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Transcription

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2008 年 10 月 頁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 張 高 評 提 要 繪 畫 之 局 限, 詩 歌 可 以 相 濟 ; 詩 歌 之 藝 術, 繪 畫 往 往 借 鏡 之 因 此,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會 通 較 易 ; 又 因 異 迹, 故 借 鏡 可 成 本 論 文 先 從 蘇 軾 題 畫 詩 48 首 中 挑 出 21 首, 論 述 蘇 軾 用 心 於 筆 墨 之 外, 盡 心 致 力 於 畫 面 之 生 發,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者 有 四 : ( 一 ) 平 遠 迷 遠, 廣 漠 無 涯 ;( 二 ) 以 大 觀 小, 尺 幅 千 里 ;( 三 ) 包 孕 豐 富, 象 外 見 意 ;( 四 ) 虛 實 相 成, 再 創 畫 境 此 四 者 又 可 歸 納 為 兩 種 方 法 : 其 一, 開 發 遺 妍, 題 畫 詩 以 時 間 流 動 突 破 空 間 定 格, 救 濟 繪 畫 之 局 限 ; 就 畫 本 之 召 喚 結 構, 開 發 其 中 之 空 白 處 模 糊 處 不 確 定 處, 如 題 畫 詩 對 平 遠 迷 遠 之 詮 釋, 及 虛 實 相 成 之 解 讀 其 二, 創 意 造 境, 題 畫 詩 不 以 複 製 畫 面 為 已 足, 尤 其 盡 心 於 有 限 展 延 無 限, 因 形 象 生 發 韻 味, 如 尺 幅 千 里 包 孕 豐 富 之 經 營 設 計 是 也 宋 吳 龍 翰 所 謂 畫 難 畫 之 景, 以 詩 湊 成 ; 沈 德 潛 所 謂 畫 家 未 到 者, 詩 能 神 會 之, 此 之 謂 也 關 鍵 詞 : 蘇 軾 題 畫 詩 意 境 拓 展 詩 中 有 畫 三 遠 尺 幅 千 里 虛 實 相 成 最 富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Su Shi s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and the Enlargement of Artistic Mood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特 聘 教 授 23

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where painting fails, poetry may speak for it and vice versa. As such, owing to the commonality they share,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lements; and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modes of expression, painting and poetry may serve as intertexual references. This paper focus on Su Shi s twenty-one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with aims to explicate Su Shi s devotion to produce brilliant and exquisite imagery through his works both in paint and in pen. His enlargement of artistic mood are characterized by: 1) ping-yuan and mi-yuan marked by endlessness and boundlessness; 2) metonymy, through which the macro-panorama is epitomized in micro-scenery; 3) abundant implication and rich connotation; 4) complement of xu and shi, which creates another artistic dimension. The four features may be generalized into two: 1) to speak for the unspeakable, that is,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dismantle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space and time, serving as a supplement to painting. Based on the response-inviting structure of painting,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can also convey the unsaid concept in painting, such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ping-yuan and mi-yuan and complement of xu and shi ; 2) creating unique artistic mood, meaning that poem inscribed on painting is more than merely copying painting, rather, it attempts to reach out for infinity via the presentation of imagery and concepts. That the macro-panorama is epitomized in micro-scenery is the best example. Wu Longhan s saying that where paint fails, pen prevails and Chen Deqian s the absent of the painter is the present of the poet best exemplifies this idea. Keywords: Su Shi,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the enlargement of artistic mood, painting within poetry, three perspectives, epitome of macro-panorama in micro-scenery, complement of xu and shi, the most-promising-potential instant 24

3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張 高 評 歌 詠 繪 畫 內 容, 直 接 題 寫 於 畫 面 上, 據 文 獻 記 載, 始 於 蘇 軾 題 詠 文 同 竹 枝 圖 1 ; 若 以 傳 世 之 題 畫 詩 而 言, 則 有 二 說 : 其 一, 王 詵 繪 烟 江 疊 嶂 圖, 畫 卷 拖 尾 之 後, 有 蘇 軾 自 書 烟 江 疊 嶂 圖 十 四 韻 長 詩 之 墨 迹, 為 目 前 發 現 最 早 的 一 首 畫 內 題 詩, 特 別 是 書 寫 於 卷 末 今 藏 上 海 博 物 館 2 其 二, 則 推 宋 徽 宗 臘 梅 山 禽 圖 文 會 圖 芙 蓉 錦 雞 圖 五 色 鸚 鵡 圖 祥 龍 石 圖, 皆 於 繪 畫 之 空 白 處 題 詩 3 至 於 六 朝 以 來 之 詠 扇 詠 屏 風 之 倫, 以 及 唐 代 包 括 李 白 杜 甫 白 居 易 張 祜 方 千 齊 己 之 所 作, 約 九 十 五 家,220 題,232 首, 大 抵 皆 是 詠 畫 詩, 而 非 題 畫 詩 4 王 士 禎 蠶 尾 文 稱 述 題 畫 詩 之 源 流, 似 是 而 非, 不 合 事 實 : 六 朝 以 來 題 畫 詩 絕 罕 見, 盛 唐 如 李 太 白 輩, 間 一 為 之, 拙 劣 不 工 杜 子 1 莊 申 先 生 王 維 研 究 上 集, 稱 : 唐 代 與 五 代 的 畫 家, 都 沒 有 署 欵 的 風 氣 就 是 在 北 宋 時 代, 除 了 在 寥 寥 可 數 的 幾 幅 畫 上, 可 以 發 現 畫 家 的 名 欵 年 月 欵 和 畫 名, 成 為 特 例 以 外, 其 他 的 畫 家 仍 然 保 持 宋 代 以 前 既 不 簽 名 鈐 印, 更 不 做 任 何 題 記 的 舊 傳 統 到 了 北 宋 中 葉, 蘇 軾 雖 然 在 其 友 文 同 的 許 多 墨 竹 上 面 題 以 長 詩, 從 而 倡 導 了 融 合 詩 書 畫 於 一 爐 的 新 局 面, 但 蘇 軾 畢 竟 還 不 曾 在 他 自 己 的 墨 竹 畫 上 題 詩 ( 香 港 : 萬 有 圖 書 公 司,1971.4), 頁 186 又, 同 書 頁 189 引 卞 永 譽 式 古 堂 畫 考 卷 十 一, 文 同 竹 枝 圖, 卷 上 有 蘇 軾 題 詩, 詩 云 : 若 人 已 無, 此 竹 寧 復 有? 那 將 春 蚓 筆, 畫 中 風 中 柳 君 看 斷 崖 上, 瘦 節 蛟 蛇 走 何 時 此 霜 竿, 復 入 江 湖 手 按 : 此 詩 不 見 蘇 軾 詩 集, 可 據 以 輯 入 2 蘇 軾 為 王 詵 ( 定 國 ) 烟 江 疊 嶂 圖 作 詩, 又 自 書 此 詩 於 此 畫 卷 之 末, 堪 稱 最 早 之 題 畫 詩 蘇 軾 題 畫 詩 並 王 詵 原 畫, 今 藏 上 海 博 物 館 參 考 張 晨 主 編 : 中 國 題 畫 詩 分 類 鑑 賞 辭 典, 前 言, 附 錄 題 畫 詩 發 展 的 歷 史 線 索,( 瀋 陽 : 遼 寧 美 術 出 版 社,1992.6), 頁 宋 徽 宗 之 畫 迹, 傳 於 後 世, 上 有 題 識 者, 有 臘 梅 山 禽 圖, 自 題 五 絕 云 : 山 禽 矜 逸 態, 梅 粉 弄 輕 柔 已 有 丹 青 約, 千 秋 指 白 頭 又, 文 會 圖, 自 題 七 絕 云 : 儒 林 華 國 古 今 同, 吟 咏 飛 毫 醒 醉 中 多 士 作 放 知 入 彀, 畫 圖 猶 喜 見 文 雄 以 上 并 見 故 宮 書 畫 錄 卷 五 又 有 芙 蓉 錦 雞 圖, 自 題 五 絕 云 : 秋 勁 拒 霜 盛, 峨 冠 錦 羽 雞 已 知 全 五 德, 安 逸 勝 鳧 鷖 見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花 鳥 畫 選 第 二 圖 又, 五 色 鸚 鵡 圖, 自 題 短 序 六 十 字 及 七 律, 現 藏 美 國 波 士 頓 美 術 舘 又, 祥 龍 石 圖, 亦 有 自 題 短 序 五 十 九 字, 并 七 律 詩, 影 本 見 大 風 堂 名 蹟 第 一 集 第 八 圖, 轉 引 自 莊 申 王 維 研 究 上 集, 頁 參 見 附 錄 三 圖 影 孔 壽 山 : 唐 朝 題 畫 詩 注,( 成 都 : 四 川 美 術 出 版 社,1988.8) 25

4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美 始 創 為 畫 松 畫 馬 畫 鷹 畫 山 水 諸 大 篇, 搜 奇 抉 奧, 筆 補 造 化 嗣 是 蘇 黃 二 公, 極 妍 盡 態, 物 無 遁 形 子 美 創 始 之 功 偉 矣 5 杜 甫 創 始 之 功, 在 詠 畫 之 技 法, 所 謂 搜 奇 抉 奧, 筆 補 造 化, 不 在 題 寫 畫 面 然 自 蘇 軾 蘇 轍 黃 庭 堅 以 下 之 詠 畫 題 畫 技 法, 乃 至 聲 畫 集 御 定 歷 代 題 畫 詩 諸 家 之 題 詠 繪 畫, 杜 甫 已 為 後 世 開 創 泰 半 之 法 門, 啟 迪 無 限 沈 德 潛 說 詩 晬 語 卷 下 稱 : 唐 以 前 未 見 題 畫 詩, 開 此 體 者 老 杜 也, 6 論 述 亦 粗 略 失 考 ; 若 易 題 畫 為 詠 畫, 則 用 語 較 精 準 切 當 無 論 詠 畫 或 題 畫, 基 本 上 歸 屬 詠 物 詩 一 類 詠 物 詩, 源 於 詠 物 賦, 注 重 體 物 瀏 亮, 巧 構 形 似 ; 故 詠 狀 寫 生, 刻 畫 精 切, 乃 屬 必 要 不 過 處 處 描 寫 物 色, 則 黏 皮 帶 骨, 便 墮 入 小 家 門 徑, 故 王 士 禛 帶 經 堂 詩 話 卷 十 二 稱 : 詠 物 之 作, 須 如 禪 家 所 謂 不 黏 不 脫, 不 即 不 離, 乃 為 上 乘, 7 詠 畫 題 畫 詩 既 為 詠 物 之 一 類, 故 題 詠 自 不 以 再 現 畫 面 內 容 為 已 足, 所 謂 離 形 得 似, 得 其 環 中, 方 為 佳 篇 妙 製 一 詩 畫 兼 擅 與 詩 中 有 畫 宋 型 文 化 與 唐 型 文 化 不 同, 其 特 徵 之 一 為 會 通 化 成, 8 注 重 不 同 學 科 間 之 整 合 融 會, 重 組 新 造, 遂 生 發 另 類 之 創 意, 詩 中 有 畫, 畫 中 有 詩 為 其 中 一 大 創 意 組 合 自 唐 代 以 來, 詩 與 畫 之 學 科 整 合, 多 以 詩 畫 兼 擅 之 作 家 為 前 鋒, 或 者 經 詩 人 而 兼 繪 畫 鑑 賞 家 之 推 揚, 如 唐 之 王 維 杜 甫 ; 北 宋 之 文 同 李 公 麟 蘇 軾 蘇 轍 黃 庭 堅 米 芾 米 友 仁 晁 補 之 晁 沖 之 宋 徽 宗 諸 家 ; 或 以 詩 人 兼 畫 家, 或 畫 家 5 清. 王 士 禛 : 帶 經 堂 詩 話 卷 二 十 二, 書 畫 類,(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 二 刷 ), 頁 清. 沈 德 潛 : 說 詩 晬 語 卷 下, 第 四 八 則, 丁 福 保 輯 清 詩 話,( 臺 北 : 明 倫 出 版 社, ), 頁 同 註 5, 帶 經 堂 詩 話 卷 十 二, 賦 物 類, 頁 張 高 評 : 會 通 化 成 與 宋 代 詩 學, 壹 從 會 通 化 成 論 宋 詩 之 新 變 與 價 值,( 臺 南 : 成 功 大 學 出 版 組,2000.8), 頁

5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而 能 詩, 一 人 而 詩 畫 兼 長, 相 濟 為 用, 自 我 皆 備, 往 往 詩 情 畫 意, 相 得 益 彰 蓋 一 人 之 身, 而 兼 擅 詩 畫, 以 自 身 為 媒 介, 轉 相 挹 注, 互 通 有 無, 交 流 融 會 最 易 詩 與 畫, 號 稱 姊 妹 藝 術, 9 然 兩 者 之 藝 術 特 質 實 迥 然 有 別 : 無 論 就 形 象 之 媒 介, 技 法 之 運 用, 形 象 之 範 疇, 傳 達 之 局 限, 感 知 之 方 式, 乃 至 於 意 境 之 建 立, 形 象 思 維 之 表 現, 多 存 在 若 干 差 異 10 不 過, 詩 與 畫 雖 有 本 質 之 差 異, 彼 此 若 異 中 求 同, 又 未 嘗 沒 有 殊 途 同 歸 之 處, 如 創 作 構 思 詩 畫 意 境 藝 術 風 格 形 象 塑 造 美 學 範 疇 藝 術 功 用 方 面, 多 相 通 相 近, 富 於 交 集 與 共 相 11 於 是,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彼 此 整 合 較 易 ; 又 因 為 異 迹, 故 相 互 借 鏡 可 成 由 此 觀 之, 論 詩 中 有 畫, 畫 中 有 詩, 必 待 詩 畫 兼 擅 之 人 傑 方 能 有 所 揭 示 歐 陽 脩 品 賞 唐 人 詩, 亟 稱 雞 聲 茅 店 月, 人 跡 板 橋 霜 ; 野 塘 春 水 漫, 花 塢 夕 陽 遲 諸 什, 注 重 有 聲 有 色 之 描 繪, 感 同 身 受 之 臨 場 演 示, 將 意 象 表 現, 轉 變 為 具 體 圖 畫 蘇 軾 題 跋 所 謂 摩 詰 之 詩, 則 是 凸 顯 視 覺 色 彩 層 次 配 置 觸 覺 感 受, 是 所 謂 畫 中 有 詩 之 新 奇 組 合 12 畫 院 試 畫 工, 以 詩 句 命 畫 題, 大 抵 造 景 與 逸 趣 兼 顧, 將 表 現 藝 術 轉 換 為 再 現 藝 術, 詩 句 既 因 景 藏 意, 繪 事 則 藉 詩 以 造 景, 應 試 畫 工 若 能 將 詩 畫 作 新 奇 之 會 通 與 組 合, 往 往 能 中 魁 選 圖 繪 詩 境 中 之 畫 意, 必 須 顧 及 意 象 經 營 情 景 設 計, 形 神 表 出, 虛 實 安 排 唯 其 詩 中 有 畫, 方 能 將 詩 情 轉 為 畫 意 ; 慘 澹 經 營, 用 心 構 圖, 方 能 結 合 胸 中 丘 壑, 隨 筆 遣 興, 創 作 美 妙 精 彩 之 詩 意 畫 13 9 錢 鍾 書 : 七 綴 集 中 國 詩 與 中 國 畫,(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2001.1), 頁 1-37; 參 考 伍 蠡 甫 : 中 國 畫 論 研 究, 試 論 畫 中 有 詩,(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87.5), 頁 張 高 評 : 宋 詩 之 傳 承 與 開 拓, 下 篇 宋 代 詩 中 有 畫 之 傳 統 與 創 格, 第 一 章 第 二 節 論 詩 畫 之 異 迹 與 同 趣,(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0.3), 頁 同 上, 頁 歐 陽 脩 : 溫 庭 筠 羅 維 詩, 歐 陽 文 忠 公 集 卷 一 三 0, 全 宋 文 卷 七 四 四,(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 ), 頁 ; 蘇 軾 : 書 摩 詰 藍 田 煙 雨 圖, 蘇 軾 文 集 卷 七 十,(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3), 頁 有 關 宋 代 詩 意 畫 之 文 獻, 可 參 考 郭 熙 : 林 泉 高 致 畫 意, 中 國 畫 論 類 編 本, 頁 ; 魏 慶 之 詩 人 玉 屑 卷 三, 唐 人 句 法. 入 畫, 頁 又, 宋 畫 院 試 畫 工 以 詩, 可 參 考 俞 成 : 螢 雪 叢 說 卷 一 陳 善 : 捫 蝨 新 話 卷 一, 畫 工 善 體 詩 人 之 意 ; 鄧 椿 : 畫 繼 卷 一 聖 藝 卷 六 山 水 林 石 ; 郭 若 虛 : 圖 畫 見 聞 志 卷 五, 雪 詩 圖 27

