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文選一.indd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淨土文選一.indd"

Transcription

1

2

3 成佛捷徑 圓 香 世間偉大功業的成就 一般說來 大多是迂迴曲折 萬苦千辛 然具 大智慧大福報的人 則較一般人少受挫折 費力少而成功速 因凡事必有 最便捷的途徑可走 惟此途徑非獨具隻眼 不易覓得 非具大福報 則捷 徑或變成險途 如人乘車他往 欲求到達目的地 須較費時 萬一機件失 靈 不過稍延時日 修整仍可再進 當不一定有生命危險 若乘飛機就不 然 雖可直飛而速達 一旦機件發生故障 必然粉身碎骨 無有生理 因 此古有 欲速則不達 的訓誡 復因一般人錯解捷徑之義 以與僥倖同解 故戒之 其實兩者有別 捷徑乃正途中的正途 僥倖原為旁門中的邪路 行險以僥倖 是小人行履 世間君子尚且不取 學菩薩行的丈夫 自更 不屑一顧了 若把捷徑當僥倖 則十方三世沒有僥倖而成的佛 三祇修因 百劫鍊行 圓滿六度萬行 方能高證佛果 今說成佛捷徑 1 成佛捷徑

4 豈妄語 不也 成佛確有捷徑 並非故作驚人之談 如宗門的不歷階級 頓悟成佛 密宗的三密相應 註1 即身成佛 不皆是成佛的捷徑麼 楞嚴經 上也有 不歷僧祇 註2 獲法身 的明文 可知成佛有捷徑 不是妄情臆測 佛也曾說過的 我們不可拘泥一說 以疑其餘 佛法原是 活活潑潑的 若有拘泥 便成死法 死法不能濟活人 所以善說法者 語 語應機 嘻笑怒罵皆可使眾生獲益 否則 雖言言錦繡 字字珠璣 亦祇 徒費脣舌 何利於他人 此理不可不明 本文要談的成佛捷徑 卻不是禪 也不是密 禪雖是上上法門 依之 可以明自本心 見自本性 直了成佛 但祇專攝上根利智之士 中下根器 難望有成 況真參實證之士倘或一絲惑業未盡 仍難免六道輪轉 菩薩且 有隔陰之迷 再出頭來 又不知是何景象 所以禪雖為成佛捷徑 到底不 是人人可以走得通的 至於修密 固可即身成佛 但三密相應談何容易 且修此法門 不但要大根器 且要具大福報 也不是人人可以成辦 當此 末法時際 眾生所希求的成佛捷徑 必須是三根普被 萬類齊收 不須斷 淨土文選(一) 2

5 惑證真 當生可出三界 不待業盡情空 即可位登不退 個個能學能修 人人當生可證 上仰佛力攝受 不專仗自力解脫 試問佛法門中有此捷徑 也無 答說 有 有 有 持名念佛的淨土法門是也 一提到持名念佛 必有好些人不以為然 尤其是自矜的博學之士 因 為此一法門 村夫愚婦祇要具真信切願 亦能修能證 就以為太平凡 太 簡單 若與村夫愚婦一般行持 豈不有傷自己的世俗身份地位 不知華嚴 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依普賢菩薩教 以十大願王功德求生極樂 而期 圓滿佛果 自矜智者 比之這些法身大士如何 敢自貢高我慢 捨此成佛 捷徑而勿由 豈不哀哉 淨土法門所以為智識份子忽視 大都以其太簡易故 其實大為不然 單就行持言 確是至簡至易 一句六字洪名 人人能學能修 何等簡易 若從理邊說 實在千難萬難 至玄至妙 如來一代時教不外為其註腳 六 度萬行亦不逾其範疇 漏盡羅漢 註3 不能知其少分 等覺菩薩 註4 也不能明其究竟 此法惟佛與佛方能究竟了知 簡易之乎哉 我輩凡夫 3 成佛捷徑

6 何可妄生議論 捨此他求 真是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修 實在大錯了也 印光祖師說 一切法門 依戒定慧力修到業盡情空地位 方有了生死分 業盡情空 豈易言哉 斷見惑 註5 如斷四十里流 況思惑 註6 乎 縱令見地高深 以煩惑未斷 仍舊輪迴 再一受生 退者萬有十千 進者億少三四 自力之不足恃 敢矜己智而不隨順如來誓 願攝受之道乎 修淨土法門者 但具真信切願 志誠懇切 如子憶母而念 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 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縱 絲毫惑未斷 帶業往生者 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上 是知 此法門 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門之道理論 以是特別法門故也 此是祖語 理當可信 願有心作佛者 熟讀之 深思之 須知一登淨域 即永不退 三密相應 三密即身密 口密 意密 密教認為眾生修行三密時 轉 由蓮邦至佛果 實為捷徑中之捷徑 千萬珍重 選自光明之友八十 期 註解 註 1 淨土文選(一) 4

7 註 其身 口 意三業受到佛陀三密的加持 佛與眾生三密相應 融和 漏 煩惱之意 漏盡即斷盡煩惱 阿羅漢已斷煩惱 於 無數之意 指極大不可數之數目 無間 則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功能 此身即可成佛 僧祇 等覺菩薩 見惑 眾生迷於所對的境界而顛倒事理者稱惑 見惑即迷於三世因 法身大士 位 第四十一位稱等覺 其斷除一分無明 顯現一分法性 故又稱 華嚴經 所說菩薩修行過程中經歷的階位共有四十一 一切法無著無執 永入涅槃 不再受生死的果報 註 漏盡羅漢 註 註 即貪愛染著世間事物而起之惑 如貪 瞋 癡等 果的道理而生起之惑 如身見 邊見 邪見等 註 思惑 5 成佛捷徑

8 淨化身心的方法 星雲大師 我們的身心無時無刻不在活動 在種種的活動之中 難免產生種種的 煩惱病患 佛經上說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就已說明 了要消除業障 就必須根治我們身心的污垢 而醫治的方法 就是淨化 平時我們的衣服穿髒了 要洗淨才能再穿 我們每日沐浴洗澡也是同 樣的道理 要洗滌身上的垢物 因此 在先天上 我們早就具備 清潔 的知能 知能轉淨是什麼樣的狀況 這些天賦都是與生具有的 但是並非 人人對 淨化 的功夫都有相當地了解 例如有人洗起衣物便能潔白如新 有的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還是洗不清藏污納垢的死角 這是由於對人 生的明朗度不夠 不能照見本來面目的緣故 佛教談到身心淨化的方法 真是不勝枚舉 譬如念佛 看經 作福等 都是好方法 其中以 念佛 最為切身實在 也是最為直接的途徑 談到 淨土文選(一) 6

9 淨化身心 以般若智慧來照破無明煩惱固然是可行之法 用慈悲心可以淨 化身心 發願心也可以淨化身心 乃至修行苦鍊都可以達到身心淨化的目 的 而在種種的修持法門中 卻以 念佛 最為簡易便捷 而且三根普被 人人可行 念佛 一般說來就是念 阿彌陀佛 一早起來 心如朗朗晴空一 塵不染 逢人一聲阿彌陀佛 正是象徵 一日之計在於晨 的積極精神 有客人來訪 為了表示歡迎 也是一聲阿彌陀佛 無形中給對方 賓至如 歸 的親切 客人要告辭了 一聲阿彌陀佛 代表道別和離情 有人饋贈 厚禮 不知道用什麼話來感激對方 一聲阿彌陀佛 表達了無限謝意 看 見有人不小心跌倒了 前去扶助也稱念一聲阿彌陀佛 表示真誠地關懷 真是功德無量 這聲阿彌陀佛可以代表諸多的感激 招呼 愛護等意思 不過阿彌陀 佛並非事到臨頭才掛在口上 而是平時養成習慣 隨機稱念 常有念佛的 習慣 久而久之 自然就能默化潛移了 臨時抱佛腳 不但於事無補 7 身心淨化的方法

10 根本就已蔑視阿彌陀佛的至高崇聖和念佛的本來道理 例如時下一般莘 莘學子受困於升學壓力 平時貪玩把書本束之高樓 直到考試臨頭了才猛 啃書 求佛菩薩保佑 結果不但成績未盡理想 身心也同時萎靡不振了 這就是 臨時抱佛腳 徒勞無功的道理 如果能把讀書列為日常生活的一 環 正如平時的行住坐臥一樣地生活化 自然就能安全進入軌道 順利完 成求學的過程 而念佛也同此道理 一定要平時稱念 把念佛生活化 習 慣化 平實化 有些人不相信念佛的力量 覺得 阿彌陀佛 才四個字 那裏可能包 括了惻隱 感激 關懷 親切 正義等深意 甚至也能消災延壽 增福添 慧 真是不可思議 其實這是確真不虛的道理 有個信徒禮請法師到他家 裏誦經做佛事 法師開口就誦念阿彌陀佛 這個人聽了 在一旁瞪眼睛說 道 喂 老和尚 請你來誦經消災 你怎麼三句不離阿彌陀佛呢 法師不語 兀自反覆地稱念不絕 淨土文選(一) 8

11 喂 阿彌陀佛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 法師被他這麼一問 突然出其不備地罵了他一句 混蛋 這個人 莫名其妙地被罵 心裏很不是滋味 捲起袖子 一付來勢洶洶的樣子 很 不服氣地道 你是個出家人 怎麼可以出口傷人呢 法師哈哈大笑說 哈 混蛋才兩個字 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了 阿彌陀佛四個字 怎麼 沒有力量呢 這故事說明了念佛的意義與利益 有些人夜間走路駭怕神鬼 步步驚 魂膽戰心驚的 便會唱起歌來壯膽 有了歌聲陪伴 走在暗路上自然就不 怕幢幢的鬼影了 連歌聲都有如此力量 何況是稱念阿彌陀佛的洪名聖號 呢 為什麼稱念阿彌陀佛有如此大的力量呢 阿彌陀佛四個字 照中國的 語意是 無量壽 無量光 的意思 無量光象徵阿彌陀佛在空間上 如同 麗日普照無遠弗屆 光芒四射恆常不變 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慈悲也是緜 9 身心淨化的方法

12 延不絕 所度的眾生更是無涯無際 無量壽代表阿彌陀佛在時間上 生命 亙古常新 不生不滅 宇宙萬物唯一超越時空拘囿的 阿彌陀佛 就是 真理本身 唯有阿彌陀佛四個字 才能橫遍十方 豎窮三際 無所不包 無所不容了 我個人在念佛的過程中有一些心得和經驗 有一次我主持佛七 佛七 期間對念佛有特別的體會 有一天早上醒來 刷牙盥洗時 口中自然就在 稱念阿彌陀佛 清水浸潤在臉上 如同承受阿彌陀佛的甘露法雨 那麼清 涼舒服 一下子神采都飛揚了起來 吃飯的時候 也在念阿彌陀佛 感覺 上不是在吃飯 而是在供養佛陀 一種無量功德的喜悅流露了 走在路上 一步一步地也在念阿彌陀佛 感覺上不是腳力在走 而是羽翼在飛 那 麼輕盈自在 身心如釋重負地寬闊起來 真是無上的快樂 這種心身的闊 大 帶領我走入 無我 的境界 整個身心融入虛空的狀態 而 空 一 直是我受益匪淺的寶藏 所謂真空生妙有 從阿彌陀佛的四字洪名之中 生出無限的功德 淨土文選(一) 10

13 我從念佛當中體驗到宗教的信仰是必須經過透悟的 一直到現在 我 習慣成自然隨時隨地都是一聲阿彌陀佛 甚至坐在車上 看到窗外沿路的 電線桿 我每見一根就口誦一聲阿彌陀佛 一根一聲 交互成趣 每根柱 子彷彿都是如來現身說法 我從中證得了佛法就在一切日常機用的道理 在座的大家 無論男女 不分老幼 都可以一齊來念佛 目前社會普徧呈 現精神壓力的緊縮狀態 人人要求安身立命已經是很困難了 何況還要建 立一所身心安住的家園 真是不容易 如果你把念佛當成日行一務 天天 去念 自然修行有成 所謂 誠於中 形於外 有精誠做憑據 便能找 到安住身心的地方了 從前有一個姓王的人 他開了一家打鐵店 每次一邊敲敲打打 就一 邊稱念阿彌陀佛 幾十年過去了 一直都維持念佛的習慣 最後他預知自 己即將往生淨土 於是就坐在打鐵的台上說了四句話 叮叮噹噹 久鍊 成鋼 時辰已到 吾往西方 然後恍似老僧入定 立地圓寂了 可見念 佛並非出家人的專利 而是每一個人的權利 中國始終有一個偉大的觀念 11 身心淨化的方法

14 人人皆可成佛 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 不論各位從事什麼行業 都 可以藉念佛的修行 求得身心的自在安住 以下我介紹念佛的幾種法門 一 三到 口到 耳到 心到 三到是念佛的基本要理 不僅要口誦清楚 耳聽明白 更要了然於心 口 耳 心三到齊全了 自然就能得到靈應 現代青年自命甚高 對念 佛不屑一顧 認為這是老太婆的事情 這種錯誤的知見 致使青年無法領 受念佛的好處 成為徘徊於極樂淨土門外的無緣人 實在是十分可惜的憾 事 有一則笑話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倉庫 裡面放置了許多眼睛 耳朵 嘴巴 手 腳等東西 這是什麼意思呢 譬如現在有人用眼睛看人念佛 眼睛便可以往生淨土 耳朵聽人念佛號 耳朵就能往生淨土 用手數念珠 手就可以往生淨土 有的人眼也不看 耳也不聽 只有腳跟著大家繞佛 腳也能往生淨土 有的人懶惰成習 連耳朵 眼睛都不願去聽去看 只 淨土文選(一) 12

15 顧用心去感受 心便能往生淨土 但是如果口 耳 心三樣都能同時用功 自然都能一齊往生極樂世界了 希望我們各位不僅只是身上的某一部門 能夠往生西方 而是整個身心都能躋登蓮品 二 三要 信心 願力 行持 信心 願力 行持是往生淨土的三要門 淨土法門易行難信 我們要 往生極樂世界 首先要對西方淨土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 確信有此法門 堅信三根可達 然後發願往生 確實實踐修持 必然能成 好比病患投醫 先要相信醫生的診斷 然後立志和醫生合作要把病治好 努力服用藥方 如此一來 沈疴的久病也能痊癒 三 三聲 大聲 小聲 心聲 大聲念佛是口出大聲 朗朗誦念佛號 讓阿彌陀佛的無邊功德加護身 心 將無謂的煩惱雜念去除 念念彌陀聖號 便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謂小 聲念佛就是在平時的進退行止之間 譬如走路舉步 言笑寢食等日常生活 中 輕聲稱念佛號 而心聲則是在家庭 學校等不便說話或開口的公共場 13 身心淨化的方法

16 所 乃至一切地方 隨時隨地將佛號默念於心 念念不離心 我心就是彌 陀 如此必可擴大自己的身心與彌陀合而為一 四 三業 身拜 口念 意想 念佛要三業一齊著力 身體一起一伏 緩慢莊嚴地頂禮彌陀 口中清 清晰晰地稱念彌陀聖號 意念明明白白地觀想阿彌陀佛的慈悲 三業並用 必能水到渠成 五 三法 持名 觀想 實相 念佛法門有多種門徑 大要之有三種方法 一種為誦持阿彌陀佛聖號 的持名 這是最為大眾平常所採用的方法 一種為默默觀想阿彌陀佛的光 明 慈悲 莊嚴 殊勝等種種功德的方法 這種方法更進一步 注重意念 的專精不二 另外一種為實相念法 念佛的步驟 首先以稱念彌陀佛號的 正念來去除妄想散念 以正定來止住紛亂 但是如此還有念佛的人與被念 的佛號 人境相待不能融合 念佛要在以正念去妄念 最後連這念佛的一 念也泯除 念而不念 不念而念 這無念而念念於心的境界 就是實相的 淨土文選(一) 14

17 念佛 六 三時 平時 忙時 亡時 念佛是隨時隨地 不分晝夜的 不但平時的行住坐臥要稱念不斷 連 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機緣 尤其是臨終一刻 更要用功勇猛 一心不亂 念念在茲 才能金台接引 隨念往生 七 三利 利己 利人 利國 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 還可以利人 為什麼念佛能利人呢 一 個人念佛有成 無時無刻不將彌陀的慈悲智慧稱誦在心 自然不生妄念 不侵犯人 更不會傷害眾生 在這種情況下 社會便能呈現祥和的景象 所有邪惡暴戾 欺騙搶奪自然隱避不見了 而正義 合理 仁愛等善良道 德自然推行 人民就能安居樂業 國家更能萬世太平 因此 念佛的效力 和神用實在不容忽視 白居易有一首詩說 余年近七十 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 作福 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 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 15 身心淨化的方法

18 箭 不離阿彌陀 達人應笑我 多卻阿彌陀 達也作應生 不達又如何 普勸法界眾 同念阿彌陀 這首詩將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利益與妙用描 寫得最為貼切淋漓 淨化身心要念阿彌陀 何況未來要脫離輪迴苦 更需 要稱念阿彌陀 節自身心安住的家園 普門雜誌九三期 淨土文選(一) 16

19 淨土十疑論述要 淨 業 淨土法門首重信心 信此則遍信 疑此則遍疑 智者大師所以說十疑 使人出疑入信 一入永入 得生淨土究竟處 智者大師把對淨土的懷疑 歸納為十種疑問 並根據經典解疑 問 菩薩應該生在三界 註1 救苦眾生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 為自己 求安樂 答 對於已得無生忍 註2 的久修菩薩 是應該如此 但是未證無生 忍的菩薩和凡夫卻須要求生極樂 常不離佛 待忍力成就 才堪在三界 內惡世中度眾生 好比柔弱的嬰孩 不得離開母親 一離開就容易跌倒 餓死 問 諸法本來無生 為何要捨娑婆求生極樂 經上也說 心淨則國土淨 這要怎樣會通 17 淨土十疑論述要 一 二

20 答 如果說求生極樂是捨此求彼 那執著娑婆不生西方就是捨彼著此 這也不合道理 有人或許會說 我不求生極樂 也不求生娑婆 這又落 入斷滅見 註3 維摩經 說 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 土 教化諸群生 譬如造房子 若依空地 可以隨意無礙地建 若在虛 空中如何搭建 有智慧的人願力如火一般熾然求生淨土 他能了悟生之 體不可得 生即是真無生 這樣才是心淨則佛土淨的真意 與一切佛功德相同 所以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 專繫一心一境 專念阿彌陀佛 即是一相三昧 得生極樂 又一佛功德 答 因為我們眾生心多濁亂 若念一切佛 緣的境太寬 心易散漫 若 問 十方佛土皆平等 何以偏求生一淨土 三 此土眾生特別有緣 在末世法滅時 無量壽經 特駐世百年 接引眾 接引念佛眾生 十方諸佛則出廣長舌勸眾生求生極樂 而且阿彌陀佛和 答 釋迦如來處處勸導眾生 專心偏念阿彌陀佛 彌陀也發四十八願要 問 十方佛土 隨念一佛 隨得往生 何須偏念阿彌陀佛 四 淨土文選(一) 18

21 生往生彼國 問 凡夫未斷一毫煩惱 何以能生已非三界的西方淨土 答 如果靠自力 從信佛開始 戒行不缺 每一世都不斷地修 要滿一 萬劫才修到正心住 註4 精進修到第七不退住才不退所證 念佛往 生是靠二力 凡夫發菩提心 求生淨土 常念佛的緣故 伏滅煩惱 乘 阿彌陀佛的願力 臨終得生淨土 問 假設帶著煩惱的凡夫得生極樂 何以就能超出三界不退轉 答 因為生到彼國有五種因緣可保不退 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攝持 故得不退 佛光常照 所以菩提心常增進不退 水 鳥 樹林 風聲 樂響都在說法 極樂人民聽了常起念佛念法念 僧的心 故不退 在極樂純以菩薩為良友 外無神鬼魔邪 內無貪瞋癡 所以煩惱畢竟 不起 19 淨土十疑論述要 五 六

22 生到極樂 壽命無量 長時修行 怎能不得無生忍 菩薩尚且如此 何況凡夫 若願生西方 定得不退 世親說 師子覺生到外院 五欲自娛 至今還沒見到彌勒菩薩 無著又問 師子覺今在何處 已過三年 世親說 在兜率聽彌勒菩薩講一座法 天上人間時間不同 此處不覺 無著問 為何過了三年才來 著 到兜率 要來相報 後來世親 師子覺相繼去世 三年後世親才來見無 菩薩 無著 世親 師子覺 三人志在求生兜率 彼此約定誰先死 生 有方便接引 何況兜率天宮是欲界 退轉者多 例如以前在印度有三位 答 依 彌勒上生經 說 要深入正定才能生兜率 彌勒菩薩也沒有說 問 何不求生兜率 親近彌勒 七 問 一生造惡業 臨終十念 何以得生極樂 八 淨土文選(一) 20

23 答 一般人以為無始惡業重 臨終十念輕 實在不然 就心而言 造惡時的心是虛妄顛倒的 念佛時心念的是阿彌陀佛的真 實功德 一虛一實 怎能相比 就緣而言 造業時是緣虛妄境界顛倒生 念佛是念彌陀清淨功德 緣 菩提心生 一真一偽 怎能相比 就決定言 造罪時有間雜心 有後心 念佛時以無間心 無後心 遂 即捨命 因為善心猛利 所以能生極樂 問 西方離此有十萬億佛土 凡夫怎麼能到得了 還有 往生論 說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能生 這又如何說 答 淨土修行人 臨終心定不亂 這就是淨土受生之心 又業力不可思 議 一念即得生彼 不須愁遠 女人及五根不全者不生極樂 那是說極 樂世界無女人及五根不全者 並不是這二種人不能往生 問 今欲求生 當作何業 在家俗人未斷淫欲 得生彼否 答 欲決定往生彼國者 必須具備二種行 厭離行和欣願行 21 淨土十疑論述要 九 十

24 凡夫無始以來為五欲纏縛 在六道輪迴中嚐遍痛苦 若不起心厭離五 欲 要離開三界就遙遙無期了 要常想此身是如此地不淨 莫再貪戀了 在家人妻房雖不能頓斷 也要漸漸生厭 欣願行分二種 一要先明往生的用意 二要對淨土的莊嚴起欣求心 往生淨土是因為要救眾生 在此世界 自身為業力束縛 何時能解救 痛苦眾生 所以要求生極樂 早日證無生忍 再來惡世救苦眾生 對阿彌陀佛的法身 註5 報身 註6 依報莊嚴要起好樂欣慕的 心 我們常念佛 布施 持戒 修種種善行 將此功德回向眾生 同生彼 國 如此則決定得生極樂 案 疑心是根本煩惱之一 心中一旦起疑 對於種種真理就猶豫不決 不敢直下接受承擔 白白坐失良機 多可惜 如果對事對理生起信 心 便能不畏任何困難 深深樂欲 強忍往前 有信心則心清淨 淨土文選(一) 22

25 註解 一淨一切淨 心中有疑則一疑無所不疑 這十種問答 可以包括淨 土宗一切疑問 若解開這疑惑 便能將菩提的大綱提振起來 智者 大師是隋朝人 那時是佛法的像法時期 註7 他列的疑問 雖 然不能含盡末法時期的種種疑問 但是可以根據這十個大綱開演出 諸多細目 舉一反三 無疑不破 選自明倫雜誌二三六期 註1三界 指眾生所居之欲界 色界 無色界 為眾生生死輪迴中 依 其境界所分的三階段 註2無生忍 即了知諸法無生無滅的道理 而且安住於此理而不動心 註3斷滅見 即認為人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 一滅永滅了 是一種不 正確的見解 註4正心住 菩薩修行的過程分為四十一階位 其中第一至第十階位屬 於 住位 稱為十住 正心住為其中第六位 註5法身 佛的自性真身 23 淨土十疑論述要

26 註6報身 佛在菩薩因地修行時所累積的功德 至成佛顯現相好莊嚴之 身 註7像法時期 佛教教法住世有正法 像法 末法三期變遷 如來滅度 後 教法住世 依教法修行即能證果 為正法時期 此期後雖有教 法及修行者 多不能證果 稱為像法時期 最後正法衰頹 人多不 能修行證果 稱為末法時期 此時期後佛法便滅盡了 淨土文選(一) 24

27 珍惜難得的機緣 人身難得 呂富枝 有什麼機緣值得我們珍惜呢 我們應該有個認識 我們為什麼有機會 投生在人道 要出生在人道這種機緣很不簡單 怎麼說呢 我們聽過佛法 知道我們能投生到人間來 就是因為過去生曾經修持五戒 曾經修持中 品十善 有這個業因才有這個機緣投生到人間來 所謂中品十善是要修持 五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十善就是加上口業 不兩舌 不綺語 不妄語 不惡口 尤其是心不貪 不瞋 不癡 修中品 十善才有機緣 有資格投生人間 我們想想看修五戒十善簡單嗎 容易否 知道口業 意業 身業要修持不簡單 就能了解投生人間是很不容易的 機緣 同樣地 這一世若能修持五戒十善 才有資格保持人身 來生再做人 25 珍惜難得的機緣

28 否則就無法保持人身 就要往三惡道去投生了 所以佛經上說 貪欲心 重的人會墮入餓鬼道 瞋恨心重的人會墮入地獄 而愚癡心就是是非不明 心迷糊顛倒 不明因果 愚癡心重的人就會墮入畜生道 所以貪 瞋 癡是使我們墮入三惡道的業因 那我們自己反省想想 我們的心是不是有 貪欲 瞋恨 愚癡呢 若是有 將來墮落 這就非常危險 所以我們今日 能投生人間 可以說是很難得的機緣 尤其是出世在現在的人 不管是吃 的 穿的 行住坐臥都非常如意 這樣的人身更加難得 佛法難聞 假如投生到非洲 我們常在電視看到 非洲在飲食方面三餐難度 又 如大陸較偏僻的地方也是非常困苦 我們也曾聽到報導說在大陸上偏僻的 地方 生活非常困苦 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 這小孩才十幾歲 很喜歡念 書 但家境困苦 老師同情這小孩 就不收學費 但自己要買的書自己想 辦法 這小孩很好學 就自己想辦法去山上撿柴 用賣柴的錢來買書 但 他母親並不知此事 有一天晚上小孩子撿柴沒有回來 母親很著急 第二 淨土文選(一) 26

29 天帶著村民一起上山找小孩 結果在深山發現小孩的衣服已破了 只剩下 一堆骨頭和一隻小手掌 那破爛的衣服正是那小孩的衣服 原來已被野狼 吃掉了 這位母親受到這樣大的打擊 自己的孩子為了要學費而上山撿柴 竟遭遇這樣大的不幸 她受到這樣大的打擊 因而精神分裂 發瘋了 這種遭遇實在很不幸 我們如果跟他比起來 可說非常地幸福了 不 管是生活方面或是看經讀書方面都非常方便 所以這種機緣我們當好好珍 惜 而且我們更慶幸能聽聞佛法 大家看看世界上有五十億的人口 有幾 個人能聽聞佛法呢 真正能夠聽到佛法的實在非常地少 聞法利益 能聽聞佛法有什麼好處 聽聞佛法以後才知 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麼 人生從何來 死向何去 像這樣的道理才能了解 了解這些道 理有什麼好處 了解這些道理 我們在世間的前途就放出了光明 如果不 了解這些道理 在世間就好比在黑暗中一樣 說到這裏 我們可以舉出事實來說明 有一位蓮友 在幾十年前她才 27 珍惜難得的機緣

