辜 但使一時之快口 得味甚寡 不過三寸舌根而已 然其罪報殃累永劫 如是等罪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Page 42 of 77

44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復興師相伐疆場交爭 兩陣相向更相殺害 或自殺教殺聞殺歡喜 或習屠儈賃為刑戮 烹宰他命行於不忍 或恣暴怒揮戈舞刃 或斬或刺 或推著坑塹 或用水沈溺 或塞穴壞巢 土石磓磹 或以車馬雷轢踐踏一切眾生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墮胎破卵 毒藥蠱道傷殺眾生 墾土掘地種植田園養蠶煮繭 傷殺滋甚 或打撲蚊蚋搯嚙蚤虱 或燒除糞掃開決溝渠 枉害一切 或噉果實 或用穀米 或用菜茹 橫殺眾生 或燃樵薪 或露燈燭燒諸蟲類 或取醬醋不先搖動 或瀉湯水澆殺蟲蟻 如是乃至行住坐臥四威儀中 恒常傷殺飛空著地微細眾生 凡夫識闇不覺不知 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Page 43 of 77

45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以鞭杖枷鎖桁械壓拉拷掠打擲 手腳蹴踏拘縛籠繫 斷絕水穀 如是種種諸惡方便苦惱眾生 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 皆悉懺悔 願承是懺悔 殺害等罪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剛身 壽命無窮永離怨憎無殺害想 於諸眾生得一子地 若見危難急厄之者 不惜身命方便救脫 然後為說微妙正法 使諸眾生睹形見影皆蒙安樂 聞名聽聲恐怖悉除 我今稽顙 歸依於佛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Page 44 of 77

46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劫盜之業 經中說言 若物屬他 他所守護 於他物中一草一葉不與不取 何況竊盜 但自眾生唯見現利 故以種種不道而取 致使未來受此殃累 是故經言 劫盜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 若在畜生則受牛馬驢騾駱駝等形 以其所有身力血肉償他宿債 若生人中為他奴婢 Page 45 of 77

47 衣不蔽形食不充口 貧寒困苦人理殆盡 劫盜既有如是苦報 是故今日至誠求哀懺悔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盜他財寶興刃強奪 或自奮身逼迫而取 或恃公威 或假勢力高桁大械 枉壓良善吞納姦貨 拷直為曲 為此因緣身罹憲網 或任邪治領他財物 侵公益私侵私益公 損彼利此損此利彼 割他自饒口與心吝 竊沒租估 偷渡關津 私匿公課藏隱使役 如是等罪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是佛法僧物不與而取 或經像物 或治塔寺物 或供養常住僧物 或擬招提僧物 或盜取誤用恃勢不還 或自借 或貸人 或復換貸漏忘 或三寶物 混亂雜用 或以眾物 穀米樵薪 鹽豉醬醋 菜茹果實 錢帛竹木 繒綵旛蓋 香華油燭 隨情逐意 或自用 或與人 或摘佛華果 用僧鬘物 因三寶財物 私自利己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Page 46 of 77

48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作周旋朋友 師僧同學 父母兄弟 六親眷屬 共住同止 百一所須 更相欺誷 或於鄉鄰比近 移籬拓墻侵他地宅 改標易相虜掠資財 包占田園因公託私 奪人邸店及以村野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 或攻城破邑燒村壞柵 偷賣良民誘他奴婢 或復枉壓無罪之人 使其形殂血刃身彼徒鎖 家緣破散骨肉生離 分張異域生死隔絕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商估博貨邸店市易 輕秤小斗減割尺寸 盜竊分銖欺誷圭合 以麤易好以短換長 欺巧百端希望毫利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穿窬墻壁斷道抄掠 抵捍債息 負情違要面欺心取 或非道陵奪鬼神禽畜四生之物 或假託卜相取Page 47 of 77

49 人財寶 如是乃至以利求利 惡求多求無厭無足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不可說盡 今日至禱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願承是懺悔 劫盜等罪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如意寶常雨七珍 上妙衣服百味甘饌種種湯藥 隨意所須應念即至 一切眾生無偷奪想 皆能少欲知足不耽不染 常樂惠施行給濟道 捨頭目髓腦如棄涕唾 迴向滿足檀波羅密 某甲等次復懺悔貪愛之罪 經中說言 但為欲故關在癡獄 沒生死河莫知能出 眾生為是五欲因緣 從昔以來流轉生死 一切眾生歷劫生中所積身骨 如王舍城毘富羅山 所飲母乳如四海水 身所出血復過於此 父母兄弟六親眷屬 命終哭泣所出目淚 如四海水 是故說言 有愛則生 愛盡則滅 故知生死貪愛為本 所以經言 淫欲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 若在畜生則受鴿雀鴛鴦等身 若在人中妻不貞良 得不隨意眷屬 淫欲既有如此惡果 是故今日至誠求哀懺悔 Page 48 of 77

50 某甲等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偷人妻妾奪他婦女 侵陵貞潔 污比丘尼 破他梵行逼迫不道 濁心邪視言語嘲調 或復恥他門戶污賢善名 或於男子五種人所起不淨行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願承是懺悔 淫欲等罪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自然化生不由胞胎 清淨皎潔相好光明 六情開朗聰利明達 了悟恩愛猶如桎梏 觀彼六塵如幻如化 於五欲境決定厭離 乃至夢中不起邪想 內外因緣永不能動 懺悔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前已懺悔身三業竟 今當次第懺悔口四惡業 經中說言 口業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 若在畜生則受鵂鶹鴝鵅鳥形 聞其聲者無不憎惡 若生人中口氣常臭 有所言說人不信受 眷屬不和常好鬥諍 口業既有如此惡果 是故今日至誠歸依三寶皆悉懺悔 Page 49 of 77

51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以惡口業於四生六道造種種罪 出言麤獷發語暴橫 不問尊卑親疏貴賤 稍不如意便懷瞋怒 罵詈毀辱猥褻穢惡無所不至 使彼銜恨終身不忘 連禍結讎無有窮已 又或怨黷天地訶責鬼神 貶斥聖賢誣污良善 如是惡口所起罪業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以妄語業作種種罪 意中希求名譽利養 匿情變詐昧心厚顏 指有言空 指空言有 見言不見 不見言見 聞言不聞 不聞言聞 知言不知 不知言知 作言不作 不作言作 欺誷賢聖誑惑世人 至於父子君臣親戚朋舊 有所談說未嘗誠實 致使他人誤加聽信 亡家敗國咸此之由 或假妖幻每自稱讚 謂得四禪四無色定 安那般那十六行觀 得須陀洹至阿羅漢 得辟支佛不退菩薩 天來龍來鬼來神來 旋風土鬼皆至我所 顯異惑眾求其恭敬四事供養 如是妄語所起罪業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Page 50 of 77

