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1J_01

Similar documents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PowerPoint 簡報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Microsoft Word - KEBAKTIAN PAGI INA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念佛法門專題

認識佛教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2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indd

極樂密碼封面--繁1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六字真言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空法師嘉言錄 三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Microsoft Word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文選一.indd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1 / 年 03 月 02 日 御製無量壽佛贊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嘗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 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 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數 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 紺眼弘澄四大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所被根器... 四三 六六六六 藏教所攝... 目 錄 一 二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地藏經的啟示

淨土文選五.indd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_封面_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修六和敬祈禱文 淺釋 ( 共一集 ) 2010/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 : 我們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都很頻繁, 我們看到就是上個禮拜在甘肅舟曲就發生了泥石流, 有一千多人因此而喪生 這些天災, 包括人禍, 在佛經上講都是我們眾生自己業力所造成的, 那要幫助這個世間消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淨五-小.indd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光山版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學佛五講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華州法鼓通訊 第 117 期 2011 年 12 月 特別收錄 師父開示 : 六祖壇經 的明心見性 本期內容 : 特別收錄 師父開示 : 何謂念佛禪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成立十週年活動報導 十週年慶有感 常學 念佛半日禪心得 Eric ( 圖 :2011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成立十週年慶合影 ) 共修地點

所以澫益大師對淨土宗的開示, 認爲說, 真正的念佛是心力跟佛力的和合 所謂以心力來感動佛力 也就是說, 我們修淨土宗的人, 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 佛陀有再大的加持力, 他永遠是處于被動的狀態, 佛陀是不能主動加持我們的, 我們必須要釋放一種對佛陀的信仰, 對佛陀的憶念 你的心力要釋放出去, 佛陀

一 ; 行者毅力 信心的強化 二是透過蹔腳步, 通腳氣脈. 再通全身經絡.. 若能得正式閉關修持般舟三昧.. 當然身與心都可成就 Bhante 開示 前加行班的修學方向前加行班即是學前教育班, 重在新知與理解新知 體會新知, 累積正行智慧, 故擬定如下主題做為新知參考 壹 般舟念昧的理知 立一念,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三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Microsoft Word - 10.\262b\244g\251v\255\327\276\307\252k\255n_\301\277\260O_ )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目錄 本解序文 ( 淨空法師作 )... 一第一卷... 一壹 前言... 一貳 概要... 八一 教起因緣... 九二 本經體性... 一七三 一經宗趣... 二一四 方便力用... 三四五 所被根器... 三八六 藏教所攝... 四五 目錄 一 二 七 部類差別... 六一八 譯會校釋... 六



Transcription:

般舟三昧經講義 2011 年 10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淨土宗念佛法門要義... 1 玖 結語.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1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一 念佛法門的殊勝 ( 一 ) 觀佛三昧經 中佛告父王念佛, 王問 : 念佛之功, 其狀云何? 佛告父王: 如伊蘭林, 栴檀成樹, 香氣昌盛, 改變此林, 普皆香美, 眾生見者, 皆生希有之心 念佛之心亦復如此, 但能繫念不止, 定生佛前 ( 二 ) 又佛語阿難, 汝遍告大眾及未來世眾生, 若能禮佛 念佛 觀佛, 當知此人與文殊師利等無有異, 多應上輩生也 故天親菩薩 淨土論 云 : 若觀莊嚴清淨, 即略入一法句 ( 清淨句 ), 此是智慧無為法身 ( 三 ) 又云 : 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 : 法性法身與方便法身 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 方便法身顯出法性法身, 往生極樂世界, 是阿彌陀佛的報身成就, 念佛往生極樂淨土, 是從方便法身顯法性法身之捷徑 ( 四 ) 觀無量壽經 說九品往生; 臨命終時遇善知識, 十念成就, 即得往生 大智度論 比喻念佛殊勝 : 1. 百年聚薪, 豆許火焚, 半日便盡 2. 譬如跛子乘船, 因風帆勢, 一日千里 3. 如童子揮劍, 斷十圍之索 ( 五 ) 大阿彌陀經 云: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者,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但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能除無明黑暗, 即得往生 唯念佛者必須信心淨淳, 信心不二 ( 六 ) 觀佛三昧經 中說 此觀佛三昧, 是一切眾生犯罪者藥, 破戒者護, 失道者導, 盲冥者眠, 愚癡者慧, 黑闇者燈, 煩惱賊中大勇猛將, 諸佛世尊之所遊戲,

