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簡報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PowerPoint 簡報"

Transcription

1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2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3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古德有說 : 不讀小本, 不入信門 三經合, 而淨土資糧備矣 不讀大本, 不入願門 不讀觀經, 不能成尌三昧 (samādhi, 禪定,meditation) 門

4 九品往生出處 觀無量壽佛經 ( 簡稱 觀經 ) 三輩九品往生 念佛法門 稱名念佛 ( 口唸或心念佛名 ) 無量壽經 三輩往生 : 上輩 : 出家發無上菩提心 念佛 修諸功德 迴向生西 中輩 : 在家發無上菩提心 念佛 修諸功德 迴向生西 下輩 : 不修功德者當發無上菩提心 十念稱名 迴向生西

5 九品往生出處 敦煌莫高窟內 172 窟的 觀無量壽佛淨土變 將經中 十六妙觀 的內容形象化 令觀者能明瞭求生西方淨土的觀想方法

6 莫高窟第 320 窟北壁盛唐

7 莫高窟第 172 窟 觀無量壽佛淨土變

8 觀 不是稱名念佛 / 實相念佛 道綽 安樂集 : 今此 觀經, 以 觀佛三昧 ( 觀想念佛 ) 為宗 若論所觀, 不過依 正二報 善導 觀經疏 : 今此 觀經 即以 觀佛三昧 為宗, 亦以 念佛三昧,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慧遠 義疏 : 繫念思察, 說以為 觀 觀 是 觀想, 對一法的各方面進行審細的觀察, 亦名沉思 靜觀 觀經 又名 十六觀經 ( 三昧門 )

9 善導 觀經疏 : 今此 觀經 即以 觀佛三昧 為宗, 亦以 念佛三昧,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定善 ( 觀佛三昧 ) 以定心修觀及行善 心念澄靜專注, 能作意 ( 意念中構畫造作 心如工畫師 ), 適宜 觀想念佛 觀想佛的依報 ( 極樂世界莊嚴境相 ) 觀想佛的正報 ( 佛菩薩的種種莊嚴身相及殊勝功德 ) 即前面的十三觀 散善 ( 念佛三昧 ) 以散亂心去惡修善 多是心意雜亂, 較宜 稱名念佛 修三福 觀想三輩九品往生 即最後三觀

10 十六種觀想法門 依報 ( 環境 ) 定善門 ( 十三觀 ) 散善門 ( 三觀 ) 上上 日想 水想 地想 樹想 上品生想 上中 八功德水想 總觀想 上下 中上 正報 ( 生命 ) 中品生想 中中 九品 華座想 像想 遍觀一切色身想 觀世音菩薩想 大勢至菩薩想 普觀想 ( 觀自己往生於極樂世界, 日常則三聖常至此人住所 ) 雜觀想 下品生想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11 佛說 十六妙觀 的因緣 : 序分 王舍城發生政變 未生怨 頻婆娑羅王被兒子阿闍世王囚禁於牢獄中, 並欲餓死之 韋提希夫人送食予頻婆娑羅王, 卻險被兒子殺害 在傷心絶望的情況下, 於王宮中雙膝跪地, 遙對靈鷲山, 向佛行禮, 請求世尊派遣目連和阿難二位尊者來給予她安慰幫助

1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 見世尊釋迦牟尼佛, 身紫金色, 坐百寶蓮華 目連侍左, 阿難在右 釋 梵 護世 諸天在虛空中, 普雨天華, 持用供養 韋提希夫人見世尊不請自來, 不禁悲欣交集, 心生厭離罪苦的世界 因此請問世尊 : 唯願世尊, 為我廣說無憂惱處 ( 安樂國土 ), 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1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以神力呈顯出諸佛淨國的莊嚴殊妙境象, 為令韋提希夫人能夠藉此作出對比, 從而生起厭離濁惡不善穢土及欣樂清淨妙善淨土的心意 韋提希夫人遍見十方佛國後, 即表明願往安樂國去, 反顯出餘國不能與極樂世界的莊嚴相比 時韋提希白佛言 : 世尊! 是諸佛土雖復清淨, 皆有光明 ; 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唯願世尊, 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

14 往生因緣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 淨業正因 藉著淨業為緣, 便能夠得生淨國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 世福 世間善人 )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 戒福 佛教徒 ) 三者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 行福 佛教徒中修大乘的人 )

15 往生因緣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 世福 世間善人 ) 十善業 : 能感生人天善趣的十種善的行為, 包括 :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 身業 ) 不妄語 不離間語 不惡語 不綺語 ( 語業 ) 不貪 不瞋 不邪見 ( 意業 )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 戒福 佛教徒 )

16 往生因緣 三者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 行福 佛教徒中修大乘的人 ) 若有眾生, 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 應發無上菩提之心, 修行功德, 願生彼國! 散善 的行持, 即修習 淨業三福 此是往生淨土的正因

17 發願迴向 眾生無論修那一種福, 若能迴向往生淨土, 必能如願 發願生西的迴向偈 :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願將一切善根功德, 迴向往生到極樂世界

18 發願迴向 這三類眾生由於觀想力薄弱, 不能以定心來修 觀想念佛, 佛陀教以修世間福業, 去惡修善, 迴向發願乃至十念 稱名念佛 的功德, 不求人天福報, 把它迴轉過來, 對向著西方淨土為目標, 求生極樂世界 往生需有三種資糧 : 即信 願 行

19 三輩九品往生淨土者 根據發願往生者 : 根器利鈍, 對佛教的信仰及修習功夫的程度不同 由於品級不同, 因此往生的方式 生淨土後的待遇 所得的利益果位也明顯的不同 其順序是先觀上品 次中品 後下品, 即 三輩 每品再又分為上 中 下三等, 合起來總共有 九品, 故總括為 九品往生

