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Transcription

1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2

3 提要 本文以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的實例為基礎, 劃分四種的淨土觀行, 以窺探初期中國佛教往生彌陀淨土者的修行法門與經典依據 又根據 無量壽經 的梵文本, 探討漢譯 往生 的原始意義 與 極樂國土 淨土 譯詞的演變過程, 以及 觀無量壽佛經 何時才被 簡稱為 觀經, 並釐清 淨土十疑論 作者之疑 最後探討 無量壽經 與 往生論 的 觀行, 與此兩部經論的關係 前言 最早彌陀經典的傳譯始於後漢桓帝 179 A.D. 支婁迦讖 (LokarakSa) 與竺佛朔共譯的 般舟三昧經, 它因廬山慧遠的受持而被淨土宗所重視, 是部修持般舟三昧而得見十方諸佛的經典 ; 其次是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約 年間支讖譯 ), 即是 無量壽經 的異譯本, 是詳述彌陀願力 極樂世界的依 正報莊嚴 往生的條件與方法的經典, 這兩部經在漢譯中曾有多次翻譯 再者是 阿彌陀經 ( 約 402 譯 ) 與 觀無量壽佛經 ( 約 間譯 ), 這些彌陀系列的經典從漢代至東晉 ( 第五世紀中 ) 大都已完備了 接著是約 529 年菩提流支 (Bodhiruci) 譯世親 (Vasubandhu) 著的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因此至第六世紀, 彌陀淨土的經論可說是更具全了 本文擬以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的實例為基礎, 以窺探初期中國佛教往生彌陀淨土者的修行依據 壹 往生安樂國的實例 根據現存文獻史料的記錄, 初期的彌陀信仰者並不多, 法苑珠林 卷四十二記載, 最早往生西方安樂世界者應屬於西晉時的闕公則 ( 卒於晉泰始 間 ), 與他的門生衛士度 ( 卒於晉永昌年 322), 他們都是 苦行者且誦經長齋常飯僧 ( 註 1) 其次即是一些散佈在梁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中的零散資料 當慧皎 ( ) 編撰 高僧傳 時, 修淨土業者尚未蔚成風氣, 因此 淨業往生 並未被編入其十大科目之一 ; 再者道宣 ( ) 的 續高僧傳 也大致承襲了這個方向, 沒有 往生 的分類, 因此才有宋朝的 淨土往生傳 明代

4 的 往生集 的出現 雖然 名僧傳抄 淨土往生傳 佛祖統紀 與 往生集 中均有許多 高僧傳 中所無記錄的往生事蹟, 但由 於時代及威信度的差異, 本文將不于討論只作參考而已 ( 註 2) 以下簡述此二傳記中往生安樂世界者與其有關的德業 表一 簡列出 高僧傳 中往生安樂世界者與其修行的依據 : < 習蟬篇 > 竺僧顯 - 晉太興末亡 ( 約 321 之後 ) - 善戒蔬食誦經業禪頭陀, 數日入禪無饑色見無量壽佛 (T.50/2059, p.395bc) ( 註 3) 釋慧通 - 誦增一阿含經 - 受禪於慧詔, 法門觀行多, 常祈心 ` 安養 ' - 見無量壽佛光而化 (p.398c) < 明律篇 > 釋法琳 - 齊 495 卒 - 專好戒品研心十誦 - 祈心 ` 安養, 誦無量壽及觀經 - 念西方禮懺不息, 見諸聖賢皆集目前 (p.402a) ( 註 4) < 亡身篇 > 釋曇弘 - 宋 455 自焚 - 少修戒專精律部 - 晚誦無量壽及觀經, 誓心 ` 安養 - 滅後人見弘, 身金色乘金鹿西行 (p.405c) < 誦經篇 > 釋慧進 - (401- 齊 485) - 蔬食誦法華, 造法華百部以悔先障 - 常迴諸福願生 ` 安養, 聞空中聲曰 : 汝願已足必得生西方 (pp.407c-8a) < 義解篇 > 竺法曠 - ( 東晉 ) - 以法華為會三之旨, 無量壽為淨土之因, 常泳二部, 有眾則講, 獨處則誦, 行住常有鬼神衛其前後 - 時竺道鄰造無量壽像, 曠乃立大殿 (* 傳文雖未明其往生瑞相, 但從文中得知他應是彌陀信仰者 ). (pp.356c-357a) 釋慧虔 - 東晉義熙年間 卒 - 憩廬山十餘年, 宣揚羅什所譯經, 書寫講說諸新經 - 得病想 ` 安養 祈誠觀世音 - 聞異香又睹瑞相 (p.357c)

5 釋慧遠 - ( ) - 結蓮社念佛, 於無量壽像前與 123 人建齋立誓, 共期西方, 並結蓮社十八賢 ( 註 5)(* 被尊為淨土宗始祖 ) (pp.357c-361b) 釋慧持 - ( ) - 慧遠之弟, 與兄共事道安, 遍遊眾經 - 以 ` 西方 ' 為期 (pp.361b-362a) 釋慧永 - ( ) - 事竺曇現與道安 - 憩廬山西林寺, 講說 禪思 - 厲行精苦願生西方 - 遇疾言 ` 佛來 ' 而終 (p.362ab) 釋僧濟 - ( 東晉 ) - 晉太元中 ( ) 入廬山從遠公受學 - 建心 ` 安養, 遠請眾僧轉 ` 無量壽經 - 夢無量壽佛接置於掌 (p.362b) 釋僧叡 - ( 東晉 ) - 為僧實弟子 - 得 ` 禪法要 '- 菩薩禪, 日夜修習 - 羅什翻經叡並參正 - 願生 ` 安養, 不敢正背西方 - 自知命盡床向西方, 卒後見五色香煙從叡房出 (p.364ab) 釋曇鑒 - ( 東晉 ) - 事竺道祖 ( ) 為師, 從學什公 - 蔬食布衣律行精苦, 學究群經, 兼善數論 - 願生 ` 安養 ' 瞻覲彌陀 (p.370a) 釋僧柔 - ( 宋 431- 齊 494) - 為弘稱弟子 - 精勤戒品, 禪慧, 大小諸經 - 誓生安養, 臨亡之日, 鋪席西向虔禮而卒 (p.378c) 釋法度 - ( ) - 以苦節成務, 為妖 神受五戒 - 與法紹時人稱 ` 北山二聖, 願生安養, 偏講無量壽經 (p.380bc) ( 註 6) 表二 比丘尼傳 中修 ` 觀行 往生兜率天者多於安樂世界者, 僅有二名傳記中明言往生安養 : 令宗 - ( 東晉 ) - 稱佛法僧, 誦普門品 - 夜夢一大山云是須彌, 高峰與天連, 寶飾莊嚴, 驚覺, 體中有異, 無痛惱, 其友曰是 ` 極樂 ', 交言未竟, 奄忽遷神 (T.50/2063, p.936) 法盛 - ( ) - 從道場寺偶法師受菩薩戒, 願生 ` 安養 '- 遇疾假寐, 如來垂虛而下, 與二大士論二乘, 臨省盛疾, 光明顯燭一寺, 盛具說之, 言盡尋終 (p.937c) ( 註 7) 道瓊 ( 瑗 ) - ( 東晉, 宋 ) - 精勤苦行 - 於 431 年造佛像 ( 七軀 ) - 於 438 年又造金無量壽像, 像放眉間相光, 如金色 (pp.937c-938a) ( 註 8) 貳 名義的使用與流通 從以上兩個傳記中可窺探出當時經典流通的趨勢 普遍流通的詞句 與西方淨土業者的修行方向, 例如 : 安養國 安樂國 安養世界 即是所謂的 極樂世界, 而 安養佛 無量壽佛 也就是 阿彌陀佛, 藉著語詞的差異以了解彌陀信仰的發展過程 首先討論彌陀佛國的漢譯詞與原文義 梵文 sukhavati (Land of bliss), 是由 sukha 演變而來的, 其語詞之意為 : Possessing ease or comfort, full of joy or pleasure"( 舒適 歡愉 ),( 註 9) 似乎即是一般所稱的 極樂 或 安樂 在 般舟三昧經 與 平等覺經 中稱極樂國土為 須摩提 或 須阿提, 此 須摩提 在梵文的還原上, 據有限文獻資料的探討, 它似乎有二個字為依據, 一是 sumati 有 "good mind or disposition, benevolence, kindness ( 好心 好性情 慈悲 善良 )" ( 註 10) 亦有 "of a former Buddha ( 一個過去佛的 )...",( 註 11) 又有 "the abode of AmitAbha, his Pure Land ( 阿彌陀佛的住處, 他的淨土 )" ( 註 12) 二是 sukhavati, 即是 "the world of AmitAbha or AmitAyus ( 阿彌陀佛的世界 )" ( 註 13) 但在漢譯的藏經中, 須摩提似乎是 sukhavati 的音譯, 據大正藏索引 No.31, 在 音譯語 中有二處云 : 須摩提 sukhavati ( 註 14) 從以上的資料得知, 將 sukhavati ( 殊卡跋提 ) 音譯為須摩提, 音聲上相似, 但不完全相合, sumati 較接近 但 無量壽經 的梵文經名是 SukhAvatI-vyUha,

6 可見 sukhavati 似乎比較接近極樂國土的譯詞 總之, 不論早期所譯的須摩提是 sumati 或 sukhavati 的音譯, 現已難以考據當時譯者所持的原文本了, 故本文暫時採用大正藏所記錄的 須摩提即是 sukhavati 的譯詞 ( 註 15) 另一字阿彌陀佛, Amita 是 mita 的否定詞或相反詞, 後者是 Measure ( 度量 ) 之意, 前者即是 unmeasured, boundless, infinite ( 無限量的 無止盡的 ); Amita + ayus 即成為 無量壽,Amita + abha 也就變成 無量光 之意了 ( 註 16) 以下就唐朝以前所譯與本文有關的淨土經典, 列出彌陀佛國和阿彌陀佛 (AmitAbha 或 AmitAyus ) 的音譯與義譯詞 :( 註 17)

7 表三 相關經典的翻譯 大正藏 No. 經名 國名音譯 義譯 佛名 1. T.13/417 般舟三昧經 須摩提 --- 阿彌陀佛 179 支讖 ( 往生 ) 2. T.13/418 般舟三昧經 須摩提 阿彌陀佛國 阿彌陀佛 179 支讖 ( 來生 ) 3. T.12/361 平等覺經 須摩提 無量清淨佛國 無量清淨佛 A.D. 安樂國 阿彌陀佛 支讖譯 阿彌陀佛國 ( 往生 ) 4. T.12/362 過度人道經 須摩題 阿彌陀佛國 阿彌陀佛 A.D. 阿彌陀佛所 支謙 ( 往生 ) 5. T.12/360 無量壽經 安樂 無量壽國 無量壽佛 252 A.D. 極樂 安養國 安養佛 康僧鎧 安樂國 ( 往生 ) 6. T.12/366 阿彌陀經 極樂 極樂國土 阿彌陀佛 402 A.D. 阿彌陀佛國 無量壽佛 鳩摩羅什 ( 往生 ) 7. T.12/365 觀無量壽經 極樂國土 阿彌陀佛 A.D. 極樂世界 無量壽佛 極樂國 ( 往生 ) 8. T.12/367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極樂世界 無量壽佛 650 A.D. 極樂 ( 往生 ) 玄奘 9. T.11/310 大寶積經 卷 17 極樂 極樂界 阿彌陀佛

