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Transcription

1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北 14 秋 316 班共學用僅供參考 2018/11/26 I

2 科判 甲一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1 造者殊勝 : P2 甲二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2 乙一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2 乙二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2 教授殊勝 : P11 乙三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乙四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甲三 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3 乙一 聽聞軌理 3 聽聞軌理 :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丙一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 3 丙二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4 丙三 正聽軌理 5 丁一 斷器三過 5 丁二 依六種想 6 乙二 講說軌理 10 說法軌理 : P20L13 P22 丙一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 11 丙二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11 丙三 以何意樂及加行而說 12 丙四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13 乙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13 完結軌理 : P23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 引導學徒之次第 14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15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15 親近善士 : P23L13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丁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16 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21 丁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23 戊一 意樂親近軌理 24 己一 總示親近意樂 24 己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27 己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30 戊二 加行親近軌理 32 丁四 依止勝利 34 丁五 未依過患 36 丁六 攝彼等義 39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40 修習軌理 : P41L10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P48 P49 P50 P51 P52 P53 P54 P55 P56 P57 P58 II

3 丁一 正明修法 40 戊一 正修時應如何 40 己一 加行 41 己二 正行 46 庚一 總共修法 46 庚二 此處修法 47 己三 完結 48 戊二 未修中間應如何 48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58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67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67 暇滿 : P59 P60 P61 P62 P63 P64 P65 丁一 正明暇滿 68 戊一 閒暇 68 戊二 圓滿 69 丁二 思其義大 70 丁三 思惟難得 75 丙二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79 道次引導 : P66 P67 P68 P69 P70 P71 P72 P73 丁一 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79 戊一 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79 戊二 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82 己一 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 82 己二 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 83 庚一 正明因相 84 庚二 所為義 90 丁二 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92 戊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92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225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III

4 共下士道 戊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92 已一 正修下士意樂 93 庚一 發生悉求後世之心 93 辛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93 念死無常 :P74 P75 P76 P77 P78 P79 P80 P81 P82 P83 P84 P85 壬一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93 壬二 修習勝利 95 壬三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97 壬四 修念死理 98 癸一 思決定死 99 癸二 思惟死無定期 104 癸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109 辛二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111 三惡趣苦 :P86 P87 P88 P89 P90 P91 P92 P93 P94 P95 P96 P97 P98 壬一 思惟地獄所有眾苦 113 癸一 大友情地獄 113 癸二 近邊地獄 116 癸三 寒冷地獄 119 癸四 獨一地獄 121 壬二 旁生所有眾苦 123 壬三 餓鬼所有眾苦 124 庚二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130 辛一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130 皈依三寶 :P98L7 P99 P100 P101 P102 P103 P104 P105 P106 P107 P108 P109 P110 P111 P112 P113 P114 P115 P116 P117 壬一 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131 壬二 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132 癸一 正明其境 132 癸二 應皈依此之因相 132 壬三 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134 癸一 知功德 134 子一 佛功德 134 子二 法功德 140 子三 僧功德 140 癸二 知差別 141 癸三 自誓受 143 癸四 不言有餘而正皈依 143 壬四 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144 癸一 攝分中出 145 癸二 教授中出 146 子一 別學 146 丑一 遮止應學 146 IV

5 丑二 修行應學 147 子二 共學 150 辛二 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164 深信業果 :P117L8 P118 P118LL1 P120 P121 P122 P123 P124 P125 P126 P127 P128 P129 P130 P131 P132 P133 P134 P135 P136 P137 P138 P139 P140 P141 P142L3 P143 P144 P145 P146 P147 P148 P149 P150L2 P151 壬一 思總業果 164 癸一 正明思總之理 164 癸二 分別思惟 169 子一 顯十業道而為上首 169 子二 抉擇業果 171 丑一 顯示黑業果 171 寅一 正顯示黑業道 171 寅二 輕重差別 184 卯一 十業道輕重 184 卯二 兼略顯示具力業門 188 寅三 此等之果 194 丑二 白業果 197 寅一 白業 198 寅二 果 198 丑三 業餘差別 199 壬二 思別業果 203 癸一 異熟功德 203 癸二 異熟果報 205 癸三 異熟因緣 206 壬三 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208 癸一 總示 208 癸二 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212 己二 發此意樂之量 221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221 V

6 共中士道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225 中士道 :P152 己一 正修意樂 225 庚一 明求解脫之心 225 希求解脫 :P153L6 庚二 發此之方便 226 辛一 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227 壬一 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227 思惟苦諦 :P154 P155 P156 P157 P158 P159L2 P160 P161 P162 P163L2 P164L3 P165 P166 P167 P168 P169 癸一 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 227 癸二 正修苦諦 230 子一 思惟生死總苦 丑一 思惟八苦 230 丑二 思惟六苦 240 丑三 思惟三苦 247 子二 思維別苦 250 丑一 三惡趣苦 250 丑二 人苦 250 丑三 非天苦 250 丑四 天苦 251 寅一 欲天三苦 251 寅二 上二界粗重苦 253 壬二 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254 思惟集諦 :P170 P171 P172 P173 P174 P175 P176 P177L3 P178L2 P179L2 P179LL1 癸一 煩惱發生之理 254 子一 正明煩惱 254 子二 如何生起之次第 256 子三 煩惱之因 257 子四 煩惱過患 258 癸二 彼集業之理 259 子一 正明所集之業 260 丑一 思業 260 丑二 思己業 260 子二 如何集業之理 261 癸三 死歿及結生之理 264 子一 死緣 264 子二 死心 265 子三 從何攝煖 267 子四 死後成辦中有之理 268 子五 次於生有受生道理 271 辛二 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274 十二緣起 :P181L2 P182L2 P183L2 P184 P185 P186 P187L1 壬一 支分差別 274 VI

7 壬二 支分略攝 279 壬三 幾世圓滿 283 壬四 此等攝義 285 己二 彼生起之量 287 己三 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288 除邪分別 :P188L2 P189 己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291 庚一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293 庚二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297 解脫正道 : P190L3 P191L1 P192L1 P193L1 P194L1 P195L1 P195LL1 P197L3 P198 P199 P200 P201 VII

8 VIII

9 IX

10 X

11 甲一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P2L3~ P2L5 此中總攝 ~ 所詮諸法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 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 三種士夫, 一切行持, 所有次第, 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 導具善者趣佛地理, 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本論當中所講的內容, 完整地包含了佛所說的法的精要 ; 也普遍地包容了龍樹菩薩 ( 深見派 ) 及無著菩薩 ( 廣行派 ) 兩大宗派的修行軌範 本論是要進入佛智 到達佛地的殊勝士夫的最佳修行方法, 從下士 中士到上士, 這三種士夫所應修行的一切內涵及所有次第, 沒有一點缺少 依著這個菩提道次第的法門, 引導具足善根的人到達佛地的道理, 就是本論當中所說的種種佛法 P2L11~ P2L13 總此教授 ~ 勝阿底峽 總此教授, 即是至尊慈氏所造, 現觀莊嚴所有教授 別則此之教典, 即是菩提道炬 故彼造者, 亦即此之造者 彼復即是大阿闍黎勝然燈智, 別諱共稱勝阿底峽 總體來說, 本論的教授內容, 就是彌勒菩薩所造 現觀莊嚴論 的所有教授為大綱 ; 個別來說, 則是阿底峽尊者所造 菩提道炬論 為根本教典 由於師承的緣故, 菩提道炬論 的作者, 就等於是本論的作者, 他就是上師然燈智尊者, 因不直接稱其名諱, 人人尊稱他為阿底峽尊者 1

12 甲二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乙一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乙二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P11L7~ P11L12 是故應當 ~ 無違殊勝 是故應當依善依怙, 於其一切正言, 皆是一數取趣, 成佛支緣, 所有道理, 令起定解 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 諸現未能實進止者, 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 即便棄捨 應作是思, 願於何時於如是等, 由趣遮門, 現修學耶 遂於其因, 集積資糧, 淨治罪障, 廣發正願, 以是不久, 漸漸增長智慧能力, 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云 : 能知以四方道, 攝持一切聖教者, 謂我師長 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 由是因緣, 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 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 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因此, 一位真實想要修學佛法的修行人, 一定要依止勝妙的善知識, 從而堅固而確定的認知 一切佛語都是為了要幫助一位有情成佛的因緣條件 的內涵 對於我們現在就能修持的內容, 應當立即進行修持 ; 對於我們不能當下就進行修持的內容, 也不應該因為自己還不能實際趣入修持就棄之不顧 反而應當思惟 : 我什麼時候才能對這些法義直接取捨修持呢? 因此而去努力的成辦未來能夠修持的因 累積資糧 淨除罪障 廣發正願 在這般努力下, 不用經過很久的時間, 我們的智慧就能夠漸漸增長, 對於所有法義都能漸次修學 善知識敦巴仁波切也說 : 能夠以互不相違 相輔相成的四方道, 收攝一切顯密教法的人, 即是我的師長 這番話非常值得我們思惟觀察仔細探究 由此可見, 本教授能夠將所有顯密奧義, 總結成為一位有情凡夫成佛的正確引導 因此, 本教授確實具足能令學者通達一切聖教互不相違的殊勝利益 乙三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乙四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2

13 甲三 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 一 聽聞軌理, 二 講說軌理, 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乙一 聽聞軌理 初中分三, 一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 二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三 正聽軌理 今初 丙一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 P15L9~ P16L2 聽聞集 云 ~ 發起勝解 聽聞集 云, 由聞知諸法, 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 由聞得涅槃 又云, 如入善覆蔽, 黑暗障室內, 縱然有眾色, 具眼亦莫見 如是於此中, 生人雖具慧, 然未聽聞時, 不知善惡法 如具眼有燈, 則能見諸色, 如是由聽聞, 能知善惡法 聽聞集 說, 由聽聞而了知一切法, 由聽聞而遮止種種惡, 由聽聞而斷除所有無意義的事, 由聽聞而得到涅槃之果 又說, 就像進到一間遮蔽的很好 很黑暗的房間, 雖然房間裏有很多美妙的東西, 我們有眼卻看不見 同樣的道理, 現在我們在三界中生為人身, 雖然具有世間智慧, 但因沒有聽聞佛法, 並不知曉出世間的善惡取捨準則 聞法就像開了燈一樣, 眼睛 ( 具慧 ) 加上燈光 ( 聽聞佛法 ), 我們才能清楚識物, 才能清楚分辨世間和出世間的善惡法 本生論 亦云 : 若由聞法發信意, 成妙歡喜獲堅住, 啟發智慧無愚癡, 用自肉買亦應理 聞除癡暗為明燈, 盜等難攜最勝財, 是摧愚怨器, 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 雖貧不變是愛親, 無所損害愁病藥, 摧大罪軍最勝軍, 亦是譽德最勝藏, 遇諸善士為勝禮, 於大眾中智者愛 又云 : 聽聞隨轉修心要, 少力即脫生死城 於其所說諸聞勝利, 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3

14 本生論 也說, 聽聞佛法能夠啟發我們對三寶的淨信心, 生起勝妙的歡喜心, 讓我們能堅持聽聞與行持 不被動搖 ; 又能啟發智慧, 去除愚癡, 即使用性命來換取, 也很合理 由聞法所生的智慧, 是淨除無明愚癡的明燈 是盜賊無法奪走的珍寶 是摧毀愚癡怨敵的利器 是揭示正法的益友 由聞法所生的智慧, 是我們雖處於貧窮艱困, 也絕不會離棄我們的至親 ; 它是能夠治癒我們一切煩惱大病的良藥, 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 它是摧破我們煩惱 罪業的常勝軍 也是我們獲得聲譽 功德最殊勝的寶藏 ; 當遇到善知識並如法供養時, 它是最殊勝的禮物 ; 在大眾當中, 它也讓我們成為智者所喜愛的人 又說, 聽聞正法, 照著法去思惟並修改自己的心要, 不用花費多少力氣, 就能跳脫生死輪迴了 以上所說聞法的殊勝利益, 應當好好思惟, 對這些道理有正確的了解後, 內心會生起一種堅定不移的信解 P16L3~ P16L13 復次應如 ~ 承事聞法 復次應如 菩薩地 說, 須以五想聽聞正法 謂佛出世極罕難遇, 其法亦然, 由稀貴故, 作珍寶想 時時增長俱生慧故, 作眼目想 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 及盡所有性故, 作光明想 於究竟時能與涅槃菩提果故, 作大勝利想 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 止觀樂故, 作無罪想 作是思惟, 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其次應如 菩薩地 所說, 必須以五種想來聽聞正法 (1) 佛出世極其稀罕難遇, 佛法也是, 由於極其珍貴, 所以作珍寶想 (2) 聽聞佛法, 能時時增長與生俱來的智慧, 如同有了眼睛, 所以作眼目想 (3) 因為聽聞佛法有了智慧的眼目, 便能見到如所有性 ( 正知 ), 及盡所有性 ( 遍知 ), 所以作光明想 (4) 聽聞佛法, 在最後究竟時, 能得涅槃與菩提果, 所以作大勝利想 (5) 現在也能得到涅槃與菩提果的兩個因 : 止 觀, 因為聽聞佛法, 修習止 觀, 便能伏斷煩惱, 得到真實的快樂, 所以作無罪想 在聽聞佛法時, 能夠作以上的五想, 就是思惟聽聞佛法的殊勝利益 丙二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 如 地藏經 云 : 專信恭敬聽聞法, 不應於彼起毀謗 於說法師供養者, 謂於師起如佛想 應視如佛, 以獅座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 斷不尊敬 應如 菩薩地 中所說, 而正聽聞, 謂應無雜染, 不應作意法師五處 離高舉者, 應時聽聞, 發起恭敬, 發起承事, 不應忿恚, 隨順正行, 不求過失, 由此六事而聽聞之 離輕蔑雜染者, 謂極敬重法及法師, 及於彼二不生輕蔑 4

15 對於法與法師, 我們內心都要發起恭敬承事 如 地藏經 說 : 我們要專一 淨信 恭敬的聽聞佛法, 千萬不可以毀謗佛及佛法 對於說法的法師, 要視之如佛 用獅座等種種最恭敬的方式供養他 承事他, 斷除心中所有不恭敬的念頭 應如 菩薩地 所說而正聽聞 在聽聞正法時 ( 一 ) 應無雜染心 ( 二 ) 不應對善知識在五件事上非理作意 無雜染心包含兩件事 : 1. 要做到遠離高舉心 其中包括把握每一個機會去聽聞 ; 內心要恭敬 ; 發願種種承事 ; 不可忿恚師長 ; 要隨佛的正法修行 ; 不看師長過失, 要由此六事而聽聞 2. 要做到遠離輕蔑雜染心 其中包括恭敬法與法師 ; 對於法與法師不能產生輕蔑心 不應作意五處所者, 謂戒穿缺 種性下劣 形貌醜陋 文辭鄙惡 所發語句粗不悅耳 便作是念, 不從此聞, 而棄捨之 如 本生 中亦云 : 處極低劣座, 發起調伏德, 以具笑目視, 如飲甘露雨, 起敬專至誠, 善淨無垢意, 如病聽醫言, 起承事聞法 我們內心對師長不應有下列五種非理作意 : 1. 行持不好 2. 出身不好 3. 形貌醜陋 4. 文辭粗俗鄙惡 5. 所說的話不順我意 有這五種念頭, 我們就不想跟著師長聽聞學習, 會棄捨師長 如 本生論 也說 : 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 認真調伏自己的心 用歡喜的眼神專注的看著師長, 就好像在飲甘露水一樣 我對善知識要生起恭敬 專一 至誠的心, 內心清淨無染, 就好像一個病人聽從醫生的話, 一心一意的承事師長, 聽聞佛法 丙三 正聽軌理 正聞軌理分二, 一 斷器三過二 依六種想 今初 丁一 斷器三過 P17L1~ P18L2 正聞軌理 ~ 識應無懈 若器倒覆, 及縱向上然不淨潔, 並雖淨潔若底穿漏 天雖於彼降以雨澤, 然不入內 及雖入內或為不淨之所染污, 不能成辦餘須用事 或雖不為不淨染污, 然不住內, 當瀉漏之 如是雖住說法之場, 然不屬耳, 或雖屬耳然有邪執, 等起心有過失等 雖無上說彼等眾過, 然聽聞時, 所受文義不能堅持, 由忘念等之所失壞, 則其聞法全無大益, 故須離彼等 此三對治, 經說三語, 謂善, 諦聽聞, 意思念之 此亦猶如菩薩地說, 希於遍知, 專注屬耳, 意善敬住, 以一切心, 思惟聽聞 5

16 若是將器具倒置, 其口朝下 ; 或者縱使口朝上, 然而內藏髒垢 ; 或是雖然口朝上, 內部潔淨, 但是底部穿漏 這時候, 雖然天降甘霖, 倒置的容器雨水進不去 ; 或者雖然進去了, 水卻被髒垢染污了, 不能使用 ; 或是雖然進去的水沒有被染污, 卻因為底部有洞, 水在裡邊留不住, 都漏掉了 同樣的, 我們聽聞佛法的狀態, 也有這三種過失 : 第一種, 人雖然坐在說法現場, 但心不在焉, 法聽不進去 第二種, 法雖入耳, 但心中有錯誤的執著, 或動機不正確, 聽進去的法被自心所污染 第三種, 雖然沒有上述兩種過失, 聽進去了, 但記不住, 或不想去記, 隨即忘失殆盡 聞法者若有上面三種過失, 則雖然聽聞了佛法, 是不能得到大利益的, 因此必須斷除這三種聞法過失 如何對治這三種過失呢? 大乘經典中, 有人向佛發問, 佛總說三句話, 就是 好好的聽, 仔細的聽, 聽完以後, 要如理思惟, 一心憶念 這就像 菩薩地 所說 : 如果希望能得到佛智, 遍知一切, 就應該全神貫注, 用耳傾聽, 心意要善 要敬, 以全部精神去聽聞, 然後如理思惟 丁二 依六種想 依六想中, 於自安住如病想者 如入行云 : 若遭常病逼, 尚須依醫言 況長遭貪等, 百過病所逼 延長難療, 發猛利苦, 貪等惑病, 於長時中, 而痛惱故, 於彼應須了知是病 迦摩巴云 : 若非實事, 作實事修, 雖成顛倒 然遭三毒, 極大乾病之所逼迫, 病勢極重, 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 聽聞時應具有下列六種想 : ( 一 ) 把自己當作病人來想 如 入行論 所說 : 如果患了一般疾病, 都還須要按照醫生的指示醫治 何況是無始以來伴隨我們的貪 瞋 癡三毒與其他無數煩惱病, 更須要長期治療 這種時間已經拖了很久, 難以治癒, 並會帶來劇烈痛苦的三毒煩惱, 長久以來, 就是引起身心痛惱的真正原因, 我們必須真正去了解 處理煩惱這種病 迦摩巴說 : 如果修行的方法不是正確的, 卻把它當成正確的去修, 是不會有成就的, 但實際上, 我們正受到三毒煩惱大病的傷害, 病情極為嚴重, 而我們竟不知道自己是病人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 如遭極重風膽等病, 便求善醫, 若得會遇發大歡喜, 隨教聽受恭敬承事 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 亦應如是尋求, 既會遇已, 莫覺如負擔, 應持為莊嚴, 依教奉行, 恭敬承事 攝德寶 6

