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Transcription

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 第二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 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初 中分二, 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今初 佛初發心, 中集資糧, 最後現證圓滿正覺, 一切皆是為利有情, 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如是所成有情利義, 略有二種, 謂現前增上生, 及畢竟決定勝 其中依於成辦現前增上生事, 盡其所說, 一切皆悉攝入下士, 或共下士所有法類 殊勝下士者, 是於現世不以為重, 希求後世善趣圓滿, 以集能往善趣因故 道炬論云, 若以諸方便, 唯於生死樂, 希求自利義, 知彼為下士 決定勝中, 略有二種, 謂證解脫僅出生死及一切種智位, 其中若依諸聲聞乘及獨覺乘, 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中士, 或共中士所有法類 中士夫者, 謂發厭患一切諸有, 為求自利, 欲得度出三有解脫, 以趣解脫方便之道三種學故 道炬論云 背棄諸有樂, 遮惡業為性, 若惟求自靜, 說名中士夫 如 ( 口 + 覺 )( 口 + 窩 ) 所造攝行炬論云: 尊長佛說依, 密咒度彼岸, 能辦菩提故, 此當書彼義 謂修種智方便有二, 謂密咒大乘及波羅蜜多大乘 此二攝入上士法類 上士夫者, 謂由大悲自在而轉, 為盡有情一切苦故, 希得成佛學習六度及二次第等故 道炬論云: 由達自身苦, 若欲正盡除他一切苦者, 是為勝士夫 此士所修菩提方便, 謂波羅蜜多及咒, 下當廣說 三士之名, 攝決擇曰: 復有三士, 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 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 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 其中初者為下, 第二為中, 第三為勝 與此義同, 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 如道炬所說, 世親阿闍黎於俱舍釋中, 亦說三士之相 下士夫中, 雖有二類, 謂樂現法及樂後世 此是第二, 復須趣入增上生無謬方便 第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分二, 一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 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 今初 如是雖說三士, 然於上士道次第中, 亦能攝納餘二士道無所缺少, 故彼二種是大乘道或分或支 馬鳴阿闍黎所造, 修世俗菩提心論云: 無害與諦實, 與取及梵行, 捨一切所執, 此是善趣行 遍觀生死苦, 斷故修諦道, 斷除二種罪, 此是寂靜行 亦應取此等, 是出離道支 由達諸法空, 生悲眾生流, 無邊巧便行, 是勝出離行 是故此中非導令趣, 唯以三有之樂, 為所欲得下士夫道, 及為自利唯脫生死, 為所欲得中士夫道, 是將少許共彼二道, 作上士道引導前行, 為修上士道之支分

2 是故若發如前所說取心要欲, 取心要之法, 如中觀心論云: 誰不將無堅, 如蕉沫之身, 由行利他緣, 修須彌堅實 上士具悲故, 將剎那老死, 病根本之身, 為他安樂本 具正法炬時, 斷八無暇暇, 應以上士行, 令其有果利 謂應念云, 我身無實, 如蕉如沫, 眾病巢穴, 老等眾苦所出生處, 應以上士所有現行度諸晝夜, 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若爾理應先從上士引導, 云何令修共下中耶 謂修此二所共之道, 即上士道發起前行, 此中道理後當宣說 第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分二, 一正明因相, 二所為義 今初 轉趣大乘能入之門者, 謂即發心於勝菩提 若於相續中生起此心, 如入行論云, 若發大心剎那頃, 繫生死獄諸苦惱, 應說是諸善逝子 謂即獲得佛子之名, 或菩薩名, 其身即入大乘之數 若退此心, 亦從大乘還退出故 是故諸欲入大乘者, 須以眾多方便勵力令發, 然發此心須先修習發心勝利 令於勝利, 由於至心勇悍增廣, 及須歸依七支願行, 是能開示菩薩道次最勝教典, 集學處論及入行論中所說 如是所說勝利略有二種, 謂諸現前及畢竟勝利, 初中復二, 謂不墮惡趣及生善趣 若發此心能淨宿造眾多惡趣之因, 能斷當來相續積集 諸善趣因, 先已作者, 由此攝故, 增長廣大, 諸新作者, 亦由此心為等起故, 無窮盡際 畢竟利義者, 謂諸解脫及一切種智, 亦依此心易於成辦, 若於現時畢竟勝利, 先無真實欲得樂故, 雖作是言, 此諸勝利從發心生, 故應勵力發起此心, 亦唯空言, 觀自相續, 極明易了 若於增上生及決定勝, 二種勝利發欲得者, 故須先修共中下士所有意樂 如是若於二種勝利, 發欲得已, 趣修具有勝利之心者, 則須發起此心根本大慈大悲 此復若思, 自於生死安樂匱乏, 眾苦逼惱, 流轉道理, 身毛全無, 若動若轉, 則於其他有情流轉生死之時, 樂乏苦逼, 定無不忍 入行論云: 於諸有情先, 如是思自利 夢中尚未夢, 何能生利他 故於下士之時, 思惟自於諸惡趣中, 受苦道理, 及於中士之時, 思惟善趣, 無寂靜樂, 唯苦道理 次於親屬諸有情所, 比度自心, 而善修習, 即是發生慈悲之因, 菩提之心從此發生 故修共同中下心者, 即是生起真菩提心所有方便, 非是引導令趣餘途 如是又於彼二時中, 思惟歸依及業果等, 多門勵力, 集福淨罪, 如其所應, 即菩提心之前行, 修治相續之方便, 七支行願及歸依等 故應了知此等即是發心方便 此中下中法類, 即是發無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 尊重亦當善為曉喻, 弟子於此應獲定解 每次修時當念此義, 修菩提心發生支分, 極應愛重, 若不爾者, 則此諸道與上士道別別無關 乃至未至實上士道, 於菩

3 提心未得定解, 而成此心發生障礙, 或於此間失大利義, 故於此事應殷重修 如是修習中下之道及善修習, 如上士時所說道已, 於相續中, 隨力令生真菩提心 次為此心極堅固故, 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 由願儀軌正受持已, 於諸學處應勵力學 次應多修欲學之心, 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若由至心起欲學已, 定受行心清淨律儀 次應捨命莫令根本罪犯染著, 餘中下纏及諸惡作, 亦應勵力莫令有染, 設若有犯, 亦應由於如所宣說, 出犯門中, 善為淨治 次應總學六到彼岸, 特為令心於善所緣, 堪能隨欲而安住故 應善學習止體靜慮, 道炬論說, 為發通故, 修奢摩他者, 僅是一例, 覺 ( 口 + 窩 ) 於餘處亦說為發毗缽舍那, 故為生觀亦應修止 次為斷執二我縛故, 以見決定無我空義 次應將護無謬修法, 成辦慧體毗缽舍那 如道炬釋說, 除修止觀, 學習律儀學處以下, 是為戒學 奢摩他者, 是三摩地, 或為心學 毗婆舍那, 是為慧學 復次奢摩他下是方便分, 福德資糧, 依世俗諦所有之道, 廣大道次 發起三種殊勝慧者, 是般若分, 智慧資糧, 依勝義諦甚深道次 應於此等次第決定, 數量決定, 智慧方便, 僅以一分不成菩提, 發大定解 由如是理, 欲過諸佛功德大海, 佛子鵝王是由雙展, 廣大方便, 圓滿無缺, 世俗諦翅, 善達二種, 無我真實勝義諦翅, 乃能超過 非是僅取道中一分, 如折翅鳥所能飛越 如入中論云: 真俗白廣翅圓滿, 鵝王列眾生鵝前, 承善風力而超過, 諸佛德海第一岸 如是以諸共道淨相續已, 決定應須趣入密咒 以若入密速能圓滿二資糧故 設若過此非所能堪, 或由種性功能羸劣, 不樂趣者, 則應唯將此道次第, 漸次增廣 若入密咒者, 則依知識法勝出前者, 依咒所說應當隨行, 以總一切乘, 特密咒中, 珍重宣說故 次以根源清淨續部, 所出灌頂成熟身心 爾時所得一切三昧耶及律儀, 應甯捨命如理護持 特若受其根本罪染, 雖可重受, 然相續已壞, 功德難生, 故應勵力, 莫令根本罪犯染者 又應勵防諸支罪染, 設受染者, 亦應悔除, 防止令淨, 以三昧耶及諸律儀, 是道本故 次於續部, 若是下部有相瑜伽, 若是上部生次瑜伽, 隨其一種善導修學 此堅固已, 若是下部無相瑜伽, 或是上部滿次瑜伽, 隨於其一應善修學 道炬論說, 如是建立道之正體, 故道次第亦如是導, 大覺 ( 口 + 窩 ) 師, 於餘論中亦嘗宣說 攝修大乘道方便論云: 欲得不思議, 勝無上菩提, 賴修菩提故, 樂修為心要 已得極難得, 圓滿暇滿身, 後極難獲故, 勤修令不空 又云: 如犯從牢獄, 若有能逃時, 與餘事非等, 速從彼處逃 此大生死海, 若有能度時, 與

4 餘事非等, 應當出有宅 又云: 歸依增上戒, 及住願根本, 應受菩薩律, 漸隨力如理, 修行六度等, 菩薩一切行 又云: 方便慧心要, 修止觀瑜伽 定資糧品亦云, 先固悲力生, 正等菩提心, 不著有報樂, 背棄諸攝持, 圓滿信等財, 敬師等於佛, 具師教律儀, 善勤於修習, 瓶密諸灌頂, 由尊重恩得, 行者身語心, 清淨成就器 由圓滿定支, 所生資糧故, 速當得成就, 是住密咒規 第二所為義者, 若中下士諸法品類, 悉是上士前加行者, 作為上士道次足矣, 何須別立共中下士道次名耶 別分三士而引導者 有二大義, 一為摧伏增上我慢, 謂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 即便自許我是大士 二為廣益上中下心, 廣饒益之理者, 謂上二士夫, 亦須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脫 故於所導上中二類補特伽羅, 教令修習此二意樂, 無有過失, 起功能故 若是下品補特伽羅, 雖令修上, 既不能發上品意樂, 又棄下品俱無成故 復次為具上善根者, 開示共道, 令其修習, 此諸功德, 或先已生, 若先未生, 速當生起 若生下下, 可導上上, 故於自道非為迂緩 須以次第引導心者, 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 以黠慧寶師漸磨摩尼法喻合說, 恐文太繁, 故不多錄 龍猛依怙亦云: 先增上生法, 決定勝後起, 以得增上生, 漸得決定勝 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 次第引導 聖者無著亦云: 又諸菩薩為令漸次集善品故, 於諸有情, 先審觀察 知劣慧者, 為說淺法, 隨轉粗近教授教誡 知中慧者, 為說中法, 隨轉處中教授教誡 知廣慧者, 為說深法, 隨轉幽微教授教誡 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次第利行 聖天亦於攝行炬論, 成立先須修習到彼岸乘意樂, 次趣密咒漸次道理 攝此義云: 諸初業有情, 轉趣於勝義, 正等覺說此, 方便如梯級 四百論中, 亦說道次極為決定, 先遮止非福, 中間破除我, 後斷一切見, 若知為善巧 此說道有決定次第 敬母善巧阿闍黎亦云: 如淨衣染色, 先以施等語, 善法動其心, 次令修諸法 月稱大阿闍黎, 亦引此教為所根據, 成立道之次第決定 現見於道引導次第, 諸修行者, 極應珍貴, 故於此理, 應當獲得堅固定解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 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三於上士夫道次修心 初中分三, 一正修下士意樂, 二發此意樂之量, 三除遣此中邪執 初中分二, 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初中分二, 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初中分四, 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二修習勝利, 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四修念死理 今初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 取心藏中有四顛倒, 於諸無常執為常倒, 即是第一損害之

