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下士道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下士道"

Transcription

1 序 一 緣起 年 8 月 有幸於佛學學院研讀廣論 2009 年 8 月 著手寫 廣論中 總 別 結的文體結構 後來在舉證的部分 因為越寫越多 故生起進一步完成導讀細 科判的意樂 2013 年 11 月著手寫白話翻譯 二 主旨 願能提高初學者的效率 三 助緣 1. 印順導師所著妙雲集諸典 2.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 3. 日常法師廣論淺釋 4. 修印法師廣論講解光碟片 5. 吳盛林老師主持的妙行三班廣論研討班全體 6. 紹延法師主持的增上二班廣論研討班全體 7. 常柏法師主講的瑜伽師地論 8. 慧琳法師主講的瑜伽師地論 9. 菩提道次第略論釋 10. 劉小農居士所著廣論白話譯本 11. 心印法師主講的優婆塞戒經 12. 慧哲法師主持的雜阿含經研讀班 13. 廣論奢摩他 雪歌仁波切教授手抄搞 14. 菩提道次第講義 雪歌仁波切教授手抄搞 15. 菩提道次第講義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四 迴向 若有功德 願迴向三界有情皆成佛 編排 1. 頁數 行數等 以福智的版本為準 2. 例 指第 109 頁 第 4 行 第 7 格 3. 個人能力有限 錯誤難免 敬請指正

2 目 錄 丁二 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1 戊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1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1 庚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1 辛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1 壬一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1 壬二 修習勝利... 5 壬三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8 壬四 修念死理 如何修念死 癸一 思決定死 癸二 思惟死無定期 癸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 餘皆無益 癸四 結語 辛二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 二趣苦樂 壬一 思惟地獄所有眾苦 癸一 大有情地獄 癸二 近邊地獄 癸三 八寒地獄 癸四 獨一地獄 癸五 結語 壬二 思惟旁生所有眾苦 壬三 思惟餓鬼所有眾苦 壬四 結語 庚二 習近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 淨修皈依 壬一 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 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癸一 正明其境 癸二 應皈依此之因相 壬三 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癸一 知功德而正皈依 i

3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 ~ 下士道 癸二 由知差別而正皈依者 癸三 由自誓受而正皈依者 癸四 由不言有餘而正皈依者 壬四 既皈依已, 所學次第 癸一 攝分中出 癸二 教授中出 癸三 結語 壬五 結語 辛二 一切善樂所有根本, 發深忍信 壬一 思總業果 癸一 正明思總之理 癸二 分別思惟 壬二 思別業果 癸一 異熟功德 癸二 異熟果報 癸三 異熟因緣 壬三 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癸一 總示 癸二 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壬四 結語 己二 生此意樂之量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 於第三冊中士道 ) 戊三 於上士夫道次修心 ~ ii ~

4 丁二 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戊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三 於上士夫道次修心 戊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己二 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庚二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庚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辛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辛二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辛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壬一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壬二 修習勝利 壬三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 修念死理 壬一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科判 A 總說未修念死過患 一 於諸無常執為常 二 於死無常執為常 譯文 一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 取心藏中有四顛倒 於諸無常執為常倒 即是第 一損害之門 1

5 有情在有暇身之時 雖能利用此暇身去修正法 但總是具有四種顛倒 常倒 樂倒 我倒 淨倒 其中將 無常 執為 常 之顛倒 即是第一損害之門 二 其中有二 謂粗及細 於其粗劣死無常中 分別不死是損害門 此復 僅念今後邊際 定當有死 雖皆共有 然日日中 乃至臨終皆起是念 今日不死 今亦不死 其心終執不死方面 將無常執為常之顛倒 又分粗 細二種 在粗的 死無常 中 內心 總是認為不會死 是損害之門 又了解今後最終一定會死 雖是大家 都有的共識 但是日復一日 乃至臨終之時 吾人卻總是如此想 今 天不會死 今後也不會死 內心始終執著不死 科判 B 別說未修念死過患 一 起久住現法之心 故心不入道 不起修意 二 縱修 然勢力微弱 三 不能精進 四 起諸煩惱 五 增長惡業 六 棄正法 斷現世究竟命根 七 墮諸惡趣 譯文 一 若不作意此執對治 被如是心之所蓋覆 便起久住現法之心 於此時 中 謂須如是如是眾事 數數思惟 唯於現法 除苦引樂 所有方便 不生觀察後世 解脫 一切智等大義之心 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若不思惟 常執 的對治之道 被常執的心所蓋覆 便會生起久住現 法之心 此時 所作的種種事情 只有考慮到今生 如何除苦引樂的 方法 而不考慮到後世安樂 解脫 一切種智等大利益 故 常執 能令吾人不起趣入正法之心 2

6 二 設有時趣聞思修等 然亦唯為現法利故 令所修善勢力微弱 復與惡 行罪犯相屬而轉 故未糅雜惡趣因者 極為希貴 即使有時也趣入聞思修的修習 卻因為貪圖今生的利益 使令修善的 力量微弱 而且 因為貪圖今生的利益 時時與犯戒等惡行為伍 如 求名利 恭敬等 故在行善之時 能避免造惡趣因者 實在是難能 可貴 三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 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 遂以睡眠昏沉雜言 飲食等事 散耗時日 故不能發廣大精勤 如理修行 有時也能想要為來世而修 可是卻因為 不死的常執 所障礙 不能 遮止後時再修行的推延懈怠 遂以睡眠 昏沉 綺語 飲食等事 散 亂放逸而浪費時間 故不能發起廣大精進如理修行 四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 遂於利養恭敬等上 起猛利貪 於此障 礙 或疑作礙 起猛利瞋 於彼過患蒙昧愚痴 由利等故 引起猛利 我慢嫉等諸大煩惱及隨煩惱如瀑流轉 因為被 希求身命久住 所欺誑 故在利養 恭敬等上 生起猛利的 貪心 對於障礙利養 恭敬者 或懷疑他作障礙者 生起猛利的瞋心 在生起貪 瞋之時 對其過患不能了知 生起猛利的痴心 而且 由 於貪執利養 恭敬等 會引起猛利我慢 嫉妒等根本煩惱與隨煩惱 如瀑流般相續不斷 五 復由此故 於日日中漸令增長 諸有勝勢 能引惡趣猛利大苦 身語 意攝十種惡行 無間隨近 謗正法等諸不善業 又因為被 希求身命久住 所欺誑 於是每日逐漸增長具有強大勢力 能引生惡趣猛利大苦的諸不善業 就是身語意所攝的十惡業 五無間 罪 近五無間罪 譭謗正法等諸不善業 3

7 六 又令漸棄能治彼等 善妙宣說甘露正法 斷增上生及決定勝所有命根 又 希求身命久住 這種常執 能令人逐漸棄捨 能對治以上那些不 善業的善說甘露正法 因此斬斷了增上生及決定勝的命根 七 遭死壞已 為諸惡業引導 令赴苦痛粗猛 炎燒非愛 諸惡趣處 何 有過此暴惡之門 如上所說 造了惡業 又沒有以正法去對治 因此死後 被諸惡 業所牽引 墮落到充滿痛苦 粗暴 猛烈炎燒 非可愛的惡趣 哪有 比這個常執的損害 更為暴惡的呢 科判 C 結語 應念死無常而速修 譯文 四百論 亦云 若有三世主 自死無教者 彼若安然睡 豈有暴 於此 四百論 也說 如果已經知道 無論飛天或遁地 眾生都難逃一 死 且三世死主是不假他人之手 親自取人生命 知道了以上的道理 竟然能高枕無憂而不修習正法 哪有比這個更暴惡的呢 入行論 亦云 須棄一切走 我未如是知 為親非親故 作種種 罪惡 入行論 也說 因為不了解 死後什麼也帶不走 所以才會整天 為了親友及非親 中 怨 而造作惡業 未修習正法 4

8 壬二 修習勝利 科判 A 總說念死勝利 一 能趣善 二 能止惡 三 能自利 利他 譯文 一 謂若真起隨念死心 譬如決斷今明定死 則於正法稍知之士 由見親 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 多能任運遮彼貪愛 由施等門樂取堅實 若真正生起 隨時會死 的心 則會止惡 修善 自利利他 譬如 認定今天或明天就會死 則對於正法稍有了解的人 因為見親屬 財 物等 死後不能共赴後世 大多能自然地遮止對它們的貪愛 透過布 施等善行 去攝取堅實的果報 二 如是若見為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 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穀壳 全無心實 是欺誑處 便能遮止諸罪惡行 如是由 念死 之心 則能觀見 為追求利養 恭敬 名聲等世間法 所付出的一切辛勞 皆如風扇吹揚空的穀殼 毫無實義 是欺誑之處 因此便能遮止造作諸惡業 三 由其恆常殷重精進 修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業 遂於無堅身等諸事 取勝堅實 由是自能昇勝妙位 亦能於此導諸眾生 更有何事義大於 此 又因為 發起 恆常精進 與 殷重精進 修集歸依 淨戒等微妙 善業 如此就是 以不堅實身體等事 換取殊勝堅實的功德果利 因 此 自己能逐漸進升殊勝妙位 自利 亦能引導眾生進升此位 利 他 是故 還有何事 能較 念死 有較大的意義 5

9 科判 B 引經別說念死勝利 一 能除三界一切貪欲 無明 我慢( ) 二 能頓摧惡行 趣辦善行( ) 三 能趣涅槃位( ) 四 能知出家勝 遠離諸貪欲( ) 譯文 一 是故經以多喻讚美 大般涅槃經 云 一切耕種之中 秋實第一 一切跡中 象跡第一 一切想中 無常死想是為第一 由是諸想能除 三界一切貪欲 無明 我慢 因此 經中以多種比喻 來讚美 無常死想 譬如 大般涅槃經 說 一切的耕種中 以秋天的收成最為主要 一切的足跡中 以象 跡最為第一 一切的想中 以 無常死想 最為第一 因為此想能滅 除三界的一切貪欲 無明 我慢 二 如是又以是能頓摧一切煩惱惡行大椎 是能轉趣頓辦一切勝妙大門 如是等喻而為讚美 大般涅槃經 又以多喻而讚美 無常死想 譬如讚美 無常死想 像是能頓時摧毀一切煩惱惡行的大鐵鎚 像是能趣入頓時成辦一切勝 妙果位的正法法門 三 集法句 中亦云 應達此身如瓦器 如是知法等陽燄 魔花刃劍 於此折 能趣死王無見位 集法句經 也說 應了知身體是四大假合的 如瓦器易碎 無法 久住 無常 進而能知 諸法如陽焰般 雖能顯現 但無自性 若 能從 念死無常 進而 觀修空性 則能折斷魔花刀劍 能引發五 欲貪的魔劍 獲得死王也管不到的涅槃果位 6

10 四 又云 如見衰老及病苦 并見心離而死亡 勇士能斷如牢家 世庸 豈能遠離欲 集法句經 又說 若以智慧 觀見老 病之苦 且觀見心識終將 離身而死亡 菩薩則能斷除如牢獄般的三界之家 因念死無常而引生 出家之欲 凡夫未能念死無常 不知輪迴過患 豈能遠離三界的貪 欲 欲界貪 色界貪 無色界貪 科判 C 結語 一 得暇身又能如理修正法 極難得( ) 得暇身不能如理修正法 心執不死故( ) 二 念死無常 是每個階段都必須修的( ) 譯文 一 總之能修士夫義時 唯是得此殊勝暇身期中 我等多是久住惡趣 設 有少時暫來善趣 亦多生於無暇之處 其中難獲修法之時 總之 能修有情義利 增上生與決定勝 之時 唯是得此殊勝暇身期 間 我等多時久住於惡趣 即使少時偶來善趣 也多數是生於無暇之 處 極難獲得修法的機會 縱得一次堪修之身 然未如理修正法者 是由遇此且不死心 故心執 取不死方面 是為一切衰損之門 其能治此憶念死者 即是一切圓滿 之門 縱然偶得一次堪能修法之身 卻未如理修習正法 追究其因 就是此 暫且不死之心 故心執取不死 是一切衰損之門 而能對治 心 執取不死 的 念死之心 是一切圓滿之門 7

11 二 故不應執 此是無餘深法可修習者之所修持 及不應執 雖是應修然 是最初僅應略修 非是堪為恆所修持 應於初中後三須此之理 由其 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 故不應有如下二種錯誤的執著 無常 是無其它深法可修的人在修的 無常 雖是應修 然僅是在最初時 須略為修習之法 不是恆常 所應修習之法 應對初中後三時 皆須修習無常之理 由至心發起定解而修習 壬三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科判 一 當發 畏之心 1. 應畏 因果必然 死無能遮( ) 2. 應畏 惡趣因未滅 善趣因未造 即便死亡( ) 二 當發 不畏之心 1. 若能安住正法 止惡修善 則不畏死(77.3.6) 2. 若能數思死無常 令定解 則不畏死( ) 譯文 一 若由堅著 諸親屬等增上力故 恐與彼離起怖畏者 乃是於道全未修 1. 習畏死之理 此中非是令發彼心 如果強烈貪著親友 財物等 害怕死後離開它們 故生起怖畏之心 如此是對道 完全未修習畏懼死亡之理 此處並不是要發這種怖畏心 若爾者何 謂由惑業增上所受一切之身 皆定不能超出於死 故於彼 事雖生怖懼 暫無能遮 那麼要發何種怖畏之心呢 應知由煩惱業力所受生的身體 一定不能 免於一死 故對於死亡雖生怖畏 但因果使然 有漏的身體難免一死 8

12 2. 為後當來世間義故 未能滅除諸惡趣因 未能成辦增上生因 決定勝 因 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為了後世的義利 增上生與決定勝 故 對於未能滅除諸惡趣因 未 能成辦增上生因與決定勝因 就死亡了 對此應生怖畏之心 若於此事思惟怖畏 則於此等有可修作 能令臨終無所怖畏 若未成 辦如是諸義 總之不能脫離生死 特當墮落諸惡趣故 深生畏懼 臨 終悔惱 若能如上所說 生正確的怖畏之心 則於 後世義利 當有所作為 能修集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 能令自己臨終時無所怖畏 若今生 未能成辦後世義利 總則不能脫離生死 特別將墮入惡趣 故臨終時 必定深生畏懼 悔恨熱惱 二 本生論 云 雖勵不能住 何事不可醫 能作諸怖畏 其中有何 1. 益 如是若觀世法性 諸人作罪當憂悔 又未善作諸妙業 恐於後法 起諸苦 臨終畏懼而蒙昧 若何能令我意悔 我未憶作如是事 復善 修作白淨業 安住正法誰畏死 往昔世尊轉生為月王子時 有一斯達薩子 正欲食之 然月王子毫無 懼色 神態安然 斯達薩子甚是詫異 問曰 世人皆畏死 為何汝 不懼 月王子所答 即 本生論 中此文 由惑業而受生的果報 體 縱然再努力 也無法常住 任何事情皆無法醫治死病 故由懼死 而生怖畏又有何益 如是若觀察世間法性 有情的實相 有情生前 所造罪業 死時必起憂悔 而且 生前未作善業 死後恐怕會於後世 產生諸苦 如此臨終之時 心生畏懼而蒙昧 然而有何事能令我心憂 悔 我不曾作過如此之事 而且一生中善修白淨業 身心安住於正法 之中 誰還會畏懼死亡呢 2. 四百論 中亦云 思念我必死 若誰有決定 此棄怖畏故 豈畏 於死主 9

13 四百論 中也說 若誰心中能定解 確認自己必定會死 因為如 此定解 必死 故能遠離怖畏 又豈會畏懼死主呢 故若數數思惟無常 念身受用定當速離 則能遮遣 希望不離彼等愛 著 由離此等所引憂惱增上力故 怖畏死沒皆不得生 因此 若數數思惟無常 憶念身體 受用 確定將快速離開我們 則 能遮遣 希望能不離彼等之愛著心 由遠離愛著心所引生的憂惱 力 量強大 故 怖畏死亡 之心 不會產生 壬四 如何修念死 癸一 思決定死 癸二 思惟死無定期 癸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 餘皆無益 癸四 結語 應於三種根本 九種因相 三種決斷中修習念死 癸一 思決定死 第一根本 科判 A 第一因相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 此復無緣能令退卻( ) 一 死主決定當來( ) 二 死主猶如老病死衰 無可擋( ) 結語 應如法畏死而速修( ) 譯文 A 初中分三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 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 思決定死 中 有三種因相 第一種因相 就是思惟死主決定會來 而且沒有因緣 能使它改變 10

14 一 謂任受生何等之身 定皆有死 無常集 云 若佛若獨覺 若諸 佛聲聞 尚須捨此身 何況諸庸夫 不論受生為何種身體 一定皆有死亡 無常集 說 獲得自在之 佛陀 獨覺 菩薩聲聞 小乘聲聞 尚且須捨棄此身 何況毫無自在 的凡夫 豈能避免死亡 任住何境 其死定至者 即彼中云 住於何處死不入 如是方所定 非有 空中非有海中無 亦非可住諸山間 不論住在那個地方 死亡必定降臨 也就是 無常集 中所說 住 在何處可以不死呢 這樣的地方 一定不存在 空中沒有 海中沒有 諸山林間也沒有 前後時中諸有情類 終為死摧等無差別 即如彼云 盡其已生及當 生 悉捨此身而他往 智者達此悉滅壞 當住正法決定行 不論前時代或後時代中 所有的有情皆一樣 終將被死亡所摧毀 即 如 無常集 中所說 一切過去與現在已生的 及未來當生的有情 皆須捨棄此身而往生後世 智者了解諸法無不滅壞的 故應利用此身 修正法 二 於其死主逃不能脫 非以咒等而能退止 面對死亡 絕對逃脫不了 不是咒力或其它方法所能遮止的 如 教授勝光大王經 云 譬如若有四大山王 堅硬隱固成就堅實 不壞不裂無諸隕損 至極堅強純一實密 觸天磨地從四方來 研磨一 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 並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 非是速走易得逃 脫 或以力退 或以財退 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卻 11

15 如 教授勝光大王經 說 譬如 若有四座巨大鐵山 堅硬穩固 非常堅實 不破不裂 無絲毫損壞 內外皆非常堅硬 非常嚴密 這 四座鐵山 觸天磨地從四方而來 其中一切草木 樹幹 枝葉 皆被 研磨粉碎 一切有情 有生命的諸生存者 也皆被壓成粉碎 這種情 況 非以快速走離而能逃脫的 亦非以大勢力 錢財 物質 咒術 藥物等 而能遮止的 大王 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 亦非於此速走能逃 或以力退 或以 財退 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卻 何等為四 謂老病死衰 大王 如是 當四大怖畏來臨時 亦非以快速走離而能逃脫的 亦非 以大勢力 錢財 物質 咒術 藥物等 而能遮止的 這四大怖畏是 什麼呢 就是老 病 死 衰 大王 老壞強壯 病壞無疾 衰壞一切圓滿豐饒 死壞命根 從此等 中 非是速走易得逃脫 或以力退 或以財退 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 於靜息 大王 老會毀壞強壯 病會毀壞健康 衰會毀壞圓滿豐饒 死會毀壞 命根 當老 病 死 衰降臨時 非以快速走離而能逃脫的 亦非以 大勢力 錢財 物質 咒術 藥物等 而能遮止的 迦摩巴云 現須畏死 臨終則須無所恐懼 我等反此 現在無畏 至臨終時 用爪抓胸 先賢迦摩巴說 現在就應該畏懼死亡 故應速修 則臨終時 就 能無所恐懼 吾等凡夫卻相反 現在不怕死亡 故無修 因此 臨 終時 只有以手抓胸 悔惱 科判 B 第二因相 思惟壽無可添 無間有減(78.9.3) 一 壽縱百年 其盡極速( ) 二 由多喻門 思壽盡極速( ) 12

