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五講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學佛五講"

Transcription

1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2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 P.70 光碟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2.2 五千人退席, 世尊並不制止 3.1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3.2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4.1 三乘是方便, 一佛乘才是目的 4.2 所有眾生從佛聞法, 都能夠得到佛的一切種智 第 2 頁, 共 9 頁

3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書籍光碟 P P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此品至第九品為迹門的正宗分 方便 即是 迹 權 之意, 佛所說法有方便說及如實說 對未熟者作方便說, 對根熟者作如實說 1.2 舍利弗請法 由於舍利弗的請法, 佛陀從無量義處三昧起 佛告舍利弗, 諸佛的智慧無法以世間的語言去衡量 說明 想像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 : 許多大乘經是由於舍利弗的請法而說, 舍利弗當然也是大乘菩薩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一切二乘聖者, 聲聞與辟支佛, 對於諸佛的智慧, 也是難解難入, 不能徹底明白 聲聞 : 由聞佛教誨, 依四諦理, 短則三生, 長則六十劫之修行而證得阿羅漢 之聖者 辟支佛 : 意譯為緣覺或獨覺, 無師獨悟, 觀十二因緣而悟無常得解脫的聖者 世尊從成佛之後即用種種方法引導眾生, 希望使一切眾生遠離執著 眾生的執著包含人我執及法我執 : 人我執 : 凡夫的執著, 就是煩惱, 也就是以四大之身及貪 瞋 邪見等 三毒之心為自我 法我執 : 聲聞 辟支佛執解脫法的所證境界為我, 以他們所證的法意 法味及法的層次為究竟 世尊引導眾生以種種方法, 種種方便, 以十二部經為代表 : 十二部經 : 即十二分經, 亦稱十二部經, 是印度佛經的文體及性質, 可 分成十二類 - 因緣 譬喻 契經 重頌 諷誦 本事 本生 未曾有 第 3 頁, 共 9 頁

4 論議 無問自說 方廣 授記 0711 絕妙說法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佛所成就的佛法, 只有諸佛與諸佛之間才能彼此究竟, 全部知道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的意思 : 一切法同具的真實性之特相, 法的範圍包涵一切有無現象的, 涵蓋六凡四聖的十法界 十如是 : 佛在 法華經 中以十種如是來分析說明諸法 : 如是相 : 諸法之相貌或形相, 例如法界中下自地獄至佛界, 如法住法位, 外 顯種種差別相貌 如是性 : 諸法之本性, 自地獄至佛界, 如法各具十法界之性分, 終始無變 如是體 : 諸法相性所依之心法及色法, 即是體質, 自地獄至佛界, 各具十法 界自體的身心 如是力 : 諸法之體所具的功能, 如十法界的眾生, 各各皆自具備力用功能 如是作 : 十法界眾生均有各自的造作, 自地獄至佛界, 如法運動, 造作諸有 無漏業 如是因 : 指十法界眾生由於各以因中熏習而招善惡業果 如是緣 : 指緣助業之形成, 自地獄至佛界, 各依善惡業之緣助, 如法而得苦 樂之報 苦樂之性分, 名為習因, 使之感果者, 乃是善惡之業緣 如是果 : 指習果, 即是從習因及緣所成之結果 自地獄至佛界, 習成善因而 生善果, 習成惡因而生惡果, 任何一法, 無非各各習成自因而生自果, 各如 其法 如是報 : 指酬因之果報, 自地獄至佛界, 各各皆如其法, 依過去所作善惡之 習因及緣, 而得現生所受苦樂之果報, 復依今生善惡之習因及緣, 而得來生 苦樂之果報 如是本末究竟 : 指初以 如是相 為 本, 終以 如是報 為 末, 十法界的各各法界, 均以如是相為本為始, 亦均以如是報為末為終, 都是平 等的一如實相, 故稱為 究竟 依據天台宗解釋, 此十如是攝迷悟 收依止 顯權實於一 如 字 十法界的每一法界, 乃至每一法界的每一法, 都有它的根本和枝末 不可只抓住 本 而去掉 末 也不可以末為本, 應當攝末歸本 本末全收, 才是 究竟 的全體大用 這種境界, 絕非凡夫二乘所能探其源而盡其妙的 所以世尊一連三度制止舍利弗尊者, 不要再問這樣的大法了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一些羅漢弟子起了懷疑, 佛得解脫, 阿羅漢也得解脫, 解脫之義應 第 4 頁, 共 9 頁