5 門 其中有二, 謂粗及細, 於其粗劣死無常中, 分別不死是損害門 此復僅念今後邊際, 定當有死, 雖皆共有, 然日日中, 乃至臨終皆起是念, 今日不死, 今亦不死, 其心終執不死方面 若不作意此執封治, 被如是心之所蓋覆, 便起久住現法之心 於此時中, 謂須如是如是眾事, 數數思惟, 唯於現法, 除苦引樂, 所有方便, 不生觀察後世解脫, 一切智等大義之心, 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設有時趣聞思修等, 然亦唯為現法利故, 令所修善勢力微弱 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 故未糅雜惡趣因者, 極為希貴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 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 遂以睡眠昏沈雜言飲食等事, 散耗時日, 故不能發廣大精勤, 如理修行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 遂於利養恭敬等上, 起猛利貪 於此障礙, 或疑作礙, 起猛利瞋, 於彼過患蒙昧愚痴 由利等故, 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諸大煩惱及隨煩惱如瀑流轉 復由此故, 於日日中漸令增長, 諸有勝勢, 能引惡趣猛利大苦, 身語意攝十種惡行, 無間隨近, 謗正法等諸不善業 又令漸棄能治彼等, 善妙宣說甘露正法, 斷增上生及決定勝 所有命根, 遭死壞已, 為諸惡業引導, 令赴苦痛粗猛, 炎燒非愛, 諸惡趣處, 何有過此暴惡之門 四百論亦云: 若有三世主, 自死無教者, 彼若安然睡, 豈有暴於此 入行論亦云: 須棄一切走, 我未如是知, 為親非親故, 作種種罪惡 第二修習之勝利者 謂若真起隨念死心, 譬如決斷今明定死, 則於正法稍知之士, 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 多能任運遮彼貪愛, 由施等門樂取堅實 如是若見為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 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穀壳, 全無心實, 是欺誑處, 便能遮止諸罪惡行 由其恆常殷重精進, 修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業, 遂於無堅身等諸事取勝堅實 由是自能昇勝妙位, 亦能於此導諸眾生, 更有何事義大於此 是故經以多喻讚美, 大般涅槃經云: 一切耕種之中, 秋實第一, 一切跡中, 象跡第一, 一切想中, 無常死想是為第一, 由是諸想能除三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 如是又以是能頓摧一切煩惱惡行大椎, 是能轉趣頓辦一切勝妙大門, 如是等喻而為讚美 集法句中亦云: 應達此身如瓦器, 如是知法等陽燄, 魔花刃劍於此折, 能趣死王無見位 又云: 如見衰老及病苦, 并見心離而死亡, 勇士能斷如牢家, 世庸豈能遠離欲 總之能修士夫義時, 唯是得此殊勝暇身期中, 我等多是久住惡趣, 設有少時暫來善趣, 亦多生於無暇之處 其中難獲修法之時, 縱得一次堪修之身, 然未如理修正法者, 是由遇此且不死心, 故心執取不死方面, 是為一切衰損之門 其能治此憶念死者, 即是一切圓滿之門 故不應執, 此是無餘深法可修習者之所修持, 及不應執, 雖是應修然是最初僅應略修, 非是堪為恆所修持 應於初中後三須此之理, 由其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

6 第三當發何等念死心者 若由堅著, 諸親屬等增上力故, 恐與彼離起怖畏者, 乃是於道全未修習畏死之理, 此中非是令發彼心 若爾者何, 謂由惑業增上所受一切之身, 皆定不能超出於死 故於彼事雖生怖懼, 暫無能遮, 為後當來世間義故, 未能滅除諸惡趣因, 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 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若於此事思惟怖畏, 則於此等有可修作, 能令臨終無所怖畏, 若未成辦如是諸義, 總之不能脫離生死, 特當墮落諸惡趣故, 深生畏懼, 臨終悔惱 本生論云 雖勵不能住, 何事不可醫, 能作諸怖畏, 其中有何益 如是若觀世法性, 諸人作罪當憂悔, 又未善作諸妙業, 恐於後法起諸苦 臨終畏懼而蒙昧, 若何能令我意悔, 我未憶作如是事, 復善修作白淨業, 安住正法誰畏死 四百論中亦云: 思念我必死, 若誰有決定, 此棄怖畏故, 豈畏於死主 故若數數思惟無常, 念身受用定當速離, 則能遮遣, 希望不離彼等愛著, 由離此等所引憂惱增上力故, 怖畏死沒皆不得生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 謂應由於三種根本, 九種因相, 三種決斷門中修習 此中有三, 一思決定死, 二思惟死無定期, 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 餘皆無益 初中分三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 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 謂任受生何等之身, 定皆有死, 無常集云: 若佛若獨覺, 若諸佛聲聞, 尚須捨此身, 何況諸庸夫 任住何境, 其死定至者, 即彼中云: 住於何處死不入, 如是方所定非有, 空中非有海中無, 亦非可住諸山間 前後時中諸有情類, 終為死摧等無差別, 即如彼云, 盡其已生及當生, 悉捨此身而他往, 智者達此悉滅壞, 當住正法決定行 於其死主逃不能脫, 非以咒等而能退止, 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 譬如若有四大山王, 堅硬隱固成就堅實, 不壞不裂無諸隕損, 至極堅強純一實密 觸天磨地從四方來, 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 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 非是速走易得逃脫, 或以力退, 或以財退, 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 大王, 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 亦非於此速走能逃, 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 何等為四, 謂老病死衰 大王, 老壞強壯, 病壞無疾, 衰壞一切圓滿豐饒, 死壞命根 從此等中, 非是速走易得逃脫, 或以力退或以財退, 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 迦摩巴云: 現須畏死, 臨終則須無所恐懼 我等反此, 現在無畏, 至臨終時, 用爪抓胸 思惟壽無可添, 無間有減者 如入胎經云: 若於現在善能守護, 長至百年或暫存活 極久邊際僅有爾許, 縱能至彼, 然其中間壽盡極速 謂月盡其年, 日盡其月, 其日亦為晝夜盡銷, 此等復為上午等時而漸銷盡, 故其壽命總量短少 此復現見多已先盡, 所餘壽量, 雖剎那許亦無可添, 然其損減, 則遍晝夜無間有故 入行論云: 晝夜無暫停, 此壽恆損減, 亦無餘可添, 我何能不死 此復應從眾多

7 喻門, 而正思惟 謂如織布, 雖織一次僅去一縷, 然能速疾完畢所織 為宰殺故, 如牽所殺羊等步步移時, 漸近於死 又如江河猛急奔流, 或如險岩垂注瀑布, 如是壽量, 亦當速盡 又如牧童持杖驅逐, 令諸畜類, 無自主力而赴其所, 其老病等, 亦令無自在引至死前 此諸道理, 應由多門而勤修習, 如集法句云: 譬如舒經織, 隨所入緯線, 速窮緯邊際, 諸人命亦爾 如諸定被殺, 隨其步步行, 速至殺者前, 諸人命亦爾 猶如瀑流水, 流去無能返, 如是人壽去, 亦定不回還 艱勞及短促, 此復有諸苦, 唯速疾壞滅, 如以杖畫水, 如牧執杖驅, 諸畜還其處 如是以老病, 催人到死前 如傳說大覺 ( 口 + 窩 ) 行至水岸, 謂 水淅淅流, 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 說已而修 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 三有無常如秋雲, 眾生生死等觀戲, 眾生壽行如空電, 猶崖瀑布速疾行 又如說云: 若有略能向內思者, 一切外物, 無一不為顯示無常 故於眾事皆應例思, 若數數思能引定解, 若略思惟, 便言不生, 實無利益 如迦摩巴云: 說思已未生, 汝何時思, 晝日散逸, 夜則昏睡, 莫說妄語 非但壽邊為死所壞, 而趣他世, 即於中間行住臥三, 隨作何事, 全無不減壽量之時 首從入胎, 即無剎那而能安住, 唯是趣向他世而行, 故於中間生存之際, 悉被老病使者所牽, 唯為死故導令前行 故不應計於存活際, 不趣後世安住歡喜, 譬如從諸高峰墮時, 未至地前空墜之際, 不應歡樂 此亦如四百頌釋引經說云, 人中勇識如初夜, 安住世間胎胞中, 彼從此後日日中, 全無暫息趣死前 破四倒論亦云, 如從險峯墮地壞, 豈於此空受安樂, 從生為死常奔馳, 有情於中豈得樂 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思於生時亦無閑暇修行妙法, 決定死者 謂縱能至如前所說, 爾許長邊, 然亦不應執為有暇 謂無義中, 先已耗去眾多壽量, 於所餘存, 亦由睡眠分半度遷, 又因散亂徒銷非一, 少壯遷謝至衰耄時, 身心力退, 雖欲行法, 然亦無有勤修之力, 故能修法時實為少許 入胎經云: 此中半數為睡覆蓋, 十年頑稚, 念年衰老, 愁嘆苦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 從身所生多百疾病, 其類非一亦能斷滅 破四倒論亦云: 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 此復初頑後老徒銷耗, 睡病等摧令無可修時, 住樂人中眾生壽餘幾 伽喀巴亦云: 六十年中, 除去身腹睡眠疾病, 餘能修法, 尚無五載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 於臨死時唯成念境, 如醒覺後, 念一夢中所受安樂 若死怨敵定當到來, 無能遮止, 何故愛著現法欺誑 如是思已, 多起誓願, 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如本生論所說而思, 嗟呼世間惑, 匪堅不可喜, 此姑姆達會, 亦當成念境 眾生住於如是性, 眾生無畏極希有, 死主自斷一切道, 全無怖懼歡樂行 現有老病死作害, 大勢怨敵無能遮, 定赴他世苦惱處, 誰有心知思愛此 迦尼迦書中亦云: 無悲愍死主, 無義殺士夫, 現前來殺害, 智誰放逸行 故此極勇暴, 猛箭無錯謬, 乃至未射放, 當勤修自利

