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電子報-第62期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覺電子報-第62期"

Transcription

1

2 大 乘 密 嚴 經 卷 2 The store consciousness dwells in the body, collecting and treasuring every seed. It holds the life, warmth and consciousness pervasively like the cloud covering the mundane world. Its deeds and functions have never ceased, but sentient beings are unaware. Mahayana Secret Sublime Sutra, Vol. 2

3 意 識 的 能 知 之 性, 包 含 警 覺 直 覺 之 自 性, 其 實 正 是 意 識 覺 知 心 的 五 遍 行 五 別 境 心 所 法 共 同 運 作 出 來 的 虛 妄 自 性 大 乘 禪 宗 錯 悟 者 所 謂 的 直 覺 反 應, 印 順 法 師 自 以 為 證 悟 真 心 的 內 容 直 覺 其 實 都 是 七 識 心 王 共 同 運 作 下 的 心 所 法, 都 是 生 滅 法 阿 含 正 義 第 一 輯 The nature of knowing of consciousness, including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alertness or intuition, is actually an illusory nature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ollaboration of mental functions-five pervasive functions (sarvatraga) and five specific associates (viniyata) in the conscious mind. In fact, the so-called intuitional reaction said by those who get untrue enlightenment in Mahayana Chan School, and the intuition that dharma-master Yinshun took for the content of realizing true mind, are all the mental func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collaboration of seven mind-king consciousnesses. Therefore, they are all arising and ceasing dharmas. The Correct Meanings of the Agama Sutras, Vol. 1

4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本 期 目 錄 1 人 間 佛 教 ( 十 二 ) 平 實 導 師 22 中 觀 金 鑑 ( 十 一 ) 孫 正 德 老 師 38 邪 箭 囈 語 ( 九 ) 陸 正 元 老 師 60 廣 論 之 平 議 ( 二 十 ) 正 雄 居 士 81 略 評 一 西 行 者 的 眼 見 佛 性 ( 四 ) 正 慶 居 士 102 仍 是 慈 悲 一 片 425 世 紀 法 筵 紀 實 ( 三 ) 編 譯 組 118 邁 向 正 覺 林 阿 密 133 仇 伽 離 謗 舍 利 弗 等 緣 佛 典 故 事 選 輯 140 般 若 信 箱 142 公 開 聲 明 145 佈 告 欄 159 正 智 出 版 社 發 售 書 籍 目 錄 167 正 覺 贈 書 目 錄

5 連載十二 第二目 略說大般涅槃 關於大般涅槃的取證 總共有四種涅槃要修證 這就是 說 必須要先親證法界的實相 萬法的本源 而蘊處界的緣 起性空 縱使具足觀行而證得羅漢果了 所觀行的對象都只是 生滅性的蘊處界 既是生滅法的緣起性空 不屬於蘊處界根源 的本住法 所以仍然只是虛相法 不是實相法 因此無法證得 實相 當然就不會有般若智慧 斷盡所知障的人 是經由親證 如來藏而證得法界的實相 然後一步一步進修 次第而進 總共 歷經了五十二個階位 最後才能成佛 這個過程是要斷盡所知障 的 也是要同時斷除一切習氣種子的隨眠 不再有習氣種子隨眠 在第八識中了 這樣修證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四種涅槃 佛地所具足的四種涅槃 諸位熟知的是阿羅漢所得的有餘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 頁

6 涅槃 無餘涅槃 這兩種涅槃 菩薩在成佛的過程當中一樣要 實證 但是另外兩種涅槃呢 卻是只有菩薩與佛才能證的 譬 如說菩薩明心了 他剛剛進入見道位了 就可以現前看見自己 的如來藏 有情眾生的如來藏 是能出生五陰的如來藏 是能 出生十二處 十八界的如來藏 這個如來藏心是本來就存在 的 不是有生的心 而是本來就在的心 祂具有本來性 本 來而有 法爾而有 不是被生的法 菩薩與諸佛也都找不到一 個方法可以壞滅祂 所以祂的體性猶如金剛 永不可壞 這是 實證了如來藏 法界實相 的本來性 這位明心的菩薩 也可以同時現前觀察這個如來藏是有自 性的 因為祂能出生五陰十八界 祂還能出生山河大地 宇宙 萬有 明心的菩薩可以現前觀察 證實如來藏確實有這些功 德 所以說祂是有自性的 不只是名言施設 當代有些名聲響 亮的大法師們膽子很大 把 佛所傳的如來藏否定了 說如來 藏只是個名言施設 公開宣稱沒有如來藏這個心可證 但其 實 如來藏是確實存在的 也是可以實證的 而我們正覺同修 會中已經有很多人實證了 那麼如來藏是有自性的 因為祂出 生了山河大地 出生了我們的五陰十八界 所以有自性 而這 些自性也能由親證如來藏的菩薩們 透過現前觀察而證實祂能 生萬法的自性 這樣觀察完了 就知道如來藏有兩個體性了 一個是本來性 另一個是自性性 可是 這個如來藏祂還有第三個體性 叫做清淨性 祂永 遠都不會有貪染 永遠不貪愛任何諸法 永遠不被任何一法所 染污 所以祂有清淨性 而祂這個清淨性不是修行以後才得來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 頁

7 的 祂是本來就存在著清淨性 這個清淨性也是無法加以毀壞 的 不論誰想要毀壞祂的清淨性 都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 這 是祂的第三個自性 祂還有另一個本來就在的涅槃性 關於涅 槃 不曉得諸位學佛以來有沒有思索過涅槃的意涵 當阿羅漢 入了無餘涅槃 五陰十八界都滅盡 沒有任何一法存在了 是 不是斷滅空 緣起而性空呢 佛陀在阿含中說過 阿羅漢們 所證的涅槃是清涼 真實 寂靜 常住不變 顯然 無餘涅 槃中不是斷滅空 所以不該單以緣起性空來解釋無餘涅槃 那麼 真實而常住不變的無餘涅槃中究竟是什麼 當阿羅 漢受生到人間來 有了五陰十八界 具足人類五陰 當他後來 修行而成為阿羅漢以後 捨壽時把五陰十八界全部滅盡 不再 受生於三界之任何一處 當五陰十八界全部滅盡以後 他的如 來藏還在 單獨存在 而不再去投胎 也不再受生於色界或無 色界中 因此不再有五陰十八界 當然就不會再有生死了 所 以 阿羅漢的涅槃是依他的如來藏不再投胎受生而施設的 因 此 無餘涅槃並不是真實法 無餘涅槃是依阿羅漢的如來藏獨 住而不生一法之境界施設的 換句話說 你身中有如來藏 而 你的如來藏本來就是不生滅的 不生 不滅就稱為涅槃 無生 無死就稱為涅槃 而不生也不死的境界 是滅掉了五陰的生死 以後只留著不生滅的如來藏自住之境界 所以 阿羅漢的涅槃 其實仍然是如來藏啊 可是這個如來藏不是阿羅漢入了涅槃 以後才有的 而是還沒有入涅槃 還在凡夫位的時候 或者你 進入到賢聖位的時候 你身上本來就有如來藏 而你的如來藏 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死的 祂自己就是涅槃 所以 如來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 頁

8 藏不論是在凡夫位或在賢聖位中 如來藏自己從來都是涅槃 當你明心成為菩薩而能現前當下觀察如來藏本來存在的時 候 你的如來藏還是依然不生不死 這就是涅槃 這就是如來 藏的涅槃性 菩薩明心見道以後 現前觀察如來藏具有本來 性 自性性 清淨性 涅槃性 把這四個自性合起來時就稱為 這就是大乘別教三賢位的第七住位菩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薩之所證 凡是不迴心的阿羅漢都無法了知 阿羅漢無法證知 這個涅槃 唯有菩薩才能證 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是眼前就存在的 不是死後才有 這個涅槃的 但是 有的大法師卻在私底下這麼說 那蕭平 實所證的涅槃是現前就存在 那跟外道的現見涅槃還不是一 如來藏是外道的 樣 因為早就有人以斥責的口吻毀謗說 如來藏富有外道 神我 也有人比較客氣地拐個彎毀謗說 神我色彩 我想諸位都已經聽過或讀過這種說法 可能也 已經聽了幾十年了 但是 事實上 如來藏與外道的神我一樣 嗎 我們還是要探究一下 否則很容易就被誤導 而我知道你 們都是不願意被誤導的 因為你們一直都坐在這裡聽我說法 如果你願意被誤導的話 一定不會喜歡繼續聽我這一場演講 一定會起身走人 我也在此先聲明 你如果聽到不喜歡的地 方 可以馬上起身就走人 我將會視而不見 不會冷嘲熱諷 但是 如果你不願意被誤導的話 就一定要弄清楚 外道的神 我 梵我 跟如來藏有什麼差別 這一定要弄清楚 因為這 跟你的道業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啊 如果你想要修習的是實證 的佛法 不是思想式的假佛法 所以不願意被誤導 那麼這對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 頁

9 你來講是一個切身利害的關係 一定要弄清楚 外道的神我 是說有一個造物主 唯一的真神 他能出 生一切有情 也能出生山河大地 但是根據他們的聖經記載 那個唯一的真神還是有我性的 是具足五陰體性而非離五陰體 性的 可見那外道的神我 仍然是三界中的有情 而有情的五 陰都是會壞滅的 只是時間的早晚差別而已 為何說外道的神 我仍然是五陰的體性呢 因為 那個神如果不高興了 便降下 大水把眾生淹死 只有他喜歡的那幾個人可以不死 他如果不 高興了 起瞋心了 便降下大火把眾生給燒死 所以外道的神 我 大我 是跟我們人類的覺知心一樣的 他們都脫離不了欲 界貪與色界瞋的境界 這樣的神我是什麼心呢 當然是意識 心 就是我們現前會分別善惡 會想東想西 也是會起貪瞋的 心 也是有時候會厭離某些境界的覺知心 正是意識心 正是 六識合成的識陰 可是如來藏心卻是出生識陰六識的第八識真 實心 又名阿賴耶識 是出生覺知心識陰 意識的離見聞覺知 的心 那怎麼會與外道神我的識陰相同呢 外道神我上帝 也 是被他的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的 上帝神我的識陰 也是被他 的如來藏所生的 如來藏是能生 上帝神我是所生 能生與所 生是相對的 而所生的神我是依附於能生的如來藏才能存在 的 怎麼可以說第八識如來藏跟外道神我識陰一樣呢 我想 只有老糊塗或是別有居心的人 才會這麼說吧 否則就是根本 不懂佛法 又有一種人說 一切的有情都是大梵天所生 他是我們 的天父 外道有時則是尊稱為祖父 大梵天就是初禪天的天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 頁

10 主 因為已經離開欲界愛 所以成為梵天 而他在人間時曾經 修集大福德 他的初禪又是具足修證所成 因此生到初禪天時 就成為大梵天 統率梵輔天與梵眾天 可是 阿含經 中有記 載 大梵天王有一天下來人間來向 佛供養 請法 佛陀當著 大家的面前問他說 大梵天啊 大家都說世界與有情是你 創造的 你說說看 是不是你創造的 大梵天默然無語 因為他明知不是自己創造的 但他也不想被梵輔天與梵眾天的 天眾們聽到他否定的答覆 被聽到了 眾天對他就不再崇拜 了 他的威德就降低了 就不容易率領天眾了 大梵天王第一 次默然不答 佛又再一次問他 還是默然不答 最後佛說 你 其實山河大地跟一 得要說老實話哦 他才不得不答覆說 切有情不是我生的 可是眾生要這麼講 我也沒辦法 這 就是實情啦 那麼 大梵天 所知的是什麼心呢 還是意識心 等識陰六識 他也不知道有一個能創造他自己五陰的如來藏 他也不曉得啊 所以他無法生起實相智慧 還得要來人間向 佛陀請法 那大梵天王的覺知心就稱為梵我 這個外道的梵我 既然是意識等六識心 就是識陰或者單說是他的第六意識 這 當然也是由他的如來藏所生 那麼 請問 如來藏是不是等 於外道的梵我 當然也不是嘛 不論印順法師等人把外道 神我 梵我 解釋成沒有見聞覺知而不可知的 其實仍然只是 狡辯 因為那將成為思想而非真實可證的法 既然不是可證 的 只是他們創造出來的說法 思想 當然就不是佛法了 因 為佛法是義學 是可以實證的 不是憑空想像的名相 梵我既然是被大梵天王的如來藏所生 顯然梵我與如來藏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 頁

11 是不同的法 顯然如來藏不可能是梵我 而且 如來藏是離見 聞覺知的 是能生的法 神我與梵我都是有見聞覺知的 都是 所生的法 當然如來藏不可能富有外道神我 梵我的色彩 所 以 不能因為無法證得如來藏 就把祂否定掉 說祂是外道的 神我或是梵我 那是謗法的行為 也是用常見外道的意識法 去取代 佛陀所說最勝妙的萬法根本如來藏 只要落入意識心 中而否定如來藏 就不會求證如來藏 就永遠都無法證得如來 藏 那他所知的中觀就會變成戲論 般若就會變成戲論而被他 判定為性空唯名 而成佛所憑藉的一切種智也一樣會變成戲論 唯有名相而無種子等法可證 那麼增上慧學 萬法唯識的 增上慧學 所說的一切種智 就會被他們改變成虛妄唯識論 可是 增上慧學的唯識學總共有兩門 有真實唯識門 也有虛 妄唯識門 二者是緊密關聯的 不能夠切割 而他們卻是把最 勝妙的真實唯識門切割了丟掉 只保留最差的部分 虛妄唯 識門 而這樣來主張 唯識是虛妄法 其實他們都不該這麼 說 因為諸佛之所以能夠成佛都是靠唯識學 一切種智 彌 勒菩薩當來成佛時也一樣是靠唯識學 一切種智 而諸地 菩薩的無生法忍即是道種智 還沒有修到究竟佛地時的 一切種子智慧 而唯識學是大乘佛法中的增上慧學 絕對 不是沒有明心的人所能真修實學的 沒有明心之前修習唯 識學 只能夠在意識上研究揣摩 只能夠成就思想的層次 而不是義學的實證 而明心的菩薩所證得的本來自性清淨 涅槃 就是由於親證第八識阿賴耶識而現觀的 第八識即 是唯識學中的真實唯識門所演述的妙義 意根與識陰等六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7 頁

12 識才是虛妄唯識門所說的生滅法 講到這裡 已經講完三個涅槃了 阿羅漢所證的有餘涅槃 及無餘涅槃 入地的菩薩也是要實證的 菩薩尚在第七住位明 可是依這個本來自 心的時候所證的是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性清淨涅槃 進修到了初地滿心時 是有能力可以取證有餘涅 槃 無餘涅槃的 但是菩薩並不取證這個二乘涅槃 一直留著 最後一分思惑而不斷除 留到了三地滿心時 四禪八定已經具 足 也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前就斷我見了 當然是可以取證滅盡 定而成就俱解脫果 可是菩薩仍然不取證俱解脫 還是保留最 後一分思惑而繼續進修無生法忍 精修佛菩提道中的一切 種智 修到了六地滿心時 若是不取證滅盡定 就無法往前修 了 這時才勉強地取證滅盡定而轉入第七地中 接著 七地滿心菩薩的證量是俱解脫的阿羅漢 三明六通 大阿羅漢所不能知的 念念入滅盡定 但是菩薩依然特地留 著最後一分思惑 這時候 佛才會再來加持祂進入第八地 然 後繼續發起大悲願 在三界中繼續利樂有情 一直進修到佛地 時 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都不再變異了 這叫作斷盡變易生 死 因為對於如來藏心中的所有種子都已具足了知 即是成就 了一切種智 當祂成就了一切種智的時候 就不再有分段生死 與變易生死了 這時既不住於生死中 純依大悲願繼續在世間利樂 有情永無窮盡 卻又不住於無餘涅槃中 也就是到達無住處涅 槃的境界了 這樣 說諸佛具足了四種涅槃 這第四種涅槃就 叫作無住處涅槃 不住於生死 也不住於涅槃中 所以成佛之 後 不會永滅有為法而入住無餘涅槃中 而是到處去示現成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8 頁