5 該都是相同的 弟子們無法理解為何佛說 : 佛所得法, 甚深難解, 有所言說, 意趣難知, 一切聲聞辟支佛, 所不能及 不同層次的解脫與涅槃 大乘的觀點 二乘聖者所得解脫 - 是實證五蘊非我的層次 二乘聖者證涅槃之後不再來三界, 被大乘菩薩譏為灰身泯智的焦芽敗種 大乘所得解脫 - 不離五蘊四大的身心世界, 亦不被五蘊四大的身心世界所 困擾污染 凡夫眾生 - 未發大乘菩提心的, 以造業受報因果流轉而在三界內受身捨身 大乘菩薩生死自在 : 以發菩提心的弘誓願力, 以眾生為菩薩道的福田 以行菩薩道饒益眾生為成就無上菩提佛果的正因 涅槃 : 寂滅 圓寂 不生不滅 無生滅之意 小乘的涅槃 : 脫離一切煩惱而不再生於迷界, 有部論師名為 擇滅 小乘聖者至阿羅漢果位, 斷除了三界內的見思二惑, 稱為涅槃 大乘的涅槃 : 大乘聖典中的涅槃, 與般若及法身為同義 大乘菩薩以 生死即涅槃 煩惱即菩提 為涅槃 雖然外表顯現出心念的用相, 內在卻是不動如鏡, 那已是不生煩惱 的般若智慧心, 是諸佛菩薩的權巧方便, 叫作不生不滅, 心念的不生不滅 : 不受內 外境干擾而有念頭生滅 內境即內在自己的種種思想 妄想 ; 外境就是外在所接觸到的一切現象 入了高深禪定的人, 心住一境, 但其五蘊中的行蘊, 仍是因緣遷流於三 世的生滅法 依 俱舍論 : 四十六個心所有法, 其中四十四個屬行蘊 ; 十四個心不 相應行法, 包括無想定 無想果 滅盡定等, 都屬於行蘊的生滅法 書籍光碟 P P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 人退席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2.2 五千人退席, 世尊並不制止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第 5 頁, 共 9 頁

6 2.1.1 舍利弗代表大眾三次向世尊請法, 佛陀才應允說法 2.2 五千人退席, 世尊並不制止 會中有五千人聽聞世尊將要說法, 就站了起來, 禮佛之後就離開了 這些人由於罪根深重及增上慢, 所以世尊未加制止, 任由他們離開 罪根深重 : 指過去世所造的種種重大罪業, 使們的心被這些罪根所障 增上慢 - 未得謂得, 未證謂證 尚沒有得到佛的果位, 就認自己跟佛所得的解脫功德相同 還沒有證到佛那樣高的層次 那樣深的涅槃境界, 就認為自己已證得了 慢有七種 : 慢 過慢 慢過慢 我慢 增上慢 卑慢 邪慢 凡是 增上慢 者, 以及罪根深重的人, 就不容易接受大乘佛法 五千人退席, 佛一句話也沒有說就讓他們走了 佛度有緣人 - 佛並不再勸勉 慰留他們 : 佛的話他們聽不進去, 就是因為他們的善根 福德 因緣不具足 佛又告訴舍利弗 : 我今此眾, 無復枝葉, 純有貞實 舍利弗, 如是增上慢人, 退亦佳矣 佛所將要宣說的是一乘法, 不是一般人的思量分別所能理解的, 唯有諸佛, 乃能了知 書籍光碟 P P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 的 3.1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3.2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3.1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一大事 : 即是要使不論凡夫 二乘及大乘各層次的眾生, 都歸一佛乘 3.2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眾生無法得知佛的知見 : 凡夫不知不見佛的智慧門開在哪裡 增上慢人不信有佛知佛見 二乘聖者無法測量佛知佛見 因此佛就到這個世界上來, 告訴眾生有這個智慧之門, 讓我們能夠方便進入 第 6 頁, 共 9 頁

7 諸佛的知見甚深難解, 不可思議 但是如來希望眾生知道有這樣的事, 能夠明白佛的所知所見, 逐漸達到跟佛相同的境界, 最後, 我們自身就跟諸佛一樣了 開佛知見 : 眾生本具佛的知見 智慧, 只是被煩惱塵封了 透過佛的說法開示, 為眾生打開智慧之門, 得清淨智慧心, 親證諸法實相, 便能夠斷煩惱, 出生死, 成佛道 示佛知見 : 給眾生指示出, 人人本來具有佛知佛見, 進而幫助 教導眾生如何來顯示自己的佛知佛見 悟佛知見 : 幫助眾生自證 自悟 悟 有兩種: 漸悟 : 大毘婆沙論 及 俱舍論 等, 都說經三祇百劫的修行難行的菩薩道後始成佛 頓悟 : - 如 法華經 方便品 云 :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 華嚴經 梵行品 云 :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 慧海禪師 頓悟入道要門論 卷上云 : 不離此生, 即得解脫 又云 : 即修之時, 即入佛位 法華經 說 開佛知見, 使得清淨, 若心未得清淨而仍有煩惱心時時現行, 便難悟唯一佛乘的諸法實相 入佛知見 : 進入佛的知見, 發現自己本身就跟諸佛的知見相應相合 書籍光碟 P P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4.1 三乘是方便, 一佛乘才是目的 4.2 所有眾生從佛聞法, 都能夠得到佛的一切種智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4.1 三乘是方便, 一佛乘才是目的 一切佛來到世間, 就是為了攝受不同根器的眾生, 同成佛道 第 7 頁, 共 9 頁

8 4.1.2 雖然使用種種方便權巧, 說五乘法, 但都只是方便引導, 不是目的 至於二乘 三乘, 猶非究竟, 何況人乘 天乘 4.2 所有眾生從佛聞法, 都能夠得到佛的一切種智 一切諸佛都用能使眾生成佛的方法來幫助眾生 一切眾生從諸佛那裡聽到唯一乘的佛法之後, 都能得到 一切種智, 也就是實證佛的智慧 一切種智 - 大智度論 說, 智有三種 : 一切智, 又叫作 總相智 : 是小乘聲聞緣覺所得的智慧 也就是全體概括的認識 如果能夠認識一切法是空的, 就是得 一切智 道種智, 道 指菩薩道 是一切菩薩所修得的智慧, 能知道諸法的種種差別現象就是 空 不同的眾生需要不同的佛法, 菩薩能以 道種智 適應眾生, 應機而說, 恰到好處地施以佛法 一切種智 : 成佛之後所得到的智慧, 能通達一切種類和原因 由一切種智可以產生一切智慧的功能, 菩薩及二乘的智慧包含在其中 一切種智也是 根本智 及 後得智 的總和 從功能上講, 為自己斷盡一切煩惱, 得無分別智, 是根本智, 即如理智 起大悲心能教化一切眾生者, 是於根本智之後所得智, 即後得智, 即如量智 第 8 頁, 共 9 頁

