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345"

Transcription

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 科科判 己㆓ 略說修習軌理分㆓...18 庚㆒ 正明修法分㆓...18 辛㆒ 正修時應如何分㆔...18 壬㆒ 加行分七...18 癸㆒ 灑掃住處且安佈身語意像分五...19 子㆒ 住處之要求...19 子㆓ 以教 理成立須灑掃住處...20 子㆔ 與灑掃相應之觀修...20 子㆕ 灑掃之利益...21 子五 以教 理成立須安佈身語意像...22 癸㆓ 須無諂供且端正陳設分㆓...22 子㆒ 須無諂供分㆓...23 丑㆒ 動機無諂誑...23 丑㆓ 供品來源清淨...23 子㆓ 端正陳設...24 癸㆔ 以如法威儀安住且歸依發心...24 癸㆕ 明觀資糧田...26 癸五 資糧田前修七支供分㆔...27 子㆒ 須積資淨障之根據...27 子㆓ 分別宣說七支供分㆓...30 丑㆒ 真實分七...30 寅㆒ 禮敬支分㆓...30 卯㆒ ㆔門總禮...30 卯㆓ ㆔門別禮 判寅㆓ 供養支分㆓ 卯㆒ 有 供 卯㆓ 無 供 寅㆔ 悔罪支 寅㆕ 隨喜支分五 卯㆒ 隨喜之含義 卯㆓ 隨喜之利益分㆕ 辰㆒ 獲相同之福德 辰㆓ 獲更勝之福德 辰㆔ 廣大隨喜獲無盡福德 辰㆕ 隨喜所得功德之差別 卯㆔ 生喜之因 卯㆕ 不隨喜之因 卯五 修習普賢隨喜願王之利益 寅五 勸請轉法輪支 寅六 請住世支 寅七 迴向支 丑㆓ 如理作意則生福德之理 子㆔ 七支之劃分與歸攝 癸六 供曼陀羅而祈禱 癸七 攝義 壬㆓ 正行分㆓ 癸㆒ 總共修法分㆔ 子㆒ 認定修法及其必要 子㆓ 修法不善之過患 子㆔ 善加護持修行之相 癸㆓ 此處修法 壬㆔ 完結分㆓... 71

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4 科癸㆒ 當作迴向...71 癸㆓ 旁述修行時間等分㆕...71 子㆒ 修行時間...71 子㆓ 最初修之方式...72 子㆔ 稍穩固時護持方式...72 子㆕ 不疲倦之竅訣...73 辛㆓ 未修 間應如何分㆔...74 壬㆒ 總說座間所行須成正修之助緣...74 壬㆓ 引發止觀之因分㆕...76 癸㆒ 密護根門分五...77 子㆒ 以何防護...77 子㆓ 何所防護...78 子㆔ 從何防護...78 子㆕ 如何防護分㆔...79 丑㆒ 守護諸根...79 丑㆓ 以六根而防護...79 丑㆔ 細擇守護諸根...80 子五 何為防護...81 癸㆓ 正知而行分㆓...82 子㆒ 何為所行之事分㆓...82 丑㆒ 五種行動業...83 丑㆓ 五種受用業...84 子㆓ 於所行事行正知分㆓...87 丑㆒ 略說...87 丑㆓ 廣說分㆔...87 寅㆒ 別別宣說分㆕...87 卯㆒ 正知依處...87 卯㆓ 正知方所 判卯㆔ 正知時分 卯㆕ 正知事業 寅㆓ 攝義 寅㆔ 利益分㆓ 卯㆒ 真實 卯㆓ 教誡愛惜 癸㆔ 飲食知量分㆕ 子㆒ 真實義分㆕ 丑㆒ 非太少食 丑㆓ 非太多食 丑㆔ 相宜消化而食 丑㆕ 非染汙心 量食 : 子㆓ 飲食愛著之對治分㆔ 丑㆒ 由受用因所生之過患 丑㆓ 由食消化所生之過患 丑㆔ 由追求飲食所引之過患分五 寅㆒ 為成辦飲食所生之過患 寅㆓ 親友失壞之過患 寅㆔ 不知滿足之過患 寅㆕ 無自在之過患 寅五 從惡行產生之過患 : 子㆔ 善加行持之利益 子㆕ 善思惟之內容 癸㆕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分六 子㆒ 睡眠時間 子㆓ 睡眠善妙之利益 子㆔ 真實之睡眠行為 子㆕ 以何種意樂睡眠分五

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6 科丑㆒ 光明想 丑㆓ 正念 丑㆔ 正知 丑㆕ 起想分㆔ 寅㆒ 不越起時之想 寅㆓ 發起悎寤瑜伽欲樂之想 寅㆔ 不捨善法之想 丑五 總結 子五 教誡愛惜 子六 統㆒交待正修與座間之修行 壬㆔ 攝義 庚㆓ 破除此 邪妄分別分五 辛㆒ 破除心未趣入聖教之愚癡分㆓ 壬㆒ 宣說他宗 壬㆓ 對彼遮破分㆔ 癸㆒ 真實遮破分㆓ 子㆒ 廣破第㆒能立分六 丑㆒ 此為不知聞思修㆔者軌則之亂說分㆔ 寅㆒ 分析聞思修㆔者關係 寅㆓ 修慧之因為思慧 寅㆔ 聞思與修無關應成之過 丑㆓ 未通達聞思修㆔者關要之現象 丑㆔ 不許觀察修為修而唯許修成是修之過失 丑㆕ 修之定義 丑五 如是修與串習同義 丑六 所謂修非極狹隘之根據 子㆓ 略破第㆓能立 癸㆓ 宣說以他宗之邪執能障礙敬重教典及令聖教隱沒 判癸㆔ 自宗觀察安住㆓者之修軌分㆓ 子㆒ 對何者須思擇修與安住修 子㆓ 對此答覆分㆓ 丑㆒ 於何境思擇修 丑㆓ 於何境安住修 辛㆓ 遮破不了知思擇修與安住修之迷亂分㆓ 壬㆒ 宣說他宗 壬㆓ 對彼遮破分五 癸㆒ ㆓者皆須思擇修與安住修 癸㆓ 思擇修與安住修俱須之論據 癸㆔ 思擇修之必要性 癸㆕ 走入錯道之相 癸五 ㆒切功德依賴以智慧觀察修 辛㆔ 破除於修狹隘理解而以智者自居者分㆓ 壬㆒ 宣說他宗 壬㆓ 對彼遮破分㆓ 癸㆒ 新修㆔摩 時觀察成為障礙合理 癸㆓ ㆒般觀察修為㆔摩 之障礙不應理分㆓ 子㆒ 觀察修是成辦無分別㆔摩 之殊勝方便 子㆓ 觀察修為遣除障礙之殊勝修行分㆔ 丑㆒ 認定違緣 丑㆓ 以觀察修遣除 丑㆔ 攝義 辛㆕ 宣說㆒切聖言皆是教授之理分㆔ 壬㆒ 教誡對 引導時㆒切經論之義皆成修持之相 產生定解極為重要 壬㆓ 為智識有限者另作略修引導亦不相違 壬㆔ 對觀察修護持定解極為重要

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 科辛五 彼等攝義 戊㆓ 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㆓ 己㆒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分㆕ 庚㆒ 正明暇滿分㆓ 辛㆒ 閒暇分㆓ 壬㆒ 閒暇之義 : 壬㆓ 無暇 辛㆓ 圓滿分㆓ 壬㆒ 五種自圓滿分㆓ 癸㆒ 真實 癸㆓ 釋詞 壬㆓ 五種他圓滿分㆔ 癸㆒ 真實 癸㆓ 釋詞 癸㆔ 斷疑 庚㆓ 思其義大分㆕ 辛㆒ 觀察究竟利大分㆕ 壬㆒ 為引畢竟樂故, 須清淨修習正法 壬㆓ 真實觀待究竟而思惟利大 壬㆔ 彼㆓攝義分㆔ 癸㆒ 從能成就解脫的角度宣說 癸㆓ 從能成就佛果的角度宣說 癸㆔ 從能即生成就金剛持雙運身的角度宣說 壬㆕ 如是思惟後勸取心要 辛㆓ 觀察暫時利大 辛㆔ 如是空耗所依之過患 辛㆕ 思已當發取心要欲 庚㆔ 思惟難得分六 判辛㆒ 難得之喻 辛㆓ 難得之理分㆓ 壬㆒ 從因之角度成立分㆓ 癸㆒ 真實 癸㆓ 遣疑 壬㆓ 從果之角度成立 辛㆔ 思已勸取心要 辛㆕ 如是思惟之修量 辛五 具有㆕種差別修行之相 辛六 劣慧者將護修習之相分㆓ 壬㆒ 由種種門思惟 壬㆓ 由差別而思惟 庚㆕ 攝義 己㆓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分㆓ 庚㆒ 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分㆓ 辛㆒ ㆔士道 總攝㆒切至言之理分㆕ 壬㆒ ㆒切至言攝於成辦㆓種利義之理 壬㆓ ㆒切至言攝入㆔士道法類之理分㆓ 癸㆒ 成辦增 生之至言攝入 士道 癸㆓ 成辦決定勝之至言攝入 士道分㆓ 子㆒ 成辦解脫之至言攝入 士道 子㆓ 成辦㆒切種智之至言攝入 士道 壬㆔ ㆔士名稱之出處 壬㆕ 斷除疑惑 辛㆓ 顯示由㆔士道如次引導之因相分㆓ 壬㆒ 顯示何為由㆔士道引導之義分㆔ 癸㆒ 士道為 士道支分之理 癸㆓ 修習 士道後, 理當趣入 士道

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0 科癸㆔ 答辯 壬㆓ 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分㆓ 癸㆒ 正明因相分㆔ 子㆒ 入波羅蜜多道次第引導之因相分㆔ 丑㆒ 為入大乘而須共 共 ㆓道之理分㆓ 寅㆒ 入大乘之門乃菩提心 寅㆓ 真實發起菩提心須共 共 ㆓道分六 卯㆒ 發心之方便 卯㆓ 發心之勝利 卯㆔ 對勝利發起欲得亦須共 共 ㆓道 卯㆕ 真實修心時亦須共 共 ㆓道 卯五 菩提心儀軌之集淨亦須共 共 ㆓道 卯六 教誡須愛重 士法類為發心支分之理 丑㆓ 士道之正行分㆓ 寅㆒ 受取菩薩淨戒律儀之次第與修理 寅㆓ 受已如何學習之次第與道理 丑㆔ ㆔士道可攝於㆔學㆓種資糧之 子㆓ 入密咒次第引導之因相分㆔ 丑㆒ 須趣入密咒之理 丑㆓ 不堪任者唯應修顯宗 丑㆔ 入密次第 子㆔ 建立菩提道體系之依據 癸㆓ 所為義分㆓ 子㆒ 真實 子㆓ 宣說心須次第引導之來源 庚㆓ 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分㆔ 辛㆒ 於共 士道次修心分㆔ 壬㆒ 正修 士意樂分㆓ 判癸㆒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分㆓ 子㆒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分㆕ 丑㆒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分六 寅㆒ 宣說粗細常執是第㆒衰損之門 寅㆓ 障礙希求後世之理 寅㆔ 雖修善行勢力微弱之理 寅㆕ 雖修後世之義不能遮止延緩之理 寅五 由常執生起猛利貪嗔之理 寅六 由常執產生惡行之理 丑㆓ 修習勝利分㆔ 寅㆒ 有大利益分㆔ 卯㆒ 比喻 卯㆓ 喻義 卯㆔ 教證 寅㆓ 是㆒切圓滿之門 寅㆔ 斷邪見後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分㆔ 卯㆒ 略說 卯㆓ 無常並非無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 卯㆔ 無常並非僅初時略修之法 丑㆔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分㆓ 寅㆒ 非此處所指念死之心 寅㆓ 此處所指念死之心 丑㆕ 修念死理分㆕ 寅㆒ 思決定死分㆕ 卯㆒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 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分㆕ 辰㆒ 思惟任受何身, 定皆死亡 辰㆓ 思惟任住何境, 定皆死亡

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2 科辰㆔ 思惟任處何時, 定皆死亡 辰㆕ 思惟無緣遮止死亡 卯㆓ 思惟壽無可添, 無間有減分㆔ 辰㆒ 以教理成立 辰㆓ 以喻說明 辰㆔ 勸誡勿貪現世 卯㆔ 思惟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 決定當死..293 卯㆕ 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寅㆓ 思惟死無定期分㆔ 卯㆒ 日日須發今日必死之心分㆕ 辰㆒ 總說 辰㆓ 執今日不死之過患 辰㆔ 執今日必死之利益 辰㆕ 總結 卯㆓ 死無定期之㆔種因相分㆔ 辰㆒ 思惟南瞻部洲壽量無定 辰㆓ 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分㆕ 巳㆒ 思惟死緣極多 巳㆓ 思惟活緣極少 巳㆔ 思惟活緣亦成死緣分㆓ 午㆒ 活緣轉成死緣 午㆓ 活緣無可信任 巳㆕ 總結 : 辰㆔ 思惟身體極微弱故死無定期 卯㆔ 決斷從現在起修習正法 寅㆔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 餘皆無益分㆕ 卯㆒ 第㆒因相 以親友無益 卯㆓ 第㆓因相 以財富無益 判卯㆔ 第㆔因相 以身體無益 卯㆕ 決斷唯㆒以法為依處為怙主 寅㆕ 攝義分㆔ 卯㆒ 念死無常心 之修法及修量 卯㆓ ㆒切聖言現為教授之修法 卯㆔ 攝念死無常之義分五 辰㆒ 念死無常之意義 辰㆓ 修習方法 辰㆔ 以聞思決定次第 數量並誓修 辰㆕ 如何如理思惟 辰五 由九種因相決定㆔種根本分㆔ 巳㆒ 第㆒種根本 思惟決定死亡 巳㆓ 第㆓種根本 思惟死期不定分㆓ 午㆒ 思惟死期不定之必要 午㆓ 死期不定㆔種因相分㆓ 未㆒ 總說 未㆓ 分說分㆓ 申㆒ 第㆒因相 申㆓ 第㆓ ㆔因相分㆔ 酉㆒ 死緣極多 酉㆓ 活緣極少 酉㆔ 活緣皆成死緣 巳㆔ 第㆔種根本 思惟死時除正法外, 餘皆無益 子㆓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 ㆓趣苦樂分㆓ 丑㆒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 丑㆓ 思惟㆓趣苦樂分㆔ 寅㆒ 思惟痛苦

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4 科寅㆓ 思惟痛苦極為切要 寅㆔ 思惟㆔惡趣痛苦之相分五 卯㆒ 思惟 獄所有眾苦分五 辰㆒ 大有情 獄分㆓ 巳㆒ 大有情 獄之痛苦 巳㆓ 大有情 獄眾生壽量分㆓ 午㆒ 總說 午㆓ 分說 辰㆓ 近邊 獄分㆓ 巳㆒ 總說十六近邊 獄 巳㆓ 分說近邊 獄受苦情況分㆕ 午㆒ 煻煨坑 午㆓ 屍糞泥 午㆔ 利刀道等分㆔ 未㆒ 利刀道 未㆓ 劍葉林 未㆔ 鐵刺林 午㆕ 無極大河 辰㆔ 寒冷 獄分㆔ 巳㆒ 八寒 獄所處方位 巳㆓ 分說八寒 獄受苦情況 巳㆔ 八寒 獄之壽量 辰㆕ 獨㆒ 獄 辰五 如何將憶念 獄苦轉為實修 卯㆓ 思惟傍生所有眾苦分㆕ 辰㆒ 總說㆓苦 辰㆓ 傍生之處所 辰㆔ 詳說傍生眾苦 判辰㆕ 傍生之壽量 卯㆔ 思惟餓鬼所有眾苦分五 辰㆒ 略說 辰㆓ 分釋餓鬼飲食㆔種痛苦分㆔ 巳㆒ 外障苦 巳㆓ 內障苦 巳㆔ 自障苦 辰㆔ 餓鬼之處所 辰㆕ 餓鬼之眾苦分㆓ 巳㆒ 總說痛苦 巳㆓ 別說痛苦 辰五 餓鬼壽量 卯㆕ ㆔惡趣眾生身量 卯五 攝義分㆕ 辰㆒ 乃至未生體驗之間須修習 辰㆓ 生體驗後亦當修習 辰㆔ 教誡須閱讀經藏而思惟 辰㆕ 思惡趣苦應發之心分㆔ 巳㆒ 由思惡趣苦而發懺悔心 巳㆓ 由思惡趣苦而發出離心 巳㆔ 由思惡趣苦而發大悲心 癸㆓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分㆓ 子㆒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分㆕ 丑㆒ 由依何事為歸依因分㆓ 寅㆒ 宣說此處歸依之因 寅㆓ 宣說歸依㆓大要因 丑㆓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分㆓ 寅㆒ 正明其境

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6 科寅㆓ 應歸依此之因相分㆔ 卯㆒ 廣說分㆕ 辰㆒ 第㆒理由 解脫㆒切怖畏 辰㆓ 第㆓理由 具足從怖畏 救度眾生之方便 辰㆔ 第㆔理由 具足大悲心 辰㆕ 第㆕理由 具足大平等心 卯㆓ 攝義 卯㆔ 教誡應重主因 深信 丑㆔ 由何道理而正歸依分㆕ 寅㆒ 由了知功德而歸依分㆔ 卯㆒ 佛功德分五 辰㆒ 身功德分㆓ 巳㆒ 詳說身功德 巳㆓ 其因 體性與作用 辰㆓ 語功德分六 巳㆒ ㆒時回答㆒切所問 巳㆓ ㆒切佛語均契合所化, 能對治煩惱 巳㆔ 佛語具善說之功德 巳㆕ 聞思修佛語之利益 巳五 佛語應機而轉之功德 巳六 佛語普利眾生之功德 辰㆔ 意功德分㆓ 巳㆒ 智功德 巳㆓ 悲功德 辰㆕ 業功德 辰五 旁述分㆔ 巳㆒ 多門觀察 數數憶念㆔寶功德之利益 判巳㆓ 修習隨念㆔寶功德, 易獲佛陀密意 巳㆔ 對真實歸依之因 深信獲得覺受與否之差別分㆓ 午㆒ 正面宣說對深信獲得覺受之利益 午㆓ 反面宣說對深信未獲覺受之過患 卯㆓ 法功德 卯㆔ 僧功德 寅㆓ 由了知差別而歸依分六 卯㆒ 相差別 卯㆓ 業差別 卯㆔ 信解差別 卯㆕ 修行差別 卯五 隨念差別 卯六 生福差別 寅㆔ 自己發誓受持而歸依 寅㆕ 不言有餘歸處而歸依分㆓ 卯㆒ 略說 卯㆓ 廣說內外差別分㆔ 辰㆒ 大師差別 辰㆓ 教法差別 辰㆔ 僧伽差別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思考題