13 佛 到處去利樂眾生 永不休息 這是依初地入地時所發的十 無盡願來履行的大悲願 這就是佛地所證的四種涅槃 有餘涅 槃 無餘涅槃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無住處涅槃 這個時候一 切種智已經圓滿了 自然就具足佛地的大圓鏡智等四種智慧而 成為究竟佛 佛陀的四種智慧 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 妙觀察 智 成所作智 是從第七住位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入手 的 卻是要長劫進修到一切種智圓滿了 才能具足這四智的 那麼具足了這四智才能具足四個涅槃 才能稱為大般涅槃 而 這個大般涅槃的具足 也是要從親證如來藏為根本的大乘佛法 以後 繼續進修而次第實證無生法忍的道種智才能夠完成的 所以仍然是依如來藏來修證大般涅槃 在因地實證了如來藏 就能夠有般若智慧生起 就有中道 現觀的實證 中觀其實就是中道的觀行 實證了中道的觀行時 名為證得中道 不再只是中道的觀行位了 這時的中觀已是中 道的現觀而不是觀行 當你實證中道的現觀時 雖然還只是三 賢位而已 但已經可以稱為菩薩僧了 證得如來藏 現觀中道 了 成為菩薩僧 已不在凡夫 僧 數了 那麼成佛之道就正 式展開了 接著進修以後你自然會漸漸知道成佛之道應該怎麼 走 所以從明心的時候開始 你已經知道將來必定可以成佛 然而成為阿羅漢以後卻不知道要如何進修才能成佛 因為阿羅 漢道的實證並不涉及法界實相如來藏的實證 而成佛所憑藉的 一切種智卻是如來藏所含藏一切種子的實證 這卻是要從實證 如來藏心以後才能開始的 這就是說 解脫道是無法使人成 佛的 成佛必須要修學佛菩提道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9 頁

14 第二節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 想要實證佛法又能學得快樂 必須瞭解三德 實證三德 已實證三德者 即是以如來藏為中心而成為菩薩僧 由如來藏 的進修而延伸成道種智 一切種智的分證 方是入地菩薩 講義綱要 一 略說佛菩提道所證三德 法身德 般若德 解脫德 二 三德只有二主要道 三德皆攝屬佛菩提道 其中之解 脫德具足含攝二乘解脫道 謂斷煩惱障之現行 亦斷 二乘聖人所不斷之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 非僅斷見惑 與思惑 三 藏傳佛教密宗 函蓋天竺坦特羅密教及西藏密宗 之本質 1.宗喀巴的二種道次第廣論 都是雙身法 2.密宗 非但不能使人成佛 亦不能使人證得解脫果 連世間 禪定 世俗神通都無法證得 更會使人沉墜三惡道 無量世流轉生死 受諸苦痛 我們接著進入第二節來說 佛法只有兩個主要道 再提 示諸位 想要實證佛法又能學得快樂 你必須要先瞭解三 德 要先實證三德 然而三德的實證 還是要以如來藏為中 心 然後從如來藏不斷地延伸出去 最後成就了一切種智時就 是成佛了 這樣去一步一步進修的人 才是菩薩僧 這已經不 是聲聞僧所知的了 第一點 我們先來談佛菩提道所證三德的大約內容 在這 裡沒有辦法講得很詳細 因為我們時間很不夠 這時已經是兩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0 頁

15 點 三 十 八 分 了, 我 們 才 講 這 麼 一 點 點 ; 後 面 有 一 些 比 較 不 重 要 的 部 分, 我 稍 後 將 會 只 是 讀 過 一 遍, 不 加 以 講 解, 留 待 以 後 出 書 時 再 補 作 註 解 因 為 這 一 節 所 講 的 內 容 對 諸 位 都 非 常 重 要, 這 可 以 讓 你 建 立 整 個 佛 菩 提 的 架 構 出 來 ; 有 了 整 個 架 構, 你 學 佛 時 就 不 再 茫 然 了! 那 時 你 將 會 知 道 學 佛 時 應 該 要 先 從 哪 裡 切 入? 從 哪 裡 入 手? 然 後 一 步 一 步 去 進 修 ; 聽 完 以 後 你 將 會 建 立 一 個 方 向, 也 有 了 整 個 次 第, 你 就 知 道 學 佛 的 路 該 如 何 走! 首 先 要 略 說 三 德 我 們 常 常 看 見 大 陸 拍 攝 的 片 子, 其 中 有 一 齣 古 裝 劇 這 樣 演 出 : 清 朝 有 個 皇 帝 名 叫 乾 隆, 他 很 喜 歡 附 庸 風 雅, 也 自 稱 在 學 佛, 想 要 讓 人 覺 得 他 好 像 很 懂 佛 法 的 樣 子, 所 以 他 就 把 內 眷 侍 者 叫 做 三 德 子 ; 文 獻 記 載 他 的 祖 父 康 熙 也 有 一 個 太 監 內 侍 者, 名 稱 也 叫 作 三 德 子 ; 其 實 不 論 是 哪 個 三 德 子, 他 們 連 一 德 也 無 而 康 熙 與 乾 隆 皇 帝 呢? 他 們 同 樣 是 連 一 德 也 無 ; 因 為 清 朝 的 皇 帝 們 全 都 是 精 修 藏 傳 佛 教 雙 身 法, 全 都 落 在 意 識 境 界 中, 當 然 是 一 德 也 無 的 那 我 們 且 來 說 說 這 三 德, 等 我 講 解 完 了, 諸 位 就 會 知 道 他 們 確 實 是 沒 有 三 德 先 來 談 法 身 德 : 阿 羅 漢 不 知 道 真 正 的 法 身, 但 他 們 自 以 為 有 證 得 法 身, 因 為 他 們 誤 會 五 法 為 身 的 真 義 了 法 身 是 以 五 法 為 身, 是 哪 五 法 呢? 是 戒 身 定 身 慧 身 解 脫 身 解 脫 知 見 身, 而 這 五 法 以 什 麼 為 身? 以 如 來 藏 為 身 因 為 如 果 不 是 有 著 如 來 藏 常 住 不 壞, 就 不 可 能 有 這 五 法, 那 麼 如 來 藏 也 就 不 能 稱 為 法 身 了 ; 因 為 若 是 沒 有 如 來 藏, 連 五 陰 十 八 界 都 不 可 能 存 在 了, 何 況 能 有 這 五 分 法 身 呢? 所 以 戒 定 慧 解 脫 解 脫 知 見 身 這 五 法, 都 是 以 如 來 藏 為 身, 所 以 法 身 就 是 如 來 藏 證 得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11 頁

16 如 來 藏 的 人, 就 知 道 這 五 法 都 要 以 如 來 藏 為 身, 才 能 存 在 及 作 用 阿 羅 漢 們 也 有 聲 聞 法 中 的 五 法 : 戒 定 慧 解 脫 解 脫 知 見, 可 是 他 們 這 五 法 所 依 的 如 來 藏 在 何 處? 不 迴 心 的 阿 羅 漢 們 並 不 知 道, 所 以 他 們 沒 有 法 身 德 大 家 都 知 道 佛 有 三 身 : 法 身 報 身 以 及 應 化 身 法 身 就 是 佛 的 第 八 識 無 垢 識, 還 在 因 地 時 就 稱 為 阿 賴 耶 識, 又 名 如 來 藏 ; 成 佛 的 時 候 這 個 如 來 藏 就 改 名 為 無 垢 識, 這 就 是 佛 地 的 法 身 佛 的 法 身 能 夠 變 生 佛 的 莊 嚴 報 身, 在 色 究 竟 天 宮 解 說 一 切 種 智, 攝 受 諸 地 菩 薩 ; 那 就 是 三 十 二 大 人 相 八 十 種 隨 形 好, 一 一 好 又 各 有 無 量 好 的 莊 嚴 報 身, 這 是 佛 的 第 二 身, 稱 為 報 身 佛 陀 還 有 第 三 種 身, 稱 為 應 身 及 化 身 ; 應 身 是 說 祂 往 世 所 度 的 徒 弟 們, 在 人 間 道 業 成 熟 的 因 緣 時 節 到 了, 所 以 降 神 母 胎, 出 生 在 人 間, 這 就 是 應 身, 是 感 應 我 們 大 家 道 業 成 熟 的 因 緣 來 生 在 人 間 那 麼 世 尊 示 現 入 滅 以 後 呢, 就 以 化 身 來 感 應 有 緣 人, 所 以 直 到 現 在 仍 然 還 有 很 多 人 會 夢 見 釋 迦 牟 尼 佛, 或 者 在 定 中 得 到 佛 陀 的 召 見, 這 就 是 化 身 報 身 與 應 身 化 身 都 依 法 身 無 垢 識 而 出 生, 沒 有 法 身 就 不 會 有 報 身 以 及 應 身 化 身 ; 所 以 當 你 明 心 的 時 候, 發 覺 自 己 有 這 個 法 身, 也 會 發 覺 原 來 諸 佛 也 是 由 這 個 法 身 所 出 生 明 心 後, 你 知 道 法 身 何 在, 也 知 道 法 身 的 功 德 性, 知 道 法 身 在 因 地 就 已 經 有 本 來 性 自 性 性 清 淨 性 涅 槃 性 了, 那 你 就 知 道 四 種 涅 槃 的 本 質 都 不 是 修 來 的 阿 羅 漢 的 涅 槃 也 是 本 有 的 : 只 是 把 遮 障 涅 槃 境 界 的 煩 惱 修 除 掉, 而 使 原 有 的 涅 槃 顯 現 出 來 那 你 明 心 後 已 經 知 道 法 身 的 所 在 了, 這 就 是 第 一 分 的 法 身 德 ; 剛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12 頁

17 明心的七住位菩薩就有了這個法身德 只是還不圓滿而已 但 是不迴心的阿羅漢們並沒有證得這個自性法身 所以他們就沒 有這個法身德啊 明心的菩薩證得這個如來藏法身 就知道阿羅漢入了涅槃 以後 原來還是這個如來藏自住的境界 絕對寂靜 沒有絲毫 的六塵 六識 也不再出生任何一法 所以涅槃中是絕對寂靜 的 由此 菩薩就已知道 原來無餘涅槃裡面的境界就是這 他依自己現前當下的如來藏來看 看如來藏自己的境界 樣 把和如來藏同在一起的五陰十八界自己排除掉 來觀察自己 的如來藏單獨存在時的境界是如何 這時就會知道原來 阿羅 所以 菩薩知道阿羅漢入了 漢入了涅槃之中就是那個境界 涅槃以後是什麼境界 阿羅漢自己卻不知道 因為阿羅漢們沒 有證得涅槃中的本際 如來藏 而阿羅漢入涅槃以後卻是滅 了自己 自己都不存在了 又如何能觀察無餘涅槃中的境界 所以 我從實際理地來說阿羅漢沒有證得涅槃 原因是他們沒 有證得這個法身 所以他們沒有法身德 有了法身德 也觀察到五陰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 是與如 來藏和合運作的 就可以現前觀察如來藏與五陰不一不異 就 能住於中道而不會落到一邊去 不會像有些人說如來藏與五陰 是一 也不會像有些人說如來藏與五陰是異 不論他們說一或 說異 實際上如來藏與五陰永遠都是不一不異 不會被改變 而如來藏與山河大地也是非一非異 因為山河大地也是從如來 藏生 可是山河大地不等於如來藏 然後也可以觀察這個如來 藏 自己這個法身 一直都是不生也不滅 因為祂無始本有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3 頁

18 沒有一法能生祂 只有祂來生我們 所以祂永遠不會落到生的一 邊 也不落到滅的一邊 遠離生滅兩邊 當然就是中道了 再觀察這個如來藏不斷也不常 因為如來藏這個心永遠不 會斷滅 無始以來不曾斷滅 你明心後也是永遠無法找到祂會 斷滅的時候 也沒有任何一法可以斷滅祂 這時知道如來藏是 不斷的 而這不斷並不是等於常 因為 外道所說的常其實都 是無常 只是外道們並不知道 而這個如來藏也不是常 因為 祂有種子不斷地在流注 種子不斷流注也就是功能不斷在出 現 功能既然不斷地出現 而功能不是常 是會演變的 所以 又叫作非常 那就是說 如來藏心體不斷 而心中所含藏的種 子不常 同時具有不斷亦不常的功德 成就了中道的正理 當 然就離開斷常兩邊了 所以當你證得如來藏的時候 你可以從很多很多的面向去 觀察這個如來藏永遠是中道性的 從此以後你不會再落在兩邊 中的一邊 或是具足兩邊而離開中道 永遠是處於中道而兼顧 到兩邊 可以不離開兩邊就處於中道 如果有人是要離開兩邊 才能處於中道 那就不是真正的中道了 那就是悟錯了 就是 意識思惟所得而不是親證中道 這樣的中道觀行實證所產生的 智慧 就是實相般若智慧 這時就表示你明心以後已經有了般 若德 這時 如果你是個畫家 那麼你畫完一幅畫 在落款的 時候 可以寫上二德子的名號 也可以刻一個 二德子 印章 蓋上去 你夠資格了 然後你再來觀察現在生死之中有沒有涅槃境界存在 你 將會觀察到 原來你正在生死輪迴當下 已經是住在涅槃中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4 頁

19 了 這可不是外道涅槃哦 因為這不是欲界中的境界 也不是 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中的境界 這五種境界正是外道所誤 會的涅槃境界 稱為五現見涅槃 都仍然是三界中的境界 都 還沒有超出無色界境界呢 而你所證的境界是如來藏自住的 境界 是三界外的境界 從來都不是三界中的境界 從來不是 五陰 十八界的境界 而且都不是想像的 它是你的自心現量 你可以觀察 我在生死輪迴當中 我的如來藏是涅槃的 是不 生不死 是不斷不常 是不生不滅的 我的如來藏自身是不來 不去的 祂本身就是涅槃 而我自己就住在如來藏中 說白一 點 所有的有情都在自己的如來藏中生活 因此所有的有情都 住在涅槃中 只是自己都不知道 都找不到涅槃 這個涅槃的實證就是解脫 這解脫的功德是可以實證的 你可以現前觀察到 這就是有了解脫德 阿羅漢入了涅槃的境 界 那個無餘涅槃中的境界 是在自己現前的五陰中就已經存 在的 當你能夠如此現觀時 就說你已經有解脫德了 到這時 當你的畫作畫好了 可以落款的時候 就可以改個名字叫 三 德子 就把 三德子 的印章蓋上去 你絕對夠資格 清朝 的皇帝如雍正 乾隆等人以及他們的侍者都是沒資格的 因為 他們連一德也無 這樣子 證了如來藏以後就有法身德 般若德 解脫德 這就是三德 只是不像諸地那麼具足 也不像佛地已經圓滿 但阿羅漢只有解脫德裡面的極少分 因為入了無餘涅槃以後 他自己五蘊已經全都不在了 怎麼能知道無餘涅槃裡面是什麼 呢 而他們生前也無法現前看到眼前的無餘涅槃中的境界 因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5 頁

