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Transcription

1 2014 佛法度假 生活. 修行. 龍樹論 釋開仁編, 目次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貳 初學菩薩未離欲, 亦未能斷慳, 如何實踐布施度參 若捨一惡人, 則為背佛恩 ;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肆 菩薩諸漏未盡, 怎麼能久劫於三界中, 忍諸惡人伍 菩薩的精進, 有淺深階段陸 菩薩願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柒 一心敬慎是善人相, 娑婆世界的菩薩難勝難及 難破難近捌 菩薩應具備三輪體空的無我智慧玖 菩薩無緣大慈, 不棄捨一切眾生, 堅心以五乘法行教化拾 菩薩引導眾生的善巧方便拾壹 菩薩行懺悔 隨喜 勸請三事, 轉近得佛拾貳 菩薩除怖畏的方法拾參 菩薩契理契機之法施 1

2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答曰 :1 若無修十地者, 則無有三乘 1 是語弱劣, 非是大悲有益之言 若諸菩薩効汝小心, 無慈悲意, 不能精勤修 2 十地者, 諸聲聞 辟支佛何由得度? 亦復無有三乘差別 所以者何? 一切聲聞 辟支佛皆由佛出, 若無諸佛, 何由而出? 若不修十地, 何有諸佛? 若無諸佛, 亦無法 僧 是故汝所說者, 則斷三寶種, 非是大人有智之言, 不 可聽察 2 能行慈悲饒益於他, 名為上人 所以者何? 世間有四種人 : 一者 自利 二者 利他 3 三者 共利 四者 不共利 是中共利者, 能行慈悲饒益於他, 名為上人 如說 : 4 世間可愍傷, 常背於自利, 一心求富樂, 墮於邪見網 ; 常懷於死畏, 5 6 流轉六道中, 大悲諸菩薩, 能極為希有 眾生死至時, 無能救護者, 沒在深黑闇, 煩惱網所纏 7 若有能發行, 大悲之心者, 荷負眾生故, 為之作重任 若人決定心, 獨受諸勤苦, 所獲安隱果, 而與一切共 諸佛所稱歎, 第一最上人, 亦是希有者, 功德之大藏 世間有常言, 家不生惡子, 但能成己利, 不能利於人 ; 若生於善子, 能利於人者, 是則如滿月, 照明於其家 有諸福德人, 以種種因緣, 饒益如大海, 又亦如大地 無求於世間, 以慈愍故住, 此人生為貴, 壽命第一最 如是聲聞 辟支佛 佛, 煩惱解脫雖無差別, 以度無量眾生, 久住生死, 多所 悲 = 愍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0d,n.14) 三 = 二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0d,n.15) 他 = 彼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0d,n.16) 背 ㄅㄟˋ : 轉 ( 漢語大詞典( 六 ) p.1222) 轉 : 通 專 專一 ( 漢語大詞典( 九 ) p.1314) 死畏 = 畏死 宮 ( 大正 26,20d,n.17) 極 = 拯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0d,n.18) 纏 = 縛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0d,n.19) 2

3 利益具足菩薩十地故, 有大差別 ( 貳 ) 菩薩雖以利他為上, 然利他實是自利的圓滿 大智度論 卷 平等品 ( 大正 25,726b26-c23): 問曰 : 如餘處菩薩自利益, 亦利益眾生, 此中何以但說利益眾生, 不說自利? 自利利人有何咎? 答曰 : 菩薩行善道, 為一切眾生, 此是實義 ; 餘處說自利, 亦利益眾生, 是為凡夫人作是說, 然後能行菩薩道 入道人有下 中 上 下者, 但為自度故行善法 ; 中者 自為亦為他 ; 上者 但為他人故行善法 問曰 : 是事不然! 下者 但自為身, 中者 但為眾生, 上者 自利亦利他人 若但利他, 不能自利, 云何言上? 答曰 : 不然! 世間法爾, 自供養者不得其福, 自害其身而不得罪 ; 以是故, 為自身行道, 名為下人 一切世人但自利身, 不能為他 ; 若自為身行道, 是則折減, 自為愛著故 ; 若能自捨己樂, 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 是名上人, 與一切眾生異故 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 眾生未成就, 自利則為具足 ; 若自利益, 又為眾生, 是為雜行 8 ( 參 ) 淨心第一是菩薩的本願, 從利他中完成自利 一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2 入初地品 ( 大正 26,24b3-20): 釋偈 : 當自發願言 : 我得自度已, 當復度眾生 發願 : 我得自度已, 當度眾生 者, 9 一切諸法, 願為其本, 離願則不成, 是故發願 10 8 瑜伽師地論 卷 61( 大正 30,642b20-23): 復次, 依行差別建立三士, 謂下 中 上 : 無自利行 無利他行, 名為下士 有自利行 無利他行 ; 有利他行 無自利行, 名為中士 有自利行 有利他行, 名為上士 9 諸 +( 佛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4d,n.6) 10 大智度論 卷 7 1 序品 ( 大正 25,108b14-c3): 問曰 : 諸菩薩行業清淨, 自得淨報, 何以要須立願然後得之? 譬如田家得穀, 豈復待願? 答曰 : 作福無願, 無所摽立, 願為導御, 能有所成 譬如銷金, 隨師所作, 金無定也 如佛所說 : 有人修少施福, 修少戒福, 不知禪法 ; 聞人中有富樂人, 心常念著, 願樂不捨, 命終之後, 生富樂人中 復有人修少施福, 修少戒福, 不知禪法 ; 聞有四天王天處 三十三天, 夜摩天 兜率陀天 化樂天 ( 專念色欲, 化來從己 ) 他化自在天( 此天他化色欲, 與之行欲, 展轉如是, 故名他化自在 ), 心常願樂, 命終之後, 各生其中 ; 此皆願力所得 3

4 問曰 : 何故不言我當度眾生, 而言自得度已當度眾生? 答曰 :1 自未得度, 不能度彼 11 自未得度, 不能度彼 如人自沒淤泥, 何能拯拔餘人? 又如為水所漂 12, 不 能濟溺, 是故說我度已當度彼 2 引經為證 如說 : 若人自度畏, 能度歸依者, 自未度疑悔, 何能度所歸? 若人自不善, 不能令人善, 若不自寂滅, 安能令人寂? 13 是故先自善寂而後化人 又如 法句 偈說 : 若能自安身, 在於善處者, 然後安餘人, 自同於所利 14 凡物皆先自利, 後能利人 何以故? 如說 : 若自成己利, 乃能利於彼 ; 自捨欲利他, 失利後憂悔! 是故說自度已, 當度眾生 二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大正 26,56a12-b2): 問曰 : 捨自利, 勤行他利, 此事不然 如佛說 : 雖大利人, 不應自捨己利 15 如說 : 捨一人以成一家; 捨一家成一聚落 ; 捨一聚落成一國土 ; 捨一國土 以成己身 ; 捨己身以為正法 16 菩薩亦如是, 修淨世界願, 然後得之 以是故知, 因願受勝果 復次, 莊嚴佛世界事大, 獨行功德不能成故, 要須願力 譬如牛力雖能挽車, 要須御者能有所至 ; 淨世界願, 亦復如是, 福德如牛, 願如御者 問曰 : 若不作願, 不得福耶? 答曰 : 雖得, 不如有願 ; 願能助福, 常念所行, 福德增長 11 淤 = 於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24d,n.7) 12 漂 大正藏原作[ 漂 * 寸 ], 今依 宋 元 明 宮 改作漂 ( 大正 26,24d,n.8) 13 (1) 長阿含經 卷 8( 大正 1,49a26-28): 自得止息, 能止息人 ; 自度彼岸, 能使人度 ; 自得解脫, 能解脫人 ; 自得滅度, 能滅度人 (2) 法集要頌經 卷 2 23 己身品 ( 大正 4,788c4-5): 當自而修剋, 隨其教訓之, 己不被教訓, 焉能教訓他! 14 (1) 法句經 卷 1 20 愛身品 ( 大正 4,565c23-566a1): 學先自正, 然後正人, 調身入慧, 必遷為上 (2) 另見 : 法句譬喻經 卷 3 20 愛身品 ( 大正 4,593b18-19); 出曜經 卷 我品 ( 大正 4,723b12-13); 法集要頌經 卷 2 23 己身品 ( 大正 4,788b29-c3) 15 ( 以 )+ 成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6d,n.3) 16 (1) 增壹阿含經 卷 力品 ( 大正 2,722c2-3): 為家忘一人, 為村忘一家, 為國忘一村, 為身忘世間 (2) 印順導師著 佛在人間,p.12: 為家忘一人, 為村忘一家, 為國忘一村, 為身忘世間 為身不是為一人, 忘世也不是隱遁山林 為身忘世間, 是比為國家民族的生存而不惜破壞更為高級的 為自我的解脫與真理的掘發, 有割斷自我與世間愛索的必要 4

5 先自成己利, 然後乃利人, 捨己利利人, 後則生憂悔 17 捨自利利人, 自謂為智慧, 此於世間中, 最為第一癡 答曰 : 於世間中為他求利猶稱為善, 以為堅心 18, 況菩薩所行出過世間 若利他者即是自利 如說 : 菩薩於他事, 心意不劣弱, 發菩提心者, 他利即自利 此義 初品 19 中已廣說, 是故汝語不然! 貳 初學菩薩未離欲, 亦未能斷慳, 如何實踐布施度 ( 壹 ) 若物能起慳, 則不畜此物 ; 常為利眾生, 解身如藥樹 十住毘婆沙論 卷 6 12 分別布施品 ( 大正 26,51b29-c26): 20 問曰 : 汝說此四種施中, 菩薩應行何施? 答曰 : 四種布施中, 行二種淨施 ; 不求於名利, 及以求果報 是布施有四種, 三淨 三不淨, 21 不淨盡不行 22 淨中行二淨 : 一者 施者淨, 不於受者淨 二者 共淨 23 於此二淨施中, 應常精進 何以故? 是菩薩不期果報故 24, 若期果報者, 則求受者清淨 淨, 名施者 25 受者功德莊嚴, 其心清淨 不淨, 名施者有慳惜心 如佛說 : 慳為施垢 26 餘煩惱雖為不淨, 慳最 這樣的為身才能為大眾, 忘世才真正的走入人間 17 (1)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入初地品 2 ( 大正 26,24b18-19): 若自成己利, 乃能利於彼 ; 自捨欲利他, 失利後憂悔! (2) 法句經 卷 1 愛身品 20 ( 大正 4,565c23-566a1): 學先自正, 然後正人, 調身入慧, 必遷為上 (3) 另參見 法句譬喻經 卷 3 愛身品 20 ( 大正 4,593b18-19); 出曜經 卷 21 我品 24 ( 大正 4,723b12-13); 法集要頌經 卷 2 己身品 23 ( 大正 4,788b29-c3) 18 堅心的說明, 參見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序品 1 ( 大正 26,21a11-c18) 19 詳參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入初地品 2 ( 大正 26,24b3-20) 20 應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1d,n.8) 21 十住毘婆沙論 卷 6 12 分別布施品 ( 大正 26,51b21-23): 三淨 : 一 從施者淨, 二 從受者淨, 三 共淨 三不淨 : 一 不從施者淨, 二 不從受者淨, 三 不共淨 22 應 + 行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1d,n.9) 23 淨 = 事 宮 ( 大正 26,51d,n.10) 24 大般涅槃經 卷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 大正 12,507a8-12): 若依如是大涅槃經, 不見惠施及施果報, 是則名為持戒正見 菩薩摩訶薩有異念處以修習故, 不見眾生持戒破戒施者 受者及施果報, 是故得名持戒正見 以是義故, 菩薩摩訶薩不觀福田, 及非福田 25 施者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1d,n.11) 5

6 為重 問曰 : 若菩薩於施者淨及共淨 27, 應勤行此二施 慳為施者垢, 亦是施大垢, 若菩薩 28 未離欲, 未能斷慳, 云何能行此二淨施? 答曰 : 若物能起慳, 則不畜此物 菩薩若於有命 無命物, 知生慳心者, 則不畜此物, 是故有所施, 皆無悋惜 問曰 : 外物可不畜, 身當云何? 答曰 : 常為利眾生, 解身如藥樹 為利益眾生故, 信解身如藥樹 如藥樹眾生有用, 根 莖 枝 葉 華 實等, 29 各得差病, 隨意而取, 無有遮護 菩薩亦如是, 為利眾生故, 能自捨身 作是念 : 若眾生取我頭 目 手 足 肢 30 節 脊 腹 髀 31 膊 32 耳 鼻 齒 舌 血 肉 骨 髓等, 隨其所須, 皆能與之, 或舉身盡施 如是降伏其心, 修集善根, 為方便所護, 行檀波羅蜜 ( 貳 ) 我今是新學, 善根未成就, 心未得自在, 願後當相與 十住毘婆沙論 卷 8 17 入寺品 ( 大正 26,59b28-c18): 問曰 : 在家菩薩, 或有貪惜愛著之物, 有來求者, 此應云何? 33 答曰 : 於所貪著物, 有來求索者, 當自勸喻心, 即施勿慳惜 1 應自勸喻, 而施與之 菩薩所貪惜物, 若有乞人, 急從求索 34 : 汝以此物, 施與我者, 速得成佛 菩薩即時, 應自勸喻, 而施與之 如是思惟 : 若我今者, 不捨此物, 此物必 當遠離於我 設至死時, 不隨我去, 此物則是遠離之相 35, 今為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具足檀波羅蜜故施與, 後至死時, 心無有悔 雜阿含經 卷 4(91 經 )( 大正 2,23c1-4): 云何施具足? 謂善男子離慳垢心 在於居家, 行解脫施, 常自手與, 樂修行捨, 等心行施, 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27 淨 +( 淨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1d,n.12) 28 二 +( 種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1d,n.13) 29 差 ㄔㄞˋ : 病除 ( 漢語大詞典( 二 ),p.973) 30 肢 = 支 宋 元 明,= 枝 宮 ( 大正 26,51d,n.14) 31 髀 ( ㄅ一 ˋ): 大腿骨 ( 漢語大詞典( 十二 ),p.408) 32 膊 = 髆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1d,n.15) 33 勸喻 : 勸告說明 ( 漢語大詞典( 二 ),p.825) 34 求索 : 索取, 乞求 ( 漢語大詞典( 五 ),p.897) 35 相 : 本質 ( 漢語大詞典( 七 ),p.1135) 36 大寶積經 卷 82 郁伽長者會第 19 ( 大正 11,475c13-18): 復次, 長者! 在家菩薩若有乞者來至其所, 有所求索, 隨所施財應至心念 : 我所施財及不 6