20 上輩生想 觀想 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 等三類人往生因緣 臨終蒙西方聖眾迎接, 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21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發三種心, 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 ( 求生西方淨土之心極為誠懇真切 ); 二者深心 ( 深信嚮往西方淨土 ); 三者迴向發願心 向 是朝向, 迴 是屈折 轉變方向之意, 表示形式上的轉變或轉向等 淨土經提倡將所修的功德迴向願生極樂世界的目標去 具三心者, 必生彼國

22 上品上生者 復有三種眾生, 當得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慈心不殺, 具諸戒行 ; ( 世福 戒福 )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 三者修行六念, ( 行福 ) 六念 : 或稱 六隨念, 即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捨 念天 隨念 是於善法方面屢屢地起憶念而不忘記 迴向發願, 生彼佛國 具此 ( 修習三福 ) 功德, 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 往生因緣

23 往生情形 生彼國 ( 臨終 ) 時,( 由於 ) 此人精進勇猛故, 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無數化佛, 百千比丘, 聲聞大眾, 無量諸天, 七寶宮殿,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 與大勢至菩薩, 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 照行者身, 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觀世音 大勢至與無數菩薩, 讚歎行者, 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 歡喜踴躍, 自見其身, 乘金剛臺, 隨從佛後, 如彈指頃, 往生彼國

24 念佛臨終見寶臺寶幡寶葢滿空排 靈異景象 / 靈見 Vision 超越界 / 世俗的對比聖眾的聖潔 崇高 優雅 和諧美放光照身連接上下兩界

25 金容靜穆, 佛光照沐 彌陀被聖眾簇擁, 懸浮空中,

26

27 接引上蓮台

28 蓮花台

29 蓮台 飛碟

30 敦煌藝術中的建築

31 日本京都平等院鳳凰堂

32 七寶宮殿 / 太空船 太空船

33 生後利益 生彼國已,( 不必花開而能 ) 見佛色身眾 ( 三十二大人 ) 相具足, 見諸菩薩色相具足, 光明寶林, 演說妙法, 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 實相空理 ) 經須臾間, 歷事諸佛, 遍十方界, 於諸佛前, 次第受記 還至本國, 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 總持佛法精義 ), 是名 上品上生者

34 上品中生者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 善解義趣, 於第一義, 心不驚動,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往生因緣

35 上品中生者 行此行者, 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無量大眾眷屬圍繞, 持紫金台, 至行者前, 讚言 : 法子! 汝行大乘, 解第一義, 是故我今來迎接汝 與千化佛, 一時授手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 合掌叉手, 讚歎諸佛, 如一念頃, 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往生情形

36 上品中生者 此紫金臺, 如大寶華, 經宿則開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 足下亦有七寶蓮華 佛及菩薩俱放光明, 照行者身, 目即開明 因前宿習, 普聞眾聲, 純說甚深第一義諦 即下金臺, 禮佛合掌, 讚歎世尊 經於七日, 應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 應時即能飛至十方, 歷事諸佛 於諸佛所, 修諸三昧 經一小劫 (16,800,000 年 ), 得無生法忍, 現前受記, 是名 上品中生者 生後利益

37 花開見佛 / 八德池中蓮九品

38 化生童子 莫高窟第 220 窟 南壁 初唐

39 上品下生者 亦信因果, 不謗大乘 但發無上道心,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往生因緣 彼行者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及觀世音, 并大勢至, 與諸眷屬, 持金蓮華, 化作五百化佛, 來迎此人 五百化佛, 一時授手, 讚言 : 法子! 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 我來迎汝 見此事時, 即自見身坐金蓮花, 坐已華合, 隨世尊後,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往生情形

40 上品下生者 一日一夜, 蓮花乃開, 七日之中, 乃得見佛 雖見佛身, 於眾相好, 心不明了 於三七日後, 乃了了見 聞眾音聲, 皆演妙法 遊歷十方, 供養諸佛, 於諸佛前, 聞甚深法 經三小劫 (50,400,000 年 ), 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生後利益 ( 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三類人 ) 是名 上輩生想, 名 第十四觀

41 往生情況品位等級 上品上生 生前習行 發三心, 不殺生, 持戒, 讀大乘經, 修六念, 迴向願生 聖眾來迎 西方三聖 化佛 比丘等來迎 聖眾授手 西方三聖 ( 報身 ) 授手 所乘花台 金剛台 花開見佛及聞法遲疾 不需花開, 往生後即見佛菩薩為其說法 開悟遲疾 即悟無生法忍, 歷事十方諸佛, 得無量陀羅尼門 上品中生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迴向願生 西方三聖 大眾等來迎 一千化佛授手 紫金台 經宿花開, 見佛菩薩, 為說第一義諦 經七曰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 歷事十方諸佛, 修諸三昧, 一小劫得無生忍, 蒙佛受記 上品下生 信因果, 不謗大乘, 發無上道心 西方三聖化作五百佛來迎 五百化佛授手 金蓮花 一日一夜花開, 七日內見佛而不明了, 二十一日後明了見佛及聞法 歷事十方諸佛而聽法, 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42 小總結 上輩三品 上輩三品的眾生, 都是信受因果 尊崇大乘及發大菩提心的根機, 故得西方三聖來迎, 復見十方諸佛, 證大乘道果 是相應修學 大乘 菩薩道的往生者 生前對佛理多聞熏習, 繼而親往十方佛國, 供養諸佛, 廣學大乘法門, 遂得無量佛法的總持智慧, 不久當成佛道 如 上中品 者經一小劫才能證悟無生法忍, 故不應抱持待生西後才修學佛法的心態, 應於生前善用人身, 依法修習, 便不需往生後久遠方能證得道果 若對三品往生的優劣差別有清晰的了解, 對於現生的修持應有重大的啟發, 俾能作出明智的決擇, 善於把握今世的機緣, 努力修學大乘佛法, 並相應淨土的法門, 以助益往生的資糧

