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Transcription

1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頁 ~0( 民國九十六年 ),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 pp. ~0 (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0-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以續法與彭紹升為例 劉貴傑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提要 華嚴宗特重義理思辨, 淨土宗強調念佛實修, 兩宗學說發展至清朝初期早已衰落不振 由於受到明末學僧任意發揮, 以及各宗融匯又都歸向淨土的影響, 所以很少有人專弘 華嚴 整體而言, 清代弘揚華嚴義學稍有生氣的學者, 當推續法法師, 他順應時代潮流, 以華嚴義理融攝淨土念佛, 且不失其賢宗的立場 在淨土宗方面, 乾隆進士彭紹升遍讀各種經典, 而以淨土信仰為歸宿, 彭氏同樣順乎時勢所趨, 把華嚴攝入念佛往生的進路, 亦未失其淨宗的基調 清初一僧一俗, 先後倡導華嚴念佛法門, 極具時代特性 本文即以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為研究主軸, 首先說明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乃在 :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 的十大行願, 藉由普賢行願的實踐, 則可臻於於彌陀淨土的境界 其次, 僅就續法與彭紹升的相關著述, 分別說明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 以及倡導華嚴念佛思想的原因, 進而闡明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 終則敘述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 結論指出 : 清初華嚴義學與淨土念佛互相融匯的現象並非始自彭紹升, 而是肇端於續法, 這種具有特色的華嚴念佛思想, 正是清初淨土信仰空前盛行的必然結果 晚清及二十世紀以來, 宣揚華嚴念佛思想的居士 法師所在多有, 透過他們的提倡和發揚, 相信華嚴念佛思想必將普被群機, 廣為流衍, 而為苦海之舟航, 入道之階梯 關鍵詞 :. 華嚴三昧. 念佛三昧. 自性彌陀. 唯心淨土. 一真法界

2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3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一 前言 華嚴宗是以 華嚴經 ( 全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 ) 為主要經典的中國佛教宗派, 把 一真法界 視為宇宙萬法的根源, 以四法界說 六相圓融說 十玄緣起說闡明 法界緣起 的義理, 始終貫徹以理事關係解說教義的原則, 並將 圓融無礙 作為認識的最高境界 淨土宗是以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阿彌陀經 為主要經典的中國佛教宗派, 宣揚死後往生西方彌陀淨土的思想, 強調 一心專念 阿彌陀佛名號, 命終必能往生安樂國土 念佛為思念佛的形相和功德, 或念誦佛號的一種修行方法 念佛方法主要有 : () 稱名念佛, 即口稱佛的名號 ;() 觀想念佛, 即專心思念佛的形相 光明 淨土 眷屬等 ;() 觀像念佛, 即置佛像於面前, 觀其形相而稱念 ;() 實相念佛, 即思念佛的法身, 亦即思念諸法實相 念佛三昧 是指以念佛為觀想內容的一種禪定, 一般以念佛而見佛為進入三昧的標誌 華嚴念佛則指將華嚴義理與淨土念佛結合起來的一種修證方法 華嚴宗傳衍至清朝初期, 繼起弘揚義學的僧人為續法 (-), 俗姓沈氏, 一名成法, 字柏亭, 號灌頂, 仁和 ( 浙江杭州 ) 人 九歲禮杭城祖源為師, 年十六薙染, 十九圓戒 二十歲參學德水明源, 研習華嚴教義, 明源曉以雲棲 ( 蓮池 ) 大師之說, 言下大悟 ; 遂受囑精研經論, 晝夜無倦 歷住慈雲 崇壽諸剎 凡登講座, 聽者雲集 續法崇尚 華嚴, 擅長著述, 發揮華嚴教義, 賢首宗風賴以重振 著述十餘種, 達六百卷, 關於華嚴念佛思想的作品有 : 阿彌陀佛經略註 觀無量壽經直指疏 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 另有居士彭紹升 (0-), 字允初, 號尺木 二林 知歸子 皈依佛教後, 法名際清, 蘇江長洲 ( 蘇州 ) 人 早年研習儒學, 年十七中鄉舉, 後為乾隆進士, 辭官不就 初不信佛, 喜好陸王心學, 後習道家修煉之法, 三年無效 因讀明末憨山 紫柏 蓮池之書, 轉而信佛, 尤重淨宗, 時常閉關念佛, 發願迴向 曾建念佛道場, 創設放生會 嘉慶元年, 念佛安祥而逝 著述頗多, 計有 華嚴念佛三昧論 一乘決疑論 淨土三經新論 等融匯儒釋 禪淨, 發揚淨土宗義 清朝初期, 續法就華嚴學僧的立場, 彭紹升就淨土宗人的角度, 藉助華嚴義理弘闡念佛法門, 將賢首教義與淨土念佛結合起來, 形成當時的華嚴念佛思想, 這是一股結合高度抽象思維與普遍具體實踐的佛教思潮, 非常具有時代特性 本文即根據續法與彭紹升的相關著作, 說明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

4 0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合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原因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 以及清初華嚴念佛思想 的影響 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 華嚴宗人兼修淨土梵行, 頗有根據 華嚴經 旨在闡述釋迦牟尼佛於華嚴三 昧中所證得的華嚴世界無邊智海的映現, 西方彌陀淨土即是呈顯在此華藏智海的諸 多佛剎之一 四十卷 華嚴經.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載 :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 於一切時, 引導其前, 一剎那中,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 能於煩惱大苦海中, 拔濟眾生, 令其出離, 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這是說普賢菩薩修習十大行願 ( 禮敬諸佛 稱讚如來 廣修供養 懺悔業障 隨喜功德 請轉法輪 請佛往世 常隨佛學 恆順眾生 普皆迴向 ), 在任何時間 都努力精進, 所以就能於一剎那中往生極樂世界, 親見阿彌陀佛 普賢菩薩重宣此 義, 而說偈言 :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土現前成就此十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實踐普賢行願是眾生命終往生極樂淨土的必要條件, 普賢十大行願是成就如來 功德的法門, 華嚴經 正是宣揚如來無盡功德的經典, 這就意味著 : 想要成就如 來的殊勝功德, 就必須實踐普賢行願, 而普賢行願的終極目標則是導歸極樂淨土 華嚴經 雖然不是弘揚淨土教義的經典, 但卻並未否認彌陀淨土的存在, 反而宣 倡 念佛三昧 六十卷 華嚴經. 入法界品 記載功德雲比丘對善財童子說 : 善男子, 我唯知此普門光明觀察正念諸佛三昧, 豈能了知菩薩圓滿清淨智行 普門光明觀察正念諸佛三昧 實為 念佛三昧 的總門, 它包含了光明 觀 大正藏 冊 0, 頁 上 大正藏 冊 0, 頁 上 大正藏 冊, 頁 0 上

5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察 正念 諸佛 ( 所見 ) 禪定, 而為念佛所依的根本 華嚴經 多處記載 念佛法門, 例如, 入法界品 描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所參的各位善知識傳授 他各種解脫法門 其中功德雲比丘教以無礙智慧念佛門, 解脫長者教以唯心念佛 門, 祥無垢光主夜神教以觀德相念佛門 念佛求生淨土原本即是 華嚴經 所說 各種解脫法門之一 解脫長者說 : 善男子, 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 隨意即見 如是憶念, 所見諸佛, 皆由自心 這是指佛由心生, 只要如法觀想, 便可面謁阿彌陀佛, 此即唯心念佛的重要 根據, 且與 觀無量壽佛經 所謂 是心想佛時,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 好 的義理無多異趣 八十卷 華嚴經 載云 : 如來之身, 非世言辭, 而歎可盡, 能令一切, 常思念佛, 充滿法界, 廣度眾生 一切諸佛, 昔於一切無數世界種種眾生, 心樂海中, 勸令念佛 若於如來, 生憶念者, 則得念佛三昧清淨 爾時大威光童子, 見彼如來, 成等正覺, 現神通力, 得念佛三昧, 名無邊海藏門 10 三世諸佛每每勸導有情眾生念誦佛名, 使諸佛聖名遍滿法界, 廣度眾生, 只要 眾生憶念有緣相應的諸佛, 即可獲得念佛三昧, 並且得到清淨法喜 念佛三昧 亦稱 無邊海藏門 由此可知, 華嚴經 是華嚴念佛思想的源頭 華嚴四祖澄觀 (-) 將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功德雲比丘所說二十一種 念佛三昧門, 簡要歸納為五種 : 緣境念佛門 攝境唯心念佛門 心境俱泯念佛門 心境無礙念佛門 重重無盡念佛門 11 其中第一 第二兩門為華嚴宗五教判攝中 的始教, 第三門是頓教, 第四門是終教, 第五門是圓教, 被視為五方便念佛門的延 續 其實澄觀亦知古人已有念佛五門之說 : 稱名往生念佛門 觀像滅罪念佛門 攝 法藏,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大正藏 冊, 頁 上 入法界品 ( 八十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正藏 冊 0, 頁 中 ~ 下 大正藏 冊, 頁 上 昇兜率天宮品, 大正藏 冊 0, 頁 下 佛不思議法品, 大正藏 冊 0, 頁 中 如來出現品, 大正藏 冊 0, 頁 中 毗盧遮那品, 大正藏 冊 0, 頁 中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大正藏 冊, 頁 中

