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Transcription

1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 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 演說大乘真經 名無量義 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 慧光現瑞洞燭幽顯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一切 人天得未曾有 咸皆歡喜讚歎 以為是經乃諸佛如來祕密之藏 神妙叵測 廣大難名 所以拔滯溺之沈流 拯昏迷之失性 功德弘遠莫可涯涘 泝求其源 肇彼竺乾流於 震旦 爰自西晉沙門竺法護者初加翻譯 名曰正法華 暨東晉龜茲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重翻 名曰妙法蓮華 至隋天竺沙門闍那笈多所翻者 亦名妙法 雖三經文理重沓互 陳 而惟三藏法師獨得其旨 第歷世既遠 不無訛謬 匪資刊正 漸致多疑 用是特 加讐校 仍命鏤梓 以廣其傳 嗚呼如來愍諸眾生 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 分別 歷劫纏繞無有出期 乃為此大事因緣現世 敷暢妙旨 作殊勝方便 俾皆得度 脫超登正覺 此誠濟海之津梁 而燭幽之慧炬也 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 能秉心至 誠 持誦佩服頂禮供養 即離一切苦惱 除一切業障 解一切生死之厄 不啻如飢之 得食 如渴之得飲 如寒之得火 如熱之得涼 如貧之得寶 如病之得醫 如子之得 母 如渡之得舟 其為快適欣慰 有不可言 噫道非經無以寓 法非經無以傳 緣經 以求法 緣法以悟道 方識是經之旨 清淨微妙第一希有 遵之者則身臻康泰 諸種 善根圓滿具足 如蓮華出水不染淤泥 即得五蘊皆空六根清淨 遄躋上善 以成於正 覺者不難矣 苟或沈迷膠固 甘心墮落絕滅善根 則身罹苦趣 輪回於生死之域者 其有紀極哉 雖然善惡兩途 由人所趨 為善獲吉 為惡獲凶 幽明果報 不爽錙銖 觀於是經者 尚戒之哉 尚勉之哉 永樂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 蘊結大夏出彼千齡 東傳震旦三百餘載 西晉惠帝永康年中 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 初翻此經 名正法華 東晉安帝隆 安年中 後秦弘始 龜茲沙門鳩摩羅什 次翻此經 名妙法蓮華 隋氏仁壽 大興善 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後所翻者 同名妙法 三經重沓文旨互陳 時所宗尚 皆弘 秦本 自餘支品別偈不無其流 具如序曆 故所非述 P. 1

2 夫以靈嶽降靈 非大聖無由開化 適化所及 非昔緣無以導心 所以仙苑告成 機分小大之別 金河顧命 道殊半滿之科 豈非教被乘時 無足覈其高會 是知五千退席 為進增慢之儔 五百授記 俱崇密化之跡 所以放光現瑞 開發請之教源 出定揚德 暢佛慧之宏略 朽宅通入大之文軌 化城引昔緣之不墜 繫珠明理性之常在 鑿井顯示悟之多方 詞義宛然 喻陳惟遠 自非大哀曠濟 拔滯溺之沈流 一極悲心 拯昏迷之失性 自漢至唐六百餘載 總歷群籍四千餘軸 受持盛者 無出此經 將非機教相扣 並智勝之遺塵 聞而深敬 俱威王之餘勣 輒於經首 序而綜之 庶得早淨六根 仰慈尊之嘉會 速成四德 趣樂土之玄猷 弘贊莫窮 永貽諸後 云爾妙法蓮華經卷第一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復煩惱 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心得自在 其名曰阿若憍陳如 摩訶迦葉 優樓頻螺迦葉 迦耶迦葉 那提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阿樓馱 劫賓那 憍梵波提 離婆多 畢陵伽婆蹉 薄拘羅 摩訶拘絺羅 難陀 孫陀羅難陀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須菩提 阿難 羅睺羅 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 復有學無學二千人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與眷屬六千人俱 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 亦與眷屬俱 菩薩摩訶薩八萬人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 轉不退轉法輪 供養無量百千諸佛 於諸佛所殖眾德本 常為諸佛之所稱歎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 通達大智到於彼岸 名稱普聞無量世界 能度無數百千眾生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 觀世音菩薩 得大勢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 寶掌菩薩 藥王菩薩 勇施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菩薩 滿月菩薩 大力菩薩 無量力菩薩 越三界菩薩 跋陀婆羅菩薩 彌勒菩薩 寶積菩薩 導師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爾時釋提桓因 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 復有名月天子 普香天子 寶光天子 四大天王 與其眷屬萬天子俱 自在天子 大自在天子 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 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 有八龍王 難陀龍王 跋難陀龍王 娑伽羅龍王 和脩吉龍王 德叉迦龍王 阿那婆達多龍王 摩那斯龍王 優鉢羅龍王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有四緊那羅王 法緊那羅王 妙法緊那羅王 大法緊那羅王 持法緊那羅王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有四乾闥婆王 樂乾闥婆王 樂音乾闥婆王 美乾闥婆王 美音乾闥婆王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有四阿修羅王 婆稚阿修羅王 佉羅騫馱阿修羅王 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 羅睺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有四迦樓羅王 大威德迦樓羅王 大身迦樓羅王 大滿迦樓羅王 如意迦樓羅王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韋提希子阿闍世王 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P. 2

3 爾時世尊 四眾圍遶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 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佛說此經已 結加趺坐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身心不動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 摩訶曼陀羅華 曼殊沙華 摩訶曼殊沙華 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 及諸小王轉輪聖王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 照東方萬八千世界 靡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阿迦尼吒天 於此世界 盡見彼土六趣眾生 又見彼土現在諸佛 及聞諸佛所說經法 并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 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 復見諸佛般涅槃者 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 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 今者世尊現神變相 以何因緣而有此瑞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 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 當以問誰 誰能答者 復作此念 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 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 必應見此希有之相 我今當問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及諸天龍鬼神等咸作此念 是佛光明神通之相 今當問誰 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 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 而問文殊師利言 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 放大光明照于東方萬八千土 悉見彼佛國界莊嚴 於是彌勒菩薩 欲重宣此義 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 導師何故 眉間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 曼殊沙華 栴檀香風 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 地皆嚴淨 而此世界 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 咸皆歡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間光明 照于東方 萬八千土 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 上至有頂 諸世界中 六道眾生 生死所趣 善惡業緣 受報好醜 於此悉見 又覩諸佛 聖主師子 演說經典 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 出柔軟音 教諸菩薩 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 令人樂聞 各於世界 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 以無量喻 照明佛法 開悟眾生 若人遭苦 厭老病死 為說涅槃 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 曾供養佛 志求勝法 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 修種種行 P. 3

4 求無上慧 為說淨道 文殊師利 我住於此 見聞若斯 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 今當略說 我見彼土 恒沙菩薩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 車磲馬腦 金剛諸珍 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 歡喜布施 迴向佛道 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 諸佛所歎 或有菩薩 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 軒飾布施 復見菩薩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無上道 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 求佛智慧 文殊師利 我見諸王 往詣佛所 問無上道 便捨樂土 宮殿臣妾 剃除鬚髮 而被法服 或見菩薩 而作比丘 獨處閑靜 樂誦經典 又見菩薩 勇猛精進 入於深山 思惟佛道 又見離欲 常處空閑 深修禪定 得五神通 又見菩薩 安禪合掌 以千萬偈 讚諸法王 復見菩薩 智深志固 能問諸佛 聞悉受持 又見佛子 定慧具足 以無量喻 為眾講法 欣樂說法 化諸菩薩 破魔兵眾 而擊法鼓 又見菩薩 寂然宴默 天龍恭敬 不以為喜 又見菩薩 處林放光 濟地獄苦 令入佛道 又見佛子 未甞睡眠 經行林中 懃求佛道 又見具戒 威儀無缺 淨如寶珠 以求佛道 又見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惡罵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見菩薩 離諸戲笑 及癡眷屬 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或見菩薩 餚饍飲食 百種湯藥 P. 4

5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價直千萬 或無價衣 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 栴檀寶舍 眾妙臥具 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 華菓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種果微妙 歡喜無厭 求無上道 或有菩薩 說寂滅法 種種教詔 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諸法性 無有二相 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 心無所著 以此妙慧 求無上道 文殊師利 又有菩薩 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 又見佛子 造諸塔廟 無數恒沙 嚴飾國界 寶塔高妙 五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寶鈴和鳴 諸天龍神 人及非人 香華伎樂 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 諸佛子等 為供舍利 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樹王 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 我及眾會 見此國界 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淨光 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願決眾疑 四眾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為欲說此 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 眾寶嚴淨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 四眾龍神 瞻察仁者 為說何等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 善男子等 如我惟忖 今佛世尊 欲 說大法 雨大法雨 吹大法螺 擊大法鼓 演大法義 諸善男子 我於過去諸佛曾見 此瑞 放斯光已即說大法 是故當知 今佛現光亦復如是 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 間難信之法 故現斯瑞 諸善男子 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 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演說正 P. 5

6 法 初善中善後善 其義深遠 其語巧妙 純一無雜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為求聲聞者 說應四諦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為求辟支佛者 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 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次復有佛 亦名日月燈明 次復有佛 亦名日月燈明 如是二萬佛 皆同一字 號日月燈明 又同一姓 姓頗羅墮 彌勒當知 初佛後佛皆同一字 名日月燈明 十號具足 所可說法初中後善 其最後佛未出家時 有八王子 一名有意 二名善意 三名無量意 四名寶意 五名增意 六名除疑意 七名嚮意 八名法意 是八王子 威德自在 各領四天下 是諸王子 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悉捨王位亦隨出家 發大乘意常修梵行 皆為法師 已於千萬佛所殖諸善本 是時日月燈明佛 說大乘經 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說是經已 即於大眾中結加趺坐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身心不動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 摩訶曼陀羅華 曼殊沙華 摩訶曼殊沙華 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 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歡喜合掌一心觀佛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 照東方萬八千佛土 靡不周遍 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彌勒當知 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 樂欲聽法 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 得未曾有 欲知此光所為因緣 時有菩薩 名曰妙光 有八百弟子 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 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六十小劫不起于座 時會聽者亦坐一處 六十小劫身心不動 聽佛所說謂如食頃 是時眾中 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 日月燈明佛 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 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 而宣此言 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 時有菩薩 名曰德藏 日月燈明佛 即授其記 告諸比丘 是德藏菩薩 次當作佛 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佛授記已 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 佛滅度後 妙光菩薩 持妙法蓮華經 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 日月燈明佛八子 皆師妙光 妙光教化 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諸王子 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 皆成佛道 其最後成佛者 名曰燃燈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 號曰求名 貪著利養 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 多所忘失 故號求名 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 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彌勒當知 爾時妙光菩薩 豈異人乎 我身是也 求名菩薩汝身是也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 是故惟忖 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爾時文殊師利 於大眾中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有佛人中尊世尊演說法無數億菩薩佛未出家時 無量無數劫號日月燈明度無量眾生令入佛智慧所生八王子 P. 6

7 P. 7 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時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佛說此經已即於法座上加趺坐三昧名無量義處天雨曼陀華天鼓自然鳴諸天龍鬼神供養人中尊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示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處有見諸佛土以眾寶莊嚴琉璃頗梨色斯由佛光照及見諸天人龍神夜叉眾乾闥緊那羅各供養其佛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一一諸佛土聲聞眾無數因佛光所照悉見彼大眾或有諸比丘在於山林中精進持淨戒猶如護明珠又見諸菩薩行施忍辱等其數如恒沙斯由佛光照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禪定身心寂不動以求無上道又見諸菩薩知法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道爾時四部眾見日月燈佛現大神通力其心皆歡喜各各自相問是事何因緣天人所奉尊適從三昧起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

8 P. 8 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滿六十小劫不起於此座所說上妙法是妙光法師悉皆能受持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世尊諸子等聞佛入涅槃各各懷悲惱佛滅一何速聖主法之王安慰無量眾我若滅度時汝等勿憂怖是德藏菩薩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其次當作佛號曰為淨身亦度無量眾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恒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是妙光法師奉持佛法藏八十小劫中廣宣法華經是諸八王子妙光所開化堅固無上道當見無數佛供養諸佛已隨順行大道相繼得成佛轉次而授記最後天中天號曰燃燈佛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家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

9 P. 9 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蜜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彼佛滅度後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說法華經今相如本瑞是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 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難解難入 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所以者何 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 盡行諸佛無量道法 勇猛精進名稱普聞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 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舍利弗 吾從成佛已來 種種因緣 種種譬喻 廣演言教 無數方便引導眾生 令離諸著 所以者何 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 皆已具足 舍利弗 如來知見廣大深遠 無量無礙力無所畏 禪定解脫三昧 深入無際 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 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 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舍利弗 取要言之 無量無邊未曾有法 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 不須復說 所以者何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所謂諸法如是相 如是性 如是體 如是力 如是作 如是因 如是緣 如是果 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佛力無所畏解脫諸三昧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於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我已悉知見