43 中輩生想 觀想 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 等三 類人的往生因緣 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44 中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 受持五戒, 持八戒齋, 修行諸戒, 不造五逆, 無眾過惡, 以此善根, 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因緣 行者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 放金色光, 至其人所, 演說苦 空 無常 無我, 讚歎出家, 得離眾苦 行者見已, 心大歡喜, 自見己身, 坐蓮華臺, 長跪合掌, 為佛作禮 未舉頭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蓮花尋開 往生情形

45 中品上生者 當華敷時, 聞眾音聲讚歎四諦,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三 明六通, 具八解脫, 是名 中品上生者 生後利益

46 中品中生者 若有眾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 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 威儀無缺,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戒香薰修 往生因緣 如此行者, 命欲終時, 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 放金色光, 持七寶蓮花, 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 讚言 : 善男子! 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故, 我來迎汝 行者自見坐蓮花上, 蓮花即合, 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情形

47 中品中生者 在寶池中, 經於七日, 蓮花乃敷 花既敷已, 開目合掌, 讚歎世尊, 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 ( 預流果 ) 經半劫已, 成阿羅漢, 是名 中品中生者 生後利益

48 中品下生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孝養父母, 行世仁義 此人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 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 往生因緣 聞此事已, 尋即命終,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情形

49 中品下生者 生經七日, 遇觀世音及大勢至, 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 過一小劫, 成阿羅漢, 是名 中品下生者 生後利益 ( 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三類人 ) 是名 中輩生想, 名 第十五觀

50 寶池中蓮胎化生

51 往生情況品位等級 生前習行聖眾來迎聖眾授手 所乘花台 花開見佛及聞法遲疾 開悟遲疾 中品上生 修行諸戒, 無眾過惡的出家者 阿彌陀佛 諸比丘 眷屬來迎 ( 沒有菩薩 ) 沒有提及 蓮花台 隨即花開, 聞四諦法 即證阿羅漢, 具三明六通 八解脫等功德 中品中生 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或沙彌戒, 或具足戒 阿彌陀佛 諸眷屬來迎 ( 沒有菩薩 ) 沒有提及 七寶蓮華 經七日花開聞法 即得須陀洹, 經半劫後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 行世仁義, 臨終遇善知識為說西方淨土法門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經七日後, 見觀音及勢至為其說法 即得須陀洹, 經一小劫成阿羅漢

52 小總結 中輩三品 或是出家 在家信徒, 都是持戒精嚴的小乘根性, 如中品中之上二品 ; 或是世間有道德的人, 如中品中之下品 ; 所證的是小乘道果, 並以成尌阿羅漢為終極階位 接引聖眾中不見有菩薩眾, 以是相應修學 小乘 的往生者 中下生 是世間善人, 在生時並不曾信受佛法, 只在臨終時得聞淨土法門的殊勝也能自行往生

53 下輩生想 觀想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 等三 類人的往生因緣 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54 下品上生者 或有眾生, 作眾惡業, 雖不誹謗方等經典, 如此愚人, 多造惡法, 無有慚愧 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 以聞如是諸經名故, 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因緣

55 下品上生者 爾時彼佛, 即遣化佛 化觀世音 化大勢至, 至行者前, 讚言 : 善哉! 善男子! 汝稱佛名故, 諸罪消滅, 我來迎汝 作是語已, 行者即見化佛光明, 遍滿其室, 見已歡喜, 即便命終 乘寶蓮花, 隨化佛後, 生寶池中 往生情形

56 下品上生者 經七七日, 蓮花乃敷 當花敷時, 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 放大光明, 住其人前, 為說甚深十二部經 聞已信解, 發無上道心 經十小劫 (168,000,000 年 ), 具百法明門, 得入初地, 是名 下品上生者 得聞佛名 法名, 及聞僧名, 聞三寶名, 即得往生 生後利益

57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生, 毀犯五戒 八戒, 及具足戒 如此愚人, 偷僧祇物, 盜現前僧物, 不淨說法, 無有慚愧, 以諸惡法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 以惡業故, 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 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 以大慈悲, 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 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亦讚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因緣

58 下品中生者 地獄猛火化為涼風, 吹諸天華,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 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 經於六劫, 蓮花乃敷 往生情形 當華敷時, 觀世音 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 為說大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 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是名 下品中生者 生後利益

59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 作不善業, 五逆十惡, 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 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 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 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 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 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 :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歸命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 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於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因緣

60 下品下生者 命終之時, 見金蓮花, 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情形 於蓮花中, 滿十二大劫, 蓮花方開 當花敷時, 觀世音 大勢至, 以大悲音聲, 即為其人廣說實相, 除滅罪法 聞已歡喜, 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是名 下品下生者 生後利益 (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三類人 ) 是名 下輩生想, 名 第十六觀

61 蓮胎化生

62 蓮苞化生的深義 下中生 及 下下生 需經六劫或十二劫於蓮苞中, 才能花開見佛 也相應於原來惡業所應承受長時間的罪報, 但以特赥的形式轉為無苦的禁閉所 蓮苞仿如孵育器, 長養妙身 亦如有過濾功能的淨化器, 洗滌罪垢後, 才能以清淨身出現淨土 因此, 帶業往生 因果相應規律亦有合理的解釋

