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Transcription

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 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 作者觀者隨現前 以觀佛身見佛心 眾生憶想見化佛 從相入得無生忍 以三昧受無邊慈 佛身無量廣無邊 化導以彼宿願力 有憶想者得成就 神通如意滿虛空 眾生三種具三心 精進勇猛無退轉 即得如來手接引 七寶宮殿大光明

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 / 年 03 月 02 日 其身踴躍金剛臺 隨從佛後彈指頃 行大乘解第一義 即生七寶蓮池中 阿彌陀佛大慈悲 十力威德難贊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 八十億劫罪皆除 以是濟拔無有窮 是以名為無量壽 昔世尊居耆闍崛 與大眾說妙因緣 離憂惱與閻浮提 超脫一切諸苦趣 淨妙國即極樂界 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 故說無量壽佛觀 如是功德不可說 不可說者妙光明 無量清淨平等施 五濁眾生咸作佛 斷彼一切顛倒想 猶如以水投海中 濕性混合無不同 雖有聖智難分別 人人皆為無量壽 稽首瞻禮即西方

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3 / 年 03 月 02 日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 菩薩三萬二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 王舍大城有一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 一不得往 國大夫人,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麨,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大王, 食麨飲漿, 求水漱口 ; 漱口畢已, 合掌恭敬, 向耆闍崛山, 遙禮世尊, 而作是言 : 大目乾連是吾親友, 願興慈悲, 授我八戒 時, 目乾連如鷹隼飛, 疾至王所 ; 日日如是, 授王八戒 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 為王說法 如是時間

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4 / 年 03 月 02 日 經三七日, 王食麨蜜得聞法故, 顏色和悅 時, 阿闍世問守門人 : 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時守門者白言: 大王! 國大夫人身塗麨蜜, 瓔珞盛漿, 持用上王 ; 沙門目連及富樓那, 從空而來, 為王說法, 不可禁制 時阿闍世聞此語已, 怒其母曰 : 我母是賊, 與賊為伴 ; 沙門惡人, 幻惑咒術, 令此惡王多日不死 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時有一臣, 名曰月光, 聰明多智, 及與耆婆, 為王作禮 白言 : 大王! 臣聞毘陀論經說 : 劫初已來, 有諸惡王貪國位故, 殺害其父一萬八千 未曾聞有無道害母 王今為此殺逆之事, 污剎利種, 臣不忍聞! 是栴陀羅, 我等不宜復住於此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 以手按劍, 卻行而退 時阿闍世驚怖惶

6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5 / 年 03 月 02 日 懼, 告耆婆言 : 汝不為我耶? 耆婆白言: 大王! 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 懺悔求救, 即便捨劍, 止不害母, 敕語內官 : 閉置深宮, 不令復出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 愁憂憔悴 ; 遙向耆闍崛山, 為佛作禮, 而作是言 : 如來世尊在昔之時, 恒遣阿難來慰問我 ; 我今愁憂, 世尊威重, 無由得見 ; 願遣目連 尊者阿難, 與我相見 作是語已, 悲泣雨淚, 遙向佛禮 未舉頭頃, 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 知韋提希心之所念, 即敕大目揵連及以阿難, 從空而來 佛從耆闍崛山沒, 於王宮出 時, 韋提希禮已舉頭, 見世尊釋迦牟尼佛, 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花 目連侍左, 阿難在右, 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 普雨天花, 持用供養 時韋提希見佛

7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6 / 年 03 月 02 日 世尊, 自絕瓔珞, 舉身投地, 號泣向佛 白言 : 世尊! 我宿何罪, 生此惡子? 世尊復有何等因緣, 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 唯願世尊, 為我廣說無憂惱處, 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此濁惡處, 地獄 餓鬼 畜生盈滿, 多不善聚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 不見惡人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 求哀懺悔 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爾時, 世尊放眉間光, 其光金色, 遍照十方無量世界 ; 還住佛頂, 化為金臺, 如須彌山 十方諸佛淨妙國土, 皆於中現 或有國土七寶合成 ; 復有國土純是蓮花 ; 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 ; 復有國土如頗梨鏡 ; 十方國土皆於中現 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 令韋提希見

8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7 / 年 03 月 02 日 時, 韋提希白佛言 : 世尊! 是諸佛土, 雖復清淨, 皆有光明 ; 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唯願世尊, 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 爾時, 世尊即便微笑, 有五色光, 從佛口出, 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 爾時大王雖在幽閉, 心眼無障, 遙見世尊, 頭面作禮 ; 自然增進, 成阿那含 爾時, 世尊告韋提希 : 汝今知不?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 汝當繫念, 諦觀彼國淨業成者 我今為汝廣說眾譬, 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 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8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韋提希 : 汝今知不? 此三種業, 乃是過去 未來 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如來今者, 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 說清淨業 善哉韋提希! 快問此事 阿難! 汝當受持, 廣為多眾宣說佛語 如來今者, 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 以佛力故, 當得見彼清淨國土, 如執明鏡自見面像 見彼國土極妙樂事, 心歡喜故, 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佛告韋提希 : 汝是凡夫, 心想羸劣, 未得天眼, 不能遠觀 ; 諸佛如來有異方便, 令汝得見

10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9 / 年 03 月 02 日 時, 韋提希白佛言 : 世尊! 如我今者, 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若佛滅後, 諸眾生等, 濁惡不善, 五苦所逼, 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佛告韋提希 : 汝及眾生應當專心, 繫念一處, 想於西方 云何作想? 凡作想者, 一切眾生自非生盲, 有目之徒, 皆見日沒 當起想念, 正坐西向, 諦觀於日,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見日欲沒, 狀如懸鼓 既見日已, 閉目開目皆令明了 是為日想, 名曰初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初觀成已, 次作水想 想見西方一切皆是大水, 見水澄清, 亦令明了, 無分散意 既見水已, 當起冰想 見冰映徹, 作琉璃想 此想成已, 見琉璃地, 內外映徹 下有金剛七寶金幢, 擎琉璃地 其幢八方, 八