30 二十幾歲 遭遇到不幸 那時她未學佛 二十幾歲丈夫就過世了 留下兩 個小孩都才兩三歲 一個女人家要撫養兩個小孩 實在不是簡單的事 受 到這個打擊 她感覺人生非常痛苦 就帶著兩個小孩要投靠娘家 不料被 她的母親趕出來說 妳已經嫁人了 這是妳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辦法 這 位蓮友當時尚未學佛 她帶著兩個孩子 感到人海茫茫何去何從 這時幸 好遇到了學佛的好因緣 有一位蓮友知道她這樣不幸的遭遇 就帶她到蓮 社來聽佛法 這時正是老恩師在蓮社講經 她原抱著灰心喪志的心情來蓮 社聽老師開導佛法 卻因此心情豁然開朗 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 原來每個人都各有種種不同的業報 這些業報都有業因 了解了以後 她才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 所以一個人的心境改變了 她的命運也就改變 了 而且又得到老師幫她安頓住在蓮社 自己又找到工作 才能安心地將 兩個孩子撫養長大 到現在兩個小孩都已大學畢業 而且是很有成就的人 所以我們前後對照 大陸那一對母子 雖然得到人身 遭遇到不幸 淨土文選(一) 28

31 但是因為沒有因緣聽到佛法 所以不但前途黑暗而且發瘋 而另外這位蓮 友一樣遭到不幸 但有機緣聽到佛法就完全不同了 她的命運轉變了 她 的前途放出了光明 所以她懷著感恩的心情每天懺悔拜佛 念佛 非常精 進 所以她的前途從此漸漸順利 這就是聽聞佛法 然後精進修持 所以 業就轉了 另一個就是沒有聽到佛法 所以命運這樣悲慘 由這事例 可 知修持佛法有多大的好處 殊勝的淨土法門 我們不但聽聞佛法 又聽聞雪公老恩師繼承印光祖師弘揚淨土念佛法 門 這淨土念佛法門 是末法時代最契機的修持法 使我們能在短短的一 生當中 就能解決生死問題的法門 由此可知能聽聞佛法 這個機緣非常 難得 而且又聽到短短一生當中就可解決生死問題的淨土念佛法門 更是 難得 若不是多生多劫所修的 所種的善根 就無法遇到這個機緣 有一位修行者曾說 末法時代 能找到一位聽聞佛法又能誠心誠意信 仰三寶的人 一百人中找不到一人 再說 能聽聞佛法又能信仰三寶的人 29 珍惜難得的機緣

32 當中 要找一個真心學佛 確實修行的 也是一百個人當中找不到一人 換句話說 一萬個信仰三寶的人當中要找到一個真正修學的人也難 末法 時代眾生業障深重 福報淺薄 所以有此機緣遇到佛法來修持又能確實念 佛 是很難得的機緣 但這難得的機緣我們都得到了 所以我們是很有福 氣 很幸運的人 末法時代若欲成功就得修念佛法門 怎麼說呢 大集經 中說 末 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 要 找到一位得道的很不容易 唯有依靠念佛法門才能了脫生死 可見能聽到 淨土念佛法門是很大的福氣 既然是很大的福氣 我們就要好好珍惜這個 機緣 願力與業力 有位高僧大德曾說 末法時代眾生業障深重 念佛的力量和願力可用 一個譬喻來說明 就像幼稚園中的翹翹板 念佛的力量和願力就像翹翹板 的一端 業力就像翹翹板的另一端 我們原本業障重 所以代表業力的那 淨土文選(一) 30

33 一端便沈下去 念佛有功夫時 願力這一端便漸漸往下沈下去 而業力那 一端便慢慢浮上來 變輕了 等到念佛的功夫深了 願力這一端沈下去 業力那一端就浮起來 表示業力慢慢減輕了 所以五停心觀云 業障重之 眾生要修念佛觀 尤其是修持名念佛 末法眾生的業障重 福報薄 所以 要修念佛法門 佛的力量愈深愈重 業力那邊就輕了 如法念佛 有些人會說 我念佛念了那麼多年 業還是一樣重 為什麼 其 實 這可分幾方面來說 一方面是說我們因為幾年來念佛的關係 所以才 受這樣的業報而已 假如沒有念佛 可能要遭受更大的惡報 另一點要認 識 念佛時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我們念佛的功夫還不夠 所以業還是這樣 沉重 就像剛剛講的翹翹板 本來業力這邊就好幾百斤重 而念佛只念一 點點 就想使業力那邊的翹翹板浮上來 怎麼有可能 另一點 念佛不如 法 所以我們的業力還這樣重 無法減輕 這也是原因之一 如何不得法 呢 就是無法將萬緣放下 念佛要有感應 就要將萬緣放下 一心一意清 31 珍惜難得的機緣

34 清淨淨念下去 如此念下去 一念相應一念佛 才能得到感應 如果念佛時還有很多雜念妄想 或想些人我是非的事 或是想一些會 牽纏我們的心的事情 這些都是雜念妄念 這都是很大的障礙 這些障礙 使我們念佛無法一心 這樣念佛叫亂心念佛 亂心念佛要消重業就不容易 了 要得感應 要一心一意清清淨淨 一句就是一句 一字就是一字 清 清楚楚 這樣才能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佛做功課時 念從心起 阿彌陀佛 這句佛號要從我們的心念出來 聲從耳入 佛號從耳進入 聽得清清楚楚 念得清清楚楚 念從心起 聲從口出 音從耳入 再聽入心中 這 樣才清清淨淨一心念佛 如此每日的功夫漸漸進步 我們的妄念就減少了 念佛轉業的例證 念佛可轉業 可舉一例 宋朝時 有個人名稱金奭 以抓魚為生 五 戒中殺業是很重的業 有一次機緣聽到佛法而覺悟 知道自己一生抓魚殺 業重 將來不知會墮入那一道去受苦 真是可怕 就這樣不再抓魚而改業 淨土文選(一) 32

35 去做別的生意 從此決心持齋念佛求生西方 每日自己訂課念佛 一天一 萬聲佛號 如果到晚上一萬聲佛號尚未念完 他念到一 兩點都還在念 一定將這一萬聲佛號念到圓滿才去睡覺 這種精神就是將來成功的毅力 他每日念一萬聲 念了好幾年 一直到臨終時 本來殺業重的人臨終時障 礙都很大 但是多年來他持齋念佛 臨終時他告訴家人 我看到了阿彌 陀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他又告訴家人 我看到佛拿金色蓮 花來接引我 這都是很好的現象 他就自己點香 自己安坐 雙手結印 就這樣安詳往生 往生後室內整天充滿了 異香 很特殊的香味 這 是往生的瑞相 而且天樂一整天不斷 所有的家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這就 證明了金奭先生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得到佛的接引確實不虛 這位金奭先生確實是位大幸運者 雖然前半生造了許多的殺業 但是 很幸運能聽到佛法 尤其是當生成就的法門 自己又有恆心毅力念佛 所 以臨終時不但沒有病苦 又蒙佛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金奭的事蹟實 在值得我們學習 33 珍惜難得的機緣

36 學佛三種因緣 當然每個人學佛的因緣不同 有的人很幸福 家庭美滿 但也有機緣 可聽到佛法 這是上等人 他善根深厚 一聽到佛法就覺得佛法實在太好 了 應該把握這一生機緣好好修持 第二等人是自己遭遇困苦 比如前面 舉的例子 早年丈夫過世要扶養幼子 才感悟到人生實在很痛苦 我這一 生如果沒有修 來生再出世為人或墮入三惡道時就很悲慘了 所以他會認 真修持 連這一生的命運都轉變了 這是第二等人 第三等人遭受到很大 的困苦災難 九死一生 才知道人如果沒有修行實在很危險 逆境中修行成就的例證 我們再舉一位也是遭遇逆境而發心修行的人 清朝末年民國初 有一 位女士 她的弟弟叫劉仲華居士 是一位學佛者 這位女士十七歲就結婚 了 嫁給一位官家子弟作太太 到她二十歲時 很不幸地 她的先生因病 去世了 她生了一個女兒還很小 名叫慧修 這時公公婆非常厭惡她 因 為中國人大多迷信 說她剋夫 帶剪刀柄鐵掃帚 所以結婚才三年先生就 淨土文選(一) 34

37 被他剋死了 妯娌 小姑也看不起她 對她百般欺凌 這位女士想這是自 己的命才會遭遇如此 所以別人怎樣對她 她都忍下來 沒有怨言 不與 人計較 有幸的是她從她弟弟那裏多少聽到一點佛法 所以她決心一生守 節不再嫁 就從先生的兄弟中抱一個小孩來撫養 她想我這一生就不再結 婚 撫養這兒子與女兒長大成人 這樣也有個依靠 我也就滿足了 但沒 想到她所扶養的兒子長大成人之後竟然不孝 而且娶了媳婦之後 所有的 希望都破滅了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扶養長大的兒子和媳婦這樣不孝 那我 的前途也沒什麼希望了 幸運的是她有機會聽過一些佛法 因為她的弟弟 是一位居士懂佛法 就這樣決心帶著她的女兒還有一個叫福修的婢女 一 起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這時她才三十五歲而已 就這樣到圓覺庵出家 出 家後法名叫印心 全心學佛 研究佛法 求哀懺悔 後來去禮拜蓮池大師 的塔 蓮池大師是修淨土念佛法門的 她禮拜後 就去研究了解淨土念佛 法門的好處 所以每年打佛七十四次 每日念十四支香 平時每日誦七遍 阿彌陀經 二一 遍往生咒 一萬聲佛號 數十年如一日 即使生病 35 珍惜難得的機緣

38 了也是將功課作圓滿才去睡覺 五十歲以後她的功課更加精進 每年禁足 三次 每次七天不出門 每天都是日中一食 每天拜佛念佛精進用功 求 生淨土 並將所修一切功德回向眾生同生極樂世界 到了民國二十四年正 月初 她預知時至 知道自己將要往生 就寫信給她的弟子 你們如果 真正要修行就趕快來 來了結這份因緣 否則就太晚了 我就要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了 那年正月十六日 她靜坐念佛一句話都不說 十七日時 她沐浴完畢 就命徒弟幫她剃頭 她的徒弟覺得很奇怪 問她說 您不 是前天才剃頭的嗎 她說 妳幫我剃 因為我將要去見佛 要整理得 莊嚴到極樂世界見佛 又跟大眾說 你們能得人身 聽到佛法是很幸 運的事 而且又能修念佛法門 更加幸運 這事很難能遇到的因緣 很稀 有的福報 無上的光榮 所以你們一定要時時警策自己嚴持戒規 力求精 進 這樣將來西方極樂世界都有你們的份 希望你們精進修行 不要懈怠 說完她就大聲念佛 尼師 信眾也跟著念佛 到了第二天早上她面帶 微笑安詳去世 享年七十六歲 僧臘四十一年 火化時火焰現出青色的蓮 淨土文選(一) 36

39 花 有特殊的香氣四處散發 珍惜機緣 從以上舉的兩例 可證明只要我們有決心 老實 確實地修淨土念佛 法門 每一位都有成就的把握 我們能得人身 又能聽到佛法 又能聽到 當生成就的無上法門 這都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機緣 既然有此機會就要好 好珍惜 把握 利用這短短的一生當中 短短一生不一定有多久 也許還 有一百年 或八十年 七十年 五十年 三年 五年 或許明天 後天也 有可能 怎麼說呢 人命無常 隨時都有可能 但是不管我們還有多少時 間 一百年也好 五十年也好 一日兩日也好 只要我們能好好珍惜 好 好把握 照著我們所聽到的雪公老師教我們的方法去修持 每一位都有成 功的把握 選自明倫雜誌二三六期 37 珍惜難得的機緣

40 因淨土信仰 喚醒吳修齊的求生意志 周慶祥 只要人人皆信佛 保證世界永和平 這是統一企業集團董事長吳 修齊 在潛修佛學數十年後所作的七絕二句詩 只有受過小學教育的吳修齊 卻研讀了不少佛學書籍 而他人生觀的 改變是受到一本佛學雜誌所影響 吳修齊說 覺生雜誌 影響我一生 看完這一本雜誌讓我厭世念頭漸淡 求生意志漸強 民國四十年的某一天 吳修齊赴臺北市民權路三榮布行拜訪好友王朝 榮先生 當時在他桌上有一本 覺生 佛教雜誌 翻閱時 發覺其中有部 分文章淺顯易懂 適合初學入門者研究 吳修齊愈讀愈感興趣 讀完時頓 覺身心清涼爽快 使已失去希望的吳修齊又復活起來 病體好像一下子痊 淨土文選(一) 38

41 癒了十分之二三 吳修齊從小勞累而獲病 吳修齊回憶當時 覺生雜誌 的一段文字 感觸頗深 這段文字是談 淨土宗 的文章 敘述一個人虔誠信佛 一心念佛 臨命終時西方三聖 南無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會迎接你至西方極樂世界 吳修齊說 這篇文章使我頓悟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當時吳修齊向朋友借這本雜誌回家詳讀 並向雜誌社長期訂閱 從此 便與佛學結緣 這也是吳修齊學佛的開始 其後 覺生雜誌 主持人朱斐居士改辦 菩提樹雜誌 吳修齊也 跟著訂 菩提樹雜誌 其中載有佛學泰斗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學問答 該 問答對初學佛之人有如苦海慈航 暗路明燈 吳修齊拜讀後獲益良多 所 以每月訂購四百二十份 或由吳修齊贈送好友閱讀 或請雜誌社代贈送各 學校 醫院 監獄等圖書室供人閱讀 吳修齊強調 淨土宗適合繁忙的工商界人士修學 他表示 光復後他 為環境所迫 帶病延年 但仍需為事業無休止奮鬥 因而染患嚴重 腦神 39 因淨土信仰喚醒吳修齊的求生意志

42 經過勞之衰弱症 痛苦難言 度日如年 但在勤讀佛書後便自獲救 在 頓悟 後勤讀佛書 使吳修齊厭世念頭漸淡 求生意志漸強 有 如 死裡逢生機 臨危遇救星 吳修齊說 過去不知人死後將往何方 既徬徨又怕死 如今已知死後 有西方極樂世界可往 且彼方勝此方千倍萬倍 只要信佛 念佛 學佛之 善行 死後必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阿彌陀佛講座的旁聽生 永遠不再 墮落 那麼死比生快樂多多 何懼之有 活則在世界多多做些有益世界人心之事 死則靜靜做佛陀的學生 兩者皆無不可 聽任佛菩薩安排就是 有了此一頓悟 吳修齊勤讀佛書 勤做善事 如今 年屆八十一歲 吳修齊耳聰目敏 健步有風 事業也蒸蒸 日上 覺生雜誌 是影響吳修齊一生的一本重要雜誌 選自八十二年 四月廿一日中央日報副刊 淨土文選(一) 40

43 徐自民 雪公恩師學的就是淨土念佛法門 這個法門 一則是 持名念佛的要義 我們在台中跟 自己修 一則也是我們道場首要弘揚的工作 學人就來談持名念佛的要義 我們大家一開始就是學持名念佛 今天何以又講這個呢 因為我們老 師往生之後 有七年多的時間了 在這段期間 受到外來的影響 我們對 念佛法門 是不是念得很純粹 對這個法門是不是還堅定深信發願 所以 藉此機會提醒我們來互相反省勉勵 念佛法門共有四種 一 持名念佛 二 觀相念佛 三 觀想念佛 四 實相念佛 持名念佛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 持就是執持 持住 這個名號不要放棄 這是我們主修的法門 觀相念佛 相是佛相 在 觀無量壽佛經 中 前面講觀想 最後來 41 持名念佛的要義

44 講觀相 觀化身佛 經常把佛相存在心中 一起念頭就是佛相 這叫觀相 念佛 觀想的範圍又更廣大了 在 觀無量壽佛經 中 觀想是觀報身佛 報身就不是我們普通凡夫能夠觀的了 例如讚佛偈的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那麼大 要怎麼觀想呢 除了觀報身佛為主外 還要想 到佛的種種功德通通在裡面 這叫觀想念佛 實相念佛 實相就是真如本性 也就是法身 所以實相念佛念的是法 身佛 這四種念佛我們能夠用功的有那幾種 先談實相念佛 學人連持名念 佛都沒有持得好 怎麼談實相念佛呢 只有根據印光祖師 文鈔 來說 祖師說實相念佛不是淨土宗專有 而是如來一代時教一切法門通途妙行 如天台宗的一心三觀 禪宗的參究向上等 這些都是實相念佛 念的是天 真本性佛 實相念佛說來容易 做起來非常困難 印光祖師說 實相念佛 說之似易 修之證之 實為難中之難 不是再來大士不能即身親證 所以 淨土文選(一) 42

45 實相念佛實在是很難 再說觀想念佛 我們研究 觀無量壽經 就知道 那一層一層觀多麼 困難 又觀相念佛 觀佛相也不容易 也要有相當條件 也不是一觀就成 的 所以印光祖師說 觀想 觀相一定要理路清楚 要懂得觀的道理 再 者要熟悉觀的對象境界 比如觀阿彌陀佛 一定要把阿彌陀佛的報身 化 身全部都熟悉 一觀才能進入情況 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觀了以後稍微有 初步效果時 境界一出現 一發生歡喜心 便生障礙 所以祖師說我們的 條件不具備 我們心浮氣躁 很難觀成 雪公到台中來 一開始就教我們修淨土宗 淨土宗最大的特色就是持 名念佛 什麼道理呢 藕益大師的 阿彌陀經要解 是用天台宗的止觀來 註解 智者大師的 觀無量壽經疏 知禮大師的 妙宗鈔 也是用天台 宗止觀的學理註解的 前面十三觀的方法都非常高明 但是祖師註解到最 後 就是叫我們修持名念佛法門 為什麼呢 因為前面的我們辦不到 所 以祖師認為 觀想等念佛的理不能不知道 修持還是要用持名念佛 這個 43 持名念佛的要義

46 法門三根普被 觀想 觀相 實相三種念佛 其實我們都用不上功夫 那 些能用得上功夫的人來持名念佛 效果更好 所以說持名念佛 是三根普 被 最契合時機的法門 淨土宗最重要的特點也就是持名念佛法門 我們念的時候 這一句佛號從心裏起來 用口念出來 再用耳朵聽進 去 參加佛七或作早晚課 能夠這樣念 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祖師和我們 老師開示的用功方法正是這個 這樣用功才算是正當的方法 我們也常常感覺念佛的時候 妄想就起來 怎麼辦呢 要有助功夫 持名念佛是正功夫 助功夫是幫助正功夫的 助功夫最扼要的就是 諸 惡莫作 眾善奉行 雪公勉勵我們說 最低限度不能惱害眾生 不要 讓眾生起煩惱 善事方面隨分隨力 做多少算多少 為什麼要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呢 這就要明因果 因果二字說起來簡單 真的研究起來 裏面的學問大得很 因果當中有很多緣 明瞭因緣果的道理 對於 諸惡 莫作 眾善奉行 才有信心 你才願意做一切善事 斷一切惡事 若不知 因果 講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辦不到 由於現在風氣壞 很多人爭 淨土文選(一) 44

47 名奪利 造種種惡業 就是不明因果 如果明白因果 他就不敢這樣做 所以這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助功夫 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瞭因果 因果講到深處 自己動的一個念頭就落入因果 不要以為自己心裏這 樣想 人家怎會知道 人不知道 鬼神知道 鬼神沒有什麼神通 他是報 得通 墮落到鬼道而感得報通 人有了念頭 鬼神清清楚楚 無論你再高 明 都瞞不過鬼神 更究竟來說 我們動一念頭 凡夫或許不知道 但是已經證到果位 法身開發出來的佛菩薩 心裏清清楚楚 因為他的法身和我們的法身是一 體的 瞭解這個道理以後 就應警覺 一起不正當的念頭 上有佛菩薩 下有鬼神 怎能瞞得過呢 若以為人不知 那是自欺欺人 儒家 禮記大 學篇 說 毋自欺也 真正研究學問的人不要自欺 不要欺人 古人 云 不愧衾影 起心動念 對得起蓋的被子 對得起自己的影子 有人問印光祖師 學佛有什麼秘密 祖師說 就是一個誠字 一個敬 字 誠就是誠誠實實 敬就是恭恭敬敬 對自己蓋的被子 自己的影子都 45 持名念佛的要義

48 不敢欺騙 一點點不對就感覺慚愧 就是誠實 這就是恭敬 誠實恭敬的 人 舉心動念 自己馬上要想到對或是不對 對的善念頭可以保持 惡的 念頭就趕快打消 能夠止住妄念 我們念佛的正功夫就用得上了 這助功 夫就是要主敬存誠 主敬是以這個敬為主 存誠 心裏時時存著誠實的心 主敬存誠是儒家講的 拿來用作學佛念佛的助功夫 非常有效 能主敬存誠 念佛就有很大的功效 這功效叫做感應道交 所謂感應 就是我們念佛的人 用這個能念的心 誠敬地念一句佛號 所念的阿彌 陀佛就是真佛 就能夠回應 所以儒家說 至誠可以前知 誠就是一心 能誠心就能幫助我們念佛得一心 敬就是不亂 一心不亂就是一個誠 一 個敬 就儒學說 敬是禮的根本 禮講規矩 秩序 一點不馬虎 這就是敬 做事情能敬 那任何事都能上軌道 念佛時 必須按照敬字來念 若一 邊念一邊想別的事情 那就亂了 所以念佛若能夠敬 就不會亂心 能誠 就是一心 一心就是能得感應的時候了 念佛最重要就是要得一心不亂 淨土文選(一) 46

49 將來往生的時候也要一心不亂 若沒有得一心不亂 也要得相似的一心不 亂 一樣可以成就往生 最後以自己杜撰的四句話供養各位 蓮宗最妙是持名 心地功夫在敬誠 一念彌陀一相應 西方了了見分明 選自明倫雜誌二三八期 47 持名念佛的要義

50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你想分享她那令人心靈震撼的熱忱與領悟力嗎 蕭月英女士是桃園大溪人 今年四十歲 陳柏達 因為她曾經得了小兒麻痺症 所以每次聽到別人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抱怨父母為什麼把她生成那個樣子 使她一直自卑抬不起頭 她學佛以後 知道今生的果報是過去世的業因造成的 只好逆來順受 安然處之 可是心中仍然無法快活起來 去年 有人借她一套游籐老居士講 弘願念佛法門簡介 的十九卷錄 音帶 她聽了以後悲喜交集 被彌陀的慈悲感動得痛哭流涕 悲傷的是因 為眾生飽受生死輪迴苦楚與折磨 而又不完全信任阿彌陀佛 歡喜的是自 己已經得救 必定往生淨土 成就佛道 他返復地聆聽那十九卷錄音帶 每卷聽了大約二十幾遍 法喜和信心 淨土文選(一) 48

51 不斷地增強 渴望拜訪游老居士 傾訴心中的歡喜和感謝 當她和游老居士見面時 游老居士嚇了一跳 因為他看到蕭月英女士 兩隻眼睛的眼白往上吊 脖子傾斜 臉歪了一邊 走起路來顛顛倒倒 兩 隻手還搖擺不已 當時滿懷感謝的蕭月英女士 正伏身要向游老居士頂禮 游老居士急 忙扶她起來 並且說 要感謝的應該是我們的慈父阿彌陀佛 我們都是 被佛救度的人 之後 蕭月英又請了游老居士在各地講的一百多卷錄音帶 聽了一遍 又一遍 不可思議的奇蹟終於發生了 當她瞭解阿彌陀佛的慈悲以後 便對往生淨土產生了無比的信心 並 且為自己來世能成就佛道而歡喜踴躍不已 南無阿彌陀佛 這六字洪名 時常像噴泉一樣 從心中不斷地湧出 有時甚至無法抑止 她說 我聽到 五會念佛 的錄音帶 感覺是佛不斷地在呼喚我 喚得我心裏好痛 我忍不住地痛哭流涕 此後有好幾個星期 我心裏一直 49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52 很想佛 又不敢念出聲 深恐眼淚會奪眶而出 她讀到 無量壽經 中描寫法藏比丘為了度化眾生 經過了五劫思惟 才規劃好極樂淨土的藍圖 不禁痛哭失聲 她哭自己的業障為什麼那麼 重 重得要勞駕阿彌陀佛這位慈父想了整整五劫 當她讀到 阿彌陀經 中說 阿彌陀佛成佛已來 於今十劫 她 哭自己太愚鈍 阿彌陀佛已經呼喚我十劫之久了 自己卻到現在才聽到慈 父的聲音 她念佛後 不再自卑 而且肯定了自己 她堅信 天生佛材 必有 佛用 她不像從前那樣痛恨自己 埋怨別人 現在她感謝父母 感謝眾 生 甚至也感謝自己得了小兒麻痺症 因為如果不是這樣 她那裏能悠閒 在家 安心學佛 由於她的生活中洋溢著法喜 她巴不得早點把自己念佛的心得告訴別 人 不管早上幾點鐘出門 總是要到中午十一點才回家做菜 她有時提著 菜籃 逢人便說念佛的好處和快樂 不管遇到誰 她都能談得津津有味 淨土文選(一) 50

53 常常跑到蓮友家去宣說如何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 一談就是大半天 她常準備著淨土的書和錄音帶 贈送或借給有緣的人 有一天 她坐 公共汽車時 遇到了一位長相很漂亮的女子 蕭女士主動問候她 聊了起 來 隨後就邀她去聽經 那位女子黯然答道 我吸毒成性 沒有空暇聽 經 回到家後 蕭女士便對著阿彌陀佛的聖像說 爸爸 對佛的暱稱 我以後再也不敢指責別人了 像剛才那位女子那麼坦誠 都會墮落了 何況是我呢 有一天 蕭女士看報紙 讀到一則新聞 內容是 有一位住在台北 的榮民 四十年來離鄉背井 未再看過父親的慈容 只能憑著一張破舊模 糊的照片 來勾起小時候的記憶 政府開放返鄉探親後 他接到父親從福 州打來的電話 當他拿起聽筒時 興奮和激動得熱淚奪眶而出 蕭女士讀完這一則報導 說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都是阿 彌陀佛的子女 慈父很想念我們 可是我們不曉得 過去我們讀誦佛經及 51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54 瞻仰佛像 也只能瞭解佛的輪廓 自從我聽了游老居士講弘願念佛法門 才對佛有深刻的認識 阿彌陀佛就好比報上那位住在福州的老爹 游老居 士這善知識就好比幫助我們接通慈父的電話 深奧的佛典就好比那張模糊 的照片 我們就好比那位榮民 宜蘭縣羅東鎮有一位林彩雲女士 丈夫逝世不久 她又罹患中風 整 天以淚洗臉 哭個不停 廖秋薇蓮友介紹她去聽游老居士說法 她心情轉 為開朗 開始念佛 身體稍好以後 她每週都從羅東搭車趕到台北去聽游 老居士講經 成為一位信心堅定而且快樂的念佛人 蕭女士說 這叫做 轉煩惱成菩提 數年前 大溪蓮社本來有二 三十位蓮友 後來因為討論某位法師所 說的 往生淨土的人是否在行菩薩道 研討與爭辯的結果 許多蓮友 都退失念佛的信心 大溪蓮社也就垮了 蕭女士逐日登門造訪每一位蓮友 告訴他們彌陀的悲願 並且排解他 們對淨土的種種疑難 蓮友們深受感動 紛紛重建念佛的信心 今年十月 淨土文選(一) 52

55 又再成立更大規模的蓮社了 蕭女士弘法的態度非常親切 熱忱 而且總是面帶微笑 誠如有位蓮 友所形容的 如果有人想瞭解淨土 縱使在三更半夜 蕭月英女士來不 及穿鞋子 也會赤著腳趕去為他詳細解說 蕭月英女士時常充滿著感恩和歡喜心念佛 有一位朋友問她 師姊 我見妳整晚都在念阿彌陀佛 為什麼呢 蕭女士回答 我在跟佛撒嬌 訴說兒女思念的情懷啊 有一位法師對蕭月英說 我看妳已經走火入魔了 蕭女士回答 您說我走火入魔 很好啊 走火的意思就是火焰中的 紅蓮花 入魔指的是魔鬼中的阿彌陀佛 師父過獎了 也有許多不瞭解淨土的人譏諷蕭月英 蕭女士笑著說 悉達多太子 只有一位處處找他麻煩的提婆達多 便能成佛 我有那麼多逆增上緣 怎 麼能不成佛呢 感謝 感謝 蕭月英的父親很愛釣魚 她剛學佛時 每當爸爸釣魚回來 她就跟爸 53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56 爸吵嘴 而且拒絕煎魚 蕭月英信心決定以後 便不再跟她爸爸起爭執 她念著佛號 滿懷感 謝心地從她爸爸的手中接過魚兒 而且寧願自己下廚煮魚 她說 我不 入地獄 誰入地獄 感謝父母親 感謝魚兒 感謝阿彌陀佛 我仰仗佛力 往生淨土之後 一定回來救度牠們 她父母看見女兒變得既柔順又快樂 不久全都信佛念佛 她媽媽還很 高興地對孫子說 奶奶可以成佛了 妳知道嗎 我很少見到像蕭月英女士那樣快樂的念佛人 自從她信受淨土法門以 後 整個人生完全改觀 甚至達到脫胎換骨的地步 不但過去的自卑和怨 氣一掃而空 而且成為一位性情柔順 關心別人的菩薩 雖然過去我曾被鄭豐喜所寫的 汪洋中的一條船 和海倫凱勒的自傳 所感動 但卻沒有像認識蕭月英這樣地令我心靈震撼 有許多人只憑毅力克服了肢體殘障 但卻無法完全克服內心的自卑 有的人克服了自卑 卻又帶有幾分的無奈和愁情 可是蕭月英女士不但化 淨土文選(一) 54

