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2,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 必先淨其心 其心淨則其土淨也 欲淨其心者 必專精其法 其法專則其功純也 往生淨土之書 實浩且繁 其持名之專 用功之精 莫尚於王龍 舒淨土文矣 余昔甞閱其書 每置卷三歎 欲廣流通 俾九州四海若緇若素 若男若 女 有厭離娑婆極苦 而忻羨安養極樂者 皆得攝百千萬億三昧於一念佛三昧中 十 二時間 純而弗雜 約而易操 力省功倍 期孚效速 華開見佛 永脫輪迴 則此書 誠為破障之前陣 割惑之利鋒 淨域之寶筏 入聖之要津 與茲棲水俞惠公居士 復 原本龍舒 愽綜經論 彚為全書 既以自利 兼以利他 觀其直捷信向願力弘厚 可 謂入海而取明月之珠 登山而採連城之璧 無以加矣 刻成 乞余一言 以為序 余 固知法專而后功純 功純而后心淨 心淨而后土淨 其將旦暮而遇之也 寧止多善根 多福德多因緣而已哉 康熈三年仲秋之月 報恩琇頭陀 題 No B淨土全書序 安養國法王子之言曰 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 即淨土心 不必淨土歟 曰勢至菩 薩欲入於微塵內 轉根本法輪 識淨土成住有因也 曹溪大師之言曰 東方人求生西 方 西方人求生何國 即求生不必往生歟 曰盧祖 慮人於一真界 起爾我諍端 明 淨土跬步可到也 是故黃童白叟不論年 華屋蓽門不論地 動靜閒忙不論時 無人非 念佛人 無地非念佛地 無時非念佛時 然則一切人是佛本來人 一切地是佛降生地 一切時是佛成道時 聲聲是佛聲 念念是佛念 龍舒居士於淨土三昧 倏然而起 歡喜合掌 而告我言 棲水善里 有大長者 現淨清身 與我某甲 分座說法 令諸 眾生 同行佛行 同堅佛願 同證佛心 同生佛土 靈山老人為作證明 山僧不覺手 舞足蹈 敬書是語於其簡端 康熈甲辰初冬日靈隱弘禮題於直指堂中 No C淨土全書序 禪宗自達磨西來 派傳五葉 燈續千秋 其間大智利根 一聞徹悟 妙證無上者 固多 若凡夫之人 根器頑鈍 雖菩提種子當身具足 而雲深霧重 推盪不開 對以 痴漢 廼欲以棒喝喚醒 是猶以盲詔盲 累劫難明 安在其為大慈父耶 釋迦如來為 是特說彌陀一經 單指念佛往生 前哲如慧遠 首結蓮社 中峯深懷淨土 宣暢念佛 法門 向慕西方極樂 大抵從凡夫所貪着處 猛然善誘 解者不敢以為非 昧者深以 為可喜 蓋無智無愚大共極便之途也 柰何末法浸衰 本原漸晦 即知念佛可以往生 P. 1

2 究不識所念何佛 遂令西方有億萬之遙 苦海無回頭之樂 豈知所謂念佛者非徒以 齒舌也 念念是心 念念是佛 纔一動念 西方即爾現前 纔一現前 是名極樂世界 然則念佛往生之說 其諸即心即佛之謂與 以為提宗 離念何處尋宗 以為直證 舍佛將何作證 是知列祖傳燈 頓超生死 眾生篤信 遂脫輪迴 其歸一也 近代蓮 池大師重開捷徑 啟廸愚迷 今復澤邈而誨湮矣 茲寶蓮俞君 慮安養之虗懸 憫塵 沙之罔覺 仰企龍舒之懿訓 宏參經傳之元詮 彚為一書 其文愽而不繁 其義括而 無隱 殆以嗣揚至教 而廣接群蒙于弗墜者哉 予不敏 諷覧終編 頓生歡喜 而為 之言 康熈乙巳仲春既望狀元四明史大成謹序 No D淨土全書序 淨土之說 肇自阿彌陀佛 慈願弘開 彰于釋迦牟尼佛 特告阿難 其言非妄 故西土傳教 流入中華 翕然遵信 如響應聲 至晉慧遠祖師及劉遺民諸君 結蓮社 百餘人 篤信專修 其中感佛來迎 脫生淨土者 不勝屈指 嗣後隋有智者 魏有曇 鸞 唐有善導五會臺岩 大振宗風 迨宋永明省常慈照諸師 勸修益勵 及王龍舒先 生 嚮往愈堅 修持愈篤 臨終立化 淨土之歸較然矣 自利利他 著淨土文十三卷 以詔來學 歲久板翳 呂元益重為刊梓 欲壽其傳 刊至四卷第九第十板 迸出舍 利三顆 見之呂師說序中 章章可攷 此皆精誠所感 示現神通 孰謂佛法無靈騐耶 明蓮池大師 亦每每導人 念佛往生 其教稍廣 予生也晚 間甞竊聞其說 而未 悉其指 近得龍舒淨土文 虔誦詳覧 恍然見先生一片婆心 真法寶中度世之慈航也 然此書大都接引中下居多 其文浩繁 恐根鈍者不能豁然生信 竊不自揣 括其要 旨 畫為淨土定式 刊板流通 普勸道俗 猶慮淨土之蘊未大備也 更慱采諸經及餘 尊宿所緒論 輯為全書 以擴見聞 所以啟人之信 破人之疑 鼓邁往之志 策銳進 之階者 視前哲為粗備 冀令娑婆世界眾生 人人信向七寶池中 蓮花日日發生 庶 幾淨土一門 永播恒沙于無量焉爾 康熈三年甲辰仲夏 寶蓮道人俞行敏謹題 No E勸修淨土啟 竊以學佛初機 大悲自菩薩心印 利他要行 誘進乃淨業勝因 晉社羣贒 願偕 生於極樂 十方海眾 宜彚拔於娑婆 痛生死之難逃 嘆無常之甚速 敢不景仰 前 哲鼓倡當來 勸一人以至多人 布沙門之法施 念一佛以至億佛 適淨土之慈航 勉 爾同儕 深植善本 常為道侶 勤策真功 一夫退惰 則恊力提撕 一子遐昇 則交 相接引 庶使眾生不永滯乎迷途 且令善信咸慶登夫寶所 若徒知而不修 累葉常沉 黑獄 苟推已而行化 現身即是彌陀 敢冀弘仁 轉加喚醒 立時下手 猛地回頭 一生遂補佛處 曠刼不染纖塵 斯誠超脫輪迴之捷徑 而直馳安養之康衢也 P. 2

3 寶蓮道人謹啟 No F淨土文序 阿彌陀如來 以大願力 攝受羣品 繫念甚簡 證果甚速 或者疑之 余甞為之 言 阿彌陀佛即汝性是 極樂國土即汝心是 眾生背覺合塵 淪於七趣 立我與佛天 地懸隔 佛為是故 慈悲方便開示悟入 現諸無量如幻三昧 莊嚴其國 備極華好 復以辯智而為演說 令諸眾生歡喜愛樂 於日用中 能發一念 念彼如來 欲生其國 即此一念清淨堅固 還性所有 與佛無異 當是念時 不起於坐 阿彌陀佛極樂國 土悉皆現前如是修習 乃至純熟 幻身壞時 此性不壞 金蓮華臺 由性種生 往生 其中 如歸吾廬 諸佛菩薩即我眷屬 性無異故 自相親愛 友人龍舒王虗中 端靜 簡潔 愽通羣書 訓傳六經諸子數十萬言 一旦捐之 曰是皆業習 非究竟法 吾其 西方之歸 自是精進 惟佛惟念 年且六十 布衣蔬茹 重趼千里 以是教人 風雨 寒暑 弗皇恤閒居 日課千拜 夜分乃寢 面目奕奕有光 望之者 信其為有道之士 也 紹興辛巳秋 過家君於宣城 留兩月 始見其淨土文 凡修習法門 與感驗章著 具有巔末 將求信道 鋟木傳焉 諉予序其書 故為之題其端云 虗中名日休 十月旦 狀元歷陽張孝祥序 No G重刊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 不可以不 信也 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 其中種種殊勝莊嚴 阿彌陀經載之詳矣 阿彌陀乃彼中 之佛 未成佛以前 有四十八願 願願度人 眾生願生彼國者 一稱其名 隨念往生 末世之人 皆於命終氣絕之後 令他人稱念十聲 謂之十念 何益於事 却不知於 平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念念不離西方淨土 念念願見彼佛彌陀 直至命終 不差不 亂 蓮臺上品 決定化生 五濁惡世 更不再入 但闡提之人不信有之 被惡業昏翳 既不能自修 又障他人修 此入地獄如箭射 誠可憫也 譬如遐邦絕域之人 居處 服食 極其荒凉 安知有中國富貴快樂 一旦或有語之者 咸以為妄 其中乃至一人 聽而信之 念慕中國 大厭彼土 願身沒而生焉 今生中國之人 豈無若輩乎 此世 界中 豈無遐邦絕域乎 既有南贍部洲 便有西方淨土 捨此生彼 亦理之常 烏得 而不信哉 諸佛無妄語 佛語不誤人 先賢達士及禪門宗師亦多修淨土 惟龍舒王居 士信之篤 修之勤 正念現前 臨終明白 淨土之歸無疑矣 自利利他 又作淨土文 十三卷 引三教經書為證 方便利益 開導後人 可謂一念萬年 歲久板翳 不任披 閱 吾侄呂元益 遜齋自號 康廬隱客 乃先兄道山左丞之子 夙植善本 來生我家 行己立身 靡不在道 饑寒病苦 周恤有恒 道釋諸經印施饒益 修行淨業 惟已 自知發心 重為刊梓 欲壽其傳 願一切眾生 悉歸淨土 刊至第四卷第九第十板 鐵筆有礙 迸出舍利三顆 嵌罅深隱 光彩熣燦 眾驚異焉 此皆阿彌陀佛悲智示現 P. 3

4 龍舒居士願力不泯 吾侄信心堅固所致 謂佛法無靈騐 西方無淨土可乎 延祐三年 歲次丙辰中秋 同修淨土信士 奉訓大夫前江淮等處財賦都總府副總 管古壽呂師說 書於潯陽寓舍之信堂 No H重刊龍舒淨土文序 予甞閱龍舒淨土文 知王居士之用心 普度一切 兼攝三乘 而其接中下二根之 功為最多 何者 葢此事本來現成 不假修證 纔涉有想 便落第二義 而世之人 不皆上根利器也 非示以起信修持之方 證以現世感應之跡 則其能無所緣 而發心 者鮮矣 此淨土文 乃修行之捷徑 如肯心信受 則無論根器利鈍 持習淺深 現世 末後均得證果 誠世之所不可無者 或者以十聲念佛 恐未能深入三昧 觀想不純 未必臨終受用 殊不知世界皆從想生 遂成幻有 何況專修淨土者 終身禮拜注念 而不能隨意往生 必無是理也 惟直截根原之士 頓空諸幻者 無需乎此 而一切初 地學人 舍是則如盲 不任杖倀倀何之 予故謂 居士接中下二根之功為最多 在在 處處不可無此書也 萬曆二年歲次甲戌仲秋吉日 紫雲山人宗門後學操守經書 No I佛祖因緣 鼓音王經云 過去久遠劫中 有國名妙喜 王名憍尸迦 祖父清泰國王 父月上 轉輪王 母殊勝妙顏 皇后生三子 長曰月明 次曰憍尸迦 三曰帝眾 時有一佛出 世 號世自在王如來 憍尸迦棄舍國位 投佛出家 名曰法藏比丘 恭對如來 發四 十八種廣大行願 普度十方一切眾生 若一願不滿者 誓不作佛 是時諸天散華 大 地震動 空中讚言 決定成佛(號阿彌陀) 悲華經云 往昔刼中 有轉輪王 名無諍念 大臣寶海為善知識 同于寶藏佛所 發願 輪王云 我作佛時 在於清淨安樂世界 攝受一切眾生 大臣云 我作佛時 在於五濁苦惱世界 度脫一切眾生 無諍念王者 阿彌陀佛是也 寶海大臣者 釋迦 牟尼佛是也 似此君臣道合 名為攝折二門 是故阿彌陀佛在彼淨土 接引眾生 釋 迦牟尼佛在此娑婆 教化眾生 (柔輭自墮者 宜以攝受法門化之 如說安養功德莊嚴等 剛強自是者 宜以折伏法門度之 如說娑婆苦難昇沉等) No J菩薩因緣 悲華經又云 爾時寶藏如來 復告第一不眴太子 (即轉輪王之子)今當號汝為觀世 音 無量壽佛般涅槃 (此云入寂減)後當成佛道 號普光功德山如來 又告第二尼摩太 子 次當作佛 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 汝以願力 取清淨土 復號汝為大勢至 大阿彌陀經云 佛言 彼佛(即阿彌陀)至般泥洹(即涅槃)時 觀世音菩薩乃當作佛 掌握化權 教化度脫十方世界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蠕動之類 皆令得泥洹之道 轉相 P. 4

5 教化度脫 一如大師阿彌陀佛 無有窮極 復往無央數劫 乃般泥洹 其次大勢至作 佛 掌握化權 教化度脫 一如阿彌陀佛 經歷刼數 永無般泥洹時 淨土全書目次 卷上序 佛祖因緣 菩薩因緣 淨土原始 淨土起信 淨土定式 修持要約 淨土扶迷 卷下淨土果證(沙門往生類 王臣往生類 處士往生類 尼眾往生類 婦女往生類 惡人往生類 畜生往生類) 念佛現應 淨土全書目次(終) No 淨土全書卷上 宋國學進士 王龍舒先生 著 後學 俞行敏惠公甫 重輯 淨土原始 經言 西方淨土以七寶莊嚴 常清淨自然 無一切穢雜 故名淨土 其人皆蓮華 中生 長生不老 其景序常春 無復寒暑 大受快樂 無一切苦惱 故名極樂世界 其佛梵語 名阿彌陀者 此云無量 以我佛光明 照見十方世界 無有限量 凡念佛 眾生 無不知之故 又名無量光佛 我佛壽命 與其國中人民壽命 皆無有限量 雖 恒河沙劫 亦無有盡故 又名無量壽佛 我佛有大誓願(誓願見後)度人 其威神不可思 議故 至心信向念其名號者 西方七寶池中 即生蓮華一朵 他日於其中託生 直脫 輪迴之外 更得阿鞞跋致(華言不退轉) 彌陀經云 極樂國土 七重欄楯 七重羅網 七重行樹 皆是四寶 周帀圍繞 又有七寶池 八功德水 充滿其中 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四邊階道 金銀琉璃玻瓈合 成 上有樓閣 亦以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碼碯 而嚴飾之 池中蓮華 大如車輪 青色青光 黃色黃光 赤色赤光 白色白光 微妙香潔 又常作天樂 黃金為地 晝 夜六時 雨天曼陀羅華 又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白鶴孔雀 鸚鵡舍利 迦陵頻伽 P. 5

6 共命之鳥 是諸眾鳥 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 八聖道 分 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 聞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是諸眾鳥 非罪報所生 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 變化所作 又微風吹動諸寶行樹 及寶羅網 出微妙音 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 聞是音者 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又云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若四日 若五日 若六日 若七日 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 與諸聖眾 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大彌陀經云 阿彌陀佛剎中 皆自然七寶相間為地 或純以一寶為地 光色照耀 奇妙清淨 超越十方一切世界 其國恢廓曠蕩 不可窮盡 地皆平正 無須彌山及 金剛圍一切諸山 亦無大海小海及坑坎井谷 亦無幽暗之所 無地獄餓鬼畜生 以至 蜎飛蝡動之類 無諸龍鬼神 亦無雨露 惟有自然流泉 亦無寒暑 氣象常春 清快 明麗 不可具言 阿彌陀佛 講堂精舍 皆自然七寶相間而成 復有七寶 以為樓觀欄楯 復以七 寶 為之瓔珞 懸飾其側 復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 為之交絡 徧覆其上 殊特妙好 不可勝言 其餘菩薩聲聞所居宮宇 亦復如是 彼諸天及世人 衣服飲食 華香瓔珞 傘葢幢幡 微妙音樂 隨意而現 所居宮宇樓閣 稱其形色 高下大小 或以一寶二寶 乃至無量眾寶 悉化現而 成 然宮宇有隨意高大 浮于空中 若雲氣者 有不能隨意高大 止在地上 如世間 者 其故非他 能隨意者 乃前世求道時 慈心精進 益作諸善 德厚所致 不能隨 意者 乃求道時 不慈心精進 德薄所致 所以別進有勤惰 德有大小 示眾見之 其內外復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 與自然七寶俱生 有純一寶池者 其底沙亦以一 寶 若黃金池者 底白銀沙 水晶池者 底琉璃沙 珊瑚池者 底琥珀沙 二寶為一 池者 底沙亦以二寶 若三寶四寶 以至七寶 共為一池者 其底亦如是 此諸寶池 有方四十里者 有方五六十里者 展轉漸大 以至方二萬四百八十里 皆菩薩聲聞諸上善人生長之所 若彼佛池 其方倍此 是諸池者 皆八功德水 湛然盈滿 清淨香潔 味如甘露 十方無央數世界 諸 天人民 以至蜎飛蝡動之類 往生阿彌陀佛剎者 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 自然長大 亦無乳養 皆食自然之食 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 有時浴于其中 意欲令水沒足 水即沒足 欲令至膝至腰 以至於頸 水亦如是 欲令其水如初 即亦如初 調和冷煖 無不順適 開神悅體 滌蕩情慮 清明澄潔 瑩若無形 既出浴已 各坐一蓮華上 自然微風徐動 吹諸寶樹 或作音樂 或作法音 吹 諸寶華 皆成異香 散諸菩薩聲聞之上 諸菩薩聲聞 有欲聞法音者 有欲聞樂音者 有欲聞華香者 有皆不欲聞者 其欲聞者 輙獨聞之 不欲聞者 寂無所聞 各適 P. 6

7 其意 自然快樂 隨往進修 有在地講經者 誦經者 自說經者 口授經者 聽經者 念經者 思 道者 坐禪一心者 經行者 仍有在虗空中講經者 誦經者 自說經者 口授經者 聽經者 念經者 思道者 坐禪一心者 經行者 其間有未得須陀洹者 因是得須陀 洹 未得斯陀含者 因得斯陀含 未得阿那含者 因得阿那含 未得不退轉地菩薩者 乃得不退轉地菩薩 各隨其質而有所得 諸寶池中 其水轉相灌注 不疾不徐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 或作說佛聲 或作說 法聲 或作說僧聲 或作說寂靜聲 說空無我聲 說大慈悲聲 說波羅蜜聲 說十力 無畏不共法聲 說諸通慧聲 說無所作聲 說不起滅聲 說無生忍聲 乃至說甘露灌 頂一切妙法等聲 聞者喜悅無量 發清淨心 無諸分別 正直平等 成熟善根 永不 退于無上菩提 于彼世界 不復聞于地獄餓鬼畜生夜叉 殺生偷盜鬪諍惡口兩舌 如是等一切惡 聲 聞且絕無 況有其實 但有自然清淨之音 自然快樂之事 是故其剎名曰極樂 池岸上有無數栴檀香樹 吉祥果樹 華果恒芳 異香流布 又有天優鉢羅華 鉢 曇摩華 拘牟頭華 芬陀利華 雜色光茂 彌覆水上 復有七種寶樹 其純一寶樹者 根莖枝葉花果 皆以一寶 若二寶三寶 乃至七 寶為一樹者 根莖枝葉花果亦復如是 是諸寶樹 種種各自異行 行行相植 列數百 千重 間以寶池亦復如是 乃至周徧世界 榮色光耀 不可勝視 清風時發 自成微 妙音聲 無可比者 復有種種自然妙樂 而其音聲無非妙法 清暢嘹喨 微妙和雅 諸往生者 其飯食時 有欲金鉢銀鉢者 有欲水晶琉璃珊瑚瑪瑙 或明月珠摩尼 珠白玉紫金等鉢者 皆隨其意 化現在前 百味飲食 充滿其中 多亦不餘 少亦不 缺 食已自然化去 再欲食時 復現如前 所欲衣服 隨念即至 不假裁縫擣染浣濯 諸菩薩聲聞眾 其面目 皆端正靜好 其材性 皆智慧勇健 其所欲言 皆豫相 知意 心所存念 無非道德 形于談說 無非正事 動合禮義 穆若弟兄 轉相教令 欽悅承受 意皆潔清 無所貪染 淫泆嗔怒愚痴之態 盡絕無餘 樂從經道 啟廸 慧性 通其宿命 又有道場樹 高一千六百由旬 四布枝葉 八百由旬 根入寶地 五百由旬 及一切眾寶 自然合成 華果敷榮 作無量百千殊麗之色 于其樹上 或 時微風徐動 演出無量妙法音聲 其聲流布 徧諸佛剎 眾生聞者得深法忍 住不退 轉地 無其耳病 以至成就無上菩提 若有眾生 見此樹者 乃至成佛 于其中間 不生眼病 聞樹香者 不生鼻病 食樹果者 舌亦無病 樹光照者 身亦無病 觀想 樹者 心得清涼 遠離貪等煩惱之病 皆得甚深法忍 住不退轉地 P. 7

