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Transcription

1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 )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卷 四 以 專 章 討 論 陶 淵 明 的 五 言 古 詩, 共 八 十 五 則 方 東 樹 自 言 : 前 人 說 陶 詩 者 甚 眾, 然 多 論 常 解, 無 關 微 言 勝 理, 今 皆 不 取 似 乎 自 恃 其 評 敘 陶 詩, 獨 具 迥 異 於 前 人 之 見 識 本 文 據 此 出 發, 將 昭 昧 詹 言 中 評 論 陶 淵 明 與 其 作 品 之 詩 話, 析 分 為 三 個 層 次 進 行 討 論 首 先, 方 東 樹 標 舉 出 陶 詩 直 書 胸 臆 的 特 質, 並 認 為 其 胸 中 自 然 流 露 的 任 真, 實 乃 六 經 孔 孟 之 道 腴, 且 以 深 人 而 非 詩 人 稱 許 之 ; 其 次, 方 東 樹 在 謝 榛 不 必 專 學 陶 的 論 點 之 上, 進 一 步 提 出 初 學 者 不 宜 先 學 陶 詩 的 建 議, 並 在 實 際 評 述 淵 明 作 品 時, 帶 入 文 理 義 等 方 氏 重 視 的 學 詩 準 則, 期 望 對 後 學 有 所 俾 益 第 三, 陶 淵 明 的 淡 泊 胸 襟 與 詩 歌 表 現 無 二, 符 合 方 東 樹 的 儒 學 詩 教 觀, 然 對 於 陶 詩 中 流 露 的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生 世 新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兼 任 講 師

2 228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其 他 思 想, 方 氏 並 未 轉 換 視 角 而 依 舊 秉 持 儒 學 觀 審 度, 造 成 其 評 論 上 的 侷 限, 但 卻 也 是 別 具 特 色 的 詮 解 關 鍵 詞 :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陶 詩 桐 城 派

3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29 一 前 言 方 東 樹 ( ) 字 植 之, 號 副 墨 子 清 代 安 徽 桐 城 人, 為 繼 方 苞 劉 大 櫆 姚 鼐 後 之 桐 城 派 大 家 1 其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2,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共 分 三 部 分 3, 其 中 卷 四 以 專 章 討 論 陶 淵 明 的 桐 城 派 詩 學 發 展 至 姚 鼐, 詩 文 理 論 漸 趨 合 一, 姚 鼐 與 王 鐵 夫 書 云 : 詩 之 於 文, 固 是 一 理, 而 取 徑 則 不 同 參 見 惜 抱 軒 文 集 卷 三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頁 289 方 東 樹 繼 承 師 說, 以 古 文 義 法 論 詩, 吳 宏 一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析 論 言 其 : 標 榜 性 情, 鬯 言 詩 法, 重 視 學 識, 主 張 有 物 有 序, 文 理 事 理 並 重, 蓋 欲 合 義 理 詞 章 考 據 於 一 體, 不 但 能 紹 繼 前 賢, 而 且 能 開 導 後 學, 在 清 代 詩 學 中, 自 有 其 舉 足 輕 重 的 地 位 詳 參 吳 宏 一 著, 清 代 文 學 批 評 論 集 ( 臺 北 : 聯 經 文 化 事 業 出 版 有 限 公 司,1998), 頁 294, 本 文 受 惠 於 此 文 良 多, 特 表 謝 忱 此 外, 關 於 桐 城 派 及 方 東 樹 之 詩 學 理 論, 可 參 考 張 健 清 代 詩 學 研 究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9), 頁 楊 淑 華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及 其 詩 學 定 位 ( 臺 南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3) 郭 正 宜 方 東 樹 詩 學 源 流 及 其 美 感 取 向 之 研 究 ( 臺 南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2) 康 維 訓 方 東 樹 詩 論 研 究 ( 高 雄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1987) 根 據 吳 宏 一 研 究,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著 成 於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是 將 漢 魏 以 迄 元 代 的 名 家 古 體 佳 作, 分 為 五 七 言 二 類 編 選 而 成, 至 於 今 體 詩, 則 未 嘗 著 手 此 書 刊 行 以 後, 流 傳 甚 廣, 學 詩 者 頗 有 奉 為 圭 臬 者 可 惜 漁 洋 只 選 古 體 而 未 及 今 體, 因 此 嘉 慶 三 年 姚 鼐 補 王 氏 之 缺, 選 唐 宋 名 家 律 詩, 成 今 體 詩 鈔 一 書 其 今 體 詩 鈔 自 序 云 : 維 持 詩 學, 導 啟 後 進, 存 古 人 之 正 軌, 以 正 雅 怯 邪, 可 明 白 其 用 意 詳 見 吳 宏 一 著, 清 代 文 學 批 評 論 集, 頁 ;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 臺 北 : 廣 文 書 局,1962), 頁 1 第 一 部 份 為 卷 一 至 十, 專 論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中 的 五 言 古 詩, 目 次 依 序 為 通 論 五 古 漢 魏 阮 公 陶 公 大 謝 ( 附 謝 惠 連 顏 延 之 ) 鮑 明 遠 小 蟹 杜 公 韓 公 黃 山 谷 ( 附 陳 后 山 ); 第 二 部 分 自 卷 十 一 至 十 三, 專 論 七 古 之 作, 其 中 卷 十 一 總 論 七 古 卷 十 二 論 王 李 高 岑 李 太 白 杜 公 韓 公 歐 陽 永 叔 蘇 東 坡 等, 卷 十 三 附 解 招 魂 補 遺 陶 詩 附 考 ; 第 三 部 分 自 卷 十 四 至 二 十 一, 專 論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中 七 律 之 作, 依 序 為 通 論 七 律 初 唐 諸 家 盛

4 230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五 言 古 詩, 共 有 八 十 五 則, 其 中 前 十 八 則 以 通 論 方 式, 或 論 陶 詩 之 風 格 特 質, 或 就 創 作 法 則 評 析 陶 詩 與 後 人 之 學 習 成 果, 或 針 對 前 代 評 陶 之 詩 話 發 表 意 見 等 ; 後 六 十 七 條 則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所 收 錄 的 陶 淵 明 五 言 古 詩, 逐 一 詳 析 其 章 法 承 遞 與 自 然 高 妙 處 方 東 樹 嘗 表 示 : 前 人 說 陶 詩 者 甚 眾, 然 多 迹 論 常 解, 無 關 微 言 勝 理, 今 皆 不 取 4 認 為 前 人 論 陶 詩, 量 多 而 質 未 必 精, 鮮 少 別 出 心 裁 言 辭 精 妙 之 見 解, 似 乎 暗 示 其 評 敘 陶 詩, 自 有 迥 異 於 前 人 的 識 具, 則 此 非 常 之 解 究 竟 為 何, 值 得 深 入 研 究 此 外,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的 撰 述 動 機, 可 從 書 中 得 悉 一 二 : 姜 白 石 曰 : 不 知 詩 病, 何 由 能 詩 ; 不 觀 詩 法, 何 由 知 病 愚 觀 近 代 人 詩 文 集, 除 一 二 真 作 家 外, 多 是 傖 俗 淺 陋, 或 雜 亂 無 章, 或 用 事 下 字 不 穩 不 確, 或 取 境 命 意 不 切 不 倫, 既 無 句 法, 又 無 章 法 其 間 有 為 眾 所 推 與 稱 美 者, 大 抵 亦 是 意 詞 淺 近, 習 熟 雷 同, 為 凡 人 意 中 所 能 有, 凡 人 筆 下 所 能 到 故 愚 平 日 閱 人 文 字, 率 少 可 多 否, 友 人 或 以 是 病 余, 要 之 亦 是 友 人 不 能 真 識 得 好 不 好 之 故 推 之 文 字 楷 法, 義 理 政 事 皆 然 余 年 七 十 始 分 明 見 得 如 此, 義 理 德 行 政 事 皆 然 ( 卷 二 十 一 / 二 二 二 ) 有 鑑 於 詩 道 衰 微, 時 人 作 詩 亂 無 章 法, 未 解 風 雅 之 正 軌, 而 盲 目 稱 美 平 庸 之 作, 此 非 方 氏 所 望 見, 故 而 勤 恁 微 明, 庶 彼 炳 燭, 且 令 昭 昧 之 情, 4 唐 諸 家 杜 公 中 唐 諸 家 李 義 山 蘇 黃 ( 附 陸 務 觀 ), 以 及 卷 二 十 一 附 論 諸 家 詩 話 根 據 鄭 福 照 所 編 清 方 儀 衛 先 生 東 樹 年 譜 及 吳 宏 一 先 生 考 證,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成 書 於 道 光 十 九 年 至 道 光 二 十 一 年 間, 即 方 東 樹 六 十 八 至 七 十 歲 之 時 詳 見 鄭 福 照 編, 清 方 儀 衛 先 生 東 樹 年 譜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78); 吳 宏 一 著, 清 代 文 學 批 評 論 集, 頁 詳 見 方 東 樹 著, 汪 紹 楹 校 點, 昭 昧 詹 言 卷 四 第 十 八 則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頁 102 此 書 為 本 文 主 要 參 考 版 本, 下 文 所 引 詩 話 均 出 此 本, 為 免 繁 冗, 直 接 於 引 文 之 後 標 明 卷 數 與 則 數, 不 另 加 註

5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31 無 閒 今 昔 云 爾 5 又, 青 木 正 兒 表 示 此 為 其 晚 年 為 課 孫 輩 所 編 6, 可 知 此 書 亦 蘊 含 方 東 樹 為 開 導 後 輩 學 者, 正 確 的 學 詩 途 徑 而 作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陶 淵 明 的 詩 歌, 前 人 多 以 平 淡 自 然 自 成 一 格 稱 美 7, 陶 淵 明 亦 自 言 辭 無 詮 次 8,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方 東 樹 如 何 藉 陶 詩 啟 迪 後 學? 而 其 對 陶 詩 的 評 論 中, 是 否 真 有 迥 異 於 前 人 之 洞 見? 抑 或 因 個 人 既 定 的 詩 學 觀 而 產 生 偏 見? 凡 此 皆 為 本 文 討 論 重 心 然 由 於 卷 四 中 八 十 五 則 詩 話, 作 者 採 隨 意 筆 記 方 式 條 列, 下 文 為 方 便 論 述, 將 分 三 個 層 次 遞 進, 探 討 方 氏 如 何 評 賞 陶 詩 同 時 為 求 清 楚 掌 握 作 者 之 詩 學 主 張 與 對 陶 詩 之 評 價, 將 適 時 參 考 卷 一 通 論 五 古 卷 十 三 陶 詩 附 考 及 其 他 相 關 詩 話, 期 能 對 此 論 題 有 一 通 盤 的 瞭 解 出 自 昭 昧 詹 言 述 恉, 頁 1 出 自 日 青 木 正 兒 之 語 : 此 雖 是 其 晚 年 為 課 孫 輩 所 編 者, 然 充 分 備 具 蘊 蓄, 決 不 可 當 為 啟 蒙 書, 加 以 輕 視 詳 參 氏 著, 陳 淑 女 譯, 清 代 文 學 評 論 史 ( 臺 北 : 開 明 書 店,1991), 頁 146 此 說 為 吳 宏 一 所 質 疑, 以 為 不 知 有 何 根 據 然 筆 者 以 為, 昭 昧 詹 言 既 為 方 東 樹 晚 年 所 著, 而 鄭 福 照 所 編 清 方 儀 衛 先 生 東 樹 年 譜 顯 示 其 晚 年 歸 返 鄉 里, 且 除 撰 述 昭 昧 詹 言 之 外, 並 著 有 大 意 文 尊, 以 教 諸 孫 讀 書 行 己 制 心 處 事 之 要 道 又 曰 : 取 古 人 格 言, 去 其 膚 傅, 約 其 警 切, 成 一 卷, 名 曰 山 天 衣 聞, 以 示 三 孫 是 以 認 為 青 木 正 兒 所 言 可 信 見 氏 著, 清 方 儀 衛 先 生 東 樹 年 譜, 頁 27 如 宋 朱 熹 朱 子 語 類 : 淵 明 詩 平 淡, 出 於 自 然, 後 人 學 他 平 淡, 便 相 去 遠 矣 ; 明 許 學 夷 詩 源 辯 體 : 靖 節 詩 真 率 自 然, 自 為 一 源 ; 清 喬 億 劍 谿 說 詩 : 陶 詩 混 然 元 古, 在 六 朝 中 自 為 一 格 分 別 轉 引 自 北 京 大 學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中 文 系 北 京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史 教 研 室 編, 陶 淵 明 資 料 彙 編 上 冊,(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頁 出 自 陶 淵 明 飲 酒 二 十 首 并 序 : 余 閒 居 寡 歡, 兼 秋 夜 已 長 偶 有 名 酒, 無 夕 不 飲 顧 影 獨 盡, 忽 焉 復 醉 既 醉 之 後, 輒 題 數 據 自 娛 紙 墨 遂 多, 辭 無 詮 次 聊 命 故 人 書 之, 以 為 歡 笑 爾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5), 頁 235 有 關 方 東 樹 評 陶 詩 之 研 究, 陳 俊 生 清 詩 話 論 陶 要 籍 研 究 ( 高 雄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1999) 中, 第 五 章 第 一 節 方 東 樹 自 義

