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50R_01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T050R_01"

Transcription

1 1 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隋瓦官寺沙門釋智顗輒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此法門流行後代) 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第一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第一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第一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第一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濁惡世中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誦大乘經者 欲修大乘行者 發大乘意者 欲見普賢菩薩色身者 欲見釋迦牟尼佛多寶佛塔分身諸佛及十方佛者 欲得六根清淨入佛境界通達無閡者 欲得聞十方諸佛所說 一念之中悉能受持通達不忘 解釋演說無障閡者 欲得與文殊師利普賢等諸大菩薩共為等侶者 欲得普現色身一念之中不起滅定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供養一切諸佛者 欲得一念之中遍到十方一切佛剎 現種種色身作種種神變 放大光明說法度脫一切眾生 入不思議一乘者 欲得破四魔 淨一切煩惱 滅一切障道罪 現身入菩薩正位 具一切諸佛自在功德者 先當於空閑處 三七日一心精進入法華三昧 若有現身犯五逆四重失比丘法 欲得清淨還具沙門律儀 得如上所說種種勝妙功德者 亦當於三七日中 一心精進修法華三昧 所以者何 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祕密之藏 於諸經中最在其上 行大直道無留難故 如轉輪王髻中明珠不妄與人 若有得者隨意所須種種珍寶悉皆具足 法華三昧亦復如是 能與一切眾生佛法珍寶 是故菩薩行者應當

2 2 不計身命 盡未來際修行此經 況三七日耶 問曰 佛道長遠 三七日修行當有何益 答有三種益 在下當說 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修行有二種 一者初行 二者久行 教初行者當用此法 教久修者依安樂行品) 夫一切懺悔行法 悉須作前方便 所以者何 若不先嚴淨身心卒入道場 則道心不發行不如法 無所感降 是故當於正懺之前 一七日中先自調伏其心息諸緣事 供養三寶嚴飾道場 淨諸衣服一心繫念 自憶此身已來及過去世所有惡業 生重慚愧禮佛懺悔 行道誦經坐禪觀行 發願專精 為令正行三昧身心清淨無障閡故 心所願求悉克果故(亦須誦下諸懺悔文 悉令通利) 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方法第三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方法第三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方法第三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方法第三(正入道場用六齋日 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 諸天善神下來人間 檢校善惡 見修善者 即注善簿 安慰守護 為現瑞相 令行者心生歡喜 增益善根故) 行者初欲入道場之時應自安心 我於今時乃至滿三七日 於其中間當如佛教一心精進 所以者何 若心異念即雜諸煩惱 名不清淨 心不淨故 豈得與三昧正道相應 是故自要其心不惜身命 一心精進 滿三七日 問曰 眾生心相隨事異緣 云何能得一心精進 答曰

3 3 有二種修一心 一者事中修一心 二者理中修一心 事中修一心者 如行者 初入道場時即作是念 我於三七日中 若禮佛時當一心禮佛 心不異緣 乃至懺悔行道誦經坐禪 悉皆一心 在行法中無分散意 如是經三七日 是名事中修一心精進 二者理中修一心精進 行者 初入道場時應作是念 我從今時乃至三七日滿 於其中間諸有所作常自照了 所作之心心性不二 所以者何 如禮佛時心性不生不滅 當知一切所作種種之事 心性悉不生不滅 如是觀時見一切心悉是一心 以心性從本已來常一相故 行者能如是反觀心源心心相續 滿三七日不得心相 是名理中修一心精進法 明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第四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第四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第四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第四行者初入道場 當具足十法 一者嚴淨道場 二者淨身 三者三業供養 四者奉請三寶 五者讚歎三寶 六者禮佛 七者懺悔 八者行道旋遶 九者誦法華經 十者思惟一實境界 行者於三七日中日夜六時 初入道場一時之中當具足修此十法 於後六時一一時中 當略去請佛一法 餘九法悉行無異 (明此十法之中 有但說施為方法 有教運心作念 有教誦文章句口自宣說 行者當好善取意而用 未必併須誦此文也) 第一明行者嚴淨道場法第一明行者嚴淨道場法第一明行者嚴淨道場法第一明行者嚴淨道場法

4 4 當於閑靜之處 嚴治一室以為道場 別安自坐之處 令與道場有隔 於道場中敷好高座 安置法華經一部 亦未必須安形像舍利并餘經典 唯置法華經 安施旛蓋種種供養具 於入道場日 清旦之時當淨掃地 香湯灌灑香泥塗地 然種種諸香油燈 散種種華及諸末香燒眾名香 供養三寶 備於己力所辦 傾心盡意極令嚴淨 所以者何 行者內心敬重三寶超過三界 今欲奉請供養 豈可輕心 若不能拔己資財供養大乘 則終不能招賢感聖重罪不滅 三昧何由可發 第二明行者淨身方法第二明行者淨身方法第二明行者淨身方法第二明行者淨身方法初入道場 當以香湯沐浴著淨潔衣 若大衣及諸新染衣 若無當取己衣勝者 以為入道場衣 於後若出道場 至不淨處 當脫去淨衣著故衣 所為事竟 當更洗浴著本淨衣 入道場行事也 第三第三第三第三明行者修三業供養法明行者修三業供養法明行者修三業供養法明行者修三業供養法(初入道場 至法座前先敷尼師壇正身倚立 應先慈念一切眾生欲興救度 次當起殷重心慚愧懇惻存想如來 三寶畟塞十方虛空 影現道場 是時手執香爐燒眾名香 散種種華供養三寶 即尋五體投地 口自唱言)一切恭敬一心敬禮十方常住佛(心隨身口一心頂禮 無分散意了知此身如影不實 於能禮所禮心無所得 一切眾生 亦同入此禮佛法界海中 總禮十方佛 一拜已次 當正身威儀 口自唱言)

5 5 一心敬禮十方常住法(禮一拜已 次當正身威儀 口自唱言) 一心敬禮十方常住僧(禮一拜已 用心方法 不異上禮佛中說禮三寶竟 即當胡跪 右膝著地 正身威儀 一心燒香散華 端身正意次當口自唱言) 嚴持香華如法供養 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 供養佛經法 并菩薩聲聞緣覺眾 及一切天仙 受用作佛事 (次當運心想 此香華於念念中 遍至十方一切佛土 作種種眾寶 莊嚴諸臺樓觀 上妙諸色作種種妓樂 上妙音聲歌唄讚歎 作種種栴檀沈水上妙諸香 作種種肴膳湯藥 上妙眾味 作種種衣服瓔珞 流泉浴池上妙諸觸 作眾禪定智慧清淨實相無量 上妙法門 悉皆充滿法界 以為佛事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一切三寶 願三寶攝受 亦熏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 於一一佛前悉見己身 如此供養等無有異 又願六道四生 悉入我供養法界海中 了知如是供養 悉從心生無有自性 心不取著 此念成已 即五體投地 口自唱言)供養已一切恭敬 第四明行者請三寶方法第四明行者請三寶方法第四明行者請三寶方法第四明行者請三寶方法(行者已修三業供養已 次應更燒香散華 一心正念 迴前供養之心奉請三寶 請三寶法當運心正對所請 口稱名字 一一如法奉請 不得散亂輕心)一心奉請南無釋迦牟尼佛(即知法身猶如虛空 無去來相 餘一切佛亦復如是 隨心想念 從耆闍崛山 與大眾圍遶來到道場 受我奉請殷勤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多寶世尊(即應心想 多寶佛塔 從地涌出 影現道場 受我供養)

6 6 一心奉請南無釋迦牟尼十方分身諸佛(即應心想 分身諸佛 悉皆雲集 在寶樹下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妙法蓮華經中一切諸佛(即應心想 過去日月燈明佛等 現在淨華宿王智佛等 未來華光佛等 悉皆現前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常住佛(即應運心想 東方諸佛身黃金色 相好具足放大光明 與諸大眾前後圍遶 來到道場畟塞虛空受我供養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亦復如是) 一心奉請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心想甚深 祕密法藏 悉現在前 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常住法(即應運心想 十方一切諸佛 所有法藏 悉現道場中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運心想念 與無量菩薩圍遶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如前運心想) 一心奉請南無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摩訶薩