8 復有無量寶網彌覆其剎 又有自然德風徐動 不寒不暑 溫柔和輭 不疾不遲 吹諸寶網 及諸寶樹 演發無量微妙法音 流布萬種清雅德香 其有聞者 塵勞垢息 自然不生 風觸其身 自然快樂 其間欲作佛者 即令修菩薩行 以至成佛 既成 佛已 其有宿願度生 則以弘誓功德 入他方生死界中 作獅子吼 說法度脫 爾時 阿彌陀佛 以威神力 令彼教化一切眾生 度脫十方無央數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蝡動 之類 往生其剎者 不可勝數 作聲聞得泥洹道者 亦不可勝數 作菩薩以至成佛者 亦不可勝數 如是寶剎 皆阿彌陀佛願力無邊 威神廣大 功德圓滿 自然化現 無窮無極 不可思議 晝夜一劫 說不能盡 今為汝等 略言之耳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 有至心欲生阿彌陀佛剎者 別有三輩 其上輩生者 捨家棄 欲 而作沙門 心無貪慕 持守經戒 行六波羅蜜 修菩薩業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修諸功德 是人則于夢中 見佛及諸菩薩聲聞 其命欲終時 佛與聖眾 悉來迎致 即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 為不退轉地菩薩 所居七寶宮宇 在于空中 去佛所為近 其中輩生者 雖不能往作沙門 大修功德 常信受佛語 發無上菩提之心 專向 念佛 隨力修善 奉持齋戒 起立塔像 飯食沙門 懸繒然燈 散華燒香 以此回向 願生其剎 命欲終時 佛亦化現其身 與諸大眾 在其人前 即隨往生 亦住不退 轉地 次于上輩生者 其下輩生者 不能作諸功德 不發無上菩提之心 每日十聲念佛 願生其剎 命 欲終時 亦夢見佛 遂得往生 所居七寶宮宇 惟在于地 去佛所為遠 若不能大精進禪定 盡持經戒 必修十善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婬 四 不調欺 五不飲酒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 八不妄語 九不嫉妬 十不貪欲 不靳吝 不嗔恨 不邪見 篤于孝順 謹于誠信 信受佛語 晝夜思維阿彌陀佛 是人命終 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 永不退于無上菩提 其次齋戒清淨 一心常念阿彌陀佛 欲生其剎 十晝夜不斷絕者 命終 必得往 生 縱不能十晝夜 當絕慮去憂 勿與家事 勿近婦人 端身正心 斷除愛欲 齋戒 清淨 至心憶念彼佛 誦持名號 止一晝夜 不斷絕者 勝于阿彌陀剎中為善百歲 所以者何 以彼剎中人悉為善 無毫髮之惡 若此世界中 為惡極多 為善極少 能 自修治 其功勝彼 命終亦得往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發菩提心 持諸禁戒 堅守不犯 饒益眾生 所作善緣 悉 以施與 令得安樂 常憶念佛及彼剎境界 是人命終往生 賢聖圍繞 速聞無上妙法 諸往生者 皆具足三十二相 究竟深入妙法要義 諸根明利 其初鈍根者 成就 二忍 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忍 皆當一生遂補佛處 P. 8

9 復無三種過失 一者心無虗妄 二者住不退轉 三者善無唐捐 所以生于彼者 有進無退 直至成佛 若有眾生 修諸功德 願生彼剎 後有悔心 亦復疑惑 不信有彼佛剎 不信有 往生者 其人雖爾 續有念心 暫信暫不信 志意猶豫 無所專據 臨命終時 佛乃 化現其身 令彼目見 口雖不能言 其心即喜 乃悔不勉作諸善 以悔過故 亦生彼 剎 惟不能前至佛所 方入其剎邊地 見七寶城 即入其中 于蓮華中受身 自然長 大 飲食亦皆自然 其快樂如忉利天人 惟于城中 經五百歲 不得見佛 不見菩薩 諸聲聞眾 無由供養 以此為苦 示其小謫 是故彼剎名為胎生 當知生疑惑者 失 大利益 世間人民 前世為善 常行佛道者 乃得聞阿彌陀佛名號 固非凡人 若不生信 心 亦不信佛語者 乃惡道中來 餘殃未盡 愚痴不解 未當解脫 又于劇惡極苦之中 勤身營務 以自給濟 無貴賤貧富 無少長男女 皆憂財物 累念積慮 為心走使 無時安息 有田憂田 有宅憂宅 有牛馬六畜奴婢衣食什物 悉共憂之 尊貴豪富 既有斯患 嬰結于心 若貧窮下劣 常苦困乏 無田宅 亦 憂欲其有田宅 無牛馬六畜等物 亦憂欲其皆有 適有一物 復缺一物 適有是事 復缺是事 勤苦若此 休息無時 不達于道德 迷沒于嗔怒 貪恨于貨色 坐斯不得 道 當入苦惡趣 展轉數千億劫 無有出期 痛不可言 極可哀愍 今語汝等 世間之事 擇其善者 勤而行之 愛欲榮華 不可常保 生老病死痛 苦 惡露不淨 無可樂者 宜自決斷 端身正行 益作諸善 洗除心垢 言行忠信 表裏相應 既得自度 轉相拯濟 雖現世勤苦 亦須臾之間 後生淨土 快樂無極 長與道德合明 永拔生死根本 吾哀世人教誨切至 正法難聞 當勤精進 超生淨剎 永離五趣 若不信悟 無益其人 大命將至 悔亦何及 又云 無量無數劫以前 有世自在王佛出 化度眾生 是時有大國王 往聽說法 遂有覺悟 乃捨國王之位 而往修行 號曰法藏比丘 即阿彌陀佛也 對世自在王 發四十八願 願願度人 中一願云 我作佛時 十方無央數世界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十聲念我名號 而不生者 我不作佛 是我佛自有誓願度人 惟假人之十 念 以表歸依之心 故人至心信向 念其名號者 現世必蒙福佑 消除災障 身後必 往生極樂世界 若念名號時 一心觀想阿彌陀佛之形像 臨命終時 必見佛之真身 前來接引 又一願云 十方無央數世界女人 聞我名號 喜悅信樂 發菩提心 厭惡 女身 壽終之後 來生我剎 其身不復為女 以我佛威神廣大 無所不在 而人心念 與佛純熟 則自然感通 故佛現其身也 又云 阿彌陀佛 歷大阿僧祇劫 行菩薩行 忍力成就 不計眾苦 常以和顏愛 語 饒益眾生 善護口業 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 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 清淨無染 口中常出栴檀之香 身諸毛孔 出優鉢羅華香 無量眾生 聞此香者 皆發無上菩提 P. 9

10 之心 手中常出一切衣服 一切飲食 一切幢旛寶葢 一切音樂 及一切最上所需之 物 以此施惠眾生 令生歡悅 以行教化 故致無量無數眾生 發無上菩提之心 如 是善行 無量無邊 說不能盡 歷無量無數百千萬億劫 功德圓滿 威神熾盛 方得 成就所願 而入佛位 是以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蝡動之類 無所不度 所以一念歸依 遂生其國 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 皆受自然清虗之身 無極之壽 徧彼剎中 皆諸上善人 無有婦女 皆壽命無央數劫 皆洞視徹聽 遙相瞻見 遙 相聞語聲 皆求善道者 無復異人也 又云 釋迦佛一日容顏異常 侍者阿難 怪而問之 佛言善哉 汝所問者 勝于 供養一天下聲聞緣覺 及布施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蝡動之類 雖至累劫 猶百千萬倍 不可以及 所以者何 以諸天帝王人民 乃至蜎飛蝡動之類 皆因汝所問 而得度 脫之道 以此觀之 是釋迦佛 初欲說阿彌陀佛之時 其存于心而形于色者 已異于 平日 則阿彌陀佛 所以感諸佛者 固已非常 況于感一切眾生者乎 觀其初發願偈 云 我至成佛時 名聲超十方 人天欣得聞 俱來生我剎 地獄鬼畜生 亦生我剎中 是則凡在三界六道輪迴之內者 無所不度可知已 是以此經云 阿彌陀佛 現在西 方極樂世界 又在十方世界 教化無央數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蝡動之類 莫不過度解 脫者 是其所以廣度眾生 無有窮極 而人一念歸依 遂生其國 無足疑也 又云 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 于此世界 有幾何不退轉地菩薩 往生阿彌陀佛 剎 佛言 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不退轉地菩薩 往生彼剎 及諸小菩薩 修習少功德 者 不可勝計 不但我剎 他方佛剎 乃至十方無量佛剎中 其往生者甚多 不可復 計 又云 佛言 天地之間 五道昭明 恢廓浩渺 業報相生 轉相承受 美惡慘毒 皆自當之 善人行善 從樂入樂 從明入明 惡人行惡 從苦入苦 從暗入暗 世 人昧此 惡道不絕 故有自然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蝡動之類 展轉其中 累劫無由出離 惟修淨土 直得超去 無量壽經云 爾時韋提希號泣 白佛言 世尊 願為我廣說無憂惱處 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濁惡世也 于是世尊放眉間光 徧照十方世界諸佛國土 皆于中現 時韋 提希見已 向佛言 是諸佛土 雖復清淨 皆有光明 我今惟願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 又云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 願生彼國者 發三種心 即便往生 一者至誠心 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 復有三種眾生 當得往生 一者慈心不殺 具諸戒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修行六念 迴向發願 願生彼國 具此功德 一日乃 至七日 即得往生 生彼國時 此人精進勇猛 故阿彌陀如來 與觀世音大勢至 無 數化佛 百千比丘聲聞大眾 無量諸天 觀世音菩薩 執金剛臺 與大勢至菩薩 至 行者前 阿彌陀佛 放大光明 照行者身 與諸菩薩 授手迎接 行者見已 歡喜踊 P. 10

11 躍 自見其身 乘金剛臺 隨從佛後 如彈指頃 往生彼國 見佛菩薩色身 眾相具 足 演說妙法 聞已 即悟無生法忍 經須臾間 歷侍諸佛 徧十方界 於諸佛前 次第授記 還至本國 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上品中生者 不必讀誦方等經典 善解義趣 于第一義 深信因果 不謗大乘 以此功德 迴向求生極樂 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 與觀音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 持 金剛臺 至行者前 讚言 法子 汝行大乘 解第一義 是故我今來迎接汝 與千化 佛 一時授手 行者自見 坐紫金臺 如一念頃 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此紫金臺 如 大寶華 經宿則開 佛及菩薩 俱時放光 照行者身 目即開明 即下金臺 禮佛合 掌 經于七日 應時即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應時即能飛行 徧至十方 歷侍諸佛 修諸三昧 經一小劫 得無生忍 上品下生者 不信因果 不謗大乘 但發無上道心 以此功德 迴向求生極樂國 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 與諸眷屬 持金蓮華 化作五百佛 來迎此人 五百化佛 一時授手 讚言 法子 汝今清淨 發無上道心 我來迎汝 即自見身 坐金蓮華 坐已華合 隨世尊後 即得往生 七寶池中 一日一夜 蓮華乃開 七日 之中 乃得見佛雖見佛身 于眾好相 心不明了 三七日後 乃了了見 遊歷十方 供養諸佛 于諸佛前 聞甚深法 經三小劫 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 受持五戒 不造五逆 無眾過患 以此善根 迴向求生 極樂世界 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 與諸眷屬圍繞 放金光色 至其人所 演說苦空無 常無我 讚歎出家 得離眾苦 行者見已 心大歡喜 自見己身 坐蓮華臺 [跳-兆 +長]脆合掌 為佛作禮 未舉頭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蓮華尋開 當華敷時 聞眾 音聲 讚歎四諦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中品中生者 若有眾生 若一日一夜 受持八齋戒 一日一夜 持沙彌戒 一日 一夜 持具足戒 威儀無缺 以此功德 迴向求生極樂國 命欲終時 見阿彌陀佛 與諸眷屬 放金光色 持七寶蓮華 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 空中有聲 讚言 善男子 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法 我來迎汝 行者自見 坐蓮華上 蓮華即合 生于 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 經于七日 蓮華乃敷 開目合掌 讚歎世尊 聞法歡喜 得須 陀洹 經半劫已 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孝養父母 行世仁慈 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 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聞此事已 尋即命終 譬如壯 士屈申臂頃 即生極樂世界 生經七日 遇觀音勢至 聞法歡喜 過一小劫 成阿羅 漢 下品上生者 或有眾生 作眾惡業 雖不誹謗方等經典 如此愚人 多造惡業 無有慚愧 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 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 以聞如是諸經名故 除却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除五十億劫生 P. 11

12 死之罪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音勢至 至行者前 讚言 善男子 汝稱佛名故 諸 罪消滅 我來迎汝 行者即見 化佛光明 徧滿其室 即便命終 乘寶蓮華 隨化佛 後 生寶池中 經七七日 蓮華乃敷 當華敷時 大悲觀世音菩薩 放大光明 住其 人前 為說甚深十二部經 聞已信解 發無上道心 經十小劫 具百法明門 得入初 地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生 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 偷僧祗物 盜現前僧物 不淨 說法 無有慚愧 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 以惡業故 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 地獄眾火 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 以大慈悲 為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 廣讚彼佛光明 神力 亦讚戒定慧解脫知見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獄猛火 化為清涼 風 吹諸天華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 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蓮華內 經于六劫 蓮華乃敷 觀音勢至以梵音聲 安慰彼人 為說大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 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 作不善業 五逆十惡 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 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 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 種種安慰 為 說妙法 教令念佛 此人苦逼 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者 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于念念中 除八十億 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 見金蓮華 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 世界 于蓮華中 滿十二大劫 蓮華方開 觀音勢至以大悲音聲 為其廣說諸法實相 除滅罪法 聞已歡喜 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大悲經云 佛言 我滅度後 北天竺國 有比丘名祁婆迦 修習無量種種最勝菩 提善根 已而命終 生于西方 過百千億世界無量壽國 于彼佛所 種諸善根 後當 作佛 號無垢光 菩薩生地經云 佛言 時摩差竭得不起法忍 五百清信士 二十五清信女 皆得 不退轉地 壽終俱生無量壽佛清淨國 淨土傳云 阿彌陀佛 與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 悲憫眾生 乘大願船 泛生死海 就此娑婆世界 呼引眾生 上大願船 送至西方 若信心肯往 雖有罪惡 亦必得 生彼土 經云 佛能度一切眾生 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 葢信者一念也 身壞時惟一 念而已 一念到處 則無不到 況佛與菩薩 又招引人往生乎 華嚴行願品云 是人臨命終時 最後剎那 一切諸根悉皆散壞 一切親屬悉皆捨 離 一切威勢悉皆退失 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一切無復相隨 惟此願王 不相捨離 於 一切時 引導其前 一剎那中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 莫生疑念 應當諦受 藥王菩薩本事品云 聞是經典 如說修行 於此命終 即往安樂世界 阿彌陀佛 大菩薩眾 圍繞住處 生蓮華中寶座之上 P. 12

13 法華經云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大智度論云 佛是無上法王 諸大菩薩以為法臣 諸臣所尊重者 惟佛法王也 有諸菩薩 自念往昔謗般若墮惡道 受無量苦 復經無量劫來 雖修餘行 不能得出 苦海 後遇善知識 教念阿彌陀佛 即得除滅罪障 超生淨土 我今應當禮謝阿彌陀 佛 何以故 父母親友人天王等 不能度我出離苦海 惟阿彌陀佛願力攝受 是以得 出苦海 偈云 若人願作佛 心念阿彌陀 即得為現身 故我歸命禮 無為楊傑次公 少登高科 明禪門宗旨 謂眾生根有利鈍 即其近而易知 簡而 易行者 唯西方淨土 但一心觀念 仗佛願力 直生安養 (即淨土)故華嚴經載解脫長 者子云 知一切佛 猶如影像 自心如水 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 隨意即見 是知眾生注念 定見阿彌陀佛 若生彼土 則無眾苦 般舟三昧經云 跋陀和菩薩 問釋迦佛云 未來眾生 云何得見十方諸佛 佛教令念阿彌陀佛 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又大寶積經云 若他方眾生 聞無量壽如來名號 乃至能發一念淨信 歡喜愛樂 所有善根 迴向願生其國者 隨願往生 得不退轉 此皆佛言也 不信佛言 何言可 信 不生淨土 何土可生 蘇東坡云 次公晚年 作監司太字 畫丈六阿彌陀佛像 隨行供養觀念 至壽終時 感佛來迎 端坐而化 其辭世頌曰 生亦無可戀 死亦無 可捨 太虗空中之乎者也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釋迦佛在世時 有翁婆二人 用糓一斗記數 念阿彌陀佛 願生西方 佛云 我 別有方法 令汝念佛 一聲得多糓之數 乃教以念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 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出寶王論)甞以秈糓校之 一合千八百粒 此數乃二千石 之數 佛自以此教二老人 則其功德甚大可知矣 (真言字 本非佛國字 乃譯經者所用 人以其字難識而不讀 佛初說時 止有音聲 今存其 聲音 用易識之字代之 又世間點句多差 今用藏經兩處點句一同 更不須疑 誦此呪者 阿彌陀 佛 常在其頂 不令冤家為害 現世安穩 命終任意往生 若滿二十萬徧 即菩提芽生 三十萬徧 不久面見阿彌陀佛 今依藏經點句載覽) 毗 訶 南謨阿彌多婆夜哆 拖伽哆 夜哆隸 夜哆阿彌里 都婆毗 阿彌里哆 悉躭婆 阿彌里哆 毗加蘭帝 阿彌里哆 毗加蘭哆 加彌膩 伽伽那 止哆加唎 娑婆 淨土起信 王龍舒云 予徧覽藏經 及諸傳記 取其意為淨土文 無一字無所本 幸勿以人 微而忽其說 欲人人共曉 故其言直而不文 淨土之說 多見于日用之間 而其餘功 乃見于身後 不知者 止以為身後之事 而已 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前也 何則 佛之所以訓人者 無非善 與儒教之所以訓 人 何以異哉 故其以淨土為心 則見于日用之間者 意之所念 口之所言 身之所 P. 13

