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

Transcription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 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 课程基本理念 1.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 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 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 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 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 猜测 计算 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2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 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目标 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 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 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数学思考 ; 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 体现数学的实质 ; 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构建数学模型 寻求结果 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 一 ) 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 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第三学段(7~9 年级 ) ( 二 )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从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 了解 理解 掌握 运用 等术语表述, 过程目标使用 经历 体验 探索 等术语表述 ( 术语解释见附录 1) ( 三 ) 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 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 数与代数 的主要内容有 : 数的认识, 数的表示, 数的大小, 数的运算, 数量的估计 ; 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及其运算 ; 方程 方程组 不等式 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 的主要内容有 : 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性质 分类和度量 ; 图形的平移 旋转 轴对称 相似和投影 ; 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 ; 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 的主要内容有 : 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 包括简单抽样 整理调查数据 绘制统计图表等 ; 处理数据, 包括计算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极差 方差等 ; 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 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 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将综合运用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 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 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 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 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 形象, 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 :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 收集数据,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 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 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 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 凭借经验和直觉, 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

4 ( 包括定义 公理 定理等 ) 和确定的规则 ( 包括运算的定义 法则 顺序等 ) 出发, 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 ; 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 :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 不等式 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 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 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 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 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 并加以验证, 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 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 :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 运算与建模等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 分类 性质探讨 运动 位置确定等过程, 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问题 获取信息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 动经验

5 建立数感 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发展形象思维与 数学思考 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 实验 猜想 证明 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 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问题解决 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 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 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 而是一个密切联系 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 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 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3 年级 ) 知识技能 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 ; 理解常见的量 ;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 在具体情境中, 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 感受平移 旋转 轴对称现象 ; 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 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 整理 分析的过程,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6 1.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 发展数感 ; 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2.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 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 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 会独立思考问题, 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决 2.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 能参与数学活动 2. 在他人帮助下, 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能尝试克服困难 3.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知识技能 1.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认识万以上的数 ; 理解分数 小数 百分数的意义, 了解负数 ;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 理解估算的意义 ;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能解简单的方程 2.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 大小和位置关系, 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 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 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 掌握测量 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 经历数据的收集 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 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 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 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 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 感受随机现象 3. 在观察 实验 猜想 验证等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 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7 问题解决 1.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 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 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 体验克服困难 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认识数学的价值 4.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 勇于质疑 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知识技能 1.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 理解有理数 实数 代数式 方程 不等式 函数 ; 掌握必要的运算 ( 包括估算 ) 技能 ;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掌握用代数式 方程 不等式 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 平行线 三角形 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 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 ; 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 旋转 轴对称 ; 认识投影与视图 ; 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 能确定位置 3. 体验数据收集 处理 分析和推断过程, 理解抽样方法, 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 ; 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 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 通过用代数式 方程 不等式 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 体会模型的思想, 建立符号意识 ; 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 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 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 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 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 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 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 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 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 能独立思考, 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2.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 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 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8 4. 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感受成功的快乐, 体验独自克服困难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 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认识数学具有抽象 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 体会数学的价值 4. 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勇于质疑, 养成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一 数与代数 ( 一 ) 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能认 读 写万以内的数, 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 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 参见例 1) 3. 理解符号 <,=,> 的含义, 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 参见例 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 参见例 3)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能读 写小数和分数 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并能进行交流 ( 参见例 4) ( 二 ) 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 参见例 5) 2. 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一位数乘三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 认识小括号,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 两步 )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 ( 分母小于 10) 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 ( 参见例 6)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 参

9 见例 7) ( 三 ) 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 认识元 角 分,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 了解 24 时记时法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 ( 参见例 8) 3. 认识年 月 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现实情境中, 感受并认识克 千克 吨,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能结合生活实际, 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 四 ) 探索规律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 ( 参见例 9, 例 10) 二 图形与几何 ( 一 ) 图形的认识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 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 参见例 11) 3. 能辨认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 操作, 初步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了解直角 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 参见例 21) ( 二 ) 测量 1. 结合生活实际,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 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米 厘米, 知道分米 毫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 参见例 12) 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并进行测量 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 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 参见例 13),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 分米 2 米 2,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 参见例 14) ( 三 ) 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 感受平移 旋转 轴对称现象 ( 参见例 15)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 参见例 16) 3. 通过观察 操作,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 四 ) 图形与位置

10 1. 会用上 下 左 右 前 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给定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知道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四个方向, 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 参见例 17) 三 统计与概率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 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 参见例 18)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 了解调查 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并能用自己的方式 ( 文字 图画 表格等 )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 参见例 19)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 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 参见例 20) 四 综合与实践 1. 通过实践活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 在实践活动中, 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 参见例 21, 例 22, 例 23)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一 数与代数 ( 一 ) 数的认识 1. 在具体情境中, 认识万以上的数,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会用万 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计 ( 参见例 24)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参见例 25) 4. 知道 2,3,5 的倍数的特征, 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 在 1~100 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在 1~100 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 了解自然数 整数 奇数 偶数 质 ( 素 ) 数和合数 7. 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 参见例 26); 会进行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 ( 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 二 ) 数的运算 1.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 认识中括号,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 3. 探索并了解运算律 (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

11 的分配律 ), 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加与减 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5.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 分数 ( 不含带分数 ) 加 减 乘 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 6. 能解决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 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 总价 = 单价 数量 路程 = 速度 时间,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 参见例 27, 例 28) 10.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简单的规律 ( 参见例 29) ( 三 ) 式与方程 1.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 了解等量关系, 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 如 3x+2=5,2x-x=3), 了解方程的作用 4. 了解等式的性质,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 四 ) 正比例 反比例 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 通过具体情境,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 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 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 参见例 30) 4.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 并进行交流 ( 五 ) 探索规律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 参见例 31, 例 32) 二 图形与几何 ( 一 ) 图形的认识 1.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 射线和直线 2.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 知道平角与周角, 了解周角 平角 钝角 直角 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 ( 包括垂直 ) 关系 5. 通过观察 操作, 认识平行四边形 梯形和圆, 知道扇形, 会用圆规画圆 6. 认识三角形, 通过观察 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 认识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8.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 前面 侧面 上面 ) 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 参见例 33)

12 9. 通过观察 操作, 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圆锥, 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 二 ) 测量 1. 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能画指定度数的角, 会用三角尺画 30,45,60, 90 角 2.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知道面积单位 : 千米 2 公顷 4. 通过操作, 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 参见例 34) 6.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 ( 包括容积 ) 的意义及度量单位 ( 米 3 分米 3 厘米 3 升 毫升 ), 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 1 米 3 1 厘米 3 以及 1 升 1 毫升的实际意义 7. 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 体验某些实物 ( 如土豆等 ) 体积的测量方法 ( 参见例 35) ( 三 ) 图形的运动 1. 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 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 通过观察 操作等, 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 参见例 36) 3.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 能从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 四 ) 图形与位置 1. 了解比例尺 ; 在具体情境中, 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 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 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 参见例 37) 4. 在具体情境中,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 限于正整数 ) 表示位置, 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 参见例 38) 三 统计与概率 ( 一 )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 经历简单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 可使用计算器 ) 2. 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能选择适当的方法 ( 如调查 试验 测量 ) 收集数据