6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境唯心念佛門 心境無礙念佛門 緣起圓通念佛門 12 只不過他認為其義不外 : 一心緣起 事理無礙之理, 所以將之歸為前述五種念佛門, 以便透顯圓融無礙的華嚴哲理 華嚴五祖宗密 (0-) 認為 極樂去此, 但有十萬億佛土, 華藏中所有佛剎皆微塵數, 故不離也 故知阿彌陀佛國不離華藏世界中也 13 但稱名號, 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命終之後, 見金蓮華, 一念往生 14 由此可證, 淨土念佛信仰已深藏在華嚴宗列祖的心中, 並且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明諸師少有吸收 華嚴經 中所提及的淨土念佛法門, 且其學說亦非建立在華嚴宗的理論基礎上 南宋初期, 義和倡導華嚴淨土信仰, 是華嚴學僧對當普遍流行的淨土信仰之回應 佛典載云 : 法師義和錫號圓澄, 乾道中住慧因 ( 寺 ), 遷平江能仁閱淨土傳錄 以華嚴部中未有顯揚念佛法門者, 乃著 無盡燈, 以此經宗旨, 遍讚西方, 為念佛往生法 15 然而, 義和所著 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 已佚, 今存序言而已 義和認為念佛法門並非以求生西方為終極目標, 華嚴宗諸祖擔心眾生不明此義, 因此另設其他法門, 意使諸佛與眾生交徹, 淨土與穢土融通, 法法彼此該收, 塵塵悉包遍法界, 相即相入, 無礙圓融 16 這是說, 西方淨土與十方淨土都是法界的一部分, 與法界的其他部分也都是相即相入, 圓融無礙的 以念佛求生淨土為手段, 經由華嚴觀行, 進而與法界其他部分相即相入, 圓融無礙, 證得 一真法界, 便是念佛求生淨土的目的 義和主張 唯華嚴觀行, 得圓至功於頃刻, 見佛境於塵毛, 是以流通經中, 普賢行願獨指彌陀, 極為至切 17 透過華嚴觀行, 即可見佛 ; 藉由普賢行願的實踐, 必能臻於彌陀淨土的境界 義和在南宋時代已經把華嚴與念佛融攝為一, 力倡華嚴念佛圓通無礙, 就華嚴系統而言, 可謂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先導人物 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 清朝初期, 續法與彭紹升分別就華嚴宗與淨土宗的立場, 將華嚴與淨土融於一 爐, 並倡導華嚴念佛思想 續法說 : 澄觀,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大正藏 冊, 頁 中 ~ 下密宗,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 卷, 卍續藏 冊, 頁 下 ~ 上 同前註, 頁 下 志磐, 佛祖統紀 卷, 大正藏 冊, 頁 上 義和, 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序, 樂邦文類 卷, 大正藏 冊, 頁 下 同前註

7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自寂場以至雙林, 唯談一佛乘始, 始華嚴而終法華, 盛闡念佛法門 18 寂場 即寂滅道場, 寂滅道場是化身佛證成有餘涅槃的道場 例如 : 佛陀在 摩竭陀國迦耶山頭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的金剛座 佛陀即在摩竭陀國寂滅道場, 始成正覺 寂滅道場象徵 華嚴時 雙林 即雙樹林, 為佛陀臨命終所居住的 地方, 象徵 涅槃時 續法認為佛陀自 華嚴時 至 涅槃時, 都只談 一佛 乘 ( 唯一能令眾生成佛的教法 ); 從 華嚴時 開始, 直至 法華時, 皆盛闡 念佛法門 又說 : 大矣哉! 念佛之為法門也, 大小並收, 利鈍均攝, 事理圓融, 性相無礙 19 念佛法門至為廣大, 這個法門兼收大乘小乘佛法, 遍攝利根純根眾生, 通過念 佛可以達到 事 理 圓融 性 相 無礙的境界 他說 : 德雲念佛, 普見法界一切諸佛, 屬華嚴宗 20 透過功德雲比丘所倡 普門光明觀察正念諸佛三昧, 便可普遍親見一切諸 佛, 此即華嚴的念佛三昧 續法指出 : 於善眼佛所, 即得念佛三昧, 名無邊海藏門 如是等十千法門, 皆得通達 21 善眼佛所修的念佛三昧又名 無邊海藏門, 只要精修此門, 便能貫通佛家各 種法門 尤其是 : 人有善願, 佛必從之 華嚴 云 : 以佛為境界, 專念而息, 此人得見佛, 其數與心等, 則輩九品, 感應不忒者也 22 眾生若發善願, 諸佛必然使之實現善願 華嚴經 曾說, 眾生以佛為修持境 界, 專心稱念阿彌陀佛, 必能得見彌陀, 往生極樂 九品蓮臺的等級亦與其真心念 佛所感招的等級相符一致, 絲毫無差 這已透露其自性彌陀 唯心淨土的傾向 續 法主張 既以自性為彌陀, 還以唯心為淨土 念佛三昧者, 念佛念心 ; 淨業一 續法, 序 阿彌陀經略註, 卍續藏 冊, 頁 上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上, 卍續藏 冊, 頁 上 續法, 阿彌陀經略註, 卍續藏 冊, 頁 上 同註, 頁 上 同註 0, 頁 下

8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行者, 淨性淨土 23 淨土的精神 續法又說 : 念佛念心 淨性淨土 即華嚴宗的唯心念佛 唯心 華嚴 四十六云 : 若有眾生專心憶念, 則佛現其前, 六十二云 : 住自在心念佛門, 隨自心樂現其像故, 住一切境念佛門, 普於諸境, 見佛現故 24 根據 華嚴經 的義理, 如果專心憶念彌陀, 那麼彌陀必定會映現於 一心不 亂 的定境之中 ; 彌陀的映現, 取決於眾生的真心稱念 無論 住自在心念佛 或 者 住一切境念佛 都不能捨離 一心, 一心 才是念佛的主體和成就正覺的 主體 何以故? 諸佛如來, 不離此心成正覺故 25 續法認為諸佛如來亦由此 一真心而成就正覺, 這完全契合六十卷 華嚴經. 十地品 心造如來 的要旨 乾隆進士彭紹升虔修淨業, 醉心淨土 他以華嚴學說為憑藉, 以念佛三昧為方 便, 提倡修習淨土法門 他說 : 我讀華嚴偈, 信入淨土門, 由諸佛淨願, 成就妙莊嚴 26 顯然, 彭紹升因讀 華嚴 偈語而信入淨土法門, 並且藉由諸佛淨願, 而成就 華嚴妙果, 他深受 華嚴經 的影響, 認為 : 夫華嚴有無量法門, 其卒也, 普賢為善財童子說十六願王, 導歸極樂 27 昔善財童子遍參知識, 首於文殊, 得根本智 繼見德雲, 復聞念佛法門 其卒也, 普賢以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 28 這是說, 華嚴經 載有無量法門, 可以接引眾生, 但最終仍指向極樂淨土, 尤其是實踐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便能導歸極樂世界 他又說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至普賢菩薩, 畢竟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此華嚴圓旨, 所為理事無礙, 初非餘經所能及也 29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華嚴經 的圓教宗旨, 即在顯揚理事無礙 續法, 阿彌陀經略註, 卍藏經 冊, 頁 下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下, 卍續藏 冊, 頁 下 同前註, 頁 上 彭允初, 題極樂莊嚴圖偈並敘, 一行居集 卷, 頁 ( 編按 : 題極樂莊嚴圖偈並敘 是否和註 玉壇懷西閣記 一樣, 也是篇名 ) 彭允初, 玉壇懷西閣記 一行居集 卷, 頁 彭允初, 省庵法師遺書敘 一行居集 卷, 頁 0 彭允初, 與杲堂庵主 一行居集 卷, 頁