6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繪 畫 之 特 質, 為 空 間 造 型 線 條 結 構 色 彩 運 用 與 象 徵 表 現 ; 涉 及 造 景 布 置 設 色 筆 墨 諸 表 現 課 題 詩 人 吟 詠, 若 借 鏡 繪 畫 之 本 質 特 徵, 以 之 入 詩, 往 往 化 動 為 靜, 以 果 代 因, 化 時 間 為 圖 畫, 講 究 線 條 造 型, 精 心 空 間 構 圖, 強 調 色 彩 表 現, 捕 捉 光 影 變 化, 安 排 遠 近 高 低 內 外 大 小 層 次 ; 而 且 將 情 感 物 象 化, 景 物 象 徵 化 舉 凡 一 切 繪 事 所 專 擅 者, 多 嘗 試 參 考 運 化, 如 此 賦 詩, 表 現 有 聲 有 色, 形 象 歷 歷 如 繪, 自 然 為 美 妙 之 有 聲 畫 14 此 之 謂 詩 中 有 畫, 此 之 謂 詩 情 畫 意 相 得 益 彰 題 畫 之 妙 者, 貴 能 引 申 發 揮, 拓 展 畫 境, 往 往 畫 工 意 初 未 必 然, 而 詩 人 廣 大 之 ; 要 領 只 在 盡 其 情 而 已, 不 必 徒 言 其 景 題 畫 詩 之 創 作, 最 可 見 丹 青 吟 詠, 妙 處 相 資 之 新 奇 組 合 畫 意 提 供 詩 情 之 觸 發, 詩 境 補 充 或 拓 展 畫 境 之 內 容 此 吳 龍 翰 序 野 趣 有 聲 畫 所 謂 : 畫 難 畫 之 景, 以 詩 湊 成 ; 吟 難 吟 之 詩, 以 畫 補 足 15 綜 要 論 之, 詩 與 畫 之 交 融 整 合, 主 要 體 現 在 四 大 方 面 : 其 一, 藝 術 形 象 存 在 方 式 上 的 交 叉 ; 其 二, 創 作 主 體 常 規 意 念 的 融 通 ; 其 三, 題 材 選 擇 結 構 後 果 的 趨 同 ; 其 四, 藝 術 評 論 基 本 範 疇 的 契 合 16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彼 此 交 融 甚 易 ; 又 由 於 異 質, 故 相 互 借 鏡 可 成 宋 人 所 謂 丹 青 吟 詠, 妙 處 相 資, 職 是 之 故 宋 型 文 化 有 會 通 化 成 之 特 質, 故 宋 代 之 文 學 與 藝 術, 注 重 學 科 間 之 整 合 融 會, 錢 鍾 書 稱 為 出 位 之 思, 指 媒 體 欲 超 越 本 身 之 表 現 性 能, 而 借 鏡 汲 取 另 一 種 媒 體 表 現 之 美 學 17 蘇 軾 為 不 世 之 天 才, 能 詩 善 畫, 不 時 發 表 文 藝 見 解, 尤 其 詩 中 有 畫, 畫 中 有 詩 之 提 挈, 最 稱 概 括 明 瞭 其 言 曰 : 味 摩 詰 之 詩, 詩 中 有 畫 ; 觀 摩 詰 之 畫, 畫 中 有 詩 詩 曰 : 藍 谿 白 石 出, 玉 川 紅 葉 稀 山 路 元 無 雨, 空 翠 溼 人 衣 此 摩 詰 之 詩 或 曰 : 非 也! 好 事 者 以 補 摩 詰 之 遺 ( 蘇 軾 蘇 軾 文 集 卷 七 十, 書 摩 詰 藍 田 煙 雨 圖 ) 14 參 考 史 雙 元 : 詩 中 有 畫 的 再 認 識, 學 術 月 刊 1984 年 第 5 期 15 明. 曹 庭 棟 編 : 宋 百 家 詩 存 卷 三 十 七, 吳 隆 翰 序 楊 公 遠 野 趣 有 聲 畫,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本, 第 1477 冊 16 張 晨 主 編 : 中 國 題 畫 詩 分 類 鑑 賞 辭 典, 一 橋 飛 架 詩 畫 間,( 瀋 陽 : 遼 寧 美 術 出 版 社,1992.6) 頁 葉 維 廉 : 比 較 詩 學, 出 位 之 思 : 媒 體 及 超 媒 體 的 美 學,(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83.2), 頁

7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詩 人 寫 景 詠 物, 有 長 於 巧 構 形 似, 令 詩 中 境 界 如 繪 畫 映 像 (image), 歷 歷 在 眼, 宛 然 在 目 者, 此 之 謂 詩 中 有 畫 詩 中 有 畫 之 藝 術 觀, 蓋 認 同 詩 歌 具 有 再 現 景 像 傳 播 繪 畫 式 映 像 之 功 能 18 詩 騷 六 朝 以 來 詩 歌 之 工 於 巧 言 切 狀 者 多 能 之, 而 蔚 為 詩 學 畫 論 之 術 語, 乃 起 於 蘇 軾 之 題 畫 按 題 畫 所 謂 摩 詰 之 詩, 當 為 蘇 軾 戲 作, 為 理 造 文, 既 以 狀 寫 摩 詰 之 畫, 更 以 之 張 皇 東 坡 詩 畫 交 融 之 理 念 19 揆 諸 事 實, 所 謂 詩 中 有 畫, 原 指 王 維 之 山 水 詩 ; 所 謂 畫 中 有 詩, 原 指 王 維 之 山 水 畫 而 言 蓋 山 水 詩 山 水 畫 意 境 之 構 成, 較 重 遠 近 高 下 明 暗 向 背 之 散 點 透 視, 詩 與 畫 間, 殊 途 同 歸 處 極 多, 尤 其 色 彩 線 條 等 表 現 媒 介, 雖 異 迹, 卻 又 同 趣 故 山 水 詩 與 山 水 畫 往 往 相 互 發 明, 可 以 彼 此 借 鏡 南 宋 孫 紹 遠 編 纂 聲 畫 集 八 卷, 可 見 一 斑 南 朝 宋 宗 炳 畫 山 水 序 曾 稱 : 豎 畫 三 寸, 當 千 仞 之 高 ; 橫 墨 數 尺, 體 百 里 之 逈, 此 中 土 最 古 老 之 透 視 學 畫 法, 繪 山 水 而 妙 用 此 法, 則 富 於 氣 勢 20 宋 人 所 作 題 畫 詩, 論 圖 畫 之 布 置 氣 勢, 喜 言 尺 幅 千 里, 以 見 此 畫 氣 勢 之 遠 大, 意 境 之 開 闊 蓋 傳 承 宗 炳 之 畫 學 除 蘇 軾 文 同 詩 畫 兼 擅 外, 此 例 極 多, 如 黃 庭 堅 答 王 道 濟 寺 丞 觀 許 道 寧 山 水 圖 : 勢 若 山 崩 不 停 手, 數 尺 江 山 萬 里 遙 浯 溪 圖 : 空 濛 得 真 趣, 膚 寸 已 千 尺 題 郭 熙 山 水 扇 : 一 段 風 煙 且 千 里, 解 如 明 月 逐 人 行 曾 鞏 山 水 屏 : 經 營 頃 刻 內, 千 里 在 一 幅 徐 俯 成 生 山 水 畫 歌 : 盈 尺 之 紙 數 寸 管, 便 有 江 湖 萬 里 天 陳 師 道 題 明 發 高 軒 過 圖 : 爾 來 八 二 復 秀 出, 萬 里 河 山 才 咫 尺 晁 無 咎 畫 山 水 扇 : 偃 屈 蓋 代 氣, 萬 里 入 方 尺 18 淺 見 洋 二 : 距 離 與 想 像 中 國 詩 學 的 唐 宋 轉 型, 討 論 自 六 朝 至 唐 宋, 詩 歌 中 的 風 景 和 繪 畫, 詳 盡 值 得 參 閱 者 共 五 篇 : 如 天 開 圖 畫 的 譜 系 閨 房 中 的 山 水 以 及 瀟 湘 關 于 詩 中 有 畫 詩 中 有 畫 與 宛 然 在 目 詩 中 有 畫 與 著 壁 成 繪 距 離 與 想 像,(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頁 阮 閱 : 詩 話 總 龜 前 集 卷 八, 引 東 坡 題 跋 詩 中 有 畫, 並 論 其 間 之 山 中 詩, 稱 此 東 坡 詩, 非 摩 詰 也 明 胡 震 亨 : 唐 音 癸 籤 卷 三 十 三, 亦 以 為 : 此 詩 非 王 維 作 品 稱 : 坡 公 嘗 戲 為 摩 詰 之 詩, 以 摹 寫 摩 詰 之 畫, 編 詩 紀 者, 認 為 真 摩 詰 詩, 採 入 集 中 世 人 無 識, 那 可 與 分 辨? 並 志 之, 佐 覽 者 捧 腹 云 自 注 : 東 坡 跋 王 維 畫 云 云, 此 活 語 被 人 作 死 語 看, 摩 詰 增 一 首 好 詩, 失 卻 一 幅 好 畫 矣 ( 臺 北 : 木 鐸 出 版 社,1982), 頁 俞 劍 華 編 著 : 中 國 畫 論 類 編, 第 五 編, 山 水 ( 上 ), 宗 炳 畫 山 水 序,( 北 京 : 人 民 美 術 出 版 社, , 二 版 1 刷 ), 頁

8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李 錞 題 宗 室 公 震 四 時 景 : 九 江 應 共 五 湖 連, 尺 素 能 開 萬 里 天 劉 攽 和 李 公 擇 題 相 國 寺 壞 壁 山 水 歌 : 蒼 山 本 是 千 萬 丈, 怪 爾 斷 落 盈 尺 中 釋 德 止 浯 溪 圖 : 誰 作 浯 溪 圖, 千 里 在 咫 尺 樓 鑰 海 潮 圖 : 蕩 搖 直 恐 三 山 沒, 咫 尺 真 成 萬 里 遙 諸 家 所 題 詠, 皆 凸 顯 畫 中 境 界 之 遼 闊 遠 大 有 此 提 示, 圖 畫 之 氣 勢 已 具 體 可 感 ; 圖 畫 之 意 境, 已 呼 之 欲 出 可 見 題 畫 詩 如 此 強 調, 是 再 現 畫 境, 詩 具 畫 意 自 蘇 軾 黃 庭 堅 以 下, 宋 人 言 詩 畫 相 資 相 發 者 不 少, 如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畫 意 : 更 如 前 人 言 : 詩 是 無 形 畫, 畫 是 有 形 詩 ; 西 清 詩 話 云 : 丹 青 吟 詠, 妙 處 相 資 昔 人 謂 詩 中 有 畫, 畫 中 有 詩 者, 蓋 畫 手 能 狀, 而 詩 人 能 言 之 ; 吳 龍 翰 楊 公 遠 野 趣 有 聲 畫 序 稱 : 畫 難 畫 之 景, 以 詩 湊 成 ; 吟 難 吟 之 詩, 以 畫 補 足 其 意 匠 經 營, 亦 良 苦 矣! 於 是 張 舜 民 提 出 無 形 畫, 有 形 詩 ; 釋 惠 洪 揭 示 無 聲 詩, 有 聲 畫 ; 蔡 絛 主 張 丹 青 吟 詠, 妙 處 相 資 等 等, 21 詩 畫 交 融 在 宋 代 之 普 遍, 可 以 想 見 在 此 風 氣 感 染 下, 宋 人 所 作 題 畫 詩 遂 蔚 為 大 觀, 無 論 量 與 質, 較 諸 唐 代, 頗 有 超 勝 處, 形 成 宋 詩 之 一 代 特 色 就 孫 紹 遠 聲 畫 集 八 卷 所 收 錄, 唐 宋 詩 人 109 人, 作 品 609 題 818 首 詩, 其 中 宋 代 詩 人 84 家, 詩 550 題,757 首, 詩 人 數 量 為 唐 代 之 5 倍, 作 品 為 唐 代 之 16 倍 宋 代 題 畫 詩 琳 瑯 滿 目 如 是, 學 界 投 入 研 究 者 並 不 多 22 試 翻 檢 全 宋 詩, 題 畫 詩 作 品 十 分 可 觀, 蘇 軾 黃 庭 堅 之 題 畫 詩, 質 與 量 均 稱 冠, 其 次 則 蘇 轍 及 江 西 詩 派 詩 人, 最 具 特 色 詩 與 畫, 就 傳 達 形 象 而 言, 各 有 其 極 限, 宋 人 時 時 論 說 之, 元 方 回 所 謂 文 士 有 數 千 百 言 不 能 盡 者, 一 畫 手 能 以 數 筆 寫 之 ; 而 清 沈 德 潛 則 云 : 畫 家 未 到 者, 21 宋 代 關 於 詩 畫 交 融 之 述 說, 未 見 系 統 論 著 散 見 於 詩 話 筆 記 文 集 題 跋 中, 雖 吉 光 片 語, 亦 頗 可 寶 貴 今 掇 拾 集 錦 如 上, 以 備 考 證 22 臺 灣 學 界 研 究 宋 代 題 畫 詩 者, 如 戴 麗 珠 詩 與 畫, 李 栖 兩 宋 題 畫 詩 論 題 畫 詩 散 論, 衣 若 芬 : 蘇 軾 題 畫 文 學 研 究 觀 看 敘 述 審 美 唐 宋 題 畫 文 學 論 集, 鄭 文 惠 明 人 詩 畫 合 論 研 究 明 代 詩 畫 對 應 關 係 之 探 討 詩 情 畫 意 明 代 題 畫 詩 的 詩 畫 對 應 內 涵 文 學 與 圖 像 的 文 化 美 學 等 等 筆 者 亦 曾 指 導 兩 部 碩 士 論 文, 分 別 研 究 文 同 與 蘇 軾 之 題 畫 詩 30

9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詩 能 神 會 之 23 丹 青 與 吟 詠, 妙 處 相 資 相 發 處, 誠 如 清 葉 燮 所 言 : 昔 人 云 : 王 維 詩 中 有 畫, 凡 詩 可 入 畫 者, 為 詩 家 能 事, 如 風 雲 雨 雪 景 象 之 至 虛 者, 畫 家 無 不 可 繪 之 於 筆 若 初 寒 內 外 之 景 色, 即 董 巨 復 生, 恐 亦 束 手 擱 筆 矣 天 下 惟 理 事 之 入 神 境 者, 固 非 庸 凡 人 可 摹 擬 而 得 也 24 蘇 軾 題 跋 所 謂 詩 中 有 畫, 強 調 詩 之 寓 情 於 景 ; 畫 中 有 詩, 則 是 畫 之 借 景 以 寫 情 葉 燮 原 詩 析 賞 杜 甫 玄 元 皇 帝 廟 詩, 以 為 初 寒 內 外 之 景 色, 特 借 碧 瓦 一 實 相 發 之, 借 實 相 以 發 明 虛 景 情 意, 此 切 中 畫 理 之 微 詩 篇 之 妙 者, 有 言 外 之 意, 象 外 傳 神 ; 題 畫 詩 之 美 妙 者, 為 意 境 之 拓 展, 延 展 無 限, 葉 燮 所 謂 理 事 之 入 神 境 者, 率 指 此 等 本 文 論 述, 大 抵 選 擇 山 水 題 畫 詩 為 基 本 文 獻, 略 採 詠 物 題 畫 詩, 考 察 題 畫 詩 除 再 現 畫 面 內 容 外, 如 何 突 破 繪 畫 內 容 之 格 局 ; 對 於 意 境 之 經 營, 究 竟 作 何 種 設 計 與 規 劃, 足 以 突 破 繪 畫 之 極 限, 而 有 超 脫 變 化 之 妙 詠 物 詩 之 妙 者, 在 不 黏 皮 帶 骨, 又 忌 諱 捕 風 捉 影 宋 魏 慶 之 詩 人 玉 屑 卷 六 引 呂 本 中 童 蒙 詩 訓 稱 : 詠 物 詩 不 待 分 明 說 盡, 只 彷 彿 形 容, 便 見 妙 處 清 張 謙 宜 絸 齋 詩 談 卷 二 亦 云 : 詠 物 貼 切 固 佳, 亦 須 超 脫 變 化 詠 畫 題 畫 詩 本 質 上 既 屬 詠 物 詩, 故 上 述 所 言 詠 物 詩 之 美 妙, 自 可 移 轉 於 詠 畫 題 畫 詩, 作 為 參 考 借 鏡 論 詠 物, 呂 本 中 強 調 只 彷 彿 形 容 ; 張 謙 宜 提 示 須 超 脫 變 化, 留 存 若 干 空 白, 提 供 填 補 引 申, 以 及 意 境 之 開 拓, 極 限 之 突 破 詠 物 詩 之 美 妙 者 如 此, 題 畫 詩 亦 然 二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韓 拙, 北 宋 徽 宗 朝 畫 院 待 詔, 善 畫 山 水, 著 有 山 水 純 全 集, 提 出 繪 畫 之 功 能, 可 以 筆 補 造 化, 其 說 以 為 : 繪 畫 可 以 窮 天 地 之 至 奧, 顯 日 月 之 不 造 ; 23 方 回 桐 江 續 集 卷 三 三, 錢 瓶 吳 處 士 善 畫 序 ; 沈 德 潛 歸 愚 文 續 卷 十 一, 書 高 寶 意 太 史 畫 聲 集 後, 頁 葉 燮 原 詩 卷 二, 內 篇 下, 丁 福 保 編 清 詩 話,( 臺 北 : 明 倫 出 版 社, ), 頁

10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蓋 畫 家 揮 纖 毫 之 筆, 則 萬 類 由 心 ; 展 方 寸 之 能, 則 千 里 在 掌 ; 25 山 水 畫 可 以 飽 遊, 可 以 臥 看, 以 此 繪 畫 之 功, 信 可 以 筆 補 造 化 ; 然 短 於 表 現 過 程 拙 於 演 示 動 態, 受 限 於 造 型 空 間, 不 便 於 抒 情 言 志 而 作 詩 與 繪 畫, 在 意 匠 經 營 方 面 有 相 通 相 融 之 處, 南 宋 吳 龍 翰 為 楊 公 遠 野 趣 有 聲 畫 作 序, 曾 云 : 畫 難 畫 之 景, 以 詩 湊 成 ; 吟 難 吟 之 詩, 以 畫 補 足 ; 蔡 絛 西 清 詩 話 所 謂 丹 青 吟 詠, 妙 處 相 資, 26 蓋 指 此 等 題 畫 詩 於 詩 畫 相 資 相 成 方 面, 最 有 具 體 而 微 之 體 現, 不 只 所 謂 詩 情 畫 意, 相 得 益 彰 而 已 詩 人 經 由 題 詠 畫 面, 而 進 行 意 境 之 拓 展 與 延 展, 詩 畫 交 融 之 功, 即 不 局 限 於 湊 成 補 足 妙 處 相 資 而 已 境 界 說, 為 王 國 維 人 間 詞 話 之 基 本 理 論, 實 兼 指 文 學 作 品 中 之 景 物 與 情 意 而 言 境 界 一 詞, 王 國 維 宋 元 戲 曲 史 人 間 詞 話 乙 稿 曾 稱 之 為 意 境, 故 論 者 以 為 相 通 相 容 舉 凡 造 境 寫 境 ; 主 觀 客 觀 ; 有 我 無 我 ; 理 想 寫 實 等 等, 大 抵 能 將 感 知 之 對 象, 作 鮮 明 真 切 之 表 現, 令 人 感 同 身 受 者 多 屬 之 所 謂 對 象, 既 可 以 為 外 在 之 景 物, 亦 可 以 為 內 在 之 感 情 ; 既 可 為 耳 目 所 聞 見 之 真 實 境 界, 亦 可 以 為 浮 現 於 意 識 中 之 虛 構 境 界 27 詩 學 之 境 界 說 起 於 中 唐, 深 受 印 度 大 乘 佛 教 瑜 珈 行 派 唯 識 宗 影 響, 所 謂 萬 法 唯 識, 唯 識 無 境, 境 由 識 變 佛 家 稱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為 六 境 或 六 塵, 加 上 六 根 六 識 (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識 ), 謂 之 十 八 界, 統 稱 為 境 界 佛 家 之 意 境 論, 因 譯 經 而 東 傳, 經 南 北 朝 而 入 唐, 影 響 到 論 詩 論 文 論 畫, 後 又 為 詩 論 所 汲 取 借 鏡, 而 有 王 昌 齡 詩 格 標 舉 詩 有 三 境, 開 啟 以 意 境 論 詩 之 始 : 詩 有 三 境 : 一 曰 物 境, 二 曰 情 境, 三 曰 意 境 物 境 一 : 欲 為 山 水 詩, 則 張 泉 石 雲 峰 之 境, 極 麗 絕 秀 者, 神 之 於 心, 處 身 於 境, 視 境 於 心, 瑩 然 掌 中, 然 後 用 思, 了 然 境 象, 故 得 形 似 情 境 二 : 娛 樂 愁 怨, 皆 張 於 意 而 處 於 身, 然 25 宋. 韓 拙 山 水 純 全 集. 序, 俞 劍 華 編 著 : 中 國 畫 論 類 編 第 六 編 山 水 ( 下 ),( 北 京 : 人 民 美 術 出 版 社, ), 頁 宋. 蔡 絛 : 西 清 詩 話, 郭 紹 虞 輯 宋 詩 話 輯 佚 本,( 臺 北 : 文 泉 閣 出 版 社,1972.4), 頁 葉 嘉 瑩 : 王 國 維 及 其 文 學 批 評, 第 三 章, 一 人 間 詞 話 之 基 本 理 論 境 界 說, 三 餘 論, ( 臺 北 : 源 流 出 版 社,1982.6), 頁 , 頁