7 經說 : 不悔心死, 必生善處, 是得大利, 云何不捨! 37 2 若猶貪惜, 應如何辭謝 38 如是自勸, 猶貪惜者, 應辭謝乞者言 : 我今是新學, 善根未成就, 心未得自在, 願後當相與 應辭謝乞者言 : 勿生瞋恨, 我新發意, 善根未具, 於菩薩行法, 未得勢力, 是以未能捨於此物, 後得勢力, 善根成就, 心得堅固, 當以相與 ( 參 ) 布施為智者之所行 大智度論 卷 11 1 序品 ( 大正 25,140b9-28): 1 智者知財物無常及時布施修福, 愚人慳貪聚財而財終沒失 41 復次, 譬如失火之家, 黠慧之人, 明識形勢, 及火未至, 急出財物 ; 舍雖燒盡, 財 物悉在, 更修室宅 好施之人, 亦復如是, 知身危脆, 財物無常, 修福及時, 如火中出物 ; 後世受樂, 亦 如彼人更修宅業, 福慶自慰 愚惑之人, 但知惜屋, 怱怱營救, 狂愚失智, 不量火勢, 猛風絕焰, 土石為焦, 翕響 之間, 蕩然夷滅 44 屋既不救, 財物亦盡, 飢寒凍餓, 憂苦畢世 慳惜之人, 亦復如是, 不知身命無常, 須臾叵保, 而更聚歛守護愛惜, 死至無期, 忽 45 焉逝沒, 形與土木同流, 財與委物俱棄, 亦如愚人憂苦失計 46 施財, 俱當散滅 不滿所願, 必當歸死 我不捨財, 財當捨我, 我今當捨令作堅財, 然後乃死, 捨此財已, 死時無恨, 歡喜無悔 37 相關如 雜寶藏經 卷 8: 常修慈心, 懃行正法, 若能爾者, 死時不悔, 心不悔故, 得生善處 ( 大正 4,489a26-27) 38 謝 : 推辭, 拒絕 ( 漢語大詞典( 十一 ),p.373) 39 參見 大寶積經 卷 82 郁伽長者會 第 19: 今我力劣善根未熟, 於大乘中, 我是初行, 其心未堪自在行施, 我是著相 住我我所 善大丈夫! 今向汝悔, 勿生嫌恨 ( 大正 11, 475c19-21) 40 勢 : 力量, 氣勢 ( 漢語大詞典( 二 ),p.813) 41 黠 ( ㄒㄧㄚˊ): 聰慧, 機敏 ( 漢語大詞典( 十二 ), p.1363) 42 翕 ( ㄒㄧ ) 響 : 倏忽, 奄忽 ( 漢語大詞典( 九 ), p.652) 43 蕩然 : 毀壞, 消失 ( 漢語大詞典( 九 ), p.555) 44 夷滅 : 湮滅, 毀壞 ( 漢語大詞典( 二 ), p.1495) 45 委 ( ㄨㄟˋ): 儲積, 聚積 ( 漢語大詞典( 四 ), p.322) 46 眾經撰雜譬喻 卷 1( 大正 4,531b10-24): 智者思惟財物不可久保, 譬如失火之家 黠慧之人明識火勢, 火未至時急出財物, 舍雖燒盡財寶全在, 更修屋宅廣開利業 智人植福勤修布施亦復如是, 知身危脆財物無常, 遇值福田及時布施, 亦如彼人火中出物, 後世受樂, 亦如彼人更修宅業福利自慰 愚惑之人但知惜念, 怱怱營救狂惑失智, 不量火勢猛風絕燄土石俱燋, 須臾之頃蕩然滅盡, 屋既不救 7

8 2 大慧之人, 知身如幻, 財不可保, 唯福可恃 復次, 大慧之人, 有心之士, 乃能覺悟, 知身如幻, 財不可保, 萬物無常, 唯福可恃 47, 將人出苦, 津通 48 大道 3 大人大心, 能大布施, 能自利己 復次, 大人大心, 能大布施, 能自利己 ; 小人小心, 不能益他, 亦不自厚 4 智人慧心, 深得悟理, 能挫慳賊 復次, 譬如勇士見敵, 必期吞滅 ; 智人慧心, 深得悟理, 慳賊雖強, 亦能挫之, 必令 如意 遇良福田, 值好時節 ( 時 : 應施之時也 遇而不施是名失時 ), 覺事應心, 能 大布施 參 若捨一惡人, 則為背佛恩 ;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 ( 壹 ) 背恩無返復, 癡弊難開化, 菩薩心愍傷, 勇猛加精進 十住毘婆沙論 卷 7 15 五戒品 ( 大正 26,56c19-57b14): 問曰 : 是菩薩但應護持五戒, 不護持諸餘善業耶? 答曰 :1 菩薩護持五戒, 亦護持諸餘善業 菩薩應堅住, 總相五戒中, 餘身口意業, 悉亦復應行 在家五戒, 已說其義 受此五戒, 應堅牢住, 及餘三種善業, 亦應修行 2 隨應眾生, 說法教化, 隨所缺乏, 而給足之 復次, 在家菩薩所應行法 : 隨應利眾生, 說法而教化 是菩薩於諸眾生, 隨有所乏, 皆能施與 若在國土 城郭 聚落 林間 樹下, 是中眾生, 隨所利益, 說法教化, 49 所謂 : 不信者為說信法, 不恭敬者為說禮 節, 為少聞者說多聞法, 為慳貪者說布施法, 為瞋恚者說和忍法, 為懈怠者說 精進法, 為亂意者說正念處, 為愚癡者解說智慧 50 復次, 隨諸所乏者, 皆亦應給足 財物喪失, 飢寒凍餓憂苦畢世 慳惜之人亦復如是, 不知身命無常須臾叵保, 而便聚斂守護愛惜, 死來無期忽然殞逝, 形如土木財物俱棄, 亦如愚人憂苦失計 明慧之人乃能覺悟, 知身如幻財不可保, 萬物無常惟福可恃, 將人出苦可得成道 47 恃 ( ㄕˋ): 依賴, 憑藉 ( 漢語大詞典( 七 ), p.511) 48 津通 : 指水無阻滯地流動 ( 漢語大詞典( 五 ), p.1189) 49 大寶積經 卷 82 郁伽長者會第 19 ( 大正 11,474a3-5): 復次, 長者! 在家菩薩, 若在村落 城邑 郡縣, 人眾中住, 隨所住處為眾說法 50 大寶積經 卷 82 郁伽長者會第 19 ( 大正 11,474a5-9): 不信眾生, 勸導令信 不孝眾生, 不識父母 沙門婆羅門, 不識長幼, 不順教誨, 無所畏避, 勸令孝順 若少聞者, 勸令多聞 慳者勸施, 毀禁勸戒, 瞋者勸忍, 懈怠勸進, 亂念勸定, 無慧勸慧 8

9 51 諸眾生有所乏少, 皆應給足 有人雖富, 猶有不足, 乃至國王, 亦應有所乏少 52 是故, 先雖說 貧窮者施財, 今更說 隨所乏少而給足之 3 諸有惡眾生, 種種加惱事, 背恩無返復, 癡弊難開化, 菩薩心愍傷, 勇猛加精進 復次, 諸有惡眾生, 種種加惱事, 諂曲懷憍逸, 惡罵輕欺誑 ; 53 背恩無返復 54, 癡弊難開化, 菩薩心愍傷, 勇猛加精進 (1) 菩薩不應作是念 55 諸惡眾生以種種惡事侵嬈菩薩, 菩薩於此, 心無懈厭, 不應作是念 : 如是惡人, 誰能調伏 誰能教化 誰能勸勉 56, 令度生死, 究竟涅槃? 誰 能與此往來生死? 誰能與此和合同事? 諸惡無理, 誰能忍之? 我意止息, 不 復共事 ; 我悉捨遠, 不復共事, 亦復不能與之和合 是惡中之惡, 無有返復, 何用此等而共從事? (2) 菩薩應作是念 57 菩薩知見眾生, 惡罪難除, 應還作是念 : 是等惡人, 非少精進能得令住如所樂法 為是等故, 我當加心勉力勤行, 億倍精進 ; 後得大力, 乃能化此惡中之惡 難悟眾生 如大醫王, 以小因緣便能療治眾生重病 ; 菩薩如是, 除煩惱病, 令住隨意所 樂功德 我於重罪 大惡眾生, 倍應憐愍, 起深大悲 ; 如彼良醫, 多有慈心 療治眾病 其病重者, 深生憐愍, 勤作方便, 為求良藥 58 菩薩如是於諸眾生, 煩惱病者, 悉應憐愍 於惡中之惡 煩惱重者, 深生憐 59 愍, 勤作方便, 加心療治 乏 - 宮 ( 大正 26,57d,n.1) 52 少 - 宋 元 明 ( 大正 26,57d,n.2) 53 返 : 還 ; 回歸 ( 漢語大詞典( 十 ),p.739) 54 復 : 謂實踐諾言 ( 漢語大詞典( 三 ),p.1032) 55 嬈 ㄖㄠˇ : 煩擾, 擾亂 ( 漢語大詞典( 四 ),p.407) 56 勉 = 免 宋 元 宮 ( 大正 26,57d,n.3) 57 罪 = 非 宋 元 ( 大正 26,57d,n.4) 58 憐 = 慈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7d,n.5) 59 作 = 於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7d,n.6) 60 大乘寶雲經 卷 2 十波羅蜜品 2 ( 大正 16,252b15-c2): 云何菩薩無疲倦願? 菩薩若見剛強眾生難調難伏, 放逸自恣不肯受化, 是諸菩薩之所厭患 如是剛強難調難化所厭患者, 以是因緣, 即生疲倦而棄背之, 發願往生清淨世界諸佛淨土 是淨土中, 無如是等剛強眾生及其名處, 菩薩不欲聞是人名, 何況相見? 若有菩薩棄背眾生, 亦不能得諸佛淨土, 而往受生 是中, 有智諸菩薩等發如是心 : 一切世界, 有諸眾生, 頑嚚 暗鈍 聾盲 瘖瘂無涅槃性, 從彼世界諸佛菩薩, 所棄捨者, 是等眾生願悉來集, 我所莊嚴佛國土中 是等眾生勿令有餘, 我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坐於道場覺了佛果 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時, 從初發心, 一切魔宮無處不動, 十方一切諸佛世尊之所稱歎 而是菩薩所嚴佛國, 速得成就究竟清淨, 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薩無疲倦願 9

10 4 菩薩隨所住, 不開化眾生, 令墮三惡道, 深致諸佛責 何以故? 菩薩隨所住, 不開化眾生, 令墮三惡道, 深致諸佛責 菩薩隨所住國土 城邑 聚落 山間 樹下, 力能饒益 教化眾生, 而懈厭嫌 恨, 貪著世樂, 不能開化, 令墮惡道, 是菩薩即為十方現在諸佛, 深所呵責, 甚可慚恥, 61 云何以小因緣而捨大事? 是故菩薩不欲諸佛所呵責者 62, 於種種諂 63 曲 重惡眾生, 心不應沒, 隨力饒益, 應以諸方便勤心開化 譬如猛將, 將兵 多所傷損, 王則深責, 以諸兵眾無所知故 64, 王不責之 ( 貳 ) 若以貪欲心, 瞋恚怖畏心,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 十住毘婆沙論 卷 大乘品 ( 大正 26,105a9-b5): 不捨於一切者 65, 或有眾生第一弊惡, 無有功德不可利益, 菩薩於此, 終不生捨心 問曰 : 若是惡人不可度者, 云何不捨? 66 答曰 : 以五因緣故 : 一 賤小人法故, 二 貴大人法故, 三 畏誑諸佛故, 四 知 67 恩故, 五 為是世間事, 故出世間 如說 : 欲度眾生故, 生心持重擔, 於惡怨賊中, 心常不應捨 賤小貴大人, 是小大差別, 不應眾生中, 愍憐心還息, 於諸急難中, 無事而利益, 擔於重擔時, 而不中懈廢 若發無上心, 或有捨眾生, 若自心疲苦, 及惡人所害, 即為欺誑於, 十方三世佛 諸佛世中尊, 為利益眾生, 行種種苦行, 修集於佛道 ; 佛於恒沙劫, 捨樂作福業, 若捨一惡人, 則為背佛恩, 是故惡眾生, 不應於中捨 若人於無量, 阿僧祇劫中所修集佛道, 大悲為根本, 若以貪欲心, 瞋恚怖畏心,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 是故善業道, 能令不捨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1 大寶積經 卷 82 郁伽長者會第 19 ( 大正 11,474a24-26): 若是菩薩隨所住處, 不教眾生, 令墮惡道, 而是菩薩則為諸佛之所訶責 62 者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7d,n.7) 63 將 : 帶領, 攜帶 ( 漢語大詞典( 七 ),p.805) 64 故 +( 是以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57d,n.8) 65 十住經 卷 2 ( 大正 10,510a18-19): 菩薩, 以不捨眾生心故行 66 以小乘人的自利, 相對於大乘菩薩的自利利他 67 世間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105d,n.2) 10

11 ( 參 ) 我得佛道, 要當度此, 惡中之惡, 諸眾生輩 大智度論 卷 16 1 序品 ( 大正 25,179b5-13): 復次, 菩薩未得菩薩道, 生死身以好事施眾生, 眾生反更以不善事加之 或有眾生, 菩薩讚美反更毀辱, 菩薩恭敬而反輕慢, 菩薩慈念反求其過, 謀欲中傷 ; 此眾生等, 無有力勢, 來惱菩薩 菩薩於此眾生, 發弘誓願 : 我得佛道, 要當度此惡中之惡諸眾生輩! 於此惡中, 其心不懈, 生大悲心 ; 譬如慈母憐其子病, 憂念不捨 如是相, 是為菩薩精進 肆 菩薩諸漏未盡, 怎麼能久劫於三界中, 忍諸惡人 ( 壹 ) 得陀羅尼者, 聞一切語音, 不喜不瞋 大智度論 卷 5 1 序品 ( 大正 25,96a14-b24): 1 能忍諸惡而不瞋 復有入音聲陀羅尼, 菩薩得此陀羅尼者, 聞一切語言音不喜 不瞋 一切眾生如恒河沙等劫, 惡言罵詈, 心不憎恨 68 問曰 : 菩薩諸漏未盡, 云何能如恒河沙等劫忍此諸惡? 答曰 : 我先言 : 得此陀羅尼力故能爾 復次, 是菩薩雖未盡漏, 大智利根, 能思惟除遣瞋心 作是念 : 若耳根不到聲 邊, 惡聲著誰? 又如罵聲, 聞便直過, 若不分別, 誰當瞋者? 凡人心著吾我, 分別是非而生恚恨 69 復次, 若人能知諸言隨生隨滅, 前後不俱, 則無瞋恚 亦知諸法內無有主, 70 誰罵誰瞋? 若有人聞殊方異語, 此言為好, 彼以為惡, 好惡無定, 雖罵不瞋 若有人知語聲無定, 則無瞋喜 如親愛罵之, 雖罵不恨 ; 非親惡言, 聞則生恚 71 如遭風雨, 則入舍持蓋 ; 如地有刺, 則著鞾鞋 ; 大寒燃火, 熱時求水 如是 諸患, 但求遮法而不瞋之 罵詈諸惡, 亦復如是, 但以慈悲息此諸惡, 不生瞋 心 復次, 菩薩知諸法不生不滅, 其性皆空 若人瞋恚罵詈, 若打若殺, 如夢如化, 誰瞋誰罵? 2 讚歎供養而不喜 復次, 若有人如恒河沙等劫眾生讚歎供養衣食 臥具 醫藥 華香 瓔珞, 得忍菩薩, 另參見 大智度論 卷 28( 大正 25,268a15-23) 諸 = 語 宋 元 明 宮 聖 石 ( 大正 25,96d,n.14) 殊方 :1 不同的方法 方向或旨趣 2 遠方, 異域 ( 漢語大詞典 ( 五 ),p.158) 鞾 ( ㄒㄩㄝ ): 同 靴 ( 漢語大詞典 ( 七 ),p.4345) 11

