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Similar documents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01何寄澎.doc

論文封面

<4D F736F F 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untitled

< D333533B45FADECBB50B56FA9FA2DAAF7B0F6C5742E706466>

<4D F736F F 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Microsoft Word 由「典故借喻與氛圍營造」探李商隱的無題詩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P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Microsoft Word - 論文獎助扉頁5份.doc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明新學報第31期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06陳怡良.doc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4D F736F F 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68 ( ) 2006,,,,,,,,,, (narrative history),,, [1 ] (P ),,,,,,, [ 2 ] ( P ), ;,,,,,,,,,,,,,, (1917),, 30,,,, :,, ;,,,,, ( ) ( ), :,,,,,,,,,,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Landscape Theory & Study 17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4D F736F F D 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1.第二卷第二期p1

(Microsoft Word - 001\253\312\255\261.doc)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10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奝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Microsoft Word - 03-ajmhs_3_970109_print.doc

标题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 ~


台灣童謠主題教學運用於幼稚園之研究

瑏瑢 瑏瑢 0 0 0

10 Subjective Reality: Analyzing the Writing of Taiwan Writers in the Modernism Generation o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uang Chi-Feng Assistant Professor

TI 3 TI TABLE 4 RANDBIN Research of Modern Basic Education



A4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F4 7 T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4D F736F F D20B1E5C3CEC4C8CBB6CABFB1CFD2B5C2DBCEC42E646F63>


a a a 1. 4 Izumi et al Izumi & Bigelow b

06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v...doc

094THU DOC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p-2.indd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 ADVERB AT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A Thes

Microsoft Word - 00-目錄.doc

60,,,, ( ) ;,,,,,,,, ( ),, :,,,,,,,,,,,,,,,,,,,,,,,,, ;,,,,,, : :,,,,,,,,,,,,,,,,,, ( ),,( ) 11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 修.doc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K.U.A.S.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ume 9, Number 1 July, 2012 Ч Contents Ч Luo Shang criticized and the guidance present age Chi-ch

英语系

Microsoft Word 王振勳136.doc

Microsoft Word 完整版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ISSN

Transcription: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研 究 成 果 報 告 ( 精 簡 版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編 號 :NSC 99-2410-H-151-025- 執 行 期 間 :99 年 08 月 01 日 至 100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高 雄 應 用 科 技 大 學 文 化 事 業 發 展 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計 畫 參 與 人 員 : 此 計 畫 無 其 他 參 與 人 員 處 理 方 式 : 本 計 畫 可 公 開 查 詢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0 月 24 日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國 古 代 典 籍 的 傳 承 與 開 創 的 實 例 本 文 希 望 從 三 人 對 古 典 的 傳 承 與 開 創 之 作 品 實 踐 中, 建 立 基 礎 架 構, 用 以 觀 照 整 個 台 灣 現 代 詩 在 古 典 傳 承 與 開 創 上 的 呈 現 樣 態, 並 蠡 測 存 在 於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文 中 先 論 述 他 們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再 從 追 摹 古 人 鎔 鑄 古 詩 驅 遣 古 籍 等 簡 潔 而 宏 觀 的 傳 承 視 角 切 入, 論 述 其 賦 寫 新 象 再 創 新 境 鍛 造 新 意 的 開 創 意 涵 本 文 發 現, 三 人 筆 下 往 往 出 現 對 古 代 詩 人 的 景 仰 追 摹, 藉 此 傳 承 詩 史, 並 賦 予 古 人 新 的 形 象 與 生 命 三 人 並 擅 於 鎔 鑄 古 詩 再 創 新 境, 以 古 典 詩 的 題 目 內 容 語 句 典 故 技 巧 體 裁 挪 移 到 現 代 詩, 創 造 現 代 詩 的 新 技 巧 新 體 裁 與 新 意 境 此 外, 三 人 也 藉 著 運 用 詩 作 之 外 的 其 他 古 籍, 鍛 造 現 代 詩 的 新 意 境, 其 中 余 光 中 好 以 神 話 傳 說 入 詩, 洛 夫 好 以 老 莊 入 詩, 特 別 是 莊 子, 楊 牧 詩 中 則 呈 現 驚 人 寬 廣 的 古 典 涵 養 Abstract: Yu Kwang-chung, Luo Fu, and Yang Mu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dern poets with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ir works, there are plenty examples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s.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basic structure from their works which presen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n classics to 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iwan modern poetr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lassics as well as to have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strategies in Taiwan modern poetry. The classical awareness of casting ancient for new is first described; and then, the innovative meanings of writing with a new look, innovating a new conception, and creating new idea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simply but macroscopic views of inheritance, including imitating the ancients, integrating ancient poetry, and expelling the ancient books.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 poets present their respect and imitation of ancient poets on the writings to inherit poetry and give the ancients with new image and life. They are good at integrating ancient poems to innovate new conceptions, applying the themes, contents, sentences, stories, skills, and styles of classical poetry to modern poetry, and creating the new skills, new styles, and new conceptions of modern poetry. Moreover, the three poets would apply other ancient literatures to innovate the new conceptions of modern poetry, in which Yu Kwang-chung tends to write poems with myths and legends, Luo Fu favors in writing poems with Laotzu and Zhuangtzu, especially Zhuangtzu, while Yang Mu presents broader classical connotation in his poems.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台 灣 現 代 詩, 古 典 1