1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0 / 年 03 月 02 日 楞具足, 一一方面, 百寶所成, 一一寶珠, 有千光明, 一光明, 八萬四千色, 映琉璃地, 如億千日, 不可具見 琉璃地上, 以黃金繩, 雜廁間錯, 以七寶界, 分齊分明, 一一寶中, 有五百色光 其光如花, 又似星月, 懸處虛空, 成光明臺 樓閣千萬, 百寶合成, 於臺兩邊, 各有百億花幢, 無量樂器, 以為莊嚴 八種清風從光明出, 鼓此樂器, 演說苦 空 無常 無我之音, 是為水想, 名第二觀 此想成時, 一一觀之, 極令了了 閉目開目, 不令散失, 唯除食時, 恒憶此事 作此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水想成已, 名為粗見極樂國地 若得三昧, 見彼國地, 了了分明, 不可具說 是為地想, 名第三觀

1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1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阿難 : 汝持佛語, 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 說是觀地法 若觀是地者,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捨身他世, 必生淨國, 心得無疑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地想成已, 次觀寶樹 觀寶樹者, 一一觀之, 作七重行樹想 一一樹高八千由旬, 其諸寶樹, 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一一花葉, 作異寶色 琉璃色中出金色光 ; 頗梨色中出紅色光 ; 馬腦色中出硨磲光 ; 硨磲色中出綠真珠光 ; 珊瑚琥珀一切眾寶以為映飾 妙真珠網彌覆樹上, 一一樹上有七重網, 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花宮殿, 如梵王宮 諸天童子自然在中, 一一童子有五百億釋迦毘楞伽摩尼寶以為瓔珞 ; 其摩尼光照百由旬, 猶如和合百億日

1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2 / 年 03 月 02 日 月, 不可具名, 眾寶間錯色中上者 此諸寶樹, 行行相當, 葉葉相次, 於眾葉間生諸妙花, 花上自然有七寶果 一一樹葉, 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 ; 其葉千色有百種畫, 如天纓珞 ; 有眾妙花, 作閻浮檀金色 ; 如旋火輪, 宛轉葉間, 踊生諸果, 如帝釋瓶 ; 有大光明, 化成幢幡無量寶蓋 是寶蓋中, 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 ; 十方佛國亦於中現 見此樹已, 亦當次第一一觀之, 觀見樹莖 枝葉 花果, 皆令分明 是為樹想, 名第四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樹想成已, 次當想水 欲想水者, 極樂國土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寶所成 ; 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 分為十四支 ; 一一支作七寶

1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3 / 年 03 月 02 日 色 黃金為渠, 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為底沙 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 一一蓮花團圓正等十二由旬 其摩尼水流注花間, 尋樹上下 其聲微妙, 演說苦 空 無常 無我 諸波羅蜜, 復有讚歎諸佛相好者 從如意珠王踊出金色微妙光明, 其光化為百寶色鳥, 和鳴哀雅, 常讚念佛 念法 念僧, 是為八功德水想, 名第五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眾寶國土, 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 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 作天伎樂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 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此眾音中, 皆說念佛 念法 念比丘僧 此想成已, 名為粗見極樂世界寶樹 寶地 寶池, 是為總觀想, 名第六觀 若見此者, 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 命終之後必生彼國 作

1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4 / 年 03 月 02 日 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 汝等憶持, 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 無量壽佛住立空中, 觀世音 大勢至, 是二大士侍立左右 光明熾盛不可具見, 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 接足作禮, 白佛言 : 世尊! 我今因佛力故, 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未來眾生, 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佛告韋提希 : 欲觀彼佛者, 當起想念, 於七寶地上作蓮花想, 令其蓮花一一葉作百寶色 有八萬四千脈, 猶如天畫 ; 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 了了分明,

16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5 / 年 03 月 02 日 皆令得見 花葉小者, 縱廣二百五十由旬 ; 如是蓮花有八萬四千大葉, 一一葉間, 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 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 其光如蓋, 七寶合成, 遍覆地上 釋迦毘楞伽摩尼寶以為其臺 ; 此蓮花臺, 八萬金剛甄叔迦寶, 梵摩尼寶, 妙真珠網, 以為交飾 於其臺上, 自然而有四柱寶幢, 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 ; 幢上寶縵如夜摩天宮, 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 以為映飾 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 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 一一金色遍其寶土, 處處變化, 各作異相 ; 或為金剛臺, 或作真珠網, 或作雜花雲, 於十方面隨意變現, 施作佛事, 是為花座想, 名第七觀 佛告阿難 : 如此妙花, 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若欲念彼佛者, 當先作此

17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6 / 年 03 月 02 日 妙花座想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 ; 皆應一一觀之, 一一葉, 一一珠, 一一光, 一一臺, 一一幢, 皆令分明, 如於鏡中自見面像 此想成者, 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 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見此事已, 次當想佛 所以者何?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諸佛正遍知海, 從心想生,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 諦觀彼佛 多陀阿伽度 阿羅呵 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 先當想像 閉目開目, 見一寶像, 如閻浮檀金色, 坐彼花上 像既坐已, 心眼得開, 了了分明, 見極樂國七寶莊嚴, 寶地 寶池 寶樹行列, 諸天寶縵彌覆樹上, 眾寶羅網滿

