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嚴世界超諸佛國 遠離星宿及日月 如無為性不同微塵 此密嚴中佛及弟子 并餘世界來此會者 當如涅槃及以虛空非擇滅性 爾時世尊 現彼世界佛及菩薩 威神功德勝妙事已 復以佛眼遍視十方諸菩薩眾 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言 如實見今此世界名曰密嚴 是中菩薩悉於欲色無色無想有情之處 以三摩地力生智慧火 焚燒色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密嚴世界超諸佛國 遠離星宿及日月 如無為性不同微塵 此密嚴中佛及弟子 并餘世界來此會者 當如涅槃及以虛空非擇滅性 爾時世尊 現彼世界佛及菩薩 威神功德勝妙事已 復以佛眼遍視十方諸菩薩眾 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言 如實見今此世界名曰密嚴 是中菩薩悉於欲色無色無想有情之處 以三摩地力生智慧火 焚燒色"

Transcription

1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68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682 [No. 681] 大唐新翻密嚴經序朕聞西方有聖人焉 演不言之言垂無教之教 啟迪權實發披聾瞽 遷其善者不疾而速 階其益者即聖自凡 擊蒙求以娑婆丘陵 示達觀以密嚴世界 匪染淨在我實是非遊 而楚越生於念中 及缺頓於目下 彼魚藏鳥逝 其若是乎 欽哉密嚴迹超三有 量周乎法界相離於極微 非聲聞之所聞豈色見之能見 甞潔已主妙允恭付屬 是欲泉靜識浪 珠清意源窮賴耶能變之端 照自覺湛然之境 深詣心極其唯是經 夫翻譯之來抑有由矣 雖方言有異而本質須存 此經梵書並是偈頌 先之譯者多作散文 蛇化為龍何必變於鱗介 家成於國寧即改乎姓氏 矧訛異輕重或有異同 再而詳悉可為盡善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 像教棟梁愛河舟楫 戒珠在握明鏡入懷 雪涉雲征窮鹿野之真諦 帆飛海宿究馬鳴之奧音 聲詠八轉言善兩方 之可窺鑑闕如抑揚了義 詔令集京城義學沙門飛錫等翰林學士柳抗等 詳譯斯文及護國經等 對執貝多翻諸簡牘 憑其本夾依以頌言 大羹之味不遺 清月之魄恒滿 豈不美歟豈不美歟 朕詞乏清華文非道麗 志流衍於祕賾將布灌於無窮 聊課虛懷序之篇首云爾 大乘密嚴經卷上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密嚴道場品第一如是我聞 一時佛薄伽梵 住於超越欲色無色等想 於一切法自在無礙 神足力通之所遊戲密嚴世界 而此世界非彼外道聲聞緣覺所行之境 與諸修習勝瑜伽者 十億佛剎微塵數等菩薩摩訶薩俱 其名曰摧一切外道異論菩薩摩訶薩 大慧菩薩摩訶薩 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 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得大勢菩薩摩訶薩神通王菩薩摩訶薩 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解脫月菩薩摩訶薩 持進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皆超三界心意識境智成身 轉於所依成就如幻 首楞嚴法雲三摩地 無量諸佛手灌其頂 處離三有蓮華宮 爾時如來應正遍知 從現法樂住自覺聖智甚深境界 微妙奮迅無量眾色之所現顯三摩地起 出帝雷光妙莊嚴殿 與諸菩薩入於無垢月藏殿中 昇密嚴場師子之座 世尊坐已觀察四方 從眉間珠髻光明莊嚴 出於無量百千淨光 圍繞交映成光明網 是光網流照之時 一切佛剎莊嚴之相分明顯現 如一佛剎餘諸佛土 嚴飾細妙同於微塵 P. 1

2 密嚴世界超諸佛國 遠離星宿及日月 如無為性不同微塵 此密嚴中佛及弟子 并餘世界來此會者 當如涅槃及以虛空非擇滅性 爾時世尊 現彼世界佛及菩薩 威神功德勝妙事已 復以佛眼遍視十方諸菩薩眾 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言 如實見今此世界名曰密嚴 是中菩薩悉於欲色無色無想有情之處 以三摩地力生智慧火 焚燒色貪及以無明 轉所依止得意成身 神足力通以為嚴飾 無竅隙無骨體 猶如日月摩尼電光 帝弓珊瑚紇利多羅 黃金瞻蔔孔雀花月鏡中之像 如是色身住於諸地修無漏因 由三摩地而得自在 十無盡願及以迴向 獲殊勝身來密嚴剎 爾時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 從座而起偏袒右肩 稽首佛足右膝著地 合掌白佛言 世尊 我於今者欲有所問 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哀許為說 佛告如實見言 善哉善哉恣汝所問 當為汝說令汝心喜 爾時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承佛開許即白佛言 世尊 唯此佛剎超越欲色無色 及以無想有情界耶 佛言善男子 從此上方過百億佛剎 有梵音佛土娑羅樹王佛土星宿王佛土 過如是佛土復有無量百千佛剎 廣博崇麗菩薩眾會之所莊嚴 彼中諸佛咸為菩薩 說現法樂住自覺聖智 遠離分別實際真如 大涅槃界究竟之法 是故當知此界外 有如是等無量佛剎 如實見匪唯汝今於佛國土菩薩眾會 心生限量請問如來 有此菩薩摩訶薩名曰持進 曾於佛所生限量心 便以神通昇于上方 過百千俱胝乃至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不能一見如來之頃 心生希有知佛菩薩不可思議 還至娑訶世界名稱大城 來於我所悔謝已過 讚佛功德無量無邊 猶如虛空住自證境來密嚴剎 爾時會中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善能演說諸地之相 微妙決定盡其源底 從座而起偏袒右肩 頂禮佛足右膝著地 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如來應正遍知 欲少諮問唯願哀愍為我宣說 佛言金剛藏汝於我所欲有問 如來應正等覺隨汝所疑為汝開演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承佛許已而白佛言 世尊佛者是何句義 所覺是何 唯願世尊說勝義境示法性佛 令過去未來現在修菩薩行者 於諸色相積集之見 及餘外道異論執著 行分別境起微塵勝 自在性時方虛空我意 根境和合如是諸見 復有計者無明愛業眼色與眼 是時復有觸及作意 如是等法而為因緣 等無間緣增上緣所緣緣 和合生識執著行者 起有無等種種惡覺於我法中 復有諸人於蘊有情墮空性見 為斷如是妄分別覺 唯願世尊說離五種識所知相 能於諸法最自在者 佛大菩提所覺知義令得聞者 如其了悟所知五種而成正覺 爾時佛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 善哉善哉金剛藏 十地自在超分別境有大聰慧 能欲顯是法性佛種最勝瑜祇 匪唯汝今於佛菩提所覺之義 生希有念請問於我 有賢幻等無量佛子 咸於此義生希有心 種種思擇而求佛體 如來者是何句義 為色是如來耶異色是如來耶 如是於蘊界處諸行之中 內外循求不見如來 皆是所作滅壞法故 蘊中無如來 乃至分析至於極微皆悉不見 所以者何以妙智慧定意諦觀無所見故 P. 2

3 蘊麁鄙故如來者常法身故 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 三摩地勝自在金剛藏如來非蘊亦非異蘊 非依蘊非不依蘊 非生非滅 非智非所知 非根非境 何以故蘊處界諸根境等皆鄙陋故 不應內外而見如來 且色無覺知無有思慮生已必滅 同於草木瓦礫之類 微塵積成如來聚沫 受以二法和合而生 猶如水泡瓶衣等想 亦二和合因緣所生猶如陽焰 譬如盛熱地氣蒸涌 照已日光如水波浪 諸鳥獸等為渴所逼 遠而望之生真水解 想亦如是無有體性虛妄不實分別智者 如有性見各別體相名字可得 定者審觀猶如兔角 石女兒等但有假名 如夢中色唯想妄見覺悟非有 無明夢中見男女等種種之色 成於正覺即無所見 行如芭蕉中無堅實 離於身境即無體性 識如幻事虛偽不實 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 依草木瓦礫示現色像 幻作於人及諸象馬 種種形相具足莊嚴 愚幻貪求非明智者 識亦如是依餘而住 遍計分別能取所取二種執生 若自了知即皆轉滅 是故無體同於幻士 金剛藏如來常住恒不變易 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 猶如虛空不可壞滅 名涅槃界亦名法界 過現未來諸佛世尊 皆隨順此而宣說故 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 此性常住名法住性法界性法尼夜摩性 金剛藏以何義故名尼夜摩 遠離後有一切過故 又此三摩地能決定除後有諸惡 以如是故名尼夜摩 若有住此三摩地者 於諸有情心無顧戀 證於實際及以涅槃 猶如熱鐵投諸冷水棄於有情故諸菩薩捨而不證 所以者何捨大精進大悲諸度 斷于佛種趣聲聞乘 行於外道邪見之逕 猶如老象溺在淤泥 為三摩地泥所沈沒 味定境界亦復如是 退轉一切諸佛法門不得入於究竟之慧 是故菩薩捨而不證近住而已 以究竟慧入佛法身 覺悟如來廣大威德 當成正覺轉妙法輪 智境眾色而為資用 入如來定遊涅槃境 一切如來令從定起 漸次加行超第八地 善巧決擇乃至法雲 受用如來廣大威德 入於諸佛內證之地 與無功用道三摩地相應 遍遊十方不動本處 而恒依止密嚴佛剎 金剛自在具大變化 示現佛土而成自在 轉於所依智三摩地 及意成身力通具足 行步威德猶如鵝王 譬如明月影遍眾水 佛亦如是隨諸有情普現色相 於諸眾會所益不空 復令當詣密嚴佛剎 如其性欲而漸開誘 為說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薩 清淨摩尼寶藏宮殿諸安樂處 乃至諸地次第 從一佛剎至一佛剎 示現富樂功德莊嚴 盡於未來隨機應現 猶如成就持明仙等 及諸靈仙宮殿之神 與人行止而不可見 如來變化所為事畢 住於真身隱而不現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根蘊如蛇聚境界緣所觸無明愛業生熏習縛難解心心所惡覺纏繞如蟠龍怒毒因之與 [ 火 * 孛 ] 如炎盛火諸修觀行者常應如是觀 P. 3

4 P. 4 捨諸蘊法故一心而不懈如於虛空中無樹而有影風衢及馬跡此見悉為難於能造所造色及非色中欲求見如來其難亦如是真如實際等及諸佛體性內證之所行非諸語言境涅槃名為佛佛亦名涅槃離能所分別云何而可見碎末於金礦礦中不見金智者巧融鍊真金方乃顯分剖於諸色乃至為極微及析求諸蘊若一若異性佛體不可見亦非無有佛定者觀如來勝相三十二苦樂等眾事施作皆明顯是故不應說如來定是無有三摩地佛善根善巧佛一切世勝佛及正等覺佛如是五種佛所餘皆變化如來藏具有三十二勝相是故佛非無定者能觀見超越於三界無量諸佛國如來微妙剎淨佛子充滿定慧互相資以成堅固性遊於密嚴剎思惟佛威德密嚴中之人一切同佛相超越剎那壞常遊三摩地世尊定中勝眾相以莊嚴得於如夢觀顯現於諸法眾謂佛化身從於兜率降佛當密嚴住像現從其國住真而正受隨緣眾像生如月在虛空影監於諸水

5 P. 5 如摩尼眾影色合而明現如來住正定現影亦復然譬如形與像非一亦非異如是勝丈夫成於諸事業非極微勝性非時非自在亦非餘緣等而作於世間如來以因緣莊嚴其果體隨世之所應種種皆明現遊戲三摩地內外無不為山川及林野朋友諸眷屬眾星與日月皎鏡而垂像如是諸世間身中盡苞納復置於掌內散擲如芥子佛於定自在牟尼最勝尊無能作世間惟佛之所化愚翳無智者惡覺惑所縛著於有無論見我及非我或言壞一切或言於少分如是諸人等常自害其身佛是遍三有觀行之大師觀世如乾城所作眾事業亦如夢中色渴鹿見陽焰屈伸等作業風繩而進退佛於方便智自在而知見譬如工巧匠善守於機發亦如海船師執柁而搖動無邊最寂妙具足勝丈夫利根者能證鈍根者遠離是修行定者妙定之所依一切定慧人明了心中住佛體最清淨非有亦非無遠於能所覺及離於根量妙智相應心殊勝之境界諸相妄所境離相是如來

6 P. 6 能斷諸煩惱於定無所染無動及所動住於無染路微妙諸天俱乾闥脩羅等眾仙及外道讚歎常供養於彼不驚喜心無所動搖由瑜伽本淨是故超彼岸以化佛現跡為天人亦業佛非彼此現猶如於日月住於圓應智離欲現人間異類諸外道隨宜悉調伏種種眾智法王論四吠陀悉是諸如來定力而持說現國王朝會及諸國法令山林修道處悉皆佛示化十方眾寶藏出生清淨寶悉是天中天自在威神故三界善巧慧種種諸才智所作方便業因佛而成就持鬘為群品業行者示因戲笑眾善巧常說歌詠論或現降兜率天女業圍繞歌舞交歡娛日夜常遊集或現如魔王寶冠以嚴首執世之所繩與奪而招放雖放一切眾現為明智者常在密嚴中寂然無動作此大牟尼境凡愚妄分別如人患翳目如鹿見陽焰如世觀於幻夢中諸所取天中天境界佛子悉具真由見殊勝故如從於夢覺那羅伊舍梵珊那單妙喜童子劫比羅首迦等亦想或亂彼境界不見正瑜伽