63 往生情況品位等級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 生前習行聖眾來迎聖眾授手 作眾惡業, 不誹謗大乘經, 臨終遇善知識為讚大乘十二部經及稱佛名號破戒作惡, 臨終地獄火至, 遇善知識為讚阿彌陀佛威德, 火化天華 化佛 化觀音及化勢至來迎 天華上有化佛菩薩來迎 作五逆十惡, 沒有提及臨終遇善知識, 教稱佛名, 具十念而得往生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所乘花台 寶蓮花 沒有提及 金蓮花 花開見佛及聞法遲疾 四十九日後花開, 觀音及勢至為說十二部經 經六劫蓮花方開, 聞觀音及勢至為說大乘經典 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 聞觀音及勢至為說諸法實相 開悟遲疾 即發無上道心, 經十小劫, 具百法明門, 得入初地 即發無上道心 ( 沒有確定悟道時限 ) 即發菩提之心 ( 沒有確定悟道時限 )

64 小總結 下輩三品 下三品都是作惡的凡夫, 臨終卻遇到善知識開示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 往生後也能發大菩提心, 未來亦會得成佛果 故是相應修學 大乘 的往生者 雖然這一生中作惡多端, 但前世應曾種下善根, 由此善因為緣, 今生臨命終時, 幸遇善知識教念佛名號, 遂能滅除千劫以來所作的極重罪障 下中品 與 中中品 眾生的情況相反 這些在家及出家的佛弟子違犯戒法 地獄前相的烈火現前, 由於他也曾積集善根, 聞說大乘法門, 隨著心念轉善, 即時滅除多生罪業, 地獄猛火變成清涼風 可見心念之善惡轉變, 即時可變恐怖境象為莊嚴妙相

65 小總結 下輩三品 這類眾生往生後得聞大乘教法, 應是前生曾聽聞受持大乘法義, 由此善根, 感得菩薩為其闡明大乘甚深經義, 而不是中輩的小乘教法, 未來當成佛果, 成尌無量殊勝的功德, 從長達的理想目標來說, 更勝中輩生者 至於這類人何時才能證得大乘道果, 本經則沒有明說, 但可預想應是極長的時間

66 小總結 下輩三品 透過極惡眾生臨終轉善, 十號稱念 亦可往生, 反顯彌陀大願的普同化度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恒河沙數諸佛讚歎證明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67 三輩往生的含義 第十四觀的 上輩三品 和第十五觀的 中輩三品, 需將行善的功德迴向發願往生淨土 ; 而第十六觀 下輩三品, 則用稱名念佛的工夫來求往生 由於眾生的根機 素質及修養不一, 需要劃分成上 中 下品的不同類別, 以資區分及識別, 其中亦說明因果相應的規律, 強調 善有善報, 如是程度的善因自然招感如是相應程度的善果

68 西方淨土的殊勝 最優秀清淨的修道院 / 研究院 最易入學 最優秀的師資 : 西方三聖 最優秀的同學 :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最好的交流生 : 遊歷參與十方諸佛國的法會 保證畢業成功 : 成尌解脫智慧 畢業後 : 1. 可留校任教 2. 可去其他佛土或欲界度化眾生 3. 又可建設自己獨特的淨土接引有緣眾生

69 對淨土信仰者的扼要提示 一生做好三件事 : 知道此生的終極目標 ( 發三心 ); 知道如何完成 ( 方法 : 修三福 念佛 ); 知道如何做得更好 ( 修養自己 : 達致最佳的效果, 實現更高的品位 )

70 臨終最後表情 此生終結時充滿希望喜悅

71 祝願有緣者 下一站極樂世界

T0A27

T0A27 宋西域㆔藏 良耶舍譯 如是我聞 ㆒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眾千㆓百五十 俱 菩薩㆔萬㆓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 而為 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㆒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㆒不得往 國大夫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 用塗其身 諸瓔珞 盛葡萄漿密以 王 爾時大王 食 飲漿 求水漱口 漱口畢已 合掌恭敬 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 而作是言 大目乾連是吾親友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佛光山標點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 王舍大城有一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 一不得往 國大夫人,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麨,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 大王食麨飲漿,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34 2016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 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寳宮殿大光明其身踴躍金剛臺隨從佛後彈指頃行大乗解第一義即生七寳蓮池中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賛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爲無量壽昔世尊居耆闍崛與大衆說妙因縁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寳宮殿大光明其身踴躍金剛臺隨從佛後彈指頃行大乗解第一義即生七寳蓮池中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賛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爲無量壽昔世尊居耆闍崛與大衆說妙因縁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賛西方極樂世界尊無量壽佛世希有能滅無始億劫業令彼苦惱悉消除若人能以微妙心甞以極樂爲觀想廣與衆生分別說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閻浮檀金無與等其高無比由旬數六十萬億那由他眉間白毫五須彌紺眼弘澄四大海光明演出諸毛孔一孔徧含諸大千一界中有一河沙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作者觀者隨現前以觀佛身見佛心衆生憶想見化佛從相入得無生忍以三昧受無邊慈佛身無量廣無邊化導以彼宿願力有憶想者得成就神通如意滿虚空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講述 审阅 : 釋淨界整理 編輯 : 釋法宗 ( 一 ) 前言 3 ( 二 ) 解釋 5 壹 解釋經題 6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6 總明 一心三觀 附表一 9 別示 所觀之境 附表二 14 貳 經文大意 20 甲一 逆緣觸動令生欣厭 20 甲二 道前基礎淨業三福 26 甲三 端身靜坐正修止觀 27 甲四 觀行轉深圓發三心 35 甲五 臨終正念成就九品 37 叁 隨文釋義 39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就在此 由此可知,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 它有理論 方法, 教導我們怎樣去修學 一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宗經典裡的開示,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淨 界法師 上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 第 4 卷 / 共 20 卷 ) 編輯 / 出版者 : 淨願蘭若 前面講到丙二 明欲害母 大乘起信論 講到我們修行有兩個重點 : 一個是 破和合識破和合識, 一個是 斷相續心斷相續心 這個 和合識, 就是五蘊當中的想蘊,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AFB771AA6BAE76C1BFB867A16DC65BB54CB671B9D8A6F2B867AD6EB87120C1BFB04FA16E>