Key words: Yu Kwang-chung, Luo Fu, Yang Mu, Taiwan modern poetry, classical 貳 報 告 內 容 一 前 言 本 文 所 謂 的 古 典, 指 的 是 中 國 古 典 典 籍 台 灣 現 代 詩 人 往 往 以 中 國 古 典 典 籍 內 容 作 為 詩 作 的 寫 作 題 材, 這 些 入 詩 的 題 材 可 以 歸 納 為 古 人 古 詩 以 及 兩 者 之 外 的 其 他 古 籍 內 容 ( 以 下 簡 稱 古 籍 ) 三 個 大 的 類 別 ; 而 這 些 古 典 題 材 寫 入 現 代 詩 後, 其 主 要 的 表 現 內 容 則 為 摹 寫 古 人 ( 以 古 人 及 其 相 關 生 平 事 件 遭 逢 為 題 材 書 寫 為 現 代 詩 作 ) 鎔 鑄 古 詩 ( 以 古 典 詩 之 題 目 內 容 語 句 意 象 意 境 等 為 題 材 書 寫 為 現 代 詩 作 ) 驅 遣 古 籍 ( 以 古 人 古 詩 之 外 的 其 他 古 籍 內 容 為 題 材 書 寫 為 現 代 詩 作 ) 而 所 謂 古 典 傳 承 與 開 創 指 的 是 鑄 古 為 新, 既 傳 承 古 典 作 為 創 作 題 材, 延 續 古 典 生 命, 同 時 又 能 轉 化 為 現 代 詩 佳 作, 開 創 詩 史 新 頁 至 於 古 典 策 略, 指 的 是 存 在 於 台 灣 現 代 詩 人 心 中, 用 以 達 致 古 典 傳 承 與 開 創 之 效 用 的 自 覺 或 不 自 覺 的 心 理 思 維 方 式 二 研 究 目 的 (1) 探 尋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作 的 古 典 策 略 : 研 究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如 何 運 用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於 現 代 詩 作, 分 析 其 態 度 方 法 成 果, 藉 此 呈 現 三 位 詩 人 如 何 化 古 典 為 創 新, 豐 富 自 己 詩 歌 生 命 的 古 典 策 略 (2) 建 立 古 典 漢 語 傳 統 對 現 代 詩 轉 化 的 基 本 模 式 : 透 過 現 代 詩 裡 成 熟 傑 出 而 又 能 正 面 大 量 處 理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等 三 位 詩 人 的 詩 作, 釐 清 古 典 漢 語 傳 統 對 現 代 詩 的 影 響 實 質, 建 立 古 典 漢 語 傳 統 對 現 代 詩 轉 化 的 基 本 模 式, 此 一 模 式 將 提 供 全 面 研 究 古 典 與 現 代 之 轉 化 的 基 礎 參 照 模 式 (3) 建 構 台 灣 在 現 代 詩 的 古 典 傳 承 論 述 上 之 主 體 性 :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為 兩 岸 所 共 有, 但 兩 岸 現 代 詩 的 古 典 影 響 模 式 必 然 會 因 社 會 型 態 的 不 同 而 有 差 異, 本 研 究 一 方 面 試 圖 描 述 此 一 兩 岸 的 差 異, 一 方 面 也 試 圖 建 構 台 灣 在 現 代 詩 的 古 典 傳 承 論 述 上 之 主 體 性, 突 顯 台 灣 現 代 詩 對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之 轉 化 的 獨 特 面 貌 與 貢 獻 三 文 獻 探 討 過 去 六 十 年 來,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古 典 傳 承 與 開 創 痕 跡 鮮 明, 不 少 學 者 也 逐 漸 涉 及 此 一 論 題 以 總 論 性 質 而 言, 較 重 要 的 如 鄭 明 娳 鍛 接 的 鋼 : 論 現 代 詩 中 古 典 素 材 的 運 用 張 春 榮 鎔 成 -- 從 古 典 詩 詞 到 現 代 詩 等 兩 篇 文 章 台 灣 現 代 詩 研 究 上 的 第 一 本 博 士 論 文 -- 鄭 慧 如 的 現 代 詩 的 古 典 觀 照 -- 1949-1989, 則 從 抒 情 風 格 情 境 敘 述 景 物 描 述 戲 劇 呈 現 四 方 面 論 述 現 代 詩 裡 的 古 典 影 響 大 陸 學 者 對 此 也 多 所 著 墨, 如 張 桃 洲 對 古 典 的 挪 用 轉 化 與 重 置 -- 當 代 台 灣 新 詩 語 言 構 造 的 重 要 維 度 一 文 廣 泛 而 深 入 的 探 討 了 台 灣 現 代 詩 歌, 指 出 他 們 對 古 典 的 挪 用 轉 化 與 重 置 的 情 形 此 外, 筆 者 由 博 士 論 文 台 2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莊 子 接 受 與 轉 化 擴 大 改 寫 而 成 的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老 莊 身 影 與 道 家 美 學 實 踐 則 是 第 一 本 完 整 而 系 統 的 專 論 台 灣 現 代 詩 對 老 子 莊 子 之 傳 承 與 開 創 的 論 著 總 論 之 外, 分 論 性 質 較 重 要 的 如 李 瑞 騰 試 探 洛 夫 詩 中 的 古 典 詩 一 文 專 論 洛 夫 詩 中 涉 及 李 白 杜 甫 李 賀 的 詩 作, 立 論 深 刻 詮 解 細 膩 ; 賴 芳 伶 孤 傲 深 隱 與 曖 昧 激 情 -- 試 論 紅 樓 夢 和 楊 牧 的 妙 玉 坐 禪 一 文 則 論 述 了 楊 牧 妙 玉 坐 禪 長 詩 與 古 典 小 說 紅 樓 夢 的 關 係 李 癸 雲 論 公 無 渡 河 在 現 代 詩 中 的 原 型 意 義 仇 小 屏 縱 的 繼 承 的 精 采 示 範 -- 論 余 光 中 李 白 三 部 曲 對 李 白 詩 歌 的 繼 承 與 創 新, 論 述 了 余 光 中 部 分 詩 作 與 古 典 漢 詩 的 關 係 大 陸 學 者 對 此 也 有 不 少 重 要 論 述, 如 徐 學 古 詩 傳 統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與 李 賀 蔣 述 卓 論 洛 夫 中 後 期 詩 歌 的 禪 意 走 向 及 其 實 驗 意 義 張 松 健 一 個 杜 甫, 各 自 表 述 : 馮 至 楊 牧 西 川 廖 偉 棠 則 分 別 直 接 論 述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與 古 典 的 關 係 此 外, 筆 者 亦 撰 有 莊 子 魚 意 象 在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轉 化 楊 佳 嫻 詩 作 的 古 典 新 象 蕭 蕭 詩 作 的 古 典 氛 圍 等 三 篇 與 古 典 傳 承 開 創 相 關 的 論 文, 分 別 論 述 莊 子 魚 意 象 在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轉 化, 以 及 蕭 蕭 楊 佳 嫻 詩 作 對 古 典 的 傳 承 與 開 創 四 研 究 方 法 接 受 美 學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接 受 美 學 主 張 文 學 作 品 的 本 質 在 於 作 品 效 應 史 永 無 止 境 的 展 示 之 中, 堅 信 作 品 的 意 義 存 在 於 本 文 與 讀 者 的 相 互 作 用 之 中, 反 對 一 部 作 品 只 有 一 個 客 觀 的 獨 一 無 二 的 結 構 和 確 定 的 意 義 的 看 法, 實 質 上 可 以 說 是 一 種 文 學 解 釋 學, 對 作 品 可 以 提 供 較 為 細 膩 深 入 的 詮 釋 基 礎 本 研 究 計 畫 旨 在 論 述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在 現 代 詩 中 的 轉 化, 詮 釋 便 成 為 一 個 主 要 的 工 作, 因 此 在 整 體 上 主 要 採 取 此 一 方 法 而 在 漢 斯 羅 伯 特 姚 斯 (Hans Robert Jauss,1921-) 與 沃 爾 夫 岡 伊 瑟 爾 (Wolfgang Iser,1926-) 兩 位 主 要 的 批 評 家 中, 相 較 之 下, 本 計 畫 所 採 取 的 接 受 美 學 方 法 較 接 近 伊 瑟 爾 的 文 本 分 析 取 向 因 為 本 研 究 計 畫 涉 及 深 度 的 文 本 閱 讀, 但 同 時 又 不 能 切 斷 作 品 的 外 緣 關 係, 如 此, 則 從 新 批 評 起 家 而 避 開 其 缺 失 的 伊 瑟 爾 便 是 最 佳 人 選 五 結 果 與 討 論 ( 含 結 論 與 建 議 ) 1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余 光 中 洛 夫 都 經 過 現 代 主 義 的 狂 飆 與 激 情, 但 很 快 便 看 到 古 典 的 重 要 而 回 歸 傳 統 ; 楊 牧 比 余 光 中 洛 夫 年 輕 了 一 輪, 一 開 始 的 作 品 便 有 了 古 典 的 光 彩 三 人 之 傳 承 古 典, 都 不 是 意 在 守 舊, 而 在 於 創 新, 他 們 的 詩 論 散 文 訪 談 都 煥 發 出 一 種 強 烈 的 創 新 精 神 余 光 中 認 為 一 位 真 正 的 作 家 也 往 往 始 於 反 傳 統 而 終 於 滙 入 傳 統, 為 傳 統 所 接 受, 並 開 出 傳 統 的 新 機 到 了 1982 年, 他 說 : 我 在 處 理 古 典 題 材 時, 常 有 一 個 原 則, 便 是 古 今 對 照 或 古 今 互 證, 求 其 立 體, 不 是 新 其 節 奏, 便 是 新 其 意 象, 3