20 為 他 們 都 沒 有 證 得 如 來 藏 ; 而 如 來 藏 獨 住 的 境 界 就 是 無 餘 涅 槃 的 境 界, 所 以 阿 羅 漢 們 的 解 脫 德 是 很 不 具 足 的, 他 們 對 涅 槃 的 所 知 而 產 生 的 解 脫 德, 根 本 沒 有 辦 法 與 七 住 位 菩 薩 的 解 脫 德 相 提 並 論 可 是 七 住 位 菩 薩 見 惑 斷 了, 思 惑 卻 還 沒 有 斷 呢! 就 能 夠 有 這 樣 的 解 脫 德, 是 阿 羅 漢 所 不 能 知 的 當 您 具 足 了 這 基 本 的 三 德, 次 第 進 修 以 後, 慢 慢 地 你 就 會 成 佛 ( 不 能 說 快 速 成 佛 啦! 只 能 說 慢 慢 地 會 成 佛 ), 因 為 要 三 大 阿 僧 祇 劫 但 是, 三 大 阿 僧 祇 劫 的 過 程 有 快 有 慢, 有 的 人 一 秒 中 就 過 一 大 劫, 有 的 人 修 完 一 大 劫 才 只 過 了 成 佛 之 道 裡 的 一 秒 鐘, 這 是 因 人 而 異 的, 也 就 是 長 劫 入 短 劫 或 是 短 劫 入 長 劫 的 意 思 ; 這 在 解 深 密 經 中 有 說, 現 在 我 們 且 不 談 它 ( 再 次 跟 大 家 說 明 一 下, 如 果 中 途 想 要 去 洗 手, 隨 時 都 可 以 離 席 ) 這 意 思 就 是 說, 三 德 是 成 佛 的 根 本, 而 三 德 的 根 本 卻 是 如 來 藏, 一 定 要 親 證 如 來 藏 以 後 才 能 獲 得 三 德 可 是 這 三 德, 把 它 們 歸 類 分 析 起 來, 卻 只 有 兩 個 主 要 道 : 一 個 是 佛 菩 提 道, 另 一 個 則 是 解 脫 道 三 德 的 解 脫 德 之 中 的 一 小 部 分, 就 是 羅 漢 道 所 修 的 解 脫 道 ; 可 是 佛 菩 提 道 函 蓋 了 三 德 的 全 部, 而 三 德 中 的 解 脫 德 也 具 足 含 攝 二 乘 人 所 修 的 解 脫 道 果 德 ( 也 就 是 斷 除 種 種 三 界 煩 惱 見 思 惑 的 現 行 ), 並 且 進 一 步 斷 除 二 乘 聖 人 所 無 法 斷 的 煩 惱 障 習 氣 種 子 的 隨 眠 所 以, 佛 菩 提 道 中 所 修 的 解 脫 道 不 是 只 有 斷 見 惑 與 思 惑 而 已, 同 時 還 要 斷 除 煩 惱 障 的 習 氣 種 子 隨 眠 ; 這 個 是 很 困 難 的, 這 要 花 很 長 很 長 的 時 間, 也 就 是 要 花 掉 將 近 二 大 阿 僧 祇 劫 才 能 完 成, 不 是 像 阿 羅 漢 的 解 脫 道 可 以 在 一 世 中 完 成 因 此, 二 乘 聖 人 所 證 的 解 脫 德 只 是 三 德 中 解 脫 德 裡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16 頁

21 面的一小部分 而三德全部都是含攝在佛菩提道裡面的 所以 佛菩提道是具足二道的 也就是函蓋二乘人所修的解脫道 以 及大乘人所修的解脫道及佛菩提道 函蓋了這二道 具足了這 兩個主要道的佛法實證以後才能成佛 而羅漢道只有修解脫 道 並且羅漢道的解脫道所完成的解脫實證 還只是三德中之 解脫德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假使您已經確實瞭解了這些內 容 您才有可能在這一世之中確實實證佛法 而不只是在外門 熏習知見及修集資糧而已 接著第三點 我還是要再一次的提醒諸位 您願不願意 被誤導呢 如果不願意被誤導 那接下來聽到我所講的內 容 您就不要生起煩惱 因為您已經是不想被誤導的人 可是 自古以來 誤導眾生的事卻是一直都存在著的 而誤導眾生最 嚴重的則是西藏密宗 又叫作 藏傳佛教 其實是喇嘛教 為什麼我要說藏傳佛教是誤導眾生最嚴重的宗派呢 是因為 他們的法 四灌 打從一開始的灌頂 就已經是用雙身法的理 念來為徒眾們灌頂的 當藏傳佛教的信徒跟喇嘛們做過結緣灌 頂了 真的想要投入藏傳佛教去修學時 那就要開始做第一灌 了 在第一灌要正式開始時 為您灌頂的上師要先做觀想 觀 想完成以後才為信徒灌頂 喇嘛要先觀想頭上有所謂的 佛 父 佛母 擁抱交合 要觀想交合已經達到至樂 性高潮 了 然後有了不淨物質從 佛父 佛母 的下體流出 喇嘛們說 那就是為您灌頂時必須的甘露 然後觀想那個不淨的物質流下 來以後 從正在觀想的喇嘛自己頭頂頂門灌進去 然後再觀想 從喇嘛的尿道出來 再觀想灌到受灌頂的徒弟頂門進去 這就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7 頁

22 是密宗正式入門的第一灌 初灌頂 無比清淨 出三界生死 而不在三界法中的清淨佛道 竟然需要這種欲界中的不淨物來 灌頂 這還能說是佛法嗎 稍微有世間智慧的世俗人一聽就知 道這是不是佛教了 何況是已經真正在學佛的人 竟會相信這 樣邪淫而且下流的藏傳佛教密宗 真是太荒唐了 說明過了 接著要請問諸位 您願意或不願意被作這 種灌頂 您如果不願意 就應該要很歡喜地說 哎呀 還好 我沒有上當 我今天終於知道內情了 可是喇嘛 上師在為您灌頂的時候 絕對不會把他觀想的內容事先告訴 您 這只是正式入門的第一灌 就已經是如此了 而他們修 鍊的拙火與氣功 以及盤腿時的跳躍功夫 其目的也全是為 了修雙身法作準備的 是為了在以後與異性徒弟交合時可以 住在長時間的淫樂中而不會洩精 才需要練這些功夫 其實 這些功夫都與佛法的實修完全無關 第二灌的細節我們且不 講它 因為道理是一樣的 不同的只是用年輕美貌的女人供 養喇嘛 喇嘛就在密壇中與女人或女人們交合 然後收集全 部不淨物 放入弟子的口中 使密宗弟子生起淫慾所以心喜 而生起樂受 這是第二灌的主要精神所在 然後第三灌時 女弟子就得跟喇嘛 男弟子就得跟女性上師真刀實槍上床實 修啊 所以師徒亂倫是免不了的 犯重戒而下地獄 也只是 時間遲早的問題罷了 至於第四灌 也就是跟那些師兄 師 姊一起在密壇中輪座雜交 每一個人都要與在場的所有異 性同修交合 而每一次交合時雙方都要達到性高潮 這個真 實的內容 可能是你們很多人不曾聽過的 這表示您雖然修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8 頁

23 學了藏傳佛教密宗 但是還沒有走到第二灌以上的階段 那 你就該慶幸說 還好 我今天已經先知道了 以上是實修的部分 至於密宗的學理部分 我們也得要說 一說 現在台灣與大陸都有很多人在修學宗喀巴的 菩提道次 第廣論 其中所說的中觀的理論都只是意識思惟所得的理 論 而且都是以六識論的常見思想作為中道的觀行內容 其實 都與般若中道實證的觀行無關 也與求證中道的觀行全然無 關 所以藏傳佛教所說的顯教理論部分 也全都是戲論而無關 佛法的教義 並且 兩岸所有修學宗喀巴 廣論 的團體 他 們都不講論中止觀的部分 他們都只講前面的三個大單元 後 面兩大單元的 止觀 部分全都不講 不講的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 教導者自己也不知道後面的止觀在講什麼 因為語詞很 晦澀 有許多的密語 他自己也讀不懂 第二種人呢 他是知 道其中的意思 但是不敢講 因為宗喀巴的 菩提道次第廣 論 後半部 超過五分之二 的內容所說的止觀 其中將近 一半的篇幅也是雙身法 而另一半的止觀內容也是全都導向雙 身法 只是為其中的雙身法來作準備的 可是 崇拜宗喀巴 而盲目跟隨修學廣論的人 有誰知道這些內情呢 我們今天把 它提出來 並不是誹謗 因為這是事實 藏傳佛教密宗永遠 無法否認的事實 所以 菩提道次第廣論 的止觀內容 是知 道的人不敢講 而不知道的人無法講 所以 菩提道次第廣論 的弘傳者 都只有講前面三大單元 後面止觀的部分都停下來 不講 如果是宗喀巴的 密宗道次第廣論 那就從頭到尾都是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19 頁

24 明講雙身法 像這樣的藏傳佛教密宗 您願意學嗎 假使您受 了菩薩戒 或是已受聲聞戒而出家了 學了宗喀巴的兩種 廣 論 以後 鐵定要下無間地獄的 因為那是嚴重毀破十重戒的 假使你受了五戒 學了雙身法 也是要下墮一般地獄的 如果 一般人學了雙身法而且與喇嘛上床實修了 那可是師徒亂倫 啊 因為一定要經過第三灌的師徒合修亂倫階段 才能繼續深 入修學藏傳佛教密宗 第四灌輪座雜交 而與其他的異性同 修一一合修 或是後來再個別邀約其他的密宗異性同修來合修 雙身法 但是還沒有師徒上床合修而完成第三灌以前 是不許 跟任何密宗異性合修的 但是第三灌 密灌 一定要師徒亂 倫 一定要跟異性上師上床合修 如此一來 師徒亂倫以後 即使是不受佛戒的人 還是得下墮三惡道 因為這是三界世間 法爾如是的因果律 誰都無法赦免誰 密宗施設了十四根本 戒 想要逃避這種因果律 說得冠冕堂皇 說那樣是在修證佛 法而完全無罪 命終之後還是得要下無間地獄 誰也赦免不了 他們 因為宣稱能赦免他們的往世大修證的大法王們 都已經 在地獄中了 我想諸位聽到這裡 應該已經確實知道藏傳佛教密宗的本 質了 如果您還是不相信 回家以後可以把宗喀巴的兩種次第 廣論 全都找來詳細閱讀研究 但是您先要有一把鑰匙 我們 把它簡稱為 達文西密碼 您閱讀之前必須要先知道它書中 的暗語意涵 比如說它講金剛杵 那是講男性的性器官 它講 蓮花或者講金剛鈴 講的是女性的性器官 講寶珠時 有時是 說男性的龜頭 有時是說女性的陰蒂 依此類推 您這樣把密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0 頁

25 碼套上去讀宗喀巴的兩種廣論 其中的雙身法內容就可以讀懂 了 不會再有絲毫的錯誤 譬如宗喀巴的二種 廣論 中所說 的種子 有時又稱為 界 卻不是佛法唯識學中所講的如來 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種子 他們講的種子 界 就是指男性精液 你們這樣把它套進去讀 就能讀懂其中的密意啦 我今天送給 你們 廣論 的達文西密碼了 大眾鼓掌 假使您手裡沒 有 密宗道次第廣論 因為藏傳佛教密宗常常有人辯稱沒有 雙身法這回事 所以我們已經把它貼上網作為證明了 您可以 46 上 成佛之道 網站 去讀 或是下載來讀 只要您把這個密 碼套上去 您就會讀懂其中的祕密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 很多人手上都有 只是不知道其中 的止觀是在講什麼 它的止觀部分 您也可以把這個達文西密 碼套上去讀 用這密碼一打開 哎呀 原來宗喀巴在講這個 哦 您就通了 那麼 要不要繼續再深入藏傳佛教密宗修學 呢 或者說 要不要讓您的另一半繼續學密呢 會不會因為雜 交而染上愛滋病呢 您就可以自己下判斷啦 作了正確的判 斷與決定 從此以後您就可以步上真正佛法的坦途了 待續 46 網址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1 頁

26 ( 連 載 十 一 ) 第 四 章 藏 傳 佛 教 應 成 派 中 觀 思 想 否 定 如 來 藏 之 主 要 論 點 第 一 節 藏 傳 佛 教 應 成 派 中 觀 以 意 識 為 結 生 相 續 之 識 一 意 識 結 生 相 續 有 諸 多 過 失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月 稱 宗 喀 巴 等 不 許 緣 於 五 取 蘊 生 我 見, 乃 是 認 取 五 取 蘊 能 作 用 見 聞 覺 知 中 之 五 識 及 意 識 自 性 為 真 實 ; 所 知 之 一 切 法 性 空, 唯 名 言 假 立 而 能 生 作 用, 是 藏 傳 佛 教 應 成 派 中 觀 的 主 要 邪 見 之 一 若 我 見 是 緣 於 五 取 蘊, 則 能 作 用 之 見 聞 覺 知 亦 屬 於 五 取 蘊 法 之 一, 應 予 破 斥 ; 若 斷 除 此 種 緣 於 五 取 蘊 之 我 見, 則 不 能 成 立 彼 等 樂 空 雙 運 及 性 空 唯 名 之 邪 見, 故 彼 等 必 須 極 力 維 護 離 表 義 名 言 取 境 之 意 識 心 為 本 住 法 ( 印 順 法 師 將 般 若 賦 以 性 空 唯 名 之 判 教, 以 及 細 意 識 不 壞 滅 相 真 如 常 住 之 說, 皆 源 於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22 頁

27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這種邪見而生 以下舉示彼等所說予以佐證 既離意識不許異體阿賴耶識 則所言阿賴耶者 是總於 內心明了分 特於意識立為阿賴耶 以是破心有自性 答他難時 說心雖非寔 實 能作所作皆應理故 許能 取後有之心是意識故 復許意識 是一切染淨法之所緣 故 不許外境之蓮華戒論師亦云 唯此意識 有與餘生結生相續之功能 如云 斷善根與續 離染退 死生 許唯意識中 此引俱舍為證 註1 宗喀巴於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中推崇意識心能取後有 是一切染淨法之所緣 又是結生相續之識 也就是主張意識是 實相心 是持種住胎出生五陰之心 能為諸法的本源 是可貫 穿三世之心 是可貫穿一切世間 出世間法之心 倘若真的如 是 意識理當不生不滅 於一切時 一切位均不可暫斷亦不可 滅失 否則各類法種必定散失 因果必定混亂 亦應本無今有 無因而有之各類不符現象界之果報將隨時出現於世人面前 然 而事實現見不然 這是一切修學佛法者所應理智面對之問題 學般若者皆應該仔細一一檢驗之 首先檢驗意識果真是結生相 續之識嗎 結生相續之識應該有哪些條件 才能具有因果不混 亂 果報體得以生起之法界功德 心中有了第一個檢驗主題 回到宗喀巴所舉蓮華戒所說來 加以檢驗 蓮華戒舉出 俱舍論 中 斷善根與續 離染退死 生 許唯意識中 三句偈 想要以此證明彼等主張意識具有與 1 註 宗喀巴疏 法尊法師譯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卷 7 成都西部印務公 司代印 頁 15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3 頁