52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以綺語業作種種罪 言辭華靡翰墨豔麗 文過飾非巧作歌曲 形容妖冶模寫婬態 使中下之流動心失性 耽荒酒色不能自返 或恣任私讎忘其公議 彼雖忠臣孝子志士仁人 強作篇章文致其惡 後世披覽遂以為然 令其抱恨重泉無所明白 如是綺語所起罪業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以兩舌業作種種罪 面譽背毀巧語百端 向彼說此 向此說彼 唯知利己不顧害他 讒間君臣誣毀良善 使君臣猜忌父子不和 夫妻生離親戚疏曠 師資恩喪朋友道絕 至於交扇二國渝盟失歡 結怨連兵傷殺百姓 如是兩舌所起罪業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 發露求哀皆悉懺悔 願承是懺悔 口四惡業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具八音聲得四辯才 常說和合利益之語 其聲清雅一切樂聞 善解眾生方俗言語 若有所說應時應根 令彼聽者即得解悟 Page 51 of 77

53 超凡入聖開發慧眼 懺悔發願已 歸命禮三寶 前已懺悔身三口四業竟 今當次第懺悔六根所作罪障 某甲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眼為色惑愛染玄黃紅綠朱紫珍玩寶飾 或取男女長短黑白之相姿態妖豔起非法想 或耳貪好聲 宮商絃管伎樂歌唱 或取男女音聲語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 或鼻藉名香沈檀龍麝鬱金蘇合起非法想 或舌貪好味鮮美甘肥眾生血肉資養四大 更增苦本起非法想 或身樂華綺綿繡繒縠一切細滑七珍麗服起非法想 或意多亂想觸向乖法 由此六根所造罪業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願以懺悔眼根功德 願令此眼徹見十方諸佛菩薩清淨法身不以二相 願以懺悔耳根功德 願令此耳常聞十方諸佛賢聖所說正法如教奉行 願以懺悔鼻根功德 願令此鼻常聞香積入法位香 捨離生死不淨臭穢 願以懺悔舌根功德 願令此舌常餐法喜禪悅之食 不貪眾生血肉之味 願以懺悔身根功德 願令此身披如來衣著Page 52 of 77

54 忍辱鎧 臥無畏床坐法空座 願以懺悔意根功德 願令此意成就十力洞達五明深觀二諦空平等理 從方便慧入法流水 念念增明顯發如來大無生忍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慈悲水懺法卷中西蜀九隴有秘其泉 厥名三昧滌冤愆 迦諾啟真源 清淨通玄 其法廣流傳 南無妙覺地菩薩摩訶薩(三稱)Page 53 of 77

55 中卷出懺文恭聞塵消境寂 菩提香散於人天 罪滅性空 般若光輝於法界 仰啟千花臺上 萬葉蓮中 大圓覺海 婆伽至尊 願賜威光 證明丹懇 上來奉為求懺某甲等 熏修慈悲道場懺法 今當第二卷功果周隆 眾等虔誠 心生渴仰 出懺入懺 稱唱洪名 所集功因 專伸迴向 真如界內 福慧兩足之尊 華藏海中 悲智二嚴之主 十方菩薩 四果聲聞 護法諸天 冥陽賢哲 平等資陪 普皆饒益 伏願心月娟娟 到波羅之彼岸 性天朗朗 入圓覺之玄門 常為佛法棟梁 普利十方含識 傾心悔過 情恐未除 仰勞尊眾 求哀懺悔 慈悲三昧水懺中卷完 Page 54 of 77

56 慈悲三昧水懺法下卷下卷入懺文舉讚燈晃耀 盈煌列寶臺 光明徧照周沙界 昏衢朗耀俱無礙 閻魔瞻禮紫金臺 然燈佛成道 曾受人天拜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三稱)恭聞三祇煉行 三覺功圓 三乘得道之聖賢 三界分司之靈哲 願赴三熏三沐 恭臨三請三皈 翹勤三業之道場 敷露三時之Page 55 of 77

57 佛事 奉為求懺 某等 入此道場 熏修三昧懺法 玆當第三卷入壇緣起 我諸行人 端恪一心 肅恭三業 切念求懺 某等 一迷真性 直至如今 三心障蔽 恣煩惱之貪瞋 三業荒唐 起無明之邪見 造八萬塵勞之業海 作百千蓋障之深愆 罪積丘山 業如滄海 況以毀佛謗僧 撥無因果 不覺不知 故作誤為 如山過咎 未遂披陳 仗三寶之祥光 潔一心而懺悔 我願如斯 佛必哀憐 仰叩洪慈 俯垂加被 起懺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志心皈命禮Page 56 of 77

58 一切諸佛愍念眾生 為說水懺道場總法 今當歸命一切諸佛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Page 57 of 77 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

59 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上來已懺身三口四竟 今當懺悔佛法僧間一切諸障 經中佛說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眾僧難值信心難生 六根難具善友難得 而今相與宿植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 又值善友得聞正法 於其中間復各不能盡心精勤 恐於未來長溺萬苦無有出期 是故今日至誠求哀懺悔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常以無明覆心 煩惱障意 見佛形像不能盡心恭敬 輕蔑眾僧殘害善友 破塔毀寺焚燒經像 出佛身血 或自處華堂 安置尊像卑猥之處 使煙熏日曝風吹雨露Page 58 of 77 慈悲水懺法卷下

60 塵土污坌雀鼠毀壞 共住同宿曾無禮敬 或裸露像前初不嚴飾 遮掩燈燭關閉殿宇 障佛光明如是等罪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於法間以不淨手把捉經卷 或臨經書非法俗語 或安置床頭坐起不敬 或關閉箱篋蟲蠹朽爛 或首軸脫落部帙失次 或挽脫漏誤紙墨破裂 自不修習不肯流傳 如是等罪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或眠地聽經仰臥讀誦 高聲語笑亂他聽法 或邪解佛語僻說聖意 非法說法 法說非法 非犯說犯 犯說非犯 輕罪說重 重罪說輕 或抄前著後 抄後著前 前後著中 中著前後 綺飾文詞安置己典 或為利養名譽恭敬 為人說法無道德心 求法師過而為論義非理彈擊 不為長解求出世法 或輕慢佛語尊重邪教 毀咨大乘讚聲聞道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皆悉懺悔 Page 59 of 77

61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於僧間有障 殺阿羅漢破和合僧 害發無上菩提心人 斷滅佛種使聖道不行 或剝脫道人鞭拷沙門 楚撻驅使苦言加謗 或破淨戒及破威儀 或勸他人捨於八正受行五法 或假託形儀闚竊常住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裸露身形輕衣唐突 在經像前不淨腳履踏上殿塔 或著屧屐入僧伽藍 涕唾堂房污佛僧地 乘車策馬排揬寺舍 凡如是等 於三寶間所起罪障無量無邊 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 皆悉懺悔 願生生世世常值三寶 尊仰恭敬無有厭倦 天繒妙綵眾寶纓絡百千伎樂 珍異名香華果鮮明 盡世所有常以供養 若有成佛先往勸請開甘露門 若入涅槃願我常得獻最後供 於眾僧中修六和敬 得自在力興隆三寶 上弘佛道 下化眾生 如上所說 於三寶間輕重諸罪皆已懺悔 其餘諸惡 今當次第Page 60 of 77