10 P. 10 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諸佛弟子眾曾供養諸佛一切漏已盡住是最後身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正使滿十方皆如舍利弗及餘諸弟子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復不能知辟支佛利智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斯等共一心於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於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又告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告諸聲聞眾及求緣覺乘我令脫苦縛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11 P. 11 爾時大眾中 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 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各作是念 今者世尊 何故慇懃稱歎方便而作是言 佛所得法甚深難解 有所言說意趣難知 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 佛說一解脫義 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槃 而今不知是義所趣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 自亦未了 而白佛言 世尊 何因何緣 慇懃稱歎諸佛第一方便 甚深微妙難解之法 我自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 今者四眾咸皆有疑 唯願世尊 敷演斯事 世尊何故慇懃稱歎甚深微妙難解之法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自說得如是力無畏三昧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無問而自說稱歎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佛何故說是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瞻仰兩足尊是事為云何願佛為解說於諸聲聞眾佛說我第一我今自於智疑惑不能了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願出微妙音時為如實說諸天龍神等其數如恒沙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又諸萬億國轉輪聖王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爾時佛告舍利弗 止止不須復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舍利弗重白佛言 世尊 唯願說之 唯願說之 所以者何 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 曾見諸佛 諸根猛利智慧明了 聞佛所說則能敬信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12 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佛復止舍利弗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當驚疑 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爾時世尊 重說偈言 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 世尊 唯願說之 唯願說之 今此會中 如我等比百千萬億 世世已曾從佛受化 如此人等必能敬信 長夜安隱多所饒益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無上兩足尊願說第一法我為佛長子唯垂分別說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聽受佛語我等千二百及餘求佛者願為此眾故唯垂分別說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爾時世尊告舍利弗 汝已慇懃三請 豈得不說 汝今諦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說此語時 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 即從座起禮佛而退 所以者何 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 未得謂得 未證謂證 有如此失 是以不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爾時佛告舍利弗 我今此眾無復枝葉 純有貞實 舍利弗 如是增上慢人 退亦佳矣 汝今善聽 當為汝說 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 願樂欲聞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 諸佛如來時乃說之 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 舍利弗 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 舍利弗 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 所以者何 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 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 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 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P. 12

13 P.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如來 但教化菩薩 諸有所作常為一事 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舍利弗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舍利弗 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 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 而為眾生演說諸法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 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 未來諸佛當出於世 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 而為眾生演說諸法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是諸眾生從佛聞法 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 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 多所饒益安樂眾生 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 而為眾生演說諸法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是諸眾生從佛聞法 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 是諸佛但教化菩薩 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 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 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舍利弗 我今亦復如是 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 隨其本性 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舍利弗 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舍利弗 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 何況有三 舍利弗 諸佛出於五濁惡世 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 如是舍利弗 劫濁亂時眾生垢重 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 諸佛以方便力 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舍利弗 若我弟子 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 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 此非佛弟子 非阿羅漢 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 是諸比丘比丘尼 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 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 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 若不信此法 無有是處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 所以者何 佛滅度後 如是等經 受持讀誦解義者 是人難得 若遇餘佛 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舍利弗 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 諸佛如來言無虛妄 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舍利弗善聽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

14 P. 14 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并祇夜優波提舍經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

15 P. 15 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癡愛故生惱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盡苦道示之以涅槃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無數方便力演說諸法相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16 P. 16 又諸大聖主知一切世間天人群生類深心之所欲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若有眾生類值諸過去佛若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頗梨車磲與馬腦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沈水木櫁并餘材塼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彫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鍮石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

17 P. 17 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恒沙出現於世間安隱眾生故亦說如是法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過去所習業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以種種因緣

18 P. 18 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今我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我以智慧力知眾生性欲方便說諸法皆令得歡喜舍利弗當知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嶮道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捨苦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

19 P. 19 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淨微妙音喜稱南無佛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柰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從久遠劫來讚示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于世說是法復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譬如優曇花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聞法歡喜讚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

20 是人甚希有 過於優曇花 汝等勿有疑 我為諸法王 普告諸大眾 但以一乘道 教化諸菩薩 無聲聞弟子 汝等舍利弗 聲聞及菩薩 當知是妙法 諸佛之祕要 以五濁惡世 但樂著諸欲 如是等眾生 終不求佛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 志求佛道者 當為如是等 廣讚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 諸佛法如是 以萬億方便 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此 汝等既已知 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 無復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P. 20

21 P. 21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譬喻品第三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 即起合掌瞻仰尊顏 而白佛言 今從世尊聞此法音 心懷勇躍得未曾有 所以者何 我昔從佛聞如是法 見諸菩薩授記作佛 而我等不豫斯事 甚自感傷 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世尊 我常獨處山林樹下 若坐若行 每作是念 我等同入法性 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所以者何 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必以大乘而得度脫 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 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 世尊 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 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 斷諸疑悔 身意泰然快得安隱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得佛法分 爾時舍利弗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我處於山谷或在樹林下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嗚呼深自責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誑我常於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我常見世尊稱讚諸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此事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無漏難思議令眾至道場

22 P. 22 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爾時佛告舍利弗 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 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 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 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舍利弗 我昔教汝志願佛道 汝今悉忘 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 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舍利弗 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 供養若干千萬億佛 奉持正法 具足菩薩所行之道 當得作佛 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國名離垢 其土平正清淨嚴飾 安隱豐樂天人熾盛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 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其傍各

23 P. 23 有七寶行樹 常有華菓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 舍利弗 彼佛出時雖非惡世 以本願故說三乘法 其劫名大寶莊嚴 何故名曰大寶莊嚴 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非佛智力無能知者 若欲行時寶華承足 此諸菩薩非初發意 皆久殖德本 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 恒為諸佛之所稱歎 常修佛慧具大神通 善知一切諸法之門 質直無偽志念堅固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舍利弗 華光佛壽十二小劫 除為王子未作佛時 其國人民壽八小劫 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 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告諸比丘 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 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其佛國土亦復如是 舍利弗 是華光佛滅度之後 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 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舍利弗來世成佛普智尊號名曰華光當度無量眾供養無數佛具足菩薩行十力等功德證於無上道過無量劫已劫名大寶嚴世界名離垢清淨無瑕穢以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七寶雜色樹常有華菓實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佛為王子時棄國捨世榮於最末後身出家成佛道華光佛住世壽十二小劫其國人民眾壽命八小劫佛滅度之後正法住於世三十二小劫廣度諸眾生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其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彼即是汝身宜應自欣慶

24 爾時四部眾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 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心大歡喜踊躍無量 各各脫身所著上衣 以供養佛 釋提桓因梵天王等 與無數天子 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 供養於佛 所散天衣住虛空中 而自迴轉 諸天伎樂百千萬種 於虛空中一時俱作 雨眾天華 而作是言 佛昔於波羅奈初轉法輪 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 爾時諸天子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分別說諸法五眾之生滅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說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世尊說是法我等皆隨喜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記我等亦如是必當得作佛於一切世間最尊無有上佛道叵思議方便隨宜說我所有福業今世若過世及見佛功德盡迴向佛道爾時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我今無復疑悔 親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 昔住學地 佛常教化言 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是學無學人 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 謂得涅槃 而今於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 善哉世尊 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令離疑悔 爾時佛告舍利弗 我先不言諸佛世尊 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 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 然舍利弗 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 諸有智者 以譬喻得解 舍利弗 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 其年衰邁財富無量 多有田宅及諸僮僕 其家廣大 唯有一門 多諸人眾 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 止住其中 堂閣朽故牆壁隤落 柱根腐敗梁棟傾危 周匝俱時歘然火起焚燒舍宅 長者諸子 若十二十或至三十 在此宅中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 即大驚怖 而作是念 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 而諸子等 於火宅內樂著嬉戲 不覺不知不驚不怖 火來逼身苦痛切己 心不厭患無求出意 舍利弗 是長者作是思惟 我身手有力 當以衣裓 若以机案 從舍出之 復更思惟 是舍唯有一門 而復狹小 諸子幼稚未有所識 戀著戲處 或當墮落為火所燒 我當為說怖畏之事 此舍已燒宜時疾出 無令為火之所燒害 作是念已 如所思惟 具告諸子 汝等速出 父雖憐愍善言誘喻 而諸子等 樂著嬉戲不肯信受 不驚不畏了無出心 亦復不知 P. 24

25 何者是火何者為舍 云何為失 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 此舍已為大火所燒 我及諸子 若不時出 必為所焚 我今當設方便 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 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 而告之言 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 汝若不取後必憂悔 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 可以遊戲 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 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 珍玩之物適其願故 心各勇銳互相推排 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是時長者 見諸子等安隱得出 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 無復障礙 其心泰然歡喜踊躍 時諸子等 各白父言 父先所許玩好之具 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舍利弗 爾時長者 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其車高廣眾寶莊校 周匝欄楯四面懸鈴 又於其上張設幰蓋 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 寶繩絞絡垂諸華纓 重敷綩綖安置丹枕 駕以白牛 膚色充潔形體姝好 有大筋力 行步平正 其疾如風 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所以者何 是大長者 財富無量 種種諸藏悉皆充溢 而作是念 我財物無極 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 今此幼童皆是吾子 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 其數無量 應當等心各各與之 不宜差別 所以者何 以我此物周給一國 猶尚不匱 何況諸子 是時諸子 各乘大車得未曾有 非本所望 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 寧有虛妄不 舍利弗言 不也世尊 是長者 但令諸子得免火難 全其軀命非為虛妄 何以故 若全身命 便為已得玩好之具 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 世尊 若是長者 乃至不與最小一車 猶不虛妄 何以故 是長者先作是意 我以方便令子得出 以是因緣無虛妄也 何況長者 自知財富無量 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 舍利弗 如來亦復如是 則為一切世間之父 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 永盡無餘 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 有大神力及智慧力 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 大慈大悲常無懈惓 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闇蔽三毒之火 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 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 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 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 若生天上及在人間 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如是等種種諸苦 眾生沒在其中 歡喜遊戲 不覺不知不驚不怖 亦不生厭不求解脫 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 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舍利弗 佛見此已便作是念 我為眾生之父 應拔其苦難 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 令其遊戲舍利弗 如來復作是念 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 捨於方便 為諸眾生 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 眾生不能以是得度 所以者何 是諸眾生 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而為三界火宅所燒 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 如彼長者 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 但以殷勤方便 勉濟諸子火宅之難 然後各與珍寶大車 如來亦復如是 雖有力無所畏 而不用之 但以智慧方便 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 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而作是言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 勿貪麁弊色聲香味觸也 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 汝速出三界 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我今為汝保任此事 終不虛也 汝等但當 P. 25

26 勤修精進 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 復作是言 汝等當知 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 自在無繫無所依求 乘是三乘 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 而自娛樂 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舍利弗 若有眾生 內有智性 從佛世尊聞法信受 慇懃精進欲速出三界 自求涅槃 是名聲聞乘 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 若有眾生 從佛世尊聞法信受 慇懃精進求自然慧 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 是名辟支佛乘 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 若有眾生 從佛世尊聞法信受 勤修精進 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 愍念安樂無量眾生 利益天人度脫一切 是名大乘 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舍利弗 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 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 如來亦復如是 為一切眾生之父 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如來爾時便作是念 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 是諸眾生皆是我子 等與大乘 不令有人獨得滅度 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是諸眾生脫三界者 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 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 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舍利弗 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 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 然彼長者 無虛妄之咎 如來亦復如是 無有虛妄 初說三乘引導眾生 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何以故 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 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 但不盡能受 舍利弗 以是因緣 當知諸佛方便力故 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佛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譬如長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復頓弊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棟傾斜 基陛隤毀 牆壁圮坼 泥塗褫落 覆苫亂墜 椽梠差脫 周障屈曲 雜穢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鵄梟雕鷲 烏鵲鳩鴿 蚖蛇蝮蠍 蜈蚣蚰蜒 守宮百足 狖貍鼷鼠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蜣蜋諸蟲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踐蹋 齧死屍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競來搏撮 飢羸慞惶 處處求食 鬪諍 掣 嘊喍 吠 其舍恐怖 變狀如是 處處皆有 魑魅魍魎 夜叉惡鬼 食噉人肉 毒蟲之屬 諸惡禽獸 孚乳產生 各自藏護 夜叉競來 爭取食之 食之既飽 P. 26

27 惡心轉熾 鬪諍之聲 甚可怖畏 鳩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時離地 一尺二尺 往返遊行 縱逸嬉戲 捉狗兩足 撲令失聲 以腳加頸 怖狗自樂 復有諸鬼 其身長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發大惡聲 叫呼求食 復有諸鬼 其咽如針 復有諸鬼 首如牛頭 或食人肉 或復噉狗 頭髮蓬亂 殘害凶險 飢渴所逼 叫喚馳走 夜叉餓鬼 諸惡鳥獸 飢急四向 窺看窓牖 如是諸難 恐畏無量 是朽故宅 屬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間 於後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時 其炎俱熾 棟梁椽柱 爆聲震裂 摧折墮落 牆壁崩倒 諸鬼神等 揚聲大叫 雕鷲諸鳥 鳩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為火所逼 共相殘害 飲血噉肉 野干之屬 竝已前死 諸大惡獸 競來食噉 臭烟熢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類 為火所燒 爭走出穴 鳩槃荼鬼 隨取而食 又諸餓鬼 頭上火燃 飢渴熱惱 周章悶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災 眾難非一 是時宅主 在門外立 聞有人言 汝諸子等 先因遊戲 來入此宅 稚小無知 歡娛樂著 長者聞已 驚入火宅 方宜救濟 令無燒害 告喻諸子 說眾患難 惡鬼毒蟲 災火蔓延 眾苦次第 相續不絕 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 鳩槃茶鬼 野干狐狗 雕鷲鵄梟 百足之屬 P. 27