7 P. 7 當來苦行仙過去及現在習氣覆心故悉亦不能了善哉金剛藏普行諸地中復以佛威神而居密嚴土此之金剛藏示現入等持正定者境界由此相應故或有妄分別勝性與微塵如工匠製物種種相差別生唯是法生滅亦唯法滅妄計一切物細塵能造作譬如燈顯物因能了於果初無所得相後壞亦復然非於過去中有體而可得未來亦如是離緣無有性一一諸緣內遍求無有體亦見有無性亦無無有見分別微細我有情瓶衣等邪宗壞正道三百有六十往來生死中無有涅槃法大乘密嚴經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爾時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 無量威力世中自在寶瓔珞莊嚴其身 從座而起右膝著地 白金剛藏而作是言 尊者善能通達三乘世間 心得無違現法樂住內證之智 為大定師於定自在能隨順說諸地之相 常在一切佛國土中 為諸上首演深妙法 是故我今勸請佛子 說諸聖者不隨他行 現法樂住內證之境 今我及諸菩薩摩訶薩眾得見斯法 安樂修行趣於佛地 獲意成身及言說身 自在力通皆得具足 轉所依止不住實際 猶如眾色真多摩尼 現諸色像能於諸趣天王宮殿 及一切佛密嚴國中說密嚴行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善哉天人主菩薩中殊勝請說入密嚴無我之法性應覺分別境心之所取相若捨於分別即見世分別了於世所緣即得三摩地我今為開演仁主應諦聽

8 P. 8 熱時見陽焰世間相亦然能相所相因而無妄分別能覺生所覺所覺依能現離彼則無此如光影相隨無心亦無境能所量俱無但依於一心如是而分別能知所知法唯心量所有所知心既無能知不可得心為法自性有性所擾濁八地得清淨九地獲靜慮覺慧為十地灌頂證如來法身得無盡是佛之境界究竟如虛空心識亦如是無盡無所壞眾德已莊嚴恒在不思議諸佛密嚴土譬如瓶破已瓦體而顯現瓦破微塵顯析塵成極微如是因有為而成無漏法如火燒薪盡復於餘處然證如得轉依遠離於分別住於不動智密嚴中顯現無生現眾色不住諸世間能斷一切見歸依此無我相續流注斷無壞亦無生能盡一切見歸依此無我諸惑皆已滅寂靜不思議能淨一切見歸依此無我世間種種法本來無我性非由擊壞無乃喻之所顯如火燒薪已於中自息滅觀察於三有無我智亦然是名現法樂內證之境界依此入諸地淨除無始惡捨離世所依出世而安住

9 P. 9 其心轉清淨恒居密嚴土爾時如實見菩薩摩訶薩及諸王等 向金剛藏咸作是言 我等今者皆欲歸依 唯願示我歸依之處 於是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佛體非有無已焚燒蘊樹超勝魔王眾而住密嚴國所覺淨無垢仁主可歸依遠離於覺量證於無所有密嚴諸定者仁主可歸依淨勝密嚴剎眾聖所依處觀行者充滿應歸於密嚴當觀於世間如盡有高下夢中見美色石女急誕生亦如乾闥城火輪空中髮如種種幻形人馬花菓樹幻歸所變化一切悉非真如奔電浮雲皆為而非實如匠作瓶等由分別所成仁主應諦聽世間諸有情習氣常覆心生種種戲論末那與意識并餘識相續五法及三性二種之無我恒共而相應如風擊暴水轉起諸識浪浪生流不停賴耶亦如是無始諸習氣猶如彼暴水為境風所動而起諸識浪恒無斷絕時八種流注心雖無若干體或隨緣頓起或時而漸生取境亦復然漸頓而差別心轉於舍宅日月與星宿樹枝葉花菓山林及軍眾於如是等處皆能漸頓生多分能頓現或漸起差別若時於夢中見昔所更境

10 P. 10 及想念初生乃至於老死算數與眾物尋思於句義觀於異文彩受諸好飲食於如是境界漸次能了知或有時頓生而能取之者心性本清淨不可得思議是如來妙藏如金處於礦意生從藏識餘六亦復然識六種或多差別於三界賴耶與能熏及餘心法等染淨諸種子雖同住無染佛種性亦然定非定常淨如海水常住波潮而轉移賴耶亦復然隨諸地差別修有下中上捨染而明顯金剛藏復言如實見菩薩見聞覺悟者自性如實慧十方一切國諸王眾會中汝已從我聞隨應廣為說若人聞法已漸淨阿賴耶或作人中王轉輪四天下或復為帝釋兜率蘇焰等乃至化樂宮欲界自在主或王色界處或生無色天無想有情中靜慮受安樂證真而不住猶如師子吼於諸定自在法喜以相應一心求密嚴不染著三界至於密嚴已漸次而開覺轉依獲安樂寂靜常安住無量諸佛子圍遶以莊嚴為法自在王眾中之最上非如外道說壞滅為涅槃壞應同有為無有復生過

11 P. 11 十業上中下三乘以出生最上生密嚴地地轉昇進得解脫智慧如來微妙身云何說涅槃是滅壞之法涅槃若滅壞有情有終盡有情若有終是亦有初際應有非生法而始作有情無有非有情而生有情界有情界既盡佛無所知法是則無能覺亦無有涅槃妄計解脫者而說於解脫如燈滅薪盡亦如芭蕉種彼證解脫性是壞有成無於解脫妙樂遠離不能說遍處及靜慮無色無想定逆順而入出力通皆自在於彼不退還亦不恒沈沒了達於法相諸地得善巧如是而莊嚴當來密嚴剎若言解脫性壞有以成無斯人住諸有畢竟不能出既壞三和合因等四種緣眼色內外緣和合所生識世間內外法互力以相生如是等眾義一切皆違反若知唯識現離於心所得分別不現前亦不住其性爾時所緣離寂然心正受捨於世間中所取能取見轉依離麁重智慧不思議十種意成身眾妙為嚴好作三界之王而生於密嚴色心及心所所相應無為於內外世間諦觀無別異

12 P. 12 如是諸智者來於密嚴國名相與分別正智及如如牟尼三摩地體性皆平等應當往密嚴佛所稱讚土若壞三和合及以四種緣不固於自宗同諸妄分別惡習分別者彼之五種論譬喻不成立諸義皆相違彼五悉成過惑亂覺智眼著喻及似喻顛倒不顛倒如是虛妄執一切於此壞捨離於自宗依止他宗法初際等諸見皆從滅壞生大王應當知有情在三界如輪而運轉初際不可得如來以悲願普應諸有緣如淨月光明無處不周遍隨彼先業類應機而說法若壞於涅槃佛有何功利增上有三種解脫亦復然四諦及神足念處無礙解四緣無色住根力及神通覺支諸地等有為無為法乃至眾聖人皆依識而有苦法忍法智苦類忍類智集智四亦然滅道亦如是如是十六種名之為現觀學人數有十第八七返有家家一往來一間而滅度中槃與生般有行及無行上流於處處然後般涅槃如是一切種諸智之品位修行觀行者下中上不同菩薩增上修功德最殊勝

13 P. 13 十一與十二及以於十六此諸修定者復漸滅於心所盡非是心亦非心共住未來心未至未至故非有心緣不和合非此非彼生第四禪無心有因不能害有因謂諸識意識及五種妄想不覺知流轉如波浪定者觀賴耶離能所分別微妙無所有轉依而不壞住密嚴佛剎顯現如月輪密嚴諸智者與佛常共俱恒遊定境中一味無差別難思觀行境定力之所生王應常修習相應微妙定欲界有六天梵摩復十二無色及無想一切諸地中若生密嚴國於彼為天主欲求密嚴土應修十種智法智及類智他心世俗智苦集滅道智盡智無生智仁主汝所生捨軍恒羅族月王與甘蔗種姓而平等雖於彼族中汝族最殊勝當求密嚴國勿懷疑退心如羊被牽拽喘懼而前却末那在身中似幻鹿而住亦如幻樹影河中之葦荻如王戲園苑運動身支分意及於意識心心法共俱此法無自性猶雲聚非實藏識一切種習氣所纏覆如彼摩尼珠隨緣現眾色雖住有情身如鵝王無垢

14 P. 14 是決定種性亦為大涅槃名從於相生相從因緣起以諸形相故而起於分別分別由二因外想心習氣第七末那識應知亦復然諸根意緣會發生於五識與心所相應住身如宮室王智常觀察一切諸世間從於如是因而生彼諸果真如非異此諸法互相生與理相應心明了能觀見此即是諸法究竟圓成性亦為妄所計一切法不生諸法性常空非無亦非有如幻亦如夢及乾闥婆城陽焰與毛輪烟雲等眾物種種諸形相名句及文身如是執著生成於遍計性根境意和合熏習成於種與心無別異諸識由此生資於互因力是謂依他起善證自覺智現於法樂住是即說圓成眾聖之境界佛及諸佛子證此名聖人若人證斯法即見於實際唱言我生盡梵行亦已立所作無不成不受於後有解脫一切苦斷滅於動搖熏習皆已焚劫盡猶不轉生法二無我照見悉皆無無始來積集種種諸戲論無邊眾過患一切皆已除譬如熱鐵團熱去鐵無損如是解脫者惑盡得清涼

15 P. 15 入於無漏界密嚴之妙國此土最微妙非餘者所及唯佛與菩薩清淨之所居三摩地現前以此而為食欲生斯剎者善習勝瑜伽復為諸有緣分別廣開示名本從相生相復從緣起從相生分別不契圓成性根境瓶衣等假法共和合分別從此生了知而別異若動若非動一切諸世間皆因癡暗生愚冥以為體短長等諸色音聲與香界甘苦堅滑等意識因所緣所有諸善惡有為無為法乃至於涅槃斯為智之境念念常遷轉皆因識以生末那緣藏識如磁石吸鐵如蛇有二頭各別為其業染意亦如是執取阿賴耶能為我事業增長於我所復與意識俱為因而轉謝於身生煖觸運動作諸業飲食與衣裳隨物而受用騰躍或歌舞種種自嬉遊持諸有情身皆由意功力如火輪垂髮乾闥婆之城不了唯自心妄起諸分別身相器世間如動鞦韆勢無力不堅固分別亦復然分別無所依但行於自境譬如鏡中像識種動而見愚夫此迷惑非諸明智者仁主應當知此三皆識現

16 P. 16 於斯遠離處是即圓成實持進等菩薩及聖目乾連尋聲與遍觀百千萬億剎種種寶嚴飾綺麗無等雙於彼微妙境密嚴最殊勝極樂妙喜剎下方俱胝國一切諸世尊皆讚如斯土謂無有終始威德化自然本昔佛所居超出於三界豐樂非執受寂靜自無為自利及利他功業悉成滿不於欲界中成佛作佛事要往密嚴土證於無上覺俱胝諸世尊欲中施佛事先從於此國化為無量億正定常相應神通以遊戲遍於諸國土如月無不見隨諸眾生類所應而化益十地花嚴等大樹與神通勝鬘及餘經皆從此經出如是密嚴經一切經中勝仁主及諸王宜應盡恭敬欲色無色界無想等天宮如來逈已超而依密嚴住此土諸宮殿如蓮被眾飾是一切如來淨智之妙相佛及諸菩薩常在於其中世尊恒住禪寂靜最無上依自難思定現於眾妙色色相無有邊非餘所能見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諸修觀行者色相皆亦然或見天中天赫奕含眾彩瞻蔔雌黃色真金明月光

17 P. 17 孔雀頸如蓮相思子之聚虹電珊瑚色或現清羸身或著芻摩衣或寢草茅等或處蓮華上猶如千日光或見諸菩薩頂飾盤龍髻金剛帝青寶莊嚴為寶冠或見輪幢文魚商佉等相或見光麗色如蜺而拕空或以須彌山置之於掌內或持大海水安於牛跡中或現作人王冕服當軒宇輔佐皆恭敬共宣於國化或現密嚴場寂靜修定者說於自證境光佛所知法或說得轉依心慧皆解脫自在三摩地如幻無礙身或現境不染斷諸取著業以智燒見薪不受於諸有譬如膏炷盡燈滅而涅槃或示修諸度大會施無遮持戒苦行等種種諸儀則極樂莊嚴國人非胎藏生微妙金色身光明淨圓滿彼眾之境界皆悉具瑜伽若比於密嚴百分不及一極樂界中人自然隨念食牟尼勝自在定為甘露味種種寶樹林遊憩於其下金沙布其地顯現殊勝剎淨妙之寶蓮開敷功德水如是殊勝境不可得為喻彼皆蓮華生恭敬無量壽善修三摩地愛樂佛功德專精迴向者悉皆生彼國

18 P. 18 眾相以莊嚴皎鏡無塵垢金剛藏說已自現於己身或如於指節或復如芥子或細如毫端百分之一分或現善逝身聲聞與緣覺眾色及餘類乃至種種形各隨其所宜而說於諸法或說於菩薩入諸地了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得於如幻定隨意所成身自在諸神通十方四無畏住於不退轉得淨之所依入於佛地中無漏之蘊界永離餘變易寂然而常住或說於菩薩善妙而遊履猶夢像水月瑜祇所行道得首楞嚴定十種如幻身十無盡願圓證成等正覺據妙蓮華座相好甚端嚴無量諸佛子恭敬而圍繞或說諸菩薩願力現眾形遍遊於十方歷事恒沙佛是諸菩薩等其身甚微妙出入常自在不住有無中譬如天神仙及諸健達縛依彼妙高住或處於虛空地行諸有情對之而不見如是諸菩薩現形亦復然非修觀行人無能覩之者或說諸菩薩得於勝靜慮處處現受生示入無餘界或說諸菩薩能以於定力自在轉所依不住真實際無量有情處隨現差別身

19 身雖種種殊猶如於地水或說諸菩薩憐愍諸有情跉跰受窮獨下賤與形殘如蜂處舶上沿泝而往來為說非我法令其知滅壞或說於諸佛明見眾有情為分別苦逼妄取種種相心恒被縲紲溺生死海中貧賤而孤露譬如大海中諸佛及菩薩普憐諸有情隨其若干類說施戒等門大乘密嚴經卷上 其心一平等亦如於日月常以大悲心輪迴處生死貪病眾苦煎安之不憂惱飄然大海中須臾數萬里生死速無常剎那暫不住及以諸菩薩醉在於渴愛於無於法中計著能所取不能得解脫馳蕩無休息往來無所依蛛蝥網難住如彼住船者運出生死難為現差別身種種諸勝行 P. 19