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8 科17 判略說修習軌理分㆓ : ㆒ 正明修法 ; ㆓ 破除此 邪妄分別 初 分㆓ : ㆒ 正修時應如何 ; ㆓ 未修 間應如何 初 分㆔ : ㆒ 加行 ; ㆓ 正行 ; ㆔ 完結 略說 座正修時與 座未修間如何行持之軌理 前者正修軌理既可分成加行 正行 完結㆔者, 亦可分㆓ : ㆒者是宣說加行 正行與完結之真實義 ; ㆓者為旁述修行時間等 己㆓ 略說修習軌理分㆓ : ㆒ 正明修法㆓ 破除此 邪妄分別庚㆒ 正明修法分㆓ : ㆒ 正修時應如何㆓ 未修 間應如何辛㆒ 正修時應如何分㆔ : ㆒ 加行㆓ 正行㆔ 完結今初 初加行法有六 現在先講加行 最初加行分有六法, 以 逐㆒具體解釋 壬㆒ 加行分七 : ㆒ 灑掃住處且安佈身語意像㆓ 須無諂供且端正陳設㆔ 以如法威儀安住且歸依發心㆕ 明觀資糧田五 資糧田前修七支供六 供曼陀羅而祈禱七 攝義

1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癸㆒ 灑掃住處且安佈身語意像分五 : ㆒ 住處之要求㆓ 以教 理成立須灑掃住處㆔ 與灑掃相應之觀修㆕ 灑掃之利益五 以教 理成立須安佈身語意像乃是金洲大師傳記, 謂善灑掃所住處所, 莊嚴安佈身語意像 善 是對灑掃之要求 莊嚴 是對安佈身語意所依之要求 安佈 即安放 佈置 身語意像 即身所依之佛像, 語所依之經典, 意所依之佛塔 修法加行有六, 第㆒即灑掃住處且安佈身語意像 要求學 應隨學金洲大師傳記 之事蹟, 善加灑掃自己所住處所, 莊嚴安佈佛像 佛經與佛塔 往昔智者 成就者等皆如是行持, 而以金洲大師尤為突出, 故言 乃是金洲大師傳記 以 從五方面闡述其 涵義 : 子㆒ 住處之要求 修行環境須擇靜處, 即依止遠離憒鬧, 極為適意之處 譬如, 樹木成蔭 花草相映成趣, 成就者曾作加持, 能自然引生慈悲等善心之處 ㆔摩 王經 等經論皆宣說過如是內容 修行處所須按戒律所說, 為㆒如法 形量合適之住房 即光線充足 明亮, 大小適, 居則心情舒暢 19 輕鬆之所 對真欲修法之初學者而言, 依止圓滿之神山甚為重要, 因為若欲心離散亂 引生功德, 則須圓滿聚合內外因緣 頗多大德皆如是強調 具體抉擇神山靜 之法, 可參閱相關經論, 此處不贅述 子㆓ 以教 理成立須灑掃住處教證 : 大幻化網根本續 與 般若八千頌 等教典, 皆再㆔教誡行者須灑掃住處, 清潔環境 如是應半月灑掃㆒次 理證 : 修行處所須善加灑掃等, 以如是而作, 魔障減少 速得悉 之故, 以及對歸依境恭敬能生福德之故 譬如, 世 敬候君王駕臨時, 尚須灑掃街道 莊嚴房舍, 何況行者迎請諸佛菩薩, 更須莊嚴道場 子㆔ 與灑掃相應之觀修按密宗而言, 灑掃時應觀修遣除㆒切外器世界之過失, 諸山河大 房屋庭院皆顯現為 尊之無量宮 ; 亦應觀修遣除㆒切有情世界之過失, 諸有情皆現為 尊 以如是觀修心遂清淨, 故任視何法乃至十方器情世界皆甚賢善 依顯宗而言, 灑掃時須念誦諦實語所造之儀軌作加持 此外, 須按 阿彌陀經 不動佛刹土經 現觀莊嚴論 及其注釋等 所說觀修淨土之法而修習

1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子㆕ 灑掃之利益 根本說㆒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記載: 世尊於逝多林時, 見 不淨, 便執帚欲掃園林 時舍利弗 大目犍連 大迦葉 阿難陀等諸大聲聞見後, 皆執帚共掃園林 佛與眾弟子打掃完畢後, 入食堂就坐 佛告比丘 : 凡掃 者, 有五勝利, ㆒者自心清淨 ; ㆓者令他心清淨 ; ㆔者諸 歡喜 ; ㆕者植端正業 ; 五者命終之後當生 佛於 層樓經 亦說此五勝利 灑掃之利益具體可從暫時與究竟兩方面而言 : 暫時之利益 : 能令自心歡喜 諸 護法歡喜 諸佛菩薩歡喜 種植往生淨土之因等 若將庭舍灑掃清淨, 佈置整齊, 自會生起放鬆 安逸 歡喜之心, 且會感召喜淨之護法善神 如潔淨者進餐願尋優雅之環境, 如是護法善神皆喜潔淨, 故樂至清淨之精捨為客 如是而行亦能令十方諸佛歡喜 若住所極不衛生, 諸佛菩薩見之亦不會讚許 此外, 以此灑掃之淨業, 可種 往生淨土之因緣 究竟之利益 : 究竟成就報身與化身刹土 佛的境界悉為清淨之境, 故欲求佛果者, 即當莊嚴國土 如是首須於易處著手 ; 否則, 自屋尚不能淨, 而欲莊嚴國土, 豈非可笑至極 21 於殊勝對境行灑掃等事, 則利益更大 譬如, 打掃僧眾的經堂 佛堂 廁所, 以及 師的住所等, 以稀奇之緣起力, 助以對境㆔寶之加持力, 遂可清淨眾障 淨化自心, 即愈發清淨圓滿 護持㆔乘戒律 此引㆒則公案說明灑掃之利益 : 周利槃特時為佛之弟子, 其心智愚鈍, 無力憶持經典, 佛便令念 掃帚 ㆓字 其邊為僧眾掃 邊念掃帚, 六年後解悟云 : 帚即八正道, 糞即㆔毒, 以八正道之帚掃卻㆔毒塵垢, 即掃帚之義 其深思此理, 遂開解心性, 證羅漢果 若能於灑掃前後憶念灑掃之利益, 且於灑掃時作相應觀修, 則修行生活 小至灑掃房屋亦充滿歡喜 是故, 真正的修行生活理應安詳愉悅, 絕非痛苦之狀 子五 以教 理成立須安佈身語意像教證 : 文殊根本續 云: 應當作兩足尊導師之像以及佛塔等 道炬論 與 菩薩 論 亦如是宣說 理證 : 須安佈身語意像, 以可清晰明觀 融入加持 隨念佛陀等而遣除違緣之故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 端正陳設 此加行要求有㆓ : ㆒ 須無諂供 ; ㆓ 端正陳設 癸㆓ 須無諂供且端正陳設分㆓ : ㆒ 須無諂

1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供㆓ 端正陳設子㆒ 須無諂供分㆓ : ㆒ 動機無諂誑㆓ 供品來源清淨丑㆒ 動機無諂誑動機無諂誑, 即供養動機純正, 非以惡心或狡詐炫耀之心, 亦非曲意迎合或隱瞞事實真相迷惑他 在藏, 奔公 的公案眾所周知 : ㆒次, 頗多施主約見奔公 格西, 是日 午, 格西於㆔寶所依前莊嚴擺設供品, 以候施主 時格西自省動機, 察覺自己精心佈置, 僅為於施主前炫耀而已, 於是憤然將灰土撒向供品, 且呵斥道 : 你這比丘, 不要如此虛偽 後來, 帕單巴尊者對此讚歎道 : 全西藏供品, 奔公 所撒灰土最善 由此可見, 供養之動機甚為重要 譬如, 有㆒富 為炫耀自己, 每日供燈萬盞 ; 另有窮, 為利他積累成佛資糧, 數起強烈供養之心, 而盡己力供燈㆒盞 從功德而言, 後者遠勝前者, 此即發心差別所致 因前者動機諂誑, 悉為八法所染, 縱然供品精美華麗, 數目龐大, 功德卻不如以清淨心供微薄之物 丑㆓ 供品來源清淨 供品來源清淨, 即供品非以欺騙 邪命等非法手段獲取, 未被染汙 譬如, 竊兄弟之物以孝養父母, 23 為父母者定不願接受此類供品 如是, 若以殺生 偷盜 邪命等方式獲得供品, 此即供品來源不清淨, 以此供養㆔寶, ㆔寶亦不願納受 故而供具須無諂誑 子㆓ 端正陳設端正陳設, 即所供的香花燈燭等須要擺設整齊 若能作到無諂供及陳設端正, 即是清淨之供養, 可積累廣大資糧 癸㆔ 以如法威儀安住且歸依發心次如 聲聞 所說 : 從昏睡蓋, 淨治心時, 須為經行 除此從餘貪欲等蓋, 淨治心時, 應於床座或小座等, 結跏趺坐 故於安樂臥具, 端正其身, 結跏趺坐, 或半跏趺, 隨宜威儀 既安住已, 歸依發心, 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其次應如 聲聞 所言 : 淨治五蓋 之昏睡蓋時, 須來回經行 此外, 淨治其餘貪欲蓋等蓋障時, 當於床座或小座等 結跏趺坐 故應於安樂舒適的臥具, 端正自身, 隨適合自己之威儀, 結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如是安住後, 須歸依發心, 決定令法與自相續和合 安樂臥具 指坐則柔軟舒適之臥具 隨宜威儀 指據自之情況, 雙跏趺或半跏趺皆可 在小乘戒律, 大僧結雙跏趺, ㆓僧結半跏趺

1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所謂威儀, 金剛幔續 云: 於安樂臥具坐已, 雙目垂視鼻尖, 鼻尖與肚臍對直, 雙肩平齊, 舌抵 顎, 唇齒自然放鬆 後離粗息 聲聞 般若八千頌廣疏 亦說七種威儀 於安樂臥具, 以如法威儀安住後並遣除風 ( 除濁氣 ), 此等極其重要, 其根據為 : 佛陀如是開示之故 打坐長時堪能之故 非 不能妨害之故 身不疲勞之故 5 心極澄淨之故 6 與生起輕安相應而速得輕安之故 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即必定令心法和合 譬如, 鋼琴家初彈㆒樂曲時, 因尚未熟悉, 故彈奏時, 心未隨音律而入音樂意境, 經久習至極嫺熟時, 心與音樂意境完全融為㆒體, 即可 以心奏樂 此即音樂與相續和合, 為音樂家必臻之境界 如是, 歸依與發心定須與相續和合, 此即於法 之要求 若念誦歸依發心時, 心未契入, 心法相離, 口雖念此, 心卻緣彼, 則遠離佛法要求 故須對法義串習純熟, 如是法與相續方能相融 為何安住後, 首須歸依 發心? 以 以理說明 : 25 業之善惡唯以心之善惡而定, 故凡事起始皆以清淨發心為要, 若不以清淨發心攝持, 則身語諸業皆不成善法 而諸發心, 尤以歸依 菩提心為勝 歸依為入佛教之門, 能否成為內教弟子悉靠歸依攝持, 故須以歸依㆔寶, 而遠離外道之發心 ; 而是否成為大乘法唯依菩提心, 故須以菩提心捨棄㆓乘自利之發心 因此, 安住後須以此㆓攝心, 以正其因 歸納此加行, 即正身與正心㆓要, 身心皆須調整, 身正則脈正, 心正則入道 身欲正, 則須以如法威儀端坐 ; 心欲正, 即須以殊勝善心修歸依與菩提心 此㆓者又以調心為主 然今行 顛倒主次 本來跏趺坐是極好之坐式, 然若僅執著修身而無歸依, 最多僅為外道修法 ; 若無菩提心攝持, 最善亦不過小乘修法 是故, 此㆓者, 首應重視調心, 當殷重修心, 令歸依發心與相續和合 癸㆕ 明觀資糧田於前虛空, 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 復有無量諸佛菩薩 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於自己頭頂前方之 空, 明顯觀想廣大行派與甚深見派的諸傳承 師 無量諸佛菩薩 聲聞獨覺及護法眾, 作為資糧田

1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先於自前 方虛空 央, 明顯觀想大法座, 本師釋迦佛安住座 因釋尊為此教法期之導師, 我等能入佛教, 深沐法恩, 與彼關係密切, 以緣起甚深 恩德超勝之故, 須先觀想釋尊 ; 以釋尊為, 前方觀想於菩提道 引導自己之根本 師 ; 右邊觀想廣大行派傳承諸師, 如彌勒 無著 世親等菩薩 ; 左邊觀想甚深見派傳承諸師, 即龍樹 月稱等菩薩 ; 後方則分㆓, 方觀想從金剛持如來次第相傳的加持傳承諸師, 方觀想從寂 菩薩相承的偉大事業傳承諸師 以本論而言, 以 諸傳承皆匯集於阿底峽尊者, 再由尊者為傳承源頭傳至藏 此外, 再觀想諸佛菩薩 聲聞獨覺與護法神眾 自己所修主要本尊亦可觀於前方 以 所觀境即資糧田 為何名資糧田? 以傳承 師等是行 積集廣大資糧的殊勝所依, 故名資糧田 向如是資糧田祈禱, 能得㆒切圓滿加持, 故往昔諸大德皆言此為傳承如意寶 明觀以 資糧田後, 即成積資淨障之所依, 故繼而宣說第五加行 資糧田前修七支供 癸五 資糧田前修七支供分㆔ : ㆒ 須積資淨障之根據㆓ 分別宣說七支供㆔ 七支之劃分與歸攝子㆒ 須積資淨障之根據 27 又自相續, 若無能生道之順緣 積集資糧, 及除逆緣 淨治業障㆓助緣者, 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 亦難生起 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 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行相 : 心內顯現的影像狀態 自相續, 若無能生道之順緣 積集資糧, 以及遣除逆緣 淨治業障, 此㆓道之助緣, 唯努力修習所緣行相之正因, 則難以生起證道功德 是故其次之加行應修七支供以淨治身心, 此七支攝盡㆒切集資淨障之扼要 此 須明確因 緣 果㆔者 果即生起之道 ; 正因是修習所緣行相 ; 助緣包括順緣與遣除逆緣㆓者, 能生道之順緣即積集資糧, 遣除產生道之逆緣即淨治業障, 此㆓即助緣 以 以教證成立積資淨障㆓者為能生道之助緣 : 敦巴仁波切云 : 恒時精勤積福德, 未積不生賢善心, 積者能生賢善心 經 亦云 : 未曾積資欲成就, 好似攪水欲得油 ; 積累資糧欲成就, 恰似攪乳得酥油 因此, 不積資糧欲成就, 恰如榨沙出油般, 如何勤作亦不得 ; 相反, 積累資糧欲成就, 如榨芝麻得油般, 爾許芝麻爾許油 如是以教證成立積集資糧即能生道之順緣

1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3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華智仁波切於 普賢 師言教 說 : 在相續 生起甚深道之殊勝證相的主要障礙是罪障習氣, 即為使阿賴耶之明鏡 顯現證悟的影相, 淨除罪障至關重要 可見道之逆緣即罪障, 淨障乃能生道之助緣 以 再以理成立積資淨障為產生證道功德之關要 : 凡果之成就, 必仗因緣之聚合, 故欲得證道, 若無助緣而僅具修習所緣行相之孤因, 則決無得生證相之理, 猶如良田欲生莊稼, 必仗種子與水土等因緣聚合㆒般 譬如, 依止同㆒ 師, 同修㆒法, 有者速生道之證相, 有者縱然精勤亦難生起 何以如此? 因前者已積資糧, 業障亦得清淨, 故㆒經修習遂生證相 ; 而後者既無深厚福德之順緣力, 又未淨障而為障所覆, 以不具助緣之故, 縱勵力修習亦無證相 當年無著菩薩亦曾如是顯現, 彼於雞足山修彌勒本尊十㆓年, 而未能親見本尊 未得任何證相, 心灰意冷棄修 山 途 見㆒母狗而起大悲, 頃刻消卻眾多業障, 彌勒菩薩當即現前 是故, 積資淨障乃最要之加行, 若無積資淨障相輔, 則難以相應正修 此處將其列於正行前之加行, 確有其決定之理 知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後, 當如何善巧修習? 積資淨障非僅局限於閉關苦修或精進聞思, 29 應於萬法, 從不同角度 時時處處廣行積資淨障 ; 或擇其扼要而修, 諸傳承 師已將積資淨障之扼要盡攝於七支供, 為我等提供極方便善巧之修軌, 依此而修可事半功倍 何為七支供? 其為何能攝盡集資淨障之扼要且具極大功效? 以 分別宣說七支供修法及其利益 子㆓ 分別宣說七支供分㆓ : ㆒ 真實㆓ 如理作意則生福德之理丑㆒ 真實分七 : ㆒ 禮敬支㆓ 供養㆔ 悔罪支㆕ 隨喜支五 勸請轉法輪支六 請住世支七 迴向支七支供即普賢願王, 從禮敬諸佛至普皆迴向, 歸納而言即七支 其 稱讚如來亦歸入禮敬支 以 分釋每支意義 寅㆒ 禮敬支分㆓ : ㆒ ㆔門總禮㆓ ㆔門別禮卯㆒ ㆔門總禮其禮敬支, ㆔門總禮者, 謂所有等㆒頌 非緣㆒方世界及㆒時之佛, 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㆒切諸佛, 以至誠心, ㆔業敬禮, 非隨他轉 禮敬支 又分㆔門總禮與㆔門別禮 其, ㆔門總禮即 普賢行願品 此頌 : 所有十方世界,

1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3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㆔世㆒切 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㆒切遍禮盡無餘 以 簡釋所禮之境與能禮之相 : 此禮敬之境, 非為㆒方㆒時之佛, 而為 所有十方世界, ㆔世㆒切 師子, 如是應緣十方過去 未來 現在所有諸佛 此境廣大, 須擴展心量, 觀想 ㆒切遍禮盡無餘 ; 能禮之相乃 我以清淨身語意, ㆒切遍禮盡無餘 即以至誠之心, 身語意㆔業敬禮, 非隨他 而轉, 唯發自內心禮敬 頌 清淨 此處釋為 至誠, 發自內心故為至誠 為何須如是修習禮敬? 智軍阿闍黎釋 云 : 此復若僅頂禮㆒佛, 所得福德, 且無限量, 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智軍阿闍黎於 行願品注釋 說 : 僅禮㆒佛所獲福德尚無限量, 況緣如此眾多之佛而禮敬? 業報差別經 云: 禮佛㆒拜, 從其膝, 至金剛際, ㆒塵㆒轉輪王位, 獲十種功德 :1 得妙色身 ;2 出言 信;3 處眾無畏;4 諸佛護念;5 具大威儀 ;6 眾 親附;7 諸 愛敬;8 具大福德; 9 命終往生;10 速證涅槃 若能至心禮佛, 所獲轉輪王位之量, 等同是 膝蓋以 至金剛 基之間, 所有微塵之數 如是禮㆒佛之福尚且無量, 況學普賢 31 菩薩, 以意緣取十方㆔世諸佛, 由禮境廣大周遍之故, 得福更為不可計量 為何須以至誠心㆔業敬禮? 成佛福德資糧全仗清淨之業, 若未以至誠心, 僅隨他 而轉, 或隨便念念而已, 不可能速積資糧, 故以至誠敬禮方可速積資糧 ㆒般凡夫, 心量狹小, 心力不集, 僅禮㆒佛則積資緩慢, 若具 至誠心 與 緣境廣大 此㆓條件, 掌握 所禮 與 能禮 之要點, 以十方㆔世諸佛為所禮境, 且以至誠心 強心力攝修, 則效果顯著, ㆒次觀想亦集廣大資糧, 此外再無勝此方便者, 故言其攝集修行扼要 卯㆓ ㆔門別禮㆔門別禮, 即以身語意別別而禮 : 身以恭敬姿勢而禮 ; 語則稱讚功德而禮 ; 意則發起勝解 隨念功德而禮 ㆔門別禮, 身禮敬者, 普賢行願 等㆒頌 謂以方時所攝㆒切諸佛, 以意攀緣, 如現前境, 變化自身等諸佛刹極微塵數, 而申敬禮 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 發淨信力, 由此信力, 發起禮敬 ㆒身頂禮, 其福尚大, 況以爾許身業禮敬, 其福尤大, 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㆔門別禮之 身敬禮, 即 行願品 此頌 : 普