18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7 / 年 03 月 02 日 虛空中 見如此事, 極令明了, 如觀掌中 見此事已, 復當更作一大蓮花在佛左邊, 如前蓮花等無有異 復作一大蓮花在佛右邊, 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花座, 亦放金光如前無異 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花座 此想成時, 佛菩薩像皆放妙光 ; 其光金色, 照諸寶樹 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花, 諸蓮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 遍滿彼國 此想成時, 行者當聞水流 光明及諸寶樹 鳧鴈 鴛鴦皆說妙法 出定 入定恒聞妙法 行者所聞, 出定之時憶持不捨, 令與修多羅合 若不合者, 名為妄想, 若與合者, 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 是為想像, 名第八觀 作是觀者, 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 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1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8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此想成已, 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阿難當知! 無量壽佛身, 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 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 眉間白毫右旋宛轉, 如五須彌山 佛眼清淨如四大海水, 清白分明 身諸毛孔演出光明, 如須彌山 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 於圓光中, 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 一一化佛, 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 以為侍者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 ; 一一相中, 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 ; 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 ;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其光相好及與化佛, 不可具說 ; 但當憶想令心明見 見此事者, 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觀者, 名觀一切佛身, 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 諸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

20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9 / 年 03 月 02 日 無緣慈攝諸眾生 作此觀者, 捨身他世, 生諸佛前, 得無生忍 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觀無量壽佛者, 從一相好入, 但觀眉間白毫, 極令明了 見眉間白毫相者, 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見 見無量壽佛者, 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 得見無量諸佛故, 諸佛現前受記 是為遍觀一切色想, 名第九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 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此菩薩身長八十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身紫金色, 頂有肉髻, 項有圓光, 面各百千由旬 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 如釋迦牟尼 一一化佛, 有五百菩薩, 無量諸天, 以為侍者 舉身光中五道眾生, 一切色相皆於中現 頂上毘楞伽摩尼妙

2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0 / 年 03 月 02 日 寶, 以為天冠 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 高二十五由旬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 ; 眉間毫相備七寶色, 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 ; 一一光明, 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 ; 一一化佛, 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變現自在滿十方界 臂如紅蓮花色, 有八十億微妙光明, 以為瓔珞 ; 其瓔珞中, 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花色 ; 手十指端, 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 猶如印文 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 ; 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 其光柔軟普照一切, 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舉足時, 足下有千輻輪相, 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 下足時, 有金剛摩尼花, 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其餘身相, 眾好具足, 如佛無異, 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 不及世尊 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 名第十觀

2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1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阿難 : 若欲觀觀世音菩薩當作是觀 作是觀者不遇諸禍, 淨除業障, 除無數劫生死之罪 如此菩薩, 但聞其名, 獲無量福, 何況諦觀! 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 當先觀頂上肉髻, 次觀天冠 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 悉令明了, 如觀掌中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次觀大勢至菩薩 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 圓光面各二百二十五由旬, 照二百五十由旬 舉身光明照十方國, 作紫金色 有緣眾生皆悉得見 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 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 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令離三塗, 得無上力, 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蓮花 ; 一一寶花有五百寶臺 一一臺中, 十方諸佛

2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2 / 年 03 月 02 日 淨妙國土廣長之相, 皆於中現 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花 於肉髻上有一寶瓶, 盛諸光明, 普現佛事 餘諸身相如觀世音, 等無有異 此菩薩行時, 十方世界一切震動, 當地動處各有五百億寶花 一一寶花莊嚴高顯, 如極樂世界 此菩薩坐時, 七寶國土一時動搖 從下方金光佛剎, 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 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 分身觀世音 大勢至, 皆悉雲集極樂國土, 側塞空中坐蓮花座, 演說妙法, 度苦眾生 作此觀者, 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 ; 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 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 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 ; 作是觀者不處胞胎, 常遊諸佛淨妙國土 此觀成已, 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及大勢至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2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3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見此事時當起想作心, 自見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於蓮花中結跏趺坐, 作蓮花合想, 作蓮花開想 蓮花開時, 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 ; 眼目開想, 見佛菩薩滿虛空中, 水鳥 樹林及與諸佛, 所出音聲, 皆演妙法, 與十二部經合 若出定時憶持不失 見此事已, 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是為普觀想, 名第十二觀 無量壽佛化身無數, 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若欲至心生西方者, 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如先所說, 無量壽佛身量無邊, 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然彼如來宿願力故, 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但想佛像得無量福, 況復觀佛具足身相! 阿彌陀佛神通如意, 於

2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4 / 年 03 月 02 日 十方國變現自在 或現大身滿虛空中 ; 或現小身丈六八尺 所現之形皆真金色, 圓光化佛及寶蓮花, 如上所說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 於一切處身同眾生, 但觀首相, 知是觀世音, 知是大勢至, 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 普化一切 是為雜想觀, 名第十三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凡生西方有九品人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發三種心, 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 至誠心 二者 深心 三者 迴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復有三種眾生, 當得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 慈心不殺, 具諸戒行 二者 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 修行六念, 迴向發願生彼佛國 具此功德, 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 生彼國時, 此人精進勇猛

26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5 / 年 03 月 02 日 故, 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無數化佛, 百千比丘, 聲聞大眾, 無量諸天, 七寶宮殿,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 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 照行者身, 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觀世音 大勢至與無數菩薩, 讚歎行者, 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 歡喜踊躍 自見其身乘金剛臺, 隨從佛後, 如彈指頃, 往生彼國 生彼國已, 見佛色身眾相具足, 見諸菩薩色相具足 光明寶林, 演說妙法 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經須臾間歷事諸佛, 遍十方界, 於諸佛前次第受記 還至本國, 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 善解義趣, 於第一義心不驚動,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行此行者命欲終時, 阿彌

27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6 / 年 03 月 02 日 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 無量大眾, 眷屬圍繞, 持紫金臺至行者前, 讚言 : 法子! 汝行大乘, 解第一義, 是故我今來迎接汝 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 合掌叉手, 讚歎諸佛, 如一念頃, 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此紫金臺如大寶花, 經宿即開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 足下亦有七寶蓮花 佛及菩薩俱放光明, 照行者身, 目即開明 因前宿習, 普聞眾聲, 純說甚深第一義諦 即下金臺, 禮佛合掌讚歎世尊 經於七日, 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應時即能飛至十方, 歷事諸佛, 於諸佛所修諸三昧 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 現前受記, 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 亦信因果, 不謗大乘, 但發無上道心,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