11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後 馳 思, 深 得 其 情 意 境 三 : 亦 張 之 於 意 而 思 之 於 心, 則 得 其 真 矣 28 王 昌 齡 詩 格 所 謂 物 境 云 云, 蓋 指 詩 人 對 自 然 山 水 之 體 驗 與 再 創 造 情 境 云 云, 指 情 感 之 氛 圍 領 受 與 表 現 意 境 云 云, 指 藝 術 創 作 過 程 中 之 理 性 轉 化, 殆 所 謂 藝 術 真 實 佛 家 主 張 境 由 心 造, 詩 格 卻 提 出 客 觀 物 境 之 再 現, 詩 論 借 用 佛 學 境 界 說, 稍 加 點 竄 改 造, 而 成 情 境 論 29 詩 格 所 論 三 境, 由 得 其 形 似, 而 得 其 情, 而 得 其 真, 物 情 意 遞 進, 遂 形 成 情 景 交 融 之 意 境 其 後, 皎 然 詩 式 司 空 圖 詩 品 論 意 境, 多 受 其 影 響 王 昌 齡 詩 格 標 榜 詩 歌 之 物 境 情 境 意 境 ; 僧 皎 然 詩 式 提 出 取 境, 強 調 詩 人 創 作 時 之 主 觀 能 動 性 ; 劉 禹 錫 申 明 境 生 於 象 外, 皆 特 提 造 境 蓋 萬 法 由 心, 心 能 采 集, 境 緣 心 造 詩 人 既 取 境 造 境, 又 由 心 造 之 境 生 發 新 情 思, 此 即 皎 然 所 謂 詩 情 緣 境 發 蘇 軾 虔 州 八 境 圖 八 首 并 引 曾 云 : 寒 暑 朝 夕 雨 暘 晦 冥 之 異, 坐 作 行 立 哀 樂 喜 怒 之 變, 接 於 吾 目 而 感 於 吾 心 者, 有 不 可 勝 數 者 也 ( 詳 後 ) 所 謂 接 於 吾 目 而 感 於 吾 心 者, 有 不 可 勝 數 者 也, 緣 境 生 情, 因 心 造 境, 此 之 謂 萬 法 唯 心, 境 由 心 造 要 之, 由 心 造 境, 緣 境 生 情, 循 環 反 復, 遂 促 成 情 境 交 融, 妙 得 文 外 重 旨, 此 司 空 圖 詩 品 所 謂 思 與 境 偕 象 外 之 象 景 外 之 景 嚴 羽 滄 浪 詩 話 所 謂 興 趣, 王 士 禛 漁 洋 詩 話 所 謂 神 韻, 與 王 國 維 人 間 詞 話 所 謂 境 界, 妙 處 亦 自 相 通 30 美 學 家 宗 白 華 論 意 境 之 創 現, 標 舉 唐 張 璪 外 師 造 化, 中 得 心 源 二 語, 以 為 意 境 是 情 與 景 ( 意 象 ) 的 結 晶 品 ; 情 和 景 交 融 互 滲, 則 藝 術 表 現 為 獨 特 的 宇 宙, 嶄 新 的 意 象 為 人 類 增 加 了 豐 富 的 想 像, 替 世 界 開 闢 了 新 境 正 如 惲 南 田 所 說 : 28 羅 根 澤 王 夢 鷗 興 膳 宏 傅 璇 琮 等 學 者, 皆 確 認 王 昌 齡 撰 有 詩 格 一 書 唐 王 昌 齡 詩 格, 見 張 伯 偉 : 全 唐 五 代 詩 格 校 考,( 西 安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1996), 頁 牟 世 金 羅 宗 強 編 寫 : 中 國 古 代 文 論 精 粹 談, 羅 宗 強 吳 存 存 詩 格 詩 式 和 詩 品, 第 二 章 意 境 論, 第 二 節 皎 然 的 意 境 論 ; 第 三 節 司 空 圖 的 意 境 論,(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1992.6), 頁 ; 孫 昌 武 : 佛 教 與 中 國 文 學, 第 四 章 佛 教 與 中 國 文 學 思 想, 三 境 界 理 論,(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8.8), 頁

1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皆 靈 想 之 所 獨 闢, 總 非 人 間 少 有 31 藝 術 境 界 是 胸 中 丘 壑 結 合 造 化 神 秀 的 複 合 體, 其 表 現 方 式, 或 化 實 景 為 虛 境, 或 創 形 象 以 為 象 徵 ; 情 景 交 融, 虛 實 相 生, 於 是 心 靈 感 動, 表 現 為 具 體 化 形 象 化 意 象 化, 此 之 謂 藝 術 境 界 司 空 圖 與 王 駕 評 詩 書 所 謂 思 與 境 偕, 強 調 主 觀 思 想 感 情 與 描 繪 之 客 觀 對 象 間, 並 生 為 一, 形 神 兼 備, 達 到 情 景 交 融 之 境 界 宋 郭 熙 稱 : 寫 貌 物 情, 攄 發 人 思 ; 明 唐 志 契 云 : 水 性 即 我 性, 水 情 即 我 情 ; 明 石 濤 所 謂 山 川 與 予 神 遇 而 迹 化, 32 都 是 就 情 與 景 之 融 徹, 以 表 現 山 水 畫 之 意 境 者 今 參 考 境 界 興 趣 神 韻 情 景 交 融 諸 理 論, 以 詮 釋 蘇 軾 題 畫 詩 之 意 境 開 拓 翻 檢 北 京 大 學 所 編 全 宋 詩, 得 蘇 軾 題 畫 詩 共 103 題 158 首, 無 論 質 量, 均 獨 占 宋 人 之 鰲 頭, 傳 承 杜 甫, 下 開 宋 元 明 清, 造 詣 極 高, 成 就 可 觀 其 次, 則 黃 庭 堅 所 作, 約 106 首, 下 開 江 西 派 詩 人 題 詠 繪 畫 之 風 氣 限 於 篇 幅, 今 僅 就 蘇 軾 題 畫 詩 作 論 述, 選 擇 其 中 較 重 意 境 開 拓 者, 計 題 畫 山 水 之 作 37 首, 詠 物 題 畫 詩 11 首, 共 48 首, 以 討 論 蘇 軾 題 畫 詩, 如 何 用 心 於 筆 墨 之 外, 致 力 於 意 境 之 拓 展 33 大 抵 分 四 項 論 述 :( 一 ) 平 遠 迷 遠, 廣 漠 無 涯 ;( 二 ) 以 大 觀 小, 尺 幅 千 里 ;( 三 ) 包 孕 豐 富, 象 外 見 意 ;( 四 ) 虛 實 相 成, 再 創 畫 境, 舉 例 論 證 如 下 : ( 一 ) 平 遠 迷 遠, 廣 漠 無 涯 北 宋 郭 熙 郭 思 父 子 林 泉 高 致 山 水 訓, 提 出 山 水 畫 之 三 遠 論 : 自 山 下 而 仰 山 顛, 謂 之 高 遠 ; 自 山 前 而 窺 山 後, 謂 之 深 遠 ; 自 近 山 而 望 遠 山, 謂 之 平 31 宗 白 華 : 美 學 與 意 境, 中 國 藝 術 意 境 之 誕 生, 稱 : 在 一 個 藝 術 表 現 裏, 情 和 景 交 融 互 滲, 因 而 發 掘 出 最 深 的 情, 一 層 比 一 層 更 深 的 情 ; 同 時 也 透 入 了 最 深 的 景, 一 層 比 一 層 更 晶 瑩 的 景 ; 景 中 全 是 情, 情 具 象 而 為 景 ( 臺 北 : 淑 馨 出 版 社,1989.4), 頁 參 考 蔡 英 俊 : 比 興 物 色 與 情 景 交 融, 第 三 章 第 二 節 形 似 觀 念 的 發 展 與 演 變,( 臺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1986.5), 頁 宋. 郭 熙 : 林 泉 高 致. 畫 意, 同 註 14, 頁 640; 明. 唐 志 契 繪 事 微 言, 石 濤 畫 語 錄, 王 伯 敏 任 道 斌 主 編 : 畫 學 集 成 ( 明 清 ),( 石 家 莊 : 河 北 美 術 出 版 社,2000), 頁 蘇 軾 題 畫 詩 之 內 容, 李 栖 教 授 : 兩 宋 題 畫 詩 論 第 六 章 宋 題 畫 詩 巨 擘, 分 為 詠 畫 抒 情 記 事 議 論 四 類 題 畫 詩 又 往 往 揭 示 繪 畫 理 論, 如 創 作 觀 鑑 賞 觀 等 等,( 臺 北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1994.7), 頁

13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遠 34 三 遠 說, 為 郭 熙 對 山 水 畫 意 境 之 概 括 對 於 展 延 空 間, 營 造 無 限, 頗 具 意 義 尤 其 是 平 遠 之 境 界, 促 成 山 水 畫 之 尺 幅 千 里, 廣 漠 無 涯, 最 有 助 益 葉 朗 指 出 : 意 境, 就 是 要 超 出 有 限 的 象, 從 而 趨 向 於 無 限, 這 就 必 然 和 遠 的 觀 念 相 聯 繫 意 境 的 美 學 本 質 表 現 道, 而 遠 就 通 向 道 山 水 畫 講 究 遠 景 遠 思 遠 勢, 突 破 山 水 之 有 限 形 質, 使 目 光 伸 展 到 遠 處, 令 人 從 有 限 把 握 到 無 限 35 就 有 限 之 圖 像, 表 現 無 限 之 意 境, 為 繪 畫 三 遠 論 之 所 追 求 而 意 境 論 主 張, 由 心 造 境, 緣 境 生 情, 思 與 境 偕, 於 是 象 外 之 象, 景 外 之 景, 往 往 妙 得 文 外 之 重 旨 意 境 說 與 三 遠 論 自 有 相 通 處 故 題 畫 山 水 詩 再 現 畫 面 之 法, 無 不 致 力 於 三 遠 畫 境 之 凸 顯, 以 便 展 現 廣 漠 無 涯 之 美 感 宗 白 華 指 出 : 三 遠 法 所 構 成 的 空 間, 是 詩 意 的 創 造 性 的 藝 術 空 間, 不 是 科 學 性 的 透 視 空 間 中 國 藝 術 家 之 胸 襟, 精 騖 八 極, 心 游 萬 仞 ; 其 視 線 在 時 空 流 動, 從 世 外 觀 照, 故 高 遠, 非 即 指 仰 視 ; 深 遠 平 遠, 亦 非 即 指 平 視 俯 視 蓋 以 移 步 換 景 之 觀 察 方 式 看 山, 既 有 突 兀 的 高 遠 之 事, 又 有 縹 緲 的 平 遠 之 景, 重 疊 的 深 遠 之 意 視 線 是 游 移 的 曲 折 的, 總 覽 全 局 的, 古 人 廣 漠 無 垠 之 時 空 意 識,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36 此 從 山 水 詩 畫 源 流 及 古 人 時 空 意 識 立 論, 說 可 採 信 就 比 較 相 對 而 言, 高 遠, 大 抵 相 當 於 仰 角 ; 深 遠, 相 當 於 俯 角 ; 平 遠, 即 是 平 角 三 遠 理 論, 相 當 於 西 洋 透 視 學 原 理, 37 提 出 時 當 北 宋, 早 西 洋 二 世 紀 後 於 郭 熙 之 韓 拙, 其 山 水 純 全 集. 論 山, 又 另 提 三 遠 之 說 : 有 近 岸 廣 水, 曠 闊 遙 山 者, 謂 之 闊 遠 有 烟 霧 暝 漠, 野 水 隔 而 髣 髴 不 見 者, 謂 之 迷 遠 景 物 至 絕, 而 微 茫 縹 渺 者, 謂 之 幽 遠 將 近 岸 廣 水 曠 闊 遠 山, 以 近 景 中 景 遠 景 之 三 層 次 顯 現, 謂 之 闊 遠 以 近 景 之 實, 野 水 之 隔, 烟 霧 之 暝 漠, 造 成 一 34 同 註 20, 中 國 畫 論 類 編, 林 泉 高 致 山 水 訓, 頁 葉 朗 : 中 國 美 學 史 大 綱, 第 十 三 章 第 三 節 遠 山 水 畫 的 意 境,( 臺 北 : 滄 浪 出 版 社,1986.9), 頁 宗 白 華 : 中 國 詩 畫 中 所 表 現 的 空 間 意 識, 宗 白 華 全 集 卷 2,( 合 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1994), 頁 432; 李 倍 雷 : 中 國 山 水 畫 與 歐 洲 風 景 畫 比 較 研 究, 第 六 章 第 二 節, 一 視 點 與 透 視,( 北 京 : 榮 寶 齋 出 版 社,2006.7), 頁 葛 路 : 中 國 古 代 繪 畫 理 論 發 展 史, 第 四 章 郭 熙 對 山 水 畫 論 的 貢 獻, 三 遠 論,( 臺 北 : 丹 青 圖 書 有 限 公 司,1987.2), 頁

14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種 渾 茫 迷 離 彷 彿 疑 似 之 境 界, 謂 之 迷 遠 至 於 幽 遠, 則 景 物 至 絕 而 微 茫 縹 緲, 為 近 實 而 遠 虛 境 界 之 超 逸 38 山 水 詩 畫 採 用 平 視 角 度, 往 往 視 野 境 界 最 遼 遠, 幽 遠 迷 遠, 堪 稱 平 遠 之 極 致 徐 復 觀 中 國 藝 術 精 神 稱 : 遠 的 意 識, 雖 到 郭 熙 而 始 明 瞭 ; 但 山 水 畫 對 遠 的 要 求, 向 遠 的 發 展, 則 幾 乎 可 以 說 是 與 山 水 畫 與 生 俱 來 的 ; 且 謂 : 山 水 畫 中 能 表 現 出 遠 的 意 境, 是 山 水 畫 得 以 出 現, 及 它 逐 漸 能 成 為 中 國 繪 畫 中 的 主 幹 的 原 因 39 其 言 切 中 肯 綮, 由 郭 熙 與 韓 拙 論 遠, 可 見 畫 論 對 畫 作 之 反 饋 與 體 現 蘇 軾 題 詠 山 水 畫, 尤 其 是 秋 山 平 遠 諸 畫, 為 求 貼 合 原 畫, 強 調 其 一 望 無 際, 視 野 開 闊, 往 往 訴 諸 平 遠, 以 見 視 域 之 廣 漠 無 涯, 如 : 南 康 八 境 圖 者, 太 守 孔 君 之 所 作 也, 君 既 作 石 城, 即 其 城 上 觀 臺 榭 之 所 見 而 作 是 圖 也 東 望 七 閩, 南 望 五 嶺, 覽 羣 山 之 參 差, 俯 章 貢 之 奔 流, 雲 烟 出 沒, 草 木 蕃 麗, 邑 屋 相 望, 雞 犬 之 聲 相 聞, 觀 此 圖 也, 可 以 茫 然 而 思, 粲 然 而 笑, 嘅 然 而 歎 矣 ( 蘇 軾 虔 州 八 境 圖 八 首 並 引, 全 宋 詩 卷 七 九 九, 頁 9248) 卻 從 塵 外 望 塵 中, 無 限 樓 臺 烟 雨 濛 山 水 照 人 迷 向 背, 只 尋 孤 塔 認 西 東 ( 同 上, 其 六 ) 雲 烟 縹 緲 鬱 孤 臺, 積 翠 浮 空 雨 半 開 想 見 之 罘 觀 海 市, 絳 宮 明 滅 是 蓬 萊 ( 同 上, 其 七 ) 蘇 軾 序 太 守 孔 君 之 南 康 八 境 圖, 所 謂 東 望 七 閩, 南 望 五 嶺, 覽 羣 山 之 參 差, 俯 章 貢 之 奔 流 云 云, 望 望 覽 俯, 蓋 採 用 散 點 透 視 法 南 朝 劉 宋 宗 炳 ( ) 畫 山 水 序 稱 : 豎 畫 三 寸, 當 千 仞 之 高 ; 橫 墨 數 尺, 體 百 里 之 迥, 透 徹 點 明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特 徵, 在 遠 景 位 置 之 經 營 蓋 千 仞 之 高, 百 里 之 迥, 皆 非 人 類 目 力 所 能 及, 亦 非 繪 畫 所 能 圖 寫, 畫 者 巧 於 設 計, 觀 者 長 於 補 充 想 像, 則 應 會 感 神, 神 超 理 得 ; 嵩 華 之 秀, 玄 牝 之 靈, 皆 可 得 之 於 一 圖 今 考 蘇 軾 所 作 虔 州 八 境 圖 八 首 詩, 其 二 倦 客 登 臨 無 限 思, 孤 雲 落 日 是 長 安 ; 其 三 白 鵲 樓 前 翠 作 38 同 註 25, 韓 拙 山 水 純 全 集, 頁 徐 復 觀 : 中 國 藝 術 精 神, 第 八 章 山 水 畫 創 作 體 驗 的 總 結 郭 熙 的 林 泉 高 致,(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 ), 頁