13 3. 认识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 能用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直观 有效地表示数据 ( 参见例 39) 4.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能计算平均数,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 参见例 39) 5. 能从报纸杂志 电视等媒体中, 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 参见例 40) 6. 能解释统计结果, 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并能进行交流 ( 参见例 39 和例 41) ( 二 )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 结合具体情境, 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 ; 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 参见例 42) 2. 通过试验 游戏等活动, 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并能进行交流 ( 参见例 42) 四 综合与实践 1. 经历有目的 有设计 有步骤 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 结合实际情境, 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给定目标下, 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 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 通过应用和反思, 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 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 参见例 43, 例 44, 例 45, 例 4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一 数与代数 ( 一 ) 数与式 1. 有理数 (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 知道 a 的含义 ( 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 (3) 理解乘方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 减 乘 除 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 以三步以内为主 ) (4)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 参见例 47) 2. 实数 (1) 了解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的概念, 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 (2) 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 ( 对应的负整数 ) 的立方根,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 (3)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 参见例 48) (5) 了解近似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 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 了解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了解二次根式 ( 根号下仅限于数 ) 加 减 乘 除运算法则, 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 参见例 49) 3. 代数式 (1) 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 参见例 50) (2) 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并用代数式表示 (3) 会求代数式的值 ;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 找到所需要的公式, 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 整式与分式 (1)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 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 (2) 理解整式的概念, 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 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 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 (3) 能推导乘法公式 :(a+b)( a- b) = a2- b2; (a±b)2 = a 2±2ab + b 2,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参见例 51) (4) 能用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 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 ) 进行因式分解 ( 指数是正整数 ) (5) 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 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 减 乘 除运算 ( 二 ) 方程与不等式 1. 方程与方程组 (1)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 参见例 52) (2) 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 参见例 53) (3)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4) 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5)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7) 理解配方法, 能用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15 (8)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9)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 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 (10)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 结合具体问题,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参见例 54) (2)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 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决简单的问题 ( 三 ) 函数 1. 函数 (1) 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了解常量 变量的意义 (2) 结合实例,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 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 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 参见例 55) (4) 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并会求出函数值 (5)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 参见例 56) (6)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 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 参见例 57) 2. 一次函数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 参见例 58) (2) 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 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 y = kx + b (k 0) 探索并理解 k>0 和 k<0 时, 图像的变化情况 (4) 理解正比例函数 (5)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6)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反比例函数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根据图像和表达式 y = (k 0) 探索并理解 k>0 和 k <0 时, 图像的变化情况 (3) 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 二次函数 (1)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通过图像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3) 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的形式, 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

16 图像的顶点坐标, 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 画出图像的对称轴, 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5)* 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二 图形与几何 ( 一 ) 图形的性质 [2] 1. 点 线 面 角 (1)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 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 平面 直线和点等 ( 参见例 59) (2)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理解线段的和 差, 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 掌握基本事实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掌握基本事实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 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6) 理解角的概念, 能比较角的大小 (7) 认识度 分 秒, 会对度 分 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并会计算角的和 差 2.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理解对顶角 余角 补角等概念, 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 同角 ( 等角 ) 的余角相等, 同角 ( 等角 ) 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 理解垂线 垂线段等概念, 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 掌握基本事实 :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 识别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6) 理解平行线概念 ; 掌握基本事实 :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两直线平行 (7) 掌握基本事实 :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 *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 参看例 60) (9)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 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 ( 或同旁内角互补 ), 那么两直线平行 ;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 ( 或同旁内角互补 ) (11)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 三角形 (1) 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 外角 中线 高线 角平分线等概念,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7 (2)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掌握它的推论 :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 对应角 (4) 掌握基本事实 :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参见例 61) (5) 掌握基本事实 :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参见例 61) (6) 掌握基本事实 :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 证明定理 : 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 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反之,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9) 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 反之,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0)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 底边上的高线 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 60, 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 或有一个角是 60 的等腰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11)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3) 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 斜边 直角边 定理 (14) 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4. 四边形 (1) 了解多边形的定义, 多边形的顶点 边 内角 外角 对角线等概念 ; 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2) 理解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 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 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 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5) 探索并证明矩形 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 ;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 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 :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

18 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 参见例 62) (6)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5. 圆 [3] (1) 理解圆 弧 弦 圆心角 圆周角的概念, 了解等圆 等弧的概念 ; 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 :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3) 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 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4) 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5) 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掌握切线的概念, 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 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6) 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 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 参见例 63) (7) 会计算圆的弧长 扇形的面积 (8) 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6. 尺规作图 (1) 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 :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 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 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 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 已知三边 两边及其夹角 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 ; 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3) 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 :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 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内切圆 ; 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4) 在尺规作图中, 了解作图的道理, 保留作图的痕迹, 不要求写出作法 7. 定义 命题 定理 (1) 通过具体实例, 了解定义 命题 定理 推论的意义 (2) 结合具体实例, 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 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 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 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 ( 参见例 75), 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 ( 参见例 64), 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 了解反例的作用, 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 二 ) 图形的变化

19 1. 图形的轴对称 (1)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 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参见例 65) (2) 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 ( 点, 线段, 直线, 三角形等 ) 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 探索等腰三角形 矩形 菱形 正多边形 圆的轴对称性质 (4) 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图形的旋转 (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 参见例 65) (2) 了解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 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 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 探索线段 平行四边形 正多边形 圆的中心对称性质 (4) 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3. 图形的平移 (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 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 ( 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 且相等 ( 参见例 65) (2) 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运用图形的轴对称 旋转 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4. 图形的相似 [4] (1)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线段的比 成比例的线段 ; 通过建筑 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 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3) 掌握基本事实 :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5)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 了解图形的位似, 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 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参见例 75) (8) 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 (sin A,cos A,tan A), 知道 30,45,60 角的三角函数值

20 (9) 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对应锐角 (10) 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 图形的投影 (1) 通过丰富的实例,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2) 会画直棱柱 圆柱 圆锥 球的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 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3) 了解直棱柱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 (4) 通过实例, 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三 ) 图形与坐标 1. 坐标与图形位置 (1) 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能画出直角坐标系 ; 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 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 在实际问题中, 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的位置 ( 参见例 66) (4) 会写出矩形的顶点坐标, 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5) 在平面上, 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 参见例 67) 2. 坐标与图形运动 (1) 在直角坐标系中, 以坐标轴为对称轴, 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 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2) 在直角坐标系中, 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 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3) 在直角坐标系中, 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 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4) 在直角坐标系中, 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 ( 有一个顶点为原点 有一个边在横坐标轴上 ) 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三 统计与概率 ( 一 ) 抽样与数据分析 1. 经历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 ; 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 体会抽样的必要性, 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 参见例 68) 3. 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能用统计图直观 有效地描述数据 4.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能计算中位数 众数 加权平均数, 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 参见例 69) 5. 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 参见例 70)

21 6. 通过实例, 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 能画频数直方图, 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 参见例 71) 7. 体会样本与总体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 样本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 总体方差 8. 能解释统计结果, 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并能进行交流 ( 参见例 71) 9. 通过表格 折线图 趋势图等, 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 参见例 72) ( 二 ) 事件的概率 1. 能通过列表 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 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 了解事件的概率 ( 参看例 73, 例 74) 2. 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 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四 综合与实践 1. 结合实际情境, 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 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体验建立模型 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 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 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 并能进行交流, 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 了解所学过知识 ( 包括其他学科知识 ) 之间的关联,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 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 参见例 75, 例 76, 例 77, 例 78, 例 79, 例 8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 即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 思考 探索 交流等, 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促使学生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 发扬教学民主, 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 要尽可能合理 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 提高教学效益 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2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 而且要把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 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 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 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 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因此, 无论是设计 实施课堂教学方案, 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 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 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 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 关于 零指数 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作如下考虑 : 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了解零指数幂的 规定 会进行简单计算, 还要包括感受这个 规定 的合理性, 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 感悟理性精神 ( 参见例 81)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应体现 以人为本 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 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 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 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 参见例 82)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 组织 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 第二,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因势利导 适时调控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 引导 作用主要体现在 : 通过恰当的问题, 或者准确 清晰 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求知求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 使学生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积累经验 感悟思想 ; 能关注学生的差异, 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 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 合作 主要体现在 : 教师以平等 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发学生共同探索, 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 分享发现和成果 (3) 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 学生主体地位

23 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 另一方面, 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得到全面的发展 ( 参见例 32, 例 52)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 ; 创设情境 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 组织学生操作实验 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 推理论证等, 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逐步学会学习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 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 又是落实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目标的载体 (1) 数学知识的教学, 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不能依赖死记硬背, 而应以理解为基础, 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 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操作 尝试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分析, 抽象概括,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数学知识的教学, 要注重知识的 生长点 与 延伸点,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 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2)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 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例如, 对于整数乘法计算, 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 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 ; 对于尺规作图, 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 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 基本技能的形成, 需要一定量的训练, 但要适度, 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 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 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 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分层次地落实 4.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 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如抽象 分类 归纳 演绎 模型等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 如数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 代数式的分类, 函数的分类等 在研究数学问题中, 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 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教学活动中, 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 如何分类, 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 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 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 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 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