28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7 / 年 03 月 02 日 生極樂國 彼行者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并大勢至, 與諸眷屬持金蓮花, 化作五百化佛, 來迎此人 五百化佛一時授手, 讚言 : 法子! 汝今清淨, 發無上道心, 我來迎汝 見此事時, 即自見身坐金蓮花 坐已花合, 隨世尊後,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一日一夜蓮花乃開, 七日之中乃得見佛 雖見佛身, 於眾相好心不明了, 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 聞眾音聲, 皆演妙法 遊歷十方, 供養諸佛 於諸佛前聞甚深法, 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是名上品下生者 是名上輩生想, 名第十四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中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受持五戒, 持八戒齋, 修行諸

2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8 / 年 03 月 02 日 戒, 不造五逆, 無眾過惡 ; 以此善根, 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行者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比丘, 眷屬圍繞, 放金色光至其人所, 演說苦 空 無常 無我, 讚歎出家得離眾苦 行者見已, 心大歡喜 自見己身坐蓮花臺, 長跪合掌為佛作禮 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蓮花尋開 當花敷時, 聞眾音聲讚歎四諦,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三明 六通 具八解脫 ; 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 若有眾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 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 威儀無缺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戒香薰修, 如此行者命欲終時, 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 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 讚言 : 善男子! 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故, 我來迎

30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29 / 年 03 月 02 日 汝 行者自見坐蓮花上, 蓮花即合, 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 經於七日蓮花乃敷 花既敷已, 開目合掌, 讚歎世尊 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 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 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孝養父母, 行世仁義, 此人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 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 聞此事已, 尋即命終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生經七日, 遇觀世音及大勢至, 聞法歡喜得須陀洹 過一小劫, 成阿羅漢 是名中品下生者 是名中輩生想, 名第十五觀 作是觀者, 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 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下品上生者, 或有眾生作眾惡業, 雖不誹謗方等經

3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30 / 年 03 月 02 日 典, 如此愚人, 多造惡法, 無有慚愧, 命欲終時遇善知識, 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 以聞如是諸經名故, 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爾時彼佛, 即遣化佛, 化觀世音, 化大勢至, 至行者前, 讚言 : 善哉! 善男子! 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 我來迎汝 作是語已, 行者即見化佛光明, 遍滿其室, 見已歡喜, 即便命終 乘寶蓮花, 隨化佛後, 生寶池中, 經七七日蓮花乃敷 當花敷時, 大悲觀世音菩薩, 及大勢至菩薩, 放大光明, 住其人前, 為說甚深十二部經 聞已信解, 發無上道心 經十小劫, 具百法明門, 得入初地 ; 是名下品上生者 ; 得聞佛名 法名及聞僧名, 聞三寶名即得往生

3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31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生, 毀犯五戒 八戒及具足戒, 如此愚人, 偷僧祇物, 盜現前僧物, 不淨說法, 無有慚愧, 以諸惡法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 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 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 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 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亦讚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獄猛火化為涼風, 吹諸天花 花上皆有化佛菩薩, 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 經於六劫, 蓮花乃敷 當花敷時, 觀世音 大勢至, 以梵音聲安慰彼人, 為說大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 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 五逆 十惡, 具諸

3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32 / 年 03 月 02 日 不善 如此愚人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 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 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 :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歸命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於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花, 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 蓮花方開 當花敷時, 觀世音 大勢至以大悲音聲, 即為其人廣說實相, 除滅罪法 聞已歡喜, 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 是名下品下生者 是名下輩生想, 名第十六觀 爾時, 世尊說是語時, 韋提希與五百侍女, 聞佛所說, 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

3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33 / 年 03 月 02 日 長之相, 得見佛身及二菩薩 心生歡喜, 歎未曾有, 豁然大悟, 得無生忍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生彼國 世尊悉記, 皆當往生, 生彼國已, 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無量諸天, 發無上道心 爾時, 阿難即從座起, 前白佛言 :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此法之要, 當云何受持? 佛告阿難: 此經名 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亦名 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汝等受持, 無令忘失! 行此三昧者, 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但聞佛名 二菩薩名, 除無量劫生死之罪, 何況憶念! 若念佛者, 當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當坐道場, 生諸佛家

3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34 / 年 03 月 02 日 佛告阿難 : 汝好持是語 持是語者, 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佛說此語時, 尊者目連 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爾時, 世尊足步虛空, 還耆闍崛山 爾時, 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 無量人 天 龍 神 夜叉,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禮佛而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佛光山標點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 王舍大城有一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 一不得往 國大夫人,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麨,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 大王食麨飲漿,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T0A27

T0A27 宋西域㆔藏 良耶舍譯 如是我聞 ㆒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眾千㆓百五十 俱 菩薩㆔萬㆓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 而為 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㆒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㆒不得往 國大夫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 用塗其身 諸瓔珞 盛葡萄漿密以 王 爾時大王 食 飲漿 求水漱口 漱口畢已 合掌恭敬 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 而作是言 大目乾連是吾親友

More information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寳宮殿大光明其身踴躍金剛臺隨從佛後彈指頃行大乗解第一義即生七寳蓮池中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賛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爲無量壽昔世尊居耆闍崛與大衆說妙因縁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