20 P. 20 大乘密嚴經卷中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入密嚴微妙身生品之餘爾時大會中 有普賢眾色大威德菩薩摩訶薩 與其同類持世菩薩摩訶薩 持進菩薩摩訶薩 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 神通王菩薩摩訶薩 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解脫月菩薩摩訶薩 金剛臍菩薩摩訶薩 大樹緊那羅王菩薩摩訶薩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等 乃至摩尼大寶藏殿無量諸天 復有密嚴土中諸瑜祇眾 與彼無量俱胝佛剎來聽法者 聞便密嚴甚深功德 於法恭敬定得轉依 恒居此土不生餘處 咸共悲愍未來世中一切有情 普欲等慈為作饒益 各共瞻仰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同聲以偈問曰 尊者具辯才唯願見開示世間諸色像其誰之所作為如工造瓶泥輪以埏埴為如奏樂者擊動所成音為如一物體有三種自性謂已成未成咸在於一物云何種種色一物而建立為兜率所作夜摩所作耶他化自在作大樹緊那羅善見天所作色究竟天耶螺髻梵王作無色天作耶一切天主作自然所作耶變化之所作諸佛所作耶為餘世界中佛子之所作是諸作眾色惑亂而建立所起於惑亂如鹿見陽焰譬如於瓶處為德之所依一切諸世間能住於處者非德者屬德非德依德者展轉和合故眾德所集成諸色唯惑亂為亦有住耶為梵王所作那羅延作耶雄猛及勝論數論自作耶

21 P. 21 勝性之所作自在自然耶時無明所生愛業所作耶天仙及世定皆悉懷疑惑為先無有體猶如於幻夢亦如熱時焰及乾闥婆城無始妄分別隨彼彼相續起能耶所耶如蛇有二頭亦如起屍行木人機所轉空中見垂髮及旋火輪耶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告普賢眾色大威德菩薩摩訶薩 及餘大眾 而說偈言 世間眾色像不從作者生亦如劫比羅因陀羅等作亦非祠祭果亦非圍陀教彼有多因種修行常不住亦復非無有能持世間因謂第八丈夫是名為藏識由此成眾色如轉輪眾瓶如油遍在麻鹽中有醎味如無常遍色丈夫識亦然如香在沈麝及光居日月遠離能所作及以有無宗亦離於一異一切外道過非智所尋求不可得分別定心解脫者自覺之所證若離阿賴耶即無有餘識譬如海波浪與海雖不異海靜波去來亦不可言一譬如修定者內定清淨心神通自在人所有諸通慧觀行者能見非餘之所了如是流轉識依彼藏識住佛及諸佛子定者常觀見藏識持於世如以線貫珠如輪與車合業風之所轉

22 P. 22 陶師運輪杖器成隨所用藏識與諸界共力無不成內外識世間彌給悉周遍譬如眾星象布列在虛空風力之所持運行常不息如空中鳥跡求之莫能見若離於虛空飛翔不可得藏識亦如是不離自他身如海起波濤如空含萬像丈夫識亦爾蘊藏諸習氣譬如水中月及以諸蓮華與水不相雜不為水所著藏識亦如是習氣莫能染如目有童子眼終不自見賴耶住於身攝藏諸種子遍持壽煖識如雲覆世間業用曾不停有情莫能見身者眾色成又能作諸色如陶師不依以泥成眾器世間妄分別見牛等有角不了角非有因言兔角無分析至極微求角無所有要待於有法而起於無見有法本自無無見何所待若有若無法展轉互相因有無二法中不應起分別若離於所覺能覺即不生譬如旋火輪翳幻乾城等皆因少所見而生是諸覺若離於所因此覺即無有名相互相繫習氣無有邊一切諸分別與意而俱起有情流轉故圓成則不證無始時積集沈迷諸妄境

23 P. 23 戲論而熏習生於種種心能取及所取有情心自性瓶衣等諸相見實不可聞一切唯有覺所覺義皆無能覺所覺性自然如是轉愚夫不除斷習氣心迷惑賴耶及七識有時而頓生猶如海波浪風緣之所動洄澓而騰轉無有斷絕時識浪亦如是境界風所擊種種諸分別自內而執取如地無分別庶物依以生藏識亦復然眾境之依處如人以己手還自捫其身亦如象以鼻取水自霑灑復似諸嬰孩以口含其指是知識分別現境還自緣是心之境界普遍於三有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達內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爾時金剛藏說是妙法已默然而止住思惟於法界微妙普遍定則入諸佛境見無量佛子當修住密嚴即從禪定起放光而普照欲色與無色及無想天宮如是光明中復現諸佛剎悉見無量佛相好妙端嚴種種微妙色皆從佛身出隨其所愛樂世間作利益皆使彼佛子稱讚密嚴名欣然相顧視復作如是說密嚴妙無垢能除一切罪觀行者勝處其土最姝妙

24 P. 24 我等聞名字心生大喜悅各從其所住俱來詣密嚴色盡螺髻梵及與淨居天希慕此密嚴佛子所生處同心而共聚咸請梵王言我等今云何得至密嚴土天王若往彼我等當營從爾時螺髻梵聞諸天眾言遽即與同行中路迷所適梵王先覺悟以慧審觀察彼勝觀行境何階而可至欲色自在者非彼所能詣非空處識處及與非非想并餘外道宗邪定者能往云何作善巧得至於密嚴或以天中天威神力加護能令至亟行得會密嚴宮螺髻梵發聲即時盡歸命見佛滿空界威光而熾然告彼梵王言汝當還本殿如來密嚴剎是觀行之境非想尚難階色者何能往梵王從諸佛聞如是告已退還於本處尋至梵天宮時淨居諸天各各相共議螺髻梵天主威神不能往當知密嚴土勝妙難思議自非如幻定誰能詣斯剎此會聞天眾稱讚功德聲生於奇特心乃白金剛藏我等皆樂聞唯垂演深法爾時金剛藏即告大眾言如來所說法誰能盡敷演自覺之聖智境界不思議

25 P. 25 非深觀行人云何可開示時持進夜摩自在諸佛子異口同音言唯願速宣說神通與曼殊慈氏緊那王及餘修定者咸皆作是請諸天持明仙空中奏眾樂同心而勸請唯垂為宣說如是勸請已各坐於勝座梵王承佛力還來此會中復白金剛藏作於如是問今此諸大會嚴飾未曾有悉是尊弟子聰慧無等倫皆於尊者處渴仰而求法我今猶未知所問為何等憍臘與勝墮及頂生輪王為是少年馬為是古仙傳甘蔗種之子千弓持國王欲色無色中人天等之法為是菩薩行獨覺及聲聞乃至修羅明星象等眾論唯願如是事次第而演說我等及天人一心咸聽受爾時解脫月持世虛空藏大勢觀自在總持自在王寶髻與天冠金剛手寂慧及寶手大士并諸最勝子皆從俱胝剎來坐蓮花宮咸請金剛藏唯願大慧說過去及未來牟尼清淨智仁於佛親受明了心不疑此眾皆樂聞願尊時演說定王金剛藏普告大眾言如來所說法非我具能演唯除佛菩薩威神之所護

26 P. 26 我今至心禮自在清淨宮摩尼寶藏殿佛及諸佛子我以敬心說如來清淨智能令紹佛種汝等應諦聽此非諸王論及輪王軌儀但示於密嚴如來之種性正定者境界諸佛之勝事如來微妙智離於能所覺是故非我力能演此甚深但以佛威神從佛而聽受此智甚微妙是三摩地花佛在密嚴中正受而開演遠離諸言說及以一切見若有若無等如是四種邊是名最清淨中道之妙理密嚴諸定者於此能觀察離著而轉依速入如來地時諸佛子眾從尊聞是語頭面禮雙足恭敬而白言我等受樂法如渴人思飲如遊蜂念蜜瑜伽自在尊唯願正宣說令諸菩薩眾於定得自在智慧大威德及諸剎土王深解觀行者咸欲聞如來所說甚深法皆願聽尊者微妙梵帝聲如來所悅可深遠善巧聲演說殊勝義悉令得明了金剛藏告言如來所說義真實甚希有離相難可見如空中無物見影為希有如來所說義希有亦復然空中風鳥跡其形不可見牟尼演妙理難見亦復然

27 P. 27 世間之事喻智者能明了諸佛所宣說譬喻不能知令我之所見如夢乾城等此會有觀行具大智慧者通達真實義無不皆明了云何為是人說佛難思境然今所開演憑佛威神力一切最勝子至心應諦聽如來妙言說句義皆相應超越心境界遠離於譬喻猶如蜂採花先者取精粹是諸後至者皆悉味其餘勝牟尼亦然先得妙法味我則飲其餘今為眾宣說天中天境界增悅諸明智實非意測量言象可能表示同人形色相好以嚴身現於勝妙宮寶冠以為飾圓光及輪輻種種皆成就照曜於宮殿能除外道憍諸佛四時中恒依密嚴住而於一切處現生及涅槃純善少減時惡生及濁亂隨彼之意樂利益諸有情業用無暫停常住密嚴剎此之清淨處瑜祇安樂宮濁亂少減時顯示如來相譬如淨滿月影遍於眾水佛以一切身隨宜而應化如來淨智境觀行者皆見或現大自在或現那羅延成現迦毘羅住空而說法或現圍陀者常行及妙喜童天及尸棄羅護都牟盧

28 P. 28 或現緊那羅甘蔗月種姓及諸國王等一切所瞻奉或作大醫王示現於眾人金剛等眾寶銅鐵及諸礦明珠與鉛錫紅碧二頗梨隨彼諸有情愛樂而顯現由佛加持力令彼悉安樂天女及龍女乾闥婆之女欲界自在者不能動其心超勝欲境界及勝色界色空處及識處無所有之處非想非非想於彼不迷惑無想諸定者未離於惑纏非安非清淨流轉於諸有有身者所生非如密嚴國密嚴微妙土清淨福為嚴解脫知見人最勝之依處具十種自在六通三摩地皆以成意身如佛於彼現修行於十地檀等波羅蜜一切相好花常以為嚴飾遠離於分別亦非無覺了無有我意根惠根常悅樂施等諸功德淨業悉圓滿得佛勝所依密嚴之淨國此土最微妙不假日月明佛及諸菩薩清淨光恒照密嚴中眾聖其光逾聚日無有晝夜時亦無老死患殊勝密嚴宮諸天所希慕最上瑜伽者地地而進修了知一切法皆以心為性善說阿賴耶三性法無我其身轉清淨而生密嚴國

29 P. 29 大乘密嚴經胎藏生品第三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告螺髻梵天主應當知一切有情身九物以為性有為相遷動能造所造俱精血共和合增長於不淨為無量諸業之所常覆纏如毒樹所生扶踈而蓊欝貪瞋等煩惱增長亦如是九月或十月生於滿足時既從胎藏出顛危受諸苦天主應當知此諸有情類皆由業力故驅馳運動生或自人中來或以傍生趣非天與羅剎龍及於諸鬼或以持明族天趣之勝身或於瑜祇中退失三摩地輪王之貴族而來生此中如是既生已諸根遂增長隨親近宿習復造于諸業由斯業大故輪迴諸趣中若有諸智者聞法得覺悟離文字分別入三解脫門得證真實理清淨之殊勝上上最清淨即往於密嚴能遍俱胝剎隨宜而應現天主如是生永脫諸險趣是名為丈夫亦名為智者亦名天中天佛子眾圍繞天主應當知胎藏身虛偽非從自性生非從癡愛業以皆因相有了達滅無餘亦離於分別及以於文字

30 P. 30 能如斯觀者即往密嚴場若諸修定人住定攀緣境即便為聲色誑惑生取著不能得堅固亦名散動心以斯邪定縛流轉生三界若有勝瑜祇善住三摩地遠離能所取寂然心不生是名真實修無相觀行者欲生密嚴土常應如是觀大乘密嚴經自作境界品第四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告螺髻梵天主應當知八種九種心常與無明轉能生諸世間皆心心法現由彼流轉故諸識與諸根無明所變異本心堅不動世間及根境皆從十二支能生及所生剎那而滅壞梵世至非想亦從於因緣唯有天中天能離作所作有情及無情動與不動法皆如於瓶等滅壞以為性天主應當知諸識甚微細遷流而速疾是佛之境界諸仙及外道假稱是牟尼以言互相縛而貪種種色於此生滅識悉皆不能知假使一千歲思唯四吠陀行施得梵天還當有退落或四月苦行祠祭所獲果或修異類壇事火所求福或修三趣法宰羊以祈禱得果還有退梵王何不悟

31 P. 31 三德果繫屬不堅如芭蕉唯以智解脫得生密嚴土定者證斯境方能往彼宮是故大梵天應當善修習密嚴中之人無生死眷屬一切有情識不斷亦不壞諸業無染著亦無染熏習如蓮不著水猶空不染塵日月無雲翳瑜伽者亦爾速修是觀行如來所攝持沐之淨戒流飲以智慧液由修勝戒智生死得解脫天主應當知有情蘊處界眾法所合成悉皆無所有眼色等因緣而得生於識猶火因薪熾識起亦復然境轉隨妄心猶鐵逐磁石如乾城陽焰愚渴之所取中無能造物但隨心變異復如乾城人往來皆不實眾生身亦爾進止悉非真亦如夢中見寤後即非有妄見蘊等法覺已本寂然四大微塵眾離心無所得世間可特物執非四大成譬如風疾緣或現見諸境起屍無作者世間法亦然汝等諸佛子應當善觀察世間諸動植猶如水聚沫瓶衣等妄想不實如陽焰苦樂等諸受方之水上泡眾行如芭蕉中無有堅實是識如幻事虛偽悉非真於彼三界中動與不動法

32 P. 32 皆同於夢境迷心之所現亦如幻化事及乾闥婆城但誑於愚夫初無有真實佛子覺此法其心無所畏慧火焚諸患即生密嚴國世間皆無相相為所繫縛無相為吉祥相及心境界心境界非真真為慧境界遠離於眾相慈悲之所行無相遍一切三界皆清淨色聲等眾相名為三界法一切諸根境有情之縛因由慧得解脫安樂而自在時寶髻菩薩坐殊妙之座向於金剛藏而作如是言遍諸俱胝剎尊者為上首成就最妙智了達所知法於無量悉檀皆已得明見今在修行眾能淨於彼疑覺察有情身一切之本起以妙音演暢窮劫不能盡應當為眾會說離諸逆順似非似等因及以真實法令此諸智者心淨無有疑捨於諸蘊因不久得解脫蘊因法非法生此身後身智則能脫苦受則為堅縛有情心所起由色及以明作意等眾緣馳散於諸境迅疾其奔電難可得覺知無明及愛業以之而濁亂諸法意先導意速意殊勝法與意相應皆以意為性譬如摩尼寶顯現於眾彩