12 其心不動 不喜 不著 問曰 : 已知菩薩種種不瞋因緣, 未知實讚功德, 而亦不喜? 答曰 : 知種種供養恭敬, 是皆無常 ; 今有因緣故, 來讚歎供養 ; 後更有異因緣則瞋恚, 若打若殺, 是故不喜 復次, 菩薩作是念 72 : 以我有功德智慧故, 來讚歎供養, 是為讚歎功德, 非讚 我也, 我何以喜? 復次, 是人自求果報故, 於我所作因緣, 供養我作功德 譬如人種穀, 溉灌修 理, 地亦不喜 73 復次, 若人供養我, 我若喜受者, 我福德則薄, 他人得福亦少, 以是故不喜 復次, 菩薩觀一切法如夢如響, 誰讚誰喜? 我於三界中未得脫, 諸漏未盡, 未 得佛道, 云何得讚而喜? 若應喜者, 唯佛一人 何以故? 一切功德都已滿故 是故菩薩得種種讚歎 供養 供給, 心不生喜 如是等相, 名為入音聲陀羅尼 ( 貳 ) 菩薩善學法忍, 故雖於結使未斷, 而能不隨 一 善學法忍, 不隨結使 大智度論 卷 15 1 序品 ( 大正 25,169a28-c3): 復次, 菩薩於諸煩惱中, 應當修忍, 不應斷結 何以故? 若斷結者, 所失甚多, 墮阿 74 羅漢道中, 與根敗無異 是故遮而不斷, 以修忍辱, 不隨結使 問曰 : 云何結使未斷而能不隨 75? 答曰 : 1 正思惟故正思惟故, 雖有煩惱而能不隨 2 觀空 無常相故 復次, 思惟觀空 無常相故, 雖有妙好五欲, 不生諸結 譬如國王有一大臣, 自覆藏罪, 人所不知 王言 : 取無脂肥羊來, 汝若不得者, 當與汝罪 大 菩薩作是念 - 宋 元 明 宮 聖 ( 大正 25,96d,n.23) 德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96d,n.26) 根敗, 參見 維摩詰所說經 卷中 ( 大正 14,549b16-26): 爾時大迦葉歎言 : 善哉! 善哉! 文殊師利! 快說此語 誠如所言 : 塵勞之疇為如來種 我等今者, 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五無間罪, 猶能發意生於佛法 ; 而今我等永不能發 譬如根敗之士, 其於五欲不能復利 ; 如是聲聞諸結斷者, 於佛法中無所復益, 永不志願 是故, 文殊師利! 凡夫於佛法有返復, 而聲聞無也 所以者何? 凡夫聞佛法, 能起無上道心 不斷三寶 ; 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 力 無畏等, 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隨 :1 跟從, 追從 2 追逐, 追求 3 聽任, 任憑 4 聽使喚 ( 漢語大詞典( 十一 ), p.1102) 12

13 臣有智, 繫一大羊, 以草穀好養 ; 日三以狼而畏怖之, 羊雖得養, 肥而無脂 牽羊與王, 王遣人殺之, 肥而無脂 王問 : 云何得爾? 答以上事 菩薩亦 如是, 見無常 苦 空狼, 令諸結使脂消, 諸功德肉肥 3 功德無量心柔軟故 復次, 菩薩功德福報無量故, 其心柔軟, 諸結使薄, 易修忍辱 譬如師子王, 在林中吼, 有人見之, 叩頭求哀 76, 則放令去 ; 虎豹小物, 不能爾也 何以故? 師子王貴獸, 有智分別故 ; 虎豹賤蟲, 不知分別故 又如壞軍, 得值大將則活, 77 值遇小兵則死 4 智慧力故 復次, 菩薩智慧力, 觀瞋恚有種種諸惡, 觀忍辱有種種功德, 是故能忍結使 5 為眾生故 復次, 菩薩心有智力, 能斷結使, 為眾生故久住世間 ; 知結使是賊, 是故忍而 不隨 菩薩繫此結賊, 不令縱逸而行功德 ; 譬如有賊, 以因緣故不殺, 堅閉一 處而自修事業 6 實知諸法相故, 不隨煩惱 復次, 菩薩實知諸法相故, 不以諸結使為惡, 不以功德為妙 ; 是故於結不瞋, 功德不愛 以此智力故, 能修忍辱 如偈說 : 菩薩斷除諸不善, 乃至極微滅無餘 ; 大功德福無有量, 所造事業無不辦 菩薩大智慧力故, 於諸結使不能惱 ; 是故能知諸法相, 生死涅槃一無二 如是種種因緣, 雖未得道, 於諸煩惱法中能忍, 是名法忍 二 觀無常 苦 無我相心常厭 大智度論 卷 14 1 序品 ( 大正 25,165b10-20): 問曰 : 人未得道, 衣食為急 78, 云何方便能得忍, 心不著 不愛給施之人? 答曰 : 以智慧力, 觀無常相 苦相 無我相, 心常厭患 譬如罪人臨當受戮, 雖復美味在前, 家室勸喻, 以憂死故, 雖飲食餚膳, 不覺滋味 ; 行者亦爾, 常觀無常相 苦相, 雖得供養, 心亦不著 81 又如麞鹿為虎搏逐, 追之不捨, 雖得好草 美水飲食, 心無染著 ; 行者亦爾, 常為無常虎逐, 不捨須臾, 思惟厭患 82, 雖得美味, 亦不染著 是故行者於供養人中, 心得自忍 76 哀 = 請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69d,n.6) 77 值 -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69d,n.7) 78 急 : 要緊, 重要 ( 漢語大詞典( 七 ), p.453) 79 大正藏 原作 至, 今依 高麗大藏經 14(519b18) 改作 室 80 雖 +( 欲 )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165d,n.8) 81 搏 ( ㄅㄛˊ): 捕捉 ( 漢語大詞典( 六 ), p.795) 82 患 = 惡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165d,n.10) 13

14 三 寧為愚人瞋, 不為聖賢賤 大智度論 卷 14 1 序品 ( 大正 25,167c9-17): 問曰 : 忍辱法皆好, 而有一事不可 : 小人輕慢, 謂為怖畏 ; 以是之故, 不應皆忍 答曰 : 若以小人輕慢, 謂為怖畏而欲不忍, 不忍之罪甚於此也! 何以故? 不忍之人, 賢聖善人之所輕賤 ; 忍辱之人, 為小人所慢 ; 二輕之中, 寧為無智 所慢, 不為賢聖所賤 何以故? 83 無智之人, 輕所不輕 ; 賢聖之人, 賤所可賤 以是之故, 當修忍辱 四 一切人皆好樂惡苦, 菩薩怎能忍苦惱 十住毘婆沙論 卷 大乘品 ( 大正 26,104c27-105a8): 能忍苦惱者, 若有人過算數劫於生死中能忍諸苦惱, 十善業道能令此人住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問曰 : 一切人皆樂樂惡苦, 是人云何能忍苦惱? 答曰 : 以五因緣故 : 一 樂無我, 二 信樂空, 三 籌量世法, 四 觀業果報, 84 五 念過算數劫唐受苦惱 如說 : 樂無我空法, 又知業果報, 利衰等八法 85, 處世必應受 亦念過去世, 空受無量苦, 何況為佛道, 而當不受耶 ( 參 ) 菩薩得般若實相慧, 故能不厭世間 不樂涅槃 大智度論 卷 19 1 序品 ( 大正 25,197c8-198a9): 問曰 : 三十七品, 雖無處說獨是聲聞辟支佛道 非菩薩道, 以義推之可知 : 菩薩久住生死, 往來五道, 不疾取涅槃 ; 是三十七品但說涅槃法, 不說波羅蜜, 亦不說大悲, 以是故知非菩薩道 答曰 :1 菩薩欲知實道, 故學三十七道品, 然以方便故不證菩薩雖久住生死中, 亦應知實道 非實道, 是世間 是涅槃 ; 知是已, 立大願 : 眾生可愍, 我當拔出著無為處 以是實法, 行諸波羅蜜, 能到佛道 菩薩雖學 雖知是法, 未具足六波羅蜜故不取證 如佛說 : 譬如仰射空中, 箭箭相柱 86, 不令落地 ; 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以般 83 智 = 知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167d,n.19) 84 唐 : 引申為徒然, 白白地 ( 漢語大詞典( 三 ),p.366) 85 長阿含經 卷 8 眾集經第 5 ( 大正 1,52b11-12): 世八法 : 利 衰 毀 譽 稱 譏 苦 樂 86 柱 = 拄 宋 元 明 宮,= 注 石 ( 大正 25,197d,n.12) 柱 ( ㄓㄨˇ): 支撐, 拄持 ( 漢語大詞典( 四 ), p.932) 拄 ( ㄓㄨˇ): 支撐, 頂著 ( 漢語大詞典( 六 ), p.496) 14

15 若波羅蜜箭, 射三解脫門空中, 復以方便箭射般若箭, 令不墮涅槃地 87 2 世間即涅槃 (1) 轉世間為涅槃, 是般若力復次, 若如汝所說菩薩久住生死中, 應受種種身心苦惱, 若不得實智, 云何 能忍是事? 以是故, 菩薩摩訶薩求是道品實智時, 以般若波羅蜜力故, 能轉 世間為道果涅槃 何以故? 三界世間皆從和合生, 和合生者無有自性, 無自 性故是則為空, 空故不可取, 不可取相是涅槃 以是故, 說菩薩摩訶薩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 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 (2) 大小差別 : 小慧淺不深入實相故不說世間即涅槃, 大則說 復次, 聲聞 辟支佛法中, 不說世間即是涅槃 何以故? 智慧不深入諸法故 菩薩法中, 說世間即是涅槃, 智慧深入諸法故 如佛告須菩提 :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 受 想 行 識即是空, 空即是受 想 行 識 88 空即是涅槃, 涅槃即是空 89 中論 中亦說 : 涅槃不異世間, 世間不異涅槃 涅槃際世間際, 一際無有 異故 90 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 不厭世間 不樂涅槃 ; 三十七品是實智之地 伍 菩薩的精進, 有淺深階段 大智度論 卷 16 1 序品 ( 大正 25,179b5-180b7): ( 壹 ) 菩薩精進 : 憫眾生 施難捨 行五度 ( 一 ) 憫眾生復次, 菩薩未得菩薩道, 生死身以好事施眾生, 眾生反更以不善事加之 或有眾生, 菩薩讚美反更毀辱, 菩薩恭敬而反輕慢, 菩薩慈念反求其過, 謀欲中傷 ; 此眾生等, 無有力勢, 來惱菩薩 菩薩於此眾生, 發弘誓願 : 我得佛道, 要當度此惡中之惡諸眾生輩! 於此惡中, 其心不懈, 生大悲心 ; 譬如慈母憐其子病, 憂念不捨 如是相, 是為菩薩精進 87 參見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卷 7 18 伽提婆品 ( 大正 8,569a16-2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不證品 ( 大正 8,350c2-9) 88 參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1( 大正 8,221c1-21), 卷 4( 大正 8,240b28) 89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25: 諸法畢竟空即是涅槃 ( 大正 8,401b1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 26: 諸法平等, 非聲聞所作乃至性空即是涅槃 ( 大正 8,416a10-11) 90 參見 中論 卷 4 25 觀涅槃品 : 涅槃與世間, 無有少分別 ; 世間與涅槃, 亦無少分別 ( 大正 30,36a4-5) 涅槃之實際, 及與世間際, 如是二際者, 無毫釐差別 ( 大正 30,36a10-11) 15

16 ( 二 ) 施難捨復次, 行布施波羅蜜時, 十方種種乞兒來欲求索, 不應索者皆來索之, 及所愛重難捨之物, 語菩薩言 : 與我兩眼, 與我頭腦 骨髓 愛重妻子及諸貴價珍寶 如是等難捨之物, 乞者強索, 其心不動, 慳瞋不起, 見疑心不生, 一心為佛道故布施 ; 譬如須彌山, 四方風吹所不能動 如是種種相, 是名精進波羅蜜 ( 三 ) 行五度 復次, 菩薩精進, 遍行五波羅蜜, 是為精進波羅蜜 問曰 : 若行戒波羅蜜時, 若有人來乞三衣鉢盂, 若與之則毀戒 何以故? 佛不聽故 答曰 : 若不與, 則破檀波羅蜜, 精進云何遍行五事? 1 新行菩薩不能一時遍行六度 若新行菩薩, 則不能一世一時遍行五波羅蜜 2 為求滿一度, 得捨餘度, 乃至息慈憫心 (1) 欲滿布施度, 暫捨餘度 如菩薩行檀波羅蜜時, 見餓虎飢急, 欲食其子 ; 菩薩是時興大悲心, 即以身施 菩 薩父母以失子故, 憂愁懊惱, 兩目失明 ; 虎殺菩薩, 亦應得罪 而不籌量父母憂苦 虎得殺罪 ; 但欲滿檀, 自得福德 (2) 欲滿持戒度 又如持戒比丘, 隨事輕重, 擯諸犯法 被擯之人, 愁苦懊惱 ; 但欲持戒, 不愍其苦 (3) 行世俗般若 或時行世俗般若, 息慈悲心 如釋迦牟尼菩薩, 宿世為大國王太子 父王有梵志師, 不食五穀, 眾人敬信, 以為 奇特 太子思惟 : 人有四體, 必資五穀, 而此人不食, 必是曲取人心, 非真法也! 父母告子 : 此人精進不食五穀, 是世希有, 汝何愚甚而不敬之? 太子答言 : 願小留意此人, 不久證驗自出! 是時, 太子求其住處, 至林樹間, 問林中牧牛人 : 此人何所食噉? 牧牛者答言 : 此人夜中, 少多服酥以自全命 太子知已還宮, 欲出其證驗, 即以種種諸下藥草, 熏青蓮華 清旦梵志入宮, 坐王 邊, 太子手執此花來供養之 ; 拜已, 授與 資 ( ㄗ ): 憑藉, 依靠 ( 漢語大詞典( 十 ), p.199) 曲 ( ㄑㄩ ): 邪僻, 不正派 ( 漢語大詞典( 五 ), p.562) 16