不 是 異 其 語 言, 便 是 異 其 觀 點, 總 之, 不 甘 落 於 平 面, 更 不 甘 止 於 古 典 作 品 的 白 話 版 洛 夫 說 : 我 覺 得 重 估 傳 統 的 價 值 是 必 要 的, 但 必 須 有 一 個 前 提, 那 就 是, 不 論 回 眸 傳 統 或 擇 其 優 質 者 而 發 揚 之, 其 最 終 目 的 是 為 了 創 新 我 的 創 作 路 向 大 致 可 以 分 為 三 個 時 期 : 後 期 是 努 力 追 求 中 國 與 西 方 的 接 軌 傳 統 與 現 代 的 融 合 所 謂 傳 統 與 現 代 的 融 合, 便 是 創 新, 其 所 彰 顯 的, 便 是 一 種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楊 牧 在 作 品 中 所 體 現 的 宏 闊 深 遠 的 中 國 古 典 意 識 與 中 國 古 籍 涵 養, 則 更 是 自 有 現 代 漢 詩 以 來 詩 人 中 所 未 曾 有 的 除 了 廣 博 深 刻 到 令 人 驚 訝 的 古 典 文 史 哲 學 涵 養 之 外, 在 古 典 意 識 上, 在 詩 的 自 由 與 限 制 一 文 中 他 說 : 宋 人 可 以 使 用 傳 統 中 國 詩 法 的 優 點, 我 們 又 何 嘗 不 可? 鎔 式 改 造, 豐 富 現 代 自 由 詩 的 內 涵 和 面 貌 這 種 鎔 式 改 造 便 是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其 中 有 強 烈 的 創 新 精 神 2 追 摹 古 人, 賦 寫 新 象 在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的 醞 釀 與 實 踐 過 程 中,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筆 下 往 往 自 覺 或 不 自 覺 的 出 現 對 古 人 -- 特 別 是 詩 人 -- 的 景 仰 追 摹 ; 這 一 方 面 勾 勒 出 存 在 他 們 心 中 與 古 代 詩 人 對 話 傳 承 詩 史 的 意 圖, 一 方 面 也 跳 脫 既 定 的 文 學 史 或 歷 史 事 蹟, 從 新 時 代 的 新 角 度 切 入, 融 合 事 實 與 虛 構, 透 過 想 像 力, 賦 予 古 人 新 的 形 象, 特 別 是 當 古 人 與 現 代 人 的 生 命 形 態 生 存 情 境 有 了 疊 合 交 融 之 後, 不 但 古 人 獲 得 了 新 的 生 命, 以 古 人 為 題 材 的 現 代 詩 作 也 就 不 只 是 傳 承, 而 是 創 新 了 余 光 中 筆 下 的 古 人 以 詩 人 為 多, 其 中 又 以 屈 原 李 白 杜 甫 為 多, 此 外 蘇 東 坡 陳 子 昂 曹 操 李 清 照 也 是 他 所 特 別 推 重 的 古 代 詩 人 這 些 古 代 詩 人 不 但 透 過 余 光 中 之 筆 在 當 代 重 新 活 了 過 來, 有 了 新 的 形 象, 他 們 也 反 過 來 將 古 典 的 光 輝 注 入 他 的 現 代 詩 作, 創 造 不 凡 的 價 值 詩 人 之 外, 余 光 中 也 以 刺 秦 王 設 想 當 日 荊 軻 生 刧 秦 王 不 成, 反 為 所 創, 倚 柱 待 斃 那 一 剎 那 的 情 況 ; 以 飛 將 軍 寫 李 廣 以 梅 花 嶺 -- 遙 寄 史 可 法 歌 頌 史 可 法 以 昭 君 寫 王 昭 君 之 苦 悶 悲 涼 洛 夫 詩 中 的 古 人 也 以 詩 人 為 多, 其 中 也 以 屈 原 李 白 杜 甫 為 多, 此 外, 王 維 李 賀 劉 禹 錫 也 在 洛 夫 筆 下 出 現 了 新 的 生 命 與 形 象 詩 人 之 外, 周 瑜 石 濤 六 祖 慧 能 也 出 現 在 洛 夫 筆 下 楊 牧 較 少 直 接 書 寫 古 人, 不 過 他 也 寫 到 了 屈 原 杜 甫 李 白 李 賀 陶 淵 明 韓 愈 歐 陽 修 楊 牧 跟 一 般 現 代 詩 人 不 一 樣 的 是 他 的 古 典 胃 納 奇 大, 幾 乎 經 史 子 集 無 所 不 窺, 所 以 他 寫 吳 鳳, 也 血 極 其 冷 門 的 鄭 玄 阮 元, 這 使 得 他 的 詩 作 增 添 了 額 外 的 價 值 古 典 的 輝 煌 3 鎔 鑄 古 詩, 再 創 新 境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古 典 傳 承 與 開 創 的 第 二 個 表 現 形 態 為 鎔 鑄 古 詩 再 創 新 境 其 主 要 表 現 方 法 是 以 古 典 詩 的 題 目 內 容 語 句 相 關 典 故 等 為 題 材 書 寫 為 現 代 詩 作, 或 將 古 典 詩 的 技 巧 體 裁 挪 移 到 現 代 詩, 創 造 現 代 詩 的 新 技 巧 或 新 體 裁 余 光 中 在 鎔 鑄 古 詩 再 現 新 境 的 表 現 上, 除 了 個 別 詩 作 的 鎔 鑄 外, 還 有 蓮 的 聯 想 裡 對 愛 情 之 空 靈 神 性 的 終 極 象 徵, 以 及 現 代 古 風 的 發 展 在 個 別 詩 作 4