15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堆, 縈 雲 嶺 路 若 為 開, 空 間 布 局 皆 是 自 近 山 而 望 遠 山 之 平 遠 景 觀, 漫 漫 無 涯 其 四 薄 暮 漁 樵 人 去 盡, 碧 溪 青 嶂 遶 螺 亭, 則 為 近 岸 廣 水, 曠 闊 遙 深 之 闊 遠 場 景 其 六, 樓 臺 烟 雨 且 濛, 山 水 向 背 而 迷, 果 然 布 置 出 塵 外 望 塵 中 之 迷 遠 境 界 其 七, 一 二 句 用 雲 烟 縹 緲 積 翠 半 開, 自 是 韓 拙 論 畫 山 所 謂 景 物 至 絕, 而 微 茫 縹 緲 之 幽 遠 意 境 三 四 句, 再 以 想 見 海 市 明 滅 蓬 萊 點 染 烘 托, 廣 漠 無 涯 之 境 界, 遂 見 詩 如 見 畫, 呼 之 欲 出 太 守 孔 君 所 繪 南 康 八 境 圖, 自 有 其 畫 境, 然 蘇 軾 觀 圖 作 詩, 又 別 有 奇 特 解 會, 所 謂 緣 境 生 情, 因 心 造 境 由 於 詩 情 緣 境 發, 情 境 交 融 之 結 果, 題 畫 詩 遂 多 緣 境 與 造 境, 而 不 必 與 原 畫 之 取 境 一 致 五 代 至 北 宋, 山 水 畫 構 圖, 大 多 採 以 大 觀 小 全 景 式, 視 角 以 深 遠 居 多, 間 採 高 遠 平 遠, 畫 境 之 雄 渾 博 大 莊 重, 以 此 郭 熙 所 提 三 遠 論 之 高 遠, 相 當 於 鳥 瞰 法, 衡 諸 以 大 觀 小 法, 實 即 散 點 透 視 法 之 運 用 宗 炳 畫 山 水 序 所 謂 張 絹 素 以 遠 映, 講 究 闊 遠 取 景, 推 得 遠 才 能 看 得 廣 ; 唯 其 遠 觀, 方 能 展 示 無 限 廣 闊 空 間, 方 能 有 開 闊 浩 渺 綿 遠 之 意 境 其 中 平 遠 視 角 之 運 用, 最 能 將 畫 面 延 展 無 窮 無 限, 最 富 廣 漠 無 涯 之 效 應 蘇 軾 所 題 詠 之 平 遠 諸 畫 作, 信 有 此 妙, 如 : 玉 堂 晝 掩 春 日 閑, 中 有 郭 熙 畫 春 山 鳴 鳩 乳 燕 初 睡 起, 白 波 青 嶂 非 人 間 離 離 短 幅 開 平 遠, 漠 漠 疏 林 寄 秋 晚 恰 似 江 南 送 客 時, 中 流 回 頭 望 雲 巘 伊 川 佚 老 鬢 如 霜, 臥 看 秋 山 思 洛 陽 為 君 紙 尾 作 行 草, 炯 如 嵩 洛 浮 秋 光 我 從 公 遊 如 一 日, 不 覺 青 山 映 黃 髮 為 畫 龍 門 八 節 灘, 待 向 伊 川 買 泉 石 ( 蘇 軾 郭 熙 畫 秋 山 平 遠 文 潞 公 為 跋 尾,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一, 頁 9393) 目 盡 孤 鴻 落 照 邊, 遙 知 風 雨 不 同 川 此 間 有 句 無 人 識, 送 與 襄 陽 孟 浩 然 ( 蘇 軾 郭 熙 秋 山 平 遠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二, 頁 9398) 山 水 畫 十 分 強 調 勢,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指 稱 畫 家 在 觀 察 攝 取 物 象 時, 需 運 用 遠 取 其 勢 之 法, 以 掌 握 山 岳 之 大 輪 廓 與 大 傾 向 可 見 勢 是 物 象 在 空 間 所 呈 現 之 大 輪 廓, 或 大 輪 廓 所 呈 現 之 某 種 意 境 傾 向 南 朝 齊. 王 微 敘 畫 稱 : 繪 畫 者, 37

16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竟 求 容 勢 而 已 矣 ; 本 乎 形 者 融, 靈 而 動 變 者 心 也, 40 可 見 所 謂 勢, 富 於 包 孕, 隱 含 動 態 繪 畫 之 竟 求 容 勢, 主 要 在 追 求 畫 境 的 靈 動 化 和 有 限 時 空 之 超 越 性 而 已 黃 庭 堅 題 鄭 防 畫 夾 五 首 其 一 云 : 能 作 山 川 遠 勢, 白 頭 唯 有 郭 熙, 可 見 郭 熙 山 水 畫 在 平 遠 取 勢 方 面 之 造 詣 繪 事 必 先 識 勢, 方 能 得 勢 之 引 發, 窺 見 山 巒 之 精 靈, 妙 傳 山 水 之 神 韻 41 蘇 軾 郭 熙 畫 秋 山 平 遠 文 潞 公 為 跋 尾, 所 謂 離 離 短 幅 開 平 遠, 漠 漠 疏 林 寄 秋 晚 恰 似 江 南 送 客 時, 中 流 回 頭 望 雲 巘 ; 郭 熙 稱 : 遠 山 無 皴, 遠 水 無 波, 遠 人 無 目 非 無 也, 如 無 耳 此 平 遠 之 特 質 蓋 平 遠 疏 澹 一 望 無 際, 往 往 富 於 遙 情 遠 韻 又 如 郭 熙 秋 山 平 遠 二 首, 其 一 : 目 盡 孤 鴻 落 照 邊, 遙 知 風 雨 不 同 川, 將 近 景 中 景 遠 景 作 不 同 層 次 之 顯 現, 此 即 韓 拙 論 山 所 謂 闊 遠 其 他, 平 遠 山 水 則 數 王 晉 卿 所 畫 最 為 知 名, 蘇 軾 曾 再 三 為 之 歌 詠 與 題 跋, 如 : 江 上 愁 心 千 疊 山, 浮 空 積 翠 如 雲 烟 山 耶 雲 耶 遠 莫 知, 烟 空 雲 散 山 依 然 但 見 兩 崖 蒼 蒼 暗 絕 谷, 中 有 百 道 飛 來 泉 縈 林 絡 石 隱 復 見, 下 赴 谷 口 為 奔 川 川 平 山 開 林 麓 斷, 小 橋 野 店 依 山 前 行 人 稍 度 喬 木 外, 漁 舟 一 葉 江 吞 天 (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煙 江 疊 嶂 圖 王 晉 卿 畫,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三, 頁 9410) 山 中 舉 頭 望 日 邊, 長 安 不 見 空 雲 烟 歸 來 長 安 望 山 上, 時 移 事 改 應 潸 然 管 絃 去 盡 賓 客 散, 惟 有 馬 埒 編 金 泉 渥 洼 故 自 千 里 足, 要 飽 風 雪 輕 山 川 屈 居 華 屋 啖 棗 脯, 十 年 俯 仰 龍 旂 前 卻 因 瘦 病 出 奇 骨, 鹽 車 之 厄 寧 非 天 風 流 文 采 磨 不 盡, 水 墨 自 與 詩 爭 妍 畫 山 何 必 山 中 人, 田 歌 自 古 非 知 田 鄭 虔 三 絕 君 有 二, 筆 勢 挽 回 三 百 年 欲 將 巖 谷 亂 窈 窕, 眉 峰 修 嫮 誇 連 娟 人 間 何 有 春 一 夢, 此 身 將 老 蠶 三 眠 山 中 幽 絕 不 可 久, 要 作 平 地 家 居 仙 能 令 水 石 長 在 眼, 非 君 好 我 當 誰 緣 願 君 終 不 忘 在 莒, 樂 時 更 賦 囚 山 篇 ( 蘇 軾 王 晉 卿 作 煙 江 疊 嶂 圖, 僕 賦 詩 十 四 韻, 晉 卿 和 之, 語 特 奇 麗 因 復 次 韵, 不 獨 紀 其 詩 畫 之 美, 亦 為 道 其 出 處 契 闊 之 故, 而 終 之 以 不 忘 在 莒 之 戒, 亦 朋 友 忠 40 唐 張 彥 遠 : 歷 代 名 畫 記 卷 六, 王 微 敘 畫, 于 安 瀾 畫 史 叢 書 本,(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 頁 參 考 周 滄 米 : 論 勢 在 中 國 畫 中 的 地 位, 中 國 畫 六 十 五 年,( 杭 州 : 浙 江 美 術 學 院 出 版 社, ), 頁

17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愛 之 義 也,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三, 頁 9411) 醜 石 半 蹲 山 下 虎, 長 松 倒 臥 水 中 龍 試 君 眼 力 看 多 少, 數 到 雲 峰 第 幾 重 ( 蘇 軾 題 王 晉 卿 畫 後,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六, 頁 9444)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煙 江 疊 嶂 圖 : 江 上 愁 心 千 疊 山, 浮 空 積 翠 如 雲 烟 山 耶 雲 耶 遠 莫 知, 烟 空 雲 散 山 依 然 ; 以 下 深 遠 平 遠 場 景 交 錯, 上 有 蒼 蒼 兩 崖, 下 有 幽 暗 絕 谷, 中 有 百 道 飛 來 泉 這 百 道 瀑 布 傾 瀉 而 下, 穿 梭 在 樹 林 和 盤 石 之 間, 若 隱 若 現 ; 向 前 奔 流 到 谷 口, 匯 集 成 滾 滾 大 川 這 大 川 衝 開 兩 山, 切 斷 林 麓, 流 經 山 前 的 小 橋 野 店 其 間 有 高 遠 深 遠, 而 以 平 遠 取 勢 較 多 接 著 再 以 折 高 折 遠 散 點 透 視 收 結 : 行 人 稍 度 喬 木 外, 漁 舟 一 葉 江 吞 天, 前 者 為 高 遠, 後 者 為 平 遠 迷 遠 王 晉 卿 作 煙 江 疊 嶂 圖, 僕 賦 詩 十 四 韻, 稱 贊 王 晉 卿 風 流 文 采 磨 不 盡, 水 墨 自 與 詩 爭 妍 起 句 山 中 舉 頭 望 日 邊, 長 安 不 見 空 雲 烟 歸 來 長 安 望 山 上, 時 移 事 改 應 潸 然 ; 欲 將 巖 谷 亂 窈 窕, 眉 峰 修 嫮 誇 連 娟, 亦 是 平 遠 視 野, 引 發 奇 特 解 會 題 王 晉 卿 畫 後, 前 二 句 形 象 生 動, 後 二 句 平 遠 視 野, 廣 漠 無 垠, 所 謂 試 君 眼 力 看 多 少? 數 到 雲 峰 第 幾 重? 青 山 一 髮, 能 數 幾 重? 極 目 遠 眺, 幽 遠 迷 遠 之 至 要 之, 題 畫 詩 所 表 現 意 境, 皆 不 局 限 於 原 畫, 多 作 無 限 之 延 伸, 無 盡 之 拓 展 ( 二 ) 以 大 觀 小, 尺 幅 千 里 劉 勰 文 心 雕 龍. 物 色 稱 : 以 少 總 多, 情 貌 無 遺 ; 繪 畫 藝 術 則 標 榜 咫 尺 之 幅, 而 有 千 里 之 勢 託 名 王 維 之 山 水 訣, 亦 揭 示 咫 尺 之 圖, 寫 百 里 之 景 ; 杜 甫 戲 題 王 宰 畫 山 水 圖 歌 曾 稱 : 咫 尺 應 須 論 萬 里 ; 唐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卷 七 載 梁 蕭 賁 : 曾 於 扇 上 畫 山 水, 咫 尺 內 萬 里 可 知 多 稱 賞 尺 幅 而 有 千 里 之 遠 勢 沈 括 夢 溪 筆 談 卷 十 七 書 畫 所 謂 : 大 都 山 水 之 法, 蓋 以 大 觀 小, 如 人 觀 假 山 耳 若 同 真 山 之 法, 以 下 望 上, 只 合 見 一 重 山, 豈 可 重 重 悉 見? 其 間 折 高 折 遠, 自 有 妙 理, 豈 在 掀 屋 角 也 沈 括 夢 溪 筆 談 要 求 觀 賞 山 水, 當 作 小 假 山, 小 盆 景 看 待, 運 用 以 大 觀 小 之 山 水 視 角, 則 不 受 固 定 透 視 法 則 約 束 論 者 以 為, 以 大 觀 小, 一 語 道 破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真 相, 概 括 提 示 了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39

18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原 則, 反 映 了 宋 代 山 水 畫 注 重 全 境 闊 大 之 美 學 志 趣, 追 求 由 局 部 組 構 體 現 全 境 通 景 之 藝 術 設 計 42 同 時, 沈 括 所 謂 以 大 觀 小 之 法, 視 線 由 低 轉 高, 由 高 轉 深, 由 深 而 轉 向 更 遠, 流 動 轉 折, 移 步 換 景, 山 水 畫 不 僅 表 現 空 間 藝 術, 亦 體 現 時 間 節 奏, 與 郭 熙 所 提 三 遠, 異 曲 同 工 多 是 從 多 視 點 多 層 次 之 鳥 瞰 法, 來 觀 賞 景 物, 43 蔚 為 五 代 北 宋 以 來, 山 水 畫 經 營 位 置 之 特 點 由 於 山 水 畫 注 重 寫 意, 主 張 因 心 造 境, 故 以 大 觀 小 之 散 點 透 視 法, 乃 應 運 而 生 繪 山 水 畫, 又 往 往 將 真 山 水 抽 象 化 縮 小 化 ; 如 此, 方 有 可 能 呈 現 如 宗 炳 畫 水 山 序 所 云 : 昆 閬 之 形, 可 圍 於 方 寸 之 內 ; 豎 畫 三 寸, 當 千 仞 之 高 ; 橫 墨 數 尺, 體 百 里 之 迥, 此 所 謂 咫 尺 千 里 之 勢 44 劉 道 醇 聖 朝 名 畫 錄 稱 美 李 成 山 水 畫, 謂 觀 成 所 畫, 然 後 知 咫 尺 之 間, 奪 千 里 之 趣, 非 神 而 何? 郭 若 虛 圖 畫 見 聞 誌 卷 一 以 為 烟 林 平 遠 之 妙, 始 自 營 丘 李 成 ; 45 作 畫 如 此, 題 畫 亦 同 此 趣 宋 人 題 畫, 最 喜 言 尺 幅 有 千 里 之 勢, 以 見 畫 家 長 於 以 大 觀 小 之 概 括 宣 和 畫 譜 卷 十 山 水 敘 論 稱 : 嶽 鎮 川 靈, 海 涵 地 負, 至 於 造 化 之 神 秀, 陰 陽 之 明 晦, 萬 里 之 遠, 可 得 之 於 咫 尺 間, 其 非 胸 中 自 有 丘 壑, 發 而 見 諸 形 容, 未 必 知 此 宣 和 畫 譜 主 張, 山 水 畫 欲 達 到 咫 尺 而 有 萬 里 之 遠, 先 求 畫 家 自 具 胸 中 丘 壑 明 唐 志 契 繪 事 微 言 亦 謂 : 山 水 之 難, 在 咫 尺 之 間, 有 千 里 萬 里 之 勢, 於 是 主 張 畫 山 水, 須 親 臨 極 高 極 深, 以 看 真 山 水, 以 長 養 丘 壑 宋. 沈 括 : 夢 溪 筆 談 卷 十 七, 書 畫,(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1987.4, 重 印 ), 頁 170 參 考 童 書 業 : 咫 尺 千 里 的 中 國 山 水 畫, 童 書 業 美 術 論 集,(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9.8), 頁 韓 經 太 : 徜 徉 兩 端, 華 夏 審 美 風 尚 史 第 六 卷, 第 二 章 第 二 節 叩 其 全 境 與 小 景 兩 端, ( 鄭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 頁 參 考 鄧 喬 彬 : 有 聲 畫 與 無 聲 詩, 五 ( 三 ) 詩 的 收 空 于 時 與 畫 的 寓 時 于 空,( 上 海 : 上 海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93.5), 頁 參 考 童 書 業 : 童 書 業 美 術 論 集, 咫 尺 千 里 的 中 國 山 水 畫,(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9.8), 頁 同 註 20, 第 三 編 品 評, 劉 道 醇 聖 朝 名 畫 錄, 山 水 林 木 門 第 二, 神 品 二 人. 李 成, 頁 412; 第 五 編, 山 水 ( 上 ), 郭 若 虛 圖 畫 見 聞 誌, 論 三 家 山 水, 頁 宣 和 畫 譜 卷 十 山 水 敘 論, 于 安 瀾 主 編 : 畫 史 叢 刊 第 一 冊,(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4.1, 二 刷 ), 頁 473 明 唐 志 契 : 繪 事 微 言, 看 真 山 水, 于 安 瀾 編 : 畫 論 叢 刊 ( 上 ),( 臺 北 : 鼎 文 40