17 中作是說故, 故諸勇求勝菩提, 智者定應摧我慢, 如諸病人親醫治, 親善知識應無懈 ( 二 ) 把說法師當作醫生來想 假如患了嚴重的風膽等疾病, 必定會四處尋求好的醫生, 如果能遇到好醫生, 心裡一定十分歡喜, 自然恭恭敬敬聽從指示 同樣的對於宣說正法的善知識, 也應如此殷重尋求, 既已找到了, 就不要覺得是負擔, 應視為最美好莊嚴的事, 依他所教導的照著去作, 恭恭敬敬的承事師長 攝德寶 中這樣說, 所有追求無上菩提的勇者, 這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他一定會摧伏自我的驕慢, 就像病人親近醫生一樣, 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應該無所懈怠 P18L3~ P19L2 於所教誡 ~ 者自過失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 如諸病者, 於其醫師所配藥品, 起大珍愛 於說法師, 所說教授, 及其教誡, 見重要已, 應多勵力, 珍愛執持, 莫令由其忘念等門, 而致損壞 ( 三 ) 把善知識的教誡當成良藥來想 就像病人對醫生所開立的藥方視為珍寶 對說法師所說的教授以及日常的教誡, 了解其重要性之後, 應多努力修習, 珍愛執持, 不可因為忘念等, 而損壞珍貴法藥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猶如病者, 見若不服醫所配藥, 病則不瘥, 即便飲服 於說法師所垂教授, 若不修習, 亦見不能摧伏貪等, 則應殷重而起修習, 不應無修, 唯愛多積異類文辭, 而為究竟 是亦猶如害重癩疾, 手足脫落, 若僅習近一二次藥, 全無所濟 我等自從無始, 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 若依教授義, 僅一二次, 非為完足 故於圓具一切道分, 應勤勵力, 如瀑流水, 以觀察慧而正思惟 如大德月大阿闍黎 讚悔 中云 : 此中心亦恆愚昧, 長時習近重病疴, 如具癩者斷手足, 依少服藥有何益 由是於自作病者想, 極為切要 如有此想, 餘想皆起 ( 四 ) 把殷重修行當成治療疾病來想 就像病人, 明白自已若不按時服用醫生所開的藥, 病是不會痊癒, 所以就按時服用了 對說法師所說教授, 若不照著修習, 當然不可能摧伏貪等煩惱, 所以應該殷重修習, 不應該不修, 而只是喜愛積集更多異類的文字, 而以為這就是佛法 就像患了痲瘋病, 病情已嚴重到手腳都潰爛脫落了, 若僅服用一二次藥, 自然無用處 我們從無始以來, 遭受煩惱大病逼害, 若僅依照完整教授的內涵, 偶爾修習一二次, 那是絕對不夠的 所以我們對圓滿具足整體佛法內涵的教授, 唯有勤加學習, 像瀑布流水般強猛又不間斷, 以觀察慧而如理思惟, 才能真正對治無明重病 大德月大阿闍黎在 讚悔 中說 : 我們的心長夜於無明愚痴中, 平常習性都與三毒大病相應, 如痲瘋病者手腳都快斷了, 還只是稍微服一點點藥, 又有何益處? 因此, 若 7

18 能把自已當作病者想, 極為重要 如有此病想, 其餘五想就自然跟著生起來了 此若僅是空言, 則亦不為除煩惱故修教授義, 唯樂多聞 猶如病者, 求醫師已, 而不服藥 若唯愛著所配藥品, 病終無脫 三摩地王經 云 : 諸人病已身遭苦, 無數年中未暫離, 彼因重病久惱故, 為療病故亦求醫 彼若數數勤訪求, 獲遇黠慧明了醫, 醫亦安住其悲愍, 教令服用如是藥 受其珍貴眾良藥, 若不服用療病藥, 非醫致使非藥過, 唯是病者自過失 此若只是空話, 也就不會為了滅除煩惱, 而修習師長教授的義理內涵, 只是好樂聽聞而已 就像病人, 看了醫生, 卻不服藥 若是只愛著所配的藥品, 病終無法痊癒 三摩地王經 說 : 眾人久病, 多年來受盡病苦, 未曾間斷 由於重病長久逼惱, 而去找醫生, 不停地四處殷勤訪求, 終於尋獲高明良醫, 而且很慈悲的開了藥方並教導如何服用 如果病人不服用這些珍貴的治病良藥, 致使病不得痊癒, 甚或因此喪命, 這不是醫生的錯, 也不是藥的問題, 一切都是病人自已的過失 P19L2~ P20L1 如是於此 ~ 逸思惟義 如是於此教出家, 遍了力根靜慮已, 若於修行不精進, 不勤現證豈涅槃 又云 : 我雖宣說極善法, 汝若聞已不實行, 如諸病者負藥囊, 終不能醫自體病 入行論 亦云 : 此等應身行, 唯言說何益, 若唯誦藥方, 豈益諸病者 故於殷重修, 應當發起療病之想 言殷重者, 謂於善知識教授, 諸取捨處, 如實行持 此復行持, 須先了知, 知則須聞, 聞已了知, 所有須要, 即是行持 故於聞義, 應隨力能, 而起行持, 是極扼要 同樣的, 若是於聖教出了家, 已經聽聞 瞭解了五力 五根等學習止觀的方法後, 自己卻不精進修行, 不努力親自驗證, 又豈能得到涅槃之果 又說 : 佛雖然開示了最完整的教法, 你們卻聞而不修, 就如病患背著藥囊而不服用, 終不能醫治自已的病 入行論 也說 : 應該要身體力行這些教授, 口說無益 就好像只是口誦藥方, 對病人一點用處也沒有 所以我們應該殷重地 如實地修行師長的教授, 把殷重修行當成在治療疾病 所謂殷重修, 就是對於善知識教授的內涵, 何處該取? 何處該捨? 實實在在的照著去做 行持前, 須先了知行持的方法, 要知道方法須從聽聞下手 聽聞以後, 把所有了解的內涵照著去做, 即是行持 故對於聽聞的義理, 應隨分隨力去做, 這個非常重要 如是亦如聽聞集云 : 設雖有多聞, 不善護尸羅, 由戒故呵彼, 其聞非圓滿 設雖聞寡少, 能善護尸羅, 由戒故讚彼, 其聞為圓滿 若人 8

19 既少聞, 不善護尸羅, 由俱故呵彼, 其禁行非圓 若人聞廣博, 及善護尸羅, 由俱故讚彼, 其禁行圓滿 就像聽聞集說的 : 如果有人多聞, 卻不好好守戒, 他在戒行上應該要受斥責, 而且他的聽聞也並不圓滿 如果有人聽聞的不多, 但是對於戒律卻守護得很好, 那應該從戒行上讚歎他, 而他的聽聞是圓滿的 如果有人既少聽聞又不好好持戒, 他應該要受到喝斥, 因為他的行持不圓滿 如果有人多聞, 也能善護戒律, 他的聽聞及戒行都值得讚歎, 他的行持是圓滿的 又云 : 雖聞善說知心藏, 修諸三昧知堅實, 若行放逸令粗暴, 其聞及知無大義 若喜聖者所說法, 身語如之起正行, 是等具忍友伴喜, 根護得聞知彼岸 勸發增上意樂 亦云 : 謂我失修今何作, 歿時凡愚起憂悔, 未獲根底極苦惱, 此是愛著言說失 又云 : 如有處居觀戲場, 談說其餘勇士德, 自己失壞殷重修, 此是愛著言說失 又云 : 甘蔗之皮全無實, 所喜之味處於內, 若人嚼皮故非能, 獲得甘蔗精美味, 如其外皮言亦爾, 思此中義如其味, 故應遠離言說著, 常不放逸思惟義 聽聞集 又說 : 雖然聽聞了善知識所說的最完整教誡, 也知道如實修行的種種好處, 卻行為放逸致使心性粗暴, 那他的聽聞與了知就毫無任何意義 如果歡喜地聽見聖者的如理言教, 而且身語都如理的照著去做, 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具有轉染成淨令同行善友歡喜的修行友伴, 也才能夠密護六根門頭, 得到聽聞真正的好處, 到達彼岸 勸發增上意樂經 也說 : 愚癡的人到臨終時才後悔沒有好好的修行, 沒有得到增上的基礎而產生極度苦惱恐懼, 這都是因為平日貪愛空談, 不好好實修的過失 勸發增上意樂經 又說 : 就像在看戲的戲場裡, 談論戲中勇士的功勞等等口沫橫飛, 自己平白浪費了殷重修行的機會, 這就是貪愛空談的過失 勸發增上意樂經 又提到 : 甘蔗皮完全沒有果實的甜味, 人們喜歡的甜味是在甘蔗的裡面, 如果只嚼甘蔗皮是沒辦法嚐到甘蔗的美味的 言詞也像甘蔗皮一樣, 唯有進入言詞的內涵意義, 才能真正嚐到法的妙味, 所以我們應遠離言說的貪著, 不放逸 認真思惟法義內涵 P20L2~ P20L10 於如來所 ~ 而正聽聞 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 隨念世尊是說法師, 發起恭敬 ( 五 ) 把說法師當成佛來想, 時時憶念佛就是說法師, 我們要對說法師起同等恭敬承事的心 9

20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 作是思惟, 何能由其聞如是法, 令勝者教, 久住於世 ( 六 ) 對聖教正法起久住世間之想法 思惟如何藉著聽聞佛法的功德, 使得聖教正法長久住世 復次於法若講若聽, 將自相續若置餘處, 另說餘法, 是則任其講何法事, 不關至要 故須正為, 抉擇自身而聽聞之 譬如欲知面上有無黑污等垢, 照鏡知已即除其垢 若自行為有諸過失, 由聞正法現於法鏡, 爾時意中便生熱惱, 謂我相續何乃至此 次乃除過, 修習功德, 是故須應隨法修學 其次不管講法 或聽法, 若不真正受用於自己身心上面, 將所講 與所聽的法與自己身心實際行持分開, 這樣不管講說什麼法, 都沒有用處 所以正確的作法是一定要將聽聞到的佛法在自己身心上去作抉擇 譬如我們想知道臉上有沒有汙垢, 拿鏡子來照, 即可去除汙垢 ; 若自己行為有很多錯誤的地方, 因為聽聞正法, 就會由法鏡中顯現出來自己的錯誤, 而心中生起慚愧說 : 怎麼我的身心差到這種程度啊!, 然後才能改過遷善, 積功累德,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佛法上努力修學 本生論 云 : 我鄙惡行影, 明見於法鏡, 意極起痛惱, 我當趣正法 是如蘇達薩子, 請月王子宣說法時, 菩薩了知彼之意樂, 成聞法器而為說法 總之應作是念發心, 謂我為利一切有情, 願當成佛 為成佛故, 現見應須修學其因, 因須先知, 知須聽法, 是故應當聽聞正法 思念聞法勝利, 發勇悍心, 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如 本生論 中, 蘇達薩子請月王子菩薩講法時, 說 ; 我卑鄙惡劣的行為, 被法鏡一照就照出來了 我的心中生起強烈的痛苦懊悔, 下定決心今後定當一心一意趣入正法 月王子菩薩了解他心中的意樂, 知道他已具備聞法法器之條件, 所以為他說法 總之, 我們應該要這樣發心 : 我為利益一切有情, 所以要成佛, 為了要成佛, 現在就應修習成佛的因 為修此因, 須先知道正確的方法, 要想掌握此方法, 必須先聽聞, 並思惟聞法殊勝的利益, 然後策發勇悍精進的心, 進而斷三過 具六想, 好好的聽聞正法 乙二 講說軌理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 一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 二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三 以何意樂加行而說, 四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今初 10

21 丙一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 P20L13~ P22L1 若不顧慮 ~ 故應誦咒 若不顧慮利養恭敬名等染事, 而說法者勝利極大 勸發增上意樂 中云 : 慈氏, 無染法施, 謂不希欲, 利養恭敬, 而施法施 此二十種是其勝利 何等二十? 謂成就念, 成就勝慧, 成就覺慧, 成就堅固, 成就智慧, 隨順證達出世間慧, 貪欲微劣, 瞋恚微劣, 愚痴微劣, 魔羅於彼不能得便, 諸佛世尊而為謢念, 諸非人等於彼守護, 諸天於彼助發威德, 諸怨敵等不能得便, 其諸親愛終不破離, 言教威重, 其人當得無所怖畏, 得多喜悅, 智者稱讚, 其行法施是所堪念 說法的人如果能完全不顧著利養 恭敬 名聞等染著的事, 其說法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勸發增上意樂經 中說 : 彌勒菩薩, 清淨無染的法施, 就是內心不會貪圖利養 恭敬這些事情, 而行的法施, 它具有二十種殊勝利益 那二十種呢? 1. 對於所聽聞的文句義理, 能不忘記 2. 成就聞慧 3. 成就思慧 4. 成就修慧 5. 成就資糧道和加行道的世間智慧 6. 成就見道以上的岀世間智慧 7 減輕貪欲 8. 減輕瞋恚 9. 減輕愚痴 10. 魔不能惱害 11. 諸佛護念 12. 護法守護 13. 天人助發威德 14. 怨敵不能傷害 15. 親友眷屬不離棄 16. 言教威重 17. 心無怖畏 18. 心常喜樂 19. 智者稱讚 20. 所行法施, 堪為眾生所憶念 於眾 經 中所說勝利, 皆應至心發起勝解 其中成就堅固者, 新譯 集學論 中譯為成就勝解, 諸故譯中, 譯為成就勇進 許多經典都談到說法的勝利, 對此應該至心的生起深刻的定解 二十種殊勝利益當中的 成就堅固, 在新譯的 集學論 的版本裡譯作 成就勝解, 在其他較早的譯文版本裡, 則是翻譯為 成就勇進 丙二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者 如薄伽梵說佛母時, 自設座等, 法者尚是諸佛所應恭敬之田, 故應於法起大尊敬, 及應隨念大師功德, 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說法者在傳法之前, 應該要生起承事供養佛以及對法的恭敬心, 連佛 ( 薄伽梵 ) 在宣說佛母 般若經 的時候, 都自己鋪設法座講法 佛對於所要傳授的法義尚要生起極大的恭敬心, 何況是我們? 所以我們在說法時, 要對法生起無比的恭敬心, 並且隨時憶念佛的功德及恩惠, 從內心生起大敬重 11

22 丙三 以何意樂及加行而說 以何意樂加行而說中, 其意樂者, 謂應安住, 海慧問經 所說五想 謂於自所應起醫想, 於法起藥想, 於聞法者起病人想, 於如來所起善士想,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 及於徒眾修習慈心 應斷恐他高勝嫉妬, 推延懈怠, 數數宣說所生疲厭, 讚自功德舉他過失, 於法慳吝, 顧著財物謂衣食等 應作是念, 為令自他得成佛故, 說法功德, 即是我之安樂資具 其加行者, 謂先沐浴具足潔淨, 著鮮淨服, 於其清潔悅意處所, 坐於座已 若能誦持 伏魔真言, 海慧經 說則其周匝百踰繕那, 魔羅及其魔眾諸天所不能至, 縱使其來亦不能障, 故應誦咒 說法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意樂來傳法呢? 內心的意樂應該具備 海慧問經 裡所說的五種想法, 也就是對講法者本身當做醫生想, 對於所要宣說的法當做藥想, 對於聞法者當做病人想, 對於佛當做善知識想, 對於正法起長久住世想 同時, 對於來聽學的弟子要修習慈悲心 斷除唯恐他人高勝於自己的嫉妬心, 不應該推延懈怠, 也不應該不斷宣說而生起疲累厭倦的心, 不讚嘆自己的功德 說他人的過失 慳吝於對他人說法 以及為貪戀自己的財物衣食而說法等 應該這樣想 : 為了讓自己以及他人成佛, 這樣說法的功德才是我所要的真正的安樂資糧 意樂具備了以後, 應該要做些什麼準備呢? 要先沐浴潔淨身口, 穿上乾淨的衣服, 然後到清淨莊嚴說法的道場 登上法座誦持 伏魔真言 ( 咒語 ) 海慧經 說持誦咒語可以讓周圍百里, 所有的魔軍 魔眷都無法接近, 即使來了也不能障礙說法, 所以應該至心誠意的持誦 P22L1~ P23L1 次以舒顏 ~ 依無病也 次以舒顏, 具足審定義理所有喻因至教, 而為宣說 妙法白蓮經 云 : 智者常應無嫉妬, 說具眾義和美言, 復應遠離諸懈怠, 不應起發厭患想 智者應離一切慼, 應於徒眾修慈力, 晝夜善修最勝法, 智以俱胝阿庾喻 令眾愛樂生歡喜, 於彼終無少希欲, 亦不思欲諸飲食, 噉嚼衣服及臥具, 法衣病緣醫藥等, 於諸徒眾悉無求 餘則智者恆願自, 及諸有情當成佛, 為利世故而說法, 思彼即我安樂具 接著, 要以歡喜心, 用具足師長傳承 內容正確無誤的義理與理路, 配合種種容易明白的事例做比喻, 最後再引佛的經教印証來宣說聖教 妙法白蓮經 說 : 真正具備佛法正知見的智者, 應該沒有忌妒心, 說法的時候要能圓滿的說明義理, 說的話語要文雅優美, 而且遠離種種推卸怠惰, 更不應該有厭煩的心 ; 具備正知見的智者, 應該遠離一切不相應的心, 對於來聽法的人都要修習慈悲心, 並且晝夜都努力修行最殊勝的教法 ; 智者要以廣大眾多的譬喻, 讓聽者都好樂聽聞而且心生歡喜, 對他們不希求任何回報, 不管是飲食 衣服 臥 12