7 7 一心奉請南無妙音菩薩華德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常精進菩薩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大樂說菩薩智積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宿王華菩薩勇施菩薩持地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下方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妙法蓮華經中普賢菩薩等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心念 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王 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與無量眷屬 來入道場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南無妙法蓮華經中舍利弗等一切諸大聲聞眾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常住僧(運心想 一切十方諸大菩薩聲聞緣覺眾放大光明 與諸大眷屬圍遶 來到道場受我供養)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中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一切冥空各及眷屬(如是次第一遍奉請竟 即五體投地 復更胡跪燒香散華 從初次第稱名奉請 如是奉請滿三遍已 即當口自宣言)

8 8 唯願本師釋迦牟尼世尊多寶如來分身諸佛 大慈大悲 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大乘妙法蓮華經真淨法門哀憫覆護 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下方上行等菩薩 普賢菩薩等妙法蓮華經中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 大慈大悲受我奉請 來到道場 舍利弗等一切諸大聲聞 悉皆慈悲受我奉請 來到道場 一切十方三寶憐憫覆護 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一切天龍八部等悉生哀憫 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是諸聖眾願悉證明 我於今日欲為十方一切六道眾生 修行大乘無上菩提 破一切障道重罪 願得法華三昧普現色身 於一念中供養一切十方三寶 於一念中普度一切十方六道一切眾生 令入一乘平等大慧故 於三七日一心精進 如經所說修行 願一切諸佛菩薩普賢大師本願力故受我懺悔 令我所行決定破諸罪障 法門現前如經所說(行者當自以智力陳說請佛所為之意)

9 9 第五明讚歎三寶方法第五明讚歎三寶方法第五明讚歎三寶方法第五明讚歎三寶方法(行者既奉請三寶已 即當五體投地 正身威儀一心倚立 而面向法座燒香散華 心念三寶微妙功德 口自宣偈讚歎并及呪願)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哀憫眾生者我等今敬禮以此歎佛功德修行大乘無上善根 奉福上界天龍八部 大梵天王三十三天 閻羅五道六齋八王 行病鬼王各及眷屬 此土神祇僧伽藍內護正法者 又為國王帝主土境萬民 師僧父母善惡知識 造寺檀越十方信施 廣及法界眾生 願藉此善根 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種莊嚴 同會無生成種智道(即當了知 身口意業充滿法界 讚歎三寶 無生無滅無有自性) 第六明禮佛方法六明禮佛方法六明禮佛方法六明禮佛方法(行者既讚歎竟 應當一心正身威儀 次第禮佛 禮佛之法當隨所禮佛志心憶念 此佛法身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如對目前 受我禮拜 餘一一佛亦復如是 用心不得散亂 復次行者 禮佛之時 自知身心空寂 無有禮相 亦知此身 雖如幻不實而非不影現 法界一一佛前 悉有此身 頭面頂禮 三七日六時禮佛方法 如下所列無異)

10 10 一心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過去多寶佛 一心敬禮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東方善德佛盡東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東南方無憂德佛盡東南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南方栴檀德佛盡南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西南方寶施佛盡西南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西方無量明佛盡西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西北方華德佛 盡西北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北方相德佛 盡北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東北方三乘行佛 盡東北方法界一切諸佛

11 11 一心敬禮上方廣眾德佛 盡上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下方明德佛 盡下方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敬禮往古來今三世諸佛 七佛世尊 賢劫千佛 一心敬禮法華經中過去二萬億日月燈明佛 大通智勝佛 十六王子佛等一切過去諸佛 一心敬禮法華經中現在淨華宿王智佛 寶威德上王佛等一切現在諸佛 一心敬禮法華經中未來華光佛 具足千萬光相佛等一切未來諸佛 一心敬禮十方世界舍利尊像支提妙塔 多寶如來全身寶塔 一心敬禮大乘妙法蓮華經 十方一切尊經 十二部真淨法寶 一心敬禮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觀世音菩薩 無盡意菩薩摩訶薩

12 12 一心敬禮妙音菩薩 華德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常精進菩薩 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大樂說菩薩 智積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宿王華菩薩 持地菩薩 勇施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法華經中下方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 一心敬禮法華經中舍利弗等一切諸大聲聞眾 一心敬禮十方一切諸尊大權菩薩 及聲聞緣覺得道賢聖僧 一心敬禮普賢菩薩摩訶薩(三唱此菩薩 是法華懺悔主 行者當自作心 的對此菩薩胡跪說罪懺悔并發願等 其餘諸佛菩薩悉作證明 三七日中皆悉如是) 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第七明懺悔六根及勸請隨喜迴向發願方法第七明懺悔六根及勸請隨喜迴向發願方法第七明懺悔六根及勸請隨喜迴向發願方法第七明懺悔六根及勸請隨喜迴向發願方法

13 13 (行者既禮佛竟 即於法座前正身威儀 燒香散華存想三寶 畟塞虛空 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 無量莊嚴眷屬圍遶 如對目前 一心一意 為一切眾生行懺悔法 生重慚愧發露無量劫來及至此生 與一切眾生 六根所造 一切惡業斷相續心 從於今時乃至盡未來際 終不更造一切惡業 所以者何 業性雖空果報不失 知空之人尚不作善 況復作罪 若造惡不止 悉是顛倒因緣 則受妄果 是故行者以知空故生大慚愧 燒香散華發露懺悔 下所說懺悔章句 多用普賢觀經意若欲廣知懺悔方法 讀經自見 若不能廣尋 今取意略說以成行法) 最初懺悔眼根法最初懺悔眼根法最初懺悔眼根法最初懺悔眼根法(行者一心胡跪正身威儀 燒香散華 心念改悔 我與眾生 眼根從昔已來 性常空寂 顛倒因緣起諸重罪 流淚悲泣 口宣懺悔 下五根懺悔威儀方法 例如今說 口即自言)至心懺悔 比丘(某甲)與一切法界眾生 從無量世來 眼根因緣貪著諸色 以著色故貪愛諸塵 以愛塵故受女人身 世世生處惑著諸色 色壞我眼為恩愛奴 故色使我經歷三界 為此弊使盲無所見 眼根不善傷害我多 十方諸佛常在不滅 我濁惡眼障故不見 今誦大乘方等經典 歸向普賢菩薩及一切世尊 燒香散華 說眼過罪不敢覆藏 諸佛菩薩慧眼法水願與洗除 以是因緣令我與一切眾生眼根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懺悔已禮三寶 說是語已 五體投地 普賢觀經中 明懺六根 悉須三說 若時久難行 一說亦得但作是言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行者當自思憶經 於此身眼根所起重罪 對普賢發露懺悔 下五根皆有此意) 懺悔耳根法懺悔耳根法懺悔耳根法懺悔耳根法

14 14 至心懺悔 比丘(某甲)與一切法界眾生從多劫來 耳根因緣隨逐外聲 聞妙音時心生惑著 聞惡聲時起百八種煩惱賊害 如此惡耳報得惡事 恒聞惡聲生諸攀緣 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 邪見不聞正法 處處惑著無暫停時 坐此竅聲 勞我神識墜墮三塗 十方諸佛常在說法 我濁惡耳障故不聞 今始覺悟 誦持大乘功德海藏 歸向普賢菩薩及一切世尊 燒香散華 說耳過罪不敢覆藏 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 耳根所起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懺悔已禮三寶) 懺悔鼻根法懺悔鼻根法懺悔鼻根法懺悔鼻根法至心懺悔 比丘(某甲)與一切法界眾生 從無量劫來坐此鼻根 聞諸香氣 若男女身香肴膳之香 及種種香迷惑不了 動諸結使諸煩惱賊臥者 皆起無量罪業 因此增長 以貪香故 分別諸識處處染著 墮落生死受諸苦報 十方諸佛功德妙香充滿法界 我濁惡鼻障故不聞 今誦大乘清淨妙典 歸向普賢菩薩及一切世尊燒香散華 說鼻過罪不敢覆藏 以是因緣令我與一切眾生 鼻根一切過罪畢竟清淨(懺悔已禮三寶) 懺悔舌根法懺悔舌根法懺悔舌根法懺悔舌根法