24 重要的思想 学会分类, 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学生不断经历 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 做 的过程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淀, 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例如, 在统计教学中, 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包括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展示数据 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 综合与实践 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在经历具体的 综合与实践 问题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 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 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 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 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根据课程目标, 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 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设计教学方案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 鼓励学生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他们愿意学, 喜欢学, 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 既能理解 尊重他人的意见, 又能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以强烈的责任心, 严谨的治学态度, 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 ;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 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本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 恰当地进行养成教育 6. 合理把握 综合与实践 的实施 综合与实践 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 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 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 学生全程参与 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25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 综合与实践 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 的教学, 重在实践 重在综合 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 注重学生自主参与 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积极动脑 动手 动口 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 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 数学与其他学科 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 : 问题的选择, 问题的展开过程, 学生参与的方式, 学生的合作交流, 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 要使学生能充分 自主地参与 综合与实践 活动, 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 也可以由教师 学生开发 提倡教师研制 开发 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 有利于实现 综合与实践 课程目标的好问题 实施 综合与实践 时,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 更要关注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 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 综合与实践 的过程, 积累活动经验 展现思考过程 交流收获体会 激发创造潜能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 积累 分析 反思, 使 综合与实践 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根据学段目标, 合理设计并组织实施 综合与实践 活动 7.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1) 预设 与 生成 的关系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 预设, 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钻研和再创造 理解和钻研教材, 应以本标准为依据, 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 对教材的再创造, 集中表现在 : 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 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 是把 预设 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 生成 一些新的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 因势利导, 适时调整预案, 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2)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 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

26 指导他们阅读,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 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 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展开 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 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提高思维水平 (3)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 循序渐进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尝试 估算 归纳 类比 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 猜测某些结论,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 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 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在第三学段中, 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 使学生知道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 证明 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对证明必要性的感受, 对证明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证明过程的体验 证明命题时, 应要求证明过程及其表述符合逻辑, 清晰而有条理 ( 参见例 63) 此外, 还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索证明同一命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进行比较和讨论, 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4)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有条件的地区,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 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 ; 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 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 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 法则进行计算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 课堂教学 课外作业 实践活动中, 应当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 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 还应当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 ( 参见例 28, 例 51)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 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 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像 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 ; 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 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 ; 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 等等 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 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二 评价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 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

27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 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应以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及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中的表现 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 应该准确地把握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不同层次的要求 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 应依据 经历 体验 探索 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 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 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 例如, 下表是对第一学段有关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是在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 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 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表 1 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学习内容 速度要求 2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 8~10 题 / 分 百以内加减法口算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或三位数的除法笔算 3~4 题 / 分 2~3 题 / 分 1~2 题 / 分 1~2 题 / 分 教师应允许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 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学段目标 在实施评价时, 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 延迟评价 [1] 的方式, 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依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 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 例如, 在第二学段, 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活动, 评价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 用长为 50 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边长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怎样才能使面积达到最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 第一, 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通过画图进行尝试 ;

28 第二, 学生能否列举若干满足条件的长方形, 通过列表等形式将其进行有序排列 ; 第三, 在观察 比较的基础上, 学生能否发现长和宽变化时, 面积的变化规律, 并猜测问题的结果 ; 第四, 对猜测的结果给予验证 ; 第五,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一般性问题, 如, 猜想当长和宽的变化不限于整厘米数时, 面积何时最大 为此,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 例如, 设计下面的问题 : (1) 找出三个满足条件的长方形, 记录下长方形的长 宽和面积, 并依据长或宽的长短有序地排列出来 (2) 观察排列的结果, 探索长方形的长和宽发生变化时, 面积相应的变化规律 猜测当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3) 列举满足条件的长和宽的所有可能结果, 验证猜测 (4) 猜想 : 如果不限制长方形的长和宽为整厘米数, 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 教师可以预设目标 :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 能够完成第 (1)( 2) 题就达到基本要求, 对于能完成第 (3)( 4) 题的学生, 则给予进一步的肯定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与教师的预设有所不同, 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3. 情感态度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 活动记录 课后访谈等 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 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和发生的变化 例如, 可以设计下面的评价表, 记录 整理和分析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况 这样的评价表每个学期至少记录 1 次,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或调整评价的具体内容 表 2 参与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表 学生姓名 : 时间 : 活动内容 : 评价内容 主要表现 参与活动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类似的评价表, 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学生情感态度的综合评价表

29 4.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 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 评价时应注意记录 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 例如, 可以设计下面的课堂观察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积累起来, 以便综合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的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 随时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每天记录几位同学的表现, 保证每学期每位同学有 3~5 次的记录 ;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某些同学的特殊表现, 如提出或回答问题具有独特性的同学 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 或在某方面需要改进的同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对于学生平时数学学习的表现, 就会有一个较为清晰具体的了解 表 3 课堂观察表 上课时间 : 科目 : 内容 : 学生 王 李 陈 项目 涛 明 虎 课堂参与 提出或回答问题 合作与交流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的掌握 独立思考 其他 说明 : 记录时, 可以用 3 表示优,2 表示良,1 表示一般, 等等 5.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 家长 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 家长评价等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例如, 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一个 学习小结, 用合适的形式 ( 表 图 卡片 电子文本等 ) 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学习中的收获, 遇到的问题, 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 通过这种形式总结自己的进步, 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条件允许时, 可以请家长参与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 包括书面测验 口头测验 开放式问题

30 活动报告 课堂观察 课后访谈 课内外作业 成长记录等等 ( 参见例 83)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 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 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例如,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态度, 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 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 6. 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 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 ( 或百分制 )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结果的呈现, 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 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获得了哪些提高, 具备了什么能力, 还有什么潜能, 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等等 例如, 下面是对某同学第二学段关于 统计与概率 学习的书面评语 : 王小明同学,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集 整理和表达数据 你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收集 记录数据, 知道如何求平均数, 了解统计图的特点, 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 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但你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继续努力, 小明! 评定等级 :B 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 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次情感交流 学生阅读这一评语, 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教师要注意分析全班学生评价结果随时间的变化, 从而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 分析 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原因, 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 同时, 以适当的方式, 将学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 7. 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 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 及时反馈教学成效,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 必须准确把握内容标准中的要求 例如,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考查, 内容标准中的要求是 了解, 并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设计测试题目时应符合这个要求 内容标准中的选学内容, 不得列入考查 ( 考试 ) 范围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理解, 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 因此, 在设计试题时, 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 不出偏题怪题 (2) 在设计试题时, 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 :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以及应

31 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 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 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例如, 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 ; 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 ; 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 ; 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4) 在书面测验中, 积极探索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 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 教材编写建议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 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 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 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 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 数学现实 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 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 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体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过程 ; 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并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内容标准是按照学段制订的, 并未规定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 因此, 教材可以在不违背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 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 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 形成自己的编排体系, 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1. 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 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 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 全面体现和落实本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 (2) 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 图片 情境 实例与活动栏目等的设置, 拓展内容的编写, 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 都应当与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实质性联系,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3) 准确把握内容标准要求本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 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准确地把握 过程目标 和 结果目标 要求的程度 例如, 关于距离的概念, 在第二学段要求 知道 两点间的距离, 在第三学段要求 理解 两点间距离的意义, 能 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在编写相关内容时, 一方面要把握好 知道 与 理解 能 之间程度的差异,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 (4) 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32 教材的内容 实例的设计 习题的配置等, 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 特别是新增的内容要经过较大范围的实验, 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 并不断改进与完善 2. 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 注重突出核心内容, 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 (1) 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教材的整体设计要体现内容领域的核心 本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词 :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 也是教材的主线 因此, 教材应当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编排 例如, 在方程 不等式和函数的各部分内容编排中, 应整体考虑模型思想的体现, 突出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的过程 再例如, 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无论是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还是 统计与概率 的内容编排中, 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 操作 归纳 类比 猜测 证明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 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教材的整体设计要呈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一些数学知识之间存在逻辑顺序, 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学生感悟这种顺序 一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在相同的内容领域, 也体现在不同的内容领域 例如, 在 数与代数 的领域内, 函数 方程 不等式之间均存在着实质性联系 ; 此外, 代数与几何 统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实质性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为此, 教材在内容的素材选取 问题设计和编排体系等方面应体现这些实质性联系, 展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数学方法的一般性 (3)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 方法 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 逐步理解和掌握的, 如, 分数 函数 概率 数形结合 逻辑推理 模型思想等 因此, 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 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 采用逐级递进 螺旋上升的原则 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 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 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 例如, 函数是 数与代数 的重要内容, 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数学概念之一, 本标准在三个学段中均安排了与函数关联的内容目标, 希望学生能够逐渐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因此, 教材对函数内容的编排应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分阶段逐渐深化 依据内容标准的要求, 教材可以将函数内容的学习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 通过一些具体实例, 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变化过程 以及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