33 P. 33 如是之妙義佛子何不說如眾色摩尼隨色而顯現仁者瑜祇中照耀亦如是具足如來像恒住自在宮佛子眾圍繞隨宜應為說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於法自在者復告大眾言密嚴微妙土是最勝寂靜亦是大涅槃解脫淨法界亦是妙智境及以大神通修諸觀行者所依之妙剎不斷亦不境常住無變易水亦不能濡風亦不能燥非如瓶等體勤勇成而壞非似不似因二種所成立立宗及諸分皆是不定法以宗及以因各執差別故密嚴微妙剎體是轉依識超於分別心非妄情境界如來密嚴剎無終亦無始非微塵自性非由於樂欲非大自在作非無明愛業但由無功用妙智之所生出欲色無色超無想暗網密嚴微妙土是阿若悉檀非諸因明者所量之境界非由於勝性自在與聲論及吠陀等宗之所能開顯乃至資糧位智慧不能了唯是於如來及十地智境仁者今諦聽愚夫迷世間為業及非業我今演此義令修勝定者獲得於安樂內外一切物所見唯自心

34 P. 34 有情心二性能取及所取心體有二門即心見眾物凡夫性迷惑於自不能了如瓶現色相無體唯自心羸定及諸仙於此義惑亂捨於真實理而行分別路是心有二性如鏡像月影如目而有翳妄見於毛輪空中無毛輪應無珠瓔珞但從病翳眼若斯而顯現虛妄計著者不覺恒執取廣現諸嚴飾種種梵等相一切諸有情及與瓶衣等內外種種事皆悉從心起此密嚴妙定非餘之所有若有修行者生於眾福地或生欲自在或於色界天乃至無相宮色究竟天處空識無所有非想非非想種種諸宮殿漸次除貪欲不久得生彼密嚴觀行宮眾佛子圍繞自在而遊戲汝應修此定如何著親屬親屬常繫縛輪迴生死因男女意惑亂精血共和合如蟲生自泥此中生亦爾九月或十月彼體漸增長時至出胎已譬如蟲蠕動從此而長大乃正心了知我觀諸有情生生悉如此父母無有數妻子亦復然於諸世間中無處不周遍譬如彼石女夢已忽生子生已方歡樂尋又見其亡

35 P. 35 悲哀不自勝忽然從睡覺不見有其子初生及後終又夢遊山川城邑與園苑一切諸境界世間共受用彼此互相見馳鶩而往來運轉與屈伸無量之境界及從於睡覺一切皆非有亦如多欲者夢見於女人顏貌甚端嚴服玩皆珍綺種種恣歡樂覺已悉皆無一切諸世間當知亦如是王位及營從父母等宗姻但誑於愚夫體性皆非實汝於三摩地何故不勤修無量諸聲聞獨覺及菩薩住山間樹下寂靜修禪處摩羅耶乳海頻陀婆利師摩醯因陀羅雞羅雪山等或止圓生樹或住嬌微那處須彌半腹或憩如意樹絆住劍摩羅於中而宴默或食贍部果及飲甘露味具足諸神通而常修此觀過去未來世坐於蓮華臺結加住等引如是常觀察善攝諸根故不散一切境如以鉤制象住定亦復然世間若出世一切諸餘定佛定淨無垢貪愛皆遣除遍愛無色定無想等禪中見彼日月形蓮花與深險如空火眾色耶定非究竟拂除如是相得淨無分別則見俱胝剎諸佛住等引

36 P. 36 同時共舒手以水灌其頂即入於佛地示現眾色形既得種種身則具薩婆若力通及自在正定陀羅尼如是等功德莫不皆成就分析於諸色乃至觀極微自性無所有讐如於兔角無分無分別蘊有蘊亦然同於幻所作一切皆如是此中無業果亦無作業人無能作世間設有作能作能作待於作何名能作人此言成過患說作者清淨我者成諸境地輪依水輪及有情世間次第而安布諸趣各差別彼此互往來於事起諸根而能取於境此等非由我皆是於分別展轉而變異同於乳酪酥如是生住滅計業與非業定者常觀此如乾城與夢無始來戲論熏習於有情種種之過咎而生分別業諸根猶如幻境界同於夢能作所作業定者能遠離惡覺微劣者迷惑生妄計分別於能作一切諸世間或謂摩尼珠金銀等眾礦鳥獸色差別刺端銛以利此等皆不同應知無作者世間相差別皆從分別生非勝性微塵無因自然等惡覺者妄計不知其體性為業為非業如是起分別

37 P. 37 如毒在於乳隨變與相應一切處分別諸法亦如是是性亦不生是性亦不滅惑者不能了種種異分別世間唯積集定者乃能觀汝等應勤修無思業非業有情互來往如日月超迴在空無所依隨風而運轉業性甚微隱密嚴者能見修諸勝觀行不為甚所羇如火燎長焚須臾作灰燼智火焚業薪當知亦如是又如燈破闇一念盡無餘諸業習暗冥無始之熏聚牟尼智燈起剎那頓皆滅大乘密嚴經辯觀行品第五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告於大眾諸仁應諦聽譬如空閑地欲造立宮室匠人資土木然後方得成諦觀諸物中二皆無舍宅亦如於眾指和合以成拳離指而推求拳體不可得軍師及車乘城邑與園林雲物須山川瓶衣等諸相皆是假和合智者了如夢如是身舍宅諸界所集成蘊積猶崇山攲危如朽屋不生亦不滅非自亦非他如乾闥婆城如雲亦如影復如熱時焰亦如觀繪事相自於妄現性淨離有無亦如盲與跛相假而得行

38 P. 38 自性無能持凡愚身亦爾分析至極微空名無實物極微不可得諸法亦如是瑜伽淨慧者作是思惟時便於色聲等遠離於覺念一切意息已泰然得解脫不愛於有情常樂於等持設有諸天仙姝麗女人等而來供養者如觀夢無染身雖住於此外道不能見持明與梵天亦不覩其頂當生摩尼宮自在而遊戲與諸明妃眾離欲常歡娛此之觀行法薩埵之境界仁應速修習發於勇猛心當生光明宮利益於三有則斷貪欲分及離瞋恚癡能詣大密嚴寂靜殊勝處彼無死境界亦非識所行遠離於諸相非分別所得為此微妙處瑜伽者相應是故修觀行希求於彼土既勝於貪恚無我亦無人勝定汝應修勿生於三毒若執於境界則有二覺生猶如美女人曼臉而縝髮多欲者見已愛著而思惟迷惑生染覺專想無餘念行來及坐起飲食與眠睡彼女之容姿常現於心想如此之惡慧皆由妄境生溺在境淤泥是故不應著或如諸世間邪慧妄分別於牛及山羊設婆與麋鹿

39 見彼有角故 執之以為實 而於彪兔等 便生無角解 若非見牛角 於兔寧執無 世間亦復然 妄見有所得 後求體非實 便言法定無 未捨分別來 常生是邪覺 仁應審觀察 心行諸境界 皆如妄所得 角與無角等 若諸修行者 能作如是觀 隨其所意樂 或作轉輪王 昇空而往還 具有大威力 或生日月殿 及諸星宿宮 四王忉利天 焰摩及兜率 化樂與他化 摩尼寶殿中 色界梵眾身 并十梵天處 無煩及無熱 善見與善現 阿迦尼吒宮 自在而遊戲 空識無所有 非想非非想 住彼漸除欲 乃至諸佛剎 常遊微妙定 解脫之境界 譬如因破瓶 而乃成於瓦 壞性剎那現 於常見無常 種子生於芽 芽生種已壞 又如彼陶匠 以泥而作瓶 泥若是奢摩 瓶亦如其色 或時彼匠者 兼用雜色泥 比至燒已成 各隨其泥色 從箭竹生葱 從角生於 [ 卄 / 秝 ] 穢蠅與敗蜜 各得生於蟲 當知世間果 似因不似因 皆因變壞故 乃得生於果 眾塵成所作 體性不變壞 皆是世愚夫 而生妄分別 能作我內我 勝我不可得 P. 39

40 P. 40 亦無於意我亦無積集因及以親生因不從識緣有智者之境界善巧力所生拔除煩惱刺降魔并眷屬世間貪愛盡如蜜能消瘦諸仙由有貪流轉生諸趣多時所熏習譬如瞋恚蛇煩惱火燒然流轉險惡趣離貪即解脫常勤修觀行大乘密嚴經趣入阿賴耶品第六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告諸大眾仁等應當知我昔蒙佛力加持得妙定明見俱胝剎修行世定者諸佛與佛子清淨所住處於中唯密嚴安樂最第一諸佛坐蓮花有如殊妙殿我等從定起一心以瞻仰自見住密嚴佛子眾圍繞復見解脫藏住在於宮中身量如指節色相甚明朗如空淨滿月如阿恒思花我即心自念是誰難思事即便見已身在於彼腹內亦於中普見一切諸世間蓮花藏佛子以佛神力故亦皆如是見咸歎不思議天中天作已即攝威神力大眾悉如故希有妙難思瑜祇種種色是佛之境界諸仁應當知佛昔為菩薩從彼歡喜地得至於離垢發光及焰慧難勝與現前

41 P. 41 遠行及不動善慧法雲地獲得陀羅尼生無盡句義首楞嚴等定及以意成身細性與輕性大性及意樂尊貴欲壽等獲斯八自在如應而顯現遊戲於密嚴名稱妙光明功德皆成就轉復得清淨現成等正覺化為佛菩薩種種妙色像自然遍一切而轉妙法輪速令諸眾生以智斷諸惑利樂諸趣已還住密嚴中或有諸大士見佛現身色莊嚴吉祥相光明自然發熾盛如化聚住於蓮花宮與諸觀行人嬉遊安樂定三摩地自在處所最殊勝或見於大樹緊那羅王身現於百千億種種之變化光明皎如月遍照諸國王或見兜率天無量諸佛子身如帝青色功德相莊嚴首飾摩尼冠坐於殊勝殿光明普照耀一切智通達或見於普賢具有大威力得於一切智四無礙辯才身相現光明獨勝無倫匹住於滿月殿密嚴之定海遍現眾色像賢聖所稱歎無量諸天眾及乾闥婆等明仙及國王眷屬眾圍繞或見最勝子并諸觀行師寂靜而住禪儼如在睡眠遠離於沈怠順行諸佛教

42 P. 42 勤苦而清羸示同於外道六欲及梵天有頂至贍部於中而現化多種之光明神通調御者赫奕而熾盛或見為導師降胎并誕育出家修靜慮乃至般涅槃佛智不思議一切皆圓滿得自在無畏人天等歸依仁者應當知諸佛之體性智慧最無比唯佛所能知如釋迦已獲人中勝師子汝等咸當得生信勿懷疑信即為佛體必當得解脫或為彼天主及以諸粟散乃至生梵宮而作轉輪王轉生蓮花藏在彼佛會中蓮花而化生獲大精進力由此降魔眾及欲熏習因志意無怯弱證成一道法紹繼於佛事得王諸國土若欲得作佛當淨佛性道種姓既淨已諸佛即授記瑜祇轉覺悟不久當成佛一切修行者而為作依怙譬如彼大地亦為眾所依如於妙行者能療一切病覺者亦如是能除虛妄疾得無分別心支解不傾動內外之境界了達皆唯識能遠離於我亦離於我所無能害所害及以於害具一切悉皆是意識之境界皆依阿賴耶如是妄分別如珠合日光相感而生火

43 P. 43 此火非珠出亦非從日生心意識亦爾根境意和合能生於諸心如海起波浪此性非陽焰亦非於夢幻非同如是等迷惑之所取非同龜鼃毛及與於兔角又如雷電合震發而生火此火為從水為從雷電生竟無有定知此火從生處如火為從水造作於瓶等欲等諸心法與心而共生和合無定性當知亦如是心境不思議密嚴者知見有情之藏護無始妙俱生如涅槃虛空擇滅無為性遠離於三世清淨常圓滿如月有虧盈顯現諸國土循環體是一其性無增減愚夫所分別見月有增減往來於四洲而實無盈缺如是之藏識普現有情界其體無增減圓潔常光明愚夫妄分別恒於賴耶識計著有增減應知亦如是若有於此識能正而了知即便得無漏轉依位差別如是差別法得者甚為難藏識亦如是與七識俱轉熏習以相應體性而無染猶如河中木隨水以漂流而木與於流體相各差別藏識亦如是諸識習氣俱而恒性清淨不為其所業清淨與雜染皆依阿賴耶

44 P. 44 聖者現法樂等引之境界人天等諸趣一切佛剎土如是染淨法如來藏為因由彼悟成佛為諸乘種性一切諸眾生有具於威力自在諸功德殊勝諸吉祥乃至險惡處上中下差別賴耶恒住中遍為作依止悉是諸有情無始時來果以諸業習氣而能自增長亦復而增長所餘之七識由是之愚夫執以為內我能作所依我輪迴於生死意識在身中迅疾如風轉業風所吹動遍住於諸根常與七識俱流轉如波浪微塵與勝性自在及時方悉是淨賴耶於中妄分別賴耶由業力及愛以為因成就諸世間種種之品類愚夫恒不了執之為作者此識之體相微細甚難知未見於真實心迷不能覺常於根境意而生於愛著金剛藏復言無畏諸佛子如是賴耶體云何不見聞眾身之所依性淨恒無染具足三十二佛相及輪王遍於三界中而現種種色猶如淨空月眾星所環繞藏識與諸識住身亦如是亦如欲天主天女眾圍繞顯於寶宮殿藏識亦如是如江海諸神水中而自在

