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五-小.indd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淨五-小.indd"

Transcription

1

2 淨土文選第五輯

3 3 示淨心居士憨山大師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嘗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焉能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皮面,驢年無受用時

4 4 示念佛切要憨山大師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 念佛了生死 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 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也 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註),皆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

5 5 故生死無窮 今日方才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 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念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 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 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

6 6 看看,這一聲佛果能敵得這愛麼?果然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疎,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 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竟主張不得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纔了得,晚之晚矣!所謂 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 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 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也,豈更有別妙法哉?註:捨身受身捨下一個軀體又受生一個軀體 捨身意謂死亡,受身意謂出生,喻眾生生生死死不息

7 7 全身靠倒洗心信從人言,言為心聲,凡人說話要落實纔能見得人,故信之本意是誠 一個人只要是誠意說的話,就能讓人信得過,古人說 一諾千金,他的一句話抵得過千金 世間有些人的話都可以讓我們死心塌地的信,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他的誠意,世上有那一個人比得了的?妄語謊話說多了,當然難以取信於人 打妄語說謊話,無非是為了求取名利或保住名利,佛是業盡情空,棄王位,捨大權,名利不沾邊的覺悟者,他向眾生說的話,句句都是發自同體的悲心,不忍眾生在愚痴苦痛中生生死死,他金口宣說的每一句金

8 8 言,我們還信不過嗎?對佛的話怎樣才叫全身靠倒 信得過?心中一旦相信佛說的話是誠實語,佛說 至誠念一聲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當我們遇到困難災禍時,除了坦然面對不可知的因果事實之外,更能深忍強信念佛的力量,勤求佛力加被,早日脫離困厄 不受任何異見 別解搖動信念,只一味猛念下去,這才是全身靠倒 人們遭遇無端飛來的橫禍時,心中的恐慌無助,最易動搖信心,往往就漠視了佛言的不虛,轉而病急亂投醫,信根便遭到戕害破壞,自然難以感受阿彌陀佛的力量 好比燒一壺水,燒到七十度,遇到障礙,就火力無繼,七十度的水又冷卻下來,下次還要從頭燒起 再遇到逆境,又燒不到沸點,這一壺水永遠都是不能喝的生水

9 9 信根紮不深,信的力量就發揮不出來,眾生在痛苦中一遍一遍地輪番上場,束手無策地被業力駕著走,佛難道不會歎息,眾生為什麼信不過覺者的話?信根要紮得住,必得深忍強信,既然天上天下無如佛,佛說的必定可信,理路會通了,當中即使是遭到任何逆境,也要咬緊牙根忍過去 像十住位的菩薩,一發起信心念佛,以後縱使逢到惡緣而喪身斷命,也寧可死而不退失信心 每遇一次逆境都能深信佛力,突破困難,信根就往下紮深 若把每一次的橫逆災難,當作是信心的歷煉,心志不論如何苦,體膚筋骨不論如何地疲憊,挫折是如何排山倒海而來,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佛陀絕不虛言,絕不欺騙眾生,任何結果都樂於接受 信心這樣每經一次地深忍淬煉,信的力量就愈加根深

10 10 柢固 明朝袁中郎的 西方合論 記載一則典故,有一位王仲回居士向無為子請教,如何念佛得無間斷?無為子答: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 王仲回聽了欣躍而去 不久他就往生西方,還回來向無為子致謝 袁中郎認為從這件事看來,修行人若不能頓悟佛法的道理,就應深植信根,不驚不動 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後,理當全身靠倒,唯信三寶 不論利 衰 毀 譽 稱 譏 苦 樂,八風是如何地猛烈狂吹,心中不驚不動 不被一切別行 異解 異學 異見 異執搖動退失信念 我心唯佛是念,當下十方諸佛也一如慈母護念我們,所謂憶佛 念佛,現前 當來必定見佛 只要對三寶信心十足,全身靠倒一句萬德莊嚴的阿彌陀佛名號,如法修持,那連月不開的霏

11 11 霏霪雨,終將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一切噩夢災禍,也將化為雲煙 (選自明倫雜誌二五一期)唯恐歸家不早洗心蕅益大師有一位弟子,名號在庸,他本是顓愚大師的侍者,能聽經,能執事,對於眾人的事務,勤勞認真 當顓愚大師病重時,他從旁照顧,在大熱天裡,晝夜不眠不

12 12 休,將近兩個月之久,世間大孝之人事奉父母,也難得有如此孝心 顓愚大師往生後,便來親近蕅祖,盡心盡力,和事奉顓愚大師沒兩樣 可惜,年紀不到三十就去世了 就因為他做任何事都盡心盡力,執著認真,對世間自有一番期待和理想,所以在臨命終時,他不甘心就此便往生淨土,還戀戀不捨娑婆的風塵,不肯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蕅祖在字字血淚的祭文中,感傷在庸師不惜身命的事師孝德精神,但是,在庸師臨終的戀戀不捨,不欲西馳,見地不夠遠大,蕅祖深以為憾 無始以來,受身捨身,生生死死,不知幾多遍了,今幸遇明師良友的教導,得聞有西方淨土,以及往生橫超生死的念佛法門,應該唯恐歸家不早啊!卻想在短短的一生,做大學問,開大叢席,名滿天下,以為

13 13 如此才能快慰平生,這不正是犯了 欲速 見小利 的大毛病嗎?為什麼不想想,西方極樂淨土有的是大學問 有的是大叢林 有的是教化眾生的機會,何愁不能名滿十方三世呢?佛家多以 無常 代替 死 字,活在這個世間,死緣極多,生命危脆就在呼吸間,不能久常一定,所以,無常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心繫極樂的念佛人,一旦緣盡命終,便是歸家時刻 在淨土家鄉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應有盡有,還等什麼呢?想想,假若現在就可以回家了,我是快樂地載欣載奔,還是戀戀躊躇呢?(選自明倫雜誌二五七期)

14 14 復俞慧郁居士書印光大師所言大禍臨頭,功行淺薄,無有把握,或恐懼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須在深信佛力 法力 自性功德力 至誠持誦力均不可思議,勿道無禍,即有大禍,斷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諸力加被也 凡人須素位而行(註),則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 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無深信力,而兼有顧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 如被難之時,只思所以逃避之法,餘諸不能料理者,概不縈懷,以縈懷不釋,有損無益 故曰: 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入,當作如,往也 中庸 作入,故仍

15 15 照書,實則是如 )吾人靠到一句佛,越苦越認真念,決不至有失心無措之虞 若常懷此懼,久則成病(心病最難醫),不可不知 註:素位而行依自己的身分 地位做自己分內的事 復周頌堯居士書印光大師 原函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 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 因為信佛之人,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天龍八部 大力神王常隨擁護 往世惡業亦漸消滅,縱有怨懟,不能為害,此乃佛經所說,決非

16 16 虛語 詎於三月間,接到上海舍親處來一訃聞,係一極信佛之張太太,吃素已二十餘年,常到居士林聽經,逢人必勸念佛吃素,心極慈悲行善 不料一日送素菜與某師兄,在馬路上行走,為汽車軋死,後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後,其家子孫曉得,始去領歸安殮 余聞悉之下,心中非常驚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會中人聞之亦均不安,故特上書懇求老法師開導,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臨終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說個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勝感德之至 接手書,知閣下於佛法道理尚未真明 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華嚴經 云: 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 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 後報為現報 輕報 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

17 17 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 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其可決定者,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 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果報,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 汝等諸人見此老人得此果報,心中便有為善無福 善不足為之邪見,故致驚惶疑惑,其知見與未聞佛法之人有何各異?倘深信佛言,決不以此事作此驚惶疑惑之態 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 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 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註)殿,念沂親王有勢力,

18 18 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 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嬭母抱之遊行,至挂舍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 遂將其圖取下,嬭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 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舍利殿 及年二十,寧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 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 阿育王山志,光於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數十日,看之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 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複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

19 19 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 龍天護佑,此係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 後報為現報 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 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 普賢 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 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 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 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懺悔,久之遂癒 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 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

20 20 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 重報為現報 輕報,及轉現報 輕報為後報 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 註:舍利梵語,又譯室利羅 實利等 即死屍 遺骨之意,通常指佛陀的遺骨,其後也指高僧死後火化所遺留的骨頭 金光明經 : 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大智度論 : 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供養禮拜舍利,意欲結下 值佛聞法 的因緣而速成菩提,與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 金剛寶座 佛經行的足跡同一旨趣

21 21 復德暢居士書印光大師接汝與明道師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爾夭逝,不勝慨歎,況汝教養多年,費若干精神錢財,心中能不感傷乎!雖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熱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為怨尤 須知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惡業無量無邊,或我欠人之債,或人欠我之債,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負欠故,致所生兒女種種不一,有還債者,有討債者,有報德者,有報怨者 汝今生雖居心事事甚好,豈多劫多生通通皆無罪業乎?故人當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發懺悔罪業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

22 22 能發懺悔心,不生怨尤,則所謂逆來順受,則後來之福實難測度 汝此子者大約是討債而來,債已討足,故隨即去世,汝於債主已去,不生解脫業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則成顛倒矣 民國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鐵珊,一子很聰明 很孝順,大子有神經病,鐵珊心中望此子承繼家聲,二十一 二歲,已娶妻,生一女 一日,病重將死,鐵珊痛極,呼之曰: 某某,汝既來為我兒子,為何此刻就要去? 其子瞋目,作廣西口音曰: 我那是你兒子!我就是第十四個人 說畢即死 先鐵珊在廣西作兵備道時,計殺降匪頭首十三人,先用極愛厚之法以安慰之,請其吃飯,尚請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云: 日間甚忙,來不及與汝詳談,到晚間來,當與

23 23 汝等各安職務 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殺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 至晚去,則進一門關一門,伏兵於華廳,其人既來,鐵珊抽佩刀砍,則伏兵同出殺之,得十四個屍首,亦不知是何姓名 豈知其人即為其子,徒用二十餘年教育之勞,至死反瞋目呵斥,不認鐵珊為父 大率世之兒女之因,總不出討債 還債 報恩 報怨之四義,此子係汝宿世欠彼債者,債清即去,若還債及報恩者,則可得其孝養耳 又汝已皈依佛法,當須曉得世間事事無常,若不極力念佛求生西方,則隨業輪迴於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 此子之去,益當知一切事皆不可倚靠,唯有西方阿彌陀佛,乃我等一切眾生之大倚靠,從茲發感激心 發精進心,以自己所

24 24 作之種種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西方 汝能如是,則此兒之死即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間福報眷屬所迷,不生厭離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極樂之心,故當頭痛與汝一棒,汝反不在自己分上體察,生出怨天怨佛的種種愚見,則成迷本逐末,不知自反矣 世人每每於自己所作功德,作矜誇氣,於自己所作罪過,作寬恕氣,人孰無罪,且勿說過去,即以現世論,殺種種眾生以悅口腹,彼等豈是木石,不知疼痛,不願生而願人殺而食之乎?汝既殺食他,他將來必定也要殺食你 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靈,可說大話,說我無罪過,妄受天罰乎?是以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汝且莫作愚痴人說話,極力

25 25 為善,認真念佛,所有一切利人善事功德,悉皆回向往生西方,則現生之心行便與聖賢心行相契相合,待至臨終,定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則收功結果之時也 若不生西方,所作之善,遲早均受其報,而所殺食眾生之報,亦難不償,可怕之至!復楊德觀居士書印光大師黃後覺之現象頗與學佛之人有大利益,無論彼之究竟是往生?是墮落?且不必論 果念佛人知彼臨終之現象,決不敢浮游從事於了生死一法也 觀彼之行迹,似乎至誠,觀

26 26 彼臨終所現之景象,蓋平日未曾認真從心地上用功,並從前或有慳於財而致人喪命,或慳於言而致人喪命等業之所致也 (慳於言致人喪命者,如自知有寇,並知可避之處,以心無慈悲,樂人得禍,故不肯說 此事此心,極犯天地鬼神之怒,故致臨終前不能言,而且惡聞念佛等相)然以現一時不死之象,及助念人去,未久則死,此與慳財 慳言誤人性命完全相同,雖不墮餓鬼,而其氣分乃是餓鬼之氣分也 彼云往生者,據易子駿之呪力,呪力固不可思議,若業力重者,亦不易得其益也 是知已生西方,或有其事,既無證據,不應妄斷也 有云已入餓鬼道者,據彼所說及所現象,似可據也,然彼或由自己心中懺悔,或由諸人及兒女之誠懇,遂得減輕,不至直墮

27 27 餓鬼耳 為今之計,必須其兒女並各眷屬,念彼之苦,同發自利利人之心,為彼念佛,求佛垂慈,接引往生 則誠懇果到,往生即可預斷,以父子天性相關,佛心有感即應,彼眷屬若泛泛悠悠從事,則便難以消業障而蒙接引也 千鈞一髮,關係極重 凡念佛人,各須務實克己習氣,與人方便 凡可說者,雖與我有讎,亦須為說,令其趨吉而避凶,離苦而得樂 平時侃侃鑿鑿與人說因果報應 生死輪迴並念佛了生死之道,與教兒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語無模棱,居心可以質鬼神,作事決不昧天理,若到臨終,決無此種可憐可憫之現象 如是,則黃後覺便是諸人之接引導師也,諸人既因彼而將來可得巨益,彼亦將仗諸人之心力而滅罪往生也 光此語非首鼠兩附者,乃決

28 28 定不欺之定論也 若不以為然,則請向高明法師及大神通聖人問之 廣欽老和尚開示選錄卍我們糊糊塗塗來生,但現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彌陀佛 卍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

29 29 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卍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 卍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卍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 垢塵 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罣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念 業感 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如此不務實修,嘴裏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 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須了盡業塵,沒有一切俗緣的牽

30 30 纏,則生西有望 卍如果情執不斷,嘴裏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 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卍如果你心中還有什麼貪境 喜愛的或罣礙的,那麼臨終時就現那種境界,一見歡喜就跟著去了,結果是墮落於輪迴之中 但如我們淨念念佛,則臨終現蓮花 佛菩薩及光明等聖境 故要在世時除掉貪境,使心淨化 卍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卍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

31 31 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的 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是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卍我們妄念種子深重,念佛時不是頭昏,就是被妄念種子牽去,所以念佛時必須小心 卍問:我們念佛常常昏沈 散亂,這是為什麼?答:沒有願力 如果有願力,自然會將我們在社會中放逸慣的心,收攝起來,一心念下去,妄念自然就消失 卍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 卍煩惱 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那裏來,若執著則

32 32 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 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 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卍遇有煩惱或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就向阿彌陀佛說:又來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彌陀佛,說煩惱快走,沒這回事,以心治心 卍問:如何可得解脫?答:念佛 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卍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迴,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卍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

33 33 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 沒看到,睜一眼 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 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卍我們參學,並不是在參別人能給予我們什麼厚待好處,是要從吃別人的虧中去參,才叫做參,不吃其虧,參不到東西 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勞苦,更要忍一切的辱,別人怨恨我們,我們還得用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結善緣 只有能忍辱,才能啟開大智慧 卍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卍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34 34 卍學佛要具足信 願 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 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卍出家要有願力 願成佛度眾生,依這個願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則,出家沒有願力,不會有什麼結果 念阿彌陀佛,也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 卍我們打鼓時,念 公事辦 公事辦 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念佛 拜佛 誦經,這些是屬私人的事,若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的念佛 拜佛,這樣的修持,乃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

35 35 輩子無法解脫 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眾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時間拜佛 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胸漸廣 卍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卍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 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

36 36 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卍問: 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 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 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卍某居士請老和尚教他坐禪 老和尚說: 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 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

37 37 是妄想紛飛 卍西方在那裏?西方就在心頭 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卍用行的,心意要轉變,諸佛菩薩都有願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臥中皆不離佛,拜佛念佛都與佛相應,不要說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 卍臨終時不要存有要見菩薩色相的心,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裏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 卍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菜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罣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38 38 卍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淨土 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做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 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卍念佛要具信 願 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 卍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則十方國土皆可到 念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

39 39 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 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聲 卍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 參研經典的路,所以,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 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 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

40 40 卍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 讀博士 賺大錢 吃好 穿好 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拋棄父母不顧,妄想成空 一口氣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 媳婦 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罣礙,愛情愛別 生 老 病 死 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迴逃也逃不了 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 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 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 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 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 粗衣淡飯 香味觸

41 41 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卍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 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 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卍憨憨做 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麼事都不管,這就有堅固心,這就是修行 卍念佛才是真正清淨 正當的一條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須買票搭飛機,西方法船是無色相的

42 42 卍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 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關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忍得下佛到難念處要念得下

43 43 阿彌陀經疏鈔節錄(註1 )蓮池大師先明總者,謂如來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則一代時教,總其大意,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今此經者,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故 疏:大事因緣者,引 法華經 文,彼經以如來出世,本欲度諸眾生悉皆成佛,不得已故,權說三乘,後至機熱,會三歸一(註2 ),方酬本意 故知 華嚴 以後, 法華 以前,雖有種種法門,淺深不一,無非為此大事因緣,除此一大事外,更無二事 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徧歷三乘,久經多

44 44 劫,不越一念(註3 ),頓證菩提,豈非大事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 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 二 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故 三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故 四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故 五 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故 六 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故 七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故 八 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故 九 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故 十 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故 疏:釋見下文 而生起有序,喻如鉤鎖,初以眾生迷溺,為作津梁,二所以能為津梁者,為有最勝方便故,三何名最勝方便,以能直度凡夫故,四豈獨凡夫,亦度二乘聖人故,五豈獨二乘,亦度菩薩故,六豈獨人中,亦普度一切眾生故,七豈獨平處度生,偏度障難故,八雖云度生如是廣大,實不離眾生一念得

45 45 入無念故,九既即念得無念,亦即生得無生故,十通該前九,知此持名念佛,徑中之徑故,又繇是徑中之徑,乃能津梁末法故,則後先次第,終始循環,故云鉤鎖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佛成道時,已當濁世(註4 ),況今末法,正入鬥爭,轉展陵夷,後之又後,皆賴此經神力,救拔餘生,豈非至極悲心,預垂濟度 疏:已當濁世者,人壽二萬歲時,即入劫濁,釋迦出時,人壽百歲,久經濁世,已為可憫 正入鬥爭(註5 )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聞而及塔寺,今當鬥爭堅固之時,更為可憫,後之又後者,乃至法滅,倍更可憫 故佛說此經,略而計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註6 ),說難信法,是為第一重大悲憫念眾生 二者佛滅度

46 46 後,福慧日淺,罪障益深,故說此經,咸令未來雖不見佛,佛滅法存,但有信者,速超生死,是為第二重大悲憫念眾生 三者如大本(註7 )言,佛滅久遠,當來之世,經道滅盡(註8 ),獨留此經住世度生,最後方滅,則知滔天之際,尚作慈航,大夜方沈,猶稱法炬,是為第三重大悲憫念眾生也 譬之慈父,憂念後昆(註9 ),心無盡故,置為生計,能使遠裔殘支,至於家破身貧,猶堪資藉,故曰至極悲心,預垂濟度 二 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者 入道多門,本無揀擇,險夷曲直,難易攸分,則無量門中,念佛一門,最為方便,略陳有四:一不值佛世,得常見佛方便 二不斷惑業,得出輪迴方便 三不修餘行,得波羅密方便 四不經多劫,得疾解脫方便 疏:法門者,道體幽玄,從

47 47 門始入,為門不同,故云無量 權巧接引,令得入門,名為方便 而言勝者,方便中方便也,即 觀經 所謂異也 多門者,或謂門門可以入道,何必念佛往生,而有易有難,不妨無揀擇中而說揀擇 險者崎嶇難行,曲者紆迴難到,喻餘門也;夷坦則易行,喻念佛人皆可為,直捷則易到,喻念佛速超生死 如韋提希,亦徧觀十方世界,而惟願生極樂也 得常見佛者, 起信論 既示真如三昧(註10 ),及二門止觀(註11 )竟,復云,有初學是法,其心怯弱,以娑婆不常值佛,懼謂信心難就,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專意念佛,即生佛土,常見於佛,如修多羅(註12 )說,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 此經則七日一心,佛現在前,是也,故知靈山已過,龍華未來(註13 ),無佛世中,而得

48 48 見佛 是名最勝第一方便 得出輪迴者,繇惑起業,繇業感報,往來六道,輪轉無窮,依餘法修,直至惑盡,始得出離,而託質世間,升沈未保,唯玆念佛,帶惑往生(註14 ),以己念力,及佛攝受大神力故,一生彼國,即超三界,不受輪轉 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是也 是為最勝第二方便 得波羅密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密;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密;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密;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密;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密 推而極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如大本法藏願云,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神通自在波羅密多,不取正覺 是為第三最勝方便

49 49 得疾解脫者, 智論 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又 十住斷結經 云:是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痴,蓮華化生,不繇父母,汝當生彼 故大本云:菩薩欲令眾生速疾安住無上菩提者,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 是知蟻山風水(註15 ),遲疾天殊,古謂欲得一生取辦,便於是法留心 是名最勝第四方便 三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 以諸眾生沈迷自性,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故示苦樂兩土,爰開折攝二門,激之揚之,俾欣俾厭,勝心(註16 )既發,淨業斯成

50 50 疏: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備歷輪迴,頭出頭沒,甘心忍受,曾無一念省發奮勵,求願出離,而復遮其欣厭,欲令直悟自心,是猶田蛙井鮒,不與之水,而反責以沖霄,祇益沈淪,於事何濟 於是無苦樂中,示苦示樂,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揚其懈怠,而俾生欣樂,然後久在泥塗,始嫌污穢,乍聞淨妙,浚起願求,此大火聚,彼清涼池,炎燒眾生,不得不避此而趨彼矣,方便度生,法自應爾,生彼國已,見佛聞法,得無生忍,方悟此心本來平等 四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 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說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樂,故令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疏: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

51 51 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生,心不喜樂,如諸聲聞,不見舍那(註17 )神力,不與菩薩大會,以本不讚說十方佛剎清淨功德故 古謂小乘無他佛之說,大教有剎海之談(註18 ),斯名獨善之流,亦號鈍阿羅漢,是以教令回斷滅心,修淨土行,乃知諸佛菩薩,悲智行願,如是廣大,如是無盡,心不礙境,境不礙心,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終日度生,終日無度,而單修禪定,不願往生,是為大失矣 五 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者 初發心菩薩,大心(註19 )雖建,勝忍(註20 )未成,所謂弱羽止可纏枝,嬰兒猶應傍母,入正定聚(註21 ),親彼世尊,方得忍證無生,終成佛果,乘大願筏,苦海度生,如 智論 中說 且夫六心墮落,塵劫聲聞,魚子菴羅,足為明鏡,故知念佛,菩

52 52 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 疏: 智論 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何以故?煩惱強故,未得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途,焉能救彼?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以施戒福力,或作王臣,富貴自在,縱遇知識,不肯信從,荒迷放逸,廣作眾罪,由此墮落 又喻二人救溺,直入水救,彼此俱溺;有方便者,往取船筏,乘之救接,皆得免難 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要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眾生,如得船者 又云:譬如嬰兒離母,或墮坑井,或渴乳死;又如弱羽,祇可依樹纏枝,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力,唯應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臨終正念,決定往生,見佛得忍,還來