33 的对应关系, 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及基本性质, 尝试根据变量的对应关系作出预测, 获得函数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归纳概括出函数的定义, 并研究具体的函数及其性质, 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 借助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等, 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层面认识和理解函数 第三阶段, 了解函数与其他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 例如, 与方程之间 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 使得学生能够一般性地了解函数的概念 (4) 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配置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 一方面, 要保证配备必要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 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 另一方面, 又要避免配置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超出相应的内容要求 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 风格协调一致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 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为此, 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 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 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 欣赏数学的优美 例如, 可以介绍 九章算术 珠算 几何原本 机器证明 黄金分割 CT 技术 布丰投针等 3.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 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地模仿 练习和记忆 因此, 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 介绍知识的背景 ; 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 猜测 推理 交流 反思等, 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 恰当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 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 教材可以展现 知识背景 知识形成 揭示联系 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理解数学实质, 发展思考能力, 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 例如, 分数 负数和无理数的引入都可以体现这样的过程 (2) 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 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应体现 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求解验证 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活动经验 ; 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每一册教材至少应当设计一个适用于 综合与实践 学习活动的题材, 这样的题材可以

34 以 长作业 的形式出现, 将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经历收集数据 查阅资料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实践检验 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提倡在教材中设计更为丰富的 综合与实践 活动题材, 供教师选择 4.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 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 (1) 生活现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 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 第一学段, 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 从他们身边熟悉的 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 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 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 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 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因此, 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 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 如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和图形 ( 照片 简单的模型图 平面图 地图等 ), 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2) 数学现实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 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就成为学生的 数学现实, 这些现实应当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素材 选用这些素材,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 还能够更好地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 构建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 因式分解知识的引入可以借助整数的分解, 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引入可以借助三角形, 等等 (3) 其他学科现实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 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成为学生的 现实, 教材在选择数学学习素材时应当予以关注 5. 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按照本标准要求, 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 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 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体现一定的弹性,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例如 : (1) 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2) 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 包括史料 背景材料 知识应用等, 供学生选择阅读 (3) 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 设置巩固性问题 拓展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等 ; 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 需要明确标出

35 (4) 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 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 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 获得不同的体验 (5) 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学内容, 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 数学思想方法, 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 问题的难度 解题的技巧 (6) 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借助算盘 函数计算器 计算机等工具, 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 6. 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教材应具备可读性, 易于学生接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教材可读与否,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标准 因此, 教材的呈现应当在准确表达数学含义的前提下,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 可以采用图片 游戏 卡通 表格 文字等多种方式, 直观形象 图文并茂 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 由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所以教材的呈现应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 表格 文字等形式的同时, 逐渐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 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 随着数学学习 语言学习的深入, 他们使用文字和数学符号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教材的呈现可以将实物照片 图形 图表 文字 数学符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一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分析 二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一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分析 二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一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分析 二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教学要求 1. 掌握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2. 重点掌握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分析 ± 图形的认识 ± 测量 ± 图形的运动 ±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 第一学段 1. 简单几何体的认识 2. 封闭的简单图形的认识 3. 角的认识 ± 第二学段 ±1. 认识线的基本特征 ±2. 理解角的大小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江西省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江西省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江西省 2018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学科说明 江西省 2018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学科说明是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为依据编制而成的 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应当在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 不仅要考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对数学思想方法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 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一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 1.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具体内容分析及北师大版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二 数与代数教学策略 1. 数的认识教学 2. 数的运算教学 3. 常见的量 式与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探索规律的教学

一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 1.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具体内容分析及北师大版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二 数与代数教学策略 1. 数的认识教学 2. 数的运算教学 3. 常见的量 式与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探索规律的教学 第八单元 数与代数 内容分 析与教学研究 一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 1.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具体内容分析及北师大版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二 数与代数教学策略 1. 数的认识教学 2. 数的运算教学 3. 常见的量 式与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探索规律的教学 一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 第一学段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第二学段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 反比例探索规律 1. 数的认识

More information

4.C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1 约 21 分 15 秒处 ) 5.E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1 约 32 分 05 秒处 ) 6.D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2 约 4 分 28 秒处 ) 7.C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2 约 14 分 05 秒处 )

4.C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1 约 21 分 15 秒处 ) 5.E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1 约 32 分 05 秒处 ) 6.D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2 约 4 分 28 秒处 ) 7.C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绝对值 02 约 14 分 05 秒处 ) [ 说明 ] 1. 以下所指教材是指朱杰老师的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套路化攻略 2. 该文档中所标答案和参见的教材答案, 与视频有冲突的, 以视频答案为准! 基础篇 第 1 章 数 1.2.1 整数例题答案 : 1. A ( 详细解析见教材 P7 例 2) 2. D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数的性质 约 10 分 53 秒处 ) 3. C ( 详细解析见教材 P7 例 3) 4.E ( 详细解析见视频课程

More information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使用教材 范文贵. 小学数学教学论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 课程参考教材 1. 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论 ( 第三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1 2. 周淑红.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5 3. 曹艳荣 兰社云.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第二版 )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 4. 金成梁.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3F5B6FEC7EFBCBEB5DACBC4BDB2BFCEBAF3D7F7D2B5B4F0B0B8A3A8BCE2B6CBB0E0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3F5B6FEC7EFBCBEB5DACBC4BDB2BFCEBAF3D7F7D2B5B4F0B0B8A3A8BCE2B6CBB0E0A3A92E646F63> 初二秋季第四讲课后作业答案 ( 尖端班 ) 几何变换 旋转 习题. 为等边 内一点, = 3, = 3, 求证 : 以 为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并确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解析 绕点 旋转 到 ', 可得 ' 就是以 为边构成的三 角形, 则 ' = 3 60 = 63, ' = 3 60 = 53, ' = 80 63 53 = 64, 即三角形各个内角度数分别为 53 63 和 64

More information

4.1 能进行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运动和变化 4. 能够从简单的组合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 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4. 能由基本图形的性质导出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性质 5.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1 能对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译 5. 知道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 并通过运用, 解决

4.1 能进行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运动和变化 4. 能够从简单的组合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 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4. 能由基本图形的性质导出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性质 5.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1 能对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译 5. 知道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 并通过运用, 解决 019 年上海市特殊教育 初中数学课程 ( 视力残疾 ) 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 评价的性质 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特殊教育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是视力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 针对差异, 按需施教 的视力残疾教育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 有利于提高视力残疾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 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结果是视力残疾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要求 v1. 了解什么是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 v2. 了解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 v3. 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 v4. 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v5. 了解小学生数学能力及培养

教学要求 v1. 了解什么是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 v2. 了解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 v3. 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 v4. 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v5. 了解小学生数学能力及培养 第二单元 小学数学学习 教学要求 v1. 了解什么是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 v2. 了解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 v3. 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 v4. 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v5. 了解小学生数学能力及培养 一 什么是数学学习 v ( 一 ) 数学学习 v 数学学习是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的在数学教师指导下, 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 主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数学技能的掌握, 并在思维能力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综述 一 内容概述 2 IE 5 5 10 11 12 13 14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2 3 4 5 2. 过程与方法 1 2 3 4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2 3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 10 1 2 11 1 1 2 12 1 2 3 4 1 小学信息技术第 3 册教师用书 续表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3

More information

A. 正确选项 A B. C. D. 能力要求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知识内容 图形与几何 / 解直角三角形 5. 某集团公司 9 个子公司, 各个子公司所创年利润的情况如小表所示. 各个子公司所创年利润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 4 千万元, 千万元 B. 6 千万