6 232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二 標 舉 陶 公 之 任 真 與 清 深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評 論 詩 歌 所 秉 持 的 標 準, 主 要 祖 述 桐 城 派 傳 統, 堅 持 程 朱 理 學 思 想 10, 強 調 詩 歌 應 表 現 作 者 之 真 性 情 其 云 : 傳 曰 : 詩 人 感 而 有 思, 思 而 積, 積 而 滿, 滿 而 作 言 之 不 足, 故 長 言 之, 故 嗟 嘆 歌 之 愚 按 以 此 意 求 詩, 玩 三 百 篇 與 離 騷 及 漢 魏 人 作 自 見 故 曰 : 詩 之 為 學, 性 情 而 已 ( 卷 一 / 一 ) 在 通 論 五 古 的 卷 首 中, 率 先 表 明 重 視 詩 歌 中 個 人 情 性 之 抒 發, 故 其 論 詩 也 多 以 此 為 基 礎, 並 以 為 從 詩 經 離 騷 漢 魏 詩 歌 中, 最 能 發 現 這 項 特 質 而 關 於 陶 詩, 方 東 樹 多 次 將 其 與 漢 魏 阮 籍 詩 並 列, 並 有 意 與 謝 靈 運 的 詩 歌 作 區 隔 例 如 : 詩 文 須 神 氣 渾 涵, 不 露 圭 角 漢 魏 以 下, 惟 陶 公 能 爾 大 謝 以 人 巧 肖 天 工, 已 自 遜 之, 是 根 本 不 逮, 然 猶 自 渾 厚 ( 卷 一 / 一 八 ) 漢 魏 阮 公 陶 公, 皆 出 之 自 然 天 成 惟 大 謝 以 人 巧 奪 工 ( 卷 一 / 一 二 六 ) 方 東 樹 認 為 好 詩 必 須 神 氣 渾 融, 鋒 芒 內 斂, 即 如 第 二 則 自 然 天 成 之 謂 而 漢 魏 以 降, 唯 獨 淵 明 詩 歌 能 達 到 相 較 之 下, 謝 靈 運 則 藉 人 力 雕 琢, 而 巧 奪 天 工, 與 陶 公 的 一 氣 呵 成, 大 異 其 趣 究 竟 陶 淵 明 詩 作 如 何 臻 至 此 境 界 呢? 方 東 樹 乃 依 循 其 詩 主 性 情 的 觀 點, 特 別 標 舉 出 陶 詩 10 法 氣 韻, 鑑 陶 公 天 懷 學 識, 嘗 針 對 方 東 樹 之 陶 學 進 行 討 論, 介 紹 雖 頗 為 精 詳, 惜 乎 有 關 方 東 樹 如 何 藉 陶 詩 啟 迪 後 學, 及 其 評 陶 之 獨 特 性, 較 難 於 其 中 呈 顯 是 以 本 文 試 圖 藉 主 題 性 的 切 入, 掌 握 方 氏 論 陶 之 特 點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中 常 舉 朱 子 論 詩 之 說, 並 加 以 闡 析, 例 如 卷 一 第 二 三 二 四 二 九 等 則 桐 城 派 與 程 朱 理 學 之 關 係, 可 參 考 張 健 清 代 詩 學 研 究, 頁

7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33 直 書 胸 臆 的 特 質 : 讀 陶 公 詩, 專 取 其 真 : 事 真 景 真, 情 真 理 真, 不 繁 繩 削 而 自 合 謝 鮑 則 專 事 繩 削, 而 其 佳 處, 則 在 以 繩 削 而 造 於 真 ( 卷 四 / 五 ) 讀 陶 公 詩, 須 知 其 直 書 即 目, 直 書 胸 臆, 逼 真 而 皆 道 腴, 乃 得 之 質 之 六 經 孔 孟 義 理 詞 恉, 皆 無 倍 焉, 斯 與 之 同 流 矣 ; 否 則, 止 不 過 詩 人 文 士 之 流 ( 卷 四 / 三 ) 兩 則 引 文 均 明 白 指 出, 讀 陶 淵 明 的 詩 歌 首 要 掌 握 的 精 髓 真 首 則 方 東 樹 表 示, 陶 詩 不 惟 在 敘 述 上 事 真 景 真, 詩 人 發 抒 的 情 感 與 思 想 亦 真 摯 懇 切, 甚 至 不 繁 繩 削 而 自 合, 不 在 詩 句 上 作 無 謂 的 修 改, 而 自 然 合 於 情 理 次 則 除 重 複 表 述 淵 明 直 書 即 目 直 書 胸 臆, 不 事 雕 琢 的 詩 風 外, 更 進 一 步 提 出 詩 人 這 些 發 自 內 心 真 誠 的 面 貌, 與 六 經 義 理 並 無 一 絲 相 違 之 處, 六 經 為 文 人 眼 中 蓄 天 地 不 易 之 理 的 載 道 工 具 11, 方 東 樹 以 為 陶 詩 之 真, 流 露 的 正 是 聖 賢 之 道 腴 此 可 證 諸 方 東 樹 評 陶 淵 明 飲 酒 二 十 首 之 二 十 12 : 此 首 蓋 以 舉 世 少 真, 而 己 獨 一 人 任 真, 如 魯 哀 公 云 : 以 魯 國 而 止 有 儒 一 人 也 而 此 意 不 便 自 說, 故 謬 悠 其 詞 於 飲 酒, 曰 恐 負 此 儒 巾 也 下 二 句 又 就 飲 酒 中 為 荒 唐 弔 詭, 謬 悠 中 又 復 謬 悠 之, 卻 又 顧 題 也 少 真, 謂 皆 從 於 苟 妄 也 舉 世 習 非, 不 得 一 真, 欲 彌 縫 之, 道 在 六 經 崇 尚 乎 此, 庶 可 以 反 性 情, 美 方 東 樹 嘗 云 : 昔 人 言 六 經 以 外 無 文 章, 謂 其 理 其 法 皆 備, 但 人 不 肯 用 心 求 之 耳 苟 用 力 於 六 經, 兼 取 秦 漢 人 之 文, 求 通 其 意, 求 通 其 辭, 何 患 不 獨 有 千 古 ( 卷 一 / 九 ) 陶 淵 明 飲 酒 二 十 首 之 二 十 原 文 如 下 : 羲 農 去 我 久, 舉 世 少 復 真 汲 汲 魯 中 叟, 彌 縫 使 其 淳 鳳 鳥 雖 不 至, 禮 樂 暫 得 新 洙 泗 輟 微 響, 漂 流 逮 狂 秦 詩 書 復 何 罪, 一 朝 成 灰 塵 區 區 諸 老 翁, 為 事 誠 殷 勤 如 何 絕 世 下, 六 籍 無 一 親 終 日 馳 車 走, 不 見 所 問 津 若 復 不 快 飲, 空 負 頭 上 巾 但 恨 多 謬 誤, 君 當 恕 醉 人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頁 282

8 234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風 教, 成 治 化, 著 誠 去 偽, 返 樸 還 淳 經 所 以 載 道 也, 達 道 則 無 苟 妄, 而 無 不 任 真 矣, 故 歸 宿 孔 子 及 諸 儒 言 己 非 徒 獨 自 任 真, 亦 欲 彌 縫 斯 世, 此 陶 公 絕 大 本 量 處, 非 他 詩 人 所 能 及 故 此 篇 義 理 可 以 冠 集 ( 卷 四 / 五 九 ) 方 東 樹 從 陶 淵 明 羲 農 去 我 久, 舉 世 少 復 真 如 何 絕 世 下, 六 籍 無 一 親 等 感 慨 切 入, 細 膩 地 發 現 淵 明 恐 負 儒 巾 的 焦 慮, 以 及 藉 飲 酒 謬 悠 其 詞 背 後 的 深 意 同 時 表 明, 道 在 六 經, 而 經 書 有 助 於 性 情 之 教 化, 使 人 回 返 於 純 樸 的 本 性, 達 道 便 能 無 不 任 真 矣, 淵 明 本 身 便 是 最 佳 的 明 證 由 此 可 知, 方 氏 對 於 陶 淵 明 之 任 真, 詮 釋 的 焦 點 乃 集 中 於 詩 人 對 六 經 孔 孟 義 理 之 消 化 13, 而 非 從 陶 淵 明 少 無 世 俗 韻, 性 本 愛 丘 山 久 在 樊 籠 裡, 復 得 返 自 然 14 等 詩 中, 拈 出 其 與 道 家 反 璞 歸 真 的 思 想 若 合 符 節 之 處, 可 謂 別 具 隻 眼, 也 吻 合 其 微 言 勝 理 15 的 要 求 此 則 詩 評 最 後, 方 東 樹 進 一 步 表 示 陶 淵 明 飲 酒 二 十 首 : 此 二 十 首, 篇 篇 具 奇 恉 曠 趣, 名 理 名 言, 非 常 恣 肆, 皆 道 腴 也 ( 卷 四 / 五 九 ) 亦 可 作 為 佐 證 出 自 陶 淵 明 歸 園 田 居 五 首 其 一,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頁 76 清 溫 汝 能 陶 詩 彙 評 云 : 老 子 :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然 淵 明 此 語 其 知 道 矣 乎 點 出 陶 詩 的 道 家 思 想, 然 方 東 樹 評 論 此 詩, 則 全 然 不 從 此 觀 點 切 入, 其 云 : 此 詩 縱 橫 浩 蕩, 汪 茫 溢 滿, 而 元 氣 旁 礡, 大 含 細 入, 精 氣 入 而 麤 穢 除, 而 音 節 鏗 鏘, 措 詞 秀 韻, 均 非 塵 世 吃 煙 火 食 人 語 ( 卷 四 / 二 六 ) 隻 字 不 提 淵 明 之 任 真 溫 汝 能 的 引 文 轉 引 自 北 京 大 學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中 文 系 北 京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史 教 研 室 編, 陶 淵 明 資 料 彙 編 下 冊, 頁 53 出 自 昭 昧 詹 言 卷 四 / 十 八 : 前 人 說 陶 詩 者 甚 眾, 然 多 迹 論 常 解, 無 關 微 言 勝 理, 今 皆 不 取 此 外, 近 代 研 究 者 蔡 瑜 論 陶 淵 明 的 任 真 一 文, 嘗 將 真 與 偽 對 舉, 以 陶 淵 明 的 仕 隱 抉 擇 及 對 儒 家 文 化 的 省 思 為 例, 說 明 詩 人 覺 知 與 整 合 的 過 程 其 舉 儒 家 思 想 論 淵 明 之 任 真, 可 於 此 一 併 參 看 收 錄 於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研 究 集 刊 : 人 文 及 社 會 科 學, 四 卷 一 期 (1994.1), 頁 15-37

9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35 此 外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上 文 所 舉 卷 四 / 三 的 引 文 中, 最 末 一 行 方 東 樹 的 結 語 : 否 則, 止 不 過 詩 人 文 士 之 流 這 裡 的 詩 人 偏 向 負 面 意 涵, 指 非 直 書 胸 臆, 且 無 真 實 懷 抱 者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有 言 : 但 從 詩 作 詩, 而 詩 外 無 餘 境 道 理, 則 祇 成 為 詩 人 而 已 古 人 所 以 必 言 之 有 物, 自 己 有 真 懷 抱 故 曰 若 但 從 古 人 句 格 尋 求, 而 不 得 其 用 意, 非 落 窠 臼, 即 成 模 擬 形 似 ( 卷 一 / 三 六 ) 方 氏 強 調 為 文 應 言 之 有 物, 反 對 為 作 詩 而 作 詩 者, 在 文 句 中 排 列 組 合, 缺 乏 個 人 感 受 與 真 實 懷 抱, 其 詩 歌 無 法 激 起 想 像, 言 論 難 以 引 起 共 鳴, 徒 為 虛 有 其 表 的 詩 人 之 流 而 已 然 方 東 樹 評 論 陶 淵 明, 並 不 將 其 視 為 詩 人 : 阮 公 陶 公, 自 爾 深 人 無 淺 語, 不 當 以 詩 人 求 之 ( 卷 四 / 七 ) 莊 以 放 曠, 屈 以 窮 愁, 古 今 詩 人 不 出 此 二 大 派, 進 之 則 為 經 矣 阮 公 似 屈 兼 似 經, 淵 明 似 莊 兼 似 道, 此 皆 不 得 僅 以 詩 人 目 之 ( 卷 一 / 十 四 ) 在 方 氏 心 目 中, 阮 籍 與 陶 淵 明 皆 可 謂 深 人, 昭 昧 詹 言 云 : 深 人 無 淺 意, 無 率 筆, 無 重 複 一 時 窺 之, 總 不 見 其 底 蘊 由 於 意 法 情 俱 曲 折 也 ( 卷 十 二 / 一 二 七 ) 所 謂 深 人, 才 學 識 見 別 具 隻 眼, 其 作 品 不 僅 文 法 曲 折 16, 詩 情 與 詩 意 亦 曲 折 深 刻 尤 其 阮 陶 詩 歌, 雖 然 一 個 愁 苦 如 屈 原, 一 個 曠 達 若 莊 子, 但 他 們 同 時 兼 具 六 經 之 道, 思 慮 精 深 而 見 識 淵 博, 其 詩 歌 誠 非 無 病 呻 吟 之 儔, 故 不 得 僅 以 詩 人 目 之 據 此 可 知, 就 方 東 樹 而 言, 詩 人 與 深 人 非 兩 個 平 行 概 念, 作 詩 者 為 詩 人 自 不 待 言, 然 淵 明 的 見 地 與 胸 襟, 使 其 詩 作 奇 恉 曠 趣, 深 16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固 有 以 文 法 評 詩 之 特 色, 郭 紹 虞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史 (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0) 即 點 出 方 東 樹 論 詩 之 關 鍵, 在 本 論 文 的 見 解 以 論 詩 ( 頁 ); 張 健 清 代 詩 學 研 究 亦 言 其 將 古 文 學 與 詩 學 合 一 ( 頁 650) 至 於 方 氏 所 指 文 法 涵 意, 將 於 第 三 節 討 論 創 作 法 則 時, 進 一 步 詳 析