53 53 三界救度眾生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 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下,皆不退轉故 聚者,會也,即文中諸上善人之會,今謂入此聚中,見佛聞法故 六心(註22 )墮落者,身子發菩薩心,已證別教六住,因逢乞眼,遂退大心,沈淪五道(註23 ) 塵劫聲聞者,有於大通佛世發心,皆因退大,塵點劫來,墮聲聞位 故經云:魚子菴羅華(註24 ),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引此以明初心菩薩,猶宜親近如來,得所依歸,終無退轉故 菩薩父者,華嚴十一經,威光童子,覩如來相獲十種益,首云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疏謂以念佛三昧,菩薩之父,故首明之,良繇菩薩以方便為父,念佛即真涉事(註25 ),是方便故,又念佛成佛,是親種故

54 54 十地始終者,十地文中,從初至末,地地皆云一切所作不離念佛 又云:遠行地菩薩,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 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云:菩薩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註26 ),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 極樂淨佛土中,故龍樹以初地往生,摩差末以得忍往生,至如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發願往生,莫可勝數,況初心乎?永明謂欲託質蓮臺,永離胎藏,生極樂等諸佛國土遊戲神通者,皆能了達自心,無不化往 天如謂汝若悟心,則淨土往生,萬牛不能挽矣,然則初心菩薩,雖曰了明,去佛尚遠,正爾求生不可後也 六 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者 諸餘法門,高之則下機絕分,卑之則不被上根,是以華藏如盲,螢光增結,唯此一法,上下兼

55 55 收,可謂萬病愈於阿伽,千器成於巨冶,豈不慈門廣大,普度無遺 疏:如盲者,如來於逝多林中,演大 華嚴,彼時上德聲聞,身子 目連等,如盲如聾,杜絕視聽,乃至積行菩薩,猶云曝顋(註27 ),明高之則道大機小故 增結者, 淨名經 云:有二比丘犯根本戒,發露求懺,優波離為依律定罪,疑心不釋, 淨名 言:汝毋以常法擾亂其心,重增此二比丘罪 永嘉擬之螢光,謂不能開其迷暗,而反增益之也,明卑之則機深教淺故 他若不淨錯施爐韝,數息不利冢人(註28 ),彼此為門,亦復各異,而淺深小大,勢不兼宜,惟此念佛法門,三輩九品,悉皆度脫,徹上,則三心圓發(註29 ),直入無生,徹下,則十念成功,亦生彼國,所謂不離一法,巧被諸根,豪傑無下抑之

56 56 羞,庸愚有仰攀之益,蓋無機不收,有情皆攝者也 阿伽陀者,西域藥名,能以一藥總治諸疾,喻但持佛名,五欲三毒,無量煩惱,乃至偏乘外道,一切見病,悉斷除故 巨冶者,一冶之中,陶鑄萬物,各成其器,喻但持佛名,隨彼根行,九品往生,皆不退故 廣大者, 周易 乾曰大生,坤曰廣生,今無所不度,喻如天覆地載,並育兼容,至慈無擇,名普門也 七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正見,即陷群邪,彼佛願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能為護念,直至道場,故知澤圖辟怪,寶鏡遁妖,正念分明,無能嬈者 疏:多諸障難者,行人於禪觀中,擊發陰魔(註30 ),如 楞嚴 開五十種,皆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

57 57 群邪 故知正見稍虧,邪魔遂熾,無益更損,求升反沈,繇此淺根怖道不學 今念佛者,以佛大願攝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神不可測,雖有魔事,行將自消 又經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以阿彌陀佛及十方佛常護念故,從今發心,直至道場,自始至終,吉無不利,良繇正念分明,縱魔來者,易識易遣,非比耽靜著空,中無主宰,逢魔不覺,遂至入心者也 澤圖寶鏡者,以此二喻,明非但佛力,即是自己念力也 有神獸名白澤,能人言,辨萬物之情,諸邪望影而避,故曰家有白澤之圖,必無如是妖怪 又山精野魅,能變形種種,誑惑於人,而不能變鏡中之形,喻念佛者,正念現前,智照精朗,一切天魔心魔不得便故 八 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者

58 58 心本無念,念起即乖,而眾生無始以來,妄想慣習,未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病愈寇平,則捨病體更無自身,即寇盜原吾赤子 疏: 起信論 云:心體離念,而起念念佛,豈不反擾其心? 佛藏經 云:無覺無觀,名為念佛,無想無語,是名念佛,而起念念佛,豈不反背於佛?今謂滅諸覺觀,實相念佛,理則誠然,但以心雖離念,而無明染心,念念相續,如七年之病,久亂之民,故曰慣習 玆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縱麤念暫息,細念猶存,便謂相應,錯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絕慮忘緣,何不即緣慮而作修進 故以念還攻於念,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也 而妄從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體,非於念外別得菩提 故云萬法虛偽,唯是一

59 59 心,了悟自心,觸目菩提矣,喻如病體瘳時,便名健體,亂民定後,即是良民,去念而求心,是醫必滅身而療病,將必屠國而安民也,豈理也哉 九 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者 七地僅名現相,八地乃得無生,而亟欲滅生以求無生,彌求彌遠,今以求生淨土,乃悟無生,入有得空,即凡成聖,可謂通玄祕訣,換骨神丹 僅名現相者,華嚴地地皆曰無生,而正得乃歸八地,其七地云,淨無量身口意,得無生法忍光明 疏謂無生法忍,八地所得,今玆七地,於彼法忍明相現前,未為真得,如 觀經 疏,以無生即屬初住,意略同此,乃至八地,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也,故知無生,聖且難之,況凡輩乎?彌遠者,厭生為患,亟欲滅生以歸於無,而滅非真滅,祇益劬勞,終成輪轉,如牛壞車(註

60 60 31 ),古有明喻 今專念佛,發願往生,生彼國已,華開見佛,識自本心,本自不生,生亦何礙,所謂熾然求生,而不乖於無生之理,終日生而未嘗生者,乃所以為真無生也,有生而悟無生,故云入有得空,生屬凡夫,而因生無生,故云即凡成聖,就路還家,潛超密度,難思難議,故云通玄,倏爾轉移,如平地升僊,白衣驟貴,故云換骨,捨秘訣而耕空言,棄神丹而服狂藥,豈不大可哀哉 十 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 此有二義,一者,餘門學道,萬里迢遙,念佛往生,古稱徑路,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此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鶴沖鵬舉,驥驟龍飛,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徑中徑矣 疏:二義者,一是較量於多種淨業,二是揀別於本部大本,故云徑路之徑路也 徑路者,路小而捷名徑,小喻念佛為力之簡

61 61 易,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善導大師偈云,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是也,故云,餘門學道,名豎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如蟲在竹,豎則歷節難通,橫則一時透脫,餘門之比念佛,則念佛為速矣 念佛復有多門者,如後文中所開實相念佛四種,乃至萬行回向等,實相之佛,雖云本具,而眾生障重,解悟者希;下此數門,觀像,則像去還無,因成間斷;觀想,則心麤境細,妙觀難成;萬行,則所作繁多,重處偏墜(註32 ) 唯此持名一法,簡要直捷,但能繼念,便得往生,古人謂,既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則不期實相而實相契焉,故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鶴沖已過凡禽,爭如鵬舉,驥驟雖超群馬,未及龍飛,皆上喻念佛,下喻持名念佛也 不疾

62 62 不行者, 易 繫辭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意謂疾而後速,行而後至者,物之常也,蓍卦之體,寂無思為,而有感即通,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妙萬物而謂之神也,引此以明諸門念佛,雖同曰往生,而為力稍難,為時稍久,是須行須疾,乃至乃速也,今則不稽歲月,不假作為,七日一心,即生彼國,何其神妙一至是也 故 普賢行願品 鈔云:大藏中數百餘本,或經或論,說修彼因,然皆勤積,乃得往生,今但稱名,便登不退,豈非徑而復徑者哉 二者, 無量壽經 廣陳依正,備載修持,今此經者,崇簡去繁,舉約該博,更無他說,單指持名,但得一心,便生彼國,可謂愈簡愈約,愈妙愈玄,徑中徑

63 63 矣 疏: 無量壽經 詳見部類譯釋二門,以對今經,世稱大本,蓋部同而廣略異也,彼為樂廣者說,此為樂略者說,然辭簡而理益明,事約而功倍勝 如大本廣談諸福,而此經謂但持名號,即為多福多善,大本猶分三輩,而此經謂但生彼國,俱得不退菩提,是則不獨為種種念佛門中之要,又於本部中轉更為要,可謂妙中之妙,玄中之玄,徑而復徑者矣 如上別中十義,復以前九為通,後一為別,兼前總義,為此經教起之所因故 疏:通者,通明淨土諸經,皆同此因故 別者,別明此經專重持名,以持名為因故 總者,即前總明一切諸經,皆一大事以為因故,言佛說此經,為教眾生念佛,為教眾生持名念佛,為教眾生持名念佛而入佛知見,以了此一心大事而已,合之為此經教

64 64 起之所因也 註解:1 疏鈔節錄蓮池大師依澄觀法師 華嚴經疏演義鈔 宗法,總啟十種義門,前八門概舉本經綱宗,後二門總釋經題及經文 本文所節錄的為第一門 教起所因,即闡明本經教法興起的因緣 2 會三歸一會緣覺 聲聞 菩薩等三乘方便說,回歸一真實的佛乘 3 一念此指能念阿彌陀佛的一念 4 已當濁世住劫中,人壽減到二萬歲以後,世間即產生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等渾濁不淨之法 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人壽百歲,已久經濁世 5 正入鬥爭 大集經 將佛陀入滅後區分為五個五百年,第一個五百年稱為解脫堅固時

65 65 期,再次依序為禪定堅固 多聞堅固 造寺堅固 鬥爭堅固時期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將解脫 禪定兩個五百年分為正法時,多聞 造寺為像法一千年,鬥爭則為末法一萬年的初五百年 6 五濁即見濁(正法已滅,像法漸起,邪法轉生,邪見增盛,使人不修善道) 煩惱濁(多諸愛欲,慳貪鬥諍,諂曲虛誑,攝受邪法而惱亂) 眾生濁(眾生多諸弊惡,不孝敬父母尊長,不畏惡業果報,不作功德,不修慧施 齋法,不持禁戒等) 命濁(往古之世,人壽八萬歲,今時以惡業增加,人壽轉滅,故壽命短促,百歲者稀) 劫濁(飢饉 疾疫 刀兵等災起,世界眾生無不被害) 7 大本指 無量壽經 8 經道滅盡始自 首楞嚴經 般舟三昧經,終至十二分教,悉皆滅盡,獨 阿彌

66 66 陀經 住世百年,最後方滅 9 後昆即子孫 10 真如三昧真如,遍布於宇宙中真實之本體,為一切萬有之根源 三眛,心定於一處而不散亂的狀態 真如三昧即指住於真如之境的三昧 11 止觀止,精神統一而達無念無想的寂靜狀態 觀,以智慧思惟觀察某一特定的理趣或事物 止乃伏結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 12 修多羅佛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即十二分教,修多羅為其中之一種,又稱契經,指用散文的形式簡潔地將佛陀說法的要點記錄下來 13 靈山已過,龍華未來靈山是釋迦牟尼佛常說法的地點,釋尊已般涅槃,故說靈山已過 佛經載,再過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彌勒菩薩當下生到人間成佛,在龍華樹下說法,故說龍華未來 此指娑婆世間正值無佛的

67 67 時期 14 帶惑往生 觀經 中,上上品生者斷無明惑;中上品生者斷見思惑;中下品生者始斷見惑;下輩三品則全未斷惑,但稍能伏妄,成就淨身,即生彼國 15 蟻山風水 蓮宗寶鑑 云: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 16 勝心即勇猛心 精進心 淨業所以不成就,皆由悠悠揚揚,心不猛利耳,果能發大勇猛 大精進,工夫無不成就 17 舍那佛的報身或法身 又作毘盧遮那佛 盧舍那佛 18 小乘無他佛之說,大教有剎海之談小乘但知有釋迦,不知有十方諸佛 大乘如 華藏世界品 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二十重無盡世界 意指小乘唯知有娑婆世界 19 大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

68 68 20 勝忍即無生法忍 法性無少法生,無少法滅,故曰無生 21 正定聚 俱舍論 云:見道以後的聖者斷盡見惑等,必定入於涅槃為正定聚;犯五無間業者必定墮入地獄,此即邪定聚;其餘依緣次第不定者即為不定聚 22 六心即六住,菩薩的階位多以 住 心 稱之 別教七住方名不退,今止證第六,故尚有退緣 23 身子發菩薩心 沈淪五道身子,即舍利弗的舊譯,其因中發大乘心,天帝化作婆羅門為之乞眼,舍利弗與之,婆羅門即棄地踐踏,舍利弗由是退失大心 24 魚子菴羅華魚子,謂魚卵雖多而能成魚的不多 菴羅華,產於印度的一種果樹,此種樹開的花很多,但結成果實的很少 大智度論 卷四: 菩薩

69 69 發大心,魚子菴羅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 即謂菩薩發心者多,成佛者少 25 即真涉事念體本空,則念處即真,不妨念佛,則不礙涉事 即真而又涉於事,是名方便 真為真理,事謂念佛,即真涉事者,謂雖即觀理,而歷念佛事也 26 隨順忍菩薩隨順寂靜觀一切法,平等正念而不違逆諸法,以隨順深入一切諸法,以清淨之直心分別諸法,修平等觀而深入具足,是為第二之順忍 27 曝顋據 藝文類聚.辛氏三秦記 云:大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不上者魚也,故曰曝顋龍門 28 不淨錯施爐韝,數息不利冢人舍利弗教弟子,一修不淨觀,一修數息觀,久之,皆不成,心欲返道 往見世尊,世尊問二人在家何業,修數息者曰守墳墓,修不淨者曰冶金器,世尊

70 70 乃令二人易觀而修,不久皆證道果 29 三心圓發三心指 觀經 所說至誠心 深心 迴向發願心 三心圓發,即圓融三法而發心也 30 陰魔陰,即五陰(色 受 想 行 識),各陰有十種魔,共五十陰魔 魔謂魔羅,譯為殺者,能殺行人法身慧命 31 如牛壞車牛以牽車為苦,倒壞其車,主人復造 如人厭身為苦,速滅其身,不知此身雖滅,復受餘生 32 重處偏墜以布施 持戒之力,或作王臣富貴,乃至廣作眾罪,由此墮落

71 71 念佛法門四個心聖嚴法師今天為諸位講修行念佛法門的四個心,那就是信心 至誠心 深心 迴向發願心 信心的要求,遍於諸經,而尤見重於 阿彌陀經,其餘三心,出於 觀無量壽佛經 一 信心在佛法中,不管修任何法門,都得先要有信心,經說 信為能入,學佛以信心為第一個重要條件 信心的對象是相信釋迦牟尼佛在各經中所說之法,都是真語實語,句句有用,字字如金 站在凡夫的立場,不管是否能夠做到,都應相信 這就是所謂 聖言量,對於大聖佛陀之言,語

72 72 語真實,不得懷疑 不須推敲 特別是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 法門無量,每一法門,皆是針對不同的根性需要而說 不同種類的人有相同的根性和不同的根性,不同時代環境的人亦有相同的根性和不同的根性,需要以無量的法門來接引無邊的眾生 故當我們認定並跟隨某一位善知識修行時,除了不得懷疑他這個人,也不要懷疑他所教的法門與其他法門是否相同?是否有矛盾?否則便無法產生堅固的信心,也得不到真正的受用 我們在打佛七期中,念的是阿彌陀佛,修的是淨土法門 此在佛經之中共有六十多種,提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最重要的是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合稱為淨土三經 在中國的魏晉時代(約西元第五世紀前後)開始,阿彌陀佛

73 73 的造像已經盛行 北魏的曇鸞 東晉的慧遠 隋唐的道綽 唐初的善導,然後有慈愍 法照 少康等諸師,大事弘揚彌陀淨土,儼然蔚為中國佛教的一大主流 這次來本寺參加念佛打七的菩薩們,共有三百八十多位是精進組,另有四 五百位是隨喜的,其中有好多位曾經修行過其他法門,也來參加念佛修行,即表示對彌陀法門也有信心 所謂條條馬路通長安,殊途而同歸,法門雖有無量,但同樣是令我們離苦得樂,成菩提道 我們一定要相信目前正在修持的法門是最好的,所用的方法是最可靠的 我們相信什麼呢?信經典中所說有西方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要救濟所有的眾生,同登西方淨土的九品蓮位 先要對彌陀的本願有信心,有求生西方的願心,便可決定得到彌陀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74 74 不過淨土三經所介紹的修行方法,也略有差異; 觀無量壽佛經 主張以十六種觀想法門,用觀想三昧及念佛三昧等的修持,達成三階九品的往生目的; 無量壽經 主張信仰彌陀四十八願,依願修行,縱然是惑業凡夫,也必定往生彼國; 阿彌陀經 主張以信願行,執持彌陀名號,求願往生彼國 觀無量壽佛經 也要求持戒 修福 發菩提心, 阿彌陀經 則要求持名至一心不亂, 無量壽經 主張但能信樂,不生疑心,十念乃至一念,求願往生者亦得如願 因為中國佛教重視 阿彌陀經,為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因此而使許多念佛的人變成自私,不管世間事,但求專心念佛,就怕臨命終時不得一心不亂而不能往生西方 日本的淨土信仰則不然,他們重視 無量壽經,所以法然

75 75 派的淨土宗 親鸞派的淨土真宗,特別強調彌陀的 他力本願,只要信仰彌陀本願,就可藉著佛力得救,此似與基督教的信上帝即得救的思想相同,實際上不同,因為基督徒信神,自己不能成為神,佛教徒念佛,終究畢將成佛 我覺得這比近世中國佛教徒為了強調 一心不亂 的專門念佛而不管世事者較為可取 我現在也主張必須相信佛經佛語,若依 阿彌陀經 持佛名號,一至七日,一心不亂,臨終見佛來迎,當然好,此可用打佛七等剋期修證的方式 若依 無量壽經 除了五逆之人,欲生彼國眾生,至心信樂,乃至十念念佛,也都決定得生 這就不必擔心不得一心不亂便無往生佛國淨土的希望了 若依 觀無量壽佛經 則較繁複,要分三點進行彌陀淨土的修持:⑴ 修三福(含世間倫理

76 76 皈戒十善 發菩提心 誦大乘經),⑵ 修十六種觀想法,⑶ 修九品往生法,故此經在中國及日本均少人修,古代中國及日本,重視 無量壽經,近代中國重視 阿彌陀經,畢竟淨土法門,要在 信 字,能信彌陀的本願,便可念佛往生,正如龍樹菩薩所說,淨土屬於他力救濟的易行道,若修禪觀等如 觀無量壽佛經 所說的那樣,倒有點像是自力解脫的難行道了 彌陀淨土的修行法門,之所以能夠受到中國及日本許多人的崇信,便在於彌陀的他力本願,能予人以安慰的絕對信心,不必考慮自身所做功德的多寡,也不必擔心自身修證的功力大小,只要信仰彌陀本願,立誓往生就好,然後便可放心大膽地來做各種自利利人的事了 縱然持戒不嚴,煩惱不斷,也總會有阿彌陀佛依其本誓願力來接引 淨土行者們可以放心安心

77 77 諸位菩薩來參加清明報恩的彌陀佛七,執持彌陀聖號,就要相信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相信念佛的人,臨命終時,決定可見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在佛七期中,能得一心念佛,當然很好,所以要念念用心念 倘若老在散心念而不得一心的效果,也不用著急, 觀無量壽佛經 說到,縱係五逆十惡(註)之人,若能於命終之時,遇善知識,教其稱念阿彌陀佛,具足十念,至少亦得往生彼國的下品下生 不過既然來參加佛七念佛,不得心存懈怠僥倖,如你不能及時念佛,念成習慣,等到命欲終時,誰能保證你有善友的勸導,誰又能保證屆時你還神智清明地知道以十念具足來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呢?因此,要在佛七中精進念佛,如能持之以恆,便能隨時隨地皆可作好往生西方極樂國土的準備

78 78 二 至誠心是誠懇心 虔誠心,不是三心二意 心浮氣躁,馬馬虎虎地敷衍了事 念佛時應當口念心惟,如在阿彌陀佛面前,聲由口出,又從耳入,聲聲印向心田,句句都從心出 念念都是佛號,處處總是佛國 如果無法專心念佛,便當觀想:你是在海上的破船乘客,遇到海難,已經掉入波濤洶湧的海水中,很幸運地抓到一塊破船的木板時,必須捉牢抱緊,一點也不能大意,否則就會被驚濤駭浪沖走,只要一不小心放手,木板便不知去向,想要再抓到手,可能已經越沖越遠了,那時,你自己在海中,便只有死路一條了 我們念一句佛號時,如在茫茫大海中快被淹死的情形下抱住木板,其實是抱住佛號念佛,此時要將佛號當作海中救命的浮木,不可以心不在焉地念佛,不

79 79 可胡思亂想地念佛,不可愛念不念地念佛 相信諸位已看到我們農禪寺佛殿牆上的標語: 口與心聲聲相應 念與佛步步不離 在坐著念佛時當用第一句,用力大聲念 用心高聲念 在繞場念佛時,當用第二句,每一個念頭均與佛號相應,每走一步都配合念佛的節奏,念念不間斷,步步不相離 將全部的身口意三業,投注於每一句佛號的當下 三 深心 維摩經.佛國品 也說 深心即是淨土,又在其 菩薩品 云 深心即是道場,增長功德故 堅固不拔,根深柢固的信心,是從修證的經驗及念佛的應驗所養成的 打心底起,念念繫心念佛,在習慣上時時自然念佛,便是深心念佛 如果悠悠忽忽 隨隨便便地念佛,有一天沒一天 一曝

80 80 十寒地念佛,便是淺心念佛 如果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一邊念佛一邊昏昏沉沉,便是淺心念佛 唐末宋初的永明延壽,提倡禪淨雙修,卻以淨土為其歸趣,每天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十萬聲,便是深心念佛的榜樣,那是要連吃飯 工作 上廁所時,都不離佛號,方能一日念足十萬聲 若能深心念佛,根本不可能再有煩惱妄想生起的空隙了 可知,深心即是綿密的細心 即是踏實的定心 即是明徹的慧心 若能以深心念佛,已是一心念佛,不僅通達事一心,也能相應理一心,不僅必定往生西方淨土,也可親自體驗到自性淨土及自心淨土 無怪乎永明延壽主張禪淨雙修,殊途同歸 若能深心念佛而得法得力,其實已通於禪修的悟門了 四 迴向發願心