衆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寳宮殿大光明其身踴躍金剛臺隨從佛後彈指頃行大乗解第一義即生七寳蓮池中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賛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爲無量壽昔世尊居耆闍崛與大衆說妙因縁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淨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賛西方極樂世界尊無量壽佛世希有能滅無始億劫業令彼苦惱悉消除若人能以微妙心甞以極樂爲觀想廣與衆生分別說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閻浮檀金無與等其高無比由旬數六十萬億那由他眉間白毫五須彌紺眼弘澄四大海光明演出諸毛孔一孔徧含諸大千一界中有一河沙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作者觀者隨現前以觀佛身見佛心衆生憶想見化佛從相入得無生忍以三昧受無邊慈佛身無量廣無邊化導以彼宿願力有憶想者得成就神通如意滿虚空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4D F736F F D20A6F2BBA1C65BB54CB671B9D8A6F2B867C1BFB04F5F342D32305FA4DFBDE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淨 界法師 上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 第 4 卷 / 共 20 卷 ) 編輯 / 出版者 : 淨願蘭若 前面講到丙二 明欲害母 大乘起信論 講到我們修行有兩個重點 : 一個是 破和合識破和合識, 一個是 斷相續心斷相續心 這個 和合識, 就是五蘊當中的想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161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 ( 宋言時稱 ) 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 香讚 開經偈 001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 00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003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 029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 030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 031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 032 迴向偈 033 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ˉ 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ˉ 無常住十方佛 ˉ 無常住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記佛唐沙門善導大師集說觀無量疏財壽佛經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觀經四帖疏2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目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一 玄義分... 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二 序分義... 2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三 定善義... 57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四 散善義... 99 等愚癡佛大悲礙神通應一念用無功劫滿未一菩薩尊我一發金剛俗時眾勸義大眾發願歸三觀經玄義劫來流時無退加願攝德涅槃智未證行圓未屬等無命盡十超斷四發無上逢釋迦願遙加等咸歸等咸歸覺及等使盡未嚴及變性真如入彌陀死甚難法之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Title 佛隨念之現觀加行 Author(s) Chan, NC Citation Journal Of Chi Lin Center, 2011, VII, p. 129-164 Issued Date 2011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164937 Rights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Hong Kong Licen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導讀 講述 审阅 : 釋淨界整理 編輯 : 釋法宗 ( 一 ) 前言 3 ( 二 ) 解釋 5 壹 解釋經題 6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6 總明 一心三觀 附表一 9 別示 所觀之境 附表二 14 貳 經文大意 20 甲一 逆緣觸動令生欣厭 20 甲二 道前基礎淨業三福 26 甲三 端身靜坐正修止觀 27 甲四 觀行轉深圓發三心 35 甲五 臨終正念成就九品 37 叁 隨文釋義 39

More information

亦無有盡 華嚴云我知十方一切諸佛畢竟無有般涅槃者 唯除為欲調伏眾生而示現耳 楞伽亦云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 是謂出世大事因緣 十方皆爾豈獨釋迦 教法所興在此而已 二別敘今經教興韋提機發淨土緣興 故使闍王公為逆害幽禁父母苦切憂愁 遙望耆山請佛求救 大悲憐愍即赴幽宮 先陳三種淨福以為兼濟之緣 後說十六妙觀

亦無有盡 華嚴云我知十方一切諸佛畢竟無有般涅槃者 唯除為欲調伏眾生而示現耳 楞伽亦云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 是謂出世大事因緣 十方皆爾豈獨釋迦 教法所興在此而已 二別敘今經教興韋提機發淨土緣興 故使闍王公為逆害幽禁父母苦切憂愁 遙望耆山請佛求救 大悲憐愍即赴幽宮 先陳三種淨福以為兼濟之緣 後說十六妙觀 修訂日期 : 2004/11/14 發行日期 : 2006/2/2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7, No. 175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754 [cf. No. 365]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序釋元照述堪忍濁土異趣群居 安養淨邦上善俱會 是知棘林胎獄宜奮志以長辭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目錄香讚001 開經偈002 淨三業 安土地 普供養真言00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04 悉曇般若無盡藏真言 金剛心真言047 悉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言般若菩薩真言048 悉曇修習般若真言049 補闕 補闕圓滿 普迴向真言050 迴向偈051 2 3 4 5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Kinh A Di Da

Kinh A Di Da Phật Thuyết A Di Đà Kinh 佛說阿彌陀經 Tam Tạng Pháp Sư Cưu Ma La Thập kính dịch 2 Lián Chí Zàn 蓮池讚 LIÊN TRÌ TÁN Lián Chí Hăi Hùi, Mí Tuó Rú Lái, 蓮 池 海 會, 彌 陀 如 來, Liên Trì Hải Hội, Di Đà Như Lai, Guān Yīn Shì

More information

知十號之妙味 因說生解於寶適悅 故須達聞名身毛皆竪 昏夜大朗巨關自闢 此名字佛也 觀行佛者 觀佛相好如鑄金像 心緣妙色與眼作對 開眼閉目若明若闇 常得不離 見佛世尊從大相海流出小相 浩浩瀁瀁如大劫水 周眸遍覽無非佛界 念一佛與十方佛等 念現在佛與三世佛等 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念色身念法門念實相 常

知十號之妙味 因說生解於寶適悅 故須達聞名身毛皆竪 昏夜大朗巨關自闢 此名字佛也 觀行佛者 觀佛相好如鑄金像 心緣妙色與眼作對 開眼閉目若明若闇 常得不離 見佛世尊從大相海流出小相 浩浩瀁瀁如大劫水 周眸遍覽無非佛界 念一佛與十方佛等 念現在佛與三世佛等 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念色身念法門念實相 常 觀無量壽佛經疏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7, No. 1750 No. 1750 [cf. Nos. 365, 175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 并序 ) 天台智者大師說 夫樂邦之與苦域 金寶之與泥沙 胎獄之望華池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初印原序...2 重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會集序...3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三偈...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0 敬跋三印大經會集本後...39 大經合讚...43 1 初印原序無量壽經, 為淨土群經綱要, 東來最早, 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 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 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 互有詳略, 初心學者, 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 匯為一本,