19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筆 者 以 為, 世 所 謂 咫 尺 之 圖 能 寫 百 千 里 之 景 者, 貴 在 畫 師 胸 中 自 有 丘 壑, 始 能 掌 握 山 水 形 態 之 主 體 特 徵, 因 以 之 妙 傳 神 韻 賞 畫 論 畫, 多 強 調 氣 勢, 亦 然 氣, 指 物 象 空 間 之 吞 吐 隱 現 縈 迴 流 動 諸 表 現 ; 勢, 指 物 象 形 態 外 狀 之 曲 直 斜 正 偃 仰 諸 表 現 47 王 夫 之 夕 堂 永 日 緒 論 稱 : 畫 以 論 勢, 一 勢 字 宜 顯 眼 若 不 論 勢, 則 縮 萬 里 於 咫 尺, 直 是 廣 輿 記 前 一 天 下 圖 耳 ; 誠 一 針 見 血 之 論 南 宋 大 家 名 家 山 水 畫 之 構 圖, 多 為 以 小 顯 大 截 取 式, 以 平 遠 為 主, 去 其 繁 章, 采 其 大 要, 尺 幅 小, 空 間 寬, 以 虛 代 實, 故 往 往 多 尺 幅 而 有 千 里 之 勢 48 試 考 察 唐 五 代 至 北 宋 繪 畫, 早 有 此 種 注 重 氣 勢 之 畫 風 蘇 軾 所 見 諸 家 山 水 畫, 信 有 此 妙, 如 : 山 蒼 蒼, 水 茫 茫, 大 孤 小 孤 江 中 央 崖 崩 路 絕 猿 鳥 去, 惟 有 喬 木 攙 天 長 客 舟 何 處 來, 棹 歌 中 流 聲 抑 揚 沙 平 風 軟 望 不 到, 孤 山 久 與 船 低 昂 峨 峨 兩 烟 鬟, 曉 鏡 開 新 妝 舟 中 賈 客 莫 漫 狂, 小 姑 前 年 嫁 彭 郎 ( 蘇 軾 李 思 訓 畫 長 江 絕 島 圖, 全 宋 詩 卷 八 00, 頁 9265) 咫 尺 殊 非 少, 陰 晴 自 不 齊 徑 蟠 趨 後 崦, 水 會 赴 前 溪 自 說 非 人 意, 曾 經 人 馬 蹄 他 年 宦 遊 處, 應 指 劍 山 西 ( 蘇 軾 宋 復 古 畫 瀟 湘 晚 景 圖 三 首 其 三, 全 宋 詩 卷 八 00, 頁 9271) 李 思 訓 畫 長 江 絕 島 圖, 就 畫 卷 展 開 想 像, 轉 化 靜 止 之 畫 面 為 動 態 之 場 景, 所 謂 化 靜 為 動, 化 美 為 媚 大 孤 山 在 江 西 九 江 市 東 南, 小 孤 山 在 江 西 彭 澤 縣 北, 然 題 畫 詩 卻 云 : 山 蒼 蒼, 水 茫 茫, 大 孤 小 孤 江 中 央, 將 原 本 座 落 天 南 地 北 遙 遙 相 對 之 大 孤 山 小 孤 山, 因 畫 家 運 用 以 大 觀 小 之 縮 地 術, 而 並 列 呈 現 於 畫 面 中 李 思 訓 畫 長 江 絕 島 圖, 運 用 以 大 觀 小 之 造 景 術 ; 蘇 軾 觀 畫 題 詩, 洞 見 其 別 裁 心 識, 故 能 令 讀 者 見 詩 如 見 畫 : 將 分 置 天 南 地 北 之 立 體 景 物 拉 近, 作 平 面 畫 處 理, 此 亦 詩 中 有 畫 常 法 其 次, 客 舟 何 處 來, 沙 平 風 軟 望 不 到, 二 句 一 來 一 往, 將 畫 面 作 無 限 創 發 性 之 延 展 峨 峨 二 句, 以 女 子 髮 髻 比 喻 大 小 孤 山 書 局,1972.9), 頁 朵 雲 編 輯 部 選 編 : 中 國 繪 畫 研 究 論 文 集, 韓 昌 力 : 論 中 國 畫 的 勢, 原 刊 朵 雲 第 21 期, (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92.9), 頁 同 上, 中 國 繪 畫 研 究 論 文 集, 王 克 文 : 試 論 五 代 兩 宋 山 水 畫 構 圖 的 審 美 特 徵, 頁

20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之 峯 巒, 運 用 以 大 觀 小 造 景, 以 曉 鏡 比 況 江 面, 更 是 絕 妙 之 以 大 觀 小 最 末 兩 句, 借 用 民 俗 傳 說, 弄 假 成 真, 故 意 訛 轉 小 孤 山 為 小 姑, 澎 浪 磯 為 彭 郎, 憑 空 生 發 一 段 小 姑 嫁 彭 郎 之 佳 話 論 者 指 出 : 此 種 打 諢 出 場, 遊 戲 三 昧, 為 文 章 活 法 之 一 此 詩 由 於 打 諢 作 用, 由 自 然 主 題 轉 向 人 文 主 題, 將 讀 者 之 思 緒, 牽 引 向 畫 面 外 深 廣 之 想 像 空 中 49 瀟 湘 晚 景 圖 稱 : 咫 尺 殊 非 少, 陰 睛 自 不 齊 徑 蟠 趨 後 崦, 水 會 赴 前 溪, 藉 山 水 之 迂 迴 蟠 遶, 陰 情 之 不 齊, 形 成 瀟 湘 遼 遠 之 氣 勢, 所 謂 咫 尺 殊 非 少, 自 可 蔚 為 千 里 之 氣 勢 又 如 : 野 水 參 差 落 漲 痕, 疏 林 攲 倒 出 霜 根 扁 舟 一 棹 歸 何 處, 家 在 江 南 黃 葉 村 ( 蘇 軾 書 李 世 南 所 畫 秋 景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二, 頁 9395) 使 君 何 從 得 此 本, 點 綴 毫 末 分 清 妍 不 知 人 間 何 處 有 此 境, 徑 欲 往 買 二 頃 田 君 不 見 武 昌 樊 口 幽 絕 處, 東 坡 先 生 留 五 年 春 風 搖 江 天 漠 漠, 暮 雲 卷 雨 山 娟 娟 丹 楓 翻 鴉 伴 水 宿, 長 松 落 雪 驚 晝 眠 桃 花 流 水 在 人 世, 武 陵 豈 必 皆 神 仙 江 山 清 空 我 塵 土, 雖 有 去 路 尋 無 緣 還 君 此 畫 三 歎 息, 山 中 故 人 應 有 招 我 歸 來 篇 (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煙 江 疊 嶂 圖 王 晉 卿 畫,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三, 頁 9410) 斜 風 細 雨 到 來 時, 我 本 無 家 何 處 歸 仰 看 雲 天 真 箬 笠, 旋 收 江 海 入 蓑 衣 ( 蘇 軾 又 書 王 晉 卿 畫 四 首 西 塞 風 雨,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六, 頁 9443) 書 李 世 南 所 畫 秋 景, 一 二 句 取 景, 以 果 代 因, 取 當 下 秋 水 之 參 差, 自 見 昔 漲 今 落 之 痕 迹 ; 再 取 攲 倒 出 霜 根 之 疏 林, 見 秋 風 之 狂 野 強 大, 秋 景 之 勾 勒, 已 呼 之 欲 出 三 四 句 以 不 確 定 提 問 : 扁 舟 一 棹 歸 何 處? 接 以 實 答 : 家 在 江 南 黃 葉 村, 則 將 北 國 之 秋 景, 移 步 換 景 成 為 江 南 之 黃 葉 村, 以 實 影 虛, 畫 面 自 北 向 南 延 伸, 而 客 愁 相 思 之 推 拓, 亦 綿 綿 無 絕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煙 江 疊 嶂 圖, 將 此 圖 作 四 次 切 換 : 其 一, 為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之 四 時 剪 影, 搖 江 卷 雨 丹 楓 驚 眠, 化 景 物 為 情 思, 以 描 敘 借 代 抒 感, 隱 微 之 情 思, 經 由 四 季 形 象 之 體 現, 自 然 意 在 言 外 其 次, 再 切 換 為 武 陵 桃 源, 人 世 樂 土 ; 再 由 江 山 清 空, 落 回 現 實 塵 土 ; 終 又 設 想 山 中 故 人 招 我 歸 來 將 山 水 圖 作 如 是 解 讀, 就 鑑 賞 而 言, 移 步 換 49 周 裕 鍇 : 中 國 禪 宗 與 詩 歌, 第 五 章 三 打 諢 通 禪,(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92.7), 頁

21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景, 散 點 透 視, 亦 拓 展 許 多 創 意 之 空 間 又 書 王 晉 卿 畫 四 首 西 塞 風 雨, 仰 看 雲 天 真 箬 笠, 旋 收 江 海 入 蓑 衣, 固 納 須 彌 於 芥 子, 亦 由 微 塵 見 大 千 收 放 之 間, 唯 其 退 藏 於 密, 始 能 以 大 觀 小 由 此 觀 之, 畫 家 構 圖, 必 須 著 眼 於 取 勢, 或 以 勢 取 象, 或 以 勢 立 形, 自 始 至 終 必 也 因 勢 導 於 筆 墨, 貫 於 創 作, 畫 境 乃 不 囿 於 方 寸, 乃 不 拘 泥 於 點 畫 50 詩 人 詠 畫 題 畫 窺 得 此 秘, 傳 神 阿 睹, 方 能 作 詩 如 見 畫 ( 三 ) 包 孕 豐 富, 象 外 見 意 北 宋 繪 畫 美 學, 凸 出 逸 格 ; 詩 文 書 畫 美 學 凸 出 韻 美, 兩 者 有 相 通 相 融 之 處 宋 黃 休 復 益 州 名 畫 錄 將 畫 作 分 為 逸 神 妙 能 四 格, 而 置 逸 格 於 其 他 諸 品 之 上, 此 乃 北 宋 繪 畫 美 學 由 再 現 轉 向 表 現, 從 再 現 造 化 自 然 轉 向 表 現 主 觀 意 趣 之 投 影, 51 繪 畫 之 詩 性 抒 情 性, 已 隱 寓 其 中 繪 畫 追 求 超 脫 世 俗, 猶 詩 文 追 求 高 風 絕 塵, 前 者 有 超 逸 之 美, 後 者 富 韻 味 之 美, 足 見 詩 與 畫 有 一 律 處 范 溫 潛 溪 詩 眼 論 韻, 強 調 有 餘 意 之 謂 韻, 特 別 欣 賞 行 於 簡 易 閑 澹 之 中, 而 有 深 遠 無 窮 之 味 的 藝 文 作 品 52 蘇 軾 說 韻 味, 有 所 謂 蕭 散 簡 遠, 妙 在 筆 墨 之 外 ; 發 纖 穠 於 簡 古, 寄 至 味 於 澹 泊 ; 所 謂 枯 澹 者, 謂 外 枯 中 膏, 似 澹 而 實 美 諸 美, 皆 是 包 孕 豐 富, 極 具 象 外 見 意, 味 外 之 味 53 黃 庭 堅 說 韻, 頗 具 代 表 : 凡 書 畫 當 觀 韻 往 時 李 伯 時 為 余 作 李 廣 奪 胡 兒 馬, 挾 兒 南 馳, 取 胡 兒 弓 引 滿, 以 擬 追 騎 觀 箭 鋒 所 直, 發 之, 人 馬 皆 應 弦 也 伯 時 笑 曰 : 使 俗 子 為 之, 當 作 中 箭 追 騎 矣 余 因 此 深 悟 畫 格 此 與 文 章 同 一 關 紐, 但 難 得 人 50 參 閱 涂 光 社 : 勢 與 中 國 藝 術, 第 三 章 第 二 節 沈 宗 騫 論 勢,( 北 京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出 版 社, ), 頁 參 考 葉 朗 : 中 國 美 學 史 大 綱, 第 十 三 章 第 四 節 逸 品 的 美 學 內 涵,( 臺 北 : 滄 浪 出 版 社,1986.9), 頁 范 溫 : 潛 溪 詩 眼 論 韻, 原 載 永 樂 大 典 第 一 冊, 卷 八 0 七 詩 字 下 引,(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頁 參 考 陳 偉 席 : 論 中 國 畫 之 韻, 原 刊 朵 雲 第 10 期 同 註 37, 中 國 繪 畫 研 究 論 文 集, 頁 葉 朗 : 中 國 美 學 史 大 綱, 第 十 四 章 宋 元 詩 歌 美 學, 第 四 節 韻 的 突 出, 頁 見 蘇 軾 書 黃 子 思 詩 集 後 評 韓 柳 詩, 并 見 蘇 軾 文 集 卷 六 十 七,(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6.3), 頁 參 考 同 註 39, 頁

2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入 神 會 耳 ( 黃 庭 堅 題 摹 燕 郭 尚 父 圖, 豫 章 黃 先 生 文 集 卷 二 十 七 ) 黃 庭 堅 題 摹 燕 郭 尚 父 圖, 標 榜 詩 文 書 畫 皆 當 觀 韻, 舉 李 公 麟 畫 李 廣 奪 胡 兒 馬 圖 為 例, 取 胡 兒 弓 引 滿, 以 擬 追 騎, 此 韓 愈 所 謂 將 軍 欲 以 巧 取 人, 盤 馬 彎 弓 故 不 發 試 想 : 以 李 廣 之 神 射, 箭 無 虛 發, 今 引 弓 不 發, 以 擬 追 騎, 此 中 提 供 觀 賞 者 想 像 之 空 間 極 為 寬 大, 審 美 之 韻 味 極 為 雋 永, 此 之 謂 包 孕 豐 富 54 象 外 見 意, 所 謂 得 其 環 中, 以 應 無 窮 德 國 美 學 家 萊 辛 拉 奧 孔, 論 繪 畫 之 特 性, 有 所 謂 最 富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Der Pr"agnantests Augenblick), 此 一 頃 刻, 既 包 含 過 去, 又 暗 示 未 來, 能 令 人 想 像 豐 富, 有 自 由 發 揮 之 餘 地 55 萊 辛 以 拉 奧 孔 雕 像 群 為 例, 以 為 圖 畫 也 可 以 模 仿 動 作, 不 過, 必 須 慎 選 最 富 於 暗 示 性 之 頃 刻, 能 把 前 前 後 後 都 很 明 白 的 表 現 出 來 雕 像 家 不 表 現 拉 奧 孔 呼 天 搶 地 的 號 啕, 而 選 擇 表 現 他 輕 微 的 歎 息, 職 是 之 故 56 李 公 麟 畫 李 廣 奪 胡 兒 馬 圖, 造 景 布 置 殊 勝 處, 在 取 胡 兒 弓 引 滿, 以 擬 追 騎 之 頃 刻 此 一 頃 刻 就 追 騎 之 頂 點 言, 妙 在 將 達 未 達 之 際, 因 藝 術 表 現 而 長 存 永 在 李 公 麟 能 於 變 動 不 居 之 敘 述 動 作 中, 恰 到 好 處 選 擇 抓 住 關 鍵 之 頃 刻, 化 靜 為 動, 化 美 為 媚, 神 韻 全 出, 令 人 想 像 其 前 其 後 蘇 軾 所 作 詠 畫 題 畫 詩, 亦 頗 能 揣 摩 畫 家 匠 心, 凸 顯 包 孕 豐 富 處, 及 意 蘊 深 遠 處, 如 鄢 陵 王 主 簿 所 畫 折 枝 詩 所 示 : 論 畫 以 形 似, 見 與 兒 童 鄰 賦 詩 必 此 詩, 定 非 知 詩 人 詩 畫 本 一 律, 天 工 與 清 新 邊 鸞 雀 寫 生, 趙 昌 花 傳 神 何 如 此 兩 幅, 疏 淡 含 精 勻 誰 言 一 點 紅, 解 寄 無 邊 春 ( 蘇 軾 書 鄢 陵 王 主 簿 所 畫 折 枝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0 七, 頁 9352) 瘦 竹 如 幽 人, 幽 花 如 處 女 低 昂 枝 上 雀, 搖 盪 花 間 雨 雙 翎 決 將 起, 眾 葉 紛 自 舉 可 憐 採 花 蜂, 清 蜜 寄 兩 股 若 人 富 天 巧, 春 色 入 毫 楮 懸 知 君 能 詩, 54 宋 黃 文 節 公 全 集. 正 集 卷 第 二 十 七, 題 摹 燕 郭 尚 父 圖, 劉 琳 李 勇 先 王 蓉 貴 校 點 本 黃 庭 堅 全 集 第 二 冊,( 成 都 : 四 川 大 學 出 版 社,2004.5), 頁 朱 光 潛 : 詩 與 畫 的 界 限. 拉 奧 孔, 第 五 章 造 形 藝 術 家 為 什 麼 要 避 免 描 繪 激 情 頂 點 的 頃 刻?, 最 富 於 孕 育 性 的 頃 刻,( 臺 北 : 蒲 公 英 出 版 社,1986), 頁 18-19, 頁 參 考 朱 光 潛 : 詩 論, 第 七 章 詩 與 畫 評 萊 辛 的 詩 畫 異 質 說, 三 畫 如 何 敘 述, 詩 如 何 描 寫, ( 臺 北 : 國 文 天 地 雜 誌 社,1990.3), 頁

23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寄 聲 求 妙 語 ( 同 上, 其 二 ) 六 朝 文 學 崇 尚 簡 約 風 尚, 討 論 言 不 盡 意 得 意 忘 言 等 言 意 之 辨, 於 是 文 心 雕 龍. 隱 秀 等 論 著 與 作 品, 發 展 出 以 少 總 多 之 審 美 風 尚 57 影 響 所 及, 宋 代 詩 學 與 詩 作, 亦 多 倡 談 言 意 關 係 形 神 之 辨 類 說 載 王 安 石 詠 石 榴 花 詩, 曰 : 穠 葉 萬 枝 紅 一 點, 動 人 春 色 不 須 多 58 已 觸 及 以 少 勝 多 之 審 美 至 蘇 軾 書 鄢 陵 王 主 簿 所 畫 折 枝 二 首 其 一, 標 榜 跳 脫 形 似, 追 求 神 似 終 篇 所 謂 誰 言 一 點 紅, 解 寄 無 邊 春, 以 一 點 紅 之 少, 概 括 無 邊 春 之 多, 以 少 勝 多, 包 孕 豐 富 南 宋 葉 紹 翁 游 園 不 值 所 謂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一 枝 紅 杏 出 牆 來, 59 聚 焦 於 一 枝 紅 杏, 以 概 括 表 現 滿 園 春 色, 小 中 見 大, 取 景 小 而 意 境 無 窮, 堪 稱 工 於 詠 物 其 二, 詠 物 聚 焦 於 枝 上 雀, 低 昂 飛 翔, 搖 盪 花 雨, 化 靜 為 動, 化 美 為 媚 再 選 擇 雙 翎 將 起 未 起 將 決 未 決 之 際, 作 為 最 富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於 是 眾 葉 之 自 舉, 紛 紛 隨 之, 動 態 演 示, 韻 味 無 限 東 坡 固 嘗 言 : 善 畫 者, 畫 意 不 畫 形 ; 善 詩 者, 道 意 不 道 名 ; 筆 者 於 折 枝 畫 詩 其 二 第 三 四 五 六 句 之 詩 美 意 趣, 亦 云 晁 以 道 和 公 詩 云 : 畫 寫 物 外 形, 要 物 形 不 改 ; 詩 傳 畫 外 意, 貴 有 畫 中 態 ; 東 坡 題 畫, 不 只 能 妙 傳 畫 中 態 而 已 ; 其 中 可 貴 者 往 往 化 靜 為 動, 化 美 為 媚, 詩 傳 畫 外 意, 補 充 畫 面, 拓 展 意 境, 此 詩 有 之 又 如 續 麗 人 行 : 李 仲 謀 家 有 周 昉 畫 背 面 欠 伸 內 人, 極 精, 戲 作 此 詩 深 宮 無 人 春 日 長, 沉 香 亭 北 百 花 香 美 人 睡 起 薄 梳 洗, 燕 舞 鶯 啼 空 斷 腸 畫 工 欲 畫 無 窮 意, 背 立 東 風 初 破 睡 若 教 回 首 卻 嫣 然, 陽 城 下 蔡 俱 風 靡 杜 陵 飢 客 眼 長 寒, 蹇 驢 破 帽 隨 金 鞍 隔 花 臨 水 時 一 見, 只 許 腰 肢 背 後 看 心 醉 歸 來 茅 屋 底, 方 信 人 間 有 西 子 君 不 見 孟 光 舉 案 與 眉 齊, 何 曾 背 面 傷 春 啼 ( 蘇 軾 續 麗 人 行 并 引, 全 宋 詩 卷 七 九 九, 頁 9252) 57 王 鍾 陵 : 玄 學 的 簡 約 風 尚 與 文 學 的 以 少 總 多, 古 代 文 學 理 論 研 究 第 十 二 輯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頁 宋. 曾 慥 : 類 說 卷 五 十 七, 引 王 直 方 詩 話, 動 人 春 色 不 須 多,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本, 冊 873, 頁 葉 紹 翁 游 園 不 值 : 應 嫌 屐 齒 印 蒼 苔, 十 扣 柴 門 九 不 開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一 枝 紅 杏 出 牆 來 全 宋 詩 卷 二 九 四 九,(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頁