14 為 無適而非善 善則為君子為大賢 現世則人敬之神祐之 福祿可增 壽命可永 庸人稍知佛理者 世必目之為善人 此其效也 由是言之 則從佛之言 而以淨土為 心者 孰謂無益于生前乎 或曰 從孔子之言 而以儒教為心 豈不益于生前 何必 淨土哉 曰此世間法耳 非出世間法 世間法則不出于輪迴 出世間法則直脫輪迴之 外 淨土既益于生前 又益于身後者 以其兼世間出世間法故也 淨土之說 有理有跡 論其理 則見于日用之間 而未常離 前篇所言是也 論 其跡 則見于三時一茶之頃 而不必終日泥十念法門是也 葢修持法門有九品 人人 皆可以修 雖罪惡之人 佛亦不棄 迴心向善 即為善故 雖屠宰之人 放下屠刀 亦可以修 所以修者不難 亦不妨一切俗事 故在官不妨職業 在士不妨修讀 在商 賈不妨販賣 在農人不妨耕種 在公門不妨事上 在僧徒不妨參禪 凡一切所為 皆 不相妨 故曰 其修持工夫 見于三時一茶之頃耳 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 用力 甚易 而收功甚大 人何為而不修乎 及此不修 可痛惜哉 可痛惜哉 人驟聞淨土之景象 多不信之 無足怪也 葢處此娑婆濁世 惟知生長于胞胎 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 壽不過百年 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 衣食必由于營作 不知彼 有自然之衣食 快樂常雜于憂惱 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 遂將佛之所言 等于幻妄 而不之信 殊不思佛切戒人以妄語 必不自妄語以誑人 其言可信 無足疑者 故先 賢云 佛言不信 何言可信 況自古及今 修此者感應甚多 猶不可以不信者也 世有專于參禪者云 惟心淨土 豈復更有淨土 自性阿彌 不必更見阿彌 此言 似是而非也 何則 西方淨土有理有跡 論其理 則能淨其心 故一切皆淨 誠為惟 心淨土矣 論其跡 則實有極樂世界 佛丁寧詳復言之 豈妄語哉 人人可以成佛 所謂自性阿彌者 固不妄矣 然猝未能至此 譬如良材可以雕刻物像 而極其華麗 必加以雕刻之功 然後能成 不可遽指良材 而遂謂極物像之華麗也 又或信有淨土 而泥惟心之說 謂現前即是西方 不足生者 謂參禪悟性 超佛越祖 阿彌不足見 者 皆失之矣 何則 此言甚高 竊恐不易到 彼西方淨土無貪無戀 無嗔無痴 吾 心能無貪戀無嗔痴乎 彼西方淨土思衣得衣 思食得食 欲靜則靜 欲去則去 吾思 衣而無衣 則寒惱其心 思食而無食 則饑惱其心 欲靜而不得靜 則羣動惱其心 欲去而不得去 則繫累惱其心 是所謂惟心淨土者 誠不易到也 彼阿彌陀佛 福重 山海 力挈天地 變地獄為蓮華 易于反掌 觀無盡之世界 如在目前 吾之福力 尚不能自為 常恐宿業深重 墜于地獄 況乃變作蓮華 隔壁之事猶不能知 況乃見 無盡世界乎 是所謂自性阿彌者 誠不易到也 然則吾心可以為淨土 而猝未能為淨 土 吾性可以為阿彌 而猝未能為阿彌 烏得忽淨土而不修 捨阿彌而不欲見乎 故 修西方 見佛而得道則甚易 若止在此世界 欲參禪悟性 超佛越祖為甚難 況修淨 土者 不礙于參禪 何參禪者 必薄淨土而不修也 大阿彌陀經云 十方有無量菩薩 往生阿彌陀佛國 彼菩薩尚欲往生 我何人哉 不欲生彼 是果勝于諸菩薩乎 不 P. 14

15 仰藉阿彌陀佛慈力 往生彼國 又果勝于阿彌陀佛乎 由此言之 惟心淨土自性阿彌 者 高而寡效 修未到者 誤人多矣 不若脚踏實地 持誦修行 則人人必生淨土 徑脫輪迴 與虗言無實者 天地相遠矣 淨土或問云 今禪者見修淨土 鄙之為愚夫愚婦 此非鄙愚夫愚婦也 乃鄙文殊 普賢馬鳴龍樹也 何以故 觀佛三昧經文殊菩薩偈云 願我命終時 滅除諸障礙 面 見彌陀佛 往生安樂剎 華嚴行願品普賢菩薩偈云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 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起信論 馬鳴菩薩 示最勝方便 謂專意念 佛 即得往生 終無有退 楞伽經 佛告大慧 大名德比丘 厥號為龍樹 初得歡喜 地 往生安樂國 以上略舉四大菩薩 其餘菩薩修淨土者 不可勝紀 下劣凡夫 焉 得忽淨土而不修 參禪一法 固為了悟生死 而設修淨土一法 亦是令眾生了悟生死也 參禪有省 則現世了悟生死 得生淨土 則見阿彌陀佛 而後了悟生死 況即證無生忍 居不 退轉地 直至成佛而後已 大善知識 未甞不以此教人 初機參學人 何為薄淨土而 不修乎 蓮宗寶鑑云 世人稍利根 便輕視念佛 謂是愚夫愚婦勾當 彼徒見愚夫愚婦 口誦佛名 心遊千里 不知此等 是名讀佛 非念佛也 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 故名 曰念 然人之一心 不思正則思邪 不思理則思欲 今人念念思憶五欲 不覺其非 反以念佛為非 不亦惑之甚哉 人有不信因果 從而不信淨土者 夫因果烏可以不信乎 要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 是 要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 若不信此語 何不以目前之事觀之 人生所以有富貴 貧賤 有苦樂勞逸 有榮辱壽夭 其禍福種種不同 雖曰天命 天豈私于人哉 葢以 其人前生所為有善惡故 今生受報有禍福 是以此身謂之報身 報身者 報我前生所 為故 生此身也 以其前生所為不能純乎善故 今生亦不得純受其福報 有富貴而苦 夭者 有貧賤而壽樂者 有榮寵而悴辱者 如影隨形 如響應聲 纖毫不差 故云種 桃得桃 種李得李 惟種時少 收穫時多 故作善惡時甚小 受禍福之報甚大 故云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人生為善惡 果報還如此 葢造化自然之理也 此理可信 則淨土之說必可信 何則 二者皆佛言也 佛誠言于因果 必不妄言于淨土 故因 不信因果 從而不信淨土者 此可以解其惑矣 或者疑云 此間念佛 西方七寶池中 如何便生蓮華一朵 曰此不難知也 譬如 大明鏡 凡有物來 便現其影 鏡何甞容心哉 以其明而自然耳 阿彌陀佛頂中光明 清淨圓滿 自然照見十方世界 是故此間念佛 西方七寶池自然生蓮華一朵 無足 疑也 或又疑念往生真言者 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若無量世界眾生 念此真言 阿彌 陀佛豈能一一徧住其頂乎 曰亦自然耳 譬如天上一月 普現一切水中 豈不自然哉 P. 15

16 人生時 父母妻子 屋宅田園 牛羊車馬 以至檯凳 器皿衣服 及細微帶索等 物 不問大小色色 認為己物 倉庫既盈 心猶未足 金珠已多 營猶未止 舉眼動 步 無非愛着 一宿在外 已念其家 一僕未歸 已憂其失 種種事務 無非掛懷 一旦大限到來 盡皆拋去 雖我此身 猶是棄物 況身外者乎 靜心思之 恍如一夢 古人有言 一日無常到 方知夢裏人 萬般將不去 惟有業隨身 妙哉此言也 予 故用其後二句 續成一偈云 萬般將不去 惟有業隨身 但念阿彌陀 定生極樂國 葢業者 謂善業惡業 此皆將得去者 豈可不以淨土為業乎 昔佛問阿難云 汝欲見地獄人否 阿難云欲見 佛云 身行惡 口言惡 意念惡 此地獄人也 葢謂人生善惡 不過身口意三業 若三業俱惡 是為純黑業 所以入 地獄 若三業俱善 則為純白業 乃生天堂 若三業中 有一業善 則為雜業 亦不 入地獄 故身意雖惡 而口念佛名 亦一業善 遠勝于三業俱惡 況口念佛時 又能 心想佛像 則意業善 端正其身 而手提數珠 則身業善 常能善此三業 以修淨土 必上品生 或曰 人誦佛名 連稱不絕 正如呼一人 頻呼不止 其人必怒 則是 專誦佛名者 未足為善也 是不然 眾生自無始以來 口業過惡 積如山海 多誦佛 名 以滌蕩之 猶懼不足 豈可以稱呼常人之名為比也 況佛自開此念誦法門 所以 誘掖眾生 善其口業 以漸善其身意者 至矣 其謂專誦佛名 未足為善者 世俗愚 昧之說 非諸佛誘掖眾生之言 何足齒焉 據佛所言 口業果報多于身意二業 以發意則未必形于外 出口則遂見矣 舉身 為惡 猶有時艱阻 不若口之易發也 且如人有一言稱人或勸人 其人終身受賜 有 福及子孫者 一言陷人或唆人 其人終身受害 有累及子孫者 口業豈不重哉 全持齋戒 又禮佛念佛 讀誦大乘經典 解第一義 以此迴向 願生西方 必上 品上生 所謂齋者何哉 不食肉 不飲酒 不淫慾 不食五辛 所謂戒者何哉 殺生 偷盜邪婬 是謂身三業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是謂口四業 貪慾瞋恨邪見 是謂意三 業 總為十戒 若修淨土者 全持十戒 加以如上文所言功德 固上品上生矣 若止 持五戒 而修淨土 亦不失中品下生 或下品上生也 若又不能持五戒 豈可以不戒 殺生乎 殺生為五戒之首 亦為十戒之首 亦為比丘二百五十戒之首 是不殺則為大 善 殺則為大惡 故殺生不可不戒也 凡殺生以資口腹 則口腹之欲何厭 放箸之後 滋味已空 而殺業具在 若殺生以待賓 賓則以平日不殺 亦無過責 況其罪己自 當之 經云 來而獨自來 去而獨自去 輪迴獨自行 果報獨自受 觀此則豈可為人 而殺生也 若殺生以祭先祖 豈無素食清羞 孔子雖蔬食菜羮瓜 祭必齋如也 如是 何有不可哉 若然香誦經 仗佛力 以為薦拔 自得超生 故亦不在殺生也 若止能 持此不殺之一戒 以修淨土 已不在下品生矣 楞伽經云 有無量因緣 不當食肉 眾生肉本非所宜食 以耳聞目見 慣熟不知 其非 如能斷去 固為上也 如不能斷 且食三淨肉而減省 所謂不見殺 不聞殺 P. 16

17 不為己殺 是也 如食兼味 且去其一 如兩飡皆肉 且一飡以素 人生祿料有數 若此自可延壽 更當為此 眾生念誦資薦 庶可釋冤滅罪 據閻羅王告鄭鄰之言 則 至誠為彼念佛 必得超度往生(觀音感應記云 饒州軍典鄭鄰 誤追至陰府 放還 閻王告云 汝還人間 勉力為善 汝見人殺生 但念阿彌陀佛 與觀世音菩薩 彼得受生 汝亦得福 由此推 之 足以見念阿彌陀佛 誠可薦拔亡者 增延福壽 不獨身後生西方也) 下品下生者 乃臨終地獄形相已現 能至心十念南無阿彌陀佛 則變地獄為蓮華 亦生淨土 良由我佛慈悲至深 威力至大 故能如此 然所謂十念者 乃生前自己 十聲 念阿彌陀佛 非身後倩人念也 生前自念者 臨命終時 佛與菩薩 自來迎接 故 亦必生淨土 或云平生殺害眾生 苦虐人民 臨死念佛 便得往生 其所殺所苦 之眾生 懷冤負枉 何時而可解乎 答云 生淨土得道之後 然後度脫一切冤親 豈 不勝于冤冤相報彼此無出期者乎 蓮宗寶鑑云 惡人必不回心念佛 其有念佛者偽也非真念也 若真能一心念佛 即取給於臨終之十念 亦必往生 況善人一心念佛 而有不生西方者乎 我輩既修淨 土 止愁不到一心不亂田地 若一心不亂 任他千譏萬謗 當巍巍不動如泰山矣 更 何疑哉 淨土指歸云 欲了生死 修行淨業 當發十種信心 念念不忘 決生淨土 一信 佛所說法 金口誠言 真實不虗 二信凡夫在迷識神不滅 六趣循環不息 三信此土 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迴 四信未出輪迴雖生天上不免墮落 五信極樂世界眾生生者永 無退轉 六信眾生發願願生淨土決定往生 七信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八 信念佛之人阿彌陀佛神通光明攝取不捨 九信念佛之人十方世界恒沙諸佛同以神力時 常護念 十信既生淨土壽命無量一生當得無上菩提 于此十種 不能深信 生疑惑者 雖念佛不得往生 又有一種常情 謂念佛乃老年事 方當少壯未暇 及此一旦無常 措手弗及咦 莫待老來方念佛 孤墳多是少年人 今為再設方便 當少壯時 即須 信向 每日早晨盥[口*敕]畢 虔心面西 止用十念工夫 專精念佛十聲 即迴向云 願我臨命終時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持至半老 加功精進 亦必往生 是書廼原本龍舒 推廣至教 以補法寶之所未備 凡我善信得是書者 切宜仰體 佛祖弘慈 公諸同志 轉相勸諭 萬弗束之高閣 及等閒委棄 沉埋法寶 慢褻 聖贒 罪莫可逭 戒之戒之 如有遠方善信 欲廣其傳 捐貲重刻 流播十方 功德 無量 決定往生 勉之勉之 淨土定式 (每日早中晚三時 焚香合掌 向西頂禮 兩目上視 儼覩慈顏 先念) P. 17

18 南謨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 南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拜) 南謨大悲觀世音菩薩(一拜) 南謨大勢至菩薩(一拜) 南謨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一拜) (拜畢 復合掌頂禮 觀想己身 在蓮華內 仰對 阿彌陀佛丈六金身 在大蓮華金臺上 兩眉中間 向上有白毫一條八稜中空之像 隨念) 南謨阿彌陀佛(十聲) (又觀想 觀世音菩薩丈六金身 在大蓮華內 垂手接引 隨念) 南謨觀世音菩薩(十聲) (又觀想 大勢至菩薩丈六金身 在大蓮華內 隨念) 南謨大勢至菩薩(十聲) (又觀想徧界 菩薩眾俱在蓮華內 隨念) 南謨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十聲) (復頂禮念大悲菩薩讚 佛懺罪廻向發願偈一徧) 十方三世佛 威德無窮極 凡有諸福善 感應隨時現 見聞皆精進 如佛度一切 阿彌陀第一 我今大歸依 至心用迴向 臨終西方境 共生極樂國 九品度眾生 懺悔三業罪 願同念佛人 分明在目前 見佛了生死 (念畢廻向云 弟子某虔誦聖號 專求臨命終時 仗 佛菩薩慈悲接引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拜 隨觀想 己身 在蓮華內 直達西方 親見我 佛菩薩 良久又念) 南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七徧畢) (迴向云 弟子某虔誦聖號 專為超度 此南閻浮提 今生宿世 祖宗父母 伯叔兄弟 子孫 妻女 宗親外戚 僕從使女 師徒朋友 恩主冤家 已相識未相識 乃至所殺所食 為絲為綿之眾 生 盡生極樂世界 一拜 大悲呪(七徧) 又念) 往生呪(七徧畢) P. 18

19 迴向云 願我今生臨命終時 仗此二神呪力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隨觀想己身 在蓮華內 直達西方 親見我 佛菩薩 良久功畢 餘功誦彌陀經一卷 念佛千聲 或五百聲 或三百聲 隨力念之 不拘多寡 每日如此 專志修持 其往生品地必高 舊法 早中晚三時修習者 為通緇素而定也 若出家者 無事擾心 應當六時禮 誦 若在家者 世事稍暇 亦須三時禮誦 再或冗忙 只早晚亦可 如萬難脫身 早 晨一時斷不可缺 凡念佛者 有默持 有高聲持 有金剛持 然高聲覺太費力 默念又恐昏沉 只 是綿綿密密 聲在唇齒之間 乃謂之金剛持 三者隨其意之所之 不必執定 久久自 有利益 今之念佛者 只是隨口呌喊 所以不得利益 必須句句出口入耳 聲聲喚醒 自心 則自有得力處矣 若有女人及愚鈍人 不能多記者 只用前段十念工夫亦可 不能誦大悲呪 只誦 往生呪 或二十一徧 或四十九徧亦可 不能誦彌陀經 只隨力念佛亦可 總之用工 不拘多寡 只在信向不輟 亦必往生 修持要約 平時齋戒潔已 清心靜慮 面西安坐 閉目默然 觀想阿彌陀佛真色金身 在西 方七寶池中 大蓮華上座 其身長丈六 兩眉中間 向上有白毫一條 八稜中空 光 明照耀 金色面與金色身 更不得妄有分毫他念 當令閉眼開眼 悉皆見之 如此久 久念心純熟 自然感應 見佛金身 此法最為上等 葢心想佛時 此心即是佛 又勝 于口念也 身後必上品上生 更于行住坐臥 著衣喫飯 一切時中 默然舉念南無阿彌陀佛 即返觀自照 這 念佛求生淨土的是誰 良久 又念如是參究工夫 勿令間斷 忽然親見彌陀 盡大地 是個西方淨土 蓮宗寶鑑云 修淨土人 凡欲入觀正念 西向一心 觀想阿彌陀佛而坐 或欲行 時 一心觀想阿彌陀佛而行 或欲睡時 一心觀想阿彌陀佛而臥 功深力久 或于正 觀念時 即得見之 或于睡夢中見之 但辦至誠 必如所願 觀經云 觀想阿彌陀佛身相光明 如百千萬億閻浮檀金色 (閻浮檀金者 極大極美 之金也)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那由他者 萬億也 由旬者 十六里也)眉間白 毫 如五須彌山 佛眼如四大海水 清白分明 以無緣慈 攝取眾生 兼觀想觀世音 菩薩 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 身紫金色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 有八萬四千光 其光柔軟 以此寶手 接引眾生 次觀想大勢至菩薩身 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 舉身光明 作紫金色 有緣眾生皆得悉見 隨想己身亦在七寶池蓮華內 結跏趺坐 見佛菩薩 并見諸佛 蓮華滿虗空界 如此觀想 善根愈大 倘或未能 且想丈六小 P. 19