81 81 迴向的初意,是將念佛目的期求往生西方;是以修行一切功德迴向往生西方的極樂世界 迴向的深意,是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就是願將自己的念佛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都能信佛學法敬僧,都能念佛成佛;也以念佛的功德迴向改變具有剛強心的眾生,促使眾生願意信仰佛教 修學佛法,早日往生極樂世界,早日成就無上菩提 可見念佛迴向的目的有二:⑴ 祈願自己往生,⑵ 祈福一切眾生都能往生 不可僅是自求往生淨土念佛,當為了祖先往生西方念佛,也願一切眾生因我們念佛而都能往生西方 所以迴向發願心,跟發大菩提心的意思相應相通 一般人來參加佛七的共修念佛,僅是希望自己消災免難,逢凶化吉 聽了以上的開示,當知為自己消災免難祈福之外,我們念佛 拜佛 繞佛 做課誦的功

82 82 德,更應該是為了發菩提心廣度眾生 本來是我們的冤親債主,因為把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就會變成我們的增上緣 護持者,也就等於給我們消災免難 但卻不可說,因你念了幾句佛號就能消災,而是冤親債主見你發了菩提大願心,將來你會成為冤親平等的佛菩薩,所以就不麻煩你了,他們也因你的念佛修行而得利益,可見念佛多好 好處從何而來?是從迴向發願中來,是從發菩提願廣結善緣中來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農禪寺清明報恩佛七第二晚開示/ 選自 念佛生淨土 / 法鼓文化出版)註:五逆十惡五逆,即五重罪,指殺父 殺母 殺阿羅漢 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等,乃最重之罪,必墮於地獄 十惡,身口意所行之十種惡行為,即殺生 偷盜 邪淫 妄語 兩舌 惡口 綺語 貪欲 瞋恚 邪見

83 83 帶業消業生淨土聖嚴法師一 修淨業和消罪業諸位善知識..我們在佛七期間的每晚進行 大迴向 之後,都有發願 求生淨土 的禮拜 是不是能生淨土?當然不容懷疑,但是修行西方淨土法門的人,善根有深淺之別,修行的時間有遲早之異,修持的工夫有勤惰之差,業障也有多少不等 所以凡夫往生佛國之時, 觀無量壽佛經 說,蓮華分有九品 無量壽經 說,諸有眾生,往生佛國,分作蓮華化生及邊地胎生的兩類;蓮華化生者分作三輩;邊地胎生乃收不信佛智,但信罪福而願生彼國之人 往生佛國既有高下 中邊的不同,往生的條件,自然也有消

84 84 業往生與帶業往生的不同了 根據 觀無量壽佛經 的要求,是說: 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三福即是往生淨土的 淨業正因 所謂三福淨業,便是:⑴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⑵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⑶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中第三項內的 發菩提心,依唐初迦才的 淨土論 說,當含攝:止一切惡 修一切善 化一切眾生的三聚淨戒全部內容 阿彌陀經 也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雖有古大德認為只要一心念佛,便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然若對照 觀無量壽佛經 所舉三福淨業,應該就是 阿彌陀經 的善

85 85 根福德 可知往生彼國的先決條件,是自修三福淨業,並勸他人共修三福淨業 觀無量壽佛經 上品上生條下說: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即是發⑴ 至誠心,⑵ 深心,⑶ 迴向發願心 又說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即是⑴ 慈心不殺,具諸戒行,⑵ 讀誦大乘方等經典,⑶ 修行(佛 法 僧 戒 施 天)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此項往生的條件,除了用心及修六念,也要持戒,以助長善根福德 當然,往生的條件,尚有淨土三經共同提揚的稱名念佛,以及 觀無量壽佛經 的觀像 觀想 此三經中所說的法門,不論觀像 觀想 實相或稱名的念佛法門,都有消除罪業的功能 若修觀成就,便可消若干劫

86 86 生死重罪;乃至聞經題稱佛名亦能消業,如 觀無量壽佛經 下品上生條說: 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又云: 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由此經文看來,似乎是說,凡是往生淨土的眾生,在臨往生佛國的前一念頃,一切罪業,皆已消滅了的 然在同經下品下生條的末尾數句經文又說,往生佛國之後,於蓮華中住滿十二大劫,華開得見觀音勢至二大菩薩, 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 於此可見,至少下品下生的眾生,往生極樂國土之時,罪業並未全消 不過 觀無量壽佛經 自稱,這部經亦名 淨除業障生諸

87 87 佛前經 而且尚有一卷劉宋時代天竺三藏求那拔陀羅譯出的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神咒,教受持阿彌陀佛法門的人,受持此咒法,當 漱口然香,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即滅四重(比丘戒) 五逆 十惡 謗方等(大乘)罪,悉皆滅除,現世所求皆生得, 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誦滿二十萬遍,感得菩提芽生,若誦滿三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 這是強調用心持誦此咒,即能現在拔除一切業障,並且可得現世利益,更得往生佛國利益 無怪乎,晚近有位藏密學者陳健民,主張消業往生是可以辦得到的 大小乘聖者消滅罪業後往生淨土是不爭之論,三昧成就,理懺成就親證實相無相者,消業往生,也當可以理解,至於具縛的

88 88 煩惱凡夫,僅憑念佛名號,信願往生彼國者,也可消業往生,便不易為人接受 那唯有強調依靠彌陀本誓願力的救拔,以及密乘神咒的加持了 二 多消少帶最可靠根據我在第二天晚上所講淨土既有四種,那麼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沒有一人不生淨土 可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須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方能往生 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呢?根據 無量壽經 所載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所說:只要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乃至僅僅十念稱名,也一定可得往生,這是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緣故 可是,如果根據 阿彌陀經 則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又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念佛未得一心不亂,加上善根

89 89 淺,福德薄者,就不能生彌陀的淨土 無量壽經 的十八願說,除了犯五逆罪及誹謗正法的人,一切眾生凡是欲生彼國者,都得如願往生 然在 觀無量壽佛經 卻說,五逆十惡之人亦為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收為極樂國土的下品下生 因此,在淨土法門中就產生兩派觀念:一派是至少人人可以帶業往生佛國的下品下生,另一派認為往生之時業障必已消除 曾經有一位老先生向我預約說: 師父啊!當我死後,我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 如何去? 師父要幫助我 誰先去? 他想了又想說: 師父,當然是你先去 他是盼望我趕快往生,然後帶他同生西方淨土 其實只有阿彌陀佛才有這種力量 無量壽經 說,那是因為久遠劫前,世自在王佛的時代,

90 90 有一位法藏比丘,他是阿彌陀佛的因地菩薩,早已發了這種誓願,願在成佛之後成就清淨國土,接引一切眾生 所謂 願生西方九品蓮,意思是說,九品蓮花都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將凡夫眾生接引而去;蓮華化身的世界,既是凡夫生存的世界,當然還有煩惱,這就是帶業往生,而不是消業往生 須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救拔,雖然自己修行不夠,不能解脫,但還可以往生西方佛國淨土 其實能有九品蓮花,縱然是下下品蓮,也比沒有的好 如果我們的信心不足,時常存著:假如真有西方極樂世界,嗯!也可以去看看 於是半信半疑 半推半就之下,跟著別人行善 念佛 修供養布施 請問這種人是否能生西方淨土呢?當然可以,不過只能往生在淨土的 邊地,什麼叫做 邊地?是胎宮,也是蓮胎,這是指

91 91 蓮花尚未開,以相當長遠的時間,坐在蓮花胎中 既無罪報,福如天國,就是缺少聞法修行的機緣 雖然說,臨命終時,十念彌陀名號即可往生淨土 如果我們平時不信佛 不念佛 不修供養 不種善根,僅靠臨命終時求願往生是太冒險了 生前不念佛,臨命終請助念團來助念求往生,當然也有用,畢竟不如自己及時念佛更可靠 我們必須在一聽到佛法時,不論年齡老少,均應馬上念佛 持戒 修供養 種善根 修福德,才有往生較高蓮位的希望 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不可自私自利僅求自己能往生淨土就好,而不管這世間還有許多的眾生在苦難之中受折磨,我們要以慈悲和智慧來幫助救濟眾生 這就是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道的三聚淨戒 古代祖師們解釋 彌陀經

92 92 中的 善根 福德,是要眾生多念佛 常念佛 勤念佛 所謂 念佛 也有兩種方法:1 用口出聲念,是有相念佛,2 用心思惟念,時時刻刻與佛的慈悲和智慧相應 不論出聲不出聲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方謂之真念佛;工夫深了即成實相念佛 無相念佛 有相念佛尚是帶業念,無相念佛,即成消業往生 其實準備帶業往生的人也須學著消業,一點一滴地慢慢消除,此生雖沒有辦法全部斷盡所有的罪業,罪業消得越多,則蓮品的位子也昇得越高 否則,連想得到下品下生也會有問題了 記得在一星期前,有位女居士前來請問我說: 師父,有人說定業不可轉,如果是真的如此,則我們懺悔 念佛 修善都沒有用了,反正該受的果報就是要受,修行根本沒有用,是不是? 我問她: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父親已病一年

93 93 多了,我什麼都做了,譬如到廟裡燒香許願,替菩薩裝金身,也供養了僧眾,請他們誦了 地藏經,拜了 水懺,也積極地參加了 梁皇寶懺 的法會,可是我的父親並沒有好轉起來 你父親現在多大年紀? 八十三歲 接著我告訴她: 業 雖然有定與不定的問題 可是 罪性本空,罪業的本性是空的,只因為你的心不空,所以會受報 如果你的心已實證諸法無我,則無罪 無業,當下即是解脫 於是她要我教她父親心空的方法,如果心空業消,病就應該好了 問題是她的父親能夠觀色即空嗎?能夠觀法無我嗎?若不能則心不空,業也未消 如影隨形走,不能說只要身體而不要影子 除非心無執著,既無分別,也沒有心,無心就無我,無我當然亦無罪業的果報體了,一旦心病醫好,身體的病也會轉好,這

94 94 是消災延壽的最高法門 這位女居士聽後非常地高興,希望趕快回家告訴她的父親,心空就可消業除病的好方法 不過,我也告訴她,若依念佛法門,縱然未得心空,也能業消病除 對凡夫而言,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在生時勤於念佛,勤修供養,廣種福田,以報恩的觀念來消自己的業障 這也是我們法鼓山提倡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的理念,用此來協助凡夫多消一點罪業,生前多消一分罪業,西方的蓮花品位,也就跟著升高一點 長大一些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日農禪寺清明報恩佛七第六晚開示/ 選自 念佛生淨土 / 法鼓文化出版)

95 95 佛七講話節錄智諭法師斷色思想捨自貢高住慚愧心恐畏造罪佛七到今天是第六天了,一開始的時候,我和大家講,七天念佛要求一心不亂,不知道大家用功程度如何?希望大家最後兩天繼續努力,求一心不亂,若得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前來迎接 大家要珍惜這七天 七天之中,沒有干擾大家的,一切現成,就是求你辦道 辦什麼道呢?七天當中求一心不亂 七天當中,身業不犯殺盜淫,身拜佛 繞佛,不可散步 遊蕩,希望以身業得具足功德 口業,稱念阿彌陀佛,不許閒雜話,希望你口業能得具足功德

96 96 或許還有人說這個道場真討厭,動也不敢動,說也不教說 有人偷著講話,就好比小孩子一樣,給你穿上新鞋,你就喜歡到水窪裏去踩一踩 希望大家莫把你自己的功德破壞 意業,教大家不昏沈 不散亂,至心念,至心聽,想阿彌陀佛,可是這個恐怕大家辦不到 如果大家身口意三業清淨,你得無量功德 古德說若人三業清淨,與佛同德 經上說若人須臾間三業清淨,有無量功德 須臾間,是很短的時間,一天一夜有三十個須臾 換句話說,一個須臾比我們一個小時還少 我們念佛,平常一天九支香,最起碼有九個須臾,你掌握住一個,也有往生的希望 彌陀要解 發揮,說一心有兩種:事一心 理一心 不管事一心 理一心,皆從三業清淨得 身口意三業清淨者,不犯殺盜淫 惡口妄語綺語兩舌,不起

97 97 貪瞋痴,那叫全事即理 希望大家掌握住最後兩天,再加緊地努力 現在我們引證經文來證明,怎樣修一心不亂 先引證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講,念佛人欲求一心不亂,先斷色思想,捨自貢高 色就是男女色,男貪女色,女貪男色,斷這思想 講明白一點,就是斷你的淫欲心,因為這個色思想,眾生最難斷,此色思想起的時候,飯不想吃,覺不想睡,當然佛更不想念 你如果是問問他: 你想不想往生西方? 他可以告訴你: 我寧肯下地獄,我要得到對方 你看這個可怕不可怕?如果拿我們修道眼光來看,這個人可憐到極點 被一個假相騙,騙到極點 說若起色思想,怎麼能修一心不亂呢?換句話說,色思想要是不斷,不得定 經上說,色思想若伏,還沒

98 98 斷,僅僅伏下,禪定就生 大家末法時期,不能得禪定,就是被色思想害了,我們說末法時期眾生根機差,主要差在這個地方 如果色思想一斷,禪定就起,如果色思想不斷 不伏,想得禪定,那是騙人,那不可能 所以有多少英雄豪傑,就敗在色思想上 一心不亂就是大禪定 一心不亂有一個名字,叫首楞嚴禪定,還有一個名字,叫金剛禪定,也叫作師子吼禪定,也是我們的佛性,修行起來,也叫作般若波羅蜜 無邊法財都被色思想害了,害得一掃精光,片刻的歡樂,換來的是永劫沈淪 我們學佛,要作大丈夫,掌智慧之劍,突破這一關 所以 般舟三昧經 講,說要想得一心不亂,先斷色思想,不斷色思想,得一心不亂,無有是處 佛說這是第一障道之法 第二個再講應當斷除自貢

99 99 高 怎麼叫自貢高呢?貢高是對別人貢高,貢高是貢高我慢,對別人起貢高我慢,可是這個根源是唯心所造,所以稱為自貢高 這個自貢高,貢高我慢心不在六根,不在六塵,不在六識,不在十方界 如果在六根的話,這六根當中應該常貢高,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他也不在六塵,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如果是六塵,在六塵的話,六塵貢高,對你有什麼關係?他也不在六識,六識就是眼識乃至意識,怎麼知道不在六識呢?識是由於根塵所生,既然根也沒有貢高,塵也沒有貢高,那麼識怎麼會有貢高呢?這個貢高我慢也不在十方 如果他在東方,應該東方貢高,和你沒有關係 他在南方,是南方貢高,和你也沒有關係,所以十方皆沒有貢高 六根 六塵 六識 十方界皆沒有貢高,我們知道貢高心不生 既然是貢高我慢的心不生,

100 100 怎麼會起我慢貢高呢?是自貢高 完全就是你的虛妄心所造 這個心一造,自貢高,不得一心不亂 怎麼知道的呢?因為自貢高一起,一定有人我之見,人我見一生,一定生憎愛二心 愛是愛著,憎是憎恨 一有憎愛二心,定生是非之見,我是人非,要是生了是非之見,一定炫己夷人 炫就是炫耀自己,夷人就是壓制別人 這個心一起,怎麼會得一心不亂呢?落入鬥爭之中 末法時期鬥爭堅固,就是這個自貢高心造成 所以說 般舟三昧經 所說,如果要是有人生色思想 自貢高,不得一心不亂 大家來打佛七,這兩種心一定還在作祟,如果你有色思想,男憶想女,女憶想男,亂心,一定定不下來 亂心,勝過瞋恨心 瞋恨心若起,別人勸一勸,你還可以伏下;尤其是色思想,淫欲心一動的話,誰來也勸不下 你的法身

101 101 慧命一毀到底,如果你伏不下他,永劫沈淪 你要想伏下他,我可以告訴你一個辦法,我這幾天講的這些辦法都可對治 第一個,求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加被,令弟子斷色思想,這有不思議的功德力 第二個,用不念作意,不想,咬緊牙關,不想 他一定來衝擊你,第一次衝擊,不想,抵擋過去,第二次一定還來衝擊,衝擊不上,三次,他就消退了 這個時期過去,下個時期他一定還來衝擊你,你咬緊牙關,不想,用不念作意,念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求他加被 一天 兩天,一月 兩月,保證你要是有三個月的話,他一定伏下 可是你以後不要再起想,如果再起想,他就死灰復燃,各位不妨下大心,發菩提心,用這個辦法看一看 自貢高,也是要用不念作意,不要自己起貢高我慢,印光

102 102 法師講,看一切人皆是佛,看自己才是凡夫 這個心起久的話,貢高我慢心就可消除了 我說這些話的意思,是教大家佛七過去以後,還要用佛七上的功夫,用這個功夫一直到盡形壽 這就是 無量壽經 說盡形壽念佛 說自貢高心一起,或色思想心一起,念佛,求佛加被,求菩薩加被,用不念作意 第二部經我們引證 菩薩念佛三昧經 經上說念佛人若欲得一心不亂,須住慚愧心,恐畏造罪 佛說過,如果要是一個人造微細的罪,起大恐怖,此人定得成佛,當然是定得往生西方了 如果一個人沒有慚愧心,不怕造罪,此人一定放逸 所謂慚愧心,就是羞恥心,造了罪,自己不知道羞恥,對別人也不感覺慚愧羞恥,既然是沒有慚愧心,不畏懼造罪,就放逸;放逸之人,一定不精進於正道;不精進

103 103 於正道,一定接近惡知識;因為惡知識的因緣,造十種惡業,墮入苦道,受苦無窮 相反地,要起慚愧心,這個人一定不放逸;如果不放逸,一定精進於佛道;精進於佛道,一定斷十種惡業,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惡口妄語綺語兩舌,意不起貪瞋痴 如此可以斷三種結,得初果(註1 );薄貪瞋痴,得二果(註2 );斷五下分結,得三果(註3 );斷五上分結,得四果(註4 ) 以此功德念佛求生西方,一定可以往生 所以想起來,慚愧心是一切善法根本,不慚不愧,是一切惡根本,如果大家時刻懷慚愧心,那是善的開始,叫作修道人 所以印光法師自稱 常慚愧僧 印光法師自稱常慚愧僧,那是自己謙虛而說 怎麼能夠斷色思想,捨自貢高,住慚愧心,畏懼罪業呢?必須要清淨身語意三業

104 104 大家回家以後,要時時刻刻檢討自己,身語意三業清淨不清淨?如果三業清淨,你便可以得到一心不亂,這樣,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接引此人,往生西方 希望大家切實檢討!切實努力!有人說是這個一心不亂,我念佛七天,還沒得一心不亂,那不是希望落空嗎?你不要灰心,還有機會 臨命終時,你如果能十念 三念 一念念佛,也可往生 可是你要知道一點最要緊的,不管你十念 三念 一念,一定要叫他一心不亂,如果不能做到一心不亂,那你往生沒有希望,了不起給你種一個遠因,那不曉得那一生那一劫 因為經上說得很清楚 無量壽經 上說,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那是一心不亂啊!至心信樂,稱念我名,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觀無量壽佛經 也說,下品下

105 105 生的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十稱佛號,也得往生 他上面講得很清楚,是 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這個至心還是一心不亂啊! 令聲不絕,令念佛聲不斷不絕 所以我們看經文就知道了,要假使臨命終時,你還是像現在這麼散亂,這麼打瞌睡,那就不得了了,那後身堪憂啊!三念也得往生,一念也得往生,那是根據道理,我們知道一念可得往生,所謂一念,那要沒有後念,稱之為一念 譬如說,一念萬年,也叫一念 如果你稱一句 阿彌陀佛 一心不亂,嚥氣了,也叫一念 這樣,一定得往生 為了一念你保持不住,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沒有那麼巧的事情,你可以三念 三念,時間比較久了,如果三念你辦不到,十念 十念時間你來不及的話,一天乃至七天 無量壽經 講

106 106 盡形壽 實在說起來,盡形壽也好,七天念佛 一天念佛也好,十念 三念也好,都是為了最後一念 所以不失正念者得往生,那最後一念不失正念,他自然不失正念啊!大家千萬注意到保持住最後一念不失正念,你念佛修念佛法門,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那一念,這個法寶不需要到三藏十二部去尋找,裏邊沒有,只在你的心性合一就是了 七天念佛下來,大家不妨自己考一考自己,念佛到什麼程度?我現在講出這個情形來,大家自己考慮 有一種人,病最重,他不但心散亂,打昏沈,他亂起煩惱,看到人他起煩惱,見到事也是起煩惱 再好一點,第二種人,病也不輕 他固然不像第一種人一樣,第一種人光感覺打佛七苦,沒有絲毫的益處,這第二種人,

107 107 他不感覺苦了,悠悠蕩蕩混日子,隨眾繞佛,隨眾念佛,心不在焉,還是照打妄想,散亂紛飛,昏沈不停 這種人混下七天來,就算打一個佛七,這種人打佛七沒有用處,可以種個遠因,今生不了生死,不定那一生那一劫,這個善根發起來,可以得到點益處 再有一種人,他念佛有一支香或是半支香感覺很痛快,除非高聲念,除非仔細聽佛號,才能得到這個境界,把前面兩種病,稍微伏一伏 他可以一支香或是半支香,保持不久,要是比他強的人,保持時間就多了,或者一天 兩天,那就不一定了 我相信我們在念佛堂當中的人,一定有人得到這個境界,就感覺很痛快,這支香念得特別痛快 大家考慮,你念佛是不是達到這個地步?這個你往生有一點點希望 可是有一個條件,要你不退

108 108 再有一種人,他念佛念到感覺一種輕安,就說身上一點負擔沒有,心裏邊煩惱也沒有了,感覺非常地輕鬆,非常地安樂,或者是一剎那,或者是片刻,或者是半支香 一支香,那不一定,如果好的人感覺時間長一點,這種人可能少 大家也考慮考慮,你到這個程度了沒有?念到這個境界沒有?再一種人,那就很難得了 他念佛念得那個心清似水,明似鏡,我相信恐怕這種人很難找到 各位考慮考慮,你還在那個境界啊?說這個法也是甚深,因為什麼原因呢?聞慧太粗,不得此法;思慧太粗,不得此法,不是思慧的境界;唯有修慧,慢慢可能會到 現在我們七天念佛,就是用的修慧 所以大家努力地念佛,今天第六天了,一定要求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往生西方的保證啊!