45 P. 45 藏識處於世當知亦如是如龍依水天如百川歸海如樹王依地現心亦如是如日在宮殿旋繞妙高山諸天皆敬禮佛地心亦爾十種諸地中修行一切行在於菩薩身顯現於大海遍利與安樂如來常稱讚地地皆清淨故號為佛子在於菩薩身是即名菩薩佛與諸菩薩皆是賴耶名佛及最勝子已授當授記廣大阿賴耶當成等正覺即此賴耶體密嚴者能見由最勝瑜伽妙定相應故諸佛與緣覺聲聞及外道證理無畏人所觀皆此識種種諸識境皆從心所變瓶衣等眾物如是性皆無悉依阿賴耶所見皆迷惑謂以諸熏習妄生能所取體非如幻化非陽焰毛輪非生非不生空性空遠離有無皆無性長短等亦然智者觀幻事此皆唯幻術未曾有一物與幻而同起有情所分別如幻而可見陽焰毛輪相二俱不可得離一亦無二無過世當世此皆識變異無幻無幻名諸性無所得是幻幻所作世間有迷惑其心不自在妄說有能幻幻成種種物動搖及往來雖見皆非實

46 如鐵因磁石藏識亦如是一切諸世間如日摩尼寶此識遍諸處不死亦不生如夢見生死佛子若轉依此即是諸佛審量一切法照曜如明燈正道之標相修習勝定者令離諸雜染大乘密嚴經卷中 所向而轉移隨於分別種無處不周遍無思及分別見之謂流轉本非流轉法覺悟即解脫即名解脫者最勝之教理如稱如明鏡試驗如金石遠離於斷滅皆由清淨因轉依而顯現 P. 46

47 大乘密嚴經卷下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我識境界品第七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遍觀十方 從髻珠中出大光明 照諸世界及他化自在天宮 并密嚴中諸佛子眾 放斯光已 即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言 仁主雪山之中有一惡獸名為能害 百千變詐以取諸獸 應可食者殺而食之 若見壯獸名能之者 即須便為呼子之聲害而食之 若時或見有角之獸 便現有角與其相似而往親附 無令所畏殺而食之 見牛羊等種種諸獸 悉同彼形而肆其害 仁主如彼能害現種種形以殺諸獸 一切外道亦復如是 於阿賴耶所生我見執著我相 猶如惡獸變種種形 亦如彼彼自類計我各各差別 乃至極小猶如微塵 仁主是諸我執依何而住 不住於餘但自住識 計我之人言我與意根境和合而有識生 本無有我如花與衣合即有香氣 若未和合衣即無香 是故當知但唯有識心及心法 若離於識心心所法則無有我 如器中菓如燈照瓶 如伊尸迦文闍之草 而可得者但以因緣心心法生 此中無我亦無有生 微妙一相本來寂靜 此是覺悟勝觀行者自證境界 如彼惡獸多所傷殺 然諸外道亦復如是 養育增長世間惡見無知法智 而強分別執有執無 若一若多我我所論 所以者何由不覺悟唯識性故 思渴耶慧往來馳鶩生殺輪轉 遠離諸佛菩薩善友 違背解脫動搖正慧 不能修治八支聖道 於彼三乘乃至一乘都無所證 由起執著不見聖諦 於密嚴名號尚不得聞 何況其土而能得入 仁主諸深定者咸於此識淨除我見 汝及諸菩薩摩訶薩亦應如是 既自勤修復為人說 令其速入密嚴佛土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即密嚴品第八爾時金剛藏為明此藏識即密嚴之義告如實見言如磁石吸鐵常能自轉動如蘊車性定轉動由習氣草木土竹等及繩以成舍和合而可見身蘊亦如是起屍磁石鐵轉動如有情一切皆亦然如是蘊無我時寶手菩薩白眾色王言王今應請問金剛藏定者一切諸世間所有於眾汝 P. 47

48 P. 48 無覺離於覺遠離諸言詮相應不相應二種之名字彼世間所有自性云何住此會諸佛子專心咸願聞眾色最勝王即隨義而問名相等境界一切世間法為唯是分別為離分別有如其所立名是名依何住金剛藏聞已即告色王言一切唯有名亦唯想安立從能詮異故所詮不可得四蘊唯名字是故說為名如名摩納婆但名無有體諸佛及佛子說名唯在相離相而有名不可得分別是故依諸相分別有諸名如匿兔未勿假名不可得於相無所有愚夫妄分別世間亦如是離相無有名瓶衣車乘等名言所分別名相雖可說體性無所有世間眾色法但相無有餘唯依相立名是名無實事王應觀世法離名無所有但以分別心而生於取著若離於分別取著即不生無生即轉依證於無盡法是故大王等常應觀想事但是分別心離此即無有形相體增長散壞資與身如是等眾名皆唯色之想想名及分別體性本無異隨於世俗儀建立名不同若捨離名字而求於物體

49 P. 49 過去及未來此皆不可得但諸識轉變無有所知法所知唯是名世間悉如是以名分別法法不稱於名諸法性如是不住於分別以法唯名故相即無有體相無名亦無何處有分別若得無分別身心恒寂靜如木火燒已畢竟不復生譬如人負擔是人名負者隨其擔有殊擔者相差別名如所擔物分別名擔者以名種種故分別各不同如見杌為人見人以為杌人杌二分別但有於名字諸大和合中分別以為色若離於諸大體終不可得如德依瓶處瓶依名亦然捨者而取瓶瓶終不可得瓶不住瓶體名豈住於名二合分別生名量亦非有住於如是定其心不動搖譬如金石等本來無水相與火共和合若水而流動藏識亦如是體非流轉法諸識共相應與法同流轉如鐵因磁石周迴而轉移二俱無有思狀若有思覺賴耶與七識當知亦復然習氣繩所牽無人而若有遍滿有情身周流於險趣如鐵與磁石展轉不相知或離於險趣而得住於地神通自在力如幻首楞嚴

50 P. 50 乃至陀羅尼莫不皆成滿讚佛實功德以之為供養或現無量身一身無量手肩頭口及舌展轉皆無量往詣十方國供養諸如來雨花及衣服頭冠與瓔珞種種寶莊嚴積如須彌等供養薩婆若佛及諸佛子或作寶宮殿如雲備眾彩化現諸天女遊處於其中妓樂眾妙音供養於諸佛或與佛菩薩遊止常共俱一切諸魔怨自在而降伏得自覺聖智正定以莊嚴已轉於所依即見法無我五法三自性及與八種識能成就諸明住定常供養或現身廣大或現如微塵種種諸色身供養於諸佛或身納諸剎剎入芥子中大海為牛跡牛跡或為海其中諸有情無有所逼惱平等施資用如地及日月如水與火風如寶洲妙藥普能作饒益長養諸有情諸法不生滅不斷亦不常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妄立種種名是為遍計性諸法猶如幻如夢與乾城陽焰水中月火輪雲雷等此中妄所取是為遍計性由彼彼名詮以名彼彼法於彼不可得是為遍計性一切世間法不離於名色

51 P. 51 若離於能詮所詮不可得如是遍計性我說為世間眼色等為緣因三和合起聲依桴鼓發芽從地種生宮殿與瓶衣無依眾緣起有情及諸法此悉依他性若法是無漏其義不可捨自覺聖智境此性名具實諸法相差別已說其自性若離自性門諸法不明了如眾物和合現作幻化形眾色雖不同性皆無決定世事悉如是種種皆非實妄情之所執遍計無有餘譬如摩尼寶隨色而像現世間亦復然但隨分別有體用無所在是為遍計性如乾闥婆城非城而見似亦非無有因而能如是見世間種種物應知亦復然日月等宮殿諸山及寶山煙雲相擊觸未嘗有雜亂無共無自性體性皆非有但是所分別遍計之自性諸物非因生亦非無有因若有若非有此皆情所執名依於相起二從分別生正智及如如遠離於分別心如相顯現相為意所依意與五心生猶如海波浪習氣無有始境界亦復然心因習氣生境令心惑亂依止賴耶識一切諸種子心如境界現是說為世間

52 P. 52 七識阿賴耶展轉互相生如是八種識不常亦不斷一切諸世間似有而安布有計諸眾生我等三和合發生種種識了別於諸境或有妄計言作者業因故生於梵天等內外諸世間世間非作者業及微塵作但是阿賴耶變現似於境藏識非緣作藏亦不非緣諸識雖流轉無有三和合賴耶體常住眾識與之俱如輪與水精亦如星共月從此生習氣新新自增長復增長餘載餘識亦復然如是生死轉悟者心無轉譬如火燒木漸次而轉移此木既已燒復更燒餘木依止賴耶識無漏心亦然漸除諸有漏永息輪迴法此是現法樂成就三摩地眾聖由是生從剎至於剎譬如微妙金在礦不能見智者巧陶鍊其金乃明顯藏識亦如是習氣之所纏三摩地淨除覺者常明見如酪未攢搖酥終不可得是故諸智者攢酪而得酥藏識亦復然諸識所纏覆密嚴諸定者勤觀乃能得密嚴是大明妙智之殊稱佛子勤修習生於此剎中色及無色界空識非非想於彼常勤修而來生是處

53 P. 53 此中諸佛子威光猶日月修行得正定演說相應道諸佛與灌頂咸皆授其位如來所證法隨見而轉依雖處密嚴場應物而變化隨彼愛樂法住空而演說是時金剛藏復告大眾言賴耶無始來為戲論薰習諸業所繫縛輪轉無有窮亦如於大海因風起波浪恒生亦恒滅不斷亦不常由不悟自心隨識境界現若了於自心如火焚薪盡通達於無漏則名為聖人藏識變眾境彌綸於世間意執我我所思量恒流轉諸識類差別各各了自境積集業為心遍積集名意了別名為識五識取現境如翳見毛輪隨見而迷惑於似色心中非色計於色譬如摩尼珠日月光所照隨其所應現各雨自類物阿賴耶亦爾如來清淨藏和合於習氣變現周世間與無漏相應雨諸功德法譬如乳變異成酪至酪漿藏識亦如是變似於眾色如翳見毛輪有情亦復爾以惡習氣翳住藏識眼中於諸非色處此所見諸色猶如於陽焰遠離於有無習賴耶所現仁者依眼色而生似色識如幻住眼中

54 P. 54 飄動猶熱焰色皆是藏識與色習相應變似體非有愚夫妄分別諸昏醉放逸坐臥及狂走頓起諸事業皆是賴耶識猶如盛赫日舒光照於地蒸氣如水流渴獸望之走賴耶亦復爾體性實非色而似於色現惡覺妄生者如磁石吸鐵迅速而轉移雖無於情識似情識而動如是賴耶識為生死所攝往來於諸趣非我而似我如海中漂物無思隨水流賴耶無分別依身而運動譬如二象鬪被傷者永退賴耶亦如是斷染無流轉譬如淨蓮華離泥而皎潔人天皆受用莫不咸珍敬如是賴耶識出於習氣泥轉依得清淨佛菩薩所重譬如殊勝寶野人所輕賤若用飾冕旒則為王頂戴如是賴耶識是清淨佛性凡位恒雜染佛果常寶持如美玉在水苔衣所纏覆賴耶處生死習氣縈不現於此賴耶識有二取相生如蛇有二頭隨樂而同往賴耶亦如是與諸色相具一切諸世間取之以為色惡覺者迷惑計為我我所若有若非有自在作世間賴耶雖變現體性恒甚深

55 P. 55 於諸無知人悉不能覺了譬如於幻師幻作種種獸或行而或走似有情非實賴耶亦如是幻作於世間一切諸有情體性無真實凡愚不能了妄生於取著起微塵勝性有無異分別及與於梵天丈夫等諸見分別皆是意分別於世間此之分別見本來無有實譬如畫中質亦如虹霓像及以雲中物翳眼見毛輪女人窺鏡容如夢觀眾色如帝弓谷響樹影與乾城熱時陽焰水池中明月像如是諸計度於賴耶妄取觀察是等時諦了唯藏識即達世間相所依一切法是諸分別見即皆而轉滅賴耶是意等諸法習氣依常為於分別心之所擾濁若離於分別即成無漏道常恒而不變猶若於虛空若於阿賴耶獲得三摩地則生無漏法如意定解脫及以四無畏十力并善巧自在與神通如是諸功德起十究竟願意成微妙身永轉於所依識界常安住體同虛空性不壞亦不盡如來悉明見世間無增減有情復不生涅槃者非滅此剎及餘剎同於一法性諸佛出於世或不出於世

56 P. 56 法性本常住不常亦不斷又若解脫者而有情界滅即壞於如來一切之智性三世諸佛境不得於平等又若般涅槃有情界滅者是誰離於苦得有餘無餘降魔伏邪見皆應是妄說是故應當知諸勝觀行者若證於解脫其身則常住永離於取蘊滅除諸習氣譬如以熱鐵投之於冷水熱勢雖已除其鐵體無壞諸仁應當知阿賴耶如海常為於戲論麁重風所擊五法三自性諸識浪相續所有於境界其相而飄動於無義處中似義實無體若悟則皆空轉依恒無盡住密嚴如月影現於十方應知賴耶識行於蘊稠林末那為先導意識能決了色等一切境及以五識身與根境和合了於現境界自境之所取皆是阿賴耶藏識與壽煖及觸和合性末那依此識識復住於意所餘五種識亦住於自根心意及諸識而安住於蘊為業習繫縛流轉無有窮如是所有業皆由於貪愛既以業受身復以身造業捨於此身已更受於餘身前後以依因徐行如水蛭心及諸心所相續生諸趣

57 P. 57 更展轉積集住諸蘊稠林壽煖及與識若捨離於身身則無覺知猶如於木石藏識是為心執我名為意能取諸境界以是說為識採集業為心意為遍採集意識能遍了五識現分別心能持於身末那著諸趣意識能遍了五識緣自境藏識以為因從是生餘識意意識所緣無間而流轉五識復更待增上緣而生同事自根事是為增上故是身如起屍亦如熱時焰隨行因緣轉非妄亦非實為受之所牽性空無有我意等諸轉識與心而共生五識復更依意識而因起如是一切時大地而俱轉賴耶為於愛所熏而增長既自增長已復增於餘識展轉不斷絕猶如於井輪以有諸識故眾趣而生起於是諸趣中識復得增長識與世間法更互以為因譬如河水流前後而不斷亦如芽與種相續而轉生各各相差別分明而顯現行識亦如是既三和合已而復更和合差別相而生如是而流轉常無有斷絕內外一切法皆因此而起愚不了唯心汝等勤觀察時眾色王等復向金剛藏