15 15 至心懺悔 比丘(某甲)與一切法界眾生從無數劫來 舌根所作不善惡業 貪諸美味損害眾生 破諸禁戒開放逸門 無量罪業從舌根生 又以舌根起口過罪 妄言綺語惡口兩舌 誹謗三寶讚說邪見 說無益語 鬪構壞亂法說非法 諸惡業刺從舌根出 斷正法輪從舌根起 如此惡舌斷功德種 於非義中多端強說讚歎邪見 如火益薪 舌根罪過無量無邊 以是因緣當墮惡道 百劫千劫永無出期 諸佛法味彌滿法界 舌根罪故不能別了 今誦大乘諸佛祕藏 歸向普賢菩薩及一切世尊燒香散華 說舌過罪不敢覆藏 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 舌根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懺悔已禮三寶) 懺悔身根法懺悔身根法懺悔身根法懺悔身根法至心懺悔 比丘(某甲)與一切法界眾生從久遠來 身根不善貪著諸觸 所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 如是等種種諸觸顛倒不了 煩惱熾然 造作身業起三不善 謂殺盜婬 與諸眾生作大冤結 造逆破戒乃至焚燒塔寺 用三寶物無有羞恥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從身業起說不可盡 罪垢因緣未來世中當墮地獄 猛火焰熾焚燒我身 無量億劫受大苦惱 十方諸佛常放淨光 照觸我等 身根重罪障故不覺 但知貪著麁弊惡觸 現受眾苦 後受地獄餓鬼畜生等苦 如是種種眾苦 沒在其中不覺不知 今日慚愧 誦持大乘真實法藏 歸向普賢菩

16 16 薩及一切世尊燒香散華 說身過罪不敢覆藏 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 身根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懺悔已禮三寶) 懺悔意根法懺悔意根法懺悔意根法懺悔意根法至心懺悔 比丘(某甲)與一切法界眾生從無始已來 意根不善貪著諸法狂愚不了 隨所緣境起貪瞋癡 如是邪念能生一切雜業 所謂十惡五逆 猶如猨猴 亦如黐膠 處處貪著 遍至一切六情根中 此六根業枝條華葉 悉滿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處 亦能增長無明老死十二苦事 八邪八難無不經歷 無量無邊惡不善報 從意根生 如是意根即是一切生死根本 眾苦之源 如經中說 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 當知一切諸法悉是佛法 妄想分別受諸熱惱 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 於解脫中而起纏縛 今始覺悟 生重慚愧生重怖畏 誦持大乘如說修行 歸向普賢菩薩及一切世尊燒香散華說意過罪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意根一切重罪 乃至六根所起一切惡業 已起今起未來應起 洗澣懺悔畢竟清淨(懺悔已禮三寶 六時長用 若謂語多當取其意 自減略之) 明勸請法明勸請法明勸請法明勸請法(一心胡跪正身威儀 燒香散華一心作念 請佛菩薩 說法度眾生 心念口宣 下三法亦如是 當作是言)

17 17 我比丘(某甲)至心勸請十方法界無量佛 唯願久住轉法輪 含靈抱識還本淨 然後如來歸常住(勸請已禮三寶 說是語已 五體投地 行者若欲自出 意說多少 隨心自說 下三法亦如是) 明隨喜法明隨喜法明隨喜法明隨喜法我比丘(某甲)至心隨喜 諸佛菩薩諸功德 凡夫靜亂有相善 漏與無漏一切業 比丘(某甲)咸隨喜(隨喜已禮三寶) 明迴向法明迴向法明迴向法明迴向法我比丘(某甲)至心迴向 三業所修一切善 供養十方恒沙佛 虛空法界盡未來願迴此福求佛道(廻向已禮三寶) 明發願法明發願法明發願法明發願法我比丘(某甲)至心發願 願命終時神不亂 正念直往生安養 面奉彌陀值眾聖 修行十地勝常樂(發願已禮三寶 發願之法行者當於普賢菩薩一切世尊前 心念口言 心中所有諸願 所謂於此身行道無障 四魔不起 得深三昧 入諸法門 弘通正法度脫眾生 捨命之時正念成就 乃至未來世中 常值三寶正信家生出家修道 供養三寶受持大乘 諸波羅蜜悉皆見前 與一切眾生成等正覺 如是種種隨心中所有諸願 悉當隨心自說 此逐行者之情 不可一一備敘)

18 18 第八明行道法第八明行道法第八明行道法第八明行道法(行者既禮佛竟 當一心正身威儀 右遶法座燒香散華 安庠徐步 心念三寶 次第三遍稱)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南無釋迦牟尼分身佛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如是稱諸佛菩薩摩訶薩名字 即當誦經誦經之法在下廣明 行者非但覺了誦經音聲性空 亦當知身心如雲如影 舉足下足心無所得 不住行相 亦知此身影現十方充滿法界 無不普現 圍遶諸佛 如是旋遶三匝乃至七匝三七匝七七匝百匝 無有定數 當自斟量 若行道欲竟 當還如前稱三寶名字 燒香正念作契唄 唄竟至本禮佛處 歸依三寶一心正念 當口自唱言)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說竟作禮 復言)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說竟作禮復言)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閡 和南聖眾(作禮) 第九重明誦經方法第九重明誦經方法第九重明誦經方法第九重明誦經方法

19 19 行者即於前行道中 稱諸佛菩薩名字竟 一心正念誦法華經 但誦有二種人 一具足誦 二不具足誦 具足誦者 行者先已誦妙經一部通利令入道場 可從第一而誦一品二品 或至一卷 行道欲竟即止誦經 如前稱諸佛菩薩名 三自歸依竟 還本坐處 若意猶未欲坐禪 更端坐誦經 亦得多少隨心斟酌 但四時坐禪不得全廢 事須久坐 若人本不習坐 但欲誦經懺悔 當於行坐之中久誦經疲極可暫歛念 消息竟便即誦經 亦不乖行法故云不入三昧 但誦持故見上妙色 二不具足誦者 所謂行者本未曾誦法華經 今為行三昧故 當誦安樂行一品 極令通利 若旋遶時 誦此品若一遍二三遍 隨意多少 若兼誦法華餘品亦得 但不得誦餘經典籍 夫誦經之法當使文句分明 音聲辯了不寬不急 繫緣經中文句 如對文不異 不得謬誤 當次靜心了音聲性 如空谷嚮 雖不得音聲 而心歷歷照諸句義 言詞辯了 運此法音充滿法界供養三寶 普施眾生令入大乘一實境界 第十明坐禪實相正觀方法第十明坐禪實相正觀方法第十明坐禪實相正觀方法第十明坐禪實相正觀方法行者行道誦經竟 當就坐處 入繩床中齊整衣服端身正坐 閉眼合口調和氣息 寬放身心 一一如坐禪前方便中說 然後歛念正觀破壞罪業 云何明正觀 如菩薩法不斷結使不住使海 觀一切法空如實相 是名正觀 云何名觀一切法空 行者當諦觀現在一念妄心隨所緣境 如此之心為因心故心 為不因心故心 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 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