20 像亦可 大悲懺文云 觀世音菩薩常白佛言 若諸眾生受持大悲神呪 不生諸佛國者 我 誓不成正覺 是菩薩全以悲願度人 大勢至菩薩以念佛證無生忍 究其因地 純于念 佛上用工 念念無間 打成一片 葢佛者心也 念佛念心 心心不二 佛佛皆然 一 念貫通 是真淨土 念佛之旨 大略如斯 遠公祖師得是三昧 以示百二十二人及十 八大賢 同修同證 思專想寂 以至究竟 六祖讚云 念此一句阿彌陀佛 是萬世出世之妙道 成佛作祖之正因 此句是三 界人天之眼目 明心見性之慧燈 此句是十方虗空之無際 廣大一性之圓明 此句是 五千大藏之骨髓 八萬總持之要門 此句是渡苦海之舟筏 最尊最上之法門 所有四 眾弟子 若要心性明朗 時時念想彌陀名號 念滿成功 徑往西方極樂世界 面見彼 佛 親承授記 因誓曰 我若妄語誑眾生 自遭拔舌塵沙劫 永明壽禪師四料揀云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錯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無 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 猶如帶角虎 現世 為人師 當來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 鐵床并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 靈芝法師云 愽地凡夫惑業纏縛 流轉五道 百千萬劫 受諸苦惱 忽聞淨土 志願求生 一日稱名 即超彼國 若人肯念阿彌陀佛 超過一切善根 何則 雖修一 切福業 若無正信 求生淨土 皆為小善根也 若念阿彌陀佛 發願求生淨土 是為 大善根也 億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如此繫心 任運常遮一切惡念 設欲作惡 心常下耎 惡不能成 如身有香自然離臭 又復覺 心微起惡念 即便憶佛 以佛力故 惡念自息 又若覺他受苦時 以念佛心 憐憫于 彼 願其離苦 若斷刑獄 以念佛故 生憫念心 雖依正法 當密作願云 我行王法 非我本心 願生淨土 誓相救濟 凡修淨土 須是自信自行自辦 工夫努力 向前灼然 要敵他生死始得 若也半 信半疑 如何出得輪迴 若是信得及 便從今日 發大勇猛大精進 莫問會與不會 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如靠一座須彌山相似 搖撼不動 專其心 一其意 或 參念 或觀念 或十念 或臆念 或默念 或禮念 念茲在茲 朝也念 暮也念 行 也念 坐也念 日日時時 不要放捨工夫 如此把得定 做得主 縱遇苦樂順逆境界 現前 只是念阿彌陀佛 無一念退惰心 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 臨命終時 定生上 品 其或力量未充 應須隨力修習 朝昏禮念 縱使家緣冗繁 無忘十念稱名 猛著 精彩 積功累行誓畢此生 同登淨域 方為了事 要知此事 決定不在 廣設道場 多點香燭上 決定不在有傳有授 扭揑做作上 決定不在會說會道 廣化人緣上 此 等之人 所謂著事相而疎正理 順聲色而背真宗 數他寶而已無半錢者也 須是以念 佛為正行 而兼修福德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所修一切善根 悉皆回向 願生淨土 P. 20

21 自然善果圓成 有行有願 直入無為 此乃佛祖修淨業之本也 今人皈依佛會 或為病苦 或為 報親 或為消災祈福 或為修積來生 皆是了還心愿 只求富貴榮華 誇耀塵世 罕 有為自己生死 發願念佛 往生淨土者 如此妄想 不合佛祖本願 縱使一生修誦 錯用工夫 臨終不得往生 凡曰作福 盡屬有為 乃世間有漏之因 非出世無為之道 修行佛子 宜善思惟 一念回光 願捨娑婆 往生淨土 譬如游子 久客他鄉 復 歸故里 凡念佛人 塵根未淨 惡念起時 須自檢點 或有慳貪心 嗔恨心 癡愛心 嫉 妬心 欺誑心 吾我心 貢高心 謟曲心 邪見心 輕慢心 能所心 及諸隨染所生 一切不善之心 設或起時 急須高聲 念佛斂念 歸正直下 打併淨盡 勿令相續 所有深信心 至誠心 慈悲心 謙下心 平等心 方便心 忍辱心 持戒心 喜捨心 禪定心 精進心 菩提心 及一切善心 常常守護 但能依法修持 是為淨土正行 初學對治昏散之心 數息最要 凡欲坐時 先想己身 在圓光中 默觀鼻端 想 出入息 每一息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 方便調息 不緩不急 心息相依 隨其出入 勿令間斷 行住坐臥 常自密密行持 久久純熟 忽爾心眼開通 三昧現前 即是 唯心淨土 天台十疑論云 一切諸佛 悉皆平等 但眾生根鈍 濁亂者多 若不專心係念一 佛 則心散漫 三昧難成 故專令念阿彌陀佛 即是一相三昧 寶王論云 修持一相 三昧者 當于行住坐臥 係念不忘 縱令昏寐 亦係念而寢 覺即續之 不以餘業間 斷 不以貪嗔等間隔 隨犯隨懺悔 念念常清淨圓明 即是一相三昧也 又須發救度眾生心 發至誠心 發堅固心 發深心 加以禮拜念佛 如此則現世 蒙佛加佑 身後必上品上生 救度眾生心者 願生淨土 見佛得道後 救度苦海眾生 非獨度自身也 至誠心者 直心歸向 無邪曲也 堅固心者 堅持精進 更不退轉 也 深心者 用心深至直透淨土 如探海底明珠也 三世諸佛 與法界眾生 皆由心 造 吾心如是 焉得不上品上生 人生皆如水泡 生滅不常 或一歲二歲 或一十二十 幸而至五六十 亦為難矣 況世間無非是苦 但不思省 故不覺知 不稱意時 固為苦矣 即或稱意 亦無多 時 父母妻兒 或疾病死亡 或殺傷離散 或自己大限忽然而至 平生罪惡 豈得全 無 自少至老 積累既多 閉眼之後 不免隨業緣去 或墮地獄 受諸極苦 或為畜 生 受人宰殺 或生餓鬼 饑火燒身 或入修羅 嗔恨戰鬪 即有善業 得生天上人 間 受盡福報 依舊輪迴 漂流汩沒 無有出期 惟西方淨土 最為超脫輪迴之捷徑 更得不退轉 色身難得 趂康徤時 辦此大事 當常作念云 吾自無始以來 輪迴 六道 不知有此法門 故不出離 今日知之 豈可不即時下手 年高者固當急急勉力 P. 21

22 年少者亦不可因循 平時豫備 工力純熟 臨命終時 徑生極樂世界 視死入地府 見閻王 受譴責者 相去萬萬矣 況其工甚易行 盡大藏中 八萬四千法門 無如此 之要捷者 而人或不知 可痛惜哉 知而不可 尤可痛惜也 凡受師友之訓誨 恩地之提挈 交游之禮遇 悉皆告以淨土而為之報 以至與一 切人 或一飯一茶 一言一坐 下至僕隷 有事我之勞者 皆以此告之 使脫離苦海 即一切知與不知 識與不識 皆以是化之 使共生淨土 又一切飛禽走獸蜎飛蝡動 之類 遇彼宰殺受困時 皆當為念阿彌陀佛數聲 或往生呪數遍云 願汝往生極樂世 界 乃至形相不可見者 亦當作是念言 如此則吾善念純熟 臨終上品上生必矣 大 慈菩薩勸修西方偈云 能勸二人修 比自己精進 勸至十餘人 福德已無量 如勸百 與千 名為真菩薩 又能過萬數 即是阿彌陀 勸人善道 名為法施 勸修淨土 又 法施之最大者 齋僧供佛 燒香獻花 懸旛建塔 念佛禮懺 種種三寶上崇奉 以此功德 迴向 願生西方 或為世間種種利益方便善事 若為子盡孝 為兄友愛 為弟敬長 鄉黨鄰 里 姻親相接 以禮相與 以恩以至 事君則盡忠 為官則盡仁 為下則勤以事上 或教導愚迷 或扶助孤弱 或濟急難 或惠貧窮 或修橋砌路 或施藥散食 或減己 奉養 以利他人 或臨財饒人 以自省約 或教人為善 或讚善止惡 隨力所作 世 間一切善事 不拘大小 不拘多少 以此迴向 願生西方 常使一念不斷 念茲在茲 必上品上生 佛言 欲修淨土 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解第一 義 勸進行者 此三世諸佛 淨業正因 三皈謂皈依佛法僧也 人子于父母 服勞奉養以安之 孝也 立身行道以顯之 大孝也 勸以念佛法門 俾得往生淨土 大孝之大孝也 奉告世人 父母在堂 早勸念佛 更須教以至誠信 向 一心專念 寶積經云 世尊父王 頂禮佛足 一心合掌 而白佛言 云何修行當 得佛道 佛言 一切眾生皆即是佛 汝今當念西方世界阿彌陀佛 常勤精進 當得此 道 觀此則知為人子者 斷當勸進父母矣 呂文正公 每晨興禮佛祝云 不信三寶者 幸勿生我家 願子孫世世食祿 護持 佛法 後呂氏所出 若公著 若好問 若用中 皆貴顯而奉佛 竟酬所願 況求生淨 土 取必于自己 而有不可必得者乎 凡在家菩薩 無檀信之齋供 必須隨順正法 度日資生 或田疇力作 或市井經 營 或富有家貲 或日求升斗 勤則不缺 儉則不奢 如此修行 方為佛子 所以潭 州黃老常打鐵以修行 居士龐公賣笊篱而養道 喻彌陀畫像為業 戴佛菴發燭資身 可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矣 P. 22

23 善導和尚臨終往生正念文曰 凡一切人命終 欲生淨土 須是不得怕死 常念此 身多苦 不淨惡業 種種交纏 若得舍此穢身 超生淨土 受無量快樂 解脫生死苦 趣 乃是極稱意之事 如脫獘衣得換珍服 但當放下身心 莫生戀著 凡遇病時 便 念無常 一心待死 叮囑家人 及往來問候人 凡來我前 為我念佛 不得說眼前閒 雜之話 家中長短之事 亦不須溫言相慰 祝願安樂 若病重將終之際 親屬不得垂 淚哭泣 及發嗟嘆懊惱之聲 惑亂心神 失其正念 但一時同聲念佛 待氣盡良久 方可哀泣 纔有絲毫繫戀 便成罣礙 不得解脫 若得明曉淨土之人 頻來策勵 極 為得力 若依此者 決定往生 斷無疑也 知歸子問曰 平生未念佛人 還用得否 答曰 此法僧人俗人 未念佛人用之 皆得往生 決定無疑 常見世人 平常念佛 禮讚發願 求生西方 甚是勤拳 及至臨病 却又怕死 都不說著往生淨土之事 直 待氣消命盡 方始十念鳴鐘 却如賊去關門 濟何事也 生死事大 須是自家著力始 得 若一念差錯 歷劫受苦 誰人相代 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 常以此法 精進受持 是為臨終大事 佛言 若人命終之際 豫知時至 正念分明 洗浴著衣 吉祥而逝 光明照身 見佛相好 眾善俱見 定知此人決定往生淨土 天台十疑論云 臨終念佛 名最後心 其心猛利 一念佛名 即生淨土 葢垂死 時 其心猛健決定 勝于百歲行力 故能感佛來迎 即生彼土也 蓮池大師曰 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 不論貴賤智愚 不論老少疲癃 但一心不 亂 隨其功行大小 九品往生 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試為眾等言之 若人富 貴 受用現成 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 家小累少 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 宗祀得託 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 孤身自由 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 安受供養 正好念佛 若人 子逆 免生愛戀 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 趁身康健 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 切近無常 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 精神強健 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 光景無多 正好念佛 若 人處閒 心無事擾 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 忙裏偷閒 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 逍遙物 外 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 知是火宅 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 通曉淨土 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 別無所能 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 律是佛制 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 經是 佛說 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 禪是佛心 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 道須佛證 正好念佛 普勸世人 火急念佛 九品往生 華開見佛 見佛聞法 究竟成佛 始知自心 本 來是佛 真歇了禪師云 捷徑法門 惟有念佛 功高易進 若不念佛而求出離者 終無所 獲 普勸清信 一心念佛 求願往生 決矣不悞 明教大師云 吾勸學道者 若不能頓悟 且把一句阿彌陀佛 常憶常念 常覺常 照 何以故 此時縱然未悟 臨命終時 仗彼佛力 必得往生 既得往生 何愁不悟 諸仁者 要知念佛一門 實乃超出餘門之上 P. 23

24 天如祖師云 世人愚昧特甚 教他念佛往生 每自諉凡夫 如何敢望 必待來世 再修 不知念佛法門 一念信心 彈指可到 總仗佛力接引 何待來生 先德云 此 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斯言誠宜三復 宗本法師 禪宗淨土難易說 今世人提公案做工夫 只期參禪悟道 不願往生淨 土 此法何如 答曰 利根上智之人 可以直參實悟 略有差訛 便成大錯 何以故 參禪悟道者難 念佛往生者易 古德云 參禪要了生死 百無二三 念佛求生淨土 萬不失一 正所謂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錯路也 法門固有八萬四千 總不如一句阿 彌陀佛 淨土扶迷 獅子峯如如顏丙勸修淨業文(身為苦本覺悟早修) 只這色身 誰信身為苦本 盡貪世樂 不知樂是苦因 浮生易度 豈是久居 幻 質非空 總歸磨滅 自未入胞胎之日 寧有這男女之形 只緣地水火風假合而成 不 免生老病死彫殘之苦 上無絲線可掛 下沒根株所生 虗浮如水上泡 須曳不久 危 脆似草頭露 倐忽便無 長年者不過六七十以皆亡 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 又有 今日不知來日事 又有上床別了下床時幾多 一息不來 便覺千秋永別 (雪峰頌 一 盞孤燈照夜臺 上床脫了襪和鞋 三魂七魄夢中去 未委明朝來不來)嘆此身無有是處 奈誰人 不被他瞞 筋纏七尺骨頭 皮褁一包肉塊 九孔常流不淨 六根恣逞無明 髮毛爪齒 聚若堆塵 涕淚津液污如行廁 裏面盡蛆蟲聚會 外頭招蚊虱交攢 沾一災一疾 皆 死得人 更大熱大寒 催人易老 眼被色牽歸餓鬼 耳隨聲去入阿鼻 口頭喫盡味千 般 死後只添油幾滴 (長魁詩云 紅紅白白莫相瞞 無位真人赤肉團 敗壞不如猪狗相 只今 便作死屍看)此身無可愛惜 諸人當願出離 如何迷昧底 尚逞風流 懵懂漢猶生顛倒 或有骷髏頭上簪花簪草 或有臭皮袋畔帶麝帶香 羅衣罩了膿血囊 錦衣遮却屎尿 桶 用盡奸心百計 將謂住世萬年 不知頭痛眼花 閻羅王接人來到 那更鬢斑齒損 無常鬼寄信相尋 個個戀色貪財 盡是失人身捷徑 日日飲酒食肉 無非種地獄深 根 眼前圖快活一時 身後受苦辛萬劫 (淨土文 皮包血肉骨纏筋 顛倒凡夫認作身 到死 始知非是我 從前金玉付他人)一旦命根絕處 四大風刀割時 外則脚手牽抽 內則肝腸 痛裂 縱使妻兒相惜 無計留君 假饒骨肉滿前 有誰替汝 (古頌 父母恩深終有別 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情似鳥同林宿 大限來時各自飛)生底只得悲啼痛切 死者不免神識奔馳 前途不見光明 舉眼全無伴侶 過奈河橋 見之無不悲傷 入鬼門關 到者盡皆悽 慘 世上纔經七日 陰間押見十王 曹官抱案沒人情 獄卒持叉無笑面 平生作善者 送歸天道仙道人道 在日作惡者 押入湯塗火塗刀塗 鑊湯沸若崖崩 劒樹勢如山 聳 灌銅汁而徧身肉爛 吞銕丸而滿口烟生 遭剉磕則血肉淋漓 人寒氷則皮膚凍裂 身碎業風吹再活 命終羅剎喝重生 人間歷盡百春秋 獄內方為一晝夜 (延光集 P. 24

25 鑊湯爐炭喧幽壞 劍樹刀山聳太清 受罪要終八萬劫獄卒牛頭始放行)魂魄雖歸鬼界 身屍猶臥 棺中 或隔三朝五朝 或當六月七月 腐爛則出蟲出血 臭穢則熏地熏天 胖脹不堪 觀 醜惡真可怕 催促付一堆野火 斷送埋萬里荒山 昔時要悄紅顏 翻成灰燼 今 日荒涼白骨 變作泥堆 (寒山頌 龍麝熏衣悄百般 今日風流都 不見 綠楊芳草髑髏寒)從前恩愛 到此成空 自昔英雄 如今何在 淚雨灑時空寂寂 悲風動處冷颼颼 夜闌而鬼哭神號 歲久而鵶飡雀啄 荒草畔漫留碑石 綠楊中空掛 紙錢 下稍頭難免如斯 到這裏怎生不醒 (寒山云 雀啄鴉飡皮肉盡 風吹日炙髑髏乾 目 前試問旁觀者 自把形骸仔細看)大家具眼 休更埋頭 翻身跳出迷津 彈指裂開愛網 休 向鬼窟裏作活計 要知肉團上有真人 是男是女總堪修 若智若愚皆有分 但請迴光 返照 便知本體元無 若未能學道參禪 也且勤持齋念佛 捨惡歸善 改往修來 移 六賊為六神通 離八苦得八自在 便好替天行化 不妨代佛接人 對眾為大眾宣揚 歸家為一家解說 使處處齊知覺悟 教人人盡免沉淪 上助諸佛轉法輪 下拔眾生離 苦海 佛言不信 何言可信 人道不修 他道難修 莫教一日換了皮 縱有千佛難救 汝 火急進步 時不待人 各請直下承當 莫使此生空過(寒山云 百骸潰散離塵泥 一物 長靈復是誰 不得此時通線路 骷髏著地幾人知) 天台智者大師勸修行人專修淨土 設問曰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秪應願生三界 于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專為自利 障菩提道 智者答曰 菩薩有二種 一者久修行菩薩道 得無生忍者 實當斯責 二者未得已還 及初發心凡夫菩薩者 要須常不離佛 忍力成就 方堪處三界內 于惡世界 救苦眾生 故智度論云 具縛 凡夫 有大慈心 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 無有是處 何以故 惡世界煩惱強 自無忍 力 心隨境轉 聲色所縛 自墮三塗 焉能救眾生 假令持戒修福 得生人中 作國 王大臣 富貴自在 縱遇善知識 不肯信用 貪迷放逸 廣造眾罪 乘此惡業 一入 三塗 經無量劫 從地獄出 受貧賤身 若不逢善知識 還墮地獄 如此輪迴 至于 今日 人人皆如是 此名難行道也 故維摩經云 自疾不能救 而能救諸疾人 又智 度論云 譬如二人各有親眷 為水所溺 一人情急 直入水救 為無方便力故 彼此 俱沒 一人有方便 往取船筏 乘之救接 悉皆得脫水溺之難 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 未得忍力 不能救眾生 為此常須近佛 得無生忍已 方能救眾生 如得船者 凡 夫無力 唯得專念阿彌陀佛 使成三昧 臨終斂念 得生決定 不疑見彌陀佛 證無 生忍已 還來三界 乘無生忍船 救苦眾生 廣施佛事 任意自在 故論云 遊戲地 獄行者 生彼國 得無生忍已 還入生死國 教化地獄 救苦眾生 以是因緣 求生 淨土 此名易行道也 P. 25