57 解這些 而且在生命中洋溢著信心 感謝和歡喜 她不像海倫凱勒那樣 只相信自己來世雙眼會恢復光明 蕭月英除了堅信自己來生會成佛以外 也相信所有的眾生都有光明圓滿的佛性 終究會蒙佛光的攝受而往生淨土 只要您跟蕭月英談了一席話 馬上可以感受到她那種悲天憫人的胸襟 與關愛 這是因為她已捨棄 自力 也是一種我執 的迷妄 完全投靠 佛力 任憑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 所以在生活上處處流露與佛融合為一的 心境 這種心境使她的身體和言行產生巨大的變化 她現在心非常年輕 容 光煥發 皮膚比以前柔嫩得多 手腳的行動也奇蹟似地靈活起來 眼睛也 變得清澈明亮 她的口才由木訥而轉為辯才無礙 談話時經常會自然冒出 動人雋永的法語 使許多飽學久修的人歎為觀止 平常的生活中 她時時以感恩的心去勸化他人歸信淨土 而且樂此不 疲 有些蓮友問她 妳怎麼一直這樣關心著我們 弘法又這樣熱心呢 55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58 蕭月英回答 我實在是身不由己啊 選自普門雜誌一一八期 淨土文選(一) 56

59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元音老人 近來在淨土同仁間 醞釀著一場 往生西方 是否需一心不亂 的爭 論 試把他們爭論的焦點歸納起來 有以下三種不同的意見 一 但具信念 散心念佛亦能往生 二 散心念佛只能培植善根 要得確保生西 除信願之外 尚須懇切行持 一心不亂 三 只要依靠彌陀願力 帶業亦能往生 何須一心不亂 這三種互異的意見 第三種說得最容易 簡直不用修 單靠彌陀願力 就能往生 第二種較難 需一心不亂始能往生 第一種較易 只要有信願 散心念佛亦能生西 各說各有理 相持不下 竟使後進者莫衷一是 無 所適從 不知究竟應如何修習 方合道妙 是的 如何才真能往生淨土 是淨土宗的一個重大而關鍵的問題 57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60 不把它搞清楚 弄正確 對淨土宗的修士來說 確實有害 因淨土法門 是號稱異方便 橫超三界 往生淨土 超生脫死 圓證菩提的 如對修法 尚未搞清楚 如何能不走錯誤道路而迷失方向 更何能穩穩當當 順順利 利地達到往生西方的目的 但如果是嘴裏說說往生西方 而實際卻做不到 則宗旨全失 便毫無意義了 然則 如何才能確實往生淨土 是否必須一心不亂呢 這確是一個值 得探究的重大問題 所以不容緘默 聽任自然 傷害後進 因而不揣鄙陋 亦來參加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的討論 今略抒管見 尚希海內豪賢有以 指正 茲為易於得出明確的答案 將上述三種意見 分作三個問題來一一詳 加討論 以資弄清如何才能往生淨土 與要不要一心不亂的問題 一 現在先來談談第一種意見 但具信願 散心念佛亦能 往生 的問題 首先 我覺得這種見解的提法 含義似乎不清 所謂 散心 不知果 淨土文選(一) 58

61 何所指 是指初心學人一時心不能淨 不要妄冀速效 須假持名之功掃蕩 妄念 而漸臻一心呢 如蓮池大師 印光大師等所說 多生妄動積習 非暫時念佛所能掃淨 猶如久病之人 非一 二劑藥能以治療 故念佛須 具一片長遠之心 密密穩穩 不懈念去 久久功深 定能見效 而臻一心 之境 還是說我們現在發心念佛 求生西方 亦不妨與無明業習牽合糾 纏 將娑婆境緣粘著於心 似膠如漆 等到老死 自然會往生西方的呢 假使他們的用意屬於前者 這是鼓勵後學 莫畏艱難 不要怕散心作 祟 只要樹雄心 立壯志 努力上進 定獲一心 決定往生 那麼我們應 舉雙手贊成 反是 如果用意屬於後者 我們就覺得非常遺憾 因這是毒 害後進的砒鴆 萬萬要不得 因為我們要生淨土 這心裏總是戀著娑婆的 妻財子祿 古人謂之抱樁搖櫓 行動尚且不能 又如何能與彌陀感應道交 打成一片 往生西方淨土呢 玉琳國師云 大凡修持 須量己量法 直心直行 誠若能厭惡三界 堅志往生 則專依 阿彌陀經 靠定聖號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所 59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62 謂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 決定往生 此先自利而後利人之所為也 若於現 前富貴功名未能忘情 男女飲食之欲未知深厭 則於往生法門未易深信 即信矣 身修淨土而心戀娑婆 果何益乎 憨山祖師云 口念彌陀心 散亂 喉嚨喊破亦徒然 這不是明明說散心念佛徒勞無功嗎 難道這些 大祖師教理不及你們透徹 說的話不真實嗎 或者有人說這是禪宗祖師的 話 與淨土宗稍有不同 那麼不妨再舉蓮池大師的 普勸念佛之三 的一 段文章來作佐證 大師說 或問 今見世人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足見生西者不是 多數 此有三故 一者 口雖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 奉勸世 人 既是念佛 便須依佛所說 要積德修福 要孝順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弟兄相愛 夫妻相敬 要至誠信實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陰騭 方便 要慈悲一切 不殺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壓小民 但有不好心 起 著力念佛 定要念退這不好心 如是才是念佛的人 定得往生成佛 二者 口雖念佛 心中胡思亂想 以此不得往生 注意 注意 奉勸 淨土文選(一) 60

63 世人 念佛之時 按定心猿意馬 字字分明 心心管照 如親在西方面對 彌陀 不敢散亂 如此才是念佛的人 才能往生西方 下略 這段文字如此明確 我想大家看了 再不會猶疑莫決 更不至再有爭 論 說散心念佛亦能生西的了 還有 淨土十要 中的 徹悟禪師語錄 有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以攝心專注為下手方便 以一心不亂為歸宿 以往 生瑞相為驗證 的淨土修持旨要 這不亦是淨宗祖師不提倡散心念佛嗎 但是 散心念佛不能往生 其故何在 我們要進一步把它搞清楚 否 則 人云亦云 囫圇吞棗 莫明其所以然 終成迷障 用起功來亦必疲軟 無力 不能克敵致果 安望生西成道 今不厭其詳 再行研討如下 如眾所周知 一切眾生皆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本來是佛 本不生滅 只因無始無明妄動 認假作真 起惑造業 隨業受報 才以無生死中枉受 生死輪迴之苦 今欲往生西方 了脫生死 不將這當下起惑造業的一念妄 心 用念佛的功夫將它念退 而把妄心轉換成佛心 即全佛是心 全心 61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64 是佛 一任妄心顛倒攀緣 執著妄動 如何不為業境所牽纏而沈淪於六 道 又如何能於臨命終時 打退這業識幻影而往生西方 經云 欲淨其 土 先淨其心 隨其心淨 即佛土淨 故欲生西方淨土 必須先放下一 切 一心念佛 淨其心地而後可 經云 一切唯心造 心若散亂穢染 與淨域絕不相應 到頭來只能生在穢土 此無可奈何之事也 或曰 往生西方 全憑他力 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力 不是修其 他法門 信自力成道 答曰 他力不離自力 離開自力 絕無他力 此理 在世間法上 如國與國之間 人與人之間 乃至無情草木叢林之間 自己 無生存能力 完全靠他人他物得生存者絕無是處 此種例證多不勝舉 出 世間法更不例外 如阿難與佛同時發心 因修持不力 於佛圓寂後方始證 道 離成佛還不知多遠 羅 睺羅信父是佛 自不修持 為佛所呵等 在在 說明自不努力 完全依靠他力 任何事都不能成辦的 至於說阿彌陀佛的 宏願接引 乃感應道交 於行人心淨 淨業成熟時 現於其前 不是跑到 行人面前來拉到西方去 這點請諸位淨業行人千萬別錯會 只看經文上都 淨土文選(一) 62

65 是 佛與聖眾 現 在其前 而非佛 來 其前 即是明證 來與現一 字之差 含義大相徑庭 豈可混為一談 關於此點 永明禪師與印光大師 皆有確切說明 念佛一心不亂 感應道交 彼佛現前猶如水淨月現 如 水混濁 月雖在天而影不彰 念佛人心猶水也 佛猶月也 心水混濁 佛 月不能現前 可見他力之外 還須自力 沒有自力 他力也無著處 所 以淨土法門是自他二力合修的 單靠他力 沒有自力 結果莫不慘遭敗績 不然者 為什麼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要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要 如 救頭燃 呢 現時很多淨土行人因不明此理 用功不力 臨命終時 不見佛現 慌 了手腳 以為佛法不靈而詬佛打誑語 殊不知自己心水不淨 佛親現其前 亦不自見 猶如生盲以未見日 而詬日不臨其前 不也冤乎 這都是因地 不正 貪圖便宜 上了一班盲師的當 以為散心念佛 只要依靠彌陀願力 即可往生 哪知結果非但不能往生 還落個謗佛毀法大罪 來生還得受重 苦報 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63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66 或曰 你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為什麼蕅益大師在 持名念佛歷九品 四土說 的一文中說 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又莫如以信為先導 願為 後鞭 信得真 願得切 雖散心念佛亦必得生 信不真 願不猛 雖一心 不亂亦不得生 呢 為什麼又在後面說 深信切願念佛 而念佛時心 多散亂者 即是下品下生 呢 這不是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散心念佛 亦能往生西方嗎 我們現在只要求能下品下生 甚或生在邊地疑城 註1 於願已足 因為得生淨土 即獲不退 正不必要求中上品生 徒招艱辛 所以現在 只須散心念佛 悠悠散散 逍遙放蕩 樂得快活 臨終又能下品往生極樂 最後同樣成佛 又何樂而不為呢 為什麼定要消盡妄情 滅卻貪染 孜 孜兀兀執持一句佛號 枯寂無味 而自討苦吃呢 答曰 蕅益大師的話 大須仔細 請勿滑口讀過 不注意全文 而只 在 散心念佛 四字上著眼 以為大師提倡散心念佛 有懶可偷 有便宜 可得 正中下懷 而樂得在娑婆鬼混一下 等臨命終還有西方可生 大樂 淨土文選(一) 64

67 可享 多少舒服 哪知如意算盤打錯 等到臨命終時 只見生前黑業牽纏 哪見佛來授手 雖悔恨交加 已是噬臍莫及了 現在把這段文字和大家詳細分析研究一下 第一 深信切願念佛 雖散心亦必往生 而信願不真切 雖一心不亂 亦不得往生者 為料簡 註2 一般以持彌陀聖號為入定的助力 而不思 往生極樂者 即無信願者說 因明朝末年 很多禪宗學者常借持名以入 定 故蕅益大師有 任你念佛功深到風吹不入 雨打不濕地步 但無信願 決不能往生 之說 第二 在散心念佛上冠以 信得真 願得切 六字 才能往生 而非 單說散心念佛即能往生 這裏面大有文章 請勿輕易滑過 請問 如何方 為信得真 又如何方為願得切 為了增強說服力故 請看諸位大祖師對於 信真 願切 的解釋與描繪吧 關於信的解說 第一要信得心 佛 眾生三無差別 我們是未成之 佛 彌陀是已成之佛 覺性無二 次要信得我們是理性佛 註3 名字 65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68 佛 註4 彌陀是究竟佛 性雖無二 位乃天淵 若不專念彼佛 求生 彼國 必至隨業流轉 受無量苦 次要信得我們雖業障深重 久居苦域 是彌陀心內之眾生 彌陀雖萬德莊嚴 在十萬億佛剎之外 是我們心內之 佛 既然心性無二 自然感應道交 我們之苦切必能感 佛之慈悲必能應 如磁石吸鐵 無可疑者 所謂 佛念眾生 如母憶子 子若憶母 如母 憶時 母子歷生 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 注意心字 憶佛念佛 現前當 來 必定見佛 又曰 須歷始終而不改 遇利害而不變 方為真信 真信 有三 一信彌陀攝受念佛眾生往生西方 絕對不虛 二信執持彌陀名號 由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 請注意 即得往生 我當依教奉行 三信大 勢至菩薩及蓮宗諸祖所傳念佛法門 絕無虛假之語 我當依之勇猛精進 修成三昧 又吾人念佛之心 由慧入定 照而常寂 是信本有之佛 因定 發慧 寂而常照 是信本有之法 定慧雙融 寂照不二 是信本有之僧 又云 信者 非單信西方之莊嚴佛土即算發信心也 必同時深信自性即是 彌陀 本可一樣成佛 人皆可以為堯舜 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只是迷悟之 淨土文選(一) 66

69 別 西方依正 註5 莊嚴之佛土是事淨土 我之自性清淨是理淨土 心 遍一切處皆是西方 十方與西方不異 非徒信娑婆苦而西方樂 與夫極樂 確有也 釋願 第一要於一切時中 注意 要於一切時中 不是不如意事時 如此 歡樂之時又如彼 厭惡娑婆生死煩惱之苦 欣慕極樂菩提之樂 力求往生 次要發願遵照佛祖所傳淨土法門 勇猛精修 淨除習染 使身 心清泰 現生極樂 次要立志成無上覺 圓滿菩提 供養諸佛 次要發廣 大心普度眾生 眾生界不空 誓不成佛 次要隨有所作 若善若惡 善則 回向求生 惡則懺願求生 更無二志 又云 念佛之心欲得一心不亂 但 不可作意求 求則反遠矣 是謂淨願 不生西方誓不休息 是謂常願 成無上覺廣度眾生 是謂大願 如是發心 方名真信切願 諸位同志 請問我們果具如上信願 娑婆世界的飲食男女 妻財子祿 以及名譽地位等等 還會擺在心上盤算不休而放不下嗎 這一切空花水月 般的境緣既放得下 又有什麼妄想縈懷惑亂我人呢 既無妄想惑亂 則念 67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70 佛時就會如上文蓮池大師所說 如親對彌陀 恭敬至誠懇切之不暇 還會 有什麼妄念在亂動呢 這不是不期一心而得一心了嗎 所以蕅益大師說 信得真 願得切 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也 諸位要注意這 雖 字 就是說 果真信願切如救頭燃時 不怕你不 一心 當此時也 要你顛倒妄想亦不可得 所以下個 雖 字 同時 這 亦是針對下文無信願念佛者的功夫雖好 不能往生的相對說法 所以說了 句 有信願的人 雖散心念佛亦能生西 諸位千萬莫錯會 以為我們只 要懶懶散散地 馬馬虎虎地口裏念念西方彌陀 心裏想想娑婆財色 就可 以輕而易舉 隨心所欲地往生西方去了 復次 所謂有 深信切願念佛 心多散亂者 即是下品下生 者 乃 行人習障深重 今雖具深心切願 而妄想習氣一時不能淨除 即貪戀世間 的粗妄想雖已斷除 而微細的習氣妄想仍時來侵犯 古德所謂 風停浪 猶涌 理現念猶侵 此種妄念雖屬微細 但由於佛外有念 不得不謂之 散心 雖屬散心 以微細故 念來即覺 而不顛倒攀緣 故只要將佛念一 淨土文選(一) 68

71 提 妄念即當下銷殞 復歸清淨 此種隨來隨照 隨照隨消的功夫 圭峰 禪師謂之 妄念若起 都不隨之 縱有中陰 業不能繫 因業不能繫故 所以能發願往生 反之 若是貪戀娑婆 妄念顛倒 攀緣不息的人亦想 援例往生 那真是白日做夢了 但是 話須說回來 倘使生性豪放 於世緣不甚戀着 或平時雖不信 佛亦不謗佛 未能一心念佛的人 如到臨命終時聽善知識開示 頓時悔悟 徹底放下 一心稱名 求生西方 也能十念甚或一念而往生 但此等頓 根人 千萬人中難得一二 以臨終一念端賴平時鍛煉 如平時不善用功 而能於臨終一念轉機作主者 真比航空獎券中頭彩還難 誠不可以為訓也 對於散心念佛能否往生西方的問題 已講了許多 現為易於明瞭起見 簡作小結如下 若貪戀娑婆之心未泯 愛根未斷 情見未除 僅以顛倒妄想的攀緣 之心來念佛 雖具些微信願 但以不深切故 只種善根遠因 不能往生 69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72 有待來生努力 方能如願 臨終一念幡然改途 雖亦有往生之望 但以太險 機會極微 千萬 人中難得一人 故亦不敢引以為訓 要知臨終十念往生的人 著重在於 生前未聞佛法 直至死相現前 聽善知識開示 徹底悔悟 通身放下 故 能十念相應 此等利根人若早聞佛法十年 則早十年成就 早聞二十年 則早二十年成就 若我等早聞佛法 卻生偷心 不能放下世情 妄冀十念 往生 即此已是二心 何能相應 二 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 要不要一心不亂 呢 第一個問題搞清楚後 第二個問題也就不難迎刃而解了 因為一心不 亂是散心的相對詞 散心既然要不得 那麼一定要一心不亂也就不言而喻 了 但真理愈辯愈明 而且事關重大 我們還是不厭其詳地來討論一下吧 所謂 一心不亂 不是哪一位祖師創造或規定的 乃是釋迦文佛金口 淨土文選(一) 70

73 親宣 皇皇載於小本 彌陀經 上的明文 佛說要一心不亂 哪位祖師敢 說不要 更何況我們這輩下愚膽敢說個不要嗎 佛是正遍知 註6 我 們要修行成道 不聽佛語 更聽何言 但為什麼要一心不亂 其理何在 我們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已略有說明 現在讓我們再來詳細討論一下 釋迦文佛說欲生淨土 不可以少善根 福德 因緣 而最能體現這三 者多少的 莫過於念佛功行的深淺 故念佛須一心不亂 方能具足善根 福德 因緣而生淨土 據說小本 彌陀經 是羅什大師意譯的 他根據梵文原意 參合了中 國語文的表達法 用了 一心不亂 四個字 而玄奘法師根據法相 唯心 所現 唯識所變 的原理說念佛要一心繫念 轉變妄識 淨業成熟方能生 西 大意如此 經文已難具記 兩師譯本文字雖略有不同 而含義一致 都是教念佛行人一切放下 虔心念佛 斬斷愛根 心佛道交打成一片 方能往生西方 關於一心不亂的見解 諸大祖師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把他們歸納起來 71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74 不外以下幾個方面 一聲 桶底脫落 的開悟時節 一心不亂 就是無心可亂 到了心意識完全消殞 真妄不立 能所 雙亡的境界 換句話說 就是到了宗下 三昧 嬉笑怒罵無非佛事 一心亂心總成戲論 註7 二六時中毫髮許 差排 但自如實體究 體究至極 與自本心忽然契合 方知著衣吃飯總是 提煩惱不二 生死涅槃不二 是諸二法 皆同一相 一道清平 不用勉強 因果不二 依正不二 淨穢不二 苦樂不二 欣厭不二 取捨不二 菩 若理一心 直能體究萬法皆如 無有二相 所謂生佛不二 自他不二 如呼吸相似 既不散亂亦不沈沒 如是持名 謂之事一心 即攝心歸一 名 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 穿衣吃飯 行住坐臥 一句洪名綿密不斷 就 一心不亂 有深有淺 有理一心與事一心之別 事一心者 密密持 成一片了 此時心即是土 土即是心 心外無土 土外無心 心 佛 眾生完全打 力 囗 淨土文選(一) 72

75 異相不可得 西方即在當下 十方不異西方 無生即生 生即無生 雖則 至心稱念 亦同肆口訶罵 雖則精進修持 亦是夢中苦行 如是了達 是 名理一心 無論理一心或事一心 皆是博地凡夫 註8 邊事 凡有心者皆可 修學 不可高推聖境 甘處下劣 認為這不是自己份內事 須知一切唯心 造 欲生淨土 必先淨心 心若不淨 淨土難生 心若清淨 自得一心不 亂 決定往生淨土 由此看來 一心不亂原是為了心明水淨 俾佛現前接引往生的 並不 是好高騖遠 其中尤以事一心是念佛人必須具備的功行 不是什麼高不可 攀的事 不用怕它 只要我們懂得訣竅 精勤做去 決定可以成功 就是 諸仁認為至高無上的理一心見性境界 也不是絕對做不到的 因一切眾生 本具這不生不滅 清淨無染的佛性 既非外求來 亦非因修而得 而舉凡 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男女老少 飲食起居乃至一切聲 一切色 一切心 一切法 無一不是性的顯現 無一不是性的作用 只要我們識得它 認 73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76 清了性就是相體 相就是性用 於見色聞聲時 不為聲色所轉 即能透過 色相見性 換句話說 只要我們在日常動用中隨緣應用 不為事物的假相 所迷惑 粘著於心 動搖於中 所謂寂寂惺惺 惺惺寂寂 轉一切物 不 為物轉 使一切時 不為時轉 即是見性 這樣看來 理一心的高超境界 是我們的平能 決不是不能做到的 我們如能證到理一心 心中清淨無染 自與西方淨土相應 而且佛佛本同一體 故能與彌陀打成一片 因之就 能上品往生淨土了 或曰 說來容易 做起來就難了 答曰 只要我們認清宗旨後 下定 決心與妄習作鬥爭 靠定一句佛號作武器 妄習才動 方粘物境 即便高 舉洪名把它打退 如斯舉之又舉 打之又打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還怕 不能成辦嗎 況且就根器好的人來說 不須頻頻提撕 才聞舉着 即便歸 家穩坐了 或曰 那是禪宗境界 與淨土行人無關 曰 不要低看淨土 淨土本 來就是禪 禪就是淨土 淨土是至圓至廣 至高至上的 不是個低下法門 淨土文選(一) 74

77 所謂禪是淨土之禪 淨土是禪之淨土 禪淨是不分家的 可惜晚近的淨 土行人自甘劣小 認為得生邊地於願已足 不精修持名念佛 只敷敷衍衍 地上上早晚殿就算完事 將個大好淨土法門弄得不像樣子 他們不知近代 淨宗大德印光大師亦曾幾次閉關專修念佛 證得念佛三昧 其描繪該三昧 的文章 完全與禪宗一致 並有 法法從此法界流 法法歸此法界 的法 語 請想 這法門是不是高 要不要一心念佛精修不懈 為了免卻紛爭起見 暫且避開這些高深的理論不談 留待以後在專論 淨土時 再和大家研究 現在且來談談事一心 我們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已經說過 往生西方要心水明淨 佛與聖眾 才能現前 心水不淨 佛雖在前 猶如生盲不能見日 所以要生西方 心 非清淨不可 又說 真信切願 就自然放得下娑婆 這穢醜苦惱的世界 斬得斷愛根情見 在猛利的執持名號下 自能不期然而然地到達一心 不亂的境界 又說 縱或根器稍差 妄習較重的同仁 即使在粗妄已斷 細妄仍來侵犯的情況下 只要高提佛念 照破妄念 不隨伊流浪去 往生 75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78 西方還是有望 以上這些說話 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定義和要不要它的注腳 因為我們 對娑婆世界的事事物物 斬得斷 放得下 不為一切情愛粘縛紛擾 在內 心深處才能綿綿密密 蘊育著一句聖號不散而不沈 微細妄習來侵擾時 也不至為它所動搖 因而才能聖號歷歷分明 相續不斷 同時因為用功得 力之故 心更澄淨 更能放下世緣 念佛愈加虔誠 定力亦愈益深邃 如 是相因相成地一心專念 才能心澄水明 聖境現前而往生西方啊 真想生西方的人 我想恐怕沒有一個敢說 也沒有一個肯說這樣的一 心不亂是不需要的吧 翻遍了列祖語錄 也沒有一個人說不要一心不亂 相反的 他們都頌揚一心不亂 鼓勵學人證到一心不亂 反告誡後進不可 漠視一心不亂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中有專文 以下再列舉數例 截流大師在 起精進七期示眾 裏說 未到一心不亂田地 正所謂 少善根福德因緣 安望往生彼國 印光大師在 與陳錫周居士書 中說 散心念佛 難得往生 一心 淨土文選(一) 76

79 念佛 決定往生 又在書一十三中說 念佛一法乃至簡至易 至廣至 大之法 必須懇切至誠之極 方能感應道交 即生親獲實益 若懶惰懈怠 毫無敬畏 雖種遠因 而褻慢之罪 有不堪設想者 縱令得生人天 斷 難高預海會 懶惰懈怠是散心還是一心 這就等於說 散心念佛是 不能生西的了 蓮池大師 答孫廣諒居士書 中說 用功莫若一心念佛 念極而悟 悟而無論 縱不大悟 而離此娑婆生彼淨土 即是出世 消滅雜念 純 一正念 即是真諦 今亦不管出不出 真不真 但功夫做到一心 自然了 當矣 又 答蘇州袁心遠居士書 中說 今唯當專誠念佛 久久念至 一心不亂 必得開悟 就令不開悟 而一生念力 臨終自知 死去必生淨 土 這些例子多不勝舉 可見一心不亂對於往生西方的重要 實無可非議 恐怕只有那些心裏亦有些想往生西方淨土 但同時又戀著娑婆 放不下 嬌妻愛子 捨不得榮華富貴的庸俗念佛人 和一些怕吃苦的懶漢 才自出 77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80 心裁而自圓其說地編造出一套背經離教的謬論 來愚弄婦孺 說什麼 不 須要一心不亂 散心念佛亦能往生西方的 哪知你圖一時說得口快 害 了自家不要緊 害了別人 你就下地獄如箭射 或曰 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 則生西的人太少了 答曰 按上述事一 心的標準來說 要求並不高 不是做不到的 只要行者肯犧牲眼下的享受 放卻身邊的粘纏 再加用點苦功 密密持名於心 人人皆可以證成 往 生西方有何難處 至於單就生西的人數多寡來說 自古以來 生西的人數 似不頂多 原因就在這些錯誤謬論 一心不亂太難 不需要 散心念佛 就能生西了 在害人 使行者貪念世福 不肯用功 以致生西者少 請 看上面所舉蓮池大師 普勸念佛之三 開始就不勝嘆息地說 今見世 人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接下來又深為惋惜地歸咎其原因說 口雖念佛 心裏胡思亂想 以是不得生西 這是多深的遺憾 多硬的鐵 證啊 諸位同仁 須知求生西方是一件了生脫死的大事 不是逞人我 爭是 淨土文選(一) 78