28 餘生結生相續之功能的說法 是與 俱舍論 中所說相符的 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諸傳承者一向的作法 皆是僅於經句中或 者菩薩論著中斷取彼等想要的部分 或者捨棄不利於彼等之主 張者 不觀察前後文之整體意涵 以斷句取義的方式來粉飾及 包裹自身與經 論完全不同之法義 茲摘錄 俱舍論 中相關 之論句如下 斷善根與續 離染退死生 許唯意識中 死生唯捨受 非定無心二 二無記涅槃 漸死足齊心 最後意識滅 下人天不生 斷末摩水等 論曰 斷善 續善 離界地染 從離染退 命終 受生 於此六位 法爾唯許意識非餘 所說生言應知 亦攝初 結中有 死生唯許捨受相應 捨相應心不明利故 餘受 明利不順死生 又此二時唯散非定 要有心位必非無心 非在定心有死生義 界地別故 加行生故 能攝益故 亦非無心有死生義 以無心位命必無損 若所依身將欲 變壞 必定還起屬所依心 然後命終 更無餘理 又無 心者不能受生 以無因故 離起煩惱無受生故 註2 世親菩薩於尚未修學大乘法之前所造之 俱舍論 觀察 斷善根 續善根 離界地染 從離界地染而退時 命終時 受 生時等六位中之意識心法相 闡述意識於此六位中之相貌 應 當屬於有心位 不當屬於無心位 若此六位中屬於無心位時 有種種過失等 造此論當時 世親菩薩雖然還未信受大乘法 卻不是主張意識心不滅而能夠接續餘生之結生相續者 但藏傳 2 註 大正藏第二十九冊 阿毘達磨俱舍論 卷 10 第 55 頁上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4 頁

29 佛教應成派中觀師還是誤會了世親菩薩的論意而斷句取義 若 是如同蓮華戒 宗喀巴所局部引用而做的解釋 想證明意識有 結生相續之功能 世親菩薩於論中就不應說 最後意識滅 於有情臨命終時必定有意識存在 方能轉入正死位 若在滅盡 定 無想定等無心位中 必定無法捨壽進入正死位中 而意識 現前 進入正死位 最後意識還是壞滅而不存在了 死後必須 如來藏出生中陰身時 意識才會在中陰身中重新現起 當有緣 父母和合境界現前時 入胎之緣成熟了 仍必須有意識心存在 才能入胎 但是入胎受生時前生的意識同時斷滅 永遠不再有 現前的時候 以後出生而有的意識 已是依入胎而生的下一世 五色根為緣所生的全新意識 已非此世的意識了 由此緣故 證實命終位及受生位 必定要有意識存在 然而正死位及正受 生位 意識都已斷滅而不現前了 這才是 俱舍論 中世親菩 薩所說的正理 蓮花戒及宗喀巴都加以曲解而作錯誤的援引 意識既是會中斷 會壞滅之心 就沒有遍一切時都能作用的功 德 故在正死位 正受生位 住胎位初期數月中 都不存在而 無遍一切時作用的功德 既不存在 亦無遍一切時作用的功 德 焉有能力作為聯結餘生而有結生相續之功德 也就是說 世親菩薩當時雖然以小乘法之知見造 俱舍論 卻知道這些 道理 所以論中沒有絲毫之立論主張意識是常住法 是可以貫 穿三世結生相續之識 他的偈與論中都是如此說的 只是蓮花 戒與宗喀巴二人都讀不懂 俱舍論 引證了此論以後卻提出 了違背世親論意的說法 誤導了後世密宗諸大法王及顯教的印 順法師等人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5 頁

30 後來 世親菩薩隨著無著菩薩修學大乘法以後 對於意識 結生相續之說法 也是予以破斥的 這個事實也證明藏傳佛教 應成派中觀師們都誤會了世親菩薩偈與論的宗旨了 世親菩薩 於 攝大乘論釋 中是這樣解釋無著菩薩所造的 攝大乘論 無著菩薩 論曰 若有於此非等引地 沒已生時 依中 有位意起 染污意識結生相續 此染污意識 於中有中 滅 於母胎中 識 本識阿賴耶識 羯羅藍更相和合 若 即意識與彼 羯羅藍 受精卵 和合 既和合已依止此識 於母胎中有意識轉 若爾 即應有二意識 於母胎中同 時而轉 又即與彼和合之識是意識性 不應道理 依染 污故 時無斷故 意識所緣不可得故 五色根尚未生起或圓 滿 故尚不能有六塵存在 故意識所緣之六塵仍不可得 設和合 識即是意識 為此和合意識即是一切種子識 為依止此 識所生餘意識是一切種子識 若此和合識是一切種子 識 即是阿賴耶識 汝以異名立為意識 若能依止識是 一切種子識 是則所依因識非一切種子識 能依果識是 一切種子識 不應道理 是故 成就此和合識非是意識 但是異熟識 是一切種子識 世親菩薩 釋曰 非等引地 即是欲界 沒者 死也 染污意識 即是煩惱俱行意識 結生相續者 謂攝受自 體 此染污意識 緣生有為境 於中有中滅 言和合者 識與赤白 受精卵或胎身 同一安危 若和合識即是意識 依此復生所餘意識 是則一時二意識轉 謂所依止和合 意識 及能依止所餘意識 又和合識是意識性 不應道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6 頁

31 理 何以故 依染污故 時無斷故 謂此意識貪等煩惱 所染污 意為所依止 緣生有境故 是染污即此為依 名依染污 於此位中所依異熟不容染污 是無記故 此 和合識常 無間斷 任業轉故 意識所緣不可得故者 意識所緣明了可得 所謂諸法 此和合識無有如是明了 所緣 是故此識是意識性 不應道理 註3 無著菩薩於論中說 依中有位意起 染污意識結生相 續 結生相續 四字是指中有位時之意識 與捨報前之意識 是同一個 是由於結使而轉生到中陰身境界來 仍與生前所知 聯結而屬於同一個意識 也與生前所造業因聯結 因此說 染 污意識結生相續 綜觀無著及世親菩薩所造的本論及釋論 中 都未曾言此意識可以住胎而與餘生結生相續 故蓮花戒與 宗喀巴引作意識可以持種而指為未來世餘生的結生相續心 用 來證明意識是常住不壞的本住心 屬於曲解附會之說 由於尚 未證得解脫的中有境界染污意識仍有結使煩惱 也是與死前五 色根中的染污意識記憶相聯結 故中有位之有情認得捨報後已 壞之色身及親眷 經中世尊也說中陰 見所棄屍 云 此是 我前生之身 可以證明此一事實 無著菩薩論中最重要的反 證是 此染污意識 於中有中滅 世親菩薩並且重引一遍 又特地加上說明 此染污意識 緣生有為境 於中有中滅 說此染污意識是緣於生有 生前的人間五陰 作為所緣的境界 轉入中有而入胎以後就永滅了 意識雖然於中有位與生前的業 及記憶可以結生相續 然而入於母胎時中有身即同時滅失 此 3 註 攝大乘論釋 卷 3 大正藏第 31 冊 第 331 頁下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7 頁

32 染 污 意 識 即 隨 著 中 有 身 滅 而 滅 失 ; 既 然 意 識 已 滅, 必 定 要 待 後 世 五 色 根 具 足 的 因 緣 才 能 圓 滿 生 起, 故 在 住 胎 初 期 三 四 個 月 中 都 無 意 識 出 生 因 為, 本 識 造 色 所 成 的 五 色 根 尚 未 圓 滿 形 成 而 不 具 備 基 本 功 能, 故 無 六 塵 出 生, 此 時 雖 有 意 根 得 以 為 緣, 但 仍 缺 乏 六 塵 或 具 足 的 法 塵 為 緣, 意 識 仍 然 不 能 生 起 ; 在 後 世 意 識 未 能 生 起, 而 前 世 意 識 已 滅 之 狀 況 下, 住 胎 之 前 期 如 何 能 有 意 識 存 在? 不 存 在 的 意 識, 如 何 有 能 力 承 擔 結 生 相 續 之 功 德? 如 何 能 造 色 出 生 五 色 根? 如 何 能 出 生 五 塵 法 塵? 如 何 能 使 意 識 存 在? 又 入 胎 以 後, 倘 若 是 由 前 世 意 識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者, 必 須 是 沒 有 過 失, 才 可 說 是 由 意 識 與 餘 生 結 生 相 續 然 而, 從 無 著 菩 薩 於 論 中 所 說 及 世 親 菩 薩 之 釋 義, 都 說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者 若 是 意 識, 不 應 道 理 ; 有 諸 多 過 失 故 倘 若 入 胎 時 是 由 意 識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而 不 是 由 本 識 如 來 藏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則 住 於 母 胎 時, 名 色 就 應 該 是 依 止 住 胎 意 識 而 轉, 由 此 住 胎 意 識 造 色 而 出 生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識, 就 應 該 於 處 胎 前 期 每 天 了 了 分 明 而 知 自 己 處 於 母 胎 中, 亦 應 處 胎 後 期 及 出 生 以 後 都 有 兩 個 意 識 心 同 時 運 轉 : 一 個 是 諸 法 所 依 止 而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之 入 胎 住 胎 意 識, 另 一 為 能 依 止 住 胎 意 識 而 被 住 胎 意 識 所 生 之 意 識, 如 此 則 不 應 道 理 又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之 識 倘 若 具 有 意 識 的 體 性, 則 該 識 即 是 意 識, 乃 是 染 污 意 識, 原 已 依 止 染 污 之 意 根 故, 我 見 我 執 貪 等 煩 惱 必 定 相 應, 並 非 無 記 性 之 異 熟 心, 則 不 可 能 於 母 胎 中 安 住 而 無 煩 亂 ; 而 此 意 識 又 是 造 色 而 能 出 生 色 身 者, 既 能 了 知 諸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28 頁

33 法 則應能知如何造色 即應一切有情之色身皆是飽滿莊嚴 不應有殘缺不全 諸根不具足者 亦應都能清楚住胎而了知自 己何時以及如何造色的全部過程 則應當所有人皆無胎昧 然 而 現見事實並非如此 故說與羯羅藍和合而住胎造色之識絕 非有記性之意識 故與羯羅藍和合之識應是無記性之異熟識 本識阿賴耶識 方能無所偏黨 不擇善惡 如實依業種之內 涵親生諸般可愛與不可愛異熟果報 而為各各有情所各自承 受 無可逃逭 故說此能持胎住胎 結生相續之識 若屬有染 污之意識 不應道理 引證不成 又異熟識常 無有間斷 性屬無記而無偏黨 方得受持一 切善惡業種及無漏有為法種任運而轉 實現因果律 於捨報轉 入中陰時 乃至中陰滅而入胎執取受精卵 也就是羯羅藍 時都 能任運而轉 猶如長途急行之乘馬者棄一乘一 從無間斷 而 意識於眠熟 悶絕 正死位 無想天 無想定 滅盡定五位中 同皆斷滅故 註4 不是常無間斷者 不能持業種及諸法種任 運而轉 故與羯羅藍和合之識若具有意識性 不應道理 故說 入胎之住胎識非意識 意識之所緣乃是因緣所生法之六塵境 4 註 成唯識論述記 卷 4 大正藏第 43 冊 第 355 頁下 凡間斷者 共經部師有五位故 謂即無心睡眠 悶絕 無想 滅定 無想異熟 其大乘中命終 受生悶絕中攝故 此等諸位轉識不行 唯第八識相續不斷 瑜伽師地論 卷 13 大正藏第 13 冊 第 345 頁上 分位建立者 謂除六位 當知所餘名有心地 何等為六 謂無心睡 眠位 無心悶絕位 無想定位 無想生位 滅盡定位 及無餘依涅 槃界位 如是六位 名無心地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29 頁

34 界 而若說此意識與羯羅藍和合 又成為羯羅藍所依止之識 則其所緣為業種與所攝取之羯羅藍 其中無有意識出生必具之 所緣六塵或具足的法塵境界可得 此意識即不可能存在 故蓮 花戒 宗喀巴主張與羯羅藍和合之識是意識 不應道理 假如該和合識就是意識 則此和合意識應為一切種子之所 依止 也就是說 該和合意識所生之另一意識亦應同樣是一切 種子識 又若無一切種子識 如來藏異熟識 而唯有意識 則眼 等十八界種子功能必不得現行 業果必不得實現 是故 若該 和合識就是意識 又是持種識 該和合識住胎而出生了五色根 及六塵時 於住胎後期將會另生一意識 該後期所生之意識亦 應同樣具有持種及造色功能 方得同名為意識 則一身具二意 識 各能持種 各能造色 必將輾轉出生無量過失 故說與羯 羅藍和合而住胎造色之識絕非意識 蓮花戒與宗喀巴之主張不 應正理 若說一切種子識不應由他而生 則與羯羅藍和合之識 就是一切種子識 那麼此和合識就一定是阿賴耶識 經中世尊 已說母胎中最初期是一切種子阿賴耶識與羯羅藍和合並執受 5 之 註 有異執者 譬如藏傳佛教應成派 自續派等中觀師 緣於見 5 註 解深密經 卷 1 大正藏第 16 冊 第 692 頁上 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 墮彼彼有情眾中 或在卵生 或在胎生 或 在濕生 或在化生 身分生起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 展轉 和合增長廣大 依二執受 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 二者相 名 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 有色界中具二執受 無色界中不具二種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 阿賴耶識 何以故 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 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 何以故 由此識 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0 頁

35 取見而以不同之名稱主張和合識是意識 倘若說母胎中之和合 識是意識 成為一切種子識之所依 則所依止之因緣不是一切 種子識 能依之果識卻是一切種子識 不應道理 因此說 能 夠成就和合識功德者 只有一切種子識阿賴耶識 異熟識 並 非意識 蓮花戒與宗喀巴之主張不應正理 再者 若應成派中觀師月稱 蓮華戒 宗喀巴等 聲稱彼 所說者是細意識 此亦不應道理 若意識可有粗細多心 則眼 等五識亦應各有粗細多心 若意識多心中之細意識能住胎 則 眼識多心中之細眼識等亦應能住胎 六識體性相同故 同屬假 藉根塵二法為緣生故 同屬了境識故 如是 則應有六個細識 能夠各別與羯羅藍和合 則與現量不合 全違正義 故其細意 識說不應成立 故彼等所說之細意識實則仍應是阿賴耶識 只 因彼等已經主張不許有阿賴耶識 故而改以異名細意識而稱 之 本質仍是阿賴耶識 彼等如斯違於經量 現量而增上建立 具有阿賴耶性之細意識後 卻又辯稱沒有阿賴耶識 藉以迴避 自身尚未實證阿賴耶識的事實 詭辯自宗的法義勝善上妙 自 高於顯教及餘諸宗 實則處處邪謬 本質上只不過是凡夫所思 所說 都無勝善之處 又一切粗細意識皆是意法為緣所生 絕無例外 世尊於阿 含中說 意 法因緣意識生 所以者何 諸所有意識 彼一 切皆意法因緣生故 註6 此中 諸所有意識 五字已含攝一 6 註 雜阿含經 卷 9 大正藏第 2 冊 第 57 頁下 佛告比丘 眼因緣色 眼識生 所以者何 若眼識生 一切眼色 因緣故 耳聲因緣 鼻香因緣 舌味因緣 意法因緣意識生 所以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1 頁

36 切粗細意識 聖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是意法因緣所生之有生法 性 有生則必有滅 不是常而不間斷者 不可能具有無記性之 持種功德 亦不可能具有住胎造色之功德 意識依止染污之意 根而轉 必與我見 貪等煩惱相應 必定不屬於無記性心 則 不能忠實履行因果業種 亦不能無記而住胎 意識所緣者是所 取之一切六塵境界 並非業種 身根與器世間 故意識不能勝 任與羯羅藍和合而被羯羅藍所依止之使命 道理極成 主張意 識心能與餘生結生相續 不能免於無著菩薩 依染污故 時無 斷故 意識所緣不可得 三因之所破 故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 所說墮於無量過失中 意識能與餘生結生相續之說 理不應成 二 意識之一分明瞭分 仍然是意識 月稱 宗喀巴等不許意識以外另有一心體稱為阿賴耶識 故主張意識心中有一分明瞭分 是離於語言文字而能取境者 將此意識中之一分功能立為阿賴耶識 也就是主張 阿賴耶識 僅是由意識中之一分 彼等稱為細意識 假名安立而說 故 應成派中觀以其虛妄想而說彼 細意識阿賴耶識 非實有 故無自性 卻又說 雖然非實有 能作與所作皆得成立 這樣 的說法仍應該再予以檢驗 由意識之一分心相假名而說阿賴耶 識 也就是彼等所說之細意識 此細意識能夠持種入母胎與羯 羅藍和合 而被羯羅藍所依止 是否理上可無過失 月稱 宗喀巴所說的細意識 是意識心中的一分明瞭分 這個明瞭分其實只是意識心的證自證分 屬於意識心的五別境 者何 諸所有意識 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 是名比丘眼識因緣 生 乃至意識因緣生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2 頁

