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22, No. 428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428-A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敘嗚呼 人生如夢 轉瞬皆虗 富貴等於浮雲 功名同於朝露 當年恩愛 頓入壟邱 塵世繁華 倐歸樵牧 而況茫茫孽海 盡沉地獄泥犂 漠漠泉臺 難避森羅鐵面 冤魂對簿 則刀山劍樹 豈是空談 隨業受生 則馬腹驢胎 皆為惡趣 唯西方阿彌陀佛 發宏誓願 起慈悲心 接引眾生 同游樂國 無量邊光明徧覆 不思議功德莊嚴 珠網麗空 瑤林界道 耀樓臺之金碧 寶地光華 映池水之青黃 輪蓮香潔 樂音嘹喨 華雨繽紛 演和雅之禽聲 無非佛法 聽鏗鏘之風韻 即是道心 此則淨業之道場 亦彌陀之願力也 而生斯土者 專一持名 九品咸登於彼岸 哀憐滅罪 十念亦證於無生 感化佛之來迎 勝餘門之學道 如帆揚順水 得迅達於利津 似石載大舟 免沉淪於苦海 如斯便捷 切勿遲疑 ( 槐廷 ) 髩染霜華 途愁日暮 深懼披毛帶角 挽救無從 欲求脫垢離塵 進修宜力 彌陀一卷 得度慈航 佛號千聲 可通覺路 貪嗔癡從前諸惡 永劫難消 信行願今後奉持 資糧具足 謹申夙志 敢告同心 同治六年歲在丁卯二月樂淨居士徐槐廷謹識時年六十有九例言是經彌陀願力 釋迦讚揚 其中先後段落 自有妙緒可尋 茲仿梁昭明金剛經之例 定為十二分 每分標立名目 將各分要義 註明於下 條分縷析 開卷了然 是經分四大段讀 第一段 總提依正二報 ( 二分 ) 先明依報 ( 三四五分 ) 次明正報 ( 六分 ) 以四番莊嚴結之 言樂土之勝妙也 第二段 就往生說 先言已生 ( 七分 ) 次言未生 ( 八分 ) 以發願生彼結之 言往生之宜發願也 第三段 就經文說 先言諸佛共讚 ( 九分 ) 次言諸佛護念 ( 十分 ) 以信受發願結之 言聞經之宜生信也 第四段 佛佛互讚難事 ( 十一分 ) 以難信勸深信 總結全經 言眾生之宜斷疑生信 感報佛恩也 聞必發願 願必先信 層層勸導 一片慈心 細意推尋 意味無盡 是經以佛土為標準 以信願為入門 以持名為實行 以往生為徵應 以經文為教法 標提處用方圈 入門處用連圈 實行處用雙圈 徵應處用雙點丶丶 教法處用連尖 以醒眉目 P. 1

2 彌陀疏鈔 為蓮池大師 主張淨土 護持正法之書 廣稱博引 證據詳明 共十萬餘言 最為該洽 滋擷其精華 分註於經文每句之下 俾易於觀覽 名之曰彌陀疏鈔擷 讀者庶無忘雲棲嘉惠後學之至意焉 樂淨居士謹識法會眾證分第一佛土依正分第二寶樹蓮池分第三天人供養分第四禽樹演法分第五佛德無量分第六往生發願分第七脩持正行分第八同讚勸信分第九聞法信願分第十互讚感發分第十一流通普度分第十二 No. 428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雲棲蓮池大師疏鈔淨業弟子徐槐廷擷佛者即本師釋迦牟尼也 此土釋迦牟尼佛 說彼土阿彌陀佛 依正莊嚴 信願往生之經也 此經本名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今名什師改定 法會眾證分第一此屬序分 法會者說法而會也 眾證者眾所共證也 初聲聞眾 二菩薩眾 三天人眾 如是我聞 如是者信順之辭 我者阿難自謂 聞者言親聞於佛也 智論云 佛涅槃時 示阿難言 一切經初 皆云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某國某地 葢遵佛遺勅也 一時佛在舍衛國 一時說經之時也 佛是釋迦牟尼 舍衛國 波斯匿王所居 祇樹給孤獨園 祇陀 匿王太子也 樹是祇陀手植 王之宰臣須達挐 賑濟貧人 稱給孤獨長者 深重佛法 向祇陀買園 黃金布地 因建精舍 請佛說法也 P. 2

3 與大比邱僧 與共也 比邱有三義 一乞士 二怖魔 三破惡 大者得道之深也 僧眾也 千二百五十人俱 迦葉三人 一優樓頻螺 有五百弟子 二伽耶 有三百弟子 三那提 有二百弟子 目連舍利二人 共有二百五十弟子 悉來歸佛 共成此數 俱者合上共義 皆是大阿羅漢 初果至四果 皆聲聞位 此是四果也 阿羅漢有三義 一應供 梵行已立 理應受供也 二殺賊 已斷思惑 亂流悉殄也 三無生 生緣已盡 不受後有也 以有智無悲 不來塵世教度眾生 故謂之自度漢 眾所知識 德高望重 名滿天下 眾人共知共識 長老舍利弗 德長臘老之稱 貫下十六尊宿 舍利此云鶖鷺 弗此云子 其母眼淨如鶖鷺 連母得名 八歲登座 議論無雙 七日之內 徧達佛法 故智慧第一 摩訶目犍連 摩訶此云大 目犍連此云采菽氏 姓也 名拘律陀 稱大以別同族 佛昇忉利 毒龍障佛 目連化身大小 龍懼遂服 故神通第一 摩訶迦葉 此云大龜氏 姓也 名畢鉢羅 一云飲光 迦葉有三 亦稱大以別之 迦葉年老不捨頭陀 佛深讚其有頭陀行 故頭陀第一 按世尊在靈山會上 拈花示眾 唯迦葉破顏微笑 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 密付於汝 遂傳為第一祖 摩訶迦旃延 此云文飾 姓也 南天竺婆羅門族也 善分別義 敷衍教道 故論議第一 摩訶拘絺羅 此云大膝 從狀得名 舍利弗舅 發憤精勤 得四辯才 觸問能答 故答問第一 離婆多 此云星宿 從星乞子而生 心正故不顛倒 心定故不散亂 故無倒亂第一 周利槃陀伽 此云繼道 其母於中路誕生 得繼續於道故名 出家愚暗 久無所解 佛使誦笤箒二字 記一忘一 久之忽悟 垢盡惑除 得阿羅漢 難陀 P. 3

4 此云善歡喜 難陀有三 阿難陀 孫陀羅難陀 兼此放牛難陀也 阿難陀 此云慶喜 佛之從弟 佛成道日誕生 舉國欣慶故名 阿難侍佛二十五年 佛所說法 不忘一字 故多聞第一 迦葉傳法於阿難 為第二祖 羅睺羅 此云覆障 能以手障蔽日月故名 佛之子也 積行而人不知 故密行第一 憍梵波提 此云牛呞 以過去世中 輕弄沙門故 乃因病得名 常居天上 諸天敬奉 故受天供養第一 賓頭盧頗羅墮 上三字此云不動 名也 下三字此云利根 姓也 先名後姓 別其餘也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 顏色麗黑 而光耀也 摩訶刼賓那 此云房宿 禱房星而生 不假璣衡 通曉天象 故知星宿第一 薄拘羅 此云善容 顏貌端正 昔持不殺戒 九十一刼 壽不中夭 年百有六十 故壽命第一 阿 [ 少 / 兔 ] 樓馱 此云無貧 昔於饑世 曾以稷飯 施辟支佛 九十一刼 資用充足 出家喜眠 佛說法時 昏睡不覺 佛呵責之 發憤精進 眼不交睫 失其雙目 佛教脩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 遂得天眼 故天眼第一 如是等諸大弟子 如是結上 等例餘 大弟子即大比邱 大阿羅漢 并諸菩薩摩訶 承前言佛說此經 不但聲聞與會 大士亦同聞也 菩薩此云覺有情 摩訶薩 言菩薩中之大菩薩也 文殊師利法王子 文殊師利 亦云曼殊室利 此云妙吉祥 生時有光明滿室 象生六牙諸瑞 佛為法王 菩薩入法正位 名法王子 阿逸多菩薩 此云無能勝 即彌勒菩薩也 彌勒此云慈氏姓也 阿逸多名也 以在母胎中 即有慈心 故以名族 悲華經云 發願於刀兵刼中 擁護眾生 即是慈隆即世 悲臻後 P. 4