62 復更懺悔 如經中說有二健兒 一者自不作罪 二者作已能悔 又有二種白法 能為眾生滅除眾障 一者慚自不作惡 二者愧不令他作 有慚愧者可名為人 若不慚愧與諸禽獸不相異也 是故今日至誠歸依於佛 如法懺悔 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信邪倒見殺害眾生 解奏魑魅魍魎鬼神 欲希延年終不能得 或妄言見鬼假稱神語 如是等罪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或行動傲誕自高自大 或恃種姓輕慢一切 以貴輕賤用強陵弱 或飲酒鬥亂不避親疏 惛醉終日不識尊卑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嗜飲食無有期度 或食生鱠 或噉五辛 薰穢經像排揬淨眾 縱心恣意不知限極 疏遠善人狎近惡友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Page 61 of 77

63 或貢高矯假偃蹇自用 跋扈抵揬不識人情 自是非他希望僥倖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臨財無讓不廉不恥 屠肉沽酒欺誑自活 或出入息利計時賣日 聚積慳剋貪求無厭 受人供養不慚不愧 或無戒德空納信施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捶打奴婢驅使僮吏 不問饑渴 不問寒暑 或伐撤橋梁杜絕行路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放逸自恣 無記散亂摴蒲圍棋 群會屯聚飲食酒肉 更相擾餞 無趣談話論說天下 從年竟歲空喪天日 初中後夜禪誦不修 懈怠懶惰尸臥終日 於六念處心不經理 見他勝事便生嫉妒 心懷慘毒備起煩惱 致使諸惡猛風吹罪 薪火常以熾然無有休息 三業微善一切俱焚 善法既盡為一闡提 墮大地獄無Page 62 of 77

64 有出期 是故今日至禱稽顙 向十方三寶皆悉懺悔 上來所有一切眾罪 若輕若重若麤若細 若自作若教他作 若隨喜作若以勢力逼迫令作 如是乃至讚歎行惡法者 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願承是懺悔一切諸惡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慈和忠孝謙卑忍辱 知廉識恥先意問訊 循良正謹清潔義讓 遠離惡友常遇善緣 收攝六情守護三業 捍勞忍苦心不退沒 立菩提志不負眾生 發願已歸命禮諸佛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Page 63 of 77

65 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向來已懺悔煩惱障 已懺悔業障 所餘報障今當次第披陳懺悔 經中說言 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 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 何以知然 釋提桓因五衰相見 恐懼切心歸誠三寶 五相即滅Page 64 of 77

66 得延天年 如是等比 經教所明其事非一 故知懺悔實能滅禍 但凡夫之人若不值善友獎導 則靡惡而不造 致使大命將盡臨窮之際 地獄惡相皆現在前 當爾之時悔懼交至 不預修善臨窮方悔 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殃禍異處宿預嚴待 當獨趣入到地獄所 但得前行入於火鑊 身心摧碎精神痛苦 如此之時欲求一禮一懺豈可復得 眾等切莫自恃盛年財寶勢力 懶惰懈怠放逸自恣 死苦一至無問老少貧富貴賤皆悉磨滅 奄忽而至不令人知 夫人命無常喻如朝露 出息雖存入息難保 云何忽此而不懺悔 但五天使者既來 無常殺鬼卒至 盛年壯色無得免者 當爾之時華堂邃宇何關人事 高車大馬豈得自隨 妻子眷屬非復我親 七珍寶飾乃為他玩 以此而言 世間果報皆為幻化 天上雖樂會歸敗壞 壽盡魂逝墮落三塗 是故佛語須跋陀言 汝師鬱頭藍弗利根聰明 能伏煩惱至於非非想處 命終還作畜生道中飛狸之身況復餘者 故知未登聖果已還 皆應輪轉備經惡趣 如不謹慎忽爾一朝親嬰斯事 將不悔哉 如今被罪Page 65 of 77

67 行詣公門 己是小苦情地慞惶 眷屬恐懼求救百端 地獄眾苦比於此者 百千萬倍不得為喻 眾等相與塵劫以來罪若須彌 云何聞此安然不畏不驚不恐 令此精神復嬰斯苦 實為可痛 是故至誠求哀懺悔 某甲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所有報障然其重者 第一唯有阿鼻地獄 如經所明 今當略說其相 此獄周匝有七重鐵城 復有七重鐵網羅覆其上 下有七重鐵刀為林 無量猛火縱廣八萬四千由旬 罪人之身遍滿其中 罪業因緣不相妨礙 上火徹下下火徹上 東西南北通徹交過 如魚在鏊脂膏皆盡 此中罪苦亦復如是 其城四門有四大銅狗 其身縱廣四千由旬 牙爪鋒長眼如掣電 復有無量鐵嘴諸鳥 奮翼飛騰噉罪人肉 牛頭獄卒形如羅剎而有九尾 尾如鐵叉 復有九頭 頭上十八角 角有六十四眼 一一眼中皆悉迸出諸熱鐵丸燒罪人肉 然其一瞋一怒哮吼之時聲如霹靂 復有無量無邊刀輪空中而下 從罪人Page 66 of 77

68 頂入從足而出 於是罪人痛徹骨髓苦切肝心 如是經無數歲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如是等報今日皆悉稽顙慚愧懺悔 次復懺悔刀山劍樹地獄身首脫落罪報 懺悔鑊湯爐炭地獄燒煮罪報 懺悔鐵床銅柱地獄燋然罪報 懺悔刀輪火車地獄劈礫罪報 懺悔拔舌犁耕地獄楚痛罪報 懺悔吞噉鐵丸烊銅灌口地獄五內消爛罪報 懺悔鐵磨地獄骨肉灰粉罪報 懺悔黑繩地獄肢節分離罪報 懺悔灰河沸屎地獄惱悶罪報 懺悔鹹水寒冰地獄皮膚拆裂裸凍罪報 懺悔豺狼鷹犬地獄更相殘害罪報 懺悔刀兵距爪地獄更相搏撮斫刺罪報 懺悔火坑地獄炮炙罪報 懺悔兩石相磕地獄形骸碎破罪報 懺悔眾合黑耳地獄解剔罪報 懺悔闇冥肉山地獄斬剉罪報 懺悔鋸解釘身地獄斷截罪報 懺悔鐵棒倒懸地獄屠割罪報 懺悔燋熱叫喚地獄煩冤罪報 懺悔大小鐵圍山間長夜冥冥不識三光罪報 懺悔阿波波地獄 阿婆婆地獄 阿吒吒地獄 阿羅羅地獄 如是八寒八熱一切諸地獄中 復有八萬四千鬲子地獄以為眷屬 此中罪苦炮煮楚痛 剝皮刷肉削骨Page 67 of 77