16 三 引經等說明壽盡極速( ) 結語 1. 應數思 令定解壽盡極速( ) 2. 壽盡極速 故應趣後世增上生( ) 3. 壽盡極速 故應速修( ) 譯文 B 思惟壽無可添 無間有減者 思決定死 的第二種因相 就是思惟壽命無絲毫可增加 卻不間斷 地一直在減少 一 如 入胎經 云 若於現在善能守護 長至百年或暫存活 如 入胎經 說 若現在能善加保養此身 可活至百歲或稍多 極久邊際僅有爾許 縱能至彼 然其中間壽盡極速 謂月盡其年 日 盡其月 其日亦為晝夜盡銷 此等復為上午等時而漸銷盡 故其壽命 總量短少 此復現見多已先盡 所餘壽量 雖剎那許亦無可添 然其 損減 則遍晝夜無間有故 壽量最長僅有百歲 縱能活至此壽 然而中間的壽命 滅盡的速度極 快 即以月銷盡年 以日銷盡月 日亦隨晝夜而盡 晝夜亦被上午 初夜等時辰銷盡 故壽命的總量一直在減少中 而且 現見此生的時 日 多半已經過去了 所剩下的壽命 連一剎那都無法增加 然而壽 命的減損 卻是整個晝夜不間斷地在減少 入行論 云 晝夜無暫停 此壽恆損減 亦無餘可添 我何能不 死 13

17 入行論 說 晝夜的時間 是一直在流逝 此有限的壽命也是一 直在減少 又無絲毫可增加 我豈能不死 二 此復應從眾多喻門而正思惟 謂如織布 雖織一次僅去一縷 然能速 疾完畢所織 應從眾多的比喻中 去思惟壽無可添 無間有減的道理 譬如 織布 雖然每織一次 僅去一縷 卻能速急織完 為宰殺故 如牽所殺羊等步步移時 漸近於死 譬如 為了宰殺 將所要殺的羊等遷往屠場 牠們步步移動時 漸漸 接近死亡 又如江河猛急奔流 或如險岩垂注瀑布 如是壽量 亦當速盡 又如江河猛急地奔流 或如險岩所傾瀉的瀑布 如是壽量 也是很快 地消盡 又如牧童持杖驅逐 令諸畜類 無自主力而赴其所 其老病等 亦令 無自在引至死前 又如牧童持杖驅趕 令牲畜毫無自主地走向圈欄 如是衰老與疾病等 亦令人毫無自主地走向死亡之前 此諸道理 應由多門而勤修習 以上這些比喻 就是由多方面去思惟壽無可添 無間有減的道理 三 如 集法句 云 譬如舒經織 隨所入緯線 速窮緯邊際 諸人命 亦爾 如諸定被殺 隨其步步行 速至殺者前 諸人命亦爾 猶如瀑 流水 流去無能返 如是人壽去 亦定不回還 艱勞及短促 此復有 14

18 諸苦 唯速疾壞滅 如以杖畫水 如牧執杖驅 諸畜還其處 如是以 老病 催人到死前 如 集法句經 說 譬如織布 先織經線 隨即織入緯線 如此很 快就織到最後一緯線 人壽亦然 日月如梭 很快就終此一生 猶如 被牽往屠宰場的牲畜 隨其步步向前 很快就到了殺者面前 人壽亦 然 猶如瀑布之水 流過去之後 就不能再返回 如是人壽已過去的 亦定不能回還 人生充滿艱辛勞苦 又極短促 且具諸多痛苦 唯是 快速滅壞 猶如以杖畫水 瞬間即逝 不留絲毫痕跡 猶如牧童執杖 驅趕牲畜返回住處 如是衰老與疾病 一直逼人到死前 如傳說大覺窩行至水岸 謂 水淅淅流 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 說 已而修 如傳記所說 有一次阿底峽尊者 行至水岸時說 水淅淅地流 對 修無常是極為便利 說完即於水邊觀修無常 大遊戲經 亦以多喻宣說 三有無常如秋雲 眾生生死等觀戲 眾生壽行如空電 猶崖瀑布速疾行 大遊戲經 中 亦以多種比喻宣說 三有無常猶如秋天的白雲 瞬息萬變 眾生輪迴猶如戲劇人物 轉換不定 眾生的壽命猶如空中 閃電 剎那不住 眾生的壽命猶如懸崖瀑布 快速流逝 1. 又如說云 若有略能向內思者 一切外物 無一不為顯示無常 故於眾事皆應例思 若數數思能引定解 若略思惟 便言不生 實無 利益 如迦摩巴云 說思已未生 汝何時思 晝日散逸 夜則昏睡 莫說妄語 又如 有這樣的說法 若能稍稍向內思惟 則一切外在的事物 無 一不是顯示無常 故對眾多的事物 皆應類推而思惟 若數數思惟 則能引生定解 若僅稍微思惟 便說不生定解 如此實無利益 如迦 15

19 摩巴呵斥其弟子時說 你說思惟後不生定解 你哪裡有認真地思惟 你白天散亂放逸 夜晚則昏睡 你不該說妄語 2. 非但壽邊為死所壞 而趣他世 即於中間行住臥三 隨作何事 全無 不減壽量之時 首從入胎 即無剎那而能安住 唯是趣向他世而行 故於中間生存之際 悉被老病使者所牽 唯為死故導令前行 故不應 計於存活際 不趣後世安住歡喜 譬如從諸高峯墮時 未至地前空墜 之際 不應歡樂 不只在生命的盡頭 被死亡摧壞而趣往後世 即使在存活之時 不論 是行 住 臥等 皆是在減損壽量之時 最初從入胎以來 就無一剎 那能夠安住 唯有往後世而行 故在中間存活之際 完全被老 病所 牽引 且唯有引向死亡 是故 不應認為存活時不往趣後世而心生歡 喜 譬如從高崖墜落時 在未至地面 正在墜落的期間 不應心生歡 喜 3. 此亦如 四百頌釋 引經說云 人中勇識如初夜 安住世間胎胞中 彼從此後日日中 全無暫息趣死前 如 四百論注釋 引經所說 國王 如人在母胎結生的第一剎那 其壽命從第二剎那之後 就沒有一刻休息 一直奔向死亡 破四倒論 亦云 如從險峯墮地壞 豈於此空受安樂 從生為死 常奔馳 有情於中豈得樂 破四倒論 也說 譬如從險峯墜地 終將粉身碎骨 在下墜空中 之時 豈能感受安樂 如是從出生開始 就一直奔向死亡 有情在此 期間豈能獲得真正的安樂 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16

20 以上是說明 惑業所感的補特伽羅 決定速死 因為壽無可添 無間 有減 科判 C 第三因相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 決定死 一 盡其壽 能修的時間不多 二 引經論說明 D 第一決斷 勢必修正法 譯文 C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 決定死者 思決定死 的第三種因相 就是思惟在活著的期間 也是沒有閒暇 可以修行正法 故一定會死亡 一 謂縱能至如前所說 爾許長邊 然亦不應執為有暇 謂無義中先已耗 去眾多壽量 於所餘存 亦由睡眠分半度遷 又因散亂徒銷非一 少 壯遷謝至衰耄時 身心力退 雖欲行法 然亦無有勤修之力 故能修 法時實為少許 就是思惟縱能如前所說 活至百歲 也不應認為有暇可修正法 因為 先前在無義中 已耗去眾多壽量 剩餘的時間也被睡眠耗去一半 又 因散亂而浪費不少時間 從少壯轉眼進入老年 身心能力衰退 雖想 修行 卻沒有勤修的能力 故總結以上所說 在一生當中 能修正法 的時間實在太少了 二 入胎經 云 此中半數為睡覆蓋 十年頑稚 念年衰老 愁嘆苦 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 從身所生多百疾病 其類非一亦能斷滅 入胎經 說 壽量百歲之中 半數被睡眠耗去 前十年幼稚無知 無修法意樂 後二十年衰老 無修法之力 中間又多數在愁嘆 17

21 苦憂及諸恚悔中 浪費了許多時間 且從身體所生的眾多疾病 又耗 去部分光陰 破四倒論 亦云 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 此復初頑後老徒銷耗 睡病等摧令無可修時 住樂人中眾生壽餘幾 破四倒論 也說 人壽最長僅為百歲 而且初期幼稚 後期衰老 白白浪費不少時間 中間也被睡眠 疾病等所摧 致使無修正法之時 身心安住安樂的人中 眾生能修正法之壽量 所剩無幾 伽喀巴亦云 六十年中 除去身腹睡眠疾病 餘能修法 尚無五 載 伽喀巴也說 在人壽六十年中 除去飲食 睡眠 疾病 其餘能修 正法的時間 尚不到五年 D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 於臨死時唯成念境 如醒覺後 念一夢中所受安 樂 若死怨敵定當到來 無能遮止 何故愛著現法欺誑 如是思已 多起誓願 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因此 現世一切的圓滿 在臨終時 只能成為回憶 如同夢醒後 回 憶夢中所受的安樂 若死亡這個怨敵註定會來 無法避免 為什麼還 要貪愛今生呢 在思惟前面三個因相之後 產生第一個決定 誓必修 正法 如 本生論 所說而思 嗟呼世間惑 匪堅不可喜 此姑姆達會 亦 當成念境 眾生住於如是性 眾生無畏極希有 死主自斷一切道 全 無怖懼歡樂行 現有老病死作害 大勢怨敵無能遮 定赴他世苦惱處 誰有心知思愛此 應如 本生論 所說而思惟 往昔佛陀降生在印度一王族家 當地一 年一度舉行 蓮花受用 大會 時 大會迎請王子參加 王子宿世修 持正法 故對熱鬧場面甚為厭離 王子思惟此等不入正法之事 感歎 18

22 道 哀哉 世間煩惱並非堅實 是不可喜的 此 蓮花受用 大會 也將成為回憶之境 眾生處於此不堅實的法性中 卻對此不生怖畏 真是不合理 也就是 一切道路皆被死主所截斷 無可逃脫之處 眾 生卻對此全無畏懼 歡樂而行 眼前就有大勢力的怨敵 老 病 死 的為害 使我們往赴他世惡趣苦惱之處 有心者 誰會愛此 蓮花受 用 大會 王子如是教誡國人 迦尼迦書 中亦云 無悲愍死主 無義殺士夫 現前來殺害 智 誰放逸行 故此極勇暴 猛箭無錯謬 乃至未射放 當勤修自利 迦尼迦書 馬鳴菩薩致國王迦尼迦的書信 中也說 沒有悲愍 心的死主 毫無情義地殺害眾生 若思惟死主現正前來要殺害我們 智者誰會放逸而行呢 因此 我們應該在死主的勇猛且無錯謬的毒箭 放出之前 趕快精勤修習正法而自利 癸二 思惟死無定期 第二根本 科判 1. 思死無定期 應發今日定死之心 念今日不死過患 念今日必死勝利 '念今日必死勝利 '念今日不死過患 '日日中 定須發起必死之心 譯文 1. 謂今日已後 百年以前 其死已定 然此中間 何日而來 亦無定期 即如今日 謂死不死 俱不決定 然心應執死亡方面 須發今日定死 之心 19

23 思惟死無定期 就是思惟 從現在開始 往後算一百年 在這期 間 人一定會死 然而在此期間 死亡何日來臨 也無固定的日期 即使今日死或不死 皆無法確定 所以應將心安住在 會死 的念頭 上 必須發起 今日定死 之心 2. 以念今日決定不死 或多分不死 其心則執不死方面 便專籌備久住 現法 不能籌備後世之事 於此中間為死所執 須帶憂悔而沒亡故 因為思惟今日決定不死 或多分不死 所以心便執著 不死 於是 一切都是為了久住今生而籌辦準備 不會為了後世的安樂而準備 在 為了今生作準備的期間 一旦為死主所捉 則會滿懷憂悔而死 故 應發起今日必死之心 3. 若日日中籌備死事 則多成辦他世義利 縱不即死 造作此事亦為善 哉 若即死者 則此尤其是所必須 若天天籌備死亡之事 自然數修善法 則多數能成辦他世義利 即便 不死 造作此等善法亦為好事 若當日死亡 則為後世而修善法更是 必要 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損害大敵 從此時期至彼時期 知其必至 然未了 知何日到來 須日日中作其防慎 譬如 自己有一個 能作猛利損害的大敵 從今日起至某日間 知其 決定會來 然而不知何日到來 必須每天對它謹慎防備 3.' 若日日中 能起是念 今日必死 下至能念多分是死 則能修作 所 當趣赴後世義利 不更籌備住現世間 若每天皆能發起 今日必死 的念頭 下至能思惟多分是死 則能修 習 所要前往後世之義利 不再為久住現世而準備 20

24 2.' 若未生起如此意樂 於現世間見能久住 便籌備此 而不修作後世義 利 若未生起 今日必死 的意樂 因為認為還能長久安住於現世 便會 籌備現世利益 而不修作後世義利 1.' 譬如若念久住一處 則計設備住彼所須 若念不住當他往者 則當備 作所趣之事 故日日中定須發起必死之心 譬如 若想長久定居一處 則會計畫準備久住彼處的一切所須之事 若不想長久居住 而想前往他鄉 則會為前往他鄉而作準備 故每天 定須發起 今日必死 之心 如是方能成辦後世大義 科判 A 第四因相 思贍部洲壽無定準 一 人壽無定準 二 引論說明 結語 應數思惟 令發必死之心 譯文 A 此中分三 思贍部洲壽無定者 思惟死無定期 中 有三種因相 第一種因相 就是思惟南贍部洲 壽量無定 一 總之俱盧壽量決定 諸餘處者 各各於自能住壽量雖無決定 然亦多 數能得定限 贍部洲壽極無定準 劫初壽數經無量年 今後須以滿十 歲為壽長際 即於現在老幼中年 於何時死 皆無定故 總之 北俱盧洲壽量決定 其餘東勝身洲 西牛貨洲 雖各自的壽量 不同 但亦多數是有定限 唯獨南贍部洲的壽量極不固定 劫初時 21

25 壽量長達八萬四千歲 劫末只剩十歲 就算是現在 人在老 中 幼 年 何時死亡 皆無定準 二 如是亦如 俱舍論 云 此中壽無定 末十初無量 如是亦如 俱舍論 云 在四洲中 北洲壽量為千年 西洲壽量 為五百年 東洲壽量為二百五十年 南洲壽量不定 劫末僅十歲 劫 初壽無量 集法句 云 上日見多人 下日有不見 下日多見者 上日有不 見 集法句經 說 上日所見多人之中 下日便有不見而亡者 下日 所見多人之中 次日的上日便有不見而亡者 又云 若眾多男女 強壯亦歿亡 何能保此人 尚幼能定活 一類 胎中死 如是有產地 又有始能爬 亦有能行走 有老有幼稚 亦有 中年人 漸次當趣沒 猶如墮熟果 集法句經 又說 不論男女老幼 身體強壯與否 皆會死亡 誰 能保證年輕就一定能存活呢 有的在母胎中就死亡 有的剛出生就死 亡 有的剛能爬就死亡 有的剛會走就死亡 有的老終 有的夭折 有的正當中年時喪命 人們到達各自的壽限時 皆將漸次死亡 猶如 果實成熟時 皆紛紛落地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 若諸尊重或友伴等 壽未究竟 忽由內外死緣未 滿心願而死 念我亦定是如是法 應數思惟 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吾人應當思惟平常的所見所聞 如諸師長 友伴 眷屬等 在壽命不 該終時 忽由內外死緣 心願尚未完成就死了 如是思惟後 心想 我亦定是這種情況 應數數思惟 令自己內心生起 必死 之想 22

26 科判 B 第五因相 思惟死緣極多 活緣少 (82.9.3) 一 死緣極多 1. 能違害有情生命的加害者 有二類 ( ) 2. 有心與無心 違害有情生命的方式 亦有二類 ( ) 引經說明死緣極多( ) 二 活緣少 能修得長壽者少( ) 三 諸多活緣 亦成死緣(83.6.6) 結語 死緣眾多活緣少 故當常修法(83.9.3) C 第六因相 思惟其身極微弱 故死無定期( ) D 第二決斷 誓從現在修正法( ) 譯文 B 思惟死緣極多 活緣少者 思惟死無定期 的第二種因相 就是思惟死緣極多 活緣極少 一 謂於此命有多違害 謂諸有心及諸無心 若諸魔屬 人非人等眾多違 1. 害 及旁生類損此身命 亦有多種 在思惟 死緣極多 方面 包括諸有心與諸無心的違害 有心的違害 又包括諸魔 魔眷 人 非人等 所作的眾多違害 以及旁生亦有多 種的違害 2. 彼等如何違害之理 如是內中所有諸病 及外大種違損之理 皆應詳 思 這些有心及無心 有情及無情 違害壽命的方式有二類 1. 內 引發自身四大種不調的違害 2. 外 外在四大種的違害 對於以上的道理 皆應詳細思惟 23

27 復次自身由四大種成 彼等亦復互相違害 諸大種界若不平等 有所 增減能發諸病 而奪命根 此諸違害 是與自體 俱生而有 故於身 命無可安保 而且 自身是由地 水 火 風四大種假合而成 它們會互相違害 若有所增減而失去平衡時 便會引發各種疾病而奪去生命 這樣的違 害是俱生而有的 故於身命是無有保障的 如是亦如 大涅槃經 云 言死想者 謂此命根 恆有眾多怨敵圍 繞 剎那剎那漸令衰退 全無一事能使增長 如是亦如 大涅槃經 所說 所謂死想 就是思惟此命根 恆時有 眾多怨敵圍繞 此命根亦在每個剎那中逐漸衰退 全無一事能令此命 根增長 寶鬘論 亦云 安住死緣中 如燈處風內 寶鬘論 也說 命根隨時都在死緣之中 猶如油燈處於風處 親友書 亦云 若其壽命多損害 較風激泡尤無常 出息入息能 從睡 有暇醒覺最希奇 親友書 也說 此壽命有眾多的損害 較風吹動水泡還要無常 在出息入息之間 還能從睡眠中 有暇醒覺 這是很難得的 四百論 亦云 無能諸大種 生起說名身 於諸違云樂 一切非 應理 四百論 也說 在四大種中 單獨的各大種無有能力 必須四大 種和合起來 方名為身體 將性質相違的四大種之聚合體 認為是安 樂的 這是非常不合理 24