26 真州長蘆慈覺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 常見之所失也 以無念為無念以無生為無生者 邪見之 所惑也 念而無念生而無生者 第一義諦也 是以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 則上無諸佛 之可念 下無淨土之可生 佛事門中不捨一法 則總攝諸根 葢有念佛三昧 還源要 術 示開往生一門 故經云 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乃至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葢以初心入道 忍力未淳 須託淨緣 以為增上 何 則娑婆國土 釋迦已滅 彌勒未生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 娑婆國土觀音勢至 徒仰嘉名 極樂世界彼二上人 親為勝友 娑婆國土諸魔競作 惱亂行人 極樂世界 大光明中 決無魔事 娑婆國土邪聲雜亂 女色妖婬 極樂世界水鳥樹林 咸宣妙法 正報清淨 實無女人 然則修行緣具 無若西方 褊見緇流 橫生疑謗 切嘗論之 此方之人 無不厭俗舍之煩喧 慕蘭若之寂靜 故有捨家出家 則殷勤讚歎 而娑 婆眾苦 何止俗舍之煩喧 極樂優游 豈止蘭若之寂靜 知出家為美 而不願往生 其惑一也 萬里辛勤 遠求知識者 葢以發明大事 決擇生死 而彌陀世尊願力弘深 一演圓音 無不明契 願參知識 而不欲見佛 其惑二也 叢林廣眾皆樂棲遲 少 眾道場不欲依附 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 其數甚多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既欲親近叢 林 而不慕清淨海眾 其惑三也 此方之人 上壽不過百歲 童癡老耄 疾病睡眠 常居大半 西方之人 壽命無量 一託蓮苞 便獲阿惟越致 (即不退轉)佛階決定 可 期流轉 娑婆促景 而不知淨土長年 其惑四也 若乃位居不退 果證無生 在欲無 欲 居塵不塵 方能興無緣慈 運同體悲 迴入塵勞 其有淺聞單慧 或與少善相應 便謂永出四流 高超十地 詆訶淨土 耽戀娑婆 不知自是 何人擬此大權菩薩 其惑五也 若夫信佛言而生淨土 則累繫之所不能拘 劫波之所不能害 謝人間之八 苦 無天上之五衰 尚無惡道之名 何況有實 唯顯一乘之法 決定無三 葢解脫之 要門 修行之捷徑 無出此矣 是以了義大乘 無不指歸淨土 前賢後聖 自他皆願 往生 凡以欲得度人 先須自度故也 嗚呼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一失人身萬劫深悔 故率大海眾 各念彌陀佛 則十萬遙程 不勞而至矣 杭州永明壽禪師戒無證悟人勿輕淨土 設問曰 但見性悟道 便超生死 何用繫念彼佛 求生他方 答曰 真修行人 應自審察 如人飲水 冷煖自知 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見性悟道 能如馬鳴龍樹否 得無礙辯才 證法華三昧 能如天台智者否 宗說皆通 行解兼修 能如忠國師否 此諸大士 皆明垂言教 深勸往生 葢是自利利他 豈肯悞人自悞 況往生傳所載 古今高士事跡 顯著非一 宜勤觀覽 以自照知又當自度 臨命終時 生死去住 定 得自在否 自無始來 惡業重障 定不現前 此一報身 定脫輪迴否 三塗惡道 異 類中行 出沒自由 定無苦惱否 天上人間 十方世界 隨意寄託 定無滯礙否 若 P. 26

27 也了了自信得及 何善如之 若其未也 莫以一時貢高却致 永劫沉淪 自失善利 將復誰尤 嗚呼哀哉 何嗟及矣 蓮池大師序勸往生 世尊始成正覺 為諸有情 普演佛乘 既而機難盡投于一乘中 示三乘法 而復 于三乘中 出淨土一門 今去佛日遠 進之不能發神解超聖階 退之倀倀乎有淪墜之 患 而匪仗此門 其何從疾脫生死 大矣哉 可謂起末世之沉痾 必効之靈藥也 顧 古之効多 今之効尠 其咎安在 則亦口淨土 心娑婆 而堅勇明悟 不及前輩云爾 昔有傳往生者 歲久滅沒 予于斷章遺跡中 摘其因果 昭灼者積之成編 俾緇素 之流 確知某也 以如是解脫而生某也 以如是純一而生某也 以如是精誠之極感格 而生某也 以如是大悲大願而生某也 以如是改過不吝轉業于將墮也而生 某如是上 生 某如是中生下生 庶幾乎考古騐今 為淨業者左券 客有過我者 閱未數傳 勃 然曰 淨土唯心 心外無土 往生淨土寓言也 子以為真生乎哉 寧不乖于無生之旨 予俟其色定 徐而謂曰 談何容易 如以無生而已 一切斷滅 不應尚有唯心 果 悟無生 則終日生而未嘗生也 且爾已盡漏心否乎 對曰不能 噫漏心未盡 則生緣 未休 生緣未休 則托質有所 茫茫三界大苦海中 不生淨土而生何土 六道之匍匐 九品之逍遙 相去殆天淵矣 飾虗論而爭高 吾弗為之 即淨土而之佛乘 未嘗間 隔絲毫 而奚乖之有 客乃惘然自失 亟請梓焉 丞相鄭清之勸修淨土文 人皆謂 修淨土 不如禪教律 余獨謂 禪教律法門 莫如修淨土 夫真淨明妙 虗徹靈通 凡在智愚 皆具此性 故釋氏以禪教律 假設方便 使之從門而入 俱 得超悟 惟無量壽佛 獨出一門 曰修行淨土 如單方治病 簡要直截 一念之專 即到彼岸 不問緇白 皆可奉行 但知為化愚俗 淺近之說 其實則成佛道捷徑之途 今之學佛者 不過禪教律 究竟圓頓莫如禪 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 則未免墮頑 空之失 研究三乘莫如教 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 未免鑽故紙之病 護善遮惡莫如 律 非身心清淨表裏如一者 未免自纏縛之苦 其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 唯淨土 一門乎 方念佛時 口誦心惟 諸惡莫作 豈非戒繫念淨境 幻塵俱滅 豈非定念實 無念 心華湛然 豈非慧人能屏除萬慮 一意西方 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 不閱大 藏經而得正法眼 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 不垢不淨 無纏無脫 當是時也 孰為 戒定慧 孰為禪教律 我心佛心 一無差別 此修淨土之極致也 八功德水 金蓮華 臺 又何必疑哉 廬陵李彥弼夢記 彥弼 乾道癸巳 家染疫疾 四月五日 彥弼亦病 粥藥不進 至十九日 早夢 一人褐衣神貌清癯 以手撫摩彥弼肢體 而呼令速起 彥弼惕然問曰 公何人耶 答 P. 27

28 曰 予即龍舒也 彥弼因告以疾病 雖欲支持莫能 將何以愈其疾乎 公曰 記省闕 仲 雅教汝捷徑否 彥弼曰 然每日持誦阿彌陀佛不輟 公曰 汝起食白粥 即可既 寤 索粥食之 病果隨愈 後見龍舒畫像 儼然如夢中見者 彥弼稔聞 居士誨人不 倦 所至學者輻輳 謝君以靜逸堂待之 正月十一日 令子姪往承其教 不久回云 居士夜來講書罷 如常持誦禮佛至三鼓 忽厲聲念阿彌陀佛數聲云 佛來接我 言訖 立化 是夕邦人有夢 二青衣引公向西而行 傳為勝異 居士未示寂滅前三日 徧囑 諸人 勉進道業 有此後不復再見之語 自非功力精深達乎生死者 未易臻此 彥弼 一病垂死 荷居士陰賜拯接 遂獲平愈 可謂生死骨肉者矣 或曰 夢因想成 然食 白粥之效 安可誣也謹刻公像 并著感應事跡 用廣其傳 非敢飾辭 以惑耳目 伏 冀見聞敬信 同霑利益 公姓王 名日休 字虗中 號龍舒居士云 是歲下元 廬陵 李彥弼謹記 淨土全書卷上 P. 28

29 淨土全書卷下 淨土果證 王龍舒云 東晉遠法師 倡首修淨土 迨後王敏仲侍郎及錢塘陸居士 徧集感應 事跡 凡二百餘傳 皆鏤板流傳 今不及盡載 取其齋戒修者 及中人修者 及罪惡 人修者 及疾苦中修者 愚復附入近代所耳聞目擊 其中各有奇騐異應者錄之 所以 發人之信心也 沙門往生類 慧遠祖師 晉慧遠 雁門樓煩人 愽綜六經 尤善莊老 聞安法師講般若經 豁然大悟 因 剃染事之 太元六年 過潯陽 見廬山閒曠 可以息心 遂感山神現夢 一夕雷雨 材木自至 刺史桓伊 乃為建殿 名曰神運 以慧永先住西林 故號東林焉 遠住東 林三十年 跡不入俗 克志西方 與高僧鉅儒百四十人 結為淨社 蓮漏六時 禮誦 不輟 遠澄心觀想 初十一年 三覩聖相 沉厚不言 後十九年七月晦夕 方從定起 見阿彌陀佛 身滿虗空 圓光之中 無量化佛 觀音勢至 侍立左右 又見水流光 明 分十四支 一一支水 洄注上下 演說妙法 佛告遠曰 我以本願力故 來安慰 汝 後七日當生我國 又見佛馱耶舍 慧持 慧永 曇順 劉遺民等 在佛之側 向 前揖遠曰 法師之志在吾先 何來之遲也 遠目見分明 與其徒言之 且曰 始吾居 此十一年 幸三覩聖相 今復見之 吾生淨土決矣 次日寢疾 至七日端坐入寂 年 八十二 時義熈十二年 八月六日也 慧永 晉慧永 河內人 十二出家 既而與遠公 同依安法師 太元初 駐錫廬山 刺 史陶範 捨宅為西林 以居之 絕志塵囂 標心安養 後義熈十年示疾 忽斂衣求屣 欲起 眾驚問 答曰 佛來迎我 言訖而化 異香七日方滅 唐玄宗追諡覺寂大師 曇順 晉曇順 黃龍人 幼從羅什法師 講釋羣經 什嘆曰 此子奇器也 後入廬山 修淨業 時寧蠻校尉劉遵孝 剏寺江陵 延順經始 盛弘念佛三昧 宋元嘉二年 別 眾坐逝 異香滿室焉 僧叡 晉僧叡 冀州人 遊學諸方 遠歷天竺 還關中 從羅什法師 稟受經義 後預 廬山蓮社 宋元嘉十六年 忽告眾曰 吾將行矣 面西合掌而化 眾見叡榻前一金蓮 華倐爾而隱 五色香煙 從其房出 P. 29

30 道昞 晉道昞 頴川人 幼師遠公 通經律 言與行合 念佛三昧 究心無間 義熈十 四年 豫章大守王虔 入山謁 敬請紹遠師入席 眾咸宗仰 元嘉十二年 集眾念佛 就座而化 道敬 晉道敬 瑯琊人 祖凝之刺江州 因從遠公出家 年十七 博通經論 日記萬言 篤志念佛 蚤夜弗替 宋永初元年 謂眾曰 先師見命 吾其行矣 端坐唱佛而化 眾見光明滿室 彌時方滅 佛馱跋陀羅 晉佛馱跋陀羅 此云覺賢 迦維衛國人 甘露飯王之裔也 年十六 博學羣經 深達禪律 姚秦沙門智嚴至西域 要師達長安 演法東宮 與羅什法師 上下論議 後入廬山 預遠公蓮社 譯出觀佛三昧諸經 宋元嘉六年 念佛而化 僧濟 晉僧濟 入廬山 從遠公學 遠嘆曰 紹隆大法 其在爾乎 後疾篤 誠期淨土 遠遺燭一枝曰 汝可運心安養 濟執燭憑几 停想無亂 又集眾諷淨土經 五更 濟以燭授弟子元弼 令隨眾行道 頃之覺自秉一燭 乘空而行 見阿彌陀佛接置于掌 徧至十方 歘然而覺 且悲且慰 自省四大 了無疾苦 明夕忽起立 目逆虗空 如有所見 須臾還臥 容色愉悅 謂旁人曰 吾行矣 右脅而逝 時方炎暑三日 而 體不變 異香郁然 慧恭 晉慧恭 豫章鄷城人 與慧蘭僧光等同學 蘭光繫念淨土 臨終皆有奇應 又五 年 恭病篤 雨淚叩頭 誓心安養 念不少間 見阿彌陀佛 以金臺相迎 恭乘其上 又見蘭等于臺上光明中 告曰 長老受生 已居上品 吾等不勝喜慰 恨五濁淹延 相依之晚耳 恭欣然奮迅而逝 慧虔 晉慧虔 少出家 戒行精確 義熈年中 投山陰嘉祥寺 苦身率眾 後寢疾 屬 想安養 祈誠觀音 北寺有淨嚴尼者 宿德篤行 夜夢觀音從西郭門入 清輝妙狀 光映日月 幢旛華葢 七寶莊嚴 尼驚異 作禮 問大士何往 答云 往嘉祥迎虔公 耳 虔疾雖困 神色如常 侍者皆聞異香 泊然而化 智仙 晉智仙法師 號真教 住白蓮寺十三年 西向十念 十二時不暫廢 一夕微疾 命觀堂行人 誦彌陀經 未終卷 安然坐脫 P. 30

31 慧通 晉慧通 從涼州慧紹禪師 咨受禪法 祈心安養 微疾 于禪定中 見一人形甚 端嚴 語通云 良時至矣 俄而見阿彌陀佛 光明燁然 定起以告同學 安然而化 異香三日乃歇 法琳 晉法琳 臨卭人 專精戒品 止成都靈建寺 修淨業 常持彌陀觀音二經 轉誦 之時 輙見一偉貌沙門屹然在前 建武二年 寢疾 注念西方 禮懺不息 見諸賢聖 皆集 合掌而逝 曇鑒 宋曇鑒 平生片善 迴向西方 誓願見佛 一日定中 見阿彌陀佛 水洒其面曰 滌汝塵垢 浴汝心念 及汝身口皆悉嚴淨 又于瓶中 出蓮華一枝授之 定起乃與 寺僧敘別 夜漸深 獨步廊下念佛 至五鼓 其聲彌厲 及明 弟子依常問訊 趺坐 不動 就而視之 逝矣 僧柔 齊僧柔 學方等諸經 惟以淨業為懷 卒之日 見化佛千數 室內外俱聞異香 向西敬禮而化 慧光 齊慧光 居洛陽 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 妙盡權實之旨 一日有疾 見天眾來迎 光曰 我所願歸安養耳 已而淨土化佛 充滿虗空 光曰 惟願我佛攝受 遂我本 願 即彈指罄咳 言氣俱盡 慧進 南齊楊都僧慧進 年四十餘 居高座寺 誓誦法華 執卷病生 乃發願造百部 以懺業障 化錢造畢 病亦隨愈 願以造經功德 迴向淨土 忽空中有聲云 汝事已 辦 願亦已遂 其生淨土 非汝而誰 進答曰 進不敢以冀上品 但下品之下 亦無 退轉矣 齊明三年 年八十 無疾而卒 道珍法師 梁道珍法師 講涅槃經 天監中 憩錫廬山 慕遠公淨業 禪坐中忽見 海上數 百人 乘寶舫前邁 師問何之 答曰 往極樂國 因求附載 報云 法師雖善講涅槃 經 然未誦彌陀經 豈得同往 師遂廢講 念佛誦彌陀經 歷年不輟 將終四七日前 夜四鼓 見西方銀臺來至 空中皎如白日 聲云 法師當乘此臺 往生時 眾咸聞天 樂 異香數日不散 P. 31

32 神鸞 後魏曇鸞 少遊五臺 感靈異出家 而性嗜長生 受陶隱君仙經十卷 後遇菩提 流支 乃問曰 佛有長生不死術乎 支笑曰 長生不死 吾佛道也 乃授十六觀經曰 學此則三界無復生 六道無復往 其為壽也 河沙劫石 莫能比焉 此吾金仙氏之 長生也 鸞大喜 遂焚仙經而修淨業 寒暑疾痛 曾無少懈 魏主號為神鸞 一夕室 中見梵僧謂曰 吾龍樹也 久居淨土 以汝同志 故來相見 鸞自知時至 集眾教誡 曰 勞生役役 其止無日 地獄諸苦 不可以不懼 九品淨業 不可以不修 因令弟 子高聲念佛 西向稽顙而終 眾聞天樂自西而來 良久乃已 智者大師 隋智顗 號智者大師 姓陳氏 頴川人 目有重瞳 孩幼見佛即禮 逢僧必拜 十八出家 于果願寺 誦法華經 兼通律藏 往大蘇山 禮慧思禪師 師一見乃曰 昔日靈山同聽法華 今復來矣 因授與法華三昧 三七日身心豁然 晚入天台 降魔 進行 化緣既息 于新昌大石像前 示疾告滅 弟子請問生方 乃曰 吾諸師友侍從 觀音 皆來迎我 臨終說諸法門 令唱無量壽佛 乃顧大眾 合掌讚曰 四十八願莊 嚴淨土 華池寶樹 易往無人 火車相現 一念改悔 尚得往生 況戒定熏修 聖行 道力 功不唐捐 言訖稱三寶名 如入三昧 法喜 隋法喜 常行方等懺法 忽一雉索命 有神人呵曰 法師當往生淨土 豈償汝命 後于病中 發願以一生行業 迴向西方 至心念佛 即見佛菩薩來迎 端坐而化 道喻 隋道喻 居開覺寺 念阿彌陀佛 日夜不廢 造像僅三寸 後于定中見佛 謂曰 汝造我像何小 喻曰 心大即大 心小即小 言訖見像身 遍滿虗空 告曰 汝當 澡浴清淨 明星出時 我來迎汝 至時 果見佛來 光明滿室 遂坐而化 智舜 隋智舜 入廬山 踵遠師淨業 大業初 講觀經畢 即示疾 見鸚鵡孔雀念佛法 僧 出微妙音 告弟子曰 我今日往生矣 安然而逝 慧海 隋慧海 住江都安樂寺 善經論 精誠念佛 有僧道銓者 至自齊州 齎阿彌陀 佛像 微妙工巧 世所未有 問之則云 此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 乘空往彼安樂世 界 圖繪而來 海感慶逢遇 虔篤禮敬 乃覩神光照爍 于是模寫懇苦 願生彼國 後微疾 夜忽起 依常面西 禮竟跏趺 至曉而逝 儼然如生 P. 32

33 二沙彌 隋汶州二沙彌 同志念佛 長者忽亡 至淨土 見佛白言 有小沙彌同修 可得 生否 佛言 由彼勸汝 汝方發心 汝今可歸 益勤淨業 三年之後 當同來此 至 期 二人俱見佛來 大地震動 天華飄舞 一時同化 善導和尚 唐善導 貞觀中 見西河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 喜曰 此真入佛之津要 修餘行 業 迂僻難成 惟此法門 速超生死 于是篤勤精苦 若救頭然 每入佛堂 合掌胡 跪 一心念佛 力竭不休 雖寒氷亦須流汗 以表至誠 出即為眾演說淨土 三十餘 年 不暫睡眠 護持戒品纖毫不犯 飲食衣服有餘 並以迴施 好食送大厨供眾 粗 惡自食 諸有嚫施 用寫阿彌陀佛經十萬餘卷 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壁 見壞寺及塔 皆悉修營 然燈續明 每歲不絕 三衣瓶鉢 不使人持洗 不與眾同行 恐談世事 妨修行業 展轉相授 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者 有念佛日課萬聲至十萬聲者 得念佛三昧往生者 不可勝紀 或問導云 念佛得生淨土否 答云 如汝所念 遂汝 所願 于是導自念阿彌陀佛一聲 則有一道光明 隨其口出十聲 以至百聲 光明亦 如此 其勸化偈云 漸漸雞皮鶴髮 看看行步躘蹱 假饒金玉滿堂 難免衰殘老病 任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後謂人曰 此身可厭 吾將西歸 乃登寺前柳樹 投身而逝 高宗皇帝知其事 賜寺額為光明 智欽 唐智欽 專習禪業 又禮念萬五千佛名 乃至百遍 後于柳州阿育王塔前 然一 臂求生淨土 弟子僧護 夜半見庭前 光照異常 因問何人秉炬 凡三問 空中聲曰 來迎欽禪師耳 護急啟窓 見佛身光明旛華寶葢 滿虗空中 欽隨佛冉冉而去 五會法師 唐法照 大歷二年 止衡州雲峰寺 慈忍戒定 為時所宗 甞于鉢內 覩五色雲 有梵剎 曰大聖竹林寺 後詣五臺見異光 果得竹林寺 入講堂 則文殊在西 普 賢在東 萬眾圍繞 而為說法 照作禮問曰 末代凡夫 未審修何法門 文殊告曰 諸修行門 無如念佛 我以念佛 得一切種智 又問當云何念 曰此世界西有阿彌陀 佛 彼佛願力不可思議 汝當繼念 毋令斷絕 決定往生 後臘月朔 在華嚴院淨業 道場 方憶二大士記我往生 乃一心念佛 忽見梵僧佛陀波利謂曰 汝華臺已就 後 三年華開矣 至期謂眾曰 吾行矣 端坐而逝 師甞于湖東寺 開五會念佛 感祥雲 寶閣 覩阿彌陀佛 及二菩薩身滿虗空 又于并州五會念佛 感代宗皇帝宮中聞念佛 聲 遣使追尋 乃見師勸化之盛遂詔入京 教宮人念佛 亦及五會 號五會法師 臺岩康法師 P. 33