28 飢渴惱急 甚可怖畏 此苦難處 況復大火 諸子無知 雖聞父誨 猶故樂著 嬉戲不已 是時長者 而作是念 諸子如此 益我愁惱 今此舍宅 無一可樂 而諸子等 耽湎嬉戲 不受我教 將為火害 即便思惟 設諸方便 告諸子等 我有種種 珍玩之具 妙寶好車 羊車鹿車 大牛之車 今在門外 汝等出來 吾為汝等 造作此車 隨意所樂 可以遊戲 諸子聞說 如此諸車 即時奔競 馳走而出 到於空地 離諸苦難 長者見子 得出火宅 住於四衢 坐師子座 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 此諸子等 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 而入險宅 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諸子 貪樂嬉戲 我已救之 令得脫難 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 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今正是時 唯垂給與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 車磲馬腦 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莊校嚴飾 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 金繩交絡 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 眾綵雜飾 周匝圍繞 柔軟繒纊 以為茵蓐 上妙細 價直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諸子是時 歡喜踊躍 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 嬉戲快樂 P. 28

29 自在無礙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眾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如來已離 三界火宅 寂然閑居 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以是方便 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 知三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汝舍利弗 我為眾生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於諸世間 為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眾生 所應稱讚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禪定智慧 及佛餘法 得如是乘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 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 P. 29

30 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 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為滅諦故 修行於道 離諸苦縛 名得解脫 是人於何 而得解脫 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 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 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 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 并諸菩薩 斯法華經 為深智說 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於此經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計我見者 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 或復顰蹙 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 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 若滅度後 其有誹謗 如斯經典 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 從地獄出 P. 30

31 當墮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 瘦 黧黮疥癩 人所觸嬈 又復為人 之所惡賤 常困飢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 受斯罪報 若作馲駝 或生中驢 身常負重 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 餘無所知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有作野干 來入聚落 身體疥癩 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 之所打擲 受諸苦痛 或時致死 於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長大 五百由旬 聾騃無足 宛轉腹行 為諸小蟲 之所唼食 晝夜受苦 無有休息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諸根闇鈍 矬陋攣躄 盲聾背傴 有所言說 人不信受 口氣常臭 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 為人所使 多病痟瘦 無所依怙 雖親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 順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 無人救療 設服良藥 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 抄劫竊盜 如是等罪 橫羅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處 狂聾心亂 永不聞法 於無數劫 如恒河沙 生輒聾瘂 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 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 如己舍宅 駝驢猪狗 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聾盲瘖瘂 貧窮諸衰 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 疥癩癰疽 如是等病 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 增益瞋恚 婬欲熾盛 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P. 31

32 告舍利弗 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 我故語汝 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 億百千佛 殖諸善本 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 捨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 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 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 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頂受 但樂受持 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經 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 志求餘經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告舍利弗 我說是相 求佛道者 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 則能信解 汝當為說 妙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 爾時慧命須菩提 摩訶迦旃延 摩訶迦葉 摩訶目犍連 從佛所聞未曾有法 世 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發希有心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整衣服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一心合掌曲躬恭敬 瞻仰尊顏而白佛言 我等居僧之首 年竝朽邁 自謂 已得涅槃無所堪任 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 往昔說法既久 我時在座 身體疲懈 但念空無相無作 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 所以者 何 世尊 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 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 P. 32

33 三菩提 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心甚歡喜得未曾有 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 深自慶幸獲大善利 無量珍寶不求自得世尊 我等今者 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 捨父逃逝久住他國 或十二十至五十歲 年既長大加復窮困 馳騁四方以求衣食 漸漸遊行遇向本國 其父先來 求子不得 中止一城 其家大富財寶無量 金銀琉璃珊瑚虎珀頗梨珠等 其諸倉庫悉皆盈溢 多有僮僕臣佐吏民 象馬車乘牛羊無數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 商估賈客亦甚眾多 時貧窮子 遊諸聚落經歷國邑 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父母念子 與子離別五十餘年 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 但自思惟心懷悔恨 自念老朽多有財物 金銀珍寶倉庫盈溢 無有子息 一旦終沒財物散失 無所委付 是以慇懃每憶其子 復作是念 我若得子委付財物 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世尊 爾時窮子 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 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足 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 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 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 覆以寶帳 垂諸華幡 香水灑地 散眾名華 羅列寶物出內取與 有如是等種種嚴飾 威德特尊 窮子見父有大力勢 即懷恐怖 悔來至此 竊作是念 此或是王 或是王等 非我傭力得物之處 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 衣食易得 若久住此 或見逼迫強使我作 作是念已 疾走而去 時富長者 於師子座見子便識 心大歡喜 即作是念 我財物庫藏 今有所付 我常思念此子 無由見之 而忽自來 甚適我願 我雖年朽猶故貪惜 即遣傍人急追將還 爾時使者疾走往捉 窮子驚愕稱怨大喚 我不相犯何為見捉 使者執之愈急強牽將還 于時窮子自念 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 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父遙見之 而語使言 不須此人 勿強將來 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 莫復與語 所以者何 父知其子志意下劣 自知豪貴為子所難 審知是子 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 使者語之 我今放汝隨意所趣 窮子歡喜得未曾有 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爾時長者 將欲誘引其子 而設方便 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 汝可詣彼徐語窮子 此有作處倍與汝直 窮子若許將來使作 若言欲何所作 便可語之 雇汝除糞 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時二使人即求窮子 既已得之具陳上事 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 其父見子愍而怪之 又以他日於窓牖中遙見子身 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 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 更著麁弊垢膩之衣 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 狀有所畏語諸作人 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後復告言 咄男子 汝常此作勿復餘去 當加汝價 諸有所須瓫器米麵鹽醋之屬 莫自疑難 亦有老弊使人 須者相給 好自安意 我如汝父勿復憂慮 所以者何 我年老大而汝少壯 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 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 自今已後如所生子 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 爾時窮子 雖欣此遇 猶故自謂客作賤人 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過是已後 心相體信入出無難 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世尊 爾時長者有疾 自知將死不久 語窮子言 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 其中多少所應取與 汝悉知之 我心如是當體此意 所以者何 今我與汝便為不異 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爾時窮子 即受教勅領知 P. 33

34 眾物 金銀珍寶及諸庫藏 而無悕取一飡之意 然其所止故在本處 下劣之心亦未能捨 復經少時 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臨欲終時而命其子 并會親族 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 即自宣言 諸君當知 此是我子 我之所生 於某城中捨吾逃走 伶俜辛苦五十餘年 其本字某 我名某甲 昔在本城懷憂推覓 忽於此間遇會得之 此實我子 我實其父 今我所有一切財物 皆是子有 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世尊 是時窮子聞父此言 即大歡喜得未曾有 而作是念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此寶藏自然而至世尊 大富長者則是如來 我等皆似佛子 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世尊 我等以三苦故 於生死中受諸熱惱 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今日世尊 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 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 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 而便自謂 於佛法中勤精進故 所得弘多 然世尊 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 便見縱捨不為分別 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 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 以為大得 於此大乘無有志求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 為諸菩薩開示演說 而自於此無有志願 所以者何 佛知我等心樂小法 以方便力隨我等說 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今我等方知 世尊於佛智慧無所悋惜 所以者何 我等昔來真是佛子 而但樂小法 若我等有樂大之心 佛則為我說大乘法 於此經中唯說一乘 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 然佛實以大乘教化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 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爾時摩訶迦葉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車磲馬腦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P. 34

35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遶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是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勅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并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軟語 若如我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頗梨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P. 35

36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勅我等 說最上道 修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為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 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 祕藏之法 但為菩薩 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 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 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 得脫三界 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 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 則為已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諸佛子等 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 永無願樂 導師見捨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P. 36

37 說有實利如富長者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 現希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於無漏法 得清淨眼 我等長夜 持佛淨戒 始於今日 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我等今者 真阿羅漢 於諸世間 天人魔梵 普於其中 應受供養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恒沙劫 盡心恭敬 又以美饍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 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 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於恒沙劫 亦不能報 諸佛希有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 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 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 得最自在 知諸眾生 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以無量喻 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 分別知已 於一乘道 隨宜說三 P. 37

38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妙法蓮華經卷第三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藥草喻品第五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 善哉善哉 迦葉 善說如來真實功德 誠如所言 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 迦葉當知 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 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 其所說法 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 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 通達無礙 又於諸法究盡明了 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迦葉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山川谿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 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 小根小莖小枝小葉 中根中莖中枝中葉 大根大莖大枝大葉 諸樹大小 隨上中下各有所受 一雲所雨 稱其種性而得生長 華菓敷實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 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迦葉當知 如來亦復如是 出現於世如大雲起 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 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 於大眾中而唱是言 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今世後世如實知之 我是一切知者 一切見者 知道者 開道者 說道者 汝等天人阿修羅眾 皆應到此 為聽法故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 來至佛所而聽法 如來于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 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種種無量 皆令歡喜快得善利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 現世安隱後生善處 以道受樂亦得聞法 既聞法已離諸障礙 於諸法中 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 如其種性 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 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 若持讀誦如說修行 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所以者何 唯有如來 知此眾生種相體性 念何事 思何事 修何事 云何念 云何思 云何修 以何法念 以何法思 以何法修 以何法得何法 眾生住於種種之地 唯有如來 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 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 終歸於空 佛知是已 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 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 汝等迦葉 甚為希有 能知如來隨宜說法 能信能受 所以者何 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隨眾生欲 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 智慧深遠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 則能信解 無智疑悔 則為永失 是故迦葉 隨力為說 以種種緣 P. 38

39 令得正見 迦葉當知 譬如大雲 起於世間 遍覆一切 慧雲含潤 電光晃曜 雷聲遠震 令眾悅豫 日光掩蔽 地上清涼 靉靆垂布 如可承攬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 率土充洽 山川險谷 幽邃所生 卉木藥草 大小諸樹 百穀苗稼 甘蔗蒲萄 雨之所潤 無不豐足 乾地普洽 藥木竝茂 其雲所出 一味之水 草木叢林 隨分受潤 一切諸樹 上中下等 稱其大小 各得生長 根莖枝葉 華菓光色 一雨所及 皆得鮮澤 如其體相 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 而各滋茂 佛亦如是 出現於世 譬如大雲 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 為諸眾生 分別演說 諸法之實 大聖世尊 於諸天人 一切眾中 而宣是言 我為如來 兩足之尊 出于世間 猶如大雲 充潤一切 枯槁眾生 皆令離苦 得安隱樂 世間之樂 及涅槃樂 諸天人眾 一心善聽 皆應到此 覲無上尊 我為世尊 無能及者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為大眾說 甘露淨法 其法一味 解脫涅槃 以一妙音 演暢斯義 常為大乘 而作因緣 我觀一切 普皆平等 無有彼此 愛憎之心 我無貪著 亦無限礙 恒為一切 平等說法 如為一人 眾多亦然 常演說法 曾無他事 去來坐立 終不疲厭 充足世間 如雨普潤 貴賤上下 持戒毀戒 威儀具足 及不具足 正見邪見 利根鈍根 等雨法雨 而無懈倦 P. 39

40 一切眾生 聞我法者 隨力所受 住於諸地 或處人天 轉輪聖王 釋梵諸王 是小藥草 知無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獨處山林 常行禪定 得緣覺證 是中藥草 求世尊處 我當作佛 行精進定 是上藥草 又諸佛子 專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決定無疑 是名小樹 安住神通 轉不退輪 度無量億 百千眾生 如是菩薩 名為大樹 佛平等說 如一味雨 隨眾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稟各異 佛以此喻 方便開示 種種言辭 演說一法 於佛智慧 如海一渧 我雨法雨 充滿世間 一味之法 隨力修行 如彼叢林 藥草諸樹 隨其大小 漸增茂好 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諸世間 普得具足 漸次修行 皆得道果 聲聞緣覺 處於山林 住最後身 聞法得果 是名藥草 各得增長 若諸菩薩 智慧堅固 了達三界 求最上乘 是名小樹 而得增長 復有住禪 得神通力 聞諸法空 心大歡喜 放無數光 度諸眾生 是名大樹 而得增長 如是迦葉 佛所說法 譬如大雲 以一味雨 潤於人華 各得成實 迦葉當知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開示佛道 是我方便 諸佛亦然 今為汝等 說最實事 諸聲聞眾 皆非滅度 汝等所行 是菩薩道 漸漸修學 悉當成佛 P. 40