81 非 鬧意氣的 需要平心靜氣地想一想 我這樣散心念佛在日常動用中 尤其在得失 順逆 悲喜關頭 做得主嗎 那時能不為境界所牽移而佛念 當前嗎 更進一步問問 夜眠睡夢中 做得了主嗎 在歡笑 驚怖時 能 痛苦迫切 再 不為夢境所動而佛念現前嗎 假如這些都做不得主 那麼 等臘月卅日 註9 到來 妻 子繞榻 疾病昏迷 風刀解體 註 加上生前經過的事件與死後未了的牽纏 一一都涌上心來 又怎能做得主 而念佛求生西方呢 須知白天能做得主了 於夢中則一半主也做不得 夢 中能做得主了 死時一半主也做不得 因為夢中是半昏迷而死時是大昏迷 呀 假如因為用功不力而臨終不能往生 那麼 不須一心不亂 散心念佛 即能往生 之談 豈不成為空頭支票而自貽伊戚嗎 這不是我故作驚人之 筆來嚇唬你們 也不是我好高騖遠來苛求你們 要你們這樣那樣 不然就 不能生西 實在因為要真能往生西方 決不是專門依賴彌陀願力接引 而 自己絲毫不努力 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往生去的啊 眼見時下一般修淨土者 都貪著便宜 不肯用功 結果 不是懷念世緣 便是留戀家財 不是落得 79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10

82 個病苦難當 便是昏迷不醒 所謂往生西方者 不知到什麼地方流浪生死 去了 所以才甘冒不韙 敢向諸仁進貢逆耳之言 這實在為良心所驅使 不得不大膽呈辭力挽時弊啊 三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第三個 單靠彌陀願力帶業往生 的 問題 關於帶業往生一語 佛經內並無明文 這是祖師們融攝經論的含義發 揮出來的 它的實際用意是 博地凡夫業障積習深重 非一生一世修行所 能除盡 即使已大徹大悟 最後一分無明仍未破滅 因為到了等覺菩薩位 還有一分無明未盡 誰又能一生修證到等覺位呢 這未盡的無明就是業 所謂 帶業往生 即是帶這 業 往生 念佛行人即使證到理一心 似 也不能超過等覺菩薩 所以還不免有無明在 故欲往生 還須 帶業往生 決不是說念佛修行人 修行時也可以造點壞事害害人 將來可以帶業 往生的 或曰 印光大師說 五逆十惡人平時不知修行 但也未曾謗佛 臨終 淨土文選(一) 80

83 得善知識為之開導 發願念佛 求生西方 也得帶業往生 這不是明明告 訴我們現在幹點壞事 將來也可以帶業往生嗎 答曰 請注意 此等大惡 人 臨終得遇善知識 又能正念分明 放捨身心 不顧病苦 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 是何等力量 又是何等善根 福德 因緣啊 是不是一般常人 所能企及 我親見很多念佛多年的人 臨終為病苦所痛 不能念佛 甚至 不願聆聞佛聲 或想念親人 不願憶佛念佛 或昏迷不醒 不能念佛聞佛 而此等大惡人反能臨終承教 徹底放下 正念分明 一心念佛 打退陰 境 往生西方 是何等力量所使然 豈佛親於彼而疏於此 厚於前而薄於 後 這其間實大有因緣在 蓋有一般修行人前生不明心要 只務得定 竭 力克制妄心 不許伊動 如搬石壓草 石去而草復生 不成究竟 故當命 終後轉身再來時 習氣妄動尤甚於前 而成惡逆 殆一聞開示 觸動前因 故又能立刻放下 專心一意念佛 求生淨土 非偶然也 或逆行菩薩示 迹現生 為度生故 污其外形以掩行藏 非一般常人所可投機取巧 依模 學樣 援例往生的 81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84 或曰 禪宗大德直證佛地 所謂等 妙二覺 猶是他提草鞋漢 總該 沒有最後一分無明了 那麼 此等人生西 不須帶業往生了嗎 曰 禪宗 所證是理即佛 所證理性與佛無二無別 但就事說來 尚未證到果佛地位 因此並不能與釋迦 彌陀等量齊觀 不見帝問玄沙 宗下見性成佛 是否已到果佛地位 沙曰 只是因地佛 並非果地佛 所以開悟見 性 一般只登初地 相當於見道位 尚待向上修證 分破無明 圓證法身 所以說宗下見性後即直登無修 無得 無證位 實大錯誤 因尚有一個 如喪考妣在也 如何不須帶業往生 復次 所謂無修 無得 無證位者 是理邊事 同時也是到家人語 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何待修證 但當無明業習未了 貪著猶在 尚於惡 道中頭出頭沒的時候 又非不眾生 既有業習 就有幻受 既有幻受 也 就不無幻修 幻得 幻證了 所以這句無修 無得 無證的話 也是真實 到家人語 因在凡不減 在聖不增 在染無失 在淨無得故也 今若尚在 路途上 就說無修 無得 無證 豈不言之過早 淨土文選(一) 82

85 或曰 末等於初 生死就是涅槃 路途就是家舍 雖然了生死 就在 六道中 道曰 一切不二是真理 但須證到這種地步始得 假如現在還有 苦樂在 怖畏在 還有氣惱 患得患失在等等 那麼 路途不是家舍 生 死也不等於涅槃 因為蘊 註 未破 幻受猶在 在人道中還有苦樂之 見 何況餘道 試看調達在地獄如享三禪之樂 相去奚啻天壤 所以修心 人大須仔細 切莫空說大話 莽莽蕩蕩招殃禍 復次 真正證到無修 無得 無證的人 也不說個無修 無得 無證 已說無修 無得 無證 豈不正坐在有修 有得 有證裏嗎 但是禪宗行人開悟大有深淺 不可一概而論 有的直下到底 積習無 明一時齊破 即 楞嚴 所謂理屬頓悟 乘悟並銷也 這種人即無修 無 得 無證者 但此種大根人 究屬少數 不可多得 有的雖已見性 積習 尚存 須用綿密保任功夫 漸除習氣 分破無明 而圓證法身 此種保任 功夫即無修之修 因為他們既不用什麼法門來修習 也不冀有所得與所成 平時只用個凜覺功夫 隨有念起 一覺即空 空亦不住 任運騰騰 自 83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11

86 在受用 到後亦無覺不覺 空不空 自在不自在 鎮日如癡如呆 無得無 失 才是到家了手時節 此等功夫 即 楞嚴 所謂 事則漸修 因次第 盡 者是 現在修行人中大都屬於這種 頓悟漸修 者多 好了 這裏不是談禪 離題太遠 尚待以後再說吧 現在還是把話題 拉轉來 談談帶業往生吧 說到帶業往生 遺憾的是 時下各宗同仁往往 把這句話的含義擴大而搞錯了 有些人以為這是佛 菩薩的慈悲寬大 只 要每日供佛 念佛或參禪 持咒 雖然犯點罪 做點壞事 無關緊要 佛 菩薩照樣會原諒寬恕他們的 淨宗有阿彌陀佛接引他們生西 他宗則有 相關的佛 菩薩佑護他們超脫輪迴 以是 他們竟無顧忌地一面修行 念 佛 一面又幹些壞事 把整個佛教塗污得不像樣子 以致世俗毀謗說 要看黑心人 吃素道裏尋 口念彌陀 釋迦 心裏貪盜欺詐 聽 之能不令人痛心 試問懷這種心念的淨土行人 心裏淨不淨 能不能與淨土相應 又能 不能與彌陀感應道交 打成一片呢 但是有些瞎漢還充嘴硬 說不要緊 淨土文選(一) 84

87 有阿彌陀佛做怙依 雖然作了些壞事 但到臨終 佛還是會憐憫我們 寬 恕我們 來接引我們生西的 哈哈 假使阿彌陀佛這樣還來接引你們生西 的話 倒變成鼓勵你們在世間作惡了 有這種道理嗎 假使真有其事 那 佛還講什麼因果報應 又為什麼要勸人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呢 或曰 五 逆十惡人不是重罪犯嗎 他們怎能臨終十念生西呢 曰 請勿錯會 他們 不是於信佛後又做五逆十惡的事 以前不明因果 無心誤犯 故能一信佛 後 幡然悔悟 徹底懺悔 消除心業 往生西方 相反 已信佛的人再犯 罪 是明知故犯 罪加一等 外加用功不力 念佛疲軟 業不能懺 如何 能往生呢 我想當這些人在假充嘴硬說不要緊時 心裏亦未嘗不寒慄 因為人人 都有天良 做了壞事 必受良心譴責 而深自痛苦驚怖 這些人縱然一時 為利欲薰蔽 而隱昧良心不知羞怖 但到了臨終最後一剎那 所作惡事就 隱藏不住 一一顯現眼前 深受良心責備而痛苦萬分 那種天良苛責的痛 苦 勝過一切嚴刑酷罰 所謂泰山壓頂 大火焚身 風刀解體 苦不堪言 85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88 以至痛哭嚎叫 息促神迷 茫茫蕩蕩地跟著業境流浪惡道去了 到那時 還能嘴硬說我有彌陀接引嗎 諸位道友 帶業往生這句話千萬不要搞錯 不要認為一面念佛 一面 做點壞事不要緊 這是絕對要不得的 因為六道輪迴全憑善惡業所支配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現在要進一步求生淨土 了脫生死 心地不善良 人道的資格還不夠 如何能生西天呢 所以蕅益大師描述的 真信 說 真信除信自 信他外 還要信因果與理事 這就是教我們因心要清淨 要 善良 才能得萬德莊嚴的福果 淨土 另外 如上文所引 蓮池大師在三種不能往生淨土的人裏 把心地不 善良的人列為第一種 可見心地善良是第一先決條件了 我們如有過錯 請迅速從今日起在佛前痛切地懺悔 永不再犯 還要勵行眾善 以救前愆 生西始可有望 如專門依靠佛力接引 幹壞事而想帶業往生 那真是西 行卻向東了 再者 關於他力接引的問題 在第一節裏已略有說明 現在因談到本 淨土文選(一) 86

89 題 須再詳細討論一下 首先 我們從生西的三資糧來看 信願行三 如鼎三足 既然不可缺 一 那麼信願之外 行亦就非常重要了 行既非常重要 足見生西也非專 賴他力 單獨依靠彌陀的願力的人 假如可以單靠彌陀 那麼要 行 做 什麼 既要 行 那就他力之外 尤需自力了 或許有些貪便宜 怕用功的人要說 蕅益大師說 得生與否 全由 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 由此看來 行 持名 只不 過是品位高下之依據 而生西方全憑信願 就是專賴佛力 我們現在只要 能生西 品位高下在所不顧 甚至生於邊地也於願已足 因為 但得見彌 陀 何愁不開悟 我們能生到西方就行了 殊不知大師此語乃對偶句 不可分割開來斷章取義 他上面說個信願 接下來就說個行 意思就是以信願來導行 由行而圓成信願 也就是說 要生西方 須以信願為先導 無信願不能往生 同時這亦是對只有行而 無信之人說的 我們在第一節裏說過 明朝很多禪宗行人假借念佛為入 87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90 定的方便 是只有行而無信願的 但生西方有九品高下之不同 而這高 下不同的往生品位 就全須由持名功夫的深淺來決定了 這豈不是明白無 誤地告訴我們 往生西方 品位高的固然要較深的念佛功夫 就是品位低 下的 也要有較淺的念佛功夫才能往生 而不是單獨依靠佛的力量 由佛 來決定的 這樣理解 方符蕅益大師的真意 也才和其他佛祖的教示合得 攏來 假如不須行 單靠信願就能往生 那為什麼佛在 阿彌陀經 中囑咐 我們要執持名號 又為什麼在 十六觀經 裏教我們要修種種觀行呢 蕅 師乃一代教祖 豈能違背佛意 別出心裁地以無稽之談來迷誤後人 又豈 可說蕅師之主見高過於佛呢 再看印光大師 與陳錫周居士書 中說 以信願為先導 念佛為行 證 信願行三 乃念佛法門宗要 有行無信願 不能往生 有信願無行 亦不能往生 信願行三 具足無缺 決定往生 可見信願行為生西三要 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 蕅師與印師皆蓮宗法祖 由上而下 血脈相承 淨土文選(一) 88

91 絕不會前者誤引後者 也不至後者反對前者 由此可見 那些說只要有信 願而不須行的 乃是一般瞎漢偷懶之遁詞也 而且 就一般常理來說 既有信願 為何不行 不行 又怎能表示有 信願在 更何能圓滿成就信願 是以信願是行之先導 而行則是信願之歸 寄 無信願不足以啟行 無行也不足以圓滿信願 彼此相圓相成 三者不 可缺一 可見信願行之行 是多麼重要啊 既然行和信願一樣重要 那麼行就須像個樣子才對 決不可馬馬虎虎 地口中念念佛號 心裏念著娑婆 敷衍了事算數 因為那樣行等於不行 口中念佛而心不轉 妄念既不能斷 妄心亦不能轉 妄習更不能除 行來 行去 還在老地方 未曾前進一步 徒然自欺欺人而已 有何益處 我們 要行 就要遵照佛祖遺訓 如救頭燃 至誠懇切地把一句佛號蘊育在心中 念念不忘 要如推重車上山般 極力追頂 一步不可放緩 六字洪名 一字接一字 一句接一句 字字句句 歷歷分明在心裏過 要戰戰兢兢地 把一句萬德洪名當作金剛王寶劍 來與我們的妄念 愛根 情見作鬥爭 89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92 更要二六時中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我們果能如是着力用功 既勿求旦夕 速效 亦勿妄冀心外有佛來迎 動諸魔事 則一定能從初心念佛散亂紛擾 的情況下 漸漸上路 消除妄念 而臻一心不亂 由此看來 所謂一心不 亂者 有什麼高不可攀而害怕萬分 有什麼目的不能達到而紛爭一場呢 心有所畏 一定行之不力 行如不力 任何事都不能成功 所以信心 堅固為第一要着 事在人為 只要先把道理弄清楚 竅門找到 然後一往 直前 決不退縮 辦任何事情都無不成之理 再說他力修行 絕不是一點力氣都不要花 完完全全依靠在別人身上 可以成功的 古人也有蚊蠅附驥尾之喻 但也要蚊蠅先飛到馬尾上 還要 用力抓住才行 絕不是一點力氣也不用的 是以完全依賴佛力能生西方 絕無是處 只有自他合力 方能成辦 再就自他來說 原本不二 因妄心 分別故 始有自他 蓋從本說來 心佛眾生本係一體 如一室千燈 光光 無別 因無明故 妄認前影 遂執為我 因我而有他 是非遂生 今若一 句佛號得力 當下一念妄心銷處 自既不立 他從何來 故自他本係一體 淨土文選(一) 90

93 說什麼自力他力 說有自力他力者 正是不識自他也 嗟乎 復次 就一般通途所說的他力來說 有佛出世教你們念佛法門 不是 他力嗎 用功時有一句萬德洪名與你作為依持 同時因持名故 彌陀因心 之莊嚴與果地之智光加被與你 不是他力嗎 臨命終時因感應道交故 佛 現心中 這就是接引 又有西方極樂世界作為依止 不更是他力嗎 有 這樣多他力為增上緣 已占盡了便宜 還覺不夠 更想一點力也不花 由 佛把你拉上天 有這種道理嗎 假如有的 則我們也不是今天才信佛 念 佛 應該早就往生西方成佛了 為何還流浪到今天 在這裏受苦呢 或曰 信佛雖不止一世 可能宿世修習他宗未曾念佛 故未往生 因淨土是萬 修萬人去的呀 若果如是 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有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之嘆呢 又難道彌陀能拉我們去 釋迦不能拉我們去嗎 十方諸佛都願度 盡眾生的 如果能拉的話 一佛出世 就該把眾生度盡了 可見得仗佛力 來拉你 沒有這回事 古德有 把臂牽他行不得 直須自肯始相應 須知佛力無邊 眾生業力也是無邊的呀 印光大師是最讚嘆仗佛慈力接引 91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94 生西的 但也說念佛要懇切至誠 方能高預海會 這懇切至誠難道不須要 下一番苦功夫嗎 更進一步說 有自力的人 不求他力 而他力自來 相反 竭力希求 他力 毫無自力的人 絕對得不着他力 縱有他力亦無能為力 因為用功 人真能至誠懇切 精進不懈 無形中感諸佛菩薩加被攝護 及至功夫得力 妄念打脫 與佛心心相印 自他一體 生佛不二 更得十方諸佛護念 垂手摩頂授記 而懶散不肯用功或用功不力的人 因自己心裏穢垢 與清 淨佛光不相連接 所見所接均係黑業一團 故佛雖現前垂手接引 猶如生 盲不能見日 所以我們在第一節裏說 自力就是他力 他力就是自力 有自力方有他力 無自力即無他力 請同道深思 其實淨土就是禪宗 禪宗即是淨土 二宗並無兩樣 不要妄分自力他 力 但禪宗須是大根上智人方能參透玄機 識得即相即性 即心即佛 時 時處處不為物轉 而自在轉物 而淨土則不一定要研討這些玄理 只要把 一句彌陀聖號安頓在行人心上 密密提持 毋令間斷 自然於不知不覺中 淨土文選(一) 92

95 將散亂妄心 漸漸轉換成清淨佛心 從而證成佛道 猶如人身上毛髮指爪 人眼雖不見其長 卻自然地密密滋長 念佛的妙處 就是在行人的生死 根株上 妄念上 作切近的轉換 使人念佛 念法 念僧 自然不去念貪 念瞋 念癡 潛移默化地扭轉人的妄心 無形中把行人從生死中拉出來 它不用研討玄理 而自然暗合道妙 只要一心持名念佛 自然成無上道 所以淨土念佛是三根普攝的廣大法門 這真是釋迦老子從大悲心中流露 出來的善巧方便之智用 當你由於拳拳服膺 密密提持而親見彌陀真性時 方知自力他力由來 不二 眾生佛陀本自一體 回顧昔日之紛爭辯論 猶如夢中說夢 寧不愧 汗 拉拉扯扯地說來很長 還要提醒大家一聲 修淨土不只是念佛名字一 法 舉凡觀心 持咒 誦經 行善等等 皆如念佛一樣 可以回向西方求 生淨土 一心不亂 是淨土法門的關鍵問題 我們只要放下一切 抓緊佛 號 密密綿綿念去 安安穩穩地到達目的地 93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96 討論至此將告結束 忽有一位慈心菩薩出來說 你這廝嚕嚕嗦嗦妄開 大口 不怕冒瀆諸方 引起群仇嗎 曰 不見祖師道 佛法無人情 依法 不依人 又不見黃面瞿曇 註 云 說法四十九年 未曾說着一字 則 更何以冒瀆諸方 正是 說盡山雲海月情 唇吻弗動心未行 有法可說事邊倒 無法可說萬里雲 可憐一般探玄客 夢中佛事論不停 一心不亂非難事 念念彌陀字字明 哈哈 你道說了也末 珍重 珍重 註解 邊地即疑城 謂修各種功德 願生極樂淨土 但於佛智 經 亦不見菩薩 比丘僧 五百歲後才得見阿彌陀佛 漸得智慧開 懷疑不信 命終後感生於淨土邊地的宮殿中 五百歲中不能見佛聞 註1邊地疑城 選自法音月刊一0四期 小子雖以虛空為紙 大海為硯池 須彌為墨 寫滿宇宙 又何曾寫着一字 12 淨土文選(一) 94

97 明 於義理量裁簡別 一切眾生本具有的佛性與諸佛無二無別 註2料簡 註3理性佛 聽聞佛法後 知道自己本有佛性 本來就有成佛的可能 即依報與正報 正報 指依過去善惡業因而感得的果報正體 註4名字佛 註5依正 95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如阿彌陀佛因修行功德感得佛身 依報 指身體所依之而住的果 報 如佛淨土的種種莊嚴境界 佛的十大名號之一 即真正遍知一切法之意 因凡夫多諸苦諸惑逼迫 居於卑賤下劣之位 又因凡夫 含遊戲性而不合實際的言論 註6正遍知 註7戲論 註8博地凡夫 臨終時體內風大動搖 身體分解 猶如利刀割體般痛苦 比喻死期 生命即將終了 猶如一年的臘月三十日 之位廣多 故稱 博地 風刀解體 註9臘月卅日 註 10

98 註 蘊 本為積聚之意 眾生是由諸法積聚而成 例如物質 血肉 即釋迦如來 因佛身金色故稱黃面 瞿曇 為世尊俗家 古代族姓 註 黃面瞿曇 感覺 意志 意識等構成身心 淨土文選(一) 96

99 四料簡 略釋 註1 即淨土決疑論 印光大師 藥無貴賤 愈病者良 法無優劣 契機則妙 在昔之時 人根殊勝 知識如林 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 即今之世 人根陋劣 知識希少 若捨 淨土則莫由解脫 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種善根 福薄慧淺 障重業深 年當 志學不逢善友 未聞聖賢傳薪之道 爭服韓歐闢佛 註2 之毒 學問未 成 業力先現 從茲病困數年 不能事事 諦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 古今 聖賢如此眾多 況佛法自無權力以脅人服從 必賴聖君賢相護持 方能流 通天下耳 倘其法果如韓歐所言悖叛聖道 為害中國 豈但古今聖君賢相 不能相容於世 而天地鬼神將亦誅滅無遺也久矣 又何待韓歐等託空言而 闢之也耶 中庸 謂 君子之道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與能 及其至也 雖聖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 韓歐雖賢 其去聖人遠甚 況聖人所不知 不能者乎 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測度之法也 遂頓革先心 出家為僧 97 四料簡略釋

100 自量己力 非仗如來宏誓願力 決難即生定出生死 從茲唯佛是念 唯淨 土是求 縱多年以來濫廁講席 歷參禪匠 不過欲發明淨土第一義諦 註 3 以作上品往生資糧而已 所恨色力衰弱 行難勇猛 而信願堅固 非但世間禪講諸師不能稍移其操 即諸佛現身令修餘法 亦不肯捨此取彼 違背初心 奈宿業所障 終未能得一心不亂 以親證夫念佛三昧 慚愧 何如 一日 有一上座久參禪宗 兼通教理 眼空四海 誓證一乘 註4 效善財以徧參知識 至螺山以叩關余舍 時余適以 彌陀要解 文深理 奧 不便童蒙 欲搜輯台教逐條著鈔 俾初學之士易於進步 非敢效古德 之宏闡道妙 聊以作後進之入勝因緣 喜彼之來 即贈 要解 一本 且 告以著鈔之意 上座因謂余曰 要解 一書 吾昔曾一視之 見其詞 曰 華嚴 奧藏 法華 秘髓 一切諸佛之心要 菩薩萬行之司南 皆 不出於此矣 若此者不勝枚舉 直是抑遏宗教 註5 過讚淨土 謗正 法輪 疑誤眾生 不億蕅益大師以千古希有之學識 不即直指人心 宏揚 淨土文選(一) 98

101 止觀 反著斯解 以為愚夫愚婦之護身符 俾舉世緇素守一法以棄萬行 取蹄涔 註6 以捨巨海 同入迷途 永背覺路 斷滅佛種 罪過彌天矣 欲報佛恩者當即燬滅令盡 又何堪著鈔以助其流通耶 憤心厲氣若對 讎仇 余俟其氣平 徐謂之曰 汝以蕅益此解為罪過藪者 但知其末流而 不知其本源 是逐塊之癡犬 註7 非擇乳之鵝王 註8 也 須知其 過實不在於蕅益此解 在於釋迦 彌陀及十方諸佛 與淨土三經及 華嚴 法華 諸大乘經 文殊 普賢 馬鳴 龍樹 智者 善導 清涼 永明等諸大菩薩祖師也 汝若能為大法王正治其罪 庶汝之所言舉世奉行 矣 否則即是山野愚民妄稱皇帝 自制法律 背叛王章 不旋踵而滅門誅 族矣 汝作是說謗佛 謗法 謗僧 當即生陷阿鼻地獄 永劫受苦 了無 出期 恃宿世之微福造窮劫之苦報 三世諸佛名為可憐憫者即汝是也 彼瞿然曰 師言罪在釋迦 彌陀等者 何反常之若是也 請詳陳其 故 若其理果勝 敢不依從 99 四料簡略釋

102 余曰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所謂大事因緣者 欲令眾生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直下成佛而已 豈有他哉 無奈眾生根有大小 迷有 淺深 不能直下暢佛本懷 因茲隨機設教 對病發藥 為實施權 註9 開權顯實 註 於一乘法作種種說 或有善根成熟者 令其誕登覺 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 則生死輪迴依舊莫出 況既受胎陰 註 觸境 不能喻其少分矣 又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 縱令宿根深厚 徹悟自心 岸 其有惡業深厚者 令其漸出塵勞 曲垂接引 循循善誘 雖天地父母 10 莫不遵行 汝以禪教自負 而妄謂宏淨土者為謗正法輪 斷滅佛種 足徵 佛度生之要道 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 由是諸大乘經咸啟斯要 歷代祖師 接引 往生淨土 俾善根熟者頓圓佛果 即惡業重者亦預聖流 乃三世諸 熟 惡業之若輕若重 但肯生信發願 持佛名號 臨命終時定蒙彌陀垂慈 暢佛本懷 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 專仗彌陀宏誓願力 無論善根之熟與未 見惑如斷四十里流 況思惑乎 了生脫死豈易言哉 以是不能普被三根 生著 由覺至覺者少 從迷入迷者多 上根猶然如是 中下又何待言 斷 11 淨土文選(一) 100

103 汝乃魔附其身 喪心病狂 認迷為覺 指正為邪之地獄種子耳 夫釋迦 一則安居淨土 以淨以樂攝受而鈞陶 註 汝只知愚夫愚 彌陀於往劫中 發大誓願度脫眾生 一則示生穢土 以穢以苦折伏而發遣 註 乃四 14 乃出苦之玄門 註 成佛之捷徑也 以故自古迄今 所有禪 教 律 佛 又華藏海中淨土無量 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 可知往生極樂 十一位法身大士 同破無明 同證法性 悉能乘本願輪於無佛世界現身作 佛果 且以此普勸華藏海眾乎 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 註 佛之後 普賢菩薩乃教以發十大願王 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期圓滿 婦亦能念佛 遂至藐視淨土 何不觀 華嚴 入法界品 善財於證齊諸 13 報終定墮無間 註 縱不生陷阿鼻 16 吾欲離苦而求生淨土 汝欲得苦而毀謗 華嚴 為諸經之王 王於三藏 華嚴 不信即一闡提 註 謗之若是也 儒書所謂習矣不察 日用不知者 莫汝為甚也 夫 華嚴 叢林無不朝暮持佛名號 求生西方也 汝歷參叢林 何日日修習而反生毀 汝守汝志 吾行吾道 將軍不下馬 各自奔前程 道不同 不相為謀 101 四料簡略釋 12

104 汝去 吾不語汝 彼曰 道貴宏通 疑須剖決 師何見拒之甚也 嘗聞毘盧遮那 註 徧一切處 其佛所住名常寂光 則但證法身 當處即是寂光淨土 又 何必以生滅心捨東取西 然後為得也 究竟 住 行 向 地 余曰 談何容易 寂光淨土雖則當處即是 然非智斷 註 圓證毘盧法身者 不能徹底親得受用 圓教 註 20 汝若能證毘盧法身 則不妨說當處便是 21 誰離取捨 三祇鍊行 22 百劫修因 上求下化 斷惑證真 何一非取捨之事乎 須知如來欲令一切 不知執東廢西乃斷滅也 夫未證妙覺 註 佛道之事 汝何事理籠統 知見顛倒之若是也 又汝以捨東取西為生滅者 果修證凡聖生佛之理 然後依此理以起修因證果 超凡入聖 即眾生而成 余曰 宗門所說專指理性 非論事修 所以然者 欲人先識不涉因 彼曰 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 宗門常談 不應有錯 寂光 其或未然 則是說食數寶 不免飢寒而死也 等覺四十一位尚是分證 註 淨土文選(一) 102

105 華嚴合論 謂 西方淨土乃為一分取相 眾生速證法身及與寂光 所以特勸持佛名號 求生西方也 問 棗柏李長者 註 實理 以專憶念 其心分淨 得生淨土 是權非實 之 入法界品 而文義加 25 界 說畢 如來讚歎 大眾奉行 文方圓備 故古德以此一卷續於八十卷 十卷普賢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 令其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 說偈稱讚如來勝妙功德 以文來未盡故未結而終 及 行願品 來 第四 詳 彼第八十善財承普賢威神之力 所證與普賢等 與諸佛等 普賢乃為 通 其前之三十九卷即 八十華嚴 註 南天竺烏茶國王方進 普賢行願品 四十卷之梵文 至十四年始譯畢流 論在唐玄宗開元年間 論成之後隨即入滅 歷五十餘年至德宗貞元十一年 答 棗柏雖菩薩示現 以經未全來 不能預斷故作此說 按棗柏造 會上菩薩示現 所有言說當無錯謬 何以華藏海眾同願往生 棗柏現生證聖 神通智慧不可思議 定是華嚴 凡夫未信法空 註 23 後流通 欲後世學者咸得受持全經云耳 古德謂念佛求生淨土一法 唯佛 103 四料簡略釋 24