<4D F736F F D20A4AFB771AA6BAE76C1BFB867A16DC65BB54CB671B9D8A6F2B867AD6EB87120C1BFB04FA16E> 目錄 : 第一場全文視頻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imqewdvwq ( ㄧ ) 觀經在淨土法門的重要...5 ( 二 ) 觀經真正的修法...7 ( 三之一 ) 觀經的由來...9 ( 三之二 ) 觀經的由來... 10 ( 四 ) 世尊的要法... 13 ( 五 ) 認清濁世求生淨土... 15 ( 六之一 ) 學佛如何落實到家庭... 16 ( 六之二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念佛往生淨土如何可能 - 以印光大師全集為主要範圍 How is it possible to chant Buddha for rebirth in Amitabha s Pure Land-Focus on Literatures

More information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淨土五經系列 佛說阿彌陀經 演講第二講演講緣起與受持功德利益 下 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 07 年 6 月 4 日菩薩戒弟子蔡恆明居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演講大綱

More information

《無量壽經義疏》卷1:「但此中上輩人

《無量壽經義疏》卷1:「但此中上輩人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Date:2017/8/19 1. 本經分往生品位為上中下三輩, 三輩各有三, 則為九, 是則 觀經 中之九品也 九品各含九, 則為八十一 如是輾轉推演, 實是無量 品位雖殊, 論其能往生之主因, 莫不由於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蓋此正本經之綱宗, 往生極樂之關鍵 2. 善導大師於 觀經四帖疏 中, 說九品往生正因皆是 三心 又云 : 又看此 觀經 定善, 及三輩上下文意,

More information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明末四大高僧 (22) 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近藏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各位法師, 居士 : 阿彌陀佛!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蓮池大師以及 蕅益大師, 他們同列淨土宗, 就是蓮宗的祖師 那麼這位紫柏大師他並沒 有列入禪宗, 也沒有列入淨土宗 我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紫柏大師是在 55 歲的時候在徑 山的寂照庵,

More information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堪布卡特仁波切原文 : 恰美山居法 噶瑪恰美仁波切著中譯 : 楚村桑伯 雖然有許多報身淨土, 也有很多化身凡聖同居土, 但除了一個例外, 一般人是不可能轉生那些淨土的, 必須達到初地菩薩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轉生這些淨土 至於那些凡聖同居的化身佛土, 即使可能轉生那裏, 但是不是值得也還是個問題 例如說 : 我們所在的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土, 佛在這裏示現 他的教法也存在, 若你有緣, 也可以在這裏遇到許多的菩薩及法教

More information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安樂集卷上 釋道綽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總有十二大門,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 近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力勵發心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自有就喻, 或有就事, 亦有就時

More information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樂邦文類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69A No. 1969A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 指樂邦令歸依 列聖幽讚 宿耆受生者不一 載諸竺墳 燦如星陳 及後之宗焉者漸遠 率以聲色求 而不知求諸心

More information

2

2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佛陀教育學院 淨宗概論 淨土宗 參考講義 2012/5/18 修訂版 2 綱要目次 : 淨宗概論 ~ 阮貴良 ~ 佛陀教育基金會 佛陀教育學院 / 淨土宗 課程參考講義開課日期 :2012/4/13 一 何謂 佛土 淨土? 淨土 分類?---------------------------------------------------------- 5 ( 一 ) 佛土 ---------------------------------------------------------------------------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民國 106 年 9 月出刊 贈閱 廣度十方眾生宗第旨雙月刊 28 期 Pure Land Buddhism September. 2017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 二祖 曇鸞大師 三祖 道綽大師 四祖 善導大師 宗祖 五祖 承遠大師 六祖 法照大師 七祖 少康大師 八祖 延壽大師 九祖 省常大師 十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More information

Kinh A Di Da

Kinh A Di Da Phật Thuyết A Di Đà Kinh 佛說阿彌陀經 Tam Tạng Pháp Sư Cưu Ma La Thập kính dịch 2 Lián Chí Zàn 蓮池讚 LIÊN TRÌ TÁN Lián Chí Hăi Hùi, Mí Tuó Rú Lái, 蓮 池 海 會, 彌 陀 如 來, Liên Trì Hải Hội, Di Đà Như Lai, Guān Yīn Shì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記佛唐沙門善導大師集說觀無量疏財壽佛經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觀經四帖疏2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目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玄義分... 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二 序分義... 2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三 定善義... 57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四 散善義... 99 等愚癡佛大悲礙神通應一念用無功劫滿未一菩薩尊我一發金剛俗時眾勸義大眾發願歸三觀經玄義劫來流時無退加願攝德涅槃智未證行圓未屬等無命盡十超斷四發無上逢釋迦願遙加等咸歸等咸歸覺及等使盡未嚴及變性真如入彌陀死甚難法之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定稿.docx

Microsoft Word -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定稿.docx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八期頁 41-81( 民國一 六年 ), 新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18, pp. 41-81 (2017) New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41. 北朝 觀無量壽經 觀 以僧稠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3 期 民國 104 年 3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截流大師 十三祖 省庵大師 十四祖