10 236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具 道 腴, 若 僅 視 之 為 詩 人, 實 不 得 其 精 髓, 是 以 主 張 應 以 深 人 探 求 同 時, 方 東 樹 更 進 一 步 以 無 意 作 詩 解 釋 之 : 如 阮 公 陶 公, 曷 嘗 有 意 於 為 詩 ; 內 性 既 充, 率 其 胸 臆 而 發 為 德 音 耳 鍾 嶸 乃 謂 陶 公 出 於 應 璩, 又 處 之 以 第 七 品, 何 其 陋 哉! 宜 乎 葉 石 林 之 闢 之 也 ( 卷 四 / 六 ) 大 約 陶 阮 諸 公 皆 不 自 學 詩 來, 惟 鮑 謝 始 有 意 作 詩 耳 ( 卷 一 / 一 四 ) 同 樣 將 阮 籍 與 陶 淵 明 並 舉, 方 東 樹 表 示 兩 人 並 非 有 意 為 詩, 而 是 坦 率 地 抒 發 內 心 的 感 受, 自 然 流 露 的 真 情 便 為 自 己 帶 來 名 聲, 此 說 與 前 文 阮 公 似 屈 兼 似 經, 淵 明 似 莊 兼 似 道 相 呼 應 此 外, 方 東 樹 認 為 鍾 嶸 詩 品 評 陶 詩 : 其 源 出 於 應 璩, 又 協 左 思 風 力 17 並 將 之 置 於 中 品, 顯 然 並 不 瞭 解 陶 詩 之 精 華 所 在, 故 以 何 其 陋 哉 批 判 之, 同 時 對 最 先 為 此 發 難 的 葉 夢 得 表 示 贊 同 18 引 文 第 二 則 中, 方 東 樹 將 陶 阮 與 鮑 謝 對 比, 以 凸 顯 無 意 / 有 意 為 詩 之 差 別 方 氏 以 為 陶 淵 明 與 阮 籍 並 非 為 寫 詩 而 學 作 詩 之 法, 反 之, 鮑 謝 作 詩, 用 力 勤 苦 如 彼, 今 居 然 可 見 ( 卷 一 / 一 六 ) 言 下 之 意, 鮑 照 與 謝 朓 在 用 字 造 句 中 下 功 夫, 作 詩 的 痕 跡 清 晰 可 見, 此 之 謂 有 意 作 詩 ; 陶 淵 明 與 阮 籍 則 專 注 於 情 懷 意 念 之 闡 發, 不 從 字 句 中 著 力, 是 以 方 東 樹 云 : 阮 公 陶 公, 艱 在 用 意 用 筆, 謝 鮑 艱 在 造 語 下 字 ( 卷 四 / 三 五 ) 其 無 意 作 詩 與 鍾 嶸 著, 陳 延 傑 注, 詩 品 注 (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92), 頁 41 葉 夢 得 石 林 詩 話 云 : 梁 鍾 嶸 作 詩 品, 皆 云 某 人 詩 出 於 某 人, 然 論 陶 淵 明 乃 以 為 出 於 應 璩, 此 語 不 知 其 所 據 應 璩 詩 不 多 見, 惟 文 選 載 其 百 一 詩 一 篇, 所 謂 下 流 不 可 處, 君 子 慎 厥 初 者, 與 陶 詩 了 不 相 類 五 臣 注 引 文 章 錄 云 : 曹 爽 用 事, 多 違 法 度 璩 作 此 詩, 以 刺 在 位, 意 若 百 分 有 補 於 一 者 淵 明 正 以 脫 略 世 故, 超 然 物 外 為 意, 顧 區 區 在 位 者, 何 足 累 其 心 哉! 且 此 老 何 嘗 有 意 欲 以 詩 自 名, 而 追 取 一 人 而 模 放 之, 此 乃 當 時 文 士 與 世 進 取 競 進 而 爭 長 者 所 為, 何 期 此 老 之 淺, 蓋 嶸 之 陋 也 收 錄 於 清 何 文 煥 輯, 歷 代 詩 話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1), 頁

11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37 有 意 作 詩 之 論, 當 從 此 理 解 19 再 如 : 惟 陶 公 則 全 是 胸 臆 自 流 出,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無 意 為 詩 而 已 至 ; 東 坡 亦 如 是, 固 是 天 生 不 再 之 賢 雖 杜 韓 猶 是 先 學 人 而 後 自 成 家, 如 杜 同 谷 七 歌 從 胡 笳 十 八 拍 來, 韓 南 山 詩 從 京 都 賦 來 ( 卷 一 / 一 五 ) 此 則 雖 屬 卷 一 通 論 五 古 的 範 圍, 然 方 東 樹 獨 獨 標 舉 出 陶 淵 明, 並 以 相 當 飽 滿 的 肯 定 語 句, 指 出 其 詩 乃 胸 臆 流 出, 且 自 出 機 杼, 無 復 依 傍 顯 然, 方 東 樹 並 不 贊 成 鍾 嶸 以 源 流 論 陶 詩 的 作 法, 認 為 淵 明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20, 同 時, 方 氏 並 舉 杜 甫 韓 愈 兩 位 唐 代 大 家 為 例, 言 其 猶 是 先 學 人 而 後 自 成 家 不 可 否 認 的, 杜 甫 與 韓 愈 較 之 陶 淵 明, 晚 了 約 三 百 多 年, 在 創 作 上 學 習 前 人 之 精 華, 誠 屬 當 然, 然 而 方 東 樹 以 為, 陶 淵 明 與 宋 代 蘇 東 坡, 同 樣 具 天 生 不 再 之 賢, 這 樣 的 天 賦, 與 年 代 先 後 無 關, 純 屬 個 人 的 特 質 使 然, 藉 以 凸 顯 陶 淵 明 詩 歌 直 書 胸 臆 無 意 為 詩 之 獨 特 性 尤 其, 在 陶 淵 明 之 前, 已 有 詩 經 古 詩 十 九 首 等 詩 歌 中 的 上 乘 之 作, 但 方 東 樹 認 為 : 有 意 無 意 為 詩 之 論, 許 學 夷 詩 源 辯 體 也 嘗 討 論, 並 提 出 非 全 無 意 於 為 詩 的 看 法 其 云 : 若 靖 節, 則 所 好 實 在 詩 文, 而 其 意 但 欲 寫 胸 中 之 妙 耳, 不 欲 傚 顏 謝 刻 意 求 工 也 故 謂 靖 節 造 語 極 工 琢 之 使 無 痕 跡 既 非 ; 謂 靖 節 全 無 意 於 為 詩, 亦 非 也 靖 節 詩, 句 法 天 成 而 語 意 透 徹, 有 似 孟 子 一 書 謂 孟 子 全 無 意 於 為 文, 不 可 ; 謂 孟 子 為 文 琢 之 使 無 痕 跡, 又 豈 足 以 之 聖 賢 哉! 以 此 論 靖 節, 尤 易 曉 也 轉 引 自 北 京 大 學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中 文 系 北 京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史 教 研 室 編, 陶 淵 明 資 料 彙 編 上 冊, 頁 154 許 學 夷 之 說 法, 必 須 分 成 兩 個 層 次 來 看, 而 方 東 樹 的 無 意 為 詩 是 從 第 一 個 層 次 論, 因 此 兩 說 並 無 衝 突 此 說 與 前 文 方 東 樹 言 淵 明 似 莊 兼 似 道, 應 無 衝 突 之 處 似 莊 兼 似 道 指 思 想 內 涵 而 言, 詩 歌 源 流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乃 指 詩 歌 風 格 用 語 而 言 且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這 個 說 法, 其 他 詩 話 家 也 有 類 似 看 法, 如 葉 燮 原 詩 : 淵 明 胸 次 浩 然, 吐 氣 人 間 一 切, 故 其 詩 俱 不 從 人 間 得, 詩 家 之 方 外, 別 有 三 昧 也 轉 引 自 北 京 大 學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中 文 系 北 京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史 教 研 室 編, 陶 淵 明 資 料 彙 編 上 冊, 頁 186

12 238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陶 公 別 是 一 種, 自 然 清 深, 去 三 百 篇 未 遠 ( 卷 一 / 一 二 ) 淵 明 擬 古, 是 用 古 人 格, 作 自 家 詩 ( 卷 一 / 一 一 三 ) 引 文 首 則 僅 言 陶 詩 距 離 詩 經 不 遠, 同 樣 具 有 自 然 清 深 的 特 質, 但 並 不 直 接 以 其 源 出 於 國 風 等 標 舉 之, 至 於 陶 淵 明 的 擬 古 之 作, 雖 取 古 境, 卻 不 忘 自 身 懷 抱 而 作 自 家 詩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詩 經 與 古 詩 十 九 首 的 作 者 如 今 並 未 流 傳 下 來, 創 作 者 也 未 曾 自 詡 為 詩 人 而 有 意 作 詩, 當 是 在 極 自 然 的 狀 態 下 情 動 於 中 而 形 於 言 21, 方 東 樹 言 陶 詩 去 三 百 篇 未 遠 全 是 胸 臆 自 流 出, 想 必 是 在 這 樣 的 思 路 下 所 作 的 評 斷, 此 論 可 謂 相 當 有 見 地 三 點 撥 陶 詩 之 可 學 與 不 宜 初 學 方 東 樹 嘗 著 力 於 學 詩 歷 程 之 研 討, 對 於 陶 詩 的 評 論, 往 往 兼 融 點 撥 後 進 的 用 心 本 節 首 先 釐 清 方 氏 的 詩 學 創 作 觀, 及 其 認 為 學 詩 的 最 佳 範 本 為 何 ; 其 次, 針 對 陶 詩 可 學 或 不 可 學 的 爭 議, 檢 視 方 氏 的 看 法 及 其 是 否 提 出 獨 到 見 解 ; 其 三, 討 論 方 東 樹 在 逐 一 評 析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中 陶 淵 明 的 五 古 時, 是 否 點 出 哪 些 特 別 之 處, 供 後 輩 學 習 以 下 將 據 此 三 點 嘗 試 論 述 之 首 先, 方 東 樹 認 為 學 習 作 詩 的 源 頭, 當 從 三 百 篇 起 其 云 : 學 詩 當 從 三 百 篇 來, 以 屈 子 漢 魏 阮 公 淵 明 嗣 之, 如 此 方 見 吟 詠 之 本 所 謂 感 而 有 思, 思 而 積, 積 而 滿, 滿 而 作, 及 其 成 章, 使 人 諷 之, 自 得 於 興 觀 群 怨 之 恉 至 於 文 詞 句 21 出 自 毛 詩 注 疏 : 詩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在 心 為 志, 發 言 為 詩 情 動 於 中 而 形 於 言, 言 之 不 足 嗟 歎 之, 嗟 歎 之 不 足 故 永 歌, 永 歌 之 不 足,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也 漢 毛 亨 傳 鄭 玄 箋, 唐 孔 穎 達 疏, 毛 詩 注 疏 ( 十 三 經 注 疏 [1815 年 阮 元 刻 本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82), 頁 13-14

13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39 法 工 拙 高 下, 特 其 餘 事 耳 ( 卷 四 / 一 ) 在 討 論 陶 詩 的 專 卷 中, 方 東 樹 於 首 則 開 宗 明 義 表 示, 學 習 作 詩 的 範 本 應 從 詩 經 開 始, 繼 而 以 屈 原 漢 魏 古 詩 阮 籍 與 陶 淵 明 等 詩 歌 為 主, 足 見 方 氏 認 為, 陶 詩 與 詩 經 漢 魏 古 詩 等 並 列, 同 為 詩 歌 中 的 經 典 之 作 而 這 些 作 品 的 形 成, 都 是 感 而 有 思, 思 而 積, 積 而 滿, 滿 而 作, 心 中 有 所 感 觸 而 不 悱 不 發 22, 發 而 為 歌 詩 之 後, 足 以 使 後 之 吟 誦 者, 感 受 到 孔 子 詩 可 以 興, 可 以 觀, 可 以 群, 可 以 怨 23 的 詩 教 旨 意 茲 舉 方 東 樹 評 陶 淵 明 擬 挽 歌 辭 三 首 其 三 24 為 例 : 且 敘 且 寫, 有 畫 意 幽 室 八 句, 入 議 論, 真 情 真 理 另 收 緩 結 此 詩 氣 格 筆 勢, 橫 恣 游 行 自 在, 與 三 百 篇 同 曠, 而 又 全 具 興 觀 群 怨, 杜 公 且 遜 之 ( 卷 四 / 七 六 ) 從 陶 淵 明 的 歌 詩 中, 讀 者 能 清 楚 浮 現 別 離 蕭 瑟 的 畫 面 25, 即 使 是 議 論, 仍 具 真 情 實 理, 使 人 讀 之, 達 到 興 觀 群 怨 之 詩 教 效 果 無 怪 乎 方 氏 有 言 : 陶 公 別 是 一 種, 自 然 清 深, 去 三 百 篇 未 遠 ( 卷 一 / 一 二 ) 至 於 文 句 修 辭 的 運 用, 則 特 其 餘 事 耳, 是 次 要 的 事 情 了 由 此 足 見, 方 氏 注 重 詩 歌 的 內 涵 大 於 外 在 形 式 然 而, 如 何 使 詩 歌 具 備 語 出 論 語 述 而 : 子 曰 : 不 憤 不 啟, 不 悱 不 發 ; 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則 不 復 也 魏 何 晏 注 邢 昺 疏, 論 語 注 疏 ( 十 三 經 注 疏 [1815 年 阮 元 刻 本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55), 頁 60 出 自 論 語 陽 貨 : 子 曰 : 小 子! 何 莫 學 夫 詩? 詩 可 以 興, 可 以 觀, 可 以 群, 可 以 怨 邇 之 事 父, 遠 之 事 君 多 識 於 鳥 獸 草 木 之 名 同 前 註, 頁 155 陶 淵 明 擬 挽 歌 辭 三 首 其 三 原 文 如 下 : 荒 草 何 茫 茫, 白 楊 亦 蕭 蕭 嚴 霜 九 月 中, 送 我 出 遠 郊 四 面 無 人 居, 高 墳 正 嶕 嶢 馬 為 仰 天 鳴, 風 為 自 蕭 條 幽 室 一 已 閉, 千 年 不 復 朝 千 年 不 復 朝, 賢 達 無 奈 何 向 來 相 送 人, 各 自 還 其 家 親 戚 或 餘 悲, 他 人 亦 已 歌 死 去 何 所 道? 託 體 同 山 阿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頁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卷 一 表 示 : 敘 述 情 景, 須 得 畫 意, 為 最 上 乘 ( 卷 一 / 五 七 ) 指 的 即 是 陶 詩 這 樣 的 作 品