8 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 謂今日已後, 百年以前, 其死已定, 然此中間, 何日而來, 亦無定期, 即如今日, 謂死不死, 俱不決定 然心應執死亡方面, 須發今日定死之心 以念今日決定不死, 或多分不死, 其心則執不死方面, 便專籌備久住現法, 不能籌備後世之事, 於此中間為死所執, 須帶憂悔而沒亡故 若日日中籌備死事, 則多成辦他世義利, 縱不即死, 造作此事亦為善哉, 若即死者, 則此尤其是所必須, 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損害大敵, 從此時期至彼時期, 知其必至, 然未了知何日到來, 須日日中作其防慎 若日日中, 能起是念, 今日必死, 下至能念多分是死, 則能修作, 所當趣赴後世義利, 不更籌備住現世間, 若未生起如此意樂, 於現世間見能久住, 便籌備此, 而不修作後世義利 譬如若念久住一處, 則計設備住彼所須, 若念不住當他往者, 則當備作所趣之事, 故日日中, 定須發起必死之心 此中分三 思贍部洲壽無定者, 總之俱盧壽量決定, 諸餘處者各各於自, 能住壽量, 雖無決定, 然亦多數能得定限 贍部洲壽極無定準, 劫初壽數, 經無量年, 今後須以滿十歲為壽長際, 即於現在老幼中年, 於何時死, 皆無定故 如是亦如俱舍論云: 此中壽無定, 末十初無量 集法句云: 上日見多人, 下日有不見, 下日多見者, 上日有不見 又云: 若眾多男女, 強壯亦歿亡, 何能保此人, 尚幼能定活 一類胎中死, 如是有產地, 又有始能爬, 亦有能行走, 有能行走, 有老有幼稚, 亦有中年人, 漸次當趣沒, 猶如墮熟果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 若諸尊重, 或友伴等, 壽未究竟, 忽由內外死緣, 未滿心願而死 念我亦定是如是法, 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思惟死緣極多, 活緣少者 謂於此命有多違害, 謂諸有心及諸無心, 若諸魔屬, 人非人等, 眾多違害及旁生類, 損此身命, 亦有多種 彼等如何違害之理, 如是內中所有諸病及外大種違損之理, 皆應詳思 復次自身由四大種成, 彼等亦復互相違害, 諸大種界若不平等, 有所增減能發諸病, 而奪命根, 此諸違害, 是與自體, 俱生而有, 故於身命無可安保 如是亦如大涅槃經云: 言死想者, 謂此命根, 恆有眾多怨敵圍繞, 剎那剎那漸令衰退, 全無一事能使增長 寶鬘論亦云: 安住死緣中, 如燈處風內 親友書亦云: 若其壽命多損害, 較風激泡尤無常, 出息入息能從睡, 有暇醒覺最希奇 四百論亦云: 無能諸大種, 生起說名身, 於諸違云樂, 一切非應理 現是五濁極濃厚時, 修集能感長壽久住大勢妙業, 極其稀寡, 飲食等藥, 勢力微劣, 故皆少有能治病力, 諸所受用, 安然消後, 能長身中諸大種分, 勢用虧減, 故難消化, 縱能消已亦無大益, 資糧寡集, 惡行尤重, 念誦等事, 勢力微劣, 故延壽等, 極屬難事 又諸活緣, 亦無不能為死緣者,

9 為不死故, 求諸飲食房舍伴等, 此復由其受用飲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 房舍倒塌, 親友欺侮, 是等門中而成死緣, 故實不見有諸活緣, 非死緣者 復次存活即是趣向於死沒故, 活緣雖多, 然無可憑 寶鬘論云: 死緣極眾多, 活緣唯少許, 此等亦成死, 故當常修法 思惟其身極微弱, 故死無定期者 身如水沫, 至極微劣, 無須大損, 即如名曰芒刺所傷, 且能壞命, 故由一切死緣違害, 是極易事 親友書云: 七日燃燒諸有身, 大地須彌及大海, 尚無灰塵得餘留, 況諸至極微弱人 如是思後, 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 莫謂有暇, 應多立誓, 決從現在而修正法 如迦尼迦書云: 死主悉無親, 忽爾而降臨, 莫想明後行, 應速修正法, 此明後作此, 是說非賢人, 汝當何日無, 其明日定有 瑜伽自在吉祥勝逝友慶喜亦云: 國主所借身, 無病衰樂住, 爾時取堅實, 病死衰無畏, 病老衰等時, 雖念有何益 三根本中極重要者, 厥由思惟死無定期, 能變其心故應勵修 第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 餘皆無益之三者 如是若見須往他世, 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 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盡其所有悅意寶聚, 然無塵許可得持往, 俱生骨肉尚須棄捨, 況諸餘法 是故現法一切圓滿, 皆棄捨我, 我亦決定棄捨彼等, 而赴他世 復應思惟, 今日或死, 又應思惟, 爾時唯法是依是怙, 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迦尼迦書云: 能生諸異熟, 先業棄汝已, 與新業相係, 死主引去時, 當知除善惡, 餘眾生皆返, 無一隨汝去, 故應修妙行 吉祥勝逝友亦云: 天王任何富, 死赴他世時, 如敵刦於野, 獨無子無妃, 無衣無知友, 無國無王位, 雖有無量軍, 無見無所聞, 下至無一人, 顧戀而隨往, 總爾時尚無, 名諱況餘事 如是思惟有暇義大而實難得, 及雖難得然極易壞, 念其死亡, 若不勤修後世, 以往畢竟安樂, 僅於命存引樂除苦者, 則諸旁生有大勢力, 尤過於人, 故須超勝彼等之行, 若不爾者, 雖得善趣, 仍同未得 如入行論云: 畜亦不難辦, 為是小利故, 業逼者壞此, 難得妙暇滿 以是此心縱覺難生, 然是道基, 故應勵力, 博朵瓦云: 除我光榮者, 即是修習無常, 由已了知, 定當除去親屬資具等, 現世一切光榮, 獨自無伴, 而往他世, 除法而外, 皆無所為, 不住現法, 始得生起, 乃至心中未能生此, 是乃遮阻一切法道 鐸巴亦云: 若能兼修積集資糧淨治罪障, 啟禱本尊及諸尊長, 並發刻勤殷重思惟, 雖覺百年亦不能生, 然諸無常不安住故, 略覺艱難即得生起 於迦瑪巴請求另易所緣境時, 重述前法 請其後者, 則云後者全未能至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 應如前說而正修習 若不堪者, 則隨其所稱, 取三根本九

10 種因相, 觀現法中所有諸事, 猶如臨殺飾以莊嚴, 應當乃至意未厭離, 數數修習 若經論中, 何處有說親近知識暇滿無常, 諸法品類, 皆應了知, 是彼彼時所有行持, 取而修習, 乃能速得諸佛密意 餘處亦當如是了知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 二趣苦樂者 如是決定速死沒故, 於現法中無暇久居, 然死而後亦非斷無, 仍須受生, 此復唯除二趣之外無餘生處, 謂生善趣或是惡趣 於彼中生, 非自自在, 以是諸業他自在故, 如黑白業牽引而生 如是我若生惡趣者, 當為何等, 故應思惟諸惡趣苦 如龍猛依怙云: 日日恆應念, 極寒熱地獄, 亦應念飢渴憔悴諸餓鬼, 應觀念極多愚苦諸旁生 斷彼因行善, 贍部洲人身, 難得今得時, 勵斷惡趣因 此中所修生死總苦, 惡趣別苦, 至極切要 謂若自思墮苦海理, 意生厭離, 能息傲慢 由見苦是不善果故, 於諸惡罪極生羞恥, 不樂眾苦故, 而樂安樂 由見安樂是善果故, 於修善法深生歡喜, 由量自心而悲愍他, 由厭生死希求解脫, 由畏眾苦, 發起猛利真歸依等, 故是能攝眾多修要大嗢柁南 如是亦如入行論云: 無苦無出離, 故心汝堅忍 又云, 復次苦功德, 厭離除憍傲, 悲愍生死者, 羞惡樂善行 又云: 我由畏怖故, 將自奉普賢 此諸苦德, 入行論中雖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說, 然其當受眾苦亦爾 以是因緣, 思惡趣苦 其中分三, 一思惟地獄所有眾苦, 二旁生所有眾苦, 三餓鬼所有眾苦 初中分四, 一大有情地獄, 二近邊地獄, 三寒冷地獄, 四獨一地獄 今初 謂從此過硬三萬二千踰繕那, 下有等活地獄 從此漸隔四千四千踰繕那下, 而有餘七 如是八中, 初等活者, 謂彼有情, 多共聚集, 業增上故, 種種苦具次第而起, 互相殘害, 悶絕躃地, 次虛空中, 發如是聲, 汝諸有情可還等活 次復欻起, 如前殘害, 由是當受無量眾苦 二黑繩者, 其中所生諸有情類, 謂多當受如是眾苦, 諸守獄卒, 以黑繩拼, 或為四方, 或為八方, 或為種種非一紋畫, 如其所拼, 如是以刀, 或斫或割 三眾合者, 謂彼有情, 或時展轉而共集會, 爾時獄卒驅逐令入, 如二 ( 羊 + 需 ) 頭鐵山之間, 從此無間兩山合迫, 爾時從其一切門中, 血流涌注, 如是如諸羊馬象獅及如虎頭, 合迫亦爾 又集會時, 驅逐令入極大鐵槽, 壓迫全身, 如壓甘蔗 又集會時, 有大鐵山從上而墮, 於鐵地基若斫若剖 若擣若裂, 如是等時, 血流涌注 四號叫者, 謂彼有情, 尋求宅舍, 即便趣入大鐵室中, 始纔入已, 火便熾起, 由是燃燒 五大號叫者, 多與前同, 其差別者, 謂其鐵室層匝有二 六燒熱者, 謂彼有情為諸獄卒, 置於眾多踰繕那量, 極熱燒然, 大鐵璈中, 展轉燒煿, 猶如炙魚, 熾然鐵弗, 從下貫入, 徹頂而出, 從口二眼, 二鼻二耳, 一切毛孔, 猛熾生 又置熾然大鐵地上, 或仰或覆, 以極熾然炎熱鐵椎, 或打或築 七極熱者, 謂以三尖大熱鐵弗, 從下貫入左右二鋒, 徹左右 ( 骨 + 縛 右 ), 中從頂