9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的精神, 而非其他經典所能企及 彭紹升由此認為華嚴與淨土亦相即相入, 圓融無 礙, 他說 : 誠能信入普賢願門者, 稱法界量, 淨同居土, 如水赴壑, 如響應聲 一得往生, 華開見佛, 始知極樂不離華藏, 彌陀即是遮那 30 如果能夠篤信普賢願門, 依之修行, 必能 稱法量界, 同居淨土, 這種情形 正像水赴壑 響應聲那樣自然而然 只要一心念佛, 必能往生極樂, 親見彌陀, 到 此境界, 就可了知 : 極樂世界不離華藏世界, 阿彌陀佛即是毗盧遮那佛 彭紹升以 為華藏世界與極樂世界同樣具足十方無量無邊的國土世界 他說 : 華藏海中一塵一毛, 具足十方無邊器界, 極樂莊嚴, 亦復如是 然則, 但見阿彌陀佛一佛, 即已遍見十方諸佛 ; 但生西方極樂一土, 即已遍歷十方佛土 何以故? 即一即多, 無二無差別故 31 他基於 華嚴經 一多相即 無二無別 的觀點, 認為只要面見阿彌陀 佛, 就是遍見十方諸佛 ; 只要往生極樂淨土, 就是遍歷十方佛土 就彭紹升而言, 華藏世界與極樂世界本就圓融互通, 一 與 多 一方 與 十方 也都 相即無礙 以上描述了清初華嚴與淨土的融合情形, 然而, 為何會產生華嚴念佛的思想? 此即下文所要闡明的 : 倡導華嚴念佛思想的理由 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 華嚴與淨土是不同風格的佛教學說, 然 華嚴經 已宣說淨土教義, 清初續法 彭紹升繼起, 將華嚴義理與淨土念佛融合為一, 形成華嚴念佛思想 他們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為何? 續法說 : 華嚴十地, 始終不離念佛, 圓教登地尚爾, 況權小初心人耶! 32 十地為大乘菩薩修行的十個位階 : 歡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燄勝地 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權 即方便, 小 即小乘 初心 即初發心學佛 華嚴經 所說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 自始至終皆不捨離 彭允初, 書普賢行願品末卷後 一行居集 卷, 頁 ~ 彭允初, 淨土聖賢錄敘 一行居集 卷, 頁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上, 卍續藏 冊, 頁 上

10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念佛, 修習華嚴圓教的菩薩乘行者尚且由十地循序漸進, 始終不敢拋棄念佛, 更何 況初發心學佛之人 續法進而指出 : 謂崇尚念佛等事, 其意云何? 正欲彰顯彌陀自性, 淨土唯心之至理也 33 續法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正是要 : 彰顯自性彌陀和唯心淨土的究極真理 這是 提倡華嚴念佛的原因之一 他說 : 佛為外境, 心為內境, 憶念功成, 自然證知 : 心無佛外之心, 佛無心外之佛, 唯一法界, 普融無盡 34 佛像在外, 真心在內, 真心念佛, 必能見佛 ; 憶念功成, 自然證和 : 心即是 佛, 佛即是心, 心佛一如, 毫無差別 華嚴念佛重在自心念佛, 以及稱念自性彌 陀, 進而證成一真法界, 臻於圓融佛境 況且 今修念佛三昧, 承佛願力威神, 疾除煩惱, 頓破無明 35 惱, 當下破除無明 尤其是 : 通過修持念佛三昧, 藉由佛力威神, 可以快速斷滅煩 華嚴具諸佛一切三昧, 而其間念佛三昧, 為一切三昧中王, 大莫過於是, 方莫過於是, 廣莫過於是矣 36 華嚴經 含攝諸佛一切三昧, 而其中所包含的 念佛三昧, 正是一切三昧 之王, 再也沒有比它更為廣大普被, 因此華嚴念佛三昧實在值得推廣 這是倡導華 嚴念佛的原因之二 彭紹升認為 : 若不立此門, 則全經無所消釋, 即如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而隨學一門, 仍標會主, 以概十方 是則求生西方者, 不可不念毗盧, 以順本師之教, 方能親覲阿彌陀 37 如果不設立念佛法門, 那麼整部 華嚴經 便難有圓滿的結局, 所以該經最終 仍藉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土, 以便接引十方眾生 因此, 有志求生西方淨土之 士, 不可不稱念毗盧遮那佛, 同時必須依循阿彌陀佛的教導, 才能在往生之後, 親 自覲見阿彌陀佛 這是倡導華嚴念佛的原因之三 他又說 :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上, 卍續藏 冊, 頁 0 上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下, 卍續藏 冊, 頁 上 同註, 頁 下 王文治, 華嚴念佛三昧論敘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上 彭允初, 復徹悟和尚 一行居集 卷, 頁 ~0

11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是知一念佛門, 無法不攝 故此經以毗盧為導, 以極樂為歸 既觀彌陀, 不離華藏 家珍具足, 力用無邊, 不入此門, 終非究竟 38 念佛法門盡攝一切修行途徑 華嚴經 以毗盧遮那佛為導師, 以極樂淨土為 歸宿 通過專心念佛既能親覲阿彌陀佛, 又可不離華藏世界 極樂淨土與華藏世界 相即相入, 遍滿法界 況且眾生原本具足自性彌陀, 能夠呈現無量無數的事物 所 以, 不依念佛法門, 終究不是根本 這是倡導華嚴念佛的原因之四 然而, 淨土宗 有許多經典可以作為念佛的歸趣, 為何彭紹升卻以 華嚴經 為指歸? 他說 : 然則誠欲坐寶蓮華, 登不退地, 必也依文殊智, 建普賢願, 回向往生 今此華嚴正當其教 至 觀經 上品上生者, 必誦讀大乘方等經典 言大乘方等, 則又莫若 華嚴 最尊第一 39 想要坐上蓮花寶座, 臻於不退寶地, 那麼就必須依於文殊菩薩的大智, 實踐 普賢菩薩的大願, 並且迴向往生 華嚴三聖中, 文殊 普賢左輔右弼, 藉助智慧和 行願, 必可往生淨土 如欲往生極樂世界, 華嚴經教, 正好當機 事實上, 要達到 觀無量壽佛經 所謂上品上生的品位, 就必須誦讀大乘經典, 而大乘經典中, 又 以 華嚴經 最為尊貴, 因此依據 華嚴 來導歸淨土並無不當 這是倡導華嚴念 佛的原因之五 然而, 華嚴法界, 密義重重, 豈能以念佛法門來概括其無量無邊的深廣內容? 彭紹升回答說 : 入此一門, 乃能遍徹無邊法界 是故善財童子於普賢一毛孔中, 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 盡未來劫, 念念周遍無邊剎海 此念佛人, 亦復如是, 以一念本無量故 40 修持念佛法門, 才能普遍透入無邊法界 華嚴經 記載善財童子在普賢菩薩 的一個毛孔裡, 走過了不可說 無量無邊的微塵世界 在此世界中, 時間與空間皆 已消解對立, 而圓融無礙了 念佛亦復如是, 一個念佛法門就含攝了華嚴無量無邊 的法門, 因為 一念 本來就不是任何數量所能侷限的, 可見念佛法門可以融攝華 嚴法界 這是倡導華嚴念佛的原因之六 以上分別說明了續法與彭紹升兩人倡導華嚴念佛的原因, 可謂持之有故, 言之 有理 然而, 他們所倡華嚴念佛的具體內容為何, 此即下文所要說明的華嚴念佛思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下 同前註, 頁 上 ~ 下 同註, 頁 下

12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想的義蘊 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 將華嚴義理與淨土念佛結合起來, 是清初華嚴學者續法與淨土學者彭紹升的共 同理念 這種融攝高度抽象思維與普遍具體實修的華嚴念佛思想的基本義蘊為何? 續法與彭紹升分別提出了他們的主張 續法說 : 日出念佛, 先照時也 食時念佛, 轉照初也 亭午念佛, 轉照中也 晡時念佛, 轉照後也 日沒念佛, 還照時也 41 食時 即日出至午前的時間, 亭午 即中午 正午 晡時即申時, 指下 午三點至五點 續法按照時間的先後區分不同的念佛時段, 把華嚴三照 ( 照高山 照幽谷 照平地 ) 擴為轉照後 還照時 這是以不同的念佛時段配屬華嚴三照 他 說 : 念心外佛, 小教也 ; 念心內佛, 始教也 ; 念即心佛, 終教也 ; 念非心佛, 頓教也 ; 念普融佛, 圓教也 42 小教 宣說四諦 十二因緣等經論 ; 始教 宣講步入大乘初門的經論 ; 終教 宣揚真如緣起 眾生皆可成佛的經論 ; 頓教 弘揚不依言說 直捷頓悟 的經論 ; 圓教 指圓滿開顯一乘教理的 華嚴經 小教 始教 終教 頓教 圓教為華嚴學者區分各種佛教經論的五種類別 續法把不同的念佛分別配屬華嚴宗 的五教, 又說 : 今明持名, 亦聞五門 : 一執持名號念佛門, 心外有佛, 名相小教 事法界觀 二攝名歸心念佛門, 佛名唯心所現, 始教 理法界觀 三心名雙融念佛門, 即心即佛, 終教 四心名俱泯念佛門, 非心非佛, 頓教 理事無礙觀 五重重無盡念佛門, 一念心 一佛名, 遍含法界, 緣起無盡, 圓教 事事無礙觀也 則此念佛一行三昧, 五教俱該, 徹四法界, 義理深廣, 蓋可知矣 43 一行三昧 亦名 一相三昧 真如三昧, 為大乘禪法之一種, 意謂專 注一行而修定, 一般是指專依真如 法界而修定, 與念佛結合, 即為 念佛一行三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下, 卍續藏 冊, 頁 下 同前註, 頁 下 續法, 阿彌陀經略注, 卍續藏 冊, 頁 上 ~ 下