109 109 好,現在開始念佛 (七十三年佛七第六天)持名念佛各自修心今天講念佛,念佛有兩種,一種是心念,一種是口念 我們蓮宗初祖慧遠大師,他重在心念,二祖善導和尚以後,重在口念 所以我們知道,心念和口念都可以成功 不過口念的力量比心念的力量要強,口念容易理事圓融,容易得到佛生相應,佛與眾生相應 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是在口念,至於心念,那是上根利智的人所修 所以古德說,心念沒力的時候,口來幫助 不過心念也好,口念也好,有一個原則,佛號一起的時候,一點雜念不可有 你如果要是還計較人我是非,那不是念佛人 所以從善導和尚以後,都採取口念,持念佛名,就是持名念佛 所以念佛的時候,過去一切

110 110 事情不要想;如果心裏一想,有其他雜想,趕緊念佛 過去如意的事情不要想,人往往想起過去得意的時候,嬉笑顏開 有一句話說 想當年我怎麼樣,這都是障佛道的障礙,你平時想吧,臨命終時他就給你作障礙啦 過去有不如意的時候,失意的時候,想起來,悔恨交加 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想,如果要記上心頭,趕緊念佛 世間也有一句話,說 死不瞑目,這是最不好的了 你知道要是有人死不瞑目,記恨在心,這個人我知道他一定墮入六道輪迴 大家知道念佛人要怎樣嗎?念佛的人要活得自自在在,死得灑灑脫脫 換句話說,活得乾乾淨淨,死得乾乾淨淨,這樣才叫大丈夫 如果你成天不是起心礙境,不然就是引境礙心,這種是大愚痴人,不要說往生不得,他連保住人身都難以辦到 所以大家要

111 111 注意到,如果心要一起障礙,環境使你心起障礙,或者是你的心對環境起障礙,趕緊念佛 總教你活得自自在在,那你臨命終時,才能灑灑脫脫,才能得往生 如果起心礙境,引境礙心,都是叫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那是生死流 我講這些話的時候,大家想一想,現在你們心裏頭是不是這樣子?是不是滿心都是事情啊?是不是滿心都是障礙啊?這個不如我意,那個不如我心,是不是這個樣子?如果有,趕緊念佛,要不然,你不得往生 不但往生得不到,恐怕連人身都難以保住 如果你有這種情形,那就是起心動念,要趕緊用功念佛 這正是你念佛用功的時候 如果是你過去造過罪業,有過錯,那你怎麼辦呢?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如果過去有過有非,要至誠懇切懺悔,至誠懇切對佛懺悔 懺悔,心裏要想,口

112 112 中要說,這樣才能至誠懇切,你懺悔的時候,能痛哭流涕最好,懺悔過以後,心裏不放他,不要把他放在心裏天天追悔 你要知道,天天後悔,天天後悔,你如果悔箭入心,堅不可拔,這一剎那動念之心,臨命終時,他就現境給你看 這個境一現前,就帶著你到六道輪迴去了 所以這種心不要叫他有 要有至誠懇切 求往生 求見阿彌陀佛之心,你如果求見阿彌陀佛之心強的話,臨命終時,他也現境,那是西方境現前,你一定得往生了 這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其他六道境現,你隨著六道走,如果西方境現前,隨著西方走 大家知道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往生你自己心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一切境界那裏有?都是唯心所現,你不相信有人臨命終時,他惡業深重,他說他見到鬼啦,說鬼來了,神來了 你看

113 113 到了沒有?你看不到的 因為你的心不現,他的心現 臨命終時,有人說: 阿彌陀佛來迎接我 你不一定能看見吧?因為那是他的心現,你的心不現;如果你的心也現,你也可以看見阿彌陀佛來迎接他啦 所以 心如工畫師,能造種種色,都是心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家知道這個道理,你心中不可放東西 如果你的心要是清清淨淨,那你也活得清清淨淨,死也死得清清淨淨 因為你心清清淨淨,你往生一定往生清淨國土 所以大家知道,平時你的心裏千萬不要放事情 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每天總是計較人我是非,計較勝負,計較名利,他不知道那是自己害自己 說現在的環境不好,我要到別處去,那裏有好的環境 那都是自己害自己 環境沒有好壞,好壞是出

114 114 於你的心 你的心出好,就生天;你的心出壞,就生地獄;你的心清淨,就往生西方 所以經上說 心淨則佛土淨 所以大家自己個人好好檢討,觀一觀你到底是什麼心?如果你的心嫉妒太多,恨太多,可能你要墮三途;如果你善心多,可能你要生人天;如果你的心清淨,不思善也不思惡,平平正正,那你可能往生西方 希望大家各自用功,各自修心 現在開始念佛 (七十四年第一期佛七第四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心念佛今天和大家講念佛應該注意那一些地方 念佛的人,最要緊的,是萬緣放下 如果你放不下,是沒辦法念佛的 可能這句話大家已經聽得很熟了 萬緣放下,究竟是那些緣

115 115 呢?廣說,因緣無量,略說,就是三科 三科就是五陰(註5 ) 十二入(註6 ) 十八界(註7 ) 如果再把它簡單來說,有六種緣,就是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因為你放不下的,不外乎是這六種 一定是色 聲 香 味 觸 法,除此以外,沒有放不下的 要大家放下色 聲 香 味 觸 法,所以平時才規定大家不可亂講話 口要出聲音,就是念佛號;眼睛要垂簾,不可亂看;耳朵要聽,就聽佛號,不聽其他的;鼻 舌 身 意皆如此 和大家規定,這些規定,不外乎就是要大家一心不亂 因為你做不到一心不亂,有六方面漏掉,這六種漏,就是眼 耳 鼻 舌 身 意,所以要大家眼不亂看,耳不亂聽,鼻 舌 身 意亦復如是 這是告訴大家,初修學念佛法門的,要注意到關閉六窗,它

116 116 可漏掉你念佛功德 不過,實在講起來,關閉六窗,不看 不聽 不聞 不亂講話 不覺觸 不想,這並不是最高妙的法門,這不過是為了要對治初學人之散亂心,不得不用 那麼,最高妙的辦法是什麼呢?念佛號,以口引心,以聲攝耳 你如果能做到這點,眼一定不亂看,耳不亂聽,鼻 舌 身 意亦復如是,六塵環繞無妨 不相信,大家可以試一試,你好好把佛號念好,以口引心,以聲攝耳,一定六塵不能干染你,這不是空洞的理論,不相信,你自己試一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你真正做到這一點,你的念佛心不起不落,有佛無佛,念佛心的性相常住,六塵圍繞又何妨呢?這才是上上法門 所以教你閉起眼來不看,那是對治你的散亂心,對治你的惡習氣,因為你太喜歡看,你的念

117 117 佛功德,都從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跑掉了,所以才教你關閉六窗 如果你念佛心提起了,一心念佛,念佛心不起不落,何妨六塵常圍繞呢?念佛心不起不落,便是念佛心湛然不動 這樣就是上體無量壽;六塵雖然圍繞,可是這六塵不染,就變作無量光,這才是念佛法門所要求的 希望大家深深體會這個味道,就這樣去用功 念一句佛號,要教他以口引心,以聲攝耳,確實做到,就可以關閉六窗,不受六塵干擾 你如果做到不受六塵干擾,自然煩惱不苦,業報不繫,沒有煩惱,沒有業 這樣,閻王老爺雖然厲害,他管不著你 你要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任君之願,才有用處啊!我和大家這樣講,希望大家也這樣去用功 古德講過 老僧三十年不雜用心,不過是從這地方去的,也是從這裏下功夫,

118 118 大家要知道,不受六塵干擾,這六根清淨方為道,這才是修學念佛法門,這才是學佛 到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千經萬論有何用?一句彌陀自在心,那是真正得益處 在你平時,看遍了千經萬論,那還是假的呢!你要不用到這地方來,一點用處沒有 我和大家所說的,是句句實話,你自己試一試,自然能得受用 或者有人說,不受六塵干擾,我辦不到啊!過去惡習氣太深了 我告訴大家一個法門 平時眼要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意貪法,要起貪的時候,開始你先用一個 忍 字,忍住它不貪,不貪色,不貪聲,不貪香,不貪味,不貪觸,不貪法 下手功夫是用一個 忍,忍久了,自然得 定,因為什麼原因呢?識有

119 119 轉依(註8 )作用,忍久了,自然而然地轉依,要是沒有這個作用,不成為識 大家記住,開始用功是用忍,久而久之,自然得定,好比你寫字一樣,開始處處不舒服,你只要拿定了姿勢,正確姿勢去寫,久了自然寫好,這是必然的事情 大家念佛的時候,不妨這麼用用功,看一看,這樣做才叫用功 所以,六塵無罪,罪在六根;六根也無罪,罪在你攀緣啊!攀緣心一降伏,六根 六塵法爾如是 七天時間不太長,希望大家知道法門了以後,切實用功 這是為你自己用功啊!不是為別人用功 如果你自己心不調伏,不能一心念佛,造業是你造,受罪還是你受 希望大家確實用功 這個法門就叫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心念佛 現在我們大家就開始試一

120 120 試,用用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心念佛 開始念佛 (七十四年第二期佛七第四天)註解:1 斷三種結,得初果三種結又作初果三結,結即能夠束縛眾生的心,使眾生不得出離生死流轉的煩惱,在此指見惑,分別為有身見結(執著自己為我所有的知見) 戒禁取結(取執非理無道的邪戒) 疑結(對正法疑惑不信) 初果即須陀洹果,為小乘聲聞修行過程的四個階段之一,謂去凡夫位入聖道法流,斷三界見惑入聖者流類 2 薄貪瞋痴,得二果二果即斯陀含果,謂已斷欲界思惑九品中的上六品,還留下三品貪瞋痴之惑,因此稱薄貪瞋痴,還要一度往來人中天上修道 3 斷五下分結,得三果欲界是三界中比較低級的世界,又

121 121 稱下界,下界中有五種束縛眾生的煩惱,稱為五下分結,分別為欲貪(對順境起貪著無厭) 瞋恚(於逆境起瞋恨心) 身見 戒禁取見 疑 三果即阿那含果,謂斷欲界思惑,不須還來欲界受生 4 斷五上分結,得四果三界中色界 無色界是比較高級的世界,又稱上二界,上二界有五種束縛眾生的煩惱,稱五上分結,分別為無明(愚痴不明義理) 慢(恃自凌他憍慢) 掉舉(心念掉動而退失禪定) 色貪(對色界妙欲的貪愛) 無色貪(對無色界禪定境界的貪愛) 四果即阿羅漢果,謂已斷三界見思煩惱,究極聖者之位,為小乘中最高境界 5 五陰即五蘊,指類聚一切有為法的五種類別:⑴ 色蘊,一切色法之類聚 ⑵ 受蘊,苦 樂 捨 眼觸等所生之諸受 ⑶ 想蘊,眼觸等所生之諸想 ⑷ 行

122 122 蘊,除色 受 想 識外之一切有為法,即意志與心之作用 ⑸ 識蘊,即眼識等諸識之類聚 6 十二入眼 耳 鼻 舌 身 意六根為內之六入,色 聲 香 味 觸 法六境為外之六入,六根六境互相涉入而生六識,總稱十二入,又作十二處 7 十八界指在我人一身中,能依之識 所依之根與所緣之境等十八種類之法,即六根與其所對的六境,以及六根對六境所生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六識,合為十八種,稱為十八界 8 轉依即轉捨劣法之所依,而證得勝淨法之所依 依 成唯識論 謂轉依均通過阿賴耶識中種子之消長生滅來實現,轉捨煩惱障種子即轉得涅槃果,轉捨所知障種子即轉得菩提果

123 123 悟無生悟因法師用功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看大家交來的佛七功課,真是五花八門,有念佛 誦經 禮懺 持午,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做功課的問題 打佛七是一種用功的方法,到底用的是什麼功呢?你以為盤腿坐上二小時是用功?跑香跑得飛快,臉不紅 氣不喘叫用功?或者是本來吃三餐,為打佛七而日中一食,甚至絕食的也叫用功?還是拜 梁皇懺,誦 地藏經 法華經 楞嚴經 才算用功呢?經上說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可以肯定誦 法華經,乃至持 楞嚴咒 大

124 124 悲咒 誦菩薩戒都是用功,但把這些法門同時放在一起進行時,是否可稱為 制心一處 呢?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到底 處 應該放在那裡?在佛七期間, 處 應是放在佛號上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觀像念佛 實相念佛 持名念佛等,對於末法眾生,還是持名念佛最契機,因為最易受持,攝受對象廣,也就成了最普及的修持法門 打佛七,即是用七天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念不往第二處擺,全放在 阿彌陀佛 四字上面 七日念佛,剋期取證為什麼是七天專志念佛呢?這是根據 阿彌陀經 的記載: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 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125 125 所以中國淨土宗祖師慧遠大師,在廬山創蓮社,集眾結七念佛,或一七日或七七日,以收剋期取證之效,後代修淨土法門的人,也都依制啟建佛七道場,通常至少七日為限 另一方面,依我個人的體驗,從訓練一個人的心念而言,七天是段適宜的時間 前二天忙著調整心念,使奔馳的心漸漸專注在佛號上;到第三天,心念慢慢調伏下來,阿彌陀佛四個字取代了紛雜的妄念;第六 第七天時,淨念相繼,佛號自會從心中綿綿密密不斷湧出,最後功夫純熟,阿彌陀佛四字已一再地反薰到我們的意識內,一有昏沈或掉舉,它便隨時隨念覺照,你很容易發現自己念頭此時此刻的動態 至於要打二七 三七,就必須有更多的內力薰修才能上路,否則只是在水平上熬日子難有突破 總之,七天是個期限,讓我

126 126 們有完整的時間集中心力,藉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去驗證自己的內在世界 自然親切,彌陀自現下面我來說二個我印象深刻的念佛故事 從前有個牧羊人,他的工作是把羊群趕上山吃草,黃昏時再把羊趕回家 日復一日,陪伴他的只有羊和藍天上的白雲,說有多枯燥就有多枯燥 冬天過去,春天來了,他把羊趕到山的另一頭吃草,見到一座小廟,廟牆壁上畫了許多佛像 菩薩像 天神像 他沒有一個認識,但他覺得心裏舒坦多了,總算看到一群和他長得一樣的人,雖然他們並不會說話 從那時起,每天放羊時,他就會到廟裡看佛菩薩相,他一個一個端詳,其中有尊不知名號的佛像,他特別歡喜,越看越高興,於是他每天都去看

127 127 那尊佛像,和他聊天,他總是說: 我今天又來牧羊了,我來和你作伴,不然你在這山上很無聊,我也很無聊! 他跟那尊佛聊過去的經歷,說未來的夢想,中午他拿起便當也會說: 我要吃便當了,這一口請你吃! 就好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吃飯聊天,身心感到非常地舒暢,就這樣數十年如一日,他老了,不能再放羊,可是仍惦記著山上的朋友 一年冬天,窗外無情的風雪呼嘯而過,老牧羊人已走到生命的盡頭,他非常恐懼,以前防狼吃羊的恐懼出現了,在生活中掙扎的苦迫也出現了,就在極度害怕無依時,他看到廟牆上的老朋友來到跟前,他高興地和他打招呼: 哦!你來了,真好! 在安詳中,老牧羊人離開這個世界 念佛的心就是要這樣,自然 親切而相應 我再說第二個

128 128 故事 有個人隔壁家住著一個老婆婆,她天天都念阿彌陀佛,這位先生不知她除此之外還在念什麼 有一天他居然聽到老婆婆大聲說: 哦!你的身體是黃金色的,你的右手伸得很長,你的左手拿著蓮花,你的白毫宛轉五須彌,你發四十八大願度眾生,你的光中化現很多很多的菩薩 他實在聽不懂老婆婆念的是什麼,每當她開始 呼喚 阿彌陀佛時,就不喜歡聽 可是那個老婆婆念得非常地虔誠,他聽她悲切的聲音,漸漸受到感動 常想:老婆婆為什麼那麼慈藹安詳 自在,年紀雖大,身心安穩,好像死期將至也從不放在心上,他不禁投入老婆婆的虔誠裏,也跟著念佛起來: 哦!阿彌陀佛,你的身體是黃金色的,你的右手伸得很長,你的左手拿著蓮花,你的光中化現很多很多的菩薩

129 129 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即使出門在外,沒聽見老婆婆的念佛聲,他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念起佛來 隨著讚文的描述,阿彌陀佛的影像一日日深印在他的心版上 當他臨終時,念佛聲出現了,他不禁說: 阿彌陀佛,你的身體是黃金色的 就在念佛聲中化解了死亡的恐懼 這二個故事是在說明念佛的方式 前者是從形相得到身心內在的佛;後者是從聲音得到身心的安穩 念佛就是要念到這地步,不是別人可以取代的,也沒有人可以為我們保證,要得到實際的受用,必須透過自己用功 落實本願,方名用功念佛的功夫,不在數數兒,而在真實懇切 我再來說一個故事,有個人自年輕念佛到老,每念一聲佛就放一粒穀子到布袋中,最後他去世了,墮到惡道 閻羅王問他: 你是佛弟子

130 130 怎麼不用功,跑到這裡來? 他說: 我念很多佛啊!我一輩子不知念了多少布袋穀子的佛號呀! 閻羅王說: 你那有念佛? 把手一揮,起了一陣風,把好幾袋的穀子,都吹跑了,最後只留下一粒,那是有一天打雷,他驚慌之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這一聲是發自內心深切的呼喚,且是深深落入八識田中留了下來的 這個故事正是告訴我們念佛要誠實懇切,發自於內心,這才能成為你解脫輪迴的把握,心心相應,履佛行跡,否則再多也無法受用 倘若你不念阿彌陀佛,修習其他任何法門都可以,最主要的問題是你有多少把握,你用什麼方法讓自己有把握?我覺得這輩子能出家,著如來袈裟,化緣乞食度生,至少在輪迴道上要成辦道業!至於如何轉法輪,就是要把佛菩薩的願拿

131 131 到現實世界裏來完成,我們的心才能與佛菩薩相應 民國五十年我在三藏佛學院求學時,同學年紀都很小 有次大地震,十普寺的木屋被震得嘎嘎作響,幾乎要把人摔出窗外,同學們都非常害怕,有的人在半夜裏被震哭了,好不恐懼,有同學隨即念起 阿彌陀佛,有的人則念 觀世音菩薩 事後念 觀世音菩薩 的同學便對念 阿彌陀佛 的同學說: 你怎麼在那個時候念阿彌陀佛,你準備往生了嗎?我們要祈求平安,應念觀世音菩薩啊! 在一旁的我,聽了覺得非常好笑,似乎阿彌陀佛只管接引人到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只負責保平安?你們是不是也這樣想呢?其實修持彌陀法門的重點在修持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即是我們修學的楷範,把佛的本願放在現實人間完成,這才叫做用功

132 132 調身 調息 調心調身 調息打坐先調身,使其平穩安和,是第一步 打坐的時候,身體的姿勢要端正,腰挺直,不要讓自己的肌肉繃得太緊,儘量放鬆,嘴唇微抿,舌抵上牙齦,不可緊咬牙關 眼開三分,涵胸,兩肩平正,兩腿趺坐,安穩地放在蒲團上,手結彌陀印,置小腹和小腿間,臀部墊高三公分,下巴內收,這些前準備的動作對打坐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調呼吸,由一數到十,再倒數到一,隨著吸氣,緩緩地數著,不可有聲,不要特別用力 聳肩,不可用口吸氣,氣要舒緩,漸細漸長,這是第二步 一般教打坐,都會從這些調身 調息的前準備動作開始 打坐不等於修行,打坐也不等於禪,但它卻是參禪 修行的方

133 133 便 從姿勢上來說,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坐是最安定的,所以打坐是每位初參必須具備的訓練 調心我們的心念如猿猴躍動,不斷攀緣,無法靜聚一處,這是定的障礙,要攝心不散,必先對治定的障礙 所以,智者大師教學止觀,必先呵五欲 棄五蓋 五蓋是貪 瞋 掉 悔(註1 ) 疑,五欲是色 聲 香 味 觸等五塵 因為我們的心對五塵境界充滿貪愛欲求,順自己則貪戀不捨,一不順情就會瞋惱拒斥,患得患失,憂悔疑懼 就以我們最熟悉的財利 名位 權勢 事業 家產 兒女,乃至身體來說,患得患失的疑慮,使我們無法如實看清無常的流變,身心疲於追逐,因此修止應先棄五蓋,呵五欲,使原本煩躁的心念,能

134 134 漸漸趨向澄淨 安寧 這是 去翳法, 翳 是遮蔽瞳孔而使我們看不清楚的薄膜,去翳明自現,遠離貪愛欲求,光明的本性才能顯露出來,這也是各類宗教人士所要面對 自正其心 的問題(如基督教也有禁閉 冥想等) 修定即是調御躍動 剛強的心,使心地柔軟,柔軟心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就舉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來說,尊者七歲喪父,親戚奪走了他們賴以維生的田園 家產,使他的母親和妹妹流浪街頭,過著乞丐的生活,等他長大,學習降雹運風的咒術,摧毀一切穀物,也殺害無以數計的生靈,為的是復仇 這種驚心動魄 殺人盈野的事件,是出自專一報復的心,如果不是後來他覺醒: 報復殺人不是解決之道,應求正法解脫,我們實在無法想像這些怨懟

135 135 何時可了?另一個是龍樹菩薩的故事,他在接受佛法以前,學識冠蓋當時,又有隱身術,因此偕友人利用隱身術,入皇宮調戲宮女嬪妃,以此為樂 最後終因行跡敗露,友人相繼被殺,他是唯一倖存者,於是發現淫欲不是究竟之樂,隱身不能自保,進而放棄邪道,歸向正法 上兩則例子在說明魔也有魔力,能專心一處,惡咒 隱身,乃至修定,若只為滿足自我的私欲,違反社會良善道德,甚至違反心性清淨,將會成為魔子魔孫,甚至成為魔王,其影響力如同當年的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伏屍盈野,不可不戒慎!可見真正修定,聚心一處在調心 讓心地柔軟,修止修觀也在使情感 意志趨於寧靜,而歸於祥和輕安,這須以戒律為基礎,才不會犯人苗稼,墜落坑塹呀!