37 心所法所成就的功能 並非心體 如何能夠建立為心呢 故不 可建立為細意識 明瞭分既然只是意識心的五別境心所法的功 能 不是心體 當然不具有持種 造色的功能 即無可能是結 生相續的住胎識 亦無可能是與羯羅藍和合之識 亦無可能製 造五色根而使生死相續 結生相續 心所法不能擁有大種性自 性故 唯有心體方能擁有大種性自性而能與色法羯羅藍和合為 一故 擁有大種性自性的心 才有能力造生色身及受持一切種 子 才能成為結生相續的心故 假如細意識能夠入母胎成為和合識 祂在未入母胎前就應 該具有與色法和合之功德 那麼該細意識應該即是造身識 持 身識 應是在意識出現之前就已存在 不該是由意識細分出來 的 也因為人間意識是造身識入胎出生了五色根及六塵以後才 能出生的生滅心 又細意識既然是由意識之一分假名而說 應 該是同一意識心之體性 而世尊說諸所有意識皆意法因緣生 既是因緣所生法 必定隨緣缺而滅 則中陰身入胎而使微細根 身及意識斷滅時 細意識亦應同時斷滅 即無可能成為住胎識 而與羯羅藍和合而住 不可能成為結生相續而聯貫三世的心 又眠熟位稱為無心睡眠位 也就是意識心斷滅不現前 故 而稱為無心位 彌勒菩薩於 瑜伽師地論 中說 若遇不生 心因緣故 心則不生 名無心地 轉識滅故 名無心地 註 現法中 於眠熟無夢時 意識心缺意根作意之因緣故 7 不現前 故吾人眠熟無夢時不覺不知 現代醫學界研究者亦證 明 人類每天之睡眠正常狀況約有兩小時之無夢沉睡期 既言 7 註 大正藏第 30 冊 瑜伽師地論 卷 13 第 345 頁上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3 頁

38 沉 睡 無 夢, 此 時 就 連 夢 中 之 獨 頭 意 識 亦 不 現 前 ; 當 意 識 不 現 前 時, 則 從 意 識 細 分 的 細 意 識 必 定 隨 著 不 現 前 倘 若 細 意 識 是 和 合 識, 則 必 是 持 身 識 ; 則 於 眠 熟 位 中 細 意 識 不 現 前 時, 身 根 必 定 敗 壞, 猶 如 壽 命 終 了 時 本 識 不 執 受 身 根 後 隨 即 爛 壞 一 樣 現 見 人 人 夜 夜 皆 有 睡 著 無 夢 的 粗 細 意 識 皆 不 現 前 時, 身 根 卻 不 隨 著 意 識 不 現 前 而 敗 壞, 故 知 必 定 另 有 非 意 識 所 攝 的 識 體 是 持 身 識, 於 眠 熟 悶 絕 等 五 無 心 位 中, 仍 然 持 身 令 不 敗 壞, 故 細 意 識 不 是 持 身 識 細 意 識 既 然 於 現 法 中 已 經 證 明 不 是 持 身 識, 不 具 有 大 種 性 自 性 的 造 色 功 能, 則 不 能 入 母 胎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故 非 和 合 識, 故 月 稱 與 宗 喀 巴 所 說 錯 誤 ; 又 意 識 於 中 有 入 胎 時 永 滅, 則 附 屬 於 意 識 之 細 意 識 必 然 隨 著 意 識 滅 而 同 滅 倘 若 藏 傳 佛 教 應 成 派 中 觀 諸 傳 承 者 與 修 學 者, 主 張 細 意 識 與 意 識 不 是 同 一 識 體, 故 不 隨 著 意 識 滅 而 滅, 則 彼 等 所 謂 入 胎 結 生 相 續 之 細 意 識, 必 然 是 意 識 以 外 之 另 一 識 體, 則 不 應 主 張 此 細 意 識 是 從 意 識 中 細 分 而 出 者, 亦 不 應 追 隨 宗 喀 巴 所 說 離 意 識 外 無 有 異 體 名 阿 賴 耶 識 的 邪 見 所 以, 必 定 有 阿 賴 耶 識 執 持 身 根 業 種 入 胎 結 生 相 續 故, 得 使 三 世 因 果 不 混 亂 以 及 不 墮 於 外 道 斷 見 中 故 知 藏 傳 佛 教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只 因 不 能 親 證 阿 賴 耶 識 而 不 信 受 佛 語, 另 創 細 意 識 常 住 說, 指 稱 可 以 持 業 種 入 胎 結 生 相 續, 由 是 當 知 其 道 理 不 得 成 立 又, 假 如 細 意 識 是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月 稱 宗 喀 巴 等 人 所 說 住 母 胎 中 之 和 合 識, 說 是 能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而 造 生 色 身 之 識, 則 此 細 意 識 必 定 是 實 相 心, 得 以 與 餘 生 結 生 相 續 故, 能 住 胎 造 色 而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34 頁

39 出 生 萬 法 故 ; 倘 若 如 是, 能 夠 細 分 出 一 分 細 意 識 之 意 識 本 體 更 應 該 是 實 相, 因 為 月 稱 宗 喀 巴 說 細 意 識 是 由 意 識 之 一 分 明 瞭 分 而 有 故 ; 則 實 相 有 二, 違 背 實 相 絕 待 之 理, 亦 違 背 現 量 至 教 量 比 量 又 意 識 既 是 實 相, 而 意 識 乃 是 藉 意 法 為 緣 所 生, 故 意 根 與 法 塵 亦 應 是 實 相, 意 識 由 阿 賴 耶 識 心 體 藉 彼 二 緣 所 生 故, 意 根 及 與 意 根 相 應 之 法 塵 皆 先 於 此 意 識 而 有 故, 則 實 相 應 有 四, 更 是 違 背 實 相 絕 待 之 理 引 申 據 實 而 說, 則 五 塵 亦 應 是 實 相, 法 塵 不 離 五 塵 故, 法 塵 由 五 塵 所 顯 故 ; 則 五 色 根 亦 應 是 實 相, 五 塵 藉 五 色 根 為 緣 而 出 生 故 ; 則 成 為 實 相 眾 多, 全 違 實 相 絕 待 唯 一 之 理 ; 若 真 如 是, 則 藏 傳 佛 教 應 成 派 中 觀 所 說, 應 有 眾 多 實 相, 皆 是 古 今 一 切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之 所 未 知 未 解 未 說 者, 則 實 相 不 是 唯 一, 違 反 三 界 唯 心 萬 法 唯 識 之 聖 教 與 理 證 又 實 相 者 必 是 常 住 不 壞 之 法, 持 一 切 法 種 故, 唯 有 無 生 亦 無 滅 之 法 才 是 實 相, 意 識 自 身 及 從 其 細 分 出 來 之 細 意 識, 皆 非 無 生 無 滅 之 本 住 法, 故 知 皆 非 實 相 心 又 實 相 無 相, 亦 須 永 無 意 識 心 相, 方 得 稱 為 無 相 之 相, 才 是 實 相 ; 今 者 應 成 派 中 觀 所 說 之 細 意 識 則 有 能 取 境 之 心 相, 具 足 三 界 心 相, 並 非 無 相 法, 又 是 有 生 有 滅 可 壞 之 法, 夜 夜 眠 熟 時 即 告 暫 斷, 故 意 識 及 細 意 識 不 是 實 相 意 識 緣 於 有 生 之 五 塵 而 有 色 聲 香 味 觸 相, 五 根 則 有 眼 耳 鼻 舌 身 等 色 相, 皆 是 有 生 有 滅 可 壞 之 法, 都 不 是 實 相 之 法, 依 於 五 根 五 塵 而 起 的 粗 意 識 細 意 識 當 然 更 無 可 能 是 實 相 無 著 菩 薩 與 世 親 菩 薩 早 已 於 攝 大 乘 論 及 攝 大 乘 論 釋 中, 破 斥 此 類 誤 將 阿 賴 耶 識 以 異 名 立 為 意 識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35 頁

40 者 ; 而 宗 喀 巴 一 方 面 攀 附 無 著 菩 薩 為 其 理 論 車 軸 之 一, 然 而 卻 處 處 墮 於 無 著 菩 薩 所 破 之 邪 見 中, 其 於 佛 法 正 見 之 無 知 與 愚 癡 可 見 一 斑 倘 若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計 著 意 識 之 一 分 明 瞭 分 為 細 意 識 我, 假 名 為 阿 賴 耶 識, 而 說 此 細 意 識 我 能 持 業 種 入 胎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而 結 生 相 續 ; 則 此 細 意 識 我 既 是 由 意 識 之 一 分 細 分 而 得, 然 意 識 攝 屬 識 蘊, 為 五 蘊 中 法, 則 細 意 識 我 理 當 是 即 蘊 我, 仍 屬 識 陰 所 攝 的 生 死 法, 無 可 狡 辯 而 識 蘊 無 常, 非 常 非 實 有 性, 此 建 立 之 細 意 識 即 成 生 滅 法, 故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此 計 不 應 道 理 若 說 細 意 識 我 能 持 業 種 入 胎 結 生 相 續, 則 此 細 意 識 我 應 是 常 住 不 壞 之 法 ; 若 我 常 者, 無 有 變 異, 方 是 常 法 之 相 ; 而 應 成 派 所 計 著 之 細 意 識 我 倘 若 無 變 異, 則 將 有 其 不 應 道 理 之 處 : 一 者, 我 是 常, 則 我 不 應 有 生 老 病 死, 不 應 此 世 是 人 他 世 是 天 或 者 傍 生 等 二 者, 此 我 是 常, 必 屬 異 熟 性 無 記 性, 則 於 現 法 中 不 應 隨 於 愛 非 愛 境 界 而 有 苦 樂 喜 愛 厭 惡 等 變 異 受, 也 不 應 隨 於 貪 瞋 等 煩 惱 而 有 心 行 之 變 異 此 常 我 不 應 受 喜 樂 所 饒 益, 也 不 應 受 諸 煩 惱 所 染 污, 亦 不 應 因 饒 益 或 染 污 而 行 任 何 如 法 之 清 淨 行 或 者 不 如 法 之 染 污 行, 則 於 現 法 中 當 與 染 污 行 清 淨 行 皆 不 能 相 應 既 然 如 是, 此 細 意 識 常 我 與 當 來 世 之 可 愛 或 不 可 愛 異 熟 果 報 身, 應 皆 無 任 何 因 緣, 自 能 持 種 又 能 檢 查 簡 擇 故 ; 因 此 應 成 派 中 觀 計 著 細 意 識 我 能 持 業 種 入 母 胎 結 生 相 續 之 說 邪 謬, 道 理 極 成 ( 註 8 ) 8 註 此 段 辨 正 參 考 大 正 藏 第 30 冊,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65, 第 659 頁 上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36 頁

41 若 說 細 意 識 我 僅 是 假 名 而 說, 則 同 於 緣 諸 蘊 假 立 之 即 蘊 我, 此 假 立 之 即 蘊 我 並 非 實 有, 非 常 非 一 非 實 有 性, 諸 蘊 無 常 故 ; 此 乃 是 一 切 修 學 佛 教 正 法 者 首 要 斷 除 之 我 見 窠 窟, 號 稱 最 勝 妙 之 應 成 派 中 觀 竟 然 無 智 而 不 能 知 此, 令 人 深 覺 意 外 若 此 細 意 識 我 是 實 有 而 非 名 言 施 設 有, 則 應 可 實 證 ; 然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始 自 佛 護, 中 如 月 稱 安 慧 寂 天, 末 如 阿 底 峽 宗 喀 巴 印 順, 都 無 人 實 證, 無 人 能 予 以 宣 揚, 顯 示 彼 等 所 建 立 之 細 意 識 為 施 設 法 而 非 實 有 法 性 空 唯 名 ; 既 是 施 設 法 之 純 屬 名 言 而 非 可 以 實 證 之 法, 即 是 假 名 施 設 之 非 佛 法, 即 屬 戲 論 而 非 般 若 中 道 觀 彼 細 意 識 我 既 非 實 有 唯 名 無 法, 既 非 常 住 法 實 有 法, 不 可 知 亦 不 可 證, 就 不 是 實 相 法, 又 怎 能 持 業 種 入 母 胎 與 羯 羅 藍 和 合, 成 為 羯 羅 藍 之 所 依 止 而 增 長 成 就 蘊 處 界 諸 法? 因 此, 應 成 派 中 觀 師 月 稱 宗 喀 巴 等 所 妄 計 之 細 意 識 我 說 為 常 住 法, 所 說 不 能 成 就 ; 其 謂 細 意 識 我 能 取 後 有 能 結 生 相 續, 所 說 亦 不 能 成 就, 道 理 極 成 ( 待 續 )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37 頁

42 連載九 陸正元老師 第三章 藏傳佛教外道不懂佛法中的真實祕密 法教 世尊於二千五百年前 見此界的有緣眾生努力求取解脫 探尋真理 福德因緣已臻成熟 乃至有人能證得非想非非想處 定 然而卻欠缺能夠斷我見 斷我執的出世間智慧 故無法出 離三界生死繫縛 更無法實證現象界背後的真理 第八識阿 賴耶識如來藏的本來無生無死涅槃境界 以是之故 應緣降生 而示現八相成道 出世弘揚佛道 應眾生之根器 三轉法輪而 1 2 有五時三教之示現 完整的教導學人有關宇宙 及生命 根源之 真實義理的奧祕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也就是指一切 有情眾生都有的真實心 第八識如來藏 以及依此 真實心 1 宇 即空間 指東 西 南 北 上 下 東南 東北 西南 西北等 十方 宙 即時間 指過去 現在 未來等三世 宇宙 亦稱為世間 2 包括色法以及心法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8 頁

43 而能次第成就解脫道乃至佛菩提道 使有緣佛子皆能如說修證 成就 佛法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 但所入 所證的真理永遠只有 一個 絕對無二無三 因此 世尊及十方世界諸佛所證必定是 佛佛道同 無有差異 三賢十地以及等覺 妙覺位之菩薩 如 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地藏王菩薩 維摩詰菩薩 馬鳴菩薩 以及 龍 樹菩薩 無著菩薩 世親菩薩 玄奘菩薩等諸大菩薩 無非是 於實證此一真實菩提心後 方能發起般若智慧 依次第於佛菩 提道上精進 由實證總相智 別相智而漸至地上菩薩之道種 智 所開示之佛法雖因各個菩薩之道種智證量而有深淺不同 但皆不離此一切有情眾生各各本具之菩提心而說 故絕對不會 有相背離之處 只有法的廣狹深淺的不同 已明心見道得本覺 智之三賢位以上的菩薩 乃至十方諸佛皆會認同此一事實 最為愚癡障重的可憐者 應屬福德因緣尚未圓熟之藏傳佛 教學人 如達賴 多識 等六識論者 都屬我見 我執堅固 於正法難遇 難信 難入 只能不斷在外法上摸索 將見不得 人之藏傳佛教男女淫合的雙身邪法當作祕密教法奉行及弘 傳 卻對佛法中所說法界真相的真實祕密教無知 即使聽聞真 3 善知識法語之後 仍然如癡如盲無法理解諸聖法教 卻又慢心 深重 堅執阿底峽 佛護 月稱 宗喀巴等凡夫之錯誤知見 扭曲 世尊開示之諸經意旨及諸大菩薩 包括聖龍樹菩薩 之論 意 誤會偏執中觀或唯識法義 妄加評論 更妄言無有本來自 3 如 平實導師開示法語已流通十餘年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39 頁