8 ( 無量壽如來會 ) 極樂世界無量壽佛 693 A.D. 無量壽國無量壽如來菩提流志安樂國 ( 往生 ) 由以上九部經典中, 不難發現前三部後漢時代所譯的經典, 對這兩個詞句大都譯為 阿彌陀佛國 阿彌陀佛 ; 其次支謙也幾乎依循前人的軌範, 沒有特殊不同的譯詞 最特別也是最重要的即是康僧鎧譯的 無量壽經, 在該經中此兩句譯為 安養國 安樂國 和 安養佛 的次數很多 ( 註 18) 然而到了羅什譯的 阿彌陀經 似乎恢復最初的譯詞 阿彌陀佛國 阿彌陀佛, 又多譯了一個 極樂國土, 但無 極樂世界 之詞, 在該經中 國土 出現的比率很高, 但無 世界 之詞 ( 註 19) 也許是因為 sukhavati 有佛國 (a Buddha land) 之意, 梵文 Buddha-kSetra ( 佛國 ) 或 SukhAvAtI-kSetra ( 安樂國 ),ksetra 即是國土的意思了 直到 觀無量壽經 才有 極樂世界 之詞出現 但到了唐玄奘 ( ) 所譯的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中, 極樂世界 之詞已完全取代了 安樂國 等的舊用法, 此部經乃是羅什譯的 阿彌陀經 的異譯本 以上所列的 表一 高僧傳 表二 比丘尼傳 的綱要與 表三 經典譯詞的比較, 吾人可發現大約從東晉 (318) 到梁朝 (557), 南方佛教似乎對於西方彌陀世界有一個共通的用語 : 稱呼彌陀國為 安養國, 稱往生彼國之事為 安養事, 彌陀佛則為 無量壽佛 雖然當慧皎編撰 高僧傳 時, 很有可能使用自己的習慣用詞與當時普遍流通的話語, 而忽略 甚而無從查考所撰寫對象的習慣口頭語, 因為那些對象大都已做古了 但於其 < 高僧傳序錄 > 卷第十四中, 不難發現其可靠性, 誠如他自云 : 遇覽群作, 輒搜撿雜錄數十餘家, 及晉宋齊梁春秋書史, 秦趙燕梁荒朝偽曆, 地理雜篇, 孤文片記, 並博諮古 ( 故 ) 老, 廣訪先達, 校其有無, 取其異同 ( 註 20) 由引文中可知慧皎編撰此傳的用心, 造訪先人校正有無, 其廣博性與嚴謹度實為學界所重視 當然傳文中難免會參入作者個人的見解與語詞, 但這也可反應出當時社會流行語詞的趨勢 關於這點吾人可由比 高僧傳 更早的 名僧傳 ( 撰寫期 : ) 的文抄中得到肯定 ( 註 21) 名僧傳抄 中提到 無量壽佛 安養事 安養 等的詞句不少 例如卷七 : 曇鑒誓生安養事, 卷十 : 僧行 ( ) 常悅念西方, 要期安養, 卷十七 : 僧寶祈心安養, 卷二十 : 智通結誠安養事 ( 註 22) 因此這些語詞應是第五 六世紀普為佛教徒們所使用, 至少是在南朝時代 由於習慣語詞 - " 安養國與無量壽佛 " 高頻率的出現, 與 表一 中所列 無量壽經 和 觀經 是幾位往生者的修行依據, 可推斷出大部份的初期彌陀信仰者所誦持的經典應該是康僧鎧的 無量壽經 了, 而 觀經 即是一部份行者行門的依據了, 然此 觀經 是否指 觀無量壽經, 下一節將進一步的探討 然而到了道宣 ( ) 的 續高僧傳, 無量壽佛 的稱呼幾乎被 阿彌陀佛 取代了;( 註 23) 而 安養 的用法也相對地減少, 僅出現在齊代慧光 隋智顗 ( ) 隋唐道昂 ( ) 的傳記中 ( 註 24) 因此筆者對中國的彌陀信仰的發展作如此的分類 : 由後漢到西晉 東晉可說是蘊量期, 經過了南北朝的過度期, 隋與唐初的轉型期, 到了中唐之後可謂是大成期了 此間由於幾位祖師的宏揚, 不僅語詞, 已由 安養佛 安養國 轉變為 阿彌陀佛 極樂 往生 淨土, 而且重要的淨土教理 - 觀行 也被轉型為 持名念佛 依賴他力 了

9 往生 與 淨土 這兩個語詞可說是中國淨土宗的特殊產物, 它們始自東漢 西晉乃至今日, 幾乎歷經了一千八百多年而不衰, 仍然廣為佛教徒喜愛, 尤其它們的結合 : 往生淨土 更是現今唸佛者的最大願望了 首先, 在以上 表三 所列的九部經典中除了第二項之外, 全部都採用 往生 為漢譯詞, 它始自東漢的 般舟三眛經 與 平等覺經 在梵文本 無量壽經 中有關 往生 之意有三個梵文字, 但出現較頻繁的是以下二個 : (1)upapadyate, upapatti, upapanna( 註 25) 其語根是 upa- pad 有 to approach, arrive at, enter, exist, be produced,to be present 即是 到達 進入 生存 出生 出現 之意 ( 註 26) (2)pratyAjAyate, pratyajata ( 註 27) 其語根 prati-a- jan 有 in return, back, again, down upon, in the presence of, 即是 再回, 出現, 也有 轉生 再生 之意 ( 註 28) 另外 utpadyate and utpanna 也被使用於該經中,( 註 29) 其語根為 ud- pad 有 up, upwards, 向上 之意 ( 註 30) 以上三組梵文群都有 出生 之意, 在該經即是投生於彌陀佛國之意, 也即是漢譯淨土經典中的 往生 的原意了 ( 註 31) 淨土 這語詞應該由 sukhavati 輾轉而來, 可說是中國佛教很獨特的一點, 從第六世紀發展至今, 它仍然還有相當的吸引力, 廣為接受與使用 在以上 表三 的經典中彌陀佛國並未簡捷的譯成 淨土, 大都以 安樂國 極樂界 替代 然而在康僧鎧的 無量壽經 (252 A.D. 譯 ) 中有 淨土之行 之語出現,( 註 32) 但仍非 sukhavati 之譯, 而是 "anyesam tathagatanam buddhaksetragunavyuhalamkarasampadam" 即是 " 諸佛如來國土中的特色與裝飾 " ( 註 33) 事實上, 早在 大寶積經 卷壹百 -(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 )( 西晉時聶道真於 年間譯 ) 中即有 : 云何得淨土, 及與清淨僧,( 註 34) 又云 : 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清淨土 得淨土無難 ( 註 35) 又在羅什譯的 妙法蓮華經 中也有二處有 淨土 之詞出現 : 一於第八品的偈頌 : 當得斯淨土, 一於第十六品 : 我淨土不毀 ( 註 36) 但在梵文本 SaddharmapuNdarIka ( 法華經 ) 中 KSetravara ksetra ( 國土 ) 即是此處 淨土 之原意, 與 sukhavati 的用法不盡相同 ( 註 37) 可見 淨土 之詞早於第三世紀即出現於漢譯佛經中, 但並非來自 sukhavati 或 彌陀淨土 的翻譯 然而在玄奘譯的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 亦稱小彌陀經 ) 中, 淨土 之詞卻明白地應用於經題中, 又 淨佛土 也屢次出現於經文 ( 註 38) 在 K.Tanaka 的書中曾提及 :..the term Pure Land in specific reference to SukhAvatI does not occur in any of the Pure Land sutras translated prior to the middle of the eighth century SukhAvatI is, instead, normally rendered into Chinese as An-le Kuo or Chi-le. ( 在第八世紀中葉之前的任何淨土經典中並無淨土是 sukhavati 譯詞的特別記錄 反而 sukhavati 卻被翻譯為安樂國或極樂 ) ( 註 39) 又 K.Tanaka 引用 Fujita 的說詞云玄奘在其 小彌陀經 中譯為 淨土, 在現存的梵文本中卻無相似 淨土 的梵文字, 因此 Fujita 認為當時玄奘插入 淨土 的譯詞, 可能無梵文的根據 ( 註 40) 然而比玄奘更早的曇鸞 ( ), 卻次數頻繁的使用 安樂淨土 於 往生論註 中 ( 註 41) 因此在中國彌陀淨土的經典譯經史上, 淨土 的使用也許始自玄奘, 而曇鸞則是首創於註疏史上了 依時間的推算, 曇鸞可說是最早使用 淨土 於彌陀教理的僧人了 事實上,sukhAvatI 並非專指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 雖然在印度沒有淨土教派的實證, 但阿彌陀佛的石像卻早在西元 104 年被發現, 因此可推斷早在第二世紀初就有彌陀的信仰了 西方學者 Gregory Schopen 深入早期梵文文學的研究後, 認為早在第二世紀 sukhavati 的用法並非彌陀信仰所專屬 ; 而是不僅對阿彌陀佛有誠心信仰的人, 或對釋迦佛 藥師佛或其它的任何一佛有虔誠信心者, 都可以受該佛的庇佑而

10 往生於 sukhavati 因此對 sukhavati 的追求者, 就從阿彌陀佛擴大到對任何一佛的崇拜, 結果 sukhavati 就被認為是 一個終極宗教目標的典型王國 在標準文學的譬喻上,sukhAvati 就成為莊嚴的 可愛的 迷人的 華麗的象徵了 ( 註 42) 參 初期淨土觀行的種類 討論過了中國淨土宗未成立宗派以前, 淨土教理中的流通語詞, 與往生者的經典依據, 其次即是要探討本文的重心 - 觀行 由 表一 中得知, 幾乎每個往生者都與 禪觀 有關 筆者依 表一 與 表二 大致將當時的淨土觀行分為四類以便討論 : 1. 依大小乘禪觀 : 竺僧顯 釋慧通 釋法度 2. 依 無量壽經 與 觀 ( 音 ) 經 : 釋法琳 釋曇弘 令宗 法盛 3. 依 法華經 : 釋慧進 竺法曠 4. 依 般舟三昧經 : 廬山慧遠派下 : 如 表一 從慧虔至僧柔等八人 第一類 : 大小乘禪觀 : (1) 竺僧顯 ( 卒 321 之後 ): 有關他的傳記很少, 只言他誦經務禪, 因病而念佛, 病癒亦得見佛而往生, 他可說是現存資料中最早往生 西方的 僧人 西晉時代 ( ) 安世高與支婁迦讖譯的小 大乘禪經, 與 般舟三昧經 ( 以下簡稱 般經 ) 均已譯成, 僧顯有可能 依據其中之一, 但不可能是 觀無量壽經, 因為它在 424 A.D. 之後才譯出 ( 註 43) 依傳文之內容推測他可能早年修禪觀而得定, 如 高僧 傳 云 : 數日入禪而無饑色, 爾後, 遇疾綿篤, 乃屬想西方心甚苦至, 見無量壽佛降以真容 他因病而 念西方 才見佛, 加上他原 有禪定的功力, 所以得以見佛往生, 這也有可能是 般經 的念佛三昧, 如 般經 言 : 念阿彌陀佛 專念 故得見之 ( 註 44) 傳文僅言 他 念西方, 一心想 往生西方, 並無言及 念佛, 但想西方應會思念到彼佛才對 在冉雲華的一文 < 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 點 > 中提到 : 初期的中國禪法, 還沒有固定的師資傳授那一套 高僧傳 所記的初期中華禪者, 從僧顯 ( 亡於 321 之後 ) 到法緒為止, 共有七人 他們的活動時期, 都集中在公元第四世記, 他們的師承都不太清楚 ( 註 45) 可見僧顯是由禪而入淨土的, 至於他的禪法師承並不明確, 故筆者將其歸類於 禪觀 中 (2) 釋慧通 : 傳文言其諮受禪法於 涼州禪師慧紹, 所有傳記中並無慧紹禪師, 但有 釋慧紹 ( 劉宋 間 ) 燒身 誦 < 藥王本 事品 > 而滅,( 註 46) 又 高僧傳 並無慧通年代的記錄, 但 往生集 ( 明 1584 祩宏輯 ) 中的 晉慧通 事蹟相似於此釋慧通, 因此有可能 是東晉時人 ( 註 47) 當然事隔一千餘年, 所記之事難免有差異, 又缺乏資料考証 劉宋時的慧紹不可能是晉時慧通之師, 時間上不合, 故他