136 136 修定最大的敵人是:一 散亂 心無法平和 安住於專一目標,意志力無法提起,一事無成 二 掉舉 以貪為主,心嚮往於某一塵境,七上八下無法安住 三 昏沈 無法集中注意力做明確思想,身心困倦 記得從前,常對自己說: 現在年輕多為常住發心,多培福,將來年紀大了,執事做不動時,可以一心念佛,好好用功! 殊不知不是這麼一回事!身體一旦不聽使喚,念力也渙散,自己更會告訴自己: 這些太難了,我的健康狀況,焉能勝任! 如此這般,意志力提不起來就是散亂,走兩步路老態龍鍾,昏昏沉沉,只留下老驥伏櫪,空思夢想那當年的塵影往事,悠悠忽忽,一生將逝,你想何時才是開始?這是修定的敵人

137 137 調心的方法有五種,叫五停心觀:一 不淨觀 以人死後,屍體的變化做為觀境,過程分為九個次第,即新死想 青瘀想 膿血想 絳汁想 蟲噉想 筋纏想 骨散想 白骨想 燒灰想 多貪欲的眾生可用這種方法,調伏愛欲 二 念佛觀 有持名念佛,或觀想聖容 誓願和佛之恩德 智德 斷德(註2 )等 三 數息觀 以呼吸調適 攝持,使心念沉淨,水清魚自現,而進入生命的反思 四 慈悲觀 觀慈母恩到無緣等七種發菩提心法,生起為眾生與樂拔苦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層次有三種:生緣慈,法緣慈到無緣慈(註3 ),可對治瞋恚煩惱 五 因緣觀 觀因緣之生起如幻,其性本空,如實了知心的成分 心的運作 心的本性,

138 138 晏坐水月道場,廣度如幻眾生,對治眾生的執著 愚痴煩惱 若心念歸於安住,這是定的功夫,梵語音譯為 三摩地,意譯為 等持,也就是疏導起伏飛揚動亂的心念,攝持於一個所緣境上,不作觀想,只讓心安住,如此便可對治散亂和掉舉 若從生命的反思,思惟佛的恩德 智德 斷德,這就進入禪的境界 梵語 禪,意思是淨慮,是思惟修,心集中繫於觀境,於安詳 寧靜和諧中,對治多散亂的煩惱 二者不可偏廢,兼具才可收實踐解脫的效用 調身 調息 調心,是以修心為主,心得調柔,止觀雙運,般若顯現,才是終極目的 修止的過程,其開始往往是心到處亂跑,妄念紛飛,但若能念茲在茲,漸漸馴服,就如流水進入平原,漸緩漸穩,最後,河水流入大海,溶於其中彼此不可分,一片皆是

139 139 家在哪裡如果有人問: 你家在那裡? 你怎麼答覆? 我家在台北市中正路幾巷幾弄幾號幾樓之幾,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回答的,現在我想請問諸位,那是誰的家?是不是你的家?或許有人會說: 我出家了,我的家就在香光寺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四九之一號 對佛法稍有認識的更會答腔道: 眼前這個四大假合的臭皮囊是我的家! 家 的定義是什麼?是永恆的歸宿,是清新自在的解脫鄉 可是我們卻一直活在這麼多個家裡面,轉來轉去,無法休歇 如果說父母 兄弟那個俗家就是我的家,是安穩的歸宿,那我不必修行,不必出家,何必再向外覓求呢?然而一朝父母終老,妻離子散,豈不落得孤獨飄零?

140 140 如果香光寺是我的家,那我剃了頭,穿了出家僧服,就已經得到解脫,一了百了啦!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煩惱,心不得安寧?如果說這個身體是我的家,當它被送上墳場的時候,我的家又在那裡?到底那裡是我究竟的家,真正的家?當人碰上順境的時候,得意揚揚,不可一世,或哈哈大笑,樂不可支,樂得忘掉自己;逆緣現前,就怨天尤人,好像天下的人都跟我過意不去,因此也忘掉自己 如此隨波逐流的結果,已不知家在那裡?更激不起一份反聞自性 迴光返照的功夫 有的人一不順意就想豁出去算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困擾你的問題得到解答了沒有?若沒有,你要躲到那裡去?這些人的問題,如果得不到答案的話,你又能往那裡逃?如果不是福德因緣及智慧已經培植出來的話,你的家永遠只能顯得那麼窩囊!

141 141 所以, 家在那裡? 是緊扣我們心扉的問題,是值得你我永遠深思反芻參究的問題 如果沒辦法找到,那就要狠下心來,好好提起功夫,鍥而不捨地把它找出來,不然生死交替疲勞不堪,實在是夠可憐的了!這輩子姓 人,如果現在一口氣不來,要姓什麼?姓牛 姓馬 姓雞 姓鴨都有可能,看看我們這輩子,是如此地隨波逐流,為煩惱所使,為境風所轉,為業力所繫,我們又如何能掌握我下一次要姓什麼?真正的家在那裡?禪宗的用功方法是用參的 古來參禪的人,只要禪師問他 家在那裡? 他馬上就能夠提起疑情,而且不只提起疑情,更能從中找到生命的解答 有一位陳居士在大學時代常上承天寺,每一次上山都會去頂禮廣欽老和尚,老和尚問他: 你家在那裡? 他恭謹地答

142 142 著: 老和尚,我家在台北市松江路 一次 二次問都很自然,次數一多,同樣的這一問題,他猛然疑情生起 怎麼我家會是台北市松江路呢?疑情一起,窮追不捨,請求老和尚度他,後來他出家了,依佛法的修學去參究生命的底蘊 如果是念佛法門的,真正的家就在持念阿彌陀佛的一心中,只有在那個地方安下來,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家,但當下一心又怎麼樣?煩惱一起來,什麼東西南北都忘了,找不到門可以進去 這個一心,用什麼方法去找?修淨土法門的人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念彌陀,而且每天到晚上的時候,都要面向西方,將今天所做的:念佛持誦 禮拜研經 日常作務 生活起居 待人接物 乃至所起的一切心念,藉著內心的虔敬,至誠懇切地對阿彌陀佛發露 迴

143 143 向 在禪宗有位真澈了禪師,他的悟道偈語這樣寫著:尋師訪道事可當我今獨臥涅槃堂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寒灰床有霜病後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也無妨人在健康的日子,是忙著尋師訪道,參學遊方,老是忙碌地作風塵飄零客,很少關心自己生死大事,一旦來個不測風雲或偶爾閻王捎個訊息,又會猛然覺得無常的有限與孤寂的悲涼,一消一長,一退一進之間,是如此地令人悵惘 無奈 但真澈了禪師卻在當下的因緣中,體悟了 生 與 滅 之如幻翳 空花,世俗的我 醉生夢死的我,是虛幻的,他找到了生命的真我,這是究竟的安心,

144 144 也是真正的溫馨,因此他老人家自由自在地接受了一切 我們要確確實實地在日常行持 尋師訪道中找到 家在那裡,而且找到門可以進去,如果找不出來,你將永遠失魂落魄,永遠在生死路上飄泊 這個家是永恆而且溫馨,可以帶給我們溫暖,也是一切力量的源頭,體取它,我們就會有方向感,自然受用無窮 且看禪宗偈語 見牛人少覓牛多山北山南見也麼明暗一條來去路個中認取別無他祖師大德明白地指出一條 來去路,只是我們末法時代的人是 見牛人少覓牛多,無法直下承當!因此,最捷徑 穩當的修行法是志在阿彌陀佛的世界,借重彌陀願力,牧一牧我們這條頑強的牛,慢慢走上回家的路

145 145 一句彌陀作大舟一句彌陀了生死彌陀淨土法門是末法時期最殊勝的法門 佛說末法時期的特色是只談教理,少論行證 所以古來大德一再強調末法修行不容易,要證果更是困難 證 就是以自己的心地行持來驗證佛心,因為 證 的人愈來愈少,因此提倡 易行道 的彌陀法門 只要一心念佛,便能信願往生,得不退轉 我常常想:念一句阿彌陀佛容易嗎?佛七已進入第三天了,大家覺得容不容易?我覺得它非常不容易,為什麼?我坐在後面與大家一起念佛,儘管平日大家研讀很多有關淨土的經典,也已克服了腿痛 腰酸 散亂和昏沈的交戰,可是一碰到心中浮光掠影的前塵往事,諸如你長我短 我慢高山 自命不凡 怨憎聚會,或是理智和情感無法和諧,

146 146 內心焦躁,煩惱障纏等,一句阿彌陀佛要打進心裏去確實不容易!那為什麼又說彌陀法門是 易行道 呢?因為念佛要在調治我們的傲慢 不信受 很多人往往不信受彌陀法門的功德,特別是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每在念佛時總要自我批判 懷疑: 我這樣念佛就夠了嗎? 我念這個有效嗎? 我的智慧該不只接受阿彌陀佛而已吧! 行持的當下自己不斷和自己過不去 所以,古德往往說只要老老實實地念佛,當生即可了生死 日本親鸞上人的 歎異抄 中有段記載:一位名叫唯圓房的人,有天突然對念佛深感迷惑,他自問: 我一向都認真念佛,可是從來沒有涌現過由心的歡喜,也沒有急著要去淨土的念頭,這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他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問親鸞上人 看了這段記載,個人深深敬

147 147 佩唯圓房驗證真理的勇氣與決心 他坦誠地提出問題 不想急著往生淨土的原因是什麼?對這個苦惱的娑婆世界,我們住得很習慣,戀棧難捨,阿彌陀佛的淨土再怎麼美好 清淨 莊嚴 安樂,因為我們不想去,甚至害怕去,因從來沒去過,不熟悉,這便是眾生根深柢固的習性,也是煩惱的所在 住慣了娑婆世界,也堪忍了這世界,不想也不願出離,真正的 不容易 就在這裡 個人曾親近過幾位大德,如廣欽老和尚 道源老和尚 李炳南老居士,他們念佛的成就在於深信力行,念念匯歸彌陀淨土 還有以前與我共修過的心西師,十分信順彌陀的悲願,她每天除了勤奮執作,發心奉獻自己,就是拜佛念佛 她個性爽朗,別人對她惡口,她從來不說一句壞話,不罵人,煩惱少,滿心歡喜,一心念佛,棲心淨土

148 148 我常常想:她到底體會到什麼,致使她對佛陀的教法那樣地信受奉行,她如何看待這無常變動的世間?反觀我自己,一直突不破 放不下的到底是什麼?我發現真正不易的是在這個地方 雖然我也在念佛,卻不肯死心塌地 老老實實地一念心繫在佛號上,而且一直在為自己找藉口,就這樣在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矛盾不決,只是妄想紛飛,自我干擾而已 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每個人都在無限大與無限小的矛盾中過活,尤其是現代人,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所受的壓力是:資訊發達 空間縮小 時間逼迫 人際關係複雜 價值的迷惘,很多人生活得手忙腳亂 措手不及,幾乎無法應付這激烈的競爭,解決之道是擴大求知的範圍 研究佛法也是如此,除在時

149 149 間上要上接佛陀時代,還要考慮印度與中國的社會背景 思想流變,彼此的互動影響,乃至現代的人心需求等等,所要關懷的層面真是 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有止盡 這是求知的無限大,也是心緣的無限放大,於是有人提出: 為什麼要學這些呢?這跟生死有什麼關係? 我要趕快念佛了生死,生死還沒了,那有時間學這些? 於是爭取機會,讓自己全部放下,坐在念佛堂念佛調心時,你如何將心繫在佛號上?這是無限小,小到一念心 此心剎那生滅,如何安頓?此一念心亙古照今,如何安頓?我想這問題應該不斷地提出來反問自己 我們的求知心可以無限地擴大,不但學著含攝各科知識 觀念,也要清楚自己學這些做什麼 有時一發慈悲心,便廣行布施業來,什麼都可以供養,但是

150 150 一碰到不喜歡的人或事物,卻因當下這一念煩惱,使慈悲心蕩然無存,就是過不了關!雖然觀念都懂,可是到了抉擇的關鍵,知識情感和意志間永遠存在著拉鋸戰!在一生中,學習再學習,奉獻再奉獻,進步再進步,怎麼樣自己都不滿意,即是處在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的隔離矛盾中,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不斷地接受這些衝擊 所以, 彌陀經 上說西方極樂世界要過十萬億佛土,那有多遠?非常遙遠!但很多的大德卻在 老實念佛 中往生 因此,儘管阿彌陀佛的手伸得很長,永遠在準備接引我們,但只有親自去驗證,敞開心與佛陀的心相應,你才知道什麼是 念佛!

151 151 專致其心打佛七期間,大家只管照顧自己的心念,提起佛號,念得綿綿密密,歷歷分明,就能達到一心不亂,如何專致一心呢?就是進入念佛堂只有一件事 念佛,外境的一切都與我無關,即使香光寺失火了,即使我的蒲團燒著了,還是咬定一句彌陀聖號 縱使我們當中有人死了,也不必理他,就放著讓大家為他念佛,等佛七圓滿再作處理,如果能夠在佛七期間死掉,是很有福報的 所以大家把眼睛收好,把思想收攝,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專致其心 古人鑽木取火,想讓火從木頭中冒出來,除了要有方法,更要有無限的耐力 修淨土法門要領略念佛的滋味,怎能不下點苦心呢?念佛要如 雞抱卵 般專注,如果老母雞孵孵卵,還沒有暖氣,時常隔一會兒就出去蹓

152 152 達,要等到何時才會有小雞孵出來?相同的道理,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醒時念,睡覺也念,拉也拉不斷,扯也扯不開,念到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才能達到念佛三昧 現在是打佛七,要一門深入,憑著真心 誠心修念佛法門,不要空過一分一秒,請大家老實念佛才不致浪費生命,增長罪業 照顧你的心奔馳的妄心這幾天看大家的日記,發現幾件事,提出來和大家談一談 有同修在日記上反應: 奇怪!這次佛七,師父為什麼老罵人呢? 於是內心裏一直和師父爭辯,有的說: 跑香時糾察師幹嘛罵人,真是吵死人了! 滿腦子和糾察師吵架,吵得非常厲害,事後反省,體會到執事人苦

153 153 口婆心地告誡,完全是為成就大眾,心境又陷入後悔之中 還有同修寫道: 平常妄想多,以持佛名號對治,現在妄想稍減,可是內心感到非常孤獨,佛號竟沒個落腳處! 在念佛堂裏用盡心力,目的就是對治妄想,等到沒有妄想時,竟害怕孤獨,到底是念佛好呢?還是不要念佛得好?是否你覺得打打妄想也不錯,至少不會感到孤獨?有的人則心情沮喪,老是停留在一句話上: 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就這樣不斷地問自己,內心沈溺在批判 指責中,搞得意志消沉 其實要走出 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須先認真澄清自己喜歡什麼樣子,而不是一直問: 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是什麼樣子,誰又能告訴你呢?有的同修下定決心要好好打坐,起初坐得莊嚴,念佛也很專注,不一會兒功夫,突然發現前

154 154 面的人猛點頭,定睛凝神一看,原來是在打瞌睡,這下子就如一塊大石頭掉入寧靜的心海裏,便開始胡思亂想: 前面的人為什麼老打瞌睡? 她什麼都看不見了,只顧著看人東點頭 西點頭,眼珠子忙得不可開交,最後自己還頗感安慰: 你看!我坐得多清醒,沒一心不亂,至少不是那副德性! 看了你們的日記,我真是大開眼界,其實這些都是你們習氣的顯現,平時妄心奔馳,此刻靜坐下來,才看得更清楚些 照顧你的心有句話說: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大家把心境記錄在日記本上,到底產生幾許覺照呢?害怕孤獨,對自己不滿意,這都是個人潛在的煩惱 我發現同修尤其好攀緣,前看 後瞧,有什麼境界出現,就對著它轉個不停,挑別人的毛

155 155 病,跟別人過意不去,看別人打瞌睡就揚揚得意,也不想想離念佛還差得遠呢!如果你認為生命還很長,你大可繼續看下去!平常在外面做執事,彼此要求,那是為講求效率,而在念佛堂用功,要對治的是妄想心,你卻是把心放在看別人打瞌睡,誰能奈你何?在此我要鄭重告訴大家:把心收回來,這顆心確實要好好照顧了!前幾天有同修與我分享她一次吃飯的經驗,當時我聽了覺得很受用,大家不妨也學著對我們心的變幻觀照一番!有天午齋,這位同修亦如以往行禮如儀,搭衣過堂,隨著磬聲供養完畢後,便恭敬地發願: 謹把這豐盛的午齋供養阿彌陀佛,我願以感恩心接受今天的供養,結果待就食時發現: 湯不是我喜歡喝的,有二道菜更不合我胃口,她開始煩惱,看到其他法師用齋的愉快神情,

156 156 突然為自己對食物的好惡感到慚愧,念頭一轉: 何不趁此機會練習四念處(註4 )觀 於是她一面吃,一面觀察自己的動作,包括牙齒咬合 舌頭翻動及手的感覺,令她訝異的是,她發現:當嘴巴還在咀嚼時,持著筷子的手已經伸出去挾菜了 咬一陣子後,感覺右邊的牙床累了,換左邊吧!舌頭便來個大轉彎,順道把東西送過去 結果她發覺舌頭比牙齒快,手比舌頭快,心比手還快,一切都是心在指揮 最後她決定不要如此狼吞虎嚥,必須等口裏東西吞下去後,再夾第二口,這個動作需要很強的心力,因為強迫手不動是件很難過的事 平常別人看她吃飯很快,總是讚歎她 迅速確實,像禪堂培養出來的,她一向也挺自許,但這次發現,自己 吃飯快 的背後,其實是充滿貪婪及侵略性,是看到食物就產生掠奪 占

157 157 有感強烈的人,由於這一次靜心觀察,她真正看到自己內在的習性 說這些似乎與打佛七無關,會提出來是我認為修行要先認識我們的心性,直接自心性上去探究問題的核心,這樣才能解決煩惱 我們的心有三個特性:空性 明了 無礙 大乘起信論 上說: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這顆心的能力,可以無拘無束,任情遨遊,沒有任何滯礙,但這無礙的心,絕不是如佛菩薩的心是了了分明的無礙,所以在未證悟空性以前,我們須學著對自己現前的善惡心了了分明,知道煩惱的根源,修行才有個下手處 心的皈依處大家用功當下,定要照顧 我的心在那裡,如果一直問 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這是無有用處的,倒不如用 精進

158 158 使自己從 為什麼 的地方跳出來,用 虔誠 把佛號安在自己的心中,你自然能找到修行的門徑 為什麼一定要念佛,你或許可以從很多書籍或別人的談話中找到答案,今天我要講的是個人為什麼要念佛的故事 儘管有人說念佛法門是針對善根比較怯弱的眾生而開設,我覺得自己的確是那種人,念佛的時候,我希望把念佛法門貼心的東西找出來,且與我所學的教理相應,這是我一直追求的 我在家時,非常依賴母親,幾乎寸步不離 其實我能皈依與學佛是母親的因緣,並不是由於善根深厚 她想到那裏拜佛,就把我帶在身邊,當我識字後,便成為她的眼睛 她的腳 有次她想學香讚,就對我說: 你代表我去學,我再跟著你學! 所以我在家時,就已經開始學梵唄了 我出家以後,偶爾和學院的

159 159 同學回家探視父母親,大家都異口同聲地對我說: 你爸爸 媽媽倆的感情真好! 但我的印象是他們時常吵架,小時候我們只能在旁邊哭,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我二十七歲那年的正月初九,母親叫我回台北家中幫她主持齋天誦經,我便順道給得戒和尚及授戒法師們拜年,也依乙公上人的囑咐到台中訂光明燈,回到興隆寺已是三更半夜,第二天一大清早,家裡來了電話 爸爸病危 我馬上趕回台北,到達時爸爸已經去世,媽媽受不了這個打擊,抓著我和弟弟拼命哭喊: 把你爸爸還給我! 看著近乎歇斯底里的母親,緊抓著我的是那雙從小牽著我到處走的溫暖的手,現在顯得無力而冰冷,眼睛裏閃著茫然的淚光,哭泣似乎使她的頭髮更白了,我不知如何重建母親的依靠,一時間我也慌了!

160 160 那天傍晚我到圓通學苑,跪在佛前念佛 誦 地藏經,慌亂的心始有稍許的安定,我在大殿裡邊哭邊誦,一直到深夜,或許是太累了,朦朧中,我夢見爸爸穿著一件舊襯衫走到大殿前,對我說: 不用擔心,我很好! 轉身便走了,我只記得清清楚楚地看見,他襯衫靠近右肩的背部有二個破洞 一下驚醒,才發覺自己仍跪在蒲團上,佛陀如往常般慈憫地注視著我 那時我發現:自己有許多超出能力所可以負擔的憂慮,我深深感受到眾生有個人的業障,而真正清楚要奉獻什麼的是自己,自己穩定後,周圍的一切才可能安定下來 不然,我無法讓傷心的母親平靜地接受父親離開的事實 我還是好好修行,把所有行門乃至日常所為,在諸佛菩薩的願力及自己的信心下,迴向菩提,至於個人的智能就儘可能地

161 161 去開發,盡心盡力,這只是一念之轉啊!心卻篤定下來,我發願 若所修所為可以幫助完成願望的,我都願意嘗試,我對自己這樣交代,我已把爸爸交給阿彌陀佛,把媽媽交給阿彌陀佛,把自己也交給阿彌陀佛 生命風格的展現為什麼要念佛呢?這純粹是自己內心世界的信仰,就像別人問你: 你為什麼要出家? 因為我的信仰,所以我要出家 或者問: 為什麼不持準提咒而要持大悲咒? 我就是要持大悲咒,我對大悲咒有信心! 這不需要太多解釋,因為信仰和信心是相當內在 主觀的感覺,只有自己才能跟佛菩薩說 一般人講道理,當然需要不斷鋪陳 解析,而在自己內心深處的信仰,不是說理便可感受得到

162 162 的 所有修行法門目的在超越輪迴,超越的基礎功夫便是觀察當下的身心,對佛法有貞定的信仰,這信仰定得回到佛菩薩身上去!也就是說一方面要證悟空性,另一方面要修習本尊,修習本尊的意思是你念阿彌陀佛,無時無刻你都要學阿彌陀佛,最後你自己也成為阿彌陀佛;你念觀世音菩薩,你自己就要化成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修地藏王菩薩就是要發起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的弘願,修行就是要找到這樣的東西 師父的話,不是你的,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話向佛菩薩說去!

163 163 阿彌陀佛您在那裏?你們如果覺得難過,還是大聲地哭出來,不然憋在心裏怪難過的 我相信大家的腿一定很痛,念佛的聲音是那麼真切與急迫,在樓下都可以聽到 我沒有參加過煮公的精進佛七,可是聽說有的人念阿彌陀佛,念到急切處,別人聽到的卻變成 豆腐 豆腐 而我在樓下聽到你們念佛,一聲聲好像在說: 阿彌陀佛!您在那裏? 你們老早就該念這句話了!事實上,你感受腿好痛,因為痛的是你自己!而且這份痛只有你一個人承擔,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一般人在遇到絕境,焦慮無措時,呼天搶地,喊爺喚娘都有可能,但你剃頭出了家,你要喚誰?在平常生活中,你或許感受到某些痛苦,但這些痛苦似乎是

164 164 別人加諸於你的 以香光寺的日常作息來說,課程排得相當緊湊,一會兒上 楞嚴經,又有沙彌律儀 菩薩戒本要背,又是唯識研討 佛學概論 成佛之道,還要上文選 寫作文 交週記 日記,儘管學院方面已經盡力為大家設想合乎口味的課程,有些同修仍然讀得很吃力: 師父!我喜歡研讀中觀,怎麼老是叫我讀這些呢? 師父!為什麼我們不上 大智度論,在別的學院這是一年級的課程! 課程的學習按計畫安排下來,於是不願意上的課還是得按學分去修,興趣還沒有培養出來,就得如坐針氈地坐上半天,這苦不苦惱啊?有些同修乾脆就翹課,但是他一樣翹得不安心,在外頭蕩來蕩去,費時耗日 因為師父要我上學院的課,我就是不喜歡上學院的課

165 165 嘛! 唉!師父真是罪過,老是跟同修過不去!再說執事方面: 又是掃地 洗地,又要割草 吃飯 煮飯,每天忙得團團轉,轉得莫名其妙,我是來出家修學的,學院沒上什麼課,也沒時間修定,說什麼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上課 執事;執事 上課;又要早晚課 念佛 晚自修,全部時間都佔滿了,那有屬於我個人修定慧的時間啊! 的確,因為我們是團體共修,團體共修就得樹立規矩,以減少彼此的干擾,按部就班地正常運作,也才能從中陶鎔每個人的習氣 部分同修卻也感到處處受限,好像所有的無可奈何都來自於別人 這是師父要我上課,那是大執事人的要求,那是信眾的期待,都不敢拒絕,而且後面還有眼巴巴殷切地等著我的父母親呢!

