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Transcription

1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三 十 篇 何 以 首 黃 帝? 且 本 紀 所 述 黃 帝 形 象 與 封 禪 書 中 所 見 不 同, 一 書 而 有 二 說, 如 此 安 排, 是 否 寓 涵 作 史 深 意? 緣 此, 筆 者 遂 取 以 為 題 文 中 首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所 見 黃 帝 形 象, 自 孔 子 作 春 秋 以 來, 史 家 之 人 文 意 識 逐 漸 抬 頭, 太 史 公 承 此 精 神, 進 一 步 以 人 為 本 位, 思 考 歷 史 發 展 之 規 律, 因 此, 敘 黃 帝 之 形 象 便 著 力 於 修 德 仁 民 之 事 蹟, 不 僅 為 後 世 帝 王 立 典 範, 更 對 時 政 寓 諷 刺 之 意 再 者, 將 史 記 刻 劃 之 黃 帝 形 象 與 神 話 及 先 秦 載 籍 所 見 作 比 較, 在 神 話 中 可 以 看 到 古 史 神 話 與 傳 說 雜 揉 之 情 況 ; 在 諸 子 百 家 書 中, 可 看 到 各 取 所 需 而 塑 造 黃 帝 不 同 之 形 象, 其 中 也 透 露 了 各 家 學 說 對 古 史 世 系 的 組 織 逐 漸 成 型, 只 是 諸 說 紛 陳, 直 到 太 史 公 取 大 戴 禮 中 之 五 帝 德 及 帝 繫 姓 作 成 五 帝 本 紀, 才 使 古 史 系 統 初 步 定 型 接 著 則 是 本 文 之 重 心 -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雖 然 黃 老 之 學 在 漢 初 已 為 社 會 思 潮 之 主 流, 太 史 公 在 此 大 環 境 及 父 親 司 馬 談 崇 黃 老 家 學 的 雙 重 影 響 下, 其 作 史 記 以 黃 帝 為 首 是 很 容 易 理 解 的 但 筆 者 以 為 除 了 環 境 及 家 學 背 景 之 外, 應 有 更 深 層 之 意 涵 值 得 探 討, 遂 就 : 大 一 統 史 觀 敘 漢 史 淵 源 寓 諷 諫 深 意 等 三 個 層 面 加 以 討 論 另 外, 黃 帝 時 期 之 器 物 製 作, 開 拓 華 夏 文 化 的 端 源, 實 為 中 華 文 明 之 曙 光, 如 此 成 就, 置 之 書 首, 亦 稱 允 當! 最 後 由 五 帝 本 紀 贊 語 述 太 史 公 作 史 之 法, 且 為 後 世 史 家 立 則 發 凡, 因 成 茲 篇 關 鍵 字 : 黃 帝 五 帝 本 紀 史 記 司 馬 遷 39

2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The Intention to Begin from Huang-Ti in Shi-ji Biographic Sketches of Five Emperors Li-Jen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Ming C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As a historian and with his father s unfulfilled wish, Ssu-Ma Chien determined to undertake the history of 500 years ago by inheriting and exalting Confucian historical science and orthodoxy from Chunchiu and write Shi-ji as a masterpiece which linked ideas of mankind and spirits, explained the change of time, and integrated all ideas into only one in it. Why did he set Huang-Ti as the first chapter? Furthermore, he revealed the different images of Huang-Ti in Biographic Sketches of Emperors and Feng-Shan-Shu. Did he imply any special meaning in it? That s why I choose this topic. On the image of Huang-Ti in the first episode, Shiji- Biographic Sketches of Five Emperors, we can comprehend that the historians cultural senses enhanced gradually after Confucius s Chunchiu. Following this idea, furthermore, Ssu-Ma thought over the order of historical evolvements by basing people as his central idea. Therefore, he focused images of Huang-Ti on his charity to people not only to establish a paragon for future emperors but also to put politics irony intended. Furthermore, comparing with Shiji, we can find the image of Huang-Ti combined with ancient history and legends in other myths and molded as different shapes by various schools. It revealed that various schools started to establish their own ideas and systems which were not the same with others about ancient history until Ssu-Ma s integrating. Let s talk about my topic. Ssu-Ma was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theory of Huang-Ti and Lao-tzu, the main trend of thought in early Han Dynasty, from his father, so it s really easy to understand why he set Huang-Ti as the first section in Shi-ji. Besides that, I think there should be more profound meanings and discuss them in three parts: a unified view of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he narration 40

3 of the Han, and irony. In addition, during Huang-Ti, the production of artifacts to open up the client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is indeed the daw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Cause of the great achievement, it s no doubt to set it as the first section of Shiji. Finally, I sum up Ssu-Ma s method of writing history by Biographic Sketches of Five Emperors which became a paragon for future historians. That s why I write this article. Keywords:Huang-Ti, Biographic Sketches of Five Emperors, Shi-ji, Ssu-Ma Chien 41

4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壹 前 言 中 華 民 族 是 一 個 重 視 歷 史 的 民 族, 傳 說 中, 遠 古 時 代 的 倉 頡, 就 已 是 黃 帝 的 史 官 了 1 春 秋 時 期, 史 官 的 職 責 除 了 記 言 記 事, 還 有 卜 筮 占 夢 祭 祀 司 禨 祥 災 異 司 天 文 星 曆 等 工 作 2, 擔 負 著 溝 通 神 人 的 嚴 肅 任 務, 地 位 雖 然 卑 微 3, 但 因 他 們 可 以 憑 藉 觀 察 天 文 星 象 而 預 言 吉 凶 禍 福 預 測 天 意 神 命, 因 而 成 為 統 治 者 非 常 重 視 的 一 個 階 層, 甚 至 可 以 左 右 君 王 的 決 定, 影 響 力 不 可 謂 之 不 小 這 種 文 化 背 景 或 許 就 是 影 響 後 來 史 官 直 接 向 歷 史 負 責 而 不 受 任 何 政 治 權 力 脅 迫 的 潛 在 因 素 4, 於 是 秉 筆 直 書 成 為 中 國 史 官 的 優 良 傳 統, 這 種 不 虛 美 不 隱 惡 的 寫 作 態 度, 使 中 華 民 族 十 分 信 任 歷 史, 史 家 們 在 編 纂 或 撰 寫 史 書 時 更 以 千 秋 大 業 自 許, 民 族 文 化 於 焉 綿 延 不 絕 中 國 偉 大 的 史 學 家 -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 以 下 行 文 皆 以 太 史 公 稱 之 ),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太 史 公 自 序 中 記 載 司 馬 談 臨 終 遺 囑 : 幽 厲 之 後, 王 道 缺, 禮 樂 衰, 孔 子 脩 舊 起 廢, 論 詩 書, 作 春 秋, 則 學 者 至 今 則 之 自 獲 麟 以 來, 四 百 有 餘 歲, 而 諸 侯 相 兼, 史 記 唐 劉 知 幾 撰 清 浦 起 龍 釋 清 蔡 焯 舉 例 舉 要 史 通 通 釋 卷 十 一 外 篇 史 官 建 置 第 一 : 蓋 史 之 建 官, 其 來 尚 矣! 昔 軒 轅 氏 受 命, 倉 頡 沮 誦 實 居 其 職, 至 於 三 代, 其 數 漸 繁,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民 國 77 年 4 月 6 版, 頁 145 至 於 倉 頡 造 字 的 傳 說, 在 戰 國 時 期 已 見 記 載, 如 呂 不 韋 呂 氏 春 秋 卷 第 五 審 分 覽 君 守 : 蒼 頡 作 書, 后 稷 作 稼 詳 見 呂 氏 春 秋 校 釋, 台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 民 國 68 年 2 月 再 版, 頁 60 西 漢 劉 安 淮 南 子 卷 八 本 經 : 昔 者 倉 頡 作 書, 而 天 雨 粟, 鬼 夜 哭 台 北 : 台 灣 古 籍 出 版 有 限 公 司,2000 年 6 月 出 版, 頁 476 東 漢 許 慎 說 文 解 字 敘 : 倉 頡 之 初 作 書, 蓋 依 類 象 形, 故 謂 之 文 ; 其 後 形 聲 相 益, 即 謂 之 字 詳 見 許 慎 說 文 解 字 第 十 五 卷 叙,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民 國 68 年 5 月 5 版, 頁 761 唐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敘 畫 之 源 流 : 頡 有 四 目, 仰 觀 天 象 因 儷 烏 龜 之 跡, 遂 定 書 字 之 形 造 化 不 能 藏 其 秘, 故 天 雨 粟 ; 靈 怪 不 能 遁 其 形, 故 鬼 夜 哭 是 時 也, 書 畫 同 體 而 未 分, 象 制 肇 創 而 猶 略 無 以 傳 其 意 故 有 書, 無 以 見 其 形 故 有 畫, 天 地 聖 人 之 意 也 此 書 收 於 國 家 圖 書 館 四 樓 善 本 書 室, 民 國 11 年, 上 海 涵 芬 樓 影 印 本 詳 見 陳 桐 生 中 國 史 官 文 化 與 史 記 第 一 章 中 國 史 官 的 天 官 職 能 與 天 人 理 論 一 中 國 史 官 的 天 官 職 能,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民 國 82 年 11 月, 頁 3~10 漢 司 馬 遷 報 任 少 卿 書 : 僕 之 先, 非 有 剖 符 丹 書 之 功, 文 史 星 曆, 近 乎 卜 祝 之 間, 固 主 上 所 戲 弄, 倡 優 所 蓄, 流 俗 之 所 輕 也 ( 詳 見 梁 蕭 統 增 補 六 臣 注 文 選 第 四 十 一 卷 書 上,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69 年 7 月 初 版, 頁 765 史 官 秉 筆 直 書 不 屈 於 政 治 勢 力 之 脅 迫 史 多 記 載, 如 : 左 傳 宣 公 二 年 所 記 : 春 秋 時, 趙 盾 為 晉 大 夫, 晉 靈 公 失 道, 不 聽 趙 盾 勸 諫, 反 欲 殺 之, 趙 盾 畏 其 逼 殺 而 逃 亡 之 後, 趙 穿 ( 趙 盾 之 弟 ) 弒 靈 公, 趙 盾 歸 國 執 政 史 載 : 大 史 ( 董 狐 ) 書 曰 : 趙 盾 弒 其 君 以 示 於 朝 孔 子 曰 : 董 狐, 古 之 良 史 也, 書 法 不 隱 詳 見 楊 伯 峻 著 春 秋 左 傳 注, 台 北 : 源 流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71 年 4 月 再 版, 頁 663 又 如 : 左 傳 襄 公 二 十 五 年 所 記 : 春 秋 時, 齊 大 夫 娶 妻 棠 姜, 因 莊 公 私 通 其 妻, 崔 杼 遂 弒 莊 公, 改 立 景 帝 史 載 : 大 史 書 曰 : 崔 杼 弒 其 君 崔 杼 殺 之 其 弟 嗣 書, 而 死 者 二 人 其 弟 又 書 之, 乃 舍 之 南 史 氏 聞 太 史 盡 死, 執 簡 以 往, 聞 既 書 矣, 乃 還 前 揭 書, 頁

5 放 絕 今 漢 興, 海 內 一 統, 明 主 賢 君 忠 臣 死 義 之 士, 余 為 太 史 而 弗 論 載, 廢 天 下 之 史 文, 余 甚 懼 焉, 汝 其 念 哉! 5 可 見 司 馬 談 認 為 要 有 一 部 史 書 繼 承 孔 子 春 秋 之 道 統, 方 不 愧 良 史 之 職 此 時 太 史 公 俯 首 流 涕 自 誓 : 小 子 不 敏, 請 悉 論 先 人 所 次 舊 聞, 弗 敢 闕 更 以 捨 我 其 誰 之 恢 弘 氣 度 自 許 : 先 人 有 言 : 自 周 公 卒, 五 百 歲 而 有 孔 子 孔 子 卒 後, 至 於 今 五 百 歲 有 能 紹 明 世 正 易 傳 繼 春 秋, 本 詩 書 禮 樂 之 際? 意 在 斯 乎! 意 在 斯 乎! 小 子 何 敢 讓 焉! 太 史 公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自 許, 以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6, 他 認 為 春 秋 就 是 治 國 之 綱 紀, 寄 寓 著 孔 子 的 政 治 理 想, 因 之 深 含 微 言 大 義, 故 言 : 夫 春 秋, 上 明 三 王 之 道, 下 辨 人 事 之 紀 ; 別 嫌 疑, 明 是 非, 定 猶 豫 ; 善 善 惡 惡 賢 賢 賤 不 肖 ; 存 亡 國, 繼 絕 世, 補 敝 起 廢, 王 道 之 大 者 也 撥 亂 世 反 之 正, 莫 近 於 春 秋 故 有 國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 秋 為 人 臣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 秋, 故 春 秋 者, 禮 義 之 大 宗 也 可 見 太 史 公 及 其 父 司 馬 談 所 理 解 的 五 百 年 大 運 勢 的 嬗 遞 是 : 周 公 制 禮 作 樂 孔 子 作 春 秋 及 太 史 公 所 欲 著 述 之 史 書, 他 們 不 僅 是 表 面 上 繼 承 孔 子 作 史 之 傳 統, 更 重 要 的 是 文 化 道 統 之 傳 承 也 因 這 深 沉 的 使 命 感, 使 太 史 公 縱 遭 李 陵 事 件, 忍 辱 苟 活 7, 亦 未 中 挫 其 志, 只 為 成 就 此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的 史 學 巨 作 漢 司 馬 遷 史 記 卷 一 百 三 十 太 史 公 自 序,( 詳 見 凌 稚 隆 輯 校 李 光 緒 增 補 有 井 範 平 補 標 史 記 評 林 卷 之 一 五 帝 本 紀, 台 北 : 地 球 出 版 社, 民 國 81 年 3 月 第 一 版, 頁 2865 ~2866 以 下 兩 段 引 文 同 此, 不 再 重 複 註 釋 孔 子 為 司 馬 遷 心 中 非 常 仰 慕 的 對 象, 在 范 文 芳 司 馬 遷 的 創 作 意 識 與 寫 作 技 巧 第 二 章 天 才 的 成 長 三 他 對 先 賢 極 為 仰 慕 中 說 : 司 馬 遷 所 愛 的 人 物 很 多 而 真 正 影 響 他 一 生 的 人 物, 大 概 可 以 孔 子 屈 原 為 代 表 若 將 兩 人 再 做 分 類, 可 以 說 孔 子 是 他 理 智 世 界 的 仰 慕 者, 屈 原 是 他 情 感 世 界 的 追 隨 者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民 國 76 年 5 月 初 版, 頁 55 此 外, 在 史 記 卷 四 十 七 孔 子 世 家, 太 史 公 曰 : 詩 有 之, 高 山 仰 止, 景 行 行 止 雖 不 能 至, 然 心 嚮 往 之 余 讀 孔 氏 書, 想 見 其 為 人 適 魯, 觀 仲 尼 廟 堂 車 服 禮 器, 諸 生 以 時 習 禮 其 家, 余 祇 回 留 之, 不 能 去 云 孔 子 布 衣 傳 十 餘 世, 學 者 宗 之 自 天 子 王 侯, 中 國 言 六 藝 者, 折 中 於 夫 子, 可 謂 至 聖 矣! 這 一 段 話 已 清 楚 而 深 刻 地 將 太 史 公 仰 慕 孔 子 之 情 道 出 了 前 揭 書, 頁 1541 司 馬 遷 因 李 陵 之 禍, 發 憤 著 書, 故 歷 來 對 於 史 記 一 書 之 創 作 動 機 亦 有 謗 書 之 說, 關 於 此 點 在 陳 桐 生 中 國 史 官 文 化 與 史 記 第 八 章 謗 書 說 辯, 論 之 頗 詳, 此 處 不 再 贅 述 詳 見 前 揭 書, 頁 285~308 43