28 二 現是五濁極濃厚時 修集能感長壽久住大勢妙業 極其稀寡 飲食等 藥勢力微劣 故皆少有能治病力 諸所受用 安然消後 能長身中諸 大種分勢用虧減 故難消化 縱能消已亦無大益 資糧寡集 惡行尤 重 念誦等事 勢力微劣 故延壽等 極屬難事 在思惟 活緣極少 方面 現今是五濁極嚴重的末法時期 能修集感 得長壽久住大勢妙業的人 極其稀少 又造殺生等惡業 其結果 1. 飲食 藥等勢力微劣 故皆少有治病能力 2. 受用食物後 能安然消受長養體內四大種的能力減弱 故極難消 化 縱使能消化 亦無大利益 3. 善業力小而資糧寡集 惡業力大而常造惡 4. 即使念誦等事 亦勢力微劣 故能延壽者 極屬難事 活緣極少 三 又諸活緣 亦無不能為死緣者 為不死故 求諸飲食房舍伴等 此復 由其受用飲食 太多太少及不相宜 房舍倒塌 親友欺侮 是等門中 而成死緣 故實不見有諸活緣 非死緣者 又諸活緣 皆能變成死緣 因為 吾人為求生存而尋求飲食 住房 友伴等 有時由於食多 食少 食不相宜 反而成為死緣 有時房屋 倒塌 反成死緣 有時遭親友欺侮 反成死緣 飲食 房屋 親友 本是活緣 卻都變成死緣 故很難見到 活緣不會成為死緣之事 復次存活即是趣向於死沒故 活緣雖多然無可憑 寶鬘論 云 死緣極眾多 活緣唯少許 此等亦成死 故當常修法 又 存活本身 就是正在趣向死亡 活緣雖多 亦無可信任 寶鬘 論 說 死緣非常多 活緣只有少許 而此等活緣亦常成為死緣 故當恆時修正法 C 思惟其身極微弱 故死無定期者 身如水沫 至極微劣 無須大損 即如名曰芒刺所傷 且能壞命故由一切死緣違害 是極易事 25

29 思惟死無定期 的第三種因相 就是思惟因為身體極為脆弱 故死 無定期 也就是思惟身如水泡 極為脆弱 不須要很強大的損害 只 須要如同芒刺般的小傷害 亦能摧壞命根 故由一切的死緣 違害命 根 是極易之事 親友書 云 七日燃燒諸有身 大地須彌及大海 尚無灰塵得餘 留 況諸至極微弱人 親友書 說 劫末時 同時出現七個太陽 燃燒諸有情身 彼時 大地 須彌山 四大海 皆被燒成灰燼 何況是非常脆弱的人身呢 D 如是思後 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 莫謂有暇 應多立誓 決從 現在而修正法 如是思惟死無定期之後 當想 不知死主何時決定毀壞我的身命 莫 以為尚有閒暇 應反覆立誓 決定從現在起修習正法 第二決斷 如 迦尼迦書 云 死主悉無親 忽爾而降臨 莫想明後行 應速 修正法 此明後作此 是說非賢人 汝當何日無 其明日定有 如 迦尼迦書 所說 死主是不講情面而突然出現 不要想明後天 再修行 應當立刻修正法 那些說明後天再修正法的人 絕非賢者 你何日會死 誰知道有沒有明天呢 瑜伽自在吉祥勝逝友慶喜亦云 國主所借身 無病衰樂住 爾時取 堅實 病死衰無畏 病老衰等時 雖念有何益 瑜伽自在吉祥勝逝友慶喜也說 國王 此四大假合暫借之身 應在 它無病衰之安樂時期 利用它來修正法 即獲得不怕老病死的堅實 不要等到老 病 衰來臨時 才想要修正法 那又有何益 三根本中極重要者 厥由思惟死無定期 能變其心 故應勵修 26

30 三根本中極重要者 就是 思惟死無定期 因為它能轉變自心 故 應努力修習 癸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 餘皆無益 第三根本 科判 A 第七因相 死時親友無益( ) B 第八因相 死時財寶無益( ) C 第九因相 死時俱生身無益( ) D 第三決斷 誓棄現法一切圓滿 唯法是依是怙(84.7.6) 譯文 A 如是若見須往他世 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 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思惟死時除法之外 餘皆無益 中 有三種因相 第一種因相 就 是思惟 若見自己必須趣往他世 當臨終之時 親友雖然極為不捨 圍繞在床邊 然而卻無一人可隨自己而去 B 盡其所有悅意寶聚 然無塵許可得持往 思惟死時除法之外 餘皆無益 的第二種因相 就是思惟盡其一生 所有的可愛財富 死時 無微塵許可帶往後世 C 俱生骨肉尚須棄捨 況諸餘法 思惟死時除法之外 餘皆無益 的第三種因相 就是思惟死時 一 生中時刻不離之俱生骨肉 尚須棄捨 何況是其餘的身外之物 D 是故現法一切圓滿 皆棄捨我 我亦決定棄捨彼等而赴他世 復應思 惟 今日或死 又應思惟爾時唯法是依是怙 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27

31 是故 一生所愛之現法圓滿 一定會棄捨我 我亦決定捨棄此一切而 獨自前往他世 應當思惟 今日或許會死 又應思惟 死時 唯有正 法是依 是怙 是指示究竟道路之導師 第三決斷 迦尼迦書 云 能生諸異熟 先業棄汝已 與新業相係 死主引 去時 當知除善惡 餘眾生皆返 無一隨汝去 故應修妙行 迦尼迦書 說 死時 能感生今世諸異熟的先業 已棄汝而去 完全滅盡 此後與引生來世諸異熟的新業為伴 死時 當知除善 惡業外 其餘眾生皆須返回 無一人可隨汝前往後世 故應捨棄對現 法之貪執 唯修有益後世及究竟之妙行 吉祥勝逝友亦云 天王任何富 死赴他世時 如敵劫於野 獨無子 無妃 無衣無知友 無國無王位 雖有無量軍 無見無所聞 下至無 一人 顧戀而隨往 總爾時尚無 名諱況餘事 吉祥勝逝友也說 國王 不論你何等富貴 死赴他世之時 猶如被 怨敵劫至荒涼曠野 孓然一身 無兒 無妃 無衣 無友 無國家 無王位 生前雖擁有無量軍隊 此時不見不聞 下至無一人顧戀 而 隨你同往後世 總之 死時尚無國王之名 何況其餘之事 癸四 結語 科判 一 應思暇身義大難得 若不勤修 等同旁生( ) 二 修念死無常 1. 念死無常是道基 故應勵力修(85.2.3) 2. 修念死無常應兼修集資 淨罪等( ) 3. 不善修念死無常 餘法則修不成( ) 4. 堪修者與不堪修者(85.8.3) 5. 修念死無常 達量之相(85.9.1) 6. 修時 應多參考與所修主題有關的經論( ) 28

32 譯文 一 如是思惟有暇義大而實難得及雖難得 然極易壞 念其死亡 若不勤 修後世以往畢竟安樂 僅於命存引樂除苦者 則諸旁生有大勢力 尤 過於人 故須超勝彼等之行 若不爾者 雖得善趣 仍同未得 如是思惟暇滿人身義大而難得 以及雖難得卻又易壞 因此 應隨時 憶念死亡無常 在擁有暇身之時 若不勤修後世安樂 且達究竟解脫 僅為此世的生存而引樂除苦 這種引樂除苦的能力 旁生也有 甚至 超過人類 因此要超越旁生 就不能只為今世引樂除苦 若未如此 雖獲得善趣人身 如同未獲得一樣 如 入行論 云 畜亦不難辦 為是小利故 業逼者壞此 難得妙 暇滿 如 入行論 所說 為現世引樂除苦之事 旁生亦不難成辦 為得 現世小利 卻為業所逼 反而浪費了難得的暇滿人身 二 1. 以是此心縱覺難生 然是道基 故應勵力 因此 念死之心 縱覺難生 然是道之基礎 故應努力修學 博朵瓦云 除我光榮者 即是修習無常 由已了知 定當除去親屬 資具等 現世一切光榮 獨自無伴而往他世 除法而外皆無所為 不 住現法始得生起 乃至心中未能生此 是乃遮阻一切法道 博朵瓦尊者說 能除我現世榮耀者 即是修習念死無常 因為已知 死時必定捨棄親屬 財物 名譽等現世一切榮耀 獨自無伴而往赴他 世 除了正法之外 其餘皆無助益 由此不住現法之心始能生起 乃 至心中未能生起此心 即是遮止一切佛法之道 29

33 2. 鐸巴亦云 若能兼修積集資糧 淨治罪障 啟禱本尊及諸尊長 並 發刻勤殷重思惟 雖覺百年亦不能生 然諸無常不安住故 略覺艱難 即得生起 鐸巴也說 修念死無常時 若能兼修積集資糧 淨治罪障 祈禱本 尊及上師 並發起大精進 殷重思惟 則雖覺 念死無常之心 百年 亦難得生起 但是諸無常法皆是變化無常不安住故 雖稍覺艱難 亦 能生起 3. 於迦瑪巴請求另易所緣境時 重述前法 請其後者 則云後者全未能 至 當弟子向迦瑪巴請求更換所修的主題時 大師總是重述之前的念死無 常之法 弟子又請求 修完念死無常之後的法 大師則說 如果修不 好念死無常 則沒有其它的法可修 4.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 應如前說而正修習 若不堪者 則隨其所稱 取 三根本九種因相 若自心堪能修習 則應依前文正確修習 若自心不堪修習 則應將法 歸納為三種根本及九種因相 並在其中 選擇與自己較為相應的內容 去修習 5. 觀現法中所有諸事 猶如臨殺飾以莊嚴 應當乃至意未厭離 數數修 習 觀今世中所有人事 皆如赴刑場受死前 還要打扮莊嚴一般 對此 應生起強烈厭離心 若未生起 則仍應數數修習 6. 若經論中何處有說 親近知識暇滿無常諸法品類 皆應了知 是彼彼 時所有行持 取而修習 乃能速得諸佛密意 餘處亦當如是了知 30

34 在修習親近善知識 暇滿 無常諸法類時 皆應了知 除了所修的主 題外 更應參考經論中 有關所修主題的說明 如此則能速得諸佛密 意 其它的法類 如三惡趣苦 業果 十二緣起 六度等 亦應如是 了知 辛二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 二趣苦樂 科判 死後善惡二趣 隨業而轉( ) A 總說思惡趣苦 一 應思諸惡趣苦 於暇身行善 勵斷惡趣因( ) 二 思惟生死總苦與惡趣別苦 是引發眾多功德的修行要訣( ) 1. 能生厭離( ) 2. 能息傲慢( ) 3. 能止諸惡( ) 4. 能修諸善(86.5.6) 5. 能起悲心( ) 6. 思惟生死總苦 能心生厭患而希求解脫(86.6.4) 7. 思惟惡趣別苦 能心生怖畏而發皈依心( ) 引 入行論 說明 ① 說明 6(86.7.1) ② 說明 等 思苦五德( ) ③ 說明 7( ) 三 思惟後世與現世之苦 所獲功德相同( ) 譯文 如是決定速死沒故 於現法中無暇久居 然死而後亦非斷無 仍須受 生 此復唯除二趣之外無餘生處 謂生善趣或是惡趣 於彼中生 非 自自在 以是諸業他自在故 如黑白業牽引而生 應如是思惟 既然確定速死 今生不能閒暇長久安住 死後也不是什 麼都沒有 還是得繼續受生 受生之處 除二趣外別無他處 不是受 31

35 生善趣 就是受生惡趣 於善 惡趣中受生 不是自己決定 而是業 力所決定 造善業投生善趣 造惡業投生惡趣 一 如是我若生惡趣者 當為何等 故應思惟諸惡趣苦 應如是思惟 若我生於惡趣 那該怎麼辦 故應認真思惟惡趣諸苦 如龍猛依怙云 日日恆應念 極寒熱地獄 亦應念饑渴 憔悴諸餓 鬼 應觀念極多 愚苦諸旁生 斷彼因行善 贍部洲人身 難得今得 時 勵斷惡趣因 如龍樹菩薩所說 每日皆應憶念極寒熱痛苦之地獄眾生 亦應憶念 飢渴憔悴的諸餓鬼 亦應觀察憶念極多愚痴痛苦的旁生 思苦之後 當斷除三惡趣之因 而行持善趣之因 南瞻部洲的人身 極為難得 今生既已獲得 就應以人身勵力斷除惡趣之因 二 此中所修生死總苦 惡趣別苦 至極切要 謂若自思墮苦海理 意生 厭離 能息傲慢 由見苦是不善果故 於諸惡罪極生羞恥 不樂眾苦 故 而樂安樂 由見安樂是善果故 於修善法深生歡喜 由量自心而 悲愍他 由厭生死希求解脫 由畏眾苦 發起猛利真歸依等 故是能 攝眾多修要大嗢柁南 此處思惟輪迴總苦與惡趣別苦 是很重要的 它是引發眾多功德的修 行要訣 含攝眾多修行的綱要 思苦功德如下 1. 能生起厭離心 2. 能止息傲慢 3. 因為了解痛苦是惡業之果 故對惡業生起強烈的羞恥之心 故能 遮止諸惡 4. 因為不喜歡眾苦 而喜歡安樂 又了解安樂是善業之果 故能修 諸善法而心生歡喜 5. 由比量自心 而推及他人 發起不忍眾生苦的大悲心 6. 由思惟輪迴唯苦 而生厭離心 欲求解脫 7. 由思惟三惡趣苦 而祈求救護 發起猛利皈依三寶之心 32

36 故 思苦能含攝眾多修行的綱要 ① 如是亦如 入行論 云 無苦無出離 故心汝堅忍 如是亦如 入行論 所說 在輪迴中 若不知是苦 則無出離心 故在受輪迴之苦時 心啊 你應堅忍下去 ② 又云 復次苦功德 厭離除憍傲 悲愍生死者 羞惡樂善行 入行論 又說 思苦有五種功德 生出離心 厭離輪迴 去除 傲慢 悲愍輪迴眾生 羞於作惡 喜歡行善 ③ 又云 我由畏怖故 將自奉普賢 入行論 又說 因為害怕輪迴之苦 故皈依普賢菩薩 而祈求救 護 三 此諸苦德 入行論 中雖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說 然其當受眾苦 亦爾 這些 思苦功德 在 入行論 中 雖是著重思惟現世已有之苦而 宣說 然而思惟來生將受之苦 也是同樣有這些功德 科判 B 別說思惡趣苦 壬一 思惟地獄所有眾苦 壬二 思惟旁生所有眾苦 壬三 思惟餓鬼所有眾苦 壬四 結語 壬一 思惟地獄所有眾苦 癸一 大有情地獄 33

37 癸二 近邊地獄 癸三 寒冷地獄 癸四 獨一地獄 癸五 結語 癸一 大有情地獄 科判 一 大有情地獄處所( ) 二 大有情地獄的名稱與其諸苦( ) 三 大有情地獄壽量 業盡方休 (88.8.3) 1. 等活 500 歲 人間年 2. 黑繩 1000 歲 人間年 3. 眾合 2000 歲 人間年 4. 號叫 4000 歲 人間年 5. 大號叫 8000 歲 人間年 6. 燒熱 歲 人間年 7. 極熱 半中劫 人間年 8. 無間 一中劫 人間年 1.62 兆年 1.62 兆年 兆年 兆年 兆年 兆年 85 譯文 一 謂從此過三萬二千踰繕那 下有等活地獄 從此漸隔四千四千踰繕那 下 而有餘七 從印度的金剛座 向下經過三萬二千由旬 有等活地獄 從等活地獄 逐次向下四千由旬 另有七座地獄 合稱八熱地獄 又稱大有情地獄 二 如是八中 初等活者 謂彼有情 多共聚集 業增上故 種種苦具次 第而起 互相殘害 悶絕躃地 次虛空中 發如是聲 汝諸有情可還 等活 次復欻起 如前殘害 由是當受無量眾苦 34

38 如是八種大有情地獄中 第一稱為 等活地獄 其受苦情況 彼地 獄中 眾多有情共聚一處 因為業力的緣故 各種武器次第顯現 有 情拿著武器互相殘害 被殺害者悶絕撲倒在地 此後空中會發出聲音 你們可以復活 於是有情又忽然爬起 如前一般以武器互相殘害 如 是反覆感受無量砍殺之苦 二黑繩者 其中所生諸有情類 謂多當受如是眾苦 諸守獄卒以黑繩 拼 或為四方 或為八方 或為種種非一紋畫 如其所拼 如是以刀 或斫或割 第二稱為 黑繩地獄 其受苦情況 生於黑繩地獄之有情 當感如 下眾苦 諸獄卒以黑繩在有情身上拼畫 有畫為四份 有畫為八份 或畫上各種不同圖紋 之後按所畫的圖紋 以刀斧砍劈或切割 三眾合者 謂彼有情 或時展轉而共集會 爾時獄卒驅逐令入 如二 羺頭鐵山之間 從此無間兩山合迫 爾時從其一切門中 血流涌注 如是如諸羊馬象獅及如虎頭 合迫亦爾 第三稱為 眾合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有情 一時展轉而共集 一處 爾時獄卒驅趕 逼迫有情進入如胡羊頭之兩鐵山中 兩山隨即 緊密合逼 爾時有情感受劇烈壓迫之苦 從身體的一切孔中 血如泉 湧 噴射而出 如是 各種如羊頭 馬頭 象頭 獅頭 虎頭之兩山 合逼的苦狀 也是如此 又集會時 驅逐令入極大鐵槽 壓迫全身 如壓甘蔗 或是 有情集會時 獄卒將他們趕入一極大的鐵槽中 隨即壓迫全身 如壓榨甘蔗般 頓時血流如注 又集會時 有大鐵山從上而墮 於鐵地基若斫若剖 若搗若裂 如是 等時 血流涌注 35

39 或是 有情集會時 忽有巨大鐵山從天而降 有情皆被壓倒於鐵地基 上 或是被砍劈 或是被剖開 或是被搗碎 或是被榨裂 頓時血流 如注 四號叫者 謂彼有情 尋求宅舍 即便趣入大鐵室中 始纔入已 火 便熾起 由是燃燒 第四稱為 號叫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有情 急切尋求房屋 以此因緣 即便趣入巨大鐵室之中 才入鐵室 火焰便猛烈騰起 眾 生因此被烈火燃燒 痛苦逼切 發出號叫之聲 五大號叫者 多與前同 其差別者 謂其鐵室層匝有二 第五稱為 大號叫地獄 其受苦情況 和前面的號叫地獄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此鐵室有二層 原本眾生以為逃出鐵室 沒想到竟陷在另一 層鐵室中 忍受比前面更劇烈的燒灼痛苦 發出更淒厲的叫聲 故稱 大號叫 六燒熱者 謂彼有情為諸獄卒 置於眾多踰繕那量 極熱燒然 大鐵 鏊中 展轉燒煿 猶如炙魚 第六稱為 燒熱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有情 被諸獄卒放在 有好幾由旬那麼大 且極為熾熱的大鐵鏊中 有情身體被展轉燒烤煎 炒 猶如烤魚般 熾然鐵丳 從下貫入 徹頂而出 從口二眼 二鼻二耳 一切毛孔 猛燄熾生 以燒熱的鐵叉 由下直貫而入 穿徹頭頂而出 如是反復燒烤 因此 從有情的口 二眼 二鼻孔 二耳及一切毛孔中 皆生起猛烈火焰 又置熾然大鐵地上 或仰或覆 以極熾然炎熱鐵椎 或打或築 36