166 166 回家好了!那麼辛苦做什麼?家裏有的是電視機 電冰箱,又有冷氣可吹,席夢思床舖可睡,到底在這裏做什麼? 真的夠可僯了,沒有時間為自己活,全部的時間 空間都是為別人而活!現在打佛七,這是大家千呼萬喚請求的,應該滿意了吧?全部的時間都放給大家,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自己的,排除一切平常或厭煩或欣喜的課業 執事 作息,師父不找你麻煩,明迦法師不找你麻煩,同修更不找你麻煩,你面對的是自己 那躍動攀緣的心,那坐立難以安頓的身體,還有那兩條惱人的腿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才是最麻煩的,一直過不去的還是你自己!你要如何擺平啊!事實上,在這當下,如果真正看到走在宇宙萬物之間的是自己,而且是孤伶伶的一個人,若心猿意馬,排斥這個,希求那個,你要拿自己

167 167 怎麼辦? 雜阿含經 說 顧戀過去,欣求未來,耽著現在,時間片刻不住,心念變動不羈,我們的心念在時間流中,表現著對過去耽著不捨,對未來的無限欲望盲目追求,對現在無法掌握 這時我們的念頭不必到處亂竄,應迴光返照:內心一直出現的是什麼?每個念頭繞著什麼在攀緣?是過去的影子,還是未來的幻想?而自己現在在那裏?每一念佛的心從那裏來?身內還是身外?不念佛時,心到那裏去了?這個時候再念佛,觀察每一念佛心生起的所在與方向,這些都要如貓捉老鼠般地鍥而不捨 一個行者能夠如此單獨面對自己,才是曾探究內心的宗教行者 凡是德化的宗教,探究德化的根本,一定要經過 定 靜 安 慮 得 的修持,也唯有如此才能實際體會生命,找到生命

168 168 的方向,達到自由和自主 古德說: 三世諸佛都是血性漢子,行者學佛對自己絕對負責到底,如果自己不把自己扛起來,師父又能把你怎麼樣?修行如在牧牛,牧自己這一頭性難馴的牛,現在這麼好的因緣都無法把自己調理得服服貼貼,將來生死道上你又如何自我安頓呢? 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現在我們打佛七,把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天底下只剩下你自己,阿彌陀佛又不知道在那裡?是不是也該痛哭一場! 阿彌陀佛!你在那裡? 在生死輪迴道上,我已經浮沉很久了,您的本願,歷歷在我耳際,你在那裏?告訴我! 我的兩條腿好酸,坐得受不了了!我的心也受不了了!阿彌陀佛!告訴我,您在那裡? 大家誠誠懇懇地 真真切切地問他,儘管問,沒有什麼好客氣,如果他不能答覆我們,那我

169 169 們還拜他做什麼?儘管去問阿彌陀佛,你問師父沒有用,師父也是生死道上一個可憐的凡夫,與各位同修一樣可憐,大家再念!念一句聽一句,然後你問他: 阿彌陀佛!您到底在那裏? 心空及第歸自力與他力我們平常所見的阿彌陀佛塑像,幾乎都是立像,而且手伸得很長,隨時準備接引樂欲往生的眾生同歸極樂 在 無量壽經 上記載,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於世自在王如來前修行,曾發四十八大願,願願誓成就依 正二報莊

170 170 嚴的極樂世界,願願誓度每一位發願往生的眾生 所以,在佛教的弘傳中,彌陀淨土法門一直被認為是自力 他力相應的法門,而從整體佛教的特質來說,佛法是自力重於他力的 什麼是自力?什麼是他力?從個人作觀助力的立場來看,修持彌陀淨土法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與阿彌陀佛相應 以四十八大願來說,雖然阿彌陀佛弘願度眾生,但眾生不念佛,本身沒有付出自力,是不能與佛菩薩的悲心切願相感通的 今天大家在這裏念佛,我想真正的苦也是在這個地方,自己與佛的隔閡,自己與別人的隔閡,自己與自己的隔閡 尤其當你想認真修持時,你會發現:極樂世界的距離何止十萬億佛土!念佛時,怎麼都定不下來,鑽不進去,這種像蛹破不了繭般,咬囓身心的苦迫,相信每個人或深或淺都曾經領受過,

171 171 而當你突破這一層隔閡時,你將會發現另一片廣闊的天地 總之,從菩薩及高僧大德弘揚淨土法門,鼓勵行人的角度而言,彌陀的大願接引,隨時等著我們,只要念佛即可往生,看起來似乎是他力的,如果我們不信願 不踐行,只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又怎麼到得了極樂世界呢?以彌陀驗心同修們在打佛七前都期許,希望藉著佛七的修持可以得到一點定力,到了念佛堂用功,卻又發現自己愈來愈放不下 雖然很專注以佛號攝受自己,可是妄念紛飛,當然大家放不下的不是兒女 名位 事業 長短是非,而是執事善後未處理,活動籌備未進行等,許許多多的念頭不斷浮現 我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讓那些念頭不要生起,有的人或許因此

172 172 認為自己業障深重,就這樣一面後悔,一面念頭仍然不斷冒上來,結果越止越亂,越壓越猛 這已不是用功,而是在追念頭,打妄想了 楞嚴經 上說: 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常不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其實澄心念佛時,平常的思緒一定會浮現,你不要理它,更不必因此生起任何情緒 我很慚愧,我真是業障深重,這些根本無濟於事 只要繼續念佛,你要訓練自己放鬆 放下,放下那些平常放不下的念頭,心中單提一句 阿彌陀佛,不做他想,縱使天塌下來,你還是念佛 這不容易做到,可也是最簡易的方法 為什麼是最簡易的?平常我們說修行要 明心見性,但修彌陀法門一般不講見性,不過至少要明心 明 的相對就是 無明,佛教不同於天主教

173 173 基督教的 原罪 思想,佛教認為縱使下地獄也沒有原罪,而是 無明 感心,造作惡業,招感與地獄相應的果報 而且,到地獄也不是一墮永墮,只要以至誠心,深心懺悔,用清淨的身 口 意來轉化身心,消除無明煩惱,自然可以轉業 所以,佛法強調心是一切的主宰,修行之首要即在明心 透過什麼方法可以 明心 呢?古德說一句彌陀含攝八萬四千法門,就是以一句佛號來驗心,如何驗明,必須你自己直接去面對,將過去的一切知識 經驗都拿到現在來驗明 這不但絕諸對待,也離卻語言文字,只能由你自己體會 我想舉一個禪宗公案,大家不妨拿來在我們身上問問看!三心不可得唐朝的德山宣鑑禪師對 金剛經 曾下過很深的功夫,著了

174 174 一部註解 金剛經 的 青龍疏鈔,名冠成都,他擅長講性相諸經,貫通旨趣 他聽說江南多魔子魔孫,便準備下江南去破斥魔窟邪說,以報佛恩 在灃陽路上,碰到一位賣餅的老婆婆,正好肚子餓,就想買些餅充飢,等他趨前欲買點心時,老婆婆問他: 你肩上挑的是什麼啊? 他回答道: 金剛經 的註解本 老婆婆說: 那我請問你一個問題,答得出來就賣給你,如果答不出來,且請別處去 她接著說: 金剛經 上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既是三心了不可得,你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禪師被這麼一問,啞口無言,因為他一向只偏重在教義上的知解,不曾直接碰觸到生命的體悟,於是羞愧得把整擔 金

175 175 剛經 的疏鈔燒了 燒掉以後,就直往江南龍潭禪師那兒參學 有一天,他侍候禪師,禪師與他彼此無言,最後禪師說: 夜深了,休息吧! 於是,禪師拿著燭火領他到客寮休息,到了客寮門前,當他轉身請禪師也回寮休息時,禪師忽然將火吹熄,當下德山禪師便開悟了!他當時開悟的是什麼?開悟的心境又如何?我們當然不知道,不過現在我們倒可以用這個公案來問問自己:過去心不可得,阿彌陀佛;現在心不可得,也是阿彌陀佛;未來心不可得,我們還是阿彌陀佛;既然是三心不可得,我們到底用什麼心念阿彌陀佛,這是值得修彌陀淨土法門的行人深思的問題 大家一面念佛,一面也要好好地參,不念阿彌陀佛,三心不可得;念了阿彌陀佛,三心仍是不可得,既然三心不可得,你用什麼心與佛相應?阿彌陀佛!

176 176 (選自 點石集 / 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註解:1 掉 悔掉,心躁動不安;悔,於所作之事心懷憂惱 此二者皆為使心不安靜之煩惱,能障聖道,故稱蓋 2 恩德 智德 斷德佛果位所具足的三種德相 智德,從佛的立場觀察一切諸法的智慧 斷德,滅盡一切煩惱惑業之德 恩德,由於救度眾生的願力而予眾生以恩惠之德 華嚴經疏 : 救護眾生,成就恩德;永斷煩惱,成就斷德;了知諸行,成就智德 3 生緣慈 法緣慈到無緣慈生緣慈,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是凡夫之慈悲,為小悲 法緣慈,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的慈悲,係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的慈悲,又稱中悲 無緣慈,係佛獨具之大

177 177 悲,故稱大慈大悲 4 四念處為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科,又稱四念住,指集中心念於一點,防止雜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的四種方法 分別為身念處(觀身不淨 無常 苦 空 非我),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念念生滅 轉變),法念處(觀法無常,觀一切法皆依因緣生,無有自性,於法不起我與我所有的顛倒想)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遵式大師維安養寶剎,大覺攸讚,三輩高升,夕孕金華,列宿猶慚於海滴,晨遊玉沼,世鎧彊喻於河沙 良以十方爰來,四生利往,雖騰光而普示,終稽首而偏求,

178 178 故其竺國皇州,自今觀古,彼則鉅賢至聖,咸舒藻以為盟,此則覺德鴻儒,盡摛豪而作誓 自茲迴向緜續,唱和相尋,誠為道德之通衢,常樂之直濟者也,但世多創染割截,未識方隅,忽遇問津,靡慚濫吹,或攘臂排為小教,或大笑斥作權乘,以其言既反經,人惑常典易不云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遂輒述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詞愧不文,理存或當,視菽麥而且辨,挹涇渭而永分,翦伊蘭之臭林,植旃檀之香榦,信解行願,原始要終不數千言而能被舉者,實茲二門矣 第一決疑門第一決疑門者,疑為信障,世間小善尚不能成,況菩提大道乎?或曰:天台智者已有釋十疑論,何須此文?然略由三意:一者,上為王臣宰官生信樂者,幾

179 179 務少暇,難尋廣文,今舉大綱,及略出行相,易披覽故,易修行故 二者,論中多隨事釋難,唯第二 第三,略附理立,且事既無盡,疑亦叵窮,今直明一理,為諸法源,指源則流可識矣 三者,正對說者反經乖理,自損損他,故於第二疑法中,簡小取大,明白權實,使來者不惑 至於道安和尚 往生論 懷感法師 群疑論 道綽禪師 安樂集 慈敏三藏 淨土慈悲集 源信禪師 淨土集,古今諸師歸心淨域者,或製疏解經,或宗經造論,或隨情釋難,或伽陀(註1 )讚揚,雖殊途同歸,而各陳所見,動盈編帙,尋究良難,今統彼百家,以三疑收盡 然文出天台止觀,非敢臆說,一者疑師,二者疑法,三者疑自 一疑師者,師有二種:一邪外等師,倒惑化人,非所承也 二正法之師,復有凡聖因果 凡

180 180 及因位,容有未了,猶清辨謂今彌勒未是徧知,俟龍華道後,方復問津,即其事也 今顯示西方令迴向者,唯果佛聖師釋迦如來及十方諸佛,出廣長舌,說誠實言,讚勸往生,更何所惑?二疑法者,佛法有二:一者,小乘不了義(註2 )法;二者,大乘了義法 大乘中復有了 不了義,今談淨土,唯是大乘了義中了義之法也 且小乘經部,括盡貝書(註3 ) 曾無一字讚勸往生他方淨土,故天親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此即明據也 問:小 彌陀經 等皆說彼國有聲聞弟子,及 鼓音王經 云佛母名殊勝妙顏,亦應復有女人 答:佛母恐指初降生時,成正覺已,國土隨淨,必無女人,其母或轉成男子,如此方龍女,或復命終如悉達母 有人注論引此經文,而云彼土亦有女人者,

181 181 非也 聲聞如 觀經疏 及 十疑論 和會,今明大乘復有三種,一者,三乘通教(註4 ),此則門雖通大,類狎二乘,又當教菩薩,雖復化他淨佛國土,化畢,還同二乘歸於永滅 淨土深理,非彼所知,非了義也 二者,大乘別教(註5 ),此明大乘獨菩薩法,雖談實理,道後方證,因果不融,淨土則理外修成,萬法乃不由心具,雖塵劫修道,廣遊佛剎,指彼淨土因果,但是體外方便,斯亦未了 三者,佛乘圓教(註6 ),此教詮旨圓融,因果頓足,佛法之妙,過此以往,不知所裁也 經曰:十方諦求,更無餘乘,唯一佛乘 斯之謂歟!是則大乘中大乘,了義中了義,十方淨穢,卷懷同在於剎那,一念色心,羅列徧收於法界 並天真本具,非緣起新成 一念既然,一塵亦爾 故能一一塵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 一一心塵復互周,

182 182 重重無盡無障礙 一時頓現非隱顯,一切圓成無勝劣 若神珠之頓含眾寶,猶帝網之交映千光,我心既然,生佛體等 如此則方了迴神億剎,實生乎自己心中,孕質九蓮,豈逃乎剎那際內 苟或事理攸隔,淨穢相妨,安令五逆凡夫十念便登於寶土,二乘賢輩迴心即達於金池也哉!信此圓談,則事無不達,昧斯至理,則觸類皆迷 故 華嚴經 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 無不從心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又 起信論 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即攝一切世間 出世間法 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註7 )義 十六觀 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又 般舟三昧經 云:佛是我心,是我心見佛,是我心作佛等 談斯旨者,大乘卷中粲

183 183 然可舉 至若法華妙部,如來親記往生;華嚴頓談,普賢躬陳迴向 是知彌陀因地,觀此理而大誓普收;釋迦果成,稱此理而廣舌深讚,十方三世,莫不咸然 問:如上所明,妙理圓極,為世人盡須觀行,然始生耶?答:此不然也 今但直決疑情,令知淨土百寶莊嚴 九品因果並在眾生介爾心中,理性具足方得今日往生事用,隨願自然 是則旁羅十方,不離當念,往來法界,正協唯心,免信常流,執此非彼 其行願之相,正在次門,非此所問,況九品生相各有行類,上輩三品須解須行,故文云,汝行大乘,解第一義,即其人矣 若今之學者,見賢思齊,企金座而高升,唯妙觀而是託 若其中下之流,六品生因,只是精持禁戒,行世仁慈 乃至下下品生,本是惡逆,十念精誠,便生彼國 但能知有淨土,盡可迴心,

184 184 苟不然者,寧容九品之差降也 三疑自者,問曰:我是博地凡夫,世緣纏蓋,云何此身生諸淨土,入賢聖海,同正定聚耶?釋曰:若了如上法性虛通及信彌陀本願攝受,但勤功福,寧俟問津,況十念者得生,唯除五逆及謗正法;又定心十念,逆謗亦生 今幸無此惡,而正願志求,夫何惑矣?第二行願門第二正修行願門者,略開四門:一者禮懺門,二者十念門,三者繫緣門,四者眾福門 所以但四門者,修行整足,唯須此四 何者?先禮佛懺悔,淨除業障,身心皎潔,故第一門如淨良田 次修十念,定心成行,立願要期,植往生正因,故第二門如下種子 次使繫心,愛護長養,滋發芽莖,故第三門如霔以膏雨 次假眾福,助令繁茂,使速成華

185 185 果,故第四門如灌以肥膩 是知能具修此四行者,最上最勝 然相由雖爾,若或少暇,但隨修三二一者,皆生彼國 以四門中各有行願,皆是正因故也 又亦可於六齋日(註8 )修禮懺法,於日日中修十念法,以十念是淨因要切,必不可廢 後二門任力所能,若不然者,但隨所欲,任意行之,四門今當說:第一 禮懺門者,應日日早晨,於常供養道場中,冠帶服飾,端莊謹肅,於佛像前,手自燒香,合掌定心,作是唱云: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常住三寶存心徧禮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寶,拜起,兩膝著地,手執香鑪,燒眾名香,唱云:願此香煙雲,徧滿十方界,無邊佛土中,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唱已,冥心少頃,徧運香雲,供養三寶,普熏眾生,咸生淨土 想已,置香鑪起,作一禮,起已合掌,曲躬

186 186 懇切,想面對彌陀及一切佛,而讚歎曰: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是故今頂禮 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 大智大願力,普度於羣生,令捨熱惱身,生彼清涼國 我今淨三業,歸依及禮讚,願共諸眾生,同生安樂剎 讚願已,即便禮佛,一一存心,專對唱云:一心頂禮常寂光淨土(註9 ),阿彌陀如來,清淨妙法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實報莊嚴土(註10 ),阿彌陀如來,微塵相海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方便聖居土(註11 ),阿彌陀如來,解脫相嚴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大乘根界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

187 187 如來,十方化往身,徧法界諸佛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教行理三經,極依正宣揚,徧法界尊法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觀世音菩薩,萬億紫金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勢至菩薩,無邊光智身,徧法界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清淨大海眾,滿分二嚴身,徧法界聖眾 即以兩膝跪地,手執香鑪,燒香至誠,而唱是言:我今普為四恩三有(註12 )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註13 ),歸命懺悔 起禮,復跪地,執手鑪,唱云:至心懺悔叩,我弟子某甲,及法界眾生,從無始世來,無明(註14 )所覆,顛倒迷惑,而由六根三業,習不善法,廣造十惡,及

188 188 五無間一切眾罪,無量無邊,說不可盡 十方諸佛,常在世間,法音不絕,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淨光明,照觸一切,常住妙理,徧滿虛空 我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昏闇,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 經云:毘盧遮那,徧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 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無非佛法,而我不了,隨無明流,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於解脫中,而起纏縛 今始覺悟,今始改悔,奉對叩諸佛彌陀世尊,發露懺悔,當令我與法界眾生,三業六根,無始所作,現作當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若憶不憶,若識不識,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畢竟清淨 我懺悔已,六根三業,淨無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淨,皆悉迴向,莊嚴淨土,普與眾生,同生安養 願叩阿彌陀佛,常來護持,令我

189 189 善根,現前增進,不失淨因 臨命終時,身心正念,視聽分明,面奉叩彌陀,與諸聖眾,手執華臺,接引於我,一剎那頃,生在佛前,具菩薩道,廣度眾生,同成種智 應具三說,若時促及事迫,一說亦得 起云:懺悔發願已,歸命禮阿彌陀佛,及一切三寶 一拜,次旋繞法,或三匝,或七匝,乃至多匝 口稱云: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或三或七或多,如是稱念 隨意所欲,不拘徧數 次至佛前,三自歸,唱云: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拜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拜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

190 次至別座誦經 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拜 故 名此為十念者 顯是藉氣束 不斷 意在令心不散 專精為功 第二 十念門者 每日清晨 十念頃 為菩提道 求生淨土 攝我 我今正念 稱如來名 經 心也 作此念已 發願迴向云 服飾已後 面西正立 合掌 連 佛昔本誓 若有眾生 欲生我 誦 彌陀經 或 十六觀經 聲稱阿彌陀佛 盡一氣為一念 國 至心信樂 乃至十念 若不 我弟子某甲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 如是十氣 名為十念 但隨氣長 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 若都不誦得經文 即一心稱阿彌陀佛 短 不限佛數 唯長唯久 氣極 謗正法 我今自憶 此生已來 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 慈誓 為度 其佛聲不高不低 不緩不 不造逆罪 不謗大乘 願此十 名 量時而止 或更迴向結撮亦得 急 調停得中 如此十氣 連屬 190

191 191 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不病苦,心無貪戀,亦不倒散,如入禪定 佛及聖眾,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作此願已便止,不必禮拜 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 唯將不廢自要其心,得生彼國 第三 繫緣門者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土 譬如世人切事繫心,雖經歷語言去來坐臥種種作務,而不妨密憶,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應如是 或若失念,數數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 楞嚴經 云: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192 192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如此繫心,任運常遮一切惡念 設欲作惡,憶佛之故,惡不能成 縱使隨惡作惡業時,心常下軟,如身有香,自然離臭 又復覺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如人遇難,求彼彊援,必得免脫 又若見他受苦時,以念佛心,憐憫於彼,願其離苦 若斷刑獄,以念佛故,生憫念心,雖依王法,當密作願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 願生淨土,誓相救濟 凡歷一切境界,若善若惡,由心憶佛,皆心念作願,故普賢願王云:作一切惡,皆不成就,若作善業,皆悉和合 即此意

193 193 爾 如是相續念佛在心,能辦一切淨因功德 恐煩披覽,不復具說 誠哉此門,為益最大!第四 明眾福門者, 普賢觀經 云:若國王大臣,欲懺悔重罪者,當修行五事:一者,但當正心不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 二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三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 四者,於六齋日,敕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 五者,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 此與 十六觀經 三福大同,但普賢觀正為王臣,故特引用,此亦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若出家四眾,應具依 觀經 三福為行,當自檢文,但隨作一福,並須即時若心念若口言,作意迴向,方成淨因爾 勸修者於此四種法門,必須繫日專持修習,方可自期定生淨土 此之四行,即是學習念佛三昧往生正因 經云:行此三昧

194 194 者,現身得見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若人但聞佛名 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音 勢至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此人現世,彼佛常遣無數化佛 無數化觀世音 化大勢至,及娑婆世界常有二十五菩薩,晝夜擁護,若行住坐臥,若一切時處,不令惡鬼得便,不受一切災難,常為國王大臣一切人民之所宗奉 所得功德,一念之間,不可算數 如佛之辯,不能稱揚,除彼不肖人,孰聞不信樂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舊跋慈雲大師既集 往生淨土懺願儀,復為在家人述 決疑行願二門,然出家人亦可修此行願 幽溪大師暮年,奉行願為日課 臨終趺坐,以指書空,作 妙法蓮華經 五字而化 法門之妙,於斯驗矣 順治四年丁亥仲冬淨土弟子正知謹識