41 妙法蓮華經爾時世尊說是偈已 告諸大眾唱如是言 我此弟子摩訶迦葉 於未來世當得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廣宣諸佛無量大法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名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國名光德 劫名大莊嚴 佛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國界嚴飾無諸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 其土平正 無有高下坑坎堆阜 琉璃為地寶樹行列 黃金為繩以界道側 散諸寶華周遍清淨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 諸聲聞眾亦復無數 無有魔事 雖有魔及魔民 皆護佛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告諸比丘 我以佛眼 見是迦葉 於未來世 過無數劫 當得作佛 而於來世 供養奉覲 三百萬億 諸佛世尊 為佛智慧 淨修梵行 供養最上 二足尊已 修習一切 無上之慧 於最後身 得成為佛 其土清淨 琉璃為地 多諸寶樹 行列道側 金繩界道 見者歡喜 常出好香 散眾名華 種種奇妙 以為莊嚴 其地平正 無有丘坑 諸菩薩眾 不可稱計 其心調柔 逮大神通 奉持諸佛 大乘經典 諸聲聞眾 無漏後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計 乃以天眼 不能數知 其佛當壽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爾時大目犍連 須菩提 摩訶迦栴延等 皆悉悚慄 一心合掌瞻仰尊顏 目不暫 捨 即共同聲 而說偈言 大雄猛世尊哀愍我等故若知我深心如以甘露灑如從饑國來心猶懷疑懼 諸釋之法王而賜佛音聲見為授記者除熱得清涼忽遇大王饍未敢即便食 P. 41

42 若復得王教然後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過不知當云何得佛無上慧雖聞佛音聲言我等作佛心尚懷憂懼如未敢便食若蒙佛授記爾乃快安樂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願賜我等記如飢須教食爾時世尊 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 告諸比丘 是須菩提 於當來世 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常修梵行具菩薩道 於最後身得成為佛 號曰名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劫名有寶 國名寶生 其土平正 頗梨為地寶樹莊嚴 無諸丘坑沙礫荊棘便利之穢 寶華覆地周遍清淨 其土人民皆處寶臺珍妙樓閣 聲聞弟子無量無邊 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諸菩薩眾無數千萬億那由他 佛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 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眾 今告汝等 皆當一心 聽我所說 我大弟子 須菩提者 當得作佛 號曰名相 當供無數 萬億諸佛 隨佛所行 漸具大道 最後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姝妙 猶如寶山 其佛國土 嚴淨第一 眾生見者 無不愛樂 佛於其中 度無量眾 其佛法中 多諸菩薩 皆悉利根 轉不退輪 彼國常以 菩薩莊嚴 諸聲聞眾 不可稱數 皆得三明 具六神通 住八解脫 有大威德 其佛說法 現於無量 神通變化 不可思議 諸天人民 數如恒沙 皆共合掌 聽受佛語 其佛當壽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爾時世尊復告諸比丘眾 我今語汝 是大迦旃延 於當來世 以諸供具供養奉事 八千億佛恭敬尊重 諸佛滅後 各起塔廟高千由旬 縱廣正等五百由旬 皆以金銀琉 璃車磲馬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 供養塔廟 過是已後 P. 42

43 當復供養二萬億佛 亦復如是 供養是諸佛已 具菩薩道當得作佛 號曰閻浮那提金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土平正 頗梨為地寶樹莊嚴 黃金為繩以界道側 妙華覆地周遍清淨 見者歡喜 無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 多有天人諸聲聞眾 及諸菩薩無量萬億 莊嚴其國 佛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眾 皆一心聽 如我所說 真實無異 是迦栴延 當以種種 妙好供具 供養諸佛 諸佛滅後 起七寶塔 亦以華香 供養舍利 其最後身 得佛智慧 成等正覺 國土清淨 度脫無量 萬億眾生 皆為十方 之所供養 佛之光明 無能勝者 其佛號曰 閻浮金光 菩薩聲聞 斷一切有 無量無數 莊嚴其國 爾時世尊復告大眾 我今語汝 是大目犍連 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 恭敬 尊重 諸佛滅後 各起塔廟高千由旬 縱廣正等五百由旬 皆以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真 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 以用供養 過是已後 當復供養二 百萬億諸佛 亦復如是 當得成佛 號曰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劫名喜滿 國名意樂 其土平正 頗梨為地寶 樹莊嚴 散真珠華周遍清淨 見者歡喜 多諸天人菩薩聲聞其數無量 佛壽二十四小 劫 正法住世四十小劫 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連 捨是身已 得見八千 二百萬億 諸佛世尊 為佛道故 供養恭敬 於諸佛所 常修梵行 於無量劫 奉持佛法 諸佛滅後 起七寶塔 長表金剎 華香伎樂 而以供養 諸佛塔廟 漸漸具足 菩薩道已 於意樂國 而得作佛 號多摩羅 栴檀之香 其佛壽命 二十四劫 常為天人 演說佛道 聲聞無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薩無數 P. 43

44 志固精進 於佛智慧 皆不退轉 佛滅度後 正法當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爾 我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數五百 皆當授記 於未來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緣 吾今當說 汝等善聽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 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 名大通智勝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國名好成 劫名大相 諸比丘 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 假使有人磨以為墨 過於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 大如微塵 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 如是展轉盡地種墨 於汝等意云何 是諸國土 若算師若算師弟子 能得邊際知其數不 不也世尊 諸比 丘 是人所經國土 若點不點 盡末為塵一塵一劫 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 無量無 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我以如來知見力故 觀彼久遠猶若今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邊劫 有佛兩足尊 名大通智勝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盡此諸地種 皆悉以為墨 過於千國土 乃下一塵點 如是展轉點 盡此諸塵墨 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 復盡末為塵 一塵為一劫 此諸微塵數 其劫復過是 彼佛滅度來 如是無量劫 如來無礙智 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 如見今滅度 諸比丘當知 佛智淨微妙 無漏無所礙 通達無量劫 佛告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 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 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 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諸佛法不現在前 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 結加趺坐身 心不動 而諸佛法猶不在前 爾時忉利諸天 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 敷師子座 高一 由旬 佛於此座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適坐此座 時諸梵天王 雨眾天華面百 由旬 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 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於佛 乃至滅度常雨此華 P. 44

45 P. 45 四王諸天 為供養佛常擊天鼓 其餘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 至于滅度亦復如是 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 過十小劫 諸佛之法乃現在前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佛未出家時 有十六子 其第一者 名曰智積 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 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捨所珍往詣佛所 諸母涕泣而隨送之 其祖轉輪聖王 與一百大臣及餘百千萬億人民 皆共圍繞隨至道場 咸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 一心合掌瞻仰世尊 以偈頌曰大威德世尊為度眾生故於無量億劫爾乃得成佛諸願已具足善哉吉無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體及手足靜然安不動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亂究竟永寂滅安住無漏法今者見世尊安隱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稱慶大歡喜眾生常苦惱盲瞑無導師不識苦盡道不知求解脫長夜增惡趣減損諸天眾從冥入於冥永不聞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隱無漏道我等及天人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歸命無上尊爾時十六王子偈讚佛已 勸請世尊轉於法輪 咸作是言 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 重說偈言世雄無等倫百福自莊嚴得無上智慧願為世間說度脫於我等及諸眾生類為分別顯示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眾生亦復然世尊知眾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樂及修福宿命所行業世尊悉知已當轉無上輪

46 佛告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 其國中間幽冥之處 日月威光所不能照 而皆大明 其中眾生各得相見 咸作是言 此中云何忽生眾生 又其國界諸天宮殿 乃至梵宮六種震動 大光普照遍滿世界 勝諸天光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 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諸梵天王各作是念 今者宮殿光明 昔所未有 以何因緣而現此相 是時諸梵天王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時彼眾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救一切 為諸梵眾 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而此大光明遍照於十方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西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 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即時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繞百千匝 即以天華而散佛上 其所散華如須彌山 并以供養佛菩提樹 其菩提樹高十由旬 華供養已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時諸梵天王 即於佛前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 難可得值遇 具無量功德 能救護一切 天人之大師 哀愍於世間 十方諸眾生 普皆蒙饒益 我等所從來 五百萬億國 捨深禪定樂 為供養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 唯願哀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 偈讚佛已 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 轉於法輪 度脫眾生開涅槃道 時諸梵天王 一心同聲 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唯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爾時大通智勝如來 默然許之 又諸比丘 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 各自見宮殿 光明照曜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生希有心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時彼眾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曰大悲 為諸梵眾 而說偈言 P. 46

47 P. 47 是事何因緣而現如此相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未曾見此相當共一心求過千萬億土尋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脫苦眾生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 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時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繞百千匝 即以天華而散佛上 所散之華如須彌山 并以供養佛菩提樹 華供養已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 即於佛前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哀愍眾生者我等今敬禮世尊甚希有久遠乃一現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三惡道充滿諸天眾減少今佛出於世為眾生作眼世間所歸趣救護於一切為眾生之父哀愍饒益者我等宿福慶今得值世尊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 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 哀愍一切 轉於法輪度脫眾生 時諸梵天王 一心同聲 而說偈言大聖轉法輪顯示諸法相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眾生聞此法得道若生天諸惡道減少忍善者增益爾時大通智勝如來 默然許之 又諸比丘 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 各自見宮殿 光明照曜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生希有心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 時彼眾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曰妙法 為諸梵眾 而說偈言

48 P. 48 我等諸宮殿光明甚威曜此非無因緣是相宜求之過於百千劫未曾見是相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北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 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繞百千匝 即以天華而散佛上 所散之華如須彌山 并以供養佛菩提樹 華供養已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 即於佛前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見無量智慧者如優曇鉢花今日乃值遇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悲唯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 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 轉於法輪 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皆獲安隱而得度脫 時諸梵天王 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唯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爾時大通智勝如來 默然許之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 皆悉自覩所止宮殿 光明威曜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生希有心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 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 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 名曰尸棄 為諸梵眾 而說偈言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49 P. 49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下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 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時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繞百千匝 即以天華而散佛上 所散之花如須彌山 并以供養佛菩提樹 花供養已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時諸梵天王 即於佛前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冥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不蒙佛所化常墮於惡道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及餘一切眾喜歎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讚佛已 各白佛言 唯願世尊 轉於法輪 多所安隱 多所度脫 時諸梵天王 而說偈言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唯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

50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 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 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 若沙門婆羅門 若天魔梵及餘世間 所不能轉 謂是苦 是苦集 是苦滅 是苦滅道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 以不受一切法故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 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 亦以不受一切法故 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從是已後 諸聲聞眾 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爾時十六王子 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 諸根通利智慧明了 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 淨修梵行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俱白佛言 世尊 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 皆已成就 世尊 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我等聞已皆共修學 世尊 我等志願如來知見 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 見十六王子出家 亦求出家王即聽許 爾時彼佛受沙彌請 過二萬劫已 乃於四眾之中 說是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說是經已 十六沙彌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皆共受持諷誦通利說是經時 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 聲聞眾中亦有信解 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 佛說是經 於八千劫未曾休廢 說此經已即入靜室 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是時十六菩薩沙彌 知佛入室寂然禪定 各昇法座 亦於八萬四千劫 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 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通智勝佛 過八萬四千劫已 從三昧起 往詣法座安詳而坐 普告大眾 是十六菩薩沙彌 甚為希有 諸根通利智慧明了 已曾供養無量千萬億數諸佛於諸佛所常修梵行 受持佛智開示眾生令入其中 汝等皆當數數親近而供養之 所以者何 若聲聞辟支佛及諸菩薩 能信是十六菩薩所說經法 受持不毀者 是人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之慧 佛告諸比丘 是十六菩薩常樂說是妙法蓮華經 一一菩薩所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 世世所生與菩薩俱 從其聞法悉皆信解 以此因緣 得值四百萬億諸佛世尊于今不盡 諸比丘 我今語汝 彼佛弟子十六沙彌 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十方國土 現在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 以為眷屬 其二沙彌東方作佛 一名阿閦在歡喜國 二名須彌頂 東南方二佛 一名師子音 二名師子相 南方二佛 一名虛空住 二名常滅 西南方二佛 一名帝相 二名梵相 西方二佛 一名阿彌陀 二名度一切世間苦惱 西北方二佛 一名多摩羅跋栴檀香神通 二名須彌相 北方二佛 一名雲自在 二名雲自在王 東北方佛名壞一切世間怖畏 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 於娑婆國土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 我等為沙彌時 各各教化無量百千萬億恒河沙等眾生 從我聞法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諸眾生 于今有住聲聞地者 我常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諸人等 應以是法漸入佛道 所以者何 如來智慧難信難解 爾時所化無量恒河沙等眾生者 汝等諸比 P. 50