1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3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㆒切如來前, ㆒身復現刹塵身, ㆒㆒遍禮刹塵佛 以 從所禮之境 能禮之身 能禮之心 禮敬之福㆕方面詮釋禮敬 所禮之境 : 即十方㆔世諸佛 以意攀緣十方㆔時所攝㆒切諸佛, 猶如現於眼前㆒般 能禮之身 : 即等諸佛刹極微塵數之身體 幻化量等㆒切佛刹極微塵數之身體敬禮每㆒尊佛 能禮之心 : 即淨信力 對所禮諸佛之普賢妙行, 發起淨信力, 由此信力發起對諸佛之禮敬 諸佛普賢妙行, 本是以淨見量方能衡量的不思議境界, 然於我等凡夫, 亦可以清淨之信解力, 誠信諸佛功德不可思議, 無比恭敬 發起禮敬 禮敬之福 : 從能禮之身而明福德, 即以㆒身頂禮尚有大福, 何況以佛刹極微塵數身體禮敬, 福德更是巨大 身體之敬禮, 或如 華嚴 所說, 全身撲, 行大禮拜 ; 或如 ㆒切有部律 所言, 五體投 而敬禮 ; 或單手頂禮 俯身而禮等, 皆為身體恭敬之相 意敬禮者, 於㆒塵 等㆒頌 謂於㆒㆒微塵之, 皆有㆒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 應發勝解, 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33 意敬禮, 即 行願品 此頌 : 於㆒塵 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即於每㆒微塵, 皆有㆒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 每㆒尊佛皆安住於菩薩圍繞之眾會, 對此不可思議的諸佛清淨境界應當發起勝解, 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因此, 意敬禮即對不可思議的諸佛清淨境界發起勝解, 以極恭敬之心隨念諸佛身口意事業等功德 語敬禮者, 各以㆒切 等㆒頌 謂於諸佛功德勝譽, 不可窮盡, 化㆒㆒身, 有無量首, 化㆒㆒首, 有無量舌, 以微妙音而稱讚之 此 音者, 即是讚辭, 其支分者, 謂因即是舌根, 海者是繁多辭 語敬禮, 即 行願品 此頌 : 各以㆒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㆒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即對於諸佛不可窮盡之功德勝譽, 於每㆒佛前化現㆒身, 每㆒身化現無量頭, 每㆒頭又化無量舌, 以微妙音聲稱讚諸佛功德之海 按藏文頌詞, 其 音 即讚歎之言辭 ; 支分 指因, 即舌根 ;( 藏文譯有 支分 ㆒詞, 故宗大師於此釋之 ) 海 是形容極多之辭 寅㆓ 供養支分㆓ : ㆒ 有 供㆓ 無 供有 供即世間供養, 其供具為世間 各種莊嚴供具, 因於其 尚有更勝之供養, 故為有 供 ; 無

1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3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供即出世間供養, 佛菩薩以神力變現無量供具, 此即無 供 卯㆒ 有 供供養支, 有 供者, 以諸最勝 等兩頌 供養支 之有 供, 即 行願品 此㆓頌 : 以諸最勝妙花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㆒㆒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以 逐㆒解釋頌 所說之供養具 : 最勝華者, 謂 等處所有眾多稀有散華, 鬘謂配貫種種妙華 此㆓種, 皆有㆒切或實或假 實 即真實之花 ; 假 即 造之花, 如以塑膠 金銀等所造之花 最勝華, 即 間 等處具有的眾多稀有妙花 ; 鬘指用多種妙花串成之花環 花與鬘皆有真實與假造㆓種 所見各種美妙的真假之花, 皆可供養諸佛 伎樂者, 謂諸樂具, 若弦若吹, 若打若擊 伎樂, 即音樂 ; 諸樂具, 即各種樂器 ; 若弦若吹, 即管弦樂, 如彈琴吹號 ; 若打若擊, 指打擊樂, 如打鼓敲鑼 此㆒切美妙動聽之樂, 皆可供養諸佛 塗香者, 謂妙香泥 塗香, 即用香物與水調和後, 可以塗身之香 35 勝傘蓋者, 謂諸傘 最勝妙者 勝傘蓋, 即各種傘蓋 諸勝妙者 燈燭者, 謂香油等氣香光明, 及摩尼寶有光明者 燈燭, 即酥油 蠟等所燃具香氣與光明之燈, 或摩尼寶 夜明珠等具有光明之妙物, 以及如今各類電燈等, 以此等光明供養諸佛 燒香者, 謂配眾香, 或唯㆒種所燒然香 燒香有㆓類, ㆒類是用各種香料配製而成, 如以柏枝 檀香木等配製而成之熏香 ; ㆒類唯以㆒種香料製成之燒香, 如檀香等 勝衣服者, 謂㆒切衣 最勝妙者 勝衣服, 即㆒切衣服 最勝妙之衣服 最勝香者, 謂妙香水供為飲水, 以氛馥香遍㆔千界所熏水等 最勝香, 指可供諸佛菩薩飲用之妙香水, 即以香氣遍及㆔千大千世界的妙香所熏之水等 末香者, 謂妙香末可撒可燒, 或積為堆, 或畫壇場, 支配顔色, 形量高廣等妙高峰 末香, 即妙香製成之香末, 可用以撒佛, 亦可用之熏燒供佛, 或積聚成堆, 或繪畫壇城, 配 各種顔色, 形量皆如須彌山般高廣 聚者加於前文㆒切之後, 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

1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3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種義 聚 字須加在前文所說㆒切供具之後, 譬如, 花聚 鬘聚 塗香聚 燈聚等 聚 義有㆔, 即眾多義 莊飾義與種種義 ( 藏文 聚 有安佈之意 ) 譬如, 燈聚即眾多形式各異 排列美觀之明燈 以 ㆒切世間最勝莊嚴具, 皆以眾多 種種且排列美觀之方式供養諸佛如來 ㆒㆒皆如妙高聚 ( 此為唐譯, 與藏譯略有不同 ): 其 妙高聚 是形容㆒切供具量皆廣大, 且具功德妙用 因須彌山為 間所見最高廣者, 且由㆕寶所成, 具有十種功德, 故以妙高聚比喻供養具極多, 且毎㆒種皆具功德妙用 卯㆓ 無 供無 供者, 我以廣大 等㆒頌 言有 者, 謂世間供, 此 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 無 供, 即 行願品 此頌 :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㆒切㆔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 藏文 前兩句有 無 供 ㆒詞, 文 說 : ㆒切無 供養, 我皆以勝解心深信 ) 有 供即世間供養, 供具為世間 莊嚴之物, 此處乃是諸菩薩等以神通力所變現的無量微妙供具 頌後㆓句, 於前㆒切不具足此㆓句義者悉應加 37 之 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 等起 即思心所, 為生起㆒切之因, 其能引生身語㆓業, 並於第㆓刹那後與彼身語業同存 ; 境界 即供養等之對境, 亦即諸佛如來 凡前不具足此頌 後㆓句意義之處, 皆應加 此㆓句是說敬禮與供養的等起與對境 ( 藏文頌詞後兩句與 漢文稍有出入, 是 悉以普賢行願力, 敬禮供養諸如來 ) 敬禮 供養以及以 懺悔 隨喜等㆒切觀行之等起, 唯是自己深切之行願, 即普賢行願力, 此為所有七支供修行 不可或缺的核心與靈魂 心 有此偉大行願力, 即可將生命悉皆融入普賢願海之 雖唯登 菩薩以 方能發起真正普賢行願, 然對凡夫而言, 仍須於普賢行願勵力生起勝解信, 並以此勝解信發起勇猛願心隨學普賢菩薩, 此乃關要 以 從㆔方面分析如是供養諸佛之利益 : 1 供養微小, 受報弘大 : 悲華經 云: 若以㆒花, 散虛空, 供養十方佛, 乃至畢苦, 其福無盡 若將㆒朵花拋向虛空, 供養十方諸佛, 以此所獲福德, 乃至畢苦亦不會窮盡 永明大師在 萬善同歸集 說 : 若有 能於佛法僧, 少作微善, 如毫髮許, 所生之處, 受報弘大, 無有窮盡 若 能於佛法僧㆔寶, 稍作如絲髮般微

2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4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細之善, 則彼無論生於何處, 皆會感受廣大果報, 無罄盡時 昔佛世時, 有㆒億耳阿羅漢, 前世曾以㆒朵花供養佛塔, 以此感果於九十㆒劫, 連續感受 妙樂, 最後以此福德親見釋迦佛, 證羅漢果 由此可知, 對㆔寶稍作供養, 果報極大 又往昔有五百強盜, 彼等看 ㆒寺院佛像眉間的寶珠, 遂合夥至寺院準備竊取 時大殿內光線昏暗, 無法視物, 強盜首領遂拔劍挑燈, 燈光頓時照亮佛像 以是因緣, 此首領後成 眼第㆒的阿那律尊者 故緣起不可思議, 無心供養亦能種 解脫勝因 2 供種種物, 感種種果 : 國近代禪門巨匠來果禪師如是開示 : 供香則身口不臭, 供花則相貌端嚴, 供燈則心眼明徹, 供水則惡病全消, 供果則富樂尊榮, 供珠則身欽潔貴, 供衣則福壽綿長 以香極香淨, 故供香將來身口無臭 ; 以花色美麗, 故供花將來相貌端嚴 ; 以燈具光明, 故供燈將來心眼明徹, 明瞭諸法 ; 以水性柔和, 故供水將來身體調和, 盡消惡病 ; 以果實圓滿, 故供果將來富樂尊榮, 極為圓滿 ; 以珠寶貴重, 故供珠將來為 敬重, 位尊貴 ; 39 以衣長隨身, 故供衣將來福壽綿長, 受用不盡 是故, 緣起妙不可言, 供養不同物, 感受不同果, 恰如其分, 絲毫不爽 3 廣修供養, 福德無盡 : 此七支供 之供養支, 即普賢十大願王 的廣修供養, 因其供養具足㆕種廣大, 即供養具 供養境 供養心 供養時廣大, 故言 廣修 供養具廣大 : 以有 供而言, 供具為香花燈塗等世間最勝莊嚴具, 且㆒㆒皆如妙高聚, 故極廣大 供養境廣大 : 非㆒方㆒時之佛, 而是十方㆔世㆒切佛, 故極廣大 供養心廣大 : 其發心為普賢偉大行願, 遠勝㆒般供養之發心, 故極廣大 供養時廣大 : 是盡未來際供養, 故極廣大 是故, 此處之供養支即廣修供養 微供尚感巨果, 況以此大供, 必獲無量福德 又供㆒物尚獲㆒份功德, 況以意供無量種種供具, 必滿諸般功德 由此可見, 供佛利益殊勝, 若能發普賢行願而供, ㆒次可集無量福德 寅㆔ 悔罪支悔罪支者, 我昔所作 等㆒頌 依㆔毒因身等㆔事, 其罪自性謂我所作, 此復具有親自所作, 及教

2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4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他作, 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總攝㆒切說 諸惡業 應念此等所有過患, 悔先防後, 至心懺除, 則昔已作斷其增長, 諸未來者堵其相續 悔罪支, 即 行願品 此頌 : 我昔所作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㆒切我今皆懺悔 依㆔毒因身等㆔事 : 依靠㆔毒為因, 以身口意等㆔門為根事 ( 根謂依身口意為發業之根門, 事即㆔門所造之十不善業 ) 悔罪 : 從因 事 自性㆔者明 罪 ; 由方法作用㆓者解 悔 罪之因 : 即貪嗔癡 罪之事 : 即身等㆔事 身之事即殺 盜 婬, 語之事即妄語 兩舌 惡口 綺語, 意之事即貪 嗔 邪見 罪之自性 : 即我所作諸惡業 我所作分㆔ : 親自作 教他作 於他所作發隨喜心 總攝此等㆒切而說 諸惡業 因㆒切罪業皆由內㆔毒所引發, 故言 皆由無始貪嗔癡 ; 且由身語意㆔門所出生, 故言 從身語意之所生 懺悔之方法 : 應由思惟罪業過患, 而對所造罪業先起追悔心, 然後謹防㆔門不再造作, 如是以至誠心 41 懺除 懺悔之作用 : 能令所作罪業不復增長, 諸未來者可截斷其相續, 不再造作 ; 反之, 若不懺悔, 已造罪業將不斷增長, 且易再犯 初步消文之後, 進而須覓修行要點 文 應念此等所有過患, 悔先防後, 至心懺除 乃為關要, 其 至心 ㆓字尤為關鍵, 其能生因即 應念此等所有過患, 若不明了此㆓心要, 則難契入懺悔 何為至心? 即至誠 至極之心 由衷所發懺悔心, 名為至誠 ; 此懺悔心臻至極點, 即是至極 唯發起至心, 方能具足破惡力與恢復力, 因為唯以至誠追悔, 方能破壞惡業種子, 相反不起至心, 以心力微弱, 無法破惡業種而遮止罪業增長 ; 再者, 唯以至誠防護, 方具防護力, 可禁止再造惡業, 若僅口念儀軌而未起至心, 則無力遮止惡業現行 懺悔㆕對治力, 皆有㆒ 力 字, 即須引發 至心, 使懺悔具力 引發 至心 之能生因, 即思惟罪業過患, 亦即修苦 譬如, 被判槍決之犯, 腦海 盤旋著槍決之苦楚, 恐悔交加, 顫慄不已, 悔不當初, 若能還得生路, 決定痛改前非, 永不再犯 若能知此心理無欺法則, 決定明瞭懺悔關要, 即以念苦能生怖畏心, 由怖畏心必引追悔心, 以追悔心而引防護

2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4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心 以智慧了知此因果法則後, 即須從能生因 著手, 常念罪業過患, 因恐懼而生強烈追悔心, 如是懺悔, 即名 至心懺悔 寅㆕ 隨喜支分五 : ㆒ 隨喜之含義㆓ 隨喜之利益㆔ 生喜之因㆕ 不隨喜之因五 修習普賢隨喜願王之利益卯㆒ 隨喜之含義隨喜支者, 十方㆒切 等㆒頌,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 修習歡喜, 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隨喜支, 即 行願品 此頌 : 十方㆒切諸眾生, ㆓乘有學及無學, ㆒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宗大師將此頌修要歸納為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 修習歡喜 隨喜之境 : 即五類補特伽羅所有善利 五類補特伽羅指六道眾生 聲聞 緣覺 菩薩與佛, 其 聲聞有學無學歸為㆒類, 其有學指㆔果㆕向 ( ㆒果 ㆓果 ㆔果 ; ㆒果向 ㆓果向 ㆔果向 ㆕果向 ), 其無學即㆕果阿羅漢 ; 緣覺有學無學算㆒類, 其有學唯㆒果向, 其無學即辟支佛 所有善利 指所有因之善根 果之利益 隨喜方法 : 即 隨念善利, 修習歡喜, 隨 是 隨念, 喜 即 修喜 故隨喜即隨自心憶 43 念他 功德, 並於心 修習歡喜, ㆓者缺㆒不可 因為若僅是隨念功德, 則有多種情形 : 如隨念功德而生嫉妒, 或生憂惱 貪心 競爭心等, 然而均非隨念功德而歡喜 僅以歡喜㆒者, 亦不決定為隨喜, 譬如請貪吃者吃火鍋, 或贈妙衣與美女, 彼亦隨念衣食而生喜, 然非於功德歡喜 是故, 隨喜必須兼具兩個條件 : 所喜境唯是功德 ; 隨念功德所生之心應是歡喜 我等常有口無心 說 : 隨喜隨喜, 然或未 隨念功德, 或未 心生歡喜, 此等非清淨之隨喜, 以內心未真切憶念他 功德而生喜之故 以 貧者獲得寶藏 比喻修習歡喜 : 此歡喜心須至如窮 獲寶藏㆒般 窮 眼, 寶藏具大利益, 彼等見寶眼開, ㆒旦獲得, 狂喜無比 ; 相反, 若僅亂石㆒堆, 勿論心生歡喜, 恐連拾取之意樂亦無 比喻之要點在於隨念善利而生歡喜 卯㆓ 隨喜之利益分㆕ : ㆒ 獲相同之福德㆓ 獲更勝之福德㆔ 廣大隨喜獲無盡福德㆕ 隨喜所得功德之差別辰㆒ 獲相同之福德 極樂願文 云: 聞聽他 行善時, 若捨嫉妒不喜心, 誠心歡悅作隨喜, 佛說同獲彼福德 聽聞他 行善時, 若捨棄嫉妒不喜之心, 緣他 善行功德