More information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大乘頂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78 No. 478 [Nos. 477, 479] 大乘頂王經 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歸命大智海圓滿淨覺尊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僧八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未成就故 不能發香 仲秋月滿卒從地出成栴檀樹 眾人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 永無伊蘭臭惡之氣 佛告父王 念佛之心亦復如是 以是心故能得三種菩提之根 復次父王 閻浮提中及四天下 有金翅鳥 名正音迦樓羅王 於諸鳥中快得自在 此鳥業報應食諸龍 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明日復於弗婆提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未成就故 不能發香 仲秋月滿卒從地出成栴檀樹 眾人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 永無伊蘭臭惡之氣 佛告父王 念佛之心亦復如是 以是心故能得三種菩提之根 復次父王 閻浮提中及四天下 有金翅鳥 名正音迦樓羅王 於諸鳥中快得自在 此鳥業報應食諸龍 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明日復於弗婆提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No. 643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643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六譬品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城尼拘樓陀精舍

More information

無伊蘭臭惡之氣 佛告父王 念佛之心亦復如是 以是心故能得三種菩提之根復次父王 閻浮提中及四天下 有金翅鳥 名正音迦樓羅王 於諸鳥中快得自在 此鳥業報應食諸龍 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明日復於弗婆提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第三日復於瞿耶尼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第四日復於欝單越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無伊蘭臭惡之氣 佛告父王 念佛之心亦復如是 以是心故能得三種菩提之根復次父王 閻浮提中及四天下 有金翅鳥 名正音迦樓羅王 於諸鳥中快得自在 此鳥業報應食諸龍 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明日復於弗婆提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第三日復於瞿耶尼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第四日復於欝單越 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643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643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譬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城尼拘樓陀精舍 爾時釋摩男 請佛及僧供養三月 七月十五日僧自恣竟

More information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善男子 善女人 發大誓願第六 ( 第二冊 449~746 頁 ) 無有地獄 餓鬼 禽獸 蜎飛蠕動之類 三皈五戒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 修十善才是經上講的 善男子, 善女人, 才有資格接受三皈 如果連十善業都做不到, 來求受三皈, 授受三皈是有名無實,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ii 錄目

ii 錄目 7 2 1 目錄錄目 19 15 i 10 ii 錄目 32 35 39 41 43 46 49 51 iii 錄目 53 56 58 61 63 65 67 69 iv 錄目 71 73 77 81 85 88 90 93 v 錄目 96 99 102 106 109 118 121 124 vi 錄目 129 131 134 139 142 144 147 149 151 錄目 vii 157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 大經 及龍樹 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 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繫心, 助成往益 ;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 謹依 大經 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 禮 念, 定生彼國 ; 十九拜, 當日沒時禮 第二 謹依 大經, 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 二十四拜, 當初夜時禮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薩 文殊師利菩薩 皆來集會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儀竊菩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 薩 薩 皆來集會 德遵普賢第二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觀無住菩薩 神通花菩薩 光英菩薩 寶幢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智上菩薩 寂根菩薩 信慧

薩 文殊師利菩薩 皆來集會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儀竊菩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 薩 薩 皆來集會 德遵普賢第二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觀無住菩薩 神通花菩薩 光英菩薩 寶幢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智上菩薩 寂根菩薩 信慧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二 佛說大乘無亮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耆闍崛山中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法會聖眾第一 一時佛在王舍城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 儀竊大聖 神通已達 會集各譯 法名 慈濟 尊者舍利佛 尊者大目犍連 而唯上首 敬分 章次 與大 其名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 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尊者憍陳如 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25K-精裝-CH 無量壽經(魏譯本)

25K-精裝-CH 無量壽經(魏譯本) 蓮池讚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 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 三稱 ) ㄨㄥ ˋ 唵 淨口業真言 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ㄨㄥ ˋ 唵 淨意業真言 ㄨㄚㄌㄚ ˋ 日囉 怛訶賀斛 佛說無量壽經一 佛說無量壽經二 ㄨㄥ ˋ 唵 淨身業真言 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安土地真言 ㄨㄥ ˋ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唵 度嚕度嚕地尾薩婆 訶 ㄨㄥ ˋ 唵 普供養真言 ㄧㄝ

More information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就在此 由此可知,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 它有理論 方法, 教導我們怎樣去修學 一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宗經典裡的開示,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法華經 與 改變的力量 講師 : 果慨法師 功課作了沒? 我的佛國世界記述佛名 國名 國土的情形 時代名 佛的壽命的長短 正法與像法的時期 學佛, 是為了遇見自己, 不是為了遇見佛 本來面目 通過修行, 最終得到了什麼? 佛陀答 : 什麼都沒有得到. 再問 : 那您還修行做什麼呢?. 佛陀微笑 :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 我失去憤怒 憂慮 悲觀和沮喪. 失去焦慮不安 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痴三毒,.

More information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樂邦文類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69A No. 1969A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 指樂邦令歸依 列聖幽讚 宿耆受生者不一 載諸竺墳 燦如星陳 及後之宗焉者漸遠 率以聲色求 而不知求諸心

More information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安樂集卷上 釋道綽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總有十二大門,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 近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力勵發心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自有就喻, 或有就事, 亦有就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0A-1861AA.doc

Microsoft Word D0A-1861AA.doc 第二章臨終助念的宗教內涵 臨終助念 是佛教淨土信仰中特有的臨終處理儀式, 雖然並非傳統的佛 教實踐, 確是信仰淨土的佛教徒在宗教生活當中, 透過對經典的理解與實踐, 逐 漸形成的理性化的宗教活動 本章將考察佛教經典 佛教史以及外在的社會脈 絡, 並透過各項助念文獻 助念手冊與實際參與, 完整地呈現出臨終助念的宗教 內涵 22 一念佛生淨土 助念的佛教史考察 第一節歷史背景 在死亡之際, 佛教徒認為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對,CBETA 自行掃瞄辨識,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31 [No. 220(6)]

More information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tahun 1945 (Imlek tanggal 18 bulan 5) di Chiayi, Taiwan. Beliau juga