17 梵志歡喜自念 : 王及夫人, 內外大小, 皆服事我, 唯太子不見敬信 ; 今日以好華 供養, 甚善無量! 得此好華, 敬所來處, 舉以向鼻嗅之 華中藥氣入腹, 須臾腹 內藥作, 欲求下處 太子言 : 梵志不食, 何緣向廁? 急捉之 須臾便吐王邊, 吐中純酥 證驗現已, 王與夫人乃知其詐 太子言 : 此人真賊! 求名故以誑一國 93 如是行世俗般若, 但求滿智, 寢憐愍心, 不畏人瞋 (4) 行出世間般若 : 精進能遍行五度 或時菩薩行出世間般若, 於持戒 布施心不染著 何以故? 施者 受者 所施財物, 於罪 不罪, 於瞋 不瞋, 於進 於怠, 攝心 散心, 不可得故 ( 貳 ) 菩薩真實精進 ( 一 ) 行精進度, 知有為虛誑, 唯以寂滅為樂 ; 又憐憫眾生集善法, 是精進波羅蜜力 復次, 菩薩行精進波羅蜜, 於一切法, 不生不滅, 非常非無常, 非苦非樂, 非 空非實, 非我非無我, 非一非異, 非有非無 ; 盡知一切諸法, 因緣和合, 但有 名字, 實相不可得 菩薩作如是觀, 知一切有為皆是虛誑, 心息無為欲滅其心, 唯以寂滅為安隱 爾時, 念本願憐愍眾生故, 還行菩薩法, 集諸功德 菩薩自念 : 我雖知諸法 虛誑, 眾生不知是事, 於五道中受諸苦痛, 我今當具足行六波羅蜜 菩薩報 得神通, 亦得佛道 :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一切智慧 大慈大悲 無礙解脫 94 十力 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法 三達等無量諸佛法 得是法時, 一切眾生皆 得信淨, 皆能受行愛樂佛法 能辦是事, 皆是精進波羅蜜力 95 是為精進波羅 蜜 93 寢 : 謂湮沒不彰, 隱蔽 ( 漢語大詞典( 三 ), p.1604) 94 中阿含經 卷 11( 第 161 經 ) 梵摩經 : 成就於三明, 以此為三達 ( 大正 1,689a8) 三達 : 宿命 天眼 漏盡 隋. 慧遠撰 大乘義章 卷 20: 問曰 : 宿命 天眼 漏盡, 經說為通, 復說為明, 又云三達, 有何差別? 通釋義齊, 於中別分, 非無差異 異相如何? 如龍樹說 : 直知過去八種事等, 名宿命通 ; 於中過去, 知業知果因緣道理, 名宿命明 知未來世死此生彼, 名天眼通 ; 知業知果因緣道理, 名天眼明 直知漏盡, 名漏盡通 ; 知更不生, 名漏盡明 又, 知從道得滅不同, 亦名為明 於如是等, 知之窮盡, 說為三達 論通共凡唯除漏盡, 明共二乘, 達唯如來 ( 大正 44,862a2-14) 95 不入涅槃 : 知法皆空不証涅槃, 憐憫眾生集善法 是精進波羅蜜力 ( 大智度論筆記 C017 p.214) 17

18 ( 二 ) 菩薩精進, 知精進虛妄而常成就精進, 身心及一切諸法平等無分別 1 身無所作, 心無所念, 身心一等而無分別如佛所說 : 爾時, 菩薩精進, 不見身, 不見心 ; 身無所作, 心無所念, 身 心一等而無分別 所求佛道以度眾生, 不見眾生為此岸 佛道為彼岸, 96 一切身 心所作放捨 ; 如夢所為, 覺無所作 是名寂滅諸精進故, 名為波羅蜜 所以者何? 知一切精進皆是邪偽故 以一切作法皆是虛妄不實, 如夢 如幻 ; 諸法平等, 是為真實 平等法中, 不應有所求索, 是故知一切精進皆是虛妄 雖知精進虛妄, 而常成就不退, 是名菩薩真實精進 2 釋尊見燃燈佛, 得真實精進如佛言 : 我於無量劫中, 頭 目 髓 腦以施眾生, 令其願滿 持戒 忍辱 禪定時, 在山林中, 身體乾枯 ; 或持齋節食, 或絕諸色味, 或忍罵辱 刀杖之患, 是故身體焦枯 又常坐禪, 曝露懃苦, 以求智慧 ; 誦讀 思惟, 問難 講說一切諸法 ; 以智分別好惡 麁細 虛實 多少 ; 供養無量諸佛, 慇懃精進求此功德, 欲具足五波羅蜜 我是時無所得, 不得檀 尸 羼 精進 禪 智慧波羅蜜 見然燈佛, 以五華散佛, 布髮泥中, 得無生法忍, 即時六波羅蜜滿 ; 於空中立, 偈讚然燈佛, 見十方無量諸佛, 是時得實精進 3 身心精進平等, 得一切諸法平等身精進平等故得心平等, 心平等故得一切諸法平等 如是種種因緣相, 名為精進波羅蜜 陸 菩薩願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 大智度論 卷 8 1 序品 ( 大正 25,121a8-b12): 97 一切眾生 皆得好慧, 持戒 自守, 不嬈眾生 者 1 釋 皆得好慧 問曰 : 何以故次樂後, 言皆得好慧? 答曰 : 人未得樂, 能作功德 ; 既得樂已, 心著樂多故, 不作功德! 是故樂後次第心得 好慧 好慧者,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 不見身 身無所作 身心精進 不見心 心無所念 身心一等無分別七住精進 不見眾生為此岸 上求下化 不見佛道為彼岸 ( 導師 大智度論筆記 A015 p.29) 嬈 ( ㄖㄠˇ): 煩擾, 擾亂 ( 漢語大詞典( 四 ), p.407) 18

19 2 釋 持戒 自守, 不嬈眾生 (1) 持戒 自守 不嬈眾生 問曰 : 持戒是名自守, 亦名不嬈眾生, 何以故復言自守 不嬈眾生耶? 答曰 : 身口善, 是名持戒 ; 撿心就善, 是名自守, 亦名不嬈眾生 一切諸功德, 皆戒身 定身 慧身所攝 1 言好持戒, 是戒身攝 ; 2 好自守者, 是定身攝 ; 3 不嬈眾生, 禪中慈等諸功德, 是慧身攝 (2) 言好持戒 好自守 不嬈眾生之理由 問曰 : 亦無有人言不好持戒者, 今何以言好持戒? 答曰 : 1 有如婆羅門著世界法者言 : 捨家好持戒, 是為斷種人 又以自力得財, 廣作功德, 如是有福 出家乞食, 自身不給, 何能作諸功 德? 如是為呵好持戒 2 亦有著世界治法道人, 呵好自守者言 : 人當以法治世, 賞善罰惡, 法不 可犯, 不捨尊親, 立法濟世, 所益者大, 何用獨善其身, 自守無事? 世亂 而不理, 人急而不救! 如是名為呵好自守 3 亦有人呵好不嬈眾生者言 : 有怨不能報, 有賊不能繫 100, 惡人不能治, 有罪無以肅 101, 不能却患救難, 默然無益, 何用此為! 如是為呵好不嬈 眾生 如說 102 : 人而無勇健, 何用生世間, 親難而不救, 如木人在地! 如是等種種不善語, 名為呵不嬈眾生 3 總說 皆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 是諸天人皆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 行是善法, 身心安隱, 無所畏難, 無熱無 惱, 有好名善譽, 人所愛敬, 是為向涅槃門 命欲終時, 見福德心喜, 無憂無悔 若未得涅槃, 生諸佛世界, 若生天上 以是故言 : 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 98 撿 ( ㄐㄧㄢˇ): 約束 ( 漢語大詞典( 六 ), p.920) 99 就 : 趨, 趨向 ( 漢語大詞典( 二 ), p.1575) 100 繫 = 擊 元 明 ( 大正 25,121,n.6) 101 肅 : 清除, 平靖 ( 漢語大詞典( 九 ), p.252) 102 說 +( 偈 ) 元 明 ( 大正 25,121n.7) 19

20 柒 一心敬慎是善人相, 娑婆世界的菩薩難勝難及 難破難近 大智度論 卷 10 1 序品 ( 大正 25,129b19-130a19): 問曰 : 何以言 汝當一心敬慎, 娑婆世界中諸菩薩難及難勝? 答曰 : ( 一 ) 釋 一心敬慎 1 一切諸賢聖皆一心敬慎, 不為魔 結使 先世罪報諸賊所奪 佛 辟支佛 阿羅漢一切諸賢聖, 皆一心敬慎 魔若魔民, 及內身結使, 種種先世罪報皆是賊, 近此諸賊故, 應一心敬慎 ; 譬如 入賊中行, 不自慎護, 為賊所得 以是故言 一心敬慎, 以遊彼界 2 一心敬慎是諸功德初門, 是善人相 復次, 以人心多散, 如狂如醉 ; 一心敬慎, 則是諸功德初門 攝心得禪, 便得實 智慧 ; 得實智慧, 便得解脫 ; 得解脫, 便得盡苦 如是事, 皆從一心得 103 如佛般涅槃後一百歲, 有一比丘, 名優波毱, 得六神通阿羅漢, 當爾時世 為閻浮提大導師 104 彼時有一比丘尼, 年百二十歲, 此比丘尼年小時見佛 優波毱來入其舍, 欲問佛容儀, 先遣弟子語比丘尼 : 我大師優波毱欲來見 汝, 問佛容儀 105 是時, 比丘尼以鉢盛滿麻油, 著戶扇下試之, 知其威儀詳審以不? 106 優波毱入, 徐排戶扇, 麻油小棄 坐已, 問比丘尼 : 汝見佛不? 容儀何似? 為我說之! 比丘尼答 : 我爾時年小, 見佛來入聚落, 眾人言佛來, 我亦隨眾人出, 見光 107 明便禮 頭上金釵墮地, 在大闇林下, 佛光明照之, 幽隱皆見, 即時得釵 我自是後, 乃作比丘尼 優波毱更問 : 佛在世時, 比丘威儀禮法何如? 答曰 : 佛在時, 六群比丘無羞無恥最是弊惡 ; 威儀法則勝汝今日, 何以知之? 108 六群比丘入戶不令油棄 此雖弊惡, 知比丘儀法, 行 住 坐 臥, 不失 法則 ; 汝雖是六神通阿羅漢, 不如彼也! 優波毱聞是語, 大自慚愧! 優 = 憂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29d,n.25) 小 = 少 元 明 ( 大正 25,129d,n.26) 詳審 : 安詳慎重 ( 漢語大詞典( 十一 ), p.207) 儀 = 貌 宋 元 明 宮,= 狠 石 ( 大正 25,129d,n.27) 林 = 床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29d,n.28) 知 = 如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129d,n.29) 20

21 以是故言 一心敬慎 一心敬慎, 善人相也 ( 二 ) 釋 娑婆世界中諸菩薩難及難勝 1 菩薩大福德智慧力故難及難勝 復次, 何以故言 一心敬慎, 是菩薩難勝難及 難破難近? 譬如大師子王, 難 勝難破 ; 亦如白象王及龍王, 如大火炎, 皆難可近 是菩薩大福德智慧力故, 若人欲勝欲破, 是不可得, 正可自破, 是故言 難近 2 何故獨言 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問曰 : 一切大菩薩皆大功德, 智慧利根, 一切難近, 何以獨言 娑婆世界中菩薩 答曰 : 難近? (1) 他方菩薩或謂娑婆世界穢惡 菩薩身小而生輕慢, 故佛告示 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實如所言 但以多寶世界中菩薩遠來, 見此世界不如, 石沙穢惡, 菩薩身小, 一切眾事皆亦不如, 必生輕慢, 是故佛言 : 一心敬慎, 彼諸菩薩難近 (2) 娑婆世界易得厭心, 智慧根利故 復次, 樂處生人多不勇猛, 不聰明, 少智慧 如鬱怛羅衛人, 以大樂故, 無出 家 無受戒 ; 諸天中亦爾 是娑婆世界中, 是樂因緣少, 有三惡道, 老 病 死, 土地自活法難, 以是 故, 易得厭心 見老 病 死, 至心大厭患 ; 見貧窮人, 知先世因緣所致, 心生大厭, 以是故智慧根利 彼間菩薩, 七寶世界, 種種寶樹, 心念飲食, 應意即得, 如是生厭心難, 是故 智慧不能大利 譬如利刀, 著好飲食中, 刀便生垢, 飲食雖好而與刀不相宜 ; 若以石磨之, 脂灰瑩治, 垢除刀利 是菩薩亦如是, 生雜世界中, 利智難近 如人少小勤苦, 多有所能, 亦多有所 堪 ; 又如養馬不乘, 則無所任 111 (3) 娑婆世界中菩薩多方便故難近 復次, 是娑婆世界中菩薩, 多方便故難近, 餘處不爾 如佛說 : 我自憶念宿 世, 一日施人千命 度眾生故, 雖諸功德 六波羅蜜一切佛事具足, 而不作佛, 恆以方便度脫眾生 以是事故, 是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脂灰 : 以油脂和石灰, 猶今油灰之類 ( 漢語大詞典( 六 ), p.1249) 瑩 ( ㄧㄥˊ): 使明潔 ( 漢語大詞典( 四 ), p.627) 瑩澈 : 亦作 瑩徹 淨化, 使明潔 ( 漢語大詞典( 四 ), p.628) 任 : 擔荷, 負載 ( 漢語大詞典( 一 ), p.1196) 21

22 捌 菩薩應具備三輪體空的無我智慧 大智度論 卷 12 1 序品 ( 大正 25,149c21-150a17): 又汝言 : 今現在人識新新生滅, 身命斷時亦盡, 諸行罪福, 誰隨誰受? 誰受苦樂? 誰解脫者? 1 有身 有漏業 有結使, 三事故後身生 ; 結使斷時, 雖有殘身 殘業, 可得解脫 今當答汝 : 112 今未得實道, 是人諸煩惱覆心, 作生因緣業, 死時從此五陰相續生五陰 譬如一燈, 更然一燈 又如穀生, 有三因緣 : 地 水 種子 113 後世身生, 亦如是 有身, 有有漏業, 有結使, 三事故後身生 是中身 業因緣, 不可斷 不可破, 但諸結使可斷 結使斷時, 雖有殘身 殘業, 可 得解脫 如有穀子 有地, 無水故不生 如是雖有身 有業, 無愛結水潤則不生 是名雖無神, 亦名得解脫 無明故縛, 智慧故解, 則我無所用 2 名色和合假名為人, 雖無一法為人, 名色受罪福, 而人受其名 復次, 是名色和合, 假名為人 是人為諸結所繫, 得無漏智慧爪, 解此諸結, 是時, 名人得解脫 如繩結 繩解, 繩即是結, 結無異法, 世界中說結繩 解繩 名色亦如是, 名色二法和合, 假名為人 是結使與名色不異, 但名為名色結 名色解 受罪福亦如是, 雖無一法為人實 114, 名色故受罪福果, 而人得名 譬如車載物, 一一推之, 竟無車實, 然車受載物之名 人受罪福亦如是, 名色受罪福, 而人受其名 受苦樂亦如是 如是種種因緣, 神不可得 神即是施者, 受者亦如是 汝以神為人, 以是故, 施人不可得, 受人不可得亦如是 如是種種因緣, 是名財物 施人 受人不可得 玖 菩薩無緣大慈, 不棄捨一切眾生, 堅心以五乘法行教化 一 十住毘婆沙論 卷 大乘品 ( 大正 26,106c23-107a4): 堅心化眾生者, 若菩薩於五乘中教化眾生時, 供養 輕慢 憎 愛 怖畏 苦 樂 疲極等事中, 其心不轉, 是名堅心化眾生 112 從此五陰相續 = 次第相續五陰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49d,n.16) 113 有 -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49d,n.20) 114 實 = 空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150d,n.3) 22