34 唐少康 縉雲仙都人 十五通法華楞嚴 貞元中 因詣洛陽白馬寺 見殿中文字 放光 探之則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也 師祝曰 若于淨土有緣 當更放光 言已光明 閃爍 師曰 劫石可磨 我願無易矣 遂至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影堂瞻禮 忽聞空中 謂曰 汝依我教 廣化有情 他日功成 必生安養 乃適新定乞錢 誘小兒念佛 念 佛一聲 與錢一文 年餘無少長貴賤 見師者皆稱阿彌陀佛 念佛之聲 盈滿道路 又于烏龍山 建淨土道場 每升座高聲唱佛 眾見一佛從其口出 十聲則有十佛 若 連珠狀 師曰汝見佛者 必得往生 時眾數千 有不見者 悲傷自責 因倍精進 後 二十一年 十月三日 囑道俗曰 當于淨土 起欣樂心 于閻浮提 起厭離心 汝曹 此時見我光明 真我弟子 遂放異光數道而逝 塔于臺子岩 號臺岩法師 自覺 唐自覺 住真州 常發願 願因觀音 得見阿彌陀佛 于是鑄觀音像 高四十九 尺 既成 祝願 夜三更忽有金光二道 阿彌陀佛自光中而下 二大士左右隨之 佛 垂手摩覺頂曰 守願勿易 利物為先 寶池生處 孰不如願 後十一年 七月望夕 見一人形似天王 雲間現身 謂覺曰 安養之期至矣 即于觀音像前 趺坐而化 善胄 唐善胄 瀛州人 武德三年病革 謂門人曰 吾一生正信 不慮淨土不生 即令 拂拭房宇 燒香嚴待 病久委臥 忽起坐合掌 語侍人曰 安置世尊令坐 又自陳懺 悔 良久曰 世尊去矣 低身似送 因臥曰 向者阿彌陀佛來 汝等還見否 不久吾 當去耳 少頃而逝 懷玉 唐懷玉 台州人 注想淨業 近四十年 布衣一食 常坐不臥 誦彌陀經三十萬 遍 日課佛號五萬聲 天寶元年 念佛間 忽見佛菩薩 滿虗空中 有一人手擎銀臺 前以示玉 玉曰 吾一生念佛 本望金臺 何為不然 聖眾遂隱 玉彌加精進 至 三七日 向擎臺者 復來告云 師以精進 得升上品 上品往生 必先見佛 可趺坐 以俟佛來 未旋踵間 異光滿室 又三日 異光再發 謂弟子曰 若聞異香 我報身 即盡 次日書偈云 清淨皎潔無塵垢 蓮華化生為父母 我經十劫修道來 出示閻浮 厭眾苦 一生苦行超十劫 永離娑婆歸淨土 偈畢香氣四來 弟子有見 佛與二菩薩 共乘金臺 臺旁千百化佛 自西而下迎玉 玉恭敬合掌 含笑長歸 道昂 唐道昂 魏郡人 師靈裕法師 常于寒陵山寺 講華嚴地論 稽洽博詣 志結四 方 願生安養 後自知命極 預期八月 人未之測也 至八月朔日 無所患 問齋時 至未 即陞高座 身含奇相 爐發異香 引四眾受菩薩戒 詞理切至 昂舉目高 視 見天眾 繽紛管絃 嘹喨告眾曰 兜率陀天迎我 然天道乃生死根本 由來非願常祈 P. 34

35 心淨土如何 此誠不果遂耶 言訖 天樂還滅 便見西方香華伎樂 充塞如雲 飛湧 而來 旋環頂上 舉眾皆見 昂曰 今西方靈相來迎 事須願往 但見香爐墜手 即 于高座而逝 足下有普光堂等字 遐邇驚嘆 道綽 唐道綽 并州汶水人 十四出家 習經論 晚事瓚禪師學禪 又篤志神鸞淨土之 業 有僧定中見綽數珠 如七寶大山 平居為眾 講無量壽觀經 將二百遍 人各掐 珠 口稱佛號 或時散席 嚮彌林谷 六時敬禮 初不廢缺念佛 日以七萬為限 貞 觀二年 四月八日 歸寂 聞而赴者 滿于山寺 見化佛住空 天華下散焉 惟岸 唐惟岸 并州人 專修十六觀 因出見觀音勢至二菩薩 現于空中 良久不滅 岸頂禮雨淚 而嘆曰 幸由肉眼 得見聖容 所恨後世無傳 忽有二人 自稱畫工 未展臂間 聖相克就 已而人亦不見 弟子怪而問之 岸曰 此豈畫工哉 又曰 吾 今往生 誰偕行者 小童子云 願從師往 岸曰 可歸告父母 父母聞而笑罵之 子 乃歸寺 香湯沐浴于阿彌陀佛像前 趺坐而化 岸撫其背曰 小子何乃先去 遂索筆 焚香 向所畫菩薩前 作偈云 觀音助遠接 勢至輔遙迎 寶瓶冠上顯 化佛頂前明 俱遊十方剎 持華候九生 願以慈悲手 提獎共西行 遂令弟子助聲 念佛仰目 西顧而亡 啟芳圓果 唐啟芳 圓果 汾州人 時有并州僧衒初 念慈氏 期上生內院 年九十 遇道 綽禪師 得聞淨土 始迴心念佛 日禮千拜 後有疾 告弟子曰 阿彌陀佛授我香衣 觀音勢至示我寶手 言訖而逝 七日異香不散 二師目擊斯事 乃于悟真寺 共折 楊枝于觀音手中 祝曰 若于淨土有緣 當七日不萎 至期益茂 芳果慶忭 精心觀 想淨土 于觀想中 同覺身臨七寶池 池間有大寶帳 見觀音勢至 坐二大寶蓮華 下有蓮華 瀰漫千萬 阿彌陀佛從西來 坐一最大蓮華 迭出光明相照 芳果禮佛問 云 閻浮眾生 依經教念佛 得生此否 佛云 如念我名 皆生我國 無有一人念而 不生者 又聞釋迦世尊 與文殊菩薩 以梵音聲 稱讚淨土 前又有大殿 殿有三道 寶階 第一純是白衣 第二僧俗相半 第三唯僧無俗 佛指謂芳果曰 此皆南閻浮提 念佛眾生 遂生于此 芳果既寤 歷與其徒言之 後五月 二人無病 遽聞鐘聲 他 人不聞 芳果云 鐘聲乃我事 俱時化去 辯才 唐辯才 襄陽人 潛修淨土 二十年未甞自稱 獨與護戎任公善 謂之曰 才必 生淨土 期在十年 一日令弟子 報任公曰 向所期已 及任公至才曰 吾去矣 趺 坐而化 眾聞仙樂西來 異香散漫 P. 35

36 法祥 唐法祥 住楊都大興國寺 三十年修安養之業 凡有饒益 必用迴向 因疾 弟 子聞祥稱佛聲甚厲 又見房西壁 有光若鏡 現淨土相 頻伽鼓翼 乃倐然而化 大行 唐大行 居泰山 修普賢懺法三年 感大士現身 晚歲入大藏 陳願隨手取卷 得彌陀經 晝夜誦咏 至三七日 覩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現身 僖宗皇帝聞其事 詔 入內 賜號常精進菩薩 後一年 琉璃地復現 即日而終 異香經旬 肉身不壞 明瞻 唐明瞻 晚歲克志安養 或譏其遲暮 瞻曰 十念功成 猶得見佛 吾何慮乎 後因疾 于興教寺具齋 別道俗時 僕射房玄齡杜如晦皆與焉 日過午 整威儀念佛 遽曰 佛來矣 二大士亦至 竦身合掌而化 志通 石晉志通 鳳翔人 因見智者大師淨土儀式 不勝欣忭 自是不向西唾 不背西 坐 專心念佛 後見白鶴孔雀 成行西下 又見蓮華開合于前 通云 白鶴孔雀 淨 土境也 蓮華光相 受生處也 淨土現矣 乃起禮佛而終 茶毗有五色祥雲 環覆火 上 舍利鱗砌于身 永明壽禪師 錢氏 吳越禪師 延壽 本丹陽人 後遷餘杭 少誦法華 初為縣衙校 多折官 錢 勘之止是買放生命 罪當死 引赴市曹 錢忠懿王使人探之 若顏色變即斬之 不變來奏 臨斬 顏色不變 乃貸命 遂為僧 參天台韶國師 發明心要 于禪觀中 見觀音 以甘露灌其口 乃獲辨才 下筆盈卷 著萬善同歸集宗鏡錄共數百卷 嘗 中夜見 普賢蓮華忽然在手 因思宿願未決 登智者岩作二鬮 一曰一心禪定 一曰 萬行修淨土 冥心精禱 七拈皆得淨土 于是一意專修 後住永明 日課利益一百八 事 夜往別峰 行道念佛 旁人時聞螺貝天樂之音 忠懿王嘆曰 自古求西方 未有 如此之專切者也 乃立西方香嚴殿 以成其志 開寶八年 二月二十六日 晨起焚香 告眾 趺坐而化 茶毗畢 為一塔 有僧每日遶塔禮拜 人問其故 僧云 因病至 陰府 命未盡 放還 見殿左有僧像一軸 閻羅王自來頂拜 問此是何人 主吏云 杭州永明寺壽禪師也 凡人死者 皆經此處 唯此人不經此處 已于西方極樂世界上 品上生 王敬其人 供養于此 以此見精修西方者 為陰府所重 省常法師 宋省常 錢塘顏氏子 十七出家受具 戒行謹嚴 通大乘起信 習天台止觀 續 廬山遠公遺風 淳化中 住杭州西湖昭慶寺 專修淨業 結淨行社 相國向公王文正 公旦為社首 士大夫與會者 凡百二十人 皆自稱淨行弟子 一時比丘殆千人焉 師 P. 36

37 乃發誓願云 我與一千大眾 始從今日 發菩提心 窮未來際 行菩薩行 願盡此報 身 以生安養國 翰林承旨宋白撰碑 翰林學士蘇易簡作淨行品序 至謂 予當布髮 以承其足 剜身以請其法 猶尚不辭 狀元孫何題社客于碑陰 孤山圓法師撰師行業 天禧四年 正月十二日 端坐念佛 有頃厲聲唱云 佛來也 泊然而化 淨觀 宋淨觀 住嘉禾寂光菴 修淨土懺法十餘年 謂弟子曰 我後二十七日行矣 至 期 二日前 見紅蓮華 次日又見黃華滿室 皆有化生孩兒 坐于華上 仙帶結束三 日入龕端坐 命眾念佛 頃之脫去 慈雲懺主 宋遵式 台州臨海縣人 學行高古 名冠兩浙 專志安養 嘗行般舟三昧九十日 苦學嘔血 入道場 兩足皮裂 以死自誓 忽如夢中 見觀音垂手指 其口引出數 蟲 又指端出甘露注其口 覺身心清涼 疾遂愈 著淨土決疑行願及淨土懺法 行于 世 天聖間 將化之日 炷香禮佛 願諸佛證明 往生安養 至晚坐脫 人見大星隕 于靈鷲峰 時號慈雲懺主云 潞府宗坦疏主 宋宗坦 潞州黎城人 申姓 年十六 落髮受具 少通義學 垂五十年 名播講 林 晚于唐鄧汝頴之間 講淨土觀經 勸人念佛 求生安養 聽者如雲 皆稟淨業 政和四年 四月二十七日 夢阿彌陀佛 告曰 汝說法止六日 當生淨土 覺而白眾 曰 吾修求安養 似得因緣 相應適來 佛告 我得生淨土 敢不信乎 次日雖覺不 豫 講唱不輟 五月四月丑時 自知時至 乃鳴鐘集眾 告曰 因緣聚散 固當有時 淨土勝緣 惟憑時刻 幸望大眾 念佛助往 言訖坐滅 滿空雷鳴 白雲覆地 三 日方歇 師先有瑪瑙數珠一串 臨終盤于指上 眾人竟不能取 慈照宗主 宋子元 號萬事休 平江崑山茅氏子 母夜夢佛入門 次旦遂生 因名佛來 十 九歲落髮 習止觀 一日定中聞鴉聲悟道 乃有頌曰 二十餘年紙上尋 尋來尋去轉 沉吟 忽然聽得慈鴉呌 始信從前錯用心 于是利他心切 慕遠公蓮社遺風 普勸念 佛 受持五戒 一不殺 二不盜 三不婬 四不妄 五不酒念 阿彌陀佛五聲 以證 五戒 普結淨緣 欲令世人淨五根 得五力 出五濁也 乃撮集大藏要言 編成白蓮 懺儀 為法界眾生 晨朝懺悔 祈生安養 四十六歲 障臨江州逆順境中 未嘗動念 乾道二年 高宗詔至德壽殿 演說淨土法門 賜號慈照宗主 三月二十三日 于鐸 城倪建宅 告諸徒曰 吾化緣已畢 時當行矣 言訖 合掌辭眾 奄然示寂 二十七 日茶毗 舍利無數 塔于松江吳覺昌宅 勑賜最勝之塔 P. 37

38 法持 宋法持 居化度寺 修彌陀懺願 促閻浮之壽 早生安養 後小疾 雨淚悲號 祈垂接引 厲聲念佛不絕 忽見佛身丈六 立于池上 即自言曰 我已得中品生 西 向而化 本如 宋本如 號神照 住東山承天寺 與郡守張郇結社 一日升座說法 與眾訣別 退而坐逝 時江上漁人 見雲端有僧西去 明年啟塔 顏貌如生 蓮華產于塔前 基法師 宋基法師 學于寶雲 住太平興國寺 精意念佛 一日示疾 為弟子廣談玄旨 眾忽見西方現光 空中奏樂 師曰 阿彌陀佛與二大士俱至 即右脇向西而化 門人 夢阿彌陀佛授記為超世如來 或夢師坐青蓮華臺者 法智禪師嘆曰 臥病談玄 臨終 見佛 是可敬也 若愚 宋若愚 居雲川仙潭 建無量壽閣 勸道俗念佛 精勤三十年 與道潛則章二師 為友 潛能詩近名 愚與章惟務實行 將順世 夢神人告曰 汝同學則章得普賢行願 三昧 已生淨土 彼正待汝 愚乃沐浴更衣 命眾諷觀經 端坐默然 忽云 淨土現 前 吾當行矣 書偈而化 偈曰 空裏千華羅網 夢中七寶蓮池 踏得西方路穩 更 無一點狐疑 守真 宋守真 永興人 講起信論法界觀 常于中夜 結無量壽佛往生秘密印 繫念西 方 一夕天曉 自覺身登淨土 舉目見佛 因俯伏像前 忽曰 四十八願能度我者 乃持香華 入殿供養 就坐而化 有嚴 宋有嚴 住台州赤城崇善寺 依神照學天台教 晚年結茆樝木之下 號曰樝菴 平生篤修淨業 有懷安養故鄉詩 為時所傳 建中靖國元年 夏四月 將終 見寶池 大蓮華 天樂四列 乃作餞歸淨土詩 示眾 後七日跏趺而化 塔上有光如月 三夕 方隱 師贊 宋師贊 雍州人 為僧童 年十四念佛不絕 忽遇疾 暴亡 俄而復甦 謂師及 父母曰 阿彌陀佛來 此兒當隨行 鄰人見空中寶臺五色異光 向西而沒 智廉 P. 38

39 宋智廉 居上虞化度寺 初徧參宗門 晚節一意西方 慶元改元 秋八月 別眾 曰我夢中見阿彌陀佛 大眾圍繞說法 佛云 諸善人等 當須專心淨業 來生我國 我見勝相 往生必矣 乃書偈曰 雁過長空 影沉寒水 無滅無生 蓮華國裏 書畢 回身向西 結印而逝 智深 宋智深 號慈川 學于海月 歸嘉禾 開長堂 供眾二十年 專志念佛 常以淨 業化人 得往生者甚眾 忽示疾 客至問安 談論如常 時客方出門 即遷化 人見 紫雲向西而沒焉 宗利 宋宗利 居新城碧沼 修念佛三昧者十年 後入道味山 築菴 名曰一相 越十 五年 忽謂弟子曰 吾見碧蓮華 徧滿空中 三日復曰 佛來矣 即書偈云 吾年九 十頭雪白 世上應無百年客 一相道人歸去來 金臺坐斷乾坤窄 奄然而化 齊玉 宋齊玉 號慧覺 初于霅川寶藏寺 建淨土會 後住上竺 夜半頂彌陀像 行道 念佛 一日謂首座曰 牀前多寶塔現 非吾願也 所欲則淨土耳 可為我集眾念佛 首座鳴鐘 僧至將百餘 玉云 今已見佛 端坐而逝 處謙 宋釋處謙 精修淨土 一夕誦彌陀經畢 稱贊淨土 告眾曰 吾以無生而生淨土 如入禪定 奄然而化 圓照本禪師 宋宗本 常州無錫人 初參天衣懷禪師 念佛有省 後遷淨慈 奉詔入東京慧林 寺 召對延和殿 稱旨 平居密修淨業 雷峰才法師神遊淨土 見一華殊麗 問之 曰待淨慈本禪師耳 又資福曦公 至慧林禮足 施金而去 人詰其故 曰吾定中見金 蓮華 人言 以俟本公 又蓮華無數 云以待受度者 或有萎者 云是退墮人也 有 問 師傳直指 何得蓮境標名 答曰 雖在宗門 亦以淨土兼修耳 後臨終安坐而逝 諡圓照禪師 清照律師 宋慧亨 住武林延壽寺 初依靈芝習律 專修淨業六十年 每對人 必以念佛為 勸 建寶閣 立三聖像 最勝殊特 有江自任者 忽夢寶座從空而下云 亨律師當升 此座 適社友孫居士 預啟別亨 即在家作印而化 師往炷香 歸而謂其徒曰 孫君 已去 吾亦行矣 乃集眾念佛 為說偈曰 彌陀口口稱 白毫念念想 持此不退心 決定生安養 端坐而化 號清照律師 P. 39