14 240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興 觀 群 怨 之 旨 呢? 方 東 樹 認 為 言 志 非 常 重 要 : 詩 以 言 志 如 無 志 可 言, 強 學 他 人 說 話, 開 口 即 脫 節 此 謂 言 之 無 物, 不 立 誠 若 又 不 解 文 法 變 化 精 神 措 注 之 妙, 非 不 達 意, 即 成 語 錄 腐 談 是 謂 言 之 無 文 無 序 若 夫 有 物 有 序 矣, 而 德 非 其 人, 又 不 免 鸚 鵡 猩 猩 之 誚 莊 子 曰 : 真 者 精 誠 之 至 也 不 精 不 誠, 不 能 動 人 嘗 讀 相 如 蔡 邕 文, 了 無 所 動 於 心 屈 子 則 淵 淵 理 窟, 與 風 雅 同 其 精 蘊 陶 公 杜 公 韓 公 亦 然 ( 卷 一 / 六 ) 這 段 話 舉 出 作 詩 的 三 個 要 點 : 首 先, 詩 以 言 志 為 要, 若 胸 中 無 個 人 想 法, 而 為 賦 新 詞 強 說 愁, 則 內 容 不 免 空 洞 不 符 實 際 ; 其 次, 言 志 的 同 時, 仍 須 重 視 如 何 將 精 神 意 念 灌 注 於 詩 歌 的 文 法 變 換 之 中, 且 需 使 用 地 恰 到 好 處, 避 免 過 猶 不 及, 否 則 一 旦 過 於 繁 複, 可 能 造 成 詞 不 達 意 的 現 象, 又 或 者 缺 乏 變 化 時, 便 成 為 質 木 無 文 的 語 錄 體 第 三, 方 東 樹 認 為 綜 合 上 列 兩 點, 使 詩 歌 有 物 有 序 之 外, 還 需 配 合 作 者 本 身 的 德 行 修 養, 方 能 使 作 品 精 誠 動 人 若 配 合 上 一 節 所 提 詩 之 為 學, 性 情 而 已 ( 卷 一 / 一 ) 則 知 方 氏 主 張 的 性 情, 必 須 是 合 於 孔 子 詩 無 邪 之 性 情, 其 云 欲 成 面 目, 全 在 字 句 音 節, 尤 在 性 情 使 人 千 載 下 如 相 接 對 ( 卷 一 / 五 五 ) 而 詩 經 及 屈 原 陶 淵 明 杜 甫 韓 愈 等 人 的 詩 歌, 正 給 予 方 東 樹 這 樣 的 感 動 瞭 解 方 東 樹 主 張 的 學 詩 步 驟 之 後, 便 值 得 進 一 步 追 問, 究 竟 該 如 何 學 習 陶 詩? 陶 詩 究 竟 可 學 抑 或 不 可 學? 在 方 東 樹 之 前 的 詩 評 家, 多 半 秉 持 陶 詩 不 易 學 不 可 學 的 立 場 26, 對 此, 以 金 針 度 人 之 精 神 自 我 標 榜 的 26 例 如 明 許 學 夷 詩 源 辯 體 云 : 靖 節 詩 甚 不 易 學, 不 失 之 淺 易, 則 傷 於 過 巧 予 少 時 初 學 靖 節, 終 歲 得 百 餘 篇, 率 淺 易, 無 足 采 錄 今 間 一 為 之, 又 不 免 類 白 蘇 矣 因 遂 絕 筆, 不 復 為 也 以 自 己 學 陶 經 驗 現 身 說 法 再 如 清 王 士 禎 師 友 詩 傳 錄 : 古 詩 十 九 首 如 天 衣 無 縫, 不 可 學 已 ; 陶 淵 明 純 任 真 率, 自 寫 胸 臆, 亦 不 易 學 清 賀 貽 孫 詩 筏 : 真 率 處 不 能 學, 亦 不 可 學, 當 獨 以 品 勝 耳 清 喬 億 劍 谿 說 詩 : 太 白 詩 有 似 國 風 小 雅 者, 獨 無 一 篇 似 陶 子 美 間 有 陶 句, 亦 無 全 篇 似 之 者, 雖

15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41 方 東 樹 27, 採 取 較 為 折 衷 的 看 法, 在 昭 昧 詹 言 卷 二 十 一 附 論 諸 家 詩 話 中, 方 東 樹 曾 摘 引 明 代 謝 榛 四 溟 詩 話 之 語 : 自 然 妙 者 為 上, 精 工 者 次 之, 此 著 力 不 著 力 之 分, 學 之 者 不 必 專 一 而 逼 真 也 專 於 陶 者, 失 之 淺 易 ; 專 於 謝 者, 失 於 餖 飣 ( 卷 二 一 / 三 五 ) 28 方 東 樹 似 乎 贊 成 謝 榛 的 看 法 29, 認 為 陶 詩 是 可 以 學 習 的, 上 文 曾 提 及 方 氏 主 張 之 習 詩 源 頭 : 學 詩 當 從 三 百 篇 來, 以 屈 子 漢 魏 阮 公 淵 明 嗣 之, 亦 可 為 一 佐 證 30 但 學 習 者 若 僅 從 陶 詩 中 下 工 夫, 又 不 免 李 杜 之 不 為 陶, 不 足 為 病, 而 陶 之 難 擬 可 見 也 清 洪 亮 吉 北 江 詩 話 : 陶 淵 明 以 後, 學 陶 者, 韋 應 物 柳 宗 元 以 迄 蘇 軾 陳 無 已 等 若 干 人, 而 皆 不 及 陶, 亦 以 絕 調 難 學 也 以 上 詩 話 均 點 出 陶 詩 之 難 擬 不 易 學 不 可 學 分 別 轉 引 自 北 京 大 學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中 文 系 北 京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史 教 研 室 編, 陶 淵 明 資 料 彙 編 上 冊, 頁 方 東 樹 在 昭 昧 詹 言 跋 一 中, 曾 敘 述 自 己 如 何 從 金 針 不 度 的 想 法, 到 思 及 釋 氏 有 教 乘 兩 門 教 者, 講 經 家 也 教 故 不 如 乘 之 超 詣, 然 大 乘 之 人, 未 有 不 通 教 者 ( 頁 537) 而 改 變 念 頭, 將 此 書 和 盤 托 出 此 句 出 自 謝 榛 四 溟 詩 話 卷 四, 全 文 如 下 : 自 然 妙 者 為 上, 精 工 者 次 之, 此 著 力 不 著 力 之 分, 學 之 者 不 必 專 一 而 逼 真 也 專 於 陶 者 失 之 淺 易, 專 於 謝 者 失 之 餖 飣 孰 能 處 於 陶 謝 之 間, 易 其 貌, 換 其 骨, 而 神 存 千 古 子 美 云 : 安 得 思 如 陶 謝 手? 此 老 猶 以 為 難, 況 其 他 者 乎? 後 半 段 方 東 樹 並 未 摘 引 詳 見 明 謝 榛 著, 宛 平 校 點, 四 溟 詩 話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8), 頁 本 文 之 所 以 有 此 推 斷, 實 因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中, 摘 引 前 人 詩 話 時, 若 不 同 意 其 說, 通 常 會 在 摘 句 之 後, 附 上 個 人 見 解 例 如 其 摘 引 湯 漢 臣 序 陶 詩 曰 : 陶 公 不 仕 異 代 之 節, 與 子 房 為 韓 義 同 既 不 為 狙 擊 之 舉, 又 無 漢 高 可 託 以 行 其 志, 故 每 寄 情 於 首 陽 易 水 之 間 又 以 荊 軻 繼 二 疏 三 良 而 發 詠, 所 謂 撫 己 有 深 懷, 屢 運 增 慨 然 者 引 文 下 方 加 上 : 按 此 論 亦 形 似 影 響, 殊 不 得 真 陶 公 本 量, 不 在 此 數 詩, 讀 歸 去 來 辭 及 形 神 等 詩 自 見 ( 卷 四 / 十 二 ) 提 出 個 人 看 法 本 文 一 方 面 據 此 判 斷, 另 一 方 面 由 於 方 氏 本 身 看 法 與 謝 榛 並 無 相 悖, 故 有 此 論 不 過 在 方 東 樹 逐 一 評 論 的 陶 淵 明 五 古 詩 中, 方 氏 也 提 出 他 認 為 陶 淵 明 不 可 學 的 詩 篇, 如 評 責 子 : 此 詩 無 可 學, 亦 無 可 說 ( 卷 四 / 八 三 ) 評 乞 食 :

16 242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流 於 淺 易, 是 以 謝 榛 主 張 陶 謝 兩 者 各 有 優 劣, 不 必 專 於 學 陶 或 學 謝 而 方 東 樹 在 謝 榛 之 上, 進 一 步 提 出 初 學 者 不 宜 先 學 陶 詩 的 論 點 : 古 人 文 之 高 妙, 無 不 艱 苦 者, 但 阮 公 陶 公, 艱 在 用 意 用 筆, 謝 鮑 艱 在 造 語 下 字 初 學 人 不 先 從 鮑 謝 用 功, 而 便 學 阮 陶, 未 有 不 凡 近 淺 率, 終 身 無 所 知 以 此 求 之, 數 千 年 不 得 數 人, 紛 紛 俗 士, 不 足 譏 矣 ( 卷 四 / 三 五 ) 詩 有 用 力 不 用 力 之 分 然 學 詩 先 必 用 力, 久 之 不 見 用 力 之 痕, 所 謂 炫 爛 之 極, 歸 於 平 淡 此 非 易 到, 不 可 先 從 事 於 此, 恐 入 於 淺 俗 流 易 也 故 謂 學 者 宜 先 學 鮑 謝, 不 可 便 先 學 陶 公 ( 卷 十 四 / 十 六 ) 引 文 第 一 則 中, 方 東 樹 先 點 出 好 作 品 的 產 生, 必 然 經 過 艱 苦 的 鍛 鍊, 阮 籍 與 陶 淵 明 著 力 於 情 懷 意 緒 的 表 達 上, 屬 於 謝 榛 所 言 自 然 之 妙 者, 而 鮑 照 謝 靈 運 則 在 文 詞 用 字 上 精 雕 細 琢, 如 同 謝 榛 以 精 工 形 容 之 前 者 偏 向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的 個 人 才 情, 較 難 模 擬, 後 者 相 對 較 易 依 循, 因 此 初 學 者 應 當 先 從 造 語 下 字 上 紮 根 第 二 則 中, 方 東 樹 將 詩 歌 分 成 用 力 與 不 用 力 兩 種, 陶 淵 明 的 詩 歌 屬 於 不 用 力 派, 鮑 照 與 謝 靈 運 則 屬 於 用 力 派, 而 學 習 作 詩 者, 若 視 不 用 力 為 捷 徑, 恐 將 落 入 滑 淺 庸 近 之 流 31, 是 以 方 氏 一 再 強 調 不 可 便 先 學 陶 公 此 與 責 子 等 篇, 皆 無 可 學, 而 首 音 詞, 有 足 動 人 深 感 者 ( 卷 四 / 八 四 ) 或 可 視 為 例 外 出 自 方 東 樹 評 陶 淵 明 庚 戌 歲 九 月 中 於 西 田 穫 早 稻 一 詩 : 學 者 若 不 先 從 鮑 謝 入 手, 而 便 學 此, 未 有 不 失 之 滑 淺 庸 近, 如 今 凡 俗 所 為 者 也 若 執 筆 便 擬 陶 公, 是 黃 口 孺 子, 輕 學 老 成 宿 德, 舉 止 風 軌 縱 似 之, 亦 可 鄙 笑, 不 惟 優 孟 衣 冠, 抑 且 滑 熟 無 力 ( 卷 四 / 三 二 ) 類 似 的 看 法 方 東 樹 一 再 提 出, 一 方 面 可 據 此 掌 握 方 氏 的 創 作 觀, 另 一 方 面, 亦 可 視 為 方 氏 亟 欲 糾 正 當 時 學 詩 者 不 當 心 態 的 表 現 方 東 樹 認 為 學 陶 詩 要 學 得 好, 相 當 不 容 易, 可 舉 其 批 評 韋 應 物 之 詩 為 例 : 韋 公 之 學 陶, 多 得 其 興 象 秀 傑 之 句, 而 其 中 無 物 也, 譬 如 空 華 禪 悅 而 已, 故 阮 亭 獨 喜 之, 陶 公 豈 僅 如 是 而 已 哉! ( 卷 一 / 一 三 一 )

17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43 正 確 的 入 門 方 式, 必 須 從 用 力 開 始, 即 用 功 於 詞 句 語 法 之 鍛 鍊, 方 東 樹 評 析 陶 謝 差 異 時 曾 表 示 : 陶 公 不 煩 繩 削, 謝 則 全 由 繩 削, 一 天 事, 一 人 功 也 每 篇 百 遍 爛 熟, 謝 從 陶 出, 而 加 琢 句 工 矣 ( 卷 五 / 二 一 ) 認 為 謝 詩 乃 從 陶 出, 但 用 功 於 字 詞 間 琢 磨 加 工, 使 技 巧 嫻 熟, 而 其 ( 謝 ) 佳 處, 則 在 以 繩 削 而 造 於 真 33 換 言 之, 即 使 沒 有 陶 淵 明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的 天 分, 若 能 耐 住 性 子, 學 習 謝 靈 運 的 繩 削 工 夫, 也 能 達 至 造 於 真 的 境 界 34 即 如 上 文 所 言 久 之 不 見 用 力 之 痕, 所 謂 炫 爛 之 極, 歸 於 平 淡 之 意 綜 合 前 文 所 言, 方 東 樹 指 點 後 輩 學 者 學 習 陶 詩 的 途 徑, 可 謂 採 取 較 為 迂 迴 的 方 式, 一 方 面 肯 定 陶 詩 可 學, 同 時 又 一 再 警 示 初 學 者 不 可 從 此 入 手, 唯 恐 流 於 淺 俗, 而 應 當 先 學 習 謝 鮑 在 造 語 下 字 上 的 執 著, 所 謂 熟 能 生 巧, 用 功 之 後 終 能 臻 於 平 淡 這 個 觀 點 可 謂 相 當 獨 特, 在 歷 代 討 論 如 何 達 至 自 然 境 界 的 詩 話 中, 方 東 樹 的 用 力 說, 幾 乎 獨 樹 一 幟 原 文 如 下 : 讀 陶 公 詩, 專 取 其 真 : 事 真 景 真, 情 真 理 真, 不 繁 繩 削 而 自 合 謝 鮑 則 專 事 繩 削, 而 其 佳 處, 則 在 以 繩 削 而 造 於 真 ( 卷 四 / 五 ) 方 氏 此 說, 與 沈 德 潛 說 詩 晬 語 : 淵 明 合 下 自 然, 不 可 及 處, 在 真 在 厚 謝 詩 經 營, 而 反 於 自 然, 不 可 及 處, 在 新 在 俊 陶 詩 勝 人 不 在 排, 謝 詩 勝 人 正 在 排 頗 有 相 合 之 處, 可 一 併 參 看 轉 引 自 北 京 大 學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中 文 系 北 京 大 學 中 文 系 文 學 史 教 研 室 編, 陶 淵 明 資 料 彙 編 上 冊, 頁 199 方 東 樹 對 於 謝 靈 運 詩 歌 的 經 營, 採 取 相 當 肯 定 的 態 度, 其 云 : 謝 公 每 一 篇, 經 營 章 法, 措 注 虛 實, 高 下 淺 深, 其 文 法 至 深, 頗 不 易 識 其 造 句 天 然 渾 成, 興 象 不 可 思 議 執 著, 均 非 他 家 所 及 此 所 以 能 成 一 大 宗 碩 師, 百 世 不 祧 也 今 學 謝 詩, 且 當 求 觀 此 等 處 ( 卷 五 / 二 十 ) 因 此 強 調 先 學 謝 靈 運, 並 非 等 而 下 之 的 選 擇, 實 乃 為 後 學 者 開 示 一 條 方 便 法 門 筆 者 翻 閱 中 國 古 典 文 藝 學 叢 編 第 三 冊 中 收 錄 的 自 然 類 詩 話, 與 方 東 樹 相 似 觀 點 的, 只 有 與 他 同 時 期 的 張 問 陶 論 詩 十 二 絕 句 提 過 類 似 看 法 : 躍 躍 詩 情 在 眼 前, 聚 如 風 雨 散 如 煙 敢 為 常 語 談 何 易, 百 煉 功 純 始 自 然 ( 收 錄 於 船 山 詩 草 卷 十 一 ) 其 餘 多 半 主 張 不 期 然 而 然 之 妙 ( 徐 增 而 庵 詩 話 語 ) 然 而 這 並 不 代 表 所 有 歷 代 詩 話 皆 然, 筆 者 此 處 僅 就 詩 話 之 分 類