A. 正确选项 A B. C. D. 能力要求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知识内容 图形与几何 / 解直角三角形 5. 某集团公司 9 个子公司, 各个子公司所创年利润的情况如小表所示. 各个子公司所创年利润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 4 千万元, 千万元 B. 6 千万 06 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满分 50 分, 考试时间 00 分钟 ) 考生注意 :. 本试卷含三个大题, 共 5 题. 答题时, 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作答, 在草稿纸, 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除第一 二大题外, 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 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 单选题 ( 本大题共 6 题, 每题 4 分, 满分 4 分 ).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A3A8B6A8B8E5A3A >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A3A8B6A8B8E5A3A > 016 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 评价的性质 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 教考一致 的要求, 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 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 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202D20B2DDB8E520B8C4D2BBB5C0B4F3CCE2>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202D20B2DDB8E520B8C4D2BBB5C0B4F3CCE2> 09 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 评价的性质 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 教考一致 的要求, 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 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 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C 根据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可知 : 点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为 几何变换 图形的旋转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3 将方程配成的形式 方程两边需加上 ( ) A B C D A 要使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需要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可得出 方程与不等式

C 根据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可知 : 点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为 几何变换 图形的旋转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3 将方程配成的形式 方程两边需加上 ( ) A B C D A 要使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需要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可得出 方程与不等式 2017~2018 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 学试卷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 1 下列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 ) A B C D B 两个未知数 故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 最高次数为 故正确 含有一个未知数 最高次数为 为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 E646F63>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 E646F63> 017 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 评价的性质 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 教考一致 的要求, 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 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 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陕西省 2017 年中考数学 图形与几何及综合实践 的评价启示与复习策略 西安铁一中陶军 邮箱 :16509344@qq.com 图 形 与 几 一. 图形与几何的中考要求 ; 二. 试题评价及启示 ; 何 一. 图形与几何的中考要求 ; 图形与几何 主要内容有 : 1 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性质 基本性质的证明 分类和度量 ( 具体 : 点 线 面 角 ; 相交线与平行线 ; 三角形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

<4D F736F F D C4EAC9CFBAA3CAD0B3F5D6D0CAFDD1A7BFCEB3CCD6D5BDE1D0D4C6C0BCDBD6B8C4CF> 08 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 评价的性质 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 教考一致 的要求, 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 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 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

More information

福建省初中数学教学与考试评价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初中数学教学与考试评价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一 课程理念 教育教学原则 ( 一 ) 彰显育人价值初中数学课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 ; 按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010 00 年 ) 和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的有关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福建省初中数学教学与考试评价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初中数学教学与考试评价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数学 一 课程理念 教育教学原则 ( 一 ) 彰显育人价值初中数学课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010 00 年 ) 和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的有关要求 ; 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011 版 ) 为依据, 按照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面向全体 个性发展的总要求, 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

More information

邱 江 吴玉亭 张庆林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选取 个具体内容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 以小四 初一 高一 大三的学生为被试 探讨了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机制及其发展特点 结果表明 对同一年级而言 不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相同推理 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对不同年级而言 相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四种推理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青少年的条件推理过程似乎是一种基于对事件发生概率估计的直觉判断 这一判断过程主要取决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主体认知水平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2014 10 October 2014 +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5)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在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 突出工程实践和 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 续培养体系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培养 创新 + 工程实践

More information

(一)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 017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数学 一 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011 年版 ) ( 以下简称 数学课标 ) 的有关内容制定的, 对我省 017 年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性质与目标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出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地帮助师生理解考试内容及考查的水平层次, 了解试卷的内容分布 难易程度 试题类型分布, 纲要中配置了 例证性试题

More information

绝对值 绝对值 - 5 = 5 绝对值 - 5 = 5

绝对值 绝对值 - 5 = 5 绝对值 - 5 = 5 Chinese 6 th Grade A-L Vocabulary Cards and Word Walls Revised: 5/8/15 Important Notes for Teachers: The vocabulary cards in this file match the Common Core, the math curriculum adopted by the Utah Stat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第8ç«€ 平隢å⁄€ä½Łä¸”竉ä½fiå⁄€ä½Ł-觃颂课盋.pptx

Microsoft PowerPoint - 第8ç«€ 平隢å⁄€ä½Łä¸”竉ä½fiå⁄€ä½Ł-觃颂课盋.pptx M 大师内部资料 出题趋势及考点分布 数学系统精讲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M 大师 数学董璞 三角形性质三角形 ( 相似 ) 四边形圆阴影面积 立体几何面积或体积 018 0 7 4 14 017 9,14 1 016 8 17 15 015 8 4 6,4 014 1 3,0 5 1,14 013 18 7 11 01 15 4 14 3 011 0 18 9 4 8.1 平面几何 套路 8.1.1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 )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2 ( 中诱导公式 ) ( ) B. cos(

第一章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 )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2 ( 中诱导公式 ) ( ) B. cos(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A 组 一 选择题 : 共 6 小题 1 ( 易诱导公式 ) 若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 中诱导公式 ) B. cos( B C) cos A D. sin( B C) sin A sin60 cos( ) sin( 0 )cos( 70 ) 的值等于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102 图 4唱16 基于图像渲染的理论基础 三张拍摄图像以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生成的球面图像 拼图的圆心是相同的 而拼图是由球面图像上的弧线图像组成的 因此我 们称之为同心球拼图 如图 4唱18 所示 这些拼图中半径最大的是圆 Ck 最小的是圆 C0 设圆 Ck 的半径为 r 虚拟相机水平视域为 θ 有 r R sin θ 2 4畅11 由此可见 构造同心球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投影图像中的弧线图像

More information

顺义区2014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顺义区2014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 3 分, 每小题 4 分 ) 顺义区 04 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数学试卷. 04 年 月 4 日, 在 百度搜索 的 手机型号排行榜 中显示, 排名第一位的是 苹果 iphones, 关注指数为 46 90, 将 46 9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4. 4.69. 4.69. 0.469. 46.6.6 的平方根是. 4.4.-4. 8 3. 某中学九 () 班 6 个同学在课间体育活动时进行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第一类换元法 ( 凑微分法 ) 学习指导 复习 : 凑微分 部分常用的凑微分 : () n d d( (4) d d( ); (5) d d(ln ); n n (6) e d d( e ); () d d( b); ); () d d( ); (7) sin d d (cos ) 常见凑微分公式 ); ( ) ( ) ( b d b f d b f ); ( ) ( ) ( n n n n d f

More information

数学分析(I)短课程 [Part 2] 4mm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

数学分析(I)短课程 [Part 2]   4mm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 .. 数学分析 (I) 短课程 [Part 2] 自然数 整数和有理数 孙伟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算子代数中心 Week 2 to 18. Fall 2014 孙伟 ( 数学系算子代数中心 ) 数学分析 (I) 短课程 Week 2 to 18. Fall 2014 1 / 78 3. 自然数理论初步 孙伟 ( 数学系算子代数中心 ) 数学分析 (I) 短课程 Week 2 to 18. Fall 2014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yllabus.Y82.HighLevel.Math

Microsoft Word - Syllabus.Y82.HighLevel.Math YK Pao School 2013 Teacher: Suisui.yu Frank.wang Contact Information: Suisui.yu@ykpaoschool.cn Frank.wang@ykpaoscho ol.cn Meeting Time: Syllabus: Mathematics 8 High level Course Description Chinese 第二学期的代数方面,

More information

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

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 州奥林教育 05 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 评阅试卷时, 请依据本评分标准 第一试, 选择题和填空题只设 7 分和 0 分两档 ; 第二试各题, 请按照本评分标准规定的评分档次给分 如果考生的解答方法和本解答不同, 只要思路合理, 步骤正确, 在评卷时请参照本评分标准划分的档次, 给予相应的分数 一 选择题 :( 本题满分 4 分, 每小题 7 分 ) 第一试 () b

More information

数量 数量 例如 : 这个人的法案是 $75, 那就是 -$75. 他的债务的数量是 : -$75 = $75 数量 例如 : 这个人的法案是 $75, 那就是 -$75. 他的债务的数量是 : -$75 = $75