6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史 記 百 三 十 篇 而 首 黃 帝, 太 史 公 自 言 : 罔 羅 天 下 放 失 舊 聞, 王 迹 所 興, 原 始 察 終, 見 盛 觀 衰, 論 考 之 行 事, 略 推 三 代, 錄 秦 漢, 上 記 軒 轅, 下 至 於 茲, 著 十 二 本 紀 8 太 史 公 把 孔 子 以 來, 敘 歷 史 斷 自 堯 舜 的 儒 家 傳 統 史 學, 更 上 溯 自 五 帝, 使 蒼 茫 古 史 有 了 一 個 系 統, 把 三 代 天 子 西 周 諸 侯 及 四 方 民 族 都 歸 本 於 黃 帝 9, 幾 乎 確 定 了 黃 帝 為 中 華 民 族 始 祖 的 地 位 及 至 今 日, 我 們 仍 以 炎 黃 子 孫 自 居, 豈 非 受 太 史 公 之 影 響! 然 而, 太 史 公 何 以 立 黃 帝 於 五 帝 之 首? 10 且 本 紀 所 述 黃 帝 形 象 與 封 禪 書 中 所 見 不 同, 前 者 所 見 為 歷 史 的 黃 帝, 後 者 所 見 為 神 仙 的 黃 帝 11, 一 書 而 有 二 說, 如 此 安 排, 是 否 寓 涵 作 史 深 意? 緣 此, 筆 者 不 揣 翦 陋, 取 以 為 題 文 中 首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所 見 黃 帝 形 象, 再 將 之 與 先 秦 載 籍 所 見 作 比 較, 並 據 之 以 論 史 記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深 意, 最 後 由 五 帝 本 紀 贊 語 述 太 史 公 作 史 之 法, 因 成 茲 篇 貳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中 的 黃 帝 形 象 太 史 公 自 序 言 : 略 推 三 代, 錄 秦 漢, 上 記 軒 轅, 下 至 於 茲, 著 十 二 本 紀, 既 科 條 之 矣 意 指 : 從 黃 帝 到 漢 武 帝, 科 分 條 列, 舉 其 大 綱 所 謂 本 紀, 據 司 馬 貞 史 記 索 隱 之 言 為 : 紀 者, 記 也, 本 其 事 而 記 之, 故 曰 本 紀 又 紀, 理 也, 絲 縷 有 紀, 而 帝 此 處 所 述 亦 見 於 司 馬 遷 報 任 少 卿 書, 惟 文 句 略 有 不 同 : 網 羅 天 下 放 失 舊 聞, 略 考 其 事, 綜 其 終 始, 稽 其 成 敗 興 壞 之 紀, 上 計 軒 轅, 下 至 于 茲, 凡 百 三 十 篇, 亦 欲 以 窮 究 天 地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詳 見 梁 蕭 統 增 補 六 臣 注 文 選, 前 揭 書, 頁 769 顧 頡 剛 中 國 上 古 史 研 究 講 義 二 四 史 記 依 史 記 之 說, 把 各 族 祖 先 皆 歸 之 於 黃 帝 之 後 152 裔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94 年 10 月, 頁 太 史 公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亦 有 學 者 持 不 同 之 看 法, 如 : 東 漢. 張 衡 即 認 為 : 易 稱 宓 戲 氏 王 天 下, 宓 戲 氏 沒, 神 農 氏 作, 神 農 氏 沒, 黃 帝 堯 舜 氏 作 史 遷 獨 載 五 帝, 不 記 三 皇, 今 宜 幷 錄 詳 見 後 漢. 范 曄 新 校 後 漢 書 注 卷 五 十 九 張 衡 列 傳 第 四 十 九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民 國 70 年 11 月 4 版, 頁 1940 周 先 民 司 馬 遷 的 史 傳 文 學 世 界 第 一 章 : 盡 善 盡 美 的 理 想 帝 王 開 宗 明 義 的 五 帝 本 紀. 一 自 黃 帝 始 的 必 然 性 一 節 中 有 詳 盡 之 論 述,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民 國 84 年 10 月 初 版, 頁 詳 見 阮 芝 生 三 司 馬 與 漢 武 帝 封 禪 一 文 之 五 史 記 封 禪 書 與 五 帝 本 紀 中 的 黃 帝, 台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20 期, 頁

7 王 書 稱 紀 者, 言 為 後 世 綱 紀 也 12 張 守 節 史 記 正 義 引 裴 松 之 史 目 云 : 天 子 稱 本 紀, 諸 侯 稱 世 家 本 者, 繫 其 本 系, 故 曰 本 ; 紀 者, 理 也, 統 理 眾 事, 繫 之 年 月, 名 之 曰 紀 劉 知 幾 撰 浦 起 龍 釋 史 通 通 釋 卷 二 本 紀 第 四 則 解 為 : 蓋 紀 者, 綱 紀 庶 品, 網 羅 萬 物 考 篇 目 之 大 者, 其 莫 過 於 此 乎? 及 司 馬 遷 之 著 史 記 也, 又 列 天 子 行 事, 以 本 紀 名 篇 蓋 紀 之 為 體, 猶 春 秋 之 經, 繫 日 月 以 成 歲 時, 書 君 上 以 顯 國 統 13 可 知, 本 紀 之 寫 作 是 以 帝 王 為 中 心, 依 年 月 記 載 有 關 國 家 之 大 事, 進 而 條 理 出 歷 史 事 件 的 綱 領 孔 子 刪 書 斷 自 唐 虞, 加 上 漢 武 帝 獨 尊 儒 術, 人 們 很 自 然 地 就 接 受 以 唐 虞 為 信 史 的 開 端 的 說 法 但 仔 細 思 量 斷 自 二 字, 則 其 前 必 有 記 述 者, 孔 子 為 了 宣 揚 其 法 堯 舜 的 理 念, 因 之 斷 自 唐 虞 14 今 觀 尚 書 敘 堯 舜 之 治, 已 具 國 家 規 模, 且 典 章 制 度 完 善 足 為 後 世 依 循 依 邏 輯 推 論, 其 必 有 所 本, 後 出 轉 精, 方 合 情 理 ; 況 且 在 先 秦 載 籍 中 不 乏 記 載 黃 帝 事 蹟 之 資 料, 故 此, 太 史 公 記 史 溯 至 黃 帝, 自 有 其 根 據 惟 其 既 推 崇 孔 子 之 學, 卻 不 承 其 舊 說, 其 中 意 涵, 自 應 深 究 以 下 先 論 黃 帝 形 象 一 黃 帝 的 形 象 炎 黃 子 孫 是 我 們 共 同 的 文 化 記 憶, 炎 帝 黃 帝 都 是 戰 國 時 期 才 出 現 的 詞 彙, 他 們 都 是 神 話 人 物, 也 是 神 話 歷 史 化 的 典 型 例 子 炎 黃 一 詞 連 用, 直 到 國 語 周 語 下 稱 鲧 禹 共 工 四 伯 杞 鄫 申 呂 齊 許 等 皆 炎 黃 之 後 也 15, 才 第 一 次 出 現, 才 有 炎 黃 子 孫 之 概 念 論 始 祖, 12 詳 見 凌 稚 隆 輯 校 李 光 緒 增 補 有 井 範 平 補 標 史 記 評 林 卷 之 ㄧ 五 帝 本 紀, 前 揭 書, 頁 7 下 段 引 述 唐 張 守 節 之 說 同 此 13 唐 劉 知 幾 撰 清 浦 起 龍 釋 清 蔡 焯 舉 例 舉 要 史 通 通 釋 卷 二 本 紀 第 四, 前 揭 書, 頁 17~18 14 孔 子 刪 書 斷 自 堯 舜, 除 為 宣 揚 政 治 理 念, 亦 因 文 獻 所 見 之 故 論 語 八 佾 第 三 子 曰 : 夏 禮, 吾 能 言 之, 杞 不 足 徵 也 ; 殷 禮, 吾 能 言 之, 宋 不 足 徵 也 ; 文 獻 不 足 故 也 足, 則 吾 能 徵 之 矣 詳 見 新 譯 四 書 讀 本,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72 年 9 月 修 訂 8 版, 頁 詳 見 左 丘 明 原 著 黃 永 堂 譯 注 國 語 周 語 下, 台 北 : 台 灣 古 籍 出 版 有 限 公 司,2007 年 6 月 初 版, 頁

8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若 據 國 語. 晉 語 四 之 說 16, 則 黃 帝 炎 帝 皆 為 少 典 之 子, 因 之, 中 華 民 族 當 為 少 典 子 孫, 但 少 典 事 蹟 渺 茫, 黃 帝 之 說 卻 有 典 籍 可 循, 史 公 遂 以 黃 帝 為 17 民 族 之 共 祖 因 此, 五 帝 本 紀 開 首 即 言 : 黃 帝 者, 少 典 之 子, 姓 公 孫, 名 曰 軒 轅, 生 而 神 靈, 弱 而 能 言, 幼 而 徇 齊, 長 而 敦 敏, 成 而 聰 明 文 後 又 敘 : 黃 帝 崩, 葬 橋 山, 其 孫 昌 意 之 子 高 陽 立, 是 為 帝 顓 頊 也 已 清 楚 地 說 明 了 黃 帝 天 賦 神 靈 長 而 聰 明, 是 個 有 生 有 死 的 人 18 自 孔 子 作 春 秋 以 來, 史 家 之 人 文 意 識 逐 漸 抬 頭, 太 史 公 承 此 精 神, 進 一 步 以 人 16 詳 見 左 丘 明 原 著 黃 永 堂 譯 注 國 語. 晉 語 四 : 昔 少 典 娶 於 有 蟜 氏, 生 黃 帝 炎 帝, 前 揭 書, 頁 482 此 段 說 法 參 考 鍾 宗 憲 黃 帝 形 象 與 黃 帝 學 說 的 窺 測 - 兼 以 反 省 黃 帝 四 經 的 若 干 問 題, 輔 仁 學 誌 人 文 藝 術 之 部 第 32 期, 頁 關 於 黃 帝 命 名 之 因, 眾 說 紛 紜, 略 舉 數 家 如 下 : (1) 唐 司 馬 貞 索 隱 : 有 土 德 之 瑞, 土 色 黃, 故 稱 黃 帝, 詳 見 史 記 評 林 卷 之 一 五 帝 本 紀, 前 揭 書, 頁 8 (2) 姜 蘊 剛 黃 帝 及 其 時 代 一 文 : 黃 帝 之 所 以 名 為 黃 帝 者, 當 因 沿 黃 河 而 來 所 得 名, 黃 河 乃 由 於 其 水 之 黃 濁 的 緣 故 東 方 雜 誌 第 42 卷 第 3 號, 頁 40 (3) 錢 穆 黃 帝 第 二 章 黃 帝 的 故 事 第 一 節 黃 帝 和 炎 帝 : 古 史 上 對 於 黃 帝 的 稱 謂, 種 種 不 一 他 的 帝 號, 又 叫 皇 帝, 又 叫 黃 精 之 君, 又 叫 中 央 之 帝 他 的 姓 氏, 因 為 居 軒 轅 之 丘, 稱 軒 轅 氏 因 為 他 是 有 熊 國 君, 稱 有 熊 氏 長 於 姬 水, 所 以 姓 姬 他 是 少 典 國 君 的 子 孫, 又 姓 公 孫 他 是 有 熊 國 君, 有 熊 是 後 來 的 河 南 省 新 鄭 縣, 縣 西 北 有 軒 轅 丘, 又 有 黃 水, 水 經 注 說 : 黃 水 出 太 山 南 黃 泉, 至 鄭 城 東 北 與 黃 溝 合 黃 帝 的 名 稱 或 者 和 黃 水 黃 溝 有 闗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76 年 4 月 臺 三 版, 頁 5~6 (4) 何 光 岳 炎 黃 源 流 史 認 為 : 黃 帝 族 部 落 居 黃 土 高 原, 見 黃 土 黃 水, 為 其 土 生 土 長 之 地, 因 而 推 崇 黃 色, 遂 命 其 祖 名 黃 帝 詳 見 該 書 第 三 十 六 章 黃 帝 軒 轅 氏 的 來 源 和 變 遷. 第 一 節 黃 帝 的 起 源. 第 二 節 黃 帝 軒 轅 氏 的 名 義, 南 昌 : 江 西 教 育 出 版 社,1992 年 4 月 第 1 版, 頁 507~515 (5) 王 仲 孚 試 論 黃 帝 傳 說 中 的 幾 個 問 題 二 黃 帝 名 稱 的 由 來 : 黃 帝 一 詞, 筆 者 ( 王 仲 孚 ) 較 傾 向 它 是 後 起 的 名 稱, 而 不 是 當 時 的 先 稱, 大 約 先 秦 時 代 五 行 思 想 興 起, 五 行 家 把 遠 古 時 代 重 要 帝 王 依 據 五 行 的 方 位, 做 為 五 方 帝 或 五 色 帝, 黃 帝 為 華 夏 集 團 的 領 袖, 列 為 中 央 之 帝, 故 稱 黃 帝 所 以 唐 代 司 馬 貞 說 : 有 土 德 之 瑞, 土 色 黃, 故 稱 黃 帝 是 值 得 重 視 的 一 種 說 法 此 文 見 於 漢 學 研 究 中 心 施 合 鄭 民 俗 基 金 會 主 辦 之 中 國 神 話 與 傳 說 學 術 研 討 會, 民 國 84 年 4 月 21~23 日, 頁 4 至 於 軒 轅 之 命 名 由 來, 亦 有 數 說 : (1) 唐 司 馬 貞 索 隱 引 皇 甫 謐 之 言 : 黃 帝 生 於 壽 丘, 長 於 姬 水, 因 以 為 姓, 居 軒 轅 之 丘, 因 以 為 名, 又 以 為 號, 是 本 姓 公 孫, 長 居 姬 水, 因 改 姓 姬, 前 揭 書, 頁 9 (2)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卷 二 十 古 今 人 表 第 八 : 上 上 聖 人 - 黃 帝 軒 轅 氏 下, 顏 師 古 注 引 張 晏 之 說 : 作 軒 冕 之 服, 故 謂 之 軒 轅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 民 國 80 年 9 月 7 版, 頁 867 (3) 宋. 李 昉 等 著 太 平 御 覽 卷 七 百 七 十 二 車 部 一. 敘 車 上 引 釋 名 : 黃 帝 造 車, 故 號 軒 轅 氏 台 北 : 大 化 書 局, 民 國 66 年 5 月 出 版, 頁

9 為 本 位, 思 考 歷 史 發 展 之 規 律, 遂 創 紀 傳 體 之 寫 作 體 例 在 寫 作 五 帝 本 紀 時, 黃 帝 顓 頊 帝 嚳 唐 堯 虞 舜 都 是 有 生 有 死 之 人 至 於 中 國 傳 說 中 之 聖 王, 除 了 五 帝 之 外, 尚 有 三 皇, 據 司 馬 貞 所 補 三 皇 本 紀 : 庖 犧 氏 蛇 身 人 首 女 媧 氏 蛇 身 人 首 神 農 氏 人 身 牛 首 19, 其 形 體 異 於 常 人, 皆 為 半 神 半 人 之 形 象, 太 史 公 不 取 之 為 歷 史 人 物, 其 因 即 在 太 史 公 之 史 觀 是 從 人 的 角 度 思 維 歷 史 之 進 程, 而 非 從 神 的 角 度 至 於 黃 帝 之 性 格, 則 可 用 以 德 服 人 無 私 奉 獻 涵 括 之 20, 今 觀 史 記 所 敘 黃 帝 之 動 兵 戈, 皆 為 拯 百 姓 於 水 火 之 中, 因 之 修 德 振 兵 以 達 撫 萬 民 之 目 的 ( 詳 下 節 : 黃 帝 之 武 功 ) 其 中 修 德 二 字 正 寫 黃 帝 以 德 服 人 之 特 質, 且 振 兵 之 目 的 在 撫 萬 民, 此 為 天 下 生 靈 之 義 戰 也 此 外, 舉 賢 治 民, 教 導 人 民 播 種 五 穀, 改 善 生 活, 觀 其 一 生, 為 平 天 下 而 披 山 通 道 未 嘗 寧 居, 為 教 化 萬 民 而 勤 勞 心 力 耳 目, 節 用 水 火 財 物, 凡 此 皆 見 其 無 私 奉 獻 之 性 格 太 史 公 敘 黃 帝 形 象, 不 僅 褪 去 神 話 色 彩, 更 為 後 世 帝 王 德 行 立 下 典 範 二 黃 帝 的 事 功 ( 一 ) 武 功 太 史 公 五 帝 本 紀 著 意 記 載 黃 帝 之 武 功 : 軒 轅 之 時, 神 農 氏 世 衰, 諸 侯 相 侵 伐, 暴 虐 百 姓, 而 神 農 氏 弗 能 征 於 是 軒 轅 乃 習 用 干 戈, 征 不 享, 諸 侯 咸 來 賓 從, 而 蚩 尤 最 為 暴, 莫 能 伐 炎 帝 欲 侵 陵 諸 侯, 諸 侯 咸 歸 軒 轅, 軒 轅 乃 修 德 振 兵, 治 五 氣, 藝 五 種, 撫 萬 民, 度 四 方, 教 熊 羆 貔 貅 貙 虎, 以 與 炎 帝 戰 於 阪 泉 之 野, 三 戰, 然 後 得 其 志 蚩 尤 作 亂, 不 用 帝 命, 於 是 黃 帝 乃 徵 師 諸 侯, 與 蚩 尤 戰 於 涿 鹿 之 野, 遂 禽 殺 蚩 尤, 而 諸 侯 咸 尊 軒 轅 為 天 子, 代 神 農 氏 是 為 黃 帝 天 下 有 不 順 者, 黃 帝 從 而 征 之, 平 者 去 之, 披 山 通 道, 未 嘗 寧 居, 東 至 於 海, 登 丸 山 及 岱 宗, 西 至 於 空 桐, 登 雞 頭, 南 至 於 江, 登 熊 湘, 北 逐 葷 粥, 合 符 釜 山, 而 邑 於 涿 鹿 之 阿, 遷 徙 往 來 無 常 處, 以 師 兵 為 營 衛, 官 名 皆 以 雲 命, 為 雲 師 ; 置 左 右 大 監, 監 於 萬 國, 萬 國 和, 而 鬼 神 山 川 封 禪 與 為 多 焉 戰 爭 為 禍 甚 於 水 火, 故 古 來 皆 以 兵 器 為 不 祥 今 觀 史 記 先 敘 諸 侯 相 唐 司 馬 貞 三 皇 本 紀, 見 史 記 評 林 首 卷, 前 揭 書, 頁 2~3 此 處 參 考 周 先 民 司 馬 遷 的 史 傳 文 學 世 界 第 一 章 : 盡 善 盡 美 的 理 想 帝 王 開 宗 明 義 的 五 帝 本 紀. 三 盡 善 盡 美 的 理 想 帝 王 一 節 所 述, 前 揭 書, 頁