40 又將有情置於熾燃廣大的鐵地之上 或仰身 或覆臥 然後以熾燃 滾燙之鐵椎 擊打或築搗 七極熱者 謂以三尖大熱鐵丳 從下貫入左右二鋒 徹左右髆 中從 頂出 由是因緣從口等門 猛燄熾生 第七稱為 極熱地獄 其受苦情況 獄卒以三尖頭火紅鐵丳 由下 直貫而入 鐵丳的左右尖鋒 分別從二肩穿出 中間的尖鋒從頭穿出 因此 從口等孔門中 噴出猛烈火焰 又以熾然炎熱鐵鍱遍裹其身 又以熾燃炎熱之鐵片 裹住整個身體 極為痛苦 又復倒擲 熾然涌沸彌滿灰水大鐵鑊中 其湯涌沸 上下漂轉 若時 銷爛皮肉血脈 唯餘骨䯚 爾時漉出 置鐵地上 待其皮肉血脈生已 還擲鑊中 餘如燒熱 又有將有情身體倒轉 放入熾燃沸騰 充滿灰水之大鐵鍋中 鍋內湯 水沸騰 有情隨湯不斷上下漂浮旋轉 直至有情皮肉血脈皆被銷爛 只剩一副骨瑣 此時從鍋裡撈出 置於鐵地上 待有情皮肉血脈復生 之後 再次拋入鍋中 如是反覆進行 其餘受苦情形 與燒熱地獄相 似 八無間者 謂自東方多百非一踰繕那地 猛火熾然 即從其中騰燄而 來 由此漸壞 彼諸有情 皮肉筋骨 直徹其髓 遍身一切猛燄熾然 燒如脂燭 所餘三方 悉皆如是 第八稱為 無間地獄 其受苦情況 從東方數百由旬之處 猛烈的 火焰從空中飛來 如是逐漸燒壞有情的皮肉筋骨 燒透骨髓 有情全 身一切支節 皆被烈火燒燃 如油脂在燒 其餘南 西 北三方 情 況相同 37

41 四方火來 於彼合雜 所受苦痛 無有間隙 唯因號哭叫苦聲音 知 是有情 如是四方烈火燒來 有情與火焰合雜 成為一體 所受的痛苦無剎那 間斷 在猛火中 什麼都看不清楚 只聽見淒慘叫聲 才曉得原來火 裡有眾生 又於盛滿熾然鐵炭大鐵箕中 而為揃簸 又有置於盛滿熾燃鐵炭的大鐵箕中去煎炒 受鐵箕揃簸之苦 又命登下熱鐵地上 諸大鐵山 又有獄卒令有情 先下熱鐵地 再登上熱鐵山 受鐵山上下之苦 又從口中拔出其舌 以百鐵釘 釘而張之 令無皺襵 如張牛皮 又有從有情口中拔出舌頭 以數百鐵釘 釘住並張開 使令無有皺褶 如張牛皮一般 受鐵釘張舌之苦 又置鐵地令其仰臥 以大鐵鉗 鉗口令開 熾然鐵丸 置其口中 又有將有情置於鐵地上 令其向上仰臥 以大鐵鉗撬開其口 再將熾 燃鐵丸放入口中 受鐵丸置口之苦 又以烊銅而灌其口 燒口及喉 徹諸腑臟 從下流出 又有以烊銅灌入有情口中 燒灼其口及咽喉 穿透所有的內臟 最後 從下方流出 受烊銅灌口之苦 所餘諸苦 如極燒熱 38

42 其餘受苦情形 與極燒熱地獄相似 此但略說粗顯苦具 非餘種種眾多苦具而不可得 如是所住住處之量 及諸苦等 是如 本地分 中所說錄出 以上 只是以簡略的方式 粗略顯示苦具 並不是沒有其它種種的眾 多苦具 以上各種地獄的處所及其受苦的情況 皆按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中 所說而摘錄 三 此諸大苦 要經幾時而領受者 如 親友書 云 如是諸苦極粗暴 雖受經百俱胝年 乃至不善未盡出 爾時與命終不離 謂其乃至能 受業力未盡以來 爾時定須受彼諸苦 這些有情大地獄之大苦 須領受多久 如 親友書 所說 如是諸 苦極為粗暴 雖然領受了百俱胝年 如果惡業未盡 有情還是會繼續 受苦 以上是說 只要受苦的業力未盡 有情必定繼續領受諸苦 此復人間五十歲 是四天王眾天一日一夜 以此三十為一月 十二月 為一歲 此五百歲是四天王眾天壽量 由上文 首先可計算出四天王天的壽量 等於多少 人間年 四天王天壽量 50x30x12x500=9x106 人間年 總此一切為一日夜 三十日夜為一月 此十二月為一歲 此五百歲 是為等活地獄壽量 再由上文 可計算出等活地獄的壽量 等於多少 人間年 9x106x30x12x500=1.62 兆年 39

43 如是人間百歲 二百 四百 八百 千六百歲 如其次第是三十三 乃至他化自在諸天 一日一夜 其壽量者 謂各自天千歲 二千 四 千 八千 萬六千歲 由上文 可先算出其餘欲界五天的壽量 (1) 三十三天壽量 100x30x12x1000=9x106x4 (2) 夜摩天壽量 200x30x12x2000=9x106x42 (3) 兜率天壽量 400x30x12x4000=9x106x43 (4) 化樂天壽量 800x30x12x8000=9x106x44 (5) 他化自在天壽量 1600x30x12x16000=9x106x45 如此次第是從黑繩 乃至燒熱一日一夜 以各自歲 從千乃至一萬六 千 再由上文 可計算出黑繩地獄等 五個地獄的壽量 (1) 黑繩地獄壽量 9x106x4x30x12x1000=1.62 兆 x8 年 (2) 眾合地獄壽量 9x106x42x30x12x2000=1.62 兆 x82 年 (3) 號叫地獄壽量 9x106x43x30x12x4000=1.62 兆 x83 年 (4) 大號叫地獄壽量 9x106x44x30x12x8000=1.62 兆 x84 年 (5) 燒熱地獄壽量 9x106x45x30x12x16000=1.62 兆 x85 年 俱舍論 云 人中五十歲 是欲界諸天 下者一日夜 上者俱倍 增 俱舍論 說 人間的五十年 等於欲界諸天 最下一層的四天王 天的一晝夜 依次往上則加倍 如 人間的一百年 等於三十三天的 一晝夜 人間的二百年 等於夜摩天的一晝夜 於可類推 又云 等活等六次 日夜與欲天 壽等故彼壽 數與欲天同 極熱 半無間中劫 本地分 中亦同是義 40

44 俱舍論 又說 等活地獄等六種地獄 它們的一晝夜 依次分別 與六種欲天的壽量相等 如 等活地獄的一晝夜 等於四天王天的壽 量 黑繩地獄的一晝夜 等於三十三天的壽量 而六種大有情地獄 的壽數與六種欲天的壽數依次是相等的 如 等活地獄與四天王天 它們的壽數皆為五百歲 黑繩地獄與三十三天的壽數 皆為一千歲 餘可類推 第七極熱地獄的壽量為半個中劫 第八無間地獄的壽量 是一中劫 本地分 中 亦如是說明壽量 癸二 近邊地獄 科判 一 近邊地獄處所(89.4.3) 二 近邊地獄的名稱與其諸苦 1. 煨坑地獄(89.6.3) 2. 穢糞泥地獄( ) 3. 利刀道等地獄(89.9.5) 4. 無極大河地獄( ) 三 近邊地獄壽量 壽量無定 業盡方休( ) 譯文 一 近邊者 謂彼八種大那落迦 一一各有四牆四門 其外皆有鐵城圍繞 其城亦復各有四門 一一門外 有餘四 四有情地獄 謂煨坑 屍糞 臭泥 或穢糞泥 惡臭如屍 利刀道等 無極大河 近邊地獄 即八種有情大地獄 大那落迦 每一個皆有四牆四門 四牆之外皆有鐵城圍繞 每個鐵城皆有四扇門 每扇門外皆有四種有 情地獄 近邊地獄 即煨坑地獄 屍糞臭泥地獄 或稱穢糞泥地獄 以其內如死屍般惡臭而得名 利刀道等地獄 無極大河地獄 二 其中初者 謂有煻煨 沒齊膝許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1. 下足之時 皮肉及血 並皆銷爛 舉足之時 皮等還生 41

45 第一稱為 煨坑地獄 其受苦情況 內有滾燙熱灰 深至陷沒膝蓋 之程度 彼諸有情 為尋求舍宅 行至此處 下足之時 皮膚 肌肉 血脈皆被熱灰燒爛 舉足之時 皮 肉 血脈又恢復如初 如是反覆 受苦 2. 第二者 謂即與此無間相鄰有穢糞坑 臭如死屍 彼諸有情 為求舍 宅 遊行至此 顛陷其中 首足俱沒 其糞泥內 多有諸蟲 名曰利 嘴 穿皮入肉 斷筋破骨 取髓而食 第二稱為 屍糞臭泥地獄 其受苦情況 即與煨坑地獄無間相鄰 有充滿穢糞之大坑 內如死屍般惡臭難聞 彼諸有情在煨坑地獄中 苦盡得脫 為求舍宅 行至此處 爾時全身陷入屍糞泥中 頭足皆被 淹沒 在屍糞泥中 有眾多名為 利嘴 之蟲 以利嘴穿破有情的皮 肉 斷其筋破其骨 最後吸取骨髓食用 3. 第三者 謂與此泥無間相鄰 有多利刀 仰刃為路 彼諸有情 為求 舍宅 遊行至此 下足之時 皮肉筋血 悉皆刺截 舉足之時 復生 如故 第三稱為 利刀道等地獄 其受苦情況 與屍糞臭泥地獄無間相鄰 有眾多利刀 其刃口向上成為道路 彼諸有情在屍糞臭泥地獄中 苦 盡得脫 為求舍宅 行至此處 下足時 皮肉筋血皆被利刀刺入截斷 舉足之時 雙足恢復如初 如此反覆感受雙足刺截之苦 與此無間 有劍葉林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遂趣其陰 纔坐其下 眾多葉劍 從樹而落 斫截其身 一切支節 是諸有情 便即躃地 來諸釐狗 摣製脊膂 而噉食之 與利刀道無間相鄰 稱為劍葉林 其受苦情況 彼諸有情為求舍宅 行至此處 見有一片悅意樹林 便迫不及待地急趣樹蔭 才坐樹蔭下 眾多葉劍從樹落下 砍刺截斷有情身體的一切支節 這些有情於是倒 地 爾時眾多紫紅色野狗 爭相啃扯有情脊背 啖食之 42

46 從此無間 有鐵設拉末梨林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遊行至此 遂登 其上 當登之時 諸刺向下 欲下之時 復迴向上 由是貫刺一切支 節 次有大烏名曰鐵嘴 上彼頭頂 或上其膊 探啄眼睛而噉食之 與劍葉林無間相鄰 稱為鐵刺林 鐵設拉末梨林 其受苦情況 彼 諸有情為求舍宅 行至此處 見有樹林 急切攀上樹木 向上攀登時 諸鐵刺即向下刺 欲向下時 諸鐵刺又迴轉向上 由是刺穿身體一切 支節 又有大鳥名曰 鐵嘴 紛至有情頭頂或肩臂上 啄食彼等雙目 是等同是刀劍苦害 故合為一 以上利刀道 劍葉林 鐵刺林 所顯現之苦 同為刀劍之苦 故合為 一種地獄而宣說 4. 第四者 設拉末梨 無間相鄰 有廣大河名曰無極 沸熱灰水彌滿其 中 彼諸有情 為求舍宅 墮中煎煮 上下漂沒 如以豆等置大鑊中 以水彌滿 猛火煎煮 第四稱為 無極大河地獄 其受苦情況 與鐵刺林無間相鄰 有一 廣大無邊之大河 名為無極大河 河中充滿沸騰滾燙之灰水 彼諸有 情為求舍宅 行至此處 見此大河 即便跳入 被灰水煎煮 不斷上 下漂沉 猶如將豆等置於大鍋中 鍋中以水充滿 用烈火煎煮 如是 豆子不斷上下漂沉 受墮入煎煮之苦 其河兩岸有諸獄卒 手執杖索 及以大網行列而住 遮不令出 或以 索羂 或以網漉 仰置熾然大鐵地上 無極大河兩岸 有眾多獄卒 手拿棍杖 鐵索 大網等 排列於兩旁 遮擋有情逃脫 獄卒或以鐵索將有情繫住 或以大網將有情撈出 將 彼等仰面置於熾燃大鐵地上 受獄卒遮障之苦 43

47 問何所欲 彼若答曰 我等今者竟無覺知 然甚饑渴 便以極熱 燒然鐵丸置其口中 及以烊銅而灌其口 獄卒問彼等有情 汝今有何欲求 彼若答曰 我等今無知覺 然甚是飢渴 獄卒便以極為熾熱之鐵丸置其口中 及以滾燙之烊銅 灌入其口 受飢渴所須之苦 三 此等皆如 本地分 說 其中復說近邊 獨一 二中壽量 無有決定 然其能感如是苦業 乃至未盡 爾時即當於如是處 恆受諸苦 以上近邊地獄的內容 皆按 本地分 中所宣說 本地分 又說近 邊 獨一地獄 有情壽量沒有一定 然可確定的是 在能感此苦之罪 業未窮盡之前 有情必須繼續在該地獄處受苦 癸三 八寒地獄 科判 一 八寒地獄處所(90.8.8) 二 八寒地獄的名稱與其諸苦( ) 三 八寒地獄造因 斷無見(91.1.2) 四 八寒地獄苦狀(91.2.9) 五 八寒地獄壽量 業盡方休 (91.5.3) 1. 與大有情地獄 次第相望各近其半( ) 2. A 20A 202A 203A...207A( ) 譯文 一 謂從八大有情地獄 橫去一萬踰繕那外 是有彼處 即從此下三萬二 千踰繕那處有寒皰獄 次下各隔二千二千踰繕那處 有餘七焉 從八種有情大地獄 橫向距離一萬由旬處 從此處再向下三萬二千由 旬處 有寒皰地獄 寒皰地獄之下 依次每隔二千由旬 有一地獄 如是有其餘的七所寒冷地獄 44

48 二 其中皰者 謂遭廣大寒觸所觸 一切身分悉皆卷縮 猶如瘡皰 第一稱為 寒皰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的有情 遭受到極嚴寒 的侵襲 整個身體皆捲縮成團 像瘡皰一樣 皰裂之中 所有差別 謂瘡卷皺 如泡潰爛 第二稱為 皰裂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的有情 有別於寒皰地 獄的是 情況更加嚴重 其瘡皰已經捲成皺褶 全身潰爛 歇哳詀 郝郝凡 虎虎凡者 是以叫苦聲音差別 而立其名 第三稱為 歇哳詀地獄 第四稱為 郝郝凡地獄 第五稱為 虎 虎凡地獄 此三地獄是以有情為寒苦逼迫時 由嘴唇顫抖所發出的 聲音而命名 裂如青蓮者 謂遭廣大寒觸所觸 其色青瘀裂五或六 第六稱為 裂如青蓮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的有情 遭受到極 嚴寒的侵襲 全身悉成青瘀色 並且皮膚皆裂成五塊或六塊 狀如青 蓮花 裂如紅蓮所有差別 謂過青已 變為紅赤 皮膚分裂 或十或多 第七稱為 裂如紅蓮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的有情 有別於裂 如青蓮地獄的是 情況更加嚴重 其皮膚已超過青瘀的階段 進而變 成紅赤色 並且裂成十瓣或更多 狀如紅蓮花 裂如大紅蓮所有差別 謂其皮膚 變極紅赤 分裂百數 或更繁多 45

49 第八稱為 裂如大紅蓮地獄 其受苦情況 此地獄的有情 有別於 裂如紅蓮地獄的是 情況更加嚴重 即有情的皮膚已變成極為紅赤 並且裂成百瓣或更多 狀如大紅蓮花 如是次第 處所量齊 及諸苦等 皆是依於 本地分 說 以上所說 八寒地獄之次第 處所的距離 諸痛苦情況等 皆依 本 地分 而宣說 三 本生論 云 斷無見者於後世 當住寒風黑暗中 由此能銷諸骨 節 誰欲自利而趣彼 此說住於黑暗之中 本生論 說 執無前後世之斷見者 死後將投生到寒風呼嘯的黑 暗地獄中 此嚴寒的侵害 能銷爛有情骨節 誰願為了自利 現世短 暫小利 而到黑暗的地獄去呢 這裡所說的黑暗地獄 就是八寒 地獄 四 弟子書 中亦云 無比嚴寒侵骨力 遍身慄戰而縮屈 百皰起裂 生諸蟲 嚼抓脂髓水淋滴 寒迫齒戰毛髮豎 眼耳喉等悉寒逼 身心 中間極蒙蔽 住寒地獄苦最極 弟子書 中也說 無比嚴寒直逼骨髓 全身顫抖縮成一團 上百 個瘡皰 裂開流膿長蛆 遭受蛆蟲的嚼抓 有情全身脂髓淋漓 有情 被寒苦逼迫 牙齒顫抖 全身毛髮豎立 眼 耳 喉等部位 皆被寒 苦逼迫 身心麻痺 神智不清 在八寒地獄中 是極為痛苦 五 受如是苦經幾時者 謂乃至未盡如是惡業 這些八寒地獄之大苦 須領受多久 答案是 只要受苦的業力未盡 有情必定繼續領受諸苦 此為總說 下為別說 46

50 1. 此又如 本地分 云 生寒地獄有情壽量 當知望於諸大有情地獄 有情 次第相望各近其半 又如 本地分 所說 應當了知 八寒地獄有情的壽量 與八大有 情地獄的壽量相比較 依次第 前者各為後者的一半 如寒皰地 獄的壽量 為等活地獄的一半 皰裂地獄的壽量 為黑繩地獄的一半 餘可類推 2. 俱舍釋 中引經說云 諸苾芻 譬如此間摩羯陀國 納八十斛胡 蔴大篅 以諸胡蔴高盛充滿 次若有人經越百歲 取一胡蔴 諸苾芻 由是漸次容八十斛胡蔴大篅速當永盡 然我不說生寒皰中諸有情壽而 能永盡 俱舍論自釋 中 引用經典說 諸比丘 譬如此摩羯陀國 有一 能容納八十斛胡蔴之大篅 貯藏榖物之圓囤 篅中裝滿胡蔴 然後 有人每經過百年 則取一粒胡蔴 諸比丘 如是漸次而取 裝滿八十 斛胡蔴之大篅 亦當速急取完 可是我不說生於寒皰地獄中諸有情的 壽量能夠永盡 也就是胡蔴取完了 生於寒皰地獄中的有情還在受苦 業未盡故 諸苾芻 如二十皰 如是乃為一皰裂量 廣說乃至 又諸苾芻 如其 二十裂如紅蓮 如是裂如大紅蓮量 其一亦爾 謂乃至爾許壽量受 苦 諸比丘 如是寒皰地獄有情壽量的二十倍 即是皰裂地獄有情的壽量 如是後後地獄的壽量 皆為前前地獄的二十倍 直至最後一個是 裂 如紅蓮地獄有情壽量的二十倍 即是裂如大紅蓮地獄有情的壽量 每 一個前後 皆有二十倍的關係 以上說明 八寒地獄各自的壽量 受苦時間極其久遠 47