58 P. 58 而作如是言金剛藏無畏善入於密嚴能演一切法佛及諸佛子正定而思惟無比甚奇特顯明於法相金剛藏無畏垂見為宣說尊處摩尼宮居師子勝座最勝子圍繞往於密嚴定願為諸佛子說瑜伽勝法此是月幢佛為眾所開演彼眾當來此願說而無倦此月幢如來亦現多神變於欲界宮殿及於色界中與佛子圍繞諸天皆侍衛所說勝理趣密嚴無畏法彼諸瑜伽者聞說如是已得自覺聖智內證之境界怖於尼夜摩及正位之樂不住於實際定中互觀察而皆各念言誰已證實相觀行之上首願得見斯人此眾咸一心復更重思惟何者是於定云何為非定復於何所定又復以何法為定所待緣彼諸佛子等復於何所定以三摩地力見密嚴土中清淨最勝子菩薩眾之王首戴於寶冠具三十二相及以隨形好而作於嚴飾彼諸佛子等悉皆從定起挂微妙寶瓔從無量佛土而來於此會同共以一心瞻仰金剛藏大力瑜伽尊彼等皆思惟得法樂而請

59 P. 59 金剛藏見已周顧於四方發於和雅音微笑而告曰汝等諸佛子一心咸諦聽瑜祇定境界甚深不思議非分別所知定及緣亦爾遠離欲不善及以諸散動有尋伺喜樂寂靜入初禪如是漸次第四八至於十著我諸外道常修習此定聲聞辟支佛亦復皆如是各知於世間諸法之自相蘊處如空聚一切皆無我無思無動作但三和合生如機關起屍本無能作者外道修是定起於空性見此人迷法相壞於一切法若修佛妙定善知蘊無我即發勝福聚滅除諸惡見一切皆唯心無能相所相無界亦無蘊一切皆無相分析至微塵此皆無所住愚夫妄分別彼地水等性不知其性者取於如是相妙色及惡色似色餘亦然如空中虹霓雲霞等眾彩思惟如骨瑣遍滿於世間及遍處想觀觀於諸大等身有色無色定者常諦思若於緣一心即緣說清淨如其所分別即彼成所緣非定非定者妄計以為定定者在定中了世皆藏識法及諸法相一切皆除遣獲於勝定者善說於諸定

60 P. 60 破諸修定人妄智所知法若人生劣慧取法及於我自謂誠諦言善巧說諸法計著諸法相自壞亦壞他無能相所相妄生差別見甜味能除熱苦酸醎上淡辛味除於冷醎能已風疾黃痰變畏故共生於瘧病或時但因風或因三和合疾既有差別古仙設眾方石蜜等六分沙糖及諸味能除有情身種種諸瘧病若法有自性及以諸相者藥無除病能病者不應差云何世咸見服藥病消除定者了世間但是賴耶識變異而相續譬如眾幻獸無能相所相無蘊及蘊者亦無支分德及以有支分世間無能作亦無有所作無塵積世間無方處往者無初最微細漸次如一指乃至三指量寶物轉和合求那各差別如是義皆無非勝性作世亦非時能生亦非愛樂性乃三法所作亦非無有因自然而得有由斯業習氣擾濁於內心依心及眼根種種妄分別意及於意識有情阿賴耶普現於世間如幻師造物若能入唯識是則證轉依若說於空性則知相唯識瓶等本無境體相皆心作

61 P. 61 非瓶似瓶現是故說為空世間所有色諸天等宮殿變異而可見皆是阿賴耶有情身所有從頭至手足頓生或漸次無非阿賴耶習氣濁於心凡愚不能了此性非是有亦復非是空如人以諸物擊破於瓶等物體若是空即無能所破我如妙高山此見未為礙憍慢而著空此惡過於彼自處為相應不應非處說若演於非處甘露即為毒一切諸有情生於種種見欲令斷諸見是故說空理聞空執為實不能斷諸見此見不可除如病翳所捨譬如火燒木木盡火不留見木若已燒空火亦應滅諸見得滅時生於智慧火普燒煩惱薪一切皆清淨牟尼由此智密嚴而解脫不見以兔角觸壞於大山曾無石女兒執箭射於物未聞欲鬪戰而求兔角弓何有石女兒能造於宮室一切法空性與法常同體始於胎藏時色生便壞滅離空無有滅離色無有空如月與光明始終恒不異諸法亦如是空性與之一展轉無差別所為皆得成是身如死屍本來無自性貪愛繩繫縛境界所牽動

62 說微妙空理 為淨於諸見 其有智慧人 應當一心學 譬如工幻師 以諸呪術力 草木等眾數 隨意之所作 依於根及愛 色明與作意 發生於明識 無實如幻焰 是識無來處 亦不去餘方 諸識性皆爾 有無不變著 如毛輪兔角 及以石女兒 本來無有體 妄立於名字 師子虎熊羆 馬驢馲駝類 [ 央 / 龜 ] 龜與瑇瑁 彼等皆無角 何故不分別 唯言兔角無 最勝談論人 云何不成立 為慧者顯示 但彼妄分別 外道眾迷惑 如瘖及聾瞽 彼無超度智 亦無內證法 但隨他語轉 何用分別為 若妄起分別 不生於密嚴 定者獲等至 及能生此國 譬如天宮殿 日月及眾星 環繞妙高山 皆由風力轉 七識亦如是 依於阿賴耶 習氣之所持 處處恒流轉 譬如依大地 能生卉木類 一切諸有情 乃至眾珍寶 如是賴耶識 眾識之所依 譬如孔雀烏 毛羽多光色 雄雌相愛樂 鼓舞共歡遊 如是阿賴耶 種子及諸法 展轉相依住 定者能觀見 譬如百川注 日夜歸大海 眾流無斷絕 海亦不分別 如是賴耶識 甚深無涯底 P. 62

63 P. 63 諸識之習氣日夜常歸往如地有眾寶種種色相殊諸有情受用隨福而招感如是賴耶識與諸分別俱增長於生死轉依成正覺善修清淨行出過於十地入於佛地中十力皆圓滿正住於實際常恒不壞滅現種種變化如地無分別如春眾花色人鳥皆欣翫執持識亦然定者多迷取如是諸佛子無慧離真實於義不善知妄言生決定非法離間語誑惑於有情諸法別異住而別起言說譬如工幻師善用於呪術亦現種種花花果實無有如是佛菩薩善巧智方便世間別異住別異而變現說種種教門誘誨無窮已決定真實法密嚴中顯現六界與十八十二處丈夫意繩之所牽有情以流轉八識諸界處共起而和合從於意繩轉前身復後身此流轉丈夫隨世因示現是一切身者續生無斷絕六界與丈夫及以十二處十八界意行說為自在者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說於諸界處丈夫之義已他化清淨宮摩尼寶藏殿諸無畏佛子悉皆稽首禮他方佛菩薩來居此會者

64 P. 64 悉皆共同聲而讚言善哉復有諸菩薩諸天及天女皆從本座起合掌一心敬遞共相瞻顧而作如是言定中上首尊善為諸菩薩說妙丈夫義遠離外道論最勝子宣示六界淨丈夫但是諸界合隨因以流轉譬如眾飛鳥空中現其跡又如離於木而火得熾然空中見鳥跡離木而有火我及諸世間未曾覩是事鳥飛以羽翰空中無有跡仁者說丈夫與鳥跡相似云何於諸有得有輪迴義而說界丈夫常流轉生死受諸苦樂果所作業無失如農夫作業功必不唐捐此果成熟已能生於後果身者於身中而修於善行前生後生處恒受人天樂或常修福德資糧為佛因解脫及諸度成於無上覺生天自在果觀行見真我若離趣丈夫一切悉無有於業業果報所作無虛棄下從阿鼻獄上至於諸天謂有趣丈夫流轉於生死內外諸世間種現牙生果此法似於彼彼從於此生若離趣丈夫得有輪迴者如言石女子威儀而進退兔角有銛利從沙而出油

65 P. 65 會中諸菩薩諸天及天女說如是語已供養應供者即金剛藏尊及諸菩薩眾供養事畢已同作如是言法眼具無缺因喻皆莊嚴能摧諸異論外道諸宗過既降伏他已顯示於自宗是故大勇猛宜為速開演我等咸願聞大慧者應說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問諸天殷請即時而告言汝等諸天人一心應諦聽此法深難思分別不能及瑜伽清淨理因喻所開敷我現於密嚴今為汝宣說密嚴甚微妙定者殊勝處爾時金剛藏說如是語已復告於大樹緊那羅王言大樹緊那王汝應當觀察云何諸法性性空無所有如是見相應於定不迷惑如飯一粒熟餘粒即可知諸法亦復然知一即知彼譬如攢酪者嘗之以指端如是諸法性可以一觀察法性非是有亦復非是空藏識之所變藏以空為相大樹緊那王即時而問曰云何心量中而有界丈夫云何生諸界堅濕及煖動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聞其所說已而告如是言善哉大樹王能發甚深問願令修定者得詣於真實

66 P. 66 我今為汝說琴師應諦聽汝昔自他化與諸眷屬俱鼓樂從空來乘於寶宮殿如是諸天侶而同詣佛會撫奏妙寶琴其聲甚和雅聲聞在會者各遞相謂言我樂見樹王緊那眾遊戲及所乘宮殿妙寶以莊嚴汝奏琉璃琴眾心皆悅動迦葉聲聞等不覺起而舞由妙音和樂不能持本心時天冠菩薩告迦葉等言汝等離欲人云何而舞戲是時大迦葉白彼天冠士佛子有大力譬如毘嵐風聲聞無定智如黑山搖動雖離惑分別尚染習氣泥分證於實際未斷於諸習若捨諸麁重必當得菩提汝於微細境巧慧具諸論帝釋世間明於彼法通達及緊那羅論如來清淨理善於諸地相明了而決定端居寶殿中眷屬共圍繞光明淨嚴好猶如盛滿月觀行得自在處眾能問答問我界丈夫云何從心起汝及諸佛子咸應一心聽如其諸界內心名為丈夫諸界因此生是義我當說津潤生於水炎盛生於火動搖諸作業因斯起風界從於色分齊有虛空及地識與諸境界習氣能生身

67 P. 67 眼及諸色等相狀各不同此無門作門諸有恒相續時摩尼寶藏自在之宮殿持進大菩薩與諸最勝子俱是從座起稽首而作禮各持妙供具供養金剛藏覆以寶羅網同聲而讚佛聖者善安住菩薩法雲地悟入如來境應現實難量能為諸大士開示佛知見時緊那羅王并諸婇女等供養而讚歎金剛藏無畏摩尼寶宮殿嚴淨勝道場為我等開演如來微妙法爾時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慈氏菩薩摩訶薩 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 神通王菩薩摩訶薩 寶髻菩薩摩訶薩 天冠菩薩摩訶薩 總持王菩薩摩訶薩 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 及餘無量修勝定者 皆是佛子 威德自在 決定無畏 善能開示觀行之心 俱從座起 互相觀察 問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而說偈言 金剛自在尊能示於法眼諸佛所加護菩薩皆宗仰善達於地相巧能而建立佛子大力眾同心皆勸請定王願哀愍顯示於密嚴佛及佛子等甚深奇特事此法最清淨遠離於言說化佛諸菩薩昔所未開敷自覺智所行見真無漏界微妙現法樂清淨最無比具眾三摩地無量陀羅尼諸自在解脫意成身十種殊勝色清淨照明於法界善逝不思議嚴剎亦如是佛及諸菩薩身量如極微

68 P. 68 乃至如毛端百分中之一密嚴殊妙剎諸土中嚴勝如是觀行者咸來生此中是皆何所因佛子願宣說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身如師子臆具三十二相以隨好莊嚴將欲廣開示觀察彼大會猶如師子王知眾堪聽聞古先佛祕旨我今演法眼離於能所覺金剛藏即發清淨梵音聲迦陵頻伽聲廣長舌相聲巧妙無麁獷世間稱歎聲廣略美暢聲克諧鍾律聲高韻朗徹聲乾駄羅中聲雄聲與直聲罽尸迦哀聲歌詠相應聲急聲及緩聲深遠和暢聲一切皆具足眾德以相應聞之而離著心無有厭倦一切皆欣樂悉能盡通達所有音聲相自然而普應無作無功用金剛藏菩薩口未曾言說所有諸音聲但由本願力從眉額及頂鼻端肩與膝猶如於變化自然出妙音普為諸大眾開示於法眼勇猛金剛藏住於自在宮最勝子圍繞清淨而嚴潔如鵝王在地群鵝而翼從大定金剛藏處於師子座映蔽於一切所有修行人猶如月在空光映於列宿如月與光明而無有差別

69 P. 69 金剛藏威德與佛亦復然爾時如實見菩薩之大力修行中最勝住於瑜伽道即從座而起觀察大眾言奇哉大乘法如來微妙境一切佛國中佛子應頂禮無思離垢法諸佛所觀察希有甚微密大乘清淨理非惡覺境界轉依之妙道八種識差別三自性不同五法二無我各各而開示五種習所緣生諸妄分別見此微妙法清淨如真金得於真性者則住佛種性如來性微妙離聲聞外道密嚴諸剎勝證者乃能往尊者金剛藏已得何等持所說淨法眼是何等持境時無量菩薩復禮金剛藏大智金剛尊願為我開演住何三摩地而能說是法此諸佛子等一切皆樂聞爾時金剛藏處自在宮殿觀察於大會自心而念言此法不思議十力微妙境由慧之所持離當堪聽受已見堪住者皆諸佛之子即時而告言汝等當諦聽我今為汝說轉依之妙道我為諸佛子他化自在眾以得三摩地名大乘成德住於此定中演清淨法眼亦見億塵剎所有諸善逝那庾多塵億在前而讚歎