11 出, 由是因緣從口等門, 猛燄熾生 又以熾然炎熱鐵鍱, 徧裹其身 又復倒擲, 熾然涌沸彌滿灰水大鐵鑊中, 其湯涌沸, 上下漂轉, 若時銷爛皮肉血脈, 唯餘骨 ( 王 + 肖 ), 爾時漉出, 置鐵地上, 待其皮肉血脈生已, 還擲鑊中, 餘如燒熱, 八無間者, 謂自東方多百非一踰繕那地, 猛火熾然, 即從其中騰燄而來, 由此漸壞, 彼諸有情, 皮肉筋骨, 直徹其髓, 徧身一切猛燄熾然, 燒如脂燭, 所餘三方, 悉皆如是 四方火來, 於彼合雜, 所受苦痛, 無有間隙, 唯因號哭叫苦聲音, 知是有情 又於盛滿熾然鐵炭大鐵箕中, 而為揃簸 又命登下熱鐵地上, 諸大鐵山 又從口中拔出其舌, 以百鐵釘, 釘而張之, 令無皺襵, 如張牛皮 又置鐵地令其仰臥, 以大鐵鉗, 鉗口令開, 熾然鐵丸, 置其口中 又以洋銅而灌其口, 燒口及喉, 徹諸腑臟, 從下流出 所餘諸苦, 如極燒熱, 此但略說粗顯苦具, 非餘種種眾多苦具而不可得, 如是所住, 住處之量及諸苦等, 是如本地分中所說錄出 此諸大苦, 要經幾時而領受者, 如親友書云: 如是諸苦極粗暴, 雖受經百俱胝年, 乃至不善未盡出, 爾時與命終不離 謂其乃至能受業力未盡以來, 爾時定須受彼諸苦 此復人間五十歲, 是四天王眾天一日一夜, 以此三十為一月, 十二月為一歲, 此五百歲是四天王眾天壽量 總此一切為一日夜, 三十日夜為一月, 此十二月為一歲, 此五百歲, 是為等活地獄壽量 如是人間百歲二百四百八百千六百歲, 如其次第是三十三, 乃至他化自在諸天, 一日一夜, 其壽量者, 謂各自天千歲二千四千八千萬六千歲 如此次第, 是從黑繩, 乃至燒熱一日一夜 以各自歲, 從千乃至一萬六千 俱舍論云: 人中五十歲, 是欲界諸天 下者一日夜, 上者俱倍增 又云: 等活等六次, 日夜與欲天, 壽等故彼壽, 數與欲天同, 極熱半無間中劫 本地分中亦同是義 近邊者 謂彼八種大那落迦, 一一各有四牆四門, 其外皆有鐵城圍繞, 其城亦復各有四門, 一一門外, 有餘四四, 有情地獄 謂煨坑 屍糞臭泥, 或穢糞泥, 惡臭如屍 利刀道等 無極大河 其中初者, 謂有煻煨, 沒齊膝許,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下足之時, 皮肉及血, 並皆銷爛, 擧足之時, 皮等還生 第二者, 謂即與此無間, 相隣有穢糞坑, 臭如死屍,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顛陷其中, 首足俱沒, 其糞泥內, 多有諸蟲, 名曰利 ( 此 / 刺 左 ), 穿皮入肉, 斷筋破骨, 取髓而食 第三者, 謂與此泥無間相隣, 有多利刀, 仰刃為路,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下足之時, 皮肉筋血, 悉皆刺截, 擧足之時, 復生如故, 與此無間, 有劍葉林,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遂趣其陰, 纔坐其下, 從多葉劍, 從樹而落, 斫截其身, 一切支節 是諸有情, 便即躃地, 來諸釐狗,( 擄 " 男 -> 旦 ") 製脊 ( 月 + 呂 ), 而噉食之 從此無間, 有鐵設拉末梨林,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遂登其上, 當登之時, 諸刺向下, 欲下之時, 復迴向上 由是貫刺一切支節 次有大鳥名曰鐵 ( 此 / 刺 左 ), 上彼頭頂, 或上其膊, 探啄眼睛

12 而噉食之 是等同是刀劍苦害, 故合為一 第四者, 設拉末梨, 無間相隣, 有廣大河, 名曰無極, 沸熱灰水, 彌滿其中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墮中煎煮 上下漂沒, 如以豆等置大鑊中, 以水彌滿, 猛火煎煮 其河兩岸, 有諸獄卒, 手執杖索, 及以大網行列而住, 遮不令出, 或以索羂, 或以綱漉仰置熾然, 大鐵地上, 問何所欲, 彼若答曰:我等今者竟無覺知, 然甚飢渴, 便以極熱燒然鐵丸置其口中, 及以洋銅而灌其口 此等皆如本地分說, 其中復說近邊, 獨一, 二中壽量, 無有決定, 然其能感如是苦業, 乃至未盡, 爾時即當於如是處, 恆受諸苦 八寒地獄者 謂從八大有情地獄, 橫去一萬踰繕那外, 是有彼處 即從此下三萬二千踰繕那處, 有寒皰獄 次下各隔二千二千踰繕那處, 有餘七焉 其中皰者, 謂遭廣大寒觸所觸, 一切身分悉皆卷縮, 猶如瘡皰, 皰裂之中, 所有差別, 謂瘡卷皺, 如泡潰爛 ( 口 + 歇 ) 哳詀 郝郝凡 虎虎凡者, 是以叫苦聲音差別, 而立其名 裂如青蓮者, 謂遭廣大寒觸所觸, 其色青瘀裂五或六 裂如紅蓮所有差別, 謂過青已, 變為紅赤, 皮膚分裂, 或十或多 裂如大紅蓮所有差別, 謂其皮膚, 變極紅赤, 分裂百數, 或更繁多 如是次第, 處所量齊, 及諸苦等, 皆是依於本地分說 本生論云: 斷無見者於後世, 當住寒風黑暗中, 由此能銷諸骨節, 誰欲自利而趣彼 此說住於黑暗之中, 弟子書中亦云: 無比嚴寒侵骨力, 徧身慄戰而縮屈, 百皰起裂生諸蟲, 嚼抓脂髓水淋滴, 寒迫齒戰毛發豎, 眼耳喉等悉寒逼, 身心中間極蒙蔽, 住寒地獄苦最極 受如是苦經幾時者, 謂乃至未盡如是惡業 此又如本地分云: 生寒地獄有情壽量, 當知望於諸大有情地獄有情, 次第相望各近其半 俱舍釋中引經說云: 諸苾芻, 譬如此間摩羯陀國, 納八十斛胡蔴大 ( 竹 / 耑 ), 以諸胡麻高盛充滿 次若有人經越百歲, 取一胡蔴, 諸苾芻, 由是漸次容八十斛胡麻大 ( 竹 / 耑 ) 速當永盡, 然我不說生寒中諸有情壽, 而能永盡 諸苾芻如二十皰, 如是乃為一皰裂量, 廣說乃至 又諸苾芻, 如其二十裂如紅蓮, 如是裂如大紅蓮量, 其一亦爾 謂乃至爾許壽量受苦 獨一地獄者 謂於寒熱地獄近邊 本地分說人間亦有 事阿笈摩, 亦說住於近大海岸, 猶如僧護因緣中說 俱舍釋亦云: 如是十六有情地獄, 是由一切有情共業增上而成 獨一地獄, 或由眾多, 或二或一, 別業而成 此等形相差別非一, 處所無定, 若河若山, 若曠野處, 若所餘處, 若於地下, 悉皆有故 如是能感於彼等中受生之因, 如下當說 極近易為, 於日日中亦集多種, 先已集者現有無量, 是故不應安穩而住, 應思此等深生畏怖, 與彼中間唯除隔絕, 悠悠之息而無餘故 如是亦如入行論云: 已作地獄業, 何故安穩住 親友書亦云: 諸作惡者唯出息, 未斷之時而間隔, 聞諸地獄無量苦, 如金剛性無所畏 見畫地獄及聽聞, 憶念

13 讀誦造形相, 尚能引發諸恐怖, 況諸正受猛異熟 生死苦中, 諸惡趣苦, 極難忍受, 其中復以地獄諸苦極難堪忍, 於一日中, 以三百矛, 無間猛刺, 所有痛苦, 於地獄中, 微苦少分, 亦莫能此, 諸地獄中, 又以無間苦為至極 親友書云: 如於一切安樂中, 永盡諸愛為樂主, 如是一切眾苦中, 無間獄苦極粗猛 此間日以三百矛, 極猛貫刺所生苦, 此於地獄輕微苦, 非喻非能及少分 能感如是眾苦之因, 唯是自內三門惡行, 如是知已應盡士夫力用策勵, 輕微惡行, 莫令染著 即前書云, 此諸不善果種子, 即身語意諸惡行, 汝應盡力而策勵, 縱其塵許莫令侵 思惟旁生苦者 謂旁生中諸羸劣者, 為諸強力之所殺害 又為人天資生之具, 自無自在, 為他驅馳, 遭其傷殺撻打損惱 本地分說, 與諸人天共同依止, 無別處所 俱舍釋云: 旁生謂諸水陸空行, 其處根本是謂大海, 餘者皆從大海散出 親友書亦云: 旁生趣中遭殺害, 繫縛打等種種苦, 諸離寂滅淨善者, 互相吞噉極暴惡 有因真珠及毛骨, 由肉皮故而死亡, 無自在故由他驅, 足手鞭鉤及棒打 其中初頌, 顯示總苦, 其第二頌, 顯示別苦 言打等中等攝驅馳及穿鼻等, 此是依於由人非人作殺害等 互吞噉者, 是約傍生眾同分中, 所為損害 寂滅淨善者, 謂能證得涅槃善法 遠離此者, 顯極愚蒙, 不堪道器 從足踢使, 至以棒打, 而為驅使, 五事如次, 謂馬水牛驢象牛等 此等是如親友書釋中所說, 其餘尚有生於黑暗及以水中, 老死於彼, 負重疲勞, 耕耘剪毛, 強逼驅使 又以非一, 殺害方便, 苦惱而殺 又受飢渴, 寒暑逼惱 又由獵士, 多方惱害, 應於此等, 常懸畏懼, 思惟眾多苦惱道理, 厭患出離 其壽量者, 俱舍論云: 旁生長經劫 謂壽長者, 能達劫量, 短則無定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終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02菩提道次第廣論-釋法尊譯(校正本)