9 討論題目 0711 絕妙說法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 舍利弗向世尊請法, 世尊為何予以拒絕? 2. 佛如何告訴舍利弗, 一切諸佛智慧甚深難量? 3. 何謂諸法實相? 4. 何謂十如是? 5. 佛弟子們為何無法理解佛所說 : 佛所得法, 甚深難解, 有所言說, 意趣難知, 一切聲聞辟支佛, 所不能及 6. 世尊應允說法之後, 有多少弟子即刻退席? 7. 怎麼樣的人不容易接受大乘佛法? 8.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所謂 一大事 是指什麼? 9. 佛陀欲令眾生 開示悟入 佛之知見, 何謂 開示悟入? 10. 諸佛世尊說三乘法是方便, 一佛乘才是目的, 請說明? 11. 所有眾生從佛聞法, 都能夠得到佛的一切種智嗎? 12. 何謂一切種智? 第 9 頁, 共 9 頁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02方便品

02方便品 方便品第二 於 序品 中, 世尊入三昧現很多神通變化 文殊菩薩解碼為 : 世尊準備說大法, 且欲說的是 法華經 爾時, 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 告舍利弗 如是本末究竟等 這乃有兩種意思 : 一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 難解難入 佛的智慧至高, 其它眾生是沒辦法去思維 忖量的 ; 甚至佛即使說了, 眾生也難理解 二 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 皆已具足 如來能種種分別, 巧說諸法, 言辭柔軟, 悅可眾心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妙法 指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在這部經即稱為 妙法 如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整部經在講 般若波羅蜜多心 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是在 指引眾生佛的知見 知見 感知與見識 指的是我們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 覺知 感知世界 我們看世間林林總總 無非使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在看 然而一般凡夫所看的 他的知見與

妙法 指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在這部經即稱為 妙法 如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整部經在講 般若波羅蜜多心 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是在 指引眾生佛的知見 知見 感知與見識 指的是我們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 覺知 感知世界 我們看世間林林總總 無非使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在看 然而一般凡夫所看的 他的知見與 春風 化雨 釋悟因 法華經 的宗旨與法門 妙妙妙 法華經 的 妙 妙在何處 妙在不可思 不可議 不可量的法 種種法門都是種植得度因緣的方便 由此因緣即可進入佛道 法華經 之 妙 既是 原則 掌握 又是 方便 釐清 妙法蓮華經 解題 妙法蓮華經 依中國佛教的教判 是佛陀晚年時說的 僅稍前 於涅槃時而已 若從印度佛教的發展史來看 是大乘初期的經典 本經說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 乘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法華經 菩薩行的思想特質與實踐開展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 in the Lotus Sutra 研究生 : 呂嘉民 指導教授 : 黃國清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b セエ Zャ Qセ Tセセ i i * jpセヲj ゥQ セJt エセ ± セ 13L IDRi )(:. エゥセ dセ : セ

More information

(burn-out) ( ) 01

(burn-out) ( ) 01 (burn-out) ( ) 01 目錄...P3...P4...P6...P7...P8...P9 02 43!! 03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8.? (1) (2) (3) (4) (5) 9.? (1) (2) (3) (4) (5) 10.? (1) (2) (3) (4 (5) 11.? 12.? 13? 04 ?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目錄 0504 學佛知津 -02 佛教的倫理觀 書籍光碟 P.34 ~ 無 P.49 1. 何謂倫理觀? 2.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學? 3. 什麼是佛教的倫理觀? 4. 佛教倫理的實踐法 戒定慧三無漏學 1.1 倫理觀 1.2 倫理學 2.1 佛教即是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2.2 佛教教理的開展 以無常無我為總綱 3.1 中國儒家及西洋耶教的倫理觀 3.2 佛教的倫理觀 4.1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報考資格高中以上或具同等學歷, 年齡十八歲以上, 五十歲以下, 身心健全, 品行端正之出家男眾或正信三寶的男居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向福嚴佛學院報名 繳交證件 (1) 報名表 ( 報名表下載 :http://www.fuyan.org.tw) (2) 最高學歷證件影本一份 (3) 身分證 ( 護照 ) 影本一份 (4) 自傳 (800 字以上, 內容須含學佛經歷 報考佛學院動機等, 請用 600 字稿紙或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1.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1.doc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1 ( 發菩提心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前面已經介紹了中士道 大家都知道中士道是解脫道, 解脫就是解脫三界, 從六道當中跳出輪迴 修完解脫道, 是不是我們的修行就結束了呢? 因為很多人覺得說娑婆世界太苦, 我發誓不要再來了, 因為太辛苦, 所以像這一類的發心, 他可能就是修完解脫道, 他的修行就到此為止, 就不願意再繼續 可是, 佛陀祂教導我們中士道,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2