40 晞湛 宋晞湛 山陰人 少為儒生 忽厭世出家 與瑩行人 建無量壽佛殿于阮杜 專 修淨業 坐不背西 久之常見佛及二菩薩相 一夕面西念佛 正坐凝然 作印而化 藏法師 宋僧藏 汾州人 一生不受道俗禮拜 專修淨土 將終 天樂次第來迎 皆不赴 及西方佛至 別眾而化 孤山圓法師 宋智圓 居西湖孤山 廣解諸經 刻心淨土 造彌陀疏及西資鈔 勸發往生 將 終 以陶器合瘞 後十五年 積雨山頹 啟視陶器 形質儼然 爪髮俱長 喻彌陀 宋思淨 姓喻氏 錢塘人 自號淨土子 早侍瑛法師講法華 後專念佛 暇則畫 佛像 凡畫必于淨室寂想 見彌陀光明 乃下筆 紹興丁巳歲 端坐七日 一心念佛 漠然化去 太微 宋太微 兒時投錢塘法安法師出家 初授彌陀經 便能背誦 及受具 扄門念佛 精進不怠 常縱步後山 忽聞笛聲 豁然開悟 因畜一笛自娛 有凌監簿者 同志 淨業 稱微為淨土鄉長 一日叩門曰 淨土鄉弟相見 微曰 明當相見于淨土 今誦 佛正冗耳 翌朝人怪其不赴粥 往視之 見笛鉢禪椅已焚 跏趺地上而化 久法華 宋可久 居明州 常誦法華 願生淨土 時號久法華 元祐八年 年八十一坐化 越三日 還謂人曰 吾見淨土境 與經符契 蓮華臺上俱標合生者名 一金臺標成 都府廣教院勳公 已生其中 一標明州孫十二郎合生其中 一標可久 一銀臺標明州 徐道姑 言訖 復化去 五年徐道姑亡 異香滿室 十二年孫十二郎亡 天樂迎空 皆如久所云 用欽 宋用欽 居錢塘七寶院 依大智學律 聞大智示眾曰 生弘毗尼 死歸安養 出 家學道能事斯畢 即標心淨土 一志不退 日課佛三萬 甞神遊淨土 見佛大士種種 異相 謂侍者曰 吾明日西行矣 即集眾念佛 黎明合掌西望 跏趺而化 善住 元善住 字雲屋 蘇人 掩關六時念佛 病久不易 終時異香滿室 有安養傳谷 響集 行世云 P. 40

41 妙文 元妙文 蔚州孫氏子也 九歲出家 十八受具 二十一抵京 依大德和尚 學圓 頓教 十有一年 始出世 縱無礙辨 若峽倒川奔 及乎閒居簡默 言不妄發 其涵 養冲挹 無欲速不躁進 大類如此 世祖召見 顧謂侍臣曰 此福德僧也 詔居寶集 年逾八十 專修念佛三昧 延祐六年 預知時至 命諸弟子 高稱彌陀佛號 面西 趺坐 手結三昧印 泊然而蛻 性澄 元性澄 字湛堂 俗姓孫 會稽人 母姜氏 夢日輪從空而墮 遂生師 四歲常 戲筆為佛像 授以佛經 即能成誦 至元丙子 投石門殊律師祝髮 受具戒 習天台 教觀 至治辛酉 驟召入京 駕幸文殊閣 引見問勞 賜無量壽佛等經 丞相東平忠 獻王 請升座說法 事聞 寵賚尤渥 賜號佛海大師 晚還越之佛果 篤志淨土 修 一心三觀者七晝夜 屢感瑞應 一日月旦 眾以常儀問訊 師遽曰 煩點視衣鉢 用 表無常 眾為念佛 止曰 佛須自念 明晨却送別 黎明眾集 端坐而逝 盤谷 元盤谷 海鹽人 狀貌不揚 而志氣超邁 愽覽經史 性躭山水 至元中 歷游 五臺峩眉伏牛少室諸名山 甞云 足跡半天下 詩名滿世間 時駙馬高麗瀋王 聞師 德望 聘講華嚴於抗之慧因寺 師展四無礙辨 七眾傾服 王大悅 後至松郡搆精舍 勤修淨業 日課彌陀佛號 年七十餘 無疾 預告以時 端坐而寂 必才 元必才 字大用 姓屈氏 台州臨海人 母趙氏 嗜善崇佛 才娠十月 母夢梵 僧振錫入堂 覺而生 師七歲善屬句 脫口而就 年十二 挾冊從江西瞿法師祝髮 進具戒 凝重沉默 觀行精勤 孜孜進修 無斯須懈 接人以慈 誨人無倦 順帝特 賜佛鑑圓照之號 一日忽覺頭目岑然 即謂眾曰 吾緣盡矣 乃焚香 面西端坐 高 聲念佛 盡一晝夜 又告眾曰 汝等勿謂修持無騐 吾淨土緣熟 三昧現前矣 即索 浴更衣為書 以別相識 遂合掌而逝 茶毗 有五色光 自龕中發 火餘 舌根如紅 蓮 齒牙若珂貝 舍利滿地 眾取之 一時俱盡 旨觀主 元旨觀主 字別宗 杭人 戒德甚嚴 剏觀室于龍山之陽 修行念佛三昧 雖避 兵竄逐 亦不暫廢 臨終無疾沐浴端坐而化 祖輝 元祖輝 住四明郡城佛閣 逢人但云 阿彌陀佛說亦說不得 人因號說不得和尚 鄞縣尉王用享夫婦敬事之 一日詣其家別云 吾明日行矣 及明 眾集 即入龕端 坐 求甘瓜 啖盡一枚 念佛而化 P. 41

42 楚琦 明楚琦 蜀人 篤信西方 因抵燕京 聞樓鼓聲 大徹 洪武初 三詔 說法京 都 皇情大悅 後築室號西齋 一意淨業 甞見大蓮華 充滿世界 彌陀在中 眾聖 圍繞 將示寂 書偈示眾曰 吾行矣 人問何生 答曰西方 又問 西方有佛 東方 無佛耶 乃厲聲一喝 泊然而化 寶珠 明寶珠 常遊杭郡嘉禾間 冬夏一衲 乞食自活 宿無恒居 平時惟念佛不絕口 人喚之 纔應對 即連聲念佛 更無雜語 後于海門寺 忽若癲狂者 將半月餘 僧呵曰 爾平生實行 當與世人作眼目 何得乃爾 珠曰 既如是吾行矣 索浴畢 安然而化 慧日 明慧日 號東溟 姓賈氏 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 似道謫戍時 師尚幼 志求出 家 年二十二 從栢子庭講台教 洞了大義 至正間 下天竺災 元臣高納麟 請師 新之 順帝聞 特賜慈光妙應普濟之號 至洪武二年 召見奉天殿 朱顏白眉 備奏 稱旨 太祖顧謂僧眾曰 爾等學佛者 如金剛楞伽心經 皆攝心之要典 何不質諸白 眉法師 自后召見 但以白眉呼之 五年辭歸上竺 日修彌陀懺 以臻淨業 十二年 七月之夕 夢青蓮華 生方池中 芬芳襲人 寤告眾曰 吾生淨土之祥見矣 後四日 趺坐合爪而寂 世壽八十有九 真青 明真青 湘潭羅氏子 生而頴異 十五補邑弟子員 十九出家 參無字話 聞舟 觸岸聲有省 後遷華頂天柱峯 修大小彌陀懺 密持梵網心地品及十六觀經為常課 一夕夢 琳宮綺麗 寶樹參差 見彌陀三聖 師方展拜 旁有沙彌 授與一牌 書曰 戒香熏修 萬曆癸巳正月 忽抱疾 遂囑弟子曰 吾淨土緣熟 聖境冥現 當于二十 九日告終 至夕乃起 別眾曰 吾即逝矣 眾請曰 和尚往生九品奚居 曰中品中生 也 胡不上品生耶 曰吾戒香所熏 位止中品 言畢 泊然而化 蓮池大師 明蓮池大師 字佛慧 姓沈氏 仁和世族子 幼英敏 年十七補邑庠試 輙冠諸 生 然志在出世 每書生死事大四字于案 三十一投西山性天理和尚 剃度受具 歷 諸方 徧參知識 北游五臺 感文殊放光 過東昌 忽有省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 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擲戟渾如夢 魔佛空爭是與非 隆慶辛未 乞食梵村 見 雲棲山水幽寂 遂倚壁危坐 絕糧七日 土人陳如玉等為結茅 以棲之 村多虎 屢 苦傷人 師諷經施食 虎患遂息 歲亢旱 村民堅請禱雨 師擊木魚 循田念佛 時 雨隨注 如足所及 眾感異之 相與肩木荷鋤 競闢其地 得碣礎 曰 此伏虎禪師 P. 42

43 雲棲寺故趾也 願為師新之 不日成蘭若 自是四方學徒日進 六時觀念 中夜警策 初師從參究念佛得力 遂崇淨土一門 著彌陀疏鈔十萬餘言 更錄古德機緣喫緊語 編為禪關策進 以示參究之訣 蓋顯禪淨雙修之義也 又精嚴律制 為第一行 著 沙彌要略具戒便蒙梵網經疏發隱等 以發明之 師道風日播 朝野感化 慈聖皇太后 見師放生文 甚嘉嘆 遣內侍 賷紫袈裟齋資 往供問法要 師以偈答之 將入寂 預于六月中旬 入城 別諸弟子 不欲明言 近乎揑恠 但云 吾將他往 還山連 下堂供眾云 此處吾不住 將他往矣 眾罔測 常規設盂蘭盆 師曰 今歲我不與會 矣 有簿記 師密題云 雲棲寺直院僧代蓮池和尚追薦沈氏先宗 後閱簿 方見始知 其預留此別語也 七月朔晚入堂 囑大眾曰 明日要遠行 我言眾不聽 直待一撞一 跌 纔信我也 眾留之 師作三可惜 十可嘆 以警眾 次夜入丈室 因示微疾 瞑 目無語 眾請 城中諸弟子至 師開目云 大眾老實念佛 言訖 命移坐向西 念佛 趺坐而逝 先是漏語見大蓮華 終亦不能秘其往生之騐云 時萬曆乙卯 七月四日午 時也 世壽八十有一 師自卜寺在嶺下 遂奉全身塔焉 世稱蓮宗八祖 佛石 明佛石 別號法雨老人 錢塘戴氏子 母夢僧以伽黎覆體而生 襁褓惡聞腥羶 十四投禮淨明禪師剃染 十八受戒於蓮池大師 歷游講肆 習天台教觀 甲午 謁紫 栢禪師於金陵 親承授記 臨行囑師云 良賈深藏 還武林 即携一傘 肩一蒲團 入山為深藏計 行至十八澗中 林壑幽異 師快甚 遂縛傘於短松 蒲團趺坐 抵暮 二虎咆哮 繞師不去 師囑曰 此地我若有緣 汝須速去 言訖 虎即點頭 拽尾 而去 于是誅茆壘石 搆一小蓬 名流緇侶 相繼踵至 一日掘地 得殘碑斷礎 知 為古理安寺 因重建焉 師性孤卓 不動世緣 晚歲謝客 避居峯頂 搆一室開一壙 曰 吾生可棲 死可塟 崇禎九年 七月十五日 忽示微疾 時值新秋 謂弟子曰 今日晴朗 吾欲遠去 弟子曰 師方病 欲何往 師曰 汝謂吾病耶 扶杖出寢室 盥沐趺坐 集眾囑付後事 適有蔡居士至 師撫掌笑曰 居士證明 餘不及待也 弟 子請留偈 師走筆書曰 一句彌陀五十年 分明掘地討青天 而今好個真消息 夜半 鐘聲到客船 書畢 顧視左右 投筆而逝 祖香 明祖香 江西新喻人 于山東龍潭寺 精修淨業 有居士王傑者 築菴延之 未 幾語傑云 某日當歸家 眾苦留 香云 歸安養家耳 及期敷座 西向坐逝 舉龕入 山 化火自焚 具宗 大清釋具宗 無錫人 講天台止觀 及念佛三昧 誨人不倦 順治己亥間 示 疾 約時沐浴 但著一履 密表隻履歸西之意 誦彌陀經畢 念阿彌陀佛十聲 舉筆 P. 43

44 書大字云 廓落靈虗 無往來處 擲筆而去 趺坐三日 顏色不變 感不信向者 回 心奉佛 新[ /( * )] 大清新[ /( * )] 諱大真 童身出家武林蓮居菴 受紹覺師之法 行般舟三昧 終時諸弟子夜同夢見 滿空天神執持香華 唱云 迎新[ /( * )]大師 生西方也 及旦弟子聚而候之 師身康念佛 相見如常 過三日午時 忽坐化 林谷 大清林谷 紹興人 住羅山之西南 破衲蔴鞋 唯勸人念佛為要 至終時 見白 雲立佛來迎而化 土人改其菴 曰白雲 道樞 大清道樞 仁和人 每講經 以天台宗旨為大綱 勸人以念佛工夫為前矛 平居 勇猛念佛 不勤世緣 順治乙未年 夢偕神僧 登玉屏峯頂 丙申六月 微疾 二 十六日 蚤語眾曰 吾夜夢 神僧來迓 豈即昔之登玉屏峯者耶 至戌時 忽見幡葢 盈空 蓮華布地 即趺坐合掌 朗誦法華經題七徧 念彌陀佛號百餘聲 安詳而逝 顏色不變 龕几間馥馥 若有異香 萬緣 大清萬緣 俗姓喬 長興人 為人愚鈍 平日詈之弗嗔 譽之弗喜 專持彌陀佛 號數十年 康熙二年六月 無疾 忽自縛草龕 有殷任之者 素與師善 謂曰 師 既縛龕 我往蘇賣茶 歸當為置褥 師曰 承汝盛心 恐不及待 至九月初一日 微 疾 但飲白水 初六日午時 自入草龕 趺坐而逝 先年往生喬忠我 即其族也 本冲 大清杭郡張家寺禪師 本冲 素專法席 開道羣蒙 康熙十一年九月 示疾 旋回首 有頃復甦 謂大眾曰 我平日缺念佛功夫 今 去無坐位 汝等當助我念佛 眾為合掌稱念 逾時而逝 觀此則知念佛法門超凡入聖 利益非常 斷斷不可須臾緩矣 寶蓮道人特錄 以垂確證 後學切當猛然篤信 真 實禮誦 毋視念佛為等閒 王臣往生類 烏萇國王 烏萇國王 萬機之暇 雅好佛法 甞謂侍臣曰 朕為國王 雖享福樂 不免無常 聞西方淨土可以棲神 朕當發願 求生彼國 于是六時行道念佛 每供佛飯僧 王 及夫人躬自行膳 三十年不廢 臨崩容色愉悅 化佛來迎 祥瑞不一 P. 44

45 宋世子 宋魏世子 父子三人俱修西方 惟妻不修 有女 十四死 七日更生 啟母云 兒見西方 七寶池上 父兄三人已有蓮華 沒當生彼 母獨無是 以暫歸相告 幸母 留意 母感女言 頓發信心 念佛不倦 後命終 亦生安養云 劉遺民參軍 晉劉程之 彭城人 少孤 事母以孝聞 自負其才 不侶流俗 初為府參軍 即 隱去 謝安劉裕交薦不就 旌其號 曰遺民 入廬山 依遠公 共修淨土 專坐禪 作觀想法 方半歲 即于定中 見佛光照地 皆作金色 居山十五年 又見阿彌陀佛 身紫金色 玉毫光照 垂手下接 以臨其室 遺民慰幸悲泣 自陳曰 安得如來為我 摩頂 以衣覆我 佛乃為摩其頂 引袈裟以覆之 他日又見 身入七寶大池蓮華 青 白相間 其水湛湛如無邊岸 中有一人 項有圓光 胸有卍字 指池水曰 八功德水 汝可飲之 遺民飲水 甘美盈口 及寤猶覺異香發于毛孔 乃告眾曰 吾淨土之緣 至矣 廬阜諸僧皆來會 遺民對佛像 焚香再拜 祝曰 我以釋迦遺教故 知有阿彌 陀佛 此香當先供養釋迦如來 次供阿彌陀佛 及法華會中佛菩薩眾 以至十方佛菩 薩眾 願令一切有情 俱生淨土 祝畢 與眾話別 面西端坐 斂手氣絕 年五十九 時義熙六年也 張抗學士 晉張抗 積善 向佛誓課大悲心陀羅尼十萬徧 願生西方 年六十餘寢疾 一心 念佛 謂家人云 西方淨土只在堂屋西間之內 阿彌陀佛坐蓮華上 翁兒在蓮華池金 沙地上 禮佛嬉戲 言訖 良久念佛而逝 翁兒乃孫子名 方三歲而亡矣 馬子雲縣尉 唐馬子雲 舉孝廉 為涇邑尉 押租赴京 遭風舟溺 被繫 乃專心念佛 五年 遇赦 入南陵山寺隱居 一日謂人曰 吾一生精勤念佛 今西方業成 行且往生安養 明日沐浴新衣 端坐合掌 異香滿戶 喜曰 佛來迎我 言已而逝 白居易少傅 唐白居易 官中大夫太子少傅 捨宅為香山寺 號香山居士 晚歲患風痺 出俸 錢三萬 繪西方極樂世界一部 依正莊嚴 悉按無量壽經 靡不曲盡 頂禮發願 以 偈贊曰 極樂世界清淨土 無諸惡道及眾苦 願如我身老病者 同生無量壽佛所 又 前答李觀察詩云 近有人從海上回 海山深處見樓臺 中有仙童開一室 皆言此待樂 天來 吾學空門不學仙 恐君此語是虗傳 海山不是吾歸處 歸即應歸兜率天 (此詩乃中年所作樂天一生精究內典 勤修上乘 一心超脫輪迴 往生淨土 彼時李師稷觀察 浙東 有一商客 在李所治明州 同眾下海 遭風飄蕩 到一大山 瑞雲奇花 白鶴異樹 盡非人 間所見 山側有人迎 問道 是何等人 來得到此 商客具言 隨風飄到 岸上人道 既到此地 P. 45

46 且繫定了船上岸 來見天師 同舟人胆小 不敢上去 只有這個商客 跟將上去 岸上人領到一所 在 儼似大寺觀一般 商客隨了 這人依路而進 見一道士 鬚眉皆白 兩旁侍衛數十人 坐大殿 上 對商客道 你本中國人 與吾地有緣 方得到此 此山即塵世所傳蓬萊山也 既到此地 可要 各處看看去麼 商客口稱要看 道士即命左右 引他宮內遊觀 玉臺翠樹 光彩奪目 有數十處院 宇 多有名號 只有一院 關鎻得緊 在門縫裡 窺進去 只見滿庭都是奇花 堂中設一虛座 座 中有裀褥 階下香烟瀰漫撲鼻 商客問道 此是何處 却如此空鎻着 那人答道 此乃是白樂天前 生所住之院 樂天今在中國未來 故關閉在此 商客胸中原曉得白樂天 是白侍郎之號 便把這些 去處光景 一一記着 別了那人 走下船來 隨風使帆 不及十日 已到越中海岸 商客將所看之 景 備細來稟 知李觀察 李公盡錄其所言 書報白公 白公看罷 笑道 我修淨業多年 西方是 我世界 豈復往海外山中 去做神仙耶 故將此兩首絕句 回答李公 以示專修禪門捷徑 不復更 思篷萊仙島 識者咸謂 白公脫屣烟埃 投棄軒冕 一種非凡氣骨 想來定是謫仙 但今生更加精 進 一心信向西方 直當超脫玄門 徑徃極樂世界 所不待言矣 附記于此 以為白公宿根之證云) 江公望司諫 宋江公望 釣臺人 官諫議 蔬食清修 述菩提文念佛方便文 以勸道俗 有子 早亡 託夢云 大人修道 功業已成 冥府有金字額 題云 嚴州府江公望 身居言 責 志慕苦空 躬事熏修 心無愛染 動靜不違佛法 語默時契宗風 名已脫乎閻浮 身必歸于淨土 宣和末 知廣德軍 一旦無疾 面西端坐而化 葛繁大夫 宋葛繁 澄江人 少登科第 官至朝散 凡公署私居 必營淨室 設佛像 嘗人 室禮誦 舍利從空而下 平時以淨業 普勸道俗 多服其化 有僧定中神遊淨土 見 繁在焉 後無疾 面西端坐而化 張廸助教 宋張廸 錢塘人 官助教 從圓淨律師 受菩薩戒 咨問淨業法門 篤志修持 誓生安養 每念佛時 揚聲勇猛 至失音猶不已 一日謂圓淨曰 定中見白色頻伽鳥 飛舞于前 又三年 西向端坐 念佛而化 王仲回司士 宋王仲回 官光州司士參軍 問無為子楊公曰 經中教人求生淨土 而祖師云 心是淨土 不必更求 如何 楊公答曰 試自忖量 若在佛境 則無淨無穢 何用求 生 若未出眾生境 安可不至心念佛 舍穢土而求生淨土乎 司士感悟 欣躍而去 後二年 楊公守丹陽 忽夢司士云 向蒙指示 今已得生 特來致謝 數日而訃至 言司士七日前預知時至 與宗黨言別而化 正感夢時也 P. 46