23 具 法衣 醫治疾病的藥物等, 都無所求 智者唯一的願望是回向自己和所有有情都能成佛, 為了真正利益世間而講法, 才是我得到恆久安樂的資糧 丙四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 所有差別者 如 毘奈耶經 云 : 未請不應說 謂未啟請不應為說, 雖其請白亦應觀器 若知是器, 縱未勸請, 亦可為說 如 三摩地王經 云 : 若為法施故, 請白於汝者, 應先說是語, 我學未廣博, 汝是知善巧, 我於大士前, 如何能宣說 汝應說彼語, 不應忽爾說 觀器而後行, 若已知是器, 未請亦應說 說法時, 什麼對象可以講, 什麼對象不可以講, 有所不同 如 毘奈耶經, 也就是 戒經 說 : 如果沒有啟請的話就不應該宣說 雖然未請不應說, 然而即使對方祈請了, 還要看他是否具器 ( 夠條件 ) 若已知對方具器, 縱使沒來勸請, 也可以為他說法 如 三摩地王經 所說 : 假定為了法布施的緣故, 他人來請說法時, 應該先這樣說 : 我的學問不廣博, 而您是個大善知識啊! 要在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大菩薩前面講法, 我怎麼能講呀? 說法師應先這樣說, 而不要匆匆忙忙地立刻就說 應該先觀察對方具器不具器再作決定, 如果曉得他是一個法器, 那麼即使他沒有主動請法也應為他說法 復次 毘奈耶經 云 : 立為坐者不應說法, 坐為臥者不應說法, 坐於底座為坐高座不應說法, 妙惡亦爾 在後行者為前行者不應說法, 在道側者為道行者不應說法, 為諸覆頭 抄衣 雙抄 抱肩及抱項者不應說法, 為頭結髻 著帽 著冠 著鬘 纏首不應說法, 為乘象馬坐輦餘乘, 及著鞋覆不應說法, 為手執杖 傘 器 劍 鉞及被甲者, 不應說法 返是應說, 依無病也 其次, 又引 戒經 說 : 站著的人不應為坐著的人說法, 坐著的人不應為躺著的人說法, 坐位低的人不應為坐位高的人說法, 總之, 說法跟聽法者之間應該有高低之分 走在後面的人不應為走在前面的人說法, 走在兩側的人不應為走在中間的人說法, 此外, 不應為覆頭 ( 即用布等覆蓋頭部 ) 抄衣 ( 即袍子或衣服過長而捲起 ) 雙抄 ( 即衣服搭於雙肩上 ) 抱肩 ( 即雙手交叉搭於雙肩上 ) 抱項 ( 即雙手相交頸後 ) 的人說法 ; 不應為結髮髻 戴帽子 著花鬘 纏頭巾的人說法, 不應為正在乘象 馬 轎等交通工具以及穿鞋子的人說法, 也不為手持杖 傘 兵器 劍 鉞及被鎧甲的人說法 以上是針對正常情況而言 ; 但反過來, 如果對方有病, 依其病況只能坐著 躺著, 那就不受以上戒律所限, 可以為他說法 乙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13

24 P23L2~ P23L10 於完結時 ~ 已宣說訖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 由講聞法所獲眾善, 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 諸希願處 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 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 若講聞法至扼要故, 依是因緣, 則昔所集於法法師, 不恭敬等一切業障, 悉能清淨, 諸新集積亦截其流 又講聞軌至於要故, 所講教授於相續上, 亦成饒益 總之先賢由見此故, 遂皆於此而起慎重, 特則今此教授, 昔諸尊重殷重尤極 在講法和聽法結束時該如何做?雙方應先將講法和聽法所獲得的一切功德, 以猛利的善法欲心, 回向眼前和究竟的所希望願求之處 ( 無上菩提 ) 若能如理如法去講說及聽聞正法, 雖然只有聽 講一座佛法, 也能得到如經上所說的所有殊勝利益 若講聞法能把握這個重點, 由於這樣因緣, 則過往所累集的最嚴重對法及法師不恭敬等一切的業障, 都能獲得清淨, 而且因過去習氣所可能新造的業也會被截斷中止, 不會再造 又講法 聽法能如軌則的要領去做, 那麼所講說的教授在學者身心相續上, 也才能得到饒益 總之, 先賢大德們, 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對講說及聽聞正法都非常慎重 特別是本論的道次第教授, 過去傳承祖師們對之尤其謹慎 重視 現見此即極大教授, 謂見極多由於此事未獲定解, 心未轉故, 任說幾許深廣正法, 如天成魔, 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煩惱助伴 是故如云初一若錯乃至十五 故此講聞入道之理, 諸具慧者應當勵力 凡講聞時, 下至應令具足一分 講教授前第一加行, 即是此故 恐其此等文詞浩繁, 總略攝其諸珍要者, 廣於餘處應當了知 教授先導已宣說訖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是極為重要的教授, 但也發覺還是很多人, 對上面這個道理沒有正確的認識與堅定不疑的信解, 所以心未轉, 如此, 就算聽了一些很深廣的正法, 聽完了以後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造成了傷害, 那個正法反而助長了我們更多的煩惱啊! 所以如果初一看錯了, 看成初二 初三, 那就會一直錯到了十五 ( 一開頭錯了, 一錯會錯到底 ) 所以如何聽 如何講來修學佛法的道理, 所有具足智慧的人都應當要努力啊! 凡講說聽聞時, 即便暫時無法全部做到, 至少要具足一部份的條件 講說教授前, 這是首要的準備事項, 原因即在此 恐怕這裡的文詞過於浩繁, 此處僅大略總攝其重點扼要, 詳細內容可從其他經典去廣泛了解 教授的前行引導到此已宣說結束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 引導學徒之次第 14

25 第四如何正以教授, 引導學徒次第分二 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初中分二, 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今初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P23L13~ P25L1 攝決定心 ~ 調伏等三 攝決定心藏 云 : 住性數取趣, 應親善知識 又如鐸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云 : 總攝一切教授首, 是不捨離善知識 攝決定心藏 說 : 真正有善根想修學佛法的人, 應該要親近善知識 鐸巴所作 博朵瓦 語錄也說 : 總攝佛陀所有教授中最重要的精髓, 就是不離開善知識 能令學者相續之中, 下至發起一德, 損減一過, 一切善樂之本源者, 厥為善知識 故於最初, 依師軌理極為緊要 菩薩藏經 作如是說, 總之獲得菩薩一切諸行, 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蜜多, 地, 忍, 等持, 神通, 總持, 辯才, 回向, 願及佛法, 皆賴尊重為本, 從尊重出, 尊重為生及為其處, 以尊重生, 以尊重長, 依於尊重, 尊重為因 博朵瓦亦云, 修解脫者, 更無緊要過於尊重 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 若無教者亦且無成, 況是無間從惡趣來, 欲往從所未經之地, 豈能無師 因為能夠讓我們學的人在身心當中集聚一點點功德 ; 乃至於淨除一點點罪障, 這一切善樂的根本都是來自於善知識 所以在本論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依師的軌則道理是最為重要的 菩薩藏經 說 : 總之要獲得菩薩一切諸行, 從最圓滿的大乘波羅蜜多 ( 六度 ), 地, 忍, 等持, 神通, 總持 辯才, 回向, 乃至一切佛法, 都要靠我們的善知識 一切佛法從這個地方出生 增長, 一切時處都是依靠善知識, 善知識是我們能成佛的主因 博朵瓦也說 : 修解脫道的人沒有比依師更重要的 從眼前世間的事來看, 我們看別人做就會做嗎? 沒有人教還是不行的 何況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惡趣流 15

26 轉, 現在想要去一個我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 ( 佛地 ), 怎麼可能沒有善知識而做得到? 由是親近知識之理分六, 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二 能依學者之相, 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四 依止勝利, 五 未依過患, 六 設彼等義 今初 丁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總諸至言及解釋中, 由各各乘增上力故, 雖說多種, 然於此中所說知識, 是於三士所有道中, 能漸引導, 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如經 莊嚴論 云 : 知識調伏靜近靜, 德增具勤教富饒, 善達實性具巧說, 悲體離厭應依止 是說學人, 須依成就十法知識 此復說為自未調伏, 而調伏他, 無有是處 故其尊重能調他者, 須先調伏自類相續 若爾須一何等調伏, 謂若隨宜略事修行, 於相續中有假證德名, 全無所益 故須一種順總佛教, 調相續法, 此即定為三種寶學, 是故論說調伏等三 整個聖教的所有經和論的解釋中, 由於眾生根性不同, 佛說了種種法引導不同的眾生 ( 人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 但是本論所說的善知識, 是指能夠依照三士道的次第, 漸漸地引導弟子漸次進入大乘佛道的善知識 如經 莊嚴論 中所說 : 善知識必須具備下面十個條件 : 調伏 靜 近靜 德增 具勤 教富饒 善達實性 具巧說 悲體 離厭 具足這十種德相, 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依止的善知識 這十個條件中, 調伏居首 在沒有調伏自己的煩惱之前, 就能調伏別人, 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為別人的善知識要調伏他人之前, 必須先調伏自己的身心煩惱 那麼要如何調伏自己的煩惱呢? 假如隨著自己的習性, 碰到什麼就少少的修行一下, 在自己身心相續中只證得不實在的一點功夫, 這是完全沒有辦法利益自己與饒益眾生的 所以必須把握佛法總體, 次第絲毫不亂, 調伏自我相續的方法, 綱領起來即是依戒 定 慧三學, 所以本論中所說的自我調伏的方法, 就是指戒 定 慧三學 P25L2~ P26L1 其中調伏 ~ 尊勝尤勝 其中調伏者, 謂尸羅學 別解脫 云 : 心馬常馳奔, 恆勵終難制, 百利針順銜, 即此別解脫 又如 分辨教 云 : 此是未調所化銜 如調馬師, 以上利銜調瀧悷馬, 根如悷馬隨邪境轉, 若其逐趣非應行 16

27 時, 應制伏之 學習尸羅, 調伏心馬, 以多勵力制令趣向, 所應作品 所謂調伏, 就是指戒學 別解脫經 說 : 心像野馬一樣經常奔馳不定, 一直努力也終究難以制伏, 要用有許多鋒利刺縫製的馬銜才能控制, 而這個馬銜就是戒 又像 分辨教經 說 : 戒就是調伏我們想要教化的眾生的馬銜 像馴馬師, 用最鋒利的馬銜調伏悷馬, 我們的五根就像悷馬隨著邪境而轉, 當它們朝向不應該去的地方時, 就應該制伏它們 我們要學戒, 調伏心馬, 以種種努力制伏它, 使它朝向應該走的正確方向 寂靜者, 如是於其妙行惡行, 所有進止, 由其依止念正知故, 令心發起內寂靜住, 所有定學 近寂靜者, 依心堪能奢摩他故, 觀擇真義發起慧學 如是唯具調伏相續三學證德, 猶非完足, 尚須成就聖教功德 言教富者, 謂於三藏等, 成就多聞 所謂寂靜, 就是善行該作, 惡行不該作, 因為他依止正念正知的緣故, 使得內心能夠始終安住在寂靜的狀態, 這又叫定學 所謂近寂靜, 就是在定的狀態, 內心能夠觀察抉擇到真實的義理, 生起慧學 如果只有具備上述調伏內心的戒定慧三學的證功德, 還不算完全滿足善知識的條件, 還需要在教功德上有所成就 所謂教富饒, 就是對經 律 論三藏有廣博的知識 善知識敦巴云 : 言大乘尊重者, 謂是須一, 若講說時, 能令發生無量知解 若行持時, 於後聖教, 能成何益, 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善知識種敦巴尊者說 : 大乘善知識, 必須具備一個條件, 當他說法的時候, 能讓學者生起無量的知見理解 當學者照著他的教導去行持的時候, 知道他未來能得到何種果位, 同時也能知道眼前可以得到什麼利益 達實性者, 是殊勝慧學, 是謂通達法無我性, 或以現證真實為主 此若無者, 說由教理通達亦成 通達實性 ( 修所成慧 ), 是殊勝的慧學, 是指通達法無我性之空性或直接現證真實相 ( 大地菩薩 ) 若達不到如此條件, 那麼經由教理通達 ( 聞思相應慧 ) 也可以 如是雖能具足教證, 若較學者或劣或等, 猶非圓足, 故須一種德增上者 親友集 中作如是說 : 諸人依劣當退失, 依平等者平然住, 依尊勝者獲尊勝, 故應親近勝自者 所有具最勝, 戒近靜慧尊, 若親近是師, 較尊勝尤勝 雖然具有教理和實證的功德, 但是如果德行比弟子低劣, 或者只是相等, 還不足為善知識, 所以還須德行比弟子好 親友集 中這麼說 : 眾生跟著比自 17

28 己差的人學習, 會退步 ; 跟著和自己相等的人學習, 不會進步 ; 跟著比自己還要好的人學習能夠獲益, 所以應該親近勝過自己的人 其中尤其是以具足戒 定 慧的功德又勝過自己的善知識, 若能親近這樣條件的師長是最為殊勝的 18

29 P26L2~ P27L1 如樸窮瓦 ~ 唯虛言故 如樸窮瓦云 : 聞諸善士史傳之時, 我是向上仰望於彼 又如塔乙云 : 我於惹珍諸耆宿所, 而作目標 是須一種目向上望 增上德者 如同樸窮瓦所說 : 聽聞各祖師菩薩的傳記時, 我是向上仰望著他們, 生起崇高的恭敬心 又如塔乙說 : 我是將惹珍寺的諸位傳承祖師, 當做我學習的目標 所以須依止使我們向上仰望, 德行超過我們的善知識 如是六法, 是自所應獲得之德, 諸所餘者是攝他德 此亦如云 : 諸佛非以水洗罪, 非以手除眾生苦, 非移自證於餘者, 示法性諦令解脫 若除為他說無謬道攝受而外, 無有以水洗罪等事 其中四法, 善巧說者, 謂於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 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以上六種, 是善知識本身應該具足的德相, 其餘的是攝持他人時需具備的條件 如經所說 : 佛不能以水來洗淨眾生的罪, 也不能用手移除眾生的苦, 更不能把自己所證得的證量, 直接轉移到眾生的身上, 而是透過開示佛法真實的內涵, 讓眾生照著去做而得到解脫 所以善知識除了為眾生開示正法而作攝受以外, 沒有用水洗罪 手除苦這種事情 攝受眾生的四法中, 第一善巧說法, 是指知道如何有次第, 善巧的引導, 將佛法內涵義理巧妙的送入修學者的心中 悲愍者, 謂宣說法等起清淨, 不顧利養及恭敬等, 是由慈悲等起而說, 是須猶如博朵瓦告慬哦瓦云 : 黎摩子, 任說幾許法, 我未曾受讚一善哉, 以無眾生非苦惱故 第二是具悲愍心 就是說法的動機是清淨的, 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或為得到別人的恭敬而說, 完全是由於慈悲眾生而說法, 正如同博朵瓦跟慬哦瓦說 : 黎摩子, 不管說了多少法, 我從不為得到別人的稱讚而說法, 只是因為悲愍眾生都在苦惱中, 希望能幫助他們離苦得樂而說法 具精勤者, 謂於利他勇悍剛決 遠離厭患者, 數數宣說而無疲倦, 謂能勘忍宣說苦勞 博朵瓦云 : 三學, 及通達實性, 並悲憫心, 五是主要 我阿闍黎嚮尊滾, 既無多聞復不耐勞, 雖酬謝語亦不善說, 具前五德故, 誰居其前悉能獲益 嚀敦, 全無善說, 雖說施願, 唯作是念今此大眾皆未解此, 餘無所知, 然有前五, 故誰近能益 第三是具精勤 就是在利他時具有勇悍精進與果斷決定 第四是遠離厭患 就是在說法時能重覆地宣說而不疲倦厭煩, 且能忍受不停宣說佛法的勞苦 博朵 19

30 瓦說 : 在善知識所應具備的十德相中, 戒 定 慧三學, 通達實性和悲愍心這五種為最重要 我的老師嚮尊滾, 既不多聞又不耐勞苦, 就連應酬話也不善說, 可是他具備了前面五種主要的德相, 所以任何人在他座前聽法都能獲得好處 另外一位師長嚀敦, 也全然不善辭令, 甚至對施主說些祝願的話也不善巧, 就算說了大眾也無法了解, 但是他也具備這五種德相, 所以只要親近他就能獲益 如是若於諸所學處, 不樂修行, 唯讚學處所有美譽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 則不堪任為善知識 宛如有人讚美栴檀, 謀自活命, 有諸欲求妙栴檀者, 而問彼曰 : 汝有檀耶? 答曰 : 實無 此全無義唯虛言故 因此, 若是對於戒 定 慧等等學處, 並不好樂修行, 只是讚美學處的種種殊勝功德, 藉以求得自身的名聞利養, 這種人沒有資格當別人的善知識, 就好比有人讚美栴檀香的妙用, 是為了自己謀求生活, 等到真的有人要找妙栴檀時, 問他 : 你有栴檀嗎? 他卻回答說 : 沒有 那麼前面的讚美全都是毫無意義的空話 P27L1~ P28L1 三摩地王經 ~ 為下邊際 三摩地王經 云 : 末世諸比丘, 多是無律儀, 希欲求多聞, 唯讚美尸羅, 然不求尸羅 於定慧解脫三種, 亦如是說 次云 : 如一類士夫, 稱揚栴檀德, 謂栴檀如此, 香相極可愛 次有諸餘人, 問如所稱讚, 栴檀少有耶? 諸士夫此問, 答彼士夫云 : 我是稱讚香, 以求自活命, 非我有其香 如是末世出, 諸不勤瑜伽, 以讚戒活命, 彼等無尸羅 所餘三種亦如是說故 三摩地王經 說 : 末法時期的出家人, 大多不守戒律, 一心只求多聞, 而且口頭上很會讚美戒律, 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持戒 除了戒以外, 對於禪定 智慧 解脫這三種的修行也是如此 又說 : 就像有一種人, 專門讚揚栴檀的殊勝妙香, 說栴檀有多可貴, 而且香味極為好聞 若有人問說, 你所稱讚的栴檀能否拿一些給我啊? 他卻回答 : 我只是靠稱讚栴檀香謀生, 並不是真的有這種栴檀香 這和末法時代, 出現許多不精勤實修, 只是以讚嘆戒功德以求自己名聞利養而不認真持戒的出家眾一樣 不僅持戒不紮實, 禪定 智慧 解脫這三種修習也是相同情況 如是修行解脫之尊重, 乃是究竟欲樂之根本, 故諸欲求依尊重者, 應當了知, 彼諸德相, 勵力尋求具其相者 諸欲為作學人依者, 亦應知此, 勵力具足如是德相 修行解脫的師長, 才是幫助我們達到究竟安樂的根本, 所以想要求解脫的修行人, 應當了知善知識必須要具備的德相, 然後努力去尋求 對於想要成為他人所依止的善知識的人, 也應當瞭解這些條件, 並努力的使自己具足德相 20