2 2 Tehillim 12:46 Psalmos "le" (I) 27:46 22:1 (II) --- --- --- --- ( 71:14-16) --- ( 71:2) --- ( 71:6) --- ( 71:18) 2 () 73 2 12 50,73-83 11 42,44-49,84-85, 87-88 1 1 48 - 顺 - - - ) 15:1-19 6:33 15:17

More information

地獄界 佛法概念 : 十界 日文中, 地獄 表示 位於地底下的監牢 地獄顯現最底層的生命狀態, 被煩惱 苦悶所束縛, 是徹底缺乏自由的境界 大聖人說 : 地獄可怖 以火燄為家 ( 致新池書, 御書 1515 頁 ) 指的就是, 當我們被痛苦煩惱所摧殘, 就宛如置身於熊熊烈燄中一般 大聖人又說 : 瞋

地獄界 佛法概念 : 十界 日文中, 地獄 表示 位於地底下的監牢 地獄顯現最底層的生命狀態, 被煩惱 苦悶所束縛, 是徹底缺乏自由的境界 大聖人說 : 地獄可怖 以火燄為家 ( 致新池書, 御書 1515 頁 ) 指的就是, 當我們被痛苦煩惱所摧殘, 就宛如置身於熊熊烈燄中一般 大聖人又說 : 瞋 十界 翻譯 :Kitty Chiang 何謂十界 了解十界, 也就是十種生命境界, 可以更清楚的掌握佛教哲學對生命的動態觀察 ; 也能讓我們更加明白如何提升生命境界 所謂十界就是 : 地獄界 餓鬼界 畜生界 修羅界 人界 天界 聲聞界 緣覺界 菩薩界 佛界 其中, 地獄 餓鬼 畜生 修羅 人和天界合稱為 六道 聲聞 緣覺 菩薩和佛合稱為 四聖 六道 源起於古印度的世界觀 他們認為眾生在六道中, 生生世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續編合刊 )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輯 目次 自序... 1 原序... 3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4 淨空法師法語 ( 續編 )... 153 出版說明... 308 1 自序禪宗祖師慈悲心重, 不許研究經教, 恐學人執著文字, 向名言中覓般若, 徒增所知障, 乃用遣蕩工夫, 破其情執, 使心中不留一個字腳, 一旦破了黑漆桶, 則大有成就 須知義蘊淵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從天台 一念三千 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三千 更是天台智者大師晚年就其心中所行觀行 深得法華三昧 境界所倡說之 摩訶止觀 的思想精華 星雲大師於 佛教 叢書的 天台宗 中 指出百界 千如 都在我們的自心裡 常有人問 人 生從何來 死又往何處去 宇 宙人生是怎樣形成的 未來會是怎樣 我們的心

從天台 一念三千 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三千 更是天台智者大師晚年就其心中所行觀行 深得法華三昧 境界所倡說之 摩訶止觀 的思想精華 星雲大師於 佛教 叢書的 天台宗 中 指出百界 千如 都在我們的自心裡 常有人問 人 生從何來 死又往何處去 宇 宙人生是怎樣形成的 未來會是怎樣 我們的心 學報 藝文 第十期 從天台 一念三千 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妙凡法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 一 前言 天台智顗大師於 法華玄義 中說明 法華經 當知此經 唯論如來設教大綱 不委微細綱目 1 意為 法華經 不是要談 佛陀所欲教導的內容問題 這是微細綱目 而是要談佛陀教育眾生 的宗旨以及佛陀教育的基本方法等原則性的問題 這即是所謂的 如來設教大綱 2 天台九祖荊溪湛然在 止觀義例 中提到智者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序 釋厚觀 2009 年 7 月筆者應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邀請 於紐 澤西州同淨蘭若舉辦的 佛法度假 中講述 印順導師 佛學著作述要 此 佛法度假 是仁俊長老發起的 每年於美國國慶 7 月 4 日前後舉行一週 分成中文班及 英文班 有美國 加拿大各地法友雲集此地薰修佛法 2009 年的主題是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 課程有仁 俊長老的開示 及超定長老的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開仁法師講 法之研究 圓波法師講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三要》

《學佛三要》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6 期 八自利與利他 學佛三要學佛三要 八自利與利他 ( 印順導師 p.4 ~ p.54) 目次 釋貫藏敬編 09.5.6 一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 3 ( 一 ) 質疑者對於佛法, 並無惡意, 只是不能起信... 3 ( 二 ) 慈悲利他的問題... 3. 質疑... 3. 總評... 3 二 利 是什麼 是什麼... 4 ( 一 ) 利 的意義... 4 ( 二 ) 佛教的利樂

More information

文件2

文件2 大乘唯識宗的涅槃思想 丁孝明 正修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摘要 本文對小乘佛教的 有餘依涅槃 無餘依涅槃 二種涅槃觀和大乘佛教 成唯識論 中的四種涅槃觀, 作了一番探討 說明了佛教 緣起無我 觀與大乘唯識宗涅槃思想在義理上溝通的契機 進而盼望從 成唯識論 涅槃思想的義諦中, 去體證佛陀 不住生死 不住涅槃 的究竟法義! 關鍵詞 : 涅槃 有餘依涅槃 無餘依涅槃 自性清淨涅槃 無住處涅槃 1 佛教對涅槃的定義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ë 3 5 51 67 101 127 171 193 219 247 269 289 313 327 341 349 357 4 維摩詰經現代直解 出維摩詰居士的修行水準竟然是如此之高 在釋迦牟尼佛開創佛教時 並沒有把居士放在主要位置 而是把比丘放在第一位 這樣對當時的社會結構而言 是自然 又適當的事 但是到了現在 居士則變得重要了 而且釋迦牟 尼佛也曾預言居士在以後會變得重要 現在看 維摩詰經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釋自衍 妙法蓮華經 的妙是什麼意思 法華經 為何稱作 經中之王 上哪兒查詢 法華經 的相關資料 十個入門讓您找到認識 法華經 的下手處 14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More information