11 的禪法師承無從查考, 只知他 法門觀行多所遊刃, 可見他熟練不少的觀門才可 多所遊刃 又 於禪中見一人來, 形甚端嚴... 須臾見無量壽佛光相暉然,( 註 48) 他於禪中見佛, 這很有可能是 念佛三昧 他的情形相似於上面的竺僧顯 - 通禪法, 但無明確的法門 (3) 釋法度 ( ): 就傳文的內容, 慧皎將其編入 < 義解篇 >, 筆者倒認為也許置於 < 神異篇 > 還比較恰當些 雖然傳文云 : 備綜眾經, 而專以苦節成務, 但大部份傳文的內容都在描述法度感化妖神之事 當他住於一精舍, 此處 住者則死, 但 自度居之, 群妖皆息 ; 另一山神現於法度前曰 : 法師道德所歸 願受五戒, 永結來緣 ; 另有沙門法紹, 與法度時人稱之 北山二聖 ; 又 度常願生安養, 故偏講無量壽經, 積有遍數 ( 註 49) 雖然傳文並無述及法度往生的瑞相, 往生集 亦未將其編入, 但他能感化山神現身, 這暗示著他有禪定力才能與妖神溝通 又他 偏講無量壽經 表示他自己也應以 無量壽經 為修持的依據, 該經也有多處談及 專念 之處, 又他卒於 500 A.D. 應有機會研讀 無量壽觀經 才對, 因此筆者將其歸入此類 第二類 依 無量壽經 與 觀 ( 音 ) 經 法琳 ( 卒 495) 與曇弘 ( 卒 455) 是同一世紀的的人, 又修行的走向幾乎相似 -- 重戒律 誦無量壽及觀經 法琳 專好戒品, 研心十誦 又 每誦無量壽經及觀經, 輒見一沙門形甚姝大常在琳前, 在這段文的觀經之下有個附註是 觀 + 音, 即藏經宋 元 明三本和宮本都加上 音 字, 似乎是 觀音經 之意 很奇怪的是在曇弘的傳文中 : 誦無量壽及觀經, 誓心安養 的附註與法琳的相同 : 觀 + 音 在梁 高僧傳 中只有這兩處提及 觀經, 但都是 觀 + 音 的附註 然 續高僧傳 中有多處提到 觀經, 都未附與註解 ( 註 50) 很顯然地, 觀經 之詞在南北朝時代並不流通, 而在唐朝已有流通的跡象, 但 觀經 到底指何經典? 為了釐清法琳與曇弘的修行依據, 必須先探討 觀無量壽經 在何時才普遍被簡稱為 觀經 就筆者的查証, 發現在隋 唐初之前 觀經 還未普為認定是 觀無量壽經 首先在曇鸞的註疏中並未發現 觀經 的簡稱 又在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 ( 約撰於 間 ) 中有多處引用 觀無量壽經 的內容, 但曇鸞均引用經的全名 ;( 註 51) 另在他的 略論安樂淨土義 中亦同, 以全名提及 無量壽觀經, 並無 觀經 之簡稱 ( 註 52) 此外, 淨影寺慧遠 ( ) 在其 觀無量壽經義疏 ( 本 ) 文中最後明白的註上 觀經義疏本終 ;( 註 53) 又於 觀無量壽經義疏末 有多處提到 觀經, 例如 : 依此觀經因亦眾多... 觀別十六 依此觀經九品別論 等等, 都是 觀無量壽經 中的內容 ( 註 54) 很顯然地, 在隋代 觀經 代表 觀無量壽經 的用法已出現了, 但未普及 其次, 隋智顗 ( ) 口述的 觀無量壽佛經疏 中未提及 觀經 之詞,( 註 55) 但在 "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 名下的 淨土十疑論 中卻提及 觀經, 它也確實引自 觀無量壽經, 例如其經文的片段 : 觀經云, 彌陀佛國去此不遠 ( 註 56) 根據 大唐內典錄 (664 年道宣撰 ) 卷十 : 隋朝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撰觀論傳等八十七卷,( 註 57) 此中所列的論疏並無 淨土十疑論 的記錄, 此論亦無出現在其他的經典目錄中 又該論的前序文是楊傑於宋神宗熙寧九年 (1076) 作的, 後序則是陳瓘於宋哲宗元祐八年撰 (1093) 然智顗的幾本名著大都由其弟子灌頂記錄, 例如 摩訶止觀 與 四念處 等, 為何此本 淨土十疑論 其弟子灌頂未予記錄, 卻讓在四百多年後的宋朝官員名

12 士作序文呢? 後序作者陳瓘 ( ) 是宋朝之官既是 宋忠肅公 又是 鎮東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等,( 註 58) 佛祖統記 中收集四篇他的文章, 其中三篇與明智大師有關, 由這幾篇書與記中得知陳瓘是親近明智大師 於其中的 < 止觀坐禪要記 > 中陳瓘述及 摩訶止觀 云 : 此書詞簡旨要, 讀之易曉... 此書智者親造, 而未行於世, 明智大師中立, 鏤版以傳師之高行... ( 註 59) 於 < 南湖淨土院記 > 又云 : 今教主明智大師法智之曾孫也 誠心修淨土觀 ( 註 60) 由於稱呼明智大師為 教主 ( 佛教的教主是釋迦 牟尼佛 ), 不難揣測陳瓘對明智之崇敬, 而明智極力宏揚智者大師的 止觀 思想, 並將此導入淨土觀行 另一線索即記載於 淨土十疑論 的後序中 :

13 明智大師中立學智者之道, 不順其文而順其悲, 所以又印此論, 冠以次公之序, 予乃申廣其說, 以助其傳 ( 註 61) 此已明白點出該論是由明智傳出, 他是 學智者之道 -- 追隨智者大師的思想, 又根據陳瓘, 對於該論他是 不順其文 非字字依據智 者之作, 而是 順其悲 的把握了智者的悲心濟世的精神 很顯然地, 淨土十疑論 非智顗之作 再者, 淨土十疑論 中所討論的西方 淨土與兜率天宮勝劣之比較與淨土疑問之探討是始於唐代, 歷經宋 元 乃至明代祩宏仍然作 淨土疑辨 以明辨淨土之殊勝 在智顗的時 代淨土宗還未成立, 這些問題應該還未普及, 故智顗不可能有此 十疑論 的著作, 而且智顗有 觀經 的說詞也是不足採信的 吉藏 ( ) 在其另一 無量壽經義梳 中提及 : 此中上輩人是觀經九輩中上中品人, 觀經中品中上品 觀經,( 註 62) 此九品往生是 觀無量壽經 之內容 ; 但在其另一 觀無量壽經義疏 中卻只提及 無量觀經, 無 觀經 之詞 ( 註 63) 時有時無, 可見吉 藏對 觀經 的用法也還未肯定與一致 又隋灌頂 ( ) 著的 觀心論疏 也提到 觀經, 但此觀經指的是 普賢觀經, 其文如下 : 觀經云, 為色所使為恩愛奴,( 註 64) 而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亦稱普賢觀經 ) 亦云 : 為恩愛奴, 色使使汝經歷三界 ( 註 65) 唐湛然 ( ) 亦如此, 在 止觀輔行傳弘決 云 : 觀經云 發大乘意者, 樂見普賢色身... 當學是觀, 此亦是 普賢觀經 中之內容 ( 註 66) 故天台宗智顗之弟子灌頂, 與唐代的湛然 簡稱的 觀經 指的是 普賢觀經 而非 觀無量壽經 唐道綽 ( ) 的 安樂集 也提到 觀經, 如文云 : 此觀經中韋提夫人復請淨土 依觀經九品之內皆言, 臨終正念即得往生 等等, 都是出自 觀無量壽經 ( 註 67) 中唐之後的淨土註疏, 如善導 ( ) 的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 與 觀經玄義, 唐 迦才的 淨土論, 乃至宋宗曉的 樂邦文類 都簡稱 觀無量壽經 為 觀經 ( 註 68) 將以上的討論簡列如下表 :( 指簡稱觀經, 指無簡稱 )

14 姓名 觀經 所指經典 曇鸞 ( ) 淨影慧遠 ( ) 觀無量壽經 天台智顗 ( ) 吉藏 ( ) 觀無量壽經 隋灌頂 ( ) 普賢觀經 唐道綽 ( ) 觀無量壽經 唐湛然 ( ) 普賢觀經 唐善導 ( ) 觀無量壽經 唐迦才 觀無量壽經 宋宗曉 觀無量壽經 由上表得知, 觀經是 觀無量壽經 的簡稱, 是始自第六世紀的隋朝淨影寺慧遠, 但並非普為教內所使用, 故智顗與吉藏也無一致的用 法, 也因此才有隋唐時代天台宗灌頂與湛然視 普賢觀經 為 觀經 之說 但到了唐代, 淨土宗的大德 : 道綽 善導 迦才大力弘揚其 彌陀教理, 且延續了淨影慧遠之說, 簡稱 觀無量壽經 為 觀經, 經過宋 明乃至現代, 仍然繼承此說法 : 觀經 即是 觀無量壽經 根據以上的討論得知, 法琳 ( 亡 495) 與曇弘 ( 滅 455) (KAlayaZas) 譯的 觀無量壽經 也只在劉宋元嘉元年至十九年間 ( ) 才完成, 當時也未必譯後立即廣為流通 ( 註 69) 又 往生集 載 : 晉法琳, 常持彌陀觀音二經 ( 註 70) 再者, 宋 元 明本的藏經已明白記載 觀音經, 故根據以上資料, 筆者認為 觀音經 成份很大, 應非大正藏校正的 觀經 若 是 觀音經 是否會是沮渠京聲譯的 觀世音觀經? 因這二部觀經都屬於 觀行門 然 觀世音觀經 也許在 439 年之後, 更有可能 於 455 年之後才傳到劉宋 ( 註 71) 當曇弘自焚於 455 時此兩部觀經 -- 無量壽與觀世音觀經, 由於是新譯又政治的改朝換代, 都還不可能廣 為流通 因此照時間的推斷, 此 觀音經 應是 法華經 中的 < 普門品 >, 因為當時 < 普門品 > 已廣為接受了 ( 註 72) 法琳與曇弘 祈心 安養, 若誦持 無量壽經 與觀世音的 < 普門品 > 似乎也很合理, 且也附合 往生集 所載 至於法琳的禪定力, 也有可能由於誦持 無 量壽經 而得到 專念 的功夫以致見佛, 如傳文所述 -- 誦經時見一巨大沙門現前, 此有可能是 念佛三昧 的境界吧 比丘尼 : 令宗 法盛與道瓊, 此三位行者的修行法門並未詳細記載於尼傳中, 只言令宗誦 < 普門品 > 而得感應 另外法盛則夢如來 與二大士駕臨省疾, 雖然 佛祖統紀 載 法盛習十六觀想 ( 見註七 ), 但法盛卒於 439 年, 但 觀無量壽經 的十六行觀於 年 間才譯成, 似乎不太可能以 觀經 為其修行的依據 又道瓊造無量壽像而得佛像放光的感應 此三位均未有明確的記載, 故筆者依 < 普