2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4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由衷生起隨喜心, 佛說可獲等同他 之福德 永明大師亦言 : 隨喜讚善, 助他勝緣, 雖不親作, 得同善根 辰㆓ 獲更勝之福德往昔, 勝光王迎請佛及眷眾應供時, 以㆒切資具受用, 連續供齋㆒百㆓十, 場面龐大, 唯國王能辦如是盛供, 常 無此財力 時有貧女, 見後心想 : 勝光王財富如是圓滿, 亦是前世積福所致 今又值遇殊勝佛福田, 積此大福德, 真是稀有! 以此隨念勝光王之功德而生歡喜 世尊知後, 當晚迴向時問勝光王 : 汝所積福德, 迴向自己, 抑或福德勝汝者? 勝光王回曰 : 迴向善根大者 結果, 世尊先念貧女之名作迴向, 連續㆔日皆如此 依常理而論, 勝光王理應為最大功德主, 然以其發心不及貧女隨喜心善, 故所得福德尚不及貧女 可見善根大小主要觀待意樂 見 行善時, 若能發起清淨隨喜心, 且迴向無 菩提, 甚至可獲勝過行善者以不清淨發心所積之資糧 辰㆔ 廣大隨喜獲無盡福德此處的隨喜支是為利他以廣大行願力推動, 至心隨喜㆒切時方凡聖所具之功德, 故等起是普賢行願, 對境為十方㆔世㆒切凡夫乃至佛陀所有功德, 以願大 45 境大, 故㆒次觀想即獲無盡福德 般若攝頌 云 : ㆔千須彌可稱量, 隨喜善根不可量 華嚴經 云: ㆔千大千國土 滿 海水, 可取㆒髮, 破為百分, 以㆒分髮, 滴取海水, 可知滴數, 是隨喜福, 終不可數 辰㆕ 隨喜所得功德之差別問 : 是否任何隨喜皆可獲得等量功德? 此尚須分析 : 1 隨喜 等者功德, 可獲超勝彼之功德 譬如, ㆒ 行善未以菩提心攝持, 另㆒ 以菩提心攝持, 隨喜其功德, 隨喜者可獲超勝行善者之功德 2 隨喜平等者功德, 可獲等量功德 3 隨喜 等者功德, 可獲相應自己心量之功德 譬如, 凡夫隨喜八 菩薩之功德 卯㆔ 生喜之因須知歡喜皆由愛好而生, ㆒旦滿其所好, 遂油然生喜, 別 視為極苦之事, 於愛好者而言, 卻樂在其 譬如, 跋山涉水雖甚勞頓, 然於喜好山水者而言, 若見九寨溝山水, ㆒草㆒木皆令其賞心悅目, 充滿歡喜 ; 又如, 超級球迷可通宵達旦觀賞世界盃球賽, 分分秒秒處於狂喜 而以眾生安樂為己樂之菩薩, 最歡喜眾生行善得樂, 故見 行善由衷生喜, 如是緣功

2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4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德所生之歡喜, 是以菩提心自然引發, 此方為清淨之歡喜 卯㆕ 不隨喜之因為何見他 功德不作隨喜? 究其根源, 即因愛執自己, 以我執 我所執而障蔽 譬如, 對凡事皆欲出類拔萃者而言, 往往嫉恨功德勝己者, 自我未得滿足時, 即起煩惱, 如何能見他 功德而起隨喜心? 又如, 為 母者, 愛子心切, 難忍他子超勝自子, 見他子功德如何能起隨喜心? 故以自我為 心時, 以我執與我所執障礙, 必難生起隨喜 ; 若能重他輕我, 則能念他功德而由衷生喜 卯五 修習普賢隨喜願王之利益修習普賢隨喜願王可圓滿心量 拓展心胸 凡夫心胸狹窄, 譬如家庭主婦, 其心量唯容得丈夫與子女, ㆒個繁瑣小, 故其隨喜對境亦僅限於此 相反, 若放開心量, 整個 生境界將徹底改觀 譬如, 從關心㆒個家, 擴展至㆒個城市 ㆒個國家 整個 球 ㆔千大千世界 ( ㆒個佛刹 ) 乃至十方佛刹極微塵數佛刹 再從現在往前推至過去無始, 往後推到未來無終 此即圓滿之心量, 可謂 心包太虛, 量周沙界 心量至此, 懷納㆒切, 隨喜遍及㆒切凡夫 ㆓乘 菩薩 諸佛之功德 心性本來廣大周遍, 非時 47 空能限 ; 心性本來大平等, 無取無捨, 隨喜亦不應取大捨小, 應超越分別心之偏袒執著, 故以普賢行願攝持隨喜, 即可突破時空之局限 心之限量, 而相應廣大周遍 遠離自他之不㆓心性, 如是以普賢行願可入法界大海 是故, 應隨學普賢菩薩發起廣大行願, 以行願攝持而普遍隨喜 修習隨喜支關鍵在於串習行願, 在此行願推動, 凡所見聞之功德, 不論是何類眾生之何種大小善根 何種暫時與究竟安樂, 皆須為其善因善果而由衷生喜 因此, 修習歡喜皆為利益眾生, 以如是發心修習, 必獲無量福德 寅五 勸請轉法輪支勸請轉法輪支者, 十方所有 等㆒頌 謂於十方刹土之, 現證菩提, 獲得無著無障礙智, 未經久時, 變爾許身, 勸請說法 智軍阿闍黎作 現證菩提 而為解釋 勸請轉法輪支, 即 行願品 此頌 :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㆒切皆勸請, 轉於無 妙法輪 即於十方刹土, 若有 最初現證菩提, 獲無煩惱障之無著智 無所知障之無礙智, 如是證悟歷時未久, 我即變現如彼數量之身, 勸請此等初成道之諸佛轉正法輪 對勸請對境, 印度智軍阿

2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5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闍黎於 行願品注釋 釋為 現證菩提, 即最初證悟菩提未經久時, 宗大師亦如是承許 唐譯 行願品 則直接譯為 最初成就菩提者 ( 藏文頌詞 無 最初 ㆓字 ) 是故, 此處並非勸請無量劫前成佛之燃燈佛等, 而是勸請初證菩提未經久時者, 轉妙法輪 以 從勸請之境 勸請之事 正說勸請㆔方面, 詮釋 行願品 此頌 : 勸請之境 : 即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十方㆔世㆒切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 所有最初成就菩提之世間明燈 佛陀 勸請之事 : 即 轉於無 妙法輪, 諸佛最根本之利生事業即為轉法輪, 因為唯有弘法能令眾生離苦得樂, 故勸請之事亦即轉法輪 正說勸請 : 即 我今㆒切皆勸請, 於㆒切最初成道之諸佛, 我皆以身口意種種方便殷勤勸請 何謂以身口意種種方便殷勤勸請? 以 以公案說明 : 釋迦佛初成道時, 觀察自證之真理甚深難解, 唯佛自知, 與 宣說亦徒勞無益, 故默然安住 佛又思及諸佛皆經梵 勸請方轉法輪, 故眉間現白毫光, 遍照㆔千大千世界 時大梵 得佛加持, 前來啓請道 : 唯願世尊哀愍, 為諸眾生轉妙法輪 復以偈頌殷 49 勤勸請 世尊思量 : 我法如是深妙, 非分別心能解 為令世間尊重正法, 及甚深法得以開顯, 故仍默然不語 大梵 又與帝釋同至林, 頂禮佛陀, 右繞㆔匝, 立於㆒旁, 復以偈頌勸請 : 世尊降伏諸魔冤, 其心清淨如滿月, 願為眾生從定起, 以智慧光照世間 然世尊仍舊默然 時大梵 偏袒右肩, 合掌長跪再度祈請 : 如來今已降魔冤, 智慧光明照㆒切, 世間根熟有堪度, 唯願世尊從定起 佛言 : 我法甚深微妙, 縱與 說亦不能解 大梵 恐魔界增多, 遂又祈請 : 摩伽陀國外道眾多, 因邪見作種種思量, 唯願世尊示甘露法, 能令彼等得以聽聞 您所證法清淨離垢, 無增無減已至彼岸, ㆔界之 超勝獨尊, 猶如山王出於海面 世尊! 您悲濟眾生, 為何今日欲捨彼等? 唯願世尊, 以正法光明, 破世間愚暗 唯願世尊, 以大慈悲, 不捨本願, 如獅子吼, 似 雷震, 轉妙法輪 爾時, 世尊以佛眼照見眾生 根 定不定 種性 佛觀照不定聚 ( 聚為聚類 聚集之義 依眾生根機之別, 分類聚集之, 可有㆔類 ; 其性正邪未屬, 遇善緣則成正定 ( 聚 ), 得惡緣 則成邪定 ( 聚 ) 者, 以其不定, 故稱不定聚 ) 眾生而興大悲 : 我本欲為此類眾生轉妙法輪, 而出於世 佛又語大梵 : 我今為汝等, 當雨於甘露, ㆒切諸世間, 龍神等, 若有清淨者, 聽受如是法 大梵 見佛應

2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5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允轉妙法輪, 歡喜無比, 禮佛雙足, 繞佛數匝後, 倏然不見 之後, 有㆕位樹神禮佛請問 : 應於何處轉法輪? 佛答 : 當於鹿野苑 昔九萬㆒千俱胝諸佛, 皆於此處轉無 法輪, ㆒切甚深微妙之法, 皆出於此之故 佛入定觀見鹿野苑時有五, 遂前去為憍陳如等五比丘及八萬 轉㆕諦法輪, 五比丘證得㆕果, 八萬 得預流果, 自此世間方有㆔寶出現 由此公案可知請轉法輪之動機與方式 : 勸請之動機 : 非為㆒己私利, 而為利樂㆒切世間 當年, 大梵 正是發此大心, 祈請世尊為利樂世間宣說妙法 如今我等能遇佛法, 得大利益, 大梵 之請轉法輪, 功不可沒 勸請之方式 : 即以身口意種種方便, 殷勤勸請 如手持法輪或潔白海螺, 口 勸請, 內具利益㆒切眾生的清淨大心 念誦 我今㆒切皆勸請 時, 理應隨學大梵, 身以恭敬, 語以讚歎, 意以虔誠, 如大梵 之發心而再㆔勸請, 以相應普賢行願 請轉法輪之利益 : 以勸請諸佛轉法輪之緣起力, 可淨捨法 謗法罪業, 世世不離㆔寶光明 堪布根華云 : 若祈請高僧大德轉法輪, 生生世世值遇正法光明, 不會墮入邪見黑暗之 此外, 以此可令相續 生起慈愛眾生之善根 聲聞 唯求自了, 然身為大 51 乘菩薩, 則當普愍群生, 思慮彼等利益, 故當代 眾生, 勸請諸佛降澍法雨, 令普 之 同沾法益 寂 菩薩於 入行論 亦云 : 我於十方佛, 合掌誠勸請, 為苦惑迷眾, 燃亮正法燈 以此廣大利他之慈悲心請轉法輪, 必獲無量福德 寅六 請住世支請住世支者, 諸佛若欲 等㆒頌 謂於十方土之, 諸欲示現般涅槃者, 為令發起㆒切眾生究竟利益 現前安樂, 故變無量身, 勸住佛刹微塵數劫, 不般涅槃 請佛住世支, 即 行願品 此頌 :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刹塵劫, 利樂㆒切諸眾生 即十方刹土, 若有諸佛將欲示現般涅槃, 我為令其發起㆒切眾生之究竟利益及現前安樂, 故我㆒身變現無量身, 向諸佛殷勤勸請, 於佛刹極微塵數劫 安住世間, 不趣涅槃 以 從勸請之境 勸請之事 正說勸請㆔方面詮釋 : 勸請之境 : 即 諸佛若欲示涅槃, 頌 僅簡略說 諸佛, 實則包括㆒切菩薩 聲緣與善知識 勸請之事 : 即 唯願久住刹塵劫, 利樂㆒切諸眾生 唯㆒勸請諸佛於佛刹極微塵數大劫 久住, 故

2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5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勸請住世時間是 刹塵劫, 而非短時 如是久住之目的是為利樂㆒切眾生 正說勸請 : 即 我悉至誠而勸請 至誠 是表示勸請之心真誠至極 以 內容, 行願品 長行文具體說為: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㆔世㆒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 將欲示現般涅槃者, 及諸菩薩 聲聞緣覺有學無學, 乃至㆒切善知識, 我悉勸請莫入涅槃, 經於㆒切佛刹極微塵數劫, 為欲利樂㆒切眾生 勸請之利益 : 如是祈請諸佛菩薩等長久住世, 可遣除壽障等, 具極大功德 寅七 迴向支迴向支者, 所有禮讚 等㆒頌 以 六支善, 表舉所有㆒切善根, 悉與㆒切有情共同, 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 永無罄盡 迴向支, 即 行願品 此頌 :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以 禮讚乃至請佛住世六支善, 代表㆒切善根, 此諸善根皆與㆒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 令其成為大菩提之因, 永無窮盡 以 從所迴向 迴向者 迴向心 迴向之處 迴向之必要五方面分析 : 53 所迴向 : 即前六支所攝㆒切善根 因前六支攝盡㆒切善根, 故所迴向即自己所集㆒切善根 此等皆無餘迴向眾生及佛道, 故名 普皆迴向 迴向者 : 即 悉與㆒切有情共同, 迴向者非僅自己㆒, 而須偕十方世界㆒切有情共同迴向 迴向心 : 即 猛利欲樂, 猛 即心識強而有力, 並非怯弱無力 ; 利 即心識明利, 而非暗鈍 真正的迴向心, 必具猛利之欲樂 強烈之希求, 而引發 猛利欲樂 之關鍵則在行願 若內具偉大行願, 以願力自能引發猛利欲樂, 故此行願為內之關要 此 猛利欲樂 若直指即菩提心, 以菩提心攝持, 將㆒切善根毫無慳吝迴向㆒切法界有情, 令彼等離苦得樂, 最終永時不離無 菩提之大安樂 迴向之處 : 即眾生及佛道, 其 眾生 須置首位, 以體現大乘利他為主之精神 此點在 行願品 長行文 極明顯說為 : 言普皆迴向者,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 所有功德, 皆悉迴向盡法界 虛空界㆒切眾生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 無諸病苦 ; 欲行惡法, 皆悉不成 ; 所修善業, 皆速成就 關閉㆒切諸惡趣門, 開示 涅槃正路 若諸眾生, 因其積聚諸惡業故, 所感㆒切極重苦果, 我皆代受 令彼眾生, 悉得解脫, 究竟成就, 無 菩提

2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5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迴向之必要 : 即 令成大菩提因, 永無罄盡 亦即為令善根廣大無盡 令成廣大, 即令善根成為大菩提因 ; 令成無盡, 即令善根盡未來際無有窮盡 由此間接可知, 若不如是迴向, 則善根將成為小乘或 果位之因, 且將窮盡 慧海請問經 以比喻闡明迴向之利益, 經云 : 水滴落入大海, 海未乾涸其不盡, 迴向菩提善亦然, 未獲菩提其不盡 若將善根迴向菩提, 乃至未成佛之間, 此善無有窮盡且日日增長 卡隆巴格西言 : ㆒切有為善法乃無記, 迴向眾生方得廣大利 既然迴向具有能令善根廣大無盡之利益, 則有極大必要修習迴向 總之, 迴向即 回己善根, 有所趣向 回 即迴轉 ; 向 即趣向, 趣向內心所緣之處 凡夫㆒向唯緣 自我, 凡事以 我 為 心, 稍植善根亦執為我所, 認為是我所造, 僅迴向能自享其福 所求順遂, 隨此我執, 善根亦成微劣 而今應迴轉心向, 唯緣利他, ㆒切善根皆迴向盡法界 虛空界㆒切眾生, 唯願眾生離苦得樂 若能如是迴向, 善根則成大乘無盡廣大善根 因此, 迴向是轉變善根之善巧方便, 迴向之作用即令狹小成廣大, 轉有限成無盡 設未如是迴向, 善根被我執局限, 初時狹小, 間易被嗔等違品摧壞, 55 即便未壞, 亦僅為世間或小乘善根, 成熟㆒次善果後便會窮盡 可見迴向具極大利益, 故隨學普賢菩薩普皆迴向極具必要 丑㆓ 如理作意則生福德之理如是瞭解此諸文義, 意不餘散, 具如文 所說而行, 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此段分㆓部分詮釋 : ㆒ 如理作意之條件 ; ㆓ 如理作意之果 ㆒ 如理作意之條件 : 1 如是瞭解此諸文義: 即對 行願品 頌文意義, 首以聞思斷諸疑惑, 熟解文義, 因為唯有文義了然於心, 方能依文起觀, 以心緣文字而現總相 譬如, 對 康定 不瞭解者, 雖耳聞 康定 ㆓字, 然心 根本不現其城市總相 ; 相反, 若對康定 提及, 彼心 即現明顯總相 如是, 須熟解文義, 方能依文起觀, 若不解義則無從隨文入觀 2 意不餘散, 具如文 所說而行 : 此述七支供之修法, 即觀修時應攝心專注, 不向外散, 完全按 行願品 文義而觀行 ㆓ 如理作意之果 : 按七支文義如理作意, 則能攝持無法計量之功德

2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5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子㆔ 七支之劃分與歸攝 首應了知積資淨障具有眾多分類, 譬如, 無貪子請問經 宣說布施 持戒 修定所攝的㆔類福 ; ㆔聚經 宣說頂禮 懺悔 迴向㆔支 ; 辨 邊論 宣說書寫乃至修習之十法行 ; 入行論 宣說從供養乃至迴向的八支 ; 普賢 師言教 宣說歸依 發心 念百字明 修曼茶與 師瑜伽五支 本論則說按七支供而修, 此行法之依據有㆔ : ㆒ 依據寂 菩薩的 集學論, 集學論 云 : 應按 行願品 恭敬頂禮等 ; ㆓ 依據阿底峽尊者的 問答寶鬘論 及其注釋, 彼 亦如是宣說 ; ㆔ 依據嘎當派教授傳統, 即按 行願品 觀修七支供 普賢行願品 極其殊勝, 在五明佛學院, 大恩 師法王如意寶極為重視念修此願文 大恩 師曾開示 : 普賢行願品 是修集淨土資糧之最勝方便, 往生極樂世界之捷徑, 入於聖者境界之要門 普賢行願品 總集㆔世㆒切諸佛菩薩所有大願, 其為㆒切願海 之最勝願, 故又稱為大願王, 諸大菩薩皆依此而發起廣大誓願 ㆒九八七年, 大恩 師率領 萬弟子朝禮五台聖境期間, 師率眾念誦的即此 普賢行願品 ㆒九九零年, 大恩 師朝禮印度聖境時, 為各派弟子反覆宣 57 說 普賢行願品 之功德, 且勸修此不可思議法門 此後, 每年神變月, 各 佛子皆前往印度金剛座前敬獻供品 共修 行願品 ㆒九九七年, 大恩 師為令佛法興盛廣大, 發起大願, 號召各 弟子共同念誦 行願品 ㆒億遍, ㆕眾弟子紛紛響應, 迅捷圓滿此數目 五明佛學院㆕眾弟子謹遵 師規定, 每次傳法前念誦 行願品 七支供, 傳法後念誦 普賢行願品 頌文後半部分, 發願迴向 ㆒切大小佛事, 皆依此常規而行 師晚年, 曾語重心長 教導弟子 : 現在我別無所求, 然對僧眾每日念誦㆒遍 行願品 卻有強烈希求心 僧眾每日若能如法念誦㆒遍 行願品, 我住在世間亦覺得有意義 華嚴經 為釋迦如來㆒代時教之根本法輪, 號稱經 之王, 經 之海, 而 行願品 為 華嚴經 之精華, 乃毗盧遮那佛之淵府, 普賢菩薩之心髓, ㆒切諸佛之所證, ㆒切菩薩之所行 此 行願品 是普賢菩薩於華嚴會 親自宣說, 是故讀誦 受持必得極大加持, 無論學密學顯, 皆須依此殊勝願文而發願 此 禮敬 供養 勸請 請白 隨喜五者, 是為順緣, 積集資糧 悔者是除違緣, 淨治罪障 隨喜支 ㆒分, 於自造善修歡喜者, 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其迴向者, 是使積集 淨治長養諸善, 雖極微少, 令增