5 刼 故無能勝 乾陀訶提菩薩 此云不休息 行諸梵行 歷恒沙劫 曾不休息 常精進菩薩 為一眾生 久化不受 曾無一念棄捨故 與如是等 諸大菩薩 結上例餘同前 及釋提桓因等 承前言淨土法門 不但諸聖與會 一切凡眾 皆同聞也 釋提桓因 此云能天主 即帝釋也 迦葉佛滅時 一女人發心脩塔 三十二人佐之 今王忉利 統四方三十二天 故曰天主 等者等三十二 以及其餘也 無量諸天大眾俱 無量諸天者 統欲色無色天也 大眾者 諸天而下 人及修羅 盡六道眾生也 俱者結上文 上言與大比邱眾俱 此言與諸菩薩諸天大眾俱也 佛土依正分第二此總示依正二報 為全經提綱也 土是所依名依報 佛是能依名正報 初標土顯依 二標主顯正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佛告者 佛自說也 法華則白毫放光 啟一乘之教 維摩則毗耶示疾 開不二之談 圓覺金剛 以及諸經 多因有問在先 然後佛為宣演 今經不然 良以末世眾生 根鈍障深 甚難解脫 佛以大悲 出此一門 橫截生死 急救眾生 唯恐不及 故不待請 而自宣說也 獨告舍利弗者 智慧第一故也 從是西方 過萬十億佛土 有世界名曰極樂 此標土顯依也 是者指此界而言 娑婆極樂 均在華藏中第十三重 二土相望 過者從此向西 橫亘而過也 一大千界 名一佛土 從娑婆世界 過佛土至十萬億 遠之遠也 然觀經云 彌陀佛國 去此不遠 葢淨業已成 臨終在定之心 即淨土受生之心 一念即得往生 不須愁遠也 極樂一云安樂 亦云安養極樂有四 一常寂光土 經云 毗盧遮那 徧一切處 其佛住處 名常寂光 是極果人所居 二實報莊嚴土 行真實法 感殊勝報 七寶莊嚴 是法身大士所居 三方便有餘土 斷四住惑 屬方便道 無明未盡 名曰有餘 是三乘聖人所居 四凡聖同居土 是四聖六凡所共居 今既曰菩薩聲聞諸天大眾 是同居士也 其土有佛 號阿彌陀 P. 5

6 此標主顯正也 其字承上 土必有主 指能依之主曰佛 出本佛之號 曰阿彌陀 悲華經云 往昔劫中 有轉輪王 名無諍念 發願云 我脩大乘 取於淨土 終不願於穢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界眾生 無諸苦惱 我不得如是佛剎 不成正覺 今既果滿 號阿彌陀 故現淨土 又大本云 法藏比邱 於世自在王佛所 發無上意 廣說四十八願 若不爾者 誓不成佛 是時大地震動 天雨妙華 空中同聲讚言 決定成佛 今現在說法 佛皆度生 指度生之軌曰說法 大雲經云 爾時世尊 熈怡微笑 從其面門 出無量光 言西方世界有國 名安樂 佛號無量壽 現在說法 則正當釋迦說法時 彌陀亦在彼說法 故云現在說法 寶樹池蓮分第三以下明依報莊嚴 此言極樂世界水陸光華之勝也 初總示 二欄樹 三寶池 四階閣 五蓮華 末總結 舍利弗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此釋所依之土 土名極樂 異於娑婆 應為詳陳 使生欣樂 其國眾生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故名極樂 先總攝 後分解 眾苦者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 冤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盛苦 名八苦 而彼國蓮華化生 則無生苦 寒暑不遷 則無老苦 身離分段 則無病苦 壽命無量 則無死苦 無父母妻子 則無愛別離苦 上善同處 則無冤憎會苦 所欲自至 則無求不得苦 觀空照寂 則無五陰盛苦 諸樂即下支所說是也 又舍利弗 極樂國土 此下明樂事也 七重欄楯 橫曰欄 直曰楯 欄楯圍於樹外 七重羅網 羅網覆於樹上 大本云 其網柔軟 如兜羅綿 觀經云 妙真珠網 彌覆樹上 一一樹有七重網 一一網間 有五百億妙華宮殿 七重行樹 行樹者 次第成行也 大本云 諸寶厓上 有無數栴檀香樹 吉祥果樹 行行相值 是為行樹 七重者 一重欄網 圍覆一重行樹 重重相間 其數七也 皆是四寶 周帀圍繞 P. 6

7 四寶金銀琉璃玻瓈也 周帀圍繞者 瑞相經云 無量寶網 皆以金縷珍珠 百千雜寶 莊嚴較飾 周帀四面 垂以金鈴 光色華耀 羅覆樹上 欄楯寶飾 例此可知 又大本云 七寶諸樹 徧滿世界 金根金莖 枝葉花果皆以金 名一寶 金根銀莖 枝葉花果 亦分金銀 名二寶 如是三寶四寶 乃至七寶 與此言四寶稍異 是故彼國 名為極樂 結前例後 又舍利弗 極樂國土 有七寶池 承上言 不但陸地莊嚴 即池水亦復勝妙也 大本云 內外左右 有諸浴池 猶如大海 七寶合成 又云 或黃金為池 或白銀為池 或水晶琉璃為池 珊瑚琥珀為池 乃至七寶為池 七寶見下 八功德水 充滿其中 一澄淨 二清冷 三甘美 四輕輭 五潤澤 六安和 七除饑渴 八長養諸根 具八種功德 利益眾生 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觀經云 真金為渠 渠下皆雜色金剛 而為底沙 大本云 黃金池者 白銀底沙 水晶池者 琉璃底沙 二寶為池 底沙亦二 乃至七寶 亦復如是 今止言金沙 省文也 四邊階道 金銀琉璃玻瓈合成 此言池外也 四邊者 中為池水 周圍四邊為堦道也 離地為階 坦途為道 金銀等四寶也 上有樓閣 亦以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 而嚴飾之 重屋曰樓 岑樓曰閣 此金銀等七寶也 觀經云 黃金地上 一一寶中 五百色光 其光如華 成光明臺 樓閣千萬 百寶合成 大本云 阿彌陀佛 講堂精舍 宮殿樓閣 皆以七寶 菩薩所居 亦復如是 諸天及人 宮宇樓閣 稱其形色 高下大小 或以一寶二寶 至無量寶 華嚴云 危樓迴帶 閣道旁出 棟宇相承 窗闥交映 階墀軒楹 種種滿足 一切皆以七寶莊嚴 池中蓮華 大如車輪 此言池中也 車輪言其形也 觀經云 一一池有七寶蓮華 團圓正等 十二由旬 大本云 眾寶蓮華 周徧世界 一一寶華 有無量百千億葉 則華之大可知 如來藏經云 爾時世尊 於栴檀重閣 正坐道場 而現神變 有千葉蓮華 大如車輪 華中化佛 各放百千光明 青色青光 黃色黃光 赤色赤光 白色白光 言其色也 不但舉色 而言光者 彼土蓮華 至為清潔 故有光也 大本云 青色青光 白色白光 元黃朱紫之色 其光亦然 煒煜煥爛 明耀日月 一一華中 出 P. 7

8 三千六百千億光 一一光中 出三千六百千億佛 一一諸佛 又化百千光明 普為十方眾生 說微妙法 此言四色省文也 微妙香潔 言其德也 七寶所成為微 眾佛化生為妙 清馨澹然為香 託質金沙為潔 彼國蓮華 異於此土 六趣眾生 求生淨土 一彈指頃 蓮華化生 下文一心不亂 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即生此蓮華中也 脩淨土者 若念佛時 常想己身 在蓮華中 結跏趺坐 佛在蓮華中接引於我 然後一心持名 昔有二僧 作蓮華開合想 遂得往生 況復加之一心持名 未有不生者 舍利弗 極樂國土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結上欄網行樹 池閣蓮華 種種莊嚴 皆阿彌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 行願為功德 功德圓滿為成就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生我剎者 皆於七寶水池蓮華化生 又云 我作佛時 我剎中自地以上 至於虗空 皆有宮殿樓閣 池流華樹 悉以無量眾寶 百千種香 而共合成 今來成佛 所願悉皆成就 天人供養分第四此言極樂世界 天人供養之勝也 初天樂 二金地 三雨華 四供佛 五還國 六自適 末總結 又舍利弗 彼佛國土 常作天樂 此言天樂也 大本云 第一四天王天 及諸天人 百千香華 百千音樂 以供養佛 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於是第二忉利天王 欲界諸天 以至第七梵天 一切諸天 香華音樂 轉相倍勝 觀經云 無量諸天 作天伎樂 又有樂器 懸處虗空 如天寶幢 不鼓自鳴 今人念佛 臨終之日 天樂迎空 正以淨土常作天樂故也 黃金為地 此躡前起後 言黃金地上 不獨耳聞天樂 亦且目覩天華也 黃金者 琉璃地上 間以黃金 觀經云 見琉璃地 內外映徹 下有金剛七寶金幢 擎琉璃地 上以黃金繩 雜廁間錯 據此則黃金者 琉璃地面之莊嚴也 晝夜六時 雨天曼陀羅華 此言黃金地上 常雨天華也 六時成晝 六時成夜 為一日 曼陀羅 天華名 白華也 大本云 一切諸天 皆賷天上百千華香 來供彼佛 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又須菩提 善說般若 帝釋散華 是知淨土往生之眾 一心不亂 則諸念不生 萬法空寂 即是善說般若 感諸天何疑 其土眾生 常以清旦 各以衣裓 盛眾妙華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P. 8