15 門品 > 與無量壽像而將其列入此類 第三類 依 法華經 這一類的往生與 法華經 有關, 故得先探討該經與往生安養國的關係 竺法護譯的 正法華經 於 286 年出, 是第三 四世紀中流通的 法華經, 該經的 < 藥王菩薩品 > 云 : 聞是經法能奉行者, 於是壽終生安養國, 見無量壽佛, 與諸菩薩眷屬圍繞, 生寶蓮華坐師子座 ( 註 73) 又於 406 年, 鳩摩羅什也譯出 妙法蓮華經, 其 < 藥王菩薩本事品 > 也是如此說 : 聞是經典如說修行, 於此命終, 即往安樂世界, 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 生蓮華中寶座之上 ( 註 74) 因此得知誦 法華經 得以往生西方 釋慧進 ( ) 以誦 法華經 為主, 如傳文云 : 蔬食素衣, 誓誦法華 並 願造法華百部, 以悔先障, 也常迴向諸福業 願生安養, 當他願滿時, 聞空中曰 : 汝所願已足, 必得生西方也 又東晉竺法曠 ( ) 是因虔誠禮懺而得感應 他 事沙門竺曇印為師 且 師事竭誠, 當其師病危時, 曠乃七日七夜祈誠禮懺, 至第七日忽見五色光明照印房, 爾後其師痊愈 他個人認為 法華為會三之旨, 無量壽為淨土之因, 則以此二部為其修行的依據 他不僅恭敬師長 亦宏法利生, 如傳文載 : 常吟詠二部, 有眾則講, 獨處則誦 雖然傳文中並未提及他有禪觀的修學, 但言 : 欲依嚴傍嶺, 棲閑養志 與 少習慈悲, 兼善神咒 又 曠之行住, 常有鬼神數十衛其前後 從這些描述不難揣測法曠是位有德行之士, 能熟練咒術 感應鬼神護衛, 又欲依山傍嶺而修行, 如此修行之人大都具有靜 定的功夫, 因為佛法的修學是由定引發慧與神通力 佛教初傳入中國時的天竺僧, 大都具有持咒的神通力與禪定力, 例如後漢時代的安世高與晉時的佛圖澄 ( ) ( 註 75) 又從 高僧傳 中得知, 從第二世紀至第五世紀的行者, 大都具有禪修的功夫, 有些甚至導出神通力, 如 < 神異篇 > 中的實例 法曠已有持咒力再加上 法華經 與 無量壽經 的誦經力, 雖然傳文並未有他往生西方的記載, 但他與慧進以誦 法華經 為其往生西方的資糧, 可說是開後來天台宗以 法華三昧 為生西方之先河 南岳慧思 ( ) 誦 法華經 等三十餘年獲 法華三昧, 爾後智顗亦依此修行而往生西方, 接著其徒灌頂 ( ) 亦然 ( 註 76) 故 法華經 在早期彌陀信仰中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 第四類 依 般舟三昧經 嚴格的說, 般舟三昧經 不應該被視為淨土的經典, 因為該經的重點是以禪定為主, 其梵文名 Pratyutpanna-buddha-sammukhAvaSThita-samAdhi ( 或稱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 又因該經以阿彌陀佛和極樂國土為其三昧禪觀的中心, 而 它也是廬山慧遠以阿彌陀佛為念佛三昧的修行經典依據, 故該經在初期淨土教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 註 77) 此類觀法以廬山慧遠為代表, 其

16 門下大都重義解又偏好禪思, 也與鳩摩羅什 ( ) 有往來, 宣揚羅什的譯經 ; 也無怪乎慧皎在 高僧傳 中將這些人編入 < 義解篇 > 慧遠結 123 人於廬山彌陀像前建齋立誓, 共期西方, 是中國淨土宗結社念佛之始 ( 註 78) 學界普遍認定慧遠的門下是依 般舟三昧經 而得 念佛三昧且見佛, 慧遠亦於 < 大乘大義章 > 中曾與羅什探討過 般舟三昧經 中見佛之事, 羅什云 : 若人常觀世間厭離相者, 於眾生中行慈為難, 是以為未離欲諸菩薩故, 種種稱讚般舟三昧, 而是定力, 雖未離, 亦能攝心一處能見諸佛, 則是求佛道之根本也 ( 註 79) 可見未離欲的凡夫, 只要攝心於一處, 依般舟三昧而修持, 也能得三昧見佛 然而, 由於慧遠依該經而修持的範圍太廣, 故本節將僅 探討他對 禪與淨 的看法 慧遠於 < 廬山出修行方便禪經統序 > 云 : 夫三業之興以禪智為宗... 禪非智無以窮其寂, 智非禪無以深其照, 則禪智之要照寂之謂 ( 註 80) 由上可知慧遠是很重視 禪智, 有禪定無般若智慧, 則無法深達寂滅之境, 而有智慧無禪定的功力, 則無法深入般若明照之地, 故禪 與智是為達到寂滅涅槃不可少的要素,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慧遠不僅對 禪智 有心得, 更把禪定導入淨土念佛法門, 他於 < 念佛三昧詩 集序 > 云 : 夫稱三昧者何, 專思寂想之謂... 又諸三昧, 其名甚眾, 功高易進念佛為先 何者窮玄極寂尊號如來, 體神何變應不以方, 故令入斯定者, 即所緣以成鑒, 明則內照交映而萬像生焉 ( 註 81) 可見慧遠的念佛是以三昧 ( 定 ) 為基楚, 他認為專於一念 寂息妄想才能達到定的功夫, 又念佛是得到三昧的最佳途徑 只要 窮玄極 寂 - 一心專注佛號或佛像即能入定, 而定中所緣 ( 所觀 ) 之物則明, 明則會現前, 此即依念佛三昧見佛之意 此定中念佛 定中見佛的理 念即是 般舟三昧經 中依念佛三昧見佛之意, 也應是後來禪宗所提倡的 禪淨雙修 之濫觴 又 般舟三昧經 云 : 念阿彌陀佛, 專念 故得見之 ( 註 82) 住在廬山與慧遠共修的劉遺民也是定中見佛, 在慧遠與劉遺民書中云 : 遺民精勤偏至 專念禪坐始涉半年, 定中見佛 ( 註 83) 由此可知廬山慧遠的門下大都依定而見佛 不僅廬山慧遠與其弟子重視 禪智 與 念佛三昧, 羅什的門下也不乏其人跟隨此步調, 例如僧叡於 < 關中出禪經序 > 云 : 無禪不智無智不禪, 然則禪非智不照, 照非禪不成, 大哉禪智之業可不務乎 ( 註 84) 僧叡年二十二時, 已 博通經論, 並曾為羅什譯經做過 參正,( 註 85) 也為羅什所譯的經典撰寫多篇的序文, 可見叡對義解的重視 羅什曾對僧叡言 : 吾傳譯經論得與子相值, 真無所恨矣,( 註 86) 因此叡是羅什譯經事業的得力助手是不可否認的 又據史傳記載羅什入關 後, 先譯出 禪法要 三卷, 叡獲之日夜修習遂精, 因此僧叡早在遇見羅什之前已熟練禪法 對禪定與義解並重的僧叡也認為 " 禪與智 " 是解脫道上不可或缺的二大要素, 如上引文所述 此外, 叡對西方希求也不亞於慧遠, 他 常迴此諸業願生安養, 每行住坐臥不敢正背西方, 當他自知命盡時, 還床向西方, 合掌而卒, 是日五色香煙從叡房出 雖然傳記中沒有叡見佛之記載, 但他重禪智的念佛是相似於廬山派下 廬山門下如慧虔 慧持 慧永和僧濟也都是重義解, 並以西方為期 除僧叡之外, 羅什的學生如曇鑒 僧柔, 亦是精通經論 重禪慧 並誓生安養 總之, 把念佛導入禪定觀門中, 廬山慧遠與僧叡可說是 禪教統一 與 禪淨合修 的先驅了, 似乎不是唐朝的慈愍 ( 或慧日 ),

17 ( 註 87) 或宋代永明延壽禪師 ( ) 了 ( 註 88) 以上四類是初期彌陀信仰者往生西方修行法門的探討, 各依不同的經典修持, 仍然達到見佛往生的效果, 此可謂殊途同歸了 肆 淨土經典中的觀門 本節將以 無量壽經 與世親的 往生論 為中心, 探討往生西方的觀行法門 首先討論對初期彌陀信仰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也是大部 份往生者所誦持的 無量壽經, 繼而窺探 往生論 中的 觀行 法門, 接著分析此二部經 論之間的關係 < 淨土法門源流章 > 提到 無量壽經 的漢譯本據不同的經錄的記載就有五存七闕之說,( 註 89) 現存於藏經中只有以下五種 : T.12/361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四卷後漢 支婁迦讖譯 ( 註 90) T.12/362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二卷吳 支謙 T.12/360 佛說無量壽經 二卷曹魏 252 康僧鎧譯 T.11/310 大寶積經 的 ( 無量壽如來會 ) 二會唐 693 菩提流志譯 T.12/363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三卷宋 1001 法賢譯 最古的兩漢譯本 平等覺經 與 過度人道經 的內容大致相同, 例如 : 二十四願 三輩往生 五惡五善之說等的內容與次序都相同, 故其所持的原文本應也是無異 ( 註 91) 但是此兩本均有內容翻譯不順, 與語詞使用不一致的缺失, 尤其 平等覺經 語詞使用不統一, 導致 意思矛盾之處頻生, 例如卷二 : 佛言阿彌陀佛國, 諸阿羅漢般泥曰 ( 洹 ) 去者無央數, 其在者 新得阿羅漢者, 亦無央數都不為增減也 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行入大海中, 寧能令海水為增多不 不能 是大海為天下諸水眾善中王也, 故能爾耳 佛言無量清淨佛國亦如是... ( 註 92) 文詞不甚通暢之外, 又在同一段中 阿彌陀佛國 和 無量清淨佛國 同時出現, 乍看之下很容易令讀者誤認為是兩個不同的佛國 諸 如此類的矛盾在該經中出現頻繁, 也難怪在 高僧傳 中沒有依此兩部經為修持的實例出現, 由此亦可推論它們流通並不廣, 所以當康僧鎧 的 無量壽經 譯出之後, 才會普為接受 ( 註 93) 再者, 宋法賢的 無量壽莊嚴經 可說是前譯幾部經的綜合本, 在王日修作的序文上言 : 大 概乃取其所優, 去其所劣,( 註 94) 故其原本的真實性有待考量, 本文將不予參考 由內容的差異中不難發現以上五種漢譯本中應該有不同的原文本, 又依據本文第二節語詞的討論得知, 在早期彌陀信仰中康僧鎧的 無 量壽經 應是流通較廣的一部 現存於各國圖書館中的 無量壽經 的抄寫本高達二十三種之多, 此中也有五種已校正的刊定本 ;( 註 95) 又這五種的漢譯經已難找到其原來的原文本, 故筆者只選擇 F.Max Muler and B. Nanjio 所持的梵文本與英譯本 : The larger SukhAvatI-vyUha 與漢譯本做比較 ( 註 96) 因為本節僅針對 觀門 的部份做討論而已 事實上, 這些淨土經典的原文並非是印度本土的文字 最早的印度淨土佛經是 無量壽經 與 阿彌陀經, 從它們文詞的用法與經典 內部架構等種種證明, 學者藤田宏達 (Fujita Kotatsu) 認為它們是出自大約於西元 100 年時西北印度的貴霜王朝 從漢譯本的文學理路上