数量 数量 例如 : 这个人的法案是 $75, 那就是 -$75. 他的债务的数量是 : -$75 = $75 数量 例如 : 这个人的法案是 $75, 那就是 -$75. 他的债务的数量是 : -$75 = $75 Chinese 6 th Grade M-Z Vocabulary Cards and Word Walls Revised: 5/8/15 Important Notes for Teachers: The vocabulary cards in this file match the Common Core, the math curriculum adopted by the Utah State

More information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5 易 ( 海普陀区初三下质量调研 ) 下列条件中 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 ( ) 都含有一个 30 的内角 都含有一个 45 的内角 ; 都含有一个 60 的内角 都含有一个 80 的内角 答案 6 易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 ) 根据你对相似的理解 下列命题中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5 易 ( 海普陀区初三下质量调研 ) 下列条件中 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 ( ) 都含有一个 30 的内角 都含有一个 45 的内角 ; 都含有一个 60 的内角 都含有一个 80 的内角 答案 6 易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 ) 根据你对相似的理解 下列命题中 知识构架一 相似的性质 1 相似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 基本模型 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典题精炼相似形的性质 1 易 ( 初一第二学期期中 ) 如图 从图甲到图乙的变换是 ( ) 轴对称变换 平移变换 旋转变换 相似变换 答案 易 ( 杭州萧山初一第二学期期中 ) 如图 将平行四边形 变换到平行四边形 其中 分别是 的中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1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 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 说明 : 分类 的原则 :1) 相称 ( 不重 不漏 ) 2) 有标准 2. 非负数 : 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 表为 :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 性质 : 若干个非负数的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 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 说明 : 分类 的原则 :1) 相称 ( 不重 不漏 ) 2) 有标准 2. 非负数 : 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 表为 :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 性质 : 若干个非负数的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 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 说明 : 分类 的原则 :1) 相称 ( 不重 不漏 ) 2) 有标准 2. 非负数 : 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 表为 :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 性质 : 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 0, 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 0 3. 倒数 : 1 定义及表示法 2 性质 :A.a 1/a(a

More information

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实数 一 重要概念 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1. 数的分类及概念说明 : 分类 的原则 : 1) 相称 ( 不重 不漏 ) 2) 有标准 2. 非负数 : 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 表为 :x 0) 性质 : 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 0, 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 0 3. 倒数 : 1 定义及表示法 2 性质 :A.a 1/a(a ±1);B.1/a 中,a 0;C.01

More information

2018 年四川成都锦江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一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30 分 ) 一 选择题 :( 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满分 30 分 ) 1 如下作图所示的几何体, 其主视图是 (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定

2018 年四川成都锦江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一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30 分 ) 一 选择题 :( 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满分 30 分 ) 1 如下作图所示的几何体, 其主视图是 (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定 2018 年四川成都锦江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一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30 分 ) 一 选择题 :( 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满分 30 分 ) 1 如下作图所示的几何体, 其主视图是 ( ). A. B. C. D. B 由三视图定义可知, 故为. 投影与视图 视图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 已知, 则的值为 ( ). A. B. C. D. D

More information

4. 易 (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 ) 如图 点 P 是等边三角形 外接圆 上的 点 在以下判断中 不正确的是 ( ). 当弦 P 最长时 P 是等腰三角形. 当 P 是等腰三角形时 P. 当 P 时 P 30. 当 P 30 P 是直角三角形. 易 ( 北京景山学校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4. 易 (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 ) 如图 点 P 是等边三角形 外接圆 上的 点 在以下判断中 不正确的是 ( ). 当弦 P 最长时 P 是等腰三角形. 当 P 是等腰三角形时 P. 当 P 时 P 30. 当 P 30 P 是直角三角形. 易 ( 北京景山学校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各章节核心资料 圆 80 道常考题 知识构架 一 概念 二 垂径定理 三 弧 弦 圆心角的关系 四 圆周角 1. 圆周角. 圆周角与圆心角 3. 圆周角与直径 五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 过三点的圆 七 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心 4. 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与外接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韩春成内部学员资料 (30) 八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切线的性质 3. 切线的判定 :1. 半径 +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A Acute angle 锐角 Acute triangle 锐角三角形 Algebraic expression 代数表达式 Algebraic modeling 代数模型 Alternate angles 内错角 Altitude 高 Angle bisector 角平分线 Angle of

A Acute angle 锐角 Acute triangle 锐角三角形 Algebraic expression 代数表达式 Algebraic modeling 代数模型 Alternate angles 内错角 Altitude 高 Angle bisector 角平分线 Angle of A Acute angle 锐角 Acute triangle 锐角三角形 Algebraic expression 代数表达式 Algebraic modeling 代数模型 Alternate angles 内错角 Altitude 高 Angle bisector 角平分线 Angle of declination/depression 俯角 Angle of elevation/inclination

More information

【各章节核心题梳理——全等三角形总结100题】

【各章节核心题梳理——全等三角形总结100题】 跟着春成 一遍就成! 各章节核心题梳理 全等三角形总结 67 题 ( 含倍长中线 截长补短 角分线模型 三垂直模型等辅助线秘籍 ) ( 韩春成长期班学员内部资料 (3)) 第一部分 : 题型框架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一 全等的定义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 全等三角形综合 巧添辅助线方法 全等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的构造与运用 倍长中线 截长补短 3 三垂直模型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More information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 章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由题意得! "# $! 锐角三角函数 % $! 解 & ' ' 且 ' ' ' ' 即 为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 "# "# % $!"!!" $ 或! '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 解!!&! 是 的中点 &"# "#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 章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由题意得! # $! 锐角三角函数 % $! 解 & ' ' 且 ' ' ' ' 即 为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 # # % $!!! $ 或! '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 解!!&! 是 的中点 &# # &!!$ 数 学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 章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由题意得! "# $! 锐角三角函数 % $! 解 & ' ' 且 ' ' ' ' 即 为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 "# "# % $!"!!" $ 或! '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 解!!&! 是 的中点 &"# "# &!!$ 解 设 "" 作 于 则 " 在 ( 中 "# 新课标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数学九年级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李文英 近代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走了一条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 捷径 日本的成功为落后国家的发展 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针 建立健全留学制度 等等 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教训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給同學的話 1 2 3 4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1 3 1-2 7 1-3 11 1 16 2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2-1 20 2-2 24 2-3 29 2 33 3 因式分解 3-1 37 3-2 41 3-3 45 3 49 4 一元二次方程式 4-1 53 4-2 57 4-3 61 4 65 3 1-1 乘法公式 本節性質與公式摘要 1 分配律 : ddd

More information

求出所有的正整数 n 使得 20n + 2 能整除 2003n n 20n n n 20n n 求所有的正整数对 (x, y), 满足 x y = y x y (x, y) x y = y x y. (x, y) x y =

求出所有的正整数 n 使得 20n + 2 能整除 2003n n 20n n n 20n n 求所有的正整数对 (x, y), 满足 x y = y x y (x, y) x y = y x y. (x, y) x y = 求出所有的正整数 n 使得 20n + 2 能整除 2003n + 2002 n 20n + 2 2003n + 2002 n 20n + 2 2003n + 2002 求所有的正整数对 (x, y), 满足 x y = y x y (x, y) x y = y x y. (x, y) x y = y x y 对于任意正整数 n, 记 n 的所有正约数组成的集合为 S n 证明 : S n 中至多有一半元素的个位数为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目  录 上海众凯培训学校 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考研核心数学公式 电话 :0-5086775 6508004 网 论 址 :www.zhogkiedu.com 坛 :bbs.zhogkiedu.com 网络课堂 :clss.zhogkiedu.com 众凯教育 0-6508004 5086775 www.zhogkiedu.com 目 录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8 第一章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3

More information

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求的值.