18 244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不 可 諱 言 的, 鮑 謝 畢 竟 不 是 陶 淵 明, 學 謝 之 用 力, 仍 無 法 徹 底 解 決 後 輩 學 者 該 如 何 直 接 從 陶 詩 中 學 習 的 問 題 為 此, 方 東 樹 表 示 : 讀 阮 公 陶 公 杜 韓 詩, 須 求 其 本 領, 兼 取 其 文 法, 蓋 義 理 與 文 辭 合 焉 者 也 謝 鮑 但 取 其 刱 言 造 句 及 律 法 之 嚴, 謝 又 優 於 鮑 ( 卷 四 / 四 ) 方 氏 認 為 謝 鮑 詩 歌 的 優 勢, 在 於 創 造 新 語 句 式 嚴 謹, 初 學 者 若 先 從 兩 者 入 手, 自 能 免 於 淺 率 庸 俗 的 弊 病 然 而 一 旦 要 接 觸 像 阮 籍 陶 淵 明 杜 甫 與 韓 愈 這 種 自 成 一 家 的 大 詩 人 時, 則 除 了 對 於 詩 歌 的 要 旨 有 所 掌 握 外 36, 更 須 注 意 文 法 37, 即 其 文 辭 與 義 理 之 間 的 搭 配 所 謂 文 理 選 本 而 提 出 初 步 發 現, 詳 細 情 形, 有 待 進 一 步 考 證 詳 見 胡 經 之 主 編, 中 國 古 典 文 藝 學 叢 編 第 三 冊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01), 頁 298 上 舉 引 文 中 所 謂 本 領, 方 東 樹 卷 一 表 示 : 朱 子 曰 : 文 章 要 有 本 領, 此 存 乎 識 與 道 理 有 源 頭 則 自 然 著 實, 否 則 沒 要 緊 又 曰 : 須 靠 實, 說 得 有 條 理, 不 要 架 空 細 巧 論 議 明 白, 曉 然 可 知 愚 謂 詩 亦 然 ; 否 則 沒 要 緊, 無 歸 宿, 何 關 有 無 ( 卷 一 / 三 ) 又 曰 : 古 人 皆 於 本 領 上 用 工 夫, 故 文 字 有 氣 骨 今 人 只 於 枝 葉 上 粉 飾, 下 梢 又 並 枝 葉 亦 沒 了 文 字 成, 不 見 作 者 面 目, 則 其 文 可 有 可 無 詩 亦 然 ( 卷 一 / 四 ) 吳 宏 一 據 此 認 為, 本 領 是 總 一 切 而 言, 桐 城 派 所 講 的 義 法 之 說, 分 開 來 說, 就 是 言 有 物 和 言 有 序, 就 是 求 通 其 意 和 求 通 其 詞 ; 合 起 來 說, 就 是 本 領 因 此 本 文 此 處 統 稱 為 詩 歌 的 要 旨 詳 參 吳 宏 一 著, 清 代 文 學 批 評 論 集, 頁 325 方 東 樹 認 為 學 習 漢 魏 淵 明 等 大 家 詩 歌 尤 其 不 能 忽 視 其 文 法 之 妙, 在 卷 一 中 嘗 表 示 : 漢 魏 阮 公 陶 公 杜 韓 皆 全 是 自 道 己 意, 而 筆 力 強, 文 法 妙, 言 皆 有 本 尋 其 意 緒, 皆 一 線 明 白, 有 歸 宿, 令 人 了 然 其 餘 名 家, 多 不 免 客 氣 假 象, 並 非 從 自 家 胸 臆 性 真 流 出 ( 卷 一 / 三 一 ) 而 其 文 法 之 意 涵, 根 據 楊 淑 華 昭 昧 詹 言 以 文 法 評 詩 的 特 色 與 評 論 意 義 一 文 表 示 : 方 東 樹 本 身 在 運 用 文 法 概 念 時, 採 取 的 表 達 方 式 是 自 由 而 不 夠 嚴 謹 的 通 常 以 古 文 法 泛 稱 全 首 詩 篇 的 結 構 變 化, 有 時 也 以 章 法 稱 之, 二 者 間 稍 有 混 同, 此 多 見 於 前 十 三 卷 論 五 七 言 古 體 詩 昭 昧 詹 言 各 卷 中 分 評 詩 篇 者, 好 以 一 小 章 的 詩 句 來 討 論 結 構 作 法, 並 歸 結 為 一 明 確 易 學 的 技 法, 以 建 立 學 詩 者 明 確 概 念 收 錄 於 臺 中 師 院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2005.6), 頁 由 此 可 知 其 文 法 可 概 括 詩 歌 的 章 法 結 構 技 法 等, 內 容 與 形 式 均 含 括 內 在, 本 文 為 求 聚 焦, 此 處 文 法 之 意, 直 接 根 據 上 下

19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45 義 之 意 涵, 在 昭 昧 詹 言 卷 一 中 方 東 樹 嘗 詳 細 論 述 : 文 者 辭 也 ; 其 法 萬 變, 而 大 要 在 必 去 陳 言 理 者 所 陳 事 理 物 理 義 理 也, 見 理 未 周, 不 賅 不 備, 體 物 未 亮, 狀 之 不 工, 道 思 不 深, 性 識 不 超, 則 終 於 粗 淺 凡 近 而 已 義 者 法 也 ; 古 人 不 可 及, 只 是 文 法 高 妙, 無 定 而 有 定, 不 可 執 著, 不 可 告 語, 妙 運 從 心, 隨 手 多 變, 有 法 則 體 成, 無 法 則 傖 荒 率 爾 操 觚, 縱 有 佳 意 佳 語, 而 安 置 布 放 不 得 其 所, 退 之 所 以 譏 六 朝 人 為 亂 雜 無 章 也 ( 卷 一 / 二 十 ) 整 體 而 言, 方 氏 強 調 文 辭 上 須 務 去 陳 言 推 陳 出 新 ; 理 則 兼 指 事 理 物 理 義 理, 力 求 周 詳, 且 詩 人 本 身 敏 銳 的 觀 察 深 遠 的 見 識 卓 然 的 悟 性 以 及 細 膩 的 摹 狀 事 物 之 能 力, 缺 一 不 可 至 於 義, 則 藉 文 章 之 法 以 論 詩, 認 為 詩 歌 不 能 無 法, 否 則 即 使 偶 有 神 思 妙 語, 也 因 結 構 排 列 不 得 體, 而 落 得 雜 亂 無 章 之 弊 病 反 之, 好 的 作 品 必 然 有 法, 但 通 常 多 變 高 妙, 無 法 以 常 語 規 範, 此 正 是 古 人 佳 作 不 可 及 之 處 方 東 樹 視 文 理 義 三 者, 為 學 詩 之 正 軌 38, 因 此 在 評 論 陶 淵 明 的 五 言 古 詩 時, 也 多 半 依 循 此 原 則, 而 敘 其 梗 概, 期 望 後 輩 學 者 有 所 領 悟 以 下 且 舉 方 東 樹 對 陶 詩 的 細 部 評 論 為 例, 依 文 理 義 三 者, 說 明 方 東 樹 如 何 指 點 後 學, 學 習 陶 詩 之 精 要 首 先, 方 氏 肯 定 陶 詩 在 文 辭 上 能 翻 用 陳 言, 其 評 連 雨 獨 飲 39 云 : 38 文, 推 擬 出 文 理 義 三 者 進 行 討 論 此 說 可 見 諸 昭 昧 詹 言 卷 一 : 求 通 其 辭, 求 通 其 意 也 求 通 其 意, 必 論 世 以 知 其 懷 抱 然 後 再 研 其 語 句 之 工 拙 得 失 所 在, 及 其 所 以 然, 以 別 高 下, 決 從 違 而 其 所 以 學 之 之 功, 則 在 講 求 文 理 義 此 學 詩 之 正 軌 也 ( 卷 一 / 十 八 ) 39 連 雨 獨 飲 全 詩 如 下 : 運 生 會 歸 盡, 終 古 謂 之 然 世 間 有 松 喬, 於 今 定 何 間? 故 老 贈 余 酒, 乃 言 飲 得 仙 試 酌 百 情 遠, 重 觴 忽 忘 天 天 豈 去 此 哉, 任 真 無 所 先 雲 鶴 有 奇 翼, 八 表 須 臾 還 自 我 抱 茲 獨, 僶 俛 四 十 年 形 骸 久 已 代, 心 在 復 何 言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頁 125

20 246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不 過 言 人 生 必 死, 世 無 仙 人, 不 如 飲 酒, 而 用 意 用 筆, 俱 迴 曲 深 峻 天 者 自 然, 而 己 任 真, 則 亦 同 於 天, 曰 忘, 曰 無 所 先, 皆 筆 之 曲 也 起 四 句 本 是 古 人 陳 言, 看 他 折 洗 翻 用 入 妙 ( 卷 四 / 七 一 ) 此 則 評 論, 一 方 面 回 應 前 文 所 提 古 人 文 之 高 妙, 無 不 艱 苦 者, 但 阮 公 陶 公, 艱 在 用 意 用 筆, 連 雨 獨 飲 這 首 詩 歌 適 足 以 證 實 陶 淵 明 在 下 筆 意 念 上 的 深 曲 高 妙 之 外, 方 東 樹 更 特 意 標 出 這 首 詩 的 開 頭 四 句 : 運 生 會 歸 盡, 終 古 謂 之 然 世 間 有 松 喬, 於 今 定 何 間 有 關 生 命 運 行 之 常 理, 前 人 多 有 討 論, 如 古 詩 十 九 首 : 人 生 忽 如 寄, 壽 無 金 石 固 服 食 求 神 仙, 多 為 藥 所 誤 仙 人 王 子 喬, 難 可 與 等 期 等 40, 而 淵 明 卻 能 在 翻 新 前 人 陳 言 下 妙 用, 值 得 後 學 留 心 至 於 陶 詩 陳 述 事 理 物 理 義 理 方 面, 可 舉 幾 例 如 下 : 此 但 書 即 目, 而 高 致 高 懷 可 見 ( 評 飲 酒 二 十 首 結 廬 在 人 境, 卷 四 / 四 四 ) 言 恐 失 固 窮 之 名, 直 書 胸 臆, 無 一 字 客 氣 ( 評 飲 酒 二 十 首 在 昔 曾 遠 遊, 卷 四 / 四 九 ) 平 疇 二 句, 本 色 自 然, 如 吮 出, 而 奇 麗 千 古, 他 人 雕 肝 琢 腎 不 能 到 ( 評 癸 卯 歲 始 春 懷 古 田 舍 二 首 其 二, 卷 四 / 二 四 ) 方 宅 十 句 不 過 寫 田 園 耳, 而 筆 勢 騫 舉, 情 景 即 目, 得 一 幅 畫 意 ( 評 歸 田 園 居 五 首, 卷 四 / 二 六 ) 一 往 真 味, 景 與 情 俱 帶 畫 意 ( 評 於 王 撫 軍 座 送 客, 卷 四 / 六 八 ) 此 詩 敘 一 大 事, 本 末 曲 折 具 備, 而 章 法 布 置, 抵 一 篇 文 字 ; 句 法 老 潔, 抵 史 筆 ; 議 論 精 卓, 抵 論 贊 ( 評 桃 花 源 詩, 卷 四 / 三 五 ) 40 分 別 出 自 古 詩 十 九 首 其 十 四 ( 前 兩 句 ) 其 十 六 ( 後 一 句 ), 詳 見 逯 欽 立 輯 校, 先 秦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頁

21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47 此 忽 然 慨 世 庸 愚 之 人, 可 憐 而 不 悟, 而 吐 屬 溫 雅 蘊 藉, 無 惡 謔 醜 詆 直 罵, 氣 象 淵 懿 ( 評 飲 酒 二 十 首 有 客 常 同 止, 卷 四 / 五 二 ) 以 得 一 幅 畫 意 本 色 自 然 等 讚 許 陶 詩 描 摹 情 景 之 真, 以 直 書 胸 臆 高 懷 議 論 精 卓 氣 象 淵 懿 等 形 容 淵 明 之 見 識 與 理 思 顯 然 學 習 陶 詩, 除 了 讚 嘆 其 狀 物 如 畫 之 外, 更 要 注 意 詩 人 如 何 在 無 一 字 客 氣 與 吐 屬 溫 雅 蘊 藉 間 拿 捏 此 外, 針 對 陶 詩 之 義 法, 方 東 樹 常 以 妙 法 多 變 稱 之, 可 舉 評 飲 酒 二 十 首 之 三 積 善 云 有 報 41 為 例 : 言 不 必 計 善 惡 之 報 爽, 但 以 固 窮 守 道 為 正 求 仁 得 仁, 同 一 窮 死, 不 如 留 名 沒 世 一 起 四 句, 偏 反 飛 動, 先 有 斷 決, 而 後 發 此 端 問, 先 非 真 有 所 疑 也 反 覆 疑 迷, 收 二 句, 語 勢 尤 勁 折, 無 一 平 直 淺 滯 順 滑 之 筆 明 明 爽 報, 卻 云 不 爽, 求 仁 得 仁 也 以 二 人 證 之, 而 文 法 相 承 互 解, 言 即 此 所 以 報 夷 齊 榮 公 也 上 言 其 爽 而 空 言 詰 之, 作 波 瀾, 以 起 下 百 世 之 傳, 折 出 一 榮 公, 文 法 變 化 如 此 以 福 報 則 爽, 以 名 報 則 應, 文 法 變 化 收 忽 然 自 斷 決 截, 堅 定 不 復 疑, 若 忽 悟 徹 者 然 屈 子 天 問 亦 此 意, 古 賢 無 不 然 ( 卷 四 / 四 一 ) 在 陶 詩 短 短 的 八 句 當 中, 方 東 樹 認 為 其 文 法 一 再 變 化 承 遞, 例 如 前 四 句 積 善 云 有 報 善 惡 苟 不 應 均 以 判 斷 句 為 先, 之 後 又 藉 夷 叔 在 西 山 何 事 空 立 言 發 出 疑 問, 在 無 疑 處 有 疑, 使 前 後 兩 段 在 反 覆 辯 證 中, 文 法 相 承 互 解 接 著 九 十 行 帶 索, 飢 寒 況 當 年 再 舉 榮 啟 期 的 固 窮 為 例, 使 詩 意 在 福 報 / 名 報 中, 又 翻 轉 一 層, 其 文 法 變 化 如 斯 除 此 之 外, 相 似 的 例 子 仍 有 許 多, 如 方 東 樹 評 贈 羊 長 史 云 : 其 41 飲 酒 二 十 首 之 三 原 詩 如 下 : 積 善 云 有 報, 夷 叔 在 西 山 善 惡 苟 不 應, 何 事 空 立 言 九 十 行 帶 索, 飢 寒 況 當 年 不 賴 固 窮 節, 百 世 當 誰 傳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頁 243