23 五乘者 : 一者 佛乘, 二者 辟支佛乘, 三者 聲聞乘, 四者 天乘, 五者 人乘 如說 : 如應以一心, 一切諸力勢, 依種種方便, 離於憎愛心 教化諸眾生, 離垢心清淨, 令得無量世, 難得無上乘 若入無勢力, 不堪住大乘, 次教辟支佛, 聲聞天人乘 二 菩提資糧論 卷 3( 大正 32,526b10-527a12): 115 問 (1): 菩薩應捨眾生, 為不應捨? 答 : 菩薩於眾生, 不應得捨棄, 當隨力所堪, 一切時攝受 116 菩薩摩訶薩常念利樂諸眾生等, 若為貪瞋癡所惱, 登於慳悋 破戒 恚恨 懈 怠 亂心 惡智之道, 入於異路, 此等眾生所不應捨, 於一切時說施 戒 修, 隨力所能應當攝受, 不應捨棄 菩薩從初時, 應隨堪能力, 方便化眾生, 令入於大乘 此登大乘菩薩於眾生中, 隨所堪能從初應作, 如前方便波羅蜜中所說方便 117, 應 當精勤以諸方便教化眾生, 置此大乘 問 (2): 何故菩薩但以大乘教化眾生, 不以聲聞 獨覺乘也? 答 : 化恒沙眾生, 令得羅漢果 ; 化一入大乘, 此福德為上 若教化恒河沙等眾生得阿羅漢果, 此大乘福勝過彼聲聞等乘教化福, 以種子無盡故 此所有種子, 能為餘眾生等作菩提心方便, 亦以出生聲聞 獨覺故, 此福勝彼 此福勝者, 大乘於聲聞 獨覺乘為上故 ; 又菩提心, 有無量無數福德故 ; 又由大乘, 三寶種不斷故 是故欲求大福, 應以大乘教化眾生, 不以餘乘 問 (3): 諸摩訶薩豈唯以大乘教化眾生, 不以聲聞 獨覺乘耶? 答 : 教以聲聞乘及獨覺乘者, 以彼少力故, 不堪大乘化 若中下意眾生, 捨利他事, 闕於大悲, 不堪以大乘化者, 乃以聲聞獨覺乘而化度之 問 (4): 若有眾生, 不可以三乘化者, 於彼應捨為不捨也? 答 : 聲聞 獨覺乘及以大乘中, 不堪受化者, 應置於福處 若有眾生喜樂生死 憎惡解脫, 不堪以聲聞 獨覺及大乘化者, 應當教化置於梵乘四梵行中, 若復不堪梵乘化者, 應當教化置於天乘十善業道及施等福事中, 不應捨棄 龍樹菩薩造頌, 自在比丘作長行解釋 登 = 行 宋 元 明 宮 參見 菩提資糧論 卷 2( 大正 32,523a25-b25) 23

24 問 (5): 若有眾生喜樂世樂, 於三福事無力能行, 於彼人所當何所作? 答 : 若人不堪受天及解脫化, 便以現世利, 如力應當攝 若有眾生專求欲樂, 不觀他世, 趣向地獄 餓鬼 畜生, 不可教化令生天解脫者, 亦當愍彼智如小兒, 如其所應現世攝受, 隨己力能以施等攝之, 愍而不捨 問 (6): 若菩薩於此似小兒相諸眾生所, 無有方便可得攝化, 當於彼人應何所作? 答 : 菩薩於眾生, 無緣能教化, 當起大慈悲, 不應便棄捨 若菩薩於喜樂罪惡可愍眾生中, 無有方便能行攝化, 菩薩於彼當起子想, 興大慈悲, 無有道理而得捨棄 問 (7): 已說於眾生中應須攝受, 未知攝受方便云何? 答 : 施攝及說法, 復聽聞說法, 亦行利他事, 此為攝方便 諸菩薩為攝受眾生故, 或以布施為攝方便, 或受他所施, 或為他說法, 或聽他說法, 或行利他, 或以愛語, 或以同事, 或說諸明處, 或教以工巧, 或示現作業, 或令病者得愈, 或救拔險難 如是等名為攝受眾生方便, 當以此諸方便攝受眾生, 不應棄捨 拾 菩薩引導眾生的善巧方便 十住毘婆沙論 卷 大乘品 ( 大正 26,104a3-c27): 善受行方便者, 菩薩以五因緣故, 名善受行方便 : 一 知方時, 二 知他心所樂, 三 知轉入道, 四 知事次第, 五 知引導眾生 1 知方時知方時者, 知是方處, 應以如是說法 ; 知是時中 118, 應以如是說法 知是方處, 應以如是因緣度眾生 ; 知是時中, 應以如是因緣度眾生 菩薩先知是事已, 隨順而行 如說 : 若以世尊意, 為他人解說, 先應知二事 119, 後隨時方說 若不知時方, 而欲說佛意, 不得所為利, 而更有過咎 2 知他心所樂知他心所樂者, 知他深心為在何事? 為何所樂? 菩薩先知已, 入眾生所知 所樂, 隨順起發度脫方便, 如是則不虛也 如說 : 菩薩知眾生, 深心難測意, 先知其意已, 漸令住佛意 時中 : 合乎時宜, 無過與不及 ( 漢語大詞典( 五 ),p.691) 二事 : 說法及度眾生, 即表示契理契機的意思 24

25 遍知世間事, 自利亦利他, 若能如是者, 說名善方便 3 知轉入道知轉入道者, 能轉外道 凡夫意, 令入佛道 ; 亦轉眾生惡事, 令住善事中 ; 亦知轉聲聞 辟支佛道, 令入大乘中 ; 已在佛法者, 不令入外道 先知是事已, 隨順而修行, 如說 : 若人令眾生, 遠離外道法, 及諸不善者, 入佛上寂滅 若知諸眾生, 上中下之心, 知已能引導, 是名善方便 4 知事次第知事次第者 : (1) 聲聞乘次第法如聲聞乘中, 初說布施 次持戒 次生天 次五欲過患 次在家苦惱 次出家利樂 次說苦諦 次集諦 次滅諦 次道諦 次須陀洹果 次斯陀含果 次阿那含果 次阿羅漢果 次不壞解脫 次說諸無礙 (2) 緣覺乘次第法辟支佛乘中亦說 : 我 我所物, 多有過患 捨此過患之物得大利益 ; 在家為過惡 出家為利益 ; 次眾鬧亂語為過惡 獨行為善利 ; 聚落為過惡 阿練若處為善利 ; 厭離多欲多事 樂於少欲少事 ; 守護諸根 飲食知節 初夜後夜隨時覺悟 觀緣取相 樂住空舍 貴於持戒禪定智慧, 不現奇異令他歡喜, 但自利益樂於深法 不隨他智 (3) 大乘次第法 A 各種波羅蜜次第如大乘中次第者, 初說檀波羅蜜 次尸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毘梨耶波羅蜜 禪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B 各種勝處次第初說諦勝處, 次說捨勝處 滅勝處 慧勝處 C 各種讚嘆次第復次, 初讚歎發菩提心 次十種願 120 次十究竟 121 次讚歎遠離退失菩提心法 次修集不退失菩提心法 次堅心精進 次堅固堪受 次堅誓 D 說諸地法 果 勢力次第 120 十住毘婆沙論 卷 2~ 卷 3( 大正 26,30b-34b) 提到 : 初地菩薩所發的十種願 : ( 一 ) 供養願,( 二 ) 受持願,( 三 ) 供養諸佛願,( 四 ) 教化眾生願,( 五 ) 成就大乘願, ( 六 ) 一切法信解願,( 七 ) 淨佛土願,( 八 ) 無有怨競願,( 九 ) 入信清淨願,( 十 ) 正覺願 121 十住毘婆沙論 卷 3( 大正 26,34c8-11): 初 眾生性竟, 二 世間性竟, 三 虛空性竟, 四 法性性竟, 五 涅槃性竟, 六 佛生性竟, 七 諸佛智性竟, 八 一切心所緣竟, 九 諸佛行處智竟, 十 世間法智轉竟 是名十究竟 25

26 復次, 初說能得諸地法 次說能住諸地法 次說能得諸地底法 次說遠離諸地垢法 次說能作淨地法 次說諸地久住法 次說能到諸地邊法 次說能作不退失諸地法 次說諸地果 次說諸地果勢力 E 說十地次第 復次, 或初說歡喜地 次說離垢地 次說明地 次說炎地 次說難勝地 次說現前 地 次說深遠地 次說不動地 次說善慧地 次說法雲地 (4) 小結 如說 : A 聲聞乘 初施次持戒, 果報得生天, 無常在家過, 出家為大利 次無上四諦, 斷結證四果, 是方便次第, 令人住初乘 B 辟支佛乘 初說生死過, 次說涅槃利, 守護於諸根, 持戒及禪定 不隨他智慧, 功德樂獨處, 自依不依他, 樂求自利樂 亦不捨他人, 深行頭陀法, 其求中乘者, 教法相如是 C 菩薩乘 以四十不共, 說佛無量德, 亦說菩薩時, 一切所行法 為利眾生故, 次第說是法, 自利及利他, 說種種功德 亦說諸佛子, 所樂十種地, 求法大乘者, 如是次第度 5 知引導眾生 引導者, 隨眾生所樂門, 知是門已, 以是門引導眾生, 隨其所樂, 任其勢力而令得度, 如說 : 122 或有諸眾生, 可以深經書, 難事及工巧, 咒術以愛語, 善說及資財, 布施戒定慧, 如是籌量已, 引來入大乘 或現於女身, 引導諸男子, 復現男子身, 引導於女人, 示眾五欲樂, 然後說欲過, 而令一切人, 得離於五欲 6 小結 善行是五事, 是名菩薩善受行方便 122 十住毘婆沙論 卷 9 19 四法品 : 是菩薩凡有所作, 若起塔寺若設大會若救罪人, 如 是等一切世間諸難事中心無廢退 ( 大正 26,68a19-21) 26

27 拾壹 菩薩行懺悔 隨喜 勸請三事, 轉近得佛 大智度論 卷 7 1 序品 ( 大正 25,109b6-110a10): 經 能請無量諸佛 論 ( 一 ) 二種勸請諸佛 :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請 有二種 : 1 請轉法輪 一者 佛初成道, 菩薩夜三 晝三六時禮請, 偏袒右肩合掌言 : 十方佛土無量 諸佛初成道時未轉法輪, 我某甲請一切諸佛為眾生轉法輪度脫一切 2 請佛住世 二者 諸佛欲捨無量壽命入涅槃時, 菩薩亦夜三時 晝三時, 偏袒右肩合掌言 : 十方佛土無量諸佛, 我某甲請令久住世間, 無央數劫度脫一切利益眾生 是名 能請無量諸佛 ( 二 ) 諸佛必應說法度眾, 何須勸請 ; 又未見十方無量諸佛, 云何可請 123 問曰 : 諸佛之法, 必應說法廣度眾生, 請與不請法自應爾, 何以須請? 答曰 : 若於自前面請諸佛則可, 今十方無量佛土諸佛亦不自見, 云何可請? 1 諸佛雖不待人請, 請者亦能得福 諸佛雖必應說法不待人請, 請者亦應得福 如大國王雖多美膳, 有人請者必得恩 124 福, 錄其心故 又如慈心念諸眾生令得快樂, 眾生雖無所得, 念者大得其福 請佛說法亦復如是 2 有佛若無人請者, 便入涅槃而不說法 復次, 有諸佛無人請者, 便入涅槃而不說法 如 法華經 125 中多寶世尊, 無人請故便入涅槃 後化佛身及七寶塔, 證說 法 華經 故, 一時出現 亦如須扇多佛, 弟子本行未熟, 便捨入涅槃, 留化佛一劫以度眾生 今是釋迦文尼佛, 得道後五十七日寂不說法 ; 126 自言 : 我法甚深, 難解難知! 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 不如默然入涅槃樂 是時, 諸菩薩及釋提桓因 123 大正藏 原作 法, 今依 元 明 本改作 必 124 錄 : 采取, 采用 ( 漢語大詞典( 十一 ), p.1342) 125 參見 妙法蓮華經 卷 4( 大正 9,32b-34b) 126 (1) 大毘婆沙論 卷 182: 有說 : 彼時二人善根未熟, 未堪聞法 所以者何? 佛成道已, 彼初一人若更經五十七日有餘命者應堪聞法 有說 : 五十六日 有說 : 四十九日 彼 27

28 梵天王諸天合掌敬禮, 請佛為諸眾生初轉法輪 佛時默然受請, 後到波羅奈鹿林中轉法輪 如是云何言請無所益! 3 雖眾生不面請佛, 佛常見其心亦聞彼請 ; 假令諸佛不聞不見, 請佛亦有福德復次, 佛法等觀眾生, 無貴無賤, 無輕無重 ; 有人請者, 為其請故便為說法 雖眾生不面請佛, 佛常見其心亦聞彼請 ; 假令諸佛不聞不見, 請佛亦有福德, 何況佛悉聞見而無所益? ( 三 ) 何故正以二事勸請問曰 : 既知請佛有益, 何以正以二事請? 答曰 : 1 有人謂佛貪壽 愛著於法, 為除眾疑故須請餘不須請, 此二事要必須請 ; 若不請而說, 有外道輩言 : 體道常定, 何以著法多言多事! 以是故, 須請而說 若有人言 : 若知諸法相, 不應貪壽久住世間而不早入涅槃 以是故須請 若不請而說, 人當謂佛愛著於法, 欲令人知 以是故, 要待人請而轉法輪 諸外道輩自著於法, 若請若不請而自為人說 ; 佛於諸法不著不愛, 為憐愍眾生故, 有請佛說者佛便為說, 諸佛不以無請而初轉法輪 如偈說 : 諸佛說何實, 何者是不實, 實之與不實, 二事不可得 127 如是真實相, 不戲於諸法, 憐愍眾生故, 方便轉法輪 佛為斷老 病 死, 不答十四難故復次, 佛若無請而自說法者, 是為自顯自執法, 應必答十四難 129 今諸天請佛說法, 但為斷老 病 死, 無戲論處, 是故不答十四難無咎 以是因緣故, 須請而轉法輪 第二人若更經五十一日有餘命者應堪聞法 由此非佛教化失時, 世尊或時留自壽行待所化者, 如待蘇跋達羅等, 若能留他壽行無有是處 ( 大正 27,914a13-20) (2) 法寶撰 俱舍論疏 卷 1: 若謂 婆沙 見聞不同, 成道之後即觀機根, 因何 婆沙 次下文云 : 彼初一人, 佛成道後, 若更五十七日有餘命者應堪聞法 此即佛成道後, 至觀根時五十七日, 與 智論 同 又 智論 第一云 : 爾時菩薩捨苦行處, 到菩提樹下, 坐金剛座降魔眾已, 即得阿耨菩提 時梵天王等皆詣佛所, 勸請世尊初轉法輪, 准此論文 ( 大正 41,455b2-9) 127 中論 卷 3 觀法品第 18 : 一切實非實, 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 是名諸佛法 ( 大正 30,24a5-6) 128 中論 卷 4 觀邪見品第 27 : 瞿曇大聖主, 憐愍說是法, 悉斷一切見, 我今稽首禮 ( 大正 30,39b25-26) 129 十四難, 又稱十四無記, 參見 雜阿含經 卷 34(962 經 )( 大正 2,245c10-19): 佛告婆蹉種出家 : 若作是見:(1) 世間常, 此則真實, 餘則虛妄者, 此是倒見, 此是觀察見, 此是動搖見, 此是垢污見, 此是結見, 是苦 是閡 是惱 是熱, 見結所繫 愚癡無聞凡夫, 於未來世, 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生 婆蹉種出家! 若作是見 :(2) 世間無常, 28