106 與佛乃能究盡 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者 即此是也 則一切上根利器 淨土亦總攝無遺矣 淨土總攝無遺矣 大集經 云 末法億億人修行 罕一得道 唯依念 佛得度生死 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 註 何敢戲論 須知菩薩宏法或順或逆 種種方便不可思議 得非棗柏示以不 事理絕不相侔 不可引以為證 至於二公所證 則非吾輩博地凡夫可知 皆可預斷 往生圓滿佛果 諸經絕未宣說 誰敢自出心裁豎此奇義 二者 答 闡提原是眾生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闡提何得獨無 有智識者 及生公 問 涅槃 全經未至 生公何以預倡闡提皆有佛性 將謂棗柏不 典 無從引類 以自裁度 答 宏揚佛法大非易事 須有證據方能取信 華嚴 一經迥越群 問 彼既海眾示現 何待經來方知 違皇帝萬古不易之敕旨 何不知尊卑輕重之若是也 汝信棗柏而不信 行願品 大集經 是遵縣令一時權宜之告示 而 26 淨土文選(一) 104

107 知 以敦後世之信向耶 問 禪宗諸師多撥 註 淨土 此又何說 答 禪宗諸師唯傳佛心 所有言說皆歸向上 註 尚不知此 則汝之所解皆破壞禪宗之惡知見也 汝參禪有年 問 博地凡夫豈敢自任 諸祖誠言斷可依憑 六祖謂 東方人造 罪 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何國 趙州云 佛之一字 吾不喜聞 又云 老僧念佛一聲 漱口三日 禪宗諸師多有此等 言句 則又何說 答 六祖直指向上 令人識取自心 汝當作訓文釋義 辨論修持法 祇有進修 絕無造罪之事 幾許誤哉 汝須知西方之人見思 及與無明 註 門 所謂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 註 淨盡 進破塵沙 註 同居淨土 一生彼土 則見思二惑徹底消滅 喻如洪鑪片雪未至而化 德 人覿面鄙念全消 若是見思淨盡 則生方便有餘淨土 分破無明 則生實 105 四料簡略釋 謂彼求生何國者 若在此間未斷見思 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人 則生凡聖 30

108 報無障礙淨土 無明淨盡 福慧圓滿 則生常寂光淨土 在此土現證者如 是 在彼土進修者亦然 汝何過慮彼無生處而自障障人 不肯求生 聞噎 廢食 自喪性命 則天下癡人莫汝若也 汝但知趙州 佛之一字 吾不喜聞 何不領取下文 僧問 和尚 還為人也無 州云 佛佛 乎 但欲依 念佛一聲 漱口三日 何 不依僧問 和尚受大王如是供養 以何報答 州云 念佛 乎 又 何不依僧問 十方諸佛還有師也無 州云 有 問 如何是諸 名為轉語 註 問在答處 佛師 州云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乎 汝謂禪宗諸師多有此等言句 不知禪家酬機之言名為機鋒 註 逐土塊 得益者即違 一依一違 自相矛盾 夫趙州所言總歸本分 佛不喜聞與 夫言出一口 既以彼為實 為可依 則此亦是實 是可依 何受損者即依 佛為人 以念佛報恩 以阿彌陀佛為十方諸佛師 絕未聞一人說一句者 有甚了期 吾出家三十餘年 漱口佛不喜聞之言 則眾口同宣 至於以佛 答在問處 不知返照回光 叩己而參 一向但噇酒糟 註 淨土文選(一) 106

109 念佛等 皆屬轉語 若能直下識得自心 方知趙州道越常情 語出格外 當孜孜念佛 唯日不足矣 倘不能親見趙州 則寧可以念佛為修持 不可 依撥佛為把柄 依念佛則即生便出輪迴 將來定成佛道 依撥佛則謗佛 謗法 謗僧 現生則罪業山積 福慧冰銷 命終則永墮阿鼻 長劫受苦 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淵 總之 今人率皆福薄慧淺 業重障深 於得益者皆 若罔聞 於受損者全身頂戴 得益受損且約未悟錯會說 非古德所說之 法有益有損也 諸師酬機之言悉皆如是 不勞備釋 汝謂諸祖誠言斷可依憑 何不依 百丈云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乎 又何不依百丈立祈禱病僧 化送亡僧之 規皆悉回向往生淨土乎 將謂百丈唯令死者往生 不令生者求生乎 又何 不依西天第十四祖龍樹菩薩 如來預記往生 龍宮誦出 華嚴 廣造諸 論 偏讚西方 如 毘婆沙論 稱為易行疾至之道乎 又何不依第十二祖 馬鳴菩薩 於 起信論 末後示最勝方便 令人念佛求生西方 常侍彌陀 永不退轉乎 又何不依二祖阿難 初祖迦葉結集三藏與淨土諸經乎 倘 107 四料簡略釋

110 淨土不足為法 有害於世 彼何不知好歹 貽後世以罪藪乎 又諸大乘經 皆讚淨土 而小乘經則無一字言及 將謂諸大乘經不足為法乎 又佛說 彌陀經 時 六方恆河沙數諸佛悉皆出廣長舌勸信此經 將謂六方諸佛亦 貽人以罪藪乎 如謂六祖 趙州等不可不信 則龍樹 馬鳴 阿難 迦葉 釋迦 彌陀 六方諸佛 諸大乘經更為不可不信 若謂諸佛 諸祖 諸 經皆不足信 又何有於六祖 趙州為哉 見近而不見遠 知小而不知大 如鄉民慕縣令之勢力 而不知皇帝之威德 小兒見銅錢而即拾 遇摩尼寶 珠而不顧也 汝還知永明 四料簡 所示禪淨有無 利害得失乎 夫永明 乃彌陀化身 豈肯貽人罪藪 謗正法輪 疑誤眾生 斷滅佛種乎 彼曰 永明 料簡 語涉支離 不足為法 何以言之 彼謂 有禪 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 若如所說 則今之禪 者類多皆看 念佛的是誰 又有住念佛堂長年念佛者 彼皆現世能為人 師 來生即成佛祖乎 又云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 愁不開悟 今之愚夫愚婦專念佛名者處處皆有 未見幾人臨命終時現諸 淨土文選(一) 108

111 瑞相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 故知永明 料簡 為不足法 余曰 汝何囫圇吞棗 不嘗滋味之若是也 夫永明 料簡 乃大藏 之綱宗 修持之龜鑑 先須認準如何是禪 如何是淨 如何是有 如何是 無 然後逐文分剖 則知字字皆如天造地設 無一字不恰當 無一字能更 移 吾數十年來見禪講諸師所說 皆與汝言無少殊異 見地若是 宜其禪 與淨土日見衰殘也 問 何名禪淨 及與有 無 請垂明誨 答 禪者 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 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 目 宗門語不說破 令人參而自得 故其言如此 實即無能無所 即寂即 照之離念靈知 純真心體也 離念靈知者 了無念慮而洞悉前境也 淨 土者 即信願持名 求生西方 非偏指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也 有禪者 即參究力極 念寂情亡 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明心見性也 有淨土 者 即真實發菩提心 生信發願 持佛名號 求生西方也 禪與淨土唯約 教約理 有禪有淨土乃約機約修 教理則恆然如是 佛不能增 凡不能減 109 四料簡略釋

112 機修須依教起行 行極證理 使其實有諸己也 二者文雖相似 實大不 同 須細參詳 不可籠統 倘參禪未悟 或悟而未徹 皆不得名為有禪 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 或有信願而不真切 悠悠泛泛 敷衍故事 或 宏揚法道 普利眾生 行雖精進 心戀塵境 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 或求生天受天福樂 或求來生出家為僧 一聞千悟 得大總持 註 者 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 斷見思 住此宏法 他宗莫不如是 淨宗斷斷不許也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 後乘佛慈力及己願輪 迴入娑婆度脫眾生 則有進無退 有得無失矣 未 實繁有徒矣 如來為此義故 令人往生淨土 見佛聞法 證無生忍 然 倘一隨境迷 則能速覺悟者萬無一二 從迷入迷 不能自拔 永劫沈淪者 保於畢生多世 以雖能宏法 未證無生 情種尚在 遇境逢緣難免迷惑 脫眾生者則可 若或雖有智願 未斷見思 縱能不迷於受生之初 亦復難 答 若是已斷見思 已了生死 乘大願輪示生濁世 上宏下化 度 問 出家為僧 宏法利生 又有何過而亦簡除 35 淨土文選(一) 110

113 禪 念佛便為有淨土 非但不知禪淨 兼亦不知文義 辜負永明古佛一番 大慈悲心 截斷後世行人一條出苦捷徑 自誤誤人 害豈有極 所謂錯認 定盤星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也 彼曰 禪淨有無 略知旨趣 四偈玄文 請詳訓釋 余曰 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 者 其人徹悟禪宗 明心見性 又復深入經藏 備知如來權實法門 而於諸 法之中 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 觀經 上品上 生 讀誦大乘 解第一義者 即此是也 其人有大智慧 有大辯才 邪魔 外道聞名喪膽 如虎之戴角 威猛無儔 有來學者 隨機說法 應以禪淨 雙修接者 即以禪淨雙修接之 應以專修淨土接者 即以專修淨土接之 無論上中下根 無一不被其澤 豈非人天導師乎 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 往生上品 一彈指頃華開見佛 證無生忍 最下即證圓教初住 亦有頓超 諸位至等覺者 圓教初住即能現身百界作佛 何況此後位位倍勝 直至第 四十一等覺位乎 故曰來生作佛祖也 111 四料簡略釋

114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者 其人雖 未明心見性 卻復決志求生西方 以佛於往劫發大誓願 攝受眾生如母憶 子 眾生果能如子憶母 志誠念佛 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 力修定慧者固 得往生 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 發大慚愧 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止一聲 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 非萬修萬人去乎 然此雖念佛無幾 以 極其猛烈 故能獲此巨益 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 既生西方 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 然已高預聖流 永不退轉 隨其根性淺深 或漸 或頓 證諸果位 既得證果則開悟不待言矣 所謂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 悟也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者 其人雖 徹悟禪宗 明心見性 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 直須歷緣煅鍊 令其淨盡無 餘 則分段生死 註 方可出離 一毫未斷者姑勿論 即斷至一毫未能 悟之人 十人之中九人如是 故曰十人九蹉路 蹉者蹉跎 即俗所謂擔閣 淨盡 六道輪迴依舊難逃 生死海深 菩提路遠 尚未歸家即便命終 大 36 淨土文選(一) 112

115 註 也 陰境者中陰身境 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 此境一現 眨眼之間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 便去受生於善惡道中 一 毫不能自作主宰 如人負債 強者先牽 心緒多端 重處偏墜 五祖戒再 為東坡 草堂清復作魯公 此猶其上焉者 故曰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也 陰 音義與蔭同 蓋覆也 謂由此業力蓋覆 真性不能顯現也 瞥音 撇 眨眼也 有以蹉為錯 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 總因不識禪及有字 故 致有此胡說巴道也 豈有大徹大悟者 十有九人錯走路頭 即隨五陰魔境 而去 著魔發狂也 夫著魔發狂乃不知教理 不明自心 盲修瞎鍊之增上 慢種耳 何不識好歹以加於大徹大悟之人乎 所關甚大 不可不辯 無禪無淨土 鐵床併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 者 有謂無 禪無淨 即埋頭造業 不修善法者 大錯大錯 夫法門無量 唯禪與淨最 為當機 其人既未徹悟 又不求生 悠悠泛泛修餘法門 既不能定慧均等 斷惑證真 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 現生既無正智 來生即隨福轉 耽著五欲 廣造惡業 既造惡業 難逃 113 四料簡略釋 37

116 惡報 一氣不來即墮地獄 以洞然之鐵床銅柱 久經長劫寢臥抱持 以償 彼貪聲色 殺生命等種種惡業 諸佛菩薩雖垂慈愍 惡業障故 不能得益 昔人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 泛修諸善 名為第三世怨者 此之 謂也 蓋以今生修行 來生享福 倚福作惡即獲墮落 樂暫得於來生 苦 永貽於長劫 縱令地獄業消 又復轉生鬼 畜 欲復人身難之難矣 所以 佛以手拈土問阿難曰 我手土多 大地土多 阿難對佛 大地土多 佛言 得人身者如手中土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萬劫與千生 沒 個人依怙 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 淨土法門專 仗佛力 一切法門 惑業淨盡方了生死 淨土法門 帶業往生即預聖流 永明大師恐世不知 故特料簡以示將來 可謂迷津寶筏 險道導師 惜舉 世之人顢頇讀過 不加研窮 其眾生同分惡業之所感者歟 彼曰 我昔何罪 早昧真詮 宿有何福 得聞出要 願廁門牆 執 侍巾瓶 余曰 余有何德 敢當此說 但余之所言皆宗諸佛諸祖 汝但仰信 淨土文選(一) 114

117 佛祖 宏揚淨土 則無德不報 無罪不滅 昔天親菩薩初謗大乘 後以宏 大贖愆 汝能追彼芳蹤 我願捨身供養 上座乃禮佛發願云 我某甲 徧入十方 逆順隱顯種種方便宏通此法 度脫眾生 盡未來 從於今日專修淨業 唯祈臨終往生上品 見佛聞法 頓證無生 然後不違 安養 註 際無有閒歇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願釋迦 彌陀 常住 三寶愍我愚誠 同垂攝受 余曰 淨土事者 是大因緣 淨土理者 是秘密藏 汝能信受奉行 此為宋永明禪師所作 說明禪 淨法門之不同價值的偈語 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 上座唯唯而退 因錄其問答 以為不知此法 者勸 註解 註1四料簡 註2韓歐闢佛 唐韓愈 宋歐陽修皆讚揚儒家 反對佛教 道教 註3第一義諦 深妙無上之真理 115 四料簡略釋 38

118 註4一乘 佛乘 註5宗教 此指教外別傳 以心傳心 不立文字的禪宗 註6蹄涔 牛 馬在路上所留足跡中的積水 比喻容量極少 註7逐塊之癡犬 向狗投土塊 狗以為是食物而追逐 比喻自己沒有真 正的見解 只於言句上詮解 或執著事物的形跡 捕捉枝葉末節而 想了達事物真相 註8擇乳之鵝王 鵝王能分別水 乳而獨飲乳汁 比喻能辨別真偽正邪 法 開權顯實 以權便方法彰顯真實義理 註9為實施權 實 究竟之指歸 權 權宜 為歸於真實而施設權便方 註 陰 覆蓋 既入胎 為五蘊所障蔽 即釋迦如來廣宣娑婆世界之穢苦 讓眾生斷 除貪愛的欲念 並勸導眾生求生彌陀淨土 註 以穢以苦折伏而發遣 註 胎陰 淨土文選(一) 116

119 以淨以樂攝受而鈞陶 即彌陀如來以淨樂的佛土攝受眾生往生 以 緣覺乘 聲聞乘 此指小乘 註 註 二乘 指玄妙的法門 深奧的妙理 成就他們成佛 註 玄門 迷於生死輪迴 不知求出離的眾生 即阿鼻地獄 為地獄中最苦的一獄 是極惡之人所感得的果 註 一闡提 註 無間 報 因受苦沒有間斷故稱無間 智 照了真理 即菩提 斷 斷盡一切煩惱 即涅槃 佛的法身 即光明遍照之意 註 智斷 我國將經典內容體系化 以判別解釋佛陀所說的教法 其中 註 毘盧遮那 註 圓教 斷除一部分煩惱而證悟部分之中道 稱究竟圓滿之教為圓教 例如 華嚴經 法華經 即是圓教 註 分證 覺性圓滿之究竟佛果 即李通玄 唐代華嚴學者 因日以棗 柏葉餅為食 註 妙覺 註 棗柏李長者 117 四料簡略釋

120 註 諸法緣起性空 即宇宙萬法都是緣起的 其性本空 無真實 世稱棗柏大士 法空 唐實叉難陀譯 又稱新華嚴 較晉佛馱跋陀羅譯的 具足煩惱的眾生 六十華嚴 文辭流暢 義理周詳 故流通較盛 為華嚴宗之主經 具縛凡夫 驢鞍橋 指形狀酷似馬鞍的驢骨 愚癡的人 禪宗自迷境直入悟境 上求菩提之工夫 否定 排除之意 註 無明 即塵沙惑 為救度眾生的菩薩所特有之惑 因菩薩以空觀破 即無明惑 迷於中道實相之理 如斷盡即成佛 對治教化的方法 如此會妨礙菩薩度生 除見思惑 易執著於空理 而不能了知眾生如塵沙之多的惑障 及 註 塵沙 誤認驢鞍橋為其父的遺骨 比喻愚昧 不辨真假法義的情形 註 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 註 向上 註 撥 註 註 八十華嚴 的自體可得 淨土文選(一) 118

121 註 機鋒 禪林用語 禪僧與他人對機或接化學人時 常以寓意深刻 禪林用語 師家在禪者迷惑不解 進退維谷之時 隨著機宜 無跡象可尋 非邏輯性的話來表現自己的境界 或考驗對方 註 轉語 自由自在轉變詞鋒 突然翻轉機法而下轉語 喻捨本逐末 指輪迴六道的眾生之生死 即眾生各隨其業因的不同 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的念慧力 註 噇酒糟 註 總持 擔閣 安養指極樂淨土 淨土的眾生成佛後 法身遍一切處 即耽擱 而壽命有分限 形體有段別 故稱分段 註 分段生死 註 註 不違安養 可以不離開當處而化身於百千界度化眾生 119 四料簡略釋

122 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 總誦 郭惠珍 一代大德 上廣 下欽老和尚 大家讚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 他老人家九 十五歲往生前兩天所拍的照片 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在老和尚九十二歲那 年 末學曾經有機緣跟著他老人家爬山 老和尚走在前面 步履矯捷 末 學跟在後面相當吃力 當時承天禪寺還在建築中 有一段路障礙物很多 末學走得差點絆倒 老和尚回過頭來說 要走好哦 聲音雖沙啞卻懇 切有力 眼神嚴肅而無限慈悲 末學非常慚愧 至今人生道上屢經蹉跌 深覺 走好 之不易 頭破血流之際 回思此雙關之語 驀然淚下 有人想像他是非常玄異的 就要去 探查探查 在旁聽了半天 怎 地老是說 念佛 不要吃肉 就想 這我也會說啊 何必來問老和 尚 不錯 話人人會說 但問題是我們沒有像他老人家下過那樣的苦行 真功夫 也沒有感人的德行 就是熱心去人家中苦勸 人家尚嫌囉嗦 而 淨土文選(一) 120

123 他老人家降伏了自己 在念佛用功上 下了非常深的功夫 自自然然感動 千千萬萬的眾生 他年輕時在深山洞中打坐修行 帶去的食物吃完了 就 只藉著樹子山薯維生 三件衣服補得只成一件 近六十年長坐不臥 對物 質 方 面 需 求 極 低 在 大 陸 承 天 寺 叢 林 中 他 的 師 公 上轉 下塵 老 和 尚 教 導 他 吃人家不要吃的 穿人家不要穿的 做人家不要做的 以後你就知道 並只要他苦行念佛 他老老實實地實踐了這些教訓 在心地上下功夫 終於他成為一位極不平凡的人 許多人一見到他老人家便忍不住感極而 泣 他的開示經常只是一兩句最要緊的話 我們果真信得過 絕不虛度此 生 就像前面說的 念佛 不要吃肉 我們果真念念都在念佛 讓佛 大覺悟的光明智慧慈悲隨時充滿心中 豈不是隨時吉祥 不再有人我是非 的痛苦 不再受貪瞋癡的燒灼 果真放淡口腹之欲 照老人家所教 不要 吃肉 慢慢會體驗到 本是同根生 的滋味 會體驗到慈悲的喜悅 當 生天天心情坦蕩 再深信切願求生西方 臨終必蒙佛接引 解決生生世世 121 四料簡略釋

124 的生死大痛 老和尚兩句話便明白指示出一生成佛光明的大道 老實的人 信受奉行就得大利益 不老實的人便喜歡談玄說妙 弄些稀奇古怪 誇張 一些神通 而忽略了他度人了生脫死最要緊的教導 老和尚在世時 一天 有一個人 提了一個 七 的手提箱 非 常神秘地上山 要求見老和尚 而且非要單獨見老和尚不可 因為過去曾 經有人圖謀不軌 所以弟子就不允許他單獨見老和尚 這人說有要事請問 後來他就去附在老和尚耳邊 非常鄭重地問說 老和尚 人家都說您 有神通 您老實告訴我 您到底有沒有神通 老和尚也很神秘鄭重地附 在他耳邊說 我告訴您 我有吃就有通 沒吃就不通 台語 這是 發人深省的 佛法的奧秘就是平淡 而不是令人好奇而趨之若騖的神通或 光怪陸離的異相 神通人人本都具有 只是被貪心 憤怒 愚癡 傲慢 疑惑等煩惱埋沒而不能顯現 有神通若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也是罔然 向 外去尋求 所謂有神通的人 相助 更是捨本逐末 老和尚說 向人求 就會遺失釋迦佛 淨土文選(一) 122

125 末學覺得老和尚最令人震撼 最偉大的 神通 是他的忍辱功夫 忍 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當年他由深山回到大陸承天禪寺 鬚髮皆長 宛如山人 無人認得他 經過表明才知究竟 而過了一段時間 寺中當 家師和殿主為了考驗他的功夫 故意把功德箱的錢財藏起來 然後對他表 疑 於是舉寺認他為賊 數日白眼惡言交加 而他如沐春風如飲甘露 安 然自在 這是何等磊落的胸懷 何等自由的逍遙人 這種忍辱神通比什麼 冒煙 放光 要神奇太多了 因為燒紙也能冒煙 點燈就可放光 但我 們捫心自問 誰能被誣為賊 而仍安然如飲甘露不加辯白 誰有這般洞破 世事如幻如化的功夫便是大智慧人 值得頂禮膜拜 然而我們很不幸常常 成為老和尚所形容的 石頭狗 追逐石頭的狗 人家要我們 跑很簡單 只要隨便扔個石頭 我們就亂追一通 追得精疲力盡 竟只為 了一塊不能吃的石頭 老和尚瞪大眼睛 這樣沒主張 怎麼去西方? 他老人家是自己的主人 生死自在 難怪老少敬仰 他不求名聞利養 而 因為是真操實踐 更令人心服 有一次有位新聞記者上山勒索 向老和尚 123 四料簡略釋

126 威脅說 我的筆是很厲害的 假如不給錢 就把你登一篇 老和尚只 安然道 儘管登上去 隨你怎麼寫 我不要人家恭敬 人家恭敬我 我 要天天念大悲咒加持大悲水 人家不恭敬我 我正好靜靜念阿彌陀佛 這位記者也只好感歎老和尚不同凡響 真是 事到無心皆可樂 人到無求 品自高 還有一次 有些皈依弟子去聽演講 認為講演的法師有影射批評老和 尚的意思 就打抱不平上山報告老和尚 不料老和尚當下非但毫無慍意 反而要上來報告的弟子去懺悔 誤會講演法師 的過失 並替那位法師解 釋其言辭的佛法含意 告誡弟子假如今天人家指名道姓罵我們 尚要誠懇 感謝 何況人家沒指名 老人家還嚴肅曉以 若要佛法興 惟有僧讚僧 的大義 他讚那位法師 能在花花世界度眾生 實是菩薩 並自謙說 我還不敢去呢 老和尚的功夫非我們能測 但一些日常突發的瑣事中 所顯示的胸襟 每每令末學感動不已 他宛如陽光慈悲普照一草一木 然 而有時也以智慧的利劍猛斬煩惱的枝芽 也大刀闊斧砍去名聞利養障道的 淨土文選(一) 124

127 葛藤 為的是幫助一棵樹筆直地長向清淨的西方 他經常出 非常刺激 的突擊考題 布局演技又逼真 被考的人常被境界所轉 當下不覺 久後 謎底揭曉 才能知他用心良苦 有時他的反面手法及嚴格的磨鍊 真可形 容是 碾得脫殼 磨得碎白 揉得柔韌 烘得變色 好讓一位真願修行 的人成為 能供養一切眾生 能普供一切諸佛的聖餅 這個過程常是血 淚交織的 有時老和尚也慈悲地掉下眼淚 告訴逆境考驗中的弟子說 我教你的 你真的了解了嗎 我怕跟你結怨仇 本來想要幫助你破掉這些 執著 但要是你不能明白真正用意 就會變成跟你結怨仇 給你逆境 是 給你磨鍊啊 祖師告訴我們往生西方三資糧 信願行 願 就是厭離娑婆 欣 求極樂 娑婆是自心穢惡所感得 極樂是自心清淨方顯現 雪公老恩 師也強調 欣 厭 之心是淨土總安心法門 然而凡夫的我們是很難在 順境中發起欣厭之心的 不得已 老和尚乃至佛菩薩 才要惠賜我們許多 逆境 好讓我們 以苦為師 猛提欣厭之心堅定念佛 了生脫死 以一 125 四料簡略釋

128 世的精進勤苦 換永遠的自在幸福 其實這是再便宜也沒有的最佳珍賜 只是人們常喜歡 包裝美麗的定時炸彈 追求一時的快意與名利 而 賠掉永久的安樂 這樣災情慘重的損失 常使得佛菩薩為我們流淚 老和 尚常嚴厲地說 在娑婆世界 只要貪戀一枝草 便要再來輪迴 所以 儘管娑婆世界的人們對他如此恭敬供養 他還是灑脫放下 坐落在山上的 弘偉建築 對他而言只不過是 一時的小型教具 而已 藉著這些因緣 境界來了解和教導一切有緣親近他的眾生 而真正灑然放下 老實念佛往 生的人 才是他真正的弟子吧 他在往生前不久 有數天一直對所有弟子 反覆說 災難越來越多 趕快修 趕快修 修一分 一分的功德 修十 分 十分的功德 修一百分 一百分的功德 修一千分 一千分的功德 修一萬分 一萬分的功德 老人家很耐心一一地說 這是最懇切的勉勵 了 信得過老人家的話便老實念佛 一門深入不要再徘徊 有位老師告訴末學 他去請問老和尚 要怎麼樣念佛 老和尚馬上 反問他 你怎麼樣念佛 他答 我有空的時候就念佛 老和尚說 淨土文選(一) 126

129 你有空就念佛 沒空就不念 那你跟佛是點頭之交 你跟佛是點頭之 交 怎麼能期望他能在你生死關頭救你呢 來 來 伸出來 大家把腳伸 出來 那一隻是佛腳 認不認得 啊 要抱佛腳 連佛腳是那一隻都不認 得 那要抱那一隻腳呢 你到底認不認識佛啊 真是發人猛省 這位老 師描述老和尚喝了一口茶 抬起頭來問他 你看我有沒有嗆到 沒 有 我剛念佛你知道嗎 教育活潑的老和尚顯示了喝茶吃飯行住坐 臥都念佛的修持 這位老師又給末學一番提示 即使半夜裡不開燈 當聽 到 嗯 嗯 兩聲咳嗽 你就知道是爸爸回來了 好 現在半夜 阿彌 陀佛來了 嗯 嗯 你會知道是佛來了嗎 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念到 認識佛 和佛熟稔了嗎 而老和尚是早已熟稔了 他曾對一位由美國來拜 訪的博士說到 鳥鳴 車聲 雜音一切都是念佛聲 拜訪者請問他這情 形維持多久 老和尚答 晝夜六時 即 時時如此 他十年前就已 告訴弟子們說 將來我走的時候要現病相而走 而且你們三人都送我不 到 台語 這三位大弟子都認為不可能 因為三人中總留一人在老和 127 四料簡略釋