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求的值. 1 # World World Mathematics World Team Mathematics Team Team 少年组个人赛第一轮 (10 分钟 ) Intermediate Level Individual Round 1 (10 Minutes) World 1. 实数 Mathematics a 与它的倒数相等, b 与它的相反数相等 Team, 求 a b的值. 已知实数 x, y

More information

如图, 的顶点 在矩形 的边 上, 点 与点, 不重合, 若 的面积为 3, 则图中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 7.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个数是 ( ) ⑴ 只用一种图形能够密铺的有三角形 四边形 正六边形 ⑵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⑶ 矩形有而平行

如图, 的顶点 在矩形 的边 上, 点 与点, 不重合, 若 的面积为 3, 则图中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 7.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个数是 ( ) ⑴ 只用一种图形能够密铺的有三角形 四边形 正六边形 ⑵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⑶ 矩形有而平行 各章节核心题系列 四边形综合 3 题 第一部分 : 题型框架 ( 涵盖 5 大题型 ) 一 性质综合二 判定及综合三 中位线四 中点四边形五 剪拼 第二部分 : 经典例题 ( 韩春成长期班学员内部资料 (9)) 一 性质综合. 正方形 矩形 菱形都具有的特征是 ( ). 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More information

. 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 a(a 0) 与 b 共线, 当且仅当有唯一的一个实数 λ, 使得 b a. 注 限定 a 0 的目的是保证实数 λ 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凤中数学静雅斋 :

. 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 a(a 0) 与 b 共线, 当且仅当有唯一的一个实数 λ, 使得 b a. 注 限定 a 0 的目的是保证实数 λ 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凤中数学静雅斋 : 考点 18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 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 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向量的线性运算 (1) 掌握向量加法 减法的运算, 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 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 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一 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 名称定义表示方法注意事项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曹 源 唐 涛 徐田华 穆建成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正确性 比较了仿真 测试和形式化 种能够验证 系统设计正确性的方式 根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安全的苛求性 提出了 个与系统安全相关的重要特性 即实时性 混成性 分布 并发 性 反应性 并分析了与这些特性相关的具体形式化方法 通 过对每种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和归类 给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More information

雨林木风

雨林木风 2010-2011 学年深圳市深圳市福田区华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期末数学试卷 一 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满分 30 分 ) 1 (2010 天津 )sin30 的值等于 ( ) A 1 B C D 2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为 ( ) A (1,3) B ( - 1, - 3) C (3, - 1) D ( - 3, - 1) 3 如图, 是平切一个球体,

More information

北京中考微信公众号(BJ_zkao)

北京中考微信公众号(BJ_zkao) 08 北京师大附中初二 ( 下 ) 期中 数 学 试卷说明 : 本试卷满分 00 分, 考试时间为 0 分钟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 6 分, 每小题 分 )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下列各组数中,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是 A.,3, 3 B. 3,4,5 C.,3, 7 D. 4,6,7. 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E CD 于点 E, B 65,

More information

李俊新 崔 敏 刘艳春 姚艳君 周广芬 孙 宝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 河北石家庄 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基础部 河北滦南 在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 对一级反应的 种不同数据处理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 实验数据处理模型进行系统的比较 来改善传统实验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简化数据处 理 减小作图工作量与作图误差 提升实验水平 提高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一级反应 数据处理模型 过氧化氢 图 过氧化氢分解实验装置图

More information

2018 年四川成都成华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一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30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年四川成都成

2018 年四川成都成华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一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30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年四川成都成 2018 年四川成都成华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一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30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涂在答题卡上 ) 1 2018 年四川成都成华区初三下学期初三一模第 1 题 3 分 越野车标识 中,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数字或字母是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prime) factor( 质 ) 因子 common factor 公因子 common ratio 公比 nonnegative 非负的 mean 平均数 median 中值 代数 - 基本数学概念 ALGEBRA 代数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值 weighted aver

(prime) factor( 质 ) 因子 common factor 公因子 common ratio 公比 nonnegative 非负的 mean 平均数 median 中值 代数 - 基本数学概念 ALGEBRA 代数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值 weighted aver GMAT 数学术语 Math Terms: 2010-4-30 代数 - 数论 natural number 自然数 positive number 正数 negative number 负数 odd integer/number 奇数 even integer/number 偶数 Integer/whole number 整数 positive whole number 正整数 negative

More information

北京第二中学分校初三上期中(20个新题)

北京第二中学分校初三上期中(20个新题) 如图 在 BC 中 DE BC E : EC : 3 DE 4 则 BC 等于 ( ) D E B C 0 B 8 C 9 D 6 答案 解析 E : EC : 3 E C 5 DE BC DE BC DE E BC C 5 4 即 BC 5 解得 BC 0 已知图中各有两个三 形 其边长和 的度数已在图上标注 ff808084a9e7804a380bdf3a3063 3 如图 在平 四边形 BCD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一名 100 分专题训练 数学八年级 主编吴成飞 图书在版编目 (IP) 数据第一名 100 分专题训练. 数学. 八年级 / 吴成飞主编.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7 ISN978 7 5628 4316 0 Ⅰ.1 第 Ⅱ.1 吴 Ⅲ.1 中学数学课 初中 习题集 Ⅳ.1G634 中国版本图书馆 IP 数据核字 (2015) 第 141755 号 第一名 100 分专题训练 数学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3F5B6FEC7EFBCBEB5DAC8FDBDB2BFCEBAF3D7F7D2B5B4F0B0B8A3A8BCE2B6CBB0E0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3F5B6FEC7EFBCBEB5DAC8FDBDB2BFCEBAF3D7F7D2B5B4F0B0B8A3A8BCE2B6CBB0E0A3A92E646F63> 初二秋季第三讲课后作业答案 ( 尖端班 ) 几何变换 旋转 习题. ⑴ 请在下列网格图中画出所给图形绕点 O 顺时针依次旋转 90 80 70 后所成的图形.( 注意 : 有阴影部分图形旋转后的对应图形要涂上阴影. 不要求写画法 ) ⑵ 如图 作出 绕旋转中心 逆时针旋转 75 得到的图形. 解析 ⑴ 在方格纸上旋转 90 实际上就是找出某些直线的垂线 先选几个关键点 找出这几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垂线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日语 ( 外 )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日语 ( 外 )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110659850003734 211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110659850004303 211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110659850007372 211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110659850009803 245 日语 ( 外 ) 65 无误 110659850005177 308 护理综合 170 无误 110659850006267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高一数学练习2004

高一数学练习2004 北京市西城区 06 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数学 ( 文科 ) 07. 试卷满分 :50 分 考试时间 :0 分钟 题号一二 分数 三 5 6 7 8 9 0 本卷总分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要求的. x. 双曲线 y 的一个焦点坐标为 ( ) () ( 0) () (0 ) () ( 0) () (0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GCT数学公式大全

GCT数学公式大全 华章教育长宁区定西路 300 号业余大学 www.hz.et 目 录 第一部分算术... 一 比和比例... 二 指数和对数的性质... 3 第二部分初等代数... 5 一 实数... 5 二 代数式的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6 三 方程与不等式... 7 四 数列... 五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和古典概率... 5 第三部分几何... 一 常见平几何图形... 二 平面解析几何... 4 电话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2014北京四中初二上期中数学(含解析)

2014北京四中初二上期中数学(含解析) 014 年年北北京四中初 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 30 分 每 小题 3 分 ) 1 剪纸艺术是我国 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 在 民间 广泛流传 下 面四幅剪纸作品中 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 下列列各式不不能分解因式的是 ( ) x + x + x 4x 4 x 9y 1 m 1 + 3 点 P( 3 5)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 (3 5) (3 5) (5 3)

More information

平谷区 初三数学统练二

平谷区 初三数学统练二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 3 分, 每小题 4 分 ). 的绝对值是 平谷区 03-04 初三数学统练二..... 打开百度搜索栏, 输入 数学学习法, 百度为你找到的相关信息约有 000 000 条, 将 0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0 7.. 0. 0. 3. 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 40, 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0.0.9.8. 4. 有分别写数字 3 4 的五张卡片, 除数字不同外其它均相同,

More information

. 下列各组线段中, 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4,8 B. 5,6,0 C.,4,5 D.,,5.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在一个三角形中, 若 A= B

. 下列各组线段中, 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4,8 B. 5,6,0 C.,4,5 D.,,5.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在一个三角形中, 若 A= B 八年级数学练习题 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有稳定性, 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 边 ). A 组一. 选择题. 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 能与 4cm 9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 A.4cm B.5cm C.9cm D.cm. 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 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7,8,5 B.5,0,5 C.6,7,5 D.7,6,4.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试题解析:页眉左边:招教事业部 右边:模拟题解析