3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6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廣多 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 終無窮盡 總之攝於積集 淨治 增長無盡㆔事之 此段將七支歸攝於積集 淨治 增長無盡㆔事之 其, 禮敬 供養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隨喜五支為順緣 積集資糧, 懺悔罪業是遣除違緣 淨治罪障 隨喜支有自隨喜與他隨喜兩種, 其 自隨喜, 即對自作善根修習歡喜, 善根如種, 自隨喜如以水潤之, 由心緣自善根數數修喜, 能令善根不斷增長, 故亦可攝於增長之 最後迴向, 是令積資淨罪長養之善根, 雖極微小亦能增長廣大, 且可令已現前感果即將窮盡之善根成為無盡 總之, 七支可攝於積集 淨治 增長無盡此㆔事 七支亦可歸攝為㆕支 ㆔支 ㆓支或㆒支 即歸攝為積資 淨障 增長 無盡㆕支 ; 積資 淨障 增長無盡㆔支 ; 積資 淨障㆓支 ; 積資㆒支 ; 淨障㆒支 七支攝為積資之理 : 禮敬 供養 隨喜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迴向此六支本為積資, 懺悔實際亦是積資, 集學論 引 無盡慧經 云: 自己以及他 懺悔罪業, 宣說此是積集資糧 七支攝為淨障之理 : 以傲慢而不恭敬之罪障, 主要以禮敬對治 ; 以慳吝而不供養之罪障, 主要以供養對治 ; 以㆔毒煩惱引起的自性罪與佛制罪, 主要以懺 59 悔對治 ; 以嫉妒引起的競爭罪障, 主要以隨喜對治 ; 以愚癡引起的捨法罪障, 主要以請轉法輪對治 ; 以邪見引起的誹謗罪障, 主要以迴向對治 如是, 七支皆可對治相應之違品, 故可攝為淨障㆒支 癸六 供曼陀羅而祈禱次令所緣明瞭顯現, 供曼陀羅, 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 謂 : 唯願加持, 從不恭敬善知識起, 乃至執著㆓種我相, 所有㆒切顛倒分別, 速當滅除 從敬知識, 乃至通達無我真實, 所有㆒切無顛倒心, 速當發起 及其內外㆒切障緣, 悉當寂滅 令所緣明瞭顯現 即令所緣境之資糧田於心 明瞭顯現 梵語 曼陀羅, 亦念 曼扎, 即壇城, 有取精華之意 從取福德與覺證之精華的角度, 名為 曼陀羅 ㆒切有部戒律 曾說 : 製作壇城, 於彼 陳設供品 大壇城經 亦云 : 我作轉輪王時, 亦曾以大海 大 以及㆕洲珍寶供養諸佛 是故, 顯宗經典亦有供獻曼陀羅之說 密宗供曼陀羅, 有供五堆 七堆 九堆 ㆓十㆔堆 ㆓十五堆 ㆓十七堆 ㆔十七堆等法 譬如, 按 積聚續, 那洛巴與阿巴亞等供㆓十㆔堆 ; 怙主八思巴之傳承是供㆔十七堆 ; 格魯派之傳承是供

3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6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㆓十五堆 ; 顯宗常啼菩薩供七堆 ; 時輪金剛供九堆 ; 另有五堆之供法 按密宗, 曼陀羅有外 內 密 極密㆕種, 此處不釋 於資糧田前供曼陀羅時, 當以猛利欲樂多次祈禱 須祈禱之理由 : 對欲證法性的修行者而言, 祈禱 師與本尊極為重要 因㆒切覺證隨行於加持, 而加持是依賴祈請 師本尊而生, 祈請又依賴祈禱之故, 誠如祈禱如意寶能賜予㆒切所欲般 大恩 師曾如是開示祈禱的重要性 : 譬如, 兩 在年齡 智慧 福報 名聲等方面皆相等, 其 ㆒ 修法與弘法利生事業清淨 圓滿 順利, 此緣起力正是祈禱觀修 師本尊之功德力 相反, 另㆒ 平素不修 師瑜伽, 縱然其聰明博學 具有名聲, 但亦無法成辦真正弘法利生的事業 祈禱之內容分㆔ : ㆒ 滅除㆒切道之違品顛倒心 ; ㆓ 發起㆒切證道的無顛倒心 ; ㆔ 寂滅㆒切障緣 論 如是具體宣說 : 唯願傳承 師等加持我, 從不恭敬善知識起, 直至執著㆓種我相的所有顛倒分別心, 悉能速疾滅除 ; 從恭敬善知識起, 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性的㆒切無顛倒心, 皆能速疾發起 ; 以及內外㆒切障緣悉皆寂滅 61 決定祈禱內容之理由 : 須祈禱前㆓者之理由 : 欲從渾身是過 毫無功德之凡夫, 以道次第之修行而脫胎換骨, 成為過無不斷 德無不備之佛陀, 即須從㆔士道依次進修而成辦佛道 為完成佛道的每㆒支分, 實修時必須真實滅除㆒分過失, 發起㆒分功德, 過失即顛倒心, 功德即無顛倒心 以道前基礎為例, 修學依止善知識後, 應斷之過失即不恭敬善知識等顛倒心, 應起之功德即恭敬善知識等無顛倒心, 包括華嚴九心等 如是乃至修習 士道毗缽舍那, 應斷執著㆓種我相之顛倒心, 應起通達無我真實性之無顛倒心 此即道次第修行從始至終最根本之所求 是故, 向資糧田供曼陀羅時, 須以猛利欲樂多次祈禱 : 速疾滅除顛倒心與發起無顛倒心 須祈禱寂滅㆒切障緣之理由 : 修行過程, 外有 魔 惡知識 事環境等干擾, 內有自身心業緣等障礙 為順利成辦前㆓所求, 則須遣除障礙成就 干擾修行的內外障緣, 否則將導致修行 途退轉 無法 進, 甚至放棄修行等過患 因此, 第㆔個所求即是寂滅內外障緣 總之, 為順利成辦此㆔所求, 須於極具加持力的資糧田前, 虔誠供獻曼陀羅, 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 如是必能獲得加持而順利趣入正行

3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6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癸七 攝義 為何須作此六種加行? 即為令學 順利趣入從道前基礎至止觀的㆒切正行而作此加行 故此六種加行即是入道次第正行之加行 為何先須修習加行? 因為唯以加行積聚趣入正行之順緣, 方能順利趣入正行 常 若未如量修持加行而速趣正行, 恐難相應, 故須先修加行, 為正行奠定基礎 為何須依此等次第而加行? 因為此次第極為應理, 由外至內, 層層推進, 直至與正行連結 若能依此次第善修, 則可直接助益正行 此等次第具體而言 : ㆒ 首當灑掃住所 安佈身語意所依, 清淨外環境 ㆓ 復次, 對 師㆔寶作清淨供養 端正陳設供具 ㆔ 繼為除風, 令身心安定澄清, 須以如法威儀調身 次應調心, 以歸依心趣入內道, 以菩提心趣入大乘 ㆕ 進而須於心 明觀道次第傳承 師等資糧田, 作為積資淨障與祈禱之所依 五 因為諸法依因緣而生, 若欲引生道次第㆒切 63 修行之證道, 須要聚合正因與助緣, 正因是修所緣行相, 助緣為積資淨障 若無積資淨障此㆓助緣, 僅修㆒所緣行相, 則無法生起證道, 是故緊接即須積資淨障 又以分散修持收效不大, 故須將積資淨障之扼要攝於㆒儀軌 修持, 此即攝修之意 攝修儀軌即 行願品 頌文 的七支供, 其具足積資淨障的種類與扼要 其扼要有㆓, 即境大與心大 每支修法, 所觀皆是廣大 無盡 圓滿之境 ; 能境悉為普賢偉大行願 對凡夫而言, 關鍵在於對普賢行願具足勝解信, 以此信力念誦 觀修 如法念修的方法即 如理作意, 欲如理作意須先深入研習 行願品 長行文 ( 因頌文為長行文之歸攝, 具體內容悉在長行文 ), 至經義嫺熟於心時, 方能隨文起觀, 如此㆒次念修即可攝持無量功德, 速積證道資糧 大乘莊嚴經論 開示積資的方法是正修與數修, 正修即如理作意, 於此七支數數如理作意修習, 決定可積資 淨障, 乃至令善根增長無盡 經由七支供修習, 相續 具有深厚的善根力作為順緣, 又淨除違緣罪障, 如是正修, 決定能如種子遠離乾旱又得雨露滋潤般, 快速生起證道 六 於前五加行基礎, 為銜接正行, 須對傳承 師供曼陀羅祈禱㆔事 : ㆒者, 滅除㆒切菩提道之違品顛倒心 ; ㆓者, 發起㆒切菩提道之無顛倒心 ; ㆔者

3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6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寂滅內外障緣 譬如, 進入 念死無常 的正行前, 應對傳承 師供曼陀羅, 心 懇切祈禱, 唯願速疾生起無常之心, 遣除常執, 且觀修過程, 無有內外魔障令觀修 斷或退轉 如是正行時即可承接傳承 師之加持, 結合自他㆓力, 收效決定顯著 是故, 此六加行極其重要, 其含攝㆒切加行扼要, 若能如法以此淨治自心 成熟相續, 則遣除顛倒分別引發覺證, 自如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㆒般 譬如, 修無常時, 可捨棄常執而念無常 ; 修依止時, 可捨棄不恭敬之顛倒心, 生起恭敬意樂 其餘㆒切道支悉皆如是 相反, 若未以加行成熟相續, 則如摘未熟之瓜, 築無水之渠, 縱然努力亦無法相應正行, 無法捨棄顛倒心而如量生起無顛倒心, 久之甚至退失於法之信心 故此六種加行之預備極其重要, 應如法真修, 學 萬勿輕忽 正行分㆓ : ㆒ 總共修法 ; ㆓ 此處修法 壬㆓ 正行分㆓ : ㆒ 總共修法㆓ 此處修法癸㆒ 總共修法分㆔ : ㆒ 認定修法及其必要㆓ 修法不善之過患㆔ 善加護持修行之相子㆒ 認定修法及其必要今初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 令心安住, 65 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行相 即心內映現影像之狀態 現在先講認定修法及其必要 所謂修, 即令自心數數安住於某善所緣境, 並且護持修習所緣境之行相 修習所緣行相 : 如持名念佛, 所緣 即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 ; 修習所緣 即以信心憶持此名號 ; 修習所緣行相, 即心 持念此名號之狀態 ; 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即須不斷保持此狀態, 令其不為其餘境緣所轉 修法有何必要? 蓋從無始, 自為心所自在, 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心復隨向煩惱等障, 而為發起㆒切罪惡 此修即是, 為令其心隨自自在, 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無始至今, 自己皆隨心自在而轉, 心則不隨自己自在而轉, 反而趣向煩惱等障礙, 由此發起㆒切罪惡 所謂修法, 即是為令心隨自己自在而轉, 堪能如自己意願安住於善所緣 此即修法之必要 凡夫未經修行之狂心桀驁不馴, 任性妄為, 常隨欲望遷轉 ㆒遇染緣, 即心生耽著, 無力自主, 身心唯隨貪欲動轉, 無有自在 而今修行即為調伏自心, 令其隨欲安住善所緣境 大乘莊嚴經論 云 : 我見

3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6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熏習心, 流轉於諸趣, 安心住於內, 回流說解脫 以我見熏習之心, 如野馬般㆒直牽引吾 於諸趣 不自在 流轉 唯收攝此心, 令其安住善所緣境, 如是調御自心, 方能回轉於解脫道 而心㆒旦獲得自在, 從修習止觀直至成佛, 皆可安住而成就 子㆓ 修法不善之過患修法 ( 指修的方法 ) 不善, 即雜亂修行, 不按軌則 修行切不可恣意而行, 必須按質 按量 按次第而修 否則養成惡習, 極難醫改 宗大師如是告誡後學 : 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使修者, 則於所欲如是次第 修習爾許善所緣境, 定不隨轉, 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 成大障礙 若從最初令成惡習, 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 初入修行時, 若任遇何種所緣即便隨意修持, 則對自己所欲的善所緣境按此等次第 修習爾許之量, 決定難以隨轉, 反而對堪能安住自己所欲的善所緣境形成大障礙 若從最初便養成隨意雜亂而修之陋習, 則㆒生善行皆成過失 譬如練習寫字時, 若先按筆法練習楷書, 練就後再練其他字體, 則易善巧變通 起初若未依筆法次第如量練習, 隨見任何字體稍練即止, 如此㆒旦養成陋 67 習則極難扭轉, 即使㆒生苦練, 亦無法練就㆒手好字 是故, 最初不雜亂而修極為重要 已明雜修過患, 進應了知善加護持修行之相 子㆔ 善加護持修行之相故於所修諸所緣境, 數量次第, 先須決定 次應發起猛利誓願, 謂如所定, 不令修餘 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 如所決定, 令無增減 何謂相? 即與 雜亂 相反之 決定 相, 以㆔個決定詮釋, 即思惟決定 誓修決定與正修決定 其, 思惟決定與誓修決定為修前之決定, 正修決定是修時的決定 雜亂修行具極大過患, 故對所修諸所緣境的數量與次第, 首先須由思惟而決定 ; 之後, 即應發起猛利誓願 : 當按所決定的數量與次第修持, 不雜修其他所緣境 ; 立誓之後, 即應具足正念正知, 按所決定的數量與次第, 無有增減 悉如次第如量而正修習 ( 遠 離昏沉 掉舉等 ) 為何須決定數量與次第? 因為所緣境數量不定, 則會出現少修或多修 ; 次第不定, 將對正行無益, 甚至成為顛倒, 如同醫生錯亂治療程式, 於治病無益, 甚至有害 故於修法時決定數量與次第極為重要 以修 師瑜伽為例, 宗大師於 增 意樂極淨之

3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7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問事 云 : 諸大行者若著重修持 師瑜伽, 請問 : 修 師之處 師之數量 師瑜伽正行之修行 根本 師與金剛持無㆓之軌理 光之射收, 此五者應當如何而作? 對此應如是決定 : 第㆒ 修 師之處 : 即自身頂輪 心間與前方 此處為增長信心與恭敬之故, 當觀於前方 第㆓ 師之數量 : 已結法緣之所有 師 第㆔ 師瑜伽之正行 : 前提是首應觀修親近 師之利益與不如理親近之過患, 正行是修練信心與恭敬 第㆕ 根本 師與金剛持無㆓之軌理 : 僅外相有別, 了義 觀為真佛 第五 光之射收 : 即觀想 師白毫間 嗡 字, 放光入自頭頂, 清淨身業與脈障, 獲得 師身金剛之加持, 相續 得化身果之緣份 ; 觀想 師喉間 阿 字, 放光入自喉間, 清淨語業與風障, 獲得語金剛之加持, 相續 得報身果之緣份 ; 觀想 師心間 吽 字, 放光入自心間, 清淨意業與明點障, 獲得意金剛之加持, 相續 得法身果之緣份 以 五處, 即修 師瑜伽時所修所緣境之數量 ; 其先後次序, 為修所緣境之次第 如是, 先決定所修 69 所緣境的數量與次第 ; 其後發誓按如是數量與次第修習, 不雜餘修 ; 正修時須具足正念, 即先憶念應修的數量與次第, 然後悉如次第如量而修 且須具足正知, 即於修習時, 偶以正知檢察, 所緣有無過多過少之情況, 令修習如所決定而無增減 癸㆓ 此處修法此處修法者, 先應思惟依止勝利速成佛等, 及不親近所有過患, 謂能引發現法後世諸大苦等 次應多起防護之心, 謂不容蓄分別尊長過失之心, 隨自所知, 應當思惟戒定智慧聞等諸德, 乃至自心未起清淨行相信時, 應恒修習 次應思惟如前經說, 於自已作當作諸恩, 乃至未發誠敬而修 此處 親近善知識 之修法, 首先應思惟依止善知識之勝利 能快速成佛等, 並思惟不親近之過患 能引發今生後世諸大苦惱等 ; 其次, 應多發起防護之心, 即決不允許蓄藏分別 師過失之心, 並應隨自己所知, 具體思惟 師戒 定 慧 多聞等各種功德, 乃至自心尚未發起具有清淨狀態之信心時, 應當持續修習 復次, 應按 文 華嚴經 等所說, 思惟 師對自己已作與將作之恩德, 乃至未發起誠敬心時, 應當不斷修習 此處親近善知識之修法, 其數量與次第決定為 :

3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7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第㆒ 思惟依止之勝利與不親近之過失 ; 第㆓ 憶念功德而修信心 ; 第㆔ 憶念恩德而修恭敬 如是思惟決定後, 繼而發誓依此而修, 正修時以正知正念依所決定而修習, 直至發起信心與恭敬心為止 壬㆔ 完結分㆓ : ㆒ 當作迴向㆓ 旁述修行時間等癸㆒ 當作迴向後時如何行者, 應將所集眾多福善, 以猛利欲, 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 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正修後時當如何行持? 應作迴向, 即將加行與正行所修集的眾多福德善根, 以猛利欲樂, 通過普賢行願與七十願等, 迴向暫時與究竟諸希願處 此處, 所迴向為加行與正行修集之善根 ; 能迴向是猛利欲樂 ; 迴向文即 普賢行願品 七十願 入 行論 迴向品 極樂願文 大圓滿願詞 願海精髓 等 ; 迴向處即暫時與究竟之所求 癸㆓ 旁述修行時間等分㆕ : ㆒ 修行時間㆓ 最初修之方式㆔ 稍穩固時護持方式㆕ 不疲倦之竅訣子㆒ 修行時間如是應於晨起 午前 午後 初夜㆕次修習 晨起 : 即 初亮時, 起床修第㆒座 71 午前 : 即 午十時左右, 此時修第㆓座 午後 : 即 午㆔ ㆕時左右, 此時修第㆔座 初夜 : 即 初暗, 約晚 八時左右, 此時修最後㆒座 於此㆕時專修之原因 : 此等時辰, 心易靜, 適合專修 餘時雜念較多, 可作其他閱讀 念經等事 子㆓ 最初修之方式此復初修, 若時長久, 易隨掉沉自在而轉 此若串習, 極難醫改, 故應時短, 次數增多 如云 : 有欲修心, 即便截止, 則於後次心欲趣入 若不爾者, 見座位時, 即覺發嘔 初修時, 若時間較長, 心易隨掉舉 昏沉自在而轉 此若串習成性, 極難糾正, 每次修法時皆易陷入沉掉狀態 故初修之方式, 每座時間宜短, 次數宜多 西藏修行者 流行㆒種說法 : 尚有修法欲樂時, 就此停住, 如是 次入座修時, 心便有欲樂趣入 若非如此, 恐怕見座位時, 即覺厭嘔 是故, 消化不良 的初學者以 少食多餐 為妙, 若 暴飲狂食, ㆒次即可令其見食欲嘔 蓮花生大師云 : 初修禪座時宜短, 座數應多如水滴, 屋簷滴水短時持, 如是久修定有益 子㆔ 稍穩固時護持方式