69 打髓抽腸拔肺無量諸苦 不可聞不可說 南無佛今日在此中者 或是我等無始以來經生父母一切眷屬 我等與彼命終之後 或當復墮如此獄中 今日洗心懇禱叩頭稽顙 向十方佛大地菩薩求哀懺悔 令此一切罪報畢竟消滅 願承是懺悔地獄等報 所生功德 即時破壞 阿鼻鐵城悉為淨土無惡道名 其餘地獄一切苦具轉為樂緣 刀山劍樹變成寶林 鑊湯爐炭蓮華化生 牛頭獄卒除捨暴虐 皆起慈悲無有惡念 地獄眾生得離苦果 更不造因 等受安樂如第三禪 一時俱發無上道心 懺悔已 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Page 68 of 77

70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Page 69 of 77

71 禮諸佛已 次復懺悔 已懺地獄報竟 今當懺悔三惡道報 經中佛說 多欲之人多求利故 苦惱亦多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 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 但世間人忽有急難 便能捨財不計多少 而不知此身臨於三塗深坑之上 一息不還便應墮落 忽有知識勸營功德 令修未來善法資糧 執此慳心無肯作理 夫如是者極為愚惑 何以故爾 經中佛說 生時不齎一文而來 死亦不持一文而去 苦身積聚為之憂惱 於己無益徒為他有 無善可恃無德可怙 致使命終墮諸惡道 是故今日歸命三寶 至誠懺悔 次復懺悔畜生道中無所識知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負重牽犁償他宿債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不得自在 為他斫刺屠割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無足二足四足多足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身諸毛羽鱗甲之內 為諸小蟲之所唼食罪報 如是畜生道中有無量罪報 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Page 70 of 77

72 次復懺悔餓鬼道中長受飢渴百千萬歲 不聞漿水之名罪報 懺悔餓鬼食噉膿血糞穢罪報 懺悔餓鬼動身之時一切肢節火燃罪報 懺悔餓鬼腹大咽小罪報 如是餓鬼道中無量苦報 今日稽顙求哀皆悉懺悔 次復懺悔一切鬼神修羅道中諛諂憍詐罪報 懺悔鬼神道中擔沙負石填河塞海罪報 懺悔鬼神羅剎鳩槃荼諸惡鬼神生噉血肉受此醜陋罪報 如是鬼神道中無量無邊一切罪報 今日稽顙向十方佛大地菩薩 求哀懺悔悉令消滅 願承是懺悔畜生等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滅愚癡垢 自識業緣智慧明照斷惡道身 願以懺悔餓鬼等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永離慳貪飢渴之苦 常餐甘露解脫之味 願以懺悔鬼神修羅等報 所生功德 生生世世質直無諂 離邪命因除醜陋果 福利人天 願從今以去乃至道場 決定不受四惡道報 唯除大悲為眾生故 以誓願力處之Page 71 of 77

73 無厭 已懺三塗等報 今當復次 稽懇懺悔 人天餘報 相與稟此 閻浮壽命 雖曰百年 滿者無幾 於其中間 盛年夭枉 其數無量 但有眾苦 煎迫心形 愁憂恐怯 未曾暫離 如此皆是 善根微弱 惡業滋多 致使現在 凡有所為 皆不稱意 當知悉是 過去已來 惡業餘報所致 是故今當懺悔 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所有現在及以未來 人天之中無量餘報 懺悔人間 流殃宿對 癃殘百病 六根不具罪報 懺悔人間 邊地邪見 三惡八難罪報 懺悔人間 多病消瘦 促命夭枉罪報 懺悔人間 六親眷屬 不得常相保守罪報 懺悔人間 親友凋喪 愛別離苦罪報 懺悔人間 冤家聚會 愁憂怖畏罪報 懺悔人間 水火盜賊 刀兵危險 驚恐怯弱罪報 懺悔人間 孤獨困苦 流離波迸 亡失國土罪報 懺悔人間 牢獄繫閉 幽執側立 鞭撻栲楚罪報 懺悔人間 公私口舌 更相羅染 更相誣謗罪報 懺悔人間 惡病連年 Page 72 of 77

74 累月不瘥 枕臥床席 不能起居罪報 懺悔人間 冬瘟夏疫 毒癘傷寒罪報 懺悔人間 賊風腫滿 否塞罪報 懺悔人間 為諸惡神 伺求其便 欲作禍崇罪報 懺悔人間 鳥嗚百怪 飛屍邪鬼 為作妖異罪報 懺悔人間 為彼虎豹豺狼 水陸一切諸惡禽獸 所傷罪報 懺悔人間 自縊自刺 自殺罪報 懺悔人間 投坑赴火 自沉自墜罪報 懺悔人間 無有威德名聞罪報 懺悔人間 衣服資生 不能稱心罪報 懺悔人間 行來出入 有所運為 值惡知識 為作留難罪報 如是 現在未來 人天之中 無量禍橫 災疫厄難 衰惱罪報 某甲等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求哀懺悔 願皆消滅 前已懺悔三業六根一切煩惱障 一切業障 四生六道一切報障 今當次第發願迴向 Page 73 of 77

75 . 某甲等願以此懺悔三障 所生功德 悉皆迴向施與一切眾生 俱同懺悔願與一切眾生現生之內身心安樂 三災八難不吉祥事咸悉消除 衣食豐饒 正信三寶 捨此報身皆得往生極樂世界 親覲彌陀得授記莂 當來世中見彌勒佛 聽聞正法如教進修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常值國王興隆三寶 不生外道邪見之家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蓮華化生種族尊勝 安穩快樂衣食自然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慈仁忠孝等心濟物 不生一念逆害之心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常為諸佛之所護念 能降魔怨及諸外道 與諸菩薩俱會一處 菩提道心相續不斷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興顯佛法修行大乘 分身無量救度眾生 直至道場無有退轉 如諸佛菩薩所發誓願 所修福智所行迴向 我亦如是 發願修集迴向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我此修行迴向終無有盡 發願迴向已 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Page 74 of 77

76 慈悲水懺法卷下懺如浣滌 以水為名 至心頂禮罪根清 罪滅福由生 慧日昭靈 覺海性圓澄 南無圓覺地菩薩摩訶薩(三稱)下卷出懺文恭聞 香雲結界 如來放五色之光明 寶燭吐花 菩薩現優曇之瑞相 三轉法輪於座上 三身圓現於光中 圓滿勝因 證明功德 上來奉為求懺 Page 75 of 77