31 由時運故, 具全德者實屬難得, 若未獲得如是師時, 將如何耶 妙臂請問經 云, 如其僅有一輪車, 具馬於道亦不行, 如是若無修行伴, 有情不能獲成就 若有具慧形貌正, 潔淨姓尊趣注法, 大辯勇悍根調伏, 和言能施有悲愍, 勘忍餓渴及苦惱, 不供婆羅門餘天, 精悍工巧知報恩, 敬信三寶是良伴 由於時代不同 法運的關係, 真正具足十全十美德行條件的人非常難得 如果找不到具足條件的老師, 那怎麼辦呢? 在 妙臂請問經 上說 : 如同僅有一個輪子的馬車, 即使有了馬, 有路, 也無法行走 同樣的, 沒有修行的助伴和善知識, 我們是不可能獲得成就的 經中有說, 善法友的德相, 包括 : 具有智慧 形貌端正 潔淨 出身高貴 歡喜修行 辯才無礙 勇悍 守護五根 善巧宣說 布施 有悲愍心 堪忍餓渴 堪忍苦惱 不信仰外道 精通五明 知報恩 敬信三寶 具有上述功德者, 就是我們修行的良伴 諸能完具如是德, 於諍世中極稀故, 半德四分或八分, 應依如是咒師伴 此中所說圓滿伴相, 八分之一為下邊際 鐸巴所集 博朵瓦語錄 中, 述大依怙說尊重相, 亦復同此 故於所說完具圓滿諸德相中, 隨其所應配其難易, 具八分者為, 為下邊際 能夠具足前述完美德行的人, 在現在五濁惡世中是很稀少的 只要具有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的德行, 都是我們應該依止的善知識和友伴 在這裡所說的具有圓滿德相的善知識與友伴, 最少須具有前述八分之一的德行 鐸巴所集的 博朵瓦語錄 當中有說到, 阿底峽尊者也講善知識的行相, 也是持同樣說法 所以, 在必需具有的各種圓滿德相中, 應該隨著所學的次第, 並配合其難易條件去看, 具有八分之一的德行是最下限 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P28L2~ P29L1 第二能依 ~ 謂正直住 第二能依學者 四百論 曰 : 說正住具慧, 希求為聞器 不變說者德, 亦不轉聽者 釋論解云 : 說具三法堪為聞器 若具其三, 則於法師所有眾德, 見為功德不見過失 猶非止此, 即於聽眾所有功德, 亦即於彼補特伽羅, 見為功德非見過失 若不完具如是器相, 說法知識雖極遍淨, 然由聞者過增上故, 執為有過, 於說者過, 反執為德 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 然於其師亦難了知 若知彼已能親近者, 必須自具是諸德相 第二能依的弟子需要甚麼條件? 四百論 說 : 具備正住 具慧與希求三種德相即為聞法之器, 有這三個條件才不會把說法師的功德看成過失, 也不會將 21

32 其他聽眾的功德看成過失 四百論釋 說 : 如果具備了這三項條件即堪為聞法之器, 那麼對於說法師的種種功德, 就能只見功德, 而不見過失 不只如此, 就連聽聞眾生之所有功德, 也就是對其他人, 也能只見功德, 而不見過失 反之, 如果不具足聞法的德相, 就算說法師所說之法非常圓滿清淨, 但是因為弟子本身的過失強烈會把法師的功德執為過失, 或者對說法者的過失, 却反而執為功德 所以, 即使遇到具足圓滿德相的善知識, 自己若不具弟子的條件, 也難以了知這位善知識具有功德, 如果要確知對方是能親近的善知識, 必須自己具足這三種德相 其中正住者, 謂不墮黨類, 若墮黨執, 由彼蔽覆不見功德, 故不能得善說妙義 如 中觀心論 云 : 由墮黨惱心, 終不證寂靜 墮黨類者, 謂貪著自宗, 瞋他法派 應觀自心, 捨如是執 菩薩別解脫經 云 : 應捨自欲, 敬重安住, 親教軌範, 所有論宗 弟子的德相, 第一是正住, 就是不陷入宗派與自己所喜好的執著, 如果心不能正住, 陷入宗派與自己喜好的偏執, 就會受到其蒙蔽而看不到善知識的功德, 也就領受不到佛法的究竟義理, 而障礙自己的多聞 如 中觀心論 說 : 由於墮黨之侵擾, 致使心難安住, 最終不能解脫煩惱與業的束縛 墮黨類的意思, 是說貪愛執著於自己所屬的宗派, 瞋恚別的法門派別 所以修行人應該觀照自心相續, 棄捨這類執著 菩薩別解脫經 說 : 應該棄捨自己心中的貪執, 敬重並安住於親教師與軌範師所教導的所有宗派的法要和內涵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 雖能正住, 若無簡擇善說正道, 惡說似道, 二事慧力, 猶非其器 故須具慧解彼二說, 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 只具有正住的功德就夠了嗎? 雖然能正住, 但如果沒有辨別善說正道和惡說似道二者的智慧, 仍不算聞法之器 因此必須要有明辨是 非 善 惡的真實智慧, 才能棄捨虛假 不實在的東西, 而得到真正堅實究竟的正法 若念僅具二德足耶, 縱有此二, 若如畫中聽聞法者, 全無發趣, 仍非其器 故須具有廣大希求 釋中更加敬法法師, 屬意二相, 開說為五 如果問 : 修學的弟子只具備正住 具慧二個德相, 是否足夠? 不夠 即使具有這二種德相, 就像畫中聞法, 如果內心沒有一點希求好樂的意樂, 仍非聞法之器 所以, 弟子的德相還需要有廣大的希求心 在 四百論釋 中, 又多加了要恭敬法與法師, 以及屬意 ( 一心貫注 ) 二個條件 如此, 而成為善弟子的五種德相 : 正住 具慧 希求 敬法與法師 屬意 22

33 若如是者可攝為四 : 謂於其法具大希求, 聽聞之時善住其意, 於法法師起大敬重, 棄捨惡說受取善說 此四順緣謂具慧解, 棄捨違緣謂正直住 也可以把這五種德相, 總攝起來成為四種, 一是對佛法具廣大希求心 ; 二是聽聞時要全神貫注 無雜染心 ; 三是恭敬法及法師, 第四是棄捨惡說, 受取善說 有這四項順緣, 可以稱之為具慧, 棄捨心中黨執的違緣, 可以稱為正直住 P29L2~ P29L10 是諸堪為 ~ 攝之為四 是諸堪為尊重引導所有之法, 應當觀察為具不具 若完具者應修歡慰, 若不具者須於將來能完因緣勵力修作 故應了知能依諸法, 若不了知如是德相, 則不覺察, 由此退失廣大義利 弟子能否成為善知識所引導的法器, 應該觀察自己具不具足這些條件 假如具足了, 應該修習歡喜, 如果還不具足, 應該努力修集未來能完備的因緣 所以應該知道能成為具器弟子所應具有的條件, 如果不了解這些該具備的德相, 就無法察覺自己哪裡有問題, 也因此退失了所有聞法的廣大利益 丁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 如是若自具足器相, 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 應於具相, 受取法益 是復有二傳記不同, 謂善知識敦巴與桑樸瓦 桑樸瓦者, 尊重繁多, 凡有講說, 即從聽聞 自康來時, 途中有一鄔波索迦說法而住, 亦從聽聞, 徒眾白曰, 從彼聽聞, 退自威儀 答云, 汝莫作是言, 我得二益 善知識敦巴者, 尊重尠少, 數未過五 博朶瓦與公巴仁勤喇嘛共相議論, 彼二誰善 謂於未修心, 易見師過, 起不信時, 善知識敦巴軌理善美, 應如是行 現見此說, 極為諦實, 應如是學 第三, 做弟子的應該如何依止善知識的軌則與道理 假如自身已具足弟子應有的德相, 就應該善巧觀察善知識是否具有前面所說之種種條件 應該從具格的善知識之處, 聽聞善法受取法益 有傳記記載兩位善知識種敦巴和桑樸瓦, 在依止師長時有不同的做法 桑樸瓦所依的師長, 有很多位, 凡是有人講經說法, 他就前往聽聞 他從康地前來藏地時, 旅途中有位在家居士鄔波索迦在某地方說法, 他也前往聽聞 他的眾弟子就說 : 跟居士聽聞, 有失自己的威儀身分 桑樸瓦回答, 你們不可這樣說, 我因此獲得聽聞和隨喜兩種功德 至於善知識種敦巴, 他所依止的師長很少, 不超過五位 他的弟子博朵瓦和公巴仁勤喇嘛在一起議論, 種敦巴和桑樸瓦, 他們倆位誰的做法比較好? 結論 23

34 是 : 對初學者, 如果尚未修心, 容易看見師長的過失, 而生不起淨信心時, 按照善知識種敦巴的做法較為善美合適, 應像他這樣 宗喀巴大師認為這種說法非常實在恰當, 符合實際情況, 我們應該如此學習 如是應知, 曾受法恩, 特於圓滿教授, 導心知識, 如何依止 其理分二, 一 意樂親近軌理, 二 加行親近軌理 戊一 意樂親近軌理 初中分三, 一 總示親近意樂, 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今初 己一 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 說, 以九種心, 親近承事諸善知識, 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 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華嚴經 中說, 要以九種心 ( 孝子心 金剛心 大地心 輪圍山心 世間僕役心 除穢人心 乘心 犬心 船心 ) 來親近承事善知識, 而這九種心是能完全含攝親近與承事善知識所應該具備的意樂的綱要 這九種心又可歸納為四大項 P30L1~ P31L1 棄自自在 ~ 類似汝者 棄自自在, 捨於尊重令自在者, 如孝子心 謂如孝子自於所作, 不自在轉, 觀父容顏, 隨父自在, 依教而行 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 中亦云, 彼於一切應捨自意, 隨善知識意樂而轉 此亦是說, 於具德前乃可施行, 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第一 孝子心 捨棄自己的想法與愛好, 完全順從善知識的教導而行, 就好像世間的孝子一樣 這是說像孝子於一切所做, 並非隨著自己意願 --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是觀察父親的喜怒容顏, 順從父親的心意而行, 不做任何違逆的事 我們親近善知識時的心態也應當如此, 隨時善巧的對善知識察言觀色, 依照他的教導而行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 中也說, 在任何情況下, 弟子都應該捨棄自己的自在, 隨順善知識的心意而行 這裡也說明, 只有在具備德相的善知識面前才能這樣做, 在其他人的跟前, 就不能隨便以孝子心任由他人牽著鼻子走 24

35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 如金剛心 謂諸魔羅及惡友等, 不能破離 即前經云, 應當遠離, 親睦無常, 情面無常 第二 金剛心 在任何情況下, 親近善知識的心是任誰也無法從中破壞的, 就像金剛一般堅固, 即使是邪魔惡友等從中挑撥, 也無法摧破離間上師和弟子間親密的師徒關係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 中說, 對上師的信心要非常堅固, 不可反覆無常, 今天親密, 明天疏遠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 如大地心 謂負一切擔, 悉無懈怠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 : 汝能值遇如此菩薩, 我之知識, 如教奉行, 實屬大福, 今後莫覺如擔, 當為莊嚴 第三 大地心, 要擔負起善知識一切事業重擔 就是要如大地般承載萬物不覺勞苦, 弟子為師長擔負一切事業重擔, 完全沒有推延懈怠 如博朶瓦教導開示慬哦瓦諸弟子時說 : 你們能夠遇到這樣的大菩薩, 我們的善知識, 實在是你們很大的福報啊! 一定要順從善知識的教導,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個負擔, 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最好的莊嚴 ( 最殊勝的榮耀 ) 哪!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 其中分六 如輪圍山心者, 任起如何一切苦惱, 悉不能動 慬哦住於汝巴時, 公巴德熾因太寒故, 身體衰退, 向依怙童稱議其行住 如彼告云 : 臥具安樂, 雖曾多次住尊勝宮, 然能親近大乘知識, 聽聞正法者, 唯今始獲, 應堅穩住 承担了師長的志業以後, 該怎麼做呢? 此中又包含了九心中的其餘六心 : 第四 輪圍山心, 如輪圍山如如不動一樣, 不管碰到任何的困難苦惱, 對師長的信心絕不動搖 慬哦瓦住在汝巴的時候, 天氣極為寒冷, 公巴德熾身體因而日益衰弱, 於是就和依怙童 ( 其依止的師長 慬哦瓦 ) 商量去留的問題 依怙童就告訴公巴德熾說 : 若是要享受安樂臥具, 我們曾經多次住過最尊貴的宮殿, 然而能親近大乘的善知識, 聽聞究竟圓滿正法, 則是到現在才獲得這個機會, 所以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如世間僕使心者, 謂雖受行一切穢業, 意無慚疑, 而正行辦 昔後藏中, 一切譯師智者集會之處, 有一泥灘, 敦巴盡脫衣服掃除泥穢, 不知從何取來乾潔白土覆之, 於依怙前作一供壇 依怙笑曰 : 奇哉, 印度亦有類似汝者 第五 世間僕役心 雖然做的是一切卑微的工作, 但心中沒有任何的羞慚或疑慮, 總是認真的去做 就像有一次, 阿底峽尊者去後藏, 一個有在許多譯師和智者集會的道場, 會場地上正好有一灘泥水, 敦巴尊者看見那灘污泥, 馬上脫下自己的衣服掃除泥穢, 也不知從那裡取來乾淨的白土覆蓋上去, 又在阿底峽 25

36 尊者座前做了一個供養上師的壇城 阿底峽尊者笑著說 : 真稀奇呀! 在印度也有像你這樣的修行人啊! P31L1~ P32L1 如除穢人 ~ 由何能生 如除穢人心者, 盡斷一切慢及過慢, 較於尊重應自低劣 如善知識敦巴云 : 我慢高坵, 不出德水 慬哦亦云 : 應當觀視春初之時, 為山峰頂諸高起處, 青色遍生, 抑於溝坑諸低下處, 而先發起 第六 除穢人心 也就是斷除一切驕慢及輕蔑心 在善知識面前, 應該自處於低劣位置, 恭敬地跟他學習 如同善知識敦巴所說 : 在我慢的高山上, 無法流出功德水 慬哦瓦也說 : 初春的時候, 應當觀察是先看到山頂高峰的一片翠綠, 還是先看到山下溝坑低窪處的綠芽? 如乘心者, 謂於尊重事, 雖諸重擔極難行者, 亦勇受持 第七 乘心 就像車子一樣, 可以承載所有的東西 對於善知識交代的事, 雖然很繁重 困難, 也要勇悍地承擔起來 如犬心者, 謂尊重毀罵, 於師無忿 如朵瓏巴對於善知識畫師, 每來謁見便降呵責, 畫師弟子口娘摩瓦云 : 此阿闍黎於我師徒, 特為瞋恚 畫師告云 : 汝尚聽為是呵責耶, 我每受師如此賜教一次, 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 第八 犬心 像忠狗對主人的打罵, 牠還是不會離棄主人 對於善知識的苛責怒罵, 心裡面沒有一點點怨恨 如朵壠巴對待他的一位弟子 - 善知識畫師, 每次來拜見便會呵責 畫師的弟子口娘摩瓦說 : 這位上師對我們師徒好像特別會發脾氣 畫師告訴他說 : 你聽起來覺得他是在呵責嗎? 對我而言, 我每次受到上師這樣的賜教, 就如同得到一次黑茹迦 ( 示現忿怒相的本尊 ) 的加持一樣 八千頌 云 : 若說法師於求法者現似毀咨, 而不思念 然汝於師不應退捨, 復應增上希求正法, 敬重不厭, 隨逐師行 八千頌 說 : 若是說法的師長對求法者, 現出好像瞋 忿 指責的樣子, 那個時候你千萬不要想差了, 對師長不但不應起退心, 還應該更加堅定希求正法, 並對師長依然敬重不厭棄 亦步亦趨地跟隨師長學習 如船心者, 謂於尊重事任載幾許, 若往若來, 悉無厭患 第九 船心 對於善知識交付的事情, 不論負載多少, 不論來來回回多少趟, 沒有一點疲厭 26

37 己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第二修信為根本者 寶炬陀羅尼 云 : 信為前行如母生, 守護增長一切德, 除疑度脫諸暴流, 信能表喻妙樂城 信無濁穢令心淨, 能令離慢是敬本, 信是最勝財藏足, 攝善之本猶如手 十法 亦云 : 由何出導師, 信為最勝乘, 是故具慧人, 應隨依於信 諸不信心人, 不生眾白法, 如種為火焦, 豈生青苗芽 由進退門, 而說信為一切德本 第二 對善知識有信心是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根本 寶炬陀羅尼 說 : 信心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就像母親養育孩子一樣, 信心能夠孕育 守護及增長一切功德 信心能淨除一切疑慮, 讓我們跳脫出生死輪迴, 因此, 透過對師長修信心可以到達真正的妙樂之地 信心能降伏煩惱令心清淨, 讓我們遠離驕慢, 是恭敬心的根本 信心就像是帶我們走進最殊勝法財寶藏的腳, 也像是攝持善法根源的手一般, 只有靠著對善知識的信心才能獲得這一切善法 十法經 也說 : 佛是從何生來的? 信心就是趣往佛地的最殊勝的工具 所以具有智慧的人, 應該隨依著信心而修習 那些沒有信心的人, 是生不出任何善法的, 就像被火燒焦的種子, 豈能生出青色的苗芽來 有信心則進, 無信心則退, 故說信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敦巴請問大依怙云 : 藏地多有修行者, 然無獲得殊勝德者, 何耶 依怙答云 : 大乘功德, 生多生少, 皆依尊重, 乃能生起 汝藏地人, 於尊重所, 僅凡庸想, 由何能生 敦巴尊者請問阿底峽尊者說 : 在我們藏地有很多修行人, 然而卻沒有獲得殊勝成就的人, 這是什麼緣故呢? 阿底峽尊者回答說 : 大乘功德能生多少, 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師長, 才能生起 現在你們這些藏人, 都把自己的師長看成平庸的凡夫, 這樣怎麼能生出功德呢? P32L1 ~ P33L1 有於依怙 ~ 見德之心 有於依怙發大聲白 : 阿底峽請教授 如其答云 : 哈哈, 我卻具有好好耳根, 言教授者, 謂是信心信信 信為極要, 其信總之亦有多種, 謂信三寶 業果 四諦 然此中者, 謂信尊重 此復弟子於尊重所, 應如何觀 有一次, 有人對著阿底峽尊者大聲說 : 阿底峽, 請教我! 阿底峽尊者回答說 : 哈哈! 我的耳朵很好呀, 用不著那麼大聲 所謂教授, 最重要的就是修信心, 要相信自己本具佛性, 更要對自己的師長有淨信心 信心是非常重要 27

38 的 信心也有很多種, 譬如信三寶 信業果 信四諦 然而這裡說的是對師長的信心 其次, 一個弟子對於自己的師長, 應該如何看待? 如 金剛手灌頂續 云 : 秘密主, 弟子於阿闍黎所應如何觀, 如於佛薄伽梵即應如是 其心若如是, 其善常生長, 彼當速成佛, 利一切世間 諸大乘經亦說應起大師之想, 毘奈耶 中亦有是說 此諸義者, 謂若知是佛, 則於佛不起尋求過心, 起思德心 於尊重所, 特應棄捨一切尋察過心, 修觀德心 如密教經典 金剛手灌頂續 說 : 金剛手菩薩 ( 大勢至菩薩 ), 弟子對自己依止的善知識, 應該怎麼看待? 應該把善知識當作佛一樣來看就對了 若是弟子對上師具有如此的信心, 他的善根會不斷的增長, 這樣將很快速的成佛, 利益一切有情 許多顯教的大乘經典也說應該視師如佛, 小乘的 毘奈耶經 中也是這樣說 這當中的道理是說, 假定能視師如佛, 就絕對不會對佛生起尋求過失的心, 而是生起思惟功德的心 對於自己的師長, 特別應棄捨一切尋求過失的心, 而應修習觀察師長功德的心 此復應如彼續所說, 依之而行, 應取軌範德, 終不應執過, 取德得成就, 執眾過不成 謂其尊重雖德增上, 若僅就其少有過處而觀察者, 則必障礙自己成就 雖過增上若不觀過, 由功德處而修信心, 於自當為得成就因 是故凡是自之尊重, 任其過失若大若小, 應當思惟, 尋求師過所有過患, 多起斷心而滅除之 再者, 應如 金剛手灌頂續 所說的來行持 : 應該執取師長的功德, 而不執著他的過失 前者可以讓自己獲得成就 ; 後者則一定修不成 這也就是說, 即使師長的功德再多 再大, 如果做弟子的只從師長少數的過失處觀察, 那麼必定障礙自己的成就 ; 反之, 就算師長有很多過失, 若能不觀師長的過, 而從他的功德面來修信心, 結果自己可獲得成就的因 所以凡是自己的師長, 不論他的過失大也好 小也好, 應該思惟尋求師長過失的種種損害, 努力斷除這種觀過的惡習 設由放逸煩惱盛等之勢力故, 發起尋覓過失之時, 亦應勵力悔除防護 若如是行, 力漸微劣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 或具多聞, 或信等德, 令心執取, 思惟功德 如是修習, 設見若有少許過失, 由心執取功德品故, 亦不能為信心障難 譬如自於所不樂品, 雖見具有眾多功德, 然由見過心勢猛故, 而能映蔽見德之心 假設由於身心放逸和煩惱熾盛等的力量很強, 一不小心又生起了尋找師長過失的心, 這時應該努力懺悔, 將它懺除乾淨, 並起防護心, 讓它不再生起 若能這樣去做, 觀過的力量便會漸漸減輕 此外, 要經常思惟師長具有的功德, 如持戒清淨, 或廣聞博學, 或具淨信心等德相, 讓自己的心, 只執取於師長的功 28