02菩提道次第廣論-釋法尊譯(校正本) 菩提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造論 法尊法師翻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3 歸敬頌... 3 造者殊勝... 5 教授殊勝... 9 聞說軌理... 13 親近善士... 18 修習軌理... 28 暇滿... 37 道次引導... 41 念死無常... 46 三惡趣苦... 52 歸依三寶... 59 深信業果... 69 希求解脫... 87 思惟苦諦... 88 思惟集諦... 97 十二緣起...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下士道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下士道 序 一 緣起 1. 2. 3. 4. 2008 年 8 月 有幸於佛學學院研讀廣論 2009 年 8 月 著手寫 廣論中 總 別 結的文體結構 後來在舉證的部分 因為越寫越多 故生起進一步完成導讀細 科判的意樂 2013 年 11 月著手寫白話翻譯 二 主旨 願能提高初學者的效率 三 助緣 1. 印順導師所著妙雲集諸典 2.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 3. 日常法師廣論淺釋 4. 修印法師廣論講解光碟片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 漢譯 敬禮尊重 妙音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現化遊戲無量土 如極難量勝者教 名稱遍揚於三地 攝二大車善傳流 圓滿道心教授藏 遍視無央佛語目 悲動方便善開顯 今勤瑜伽多寡聞 觀視佛語多片眼 故離智者歡喜道 見已釋此大車道 諸有遍執暗未覆 欲令暇身不唐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禮阿逸多及妙音

More information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 雖犯戒等, 亦應就其功德思惟, 莫觀過失, 悉無差別 寶雲經云: 若知由其依止尊重, 諸善增長不善損減, 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 或有智解或無智解, 或具尸羅或犯尸羅, 皆應發起大師之想 如於大師信敬愛樂, 於親教師亦應信樂, 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 未圓滿者悉能圓滿, 煩惱未斷悉能斷除 如是知已, 便能獲得歡喜踴躍, 於諸善法應隨順行,

More information

1 譯者說明譯者說明一 承蒙恩師尊貴的一 二任甘丹赤巴法王日宗仁波切慈悲應允,於西元二 一 年四月及次年四月,二度蒞臺講授宗喀巴大師所造的 菩提道次第略論 藉由此次因緣,末學以藏文版的 略論 作為依據,參考 廣論四家合注 至尊洛桑諾布文集(第二 三 四函) 法尊法師所譯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在恩師日宗仁波切及經教師拉然巴格西蔣巴確登細心的釋疑解惑下,進行重新翻譯 編排;並於文中附上第三世赤江仁波切所造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廣論段落複習一

廣論段落複習一 廣論段落複習十二 共中士道 (4) 解脫正道 P187L5~P202L1 如得法師 2017/06 1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1 過門 2 正說 1 正修意樂 1 明求解脫之心 2 發此之方便 1 過門 2 於苦集門中思惟 3 於十二緣起思惟 2 彼生起之量 3 除遣此中邪執 4 抉擇能趨解脫道性 2 彼生起之量 1 真實生起之量 第二生此意樂 ( 中士道希求解脫的心 ) 之量者 如是由於苦集二諦及其十二緣起支門,

More information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宗喀巴師徒三尊 菩宗喀巴大師著提道次第略論釋迦比丘恭譯 菩提道次第略論 菩提道次 第之引導 分四 目 錄(兼科判表) 甲一 為顯其法源清淨故 開示造論者之殊勝 接表一 甲二 為令他於教授起恭敬故 乙一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之殊勝 開示法之殊勝 乙二 一切經典現為教授之殊勝 乙三 易於獲得勝者意趣之殊勝 乙四 極大惡行自行消滅之殊勝 甲三 如何聞 說具有二種殊勝之法 接表二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造論 泂尊泂師翻譯 (2012 校版 ) 菩提道次第廣論... 3 歸搙頌... 3 造者殊勝... 4 教授殊勝... 8 聞說軌理... 12 親近善士... 17 修習軌理... 26 暇滿... 35 道次引導... 39 念死無常... 43 三惡趣苦... 49 歸依三寶... 55 深信業果... 65 希求解脫... 81 思惟苦諦... 82 思惟集諦...

More information

上士道(七)

上士道(七)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上士道第九講 第二依寂天教典而修分三 : 一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 二 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 三 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 今初 修菩提心的次第當中, 第二種傳承是依寂天菩薩的教典而修 內容分三 : 第一 思惟能修自他交換的殊勝利益 及不能修自他交換的過患, 第二 如果藉由修習, 自他交換的心一定能生起, 第三 修習自他交換法的次第 首先介紹思惟能修自他交換 即不能修自他交換的利益和過失

More information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五 二明此處所緣者 已說如是多種所緣, 今當緣何而修止耶 答如前經說, 無有限定, 須各別緣, 以補特伽羅有差別故 尤其上品貪行者等修奢摩他時, 所緣各別決定 若不爾者, 縱或能得奢摩他相應三摩地, 然不能得實奢摩他 若不久修淨行所緣, 尚說不得正奢摩他, 況全棄捨淨行所緣 多尋思者尤應修息 若是等分補特伽羅, 或是薄塵補特伽羅, 於前所說諸所緣中, 隨意所樂作所緣處 又修次第中下二編,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3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D0C2B9E3C2DBBDB2BCC7A3B3A3A8B6A8B8E5B0E6A3A92E646F63> 道 前 基 础 道 次 引 导 1 下 士 道 念 死 无 常 45 三 恶 趣 苦 139 皈 依 三 宝 215 由 依 何 事 为 皈 依 因 216 由 依 彼 故 所 皈 之 境 219 由 何 道 理 而 正 皈 依 233 既 皈 依 已 所 学 次 第 ( 见 讲 记 四 ) 思 考 题 287 道 前 基 础 道 次 引 导 道前基础 道次引导 1 下面开始宣说 以暇满人身如何摄取心要的道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aoCiDi2003TC ct-P027L08

Microsoft Word - DaoCiDi2003TC ct-P027L08 菩提道次第二十三菩提道次第二十三 雪歌仁波切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4/05/16 課程開示課程開示 將前行將前行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皈依發心皈依發心與後面的正行建立與後面的正行建立關係 在我們做任何修行之前, 都要先念 皈依發心文, 在念的時候, 如果沒有任何覺受產生, 並不是好現象 以皈依區分內 外道之別, 以發心區分大 小乘 所以, 我們在念誦的時候, 並不是只有以造作的意樂 動機來思惟而已 我們開始時如果以皈依發心來做,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序 一 緣起 : 1. 2008 年 8 月, 有幸於佛學學院研讀廣論 2. 2009 年 8 月, 著手寫 廣論中, 總 別 結的文體結構 3. 後來在舉證的部分, 因為越寫越多, 故生起進一步完成導讀細科判的意樂 4. 2013 年 11 月著手寫白話翻譯二 主旨 : 願能提高初學者的效率三 助緣 : 1. 印順導師所著妙雲集諸典 2.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 3. 日常法師廣論淺釋 4. 修印法師廣論講解光碟片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 白話翻譯 ~ 上士道 ~ ( 四 )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佛法山聖德禪寺 序 一 緣起 : 1. 2008 年 8 月, 有幸於佛學學院研讀廣論 2. 2009 年 8 月, 著手寫 廣論中, 總 別 結的文體結構 3. 後來在舉證的部分, 因為越寫越多, 故生起進一步完成導讀細科判的意樂 4. 2013 年 11 月著手寫白話翻譯二 主旨 : 願能提高初學者的效率三 助緣 :

More information

堪 布 慈 誠 羅 珠

堪 布 慈 誠 羅 珠 堪 布 慈 誠 羅 珠 大 圓 滿 心 性 休 息 大 車 疏 全 知 無 垢 光 尊 者 著 堪 欽 索 達 吉 譯 目錄 慧光集 53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15 第一品 暇滿難得 37 第二品 壽命無常 67 第三品 輪迴痛苦 131 第四品 業因果 205 第五品 依止善知識 245 第六品 皈依 287 第七品 四無量心 321 第八品 發菩提心 入 造 論 之 初 義 梵語 瑪哈善德紫大布占達哲德瑪哈日阿塔那瑪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_上士道.doc

Microsoft Word - 01_上士道.doc 敬禮至尊成就大悲諸善士足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上士道第一講 至誠地頂禮 ( 歸依禮敬 ) 在最尊貴 已成就大悲心的諸善士 ( 指菩薩 ) 腳下 因為將進入上士道, 所以首先求菩薩們的加被 如是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 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欲證解脫息滅惑苦, 由此希求策逼其意, 學三學道, 能得解脫脫離生死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 非如善趣, 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 故於自利且非圓滿, 由此利他亦唯少分,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空教 ) 解深 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 阿賴耶識的思想 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甚深意 = 密意 甚深意 : 般若經中佛說 甚深意 = 一切法空 nirmocana: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新譯草稿(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新譯草稿(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 現代漢語新譯稿 ( 一 )/ 陳智音 (Sherab Chen) 底本 : 藏文青海版 ; 參考資料 : 法尊法師漢譯本 四家和注 KA 函 菩提道次第廣論 多聞比丘修斷行者宗喀巴 - 洛桑扎巴 ( 善慧名稱 ) 著 文前歸敬 敬禮上師妙音! 法脈傳承及歸敬頌 俱胝圓滿調善所成身滿足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心釋迦尊主我恭敬頂禮 此無等導師之最勝子肩負一切如來事業擔於無量剎土化現遊戲者

More information

( ) (1) (2) (3) (4) 2

( ) (1) (2) (3) (4) 2 2007 11 29 1. ( ) 2. ( ) 3. 1 ( ) 1. 2. (1) (2) (3) (4) 2 1. (1) (2) 2. ( ) $20,000,000 X1 1 1 $3,000,000 X1 1 1 1,000,000 $12,000,000 $4,000,000 $5,000,000 $10 X1 1 1 $13 (1) ( ) $5,000,000 $8,000,00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修次中篇.docx

Microsoft Word - 修次中篇.docx 修次中篇 梵語云 : 跋瓦納乍瑪藏語云 : 鞏貝林巴漢語云 : 修行次第 敬禮文殊孺童尊 茲當略述隨行大乘經藏軌理眾之修行次第 此中, 欲速 證得一切種智, 具了悟者, 當勤此能得彼之眾因緣 如是, 此一切遍智, 非從無因生, 否則, 一切應於一切 時中皆生遍智故 若無觀待而生, 則無何能為阻礙, 然非一 切皆成遍智 是故, 時有生故, 所有實事, 唯觀待因 又時 而有成遍智, 非一切時 非一切處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釋迦文佛偈讚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佛本行集 經

釋迦文佛偈讚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佛本行集 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文佛偈讚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佛本行集 經 南無上師薈供資糧田 宗喀巴大師偈讚 釋尊大法 策源月邦 派分三幹 化各一方 錫蘭支那 爰及西藏 蓮華生後 密咒當陽 律像經教 若存若亡 末流猥雜 染風孔張 大師崛起 濁激清揚 菩提之道 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 胥歸金剛 根深枝茂 德隆譽芳 此土禪淨 今亦淪荒 扶戒研理 救之不遑 唯師與我 志趣相當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老病自序 V 生之艱難與生之使命 1 序幕 : 喜耀合唱團獻唱 誰會關注明天 3 一 生老病死 是生命的永恆主題 5 5 二 生之喜悅與生之驚懼 6 6 7 8 9 10 11 12 死目錄 VII 生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14 14 15 18 19 20 22 24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26 1. 27 2. 29 3.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 ct-P247L11-R