77 某等恭對覺皇座下 熏修三昧玄文 今當第三卷 功德周隆 我諸行人 於其壇內 從始至終謹依科範 行道繞旋 奉經持咒 宣懺頂禮 唱佛皈依 獻心花於諸佛像前 雪罪愆於眾真座下 所集殊勳 先伸迴向 樂邦無量壽 華藏釋迦尊 冥陽兩界之威靈 遠近無邊之真宰 以此殊勝善因敬為求懺 某等洗空微細罪愆 成就無邊福利 伏願 百千化佛 共興一子之悲心 三世如來 稟受七支之具戒 三無漏學宣明 三會龍華授記 一心不亂 業識頓空 四恩普報 三有均資 法界冤親 咸沾利樂 雖則依文懺悔 猶恐發露未誠 再勞尊眾 重求懺悔 Page 76 of 77

78 慈悲三昧水懺科儀終禮懺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全文完 Page 77 of 77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群機 尊者興慈,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德損恩濃,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伺隙尋伸;袁盎結西漢之讎,乘時獲報 由是因果無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群機 尊者興慈,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德損恩濃,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伺隙尋伸;袁盎結西漢之讎,乘時獲報 由是因果無 慈悲三昧水懺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群機 尊者興慈,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德損恩濃,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伺隙尋伸;袁盎結西漢之讎,乘時獲報 由是因果無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爽,歷漢唐而引滿昭然 真俗相違,弛戒律而魔冤宛爾 所以瘡生人面,起居之痛苦難禁 友遇聖流,授受之盟言堪信

More information

第 34 章 :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功成而不有 譯文 : 大道廣泛, 無處不在 萬物依賴它生長, 但說不出它的存在, 功成後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第 4 章 : 道沖, 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 挫其瑞, 解其紛, 和其光, 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

第 34 章 : 大道氾兮, 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功成而不有 譯文 : 大道廣泛, 無處不在 萬物依賴它生長, 但說不出它的存在, 功成後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第 4 章 : 道沖, 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 挫其瑞, 解其紛, 和其光, 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 以水之名 : 水神話與哲思 水之哲思講義 102.12.10 道德經 第 8 章 :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于道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 故無尤 譯文 : 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樣 水善於滋潤萬物, 而不與萬物相爭, 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於 道 善人之居所如水般順應自然 ; 心胸如水般靜默深遠 ; 待人如水般潤澤萬物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sün 三 kâ juàn rù 卷, 入 yì 恪一 dþng yÿ 等, 一 zhàng 障 táng qǐ 唐, 起 zhÿ 之 zuî 作 zhàng tán 壇 sù xÿn 心, 肅 mí 迷 bì zì 蔽, 恣 yâ 業 jÿ 積 bàng 謗 wù 誤 sün 仗三 wǒ, 我 h

sün 三 kâ juàn rù 卷, 入 yì 恪一 dþng yÿ 等, 一 zhàng 障 táng qǐ 唐, 起 zhÿ 之 zuî 作 zhàng tán 壇 sù xÿn 心, 肅 mí 迷 bì zì 蔽, 恣 yâ 業 jÿ 積 bàng 謗 wù 誤 sün 仗三 wǒ, 我 h cí 慈 býi 悲 sün 三 mâi 昧 s 水 懺 下卷入懺 舉讚 dýng 燈 piàn 遍 yán 閻 huǎng 晃 zhào 照 魔 yào yíng 耀, 盈 zhōu 瞻 周 zhün shü 沙 lǐ 禮 huáng 煌 liâ 列 bǎo 寶 jiâ hūn qú 界, 昏衢朗 jÿn tái rán 金臺, 然 zǐ 紫 tái guüng 臺, 光 lǎng dýng 燈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前言 梁皇寶懺 是高僧大德特別為我們這些苦惱罪業眾生所做的, 使我們能依文作觀來懺悔 為什麼慚愧? 我們還是凡夫的眾生, 有種種束縛, 所以要生慚愧 在這三界無安的娑婆世界裡, 我們不但聞到佛法, 還能修持佛法, 大家又能來這個好道場共修, 要慶幸我們是很有善根的人, 要把握時間好好來聽經聞法 2 梁皇懺第一卷 皈依三寶 斷疑 懺悔業障 3 第二卷是說明成佛道的目標 發願 要迴向 滿菩提願 4 花奉獻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 讀書會

地藏經 讀書會 講師 : 果慨法師安和分院 2016.04.10( 四 ) 回家功課作了沒 一 素食或勸人素食 二 每天一單元 三 每天一供養 做自己 生命中的貴人 慈悲道場懺法架構 慈悲道場懺法架構恭敬的聽聞 恭敬心是入道要門 ( 印光大師 ) 入道多門, 唯人志趣, 了無一定之法 其一定者 : 曰誠, 曰恭敬 ; 此二事, 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 皆不能易也 欲得佛法實益, 須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 生敬,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7A169A6F2A8EEB74FB464B1E7ACD3C45FC B2C4A443A8F7A16AAED5A55AA64CA6E6A5BB F312D3335B1695F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7A169A6F2A8EEB74FB464B1E7ACD3C45FC B2C4A443A8F7A16AAED5A55AA64CA6E6A5BB F312D3335B1695F2E646F63> 佛制慈悲梁皇寶懺第七卷 佛曆一 七四年(西元五一二年)梁武帝年間大德高僧誌公法師奉詔於開封菩提寺編寫 佛曆二五六八年(西元二 六年)民國大德高僧達傳於台灣台北縣泰山鄉大覺禪寺校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佛曆二五六八年(西元二 六年)農曆丙戍年五月十七日校正 足七菩提分( 讚 酥酡食, 天廚獻上來 享受法食人間供, 諸佛菩薩降臨來 牧女雙雙獻香糜, 普施十方界, 大甘露法食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三稱)

More information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 慈悲藥師寶懺熏修藥師懺儀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跌坐臨有名曰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三稱)普意方殷諸無香雲蓋身南菩薩摩訶薩(香乍爇法界蒙熏藥師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Pag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A 序 No B 隨聞錄序 No C 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No D 晝中禪師釋水懺敘 No E 慈悲水懺序讚佛偈讚法偈隨聞錄贊助資訊卷目次 1 2 3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A 序 No B 隨聞錄序 No C 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No D 晝中禪師釋水懺敘 No E 慈悲水懺序讚佛偈讚法偈隨聞錄贊助資訊卷目次 1 2 3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1495-A 序 No. 1495-B 隨聞錄序 No. 1495-C 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No. 1495-D 晝中禪師釋水懺敘 No. 1495-E 慈悲水懺序讚佛偈讚法偈隨聞錄贊助資訊卷目次 1 2 3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16 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2.0 為基礎, 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ib..5.doc