的 鎔 鑄 上, 最 成 功 的 應 屬 公 無 渡 河, 在 此, 古 樂 府 的 生 命 再 度 得 到 新 的 發 展, 也 使 得 鎔 鑄 古 詩 再 現 新 境 的 意 義 更 顯 非 凡 在 蓮 的 聯 想 一 書 的 寫 作 上, 他 融 鑄 整 個 中 國 古 典 詩 史 與 佛 教 中 的 相 關 詩 作 與 意 象, 提 出 對 愛 情 之 空 靈 神 性 的 終 極 象 徵 至 於 在 現 代 古 風 的 發 展 上, 余 光 中 從 在 冷 戰 的 年 代 起 就 開 始 醞 釀, 此 後 逐 漸 發 展 變 化, 歷 經 四 十 餘 年, 形 成 一 條 鮮 明 成 熟 的 軌 跡, 而 這 主 要 有 三 種 形 式 第 一 種 是 以 隱 藏 在 詩 中 的 類 句 為 主, 讓 詩 在 一 氣 呵 成 不 分 段 落 中 隱 隱 約 約 有 了 隱 藏 的 段 落, 架 構 出 全 詩 的 結 構 ; 第 二 種 形 式 採 用 首 尾 重 複 呼 應, 這 重 複 有 時 會 是 完 全 的 重 複, 有 時 會 有 稍 微 的 變 化, 可 以 視 為 重 複 中 的 變 化 ; 第 三 種 形 式 在 詩 的 中 間 保 留 一 個 空 格, 達 成 換 氣 的 節 奏 功 能, 順 便 也 隱 匿 的 切 割 詩 作 為 前 後 段 落, 以 便 重 啟 新 的 敘 述 段 落, 經 營 全 詩 的 隱 匿 結 構 洛 夫 詩 作 往 往 給 人 意 外 的 驚 喜, 包 括 如 何 以 古 典 詩 為 題 材, 融 鑄 為 現 代 詩 之 佳 作, 他 也 為 我 們 作 了 最 好 的 示 範 如 床 前 明 月 光 獨 飲 十 五 行 長 恨 歌 雪 渡 -- 漢 城 詩 鈔 之 六 書 之 騷 動 空 了 的 鳥 籠 寒 夜 小 札 月 出 驚 山 鳥 車 上 讀 杜 甫 邊 陲 人 的 獨 白 等, 在 這 些 詩 作 理, 古 典 成 為 現 代 的 養 分 種 子, 開 出 現 代 詩 的 芬 芳 花 朵 楊 牧 在 鎔 鑄 古 詩, 再 創 新 境 上, 有 針 對 個 別 古 典 詩 作 的 鎔 鑄, 也 有 對 樂 府 詩 的 融 鑄 再 創 在 個 別 古 典 詩 作 的 鎔 鑄 上, 成 功 的 詩 例 首 見 於 以 李 白 聽 蜀 僧 濬 彈 琴 為 融 鑄 對 象 的 聽 陶 筑 生 處 士 彈 古 琴 ; 此 外, 以 李 賀 的 李 憑 箜 篌 引 為 融 鑄 對 象 的 向 遠 古, 更 是 深 情 之 作 ; 至 於 以 杜 甫 野 望 為 融 鑄 對 象 的 鶴, 則 化 杜 甫 之 漂 泊 為 自 我 追 尋 在 樂 府 詩 的 融 鑄 再 創 上, 楊 牧 是 極 其 特 別 饒 有 貢 獻 的 從 1969 年 起, 他 開 始 以 樂 府 詩 為 題 材 寫 作 現 代 詩, 在 1986 年 出 版 的 有 人 詩 集 中, 更 有 一 輯 14 首 詩 直 接 以 新 樂 府 為 名 到 2005 年 為 止, 楊 牧 以 樂 府 詩 為 題 材 的 詩 作 總 計 29 首, 是 臺 灣 現 代 詩 人 中 數 量 最 多 的 楊 牧 的 樂 府 書 寫 多 數 以 古 題 樂 府 或 新 題 樂 府 之 舊 題 為 題, 指 涉 其 可 能 的 想 像 內 蘊 本 事, 或 表 現 古 典 趣 味 風 韻, 或 藉 以 表 現 當 代 社 會 內 容 闡 發 當 代 精 神 感 懷 ; 少 部 分 的 樂 府 書 寫 則 是 秉 持 因 事 立 題 雅 有 所 謂 的 原 則 自 作 新 題, 並 凸 顯 諷 諭 性 時 事 性 的 新 樂 府 精 神, 用 以 評 議 時 事 作 為 英 美 文 學 專 家 與 歐 洲 中 世 紀 文 學 專 家 的 現 代 詩 人 楊 牧, 其 取 法 古 典 樂 府 而 立 意 撰 作 的 現 代 樂 府 顯 得 意 義 非 凡, 尤 其 是 在 樂 府 詩 史 的 新 發 展 與 現 代 漢 詩 的 新 內 涵 新 生 命 上, 有 值 得 古 典 樂 府 研 究 者 與 現 代 詩 學 研 究 者 一 起 關 心 的 巨 大 價 值 4 驅 遣 古 籍, 鍛 造 新 意 在 驅 遣 古 籍, 鍛 造 新 意 上,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三 人 都 有 精 彩 的 表 現, 但 偏 重 之 處 則 都 不 同 余 光 中 好 以 神 話 傳 說 入 詩, 洛 夫 好 以 老 莊 入 詩, 特 別 是 莊 子, 楊 牧 則 與 他 驚 人 寬 廣 的 古 典 涵 養 一 樣, 呈 現 多 元 的 現 象 余 光 中 在 古 典 的 融 鑄 上, 除 了 摹 寫 古 人 鎔 鑄 古 詩 之 外, 好 以 神 話 傳 說 入 詩, 而 且 早 早 便 有 了 佳 作 羿 射 九 日 杞 人 的 悲 歌 寫 於 1957 年, 半 世 紀 之 後, 當 時 的 滅 絕 想 像 對 剛 剛 度 過 新 世 紀 第 一 個 十 年, 飽 受 地 球 暖 化 核 能 驚 爆 之 苦 的 當 下 讀 者 而 言, 雖 然 是 帶 點 浪 漫 虛 幻 的, 但 是 面 對 氣 息 奄 奄 的 地 球 近 在 咫 5