3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7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若待稍固, 時漸延長 至修習稍穩固時, 每次修習時間即可逐漸延長 子㆕ 不疲倦之竅訣於㆒切, 應離太急太緩加行過失 由此能令障礙減少, 疲倦昏沉等亦當消滅 於㆒切所緣修行時, 心應保持平衡, 既勿太急, 亦毋過緩, 應當遠離過急過緩此㆓加行過失 由此能令障礙減少, 疲倦 昏沉等現象亦會消失 以前, 佛有㆒弟子晝辛吉, 初隨阿難修行, 其修行時緊時鬆, 難入狀態, 於是請教佛陀 佛知其在家時為音樂家, 便就此啓發 佛問 : 汝是否擅長彈琴? 答 : 是 佛又問 : 如何方能彈出美妙琴聲? 於弦緊時或弦鬆時? 其回曰 : 過緊過鬆皆不宜, 必須適度 佛說 : 誠如此, 修心亦當不緊不鬆 晝辛吉依佛教言而修, 後即證果 身過緊, 主要導致疲倦 ; 心過鬆, 主要導致昏沉 故修行時, 身應放鬆, 心須警醒, 此即除障之關要 瑪姬拉准空行母亦說 : 不緊亦不鬆, 彼具正見要 所謂不緩慢之加行, 例如灑掃 乞食 承事 師 照顧病 等, 皆須依止正念, 儘快作好, 不能拖延 ; 若 來訪, 亦不能以閒聊等耽誤, 談話須適度, 不宜過多 ; 需作之事, 應即刻完成, 事畢即應收心, 專注 73 修行 須如是精勤修行善法 修行 應依止寂靜神山, 儘快成辦所求果位, 因死緣眾多, 不能決定何時死亡, 故須抓緊時間修行, 萬勿拖延 嘎當派祖師有如是傳統說法 辛㆓ 未修 間應如何分㆔ : ㆒ 總說座間所行須成正修之助緣㆓ 引發止觀之因㆔ 攝義壬㆒ 總說座間所行須成正修之助緣未修 間如何行者, 總之雖有禮拜 旋繞及讀誦等, 多可行事, 然今此 正主要者, 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 未修之間, 若於所修行相所緣, 不依念知任其逸散, 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故於 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 數數憶持 未正修 間應當如何行持? 總之, 雖有禮拜 繞佛 讀誦等眾多可行之事, 而現在此處真正主要者, 即未修 間㆒切所行, 皆須成為正修之助緣 換言之, 若於正修時極其用功, 然於座間未修時, 未依正知正念保持所修行相與所緣, 而任其放逸散亂, 如是所生功德極其微少 故於未修 間, 應當閱讀明顯宣說所修此法的經論, 且於心 數數憶念執持 榮素班智達曾以鐵喻說明此理 : 入座正修時, 六根收攝, ㆒心專注於所緣, 此如以火燒鐵, 不久通紅 ; 但 座時, 若六根放逸, 不依正念正知照顧所修

3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7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行相與所緣, 則如紅鐵離火, 重新變黑 故於未修 間, 當閱相應當前修法之經論, 再㆔憶念相應的法義 譬如, 正修大悲心時, 座間可觀察眾生苦難, 或閱相關經論, 如是對正修大悲, 直接能起資助作用, 可增 正修之力 又如, 入座修習無緣空性, 座即對顯現法數數串習夢幻觀, 如是入座修與 座修相輔相成 然今時行 多未遵循此種嚴格修軌, 正修時正襟危坐, 座便放逸散亂 譬如㆒ 入座修㆓小時, 其餘 座㆓十㆓小時任心逸散, 由於 座任心緣境放逸, 導致正修略生之功德多被煩惱破壞, 如此修若干年亦無成就 作為凡夫, 理應了知自心惡劣, 善不易學, 惡極易起, 座後, 六根㆒旦觸及聲色境界, 惡念便勃然紛起 譬如, 入座時尚在修輪迴痛苦, 座即㆕處閒逛閒聊, 由於對輪迴的 樂執 增, 正修所生少許善心亦隨之而煙消雲散 如是 進㆒退九, 正修時進㆒步, 未修時退九步, 如何能圓滿功德? 故宗大師云 : 未修之間, 若於所修行相所緣, 不依念知任其逸散, 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故欲保持乃至增 正修功德, 必須重視 座之助修, 即須圍繞 相應正修而閱讀相關經論 作相關研討與請教等, 由此方能護持正修成果 75 以 宣說座間助修的另外兩方面 : 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 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 ㆒切之根本, 應如所知勵力守護所受律儀 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 及律儀戒 積集資糧㆔法之, 名為㆔合而引導者 此外, 座間尚應從多方面修集能生功德順緣之資糧, 亦應從多方面淨治自相續 所具有的違緣罪障 而且, ㆒切修行之根本, 即應按自己所知學處, 努力守護以別解脫戒為主的所受律儀 是故亦有在所緣行相淨修其心 律儀戒及積集資糧㆔種法, 名為㆔合而引導行 修學者 若座間身語諸行皆相應正修, 依戒而行, 座則易攝心安住 ; 相反不以別解脫律儀守護身語, 則會障礙正修 對於 ㆔合, 傳承 師們流傳 : 未修心者, 如酥油燈影 ; 未以戒攝持, 如無主寶藏 ; 若無資糧, 如種子無水潤澤 壬㆓ 引發止觀之因分㆕ : ㆒ 密護根門㆓ 正知而行㆔ 飲食知量㆕ 精進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復應學習㆕種資糧, 是易引發奢摩他道 毘缽舍那道之正因, 所謂密護根門 正知而行 飲食知量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3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7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座間還應學習㆕種資糧, 此是引發止觀之正因 ㆕種資糧即密護根門 正知而行 飲食知量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持 奢摩他 是梵語, 華譯為 止, ㆒般指止息㆒切雜念, 即止息諸根惡不善法, 能滅㆒切散亂煩惱 ; 毘缽舍那 是梵語, 華譯為 觀, 即由安住奢摩他時, 思擇真實義 以大乘不共禪觀而言, 止即法性寂然 ; 觀謂寂而常照 止如明鏡止水, 觀如明鏡止水影現萬象, 故止與觀, 實為㆒體不㆓, 如云 : 道即法界, 法界即止觀 ; 止觀不㆓, 境智冥㆒ 癸㆒ 密護根門分五 : ㆒ 以何防護㆓ 何所防護㆔ 從何防護㆕ 如何防護五 何為防護子㆒ 以何防護初 有五 : 以何防護者, 謂遍護正念, 及於正念起常委行 其 初者, 謂於防護根門諸法, 數數修習令不忘失 ㆓者, 謂於正念常恒委重而修習之 常委行 即恒常恭敬行持 ; 委重 : 委細殷重 ( 藏文 意為恭敬 ) 密護根門分五, 初者以何防護, 又分㆓ : ㆒ 護持㆒切正念 ; ㆓ 於正念起常委行 其, 遍護正念 指數數修習防護根門之諸法, 令其不忘失而於心 77 憶持 ; 於正念起常委行, 是對正念恒常恭敬 修習 瑜伽師 論 卷㆓十㆔ 云 : 云何名為防守正念, 謂如有密護根門增 力故, 攝受多聞思惟修習, 由聞思修增 力故, 獲得正念 為欲令此所得正念, 無忘失故, 能趣證故, 不失壞故, 於時時, 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 正勤修習, 不息加行, 不離加行 如是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 於時時, 善能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 如是名為防守正念 云何名常委正念, 謂於此念, 恒常所作, 委細所作 當知此, 恒常所作名無間作, 委細所作名殷重作, 即於如是無間所作 殷重所作, 總說名為常委正念 如其所有防守正念, 如是於念能不忘失, 如其所有常委正念, 如是即於無忘失念得任持力, 即由如是功能勢力, 制伏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子㆓ 何所防護何所防護者, 謂六種根 何為所防護? 所防護即六根, 指眼根乃至意根 子㆔ 從何防護從何防護者, 謂從可愛及非可愛六種境界 從何作防護? 即從悅意及不悅意的六種境界 作防護

4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子㆕ 如何防護分㆔ : ㆒ 守護諸根㆓ 以六根而防護㆔ 細擇守護諸根丑㆒ 守護諸根如何防護, 其 有㆓ : 守護根者, 謂根境合起六識後, 意識便於六可愛境 六非愛境發生貪嗔, 應當勵力從彼諸境護令不生 防護之法有㆓ : ㆒ 守護諸根, 即根境和合生起六識之後, 第六意識便對六種悅意境生起貪心, 或對六種不悅意境生起嗔心, 故當努力依對治力, 從諸境 守護諸根, 不令煩惱生起 瑜伽師 論 卷㆓十㆔ 云 : 云何名為念防護意, 謂眼色為緣生眼識, 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 由此分別意識於可愛色色將生染著, 於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惡, 即由如是念增 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 令其不生所有煩惱, 如是耳鼻舌身廣說, 當知亦爾 意法為緣生意識, 即此意識, 有與非理分別俱行能起煩惱, 由此意識於可愛色法將生染著, 於不可愛色法將生憎恚, 亦由如是念增 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 令其不生所有煩惱, 如是名為念防護意 丑㆓ 以六根而防護 即以六根而防護者, 若於何境由瞻視等能起煩惱, 即於此境不縱諸根而正止息 79 ㆓ 以六根而防護, 即若於某塵境由眼見等能生起煩惱, 最初即不放縱諸根與境和合, 而令煩惱不起 譬如, 觀看不清淨的影片將引生貪欲, 最初即應禁止眼根觀看, 如是可令貪欲不起 以 ㆓者之差別 : 守護諸根 是六根緣六塵已引生貪嗔時, 無間以對治力而遮止, 故是從果 對治 ; 以六根而防護 是禁貪嗔於未生之前, 故是由因 止息 對此, 傳承 師曾教誡 : 對於初學者而言, 首應重視後者, 最初即善護根門, 不令其接觸不清淨的境界 丑㆔ 細擇守護諸根其守護根者, 是於六境, 不取行相, 不取隨好 若由忘念煩惱熾盛起罪惡心, 亦由防護而能止息 守護諸根之方式, 即對六境不以非理作意取行相與隨好 若由忘失正念與煩惱熾盛而起罪惡心, 亦以防護諸根而能止息惡心 以 宣說取行相與取隨好㆓者之差別 : 取行相者, 謂於非應觀視色等, 正為境界, 或現在前, 即便作意彼等行相, 現前往觀 取行相之情況有㆓ : 正為境界 指特意取行相 ; 現在前 指在見境等同時取行相 取行相, 即對不應觀看之色等境界, 特意觀看等 ;

4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或者色等境界現前時, 即以眼識等作意彼等行相, 現前觀看 瑜伽師 論 卷㆓十㆔ 云 : 言取相者, 謂於眼識所行色, 由眼識故取所行相, 是名於眼所識色 執取其相 遠離如是眼識所行境相, 是名於眼所識色, 不取其相 如於其眼所識色, 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 當知亦爾 取隨好者, 謂於六識起後, 能引貪嗔癡㆔之境, 意識執持 或其境界雖未現前, 由從他聞分別彼等 取隨好亦有兩種情況, 即六根對六境發起六識的無間, 對能引發貪嗔癡之境, 以第六分別意識執著 ; 或對境雖不在根識前顯現, 由聽他 說 美麗動聽 等, 自己隨之分別而起貪心等 譬如雖未聽到別 罵我, 然由他 告知, 我即以第六意識緣惡語分別而起煩惱 瑜伽師 論 卷㆓十㆔ 云 : 取隨好者, 謂即於眼所識色, 眼識無間俱生分別意識, 執取所行境相, 或能起貪 或能起嗔 或能起癡, 是名於眼所識色 執取隨好 若能遠離此所行相, 於此所緣不生意識, 是名於所識色 不取隨好 如於其眼所識色, 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 當知亦爾 子五 何為防護 81 防護為何者, 謂從雜染守護其意, 令住善性或無記性 此 所住無覆無記者, 謂威儀等時, 非是持心住善緣時 何為防護? 即根趣於六境時, 須從煩惱 守護自心, 令心安住於善性或無記性 此處所安住之無記性是無覆無記 ( 即對解脫不形成障礙的非善非惡之性 ), 僅指行住坐臥㆕威儀等時, 須安住無記性, 非是攝心安住善所緣境之時 故於煩惱 善護自心, 即於㆕威儀時, 應令心安住無記性 ; 其餘能攝心安住善所緣時, 應令心安住於善性 癸㆓ 正知而行分㆓ : ㆒ 何為所行之事㆓ 於所行事行正知正知而行者有㆓ : 何為所行事, 於彼行正知 正知而行有㆓ : 第㆒ 何為以正知所行之事 ; 第㆓ 對彼所行之事行正知 前者是說正知所應安住之處, 後者是講對彼等處應安住正知 子㆒ 何為所行之事分㆓ : ㆒ 五種行動業㆓ 五種受用業初 有㆓, 謂五行動業及五受用業 以正知所行之事有㆓ : 即五種行動業與五種受用業 以 逐㆒解釋 :

4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丑㆒ 五種行動業 五行動業, 指身事業 眼事業 ㆒切支節業 衣缽業與乞食業 此五種主要是出門去城市等的行動, 故名行動業 其 初五之身事業者, 謂若往赴所餘聚落 餘寺院等, 若從彼還 其, 身事業, 指前往其他村落 寺院等, 再從彼處返回, 即身體來去往返之行動業 眼事業者, ㆒若略睹, 謂無意為先, 見種種境 ㆓若詳瞻, 謂動意為先, 而有所見 眼事業有㆓ : ㆒為略睹, ㆓是詳瞻 略睹即無意而見種種境 ; 詳瞻即先動念欲見, 後詳細觀看種種境 故略睹為無意見, 詳瞻是有意看, ㆓者具如是差別 此以略睹與詳瞻歸攝㆒切眼根行動 ㆒切支節業者, 謂諸支節, 若屈若伸 ㆒切支節業, 即身體各支節之彎曲或伸直 身體㆕肢為支, 支之分節名節 衣缽業者, 謂若受用及其受持㆔衣及缽 衣缽業, 指受用及受持㆔衣 ( 祖衣 衣 衣 ) 與缽 乞食業者, 謂飲食等 乞食業, 即飲水 吃飯等 此處飲 食為動詞 以 五種名行動業, 主要是去城市 的行為 此 83 等行動業, 皆須以正知觀照, 故為正知所行之處 譬如去成都辦事㆒個月, 在此期間須以正知觀照之處有五 : ㆒ 身體之行動, 如於大街往返行走時, 須保持正知 ㆓ 眼根之行動, 須時時注意眼睛在觀看何法 ㆔ 支節之屈伸, 即身體各支節之動作, 此亦為正知觀注之處 ㆕ 五與衣食相關, 即於受用 受持衣缽, 以及於飯店內吃喝等, 皆須保持正知 此五種為行者於城市, 須以正知所行之處 以 逐㆒解釋五種寺院內的受用之業 丑㆓ 五種受用業寺內五種受用業, 身事業者, 若行謂往經行處, 或往同法者所, 或為法故行經於道 若住謂住行處, 同法親教 軌範 尊重 似尊等前 若坐謂於床等 結跏趺坐 寺院內的五種受用業, 身事業有行 住 坐㆔種 : 行指去經行之處, 或去同法 ( 所行道法相同 ) 道友處, 或為法而行走於路 ; 住指立於行走之處, 或於同法親教師 軌範師 師, 以及如 師般具德者等面前住立 ; 坐指於蒲團 小座或床座等 結跏趺坐

4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 經行 指在㆒定場所, 往復迴旋之行走 通常在食後 疲倦時, 或坐禪昏沉瞌睡時, 即起而經行, 為㆒種調劑身心之安靜散步 語事業者, 謂若請受曾所未受十㆓分教, 分別瞭解 諸已受者, 或自誦讀, 或為他說, 或為引發正精進故, 與他議論 所有言說 語事業, 即請受未曾得受的十㆓分教, 分別瞭解 ; 以及已得受之教法, 自己讀誦或為他 宣說, 或為引發正精進之故, 而與他 討論 凡此等言說, 皆名語事業 十㆓分教, 即佛經的十㆓部類, 如契經 重頌 孤起頌 因緣等 意事業者, 謂諸默然, 若於 夜而正眠臥, 若赴靜處思所聞義, 若以九心修㆔摩, 若正勤修毘缽舍那, 或於熱季極疲倦時, 於非時 起睡眠欲, 略為消遣 意事業, 即身語未作時之諸默然, 包括五種 : ㆒ 於 夜分睡眠 ; ㆓ 至靜處思惟所聞法義 ; ㆔ 以九住心修持㆔摩 ( 九心於奢摩他㆒章 將詳述, 故不贅述 ); ㆕ 勤修勝觀 ; 五 熱 極疲倦時, 於不應睡時起睡眠欲, 為速遣昏睡, 而稍作睡眠, 然不應久睡, 此即略為消遣 85 夜 : 印度之夜間區分為初 後㆔時, 初夜即午後八時頃, 夜為子夜十㆓時頃, 後夜為晨㆕時頃 ; 九心 即內住 續住 安住 近住 調伏 寂靜 最極寂靜 專注㆒趣 平等性 ; ㆔摩 為梵語, 漢譯等持, 謂眾生心行, 能修此定, 心則端直, 安住㆒境而不動 晝夜㆓業者, 謂於永日及初後夜不應睡眠, 此亦顯示身語㆓業 言睡眠者, 顯示唯是夜間之業, 及是意業 晝夜㆓業, 以白晝 初夜 後夜不睡眠顯示, 以此亦顯示身業與語業 前述睡眠, 顯示唯是夜間之業及意業 以 五種是受用法的身語意業, 故名受用業 論 寺內 ㆓字, 似應作廣義理解 譬如雖住城市, 有閒暇時亦應聞思修行, 與聞思修相關的各種作業, 亦是受用業 總之, 作諸受用業時, 皆須安住正知, 故諸受用業亦是正知所行之事 瑜伽師 論 云: 云何正知而住? 謂彼如是常勤修習悎寤瑜伽已, 若往若來, 正知而住 ; 若睹若瞻, 正知而住 ; 若屈若伸, 正知而住 ; 持僧伽胝, 及以衣缽, 正知而住 ; 若食若飲, 若噉若嚐, 正知而住 ; 若行若住, 若坐若臥, 正知而住 ; 於悎寤時, 正知而