130 尚身邊 怎麼可能會發生 送不到 的情形呢 而果然不錯 那一天因為 特殊因緣 這三位大弟子湊巧同時離開一下 他就真的走了 走前一再勉 勵大家 這個娑婆世界很苦啊 大家趕快念佛 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然後大家眼睜睜看著他頸動脈的脈搏在念佛聲中慢慢停下來 最後講 了一句 無來無去 無事情 多麼瀟灑 相形之下 我們是 來來去 去 全事情 沒有一天沒有雜事掛心頭 台語 事情 歹事 含有不太吉祥的意味 真的 不是閒人閒不得 閒人不是等閒人 我們 心中真能沒有 歹事 真的悠閒 還得有相當功夫呢 老和尚在往生前約一星期開始 每天晝夜都自己猛力出聲地念佛 那 種 使盡每一口氣懇切呼喚阿彌陀佛 的念法 非常人可及 大眾輪班跟 他大聲念 尚且聲嘶胸痛氣力難支 何況他九十五歲高齡 一般人臨終呼 吸尚且無力 一切不能自主 他卻如健將突出五濁的重圍 有弟子恐他以 近月不食的體力難以支持 故建議老和尚說 師父 我們念 您聽就好 老和尚瞪大了眼 斬釘截鐵說 各人念各人的 各人生死各人了 淨土文選(一) 128

131 說罷又大聲懇切地自己念佛 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 他忽然演出了一幕 極其餘韻深遠的戲 末學思之 深覺足以提供各宗各派的修學者作為警 惕 那天 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專念阿彌陀佛的作風 突然很緊急命 大眾為他誦 大藏經 大藏經浩如煙海 真不知從何誦起 於是請問老 和尚要誦那一部 老和尚答 總誦 台語 大眾就趕緊請出一大部 一大部的藏經 搬得氣喘吁吁 看他老人家一副決定要往生的樣子 心中 又急又難過 更不知從何誦起 老和尚就說 看你會什麼經 通通給我 誦 於是大眾便一部部誦起來 心經 金剛經 藥師經 地藏經 在這緊要生死關頭 才發現連僅二百多字的 心經 都 幾乎要誦不來 可說是口誦心焦 當這大眾搬大藏經一部部誦時 老和尚 只幽默一笑 逕自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點也沒受周圍誦經聲的影響 末學感覺老和尚這一笑 真是當頭的一棒 請問這幕突來的演出中 誰真把大藏經 總誦 了 惟老和尚他念念清 楚分明 又念念懇切有力的 南無阿彌陀佛 真正 總誦 了大藏經 129 四料簡略釋

132 我們切莫疑惑老和尚怎麼臨時改變了題目 他老人家是非常擅長用反面手 法發人深省 令人親自體驗個中滋味 而產生刻骨銘心的效果 畢竟修行 是 行 出來的 不是說聽了事 在醫學院紙上談兵 跟看血淋淋的病人 顯然大不相同 大家也許會發現老和尚這番演出 和雪公老恩師的 萬 法精華六字包 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般人臨終苦不堪言 只 阿彌陀佛 四字都念不出來 何況誦經 何況誦大藏經 我們還是敬遵 老實念佛 莫換題目 的教導 免得好似練了十八般的武藝 到苦時不知用那一招 天天又誦這部又誦那部 仿佛和很多佛菩薩都有交情 臨時卻心亂如麻 不知念那一尊好 其實 彌陀經 中說六方佛都出廣長舌相 讚歎阿彌陀 佛 勸眾生信受念佛求生西方 就顯示了我們念 阿彌陀佛 所有的佛 菩薩都歡喜 就是 總誦 老和尚往生前兩天親自打木魚教弟子念佛 這其中尚有很有趣的意蘊 他老人家把許多佛菩薩名字前面都加了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的字眼 比如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 南 淨土文選(一) 130

133 無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 末學體會 老和尚為我們點出 這些偉 大的菩薩都在西方可以會見 只要像他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 便可與各 位菩薩把臂而行 末學曾和一位醫師上山請教他老人家 這位醫師請問 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氣脈 老和尚回答 不必打氣脈 一心念佛證念 佛三昧 所有氣脈自然全部打通 這是自在的過來人給我們的忠告 聰 明的大家就不必再走冤枉路 免得臨終後悔莫及 及早準備資糧 老和尚 老早就說 我已經買好車票 是對號的 學長們的票是否已經買好了 呢 是對號的 還是自願無座 還是不想上車呢 還是早些備好 以免像 末學在他老人家往生之後 上山去念佛 念了幾小時 眼淚直流 念不出 一句好佛來供養他老人家 頭低垂著不敢抬起 因為沒有做到老人家的教 誨和咐囑 慚愧和懺悔都痛苦 但願學長們早日買到對號頭等車廂的票 上品上生的金臺 選自傾聽恆河的歌唱 131 四料簡略釋

134 臨終三疑四關 慈照宗主 慈照宗主 淨土十門告誡 云 念佛人臨終三疑不生淨土 一者 疑 我生來作業極重 修行日淺 恐不得生 二者 疑我雖念彌陀 或有心願 未了 及貪嗔癡未息 恐不得生 三者 疑我雖念彌陀 臨命終時恐佛不 來迎接 有此三疑 因疑成障 失其正念 不得往生 故念佛之人切要諦 信佛經明旨 勿生疑心 經云 念阿彌陀佛一聲 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上至一心不亂 下至十念成功 接向九蓮 令辭五濁 茍能心心不昧 念念無差 則疑情永斷 決定往生矣 四關者 凡夫雖有信心念佛 緣為宿業障重 合墮地獄 乘佛力故 於牀枕間將輕換重 若也因病苦故 悔悟身心 當生淨土也 無智之人不 了此事 卻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 反謗彌陀 因此一念惡心 徑入地獄 此是一關也 淨土文選(一) 132

135 二者 雖則持戒念佛 緣為口談淨土 意戀娑婆 不求出生善根 為 愛家緣長旺 以致臨終遭病 怕死貪生 信受童兒呼神喚鬼 燒錢化馬 殺戮眾生 緣此心邪 無佛攝護 因茲流浪墮落三途 是二關也 三者 或因服藥須用酒腥 或因親情遞相勸逼 此人無決定信 喪失 善根 臨終追赴王前 任王判斷 是為第三關也 四者 臨終之際思惟活業 繫綴資財 愛戀眷屬 心放不下 失卻正 念 故於家舍墮鬼趣中已為禍崇 或為慳犬或作蛇身 守護家庭宛如在日 是為四關也 是以楊提刑 註 言 愛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淨土 誠哉 是言 凡修淨土者要當酌實蠲浮 思專想寂 念念彌陀 全身放下 但能 本名楊傑 北宋人 曾任兩浙提點刑獄 所以人稱楊提刑 堅此一念 便可碎破四關 則淨土蓮臺的非遙矣 註 楊提刑 他初好禪宗 後閱經藏改歸淨土 臨終時感佛來迎 端坐而逝 133 臨終三疑四關

136 了生脫死節要 繆滌源 了生脫死 超生極樂 即不生不滅之謂也 然則了生脫死豈易事哉 須篤信佛法 修持有素 或宿有善根 臨終逢善知識 註1 開示 一心 念佛 仗佛菩薩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或他方淨佛國土 固絕非若世 俗之迷人妄謂死後即了 蓋未能了生焉能了死 生而死 死而又生 生死 不已 輾轉輪迴 又云何了 信佛之人 因於世情看得淡 參得透 認得 清 深知世道的是苦 人生的是悲 對於世情認得了了分明 故謂之了生 何謂脫死 即現生無論公私閒忙 一句彌陀全身靠倒 念念趨求樂邦 心心厭離娑婆 臨終決定往生 謂之脫死 然若彼未能了生 未證脫死者 佛典謂入中陰境 中陰七日一死生 七七日始投生 茲編所述 即以念 佛法救度中陰 令其了生脫死 超生極樂也 茲分述於左 如能按旨循序 依法救度 即證無生法忍 了生脫死也必矣 淨土文選(一) 134

137 中陰之說明 中陰又譯中有 即凡夫之人現身死時便名死陰 又譯死有 後生再生 則名生陰 又譯生有 死後尚未轉生 過渡七七四十九日之間乃別有一身 謂之中陰 俗稱謂靈魂 其實名雖略同 其義迥別 再淺言之 已離此 處未至彼處 已死未生之間 兩邊不著 中間所有 謂之中有或名識神 即中陰也 惟修持有素與極善之人直至所至 或生淨土或生天界 極惡之 人或墜種種惡趣 註2 不入中陰 普通之人皆有入中陰之階段也 按 俱舍論 云 欲界中陰之身量如五六歲小兒 諸根 註3 明利 但依於倒心 倒心謂於男女起淫慾想 臨命終時四大分離之循次及狀態 人身堅硬屬地 流動屬水 煖氣屬火 動轉屬風 此四種物徧滿大千 世界 故稱為大 一 地大降於水大 其時人體四週以至一毛孔間 徧覺有重大壓力 侵襲內臟 乃至骨節俱感受窒礙之逼迫 其悶重苦痛難言難宣 故有手足 135 了生脫死節要

138 抽搐 筋肉顫動之表現 此其證也 二 水大降於火大 則徧體冷氣襲人 刺入骨髓 內臟肉顫以至肝 腸冰雪 內外霜寒交侵 爐火難袪其苦 雖裸冰臥雪亦難道其萬一 此時 外表面色灰白 氣喘身顫 即其證也 三 火大降於風大 其時生機大半退失 抵抗力薄弱 苦勢更張 風煽火熾 熱盛如焚 內臟外肢如煎如蒸 肌肉筋節似刳似割 痛極而變 僵木 此時外表面赤神昏 氣出少納 即其證也 四 風大分離 其時病者之體忽爾覺受一種 如被極狂烈之風吹拆 其體 碎為塵埃 至極支解之痛苦 此時四大各散 六根敗壞 惟聽其神 識隨生前造業輕重受報去矣 按 如生西方淨土 有阿彌陀佛威神之力接引而去 或生天界者 有諸 天迎接 仗自身善業力 神識離體時殊有快感 當無如上之苦痛也 惟 最要者 家屬人等切忌哭泣嘈鬧 恐被牽動愛情 貪戀世間 有礙往生 亦不可急忙移動 如抽除墊具臥褥 洗滌 更衣等等 必須經過八小 淨土文選(一) 136

139 時後方可浴身 更衣 入柩 否則八識 註4 未全離體 觸動時感受 苦痛 因瞋恚而墜入惡道也 又按 死者生時或雖信佛但其修持懈怠 或因未具深信切願 或因業障 深重臨終昏迷 認為未證往生者 當請淨宗善知識 對死者屍體或對靈 前為之開示 家屬人等每日三次輪班念佛救度 引其神識專注蓮邦 蓋 此時生方未定 業風 註5 可轉 如法施救 令其反妄歸真 轉凡就 聖皆易易也 初入中陰境 人於氣絕命終後 靈識離體未能即得解脫者 大都經過一種昏沉迷惚 境況 為時三日半至四日之久 而頓覺清明 謂之初入中陰境 在此一剎 那之清明或可見家屬人等 又通常死者離體之業識每自迷悶 且自計曰 我豈已死 抑尚未死 乎 彼亦恍惚能見其親屬人等一一當前 猶如夢中相逢 按 此時方不自知其已死抑未死之際 親屬人等當每日三次輪班代為念 137 了生脫死節要

140 佛救度 仗佛力故以導其往生極樂 蓋雖有業力亦不能為阻 譬如日出 昏夜破曉 妙明淨光自能消滅其業力之黑暗也 又此際死者靈識倏入 新界 正自莫知所可 故必趁此念佛以為救度 請善知識開示 使令趨 歸樂邦 又按 善知識開示云 某某 汝若向水中或鏡中觀之 不見有面像映 現 緣中陰身已脫離此人間所具血肉等聚之四大色身故 當知已入中陰 身境界 惟最切要者 汝此時不可有一念記掛於任何事 當一心專念阿 彌陀佛慈父 大悲觀世音菩薩來相救度 斯時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當 必立即應感而至 務祈善自作意 善知識當作如上之朗誦開示 家屬 一日三次念佛救度 眷戀情熱之驅使 中陰身於未證解脫 未經投生之前 其神識時昧時明 一時忽見某處 之親友等 有如同夢中相逢 當向彼等說話 而彼等竟置不理會 於是懊 喪莫名 忿怒異常 忽又重聞呼己之名而哭泣之聲 驟見其眷屬親朋向其 淨土文選(一) 138

141 尸身悲號哀泣 或見桌上供設各品 當自計曰 吾已死矣 奈何 奈何 此念一生 自覺最極苦痛 猶如紅熱鍋中被炸之魚 然尚是昏迷 見 彼妻子等舉哀哭泣之際 仍是前往柔言撫慰 當告之曰 吾在此 不必 哭 而哭泣者亦置不睬 於是又羞憤交攻怏怏而去 倏忽因愛見妄執又 不能已 匆匆然重復又來 期補前遇之憾 不意所逢所受仍如前次無聊 如是至再至三 其懊喪之鬱積愈經愈烈 煩悶之驅使變本加厲 甚至不願 審察其境地之善惡若何 任何代價亦不顧惜 但求託生以減飄忽無依之苦 因而投入惡道者比比皆是 按 中陰身縱尚癡戀彼諸眷屬親朋 奈已與隔世 無可奈何 故切勿絲 毫有所癡戀 又縱能再得四大之身 亦不過重歷生死之苦 是故當遣除 企求生身之妄想 善自安止 一心專求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來相救度 善知識當作如上之開示 家屬代為念佛救度 惡業感招之怖境 靈識在中陰界昏迷復清醒 清醒復昏迷 深感極不安定 極不自在 139 了生脫死節要

142 且有一種極猛烈業風吹無定向 猶如風捲羽毛 任其往復吹送 或起或落 身不由己 漂泊無定 忽焉又有一種法界真空無比大光驟然閃亮 光芒 眩耀 莫可仰視 如秋雲善變 忽現奇形怪相咄咄逼人 並且此強大光燄 照射之中帶有無比巨大之聲 千倍電雷之烈 聞之驚懼恐怖 心膽俱裂 更有極可怕之食人夜叉執持種種兵仗 呼殺喊打 直撲前來欲斷己命 其 數且極眾多 爭先恐後奔躍而來 或復出現無數食肉野獸追逐於後 或復 為惡人暴客之所逼迫 或復狂風暴雨 雷電雹石 烏霾密霧將己籠罩 或 山崩海嘯 或猛火飛焚 一切所見之相 所聞之聲使中陰身驚怖欲絕 惶 急無措 更已無路可擇 惟有望風狂竄而逃命 乃忽又被追逼至於深不知 底 一白 一黑 一紅之三座懸崖絕壁 且已岌岌勢將下墜 此時不得不 回身逃入山谷洞穴之中 即轉後身為蛇 狼 虎 豹等身 永淪苦趣矣 按 以上所述變現猛烈業風 強大光燄 巨大聲浪 皆自識業力所變現 須知中陰之身非是血肉之身 乃是一種微薄四大和合之身 所有一切 業風 光燄 聲浪實不能壞之 即一白 一黑 一紅之三座懸崖絕壁 淨土文選(一) 140

143 亦無非由自己多生多劫之貪欲 瞋恚 愚癡三根本毒性所變現 此時惟 有如實認知此諸種種皆為幻識所變現 如今不幸身歷其境 惟有一心不 亂 專求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來相救度 善知識當作如上之開示 大 眾念佛以資消除其業障 當得超登極樂 永離諸苦也 勝劣色光之判別 中陰身因經歷諸苦 乃自計曰 傷哉 我今所受何其苦也 我將往 覓任何之有生身體 因此遂四處狂奔 心意散亂 莫自休止 有時或於 橋梁處 阿蘭若 即廟宇 及浮圖 即塔 等處暫一停憩 但不能過久 因中陰身之四大輕微 異於生前色身之粗靈能作勾留 於是又不免深自懊 喪 自覺飄蕩失所憑藉 悶苦惶悚 甚至自念 吾今但欲得人身 任何 代價不惜 故輾轉覓取自己舊有軀殼 但尸身早經家屬親友運置入柩 或地葬矣 火葬矣 因無屍可入 乃悲不自勝 心灰意懶 無窮憂苦交攻 蝟集 其時即有輪迴六凡道之劣光倏忽顯現 業力應感何道 彼道之光當愈 141 了生脫死節要

144 益明顯而現見 天道光微白 人道光淺黃 阿修羅道光淡綠 地獄道光如 黑煙 餓鬼道光淡紅 畜生道光淺藍 又有五方佛 註6 界放射強烈 燦爛眩耀藍色光 清淨白光 黃色光 紅色寶燄妙光 強烈紅光 如是等 種種佛光交相互攝 奈因業力故反畏縮懼怕 恐怖佛界放射之種種強烈光 而喜著彼諸天 人 阿修羅 地獄 餓鬼 畜生道所放射之種種薄弱光 於是即投入六道永受諸苦矣 按 以上所述六凡道光柔和易入 殊覺可意 但此光係墜落之光 切不 可喜著 應急避免 唯當一心誠敬 自己作意振作精神念阿彌陀佛 觀 世音菩薩 務須捨易就難 毫無怯弱而投入其強烈光 彼強烈光是佛光 是恩光 是解脫光 是超凡入聖光 若舉身投入 即可身登佛國永享 極樂 永離六道沉淪之劇苦也 善知識當作如上之開示 家屬於此七七 日中仍當循次輪班 每日三次念佛救度 蓋通常死者之業識 必須經歷 七七四十九日迭變中陰之境界 如在此七七期中念佛救度 定能於任何 一日得如法度脫也 淨土文選(一) 142

145 轉生之方式 死者生時對佛法未具深切信仰 中陰身歧路徘徊 蹉跎莫決 因其妄 念熾盛 雖經導示仍未往生者 乃不覺近至得到生處之候 此時中陰若遇 狂風暴雨 冰雹黑闇及惡類追逐等情一時交臨 業重障深者即難受其恐怖 因逃避而反入苦所 若具諸善業之人則轉至安樂之處 在此千鈞一髮之頃 因宿世未修斷淫工夫 驟見男女兩體交合 邪念 妄動 心生憎愛即投入其胎 或為馬或為雞 或為犬或為人 投雄者因憎 惡其雄 認雌者為絕世美色 將身就之 忽感受一剎那之慾樂 投雌者憎 惡其雌 心喜其雄 將身就之 亦感慾樂 瞬即昏迷而失其知覺 此即中 陰身滅而入胎卵矣 歷若干時後 開目之下始覺已受生一犬子身 因就窩 而長大 或為一豕子身 就豕圈而長大 或為一蟻 就蟻穴而長大 或為 一蟲 或為一蛆 或為犢 或為羔 當由各各業力應生何道即生何道 各 經其相當之日月年 若干不同之壽命 既受如彼彼之身形 縱欲脫換亦不 可脫 且有盲聾闇啞 愚癡穢惡 任人宰剖等等 其苦痛之劇烈言莫能盡 143 了生脫死節要

146 按 乃至尚有生入餓鬼 地獄 苦痛廣如經說 如或幸得天 人 阿修 羅三善道 但皆是輪迴生死大苦 永無休止 善知識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哀哉 汝何惡習如是深結也 汝直至今時尚沉淪生死而未得出離者 即此惡習為之病根也 及今猶不自拔 猶若有所愛 憎 妒嫉於其間 豈非自陷生死苦海 永無休止 長劫莫出耶 嗟吁 汝今即當猛力振 作 永不再生此至極卑劣之愛 憎 妒嫉 邪念污穢心念 汝須如是自 呵自警 堅立誓願 決勿自渝 教典有云 惟有此誓願 可閉息胎門 轉生天界 死者求生之念熾盛 雖經如上種種導示 然極難除其幻妄 故仍未得 往生淨土者 此時中陰身因仗善業力 便見天界宮殿 伎女莊嚴 遊戲快 樂種種勝事 心即歡喜 急奔赴之 且有天神持天衣 伎樂來迎者 爾時 送終之親屬雖悲啼哭泣 亦不能牽動其心 而反見死者含笑怡悅 顏色清 淨土文選(一) 144

147 淨 緣中陰心緣天樂 故人世哀啼亦不復念及 如生陰未成 家屬若遞哀 啼尚足牽累其心 按 託生天界雖較人道為上 但仍在三界 未脫輪迴 難免火宅之苦 何如西方極樂究竟無漏之樂 轉生人道四大部洲 中陰身具有不可思議之通靈 此通靈係中陰業力性所感成 能於一剎 那間週遊四大部洲 環行彌嚕山王 或於屈伸臂頃隨念而至任何欲至之處 乃至能具幻法之變現 中陰身若感得彼東勝神洲之生處 即當現見一湖 中有鴻雁成群 雌 雄追逐 水面遊嬉 若往彼者即生彼洲 按 須善自作意 堅決勿往彼 洲 因往彼洲 雖得安樂但不聞佛法 不能超脫 故不可往 中陰身若感得彼南贍部洲之生處者 彼洲亦必現見 其中有宮室輝煌 者即是 按 苟不免求生者 此為差可 因該洲 即此娑婆世界 現有 佛法 仍可修持超脫也 145 了生脫死節要

148 中陰身將感得彼西牛賀洲之生處者 將見一湖 其岸際有牛嚙草 牝 牡俱有者 即是也 按 此洲雖饒富厚 然無佛法 不可往彼 但當速 反 中陰身將感得彼北俱盧洲之生處者 將見一湖 其岸際亦有牲畜及樹 木者即是 按 此洲雖壽長福大 但無佛法 切不可往 故當速反 按 善知識對靈前當作如上之一一開示 轉入惡道之情形 死者因業感所遇之黑暗 暴風 巨聲 大雪 雹石 冰刀不一而足 恐怖欲絕 惟思脫逃 捨命狂奔 則見輝煌宮室 崖穴 地窟 草莽 荒 漠 因急切避免 不暇細擇何處 但得避入一處即不願出 以為出離即遭 苦 此種畏難懼出 結果不覺反受下劣之身 而有種種不堪之苦痛也 茲 將轉入惡道之情形略述如左 死者之業識將生於阿修羅道時 則見有可愛之樹林及火輪 兩兩相對 施轉 如見其相 心生可喜近其前者 即為投入阿修羅道 淨土文選(一) 146

149 死者業感將生畜生道者 見有山石穴窟或地中深洞而必欲往者 即為 投入畜生道 死者業感將生餓鬼道者 將見一無草之平漠 或地中淺洞 朽草枯根 等 是為餓鬼道之境界 倘生入其中 餓渴無極 苦痛無窮 鬼趣種類甚 繁 莫能悉數 大約可判為有威德 無威德兩種 有威德者亦名勢力鬼 具神通 富資財 雖隸鬼籍 不受餓苦 如諸夜叉 鳩槃荼 註7 之屬 無威德者大別三類 一 少餓類 如希祠鬼 希棄鬼之屬 二 多餓類 如針毛鬼 臭毛鬼 大癭鬼之屬 三 全餓類 如炬口鬼 針咽鬼 臭 口鬼之屬 至威德鬼因生前能行布施 可感鹵簿 註8 相迎 受用樂境 如生前為宰官之人 枉屈人民 不順法治而取財物以用布施 墮鬼神中 作鳩荼鬼 能種種變化 五塵 註9 自娛 又瞋狠憤戾 嗜酒食肉之人 生前能行布施 死後墜地行夜叉中 常得種種歡喜音樂 飲食 詳見 正法念經 卷十六 今不具引 死者業感如以地獄為生處者 此時忽聞歌聲 極其悲哀淒切 即入彼 147 了生脫死節要

150 中 身不自由 或被驅入內 無法抵抗 其地黑暗 屋宇或黑色或白色 地中黑洞道路昏暗 其中或烈火焚燒 或寒冰酷冷 乃至無量諸般無比之 苦 於中受苦窮年累劫 求出無期 又死者業感將生地獄者 自覺身為冷雨寒風所逼 見熱獄火焰熾然 情欣煖故 遂急投之 又應生大寒地獄者 先感自身為熱風盛火所逼 見 寒獄涼氣爽然 情欣冷故 亦急投之 繫不能脫矣 又死者生前造業之時 每有同伴助成 妄見先時同伴出現其中 觸動 舊興 欣然赴之 赴已境界全改 遂受劇苦 按 若見以上種種境界 當善自堅決 切不可往 惟一心皈命西方極樂 世界阿彌陀佛來相救度 善知識當作如上之導示 庶可令其往生 蓋中 陰身記憶力比生前有九倍之強 雖在生或庸或魯鈍 既入中陰 因業力 使之非常靈敏 故如經善知識開示 定有功效 或其信願雖不在西方 然仗念佛之力 亦能改惡趣而轉生人道或天界 念佛功德決無虛擲也 轉生傍生 註 10 淨土文選(一) 148

151 死者業感轉生傍生趣者 有胎 卵 濕 化四類 胎 卵者 若慳嫉 偏強則投入餓狗等類 瞋習偏強者為蚖蝮蛇螫 淫習偏強者為鴛鴦鴿雀 乃至掉戲為彌猴等等 總之根本過患則在於愚癡 又或於當生之處 見己 同類可意有情 遂欣然奔赴 雖假父母因緣和合托生 然拘束條件較人類 為簡 故易墮入 濕生者 有嗅知當生之處之香氣 深起愛染 便奔赴其中托生 所 謂香氣 大都均依不淨濕氣為體 亦不無父母遺質化合其間 至濕氣之 所附麗 或腐肉或穢糞 或其他種種殘壞之物 各視其業之所近而愛染托 本四生 胎 卵 濕 化 惟化生最 149 了生脫死節要 生 化生者 龍及金翅鳥 註 超薦應具之條件 12 終升登 下焉者中陰成就 親屬如為作佛事功德 念佛為主 定有特効 依密法言 成就菩提計有三等 上焉者剋期取證 註 中焉者命 勝 享用與天同等 中陰若托生此類 其感境界亦與天來迎相若 11

152 蓋中陰身具有漏通力 故其被種種驚慌恐怖之所驅迫 彼當自計有何善 法令彼脫離 若有種種導示 念佛 超薦 當極感受 願樂欲聞 效力每 出意表 但須具有下例三種條件 一 齋戒 舉家一律持齋 來賓亦不得特設酒肉 其他污穢並須禁 戒 二 誠懇 對於亡者應誠懇思念 以求感通 不可以飾門面為心 不可徒委責於人 按 宋 屠長卿筆記云 通州司馬養謙 嘗為亡夫人廣修佛事 數年後 其妾暴亡 經宿甦 哭告司馬曰 妾死入冥府 見夫人被閉一暗室 謂在此間苦不可言 請急作功德以救之 妾曰 夫人亡後 相公大作 佛事都無益耶 夫人曰 經懺薦度固須慎選有道之僧 尤須主者齋 戒至誠 乃滅罪增福 向者 沙門誦經堂上 相公弈棋室中 何益之有 司馬聞之亦大哭 乃擇戒德名僧 清淨嚴肅作道場三晝夜 此長 卿目睹之事 斯亦孝子賢孫所當知也 淨土文選(一) 150

153 三 揀擇 對於法師宜揀擇道行真正者而禮聘之 其恣意破戒及唯 利是視之輩皆勿濫請 按 法師如戒律淨行有所缺犯 或於儀規未合 或昏沉或妄想 中陰具 漏通力 以為欺誑於彼 即必自覺失望而悔生 因悔生而發瞋恨 淪入 苦趣矣 善知識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某某 僧伽身即佛身 當作依法 不依人想 任彼作法之人如何錯誤 必因我之意業未盡 譬如照鏡之人 其面不淨 鏡相亦復不淨 是必我自心念本不淨 汝當如是作意 至誠 敬愛 則凡所修變為純白佛事 仍不失歸於自身之利樂 家屬如延僧 為作佛事 可預對靈前導示 雖修法失恭當仍獲利益 往生淨土 修淨業有素之人臨終直至所往 即生淨土 不必經如上之種種境界 但七七日中代為念佛 亦能令其增高品位 功不唐捐 至往生淨土原本十 方均可 惟極樂世界獨推緣厚 往生種種感見 依據 觀無量壽經 分之 為九品 茲謹述於左 151 了生脫死節要