More information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Title 佛隨念之現觀加行 Author(s) Chan, NC Citation Journal Of Chi Lin Center, 2011, VII, p. 129-164 Issued Date 2011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164937 Rights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Hong Kong License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民國 105 年 9 月出刊 贈閱 廣度十方眾生宗第旨雙月刊 22 期 Pure Land Buddhism September. 2016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More information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道源長老講述施旺坤敬記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講記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 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 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 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釋信願編撰壹 中國淨宗祖師之成立在淨土教的歷史上 努力倡導弘揚念佛法門的主要人物 一般稱之為 淨土宗祖師 或 蓮宗祖師 從傳記所見 早期有七祖 九祖說 近代則有十二祖 十三祖說 然而 此所謂淨土宗的祖師 見於文獻的記載 乃出於宋代以後之事 最早的文獻 樂邦文類 及 佛祖統紀 雖明白記載 祖師 說的名稱 然而皆作為 蓮社 之祖 並無所謂 宗 的名稱 茲就古籍所載 關於淨土宗 即蓮社或蓮宗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旨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宗May. 2018 Pure Land Buddhism 雙月刊 第 32 期 民國 107 年 5 月出刊 贈閱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 二祖 曇鸞大師 三祖 道綽大師 四祖 善導大師 宗祖 五祖 承遠大師 六祖 法照大師 七祖 少康大師 八祖 延壽大師 九祖 省常大師 十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More information

施叔青傳排版檔.indd

施叔青傳排版檔.indd 第 一 篇 原 鄉 臺 灣 島 第 一 章 鹿 港 女 兒 每 年 每 月 每 日 每 時 每 刻, 都 有 人 降 生 到 這 個 美 麗 而 喧 囂 的 世 界 人 不 能 選 擇 降 生 時 間, 也 不 能 選 擇 降 生 地 點 和 家 庭 諸 如 這 些 不 能 由 人 選 擇 天 然 加 諸 於 人 的, 就 是 人 們 常 說 的 命 吧 不 能 否 認, 人 各 有 命 施 叔 青

More information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念念當中六度功德同時具備, 戒定慧圓滿, 極樂淨土清淨大海眾菩薩讚嘆歡喜 因念佛故, 唯與彌陀願力相應,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初印原序...2 重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會集序...3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三偈...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0 敬跋三印大經會集本後...39 大經合讚...43 1 初印原序無量壽經, 為淨土群經綱要, 東來最早, 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 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 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 互有詳略, 初心學者, 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 匯為一本,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1 / 6 2016/11/19 p.95 line 7 普觀 觀無量壽佛經疏 卷 1: 普雜何異而為二耶? 普觀作自身往想 稱彼境界 一一具觀 雜觀明佛菩薩神力自在 轉變非恒 大小不定 或隨物現故名為雜 以此為別 (T37,p.193,a22-25) 元照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 卷 3: 十二 十三兩觀 前觀依報第六總觀 今此普雜亦即總觀三聖 普觀則先觀自身 後見依正 雜觀則唯觀正報 大小不同 先別後總

More information

25K_CH 全部佛法的綱要_道源_

25K_CH 全部佛法的綱要_道源_ 道源長老講述施旺坤敬記 全部佛法的綱要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 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苦 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 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 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慧淨法師編述 觀經四帖疏 綱要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09 年 4 月版本 ) 目錄... 一 五部九卷本疏具疏教門行門安心起行 1... 二 彌陀指授諸佛證誠楷定古今尊信如經 3... 三 九品唯凡觀經一部佛為凡說非為聖人 12... 四 彌陀報身極樂報土凡夫入報全託佛願 24... 五 六字名號機法一體具信願行是正定業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斌宗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釋節錄一學佛的要旨在實行, 然諸實行中, 求其最方便 最簡捷 最要妙 最圓頓的無不是念佛法門, 所以在西域的諸大善知識們, 都是以淨土法門, 奉為自行化他的無上要訣 在我國自淨土經典傳入以來, 實行奉持首倡念佛法門, 則始於東晉慧遠大師, 繼之有曇鸞 道綽 善導等諸大師力宏此宗, 遂成為專宗 淨土宗, 或云蓮宗, 又稱念佛宗 在四種念佛中, 三根普被收機最廣, 則持名一法, 所以我極力弘揚持名念佛法門,

More information

T031J_01

T031J_01 般舟三昧經講義 2011 年 10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淨土宗念佛法門要義... 1 玖 結語.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1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一 念佛法門的殊勝 ( 一 ) 觀佛三昧經 中佛告父王念佛, 王問 : 念佛之功, 其狀云何? 佛告父王: 如伊蘭林, 栴檀成樹, 香氣昌盛, 改變此林, 普皆香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淨土文選五.indd

淨土文選五.indd 淨土文選第五輯 憨山大師示淨心居士/示念佛切要/5洗心全身靠倒.唯恐歸家不早/11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選錄/19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開示選錄/35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節錄/49聖嚴法師念佛法門四個心/79帶業消業生淨土/93智諭法師佛七講話節錄/107悟因法師悟無生/137 用功/13目8 調身 調息 調心/147 家在那裡?/154 一句彌陀作大舟/160 專致其心/166 照顧你的心/168 阿彌陀佛您在那裡?/179⑻心空及第歸/185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遵式大師/195恭送父親蓮邦安養林玉雲/217巫土老居士往生記黃泳/227蔡母李汝仔老居士往生記蔡美慧/235錄魚殺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續編合刊 )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輯 目次 自序... 1 原序... 3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4 淨空法師法語 ( 續編 )... 153 出版說明... 308 1 自序禪宗祖師慈悲心重, 不許研究經教, 恐學人執著文字, 向名言中覓般若, 徒增所知障, 乃用遣蕩工夫, 破其情執, 使心中不留一個字腳, 一旦破了黑漆桶, 則大有成就 須知義蘊淵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

More information

修六和敬祈禱文 淺釋 ( 共一集 ) 2010/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 : 我們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都很頻繁, 我們看到就是上個禮拜在甘肅舟曲就發生了泥石流, 有一千多人因此而喪生 這些天災, 包括人禍, 在佛經上講都是我們眾生自己業力所造成的, 那要幫助這個世間消