24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周 昉 畫 仕 女 圖, 作 背 面 欠 伸 狀 蘇 軾 就 其 欠 伸, 解 讀 為 深 宮 之 寂 寞 冷 清, 芳 華 虛 度, 所 謂 畫 工 欲 畫 無 窮 意, 背 立 東 風 初 破 睡 內 人 之 深 宮 怨, 如 何 著 墨, 才 能 傳 達 其 中 之 無 窮 意? 周 昉 仕 女 圖 之 巧 思, 作 背 面 狀, 可 作 更 多 層 面 之 詮 釋, 提 供 更 多 的 補 充 發 揮, 於 是 形 象 經 過 填 充 而 益 加 飽 滿 若 教 回 首 卻 嫣 然, 陽 城 下 蔡 俱 風 靡 二 句, 畫 中 美 人 作 背 面 狀, 卻 以 假 設 性 翻 案, 設 想 回 首 嫣 然 之 情 況, 令 人 想 見 其 傾 陽 城 迷 下 蔡 之 情 致, 周 昉 可 謂 能 掌 握 最 富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蘇 軾 題 畫, 則 妙 於 詮 釋 解 讀 周 昉 畫 之 傳 神 處 下 半 段 則 又 將 無 作 有, 以 想 當 然 爾 之 筆, 憑 添 杜 陵 飢 客 隔 花 臨 水 時 一 見, 只 許 腰 肢 背 後 看, 增 強 戲 劇 性 詼 諧 感, 大 抵 多 以 背 面 之 美 人 圖 作 觸 媒, 而 豐 富 想 像, 生 發 創 意 又 如 下 列 諸 詩, 亦 頗 能 象 外 傳 神 : 二 馬 並 驅 攢 八 蹄, 二 馬 宛 頸 騣 尾 齊 一 馬 任 前 雙 舉 後, 一 馬 却 避 長 嗚 嘶 老 髯 奚 官 騎 且 顧, 前 身 作 馬 通 馬 語 後 有 八 匹 飲 且 行, 微 流 赴 吻 若 有 聲 前 者 既 濟 出 林 鶴, 後 者 欲 涉 鶴 俯 啄 最 後 一 匹 馬 中 龍, 不 嘶 不 動 尾 搖 風 韓 生 畫 馬 真 是 馬, 蘇 子 作 詩 如 見 畫 世 無 伯 樂 亦 無 韓, 此 詩 此 畫 誰 當 看 ( 蘇 軾 韓 幹 馬 十 四 匹, 全 宋 詩 卷 七 九 八, 頁 9244) 韓 幹 馬 十 四 匹 之 藝 術 魅 力, 東 坡 已 自 道 之, 詩 末 所 謂 韓 生 畫 馬 真 是 馬, 蘇 子 作 詩 如 見 畫, 稱 美 韓 幹 能 畫, 東 坡 工 詩, 殆 無 疑 義 韓 幹 所 繪 十 六 匹 馬, 先 得 東 坡 法 眼 鑑 賞, 再 藉 詩 歌 體 式, 再 現 其 畫 面, 舖 寫 其 精 華, 強 調 其 布 置, 而 品 評 其 逼 真 妙 肖, 以 見 韓 幹 之 善 寫 生, 而 東 坡 之 長 於 傳 神 其 題 畫 之 妙, 或 從 杜 甫 九 馬 分 寫 來, 或 自 韓 愈 畫 記 出, 60 然 推 陳 出 新, 自 我 作 古, 其 創 意 造 語 亦 頗 有 可 觀 處 就 包 孕 豐 富, 象 外 見 意 而 言, 奇 而 可 法 之 布 置 大 抵 有 三 : 其 一, 為 一 馬 任 前 雙 舉 後 ; 其 二, 為 老 髯 奚 官 騎 且 顧 ; 其 三, 為 不 嘶 不 動 尾 搖 風 之 馬 中 龍 設 計 三 者 之 中, 又 以 再 現 老 髯 奚 官 之 騎 且 顧, 最 稱 包 孕 豐 富, 堪 稱 長 於 選 擇 最 富 於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蓋 老 髥 奚 官 單 騎 一 匹 而 又 瞻 前 顧 後, 十 六 匹 皆 在 掌 控 之 中 句 中 著 一 顧 字, 則 奔 者 行 者 蹄 者 避 者 六 匹 前 行 馬, 與 後 方 涉 者 陸 者 飲 者 立 者 等 十 匹 馬, 動 靜 行 止 之 間, 皆 在 老 髥 奚 官 顧 盼 統 御 之 內 不 僅 一 60 曾 棗 莊 : 蘇 詩 彙 評 卷 十 五, 韓 幹 馬 十 四 匹,(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8.5), 頁

25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馬 任 前 與 一 馬 卻 避 之 連 環 衝 突, 老 髯 奚 官 知 曉 明 白, 連 最 後 一 匹 馬 中 龍 之 動 靜, 亦 在 遙 控 之 中 至 於 不 嘶 不 動 尾 搖 風, 表 現 此 匹 龍 馬 之 神 閒 氣 定, 王 者 氣 象, 亦 經 烘 扥 對 比, 而 象 外 見 意, 包 孕 豐 富 又 如 下 列 詠 物 詩 山 水 詩 : 野 雁 見 人 時, 未 起 意 先 改 君 從 何 處 看, 得 此 無 人 態 無 乃 槁 木 形, 人 禽 兩 自 在 北 風 振 枯 葦, 微 雪 落 璀 璀 慘 澹 雲 水 昏, 晶 熒 沙 礫 碎 弋 人 悵 何 慕, 一 舉 渺 江 海 ( 蘇 軾 高 郵 陳 直 躬 處 士 畫 雁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0 七, 頁 9352) 眾 禽 事 紛 爭, 野 雁 獨 閑 潔 徐 行 意 自 得, 俯 仰 若 有 節 我 衰 寄 江 湖, 老 伴 雜 鵝 鴨 作 書 問 陳 子, 曉 景 畫 苕 霅 依 依 聚 圓 沙, 稍 稍 動 斜 月 先 鳴 獨 鼓 翅, 吹 亂 蘆 花 雪 ( 蘇 軾 高 郵 陳 直 躬 處 士 畫 雁 二 首 其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0 七, 頁 9352) 竹 外 桃 花 三 兩 枝, 春 江 水 暖 鴨 先 知 蔞 蒿 滿 地 蘆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時 ( 蘇 軾 惠 崇 春 江 曉 景 二 首 其 ㄧ, 全 宋 詩 卷 八 0 九, 頁 9374) 兩 兩 歸 鴻 欲 破 群, 依 依 還 似 北 歸 人 遙 知 朔 漠 多 風 雪, 更 待 江 南 半 月 春 ( 同 上, 其 二 ) 高 郵 陳 直 躬 處 士 畫 雁 其 一, 特 寫 野 雁 見 人 時, 未 起 意 先 改 之 惶 恐 驚 動 作 反 襯, 亦 堪 稱 最 富 於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進 而 狀 寫 野 雁 之 生 意, 偏 從 無 人 態 處 設 想 發 揮, 再 下 一 轉 語, 稱 人 禽 形 若 槁 木, 兩 自 若, 便 能 得 此 無 人 態, 其 中 留 存 許 多 空 白, 提 供 鑑 賞 者 之 補 充 發 揮 61 其 二, 陳 直 躬 筆 下 之 野 雁, 閑 潔 自 得 俯 仰 有 節, 從 容 自 得, 經 由 徐 行 俯 仰 看 出 ; 先 鳴 獨 鼓 翅, 吹 亂 蘆 花 雪, 以 形 象 傳 神, 呼 應 獨 閑 潔, 反 襯 眾 禽 事 紛 爭 所 謂 詩 情 畫 意, 相 得 益 彰 惠 崇 春 江 曉 景 二 首 其 一, 著 眼 於 春 江 水 暖 鴨 先 知 之 通 感, 聚 焦 於 蔞 蒿 滿 地 蘆 芽 短 之 景 象, 而 虛 擬 一 河 豚 欲 上 未 上 之 場 景, 既 飽 滿 想 像, 又 擴 展 場 景 延 伸 至 海 上 河 口, 設 想 弔 詭, 情 趣 盎 然, 有 如 此 者 妙 在 欲 上, 為 原 畫 所 本 無, 無 中 生 有, 出 於 詩 人 之 創 發 惠 崇 春 江 曉 景 二 首 其 二, 惠 崇 所 繪, 想 必 只 是 兩 兩 歸 鴻 之 靜 止 畫 面 而 已 東 坡 題 畫 詩, 添 增 欲 破 群 依 依, 則 歸 心 似 箭 61 伍 蠡 甫 : 伍 蠡 甫 藝 術 美 學 文 集, 野 禽 的 無 人 態,(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1986.7), 頁

26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而 又 流 連 徘 徊 之 情 態, 歷 歷 浮 現 遙 知 句, 懸 想 前 程 多 艱 ; 更 待 句, 再 憧 憬 回 程 春 暖 如 意 全 詩 側 重 文 學 性 之 想 像 描 寫, 揣 度 惠 崇 圖 寫 歸 雁 之 情 境, 然 後 作 設 身 處 地 之 懷 想 時 間 流 動, 從 當 下 江 南 飛 躍 未 來, 再 從 未 來 之 朔 漠 風 雪 回 歸 江 南 之 未 來 包 孕 豐 富, 象 外 見 意, 有 如 此 者 又 如 : 佳 人 自 鞚 玉 花 驄, 翩 如 驚 燕 蹋 飛 龍 金 鞭 爭 道 寶 釵 落, 何 人 先 入 明 光 宮 宮 中 羯 鼓 催 花 柳, 玉 奴 弦 索 花 奴 手 坐 中 八 姨 真 貴 人, 走 馬 來 看 不 動 塵 明 眸 皓 齒 誰 復 見, 只 有 丹 青 餘 淚 痕 人 間 俯 仰 成 今 古, 吳 公 台 下 雷 塘 路 當 時 亦 笑 張 麗 華, 不 知 門 外 韓 擒 虎 ( 蘇 軾 虢 國 夫 人 夜 遊 圖,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0, 頁 9385) 蘇 軾 所 作 虢 國 夫 人 夜 遊 圖, 以 生 花 妙 筆 生 動 呈 現 開 元 天 寶 之 盛 唐 景 觀, 再 現 楊 氏 姐 妹 恃 寵 驕 縱 走 馬 夜 遊 之 歷 史 場 景 圖 景 為 夜 遊, 前 四 句 為 金 鞭 爭 道 之 動 態 演 示, 第 七 八 句, 特 寫 坐 中 八 姨, 走 馬 不 動 塵 之 貴 氣 展 示, 前 後 動 靜 相 形, 往 往 象 外 見 意 其 中, 第 三 句 寶 釵 落 之 情 節 設 計 尤 妙 試 想 : 寶 釵 落 地 之 景 象, 堪 稱 能 選 擇 最 富 於 孕 育 性 之 頃 刻, 既 凸 顯 佳 人 夜 遊, 自 鞚 玉 花 驄, 亦 實 錄 金 鞭 爭 道 何 人 先 入 明 光 宮 之 恃 寵 驕 縱 寶 釵 落 三 字, 在 佳 人 爭 道 之 意 象 塑 造 上, 大 有 左 傳 宣 公 十 二 年 載 邲 之 戰 中 軍 下 軍 爭 舟, 舟 中 之 指 可 掬 也 之 妙, 以 結 局 意 象 呈 現, 替 代 過 程 鋪 寫, 景 象 浮 現, 具 體 生 動, 象 外 見 意, 包 孕 十 分 豐 富 ( 四 ) 虛 實 相 成, 再 創 畫 境 山 水 畫 之 曠 遠 意 境, 由 二 要 素 構 成, 其 一, 為 實 景, 即 由 近 及 遠 之 水 墨 實 體 ; 其 二, 即 是 空 景, 乃 由 遠 及 空 之 無 形 虛 體 與 空 白 這 留 白, 乃 虛 實 相 生 之 流 動 韻 律, 眾 美 從 之 的 幽 幻 空 間 由 空 白 美 營 造 的 曠 遠 境 界, 魅 力 在 于 有 無 相 生, 虛 實 相 成 ; 以 白 當 黑, 苟 即 器 以 求 道, 無 畫 處 皆 成 妙 境 莊 子 所 謂 瞻 彼 闕 者, 虛 室 生 白, 蘇 軾 所 謂 靜 故 了 群 動, 空 故 納 萬 象 ; 嚴 羽 所 謂 不 著 一 字, 盡 得 風 流, 差 可 形 容 此 禪 家 所 謂 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 清 湯 貽 汾 所 謂 人 但 知 有 畫 處 是 畫, 不 知 無 畫 處 皆 畫 畫 之 空 處 全 局 所 關, 48

27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即 虛 實 相 生 法 62 於 是 含 蘊 之 寬 闊 與 多 層 面 之 理 解, 促 成 意 境 可 以 無 限 開 拓 之 空 間 63 詩 以 空 靈 為 妙, 繪 畫 而 留 白, 遂 與 畫 中 有 詩 相 近 相 通 虛 實 相 生, 乃 山 水 畫 之 重 要 審 美 原 則 形 象 與 空 白, 相 輔 相 成, 這 牽 涉 到 繪 畫 之 現 象 與 本 質, 現 實 與 想 像 空 靈 與 充 實 諸 課 題 64 老 子 提 出 有 無 相 生, 笪 重 光 畫 筌 講 究 虛 實 相 生, 無 畫 處 皆 成 妙 境, 使 混 沌 中 放 出 光 明 清 葉 燮 原 詩 卷 二, 曾 論 及 繪 畫 之 局 限, 所 謂 : 若 初 寒 內 外 之 景 色, 即 董 巨 復 生, 恐 亦 束 手 擱 筆 矣 其 實 不 然, 假 借 實 相, 可 以 發 明 虛 景 若 畫 師 繪 事 能 善 體 詩 人 之 意, 運 用 虛 實 相 生 之 法, 比 興 寄 託 之 妙, 則 可 以 突 破 困 境, 別 創 天 地 清 方 士 庶 天 慵 庵 筆 記 云 : 山 川 草 木, 造 化 自 然, 此 實 境 也 因 心 造 境, 以 手 運 心, 此 虛 景 也 ; 題 畫 之 妙, 考 求 運 心 造 境 之 隱 微, 則 可 以 虛 實 相 生, 形 神 兼 備 65 因 此, 畫 家 往 往 致 力 於 疏 密 簡 繁 有 無 虛 實 之 經 營 規 劃, 所 謂 肆 力 在 實 處, 而 索 趣 在 虛 處 繪 畫 中 的 空 白, 又 稱 虛 白, 乃 形 象 實 體 演 化 之 虛 象, 是 意 到 而 筆 不 到 處 之 神 韻, 所 謂 形 象 之 外, 象 外 之 象, 指 此 華 琳 南 宗 抉 秘 所 謂 畫 中 之 白, 即 畫 中 之 畫, 亦 即 畫 外 之 畫 ; 韓 熙 習 苦 齋 畫 絮 所 謂 畫 在 有 筆 墨 處, 畫 之 妙 在 無 筆 墨 處, 大 抵 如 郭 忠 恕 畫 山, 多 用 心 於 筆 墨 之 外, 或 以 實 出 虛, 或 化 實 為 虛, 或 以 虛 出 實 ; 要 之, 不 出 虛 實 相 成 相 生 之 理 66 蘇 軾 詠 畫 題 畫, 長 於 捕 捉 畫 師 別 出 心 裁 匠 心 獨 運 處, 於 是 無 筆 畫 處, 皆 成 妙 境 如 : 何 年 顧 陸 丹 青 手, 畫 作 朱 陳 嫁 娶 圖 聞 道 一 村 惟 兩 姓, 不 將 門 戶 買 崔 盧 ( 蘇 62 清. 湯 貽 汾 : 畫 鑑 析 覽, 王 伯 敏 任 道 斌 主 編 : 畫 學 集 成 ( 明 - 清 ),( 石 家 莊 : 河 北 美 術 出 版 社,2002), 頁 張 晨 : 中 國 詩 畫 與 中 國 文 化, 山 水 詩 與 山 水 畫 暢 神 文 化 的 妙 境, 空 白 的 魅 力,(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 ), 頁 74 參 考 同 註 28, 李 倍 雷 : 中 國 山 水 畫 與 歐 洲 風 景 畫 比 較 研 究, 第 六 章 第 二 節, 二 空 白 與 模 糊, 頁 金 維 諾 : 中 國 美 術 史 論 集, 現 象 與 本 質, 現 實 與 想 像,( 臺 北 : 明 文 書 局, ), 頁 傅 抱 石 :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第 一 一 般 論,(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85.3), 頁 12 引 參 考 張 高 評 : 詩 畫 相 資 與 宋 詩 之 創 造 思 維 宋 代 詩 畫 美 學 與 跨 際 會 通, 輯 入 創 意 造 語 與 宋 詩 特 色 第 六 章,(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頁 王 楙 : 野 客 叢 書 附 錄, 野 老 紀 聞 : 太 史 公 如 郭 忠 恕 畫 天 外 數 峰, 略 有 筆 墨 然 而 使 人 見 而 心 服 者, 在 筆 墨 之 外 也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本, 冊 852, 頁 802; 參 考 張 少 康 :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創 作 論, 第 四 章 論 藝 術 表 現 的 辯 證 法, 四 虛 與 實,(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頁