2 般舟三昧經 講義 首楞嚴諸大三昧始出生處 二 念佛三昧 ( 一 ) 文殊師利問 云何名為一行三昧? 佛言 : 一行三昧者, 若善男子善女人, 應在空閒處, 捨諸亂意, 隨佛方所, 端身正向, 不取相貌, 繫心一佛, 專稱名字, 念無休息, 即是念中能見過現未來三世佛 何以故? 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 即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 是名菩薩一行三昧 文殊般若經 ( 二 ) 湼槃經 中佛告迦葉菩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常能至心專念諸佛者, 諸佛世尊常見此人, 恆與此人而住受施 ( 指受與施予 ) ( 三 ) 華嚴經 德雲比丘謂善財云: 我於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 謂念佛三昧門 於此三昧門中, 悉能睹見一切諸佛及其眷屬, 嚴淨佛剎, 能令眾生遠離顛倒 念佛三昧者, 於細微境界中, 見一切佛自在境界, 得諸劫不顛倒 念佛三昧者, 能起一切佛剎, 無能壞者, 普見諸佛, 得三世不顛倒 ( 四 ) 大品般若經 云: 若人散心念佛, 乃至畢苦 ( 解脫痛苦 ), 其福不盡 故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議 三 淨土的修行 : ( 一 ) 信 願 行為淨業三要 ( 二 ) 阿彌陀經 云: 極樂國土, 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 其音演暢五根 五力 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故知三十七道品為念佛法門的基石 ( 三 ) 觀無量壽經 云: 欲修淨業者, 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土者, 當修三福 : 一者孝養父母, 奉事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3 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 四 ) 禪淨雙修 : 永明延壽禪師 1. 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 2.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3.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4. 無禪無淨土, 鉄牀併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 四 淨土的正依報莊嚴 ( 一 ) 正報莊嚴身相莊嚴, 壽命無限, 具六神通, 常住正定, 不墮惡道, 蓮花化生, 樂如漏盡, 無不善名, 道心不退, 智慧辯才, 得無生忍, 威力自在, 身心赫煜, 聖眾無數, 一生補處 ( 二 ) 依報莊嚴 ( 器世間 ) 國土平坦, 七寶為地, 氣候溫和, 羅網懸空, 六時雨花, 寶蓮充滿, 化佛說法, 道場莊嚴, 寶樹發聲, 萬物嚴麗, 無三惡道, 宮殿莊嚴, 國土清淨, 池水香潔, 飯食自然, 法服隨念, 化鳥演法 五 中華淨土宗的發展 ( 一 ) 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信仰, 在東漢時已傳入中土, 東漢時支婁迦讖譯 般舟三昧經 為最早