39 德方面 如果能經常這樣修習, 就算偶爾看到他的一點小過失, 也會因為心中一直執取於他的功德, 而不會障礙對師長的信心 譬如, 一般來說, 對於自己所不喜歡的人, 儘管看見他有眾多的優點, 可是由於觀過的心力很強, 就會遮蔽了見功德的心 P33L1~ P33L3 又如於自 ~ 無能匹者 又如於自雖見眾過, 若見自身一種功德, 心勢猛利, 此亦能蔽見過之心 相較之下, 雖然知道自己有種種的過失, 但由於見自己功德的心比較猛利, 因此只要看到自己一點點的功德, 也會自以為了不起, 而遮蔽看見自身過失之心 復次如大依怙持中觀見, 金洲大師持唯識宗實相分見, 由見門中雖有勝劣, 然大乘道總體次第及菩提心, 是由依彼始得發起, 故執金洲為諸尊重中無能匹者 其次, 又如阿底峽尊者所持的是究竟中觀見解, 他的老師金洲大師持的是唯識宗裡的實相派見解, 從見解門派中雖然中觀見高於唯識見, 但因阿底峽尊者對整個大乘道的總體次第和菩提心教授, 卻是跟金洲大師學的, 所以他始終奉金洲大師為眾多師長當中最尊貴殊勝的一位, 這是執取師長功德一個很好的例子 P34L1~ P35L1 下至唯從 ~ 應如是想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 雖犯戒等, 亦應就其功德思惟, 莫觀過失, 悉無差別 寶雲經 云 : 若知由其依止尊重, 諸善增長, 不善損減, 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 或有智解或無智解, 或具尸羅或犯尸羅, 皆應發起大師之想 如於大師信敬愛樂, 於親教師亦應信樂, 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 未圓滿者悉能圓滿, 煩惱未斷悉能斷除 如是思已, 便能獲得歡喜踴躍, 於諸善法應隨順行, 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對於曾領受過法恩的善知識, 即使只從他那裡聽聞到短短四句的一個偈頌, 也要心存感念 如果他有犯戒或其他過失等, 也還是應該思惟他的功德, 切莫看他的過失, 同樣把他當成佛來看, 毫無差別 寶雲經 說 : 若真正了解如法依止師長, 可以使得我們的善業增長, 無明 煩惱及惡業慢慢地減少, 那麼不管這位親教師 ( 和尚 ) 的知識廣博或寡少, 有智慧見解或沒有智慧見解, 清淨持戒或犯戒, 都應該把他看成佛 如同對佛那樣的淨信 恭敬 愛樂, 對於親教師也應該這樣 ; 對於軌範師 ( 阿闍黎 ) 也都應該把他們當作佛一樣的恭敬承事 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 成佛的菩提資糧, 未圓滿的都能圓滿, 煩惱未斷除 29

40 的都能斷除 懂得這層道理, 才能歡喜奉行, 對於種種善法就會照著師長說的去做, 對於不善法就不會去做 猛利問經 亦云 : 長者, 若諸菩薩求受聖教, 及求讀誦 若從誰所聽聞受持, 施戒忍進定慧相應, 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 一四句偈, 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 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 假使即於爾所劫中, 以無諂心, 以一切種, 利養恭敬及諸供具, 承事供養此阿闍黎 長者於阿闍黎, 作應敬重阿闍黎事, 猶未圓滿, 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猛利問經 也說 : 長者! 想要學佛求受聖教 以及修學讀誦的行者 無論是從那一位善知識那裡聽聞受持到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這六度, 或者是和集積菩薩正道資糧有關的內容, 只要是跟法相應的, 哪怕只是聽到最簡單的一個四句偈而已, 都應該要如法的恭敬尊重這位善知識 而且恭敬的程度, 應該是隨著他以多少語句文字 開示了多少的偈頌, 就以多少劫的時間, 盡心盡力的來行利養 恭敬和以種種的供具, 承事供養這位善知識 長者! 對於善知識, 儘管做這樣如法的供養, 尙不足以報答他的法恩, 更何況是以不如法的方式來承事善知識 己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第三隨念恩者 十法經 云 : 於長夜中, 馳騁生死尋覓我者, 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 覺醒我者, 沈溺有海, 拔濟我者 我入惡道示善道者 繫縛有獄解釋我者 我於長夜中, 病所逼惱為作醫王 我被貪等猛火燒燃, 為作雲雨而為息滅, 應如是想 第三 經常憶念善知識的恩德 十法經 說 : 當我迷失在無明長夜中, 一直輪迴於生死, 是我的善知識來尋覓我 ; 當我在無明長夜中, 一直被愚癡覆蓋而昏睡, 是我的善知識來覺醒我 ; 當我沉溺在三有苦海中, 是我的善知識來救拔我 ; 當我墮入三惡道時, 是我的善知識來導引我, 為我指示善道 ; 當我受困在三有牢獄中, 是我的善知識為我打開繫缚 ; 當我在漫漫長夜, 被種種病苦所逼惱時, 是我的善知識化作醫王來救治我 ; 當我身受貪瞋癡等猛火燃燒時, 是我的善知識化作清涼雲雨為我息滅煩惱火 我們應作如此思惟, 要對善知識發起如此強烈的感恩之心 P35L1~ P36L1 華嚴經 說 ~ 敬奉尊長 華嚴經 說 : 善財童子, 如是隨念痛哭流涕 諸善知識, 是於一切惡趣之中, 救護於我 令善通達法平等性 開示安穩不安穩道 以普賢行而為教授 指示能往一切智城, 所有之道 護送往赴一切智 30

41 處 正令趣入法界大海 開示三世所知法海 顯示聖眾妙曼陀羅 善知識者, 長我一切白淨善法 應如此文而正隨念 一切句首, 悉加 諸善知識是我 之語 於前作意善知識相, 口中讀誦此諸語句, 意應專一念其義理 於前經中, 亦可如是, 而加諸語 華嚴經 說 : 善財童子每每想到善知識的敎誡, 感念善知識的恩德而悲欣交集 痛哭流涕 因為善知識, 把我從一切惡道中救護出來 ; 使我能善巧通達一切法的平等性 ; 為我開示趣向安穩的涅槃道, 避開不安穩的輪迴道 ; 還以普賢菩薩的行願內容來教導我, 為我指示能通往佛地的所有道路, 並護送我前往佛地 ; 使我正確趣入如大海般深廣的佛法內涵 ; 為我開示三世諸佛所知的一切妙法 ; 展現聖眾不可思議的壇城 淨土 善知識所作的一切, 都是為了增長我一切清淨善法 應該像前面 華嚴經 經文中所說的, 來隨念善知識的深恩 在每一句的句首都加上 諸善知識是我 這句話 憶念善知識恩德時, 應該在自己前方觀想善知識的形像, 口中讀誦上列諸語句, 並專心一意地依照文義來隨念善知識的深恩 同樣的, 前面 十法經 那段經文中亦可如此讀誦 思惟, 並加上 諸善知識是我 這句話 又如 華嚴經 云 : 我此知識說正法, 普示一切法功德, 遍示菩薩威儀道, 專心思惟而來此 此是能生如我母, 與德乳故如乳母, 周遍長養菩提分, 此諸善識遮無利 解脫老死如醫王, 如天帝釋降甘雨, 增廣白法如滿月, 猶日光明示靜品 對於怨親如山王, 心無擾亂猶大海, 等同船師遍救護, 善財是思而來此 菩薩啟發我覺慧, 佛子能生大菩提, 我諸知識佛所讚, 由是善心而來此 救護世間如勇士, 是大商主及怙依, 此給我樂如眼目, 以此心事善知識 應咏其頌而憶念之, 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又如 華嚴經 所說 : 善知識, 為我 ( 善財童子 ) 宣說正法, 總示一切法的功德, 並完整開示菩薩的威儀 ( 行住坐臥 ), 我就是專心思惟這些善知識的恩德而來到此處 善知識就像母親, 母親餵養我乳汁, 善知識則授予我功德法乳, 周全地長養我成佛的一切資糧, 並為我遮除一切對修行不利的損惱 善知識如同醫王教我如何解脫老死 ; 又如天帝釋般為我降下甘露法雨, 讓我的善法增長廣大, 如同月亮由缺到滿 ; 又如陽光般為我照示出寂靜的涅槃境地 善知識的心, 如同山王如如不動, 對怨敵或親友都平等對待 ; 善知識的心, 猶如大海般寧靜, 不受煩惱擾亂而動盪不安 ; 善知識就像船師普遍救護沉溺於苦海中的每一個人, 我善財童子就是懷著這樣感念心情, 來到善知識面前 菩薩能啟發我的正覺智慧, 導引我生起大菩提心, 這些大善知識都是諸佛所稱讚的, 我就是抱著此等清淨意樂而來善知識這裡 善知識如勇士般地救護世間的眾生, 又如大商主般是眾生的前導和依靠, 他給予我安樂, 就好像有了智慧的眼目能破除無明黑暗 我以這樣念恩的心來承事善知識 我們應該吟詠這些偈頌來憶念善知識的恩德, 把善財童子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來讀誦 31

42 戊二 加行親近軌理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 如 尊重五十頌 云 : 此何須繁說, 勵觀彼及彼, 應作師所喜, 不喜應盡遮 金剛持自說, 成就隨軌範, 知已一切事, 悉敬奉尊長 第二在行為上應如何親近善知識的軌則道理 如 尊重五十頌 說 : 承事善知識, 這還須要多講嗎? 就是要盡一切努力地去觀察善知識和他所重視的法, 應該去做師長所歡喜的事, 師長不歡喜的事則完全不要做 金剛持佛曾親口說 : 弟子的成就完全看所跟隨的師長, 了解了這一點以後, 自然一切行為都恭敬 承事 供養自己的善知識 P36L1~ P37L1 總之應勵 ~ 亦有明證 總之應勵力行, 修師所喜, 斷除不喜 作所喜者, 謂有三門 : 供獻財物 身語承事 如教修行 如是亦如 莊嚴經論 云 : 由諸供事及承事, 修行親近善知識 又云 : 堅固由依教奉行, 能令其心正歡喜 總之, 應該盡一切努力修持師長所歡喜的, 斷除師長不歡喜的行為 做師長所歡喜的事, 包含了三部分 : 一是供獻財物, 二是身語承事, 三是依教修行 如 莊嚴經論 所說 : 藉由種種的供養 承事及依教奉行, 來親近善知識 又說 : 這三種承事當中, 又以依教奉行最能使修行堅固, 也最能令善知識內心真正歡喜 其中初者, 如 五十頌 云 : 恆以諸難施, 妻子自命根, 事自三昧師, 況諸動資財 又云 : 此供施即成, 恆供一切佛, 此是福資糧, 從糧得成就 復如拉梭瓦云 : 如有上妙供下惡者, 犯三昧耶, 若是尊長喜樂於彼, 或是唯有下劣供物, 則無違犯 第一 供獻財物, 如 事師五十頌 說 : 連最難捨的妻兒家人乃至自身的性命, 都可以拿來供養自己的師長, 那些一般資財又算什麼呢? 又說 : 這樣供養布施的成就, 等於供養一切諸佛, 這是殊勝的福德資糧, 從積聚資糧而能獲得成就 又如祖師拉梭瓦說 : 如果有上妙的財物, 卻因自己難捨, 而把差的物品拿去供養上師, 這是違犯三昧耶戒 除非上師正好喜歡這個下劣之物, 那就隨他的意樂 ; 或是自己只有粗劣的供品, 那就不算犯戒 此與 五十頌 所說符順, 如云 : 欲求無盡性, 如如少可意, 即應以彼彼, 勝妙供尊長 此復若就學者方面, 以是最勝集資糧故, 實 32

43 應如是 就師方面, 則必須一, 不顧利養 霞惹瓦云 : 愛樂修行, 於財供養, 全無顧著, 說為尊重 與此相違, 非是修行解脫之師 這與 事師五十頌 說法相符 事師五十頌 說 : 如果想求圓滿的佛果, 只要任何師長喜歡的東西, 就拿去供養, 但心中的意樂一定要恭敬, 這個供養就是最殊勝的供養 如此, 從學者弟子的角度來說, 供獻財務是最殊勝集聚資糧的方法, 實在應該這樣做 就師長方面來說, 他必須完全不顧名聞利養 霞惹瓦說 : 真正善知識, 他心中愛樂歡喜的只有修行, 至於財物供養, 他完全不會在意, 他接受你, 是為了成全你 如果與這相違背, 就不是修行解脫道的師長 第二者謂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 當如實讚師功德等 第二 身語承事 在身方面, 對師長的奉侍有洗浴 按摩 擦拭及師長生病時妥善照顧 在語方面, 要如實讚揚師長的功德 第三者謂於教授遵行無違, 此是主要 本生論 云 : 報恩供養者, 謂依教奉行 設若須隨師教行者, 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三律儀事, 如何行耶 毘奈耶經 於此說云 : 若說非法, 應當遮止 寶雲亦云 : 於其善法隨順而行, 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故於所教, 應不依行 不行非理者, 本生論 第十二品亦有明證 第三 依教修行 就是依師長的教導, 遵照奉行沒有違背, 這是最主要的 本生論 說 : 要報答善知識的恩德, 最殊勝的供養, 就是依教奉行 如果師長的教授不如法, 或與三律儀戒 ( 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 相違時, 該怎麼辦呢? 毘奈耶經 說 : 若師長教導不如法, 就不要照著做 寶雲經 也說 : 如果上師教導的是善法, 我們就應該依教奉行, 若是不善法, 則不應隨順去做 所以, 如果師長所教導的並不如法, 就不應該照著去做 有關不如理如法的教導, 就不應該隨行的道理, 在本生論第十二品中也有明證 P37L1~ P38L1 然亦不應 ~ 難以取勝 然亦不應以此諸理, 遂於師所, 不敬輕訾而毀謗等 如 尊重五十頌 云 : 若以理不能, 啟白不能理 應善辭謝而不隨轉 如是親近時, 亦如 莊嚴經論 云 : 為受法分具功德, 親近知識非為財 是須受行正法之分 雖然如此, 但是也不應該以這些理由, 對於這位師長因此有不恭敬 輕視而毁謗等行為 如 尊重五十頌 說 : 假若師長交辦的事不合理, 我們不能夠遵從, 應向師長說明不能做的理由 並應善巧婉轉的辭謝, 而不要盲目隨錯誤而轉 親近師長時, 就像 莊嚴經論 所說 : 親近善知識, 是為了獲得正法 33

44 增長功德, 不是為了財或貪圖享受 所以, 在善知識跟前, 應該以接受佛法的教導為最重要 博朵瓦云 : 差阿難陀為大師侍者時, 謂若不持大師不著之衣, 不食大師之餘食, 許一切時至大師前, 則當侍奉承事大師 如此慎重, 其意是在教誨未來補特伽羅 我等於法全不計較, 雖少許茶, 悉計高低, 謂師心中愛不愛念, 此是心內腐爛之相 幾時親近者, 如博朵瓦云 : 有一來者, 是加我擔, 若去一二, 是擔減少, 然住餘處, 亦不能成, 是須於一遠近適中經久修習 博朵瓦說 : 佛陀在選阿難尊者做他的侍者時, 阿難尊者提出三個條件 : 一不穿佛不穿的衣物, 二不吃佛吃剩的食物, 三任何時間都可以在佛的跟前受其教誨 佛陀答應之後, 阿難尊者就做了佛的侍者來侍奉佛 阿難尊者之所以慎重, 就是為了教誡我們後輩的眾生, 應該以法來親近善知識 結果我們現在的弟子對法完全不計較, 但如果少了一點像茶這樣的小東西, 都要計較多或少, 說師長心中比較偏愛誰, 這些都是我們內心沒有教法的腐爛跡象 親近善知識的時間, 要如何才算洽當? 如博朵瓦說 : 多來一位弟子, 是增加我的負擔 離去一二位, 是減輕我的負擔 如果弟子完全不親近善知識, 又不能夠獲得成就, 所以親近善知識, 應遠近適中最為恰當, 然後經久修習為最重要 丁四 依止勝利 第四親近勝利者 近諸佛位, 諸佛歡喜 終不缺離大善知識 不墮惡趣 惡業煩惱悉不能勝 終不違越菩薩所行, 於菩薩行具正念故, 功德資糧漸漸增長 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 承事師故, 意樂加行悉獲善業 作自他利資糧圓滿 第四 依止善知識的殊勝利益 : 第一是能一步步往佛位邁進 第二是諸佛歡喜 第三是生生世世都不缺少 不遠離善知識 第四是不墮惡趣 第五是惡業 煩惱都不能來損害 第六永遠不違犯菩薩所行 第七是行菩薩道時, 具有正念, 都能和菩薩行相應, 因此功德資糧漸漸增長, 皆能成辦現前 究竟的一切利義安樂 第八是由於依止承事善知識的緣故, 使我們的內心及行為都能獲得善業, 所做自利利他的資糧果報也能圓滿 如是亦如 華嚴經 云 : 善男子, 若諸菩薩, 為善知識正所攝受, 不墮惡趣 若諸菩薩, 為善知識所思念者, 則不違越菩薩學處 若諸菩薩, 為善知識所守護者, 勝出世間 若諸菩薩, 承事供養善知識者, 於一切行不忘而行 若諸菩薩, 為善知識所攝持者, 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34