51 癸四 獨一地獄 科判 一 獨一地獄處所( ) 二 獨一地獄的造因 形相 處所( ) 譯文 一 獨一地獄者 謂於寒熱地獄近邊 本地分 說人間亦有 事阿笈 摩 亦說住於近大海岸 猶如 僧護因緣 中說 獨一地獄 位於八寒 八熱地獄近旁 本地分 說 人間亦有獨 一地獄 事阿笈摩 也說 獨一地獄有情 住於大海岸邊 如同 僧護因緣經 中所說 二 俱舍釋 亦云 如是十六有情地獄 是由一切有情共業增上而成 獨一地獄 或由眾多或二或一別業而成 此等形相差別非一 處所無 定 若河若山 若曠野處 若所餘處 若於地下 悉皆有故 俱舍論自釋 也說 如是十六種有情地獄 八寒 八熱 皆因 一切有情共業強大而形成 獨一地獄 是由多個 二個 一個 有情 之別業所形成 獨一地獄有情的形相種類很多 如 有柱子 樹木 門栓 掃帚等形相 其處所亦無固定 有在河中 山間 曠野 還 有餘處 也有在地下 到處都有 癸五 結語 科判 一 地獄因易造 應思之生怖畏而勵力修( ) 二 應思諸地獄苦而勵力修( ) 三 知地獄眾苦之因為身 口 意惡行 應勵力令不染( ) 譯文 48

52 一 如是能感於彼等中受生之因 如下當說 極近易為 於日日中亦集多 種 先已集者現有無量 是故不應安穩而住 應思此等深生畏怖 與 彼中間 唯除隔絕悠悠之息而無餘故 能感得在前文所說的眾多地獄中受生之業因 在下文業果中 會作說 明 此類業因 離我們很近 且容易犯 在每天當中皆會累積很多種 地獄的業因 往昔所造的業因 現已累積成無量之多 因此我等不應 安穩而住 應思惟此等地獄業因而深生怖畏之心 因為現今的我等與 地獄之間 僅隔一息 呼吸 之遠 而無其他 如是亦如 入行論 云 已作地獄業 何故安穩住 如是亦如 入行論 所說 已造作轉生地獄之惡業 為何仍若無其 事安穩而住 親友書 亦云 諸作惡者唯出息 未斷之時而間隔 聞諸地獄無 量苦 如金剛性無所畏 見畫地獄及聽聞 憶念讀誦造形相 尚能引 發諸恐怖 況諸正受猛異熟 親友書 也說 造惡者僅在一息未斷之時 與地獄相隔 一息若 斷 則成地獄眾生 聽聞地獄無量痛苦之後 豈能如自性堅固之金 剛般無所畏懼 見到地獄的圖畫 聽聞地獄的描述 憶念地獄的痛苦 讀誦地獄的書籍 想想地獄的形相 如此尚且能引發恐怖 何況身心 正感受猛烈的地獄果報 二 生死苦中 諸惡趣苦 極難忍受 其中復以地獄諸苦極難堪忍 於一 日中 以三百矛 無間猛刺 所有痛苦 於地獄中 微苦少分 亦莫 能比 諸地獄中 又以無間苦為至極 在三界六趣的輪迴之中 三惡趣的痛苦極為難忍 三惡趣中 又以地 獄的痛苦最為難忍 譬如在一天之內 以三百利矛 不間斷地猛刺 如是所有的痛苦 亦不及地獄微苦之少分 在八熱 八寒 近邊 獨 一等地獄中 以無間地獄苦最為慘烈 49

53 親友書 云 如於一切安樂中 永盡諸愛為樂主 如是一切眾苦 中 無間獄苦極粗猛 此間日以三百矛 極猛貫刺所生苦 比於地獄 輕微苦 非喻非能及少分 親友書 說 譬如 在一切安樂之中 以自心永斷諸貪愛 為最 究竟之安樂 如是一切痛苦中 以無間地獄之苦最為粗猛 人間每日 以三百利矛猛刺身體所生之苦 比地獄微苦更少分 無法用比喻來說 明它的少分 三 能感如是眾苦之因 唯是自內三門惡行 如是知已 應盡士夫力用策 勵 輕微惡行 莫令染著 能感得如是眾苦之因 唯是自己內在 身 口 意之惡行 如是了知 後 應當盡力策勵自己 即便是輕微的惡行 也不要染著 即前書云 此諸不善果種子 即身語意諸惡行 汝應盡力而策勵 縱其塵許莫令侵 即如 親友書 說 此等地獄惡果之種子 即是有情身 語 意之 惡行 故你應當盡力策勵自己 即使微塵許之惡業 亦莫令其侵入內 心 壬二 思惟旁生苦者 科判 一 總說旁生眾苦 1. 為同類諸強者所殺害( ) 2. 為人天驅馳 傷殺 撻打損惱( ) 二 旁生處所( ) 50

54 三 別說旁生眾苦 1. 總苦( ) 2. 別苦( ) 四 解釋前文( ) 五 其它諸苦( ) 六 應思旁生諸苦而厭患出離( ) 七 旁生壽量 長者劫量 短則無定(93.9.3) 譯文 一 1. 謂旁生中諸羸劣者 為諸強力之所殺害 思惟旁生的痛苦 即思惟在旁生類中 諸弱小的旁生 被諸強力的旁 生所殺害 感受自類相殘之苦 2. 又為人天資生之具 自無自在 為他驅馳 遭其傷殺撻打損惱 而且 旁生被迫作為人 天資生工具 自己毫無自主能力 被人天役 使 驅馳 遭受損傷 宰殺 鞭打等損惱 感受他類迫害之苦 二 本地分 說 與諸人天共同依止 無別處所 俱舍釋 云 旁 生謂諸水陸空行 其處根本是謂大海 餘者皆從大海散出 本地分 說 旁生與人天共處 此外沒有別的地方 俱舍論 自釋 說 旁生住在水裡 陸地 空中 其根本處所即是大海 其 餘皆從大海中擴散出去 三 親友書 亦云 旁生趣中遭殺害 繫縛打等種種苦 諸離寂滅淨 1. 善者 互相吞噉極暴惡 親友書 也說 旁生趣中 須遭受殺害 繫縛 鞭打等諸苦 這 些遠離寂滅之因 也就是遠離清淨善法之旁生 無閒暇修善法 性 情暴惡地互相吞食殘害 51

55 2. 有因真珠及毛骨 由肉皮故而死亡 無自在故由他驅 足手鞭鉤及棒 打 旁生中 有因珍珠 毛 骨 皮 肉等原因 而被人殺害 旁生不能 自主而被人驅使 遭受腳 手 鞭 鉤 棒等撻打 其中初頌顯示總苦 其第二頌顯示別苦 親友書 此二頌中 第一頌總示旁生共同之苦 第二頌別示不同種 類的旁生 其各別之苦 四 言打等中 等攝驅馳及穿鼻等 此是依於由人非人作殺害等 互吞噉 者 是約傍生眾同分中 所為損害 在 親友書 的頌文中 打等 之 等 字 包括驅馳 穿鼻等痛 苦 即遭受人類與非人所作的殺害等苦 互相吞噉 是指相同生為 旁生所作的損害 寂滅淨善者 謂能證得涅槃善法 遠離此者 顯極愚蒙 不堪道器 寂滅淨善者 指能證得涅槃的清淨善法 遠離寂滅淨善者 即是顯示旁生極為愚痴蒙昧 不堪為修道之器 從足踢使 至以棒打 而為驅使 五事如次 謂馬 水牛 驢 象 牛等 此等是如 親友書釋 中所說 從以腳踢驅使 乃至以棒打驅使 如是五種苦事之受者 依次分別是 馬 水牛 驢 大象 牛等 也就是 馬是被腳踢驅使 水牛是被手 打驅使 驢是被鞭打驅使 象是被鉤驅使 牛是被棒打驅使 以上是 按 親友書注釋 而宣說 52

56 五 其餘尚有生於黑暗及以水中 老死於彼 負重疲勞 耕耘剪毛 強逼 驅使 又以非一 殺害方便 苦惱而殺 又受饑渴 寒暑逼惱 又由 獵士 多方惱害 旁生之苦尚有下列多種 有些生於黑暗及水中 亦老死於黑暗及水中 有些感受負重疲勞之苦 有些感受耕耘之苦 有些感受剪毛之苦 有 些感受強迫驅使之苦 又有感受遭受各種殺害方法而宰殺之苦 又有 遭受飢 渴 寒 熱 逼迫之苦 又有被獵人多方惱害之苦 六 應於此等 常懸畏懼 思惟眾多苦惱道理 厭患出離 應對此等旁生之苦 心中常懸畏懼 思惟眾多苦惱的道理 由此生起 厭患出離之心 七 其壽量者 俱舍論 云 旁生長經劫 謂壽長者 能達劫量 短則無定 旁生的壽量 俱舍論 說 旁生壽量長達一劫 即指旁生中 壽量最長可達一劫 譬如持地龍王 伊羅缽龍等 壽量短者則無固定 極短者如蜉蝣之蟲 朝生暮死 壽命不過一日 中間者 長短難以盡 述 壬三 思惟餓鬼苦者 科判 一 餓鬼造因(94.2.9) 二 總說餓鬼行相( ) 三 餓鬼三情況 1. 於諸飲食有外障者( ) 2. 於諸飲食有內障者( ) 3. 於諸飲食有自障者(94.6.9) 四 餓鬼處所(94.9.3) 53

57 五 餓鬼眾苦 1. 總苦( ) 2. 別苦( ) 六 解釋前文(95.3.5) 七 別說餓鬼行相(95.6.8) 八 餓鬼壽量( ) 譯文 一 謂諸習近上品慳者 生餓鬼中 串習親近上品慳吝之眾生 死後將生餓鬼中 二 彼復常與餓渴相應 皮及血肉悉皆枯槁 猶如火炭 散髮覆面 口極 乾焦 舌常舐略 餓鬼時常遭受飢渴之苦 皮膚血肉皆乾得像火炭 披頭散髮 嘴唇乾 裂 常用自己的舌頭舔嘴唇 想解飢渴 三 此中有三 於諸飲食有外障者 謂彼若趣泉海池沼 即於其處 為餘 1. 有情持劍槍矛 遮其泉等不令趣近 及見其水變為膿血 自不樂飲 餓鬼有三種障礙 第一 於諸飲食有外境之障礙 餓鬼被飢渴所逼 四處尋找飲食 若遇到泉海池沼有水之處 該處卻有其他有情 手持 刀劍槍矛 不准他們靠近水源 或者即使可以靠近 泉水立刻變成膿 血 使他們無法飲用 2. 於諸飲食有內障者 謂有其口細如針孔 口或如炬 或有頸癭 或腹 廣大 縱得飲食無他障礙 然自不能若食若飲 第二 於諸飲食有內在根身之障礙 有些餓鬼口細如針眼 有些口中 會噴出火炬 有些頸脖長滿肉瘤 有些腹部龐大 因為這些內在根身 的障礙 即使得到飲食 且無外境障礙 也不能飲食 54

58 3. 於諸飲食自有障者 謂有餓鬼名猛燄鬘 所有一切若飲若食 悉皆然 燒 有名食穢 食糞飲溺 及有唯能飲食不淨 生熟臭穢 有損可厭 或有唯能割食自肉 不能受用淨妙飲食 第三 於諸飲食有食物自身之障礙 (1) 有類餓鬼 名猛燄鬘 所受用的一切飲食 一進入口 食物自己 立刻變成火焰 (2) 有類餓鬼 名食穢 其中一類食糞 喝尿 及只能飲食不淨 生 熟臭穢 對自己有損害 為人厭惡之食物 另一類只能割自身肉 而食 無福受用其餘淨妙飲食 四 是等處所 如 俱舍釋 云 諸餓鬼王名為琰魔 諸鬼本處琰魔王 國 於此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而有 從此展轉散居餘處 此等餓鬼之處所 如 俱舍論自釋 說 餓鬼王名琰魔王 諸餓鬼 根本住處即琰魔王國 位於南贍部洲下方五百由旬之處 而且從此處 展轉分散居住在其餘各處 五 親友書 亦云 於餓鬼中須依近 欲乏所生相續苦 無治饑渴寒 1. 熱勞 怖畏所生極暴苦 親友書 也說 在餓鬼中 所須要的飲食 卻都有求不得所生之 苦 無法改變 因為饑 渴 寒 熱 勞 怖畏 所生極為粗暴之苦 2. 或有口細如針孔 腹等山量為饑逼 下劣捐棄不淨物 尚不具足尋求 力 有些餓鬼口細如針眼 腹部卻巨大如山 難以填飽 常受飢苦所逼惱 有些餓鬼連隨意拋棄之不淨物 亦不具足尋求的能力 有存皮骨裸形體 如枯枝葉多羅樹 有於夜分口熾然 受用口中燒然 食 55

59 有些餓鬼僅存皮包骨之裸形身體 猶如多羅樹之枯枝敗葉 有些餓鬼 一到夜晚 口中便會燃燒 受用的食物一到口中 即便猛火燒燃 有下種類諸不淨 膿糞血等亦無得 面互相衝有受用 頸癭成熟所生 膿 有些下劣種類的餓鬼 連膿血 糞便等不淨物 亦無法獲得 有些餓 鬼甚至互相衝撞 弄破對方脖子上的膿包 而受用其成熟的頸癭所流 出之膿血 諸餓鬼中於夏季 月炎冬季日亦寒 令樹無果諸餓鬼 略視江河亦當 乾 有些餓鬼 連夏天的月光都感覺炎熱難受 連冬天的太陽都感覺寒冷 難受 有些餓鬼 眼見的樹木總是空無花果 眼見的江河 總是一片 乾枯 其中初頌顯示總苦 所餘諸頌顯示別苦 親友書 中 第一頌總示餓鬼共同之苦 其餘四頌 別示餓鬼各別 之苦 六 勞為食故 徧處馳求 畏謂由見執劍杵索諸士夫故 而起畏怖 下劣 捐棄 謂隨意棄 夜分者 謂至夜間其口燒然 口中燒然者 謂隨所 食皆燒其口 受用謂食 勞 為飲食故 到處奔波尋求 畏 由見手持刀劍 鐵索有情 故內心萬分恐懼 下劣捐棄 指隨意拋棄 夜分 指一到晚上 口便燒燃 口中燒然 指任何食物 皆會燒灼自己的口腔 受用 即飲食 56

60 眼如惡毒之所然燒 甘涼泉河 悉當枯竭 又於一類顯似猛燄 火炭 充滿 又於一類顯為膿河 種種穢蟲彌滿流注 是 釋 中說 餓鬼眼睛猶如惡毒燃燒之火焰 業力之故 僅須略視 則 1. 所見清涼甘甜的泉河 都會枯竭 2. 所見清涼甘甜的泉河 顯現猛烈火焰 充滿火炭 3. 所見清涼甘甜的泉河 顯現為膿河 內有種種穢蟲充滿其中 以上 是根據 親友書注釋 而宣說 七 弟子書 亦云 猛渴遙見無垢河 欲飲馳趣彼即變 雜髮青污及 爛膿 臭泥血糞充滿水 弟子書 也說 餓鬼被猛渴所逼迫 雖然看見遠方有清澈的河流 便想前往飲用 待其奔向河流時 因為惡業力 所以河流遂變成充滿 亂髮 青污 爛膿 臭泥 鮮血 糞便等之河流 風揚浪灑山清涼 檀樹青蔭末拉耶 彼趣猛燄遍燒林 無量株杌亂雜 倒 夏天 餓鬼被熱苦逼迫 雖然看見涼風揚起 波浪打在山崖上 一片 清涼景象 山上有檀香樹成青翠林園 末拉耶 但因惡業力 當餓 鬼趣近林園時 四處突起猛烈火焰 焚燒整片樹林 眾多燒焦之枯木 一片狼藉 若奔畏浪高翻滾 泡沫充溢大水藏 彼於此見熱沙霧 紅風猛亂大曠 野 此住其中望雲雨 雲降鐵箭具炭烟 流飛熾炎金剛石 金色電閃 降於身 此等餓鬼 雖見海中大浪高高翻滾 繽紛的泡沫充滿大海 但因惡業 力 待其趣近大海時 卻見帶著熱沙霧的紅風 猛烈吹刮的大曠野 此等餓鬼在熱沙紅風中 渴望空中降下雲雨 然而卻從雲層中 降下 57

61 鐵箭 冒煙的火炭 熾燃炎熱如流星般飛逝之金剛石 如金色的閃電 般 撞擊餓鬼的身體 熱逼雪紛亦炎熱 寒迫雖火亦令寒 猛業成熟所愚蒙 於此種種皆顛 倒 因為惡業力 餓鬼被熱苦逼迫時 雖有大雪紛飛 亦覺十分炎熱 被 寒苦逼迫時 雖有大火 亦覺極其寒冷 由於猛業成熟 導致心識愚 蒙 以上所見所想 皆成顛倒 針口無量由旬腹 苦者雖飲大海水 未至寬廣咽喉內 口毒滴水悉乾 銷 餓鬼口如針眼般微細 腹部卻巨達無量由旬 此等受苦者 雖然能飲 大海水 然尚未入到較寬廣的喉中 早已被口中的毒火 燒得滴水不 剩 八 其壽量者 本地分 及 俱舍論 說 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 乘此 自年能至五百 餓鬼壽量 本地分 與 俱舍論 皆說 以人間一月為一天 如是 計量 餓鬼壽命可達五百歲 即相當於人間 30x 年 親友書 云 常無間息受眾苦 由其惡行堅業索 繫縛一類有情 壽 五千及萬終不死 其釋說為一類餓鬼壽量五千 或有一類壽量 萬歲 親友書 說 餓鬼恆常不間斷地感受眾苦 被堅固之惡行業索所 繫縛 有一類餓鬼壽量是五千年 亦有萬年不死而一直受苦者 親友書注釋 中說 一類餓鬼壽量為五千年 又有一類壽量為一萬 年 58