10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侵 伐, 暴 虐 百 姓, 且 神 農 氏 弗 能 征 21, 才 有 黃 帝 之 征 不 享 ; 又 敘 炎 帝 欲 侵 陵 諸 侯, 黃 帝 乃 修 德 振 兵 撫 萬 民 此 處 炎 帝 欲 侵 陵 諸 侯 之 炎 帝 應 指 蚩 尤 22 黃 帝 打 敗 蚩 尤, 代 神 農 氏 為 天 子 當 時 各 部 落 的 共 主 ; 又 討 伐 四 方 不 順 之 國, 於 天 下 平 定 後, 巡 行 四 方, 其 疆 域 遼 闊, 東 到 海, 西 到 空 桐 ( 今 甘 肅 省 平 涼 縣 ), 南 到 長 江 ( 湖 南 省 之 湘 山 熊 山 ), 北 到 山 西 南 部, 甚 至 趕 走 覬 覦 南 方 的 匈 奴 ; 為 了 維 持 和 平, 又 常 在 釜 山 ( 今 河 南 省 闗 鄉 縣 ) 朝 會 諸 侯, 置 左 右 大 監, 監 臨 萬 國, 以 防 諸 侯 貳 心 文 中 已 可 見 政 治 制 度 的 萌 芽 及 疆 域 的 確 定, 為 中 華 民 族 日 後 的 發 展 奠 下 基 礎, 太 史 公 故 特 書 之 如 前 所 述, 太 史 公 以 史 記 繼 承 孔 子 春 秋 弘 揚 王 道 之 傳 統 自 我 期 許, 因 之, 在 史 記 中 亦 以 王 道 精 神 考 察 君 王 之 作 為, 其 述 黃 帝 修 德 振 兵, 雖 善 戰, 卻 不 戀 戰, 凡 不 順 者, 平 則 去 之, 自 可 達 萬 國 和 之 境 界 太 史 公 認 為 推 行 德 政 才 是 國 家 興 衰 之 關 鍵, 正 如 太 史 公 自 序 中 述 其 作 禮 書 之 因 : 維 三 代 之 禮, 所 損 益 各 殊 務, 然 要 以 近 性 情, 通 王 道, 故 禮 因 人 質 為 之 節 文, 略 協 古 今 之 變 作 禮 書 第 一 近 性 情, 通 王 道 正 為 太 史 公 著 意 處, 因 此 敘 黃 帝 形 象 便 著 力 於 修 德 仁 民 之 事 蹟, 不 僅 立 帝 王 典 範, 更 對 時 政 寓 諷 刺 之 意 此 處 之 神 農 氏, 應 是 神 農 氏 之 後 代 按 : 唐 司 馬 貞 三 皇 本 紀 : 炎 帝 神 農 氏 神 農 納 奔 水 氏 之 女 曰 聽 詙 為 妃, 生 帝 哀, 哀 生 帝 克, 克 生 帝 榆 罔 凡 八 代 五 百 三 十 年, 而 軒 轅 氏 興 焉 詳 見 凌 稚 隆 輯 校 李 光 緒 增 補 有 井 範 平 補 標 史 記 評 林 三 皇 本 紀, 前 揭 書, 頁 3~4 此 處 炎 帝 應 是 蚩 尤 按 : 五 帝 本 紀 中 既 言 神 農 氏 弗 能 征, 又 稱 炎 帝 欲 侵 陵 諸 侯, 語 意 難 通, 則 炎 帝 神 農 非 同 一 人 明 矣 而 蚩 尤 為 炎 帝 之 後 裔, 故 亦 可 稱 炎 帝 晉. 孔 鼂 逸 周 書 卷 第 八 史 記 解 第 六 十 一 引 嘗 麥 解 : 蚩 尤 逐 赤 帝, 爭 于 涿 鹿 之 阿, 赤 帝 說 黃 帝 執 蚩 尤 殺 之 詳 見 叢 書 集 成 新 編 第 110 冊, 台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民 國 74 年 初 版, 頁 154 此 外, 古 籍 中 亦 有 稱 炎 帝 而 實 指 蚩 尤 者, 如 : 西 漢 劉 安 淮 南 子 卷 十 五 兵 略 : 黃 帝 嘗 與 炎 帝 戰 矣, 顓 頊 嘗 與 共 工 爭 矣, 故 黃 帝 戰 於 涿 鹿 之 野 炎 帝 為 火 災, 故 黃 帝 擒 之, 前 揭 書,1003~1005 西 漢 賈 誼 新 書 卷 第 一 益 壤 : 故 黃 帝 者, 炎 帝 之 兄 也 炎 帝 無 道, 黃 帝 伐 之 涿 鹿 之 野, 血 流 漂 杵, 誅 炎 帝 而 兼 其 地, 天 下 乃 治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影 印 四 庫 善 本 叢 書. 子 部 因 此, 史 記 會 注 考 證 : 夫 神 農 氏 既 不 能 征 諸 侯 矣, 又 安 能 侵 陵 諸 侯? 既 云 世 衰 矣, 又 何 待 三 戰, 然 後 得 志 乎? 且 前 文 言 衰 弱, 凡 兩 稱 神 農 氏, 皆 不 言 炎 帝 ; 後 文 言 征 戰, 凡 兩 稱 炎 帝, 皆 不 言 神 農 氏, 然 則 與 黃 帝 戰 者 自 炎 帝, 與 神 農 無 涉 也 其 後 又 云 : 諸 侯 尊 軒 轅 為 天 子, 代 神 農 氏, 又 不 言 炎 帝 ; 然 則 帝 於 黃 帝 之 前 者 神 農 氏, 與 炎 帝 無 涉 也 則 神 農 炎 帝 之 別, 可 知 矣 詳 見 瀧 川 龜 太 郎 史 記 會 注 考 證 卷 一 五 帝 本 紀 第 一, 台 北 : 唐 山 出 版 社,2007 年 9 月 初 版, 頁 20 48

11 ( 二 ) 文 治 戰 爭 可 以 平 定 亂 事, 統 一 天 下, 但 一 個 國 家 要 能 長 治 久 安, 必 得 有 文 治 關 於 黃 帝 製 作 器 物 之 事 蹟, 在 易 繫 辭 傳 中 記 載 為 了 黃 帝 堯 舜 垂 衣 裳 治 天 下, 且 製 作 許 多 器 物 23, 為 中 國 古 代 文 明 奠 下 了 重 要 的 基 礎 太 史 公 記 黃 帝 : 萬 國 和, 而 鬼 神 山 川 封 禪 與 為 多 焉 獲 寶 鼎, 迎 日 推 筴, 舉 風 后 力 牧 常 先 大 鴻 以 治 民 順 天 地 之 紀, 幽 明 之 占, 死 生 之 說, 存 亡 之 難 時 播 百 穀 草 木, 淳 化 鳥 獸 蟲 蛾, 旁 羅 日 月 星 辰 水 波 土 石 金 玉, 勞 勤 心 力 耳 目, 節 用 水 火 材 物, 有 土 德 之 瑞, 故 號 黃 帝 黃 帝 和 萬 國, 行 封 禪 之 禮, 告 功 於 天 地 神 靈 又 舉 賢 治 民, 制 訂 曆 法, 推 測 日 月 星 辰 之 運 行, 以 知 節 候 之 變, 方 有 利 於 百 穀 之 播 種 及 鳥 獸 蟲 蛾 之 馴 養, 凡 此 皆 見 其 對 農 業 民 生 之 重 視 且 由 前 文 所 言 遷 徙 往 來 無 常 處, 到 此 處 播 百 穀 草 木, 也 可 看 出 上 古 時 代 由 游 牧 進 入 農 業 社 會 的 契 機 24 農 業 本 為 中 華 民 族 立 國 之 本, 太 史 公 此 處 書 之, 足 見 黃 帝 於 文 化 發 展 上 之 重 要 地 位 總 上 可 知, 太 史 公 筆 下 的 黃 帝, 是 一 個 生 而 神 靈 聰 明 的 人, 他 修 德 愛 民, 戰 勝 蚩 尤, 驅 逐 葷 粥, 使 得 生 民 得 以 安 居 樂 業 建 國 以 後, 又 開 疆 闢 土, 建 立 制 度, 訂 定 曆 法 重 視 農 業, 武 功 文 治 皆 有 可 稱 者 因 此, 太 史 公 綜 合 了 各 種 文 獻 載 籍 及 地 方 傳 說, 擇 其 言 尤 雅 者 而 作 了 有 系 統 的 論 述 立 黃 帝 於 五 帝 之 首, 幾 乎 確 定 了 黃 帝 為 中 華 民 族 始 祖 的 地 位, 五 帝 本 紀 所 記 黃 帝 協 和 萬 國 修 德 愛 民 化 育 天 下 之 事 蹟, 更 為 後 世 帝 王 立 下 不 朽 之 典 範 ; 班 固 漢 書. 23 易 繫 辭 : 黃 帝 堯 舜 垂 衣 裳 而 天 下 治, 蓋 取 諸 乾 坤 刳 木 為 舟, 剡 木 為 楫, 舟 楫 之 利, 以 濟 不 通, 致 遠 以 利 天 下, 蓋 取 諸 渙 服 牛 乘 馬, 引 重 致 遠 以 利 天 下, 蓋 取 諸 隨 重 門 擊 柝 以 待 暴 客, 蓋 取 諸 豫 斷 木 為 杵, 掘 地 為 臼, 臼 杵 之 利, 萬 民 以 濟, 蓋 取 諸 小 過 弦 木 為 弧, 剡 木 為 矢, 弧 矢 之 利, 以 威 天 下, 蓋 取 諸 睽 上 古 穴 居 而 野 處, 後 世 聖 人 易 之 以 宮 室, 上 棟 下 宇, 以 待 風 雨, 蓋 取 諸 大 壯 古 之 葬 者, 厚 衣 之 以 薪, 葬 之 中 野, 不 封 不 樹, 喪 期 无 數, 後 世 聖 人 易 之 以 棺 槨, 蓋 取 諸 大 過 上 古 結 繩 而 治, 後 世 聖 人 易 之 以 書 契, 百 官 以 治, 萬 民 以 察, 蓋 取 諸 夬 詳 見 十 三 經 注 疏 1 周 易 尚 書 卷 第 八 繫 辭 下,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民 國 68 年 6 月 5 版, 頁 167~168 晉 皇 甫 謐 帝 王 世 紀 云 : 蚩 尤 氏 叛, 不 用 帝 命, 黃 帝 於 是 修 德 撫 民, 始 垂 衣 裳 以 班 上 下, 刳 木 為 舟, 剡 木 為 橶, 舟 橶 之 利, 以 濟 不 通, 服 牛 乘 馬, 以 引 重 致 遠, 重 門 擊 柝, 以 待 暴 客, 斷 木 為 杵, 掘 地 為 臼, 臼 杵 之 用, 以 利 萬 人, 弦 木 為 弧, 剡 木 為 矢, 弧 矢 之 利, 以 威 天 下, 諸 侯 咸 叛 神 農 而 歸 之 黃 帝 於 是 乃 擾 馴 野 獸, 與 神 農 是 戰 於 阪 泉 之 野, 三 戰 而 克 之 詳 見 叢 書 集 成 新 編 第 110 冊, 前 揭 書, 頁 王 仲 孚 試 論 黃 帝 傳 說 中 的 幾 個 問 題 一 文 之 四 黃 帝 制 器 故 事 的 探 討 中 認 為 黃 帝 時 期 應 為 新 石 器 時 代, 其 言 : 筆 者 於 七 0 年 代 中, 著 有 黃 帝 制 器 傳 說 試 釋 一 文, 認 為 黃 帝 制 器 傳 說 頗 具 有 新 石 器 革 命 的 許 多 特 徵, 考 察 有 關 黃 帝 對 食 衣 住 行 四 類 發 明 內 容, 大 多 可 以 與 新 石 器 革 命 的 理 論 相 對 照, 所 以 黃 帝 時 代 一 時 出 現 許 多 發 明 的 傳 說, 應 有 其 史 實 為 之 素 地, 黃 帝 制 器 故 事, 反 映 了 黃 帝 時 代 應 為 中 國 遠 古 文 明 的 一 個 重 要 階 段 前 揭 文, 頁 10 49

12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古 今 人 表 將 黃 帝 列 於 上 上 聖 人 之 等 25, 亦 見 其 推 崇 之 意 参 史 記 與 神 話 及 先 秦 載 籍 所 見 之 黃 帝 形 象 比 較 黃 帝, 在 中 國 人 心 中 有 著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他 是 神? 是 人? 是 英 雄? 是 聖 王? 太 史 公 論 其 為 帝 王 典 範 已 述 於 前, 此 處 略 論 先 秦 載 籍 中 所 見 之 黃 帝 形 象, 並 與 史 記 所 述 作 一 比 較, 以 期 探 索 史 公 作 史 深 意 一 神 話 中 的 黃 帝 形 象 人 類 記 載 歷 史 的 形 成, 總 始 於 神 話, 又 衍 為 傳 說, 二 者 混 在 古 史 中 流 傳 下 來, 由 簡 樸 而 複 雜, 由 零 散 而 有 系 統, 由 神 性 而 漸 為 人 性, 由 神 話 而 漸 為 歷 史 事 件 如 袁 珂 在 中 國 神 話 傳 說 中 就 認 為 : 中 國 神 話 和 歷 史 這 兩 條 綫 互 相 平 行, 又 往 往 糾 纏 在 一 起, 神 話 可 以 轉 化 為 歷 史, 歷 史 也 可 以 轉 化 為 神 話 26 早 期 的 神 話 和 傳 說, 總 不 離 氏 族 部 落 敘 述 其 來 源 或 祖 先 的 神 靈 事 蹟, 黃 帝 神 話 亦 如 此, 以 下 論 之 ( 一 ) 黃 帝 形 象 及 世 系 黃 帝 的 神 話 及 事 蹟 在 山 海 經 中 有 極 多 之 記 載, 如 海 外 西 經 : 軒 轅 之 國, 在 此 窮 山 之 際, 其 不 壽 者 八 百 歲 在 女 子 國 北, 人 面 蛇 身, 尾 交 首 上 27 大 荒 東 經 : 東 海 之 渚 中, 有 神, 人 面 鳥 身, 珥 兩 黃 蛇, 踐 兩 黃 蛇, 名 曰 禺 虢 黃 帝 生 禺 虢, 禺 虢 生 禺 京, 禺 京 處 北 海, 禺 虢 處 東 海, 是 為 海 神 ( 頁 350) 詳 見 班 固 漢 書 卷 二 十 古 今 人 表 第 八 : 列 九 等 之 序, 究 極 經 傳, 繼 世 相 次, 總 備 古 今 之 略 要 云 遂 分 上 上 聖 人 上 中 仁 人 上 下 智 人 中 上 中 中 中 下 下 上 下 中 下 下 九 等 前 揭 書, 頁 861 詳 見 袁 珂 中 國 神 話 傳 說 導 論 篇 第 十 章 : 中 國 神 話 的 一 個 最 突 出 的 特 徵, 就 是 神 話 這 條 綫 和 歷 史 這 條 綫 互 相 平 行, 而 又 往 往 糾 纏 在 一 起, 攪 混 不 清 神 話 可 以 轉 化 為 歷 史, 即 天 上 的 諸 神 可 以 轉 化 為 人 間 的 聖 主 賢 臣, 如 皇 帝 ( 皇 天 上 帝 ) 轉 化 做 黃 帝 歷 史 是 否 也 可 能 因 人 民 世 代 的 口 耳 相 傳 而 轉 化 為 神 話, 即 人 間 的 聖 主 賢 臣, 是 否 也 可 能 神 話 化 而 為 天 上 諸 神 呢? 歷 史 人 物 轉 化 作 神 話 人 物, 是 完 全 有 可 能 的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民 國 76 年 9 月, 頁 77~78 詳 見 袁 注 山 海 經 校 注,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民 國 71 年 8 月 出 版, 頁 221 此 節 引 文 同 出 袁 注 山 海 經 校 注, 僅 於 引 文 之 後 加 註 頁 數, 以 省 註 釋 篇 幅, 謹 此 說 明 50