20 20 心 為在三世 為在內外兩中間 有何足跡在何方所 如是等種種因緣中求心畢竟不可得 心如夢幻不實 寂然如虛空無名無相不可分別 爾時行者尚不見心是生死 豈見心是涅槃 既不得所觀 亦不存能觀 不取不捨不倚不著 一切念想不起心常寂然 亦不住寂然 言語道斷不可宣說 雖不得心非心相 而了了通達一切心非心法 一切皆如幻化 是名觀心無心法不住法 諸法解脫滅諦寂靜 作是懺悔名大懺悔 名莊嚴懺悔 名無罪相懺悔 名破壞心識懺悔 行此懺悔心如流水不住法中 所以者何 一切妄想顛倒所作罪福諸法皆從心起 離心之外則無罪福及一切法 若觀心無心則罪福無主 知罪福性空 則一切諸法皆空 如是觀時能破一切生死顛倒 三毒妄想極重惡業 亦無所破 身心清淨 念念之中照了諸法 不受不著細微陰界 以是因緣 得與三昧相應 三昧力故 即見普賢及十方佛摩頂說法 一切法門悉現一念心中 非一非異無有障閡 譬如如意寶珠具足一切珍寶 如是寶性非內非外 行者善觀心性猶如虛空 於畢竟淨心中見一切法門通達無閡 亦復如是 是名行者觀心實相懺悔 六根不斷五欲 得淨諸根見障外事 廣說如法華經普賢觀經中所明 復次行人初入道場 一時之中當具足修此十法 如是於六時中悉用是法 唯除召請三寶 於三七日中修於九法 行一一法時皆修此觀 六時之中一一時中 不得於事理有闕 是名三七日中一心精進 復次行者於三七日中修懺悔時 若行若坐若住若出入 大小便利掃灑洗澣 運為舉動視眗俯仰 應當心心存念三寶 觀心性空 不得於剎那頃 憶念五欲世事 生邪念心 及與外人言語論議 放逸眠臥戲笑視色聽聲 著諸塵境起不善無記煩惱

21 21 雜念 乖四安樂行中說 若能如是心心相續 不離實相不惜身命 為一切眾生行懺悔法 是名三七日中真實一心精進修也(行法相貌多出普賢觀經中 及四安樂行中 行者若欲精進修三昧 令行無過失 當熟看二處經文) 略明修證相第五略明修證相第五略明修證相第五略明修證相第五行者若能如是 於三七日一心精進 修三昧時於三七日 中間或滿三七日已有三種 行者證相不同 今當略分別之 一者下根行者證相 二者中根行者證相 三者上根行者證相 下根證相者 所謂三七日中間或三七日滿 獲得戒根清淨 云何當知 就中亦有三品 一者下品行者 若得種種諸靈異好夢 或覺諸根明淨 四大輕利顏色鮮潔 身有氣力威德巍巍 道心勇發 是名下品知戒根漸淨相也 中品戒根淨相者 於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滿 於行道時 若坐禪中 忽見種種靈瑞 所謂光華淨色異妙香氣 及善聲稱讚 諸如梵網經菩薩戒中說 見如是一一靈瑞相已 身心慶悅得法喜樂 無諸惡相 是名中品知戒根淨相也 上品戒根淨相者 於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滿 於行道及坐禪中 雖不證種種法門 而身心安樂寂靜 於靜心中自見其身戒清淨相 所謂見身著淨法服 威儀齊整身相端嚴 在清淨眾中自見善業之相 了了分明 三篇戒相次第而現 信心開發心得法喜 安隱快樂無有怖畏 於定心中見如是等一一諸善業相 是名上品戒根淨相 以是三品相貌 驗知戒根漸得清淨

22 22 也 其相眾多不可廣說 若罪重難滅而能用心 苦到懺悔不止 或時見諸罪相 所謂見無頭手 及深坑濁水猛火臭穢 種種諸惡境界 見已心生恐畏 當重懺悔 懺悔不止於後亦得戒清淨也 云何當知 中根行者得證淨相 所謂得定根清淨 就中亦有三品 下品行者若於坐禪時 忽覺身心澄靜發諸禪定 所謂欲界住及未到地定身心空寂 身中諸觸次第而發 覺觀分明 喜樂一心默然寂靜 或緣眾生證慈悲喜捨 或復緣佛相好 善心開發入諸三昧 如是等種種諸定 是名下品定根清淨相也 中品知定根清淨相者 有諸行者於坐禪時身心安定 覺出入息長短細微 遍身毛孔出入無閡 因是見身三十六物了了分明 發諸喜樂入種種禪定 或見內外身諸不淨白骨狼籍 或見白骨皎潔分明厭離世間 因是發諸禪定 身心快樂寂然正受 或緣諸法而生慈悲喜捨 或緣諸佛微妙智慧種種功德而生三昧 如是等種種諸定開發 是名中品定根清淨相也 上品定根清淨相者 行者於坐禪中身心安靜 心緣世間陰入界法 即覺無常苦空身受心法 悉皆不實 十二因緣虛假無主 一切諸法不生不滅 猶如虛空身心寂然 與空無相無願相應 而生種種諸深禪定 微妙快樂寂靜無為 厭離世間憫念一切 無復蓋覆及諸惡法 是名上品定根淨相 此則略說中根行者得定根清淨相也 云何當知 上根行者得證之相 所謂慧根清淨故 就中亦有三品 下品慧根淨相者 若於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滿 若於行坐之中入諸禪定 忽覺身心如雲如影夢幻不實 因是覺心內發 智慧分明了達諸法 方便巧說無有障閡 通達十二部經隨義解釋難問無滯 說法無盡 是名下品慧根淨相也 中品慧根淨相者 所謂行者於行坐誦念之中 身

23 23 心寂然猶如虛空 入諸寂定 於正慧中面見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 與無量菩薩眾而自圍遶 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 是人以見普賢菩薩故 即得三昧及陀羅尼 其名曰旋陀羅尼 百千萬億旋陀羅尼 法音方便陀羅尼 陀羅尼者 即是大智慧也 得是大智慧故 諸佛所說一聞不忘通達無閡 於一句中通達一切義說無窮盡 如虛空中風 得如是種種諸智慧門 是名中品慧根淨相也 上品慧根淨相者 行者亦於行坐誦念之中 身心豁然清淨入深禪定 覺慧分明心不動搖 於禪定中得見普賢菩薩 釋迦多寶分身世尊 及十方佛 得無閡大陀羅尼獲六根清淨 普現色身開佛知見 入菩薩位 廣說如普賢觀經中 是名上品慧根淨相 此則略說三根行者得證之相 差別不同 是三種正相中或有魔事相似 若證此法應善分別 不得即生等心也 是故行者若欲得此大功德利者 應當三七日中 一心精進修前方法 若三七日不得當復加功 勿得懈息 若得障道罪漸滅 而三昧諸深法門未現在前 欲常行三昧 未必悉依上十法 但取安樂行品中所說之意 一心修習即自得六根清淨 見十方佛獲普現色身 開佛知見入菩薩位也 當知三七日為期 作如上所說 六時而行者為教新學菩薩 未能入深三昧 先以事法調伏其心 破重障道罪 因此身心清淨得法喜味 若欲一心常寂入深三昧 即須廢前所行 直依安樂行常好坐禪 觀一切法空如實相 不起內外諸過 大悲憐憫一切眾生心無間念 即是修三昧也 若依前法則事煩為妨 是故行者既得此意 當自以智力斟酌 一期所說不可全用 初學之者未能善巧 且依今文用前方法修三昧也

Microsoft PowerPoint - 懺儀與禪觀—法華三昧懺(5)0105

Microsoft PowerPoint - 懺儀與禪觀—法華三昧懺(5)0105 懺儀與禪觀 ~ 法華三昧懺儀 寶雲寺 0105 果慨法師 讓我們的心靜一下 1 南無本合掌2 釋迦牟尼佛( 三稱) 師恭誦 正修第四 粗 細 一嚴道場 二淨身 三三業供養 四請三寶 五讚歎三寶 六禮佛 七五悔儀 八行道法 九誦經 十禪觀 一心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過去多寶佛 一心敬禮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 一心敬禮大乘妙法蓮華經 十方一切尊經 十二部真淨法寶 一心敬禮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ib..5.doc