29 3 若佛不請而說, 外道所譏 ; 梵天自請, 則外道心伏 復次, 佛在人中生, 用大人法故, 雖有大悲不請不說 ; 若不請而說, 外道所譏 以是故, 初要須請 又復外道宗事梵天, 梵天自請, 則外道心伏 4 菩薩行懺悔 隨喜 勸請三事, 轉近得佛, 以是故須請 復次, 菩薩法, 晝三時 夜三時常行三事 : 130 一者 清旦偏袒右肩, 合掌禮十方佛, 言 : 我某甲若今世 若過世無量劫, 身口意惡業罪, 於十方現在佛前懺悔, 願令滅除, 不復更作 中 暮 夜三亦如是 二者 念十方三世諸佛所行功德, 及弟子眾所有功德, 隨喜勸助 三者 勸請現在十方諸佛初轉法輪, 及請諸佛久住世間無量劫, 度脫一切 131 菩薩行此三事, 功德無量, 轉近得佛 以是故須請 拾貳 菩薩除怖畏的方法 ( 壹 ) 阿練若比丘以三因緣滅諸怖畏 十住毘婆沙論 卷 解頭陀品 ( 大正 26,112b29-113b21): 滅諸怖畏者 : 是人以三因緣能滅怖畏 : 一 見無我我所法相故能除怖畏, 二 以方便力故, 三 以心膽力故能除怖畏 1 見無我我所法相故能除怖畏見無我我所者, 如初地中所說, 除五種怖畏 (3) 常無常,( 4) 非常非無常 ;( 5) 有邊,( 6) 無邊,( 7) 邊無邊,( 8) 非有邊非無邊, (9) 是命是身,( 10) 命異身異 ;( 11) 如來有後死,( 12) 無後死,( 13) 有無後死,( 14) 非有非無後死 此是倒見, 乃至憂悲惱苦生 清旦 : 清晨 ( 漢語大詞典( 五 ), p.1297) 參見 普賢十願,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 大正 10,844b20-28):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二者 稱讚如來, 三者 廣修供養, 四者 懺悔業障, 五者 隨喜功德, 六者 請轉法輪, 七者 請佛住世, 八者 常隨佛學, 九者 恒順眾生, 十者 普皆迴向 參見 十住毘婆沙論 卷 2 3 地相品 ( 大正 26,27a14-18): 問曰: 菩薩無何等怖畏? 答曰 : 無有不活畏 死畏 惡道畏 大眾威德畏 惡名毀呰畏 繫閉桎梏畏 拷掠刑戮畏 無我我所故, 何有是諸畏 另參 : 十住經 卷 1 1 歡喜地 ( 大正 10,500 c16-19): 菩薩摩訶薩 得歡喜地, 所 29

30 2 以方便力故能除怖畏 方便力者 : 此論中念正思惟業果報故, 名方便力 (1) 念正思惟業果報 133 應作是念 : 諸大國王在深宮殿, 象馬車步四兵侍衛, 業因緣盡亦受種種諸衰惱事 又業因緣守護者, 雖行險道中 入大海水 在大戰陣亦安隱無患 我先世業因緣, 若在聚落, 若在阿練若處, 業因緣必受其報, 如是思惟已, 除滅怖畏 (2) 念能行身業善 口業善 意業善則名為善自守護 復作是念 : 若我為守護身故, 入城邑聚落, 捨阿練若處者, 無有能勝善身業 善口 業 善意業守護者 如佛告波斯匿王 134 : 若人行身善業 行口善業 行意善業, 是名為人善自守護, 是人若言我善自守護者是為實說 大王! 是人雖無四兵衛護, 亦可名為善好守護 何以故? 如是守護名內守護, 非外守護 是故我以身業善行 口業善行 意業善行故名為善自守護 (3) 諸鳥獸等因遠聚落住故無所畏, 我之心智勝彼故無有怖畏 復作是念 : 是諸鳥獸腹行虫等在阿練若處, 身不行善 口不行善 意不行善, 以遠 聚落住故而無所畏, 我之心智豈不如此鳥獸等耶? 如是思惟除諸怖畏 (4) 以念佛故, 破一切諸怖畏事 又以念佛故, 在阿練若處, 能破一切諸怖畏事, 如 經 135 說 : 汝諸比丘阿練若 處, 若在樹下 若在空舍 或生怖畏 心沒毛竪者, 汝當念我是如來 應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如是念時怖畏即 滅 3 以心膽力能除怖畏 大膽名 : 心不怯弱, 決定求道 如說 : 比丘住空閑, 當以心膽力, 除滅諸怖畏, 念佛無畏者 ; 若人自起業, 怖畏不得脫, 不怖亦不脫, 怖則失正利 如是知不免, 而破餘利者, 則行小人事, 比丘所不應 ; 若有怖畏者, 應畏於生死, 一切諸怖畏, 生死皆為因 有諸怖畏, 即皆遠離 所謂, 不活畏 惡名畏 死畏 墮惡道畏 大眾威德畏 離如是等一切諸畏 何以故? 是菩薩, 離我相故 133 侍 = 防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112d,n.5) 134 雜阿含 卷 46(1229 經 )( 大正 2,336a24-b18): 佛告大王: 如是, 大王! 如是, 大王! 若有行身惡行, 行口惡行, 行意惡行者, 當知斯等為不自護, 而彼自謂能自防護 象軍 馬軍 車軍 步軍, 以自防護, 雖謂自護實非自護 所以者何? 雖護於外, 不護於內, 是故大王! 名不自護 大王! 若復有行身善行, 行口善行, 行意善行者, 當知斯等則為自護 彼雖不以象 馬 車 步四軍自防, 而實自護 所以者何? 護其內者, 名善自護, 非謂防外 135 參考 雜阿含 卷 33( 經 )( 大正 2,237c) 30

31 是故行道者, 欲脫於生死, 亦救於他人, 不應生怖畏 (1) 身業清淨等則無怖畏 如佛 離怖畏經 136 中說怖畏法 : 有沙門 婆羅門, 住阿練若處, 應如是念 : 137 以不淨身業故, 不淨口業故, 不淨意業故, 念不清淨故, 自高卑人故, 懈怠心故, 妄憶念故, 心不定故, 愚癡故怖畏 ; 與此相違, 身業清淨等則無怖畏 (2) 念怖畏一切諸惡, 為度諸怖畏故 又佛為郁伽長者說 : 138 出家菩薩在阿練若處, 應作是念 : 我何故在此? 即時自知, 欲離怖畏故, 來至於此 怖畏於誰? 畏眾憒鬧, 畏眾語言, 畏貪欲 瞋恚 愚癡, 畏憍慢 恚恨 嫉他利養, 畏色 聲 香 味 觸, 畏五陰魔, 畏諸愚癡障礙處, 畏非時語, 畏不見言見, 畏 不聞言聞, 畏不覺而覺, 畏不知而知, 畏諸沙門垢, 畏共相憎惡, 畏欲界 色界 無色界一切生處, 畏墮地獄 畜生 餓鬼及諸難處 略說畏一切惡不善法故, 來在 此住 若人在家樂在眾鬧不修習道, 住在邪念不能得離如是怖畏 所有過去諸菩薩, 皆在阿練若處, 離諸怖畏得無畏處, 得一切智慧 所有當來諸菩薩, 亦在阿練若處 離諸怖畏, 得一切智慧 今現在諸菩薩, 住阿練若處離諸怖畏, 得無畏處成一切智 慧 以是故, 我怖畏一切諸惡度諸怖畏故, 應住阿練若處 (3) 捨貪著我者, 一切怖畏皆除 復次, 一切怖畏皆從著我生, 貪著我故, 愛受我故, 生我想故, 見我故, 貴我故, 分別我故, 守護我故 若我住阿練若處不捨貪著我者, 則為空在阿練若處 (4) 心應如草木, 不應隨虛妄分別怖畏則除 復次, 長者! 見有所得者, 則不住阿練若處 ; 住我我所心者, 則不住阿練若處 ; 住 顛倒者, 則不住阿練若處 ; 長者! 乃至生涅槃想者, 尚不住阿練若處, 何況起煩惱 想者 長者! 譬如草木在阿練若處, 無有驚畏 菩薩如是, 在阿練若處, 應生草木 139 想 石瓦想 水中影想 鏡中像想, 於語言生響想, 於心生幻想 此中誰驚誰畏, 菩薩爾時則正觀身, 無我 無我所, 無眾生, 無壽者 命者, 無養育者, 無男 無 女, 無知者 見者 怖畏名為虛妄分別, 我則不應隨虛妄分別, 菩薩如是應如草木 住阿練若處 又知一切法皆亦如是 斷鬪諍名阿練若處 ; 無我 無我所 無所屬名阿練若處 大正藏無相同名稱的經典, 但接近的有 佛說四無所畏經 ( 大正 17,711c), 但內容對應不起來 念 = 命 宮 ( 大正 26,113d,n.1) 參考 大寶積經 卷 82 郁伽長者會第 19 ( 大正 11,478a20-c6) 石瓦 = 瓦石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6,113d,n.2) 31

32 ( 貳 ) 八念能除恐怖, 然有難有易 大智度論 卷 21 1 序品 ( 大正 25,218c22-219b2): 問曰 : 何以故九相次第有八念? 答曰 : ( 一 ) 八念除怖 佛弟子於阿蘭若處, 空舍 塚間, 山林 曠野, 善修九相, 內 外不淨觀, 厭患 140 其身, 而作是念 : 我云何擔是底下不淨屎尿囊? 自隨懎然驚怖 ; 及為惡魔作 種種惡事來恐怖之, 欲令其退 以是故, 佛次第為說八念 ( 二 ) 念佛 念法 念僧除怖 如經中說 : 141 佛告諸比丘 : 若於阿蘭若處, 空舍 塚間, 山林 曠野, 在中思惟, 若有怖 畏, 衣毛為竪, 爾時當念佛 : 佛是多陀阿伽度 阿羅呵 三藐三佛陀, 乃至 婆伽婆 恐怖則滅 若不念佛, 當疾念法 : 佛法清淨, 巧出善說, 得今世報, 指示開發, 有智之 人心力能解 如是念法, 怖畏則除 若不念法, 則當念僧 : 佛弟子眾修正道 隨法行 僧中有阿羅漢 向阿羅漢, 142 乃至須陀洹 向須陀洹 四雙八輩 是佛弟子眾應供養 合手恭敬 禮拜 迎送, 世間無上福田 作如是念僧, 恐怖即滅 佛告諸比丘 : 釋提桓因與阿脩羅鬪, 在大陣中時, 告諸天眾 : 汝與阿修羅 鬪時, 設有恐怖, 當念我七寶幢, 恐怖即滅 若不念我幢, 當念伊舍那天子 ( 帝釋左面天王也 ) 寶幢, 恐怖即除 ; 若不念伊舍那寶幢, 當念婆樓那天子 ( 右面天子 ) 寶幢, 恐怖即除 以是故, 知為除恐怖因緣故, 次第說八念 ( 三 ) 後五念亦能除怖畏 問曰 : 經中說三念因緣除恐怖, 五念復云何能除恐怖? 答曰 : 1 念施,2 念戒 是比丘自念布施 持戒功德, 怖畏亦除 所以者何? 若破戒心, 畏墮地獄 ; 若 慳貪心, 畏墮餓鬼及貧窮中 自念 : 我有是淨戒 布施 若念淨戒, 若念布 施, 心則歡喜, 作是言 : 若我命未盡, 當更增進功德 ; 若當命終, 不畏墮惡道! 懎 ( ㄙㄜˋ): 悲恨 ( 漢語大字典( 四 ),p.2360) 參見 雜阿含經 卷 35(980 經 )( 大正 2,254c-255a), 雜阿含經 卷 35(981 經 )( 大正 2,255a-b), 增壹阿含經 卷 14( 大正 2,615a-b), Sn I, p.218- p.220 手 = 掌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219d,n.2) 32

33 以是故, 念戒施亦能令怖畏不生 3 念天 念上諸天皆是布施 持戒果報, 此諸天以福德因緣故生彼, 我亦有是福德 以是故, 念天亦能令怖畏不生 4 念入出息 143 十六行念安那般那時, 細覺尚滅, 何況恐怖麁覺! 5 念死 念死者, 念五眾身念念生滅, 從生已來, 常與死俱, 今何以畏死? 6 小結 144 是五念, 佛雖不說, 亦當除恐怖 所以者何? 念他功德以除恐怖則難, 自念 己事以除恐怖則易, 以是故佛不說 拾參 菩薩契理契機之法施 ( 壹 ) 佛法中治心病的方法 大智度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5,60a15-c6): 對治悉檀者, 有法, 對治則有, 實性則無 一 身病之對治譬如重 熱 膩 酢 醎藥草飲食等, 於風病中名為藥, 於餘病非藥 若輕 冷 甘 苦 澁藥草飲食等, 於熱病名為藥, 於餘病非藥 若輕 辛 苦 澁 熱藥草飲食等, 於冷病中名為藥, 於餘病非藥 二 心病之對治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 : 1 不淨觀不淨觀思惟, 於貪欲病中, 名為善對治法 ; 於瞋恚病中, 不名為善, 非對治法 所以者何? 觀身過失, 名不淨觀 ; 若瞋恚人觀過失者, 則增益瞋恚火故 2 慈心觀思惟慈心, 於瞋恚病中, 名為善對治法 ; 於貪欲病中, 不名為善, 非對治法 所以者何? 慈心於眾生中求好事觀功德 ; 若貪欲人求好事觀功德者, 則增益貪欲故 參見 雜阿含經 卷 29(803 經 )( 大正 2,206a16-b14), 雜阿含經 卷 29(810 經 )( 大正 2,208a18-b13), 坐禪三昧經 卷上( 大正 15,275b19-276a6), 摩訶僧祇律 卷 4 ( 大正 22,254c14-255a5), 大智度論 卷 11( 大正 25,138a10-15) 當 = 能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219d,n.5) 33

34 3 因緣觀 因緣觀法, 於愚癡病中, 名為善對治法 ; 於貪欲 瞋恚病中, 不名為善, 非對治法 所以者何? 先邪觀故生邪見, 邪見即是愚癡 問曰 : 如佛法中說十二因緣甚深, 如說 : 佛告阿難 : 是因緣法甚深, 難見難解, 難 覺難觀, 細心巧慧人乃能解 145 愚癡人於淺近法猶尚難解, 何況甚深因緣? 今云何言愚癡人應觀因緣法? 答曰 : 愚癡人者, 非謂如牛羊等愚癡 ; 是人欲求實道, 邪心觀故, 生種種邪見 如是 4 三種觀 愚癡人, 當觀因緣, 是名為善對治法 若行瞋恚 婬欲人, 欲求樂, 欲惱他, 於此人中, 非善非對治法 不淨 慈心思惟, 是二人中, 是善是對治法 何以 故? 是二觀能拔瞋恚 貪欲毒刺故 (1) 無常觀 復次, 著常顛倒眾生, 不知諸法相似相續有 ; 如是人觀無常, 是對治悉檀, 非第一義 何以故? 一切諸法自性空故 如說偈言 : 無常見有常, 是名為顛倒 ; 空中無無常, 何處見有常? 146 問曰 : 一切有為法, 皆無常相應, 是第一義 云何言無常非實? 所以者何? 一切有 答曰 : 為法, 生 住 滅相, 前生 次住 後滅故, 云何言無常非實? A 破生住滅 有為法不應有三相 何以故? 三相不實故 若諸法生 住 滅是有為相者, 今 生 中亦應有三相, 生 是有為相故 ; 如是 一一處亦應有三相, 是則無窮, 住 滅亦如是 若諸生 住 滅各更無有生 住 滅者, 不應名有為法 何以故? 有為法相無故 以是故, 諸法無常, 非第一義 B 無常之失 復次, 若一切實性無常, 則無行業報 何以故? 無常名生滅失故, 譬如腐種子不 生果 如是則無行業, 無行業云何有果報? 今一切賢聖法有果報, 善智之人所可 信受, 不應言無 以是故, 諸法非無常性 C 小結 參見 相應部 II, p. 92; 長部 II, p. 55; 長阿含經 卷 10(13 經 )( 大正 1,60b10); 人本欲生經 ( 大正 1,242a); 中阿含經 卷 24(97 經 )( 大正 1,578b); 大生義經 ( 大正 1,844b) 參見 中論 卷 4 23 觀顛倒品 ( 大正 30,31c10-11); 般若燈論釋 卷 14( 大正 30, 123a6) 34