尺 的 滅 絕, 仍 能 勾 起 我 們 強 烈 的 共 鳴 之 後, 經 典 之 作 當 屬 禱 女 媧 此 詩 篇 幅 甚 長, 共 110 行, 詩 中 主 角 成 了 杞 國 的 狂 人, 天 塌 的 預 言 已 在 今 日 臭 氧 層 的 破 洞 裡 得 到 證 實, 更 可 怕 的 是 共 工 已 復 出, 這 次 他 不 只 是 撞 山 了, 他 已 經 全 面 的 從 地 球 的 暖 化 環 境 的 汙 染 紫 外 線 的 直 接 傾 注 鋪 天 蓋 地 而 來, 如 此 魅 影 幢 幢, 人 類 前 途 未 卜, 禍 患 難 料, 杞 人 之 憂, 更 是 深 重 無 比 了 洛 夫 好 以 老 子 莊 子 禪 意 入 詩, 特 別 是 莊 子, 藉 此 展 現 驅 遣 古 籍, 鍛 造 新 意 的 成 果 1985 年, 洛 夫 以 老 子 入 詩, 寫 下 書 蠹 之 間 組 詩 詩 人 以 書 與 蠹 的 發 言, 詮 釋 老 子 之 道, 譏 諷 所 謂 的 知 識 與 真 理, 也 批 判 了 人 類 內 在 生 命 與 文 明 的 困 境 2000 年, 在 漂 木 第 三 章 瓶 中 書 札 之 四 : 致 諸 神 的 第 四 首, 洛 夫 再 度 以 老 子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之 意 入 詩, 展 開 創 意 的 發 想 洛 夫 利 用 老 子 題 材 入 詩 而 能 自 造 新 境, 接 受 老 子 對 內 在 生 命 困 境 的 揭 露 與 批 判, 並 轉 為 對 當 代 文 明 困 境 的 批 判, 表 現 出 終 極 關 懷 的 面 對 與 終 極 真 理 的 追 尋, 可 以 說 是 驅 遣 古 籍 而 能 鍛 造 新 意 的 佳 例 至 於 洛 夫 以 莊 子 入 詩 時, 最 常 見 的 是 以 莊 子 書 中 的 魚 意 象 入 詩, 如 枯 魚 之 肆 寫 魚 困 涸 轍, 最 後 變 為 枯 魚, 所 以 以 涸 轍 之 魚 自 喻 的 洛 夫, 見 枯 魚 如 見 自 己 ; 魚 之 大 夢 顛 覆 魚 樂 之 說, 究 其 實, 我 們 每 個 人 都 是 一 條 歷 史 之 河 宇 宙 之 海 中 的 魚, 我 們 其 實 都 是 在 釣 鉤 砧 板 與 油 鍋 的 空 隙 中, 做 著 一 條 魚 的 夢 而 已! 晚 年 的 洛 夫 筆 下, 魚 意 象 有 了 不 一 樣 的 轉 化, 從 他 的 殺 魚 中 可 以 看 到 洛 夫 晚 年 成 熟 的 生 命 意 境, 詩 中 的 他 即 我, 魚 亦 我, 殺 魚 即 自 剖 洛 夫 此 詩, 一 方 面 延 續 了 他 以 魚 暗 示 自 我 的 意 象 體 系, 一 方 面 讓 這 樣 的 意 象 體 系 發 展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高 峰 魚 意 象 之 外, 洛 夫 也 以 齊 物 論 莊 周 夢 蝶 中 的 蝶 意 象 入 詩, 表 現 物 化 的 意 境 ; 此 外, 他 也 運 用 莊 子 文 本 裡 盜 跖 的 尾 生 故 事 展 開 延 伸 想 像, 寫 下 愛 的 辯 證 ( 一 題 二 式 ), 表 達 一 種 現 實 的, 理 性 的, 反 諷 的 現 代 愛 情 觀 此 外, 洛 夫 也 常 常 利 用 對 莊 子 原 意 的 翻 轉, 造 成 詩 性 的 轉 化, 或 借 用 莊 子 文 本 加 以 演 繹, 例 如 莊 子 知 北 遊 中 道 在 哪 裡 的 著 名 對 話 到 了 晚 年, 洛 夫 在 長 詩 漂 木 裡, 處 處 是 莊 子 的 思 想, 洛 夫 藉 此 展 現 超 脫 當 下 現 實 苦 難 的 心 靈 高 度, 這 也 是 驅 遣 古 籍 莊 子, 鍛 造 現 代 新 意 的 最 佳 例 證 古 典 涵 養 奇 佳 的 楊 牧 在 早 年 的 寂 一 詩 中 就 表 現 出 他 對 老 子 莊 子 的 喜 好 與 涵 養, 他 融 老 莊 鯤 鵬 與 化 蝶 之 夢 物 化 之 思, 表 現 出 深 沉 靜 定 的 寂 然 心 境, 其 鑄 古 為 今 的 功 力, 已 見 化 境 到 了 詩 集 傳 說, 以 史 記 吳 太 伯 世 家 中 的 故 事, 寫 下 延 陵 季 子 掛 劍, 又 以 尚 書 武 成 為 本, 寫 下 武 宿 夜 組 曲, 兩 首 詩 都 藉 古 諷 今, 鍛 造 了 古 典 題 材 的 時 代 新 意 寫 過 歷 史 題 材 之 後, 楊 牧 轉 而 以 古 典 小 說 為 驅 遣 鍛 造 對 象, 在 瓶 中 稿 中 寫 下 長 達 186 行 的 著 名 詩 劇 林 沖 夜 奔, 在 有 人 中 則 寫 下 更 長 (206 行 ) 的 妙 玉 坐 禪 林 沖 夜 奔 題 下 楊 牧 自 題 聲 音 的 戲 劇, 取 水 滸 傳 中 林 沖 在 草 料 場 因 風 雪 而 意 外 免 難, 最 後 被 迫 落 草 梁 山 的 故 事, 妙 玉 坐 禪, 則 取 自 紅 樓 夢 中 的 妙 玉 故 事, 寫 妙 玉 坐 禪 遇 劫 的 諸 種 心 理 衝 突 此 外, 楊 牧 又 以 易 經 為 對 象, 寫 下 易 十 四 行 兩 首, 又 以 台 灣 歷 史 為 對 象, 寫 下 題 為 五 妃 記 未 完 殘 稿 的 6