45 如同 華嚴經 中所說 : 善男子!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攝受, 就不會墮惡趣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思念, 就不會違背菩薩行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能為善知識所守護, 便是勝過一切世間的守護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承事供養善知識, 就能不忘行一切菩薩行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能為善知識所攝持, 惡業煩惱就難以取勝 P38L1~ P39L1 又云 : 善男子 ~ 染自然薰 又云 : 善男子, 若諸菩薩, 隨善知識所有教誡, 諸佛世尊心正歡喜 若諸菩薩, 於善知識所有言教, 安住無違, 近一切智 於善知識, 言教無疑, 則能近於諸善知識 作意不捨善知識者, 一切利義, 悉能成辦 又說 : 善男子!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能遵循善知識所有的教誡去做, 就能得諸佛世尊真正的歡喜 修行菩薩道的人, 如果對於善知識所有的言教, 都能隨順 安住 而不違背, 就能一步步得到佛的智慧 如果對於善知識所有的言教都深信不疑, 就能親近依止善知識 如果在起心動念上始終不棄捨善知識, 則眼前 究竟的一切利義, 都能成辦 不可思議秘密經 中亦云 : 若善男子, 或善女人, 應極恭敬, 依止親近承事尊重 若如是者, 聞善法故成善意樂, 及由彼故成善加行, 由是因緣, 造作善業 轉趣善行, 能令善友, 愛樂歡喜 由是不作惡業, 作純善故, 能令自他不起憂惱 由能隨順護自他故, 能滿無上菩提之道, 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類 是故菩薩應依尊重, 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不可思議秘密經 也說 : 善男子 善女人, 真正修學佛法, 應該要極恭敬 依止 親近 承事善知識 若能如此, 便會因為聽聞善法, 而生善念, 由於善念, 身口的加行也成為善行 此乃由聞法的因緣而造了善業 造了善業, 自然轉趣善行, 還能使善友愛樂歡喜 由於不造惡業, 純做善業, 所以能令自己 他人不起憂惱 更由於能夠隨順護持自己和他人, 所以能夠圓滿無上菩提, 還能利益趣向惡道的有情 所以真正想修學圓滿佛道的菩薩行者, 應該堅定的依止善知識, 以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復次由其承事知識, 應於惡趣所受諸業, 於現法中身心之上, 少起病惱, 或於夢中而領受者, 亦能引彼令盡無餘 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 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其次, 由於如理依止 承事善知識, 能使本來要墮入惡趣受苦的有情, 今生只是在身心上面稍微起一點病痛或煩惱, 甚至於夢中受一點惡劣的情況, 都能夠把未來在惡趣受報的業消除乾淨 35

46 恭敬承事善知識的功德, 遠比我們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福報還要大, 就有這樣大的殊勝利益 地藏經 云 : 彼攝受者, 應經無量俱胝劫中, 流轉惡趣所有諸業, 然於現法因疾疫等, 或飢饉等, 損惱身心而能消除, 下至呵責, 或唯夢中亦能清淨 雖於俱胝佛所, 種諸善根, 謂行布施, 或行供養, 或受學處, 所起眾善, 然彼僅以上半日善, 即能映蔽 承事尊重, 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又云 : 諸佛無量功德神變, 應觀一切悉從此出, 是故應如承事諸佛, 依止親近供事尊重 本生論 亦云 : 悉不應遠諸善士, 以調伏理修善行, 由近彼故其德塵, 雖不故染自然薰 地藏經 說 : 真正為善知識所攝受者, 原本須經無量劫中, 流轉惡趣所有的惡業, 能在這一世, 只遭受種種疾病 飢餓 或身心損惱而得到消除 甚至只是受到善知識的呵責 或做惡夢, 就能淨除這些惡業 雖然過去曾在無量諸佛前, 種下種種善根, 如布施 供養 受學學處等累積的眾善 但是, 如果能以半日的時間, 行承事供養自己的善知識, 這個善根功德就超過以上眾善的功德 所以親近 依止 承事善知識的功德, 實在是不可思議 又說 : 諸佛的無量功德與神通, 我們應該了解都是從親近善知識的功德而來的 所以應當如同承事諸佛一般的去依止 親近 供養 承事善知識 本生論 也說 : 任何情況之下, 都不應該遠離善知識, 因為這些善知識以戒等三學調伏內心, 所行都是善行 由於親近他們, 自然能夠薰染到他們的功德 雖然不是刻意想去沾染, 卻處處自然受其薰陶 P39L1~ P40L2 博朵瓦云 ~ 沉沒法故 博朶瓦云 : 我等多有破衣之過, 如拖破衣, 唯著草穢, 不沾金沙 其善知識, 所有功德, 不能薰染, 略有少過, 即便染著 故於一切略略親近, 悉無所成 博朶瓦說 : 我們大多有破衣之過, 如同身上拖著破衣, 所沾染到的都是雜草汙穢, 而不是金沙 這就好比善知識, 所有的功德, 我們不能薰染到, 若是有一點點的過失, 便會馬上染著 所以若是略略的親近善知識, 是不會有所成就的 丁五 未依過患 第五不依過患者 請為知識若不善依, 於現世中, 遭諸疾疫非人損惱, 於未來世, 當墮惡趣, 經無量時受無量苦 金剛手灌頂續 云 : 薄伽梵, 若有毀謗阿闍黎者, 彼等當感何等異熟 世尊告曰 : 金剛手, 莫作是語, 天人世間悉皆恐怖 秘密主, 然當略說, 勇士應諦 36

47 聽 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 即是彼生處, 住彼無邊劫, 是故一切種, 終不應毀師 第五項不依止善知識的害處 若已祈請他人做為自己的善知識, 卻不能好好的如法依止, 在現世當中, 會遭受各種疾病和非人的損害惱亂, 在未來世中, 會墮落惡趣, 經無量劫的時間受無量的痛苦 金剛手灌頂續 說 : 世尊, 假如有人毀謗自己的師長, 他將會感得什麼樣的果報呢? 世尊回答他說 : 金剛手菩薩, 最好不要提起此事, 若細說異熟果報, 恐怕連天 人與一切世間有情都會害怕 金剛手菩薩, 你既已問起, 我就簡略的說, 身為勇士應該如實的聽聞 我告訴你, 各種無間地獄等受極大痛苦的地方, 就是這些毀謗師長者的去處, 而且他們受苦的時間是無邊大劫 所以在任何情況下, 絕不可以毀謗自己的師長 五十頌 亦云 : 毀謗阿闍黎, 是大愚應遭, 疾癘及諸病, 魔疫諸毒死, 王火及毒蛇, 水羅叉盜賊, 非人礙神等, 殺墮有情獄 終不應惱亂, 諸阿闍黎心, 設由愚故為, 地獄定燒煮 所說無間等, 極可畏地獄, 諸謗師範者, 佛說住其中 善巧成就寂靜論師, 所造 札那釋難論 中, 亦引經云 : 設唯聞一頌, 若不執為尊, 百世生犬中, 後生賤族姓 事師五十頌 中也說 : 毀謗上師, 是最大的愚癡, 會遭受到極為嚴重的諸多疾病 痲瘋, 以及會因著魔 瘟疫 中毒而死 不僅如此, 還會遭受王法 烈火 毒蛇野獸 惡水 羅刹 盜賊 非人等的殺害或侵擾, 死了以後, 會墮落大有情地獄 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 都不要惱亂師長的心, 假設因為愚癡而如是做了, 死後一定會下地獄被油鍋所燒煮 還有各種如無間地獄等極為可怕的地獄, 所有毀謗師長的人, 佛陀說, 他們都會住在那裡 善巧成就者寂靜論師在所造 札那釋難論 當中, 也引經說 : 假設我們從善知識那裡, 雖然只聽聞到一個偈頌, 如果沒有把他當成師長般尊敬, 果報將會是百世都生為狗類, 即使之後轉為人道, 也是最低賤的種姓 又諸功德, 未生不生, 已生退失, 如 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經 云 : 若彼於師住嫌恨心, 或堅惡心, 或恚惱心, 能得功德, 無有是處 若不能作大師想者亦復如是 若於三乘補特伽羅, 說法比丘, 不起恭敬, 及尊長想, 或大師想者, 此等能得未得之法, 或已得者, 令不退失, 無有是處 由不恭敬, 沉沒法故 如果我們不如理依止善知識的話, 還沒有生起的功德會生不起來, 已經生起的, 也會退失 如 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經 中所說 : 如果對自己所依止的上師起嫌惡憎恨心 堅固惡心 或恚惱心, 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功德的 即使沒有惡心, 然而不懂得視師如佛, 同樣也無法生起功德 不要說對自己的師長, 就是對大 小乘 或其他宗派的說法比丘不恭敬, 或者沒有把他當作善知識 37

48 佛來看, 這樣也還是得不到任何功德, 甚或以前有的功德也會退失 不恭敬法及說法師, 是造成佛法隱沒的主要原因 P40L2~ P41L1 設若親近 ~ 極為重要 設若親近不善知識及罪惡友, 亦令諸德漸次損減, 一切罪惡漸次增長, 能生一切非所愛樂, 故一切種悉當遠離 念住經 云 : 為貪瞋癡一切根本者, 謂罪惡友, 此如毒樹 假若親近惡知識和惡友, 也會讓我們的德行漸漸減損, 一切惡業逐漸增長, 而且生出一切不如意 不可愛的果報來, 所以一切時處, 我們都應當遠離惡知識和惡友 念住經 說 : 惡友是貪瞋癡一切惡法的根本, 它就像毒樹一樣, 只要沾到一點, 就會讓人中毒喪命 涅槃經 云 : 如諸菩薩怖畏惡友, 非醉象等, 此唯壞身, 前者俱壞善及淨心 涅槃經 說 : 修行佛道的菩薩行者, 害怕惡友甚於怕醉象 因為醉象頂多傷害我們的身體性命, 而惡友能破壞我們一切善因 善念, 使我們原來清淨的心也遭到污染而破壞了善根 又說彼二, 一唯壞肉身, 一兼壞法身 一者不能擲諸惡趣, 一定能擲 諦者品 亦云 : 若為惡友蛇執心, 棄善知識療毒藥, 此等雖聞正法寶, 嗚呼放逸墮險處 涅槃經 又比較了醉象和惡友的差別, 醉象只能毀壞我們的肉身, 惡友卻兼害我們的法身慧命 ; 醉象不能把我們丟入惡道, 惡友卻一定能 諦者品 也說 : 如果我們的心被毒蛇般的惡友纏縛住, 而我們卻捨棄了可以療治三毒的良藥 善知識, 如此, 即使我們能夠聽聞到正法, 最終還是因為親近惡友而放逸的緣故, 墮入三惡道 親友集 云 : 無信而慳悋, 妄語及離間, 智者不應親, 勿共惡人住 若自不作惡, 近諸作惡者, 亦疑為作惡, 惡名亦增長 人近非應親, 由彼過成過, 如毒箭置囊, 亦染無毒者 親友集 說 :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應該親近對三寶沒有信心 生性慳吝 好說妄語和離間語的人, 也不應該和惡人共住 雖然自己沒作惡事, 但因親近惡友, 也會遭人質疑跟他一般的作惡, 惡名自然會增長 和不應該親近的惡友在一起, 久而久之我們也會沾染到壞習性, 就像把毒箭放在箭囊中, 沒有毒的箭也會變成毒箭 38

49 惡知識者, 謂若近誰能令性罪遮罪惡行, 諸先有者不能損減, 諸先非有令新增長 善知識敦巴云 : 下者雖與上伴共住, 僅成中等 上者若與下者共住, 不待劬勞, 而成下趣 所謂惡知識, 是指無論誰一旦親近了這種人, 以前有的惡行不會減少, 以前沒有的性罪或遮罪等惡業反而會造作增長 善知識敦巴說 : 下等人和上等人共住的話, 最好的情況是下等人會變成中等人 ; 可是上等人若和下等人共住的話, 不用花什麼力氣, 很快就變成下等人了 說明習善很難, 學惡極易 ( 註 : 二罪, 即性罪和遮罪 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惡, 如殺 盜 淫 妄, 不待佛 制, 誰犯了就會得到罪報 ; 遮罪是遮止的罪, 如酒的本質不是惡, 但是佛禁止 不許飲, 誰飲了就會得到毀犯佛制戒的罪 ) 丁六 攝彼等義 第六攝彼等義者 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 應知即是如前所說 若一二次, 修所緣境, 全無所至 若是至心欲行法者, 須恆親近, 無錯引導, 最勝知識 爾時亦如伽喀巴云 : 依尊重時, 恐有所失 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 不生利益反致虧損 故此依止知識法類, 較餘一切極為重要 第六項是攝彼等義 就是總結前面五項內涵 ( 所依善知識之相 能依學者之相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依止勝利 未依過患 ), 並將不足之處作一補充 世人普遍讚揚的 上師相應法 教授, 就是按照前面所說的內容去修學 如果只是緣著自己所修的法類, 修習一次兩次, 那一點用處都沒有, 不會有所成就 真正誠心想要修習佛法的人, 應該恆常親近善知識, 而且必須要依止能正確引導我們修學的最殊勝的善知識 依止時, 應如伽喀巴尊者所說 : 依止上師的時候, 要常常心懷戰兢惕厲, 就怕會有一點點做得不對 這是說如果不了解正確的依師之理就去依止的話, 不但得不到親近善知識的利益, 反而會造成過失和損害 所以, 依止善知識這個法類, 比其他任何法類都更為重要 P41L1~ P41L7 見是究竟 ~ 善財童子 見是究竟欲樂根本, 故特引諸無垢經論, 並以易解, 能動心意, 符合經義, 諸善士語, 而為莊嚴, 將粗次第, 略為建設, 廣如餘處, 應當了知 由於依止善知識是一切究竟欲樂 ( 指成佛 ) 的根本, 因此本論特別引用許多無錯誤 ( 應理應機 ) 的經論, 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 期能策動人心 轉變心意, 又摘錄了符合經論義理的祖師語錄, 來彰顯依止善知識的重要 ; 並將其修習的綱 39

50 要 次第, 列於本論之道前基礎 關於依止善知識的詳細內容也可從其他經論去廣泛了解 我等煩惱, 極其粗重 多不了知依師道理 知亦不行, 諸聞法者, 反起無量依師之罪, 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 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 數數思惟 於昔多生, 未能如法依止諸罪, 應由至心而悔, 多發防護之心 我們現在的狀態, 就是煩惱非常的粗重 這大多是由於不了解依止善知識道理的緣故, 或者就算知道了, 也不照著去做, 如此, 即使我們聽聞了佛法, 不僅沒有累積功德, 反而會造作無數不如理依師的罪業 ; 而且對這些罪過, 也因為認知不足而很難察覺 不知道要懺悔, 也無法生出防護未來不再犯的心 所以我們應該要反覆思惟 確實了知前面所說的依止善知識的勝利和不依止的過患 對自己累世以來未能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識的罪過, 應該至心懺悔, 更要發起防護心, 讓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 自應勵備法器諸法, 數思圓滿德相知識, 積集資糧, 廣發大願, 為如是師, 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 若如是者, 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 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還有要期勉自己早日成為一個能夠聽聞正法的具器弟子, 經常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德相, 努力積集資糧, 廣發大願, 希望種下在未證得菩提之前能生生世世值遇具德上師攝受的正因 如果能這樣去做, 不用很久就能像 大般若經 中的 常啼菩薩 於精進求法中執持罕見的堅決意志力, 以及 華嚴經 中 善財童子 勇猛追隨善知識求法而永不疲厭一樣, 最終獲得大成就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 一 正明修法, 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丁一 正明修法 初中分二, 一 正修時應如何, 二 未修中間應如何 戊一 正修時應如何 40

51 初中分三, 一 加行, 二 正行, 三 完結 今初 己一 加行 P41L10~ P42L1 出加行法 ~ 為資糧田 初加行法有六, 乃是金洲大師傳記 謂善灑掃所住處所, 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次如 聲聞地 中所說, 從昏睡蓋, 淨治心時, 須為經行 除此從餘, 貪欲等蓋, 淨治心時, 應於床座或小座等, 結跏趺坐 加行, 即正修之前的準備工作 加行法分六個要項, 這個記載出自金洲大師的傳記 第一 淨地設像 : 將修行處所打掃乾淨, 莊嚴安置代表佛陀身語意的佛像 經書 佛塔及法器等物件 第二 莊嚴供具 : 以正直無欺的心所取得之清淨勝妙的供品, 端正陳設來行供養 第三 入座皈依 : 如 聲聞地 所說 : 若出現昏沈 打瞌睡的情況, 必須起來走動經行以淨治身心 ; 除此而外, 如貪心熾盛等煩惱現前時, 對治的方法是在床座或床前墊子上以盤腿打坐姿勢, 收攝身心 故於安樂臥具, 端正其身, 結跏趺坐, 或半跏趺, 隨宜威儀 既安住已, 皈依發心, 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於前虛空明現觀想, 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 復有無量諸佛菩薩, 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所以我們於正修前, 可在舒適安樂的坐具上, 端正身體, 依照個人情況以腿雙盤或單盤的坐姿, 讓身心安住 安住以後, 誦唸皈依發心儀軌, 一定要提策內心和法相應 第四 觀想資糧田 : 觀想前面虛空皈依境清楚顯現, 有廣行及深見各派傳承祖師, 還有無量諸佛 菩薩 聲聞 獨覺以及龍 天 護法等聖眾圍繞, 這些都是我們的資糧田, 可以對著它皈依 祈求和發願 P42L1~ P43L1 又自相續 ~ 而稱讚之 又自相續中, 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 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 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 亦難生起 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 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第五 集資淨障和七支供養 : 修行的時候, 若身心不具足修道的二項助緣 積集資糧 ( 增進修道之順緣 ) 淨治業障 ( 去除障道之逆緣 ), 只靠努力修習, 內心當中仍然很難與法相應 或如理如量的生起所緣行相的正因 所以我們必須修七支供養來調治身心, 因為它已含攝了一切集資 淨障的宗要 41

52 其禮敬支中, 三門總禮者, 謂 所有 等一頌 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 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 以至誠心, 三業敬禮, 非隨他轉 智軍阿闍黎釋中云, 此復若僅頂禮一佛, 所得福德, 且無限量, 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七支供養的第一支 禮敬支, 分為總禮敬與分別禮敬 三門總禮敬, 在 普賢十大願王 禮敬諸佛的偈頌,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指出我們禮敬的對象, 不只是緣在某一方或某一時的佛, 而是要普緣十方, 以及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所有諸佛菩薩, 以最虔誠的心, 清淨的身 語 意三門來做禮敬, 不隨外境或煩惱而轉 智軍阿闍黎的釋論中說 : 如果只頂禮一尊佛, 所得的福德資糧尚且無量廣大, 更何況是禮敬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 所得福德資糧必定更加無量無邊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 普賢行願 等一頌 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 以意攀緣, 如現前境 變化自身等諸佛剎, 極微塵數, 而申敬禮 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 發淨信力, 由此信力, 發起禮敬 一身頂禮其福尚大, 況以爾許身業禮敬, 其福尤大 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以身 語 意三門, 行分別禮敬當中, 關於身禮敬,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 :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的偈頌 提到要以意念去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在我們面前, 然後我們也化成無量微塵數的身體到每一尊佛前恭敬頂禮 此觀想境乃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妙行所產生的清淨信心, 以此清淨信心對每一尊佛發起禮敬 能以一身頂禮一佛, 福報已經很大, 何況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諸佛, 這福德就更大了 這是智軍阿闍黎所做的解釋 意敬禮者, 於一塵中 等一頌 謂於一一微塵之上, 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 應發勝解, 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有關意禮敬,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 :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的偈頌 此說每一粒微塵都有一切諸佛安住 一切菩薩眷屬圍繞, 應以此隨念諸佛功德, 發起信解 語敬禮者, 各以一切 等一頌 謂於諸佛功德勝譽, 不可窮盡, 化一一身, 有無量首, 化一一首, 有無量舌, 以微妙音而稱讚之 有關語禮敬,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 :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的偈頌 這是說為了要稱頌諸佛無量的功德和勝譽, 我們化現出無數個身, 每一身化現出無數個頭, 每一頭又化現出無數個舌, 每一舌發出無量妙音來讚揚諸佛的功德 42