28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軾 陳 季 常 所 蓄 朱 陳 村 嫁 娶 圖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0 三, 頁 9299) 我 是 朱 陳 舊 使 君, 勸 農 曾 入 杏 花 村 而 今 風 物 那 堪 畫, 縣 吏 催 租 夜 打 門 ( 蘇 軾 陳 季 常 所 蓄 朱 陳 村 嫁 娶 圖 二 首 其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0 三, 頁 9299) 兩 兩 歸 鴻 欲 破 群, 依 依 還 似 北 歸 人 遙 知 朔 漠 多 風 雪, 更 待 江 南 半 月 春 ( 蘇 軾 惠 崇 春 江 曉 景 二 首 之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0 九, 頁 9374) 人 間 斤 斧 日 創 夷, 誰 見 龍 蛇 百 尺 姿 不 是 溪 山 成 獨 往, 何 人 解 作 掛 猿 枝 ( 蘇 軾 書 李 世 南 所 畫 秋 景 二 首 其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二, 頁 9395) 宗 晟 一 軸 水 簾 圖, 寄 與 南 舒 李 大 夫 未 向 林 泉 歸 得 去, 炎 天 酷 日 且 令 無 ( 蘇 軾 書 李 宗 晟 水 簾 圖, 全 宋 詩 卷 八 三 一, 頁 9618) 清 笪 重 光 畫 筌 十 分 強 調 空 靈 的 經 營, 注 重 虛 實 相 生, 無 畫 處 皆 成 妙 境, 著 眼 於 有 無 濃 淡 繁 簡 層 次 多 少 形 神 虛 實 之 整 體 構 思, 將 有 畫 處 與 無 畫 處 之 表 現 綜 觀 並 覽, 因 相 反 相 成, 而 相 互 映 發, 於 是 無 畫 處 皆 成 妙 境 67 蘇 軾 題 詠 諸 家 畫 作, 對 於 形 象 體 系 和 藝 術 意 境 間 交 相 映 發 之 匠 心 獨 運, 頗 能 言 傳 其 妙 如 朱 陳 村 嫁 娶 圖, 是 一 幅 風 俗 畫, 蘇 軾 所 詠 陳 季 常 朱 陳 村 嫁 娶 圖 二 首 其 一, 所 謂 不 將 門 戶 買 崔 盧, 自 非 原 畫 經 營 之 構 象 或 圖 景, 蓋 從 白 居 易 朱 陳 村 詩 ; 一 村 惟 兩 姓, 世 世 為 婚 姻, 生 者 不 遠 別, 嫁 娶 先 近 鄰 諸 詩 意 生 發, 作 無 中 生 有 之 創 意 推 拓, 亦 想 當 然 爾 之 題 畫 巧 思 陳 季 常 朱 陳 村 嫁 娶 圖 二 首 其 二, 縣 吏 催 租 夜 打 門 場 景, 蘇 軾 強 調 那 堪 畫, 妙 在 畫 面 中 本 無, 蘇 軾 就 使 君 勸 農 生 發, 將 無 作 有, 逸 趣 橫 生 惠 崇 春 江 曉 景 二 首 其 二, 遙 知 朔 漠 多 風 雪 是 實 下, 更 待 江 南 半 月 春 則 虛 成, 設 想 無 理 而 妙 書 李 世 南 所 畫 秋 景 二 首 其 二, 畫 中 景 象, 並 無 龍 蛇 百 尺 姿 堪 作 掛 猿 枝 之 山 木 ; 一 切 場 景, 多 由 東 坡 無 中 生 有, 而 亦 超 以 象 外, 得 其 環 中 如 書 李 宗 晟 水 簾 圖, 提 供 炎 天 酷 日, 未 得 歸 去 林 泉 者 之 消 暑 劑, 望 梅 止 渴, 亦 慰 情 聊 勝 於 無 觀 賞 一 軸 水 簾 圖, 可 以 神 遊, 可 以 出 塵, 於 炎 天 酷 日 作 向 林 泉 之 遷 想, 是 突 破 時 空, 拓 展 畫 境, 尺 幅 而 有 千 里 之 勢 再 如 : 67 于 安 瀾 : 畫 論 叢 刊 五 十 一 種 ( 上 ), 清 笪 重 光 畫 筌,(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1972.9), 頁

29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江 上 愁 心 千 疊 山, 浮 空 積 翠 如 雲 烟 山 耶 雲 耶 遠 莫 知, 烟 空 雲 散 山 依 然 但 見 兩 崖 蒼 蒼 暗 絕 谷, 中 有 百 道 飛 來 泉 縈 林 絡 石 隱 復 見, 下 赴 谷 口 為 奔 川 川 平 山 開 林 麓 斷, 小 橋 野 店 依 山 前 行 人 稍 度 喬 木 外, 漁 舟 一 葉 江 吞 天 使 君 何 從 得 此 本, 點 綴 毫 末 分 清 妍 不 知 人 間 何 處 有 此 境, 徑 欲 往 買 二 頃 田 君 不 見 武 昌 樊 口 幽 絕 處, 東 坡 先 生 留 五 年 春 風 搖 江 天 漠 漠, 暮 雲 卷 雨 山 娟 娟 丹 楓 翻 鴉 伴 水 宿, 長 松 落 雪 驚 晝 眠 桃 花 流 水 在 人 世, 武 陵 豈 必 皆 神 仙 江 山 清 空 我 塵 土, 雖 有 去 路 尋 無 緣 還 君 此 畫 三 歎 息, 山 中 故 人 應 有 招 我 歸 來 篇 (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煙 江 疊 嶂 圖 王 晉 卿 畫,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三, 頁 9410)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煙 江 疊 嶂 圖, 體 現 畫 中 遠 近 高 下 藏 露 向 背 之 層 次, 涉 及 繪 事 之 造 景 與 布 置, 68 所 謂 蘇 子 作 詩 如 見 畫 首 句 江 上 愁 心 千 疊 山 以 下 十 二 句, 以 畫 法 為 詩 法, 再 現 畫 面 內 容, 極 寫 王 晉 卿 所 畫 煙 江 疊 嶂 圖 之 清 空, 摹 寫 山 水 煙 雲 蒼 崖 飛 泉 谷 口 奔 川 川 平 山 開 小 橋 野 店 行 人 喬 木 漁 舟 江 天, 景 物 布 置 參 差 錯 落, 藏 露 有 法 斷 續 有 致 高 下 縈 紆 遠 近 得 勢, 起 伏 波 瀾, 筆 力 豪 邁, 自 是 東 坡 本 色 全 詩 以 江 山 清 空 之 境 界 為 畫 境 主 軸, 中 間 春 風 搖 江 天 漠 漠, 暮 雲 卷 雨 山 娟 娟 丹 楓 翻 鴉 伴 水 宿, 長 松 落 雪 驚 晝 眠 四 句, 分 寫 黃 州 春 夏 秋 冬 四 時 景 象, 讀 者 不 妨 化 景 物 為 情 思, 考 求 景 中 有 情, 情 景 相 生, 虛 實 相 成 東 坡 謫 居 黃 州 五 年 之 心 情 寫 照, 亦 呼 之 欲 出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山 水 訓 強 調 山 水 畫 創 作, 蓋 身 即 山 川 而 取 之, 移 情 於 山 水, 則 山 水 之 意 度 見 矣, 氣 韻 之 所 以 生 動, 或 緣 於 此 蘇 軾 鑑 賞 煙 江 叠 嶂 圖, 移 入 真 情 實 感 於 畫 中 山 水, 以 假 作 真, 因 謂 : 人 間 何 處 有 此 境, 徑 欲 往 買 二 頃 田 繪 事 固 賢 哲 寄 興, 興 到 筆 隨 ; 詩 人 則 因 題 詠 比 興 寄 託, 借 題 發 揮 東 坡 因 烏 臺 詩 案 謫 遷 黃 州, 歷 經 五 寒 暑, 詩 中 勾 勒 黃 州 四 時 風 景, 藉 以 書 寫 憂 讒 畏 譏, 驚 恐 幽 獨 之 心 境 此 詩 本 為 煙 江 叠 嶂 圖 題 詩, 初 因 圖 而 回 首 黃 州 幽 絕 之 遷 謫 現 場, 復 從 歷 史 場 景, 圖 畫 情 境 落 回 當 下 現 實 意 境 之 延 展, 從 歷 史 情 境 而 畫 中 情 境, 而 當 下 情 境, 三 個 情 境 相 較, 東 坡 於 是 感 悟 : 桃 花 流 水 在 人 世, 武 陵 豈 必 皆 神 仙 江 山 清 空 我 塵 土, 68 參 閱 傅 抱 石 : 中 國 繪 畫 理 論, 第 六 造 景 論, 第 七 布 置 論,(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1985.3), 頁

30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雖 有 去 路 尋 無 緣 江 山 清 空 四 字, 為 全 詩 之 關 鍵 : 既 是 王 晉 卿 山 水 畫 表 現 之 總 體 感 受, 亦 是 黃 州 山 水 之 審 美 特 色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山 水 訓 稱 : 山 水 有 可 行 者 可 望 者, 有 可 游 者 有 可 居 者 ; 而 前 二 者 不 如 後 者 為 得, 東 坡 蓋 深 得 其 中 三 昧 東 坡 為 煙 江 叠 嶂 圖 題 詩, 因 而 回 想 黃 州, 嚮 往 江 山 清 空 桃 花 流 水, 運 用 比 興 寄 託, 豐 富 了 畫 境 與 詩 境 宣 和 畫 譜 關 注 畫 中 有 詩 之 表 現, 論 述 李 公 麟 畫, 以 為 深 得 杜 甫 作 詩 體 制, 而 移 於 畫 ; 論 董 源 山 水 畫, 出 自 胸 臆, 足 以 助 騷 客 詞 人 之 吟 思 ; 論 黃 齊 畫 風, 多 寓 興 於 丹 青, 遂 作 風 煙 欲 雨 圖, 69 蓋 山 水 畫 最 富 文 人 畫 風, 畫 師 繪 事, 既 出 自 胸 臆, 故 往 往 寓 興 於 丹 青, 最 有 助 於 騷 客 詞 人 之 吟 思 文 同 之 繪 紆 竹, 蘇 軾 之 畫 枯 木 竹 石, 70 宋 人 之 圖 松 竹 梅 蘭, 其 於 借 物 抒 情, 一 也 所 謂 詩 情 畫 意, 相 得 益 彰, 指 此 詩 人 觀 畫 題 詩, 觸 境 生 發, 亦 往 往 借 物 抒 情 於 是 虛 實 相 生, 情 境 畫 境 結 合, 豐 富 了 意 境 之 內 涵 蘇 軾 題 畫 詩, 若 涉 及 烏 臺 詩 案 株 連 之 友 朋, 如 王 晉 卿 王 定 國 等, 則 因 人 生 慨, 亦 多 興 寄 之 作 東 坡 題 畫, 往 往 藉 他 人 之 圖 畫, 以 抒 寫 我 之 性 情, 所 謂 藉 他 人 之 酒 杯, 以 澆 我 胸 中 之 塊 壘 是 也, 故 多 比 興 寄 託 之 詩 作 此 猶 畫 中 有 詩 特 質, 畫 師 對 景 生 情, 寓 情 於 畫, 景 物 變 化, 則 情 境 常 新 同 理, 詩 人 觀 畫 生 情, 寓 情 於 畫, 投 射 映 現 於 詩 篇, 則 成 創 造 性 想 像, 虛 實 相 成, 足 以 轉 化 原 畫 之 形 象 與 意 象, 而 再 創 畫 境 如 : 白 髮 四 老 人, 何 曾 在 商 顏 煩 君 紙 上 影, 照 我 胸 中 山 山 中 亦 何 有, 木 老 土 石 頑 正 賴 天 日 光, 澗 谷 紛 斕 斑 我 心 空 無 物, 斯 文 何 足 關 君 看 古 井 水, 萬 象 自 往 還 (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王 晉 卿 畫 著 色 山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四, 頁 9416) 君 歸 嶺 北 初 逢 雪, 我 亦 江 南 五 見 春 寄 語 風 流 王 武 子, 三 人 俱 是 識 山 人 ( 蘇 軾 書 王 定 國 所 藏 王 晉 卿 畫 著 色 山 二 首 其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四, 頁 9416) 69 于 安 瀾 主 編 : 宣 和 畫 譜, 第 一 冊, 宣 和 畫 譜 卷 七, 李 公 麟 ; 卷 十 一 董 元 ( 源 ) ; 卷 十 二 黃 齊,( 臺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4.1, 二 刷 ), 頁 448 頁 485 頁 宋 米 芾 畫 史 載 : 子 瞻 作 枯 木, 枝 幹 虬 屈 無 端, 石 皴 硬, 亦 怪 怪 奇 奇 無 端, 如 其 胸 中 盤 鬱 也 全 宋 筆 記 第 二 編, 四,( 鄭 州 : 大 象 出 版 社,2006.1), 頁

31 張 高 評 :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此 境 眼 前 聊 妄 想, 幾 人 林 下 是 真 休 我 今 心 似 一 潭 月, 君 已 身 如 萬 斛 舟 看 畫 題 詩 雙 鶴 鬢, 歸 田 送 老 一 羊 裘 明 年 兼 與 士 龍 去, 萬 頃 蒼 波 沒 兩 鷗 ( 蘇 軾 次 韵 子 由 書 王 晉 卿 畫 山 水 一 首, 而 晉 卿 和 二 首 其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六, 頁 9443) 老 去 君 空 見 畫, 夢 中 我 亦 曾 遊 桃 花 縱 落 誰 見, 水 到 人 間 伏 流 ( 蘇 軾 次 韵 子 由 書 王 晉 卿 畫 山 水 二 首 其 一,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六, 頁 9443) 山 人 昔 與 雲 俱 出, 俗 駕 今 隨 水 不 回 賴 我 胸 中 有 佳 處, 一 樽 時 對 畫 圖 開 ( 蘇 軾 次 韵 子 由 書 王 晉 卿 畫 山 水 二 首 其 二, 全 宋 詩 卷 八 一 六, 頁 9443) 錢 鍾 書 管 錐 編 嘗 論 寄 託 云 : 詩 中 所 未 嘗 言, 別 取 事 物, 湊 泊 以 合, 所 謂 言 在 于 此, 意 在 于 彼 此 與 左 傳 所 載 賦 詩, 往 往 斷 章 取 義 相 似, 要 皆 如 南 齊 書. 文 學 傳 陸 厥 與 沈 約 書 所 謂 假 借 古 之 章 句, 以 道 今 之 情 物 71 上 列 五 首 詩, 皆 為 題 詠 王 晉 卿 山 水 畫 而 作 王 晉 卿, 即 駙 馬 都 尉 王 詵 烏 臺 詩 案 中, 因 收 受 軾 譏 諷 朝 政 文 字, 及 遺 軾 錢 物, 漏 泄 禁 中 語, 株 連 謫 降, 貶 均 州 三 年 王 鞏 ( 定 國 ) 亦 遭 謫 降, 監 賓 州 鹽 酒 稅 三 年 72 蘇 軾 題 王 晉 卿 着 色 山, 覩 畫 思 人, 因 人 生 情, 於 是 以 我 觀 物, 物 皆 著 我 之 色 彩 73 第 一 首 詩 所 謂 煩 君 紙 上 影, 照 我 胸 中 山, 借 題 發 揮, 因 畫 抒 情, 於 是 五 首 題 畫 詩 之 畫 境, 皆 感 染 烏 臺 詩 案 遷 謫 之 情 境 因 此, 蘇 軾 題 詠 王 晉 卿 系 列 山 水 畫, 多 如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之 主 題, 以 山 水 寄 託 文 人 高 士 之 意 致, 以 畫 遣 興 嚮 往 漁 樵 隱 逸 烟 霞 超 脫 74 郭 熙 林 泉 高 致. 山 水 訓 開 宗 明 義 即 云 : 林 泉 之 志, 烟 霞 之 侶, 夢 寐 在 焉, 耳 目 斷 絕 ; 若 妙 手 繪 出 山 水 畫, 則 吾 人 可 以 不 下 堂 筵, 坐 窮 泉 壑 ; 猿 聲 鳥 啼, 依 約 在 耳 ; 山 光 水 色, 滉 漾 奪 目 於 是 山 水 畫 營 造 出 可 行 可 望 可 游 可 居 之 山 水 境 界, 山 水 畫 之 快 意 獲 心, 實 在 於 此, 蘇 軾 等 宋 朝 士 大 夫 往 往 寄 情 於 山 水 畫, 71 錢 鍾 書 : 管 錐 編, 毛 詩 正 義 三 四 狡 童,( 臺 北 : 書 林 出 版 公 司,1990.8), 頁 孔 凡 禮 : 蘇 軾 年 譜, 元 豐 二 年 (1079) 四 十 四 歲,(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8.2), 頁 王 國 維 : 人 間 詞 話, 有 我 之 境 與 無 我 之 境, 唐 圭 璋 詞 話 叢 編 第 五 冊,(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86), 頁 鄭 奇 : 中 國 文 人 畫 史 上 重 大 問 題 的 初 步 探 索, 邵 洛 羊 孔 壽 山 等 中 國 畫 論,( 臺 北 : 駱 駝 出 版 社,1987.8), 頁

09仇小屏.doc

09仇小屏.doc 2003 11 247-264 * * 247 The Phenomena of the Time Structure From Permanent to Momentary and its Aesthetics Examination on Neo Poetry Chou Hsien-p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 2007 4 1-44 着 1 Printing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Grasp the Essence and the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of Song publication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ore information

106陳怡良.doc

106陳怡良.doc 111 1. 2. * 2005 7 111 146 Hsieh Lingyun s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His Scenery Poems Chen Yi-Li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2007 4 131-170 prototype theory 131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67-390 21 1 92 6 69 27 34 5 5 1864 1912 1895 * 367 368 21 1 1 2 3 4 1 1993.6 103-119 2 1998 384-390 3 1996 30-31 1999.5 28 4 2 323 3 8-9 369 5 6 7 5 1998 1 44 446 6 imagery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4D F736F F D20392EA764B6AEB440A277AA4CA4ECA662BEFAA54EA473A4F4B565A4A4A4A7ADABAD6EA9CAAAECB1B42E646F63> 林 木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中 之 重 要 性 初 探 A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吳 雅 婷 Ya-Ting Wu 葉 宗 和 Tzong-Ho Yeh 摘 要 古 籍 記 載, 林 木 者, 山 之 毛 髮, 山 之 衣 也 林 木 為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重 要 構 成 因 素 與 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之研究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21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6,20,21-38 論羊令野 貝葉 組詩的 象 與 意 曾進豐 摘 要 本文首先透過鳥瞰 貝葉 詩集 宏觀整體取材與思想流動 釐清詩人 美感經驗及創作基調 其次 聚焦 貝葉 組詩 就 取象 與 鑄意 兩 大 面向來 開展 探討 貝葉 組詩 典故 意象之 運用 細分 為 佛 學典故 意象 神話 聖經典故意象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7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4 11 179 ~ 222 * 92.9.15 93.10.20 * 180 From Rough Overview to Subtle Narrative : Narrational Differences in Two Stories Appearing in both Zhiguai and Chuanqi Texts Kang, Yun-mei * Abstract This paper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 INSTITUTE IN PUBLISHING NAN HUA UNIVERSITY THE OPERATION MODELS OF WRITERS PRESSES IN TAIWAN ADVISOR: PH.D. CHEN CHUN-JUNG GRADUATE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5 4 05 7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 No. 4 Jul. 05 0087 0 30 I 06. 6 A 000-599 05 04-0046-3 0 30 30 30 05-03-0 0&ZD098 4 47 / / / / / / / / / / / / / / 30 T. S. 9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I