4 般舟三昧經 講義 ( 二 ) 東漢時盧山慧遠法師於東林寺結社念佛, 為淨土念佛法門的開始 淨土三經是在南北朝時譯出的, 又因道綽大師的提倡而更為發揚, 著有 安樂集 唐朝有善導 慧日, 相繼弘揚 宋元有永明延壽 蕅益智旭大師提倡 宋明清以後有更多居士弘揚淨土如宋朝王日休的 龍舒淨土文, 明朝袁宏道的 西方合論, 清朝彭希涑的 淨土聖賢錄 等 直到近代的印光大師的提倡, 念佛已更受重視 六 念佛方法 ( 一 ) 實相念佛 ( 二 ) 觀想念佛 ( 三 ) 持名念佛 : 高聲念 默念 金剛念 覺照念 追頂念 禮拜念 記十念 十口氣念 四威儀中皆念 念不念皆念 七 每日定課 : 學佛每日定課 ( 一 ) 禮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 二 ) 作三皈依弟子自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5 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 三 ) 行無相懺悔弟子從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不被愚迷染 所有從前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 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從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不被憍狂染 所有從前惡業憍狂等罪悉皆懺悔, 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從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不被忌妒染 所有從前惡業忌妒等罪悉皆懺悔, 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 四 ) 念經 1. 早課念 心經 2. 晚課念 阿彌陀經 ( 時間來不及時念往生咒 )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利哆毗迦蘭帝阿彌利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訶 ( 五 ) 念佛禪修 ( 禪坐 )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數百千聲 ) ( 六 ) 迴向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6 般舟三昧經 講義 說明 : ( 一 ) 每日定課關鍵在於持之有恆, 不怕短只怕中斷 倘若工作忙碌, 一日一次定課也可, 但不可中斷 為了方便, 可以把念佛縮短, 改在一天當中任何時間稱念或默念 誦經也可移至空閒時間如搭車 等車 候機或中午休息時間誦讀 如是行之, 日積月累, 功夫即可成片, 自然會有殊勝的領會與感應 ( 二 ) 每個人都得接納自己 了解自己, 根據自己的因緣去實現自己 ; 努力的工作 創造福報 慷慨地與人分享, 曠達自在, 作個善良的人 最後要恬淡地拍拍手走開 ; 得失 是非 貴賤一起放下, 歡喜地回歸極樂淨土 別忘了佛陀的叮囑 : 我生己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在家居士生活 修持 念佛之要盡粹於斯 八 淨土法門的經典 ( 一 ) 般舟三昧經 ( 二 ) 阿彌陀經 ( 三 ) 觀無量壽佛經 ( 四 ) 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五 )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普賢行品 ( 六 ) 妙法蓮華經 藥王菩薩品( 念佛命終即往安樂世界, 阿彌陀佛 大菩薩眾圍繞住處 )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一 西方極樂淨土 : ( 一 ) 淨土包括十方諸佛淨土, 唯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 是阿彌陀佛的報土, 光明殊勝, 正報依報都是莊嚴光明, 是實報莊嚴土 ( 二 ) 西方阿彌陀佛, 凡聖均攝, 十念往生, 念佛者各個成就 有生之年若能專心念佛, 智慧開啟, 臨終必得往生淨土 又一心繫念此佛, 能入於定慧, 入佛本懷 這就是般舟三昧的精神所在 二 西方淨土的信仰貫穿整個佛法體系 : ( 一 ) 禪與念佛是佛法的核心法要 透過定慧及慈悲喜捨, 行持三十七道品於念佛之中, 尤其殊勝 ( 二 ) 華嚴時說華嚴念佛三昧, 阿含時說六念 ( 佛 法 僧 施 戒 天 ) 這裡所說的天即諸佛淨土, 方等時的淨土三經更著重念佛, 般若時亦談往生淨土以菩提為本, 法華湼槃時則稱名念佛往生, 至心專念諸佛世尊, 則恆與此人而住受施 ( 指授和施予 ) 三 唯心淨土與諸佛淨土 ( 一 ) 唯其心淨則佛土淨 ( 二 ) 念佛修持並行, 得大依恃, 得與佛淨土相應 更能在信 解 行 證上, 得以一氣呵成 ( 三 ) 念佛法門, 信願行圓滿, 得與佛心相應 ( 四 ) 西方極樂淨土, 是阿彌陀佛報土, 信念具足往生意願堅定, 人人可以相應修成 ( 五 ) 往生極樂淨土, 依隨九品修行, 成就四土, 最後入於