她 預 知 大 難 施 琅 發 銅 山 寧 靖 王 歎 息 羈 棲 等 三 首 5 結 論 從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的 生 平 背 景 創 作 與 學 術 養 成 過 程, 以 及 實 際 可 見 的 作 品 與 論 述 中, 都 可 以 清 楚 看 到 他 們 傳 承 古 典 的 自 覺 意 識, 與 鑄 古 為 新 的 終 生 堅 持 作 品 踐 履 特 別 是 他 們 三 人 都 出 身 外 文 系, 而 不 是 想 當 然 耳 的 中 文 系, 而 且 都 經 過 現 代 主 義 的 狂 飆 與 激 情, 更 可 以 反 證 古 典 涵 養 對 現 代 詩 人 的 重 要 性 作 為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現 代 詩 人, 他 們 筆 下 往 往 自 覺 或 不 自 覺 的 出 現 對 古 詩 人 的 景 仰 追 摹, 這 些 對 古 代 詩 人 的 景 仰 追 摹, 一 方 面 勾 勒 出 存 在 他 們 心 中 與 古 代 詩 人 對 話 傳 承 詩 史 的 意 圖, 一 方 面 也 跳 脫 既 定 的 文 學 史 或 歷 史 事 蹟, 從 新 時 代 的 新 角 度 切 入, 融 合 事 實 與 虛 構, 透 過 想 像 力, 賦 予 古 人 新 的 形 象, 特 別 是 當 古 人 與 現 代 人 的 生 命 形 態 生 存 情 境 有 了 疊 合 交 融 之 後, 不 但 古 人 獲 得 了 新 的 生 命, 以 古 人 為 題 材 的 現 代 詩 作 也 就 不 只 是 傳 承, 而 是 創 新 了 在 鎔 鑄 古 詩 再 現 新 境 的 表 現 上, 余 光 中 除 了 個 別 詩 作 外, 還 以 蓮 的 聯 想 詩 集 融 鑄 整 個 中 國 古 典 詩 史 與 佛 教 中 的 相 關 詩 作 與 意 象, 提 出 對 愛 情 之 空 靈 神 性 的 終 極 象 徵, 又 以 數 十 年 不 斷 之 努 力 將 古 典 詩 裡 的 古 風 體 式 發 展 為 現 代 詩 裡 營 造 磅 礴 氣 勢 展 現 布 局 與 魄 力 的 新 技 巧 洛 夫 也 大 量 鎔 鑄 古 詩 再 現 新 境, 在 時 空 交 錯 古 今 共 感 與 情 境 交 疊 混 融 古 今 中 融 古 鑄 今, 再 創 了 現 代 詩 的 新 境 至 於 楊 牧, 有 針 對 個 別 古 典 詩 作 的 鎔 鑄, 也 有 對 樂 府 詩 的 融 鑄 再 創 從 1969 年 到 2005 年 為 止, 楊 牧 以 樂 府 詩 為 題 材 的 詩 作 總 計 29 首, 是 臺 灣 現 代 詩 人 中 數 量 最 多 的 楊 牧 的 樂 府 書 寫 多 數 以 古 題 樂 府 或 新 題 樂 府 之 舊 題 為 題, 或 表 現 古 典 趣 味 風 韻, 或 藉 以 表 現 當 代 社 會 內 容 闡 發 當 代 精 神 感 懷 ; 少 部 分 的 樂 府 書 寫 則 是 秉 持 因 事 立 題 的 原 則 自 作 新 題, 凸 顯 新 樂 府 精 神, 用 以 評 議 時 事, 在 樂 府 詩 史 的 新 發 展 與 現 代 漢 詩 的 新 內 涵 新 生 命 上, 有 值 得 古 典 樂 府 研 究 者 與 現 代 詩 學 研 究 者 一 起 關 心 的 巨 大 價 值 在 驅 遣 古 籍, 鍛 造 新 意 上, 余 光 中 好 以 神 話 傳 說 入 詩, 洛 夫 好 以 老 莊 入 詩, 特 別 是 莊 子, 楊 牧 則 與 他 驚 人 寬 廣 的 古 典 涵 養 一 樣, 呈 現 多 元 的 現 象 現 代 詩 對 古 典 傳 承 之 研 究, 從 來 不 曾 中 斷, 不 過 除 了 用 典 文 句 修 辭 意 境 章 法 體 式 意 象 統 計 等 角 度 外, 如 果 要 避 免 淪 為 瑣 碎 的 論 述, 便 須 從 較 為 整 全 宏 觀 的 角 度 加 以 立 論 ; 而 傳 承 之 研 究, 最 後 的 歸 趣 更 應 落 實 在 開 創 的 議 題 上, 方 可 顯 出 傳 承 研 究 的 真 正 價 值 本 文 選 取 最 為 典 型 的 前 行 代 詩 人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開 門 見 山 定 義 古 典 為 中 國 古 代 典 籍, 先 論 述 他 們 清 晰 的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再 從 追 摹 古 人 鎔 鑄 古 詩 驅 遣 古 籍 等 簡 潔 而 宏 觀 的 傳 承 視 角 切 入, 企 圖 論 述 其 賦 寫 新 象 再 創 新 境 鍛 造 新 意 的 創 新 意 涵, 便 是 希 望 從 整 全 宏 觀 的 視 角 加 以 立 論, 建 立 傳 承 / 開 創 的 基 礎 架 構, 並 蠡 測 存 在 於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六 參 考 文 獻 丁 旭 輝,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莊 子 接 受 與 轉 化, 高 雄 :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文 系 博 7

士 論 文,2009 年 丁 旭 輝, 莊 子 魚 意 象 在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轉 化, 韓 國 首 爾 中 國 文 化 研 究 學 報 第 15 輯 (2009 年 12 月 23 日 ), 頁 11-30 丁 旭 輝,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老 莊 身 影 與 道 家 美 學 實 踐, 高 雄 : 春 暉 出 版 社,2010 年 丁 旭 輝, 楊 佳 嫻 詩 作 的 古 典 新 象, 北 京 首 都 師 範 大 學 兩 岸 四 地 第 三 屆 當 代 詩 學 論 壇,2010 年 6 月 26-27 日 仇 小 屏, 縱 的 繼 承 的 精 采 示 範 -- 論 余 光 中 李 白 三 部 曲 對 李 白 詩 歌 的 繼 承 與 創 新, 文 與 哲 第 11 期 (2007 年 12 月 ), 頁 481-512 王 偉 明, 煮 三 分 禪 意 釀 酒 -- 訪 洛 夫, 詩 網 絡 15 期 ( 2004 年 6 月 ), 頁 4-16 王 學 初 校 註, 李 清 照 集 校 註,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82 年 朱 金 城, 白 居 易 集 箋 校,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8 年 李 癸 雲, 論 公 無 渡 河 在 現 代 詩 中 的 原 型 意 義, 台 灣 詩 學 學 刊 2 號 (2003 年 11 月 ), 頁 9-40 余 光 中, 舟 子 的 悲 歌, 台 北 : 野 風 出 版 社,1952 年 余 光 中, 鐘 乳 石, 香 港 : 中 外 畫 報 社,1960 年 余 光 中, 五 陵 少 年, 台 北 : 文 星 書 店,1967 年 余 光 中, 掌 上 雨,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公 司,1980 年 余 光 中, 在 冷 戰 的 年 代, 台 北 : 純 文 學 出 版 社,1984 年 二 版 余 光 中, 蓮 的 聯 想,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公 司,1985 年 五 版 余 光 中, 與 永 恆 拔 河,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6 年 余 光 中, 敲 打 樂,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1986 年 余 光 中, 天 狼 星,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7 年 七 版 余 光 中, 隔 水 觀 音,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7 年 四 版 余 光 中, 夢 與 地 理,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92 年 余 光 中, 紫 荊 賦,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92 年 余 光 中, 五 陵 少 年, 台 北 : 大 地 出 版 社,1993 年 三 版 余 光 中, 從 徐 霞 客 到 梵 谷,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1994 年 余 光 中, 白 玉 苦 瓜, 台 北 : 大 地 出 版 社,1995 年 余 光 中, 安 石 榴,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96 年 余 光 中, 五 行 無 阻,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1998 年 余 光 中, 高 樓 對 海,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2000 年 余 光 中, 新 世 紀 散 文 家 : 余 光 中 精 選 集,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2002 年 余 光 中, 藕 神,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2008 年 沈 志 方, 書 房 夜 戲, 台 北 : 爾 雅 出 版 社,1991 年 邱 燮 友, 新 譯 唐 詩 三 百 首,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2009 年 五 版 紀 弦, 現 代 派 信 條 釋 義, 現 代 詩 詩 刊 第 13 期 (1956 年 2 月 ), 頁 4 洛 夫, 孤 寂 中 的 迴 響,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81 年 8