22 248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文 法 之 妙, 與 太 史 公 六 國 表 同 工 ( 卷 四 / 三 四 ) 評 歲 暮 和 張 常 侍 云 : 章 法 文 法, 曲 折 頓 挫, 變 化 不 可 執 著 ( 卷 四 / 六 九 ) 評 有 會 而 作 云 : 讀 此 乃 見 公 用 筆 之 變, 用 意 之 深 曲, 文 法 妙 不 測 ( 卷 四 / 七 十 ) 等, 凡 此, 均 在 解 析 中, 同 步 提 示 後 學 陶 詩 之 精 要 與 變 化 之 處, 期 能 藉 此 改 善 學 者 只 注 意 陶 詩 自 然 無 痕 的 一 面, 而 忽 略 其 背 後 蘊 積 詩 人 深 厚 的 學 養 見 識 與 胸 襟, 誠 可 視 為 方 東 樹 在 誘 掖 後 進 上 用 心 著 力 之 處 四 以 儒 論 陶 之 侷 限 與 獨 見 詩 評 家 針 對 詩 歌 進 行 評 論 時, 往 往 也 連 帶 將 自 我 的 人 生 觀 學 術 理 念 鎔 鑄 其 中, 因 此 在 閱 讀 詩 話 時, 應 同 時 瞭 解 發 話 者 的 立 場, 以 及 其 述 說 的 對 象, 方 能 避 免 將 其 評 論 的 內 容, 直 接 與 評 論 的 對 象 劃 上 等 號 42 桐 城 派 主 程 朱 理 學, 方 東 樹 乃 將 詩 人 修 養 與 理 學 家 修 養 合 一 43, 而 其 昭 昧 詹 言 實 有 意 從 儒 學 觀 切 入, 為 後 輩 學 詩 者 指 引 一 條 合 於 雅 正 的 詩 學 道 路 換 言 之,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我 們 可 以 將 昭 昧 詹 言 中 評 論 到 的 詩 家 與 詩 歌, 視 為 方 東 樹 的 教 學 媒 介 或 示 例, 而 陶 淵 明 及 其 詩 歌, 除 了 上 張 伯 偉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批 評 方 法 研 究 第 五 章 詩 話 論 嘗 進 行 詩 話 的 文 化 考 察, 並 表 示 今 人 從 事 古 代 文 學 批 評 的 研 究, 過 於 看 重 詩 話, 從 文 學 批 評 的 歷 史 來 看, 這 一 偏 向 或 許 需 稍 加 修 正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頁 506 換 言 之, 詩 話 與 詩 歌 文 本 應 獨 立 看 待, 對 於 詩 評 家 的 觀 點, 必 須 融 合 其 時 代 政 治 經 濟 思 想 等 學 習 背 景 一 併 參 考 詳 見 張 健, 清 代 詩 學 研 究, 頁 650 此 外, 蔡 鎮 楚 詩 話 學 ( 湖 南 :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1990) 第 八 章 詩 話 理 論 體 系 論 ( 下 ) 第 一 節 詩 歌 批 評 論 中, 將 傳 統 詩 話 略 分 為 五 種 批 評 流 派, 分 別 為 道 德 批 評 派 社 會 批 評 派 性 靈 批 評 派 格 律 批 評 派 及 審 美 鑑 賞 派 等, 並 將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歸 類 為 道 德 批 評 派, 主 儒 家 溫 柔 敦 厚 詩 教, 或 可 為 另 一 佐 證 ( 頁 268)

23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49 兩 節 的 討 論 之 外, 淵 明 貞 志 不 休, 安 道 苦 節 44 的 德 行, 適 足 以 作 為 方 東 樹 闡 發 詩 文 與 行 己, 非 有 二 事 ( 卷 一 / 五 ) 的 儒 學 詩 教 觀 其 云 : 有 德 者 必 有 言, 詩 雖 吟 詠 短 篇, 足 當 著 書, 可 以 睹 其 人 之 德 性 學 識 操 持 之 本 末, 古 今 不 過 數 人 而 已, 阮 公 陶 公 杜 韓 也 余 觀 太 沖, 仍 是 榮 華 客 氣, 但 氣 格 差 高 耳 ( 卷 四 / 二 ) 方 東 樹 相 信 有 德 者 必 有 言, 而 從 歷 代 詩 家 著 作 中, 他 認 為 足 以 觀 其 言 而 想 其 德 行 學 識 與 出 處 行 藏 者, 惟 阮 籍 陶 淵 明 杜 甫 韓 愈 四 家 與 前 文 所 言 讀 阮 公 陶 公 杜 韓 詩, 須 求 其 本 領, 兼 取 其 文 法, 蓋 義 理 與 文 辭 合 焉 者 也 之 觀 念, 可 謂 一 脈 相 承 換 言 之, 方 東 樹 對 於 詩 人 與 其 作 品 之 間 的 關 係, 乃 主 張 不 應 截 然 二 分 的 觀 念, 其 曰 : 孟 子 曰 : 誦 其 詩, 讀 其 書, 不 知 其 人 可 乎? 是 以 論 其 世 也 此 為 學 詩 最 初 之 本 事, 即 以 意 逆 志 之 教 也 若 王 阮 亭 論 詩, 止 於 掇 章 稱 咏 而 已, 徒 賞 其 一 二 佳 篇 佳 句, 不 論 其 人 為 何 如, 又 安 問 其 志 為 何 如 也? 此 何 與 於 詩 教 也?( 卷 一 / 十 六 ) 承 接 著 孟 子 知 人 論 事 的 思 想, 方 氏 以 為 學 詩 的 基 本 工 夫, 即 以 意 逆 志 之 教 他 不 贊 成 王 士 禛 論 詩 僅 止 於 章 句 佳 篇 之 稱 賞, 而 不 討 論 詩 人 本 身, 使 閱 讀 詩 評 的 學 者, 對 於 詩 人 依 舊 陌 生, 既 無 法 體 會 詩 歌 字 裡 行 間 隱 而 不 顯 的 潛 台 詞, 也 難 以 掌 握 詩 人 的 心 跡 與 形 跡, 此 何 與 於 詩 教 也? 44 出 自 蕭 統 陶 淵 明 集 序 : 論 懷 抱 則 曠 而 且 真, 加 以 貞 志 不 休, 安 道 苦 節, 不 以 躬 耕 為 恥, 不 以 無 財 為 病, 自 非 大 賢 篤 志, 與 道 汙 隆, 孰 能 如 此 乎? 收 錄 於 清 嚴 可 均 輯 校,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全 梁 文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 頁 3067 方 東 樹 嘗 摘 引 此 段 並 深 表 同 意 : 觀 昭 明 選 詩 及 分 類, 真 乃 無 所 知 ; 然 其 論 陶 詩, 卻 有 見 如 云 : 人 言 陶 詩 篇 篇 有 酒, 吾 觀 其 意 不 在 酒, 亦 寄 酒 為 跡 者 也 又 曰 : 其 文 章 不 群, 詞 彩 精 拔, 跌 宕 昭 彰, 獨 超 眾 類, 抑 揚 爽 朗, 莫 之 與 京 語 事 理 則 指 而 可 想, 論 懷 抱 則 曠 而 且 真 貞 志 不 休, 安 道 苦 節, 自 非 大 賢 篤 志, 於 道 污 隆, 孰 能 如 此! 讀 陶 詩 者, 宜 繹 會 此 言 ( 卷 四 / 九 )

24 250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有 感 於 此, 在 昭 昧 詹 言 中 評 論 詩 歌 時, 方 東 樹 也 同 步 針 對 作 者 的 人 品 進 行 評 判 45 例 如 : 陶 公 說 不 要 富 貴, 是 真 不 要 ; 康 樂 本 以 憤 惋, 而 詩 中 故 作 恬 淡, 以 比 陶 公, 則 探 其 深 淺 遠 近, 居 然 有 江 湖 澗 沚 之 別 ( 卷 五 / 十 五 ) 陶 公 胸 中 別 有 大 業, 匪 淺 儒 所 知, 太 白 胸 中 蓄 理 亦 多, 皆 非 康 樂 所 望 見 讀 謝 詩, 令 人 無 興 觀 群 怨 之 益 ( 卷 五 / 十 六 ) 兩 則 皆 從 陶 淵 明 與 謝 靈 運 的 言 行 中 評 斷 其 高 下 方 氏 依 據 陶 淵 明 的 歸 田 生 活, 與 詩 歌 流 露 的 固 窮 之 志, 而 言 其 不 要 富 貴, 是 真 不 要 胸 中 別 有 大 業 ; 相 較 之 下, 從 謝 靈 運 的 官 場 生 涯, 判 斷 其 本 有 宦 情, 而 詩 中 卻 多 半 展 現 清 靜 淡 泊 一 面, 不 足 以 睹 其 人 之 德 性 學 識 操 持 之 本 末 ( 卷 四 / 二 ), 因 此 認 為 讀 謝 詩 較 難 予 人 興 觀 群 怨 之 助 益 再 如 : 懽 虞 之 詞 難 工 如 小 謝 所 處 之 境, 本 無 甚 逆, 因 欲 寄 雅 懷 於 詩, 特 地 尋 出 懷 歸 無 宦 情 及 別 離 等 意 以 作 詩 本 其 實, 口 中 不 要 富 貴, 而 身 戀 之 不 舍 朝 雨 之 篇, 自 供 結 狀 豈 能 如 陶 公 之 至 性 恬 淡, 懷 抱 如 洗 也 ( 卷 一 / 一 一 六 ) 謝 朓 生 平 際 遇 無 甚 波 折, 卻 強 說 愁 情, 難 免 心 口 不 一, 方 東 樹 藉 此 警 惕 45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方 東 樹 對 諸 家 詩 人 的 評 論 並 非 無 的 放 矢, 而 有 其 考 證 工 夫, 方 氏 自 言 : 古 人 用 意 深 微 含 蓄, 文 法 精 嚴 密 邃 如 十 九 首 漢 魏 阮 公 諸 賢 之 作, 皆 深 不 可 識 後 世 淺 士, 未 嘗 苦 心 研 說, 於 詞 且 未 通, 安 能 索 解 此 猶 言 其 當 篇 用 意 也 若 夫 古 人 所 處 之 時, 所 值 之 事, 及 作 詩 之 歲 月, 必 合 前 後 考 之 而 始 可 見 如 阮 公 陶 公 謝 公, 苟 不 知 其 世, 不 考 其 次, 則 於 其 語 句 之 妙, 反 若 曼 羨 無 謂 ; 何 由 得 其 義, 知 其 味, 會 其 精 神 之 妙 乎? 故 吾 於 陶 公 謝 公, 皆 依 事 大 概, 移 易 前 後 題 目 編 次 ; 俾 其 語 意 諸 事 明 曉, 而 後 得 以 領 其 妙, 及 其 語 言 之 次 第 ( 卷 一 / 十 五 ) 足 見 在 進 行 評 論 之 前, 方 東 樹 已 事 先 做 足 功 課, 因 此 能 將 詩 人 與 詩 歌 並 觀, 既 瞭 解 詩 歌 文 法 之 妙, 亦 通 曉 詩 人 生 平 行 事 梗 概, 在 昭 昧 詹 言 卷 十 三 之 陶 詩 附 考 即 可 見 其 紮 實 的 學 識, 而 這 也 可 視 為 方 氏 以 身 作 則, 提 供 後 學 一 個 學 習 作 詩 的 榜 樣

25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51 後 學 懽 虞 之 詞 難 工 的 創 作 要 領 相 對 的, 陶 淵 明 的 懷 抱 胸 襟 坦 然 於 詩 中 流 露, 與 其 恬 淡 的 性 情 本 無 衝 突, 這 是 方 氏 相 當 肯 定 的, 因 此 多 次 舉 淵 明 為 例, 企 圖 在 評 比 高 下 間, 點 撥 後 學 詩 文 與 行 己 合 一 的 學 習 態 度 儘 管 方 東 樹 秉 持 孟 子 知 人 論 世 的 理 念, 肯 定 陶 淵 明 歸 田 躬 耕 視 富 貴 如 浮 雲 的 節 操 然 而 對 於 陶 淵 明 詩 中 流 露 的 其 他 思 想, 卻 依 舊 採 取 一 貫 的 儒 學 道 統 標 準 衡 量, 是 以 偶 有 評 斷 過 於 嚴 苛 的 現 象 產 生 例 如, 在 評 析 形 影 神 三 首 之 神 釋 46 時 表 示 : 陶 公 所 以 不 得 與 於 傳 道 之 統 者, 墮 莊 老 也 其 失 在 縱 浪 大 化, 有 放 肆 意, 非 聖 人 獨 立 不 懼, 君 子 不 憂 不 惑 不 懼 之 道 聖 人 是 盡 性 至 命, 此 是 放 肆 也 不 憂 不 懼, 是 今 日 居 身 循 道 大 主 腦 莊 周 陶 公, 處 以 委 運 任 化, 殊 無 下 梢 聖 人 則 踐 之 以 內 省 不 疚, 是 何 等 腳 踏 實 地 ( 卷 四 / 三 八 ) 神 釋 乃 淵 明 從 道 家 思 想 切 入, 藉 自 然 化 遷 之 理, 消 解 生 死 形 名 之 迷 惑, 從 而 領 悟 縱 浪 大 化 中, 不 喜 亦 不 懼 應 盡 便 須 盡, 無 復 獨 多 慮 之 超 然 境 界 但 是 方 東 樹 在 評 論 時, 仍 未 能 拋 開 儒 家 傳 統 立 善 求 名 之 觀 點, 因 此 認 為 其 偏 離 道 統, 墮 莊 老 有 放 肆 意 無 下 梢, 而 以 為 真 正 的 君 子 應 當 不 憂 不 懼, 無 暇 思 索 死 生 困 惑, 只 專 注 於 個 體 是 否 傾 全 力 貫 徹 畢 生 理 想 與 志 業, 並 透 過 內 省 以 修 身 方 氏 顯 然 忽 略 ( 無 論 是 有 意 或 無 意 ) 陶 淵 明 藉 由 形 影 神 三 首 之 酬 答, 企 圖 解 釋 在 洞 察 形 名 消 長 現 象 之 後, 生 命 該 如 何 自 處 的 嘗 試, 因 而 以 庸 人 無 益 之 擾 46 神 釋 原 詩 如 下 : 大 鈞 無 私 力, 萬 物 自 森 著 人 為 三 才 中, 豈 不 以 我 故 與 君 雖 異 物, 生 而 相 依 附 結 託 既 喜 同, 安 得 不 相 語 三 皇 大 聖 人, 今 復 在 何 處 彭 祖 愛 永 年, 欲 留 不 得 住 老 少 同 一 死, 賢 遇 無 復 數 日 醉 或 能 忘, 將 非 促 齡 具 立 善 常 所 欣, 誰 當 為 汝 譽 甚 念 傷 吾 生, 正 宜 委 運 去 縱 浪 大 化 中, 不 喜 亦 不 懼 應 盡 便 須 盡, 無 復 獨 多 慮 詳 見 袁 行 霈 箋 注, 陶 淵 明 集 箋 注, 頁 59-67