修六和敬祈禱文 淺釋 ( 共一集 ) 2010/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 : 我們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都很頻繁, 我們看到就是上個禮拜在甘肅舟曲就發生了泥石流, 有一千多人因此而喪生 這些天災, 包括人禍, 在佛經上講都是我們眾生自己業力所造成的, 那要幫助這個世間消 修六和敬祈禱文 淺釋鍾茂森博士主講 ( 共一集 ) 2010/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 :57-031-0001 尊敬的諸位大德 菩薩,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一起學習師父上人在上一個月寫下的 修六和敬祈禱文 在上個月二十四號 二十五號兩天, 在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由胡妮妮居士發起大家學習六和敬 這是響應我們師父老人家在講經裡面的號召, 共建六和僧團, 為消災祈福 為紹隆正法出我們這一分心力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6E6F2E313531A A AF75A4DFACDDA5CDA6BAA145C577B3DFB9EFA8D3A5CD2E646F63>

<4D F736F F D206E6F2E313531A A AF75A4DFACDDA5CDA6BAA145C577B3DFB9EFA8D3A5CD2E646F63> 真心看生死 歡喜對來生 目錄臨終一念往生 您我都能掌握 一 生命的真相二 何謂一念往生三 為何要推廣一念往生助念四 如何為臨終者一念往生助念五 後續處理六 重病患者應如何輔導七 人人皆須預辦的大事 八 勸請大家一起來推動臨終一念 聖言錄臨終一念 往生無疑 一 問 : 一生皆未修持佛法, 或造惡多端的人, 僅憑 臨終一念, 亦能往生嗎? 二 問 : 為臨終者 一念往生 助念, 與捨報後八小時內助念 中陰四十九天助念,

More information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1- 佛說無量壽經補充講表 附表一 釋 教起所因 義大悲憫念末法 為作津梁者 佛成道時 已當濁世 況今末法 正入鬥爭 轉展陵夷 後之又後 皆賴此經神力 救拔餘生 豈非至極悲心 預垂濟度 特於無量法門 出勝方便者 入道多門 本無揀擇 險夷曲直 難易攸分 則無量門中 念佛一門 最為方便 略陳有四 不值佛世 得常見佛方便 不斷惑業 得出輪迴方便 不修餘行 得波羅密方便 不經多劫 得疾解脫方便 -2- 激揚生死凡夫

More information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發心 安樂集 卷上 唐并州玄中寺道綽禪師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 總有十二大門 ;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近, 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 力勵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常念諸佛. 心無暫捨 為期一個半月, 由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主講的 菩提道次第略論 課程終於圓滿! 為了讓大眾與佛法締結更深的緣分, 講經最後一日, 仁波切更主法傳授皈依發心法會, 讓大眾均能同霑法益 皈依與發心是對佛 法 僧三寶充滿虔信, 並慈悲祈願一切眾生都能脫離輪迴痛苦 無論修習任何法門, 都必須以皈依發心為根本 聖嚴法師說 : 三歸( 皈 ) 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 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

More information

2 辛一化有情聲壬一鳥音法利壬二徵釋略顯辛二化無情聲丙二正報妙丁一徵釋名號戊一徵庚二總結戊二釋己一約光明釋己二約壽命釋丁二別釋主伴戊一別釋己一主己二伴戊二結示乙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丙一揭示無上因緣丙二特勸淨土殊勝乙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丙一正示無上因果丙二重勸乙一普勸丙一勸信流通丙二勸願流通丙

2 辛一化有情聲壬一鳥音法利壬二徵釋略顯辛二化無情聲丙二正報妙丁一徵釋名號戊一徵庚二總結戊二釋己一約光明釋己二約壽命釋丁二別釋主伴戊一別釋己一主己二伴戊二結示乙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丙一揭示無上因緣丙二特勸淨土殊勝乙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丙一正示無上因果丙二重勸乙一普勸丙一勸信流通丙二勸願流通丙 1 隨堂講義一佛說阿彌陀經科判表乙一通序丙一標法會時處丙二引大眾同聞丁一聲聞眾甲一序分丁二菩薩眾丁三人天眾乙二別序乙一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丙一依報妙丁一徵釋戊一徵戊二釋己一約能受用釋己二約所受用釋丁二廣釋戊一別釋所受己一釋生處己二結示佛力戊二合釋能受所受己一約五根五塵明受用庚一正明庚二結示己二約耳根聲塵明受用庚一別明甲二正宗分 2 辛一化有情聲壬一鳥音法利壬二徵釋略顯辛二化無情聲丙二正報妙丁一徵釋名號戊一徵庚二總結戊二釋己一約光明釋己二約壽命釋丁二別釋主伴戊一別釋己一主己二伴戊二結示乙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丙一揭示無上因緣丙二特勸淨土殊勝乙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丙一正示無上因果丙二重勸乙一普勸丙一勸信流通丙二勸願流通丙三勸行流通乙二結勸甲三流通分

More information

淨五-小.indd

淨五-小.indd 淨土文選第五輯 3 示淨心居士憨山大師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嘗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焉能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皮面,驢年無受用時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雙月刊 第 5 期 民國 102 年 11 月出刊 贈閱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發行人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 宋言時稱 )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淨土聖賢錄 之女人往生研究 A Research on Female Pure Land Practitioners Spiritually Reborn in The Record of Pure Land Saints 指導教授 : 張火慶 Hwo-Ching Chang 研究生 : 余昭純 Chao-Chun Yu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誌謝辭

More information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2, No. 1176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76-A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 必先淨其心 其心淨則其土淨也 欲淨其心者 必專精其法 其法專則其功純也 往生淨土之書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 ( 三編 ) 弟子記錄淨空法師修訂 處事難, 處人更難 ; 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 這些就是修行 學佛的人, 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 求 人 求不到, 我們會生煩惱 求佛菩薩 相信佛菩薩, 緣成熟的時候, 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世間無論如何變, 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 念佛求生淨土 時局險惡, 災難頻繁, 我們想做好事, 而好事多磨, 沒有清淨心 沒有智慧和定力,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 讀書會