pdf

pdf 1 3 7 25 59 73 91 107 133 155 181 197 4 5 三 個 差 別 在這個開示裡並沒有你們前所未聞的新鮮東西 都是 以前講過的 第一個是佛教和外道的差別 第二個是世間 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 第三個是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這三個問題說來簡單 實際上卻並非人人都清楚了 解 但是 對一個想要修持正法的人來說 關於這三個問 題的答案 是有必要先行了解的 因為 無論平時行善或 打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東周戈劍兵器銘文造形研究

Microsoft Word - 東周戈劍兵器銘文造形研究 1 1 2 3 4 2003 12 57,820 11,100 932 12,271 1 2001 6 67 2 -- 1998 10-2425 3 2004 4 http://www.sinica.edu.tw/~cdp/ 2004 9 17 1130 2 5 6 2 7 9 8 5 119 5 2000 9 102 6 1983 7 1994 3 113 8 1995 5 5859 3 9 10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 ( 三編 ) 弟子記錄淨空法師修訂 處事難, 處人更難 ; 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 這些就是修行 學佛的人, 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 求 人 求不到, 我們會生煩惱 求佛菩薩 相信佛菩薩, 緣成熟的時候, 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世間無論如何變, 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 念佛求生淨土 時局險惡, 災難頻繁, 我們想做好事, 而好事多磨, 沒有清淨心 沒有智慧和定力,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 緣起的生命觀 玅境長老講述 緣起的生命觀, 這個題目不是我想的, 我不知道哪位居士想的題目, 這個題目很好 我先簡單的解釋 緣起 兩個字的意義 緣起, 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眾多的關係現起的 ; 現在主要是說, 我們人的生命也是緣起的 這樣的話, 它的中心點表示什麼呢? 表示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表示這個意思 自己決定 這件事, 這句話再解釋一下 人的生命, 人與人之間不一樣, 當然很明顯的會看出來, 有貧富貴賤的不同,

More information

切, 但求有利於人 我相信 : 涓滴 洪流 微波 巨浪, 終將匯成汪洋法海而莊 嚴法界, 實現大乘的究極理想於人間 否則, 根本既喪, 什麼入世 出世, 都只 是戲論而已! 二 由淺入深, 以緣起論從現實出發, 才是人人可信 能學的佛法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四冊 p.265 ~ p.266: 中國過去的

切, 但求有利於人 我相信 : 涓滴 洪流 微波 巨浪, 終將匯成汪洋法海而莊 嚴法界, 實現大乘的究極理想於人間 否則, 根本既喪, 什麼入世 出世, 都只 是戲論而已! 二 由淺入深, 以緣起論從現實出發, 才是人人可信 能學的佛法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四冊 p.265 ~ p.266: 中國過去的 菩薩 人人可信可學 妙雲華雨選讀 講義 10 菩薩 人人可信可學 妙雲華雨選讀 講義 10 釋貫藏敬編 2012/1/31 目次 1 一 人間一切正行, 都可以利益眾生, 都是菩薩事業, 成佛因行... 1 二 由淺入深, 以緣起論從現實出發, 才是人人可信 能學的佛法... 2 三 釋尊的教化, 不是為了少數玄學者的玄談, 而是普為一切眾生的依怙... 2 四 佛法極其高深, 而必基於平常 : 本於人人能知能行的常道,

More information

印 順 文 教 基 金 會 推 廣 教 育 叢 書 1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釋 厚 觀 目 錄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輯 緣 起 ( 釋 厚 觀 ) iii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1 1 第 一 章 歸 敬 三 寶 5 2 第 二 章 聞 法 趣 入 19 3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35 4 第 四 章 三 乘 共 法 65 4.1 甲 發 出 離 心 修 出

More information

黄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目 錄 前言 上冊 傳心法要 原文 6 16 黃蘗山斷際禪師 傳心法要 34 黃蘗山 其來有自 34 法要緣起 裴休請益斷際禪師 37 無形相則無蹤跡 46 唯此一心即是佛 51 祖師禪的正知見 56 眾生與佛從緣起空上說無有差別 60 不著於相的修行 65 六度萬行 不假修添 66 遇緣即施 空而能現 69 佛教理論的演進 91 理行圓融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 五 ) 目錄 一 示修持方法... 1 不失菩提心修諸善法... 1 愛佛法喜歡佛法信受奉行... 2 信解行證... 5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8 利益眾生的四種原則... 12 捨棄享受努力修學... 15 二 論生死大事... 18 修行重了生死... 18 三 勸深信因果... 2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 21 健康是真正的幸福... 24 生財之道... 26 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6 前言 緒論 序發大乘心, 自然相應 / 開發內心的金剛 / 建設祖師禪林的真實義釋 金剛經 經題及其精神神變莫測, 金剛大用 / 實證般若, 當下彼岸 金剛經 譯者及背景簡介優美流暢的譯文 / 佛儒的生命落實 上卷 法會因由分第一念佛恩德,