26 252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批 評 之 : 形 影 神 三 詩, 用 莊 子 之 理, 見 人 生 賢 愚 貴 賤 窮 通 壽 夭, 莫 非 天 定, 人 當 委 運 任 化, 無 為 欣 戚 喜 懼 於 其 中, 以 作 庸 人 無 益 之 擾, 即 有 意 於 醉 酒 立 善, 皆 非 達 道 之 自 然 由 今 觀 之, 杜 公 悲 天 憫 人, 忠 君 愛 國, 而 不 責 子 之 賢 愚, 其 識 抱 較 陶 公 更 為 篤 實 正 大 也 ( 卷 四 / 十 七 )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的 寫 作 動 機, 使 其 在 意 現 世 的 家 國 情 勢 經 濟 之 學, 更 勝 過 深 奧 無 解 的 人 生 議 題 而 莊 子 與 陶 淵 明 形 影 神 三 首, 乃 嘗 試 從 超 越 於 塵 世 的 高 點, 俯 察 生 命 無 常 流 轉 的 本 質, 思 索 個 體 存 在 的 意 義, 這 正 是 道 家 與 儒 家 關 注 傾 向 的 差 異 方 東 樹 認 為 : 文 不 能 經 世 者, 皆 無 用 之 言, 大 雅 君 子 所 弗 為 也 47 足 見 其 以 偏 於 儒 學 的 世 界 觀 切 入, 自 難 以 審 美 的 角 度, 肯 定 詩 中 展 現 的 沖 澹 放 達, 因 此 這 些 評 論, 不 可 否 認 地 有 其 偏 狹 與 武 斷 之 處 然 而 另 一 方 面, 若 站 在 方 氏 推 闡 桐 城 派 雅 正 的 詩 學 主 張 來 看, 便 不 難 理 解 其 評 論 中, 帶 有 導 正 時 人 積 極 觀 念 的 教 育 意 義 存 在 尤 其 方 東 樹 本 身 對 於 國 事 甚 為 關 心, 雖 因 考 場 失 利 而 賴 館 課 講 學 為 生, 猶 不 忘 提 攜 後 進, 希 冀 培 養 晚 輩 學 成 詩 文 的 同 時, 亦 具 備 經 世 濟 民 的 胸 襟 48, 故 而 標 舉 杜 甫 之 悲 天 憫 人 忠 君 愛 國, 甚 且 不 惜 以 其 識 抱 較 陶 公 更 為 篤 實 正 大 也 褒 揚 之, 皆 有 其 良 苦 用 意 再 如 : 陶 公 詩 於 聖 人 所 言 詩 教 皆 得, 然 無 經 制 大 篇, 則 於 雅 頌 之 義 為 缺, 故 不 及 杜 韓 之 為 備 體, 奄 有 六 藝 之 全 也 ( 卷 四 / 八 ) 出 自 復 羅 月 川 太 守 書, 收 錄 於 方 東 樹 著, 儀 衛 軒 文 集 卷 七 ( 中 研 院 史 語 所 藏 光 緒 桐 城 方 氏 刊 本 ) 關 於 方 東 樹 的 生 平, 可 參 照 鄭 福 照 編, 清 方 儀 衛 先 生 東 樹 年 譜, 其 中 顯 示 方 東 樹 與 其 同 門 姚 瑩 的 書 信 往 返 詩 文 贈 答 中, 時 常 顯 現 憂 心 國 事, 愍 於 外 患 的 心 境 而 由 道 光 十 八 年 上 匡 民 正 俗 對 於 林 則 徐, 二 十 二 年 作 病 榻 罪 言 上 於 浙 江 軍 門, 極 言 制 夷 之 策, 可 見 其 積 極 見 用 於 世 的 態 度, 可 惜 未 能 有 施 展 抱 負 的 機 會

27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53 昔 人 謂 正 人 不 宜 作 豔 詩, 此 說 甚 正, 賀 裳 駁 之 非 也 如 淵 明 閑 情 賦, 可 以 不 作, 後 世 循 之, 直 是 輕 薄 淫 褻, 最 誤 子 弟 ( 卷 二 一 / 三 九 ) 詩 人 本 身 理 當 是 立 體 而 多 面 向 的, 即 如 陶 淵 明 嘗 受 儒 道 二 家 影 響, 而 於 詩 歌 展 現 多 元 紛 雜 的 義 理, 是 以 若 僅 從 儒 學 觀 進 行 評 鑑, 恐 有 其 侷 限, 誠 如 上 文 所 言 然 而 相 對 的, 詩 人 終 究 是 凡 人, 也 有 其 矛 盾 處, 而 詩 歌 更 是 難 以 周 全 備 體 尤 其 陶 淵 明 詩 歌 至 今 僅 留 存 約 一 百 二 十 四 首, 如 何 能 確 定 其 真 無 如 雅 頌 之 經 制 大 篇 呢? 即 使 果 真 闕 如, 恐 亦 未 嘗 減 損 分 毫 淵 明 在 詩 壇 上 的 地 位 本 文 以 為 方 東 樹 此 處 所 論, 恐 怕 帶 有 幾 分 求 全 責 備 的 心 理, 冀 望 後 輩 學 者 學 習 陶 詩 之 文 法 精 妙 直 書 胸 臆 外, 同 時 能 瞭 解 陶 詩 不 足 之 處 至 於 引 文 第 二 則, 方 東 樹 率 先 表 明 贊 同 古 謂 正 人 不 宜 作 豔 詩 的 看 法, 認 為 賀 裳 不 當 駁 之 49 並 進 一 步 肯 定 前 人 如 昭 明 太 子 白 璧 微 瑕, 惟 在 閑 情 一 賦 50 之 說 法, 這 與 前 一 節 討 論 其 強 調 詩 以 言 志 為 要, 須 表 達 無 邪 之 性 情 如 出 一 轍 我 們 不 妨 將 這 段 評 論, 視 為 方 東 樹 站 在 教 育 者 的 立 場, 期 望 後 學 認 真 研 究 精 賀 裳 載 酒 園 詩 話 卷 一 豔 詩 云 : 正 人 不 宜 作 豔 詩, 然 毛 詩 首 篇 即 言 河 洲 窈 窕, 固 無 妨 於 涉 筆, 但 須 照 攝 樂 而 不 淫 之 義 乃 善 耳 收 錄 於 郭 紹 虞 編 選, 富 壽 蓀 校 點, 清 詩 話 續 編 ( 上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頁 223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言 : 裳 字 黃 公, 丹 陽 人, 康 熙 初 諸 生 是 書 取 明 人 評 史 諸 書, 義 有 未 當 者, 折 衷 其 是 凡 史 懷 狂 夫 之 言 史 說 贅 言 湧 幢 小 話 談 史 藏 書 史 裁 史 餘 讀 史 漫 錄 劄 記 外 篇 等, 共 十 一 家, 謂 之 後 語, 又 各 繫 小 序 於 前, 凡 三 卷 古 今 論 史, 言 人 人 殊, 所 謂 彼 亦 一 是 非, 此 亦 一 是 非 也, 裳 所 駁 正, 頗 屬 持 平, 然 其 中 可 一 兩 言 決 者, 必 連 篇 累 牘, 覺 浮 文 妨 要 詳 見 清 永 瑢 紀 昀 等 撰,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史 部 卷 九 十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3), 頁 1866 方 東 樹 言 賀 裳 駁 之, 復 駁 其 說, 蓋 出 於 此, 並 將 此 豔 詩 的 討 論 擴 充 至 淵 明 閑 情 賦 詳 見 蕭 統 陶 淵 明 集 序 : 白 璧 微 瑕, 惟 在 閑 情 一 賦, 楊 雄 所 謂 勸 百 而 諷 一 者, 卒 無 諷 諫, 何 足 搖 其 筆 端 惜 哉! 亡 是 可 也 收 錄 於 清 嚴 可 均 輯 校,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全 梁 文, 頁 3067

28 254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讀 陶 淵 明 每 一 首 作 品, 卻 又 擔 心 子 弟 們 未 解 閑 情 賦 之 閑 邪 意 涵, 而 望 文 生 義, 沾 染 輕 挑 浮 薄 的 習 氣, 故 出 此 重 話 當 然, 無 可 諱 言 地, 方 東 樹 未 能 將 閑 情 賦 視 為 文 學 作 品, 而 賦 予 審 美 評 價, 亦 凸 顯 其 評 論 視 角 的 囿 限 五 結 語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卷 四 以 專 章 評 論 陶 詩, 並 於 卷 一 通 論 五 古 中, 一 再 舉 陶 詩 作 為 筆 力 強 文 法 妙 ( 卷 一 / 三 一 ) 等 典 範 之 一, 似 乎 有 意 將 其 拉 至 與 詩 三 百 漢 魏 詩 相 同 的 高 度, 而 這 實 與 其 欲 闡 發 桐 城 派 的 詩 學 主 張 有 關 本 文 根 據 昭 昧 詹 言 中 評 陶 詩 之 內 容 進 行 討 論, 經 解 析 而 得 幾 點 心 得 如 下 : 首 先, 方 東 樹 主 要 標 舉 出 陶 詩 直 書 胸 臆 的 特 質, 並 認 為 其 胸 中 自 然 流 露 的 任 真, 實 乃 六 經 孔 孟 之 道 腴, 而 不 論 及 淵 明 承 襲 道 家 反 璞 歸 真 的 另 一 面 此 外, 方 東 樹 多 次 將 陶 詩 與 漢 魏 阮 籍 詩 並 列, 且 與 謝 靈 運 鮑 照 區 隔 他 認 為 陶 淵 明 是 深 人 而 不 僅 是 詩 人, 因 其 無 意 作 詩, 與 謝 鮑 用 力 勤 苦 艱 在 造 語 下 字 之 有 意 作 詩 大 相 逕 庭 同 時 主 張 陶 詩 不 學 人 而 自 成, 反 對 鍾 嶸 以 源 流 論 之, 而 表 示 陶 詩 自 然 清 深 的 特 質, 接 近 三 百 篇, 但 能 用 古 人 格 調, 創 作 屬 於 自 家 風 格 的 詩 篇 質 言 之, 方 東 樹 對 於 陶 詩 的 評 賞, 既 參 酌 前 人 說 法, 更 在 細 節 中 提 出 個 人 獨 到 見 解 其 次, 就 學 詩 歷 程 而 言, 方 東 樹 主 張 學 詩 的 源 頭 應 從 詩 經 開 始, 繼 而 以 屈 原 漢 魏 古 詩 阮 籍 與 陶 淵 明 等 詩 歌 為 主, 同 時 注 重 詩 歌 興 觀 群 怨 之 作 用, 因 此 著 重 詩 以 言 志 表 達 性 情 至 於 針 對 陶 詩 可 學 與 否 之 看 法, 方 東 樹 在 謝 榛 不 必 專 學 陶 的 論 點 之 上, 進 一 步 提 出 初 學 者 不 宜 先 學 陶 詩 的 建 議, 且 認 為 應 當 先 學 習 謝 鮑 在 造 語 下 字 上 用 功, 一 方 面 能 避 免 流 於 淺 俗, 同 時 相 信 百 遍 爛 熟 之 後, 炫 爛 之 極,

29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255 歸 於 平 淡 ( 卷 十 四 / 十 六 ), 其 用 力 說 在 歷 代 詩 話 中, 幾 乎 獨 樹 一 幟 此 外, 方 東 樹 視 文 理 義 為 學 詩 之 正 軌, 在 評 論 陶 詩 時, 多 半 據 此 原 則, 指 出 詩 中 翻 用 陳 言 情 景 如 畫 見 識 高 遠 與 文 法 高 妙 等 優 長 之 處, 期 望 對 後 學 有 所 助 益 第 三, 方 東 樹 將 其 理 學 思 想 鎔 鑄 於 詩 學 主 張 中, 而 陶 淵 明 的 淡 泊 胸 襟 與 詩 歌 表 現 無 二, 適 足 以 闡 發 其 詩 文 與 行 己, 非 有 二 事 ( 卷 一 / 五 ) 的 儒 學 詩 教 觀, 因 此 多 次 將 陶 淵 明 與 謝 靈 運 謝 朓 等 詩 人 進 行 評 比, 企 圖 點 撥 後 學 正 確 的 學 習 態 度 但 另 一 方 面, 對 於 陶 詩 中 流 露 的 其 他 思 想, 方 東 樹 卻 未 能 以 開 放 的 立 場 接 納, 而 依 舊 秉 持 儒 學 觀 審 度, 是 以 批 判 陶 淵 明 形 影 神 三 首 為 庸 人 無 益 之 擾 有 放 肆 意, 閑 情 賦 最 誤 子 弟, 且 認 為 陶 詩 缺 少 雅 頌 之 義, 無 經 制 大 篇 這 些 論 點 一 方 面 透 露 方 東 樹 評 論 視 角 之 侷 限, 同 時 也 彰 顯 其 一 以 貫 之 的 詩 學 主 張 與 學 術 背 景, 然 而 不 可 否 認 的, 昭 昧 詹 言 評 陶 詩 之 特 色 與 創 見, 也 在 方 東 樹 這 些 堅 持 中, 於 焉 確 立