13 西 山 經 西 次 三 經 : 峚 山, 其 中 多 白 玉, 是 有 玉 膏, 其 原 沸 沸 湯 湯, 黃 帝 是 食 是 饗 是 生 玄 玉, 玉 膏 所 出, 以 灌 丹 木, 丹 木 五 歲, 五 色 乃 清, 五 味 乃 馨 黃 帝 乃 取 峚 山 之 玉 榮, 而 投 之 鍾 山 之 陽 瑾 瑜 之 玉 為 良, 堅 粟 精 密, 濁 黑 而 有 光, 五 色 發 作, 以 和 柔 剛 天 地 鬼 神, 是 食 是 饗, 君 子 服 之, 以 禦 不 祥 ( 頁 41) 海 內 經 : 黃 帝 妻 雷 祖, 生 昌 意, 昌 意 降 處 若 水, 生 韓 流 韓 流 擢 首 謹 耳 人 面 豕 喙 麟 身 渠 股 豚 止, 取 淖 子 曰 阿 女, 生 顓 頊 ( 頁 442) 大 荒 北 經 : 黃 帝 生 苗 龍, 苗 龍 生 融 吾, 融 吾 生 弄 明, 弄 明 生 白 犬, 白 犬 有 牝 牡, 是 為 犬 戎, 肉 食 有 神, 人 面 獸 身, 名 曰 犬 戎 ( 頁 ) 海 內 經 : 黃 帝 生 駱 明, 駱 明 生 白 馬, 白 馬 是 為 鲧 洪 水 滔 天, 鲧 竊 帝 之 息 壤 以 喑 洪 水, 不 待 帝 命 帝 令 祝 融 殺 鲧 於 羽 郊, 鲧 腹 生 禹 ( 頁 ) 大 荒 西 經 : 黃 帝 之 孫 曰 始 均, 始 均 生 北 狄 ( 頁 395) 總 上 可 見 山 海 經 中 描 述 了 黃 帝 的 形 象 為 : 人 面 蛇 身 尾 交 首 上 以 玉 為 食 且 年 壽 極 長, 其 子 孫 亦 為 半 人 半 神 之 形 象, 如 禺 虢 人 面 鳥 身 韓 流 人 面 麟 身 犬 戎 人 面 獸 身 等 因 黃 帝 為 當 時 的 統 治 者, 故 多 敘 其 世 譜, 以 見 子 孫 浩 繁, 勢 力 盛 大 此 外, 太 平 御 覽 卷 七 九 引 尸 子 亦 有 黃 帝 形 象 之 描 寫 : 子 貢 曰 : 古 者 黃 帝 四 面, 信 乎? 孔 子 曰 : 黃 帝 取 合 己 者 四 人, 使 51

14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至 四 方, 不 計 而 耦, 不 約 而 成, 此 之 謂 四 面 28 此 處 所 謂 黃 帝 四 面, 應 為 先 民 對 黃 帝 形 象 之 傳 說, 然 而 孔 子 欲 推 行 其 王 道 思 想 遂 將 之 解 作 取 合 己 者 四 人, 使 至 四 方, 此 正 是 神 話 人 物 歷 史 化 之 痕 跡 ( 二 ) 黃 帝 之 事 功 太 平 御 覽 卷 七 九 引 蔣 子 萬 機 論 : 黃 帝 之 初, 養 性 愛 民, 不 好 戰 伐, 而 四 帝 各 以 方 色 稱 號, 交 共 謀 之, 邊 城 日 驚, 介 冑 不 釋 黃 帝 歎 曰 : 夫 君 危 于 上, 民 不 安 于 下, 主 失 於 國, 其 臣 再 嫁, 厥 病 之 由, 非 養 寇 耶? 今 處 民 萌 之 上, 而 四 盜 亢 衡, 遞 震 于 師 於 是 遂 即 營 壘 以 滅 四 帝 29 張 君 房 纂 輯 雲 笈 七 籤 卷 一 百 軒 轅 本 紀 : 帝 巡 狩 東 至 海, 登 桓 山, 於 海 濱 得 白 澤 神 獸, 能 言, 達 於 萬 物 之 情 因 問 天 下 鬼 神 之 事, 自 古 精 氣 為 物 遊 魂 為 變 者, 凡 萬 一 千 五 百 二 十 種, 白 澤 言 之, 帝 令 以 圖 寫 之, 以 示 天 下, 帝 乃 作 祝 邪 之 文 以 祝 之 30 時 有 馬 師 皇 善 醫 馬, 有 神 通 之 妙 思 有 龍 下 於 庭, 伏 地 張 口 閉 目, 師 皇 視 之 曰 : 此 龍 有 病 求 我 醫 也 師 皇 乃 引 針 於 龍 口 上 下, 以 牛 乳 煎 甘 草 灌 之 龍 病 癒, 師 皇 乘 此 龍 仙 去 黃 帝 聞 之, 自 擇 日 卜 運, 還 宅 升 仙 之 日, 得 戊 午, 果 有 龍 來 垂 胡 髯 下 迎, 黃 帝 乃 乘 龍 與 友 人 無 為 子 及 臣 僚 等 從 上, 七 十 二 人 同 去 此 處 所 述, 前 者 大 抵 說 明 黃 帝 養 性 愛 民, 不 好 戰 伐 之 性 格, 因 邊 城 不 寧, 生 民 塗 炭, 乃 興 義 戰 至 於 雲 笈 七 籤 則 帶 著 濃 厚 的 神 話 色 彩, 黃 帝 平 定 天 下, 尋 真 訪 道, 終 得 乘 龍 昇 天, 已 接 近 道 教 修 道 人 之 性 格 了 ( 三 ) 黃 帝 與 蚩 尤 之 戰 爭 至 於 黃 帝 與 蚩 尤 的 戰 爭, 更 為 神 話 中 的 精 彩 情 節, 如 山 海 經 大 荒 北 經 吳 任 臣 注 引 廣 成 子 傳 : 詳 見 宋. 李 昉 等 著 太 平 御 覽 卷 七 九 引 尸 子, 前 揭 書, 頁 369 詳 見 宋. 李 昉 等 著 太 平 御 覽 卷 第 七 十 九 皇 王 部 四. 黃 帝 軒 轅 氏 引 蔣 子 萬 機 論, 前 揭 書, 頁 369 詳 見 宋. 張 君 房 纂 輯 蔣 力 生 等 校 注 雲 笈 七 籤 卷 一 百 軒 轅 本 紀, 北 京 : 華 夏 出 版 社, 1996 年 8 月 北 京 第 一 版, 頁 611 下 段 引 文, 見 頁

15 蚩 尤 銅 頭 啖 石, 飛 空 走 險 ( 黃 帝 ) 以 馗 牛 皮 為 鼓, 九 擊 而 止 之, 尤 不 能 飛 走, 遂 殺 之 31 徐 堅 初 學 紀 卷 九 引 歸 藏 啟 筮 : 蚩 尤 出 自 羊 水, 八 肱 八 趾 疏 首, 登 九 淖 以 伐 空 桑, 黃 帝 殺 之 於 青 丘 32 山 海 經 大 荒 北 經 : 蚩 尤 作 兵 伐 黃 帝, 黃 帝 乃 命 應 龍 攻 之 冀 州 之 野 應 龍 蓄 水, 蚩 尤 請 風 伯 雨 師, 縱 大 風 雨 黃 帝 乃 下 天 女 曰 魃, 雨 止, 遂 殺 蚩 尤 ( 頁 430) 太 平 御 覽 卷 一 五 引 志 林 : 黃 帝 與 蚩 尤 戰 於 涿 鹿 之 野, 蚩 尤 作 大 霧 彌 三 日, 軍 人 皆 惑, 黃 帝 乃 令 風 后 法 斗 機 作 指 南 車, 以 別 四 方, 遂 擒 蚩 尤 33 同 書 卷 十 五 引 黃 帝 玄 女 戰 法 : 黃 帝 與 蚩 尤 九 戰 九 不 勝, 黃 帝 歸 於 太 山, 三 日 三 夜, 霧 冥 有 一 婦 人, 人 首 鳥 形, 黃 帝 稽 首 再 拜, 伏 不 敢 起 婦 人 曰 : 吾 玄 女 也, 子 欲 何 問? 黃 帝 曰 : 小 子 欲 萬 戰 萬 勝 遂 得 戰 法 焉 34 卷 七 九 引 龍 魚 河 圖 : 黃 帝 攝 政 前, 有 蚩 尤 兄 弟 八 十 一 人, 並 獸 身 人 語, 銅 頭 鐵 額, 食 沙 石 子, 造 立 兵 杖 刀 戟 大 弩, 威 振 天 下, 誅 殺 無 道, 不 仁 不 慈 萬 民 欲 令 黃 帝 行 天 子 事, 黃 帝 仁 義, 不 能 禁 止 蚩 尤, 遂 不 敵 乃 仰 天 而 歎, 天 遣 玄 女 下 授 黃 帝 兵 信 神 符, 制 伏 蚩 尤, 以 制 八 方 蚩 尤 沒 後, 天 下 復 擾 亂 不 寧, 黃 帝 遂 畫 蚩 尤 形 象, 以 威 天 下, 天 下 咸 謂 蚩 尤 不 死, 八 方 萬 邦 皆 為 殄 伏 詳 見 古 神 話 選 釋, 台 北 : 長 安 出 版 社, 民 國 71 年 3 月 出 版, 頁 129 詳 見 唐. 徐 堅 初 學 紀 卷 第 九 帝 王 部 引 歸 藏 啟 筮,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 民 國 65 年 10 月 再 版, 頁 205 詳 見 宋. 李 昉 等 著 太 平 御 覽 卷 第 十 五 天 部 十 五. 霧 引 志 林, 前 揭 書, 頁 78 詳 見 宋. 李 昉 等 著 太 平 御 覽 卷 第 十 五 天 部 十 五. 霧 引 黃 帝 玄 女 戰 法, 前 揭 書, 頁 78 詳 見 宋. 李 昉 等 著 太 平 御 覽 卷 第 七 十 九 皇 王 部 四. 黃 帝 軒 轅 氏 引 龍 魚 河 圖, 前 53

16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神 話 把 黃 帝 與 蚩 尤 這 一 場 戰 爭 描 繪 得 驚 天 動 地, 雙 方 陣 營 都 請 了 天 兵 天 將 助 陣 蚩 尤 形 象 凶 暴, 銅 頭 鐵 額, 獸 身 人 語, 食 沙 石, 因 其 善 製 武 器, 且 率 魑 魅 與 戰, 使 得 這 場 涿 鹿 之 戰, 黃 帝 打 得 十 分 艱 辛, 最 後 幸 得 天 女 魃 及 玄 女 之 相 助, 方 能 戰 勝 強 敵 蚩 尤 黃 帝 蚩 尤 之 戰, 也 可 視 為 原 始 社 會 部 落 與 部 落 間 之 戰 爭, 如 傅 錫 壬 即 認 為 : 黃 帝 與 蚩 尤 之 戰, 只 是 社 會 型 態 從 遊 牧 民 族 變 為 農 耕 民 族 過 程 中 的 一 種 必 然 衝 突 36 因 此, 若 從 神 話 的 角 度 而 言, 黃 帝 與 蚩 尤, 皆 可 視 之 為 神 ; 若 從 傳 說 的 角 度 來 看, 他 們 則 是 兩 大 部 族 的 首 領 這 正 是 古 史 神 話 與 傳 說 雜 揉 之 情 況 二 先 秦 史 籍 與 諸 子 書 中 的 黃 帝 形 象 黃 帝 事 蹟, 在 已 出 土 的 甲 骨 卜 辭 中 並 未 出 現, 就 連 五 經 及 周 初 古 籍 亦 不 見 記 載 37 今 可 於 左 傳 國 語 及 戰 國 時 代 的 陳 侯 因 錞 中 見 到 早 期 有 關 黃 帝 的 記 載 38 今 略 述 於 下, 左 傳 僖 公 二 十 五 年 記 載 : 春 秦 伯 師 於 河 上, 將 納 王 ( 晉 侯 ) 使 卜 偃 卜 之, 曰 : 吉, 遇 黃 帝 戰 於 阪 泉 之 兆 39 左 傳 昭 公 十 七 年 郯 子 之 言 : 秋, 郯 子 來 朝, 公 與 之 宴 昭 子 問 焉, 曰 : 少 皞 氏 鳥 名 官, 何 故 也? 郯 子 曰 : 吾 祖 也, 我 知 之 昔 者 黃 帝 氏 以 雲 紀, 故 為 雲 師 而 雲 名 ; 炎 帝 氏 以 火 紀, 故 為 火 師 而 火 名 ; 共 工 氏 以 水 紀, 故 為 水 師 而 水 名 ; 仲 尼 聞 之, 見 於 郯 子 而 學 之 揭 書, 頁 詳 見 傅 錫 壬 戰 神 - 從 炎 黃 之 爭 談 起 之 二 黃 帝 與 蚩 尤 之 戰, 此 文 收 於 淡 江 學 報 民 國 82 年 3 月 出 版, 頁 3~4 37 詳 見 郭 美 玲 韓 非 子 與 黃 帝 四 經 之 比 較 研 究, 逢 甲 大 學 中 研 所 碩 士 論 文, 民 國 81 年 6 月, 頁 鄭 素 春 道 教 仙 傳 中 的 黃 帝 在 前 言 部 分, 敘 述 多 有 關 黃 帝 事 蹟 之 載 籍, 文 中 提 及 : 古 代 文 史 中 有 關 黃 帝 的 記 載, 除 了 劉 向 所 著 列 仙 傳 司 馬 遷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外, 漢 以 前 未 有 黃 帝 本 紀, 其 事 蹟 散 見 先 秦 作 品 逸 周 書 國 語 戰 國 策 世 本 竹 書 紀 年 呂 氏 春 秋 以 及 漢 大 戴 禮 記 和 淮 南 子 之 中 列 子 莊 子 混 合 真 實 而 著 重 於 故 事 寓 言 的 成 分 ; 山 海 經 則 常 用 於 神 話 的 解 釋 直 到 晉. 皇 甫 謐 撰 帝 王 世 紀 對 史 記 有 所 補 充, 宋. 李 昉 等 撰 太 平 御 覽. 皇 王 部 四 為 官 方 類 書, 卷 七 十 九 有 黃 帝 軒 轅 氏 的 傳 記, 宋. 羅 泌 撰 路 史 在 卷 十 四 十 五 有 黃 帝 紀 凡 此 皆 為 可 參 閱 之 資 料 收 於 輔 仁 宗 教 研 究 第 14 期,2006 年 冬, 頁 68~71 39 詳 見 楊 伯 峻 著 春 秋 左 傳 注, 前 揭 書, 頁 431; 下 段 所 引 左 傳 昭 公 十 七 年 郯 子 之 言, 見 同 書, 頁 1386~

17 國 語 魯 語 上 : 展 禽 曰 : 黃 帝 能 成 命 百 物, 以 明 民 共 財, 顓 頊 能 修 之, 帝 嚳 能 序 三 辰 以 固 民, 堯 能 單 均 刑 法 以 儀 民, 舜 勤 民 事 而 野 死, 鲧 障 洪 水 而 殛 死, 禹 能 以 德 修 鲧 之 功 故 有 虞 氏 禘 黃 帝 而 祖 顓 頊, 郊 堯 而 宗 舜 ; 夏 后 氏 禘 黃 帝 而 祖 顓 頊, 郊 鯀 而 宗 禹 40 國 語 晉 語 四 : 司 空 季 子 曰 : 昔 少 典 氏 娶 于 有 蟜 氏, 生 黃 帝 炎 帝 黃 帝 以 姬 水 成, 炎 帝 以 姜 水 成 成 而 異 德, 故 黃 帝 為 姬, 炎 帝 為 姜, 二 帝 用 師 以 相 濟 也, 異 德 之 故 也 在 左 傳 國 語 的 記 載 中, 約 略 可 知 黃 帝 乃 一 曾 戰 於 阪 泉 的 領 導 者, 因 與 炎 帝 異 德, 遂 兵 戎 相 向 此 外, 左 傳 郯 子 之 言, 則 可 看 出 原 始 社 會 氏 族 崇 拜 圖 騰 的 現 象, 如 說 黃 帝 號 有 熊 氏, 可 能 黃 帝 是 屬 於 熊 的 圖 騰 ; 又 如 說 黃 帝 與 炎 帝 戰 於 阪 泉 之 野, 帥 熊 羆 狼 豹 貙 虎 為 前 驅, 可 能 就 是 作 為 部 落 酋 長 的 黃 帝, 率 領 著 這 些 以 猛 獸 命 名 的 氏 族 集 團, 和 炎 帝 在 阪 泉 進 行 一 場 大 戰 41 尤 其 可 注 意 者 是 : 國 語 中 敘 述 了 黃 帝 的 誕 生, 並 將 他 與 古 代 帝 王 及 夏 商 周 的 祖 先 連 繫 起 來, 更 讚 賞 他 能 成 命 百 物, 以 明 民 共 財 為 後 世 帝 王 之 典 範 這 些 記 載 都 成 了 大 戴 禮 五 帝 德 帝 繫 姓 及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中 有 關 黃 帝 事 蹟 的 材 料 來 源 之 一 至 於 古 器 物 銘 文 中, 有 關 黃 帝 之 記 載, 最 早 見 於 陳 侯 因 錞 : 唯 正 六 月 癸 未, 陳 侯 因 曰 : 皇 考 孝 武 桓 公 恭 哉, 大 謨 克 成 其 唯 因, 揚 皇 考 昭 統, 高 祖 黃 帝, 邇 嗣 桓 文, 朝 問 諸 侯, 合 揚 厥 德, 諸 侯 貢 獻 吉 金, 用 作 孝 武 桓 公 祭 器 敦, 以 蒸 以 嘗, 保 有 齊 邦, 萬 葉 子 孫, 永 為 詳 見 左 丘 明 原 著 黃 永 堂 譯 注 國 語. 魯 語 上, 前 揭 書, 頁 209~210 此 說 亦 見 於 東 漢. 漢 書 卷 二 十 一 下 律 曆 志 第 一 下 世 經,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 民 國 80 年 9 月 7 版, 頁 1011 下 段 所 引 國 語 晉 語 四, 見 同 書, 頁 482 詳 見 袁 珂 中 國 神 話 傳 說. 導 論 篇 第 二 章 : 萬 物 有 靈 是 原 始 人 類 對 自 然 界 各 種 事 物 初 步 擬 人 化, 以 為 環 繞 在 他 們 週 遭 的 自 然 界 事 物, 能 夠 為 禍 為 福 於 人, 由 此 而 產 生 了 對 自 然 的 崇 拜, 成 為 原 始 的 拜 物 教 圖 騰 主 義 也 是 原 始 人 宗 教 觀 念 的 有 機 組 成 部 分 之 一 圖 騰 (totem) 一 語, 出 自 北 美 安 部 落 聯 盟 之 一 的 亞 爾 經 干 人, 意 思 是 它 的 親 族 圖 騰 主 義 相 信 人 和 動 物 植 物 乃 至 自 然 現 象 以 及 無 生 物 之 間, 存 在 著 某 種 不 可 見 的 密 切 聯 繫 圖 騰 主 義 在 我 國 的 神 話 ( 或 歷 史 ) 的 敘 述 中 還 殘 留 著 好 些 痕 跡, 前 揭 書, 頁 12~13 55