47 李秉中官 宋李秉 紹興中官也 領御藥院 初學禪于淨慈輝公 有省 晚閱龍舒淨土文 遂日課佛號 與閣長元美殿長林師文等數十人 結淨會于傳法寺 忽有疾 夢阿彌陀 佛 以金圓光戴其首 越七日 又見金光滿房 乃囑別親屬 端坐結印而終 胡闉宣義 宋胡闉 官宣義 平日雖信佛乘 而未諳淨土 年八十四疾革 其子迎清照律師 乞垂示誨 照謂闉曰 公知安身立命處否 闉曰 心淨則佛土淨 照曰 公自度平 昔時中有雜念染污否 闉曰 既處世間 寧無雜念 照曰 如是則安得心淨土淨 闉 曰 一稱佛名 云何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照曰 阿彌陀佛以弘誓願 塵劫修行 威德廣大 光明神力不可思議 是以一稱其名 滅無量罪 猶如赫日消于霜雪 復何 疑哉 闉遂省悟 即日延僧念佛 次日照復至 闉曰 師來何暮 二大士降臨已久 照于是率眾 厲聲念佛 闉乃合掌而逝 文彥愽潞公 宋文潞公 諱彥愽 平生慕道甚力 專念阿彌陀佛 期生淨土 晨香夜坐 未甞 少廢 每發願曰 願我甞精進 勤修一切善 願我了心宗 廣度諸含識 每見一切人 則勸以念佛 于京師與淨嚴法師 集十萬人 為淨土會 如如居士有頌贊曰 知公 膽氣大如天 願結西方十萬緣 不為一身作活計 大家齊上渡頭船 臨終安然 念佛 而化 馬圩侍郎 宋馬圩 厥祖忠肅公 守杭日 慈雲懺主教令念佛 舉家宗奉 圩至心念佛 二 十五年 崇寧小疾 易衣坐逝 有氣如青葢 出戶騰空而去 家人皆夢 圩往生上品 鍾離少師 宋鍾離瑾 提刑浙西日 遇慈雲懺主 遂篤信淨土 後知開封 出則盡瘁國事 入則不寐念佛 年夜促家人 起索浴更衣坐逝 舉家見瑾乘青蓮 仙樂迎引西去 閻邦榮承務 宋閻邦榮 池州人 二十年持往生呪念佛 將終 家人夢 佛放光迎榮 及曉 榮西向趺坐 忽起行數步 立化 王衷朝散 宋王衷 嘉禾人 結社西湖 不問賢愚貴賤僧俗 但願往生者 普請入社 有勸 修文 行世 後無疾 西向坐化 P. 47

48 鍾離景融大夫 宋鍾離景融 官朝請大夫 常誦觀經 念佛不輟 掛冠 結茅儀真東園側 甞曰 不識彌陀彌陀 更在西方外 識得彌陀 彌陀秪在自己家 一夕命僧妙應 誦普賢 行願品 炷香敬聽 兩手作印而化 錢象祖郡守 宋錢象祖 號止菴 守金陵日 以淨土真修為念 常于鄉州 建接待十處 皆以 淨土極樂等名之 創止菴高僧寮 為延僧談道之所 自左相辭歸 益進淨業 嘉定四 年二月 微疾 書偈曰 菡萏香從佛國來 琉璃地上絕纖埃 我心清淨超于彼 今日 遙知一朵開 後三日 僧有問疾者 公曰 我不貪生 不怖死 不生天 不為人 惟 求生淨土耳 言訖 跏趺而逝 後有人夢空中云 錢丞相已生西方蓮宮 為慈濟菩薩 梅汝能縣令 宋梅汝能 常熟人 仕至縣令 有志淨業 忽夢 僧授紙百幅 鑿破為二八字 以問東靈照師 曰二八十六也 豈十六觀經之謂乎 適一僧以經與之 忽不見 由是 誦經念佛 自名為往生 以見志 因邑中生公造丈六彌陀像 乃施錢百萬 為之粧飾 殿前池中忽湧一雙頭白蓮 其華百葉 當年冬 無疾而終 昝定國學諭 宋昝定國 號省齋 為州學諭 常念佛 讀淨土諸經 每月三八 集僧俗 諷經 念佛 嘉定四年 夢青衣童告曰 佛令召君 三日當生彼國 至日沐浴更衣 念佛坐 化 馮濟川諫議 宋馮檝 號濟川 遂寧人 由太學登第 初訪道禪林 晚年專崇淨業 作西方文 彌陀懺儀 後以給事中 出帥瀘南 率道俗作繫念會 及知邛州 于後廳設高座 望 闕肅拜 著僧衣登座 謝官吏 橫拄杖 按膝而化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 字敏仲 東都人 官禮部侍郎 慈仁愛物 深契禪宗 又悟淨土法門之 勝 著直指淨土決疑集三卷 平生精勤念佛 數珠未甞去手 行住坐臥 悉以西方淨 觀 為佛事 有僧神遊淨土 見古與葛繁同在焉 往生有明騐矣 蘇軾學士 宋蘇軾 號東坡 官翰林學士 南遷日 畫彌陀像一軸 行且佩帶 人問之 答 曰 此軾生西方公據也 母夫人程氏歿 以簪珥遺貲 命工胡錫 繪彌陀像 以薦往 生 因獻頌曰 佛以大圓覺 充滿河沙界 我以顛倒想 出沒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 得往生淨土 我造無始業 本從一念生 既從一念生 還從一念滅 生滅滅盡處 則 P. 48

49 我與佛同 如投水海中 如風中鼓橐 雖有大聖智 亦不能分別 願我先父母 在處 為西方 所遇皆極樂 人人無量壽 無性亦無來 張無盡丞相 宋張商英 初以夫人向氏激發 留神內典 號無盡居士 甞著發願文云 思此世 界 五濁亂心 無正觀力 無了因力 自性惟心 不能悟達 謹遵釋迦世尊金口之教 專念阿彌陀佛 求彼世尊願力攝受 待報滿時 往生極樂 如順水乘舟 不勞自力 而至矣 韋文晉觀察 宋韋文晉 立行孤潔 建淨業道場 普度含識 六月某日 忽面西跏趺合掌 念 佛而化 異香內外皆聞 賈純仁郡倅 宋賈純仁 霅川人 官郢州倅 潛心淨業 長齋念佛 因微疾 西向宴坐而逝 頂上白光圓相 異香滿室 經宿不散 吳信叟進士 宋吳子才 字信叟 致仕之後 預作一棺 夜臥其中 令童子擊棺而歌曰 吳信 叟歸去來 三界無安不可住 西方淨土有蓮胎 及早回頭歸去來 自亦從而和之 緣 熟時無疾而化 張掄都憲 宋張掄 官兩浙都總官 期生淨土 刻勵念佛 闔門長幻 靡不從化 鑿池栽蓮 日率妻子 課佛萬徧 孝宗皇帝親書蓮社二字賜焉 朱綱少府 明朱綱 京都人 業儒 中鄉舉 三上春官不第 乃就職官二府 致任 專修淨 土 日課佛三萬 十五年無少怠倦 臨終坐榻上 兩手擎珠 念佛不輟 異香滿室 乃云佛來也 連聲稱念而逝 戴百戶 明戴百戶 前衛世襲也 與陶百戶 共辦事 巡撫標下 時錢塘江有殺人巨盜 號滿江紅者 黨勢熾盛 官吏不敢捕 巡撫潛召二人 手給一牌 諭曰 我有機密事 著汝二人去幹 如不能辦 當携棺來見 語畢即退 入內衙 二人展牌視之 乃捕 滿江紅也 相對無策 [拚-ㄙ+ㄊ]身入賊巢 多方誘致 即正典刑 滿江紅臨刑 痛 恨二人 誓必索命 二人懼 棄職持齋 誦經念佛 多行善事 以解此冤結 二人雖 異地而修 然同時回首 戴百戶豫別親屬 至期坐脫 良久又醒 謂親屬曰 陶兄臨 時念差錯走路頭 故我來與汝等說知 明日我當去 次早復坐脫 鼻垂玉柱 異香滿 室不散 P. 49

50 金光前代子 大清金光前 正黃旗代子 起身戎伍 目不識字 然見有義之事 則必銳意為之 其妻龔氏 傳是廬州孝廉之女 痛遭離亂 皈心西方 且粗知書史 凡遇梵典 晨 夕持誦 光前為之感動 而篤信焉 順治癸巳冬 奉討不庭 相擕入閩 道出武林 聞具德和尚說法靈隱 同往參問 親承開示 自此潛心念佛 愈切愈堅 辛丑夏 還 京 駐節錢塘江干 金忽示疾 龔為延醫 光前止之曰 我昔與汝 親叩靈隱 今正 欲于此作轉身之活計 求和尚一證明耳 何以藥為 龔大笑曰 不意光前亦得到此田 地 遂徙帳入崇聖菴 葢欲夫死得其所也 菴居旬日 龔造二棺 謂人曰 妾與金公 偕行矣 顧無人為公畢後事耳 事畢 我當往矣 光前聞之 即怡然長逝 龔乃作書 致靈隱 求為兩人秉炬 併囑飯僧修懺等事 至七日畢 屏絕飲食 晝夜不臥 一心 念佛 女伴多來勸止 堅持勿聽 又七日晡時 視日蚤暮 覺身稍倦 倚棺而盹 少 頃醒曰 時至矣 端然趨寂 顏色如生 其鋒之勇捷 即龐氏女 亦不是過 圭峰禪 師云 作有義事 是惺悟心 作無義事 是狂亂心 狂亂隨情轉 臨終被業牽 惺悟 不由情 臨終能轉業 其光前夫婦之謂乎 靈隱和尚為光前舉火云 人于生死顛危 公于生死自在 只者自在底 便是成佛作祖[打-丁+(霸-雨+西)]柄 舉世間人 瞻之仰 之 千載之後 留于崇聖菴 作一段佳話 又為龔氏舉火云 世被情愛牽連 爾唯生 死獨斷 棄此身如脫敝屣 訂歸期如書契券 善女子是真精進 真法供養 亦是靈山 會上 第一種大行大願 蓮池大師曰 聞之古德云 士大夫英敏過人者 多自僧中來 然迷而不返者十九 不昧宿因者十一 其故何也 五濁惡世 多諸退緣 賢者所難免也 故戒禪師後身 為東坡 青禪師後身為曾魯公 喆禪師後身躭富貴 多憂苦 東坡最為親近法門 而 曾公已不之及彼 喆老之後身 其迷抑又甚矣 古今知識 所以勸人捨五濁而求淨土 也 然則劉遺民而下 諸君子所得 不既多乎 處士往生類 張野茂才 晉張野 居潯陽 兼通華梵 尤善屬文 舉茂才屢徵散騎常侍 俱不就 入廬山 蓮社 修淨業 義熈十四年 與家人別 入室端坐而逝 闕公則 晉闕公則 遠公白蓮社中人 已亡 友人于東京白馬寺 為作忌祭 忽林木殿宇 皆金色 空中有聲云 我是闕公則 所祈往生極樂寶國 今已達矣 故來相報 言訖 不見 張銓 P. 50

51 晉張銓 野之族子也 高逸好學 耕鋤間 帶經不釋 屢徵弗就 庾悅以其貧 舉為潯陽令 笑曰 古人以容膝為安 屈志就祿 奚榮之有 乃入廬山 依遠公蓮社 研窮內典 多有悟入 宋景平元年 無疾 西向念佛 安坐而卒 周續之 宋周續之 鴈門人 十二通五經五緯 號十經童子 養心閒居 公卿交辟皆不就 事廬山遠法師 預蓮社 文帝踐祚 召對辨柝 帝大悅 或問 身為處士 時踐王 庭 可乎 答曰 心馳魏闕者 以江湖為桎梏 情致兩亡者 市朝亦岩穴耳 時稱通 隱先生 後居鍾山 專心念佛 愈老愈篤 一日向空云 佛來迎我 合掌而逝 庾銑 梁庾銑 新野人 武帝召為黃門侍郎 不赴 六時念佛 一夕見道人 自稱願公 呼銑為上行先生 授香而去 後四年 願復至 遂化去 空中言 上行先生已生安 養 高浩象 梁高浩象 東平人 杜門靜坐 專誦無量壽經 嘗在觀中 覺自身泛紅蓮于池面 初未見佛 乃即華上傾心禮佛 遙想金容 光輝遠映 一夕見眾菩薩來迎 即時化 去 宋滿 隋宋滿 常州人 計荳念佛 積三十石 開皇八年九月 飯僧畢 坐逝 人見天 華異香滿 乘空西去 鄭牧卿 唐鄭牧卿 滎陽人 舉家念佛 開元中 病篤 有勸進魚肉者 確乎不許 手執 香爐 願求往生 忽異香充蔚 奄然而逝 舅尚書蘇頲夢 寶池蓮開 牧卿坐其上 張元祥 唐張元祥 居常念佛不輟 一日促家人云 西方聖人待我齋畢同往 齋事訖 焚 香跏趺 面西而化 元子才 唐元子才 居潤州觀音寺 誦彌陀經 念佛 忽小疾 夜聞空中香氣樂音 似有 人言 粗樂已過 細樂續來 君當行矣 念佛而化 異香數日不散 同寺元子平 後 亦聞空中音樂 即西向坐化 李知遙 唐李知遙 長安人 善淨土教 五會念佛 為眾師範 後因疾 忽云 佛來迎我 洗潄更衣 索香爐出堂頂禮 乃聞空中說偈云 報汝李知遙 功成果自招 引君生 P. 51

045《往生集》pdf

045《往生集》pdf 目錄 往生集 序 20 往生集 卷之一 22 沙門往生類 (98 則 ) 22 一 遠祖師 22 二 慧永 23 三 曇順 24 四 僧叡 24 五 曇恒 24 六 道昺 24 七 曇詵 25 八 道敬 25 九 佛馱跋陀羅 25 十 僧濟 26 十一 慧恭 26 十二 慧虔 27 十三 僧顯 27 十四 慧通 27 十五 法琳 28 十六 曇鑒 28 十七 僧柔 28 十八 慧光 29 十九 慧進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佛光山標點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三萬二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 王舍大城有一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 一不得往 國大夫人,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麨,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 大王食麨飲漿,

More information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34 2016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 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如是

More information

T0A27

T0A27 宋西域㆔藏 良耶舍譯 如是我聞 ㆒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與大比丘眾千㆓百五十 俱 菩薩㆔萬㆓千 文殊師利法王子 而為 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㆒太子 名阿闍世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 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幽閉置於七重室內 制諸群臣㆒不得往 國大夫 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 用塗其身 諸瓔珞 盛葡萄漿密以 王 爾時大王 食 飲漿 求水漱口 漱口畢已 合掌恭敬 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 而作是言 大目乾連是吾親友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尼僧往生類婦女往生類惡人往生類畜生往生類第三卷諸聖同歸類生存感應類往生集卷之一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輯沙門往生類遠祖師晉慧遠 雁門樓煩人 博綜六經 尤善莊老 聞安法師講般若經 豁然大悟 因剃染事之 太元六年過潯陽 見廬山閒曠 可以息心 遂感山神現夢 一夕雷雨 林木自至 刺史桓伊 乃為建殿 名曰神運 以慧

尼僧往生類婦女往生類惡人往生類畜生往生類第三卷諸聖同歸類生存感應類往生集卷之一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輯沙門往生類遠祖師晉慧遠 雁門樓煩人 博綜六經 尤善莊老 聞安法師講般若經 豁然大悟 因剃染事之 太元六年過潯陽 見廬山閒曠 可以息心 遂感山神現夢 一夕雷雨 林木自至 刺史桓伊 乃為建殿 名曰神運 以慧 往生集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2072 往生集序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2 世尊始成正覺 為諸有情普演佛乘 既而機難盡投 由是於一乘中示三乘法 而 復於三乘中出淨土一門 今去佛日遠情塵日滋 進之不能發神解超聖階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引 言 P.2 5 11 18 25 261400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11 15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目 錄 引 言 P.2 5 11 18 25 261400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11 15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2009 年 署 長 簡 報 會 號 外 目 錄 引 言 P.2 5 11 18 25 261400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11 15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先 生 講 辭 P.16 22 員 工 提 問 及 部 門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封 面 故 事 開 講 專 訪 楚 辦 人 海 斯. 巴 克 要 甩 掉 複 製 膽 秀 自 己 他 屢 獲 獎 知 將 送 上 舞 重 要 推 手 而 且 他 也 淵 源 甚 深 深 知 業 優 缺 點 財 訊 地 赴 專 訪 楚 辦 人 海 斯. 巴 克 以 他 協 助 打 天 豐 富 經 驗 娓 娓 道 對 建 議 www.wealth.com.tw 80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2017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2880 9263 (852) 2564 8487 operations@valueetf.com.hk www.valueetf.com.hk 2-3 理 4 ( ) 5 ( ) 6-7 ( ) 8 ( ) 9 ( ) 10 1 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管理人兼 RQFII 持有人惠理基金 理香港 香港 投資顧問 理香港 香港 管理人兼 RQFI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从 瓦 尔 登 湖 中 的 儒 学 语 录 看 梭 罗 的 儒 家 渊 源 刘 玉 宇 本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梭 罗 在 瓦 尔 登 湖 中 所 摘 引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尝 试 论 证 儒 家 思 想 一 方 面 并 没 有 对 梭 罗 思 想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但 另 一 方 面 书 中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也 不 像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的 那 样 与 梭 罗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BDC4B0F3A657B3E62DA4BDA769>

<BDC4B0F3A657B3E62DA4BDA769> 第 1 頁, 共 10 頁 資 管 四 A-410124745- 林 英 睿 1 資 工 三 A- 作 業 系 統 2 英 語 能 力 檢 定 A 班 - 中 級 英 檢 閱 讀 資 管 四 B-410125254- 謝 和 翰 1 資 工 三 A- 作 業 系 統 資 管 四 B-410125319- 簡 廣 造 1 資 管 三 A- 作 業 系 統 資 管 四 A-410125505- 陳 宣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2

2 990027 Chinese 248 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99 5 1 1 二 詩 詩 文 本 趙 幼 文 曹 植 集 校 注 一 書 2 2 3 4 2 此 處 論 點 參 見 張 淑 香,< 三 面 夏 娃 - 漢 魏 六 朝 詩 中 女 性 美 的 塑 像 >, 中 外 文 學 第 15 卷 第 10 期 ; 及 趙 彩 花,< 先 秦 到 漢 代 詩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9705.pdf

9705.pdf 004 005 006 008 010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056 058 060 062 XO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More information

瑞興銀行

瑞興銀行 網 路 銀 行 基 金 服 務 系 統 - 查 詢 類 操 作 手 冊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五 年 版 第 1 頁 目 錄 文 件 導 引 說 明... 3 壹 基 金 服 務 - 查 詢 類... 1 一 我 的 基 金 ( 含 使 用 者 風 險 等 級 )... 1 1.1 更 新 損 益... 2 二 基 金 往 來 明 細 查 詢 ( 含 配 息 )... 5 2.1 基 金 單 筆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第 二 十 七 屆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1987 27 126 76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27 70% 27 501 42% 第 二 十 七 屆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得 獎 作 品 / / / 圖 畫 書 創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