More information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量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276 無量義經序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 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 而轉 一極正覺任機而通 流轉起滅者

More information

而立, 本非真實, 故應非之 三心代表一切妄心, 故掃之即成了不可得之玄心 四相內攝諸相, 及俱生我法二執, 非之即成不可思議之妙心 所謂破處即是顯處 若不掃此妄心, 何處覓得真心 若不非此四相, 何處尋求實相 思之思之 而一卷般若經之正義得矣! 茲將五重玄義, 述之於下 一釋經題 此經以法喻為名

而立, 本非真實, 故應非之 三心代表一切妄心, 故掃之即成了不可得之玄心 四相內攝諸相, 及俱生我法二執, 非之即成不可思議之妙心 所謂破處即是顯處 若不掃此妄心, 何處覓得真心 若不非此四相, 何處尋求實相 思之思之 而一卷般若經之正義得矣! 茲將五重玄義, 述之於下 一釋經題 此經以法喻為名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青島湛山寺沙門倓虛 譯 講義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總說 此經, 以法相譬喻為名稱 以法即無法為實體 以無著住為宗旨 以離名相為力用 以熟酥喻為教相 凡講一切經, 必先出名稱, 以假名能詮實體故 體後必先明宗旨, 以宗旨能趣實體故 宗後必須辨力用, 以力用能修因剋果, 果上行因故 用後又須判教相, 以教有權實之分故 此五重玄義, 不可不知也 所謂玄義者, 由玄門入妙理之謂也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1 / 6 2016/11/19 p.95 line 7 普觀 觀無量壽佛經疏 卷 1: 普雜何異而為二耶? 普觀作自身往想 稱彼境界 一一具觀 雜觀明佛菩薩神力自在 轉變非恒 大小不定 或隨物現故名為雜 以此為別 (T37,p.193,a22-25) 元照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 卷 3: 十二 十三兩觀 前觀依報第六總觀 今此普雜亦即總觀三聖 普觀則先觀自身 後見依正 雜觀則唯觀正報 大小不同 先別後總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16 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2.0 為基礎, 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 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 部份 epub 閱讀器可能無法呈現指定的顏色 )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 歡迎來函

More information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8 No. 268 [Nos. 266, 267]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園精舍

More information

思惟略要法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法師譯 ( 大正 No. 617) 1 形疾有三, 風寒熱病為患輕微, 心有三病患禍深重, 動有劫數受諸苦惱, 唯佛良醫能為制藥, 行者無量世界長嬰此疾 今始造 行, 當令其心決定專精, 不惜身命, 如人入賊, 心不決定不能破賊, 破亂想軍, 亦復如是 如佛言曰 : 血肉

思惟略要法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法師譯 ( 大正 No. 617) 1 形疾有三, 風寒熱病為患輕微, 心有三病患禍深重, 動有劫數受諸苦惱, 唯佛良醫能為制藥, 行者無量世界長嬰此疾 今始造 行, 當令其心決定專精, 不惜身命, 如人入賊, 心不決定不能破賊, 破亂想軍, 亦復如是 如佛言曰 : 血肉 內觀雜誌第 76 期 2011 年 1 月 內觀雜誌第 76 期 本期重點 漢地初期內觀重要資料 (2): 思惟略要法, 鳩摩羅什 譯 禪祕要法經 : 鳩摩羅什等譯 第 76 期內容文摘 : 思惟略要法 : 姚秦鳩摩羅什譯 禪祕要法經 : 姚秦鳩摩羅什等譯 1 思惟略要法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法師譯 ( 大正 No. 617) 1 形疾有三, 風寒熱病為患輕微, 心有三病患禍深重, 動有劫數受諸苦惱,

More information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義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義 1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義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四劉宋畺良耶舍譯經唐沙門善導集記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發三種心 卽便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 二者深心 三者廻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 必生彼國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何等為三 一者慈心不殺 具諸戒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修行六念 迴向發願 願生彼國 具此功德 一日乃至七日 卽得往生 生彼國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漢語拼音 序一初印原序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 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 但雲棲 靈峰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意所為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學一切法 貫綜縷練 所住安諦 靡不感化 無數佛土 皆悉普現 未曾慢恣愍傷眾生 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 名稱普至導御十方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大聖所立而皆已立 如來導化各能宣布 為諸菩薩而作大師 以甚深禪慧開導眾人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明了諸國供養諸

意所為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學一切法 貫綜縷練 所住安諦 靡不感化 無數佛土 皆悉普現 未曾慢恣愍傷眾生 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 名稱普至導御十方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大聖所立而皆已立 如來導化各能宣布 為諸菩薩而作大師 以甚深禪慧開導眾人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明了諸國供養諸 佛說無量壽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60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No. 360 [Nos. 361-364]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More information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諸善知識 專意承奉 不違其教 願一切眾生 樂善知識 常不捨離 無間無雜 亦無誤失 願一切眾生 能以其身 施善知識 隨其教命 靡有違逆 願一切眾生 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修習大慈 遠離諸惡 願一切眾生 隨善知識 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願一切眾生 與善知識 同一善根 清淨業果 與諸菩薩 同一行願 究竟十力 願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佛子 菩薩摩訶薩 以種種車 眾寶嚴飾 奉施諸佛 及諸菩薩 師長善友 聲聞緣覺 如是無量種種福田 乃至貧窮 孤露之者 此諸人眾 或從遠來 或從近來 或承菩薩名聞故來 或是菩薩因緣故來 或聞菩薩 往昔所發 施願故來 或是菩薩 心願請來 菩薩是時 或施寶車 或施金車 悉妙莊嚴 鈴網覆上 寶帶垂下 或施上妙 瑠璃之車 無量珍奇 以為嚴飾 或復施與白銀之車 覆以金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307.doc

Microsoft Word - chbj1307.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3 期 (pp.83-103): ( 民國 89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3, (20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西 淨 的宗教學詮釋 陳敏齡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講師