Microsoft Word - lib..5.doc 從 法華三昧懺儀 看人文精神與實踐工夫 The Humanist Spirits and Practical Procedures in Fa-hua-san-mei ch an-i 南華大學哲研所副教授 尤惠貞 摘要 本文主要是就天臺智者大師之 法華三昧懺儀, 以論述行此懺法之相關儀禮 其所依之義理根據 實踐觀行, 以及修習所可能達到的證相 論文之目的在於藉由探討作為大乘佛教一種修證法門的 法華三昧懺儀,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04 第一六講 第二五講 目錄 P.147 P.151 #5 Track 3 11:20-12:20 16. 十種威力 讚 P.151 #5 Track 3 17. 圓滿七海 讚 P.153 12:20-end P.153 18. 盡學普賢 讚 P.154 P.154 19. 學文殊行 讚 P.155 P.155 20. 行願功德 讚 P.157 P.157 21. 滅罪生福 讚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 大經 及龍樹 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 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繫心, 助成往益 ;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 謹依 大經 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 禮 念, 定生彼國 ; 十九拜, 當日沒時禮 第二 謹依 大經, 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 二十四拜, 當初夜時禮

More information

者而攝受之 十二者以此善力 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仰願幽顯凡聖大眾 同加覆護同加攝受 令 ( 某甲 ) 等 ( 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 ) 所悔清淨所願成就 等諸佛心同諸佛願 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 ( 淨身當洗浴淨口讚佛功德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 乃可標心歸

者而攝受之 十二者以此善力 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仰願幽顯凡聖大眾 同加覆護同加攝受 令 ( 某甲 ) 等 ( 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 ) 所悔清淨所願成就 等諸佛心同諸佛願 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 ( 淨身當洗浴淨口讚佛功德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 乃可標心歸 慈悲道場懺法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909 慈悲道場懺法傳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5, No. 1909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 不寐居寢殿聞外有騷窣之聲視之乃見一蟒盤躃上殿睒晴呀口以向於帝帝大驚駁無所逃

More information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老病自序 V 生之艱難與生之使命 1 序幕 : 喜耀合唱團獻唱 誰會關注明天 3 一 生老病死 是生命的永恆主題 5 5 二 生之喜悅與生之驚懼 6 6 7 8 9 10 11 12 死目錄 VII 生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14 14 15 18 19 20 22 24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26 1. 27 2. 29 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梁皇寶懺 卷五 果旭法師 2012 / 4 / 15 1 慈悲道場懺法 卷五 解冤釋結 2 講綱 一 前言 二 本卷架構三 本卷釋意 - 解冤釋結四 本卷修行之重點五 總結六 附 : 卷五之法數名相 3 一 前言 4 5 6 7 8 儀式結構圖 9 儀文內容 卷數 內容 懺悔應有的心態, 正確的人生態度, 人謂何造第一 二卷罪的心理, 以及罪由何來 第三 四卷顯示果報的可怕與地獄的景況 說明如何解冤釋結,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2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以神通力 現聲聞相 是諸微妙 功德伏藏 是諸解脫 珍寶出處 是諸菩薩 明淨眼目 是趨涅槃 商人導首 如如意珠 雨眾財寶 隨所希求 皆令滿足 照行善者 猶如朗日 照失道者 猶如明炬 除煩惱熱 如月清涼 渡四流者 為作橋梁 趨彼岸者 為作船筏 伏諸外道 如師子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2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以神通力 現聲聞相 是諸微妙 功德伏藏 是諸解脫 珍寶出處 是諸菩薩 明淨眼目 是趨涅槃 商人導首 如如意珠 雨眾財寶 隨所希求 皆令滿足 照行善者 猶如朗日 照失道者 猶如明炬 除煩惱熱 如月清涼 渡四流者 為作橋梁 趨彼岸者 為作船筏 伏諸外道 如師子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大士洪慈 為歸為救 又念大士法身 及十方三寶 體常遍滿 無所不在 與我現前心性 平等無二 起深信解 如奉慈顏 敷具拱立 唱云 一切恭敬 十方常住三寶 總一禮已 是諸眾等 各各胡跪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唱云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無邊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至此停唱 燒香 散華 至心想云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梁皇寶懺 卷 果會法師 七 29/4/2012 4/30/2012 1 梁皇懺卷七 讚 入懺 4/30/2012 2 讚天廚供 純陀最後來 饑飡麻麥充皮袋 仙人又送齋食在 雙雙牧女獻香麋 四天王捧鉢 遙望靈山拜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 三稱 ) 4/30/2012 3 恭聞七佛世尊 作證明懺摩之主 七喩妙典入菩提解脱之門 富有七珍法財 具足七菩提分 旃檀林以旃檀圍繞 師子王作師子嚬呻 無願不從有求皆應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19/2/2012 誦經不如解經, 解經不如行經 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知道方法 熟悉方法, 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 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 釋題 慈悲道場懺法 CBTA,T45,no.1909 立此慈悲道場四字乃因夢感因彌勒如來之感夢 題曰慈悲道場 由蕭梁武帝之創修 俗稱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懺法序 您需要懺悔嗎? 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 這個水流的背後, 事實上不是上帝在主導的, 是由我們過去自己所造的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四 果見法師主講 2013.09.25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今見聞得受持 百千萬劫難遭遇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 前言 四次課程重點 8/7 本經背景 解題 經文架構 大意 序分 8/28 修經之機 此經功德 觀普賢之最初境界 9/04 觀至廣見十方諸佛及佛土 六根懺 1 9/25 六根懺 2 流通分 前兩次課程大綱 一 前言二 ( 正宗分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續編合刊 )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輯 目次 自序... 1 原序... 3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4 淨空法師法語 ( 續編 )... 153 出版說明... 308 1 自序禪宗祖師慈悲心重, 不許研究經教, 恐學人執著文字, 向名言中覓般若, 徒增所知障, 乃用遣蕩工夫, 破其情執, 使心中不留一個字腳, 一旦破了黑漆桶, 則大有成就 須知義蘊淵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高一國文科試題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高一國文科試題 國 立 臺 東 高 級 中 學 102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第 二 次 期 中 考 高 一 國 文 科 試 題 卷 畫 答 案 卡 : 是 否 ( 班 級 座 號 科 目 代 號 畫 錯 扣 5 分 ) 適 用 班 級 :1-1 1-9 1-11 考 試 範 圍 : 梧 桐 樹 醉 翁 亭 記 古 橋 之 戀 樂 府 詩 選 論 語 選 一 默 寫 : 依 原 文 將 正 確 文 句 填 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unday20130908

Microsoft Word - Sunday20130908 權 能 的 來 源 安 童 牧 師 事 工 简 介 : -- 摘 自 安 童 牧 師 2013 年 9 月 8 日 主 日 信 息 神 呼 召 他, 最 初 在 街 上 接 納 養 育 得 痲 瘋 的 孩 子, 神 藉 着 一 个 单 纯 顺 服 的 仆 人 做 了 极 大 的 事 工, 現 在,8000 印 度 兒 童 參 與 他 的 服 事 目 前, 二 萬 三 千 多 兒 童 參 與 他 的