Microsoft Word - lib..5.doc 從 法華三昧懺儀 看人文精神與實踐工夫 The Humanist Spirits and Practical Procedures in Fa-hua-san-mei ch an-i 南華大學哲研所副教授 尤惠貞 摘要 本文主要是就天臺智者大師之 法華三昧懺儀, 以論述行此懺法之相關儀禮 其所依之義理根據 實踐觀行, 以及修習所可能達到的證相 論文之目的在於藉由探討作為大乘佛教一種修證法門的 法華三昧懺儀,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四 果見法師主講 2013.09.25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今見聞得受持 百千萬劫難遭遇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 前言 四次課程重點 8/7 本經背景 解題 經文架構 大意 序分 8/28 修經之機 此經功德 觀普賢之最初境界 9/04 觀至廣見十方諸佛及佛土 六根懺 1 9/25 六根懺 2 流通分 前兩次課程大綱 一 前言二 ( 正宗分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法華經 與 改變的力量 講師 : 果慨法師 功課作了沒? 信心和道心是從堅苦乃至絕境中生起, 安樂的生活, 對初發心者而言只有促使墮落! 師父的書信 1979.3.17 日期單元品別 0924( 一 ) 總說 緒論 1002( 二 ) 回心歸向最圓滿的路 1~13 1009( 三 ) 一切眾生皆成佛道 10~22 1023( 四 ) 永遠的菩薩道 12 20 23~28 1030( 五 ) 修持法華三昧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前言 梁皇寶懺 是高僧大德特別為我們這些苦惱罪業眾生所做的, 使我們能依文作觀來懺悔 為什麼慚愧? 我們還是凡夫的眾生, 有種種束縛, 所以要生慚愧 在這三界無安的娑婆世界裡, 我們不但聞到佛法, 還能修持佛法, 大家又能來這個好道場共修, 要慶幸我們是很有善根的人, 要把握時間好好來聽經聞法 2 梁皇懺第一卷 皈依三寶 斷疑 懺悔業障 3 第二卷是說明成佛道的目標 發願 要迴向 滿菩提願 4 花奉獻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一 果見法師主講 2013.08.07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今見聞得受持 百千萬劫難遭遇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 前言 為何弘講此經? 這部經是法華三經之一 普賢菩薩與漢地有緣, 普賢相關經典流通甚廣 多有佛寺供奉普賢菩薩 此經影響到許多懺法的開展 朝禮普賢 四次課程重點 8/7 本經背景 解題 經文架構 大意 序分 8/21 修經之機 此經功德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7A169A6F2A8EEB74FB464B1E7ACD3C45FC B2C4A443A8F7A16AAED5A55AA64CA6E6A5BB F312D3335B1695F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7A169A6F2A8EEB74FB464B1E7ACD3C45FC B2C4A443A8F7A16AAED5A55AA64CA6E6A5BB F312D3335B1695F2E646F63> 佛制慈悲梁皇寶懺第七卷 佛曆一 七四年(西元五一二年)梁武帝年間大德高僧誌公法師奉詔於開封菩提寺編寫 佛曆二五六八年(西元二 六年)民國大德高僧達傳於台灣台北縣泰山鄉大覺禪寺校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佛曆二五六八年(西元二 六年)農曆丙戍年五月十七日校正 足七菩提分( 讚 酥酡食, 天廚獻上來 享受法食人間供, 諸佛菩薩降臨來 牧女雙雙獻香糜, 普施十方界, 大甘露法食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三稱)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法鼓山淨土懺之初探.199 199. 法鼓山淨土懺之初探 釋常庵 第五屆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系 目次 一 前 言 二 淨土思想的流傳蓮宗十三祖三 往生淨土懺願儀 之簡介 ( 一 ) 淨土懺流行概況 ( 二 ) 遵式大師生平 ( 三 ) 制懺原由 ( 四 ) 懺儀架構四 淨土懺法儀規 之簡介架構五 法鼓山 願生淨土寶懺儀規 之簡介 ( 一 ) 編者簡介 廣慈法師 ( 二 ) 制懺因緣 ( 三 ) 架構六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 慈悲藥師寶懺熏修藥師懺儀 香贊爐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佛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薩以為眷屬安祥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賢王菩薩像駕光佛現全一菩薩結跏跌坐臨有名曰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三稱)普意方殷諸無香雲蓋身南菩薩摩訶薩(香乍爇法界蒙熏藥師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Page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法華經 與 改變的力量 講師 : 果慨法師 功課作了沒? 我的佛國世界記述佛名 國名 國土的情形 時代名 佛的壽命的長短 正法與像法的時期 學佛, 是為了遇見自己, 不是為了遇見佛 本來面目 通過修行, 最終得到了什麼? 佛陀答 : 什麼都沒有得到. 再問 : 那您還修行做什麼呢?. 佛陀微笑 :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 我失去憤怒 憂慮 悲觀和沮喪. 失去焦慮不安 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痴三毒,.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可移也 則予當捨身復求之 於是掩關於予之北 方丈日夜 翹勤禮佛 然臂復誦 大寶廣愽 隨心陀羅尼 刻日求之 至期果應 四眾觀者 如水之歸海 凡有咨詢於師者 莫不嘖嘖稱奇 即維揚之 當事紳衿 皆歸敬之 噫嘻如師之所為 可謂道振一時矣 而師猶復運慈心 以為舍利所在之處 如佛無異 既獲非常之緣 又豈可不修佛

可移也 則予當捨身復求之 於是掩關於予之北 方丈日夜 翹勤禮佛 然臂復誦 大寶廣愽 隨心陀羅尼 刻日求之 至期果應 四眾觀者 如水之歸海 凡有咨詢於師者 莫不嘖嘖稱奇 即維揚之 當事紳衿 皆歸敬之 噫嘻如師之所為 可謂道振一時矣 而師猶復運慈心 以為舍利所在之處 如佛無異 既獲非常之緣 又豈可不修佛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0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0-A 舍利靈應序天地之理 與聖賢之道 有可測者 有不可測者 可測者 古今智愚之所共知 不可測者 雖學窺聖域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2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 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 演說大乘真經 名無量義 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

More information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如來 ( 拜下 想云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釋迦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下皆准此 唯改佛名) 一心頂禮過去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一心頂禮一切智成就如來 清淨蓮華日如來 一心頂禮無邊身如來 寶性如來 波頭摩勝如來 師子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如來 ( 拜下 想云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釋迦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下皆准此 唯改佛名) 一心頂禮過去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一心頂禮一切智成就如來 清淨蓮華日如來 一心頂禮無邊身如來 寶性如來 波頭摩勝如來 師子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86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 No. 1486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 ( 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釋自衍 妙法蓮華經 的妙是什麼意思 法華經 為何稱作 經中之王 上哪兒查詢 法華經 的相關資料 十個入門讓您找到認識 法華經 的下手處 14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More information

欲立達眾生入不退地 豈非合文殊智普賢行而圓修之者 學者果於下學上達門中有得耶 雖不問彌陀彌勒二尊法界可矣 然其法非吾心外法也 其道亦非夫子一以貫之外之道也 彌陀誠與此土有緣 而盡虗空界之淨土則何可勝數 隨緣隨願何所不可 若論到乘龍御天 安貞應地之易道 則此時正當雙林之既往龍華之將來 而孔宗峙立於其間

欲立達眾生入不退地 豈非合文殊智普賢行而圓修之者 學者果於下學上達門中有得耶 雖不問彌陀彌勒二尊法界可矣 然其法非吾心外法也 其道亦非夫子一以貫之外之道也 彌陀誠與此土有緣 而盡虗空界之淨土則何可勝數 隨緣隨願何所不可 若論到乘龍御天 安貞應地之易道 則此時正當雙林之既往龍華之將來 而孔宗峙立於其間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88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1488-A 龍華懺儀序明進士贊治尹中議大夫原任兩京兵刑部尚書郎廣東湖廣等處按察僉事致仕奉恩詔晉勳階正四品婁江營志道撰當余隆慶壬申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天台宗入門附錄1.doc