目次 6 前言 緒論 序發大乘心, 自然相應 / 開發內心的金剛 / 建設祖師禪林的真實義釋 金剛經 經題及其精神神變莫測, 金剛大用 / 實證般若, 當下彼岸 金剛經 譯者及背景簡介優美流暢的譯文 / 佛儒的生命落實 上卷 法會因由分第一念佛恩德, 萬古的呼喚 金剛經妙義1 目次 6 前言 緒論 12 24 32 序發大乘心, 自然相應 / 開發內心的金剛 / 建設祖師禪林的真實義釋 金剛經 經題及其精神神變莫測, 金剛大用 / 實證般若, 當下彼岸 金剛經 譯者及背景簡介優美流暢的譯文 / 佛儒的生命落實 上卷 46 60 78 90 98 法會因由分第一念佛恩德, 善體佛意 / 平實生活的不思議 / 智照生命的圓實善現啟請分第二佛陀的護念

More information

51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 上 ) 試論人間佛教的超越性 以星雲大師的思想為例 李萬進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 中文摘要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 世界性的各大宗教都有超越人生與現實的教義與教 理 由此開啟了信眾追求彼岸世界的修行之意志 佛教作為古老的世界性的 三大宗教之一 在超越性方面具

51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 上 ) 試論人間佛教的超越性 以星雲大師的思想為例 李萬進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 中文摘要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 世界性的各大宗教都有超越人生與現實的教義與教 理 由此開啟了信眾追求彼岸世界的修行之意志 佛教作為古老的世界性的 三大宗教之一 在超越性方面具 51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 上 ) 試論人間佛教的超越性 以星雲大師的思想為例 李萬進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 中文摘要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 世界性的各大宗教都有超越人生與現實的教義與教 理 由此開啟了信眾追求彼岸世界的修行之意志 佛教作為古老的世界性的 三大宗教之一 在超越性方面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 隨著二十世紀以來逐 漸成為一個主流的人間佛教之潮流 在超越性方面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之

More information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就在此 由此可知,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 它有理論 方法, 教導我們怎樣去修學 一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宗經典裡的開示,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嘉言錄 三

淨空法師嘉言錄 三 空法師嘉言錄 團法 華藏淨宗 會印贈(㆔)理淨講記小組恭敬整 淨空法師嘉言錄(三) 2 目錄 3㆒ 讚淨 超勝-----------------------------------------------1㆓ 勸信願真切-----------------------------------------------3 勸袪疑生信----------------------------------------------3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讲义

入菩萨行讲义 入菩薩行廣釋(上)入菩薩行廣釋 寂天菩薩造頌堪布索達吉講著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大恩傳承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無邊眾生, 請大家發無上菩提心! 今天傳講主述菩提心之 入菩薩行, 此論是一切諸佛菩薩之同行道, 修持一切安樂之因, 一切有情善聚之源 作為一個修學大乘佛法的佛子, 不論你是修顯宗或密宗, 這部論典極為重要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是追求 身相端嚴, 也不是為了 五欲快樂 等福報, 自自然然的該做就做, 這樣的 布施 就對了 例如很多修行的朋友, 希望下輩子長的莊嚴, 就專門供花 ; 希望求財, 就專門打聽, 那裡在建廟, 可以供龍柱或是佛像等, 如此的情形, 大家看了很多, 這就有所 住 的布施 六祖能大師說真正的菩薩, 布

是追求 身相端嚴, 也不是為了 五欲快樂 等福報, 自自然然的該做就做, 這樣的 布施 就對了 例如很多修行的朋友, 希望下輩子長的莊嚴, 就專門供花 ; 希望求財, 就專門打聽, 那裡在建廟, 可以供龍柱或是佛像等, 如此的情形, 大家看了很多, 這就有所 住 的布施 六祖能大師說真正的菩薩, 布 金剛經第六講 一 前言 : 上個星期與大家共同研究 :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於法, 應無所住, 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應如是布施, 不住於相 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東方虛空, 可思量不? 不也, 釋尊 須菩提, 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虛空, 可思量不? 不也, 釋尊 須菩提, 菩薩無住相布施, 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More information

目錄佛學講話第一講五乘佛法的判攝一解題 一二五乘佛法的由來 四三五乘佛法的判攝 六四結語 十四參考資料一:佛教非宗教非哲學 十九參考資料二: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四一第二講世界觀一解題 六四二佛教世界觀的建立 六五三佛教對宇宙起源的看法 六七四有情世間 六七五器世間 七一六華藏世界 七六七結語 七七

目錄佛學講話第一講五乘佛法的判攝一解題 一二五乘佛法的由來 四三五乘佛法的判攝 六四結語 十四參考資料一:佛教非宗教非哲學 十九參考資料二: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四一第二講世界觀一解題 六四二佛教世界觀的建立 六五三佛教對宇宙起源的看法 六七四有情世間 六七五器世間 七一六華藏世界 七六七結語 七七 序 王聯章君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他讀中學時已經瀏覽佛書 在香 港大學修業期間 逢星期日從我聽講唯識 畢業後一方面服務於銀行 界 一方面在能仁哲學研究所 專治佛家哲學 而尤着重於世親的業 論 他的碩士論文 成業論之研究 識者認為足以登那爛 慈恩之 堂奧 近兩年又從我研習般若與現觀莊嚴 其博士論文亦以此為範 圍 年來各佛學社團和各宗學會請他講學的絡繹不絕 乃徇學人之 請 將演講的錄音寫成文字 刪除繁重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視讀經典 ( 一 ). 華嚴十地概介 菩薩的學程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的根源 016 歡喜布施.