51 丘及我滅度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 我滅度後 復有弟子不聞是經 不知不覺菩薩所行 自於所得功德生滅度想 當入涅槃 我於餘國作佛 更有異名 是人雖生滅度之想入於涅槃 而於彼土求佛智慧 得聞是經 唯以佛乘而得滅度 更無餘乘 除諸如來方便說法 諸比丘 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 眾又清淨信解堅固 了達空法深入禪定 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 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 唯一佛乘得滅度耳 比丘當知 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性 如其志樂小法深著五欲 為是等故說於涅槃 是人若聞則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 若有多眾 欲過此道至珍寶處 有一導師 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 將導眾人欲過此難 所將人眾 中路懈退白導師言 我等疲極而復怖畏 不能復進 前路猶遠 今欲退還 導師多諸方便 而作是念 此等可愍 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 作是念已 以方便力 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 告眾人言 汝等勿怖莫得退還 今此大城 可於中止隨意所作 若入是城快得安隱 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是時疲極之眾 心大歡喜歎未曾有 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 於是眾人 前入化城 生已度想生安隱想 爾時導師 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惓 即滅化城 語眾人言 汝等去來寶處在近 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諸比丘 如來亦復如是 今為汝等作大導師 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 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 便作是念 佛道長遠久受懃苦 乃可得成佛 知是心怯弱下劣 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 若眾生住於二地 如來爾時即便為說 汝等所作未辦 汝所住地近於佛慧 當觀察籌量 所得涅槃 非真實也 但是如來方便之力 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 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 此城非實 我化作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大通智勝佛佛法不現前諸天神龍王常雨於天華諸天擊天鼓香風吹萎華過十小劫已諸天及世人彼佛十六子千萬億圍繞頭面禮佛足聖師子法雨世尊甚難值 十劫坐道場不得成佛道阿修羅眾等以供養彼佛并作眾伎樂更雨新好者乃得成佛道心皆懷踊躍皆與其眷屬俱行至佛所而請轉法輪充我及一切久遠時一現 P. 51

52 P. 52 為覺悟群生震動於一切東方諸世界五百萬億國梵宮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諸梵見此相尋來至佛所散花以供養并奉上宮殿請佛轉法輪以偈而讚歎佛知時未至受請默然坐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散花奉宮殿請佛轉法輪世尊甚難值願以大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第二說法時千萬恒沙眾於諸法不受亦得阿羅漢從是後得道其數無有量萬億劫算數不能得其邊時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彌皆共請彼佛演說大乘法我等及營從皆當成佛道願得如世尊慧眼第一淨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無量因緣種種諸譬喻說六波羅蜜及諸神通事分別真實法菩薩所行道說是法華經如恒河沙偈彼佛說經已靜室入禪定一心一處坐八萬四千劫是諸沙彌等知佛禪未出為無量億眾說佛無上慧各各坐法座說是大乘經

53 P. 53 於佛宴寂後宣揚助法化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恒河沙等眾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數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慎勿懷驚懼譬如險惡道逈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欲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經三百由旬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眾人皆疲惓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化作大城郭莊嚴諸舍宅周匝有園林渠流及浴池重門高樓閣男女皆充滿即作是化已慰眾言勿懼汝等入此城各可隨所樂諸人既入城心皆大歡喜皆生安隱想自謂已得度導師知息已集眾而告言汝等當前進此是化城耳我見汝疲極中路欲退還故以方便力權化作此城

54 汝等勤精進 當共至寶所 我亦復如是 為一切導師 見諸求道者 中路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 煩惱諸險道 故以方便力 為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 為說真實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P. 54

55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 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復聞宿世因緣之事 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得未曾有心淨踊躍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却住一面 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而作是念 世尊甚奇特 所為希有 隨順世間若干種性 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 拔出眾生處處貪著 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 唯佛世尊 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 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 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亦常歎其種種功德 精勤護持助宣我法 能於四眾示教利喜 具足解釋佛之正法 而大饒益同梵行者 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 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 護持助宣佛之正法 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 又於諸佛所說空法 明了通達 得四無礙智 常能審諦清淨說法 無有疑惑 具足菩薩神通之力 隨其壽命常修梵行 彼佛世人 咸皆謂之實是聲聞 而富樓那以斯方便 饒益無量百千眾生 又化無量阿僧祇人 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淨佛土故 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諸比丘 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 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 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 而皆護持助宣佛法 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 教化饒益無量眾生 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淨佛土故 常勤精進教化眾生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 過無量阿僧祇劫 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 七寶為地 地平如掌 無有山陵谿澗溝壑 七寶臺觀充滿其中 諸天宮殿近處虛空 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 一切眾生皆以化生 無有婬欲得大神通 身出光明飛行自在 志念堅固精進智慧 普皆金色三十二相 而自莊嚴 其國眾生常以二食 一者法喜食 二者禪悅食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 得大神通四無礙智 善能教化眾生之類 其聲聞眾 算數校計所不能知 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 其佛國土 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 劫名寶明 國名善淨 其佛壽命 無量阿僧祇劫 法住甚久 佛滅度後 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善學方便故知眾樂小法是故諸菩薩以無數方便自說是聲聞度脫無量眾 佛子所行道不可得思議而畏於大智作聲聞緣覺化諸眾生類去佛道甚遠皆悉得成就 P. 55

56 P. 56 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今此富樓那於昔千億佛勤修所行道宣護諸佛法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惓而以助佛事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淨佛土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其後得成佛號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菩薩眾甚多其數無量億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其國諸眾生婬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淨土賢聖眾甚多

57 P. 57 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 我等歡喜得未曾有 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 不亦快乎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 告摩訶迦葉 是千二百阿羅漢 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於此眾中 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 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 然後得成為佛 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五百阿羅漢 優樓頻螺迦葉 伽耶迦葉 那提迦葉 迦留陀夷優陀夷 阿樓馱 離婆多 劫賓那 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 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盡同一號 名曰普明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過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覺常放大光明具足諸神通名聞遍十方一切之所敬常說無上道故號為普明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咸昇妙樓閣遊諸十方國以無上供具奉獻於諸佛作是供養已心懷大歡喜須臾還本國有如是神力佛壽六萬劫正法住倍壽像法復倍是法滅天人憂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曰普明轉次而授記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佛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壽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說迦葉汝已知五百自在者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爾時五百阿羅漢 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悔過自責 世尊 我等常作是念 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今乃知之如無智者 所以者何 我等應得如來智慧 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世尊 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 是時親友官事當行 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與之而去 其人醉臥都不覺知 起已遊行到於他國

58 P. 58 為衣食故 勤力求索甚大艱難 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 於後親友會遇見之 而作是言 咄哉丈夫 何為衣食乃至如是 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 於某年日月 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 今故現在 而汝不知 勤苦憂惱以求自活 甚為癡也 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 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佛亦如是 為菩薩時教化我等 令發一切智心 而尋廢忘不知不覺 既得阿羅漢道 自謂滅度 資生艱難得少為足 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今者世尊覺悟我等 作如是言 諸比丘 汝等所得非究竟滅 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 以方便故示涅槃相 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世尊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歡喜未曾有禮無量智佛今於世尊前自悔諸過咎於無量佛寶得少涅槃分如無智愚人便自以為足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設諸餚饍以無價寶珠繫著內衣裏默與而捨去時臥不覺知是人既已起遊行詣他國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不覺內衣裏有無價寶珠與珠之親友後見此貧人苦切責之已示以所繫珠貧人見此珠其心大歡喜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我等亦如是世尊於長夜常愍見教化令種無上願我等無智故不覺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餘今佛覺悟我言非實滅度得佛無上慧爾乃為真滅我今從佛聞授記莊嚴事及轉次受決身心遍歡喜

59 妙法蓮華經爾時阿難 羅睺羅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 設得受記不亦快乎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 俱白佛言 世尊 我等於此亦應有分 唯有如來我等所歸 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 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 羅睺羅是佛之子 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 我願既滿眾望亦足 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 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 一心合掌瞻仰世尊 如阿難羅睺羅所願 住立一面 爾時佛告阿難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 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教化二十千萬億恒河沙諸菩薩等 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國名常立勝幡 其土清淨琉璃為地 劫名妙音遍滿 其佛壽命 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 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 算數校計不能得知 正法住世倍於壽命 像法住世復倍正法 阿難 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所共讚歎稱其功德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今僧中說阿難持法者當供養諸佛然後成正覺號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國土清淨名常立勝幡教化諸菩薩其數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正法倍壽命像法復倍是如恒河沙等無數諸眾生於此佛法中種佛道因緣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 咸作是念 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 有何因緣 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爾時世尊 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而告之曰 諸善男子 我與阿難等 於空王佛所 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難常樂多聞 我常勤精進 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阿難護持我法 亦護將來諸佛法藏 教化成就諸菩薩眾 其本願如是 故獲斯記 阿難面於佛前 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 所願具足 心大歡喜得未曾有 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 通達無礙如今所聞 亦識本願 爾時阿難 而說偈言 世尊甚希有 無量諸佛法 我今無復疑 令我念過去 如今日所聞 安住於佛道 P. 59

60 P. 60 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爾時佛告羅睺羅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 常為諸佛而作長子 猶如今也 是蹈七寶華佛 國土莊嚴 壽命劫數 所化弟子 正法像法 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 亦為此佛而作長子 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我為太子時羅睺為長子我今成佛道受法為法子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億佛皆為其長子一心求佛道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無量億千萬功德不可數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爾時世尊 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 佛告阿難 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 唯然已見 阿難 是諸人等 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 恭敬尊重護持法藏 末後同時 於十方國各得成佛 皆同一號 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壽命一劫 國土莊嚴 聲聞菩薩 正法像法 皆悉同等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是二千聲聞今於我前住悉皆與授記未來當成佛所供養諸佛如上說塵數護持其法藏後當成正覺各於十方國悉同一名號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皆名為寶相國土及弟子正法與像法悉等無有異咸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爾時學無學二千人 聞佛授記歡喜踊躍 而說偈言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

61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爾時世尊 因藥王菩薩 告八萬大士 藥王 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 及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求聲聞者 求辟支佛者 求佛道者 如是等類咸於佛前 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 乃至一念隨喜者 我皆與授記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藥王 又如來滅度之後 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 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復有人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 於此經卷敬視如佛 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 乃至合掌恭敬 藥王當知 是諸人等 已曾供養十萬億佛 於諸佛所成就大願 愍眾生故生此人間 藥王 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 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 何以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法華經乃至一句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 種種供養經卷 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 合掌恭敬 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 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當知此人是大菩薩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哀愍眾生願生此間 廣演分別妙法華經 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藥王當知 是人自捨清淨業報 於我滅度後 愍眾生故 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 我滅度後 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 當知是人 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 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藥王 若有惡人以不善心 於一劫中現於佛前 常毀罵佛其罪尚輕 若人以一惡言 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 其罪甚重 藥王 其有讀誦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 以佛莊嚴而自莊嚴 則為如來肩所荷擔 其所至方應隨向禮 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 作諸伎樂 人中上供而供養之 應持天寶而以散之 天上寶聚應以奉獻 所以者何 是人歡喜說法 須臾聞之 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常當勤供養其有欲疾得當受持是經若有能受持當知佛所使諸有能受持捨於清淨土當知如是人能於此惡世應以天華香天上妙寶聚 成就自然智受持法華者一切種智慧并供養持者妙法華經者愍念諸眾生妙法華經者愍眾故生此自在所欲生廣說無上法及天寶衣服供養說法者 P. 61

62 P. 62 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我遣在人中行於如來事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其有讀誦持是法華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 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 已說今說當說 而於其中 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 藥王 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 不可分布妄授與人 諸佛世尊之所守護 從昔已來未曾顯說 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 藥王當知 如來滅後 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 如來則為以衣覆之 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 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 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藥王 在在處處 若說若讀若誦若書 若經卷所住處 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 不須復安舍利 所以者何 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 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 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 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 若有得聞是經典者 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 若見若聞是法華經 聞已信解受持者 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 譬如有人渴乏須水 於彼高原穿鑿求之 猶見乾土知水尚遠 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 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菩薩亦復如是 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 若得聞解思惟修習 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 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 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是

63 P. 63 法華經藏深固幽遠 無人能到 今佛教化成就菩薩 而為開示 藥王 若有菩薩 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 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 若聲聞人 聞是經驚疑怖畏 當知是為增上慢者 藥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滅後 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 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 入如來室 著如來衣 坐如來座 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如來室者 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 如來衣者 柔和忍辱心是 如來座者 一切法空是 安住是中 然後以不懈怠心 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藥王 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 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 是諸化人 聞法信受隨順不逆 若說法者在空閑處 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 我雖在異國 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 若於此經忘失句逗 我還為說令得具足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欲捨諸懈怠應當聽此經是經難得聞信受者亦難如人渴須水穿鑿於高原猶見乾燥土知去水尚遠漸見濕土泥決定知近水藥王汝當知如是諸人等不聞法華經去佛智甚遠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處眾無所畏廣為分別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若說此經時有人惡口罵加刀杖瓦石念佛故應忍我千萬億土現淨堅固身於無量億劫為眾生說法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養於法師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