53 P43L1~ P44L1 此中音者 ~ 而發隨喜 此中音者, 即是讚辭, 其支分者, 謂因即是舌根, (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 海者是繁多辭 此處 音 字, 是讚揚辭 其 支 為因, 指舌根的意思 ( 這裡和漢譯本稍有出入 ); 海, 形容眾多 供養支中, 有上供者, 以諸最勝 等兩頌 最勝華者, 謂人天等處, 所有眾多希有散華, 鬘謂配貫種種妙華 此二種中, 皆有一切或實或假 伎樂者, 謂諸樂具, 若弦若吹, 若打若擊 塗香者, 謂妙香泥 勝傘蓋者, 謂諸傘中諸勝妙者 燈燭者, 謂香油等氣香, 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 燒香者, 謂配眾香, 或唯一種所燒燃香 勝衣服者, 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 最勝香者, 謂妙香水供為飲水, 以氛馥香遍三千界所熏水等 末香者, 謂妙香末可撒可燒, 或積為堆, 或畫壇場, 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 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 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七支供養的第二支 : 供養支, 分為 有上供 與 無上供 兩種 關於 有上供,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兩個偈頌 : (1)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2)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偈頌中最勝華者, 是指人間 天上等處, 所有各種珍貴稀有的花朵 鬘, 是指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 這兩種花朵或花環, 有的是用真實的花來供養, 也可以用觀想各種勝妙的花來供養 伎樂者, 是指用各種樂器, 無論是以管弦吹奏, 或是用打擊樂器所發出的音樂來供養 塗香者, 是以香料調配的上妙香泥 勝傘蓋者, 是供在佛前或頂上方的寶蓋, 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 燈燭者, 是由香油等點燃, 而發出的光明 ; 或是摩尼寶珠等能發光的, 都可以拿來供養 燒香者, 是由多種香調配而成, 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 用來點燃供養 勝衣服者, 是一切衣服中最殊勝上妙的 最勝香者, 是以具有上妙香氣的水, 作為飲水, 其香氣能遍薰三千大千世界 43

54 末香者, 是上妙香粉末, 可施撒也可燃燒, 或供堆積成壇場 ; 或配上各種顏色當成顏料用來繪製成壇城, 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 聚 字, 可加在前文每一類的供養物之後, 有 眾多 及 莊飾 的意義, 並且也有 種種 的意義 無上供者, 我以廣大 等一頌 言有上者, 謂世間供 此中乃是諸菩薩等, 神力所變微妙供具 頌後二句, 於前一切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 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 (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 關於 無上供,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 :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這一偈頌 前面的 有上供 是指世間一般的供養, 這裡的 無上供 是指諸多菩薩們以神通力所變現出來的微妙供物 偈頌中的最後兩句, 在前面所有偈頌中, 不具足這兩句意義的, 都應該加上去, 這是說明修 禮敬支 和 供養支 時, 我們應具有和普賢菩薩行願力相應的等起心及其所緣的境界 ( 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 悔罪支者, 我昔所作 等一頌 依三毒因, 身等三事, 其罪自性謂我所作, 此復具有親自所作, 及教他作, 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悔罪支者 : 就是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一偈頌 提到我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 都是由於無始以來, 貪 瞋 癡三毒熾盛的緣故, 才會造下身語意三門惡業 這些罪業的自性是指 我所作, 這當中又包括了自己作 教別人作, 或是見別人作我去隨喜的所有惡業 P44L1~ P45L1 總攝一切 ~ 三事之中 總攝一切說 諸惡業, 應念此等所有過患, 悔先防後, 至心懺除, 則昔已作, 斷其增長, 諸未來者, 堵其相續 這裡所說的 諸惡業, 實際上含攝了一切的惡業在內, 應該多思惟這些惡業所有的過患, 一方面深深懺悔先前所作, 另一方面切實防護將來不再造作, 唯有至心的懺除往昔所作的惡業, 才會阻斷其增長, 未來也才能防止其繼續造作 隨喜支者, 十方一切 等一頌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 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七支供養的第四支隨喜支,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 : 就是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的偈頌 44

55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隨時憶念十方一切眾生, 聲聞乘 緣覺乘的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及菩薩, 並對這五類眾生所有的善行義利修隨喜心 要隨喜到什麼程度呢? 就像窮人意外得到寶藏, 那樣的歡喜高興 勸請轉法輪支者, 十方所有 等一頌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 現證菩提, 獲得無著無障礙智, 未經久時, 變爾許身, 勸請說法 智軍阿闍黎作 現證菩提 而為解釋 七支供養的第五支勸請轉法輪支, 就是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這一偈頌 這個偈頌是說, 在十方剎土中, 只要有現證菩提, 獲得無執著 無障礙佛智的聖者, 在他剛剛證果的時間內, 我願立刻化現成同等數量身, 到佛面前, 請求說法, 為眾生轉妙法輪 此處是以智軍阿闍黎的 現證菩提 來解釋這一偈頌 請住世支者, 諸佛若欲 等一頌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 諸欲示現般涅槃者, 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 現前安樂, 故變無量身, 勸住佛剎微塵數劫, 不般涅槃 七支供養的第六支請住世支, 在 普賢菩薩行願品 中有 :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的偈頌 這是在說十方剎土當中, 只要有一佛準備示現般涅槃, 為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利益, 和現前的安樂, 我都願立刻化現成無量身, 到佛面前, 請求長久住世, 如微塵數那麼多劫的時間, 不要趣入般涅槃 迴向支者, 所有禮讚 等一頌 以上六支善, 表舉所有一切善根, 悉與一切有情共同, 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 永無罄盡 如是了解此諸文義, 意不餘散, 具如文中所說而行, 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七支供養的最後一支迴向支, 有偈頌 : 所有禮讚供養佛,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此說迴向時, 是將前面 禮敬 供養 懺悔 隨喜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這六支所做的一切善根, 以猛利的意樂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 希望眾生早日成就無上菩提, 且此大菩提因, 永遠增長無盡 徹底了解以上七支供養所說的內涵後, 要專心一意完全照著這個內涵如法修行, 這樣就能夠攝持無量無邊的功德 此中禮敬, 供養, 勸請, 請住, 隨喜五者, 是為順緣積聚資糧 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 隨喜支中一分, 於自造善, 修歡喜者, 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45

56 七支供養當中, 禮敬 供養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隨喜這五支, 屬於能積聚資糧的修道順緣 懺悔支, 屬於能淨除罪障的去除違緣 隨喜支中可以隨喜別人, 也可隨喜自己 若是隨喜屬於自己作的善事, 也會增長自己的善根 其迴向者, 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 雖極微少, 令增廣多 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 終無窮盡, 總之攝於積集, 淨治, 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迴向支, 是使我們積集資糧和淨除罪障所生的微少功德能增廣增多 迴向, 又能使眼前感果將盡的善業, 變得永無窮盡 總而言之, 七支供養總攝了積集資糧 淨治罪障 和增長一切功德乃至無窮無盡這三件事的功能 ( 以上是六加行當中的第五項, 接下來是第六項 ): P45L2~ P46L1 次令所緣 ~ 應恆修習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 供曼陀羅, 應以猛利欲樂, 多返祈禱, 謂 維願加持, 從不恭敬善知識起, 乃至執著二種我相, 所有一切顛倒分別, 速當滅除 從敬知識, 乃至通達無我真實, 所有一切無顛倒心, 速當發起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 悉當寂滅 加行六法的最後一項是供養曼陀羅 ( 壇城 ) 先觀想資糧田 ( 也就是皈依的境 ) 清楚的顯現在我們面前, 然後把最好的東西拿來獻供壇城 ( 就是諸佛的住處 ), 而且應以猛利的希求心, 多番祈禱, 說 : 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 淨除修行的違緣, 從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開始, 乃至到最後因人我執 法我執而引起的一切顛倒分別, 所有的罪障, 都能快速的滅除 也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 增長修行的順緣, 從親近 恭敬善知識的善業開始, 乃至於能通達人無我 法無我的真實義, 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都能夠快速發起 以及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 使內 外一切的障礙因緣 ( 內心當中的煩惱和外在不利的因素等 ), 都能消除 已二 正行 正行分二, 一 總共修法, 二 此處修法 今初 庚一 總共修法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 令心安住, 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蓋從無始, 自為心所自在, 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心復隨向煩惱等障, 而為發起一切罪惡 此修即是, 為令其心, 隨自自在, 堪如所欲, 住善所緣 此復若隨, 任遇所緣, 即便修者, 則於所欲如是次第, 修習爾許善所緣境, 定不隨轉 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 成大障礙 46

57 所謂修行, 就是將原本不安定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安住在善所緣境上, 並且不斷地練習, 就叫做修 因為從無始以來, 我們一直被自己的心識所操控, 完全做不了主 ; 而我們的心識又一天到晚跟著種種煩惱障礙所轉, 以致造了種種的惡業, 使我們輪迴生死苦海之中 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 能夠如自己所希望的, 安住在善行 善念之上 其次, 修的時候, 若碰到什麼覺得相應的就修什麼, 那麼對善知識所告訴我們修行的次第, 與修行的內涵, 包含一切善法, 我們一定修不起來 不但修不起來, 由於碰到什麼就修什麼的惡習, 對於想要安住在應修行的善法上, 反而會形成極大的障礙 若從最初令成惡習, 則終生善行, 悉成過失 故於所修諸所緣境, 數量次第, 先須決定 次應發起猛利誓願, 謂如所定, 不令修餘 即應具足憶念正知, 而正修習, 如所決定, 令無增減 若是一開始修行, 就養成這種任意所緣就去修的壞習慣, 那麼即使修行了一輩子所有的善行, 也將成為過失 所以, 我們對所要修行的種種法門, 包括它的數量 先後順序, 都須事先確定 其次, 還要發起勇猛的誓願, 說我一定要依照先前所決定的內容 數量和次第去修行, 絕對不為外面的境緣影響而改變去修其它的法門 正修的時候, 應該具足正念 正知來修習如前面所決定的各項法類, 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庚二 此處修法 此處修法者 先應思惟依止勝利速成佛等, 及不親近所有過患, 謂能引發現法後世諸大苦等 次應多起防護之心 謂不容蓄, 分別尊長過失之心 隨自所知, 應當思惟, 戒定智慧聞等諸德 乃至自心未起清淨行相信時, 應恆修習 此處特別以觀修依止善知識這個法類來說明 首先應該反覆思惟依止善知識的殊勝利益, 譬如能快速成佛等, 以及不親近善知識的所有過患, 也就是能引發現世和後世的種種大苦等 其次, 應該多生起防護之心, 避免去觀察師長的過失 然後盡自已所了解的, 去思惟師長的戒 定 慧 多聞等所有功德, 應該如此不停的修習, 直到能夠對自己的師長生起清淨的信心之前, 都要恆常勵力的修習 P46L1~ P47L1 次應思惟 ~ 應如何行 次應思惟如前經說, 於自已作當作諸恩, 乃至未發誠敬而修 再其次, 就像前面經文所說, 應該時時憶念師長對自己已經做的 現在做的 以及將來要做的所有恩德, 直到自己對師長能夠真實生起至誠 恭敬的心為止 47

58 已三 完結 後時如何行者 應將所集眾多福善, 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 及七十願等, 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如是應於晨起, 午前, 午後, 初夜, 四次修習 此復初修, 若時長久, 易隨掉沈自在而轉 此若串習, 極難醫改, 故應時短, 次數增多 如云, 有欲修心, 即便截止, 則於後次心欲趣入 若不爾者, 見座位時, 即覺發嘔 若待稍固, 時漸延長, 於一切中, 應離太急太緩加行過失 由此能令障礙減少, 疲倦昏沈等亦當消滅 至於正修完了以後要如何做 應該把修行所積集的所有福德善根, 用很強盛猛利的意樂, 依照 普賢行願 ( 十大願王 ) 以及 七十願 等儀軌, 迴向到現世也就是眼前增上生和將來究竟決定勝的利益之上, 這些利益才是我們真正所應該希求的 一般正修, 應該在早晨起來 上午 下午和晚上剛入夜等四個時段修習 ( 在印度, 將一天的時間, 分為晝夜六時 白天三時, 是晨起 午前 午後 ; 夜間三時, 是初夜 中夜 後夜, 每一時是四個鐘頭 ) 此外, 如果是初學者, 剛開始起修時, 修的時間不宜太長, 如果時間過長, 心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跟著 掉 沈 而轉 ( 掉 是跟貪相應的這種心攀緣相, 想東想西的心向上揚, 沈 是等到你想累了以後心就向下昏沈, 乃至於到後來睡著了 ) 如果串習久了, 一旦養成這種 掉 沈 的習慣, 就很難改正過來 所以剛開始修的時候, 時間應該短, 次數應該多 就如同經論上所說的 : 當修習有了初步的相應, 會覺得修得好歡喜, 就有持續想修的心, 這個時候就應該暫停下來, 如此意猶未盡的心裡才會一直想要再去修 如果不這樣的話, 等到熱度過了或心不相應才下座, 那麼下次上座, 心裡會生反感, 一見到修習的座位, 甚至會覺得不舒服 如此需待修的功夫慢慢純熟穩固了, 心能安住所緣不為外境所轉時, 再漸漸延長修的時間 還有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應該遠離急躁或散慢的過失 若能這樣如法的修習, 就能夠使得障礙減少, 而且疲倦 掉舉 昏沉等現象也會消除 戊二 未修中間應如何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 多可行事, 然今此中正主要者, 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 未修之間, 若於所修行相所緣, 不依念知, 任其逸散, 則所生德, 極其微尠 故於中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 數數憶持 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 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 一切之根本, 應如所知, 勵力守護所受律儀 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 及律儀戒, 積集資糧三法之上, 名為三合而引導者 48

59 正修完下了座, 到要修下一座之前, 這中間應該要如何做 總的來說, 雖然有禮拜 繞佛和誦讀經論等很多事情可做, 但這裡最主要講的是指在正修的時候, 雖然非常精進的修習, 然而在未修中間, 如果對正修時所緣的行相, 沒有繼續依正念 正知力來攝持, 而任由自心放逸 散亂, 那麼之前修習所產生的功德是非常微少的 所以在正修以外的時間, 應該閱讀和正修相關的經論, 當然這個包括善知識的教授, 自己作的筆記等等, 並且要反覆地去思惟 觀察和行持 同時應該從各種法門, 修習積集資糧和產生功德的善緣, 也應該從各種法門, 修習淨除所有的修法違緣和罪障 事實上, 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我們所受的戒, 應該依照我們所知道的, 努力守護律儀 所以也有這樣的說法, 專注於我們所緣的行相淨修其心 守護戒律 以及積集資糧這三種方法, 統稱為 三合, 來引導修行 復應學習四種資糧, 是易引發奢摩他道, 毘缽舍那道之正因, 所謂密護根門, 正知而行, 飲食知量,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除此之外, 我們應該學習, 最易引發定 ( 止 ) 和慧 ( 觀 ) 正因的四種資糧 哪四種資糧? 第一是密護根門, 第二正知而行, 第三飲食知量, 第四是修習悎寤瑜伽, 也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應如何修 P47L2~ P48L1 初中有五 ~ 三衣及缽 一初中有五 以何防護者, 謂遍護正念及於正念起常委行 其中初者, 謂於防護根門諸法, 數數修習令不忘失 二者謂於正念, 常恆委二三重而修習之 何所防護者, 謂六種根 從何防護者, 謂從可愛及四非可愛六種境界 如何防護, 其中有二, 守護根者, 謂根境合, 起六識後, 意識便於六可愛境六非愛境, 發生貪瞋, 應當勵力, 從彼諸境護令不生 即以六根而防護者, 若於何境, 由瞻視等, 能起煩惱, 即於此境, 不縱諸根而正止息 其守護根者, 是於六境, 不取行相, 不取隨好 若由忘念煩惱熾盛, 起罪惡心, 亦由防護而能止息 取行相者, 謂於非應觀視色等, 正為境界, 或現在前, 即便作意彼等行相, 現前往觀 取隨好者, 謂於六識起後, 能引貪瞋癡三之境, 意識五執持, 或其境界, 雖未現前, 由從他聞, 分別彼等 防護為何者, 謂從雜染守護其意, 令住善性, 或無記性 此中所住無覆無記者, 謂威儀等時, 非是持心住善緣時 第一種資糧是密護根門, 由五方面來做說明 : 49

廣論段落複習一

廣論段落複習一 廣論段落複習三 重點整理 P15L7~P23L10 如得法師 20160201 說法緣起 逐句消文與段落大意的方式抉擇 1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 2 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3 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4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3 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 1 聽聞軌理 2 講說軌理 3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1 聽聞軌理分三 1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 2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 雖犯戒等, 亦應就其功德思惟, 莫觀過失, 悉無差別 寶雲經云: 若知由其依止尊重, 諸善增長不善損減, 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 或有智解或無智解, 或具尸羅或犯尸羅, 皆應發起大師之想 如於大師信敬愛樂, 於親教師亦應信樂, 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 未圓滿者悉能圓滿, 煩惱未斷悉能斷除 如是知已, 便能獲得歡喜踴躍, 於諸善法應隨順行,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09 (ii) (iii) (iv) (v) 200, , , , C 57 59 (ii) (iii) (iv) (v) 500,000 500,000 59I 18 (ii) (iii) (iv) 200,000 56 509 (ii) (iii) (iv) (v) 200,000 200,000 200,000 500,000 57 43C 57 (ii) 60 90 14 5 50,000 43F 43C (ii) 282 24 40(1B) 24 40(1) 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Microsoft Word - MP2018_Report_Chi _12Apr2012_.doc 人 力 資 源 推 算 報 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此 頁 刻 意 留 空 - 2 - 目 錄 頁 前 言 詞 彙 縮 寫 及 注 意 事 項 摘 要 第 一 章 : 第 二 章 : 第 三 章 : 第 四 章 : 附 件 一 : 附 件 二 : 附 件 三 : 附 件 四 : 附 件 五 : 附 件 六 : 附 件 七 : 引 言 及 技 術 大 綱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i -------------------------------------------------- ii iii iv v vi vii 36~39 108 viii 15 108 ix 1 2 3 30 1 ~43 2 3 ~16 1 2 4 4 5 3 6 8 6 4 4 7 15 8 ----- 5 94 4 5 6 43 10 78 9 7 10 11 12 10 11 12 9137