13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昧 續法把執持名號念佛門 攝名歸心念佛門 心名雙融念佛門 心名俱泯念佛 門 重重無盡念佛門, 分別配屬華嚴宗的五時教 四法界, 認為念佛一行三昧 義 理深廣 他說 : 有佛有心, 淨念相繼, 事法界也 ; 無佛無心, 不假方便, 理法界也 ; 念佛念心, 入無生忍, 事理無礙法界也 ; 若佛若心, 遍含無盡, 事事無礙法界也 44 續法藉華嚴宗的四法界來解釋淨土的念佛境界, 認為執著心佛 淨念相續的念 佛境界, 屬於 事法界 不執心佛 不假方便的念佛境界, 屬於 理法界 透 過唯心念佛 證入諸法實相不生不滅而不動不退 ( 無生忍 ) 的念佛境界, 屬於 事 理無礙法界 若心若佛 念佛念心 捨離對待 周遍含融的念佛境界, 則屬於 事事無礙法界 他又藉華嚴宗的 六相 來說明念佛法門 : 一念佛門, 含無盡義, 總相也 四五義門, 非一念佛, 別相也 十六觀等, 同成念佛, 同相也 依報清淨, 非正莊嚴, 異相也 念佛一門, 攬諸義成, 成相也 四種五種, 各住自位, 壞相也 45 念佛法門, 義意無窮, 這是 總相 念佛法門, 諸多意義, 這是 別相 觀無量壽佛經 所謂 十六觀 ( 日想觀 水想觀 地想觀 寶樹觀 寶池觀 寶權觀 華座觀 像觀 真身觀 觀音觀 勢至觀 普想觀 雜想觀 上輩生觀 中輩生觀 下輩生觀 ), 任何一觀, 同樣都可成就念佛往生淨土, 這是 同相 經由念佛, 致使肉身依之而住的果報各不相同, 這是 異相 念佛法門含攝各種 義理, 圓滿成就極樂淨土, 這是 成相 然而, 念佛方法主要有四種 : 稱名念 佛 觀想念佛 觀像念佛 實相念佛, 若這四種念佛方法各自保留自己的特性, 互 不合作, 則無法構成念佛法門, 稱為 壞相 這已把淨土念佛與賢宗 六相 相 與結合, 構成了華嚴念佛的具體內容 續法又以淨宗 念佛 擬配華嚴 十玄, 他說 : 依正功德, 念佛便周, 同時具足相應門也 遍周諸法, 不離念佛, 廣狹自在無礙門也 一根念佛, 六根都攝, 一多相容不同門也 念佛三昧, 即一切法, 諸法相即自在門也 正念佛時, 餘門不現, 秘密隱顯俱成門也 此念佛門, 一切齊攝, 微細相容安立門也 五種念佛, 互攝重重, 因陀羅網境界門也 見念佛門, 即見無盡, 託事顯法生解門也 前後念佛, 不異當念, 十世 續法, 愣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下, 卍續藏 冊, 頁 下 ~ 上 同前註, 頁 上

14 0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隔法異成門也 念佛一法, 帶無盡法, 主伴圓明具德門也 46 顯然, 這是以淨土念佛法門比附法藏 華嚴經探玄記 的 十玄門 十 玄門 又稱 十玄緣起, 主要在闡明佛教的各種法門, 以及由緣而起的各種事 物, 彼此都互相依存 互相含攝, 相即相 圓融無礙 法藏認為 然此十門同一緣 起, 無礙圓融, 隨為一門, 即具一切 47 然此十門, 隨一門中, 即攝餘門, 無不皆盡 48 矣 49 續法據此以為 : 佛家法門雖多, 然而 念佛一法, 攝盡一切法 基於華嚴圓教的觀點, 續法主張念佛法門業已攝盡佛教一切法門 他又 以華嚴宗的 法界觀 解釋淨土宗所依 觀無量壽佛經 的 水想觀 : 水所緣, 澄則不渾, 清則不濁, 真空觀也 既見水性, 起冰相想, 前句以理奪事, 次句事能隱理,( 理事 ) 無礙觀也 見映, 能作 ; 瑠璃, 所作, 不外瑠璃之水冰, 全體相在乎瑠璃 ; 不外水冰之瑠璃, 全體攝入乎水冰, 周遍 ( 含融 ) 觀也 50 真空觀 指觀照一切事物由緣而起, 本性空寂, 了不可得, 例如 : 水之或清 或濁, 不過緣起幻相, 無須起心執著 一切事法 ( 冰相 ) 皆依理體 ( 水性 ) 而成, 因此便可遮事以顯理, 這是 以理奪事 然而, 事法 ( 冰相 ) 有形, 理體 ( 水 性 ) 無相, 事法與理體互不相同, 因此, 事相即可遮蔽理體, 使其不得彰顯, 這是 事能隱理 ; 觀照理體與事相 水性與冰相, 互相交絡, 融攝無間, 就是 理事 無礙觀 觀照事相與事相, 交參自在, 互為主體, 就像瑠璃與水冰相資相成, 重 重無盡一樣, 這是 周遍含容觀 真空觀 理事無礙觀 周遍含容觀為華嚴宗觀 照諸法實相的三個層次, 稱為 法界觀 續法即借用 法界觀 來解釋 觀無量 壽佛經 的 水想觀, 使淨土念佛更具華嚴哲學的意義 由上可知, 續法藉助華嚴三照 五教判攝 四法界 六相 十玄門 法界觀等 義理, 以便比配和解釋淨土念佛法門, 因而豐富了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具體內容 彭紹升撰有 華嚴念佛三昧論, 是通過融合華嚴學說與淨土信仰, 將華嚴義 學納入念佛往生的途徑 彭氏所謂 念佛 並非僅限於念誦佛號, 而是具有包括華 嚴信仰在內的多種念佛法門的性質 他首先指出念佛有兩種 :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卷下, 卍續藏 冊, 頁 上 法藏,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大正藏 冊, 頁 中 法藏,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卷, 大正藏 冊, 頁 0 上 ~ 中 同註, 頁 下 續法, 觀無量壽經直指疏 卷上, 卍續藏 冊, 頁 上

15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念佛法門, 諸經廣讚, 約其總貫, 約略二涂 : 一普念, 一專念 51 各類經典都普遍稱讚念佛法門, 總括而言, 念佛法門略有兩種 : 一為泛念一切 諸佛, 名為 普念 ; 一為專念某一佛號, 名為 專念 彭紹生認為 : 眾多佛經 之中, 觀佛三昧海經 如來不可思議境界經 特重 普念 ; 藥師瑠璃光 如來本願功德經 阿閦佛國經 無量壽佛經 則多倡 專念 他說 : 今此 華嚴, 一多相入, 主伴交融, 即自即他, 亦專亦普 52 華嚴經 闡揚 一 多 相入 主 客 互融 自 ( 自體 ) 他 ( 他物 ) 相即的圓融義理, 而在念佛方面, 也都兼攝 普念 和 專念 兩 個方法 不論 普念 或者 專念 都被含融在 華嚴經 中, 而且彼此亦都相即 相入, 互不妨礙 由 華嚴經 的 亦專亦普, 可以證成華嚴念佛的存在及其可 行性 彭紹升繼而提出華嚴念佛的五種義蘊 : 略標五義, 以貫全經 : 一念佛法身, 直指眾生自性門 二念佛功德, 出生諸佛報化門 三念佛名字, 成就最勝方便門 四念毗盧遮那佛, 頓入華嚴法界門 五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圓滿普賢大願門 53 彭紹升以念佛五義貫穿 華嚴經, 認為念佛一門, 無法不攝, 不入此門, 終 非究竟 念佛五義為 : 念佛法身 念佛功德 念佛名字 念毗盧遮那佛 念阿彌陀 佛, 尤以念阿彌陀佛為 圓滿普賢大願門, 亦是最圓滿的功德 接著, 彭氏又分 別說明這種華嚴念佛的實質涵義 : 一念佛法身, 直指眾生自性者, 吾人固有之性, 湛然光明, 遍周塵剎, 諸佛別無所證, 全證眾生自性耳 54 稱念佛的法身就是直接觀照念佛者的自性, 這個自性是人人固有的佛性, 自 性 佛性寂淨光明, 一塵不染, 能夠照耀無量無邊的宇宙, 佛家修行所證, 即在證 悟此一人人本有的自性 佛性 理由何在? 彭紹升說 : 以自心智慧本無障礙故, 無障礙智慧即如來境界故, 此名念自性佛, 亦名自性念佛 自性念佛者, 無佛外之念能念於佛 念自性佛者, 無念外之佛為自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下 同前註, 頁 下 同註, 頁 下 ~ 上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上