More information

秘密大乘佛法(下)

秘密大乘佛法(下) 印 度 佛 教 史 (25) 101 / 12 / 24 釋 清 德 秘 密 大 乘 佛 法 ( 下 )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十 章 第 三 節 金 剛 乘 與 天 行 一 秘 密 大 乘 稱 金 剛 乘 採 取 表 徵 主 義 1 三 四 五 方 佛 大 乘 佛 法 興 起, 傳 出 十 方 現 在 的 無 數 佛 名 現 在 有 佛 在 世, 可 以 滿 足 佛 涅 槃 後, 佛 弟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Page 2

!! :!!??!!?!??!!!... :... :'?'?! :' ' :'?' :'?' :'!' : :?  Page 2 ??????...! ; --- --- --- : ---!!! ---!! ---?????... http://www.phpget.cn Page 1 !! :!!??!!?!??!!!... :... :'?'?! :' ' :'?' :'?' :'!' : :? http://www.phpget.cn Page 2 ---...?!... :...! :...?!!...!!?!?!...?!

More information

<D2B0D0C4D3C5D1C52DC8CED6BEC7BF202D20BCC7CAC2B1BE>

<D2B0D0C4D3C5D1C52DC8CED6BEC7BF202D20BCC7CAC2B1BE> 任 志 强 回 忆 录 哪 怕 一 个 再 渺 小 的 个 人, 也 可 以 为 一 段 历 史, 甚 至 一 段 很 重 要 的 历 史 背 书! 一 个 变 革 的 时 代, 一 群 过 河 的 人, 一 种 野 心 优 雅 的 实 现! 一 部 民 营 企 业 和 创 业 人 生 的 心 灵 史 生 死 书! 平 时 就 很 敢 说 的 任 志 强, 这 次 说 的 更 赤 裸! 历 时 两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懺儀與禪觀—法華三昧懺(5)0105

Microsoft PowerPoint - 懺儀與禪觀—法華三昧懺(5)0105 懺儀與禪觀 ~ 法華三昧懺儀 寶雲寺 0105 果慨法師 讓我們的心靜一下 1 南無本合掌2 釋迦牟尼佛( 三稱) 師恭誦 正修第四 粗 細 一嚴道場 二淨身 三三業供養 四請三寶 五讚歎三寶 六禮佛 七五悔儀 八行道法 九誦經 十禪觀 一心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過去多寶佛 一心敬禮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大乘妙法蓮華經 十方一切尊經 十二部真淨法寶 一心敬禮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往生禮讚偈 ( 一卷 )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大經及龍樹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係心助成往益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謹依大經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禮念定生彼國 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經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二十四拜當初夜時禮 第三謹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謹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More information

54 成佛之道 從地藏經談落實生命教育 成佛之道 從地藏經談落實生命教育 釋敬定 前言 今天要與各位老師共同研習的主題是 : 成佛之道 從地藏經談落實生命教育 各位可能覺得奇怪, 成佛之道與地藏經落實生命教育有關係嗎? 各位不要懷疑, 不但有關係, 而且關係密切 於世間活動的生命雖有多類, 但是談到生命教育, 必然是以人類為中心, 只要人類的問題解決, 世間一切都可達到改善的境界 佛法雖普度六道眾生,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 講述 戒律的精神是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 是小乘戒 眾善奉行 是菩薩 戒 一切戒律都不外乎這兩句 序 無量壽經 乃是淨宗法門之根本所依 經中詳明 西方淨土依正主伴 種種殊勝微妙不思議之莊嚴 阿彌陀 佛因地發願修行 勇猛精進 專志莊嚴淨土之因果 以及 勸令十方世界 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求生淨 土 理事雙彰之妙旨 令有緣者慕西方極樂世界之嚴淨光麗 形色殊妙 進 而發趣道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 讀書會

地藏經 讀書會 活好病好走好 - 地藏經與生命學習 2017.05.07( 四 ) 釋果慨 功課作了沒? 所有小小的好, 都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聽到我說話的人, 都能心生歡喜, 得到慰藉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化為語言 (B) 好話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要義 鄭石岩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目錄 第一講大般涅槃經的旨趣...3 第十六講在生活中修梵行...91 第二講佛大般涅槃的莊嚴...9 第十七講佛如來常住世間...99 第三講供養功德之殊勝...15 第十八講保持純真無邪的心...105 第四講甘露法門的秘密之藏...23 第十九講實現光明高貴的美德... 111 第五講如來法性不可思議...29 第二十講認清佛性無上正法...117

More information

全三冊 淨 空 法 師 講述 中冊 彩色圖文 新編出版 地 藏 經 講 記 中 冊 目 錄 正 釋 經 文 地 獄 名 號 品 第 五 004 如 來 讚 歎 品 第 六 063 利 益 存 亡 品 第 七 179 閻 羅 王 眾 讚 歎 品 第 八 219 稱 佛 名 號 品 第 九 291 地藏經講記 中 正釋經文 地獄名號品第五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 薩言 仁者 願為天龍四眾 及未 來現在一切眾生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如來 ( 拜下 想云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釋迦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下皆准此 唯改佛名) 一心頂禮過去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一心頂禮一切智成就如來 清淨蓮華日如來 一心頂禮無邊身如來 寶性如來 波頭摩勝如來 師子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如來 ( 拜下 想云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釋迦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下皆准此 唯改佛名) 一心頂禮過去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一心頂禮一切智成就如來 清淨蓮華日如來 一心頂禮無邊身如來 寶性如來 波頭摩勝如來 師子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86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 No. 1486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 ( 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 ( 三編 ) 弟子記錄淨空法師修訂 處事難, 處人更難 ; 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 這些就是修行 學佛的人, 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 求 人 求不到, 我們會生煩惱 求佛菩薩 相信佛菩薩, 緣成熟的時候, 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世間無論如何變, 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 念佛求生淨土 時局險惡, 災難頻繁, 我們想做好事, 而好事多磨, 沒有清淨心 沒有智慧和定力,

More information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讚地藏菩薩偈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稽首本然淨心地無盡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湧香雲香雨花雲及花雨寶雨寶雲無數種為祥為瑞遍莊嚴天人問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薩至三世如來同讚歎十方菩薩共歸依我今宿植善因緣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積善 誓救眾生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智慧音裡 吉祥雲中 為閻浮提苦眾生 作大證明功德主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More information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 幸福美滿的教育 ) 淨空法師講於 1991 年 12 月美國邁阿密已修訂出版 目錄一 什麼是佛法?... 1 二 什麼是佛教?... 4 三 現代的變體佛教... 6 四 佛陀的教育目標... 8 ( 一 ) 佛教的學位制度... 8 ( 二 ) 佛教的教學目標... 9 五 佛教教育之入門 地藏經... 10 ( 一 ) 大圓滿... 10 ( 二 ) 大乘圓滿法 / 地藏 / 觀音