62 壬四 結語 科判 一 三惡趣中身量無定 由其不善增上力故 大小非一( ) 二 於三惡趣苦 1. 應思 諸苦我何能忍 (96.2.4) 2. 應起大怖畏而勵力修( ) 三 引經說明 先發厭離 再證解脫 1. 應先令發厭離 並說明其次第( ) (1) 先發下士意樂 ① 思惡趣過患 當發精進( ) ② 思善趣勝利 當發精進( ) (2)再發中士意樂 善趣仍會輪迴 故發厭離( ) 2. 厭離已 斷諸煩惱證解脫(97.4.3) 四 思三惡趣苦 1. 是策發內心希求解脫及證解脫的根本(97.5.5) 2. 方能依次第發生下中士意樂(97.6.4) 3. 淨修心之量 應修到發生下中士意樂(97.7.4) 引祖師言 說明之( ) 五 得暇身 應思三惡趣苦而勵力修( ) 六 以上是簡單說明三惡趣苦 詳細應參考念住經( ) 譯文 一 本地分 說 三惡趣中身量無定 由其不善增上力故 大小非一 本地分 中說 三惡趣中 有情的身量 沒有一定 由有情不善業 之力 導致身量大小不定 二 若思如是惡趣眾苦 應作是念 現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晝夜 或於嚴 1. 冬極寒冰窟 裸而無衣 住爾許時 或數日中不用飲食 或蚊虻等 哳咬其身 尚且難忍 何況寒熱諸那落迦 餓鬼旁生互相吞噉 是等 眾苦 我何能忍 59

63 若思惟上述三惡趣眾苦後 當起是念 (1) 現在 我將手探入熱灰中 過一日一夜 尚且難以忍受 何況 八熱地獄中 長時受苦 此等眾苦 我豈能忍受 (2) 現在 於嚴冬極寒冷的冰窖中 赤裸身體 過一日一夜 尚且 難以忍受 何況 八寒地獄中 長時受苦 此等眾苦 我豈能 忍受 (3) 現在 數日不飲不食 尚且難以忍受 何況 生為餓鬼 常被 飢渴逼迫 此等眾苦 我豈能忍受 (4) 現在 被蚊蟲叮咬 尚且難以忍受 何況 生為旁生 被同類 殘害 人天驅役 此等眾苦 我豈能忍受 2. 度現在心 乃至未能轉變心意 起大怖畏 應勤修習 若雖知解 或 未修習 或少修習 悉皆無益 應以上述方式 衡量現在之心 在未能改變心意 發起大怖畏之前 皆應努力精勤修習 若雖了解 但是自己並未修習 或僅稍微修習 皆無利益 三 如 事阿笈摩 說 慶喜妹家二甥出家 教其讀誦 彼讀數日 懈怠 1. 不讀 付與目犍連子 仍如前行 慶喜囑曰 應令此二意發厭離 如 律本事 所說 慶喜 阿難尊者妹妹家 有二甥出家 教其讀 誦 才學幾天 兩外甥便懈怠不讀 阿難便將二甥託付給神通第一的 目犍連 但依舊如此 無甚改變 於是阿難便囑咐目犍連說 你應 設法令二甥發起厭離心 (1) 目犍連子引至晝日所經處所 化為有情大那落迦 彼等聞其斫截等聲 ① 遂往觀視 觀見斫截所有眾苦 又見彼處有二大鑊 涌沸騰然 目犍連將二甥引至白天須經之處 並以神通力 將此處化現為一座有 情大地獄 二甥路過時 聽到陣陣砍劈 割截等聲音 便上前觀看 60

64 結果看見有情遭受砍劈 割截之苦 又見彼處有兩口大鍋 其內熱油 沸騰翻滾 問云 此中全無入者耶 報云 阿難陀有二甥 既出家已 懈 怠廢時 死後當生此中 彼二慌恐 作如是念 設若知者 現或 置入 次返目犍連子處 詳白所見 二甥問云 此油鍋內 無有情進去嗎 獄卒回曰 阿難有二外 甥 出家後整日懈怠 浪費時光 死後便生此鍋中 二甥聞後 極 其恐慌 心想 若獄卒知我倆即是阿難外甥 可能現在立即被放入 鍋中 二甥速返目犍連處 詳細告知今日所見之事 目犍連子告云 二求寂 若此過患 若餘過患 悉是由其懈怠所生 當發精進 彼二遂發精進 若未食前 憶念地獄 則不飲食 若於 食後而憶念者 即便嘔吐 目犍連藉此告誡 二位沙彌 求寂 此種過患 或其他過患 皆 由懈怠所引生 汝等應當發起精進心 二位沙彌由見苦而懼苦 故 發起大精進 若於飯前憶念起地獄 便無食欲 若於飯後憶念起地獄 當即嘔吐 ② 又引至餘晝經行處 於餘一處 化為諸天 彼由聞其琵琶等聲 遂往 觀視 見有天宮 天女充滿而無天子 問其無有天子因緣 答云 阿難陀有二甥 既出家已發勤精進 彼二死後 當生此中 彼二 歡喜 還白目犍連子 目犍連又將二甥引至另一白天須經之處 並以神通力 將此處化現為 諸天 二甥聞琵琶美聲 便前往觀看 看見一座莊嚴天宮 裡面有許 多天女 卻無天子 二人便問此事原因 天女答曰 阿難有二外甥 出家後發起精進 二人死後 當轉生此處 兩位沙彌心生歡喜 返 後將此次經歷 詳細告知目犍連 61

65 教曰 二求寂 若此勝利 若餘勝利 悉從勤發精進而生 應發精 進 目犍連乘機利導二甥 二位沙彌 此類殊勝利益 或其他殊勝利益 皆從勤發精進產生 汝等應當發起精進心 (2) 次發精進受聖教時 見如前引 真實相應經中宣說 從諸善趣而生惡 趣 問云 聖者 我等若從人天之中 死後復生三惡趣耶 在目犍連循循善誘之下 二甥從此發起大精進 彼等聽受聖教傳承時 聞見經典中宣說 從諸善趣而生惡趣 之文句 心生疑惑 便問目犍 連 聖者 我等從善趣人天中死後 是否仍須轉生三惡趣 告云 二賢首 乃至未能斷諸煩惱 爾時於其五趣生死 如轤轆理 應須輪轉 目犍連告云 二位賢首 未斷煩惱之前 必定須要在此五趣中輪迴 如水車般上下不停輪轉 2. 彼二厭離 作是白云 今後不行諸煩惱行 惟願為說如是正法 目犍連子為說法已 證阿羅漢 二沙彌聞言 便厭離三界輪迴 如是表白 我等今後 決定不作煩 惱行 唯願聖者為我等宣說斷除煩惱之正法 目犍連見法器成熟 便為二人宣說斷除煩惱之法 說法後 二人皆證得阿羅漢果 四 是故能滅懈怠 能發精進 勤修正道 策發其意 令希解脫及證解脫 1. 其根本因者 謂讚修苦 是故應知 能滅除懈怠 能發起精進 勤修正道 策發道心 令心希 求解脫 及證得解脫 此一切之根本因 正是修苦 即思惟三惡趣 苦 62

66 2. 縱有大師現住世間 於此教授 更無過上而可宣說 即於此中 發生 下中士夫意樂 次第極顯 即使大師佛陀現在安住世間 對此方面的指導 亦無超勝修苦之法而 可宣說 即是 在修三惡趣苦之中 將會引生下士與中士意樂 此道 次第極為明顯 3. 淨修心量 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樂以來 應須恆常勵力修習 修苦之量 即乃至未發起下中士意樂以來 皆應恆常努力修習 內鄔蘇巴亦云 應觀能生彼中之因 先作未作 現作未作 為念不 念當來應作 若先已作 或現正作 或念後時而當作者 則當生彼 若生彼中 爾時我當何所作耶 我能忍乎 作是念已 作意思惟 必 須令其腦漿炎熱 起坐慞慌 無寧方便 隨力令發畏怖之心 此是 切要 內鄔蘇巴也說 應觀自己轉生惡趣之因 往昔已作或未作 現在正 作或未作 將來想作或不想作 若往昔已作 或現在正作 或將來想 作 如此便會轉生惡趣 若轉生惡趣 那時我該怎麼辦 我能忍受嗎 如是思已 作意思惟 必須令自己腦漿炎熱 坐立不安 無法安心 隨自己的能力 而發起怖畏之心 修苦 應達量 這是很重要的 五 現得善身 若如是思 能淨先作 未來減少 先所作善 由猛欲樂 發願令轉增長繁多 諸當新作堪能趣入 則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義利 從正面而言 現已得善妙人身 若能思惟三惡趣苦 則能清淨往昔 所作惡業 未來惡業亦因以怖畏心防護而減少 往昔所作善法 由於 以猛利欲樂發願 能令其輾轉增長許多 未來將要新作之善法 心亦 堪能趣入 如是每日中 皆可令暇滿人身具足真實義利 63

67 若於現在不思彼等 墮惡趣時 雖求從彼畏怖之中 救護依處 然不 能得 爾時於其應不應作 無慧力故 不能取捨 從反面而言 若於現在已得暇身之時 不能思惟三惡趣苦 來世一 旦墮入惡趣 爾時雖欲尋求 從惡趣怖畏中 能救護之依處 然不可 得 因為爾時對應作或不應作 已無智慧力故 根本不能正確地取捨 如 入行論 云 若時能行善 然我未作善 惡趣苦蒙蔽 爾時我 何為 如 入行論 所說 若現在 具暇身有能力行善時 可是我卻未行 善 將來 墮入惡趣 心識被痛苦蒙蔽 無法行善時 那時我該怎麼 辦 又云 誰從此大畏 能善救護我 睜其恐懼眼 四方覓歸依 見四 方無依 次乃徧迷悶 彼處非有依 爾時我何為 故自今歸依 諸佛 眾生怙 勤救眾生事 大力除諸畏 入行論 又說 誰能從恐怖的惡趣中拯救我 張開恐懼的雙眼四 處張望 焦急地尋找保護者 歸依處 見四方皆無依處後 內心充 滿迷惘 若惡趣中無依處 爾時我該怎麼辦 所以從今天起 我要歸 依佛陀 因為佛陀是一切眾生的依怙 他心懷慈悲 正努力救護一切 眾生 他智力深廣 能消除眾生所有的恐懼 六 此僅粗分 廣如 念住經 說 定須觀閱 數數觀閱 於所觀閱 應 當思惟 以上所說三惡趣苦 僅為粗略的說明 詳細則應參考 念住經 所說 定須觀閱 且數數觀閱 於所觀之內容 應數數思惟修習 庚二 習近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 淨修皈依 皈依三寶 辛二 一切善樂所有根本 發深忍信 深信業果 64

68 辛一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 淨修皈依 壬一 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 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 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 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壬五 結語 壬一 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科判 一 現世中 死後隨業而轉(98.7.3) 二 吾人現世情況 善業微弱惡業極強(98.8.8) 三 思一 二後 因怖畏墮惡趣而求皈依( ) 四 發皈依之心 其因有二( ) 結語 應勵力修此二因 令堅固猛利( ) 譯文 一 因雖多種 然於此中是如前說 於現法中速死不住 死歿之後 於所 生處亦無自在 是為諸業他自在轉 皈依之因雖有多種 然此處為共下士道 應思惟如前所說的三惡趣苦 由怖畏而發起尋求皈依之心 即思惟於現世中會速急死亡 不能久住 死後於生處 亦無法自主 唯有被業力所主宰 二 其業亦如 入行論 云 如黑暗依陰雲中 剎那電閃極明顯 如是 佛力百道中 世間福慧略發起 由是其善唯羸劣 恆作重罪極強猛 此業 亦如 入行論 所說 猶如在黑夜烏雲當中 剎那的閃電是 極為明顯的 如是以佛陀的大悲力所加持 眾生心中方能略生福慧 因此能知 現世的眾生 其善業力微弱 惡業力卻極其強大 65

69 三 諸白淨業勢力微劣 諸黑惡業至極強力 故墮惡趣 由思此理 起大 畏怖 次令發生求依之心 眾生諸白淨善業力微弱 諸黑惡業力卻極為強大 因此一定墮入惡趣 思惟以上的道理後 應生起大怖畏 再以怖畏心推動 發起尋求皈依 之心 猶如陳那菩薩云 安住無邊底 生死大海中 貪等極暴惡 大鯨嚼 其身 今當歸依誰 猶如陳那菩薩所說 安住在不見邊際的生死大海中 被貪 瞋 痴 等暴惡的大鯨魚 日夜不斷嚼咬我身心 現在我應皈依誰 方能救拔 我出離諸苦 四 總為二事 由惡趣等自生怖畏 深信三寶 有從彼中救護堪能 總之 皈依之因有二事 第一 對惡趣等苦 自己應產生怖畏 第二 深信三寶具有從惡趣等苦中 救護的能力 故若此二唯有虛言 則其歸依亦同於彼 若此二因 堅固猛利 則其 歸依亦能變意 故應勵力勤修二因 因此 若此二皈依之因 只是口頭虛言 則其皈依亦僅為口頭虛言 反之 若此二皈依之因堅固猛利 則皈依之心亦是堅固猛利而達真實 故應努力勤修此二因 壬二 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癸一 正明其境 癸二 應皈依此之因相 癸一 正明其境 66

70 科判 一 皈依對象的條件(99.2.3) 二 皈依的對象 佛 法 僧( ) 譯文 一 如 百五十頌 云 若誰一切過 畢竟皆永無 若是一切種 一切 德依處 設是有心者 即應歸依此 讚此恭敬此 應住其聖教 如馬鳴菩薩 一百五十頌 所說 若誰能從根本上 永斷一切過失 又能圓滿一切的功德 此人就是我們的皈依對象 若是具慧 有取捨 能力者 應皈依 讚歎 恭敬此人 並依止他的聖教 二 謂若有一 能辨是依非依慧者 理應歸依 無欺歸處佛薄伽梵 由此 亦表法及僧寶 若有一位 具有能辨別是依處與非依處的智慧者 理應皈依此無欺皈 依處佛薄伽梵 由此亦表示 應皈依佛所說之法寶 及皈依隨法修行 之僧寶 如 歸依七十頌 云 佛法及僧伽 是求脫者依 如月稱菩薩 歸依七十頌 所說 佛 法 僧三寶 是求解脫者 無欺誑之皈依處 癸二 應皈依此之因相 科判 A 應皈依此之因相有四 一 自善調心 能解脫一切怖畏(99.5.3) 二 善巧於畏 度他方便( ) 三 具大悲 救護一切親疏( ) 四 喜以正行而修供養 能普利一切有恩無恩者( ) 67

71 B 再說四因相( ) C 結語 一 應以佛 法 僧為皈依處( ) 二 應定解三寶為依處之理( ) 三 外支已成 應再成內支( ) 四 引讚說明( ) 譯文 A 應歸之因相分四 初者 謂自即是極調善性 已能證得無畏位故 若 一 未得此 則如倒者依於倒者 不能從其一切畏中救護他故 應當皈依之理有四 第一 皈依境自己應是障礙根斷 極為調伏之體 性 已能證得無畏果位 若自己未得無畏果位 則如倒者依於倒者 不能從一切怖畏中 救護其他眾生 二 第二者 謂於一切種 度所化機 善方便故 此若無者 縱往歸依 亦不能辦所求事故 第二 對於一切怖畏的眾生 所化機 皈依境有救度他們遠離怖畏 的善巧方法 若無此善巧方法 縱然前往皈依 亦因無善巧方法而不 能成辦所求之事 三 第三者 謂具大悲故 此若無者 雖趣歸依 不救護故 第三 皈依境具足大悲心 若不具此大悲心 縱然前往皈依 亦得不 到救護 四 第四者 謂以一切財而興供養 未將為喜 要以正行而修供養 乃生 喜故 此若無者 則定顧視先有恩惠 不與一切作歸處故 68

72 第四 皈依境不以財物供養為喜 而以修行正法 此正行供養為喜 若不具此條件 則必定只顧念觀照以往具恩惠者 不會作一切眾生的 皈依處 B 總之自正解脫一切怖畏 善巧於畏度他方便 普於一切無其親疏 大 悲徧轉 普利一切有恩無恩 是應歸處 總之 若有士夫 1. 自己已解脫一切怖畏 2. 具有 善巧於從怖畏中救度他人的方法 3. 具大悲心 故不分親疏 救度一切有情 4. 普遍利益一切有恩無恩眾生 此人即是應皈依之處 C 此亦唯佛方有 非自在天等 故佛即是所歸依處 由如是故 佛所說 一 法 佛弟子眾皆可歸依 以上四種德相 唯有佛才有 非自在天 遍入天等所能具足 因此佛 陀即是所應皈依之處 由佛圓滿成就 故佛所說的正法 學法的佛弟 子 皆可皈依 二 由是若於 攝分 所說此諸理上 能引定解 專心依仰 必無不救 故應至心發起定解 因此 若對以上 攝決擇分 所說 四種因相的道理 能引生定解 以此專心皈依三寶 必定獲得救護 故應至心對此發起定解 三 由能救自二種因中 外支或因 無所缺少 大師已成 然是內支 未 能實心持為歸依 而苦惱故 69

73 我等欲得救度 須具內外因緣 在能救度的內外二因之中 外支或外 因 絲毫不缺 大師已圓滿成就 然於內支 信心 自己未能真心 將佛陀持為皈依處 是故從無始至今 始終苦惱 是故應知 雖未請求 由大悲引 而作助伴 復無懈怠 無比勝妙真 歸依處 現前安住為自作怙 故應歸此 故應了知 佛陀由大悲所引 雖未請求 亦永作有情助伴 並且永無 懈怠地救護有情 如此無比勝妙真實的皈依處 現前正已安住為自己 作依怙 外支已成 故應皈依佛陀 四 讚應讚 云 自宣我是汝 無怙者助伴 由大悲抱持 一切諸眾 生 大師具大悲 有愍願哀愍 勤此無懈怠 有誰與尊等 讚應讚 說 佛陀曾說過 我是汝等無依怙者的助伴 以大悲心 懷抱一切眾生 大師具足大悲心 有哀愍眾生之大願 佛之意樂圓 滿 大師又以此意樂 毫無懈怠地精勤救度眾生 佛之加行圓滿 誰能與意樂 加行皆圓滿的世尊相比呢 汝是諸有情 依怙總勝親 不求尊為依 故眾生沉溺 若正受何法 下者亦獲利 能利他諸法 除尊非餘知 佛陀啊 你是一切有情的總依怙 是一切有情的最勝親眷 眾生不以 世尊為依怙 因此沉溺在生死苦海中 反之 若對世尊所說任何一法 能如理受持 即便是下者 亦決定能獲利益 能真實利他之法 除世 尊外 非其餘外道導師所能了知 一切外支力 尊已正成辦 由內力未全 愚夫而受苦 眾生得度須具足內外因緣 而今一切外支力 世尊以三大阿僧祇劫 修道 已真正成辦 唯由自己內支力未具備 不能以深信皈依世尊 故凡夫從無始以來 皆在輪迴中受苦 70

74 壬三 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癸一 知功德而正皈依 癸二 知差別而正皈依 癸三 自誓受而正皈依 癸四 不言有餘而正皈依 癸一 知功德而正皈依 子一 憶念佛功德 子二 憶念法功德 子三 憶念僧功德 子一 憶念佛功德 科判 一 身功德 1. 總說佛身功德( ) 2. 別說佛身功德( ) 二 語功德 1. 總說佛語功德( ) 2. 別說佛語功德( ) 譯文 一 1. 身功德者 謂正思念諸佛相好 此亦應如 喻讚 所說而憶念之 憶念佛身功德 即思惟憶念諸佛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亦應按 喻讚 所說而憶念 2. 如云 相莊嚴尊身 殊妙眼甘露 如無雲秋空 以星聚莊嚴 如 喻讚 所說 相好莊嚴的佛身 殊勝美妙清澈的甘露眼 猶如 無雲的秋空下 眾星拱月 能仁具金色 法衣端嚴覆 等同金山頂 為霞雲縛纏 佛陀身相金色閃耀 披覆端嚴的法衣 猶如金山之頂 為彩雲所纏繞 71