18 可窺探出, 這兩本經典的原始語言應該是 Gandhari, 它是存在於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後三世紀之間, 是西北印度和中亞地區的一種 Prakrit 的 語言 ; 而且早期淨土經典的翻譯者都是來自於中亞與西北印度地區 ( 註 97) 此外, 此類早期的經典大都以 三昧 為經名, 如漢 般舟三昧 經 西晉 如幻三昧經, 然而到了東晉末與劉宋時代, 這些以 三昧 為經題的經典, 即被 觀 字所取代了 它們大都是專住觀想 (visualization) 大乘的佛與菩薩, 而這些禪觀經典也大約於第四世紀盛行於中亞地區,( 註 98) 約在第五世紀初時就陸續的傳入中國並翻譯為漢文了, 例如 普 賢觀經 或 觀無量壽經 因此西北印度與中亞地區可說是這些 觀經系列 的發源地了 經筆者的比對發現康僧鎧的 無量壽經 二卷 ( 以下簡稱康本 ) 與菩提流志 大寶積經 的 < 無量壽如來會 > 二會 ( 簡稱流志本 ), 在 卷上中, 兩本的文章次序與內容大致相同 : 敘述四十八願及描寫極樂國土的莊嚴 然而在卷下中, 兩本的差異就較大了, 流志本有雷同的 三輩往生的內容, 卻無 三輩 的字樣, 而康本就明言 三輩 ; 又流志本省掉了 五惡五善 此一大段的討論 F.Muller 翻譯所持的 原本比較接近流志本, 據他自己的推算該原本應是 1884 年所用的經典 ( 註 99) 在其英譯本上 Muller 有多處的翻譯參考了康本 流志本與 西藏本, 並在注釋中做了說明, 因此該本在西方國家中常被使用 至於該經中提及 念佛往生 之事, 到底其法門是如何, 以下將做簡要的探討 在康本中述及無量壽佛光明威神之時提到 : 若有眾生 聞其光明威神功德, 日夜稱說 至心不斷, 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 註 100) 然流志本與 Muller 的英譯本卻無此段 依筆者的推斷此 至心 不斷, 應是持續不斷的相續心, 也應相似於定心, 因為該經多處提及 專意, 亦應是 專心一意 之義了 在該經中提到 一念 專 念 之語詞, 它們應有其特殊的解釋, 如以下數段的討論, 在康本卷下 :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 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 註 101) 然流志本也幾乎同義 : 他方佛國所有眾生, 聞無量壽如來名號, 乃至能發 一念 淨信歡喜愛樂, 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 隨願皆生得不退轉 ( 註 102) 這裡的 一念 在 Muller 本中指的是誠心歡喜的一念心, 即是 :"Raise their thought with joyful longing, even for once only",( 註 103) 即 是 生起欣喜渴望的念頭, 即使只有一念 ( 也好 ) 此 欣喜渴望 在 無量壽經 梵本上只有相似詞 "adhyazayena prasadasahagatena" ( 註 104)( 信心歡喜 信樂 ) 另 prasada 意為 "to settle down, to become satisfied or pleased" ( 安定 愉快的 ), 又 prasannacitta 指的是 "clear bright pure mind" ( 清淨的心 ) ( 註 105) 故此處的 " 一念 " 應該是指發出 欣喜 渴望 肯定的一念心 了 另有 專念 專意 出現於該經中, 其義並非指 一念心 了 康本在三輩往生的經文中提到 : 其上輩者, 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修諸功德 中輩者,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下輩 者 一向專意乃至十念, 念無量壽佛.. ( 註 106) 流志本言 : 若有眾生於他佛剎發菩提心, 專念 無量壽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願生極樂世界欲見無量壽佛者 復當 專念 極樂國土 若有眾生住大乘者, 以清淨心向無量壽如來, 乃至 十念 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 獲得一念淨心, 發一念心, 念無量壽佛 ( 註 107)

19 此處的 一向專念 專念, 在 Muller 本上是指 "He must direct his thought with perseverance and excessive desire towards that Buddha country...and being born there." ( 註 108) 即是 以堅定迫切的心, 一心嚮往佛國與往生 之義 又康本的 一向專意乃至十念, 念無量壽佛, 流志本的 發一念心, 念無量壽佛, 在 Muller 本中是指 "meditation on the TathAgata by giving him the ten thoughts",( 註 109) 即是 給予十 次以如來為中心的觀想 因此依 Muller 的譯本, 此 專意, 也應是靜坐中的 觀想 之意了 事實上, 在梵文本中 念 的原語是什麼呢? 梵本的 阿彌陀經 提到 : "buddhanusmrtih kaye samtisthati "( 對三寶稱念的 - 念佛 ), ( 註 110)[Sam]anusmarati, anusmrti 即 隨念 之意, 其語源由 sam anu- smr ( 憶念 ) 演變來的,smritya 有 "to remember, recollect, bear in mind, think of, be mindful of,call to mind" ( 記得 由心念起 專心於 ) 之義,( 註 111) 也可說是指 心念 的意思, 也難怪漢文譯為 念 該 經又提及 :"buddhamanasikara utpadyate" ( 作意念佛往生 ),( 註 112)manasikaroti, manasikara 是 作意, 由 manasi- kr ( 思念 ), manas 是 "mind" ( 心 ),manasi-kara 有 "taking to heart" ( 直入心裡 ) 之意 ( 註 113) 這 隨念 與 作意 可說是 念佛思想 中 念 的本意了, 故淨土宗的 念佛 應是 從心念起, 專意觀佛 之意了 ( 註 114) 總之, 漢譯 無量壽經 中的 念 有 一念心 嚮往的心意 與 一心止住的內觀 等多層的意思 然分析了該經的經文, 筆者 倒認為 將念頭止於一念的觀想無量壽佛, 並誠心迴向願生彼國, 是該經所要詮述的往生法門, 其中的 念 禪觀的含意很深, 也難怪 高 僧傳 中往生安樂國的僧侶幾乎各個精通禪定 不僅 無量壽經 有禪定觀門的意思, 且 觀無量壽經 在經題上也明顯的表明著是禪觀的經典, 其梵文經名 AmitAyur-dhyAna-sUtra (Meditation on Buddha AmitAyus), 即是 阿彌陀佛禪經 其經文提示著十六行觀, 又經中佛說此經名為 觀極樂國土 無量壽佛 觀世音 菩薩 大勢至菩薩, 並云 : 行此三昧者, 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 ( 註 115) 前段 J.Takakusu 的英譯本上云 : "The SUtra should be called the meditation on the Land of SukhAvatI, on Buddha AmitAyus..."( 本經應名為禪思於極樂國 禪思於彌陀佛...", 又後段云 :"Those who practise the SamAdhi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SUtra will be able to see, in the present life, Buddha AmitAyUs and the two great Bodhisattvas." ( 修練此三昧, 這一生中即能見彌陀佛與二大菩薩 ) ( 註 116) 因此, 可想而知該部禪經是觀想該國土與其佛菩薩們, 而得到三昧 梵文 dhyana 是 meditation ( 禪坐 ), 而 三昧 samadhi 是 supernatural calm 即是禪定的境界, 此兩字都與 專心一意 集中精神 有關 依本文第三項的研討, 觀 無量壽經 並非初期彌陀信仰者行門的依據, 故本文將不予於深入探討 般舟三昧經 顧名思義 三昧 (samadhi ) 是禪觀念佛的經典 印順 法師在 < 淨土新論 > 中提及 : 般舟三昧經 所說的念佛, 是念佛三昧, 念為憶念或思惟 佛身的相好及極樂世界的莊嚴, 都不是一般眾生的現前境界, 必須因名思義, 專心繫念, 使觀境明顯的現前, 所以念佛即是修念佛觀 ( 註 117) 很顯然地, 引文中的 念 也與梵文的原意相同, 有 憶念 思惟 專心繫念 之意 至於如何成就念佛三昧, 印順法師又說 : 念是繫心一處, 令心明記不忘 與念相應的慧心所, 於所緣極樂依正的境界, 分別觀察 這樣的念慧相應, 安住所緣, 如達到 心一境性 -- 定, 就是念佛三昧成就了 ( 註 118)

20 引文之意是以定心相應所緣的境界, 才能得到三昧的境界 在該經中也數次提到 念 專念 止念, 例如 : 如法行持戒完具, 獨一處止念西方, 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 欲來生者當念我名, 莫有休息則得來生, 佛言專念故得往生 ( 註 119) 此處的 專念 止念 應是止於一念的定心, 與印順法師的 繫心一處 是相似的 只是 般經 所言的三昧見佛不只限於見阿彌陀佛, 而是見十方佛, 可見 般經 的念佛法門是 自力的禪觀 除了以上所討論的經典之外, 東晉 ( ) 佛陀跋陀羅 (Buddhabhadra) 譯 觀佛三眛海經 ( 亦稱觀佛三眛經 ), 劉宋時代, 約於 462 A.D. 功德直 (GuNaZIla) 也譯了 菩薩念佛三昧經, 又 普賢觀經 也於劉宋 期間譯的 由這些經典的翻譯趨勢中, 不難發現從晉朝至南北朝期間, 由念佛及觀佛而得到三昧的修行方式, 似乎是當時潮流中的一支, 所以這類的經典幾乎都是在此期間譯成, 藉此也不難揣測初期往生彌陀淨土者 念佛三昧 的功夫了 不僅以上數本彌陀經典重視 觀 門, 世親的 往生論 也不忽略 止觀 的修學, 尤其對 觀門 的討論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二 菩提流支譯世親菩薩著的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SukhAvativyUhopadeZa 約 529 A.D.), UpadeZa, 有 pointing out, instruction, prescription ( 指出 指導, 指示 ) 之意, 漢譯為優婆提舍或 論, 故又稱無量壽經論 淨土論 往生論 該論只有漢譯本無梵與藏本, 又基於世親的修學背景, 學術界有 往生論非世親之作 的懷疑 ( 註 120) 然本文只探討 觀 的部份, 故其真偽將不考慮 曇鸞為其注解了 往生論註 並極力提倡 他力本願 的思想, 仰仗阿彌陀佛 ( 註 121) 事實上, 作者在其 往生論 中似乎沒有強調依賴他力 ; 相反地, 依筆者的看法, 他倒是注重 自力, 其自力行中的核心即是 止觀 的成就 K.Tanaka 亦云 :"He identifies the aspiration for rebirth with concentration (Zamatha) and visualization with insight (vipazyana)." ( 註 122)( 他 ( 世親 ) 肯定往生的意願是基於止與觀 ) 在此論的開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總說 中以 96 個偈頌表達了 無量壽經 全文的意思, 並在偈頌中一再地提到 觀, 例如 觀彼世界相 觀十方無礙 觀佛本願力, 又在偈誦之後很明白的指出 : 此願偈明何義, 觀安樂世界, 見阿彌陀佛, 願生彼國土故 云何觀, 云何生信心, 若善男子善女人, 修五念門成就, 畢竟得生安樂國土, 見彼阿彌陀佛 ( 註 123) 以上引文充份表達出作者撰寫此論的動機, 並表明最終的目的是往生安樂世界, 其修行的次第是 : 觀想 安樂國的殊勝 再者祈願親 見彌陀佛 最後往生彼國 ; 其次提到如何 觀, 如何產生信心, 只要成就五念門的修法, 最後得生彼國 此中的五念門即是禮拜門 讚歎 門 止願門 觀察門與迴向門, 此五念門可說是以 止觀 為核心 對於第一與第二門, 世親菩薩僅以身 口二業簡單解說, 而第三作願 門, 他明白的指出是依 奢摩他 (Zamatha), 至於第四觀察門, 則言是 毘婆舍那 (vipazyana) 了, 如文 : 云何禮拜, 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 為生彼國意故 云何讚歎, 口業讚歎, 稱彼如來名,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如彼名義, 欲如實修 行相應故 云何作願, 心常作願, 一心專念, 畢竟往生安樂國土, 欲如實修行奢摩他 云何觀察, 智慧觀察, 正念觀彼, 欲如實修行毘婆舍 那故 ( 註 124) 分析以上的引文得知為了生彼國, 故身禮拜彼佛 ; 為了如法的修行與彼佛相應, 故口業讚歎彼佛 ; 又為了堅持往生彼國的願望, 止心一