洛 夫, 時 間 之 傷,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公 司,1981 年 洛 夫, 釀 酒 的 石 頭,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1983 年 洛 夫, 詩 的 邊 緣, 台 北 : 漢 光 文 化 公 司,1986 年 洛 夫, 洛 夫 小 詩 選, 台 北 : 小 報 文 化 公 司,1990 年 洛 夫, 月 光 房 子, 台 北 : 九 歌 出 版 社,1990 年 洛 夫, 洛 夫 小 品 選, 台 北 : 小 報 文 化 公 司,1998 年 洛 夫, 雪 樓 隨 筆, 台 北 : 探 索 出 版 公 司,2000 年 洛 夫, 因 為 風 的 緣 故, 台 北 : 聯 經 出 版 公 司,2005 年 洛 夫, 背 向 大 海, 台 北 : 爾 雅 出 版 社,2007 年 洛 夫, 洛 夫 詩 歌 全 集, 台 北 : 普 音 文 化 事 業 公 司,2009 年 徐 學, 古 詩 傳 統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與 李 賀, 台 灣 研 究 集 刊 第 76 期 ( 2002 年 2 月 ), 頁 72-78 陳 大 為, 盡 是 魅 影 的 城 國,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公 司,2001 年 陳 芳 明, 昨 夜 雪 深 幾 許, 台 北 :INK 印 刻 出 版 公 司,2008 年 陳 芳 明 編, 余 光 中 六 十 年 詩 選, 台 北 :INK 印 刻 文 學 出 版 公 司,2008 年 陳 義 芝, 住 在 一 千 個 世 界 上 -- 楊 牧 詩 與 中 國 古 典, 淡 江 中 文 學 報 第 23 期 (2010 年 12 月 ), 頁 99-128 許 又 方, 楊 牧 陸 機 文 賦 校 釋 述 評, 東 華 人 文 學 報 第 12 期 (2008 年 1 月 ), 頁 197-232 陳 鼓 應, 老 子 今 註 今 譯 及 評 介,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2006 年, 三 次 修 訂 本 ( 清 ) 曹 雪 芹, 紅 樓 夢, 台 北 : 華 正 書 局,1977 年 封 德 屏 主 編, 台 灣 現 代 詩 史 論, 台 北 : 文 訊 雜 誌 社,1996 年 張 松 健, 一 個 杜 甫, 各 自 表 述 : 馮 至 楊 牧 西 川 廖 偉 棠, 中 外 文 學 第 37 卷 第 3 期 (2008 年 9 月 ), 頁 103-144 張 春 榮, 詩 學 析 論,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87 年 張 桃 洲, 對 古 典 的 挪 用 轉 化 與 重 置 -- 當 代 台 灣 新 詩 語 言 構 造 的 重 要 維 度, 江 漢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科 學 版 ) 第 28 卷 第 4 期 ( 2009 年 8 月 ), 頁 5-14 張 惠 菁, 楊 牧, 台 北 : 聯 合 文 學 出 版 社,2002 年 ( 宋 ) 郭 茂 倩 編, 樂 府 詩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9 年 郭 建 勳 注 釋, 新 譯 易 經 讀 本,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2011 年 第 二 版 ( 清 ) 郭 慶 藩 輯, 王 孝 魚 整 理, 莊 子 集 釋, 台 北 : 華 正 書 局,2004 年 黃 慶 萱, 修 辭 學,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1992 年 六 版 彭 國 忠 注 釋, 新 譯 李 賀 詩 集,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2008 年 解 昆 樺 (1977-), 現 代 主 義 風 潮 下 的 伏 流 : 六 O 年 代 臺 灣 詩 壇 對 中 國 古 典 傳 統 的 重 估 與 表 現, 國 文 學 報 第 7 期 (2007 年 12 月 ), 頁 119-147 ( 清 ) 楊 倫, 杜 詩 鏡 銓, 台 北 : 華 正 書 局,1986 年 楊 平, 空 山 靈 雨, 台 北 : 唐 山 出 版 社,2001 年 第 三 版 9

楊 牧, 柏 克 萊 精 神,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77 年 楊 牧, 有 人,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6 年 楊 牧, 楊 牧 詩 集 І,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89 年 7 版 楊 牧, 一 首 詩 的 完 成,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90 年 三 版 楊 牧, 楊 牧 詩 集 Ⅱ,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1995 年 楊 牧, 人 文 蹤 跡,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2005 年 楊 牧, 奇 萊 後 書,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2009 年 楊 牧, 楊 牧 詩 集 III, 台 北 : 洪 範 書 店,2010 年 葉 蔥 奇, 李 商 隱 詩 集 疏 注,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1987 年 鄭 明 娳, 鍛 接 的 鋼 : 論 現 代 詩 中 古 典 素 材 的 運 用, 文 訊 月 刊 25 期 (1986 年 8 月 ), 頁 56-74 鄭 慧 如, 現 代 詩 的 古 典 觀 照 --1949-1989, 台 北 :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系 博 士 論 文, 1995 年 蔣 述 卓, 論 洛 夫 中 後 期 詩 歌 的 禪 意 走 向 及 其 實 驗 意 義, 現 代 中 文 文 學 評 論 第 四 期 (1995 年 12 月 ), 頁 13-38 黎 活 仁 羅 文 玲 編, 簡 約 書 寫 與 空 白 美 學 蕭 蕭 新 詩 論 評 集, 台 北 : 萬 卷 樓 圖 書 公 司,2011 年 賴 芳 伶, 孤 傲 深 隱 與 曖 昧 激 情 -- 試 論 紅 樓 夢 和 楊 牧 的 妙 玉 坐 禪, 東 華 漢 學 第 3 期 (2005 年 5 月 ), 頁 283-318 冀 勤 校 點, 元 稹 集,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2 年 蕭 蕭 主 編, 詩 魔 的 蛻 變, 台 北 : 詩 之 華 出 版 社,1991 年 謝 思 煒, 白 居 易 詩 集 校 註,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6 年 Marita STURKEN and Lisa CARTWRIGHT( 瑪 莉 塔 史 特 肯 莉 莎 卡 萊 特 ) 著, 陳 品 秀 譯, 觀 看 的 實 踐 -- 給 所 有 影 像 世 代 的 視 覺 文 化 導 論, 台 北 : 三 言 社,2009 年 10

國 科 會 補 助 計 畫 衍 生 研 發 成 果 推 廣 資 料 表 日 期 :2011/10/23 國 科 會 補 助 計 畫 計 畫 名 稱 :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計 畫 編 號 : 99-2410-H-151-025- 學 門 領 域 : 詩 無 研 發 成 果 推 廣 資 料

99 年 度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研 究 成 果 彙 整 表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計 畫 編 號 :99-2410-H-151-025- 計 畫 名 稱 :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國 內 論 文 著 作 專 利 技 術 移 轉 成 果 項 目 實 際 已 達 成 數 ( 被 接 受 或 已 發 表 ) 量 化 預 期 總 達 成 數 ( 含 實 際 已 達 成 數 ) 期 刊 論 文 1 2 100% 研 究 報 告 / 技 術 報 告 0 0 100% 本 計 畫 實 際 貢 獻 百 分 比 研 討 會 論 文 2 2 100% 專 書 0 0 100% 申 請 中 件 數 0 0 100% 已 獲 得 件 數 0 0 100% 單 位 件 數 0 0 100% 件 權 利 金 0 0 100% 千 元 篇 件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 : 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 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等 ) 國 外 參 與 計 畫 人 力 ( 本 國 籍 ) 論 文 著 作 專 利 技 術 移 轉 參 與 計 畫 人 力 ( 外 國 籍 ) 碩 士 生 0 0 100% 博 士 生 0 0 100%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0 0 100% 人 次 專 任 助 理 0 0 100% 期 刊 論 文 0 0 100% 研 究 報 告 / 技 術 報 告 0 0 100% 篇 研 討 會 論 文 0 0 100% 專 書 0 0 100% 章 / 本 申 請 中 件 數 0 0 100% 已 獲 得 件 數 0 0 100% 件 件 數 0 0 100% 件 權 利 金 0 0 100% 千 元 碩 士 生 0 0 100% 博 士 生 0 0 100% 人 次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0 0 100% 專 任 助 理 0 0 100%