154 上品上生 感見三聖及無數化佛 註 百千比丘聲聞大眾 無 境界 惟既生彼國 經七日已 遇觀世音 大勢至 聞法歡喜 亦得須陀 14 中品下生 此類根機因聞善知識開示 歡喜信受 乘願而終 不詳 生彼國寶池中 經七日華開 讚歎世尊 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果 註 中品中生 感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 持七寶蓮華來迎 即 讚歎 己遂坐蓮華臺往生 蓮華尋開 聞妙音聲 得阿羅漢道 中品上生 感見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 放金色光 現前演說 中 經一日一夜蓮華乃開 七日之中得見佛面 上品下生 感三聖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 即生七寶池 國七寶池中 經宿華開見佛 上品中生 感見三聖有無量大眾眷屬圍繞 以紫金臺迎之 即生彼 即獲無生法忍 隨徧歷十方佛土次第受記 量諸天 七寶宮殿現在其前 以金剛臺迎接而去 頓生彼國已 聞佛說法 13 淨土文選(一) 152

155 洹果 下品上生 感見化佛 化觀音 化勢至來迎 即乘寶蓮華隨化佛往 生 在寶池中經七七日華開 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中生 先見地獄猛火 後忽化涼風吹諸天華 華上皆有化佛 菩薩 即被迎接而去 生七寶池中 經時六劫乃得華開 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下生 感見金蓮華猶如日輪現在其前 隨即往生 於蓮華中滿 十二大劫方能開敷 見二菩薩說法 以上三種皆緣善知識開示念佛 及自己懺悔罪愆為主因 淨土預兆 證無生法忍之人 十方淨土皆能隨意往生 凡夫或仗願力或仗密力得 入淨土 皆屬帶業往生 兩種境界高下不同 其能超娑婆則一 臨終預兆 約當人自見 不外淨境現前 最勝者依正莊嚴畢具 次惟見佛菩薩 又次 惟睹蓮華 然皆無與旁人也 若就旁人共感之預兆言之 觀古來聖賢往生 遺跡可考據者 計有十種瑞應 一 心不顛倒 二 預知時至 三 淨念 153 了生脫死節要

156 不失 即念頭獨羨淨土 決棄娑婆 四 洗漱更衣 五 自能念佛 或出 聲或默念 六 端坐合掌 七 異香滿室 八 光明照身 九 天樂鳴空 十 說偈勵眾 以上十條瑞應全具者生品固高 其但得一三五條亦可往 生 至神識離體 並非全身一時頓冷 有上身先冷 有下身先冷 偈曰 善業下先冷 惡業上先冷 心留暖最久 餘暖次第捨 出世頂後冷 天 面人臍上 餓鬼小腹邊 傍生膝獄腳 依此測驗死者當來果報 不難加 以斷語也 按 此偈要義詳解之 善業下先冷者 謂造善業者神注於上 故下身先 冷 上身後冷 造惡業者神注於下 故上身先冷 下身後冷 乃至出世 之人頂上留暖最久 即生西之徵也 諸趣預兆 眾生宿世所造善惡諸業臨終交湧於心 力強者輒牽入其於相當境界 善業強 則所顯之境樂 惡業強 所顯之境苦 境樂為生善趣之預兆 境 淨土文選(一) 154

157 惡為生惡趣之預兆 茲於苦樂中將牽入何趣者 分條目依 守護國界主經 中卷十要項略述於左 牽入地獄者有十五種徵驗 一 於自配偶 男女眷屬惡眼瞻視 二 舉其兩手捫摸虛空 三 善知識教 不相隨順 四 悲號 啼泣 嗚咽 流淚 五 大小便溺不覺不知 六 閉目不開 七 常覆頭面 八 側 臥飲噉 九 身口臭穢 十 腳膝戰掉 即顫抖 十一 鼻梁欹側 十 二 左眼瞷動 俗謂眼跳 十三 兩目變赤 十四 仆面而臥 十五 蜷身左脅著地而臥 牽入餓鬼趣者有八種徵驗 一 好舐其脣 二 身熱如火 三 常患 飢渴 好說飲食 四 張口不合 五 兩目乾枯如鵰 孔雀 六 無有小 便 大便遺漏 七 右膝先冷 八 右手常拳 即心懷慳吝之表示 牽入傍生趣者有五種徵驗 一 愛染妻子 貪視不捨 二 踡手 足 指 三 遍體流汗 四 出粗澀聲 五 口中咀沫 牽入人趣者有十種徵驗 一 臨終能起善念 謂起柔軟心 福德心 155 了生脫死節要

158 歡喜心 無憂心等 二 身無痛苦 三 稍能似語 一心憶念父母 四 於自配偶 男女作憐愍心 如常瞻視 無愛無恚 耳欲常聞兄弟姊妹親識 姓名 五 於善於惡 心不錯亂 六 其心正直 無有諂誑 七 知父母 親友眷屬善護念我 八 見所營理 心生讚歎 九 遺囑家事 藏舉財寶 示之令出 十 起淨信心 請佛法僧對面皈依 牽入天趣者亦有十種徵驗 一 起憐愍心 二 發起善心 三 起歡 喜心 四 正念現前 五 無諸臭穢 六 鼻無欹側 七 心無恚怒 八 於家財寶 妻子眷屬 心無愛戀 九 眼色清淨 十 仰面含笑 想念 天宮當來迎我 以上五門徵驗非必一一全具 惟重要之件應當表現 可細察之 如天 人兩趣意識皆清 名起善念 然一則惟念天宮 能捨人事 一則頻憶親 故 遺囑家務 獄 鬼兩趣意識皆迷 各呈苦況 然一則大乖茲和 狀態 丕變 一則獨彰熱燥 飢渴可憫 至傍生趣 汗流聲澀 猶戀眷屬 他經 云 將生人趣 有手向虛空作抱物或拒物勢 與地獄頂下兩手捫摸虛空 淨土文選(一) 156

159 之相頗類似 復有臨終落於無記 註 福 心 苦樂情形不可見者 凡此 等等 欲定當生何處 皆須俟捨暖時再決之 作 作福之道 布施為主 或取亡人遺資最佳 或由親友集資亦可 遺資 作福 亡者定蒙利益 無常經 云 若命終後 當取亡者新好衣服及 以隨身受用之物 可分三份 為其亡者將施佛陀 達摩 僧伽 由斯亡者 業障轉盡 獲勝功德福利之益 不應與死屍著好衣等 將以送之 何以故 無利益故 此印度天竺國當日所行之法也 至現代情形 應以遺物變 易錢幣莊嚴佛像 印送經典 布施僧伽 若更有餘資 兼及濟貧 放生種 種利益眾生之事 集資作福 亡人若入鬼趣得益較著 優婆塞戒經 第五云 若父 喪已墮餓鬼中 子為追福 當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人中之物 何以故 天上成就勝妙寶故 若入地獄 身受苦惱 不暇思念 是故不得 畜生 之中 人中亦復如是 若謂餓鬼何緣獨得 以其本有愛貪慳吝 故墮餓鬼 157 了生脫死節要 15

160 既為餓鬼 常悔本過 思念欲得 是故得之 此詳鬼趣之得益 然作 福之功終不虛擲 因有其他親屬亡魂共分得故 本經續云 若所為者生 餘道中 其餘眷屬墮餓鬼者皆悉得之 是故智者應為餓鬼勤作福德 按 取亡者遺資作福時 先須察亡者生前是否慳吝 如其生前慳吝 見 家屬將遺資為作佛事及行布施 妄見自己之物今為他有 心生瞋慳 鄙 劣不甘之心 如是邪念一生 即當召發業力 立即牽入惡道 善知識或 為無漏 註 仗斯功德當得超生淨土 汝當一心誠求阿 家屬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某某 今為汝將遺資作佛事或作福德 化有 漏 註 17 祭 奈眷屬人等陰陽所隔 置若罔聞 殺生如故 於是死者不禁有瞋念生起 設祭切忌殺生 因殺生之業能重累死者受報 中陰一見此事即力呼止 設 汝實已無用也 可稍存鄙劣貪著之想 因彼諸世財縱仍一一與汝 亦不復再能享受 於 彌陀佛來相救度 對一切遺資遺物當存棄捨 毫不置念 全無吝惜 不 16 淨土文選(一) 158

161 如瞋心一起 立即墮入惡道 設祭者切宜注意 若欲祭者當用素食 香 花 乳酪 酥果 地藏經 云 汝所殺害乃至拜祭 無纖毫之力利益 亡人 但結罪緣 轉增深重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 生人天中 緣 於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 即殺生等惡 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辨 註 晚生善處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 各據本業自受惡趣 何 指對佛法有正知 正見的人 忍眷屬更為增業 註解 註1善知識 159 了生脫死節要 註2惡趣 指地獄 餓鬼 畜生三惡道 註3諸根 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等六種感覺器官 註4八識 眾生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等六識 與第七末那識 第 八阿賴耶識合稱八識 註5業風 以風比喻業力 即眾生因善惡業力而飄流生死海中 如風吹 枯葉 18

162 註6五方佛 密教謂法界中央有毘盧遮那佛 東方有阿閦佛 西方有阿 彌陀佛 南方有寶生佛 北方有不空成就佛 註7鳩槃荼 為大力鬼王之名 註8鹵簿 古代帝王駕出時隨從的儀仗隊 註9五塵 眼 耳 鼻 舌 身等五根所著取的色 聲 香 味 觸五 印度古代神話中 一種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鳥 佛教多種 即畜生道 種境界 此五境使人起煩惱 污染心性如同塵埃 故稱五塵 註 傍生 註 無記 限定日期辦道修行 以期得佛果 應機宜而忽然化現之佛 斷盡見惑的聖者所得之果位 為聲聞乘四果最初之聖果 沒有善惡之分別的行為 也不會產生善惡的果報 註 須陀洹果 註 化佛 註 剋期取證 經典均載有此鳥之名 註 金翅鳥 淨土文選(一) 160

163 指招感在三界生死輪迴之果報的行為 有漏 註 遠離煩惱垢染的清淨行為 連累亡者要和那些被殺害的冤魂對面辯護 161 了生脫死節要 註 無漏 註 殃累對辯

164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第一章 略說淨土法門之當機 炊萸館主 馬鳴 起信論 云 末世眾生 若於修行正法生怯退想者 當知如來 有勝方便 即以信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永無退轉 蓋此淨土法門 三經 註1 專宣 眾典並宏 是如來兼為末世多怯退眾 生所開示 廣施大無畏 以期普攝群品 何以故 眾生於末世見如來法藏 繁奧難解 由是多怖畏而怯退者 如來於淨土法門說但能信願持名 無須 遍涉群典 志願宏法者非此所論 若末世眾生聞菩薩須歷三祇苦行方成 佛道 由怖畏長劫而生怯退想者 如來則說一生成辦 不歷僧祇 眾生又 聞三障 註2 相續 生死難離 初信斷見 七信斷思 方離分段 因此 怖畏無量而生怯退 則如來於淨土說不專斷惑 帶業往生 又末世眾生壽 命短促 知隔陰一迷 前功捐棄 因是怖畏怯退者 如來則說淨土眾生壽 淨土文選(一) 162

165 命無量 一生補處 註3 紹隆佛位 永無退轉 又若眾生慮末世佛菩 薩 善友甚難值遇 提攜引導無人 不免怖畏生怯退想 則如來曾於淨土 法門說當生者諸佛護念 現生者彌陀接引 已生者上善共會 眾生由是而 得遠離怖畏 信順修持 此由如來妙觀察智 註4 鑒照無遺 善巧方便 智 註5 大悲普攝 故 要解 云 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截 仍至頓 至圓 註6 以念念即佛故 不勞觀想 不必參究 當下圓明 無餘無 欠 上上根不能踰其閫 下下根亦可臻其域 故 華嚴 一經開示菩薩無 量行門 善根成熟眾生亦既攝盡 末後一著又以普賢行願導歸極樂 使末 世善根未定者由是方便 而得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登蓮池海會 可謂攝 化無遺 暢佛本懷 夫生 佛心性原自平等 佛則究竟圓證 生則迷背有淺深 致根器有 利鈍 凡學佛者宜自審量 須擇契理契機之法以修 庶不至長在輪迴中也 處今時代 若宏經大士 具眼宗師 註7 固宜博涉群籍 諸宗並宣 鑒機接引 不宜偏廢 然論收機廣 下手易而成就多者 當推淨宗 誠以 163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166 阿伽陀藥 註8 本以一味而兼具眾味 若於諸教思擇未精 或未能即生 斷盡見 思 則毋寧服此一味 以為主行 則決定無差 所願有志求菩提 道者知所取捨焉 第二章 論淨土法門念佛正行以外 當求飭終緣助 免收獲 失時 凡修行不論何種法門 總須因緣備具 正助咸資 方得成辦 若論淨 宗 自以念佛為正行 而持戒 修觀實為最要之助行 此外緣助之道不一 而以臨終集淨侶為之念佛飭終為最切要 前者念佛 持戒等 為發起堅 固善根不失時 後者念佛飭終 為成熟收獲善根不失時 云何不失時 蓋 念佛行人若平日修持精勤 善根堅固成熟 己力堪恃 再於臨歿得善友助 念 則收獲定能增上 品位必然升高 如其未臻成熟或戒德未全 尤須廣 徵善緣 兼藉善友之念佛迴向 提撕警覺 而捷得成熟 捷得收獲 俾無 唐捐過患 此之謂成熟收獲不失於時 論娑婆火宅眾生不仗念佛 欲了生 死 或有二三四五生乃至無量生而未得出離者 蓋因三昧 註9 未成 淨土文選(一) 164

167 業境可畏 三障梗阻 斷惑為難 以具縛凡夫處於諸業重圍之中 唯仗自 生因 吾人賴耶本識主宰難操 無非 己戒定慧力奮突以出 誠非勇猛丈夫不克臻此 若一念把持不牢便隨業漂 轉 須經歷再生 重謀修進 須知臨歿一念正為後有 註 中善惡不動諸業境界 同時識上坌集顯 隨業境轉依 故歿後生因實為一種熾盛境界 升墮皆由於此 蓋臨歿之際 吾人無始來所造九法界 註 之開導依 八識隨之執持 而此界依正於以成 現 此無量差別業中 必有一法界業較為偏重 復以無明愛潤故成熟熾盛 即為此法界生有 註 肅 心口相應 念念相續 聲聲不斷 正所謂三業純和 六根都攝 即為 造就佛法界熾盛境界 隨其開導而往生 管教華開見佛 忍悟無生 此之 謂唯識所現 蓋以識心度生死大海 唯恃一句佛名為護身浮囊 而諸業境 浪排山洶湧以至 浮囊一失 漂溺堪虞 若彼生死岸畔善友能以念佛為緣 助者 猶以無量浮囊繫諸其頸 則憑藉既多 永離怖畏 終抵無生彼岸 165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立 是故臨歿行人得蓮友念佛飭終 使行人眼睹聖像 耳聞洪名 威儀整 12

168 又如重舟膠淺 櫓楫難施 正需前挽後推方能濟渡 眾生業重行淺 非自 心力所能出離 故滯於生死 若淨眾推之於後 彌陀接引於前 固何往而 不生西哉 是以東林有同 百丈立化亡之規 結社念佛捨研究宏化外 於淨友自身 無之則蘇東坡積行之士亦公據空攜 註 念佛飭終之方便利益其切要如此 故有之則張鍾輩屠劊之流亦蓮登九 品 註 生之誓 註 14 其例也 是 16 之宏誓以自莊嚴 不墮二乘偏狹自利障 所謂盡法界眾生界 盡未來際化 念佛行人既以持名勝行信願求生安養 次當發大菩提心 抱善與人同 第三章 論念佛人應勵行家庭佛化為宏法起點 以求將來飭 終便利 感應道交理所固然 佛會同仁盍興乎來 則在娑婆為同行淨侶 於安養作蓮胞昆弟 度人適以自度 自利即屬利他 熟時至 已生者亦必侍佛來迎 如劉遺民之於遠公 註 之善利 孰有殊勝過此者乎 矧行人既藉淨友助念而西生 則他日淨友緣 淨土文選(一) 166

169 導攝受 普令念佛同生西方 如是則淨土資糧始稱圓具 然登高自卑 行 遠始邇 利他行之起點即自行人家庭始 是故對於家中親族長幼 應常以 為說生死煩惱種種過患 念佛往生種種善利 但能蓄 佛法灌輸誘導 講演只求醒豁 勿鶩高深 為說善惡因果報應無爽 為說 苦空等諦 註 意薰習 懇切曉導 自臻成熟 迨信順已 則欣厭情生 自能起行 於是 當進而組織佛化式家庭 督率闔家共修淨法 如善根增長 則再進而同受 歸戒為優婆塞 優婆夷 能如是 則修身齊家寓乎佛化 慈和愷悌共躋清 邦 世人不察 每以佛法但為超度幽冥而設 疑為不吉 庸愚瞽見 大 謬不然 華嚴經 佛升諸天說法 無量天帝共讚佛法最為吉祥云云 今 附錄於此 以破眾疑 若此行人臨命終時 自己家屬即為其念佛飭終 得此援助決定生西 再益淨友 上品可期 此為求飭終利益之根本辦法 阻礙既無 成效自著 願淨修者加之意焉 若念佛人於家庭化未臻成熟 則當專求同行淨侶於 臨終念佛緣助 而叮嚀家屬應為協助 如下述諸項應知所禁忌者 亦當先 167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17

170 行愷切囑咐 俾勿僨事 一 臨時請淨眾念佛助生 關於飭終諸端 切囑家屬聽受指揮 加意 依行 二 行人未入昏昧位前有二忌 一者 忌家屬軟愛語 家事應先處分 訖 以世情牽纏徒增恩愛悲傷 有妨西邁故 二者 忌臨牀哭泣喧嘩擾 亂正念 令不得往生 是愛之適所以害之 欲免此二過 則令家屬一致念 佛迴向往生是為最妙 行人已入昏昧位至煖覺未捨前 此時賴耶主識猶在 最忌觸動根身 無論何人慎勿以手指 器物稍觸其身膚 以增苦痛而生 怨毒 如佛經阿耆達王福德巍巍 應生天界 只以臨歿侍者揮扇觸面 怨 毒所鍾 竟墮蟒身 蒙僧說戒救度方得生天 故知沐浴換衣等事 應於全 捨煖覺後舉行之 三 既請淨眾飭終 切囑家屬勿得同時邀請外道神像 符籙及師巫道 流 混雜其間 不但有妨正念 且損佛法威嚴 如家屬有如此舉動 淨 侶勸導不服 可即罷飭 免招俗詬為是 淨土文選(一) 168

171 四 切囑家屬 西生以後 一 每日以念佛代靈前哭泣 二 祭祀以 素齋代葷菜 三 節省種種妄費 如冥器排場等 買物放生或作其他功 德 以上三項 因西生者受用清淨 不同凡俗故 即非念佛人歿後亦應 如此 若殺生作祭 怨報重重 徒增亡人罪業 夫邱山恩重 非牲鼎所能酬 若使親離塵垢 然後子道方全 此出世 大孝非可與俗人言也 是故念佛人若上有父母 祖父母等尊長輩 自應以 吾佛歸元至道婉順勸進 如其正信難生 則須積以時日漸次薰習 又須以 169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自己念佛功德迴向於親 求佛加被啟發 務使篤意淨修 滅除煩惱 生則 優樂餘年 歿則誕登淨土 臨終則邀諸淨侶 率彼眷屬為念佛飭終 助生 則持久亦證勝果 晨 西方 以此事親 人天欽讚 至於卑幼往往為學業 事業所羈 未能專志 淨修 則亦不相妨 但授以晨朝十念法 註 女輩襄助其事 此舉實有無邊利益 每見兒童天性活潑 故馴順者每愛好 每逢令節 佛誕 父母忌辰 節瓜果慶賀部分之費以充放生 而令兒 間於空曠處行之 能束心舒氣兼使身體壯實 18

172 豢養生物 而頑劣者每至糟蹋蟲豸 若使襄助放生 則殘忍頑劣之惡習自 然消除以無餘 慈悲胞與之天性油然顯露而增長 此所謂以功德之妙行代 無謂之嬉戲 其法先令將儀規誦習 講解明晰 督察行之可矣 統上兩事而觀 則念佛行人對於自己家庭之化被 儼具上求下化之績 推而至於法界眾生 即是無上大菩提心 豈特令臨終者往生而已哉 第四章 念佛行人應為臨終伴侶飭終念佛助生 以符度生宏 誓 寂處山林 專求自利 無心利人者 則是心志狹 念佛蓮社 古德提倡不遺餘力 良以此之法門自修固要而化導尤殷 若夫屏居蘭若 註 統包括之 吾前已言其於蓮友彼此互助 利益切實 非為利養聲譽 為厭穢欣淨故 同究出離大道 於最後一著自應竭力相助 顯著之一端 即念佛飭終助生極樂是也 淨行人彼此結合 志道投同 既 度生四攝六度 註 劣 沈空滯寂之聲聞獨覺乘 大失蓮宗普攝群機 無上大乘之宗旨 菩薩 淨土文選(一) 170

173 是故念佛人若聞善友世壽瀕危 當即速惠臨 不得留戀世務 如聞鄰 閭火警 雖披髮纓冠以赴亦不為過 到後為安慰勸勉 施以無畏 應云 我來為汝念佛 求佛加被 令汝業障消除 善根增長 汝但萬緣放下 一心念佛 自然感應道交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 了 生脫死 勝過生天為天帝 天王百千萬億無量無邊倍數 宜生厭離此五濁 惡世心 起欣求彼九品蓮邦想 仗眾友助念之力 必能遂汝所願 切不可 有一毫貪生怕死之心 若有此心 則仍被宿世現生惡業所縛 便墮落有分 解脫無由矣 切記吾語 隨眾念佛 如此間本有蓮社飭終團體 俟稍 集即舉行 如無他友來集或其病甚亟 即一人率彼家屬行之 勿使蹉跎失 時 當以至誠悲憫之心為之念佛 以吾平日善根而為迴向 勸彼同念 正 心趨向 專求接引 視彼行人作自身想 作我先導想 為其防護善根 扶 植正念 心無厭疲 不生勞倦 能如是行 則謂之大慈大悲度生之菩薩 至於平日間蓮友相處 應出之謙和誠敬 遠離我慢 貢高 瞋恚 嫉妒 是淨行人應取法之態度 反是 則臨終亦足使淨友裹足 失卻飭終大利也 171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174 為同行淨友念佛 緣助求生 獲有四種利益 一 我為人念佛飭終 我之善根功德悉得增長 二 我為人飭 因是而獲得無邊閱歷 可為自己 法戒 三 我為人飭 則他日人亦為我飭 獲相助實益 四 彼人因吾助 念故得生西方 他日以此善因緣力故 彼人當從西方侍佛來迎 助吾往生 第五章 念佛飭終之施行及規約 甲 組織念佛飭終團 凡城鄉市鎮已設有佛學會 蓮社等 均可結合 同志組織成團 如未有以上諸會 則由念佛人彼此相約臨終念佛互助 不 拘人數 公推理事二人 人多酌加 司報告記錄及指揮一切 入團各員 須填具誓願書 詳載自己年歲 職業 詳細住址及家中尊長名號 年歲 曾否念佛 交理事存核 團內應請接引三聖佛像 香木金裝最宜 否則繪 淨行人世病且亟願受飭終者 應如下述 像亦可 此外引磬二把 以備換班 木魚聲濁 不宜於助念 乙 飭終施行手續 淨土文選(一) 172

175 一 飭家屬報告理事 理事馳往察核准行 立即開單飛延團友 同時 使其家屬到會迎請接引佛像 淨辦供具及團眾必要之供應 二 團員全到後 開始總念一期 若病亟者 可由先到者先念 無 須等候 由理事視緩急以定 三 總念畢 由理事將全團分定數班 扣定鐘點 日夜輪念 務使佛 聲相續不斷 至行人全捨煖覺方止 未輪著者可回休息 但應於輪期前 早到 以便瓜代 若人數少 可勸家屬加入 四 理事員於淨行人臨終西生瑞相及其測驗所得 乃至其平日行詣 入道因緣 採訪記錄 以便撰述行述頒諸同志 以作楷模而昭激勸 丙 念佛飭終團之規約 一 凡蓮社淨侶 不論男女居士但發願度生 篤志淨修者均得入團 不收團費 團中開辦費可由募集補充 以團員純屬義務故 二 不論全體 個人 不受病家任何酬報 及卻受華腆供養 理事應 先期囑咐一切從簡 以若受錢物 何殊赴應 即蒙世誚 又招僧忌故 173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176 三 團員無告假例 如確有事故 接報後應速請代表蒞場 如團員有 遠行 應先期於理事處聲明 指派某為期內之代表 以重信約 其代表 資格亦以禪門僧人及念佛人為宜 以防雜亂 四 團員之外 或有為祖父母 父母等尊親及佛學法團份子 臨期要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無量壽經 求本團念佛飭終 須經團員介紹及理事之考核允許 選自飭終律梁 註解 註1三經 指眾生的煩惱障 業障 報障 煩惱障 如貪 瞋 癡等之 合稱淨土三經 註2三障 惑 業障 如五逆十惡等之業 報障 如地獄 餓鬼 畜生等之苦 盡此一生即能成佛 即指菩薩之最高位 等覺菩薩 報 註3一生補處 諸佛巧妙觀察諸法而自在說法之智 諸佛為順應眾生不同的根機 善巧運用各種方法攝化 註4妙觀察智 註5善巧方便智 淨土文選(一) 174

177 註7具眼宗師 註6至頓至圓 解毒藥 具有特殊見識的人 圓滿頓足之意 之智 註8阿伽陀藥 將心定於一處的一種安定狀態 後有 註9三昧 註 九法界 根據 淨土聖賢錄 初編卷九 往生 眾生死後 下一生的生緣成熟 脫離中陰身而托生於母胎的 張鍾輩屠劊之流亦蓮登九品 初剎那 生有 薩 加上佛界則為十法界 即地獄 餓鬼 畜生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 未來之果報 來世的身心 註 註 註 雜流第八 記載 唐朝張鍾馗以殺雞為業 臨死見群雞來撲啄 痛 苦不堪 恰有一出家人經過 教他念佛求生西方 他依言念佛 即 安詳往生 可見阿彌陀佛 十念往生 的弘願不虛 175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178 註 註 但平生業重 臨終得遇善知識開示而能念佛往生 是宿世的善根福 宋朝蘇東坡常隨身攜帶一幅阿彌陀佛 德因緣才能遭逢 所以我們不能存有臨終再念佛也能往生的僥倖心 理 還是要平時就下功夫 蘇東坡積行之士亦公據空攜 像 有人問起 便說 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據 至於其是否往 淨土聖賢錄 初編卷二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生西方 各書說法不一 東林有同生之誓 記載 晉朝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結社念佛 劉遺民等一百二十三 慧遠大師往生之前 阿彌陀佛現前告知其七日後 人聞風而來 同修淨業 誓願往生極樂世界 劉遺民之於遠公 將生極樂 又見蓮社中先往生的慧持 慧永 劉遺民等人 都在一 旁迎接 註 晨朝十念法 苦空等諦 為宋代慈雲懺主於 往生淨土決疑二門 中所倡 即 說明人生多苦 虛幻不實的真理 註 註 淨土文選(一) 176

179 每日清晨面向西方立正合掌 一口氣連聲稱阿彌陀佛至氣盡為止 蘭若 如此十口氣稱為十念 每念隨各人氣之長短 不限佛數 註 四攝六度 四攝 菩薩為攝受眾生 令其生起親愛之心以引入佛道 指遠離人群居處 安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 註 所運用的四種方法 即布施攝 愛語攝 利行攝 同事攝 六度 菩薩為成佛道所實踐的六種德目 即布施 持戒 忍辱 精 進 禪定 智慧 177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20 19