9 此言天所雨華 眾生取以供佛也 菩薩而下 以至往生彼國初心凡夫 皆名眾生 平旦清明之氣為清旦 常者日日恒然 各者人人皆然 衣裓盛華之器 或言衣襟 他方者 自本國而他國也 十萬億佛 一佛一大千土 言廣遠也 供養者 大本言 諸菩薩承佛威神 一食之頃 徧至十方無量世界 供養諸佛 華香伎樂 衣葢幢幡 無數供具 若欲獻華 則於空中化成華葢 勢皆下向 以成供養 即以食時 還到本國 食時晨齋時也 清旦至晨齋 為時至少 以至少時 供至多佛 明其速也 大本云 既供養已 忽然輕舉 還至本國 猶在未食之前 飯食經行 承上食時 故次言食 言飯後自適也 大本云 諸往生者 其飯食時 銀鉢金鉢 隨意現前 百味飲食 充滿其中 酸鹽甘淡 各如所願 食已自消 而無遺滓 或見色聞香 意以為食 自然飽適 食畢化去 時至復現 經行者 循環不斷 食已而行 徜徉自適也 舍利弗 極樂國土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結上天樂雨華等 種種莊嚴 皆阿彌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剎中菩薩 以香華等種種供具 欲往他方世界 供養諸佛 一食之頃 即可徧至 又云 我作佛時 我剎中人 欲食之時 寶鉢之中 百味飲食 化現至前 今來成佛 所願悉皆成就 禽樹演法分第五此言極樂世界眾生聞法之勝也 初化禽演法 二風樹演法 末總結 復次舍利弗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此下言化禽演法也 種種言非一 奇妙言異常 雜色言美觀 白鶴孔雀 鸚鵡舍利 迦陵頻伽 共命之鳥 此從多種中舉一二也 白鶴孔雀鸚鵡 皆此土所貴 舍利即鶖鷺 迦陵頻伽 此云妙音 未出殻時 已有音聲 共命二首一身 雪山有二頭鳥是也 是諸眾鳥 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 彼國諸鳥 晝夜出音 優柔平中為和 正大謹嚴為雅 其音演暢五根 演張大也 暢條達也 五根一信二進三念四定五慧 能生聖道為根 五力 即前五根增長 具有大力 P. 9

10 七菩提分 即七覺支 一擇法二精進三喜四除五捨六定七念 隨分而用也 八聖道分 亦名八正道 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不依偏邪為正 能至涅槃為道 如是等法 上二十五品 及等餘一切法 其土眾生 聞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雕鑄塑繪名佛寶 ( 常身尊特 ) 黃卷赤軸名法寶( 教行理果 ) 比邱五眾名僧寶( 三賢十聖 ) 鳥能說法 能令聞者 繫念三寶 正明其勝也 舍利弗 汝勿謂此鳥 實是罪報所生 恐疑淨土 何因而有畜生 不符法藏本願 故復言之 所以者何 彼佛國土 無三惡道 申明上意 愚癡暗蔽 生畜生趣 慳貪愱姤 生餓鬼趣 十惡五逆 生地獄趣 名三惡道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剎中無餓鬼畜生 以至蜎蝡 明彼國原無惡道也 舍利弗 其佛國土 尚無惡道之名 何況有實 三惡者 彼國非唯目所未覩 亦復耳所不聞 曾無三惡名字 況其有實乎 法藏願云 我剎中人 皆不聞不善之名 何況有實是也 是諸眾鳥 皆是阿彌陀佛 欲令法音宣流 變化所作 既無惡道 彼白鶴等何來彼國 良由佛欲法音 普周無間 不獨以人說法 使彼鳥音 皆能說法 無處無時而不聞聽 此則大神力之所變化 非真實有 觀經云 如意珠王 湧出金色微妙光明 化為百寶色鳥是也 舍利弗 彼佛國土 微風吹動 諸寶行樹 及寶羅網 出微妙音 譬如百千種樂 同時俱作 此言風樹演法也 風曰微音曰微妙 美之至也 行樹羅網 皆是七寶 被以微風 互相敲叩 自然出微妙之音 宛如六律交暢 八音克諧 和雅之至 其音亦演暢根力覺道等法可知 不言者省文也 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經中但稱妙音 其實意含說法 若非法音 何能使人繫念三寶 大本云 微風徐動 吹諸寶樹 或作音樂 或作法音 是其證也 舍利弗 其佛國土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結上化禽風樹 種種莊嚴 皆阿彌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我剎中人 隨其志願 所欲聞者 自然得聞 又云 於佛法僧 信重恭敬 今來成佛 所願悉皆成就 P. 10

11 佛德無量分第六上明依報莊嚴 此明正報莊嚴 言阿彌陀佛 為萬德之所成也 初光明無量 二壽命無量 三道成無量 四化伴無量 末總結 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此釋主土之佛 佛號彌陀 其義廣大 應為開闡 使生嚮慕 舍利弗 彼佛光明無量 此言光明無量也 光明有二 自受用身 照真法界 名智光 他受用身 徧照大眾名身光 又有常光者 常所顯光 無放不放 如圓光一尋等是也 有放光者 或放眉間頂上口齒臍足之類是也 大本云 爾時阿彌陀佛 從其面門放無量光 又云 我以智慧光 廣照無央界 照十方國 十方諸佛 頂中光明 至遠照二百萬世界 唯阿彌陀佛 照千萬世界 無有窮盡 故號無量光佛 無邊光佛 無礙光佛 乃至超日月光佛 觀經云 彼佛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 一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明 徧照十方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無所障礙 日雖有光 猶有所礙 唯佛之光明 通幽達冥 無能遮障隔礙 如須達老女 不願見佛 避入深閨 佛光所及 垣壁俱徹 內外四方 恆與佛對是也 是故號為阿彌陀 彌陀之號 以光明故 又舍利弗 彼佛壽命 此言壽命無量也 壽之所歷 有長有短 今當減劫 壽僅百年 彼增劫時 亦止八萬 縱輪王天帝諸佛住世 亦有限量 唯彼佛壽 至為久遠 不局常數 及其人民 佛為法王 生彼國者 依佛學佛 有人民義 一心清淨 蓮華化生 不同質礙肉身 有老病死 故有壽命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阿僧祇 此言無央數 劫此言世 倍之為無量無邊 言佛及人民 壽命無量也 故名阿彌陀 彌陀之名 又以壽命故 舍利弗 阿彌陀佛 成佛以來 於今十劫 此言道成無量也 一大劫 成住壞空 各二十小劫 八十劫終 方成大劫 十劫十大劫也 阿彌陀佛 是法藏所成之佛 成佛以前因地 不但法藏一因 又有多種因 P. 11

12 一法華經云 大通智勝如來時 十六王子出家 淨脩梵行 第九王子 於西方成佛 彼王子者 今阿彌陀佛是 二悲華經云 無量劫前 有轉輪王 名無諍念 時王發願 過西方世界作佛 彼國王者 今阿彌陀佛是 三總持經云 無垢燄稱起王如來時 有淨名比邱 總持諸經 廣為說法 彼比邱者 今阿彌陀佛是 四賢劫經云 雲雷吼如來時 有王子名淨福報眾音 供養彼佛 彼王子者 今阿彌陀佛是 五金龍決光佛時 有法師名無限量寶音 力宏經法 彼法師者 今阿彌陀佛是 六觀佛三昧經云 空王佛時 有四比邱煩惱覆心 空中教令觀佛 遂得念佛三昧 彼第三比邱 今阿彌陀佛是 七無量印法門經云 獅子遊戲金光如來時 有國王名勝威 尊重供養彼佛 脩禪定行 彼國王者 今阿彌陀佛是 八一向出生菩薩經云 阿彌陀佛 昔為太子 聞此微妙法門 奉持精進 七千歲中 脅不至席 復教化八千億萬那由他人 得不退轉 彼太子者 今阿彌陀佛是 若其多劫多因 亦應無量 又舍利弗 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 皆阿羅漢 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此言化伴無量也 因聲教而得悟 名聲聞 通前三果言阿羅漢四果也 非算數者 言多也 諸菩薩眾 亦復如是 承上不獨小乘 諸大乘菩薩 亦無量無邊 不可算數也 華嚴云 如來所都 諸清淨眾 於中止住 舍利弗 彼佛國土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結上光明壽命成道化伴種種莊嚴 皆阿彌陀佛功德之所成就也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頂中光明 勝於日月百千萬倍 又云 我作佛時 十方眾生 欲計我年壽幾千億劫 無能知者 又大本云 定光佛前 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 法藏時為國王 捨位出家發四十八願 又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剎中菩薩 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 悉皆如佛 今來成佛 所願悉皆成就 往生發願分第七上言佛土莊嚴 依正二報已明 下就往生者說 此言已生者 精進之多 勸人發願也 初大眾 二上首 三結勸 末申明 又舍利弗 極樂國土 眾生生者 此下就往生者言 故先提明眾生 統攝一切 言生者 往生也 皆是阿鞞跋致 此言不論聖凡 但有生者 悉皆不退也 阿鞞跋致 此云不退轉 念佛之力 得依如來智海含潤而生 故有進無退 十疑論云 有五因緣 故得不退 一彌陀大悲願力攝持故不退 二佛光常照 故菩提心增進不退 三水鳥樹林 風聲樂響 皆說苦空 P. 12

13 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 四純諸菩薩 以為勝友 外無邪魔 內無煩惱 故不退 五壽命永劫 與佛齊等 故不退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承上言生彼國者 豈唯不退 復有補處菩薩 超越殊勝也 補處者 止此一生 次超佛位 即等覺菩薩也 此土脩行 千生萬生 未有窮已 乃至證三果者 猶尚有生 阿羅漢雖斷後有 不得成佛 今此唯餘一生 次即補佛 前如護明 後如慈氏 菩薩之極位也 大本云 生彼國者 皆具三十二相 究竟深入妙法要義 皆當一生 遂補佛處 其數甚多 非是算數所能知之 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兼上不退補處兩層言 大本云 佛告彌勒 此世界中 有七百二十億菩薩生彼 菩薩如此 大眾可知 舍利弗 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此第一重勸也 經中反覆 勸聞勸願勸信 約有四重 首言眾生聞者 是聞依正莊嚴勝妙功德之說 而發願也 二言聞是說者 是聞一心持名決定往之說 而發願也 三言聞是經者 是聞持名佛護不退菩提之說 而信受也 四言若有信者 是總結聞已深信 信有願者 無一不生之說 而發願也 信然後願 願然後行 信行願三者 淨土資糧具足 往生無疑 普賢頌云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文殊發願 亦如此說 所以者何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 俱會一處 申上發願生彼意 如是者 如上所言聲聞菩薩 乃至補處 皆上善人也 今得往生 即與俱會一處 所謂觀音勢至 把手同行 文殊普賢 親為勝友也 入如是勝會 故當發願求生 脩持正行分第八此言未生者 脩行之易 勸人發願也 是為一經正宗 初緣起 二正行 三感果 末結勸 舍利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此言生彼國者 必多善多福也 但發聲聞心 不發菩提心 為少善根 一心持名 悉回向菩提 為多善根 種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為少福德 一心持名 萬德圓就 為多福德 因緣者 發起為因 助發為緣也 言欲生彼國 須多善多福 今以持名為正行 乃善中之善 福中之福 正所謂發菩提心 而為生彼國之大因緣也 大悲經云 一稱佛名 以是善根 入涅槃界 不可窮盡 功德經云 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 一心信樂 持誦諷念 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是也 P. 13