64 P. 64 則遣變化人為之作衛護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閑處寂寞無人聲讀誦此經典我爾時為現清淨光明身若忘失章句為說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為四眾說空處讀誦經皆得見我身若人在空閑我遣天龍王夜叉鬼神等為作聽法眾是人樂說法分別無罣礙諸佛護念故能令大眾喜若親近法師速得菩薩道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爾時佛前有七寶塔 高五百由旬 縱廣二百五十由旬 從地踊出住在空中 種種寶物而莊校之 五千欄楯龕室千萬 無數幢幡以為嚴飾 垂寶瓔珞 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 充遍世界 其諸幡蓋 以金銀琉璃車磲馬腦真珠玫瑰七寶合成 高至四天王宮 三十三天 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 餘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 以一切華香瓔珞幡蓋伎樂 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 善哉善哉 釋迦牟尼世尊 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 如是如是 釋迦牟尼世尊 如所說者 皆是真實 爾時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 又聞塔中所出音聲 皆得法喜怪未曾有 從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爾時有菩薩摩訶薩 名大樂說 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 而白佛言 世尊 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踊出 又於其中發是音聲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 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 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 國名寶淨 彼中有佛 號曰多寶 其佛行菩薩道時 作大誓願 若我成佛 滅度之後 於十方國土 有說法華經處 我之塔廟 為聽是經故 踊現其前為作證明 讚言善哉 彼佛成道已 臨滅度時 於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 我滅度後 欲供養我全身者 應起一大塔 其佛以神通願力 十方世界在在處處 若有說法華經者 彼之寶塔皆踊出其前 全身在於塔中 讚言善哉善哉 大樂說 今多寶如來塔 聞說法華經故 從地踊出 讚言善哉善哉 是時大樂說菩薩 以如來神力故 白佛言 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 是多寶佛有深重願 若我寶塔 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 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 彼佛分身諸佛 在於十方世界說法 盡還集一處 然後我身乃出現耳 大樂說 我分身諸佛 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大樂說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 即見東方

65 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 彼諸國土 皆以頗梨為地 寶樹寶衣以為莊嚴 無數千萬億菩薩 充滿其中 遍張寶幔寶網羅上 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 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 遍滿諸國為眾說法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白毫相光所照之處 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 善男子 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 并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 琉璃為地寶樹莊嚴 黃金為繩以界八道 無諸聚落村營城邑 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 曼陀羅華遍布其地 以寶網幔羅覆其上 懸諸寶鈴 唯留此會眾 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 至娑婆世界 各到寶樹下 一一寶樹 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菓次第莊嚴 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 高五由旬 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加趺坐 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 猶故未盡 時釋迦牟尼佛 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 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 皆令清淨 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 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 亦以琉璃為地 寶樹莊嚴 樹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菓次第嚴飾 樹下皆有寶師子座 高五由旬 種種諸寶以為莊校 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 通為一佛國土 寶地平正 寶交露幔遍覆其上 懸諸幡蓋 燒大寶香 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釋迦牟尼佛 為諸佛當來坐故 復於八方 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 皆令清淨 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 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所化之國 亦以琉璃為地 寶樹莊嚴 樹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菓次第莊嚴 樹下皆有寶師子座 高五由旬 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 通為一佛國土 寶地平正 寶交露幔遍覆其上 懸諸幡蓋 燒大寶香 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 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 各各說法來集於此 如是次第十方諸佛 皆悉來集坐於八方 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 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 皆遣侍者 問訊釋迦牟尼佛 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 善男子 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 如我辭曰 少病少惱氣力安樂 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 以此寶華散佛供養 而作是言 彼某甲佛 與欲開此寶塔 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爾時釋迦牟尼佛 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 各各坐於師子之座 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 即從座起住虛空中 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 於是釋迦牟尼佛 以右指開七寶塔戶 出大音聲 如却關鑰開大城門 即時一切眾會 皆見多寶如來 於寶塔中坐師子座 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又聞其言 善哉善哉 釋迦牟尼佛 快說是法華經 我為聽是經故 而來至此 爾時四眾等 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 說如是言 歎未曾有 以天寶華聚 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爾時多寶佛 於寶塔中分半座 與釋迦牟尼佛 而作是言 釋迦牟尼佛 可就此座 即時釋迦牟尼佛 入其塔中坐其半座 結加趺坐 爾時大眾 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加趺坐 各作是念 佛座高遠 唯願如來以神通力 令我等輩俱處虛空 即時釋迦牟尼佛 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以大音聲普告四眾 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 P. 65

66 今正是時 如來不久當入涅槃 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 義 而說偈言 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為法來 諸人云何 不勤為法 此佛滅度 無央數劫 處處聽法 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 我滅度後 在在所往 常為聽法 又我分身 無量諸佛 如恒沙等 來欲聽法 及見滅度 多寶如來 各捨妙土 及弟子眾 天人龍神 諸供養事 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 為坐諸佛 以神通力 移無量眾 令國清淨 諸佛各各 詣寶樹下 如清淨池 蓮華莊嚴 其寶樹下 諸師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嚴飾 如夜闇中 燃大炬火 身出妙香 遍十方國 眾生蒙薰 喜不自勝 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告諸大眾 我滅度後 誰能護持 讀說斯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其多寶佛 雖久滅度 以大誓願 而師子吼 多寶如來 及與我身 所集化佛 當知此意 諸佛子等 誰能護法 當發大願 令得久住 其有能護 此經法者 則為供養 我及多寶 此多寶佛 處於寶塔 常遊十方 為是經故 亦復供養 諸來化佛 莊嚴光飾 諸世界者 若說此經 則為見我 多寶如來 及諸化佛 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 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 諸餘經典 數如恒沙 雖說此等 未足為難 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為難 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P. 66

67 遠擲他國 亦未為難 若立有頂 為眾演說 無量餘經 亦未為難 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為難 假使有人 手把虛空 而以遊行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自書持 若使人書 是則為難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昇於梵天 亦未為難 佛滅度後 於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為難 假使劫燒 擔負乾草 入中不燒 亦未為難 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為一人說 是則為難 若持八萬 四千法藏 十二部經 為人演說 令諸聽者 得六神通 雖能如是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為難 若人說法 令千萬億 無量無數 恒沙眾生 得阿羅漢 具六神通 雖有是益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為難 我為佛道 於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而於其中 此經第一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 諸善男子 於我滅後 誰能受持 讀誦此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陀者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 能於來世 讀持此經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 於恐畏世 能須臾說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P. 67

68 P. 68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 求法華經無有懈惓 於多劫中常作國王 發願求於無上菩提 心不退轉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 勤行布施 心無悋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 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 為於法故 捐捨國位委政太子 擊鼓宣令四方求法 誰能為我說大乘者 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 我有大乘 名妙法華經 若不違我當為宣說 王聞仙言歡喜踊躍 即隨仙人供給所須 採菓汲水拾薪設食 乃至以身而為床座 身心無惓 于時奉事經於千歲 為於法故 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搥鍾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時有阿私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採薪及菓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惓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佛告諸比丘 爾時王者 則我身是 時仙人者 今提婆達多是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 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 十八不共神通道力 成等正覺廣度眾生 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告諸四眾 提婆達多 却後過無量劫 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世界名天道 時天王佛 住世二十中劫 廣為眾生說於妙法 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 無量眾生發緣覺心 恒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 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 正法住世二十中劫 全身舍利起七寶塔 高六十由旬 縱廣四十由旬 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 禮拜供養七寶妙塔 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 無量眾生悟辟支佛 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佛告諸比丘 未來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 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 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生十方佛前 所生之處常聞此經 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 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 名曰智積 白多寶佛 當

69 還本土 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 善男子 且待須臾 此有菩薩 名文殊師利 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爾時文殊師利 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 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 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踊出 住虛空中詣靈鷲山 從蓮華下至於佛所 頭面敬禮二世尊足 修敬已畢 往智積所共相慰問 却坐一面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 仁往龍宮所化眾生 其數幾何 文殊師利言 其數無量不可稱計 非口所宣非心所測 且待須臾 自當有證 所言未竟 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踊出 詣靈鷲山住在虛空 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 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 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 今皆修行大乘空義 文殊師利謂智積曰 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爾時智積菩薩 以偈讚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見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文殊師利言 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 此經甚深微妙 諸經中寶世所希有 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 文殊師利言 有娑竭羅龍王女 年始八歲 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 得陀羅尼 諸佛所說甚深祕藏悉能受持 深入禪定了達諸法 於剎那頃發菩提心 得不退轉辯才無礙 慈念眾生猶如赤子 功德具足心念口演 微妙廣大慈悲仁讓 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積菩薩言 我見釋迦如來 於無量劫難行苦行 積功累德求菩提道 未曾止息 觀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為眾生故 然後乃得成菩提道 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言論未訖 時龍王女忽現於前 頭面禮敬却住一面 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時舍利弗語龍女言 汝謂不久得無上道 是事難信 所以者何 女身垢穢非是法器 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佛道懸曠經無量劫 勤苦積行具修諸度 然後乃成 又女人身猶有五障 一者不得作梵天王 二者帝釋 三者魔王 四者轉輪聖王 五者佛身 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 價直三千大千世界 持以上佛 佛即受之 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 我獻寶珠世尊納受 是事疾不 答言甚疾 女言 以 P. 69

70 汝神力觀我成佛 復速於此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 忽然之間變成男子 具菩薩行 即往南方無垢世界 坐寶蓮華成等正覺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 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普為時會人天說法 心大歡喜悉遙敬禮 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 無量眾生得受道記 無垢世界六反震動 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 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 智積菩薩及舍利弗 一切眾會默然信受妙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三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 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 與二萬菩薩眷屬俱 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唯願世尊不以為慮 我等於佛滅後 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後惡世眾生 善根轉少多增上慢 貪利供養增不善根 遠離解脫雖難可教化 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 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 爾時眾中五百阿羅漢得受記者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自誓願 於異國土廣說此經 復有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 從座而起合掌向佛 作是誓言 世尊 我等亦當於他國土廣說此經 所以者何 是娑婆國中人多弊惡 懷增上慢功德淺薄 瞋濁諂曲心不實故 爾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與學無學比丘尼六千人俱 從座而起一心合掌 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於時世尊告憍曇彌 何故憂色而視如來 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耶 憍曇彌 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 今汝欲知記者 將來之世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 及六千學無學比丘尼俱為法師 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 當得作佛 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憍曇彌 是一切眾生喜見佛 及六千菩薩 轉次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作是念 世尊於授記中獨不說我名 佛告耶輸陀羅 汝於來世百千萬億諸佛法中 修菩薩行為大法師漸具佛道 於善國中當得作佛 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壽無量阿僧祇劫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及耶輸陀羅比丘尼 并其眷屬 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即於佛前 而說偈言 世尊導師安隱天人我等聞記心安具足諸比丘尼說是偈已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能於他方國土廣宣此經 爾時世尊 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 是諸菩薩 皆是阿惟越致 轉不退法輪 得諸陀羅尼 即從座起至於佛前 一心合掌而作是念 若世尊告勅我等持說此經者 當如佛教廣宣斯法 復作是念 佛今默然不見告勅 我當云何 時諸菩薩敬順佛意 并欲自滿本願 便於佛前作師子吼 而發誓言 世尊 我等於如來滅後 周旋往返十方世界 能令眾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 皆是佛之威力 唯願世尊 在於他方遙見守護 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 而說偈言 P. 70

71 P. 71 唯願不為慮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說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議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於是經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餘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諸惡為斯所輕言汝等皆是佛如此輕慢言皆當忍受之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如是等眾惡念佛告勅故皆當忍是事

72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說佛所囑法 我是世尊使 處眾無所畏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我於世尊前 諸來十方佛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P. 72

73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安樂行品第十四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是諸菩薩甚為難有敬順佛故發大誓願 於後惡世護持讀說是法華經 世尊 菩薩摩訶薩 於後惡世云何能說是經 佛告文殊師利 若菩薩摩訶薩 於後惡世 欲說是經 當安住四法 一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 能為眾生演說是經 文殊師利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若菩薩摩訶薩 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 又復於法無所行 而觀諸法如實相 亦不行不分別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親近處 菩薩摩訶薩 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 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 及造世俗文筆讚詠外書 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亦不親近諸有兇戲相扠相撲 及那羅等種種變現之戲 又不親近旃陀羅及畜猪羊鷄狗畋獵漁捕諸惡律儀 如是人等或時來者 則為說法無所悕望 又不親近求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亦不問訊 若於房中 若經行處 若在講堂中 不共住止 或時來者 隨宜說法無所悕求 文殊師利 又菩薩摩訶薩 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 亦不樂見 若入他家 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 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 不獨入他家 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 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 不現胸臆 乃至為法猶不親厚 況復餘事 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 亦不樂與同師 常好坐禪 在於閑處修攝其心 文殊師利 是名初親近處復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 如實相 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 如虛空無所有性 一切語言道斷 不生不出不起 無名無相實無所有 無量無邊無礙無障 但以因緣有 從顛倒生故 說常樂觀如是法相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 於後惡世 無怖畏心 欲說是經 應入行處 及親近處 常離國王 及國王子 大臣官長 兇險戲者 及旃陀羅 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 增上慢人 貪著小乘 三藏學者 破戒比丘 名字羅漢 及比丘尼 好戲笑者 深著五欲 求現滅度 諸優婆夷 皆勿親近 若是人等 以好心來 到菩薩所 為聞佛道 菩薩則以 無所畏心 不懷悕望 而為說法 寡女處女 及諸不男 皆勿親近 以為親厚 P. 73