地藏經 讀書會 活好病好走好 - 地藏經與生命學習 2017.05.07( 四 ) 釋果慨 功課作了沒? 所有小小的好, 都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聽到我說話的人, 都能心生歡喜, 得到慰藉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化為語言 (B) 好話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More information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22, No. 428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428-A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敘嗚呼 人生如夢 轉瞬皆虗 富貴等於浮雲 功名同於朝露 當年恩愛 頓入壟邱 塵世繁華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Pure Land Buddhism January. 2016 雙 月 刊 第 18 期 民 國 105 年 1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 幸福美滿的教育 ) 淨空法師講於 1991 年 12 月美國邁阿密已修訂出版 目錄一 什麼是佛法?... 1 二 什麼是佛教?... 4 三 現代的變體佛教... 6 四 佛陀的教育目標... 8 ( 一 ) 佛教的學位制度... 8 ( 二 ) 佛教的教學目標... 9 五 佛教教育之入門 地藏經... 10 ( 一 ) 大圓滿... 10 ( 二 ) 大乘圓滿法 / 地藏 / 觀音

More information

T1969A 樂邦文類

T1969A 樂邦文類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樂邦文類序樂邦文類序樂邦文類序經呪論大藏專談淨土經論目錄法華經彌陀迹中化緣之始悲華經三聖因願授記名號一向出生菩薩經彌陀因行成就眾生無量壽經法藏比丘發願莊嚴妙土彌陀偈經彌陀本願取土之相首楞嚴經勢至獲念佛圓通鼓音王經彌陀國城父母親屬阿彌陀經極樂過十萬億佛土阿彌陀經七日不亂感佛往生觀無量壽經行三種業得生西方觀無量壽經初修日觀送想西方觀無量壽經第八像觀約心觀佛觀無量壽經具三種心即得往生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十念功成觀無量壽經韋提侍女皆得往生阿彌陀經以疑惑心生西方界邊無量壽經不了佛智胎宮受生菩薩處胎經生染著心墮懈慢國平等覺經淨土聲聞修行證果無量壽經揀五逆謗法不得往生無量壽經三輩修因往生之相無量壽經較量二土修善不同無量壽經往生淨土菩薩眾多無量壽經法滅留經百歲度人無量壽經勸各精進努力求之無量壽經無量壽佛光明普照無量壽經寶鉢飲食自然盈滿華嚴經較量二土晝夜長短文殊說般若經修一行三昧專稱佛名般舟經修佛立三昧專念彌陀方等大集經修佛立三昧中道觀法華嚴經解脫長者得唯心念佛門華嚴經依普賢願主得生極樂法華經聞經修行即往安樂世界大寶積經發十種心得生極樂隨願往生經娑婆濁惡偏讚西方大集日藏經念佛隨心覩見大小目連所問經無量壽國易往易取十往生經念佛之人菩薩守護觀佛三昧經佛記文殊當生極樂文殊發願經文殊發願求生極樂入楞伽經佛懸記龍樹生極樂國善信摩親經善信厭女求生淨土首楞嚴經情想多少論報高下守護國界主經命終善惡感報優劣無量壽修觀行供養儀軌無量壽如來拳印真言

More information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tahun 1945 (Imlek tanggal 18 bulan 5) di Chiayi, Taiwan. Beliau juga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宗 旨 雙月刊 第 14 期 民國 104 年 5 月出刊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贈閱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截流大師 十三祖 省庵大師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8 期 民國 103 年 5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發行人

More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涅槃 净土的殿堂 敦煌莫高窟 148 窟研究姓名 : 公维章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历史学 历史文献学指导教师 : 施萍婷 ; 郑炳林 20030501 涅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念佛法要 念 佛 法 要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1- 念佛法要講記 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代序 3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7 乙一 明念佛超勝 7 乙二 明念佛法要 22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31 乙一 總標 31 乙二 別示 36 甲三 結示勸修 66-2 - 前言代序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1 / 6 2016/7/02 p.6 line 6 八難 八難者, 八處障難也 此之八處, 雖感報苦樂有異, 而皆不得見佛, 不聞正法, 故總稱為難也 見佛聞法有障難八處也, 又名八無暇 謂修道業無閑暇也 一地獄 ; 二餓鬼 ; 三畜生 ; 四鬱單越 ( 新作北拘盧洲 ), 以樂報殊勝, 而總無苦故也 ; 五長壽天, 色界無色界長壽安穩之處 ; 六聾盲瘖啞 ; 七世智辨聰 ; 八佛前佛後, 二佛中間無佛法之處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目錄 0504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書籍光碟 P.34 ~ 無 P.49 1. 何謂倫理觀? 2.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學? 3.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觀? 4. 佛教倫理的實踐法 戒定慧三無漏學 1.1 倫理觀 1.2 倫理學 2.1 佛教即是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2.2 佛教教理的開展 以無常無我為總綱 3.1 中國儒家及西洋耶教的倫理觀 3.2 佛教的倫理觀 4.1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 講述 戒律的精神是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 是小乘戒 眾善奉行 是菩薩 戒 一切戒律都不外乎這兩句 序 無量壽經 乃是淨宗法門之根本所依 經中詳明 西方淨土依正主伴 種種殊勝微妙不思議之莊嚴 阿彌陀 佛因地發願修行 勇猛精進 專志莊嚴淨土之因果 以及 勸令十方世界 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求生淨 土 理事雙彰之妙旨 令有緣者慕西方極樂世界之嚴淨光麗 形色殊妙 進 而發趣道心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雙 月 刊 第 16 期 民 國 104 年 9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善 導 大 師 ( 宗 祖 ) 五 祖 承 遠 大 師 六 祖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