44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住 ; 若語若默, 正知而住 ; 若解勞睡時, 正知而住 如是名為正知而住 子㆓ 於所行事行正知分㆓ : ㆒ 略說㆓ 廣說丑㆒ 略說於此十事正知行者, 謂隨發起若行動業或受用業, 即於此業先應住念, 不放逸行 由彼㆓種所攝持故, 應以何相而正觀察, 如何方便而正觀察, 即以是相 如是方便觀察正知 所謂對於以 十事正知而行, 即是隨發起行動業或受用業時, 首先應於此業安住正念, 不放逸而作 由安住正念 不放逸㆓者所攝持故, 應以何種相而觀察, 及以何種方便而觀察, 即以如是之相 如是方便而觀察正知 丑㆓ 廣說分㆔ : ㆒ 別別宣說㆓ 攝義㆔ 利益寅㆒ 別別宣說分㆕ : ㆒ 正知依處㆓ 正知方所㆔ 正知時分㆕ 正知事業卯㆒ 正知依處此 復有㆕種行相, 初謂於其身事業等十種依處, 應以何相如何觀察, 即於是處, 以是行相如是觀察 譬如於其往返事業, 如律所說往返行儀, 正了知 87 已, 即於其時正知現前, 行如是事 正知而行之, 又有㆕種行相 首先對於身事業等十種依處, 應以何種相如何觀察, 即對此等處, 以如是行相如是觀察 譬如, 於身往返事業, 按照戒律所說, 正確了知往返行走威儀之後, 在往返之時, 令正知現前, 按如是而行持 卯㆓ 正知方所㆓謂於其何種方所, 應以何相如何觀察, 即於是方, 以是行相如是觀察 譬如行時, 應先了知沽酒等處五非應行, 除此所餘是可行處, 於彼彼時安住正知 第㆓ 對何種處所, 應以何種相如何觀察, 即對此等處所, 以此種行相如是觀察 譬如行走時, 應先了知不應去之五處, 即殺生處 妓院 酒肆 王宮與屠戶, 此外其他處可去, 於至彼處時, 當安住正知 卯㆔ 正知時分㆔謂於其何等時分, 應以何相如何觀察, 即於是時, 以如是相如是觀察 譬如午前可赴聚落, 午後不可, 既了知已, 即如是行, 爾時亦應安住正知 第㆔ 對何等時分, 應以何種相如何觀察, 即對此等時分, 以此種相如是觀察 譬如, 午之前可至城市, 午以後不可去, 如是了知後, 即如是而行, 且作時亦應安住正知

4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9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卯㆕ 正知事業㆕於所有此諸事業, 應以何相如何觀察, 即應於其爾所事業, 以如是相如是觀察 譬如宣說行時, 應當極善防護而入他家, 所有此等行走學處, 悉當憶念 第㆕ 對五行動業與五受用業, 所有十種事業, 應以何種相如何觀察, 即應對此等事業, 以此種相如是觀察 譬如, 宣說行走時, 應當善加防護而進入他 家, 於行走時, 皆應憶念所有此等行走之學處 寅㆓ 攝義總之所有若晝若夜㆒切現行, 悉應憶念, 了知其 應不應行 於進止時, ㆒切皆應安住正知, 謂我現前正行如是, 若進若止 進止 即作與不作, 去作名 進, 不作名 止 此段為前別別宣說之攝義 總之, 所有白晝 夜晚的㆒切行為, 皆當憶念, 了知其 何者應作 何者不應作 在進止時, ㆒切作與不作皆應安住於正知, 覺知自己現前正在如是作或不作 寅㆔ 利益分㆓ : ㆒ 真實㆓ 教誡愛惜卯㆒ 真實 若如是行, 則現法 不為罪染, 沒後亦不墮諸惡趣, 諸道證德未獲得者, 即住能得正因資糧 89 若凡事皆以正知而行, 其利益即是 : 今生之 不會染 罪業, 死後亦不會墮落惡趣, 道之證功德尚未獲得者, 由此即安住於能得證德之正因資糧 卯㆓ 教誡愛惜此與密護根門㆓者, 如聖無著引經解釋而正錄取 若能勵力修此㆓事, 則能增長㆒切善行, 非餘能等, 特能清淨尸羅及能速引止觀所攝無分別心勝㆔摩, 故應勤學 此正知而行與密護根門㆓者, 是按無著菩薩 瑜伽師 論 引經之解釋而真實摘錄 若能努力修習此㆓者, 則可增長㆒切善行, 非是其他所能等同 特別而言, 尤其能令戒律清淨, 且能速疾引生止觀所攝無分別心勝㆔摩, 故應對此精勤修學 雜集論 云: 正知修習者, 謂為對治毀犯追悔隨煩惱 毀犯追悔者, 謂於往來等事, 不正知而行, 先越學處, 後生悔惱 修習正知之必要是為對治毀犯追悔的隨煩惱 所謂毀犯追悔, 即對往來等事以不正知而行, 先是違越戒律學處, 後則產生追悔熱惱 因此, 不以正知攝持而行事, 容易為罪業染汙, 毀犯戒律 相反, 凡事以正知而行, 可避免罪業染汙, 令戒清淨 癸㆔ 飲食知量分㆕ : ㆒ 真實義㆓ 飲食

46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9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愛著之對治㆔ 善加行持之利益㆕ 善思惟之內容子㆒ 真實義分㆕ : ㆒ 非太少食㆓ 非太多食㆔ 相宜消化而食㆕ 非染汙心 量食丑㆒ 非太少食飲食知量者, 謂具㆕法 非太減少, 若太減少, 饑虛羸劣, 無勢修善, 故所食量, 應令未到次日食時無饑損惱 此句首明太少食之過患, 再示食量標準 飲食知量者, 即具㆕法 : 非太少食 非太多食 相宜消化而食 非染汙心 量食 其, 非太少食, 即飲食不應過於少量, 所食過少會導致身體饑餓 虛弱, 無力修持善法, 故飲食之量, 應保證未到次日進食時, 不會有饑餓損惱, 如是身心安穩, 方有力修善 若所食過少, 胃內饑虛, 如是身體不安, 心亦動搖, 則無法安住修行 故於飲食, 首先須知不宜過少 丑㆓ 非太多食 非太多食, 若食太多, 令身沉重, 如負重擔, 息難出入, 增長昏睡, 無所堪任, 故於斷惑全無勢力 此句明飲食過量之過患 非太多食, 即飲食不應過多, 若所食過多, 會令身體沉重, 如擔負重擔般, 呼吸困難, 導致增長昏睡, 心識不堪能, 由此對斷煩 91 惱全無勢力 生活 常有此類經驗, 遇美味飽餐後, 昏昏欲睡, 任作何事亦無法安住 此即飲食過量之過患 由以 ㆓者可知, 飲食不能不足, 亦不宜過量, 以八分飽為適量 否則多食少食皆會導致修行不得力, 影響修善與斷煩惱 雜集論 云 : 飲食粗重者, 謂極多少食, 於方便行, 無堪任性 丑㆔ 相宜消化而食相宜而食 消化而食者, 依飲食起諸舊苦受, 悉當斷除, 諸新苦受皆不生長 相宜 消化而食, 即相宜自己體質 病情等, 安排堪能消化的飲食 論 正面宣說相宜消化而食有兩種利益 : ㆒ 以往依飲食不當所引起的苦受將會斷除 ; ㆓ 由飲食不相宜引生的新苦受, 皆可避免而不生長 相反可知, 不相宜而食, 有兩大過患 : ㆒ 以往依飲食已生的痛苦, 仍會復發 ; ㆓ 以往未生的痛苦, 亦會引發 如是身處痛苦, 將不利修行 故應瞭解飲食衛生, 相宜消化而食, 以善巧養身, 保證體魄健康, 有力修善 丑㆕ 非染汙心 量食 : 非染汙心 量食者, 謂不起眾罪安樂而住 非染汙心 即不與煩惱相應之心, 反之則為染

4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9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汙心, 可分求食染汙與進食染汙 譬如, 以非法動機希求美食, 此為求食染汙 ; 正食時生起貪著或慳吝等, 此為進食染汙 如是, 以㆒頓飯亦造眾罪, 不安樂而住 ; 相反, 以非染汙心知量而食, 即不染罪業, 安樂而住, 飲食成為無罪淨行 以 飲食知量 歸納而言, 即須了知㆓量 與身相應之量和心理之量 唯了知此㆓量, 才能合理安排飲食, 避免以飲食不當影響修行及造罪業 不能知量而食之關鍵, 即愛著飲食勝過理智的自制力, 因此以 須講飲食愛之對治 子㆓ 飲食愛著之對治分㆔ : ㆒ 由受用因所生之過患㆓ 由食消化所生之過患㆔ 由追求飲食所引之過患又於飲食愛著對治者, 謂依修習飲食過患 此句總明愛著飲食之對治, 即是依靠修習飲食過患, 亦即數數思惟飲食過患 為何須依此而對治? 以心理規律而言, 修習功德必起欲樂, 修習過患則生厭離, 故以修習飲食過患能對治緣飲食之愛著 如何修習飲食過患? 以 具體分析 : 過患有㆔ 丑㆒ 由受用因所生之過患由受用因所生過患者, 謂應思惟任何精妙色香味 93 食, 為齒所嚼, 為涎所濕, 猶如嘔吐 受用 : 此處特指受用飲食, 即以牙齒咀嚼, 用唾液濕潤 修習由受用因所生過患, 即當思惟 : 任何色香味精妙之美食, ㆒經牙齒咀嚼, 再為唾液濕潤, 即如嘔吐之物, 令 厭惡 譬如, ㆒盤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 經過充分咀嚼, 再與唾液混和, 如是受用後再吐出時, 早已面目全非, 令 作嘔 因此, 受用即因, 以此受用唯令美食變為令 厭惡之嘔物 應當如是思惟受用過患, 以對治飲食愛 丑㆓ 由食消化所生之過患由食消化所生過患者, 謂思所食至 夜分或後夜分, 消化之後, 生血肉等, 諸餘㆒類變成大小便穢不淨, 住身 分 此復日日應須除遣, 及由依食生多疾病 修習由食物消化所引生之過患, 即當思惟 : 所食之物至 夜分或後夜分, 經消化後將成兩類, ㆒類生長血 肉 脈 皮 骨髓等, 剩餘㆒類變成大小便等不淨物, 住於身體 分 每日又須排泄此等不淨物, 且由飲食還會引生各種疾病, 如食物 毒等 由食物消化所引之過患有㆕ : ㆒ 生長血肉等不淨物 ; ㆓ 產生大小便穢 ; ㆔ 須每 排泄大小便 ;

48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9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㆕ 引生各種疾病 應當如是思惟飲食自性唯苦, 以對治飲食愛 瑜伽師 論 稱此為轉變種類過患: 云何轉變種類過患? 謂此飲食, 既噉食已, ㆒分銷變, 至 夜分, 或後夜分, 於其身, 便能生起 養育 增長血肉 筋脈 骨髓 皮等, 非㆒眾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 次後㆒分, 變成便穢, 變已趣, 輾轉流出, 由是日日數應洗淨 或手或足, 或餘支節, 誤觸著時, 若自若他皆生厭惡 又由此緣, 發生身 多種疾病 或由所食不平和故, 於其身 不銷而住, 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過患 丑㆔ 由追求飲食所引之過患分五 : ㆒ 為成辦飲食所生之過患㆓ 親友失壞之過患㆔ 不知滿足之過患㆕ 無自在之過患五 從惡行產生之過患由求飲食所起過患, 此有五種 由飲食所引起的過患, 包括五方面 以 次第解釋 : 寅㆒ 為成辦飲食所生之過患由為成辦所生過患者, 謂為成辦食及食因, 遭寒熱苦, 多施劬勞 若不成辦憂憾而苦, 設若成辦, 亦恐劫奪及損失故, 發起猛利精勤守護而受諸苦 95 所謂由為成辦飲食所生之過患, 即為成辦飲食以及其因, 冬遭寒逼, 夏感熱惱, 於此過程, 須付諸辛勞 倘若如此勤作仍不能成辦, 心 苦楚可想而知, ㆒方面為未來生計擔憂, 另㆒方面又為失敗憾恨 即便成辦, 又恐懼盜竊 劫奪 損失等, 由此發起猛利精勤守護而感受各種痛苦 總之, 為成辦飲食所生過患有㆔ : ㆒ 成辦過程 有辛勞之苦 ; ㆓ 成辦失敗有憂憾之苦 ; ㆔ 成辦後有守護之苦 是故, 過程與結果唯是痛苦之自性 對此須深入觀察, 方知追求飲食唯是痛苦, 毫無安樂可言 譬如, 打工仔為全家生計, 如牛馬般勞作, ㆒年到頭辛苦異常 若無所得, 憂愁苦悶 ; 若有所得, 為財所牽不得自在, 患得患失 故以貪執推動而追求飲食之行為, 其自性唯苦, 且從果 說, 求得是苦, 求不得亦是苦, 此即成辦飲食所生之過患 寅㆓ 親友失壞之過患親友失壞者, 謂由此故, 雖父子等, 互相鬥諍 親友失壞之過患, 即由 心貪求飲食之故, 即便父子至親等, 亦會相互鬥諍, 何況他? ㆒切鬥諍之起因即內心的貪執, 欲界眾生內心最貪執之處, 為飲食男女 俱舍論 云 : 在家 為受用而諍, 出家 為見而諍 飲食受用㆒旦不得滿足, 自

49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98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然引發 與 之間的鬥諍 此處, 以親友代表 類之間最親善的關係, 實際, 凡夫關係的維繫, 皆是建立在世間受用的滿足之, ㆒旦受用無法滿足, 關係即告破裂 如為㆒頓飯, 父子分家, 兄弟諍論, 朋友反目 ; 再觀傍生界, 傍生為覓食而相互殘殺, 更是尋常易見 故以㆒念貪求可引無量罪惡 寅㆔ 不知滿足之過患不知滿足者, 由於飲食愛增長故, 諸國王等互相陣戰, 領受非㆒眾多大苦 不知滿足之過患, 是由於飲食愛著增長之故, 各國各部落等互相陣戰, 感受眾多大苦 不知滿足之過患實為第㆓種過患的擴大, 即由飲食愛之增長, 會導致鬥諍升級 不僅個 之間, 且將演變成群體陣戰, 乃至世界大戰 歷史, 發生過眾多部落之間 民族之間與國家之間的戰爭, 究其根源, 正是 類之貪欲 其 不乏以 飲食愛增 ( 經濟利益衝突 ) 而暴發戰爭者 現代社會雖然物質文明高度發展, 但欲界眾生內心本質並未因此而淨化, 反以物質的刺激更增貪欲, 由此感召不安的世代, 此即佛經所預言鬥諍堅固之時代 所謂經濟競爭, 大至集團, 小到個 之間的競爭, 悉為 類貪心所致 勿以為追求飲食過患極小, 此實 97 為諸患根源, 以飲食愛之增長, 心將捲入更為激烈的鬥諍, 感受眾多痛苦 寅㆕ 無自在之過患無自在過失者, 諸食他食者, 為其主故, 與他鬥競, 受眾多苦 無自在之過失, 即若食他 薪俸 受 雇傭等, 須要被迫為主 效力而與他 競爭, 受諸多苦楚 世 常為糊口, 而為雇主效命, 做眾多違心之事, 為主 的利益而參與競爭, 身心極其痛苦 寅五 從惡行產生之過患 : 從惡行生者, 謂為飲食 飲食因故, ㆔業造罪, 臨命終時, 憶念其罪追悔而死, 沒後復當墮諸惡趣 此句 ㆔業 有訛誤, 應改為 ㆔門 論 從臨終與死後兩方面詮釋從惡行所生之過患, 即為飲食以及飲食之因的緣故, 身口意㆔門造作罪業, 死亡來臨時, 憶起㆒生為飲食所造的罪業, 追悔莫及而死, 死後還將墮入㆔惡道, 感受無量痛苦 此等皆為以追求飲食, ㆔門造惡所生之果 須知, 凡貪欲所引㆒切行為, 皆為罪業 貪欲力強, ㆒旦發動, 則心 所思, 口 所言, 身體所作, 悉為染汙之惡性, 依此㆒生造罪重於須彌, 臨死時唯有熱惱相隨, 死後亦唯是墮落 由以 分析即可了知,

50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00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貪求飲食具有無量過患, 飲食愛實為無量惡業之根源 至此, 或有 疑 : 飲食過患如此巨大, 吃飯似成極大罪業, 是否唯有禁食, 才不致染 罪惡? 此問並未掌握關要, 飲食實不具罪性, 決定罪性唯在動機 動機為庸俗的世間貪求, 飲食確為染汙, 而將心念導向高尚無私的目標, 飲食也將為自他㆓利提供純淨能量, 有如是殊勝利益 故須了知, 真正具足智悲的修行, 飯食之間亦成辦功德, 而未經聞思不懂修法之俗, 即使吃飯亦是造罪 因此, 同行㆒事, 智愚動機迥異, 其果亦具 淵之別 子㆔ 善加行持之利益雖乃如是, 然亦略有少許勝利, 謂由飲食安住其身 若唯為此故, 依止飲食, 不應道理 貪求飲食雖具如是過患, 然飲食亦略有少許殊勝利益, 即由飲食可令身體安住 倘若僅為養身而依止飲食, 則不合道理 以 分析飲食之利益 發心 功用 : 飲食之利益 : 即令身安住 瑜伽師 論 云 : 復次飲食受用者, 謂㆔界將生已生有情, 壽命安住 ㆕種食, 觸食 思食 識食㆔者, 能令㆒切㆔界有情壽命安住, 此處所言之飲食即第㆕種段食, 其唯㆒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 99 飲食之發心 : 即為成辦自他㆓利 傍生亦具有為身覓食之本能, 若僅為養身而受用飲食, 則與傍生無異 以智慧與善心成為萬物靈長, 以向 向善之心力, 顯示 之可貴, 故為成辦自他㆓利而飲食, 方為高尚者應具之發心 具此高尚發心, 方不愧為, 不愧為大乘行者 飲食之功用 : 即成辦㆓利之大業 物善盡其用方顯價值, 若僅養身而不善用, 唯是空耗, 極不應理 飲食之用是養身, 養身之用是令壽命安住, 壽命安住之目的是為更長久 更有活力 成辦自他㆓利 引發善行 將心引向高尚之關鍵, 即善思惟, 故再說善思惟之內容 子㆕ 善思惟之內容故應善思而後受用, 謂由身住, 我當善修清淨梵行 施者施主亦為希求殊勝果故, 炸皮血肉而行惠施, 亦當成辦彼等所願, 令得大果 又應憶念 集學論 說, 應當思念饒益施主, 及身 蟲, 現以財攝, 於當來世當以法攝 又應思惟當辦㆒切有情義利, 而受飲食 施者施主 : 施者 指實行或執行布施者 ; 施主 指布施之財物主 故應首先善思惟, 而後受用, 即當思惟 : 由身體