70 P. 70 善哉汝所說此是瑜伽道我等悉皆行如是三摩地於斯得自在清淨成正覺十方一切佛皆從此定生當知最殊勝非思量所及若有諸菩薩得住此定中即住不思議諸佛之境界證於自智境見三摩地佛變化百千億乃至如微塵自覺聖智境諸佛所安立此法無諸相遠離於聲色名從於相生相從因緣起此二生分別諸法性如如於斯善觀察是名為正智名為遍計性相是依他起遠離於名相是名第一義藏識住於身隨處而流轉習氣如山積深意之所纏求那有二門意識同時起五境現前轉諸識身和合猶如有我人住在於身內藏識暴流水境界風所飄種種識浪生相續恒無斷佛及諸佛子能知法無我已得成如來復為人宣說分析於說蘊見人無我性不知法無我是說為聲聞菩薩所修行善達二無我觀已即便捨不住於實際若住於實際便捨大悲心功業悉不成不得成正覺希有難思智普利諸有情如蓮出淤泥色相甚嚴潔諸天聖人等見之生愛敬

71 P. 71 如是佛菩薩出於生死泥成佛體清淨諸天所欣仰從初菩薩位或作轉輪王或主乾闥婆阿修羅王等了悟大乘法獲於如是身漸次而修行決定得成佛是故諸佛子宜應一心學所有雜染法及與清淨法恒於生死中皆因賴耶轉此因勝無比證實者宣示非與於能作自在等相似世尊說此識為除諸習氣了達於清淨賴耶不可得賴耶若可得清淨非是常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常住無終始離四句言說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譬如巧金師以淨好真金造作指嚴具欲以莊嚴指其相異眾物說名為指環現法樂聖人證自覺智境功德轉增勝自共無能說現法諸定者了達境唯心得於第七地悉皆而轉滅心識之所緣一切外境界見種種差別無境但唯心瓶依等眾幻一切皆無有心變似彼現有能取所取譬如星月等依須彌運行諸識亦復然恒依賴耶轉賴耶即密嚴妙體本清淨

72 無心亦無覺 光潔如真金 不可得分別 性與分別離 體實是圓成 瑜伽者當見 意識緣於境 但縛於愚夫 聖見悉清淨 猶如陽焰等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 金剛藏等無量菩薩摩訶薩 及從他方來此會者微塵數眾 聞 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密嚴經卷下 P. 72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種都是智通, 表示以大智慧為體性 而菩薩有他心智通, 知道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心的差別, 什麼樣的差別呢, 如經文描述的, 善不善心, 心大, 或心狹窄, 大心, 小心, 順或逆生死心, 二乘人的心, 二乘行的心, 菩薩的心, 行菩薩道的心, 天龍八部的心, 人心, 不是人的心, 三惡道的心, 新加坡華嚴禪寺網路白話華嚴經淺釋 十通品 第二十八 釋法欣整理 一 來意 此品經文的來意, 為了要回答第二會中有十通的問題 此通字, 表示依 禪定引發的神通 二 釋名通, 即神通, 意思它的作用殊妙而且難以測量稱為 神, 展現出來又自在無礙, 稱為 通 開顯的妙用而沒有極限, 以十這個數字表現圓滿 六十華嚴 瓔珞本業經 及都稱為 十明, 表示觀照到無有遺漏 但是通和明, 經和論都不同 在 大智度論

More information

擊搖枝動葉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巖屈曲處處皆有 僊堂靈室龕窟無數 眾寶所成內外明徹 日月光輝不能復現 皆是古昔諸仙賢聖 思如實法得道之處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皆從種種他方佛土俱來集會 是諸菩薩 具足無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奮迅遊化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而授佛位 自

擊搖枝動葉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巖屈曲處處皆有 僊堂靈室龕窟無數 眾寶所成內外明徹 日月光輝不能復現 皆是古昔諸仙賢聖 思如實法得道之處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皆從種種他方佛土俱來集會 是諸菩薩 具足無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奮迅遊化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而授佛位 自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01, No. 008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8-A 楞伽會譯序此經凡四譯今存者三 其一則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成四卷 曰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其二則元魏菩提流支譯成十卷

More information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請各位合掌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講次 :#217 講述日期 :06/15/2004 講者 : 高老師先祿居士轉錄者 : 學生薄海雷 卷三 ( 經文 )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 意生身分別通相, 我今當說 諦聽! 諦聽! 善思念之 (p237-1)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修 訂 日 期 : 2005/04/24 發 行 日 期 : 2006/2/2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6, No. 1739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修訂日期: 2006/01/05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31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 嘗有意效崇文總目 撮取諸經要義 以為內典總目 見諸經中每用梵 語 必搜檢經教

More information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2, No. 2115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15 鐔津文集目錄 卷首 行業記(此即序) (陳舜俞撰) 卷一 輔教篇上 原教 勸書(并序共四篇) 卷二 輔教篇中 廣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

More information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2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624-A洪覺範林間錄序 臨川 謝逸 撰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 雲菴老人 故能游戲翰墨場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

More information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1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蔡寧君大德輸入 禪苑蒙求目錄 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 釋迦七步 達磨九年 靈山密付 少室單傳 青原與斧 南岳磨磚 大雄創寺 百丈開田 溈仰體用

More information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 如來將化 預命摩訶迦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More information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釋智宣法師輸入 金剛經持驗目錄 上卷魏博士盧景裕 梁釋琰法師 隋趙文若 隋寺丞趙文昌 隋博士徐孝克 隋書生荀氏 隋邑令睦彥通 隋參軍杜之亮 隋宋國公蕭瑀

More information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7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78 依楞嚴究竟事懺卷上 凡熏修楞嚴究竟懺法 不須別作佛事 不必申奏表牒 不用金銀錢袱 不動鐃鈸 雲鑼 但當延名僧善士

More information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35-A無異禪師語錄序 大光明中 無物不有 無物不空 真俗二諦 於中影現 一點靈明 溷入知見 一念瞥起 認為安身立命之處

More information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5-A序 夫水懺隨聞錄者 乃晝中禪師註釋也 昔悟達國師患人面之瘡 若不感諾迦尊者 現澗泉之水 焉能不復為冤 始知因緣會遇

More information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5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5-A 無 門 老 子 早 修 杜 多 行

More information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9, No. 13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59-A應庵和尚語錄序 道不可以言傳 不可以情解 不可以識識 夫如是則應庵語錄 將何用哉 自昔 古尊宿 未甞有無言者 如以黃葉止小兒啼

More information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3, No. 123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236-A 重 編 曹 洞 五 位 序 傳 付

More information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0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0-A 金 陵 保 寧 禪 院 勇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1369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6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靈 隱 大 川 濟 禪 師 語 錄 目

More information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86, No. 1601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601-A 序 昔 世 尊 以 正 法 眼 藏

More information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No. 1347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4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長 靈 和 尚 語 錄 東 京 天 寧

More information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9, No. 1043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43 看 命 一 掌 金 唐 一 行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8, No. 103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32-A 華 嚴 原 人 論 解 序 長 安

More information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5, No. 22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229-A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More information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23, No. 44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446 七 俱 胝 佛 母 所 說 準 提 陀 羅

More information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2, No. 119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192-A 清 珠 集 序 執 塗 之 人 而

More information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42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42-A旅泊菴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 日月往來 山河流峙 逆旅中之世界也 二乘禪寂 四生升沉 逆旅中之眾生也 三世諸如來 歷代諸祖師

More information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7, No. 130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08-A序 徑石滴乳者 山鐸在公所編 道脈淵源之書也 書垂成而在公脫去 其得法門人 石源雲公 取而錄成之 以彰先人之用

More information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1, No. 01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7 佛 說 長 壽 滅 罪 護 諸 童 子 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09-A序 夫毗尼是正法之壽命者 蓋由戒淨僧真 性遮之業而無染覆 道弘德備 權實之 教而克闡揚 自行利他 越苦海而登彼岸 紹先啟後

More information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73, No. 144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449-A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More information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5, No. 1281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281-A 上諭 佛祖之道 指悟自心為本 是此說者 名為正知正見 用之以利人接物 令人直達心源 方得稱佛祖兒孫 所言外道魔道者

More information

序 釋厚觀 2009 年 7 月筆者應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邀請 於紐 澤西州同淨蘭若舉辦的 佛法度假 中講述 印順導師 佛學著作述要 此 佛法度假 是仁俊長老發起的 每年於美國國慶 7 月 4 日前後舉行一週 分成中文班及 英文班 有美國 加拿大各地法友雲集此地薰修佛法 2009 年的主題是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 課程有仁 俊長老的開示 及超定長老的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開仁法師講 法之研究 圓波法師講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為證佛智境界 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 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 為正緣慮諸佛妙法 為修無漏法之差別 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 為趣入於決定智門 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 為證廣大無礙解地 為菩提心念不遺失 為善成熟諸有情界 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 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 所謂由承諸佛

為證佛智境界 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 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 為正緣慮諸佛妙法 為修無漏法之差別 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 為趣入於決定智門 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 為證廣大無礙解地 為菩提心念不遺失 為善成熟諸有情界 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 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 所謂由承諸佛 佛說十地經 大唐國僧法界從中印度持此梵本請于闐三藏沙門尸羅達摩於北庭龍興寺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一菩薩極喜地第一之一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成道未久 第二七日 住於他化自在天中 自在天王宮 摩尼寶藏殿 與大菩薩無量眾俱 其諸菩薩 悉從異佛剎來集 皆於無上正等菩提 得不退轉 一生所繫 當證正覺 所謂 已得安住一切菩薩智所行境 皆能趣入一切如來智所行處 無有休息 善能示現 種種神通諸所作事 應時無滯 成熟調伏一切有情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 以智儼 法藏為主 陳英善撰 提要 阿賴耶識, 乃是唯識學的核心思想, 以阿賴耶識作為生死流轉之所依, 且涅槃之證得亦不離阿賴耶識 在唯識相關的經論典籍中, 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較著重於生滅事法 妄染的角度來詮釋阿賴耶識, 而對阿賴耶識本身亦含有真淨的成分, 則以較曖昧的方式表達之 有關阿賴耶識是染? 淨? 染淨和合? 非染非淨? 在佛教諸經論中, 皆有論及 之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哉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壽命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 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 前後圍遶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 聲遍滿乃至有頂 隨其類音普告眾生 今日如來應正遍知 憐愍眾生覆護眾生 等視 眾生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74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其他 No. 374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 蓋是法身之玄堂 正覺之實稱 眾經之淵鏡 萬流之宗極 其為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62期

正覺電子報-第62期 大 乘 密 嚴 經 卷 2 The store consciousness dwells in the body, collecting and treasuring every seed. It holds the life, warmth and consciousness pervasively like the cloud covering the mundane world. Its deeds

More information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 No. 159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三萬二千人 皆是阿羅漢 心善解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45-134_\244\337\275\ )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45-134_\244\337\275\ )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45/134 編輯出版 : 淨願蘭若 / 釋心賢 請大家打開 講義 第 96 頁 : 辛七 明藏性即識大性 - 壬二 明大均在本經的 正宗分 開始的時候, 阿難尊者請佛陀開示 首楞嚴王三昧 的修學法門, 佛陀花了三卷的時間,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22期

正覺電子報-第22期 爾時世尊復以一切如來為眾生依怙相,為諸菩薩,說一切眾生依怙實相般若波羅蜜法門,所謂:一切眾生是如來藏,普賢菩薩體性遍故;一切眾生是金剛藏,金剛藏水所灌灑故;一切眾生是正法藏,是正言詞所說性故;一切眾生是妙業藏,善巧妙業所運為故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卷一At that time, the World Honored One,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ll sentient being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244\306[\304_\366\245\275\327\271|.doc)

(Microsoft Word - \244\244\306[\304_\366\245\275\327\271|.doc) 中觀寶鬘論頌 聖龍樹菩薩造 仁光法師從藏譯漢 頂禮至尊諸上師明增上生決定善品第一解脫一切障, 眾德莊嚴者 ; 有情唯一友, 敬禮一切智 為王修法故, 說唯一善法 誰是正法器, 則能成辦法 先增上生法, 後生決定善 ; 由得增上生, 次生決定善 增上生即樂, 定善謂解脫, 成辦此二因, 略說即信慧 具信故依法, 具慧故正知, 二中慧為主, 信是彼前導 諸不由欲瞋, 怖痴而越法, 說彼是具信, 決定善勝器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初印原序...2 重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會集序...3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三偈...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0 敬跋三印大經會集本後...39 大經合讚...43 1 初印原序無量壽經, 為淨土群經綱要, 東來最早, 譯本最多 自漢迄宋, 凡十二譯 宋元而後, 僅存五本 此五本中, 互有詳略, 初心學者, 遍讀為難 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 匯為一本,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正授八關齋戒 勸修念佛法門 福嚴佛學院院長 / 淨照法師!"# $%&'()*+,)-./0123345 6789:$;?78@ABC8&DE78FG H78IJKLMNOPQR&=STUV8WCNXYZ [\1&]5^_`&ab-cdefg.hi9:$;< =L jklmn&opqrsz[\1t $OFN1Fu 1FvwFsZ[\x&byhil17>zL{ 7}~ & K7 &]5 0L

More information

華 嚴 思 想 中 的 唯 心 說 - 以 三 界 一 心 為 中 心 第 一 章 序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有 關 華 嚴 經, 正 如 其 名, 是 莊 嚴 的 是 豐 富 的 具 體 來 說, 其 表 達 內 容 的 文 字, 與 溢 於 言 表 的 義 理, 都 是 本

華 嚴 思 想 中 的 唯 心 說 - 以 三 界 一 心 為 中 心 第 一 章 序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有 關 華 嚴 經, 正 如 其 名, 是 莊 嚴 的 是 豐 富 的 具 體 來 說, 其 表 達 內 容 的 文 字, 與 溢 於 言 表 的 義 理, 都 是 本 華 嚴 專 宗 學 院 研 究 所 第 六 屆 畢 業 論 文 華 嚴 思 想 中 的 唯 心 說 - 以 三 界 一 心 為 中 心 研 究 生 : 陳 法 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年 五 月 華 嚴 思 想 中 的 唯 心 說 - 以 三 界 一 心 為 中 心 第 一 章 序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有 關 華 嚴 經, 正 如 其 名, 是 莊 嚴 的 是 豐 富 的