DaoCiDi2003TC ct-P247L11-R 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一一八 雪歌仁波切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8/06/15 如 普賢行願品 云 :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母有情的數量是無量無邊, 就如虛空無邊際般, 世間也是無邊際, 住在世間中的有情也是無量無邊 所有這些如母有情都欲求安樂, 卻缺乏安樂 ; 都欲離苦, 偏偏卻要遭受一切痛苦 一方面這些如母有情都曾經當過我們的母親, 而且次數是不可計數, 另一方面他們都欲求獲得安樂卻不得安樂,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北 14 秋 316 班共學用僅供參考 2018/11/26 I 科判 甲一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1 造者殊勝 : P2 甲二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2 乙一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2 乙二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2 教授殊勝 : P11 乙三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乙四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甲三 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3 乙一 聽聞軌理 3 聽聞軌理 :

More information

《善說精髓》

《善說精髓》 善說精髓 ( 決定菩提道次第中所說實修之門一切善說精髓 ) 達波貢欽昂旺札巴著 江波 ( 仁欽卻札 ) 譯 ( 作者簡介 : 達波貢欽昂旺札巴, 公元十五世紀出生於達波沓地方 幼年出家, 從杰洛卓佩巴聽般若 量論 至色拉杰, 以善習大論聞名 於下密院從舉欽堅讃桑波聽 集密四家合注, 於甘丹從杰卻炯嘉措 ( 甘丹墀巴, 1534-1539) 聽怖畏 時輪等 曾任下密院法臺 復任達波扎倉第二任法臺 貢欽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菩薩道之修學 大綱 壹 實踐菩薩行的總綱貳 知見與發心之檢視參 修學道次第之建立肆 瑜伽菩薩戒之奉行伍 止觀決定勝之獲得陸 深入佛經藏之要訣 壹 實踐菩薩行的總綱 : 依三心廣修六度 依六度圓滿三心 以四攝成熟眾生 依三心廣修六度 : 菩薩行是非常深廣的, 可從 般若經 的依止三心而行六度萬行來說 三心, 是 :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 偉大目標 ), 大悲為上首 ( 純正動機 ), 無所得為方便 (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導之一——

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導之一—— 菩提道次第直授 趣入一切智速疾道 第五世班禪洛桑耶喜著 緣宗譯 1 菩提道次第直授 趣入一切智速疾道 1 第五世班禪洛桑耶喜著 緣宗譯 南無古汝牟尼恩札雅!( 歸敬禮 : 敬禮大寶上師能仁 ) 無比大悲心利鉤, 拔濟他佛所難救, 難調暴惡諸眾生, 虔禮最勝釋迦佛 2 怙主彌勒廣大行, 弘深中觀文殊尊, 龍樹無著贍部嚴, 直至菩提我歸依 3 講修勝主阿底峽, 傳噶當教仲敦巴, 四瑜伽士三昆仲, 噶當上師我虔禮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法蘊足論 的要義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35 期,p.4,2009.04) 一 前言 有關論藏的源流, 依據 有部毘奈耶 雜事 的記載, 佛滅當年結 集完經和律後, 大迦葉考慮到 : 後世之人, 少智鈍根, 依文而解, 不達深義, 所以特別編出經律的本母 ( 摩窒里迦 ), 而後往下傳誦 ; 另一方面, 舍利弗 目乾連 迦旃延等大弟子對佛經的解釋, 其弟子們也往 下傳誦, 這些解釋經義的論述, 便是

More information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More information

第四儀軌正受者

第四儀軌正受者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上士道第十一講 第四儀軌正受者 如大覺 云 : 欲修令此生, 應勵恆修習, 慈等四梵住, 應除貪及嫉, 以儀軌正發 若修心已, 於其發心獲得定解, 當行受此之儀軌 第四儀軌正受者 如何發起菩提心的方法, 第四部分是正受菩提心的儀軌 如大覺 云 : 欲修令此生, 應勵恆修習, 慈等四梵住, 應除貪及嫉, 以儀軌正發 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說的 : 想要讓菩提心生起, 就應當精進 恆常地修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More information

6 月 4 日上午 這次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台灣 如同在上一次堪度仁波切請問說是否能夠向蔣哲曲杰仁波切請 法, 仁波切答應了 但是原本是要到美國還是其他的地方, 但是後來改變, 來到了台灣 這 樣對大家比較方便 所以他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台灣, 也向大家問候吉祥如意 在這次的教授當中, 主要是以修心為主 而

6 月 4 日上午 這次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台灣 如同在上一次堪度仁波切請問說是否能夠向蔣哲曲杰仁波切請 法, 仁波切答應了 但是原本是要到美國還是其他的地方, 但是後來改變, 來到了台灣 這 樣對大家比較方便 所以他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台灣, 也向大家問候吉祥如意 在這次的教授當中, 主要是以修心為主 而 修心日光 第 104 任甘丹赤巴法座洛桑天津仁波切教授 緣起 : 第 104 任甘丹赤巴法座洛桑天津仁波切於 2017 年 6 月 4 日至 15 日, 應堪度倫珠卻殿仁波切邀請, 在台灣蒙藏漢那蘭陀佛學研究會會址講授 修心日光 為了裨益更廣, 堪度仁波切於生前交待將此教授內容作成文字紀錄, 披露於官網, 以供大家研讀及練習 惟擔任口譯的勝義師兄受限於時間, 無法親自校閲此教法的文字紀錄, 因此,

More information

上士道(八)

上士道(八)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上士道第十講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 正修習者 謂由於自貪著力故, 起我愛執, 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 發生種種不可愛樂, 欲修自利作自圓滿, 行非方便經無數劫, 自他二利悉無所成, 非但無成, 且唯受其眾苦逼惱 若自利心移於利他, 則早定成佛, 圓滿自他一切利益, 由未如是, 故經長時勞而無益 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 應後依止念及正知, 堅固決定勵力滅除 其未生者當令不生,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結集 謂能貫穿縫綴種種能引義利 能引梵行真善妙義, 是名契經 02 云何應頌? 謂於中間 或於最後宣說伽陀, 或復宣說未了義經, 是名應頌 03 云何記別? 謂於是中, 記別弟子命過已後當生等事, 或復宣說已了義經, 是名記別 說明 : 此處的契經內容是 : 蘊 處 緣起 食 諦 界相應語 聲聞乘相

結集 謂能貫穿縫綴種種能引義利 能引梵行真善妙義, 是名契經 02 云何應頌? 謂於中間 或於最後宣說伽陀, 或復宣說未了義經, 是名應頌 03 云何記別? 謂於是中, 記別弟子命過已後當生等事, 或復宣說已了義經, 是名記別 說明 : 此處的契經內容是 : 蘊 處 緣起 食 諦 界相應語 聲聞乘相 從聞思正法到證果的完整學佛過程 林崇安教授編 (2012.08.11 講於馬來西亞. 沙巴. 寂靜禪林行政中心 ) 一 前言 學佛的整個過程, 和今日教育的訓練很相似, 共經過聽聞 思考和實踐三個階段 釋尊成佛後, 為了度化大眾, 常常先以理服人, 而後導之以實踐, 因而有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 的修學次第 經由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可以獲得聞所成慧 經由 如理作意 可以獲得思所成慧

More information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者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者 菩提道次第广论 ( 二 ) 下士道 1 导读 广论一书下士道修行的次第, 第一是先要生起下士的意乐心, 其次是说明要到何时才算真正生起下士的意乐心, 第三是将一切错误的邪执分别排除 在第一的部分中, 分为 发生希求后世的心 和 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两个内容 前者是开示 念死无常 及 三恶道苦, 后者则开示 归依三宝 与 深信业果 其中 深信业果 是佛法的根本, 曾出过单行本, 而师父恐怕文义尚难解,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中士道 序 一 緣起 1. 2. 3. 4. 2008 年 8 月 有幸於佛學學院研讀廣論 2009 年 8 月 著手寫 廣論中 總 別 結的文體結構 後來在舉證的部分 因為越寫越多 故生起進一步完成導讀細 科判的意樂 2013 年 11 月著手寫白話翻譯 二 主旨 願能提高初學者的效率 三 助緣 1. 印順導師所著妙雲集諸典 2.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 3. 日常法師廣論淺釋 4. 修印法師廣論講解光碟片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宗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二册 道前基礎 二 共下士道 一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智敏上師 講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目 錄 内容目录 道前基礎 二...1 第二十一講...1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1 暇滿...1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1 丁一 正明暇滿...2 戊一 閒暇...2 戊二 圓滿...5 丁二 思惟義大...8 丁三 思惟難得...22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37

More information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上師薈供資糧田 南無宗喀巴大師 菩 提 道 次 第 八大引導之一 菩提道次第直授 趣入一切智速疾道 菩 提 速 道 如來比丘 著 緣宗法師 譯 釋迦比丘 彙整 菩提道次第直授 菩提道次第直授 趣入一切智速疾道 菩提速道 科判表 目 錄 表一 科判分二 甲一 講述傳承上師的源流 由此對道的數量 次第生起決定................ 3 丙一 座中如何行.........