8 般舟三昧經 講義 常寂光淨土 ( 六 ) 四層佛淨土是 : 凡聖同居士, 方便有餘土, 實報莊嚴土, 常寂光淨土 ( 七 ) 淨土的修行是易行門, 對末法眾生尤其方便 ( 適合末法時代的根性因緣 ) 四 般舟三昧經 的法義 ( 一 ) 本經是大乘經典中最早問世的念佛經典, 比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還早 ( 二 ) 漢譯於東漢, 慧遠大師於東林寺結社念佛共修, 即根據本經 ( 三 ) 般舟是佛立在前, 三昧是定或正受 依經文內容, 可解釋為佛在行者身邊, 或佛與我們長相左右 念佛能得到佛的加持 啟發 護祐和指引, 永得安定不會迷失 所以人人必得解脫, 打破煩惱無明, 走出大乘菩薩的圓滿喜樂人生, 並於命終往生淨土 ( 四 ) 透過本經, 貫通淨土三經, 就能正確修持, 並與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法性相應, 入於世 出世間法不二的大乘菩薩精神 五 本經的譯本 : 現存者有三 : ( 一 ) 後漢支婁迦讖譯 般舟三昧經 三卷, 最為精煉 ( 二 ) 後漢支婁迦讖譯 拔陂菩薩經 或 般舟三昧經 是選譯本 ( 三 ) 隋文帝時闍那崛多譯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卷帙較繁, 分十七品, 惟各品譯名不同 ( 四 ) 般舟三昧經 是念佛法門最早經典 六 般舟三昧經 的內容 :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9 ( 一 ) 卷上 : 1. 問事品第一 : 跋陀和向佛請法, 請求開示如何把握修行的精要 佛告以就是要修行 般舟三昧 ( 念佛三昧 ) 2. 行品第二 : 佛告以修持念佛三昧的要領, 要先立定意向, 精進念佛, 並知道修持的基本佛法 透過念佛與佛神力感應見佛, 並指出心即是佛, 心即是如來 3. 四事品第三 : 修念佛三昧的基本行持, 包括信念堅定 努力經行 結伴共修 廣弘佛法等 4. 譬喻品第四 : 說精進念佛的譬喻, 人生若不珍惜念佛三昧, 有如沉船失寶, 不懂栴檀香的珍貴, 不識牟尼珠寶 指陳念佛三昧的功德 ( 二 ) 卷中 : 5. 無著品第五 : 說念佛三昧觀佛像而無相, 以無執著心念佛, 很快成就如是三昧 6. 四輩品第六 : 說比丘 比丘尼 男居士 ( 白衣菩薩 ) 及女居士修念佛三昧的修持方法 7. 授決品第七 : 此經於末法亂世更加流通, 八大菩薩誓護持此經, 佛因而微笑, 說偈言 : 跋陀和等八菩薩, 於五百眾為英雄, 常當奉持方等經 又云 : 恆行慈哀度眾生, 施以安隱滅諸塵, 壽終之後生法家, 不復歸於三惡道 8. 擁護品第八 : 八大菩薩供養此經, 諸天擁護, 受持此經, 功德無量, 福報無盡 9. 羼羅耶佛品第九 : 長者子參無畏王佛修此定, 成為燃燈佛 ; 明白陳述觀想念佛, 信念一體, 無相念佛等法門

10 般舟三昧經 講義 ( 三 ) 卷下 : 10. 請佛品第十 : 跋陀和菩薩 ( 賢護 ) 在家供養佛, 莊嚴王舍城, 並請八大菩薩及諸弟子參與, 供養畢請佛說法 回精舍又說念佛三昧, 並說菩薩當行布施 法布施 不嫉人善, 及抄誦讀此經, 信願行持 佛並說他是向燃燈古佛請如是法而成就的 11. 無想品第十一 : 以無想修念佛三昧, 要從十方面著手, 修八件如法正事 12. 十八不共十種力品第十二 : 說佛十八不共法及佛十力 13. 勸助品第十三 : 說三世諸佛助修念佛三昧, 修此三昧, 福德無量 14. 師子意佛品第十四 : 從師子意佛到精進如來, 皆因此經成就, 故修持此法門必歡喜成就, 當精進修持 15. 至誠品第十五 : 應急取念佛三昧, 善加修持, 是三昧難值 16. 佛印品第十六 : 以無所著修持, 佛印証此法門得念佛三昧, 不墮輪迴, 囑八菩薩護法為他人說 七 本經之要義 : ( 一 ) 般舟三昧經 是淨土三經的前導序章 ( 二 ) 說念佛旨趣在於 : 心念時時都在佛的法性中, 其核心課題是 : 心中念念有佛, 則佛與我同在, 故行持生活一切自然如法 ( 三 ) 本經所說行者應持的種種佛法, 都融入念佛三昧 ( 般舟三昧 ) 之中 ( 四 ) 以念佛為總持, 修行 覺悟和發慧盡攝於此法門之中 ( 五 ) 末法眾生, 應珍惜此念佛三昧, 踏實修行, 即得佛印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