More information

2B-1

2B-1 認識轉變中的工作世界及促進與僱主合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I. 前言 就業服務的範疇由安排活動至開展各種就業輔導不等 然而聯繫僱主和找尋市場上職位空 缺卻是不可或缺的 特別在經濟不斷改善 青少年失業率仍然嚴峻的情況下 如何認識21 世紀的工作世界 掌握與僱主合作之技巧 協助青年把握經濟復蘇的良機爭取就業 已成 同工的一大挑戰 II. 目標 在完成研習這一課後 你應能 1. 掌握就業市場動向及轉變中的工作世界

More information

養 ( 下奉上曰養 則去聲 生養畜養自養皆上聲 ) 去 ( 來去則去聲除去則上聲 ) 語 ( 上聲 言語也 又以言告人曰語 即去聲 ) No. 652-B 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序 堪忍學人魏學渠撰 予閱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言 我昔供養觀音如來 彼佛授我如幻金剛三昧 得 悟耳根圓通 又云 此方真教體 清淨

養 ( 下奉上曰養 則去聲 生養畜養自養皆上聲 ) 去 ( 來去則去聲除去則上聲 ) 語 ( 上聲 言語也 又以言告人曰語 即去聲 ) No. 652-B 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序 堪忍學人魏學渠撰 予閱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言 我昔供養觀音如來 彼佛授我如幻金剛三昧 得 悟耳根圓通 又云 此方真教體 清淨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5, No. 652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652-A 金剛三昧經序 天台山華頂嗣祖沙門 [ 諔 - 又 ] 震述 金剛三昧經者 一乘圓頓之教 諸佛真實之宗 妙絕羣經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1 頁, 共 13 頁 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 孟領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提要 : 本文重點研究了唯識三性說及其所蘊含的中道思想 依據緣起中道義, 疏理了中觀二諦說與唯識三性說 以及唯識古學與唯識新學的中道思想演變脈絡, 並指出了其理論局限和出路 關鍵詞 : 唯識中道三自性 一 唯識與中道 緣起中道是佛教的法印, 所以唯識學與其他派別一樣, 很自然地以其法義符契中道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 作為唯識學奠基性典籍的

More information

2 肇 論 - 悟 光 金 剛 上 師 釋 義 是 斷 滅 的 空, 原 料 是 有 的, 不 是 真 實 的 空, 原 料 能 製 造 東 西, 製 成 的 東 西 雖 然 無 自 性, 可 是 原 料 是 有 的, 若 無 原 料 就 不 能 製 造 了, 所 以 空 不 是 實 在 的 空,

2 肇 論 - 悟 光 金 剛 上 師 釋 義 是 斷 滅 的 空, 原 料 是 有 的, 不 是 真 實 的 空, 原 料 能 製 造 東 西, 製 成 的 東 西 雖 然 無 自 性, 可 是 原 料 是 有 的, 若 無 原 料 就 不 能 製 造 了, 所 以 空 不 是 實 在 的 空, 1 不真空論第二 不 真 空 論 又 稱 之 真 空 不 空 這 是 我 們 所 要 觀 照 所 要 悟 的 真 實 道 體 境 界 我 們 原 本 認 為 是 真 的 事 相 卻 是 假 的 認 為 是 假 的 事 相 卻 又 被 認 為 是 真 的 真 和 假 要 如 何 區 別 呢 我 們 要 用 甚 深 地 般 若 智 慧 去 透 視 宇 宙 的 真 理 在 空 門 的 如 聲 聞 緣 覺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98期

正覺電子報-第98期 雖 行 諸 法 不 生 不 滅, 而 以 相 好 莊 嚴 其 身, 是 菩 薩 行 維 摩 詰 所 說 經 卷 2 Although one acts in all dharmas that are neither arising nor ceasing, one can adorn one s body with auspicious marks; such is the bodhisattva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國清百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34 No. 1934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初隱天台 所止之峰舊名佛隴 詢訪土人云 遊其 山者多見佛像 故相傳因而成稱 至太建十年歲在戊戌

More information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97 No. 1997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 而演說法 故一切法 同此一音 三世諸佛此一音 六代祖師此一音

More information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625 [No. 624]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5, No.

More information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淨 心 戒 觀 法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3 淨 心 誡 觀 法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3 餘 杭 郡 沙 門 釋 元 照 述 太 近 至

More information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金 剛 頂 瑜 伽 最 勝 祕 密 成 佛 隨 求 即 得 神 變 加 持 成 就 陀 羅 尼 儀 軌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0, No. 1155 No.

More information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1925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總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25 天 台 山 修 禪 寺 沙 門 釋

More information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宏智禪師廣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8, No. 2001 No. 2001 天童覺和尚語錄序 余頑愚拙疎無所可用 獨於世味淡薄 人我相輕 若可學佛者 以故自幼喜從僧 遊 間遇本色道人 雖未言而意已親 殆若磁石鐵之冥契

More information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7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7 西 天

More information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律 相 感 通 傳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8 重 刻 律 相 感 通 傳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8 唐 終 南 山 澂 照 大 師 兼 通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瑜伽行派轉識成智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to wisdom in Yogacara school 研究生 : 陳世賢撰 指導教授 : 蔡錚雲教授 游淙祺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摘要 智與識都是一種認識作用, 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染污識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行使其認識作用, 然而智就與染識不同,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082012 newsletter.indd

082012 newsletter.indd 1 3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7 18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24 424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色比賽 ආ г 聖 經問 答 遊戲 1. 信心之父

More information

皆得隨諸有緣, 可化眾生示佛色身 諸菩薩摩訶薩七十二百千萬億諸大眾俱, 其名曰 : 大速行菩薩 大速行住持菩薩 大奮迅菩薩 大奮迅王菩薩 大精進奮迅菩薩 大勇奮迅菩薩 現大勇勢奮迅菩薩 大力奮迅菩薩 大眾自在菩薩 大香象菩薩 大月菩薩 善月菩薩 月功德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普照菩薩 法無垢月菩薩 月普

皆得隨諸有緣, 可化眾生示佛色身 諸菩薩摩訶薩七十二百千萬億諸大眾俱, 其名曰 : 大速行菩薩 大速行住持菩薩 大奮迅菩薩 大奮迅王菩薩 大精進奮迅菩薩 大勇奮迅菩薩 現大勇勢奮迅菩薩 大力奮迅菩薩 大眾自在菩薩 大香象菩薩 大月菩薩 善月菩薩 月功德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普照菩薩 法無垢月菩薩 月普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三寶弟子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2[No. 271]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一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序品第一歸命大智海毘盧遮那佛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60 35 ä ü ä ü ß 單一立法 附屬立法 非行政類附屬刑法 非行政類之 特別刑法 ü ü 非行政類之附屬刑法 行政罰 非行政類刑法 ß ä 包含秩序違反法及普 通刑法 輔助刑法以 外附有行政罰處罰的 法律, 其法律效果主 要為罰鍰 行政犯 這塊領域在概念上不存 在, 究係刑事犯或行政 犯, 其歸屬問題乃本章 所欲探究者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61期

正覺電子報-第61期 大乘密嚴經 卷 2 All sentient beings own merits, virtues, and the great power of sovereign independence. Even they are born in the dangerous and difficult places, yet their Alaya Consciousnesses always dwell

More information

黄 佛 法 無 多 子 黃 蘗 山 斷 際 禪 師 語 錄 目 錄 前言 上冊 傳心法要 原文 6 16 黃蘗山斷際禪師 傳心法要 34 黃蘗山 其來有自 34 法要緣起 裴休請益斷際禪師 37 無形相則無蹤跡 46 唯此一心即是佛 51 祖師禪的正知見 56 眾生與佛從緣起空上說無有差別 60 不著於相的修行 65 六度萬行 不假修添 66 遇緣即施 空而能現 69 佛教理論的演進 91 理行圓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75s\270\271\241G56.doc)

(Microsoft Word - \275s\270\271\241G56.doc) 達摩四行觀達摩破相論 達摩血脈論最上乘論 合輯 達摩悟性論黃檗傳心法要 達摩四行觀 菩提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弟子曇琳序 法師者, 西域南天竺國人, 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 神慧疎朗, 聞皆曉悟 ; 志存摩訶衍道, 故捨素隨緇, 紹隆聖種 ; 冥心虛寂, 通鑒世事, 內外俱明, 德超世表 悲悔邊隅正教陵替, 遂能遠涉山海, 遊化漢魏 亡心之士, 莫不歸信 ; 存見之流, 乃生譏謗 于時唯有道育惠可,

More information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溫金柯 輔仁 大學宗教所博 士 生 10462台北市中 山區北安路55號 Jinkr49@gmail.com 摘要 信 與 他 力 是宗教信仰的特 色 然 而 佛教 是否有 他 力 或 是否應該有 信與他 力 卻有被否認或貶抑的傾向 但是佛教中存在信與他 力的因素 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本 文根據以 雜阿含經 為主的原始佛教經 典 探索信與他 力在其中的存在狀態 佛教從成 立僧團伊始

More information

約自利 此依利他 故此一位二名別 此位菩薩依因善友 作意資糧 四勝力故 於唯識義雖深信解 而未能了能所取空 多住外門修菩薩行 故於二取所引隨眠猶未有能伏滅功力 令彼不起二取現行 釋頌下二句 此位菩薩雖依四力 而不能伏二取隨眠 依因力者 即是本有及習所成二種性也 依善友力者 即是諸佛 作意力者 由決定

約自利 此依利他 故此一位二名別 此位菩薩依因善友 作意資糧 四勝力故 於唯識義雖深信解 而未能了能所取空 多住外門修菩薩行 故於二取所引隨眠猶未有能伏滅功力 令彼不起二取現行 釋頌下二句 此位菩薩雖依四力 而不能伏二取隨眠 依因力者 即是本有及習所成二種性也 依善友力者 即是諸佛 作意力者 由決定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50, No. 817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No. 817 註成唯識論卷第十七此位攝 對法論說 煗等已前名順解脫分 簡二乘故 故言大乘 二加行位 即在煗等四善根中 此之二位皆屬初劫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108期

正覺電子報-第108期 世尊! 我從今日乃至菩提, 於諸眾生不起恚心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The World-Honored One (Bhagavan)! From now till the time when I attain Buddha Bodhi, I will not generate any anger or aversion against any sentient beings. The Lion

More information

HENRO Guide Map 佛教傳播概略圖 四國朝聖歷史 前1世紀 一般認為佛教起源於釋迦牟尼在印度開悟 在6世紀經由中國 朝 1世紀 帕米爾 鮮半島傳播到日本 佛教傳入日本後持續分支 發展過程獨特 各 毽陀羅 流派開山祖師甚至比佛陀更為信徒所崇敬 於日本確立真言密教的 前3世紀 弘法大師 空海 也是其中之一 阿姜達 西元12世紀初的文獻中首次出現四國朝聖相關記載 一般認為目前 前3世紀 環繞88站的朝聖形式確立於西元16世紀末至17世紀間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7 期 ( 中觀今論 ) 第七章有 時 空 動第三節空間 (pp.126-131) 釋厚觀 (2014. 3.29) 壹 各學派對 空間 之看法 (pp.126-128) ( 壹 ) 印度外道把空看成是實體的東西 (p.126) 空間, 所遭遇的困難, 與時間差不多 印度的外道, 把空也看成實體的東西, 他們將空與地 水 火 風合稱為五大, 認此五大是組成宇宙萬象的五種原質 1

More information

科 判 丑 四 既 皈 依 已 所 學 次 第 分 三... 15 寅 一 攝 分 中 出 分 二... 15 卯 一 初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卯 二 次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寅 二 教 授 中 出 分 二... 18 卯 一 別 學 分 二

科 判 丑 四 既 皈 依 已 所 學 次 第 分 三... 15 寅 一 攝 分 中 出 分 二... 15 卯 一 初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卯 二 次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寅 二 教 授 中 出 分 二... 18 卯 一 別 學 分 二 ( 三 ) 益 西 彭 措 堪 布 講 授 四 川 色 達 喇 榮 五 明 佛 學 院 科 判 丑 四 既 皈 依 已 所 學 次 第 分 三... 15 寅 一 攝 分 中 出 分 二... 15 卯 一 初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卯 二 次 四 聚... 錯 誤! 尚 未 定 義 書 籤 寅 二 教 授 中 出 分 二... 18 卯 一 別 學 分 二 :... 19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要知道, 矮的, 也是由高的而到了矮的 ; 長的也是由短的開始, 到了長的 無 有, 都是由無到了有, 歸根下來以後都是空的 他們不會運用佛法, 正法裏邊的空, 空三眛這個空來, 所以就把由世間法上邊看得到的 摸得到的, 作為他們的標準 這些可以比較, 可以相對比的, 都是虛妄的 任何一個東西, 一

要知道, 矮的, 也是由高的而到了矮的 ; 長的也是由短的開始, 到了長的 無 有, 都是由無到了有, 歸根下來以後都是空的 他們不會運用佛法, 正法裏邊的空, 空三眛這個空來, 所以就把由世間法上邊看得到的 摸得到的, 作為他們的標準 這些可以比較, 可以相對比的, 都是虛妄的 任何一個東西, 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講次 :#200 講述日期 : 02/17/2000 講解 : 高老師先祿居士轉錄者 : 學生馬慧嫣 請各位合掌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復次, 大慧! 有二種覺, 謂觀察覺, 及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 大慧! 觀察覺者, 謂若覺性自性相, 選擇離四句不可得

More information

P. 2 住住大沙門白淨王太子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貪染衣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毀形剃髮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知足持鉢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畏師子遊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雄健猛虎步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儀雅鵝王趨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

P. 2 住住大沙門白淨王太子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貪染衣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毀形剃髮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知足持鉢士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無畏師子遊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雄健猛虎步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儀雅鵝王趨我是央掘魔今當稅一指住住大沙門 央掘魔羅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 No. 120 No. 120 [Nos. 99(1077), 100(16), 125(38.6), 118-119] 央掘魔羅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