16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所念 不入此門, 所念之佛終非究竟, 以不識法身自性故 55 因為眾生自心的智慧原本就沒有障礙, 而這種解脫 無礙的智慧就是如來境 界, 這種念佛叫做 念自性佛 或 自性念佛 進一步說, 自性念佛 是指沒 有佛以外的念頭能夠念佛 ; 念自性佛 是指沒有自心以外的佛被自己所念 不了 解這個法門, 所念之佛終非究竟, 原因就是念佛者為能體認法身自性 這是華嚴念 佛的第一種意義, 彭氏又說 : 二念佛功德, 出生諸佛報化者, 一切如來稱法界量, 現種種身, 示無盡莊嚴, 作無邊佛事, 一以普光明智而為其體 56 念佛功德是指憶念佛的功德就會產生諸佛的報身佛 化身佛, 了知一切諸佛遍 滿法界, 無量無盡, 示現種種無盡莊嚴的佛身, 造作種種無窮圓滿的佛事, 凡此皆 以 普光明智 為其根本 另外, 諸佛報化, 該一切數, 如阿僧祇品說 ; 窮一切時, 如來壽量品說 ; 遍一切處, 如菩薩住處品說 如是念佛, 二祭平等, 生滅一如, 盡未來劫, 無有間斷 57 二祭 即真諦和俗諦 華嚴念佛的第二種義蘊是 : 透過念佛可以證入諸佛 的報身 化身無窮無盡 無處不在的境界 念佛必須念到真俗互泯 生滅一如的地 步, 不論時空多麼久遠, 也絕不間斷 彭氏認為華嚴念佛的第三種義蘊是 : 三念佛名字, 成就最勝方便者 夫法身無朕, 假於名而法身顯矣 報化無邊, 緣於名而報化該矣 58 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是最為殊勝的方便法門 法身雖然無形, 但藉由稱念阿彌 陀佛的名號, 彌陀的法身便會呈顯於稱念者的心中 諸佛的報身 化身無量無邊, 只要稱念諸佛名號, 那麼無窮無盡的報化之身, 就都概括在稱名念佛之中 如是念佛, 持一佛名, 全收法界 十方三世, 當念無餘, 不歷剎那, 成佛已竟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0 上 同前註, 頁 0 上 同註, 頁 下 同註, 頁 下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下

17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這樣專念一佛名號, 那麼整個虛空就都含攝在一念之中, 東 西 南 北 東 南 西南 東北 西北 上 下 ( 合為十方 ), 過去 現在 未來 ( 合為三世 ) 都 在一念之中, 不須少許時間, 就已經成佛了 彭紹升又說 : 四念毗盧遮那佛, 頓入華嚴法界者 如世主妙嚴品, 十方諸大菩薩及天龍神鬼所說諸頌, 各出自證法門, 以如來果地發人信解, 令入念佛三昧 60 華嚴經. 世主妙嚴品 記載 : 十方諸大菩薩及天龍神鬼所說的各種偈頌, 都 出自他們親身所證, 以便啟發因地眾生生信悟解, 證入念佛三昧 他繼續說 : 盡十方虛空乃至鍼鋒芥子許, 無一不是毗盧法界 是名念法界佛, 亦名遍念一切佛 61 整個十方虛空, 乃至於細如針尖 芥子的地方, 沒有一處不是毗盧遮那佛的法 界 這樣念毗盧遮那佛, 就是念 法界佛, 也叫做 遍念一切佛 是知諸佛法界, 遍攝遍融, 彌陀全體遮那, 極樂不離華藏 隨眾生心, 見各不同, 而佛本來常不動故 62 由此可知 : 諸佛的法界遍攝遍融, 誠如帝釋天宮所懸掛的珠網, 一切珠影交互 涉入, 彼此照映, 每一珠影都呈現了一切珠影的相狀, 以至於無窮無盡 所以說, 彌陀即是遮那, 極樂世界即是華藏世界 眾生心念不一, 所見各不相同, 然而, 諸 佛本來就恆常不動 這是華嚴念佛的第四種義蘊 彭紹升又說 : 五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圓滿普賢大願者, 蓋阿彌陀一名無量光, 而毗盧遮那此番光明遍照, 同一體故, 非去來故, 於一體中, 要亦不礙去來故 63 只要稱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就可以圓滿普賢大願, 因為阿彌陀佛亦名 無量光, 毗盧遮那意譯為 光明遍照 無量光 和 光明遍照 具有相同 的意義, 既然阿彌陀佛與毗盧遮那佛是同一主體, 那麼就沒有來極樂世界 去華藏 世界的差別, 在同一主體中, 來即是去 去即是來 換言之, 極樂世界即是華藏世 界, 稱念彌陀即是稱念毗盧 況且 :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下 同前註, 頁 下 同註 0, 頁 下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下 ~ 下

18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文殊普賢, 不離此處而現彼方, 隨眾生心, 念念出現 故知阿彌陀佛在極樂國中, 常轉此經, 熾然無間 64 文殊 普賢兩位菩薩並未捨離娑婆世間, 而示現於西方極樂世界 他們隨順眾 生虔誠稱念, 而顯現於其心中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也經常宣說 華嚴經, 沒有 一刻間斷 因此, 華嚴與念佛是圓融無礙的, 這是華嚴念佛的第五種義蘊 彭紹升總結華嚴念佛五義而說 : 全部華嚴, 於此結果, 諸有智人, 絕宜信 入 一念因循, 輪迴無盡, 嗚呼苦哉! 65 整部 華嚴經 的終極旨趣是 : 十大 願王, 導歸極樂 ; 華嚴念佛, 圓融互攝 有識之士, 絕對要相信, 否則一念因循, 就會陷入輪迴, 招感苦果 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流衍不絕, 近世以來, 中國佛教賢淨兩宗行人大多受其影 響, 例如楊文會居士 南亭法師 成一法師 淨空法師即為主倡華嚴念佛的代表人 物 清末楊文會 (-) 號仁山, 安徽石埭縣人, 自謂 教宗賢首, 行在彌 陀, 並且宣稱 : 淨土一門, 括盡一切法門 ; 一切法門, 皆趨淨土一門 66 證入一真法界, 仍須回向淨土, 面覲彌陀, 方能永斷生死, 成無上道 67 一真法界 即華嚴宗所謂絕對真實的法界, 亦即真如 佛性 證入 一真法 界 至少已是初地菩薩 大乘聖者, 大乘聖者尚須 回向淨土, 面覲彌陀, 才能 永遠斷除生死輪迴, 成就無上道果, 更何況小乘修行者, 可見淨土何等重要 楊文 會又說 : 知其義者, 正為一心迴向, 萬行圓修, 轉五濁為蓮邦, 證彌陀於自性, 是則予所厚望焉 68 真正了知淨土教義之士, 應該一心迴向阿彌陀佛, 透過圓滿修行, 把五濁惡世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冊 0, 頁 下 同前註, 頁 下 楊仁山, 與李澹緣書 ( 一 ) 等不等觀雜錄 卷, 楊仁山居士遺著, 頁 楊仁山, 學佛淺說 等不等觀雜錄 卷, 楊仁山居士遺著, 頁 ~ 楊仁山, 重刊淨土四經跋 等不等觀雜錄 卷, 楊仁山居士遺著, 頁