44 在的第八識真實心 如是論點分明是惡取空 無因論之斷見外 道 卻又執著無常虛妄之意識心為貫串 貫通連結 三世之根本 說 成佛不是意識的斷滅 而是意識轉為淨識 即佛的遍 知智體 ( 破論 p.290~291)可見多識喇嘛仍是具足斷見及常 見的外道凡夫 藏傳佛教喇嘛們認為佛法的根本為 一切萬法 無自性 卻妄想透過虛妄之意識修學灌頂 觀想 誦咒 五 肉 五甘露 息增懷誅及修鍊所謂的寶瓶 捷足 寶劍 遣 使 遁地 隱身 如意樹和國政等八大悉地 及沉溺於樂空 雙運等無自性的世間虛妄無常之法中 誑言能夠迅速圓滿福德 智慧兩種資糧而成就佛道 正是 世尊訶責為 煮沙欲成嘉饌 之魔眷屬者 茲略整理佛法與藏傳佛教外道法之根本差異處 對照比較 如下 一 A 三乘佛法皆是依 世尊所親證宇宙 生命及圓滿成就 三世因果的根本因 一切有情眾生無始以來 各自 皆有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實法而說 而建立 由於實證 此 從來不分別六塵 卻是世間萬法根本 之如來藏 方能稱為證得 根本無分別智 B 藏傳佛教外道所依之中觀應成派 則是否認第八識如 來藏的存在 依於觀察因緣所生諸法 外在現象 的虛 妄 無自性而建立 因否定法界之根本因 第一義 諦 如來藏 故只能在外在現象上妄生情解而說 為佛法 同於依 牛有角而建立兔無角 之觀念 與 一般世間學者以觀察世間現象而建立的各種思想 主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0 頁

45 義 原理 世間法則等等並無二致 所說皆言不及義 第一義諦 皆是世間戲論 與法界根本因實相般若 之實證毫無關係故 其所謂證得 根本無分別智 皆 屬妄語 戲論 又因為藏傳佛教喇嘛 上師 活佛們 都找不到根本心 知道無法只依緣起性空建立三世因 果 故執取意法為緣而生的生滅法 意識心 為真實 不壞我 誤認為意識可貫串三世因果 正是深執與一 般凡夫相同顛倒見的常見外道 4 二 A 佛法之根本 第八識如來藏 指的是 背塵合覺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本覺心 向來遠離六塵覺觀 從 來不與善惡 煩惱相應 常處大定 不出不入 執藏 善惡業種 隨順因緣而出生眾生應受之異熟果報 以 致流轉三界六道或成就解脫道乃至佛菩提道 B 藏傳佛教外道的根本 意識心 一向是合塵背覺 由意根 法塵相觸才會出生 其本質是與六塵境界相 應的生滅心 常與六種根本煩惱與二十種隨煩惱相 應 正是造作生死輪轉塵勞的根本 故意識心絕非如 來藏心 不能取代如來藏心 意識心是由如來藏展轉 出生之虛妄生滅法 且兩者體性完全不同故 三 A 二乘解脫道的次第是二乘人經由思惟觀行 了知包括 4 背塵合覺 之真義 請詳見 平實導師著 楞嚴經講記 並非與警覺 不昧的覺知心妄覺相合 覺知心的離念靈知屬於妄覺而永遠不離六塵 與塵相合而非 背塵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1 頁

46 色 身 意 識 等 五 蘊 十 八 界 的 虛 妄 無 常 苦 空 無 我 後, 斷 除 我 見 而 證 入 初 果 ; 然 後 次 第 斷 除 對 我 與 我 所 的 貪 愛 執 著, 逐 步 遠 離 並 斷 盡 思 惑 煩 惱 成 為 阿 羅 漢 捨 報 後 不 再 現 起 蘊 處 界 諸 法, 滅 盡 一 切 粗 細 意 識, 唯 餘 無 始 來 本 不 生 滅 之 如 來 藏, 永 遠 處 於 無 意 識 無 六 塵 境 界 的 涅 槃 寂 靜 中, 稱 之 為 無 餘 涅 槃 界 B: 藏 傳 佛 教 外 道 的 涅 槃, 卻 是 指 意 識 暫 時 不 生 起 妄 念 是 有 生 有 滅 的 欲 界 境 界 ; 雖 口 說 意 識 是 因 緣 所 生 無 自 性, 卻 完 全 不 肯 放 捨 意 識 我 及 六 塵 境 界, 要 以 意 識 我 永 享 雙 身 法 欲 界 粗 大 淫 樂, 正 是 世 尊 訶 責 為 流 轉 生 死 之 因 的 外 道 五 現 涅 槃 中 最 低 層 次 的 欲 界 外 道 見 涅 槃 法 ; 眾 生 若 依 藏 傳 佛 教 之 法 而 修, 不 但 無 法 斷 我 見 無 法 真 實 解 脫, 反 而 將 更 堅 固 流 轉 生 死 難 有 出 期, 永 遠 與 涅 槃 的 實 證 絕 緣 四 A: 大 乘 佛 菩 提 道 的 根 本, 是 依 於 如 來 藏 之 真 如 體 性 ; 要 以 虛 妄 生 滅 的 意 識 見 聞 覺 知 性, 找 到 此 不 生 不 滅 不 垢 不 淨 不 增 不 減 不 來 不 去 的 真 實 心, 才 能 生 起 中 道 實 相 的 般 若 智 慧, 而 能 了 知 包 括 意 識 意 根 色 身 器 世 間 等 萬 法 皆 由 如 來 藏 根 本 因 而 生 ; 然 後 依 此 心 之 無 我 性 及 無 量 功 德 性, 可 於 世 出 世 間 法 的 修 證 中, 於 內 於 外 皆 無 恐 怖, 始 能 放 下 對 意 識 意 根 等 虛 妄 法 的 執 著, 由 於 證 悟 如 來 藏 後 轉 依 如 來 藏 的 本 來 自 性 清 淨 涅 槃, 並 一 一 體 證 其 中 所 含 藏 無 量 種 子 的 功 德, 方 能 逐 漸 圓 滿 成 就 解 脫 道 及 佛 菩 提 道 所 以, 找 到 如 來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42 頁

47 藏之證悟菩薩 才能真正安住於如來藏之無我性 本 來自性清淨涅槃性 而次第成就總相智 別相智 道 種智 乃至究竟一切種智 B 藏傳佛教外道因無法實證如來藏 故而加以否定 不 知如來藏是因果成立之根本 不知般若智慧乃是要親 證如來藏才能生起 並且誤會及淺化般若 謂般若只 是說一切法無自性 所說同於斷見外道的無常故空 又誤以為眾生顛倒見所知的世俗法為世俗諦 一切法 空無自性為勝義諦 故在世間法 有 中知其緣起無 自性時即自謂為已證中道 如是見解其實完全是落在 世間法之戲論上 只是以一番扭曲轉折之說詞而自欺 欺人罷了 究實而言 彼等不僅我見及我所見不斷 而其所建立之一切 密法 亦皆只是依凡夫意識心之 虛妄想像而施設的戲論境界 妄自以為只要不斷強化 意識意念所建立之自心妄想境界 即可將此虛妄法轉 變成真實法 與三乘菩提的實證全然無關 又因無般 若智慧為依憑 恐懼意識在睡著及死亡等各種狀況時 會消失而無所依止 故妄想建立遷識法 中陰身救度 法 等違背真實事理之荒謬修法 背棄真正的佛法 修證 更欺誑眾生說可以虛妄無常的氣功 性交而 即 身 成就佛道 或於死亡 中陰 轉生時即可成就法 報 化三身 多識喇嘛等藏傳佛教行者 自以為修學 及受持依外道妄想所建立之 密法 金剛戒 等惡 法 可不受惡業果報 然其所作所為皆只是愚不可及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3 頁

48 又自誤誤人之舉 不但無法成就佛道 終將因自家如 來藏的如實反應所造業因 而於當來世自受三惡道之 不可愛異熟果報 本章將透過佛菩薩諸經論開示之正理 來檢驗達賴 多識 等之邪見 讓大眾見識藏傳佛教喇嘛們是如何極盡所能來歪曲 佛教正法與正理 完全以各種外道法套用佛法名相來誤導眾 生 讀者細讀本文後 將可明瞭佛法與藏傳佛教外道法之間的 截然不同 更祈願今世後世之四眾佛子 皆能因此而不再受騙 上當 有心修學佛法者 包括藏傳佛教諸學人 皆能不為藏密喇 嘛教邪法所惑 得以順利的成就佛道 第一節 宇宙生命的實相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第一目 佛法 一切世出世間法的根本 如來藏 法界的根本真理 實相 只能夠是獨一無二的 世尊正是 為了宣說此一究竟真實理而出興於世 讓眾生可以依之成就解 脫或佛菩提 絕非只是像哲學思想的學術理論 都是在意識心 的現象境界上 透過意識思惟臆想而有各種支派及各自的學 說 玄奘菩薩於西天及中土設無遮大會 矗 真唯識量 大法 幢 無有能推翻者 只因其理正真如實故 平實導師於所著 真 實如來藏 及其餘諸書中 亦同樣依此正理而宣說佛法所闡述 的宇宙生命的實相 是故不論今時或後世亦皆無有能推翻者 諸佛菩薩於諸經論中明說暗喻 無不處處直指真心 並說 此真心如來藏是一切有情生命的根源 是一切有情所造善惡業 因果的主體 已證悟而具慧眼者皆可親見並體驗此真如法性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4 頁

49 而此真如法性於一切處 一切時皆恆常自在 然無智之人卻視 之如盲 有眼不見 茲摘錄下列數段 佛陀及彌勒菩薩所開示 之經論 以證明世出世間法的根本 一切諸法的實相 就是本 來自在的如來藏心 阿賴耶識 首先舉中觀諸派所認同之般若部經典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 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 12 世尊開示云 復次 須菩提 如來因般若波羅蜜多故 如實了知無量 無數眾生離恚心 云何如來知眾生離恚心耶 須菩提 所謂了知心法無二 從真實生 是故 如來因般若波羅 蜜多故 能知無量無數眾生如是離恚心 已說明般若智慧之出生 是要如實了知所有一切眾生皆有相同 無二 從來不與瞋恚相應之 離恚心 一切心法皆是真實存在 的如來藏所出生的 並非僅是在說粗淺的因緣所生諸法無自性 再如本緣部之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卷 8 觀心品第十 中 佛如是云 善男子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 不能 觀者究竟沈淪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 五穀 五果從大地 生 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 有學 無學 獨覺 菩薩及於如來 以是因緣 三界唯心 心名為地 一切 凡夫 親近善友 聞心地法 如理觀察 如說修行 自 作教他 讚勵慶慰 如是之人 能斷三障 速圓眾行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5 5 大正藏 (CBETA, T03, no. 159, p. 327, a21-29)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5 頁

50 語譯如下 善男子 無論欲界 色界及無色界等三界之中 一切法 都是以有情眾生的根本心為主 能夠如實現觀體驗 此心者 則能得到究竟解脫的智慧 若不能如實現觀此心 者 終究只能繼續沈淪 不得真實出離 眾生的根本心就好 像是大地一般 五穀 五果等都從大地而生 這個像大地般 的心能夠出生世間六凡法界的人天善趣及地獄 餓鬼 畜生 等三塗惡趣 或是出世間四聖法界的有學無學聲聞 緣覺 菩薩 如來 以此根本因緣 故說無論是欲界 色界或是無 色界一切法之出生 都是因為這個根本心的緣故 故此心亦 名為地 一切的凡夫眾生 若能親近善友 聽聞此心地法門 如理作意的思惟觀察 並能夠如說修行 除自己修行外 並 亦以此正知見教導有緣眾生 給予讚歎鼓勵 隨喜安慰 像 這樣子修行的人 必定能斷除三障煩惱 迅速圓滿六度萬 行 很快就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就佛道 世尊於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卷 8 中又說偈曰 是知三 6 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 自在能為變化主 語譯如 下 所以應當知道三界中之一切法 都唯是此一根本心之 功能體性所成就的 此心有不可思議的強大功能體性 世界 亦是由這個心所出生 祂是自無始以來就自己一直存在著 由自在不滅而能成為三界世間及五陰世間成住壞空等變化 心 的主宰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10 中 世尊開示偈云 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 所以無論是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佛 陀 或是十分低賤的三惡道有情眾生 都同樣具有這樣的第八 6 大正藏 (CBETA, T03, no. 159, p. 328, a16-17)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6 頁

51 識真實心 且其清淨無漏無生無死之體性並無絲毫的差別 再 如 世尊於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19 所開示之大眾均耳熟能 詳的偈語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 唯心造 語譯如下 若有人想要了達知曉 什麼是過去 現在及未來一切諸佛的實質 那就應該以慧眼觀察十方三世 一切世界及一切有情法界的體性 都是唯由此一根本心所造 的啊 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所說亦與 世尊相同無異 皆說阿賴耶 識能生有情世間 器世間 如 瑜伽師地論 卷 51 開示 云何建立阿賴耶識雜染還滅相 謂略說阿賴耶識是一 切雜染根本 所以者何 由此識是有情世間生起根本 能生諸根 根所依處及轉識等故 亦是器世間生起根 本 由能生起器世間故 又即此阿賴耶識 能持一 切法種子故 於現在世是苦諦體 亦是未來苦諦生因 又是現在集諦生因 如是能生有情世間故 能生器世間 故 是苦諦體故 能生未來苦諦故 能生現在集諦故 7 當知阿賴耶識是一切雜染根本 由 彌勒菩薩此段開示 亦可清楚了知第八識阿賴耶識既能出 生五根 六處 五色根之勝義根及無色根之意根 及轉識等五蘊十 八界以及器世間 並能持一切法種子 既是現在受報身之主 體 又是現在收藏業種 未來出生之生因 確實是一切萬法的 根本 7 大正藏 (CBETA, T30, no. 1579, p. 581, a25-b9)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7 頁

52 若為已證悟之菩薩 必能於自己身上觀見自身如來藏之運 作 依之發起實相般若智慧 必能了知三轉法輪之經典絕無前 後矛盾現象 因皆依 心 佛 眾生三無差別 而能夠出生 器世間 有情世間 蘊處界一切諸法的如來藏之真實體性而 說 非如藏傳佛教外道皆是依意識想像施設建立之戲論 而胡 亂依凡夫之臆想來割裂 破壞佛法 謗說 世尊說法前後矛 盾 等不如理作意之惡行 第二目 藏傳佛教是無因論之惡取空外道 如來藏法是一切如來最終祕密之教 但福德因緣不具足者 本就難以承擔 信受 故 世尊於經中諄諄告誡 不得為不信 受及求覓經文過失之外道 不得為因緣不成熟者解說如來藏所 在之密意 因為福薄眾生 聞之不信 定會開口毀謗 必將因 此獲得來世無量地獄純苦罪報故 由此悲心因緣故 佛設立法 毘奈耶 法戒 遮止諸證悟菩薩為緣不熟者說此如來藏法 唯 有過去生已曾恭敬供養無量諸佛之大乘種性緣熟菩薩 乃可為 說此如來祕密之藏之一乘教 如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卷 10 世尊開示言 文殊師利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於後末世聞此經 名 聞能生信 受持讀誦 書寫解說 書已尊重供養經 卷 彼諸眾生 應自念知 已於過去 曾見無量恒沙諸 佛 供養恭敬恒沙諸佛 當觀眾生有大乘根堪 信受者 乃可為說 不得率爾不觀而說 何以故 薄福 眾生 聞生不信 得罪無量故 阿難 此法門者 名為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8 頁