14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此正為多善多福人也 有宿生善因者 大本云 世間前世為善 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 一聞佛名 慈心喜悅 志意清淨 毛髮聳然 淚即出者是也 有今生善類者 華嚴云 甯在諸惡趣 恆得聞佛名 不欲生善道 暫時不聞佛是也 又蓮華九品 上該盛德菩薩 下及悠悠凡夫 乃至惡人等 但念佛者 俱得往生 是善男女 統利鈍而言 聞說阿彌陀佛 此標念境也 彼佛萬德成就 淨土攝生 故以阿彌陀佛四字洪名 為所念之境 況初學凡夫 障重業深 全資勝境 發我妙心 是四字佛名 實為脩行要術 執持名號 此明念法也 執者不搖奪 持者不遺忘 持有數種 一明持 出聲稱念也 二默持 無聲密念也 三半明半默持 微動唇舌念 呪家名金剛持是也 或記數持 或不記數持俱可 般若經云 佛告文殊 欲入一行三昧者 應處空閒 捨諸亂意 不取相貌 繫心一佛 專稱名字 毗婆沙論云 佛法有無量門 易行疾至 應當念佛 稱其名號 阿彌陀佛 本願如是 按念佛分四種 一稱名 即此經是也 二觀像 設立尊像 注目觀瞻是也 三觀想 以我心目 想彼如來是也 四實相 即念自性天真之佛是也 然觀像則像去還無 因成間斷 觀想則心麤境細 妙想難成 實相之佛 雖云本具 而眾生障重 解悟者希 唯此持名一法 簡要直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此尅念期也 利根一日 鈍根七日 中根或三四等日 而得不亂 此初學要期法 又利根七日 鈍根一日 中根或五六等日 而能不亂 此久學鍊習法 上二種 如七日未辦 乃至多七 一一七中 咸分利鈍 此長期尅辦法 又法藏云 一心繫念於我 雖止一晝夜不絕 必生我剎 觀經下下品云 其人苦迫 不遑念佛 十聲稱佛等 則知一日至七 隨日多少 但有定力 皆往生期 顧力行何如耳 一心不亂 言執持之極也 一心者 專注萬德洪名之正境也 不亂者 不為貪嗔煩惱諸念之所雜亂也 如成具光明定意經所謂 空閒寂寞 而一其心 在眾煩惱 而一其心 乃至褒訕利失 善惡等處 皆一其心者是也 又云 即寂照難思 若言其有 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 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若言其無 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 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若言亦有亦無 則有念無念俱泯 若言非有非無 則有念無念俱存 非有則常寂 非無則常照 非雙亦 非雙非 則不寂不照 而照而寂 言思路絕 無可名狀 有何雜亂 P. 14

15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 與諸聖眾 現在其前 其人指持名者 承上但能一心不亂 臨終之時 佛必現前也 佛兼報化言 聖眾兼菩薩聲聞言 凡人命終 平生善惡 自然現前 如十惡五逆 地獄現前 慳貪嫉妬 餓鬼現前 乃至五戒十善 人天現前 今專念佛 一心不亂 則淨念成就 清淨心中 豈不佛現前乎 楞嚴經云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是也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諸天人民 有發菩提心 脩諸功德 願生我剎 臨壽終時 我與大眾 現其人前 觀經九品 或言阿彌陀佛 至行者前 或云至其人所 皆現前意 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 上言臨者 是將欲命終 此言終時 正煖盡識去時也 顛倒者 由平日隨順妄想 不脩正念 心多散亂 應入地獄者 刀山劍樹 視作園林 應墮畜生者 馬腹驢胎 認為堂宇 所謂顛倒也 乘此顛倒 三界七趣 隨業受生 今既一心不亂 則內凝正念 外感佛迎 故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此言往生也 即得言其速也 智者云 臨終在定之心 即淨土受生之心 動念即往生淨土時也 大本謂上輩生者 發菩提心 專念阿彌陀佛 脩諸功德 願生彼國 便於七寶池內 蓮華化生 住不退轉 智慧勇猛 神通自在 所居七寶宮宇 在虗空中 去佛為近 中輩生者 不能大脩功德 而亦發菩提心 專念回向 命終生彼 功德智慧 次於中輩 下輩生者 不能作諸功德 而亦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乃至十念 生彼宮宇 惟在於地 又次於中輩 觀經又有九品往生 與三輩例 那先經云 王問那先 人生造惡 臨終念佛 往生佛國 我不信是語 答云 如持大石 置於船上 因得不沒 人雖本愚 因念佛故 不墮泥犁 而得往生 正復如是 舍利弗 我見是利 故說此言 是利指上見佛往生言 此土脩行 多劫沉淪 不能解脫 今以稱名往生遂登不退 於眾生大有利益 故佛說此言 若有眾生 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 生彼國土 此第二重勸也 初言眾生聞者 止得聞彼國莊嚴勝妙 故起願樂 未知如何得生 今言一心持名 佛來接引 遂得生彼 如此易生 則願當益切矣 同讚勸信分第九此言是經為諸佛所共讚 勸人生信也 初本佛讚 二他佛讚 舍利弗 如我今者 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承上言不獨我見是利 而說此言 亦十方諸佛 同見是利 而說此言也 讚稱讚 歎感歎 脩世間因曰利 脩出世間因 曰功德之利 脩出世間上上因 曰不可思議 P. 15

16 功德之利 彌陀功德 如上文所說種種莊嚴 及七日功成 一生不退 皆超越常情 故云不可思議 昔英法師 入淨業道場 深入三昧 歎曰 自恨多年 空尋文疏 勞身心耳 何期念佛 不可思議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 以下引諸佛讚者 見此淨土法門 乃無量諸佛 異口同聲之所讚歎 當深信不疑也 阿閦鞞此云不動 法身不動也 須彌相佛 須彌此云妙高 佛之相好 百福所成是為妙 菩薩莫及是為高 大須彌佛 佛德高廣 如大須彌 須彌光佛 佛光遠照 猶如須彌 映蔽眾生 妙音佛 法音圓妙 說法稱機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如是等 多難悉舉 恆河在西域 其沙極細 喻諸佛之多也 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其國所住本國也 各者佛佛皆然 左右為廣 前後為長 徧覆者 極言舌相之廣長也 小千中千大千 名三千 其實一大千也 一大千世界 即一佛土也 說誠實言 佛無妄語 故言誠實 明言之可信也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東方諸佛 勸信是經也 稱讚不可思議 連下十六字 此經原名也 護念者 念佛之人 佛力保護 令其安隱 佛心憶念 令其精進 故經云 念佛之人 阿彌陀佛 常住其頂是也 此六方諸佛 告本國中語 釋迦述之 以證己言也 舍利弗 南方世界 有日月鐙佛 日照晝 月照夜 鐙照日月所不及 普徧繼續 無有窮盡 佛之大智猶是 名聞光佛 名稱普徧 聞於十方 如日光照 無所不被 大燄肩佛 肩喻荷擔佛法 兩肩發燄 雙照不昧 須彌燈佛 須彌為鐙 照四天下 佛光遠照如是 P. 16

17 無量精進佛 無量有時無量 事無量二義 比常精進 更為深廣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南方諸佛 勸信是經也 舍利弗 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 與本佛同名 無量相佛 相好無盡 或三十二相 或八萬四千相 無量幢佛 功德高顯 喻之如幢 無量者廣且多 大光佛 佛光映蔽一切 故云大 大明佛 佛以大智 破諸惑盡 如杲日當空 無所不照 寶相佛 相好殊特 如目相毫相胸相肉髻相 皆為寶相 淨光佛 佛德清淨發大光明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西方諸佛 勸信是經也 舍利弗 北方世界 有燄肩佛 義同前 最勝音佛 佛音極好 一切音聲不能及 難沮佛 佛證法身 得金剛不壞之體 煩惱橫流 莫能衝蕩 故難沮 日生佛 慧光普照 如日初生 網明佛 梵網千珠 光明洞徹 佛智如寶網 無所不照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P. 17

18 此北方諸佛 勸信是經也 舍利弗 下方世界 有師子佛 師子為百獸王 遊行無畏 如佛為凡聖尊 自在無礙 名聞佛 釋義同前 不言光者 表其德也 名光佛 名如日光 無所不被 達摩佛 此云法 令眾生皆證法身故也 法幢佛 佛法高顯如幢 人天宗仰 持法佛 善持妙法 流通三世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下方諸佛 勸信是經也 舍利弗 上方世界 有梵音佛 佛音清淨 無一染雜 宿王佛 月為宿王 一云即宿中王 佛勝一切如王也 香上佛 法身之香 普熏無量世界 是香之最上者 香光佛 諸惡淨盡為香 靈明普照為光 其香發光也 大燄肩佛 同前 雜色寶華嚴身佛 積德累功 助顯法身 如萬種寶華 莊嚴色身也 娑羅樹王佛 娑羅樹極堅固 佛證法身 德不變易 為三界獨尊 故曰樹王 寶華德佛 佛德華貴 如寶華也 見一切義佛 P. 18