19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轉化為蓮邦淨土, 並且親證 自性彌陀, 以證悟 自性彌陀 為念佛的指歸 這 與彭紹升所倡華嚴念佛五義中的 念佛法身, 直指眾生自性門 無多異趣 南亭法師 (00-), 江蘇泰縣人, 師事智光, 研習 華嚴, 深得要 旨 年於台北市創建華嚴蓮社, 宣講華嚴經論與淨土教義 他說 : 一句阿彌陀佛繫念在心, 肅清妄念, 臨命終時, 則決定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69 專倡華嚴的南亭以一念清淨佛心為因 阿彌陀佛的接引為緣, 認為稱念阿彌陀 佛名號, 臨命終時, 一定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顯然, 他也將華嚴與淨土 加以聯繫, 把華嚴法界導歸彌陀淨土 南亭又說 : 持名念佛既然有如是廣大的功用, 那麼, 它在賢首五教中可以佔到何等的地位? 正詮頓教, 兼通終圓 70 持名念佛在華嚴宗的 五教 有何地位? 南亭以為持名念佛經七日而一心不 亂, 即可往生極樂淨土, 已經詮釋了 頓教 之旨, 更兼通了 終教 與 圓教 之義 他甚至認為 念佛法門至廣大而極精緻, 對賢首五教無所不包 71 之寶筏, 苦海之津粱, 唯有淨土宗, 足以擔當 72 取淨土念佛法門以度化眾生, 可謂探驪得珠了 渡津 南亭在無盡的教法中, 獨 成一法師 (-), 江蘇泰縣人, 十五歲出家, 十八歲就讀泰縣光孝佛學院 年渡海來臺, 普施法雨 年隨師祖南亭和尚創辦華嚴蓮社, 並協辦華嚴專 宗學院, 一生暢游華嚴教海, 體悟特多 他在華嚴佛七開示, 念佛的人一定要念到 一心不亂 : 在這七天當中, 將佛號念到一心不亂, 或者是參究自性, 由觀心的功夫上得到個落腳處 73 一心不亂為入定要訣, 念佛之士, 無論稱名念佛或者參究自性, 都必須要由觀 照心念上去做功夫, 了悟是心是佛, 心不離佛, 佛不離心, 才能獲得個中消息 悟 明心性 這已體現了 念佛法身 自性念佛 的精義 他又說 : 南亭法師, 淨法概述序 南亭和尚全集 ( 九 ), 頁 南亭法師, 從賢首五教論淨土宗的價值 南亭和尚全集 ( 九 ), 頁 0 同前註, 頁 0 同註 0, 頁 0 成一法師, 七十四年華嚴佛七開示錄 華嚴文選, 頁

20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華嚴教是圓教, 不以念一佛 一法 一僧為限 念佛, 即念一切佛 ; 念法, 即念一切法 ; 念僧, 即念一切僧 74 正因為佛身普遍充滿十方法界, 所以念佛即是念一切佛, 這已彰顯出華嚴念佛 思想的圓融精神 成一法師說 : 華嚴宗所拜的佛 毗盧遮那如來 就是法身佛 念了這一尊佛, 就等於念了一切的諸佛 75 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 只要稱念毗盧遮那佛, 就等於稱念其他一切諸佛, 包括阿彌陀佛 這是因為華嚴宗人所要往生的淨土是 華藏世界, 而阿彌陀佛的 極樂淨土, 就包含在這個 華藏世界 之內 所以, 往生華藏世界亦即往生極樂淨 土 ; 稱念毗盧即是稱念彌陀 這已彰顯了華嚴念佛思想的基本義蘊 淨空法師 (-) 安徽廬江人, 年於台北市圓山臨濟寺剃度, 法名覺 淨 受具足戒後, 在國內外, 弘揚佛法, 講述 華嚴經 淨土五經 等, 提倡 專修淨業, 專弘淨宗,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淨空和尚說 : 華嚴經 是大部頭 ( 經典 ), 有八十卷, 最後還是 ( 以 )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華嚴經 就是大本 彌陀經 76 華嚴經 到最後, 普賢以十願導歸極樂才圓滿 ; 無量壽經 自始自終字字句句講西方極樂世界 ; 所以 無量壽經 是華嚴的歸宿 77 淨空法師以 華嚴經 倡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為由, 將它與 阿彌陀佛經 等同視之, 並且認為 無量壽經 是華嚴教海的歸宿 淨空法師說他自己是藉由 普賢與文殊兩位菩薩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再者, 善財童子修 的也是念佛法門 我在華嚴會上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 對於淨宗才產生真正的信 心 78 他又說 : 華嚴經 上說, 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還要普賢 文殊去勸導, 地上菩薩才認真念佛 79 華嚴似海, 所有大乘法門均歸華藏世界, 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後 成一法師, 七十四年華嚴佛七開示錄 華嚴文選, 頁 同前註, 頁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頁 淨空法師, 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頁 00 同前註, 頁 ~ 淨空法師, 淨業三福講記, 頁 0

21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十一位皆念佛求生淨土 80 佛教大乘法門最終都歸向華藏世界, 而十地菩薩始終也都不離念佛, 以便求生 極樂淨土 淨空法師剴切指出 : 如果你不懂華嚴教義, 不知道求生淨土, 這一生真的白來, 這一生的壽命就沒有意義, 沒有價值, 談不上殊勝 81 在他來說, 唯有瞭解華嚴教義, 念佛求生淨土才有意義, 眾生生命才有價值 淨空法師真可說是當代華嚴念佛思想的弘揚者與實踐者 七 結論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乃源自四十卷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 以及六十卷與八十卷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普賢行願的導歸極樂淨土, 念佛三昧是在華嚴思想體系下建構而成的 唐代華嚴宗四祖澄觀將念佛三昧門分為 : 緣境念佛門 攝境唯心念佛門 心境俱泯念佛門 心境無礙念佛門 重重無盡念佛門 五祖宗密認為阿彌陀佛即在華藏世界中, 但稱彌陀名號, 命終之後, 即可一念往生 南宋義和著有 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 ( 僅存序言 ), 力倡華嚴念佛三昧, 歸趨彌陀極樂淨土, 對清初華嚴念佛思想有一定的啟示 清初, 續法與彭紹升分別就華嚴宗與淨土宗的立場, 以華嚴學說為基調, 以念佛三昧為方便, 將華嚴義理與淨土念佛融為一爐, 形成華嚴念佛法門, 其特色是 : 一多相即, 主伴交融, 即自即他, 亦普亦專 至於為何要倡導華嚴念佛思想, 續法認為理由乃在 : 彰顯彌陀自性 淨土唯心的至理 ; 念佛三昧為一切三昧的樞紐 彭紹升則認為其理由乃在 : 以毗盧為導, 以極樂為歸, 不入此門, 終非究竟 ; 入此一門, 乃能遍徹無邊法界 ; 以普賢行願, 迴向往生, 必臻淨土 此外, 續法將不同的念佛方法分別配屬華嚴宗的小教 始教 終教 頓教 圓教, 並將念佛境界擬配華嚴宗的事法界 理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 事事無礙法界, 認為念佛一行三昧, 五教俱該, 徹四法界, 同時藉用六相 十玄門 法界觀等華嚴義理來擬配和詮釋淨土念佛法門, 豐富了華嚴念佛思想的具體義蘊 彭紹升則把華嚴念佛分為五門 : 念佛法身 念佛功德 念佛名字 念毗盧遮那 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這五門念佛均引 華嚴經 為據, 表明該經是倡導念佛往生淨土的經典 五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 頁 淨空法師, 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頁 0

22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門念佛的主旨在於 : 以 念佛 統貫整部 華嚴經, 並且說明西方極樂淨土與毗盧遮那佛境的同一無異 彭氏不僅以 華嚴經 宣揚念佛法門, 而且以念佛法門概括 華嚴經 和華嚴教義 清初, 倡導華嚴念佛的人物是續法 ; 將華嚴思想與淨土念佛互相融攝, 並非始自彭紹升, 而應肇端於續法 這種具有特色的華嚴念佛思想, 正是清初淨土信仰空前盛行的必然結果 清末, 楊文會以 一真法界 導歸極樂淨土, 且以證悟 自性彌陀 為念佛旨趣, 顯然是受到清初以來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 華嚴蓮社和尚南亭倡導念佛, 認為持名念佛正詮頓教, 兼通終圓, 肯定念佛在華嚴宗 五教 判攝的地位, 並且強調念佛法門對賢首五教無所不包 成一法師亦倡華嚴佛七, 認為念佛即是稱念一切佛, 稱念毗盧即是稱念彌陀 ; 往生華藏世界, 即是往生極樂淨土, 深契華嚴圓教的精神 淨空法師自稱因為體認普賢 文殊兩位菩薩皆稱念彌陀求生極樂, 而且善財童子也修持念佛法門, 所以才對淨土宗產生真正的信心 他認為 華嚴經 也主倡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 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後十一位皆念佛求生淨土 以上幾位法師可以說是當代華嚴念佛思想的弘揚者與實踐者, 經由他們的努力宣導與教化, 加上念佛法門的簡便易行 深入民間, 華嚴念佛思想必將普被群機, 廣為流行, 而為苦海的舟航 入道的階梯