21 念的修奢摩他 ; 更為了如實的修毘婆舍那的原故, 以智慧來觀察, 並以正念來觀照 可見前四門都是 修行門, 為了往生彼國所做身 口 意的努力, 而意則分為二門 : 止 與 觀 作願門的 作 當動詞有 興起 之義,( 註 125) 即是興起一個往生安樂國土的願望, 而且是踏實修行 止 於一念的功夫 梵文 Zamatha ( 奢摩他 ) 英譯為 tranquillity, quiet ( 寧靜 ), 亦可解為 "To concentrate the mind, to calm oneself" ( 使心專注 );( 註 126) 它在漢譯經典中一向被翻 譯為 止, 止住煩惱的定相, 如 翻譯名義集 卷四 : 奢摩他, 此云止, 涅槃經云, 奢摩他名為能滅, 能滅一切煩惱結 ; 又名能調. 又曰寂靜, 能令三業成寂靜故, 又曰遠離 又曰能清 故名定相 ( 註 127) 調伏諸煩惱 止住一切的念頭之後, 就得進入第四門 -- 毘婆舍那的觀察門了 毘婆舍那梵文 VipaZyanA, 英譯為 Right knowledge ( 正 見 ), 亦解為 "To observe objects minutely" ( 仔細地觀照住主題 ) ( 註 128) 漢譯為 " 觀 ", 與慧相應的觀照, 如 翻譯名義集 卷四敘述 : 毘婆舍那, 此云觀, 涅槃云, 毗婆舍那名為正見, 亦名了見, 名為能見, 名曰遍見, 名次第見, 名別相見, 是名為慧 ( 註 129) 可見這觀門即以智慧為前題的 內觀, 入了第三門 止住念頭一心專注 之後, 緊接著即入第四門 - 觀察佛國土 阿彌陀佛與彼諸 菩薩的三種莊嚴功德 世親在該論中詳細地解釋了此三種功德, 它的解說就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二 在觀門之後, 世親對 止觀 的成就明 言 :... 應知如是菩薩奢摩他 毘婆舍那廣略修行, 成就柔軟心,( 註 130) 有進退自如的柔軟心之後, 才能成就慈悲心而進階到 巧方便迴向 的第五門 - 迴向門, 以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苦惱, 迴入生死教化眾生 世親做結論時亦明白指出有關禪定的三昧行, 他說 : 入第三門者, 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 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 得入蓮華藏世界 入第四門者, 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 修毘婆舍那故, 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 菩薩入四種門, 自利行成就 出第五門利益他, 迴向成就 ( 註 131) 由引文中得知, 世親的結論是欲往生西方安樂國土者, 必修以止觀為重心的自力行, 待前四門成就了, 再向前邁進第五門的利他行 - 迴 向 由以上種種的討論中得知 往生論 的重心還是在 止觀 的自力行, 似乎並非曇鸞註解中所強調的 依佛的本願力, 也難怪有學者 批評他的註解有多處歪曲世親之原意 ( 註 132) 世親是依 無量壽經 撰寫 往生論, 由經題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中的 願生 字樣, 吾人應該不難揣測該論是作者表達其 個人祈望往生安樂國的發願偈文, 在偈文之後明白的提示著作者撰寫此論的用意 ( 見註 123 的引文 ) 因此該論作者只是針對 無量壽經 中提 示的往生方法配合他個人的體會而發揮, 他把經中的 專意 念 (anusmrti) 提昇至 止 (Zamatha) 與 觀 (vipazyana) 的修學 最 後世親以四門的自力行導向第五門迴向利益他行的大乘菩薩道, 以成就最終的佛道來總結該論 結論 綜合以上的討論, 我們發現初期中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 大都以禪觀為主修, 或以持戒 或誦 無量壽經 法華經 < 普門品 > 為

22 往生的助緣 ; 而且早期的 般舟三昧經 與 無量壽經 都是注重心念的念佛, 非口頭的稱唸 誠如印順法師所提 : 般經 著重於平時的修行, 以平時見佛, 作為往生的確證 ; 而 無量壽經 著重臨命終時的見佛往生 要求往生, 必先見佛, 見佛而後能往生 ( 註 133) 很明顯的是 見佛為往生淨土的明證, 但如何能見佛呢? 當然如以上討論的經典所言 隨念 作意 的 專心一念 的觀佛了 事實上, 這些彌陀的經典在不同朝代的傳譯與流通, 對中國淨土宗派的影響是深遠的 由 般經 的平時修習止於一念的功夫, 而得念佛三昧的定心, 到 無量壽經 的三輩往生在臨命終時的見佛 夢佛, 乃至 觀無量壽經 的九品往生, 此中往生的條件由定心的 見佛, 到五逆十惡之人的 十念稱佛, 其尺度是明顯的由窄而寬 由 定心 到 散心 由 觀佛 到 持名 由 自力 到 他力 原來是有這些經典修行 往生尺度放寬的依據, 也難怪中國的淨業行者由初期的 定心觀佛 的往生, 到後來的 持名念佛 依賴他力 的往生, 可說是 有因有緣 的了 總之, 戒 定 慧三學是修習佛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止觀 是定學的一部份, 又欲往生淨土者, 依 止觀 的成就而見佛, 應該是比較安全 穩當的往生法門了 (Oct.20,1996, Bodhi Vihara) 注 釋 註 1:T.53/2122, P.616b. 以下大正新修大藏經以 T 代表, 並 T./ 冊數 / 經號, 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1995. 註 2:T.51/2071;T.49/2035, PP.260~290;T.51/2072, 卍續藏經 第 134 冊, 台北 : 新文豐出版公,1983 註 3: 詳盡敘述於 淨土往生傳,T.51/2071, P.109a 註 4: 一般簡稱 觀無量壽經 為 觀經 見 法寶總目錄 第一冊, P.244b, 但早期佛教並不然, 本文下一節將討論 註 5: 此十八賢均願往生 ` 安養, 見 佛祖統紀 卷 26, T.49/2035, PP.265~268. 註 6: 慧皎並未言法度有往生的瑞相, 宋 淨土往生傳 與明 往生集 均未將他編入, 然筆者認為依傳文他能為妖 神受戒, 以 ` 苦節聞名, 又偏講 無量壽經, 應有往生 ` 安養, 故將其列入 表一 註 7: 佛祖統紀 云 法盛, 居金陵道場寺習十六觀想 T.49/2035, P.281c. 但 比丘尼傳 中無此記錄 註 8: 佛祖統紀 云 道爰,.. 無量壽佛像, 忽於眉間放大光明... 像與爰記曰 ` 汝舍此身必生我國 ', 即於像前端坐而化 T.49/2035, P.281c 但 比丘尼傳 中並無明白記載其往生之事, 僅云造金佛像感應之事, 然本文也將其列出以供讀者參考 註 9:M.Monier-Willia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1990, P.1221b. 註 10: 同上, Ibid, P.1230b. 註 11:Franklin Edgerton,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rammar and Dictionary, Vil.II,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1985, P.601a.

23 註 12:William Soothill, 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 台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 P,394b. 註 13:F.Edgerton,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rammar and Dictionary, P.597a 註 14: 大正藏索引 No.31, P.206a, P.666d. 註 ,PP.431~438. 註 16:M.Monier-Willia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81c. 註 17: PP.35~121, 本文在此僅做幾個詞句的比較 註 18:T.12/360, PP.270~278. 註 19:T.12/366, PP.346~348. PP.431~.438 註 20:T.50/2059, P.418c. 註 21: 鄭郁卿, 高僧傳研究 中提及寶唱於梁武帝 510 年起草寫 名僧傳,P.9, 完成於 514 年,P.12. 至於慧皎何年完成 高僧傳 是個頗為爭議的問題 雖然慧皎在自序中言 : 該傳 始于漢明帝永平十年 (67), 終於梁天監十八年 (519), 凡 453 載, 那年慧皎僅是 23 歲, 不可能完成於該年, 筆者認為這 453 年是他收集人物傳記的年限, 即是收集在 519 年之前 ( 做古 ) 的人物, 非完成傳記的時間 鄭郁卿於其書中曾揣測 : 慧皎可能在其 30 歲時才著筆, 台北 : 文津出版社,1987,,P.12. 註 22: 卍續藏經,No.134, PP.28~31. 註 23:T.50/2060, PP.519c 567a 577c 585a 633a. 註 24:T.20/2060, PP.608a 565b 588b. 註 25:SukhAvatIvyUha [Larger], 收於 梵藏和英合璧淨土三部經 中, 於 淨土宗全書別卷, 大東出版社, 1961 再版 : P.96, 第 10 行 ; P.32, 第 2 行 ; P.134, 第 12 行 註 26:Monier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201. 註 27:SukhAvatIvyUha [larger], P.112, 第 17 行, P.24, 第 12 行 註 28:Monier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661. 註 29:SukhAvatIvyUha [Larger], P.90, 第 行 ; P.40, 第 15 行 註 30:Monier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183. 註 31: 請參考藤田宏 PP.519~522 有更詳細的解說 註 32:T.12/360, P.267b. 註 33:SukhAvatIvyUha [Larger], P.20, 第 21 行 註 34:T.11/310, P.560b.

24 註 35:T.11/310, P.562c. 註 36:T.9/262, P.28b, P.43c. 註 37:H.Kern and B.Nanjio, Saddharmapundarika, St.-petersbourg, , P.206, 註 38:T.12/367, PP.348~351. 註 39: 見 K.Tanaka, The Dawn of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Doctrin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0, P.2. 註 40: 見 K.Tanaka, 同上, P.205, Note.4. 註 41:T.40/1819, PP.826~834. 註 42: 見 K.Tanaka, 同上註 40, P.3. 註 43:T.50/2059, P.395bc; T.51/2071, P.109ab, 傳記上載 ` 釋僧顯 ', 非 ` 竺僧顯 ', 但傳文內容大致相同 ; 另 T.51/2072, P.128b. 註 44:T.13/417, P.899a. 註 45: 冉雲華, 中國禪學研究論集, 台北 : 東初出版社,1990, P.12. 註 46:T.50/2059, P.404c, T.51/2067,P.23. 註 47:T.51./2072, P.128c. 註 48:T.50/2059, P.398c. 註 49:T.50/2059, P.380.bc 註 50:T.50/2059, PP.402a,405c. T.50/2060, PP.470b,495c,532b,633a. 註 51:T.40/1819, PP.831c,832a,833c,834b 註 52:T.47/1957, P.1c. 註 53:T.37/1749, P.179c. 註 54:T.37/1749, PP.182ab, 183ab. 註 55:T.37/1750, PP.186~194. 註 56:T.47/1961, P.80b, T.12/365, P.341c. 註 57:T.55/2149, P.332a. 註 58: 有關陳瓘的簡單生平記載於 佛祖統記 卷十五,T.49/2035, P.226a. 註 59:T.49/2035, P.442bc. 天台宗中立法師, 賜號明智, 修天台教觀, 並勤修淨業, 卒於宋政和五年 (1115), 見 佛祖統記 卷十四,T.49/2035, P.220b. 註 60:T.49/2035, P.444b.