75 尊怙無嚴飾 面輪極光滿 離雲滿月輪 亦莫能及此 世尊不必以飾品嚴飾 面容卻是極為光滑圓滿 連天空無雲的皎潔滿 月 也無法與之相比 尊口妙蓮花 與蓮日開放 蜂見疑蓮華 當如懸索轉 世尊口唇猶如在陽光下盛開的蓮花 連蜜蜂都誤以為是蓮花 紛紛如 懸索般 在旁來回旋轉 尊面具金色 潔白齒端嚴 如淨秋月光 照入金山隙 世尊臉上具金色光 牙齒潔白而端整 猶如清淨秋月光 照入金山細 縫中 散發萬丈光芒 應供尊右手 為輪相殊飾 由以手安慰 生死所怖人 人天應供之世尊 右手掌以輪相作殊勝莊嚴 並以右手安慰被生死痛 苦所怖畏的眾生 能仁遊行時 雙足如妙蓮 印畫此地上 蓮華何能嚴 佛陀行走時 雙足猶如妙蓮花 印畫在大地上 比真正的蓮花更為莊 嚴 二 語功德者 謂隨世界 所有有情 同於一時 各各申一異類請問 能 1. 由剎那心相應慧 悉皆攝持 以一言音答一切問 彼等亦能各隨自音 而生悟解 72

76 憶念佛語功德 即思惟十方世界所有有情 同一時刻 各提一個不同 的問題 請問佛陀 佛陀能由剎那之間的智慧 完全了知 並以一音 聲 回答一切所問 彼等提問眾生 皆能隨各自所屬的音類而了解 應思惟此希有道理 如 諦者品 云 若諸有情於一時 發多定語 而請問 一剎那心徧證知 由一音酬各各問 由是應知勝導師 宣說 梵音於世間 此能善轉正法輪 盡諸人天苦邊際 應當思惟 佛陀語功德 此稀有之相 如 諦者品 所說 若十方 世界所有有情 同時發出眾多有根據之問題 請問佛陀 佛陀能以剎 那之間的智慧完全了知 且由一音聲 同時回答各各不同的問題 由 此當知佛陀是殊勝的導師 他在世間宣說梵音 以此梵音能善轉正法 輪 盡除人天等眾生的苦厄 2. 又如 百五十頌 云 觀尊面可愛 從彼聞此等 極和美言音 如 月注甘露 又如 一百五十頌 所說 觀見世尊面容極為可愛 在此可愛面容 之前 聽聞此等極為和美之聲音 正法 猶如皎潔明月 傾注甘露 妙藥一般 尊語能靜息 貪塵如雨雲 拔除瞋毒蛇 等同妙翅鳥 摧壞極無知 翳障如日光 由摧我慢山 故亦等金剛 佛語 能靜息貪欲塵垢 猶如雲雨 能拔除瞋恚毒蛇 猶如大鵬金翅 鳥 能摧壞愚痴之翳障 猶如破暗之日光 能摧毀我慢高山 猶如能 摧破萬物之金剛 73

77 見義故無欺 無過故隨順 善綴故易解 尊語具善說 佛語 能如實了知取 捨之義 故無有欺誑 能持守戒律遠離過失 故能隨順眾生成辦義利 能以語言文字善巧組織 故極易理解 佛語 具有以上無欺 隨順 易解之功德 故堪稱 善說 且初聞尊語 能奪聞者意 次若正思惟 亦除諸貪痴 最初聽聞世尊的言語 即能吸引眾生的注意 若再對所聽聞之佛語 如理思惟而修行 即能斷除貪 瞋 痴等煩惱的現行及種子 慶慰諸匱乏 亦放逸者歸 令樂者厭離 尊語相稱轉 佛語 能令痛苦而貧乏者 獲得安慰 能令身心放逸散亂者 重新回 歸正道 努力精勤修行 能令樂著三界者 產生厭離心 如上 世尊 能因材施教 故佛語堪稱 應機而轉 能生智者喜 能增中者慧 能摧下者翳 此語利眾生 佛語 能令上根智者 生起歡喜 能令中根者 增長智慧 能令下根 者 諸未了解 邪解 疑惑之障礙得以摧毀 佛語能普利上 中 下 根者 故堪稱 普利眾生 應如是念 應如以上所述 憶念佛語功德 科判 三 意功德 1. 智功德 佛智遍知一切法( ) 2. 悲功德 佛之大悲 恆無間斷( ) 四 業功德 1. 佛任運 無間 以身語意利益一切有情( ) 74

78 2. 引頌說明( ) 譯文 三 意功德分二 智功德者 謂於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 一切所知 如觀 1. 掌中菴摩洛迦 智無礙轉 能仁智徧一切所知 除佛餘者 所知寬廣 智量狹小 悉不能徧 佛的意功德 包括悲 智二種 憶念佛智功德 即對於包含 如所有 性 與 盡所有性 的一切所知法 猶如觀看掌中的菴摩羅果 非常 清楚 智慧無礙而轉 佛的智慧周遍一切所知 除佛之外 其餘有情 所知有限 智量狹小 皆不能遍知一切所知法 如 讚應讚 云 唯尊智能徧 一切所知事 除尊餘一切 唯所知 寬廣 如 讚應讚 所說 只有世尊的智慧 能遍知一切所知法 除世尊 外 其他一切有情所知有限 有寬廣 又云 世尊墮時法 一切種生本 如掌中酸果 是尊意行境 諸法 動非動 若一若種種 如風行於空 尊意無所礙 應如是念 讚應讚 又說 世尊能知三時一切法 能知一切法的緣起性 猶 如觀看掌中酸果 非常清楚 這是世尊智功德的境界 諸法不論有情 或無情 一法或多法 世尊的智慧 皆如風行虛空般 能洞徹了知 毫無障礙 應如以上所述 憶念佛智功德 2. 悲功德者 如諸有情為煩惱縛 無所自在 能仁亦為大悲繫縛無所自 在 是故若見諸苦眾生 常起大悲恆無間斷 75

79 憶念佛的悲功德 即如有情被煩惱所繫縛 故無有自在 佛陀亦被大 悲所繫縛而無所自在 因此 佛陀見諸苦惱眾生 恆時生起大悲心 從不間斷 如 百五十頌 云 此一切眾生 惑縛無差別 尊為解眾生 煩惱 長悲縛 為應先禮尊 為先禮大悲 尊知生死過 令如此久住 如 一百五十頌 所說 一切眾生無有差別 皆被煩惱所繫縛 世 尊為解脫眾生煩惱 亦恆常被大悲所繫縛 應當先禮世尊 抑或先禮 大悲 世尊明知輪迴過患 卻因為大悲而久住輪迴中 救護一切眾生 故應先禮大悲 諦者品 亦云 若見癡黑暗 常覆眾生心 陷入生死獄 勝仙發 悲心 諦者品 也說 觀見眾生內心常被愚痴黑暗所覆蓋 致使陷入輪 迴的牢獄中 佛陀因此發起大悲心 欲救護一切眾生 又云 若見欲蔽意 大愛常耽境 墮愛貪大海 勝者發大悲 見煩 惑眾生 多病憂逼惱 為除眾苦故 十力生大悲 能仁常起悲 終無 不起時 住眾生意樂 故佛無過失 應隨憶念 諦者品 又說 觀見眾生被貪欲蒙蔽自心 以貪愛恆時耽著六塵 境界 而墮入愛貪大海 因此佛陀發起大悲心 欲救護眾生 觀見眾 生常被煩惱 疾病 憂苦所逼惱 為除眾生苦 因此具足十力之佛陀 生起大悲心 佛陀恆時生起大悲心 始終無有不起大悲之時 佛陀悲 心完全觀照眾生 故佛無有過失 應如以上所述 憶念佛的悲功德 四 業功德者 謂身語意業 由其任運無間二相 而正饒益一切有情 此 1. 復由於所化之別 堪引化者 能仁無不令其所化會遇圓滿 遠離衰損 定作一切所應作事 76

80 憶念佛的業功德 即佛陀的身語意三業 由 任運 與 相續不斷 此二相 正饒益一切有情 而且由於所化機的差別 對堪能引導度化 之眾生 佛陀皆能令所化眾生 獲得圓滿的教化指導 遠離一切衰損 決定成辦 一切所應作之事 2. 如 百五十頌 云 尊說摧煩惱 顯示魔諂動 說生死苦性 亦示 無畏所 思利大悲者 凡能利有情 此事尊未行 豈有此餘事 如 一百五十頌 所說 世尊宣說摧伏煩惱的法門 揭露輪迴諸魔 迷惑眾生的方式 闡述生死輪迴具有無盡的痛苦 開示遠離痛苦怖畏 的大道 世尊思利眾生的大悲從未停止 若說還有能利益眾生的事 此事世尊還未去做 這是不可能的 豈有這樣的事 讚應讚 云 尊未度眾生 何有是衰損 未令世間會 豈有此盛 事 應憶念之 讚應讚 說 世尊豈有應度而未度之眾生 如是衰損之事 豈有 能令眾生獲得圓滿教化而未教化之事 應如以上所述 憶念佛的業 功德 科判 結語 一 應由種種門中 憶念佛功德( ) 二 憶念佛功德 易獲佛陀密意( ) 三 修念佛功德時 1. 若棄觀察修 則是邪執 會障礙修行( ) 2. 若常時觀察修 則心能任運隨修轉( ) 四 憶念佛功德而發願效法佛 就是發菩提心( ) 五 若數數憶念佛功德 則生淨信 並獲加持( ) 六 若能定解佛功德 則生皈依心 修行 一切事悉成佛法 ( ) 七 應依佛語行 不依占卜與自知( ) 77

81 八 應數數思惟佛功德 勵力引發至心定解( ) 1. 生定解 則亦定解餘二寶功德 並生皈依心( ) 2. 不生定解 則連皈依心都不生 更別說出離心 菩提心等 ( ) 譯文 一 此是略說念佛道理 若由種種門中憶念 亦由多門能發淨信 若能 數數憶念思惟 則勢猛利常恆相續 餘二寶德 亦復如是 以上 是從身 語 意 業四方面 略說念佛功德之理 若由多種途 徑憶念佛功德 可由多種角度的觀察而引發清淨的信心 若能數數憶 念思惟佛功德 信心勢力則會猛利且恆常相續 對於另外的法寶與僧 寶 亦應以多門觀察且數數憶念 如此亦能產生如是利益 二 由如是修 若善了解 則諸經論多是開示三歸功德 此等皆能現為教 授 如是 由多種角度去思惟觀察三寶的功德 且能了解 這種思惟觀察 修是必要的 如此才能了解 所有的經論都是宣說三寶功德 也都是 修行的指導要訣 三 念觀察修皆是分別 於修行時而棄捨者 是遮此等集聚資糧 淨治罪 1. 障非一門徑 故於暇身 攝取無量堅實心藏 應當了知為大障礙 若認為 思惟觀察修 皆為分別妄念 於是修行時 棄捨思惟觀修 這等於是 自己斷除積集資糧 淨治罪障等眾多妙善法門 應知 這 是以暇滿人身 去攝取佛語真實心要時 極為重大的障礙 2.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 心隨修轉 故於初時修心稍難 後時於彼能任運 轉 78

82 若能常常思惟觀察佛陀功德 心自然會隨著所修而逐漸轉變 在最初 修心時 雖有少許困難 但是經過不斷串習之後 便能自然變轉心意 四 又若能念 願我當得 如所隨念 如是佛者 是發菩提心 一切晝夜 恆得見佛 於臨終時任生何苦 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如果能作意 願我將來能得到 如所隨念的佛果 這樣就是發起了 願菩提心 則一切晝夜皆可見佛 即使臨終時面對任何痛苦 也 不會忘記效法佛陀 三摩地王經 云 教汝應悟解 如人多觀察 由住彼觀察 心能 如是趣 三摩地王經 說 汝應理解一個道理 若人能夠數數思惟觀察法 義 由於安住此思惟觀察中 心即可趣入如是法義 如是念能仁 佛身無量智 常能修隨念 心趣注於此 此行住坐時 欣樂善士智 欲我成無上 勝世願菩提 如是憶念 思惟觀察 佛陀身相及無量智慧等功德 並能常常串習憶 念 最後自心自然趣向效法佛陀 在行住坐臥中 自然會喜歡佛陀的 智慧等功德 且發願能成就無上佛果 而自然發起 願菩提心 又云 清淨身語意 常讚佛勝德 如是修心續 晝夜見世依 若時 病不安 受其至死苦 不退失念佛 苦受莫能奪 三摩地王經 又說 以清淨的身語意 恆常讚歎佛陀的殊勝功德 令此念佛之心 能相續不斷 則能晝夜見佛 世依 若能常時串習 念佛功德 一旦生病身體不安 或受死亡大苦時 亦不退失念佛 病 死之苦不能轉移念佛之心 五 博朵瓦云 若數數思 漸能深信 漸淨相續 能得加持 79

83 博朵瓦尊者說 若數數思惟觀察佛陀功德 則能逐漸加深信心 逐 漸清淨內心 由此能獲三寶加持 六 由於此上獲得定解 故能由其誠心歸依 若於所學能正習學 則一切 事悉成佛法 由於對佛陀功德產生定解 故能至誠皈依 皈依後若能對所有學處 如理修學 則一切所作悉成佛法 成就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圓滿 七 吾等對於諸佛妙智 尚不計為準洽占卜 很可惜的是 吾人對諸佛妙智的信心 尚且不如準確占卜之士 此復說云 譬如有一準利卜士說云 我知汝於今年無諸災患 則心 安泰 彼若說云 今歲有災 應行此事 彼事莫為 則勵力為 若未 能辦 心則不安 起是念云 彼作是說 我未能辦 尊者又說 譬如 有一準確占卜士說 我測知你今年沒有災難 一 聞此言 心便安定踏實 若說 你今年命中有災難 應作此事 不應 作彼事 聞言後即努力照辦 若未成辦 則心不安 而起如是之念 所交待之事 我尚未成辦 該如何是好 心生憂慮 若佛制云 此此應斷 此此應行 豈置心耶 若未能辦豈憂慮耶 反 作是言 諸教法中 雖如彼說 然由現在 若時若處 不能實行 須 如是行 輕棄佛語 唯住自知 相同地 佛陀也制定了一些戒律 說這些不能做 那些應該做 吾人 豈會將它放在心上 若未能成辦 豈會憂慮不安 不但不憂心 反而 找藉口 雖然戒律是這樣訂的 可是現在的時代與環境已經不同了 不能實行 應按照新的方式去做 如是輕視棄捨佛語 照自己的想法 去做 80

84 八 若不觀察 隨心愛樂 唯亂於言 若非爾者 內返其意 詳細觀察 極為諦實 故當數數思佛功德 勵力引發至心定解 若不思惟觀察 而隨自己高興 就會胡亂說話 要避免如此行為 應 該向內檢視自心 詳細思惟觀察 則會發覺博朵瓦尊者所言 極為真 實 故應數數思惟觀察佛陀功德 努力發起深信定解 1. 此若生者 則於佛所從生之法及修法眾 亦能發起如是定解 是則歸 依至於扼要 若對佛陀功德生起定解 則對佛陀出生之因的 正法 及 修法的僧 眾 亦能生起此二寶功德的定解 如是方能生起真正的皈依心 2. 此若無者 即能轉變心意歸依 且無生處 況諸餘道 若對佛陀功德不能生起定解 則連轉變心意的皈依心都不能生起 更 別說其餘的出離心 菩提心等 子二 憶念法功德 科判 一 佛諸功德 由教證二法而得生起( ) 二 引經說明( ) 譯文 一 法功德者 謂由敬佛而為因緣 應作是念 佛具無邊功德者 是由證 修滅道二諦 除過引德 以為自性 教證二法 而得生起 憶念法的功德 即以尊敬佛陀這個原因 而有如此的想法 佛陀具有 的無邊功德 是由修持道諦 證得滅諦 以除過引德為本質的教證二 法 而得以生起無邊功德 因此 對於佛陀所開示的 教法 及 證 法 自然也產生尊敬的心 81

85 二 如 正攝法經 云 諸佛世尊 所有無邊無際功德 從法生起 如 正攝法經 所說 諸佛世尊 所有無邊無際的功德 皆由正法 而生起 受行法分 法所化現 法為其主 從法出生 聞受正法 思惟法義 以所決擇之義而修 證果成就 正法行境 依於正法 法所成辦 以正法為道基 依正法而修行 成辦果位 子三 憶念僧功德 科判 一 僧功德 由其思惟正法 如理修行 而得生起( ) 二 引經說明( ) 譯文 一 僧功德中 正謂諸聖補特伽羅 此亦由念正法功德 由其如理修行門 中 而為憶念 憶念僧功德中的僧寶 主要是指證得見道位以上的三乘聖者 同前 由思惟法寶的功德 而想到僧寶因為如理修行正法而獲得聖位 因此 對僧寶亦生起尊敬的心 二 正攝法經 云 於諸僧伽 應如是念 謂說正法 受行正法 思 惟正法 是正法田 82

86 正攝法經 說 對於諸僧伽 應當如此想 僧伽 以口 宣說正 法 以身 受持修行正法 以意 思惟正法 因此 僧伽之身口 意 是孕育正法的良田 受持正法 依止於法 供養於法 作法事業 法為行境 法行圓滿 僧伽能受持 依止 供養正法 以十法行作正法之事業 成為正法的 實踐者 能棄捨世間財物受用 專注緣念正法 趣向圓滿要道 自性正直 自性清淨 法性哀愍 成就悲愍 常以遠離為所行境 恆 趣向法 常白淨行 僧伽性格正直無諂無誑 能斷除煩惱而內心清淨 能以慈悲心為體性 而救度眾生 成就利他事業 又能遠離世間八法 常在寂靜處觀修 遮止惡業 趣向白淨善法 癸二 由知差別而皈依者 科判 一 相差別者( ) 二 業差別者( ) 三 信解差別者( ) 四 修行差別者( ) 五 隨念差別者( ) 六 生福差別者( ) 譯文 一 如 攝分 說 由知三寶內互差別而正歸依 此中分六 相差別者 現正等菩提是佛寶相 即彼證果 是法寶相 由他教授 而正修行是 僧寶相 83