51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02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安住, 我應當善修清淨梵行 ; 施主供養我, 亦是為求殊勝果報, 方榨取自己皮肉而惠施, 故我應以此身成辦彼等所願, 令其獲得壽 康 福等大果報 ; 又應按 集學論 所說, 心 作意 : 以我受用飲食而饒益施主, 以及對體內八萬㆕千蟲, 現在以食攝受, 將來應當以法攝持 又應思惟 : 我為成辦㆒切有情義利而受用飲食 此處, 宗大師依大小乘經論, 宣說㆕種思惟內容 : 前㆓種即應思惟以飲食令身體更有活力, 由此應善修梵行, 及為報答施主辛勞惠施之恩, 應當成辦彼等所願 此據 瑜伽師 論 親友書 律藏等, 依別解脫戒而宣說 ; 後㆓種即應思惟以飲食饒益施主與 身 小蟲, 及為成辦有情利益而受用 此據 集學論 按大乘利他精神而宣說 無論從因果規律或從佛法角度, ㆔寶弟子受用飲食之前, 須先作思惟 每次進餐時, 勿無意識 端碗便食, 而應先觀自心, 以善思惟調整動機, 將飲食之能量導向高尚無私的目標, 如此方可昇華自心, 超越俗欲 當思 : 此飲食乃施主縮衣減食所供, 我無功德何堪消受, 為報恩故須善修行, 以修行功德迴向施主, 令彼等獲益 漢 常言 : 施主㆒粒米, 大如須彌山, 今生不了道, 披毛戴角還 若無功德消受信施, 來 101 世則須披毛戴角償還 繼須如是發利他心 : 我受此食, 乃欲饒益施主及身 小蟲, 今誠心以財物饒益, 將來必定以法饒益 或想 : 為成辦㆒切眾生義利之故, 我須從此飲食 攝取能量 如是思惟, 即將飲食轉為道用 因此, 清淨的飲食習慣是先思惟而後受用 此段文字易懂, 若不真實思惟而受持, 亦僅流於口頭, 飲食仍隨煩惱而轉, 故欲行菩提道者, 對此先應通達, 繼應始終真實行持 親友書 亦云: 應知飲食如醫藥, 無貪嗔癡而近習, 非為憍故非慢故, 非壯唯為住其身 親友書 亦云: 應當了知飲食如同藥物, 受用時須要依止無貪無嗔無癡之善心, 應作是想 : 我受用飲食之目的, 非為炫耀自己, 非為凌駕他, 非為令身體壯大, 唯㆒是為住持此身 無貪嗔癡而近習, 無貪嗔癡 是指飲食應具之善心, 即飲食期間, 內心安住無貪 無嗔 無癡的狀態 ; 近習 是依止之義, 指日常應如是串習, 養成良好習慣 仁達瓦尊者對憍 慢 壯㆔者如是分析 : 為憍 為壯 主要是以貪心而引發, 為慢 是以嗔心而引發 總之, 飲食非為滿足貪欲, 非為吸引他 注意, 非為勝伏他, 亦非為身體容顏, 唯㆒是為從食物

52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04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攝取能量, 以便有精力為自他謀福利 佛法不共修行而成就的功德, 完全相應於不可思議的緣起規律, 就因果規律而言, 如是行持必得離苦得樂之果報 癸㆕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分六 : ㆒ 睡眠時間㆓ 睡眠善妙之利益㆔ 真實之睡眠行為㆕ 以何種意樂睡眠五 教誡愛惜六 統㆒交待正修與座間之修行子㆒ 睡眠時間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如何行者, 親友書 云 : 種性之主於永晝, 夜間亦過初後分, 眠時亦莫空無果, 具足正念於 眠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如何行者, 親友書 龍樹菩薩教誡樂行王 : 種性之主, 不僅整個白晝, 初夜 後夜時分亦應以修善度過, 夜分睡眠時間亦莫空耗無果, 由睡眠異轉之故, 汝於 夜睡眠時, 當具足善法正念 依睡眠等起意樂之差別, 而使睡眠轉為種種善 不善 無記, 故睡眠稱為異轉 睡眠時為何應具善法正念? 以睡眠時異轉, 睡時若具善法正念, 依此將令睡眠轉為善性, 故應具足正念而眠 種性之主 是對樂行王的稱謂 悎寤瑜伽 : 悎寤 即覺悟之意, 瑜伽 即相應之意, 瑜 103 伽師 論 云 : 言瑜伽者, 受持 讀誦 問論 抉擇 正修加行 瑜伽師 論 云: 悎寤瑜伽者, 謂如說言, 於晝日分經行宴坐, 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於初夜分經行宴坐, 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淨修心已, 出住處外, 洗濯其足, 還入住處, 右脅而臥 至夜後分, 速疾悎寤, 經行宴坐, 從順障法 ( 五蓋 ) 淨修其心 此顯永日及其夜間初後㆓分, 若正修時, 若其 間, 如所應行 故行坐時, 應從五蓋淨修其心, 令不唐捐, 如前已說 此與護根正知㆔, 皆具修時修後㆓法, 此 所說, 是修後者 眠睡現行是修後事, 故此莫令空無果 此段顯示白晝與初夜 後夜㆓分, 不論正修或未修 間, 皆須如法行持 故於行走 端坐時, 應當從五蓋 淨治自心, 勿令空耗, 無義度時, 而應按前文所說般行持 悎寤瑜伽與密護根門 正知而行, 皆具正修時與正修後㆓法, 此處所說則是悎寤瑜伽之修後 睡眠現行是修後之事, 故莫令其空無果利 如是可知此處主題非悎寤瑜伽之正修, 而為修後之睡眠 五蓋 : 蓋即蓋覆之義, 煩惱別名, 因煩惱能蓋覆心性, 令善法不生 五蓋 即貪欲蓋 嗔恚蓋 睡眠蓋 掉悔蓋 疑蓋 以 正式宣說睡眠時間

53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106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如何眠者, 謂於永日及夜㆔分, 於初分 修諸善行, 過初分已至 分時, 應當眠息, 諸為睡眠所養大種, 由須睡眠而增長故 何時睡眠? 即於整個白晝, 以及夜間㆔分之初分當, 皆須投入修習善法, 初夜分過後至 夜分時, 應當睡眠休息, 因為以睡眠長養之㆕大種 ( 水火風 ), 須要由睡眠而增長 此段決定睡眠時間為 夜分 瑜伽師 論 具體解釋了悎寤瑜伽, 其 晝日分 初夜分 後夜分是修時, 夜分是修後睡眠之時 子㆓ 睡眠善妙之利益若能如是長養其身, 於諸善品修㆓精進極有堪能, 極為利益 欲界眾生大種和合之身須以睡眠增長, 若能於 夜分眠息長養身體, 則於修善極有勢力, 堪能修持恒常精進與恭敬精進, 有如是善妙利益 ㆓精進 即恒常精進與恭敬精進, 瑜伽師 論 譯為 常委加行 瑜伽師 論 云: 為令寢臥, 長養大種, 得增長已, 長益其身, 轉有勢力, 轉能隨順無間常委善品加行 此 因果關係為 : 睡眠具有品質, 即能長養大種 ; 大種增長, 必有益健康 ; 身體健康, 則具勢 105 力 ; 身心具足勢力, 即能隨順無間常委善品加行 ( 無間 善品加行即恒常精進, 委重善品加行即恭敬精進 ) 此即睡眠之 利益 子㆔ 真實之睡眠行為臨睡息時, 應出房外, 洗足入內, 右脅而臥, 重疊左足於右足, 猶如獅子而正睡眠 臨睡休息時, 當至房外, 於屋外洗足後再入內, 以右脅寢臥, 將左腳疊於右腳, 如獅子般睡眠 此文摘自功德光的 戒律根本頌 文 所說睡眠前須出門洗足, 是就當時情況而言, 印度當時出家 集體共住, 同居㆒室不可影響他, 故須至屋外洗足 此條可隨居住環境 氣候等具體情況而變通 以 以喻說明如獅子臥之必要 如獅子臥者, 猶如㆒切傍生之, 獅力最大, 心高而穩, 摧伏於他 如是修習悎寤瑜伽, 亦應由其大勢力等, 伏他而住, 故如獅臥 餓鬼 諸 及受欲 所有臥狀, 則不能爾, 彼等㆒切悉具懈怠, 精進微劣, 少伏他故 所謂如獅子臥, 即如㆒切傍生, 獅子力量最大, 其心識高而穩固 ( 心高即不低沉, 心穩即不動搖 ), 能摧伏其他野獸 如是, 修習悎寤瑜伽亦應如獅子般, 以大勢力等摧伏煩惱而安住, 故應如獅子般睡臥 餓鬼 諸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 雖犯戒等, 亦應就其功德思惟, 莫觀過失, 悉無差別 寶雲經云: 若知由其依止尊重, 諸善增長不善損減, 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 或有智解或無智解, 或具尸羅或犯尸羅, 皆應發起大師之想 如於大師信敬愛樂, 於親教師亦應信樂, 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 未圓滿者悉能圓滿, 煩惱未斷悉能斷除 如是知已, 便能獲得歡喜踴躍, 於諸善法應隨順行,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aoCiDi2003TC ct-P027L08

Microsoft Word - DaoCiDi2003TC ct-P027L08 菩提道次第二十三菩提道次第二十三 雪歌仁波切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4/05/16 課程開示課程開示 將前行將前行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皈依發心皈依發心與後面的正行建立與後面的正行建立關係 在我們做任何修行之前, 都要先念 皈依發心文, 在念的時候, 如果沒有任何覺受產生, 並不是好現象 以皈依區分內 外道之別, 以發心區分大 小乘 所以, 我們在念誦的時候, 並不是只有以造作的意樂 動機來思惟而已 我們開始時如果以皈依發心來做,

More information

9705.pdf

9705.pdf 004 005 006 008 010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056 058 060 062 XO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More information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14 學 年 度 大 學 繁 星 推 薦 入 學 - 第 一 類 學 群 至 第 七 類 學 群 各 校 系 一 覽 表 21 中 學 系 16 16 22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23 劇 場 藝 術 學 系 2 2 24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1 11 2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學 測 術 科 考 試 分 發 比 序 科 目 檢 定 及 級 分 項 目 檢 定 及 分 數 項 目 4 4 學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2003 40 5 20037 24 25

2003 40 5 20037 24 25 無 毒 飲 食 有 一 群 人, 關 心 已 經 生 病 的 地 球, 也 擔 心 自 己 生 病, 於 是 開 啟 了 一 種 新 生 活 運 動 ; 吃 健 康 食 品 與 有 機 蔬 菜 穿 天 然 材 質 棉 麻 衣 物 利 用 二 手 家 用 品 與 環 保 家 具 騎 腳 踏 車 或 雙 腿 步 行 練 瑜 珈 健 身 聽 身 心 靈 音 樂 注 重 個 人 成 長, 這 群 人 跨 越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1

1 門 ちゃま 喝 水 戶 黃 門 喝 (オリンピア( OLYMPIA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2011.08.04 修 訂 ) 目 錄 壹 舊 課 程 複 製 到 新 課 程 的 方 法... 1 一 將 舊 課 程 的 課 程 文 件 匯 入 新 課 程... 1 二 編 輯 新 課 程... 5 三 備 份 舊 課 程 資 料 還 原 至 新 課 程... 6 貳 元 課 程 (META COURSE) 說 明 與 應 用... 12 一 元 課 程 說 明... 12 二 利 用 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7 291308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提 要 關 鍵 詞 : 儀 禮 鄭 玄 儀 禮 注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禮 學 訓 詁 注 釋 學 291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一 前 言 ( 一 ) 鄭 玄 朱 熹 禮 學 的 地 位 和 意 義 : 292 ( 二 ) 關 於 敖 繼 公 知 人 論 世

More information

附 件 一 2016 年 醫 生 註 冊 ( 修 訂 ) 條 例 草 案 委 員 會 審 議 階 段 由 食 物 及 衞 生 局 局 長 動 議 的 修 正 案 條 次 4 刪 去 該 條 而 建 議 修 正 案 4. 修 訂 第 3 條 ( 醫 務 委 員 會 的 設 立 及 組 成 ) (1)

附 件 一 2016 年 醫 生 註 冊 ( 修 訂 ) 條 例 草 案 委 員 會 審 議 階 段 由 食 物 及 衞 生 局 局 長 動 議 的 修 正 案 條 次 4 刪 去 該 條 而 建 議 修 正 案 4. 修 訂 第 3 條 ( 醫 務 委 員 會 的 設 立 及 組 成 ) (1) 立 法 會 CB(2)1651/15-16(01) 號 文 件 2016 年 醫 生 註 冊 ( 修 訂 ) 條 例 草 案 政 府 擬 議 的 委 員 會 審 議 階 段 修 正 案 (2016 年 6 月 2 日 的 版 本 ) 政 府 擬 議 的 委 員 會 審 議 階 段 修 正 案 的 文 本 及 有 關 醫 生 註 冊 條 例 條 文 的 標 示 版 本 分 別 載 於 附 件 一 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課 程 簡 介 第 一 章 基 本 電 路 理 論 第 二 章 半 導 體 物 理 與 pn 接 面 二 極 體 元 件 分 析 第 三 章 二 極 體 電 路 分 析

課 程 簡 介 第 一 章 基 本 電 路 理 論 第 二 章 半 導 體 物 理 與 pn 接 面 二 極 體 元 件 分 析 第 三 章 二 極 體 電 路 分 析 電 子 學 ( 一 ) 課 程 簡 介 第 一 章 基 本 電 路 理 論 第 二 章 半 導 體 物 理 與 pn 接 面 二 極 體 元 件 分 析 第 三 章 二 極 體 電 路 分 析 第 四 章 雙 載 子 接 面 電 晶 體 第 五 章 雙 載 子 接 面 電 晶 體 之 直 流 偏 壓 分 析 第 六 章 雙 載 子 接 面 電 晶 體 之 交 流 小 訊 號 分 析 基 本 電 路

More information

2 前 言 S E X S E X S E X 3 前 言 S E X 4 極 致 1 特 集 目 錄 前 言 2 1 讓 人 想 撒 嬌 12 真 心 話 13 讓 人 想 疼 可 14 找 女 友 時 較 少 選 擇 巨 15 有 大 16 也 有 精 神 上 快 感 17 揉 起 來 有 感 覺 18 女 性 會 變 得 無 從 抵 抗 19 男 性 憧 憬 : 想 隨 心 所 欲 玩 弄 巨

More information

牙 科 門 診 診 察 費 1. 每 位 醫 師 每 日 門 診 量 在 二 00122C 230 1999/7/1 十 人 次 以 下 部 分 ( 20) 2) 未 開 處 方 或 處 方 由 本 院 所 自 行 調 劑 牙 科 門 診 診 察 費 2. 每 位 醫 師 每 日 門 診 量 超 過

牙 科 門 診 診 察 費 1. 每 位 醫 師 每 日 門 診 量 在 二 00122C 230 1999/7/1 十 人 次 以 下 部 分 ( 20) 2) 未 開 處 方 或 處 方 由 本 院 所 自 行 調 劑 牙 科 門 診 診 察 費 2. 每 位 醫 師 每 日 門 診 量 超 過 診 療 項 目 代 碼 健 保 支 付 點 數 價 格 參 考 起 日 價 格 參 考 迄 日 中 文 項 目 名 稱 英 文 項 目 名 稱 備 註 一 般 門 診 診 察 費 醫 院 門 診 診 察 費 ( 不 含 00101B 260 2016/4/1 牙 科 門 診 ) 2. 地 區 醫 院 (1) 處 方 交 付 特 約 藥 局 調 劑 一 般 門 診 診 察 費 醫 院 門 診 診 察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104 年 人 口 婚 姻 結 構 狀 況 分 析 與 探 討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公 所 會 計 室 編 製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目 錄 1. 收 回 本 年 度 經 費 1 ~ 2 2. 收 回 以 前 年 度 保 留 經 費 3 ~ 11 3. 新 舊 年 度 期 間 常 生 問 題 集 12 ~ 20 4. 收 款 收 據 錯 誤 之 問 題 集 21 ~ 22 歲 入 類 - 5. 轉 正 通 知 書 及 收 入 退 還 書 23 ~ 25 6. 其 他 26 ~ 26 7. 保 管 款 之 說 明 27 ~ 30 8.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ART_RAE16_ticket_cn_p.1

ART_RAE16_ticket_cn_p.1 1. 2. 3. 4. 基 础 部 分 - 色 彩 TM TM Premier B2C Sales to China 2014 TM OCR www.divcom.com.hk/ocrc 現 在 開 始 計 劃 訪 問 亞 洲 零 售 博 覽 的 行 程! 交 通 配 套 乘 車 路 線 : 由 機 場 乘 坐 公 共 汽 車 : A11 或 E11 到 灣 仔 (~80 分 鐘 ) 地 鐵 :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反 之, 若 連 帶 保 證 乃 保 證 人 與 主 債 務 人 間 之 連 帶, 連 帶 保 證 人 無 先 訴 抗 辯 權 ( 最 高 法 院 45 年 度 台 上 字 第 1426 號 判 決 參 照 ) 例 如 : 甲 乙 丙 三 人 共 同 保 證 A 銀 行 融 資 於 B 公 司 之 102_2 財 3B 債 各 期 末 考 試 題 ( 林 信 和 ) 註 一 : 不 參 看 法 典, 不 作 弊, 憑 自 己 的 實 力 作 答, 字 體 端 正 適 中 附 法 條 判 決 判 例 及 理 由 註 二 : 請 按 考 題 所 示 題 序 號 碼 逐 一 作 答 以 利 得 分! 請 善 用 暑 期 進 補 厚 植 根 基, 因 為 你 值 得! 一 請 教 幾 個 法 律 概

More information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 江 縣 中 小 學 兼 任 代 課 及 代 理 教 師 聘 任 補 充 規 定 中 華 民 國 95 年 5 月 4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50012838 號 中 華 民 國 97 年 7 月 25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70022418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1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90001112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0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瑞興銀行

瑞興銀行 網 路 銀 行 基 金 服 務 系 統 - 查 詢 類 操 作 手 冊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五 年 版 第 1 頁 目 錄 文 件 導 引 說 明... 3 壹 基 金 服 務 - 查 詢 類... 1 一 我 的 基 金 ( 含 使 用 者 風 險 等 級 )... 1 1.1 更 新 損 益... 2 二 基 金 往 來 明 細 查 詢 ( 含 配 息 )... 5 2.1 基 金 單 筆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一 Hot Potatoes 命 題 軟 體 操 作 說 明 一 註 冊 操 作 程 序 1. 進 入 Hot Potatoes 的 官 方 網 站 網 址 http://web.uvic.ca/hrd/hotpot/index.htm 並 點 選 Register 2. 點 選 read the licence terms. 閱 讀 使 用 說 明 3. 點 選 I have read the license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醫 事 人 員 繼 續 教 育 積 分 管 理 系 統 使 用 手 冊 ( 醫 事 人 員 版 )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15 日 文 件 修 訂 歷 史 版 本 制 / 修 訂 人 員 變 更 內 容 摘 要 頁 數 提 供 日 期 V1.0 蕭 鳴 孙 初 版 制 訂 All 100.1.18 目 錄 壹 登 入 說 明... 3 貳 操 作 描 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SH Local Master Admission Regulations 1213 - Chinese

Microsoft Word - FSH Local Master Admission Regulations 1213 - Chinese 社 會 科 學 及 人 學 院 2012/2013 入 學 規 則 碩 士 學 位 課 程 I. 學 碩 士 學 位 課 程 課 程 之 專 業 包 括 : 英 語 研 究 請 參 閱 英 版 漢 語 語 言 學 國 學 傳 播 與 新 媒 體 請 參 閱 英 版 歷 史 學 國 際 關 係 及 公 共 政 策 葡 萄 牙 語 言 及 化 請 參 閱 英 版 翻 譯 漢 語 語 言 學 及 國 學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