I Art Creation of and Research on the Images of Women s Space I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feminist perspective as the foundation and art hist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with the focus on gender and space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十 八 期 2009 年 11 月 頁 185-212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詞 社 初 探 蘇 淑 芬 提 要 日 治 時 期, 全 臺 僅 有 二 個 詞 社, 包 括 臺 北 地 區 的 巧 社 與 嘉 義 地 區 的 小 題 吟 會 本 論 文 探 討 兩 詞 社 成 立 背 景 社 集 活 動, 詞 作 主 題, 包 括 悼 亡 懷 古 述 懷 節 序 反 戰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Nov ! / % & 2 PP P. 9 詹 康 11605 B223. 5 A 1674-2338 2017 06-0009 -25 DOI 10. 3969/ j. issn. 1674-2338. 2017. 06. 002 1 P. 409 507 5181 1 2017-05-26 1 1961 1988 9 2017 11 6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5, Jun 2014, pp. 151-178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Era of Suffe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151-178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時 代 苦 難 論 甲 午 戰 爭 詩 張 柏 恩 * 摘 要 梁 啟 超 云 : 喚 起 吾 國 四 千 年 之 大 夢, 實 自 甲 午 一 役 始 也 1894 年 甲 午 戰 爭 把 整 個 清 廷 從 鴉 片 戰 爭 以 來 的 努 力 打 垮, 中 國 陷 入 極 大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Microsoft Word - 09-吳靜宜.doc 台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創 刊 號 2006 259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的 關 係 吳 靜 宜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著 重 天 臺 禪 觀 與 茶 禪 掌 故 的 考 察, 企 圖 證 明 茶 禪 一 味 在 中 國 天 臺 宗 與 茶 禪 發 展 中, 已 然 成 形 天 臺 禪 法 重 視 由 定 生 慧, 品 茗 助 於 修 止 觀 調 五 事, 使 三 昧 易 生 由 於

More information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1 引 言 大 陆 与 台 湾 两 地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日 剧 增, 大 量 与 台 湾 有 关 的 信 息 进 入 了 大 陆 居 民 的 生 活 随 着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我 们 发 现 台 湾 国 语 和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普 通 话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台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动 词 释 义 对 比 研 究 -- 以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第 六 版 ) 和 台 湾 教 育 部 教 育 部 重 編 國 語 辭 典 ( 修 訂 本 ) 为 例 刘 珺 1, 徐 德 宽 1, 陈 淑 梅 (1. 鲁 东 大 学 文 学 院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264000) 摘 要 : 动 词 在 语 言 中 的 地 位 十 分 重 要, 而 汉 语 更 是

More information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230 東華漢學 第18期 2013年12月 的瑞兆象徵 而乾隆皇帝的題詩跋語亦可視為其登基六十年的 時代 筆記 三希堂 位處全國政治權力中樞 但 三希堂 所藏不過是前代 所遺而與政治權力無關的三件歷史文物 亦因為如此 三希堂 的設 立本身便有混淆政治文化兩種面貌的可能性 而面對 快雪時晴帖 這位文 東華漢學 第 18 期 229-274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3 年 12 月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之 接受 研究 試以乾隆皇帝之題詩跋語為探討對象 陶玉璞 摘要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自康熙年間進獻入宮 之後 又陸續獲得王 獻之 中秋帖 王珣 伯遠帖 乾隆十一年 乾隆皇帝遂於養心殿西 暖房闢成一室 易其名曰 三希堂 然而 這位風雅皇帝卻未平等對 待 三希 此從其於 快雪時晴帖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I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approaches Wu Wengying s ci poetry through his different class artistic style, and make a subject comment on the controversy of whether its has modernist element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http / /book. sina. com. cn /news /c / /3 /2586. shtml

http / /book. sina. com. cn /news /c / /3 /2586. shtml 2012 8 * 20 I206. 7 A 0257-5833 2012 08-0169-18 100871 2002 2000 700 800 2002 1000 2012-03-06 * 10&ZD 098 169 2012 8 1 2 1 2 2002 http / /book. sina. com. cn /news /c /2003-03 - 26 /3 /2586. shtml. 2008

More information

49 0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9No. Mar. 0 0087 J 0 A 000-599 0 0-009- 470 5 0--0 98 40 0 4 4 4 00 4 0 99 00 00 4 988 540 44 0 7 4 54 8 5 9 6 56 47 瑏瑠 4 5 6 7 8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By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本 论 文 乃 获 取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中 文 系 ) 的 部 分 条 件 A di 曹 文 轩 小 说 中 的 空 间 叙 事 研 究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IN CAO WEN XUAN S NOVELS 陈 诗 蓉 TAN SIH YONG MASTER OF ARTS (CHINESE STUDIES)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60213由「典故借喻與氛圍營造」探李商隱的無題詩

Microsoft Word - 260213由「典故借喻與氛圍營造」探李商隱的無題詩 Through Allusion Metonymy and Atmosphere Creation Probe The Untitled Poems of Lee Shang-yin 303 Wang Chiu Hsiang, Acandidate for doctor s degre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More information

12 () 2009,,,,,,,,,,:,,,,,,, :,,,,,,,,,,,,,,,,?, :,,,, :,,,,,,,,,,,?,,,,,,,,, :,:,,,,,,,,,,,, :,,,,,,, :,,,,,,,,,,,,,,,,:1986,63 :, 654,:1990,2945,:19

12 () 2009,,,,,,,,,,:,,,,,,, :,,,,,,,,,,,,,,,,?, :,,,, :,,,,,,,,,,,?,,,,,,,,, :,:,,,,,,,,,,,, :,,,,,,, :,,,,,,,,,,,,,,,,:1986,63 :, 654,:1990,2945,:19 46 2 2009 3 ()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ol. 46, No. 2 Mar. 2009 (, 100871) :,,,,,,:; ;, : ; ; ; ; : I206 :A :100025919 (2009) 0220011211,,,,,,,,,,,,??,,,,,,,,,,,,,,,,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曾夢涵 南台學報 第 37 卷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105 蘇軾與徐大受交遊詩詞文評析 曾夢涵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m981010004@student.nsysu.edu.tw 摘要 蘇軾以詩 詞 文紀錄與徐大受情誼 本篇文將蘇軾與徐大受交遊之況做一整理 並找出歷代文人 對於相關詩詞文的評析 以明白歷代文人重視蘇軾作品的哪些藝術性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論述 第一個 部分為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332DBBB7AA46B371C3D1BEC7B3F85F F32A8F731B4C15F30365FB2F8AEDBAD5EB169A9BEB4BC5FB3B0B4E5C3D8A7C7A4E5AA52BDD72E646F63>

<4D F736F F D D332DBBB7AA46B371C3D1BEC7B3F85F F32A8F731B4C15F30365FB2F8AEDBAD5EB169A9BEB4BC5FB3B0B4E5C3D8A7C7A4E5AA52BDD72E646F63> 遠 東 通 識 學 報 第 二 卷 第 一 期 2008 年 1 月 頁 73~84 遠 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陸 游 贈 序 文 析 論 * 莊 桂 英 張 忠 智 摘 要 本 文 旨 在 分 析 陸 游 贈 序 文 體 之 散 文, 首 先, 說 明 贈 序 之 名 義 與 內 涵, 及 陸 游 贈 序 文 之 寫 作 時 地 其 次, 分 析 陸 游 贈 序 文 中 的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美 術 組 碩 士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此 論 文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歐 豪 年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現 代 女 性 體 態 美 初 探 研 究 生 : 賴 嚴 禾 符 合 演 奏 / 創 作 組 部 分 要 求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2E5FA473AEFCB867AED5AA605FBB50B04BCFC8AABAAFABB8DC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人 文 與 社 會 研 究 學 報 第 44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10):1-24 山 海 經 校 注 與 袁 珂 的 神 話 研 究 鍾 佩 衿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中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生 摘 要 作 為 中 國 神 話 研 究 的 重 要 學 者, 袁 珂 的 研 究 重 心 即 在 於 對 山 海 經 神 話 進 行 詮 釋 與 探 討 ; 研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01-129 20 1 91 6 1 * 1 1991 1039 101 102 20 1 2 3 4 5 6 2 1990 23 1 3 1012 4 1-5 1 2000 3 4 54-58 6 1 103 7 8 9 10 11 7 2 33 8 33-34 9 3 1013 10 1 11 1 13 104 20 1 12 13

More information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95 12 71 103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No. 13, December 2006 P. 71 P. 103 The Poems of Analyzed Theories in Journey of Yangtze Gorges that the Four Great Poets Traveled by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4廖美玉.doc

Microsoft Word - 104廖美玉.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八 期 2010 年 04 月 頁 125-156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記 夢 謁 墓 與 前 身 唐 宋 人 學 杜 的 情 感 路 徑 廖 美 玉 * 摘 要 由 唐 入 宋, 杜 詩 逐 漸 發 展 成 為 顯 學, 學 杜 成 為 詩 壇 主 流, 注 杜 論 杜 與 學 杜 的 討 論 空 間 很 大 不 同 於 歷 來 詩 學 建 構

More information

335-365

335-365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35-365 21 1 92 6 * 335 336 21 1 1 2 3 4 5 6 7 1 1963 8 2 1978 250-251 3 1 7 4 3 2 5 1997 163 6 1984 7 1975 70 337 8 9 10 11 12 13 8 1992 331 333 9 1998 298 10 2001 187 11

More information

02廖美玉.doc

02廖美玉.doc 37 * * 2003 11 37-78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Returning to Farm and the Acquisition of Joyfulness in Suppositional Writing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001-032 æG Ï

001-032 æG   Ï 2003 9 1 32 1 2 1 1 972 3 1-37 2 3 9-61 219-266 -1- 3 4 5 6 7 8 3 59 4 228 5 1992 41-62 6 1 0 1 0 1 982 3 70-107 7 1986 24-27 8 1 983 1 5 3 21-322 -2- 9 1 0 11 1 2 9 24 10 1980 84-90 11 3 1 993 3 2 09-304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2011 年 4 月 頁 187-204 國立台灣文學館 家變 與 孽子 中的父子關係與對 真實 世界的追求 洪珊慧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王文興與白先勇同為 現代文學 雜誌的重要成員 王文興 家變 與 白先勇 孽子 亦是七 與八 年代台灣文學史上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 家 變 以父親出走為始 逐章敘述范曄與父親的關係變化 其小說內容與其獨特 的文字表現 引發當時台灣文壇的注目 孽子 則以兒子出走

More information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研 究 成 果 報 告 ( 精 簡 版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編 號 :NSC 99-2410-H-151-025- 執 行 期 間 :99 年 08 月 01 日 至 100 年 07 月 31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 xiazhongyi@vip. 163. com TitleThe Ethics of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An Investigation Through Liu Xizai's General Principles of Art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discussion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66 93 2 1966 2003 THE RESEARCH OF CHANG HSIAO-FENG'S LYRICAL ESSAYS 1966 2003 8911213 172 LAN PEI CHEN Hsu Hsin yi Keywords CHANG, HSIAO-FENG Modern Prose Lyrical Taiwanese Literature Abstract CHANG,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2007 12 183-210 The Chényù-Dùncuò (Profound and Forceful) Theory in Zhan-Tai Wu s 183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4呂素端83-120

Microsoft Word - 04呂素端83-120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83 120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遊 記 之 逆 境 商 數 一 個 閱 讀 模 式 的 提 出 * 呂 素 端 摘 要 西 遊 記 的 逆 境 商 數, 表 現 在 人 物 面 對 各 種 逆 境 考 驗 時 的 反 應 及 態 度, 依 據 這 個 反 應 及 態 度, 研 究 者 藉 以 解 讀 評 估 該 人

More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九 期 2015 年 6 月 頁 129 ~ 17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柳 宗 元 河 間 傳 析 論 兼 論 子 厚 對 人 欲 的 省 思 與 書 寫 方 介 * 提 要 柳 宗 元 與 韓 愈 同 倡 古 文, 同 主 文 以 明 道, 然 而, 傳 世 柳 集 中, 卻 有 河 間 傳 一 文, 以 極 大 膽 之 筆 法 書 寫 女 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5.黃鶴樓新詮.doc

Microsoft Word - 5.黃鶴樓新詮.doc 東 華 漢 學 第 6 期 ; 頁 131-156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7 年 12 月 仙 鄉 帝 鄉 梓 鄉 : 崔 顥 黃 鶴 樓 新 詮 陳 一 弘 * 摘 要 崔 顥 的 黃 鶴 樓, 所 以 擁 有 絕 唱 的 不 朽 文 學 價 值, 在 於 詩 中 所 展 現 的 生 命 省 思 與 追 尋 總 括 言 之 有 三 大 方 向, 即 神 仙 嚮 往 揚 名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政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05 年 12 月 59-78 頁 陸 游 評 價 的 系 譜 愛 國 詩 人 與 國 家 主 義 高 津 孝 摘 要 本 文 以 南 宋 詩 人 陸 游 為 檢 點 的 焦 點, 從 文 學 史 的 角 度 考 察 陸 游 的 評 價 歷 史, 探 討 文 學 研 究 所 隱 含 的 政 治 性 問 題 和 國 家 主 義 問 題 文 學 史 在 取 舍 評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梁 漱 溟 對 陽 明 學 的 思 考 向 度 與 時 代 回 應 - 以 析 辨 大 學 暨 發 皇 心 學 為 雙 軸 王 汝 華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以 當 代 新 孔 學 行 動 的 儒 者 等 封 譽 躋 身 民 初 學 術 之 林 的 梁 漱 溟, 其 回 歸 儒 學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陸 王 心 學, 本 文 緊 扣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5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曾 春 海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當 前 學 界 對 周 易 的 研 究, 大 致 上 已 達 成 經 傳 學 的 共 識 四 庫 提 要 卷 一 概 括 易 學 研 究 的 類 型 可 分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3 11 297 ~ 336 * 92.8.15 92.10.15 * 29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inese Women s Festival Culture based on tzoou-chyou and other customs recorded in fang-chi Horng, Shuling *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More information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文 學 院 學 報 第 五 期, 頁 93-112 二 一 二 年 三 月 論 陳 恒 嘉 小 說 寫 作 技 巧 與 主 題 意 識 1 以 老 師 形 象 的 創 作 為 核 心 葉 連 鵬 摘 要 長 期 身 處 教 育 界 的 陳 恒 嘉, 對 於 教 育 相 關 問 題 也 就 十 分 熟 悉 且 關 切, 以 致 於 他 的 小 說 人 物 當 中, 有

More information

38

38 5 2007 6 37~50 37 38 5 羣 璂 璂 39 40 5 冲 41 42 5 峯 峯 峯 43 棅 竪 棅 譌 遡 棅 44 5 譌 45 咏 46 5 47 48 5 璂 49 Ch ing Scholars reconsideration of Yen Yu Poetics Hung-Chang Li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I

I The Effect of Guided Discovery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Transfer of Grade 5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 II Abstract The Effect of Guided Discovery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More information

Chinese Buddhism s Treatment of Zhaijiang Wang Tsui-L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

Chinese Buddhism s Treatment of Zhaijiang Wang Tsui-L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 2006 6 63 104 63 Chinese Buddhism s Treatment of Zhaijiang Wang Tsui-L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Chinese word zhaijiang is a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Unexpected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chola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athering of Heroes from C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Unexpected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chola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athering of Heroes from C 2007 7 117-152 1833-1834 117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Unexpected Inter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Schola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athering of Heroes from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析 論 1 以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三 大 詞 派 為 探 究 中 心 本 文 發 表 於 2010 年 6 月, 彰 師 大 國 文 系 彰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二 十 期, 頁 7-58 黃 雅 莉 摘 要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傳 統 詵 學 中 有 著 悠 久 的 歷 史, 詞 作 為 一 種 娛 樂 文 學, 原 本 並 沒 有

More information

12

12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01-325 20 2 91 12 ** 1 * ** 90 1 301 302 20 2 2 3 4 1881-1936 5 6 discursive formation 1873-1929 1885-1967 7 2 1974 79-105 3 1879-1942 1 6 1916.2 4 4 1989 1 57 5 1 217 6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篇吊

中文篇吊 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第三十二期 民國九十五年十月 167-222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呂氏春秋 與 淮南子 的感應思維 陳平坤 摘 要 呂氏春秋 與 淮南子 是秦漢時期以道家哲學為主軸的兩部 重要典籍 本文扣緊 感應 思維以及其所涉及的義理問題 嘗試 分析與探討呈現在這兩部著作中的感應論述 而希望能對這個議題展 開稍進一步的思索 本文首先解釋 感應 觀念之義涵 接著指出感應思維所關注的 哲學問題重點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Meinong s Paper Umbrella Painting Abstract Meinong paper umbrellas are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 for the Hakka peo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Meinong s Paper Umbrella Painting Abstract Meinong paper umbrellas are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 for the Hakka peo 美濃紙傘彩繪文化元素之分析及其應用 歐純純 何明穎 摘 要 美濃紙傘是客家人的傳統工藝 也是客家人生活習俗的一部分 就推廣客家文化而言 是 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課題 然而就紙傘的研究而言 到目前為止數量並不多 而且針對彩繪元素 的論述並不完整 是以本文企圖以較為細膩深入的方式 對於紙傘的彩繪進行主題式研究 針對 繪圖時所運用的文化元素進行分析 讓讀者能清楚掌握美濃紙傘彩繪時 這些文化元素的圖象類 型及其意涵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Grading and Sequencing of Senses of Grade-A Polysemous Adjectives in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2002 I II Abstract ublished in 1992, A Syllabus of Graded Vocabulary

More information

1.第二卷第二期p1

1.第二卷第二期p1 通 識 學 刊 : 理 念 與 實 務,2(3),53-74 53 將 性 別 議 題 融 入 古 典 詩 歌 教 學 : 以 漢 樂 府 陌 上 桑 羽 林 郎 兩 首 詩 為 例 王 璟 ( 投 稿 日 期 :2014/06/17; 修 正 日 期 :2014/08/29; 接 受 日 期 :2014/09/01) 摘 要 在 性 別 意 識 高 漲 的 今 日, 兩 性 議 題 備 受 各 領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60,,,, ( ) ;,,,,,,,, ( ),, :,,,,,,,,,,,,,,,,,,,,,,,,, ;,,,,,, : :,,,,,,,,,,,,,,,,,, ( ),,( ) 11

60,,,,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1983 1940 ) 11 61,,,,,,,,,,,,,,, ( )!,,,,,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