More information

1

1 戦国コレクション 2 戰國大亂鬥 2 (KPE)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舞台 3 4 5 6 7 8 9 10 11 轉輪排列 役構成 有效線 只有中線有效的 1 線機 12 打擊方法 @ 通常時的打擊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2章 遺傳.doc

Microsoft Word - 第2章  遺傳.doc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2 1 4 1 8 1 16 1-64

More information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索達吉堪布譯 頂禮普賢如來! 本來怙主功德海, 智悲自性不可測, 諸佛佛子如意源, 散利樂雲尊前禮 光明法身淨佛性, 無明執故漂此有, 業及煩惱曠野中, 疲勞心性今休息 第一品暇滿難得 友等暇滿寶藏身, 六趣之中極難得, 猶如盲人獲寶藏, 當以極喜修利樂 何為閒暇與圓滿? 吾者未生三惡趣, 邊鄙邪見長壽天, 佛不出世及喑啞, 遠離一切八無暇 為人根足生中土,

More information

一 故此極勇暴, 猛箭無錯謬, 乃至未射放, 當勤修自利 所以死亡就像這個強而有力的箭, 很快就會射中我們, 而且是不偏不倚的, 絕對不會歪一邊 所以在還沒有被死神這個強有力的箭射中之前, 就應該要好好的做出有意義的事, 而不是去浪費生命 那麼講自利是說, 修學佛法要從觀修無常開始, 因為在這邊主要是講解無常, 因此就去觀修死無常以後, 就要追求了脫生死的意思, 所以這樣來去瞭解 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 現在接下來就是講解第二個根本,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1

1 デビルザイバー 2 最後の 7 日間 惡魔倖存者 2 最後七日間 ( オリンピア ( 平和 OLYMPIA ))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通常舞台 3 4 5 6 7 8 9 10 轉輪排列 役構成

More information

明深廣道最勝燈 龍樹無著傳承師 雪域聖教澄甘流 淨化渾濁惡分別 開全圓道離錯謬 頂戴勝德燃燈智 空前善說璀璨光 映蔽千萬論師星 善慧杲日稱譽處 敬禮總集三怙主 非以片面井滿足 修顯密藏海精華 駕臨永樂不死地 我禮智成諸祖師 諸佛智蘊歌舞色 接引各類善緣眾 導趣解脫大寶洲 無等恩親住我心 順利渡越苦浪

明深廣道最勝燈 龍樹無著傳承師 雪域聖教澄甘流 淨化渾濁惡分別 開全圓道離錯謬 頂戴勝德燃燈智 空前善說璀璨光 映蔽千萬論師星 善慧杲日稱譽處 敬禮總集三怙主 非以片面井滿足 修顯密藏海精華 駕臨永樂不死地 我禮智成諸祖師 諸佛智蘊歌舞色 接引各類善緣眾 導趣解脫大寶洲 無等恩親住我心 順利渡越苦浪 至尊霞瑪班智達道次第 菩提樂道 引導所緣修法詳示 普照妙善光明之昊日 1 霞瑪班智達 更登丹增嘉措 著 緣宗 法雲 譯 供讚及立誓造論等 量等三時所知空 勝慧光明赫奕日 教證蓮苑弘海際 至心稽首禮恩師 善慧耳傳蜜度脫 蜂群喉鼓教理音 利他廣大無限量 亦念大悲遊戲海 無邊善聚海中央 誕生德增圓妙色 甘露滴鬘巧舒放 敬禮能仁善說月 我禮佛子威力巔 文殊彌勒悲智色 2 3 1 霞瑪班智達 更登丹增嘉措 第四世霞瑪仁波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0614.doc

Microsoft Word - chbj0614.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6 期 (pp.329-349):( 民國 82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6, (1993)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阿底峽 菩提道燈 內容研究 張福成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講師

More information

2 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凡在家受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者 3 4 皆以三皈而納受戒體 出家沙彌十戒 式叉摩那戒 比丘 比 5 6 丘尼戒 菩薩戒雖以羯 磨法 而受戒 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 ˊ ㄐ ㄧ ㄝ 納體 是故三皈為萬行之開初 成佛之樞紐 肆 為何要歸依三寶 佛為覺者 能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2 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凡在家受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者 3 4 皆以三皈而納受戒體 出家沙彌十戒 式叉摩那戒 比丘 比 5 6 丘尼戒 菩薩戒雖以羯 磨法 而受戒 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 ˊ ㄐ ㄧ ㄝ 納體 是故三皈為萬行之開初 成佛之樞紐 肆 為何要歸依三寶 佛為覺者 能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在家 三歸五戒菩薩戒講義 2015/01/06 釋開聖 整理 三歸依 壹 三歸依五戒的由來 1 五分律 卷十五載 世尊成道後七日遊化人間 受五百商 人中的離謂與波利二人供養 並為彼等授二自歸 不久度五比丘 三寶具足 時長者子耶舍為比丘 其父先受三自歸 次受五戒成 優婆塞 由此可知 佛成道之初三寶未具足時 僅授佛 法二歸 戒 耶舍比丘之父 是第一位授三歸五戒的佛教徒 貳 什麼是歸依 又作 三皈依 皈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244\306[\304_\366\245\275\327\271|.doc)

(Microsoft Word - \244\244\306[\304_\366\245\275\327\271|.doc) 中觀寶鬘論頌 聖龍樹菩薩造 仁光法師從藏譯漢 頂禮至尊諸上師明增上生決定善品第一解脫一切障, 眾德莊嚴者 ; 有情唯一友, 敬禮一切智 為王修法故, 說唯一善法 誰是正法器, 則能成辦法 先增上生法, 後生決定善 ; 由得增上生, 次生決定善 增上生即樂, 定善謂解脫, 成辦此二因, 略說即信慧 具信故依法, 具慧故正知, 二中慧為主, 信是彼前導 諸不由欲瞋, 怖痴而越法, 說彼是具信, 決定善勝器

More information

2009院訊78期

2009院訊78期 0382 56 0773 TEL(03)521-7125 FAX(03)521-7194 8350 19893/20093 / 0070222-7 56 KAO-FENG ROAD HSINCHU 30064 TAIWAN 2 学學 3 ㆒㈠一一 4 5 印印 名名 有有 名名 6 地 資資 有有優優 有有 代 社社 ㆒㈠一一 ㈤五五㈩十十 天 ㈤五五㈩十十 宗宗 ㆕㈣四四㈩十十 至 ㈩十十 ㆒㈠一一

More information

[#THE FOLLOWING TEXT HAS INCOMPLETE SECTIONS, WHICH ARE ON ORDER]-

[#THE FOLLOWING TEXT HAS INCOMPLETE SECTIONS, WHICH ARE ON ORDER]- 藏文文法教材 配合佛典實例說明 林崇安編著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2004 說明 一 本書主要依據突彌桑菩札的 松居巴 ( 藏文文法三十頌 ) 中的虛字類別, 來掌握藏文的文法, 並且選取佛典的實例來說明 主要選自 瑜伽師地論. 攝異門分 二 本書共有以下十八類的虛字 : 01. 完結詞, 例如 : ro, so 02. 囉聲 (* 業聲 * 為聲 * 依聲 ), 例如 :du, na 03.* 屬聲,

More information

廣論之平議(四) _電子書初版_完成檔v1_ 可印刷PDF X-1a

廣論之平議(四) _電子書初版_完成檔v1_ 可印刷PDF X-1a 廣論之平議 (四)廣論 之平議正士著雄居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 自從正覺同修會開始弘法以來,各大道場口頭上的抵制說法是: 蕭平實弘揚的法義很奇怪,與各大道場都不一樣 暗示說正覺同修會的法義有問題,因為他們不敢公然毀謗正覺的法義是外道法 恐怕承擔謗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覺 然而正覺弘法將近二十年來,經過三次嚴重的法義質疑 檢驗,也經過各大道場十餘年來私下不斷的尋找法義過失而不可得 正覺同修會弘揚的法義,既已證明是依照三乘菩提諸經所說的法義而實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_上士道.doc

Microsoft Word - 02_上士道.doc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上士道第二講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 假若此心僅有解了, 大乘亦爾 若有此心德相圓滿, 則其大乘亦成真淨, 故當勤學 如華嚴經云 : 善男子, 菩提心者, 猶如一切佛法種子 當獲定解, 故更釋之 此如水糞及暖土等, 與稻種合為稻芽因, 與麥豆等種子相合為彼芽因, 故是共因 如麥種子任會何緣, 終不堪為稻等芽因, 故是麥芽不共之因 由此所攝水糞等事, 亦皆變成麥芽之因 如是無上菩提之心,

More information

諸法集要經 1 / 年 02 月 25 日 諸法集要經 ( 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 觀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01 伏除煩惱品 說法品 厭離自身品 遠離不善品 無常

諸法集要經 1 / 年 02 月 25 日 諸法集要經 ( 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 觀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01 伏除煩惱品 說法品 厭離自身品 遠離不善品 無常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 1 / 285 2016 年 02 月 25 日 諸法集要經 ( 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 觀無畏尊者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01 伏除煩惱品... 6 02 說法品... 9 03 厭離自身品... 14 04 遠離不善品... 16 05 無常品... 23 06 不放逸品... 48 諸法集要經 2 / 285 2016 年 02

More information

聲聞道和菩薩道的戒律的同異 林崇安教授編 ( 講於中央大學三慧社 ) 一 基本戒律 戒 = 尸羅律 = 毗奈耶 (1) 基本戒律 : 五戒 十善是所有人天乘 聲聞乘 獨覺乘 菩薩乘的戒律根本 (2) 戒, 分性戒和遮戒 罪, 分性罪和遮罪 (3) 五戒 : 1 戒殺 2 戒盜 3

聲聞道和菩薩道的戒律的同異 林崇安教授編 ( 講於中央大學三慧社 ) 一 基本戒律 戒 = 尸羅律 = 毗奈耶 (1) 基本戒律 : 五戒 十善是所有人天乘 聲聞乘 獨覺乘 菩薩乘的戒律根本 (2) 戒, 分性戒和遮戒 罪, 分性罪和遮罪 (3) 五戒 : 1 戒殺 2 戒盜 3 聲聞道和菩薩道的戒律的同異 林崇安教授編 (2014.03.05 講於中央大學三慧社 ) 一 基本戒律 戒 = 尸羅律 = 毗奈耶 (1) 基本戒律 : 五戒 十善是所有人天乘 聲聞乘 獨覺乘 菩薩乘的戒律根本 (2) 戒, 分性戒和遮戒 罪, 分性罪和遮罪 (3) 五戒 : 1 戒殺 2 戒盜 3 戒淫 4 戒妄語, 是性戒 5 戒飲酒是遮戒 殺 盜 淫 妄是性罪, 因為性是不善, 能為雜染, 損惱於他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前言 梁皇寶懺 是高僧大德特別為我們這些苦惱罪業眾生所做的, 使我們能依文作觀來懺悔 為什麼慚愧? 我們還是凡夫的眾生, 有種種束縛, 所以要生慚愧 在這三界無安的娑婆世界裡, 我們不但聞到佛法, 還能修持佛法, 大家又能來這個好道場共修, 要慶幸我們是很有善根的人, 要把握時間好好來聽經聞法 2 梁皇懺第一卷 皈依三寶 斷疑 懺悔業障 3 第二卷是說明成佛道的目標 發願 要迴向 滿菩提願 4 花奉獻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Ledderose,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Sichuan 2

Ledderose,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Sichuan 2 中國佛教石經 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叢書主編雷德侯 Series Editor Lothar Ledderose on behalf of Heidelberg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2014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Chengd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C6 編序 漢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彌勒菩薩說, 經由無著菩薩編輯而傳出, 唐玄奘法師由梵譯漢 (648AD), 共 100 卷, 分成五分 : 本地分 卷 1 50, 攝決擇分 卷 51 80, 攝釋分 卷 81 82, 攝異門分 卷 83 84, 攝事分 卷 此論收