试题解析:页眉左边:招教事业部   右边:模拟题解析 ( 前 18 讲 ) 主讲老师 : 付明慧 教师网课程第 [2] 页客服电话 : 4006-01-9999 目录第一章数学教学论及课程改革... 1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7 第三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6 第四章数学教学基本原则及教学方法... 41 第五章中学数学教学... 44 第六章教学设计... 46 第七章初中数学授课特点... 49 第八章高中数学授课特点... 52 教师网课程第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抓核心考点夺中考状元 : 数学核心考点大全与特训 / 严文科总主编.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10 ( 给力数学 ) ISBN978 7 5628 4303 0 Ⅰ.1 抓 Ⅱ.1 严 Ⅲ.1 中学数学课初中升学参考资料 Ⅳ.1G634.603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5) 第 131294 号 给力数学抓核心考点夺中考状元 : 数学核心考点大全与特训

More information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问题的提出 Yunming Xio ( 南京大学数学系 ) 微积分 I( 高等数学 ) Autumn / 23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问题的提出 Yunming Xio ( 南京大学数学系 ) 微积分 I( 高等数学 ) Autumn / 23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内容提要 1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 2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3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4 定积分中值定理 5 变限积分及其性质 6 微积分基本公式 Yunming Xio ( 南京大学数学系 ) 微积分 I( 高等数学 ) Autumn 2016 1 / 23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问题的提出 Yunming Xio ( 南京大学数学系 ) 微积分 I( 高等数学 ) Autumn 2016 2 /

More information

2017 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24 分 ) 1. - 5 的倒数是 ( )[ 来 % 源 :@~ 中教 ^ 网 #] A. -5 B.5 C. D. 考点 17: 倒数. 分析 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直接解答. 解答 解:-5 的倒数是- ; 中国教 ^&% 育 * 出版网 @] 故选 D.[ 2. 下列图形中, 既是轴对称图形,

More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 韩 峰 1972 年出生 中共党员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教师 教 导主任 潍坊市教学能手 青州市特级教师 青州市创新型教师 青州市优秀教师 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组织并实施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规划课题 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与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的实验研究 并于 2006 年 9 月被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 现在正进行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 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CFC2B0EBC4EAC8ABB9FABDCCCAA6D7CAB8F1CDB3BFBCC4A3C4E2BEED202D20B3F5D6D0CAFDD1A7202DB4F0B0B8B0E62E646F6378>

<4D F736F F D CFC2B0EBC4EAC8ABB9FABDCCCAA6D7CAB8F1CDB3BFBCC4A3C4E2BEED202D20B3F5D6D0CAFDD1A7202DB4F0B0B8B0E62E646F6378> 7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 初级中学 ) 一 单选题 ( 共 8 题, 每题 5 分, 共 4 分 ). 答案 D. 解析 : 数列极限定义 lim A的本意是 : A 要多小就可以多小, 只要正整数 足够大.A 中 当然要多小就可以多小 ;B 中要多小就可以多小 ;C 中 亦是如此 ;D 中当 k 很大时, 不满足 要多小有多小. 故选 D. x y. 答案

More information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高等教育研究 乔 连 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从调研情况来看 教育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与国外类似项目的比较 各参与高校应从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 拓展项目类型 加强项目评价 建立交流平台 落实激励措施等方面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本科生科研

More information

4.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 A. x? x 3 x 6 B. ( x ) 3 = x 6 C. x + x 3 = x 5 D. x x x 4 5. 数据 0,1,1, 3, 3, 4 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 ). A. 和.4 B.1 和 C. 和 D. 3 和 1 6. 将分

4.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 A. x? x 3 x 6 B. ( x ) 3 = x 6 C. x + x 3 = x 5 D. x x x 4 5. 数据 0,1,1, 3, 3, 4 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 ). A. 和.4 B.1 和 C. 和 D. 3 和 1 6. 将分 广州市黄埔区 016 年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三大题 5 小题, 共 6 页, 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0 分钟. 注意事项 :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 1 面 第 3 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 的考生号 姓名 ; 填写考场试室号 座位号, 再用 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More information

办公文档

办公文档 204 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 32 分, 每小题 4 分 )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意的..( 4 分 )( 204 北京 )2 的相反数是 ( ) A. 2 B. - 2 C. - D. 考点 : 相反数.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 根据相反数的概念作答即可. 解答 : 解 :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 :2 的相反数是-2. 故选

More information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 夏传玲 :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定性研究在最近 多年的发展概况, 总结 了定性研究的六个发展趋势和分析策略上的三种流派 在上述两种背景下,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给定性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它和手工操作对比时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应用这种定性分析技术所可能面临的困难 : 定性研究定性分析 文化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5DA3135BDB220C3FBD0A3C6DAC4A9CAD4CCE2B5E3B2A6BDCCCAA6B0E6>

<4D F736F F D20B5DA3135BDB220C3FBD0A3C6DAC4A9CAD4CCE2B5E3B2A6BDCCCAA6B0E6> 名校期末试题点拨 题型一 三角形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 ⑴ 越秀区 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平和四边形 梯形 ⑵ 越秀区 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 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4 7 5 8 6 9 4 6 8 ⑶ 执信 若 的三边 a b c 满足 a 4 a 4 b 5 0 则第三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⑴ ⑵ ⑶ c 7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例 ⑴ 荔湾区 如图 若 O O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中考倒计时 100 天 : 数学 主编高艳竹 图书在版编目 (IP) 数据中考倒计时 100 天 : 数学 / 高艳竹主编.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 ISN978 7 5628 4088 6 Ⅰ.1 中 Ⅱ.1 高 Ⅲ.1 中学数学课 初中 升学参考资料 Ⅳ.1G634 中国版本图书馆 IP 数据核字 (2014) 第 254467 号 中考倒计时 100 天 : 数学 主编 /

More information



 第十章平面几何 注 以下答案由黄老师提供, 如有问题, 请加黄河老师微信,895959 注 以下解题过程仅参考 解析 ABC AB h 不充分, 条件 () 充分 AB h 5% ( AB ) ( h ), 因此条件 () 解析 联合都不充分, 反例 a, b, c 注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注意 任意 二字 答案 E 解析 有实根等价于判别式大于等于, 所以 [( a b) c ] [(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新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迎考 瑞安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仁星 rajyszrx6479@126.com 一 2017 年复习迎考工作回顾及反思 ( 一 ) 教师发展中心层面 1 深入学校作 考试说明 解读的指导和点评 2 帮助老师制订 复习计划 和上好复习课 3 召开瑞安市初中数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 4 做好考前的 初中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及云阅卷 工作 命题考试分析视导 ( 二 ) 学校及教师层面

More information

学年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重题22)

学年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重题22) 北京 六 中学 06 届第 学期期中考试九年年级数学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 须知 本试卷共 4 页 满分 0 分 考试时间 0 分钟 试卷答案 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 在试卷上作答 效 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 作图题 铅笔作答 其他试题 字迹签字笔作答 4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纸和草稿纸 并交回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 0 分 每 小题 分 ) 下 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 a b) a b. a a 3a 4. ( ) 如图 直线 E 被直线 F 和 所截 则 的同位角和 5的内错角分别是 ( ). F E 甲袋中装有 个相同的小球 分别写有数字 和 乙袋中装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 a b) a b. a a 3a 4. ( ) 如图 直线 E 被直线 F 和 所截 则 的同位角和 5的内错角分别是 ( ). F E 甲袋中装有 个相同的小球 分别写有数字 和 乙袋中装 秘密 启用前 广州市 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学 广州爱智康数学教研团队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三大题 5 小题 满分 50 分. 考试时间 0 分钟. 注意事项 :. 答卷前 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 面 第 3 面 第 5 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 姓名 ; 填写考场试室号 座位号 再用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同的答案标号涂黑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竟赛练习.doc

Microsoft Word - 竟赛练习.doc 一. 函数方程. 已知 f ()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对任意 R 均有 f ( + ) = f ( ), 且 (0,) 时, f ( ) =, 则 f ( ) + f () =. 己知函数 f ( ) 满足对所有的实数, y, 都有 f( ) + f( + y) + 5 y = f( y) + +, 则 f (0) =.. 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 ( ) 满足 :() f ()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