More information

難字注音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序初印原序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徧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 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 但雲棲 靈峯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

More information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2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 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 演說大乘真經 名無量義 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漢語拼音 序一初印原序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 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 但雲棲 靈峰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

More information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2, No. 1176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76-A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 必先淨其心 其心淨則其土淨也 欲淨其心者 必專精其法 其法專則其功純也 往生淨土之書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往生禮讚偈 ( 一卷 )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大經及龍樹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係心助成往益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謹依大經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禮念定生彼國 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經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二十四拜當初夜時禮 第三謹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謹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More information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菩薩念佛三昧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14 [No. 416]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4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阿羅

More information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22, No. 428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428-A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敘嗚呼 人生如夢 轉瞬皆虗 富貴等於浮雲 功名同於朝露 當年恩愛 頓入壟邱 塵世繁華

More information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發心 安樂集 卷上 唐并州玄中寺道綽禪師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 總有十二大門 ;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近, 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 力勵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More information

門 普為人天 開八正道 汝好諦觀 莫令心亂 佛說此語時 眾中有五十摩訶羅比丘 亦白阿難 世尊今者欲說除放逸法 我等隨順欲學此事 唯願尊者 為我白佛說此語時 佛告諸比丘 非但為汝 亦為未來諸放逸者 我今於此迦蘭竹園 為迦絺羅難陀比丘 說繫念法 佛告迦絺羅難陀 汝受我語 慎莫忘失 汝從今日 修沙門法 沙

門 普為人天 開八正道 汝好諦觀 莫令心亂 佛說此語時 眾中有五十摩訶羅比丘 亦白阿難 世尊今者欲說除放逸法 我等隨順欲學此事 唯願尊者 為我白佛說此語時 佛告諸比丘 非但為汝 亦為未來諸放逸者 我今於此迦蘭竹園 為迦絺羅難陀比丘 說繫念法 佛告迦絺羅難陀 汝受我語 慎莫忘失 汝從今日 修沙門法 沙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613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613 禪祕要法經卷上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lián chí zàn 蓮 池 讚 lián chí hǎi huì mí tuó rú lái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 uān yīn shì zhì zuò lián tái 觀音勢至坐蓮臺 jiē yǐn shàn jīn jiē dà shì hón kāi 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 pǔ yuàn lí chén āi 普願離塵埃 nā mó lián chí hǎi huì pú sà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子 能問如來如是妙義 欲得教化無量萬億那由他眾生令種善根 欲得顯現蓮華尊界種種莊嚴 善男子 我今當說 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善受攝持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告寶日光明 善男子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 有佛世界名曰蓮華 以種種莊嚴而挍餝之 散諸名華香氣遍熏寶樹莊嚴種種寶山紺琉璃地 無量菩

子 能問如來如是妙義 欲得教化無量萬億那由他眾生令種善根 欲得顯現蓮華尊界種種莊嚴 善男子 我今當說 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善受攝持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告寶日光明 善男子 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 有佛世界名曰蓮華 以種種莊嚴而挍餝之 散諸名華香氣遍熏寶樹莊嚴種種寶山紺琉璃地 無量菩 悲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7 悲華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7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 皆阿羅漢諸漏 已盡無復煩惱 一切自在

More information

漢語拼音 序一初印原序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 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 但雲棲 靈峰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

More information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修訂日期 : 2004/11/14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41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341 [Nos. 310(36), 342]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夫法留正像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定稿.docx

Microsoft Word -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定稿.docx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八期頁 41-81( 民國一 六年 ), 新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18, pp. 41-81 (2017) New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41. 北朝 觀無量壽經 觀 以僧稠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 讀書會

地藏經 讀書會 活好病好走好 - 地藏經與生命學習 2017.05.07( 四 ) 釋果慨 功課作了沒? 所有小小的好, 都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聽到我說話的人, 都能心生歡喜, 得到慰藉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好話 & 好事 好事 (A) 化為語言 (B) 好話 運用佛法, 用佛法化解煩惱, 即是成長 這種成長過程, 即是 好事

More information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此觀經一部之內 先作七門料簡 然後依文釋義 第一先標序題 第二次釋其名 第三依文釋義並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 第四正顯說人差別 第五料簡定散二善通別有異 第六和會經論相違 廣施問答釋去疑情 第七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分齊第一先標序題者 竊以真如廣大 五乘不測其邊 法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此觀經一部之內 先作七門料簡 然後依文釋義 第一先標序題 第二次釋其名 第三依文釋義並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 第四正顯說人差別 第五料簡定散二善通別有異 第六和會經論相違 廣施問答釋去疑情 第七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分齊第一先標序題者 竊以真如廣大 五乘不測其邊 法 觀無量壽佛經疏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7, No. 1753 No. 1753 [cf. No. 365]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生死甚難厭 共發金剛志 願入彌陀界 世尊我一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道源長老講述施旺坤敬記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講記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 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 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 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More information

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彌勒佛國從於淨命無諸諂偽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隨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適意華 悅可意

今當一心合掌歸依未來大慈悲者 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彌勒佛國從於淨命無諸諂偽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得不受不著 以微妙十願大莊嚴 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 得見彌勒大慈所攝 生彼國土調伏諸根 隨順佛化 舍利弗 四大海水面各減少三千由旬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流璃鏡 大適意華 悅可意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56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56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 ( 孤絕山也 ) 過去諸佛常降魔處 夏安居中與舍 利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Microsoft Word - no.93悲華經.doc 悲華經 目錄悲華經研讀導引序轉法輪品第一 ( 卷一 ) 陀羅尼品第二 ( 卷一 ) 大施品第三 ( 卷二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一 ( 卷三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二 ( 卷四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三 ( 卷五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四 ( 卷六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五 ( 卷七 )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之六 ( 卷八 ) 檀波羅密品第五 ( 卷八 ~ 卷十 ) 入定三昧品第六 ( 卷十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