Microsoft Word - 天台宗入門附錄1.doc 附錄一 :( 原論文發表於第一屆慈光禪學研討會上 ) 天台禪法的特質 兼論 法華三昧懺儀 之修持 提要 天台宗為中國最早成立的本土化宗派, 由於其教法組織嚴謹, 而且教理與實踐並重, 因此古來即有 教觀雙美 之稱, 影響中國佛教至深且鉅 天台宗之教理門, 雖以智者大師所說之 五時八教 為核心, 但其目的乃為凸顯圓教 中道實相 的佛法最高義理 而為了親證此 三諦圓融 的究竟真理, 智者大師更以經論為佐助,

More information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2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以神通力 現聲聞相 是諸微妙 功德伏藏 是諸解脫 珍寶出處 是諸菩薩 明淨眼目 是趨涅槃 商人導首 如如意珠 雨眾財寶 隨所希求 皆令滿足 照行善者 猶如朗日 照失道者 猶如明炬 除煩惱熱 如月清涼 渡四流者 為作橋梁 趨彼岸者 為作船筏 伏諸外道 如師子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2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以神通力 現聲聞相 是諸微妙 功德伏藏 是諸解脫 珍寶出處 是諸菩薩 明淨眼目 是趨涅槃 商人導首 如如意珠 雨眾財寶 隨所希求 皆令滿足 照行善者 猶如朗日 照失道者 猶如明炬 除煩惱熱 如月清涼 渡四流者 為作橋梁 趨彼岸者 為作船筏 伏諸外道 如師子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大士洪慈 為歸為救 又念大士法身 及十方三寶 體常遍滿 無所不在 與我現前心性 平等無二 起深信解 如奉慈顏 敷具拱立 唱云 一切恭敬 十方常住三寶 總一禮已 是諸眾等 各各胡跪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唱云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無邊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至此停唱 燒香 散華 至心想云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A 龍華懺儀序敘言第一開發正信第二廣求良友第三嚴持戒律第四發菩提心第五明結壇儀第六請禮三寶第七懺悔往罪第八專誦法華第九三寶福田第十總觀兜率敘言初觀依報初正觀二結顯二觀正報三觀上生四稱名獲益第十一別觀龍華敘言初辯異先辯身量之異次辯壽量之異次辯樹量之異次辯初會異第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A 龍華懺儀序敘言第一開發正信第二廣求良友第三嚴持戒律第四發菩提心第五明結壇儀第六請禮三寶第七懺悔往罪第八專誦法華第九三寶福田第十總觀兜率敘言初觀依報初正觀二結顯二觀正報三觀上生四稱名獲益第十一別觀龍華敘言初辯異先辯身量之異次辯壽量之異次辯樹量之異次辯初會異第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1488-A 龍華懺儀序敘言第一開發正信第二廣求良友第三嚴持戒律第四發菩提心第五明結壇儀第六請禮三寶第七懺悔往罪第八專誦法華第九三寶福田第十總觀兜率敘言初觀依報初正觀二結顯二觀正報三觀上生四稱名獲益第十一別觀龍華敘言初辯異先辯身量之異次辯壽量之異次辯樹量之異次辯初會異第二正觀初觀同居初略示城郭二徧觀閻浮初觀世界次觀人民三觀國王二觀劣應身先觀父母次正觀佛身第一降兜率第二托胎第三住胎第四出胎第五出家第六成道第七轉法輪第八入般涅槃結勸勤修第十二念一實相初正體二顯妙用

More information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修訂日期 : 2005/05/08 發行日期 : 2006/2/2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6, No. 174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742 [cf. No. 279] 華嚴經骨目序此經新本大唐證聖元年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成 天台宗教第九祖師荊溪尊者有願行觀門骨目一卷

More information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佛說施燈功德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702 佛說施燈功德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702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 佛有 四種勝妙善法 能令眾生得無量果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一遍 圍繞四邊為界皆得 若能如法受持自肰克果經云 皆得隨便行之四修供養行者 依法結界已 至千眼像前 先敷具倚立 當念一切三寶 及法界眾生 與我身心無二無別 諸佛已悟眾生尚迷 我為眾生翻迷障故 禮事三寶 作是念已口當唱言一切恭謹 一心頂禮 十方常住三寶 ( 一禮已 燒香散華 首者唱 ) 是諸眾等各各胡

一遍 圍繞四邊為界皆得 若能如法受持自肰克果經云 皆得隨便行之四修供養行者 依法結界已 至千眼像前 先敷具倚立 當念一切三寶 及法界眾生 與我身心無二無別 諸佛已悟眾生尚迷 我為眾生翻迷障故 禮事三寶 作是念已口當唱言一切恭謹 一心頂禮 十方常住三寶 ( 一禮已 燒香散華 首者唱 ) 是諸眾等各各胡 千手眼大悲心呪行法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950 千手眼大悲心呪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50 此大陀羅尼 忝自髫年便能口誦 且罔諳持法 後習天台教觀 尋其經文 觀慧 事儀足可行用 故略出之誠堪自軌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御製水懺序夫三昧水懺者 因唐悟達國師知玄 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知玄遂演大覺之旨 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 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 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 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 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 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

御製水懺序夫三昧水懺者 因唐悟達國師知玄 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知玄遂演大覺之旨 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 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 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 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 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 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 慈悲三昧水懺 御製水懺序夫三昧水懺者 因唐悟達國師知玄 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 知玄遂演大覺之旨 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 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 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 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 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 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之念 啟懺悔之門 苟能精白一心懺悔 為善則積累罪業一旦冰釋 譬諸水也 身之煩而濯之無不清

More information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 大經 及龍樹 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 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繫心, 助成往益 ;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 謹依 大經 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 禮 念, 定生彼國 ; 十九拜, 當日沒時禮 第二 謹依 大經, 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 二十四拜, 當初夜時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lián chí zàn 蓮 池 讚 lián chí hǎi huì mí tuó rú lái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 uān yīn shì zhì zuò lián tái 觀音勢至坐蓮臺 jiē yǐn shàn jīn jiē dà shì hón kāi 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 pǔ yuàn lí chén āi 普願離塵埃 nā mó lián chí hǎi huì pú sà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

善男子聽 汝是菩薩不 ( 答是言 ) 發菩提願未( 答言已發 ) 善男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於是學處 於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善男子聽 汝是菩薩不 ( 答是言 ) 發菩提願未( 答言已發 ) 善男子聽 汝等今者 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於是學處 於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律要後集目次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0, No. 1124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誦或本 ( 出地持戒品中菩薩戒本經 故今省之 ) 菩薩戒羯磨文釋 ( 收于續藏經第六十壹套中 ) 重定授菩薩戒法學菩薩戒法梵網經懺悔行法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 宋言時稱 )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哲學學報

南華大學哲學學報 揭諦 第 22 期 2012 年 1 月, 頁 129-166 南岳慧思的懺悔思想 * 黃國清 摘要 天台宗甚重視懺悔法門, 以懺悔行法助成止觀實踐, 這種方向最早由南岳慧思所確立 事理二懺的區分也在慧思著述中見到雛形 慧思將懺悔視為主要菩薩行法之一, 與發菩提心 大慈悲心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等修行德目並列 修習懺悔的功德, 可除滅障道重罪, 推進菩薩實踐體驗 懺悔行法更重要的意義, 是與禪觀連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九屆畢業論文 華嚴懺悔思想與天台懺法之探究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宗賢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 自序 懺悔 是佛弟子, 無論在家居士或出家眾的生活準則, 也是個人修持及僧團和合清淨的綱紀, 更是佛弟子解脫生死 證涅槃的慈航 由 懺悔 罪業 內心清淨 外不造作, 而得戒 定 慧, 以達自性的體悟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禮佛 多拜懺, 並學習普賢菩薩, 如何發願懺悔業障,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緣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摩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聽 吾當說之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 為五濁惡世成就眾生故而來至