More information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就在此 由此可知,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 它有理論 方法, 教導我們怎樣去修學 一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宗經典裡的開示,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真正的快樂 01 你快樂嗎? 目錄 0818 真正的快樂 -01 你快樂嗎? P.011 P.014 P.015 P.017 P.018 P.020 P.021 P.023 P.024 主題子題 1.1 佛教認為人生苦多樂少 1.2 ㄧ般人的快樂來自於滿足五欲的 1. 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欲樂 1.3 比欲樂更強烈的定樂 - 禪定之樂 1.4 最究竟的快樂是 解脫之樂 2.1 人生因為有苦, 所以希望追求快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念佛法要 念 佛 法 要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1- 念佛法要講記 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代序 3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7 乙一 明念佛超勝 7 乙二 明念佛法要 22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31 乙一 總標 31 乙二 別示 36 甲三 結示勸修 66-2 - 前言代序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

More information

法林即是彌陀國逍遙快樂不相侵眾等傾心皆願往手執香華常供養高接下讚云下接高讚云願往生願往生如來教法元無二正為眾生機不同一音演說隨緣悟不留殘結證生空或現神通或說法或服外道滅魔蹤自利一身雖免縛悲心普益絕無功灰身滅智無餘證二萬劫盡復生心生心覺動身還現諸佛先教發大乘眾等迴心生淨土手執香華常供養下接高讚云高接下

法林即是彌陀國逍遙快樂不相侵眾等傾心皆願往手執香華常供養高接下讚云下接高讚云願往生願往生如來教法元無二正為眾生機不同一音演說隨緣悟不留殘結證生空或現神通或說法或服外道滅魔蹤自利一身雖免縛悲心普益絕無功灰身滅智無餘證二萬劫盡復生心生心覺動身還現諸佛先教發大乘眾等迴心生淨土手執香華常供養下接高讚云高接下 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土法事讚卷下 沙門善導集記 高座入文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羅漢, 眾所知識 : 長老舍利弗 摩訶目犍連 摩訶迦葉 摩訶迦旃延 摩訶俱絺羅 離婆多 周利槃陀伽 難陀 阿難陀 羅睺羅 憍梵波提 賓頭盧頗羅墮 迦留陀夷 摩訶劫賓那 薄拘羅 阿 [ 少 * 兔 ] 樓馱, 如是等諸大弟子 並諸菩薩摩訶薩 : 文殊師利法王子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60 35 ä ü ä ü ß 單一立法 附屬立法 非行政類附屬刑法 非行政類之 特別刑法 ü ü 非行政類之附屬刑法 行政罰 非行政類刑法 ß ä 包含秩序違反法及普 通刑法 輔助刑法以 外附有行政罰處罰的 法律, 其法律效果主 要為罰鍰 行政犯 這塊領域在概念上不存 在, 究係刑事犯或行政 犯, 其歸屬問題乃本章 所欲探究者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視讀經典 ( 一 ). 華嚴十地概介 菩薩的學程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的根源 016 歡喜布施.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目錄 0504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書籍光碟 P.34 ~ 無 P.49 1. 何謂倫理觀? 2.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學? 3.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觀? 4. 佛教倫理的實踐法 戒定慧三無漏學 1.1 倫理觀 1.2 倫理學 2.1 佛教即是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2.2 佛教教理的開展 以無常無我為總綱 3.1 中國儒家及西洋耶教的倫理觀 3.2 佛教的倫理觀 4.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法蘊足論 的要義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35 期,p.4,2009.04) 一 前言 有關論藏的源流, 依據 有部毘奈耶 雜事 的記載, 佛滅當年結 集完經和律後, 大迦葉考慮到 : 後世之人, 少智鈍根, 依文而解, 不達深義, 所以特別編出經律的本母 ( 摩窒里迦 ), 而後往下傳誦 ; 另一方面, 舍利弗 目乾連 迦旃延等大弟子對佛經的解釋, 其弟子們也往 下傳誦, 這些解釋經義的論述, 便是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變成八識, 這是罪, 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 我們今天世間, 那個標準就更低了 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 三惡道的標準 起心動念的時候, 都是三惡道的罪業 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 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 確實指這個 嚴重的分別執著, 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 很淡薄, 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 尤

經典專題變成八識, 這是罪, 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 我們今天世間, 那個標準就更低了 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 三惡道的標準 起心動念的時候, 都是三惡道的罪業 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 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 確實指這個 嚴重的分別執著, 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 很淡薄, 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 尤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空法師主講修行的標準是轉識成智, 轉八識成四智 起心動念是轉四智淨14 雜誌 516 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 白佛言, 世尊 我觀是閻浮眾生, 舉心動念, 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 多退初心 若遇惡緣, 念念增益 是等輩人, 如履泥塗, 負於重石, 漸困漸重, 足步深邃 我們看這一段 這一段裡面是這一部經裡面, 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是在現在的七月, 民間都知道這一些超度的法事, 超度法事是從什麼地方起源的?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indd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簡註易解.indd 佛陀教育網路 院 生整理 ❹ ❺ 佛陀教育網路 院 生整理 阿難 問 事佛 吉凶 經 也要 從這部經講起 學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佛 應當從這部經學起 講經 本經說明了做人 學佛的基本道理 是初學入門的教材 雖 然是人天小教 實際上卻是大乘佛法的根基 此經在整個佛法教 習 佛 法 有人 得吉 祥如 意 有人卻 遭 受凶 災 困苦 的道理 和 方法 這 部 經 典 是 敘 述 阿 難 尊 者 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梁皇寶懺卷 釋果見 四 2012.4.1 開經偈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 前言 四十個主題 卷數主題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1 歸依三寶 2 斷疑 3 懺悔 4 發菩提心 5 發願 6 回向心 7 顯果報 第四卷 7 顯果報之餘 8 出地獄 第五 六卷 9 解冤釋結 四十個主題 卷數主題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1 歸依三寶

More information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 五 ) 目錄 一 示修持方法... 1 不失菩提心修諸善法... 1 愛佛法喜歡佛法信受奉行... 2 信解行證... 5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8 利益眾生的四種原則... 12 捨棄享受努力修學... 15 二 論生死大事... 18 修行重了生死... 18 三 勸深信因果... 2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 21 健康是真正的幸福... 24 生財之道... 26 四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會極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一 緒論 釋會極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 在原始佛教聖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 稱為十二分教, 或譯為十二部經 十二分聖教 譬喻 ( avadāna,apadāna, 阿婆陀那 阿波陀那 ) 即是其中之一, 其本意是

More information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請各位合掌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講次 :#217 講述日期 :06/15/2004 講者 : 高老師先祿居士轉錄者 : 學生薄海雷 卷三 ( 經文 )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 意生身分別通相, 我今當說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p237-1)

More information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道源長老講述施旺坤敬記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講記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 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 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 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