23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佛教典籍 參考文獻 佛馱跋陀羅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六十卷 大正藏 第 冊 第 經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八十卷 大正藏 第 0 冊 第 經 般若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四十卷 大正藏 第 0 冊 第 經 法藏 華嚴經探玄記 大正藏 第 冊 第 經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 大正藏 第 冊 第 經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大正藏 第 冊 第 經 義和 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序 樂邦文類 卷 大正藏 第 冊 第 A 經 法藏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大正藏 第 冊 第 經 志磐 佛祖統紀 大正藏 第 冊 第 0 經 密宗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 卷 卍續藏 第 冊 續法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卍續藏 第 冊 續法 阿彌陀經略注 卍續藏 第 冊 續法 觀無量壽經直指疏 卷上 卍續藏 第 冊 王文治 華嚴念佛三昧論敘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第 0 冊 彭際清 華嚴念佛三昧論 卍續藏 第 0 冊 佛教專書 中村薰 中國華嚴淨土思想 京都 : 法藏館,00 年版 ( 民國 0 年 ) 南亭法師 南亭和尚全集 ( 九 ) 台北 : 華嚴蓮社 民國 年版 淨空法師 華嚴文選 台北 : 萬行雜誌社 民國 0 年版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台北 : 佛陀教育基金出版部 民國 年版 淨空法師 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台北 : 華藏衛星電視台 民國 年 淨空法師 淨業三福講記 台北 : 佛陀教育基金會 民國 年版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 台北 : 佛陀教育基金會 民國 年版 彭允初 一行居集 卷 - 卷 台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 年版 楊仁山 等不等觀雜錄 卷 卷 楊仁山居士遺著 台北 :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 年版

24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頁 ~0( 民國九十六年 ),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 pp. ~0 (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0-0 On the Synthesis of Huayan Thought and Pure Land Practice by Early Qing Dynasty Buddhist Scholars LIU Kuei-chieh Professor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e two Chinese Buddhist traditions of Huayan and Pure Land are quite different in style and content: whereas Huayan comprises a very abstract system of thought and meditation, the Pure Land tradition teaches the simple practice of nianfo (recollection of the Buddha) with the goal of rebirth in Amitābha Buddha s Pure Land. However, dur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two Buddhist scholars Xufa and Peng Shaosheng worked to synthesize these two traditions. In both cases, we witness the unique attempt to combine a highly abstract system of thought accessible to only a few well-educated people with a very simple and concrete method of practice highly popular among the less-educated masses. This paper will explain the sources, reasons, contents, and influences of the Huayan-nianfo synthesis, which is very representative for early Qing dynasty Buddhism. Key words: 1. Huayan samādhi; 2. nianfo samādhi; 3. Amitabha of self-nature; 4. mind-only Pure Land; 5. one true dharmadhatu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1 期 (pp.137-152):( 民 國 76 年 ), 臺 北 :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 (1987)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壇 經 與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一 前言 普賢菩薩以大行的特德, 與大智文殊菩薩, 是毗盧遮那佛的二大脇侍, 合稱 華嚴三聖, 代表 華嚴經 所指 華藏世界 的三位聖者 學佛者依文殊菩薩的正見 智慧為導, 透過普賢菩薩的正行 大行, 乃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佛果 普賢菩薩是一位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菩薩行的典範, 他代表應用智慧, 積極去利益眾生 普賢菩薩所呈現的是將我們覺悟的真理,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 在這個世界上,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以行布與圓融來看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之起信 釋演惠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又 大智度論 云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此處的信不是一般的仰信, 而是智信 而且證入一真法界的方式, 法藏認為有五門, 第一就是要有信 入法界品 其主要人物為善財童子, 以及他的啟信老師文殊菩薩, 兩者都含有信的寓意 善財童子在過去世中, 就已深種善根,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淨土五經系列 佛說阿彌陀經 演講第二講演講緣起與受持功德利益 下 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 07 年 6 月 4 日菩薩戒弟子蔡恆明居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演講大綱

More information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正授八關齋戒 勸修念佛法門 福嚴佛學院院長 / 淨照法師!"# $%&'()*+,)-./0123345 6789:$;?78@ABC8&DE78FG H78IJKLMNOPQR&=STUV8WCNXYZ [\1&]5^_`&ab-cdefg.hi9:$;< =L jklmn&opqrsz[\1t $OFN1Fu 1FvwFsZ[\x&byhil17>zL{ 7}~ & K7 &]5 0L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五屆畢業論文 華嚴宗四祖澄觀大師 上下指導教授 : 成公院長 學生 : 釋演智 一 前言 那天是八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二, 天氣晴朗 下午是超塵法師講 佛 教傳記文學, 在課堂上曾教同學背 華嚴五祖偈 : 初祖杜順二雲華三祖立成賢首宗清涼圭峰居四五圓融法界遍天涯 偈中的 清涼 是澄觀大師 ; 根據 佛教歷代高僧法藏 與 佛教史年表, 得知推算 : 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9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Issue Concerning Assistant Pol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Regulation: Suzhou as an Example 陳銘聰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3AEC9B6A1BB50B1D4A8C6B0DDC344AABAB5F8B0ECBFC4A6582E646F63>

<4D F736F F D2033AEC9B6A1BB50B1D4A8C6B0DDC344AABAB5F8B0ECBFC4A6582E646F63> 78 正觀第七十三期 / 二 Ο 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時間 與 敘事 之視域融合: 以呂格爾 三重再現 及法藏 新 十玄門 為線索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郭朝順 相對而言, 本文也從法藏新十玄門提供對於時間性的反省, 可以對映呂格爾對時間問題沈思之差別 基於對於人性與佛性的不同理解而產生不同的時間哲學觀點, 也衍生不一樣的關於 敘事 的主張, 法藏著重於終極覺悟的敘事, 而呂格爾則注視著敘事者在敘事活動中對自我存在經驗的修補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T031J_01

T031J_01 般舟三昧經講義 2011 年 10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淨土宗念佛法門要義... 1 玖 結語.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1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一 念佛法門的殊勝 ( 一 ) 觀佛三昧經 中佛告父王念佛, 王問 : 念佛之功, 其狀云何? 佛告父王: 如伊蘭林, 栴檀成樹, 香氣昌盛, 改變此林, 普皆香美,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緒論 五教止觀 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杜順和尚除著重於觀門的實踐外, 並將佛教各種經論中的教義, 分為五個層次, 作為修行者觀行實踐的次第 第一為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第二為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第三為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第四為語觀雙絕門 - 大乘頓教, 第五為華嚴三昧門

第一章緒論 五教止觀 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杜順和尚除著重於觀門的實踐外, 並將佛教各種經論中的教義, 分為五個層次, 作為修行者觀行實踐的次第 第一為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第二為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第三為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第四為語觀雙絕門 - 大乘頓教, 第五為華嚴三昧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四屆畢業論文 五教止觀 ~ 華嚴三昧門 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英善教授 研究生 : 釋開慈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第一章緒論 五教止觀 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杜順和尚除著重於觀門的實踐外, 並將佛教各種經論中的教義, 分為五個層次, 作為修行者觀行實踐的次第 第一為法有我無門 - 小乘教, 第二為生即無生門 - 大乘始教, 第三為事理圓融門 - 大乘終教, 第四為語觀雙絕門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斌宗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釋節錄一學佛的要旨在實行, 然諸實行中, 求其最方便 最簡捷 最要妙 最圓頓的無不是念佛法門, 所以在西域的諸大善知識們, 都是以淨土法門, 奉為自行化他的無上要訣 在我國自淨土經典傳入以來, 實行奉持首倡念佛法門, 則始於東晉慧遠大師, 繼之有曇鸞 道綽 善導等諸大師力宏此宗, 遂成為專宗 淨土宗, 或云蓮宗, 又稱念佛宗 在四種念佛中, 三根普被收機最廣, 則持名一法, 所以我極力弘揚持名念佛法門,

More information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03邱敏捷_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刪註).doc 37 39 1 94 37 54 1 2 3 4 -- NSC92 2411 H 024 003 1 2 1988 27 3 17 257 4 2001 3 1 1652 38 5 1611 1693 6 7 1618 1683 8 9 1724 1805 10 11 12 13 14 5 6 1401 2002 143 7 8 1313 72 101 9 15 54 10 68 12 2901 11