More information

05藥草喻品

05藥草喻品 藥草喻品第五 章旨大意 : 以藥草為喻, 說明啟用三乘教法之緣由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 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 通達無礙 又於諸法究盡明了, 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這一品其實比較簡單 前面是摩訶迦葉講了 窮子喻 之後, 故佛回應說 : 如來的教化, 就如既知每一種藥都有它的特性和效用, 也診出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病 ; 因此才能應病與藥, 藥到病除 密雲彌布,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時等澍, 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25K_CH 全部佛法的綱要_道源_

25K_CH 全部佛法的綱要_道源_ 道源長老講述施旺坤敬記 全部佛法的綱要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 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苦 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 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 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

More information

寫心容易修心難 本期經典延續上期的 勝鬘經 專題介紹 近年來, 勝鬘經 與 維摩詰經 引起許多喜愛佛法人士的研究 這兩部經的共同的特色之一, 為勝鬘夫人與維摩詰居士都是以在家居士的身分, 演說甚深微妙的法義, 明示佛陀無上正等正覺與阿羅漢有餘涅槃的不同, 所斷根本無明 惑與見思惑的深淺差異 特別的是, 勝鬘經 中勝鬘夫人說十大受, 發三大願, 暢談攝受正法的要義, 實涵蓋六度波羅蜜等一切大乘法要,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變成八識, 這是罪, 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 我們今天世間, 那個標準就更低了 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 三惡道的標準 起心動念的時候, 都是三惡道的罪業 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 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 確實指這個 嚴重的分別執著, 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 很淡薄, 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 尤

經典專題變成八識, 這是罪, 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 我們今天世間, 那個標準就更低了 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麼? 三惡道的標準 起心動念的時候, 都是三惡道的罪業 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 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 確實指這個 嚴重的分別執著, 十法界裡面分別執著很薄 很淡薄, 六道裡面分別執著就嚴重, 尤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空法師主講修行的標準是轉識成智, 轉八識成四智 起心動念是轉四智淨14 雜誌 516 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 白佛言, 世尊 我觀是閻浮眾生, 舉心動念, 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 多退初心 若遇惡緣, 念念增益 是等輩人, 如履泥塗, 負於重石, 漸困漸重, 足步深邃 我們看這一段 這一段裡面是這一部經裡面, 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是在現在的七月, 民間都知道這一些超度的法事, 超度法事是從什麼地方起源的?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文殊菩薩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三種方法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草木的滋養 預言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文殊菩薩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三種方法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草木的滋養 預言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15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21 文殊菩薩... 36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51 三種方法... 66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83 草木的滋養... 103 預言... 112 一 超越時空 釋迦牟尼佛在紀元前六世紀半左右出生于印度北方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地區的釋迦國王族並且是一位太子 入滅 可是在他廿九歲的時候, 捨棄了太子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 幸福美滿的教育 ) 淨空法師講於 1991 年 12 月美國邁阿密已修訂出版 目錄一 什麼是佛法?... 1 二 什麼是佛教?... 4 三 現代的變體佛教... 6 四 佛陀的教育目標... 8 ( 一 ) 佛教的學位制度... 8 ( 二 ) 佛教的教學目標... 9 五 佛教教育之入門 地藏經... 10 ( 一 ) 大圓滿... 10 ( 二 ) 大乘圓滿法 / 地藏 / 觀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0305.doc

Microsoft Word - chbj0305.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3 期 (pp. 83-116) : ( 民國 79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3, (199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乘 問 提要 曇曠巴宙輯校 此作品為唐代曇曠大師所撰

More information

據方便土 曲引三乘 同歸一極 所謂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然佛知見者 乃一真法界如來藏心 舍那證之為法界海慧普光明智 是謂一乘常住真心 初成正覺於菩提場 即稱此心 演說華嚴 頓彰圓融無礙法界 獨被大機 而小根在座 如盲如聾 所化不廣 所謂一門狹小 未盡本懷 故觀樹經行

據方便土 曲引三乘 同歸一極 所謂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然佛知見者 乃一真法界如來藏心 舍那證之為法界海慧普光明智 是謂一乘常住真心 初成正覺於菩提場 即稱此心 演說華嚴 頓彰圓融無礙法界 獨被大機 而小根在座 如盲如聾 所化不廣 所謂一門狹小 未盡本懷 故觀樹經行 No. 611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1, No. 611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妙法蓮華經通義卷第一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敘意昔天台智者大師 精持此經 得法華三昧 親見靈山一會 儼然未散

More information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三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三 理 為 師行為世範(㆔) 團法 華藏淨宗 會印贈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三) 2 目錄 3㆒ 示修持方法...1依教奉行才能證果...1疾病的㆔種根源...9佛㈦的真實意義...16緣與懺悔...20超薦的重要意義...26覺悟的條件...34落實華嚴境界...41解行相應...46㆒切法從心想生...58如何修行...61養生之道...67談布施...73目錄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三)