18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常 典 42 桓 公 為 齊 威 王 父 陳 侯 午, 威 王 既 言 : 高 祖 黃 帝, 邇 嗣 桓 文, 可 知 當 時 齊 國 人 以 黃 帝 為 其 遠 祖, 銘 文 中 有 朝 問 諸 侯 保 有 齊 邦, 所 指 或 為 黃 帝 開 疆 闢 土 的 功 業, 故 後 代 子 孫 承 之 在 諸 子 書 中 亦 不 乏 提 及 黃 帝 者, 如 : 莊 子 天 運 中 說 : 北 門 成 問 於 黃 帝 曰 : 帝 張 咸 池 之 樂 於 洞 庭 之 野, 吾 始 聞 之 懼, 復 聞 之 怠, 卒 聞 之 而 惑 ; 蕩 蕩 默 默 乃 不 自 得 帝 曰 : 汝 怠 其 然 哉! 吾 奏 之 以 人, 徽 之 以 天, 行 之 以 禮 義, 建 之 以 大 清, 四 時 迭 起, 萬 物 循 生 ; 故 汝 懼 也 老 聃 曰 : 余 語 汝 三 皇 五 帝 之 治 天 下! 黃 帝 之 治 天 下, 使 民 心 一, 民 有 其 親 死, 不 哭, 而 民 不 非 也 堯 之 治 天 下 舜 之 治 天 下 禹 之 治 天 下 是 以 天 下 大 駭, 儒 墨 皆 起 43 同 書 繕 性 篇 中 說 : 古 之 人 在 混 茫 之 中, 與 ㄧ 世 而 得 澹 漠 焉 當 是 時 也, 莫 之 為 而 常 自 然 逮 德 下 衰, 及 燧 人 伏 羲 始 為 天 下 德 又 下 衰, 及 神 農 黃 帝 始 為 天 下 德 又 下 衰, 及 唐 虞 始 為 天 下, 興 治 化 之 流, 澆 淳 散 朴, 文 滅 質, 博 溺 心, 然 後 民 始 惑 亂, 无 以 反 其 性 情 而 復 其 初 知 北 遊 篇 中 說 : 知 北 遊 於 玄 水 之 上, 知 不 得 問 ( 道 ), 反 於 帝 宮, 見 黃 帝 而 問 焉 黃 帝 曰 : 无 思 无 慮 始 知 道, 无 處 无 服 始 安 道, 无 從 无 道 始 得 道 黃 帝 曰 : 夫 知 者 不 言, 言 者 不 知, 故 聖 人 行 不 言 之 教 道 不 可 致, 德 不 可 至 仁 可 為 也, 義 可 虧 也, 理 相 偽 也 故 曰 : 失 道 而 後 德, 失 德 而 後 仁, 失 仁 而 後 義, 失 義 而 後 禮 禮 者, 道 之 華 而 亂 之 首 也 從 上 述 引 文 可 以 看 出 莊 子 筆 下 的 黃 帝 已 成 為 一 個 知 道 解 道 行 道 之 人, 在 老 聃 的 口 中 描 寫 黃 帝 之 治 民 黃 帝 之 治 天 下, 使 民 心 一, 民 有 42 銘 文 轉 引 自 汪 師 惠 敏 老 子 與 黃 老 轉 變 中 的 道 家 思 想 一 文, 輔 仁 學 誌 17 期, 頁 詳 見 陳 鼓 應 莊 子 今 註 今 譯,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73 年 10 月 6 版, 頁 402~ ~421 下 二 段 所 引 繕 性 篇, 見 頁 445; 知 北 遊 篇, 見 頁 610~611 56

19 其 親 死, 不 哭, 而 民 不 非 也 之 後, 堯 舜 禹 繼 之, 天 下 大 駭, 軒 輊 之 意 明 矣 在 黃 帝 與 知 的 對 話 中, 又 言 无 思 无 慮 始 知 道, 无 處 无 服 始 安 道, 无 從 无 道 始 得 道, 更 見 其 面 對 生 命 之 態 度, 與 儒 家 建 功 立 業 之 說 自 是 不 同 在 韓 非 子 卷 第 三 十 過, 衛 靈 公 之 晉, 晉 平 公 觴 之 於 施 夷 之 臺, 平 公 欲 聞 清 角, 師 曠 曰 : 不 可 昔 者 黃 帝 合 鬼 神 於 泰 山 之 上, 駕 象 車 而 六 蛟 龍, 畢 方 並 鎋, 蚩 尤 居 前, 風 伯 進 掃, 雨 師 灑 道, 虎 狼 在 前, 騰 蛇 伏 地, 鳳 皇 覆 上, 大 合 鬼 神, 作 為 清 角 今 主 君 德 薄, 不 足 聽 之, 聽 之 恐 將 有 敗 44 同 書 五 蠹 : 儒 以 文 亂 法, 俠 以 武 犯 禁, 而 人 主 兼 禮 之, 此 所 以 亂 也 雖 有 十 黃 帝 不 能 治 也 屬 於 雜 家 的 呂 氏 春 秋 卷 第 十 八 孟 夏 紀 尊 師 也 提 到 了 黃 帝 諸 上 古 聖 王 : 神 農 師 悉 諸, 黃 帝 大 師 撓, 帝 顓 頊 師 伯 夷 父, 帝 嚳 師 伯 招, 帝 堯 師 子 州 支 父, 帝 舜 師 許 由, 禹 師 大 成 贄, 湯 師 小 臣 45 同 書 卷 第 十 九 仲 夏 紀 古 樂 中 亦 說 : 昔 黃 帝 令 伶 倫 作 為 律 帝 顓 頊 令 飛 龍 作 樂 帝 嚳 命 咸 黑 作 為 聲 帝 堯 立, 乃 命 質 為 樂 舜 立, 命 延 乃 扮 瞽 叟 之 所 為 瑟 在 諸 子 百 家 書 中, 可 看 到 黃 帝 各 種 不 同 的 面 貌, 或 為 聖 王, 或 為 崇 尚 自 然 的 道 家 代 言 人, 或 因 治 世 而 為 道 家 批 評, 其 形 象 不 一, 乃 因 百 家 各 取 所 需 而 塑 造 黃 帝 不 同 之 形 象 因 之, 或 者 將 之 神 話 歷 史 化, 或 者 將 之 神 話 哲 學 化 其 中, 也 透 露 了 各 家 學 說 對 古 史 世 系 的 組 織 逐 漸 成 型, 只 是 諸 說 紛 陳 46, 直 到 太 詳 見 陳 奇 猷 韓 非 子 集 釋,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72 年 5 月 初 版, 頁 172 下 段 引 文 見 同 書 卷 第 十 九, 頁 1057 詳 見 尹 仲 容 呂 氏 春 秋 校 釋, 台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 民 國 68 年 2 月 再 版, 頁 193 下 段 引 文 見 同 書 卷 第 十 九 仲 夏 紀 古 樂, 頁 204 戰 國 時 期, 古 史 系 統 尚 未 定 型, 如 五 帝 之 源 流 及 呈 現 眾 說 紛 紜 之 現 象 : 大 戴 禮 五 帝 德 主 張 : 黃 帝 顓 頊 帝 嚳 堯 舜 戰 國 策 趙 策 : 包 犧 神 農 黃 帝 堯 舜 ( 易 繫 辭, 同 此 說 ) 57

20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史 公 取 大 戴 禮 之 五 帝 德 及 帝 繫 姓 作 成 五 帝 本 紀, 才 使 古 史 系 統 初 步 定 型 三 史 記 與 先 秦 載 籍 所 見 黃 帝 形 象 比 較 先 秦 載 籍 所 見 黃 帝 豐 富 而 神 奇 的 形 象, 到 了 西 漢, 太 史 公 以 嚴 謹 的 態 度 作 史, 因 此, 無 論 神 農 黃 帝 蚩 尤 都 褪 去 了 神 祕 的 外 衣, 成 為 有 生 有 死 的 凡 人 但, 看 看 漢 書 藝 文 志 中 託 為 黃 帝 君 臣 所 著 之 書 竟 多 達 二 十 餘 種 47, 這 正 是 太 史 公 五 帝 本 紀 中 所 謂 百 家 言 黃 帝 的 反 映, 載 籍 如 此 浩 繁, 太 史 公 如 何 選 擇 材 料? 進 而 藉 著 材 料 的 運 用 呈 現 其 史 觀? 對 於 這 個 問 題, 顧 頡 剛 作 了 一 個 假 設 : 五 帝 的 傳 說 到 司 馬 遷 時 代 已 經 發 生 了 三 百 年 左 右 了, 在 傳 說 裏, 在 文 籍 裏, 業 已 根 深 柢 固, 但 只 是 偏 於 神 話 的 奇 蹟 的, 或 是 道 家 的 口 氣 的, 司 馬 遷 不 願 用 ; 惟 有 五 帝 德 中 的 五 帝 形 象 是 完 全 站 在 儒 家 的 立 場 上 的, 與 論 語 孟 子 中 的 堯 舜 禹 湯 最 相 近, 可 以 說 是 在 一 種 方 式 之 下 的, 所 以 雖 是 很 空 洞, 卻 是 僅 有 的 一 篇, 遂 被 採 用 了 ( 只 有 乘 龍 的 話 近 於 神 仙 家 言, 依 然 不 雅 馴, 所 以 史 記 裏 便 把 這 些 文 字 刪 去 了 ) 48 把 顧 氏 的 推 論, 再 配 合 太 史 公 於 伯 夷 列 傳 開 宗 之 言 : 夫 學 者 載 籍 極 博, 猶 考 信 於 六 藝, 則 太 史 公 站 在 儒 家 立 場 敍 黃 帝 事 蹟 之 論, 大 抵 可 信 因 此, 史 記 中 的 黃 帝 形 象, 才 與 神 話 諸 子 中 所 見 者 截 然 不 同, 純 然 是 儒 家 聖 王 之 形 象 西 漢 初 年, 戴 德 大 戴 禮 記 五 帝 德 中 記 載 : 宰 我 聽 說 黃 帝 三 百 年, 因 而 請 教 孔 子 黃 帝 者 人 邪? 亦 非 人 邪? 何 以 至 於 三 百 年 乎? 孔 子 答 其 問 : 黃 帝 者, 少 典 之 子, 曰 軒 轅 生 而 神 靈, 弱 而 能 言, 幼 而 慧 齊, 長 而 敦 敏, 成 而 聰 明 治 五 氣, 藝 五 種, 撫 萬 民, 度 四 方 教 熊 羆 貔 貅 豹 虎, 以 與 赤 帝 戰 於 阪 泉 之 野, 三 戰, 然 後 得 行 其 志 黃 帝 黼 黻 衣, 大 帶 黼 裳, 乘 龍 扆 雲, 以 順 天 地 之 紀, 幽 明 之 故, 死 生 之 說, 存 亡 之 難 時 播 百 榖 草 木, 故 教 化 淳 鳥 獸 昆 蟲, 歷 離 日 月 星 辰, 極 畋 土 石 金 玉, 勞 心 力 耳 目, 呂 氏 春 秋 十 二 紀 : 太 皞 炎 帝 黃 帝 少 皞 顓 頊 詳 見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卷 三 十 藝 文 志 第 十 : 黃 帝 四 經 四 篇 黃 帝 銘 六 篇 黃 帝 君 臣 十 篇 雜 黃 帝 五 十 八 篇 黃 帝 泰 素 二 十 篇 等 前 揭 書, 頁 1730~1779 詳 見 顧 頡 剛 中 國 上 古 史 研 究 講 義, 台 北 : 洪 葉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1994 年 10 月, 頁 95 58

21 節 用 水 火 材 物 生 而 民 得 其 利 百 年, 死 而 民 畏 其 神 百 年, 亡 而 民 用 其 教 百 年, 故 曰 三 百 年 49 五 帝 德 不 提 黃 帝 與 蚩 尤 之 戰 爭, 但 黃 帝 與 蚩 尤 之 戰 爭, 除 了 見 於 山 海 經 等 書 之 中, 亦 見 於 戰 國 策, 如 秦 策 中 記 蘇 秦 欲 行 連 橫 之 策, 遂 說 秦 惠 王 : 昔 者 神 農 伐 補 遂, 黃 帝 伐 涿 鹿 而 禽 蚩 尤, 堯 伐 驩 兜, 由 此 觀 之, 惡 有 不 戰 者 乎? 50 趙 策 武 靈 王 曰 : 宓 戲 神 農 教 而 不 誅, 黃 帝 堯 舜 誅 而 不 怒 文 中 提 及 之 神 話 情 節 亦 未 被 太 史 公 史 記 所 採 用, 可 見 在 太 史 公 的 判 斷 中, 黃 帝 是 歷 史 人 物, 而 非 神 話 人 物 51 五 帝 德 一 文 藉 由 孔 子 與 宰 我 之 對 話, 敘 述 了 黃 帝 人 的 性 格, 更 將 其 治 理 萬 民 開 創 文 明 之 事 蹟 具 體 表 達, 因 之 民 蒙 其 利 三 百 年 此 聖 王 之 形 象, 正 為 太 史 公 五 帝 本 紀 述 黃 帝 形 象 之 所 本 肆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漢 承 秦 弊, 初 有 天 下, 于 時 社 會 貧 瘠, 生 民 疲 憊, 因 此 主 張 與 民 休 息 無 為 而 治 的 黃 老 思 想 便 成 為 當 時 的 治 國 方 針 漢 高 祖 即 位, 首 先 變 更 秦 制, 約 法 省 禁, 輕 田 租, 什 五 而 稅 一, 量 吏 祿, 度 官 用, 以 賦 于 民 52 惠 帝 呂 后 繼 承 了 高 祖 的 政 策, 君 臣 俱 欲 休 息 乎 無 為, 故 惠 帝 垂 拱, 高 后 女 主 稱 制, 政 不 出 房 戶, 天 下 晏 然 刑 罰 罕 用, 罪 人 是 希 民 務 稼 穡, 衣 食 滋 殖 53 之 後 的 文 帝 景 帝 仍 以 主 張 無 為 的 黃 老 治 術 為 施 政 方 針 54 ; 在 下 者, 如 曹 參 陳 49 詳 見 高 明 註 釋 大 戴 禮 記 今 註 今 釋 五 帝 德 第 六 十 二,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民 國 64 年 出 版, 頁 235~ 詳 見 西 漢. 劉 向 戰 國 策 卷 三 秦 一 蘇 秦 始 將 連 橫,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民 國 79 年 9 月 出 版, 頁 81 下 段 引 文 同 此, 見 卷 十 九 趙 二 武 靈 王 平 晝 閒 居, 頁 詳 見 鍾 宗 憲 黃 帝 形 象 與 黃 帝 學 說 的 窺 測 - 兼 以 反 省 黃 帝 四 經 的 若 干 問 題, 前 揭 文, 頁 詳 見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卷 二 十 四 上 食 貨 志 第 四 上, 前 揭 書, 頁 詳 見 史 記 卷 九 呂 后 本 紀 第 四 太 史 公 曰, 前 揭 書, 頁 史 記 卷 十 孝 文 本 紀 第 十 : 孝 文 帝 從 代 來 即 位 二 十 三 年, 宮 室 苑 囿 狗 馬 服 御 無 所 增 益, 有 不 便, 輒 弛 以 利 民 上 常 衣 绨 衣 以 示 敦 樸, 為 天 下 先 治 霸 陵 皆 以 瓦 器, 不 得 以 金 銀 銅 錫 為 飾, 不 治 墳, 欲 為 省, 毋 煩 民 前 揭 書, 頁 370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卷 九 十 七 上 外 戚 列 傳 第 六 十 七 : 竇 太 后 好 黃 帝 老 子 言, 景 帝 及 諸 竇 不 得 不 讀 老 子, 尊 其 術 前 揭 書, 頁