19 世出世間 一切法無量 義亦無量 佛無不見 如須彌山佛 此以德言 佛德超絕 如須彌山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 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上方諸佛 勸信是經也 以上六方佛讚 亦是阿彌陀佛本願力 法藏願云 我作佛時 十方諸佛 各於大眾中 稱我功德 故今成佛 如其所願 聞法信願分第十此言是經為諸佛所護念 勸人信受 以發願也 初聞持 二信受 三隨願得生 末總結信願 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題本十六字 此但徵下八字者 以不可思議功德 釋迦所讚 其義已明 他佛所讚 增此八字 故徵其義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經受持者 聞是經者 概上依正信願持名往生言 聞即信義 受即願義 持即行義 及聞諸佛名者 上六方佛名也 華嚴偈云 甯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願生天中 而不聞佛名 則知聞佛名 大非易事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護念 令不退也 阿此云無 耨多羅此云上 三藐此云正等 三菩提此云正覺 言無上正等正覺也 法藏願云 聞我名已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退轉者 不取正覺 是佛之願力如是 前云阿鞞跋致 正此不退菩提義 但前言生彼國者 皆得不退 此言聞經聞佛 皆得不退 則不待往生彼國也 是故舍利弗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 及諸佛所說 此第三重勸也 上言持名得生以勸願 此言不但得生 并於無上菩提 永不退轉 以勸信 信者不疑 受者不忘 前六方佛 已勸當信是經 今復明言 當信我語 良以不願由於不信 不信則起行無由 故佛於此經 重重勸信 諸佛所說 即諸佛同讚勸信語也 舍利弗 若有人 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 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上言信受 此言信已生願也 已願今願當願 該過去現在未來三時也 欲生者 願所欲也 P. 19

20 是諸人等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先言不退菩提 起下往生 於彼國土 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此言有願即得生也 已願已生 佛說經之前 已有人求生彼國 而得生也 今願今生 佛正住世時也 當願當生 聞經已後 至今日後也 若者見往生者之甚多也 是故舍利弗 諸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信者 應當發願 生彼國土 此第四重勸也 從初至再 皆勸發願求生 祇恐不信 故三勸信 此言過去現在未來 但有願者 無一不生 方知願力 如是廣大 焉可不信 焉可不願 故以信願 總結上文 互讚感發分第十一此言佛佛互讚功德 勸人感發信心 求生淨土也 初已讚諸佛 二諸佛讚已 末總結難事 以難信勸深信 收拾全部經旨 舍利弗 如我今者 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此言已讚諸佛也 不曰彌陀 而曰諸佛 該彌陀在內 下言諸佛 亦彌陀與諸佛 同讚釋迦也 彼諸佛等 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 而作是言 此言諸佛讚己也 佛佛互讚 以此念佛求生淨土 不但釋迦讚於祇園 諸佛讚於六方 又此佛彼佛 遞相互讚 豈非超生脫死 最要法門 釋迦牟尼佛 能為甚難希有之事 此以下諸佛言也 釋迦此云能仁 牟尼此云寂默 本師佛號也 悲華經云 往昔劫中 有大臣寶海 願於穢土 成就有情 今已果滿 號釋迦牟尼 甚難者 總下二難 惟佛行之 誠古今聖賢 無與等倫者 故曰希有 能於娑婆國土 娑婆此云堪忍 以此中眾生 堪能忍受三毒煩惱輪迴生死之苦 即釋迦世尊 所主大千世界也 五濁惡世 五濁即下五者 以五事交擾 渾濁真性 譬之清水投以沙土 汩然渾濁 故云濁 惡世據釋迦見世言 劫濁 人壽減至二萬 即入劫濁 釋迦世時 人壽百歲 久經濁世 當此濁中 眾濁交湊 昏亂駁雜 故云濁 見濁 P. 20

21 根塵既接 苦樂相乘 諸見紛擾 渾亂真性 故云濁 煩惱濁 貪嗔癡慢疑五者 逼亂心神 使真明不朗 故云濁 眾生濁 攬眾陰而生為眾生 輪迴六道 備受諸苦 故云濁 命濁中 依業所引 以息煖識三者為命根 當此減劫 不滿百歲 而復泡沫風燈 尤為短促 故云濁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言第一重難事也 五濁惡世 人生其中 外為時勢所逼惱 內為惑障所縈纏 況乎身屬四生 命存呼吸 是以欲潔偏汙 求升反墜 乃於此中 永斷無明 高超三界 而得無上菩提 是同火宅 獨馭寶車 共溺愛河 卓登彼岸 是為自利功德不可思議也 為諸眾生 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此言第二重難事也 難信之法 略舉有十 今居穢土 聞彼國清淨莊嚴 疑無此事一也 縱信彼國 又疑十方佛剎 皆可徃生 何必定生極樂二也 縱信當生 又疑娑婆去極樂十萬億剎 云何極遠 而得生彼三也 縱信不遠 又疑凡夫罪深障重 云何遽得生彼國四也 縱信得生 又疑生此淨土 必多種功德 云何但持名號 遂得徃生五也 縱信持名 又疑持此名號 必歷多劫乃克成就 云何一日七日 便得生彼六也 縱信七日得生 又疑七趣受生 不離胎卵濕化 云何彼國 悉是蓮華七也 縱信蓮生 又疑初心入道 多涉退緣 云何一生彼國 便得不退八也 縱信不退 又疑接引鈍機眾生 上智利根 不必生彼九也 縱信利根亦生 又疑他經 或說有佛 或說無佛 或有淨土 或無淨土十也 故難信 而曰一切世間 不但惡道難信 而人天或疑之 不但愚迷難信 而賢智或疑之 不但初機難信 而久脩或疑之 不但凡夫難信 而二乘或疑之 今於此世 演說此法 是為利他功德不可思議也 以上皆諸佛讚釋迦語 舍利弗 當知我於五濁惡世 行此難事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一切世間 說此難信之法 是為甚難 此重述諸佛語 以申明之 見此二難 古佛不虗為讚辭 今佛非濫膺美譽也 得道之難有二 一謂善世得道 未足為難 今於惡世 二謂惡世得道 而成小果 猶未為難 今得無上菩提 是以難也 說法之難亦有二 一謂善世說法 未足為難 今於惡世 二謂惡世說法 而易信者 猶未為難 今說難信之法 是以難也 如來不憚劬勞 歷備艱苦 為我等故 行難中難 一至於此 聞斯難者 皆當喜悲交集 感激涕零 勇猛精進 思報佛恩矣 P. 21

22 流通普度分第十二此屬流通分 以佛說法 普度一切眾生也 初重舉聽眾 二信受奉行 佛說此經已 舍利弗及諸比邱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 經初明眾聽法 終明眾生受法也 獨舉舍利子者 以當機故 不言菩薩 攝比邱中故 一切世間 所該者眾 阿修羅此云非天 等者等八部六道也 聞佛所說 歡喜信受 作禮而去 歡喜慶所聞 信受領所聞 作禮重所聞 去者退而脩持也 聞而喜即信資 信而受即願資 受而去即行資 首標如是 乃信順之辭 今復未言信受 則知因信生願 因願起行 從初發心 次得徃生 究竟成佛 皆資信力也 大本云 佛說此經已 無量眾生 發無上正覺心 萬二千那由他人 得法眼淨 二十二億諸天人民 得阿那果 八千萬比邱 漏盡意解 四十億菩薩 得不退轉 三千大千世界 六種震動 大光普照 十方國土 百千音樂 自然而作 無量妙華 芬芬而降 乃至阿迦膩吒天 皆作種種微妙供養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擷 ( 終 ) 彌陀經應驗 ( 附 ) 一誦經應驗智論云 有比邱誦彌陀經 命欲終時 語弟子言 阿彌陀佛 與諸大眾 俱來迎我 後從火化 舌根不灰 色相自若 宋唐世良 誦彌陀經十萬遍 一日謂家人曰 佛來迎我 言已作禮坐逝 其夜有人夢西方異光 旛華繽紛 音樂嘹喨 空中聲云 唐世良已生淨土 宋上虞民王珉 少時遊獵 見巨蛇 推巖石斃之 蛇屢為祟 珉修懺念佛 經年蛇不能害 一日誦彌陀經合掌而化 晉智仙法師 住白蓮寺十三年 西向十念 十二時不暫廢 一夕微疾 命觀堂行人 誦彌陀經未終卷 安然坐脫 宋釋處謙 精修淨土 一夕誦彌陀經畢 稱讚淨土 告眾曰 吾以無生而生淨土 如入禪定 奄然而化 懷玉禪師 台州人 常坐不臥 精進念佛 誦彌陀經三十萬遍 一日見西方聖眾 多若恒沙 一擎銀臺 玉曰 吾一生精進 誓取金臺 何為得此 銀臺遂隱 玉感激 倍復精進 三七日後 見佛滿空中 乃謂弟子曰 金臺來迎 吾生淨土矣 含笑而逝 P. 22