30 256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009 年 12 月 Fang Dong Shu Zhau Mei Zhan Yian s Comments on Tao Yuan Ming s Poetry Li-Ying Chang * Abstract Fang Dong Shu 方 東 樹 ( ) in his Zhau Mei Zhan Yian 昭 昧 詹 言 indicated that lots of people had comments about Tao Yuan Ming s poetry, but none is brilliant. That sounds like he has different comment from others.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how special it is. First of all, in appreciating side, Fang Dong Shu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ao Yuan Ming s poetry of write thoroughly by his heart 直 書 胸 臆, and applauded him shen ren 深 人 but not shi ren 詩 人. Secondly, in creating part, Fang Dong Shu criticized Yuan Ming s poetry by wun 文, li 理, yi 義, which are standards h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study writing poetry. Thirdly, as for Confucianism s view, Tao Yuan Ming s poetry and his mind are totally match, that conforms to Fang Dong Shu s concept of poetics. However, for other thoughts conveyed in Tao Yuan Ming s poetry, Fang Dong Shu didn t shift his perspectives but still adhered to Confucianism s view to observe and judge. That is the limitation as well 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his comment. Keywords: Fang Dong Shu, Zhau Mei Zhan Yian, Tao Shi, Tong Cheng Pai * Ph. D Student,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ffiliate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Shin Hsin University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21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6,20,21-38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曾進豐 摘 要 本文首先透過鳥瞰 貝葉 詩集 宏觀整體取材與思想流動 釐清詩人 美感經驗及創作基調 其次 聚焦 貝葉 組詩 就 取象 與 鑄意 兩 大 面向來 開展 探討 貝葉 組詩 典故 意象之 運用 細分 為 佛 學典故 意象 神話 聖經典故意象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6 6 139 170 1849 139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2006 6 105 138 105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g-tzu in Tzu Style Wang Wei-Y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hao Fu-Yung Instructor, Center for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2008 年 10 月 頁 23-6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 張 高 評 提 要 繪 畫 之 局 限, 詩 歌 可 以 相 濟 ; 詩 歌 之 藝 術, 繪 畫 往 往 借 鏡 之 因 此,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會 通 較 易 ; 又 因 異 迹, 故 借 鏡 可 成 本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五 期 2006 年 9 月 頁 327-358 鍾 理 和 疾 病 書 寫 探 析 洪 玉 梅 摘 要 鍾 理 和 一 生 坎 坷 多 舛 貧 病 交 迫, 然 而, 他 熱 愛 人 生 熱 愛 文 學, 始 終 以 溫 馨 敏 銳 的 筆 觸, 僕 僕 風 塵 於 創 作 之 途, 倒 在 血 泊 中 死 而 後 已 歷 來, 研 究 鍾 理 和 的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九 期 2015 年 6 月 頁 129 ~ 17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柳 宗 元 河 間 傳 析 論 兼 論 子 厚 對 人 欲 的 省 思 與 書 寫 方 介 * 提 要 柳 宗 元 與 韓 愈 同 倡 古 文, 同 主 文 以 明 道, 然 而, 傳 世 柳 集 中, 卻 有 河 間 傳 一 文, 以 極 大 膽 之 筆 法 書 寫 女 子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67-390 21 1 92 6 69 27 34 5 5 1864 1912 1895 * 367 368 21 1 1 2 3 4 1 1993.6 103-119 2 1998 384-390 3 1996 30-31 1999.5 28 4 2 323 3 8-9 369 5 6 7 5 1998 1 44 446 6 imager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5石曉楓.doc

Microsoft Word - 105石曉楓.doc 以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115-14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童 文 革 小 說 中 的 身 體 書 寫 河 岸 為 討 論 對 象 石 曉 楓 * 摘 要 蘇 童 的 河 岸 以 少 年 視 角 表 現 文 革 敘 事, 形 成 冷 酷 色 彩 與 荒 誕 之 特 質, 此 種 荒 誕 特 質 尤 其 展 現 在 身 體 的 書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47-17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1376-1383 * 1310-1381 1357-1402 2008 11 3 2009 10 21 * 147 14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3 1 1993 164 John Dardess John Dardess, Confucianism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001封面.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87-126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歸 有 光 詩 中 的 海 戰 書 寫 兼 述 其 古 文 中 的 禦 寇 思 想 * 顏 智 英 摘 要 本 文 針 對 歸 有 光 24 首 與 抗 倭 海 戰 相 關 的 詩 篇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以 溯 源 頭 觀 流 變 的 研 究 方 式, 具 體 見 出

More information

335-365

335-365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35-365 21 1 92 6 * 335 336 21 1 1 2 3 4 5 6 7 1 1963 8 2 1978 250-251 3 1 7 4 3 2 5 1997 163 6 1984 7 1975 70 337 8 9 10 11 12 13 8 1992 331 333 9 1998 298 10 2001 187 11

More information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梁 漱 溟 對 陽 明 學 的 思 考 向 度 與 時 代 回 應 - 以 析 辨 大 學 暨 發 皇 心 學 為 雙 軸 王 汝 華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以 當 代 新 孔 學 行 動 的 儒 者 等 封 譽 躋 身 民 初 學 術 之 林 的 梁 漱 溟, 其 回 歸 儒 學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陸 王 心 學, 本 文 緊 扣

More information

106陳怡良.doc

106陳怡良.doc 111 1. 2. * 2005 7 111 146 Hsieh Lingyun s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His Scenery Poems Chen Yi-Li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所 暨 中 國 文 學 系 合 聘 教 授 109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摘 要 黃 得 時 先 生 (1909-1999) 為 臺 北 帝 國 大 學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前

More information

Travel, Exoticism and Archaism: Peng Hui in Kubo Tenzui's Chinese Poetry Lee Chia-Yu Associate Professor,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Department

Travel, Exoticism and Archaism: Peng Hui in Kubo Tenzui's Chinese Poetry Lee Chia-Yu Associate Professor,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Department 2007 10 117-142 1875-1934 7 1932 117 Travel, Exoticism and Archaism: Peng Hui in Kubo Tenzui's Chinese Poetry Lee Chia-Yu Associate Professor,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Department, National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37 39 1 94 37 54 1 2 3 4 -- NSC92 2411 H 024 003 1 2 1988 27 3 17 257 4 2001 3 1 1652 38 5 1611 1693 6 7 1618 1683 8 9 1724 1805 10 11 12 13 14 5 6 1401 2002 143 7 8 1313 72 101 9 15 54 10 68 12 2901 11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38

38 5 2007 6 37~50 37 38 5 羣 璂 璂 39 40 5 冲 41 42 5 峯 峯 峯 43 棅 竪 棅 譌 遡 棅 44 5 譌 45 咏 46 5 47 48 5 璂 49 Ch ing Scholars reconsideration of Yen Yu Poetics Hung-Chang Li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2009 9 47-94 1945-1947 1945-1947 42 15 228 15 15 15 34 1946 35 3 4 15 15 15 15 228 228 15-47- 21 The Sales of Tai-Sugar during 1945-194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150,000 Metric Tons

More information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2011 年 4 月 頁 187-204 國立台灣文學館 家變 與 孽子 中的父子關係與對 真實 世界的追求 洪珊慧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王文興與白先勇同為 現代文學 雜誌的重要成員 王文興 家變 與 白先勇 孽子 亦是七 與八 年代台灣文學史上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 家 變 以父親出走為始 逐章敘述范曄與父親的關係變化 其小說內容與其獨特 的文字表現 引發當時台灣文壇的注目 孽子 則以兒子出走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206 雜但總的來說陳維崧仍然受到肯定特別是陳廷焯 對陳維崧有了再 發現 侯雅文的文章試圖抽樣選取不同時期的清詞選本來探討陳維崧詞的經典化 內涵及其過程不過其中與本文有關係的只有王昶 國朝詞綜 一種雖然前後對 照多少揭示了其價值但對如何反映雍乾詞學傾向尚未能展開 李睿的文章全 面 雍乾詞壇對陳維崧的接受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晚清譚獻 1832 1901 討論清詞時曾提出過一個著名論斷 錫鬯其年出而本 朝詞派始成 他認為朱彝尊 1629 1709 和陳維崧 1625 1682 是清詞發展中的 1 重要代表人物並特別指出 嘉慶以前為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 譚獻是在詞學 理論上具有卓越建樹的批評家他的看法歷來為學界所重視 從具體實踐來看對 於朱彝尊的研究已經證明了他的這一論斷正確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文 教 学 研 究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专 业 名 称 徐 飞 云 卞 兆 明 教 育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学 科 教 学 ( 语 文 )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2 年 9 月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文 教 学 中 文 摘 要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Grading and Sequencing of Senses of Grade-A Polysemous Adjectives in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2002 I II Abstract ublished in 1992,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More information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309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309-320,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7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張加昇 蘇奕彰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 台中 台灣 本文探討從 17 世紀荷蘭 西班牙占領時期以及明清統治時期的關於臺灣早期醫療發展事 項的記載 以及中醫在臺灣早期發展之成果 在臺灣的歷史發展之中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1. (74)16 5-30 2. (61) 3. (84) : 4. (51) 5. (76) 6. (52) 7. (82) - : 267-276 :: 8. (86) 9. (84) 140 243-255 10. (88) 11. (86) 115-144 12. (51) 408-425 13. (6) 33-36 14. (67) 15. (19) 16. ( ) (72) 17. (7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Microsoft Word - 06-李宗定.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4 期 2008 年 3 月 頁 165~192 165 葛 洪 抱 朴 子 內 篇 與 魏 晉 玄 學 神 仙 是 否 可 學 致 與 聖 人 是 否 可 學 致 的 受 命 觀 李 宗 定 摘 要 葛 洪 以 抱 朴 子 內 篇 一 書 奠 定 道 教 史 上 承 先 啟 後 的 地 位, 書 中 講 神 仙 方 術 養 生 延 年, 又 繼 承 魏 伯 陽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03

03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57-80 20 2 91 12 vs. 1684-? * 57 58 20 2 1 2 3 4 5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6 Whiggish interpretation 1 2000 8 559-563 539-558 1993 4 64-67 16 4 1995 3-7 2 1978 3 4 HPM

More information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 1 61 146 167 374 36 14 2 2 1 1 9 1 3 2 3 1 7 1 1 3 1 1 3 28 4 104 35 5 22 3 3 2 1 2 1 11 5 10 2 3 1 1 2 2 1 1 2 1 2 1 1 3 1 3 2 1 3 3 2 1 5 1 600 166 77 50 6 5 8 2 22 5 1 1 2 6 1 3 1 3 5 1 1 3 17 1

More information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an tai yin 安 胎 饮 775 ba wei dai xia fang 八 味 带 下 方 756 ba zhen tang 八 珍 汤 600 ba zheng san 八 正 散 601 bai he gu jin tang 百 合 固 金 汤 680 bai hu jia ren shen tang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755 bai hu tang 白 虎 汤 660 bai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ust be careful and consider the affordability of the educators to c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ust be careful and consider the affordability of the educators to c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Vol. 7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08!"#$%&'()*+,-. Multiple perspectives review on Hong Kong curriculum reform since 1997 Abstract The paper reports the curriculum reform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icrosoft Word - 德 霖 學 報 第 二 十 一 期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六 月 李 商 隱 詩 學 箋 釋 方 法 探 析 以 回 中 牡 丹 爲 雨 所 敗 二 首 之 彙 評 進 行 詮 解 李 商 隱 詩 學 箋 釋 方 法 探 析 以 回 中 牡 丹 爲 雨 所 敗 二 首 之 彙 評 進 行 詮 解 陳 秀 美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明 清 以 來 諸 家 箋 釋 李

More information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中 古 诗 人 对 远 意 的 追 求 以 谢 灵 运 陶 渊 明 为 例 THE PURSUIT OF OVERTONE OF DISTANCE IN WEI-JIN LYRIC POETRY: EXEMPLIFIED BY XIE LINGYUN AND TAO YUANMING 戴 琦 DAI QI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中 文 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 2006 6 211 238 211 The Belief in Monk Ji-Gong and His Temples in South Taiwan Chang Chung-Liang Lecturer,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Tainan Woman s College of Arts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belief in Ji-Gong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5 05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No. May 05 0087 I 07. A 000-599 05 0-07- 4 5 05-0-0 4 5 96 6 994 4 008 408 409 8 05 979 984 96 5 9 987 55 006 67 0 05 00 987 57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新編京劇 狐仙故事 Fox Tales 趙雪君* Chao, Hsueh-Chun 戲劇學刊 第十四期 頁203-245 民國一 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4 2011 : 203-245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收稿日期 2011.3.13 通過日期

More information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文 學 院 學 報 第 五 期, 頁 93-112 二 一 二 年 三 月 論 陳 恒 嘉 小 說 寫 作 技 巧 與 主 題 意 識 1 以 老 師 形 象 的 創 作 為 核 心 葉 連 鵬 摘 要 長 期 身 處 教 育 界 的 陳 恒 嘉, 對 於 教 育 相 關 問 題 也 就 十 分 熟 悉 且 關 切, 以 致 於 他 的 小 說 人 物 當 中, 有

More information

2019 Chinese Taipei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 Boxing Championship Junior Men Division Top 8 As of WED 24 APR 2019 Men s Mosquito(38-41Kg) Ran

2019 Chinese Taipei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 Boxing Championship Junior Men Division Top 8 As of WED 24 APR 2019 Men s Mosquito(38-41Kg) Ran Junior Men Division Men s Mosquito(38-41Kg) 1 CHANG, CHI-EN TPE 2 HUANG, YU-CHEN TPE 3 YANG, MIN-SHUN TPE 3 CHIU, CHENG TPE 5 WU, CHIA-TING TPE 5 LIN, KUAN-YI TPE 7 TSAI, MING-FENG TPE 7 CHOU, MING-HSIEN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第 2 期 2012 年 4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3 No. 2 Apr. 2012 晚清女诗人刁素云诗作 德冶 之表征论 贺摇 闱 (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摘摇 要] 摇 刁素云的诗歌表现出对传统 妇德冶 与 母德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CHA

Microsoft Word - MCHA 探 讨 曹 操 用 人 之 法 与 其 政 治 成 就 THE METHODS OF CAO CAO IN THE USE OF PERSONNEL AND HI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张 伟 隆 CHONG WEI LOONG MASTER OF ARTS ( CHINESE STUDIES )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教 科 書 研 究 第 六 卷 第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59-94 民 國 初 年 小 學 國 語 課 本 的 實 用 主 義 傾 向 以 黎 錦 暉 編 寫 版 本 為 主 要 分 析 對 象 郭 澤 寬 1 陳 祥 丹 2 實 用 主 義 曾 在 上 世 紀 初 前 後, 深 刻 影 響 中 國 發 展 自 本 土, 承 續 洋 務 運 動 素 樸 的 致 用 思 維, 與 來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