無 其 他 成 果 ( 無 法 以 量 化 表 達 之 成 果 如 辦 理 學 術 活 動 獲 得 獎 項 重 要 國 際 合 作 研 究 成 果 國 際 影 響 力 及 其 他 協 助 產 業 技 術 發 展 之 具 體 效 益 事 項 等, 請 以 文 字 敘 述 填 列 ) 科 教 處 計 畫 加 填 項 目 成 果 項 目 量 化 名 稱 或 內 容 性 質 簡 述 測 驗 工 具 ( 含 質 性 與 量 性 ) 0 課 程 / 模 組 0 電 腦 及 網 路 系 統 或 工 具 0 教 材 0 舉 辦 之 活 動 / 競 賽 0 研 討 會 / 工 作 坊 0 電 子 報 網 站 0 計 畫 成 果 推 廣 之 參 與 ( 閱 聽 ) 人 數 0

國 科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自 評 表 請 就 研 究 內 容 與 原 計 畫 相 符 程 度 達 成 預 期 目 標 情 況 研 究 成 果 之 學 術 或 應 用 價 值 ( 簡 要 敘 述 成 果 所 代 表 之 意 義 價 值 影 響 或 進 一 步 發 展 之 可 能 性 ) 是 否 適 合 在 學 術 期 刊 發 表 或 申 請 專 利 主 要 發 現 或 其 他 有 關 價 值 等, 作 一 綜 合 評 估 1. 請 就 研 究 內 容 與 原 計 畫 相 符 程 度 達 成 預 期 目 標 情 況 作 一 綜 合 評 估 達 成 目 標 未 達 成 目 標 ( 請 說 明, 以 100 字 為 限 ) 實 驗 失 敗 因 故 實 驗 中 斷 其 他 原 因 說 明 : 2. 研 究 成 果 在 學 術 期 刊 發 表 或 申 請 專 利 等 情 形 : 論 文 : 已 發 表 未 發 表 之 文 稿 撰 寫 中 無 專 利 : 已 獲 得 申 請 中 無 技 轉 : 已 技 轉 洽 談 中 無 其 他 :( 以 100 字 為 限 ) 3. 請 依 學 術 成 就 技 術 創 新 社 會 影 響 等 方 面, 評 估 研 究 成 果 之 學 術 或 應 用 價 值 ( 簡 要 敘 述 成 果 所 代 表 之 意 義 價 值 影 響 或 進 一 步 發 展 之 可 能 性 )( 以 500 字 為 限 ) 不 論 就 台 灣 現 代 詩 或 整 個 現 代 漢 詩 而 言, 古 典 的 影 響 程 度 方 式, 以 及 由 古 典 影 響 而 來 的 創 新 發 展, 都 是 需 要 釐 清 的, 如 何 逐 步 建 構 一 個 可 資 參 照 的 古 典 與 現 代 之 間 的 轉 化 模 式, 對 古 典 傳 統 之 傳 續 與 未 來 詩 歌 生 命 之 發 展, 都 是 相 當 重 要 的 議 題 ; 然 而 截 至 目 前 為 止, 國 內 外 尚 未 有 此 一 議 題 的 完 整 研 究 計 畫, 目 前 已 有 的 研 究 又 多 表 現 為 局 部 的 現 象 的 研 究, 無 法 碰 觸 到 比 較 全 面 深 入 本 質 的 內 在 理 路 因 此, 一 個 提 供 全 面 整 合 本 質 的 觀 點, 對 此 一 議 題 進 行 深 入 而 具 備 未 來 性 前 瞻 性 的 研 究 確 是 相 當 迫 切 需 要 的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國 古 代 典 籍 的 傳 承 與 開 創 的 實 例 本 研 究 從 三 人 對 古 典 的 傳 承 與 開 創 之 作 品 實 踐 中, 建 立 基 礎 架 構, 用 以 觀 照 整 個 台 灣 現 代 詩 在 古 典 傳 承 與 開 創 上 的 呈 現 樣 態, 並 蠡 測 存 在 於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研 究 中 先 論 述 他 們 鑄 古 為 新 的 古 典 意 識, 再 從 追 摹 古 人 鎔 鑄 古 詩 驅 遣 古 籍 等 簡 潔 而 宏 觀 的 傳 承 視 角 切 入, 論 述 其 賦 寫 新 象 再 創 新 境 鍛 造 新 意 的 開 創 意 涵 本 研 究 發 現, 三 人 筆 下 往 往 出 現 對 古 代 詩 人 的 景 仰 追 摹, 藉 此 傳 承 詩 史, 並 賦 予 古 人 新 的 形 象 與 生 命 三 人 並 擅 於 鎔 鑄 古 詩 再 創 新 境, 以 古 典 詩 的 題 目 內 容 語 句 典 故 技 巧 體 裁 挪 移 到 現 代 詩, 創 造 現 代 詩 的 新 技 巧 新 體 裁 與 新 意 境 此 外, 三 人 也 藉 著 運 用 詩 作 之 外 的 其 他 古 籍, 鍛 造 現 代 詩 的 新 意 境, 其 中 余 光 中 好 以 神 話 傳 說 入 詩, 洛 夫 好 以 老 莊 入 詩, 特 別 是 莊 子, 楊 牧 詩 中 則 呈 現 驚 人 寬 廣 的 古 典 涵 養 現 代 詩 對 古 典 傳 承 之 研 究, 從 來 不 曾 中 斷, 不 過 除 了 用 典 文 句 修 辭 意 境 章 法 體 式 意 象 統 計 等 角 度 外, 如 果 要 避 免 淪 為 瑣 碎 的 論 述, 便 須 從 較 為 整 全 宏 觀 的 角 度 加 以

立 論 ; 而 傳 承 之 研 究, 最 後 的 歸 趣 更 應 落 實 在 開 創 的 議 題 上, 方 可 顯 出 傳 承 研 究 的 真 正 價 值 本 研 究 從 整 全 宏 觀 的 視 角 加 以 立 論, 建 立 傳 承 / 開 創 的 基 礎 架 構, 並 指 出 存 在 於 台 灣 現 代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當 可 於 古 典 傳 承 研 究 中, 突 出 開 創 的 價 值, 為 台 灣 現 代 詩 乃 至 整 個 現 代 漢 詩 在 未 來 發 展 中, 指 出 一 條 可 行 之 路, 也 開 啟 研 究 的 新 思 維 新 進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