22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平 汲 黯 等 55, 亦 是 推 崇 黃 老 之 學 者, 可 見 黃 老 之 學 在 漢 初 已 蔚 為 風 氣, 成 為 社 會 思 潮 之 主 流 太 史 公 在 此 大 環 境 及 父 親 司 馬 談 崇 黃 老 家 學 的 雙 重 影 響 下, 其 作 史 記 以 黃 帝 為 首 是 很 容 易 理 解 的 但 筆 者 以 為 除 了 時 代 氛 圍 家 學 背 景 之 外, 太 史 公 實 欲 藉 此 敍 其 史 觀, 論 其 政 治 理 想, 其 中 深 意 是 值 得 探 討 的 一 大 一 統 史 觀 上 古 時 期, 周 室 東 遷 以 後, 中 國 社 會 便 長 期 處 於 動 亂 之 中, 諸 子 百 家 蓬 勃 發 展, 都 在 探 討 治 亂 的 根 源 和 歷 史 發 展 的 規 律, 也 各 自 塑 造 其 理 想 的 帝 王 形 象 直 到 秦 統 一 了 戰 國, 漢 統 一 了 秦 末 亂 世, 才 有 了 大 一 統 的 國 家, 才 形 成 了 大 一 統 的 政 治 型 態 因 此, 太 史 公 作 五 帝 本 紀 便 著 意 於 黃 帝 滅 蚩 尤, 統 一 華 夏, 於 是 諸 侯 咸 尊 軒 轅 為 天 子, 置 黃 帝 於 五 帝 之 首, 正 是 大 一 統 的 觀 念 使 然 ; 且 更 進 一 步 在 大 一 統 的 史 觀 下, 站 在 儒 家 立 場, 把 眾 說 紛 紜 的 古 史 世 系 統 一 起 來, 這 亦 是 史 學 上 的 大 一 統 在 史 記 卷 八 十 七 李 斯 列 傳 第 二 十 七, 李 斯 從 荀 卿 學 帝 王 之 術, 度 楚 王 不 足 成 事, 加 以 六 國 皆 弱, 遂 西 入 秦, 說 秦 王 成 霸 業 : 今 諸 侯 服 秦, 譬 若 郡 縣 夫 以 秦 之 彊, 大 王 之 賢, 由 竈 上 騷 除, 足 以 滅 諸 侯, 成 帝 業, 為 天 下 一 統, 此 萬 事 之 一 時 也 今 怠 而 不 急 就, 諸 侯 復 彊, 相 聚 約 從, 雖 有 黃 帝 之 賢 不 能 併 也 56 李 斯 說 秦 王 以 黃 帝 為 所 本, 可 見 黃 帝 平 天 下 之 事 蹟 必 有 著 濃 厚 的 大 一 統 思 想, 方 具 說 服 力, 也 因 此 成 為 戰 國 時 期 大 一 統 思 想 的 代 表 人 物 今 觀 太 史 公 置 黃 帝 於 篇 首, 亦 覺 隱 含 此 意, 且 太 史 公 自 序 中 寫 道 : 海 外 殊 俗, 重 譯 款 塞, 請 來 獻 見 者, 不 可 勝 數 這 正 是 漢 帝 國 王 道 興 盛 天 下 一 統 之 表 徵 因 此, 黃 帝 大 一 統 之 傳 說 更 能 迎 合 當 時 人 之 需 求 郭 應 哲 即 從 大 57 張 征 伐 底 定 天 下 制 作 器 物 刑 德 並 用 陰 陽 術 數 及 修 身 治 國 等 六 點 論 述 55 史 記 卷 五 十 四 曹 相 國 世 家 第 二 十 四 : ( 曹 參 ) 聞 膠 西 有 蓋 公, 善 治 黃 老 言, 使 人 厚 幣 請 之 其 治 要 用 黃 老 術, 故 相 齊 九 年, 齊 國 安 集, 大 稱 賢 相 前 揭 書, 頁 1621 史 記 卷 五 十 六 陳 丞 相 世 家 第 二 十 六 : 太 史 公 曰 : 陳 丞 相 平 少 時, 本 好 黃 帝 老 子 之 術 前 揭 書, 頁 1657 史 記 卷 一 百 二 十 汲 黯 列 傳 第 六 十 : 黯 學 黃 老 之 言, 治 官 理 民, 好 清 靜, 擇 丞 史 而 任 之 其 治 責 大 指 而 已, 不 苛 小 黯 多 病, 臥 閨 閣 内 不 出, 歲 餘, 東 海 大 治, 稱 之 前 揭 書, 頁 詳 見 凌 稚 隆 輯 校 李 光 緒 增 補 有 井 範 平 補 標 史 記 評 林 卷 之 八 十 七. 李 斯 列 傳 第 二 十 七, 前 揭 書, 頁 2127~ 詳 見 郭 應 哲 黃 帝 傳 說 與 黃 老 政 治 思 想 之 關 係, 台 灣 人 文 生 態 研 究 第 二 卷 第 一 期,

23 黃 帝 傳 說 具 有 濃 厚 的 大 一 統 思 想, 進 而 影 響 漢 代 黃 老 學 說 之 發 展 總 之, 司 馬 遷 在 面 對 漢 帝 國 大 一 統 時 代 的 來 臨, 立 足 於 歷 來 說 法 的 基 礎 上 而 作 出 推 祖 黃 帝 的 敘 述, 是 有 其 深 刻 意 義 的 : 一 方 面 是 史 家 對 於 時 間 與 世 系 的 本 能 反 應, 另 一 方 面 也 為 了 破 除 諸 侯 分 割 民 族 對 立 的 現 象, 宣 示 了 漢 民 族 正 式 形 成 58 史 記 從 黃 帝 統 一 天 下 寫 到 漢 武 帝 的 大 一 統, 象 徵 著 歷 史 發 展 的 方 向, 華 夏 民 族 皆 為 黃 帝 世 系 子 孫, 與 當 時 各 民 族 之 相 互 融 合, 日 益 統 一 的 情 況 是 相 似 的, 這 是 太 史 公 的 大 一 統 的 史 觀, 更 是 其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宏 願 二 敘 漢 史 淵 源 太 史 公 自 序 言 : 維 我 漢 繼 五 帝 末 流, 接 三 代 統 業 周 道 廢, 秦 撥 去 古 文, 焚 滅 詩 書, 故 明 堂 石 室 金 匱 玉 版 圖 籍 散 亂 於 是 漢 興 司 馬 氏 世 主 天 官, 至 於 余 乎, 欽 念 哉! 欽 念 哉! 罔 羅 天 下 放 失 舊 聞, 王 迹 所 興, 原 始 察 終, 見 盛 觀 衰, 論 考 之 行 事, 略 推 三 代, 錄 秦 漢, 上 記 軒 轅, 下 至 於 茲 清 代 學 者 錢 大 昕 則 言 : 史 公 以 漢 繼 三 代, 不 以 漢 繼 秦 若 繫 漢 於 秦 之 下, 是 尊 秦 而 貶 漢 也 59 太 史 公 撰 史 記 上 溯 五 帝 三 代 之 世, 自 有 其 通 古 今 之 變 的 宏 觀 氣 度, 但 更 直 接 之 用 意 當 在 追 叙 漢 史 淵 源 他 認 為 漢 繼 五 帝 末 流, 接 三 代 統 業, 其 因 即 在 秦 為 暴 政, 五 帝 三 代 為 王 道, 故 以 漢 承 三 代 而 興 可 知 太 史 公 作 史 記 上 溯 五 帝, 實 敘 漢 史 淵 源 所 在, 即 欲 明 王 迹 所 興 原 始 察 終 之 意 清 李 景 星 史 記 評 議 五 帝 本 紀 : 孔 子 刪 書, 斷 自 二 典, 詳 政 治 也 ; 太 史 公 記 史, 始 於 五 帝, 重 種 族 也 蓋 五 帝 始 於 黃 帝, 為 我 國 種 族 之 所 自 出 蓋 史 記 開 首 第 一 篇 文 字, 亦 全 部 史 記 中 第 一 篇 加 意 文 字 也 年 11 月, 頁 8~12 詳 見 鍾 宗 憲 黃 帝 形 象 與 黃 帝 學 說 的 窺 測 - 兼 以 反 省 黃 帝 四 經 的 若 干 問 題, 前 揭 文, 頁 19 錢 大 昕 潛 研 堂 文 集 卷 三 十 四 與 梁 耀 北 論 史 記 書, 轉 引 自 陳 桐 生 中 國 史 官 文 化 與 史 記, 前 揭 書, 頁 清 李 景 星 史 記 評 議 五 帝 本 紀 見 歷 代 名 家 評 史 記,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61

24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更 清 楚 地 將 太 史 公 未 依 孔 子 舊 說 斷 自 堯 舜 之 深 意 道 出 此 外, 太 史 公 於 高 祖 本 紀 贊 語 中 論 : 三 王 之 道 若 循 環, 終 而 復 始 其 意 即 在 通 古 今 之 變, 而 非 證 明 歷 史 循 環 論 ; 在 高 祖 功 臣 侯 年 表 序 中 言 : 居 今 之 世, 志 古 之 道, 所 以 自 鏡 也 可 見 其 述 史 非 僅 材 料 之 整 理, 而 是 要 人 以 史 為 鏡, 知 歷 代 帝 王 成 敗 興 衰 之 理, 故 述 往 事 而 期 思 來 者 尤 其 在 伯 夷 列 傳 中, 述 其 觀 堯 舜 禹 禪 讓 之 際, 那 種 慎 重 久 核 之 苦 心, 亦 不 禁 感 慨 : 王 者 大 統, 傳 天 下 若 斯 之 難 也 於 此, 雷 家 驥 有 清 楚 的 論 述 : 王 者 大 統, 即 所 謂 帝 王 之 道 帝 王 統 業, 傳 之 既 難 者 亦 即 意 味 受 之 繼 之 亦 難 也 堯 舜 禹 湯 文 武 周 公 一 統 相 承, 抑 且 經 數 百 年 始 得 再 傳 而 授 之, 斯 實 難 矣 夏 殷 周 繼 體 之 主, 奉 其 開 統 之 正 而 失 守, 必 待 王 者 另 受 命 而 興, 則 其 所 失 不 明, 斯 則 繼 統 者 亦 難 矣 秦 因 周 之 失 道 而 興, 卻 踵 繼 其 文 致 之 失, 無 以 知 道 統 之 正 而 撥 亂 反 正, 是 則 若 謂 秦 統 繼 之 以 正, 不 亦 難 耶? 司 馬 遷 在 傳 統 繼 統 的 系 統 上, 是 否 定 秦 的 61 可 見, 既 以 五 帝 為 漢 史 淵 源, 在 顯 示 帝 王 淵 源 百 世 授 受 之 正 統 的 同 時, 在 位 者 得 此 王 者 大 統, 可 不 慎 乎? 可 不 慎 乎? 史 公 之 用 心 亦 深 矣! 三 寓 諷 諫 深 意 太 史 公 於 五 帝 本 紀 贊 語 中 說 : 非 好 學 深 思, 心 知 其 意, 故 難 為 淺 見 寡 聞 道 也 因 此, 歷 來 評 史 家 對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安 排, 皆 認 為 有 諷 意 存 焉 62 其 中 李 鄴 嗣 論 之 頗 詳, 其 言 : 余 謂 史 公 稱 尚 書 載 堯 以 來, 而 今 自 黃 帝 始 蓋 黃 帝 本 紀, 實 太 史 公 之 諫 書 也, 當 與 封 禪 書 並 讀, 即 可 見 矣 自 漢 初 學 者 多 治 黃 老 言, 至 孝 武 皇 帝 時 始 嚮 儒 術, 而 帝 更 好 言 神 仙 神 仙 者, 道 家 之 外 乘 也, 其 言 亦 本 諸 黃 老, 然 李 聃 一 守 藏 室 史, 避 世 而 去, 時 稱 為 隱 君 子, 凡 方 年 3 月, 頁 325~326 詳 見 雷 家 驥 兩 漢 至 唐 初 的 歷 史 觀 念 與 意 識 ( 六 )- 兼 論 其 與 史 學 成 立 的 關 係, 華 學 月 刊 第 144 期, 民 國 72 年 12 月, 頁 40 主 張 五 帝 本 紀 為 諫 書 之 說, 有 : 柯 維 騏 史 記 考 要 卷 一 : 太 史 公 紀 封 禪 書 已 見 武 帝 之 惑 此 ( 五 帝 本 紀 ) 云 崩 且 葬, 所 以 祛 後 世 之 惑 也 蔣 世 榮 蛟 川 先 生 文 存 卷 十 四 書 小 司 馬 補 三 皇 紀 後 : 子 長 首 稱 黃 帝, 正 為 漢 武 辨 其 怪 誕 荒 唐 之 無 足 信 也, 如 此 則 方 士 神 仙 之 說 矣 子 長 忠 愛 之 思, 有 以 諷 之 乎! 以 上 二 書 具 轉 引 自 歷 代 名 家 評 史 記, 前 揭 書, 頁 318~ ~322 62

25 士 所 造 荒 怪 不 經, 不 能 與 之 附 益, 足 以 動 人 主 至 軒 轅 古 帝 大 聖 人, 又 世 絕 遠, 可 以 極 言 附 會, 竦 人 主 之 聽, 于 是 諸 方 士 競 進 其 說 而 天 子 亦 喟 然 翹 首 曰 : 嗟 乎! 吾 誠 得 如 黃 帝, 吾 去 妻 子 如 脫 躧 耳 其 足 以 動 人 主 若 此 今 史 公 所 作 黃 帝 本 紀, 簡 而 雅, 質 而 不 侉 其 敘 黃 帝 修 政, 一 曰 師 兵, 二 曰 疆 理, 三 曰 設 官, 四 曰 定 曆 ; 復 舉 其 要 曰 治 五 氣, 藝 五 種, 曰 勞 勤 心 力 耳 目, 節 用 材 物, 俱 治 天 下 之 大 本 大 經 為 萬 世 法, 而 鬼 神 山 川 封 禪 與 焉, 則 僅 一 言 及 之, 不 復 道 至 後 書 黃 帝 崩, 葬 橋 山, 而 世 所 傳 鼎 湖 上 仙 及 諸 荒 誕 不 經, 盡 可 不 辯 而 見 矣 余 嘗 考 漢 書. 藝 文 志 所 謂 百 家 言 黃 帝, 俱 一 時 方 士 詭 撰 以 欺 人 主, 縉 紳 先 生 難 言 之 今 本 紀 盡 削 不 載, 而 別 於 封 禪 書 俱 述 前 說, 而 直 斷 之 曰 : 海 上 怪 迂 之 方 士 阿 諛 苟 合 之 徒, 所 言 不 經 無 驗 者 蓋 一 以 徵 信, 一 以 斥 誣, 使 人 主 開 卷 惕 然, 知 黃 帝 憂 勞 聖 人, 諸 所 以 治 天 下 若 此 太 史 公 則 其 言 尤 雅 者, 著 為 本 紀 書 首, 此 其 愛 君 之 誠, 翻 覆 諷 諫, 冀 人 主 讀 其 書 而 有 悟 63 今 觀 史 記 封 禪 書 開 頭 即 言 : 自 古 帝 王 受 命, 何 嘗 不 封 禪? 蓋 有 無 其 應 而 用 事 者 矣, 未 有 睹 符 瑞 見 而 不 臻 乎 泰 山 者 也 可 見 帝 王 受 命 於 天, 待 其 功 成 德 洽 天 現 符 瑞 之 際, 自 應 登 泰 山 行 封 禪 大 典 以 告 天 地 神 明 64 篇 中 又 言 : 元 年, 漢 興 已 六 十 餘 歲 矣, 天 下 艾 安, 搢 紳 之 屬 皆 望 天 子 封 禪 改 正 度 也 可 見 太 史 公 是 讚 成 行 封 禪 大 典 的 與 卷 二 十 八 封 禪 書 第 六 中 引 管 子 封 禪 篇 所 言 同 看, 其 意 更 明 : 管 子 曰 : 古 者 封 泰 山 禪 梁 父 者 二 十 七 家, 而 夷 吾 所 記 者 十 有 二 焉, 昔 無 淮 氏 伏 羲 神 農 炎 帝 黃 帝 顓 頊 帝 俈 堯 舜 禹 湯 周 成 王 皆 受 命 然 後 得 封 禪 65 然 而 封 禪 書 中 雖 屢 寫 武 帝 封 禪 祭 祀 與 方 士 往 來 求 神 仙 等 事, 卻 李 鄴 嗣 杲 堂 文 鈔 卷 四 五 帝 本 紀 論 見 歷 代 名 家 評 史 記, 前 揭 書, 頁 320~321 此 外, 蔣 士 學 蛟 川 先 正 文 存 卷 一 四 書 小 司 馬 補 三 皇 紀 後 之 說 與 李 鄴 嗣 相 似 : 史 記 不 載 三 皇 之 事, 豈 其 才 學 有 所 不 能 哉? 蓋 子 長 之 慨 然 懷 古, 而 首 稱 黃 帝, 正 為 漢 武 辨 其 怪 誕 荒 唐 之 無 足 信 也, 如 此 則 方 士 神 仙 之 說 絀 矣 方 士 託 言 黃 帝, 以 為 是 天 子 而 聖 人 者 也, 以 聖 人 天 子 而 終 之 鑄 鼎, 以 作 神 仙, 此 真 漢 武 之 所 甘 心 矣 史 遷 蓋 曰 : 以 臣 所 聞, 古 黃 帝 何 嘗 若 此 而 朝 廷 方 惑 於 其 說, 又 不 能 執 書 策 所 當 考 信 者 而 爭 之, 則 史 記 之 首 稱 黃 帝, 故 闕 三 皇 也 則 夫 孝 武 晚 年 之 悔 所 云 天 下 豈 有 仙 人 者, 安 知 不 從 讀 史 中 來, 而 子 長 忠 愛 之 思 有 以 諷 之 乎! 見 歷 代 名 家 評 史 記, 前 揭 書, 頁 321~322 唐. 杜 佑 通 典 卷 第 五 十 四 禮 十 四 沿 革 十 四 吉 禮 十 三 釋 封 禪 : 古 者 帝 王 之 興, 每 易 姓 而 起, 以 致 太 平, 必 封 乎 泰 山, 所 以 告 成 功 也 禮 云 : 因 名 山 升 於 中 天 封 訖, 而 禪 梁 甫, 亦 以 告 太 平 也 收 於 傳 世 藏 書. 史 庫, 誠 成 企 業 集 團 ( 中 國 ) 有 限 公 司 製 作, 海 南 國 際 出 版 中 心 出 版,1996 年 12 月 出 版, 頁 387 詳 見 史 記 卷 二 十 八 封 禪 書 第 六, 前 揭 書, 頁 1018~