More information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3 1 2 3 4 4 5 6 7 8 9 5 10 1 2 11 6 12 13 7 8 14 15 16 17 18 9 19 20 21 22 10 23 24 23 11 25 26 7 27 28 12 13 29 30 31 28 32 14 33 34 35 36 5 1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ore information

皮肤病防治.doc

皮肤病防治.doc ...1...1...2...3...4...5...6...7...7...9...10... 11...12...14...15...16...18...19...21 I ...22...22...24...25...26...27...27...29...30...31...32...33...34...34...36...36...37...38...40...41...41...42 II

More information

性病防治

性病防治 ...1...2...3...4...5...5...6...7...7...7...8...8...9...9...10...10... 11... 11 I ...12...12...12...13...14...14...15...17...20...20...21...22...23...23...25...27...33...34...34...35...35 II ...36...38...39...40...41...44...49...49...53...56...57...57...58...58...59...60...60...63...63...65...6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一) ...1...1...2...3...3...4...5...6...7...7...8...9... 10... 11... 13... 13... 14... 16... 17 I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4

全唐诗24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10...10...10...11...12...12...12...13...13 I II...14...14...14...15...15...15...16...16...16...17...17...18...18...18...19...19...19...20...20...20...21...21...22...22...23...23...23...24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20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 勃起功能障礙從原本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不治之症, 轉變成一個容易治療的疾病, 而且成了一個攸關公共衛生的議題

20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 勃起功能障礙從原本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不治之症, 轉變成一個容易治療的疾病, 而且成了一個攸關公共衛生的議題 62 2014 3 495 一粒紅蛋 20 一粒紅蛋 想欲結髮傳子孫無疑明月遇烏雲夫婿耽誤阮青春噯唷一粒紅蛋動心悶夢想享福成雙對哪知洞房空富貴含蕊牡丹無露水噯唷一粒紅蛋引珠淚春野鴛鴦同一衾傷情目屎難得禁掛名夫妻對獨枕噯唷一粒紅蛋擾亂心愛情今生全無望較慘水虌墜落甕堅守活寡十外冬噯唷一粒紅蛋真苦痛 20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 勃起功能障礙從原本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不治之症, 轉變成一個容易治療的疾病, 而且成了一個攸關公共衛生的議題

More information

2

2 2 Tehillim 12:46 Psalmos "le" (I) 27:46 22:1 (II) --- --- --- --- ( 71:14-16) --- ( 71:2) --- ( 71:6) --- ( 71:18) 2 () 73 2 12 50,73-83 11 42,44-49,84-85, 87-88 1 1 48 - 顺 - - - ) 15:1-19 6:33 15: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larong_36.pdf

larong_36.pdf 序 堪布慈誠羅珠 如何依止善知識 前言 益西彭措 如何依止善知識目錄... 9... 19... 133... 211... 215... 216... 220 科判 乙一 宣說依止之根據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分二乙二 正式宣說依止軌理分六丙二 能依學者之相分五丁一 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與不具之過失丁二 必須具足德相之根據丁三 宣說德相之差別丁四 攝為四種德相丁五 宣說須了知能依之相丁一 略說丁二 上等法相丁三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全唐诗28

全唐诗28 ...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I II... 8... 9... 9... 9...10...10...10...11...11...11...11...12...12...12...13...13...13...14...14...14...15...15...15...16...16...16...17...17

More information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PDF i 1 1.1 1 1.2 1 4 2.1 4 2.2 5 2.3 7 2.4 9 2.5 11 2.6 1 2 1 5 3.1 1 5 3.2 1 5 19 4.1 19 4.2 19 4.3 2 1 4.4 29 4.5 38 4.6 4 3 4.7 47 50 5.1 5 0 5.2 5 0 5.3 6 2 5.4 9 4 5.5 1 2 6 ( ) 1 2 7 ( ) 1 31 ( ) 1

More information

眼病防治

眼病防治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2...3...5...5...6...7...9... 11...13...14...15...17...18...19...20...21 I II...21...22...23...24...25...27...27...28...29...30...31...33...33...34...36...38...39...40...41...42...43...45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中国南北特色风味名菜 _八) ( 20 010010) 7871092 1/32 356.25 4 760 2004 8 1 2004 8 1 11 000 ISBN 7-204-05943-3/Z102 1026.00 ( 18.00 ) ...1...2...2...4...6...7...8...9... 10... 11... 12... 13... 13... 14... 15...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根 据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第 11/1999 号 法 律 第 三 条 规 定, 审 计 长 执 行 其 职 责, 已 经 对 财 政 局 提 交 的 2011 年 度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总 帐 目 ( 总 帐 目 ) 进 行 了 审 计 与 2010 年 度 相 同, 本 年 度 的 总 帐 目 由 政 府 一 般 综 合 帐 目 及 特 定 机 构 汇 总 帐 目, 两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02菩提道次第廣論-釋法尊譯(校正本)

02菩提道次第廣論-釋法尊譯(校正本) 菩提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造論 法尊法師翻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3 歸敬頌... 3 造者殊勝... 5 教授殊勝... 9 聞說軌理... 13 親近善士... 18 修習軌理... 28 暇滿... 37 道次引導... 41 念死無常... 46 三惡趣苦... 52 歸依三寶... 59 深信業果... 69 希求解脫... 87 思惟苦諦... 88 思惟集諦... 97 十二緣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一、

一、 ... 1...24...58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i. ii. iii. iv.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 9 - xi. - 10 - - 11 - -12- -13- -14- -15- C. @ -16- @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8 3C 3C 4 1 2 3

8 3C 3C 4 1 2 3 8 3C 3C 4 1 2 3 01 05 06 08 10 11 14 17 21 25 職業性下背痛防治手冊 腰好酸噢 志明和春嬌是一 對恩愛的夫妻 我也是 我們一起 去看醫師吧 01 我的腰還是不舒服耶 職業性下背痛防治手冊 下背痛小故事 02 老婆 我幫你按摩 診斷出是腰椎椎間盤突出 必須接受物理 治療 由物理治療師教導如何做運動 並 注意正確的姿勢動作 讓病症緩解 否則 症狀持續惡化 可能需要手術

More information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9 10 4 6 14 21 27 30 35 37 40 44 5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65 68 73 77 81 91 95 T.S. 102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Microsoft Word - 强迫性活动一览表.docx 1 1 - / 2 - / 3 - / 4 - / 5 - I. 1. / 2.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1. II. 1. 2 3. 4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Microsoft Word - Panel Paper on T&D-Chinese _as at 6.2.2013__final_.doc 二 零 一 三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CB(4)395/12-13(03) 號 文 件 立 法 會 公 務 員 及 資 助 機 構 員 工 事 務 委 員 會 公 務 員 培 訓 及 發 展 概 況 目 的 本 文 件 介 紹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為 公 務 員 所 提 供 培 訓 和 發 展 的 最 新 概 況, 以 及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推 出

More information

<B8D5C5AAA5BB2E706466>

<B8D5C5AAA5BB2E706466> 5 2 LION TEL 0136 43 2882 http://hokkaido.lion-adventure.com/ 3 3 5.5 4 5 34 35 PART 1 P110 15 15 20 27 42 PART 1 43 24 44 PART 1 45 KONG P97 50 P43 PART 2 90 30 51 52 3 4 2 3 P43 3 4 56 7 2 1 57 PART

More information

....V....VII.... VIII

....V....VII.... VIII ....V....VII.... VIII................................. 002... 002... 004... 006... 012... 014... 019.... 022.... 023................................. 026... 026... 027... 039 XIII...043... 043... 045....

More information

02 2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2-21

02 2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2-21 賺更多 24 24 2-10 我就是沒錢! 所以我只能利用免費的資源來獲取網路流量, 怎麼做比較好? 1 透過 Facebook 貼文在自己的個人頁面, 讓好友看見 Facebook Facebook 2-20 02 2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1,000 100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2-21 賺更多

More information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PDF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33.33% ( ) ( ) ( ) 33.33% ( ) ( ) ( ) 1 1 1992 8 3200001100976 1997 6 27 H 12.22 2001 1 16 A 1.5 2001 12 3 503,774.75 14,914,399,845.00 13,445,370,274.00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尿路感染防治.doc

尿路感染防治.doc ...1...1...2...4...6...7...7...10...12...13...15...16...18...19...24...25...26...27...28 I II...29...30...31...32...33...34...36...37...37...38...40...40...41...43...44...46...47...48...48...49...52 III...55...56...56...57...58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榫 卯 是 什 麼? 何 時 開 始 應 用 於 建 築 中? 38 中 國 傳 統 建 築 的 屋 頂 有 哪 幾 種 形 式? 40 大 內 高 手 的 大 內 指 什 麼? 42 街 坊 四 鄰 的 坊 和 街 分 別 指 什 麼? 44 北 京 四 合 院 的 典 型 格 局 是 怎 樣 的 目 錄 中 華 醫 藥 以 醫 術 救 人 為 何 被 稱 為 懸 壺 濟 世? 2 什 麼 樣 的 醫 生 才 能 被 稱 為 華 佗 再 世? 4 中 醫 如 何 從 臉 色 看 人 的 特 質? 6 中 醫 怎 樣 從 五 官 看 病? 8 中 醫 看 舌 頭 能 看 出 些 什 麼 來? 10 中 醫 真 的 能 靠 一 個 枕 頭, 三 根 指 頭 診 病 嗎? 12 切 脈 能 判 斷

More information

绝妙故事

绝妙故事 980.00 III... 1... 1... 4... 5... 8...10...11...12...14...16...18...20...23...23...24...25...27...29...29...31...34...35...36...39...41 IV...43...44...46...47...48...49...50...51...52...54...56...57...59...60...61...62...63...66...67...68...69...70...72...74...76...77...79...80

More information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心理障碍防治(下).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2...2...3...4...5...6...7...8...9...10... 11...12...13...15...16...17...19...21 I ...23...24...26...27...28...30...32...34...37...39...40...42...42...44...47...50...52...56...58...60...64...68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2. 我 沒 有 說 實 話, 因 為 我 的 鞋 子 其 實 是 [ 黑 色 / 藍 色 / 其 他 顏 色.]. 如 果 我 說 我 現 在 是 坐 著 的, 我 說 的 是 實 話 嗎? [ 我 說 的 對 還 是 不 對 ]? [ 等 對 方 回 答 ] 3. 這 是 [ 實 話 / 對 的 附 錄 美 國 國 家 兒 童 健 康 與 人 類 發 展 中 心 (NICHD) 偵 訊 指 導 手 冊 I. 開 場 白 1. 你 好, 我 的 名 字 是, 我 是 警 察 [ 介 紹 房 間 內 的 其 他 人, 不 過, 在 理 想 狀 態 下, 房 間 裡 不 該 有 其 他 人 ] 今 天 是 ( 年 月 日 ), 現 在 是 ( 幾 點 幾 分 ) 我 是 在 ( 地 點 ) 問 你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Microsoft Word - Paper on PA (Chi)_2016.01.19.docx 立 法 會 發 展 事 務 委 員 會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及 施 政 綱 領 有 關 發 展 局 的 措 施 引 言 行 政 長 官 在 二 零 一 六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發 表 題 為 創 新 經 濟 改 善 民 生 促 進 和 諧 繁 榮 共 享 的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施 政 報 告 夾 附 施 政 綱 領, 臚 列 政 府 推 行 的 新 措 施 和

More information

2 part 01 浴室 浴室收納原則 要在浴室用的東西一定要收在浴室 從內容物只剩一點的洗滌劑容器開始整理 減少相同物品的數量 多的物品只要 1~2 個就夠了 每天要用的東西別放在浴室櫃子裡

2 part 01 浴室 浴室收納原則 要在浴室用的東西一定要收在浴室 從內容物只剩一點的洗滌劑容器開始整理 減少相同物品的數量 多的物品只要 1~2 個就夠了 每天要用的東西別放在浴室櫃子裡 101 KANG SI 1010091 1. Home Economics. 康熹家政報報 101 KANG SI 第三期 248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好書推薦 一天一點無壓力收納 : 600 萬網友推薦的實用整理聖經 本書簡介 600157 2 part 01 浴室 浴室收納原則 要在浴室用的東西一定要收在浴室 從內容物只剩一點的洗滌劑容器開始整理 減少相同物品的數量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 漢譯 敬禮尊重 妙音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現化遊戲無量土 如極難量勝者教 名稱遍揚於三地 攝二大車善傳流 圓滿道心教授藏 遍視無央佛語目 悲動方便善開顯 今勤瑜伽多寡聞 觀視佛語多片眼 故離智者歡喜道 見已釋此大車道 諸有遍執暗未覆 欲令暇身不唐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禮阿逸多及妙音

More information

Page i

Page i 况 1 1.1.1 1.1.2 1.1.3 2 2.1 2.1.1 2.1.2 2.1.3 2.1.4 Page i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 2.3.1 Page ii 2.3.2 2.3.3 2.3.4 2.4 2.4.1 2.4.2 2.4.3 Page iii 2.5 2.5.1 2.6 2.6.1 2.6.2 3 3.1 3.1.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938BEC7A67EABD7B942B0CAC15AC075B3E6BF57A9DBA5CDC2B2B3B92DA5BFBD542E646F63> 98 年 3 月 11 日 依 本 校 98 學 年 度 招 生 委 員 會 第 1 次 會 議 核 定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98 學 年 度 重 點 運 動 項 目 績 優 學 生 單 獨 招 生 簡 章 大 同 技 術 學 院 招 生 委 員 會 編 印 校 址 :600 嘉 義 市 彌 陀 路 253 號 電 話 :(05)2223124 轉 203 教 務 處 招 生 專 線 :(05)2223124

More information

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目弽 2010 捕捉儿童敏感期 I a mao 2010-3-27 整理 早教资料每日分享 http://user.qzone.qq.com/2637884895 目弽 目彔 目弽... I 出版前言... - 1 竨一章 4 丢孝子癿敂感朏敀乞... - 1 - 妞妞 0 4 岁 海颖 妞妞癿妈妈... - 1 黑白相亝癿地斱... - 1 斵转... - 2 就丌要新帰子... - 2 小霸王...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世界名画及画家介绍(四).doc II...1...2...2...3...4...5...7...7...8...9...9...10... 11...12...13...14...15...15...16...18...18...19...20 III...21...21...22...24...24...25...26...27...28...29...30...30...31...33...33...34...35...36...36...37...38...39...40...41...42...43

More information

關於 BRILINTA BRILINT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BRILINTA BRILINTA Plavix (clopidogrel bisulfate) 12 FDA BRILINTA FDA BRILINTA BRILINTA BRILINTA BR

關於 BRILINTA BRILINT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BRILINTA BRILINTA Plavix (clopidogrel bisulfate) 12 FDA BRILINTA FDA BRILINTA BRILINTA BRILINTA BR 您的醫生剛給您服用 BRILINTA BRILINTA 1-888-512-7454 BRILINTA BRILINTA 90 1 BRILINTA 2 3 BRILINTA BRILINTA 服 服 BRILINTA* * * 一年 365, 每天美國東部時間 7 到 9 提供服務 6 7 BRILINTA 1 2015 AstraZeneca. 3128716 5/15 BRILINTA AstraZeneca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1 譯者說明譯者說明一 承蒙恩師尊貴的一 二任甘丹赤巴法王日宗仁波切慈悲應允,於西元二 一 年四月及次年四月,二度蒞臺講授宗喀巴大師所造的 菩提道次第略論 藉由此次因緣,末學以藏文版的 略論 作為依據,參考 廣論四家合注 至尊洛桑諾布文集(第二 三 四函) 法尊法師所譯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在恩師日宗仁波切及經教師拉然巴格西蔣巴確登細心的釋疑解惑下,進行重新翻譯 編排;並於文中附上第三世赤江仁波切所造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Teaching kit_A4_part4.indd 4 ( 學 生 ) i. 認 識 專 題 研 習 甚 麽 是 專 題 研 習? 專 題 研 習 是 學 會 學 習 的 其 中 一 個 關 鍵 項 目 學 生 根 據 自 己 或 老 師 所 訂 立 的 主 題, 依 照 本 身 的 興 趣 和 能 力, 在 老 師 的 指 導 下, 擬 定 研 習 題 目, 設 定 探 討 的 策 略 和 方 法, 進 行 一 系 列 有 意 義 的 探 索 歷

More information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樹 木 管 理 專 責 小 組 報 告 人 樹 共 融 綠 滿 家 園 序 言 我 們 都 愛 樹, 愛 那 鬱 鬱 葱 葱 的 綠 意, 愛 那 股 清 新 的 氣 息, 更 愛 那 溽 暑 中 遍 地 搖 曳 的 斑 斕 樹 蔭 人 與 樹 本 應 是 那 麼 近, 但 去 年 8 月 赤 柱 塌 樹 意 外, 卻 令 我 們 赫 然 發 現, 樹 木 原 來 也 可 以 潛 藏 著 危 險,

More information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緒 言 董 事 會 宣 佈, 為 能 更 具 效 率 調 配 本 集 團 內 的 資 金 有 效 降 低 集 團 的 對 外 貸 款, 並 促 進 本 集 團 內 公 司 間 的 結 算 服 務, 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 本 公 司 中 糧 財 務 與 管 理 公 司 訂 立 財 務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 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 並 明 確 表 示, 概 不 對 因 本 公 告 全 部 或 任 何 部 分 內 容 而 產 生 或 因 倚 賴 該 等 內 容 而 引 致 的 任 何 損 失 承 擔 任 何 責 任 JOY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宗喀巴師徒三尊 菩宗喀巴大師著提道次第略論釋迦比丘恭譯 菩提道次第略論 菩提道次 第之引導 分四 目 錄(兼科判表) 甲一 為顯其法源清淨故 開示造論者之殊勝 接表一 甲二 為令他於教授起恭敬故 乙一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之殊勝 開示法之殊勝 乙二 一切經典現為教授之殊勝 乙三 易於獲得勝者意趣之殊勝 乙四 極大惡行自行消滅之殊勝 甲三 如何聞 說具有二種殊勝之法 接表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A4B0EAB371AB4FB3E65FA4A4A4E5AAA95F5F3230313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A4B0EAB371AB4FB3E65FA4A4A4E5AAA95F5F32303133> 香 港 德 輔 道 中 71 號 永 安 集 團 大 廈 9 樓 電 話 :2867 0888 傳 真 :3906 9906 查 詢 熱 線 :3187 5100 中 國 通 意 外 急 救 醫 療 計 劃 保 單 投 保 人 以 一 份 投 保 書 及 聲 明 謹 向 中 銀 集 團 保 險 有 限 公 司 ( 下 稱 本 公 司 ) 申 請 下 述 保 險 該 份 投 保 書 及 聲 明 已 被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目 录 院 领 导 职 责... 1 院 长 职 责... 1 医 疗 副 院 长 职 责... 1 教 学 副 院 长 职 责... 2 科 研 副 院 长 职 责... 2 后 勤 副 院 长 职 责... 3 主 管 南 院 区 副 院 长 职 责... 3 党 委 书 记 职 责... 4 纪 委 书 记 职 责... 5 院 长 办 公 室... 6 院 长 办 公 室 工 作 职 责...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