35 如是等無量因緣說, 不得言諸法無常性 (2) 苦觀 無我觀一切有為法無常, 苦 無我等亦如是 如是等相, 名為對治悉檀 ( 貳 ) 念佛適合一切根性 大智度論 卷 7 1 序品 ( 大正 25,109a3-b5): 問曰 : 如菩薩三昧種種無量, 何以故但讚是菩薩念佛三昧常現在前? 答曰 : 1 念佛得入佛道中故是菩薩念佛故, 得入佛道中 以是故, 念佛三昧常現在前 2 遍除煩惱及先世罪, 餘三昧所不及故 復次, 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 ; 餘諸三昧, 有能除婬不能除瞋, 有能除瞋不 能除婬, 有能除癡不能除婬 恚, 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 是念佛三昧, 能除種種 煩惱 種種罪 3 有大福德速滅罪苦故 復次, 念佛三昧有大福德, 能度眾生 ; 是諸菩薩欲度眾生, 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 福德能速滅諸罪者 如說 : 昔有五百估客, 入海採寶 ; 值摩伽羅魚王開口, 海水入中, 船去駃疾 船師問 樓上人 : 汝見何等? 答言 : 見三日出, 白山羅列, 水流奔趣, 如入大坑 船 師言 : 是摩伽羅魚王開口, 一是實日, 兩日是魚眼, 白山是魚齒, 水流奔趣是入其 口 我曹了矣! 各各求諸天神以自救濟! 是時諸人各各求其所事, 都無所益 中有五戒優婆塞語眾人言 : 吾等當共稱南無佛, 佛為無上, 能救苦厄! 眾人一心 同聲稱南無佛 是魚先世是佛破戒弟子, 得宿命智, 聞稱佛聲心自悔悟, 即便合口, 船人得脫 我曹 : 我們 ( 漢語大詞典( 五 ), p.212) 148 了 : 結束, 了結 廣雅 釋詁四 : 了, 訖也 ( 漢語大字典( 一 ), p.48b) 案 : 此 了矣 一詞於 大智度論 出現多次 : [1] 大智度論 卷 17: 王思惟言: 若十二年不雨, 我國了矣, 無復人民 ( 大正 25, 183b3-4) [2] 大智度論 卷 23: 婆羅門聞之, 兩拳打頭 搥胸 吁嘔 : 我當云何破此淨法? 我為了矣! 棄捨緣事馳還本國 ( 大正 25,231c20-22) [3] 大智度論 卷 35: 太子言 : 諸尼健子輩了矣! ( 大正 25,321b16-17) 149 賢愚經 卷 6 富那奇緣品第 29 : 爾時復有五百賈客, 相與結要, 欲入大海 來至中道嶮難之處, 眾人咸見閻浮提內有三日現 怪問導師 : 今三日出, 是何端應? 導師答 35

36 以念佛故, 能除重罪 濟諸苦厄, 何況念佛三昧 4 菩薩所尊所主應常念故復次, 佛為法王, 菩薩為法將, 所尊所重唯佛世尊, 是故應常念佛 5 念佛得諸功德勝利故復次, 常念佛得種種功德利 譬如大臣特蒙恩寵常念其主 ; 菩薩亦如是, 知種種功德 無量智慧皆從佛得, 知恩重故常念佛 云何常念佛, 不行餘三昧汝言 云何常念佛, 不行餘三昧 者, 今言 常念, 亦不言不行餘三昧, 行念佛三昧多, 故言 常念 復次, 先雖說空 無相 無作三昧, 未說 念佛三昧, 是故今說 ( 參 ) 應機而說法, 才是真法施 一 大智度論 卷 22 1 序品 ( 大正 25,227b1-22): 問曰 : 何等是法施? 答曰 : 1 方式佛所說十二部經 150, 清淨心 為福德與他說, 是名 法施 復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 亦名法施 如 網明菩薩經 中說 : 有人見佛光明得道者 生天者 151 如是等口雖不說, 令他得法故, 亦名 法施 言 : 汝等當知! 一是正日, 二是魚眼, 其間白者, 此是魚齒 今水所投, 黑冥之處, 是魚口也, 最為可畏 我等今者, 無復活路, 臨至魚口, 定計垂死 有一賢者, 敬信佛道, 告語眾賈, 唯當虔心稱南無佛 三界德大, 無過佛者, 救厄赴急, 矜濟一切, 最能覆護苦厄眾生, 唯佛神聖, 願救危險 ( 大正 4,394b6-18) 案 : 上引 賢愚經 富那奇緣品第 29 高麗藏 缺, 其中 端應 二字, 卍續藏. 淨心誡觀法發真鈔 引 賢愚經 作 瑞應, 端 字應為 瑞 字形誤, 字作 瑞 為正 天台沙門釋, 允堪述 淨心誡觀法發真鈔 卷 3: 故 賢愚經 云: 富那云何往至大海險難之處, 眾人咸見閻浮提內有三日現, 怪問導師 ( 西域入山涉海皆須導師, 如此方行軍須有鄉導也 ), 今三日出, 是何瑞應 (CBETA, X59, no. 1096, p. 558, b7-10 // Z 2:10, p. 196, d7-10 // R105, p. 392, b7-10) 另參見印順法師 華雨集 ( 二 ) p.66 參見 增壹阿含經 卷 21: 十二部經如來所說, 所謂契經 祇夜 本末 偈 因緣 授決 已說 造頌 生經 方等 合集 未曾有 ( 大正 2,657a2-4) 另參見印順法師著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p.476): 九分教與十二分教, 舊譯為九部經與十二部經 十二分教的名目, 玄奘譯為 : 契經 應頌 記說 伽陀 自說 因緣 譬喻 本事 本生 方廣 希法 論議 ( 大毘婆沙論 卷 126( 大正 27,659c)) 參見 持心梵天所問經 卷 1( 大正 15,1b20-22), 思益梵天所問經 卷 1( 大正 15, 33c14-15),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卷 1( 大正 15,62c24-26)

37 2 觀眾生心性 惑多少 利鈍而說法是法施應觀眾生心性 煩惱多少 智慧利鈍, 應隨所利益而為說法 ; 譬如隨病服藥則有益 (1) 為婬重說不淨觀 為瞋重說慈心 為癡重說因緣 二雜三雜可知有婬欲重, 有瞋恚重, 有愚癡重, 有兩兩雜 三三雜 婬重者為說不淨觀, 瞋重者為說慈心, 癡重者為說深因緣 ; 兩雜者說兩觀, 三雜者說三觀 若人不知病相, 錯投藥者, 病則為增 (2) 著眾生相說無我 著無我說五眾相續不令斷滅若著眾生相者, 為說但有五眾, 此中無我 ; 若言無眾生相者, 即為說五眾相續有, 不令墮斷滅故 (3) 求富說施 欲生天說持戒 人中貧乏說天上事求富樂者, 為說布施 ; 欲生天者, 為說持戒 ; 人中多所貧乏者, 為說天上事 (4) 患居家說出家法 著財居家說五戒法 不樂世間說三法印惱患居家者, 為說出家法 ; 著錢財居家者, 為說在家五戒法 ; 若不樂世間, 為說三法印 無常, 無我, 涅槃 依隨經法, 自演作義理 譬喻, 莊嚴法施, 為眾生說 如是等種種利益故, 當念法施 二 大智度論 卷 23 1 序品 ( 大正 25,229c4-12): (1) 復次, 有言 : 持戒為重, 所以者何? 依戒因緣故, 次第得漏盡 (2) 有言 : 多聞為重, 所以者何? 依智慧故, 能有所得 (3) 有言 : 禪定為重, 如佛所說, 定能得道 (4) 有言 : 以十二頭陀為重, 所以者何? 能淨戒行故 如是各各以所行為貴, 更不復懃求涅槃 佛言 : 是諸功德, 皆是趣涅槃分 ; 若觀諸法無常, 是為真涅槃道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 諸法雖空而說是無常想 ( 肆 ) 菩薩得是五根, 善知眾生諸根相 一 大智度論 卷 19 1 序品 ( 大正 25,204c10-29): 菩薩得是五根, 善知眾生諸根相 : (1) 知染欲眾生根, 知離欲眾生根 ; (2) 知瞋恚眾生根, 亦知離瞋恚眾生根 ; (3) 知愚癡眾生根, 亦知離愚癡眾生根 ; (4) 知欲墮惡道眾生根, 知欲生人中眾生根, 知欲生天上眾生根 ; 37

38 (5) 知鈍眾生根, 知利眾生根 ; (6) 知上 中 下眾生根 ; (7) 知罪眾生根, 知無罪眾生根 ; (8) 知逆 順眾生根 ; (9) 知常生欲界 色界 無色界眾生根 ; (10) 知厚善根 薄善根眾生根 ; (11) 知正定 邪定 不定眾生根 ; (12) 知輕躁眾生根, 知持重眾生根 ; (13) 知慳貪眾生根, 知能捨眾生根 ; (14) 知恭敬眾生根, 知不恭敬眾生根 ; (15) 知淨戒 不淨戒眾生根 ; (16) 知瞋恚 忍辱眾生根 ; (17) 知精進 懈怠眾生根 ; (18) 知亂心 攝心, 愚癡 智慧眾生根 ; (19) 知無畏 有畏眾生根 ; (20) 知增上慢 不增上慢眾生根 ; (21) 知正道 邪道眾生根 ; (22) 知守根 不守根眾生根 ; (23) 知求聲聞眾生根, 知求辟支佛眾生根, 知求佛道眾生根 於知眾生根中得自在方便力故, 名為知根 二 大智度論 卷 23 1 序品 ( 大正 25,232a13-b9): 1 八苦眾生有八苦之患 : 生, 老, 病, 死, 恩愛別離, 怨憎同處, 所求不得 ; 略而言之, 五受眾苦 2 煩惱苦眾生之罪, 婬欲多故, 不別好醜, 不隨父母師長教誨, 無有慚愧, 與禽獸無異 瞋恚多故, 不別輕重, 瞋毒狂發, 乃至不受佛語, 不欲聞法, 不畏惡道 ; 杖楚橫加, 參見 長阿含經 卷 8: 復有三法, 謂三聚 : 正定聚 邪定聚 不定聚 ( 大正 1,50b18-19) 另參見 (Lamotte, p.1199, n.3): 有三種眾生聚 : 1 正性定聚: 此類眾生是已經入道, 而且很快即達於涅槃 2 邪性定聚: 此類眾生是犯重罪, 將來必墮惡趣, 而當其脫出惡趣, 入於第三種聚 3 不定聚: 不屬前二種聚, 而可能進入其中之一聚 關於此三種聚, 參見 Dīgha,III,p.217; 增一阿含經 卷 13( 地主品, 第 9 經 )( 大正 2,614b23-c1) 等 在後代的資料中, 聚 (rāśi) 之分類被種姓 (gotra) 之分類所取代 : 某種常恆 ( 先天 ) 或後天的心理傾向, 使眾生得以證得涅槃 持重 : 穩重, 謹慎 ( 漢語大詞典( 六 ), p.550) 38

39 不知他苦 ; 入大闇中, 都無所見 154 愚癡多故, 所求不以道, 不識事緣, 如搆角求乳 ; 無明覆故, 雖蒙日照, 永無所見 慳貪多故, 其舍如塚, 人不向之 憍慢多故, 不敬賢聖, 不孝父母 ; 憍逸自壞, 永無所直 邪見多故, 不信今世 後世, 不信罪福, 不可共處 如是等諸煩惱多故弊敗, 為無所直 3 業苦 惡業多故, 造無間罪 或殺父母, 或傷害賢聖 ; 或要時榮貴, 讒賊忠貞, 殘害親戚 4 彼此難合苦 復次, 世間眾生, 善好者少, 弊惡者多 (1) 世事難如意 或時雖有善行, 貧賤鄙陋 ; 或雖富貴端政 155, 而所行不善 或雖好布施, 而貧乏無財 ; 或雖富有財寶, 而慳惜貪著, 不肯布施 (2) 懷惡心眾生多 或見人有所思, 默無所說, 便謂憍高自畜, 不下接物 或見好下接物, 恩惠普潤, 便謂欺誑諂飾 或見能語善論, 便謂恃是小智, 以為憍慢 或見質直好人, 便共欺誑調捉 , 引挽陵易 159 或見善心柔濡 160, 便共輕陵踏蹴 161, 不以理遇 若見持戒清淨者, 便謂所行矯異, 輕賤不數 162 (3) 小結 如是等眾生弊惡, 無一可樂 搆 ( ㄍㄡˋ): 擠取乳汁 ( 漢語大詞典( 六 ), p.790) 政 = 正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232d,n.8) 捉 = 投 宋 元 明 宮 石 ( 大正 25,232d,n.10) 挽 ( ㄨㄢˇ): 拉, 牽引 ( 漢語大詞典( 六 ) p.623) 陵 = 浚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232d,n.11) 陵易 : 欺凌 ( 漢語大詞典( 十一 ) p.1001) 濡 = 軟 宋 元 明 宮 ( 大正 25,232d,n.12) 踏蹴 ( ㄘㄨˋ): 踐踏, 踩踏 ( 漢語大詞典( 十 ), p.508) 數 ( ㄕㄨˋ): 禮數, 儀節 ( 漢語大詞典( 五 ), p.506) 數 ( ㄕㄨㄛˋ): 親密, 親近 左傳 成公十六年 : 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 國之材人無不事也 杜預注 : 數, 不疏 ( 漢語大詞典( 五 ), p.506) 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目 錄 CONTENTS...1...2...3 105...4...4 5...4...5...5...5...6...7...9...10...11...11...12...13 ...13...14...15...16...17...17...17...17...17...18...19 30 1...19 2 30 2...19 4 30 1...20 8 30 3...21 Q&A...22...31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ART_RAE16_ticket_cn_p.1