195 195 註解:1 伽陀佛典依文體與內容類別為十二種,即十二部經 伽陀為其中一種,譯為偈頌,指以韻文形式表現的經文,多置於教說的一段落或經文之末 2 不了義乃不直接顯了法義,與了義合稱二義 若順應眾生理解的程度,不直接顯了法義,而漸次以方便教相引導,稱為不了義教,如諸經宣說厭背生死 欣樂涅槃者 如直接 完全顯了述盡佛法道理之教,則稱了義教,如諸大乘經說生死 涅槃無異者 3 貝書往昔印度等國沒有製造紙的技術,以樹葉代替紙,當中又以貝多羅葉最適合書寫,故稱寫在貝葉上的文字為貝葉書,中國人喜簡略,故又稱貝書 4 通教天台智者大師把佛陀所說的教法分為藏教 通教 別教 圓教,稱為化法四教 通

196 196 教為大乘之初門,指諸部般若,義通大小,包括深奧與淺顯的道理,即為三乘人(聲聞 緣覺 菩薩)說體空無生之四諦,令同入無餘涅槃 5 別教指其他方等經(大乘經),即不共二乘人(聲聞 緣覺)說,專為大菩薩說無量之四諦,以次第之三觀破三惑,令證 但中 之理 6 圓教指 法華經 教義,亦即為菩薩說無作之四諦,以圓融三觀同斷三惑,令證 不但中 之理 7 摩訶衍梵語,指大乘之教法 8 六齋日謂每月清淨持戒之日,即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二十三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 僧眾每月於此六日須集會一處,布薩說戒 在家二眾於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關齋戒 印度自古傳說鬼神每於此六日伺機害人,故至此六日中,遂盛行沐浴

197 197 斷食之風,其後佛教沿用此一行事,並謂此六日,四天王必下降世間,探查人間之善惡 9 常寂光淨土指諸佛如來法身所居之淨土 佛所住的世界為真如本性,無生滅變化與煩惱之擾亂,而有智慧之光,乃佛自證最極秘藏之土,以法身 解脫 般若為其體,具足圓滿常 樂 我 淨等四德 10 實報莊嚴土又稱實報無障礙土,指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薩所居的國土 以酬其真實之因行而得真實之果報,故稱實報;又色心無礙,一世界即攝一切世界,故稱無障礙 11 方便聖居土又稱方便有餘土,為阿羅漢 辟支佛及地前菩薩所居之土,因所修為方便道,斷盡通惑,故稱方便,但尚未斷滅無明惑,故稱有餘 12 四恩三有四恩,指父母 眾生 國王 三寶恩 三有,指欲界 色界 無色界

198 三障即煩惱障(貪 瞋 痴三煩惱熾然,難開悟 解脫) 業障(由身口意造作的不善業) 報障(以煩惱 業為因,所招感的三惡趣等果報) 14 無明為煩惱的別稱 即闇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 恭送父親蓮邦安養林玉雲猶清晰地記得爸爸是在七十八年,由我們陪同在農禪寺皈依聖嚴師父而正式成為三寶弟子,法名果曉 從那天起,他的人生展開往菩提道上精進學習的

199 199 新旅程,他年紀大,眼睛患有白內障,出門不便,不能隨我們去聽經 共修,他就在家用功 他慈悲布施,廣修供養,改吃長素 每日持名念佛,不論聽開示或講經錄音帶,總全神貫注,一遍又一遍反覆聆聽,還聽壞了好幾台錄音機呢!最懷念陪他一起聽經,聽到契機處,常暫時關機,父女熱烈討論,同聲讚歎,幸福地共享佛法甘霖 八十一年四月因持續腹瀉且體重減輕,而檢查出罹患直腸癌 雖經手術切除,但醫生宣佈已是末期,癌細胞均已擴散,幾個月後將面臨極度疼痛甚或昏迷 出院後由妹妹麗華全心照顧爸爸,日日以佛法來鼓勵生病的爸爸,慢慢學習放下許多罣礙 另方面我們勤拜 三昧水懺,為爸爸懇切懺悔累劫業障 他對往生極樂淨土抱著堅定信願,從不曾有一絲疑惑,而對

200 200 子女及世俗的一切,似早已放下眷戀不捨 他對往生後之喪葬事宜,交代得清清楚楚,一定要子女能摒除世俗的觀念做法,而以正信的佛教儀式辦理 他為慎重起見,還親筆寫了一份遺囑,要我們在他往生後展閱 爸自開刀出院,一年多的時間,不曾打過一針,也沒吃什麼藥 他全心依靠三寶,毫無恐懼憂慮;每當爸感覺不舒服時,我們就陪著他懇切地大聲念佛,念著 念著,他就又輕鬆下來了,屢試不爽 若有外人來探視他,如講些世俗笑話逗他開心,或有輕慢佛法的話,客人走後,他同情地搖搖頭說: 時間若到了,他就知道了,以後不要講這些世俗話給我聽,我要聽佛陀之音 八十二年七月十七日晚,我們將爸爸扶至佛桌前,瞻仰禮敬剛請來的佛像 他坐在椅中,虔

201 201 誠上香供佛,領眾子女一起念佛,並拍照留念 隨後四天,我們全體子女整日圍繞在爸身旁,此時看他弱得好似隨時皆可能往生,卻仍又神智清明,只一心欲歸淨土,從未因子女依依不捨而掉一滴淚 到二十一日晚上六點多,爸爸要求能否請法師來為他開示,妹妹馬上連絡北投玉佛寺慧興法師,承法師慈悲,應允當晚講完經隨即過來 到了十點多,法師帶了好多位聽完經的師兄姐同來 法師為爸爸開示後,全體隨即為其助念 當時我和姐姐 妹妹三人跪在床上陪伴爸爸,邊念邊照尋常般拉著爸的手,安撫著他 法師在念佛後,叫我們三人出來房外,單獨再一次為爸爸開示,並且囑咐我們千萬不能再拉他 碰他 只要念佛,不要用依戀不捨來牽引住他 啊!一聲棒喝,如醍醐灌

202 202 頂,雖然一心求爸能早日往生淨土,但無心所犯下的錯誤,幾乎障礙了他,為此深感愧疚,大家千萬不可不慎 念完佛,已是深夜,是夜,再也不敢擠在爸身旁,僅以揮手告別,而那也是最後的道別 第二天一早七點十分,爸爸往生了 換上早已準備好的黑衫 黑鞋,馬上飛奔過去;先至佛前禮佛三拜,感謝佛菩薩慈悲,讓癌症末期的爸爸,在沒有一針一藥,沒有痛苦掙扎中往生 進入房中,見爸爸雙手攤開,左手輕拉床沿,右腳微彎,似正要翻身時剎那往生,狀極安詳自在 我跪下來恭喜爸爸: 爸爸,恭喜,恭喜,您已經達成最大心願要隨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了 現在,放下一切,我們要開始為您念佛,您要好好跟隨我們念哦! 此時,大家身著黑衫,敲起引磬,同聲念阿彌陀佛

203 203 恭送父親 感謝慧興法師一早又趕來助念,更蒙農禪寺 玉佛寺 正覺禪寺許多位蓮友來助念,內心漾滿感恩 至下午五點多,開始為爸爸淨身,穿上灰色居士服,外加海青 白襪 居士鞋,爸爸神態安詳而莊嚴 關於喪葬後事,完全依照爸爸的遺言辦理 大哥眼看爸爸因佛法而有了全新的生命,更為其念念不忘宣揚佛法而感動,決定將原宅成立佛學圖書館,除了紀念爸爸,更願佛法廣為流傳,讓更多眾生皆蒙法益 同霑法樂 爸爸往生已近一年, 哲月佛學菩提園 也籌備完成,準備正式開放了 回想往日,爸曾在閒談中環視客廳說: 我往生以後,這裡如果能有師父來講經,或是大家來念佛,不知有多好 如今爸爸的每個願望皆已圓滿 看到館內清淨豐富,他定會含笑讚許: 很好,很好 大

204 204 家要好好用功,認真念佛,以後來西方再相見 林哲月居士遺書人生無常,說走就走,趁我現在身體精神尚好之時,有點心願非常重要,要交代,希望各位子女在我往生之後皆能順我的意,照我的心願來辦事 當我往生時,每一位家屬皆要平靜為我念佛,爸爸一心要往西方淨土,你們要在這最後最重要的時刻,幫忙爸爸 千萬不可在我身邊大聲啼哭,這會散亂我的,對我有害無益,應該趕緊勇敢堅強,大家輪流為我念佛,誠心祈求阿彌陀佛慈悲來接引,念佛八至十小時以後,才能擦洗 換衣 移動 一定要用佛教的儀式來辦理喪事,不可照世俗的方式以及習慣,不可聽他一句 我一句的建議而改變就事,靈堂的佈置要用鮮花來莊嚴就事 絕對不可用葷

205 205 食,居喪期間亦不可祭葷,我入殮時要穿海青 布鞋,你們不要穿傳統麻衣喪服,全體皆穿黑色長衫 做七以及出殯等儀式,希望有因緣請到師父主持,若有此好福報,你們要以尊敬 虔誠 感恩心來供養師父,這也是為我造福 萬萬不可有請師公 哭墓 燒銀紙 紮冥屋等等不合佛法之舉動 七七四十九天內,希望大家吃素食,不可開葷,如此才是對爸爸的孝心,而你們自己也有功德,可謂兩全其美 我要用火葬,骨灰及神主牌位要放在寺廟,我在寶纈禪寺皈依,那兒有靈骨塔,你們可以參考 出殯所收白包,除喪事開支外,餘款不可他用,全部要供養三寶,我要供養農禪寺 寶纈禪寺 北投玉佛寺 韋聖宮,大家對供養三寶不可有意見 要有歡喜心,為爸爸作最後的布施,歡歡喜喜去清淨之地 若是收白包有錢要供養三寶,托二人妹婿分

206 206 發可以,吳石東 呂學榮以及出殯喪事託二人妹婿處理,此好女婿,你父身體欠安,每夜有安慰爸爸心情,我歡喜過日 我連文均總共留十份手尾錢,每份三千二百元,給每位子女作紀念 做福,我一生很少要求子女為我做什麼,以上是最後的盼望及心願,希望你們都能遵行照辦,我就非常安慰了 往生之後,文雄你是林家最大了,大家要常連絡 互相照顧,兄弟姐妹若有困難,要盡量幫忙,大家要聽大哥的話,林家就看你們大家了 爸爸一生沒賺到什麼財產留給子女,但是這生到老來,因為你們每人的孝順,過得真歡喜,我非常滿意 安慰及感恩 我一心一意欲往佛菩薩的西方 去極樂世界,現已準備好隨時要離開去,心中非常平靜 歡喜,也希望各位子女 女婿 孫仔輩,不必為爸爸 阿公,為往

207 207 生悲傷,大家要歡歡喜喜為我念一句佛號 阿彌陀佛,往西方去了 林哲月手書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五日巫土老居士往生記黃泳蕅益大師云: 予生平不浪為人作傳,獨往生傳,則不待請,然必見聞彰灼乃作 今有巫公土老居士,信願具足,老實念佛,於民國七十八年三月六魚殺魚殺

208 208 日凌晨,預知時至,正念分明,安詳生西,享年八十四歲 荼毘後得舍利千餘顆,可謂生西瑞相昭灼 茲特恭述其學佛過程及生西瑞相,以增進見聞者同念彌陀 同生安養之信願云爾 巫老居士,法名開壽,彰化縣溪湖鄉海豐崙村人,乃台中蓮社論語講習班學員 巫錦漳居士之先尊 中年遷居台東,務農維生,克勤克儉 民國六十四年,其夫人病逝台東,當時由於未聞淨土法門,不懂臨終必須助念佛號八小時,始可移動遺體,並避免哭泣等之規矩,即被送進冰庫冷藏 待其就讀中國醫藥學院之二公子錦漳趕回去時,其遺骸已經僵硬,而且臉部充滿痛苦表情 經二公子帶領家人至誠為她恭念了一夜之 阿彌陀佛 聖號後,其臉部轉為安然舒泰,身體亦變得柔軟如常,巫老居士目睹此景,深覺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209 209 遂發心學佛 念佛 巫老居士於民國六十五年四月皈依三寶之後,就發心用毛筆恭寫佛經,至民國七十一年止,所寫之佛經計有: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妙法蓮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大智度論 一百卷 淨土聖賢錄 全部等,並且自己裝訂成冊,共有數百餘本 民國六十九年,巫老居士之二公子在台中成家,巫老居士亦隨之來台中定居,在此期間,承蒙雪公老恩師開示念佛法門,並有蓮友多方薰陶,學佛環境更形殊勝,道業益加精進 巫老居士更決心專修淨土,加強念佛功夫,誓求往生西方,恭書佛經之工作,轉為專寫 南無阿彌陀佛 聖號,合訂成數十冊,封面恭書 往生資糧六字洪名,並以恭閱 印光大師文鈔 及念佛為第一要務,以求行

210 210 解相應 據巫老居士云: 印光大師全集 (七厚冊)前後共看過六次,亦能背誦精要之印光大師法語,而且自己訂有早課 午課 晚課,每天清晨三點半即起身念佛,每日念佛數萬聲,數年如一日,生活作息,非常規律,一如時鐘,毫不馬虎 巫老居士雖年逾八旬,但身體非常康健,毫無老態,今年初尚與蓮友至同修家拜年 禮佛,上下樓梯,不需人扶,輕鬆自在 待元宵節吃了湯圓之後,身體微感不適,即表示不再進食,經家人勸導,偶爾略進米湯,但仍努力念佛不輟,直至三月五日,親口告訴家人自己要往生西方了!家人視其精神良好,並未在意,至當日下午又親口告訴來府之蓮友,次日即要往生之意,此時才令家人警覺到老居士真正要往生了,於是著手安排助念往生

211 211 事宜 巫老居士往生前與蓮友之對話要點如下:巫老:我明日就要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蓮花國了 蓮友:老伯!真恭喜您了!您如此自在即可往生西方,真正是念佛功夫成就了 老伯!您要往生了,可有何罣礙之事,請說出來,免得影響一心念佛 巫老:我都沒有一點點罣礙的事了 蓮友:那太好了,老伯!您如此安然即可生西,可否如古大德於淨業成就,生西之前,留一 二句金言玉語,以供後來修行念佛之人作個指針 巫老:加強念佛,愈念愈愛念!蓮友:這二句太好了,老伯!您真是古德所云: 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當生成就之好典範,恭祝您往生西方之後,早日花開見佛,悟無生忍,乘願

212 212 再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老伯!那就準備念佛,恭送您往生極樂世界囉!巫老:好!(含笑,點頭)蓮友與巫老居士對話畢,就向其家屬提及老居士行將生西之事,大家即將老居士之房間稍事收拾乾淨,就恭請阿彌陀佛接引聖像,供於巫老居士之面前,且問巫老居士: 阿彌陀佛像看得清楚否? 老居士回答: 看得很清楚 全體即長跪合掌,並點香予巫老居士上香,至誠恭請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光臨接引 蓮友及家屬隨即開始助念,巫老居士亦正念分明隨眾念佛 如是自下午八時許開始助念,至凌晨零時三十分左右,巫老居土即頻頻拿起放在枕邊之手錶看時間,蓮友恐其分心,遂請其二公子將老居士平常所使用之念珠,拿來安置在手錶旁邊,待

213 213 老居士再欲拿錶時,觸及念珠,遂將念珠拿起來撥動,隨眾念佛數分鐘後,便將念珠交蓮友收起,恭放佛前,老居士此時再看手錶,時間為零時四十五分 蓮友見此景云: 老伯!不必看時間了,阿彌陀佛知道什麼時間來接引您去西方,老居士隨即將手錶放下,再隨眾念佛數分鐘後,即睜開雙眼,注視阿彌陀佛聖像,雙眼再緩緩閉上,雙手安放胸前,安詳西歸,時為三月六日零時五十七分 巫老居士往生後,蓮友繼續如法念佛,至次日下午入殮時,仍然神態安詳,身體手足柔軟如常人,見聞者咸皆嘆為希有 巫老居士生前即嘗云自己往生後,定有許多舍利,果然功不唐捐,荼毘後得舍利大小共千餘顆,足見念佛功深,因果不爽 印光大師云: 人之一生,事事皆可偽為,唯臨死之時,不可偽為 觀乎巫老居士之學佛

214 214 歷程,前七年偏重書寫佛經,後七年專修淨土,加緊念佛,且每日生活極為規律,對世緣非常淡泊,毫無眷戀,且蒙蓮友及家屬誠心如法助念,故得俯謝娑婆,神超淨域,似此往生之際,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詳自在生西,若非淨業成熟,曷克臻此 善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信願念佛,同生西方,將來七寶池中,得與巫老居士把臂共行,同為彌陀之弟子,海會之良朋,一起乘願再來,廣度眾生,同成佛道,阿彌陀佛 (選自明倫雜誌一九五期)

215 215 蔡母李汝仔老居士往生記蔡美慧母親蔡李汝仔老居士和父親成家後,世居屏東東港,生性儉樸,習勞惜福,處世常抱持 寧願吃虧,不願佔便宜 的態度,樂善好施,不與人計較 凡事不喜歡麻煩人,縱使臨終大事也不願勞動大家助念,更不願因自己的事情而影響子女的工作 處事態度踏實,不含糊,對於自己的後事交待得清清楚楚,巨細靡遺 母親茹素約十二年,對一位世居漁村的人而言,要放棄魚肉飲食習慣,真是大不容易,自己憑著一點點的佛法常識,勸母親要相信佛所說的,人 我 眾生三者是毫無差別的啊!但是習氣

216 216 伴隨著根深柢固的風俗,讓善根無法顯現出來 在母親病發後的一次廟會,家人依然不能免俗,辦了葷素各一桌的菜餚宴請親友 請客過後,母親的病情突然加重,美慧和弟妹們就在佛前懇求阿彌陀佛加被,能讓家人警悟放棄肉食 有一天母親夢見一條大魚跳到樹上,化做人形,出口責罵母親: 你的身體被魚鈎勾住會流血痛苦,活生生的魚被捉 被殺 被炸,難道不會痛嗎? 醒來以來,母親就痛下決心,要家人以後宴客一定改用純素 母親早晚定課念佛約有六 七年,起初念佛所求多是為了消災 保平安等世俗願望,真正為了往生極樂而發願念佛,那是從民國八十二年十月發現淋巴癌後才開始的事 母親發現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根據醫學病理研判,病情已經相當嚴重,自己卻無絲毫痛

217 217 苦,但是心中已有警覺,每日早晚課及上下午各增一支香加緊念佛,佛號上萬聲 八十三年七月病情惡化,體力驟減,可是精神卻非常好,常告訴家人: 我全身的臟器都壞光了,只留下一張嘴巴完好,是要念佛的 這時一切治癌藥物皆停止使用,完全依賴一服阿伽陀藥 九月以後便開始臥床,臥床期間,因飽受癌病發作之苦,而更勤加念佛,一心急切求往生 母親因病況嚴重,進食 排泄都有困難,體力顯得極為虛弱,但是因為精勤念佛的緣故,精神總是很好,面容看不出病態,目光炯炯有神 自發病以來,有許多蓮友都曾來舍下探望,不斷鼓勵安慰她,母親對於蓮友及家人的開導都很專注聆聽,謹記在心,深信不疑,並且還照著做,曾對舍弟說: 我念佛念到後來,連睡夢

218 218 中滿腦子都是佛號 在臥床期間曾目睹西方三聖,往生前二週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告訴她: 大勢至菩薩會拿蓮華來 八十三年八月底某日凌晨,在台中寓所夢見母親告訴美慧: 你不要耽心,我過年後才會往生 但未講明是國曆年還是農曆年 冬至前幾天,母親跟父親說: 我們家會有兩個忌日連在一起 父親心想,農曆十二月六日是祖父忌日,難道母親會在農曆十二月五日或七日往生嗎?八十四年元月二日中午母親用完午餐,業障突然現前,陷入昏迷狀態,呈現呻吟痛苦之象,家人見狀趕緊念佛,直到晚上十點多,意識 脈搏 呼吸才恢復正常,眼睛仍睜不開,但是口裡一直跟著舍弟的佛號聲念佛 美慧此時因身體不支上樓休息,進入房內時聞到陣陣異香 母親在昏迷中醒過來,意識一恢復即可自動念佛,除了蒙佛力加

219 219 被外,母親平日老實的念佛功夫亦大有關係 當晚十一點多,兩位大千佛學社畢業學長不辭辛勞抵達寒舍,母親睜亮眼睛和兩位學長交談,並大聲念佛 元月三日 四日,高雄青蓮念佛會又有多位學長前來探望,帶領母親念佛,安慰她 開導她,母親眼神專注,用心聆聽,頻頻點頭 元月四日下午美慧返回台中,弟媳在母親床邊哀傷流淚,母親安慰她說: 你不要哭,這麼多人來看我,跟我說的話我都了解,我一定要往生,否則會辜負大家 當晚十一點多,母親告訴父親: 我明天早上六點要往生 隔天凌晨二點半又提醒父親: 今天早上六點我要往生 要求父親幫她念佛,自己也跟著念佛 直到清晨四時,母親忽然要求上廁所,平常因病排泄都有困難,這次竟然出奇地通順 母親如廁淨身完後,已經全

220 220 身乏力,父親趕忙將她抬回床上,把母親的雙手垂下平放,趕緊敲引磬幫助母親念佛 五點三十分,母親開始不斷地吐氣,五點五十五分,母親將右手舉高,吐出最後一口氣,容貌和悅安詳 (根據 妙音居士往生傳,右手高舉是給佛接引的意思 )這天正好是國曆八十四年元月五日,農曆的十二月初五,母親世壽六十六歲 母親斷氣後,父親一手敲引磬念佛助念,一手撥電話連絡家人,蓮友隨後即來排班助念 八小時後,家人繼續輪班助念滿二十四小時,打開陀羅尼巾被,看見母親的遺容愈發莊嚴,更衣時,身體關節依然柔軟 後來幾天,寓所時常充滿異香,久久不散 這次母親能往生無礙,任職中山大學的顏彩雲學長相助甚多,火化前幾天,美慧曾以電話請教她有關荼毘事宜,事後,彩雲學長告知,在接通電話時也

221 221 聞到一股異香 元月十一日荼毘後,留下不少舍利,以增後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信願 佛在 阿彌陀經 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母親一生安分守己,樂善好施,不佔人便宜,遇境逢緣處處為人設想,可謂福德具足矣 發病後一心發願求生西方,自定功課精勤念佛,往生善根亦可謂多矣 母親老實信受念佛法門,用心努力地積聚自己往生的資糧,臨終能預知時至,得蒙彌陀聖眾接引往生極樂淨土,因果相符,毫無半點僥倖 蕅益大師在 端氏往生記 一文曾說: 蕅益道人,生平不浪為人作傳,獨往生傳,則不待請,然必見聞彰灼乃作 母親信佛 念佛,乃至臨終種種景象,身為女兒的美慧,幸能與焉,謹將親眼所見 親耳所聞,現諸文字,以為往生徵信 (選自明倫雜誌二五二期)