23 元子華禪師 大歷九年 於潤州觀音寺 誦彌陀經 六月忽得疾 夜聞香氣樂音 空中告曰 麤樂已過 細樂續來 君當往生 良久念佛而化 異香連日不散 唐大行禪師 入大藏得彌陀經 日夜誦咏 至三七日 覩琉璃地上 佛及二大士現前 僖宗聞其事 詔入內庭 號常精進菩薩 後琉璃地復見 即日命終 異香經夕 肉身不壞 梁道珍法師 講涅槃經 天監中忽見海上 數百人乘寶舫前邁問之 云往極樂國 因求附載 云師雖善講涅槃 然未誦彌陀經 豈得同往 師遂誦彌陀經 及二萬徧 將終見西方銀臺至 空中皎如白日 聲云 法師當乘此臺往生 時眾咸聞天樂異香 數日猶未散 一持名應驗晉慧遠法師 居廬山 製蓮華漏 六明念佛 澄心繫念 後十九年 七月晦夕 於般若臺 方從定起 見阿彌陀佛 身徧虗空 圓光之中 無量化佛 及菩薩眾 水流光明 演說妙法 佛言 我以本願力 故來安慰 汝七日後 當生我國 至期端坐而逝 少康法師 在烏龍山 建淨土道塲 勸人念佛 眾見師念佛一聲 口出一佛 至於十念 十佛次出 猶連珠 臨終之日 口旋異光數道 奄然而逝 禮部楊傑字次公 耽禪悅 晚年繪彌陀丈六尊像 隨行觀念 將終之日 感佛來迎 端坐而化 侍郎王古字敏仲 祖父七世 戒殺放生 古纂集諸經論 備陳往生淨土要門 精勤念佛 數珠不去手 有僧神游淨土 見侍郎與葛繁同在焉 龍舒居士王日休 常修淨業 布衣茹素 持戒甚嚴 作淨土文勸世 將卒如常禮念 忽厲聲稱阿彌陀佛 唱言佛來迎我 屹然立化 邦人有夢二青衣 引公西行者 自是家家供事云 唐邵彪 為諸生時 夢至一公府 主者問 汝知所以不第否 彪對不知 因使人引至一處 見大鑊中 有蛤蜊作人語 呼彪名 彪怖 遂念阿彌陀佛 蛤蜊變黃雀飛去 彪後及第 官至安撫使 元鄭氏女 錢唐人 念佛無虗日 得疾聞空中曰 汝往生期至 不可怠惰 又見佛身金色 即奮起面西坐 請僧諷阿彌陀經 倏然而化 其女夢母報曰 吾已得生淨土 元末 張士誠攻湖州 江浙承相與戰 擒四十人 囚檻送戮 夜宿西湖鳥窠寺 大猷謀禪師 徐步廊下 見師神觀閑雅 持誦不輟 因求救拔 師教令至心念南無救苦救難阿彌陀佛 中有三人 信受其語 念不絕口 天曉發囚 易枷鎖 至三人刑具不足 惟繫以繩 既而審鞫 知良民被虜者 遂得釋 P. 23

24 唐張善和 屠牛為業 臨終見羣牛索命 於是大怖 喚其妻云 速延僧為我念佛 僧至諭云 臨終惡相現者 但至心念佛 即得往生 和云 地獄至急 取香爐來 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 面西專切念佛 未滿十聲 自言佛來迎我 即化去 宋黃巖正等寺觀公 畜鴝鵒 常念佛不絕 一日立化籠上 觀公葬之 已而土出紫蓮華一朵 從舌端而發 靈芝照律師為之讚 有立亡籠閉渾閒事 化紫蓮華也太奇句 No. 428-B 玉峯大師要語附刺血寫經娑婆教主 在祇園會上 說出一卷阿彌陀經 六方恒沙諸佛 同聲稱讚 同為護念 復出廣長之舌 徧覆大千世界 普勸眾生 應當信受何哉 蓋此經乃直顯眾生久迷之自性 大暢諸佛普度之本懷故也 故經云 將來經法滅盡 特留此經百年 眾生遇斯 皆可得度 若有眾生 聞斯經者 於無上道 終不退轉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 持誦說行 古崑為此 述禮想儀 奉為日課 再欲將斯經典 廣為人說 以報佛恩 舌鈍心昏 不能滿願 豈不恨極 障深福薄 乃至如此 想在俗不遇此經 決不能發意出家 出家不仗此經 決不能死心念佛 此恩此德 難報難酬 是故每想刺血 書寫此經 以自供奉 愧無忍力 不敢下手 直至同治癸酉 忽得舌病 經久不除 定是累生妄語之報 若不懺悔 必墮三途 因此發決定心 對釋迦像前 敬刺舌血 書寫阿彌陀經 又然臂香九炷 供養娑婆教主 本師釋迦牟尼佛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六方世界 恒河沙數諸佛 發願云 弟子古崑 見經中說 已發願若已生 今發願若今生 當發願若當生 是故我今 至心發願 我得舌病難除滅定是累生多妄說發心書寫彌陀經為表至誠刺舌血以此刺血之善因懺除舌根諸惡業願我臨欲命終時下品蓮華定得入唯願蓮華速速開早得如來廣長舌誓入娑婆惡世中將此妙經細解說隨聲出現妙莊嚴普令見聞生歡悅人人皆念阿彌陀箇箇同生極樂國仰願彼佛及本師并此經中六方佛大慈大悲同證明我願如是無休歇直顯者 圓中鈔云 瓊林玉沼 直顯於心源 壽量光明 全彰於自性 但舉假名 全收實法 故曰一稱嘉號 萬德齊彰 是則依此經修 但以稱佛名號 六字音聲 而為所緣之境 無以觀佛相好 以濫經宗 要解云 阿彌陀佛 是萬德洪名 以名召 P. 24

25 德 罄無不盡 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 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 至簡易至直捷也 故徹悟云 一句所念之佛 全德立名 德外無名 以名召德 名外無德 本徧一切 本含一切 絕待圓融 不可思議 蓮宗行者 當從者裏信入 又云 深信切願 專懇持名 能於念念中 齊澄眾染 圓顯本空 頓契靈源 直趣果海 徑路序所謂 一句彌陀 乃橫絕迷源 直投覺海 至簡易至直捷之大方便也 如上引證 皆直顯之旨 願持名者 同盡心焉 有佛土頌甞見學者 將一卷彌陀經 都說是自心本性 並無彼佛彼土 豈非撥境求心 斬頭覔活 崑聞之不忍 遂述有佛土頌 以警童蒙 大哉一卷小彌陀 佛字算有八十五 只見三心在厥中 敢云無佛甯非忤 土字覔成二十一 徧尋性字無踪跡 分明有土是圓談 不比小乘多說寂 稱名自慰我稱佛 不相同 全賴妄心顯大功 平世安知兵有力 賊臨始見將威風 空妄想 亂如絲 不念彌陀那得知 心鏡初磨諸影現 當知佛號妙難思 稱佛名 用珠算 轉凡成聖功難判 欲求極樂速超生 只要朝朝數不亂 口稱佛 心必清 如人重魘聞呼聲 因茲不怕心多亂 只怕口中斷佛音 蓮宗初祖 念佛三昧序云 夫玄音之扣 塵累每銷滯情融朗 非天下之至妙 其孰能與於此 古崑所以每勸持名者 切莫怕妄想 嫌罪垢 而先求一心不亂 只要出音記數 畢命為期 佛一出音 珠一記數 塵累每銷 滯情融朗 功愈勝矣 經云 於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即塵累每銷 又云 散心稱一聲 皆已成佛道 即滯情融朗 豈有不令妄想 時時而輕 罪垢時時而減 一聲佛一聲相應 聲聲佛聲聲相應 亦此之謂歟 當知出音記數 畢命為期 縱未到一心不亂 信願必然堅固 往生決定可期 不過品位暫低而已 故要解云 得生與否 全由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 奉告有緣之士 於持名時 只要令音聲不絕 不必著一心不亂 音聲不絕是因 一心不亂是果 因行若真 果必成就 自然而然 所謂形直則影端 聲和則響順 可惜今時人 佛尚不肯常稱 於句句中 有銷塵融滯之功德 亦不知 便先想一心不亂 豈非鳥無翼而欲飛 樹無根而欲茂 所以每每念彌陀 每每沒滋味 念得妄想多 便向別門去 嗚呼哀哉 淨土法門 衰敗至此 可謂極矣 願我同流 出音記數 努力努力又當知出音是口 記數是身 故妙叶禪師云 能運身口之念 毋論其散 但不間斷 自能一心 亦可即名一心 惟行之不休為度 固不必憂散亂矣 如母喪愛子 龍失命珠 不期心一而自一 豈制之令一也 心不可制實在行人勤怠耳 P. 25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Kinh A Di Da

Kinh A Di Da Phật Thuyết A Di Đà Kinh 佛說阿彌陀經 Tam Tạng Pháp Sư Cưu Ma La Thập kính dịch 2 Lián Chí Zàn 蓮池讚 LIÊN TRÌ TÁN Lián Chí Hăi Hùi, Mí Tuó Rú Lái, 蓮 池 海 會, 彌 陀 如 來, Liên Trì Hải Hội, Di Đà Như Lai, Guān Yīn Shì