26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結 之 以 終 無 有 驗 方 士 言 祀 神 者 彌 眾, 然 其 效 可 睹 矣 諷 意 極 明 鍾 伯 敬 評 史 記 中 曾 言 : 此 書 妙 在 將 黃 虞 歷 代 祀 典 與 封 禪 牽 合 為 一, 將 封 禪 與 神 僊 牽 合 為 一, 又 將 河 決 匈 奴 諸 事 與 求 僊 牽 合 為 一, 似 涉 附 會, 而 其 格 格 不 相 蒙 處, 讀 之 自 見 累 累 萬 餘 言, 無 一 實 語, 每 用 虛 字 誕 語 翻 弄, 其 褒 貶 即 在 其 中 66 此 數 語 已 可 看 出 鍾 惺 認 為 太 史 公 作 封 禪 書 之 諷 刺 意 味, 然 需 加 說 明 者 : 太 史 公 所 批 評 的 是 : 武 帝 藉 行 封 禪 之 儀 而 冀 求 神 仙 之 事, 雖 行 封 禪, 實 非 封 禪 原 意 按 封 禪 本 意 為 帝 王 功 成 德 洽 之 後, 祭 告 天 地 山 川 神 靈 的 儀 式, 故 於 封 禪 書 開 首 即 言 : 自 古 受 命 帝 王, 何 嘗 不 封 禪 觀 諸 五 帝 本 紀 可 知 黃 帝 亦 是 在 平 定 天 下 之 後 才 鬼 神 山 川 封 禪 與 為 多 焉, 因 此, 封 禪 並 非 每 位 君 王 都 可 得 而 行 之, 封 禪 書 中 即 述 齊 桓 公 欲 行 封 禪 之 儀, 管 仲 卻 以 未 見 符 瑞 其 德 未 能 感 天 為 由 而 止 之, 可 見 封 禪 之 神 聖 性 然 封 禪 書 中 既 寫 武 帝 大 行 封 禪, 又 寫 河 決 天 旱 蝗 災 及 伐 匈 奴 南 越 朝 鮮 諸 事 67, 如 此 可 謂 德 洽? 可 謂 功 成? 兩 相 對 比, 則 史 公 深 意 自 顯 太 史 公 以 民 心 向 背 為 國 家 興 亡 盛 衰 之 關 鍵, 君 王 之 修 德 愛 民 又 為 得 民 心 與 否 之 關 鍵 所 以 正 當 董 仲 舒 天 人 相 應 之 說 蔚 為 主 流, 漢 武 帝 又 沉 迷 於 神 仙 之 事 的 時 代, 太 史 公 卻 語 重 心 長 地 道 出 : 日 變 修 德, 月 變 省 刑, 星 變 結 和, 凡 天 變 過 度 乃 占 國 君 強 大, 有 德 者 昌, 弱 小, 詐 飾 者 亡 太 上 修 德, 其 次 修 政, 其 次 修 救, 其 次 修 禳, 正 下 無 之 68 史 家 之 用 心 處, 於 此 可 見 一 斑 太 史 公 認 為 君 王 當 以 安 民 為 先, 因 此 反 對 大 事 征 伐 與 橫 徵 暴 歛, 他 的 看 法 正 反 映 出 武 帝 時 期 的 政 治 現 況, 他 所 提 出 的 原 始 66 詳 見 鍾 伯 敬 評 史 記, 此 書 未 見, 轉 引 自 陳 桐 生 中 國 史 官 文 化 與 史 記 第 六 章 四 司 馬 遷 論 武 帝 封 禪, 前 揭 書, 頁 史 記 卷 二 十 八 封 禪 書 第 六 中 所 記 天 災 人 禍, 如 是 時 上 憂 河 決, 而 黃 金 不 就, 乃 拜 大 為 五 利 將 軍 ( 前 揭 書, 頁 1046) 是 歲 旱, 於 是 天 子 既 出 無 名, 乃 禱 萬 里 沙, 過 祠 太 山, 還 至 瓠 子, 自 臨 塞 決 河, 留 二 日, 沉 祠 而 去 使 二 卿 將 卒 塞 決 河, 徙 二 渠, 復 禹 之 故 跡 焉 ( 前 揭 書, 頁 1059) 夏, 旱 公 孫 卿 曰 : 黃 帝 時 封 則 天 旱, 乾 封 三 年 上 乃 下 詔 曰 : 天 旱, 意 乾 封 乎? 其 令 天 下 尊 祠 靈 星 焉 ( 前 揭 書, 頁 1060) 十 一 月 乙 酉 柏 梁 烖 ( 前 揭 書, 頁 1062) 是 歲, 西 伐 大 宛 蝗 大 起 ( 前 揭 書, 頁 1063) 等 68 詳 見 史 記 卷 二 十 七 天 官 書 第 五 太 史 公 曰, 前 揭 書, 頁

27 察 終, 見 盛 觀 衰 是 將 考 察 歷 史 與 陳 述 政 事 融 合 在 一 起 69 再 看 黃 帝 行 封 禪 前 之 作 為 : 修 德 振 兵 撫 萬 民 萬 國 和 未 嘗 寧 居, 行 封 禪 之 後, 推 賢 治 民, 勞 勤 心 力, 節 用 財 物, 豈 非 功 成 德 洽! 尤 當 注 意 者, 本 紀 述 黃 帝 死 且 葬, 封 禪 書 卻 藉 方 士 之 口 言 黃 帝 鑄 鼎 乘 龍 飛 天 70, 何 者 可 信? 不 辯 自 明! 面 對 武 帝 的 興 兵 征 戰, 太 史 公 亦 有 話 要 說, 在 太 史 公 自 序 中 言 : 非 兵 不 彊, 非 德 不 昌 黃 帝 湯 武 以 興, 桀 紂 二 世 以 崩, 可 不 慎 歟! 黃 帝 以 戰 爭 統 一 天 下, 秦 亦 以 戰 爭 統 一 天 下 ; 然 黃 帝 不 窮 兵 黷 武, 故 得 永 保 天 命, 秦 因 窮 兵 黷 武, 二 世 而 亡! 可 不 慎 歟 四 字 已 可 看 出 太 史 公 不 滿 武 帝 多 慾 爭 戰 之 意 此 外, 太 史 公 以 黃 帝 為 五 帝 之 首, 其 原 因 應 可 再 加 上 文 化 因 素 史 記 中 並 未 述 及 黃 帝 之 制 作, 但 在 漢 書 律 曆 志 71 世 本 高 郵 茆 泮 林 輯 本 72 則 多 有 敘 述 ; 近 人 張 其 昀 在 中 華 五 千 年 史 中 以 最 偉 大 的 發 明 家 稱 黃 帝, 從 食 衣 住 行 育 樂 等 六 大 民 生 需 求 之 發 明, 及 武 器 與 文 治 的 結 合, 論 述 黃 帝 奠 定 中 華 民 族 開 國 規 模 之 貢 獻 73 ; 錢 穆 於 黃 帝 一 書 中, 更 分 天 文 曆 法 食 衣 住 行 武 器 和 文 字 及 其 它 方 面, 詳 細 論 述 黃 帝 在 文 化 發 展 上 之 貢 獻 74 可 見 黃 帝 時 期, 開 創 了 社 會 物 質 文 化 生 活 的 踐 行, 而 文 化 是 社 會 人 與 自 然 界 交 互 活 動 中 形 成 的 物 質 要 素 與 精 神 要 素 的 統 一 型 態, 他 開 拓 了 華 夏 文 化 的 端 源 75, 69 詳 見 陳 其 泰 史 學 與 中 國 文 化 傳 統 上 篇 傳 統 史 學 的 確 立 與 文 化 問 題 之 五 史 記 久 遠 生 命 力 的 奧 蘊 三 平 民 階 層 政 治 要 求 的 反 映 北 京 : 書 目 文 獻 出 版 社,1992 年 9 月 北 京 第 一 版, 頁 史 記 卷 二 十 八 封 禪 書 第 六 : 黃 帝 采 首 山 銅, 鑄 鼎 於 荊 山 下 黃 既 成 ( 按 : 黃 應 作 鼎 ), 有 龍 垂 胡 髯 下 迎 黃 帝, 黃 帝 上 騎, 群 臣 後 宮 從 上 者 七 十 餘 人, 龍 乃 上 去 餘 小 臣 不 得 上, 乃 悉 持 龍 髯, 龍 髯 拔 墮, 墮 黃 帝 之 弓, 百 姓 仰 望 黃 帝 既 上 天, 乃 抱 其 弓 與 胡 髯 號, 故 後 世 因 名 其 處 曰 鼎 湖, 其 弓 曰 烏 號 詳 見 史 記 評 林, 前 揭 書, 頁 1051 關 於 此 段 所 記, 袁 珂 中 國 神 話 傳 說 黃 炎 篇 第 八 章 中 說 : 按 黃 帝 鑄 鼎 的 傳 說, 當 系 記 其 與 蚩 尤 戰 爭 的 成 功, 非 煉 丹 修 道, 如 古 今 注 答 孫 興 公 說 從 龍 迎 黃 帝 的 迎 字, 已 可 見 他 確 係 返 歸 天 庭, 非 修 道 登 遐 前 揭 書, 頁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卷 二 十 一 上 律 曆 志 第 一 : 五 聲 之 本, 生 於 黃 鐘 之 律 其 傳 曰, 黃 帝 之 所 作 也 黃 帝 使 泠 綸 以 為 黃 鐘 之 宮 同 書 卷 二 十 一 下 律 曆 志 第 一 下 : 黃 帝 始 垂 衣 裳, 有 軒 冕 之 服 前 揭 書, 頁 詳 見 世 本 八 種. 茆 泮 林 輯 本 : 世 本 作 篇. 黃 帝 列 黃 帝 見 百 物 始 穿 井 黃 帝 樂 名 咸 池 等 27 條 台 北 : 西 南 書 局, 民 國 63 年 1 月 初 版, 頁 109~ 詳 見 張 其 昀 中 華 五 千 年 史 第 一 冊 遠 古 史 第 三 章 最 偉 大 的 發 明 家 - 黃 帝, 台 北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出 版 部, 民 國 52 年 11 月 5 版, 頁 14~21 關 於 黃 帝 之 事 蹟 亦 可 見 王 仲 孚 秦 照 芬 陳 文 豪 陳 惜 珍 陳 淑 芬 等 箸 中 國 文 化 史 第 一 章 從 遠 古 到 秦 漢 文 化 的 演 進. 三 神 話 傳 說 與 歷 史,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民 國 89 年 8 月 初 版 五 刷, 頁 12~13 74 詳 見 錢 穆 黃 帝, 前 揭 書, 頁 17 ~29 75 詳 見 陸 建 猷 黃 帝 崇 敬 中 的 多 重 文 化 情 感 形 式. 二 黃 帝 開 創 政 治 文 化 的 導 向 召 力, 孔 65

28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五 期 2009 年 3 月 實 為 中 華 文 明 之 曙 光, 置 之 書 首, 亦 稱 允 當! 總 上 所 論, 太 史 公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實 有 深 意, 藉 由 黃 帝 之 具 體 作 為 點 出 其 理 想 的 政 治 型 態, 此 正 太 史 公 自 序 所 言 : 維 首 黃 帝, 法 天 則 地, 四 聖 遵 序, 各 成 法 度, 唐 堯 遜 位, 虞 舜 不 台, 厥 美 帝 功, 萬 世 載 之, 作 五 帝 本 紀 第 一 之 旨 伍 餘 論 從 黃 帝 本 紀 看 太 史 公 作 史 之 法 班 固 漢 書 司 馬 遷 傳 贊 言 : 劉 向 揚 雄 博 極 群 書, 皆 稱 遷 有 良 史 之 材, 服 其 善 序 事 理, 辨 而 不 華, 質 而 不 俚, 其 文 質, 其 事 核, 不 虛 美, 不 隱 惡, 故 謂 之 實 錄 76 以 實 錄 稱 之, 並 非 溢 美 明 陳 仁 錫 評 論 五 帝 本 紀 更 言 此 篇 乃 太 史 公 所 極 用 意 之 文, 其 敍 次 征 誅 揖 讓 朝 覲 會 同 聖 人 經 世 大 典, 嚴 整 慎 重, 一 切 齊 諧 怪 語 之 書, 不 敢 輕 入, 所 以 為 史 中 之 經 77 可 見 評 價 之 高! 欲 知 太 史 公 作 史 之 法, 可 由 黃 帝 本 紀 窺 其 要 領, 其 於 五 帝 本 紀 贊 言 : 學 者 多 稱 五 帝 尚 矣 然 尚 書 獨 載 堯 以 來, 而 百 家 言 黃 帝, 其 文 不 雅 馴, 薦 紳 先 生 難 言 之 孔 子 所 傳 宰 予 問 五 帝 德 及 帝 繫 姓, 儒 者 或 不 傳 余 嘗 西 至 空 峒, 北 過 涿 鹿, 東 漸 於 海, 南 浮 江 淮 矣 至, 長 老 皆 各 往 往 稱 黃 帝 堯 舜 之 處, 風 教 固 殊 焉, 總 之 不 離 古 文 者 近 是 予 觀 春 秋 國 語, 其 發 明 五 帝 德 及 帝 繫 姓 章 矣 顧 弟 弗 深 考, 其 所 表 現 皆 不 虛, 書 缺 有 間 矣, 其 軼 乃 時 時 見 於 他 說 非 好 學 深 思, 心 知 其 意, 固 難 為 淺 見 寡 聞 道 也 余 並 論 次, 擇 其 言 尤 雅 者, 故 著 為 本 紀 書 首 思 量 此 段 文 字, 則 知 太 史 公 作 史 之 材 料, 包 括 文 字 部 分 的 載 籍 檔 案 及 遊 歷 天 下 所 得 之 見 聞 至 於 材 料 的 取 捨, 其 原 則 為 考 信 於 六 藝 ( 伯 夷 列 傳 ), 在 寫 黃 帝 本 紀 時, 以 百 家 之 言 多 不 雅 馴, 而 採 孔 子 所 傳 之 五 帝 德 及 帝 繫 姓, 然 亦 非 全 盤 接 受, 而 是 經 過 見 聞 所 得 之 印 證, 乃 成 此 篇 在 文 字 上, 則 以 不 離 古 文 者 近 是, 可 知 其 自 序 中 言 : 十 歲 誦 古 文 正 為 作 史 之 孟 月 刊 第 44 卷 第 7 8 期, 頁 詳 見 東 漢. 班 固 漢 書 卷 六 十 二 司 馬 遷 傳 第 三 十 二, 前 揭 書, 頁 詳 見 凌 稚 隆 輯 校 李 光 緒 增 補 有 井 範 平 補 標 史 記 評 林 卷 之 ㄧ 五 帝 本 紀, 前 揭 書, 頁 34 66