53 如來真實功德 名為如來祕密之藏 名為如來純淨妙 藏 名為如來法印之藏 名為如來心所護藏 名為如來 現實信藏 是故阿難 汝當祕掌 莫卒宣說 除諸佛子 菩薩摩訶薩等 佛告阿難 此妙法門 名為菩 薩行方便境界奮迅法門 名為如來深祕密藏 名為如來 具足功德 名為如來甚深境界 名為一乘 名為文殊師 利所說經 8 藏傳佛教外道正是 世尊早已預見之福薄 破法之人 中觀應 成派更是不斷毀謗佛之無上甚深法教 說無如來藏根本識 如 達賴喇嘛說 西藏人一般認為 中觀應成派的學說是佛教哲理的最高 系統 而這個派別反對有所謂根本識的存在 至於 我的立場 則是駁斥根本識的存在 瑜珈行派之所以覺 得需要提出不同心識分類這種的論點 並非因為他們具 有穩固的推論基礎或是實驗佐證 而是因為別無他法 才會提出這種論點 然而他們想要找到某種實存 可由邏輯定義的東西 這種嘗試顯然徒勞無功 這是根 本上的錯誤 當我們如同應成派一般除去這個錯誤 就 發現沒有所謂經由分析還能找到即為自我的東西 我們 捨棄想要找到什麼的任務 把自身當作純粹因為約定俗 成而存在的東西 大正藏 (CBETA, T09, no. 272, p. 365, b18-c10) 達賴喇嘛 心與夢的解析 初版 四方書城有限公司 2004 年 12 月出 頁 081~085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49 頁

54 有情 自身 僅是因為約定俗成而在的東西嗎?不僅達賴 喇嘛如此否定第八識阿賴耶識 藏傳佛教諸活佛 喇嘛 仁波 切等 亦是否定之而成為地獄種性的一闡提人 縱使藏傳佛教 中人隨順大小乘經典說有如來藏的聖教 而假說有如來藏 卻 是以觀想所得的中脈裡的明點取代 佛說的第八識如來藏 仍 然是否定真正如來藏的地獄種性一闡提人 同樣的道理 屬於 所謂 阿賴耶識是生命的本 藏傳佛教外道的多識喇嘛也說 源 的說法是徹底的外道的謬論 佛教中從來沒有生命有本 源之說 因生命無本源 故說 無始時來 不承認生 命有始 就不會犯無因論過錯 故生命有始論 生命有本源 說 都非佛教的觀點 ( 破論 p ) 多識喇嘛又說 如果把萬物之本源說成是諸佛的阿賴耶識 那麼 這和外 道的 上帝創世說 或 神造萬物論 有什麼區別呢 ( 破 論 p.051)多識喇嘛此說 顯然又違背 世尊及當來下生 彌勒尊 佛之聖教 因此多識喇嘛又說 因為 阿賴耶識 純屬理 論上的一種假識 不是實際存在 故在 唯識三十頌 中說 由假說我法 如從感覺和知覺可以證明意識的存在 但 無法證明第八阿賴耶識和第七末那識的存在 設立七 八識 的理由也極不充分 而且與世俗經驗相違 如把一切物質性 的客觀存在 視為阿賴耶識的外現 視為精神性的存在 是 違背科學觀點的 ( 破論 p ) 阿賴耶識行相微妙 本來就只有七住位以上 慧眼已開之 菩薩方能證悟此般若中道實相 而非二乘人及有八顛倒之凡夫 所能親見及理解 多識喇嘛等藏傳佛教外道本就無足夠福德因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0 頁

55 緣能得證悟 不虛心懺悔求教也就罷了 卻以肉眼凡夫知見振 振有詞來責怪 世尊及已證悟菩薩 天下竟真有如此不可理喻 之 學佛人 不亦怪哉 如同明眼人告訴一個瞎眼者 有太 陽真實存在 結果這個瞎眼不見的人卻說 太陽 陽光 純屬理論上的一種假說 不是實際存在 經典中斥責如是 類人 如有生盲者 不見日月星 彼便如是言 無有諸色 10 類 達賴 多識這些藏傳佛教的喇嘛活佛們 因為自己沒 有實證根本識如來藏的慧眼 就逕行否定根本識 第八識阿 賴耶識 此乃否定佛教根本教法的地獄種性眾生 亦是經典中 所說生而眼盲的無智者 但是雖然如此 藏傳佛教這些無智 生 盲 者 雖然無目得見法界實相心故否定第八識阿賴耶識根本 心 但是諸佛菩薩從不因為此類生盲無智眾生不信而捨棄他 們 反過來說明法界的正道而利益他們 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中開示 復次 佛子 譬如日出世間 生盲眾生未曾覩見 何以 故 無肉眼故 佛子 此生盲眾生雖不見日 亦為日光 之所饒益 因日光故 而得飲食 資生眾具 消除冷 溼 令體輕軟 風 寒 痰 諸患悉除 安隱快樂 如來慧日出現世間 亦復如是 一切邪見 犯戒 無智 邪命生盲眾生 未曾覩佛智慧日光 何以故 無信心眼 故 佛子 生盲眾生 雖不見如來智慧日光 然此眾生 亦為如來智慧日光之所饒益 除滅四大一切諸苦 身體 10 添品妙法蓮華經 卷 3 5 藥草喻品 (CBETA, T09, no. 264, p. 154, b26-27)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1 頁

56 安樂 斷一切煩惱 毒痛根本 11 平實導師及正覺同修會諸菩薩們 亦是踵隨諸佛菩薩 的悲心而行 藉藏傳佛教及諸破法誹謗正法者 如多識喇 嘛 達賴喇嘛及諸外道 的因緣 來證明根本識阿賴耶識的真 12 實存在可證 因此出版百本以上書籍 詳加解說 利益這 些人及廣大眾生 再者 若依照多識喇嘛之說法 則 世尊及當來下生 彌 勒尊佛皆是違背科學觀點之人 或是說只要違背多識喇嘛 所能理解的法 必定都是錯誤 不存在的呢 但是真正的科 學觀點乃是要符合三量事實的 亦即要符合至教量 現量 比量 但是我們看到藏傳佛教諸大小活佛 喇嘛 仁波切等 所言所行單單以比量的推論來檢查 即已矛盾百出 更不符 合 佛陀至教的開示 當然也不符合法界的事實 多識喇嘛 自己本身就是不符合事實的人 居然反過來否定諸佛菩薩聖 言量 寫這本 破論 來展現自己的錯誤 並且誤導迷信藏 傳佛教邪見的廣大信眾 用大慧祖師所說 此流如麻似粟 真是一盲引眾盲 相牽入火坑 深可憐愍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寶王如來性起品 (CBETA, T09, no. 278, p. 616, b29-c11) 12 至出版日為止 已經超過百本書籍出版流通 歡迎讀者至正覺同修會各 講堂請閱結緣書 或可至 成佛之道 網站下載 網址 亦可至各大實體書局及網路書局請購局版書 相關書籍介紹 可連結 正 智書香園地 網址 13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卷 26 (CBETA, T47, no. 1998A, p. 921, b22-24)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2 頁

57 14 再者 整本 破論 之內容中不斷執著意識 主張如來 藏藉根塵所生之意識可貫通三世 反而處處不間斷地否定真實 心如來藏阿賴耶識為法界的根本因 全然不知 因緣所生法 正是眾生各各皆有之如來藏心 如 世尊開示 所指稱之 因 說 大慧 善不善者謂八識 何等為八 謂如來藏名 識 15 藏 心 意 意識及五識身 非外道所說 而多識喇 嘛卻硬要毀謗佛說為外道說 說 無根本因阿賴耶識 而能有 因緣所生法 正如同說沒有母親而可出生孩子 或者反說母親 是孩子所生 皆是荒謬無義之戲論 再如多識喇嘛處處無智的說法 多識喇嘛說 歷代唯識學家列舉唯識說佛經根據只舉出 六經 六經 是 解深密經 華嚴經 楞伽經 厚嚴經 大乘 阿毗達磨經 如來出現功德經 其中譯為漢文的只有 前四種 ( 破論 p.016) 多識又說 如把一切物質性的客觀存在 視為阿賴耶識的外現 視 為精神性的存在 是違背科學觀點的 唯識家作為唯識 說根據的佛語 三界唯一心 等 中觀唯識各有各 的解釋 唯心 的 心 佛經中沒有指明就是阿賴耶心 因此 在唯識宗內部也產生了 六識說 和 八識說 兩 派 持六識說者照樣可以講得通唯識之理 ( 破論 p.320) 為求簡約 如實 省便 將此 破魔金剛箭雨論 簡稱為 破論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 4 (CBETA, T16, no. 670, p. 512, b6-8)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3 頁

58 在此要提醒多識喇嘛 既然說 唯識說佛經根據只舉出 六經 卻又說 唯識家作為唯識說根據的佛語 三 界唯一心 等 中觀唯識各有各的解釋 不覺已自語相違 了嗎 因為 三界唯一心 是出自本緣部之 大乘本生心地觀 經 卷 8 並非多識喇嘛所謂之 唯識六經 三轉法輪唯識 系列諸經眾多 豈只有多識喇嘛指稱的唯識六經 乃至阿含諸 經典中亦有多部經典乃是聲聞人隨同菩薩聽聞唯識而結集成 為解脫道的經典 具慧眼法眼者讀過阿含部這些經典 就知道 符合唯識系列諸經所說的宗旨 且 世尊於 大乘本生心地觀 經 卷 8 明明說的是 心有大力世界生 自在能為變化主 的阿賴耶識如來藏心 多識喇嘛卻故意和 世尊唱反調 說出 如把一切物質性的客觀存在 視為阿賴耶識的外現 視為 這顯然是謗佛的言論 精神性的存在 是違背科學觀點的 乃是不善之惡口妄語 看來多識喇嘛心中是沒有佛與正法的 而且多識喇嘛既然認為物質僅是客觀存在 非阿賴耶識所變 現 則必定亦認為意識不能作此神變 怎麼卻於此強辯說 唯 心 的 心 佛經中沒有指明就是阿賴耶心 因此 在唯 識宗內部也產生了 六識說 和 八識說 兩派 持六識說 者照樣可以講得通唯識之理 莫非於此又要一再自違立場 而說 意識能出生器世間 這般自相矛盾之語嗎 再者 多識 喇嘛口中所說的 唯識宗 亦是假冒的錯悟者 並非真正的唯 識宗實證者 最有名的如佛護 安惠 般若趜多 清辨 等 同樣的道理 佛教中亦有假冒者 例如明明是性力派的印度外 道譚崔思想貪淫者 卻說為 藏傳佛教 這是標準 佛教界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4 頁

59 的假冒者 由此可知 藏傳佛教喇嘛明明就是破壞佛法根本之 惡取空 無因論外道 還能稱作佛法中的比丘嗎 另外 馬鳴菩薩於 大乘起信論 卷 1 中亦如是言 云何立義分 謂摩訶衍略有二種 有法 及 法 言 有法者 謂一切眾生心 是心則攝一切世間 出世間法 依此顯示摩訶衍義 以此心真如相 即示大乘體故 此 心生滅因緣相 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 所言法者 略有 三種 一 體大 謂 一切法真如 在染在淨性恆平等 無增無減 無別異故 二者相大 謂如來藏本來具足無量 無邊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 出世間善因果故 16 一切諸佛本所乘故 一切菩薩皆乘於此入佛地故 此非屬多識喇嘛所謂六經 十一論之 大乘起信論 中 馬鳴菩薩很清楚的開示說 大乘法的本體就是眾生的如來藏 心 具足無量性功德 能生一切世間及出世間之善惡因果 一 切菩薩皆是乘此法而究竟成佛 絕對不是如多識喇嘛所妄言之 會生滅的意識心 多識喇嘛又說 佛教認識論認為感覺和認識的產生必須具備三緣 一 等無間緣 即引起此剎那的前一剎那意識的存在 意識 屬於流注生 前面的意識若斷流 此刻的意識也將無法 產生 二 所緣緣 即引起感覺 意識的客觀對象 如 色 聲等 三 增上緣 即主觀感覺和知覺 如眼識 16 大正藏 (CBETA, T32, no. 1666, p. 584, b22-c2)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5 頁

60 耳識等當前意識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如無所緣緣 如無色 眼晴便看不到色 實際上是無色眼識不生 無 聲耳識不生 ( 破論 p.194) 此處我們再舉佛菩薩之經論 讓大家再一次看看多識喇嘛所用 之扭曲法義卑劣手法 大智度論 卷 32 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菩薩摩訶薩 欲知諸法因 緣 次第緣 緣緣 增上緣 當學般若波羅蜜 論 一切有為法 皆從四緣生 17 瑜伽師地論 卷 3 又有四緣 一 因緣 二 等無間緣 三 所緣緣 四 增上緣 因緣者 謂種子 等無間緣者 謂若此識無間 諸識決定生 此是彼等無間緣 所緣緣者 謂諸心心所 所緣境界 增上緣者 謂除種子餘所依 如眼及助伴法 望眼識 所餘識亦爾 18 由上所舉經論 可知一切有為法 皆從四緣生 而非僅是多識 喇嘛所說的 三緣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是因緣 即阿賴耶識 及其心體中所含藏的七轉識種子 如若無意識種子由如來藏含 藏而流注出來 則意識根本無法出生 再者 必定有阿賴耶識 從無始來絕無間斷 持諸法及七轉識種子一世一世受報現五陰 17 大正藏 (CBETA, T25, no. 1509, p. 296, b11-13) 18 大正藏 (CBETA, T30, no. 1579, p. 292, a1-6)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6 頁

61 身 或者四陰身 如無色界 所以其餘意識等諸識才能依此根本 因及其他諸緣而不斷有生滅現象出現 若是照多識喇嘛之中觀 應成派六識論所說的等無間緣 根本非是正理 意識等心是本 身會生滅的識 即非自在之法 只能被動地隨緣而生滅 絕不 可能無因唯緣的發起與出生 否則即成為龍樹菩薩 中論 所 破的 諸法自生 的邪見 如今反問多識喇嘛 只能隨因緣散 失而滅失的法 還能夠自己無中生有而再三地主動又出生 這 分明是違背三量的無義語 也是無明凡夫的說法 都因為藏傳 佛教喇嘛們不斷我見的緣故 才不斷地在意識相應的中陰身救 度法 遷識法等虛妄的想像法上用心 違背法界中的中陰境界 的真相 也就是這些凡夫恐懼意識我消失之故 因此執著五陰 中的某一陰 尤其是識陰中的意識 為我 我所 才能使意識與身 識境界的男女雙身修法理論成立 藏傳佛教諸大小喇嘛及隨學 者都是這樣的無明凡夫 也只有藏傳佛教這種荒誕不經的坦特羅 譚崔 密教中 才會有如此荒謬的法義 非但不依止如來正法 還不斷地盜用佛法名相移花接木為外道邪淫法 企圖用掩人耳目 的手法 逐步以外道法取代佛法 這正是佛教最大的危機 由於達賴 多識上述所言皆背離佛法經論教理 故若達 賴 多識所言為真 是否意味著 世尊 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及 龍樹菩薩所言為妄說呢 有智的學佛人當深思此中正理 所以 達賴 多識等藏傳佛教諸師所說所作 實是以外道法欲李代桃 僵而入篡佛教正法之作為 故多識喇嘛舉凡夫論師月稱之語而 辯稱說 故 入中論 說 諸法非是無因生 非由天神等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7 頁