More information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Informasi Penting Sutra ini disalin dan dipublikasikan oleh ( 聖輪雷藏寺 ). Sutra ini di buat berdasarkan standard sutra dalam bahasa mandarin yang di pero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tahun 1945 (Imlek tanggal 18 bulan 5) di Chiayi, Taiwan. Beliau juga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6F2BBA1AAFCC0B1AAFBB867A4CEAD6EB8D12DEAF9AF71A46AAE76A4CEB946C071AA6BAE76ACECA15DA7EF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A6F2BBA1AAFCC0B1AAFBB867A4CEAD6EB8D12DEAF9AF71A46AAE76A4CEB946C071AA6BAE76ACECA15DA7EFA15E2E646F63> 1 明 蕅益大師文 清 達默法師科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科文 蓮榮共修會印行 2 3 彌陀要解科文序 在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五年十年間, 正值雪廬老人弘法法運達顛峰之際, 老人的座下學生遍佈台灣各地, 不但定期回到蓮社聽課, 也在所住之處興辦各種教法的研學, 使得璀璨的蓮花在台灣寶島上處處開放 老人特別重視淨土法門的弘揚, 所以各地也興起對淨土經典的學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台北, 有親近老人的學生及私淑的弟子共同組成彌陀經要解的研究班,

More information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佛說阿彌陀經手抄文件 Penyalinan Sutra Amitabha Buddha 满足成就佛陀智慧 一切衆生無上福田 Page 1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indd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indd -a-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出版聲明一 本書係依據華藏佛教圖書館 一九九 年十月印製之 中峰三時繫念全集 木刻版本 重新排版印製 二 本會出版之一切書籍 免費結緣 禁止販售 歡迎翻印 惟請勿增刪內容 如欲翻印此書 請洽本會圖書組(amtb9@amtb.org.tw ) 或至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查詢本書最新印製之版本 三 諸位仁者若發現此書內容 文字有訛誤之處 尚祈不吝賜教為盼!華藏淨宗學會圖書組謹識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amthoiheniem-viet 25K-MS

Microsoft Word - tamthoiheniem-viet 25K-MS Trung Phong Tam Thời Hệ Niệm Pháp Sự Toàn Tập 三中時峰繫念法事全集 Trung Phong Tam Thời Hệ Niệm Pháp Sự Toàn Tập Trang 2 Trung Phong Tam Thời Hệ Niệm Pháp Sự Toàn Tập Trang 3 Jiè Dìng Xiāng Zàn 戒定香讚 GIỚI ĐỊNH HƯƠNG

More information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fó shuō ā mí tuó jīng 佛说阿弥陀经 yáo qín sān zhàng fǎ shī jiū mó luó shí yì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http://www.laohuangli.net 老黄历网佛教频道制作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 rú shì wǒ wén yī shí fó zài shè wèi guó qí shù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無量壽如來會上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皆是諸大聲聞, 眾所知識 其名曰 : 尊者阿若憍陳如 馬勝 大名 有賢 無垢 須跋陀羅 善稱 圓滿 憍梵缽提 優樓頻蠡迦葉 那提迦葉 伽耶迦葉 摩訶迦葉 舍利弗 大目揵連 摩訶迦旃延 摩訶劫賓那 摩訶注那 滿慈子 阿尼樓馱 離波多 上首王 住彼岸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三者備矣 爰佛名焉 在者處成也 在亦云住 住有八 今略有二 一境界住 二依止住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者 出二住 境界為化在俗之徒 園是依止之處 為接出家眾 祇陀太子云戰勝 太子載誕之時 王破敵軍之賊宮人聞奏因以為名 給孤獨本須達 此云善慈 內外慈而富 賑貧而恤寡 鄉人美之 因以號焉 人有上下 不可先

三者備矣 爰佛名焉 在者處成也 在亦云住 住有八 今略有二 一境界住 二依止住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者 出二住 境界為化在俗之徒 園是依止之處 為接出家眾 祇陀太子云戰勝 太子載誕之時 王破敵軍之賊宮人聞奏因以為名 給孤獨本須達 此云善慈 內外慈而富 賑貧而恤寡 鄉人美之 因以號焉 人有上下 不可先 阿彌陀經義述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7, No. 1756 No. 1756 [cf. No. 366] 阿彌陀經義述 慧淨述 阿彌陀經 ( 此云無量壽後秦羅什師元譯小無量壽元壽求那跋陀法師重譯 ) 竊以 法身無像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ug Amituofo One day treat Chanting Book.docx

Microsoft Word - Aug Amituofo  One day treat Chanting Book.docx BLOOMINGTON BUDDHISM STUDY GROUP CHANTING BOOK Incense Praise 鑪香讚 lu xiāng zan Incense in the censer now is burning; All the Dharma Realm receives the fragrance. 鑪香乍熱 法界蒙熏 Lu xiang zha re fa jie meng xun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 丁卯中秋於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甲 講述因緣一 蓮社授經, 慈光聞法二 華嚴啟信, 決擇行門 雜 三 專修專弘, 念佛三要 :1 不懷疑 2 不間斷 3 不夾 四 流通疏註, 廣結勝緣五 遵師教誨, 海外傳燈六 感得經解, 願海同證乙 前言一 此次講述參考資料 : 依黃念祖老居士註解, 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 ( 眉注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初印原序...2 重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會集序...3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三偈...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0 敬跋三印大經會集本後...39 大經合讚...43 1 初印原序無量壽經, 為淨土群經綱要, 東來最早, 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 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 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 互有詳略, 初心學者, 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 匯為一本,

More information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2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624-A洪覺範林間錄序 臨川 謝逸 撰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 雲菴老人 故能游戲翰墨場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

More information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1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蔡寧君大德輸入 禪苑蒙求目錄 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 釋迦七步 達磨九年 靈山密付 少室單傳 青原與斧 南岳磨磚 大雄創寺 百丈開田 溈仰體用

More information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 如來將化 預命摩訶迦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More information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釋智宣法師輸入 金剛經持驗目錄 上卷魏博士盧景裕 梁釋琰法師 隋趙文若 隋寺丞趙文昌 隋博士徐孝克 隋書生荀氏 隋邑令睦彥通 隋參軍杜之亮 隋宋國公蕭瑀

More information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修訂日期: 2006/01/05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31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 嘗有意效崇文總目 撮取諸經要義 以為內典總目 見諸經中每用梵 語 必搜檢經教

More information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2, No. 2115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15 鐔津文集目錄 卷首 行業記(此即序) (陳舜俞撰) 卷一 輔教篇上 原教 勸書(并序共四篇) 卷二 輔教篇中 廣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

More information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7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78 依楞嚴究竟事懺卷上 凡熏修楞嚴究竟懺法 不須別作佛事 不必申奏表牒 不用金銀錢袱 不動鐃鈸 雲鑼 但當延名僧善士

More information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35-A無異禪師語錄序 大光明中 無物不有 無物不空 真俗二諦 於中影現 一點靈明 溷入知見 一念瞥起 認為安身立命之處

More information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5-A序 夫水懺隨聞錄者 乃晝中禪師註釋也 昔悟達國師患人面之瘡 若不感諾迦尊者 現澗泉之水 焉能不復為冤 始知因緣會遇

More information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5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5-A 無 門 老 子 早 修 杜 多 行

More information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9, No. 13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59-A應庵和尚語錄序 道不可以言傳 不可以情解 不可以識識 夫如是則應庵語錄 將何用哉 自昔 古尊宿 未甞有無言者 如以黃葉止小兒啼

More information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3, No. 123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236-A 重 編 曹 洞 五 位 序 傳 付

More information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0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0-A 金 陵 保 寧 禪 院 勇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1369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6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靈 隱 大 川 濟 禪 師 語 錄 目

More information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86, No. 1601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601-A 序 昔 世 尊 以 正 法 眼 藏

More information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No. 1347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4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長 靈 和 尚 語 錄 東 京 天 寧

More information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9, No. 1043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43 看 命 一 掌 金 唐 一 行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8, No. 103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32-A 華 嚴 原 人 論 解 序 長 安

More information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5, No. 22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229-A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More information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23, No. 44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446 七 俱 胝 佛 母 所 說 準 提 陀 羅

More information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2, No. 119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192-A 清 珠 集 序 執 塗 之 人 而

More information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42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42-A旅泊菴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 日月往來 山河流峙 逆旅中之世界也 二乘禪寂 四生升沉 逆旅中之眾生也 三世諸如來 歷代諸祖師

More information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7, No. 130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08-A序 徑石滴乳者 山鐸在公所編 道脈淵源之書也 書垂成而在公脫去 其得法門人 石源雲公 取而錄成之 以彰先人之用

More information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1, No. 01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7 佛 說 長 壽 滅 罪 護 諸 童 子 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09-A序 夫毗尼是正法之壽命者 蓋由戒淨僧真 性遮之業而無染覆 道弘德備 權實之 教而克闡揚 自行利他 越苦海而登彼岸 紹先啟後

More information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73, No. 144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449-A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More information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5, No. 1281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281-A 上諭 佛祖之道 指悟自心為本 是此說者 名為正知正見 用之以利人接物 令人直達心源 方得稱佛祖兒孫 所言外道魔道者

More information

薩 文殊師利菩薩 皆來集會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儀竊菩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 薩 薩 皆來集會 德遵普賢第二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觀無住菩薩 神通花菩薩 光英菩薩 寶幢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智上菩薩 寂根菩薩 信慧

薩 文殊師利菩薩 皆來集會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儀竊菩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 薩 薩 皆來集會 德遵普賢第二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觀無住菩薩 神通花菩薩 光英菩薩 寶幢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所謂善思惟菩薩 慧辯才菩 薩 智上菩薩 寂根菩薩 信慧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二 佛說大乘無亮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耆闍崛山中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法會聖眾第一 一時佛在王舍城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 儀竊大聖 神通已達 會集各譯 法名 慈濟 尊者舍利佛 尊者大目犍連 而唯上首 敬分 章次 與大 其名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 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尊者憍陳如 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More information

ii 錄目

ii 錄目 7 2 1 目錄錄目 19 15 i 10 ii 錄目 32 35 39 41 43 46 49 51 iii 錄目 53 56 58 61 63 65 67 69 iv 錄目 71 73 77 81 85 88 90 93 v 錄目 96 99 102 106 109 118 121 124 vi 錄目 129 131 134 139 142 144 147 149 151 錄目 vii 157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五請加 二開章釋文 ( 二 ) 初略標二詳釋 ( 十 ) 初教起所因 ( 二 ) 初總二別 ( 十 )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二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故三激揚生死凡夫令起忻厭故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故五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故六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故七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故九巧