25 註 61:T.47/1961, P.81c. 註 62:T.37/1746, P.122b. 註 63:T.37/1752, P.238b 註 64:T.46/1921, P.606a. 註 65:T.9/277, P.391c. 註 66:T.46/1912, P.192b, T.9/277, P.389c. 註 67:T.47/1958, PP.18a, 16c. T.12/365, PP.341a,344c. 註 68:T.47/1959, PP.23b,24c,25c; T.37/1753, P.246ab;T.47/1963, PP.86~88;T.47/1969, PP.153~155. 註 69:T.50/2059, P.343c. 註 70:T.51/2072, P.128c. 註 71: 見筆者拙作 觀世音經考, 載於本學報 P.22. 註 72: 見筆者拙作 觀世音經考, 載於本學報 P.25. 註 73:T.9/263, P.126c. 註 74:T.9/262, P.54c. 註 75:T.50/2059, PP.323~324,383~387, 388~395. 註 76:T.50/2060, PP.562~567, T.49/2035, P.274. 註 77:K.Tanaka, The Dawan of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Doctrine,P.13. 註 78:T.50/2059, P.358c. 註 79:< 大乘大義章 > 收集於 卍續藏經, 第 96 冊,PP.13~14. 註 80:T.55/2145, P.65b. 註 81:T.52/2103, P.351b. 註 82:T.13/417, P.899a. 註 83:T.52/2103, P.304b. 註 84:T.55/2145, P.65b. 註 85: 參正即是 參考佐正, 出自孔穎達的 周易正義序 : 仰觀俯查, 以相參正, 中文大辭典, 台北 :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1985, 五月, 七版, 十冊之第二冊,P.368. 註 86:T.50/2059, P.364b.

26 註 87: 有云他是提倡念佛與禪修合一的第一人, 見 K.Ch'en, Buddhism in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347~348. 註 88: 延壽著 萬善同歸集,T.48/2017, P.958. 註 89:T.84/2687,P.193a 1993, PP.30~82, PP 註 90: 支讖約於 167 年譯 平等覺經 之說, 已被近代學者所否定, 而認為該經是 258 年為白延 ( 帛延 ) 所譯, 見 K.Tanaka, The Dawan of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Doctrine, P.13, PP.41~49. 註 91: 印順法師於 < 淨土新論 > 中提及這兩譯本 推論從月支所傳來的, 見妙雲集 淨土與禪, 台北 : 正聞出版社,1982, P.46. 註 92:T.12/361, P.289bc. 註 93: 在 K.Tanaka, The Dawan of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Doctrine, 指出該經非出自康僧鎧之譯, 而是佛陀跋陀羅 (359~429) 與寶雲 (376~449) 所譯, 依此而推, 該經大概在 421 年左右譯出, 見 P.16. 但筆者認為此推論有些牽強, 故維持康譯之舊說 註 94: 大阿彌陀佛經序 T.12/364, P.326c. 註 95 PP.13~19. 註 96:" SukhAvatI - vyuha", Description of SukhAvatI, the Land of Bliss, ed. By F.Muller and B.Nanjio (Anecdota Oxoniensia, Aryan Series, Vol.I, Part II). Oxford, 英譯本 "The Larger Sukhavati-vyuha", Sacred Book of the East Series, Vol.XLIX.India: Motilal Banarsidass, 1972 註 97: 見 k.tanaka, The Dawn of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Doctrine, PP.3~4,206, note.15. 註 98:Ibid., 同上, P.10. 註 99:F.Muller, "The Larger SukhAvatI - vyuha ", 在 " 緒論 " (Introduction), P. VIII. 註 100:T.12/360, P.270b. 註 101:T.12/360, P.272b. 註 102:T.11/310, P.97c. 註 103:F.M.Muller, "The Larger SukhAvatI-vyUha", P.45. 註 104:SukhAvatIvyUha [Larger}, P.96, 第 3 行. 現存的漢譯本已難找到同本的原文本, 故只能於現存的梵本中找相似詞 註 105:M.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696. 註 106:T.12/360, P.272bc. 註 107:T.11/310, PP.97~98. 註 108:F.M.Muller, The Larger SukhAvatI-vyUha, P.45. 註 109:Ibid., 同上 P.46.

27 註 110:SukhAvatI-vyUha [Smaller],P.200, 第 12 行 註 111:M.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1271c. 註 112:SukhAvatIvyUha [Smaller], P.198, 第 21 行. 註 113:M.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P.783~784. 註 114 P.545. 註 115:T.12/365, P.346b. 註 116:J.Takakusu, "The AmitAyur-DhyAna-SUtra", 收集於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 Series, Vol.XLIX, India: Motilal Banarsidass, 1972, PP.199~ 200. 註 117: 印順法師, 妙雲集 淨土與禪,PP.43~44. 註 118:Ibid, 同上, P.44. 註 119:T.13/417, P.899ab. 註 120: 見 Minoru Kiyota, "Buddhist Devotional Meditation: A Study of the SukhAvatIvyuhopadeZa", 該文收集於 Mahayana Buddhist Med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dia: Motilal Banarsidass, 1991, PP.249,252~254. 註 121: 見望月信亨, 中國淨土教理史, 釋印海譯, 台北 : 慧日講堂,1974, PP.56~7. 註 122:K.Tanaka, The Dawn Of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Doctrine, P.12. 註 123:T.26/1524, PP.230c~231a. 註 124:T.26/1524, P.231b. 註 125: 作 有 興起 立起 建 為也... 等多義. 中文大辭典, No.1, P.918. 註 126: 見 M. 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1054a. Japanese-English Buddhist Dictionary, Daito Shuppansha, Tokyo,1965, P.272a.. 註 127:T.54/2131, P.1118b. 註 128: 見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P.974c. Japanese-English Buddhist Dictionary, P.16b. 註 129:T.54/2131, P.1118b 註 130:T.26/1524, P.232c. 註 131:T.26/1524, P.233a. 註 132: 見望月信亨著, 釋印海譯, 中國淨土教理史, " 是曇鸞個人之主張, 恐非往生論之原意 ", P.58, 又 "... 不吻合世親之原意 " P.59.

28 註 133: 印順法師,< 淨土新論 >, PP.49~50.

29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 以南北朝 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圓光佛學學報第二期 ( ) 圓光出版社發行頁 頁 31 提要 本文以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的實例為基礎, 劃分四種的淨土觀行, 以窺探初期中國佛教往生彌陀淨土者的修行法門與經典依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 以南北朝 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圓光佛學學報第二期 ( ) 圓光出版社發行頁 頁 31 提要 本文以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的實例為基礎, 劃分四種的淨土觀行, 以窺探初期中國佛教往生彌陀淨土者的修行法門與經典依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 以南北朝 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圓光佛學學報第二期 (1997.10) 圓光出版社發行頁 29-62. 頁 31 提要 本文以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的實例為基礎, 劃分四種的淨土觀行, 以窺探初期中國佛教往生彌陀淨土者的修行法門與經典依據 又根據 無量壽經 的梵文本, 探討漢譯 往生 的原始意義 與 極樂國土 淨土 譯詞的演變過程, 以及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23 :, :,,,, [ 2 ] ( 2, P164c 165a),,,,,, :, ( ),,,,,,,,,, 3, (N g rjuna, ) 13 : :,? :,,, [ 2 ] ( 25, P154c),,,,,,,,,,, ( ),, :,, ;, ;, ;, ;, [

23 :, :,,,, [ 2 ] ( 2, P164c 165a),,,,,, :, ( ),,,,,,,,,, 3, (N g rjuna, ) 13 : :,? :,,, [ 2 ] ( 25, P154c),,,,,,,,,,, ( ),, :,, ;, ;, ;, ;, [ 2007 2 ( ) No. 2 2007 47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 IVERSITY Vol. 47 ( 206 ) ( SOC IAL SC IENCE ED ITION) General No. 206 3 (, 510275) :,,,,,,,, : ; ; ; ; ; : : A : 1000-9639 (2007) 02-0065 - 06,, (635 71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9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Issue Concerning Assistant Pol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Regulation: Suzhou as an Example 陳銘聰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往生淨土論講記 民國五十二年冬講於臺北慧日講堂 釋如暘敬編 2012/08/30 壹 懸論 ( 壹 ) 釋題一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為淨土宗之要典此論全名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或稱 往生淨土論, 或簡稱 淨土論 我國淨土宗依三經一論立宗 1, 三經者, 一為 佛說阿彌陀經 ( 小本 ) 2 ; 二者亦名 阿彌陀經 ( 大本 ), 有多種譯本 3, 王龍舒居士會編為一種文字較易懂者,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淨土五經系列 佛說阿彌陀經 演講第二講演講緣起與受持功德利益 下 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 07 年 6 月 4 日菩薩戒弟子蔡恆明居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演講大綱

More information

3曇鸞的空觀思想-排後-3校.doc

3曇鸞的空觀思想-排後-3校.doc 71 384 414 72 476542 1 2 3 1 476 531 1955 803 1988 3 240 476 542 2 5 1 2003 9 4561 2006/04/23 http://www.confucius2000.com/buddhism/index.htm 3 73 384414 4 452536 携 508 55 6 50 470ac 1998 2 106110 199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中華佛學學報第 14 期 (pp.159-183): ( 民國 90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4, (2001)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彌陀淨 信仰對漢儒內 世界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1 研究報告與論文的寫作格式 CHAPTER 1-1 1-2 專 題 研究報告, 乃至論文寫作都 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而寫作的 工具, 除了堪稱石器時代所用的筆與紙 外, 打字機及電動打字機仍是至今尚未完 消失的機具, 然而, 步入雲端世紀之後, 電腦文書處理的軟體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利器 這裡首推大家耳熟能詳的 Microsoft Word 1-2 1-2-2 APA Preliminaries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摩尼教神“净风”与“惠明”异同考

                摩尼教神“净风”与“惠明”异同考 摩 尼 教 神 净 风 惠 明 异 同 考 芮 传 明 汉 文 或 非 汉 文 的 各 种 摩 尼 教 经 典 在 描 绘 创 世 神 祇 时, 经 常 出 现 诸 多 神 名, 其 中, 净 风 净 法 风 惠 明 广 大 心 Living Spirit Great Nous Light Mind Nom Quti 等, 大 致 可 以 分 成 两 大 类 : 汉 文 的 净 风 净 法 风 应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人權影像 : 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 1984 摘要 1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48 1984 1984 1984 1 98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1984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1903-1950 1984 40

More information

01Introduction_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01Introduction_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Three Baskets of the Dharma: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簡說漢譯佛教大藏經的發展與數位藏經的編輯 杜正民 Aming Tu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DDBC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補充教材 394 99 第 4 章第 3 節 伊莉莎白一世婚姻外交的智慧 / 一 前言 1998 Elizabeth 1 1558 1603 17 二 貞女女王的婚姻與外交策略 100 394 補充教材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2 Anne Boleyn 6 1547 10 1558 5 1558 25 45 3 400 40 3 4 101 5 6 7 1577 6 8

More information

想像力能將世界形成家園, 也可形成一個煉獄或戰場 是那看不見之事, 決定你如何看待這世界, 看它為家園 或煉獄, 還是戰場 沒有人住在 客觀 的世界裡, 只有一個經想像過濾的世界 Czesław Miłosz 1980 a imagination image 2015 /