More information

1邱敏捷-人文.indd

1邱敏捷-人文.indd 39 2 94 1 27 1 1 1893 1964 2 3 NSC93 2411 H 024 003 1 80 2 76 878 3 80 12 21 59 2 4 437 495 5 6 7 343 413 8 4 72 12 3649 5 5568 6 7 147 167 334 416 8 6 91998 2 280 3 9 10 11 1990 1847 2073 2778 4382 9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Ava_ch40-普賢行願品科判.indd 別解文義 ( 分三 ) A1. 結前所說爾時, 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A2. 正示普因 ( 分二 ) B1. 長行 ( 分三 ) C1. 正顯普因分 ( 分四 ) D1. 標示所應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D2. 徵列名數何等為十? 一者 禮敬諸佛 ; 二者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十九屆碩士論文 華嚴經 無情有性說之探究 以法藏和澄觀詮釋為主 A Study of Non-sentient beings with a Buddha-nature Though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zang and Chengguan in Avatamsaka Sutra 指導教授 陳英善老師 研 究 生 釋如觀 中華民國 一 三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76 第七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 華嚴法界觀緣起觀的超越意義 ㆒項 擬世界觀 的建構 提要 就佛教理論發展而言, 謂華嚴宗為㆒高峰, 實不為過 然由佛法基本義而法界大義, 其間實已歷經多重意理之轉折, 以及實踐修為的具體意念 因此, 本文將以華嚴法界觀為基本論題, 探索其 之宗教意義與哲學意義, 並針對其與實有論之世界觀相對應之部分, 進行必要的對比, 而後由對比㆔義 ( 差異性 發展性與目的性 ),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04 第一六講 第二五講 目錄 P.147 P.151 #5 Track 3 11:20-12:20 16. 十種威力 讚 P.151 #5 Track 3 17. 圓滿七海 讚 P.153 12:20-end P.153 18. 盡學普賢 讚 P.154 P.154 19. 學文殊行 讚 P.155 P.155 20. 行願功德 讚 P.157 P.157 21. 滅罪生福 讚

More information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往生淨土論講記 民國五十二年冬講於臺北慧日講堂 釋如暘敬編 2012/08/30 壹 懸論 ( 壹 ) 釋題一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為淨土宗之要典此論全名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或稱 往生淨土論, 或簡稱 淨土論 我國淨土宗依三經一論立宗 1, 三經者, 一為 佛說阿彌陀經 ( 小本 ) 2 ; 二者亦名 阿彌陀經 ( 大本 ), 有多種譯本 3, 王龍舒居士會編為一種文字較易懂者,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1-28(长江二号)

1-28(长江二号) 海 航 集 团 官 方 网 站 二 维 码 海 航 集 团 官 方 微 博 二 维 码 海 航 集 团 官 方 微 信 二 维 码 CONTENTS P03-P17 P21-P37 P39-P50 P51-P55 02 03 04 05 06 6 7 13 15 8 14 1 12 9 5 10 2 3 11 17 4 1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More information

253-277

253-277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53-277 21 1 92 6 1085 1055-1101 1 * 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s 1 253 254 21 1 1036-1101 2 : 3 1048-1116 1977 280d 10 1974 6b-7a 1991 155 2 11 7b-8b 26 1982 1374 809

More information

「十種廣大佛事」之研究

「十種廣大佛事」之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十二屆畢業論文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潤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五月 十廣大佛事 之研究 以 華嚴經 佛不思議法品 為中心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2 第一節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全文章節大要 4 第二章 十廣大佛事意涵 4 第一節 佛事釋義 5 第二節十廣大佛事中的八道成道 8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觀無量壽佛經」綱要簡介

「觀無量壽佛經」綱要簡介 普賢行願品 綱要簡介 ~ 佛陀教育基金會 假日佛學院 淨土宗 Date:2015/05/08 壹 前言 ~ 未說行願, 先論發心 一. 如經云, 如來有無量功德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39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 身相光明與壽命, 智慧菩提及涅槃, 眾會所化威儀聲, 如是一一皆無量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人能說佛功德 (T10,p.843,a13-b11)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_封面_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_封面_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 Entering the Dharma-Door of Buddha-Remembrance 平實導師著 Venerable Pings Xiao 藏傳佛教修雙身法, 非佛教 如何契入念佛法實導門平師著 自從正覺同修會開始弘法以來,各大道場口頭上的抵制說法是: 蕭平實弘揚的法義很奇怪,與各大道場都不一樣 暗示說正覺同修會的法義有問題,因為他們不敢公然毀謗正覺的法義是外道法 恐怕承擔謗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覺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大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大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大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淨空學 楞嚴者, 一切事究竟堅固也 圓通者, 聖性法門無不通也 勢至, 啟教之人 念佛, 修行之法 文雖二百四十字, 義括淨土諸典 教機法喻, 生佛感應以遍含 自他因果而該徹 作心境之月燈, 聖凡之舟楫 念佛教興, 具多因緣 : 1. 指出捷徑修行門路 2. 直示當人念自心佛 3. 欲令悟入佛之心性 4. 為顯生佛心無差別 5. 度脫凡外橫超三界 6. 接引權小圓成佛果 7. 充足三輩無有疑悔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 91 -

- 91 - , :, ; ; ; Steles Prohibiting Tree Felling in Yunna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Qing Dynasty Abstract: Key words: [ ] [ ] (1985- ), - 90 - - 91 - 2015.3 () ;,,,, 1?,,,,! 2!, ;,,,,,?,, 3-92- 1 2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157-178(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趙太極 * 1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一年級 提要 :

More information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摩 訶 止 觀 之 懺 悔 思 想 研 究 Study on the Confession Thought of Mohozhuguan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研 究 生 : 陳 俊 明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三 年 元 月 摘 要 摩 訶 止 觀 是 天 台 智 顗 大 師 晚 年 的 一 部 著 述, 為 一 部

More information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by Chen Wei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Colleg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DISSERTATION 学 院 国 际 文 化 交 流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题 目 届 别 2010 届 学 生 陈 炜 导 师 张 艳 莉 副 教 授 日 期 2010 年 4 月 A VALIDATION STUDY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18 卷 第 4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08 年 12 月 Vol.18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8 赵 文 化 研 究 论 赵 都 邯 郸 与 赵 国 都 城 研 究 问 题 朱 士 光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10062) 摘 要 : 战 国 七 雄 之 一 的 赵 国 都 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中華佛學學報第 14 期 (pp.159-183): ( 民國 90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4, (2001)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彌陀淨 信仰對漢儒內 世界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ISSN 1021-4542

ISSN 1021-4542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7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雄師大學報 2007,22,77-89 老子 道德經 中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劉見成 1 摘 要 一般以老子為修道思想開宗之祖 道德經 一書自然成為修道之根本 經典 老子 道德經 中的修道思想是以其道論作為基礎 老子之道論可分 為 天道 與 人道 兩部分 天道 所指為 本體義的道 即以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根 道為天地根 為萬物之宗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一 座 博 物 馆 庙 宇 建 筑 的 民 族 志 论 成 为 政 治 艺 术 的 双 名 制 高 丙 中 提 要 : 基 于 跨 度 9 年 的 参 与 观 察, 本 文 采 用 民 族 志 方 法 叙 述 了 一 个 同 时 兼 具 博 物 馆 和 庙 宇 之 名 的 建 筑 物 从 创 意 到 启 动 再 到 完 成 的 过 程 这 个 过 程 包 含 着 学 界 的 参 与 村 民 的 努

More information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61 * 1870 61-85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7 (2018): 61-85 School of Theatr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7.12.21 2018.1.11 *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255-272(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道厚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提要 : 華嚴宗集大成者唐朝法藏大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63\257\274C\356\332CV_ )

(Microsoft Word - \263\257\274C\356\332CV_ ) 陳劍鍠教授學經歷及著作簡表 目次 一 學經歷... 2 二 著作... 3 (A) 專書... 3 (B) 單篇論文... 4 (C) 研討會論文... 6 (D) 一般著作... 10 三 研究計畫獎補助... 12 四 學術榮譽... 13 五 演講... 13 六 編審委員... 16 七 專業服務... 19 1 / 26 一 學經歷 ( 國科會表格 ) 姓名 陳劍鍠 CHEN, Chien

More information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8 戲劇學刊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during the Isolated Island Perio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ingmoYihen and t 田村容子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孤島 時期上海跨劇種的互動關係 兩種 明末遺恨 及 改良 之口號* 田村容子** 中文摘要 近年 以抗戰時期的上海話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在中國相繼出版問世 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僅局限於話劇 而對同時期的其它諸如京劇 平劇 文明 戲以及申曲 越劇之類的演劇形態也加以關注 並從這些劇種都在 抗戰時期的 上海 這一特殊歷史時空中並存共生這一視角出發所做的研究卻不多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 丁卯中秋於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甲 講述因緣一 蓮社授經, 慈光聞法二 華嚴啟信, 決擇行門 雜 三 專修專弘, 念佛三要 :1 不懷疑 2 不間斷 3 不夾 四 流通疏註, 廣結勝緣五 遵師教誨, 海外傳燈六 感得經解, 願海同證乙 前言一 此次講述參考資料 : 依黃念祖老居士註解, 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 ( 眉注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 第二十屆畢業論文 普賢行願之研究 以弘一大師之修行實踐為主 指導教授 陳英善 研究生 釋果淳 學號 2005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5 日 摘 要 廣義來說普賢行願是指一切菩薩萬行故無分華嚴 天台乃至淨 戒 律 密等甚至儒道 狹義來說普賢行願唯是指 普賢行願品 所示十大願王 如以 一攝十一切即一即如宗密大師在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中一再強調的如來藏 一心 絕對真心 如以十歸一一即一切即如整部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