P. 2 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緣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摩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聽 吾當說之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 為五濁惡世成就眾生故而來至 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59B 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59B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佉羅提耶山牟尼仙所住之處 與大比丘眾俱無量無數聲聞大 眾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修訂日期 : 2005/08/28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59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No. 659 [No. 658]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婆伽槃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16 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2.0 為基礎, 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 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 部份 epub 閱讀器可能無法呈現指定的顏色 )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 歡迎來函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開皇十七年, 坐化於山中大石像前, 世壽六十, 戒臘四十 生前造大寺三十六所, 度僧無數, 傳業弟子三十二, 其中著名者有灌頂 智越 智璪等法師 大師入寂後, 楊廣派人依其所遺圖畫於天台山下建寺, 大業元年 ( 六 五年 ), 即位後並親賜 國清寺 之額 後周世宗時追諡 法空寶覺尊者 南宋寧宗慶元三

開皇十七年, 坐化於山中大石像前, 世壽六十, 戒臘四十 生前造大寺三十六所, 度僧無數, 傳業弟子三十二, 其中著名者有灌頂 智越 智璪等法師 大師入寂後, 楊廣派人依其所遺圖畫於天台山下建寺, 大業元年 ( 六 五年 ), 即位後並親賜 國清寺 之額 後周世宗時追諡 法空寶覺尊者 南宋寧宗慶元三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題解 一 名稱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略稱 坐禪法要, 又稱 天台小止觀 童蒙止觀 小止觀 止觀坐禪法要 為接引初學止觀禪坐法門者, 使其開矇冥而入正道所作, 故名 二 作者 智顗大師 ( 西元五三八 ~ 五九七年 ), 為中國天台宗開宗祖師 隋代荊州 ( 湖南 ) 華容人, 俗姓陳 字德安 世稱智者大師 天台大師 七歲即好往伽藍, 諸僧口授 普門品 一遍, 即誦持之 十八歲, 投果願寺法緒法師出家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19/2/2012 誦經不如解經, 解經不如行經 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知道方法 熟悉方法, 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 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 釋題 慈悲道場懺法 CBTA,T45,no.1909 立此慈悲道場四字乃因夢感因彌勒如來之感夢 題曰慈悲道場 由蕭梁武帝之創修 俗稱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懺法序 您需要懺悔嗎? 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 這個水流的背後, 事實上不是上帝在主導的, 是由我們過去自己所造的

More information

25K-CH

25K-CH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妙法蓮華經 2 參考大正藏第 46 冊第 956 禮法華經儀式 ( 頁之 禮法華經儀式 校刊 ) 香讚 ㄖㄨㄛ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三稱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三拜,

More information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1, No. 116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64-A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重刻序 (此序西蜀潘存評點) 淨土法門者何 法界緣起也 何謂法界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 不唯非塊然

More information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修訂日期: 2005/08/08 發行日期: 2005/8/1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1, No. 116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64-A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重刻序 (此序西蜀潘存評點) 淨土法門者何 法界緣起也 何謂法界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 不唯非塊然

More information

12

12 第十㆓講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㆒ 這品經的宗旨 : ( ㆒ ) 七品經已說明基本原理 ( ㆓ ) 現在, 要說成就如來成所作 : 活出自己的如來 過如來生活 得大解脫 : 又世出世間不㆓ : 染淨不㆓之如來 要談如來成所作事 ㆕智 : 1. 成所作智 ( 五識 ) 2. 妙觀察智 ( 六識 ) 3. 平等性智 ( 七識 ) 因 轉 果 轉 4. 大圓鏡智 ( 八識 ) ㆓ 文殊菩薩問文殊菩薩問如來法身有何等相?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會極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 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 譬喻說法之研究 一 緒論 釋會極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三屆 在原始佛教聖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 稱為十二分教, 或譯為十二部經 十二分聖教 譬喻 ( avadāna,apadāna, 阿婆陀那 阿波陀那 ) 即是其中之一, 其本意是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群機 尊者興慈,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德損恩濃,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伺隙尋伸;袁盎結西漢之讎,乘時獲報 由是因果無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群機 尊者興慈,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德損恩濃,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伺隙尋伸;袁盎結西漢之讎,乘時獲報 由是因果無 慈悲三昧水懺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慈悲三昧水懺上卷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三稱)恭聞,如來應化,普利群機 尊者興慈,咸尊後記 江澄月映,迦摩羅疾而假示幻儀;德損恩濃,剎帝利寵而榮膺寶座 晁錯含東市之恨,伺隙尋伸;袁盎結西漢之讎,乘時獲報 由是因果無 慈悲三昧水懺上卷爽,歷漢唐而引滿昭然 真俗相違,弛戒律而魔冤宛爾 所以瘡生人面,起居之痛苦難禁 友遇聖流,授受之盟言堪信

More information

妙法 指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在這部經即稱為 妙法 如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整部經在講 般若波羅蜜多心 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是在 指引眾生佛的知見 知見 感知與見識 指的是我們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 覺知 感知世界 我們看世間林林總總 無非使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在看 然而一般凡夫所看的 他的知見與

妙法 指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在這部經即稱為 妙法 如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整部經在講 般若波羅蜜多心 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是在 指引眾生佛的知見 知見 感知與見識 指的是我們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 覺知 感知世界 我們看世間林林總總 無非使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在看 然而一般凡夫所看的 他的知見與 春風 化雨 釋悟因 法華經 的宗旨與法門 妙妙妙 法華經 的 妙 妙在何處 妙在不可思 不可議 不可量的法 種種法門都是種植得度因緣的方便 由此因緣即可進入佛道 法華經 之 妙 既是 原則 掌握 又是 方便 釐清 妙法蓮華經 解題 妙法蓮華經 依中國佛教的教判 是佛陀晚年時說的 僅稍前 於涅槃時而已 若從印度佛教的發展史來看 是大乘初期的經典 本經說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 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大方等無想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No. 38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87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健度第一

More information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9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三萬二千人 皆是阿羅漢 心善解脫

More information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往生禮讚偈 ( 一卷 )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大經及龍樹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係心助成往益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謹依大經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禮念定生彼國 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經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二十四拜當初夜時禮 第三謹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謹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More information

SB10 佛藏經描仿.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SB10 佛藏經描仿.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全集彙編緣起 1 全集彙編緣起本苑開山第一代住持,上智下諭昌圓和尚,於民國八十九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圓寂,化緣雖盡(住世七十七歲,僧臘三十二年),但所遺留的著作,其法味幽遠,依然化導十方有緣 和尚於民國七十一年(五十九歲)開始從事撰述,謂之 建無形的大殿 ;並於第二年成立發行組,處理著作流通事宜 從七十二年四月出版第一本 思益梵天所問經尋繹,至八十七年五月出版 側聞散記 第四集為止,將近十五年間,出版五

More information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Title 佛隨念之現觀加行 Author(s) Chan, NC Citation Journal Of Chi Lin Center, 2011, VII, p. 129-164 Issued Date 2011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164937 Rights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Hong Kong License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錄節要 第五單元\(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錄節要 第五單元\(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錄節要第五單元 (401-500) 淨空老法師講述 老法師墨寶 一. 漩澓頌 二. 愛 第四 一片 一 異生眾讚佛分三 ( 一 ) 諸天眾分二 2 欲天分七 [7] 月天分二 1 長行十法 月天子長行第七句 : 普遊不動光天子, 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註解中給我們提示, 文字雖然不多, 意思很明顯, 以佛智風, 持大悲月, 使明見正覺, 離苦清涼 普遊 指菩薩教化眾生,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目次 編輯手札 成為一個圓滿的典範 專 輯 04 究竟 成佛 妙法華 悅讀經典 二 06 原來是座化城 法華經 七譬喻 14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26 如是本末究竟 法華經 十如是 36 開敷的蓮華 法華經 十類圖說 50 汝等皆當作佛 法華經 十個故事 編輯組 釋自衍 黃國清 黃錦珍 編輯組 春風化雨 64 妙 妙 妙 法華經 的宗旨與法門 釋悟因 大千世界停看聽 74 專 欄 在邊陲點燈的日子