想像力能將世界形成家園, 也可形成一個煉獄或戰場 是那看不見之事, 決定你如何看待這世界, 看它為家園 或煉獄, 還是戰場 沒有人住在 客觀 的世界裡, 只有一個經想像過濾的世界 Czesław Miłosz 1980 a imagination image 2015 / 想像力 封面故事昏睡中的 2015 / 5 6 13 想像力能將世界形成家園, 也可形成一個煉獄或戰場 是那看不見之事, 決定你如何看待這世界, 看它為家園 或煉獄, 還是戰場 沒有人住在 客觀 的世界裡, 只有一個經想像過濾的世界 Czesław Miłosz 1980 a imagination image 2015 / 5 6 14 封面故昏睡中的 想像力 誰來喚醒? Heike Goebel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2014 年度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目錄 1 4 2 5 3 7 3.1 7 3.2 8 3.3 8 4 9 4.1 9 4.2 2014 10 4.3 11 5 16 5.1 16 5.2 18 5.3 20 5.4 21 6 22 6.1 22 6.2 23 6.3 24 6.4 25 6.5 26 6.6 27 6.7 27 6.8 27 7 28 7.1 28 7.2 29 7.3 30 7.4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1 1 1983 549 1977 59 2 2 3 4 5 2 2000 5-143 3 4 1998 709 5 640 3 4 5 6 6 6 10-12 7 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1 12 1921 7 66-79 8 12 1929 12 691-697 9 1962 9 20 10 1989 3 385-397 11 1963 343-365

More information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充 唯 使 听 人, 勿 畜 奴 婢 及 六 畜 等 非 法 之 具 3 所 谓 斋 食, 显 然 是 指 素 食, 则 按 摩 尼 教 教 规, 其 信 徒 必 须 终 生 素 食 摩 尼 教 置 有 十 大 戒 律, 三 条 针 对 口, 三 条 针 对 心, 三 条 针 对 手, 一 条 针 论 古 代 中 国 的 吃 菜 信 仰 芮 传 明 众 所 周 知, 戒 杀 生 是 佛 教 的 主 要 戒 律 之 一 戒 是 梵 文 śīla 的 意 译, 为 防 禁 身 心 之 过 之 义 1 通 常 说 来, 有 五 戒 八 戒 十 戒 及 具 足 戒 等 类 别, 而 杀 生 之 戒 则 被 列 为 诸 种 戒 律 的 基 本 戒 条 五 戒 乃 是 信 奉 佛 教 之 在 家 人 (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藕 益 智 旭 的 菩 薩 思 想 之 研 究 A Study of Ouyi Zhixu s thought on Bodhisattva Precepts 研 究 生 : 釋 延 明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論文摘要 智旭身處的時代背景 可謂是政治腐敗 社會經濟紊亂的態勢

More information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16 期 論未來世代的權利 : 原初位置的啟示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楊士奇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摘 要 original position the Non-Identity Problem 關鍵詞 : 未來世代, 人格不同一問題, 權利, 原初位置 105 壹 前言 1 Richard T. De George 1 A7,2013 5 21 2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314/174702.htm 106 2 George,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253-277

253-277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53-277 21 1 92 6 1085 1055-1101 1 * 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s 1 253 254 21 1 1036-1101 2 : 3 1048-1116 1977 280d 10 1974 6b-7a 1991 155 2 11 7b-8b 26 1982 1374 809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一 Hot Potatoes 命 題 軟 體 操 作 說 明 一 註 冊 操 作 程 序 1. 進 入 Hot Potatoes 的 官 方 網 站 網 址 http://web.uvic.ca/hrd/hotpot/index.htm 並 點 選 Register 2. 點 選 read the licence terms. 閱 讀 使 用 說 明 3. 點 選 I have read the license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CONTENT 02 社 論 佛 教 的 慈 悲 主 義 本 社 04 特 別 報 導 寒 冬 送 暖 見 溫 情 華 嚴 蓮 社 101 年 冬 令 慰 問 金 發 放 典 禮 特 別 報 導 編 輯 部 08 人 間 關 懷 慈 悲 濟 世 不 捨 眾 生 從 華 嚴 蓮 社 冬 令 慰

目 錄 CONTENT 02 社 論 佛 教 的 慈 悲 主 義 本 社 04 特 別 報 導 寒 冬 送 暖 見 溫 情 華 嚴 蓮 社 101 年 冬 令 慰 問 金 發 放 典 禮 特 別 報 導 編 輯 部 08 人 間 關 懷 慈 悲 濟 世 不 捨 眾 生 從 華 嚴 蓮 社 冬 令 慰 謹詹於 民國一 二年三月廿八日 農曆二月十七 上午九時起 啟建七處九會海印道場修證法會一永日 三月廿九日至四月七日 農曆二月十八至廿七日 每日上午八時起 啟建春季華嚴誦經會暨清明祭祖 法會十天 諷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一至卷四十 由本社董事長賢度法師及住持天演法師共同主持 並開示華嚴經要義 圓滿日下午舉行三時繫念普施佛事一堂 以祈本社延生堂上諸蓮友 福壽康寧 家門吉慶 並願以此功德拔度 本社功德堂上各姓護法門中尊親先靈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30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馬祖道一與洪洲禪思想 / 前言 壹 馬祖道一開悟的機緣 709 788 空大學訊 97. 4. 16 31 677 744 1 32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貳 馬祖的無相心法三步驟 空大學訊 97. 4. 16 33 2 34 395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叁 洪州禪的特色 一 大珠慧海禪師 ( 西元? 年至 822 年 ) 3 二 石鞏慧藏 空大學訊 97.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摩 訶 止 觀 之 懺 悔 思 想 研 究 Study on the Confession Thought of Mohozhuguan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研 究 生 : 陳 俊 明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三 年 元 月 摘 要 摩 訶 止 觀 是 天 台 智 顗 大 師 晚 年 的 一 部 著 述, 為 一 部

More information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吳秉勳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摘 要 關鍵詞 : 三國演義 魯肅 人物形象 儒家 25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1 1973 2 3 1982 4 2000 5 1 19771271 21021973 1022-23 31071996 12 110-115 4 1982 01 71-75 5 20063 78-7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2

2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佛陀教育學院 淨宗概論 淨土宗 參考講義 2012/5/18 修訂版 2 綱要目次 : 淨宗概論 ~ 阮貴良 ~ 佛陀教育基金會 佛陀教育學院 / 淨土宗 課程參考講義開課日期 :2012/4/13 一 何謂 佛土 淨土? 淨土 分類?---------------------------------------------------------- 5 ( 一 ) 佛土 ---------------------------------------------------------------------------

More information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5th 12th, 15th 23rd, 25th & 26th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5th 12th, 15th 23rd, 25th & 26th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FLAT ROOF = 平台 U.P. ABOVE = Utility Platform Above 上層工作平台覆蓋部分 The floor-to-floor height of each residential property on the 3rd Floor is 3.040m. The internal areas of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on the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女性健美保健(中).doc

女性健美保健(中).doc ...1...4... 11...12...13...15 3...16...19 6...22 10...25...29...32 31...33...40...45...48...50...55 10...58 I ...61...63...64...67...69...72...76 30...77...81...86 D...92...94 4...95... 102 10... 104 PP

More information

Religious study tour programme

Religious study tour programm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Master of Arts in Buddhist Studies Term 2 Alternative Saturday, 9:30am-12:30pm,

More information

2012 4 1520 26 1 1521 8 29 1522 12 20 1538 9 28 1529 9 ~ 10 2 1533 11 46 1 Francois I 2 1533 2006 127 1996 31 60 90

2012 4 1520 26 1 1521 8 29 1522 12 20 1538 9 28 1529 9 ~ 10 2 1533 11 46 1 Francois I 2 1533 2006 127 1996 31 60 90 100007 624 3 3 89 2012 4 1520 26 1 1521 8 29 1522 12 20 1538 9 28 1529 9 ~ 10 2 1533 11 46 1 Francois I 2 1533 2006 127 1996 31 60 90 1 1566 2 1 200 2 200 3 1530 1532 1566 300 4 1 see http / /en. wikipedia.

More information

t14phip

t14phip China Tower Corporation Limited (a) (b) (c) (d) (e) (f) (g) (h) (i) (j) (k) 1933 1933 32 China Tower Corporation Limit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T031J_01

T031J_01 般舟三昧經講義 2011 年 10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淨土宗念佛法門要義... 1 玖 結語.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1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一 念佛法門的殊勝 ( 一 ) 觀佛三昧經 中佛告父王念佛, 王問 : 念佛之功, 其狀云何? 佛告父王: 如伊蘭林, 栴檀成樹, 香氣昌盛, 改變此林, 普皆香美,

More information

2

2 4 1 2 第一節清末與國民政府時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第二節中共建政初期的大陸保險市場 3 2001 24 4 第三節大陸保險市場的發展階段 5 4 1990 72-73 6 2-1 7 2-1 12 Trans America New York Life Met Life CIGNA Allianz AXA Gerling Scadinavia Samsung 8 第一節大陸保險法規的演進過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1 壹 研究動機 一般而言 傳統大三弦琴碼的擺放位置 圖 1 大約在琴鼓下方 由下往 上三分之一的地方 約 8.5 公分 但是這種擺法 學生在初學大三弦時 左手 常伴隨著指距較大 音準較難以掌握的困擾 為解決這個技巧上的問題 必須不 斷練習將手指指距撐開 並在琴桿上做記號來加以輔助 圖 1 傳統琴碼三分之一的擺放位置 8.5 公分 目前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談龍建教授 採取將琴碼位置 往上移至 五度音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i

目次... i 目次... i 1...1 001 004 008 012 014 2...17 017 018 022 027 031 3...33 035 038 041 044 4...47 047 048 053 059 064 5...67 067 069 074 081 089 6...91 091 094 098 102 105 110 7...113 113 114 118 121 125 8...127

More informatio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54 2015 1 505 新興的中東呼吸症候群 冠狀病毒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忘記過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轍 2012 4 Zarqa 13 2 2012 9 WH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11 MERS 9 2

More information

10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041-1111 1 57 894 奝 2 1098-1102 1 32 1997 593-605 2 2 1975 247-268

10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041-1111 1 57 894 奝 2 1098-1102 1 32 1997 593-605 2 2 1975 247-268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01-123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大 江 匡 房 江 談 抄 詩 話 日 本 北 宋 2009 3 18 2009 9 20 2010 1 27 * ** 97-2410-H-003-144-MY3 101 10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041-1111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根據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第 60 條所備存的成交記錄冊 Register of Transactions kept for the purpose of section 60 of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First-hand Sales) Ordinance 第

根據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第 60 條所備存的成交記錄冊 Register of Transactions kept for the purpose of section 60 of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First-hand Sales) Ordinance 第 根據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第 60 條所備存的成交記錄冊 Register of s kept for the purpose of section 60 of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First-hand Sales) Ordinance 第一部份 : 基本資料 Part 1: Basic Information 發展項目名稱 Name of Development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doc

目    錄.doc I 1 6 10 15 22 30 35 37 40 43 44 45 47 49 52 56 一 $1,272,803,000 $90,000,000 $1,270,258,000 $270,000,000 二 3.2 3.76 28.5% 92 10 26 三 Roadmap 四 五 六 92 6 10 94 七 9 八 ( ) 592 $827,716,760 283 $587,428,599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2010/03 1. 2. 3. .. . 14 *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ion) 1. 2. 3. ( 5~15%) 4. 5. 20% 企業看證照 具加分效果 機械專業證照至今已獲得120家機械相關企業的認同與支持 企業表達認同的具體作法包含 給予獲證考生優先面試的機會 運用此認證 作為公司招募員工時確保所錄取之新 人基本能力的方式 鼓勵員工報考 提升專業能力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