74 亦莫親近 屠兒魁膾 畋獵漁捕 為利殺害 販肉自活 衒賣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親近 兇險相撲 種種嬉戲 諸婬女等 盡勿親近 莫獨屏處 為女說法 若說法時 無得戲笑 入里乞食 將一比丘 若無比丘 一心念佛 是則名為 行處近處 以此二處 能安樂說 又復不行 上中下法 有為無為 實不實法 亦不分別 是男是女 不得諸法 不知不見 是則名為 菩薩行處 一切諸法 空無所有 無有常住 亦無起滅 是名智者 所親近處 顛倒分別 諸法有無 是實非實 是生非生 在於閑處 修攝其心 安住不動 如須彌山 觀一切法 皆無所有 猶如虛空 無有堅固 不生不出 不動不退 常住一相 是名近處 若有比丘 於我滅後 入是行處 及親近處 說斯經時 無有怯弱 菩薩有時 入於靜室 以正憶念 隨義觀法 從禪定起 為諸國王 王子臣民 婆羅門等 開化演暢 說斯經典 其心安隱 無有怯弱 文殊師利 是名菩薩 安住初法 能於後世 說法華經 又文殊師利 如來滅後 於末法中欲說是經 應住安樂行 若口宣說若讀經時 不樂說人及經典過 亦不輕慢諸餘法師 不說他人好惡長短 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 過惡 亦不稱名讚歎其美 又亦不生怨嫌之心 善修如是安樂心故 諸有聽者不逆其 意 有所難問 不以小乘法答 但以大乘而為解說 令得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 欲重 宣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常樂安隱說法於清淨地 而施床座以油塗身澡浴塵穢 P. 74

75 著新淨衣 內外俱淨 安處法座 隨問為說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諸優婆塞 及優婆夷 國王王子 群臣士民 以微妙義 和顏為說 若有難問 隨義而答 因緣譬喻 敷演分別 以是方便 皆使發心 漸漸增益 入於佛道 除嬾惰意 及懈怠想 離諸憂惱 慈心說法 晝夜常說 無上道教 以諸因緣 無量譬喻 開示眾生 咸令歡喜 衣服臥具 飲食醫藥 而於其中 無所悕望 但一心念 說法因緣 願成佛道 令眾亦爾 是則大利 安樂供養 我滅度後 若有比丘 能演說斯 妙法華經 心無嫉恚 諸惱障礙 亦無憂愁 及罵詈者 又無怖畏 加刀杖等 亦無擯出 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 能住安樂 如我上說 其人功德 千萬億劫 算數譬喻 說不能盡 又文殊師利 菩薩摩訶薩 於後末世法欲滅時 受持讀誦斯經典者 無懷嫉妬謟 誑之心 亦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長短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求聲聞者 求辟 支佛者 求菩薩道者 無得惱之令其疑悔 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 終不能得一切種 智 所以者何 汝是放逸之人 於道懈怠故 又亦不應戲論諸法有所諍競 當於一切 眾生起大悲想 於諸如來起慈父想 於諸菩薩起大師想 於十方諸大菩薩 常應深心 恭敬禮拜 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 以順法故不多不少 乃至深愛法者 亦不為多說 文殊師利 是菩薩摩訶薩 於後末世法欲滅時 有成就是第三安樂行者 說是法 時無能惱亂 得好同學共讀誦是經 亦得大眾而來聽受 聽已能持 持已能誦 誦已 能說 說已能書 若使人書 供養經卷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 偈言 若欲說是經謟誑邪偽心不輕蔑於人不令他疑悔 當捨嫉恚慢常修質直行亦不戲論法云汝不得佛 P. 75

76 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薩愍眾故行道應生恭敬心是則我大師於諸佛世尊生無上父想破於憍慢心說法無障礙第三法如是智者應守護一心安樂行無量眾所敬又文殊師利 菩薩摩訶薩 於後末世法欲滅時 有持是法華經者於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 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 應作是念 如是之人則為大失 如來方便隨宜說法 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 其人雖不問不信不解是經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隨在何地 以神通力智慧力 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文殊師利 是菩薩摩訶薩 於如來滅後 有成就此第四法者 說是法時無有過失 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居士等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虛空諸天為聽法故亦常隨侍 若在聚落城邑空閑林中 有人來欲難問者 諸天晝夜 常為法故而衛護之 能令聽者皆得歡喜 所以者何 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 文殊師利 是法華經 於無量國中 乃至名字不可得聞 何況得見受持讀誦文殊師利 譬如強力轉輪聖王 欲以威勢降伏諸國 而諸小王不順其命 時轉輪王 起種種兵而往討罰 王見兵眾戰有功者 即大歡喜隨功賞賜 或與田宅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嚴身之具 或與種種珍寶金銀琉璃車磲馬腦珊瑚虎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 唯髻中明珠不以與之 所以者何 獨王頂上有此一珠 若以與之 王諸眷屬必大驚怪 文殊師利 如來亦復如是 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 而諸魔王不肯順伏 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 其有功者心亦歡喜 於四眾中為說諸經令其心悅 賜以禪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 又復賜與涅槃之城言得滅度 引導其心令皆歡喜 而不為說是法華經 文殊師利 如轉輪王見諸兵眾有大功者心甚歡喜 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 不妄與人 而今與之 如來亦復如是 於三界中為大法王 以法教化一切眾生 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 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 爾時如來亦大歡喜 此法華經 能令眾生至一切智 一切世間多怨難信 先所未說而今說之 文殊師利 此法華經 是諸如來第一之說 於諸說中最為甚深 末後賜與 如彼強力之王 久護明珠今乃與之 文殊師利 此法華經 諸佛如來祕密之藏 於諸經中最在其上 長夜守護不妄宣說 始於今日 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 佛所讚經後末世時持此經者 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 P. 76

77 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為大失 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為說此法 令住其中 譬如強力 轉輪之王 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 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 歡喜賜與 如有勇健 能為難事 三解髻中 明珠賜之 如來亦爾 為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 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 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 為是眾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 說此諸經 既知眾生 得其力已 末後乃為 說是法華 如三解髻 明珠與之 此經為尊 眾經中上 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 為汝等說 我滅度後 求佛道者 欲得安隱 演說斯經 應當親近 如是四法 讀是經者 常無憂惱 又無病痛 顏色鮮白 不生貧窮 卑賤醜陋 眾生樂見 如慕賢聖 天諸童子 以為給使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 若人惡罵 口則閉塞 遊行無畏 如師子王 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 若於夢中 但見妙事 見諸如來 坐師子座 諸比丘眾 圍繞說法 又見龍神 阿修羅等 數如恒沙 恭敬合掌 自見其身 而為說法 又見諸佛 身相金色 放無量光 照於一切 以梵音聲 演說諸法 佛為四眾 說無上法 見身處中 合掌讚佛 聞法歡喜 而為供養 得陀羅尼 證不退智 佛知其心 深入佛道 即為授記 成最正覺 汝善男子 當於來世 P. 77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05藥草喻品

05藥草喻品 藥草喻品第五 章旨大意 : 以藥草為喻, 說明啟用三乘教法之緣由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 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 通達無礙 又於諸法究盡明了, 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這一品其實比較簡單 前面是摩訶迦葉講了 窮子喻 之後, 故佛回應說 : 如來的教化, 就如既知每一種藥都有它的特性和效用, 也診出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病 ; 因此才能應病與藥, 藥到病除 密雲彌布,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時等澍, 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法華經 與 改變的力量 講師 : 果慨法師 功課作了沒? 我的佛國世界記述佛名 國名 國土的情形 時代名 佛的壽命的長短 正法與像法的時期 學佛, 是為了遇見自己, 不是為了遇見佛 本來面目 通過修行, 最終得到了什麼? 佛陀答 : 什麼都沒有得到. 再問 : 那您還修行做什麼呢?. 佛陀微笑 :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 我失去憤怒 憂慮 悲觀和沮喪. 失去焦慮不安 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痴三毒,.

More information

25K-CH

25K-CH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妙法蓮華經 2 參考大正藏第 46 冊第 956 禮法華經儀式 ( 頁之 禮法華經儀式 校刊 ) 香讚 ㄖㄨㄛ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三稱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三拜,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自在王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20 [No. 421]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20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 菩薩摩訶 薩皆是一生補處

More information

02方便品

02方便品 方便品第二 於 序品 中, 世尊入三昧現很多神通變化 文殊菩薩解碼為 : 世尊準備說大法, 且欲說的是 法華經 爾時, 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 告舍利弗 如是本末究竟等 這乃有兩種意思 : 一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 難解難入 佛的智慧至高, 其它眾生是沒辦法去思維 忖量的 ; 甚至佛即使說了, 眾生也難理解 二 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 皆已具足 如來能種種分別, 巧說諸法, 言辭柔軟, 悅可眾心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大乘頂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78 No. 478 [Nos. 477, 479] 大乘頂王經 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歸命大智海圓滿淨覺尊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僧八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法華 七譬喻 一 窮子喻 卷二 信解品第四 1. 有一人, 在他幼年的時候, 就背棄他的父親離家出走, 流浪他方, 直至五十歲, 氣力日衰, 窮苦潦倒, 為謀求衣食, 四方奔走 ( 眾生六道輪迴 ) 2. 另一方, 長者也四處尋子 其家中財富無量, 金 銀 珠寶等, 難以計數 僮僕 臣佐眾多, 象 馬 牛羊 車輛等無數, 金錢出入, 遍及各國 3. 此時貧窮的兒子到處流浪, 遊走於各村落, 歷經大城小鎮,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妙法 指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在這部經即稱為 妙法 如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整部經在講 般若波羅蜜多心 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是在 指引眾生佛的知見 知見 感知與見識 指的是我們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 覺知 感知世界 我們看世間林林總總 無非使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在看 然而一般凡夫所看的 他的知見與

妙法 指佛的知見 佛的知見在這部經即稱為 妙法 如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 經 整部經在講 般若波羅蜜多心 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是在 指引眾生佛的知見 知見 感知與見識 指的是我們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 覺知 感知世界 我們看世間林林總總 無非使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在看 然而一般凡夫所看的 他的知見與 春風 化雨 釋悟因 法華經 的宗旨與法門 妙妙妙 法華經 的 妙 妙在何處 妙在不可思 不可議 不可量的法 種種法門都是種植得度因緣的方便 由此因緣即可進入佛道 法華經 之 妙 既是 原則 掌握 又是 方便 釐清 妙法蓮華經 解題 妙法蓮華經 依中國佛教的教判 是佛陀晚年時說的 僅稍前 於涅槃時而已 若從印度佛教的發展史來看 是大乘初期的經典 本經說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 乘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確的法 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 是佛所 花 漢譯 蓮華 sutra 為經 什麼是 法華經 法華經 十個入門 釋自衍 妙法蓮華經 的妙是什麼意思 法華經 為何稱作 經中之王 上哪兒查詢 法華經 的相關資料 十個入門讓您找到認識 法華經 的下手處 14 妙法蓮華經 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 梵文為 Saddharma- 經典 pundarika sutra Saddharma 竺法護譯為 正 妙法 指微妙 究竟 圓滿 正 法 鳩摩羅什譯為 妙法 pundarika 原指白蓮

More information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量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276 無量義經序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 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 而轉 一極正覺任機而通 流轉起滅者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 宋言時稱 )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8 No. 268 [Nos. 266, 267]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園精舍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伽耶山基金會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494 佛說淨業障經失譯人名今附秦錄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

More information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我的 十六 異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3 習應品 ( 資料 8) 開仁編 2018/12/1 書 p.28 經 佛告舍利弗 :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應如是思惟 : 菩薩但有字, 佛亦但有字,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 ; 色但有字, 受 想 行 識亦但有字 舍利弗! 如我但有字, 一切我常不可得, 眾生 壽者 命者 生者 養育 眾數 人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是一切皆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彌勒佛國從於淨命無諸諂偽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隨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適意華 悅可意

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彌勒佛國從於淨命無諸諂偽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隨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適意華 悅可意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56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56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 ( 孤絕山也 ) 過去諸佛常降魔處 夏安居中與舍 利弗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子 能問如來如是妙義 欲得教化無量萬億那由他眾生令種善根 欲得顯現蓮華尊界種種莊嚴 善男子 我今當說 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善受攝持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告寶日光明 善男子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 有佛世界名曰蓮華 以種種莊嚴而挍餝之 散諸名華香氣遍熏寶樹莊嚴種種寶山紺琉璃地 無量菩