More information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爾時善財童子 向迦毘羅城 思惟修習受生解脫 增長廣大 憶念不捨 漸次遊行 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 其中有神 號無憂德 與一萬主宮殿神俱 來迎善財 作如是言 善來丈夫有大智慧 有大勇猛 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 心恒不捨廣大誓願 善能觀察諸法境界 安住法城 入於無量諸方便門 成就如來功德大海 得妙辯才 善調眾生 獲聖智身 恒順修行 知諸眾生心行差別 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More information

具緣第一訶欲第二棄蓋第三調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發第七覺魔第八治病第九證果第十今略舉此十意 以明修止觀者 此是初心學坐之急要 若能善取其意而修習之 可以安心免難 發定生解證於無漏之聖果也具緣第一夫發心起行欲修止觀者 要先外具五緣 第一持戒清淨 如經中說 依因此戒 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是故比丘應持

具緣第一訶欲第二棄蓋第三調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發第七覺魔第八治病第九證果第十今略舉此十意 以明修止觀者 此是初心學坐之急要 若能善取其意而修習之 可以安心免難 發定生解證於無漏之聖果也具緣第一夫發心起行欲修止觀者 要先外具五緣 第一持戒清淨 如經中說 依因此戒 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是故比丘應持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915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15 天台止觀有四本 一曰圓頓止觀 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 章安記為十卷 二曰漸 次止觀 在瓦官寺說 弟子法慎記 本三十卷 章安治定為十卷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大士洪慈 為歸為救 又念大士法身 及十方三寶 體常徧滿 無所不在 與我現前心性 平等無二 起深信解 如奉慈顏 敷具拱立 唱云)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總一禮已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唱云)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

(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大士洪慈 為歸為救 又念大士法身 及十方三寶 體常徧滿 無所不在 與我現前心性 平等無二 起深信解 如奉慈顏 敷具拱立 唱云)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總一禮已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唱云)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地藏寶懺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 (行者淨身口意 至尊像前 應念我及眾生 積迷造罪 無救無歸 大士洪慈 為歸為救 又念大士法身 及十方三寶 體常徧滿 無所不在 與我現前心性 平等無二 起深信解 如奉慈顏 敷具拱立 唱云)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總一禮已 嚴持香華 如法供養 唱云)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至此停唱 燒香散華 至心想云)一切佛法僧寶體常徧滿無所不在願令以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剎土施作佛事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大方廣寶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62 [No. 461]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62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 薩五千

More information

宿因所感處好國土善安置身 亦名淨行 供養父母奉事夫主瞻視兒息 亦名淨行勿於小罪而生輕想 所應作者次第作之 亦名淨行常樂布施修習作法愛念親友 亦名淨行 遠離飲酒不為眾惡常修愛語 亦名淨行 多聞技藝善學威儀 研尋所聞不令廢忘 亦名淨行恭敬尊重少欲知足受恩能報 亦名淨行 不為八法之所動轉顏貌怡悅 亦名淨行

宿因所感處好國土善安置身 亦名淨行 供養父母奉事夫主瞻視兒息 亦名淨行勿於小罪而生輕想 所應作者次第作之 亦名淨行常樂布施修習作法愛念親友 亦名淨行 遠離飲酒不為眾惡常修愛語 亦名淨行 多聞技藝善學威儀 研尋所聞不令廢忘 亦名淨行恭敬尊重少欲知足受恩能報 亦名淨行 不為八法之所動轉顏貌怡悅 亦名淨行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579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79 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修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 彌伽羅母弗婆羅園歡喜殿中 於是毘舍佉母 與千

More information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2014 佛法度假 生活. 修行. 龍樹論 釋開仁編,2014.7 目次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貳 初學菩薩未離欲, 亦未能斷慳, 如何實踐布施度參 若捨一惡人, 則為背佛恩 ;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肆 菩薩諸漏未盡, 怎麼能久劫於三界中, 忍諸惡人伍 菩薩的精進, 有淺深階段陸 菩薩願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柒 一心敬慎是善人相, 娑婆世界的菩薩難勝難及 難破難近捌 菩薩應具備三輪體空的無我智慧玖

More information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 出 : 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曩謨釋迦牟尼佛曩謨金剛摧伏散壞佛曩謨寶焰佛曩謨龍勝佛曩謨勇猛軍 佛曩謨勤勇喜佛曩謨寶髻佛曩謨寶月光佛曩謨不空金剛佛曩謨寶藏佛 曩謨無垢光佛曩謨離垢光明佛曩謨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 出 : 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曩謨釋迦牟尼佛曩謨金剛摧伏散壞佛曩謨寶焰佛曩謨龍勝佛曩謨勇猛軍 佛曩謨勤勇喜佛曩謨寶髻佛曩謨寶月光佛曩謨不空金剛佛曩謨寶藏佛 曩謨無垢光佛曩謨離垢光明佛曩謨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 出 : 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曩謨釋迦牟尼佛曩謨金剛摧伏散壞佛曩謨寶焰佛曩謨龍勝佛曩謨勇猛軍 佛曩謨勤勇喜佛曩謨寶髻佛曩謨寶月光佛曩謨不空金剛佛曩謨寶藏佛 曩謨無垢光佛曩謨離垢光明佛曩謨勇施佛曩謨梵施佛曩謨水月佛曩謨 梵天佛曩謨賢吉祥佛曩謨無量威德佛曩謨栴檀香光佛曩謨光明佛曩謨 無憂最勝吉祥佛曩謨人中尊佛曩謨華光佛曩謨梵幢佛曩謨蓮花藏佛曩

More information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24-12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24-12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12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禪師講述 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十二 ) 目 錄 卷二十九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一 卷三十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六三 卷三十一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一二三 卷三十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一八五

More information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587 No. 587 [Nos. 585, 586]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More information

者而攝受之 十二者以此善力 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仰願幽顯凡聖大眾 同加覆護同加攝受 令 ( 某甲 ) 等 ( 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 ) 所悔清淨所願成就 等諸佛心同諸佛願 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 ( 淨身當洗浴淨口讚佛功德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 乃可標心歸

者而攝受之 十二者以此善力 令諸眾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仰願幽顯凡聖大眾 同加覆護同加攝受 令 ( 某甲 ) 等 ( 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 ) 所悔清淨所願成就 等諸佛心同諸佛願 六道四生皆悉隨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 ( 淨身當洗浴淨口讚佛功德淨意運心懺悔三業既淨 乃可標心歸 慈悲道場懺法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909 慈悲道場懺法傳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5, No. 1909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 不寐居寢殿聞外有騷窣之聲視之乃見一蟒盤躃上殿睒晴呀口以向於帝帝大驚駁無所逃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釋迦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 如禮阿彌陀佛 即云阿彌陀佛影現中云云 禮僧但改為菩薩等 下隨位倣此 )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億劫千光王靜住世尊一心頂禮過去九十九億殑伽沙諸佛世尊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劫正法明世尊一心頂禮十方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釋迦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 如禮阿彌陀佛 即云阿彌陀佛影現中云云 禮僧但改為菩薩等 下隨位倣此 )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億劫千光王靜住世尊一心頂禮過去九十九億殑伽沙諸佛世尊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劫正法明世尊一心頂禮十方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80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1480 千手千眼大悲心呪行法 四明尊者知禮儀軌始集 華山律師讀體刪文重纂 嘉禾沙門寂暹補像較梓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