222 西齋淨土詩 明 楚石大師 藕祖讚云 以茲微妙勝伽陀 令我讀誦當參學 一讀二讀塵念消 三讀四讀染情薄 讀至十百千萬徧 此身已向蓮華託 亦願後來讀誦者 同予畢竟生極樂 我佛真身不可量 大人陪從有輝光 食時並是天肴饍 行處無非聖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 殿前瑤草細吹香 十方一等莊嚴剎 終說西方出異方 萬劫修行相好身 身光知是幾由旬 消磨歲月無窮壽 含裹虛空不老春 四色蕅華香氣遠 諸天童子性情真 況兼善友皆招我 來作逍遙快樂人 要觀無量壽慈容 只在而今心想中 坐斷死生來去路 包含地水火風空 頂分肉髻光千道 座壓蓮華錦一叢 處處登臨寶樓閣 真珠璀璨玉玲瓏 每為娑婆苦所縈 誰聞淨土不求生 天人皆是大乘器 草木亦稱三寶名 處處園林如繡出 重重樓閣似生成 諸賢莫怪歸來晚 見說芙蕖始發榮 222

223 妙明覺體即如來 暫借蓮華養聖胎 瑞相且分三十二 流光何止百千垓 莊嚴寶具相隨到 細軟天衣不假裁 上品上生生死絕 塵塵剎剎紫金臺 參差寶構倚層虛 縱有丹青畫不如 林影交飛金孔雀 水光倒浸玉芙蕖 分明池上佛身現 宛轉眉間毫相舒 百億三千大千界 盡令方寸攝無餘 卻望金蓮寶界遙 樓臺一一倚雲霄 黃鶯韻美春長在 玉樹枝柔歲不凋 流水有聲隨岸轉 好華無數逐風飄 野人自選歸來日 何待諸賢折簡招 天人莫不證神通 一一黃金色相同 散眾妙華為佛事 盡塵沙界起香風 身光觸體成柔軟 樂具流音說苦空 卻倚雕欄望寶樹 無邊佛國在其中 念佛功深罪自除 身歸極樂國中居 叢林草木璚瑤接 大地山河錦繡舒 香界來從移步後 寶蓮結自放華初 玉毫炳煥黃金面 天上人間總不如 未歸極樂尚閻浮 漂泊風塵更幾秋 殘夢頻驚蕉葉雨 故鄉只在蕅華洲 屈伸臂頃無多地 高占人群最上頭 二大士心憐老病 何妨攜手上層樓 223

224 池上蕅華華上人 佛光來照紫金身 更聞妙法除心垢 盡救迷情出苦輪 舉步徧遊塵點國 利生終滿涅槃因 娑婆界上光陰短 極樂知經幾劫春 滿目池臺錦繡橫 祥光瑞靄滅還生 了無酒色離煩惱 雖有天魔絕鬥爭 渴飲醴泉多舞鳳 高棲璚樹足流鶯 待吾託質蓮華後 卻向琉璃地上行 經行地上盡奇珍 異草靈苗步步春 國界初無三惡道 莊嚴自有眾天人 長空落日如懸鼓 大聖無時不現身 從曠劫來今始悟 故鄉曾不隔纖塵 蓮臺得坐最高層 我許凡夫願力能 頃刻人心翻作佛 斯須水觀化為冰 玉抽瑪瑙階前樹 金帀琉璃地上繩 無限天花滿衣裓 十方佛國任飛騰 一朵蓮含一聖胎 一生功就一華開 稱身瓔珞隨心現 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樓無地著塵埃 法王為我談真諦 直得虛空笑滿腮 遙指家鄉落日邊 一條歸路直如弦 空中韻奏般般樂 水上華開朵朵蓮 雜樹枝莖成百寶 群居服食勝諸天 吾師有願當垂接 不枉翹勤五十年 224

225 無限風光賦詠難 樂邦初不厭遊觀 十虛捲入秋毫末 一粟藏來天地寬 瑪瑙殿中金釘鈸 珊瑚樓上玉闌干 妙音歷歷聞人耳 何處飛鳴五色鸞 土淨令人道果圓 娑婆性習一時遷 魚離密網遊滄海 雁避虛弓入遠天 來往輪迴從此息 死生煩惱莫能纏 無心即是真清泰 有染如何望寶蓮 一國巍巍一寶王 無朝無暮起祥光 尼拘律樹真金果 優缽羅華軟玉房 見體自明非日月 知春長在不冰霜 又遊佛剎歸來也 贏得天葩滿袖香 念念念時無所念 廓如雲散月流天 此人造罪令除罪 與佛無緣作有緣 仙樂送歸清泰國 好風吹上紫金蓮 遙聞妙偈琅琅說 不是聲塵到耳邊 不向娑婆界上行 要來安養國中生 此非念佛工夫到 安得超凡願力成 香霧入天浮蓋影 暖風吹樹作琴聲 分明識得真如意 肯認摩尼作水晶 金銀宮闕彩雲端 念佛人居眼界寬 寶樹交加非一色 靈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盌 甘露長凝翡翠盤 不似雪山多藥味 眾生無福變成酸 225

226 一寸光陰一寸金 勸君念佛早回心 直饒鳳閣龍樓貴 難免雞皮鶴髮侵 鼎內香煙初未散 空中法駕已遙臨 塵塵剎剎雖清淨 獨有彌陀願力深 曾聞白鶴是仙禽 日日飛來送好音 便欲寄書諸善友 定應知我一生心 長思樂土終歸去 肯執蓮台遠訪臨 百歲真成彈指頃 娑婆只恐世緣深 日夜思歸未得歸 天涯客子夢魂飛 覺來何處雁聲過 望斷故鄉書信稀 幾度開窗看落月 一生倚檻送斜暉 黃金沼內如船蕅 想見華開數十圍 娑婆苦海汎慈舟 此岸能超彼岸否 直指迷源須念佛 橫波徑度免隨流 千生萬劫長安泰 五趣三途盡罷休 縱使身沾下下品 也勝豪貴王閻浮 故鄉別早話歸遲 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竛竮無一好 人生惆悵不多時 蒼顏歷歷悲明鏡 白髮毿毿愧黑絲 載讀南屏安養賦 屋梁落月見丰姿 咫尺金容白玉毫 單稱名號豈徒勞 晨持萬徧烏輪上 夜課千聲兔魄高 歲閱炎涼終不倦 天真父子會相遭 如何說得娑婆苦 苦事紛紛等蝟毛 226

227 即心即佛斷千差 名教名禪共一家 果證無邊身相好 光流不可說河沙 餘方妙麗終難並 本願精深豈易誇 大抵熏修須及早 臨終免被業緣遮 說著無常事事輕 饑餐渴飲懶經營 一心不退思安養 萬善同修憶永明 淨洗念珠重換線 堅持佛號莫停聲 妄緣盡逐空華落 閒向風前月下行 人生百歲七旬稀 往事回觀盡覺非 每哭同流何處去 閒拋淨土不思歸 香雲瑪瑙階前結 靈鳥珊瑚樹裏飛 從證法身無病惱 況餐禪悅永忘饑 佛自凡夫到果頭 親曾歷劫用功修 淨邦豈是天然得 大道初非物外求 先悟色空離欲海 後嚴福慧汎慈舟 今來古往皆如此 度盡眾生願未休 勞生能有幾光陰 健只須臾病又侵 常恐浮雲蔽西日 須營淨舍學東林 可憐世上愚癡輩 不及華間智慧禽 寶樹亦能談妙法 何妨坐聽罷參尋 少年頃刻老還衰 須信無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 百千萬劫受輪迴 不存寶界華池想 爭得刀山劍樹摧 但自淨心生願樂 此中賢聖許追陪 227

228 讚佛言詞貴直陳 攢花簇錦枉尖新 自然潤澤盈身器 無數光明湧舌輪 稱性莊嚴依報土 隨機勸發信心人 願求功德池中水 盡滌娑婆世上塵 剎海森羅一念包 於中不斷聖賢交 傾身送想浮雲外 極目斜陽挂樹梢 瀲灩金波隨岸轉 參差寶葉任風敲 諸天歎我駸駸老 早晚雞棲彩鳳巢 亂世人如蝨在褌 炎炎火宅避無門 早知佛國相期處 別有仙家不死村 身相短長同父子 蓮華開合表晨昏 赤真珠樹黃金屋 每夜飛來入夢魂 八表同遊只等閒 須臾飛去又飛還 玉樓冉冉紅雲裏 珠樹亭亭紫霧間 不立君王唯有佛 平鋪世界斷無山 天人一樣黃金色 盡未來時但少顏 百億劫中生死罪 纔稱名號盡消除 迷時妄想同春夢 我佛真身等太虛 宮殿水晶千柱匝 園林雲錦萬華舒 癡心不是分高下 上上金臺始可居 莫將胎獄比華池 早向池中占一枝 卻坐大蓮成佛子 何煩慈母浴嬰兒 口餐法喜真餚膳 心得明門妙總持 般若臺前回定日 令人長憶雁門師 228

229 曾聞金鼎煉硃砂 一服飛驚玉帝家 輕舉似風飄柳絮 美顏如日映桃花 況修淨業身心妙 兼得慈尊願力加 此是長生無比法 仙經十卷不須誇 幽居悄悄柏森森 不遣紅塵染素襟 一佛號收無量佛 後心功在最初心 雲開白月毫光滿 雨過青山髻色深 當念休生差別解 聲聲遠唳盡玄音 水若澄清月始臨 金容佛影現吾心 春風不易回枯木 磁石應難受曲鍼 未得往生緣障重 必期成就用功深 譬如九轉丹砂力 一點能令鐵化金 千經萬論不虛標 共指西方路一條 念念刮磨心垢淨 時時防護道芽焦 棲蓮靜覺身安穩 得果轟傳地動搖 謾費工夫推甲子 娑婆大劫只崇朝 蓮宮只在舍西頭 易往無人著意修 三聖共成悲願海 一身孤倚夕陽樓 秋階易落梧桐葉 夜壑難藏蚱蜢舟 幸有玉池鳧雁在 相呼相喚去來休 紅蓮常映白蓮開 只有金蓮不易栽 念念若能離溷濁 生生從此脫胞胎 且依彼國嚴新果 卻徧他方發舊荄 事與種蓮無少異 根苗元向淤泥來 229

230 朝朝暮暮道心中 歲歲年年佛事同 一往進修安樂界 六時朝禮法王宮 方袍不厭香煙黑 坐具何妨手汗紅 如此出家今有幾 灼然認得主人公 近有人從淨土來 池心一朵玉蓮開 正當萼上標名字 已向身前結聖胎 極樂逍遙長不死 閻浮逼迫最堪哀 法王特地垂慈愍 同坐黃金百尺臺 家在西頭白玉京 老來難遣故鄉情 每瞻雲際初三月 先注華間第一名 密密疎疎琪樹影 來來往往水禽聲 紅樓紫殿春長好 縱有丹青畫不成 佛袈裟下失人身 重得人身有幾人 萬行不如修白業 一心何苦戀紅塵 法王立誓丘山重 迷子思歸涕淚頻 若解返觀觀自性 明珠百八總家珍 無邊大士與聲聞 海眾何妨逐品分 一會聖賢長在定 十方來去總乘雲 談玄樹上摩尼水 念佛林間共命群 坐臥經行無罣礙 天花隨處落繽紛 念極心開見佛時 自然身到碧蓮池 火輪罪淨千千劫 瓊樹光分萬萬枝 善友深談終不厭 靈禽妙語實難思 功成果滿須臾事 尚謂奔流閃電遲 230

231 淨土文選第五輯 承天禪寺選編一九九四年四月出版 若欲翻印,請洽本寺地址: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九十六號電話:

232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目錄 年輕的夢想 2 相互學習無距離 4 獨立走出自己的路 9 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13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16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9 10 4 6 14 21 27 30 35 37 40 44 5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65 68 73 77 81 91 95 T.S. 102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家庭教育手冊父母版 The Power of Yet Youtube TED The Power of Yet Dr. Carol Dweck 04 / 05 ...52...04 PART 1... 08 PART 2...12 PART 3...14...14!...22...26 SOP...32...38...44...51 PART1 PART1 1. 2. Family Life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目錄 佛法與 e 世代 2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6 面對逆境與無常 11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侯文詠 : 佛法與

More information

淨土文選五.indd

淨土文選五.indd 淨土文選第五輯 憨山大師示淨心居士/示念佛切要/5洗心全身靠倒.唯恐歸家不早/11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選錄/19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開示選錄/35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節錄/49聖嚴法師念佛法門四個心/79帶業消業生淨土/93智諭法師佛七講話節錄/107悟因法師悟無生/137 用功/13目8 調身 調息 調心/147 家在那裡?/154 一句彌陀作大舟/160 專致其心/166 照顧你的心/168 阿彌陀佛您在那裡?/179⑻心空及第歸/185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遵式大師/195恭送父親蓮邦安養林玉雲/217巫土老居士往生記黃泳/227蔡母李汝仔老居士往生記蔡美慧/235錄魚殺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2016-2017 04-05 06 07-08 0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7 18-19 20-26 27-29 30-32 33-35 36-37 37-38 39-40 40 41-42 42-43 44 45-47 48 49-51 51 52-53 54-55 56 57 58 59 60 2001 9 2002 1 896 1989 1989 8 Peninsula

More information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數學核心能力測驗 G2 行為觀察記錄記錄紙 學校 : 班級 : 姓名 : 日期 : 記錄者 : ~ 學生作答時, 請他 ( 她 ) 將雙手皆置於桌面 ~ 認識數字 ( 三 ): 數列 ( 共 1 頁 ) 注意事項 逐題觀察並作底下記錄, 等分測驗做完後, 每一個策略任選一題問 這一題你是怎麼算的? ( 如果只運用一種策略, 則再任選 2-3 題訪問 ) 利用學生的回答來作為 自己觀察記錄的證據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序 前言 戀愛也要學習嗎 誰教過我們怎去愛 3 第一章 初遇愛情 暗黑魅影 戀愛札記 落寞的愛情獨腳戲 10 求愛行動 戀愛札記 當示愛成了傷害 夢中的他 戀愛札記 分清愛慕與傾慕 情約一天 戀愛札記 無名分的戀人之實 第二章 戀愛萬象 我未成年 戀愛札記 當衝動主宰意

目錄 序 前言 戀愛也要學習嗎 誰教過我們怎去愛 3 第一章 初遇愛情 暗黑魅影 戀愛札記 落寞的愛情獨腳戲 10 求愛行動 戀愛札記 當示愛成了傷害 夢中的他 戀愛札記 分清愛慕與傾慕 情約一天 戀愛札記 無名分的戀人之實 第二章 戀愛萬象 我未成年 戀愛札記 當衝動主宰意 前言 誰教過我們怎去愛? 2013 16.8% 5.4% 4 5 目錄 序 前言 戀愛也要學習嗎 誰教過我們怎去愛 3 第一章 初遇愛情 暗黑魅影 戀愛札記 落寞的愛情獨腳戲 10 求愛行動 戀愛札記 當示愛成了傷害 夢中的他 戀愛札記 分清愛慕與傾慕 情約一天 戀愛札記 無名分的戀人之實 第二章 戀愛萬象 4 18 30 120 我未成年 戀愛札記 當衝動主宰意識 132 兼職情人 戀愛札記 走一條不同的路

More information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目錄 生命的價值 2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8 墮胎是不尊重個體的生存權 28 栽培自我, 展現生命之光 40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 SPECIAL REPORT Malaysia 2016 June No.104 NT.180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間的道路

More information

呼吸的牛仔褲 青春的成長故事 序言 青春之歌 19831984 2003 2000 2002 20042002 2005 20042002 霍玉英 香 教育學院副教授 香 兒童文學文化協會會長 目錄回來吧, 伙伴 010 獨船 024 黃金週末 044 溫柔天才 062 呼吸的牛仔褲 078 魚一樣的生活 100 麻煩你給我一個妹妹, 弟弟也行 118 青瓜瓶 138 在擁擠的人群中 154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B8D5C5AAA5BB2E706466>

<B8D5C5AAA5BB2E706466> 5 2 LION TEL 0136 43 2882 http://hokkaido.lion-adventure.com/ 3 3 5.5 4 5 34 35 PART 1 P110 15 15 20 27 42 PART 1 43 24 44 PART 1 45 KONG P97 50 P43 PART 2 90 30 51 52 3 4 2 3 P43 3 4 56 7 2 1 57 PART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8 3C 3C 4 1 2 3

8 3C 3C 4 1 2 3 8 3C 3C 4 1 2 3 01 05 06 08 10 11 14 17 21 25 職業性下背痛防治手冊 腰好酸噢 志明和春嬌是一 對恩愛的夫妻 我也是 我們一起 去看醫師吧 01 我的腰還是不舒服耶 職業性下背痛防治手冊 下背痛小故事 02 老婆 我幫你按摩 診斷出是腰椎椎間盤突出 必須接受物理 治療 由物理治療師教導如何做運動 並 注意正確的姿勢動作 讓病症緩解 否則 症狀持續惡化 可能需要手術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家務工作安全及健康要點 家務工作看似簡單, 但我們絕不應忽視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各種危害及風險 如工作時不注意安全及健康, 很容易釀成意外, 導致勞損 受傷甚至死亡 本單張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家務料理者在工作時應注意的安全健康要點以及有關預防意外的措施 1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家務工作安全及健康要點 家務工作看似簡單, 但我們絕不應忽視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各種危害及風險 如工作時不注意安全及健康, 很容易釀成意外, 導致勞損 受傷甚至死亡 本單張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家務料理者在工作時應注意的安全健康要點以及有關預防意外的措施 1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Doing Housework in a Safe and Smart Way 家務工作安全及健康要點 家務工作看似簡單, 但我們絕不應忽視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各種危害及風險 如工作時不注意安全及健康, 很容易釀成意外, 導致勞損 受傷甚至死亡 本單張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家務料理者在工作時應注意的安全健康要點以及有關預防意外的措施 1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2 燙傷 燒傷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2 作者序

2 作者序 為什麼男女互相吸引? 卻無法彼此理解! 生田哲 著盧宛瑜 譯 2 作者序 3 4 1 β 2 0 0 9 年1 月生田哲 contents 2 第一章男女是完全不同種生物 12 16 18 X 19 Y 20 21 22 24 26 28 29 31 32 33 35 36 38 39 41 43 45 47 T 49 50 52 54 56 58 60 62 63 64 第二章從性荷爾蒙看男性與女性

More information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明末四大高僧 (22) 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近藏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各位法師, 居士 : 阿彌陀佛!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蓮池大師以及 蕅益大師, 他們同列淨土宗, 就是蓮宗的祖師 那麼這位紫柏大師他並沒 有列入禪宗, 也沒有列入淨土宗 我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紫柏大師是在 55 歲的時候在徑 山的寂照庵,

More information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2017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2880 9263 (852) 2564 8487 operations@valueetf.com.hk www.valueetf.com.hk 2-3 理 4 ( ) 5 ( ) 6-7 ( ) 8 ( ) 9 ( ) 10 1 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管理人兼 RQFII 持有人惠理基金 理香港 香港 投資顧問 理香港 香港 管理人兼 RQFI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念佛法要 念 佛 法 要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1- 念佛法要講記 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代序 3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7 乙一 明念佛超勝 7 乙二 明念佛法要 22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31 乙一 總標 31 乙二 別示 36 甲三 結示勸修 66-2 - 前言代序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

More information

20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 勃起功能障礙從原本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不治之症, 轉變成一個容易治療的疾病, 而且成了一個攸關公共衛生的議題

20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 勃起功能障礙從原本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不治之症, 轉變成一個容易治療的疾病, 而且成了一個攸關公共衛生的議題 62 2014 3 495 一粒紅蛋 20 一粒紅蛋 想欲結髮傳子孫無疑明月遇烏雲夫婿耽誤阮青春噯唷一粒紅蛋動心悶夢想享福成雙對哪知洞房空富貴含蕊牡丹無露水噯唷一粒紅蛋引珠淚春野鴛鴦同一衾傷情目屎難得禁掛名夫妻對獨枕噯唷一粒紅蛋擾亂心愛情今生全無望較慘水虌墜落甕堅守活寡十外冬噯唷一粒紅蛋真苦痛 20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 勃起功能障礙從原本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不治之症, 轉變成一個容易治療的疾病, 而且成了一個攸關公共衛生的議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Th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4 5 6 clinic 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 7 8 Li-Fraumeni syndrome 9 intensive carelife support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So Easy 508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堂正向思維溝通課 陳志勇 著 惠閱, 願您擁有自信 愛 語表達技術! 敬贈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30 002 003 自我提升, 同時為別人的生命加分 2010 09-11 8 30 004 為自己溝通出征 005 商務或學術人士 主管階級及專案管理者必備的工具書 ERP 006 循序漸進輕鬆成為雙向溝通贏家 30 30 007 讓彼此築起的那道牆因真誠智慧的溝通而倒下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b024《念佛實用問答》pdf

b024《念佛實用問答》pdf 目錄 5 第 7 部分有關現 9 利 a6 5 5 第二部分有關念佛往生 6 11 5 第 8 部分有關臨終助念 6 19 5 第四部分有關日常心行 6 34 5 第五部分綜合疑難 l 答 6 46 附慧淨法師答青年念佛人 62 目錄 第 1 部分有關現 6 利益 0 問 : 求往生, 念阿彌陀佛 ; 求平安免佑 消災延壽等現 6 利益, 分別念有關佛 菩薩 經 咒 這種觀念 確嗎? 2 問 : 念阿彌陀佛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若能利用生物科技來改變外觀體色, 使熱帶魚有了特殊色澤, 便能大大地提高這魚種的觀賞價值及國際競爭力 GM pet fish DNA DNA DNA 觀賞水族界的新寵兒 Time Qrio 水產轉殖科技的活教材

若能利用生物科技來改變外觀體色, 使熱帶魚有了特殊色澤, 便能大大地提高這魚種的觀賞價值及國際競爭力 GM pet fish DNA DNA DNA 觀賞水族界的新寵兒 Time Qrio 水產轉殖科技的活教材 美麗的意外 A B C D DNA medaka fish 鱂 A 鱂 1997 B CD 1999 DNA 24 2015 7 511 若能利用生物科技來改變外觀體色, 使熱帶魚有了特殊色澤, 便能大大地提高這魚種的觀賞價值及國際競爭力 GM pet fish DNA DNA DNA 觀賞水族界的新寵兒 Time 2003 40 Qrio 水產轉殖科技的活教材 2015 7 511 25 2003

More information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Etiquette 要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 3. 2006 6 (C)= (K)+ (S) (A) 美而無德, 好像沒有香味的花一樣, 虛有其表 迪福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4. 三 禮儀是獲致成功與快樂的關鍵 四 禮儀維護人的自由與權益 . 5. 經驗,

More information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40 2014 2 494 台灣食蛇龜生存的挑戰 失落的龜樂園 20 台灣的食蛇龜 J. E. Gray 1863 R. Swinhoe J. Reeve 台灣原來還算普遍的食蛇龜, 也名列投機者高價競逐的少數物種之一, 前景令人擔憂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0.07 8.25 2 40 5 16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2014 2 494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