29 基 礎 養 成 古 文, 指 先 秦 文 字, 以 之 考 定 先 秦 史 實, 自 然 較 接 近 歷 史 的 真 實 可 見 資 料 之 取 捨 何 其 謹 慎, 透 過 資 料 編 寫 而 展 現 歷 史 事 件 的 價 值, 正 是 太 史 公 史 識 不 凡 處! 關 於 此 點, 錢 鍾 書 管 錐 篇. 史 記 會 註 考 證 五 十 八 則 之 二 五 帝 本 紀 中 說 : 學 者 多 稱 五 帝 尚 矣 然 尚 書 獨 載 堯 以 來, 而 百 家 言 黃 帝, 其 文 不 雅 馴, 縉 紳 先 生 難 言 之 軼 事 時 見 於 他 說, 余 擇 其 言 尤 雅 者 按 封 禪 書 : 其 語 不 經 見, 縉 紳 者 不 道 ; 大 宛 列 傳 : 故 言 九 州 山 川, 尚 書 近 之 矣 ; 至 禹 本 紀 山 海 經 所 有 怪 物, 余 不 敢 言 也 此 三 則 足 徵 馬 遷 載 筆 取 才 之 旨, 亦 即 為 後 世 史 家 立 則 發 凡 78 可 見 太 史 公 立 黃 帝 於 本 紀 之 首, 除 了 漢 初 尊 崇 黃 老 的 時 代 背 景 外, 亦 與 武 帝 沉 迷 封 禪 神 仙 之 說 有 關, 故 言 不 首 黃 帝, 失 臣 子 將 順 之 道 79, 但 在 取 材 上 卻 是 嚴 謹 的, 五 帝 本 紀 所 記 黃 帝 之 事 跡, 以 不 離 古 文 者 擇 其 言 尤 雅 者 作 為 歷 史 之 記 載, 至 於 不 雅 馴 或 荒 誕 不 經 者, 則 另 立 篇 章 記 之, 因 此 在 史 記 中 仍 可 見 許 多 有 關 黃 帝 的 傳 說, 如 此 用 心, 實 為 寓 規 於 頌, 文 微 義 嚴 矣, 因 此, 錢 鍾 書 讚 其 為 後 世 史 家 立 則 發 凡 至 於 作 史 的 態 度, 除 上 段 引 文 見 其 考 證 之 詳 外, 亦 可 由 三 代 世 表 序 言 中 所 說 : 疑 則 傳 疑, 蓋 其 慎 也 看 出 如 此 謹 慎 及 負 責 的 態 度, 不 僅 寫 下 曠 世 鉅 作, 更 為 後 世 史 家 立 下 不 朽 的 典 範! 子 曰 : 君 子 疾 没 世 而 名 不 稱 焉, 報 任 安 書 道 盡 太 史 公 作 史 之 心 路 歷 程 : 所 以 隱 忍 苟 活, 幽 於 糞 土 之 中 而 不 辭 者, 恨 私 心 有 所 不 盡, 鄙 陋 沒 世 而 文 采 不 表 於 後 世 也 史 記 成, 太 史 公 可 謂 無 憾 矣! 詳 見 錢 鍾 書 管 錐 篇. 史 記 會 註 考 證 五 十 八 則. 二 五 帝 本 紀, 北 京 : 生 活. 讀 書. 新 知 三 聯 書 店,2001 年 1 月 出 版, 頁 480~481 同 上 註, 錢 鍾 書 於 其 書 中 引 周 廣 業 蓬 廬 文 鈔 卷 二 史 記 首 黃 帝 說 : 不 首 黃 帝, 失 臣 子 將 順 之 道, 然 而 寓 規 於 頌, 文 微 義 嚴 矣 頁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87-126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歸 有 光 詩 中 的 海 戰 書 寫 兼 述 其 古 文 中 的 禦 寇 思 想 * 顏 智 英 摘 要 本 文 針 對 歸 有 光 24 首 與 抗 倭 海 戰 相 關 的 詩 篇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以 溯 源 頭 觀 流 變 的 研 究 方 式, 具 體 見 出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167-196 18 2 89 12 * 167 168 6 577 578 6 2 2 580 5 8 581 2 2 8 9 1 2 1 1 119 19 2 1977.6 1 1 22-23 Denis Twitchet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3, Sui and T ang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頁 223-260 1 二 六 年 九 月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邱 湘 雲 摘 要 禪 宗 大 顯 於 唐 朝, 詩 歌 也 大 盛 於 唐 朝, 禪 學 與 詩 學 交 會 於 一 時, 進 而 又 激 發 出 美 學 的 火 花 禪 與 詩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之 美 有 許 多 相 通 之 處, 例 如 重 直 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18 卷 第 4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08 年 12 月 Vol.18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8 赵 文 化 研 究 论 赵 都 邯 郸 与 赵 国 都 城 研 究 问 题 朱 士 光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10062) 摘 要 : 战 国 七 雄 之 一 的 赵 国 都 城

More information

穨1-林聖欽.doc

穨1-林聖欽.doc 1 39 92 11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9, November. 2003 *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Taiwanese christening culture: A case of Xuei-gia-liau, Xuei-gia Bau, Yan-Shui-Gang Ting in Japanese Rule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03

03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57-80 20 2 91 12 vs. 1684-? * 57 58 20 2 1 2 3 4 5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6 Whiggish interpretation 1 2000 8 559-563 539-558 1993 4 64-67 16 4 1995 3-7 2 1978 3 4 HPM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四 十 期 2013 年 3 月 頁 61-88 永 遠 的 革 新 號 側 論 筆 匯 遺 漏 在 文 學 史 上 的 密 碼 及 其 重 要 性 陳 明 成 摘 要 由 於 歷 來 有 關 文 學 雜 誌 與 現 代 文 學 的 研 究 成 果 已 呈 豐 碩, 相 形 之 下, 對 於 栽 種 在 兩 者 之 中 的 革 新 號 筆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中英文科教師甄試心得 高 中 英 文 科 教 師 甄 試 心 得 英 語 學 系 碩 士 班 林 俊 呈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今 年 第 一 次 參 加 教 師 甄 試, 能 夠 在 尚 未 服 兵 役 前 便 考 上 高 雄 市 立 高 雄 高 級 中 學 專 任 教 師, 自 己 覺 得 很 意 外, 也 很 幸 運 考 上 後 不 久 在 與 雄 中 校 長 的 會 談 中, 校 長 的 一 句

More information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研 究 成 果 報 告 ( 精 簡 版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編 號 :NSC 99-2410-H-151-025- 執 行 期 間 :99 年 08 月 01 日 至 100 年 07 月 3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4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10):1-24 山 海 經 校 注 與 袁 珂 的 神 話 研 究 鍾 佩 衿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生 摘 要 作 為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的 重 要 學 者, 袁 珂 的 研 究 重 心 即 在 於 對 山 海 經 神 話 進 行 詮 釋 與 探 討 ; 研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2007 3,, 1981 : :, :,,,, :,,, ( ) ;,, :, : :, :, 1984 : 1999,218 2 2007 9 17 3 China 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Sep12007 Vol117 No13 :,1964 : 1, 100006,20 20 40,,,, 1938 1941 1946 1997 1995 1 2007 3,, 1981 : :, :,,,, :,,, ( ) ;,, :, : 1981 4 :, :, 1984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論 漢 代 的 宴 飲 文 化... 韓 秀 利 1 北 宋 市 肆 飲 食 的 美 感 追 求 以 東 京 夢 華 錄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劉 香 蘭 19 旅 行 社 資 訊 管 理 系 統 課 程 及 專 業 認 證 推 廣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以 醒 吾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系 為 例... 丁 寧 李 菊 芬 39 我 國 國 內 線 航 空 公 司 競 合 賽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中 考 英 语 科 考 试 标 准 及 试 卷 结 构 技 术 指 标 构 想 1 王 后 雄 童 祥 林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考 试 研 究 院, 武 汉,430079, 湖 北 ) 提 要 : 本 文 从 结 构 模 式 内 容 要 素 能 力 要 素 题 型 要 素 难 度 要 素 分 数 要 素 时 限 要 素 等 方 面 细 致 分 析 了 中 考 英 语 科 试 卷 结 构 的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

: Thesis on Court Banquet and Assemblage Poetry in Early Tang : I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different stages early Tang: Taizong GaozongWuhou and Zhongzong,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More information

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

1950--1980年代臺灣武俠電影之傳播 1950--1980 年 代 臺 灣 武 俠 電 影 之 傳 播 陳 韻 琦 修 平 科 技 大 學 博 雅 學 院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武 俠 文 化 的 面 世, 必 須 具 有 社 會 意 義 和 普 世 價 值 透 過 各 種 表 達 手 法, 傳 遞 珍 貴 的 俠 義 精 神 武 俠 電 影 在 臺 灣, 為 一 種 多 元 化 的 文 化 資 產, 並 從 1950 年 代 開 始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2007 12 183-210 The Chényù-Dùncuò (Profound and Forceful) Theory in Zhan-Tai Wu s 183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01 4 0 80 0 80 K7 D3 A 1003-3815 01-04 - 0049-1 Generation of Academically-Oriented Tradition The CPC History Research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the 1980s Wu Zhijun Abstract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1 期 頁 321-336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09 年 7 月 論 十 七 年 文 學 中 配 合 政 治 的 幾 種 模 式 - 中 國 現 當 代 文 學 史 與 思 想 史 的 關 聯 性 論 綱 ( 之 一 ) * 丁 帆 提 要 1949 年 是 中 國 大 陸 當 代 文 學 的 重 要 轉 型 節 點 在 此 後 頌 歌 與 戰 歌 和 鳴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8-47-74\277\372\255Z\260\266.doc)

(Microsoft Word - 18-47-74\277\372\255Z\260\266.doc) :2007 :2007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第 十 八 期 (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二 月 ), 頁 以 陳 傳 建 統 中 皇 國 明 的 通 歷 紀 史 敘 為 事 中 遺 心 產 的 : 討 論 47-74 錢 摘 茂 偉 歷 史 敘 事 是 中 國 傳 統 史 學 的 主 流, 本 為 要 秀 綱 敘 的 目 事 體 也 編 是 文 年 不 化 史 夠 遺 也 的 產 可, 以 通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吳

Microsoft Word - 09吳 或 問 WAKUMON 117 No.25,(2014)pp.117-132 文 化 遗 民 的 遗 与 逸 以 胡 思 敬 为 例 吴 晗 怡 摘 要 : 本 文 以 清 末 民 初 的 江 西 遗 民 胡 思 敬 为 研 究 对 象, 将 其 置 于 遗 逸 对 峙 的 研 究 框 架 内, 考 察 其 在 清 覆 后 的 遗 民 生 涯 及 隐 逸 生 活 强 调 先 为 士 而 后 能 遗,

More information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 30 20 30,,,, 20 30,,,, (1994 ),1930 1939 25, 1900,1921,,, 1926 1952,1966 10 111 2002 2,,,,,,, 1928 1933,,,,,,,,,, 1907,1925,, 1927 1,, 2 1952 1966 6 1985, 1928,1934,1934 5,, 1935 1933,, 1941 10 9,,,,

More information

ISSN 1021-4542

ISSN 1021-4542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7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7,22,77-89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劉見成 1 摘 要 一般以老子為修道思想開宗之祖 道德經 一書自然成為修道之根本 經典 老子 道德經 中的修道思想是以其道論作為基礎 老子之道論可分 為 天道 與 人道 兩部分 天道 所指為 本體義的道 即以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根 道為天地根 為萬物之宗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on the Christian Charity Career in the Modern Times of Suzhou (18501937) Master Candidate:Wu Xiaodi Supervisor: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I III The Study on the Calligraphy Theory and Writing Arts of Sun Guoh-Tyng Shu Puu Summary Sun Chyan-Lii, also known as Guoh-Tyng, was born in Chern Liou (or Fuh Ya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六 期 2011 年 3 月 頁 23-56 論 司 馬 遷 的 忠 義 氣 節 觀 莊 坤 成 摘 要 史 記 是 繼 承 春 秋 的 精 神, 將 政 治 道 德 寄 寓 其 中 的 另 一 偉 大 作 品 由 於 司 馬 遷 所 處 的 時 付 環 境 與 個 人 的 人 生 經 歷, 使 得 史 記 裡 充 滿 著 忠 義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院 政 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台 灣 中 小 企 業 赴 大 陸 投 資 風 險 及 其 因 應 之 道 Investment Risks and its

More information

hks298cover&back

hks298cover&back 2957 6364 2377 3300 2302 1087 www.scout.org.hk scoutcraft@scout.org.hk 2675 0011 5,500 Service and Scouting Recently,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current state of service in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3(1),1-42 1 圖 解 思 考 法 在 申 論 題 寫 作 上 的 運 用 : 以 蕭 颯 死 了 一 個 國 中 女 生 之 後 為 例 馬 琇 芬 ( 投 稿 日 期 :2014/11/11; 修 正 日 期 :2015/01/21; 接 受 日 期 :2015/01/26) 摘 要 申 論 是 一 種 培 養 學 生 思 考 能 力 的 寫 作

More information

0 No. 0 6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6 0087 K09 A 00-0 0-00- 90 89 0-0-8 0JJD77000 < > 99 97 98 00 07 0 90 9 97 9 90 000 998 99 9 96 9 7 9 6 99 99 989 9 9 9 000 60 007 687 0 6 7 8 9 瑏瑠 90 6 7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309-327 19 1 90 6 80 1983 1 * 1 1983.8 195-206 309 310 19 1 2 1.1983 1986 3 2 1984.9.21 1986.12.18 1984 12 42-46 1996 3 45-47 1987.2.4 1992 1 127-130 1995.12.17 1996.1.13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2 决 (1) (2) (3) 408AD-537AD 0.82 479AD-509AD 2.66 ( 1990) 衆 1067 380 500 ( ) 6.5 1) 1) http://www.dtzc.gov.cn/lswh2.htm#3

2 决 (1) (2) (3) 408AD-537AD 0.82 479AD-509AD 2.66 ( 1990) 衆 1067 380 500 ( ) 6.5 1) 1) http://www.dtzc.gov.cn/lswh2.htm#3 1 38 925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8, May. 2003 Climate Change and Capital Relocation of the Bei-Wei Dynasty in China ** Sheng-I Hsu Abstract About 1500 years ago, Emperor Tuo-ba-hong of the Bei-wei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180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一 前 言 河 豚 於 史 載 甚 早, 東 漢 王 充 ( 西 元 27-97 年 ) 在 論 衡 裡, 已 將 河 豚 視 為 毒 魚 1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有 人 把 河 豚 剁 成 魚 醬 供 給 日 常 食 用, 漸 成 老 饕

180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一 前 言 河 豚 於 史 載 甚 早, 東 漢 王 充 ( 西 元 27-97 年 ) 在 論 衡 裡, 已 將 河 豚 視 為 毒 魚 1 南 北 朝 時 期, 開 始 有 人 把 河 豚 剁 成 魚 醬 供 給 日 常 食 用, 漸 成 老 饕 BIBLID 0254-4466(2013)31:4 pp. 179-208 漢 學 研 究 第 31 卷 第 4 期 ( 民 國 102 年 12 月 ) 直 那 一 死 ** 明 代 的 河 豚 文 化 謝 忠 志 * 摘 要 明 人 的 食 魨 習 尚, 實 際 上 源 自 北 宋 時 期 的 蘇 軾 梅 堯 臣, 稱 其 味 美 值 死 明 人 不 單 是 品 嚐 河 豚, 亦 著 手 統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2009 9 47-94 1945-1947 1945-1947 42 15 228 15 15 15 34 1946 35 3 4 15 15 15 15 228 228 15-47- 21 The Sales of Tai-Sugar during 1945-194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150,000 Metric Tons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01 12 93-122 * 2012.7.10 2012.12.5 * 94 638-712 677-744 709-788 749-814 -850-867 1 980-1052 1007-1072 1037-1101 1010-1071 1032-1098 1007-1072 1009-1059 2 1023-1063 992-1049 1002-1069 * 1 2 49 880 1997

More information

235-262 Øfi ™‚

235-262  Øfi ™‚ 2003 9 235 262 1 2 1 2 1966 510-235- 3 (1901-1995) ( t e r m i n a l culture) 4 3 1930 53 4 1 9 9 3 2 1 3 7 9-3 8 0-236- (221 B.C.) 5 (A.D. 593) 5 6 2 2 1 993 3 1-3 7 2 003 4 57-485 -237- (221 B.C.-1911)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版样板

中文版样板 第 17 卷 第 3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3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5 董 仲 舒 :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钱 耕 森 ( 安 徽 大 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 肥 230039)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99 1992 11 7 1999 8811218 800 150.456 1387 1392 1680 The Research on the Faith in Cheng Hwang Yeh in Kinmen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by a native kinmenese who doe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More information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異 同, 重 點 如 一 張 愛 玲 的 母 親 黃 逸 梵 為 湖 南 武 將 後 代, 生 母 去 世 後 由 父 親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博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鄭 明 娳 教 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研 究 生 楊 書 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張 愛 玲 小 說 中 雙 親 形 象 研 究 楊 書 瑋 摘 要 下 : 本 論 文 旨 在 分 析 張 愛 玲 小 說 作 品 中 雙 親 人 物 形 象 的 特 色 及

More information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7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晚 清 四 大 小 說 研 究 The Research on The Four Great Novels in late Ching Dynasty 研 究 生 : 黃 美 珍 撰 指 導 教 授 : 龔 顯 宗 教 授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誌 謝 本 篇 論 文 的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謝 我 的 家 人 親 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93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93, Dec 2011 洗 滌 神 州 舊 淚 痕 論 于 右 任 詩 書 之 頓 挫 美 柯 耀 程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兼 任 講 師 摘 要 于 右 任 為 中 華 民 國

More information

WTO

WTO 10384 X0115018 UDC MBA 2004 5 14 2004 6 1 WTO 2004 2006 7 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mise after our country enter into WTO, our country will open the readymade oil retail market in the end of 2004

More information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S DEGREE DISSERTATION 80 后 女 硕 士 生 择 偶 现 状 以 武 汉 市 七 所 高 校 为 例 POST-80S FEMALE POSTGRADUATE MATE SELECTION STATUS STUDY TAKE WUHAN SEVEN UNIVERSITIES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