180 楊蓮航居士往生記 餘姚念佛助生極樂團 居士浙之餘姚朗霞鄉人 家寒 幼業商 率履罔越 註 於民國十 一年壬戌 聞同里童覺航居士修淨業 屢往就教 研究佛理 雖文學素淺 而解悟超儕輩 癸亥九月 蓮社同人約發菩提心 居士亦與焉 甲子春暮 因病私破殺生戒 漸與蓮友遠 蓋惶愧避箴規也 至七月 病益劇 蓮 友告以必將死 自審亦不起 乃憬然悔 於初八日 力疾詣佛像前盡情披 露 投誠懺悔 復守五戒 願盡未來際不再犯 從此放下萬緣 掃除愛欲 一心默持佛號以待報盡 蓮友知其解悟雖敏而於持名之功甚欠缺 故於 臨終前六日 為之雇人助念 至最後兩日 蓮友亦親自助念 其臨終之得 見西方聖境 雖人謂助念得力 蓋亦居士宿植善緣有以致之也 存年三十 歲 其病時臨終情狀如下 復五戒後 堅持誓願 惟病重無力默念 即念亦斷續 寐去則更落 淨土文選(一) 178

181 昏沉 復五戒後 夢中有人屢以肉食勸吃 幸自能作主 牢守五戒 於八月十一日絕食 十四 五茶水亦不入口 蓋因脾敗 隨食隨解 故不食 至十六糞色盡 解血三次 十七解血一次 從此則不解 於十二日蓮友代雇人晝夜輪流持佛名 蓮友亦時去持名 使之正念 不間失 所患病苦 於臨終一星期內加腹痛 空嘔 發熱 此時對蓮友說 恐於病苦重時死去 必失正念 恐無福分往生 奈何 此為往生一大疑 障 後幸助念得力 於十五日忽覺神清氣爽 且喜多言 聲音亦比平日高亮 更囑助念 者暫時停止 自己默念 甚覺清楚 於十六日下午忽見精神憊極 脈息亦斷續 蓮友知其臨終時已近 遂於夜間六點高聲助念至十一點 察其神色 忽疲忽鮮 似尚未呈命終景 象 後半夜仍囑雇人代念 179 楊蓮航居士往生記

182 十七日間如常 據謂夢中見光明如五六盞電燈者 晚間察觀亦如常 以為時尚未屆 蓮友高聲助念至二更 欲回家 詎知此時助念已得力 伊聞助念停止 便云 我西方尚未到 今夜須要蓮友全夜助念 同志 聞其言詞有異 即復高聲助念 不到半小時便笑向人云 西方今到矣 呀 好蓮華呀 偌大的七寶池 好光明 叮囑大眾高聲助念不可輟 從 前僵臥不動之身軀至此頭手甚活動 大聲言 好蓮華 好寶池 若常 人之喜出望外者然 平時因持名功夫欠缺 往生有疑 至此時故呈此態 否則金榜題名為讀書人分內事 何必喜出望外 此時且不能發菩提心 以 身說法 警勸大眾 終致不克見佛 故覺航居士議其生品不高 如是一 小時間即閉口不言 手足亦不動 但仰臥雙目專注牀前佛像 漸見其目珠 生翳 呼吸漸短 直至十八卯初方斷呼吸 此夜蓮友只有四人 而全夜之 高聲助念兼時時策勵 蓋亦盡其力矣 念到氣既斷後一小時半 仍換所雇 之人再念 不令家人哭泣 命終後頂門猶溫 淨土文選(一) 180

183 靈前又雇十三人念佛號半日 附諦閑老法師證明書 讀楊君臨終形狀 往生淨土可必 經云 此間 用功一日 勝過極樂一劫 楊君所幸多分由於蓮友助念之力 足證助念之 功偉矣 雖然 若非楊君自力作主 未必有若斯之效也 以自力為因 他 力為緣 因緣和合有增上之力 往生無疑 選自飭終津梁 註 率履罔越 循守教令 躬行禮法 181 楊蓮航居士往生記

184 張德瑜居士往生記 餘姚念佛助生極樂團 張德瑜 浙江餘姚南城人 年四十七歲 膝下無兒女之牽掛 有足疾 不良於行 甲子秋 聞親友傳述寶靜法師講 阿彌陀經 始知有淨土 法門 因而發心 乃持觀音齋及六齋 每日念佛數百聲 翌年靜權法師蒞 姚講 觀無量壽經 得受三皈 賜名弘安 素患吐血症 己巳孟冬上旬 病危 到十一二日 氣促痰壅 盜汗不止 醫者云 命在三日間 病 人聞之 乃囑咐家事 且云 家內事已交代清楚 予須照顧自己要事矣 自此不肯服藥 專心念佛 日夜喃喃不息 並請人助念 其從兄竹 嶼見其氣迫促 一句佛號 一呼吸只能念二字 慰之曰 汝氣急促 盍 稍息 對曰 念佛覺氣和緩 不念佛其苦更甚 妻慮其念久力乏 止之曰 汝平素頗以保養身體為重 今患病何反不顧 伊答云 平 日固然 今肉體將遺棄矣 保重何為 惟有專心求往生耳 妻泫然欲涕 淨土文選(一) 182

185 又告之曰 我往西方 汝當賀我 何悲為 既以口渴索飲 妻勸之 服牛乳 不肯 曰 汝尚欲羈留我耶 至十四日未刻 告家人曰 奇哉 吾心益覺清爽矣 言畢而逝 助念至午後五時 全身始冰 惟頂 尚溫云 張居士臨終景象 生西似有希望 但伊平素僅持觀音齋及六齋 每日 念佛不過數百聲 內典 註 亦不甚解 而往生現象反較明白教理而不肯 實行者為優 無他也 實由信願真切之故 察其臨終前情狀 病重不肯服 藥 口渴不飲牛乳 決志生西 喃喃念佛無稍休 若非於淨土法門具有深 信切願者 安能如此堅決 凡修淨業人到臨終時務必不管生死 不畏痛苦 專心念佛 決志生西 乃得往生 不然 縱平日略有功夫 臨終貪生怕 死 求醫服藥 念佛任諸他人 而自己心中泛泛悠悠 若聞若不聞 欲得 西方三聖之惠臨 世界中有如是幸福耶 所謂助念者 助我不失正念 就 是助我憶佛之念無剎那之間斷耳 若以助作正 是謂顛倒 安得往生 李 智圓誌 選自飭終津梁 183 張德瑜居士往生記

186 註 內典 佛教稱教內的經典為內典 世間的典籍為外典 淨土文選(一) 184

187 楊欽芳居士往生記 周家俊 浙江普陀縣沈家門鎮楊欽芳居士 家住西大居委會 生於一九 七年 於一九八三年十月廿八日西逝 年七十七歲 楊居士初不信佛 七十五 歲時其子暴病而亡 因感人命無常 遂發心吃素念佛 每念佛時 其音懇 切 鄰居皆聞 由初發心直至往生 為時尚未滿兩周年 一九八三年九月末 患感冒 十月四日開始臥床 自見有一白蓮花苞 落於胸前 當時家人皆聞室內異香馥郁 半日始散 居士病中了無痛苦 至十月廿八日 農曆九月廿四日 傍晚 忽囑家人 你們快助我念佛 我要跟阿彌陀佛去了 家人問 見佛否 答言 見 隨即雙手 合掌作禮佛狀 家人請淨侶助念 居士止之曰 夜間不要去叫人家了 又大聲云 讓開些 佛來了 繼又以指書其子之名 其妹已信佛多 年 見狀即正言告之曰 汝今臨終時至 宜一意西方 從此了生脫死 185 楊欽芳居士往生記

188 你要放下萬緣 怨親都不思量 唯念阿彌陀佛 隨阿彌陀佛去 卻不可思 念兒子 居士點頭應諾 時有多人在室內齊聲念 南無阿彌陀佛 居 士隨聲默念 未幾即微笑而逝 時初夜七時二十分也 逝後二十四小時 舉身柔軟 頭頂猶溫 證明往生無疑 謹按 楊居士臨終見佛 安詳西逝 是為 唯依念佛法門 得度生死 之證 居士以其子猝亡 痛感人命無常 乃發心念佛 則知逆緣者 實 助道的良緣 居士奉佛不久 即感諸祥瑞 蒙佛接引 雖亦由其善根宿 植 但最主要的 實由其對淨土法門信得堅定 發願殷切 行持精勤所 致 且其臨終正念分明 經其妹善巧開導 不為思子之心所亂 其妹誠 是善知識啊 若無善知識 則居士能否往生 是未可知的 以是觀之 則知行人宜於平日一心念佛 預辦資糧 若平日悠悠泛泛敷衍過時 念 佛修持全不得力 而欲臨終時 仗善知識力僥倖於最終一念 其亦難哉 險哉 選自淨土資糧 淨土文選(一) 186

189 劉李菊老居士往生記 思 歸 印光祖師云 每有愚夫愚婦 顓蒙修持 所得利益 較聰明人為多 者 一則以竭誠盡敬 專心一致 一則以悠忽疏散 虛妄計度之所致也 今有八十三歲老嫗 劉李菊老居士 至誠恭敬 老實念佛 於民國七 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安詳生西 瑞相昭彰 特恭述其生平念佛行誼 以 增進見聞者對淨土法門之信願力行耳 劉母李菊老居士 台中市人 自幼乖巧聰穎 善體人意 及長與劉阿 旺君結縭 更能事翁姑以孝 和鄰里以睦 相夫教子數十載 無間言 育 五男八女 言教身教並重 溫柔賢淑 心地善良 隨緣濟貧 人咸敬之 乃典型之中國家庭主婦也 雪公老師開示淨土法門 知悉念佛利益無窮 民國六十八年 夫婿辭世 劉老居士備嘗愛別離之苦 幸其孫女 劉孟真居士 因聞台中蓮社 187 劉李菊老居士往生記

190 遂善巧勸導老居士發心念佛 老居士宿具善根 一聞佛法 欣然信受 皈依三寶 晨昏念佛 求生西方 並隨緣供養三寶 布施放生 近年來更 印光祖師開示之臨終三大要 一 善巧開導安慰 令 發願吃長素 每日念佛功課不斷 道業因而愈進 常能夢中念佛 往生前 兩年 並依照 生正信 二 大家換班念佛 以助淨念 三 切戒搬動哭泣 以防誤事 將此念佛人臨終注意要項 詳細交代全體兒媳 並錄音存證 盼能在其 往生前後 一律依照佛教方式 妥善念佛處理 以祈臨終無有障礙 決定 當生成就往生西方 劉老居士雖年逾八旬 然身體一向康健 至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始現老 衰相 走路經常跌倒 然皆僅為輕傷 步履如常 迨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冬 至時節 中午沐浴更衣如常 待作完晚課後 即不復言語 家人見狀有異 立刻依其平日所囑 輪班陪其念佛 蓮友聞訊亦發心陸續前往助念 至 翌日凌晨四時許 突然有三位年輕人 手持槍枝 入門勒索財物 老居士 之女兒見狀云 吾母行將西歸 汝等欲做何事 阿彌陀佛 此三位年 淨土文選(一) 188

191 輕人見此情景 又聞大家念佛之清淨法音 立即起身 連云 對不起 對不起 而相約自行離去 原本一場搶劫風波 竟因佛力加被遁於無形 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議有如是耳 妙法蓮華經普門品 云 念彼觀音 力 眾怨悉退散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證之此事 信而有徵 劉老居士原本略現昏迷相 但經念佛十二小時之後 自動清醒過來 口雖不能言語 然神智清楚 手持念珠自行撥動 正念分明 目視佛像 口中喃喃作念佛狀 如是在全體兒孫及蓮友之助念中 持續念佛七日 佛 號不斷 毫無痛苦表情 兒媳深為感動 遂於佛前集體發願 吃素四十九 天 戒殺放生 護持三寶 發心念佛 將此功德回向劉老居士決定仗佛慈 力往生西方 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以盡為人子應盡之天職及最大之孝心 及至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午 劉老居士在兒孫及蓮友竭誠念佛的一片莊嚴佛 號聲中 目視阿彌陀佛接引像 手持念珠自動伸向佛前 正念分明 安詳 含笑往生 斯時異香滿室 聞皆讚嘆 大眾繼續如法助念 至翌日沐浴更 衣時 仍然身體柔軟 相貌如生 入殮時蓮友及家屬又聞滿室異香 久久 189 劉李菊老居士往生記

192 不散 大眾咸感念佛功德難思 兒孫感動之餘 復更發心繼續日夜念佛七 日 及至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 舉行告別式 荼毘 註 後復得眾多舍利 足見念佛功深 實不唐捐 蓮池大師云 人子於父母 服勞奉養以安之 孝也 立身行道以顯 之 大孝也 勸以念佛法門 俾得生淨土 大孝之大孝也 觀乎劉老居 士之生西也 實由於其宿根深厚 一聞淨土法門 隨即志誠信願念佛 求 生西方 而且生前即有智慧將其往生注意要項交待清楚 排除臨終障礙 以此感動五十餘位兒孫 全體發大孝心 至誠輪班念佛 成就往生大事 念佛中又能化解搶劫風波 臨終正念分明 異香滿室 荼毘後舍利流芳 種種瑞相不一而足 劉老居士可謂善根深厚 福報中人 故得俯謝娑婆 神超極樂 不但自身離苦得樂 成佛有望 以達人子度親了生脫死之最大 雪公老師之詩為證 其詩曰 孝心也 時值人心不古 世風日下 搶劫愈熾之時 更宜加強至誠念佛 求佛加被 現前消業障 歿後生淨土 有 萬劫難逢無上寶 眼前滅罪減煩惱 他年功滿到蓮池 與佛長生同不老 淨土文選(一) 190

193 按 劉李菊老居士往生前後 共蒙子女念佛十四天 其子孫排班依時 助念 孝心十分感人 其子云 吾母乃念佛求生西方之人 老人家臨命 終時如行於懸崖鋼索之上 十分危險 稍有差池或不慎 便會墮入萬劫不 復之深淵 故吾等十一位子女及兒孫輩等 均願傾盡全力護母安抵彼岸 往生前念佛七天 往生後也再助念七天 一心祈求佛菩薩慈悲接引吾母往 生極樂 滿老人家修持念佛之本願 助念功德不可思議 願天下為人子 女者 聞此孝心 見賢思齊 成就大孝心 選自明倫月刊二 一期 註 荼毘 梵語 意為焚燒 即火葬 191 劉李菊老居士往生記

194 附錄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章程 一 助念章程 一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 以下簡稱本會 於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廿二日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 在台灣省台北縣土城市承天禪寺 成立 並禮請 上傳 下悔上人為指導老師 二 本會宗旨 臨終助念 請參閱 助念的意義 一文 三 本會組織架構 本會設總會長 總幹事各一名 下分若干區 各區 設區會長一名 每三十名會員設常務委員一名 每十名會員設委員 一名 四 全體會員均可對外招收新會員 各區會員總人數達到某種程度後 可予以分會 每一分會增設分會長一名 五 本會聯絡方式 總會長 總幹事 區會長 常務委員 委員 會員 淨土文選(一) 192

195 六 本會助念對象:全體會員及其雙親大人 祖父祖母 配偶 岳父岳 母 子女 七 本會助念地區 以大台北地區 基隆市 包含在內 以南 桃園縣市 包含在內 以北為主 宜蘭縣市及桃園縣市以南 則隨喜參加 八 本會助念時間 以本會助念對象臨命終及斷氣後十二小時內為範圍 需要助念者 請於此時間內儘速與本會連絡 如已超過十二小時 請勿再通知本會 此時喪家宜禮請法師誦經 念佛作功德 詳 情請參閱 地藏菩薩本願經 九 需要助念者 可直接聯絡本會總會長 總幹事 區會長 該員所屬組 別的常務委員 委員或該員的介紹人 以便召集各會員前往助念 會 員於接獲助念通知後 應儘速趕到指定地點 交通問題請自理 如地點或環境等情況不能配合時 由總會長 總幹事 該區區會長 及喪家會員共同商議 以決定是否助念 十 本會女眾會員請在時間 路程 交通 安全等條件允許下 參加助 193 附錄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章程

196 念 十一 本會全體會員一年開會一次 其時間 地點由總會長 總幹事 區會長等共同商議決定 並於會議召開前一個月內通知全體會員 召開年度會議主要為推選委員 常務委員 區會長及總會長 十二 本會幹部推選方式如下 新任總會長 以上一屆各區區會長為候選人 經各區委員以上幹部 投票選出一人擔任 任期一年 各區區會長及常務委員 由各區會員直接提名選舉產生 任期一年 連選得連任 委員 由各小組會員選舉一人擔任 任期一年 連選得連任 十三 如有必要 各區可自行召開區會議 開會的時間 地點 由各該 區委員以上幹部共同商議後 再通知全區會員 並知會總會長 會 議中的議案 須經出席人數的二分之一以上贊同才能生效 十四 本會全體會員都有可能被推選為總會長 總幹事 區會長 常務 淨土文選(一) 194

197 委員 委員 其機會一律平等 十五 本會以助念為宗旨 嚴格禁止一切金錢 財物往來 並謝絕所有 招待 十六 本會全體會員 若有連續三次無故不參加本會活動者 或有藉本 會名義收取金錢 財物者 經總會長 總幹事 及該區委員以上幹 部查明屬實後 由上述幹部以本會名義通知該員 該員即應無異議 退出本會 及繳回會員證 並由其所屬的常務委員通知該區其他會 員 十七 本會竭誠歡迎善信共襄盛舉 發心參加者 必須皈依三寶 另繳 個人一吋照片兩張 並提供聯絡的地址 電話 二 助念的意義 死亡 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臨的事 無論種族 性別 身份 地位 無一人可倖免 生死離別 生者固然哀傷 而大多數人在氣絕後幾小時內 神識並沒有馬上離開身體 亡者往往還有知覺 不但要忍受身體四大逐 195 附錄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章程

198 漸分離之苦 如果對世間仍有所掛礙 貪戀 心靈的掙扎更是痛苦 亡者神識出離的快慢 與其生平行為品德有很大關係 生時造大惡業 的人 死後馬上墮入地獄 餓鬼 畜生等三惡道 善業力量強的人 會往 生天道或人道 禪定功夫好的人 往生禪定天 一心念佛的人則蒙佛接引 往生淨土 但一般非大善大惡的人 死後神識不會馬上墮下或往生 而是 受業力牽引 等待因緣轉生六道中 釋迦世尊現世說法 以八萬四千法門應機度化眾生 使出離生死苦海 其中為悲憫末法眾生障深慧淺 特別演說淨土五經 開示念佛法門 據 經載 阿彌陀佛於因地發宏大誓願 無論上 中 下根人 只要一念向善 真信切願稱念彌陀聖號 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臨命終時 佛及聖眾 即來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見佛聞法 證無生忍後 再乘願迴入娑婆度有情 但除少數人平日修行成就 能自主生死外 一般人在臨命終時 或因 放不下世間種種 或因業力感現許多幻象 以致心生貪戀 顛倒 此時若 淨土文選(一) 196

199 有人發心勸導臨命終人放下萬緣 並為其助念佛號 使他 她 因聞佛名 號 心生歡喜 遠離恐懼 焦慮 貪戀等顛倒妄想 並提起正念隨著念佛 便得往生淨土 如果亡者死後立即下墮 轉生或往生 助念仍然可幫助 他 她 超生或蓮品增上 由此 可見助念的意義十分重大 目前常見有些亡者家屬用念佛錄音帶助念 但錄音帶是機器製品 並 沒有心力 人來助念 則可因助念人的誠心 信心 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心 並感應亡者的神識 所以還是以人助念的功效較大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 而助念不但能幫助亡者往 生 也是自己修行的機會 可說利人又利己 我人有感於臨終助念的重要 因而成立蓮池共修會 虔誠願意荷擔如來家業 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往 生西方 希望諸位蓮友發心參與 並發至誠心 慈悲心 長遠心參加助念 他日同登淨域 同成蓮池海會菩薩 助念的力量 不可思議 但是仍請各位蓮友別忘了返求諸己 由根 本上著力 平日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這樣不 197 附錄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章程

200 僅可使助念的力量更大 也能把修行落實到晝夜六時中 三 助念施行細則 一 本會總會長 總幹事可持有全體會員的名冊 各區區會長可持有各 該區全體會員的名冊 各組常務委員 委員可持有各該組會員的名 冊 持有會員名冊者 務必尊重會員的隱私權 除連絡會員 通知 助念外 不可移作他途之用 二 本會幹部召集會員助念時 請考慮地緣關係 先通知較靠近助念地 點的會員 三 本會會員接到助念通知時 請依照路程遠近 路途熟悉與否 交通 狀況 時效性等因素 以決定自行前往 或先約定在某地點等候再 一起前往 若因緣殊勝 有交通工具的會員請發心載送其他會員一 起前往 四 全體會員前往助念時 請務必穿海青 佩戴會員證 在喪家一定要 保持莊重肅穆 嚴禁嬉笑 閒談 淨土文選(一) 198

201 五 全體會員對喪家如何處理喪事等細節 要保持中立 不宜主動介入 六 助念時除了茶水解渴外 如喪家給予金錢 水果 毛巾或其他物質 上的酬勞 一律委婉辭謝 七 助念時 吃的問題請自行解決 肚子餓時可斟酌情況自行以素食充 飢 八 助念過程中 請注意以下事項 僅供參考用 如有法師在場 則 以法師意見為重 助念時不用木魚 單用聲音清亮的引磬 以帶動臨命終人念佛 打 引磬者 約以十五分鐘換班為宜 助念時不唱讚偈 只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佛號 念佛時不宜 太快 太慢 太高 太低 應字字分明 句句清楚 讓臨命終人 能入耳經心 一起念佛 本會統一採用承天禪寺六字二音佛號 若臨命終人是男眾 則男眾會員排班在前 女眾在後 反之 則相 199 附錄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章程

202 反排班 臨命終人平日不喜歡的人 事 物 請勿接近或提起 以免引起他 她 的瞋恨心 瞋心一起 可能墮三惡道 助念時 可視臨命終人的根器及當時因緣予以開示 宜讚歎他 她 的優點 長處 使其心生歡喜 另外並了解他 她 平日放不下 的人 事 物 以勸導其放下萬緣 一起念佛 一心求生極樂世界 若因緣具足時 最好請法師開示 必要時 可試臨命終人身體冷熱 但千萬不可頻頻試探 以免障礙 其往生 九 臨命終人往生後 請以 陀羅尼被 往生被 覆蓋其全身 並用 金光明砂 黏在其額頭 喉嚨 心窩 咒輪則放在胸口 十 喪家宜配合的事項 請準備 西方三聖 像 和供佛用的香 燭 燈 鮮果 亡者神識未離開 身體尚未完全冷透前 至少八 十二小時 千 淨土文選(一) 200

203 萬不要搬動他 她 也不要調整其姿勢或更換衣物 並且不要 在亡者身旁哭泣 閒談 應保持佛號不斷 請勿焚燒冥錢 也不必放手尾錢 腳尾飯 以免障礙亡者往生 亡者往生後十二小時內 神識通常還在 因此若馬上把他 她 送 入冷凍庫 則亡者好像進入 寒冰地獄 一樣 若馬上把他 她 火化 則好像進入 火燄地獄 一樣 兩者都會使其異常痛苦 所以最好等身體冷透後 再送入冷凍庫 如果因緣具足 最好 滿七天後才予火化 本會宗旨 施行細則及助念過程 均已詳細說明 敬請配合本會辦 理 以利臨命終人往生淨土 201 附錄 承天禪寺蓮池共修會章程

204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淨土文選 第一輯 編印處/承天禪寺 地址/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九十六號 電話/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初版

205

206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目錄成佛捷徑 圓香/1身心淨化的方法 星雲大師/6 淨土十疑論述要 淨業/17 珍惜難得的機緣 呂富枝/25 因淨土信仰喚醒吳修齊的求生意志 周慶祥/38 持名念佛的要義 徐自民/41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陳柏達/48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元音老人/57 四料簡略釋 印光大師/97 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 總誦 郭惠珍/120 臨終三疑四關 慈照宗主/132 了生脫死節要 繆滌源/134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數 學 教 育 第 三 十 四 期 (2/202) 整 數 這 個 名 稱, 避 免 混 淆 例 如 : 我 們 可 以 說, 對 於 一 切 的 完 整 數, 以 下 的 等 式 成 立 : + r + r 2 + + r = r r, 其 中 r 不 講 不 知, 生 活 在 現 代 社 會 的 EduMath 34 (2/202) 在 成 長 中 不 斷 優 化 的 數 學 定 義 梁 子 傑 循 道 中 學 在 第 三 十 三 期 的 數 學 教 育 之 中, 刊 登 了 兩 篇 涉 及 數 學 定 義 的 文 章, 刺 激 起 我 的 一 些 想 法, 故 此 也 來 湊 湊 熱 鬧, 談 談 我 對 數 學 定 義 的 看 法 在 過 去 幾 年, 的 確 多 了 一 些 數 學 教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目 錄 1. 收 回 本 年 度 經 費 1 ~ 2 2. 收 回 以 前 年 度 保 留 經 費 3 ~ 11 3. 新 舊 年 度 期 間 常 生 問 題 集 12 ~ 20 4. 收 款 收 據 錯 誤 之 問 題 集 21 ~ 22 歲 入 類 - 5. 轉 正 通 知 書 及 收 入 退 還 書 23 ~ 25 6. 其 他 26 ~ 26 7. 保 管 款 之 說 明 27 ~ 30 8.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看 骨 頭 說 故 事 骨 頸 的 大 小 與 形 狀 1 1 20 2013 9 489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2013 9 489 21 DNA 5 X B6 人 骨 與 獸 骨 的 異 同 B7 28 32 36 22 2013 9 489 B6 B2 3 5 B7 2013 9 489 23 基 於 部 分 動 物 的 移 動 性 低, 透

More information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第 二 十 七 屆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1987 27 126 76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27 70% 27 501 42% 第 二 十 七 屆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得 獎 作 品 / / / 圖 畫 書 創

More information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9 10 4 6 14 21 27 30 35 37 40 44 5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65 68 73 77 81 91 95 T.S. 102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臺北市97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新生分發入學問題與解答-(Q&A)

臺北市97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新生分發入學問題與解答-(Q&A) 臺 北 市 105 學 年 度 公 立 國 民 中 學 新 生 分 發 入 學 問 題 與 解 答 -(Q& A) 一 問 : 今 (105) 年 分 發 就 讀 國 中 之 學 生, 大 約 是 那 一 年 時 間 出 生? 答 : 原 則 上 105 學 年 度 國 中 7 年 級 新 生 之 出 生 日 期 為 92 年 9 月 2 日 至 93 年 9 月 1 日 之 國 小 應 屆 畢 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我 說 : 你 這 個 人, 誰 嫁 給 你, 誰 倒 楣! 你 這 個 人 根 本 不 適 合 結 婚 的 他 問 : 為 什 麼? 我 說 : 你 啊! 要 求 不 合 理 他 問 : 法 師! 您 的 意 見 怎 麼 樣? 我 說 : 一 切 隨 緣, 如 以 高 標 準 選 太 太, 到 最

我 說 : 你 這 個 人, 誰 嫁 給 你, 誰 倒 楣! 你 這 個 人 根 本 不 適 合 結 婚 的 他 問 : 為 什 麼? 我 說 : 你 啊! 要 求 不 合 理 他 問 : 法 師! 您 的 意 見 怎 麼 樣? 我 說 : 一 切 隨 緣, 如 以 高 標 準 選 太 太, 到 最 禪 修 者 的 修 行 態 度 - 聖 嚴 法 師 一 沒 有 非 做 不 可 的 事 禪 修 者 跟 平 常 人 同 樣 是 人, 但 心 態 不 同 同 樣 一 樁 事, 在 平 常 人 認 為 是 非 常 的 重 要, 可 是 對 禪 修 者 來 講, 重 要 是 重 要, 卻 不 是 絕 對 的 重 要, 乃 是 平 常 的 重 要, 就 是 該 完 成 的 事, 需 要 完 成 它 ; 該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