ART_RAE16_ticket_cn_p.1 1. 2. 3. 4. 基 础 部 分 - 色 彩 TM TM Premier B2C Sales to China 2014 TM OCR www.divcom.com.hk/ocrc 現 在 開 始 計 劃 訪 問 亞 洲 零 售 博 覽 的 行 程! 交 通 配 套 乘 車 路 線 : 由 機 場 乘 坐 公 共 汽 車 : A11 或 E11 到 灣 仔 (~80 分 鐘 ) 地 鐵 :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Microsoft Word - 095_2015.09.26  什麼最快樂 (白話與經文加註)-ok .doc 釋 厚 觀 ( 福 嚴 推 廣 教 育 班,2015.9.26) 各 位 法 師 各 位 居 士, 大 家 好! 今 天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佛 典 故 事, 這 故 事 出 自 法 句 譬 喻 經, 在 大 正 藏 第 4 冊 595 頁 中 欄 到 596 頁 上 欄 過 去, 佛 在 舍 衛 國 祇 園 精 舍 時, 有 四 位 新 學 比 丘 一 起 來 到 㮈 樹 下 坐 禪 修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 年 屏 東 縣 糖 尿 病 暨 慢 性 病 共 同 照 護 網 繼 續 教 育 The Conference of Diabetes Joint Care In 本 研 討 為 增 進 慢 性 病 患 之 肺 結 核 與 COPD 疾 病 認 識, 另 針 對 糖 尿 病 胰 島 素 之 臨 床 經 驗 分 享, 讓 學 員 充 分 認 識 胰 島 素 特 性, 以 提 供 良 好 的 醫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貳 中 央 ( 全 國 ) 對 臺 工 作 會 議 3 1990 12 1998 5 2004 7 1990 12 6 7 3 1991 1 22 1991 4 1998 5 11 13 5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4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貳 中 央 ( 全 國 ) 對 臺 工 作 會 議 3 1990 12 1998 5 2004 7 1990 12 6 7 3 1991 1 22 1991 4 1998 5 11 13 5 中 共 對 臺 工 作 會 議 類 型 探 析 An Analysis of Types of CPC s Conferences on Taiwan Affairs 郭 瑞 華 (Kuo, Jui-Hua) 展 望 與 探 索 月 刊 研 究 員 壹 前 言 2016 2016 2 2 1 2 1 2016 人 民 日 報 2016 2 3 1 2 臺 灣 工 作 年 鑑 1989-2002 2004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新北市101學年度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廚工甄選簡章

新北市101學年度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廚工甄選簡章 105 學 年 度 臺 中 市 市 立 幼 兒 園 園 長 遴 選 簡 章 ( 第 2 次 公 告 ) 報 名 時 間 : 105 年 6 月 16 日 ( 星 期 四 ) 上 午 9 時 至 下 午 5 時 報 名 地 點 : 臺 中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遴 選 時 間 :105 年 6 月 20 日 ( 星 期 一 ) 遴 選 地 點 : 臺 中 市 政 府 陽 明 市 政 大 樓 2 樓

More information

法 聽 與 說 的 教 學 歌 謠 戲 劇 與 合 作 學 習 等, 以 工 作 坊 形 式 進 行 二 授 課 方 式 : 採 全 英 語 方 式 進 行 三 師 資 : 由 英 國 文 化 協 會 資 深 之 英 語 教 學 專 家 擔 任 培 訓 講 師 壹 拾 報 名 時 間 與 方 式 一

法 聽 與 說 的 教 學 歌 謠 戲 劇 與 合 作 學 習 等, 以 工 作 坊 形 式 進 行 二 授 課 方 式 : 採 全 英 語 方 式 進 行 三 師 資 : 由 英 國 文 化 協 會 資 深 之 英 語 教 學 專 家 擔 任 培 訓 講 師 壹 拾 報 名 時 間 與 方 式 一 臺 北 市 105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英 語 教 師 專 業 培 訓 計 畫 壹 依 據 一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補 助 辦 理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精 進 國 中 小 教 學 品 質 要 點 二 臺 北 市 105 年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精 進 國 中 小 教 學 品 質 計 畫 三 臺 北 市 105 年 國 民 小 學 全 面 實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者 對 於 指 定 考 科 的 界 定 ) 105 103~104 20 107 2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者 對 於 指 定 考 科 的 界 定 ) 105 103~104 20 107 2 / / 105 / / 7 0 2 4 8 76 / / 7 0 2 5 2 8-1 / / 06 2619621 #311 / E-mail / periodical @ hanlin.com.tw / http://www.worldone.com.tw http://www.worldone.com.tw NO.00847 ZXCV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7 期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7 月 壹 前 言 ( ) (2016) 3 5 1 25% 5 2 8 25 2020 (GDP) 2010 貳 任 務 目 標 與 發 展 理 念 一 任 務 目 標 2020 GDP 1 2 ( 專 題 研 究 從 十 三 五 規 劃 剖 析 大 陸 經 濟 發 展 前 景 An Analysis of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Based on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高 長 (Kao, Charng) 國 立 東 華 大 學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2020 (GDP) 201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1

1 聖 闘 士 星 矢 女 神 聖 戦 聖 鬥 士 星 矢 - 女 神 聖 戰 ( 三 洋 物 產 (SANYO))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5...5...6...7...7 伍 有 機 液 肥 的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5...5...6...7...7 伍 有 機 液 肥 的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103-2 (NO.158) 與 應用 作 製 定價 新臺幣30元 行 政 院 農業委員會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中華民國103年6月 編印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伸展操動作圖示與說明

伸展操動作圖示與說明 伸 展 操 動 作 圖 示 與 說 明 一 頸 部 伸 展 ( 向 前 ) ( 一 ) 伸 展 肌 肉 部 位 頸 部 1 頸 夾 肌 2 頭 夾 肌 3 枕 肌 1 採 站 立 姿 勢 2 將 頭 向 前 下 垂 3 雙 手 合 併 抱 頭 輕 微 下 壓 97 製 103.6.4 製 初 學 者 或 中 年 人 以 上 者 不 宜 以 雙 手 下 壓, 應 以 頭 部 自 然 前 垂 方 式,

More information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會 議 錄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102 年 度 6 月 份 第 1 次 庭 長 法 官 聯 席 會 議 會 議 日 期 :102 年 6 月 4 日 相 關 法 條 :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第 4 項 ( 民 國 92 年 2 月 6 日 修 正 公 布 ) 公 司 研 究 與 發 展 及 人 才 培 訓 支 出 適 用 投 資 抵 減 辦 法 第 3 條 第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CEWA01_090110_00066.doc

Microsoft Word - LCEWA01_090110_00066.doc 收 文 編 號 :1050000093 議 案 編 號 :1050115071001100 立 法 院 議 案 關 係 文 書 ( 中 華 民 國 41 年 9 月 起 編 號 )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4 月 20 日 印 發 院 總 第 703 號 政 府 提 案 第 10511 號 之 2 案 由 : 行 政 院 農 業 委 員 會 函, 為 修 正 犬 貓 及 偶 蹄 類 動 物 進

More information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102 四技二專 統一入學測驗 大甲高中 朱碧霞 老師 共同科目 國文 發行人 陳炳亨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主 編 陳俊龍 校 對 黃筱閔 美 編 林靖雨.本書內容同步刊載於翰林我的網 出 版 民國一 二年一月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電 話 (06)2619621#314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新 北 市 政 府 衛 生 局 104 年 至 105 年 3 月 辦 理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方 式 ( 含 平 面 網 頁 廣 播 影 音 座 談 會 說 明 會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文 宣 製 作 情 形 CEDAW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成 效 記 者 會 及 活 動 等 ) 時 間 :104 年 1 月 10 日 內 容 : 溫 柔 生 產 分 享 及 母 乳 支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 ) 4+2 4+1 一 藥 師 考 試 人 數 統 計 ( 表 一 ) 表 一 最 近 十 年 (90 年 至 99 年 ) 藥 師 國 考 報 名 到 考 及 格 人 數 統 計 表 ( 表 一 ) 2 2001 2002 2003-1 2003-2 2004-1 2004-2 2005-1

( ) 4+2 4+1 一 藥 師 考 試 人 數 統 計 ( 表 一 ) 表 一 最 近 十 年 (90 年 至 99 年 ) 藥 師 國 考 報 名 到 考 及 格 人 數 統 計 表 ( 表 一 ) 2 2001 2002 2003-1 2003-2 2004-1 2004-2 2005-1 綜 合 評 論 Commentary 臺 灣 藥 學 教 育 與 藥 師 考 試 之 改 造 林 藥 師 藥 局 藥 師 林 振 順 ( 整 理 ) 考 試 委 員 胡 幼 圃 ( 口 述 ) 壹 前 言 2003 pharm.d. 2006 2008 2003 2005 2011 8 ( ) PGY 貳 藥 師 考 試 640 ( 15 ) 4+1+1 ( ) ( ) 8 THE JOURNAL

More information

94/03/25 (94 0940002083 94 12 31 C 1-8 (65 29 5 15 1 2 1-23 28 24-27 k1. k1a. 1 2 3 4 k1b. 1 2 3 4 5 k1c. 1 2 ( 3 4 ( 5 k2. 1 A 2 k 3k 4 3 k3k4 k3. k3a. 1 2 3 4 ( k3b. 1 2 k3b1.? 3 ( (D4 k4. 11 12 02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理 由 現 行 計 劃 3. 現 時, 學 生 如 欲 在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下 申 領 考 試 費 減 免, 必 須 符 合 以 下 資 格 - (a) 首 次 應 考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 下 稱 會 考 ) 1 或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 下 稱 高 考

第 2 頁 理 由 現 行 計 劃 3. 現 時, 學 生 如 欲 在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下 申 領 考 試 費 減 免, 必 須 符 合 以 下 資 格 - (a) 首 次 應 考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 下 稱 會 考 ) 1 或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 下 稱 高 考 財 務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1 年 5 月 27 日 總 目 173- 學 生 資 助 辦 事 處 分 目 228 學 生 資 助 請 各 委 員 批 准 由 2011/ 12 學 年 起 推 行 有 關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的 改 善 建 議 問 題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 下 稱 文 憑 考 試 ) 將 於 2011/ 12 學 年 首 次 舉 行 我 們 須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月 26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系 課 程 會 議 通 過 10 年 04 月 2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4 次 院 課 程 委 員 會 通 過 10 年 05 月 14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月 26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1 次 系 課 程 會 議 通 過 10 年 04 月 2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4 次 院 課 程 委 員 會 通 過 10 年 05 月 14 日 102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校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學 院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 臺 灣 文 化 學 系... 2 法 律 學 士 學 位 學 程... 社 會 學 系... 5 英 美 語 文 學 系... 6 華 文 文 學 系... 7 經 濟 學 系... 8 歷 史 學 系... 9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10 諮 商 與 臨 床 心 理 學 系... 11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10 年 0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歸 回 安 息. 平 靜 安 穩 重 新 得 力. 展 翅 上 騰 3 3 4 5 6 7 8-9 10-11 12 Sing 2016 fermata 13 vs 14-15 15 16-18 19 Sing 2016 2016 20 本 刊 經 文 引 自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版 權 屬

歸 回 安 息. 平 靜 安 穩 重 新 得 力. 展 翅 上 騰 3 3 4 5 6 7 8-9 10-11 12 Sing 2016 fermata 13 vs 14-15 15 16-18 19 Sing 2016 2016 20 本 刊 經 文 引 自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版 權 屬 2016 年 3-4 月 號 第 344 期 歸 回 安 息. 平 靜 安 穩 重 新 得 力. 展 翅 上 騰 3 3 4 5 6 7 8-9 10-11 12 Sing 2016 fermata 13 vs 14-15 15 16-18 19 Sing 2016 2016 20 本 刊 經 文 引 自 和 合 本 修 訂 版, 版 權 屬 香 港 聖 經 公 會 所 有, 蒙 允 准 使 用 36

More information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項 目 編 號 DA14 金 門 縣 政 府 人 事 處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流 程 序 說 明 表 項 目 名 稱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承 辦 單 位 人 事 處 第 一 科 作 業 流 程 說 明 一 起 敘 : ( 一 ) 新 進 教 師 到 職 聘 任 後, 按 其 所 具 資 格 條 件 ( 以 學 歷 為 主 ), 依 公 立 各 級 學 校 教 職 員 敘 薪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應 用 外 語 系 ( 科 )102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1 次 系 學 務 會 議 記 錄 時 地 間 :102 年 10 月 7 日 ( 星 期 一 ) 中 午 12 時 10 分 點 : 六 藝 樓 306 研 討 室 應 出 席 人 員 : 郭 主 任 筱 晴 鄭 美 滿 老 師 周 郁 明 老 師 李 彌 丹 老 師 陸 靜 容 老 師

More information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 奘 大 學 應 用 心 理 學 系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申 請 程 序 項 目 日 期 繳 交 資 料 遴 聘 指 導 教 授 一 提 論 文 題 目 及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同 意 書 需 符 合 下 列 條 件 : ( 一 ) 修 滿 超 過 一 半 的 學 分 (30 學 分 ) 或 ( 二 ) 所 有 必 修 課 已 修 過 ** 符 合 上 述 一 項 條 件 即 可 一

More information

專 題 研 究 20 90 1 壹 前 言 21 2 3 1 (Internet) 2 :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 41 8 1998 8 49~57 社 會 科 學 論 叢 ( 2 2 2008 10 149~179 問 題 與 研 究 ( 40 2 2001 3~4 40~53 展 望 與

專 題 研 究 20 90 1 壹 前 言 21 2 3 1 (Internet) 2 :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 41 8 1998 8 49~57 社 會 科 學 論 叢 ( 2 2 2008 10 149~179 問 題 與 研 究 ( 40 2 2001 3~4 40~53 展 望 與 習 近 平 時 期 中 共 的 網 絡 輿 論 管 理 PRC s Manage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Xi Administration 宋 筱 元 (Song, Sheau-Yuan) 中 央 警 察 大 學 公 共 安 全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關 鍵 詞 : 網 絡 輿 論 網 絡 安 全 以 法 治 網 輿 情 分 析 46 專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附 件 103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反 試 場 則 處 理 方 式 覽 表 別 反 試 場 則 事 項 國 英 數 社 自 處 理 方 式 寫 作 測 驗 由 他 人 頂 替 代 考 或 偽 ( 變 ) 造 證 件 應 試 二 脅 迫 其 他 考 生 或 試 務 人 員 協 助 於 考 試

附 件 103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反 試 場 則 處 理 方 式 覽 表 別 反 試 場 則 事 項 國 英 數 社 自 處 理 方 式 寫 作 測 驗 由 他 人 頂 替 代 考 或 偽 ( 變 ) 造 證 件 應 試 二 脅 迫 其 他 考 生 或 試 務 人 員 協 助 於 考 試 103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反 試 場 則 處 理 方 式 說 明 公 告 單 位 國 教 署 單 位 聯 絡 人 李 宜 樺 公 告 日 期 102-09-04 聯 絡 電 話 02-7736-7455 電 子 信 箱 e-j226@mail.tpde.edu.tw 103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反 試 場 則 處 理 方 式 ( 如 附 件 ) 分 三 個 別 及 二 或, 分 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2-黃昭元.doc

Microsoft Word - 02-黃昭元.doc 平 等 權 與 自 由 權 競 合 案 件 之 審 查 從 釋 字 第 649 號 解 釋 談 起 黃 昭 元 目 次 壹 前 言 貳 研 究 議 題 與 架 構 參 案 件 類 型 與 審 查 方 式 分 析 一 一 規 定 同 時 侵 害 數 權 利 的 案 件 類 型 二 審 查 方 式 的 區 別 實 益 : 審 查 順 序 標 準 結 果 三 三 種 可 能 的 審 查 方 式 四 各 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乘廣五蘊論20120807

Microsoft Word - 大乘廣五蘊論20120807 大 乘 廣 五 論 內 文 與 科 判 佛 說 五, 謂 色 受 想 行 識 云 何 色? 謂 四 大 種 及 大 種 所 造 色 四 大 云 何 四 大 種? 謂 地 界 水 界 火 界 風 界 此 復 云 何? 謂 地, 堅 性 ; 水, 濕 性 ; 火, 煖 性 ; 風, 輕 性 界 者, 能 持 自 性, 所 造 色 故 種 云 何 四 大 所 造 色? 謂 眼 耳 鼻 舌 身 色 聲 香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