佛法教材系列 C6 編序 漢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彌勒菩薩說, 經由無著菩薩編輯而傳出, 唐玄奘法師由梵譯漢 (648AD), 共 100 卷, 分成五分 : 本地分 卷 1 50, 攝決擇分 卷 51 80, 攝釋分 卷 81 82, 攝異門分 卷 83 84, 攝事分 卷 此論收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菩薩地並科判 譯者 : 玄奘法師 科判 : 韓清淨 編輯 : 林崇安 佛法教材系列 C6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C6 編序 漢地所傳的 瑜伽師地論 是彌勒菩薩說, 經由無著菩薩編輯而傳出, 唐玄奘法師由梵譯漢 (648AD), 共 100 卷, 分成五分 : 本地分 卷 1 50, 攝決擇分 卷 51 80, 攝釋分 卷 81 82, 攝異門分 卷 83 84,

More information

宗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道前基礎 一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智敏上師 講 多寶講寺 目 錄 講記 與 廣論 原文 集註 頁碼對照表 第一講 廣論 第一 四頁 集註 第一 九頁 1 第二講 廣論 第四 五頁 集註 第一零 一四頁 13 第三講 廣論 第六 一零頁 集註 第一四 二五頁 27 第四講 廣論 第一零 一三頁 集註 第二五 三一頁 41 第五講 廣論 第一三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7BC65BB2F8C459BDD72DA46AB2A8ACECA4E5>

<4D F736F F D20B27BC65BB2F8C459BDD72DA46AB2A8ACECA4E5> 現觀莊嚴論 大疏科文 一 序品第一 甲一 論前義 甲二 論正義 論題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 敬禮敬禮一切諸佛菩薩 正申敬禮兼明造者之志願 1 求寂聲聞由遍智引導令趣最寂滅諸樂饒益眾生者道智令成世間利 2 諸佛由具種相智宣此種種眾相法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 為樂廣者分別廣說 論所為義 3 大師於此說一切相智道非餘所能領於十法行性 4 經義住正念具慧者能見為令易解故是造論所為 全論總義 略標標能所釋般若波羅密以八事正說論體標能釋數

More information

上冊 宗喀巴大師 法尊法師 造 譯 尚待修訂. 請勿翻印

上冊 宗喀巴大師 法尊法師 造 譯 尚待修訂. 請勿翻印 上冊 宗喀巴大師 法尊法師 造 譯 尚待修訂. 請勿翻印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序 佛說法四十九年, 全部精義實匯歸於般若大海, 中論 為渡般若之慈航, 入中論 乃達 中論 之梯階, 總其要旨, 是在成立一切法無自性, 而建立因果緣起, 惟文義幽邃, 極難通達, 宗喀巴大師從而疏之, 顯彼密意, 全論以十波羅密配釋十地, 其前五度及後四度, 與大乘各宗無大差異, 而慧品中, 則詳辦正見, 廣為質難, 不但不共瑜伽經有,

More information

大寶積經迦業問品說成就四法,於餘生中忘失發心,或不現行

大寶積經迦業問品說成就四法,於餘生中忘失發心,或不現行 菩提道次第廣論 - 上士道第十三講 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分二 : 一 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 二 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今初 已受者, 守護不令失壞, 第二部分是修學於他世也不離發菩提心之因 內容分二 : 一 斷除能失壞的四種黑法 ; 二 受持不失壞的四種白法 首先介紹斷除能失壞的四種黑法 大寶積經迦葉問品說成就四法, 於餘生中忘失發心, 或不現行 又成就四法乃至未證菩提中間不忘菩提之心, 或能現行,

More information

先列舉數論派的一些重要主張 : (1) 將一切所知分為廿五諦 :1 神我 ( 我 士夫 ),2 根本自性 ( 主 ), 3 大 ( 覺知 ),4 慢,5-9 五唯,10-20 十 根, 和 五大種 五唯是 : 色 聲 香 味 觸 十一根是 : 五覺根 五作根 ( 五身根 ) 和意根 五覺

先列舉數論派的一些重要主張 : (1) 將一切所知分為廿五諦 :1 神我 ( 我 士夫 ),2 根本自性 ( 主 ), 3 大 ( 覺知 ),4 慢,5-9 五唯,10-20 十 根, 和 五大種 五唯是 : 色 聲 香 味 觸 十一根是 : 五覺根 五作根 ( 五身根 ) 和意根 五覺 入中論 破 離蘊我 的探究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12 期,2007) 一 前言 在傳統上, 印度把禪修者通稱作 瑜伽師 佛教的瑜伽師修習止觀, 為的是體證究竟的真理, 斷除一切煩惱和過患, 脫離生死輪回, 得到解脫 這究竟的真理稱作 真實性 瑜伽師們欲求悟入真實性, 並斷除一切煩惱和過患, 先想著 : 生死輪回是以何為根本? 經由智慧的觀察, 便看見貪 瞋等煩惱以及生老病死等一切過患, 皆從薩迦耶見產生

More information

申三 集後說滅之意趣.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申四 滅後說道之意趣.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未二 以教證成立...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未三 以理證成立...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巳三 反面論證...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辰二 正修苦諦分三 巳一 思惟生死總苦分三 午一

申三 集後說滅之意趣.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申四 滅後說道之意趣.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未二 以教證成立...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未三 以理證成立...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巳三 反面論證...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辰二 正修苦諦分三 巳一 思惟生死總苦分三 午一 ( 四 )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科判辛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分三... 16 壬一 連接文分三... 16 癸一 敬禮句...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癸二 須修中士意樂分三... 16 子一 歸攝下士道內容...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子二 為引生菩提心 趣入上士道之故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子三 不以下士道為足的理由...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癸三 對於輪迴圓滿不修厭離則無解脫,

More information

001-560-s.pdf

001-560-s.pdf 開顯遍智妙道 目 錄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儀軌 遍智妙道... 7 釋題名... 119 喚醒癡夢... 123 前行準備工作... 139 共同前行... 149 壹 四轉心修法 一 暇滿難得... 151 二 壽命無常... 194 三 業因果不虛... 207 四 輪迴過患... 254 貳 認識已過... 277 不共同前行 壹 皈依... 287 貳 發心... 327 參 修誦金剛薩埵...

More information

所謂 五乘共法 相當於下士道, 三乘共法 相當於中士道, 大乘不共法 相當於上士道 太虛說道 : 昔宗喀巴大師整飭西藏之佛教, 與吾在中國提倡者, 有相同之三義焉 : 一關於教理行果方面者, 以三士攝五乘, 下士纔止人天, 中士則由人天而止聲緣, 上士則以人天聲緣為自行階梯, 化他方便, 經菩薩行而

所謂 五乘共法 相當於下士道, 三乘共法 相當於中士道, 大乘不共法 相當於上士道 太虛說道 : 昔宗喀巴大師整飭西藏之佛教, 與吾在中國提倡者, 有相同之三義焉 : 一關於教理行果方面者, 以三士攝五乘, 下士纔止人天, 中士則由人天而止聲緣, 上士則以人天聲緣為自行階梯, 化他方便, 經菩薩行而 三士道 思想對近代漢傳佛教的 影響與發展 以 廣論 與 成佛之道 為探討中心 二 本文榮獲九十六年度太子建設獎學金 曹郁美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 四 太虛 法尊 印順事略及其 情誼 道 我出家以來 對佛法而能 給予影響的 虛大師 按 指太 虛 而外 就是法尊法師 可 86 太虛大師 1890 1947 一 知他們三人雖無嫡傳關係 互動 生為致力佛教現代化奔走 以提 也不一定密切 但有惺惺相惜之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12

12 第十㆓講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㆒ 這品經的宗旨 : ( ㆒ ) 七品經已說明基本原理 ( ㆓ ) 現在, 要說成就如來成所作 : 活出自己的如來 過如來生活 得大解脫 : 又世出世間不㆓ : 染淨不㆓之如來 要談如來成所作事 ㆕智 : 1. 成所作智 ( 五識 ) 2. 妙觀察智 ( 六識 ) 3. 平等性智 ( 七識 ) 因 轉 果 轉 4. 大圓鏡智 ( 八識 ) ㆓ 文殊菩薩問文殊菩薩問如來法身有何等相?

More information

â 1

â 1 マブラヴオルタネイティヴトータル イクリプス全蝕 Muv-Luv Alternative Total Eclipse ( 三共 (SANKYO))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â 1 2 3 4 5 6 7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印 順 文 教 基 金 會 推 廣 教 育 叢 書 1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釋 厚 觀 目 錄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輯 緣 起 ( 釋 厚 觀 ) iii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1 1 第 一 章 歸 敬 三 寶 5 2 第 二 章 聞 法 趣 入 19 3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35 4 第 四 章 三 乘 共 法 65 4.1 甲 發 出 離 心 修 出

More information

2345

234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 科科判 己㆓ 略說修習軌理分㆓...18 庚㆒ 正明修法分㆓...18 辛㆒ 正修時應如何分㆔...18 壬㆒ 加行分七...18 癸㆒ 灑掃住處且安佈身語意像分五...19 子㆒ 住處之要求...19 子㆓ 以教 理成立須灑掃住處...20 子㆔ 與灑掃相應之觀修...20 子㆕ 灑掃之利益...21 子五 以教 理成立須安佈身語意像...22 癸㆓ 須無諂供且端正陳設分㆓...22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largon_06.pdf

largon_06.pdf 第 一 部 分 簡 介 序 二十世紀末的今天 人類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 了新的物質文明 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難 但是 人類的基本痛苦生 老 病 死是現代科學無法解決 的 因此 科學史上所有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 愛因斯 坦等都在生死老病之前無法不低頭 他們面臨生 老 病 死的時候與普通人毫無差別 所以 現代科學不能 滿足人類最終極的心願 自由自在的解脫 解脫是超越生 老 病 死的範圍和一切生命的終

More information

largon_06.pdf

largon_06.pdf 第 一 部 分 簡 介 序 二十世紀末的今天 人類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 了新的物質文明 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難 但是 人類的基本痛苦生 老 病 死是現代科學無法解決 的 因此 科學史上所有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 愛因斯 坦等都在生死老病之前無法不低頭 他們面臨生 老 病 死的時候與普通人毫無差別 所以 現代科學不能 滿足人類最終極的心願 自由自在的解脫 解脫是超越生 老 病 死的範圍和一切生命的終

More information

中觀寶鬘論頌

中觀寶鬘論頌 中觀寶鬘論頌 聖龍樹菩薩造龍幢和巴操論師從梵譯藏觀空法師講授並校正修改仁光法師從藏譯漢 頂禮至尊諸上師 明增上 生決定善品第 一 1. 解脫 一切障, 衆德莊嚴者 ;; 有情唯 一友, 敬禮 一切智 2. 爲王修法故, 說唯 一善法 誰是正法器, 則能成辦法 3. 先增上 生法, 後 生決定善 ;; 由得增上 生, 次 生決定善 4. 增上 生即樂, 定善謂解脫, 成辦此 二因, 略說即信慧 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