五請加 二開章釋文 ( 二 ) 初略標二詳釋 ( 十 ) 初教起所因 ( 二 ) 初總二別 ( 十 )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二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故三激揚生死凡夫令起忻厭故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故五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故六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故七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故九巧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22, No. 424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424-A 阿彌陀經疏鈔總科此經疏鈔大文分三初通序大意二開章釋文三結釋呪意云云 初通序大意 ( 五 ) 初明性 二讚經

More information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塵塵究竟 教海無一名相可筌蹄 法門無一因果可比擬 然此等希有十方罕聞 而唯 在極樂者何哉 緣深故耳 緣何謂深 信深也 何謂淺 信淺也 信根淺處恒情域之 如朝廷之有資格高才皓齒而不遷 如麟鳳之於走飛羽道毛羣而一類 何由大方闊步 豁破無明 又諸佛度生皆窮累劫 從凡階聖不退為難 今求生極樂但七日竭誠十念傾 修訂日期: 2005/08/08 發行日期: 2005/8/1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1, No. 116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64-A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重刻序 (此序西蜀潘存評點) 淨土法門者何 法界緣起也 何謂法界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 不唯非塊然

More information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2, No. 1176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176-A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 必先淨其心 其心淨則其土淨也 欲淨其心者 必專精其法 其法專則其功純也 往生淨土之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lián chí zàn 蓮 池 讚 lián chí hǎi huì mí tuó rú lái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 uān yīn shì zhì zuò lián tái 觀音勢至坐蓮臺 jiē yǐn shàn jīn jiē dà shì hón kāi 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 pǔ yuàn lí chén āi 普願離塵埃 nā mó lián chí hǎi huì pú sà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

More information

何不但現一實之身令聖凡同見 答由機福力不同故身現有其麁妙 問如彼觀經云彼佛身長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又鼓音經所說是剎利種者 此並是何身耶 答如彼觀經者是報身 鼓音經者即是化身 問何以知之 答准淨居天身身量皆大 如來報身皆在淨居色究竟天實報淨土故報身大也 若在閻浮提示有種姓父母生處及有得道菩提樹

何不但現一實之身令聖凡同見 答由機福力不同故身現有其麁妙 問如彼觀經云彼佛身長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又鼓音經所說是剎利種者 此並是何身耶 答如彼觀經者是報身 鼓音經者即是化身 問何以知之 答准淨居天身身量皆大 如來報身皆在淨居色究竟天實報淨土故報身大也 若在閻浮提示有種姓父母生處及有得道菩提樹 阿彌陀經疏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7, No. 1757 No. 1757 [cf. No. 366] 阿彌陀經疏 京兆慈恩寺基法師撰 竊聞 三寶之寶理超繫象之表 三乘之乘事涉名言之迹 原夫真際之理平等性空 赴機啟權實之門

More information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樂邦文類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69A No. 1969A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 指樂邦令歸依 列聖幽讚 宿耆受生者不一 載諸竺墳 燦如星陳 及後之宗焉者漸遠 率以聲色求 而不知求諸心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念念當中六度功德同時具備, 戒定慧圓滿, 極樂淨土清淨大海眾菩薩讚嘆歡喜 因念佛故, 唯與彌陀願力相應,

More information

難字注音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序初印原序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徧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 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 但雲棲 靈峯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所被根器... 四三 六六六六 藏教所攝... 目 錄 一 二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所被根器... 四三 六六六六 藏教所攝... 目 錄 一 二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印 贈 莊 嚴 清 淨 平 等 覺 經 解 佛 說 大 乘 無 量 壽 黃 念 祖 居 士 著 二 0 一 0 年 五 月 修 訂 版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 大經 及龍樹 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 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繫心, 助成往益 ;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 謹依 大經 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 禮 念, 定生彼國 ; 十九拜, 當日沒時禮 第二 謹依 大經, 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 二十四拜, 當初夜時禮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妙法蓮華經 1.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2. 法華經 的思想特色 3. 法華經 的思想義涵 4. 法華經 的經題釋說 5. 法華經 的內容概說 法華經 的思想源流 1. 妙法蓮華經 是當初佛陀在靈鷲山 上, 所說的大乘經典 有百萬人天的聽 眾, 舍利弗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 (1) 最初佛告舍利弗 : 止! 止! 不須復 說 若說是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 驚疑 (2) 舍利弗再次請求, 佛陀回答

More information

故 此經乃是第四宗也 依文判教 教但有三 以類准宗 宗乃有八 教但三者 一多說有宗 說阿含等小乘教是 二多說空宗中百十二門般若等是 三非有宗 華嚴深密法華及此經等是 有為無為名之為有 我及我所名之為空 此等三教處所廣明 宗有八者 一我法空有宗 犢子部等是 二有法無我宗 薩婆多等是 三法無去來宗 大眾

故 此經乃是第四宗也 依文判教 教但有三 以類准宗 宗乃有八 教但三者 一多說有宗 說阿含等小乘教是 二多說空宗中百十二門般若等是 三非有宗 華嚴深密法華及此經等是 有為無為名之為有 我及我所名之為空 此等三教處所廣明 宗有八者 一我法空有宗 犢子部等是 二有法無我宗 薩婆多等是 三法無去來宗 大眾 阿彌陀經通贊疏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7, No. 1758 No. 1758 [cf. No. 366] 阿彌陀經通贊疏序 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詳夫理絕眾詮 豈三乘之可攝 智圓萬德 非十地以能觀 布慈雲而廕四生

More information

漢語拼音 序一初印原序無量壽經,為淨土群經綱要,東來最早,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互有詳略,初心學者,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匯為一本,意在便於初學,往往取繁遺要,改深為淺,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未順譯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不合圓旨 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尚在中年,識解未超,誠有舛誤 但雲棲 靈峰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別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續編合刊 )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輯 目次 自序... 1 原序... 3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4 淨空法師法語 ( 續編 )... 153 出版說明... 308 1 自序禪宗祖師慈悲心重, 不許研究經教, 恐學人執著文字, 向名言中覓般若, 徒增所知障, 乃用遣蕩工夫, 破其情執, 使心中不留一個字腳, 一旦破了黑漆桶, 則大有成就 須知義蘊淵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念佛法要 念 佛 法 要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1- 念佛法要講記 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代序 3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7 乙一 明念佛超勝 7 乙二 明念佛法要 22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31 乙一 總標 31 乙二 別示 36 甲三 結示勸修 66-2 - 前言代序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

More information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1- 佛說無量壽經補充講表 附表一 釋 教起所因 義大悲憫念末法 為作津梁者 佛成道時 已當濁世 況今末法 正入鬥爭 轉展陵夷 後之又後 皆賴此經神力 救拔餘生 豈非至極悲心 預垂濟度 特於無量法門 出勝方便者 入道多門 本無揀擇 險夷曲直 難易攸分 則無量門中 念佛一門 最為方便 略陳有四 不值佛世 得常見佛方便 不斷惑業 得出輪迴方便 不修餘行 得波羅密方便 不經多劫 得疾解脫方便 -2- 激揚生死凡夫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聖號具足, 萬德莊嚴 佛陀十號圓滿 ( 上 ) 王家軒 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3 期 2016 年 7 月 一 前言 佛陀十號圓滿 :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 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佛陀的尊稱, 如 釋迦牟尼 是 別號 ( 異譯 釋迦文, 義為 能仁寂默, 能仁則大悲度生, 不住涅槃, 寂默則大智冥理, 不住生死 ; 悲智雙運, 立此嘉稱 ), 佛 是通號 ; 別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念佛往生淨土如何可能 - 以印光大師全集為主要範圍 How is it possible to chant Buddha for rebirth in Amitabha s Pure Land-Focus on Literatures

More information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安樂集卷上 釋道綽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總有十二大門,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 近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力勵發心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自有就喻, 或有就事, 亦有就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大智度論 講義 ( 第 09 期 ) 經 慧日佛學班第 09 期 /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0 期 大智度論 卷 60 釋校量 1 法施 2 品第三十 3 八 ( 大正 25,481b14-486a22) 壹 舉 以世間善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 壹 ) 舉 以十善道化他 校量 以般若經卷化他 一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校量 經卷化他 ( 一 ) 正說 經卷化他 勝 教閻浮提人行十善 釋厚觀 (2010.11.13)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往生禮讚偈 ( 一卷 )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讚偈 謹依大經及龍樹天親 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 集在一處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係心助成往益 亦願曉悟未聞 遠沾遐代耳 何者 第一謹依大經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 勸稱禮念定生彼國 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經採集要文 以為禮讚偈 二十四拜當初夜時禮 第三謹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謹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讚偈

More information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明末四大高僧 (22) 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近藏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各位法師, 居士 : 阿彌陀佛!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蓮池大師以及 蕅益大師, 他們同列淨土宗, 就是蓮宗的祖師 那麼這位紫柏大師他並沒 有列入禪宗, 也沒有列入淨土宗 我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紫柏大師是在 55 歲的時候在徑 山的寂照庵,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