子 能問如來如是妙義 欲得教化無量萬億那由他眾生令種善根 欲得顯現蓮華尊界種種莊嚴 善男子 我今當說 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善受攝持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告寶日光明 善男子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 有佛世界名曰蓮華 以種種莊嚴而挍餝之 散諸名華香氣遍熏寶樹莊嚴種種寶山紺琉璃地 無量菩 悲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7 悲華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7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 皆阿羅漢諸漏 已盡無復煩惱 一切自在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587 No. 587 [Nos. 585, 586]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More information

故 身心踊悅離苦得猗 具足稱意第一安樂 當於世尊右脇臥時 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所有須彌山王 鐵圍山大鐵圍山 目真隣陀山 香山雪山及諸黑山大地大海一切皆悉六種震動 所謂動踊起震吼覺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風輪皆不鼓動 一切眾生於剎那頃 捨諸作業得猗而住 離於睡眠心無散亂 欲作皆息默然無聲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龍夜

故 身心踊悅離苦得猗 具足稱意第一安樂 當於世尊右脇臥時 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所有須彌山王 鐵圍山大鐵圍山 目真隣陀山 香山雪山及諸黑山大地大海一切皆悉六種震動 所謂動踊起震吼覺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風輪皆不鼓動 一切眾生於剎那頃 捨諸作業得猗而住 離於睡眠心無散亂 欲作皆息默然無聲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龍夜 大悲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380 大悲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80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大方等無想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No. 38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87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健度第一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佛光山標點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 王舍大城有一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 一不得往 國大夫人,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麨,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 大王食麨飲漿,

More information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依循的, 修持這道法才有機會解脫, 若是不修, 當然苦就無法被滅盡 這個滅苦的道, 就是真正應該修的道, 再沒有其他方法可替代 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 是指所有的比丘, 對這四諦法一點懷疑都沒有, 大家都相信佛所說的道理 參 斷疑流通一 顯示餘疑於此眾中 ( 若有 ) 所作未辦者, 見佛滅度, 宣化上人 何謂 辟支佛 呢? 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之聖者, 梵語云 辟支迦羅 瑜伽論記 卷八載 : 若依 智論 二十六卷云 : 辟支佛有兩種義: 一名獨覺, 二名因緣覺 緣覺 指有佛之世, 聞佛開示十二因緣之法, 而得開悟緣起無常之理, 緣斷證真, 得證涅槃者 獨覺 謂無佛之世, 觀生滅無常, 因緣之理, 覺悟無生, 證入涅槃者 無貧尊者阿那律由於供養辟支佛一頓飯, 所以生生世世都享用大富大貴的福報,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如天一味雨 遍灑於十方 草木及叢林 根莖隨大小 而於大地中 無不蒙滋益 如來所說法 悉亦復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說無量義 根器有差殊 聞之各得解 故於一會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為不思議 我於往昔劫 常隨佛所化 而今此會中 亦預佛座下 如來所說法 我悉能總持 見在及未來 願佛為宣說 爾時佛告師子

如天一味雨 遍灑於十方 草木及叢林 根莖隨大小 而於大地中 無不蒙滋益 如來所說法 悉亦復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說無量義 根器有差殊 聞之各得解 故於一會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為不思議 我於往昔劫 常隨佛所化 而今此會中 亦預佛座下 如來所說法 我悉能總持 見在及未來 願佛為宣說 爾時佛告師子 修訂日期 : 2004/10/11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65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No. 652 [Nos. 650, 651]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藏沙門紹德等奉詔譯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34 2016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 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聖號具足, 萬德莊嚴 佛陀十號圓滿 ( 上 ) 王家軒 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3 期 2016 年 7 月 一 前言 佛陀十號圓滿 :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 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佛陀的尊稱, 如 釋迦牟尼 是 別號 ( 異譯 釋迦文, 義為 能仁寂默, 能仁則大悲度生, 不住涅槃, 寂默則大智冥理, 不住生死 ; 悲智雙運, 立此嘉稱 ), 佛 是通號 ; 別

More information

Kinh A Di Da

Kinh A Di Da Phật Thuyết A Di Đà Kinh 佛說阿彌陀經 Tam Tạng Pháp Sư Cưu Ma La Thập kính dịch 2 Lián Chí Zàn 蓮池讚 LIÊN TRÌ TÁN Lián Chí Hăi Hùi, Mí Tuó Rú Lái, 蓮 池 海 會, 彌 陀 如 來, Liên Trì Hải Hội, Di Đà Như Lai, Guān Yīn Sh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爾時善財童子 向迦毘羅城 思惟修習受生解脫 增長廣大 憶念不捨 漸次遊行 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 其中有神 號無憂德 與一萬主宮殿神俱 來迎善財 作如是言 善來丈夫有大智慧 有大勇猛 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 心恒不捨廣大誓願 善能觀察諸法境界 安住法城 入於無量諸方便門 成就如來功德大海 得妙辯才 善調眾生 獲聖智身 恒順修行 知諸眾生心行差別 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金光明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金光明經 01 序品 壽量品 懺悔品 讚歎品 空品 四天王品 大辯天品 功德天品 堅牢地神品...

金光明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金光明經 01 序品 壽量品 懺悔品 讚歎品 空品 四天王品 大辯天品 功德天品 堅牢地神品... 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 1 / 141 2016 年 03 月 02 日 金光明經 01 序品... 3 02 壽量品... 6 03 懺悔品... 10 04 讚歎品... 28 05 空品... 35 06 四天王品... 39 07 大辯天品... 61 08 功德天品... 62 09 堅牢地神品... 66 金光明經 2 / 141 2016 年 03 月 02 日 10 散脂鬼神品... 69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法華經 菩薩行的思想特質與實踐開展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 in the Lotus Sutra 研究生 : 呂嘉民 指導教授 : 黃國清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b セエ Zャ Qセ Tセセ i i * jpセヲj ゥQ セJt エセ ± セ 13L IDRi )(:. エゥセ dセ : セ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530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30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 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意所為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學一切法 貫綜縷練 所住安諦 靡不感化 無數佛土 皆悉普現 未曾慢恣愍傷眾生 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 名稱普至導御十方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大聖所立而皆已立 如來導化各能宣布 為諸菩薩而作大師 以甚深禪慧開導眾人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明了諸國供養諸

意所為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學一切法 貫綜縷練 所住安諦 靡不感化 無數佛土 皆悉普現 未曾慢恣愍傷眾生 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 名稱普至導御十方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大聖所立而皆已立 如來導化各能宣布 為諸菩薩而作大師 以甚深禪慧開導眾人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明了諸國供養諸 佛說無量壽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60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No. 360 [Nos. 361-364]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More information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0, No. 1805 No. 1805 [cf. Nos. 1428, 1804]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上(并序) 大宋餘杭沙門釋元照撰 出家之士稟戒為體聚法居身 行必據體而修

More information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9, No. 1783 No. 1783 [cf. Nos. 663, 1784]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More information

P. 2 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

P. 2 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8 [No. 83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8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More information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修訂日期 : 2004/11/14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41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341 [Nos. 310(36), 342]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夫法留正像

More information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護比丘天亦復如是,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心自在如意足, 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 彼因是故, 此地隨所欲 隨其意, 擾復擾, 震復震 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 地大動時, 地動經 比對 林崇安編 ( 內觀雜誌,89 期,pp. 50-58,2013.01) 說明 : 北傳 中阿含經 和南傳 增支部 中有一些經典談到地動或地震的原因 以下比對這些經典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2a 增支部 8.69: 眾經 2b 增支部 8.70: 地震經 1. 中阿含 36 經 : 地動經 (01) 我聞如是 : (02) 一時, 佛遊金剛國, 城名曰地 (03) 爾時,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菩薩念佛三昧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14 [No. 416]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4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阿羅

More information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9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三萬二千人 皆是阿羅漢 心善解脫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國清百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34 No. 1934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初隱天台 所止之峰舊名佛隴 詢訪土人云 遊其 山者多見佛像 故相傳因而成稱 至太建十年歲在戊戌

More information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97 No. 1997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 而演說法 故一切法 同此一音 三世諸佛此一音 六代祖師此一音

More information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625 [No. 624]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5, No.

More information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淨 心 戒 觀 法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3 淨 心 誡 觀 法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3 餘 杭 郡 沙 門 釋 元 照 述 太 近 至

More information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金 剛 頂 瑜 伽 最 勝 祕 密 成 佛 隨 求 即 得 神 變 加 持 成 就 陀 羅 尼 儀 軌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0, No. 1155 No.

More information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1925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總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25 天 台 山 修 禪 寺 沙 門 釋

More information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宏智禪師廣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8, No. 2001 No. 2001 天童覺和尚語錄序 余頑愚拙疎無所可用 獨於世味淡薄 人我相輕 若可學佛者 以故自幼喜從僧 遊 間遇本色道人 雖未言而意已親 殆若磁石鐵之冥契

More information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7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7 西 天

More information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律 相 感 通 傳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8 重 刻 律 相 感 通 傳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8 唐 終 南 山 澂 照 大 師 兼 通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6\362\273\241\244\353\244W\244k\270g.doc)

(Microsoft Word - \246\362\273\241\244\353\244W\244k\270g.doc) 佛說月上女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大樹林中草茅精舍 與大比丘五百人俱皆阿羅漢 復有菩薩八千人俱皆是大德 有大威力有大神通 悉皆受持諸陀羅尼 得無礙辯得諸禪定 得無生忍具足五通 所言真實無有虛妄離諸譽毀 於己眷屬及以利養悉不染著 不求報故為人說法得深法忍能度彼岸 具足無畏已過魔事無有業結 於諸法性無有疑滯 無量百千那由他劫修行成就 恒以悅色慰喻行者終無嚬蹙 善巧辭句心不變改辯說無窮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緣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摩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聽 吾當說之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 為五濁惡世成就眾生故而來至

P. 2 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緣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摩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聽 吾當說之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 為五濁惡世成就眾生故而來至 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59B 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59B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佉羅提耶山牟尼仙所住之處 與大比丘眾俱無量無數聲聞大 眾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大般若經 中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的探討 一 前言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52 期,2010) 玄奘大師所譯的 大般若經 是由 16 部經典所組成, 分成十六分, 也稱作十六會 前三分的內容大致相同而經文長短有異, 其品數和卷數為 : 初分 七十九品 400 卷 : 卷 1 卷 400 第二分 八十五品 78 卷 : 卷 401 卷 478 第三分 三十一品 59 卷 : 卷 479 卷 537 以下引用這三分的經文,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悲華經 目錄悲華經研讀導引序轉法輪品第一 ( 卷一 ) 陀羅尼品第二 ( 卷一 ) 大施品第三 ( 卷二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一 ( 卷三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二 ( 卷四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三 ( 卷五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四 ( 卷六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五 ( 卷七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六 ( 卷八 ) 檀波羅密品第五 ( 卷八 ~ 卷十 ) 入定三昧品第六 ( 卷十

More information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大方廣寶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62 [No. 461]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62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 薩五千

More information

25K-精裝-CH 無量壽經(魏譯本)

25K-精裝-CH 無量壽經(魏譯本) 蓮池讚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 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 三稱 ) ㄨㄥ ˋ 唵 淨口業真言 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ㄨㄥ ˋ 唵 淨意業真言 ㄨㄚㄌㄚ ˋ 日囉 怛訶賀斛 佛說無量壽經一 佛說無量壽經二 ㄨㄥ ˋ 唵 淨身業真言 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安土地真言 ㄨㄥ ˋ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唵 度嚕度嚕地尾薩婆 訶 ㄨㄥ ˋ 唵 普供養真言 ㄧㄝ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文殊菩薩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三種方法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草木的滋養 預言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文殊菩薩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三種方法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草木的滋養 預言 目錄 一 超越時空入滅... 3 世尊之聲... 15 二 講道的前兆白毫相光... 21 文殊菩薩... 36 三 佛陀說法巧妙的教導... 51 三種方法... 66 四 永遠的真理佛弟子們的理解... 83 草木的滋養... 103 預言... 112 一 超越時空 釋迦牟尼佛在紀元前六世紀半左右出生于印度北方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地區的釋迦國王族並且是一位太子 入滅 可是在他廿九歲的時候, 捨棄了太子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

More information

如靈瑞花難可遇, 其色煌煌軟微妙, 香氣流布無耗損, 如是尊花難得值 我身今日, 啟於大人, 願以相施, 歡喜之心, 其從世護, 光明之教 常當奉敬, 現真諦慧 其無量力, 懷歡悅心, 尋時即告, 犁車童子 師子將軍 : 供養大聖, 童子我往, 惟從命耳! 若種六億, 修精進業, 供養導師, 於釋師

如靈瑞花難可遇, 其色煌煌軟微妙, 香氣流布無耗損, 如是尊花難得值 我身今日, 啟於大人, 願以相施, 歡喜之心, 其從世護, 光明之教 常當奉敬, 現真諦慧 其無量力, 懷歡悅心, 尋時即告, 犁車童子 師子將軍 : 供養大聖, 童子我往, 惟從命耳! 若種六億, 修精進業, 供養導師, 於釋師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33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No. 433 佛說寶網經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聞如是 : 一時,

More information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佛說施燈功德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702 佛說施燈功德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702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 佛有 四種勝妙善法 能令眾生得無量果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