87 如 攝決擇分 所說 由了知三寶之間相互差別 而如理皈依 其中 分六 第一 相差別 現證正等正覺菩提果位 即是佛寶相 由佛 陀傳授證果的方法 即是法寶相 從他聽聞修習佛陀的教法 即是僧 寶相 二 業差別者 如其次第 善轉教業 斷煩惱苦所緣為業 勇猛增長業 第二 業差別 依照佛 法 僧的次第 說明其事業差別 善巧轉 法輪 是佛寶業 明示斷除煩惱與苦的方法 是法寶業 勇猛精進如 理修行 增長一切善根 是僧寶業 三 信解差別者 如其次第 應樹親近承事信解 應樹希求證得信解 應 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 第三 信解差別 依次第說明 如何建立對三寶的信解 對於佛寶 應建立親近承事之信解 對於法寶 應建立希求證得之信解 對於僧 寶 應建立和合共住 具六和敬法 與同一法性 所修之法相同 之 信解 四 修行差別者 如其次第 應修供養承事正行 應修瑜伽方便正行 應 修共受財法正行 第四 修行差別 依次第說明 面對三寶如何修習 對於佛寶 應 修習供養承事 對於法寶 應修習一切成佛之道的方法 對於僧寶 應修習共同受用資財與正法 五 隨念差別者 謂應別念三寶功德 如云 謂是世尊等 第五 隨念差別 即應別別憶念三寶各自不同的功德 如經云 這是佛的功德 這是法的功德 這是僧的功德 84

88 六 生福差別者 謂依補特伽羅及法增上 生最勝福 佛及僧二是依初義 此復依一補特伽羅 及依眾多補特伽羅生長福德 以於僧伽定有四故 第六 生福差別 即依止補特伽羅及法為主 而生殊勝的福報 此 處的補特伽羅包含佛寶與僧寶 一位補特伽羅是指佛寶 眾多補特伽 羅是指僧寶 又按戒律而言 四位或四位以上 受具足戒者 方稱為 僧寶 癸三 由自誓受而皈依者( ) 譯文 謂由誓受依佛為師 依般涅槃為正修法 歸依僧伽為修助伴 由如是 門而正歸依 如 毘奈耶廣釋 中說 即由自己發誓 依佛為導師 依般涅槃法為真實所要修之法 依僧伽 為修行助伴 由如是三方面而如理皈依 如法友論師的 毘奈耶廣釋 中所說 癸四 由不言餘而歸依者 科判 一 正確了解內外道 知三寶為所皈處( ) 二 佛道與外道之別 1. 師差別( ) 2. 教差別( ) 3. 學法者差別( ) 譯文 一 謂由了知內外大師及其教法 諸學法者 所有勝劣 唯於三寶執為歸 處 不執與此相違師等 是所應歸 85

89 即由了知內外道之大師 教法 學法眾 之勝劣不同之後 選擇三寶 為皈依處 不選擇與三寶相違背的大師 教法 學法眾 為皈依處 二 此二所有差別之中 師差別者 謂佛圓滿無邊功德 所餘大師與此相 1. 違 在內外二道所有不同之中 大師的不同 即內道的大師佛陀斷盡一切 過失 圓滿一切功德 證得究竟解脫 其它外道大師 不具備這些優 點 殊勝讚 云 我捨諸餘師 我歸依世尊 此何故為尊 無過具功 德 殊勝讚 說 我捨棄其餘外道導師 我唯一皈依世尊 為何我以 世尊為導師 因為世尊能斷盡一切過失 圓滿一切功德 又云 於餘外道教 如如善思惟 如是如是我 心信於依怙 如是 非徧智 宗過壞其心 心壞者不見 無過大師尊 殊勝讚 又說 對於外道的教典 深入思惟了解後 因此我對佛 陀更有信心 因為透過思惟了解 知道外道大師不是遍智 其所立之 宗皆有過失 若串習其宗 將失壞心相續 這些失壞心相續的人 不 能了解真實無過的大師世尊 2. 教差別者 謂佛聖教 由安穩道得安樂果 息生死流 淨諸煩惱 終 不欺罔樂解脫者 唯一善妙 清淨罪惡 外道教法與此相違 教法的不同 即內道的佛陀聖教 是由安穩道獲得安樂果 能止息輪 迴的流轉 能淨除諸煩惱 想要獲得解脫之人 唯有佛陀的教法才能 獲得涅槃 善妙 去除罪障 外道的教法不具備這些優點 86

90 如 殊勝讚 云 何故由尊教 安樂得安樂 故於說法獅 尊教此 眾生 如 殊勝讚 所說 為何皈依世尊的教法 因為它教導我們由安樂 道獲得安樂果 因此尊稱佛陀轉法為 獅子吼 其教法具有廣大利 益眾生的功德 讚應讚 亦云 謂應趣應遮 清淨及雜染 此是雄尊語 與餘言 差別 讚應讚 也說 應趣向世尊內道的教法 應捨離外道的教法 世 尊的教法 是斷除煩惱獲得清淨涅槃 外道的教法 是引發煩惱墮入 雜染輪迴 這就是大雄世尊的教法與外道的教法之差別 此純顯真如 彼唯欺罔法 尊語與餘言 除此須何殊 世尊教法 純淨顯示真實性 外道教法 唯是欺罔之法 世尊的教法 與外道的教法相比較 單憑上述就足以分勝劣 不須多言 此專一妙善 彼唯障礙法 尊語與餘言 除此有何別 世尊教法純一妙善能獲解脫 外道教法唯是障礙解脫之法 世尊教法 與外道教法相比較 上述就是最重要的差別 不須再提其它差別 由彼染極染 由此能清淨 此即依怙語 與餘言差別 學習外道教法 能令我們內心極為染污 因為煩惱不能斷除 還在三 界中輪迴 學習世尊教法 能斷除煩惱 獲得清淨的涅槃 解脫輪 迴 以上就是世尊教法與外道教法之差別 3. 僧伽差別由此能知 87

91 僧伽 學法眾 的不同 即由上述大師及教法之差別 類比推論後 即能了知 壬四 既歸依已 所學次第 皈依後的修習次第 癸一 攝分中出 癸二 教授中出 癸三 結語 癸一 攝分中出 無著菩薩的 攝決擇分 中 所出的皈依學處 科判 一 初四聚中 1. 親近善知識( ) 是皈依佛的隨順 2. 聽聞正法( ) 是皈依法的隨順 3. 如理作意( ) 是皈依法的隨順 4. 法隨法行( ) 是皈依僧的隨順 二 第二四聚中 1. 諸根不掉( ) 2. 受學學處( ) 3. 悲愍有情( ) 4. 於三寶勤修供養( ) 一 初中有二四聚 初四聚中 親近善士者 謂如前說 善知識者 乃是 1. 一切功德依處 觀見是已而正親近 攝決擇分 中 其皈依學處的說明 有兩個四聚 第一個四聚是親 近善士 聽聞正法 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 第一個四聚中的 親近善 士 如同前文所說 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依處 知道以後 即應真 正去親近善知識 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 隨順此之正行 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88

92 因為皈依佛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大師 可是現在已無法真正皈依世尊 本人 但可隨順皈依佛 也就是親近開示正道的善知識 2. 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者 隨其所應 謂當聽聞若佛所說 若佛弟子所 說 法教諸契經等 再說明聽聞正法與如理作意 先說 聽聞正法 即隨自己所適宜的 去聽聞佛陀所說 或是佛弟子所說的教法 即諸契經等十二分教 3. 及若作意何種所緣 能息煩惱 即應作意 如理作意 即以某種法為所緣境而作意思惟 則能止息煩惱 那 就應作意思惟此種所緣境 由歸依法 於教 證法應當現證 此即是彼隨順行故 所謂的歸依法 就是要現證 教證二法 但是在修止觀而獲得現證 現前證悟 之前 可透過 聽聞正法 與 如理思惟 而做到 現 證 的隨順 隨順趣向現證之路 4. 法隨法行者 謂應隨順般涅槃法 而修正行 法隨法行 即應隨順般涅槃之法 而勤修戒 定 慧或精勤聞 思 修 由歸依僧 於趣涅槃補特伽羅應執為伴 其隨順行 謂應與諸趣解脫 者 共同學故 所謂的歸依僧 是指將已趣入涅槃 初果以上的聖僧 執為修行伴 但是聖僧難值遇 故只要是目標相同 希求解脫的修行者 皆可與之 共同修習 如此即是皈依僧的隨順 也就是法隨法行 89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語)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 第二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 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初 中分二, 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今初 佛初發心, 中集資糧, 最後現證圓滿正覺, 一切皆是為利有情, 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如是所成有情利義, 略有二種, 謂現前增上生, 及畢竟決定勝 其中依於成辦現前增上生事, 盡其所說, 一切皆悉攝入下士, 或共下士所有法類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南 亞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民 國 105 年 6 月 22 日 董 事 會 修 正 通 過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之 規 定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表 1-1: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原 課 程 名 稱 修 改 後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護 理 助 產 學 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 護 理 助 產 學 I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I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6 表 1-: 課 程 名 稱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課 程 名 稱 原 開 課 學

More information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以 營 養 添 加 劑 作 為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來 源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三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104 年 人 口 婚 姻 結 構 狀 況 分 析 與 探 討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公 所 會 計 室 編 製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More informat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有 關 登 載 事 宜 的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簡 易 參 考 指 南 2016 年 5 月 1.4 版 本 第 1 頁 目 錄 1 登 入 前 要 準 備 的 資 料... 4 2 登 入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5 2.1 輸 入 使 用 者 編 號 及 密 碼... 5 2.2 接 受 免 責 聲 明 的 版 頁... 5 2.3 從 主 項 目 單 中 選 擇... 5 3 一 次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兆 豐 國 際 商 業 銀 行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一 條 第 二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則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主 要 議 事 內 容 作 業 程 序 議 事 錄 應 載 明 事 項 公 告 及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75A740AEC9B6A1A5F0B0B2BB50AFCAB6D4B3E6B16920323030382D30392D323620B3D2A7BDBD54A977AAA9A5BB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75A740AEC9B6A1A5F0B0B2BB50AFCAB6D4B3E6B16920323030382D30392D323620B3D2A7BDBD54A977AAA9A5BB2E646F63> 勞 動 關 係 法 第 7/2008 號 法 律 工 作 時 間 休 假 與 缺 勤 勞 動 關 係 法 的 應 用 範 圍 勞 動 關 係 法 原 則 上 適 用 於 各 行 各 業, 但 不 適 用 於 下 列 情 況 : 賦 予 公 共 行 政 當 局 工 作 人 員 身 份 的 公 職 僱 傭 關 係 ; 與 配 偶 或 處 於 事 實 婚 狀 況 的 人 ( 同 居 滿 兩 年 ), 或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總 統 令 中 華 民 國 1 0 2 年 1 月 9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 0 2 0 0 0 00811 號 茲 修 正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第 六 條 之 一 至 第 九 條 條 文, 公 布 之 總 統 馬 英 九 行 政 院 院 長 陳 冲 安 寧 緩 和 醫 療 條 例 修 正 第 一 條 第 三 條 至 第 五 條 及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pico說明書繁體new

pico說明書繁體new P ICO 智慧型微投影機 使用手冊 電話 + 8 8 6-2 - 2 7 9 0-6 3 0 8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一路90號4樓 w w w. q p o i n t e k. c o m * 內容僅供參考 功能會隨系統版本有所變動 * 如有操作上的問題請洽詢經銷商 本公司或至官網 支援服務..T.I. QP Q.P.T.I. Corporation 索 引 1. 內 容 物 2. 功 能

More information

背書保證作業程序

背書保證作業程序 本 文 件 之 著 作 權 屬 台 灣 高 速 鐵 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所 有, 非 經 本 公 司 事 先 書 面 同 意, 不 得 以 任 何 電 子 機 器 影 印 紀 錄 或 其 他 方 式 重 製 儲 存 利 用 散 布 或 傳 送 目 次 章 節 名 稱... 頁 次 規 章 名 稱... 封 面 目 次 表... i 1.0 目 的... 1 2.0 範 圍... 1 3.0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議 事 規 範,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議 事 規 範, 環 瑞 醫 投 資 控 股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內 部 控 制 管 理 辦 法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Page 1 of 7 第 一 條 :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 本 公 司

More information

Bacillus botulinus 80 Clostridium botulinum Clostridium botulinum 1 1920 Herman Sommer botulinum toxin 2 開 始 用 於 治 療 1954 Vernon Brooks Alan Scott 197

Bacillus botulinus 80 Clostridium botulinum Clostridium botulinum 1 1920 Herman Sommer botulinum toxin 2 開 始 用 於 治 療 1954 Vernon Brooks Alan Scott 197 肉 毒 桿 菌 素 的 發 展 Paracelsus, 1493-1541 食 物 中 毒 的 出 現 9 19 1802 7 Justinus Kerner, 1786-1862 1821 毒 素 的 發 現 80 34 3 Emile Pierre Van Ermengem, 1851-1922 1895 38 2013 5 485 Bacillus botulinus 80 Clostridium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2C433B3B92020B971B8F4A4C0AA52A7DEA5A9>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2C433B3B92020B971B8F4A4C0AA52A7DEA5A9> 研 習 完 本 章, 將 學 會 1. 節 點 電 壓 法 --------------------------------------------01 2. 節 點 電 壓 法 之 特 例 -----------------------------------------08 3. 網 目 分 析 法 --------------------------------------------15 4.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黃昭元.doc

Microsoft Word - 02-黃昭元.doc 平 等 權 與 自 由 權 競 合 案 件 之 審 查 從 釋 字 第 649 號 解 釋 談 起 黃 昭 元 目 次 壹 前 言 貳 研 究 議 題 與 架 構 參 案 件 類 型 與 審 查 方 式 分 析 一 一 規 定 同 時 侵 害 數 權 利 的 案 件 類 型 二 審 查 方 式 的 區 別 實 益 : 審 查 順 序 標 準 結 果 三 三 種 可 能 的 審 查 方 式 四 各 種

More information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 奘 大 學 應 用 心 理 學 系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申 請 程 序 項 目 日 期 繳 交 資 料 遴 聘 指 導 教 授 一 提 論 文 題 目 及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同 意 書 需 符 合 下 列 條 件 : ( 一 ) 修 滿 超 過 一 半 的 學 分 (30 學 分 ) 或 ( 二 ) 所 有 必 修 課 已 修 過 ** 符 合 上 述 一 項 條 件 即 可 一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CEWA01_090110_00066.doc

Microsoft Word - LCEWA01_090110_00066.doc 收 文 編 號 :1050000093 議 案 編 號 :1050115071001100 立 法 院 議 案 關 係 文 書 ( 中 華 民 國 41 年 9 月 起 編 號 )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20 日 印 發 院 總 第 703 號 政 府 提 案 第 10511 號 之 2 案 由 : 行 政 院 農 業 委 員 會 函, 為 修 正 犬 貓 及 偶 蹄 類 動 物 進

More information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想 報 考 103 年 五 專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103.2.20 1. 文 藻 外 語 大 學 ( 雙 外 語 跨 領 域 國 際 專 業 人 才 菁 英 班 ) 2. 國 立 臺 中 科 技 大 學 ( 資 訊 應 用 菁 英 班 創 意 商 品 設 計 菁 英 班 ) 3.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 企 業 管 理 菁 英 班 國 際 貿 易 科 企 業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第 七 條 本 行 對 於 下 列 事 項 應 提 董 事 會 討 論 : 一 公 司 之 營 運 計 畫 二 年 度 財 務 報 告 及 半 年 度 財 務 報 告 三 依 證 券 交 易 法 第 十 四 條 之 一 規 定 訂 定 或 修 正 內 部 控 制 制 度 四 依 證 券 交 易 法

第 七 條 本 行 對 於 下 列 事 項 應 提 董 事 會 討 論 : 一 公 司 之 營 運 計 畫 二 年 度 財 務 報 告 及 半 年 度 財 務 報 告 三 依 證 券 交 易 法 第 十 四 條 之 一 規 定 訂 定 或 修 正 內 部 控 制 制 度 四 依 證 券 交 易 法 凱 基 商 業 銀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管 轄 單 位 : 董 事 會 秘 書 處 初 訂 日 期 :104.4.13 核 定 日 期 :104.4.13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行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提 升 董 事 會 之 運 作 效 率 及 決 策 能 力,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教簡章

Microsoft Word - 中教簡章 輔 仁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中 等 學 校 教 育 學 程 甄 試 招 生 簡 章 一 申 請 資 格 限 定 ( 一 ) 系 所 年 級 : 本 校 學 士 班 ( 含 進 修 學 士 班 學 士 學 位 學 程 班 ) 四 年 級 ( 含 ) 以 下 ( 不 含 延 修 生 ) 碩 士 班 二 年 級 ( 含 ) 以 下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三 年 級 ( 含 ) 以 下 博 士 班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暨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進 修 機 構 審 核 辦 法 問 答 集 105 年 5 月 修 訂 一 會 計 主 管 之 定 義 (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第 2 條 ) ( 一 ) 何 謂 會 計 主 管? 證 券 交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使 用 指 南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統 計 處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UI-S-12-2016-VC

Microsoft Word - TUI-S-12-2016-VC 人 身 保 護 令 申 請 人 : 甲 裁 判 日 期 :2016 年 3 月 1 日 法 官 : 宋 敏 莉 ( 裁 判 書 制 作 法 官 ) 岑 浩 輝 和 賴 健 雄 主 題 : 因 違 法 拘 禁 而 提 出 的 人 身 保 護 令 請 求 摘 要 一 人 身 保 護 令 是 保 障 人 身 自 由 的 特 別 措 施, 目 的 是 即 時 解 決 非 法 拘 禁 的 狀 況, 只 有 在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引 新 北 市 電 子 遊 戲 場 業 設 置 辦 法 作 為 否 准 訴 願 人 申 請 公 司 變 更 登 記 之 依 據, 顯 有 違 誤, 將 前 揭 處 分 撤 銷, 命 原 處 分 機 關 另 為 適 法 之 處 分 原 處 分 機 關 乃 重 行 審 酌, 並 以 訴 願 人 申 請

引 新 北 市 電 子 遊 戲 場 業 設 置 辦 法 作 為 否 准 訴 願 人 申 請 公 司 變 更 登 記 之 依 據, 顯 有 違 誤, 將 前 揭 處 分 撤 銷, 命 原 處 分 機 關 另 為 適 法 之 處 分 原 處 分 機 關 乃 重 行 審 酌, 並 以 訴 願 人 申 請 經 濟 部 訴 願 決 定 書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06 月 13 日 經 訴 字 第 10506306380 號 訴 願 人 : 鑫 賀 電 子 遊 戲 場 業 有 限 公 司 指 定 送 達 地 址 : 新 北 市 板 橋 區 文 化 路 1 段 266 號 13 樓 代 表 人 : 黃 芹 君 訴 願 人 因 申 請 公 司 遷 址 及 修 正 章 程 變 更 登 記 事 件, 不 服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C12711--CH4.tpf

C12711--CH4.tpf 第 直 流 迴 路 章 4-1 節 點 電 壓 法 4-2 迴 路 電 流 法 4-3 重 疊 定 理 4-4 戴 維 寧 定 理 4-5 最 大 功 率 轉 移 4-6 諾 頓 定 理 4-7 戴 維 寧 與 諾 頓 之 轉 換 重 點 掃 描 習 題 探 討 熟 練 節 點 電 壓 法 的 解 題 技 巧 熟 練 迴 路 電 流 法 的 解 題 技 巧 熟 練 重 疊 定 理 的 解 題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