More information

認識佛教節錄德源整理 經云:佛所行處,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真正的智慧修行一真正的智慧修行寫在前面 德源樸素的真理往往因其真實而被人忽視 我們過於追求現在和未來,卻在不經意間放棄了傳統與過去;我們執著於讓現實生活變得完美,卻在不自覺中實施了最大的破壞;我們不捨地追求財富名利,卻在隨波逐流的途中丟掉了本性的率真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編輯組 春風化雨 64 妙 妙 妙 法華經 的宗旨與法門 釋悟因 大千世界停看聽 74 專 欄 在邊陲點燈的日子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天臺宗非常特別的是它有教理也有實修, 在八宗裡面它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宗 解行並重 蕅益大師他並沒有跟天臺的祖師學, 完全自己研究, 後來他講了一句話, 雖然他一心研究天臺的教理, 可是他不肯成為天臺的子孫 ; 他也不敢去認自己是天臺的法脈, 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聽了我這一堂課以後, 你還不知道答案的話

天臺宗非常特別的是它有教理也有實修, 在八宗裡面它是非常特別的一個宗 解行並重 蕅益大師他並沒有跟天臺的祖師學, 完全自己研究, 後來他講了一句話, 雖然他一心研究天臺的教理, 可是他不肯成為天臺的子孫 ; 他也不敢去認自己是天臺的法脈, 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聽了我這一堂課以後, 你還不知道答案的話 明末四大高僧 (11) 蕅益大師 教觀綱宗 近育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13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師父上人, 各位法師, 各位善知識 : 大家阿彌陀佛!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蕅益大師的 教觀綱宗 我們昨天聽近康師講蕅益大師的生平, 知道蕅益大師他學佛是從坐禪這個 法門開始, 後來研律, 想要註解 梵網經菩薩戒, 因此他在佛前抓鬮, 以決定用什麼教別來註釋 抓鬮是中國的一個傳統, 在小孩子新生一歲左右,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 ( 青少年篇 ) ( ) 40043 32 12 10 (04)2229-1661 40043 32 12 11 (04) 2229-5550 (04) 2229-5607 10041 2 2 203 (02) 2371-1406 (02) 2371-1478 lourdes@ms42.hinet.net www.lourdes.org.tw 2015 9 2 台灣露德協會 6 8 9 12 16

More information

楞嚴經(第三十一講)菩提成佛之因電子書.pdf

楞嚴經(第三十一講)菩提成佛之因電子書.pdf 楞嚴經 ( 第三十二講 ) 菩提成佛之因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32) 第三十二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 (1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義貫 66 頁, 中間, 密因 ; 我們今天的課程, 就比較輕鬆一點, 因為這是白話文 我們講這個 楞嚴經, 現在各個角度反應, 有的人說很受益 ; 有的人說實在是聽不懂 所以, 法如果不受益,

More information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TISARATANA VANDANA Salutation To The Triple Gems 禮敬三寶 求授三皈八戒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More information

楞嚴經(第三十八講)微細無明煩惱電子書.pdf

楞嚴經(第三十八講)微細無明煩惱電子書.pdf 楞嚴經 ( 第三十八講 ) 微細無明煩惱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 (38) 第三十八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 (17)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翻開 楞嚴經義貫 87 頁, 中間, 經文 : 皆是無漏大阿羅漢, 佛子住持, 善超諸有, 能於國土成就威儀 ; 從佛轉輪, 妙堪遺囑, 嚴淨毘尼, 弘範三界, 應身無量, 度脫眾生, 拔濟未來,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要義 鄭石岩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目錄 第一講大般涅槃經的旨趣...3 第十六講在生活中修梵行...91 第二講佛大般涅槃的莊嚴...9 第十七講佛如來常住世間...99 第三講供養功德之殊勝...15 第十八講保持純真無邪的心...105 第四講甘露法門的秘密之藏...23 第十九講實現光明高貴的美德... 111 第五講如來法性不可思議...29 第二十講認清佛性無上正法...117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2016-2017 04-05 06 07-08 0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7 18-19 20-26 27-29 30-32 33-35 36-37 37-38 39-40 40 41-42 42-43 44 45-47 48 49-51 51 52-53 54-55 56 57 58 59 60 2001 9 2002 1 896 1989 1989 8 Peninsula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 第六十四集 ) 2009/7/27 台灣檔名 :12-47-64 諸位法師, 諸位同學, 請坐 請看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經本第十二面, 倒數第二行 : 夫三歸五戒者 蓋是出苦海之津梁 趣涅槃之根本 昨天我們在這裡學習, 涅槃經 上所講的四種大樂, 寂靜樂 無苦, 從無苦開始, 無苦 寂靜 大知 不壞, 這是很能夠吸引人的 古印度有沒有這個說法? 有, 雖有這個說法,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的啟示

地藏經的啟示 目錄前言--------------------------------------------------------5壹 略釋講題-----------------------------------------------12貳 地藏經大意---------------------------------------------16一 本經的殊勝-------------------------------------------161.諸佛來集----------------------------------------------182.放光獻瑞

More information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士校理阮贈陸 財淨空老法師講述華嚴演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義貴麗良珍居居士整勘 冊七 2 嚴演義 冊七 目次世華嚴演義目主妙嚴品第一之2 欲一 異生眾讚天十三天分二... 125二... 67嚴經疏論纂( 一) 諸[ 4] 時[ 5] 三[ 6] 日[ 7] 月次3華二... 198天分天分......... 七佛二分三777天分... 眾分二7 天分六華要卷七 眾分 華嚴演義4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七華嚴經疏論纂要卷八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62期

正覺電子報-第62期 大 乘 密 嚴 經 卷 2 The store consciousness dwells in the body, collecting and treasuring every seed. It holds the life, warmth and consciousness pervasively like the cloud covering the mundane world. Its deeds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