62 因生 非自他生非共生 故知唯是依緣生 這第一句破無因 論 也是對蕭平實偽造的 中觀應成派是無因論 的謊言的 最有力的反證 ( 破論 p.179) 欲藉此來矇蔽世人 讓人誤 以為藏傳佛教是 破無因論 者 就可以排除自己的主張是無 因論之本質 這正是世俗俚語中所說 作賊的喊捉賊 因此 多識喇嘛這裡的說法 可說是完全無意義之舉 因為中觀應成 派主張 諸法 唯是 依緣生 乃是否定法界的根本因如來 藏阿賴耶識 而反說為非無因生 所說皆是狡辯之戲論 皆是 自欺欺人之談故 但當藏傳佛教諸喇嘛 如達賴及多識等輩 否定自身所依之 根本識阿賴耶識時 其自身之阿賴耶識卻還是保持自無始以來 的清淨平等而無我性 仍舊無怨無悔的服侍著那忘恩負義的達 賴及多識等否定第八識阿賴耶識者 當然 在達賴及多識破佛 正法 謗無菩薩藏時 他們各自的如來藏也會如實的記錄 收 藏著他們所造業種 待他們捨壽之後依其該受之異熟果報 出 生達賴及多識未來的五蘊身在地獄中受長劫無邊的苦報 然 而 當他們未來世的地獄五蘊身大受苦惱時 他們各自的第八 識如來藏自體仍然是清淨自在 絲毫不受地獄中的五蘊六塵大 苦惱 也不會抱怨達賴或多識拖累祂得長劫陪著受苦的五蘊身 而停留在地獄中 禪宗三祖僧璨於所著 信心銘 中曾開示 至道無難 惟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這些藏傳佛教外道喇嘛們不但狂妄無知 不懂佛法卻強以為 知 從一開始就對佛法的根本誤會了 弄錯了 接下來的當然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8 頁

63 只有越偏越遠 依之修行只恐難逃謗佛謗法 破佛律儀之惡 業 以致下墮地獄如箭之迅疾啊 世尊於 大寶積經 卷 110 中 嚴詞強調第一義諦如來藏 法 不得於不信者 不恭敬渴請者 求經文過失者及諸外道前 說 否則即是虧損如來 世尊如是開示 諸比丘 從今已往 於不信前勿說此經 求經過者慎勿 示之 於尼乾子 尼乾部眾諸外道中亦勿說之 不恭敬 渴請亦勿為說 若違我教 虧損法事 此人則為虧損如 來 諸比丘 若有禮拜供養此經典者 應當恭敬供養是 19 人 斯人則為持如來藏 藏傳佛教外道千年來不斷謗佛 謗法 謗無如來藏根本 識 欲斫斷佛法之根本所依 此舉無異天魔波旬之魔子魔孫作 為 將使得眾生無從得證解脫道及佛菩提道 永遠輪轉於三界 六道中 鑑於末法時期之正統佛教遭藏傳佛教譚崔外道入篡 平實導師於此佛法命脈危若懸絲之際 挺身而出破邪顯正以荷 擔如來家業 公開宣講如何實證如來藏甚深法門 只為維護如 來正法 救護被邪法毒害的眾生 當然亦希望救護藏傳佛教學 人勿再繼續造作此無間重罪 唯期見聞者皆能冷靜思惟抉擇 比對諸經論正義 因此能夠幡然悔悟 痛改前非 回歸佛教正 法 遠離藏傳佛教譚崔邪淫法門 庶幾能免長劫三塗惡道之 苦 於此語重心長 只冀望多識喇嘛等藏傳佛教諸人能靜心慎 思啊 待續 19 大正藏 (CBETA, T11, no. 310, p. 617, b12-17)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59 頁

64 廣論之平議 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廣論 之平議 正雄居士 連載二十 第二目 十二處 十二處為六根處及六境處 眼處 耳處 鼻處 舌處 身處 意處為六根處 色處 聲處 香處 味處 觸處 法 處為六境處 為何要說處 集論 卷 1 說 問 何因處 唯十二 答 唯身及具 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 故 卷 2 又說 處義云何 識生長門義 是處義 前 句是說 為何只有十二處 是因為六根及六境的和合相 觸 能生出六識的緣故 不斷熏習的結果 就能出生未來 世的六識 因此就有生老病死 等輪迴眾苦 後句是 說 何謂處 處是能生出識蘊的處所 即是識蘊現行時 的處所 十二處各處內容將在十八界法中再說明 因為蘊處界各 法悉不相濫故 如來分說此三門意趣稍有不同故 阿毘達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0 頁

65 磨俱舍論本頌 卷 1 說 愚 根 樂三故 說蘊 處 界 三 為了不瞭解心法虛妄的眾生 而說五蘊 譬如前面所 說宗喀巴不知五蘊及五陰的意涵 為了不瞭解色法虛妄的眾 生 而說十二處 譬如宗喀巴不能理解樂空雙運中的五塵虛 妄 也不能理解樂空雙運中的法塵虛妄 所以要解說六塵有 處所 也是緣生法 若為心法與色法的虛妄均不瞭解的眾 生 則說十八界 譬如解說識蘊六識的虛妄性 這正是宗喀 巴等密宗古今祖師都不瞭解的內涵 因為五蘊有心法四 色 法一 十二處有心法二 色法十 十八界有心法八 色法十 故 法處 心法色法各攝一分 此處將法處全部攝歸於心法 第三目 十八界 界者為種子的意思 是說十八界法功能差別之界限 即 十八界法由各自含藏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而生起 一一界有 各自種子的功能侷限而不相越界 十八界總共有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六根界 色 聲 香 味 觸 法的六塵 界 及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六識界 一 六根界 肉體的眼睛形狀就像 葡萄 只是眼根 中的扶塵根 而眼根不只是指眼睛的肉體部分 而是包含了 眼扶塵根與眼勝義根 依外在可見的眼睛肉體領受外色塵 透過視覺神經 仍屬扶塵根) 傳達外色塵到大腦中的視覺區 眼 根的勝義根 中 才具有映照色塵境的功能 因此 眼根只是對 境的器官而已 本身並無真正看見色塵 了知色塵的能力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1 頁

66 肉體的耳朵形狀就像 荷葉 是耳根的扶塵根 而耳 根的勝義根不是指耳朵肉體部分 而是頭腦中處理聽覺的部 分 我們之所以能夠聽到聲音 是依耳朵 扶塵根 領受外聲 塵 透過聽覺神經 扶塵根 傳達到大腦聽覺區 耳勝義根 中 才具有映照外聲塵境的功能 因此 耳根只是能觸聲塵 而已 本身並沒有真正聽聞聲塵 了知聲塵的能力 肉體的鼻子形狀就像 懸膽 一樣 而鼻根不只是指鼻 子的肉體部分 而是包含了鼻扶塵根與鼻勝義根 依鼻子的 肉體 扶塵根 領受外香塵 透過嗅覺神經 扶塵根 的傳達 嗅覺中樞 鼻勝義根 才具有能映照外香塵的功能 鼻根本身 並無嗅聞了知香臭的能力 肉體的舌頭形狀就像 偃月 半弦月 舌根不只是指 舌頭肉體的部分 而是包含了舌扶塵根與舌勝義根 依舌頭 的肉體 扶塵根 領受外味塵 透過味覺神經 扶塵根 的傳 達 進入味覺中樞 舌勝義根 才具有能映照外味塵的功 能 但舌根本身並沒有嚐味了知味塵的能力 身體像個 肉桶 身根不光是指身體的部分 而是 說 依色身的身體 扶塵根 領受外觸塵 透過觸覺神經 扶塵 根 傳達外觸塵到觸覺中樞 身勝義根 才具有能映照觸塵的 功能 但身根本身並無領受了知觸塵的作用 五色根又含有 積聚 的意思 因為五色根都是四大積聚所形成的 亦如 身根是積聚地 水 火 風四大所造成的 具有全身三十六 種不淨物 所以稱積聚 這不淨物分成三部分 十二種外相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2 頁

67 不淨 髮 毛 指甲 牙齒 眼屎 淚 涎 唾 屎 尿 垢 汗 十二種內相不淨 肝 膽 脾 腸 胃 腎 心 肺 生臟 熟臟 赤痰 白痰 十二種身器不淨 皮 膚 血 肉 筋 脈 骨 髓 肪 膏 腦 膜 身根又含有 依止 的意思 因為身根是四肢骨骸 以及眼 耳 鼻 舌等根所依止的地方 同時也是五識的所依 因為五識所依 的五根 都是依身根而有 因此又稱依止 五識所依的五根都屬有色根 都同時有 扶塵根 與 勝義根 兩種 扶塵根 是粗糙的四大所造 即是我們所 見到的眼睛 耳朵 鼻子 舌頭 身體等的肉體部分 由於 它的粗糙混濁 扶塵而用 虛妄不實 所以稱為扶塵根 扶 塵根本體不會有發識的作用 它有接觸外五塵的功用並可安 住勝義根 使勝義根能映照外境 勝義根 是清淨的四大所 造 即是我們所稱的感覺神經中樞 位於頭腦內 因為是極 細的四大所成 也隱藏在腦殼內 古時候 在一般情況下是 肉眼所不能見的 它不受外垢塵污故是清淨的 透過阿賴耶 識的作用 能映照外相分成為內相分 內五塵 根 塵相觸 由阿賴耶識出生五識 所以說五根是五識的所依根 不論是 扶塵根或勝義根 都是由阿賴耶識的大種性自性攝取地 水 火 風四大種所製造成的 五色根與阿賴耶識所造的內 相分色 聲 香 味 觸五塵 合計十種色法 都是由地 水 火 風四大所造成 與依附於此十種色法之法處所攝眾 色 總稱為色蘊 如 瑜伽師地論 卷 25 謂言色者 即 十色處及墮法處所攝眾色 是名色蘊 扶塵根能扶持勝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3 頁

68 義根 是勝義根能正常運作之所依 而勝義根又能為增上緣 而生起五識的活動 是五識之所依根 但二者都必須依附於 身根之中 以上所說前五根都是有色根 當知必定要以阿賴耶識入 母胎為因 以父精母血及四大 飲食為緣 而得成長 既須 依緣而生 則緣盡必滅 是有生有滅的法 畢竟是虛妄的 凡夫異生把此虛妄的色身當成真實自我 為護此虛妄的自我 色身而起種種貪愛執著 以致在欲界中輪迴不斷 因此在學 佛的初期 斷身見是第一重要的 意根又稱第七末那識 祂既是 根 也是 識 祂 是第六意識所依的根 所以稱為 意根 凡夫位的祂 又 恆常與我貪 我癡 我慢 我見四種煩惱相應 所以又稱為 染污意根 而且祂無始以來還有恆常 審察 思量的極 粗略了別與處處作主的功能 祂恆內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 並且能依意識的分別而作種種決斷 能作主 所以也有識的 作用 因此稱為 第七末那識 末那識直接由阿賴耶識所 生出 不必藉其他的心 心法為緣 是無始以來就與阿賴耶 識同進同出 乃至未來成佛時也如是 除非是二乘定性聲聞 緣覺捨壽而入無餘依涅槃 否則末那識永遠不會消滅或暫時 斷滅 不同於意識的夜夜眠熟就會暫時斷滅 末那識有恆審思量的功能 前五識不恆常 也不思量 第六意識有分別及思量功能卻不恆常 在眠熟等五位中會斷滅 故 第八阿賴耶識是恆常卻永無思量 所以無始以來不曾作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4 頁

69 主, 也 不 曾 對 六 塵 加 以 了 別 第 六 意 識 雖 然 對 境 界 有 分 別 了 知 的 作 用, 但 是 無 執 取 決 定 的 功 能, 當 意 識 認 為 應 該 執 取 時, 最 後 下 決 定 執 取 或 不 執 取 的 仍 然 是 末 那 識, 所 以 只 有 末 那 識 才 有 執 取 決 定 的 功 能 末 那 識 心 行 非 常 微 細, 剎 那 剎 那 作 主 而 不 間 斷, 祂 的 了 別 慧 低 劣, 執 著 性 強, 遍 計 諸 法 為 我 我 所, 是 起 惑 造 業 之 因 又 末 那 識 是 無 記 性, 不 能 作 善 惡 性 的 分 別, 但 是 恆 常 內 執 阿 賴 耶 識 為 自 我 恆 常 外 執 色 身 及 識 陰 六 識 為 自 我 所 用, 是 無 明 遮 覆 的 有 覆 性, 意 識 若 不 能 瞭 解 我 見 我 執 的 內 涵, 或 瞭 解 以 後 不 能 證 知 這 種 我 見 我 執 的 過 失, 就 足 以 影 響 意 識 不 願 信 受 自 我 的 虛 妄, 導 致 無 法 證 得 聲 聞 或 大 乘 通 教 中 的 初 果, 除 非 意 識 能 透 過 如 理 的 思 惟 和 現 觀 來 說 服 末 那 識 因 此, 在 修 行 的 過 程 當 中, 意 識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是 很 重 要 的 工 具, 要 靠 意 識 不 斷 的 熏 習 善 淨 法 的 知 見, 讓 末 那 識 習 於 善 淨 法 認 同 善 淨 法, 才 不 會 使 末 那 識 對 一 切 法 普 遍 執 取 而 造 惡 業, 就 不 會 墮 落 三 惡 道 在 知 見 上 了 知 自 我 虛 妄 之 後, 還 要 進 一 步 如 理 思 惟 的 現 觀 修 行, 說 服 末 那 識 斷 除 我 見, 確 實 接 受 五 蘊 身 心 不 是 真 我 的 正 理, 如 此 斷 除 我 見 才 能 成 為 初 果 人 ; 我 見 確 實 斷 除 以 後, 才 能 再 進 一 步 證 得 菩 薩 見 道 位 ; 若 不 斷 我 見, 即 使 證 得 或 知 道 了 第 八 識 如 來 藏 的 密 意, 也 會 因 無 法 安 忍 加 以 否 定, 而 不 能 安 住 於 第 七 住 位 中 ; 因 為 親 證 如 來 藏 的 同 時, 必 須 要 有 斷 我 見 的 解 脫 功 德 存 在 ; 若 無 此 分 解 脫 德 俱 時 而 在, 或 無 善 知 識 的 攝 受, 即 使 打 探 密 意 而 知 如 來 藏 的 所 在, 必 無 法 心 得 決 定, 智 慧 也 將 無 法 生 起, 終 將 退 失 於 菩 提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65 頁

70 總而言之 宗喀巴厚厚的一本 廣論 講了一大堆 相 似佛法 卻從來不提蘊處界虛妄的下士道聲聞菩提的基本 佛法知見 反而主張意識是常住不壞的真實心 要求藏傳佛 教 密宗喇嘛教學人跟隨他認定意識常住不壞 不知如此 正是牢牢的抱緊我見 永遠絕緣於下士道聲聞菩提的實證 一邊卻又要學人斷我見 證得一切智智 高唱 斷我見 證 得一切智智 的口號 實無斷我見的實質 那豈不是心口不 一 緣木求魚嗎 宗喀巴自己連下士道的學理與實證知見都 無 卻高唱中士道 上士道 再貶抑自己所不知不證的顯 教 說不是究竟法 高推墮入我見中的樂空雙運為最究竟佛 法 使得已知內情的菩薩們覺得可笑 學佛是要基本知見及 基本功夫先紮實 每一位階都要實修實證 按部就班 不能 遺漏 躐等 更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宗喀巴卻在我見不斷 也主張要認取生滅性的意識心為常住心的具足我見情況下 空言成就報身佛果 這樣的 廣論 整本書中的內容 只能 說完全是戲論而非佛法 二 六塵界 外相分色塵 是地 水 火 風四大所 成 是眼根所對的境界 由於眼識與外色塵不能相觸 因此 外色塵必由阿賴耶識藉眼扶塵根及意根為緣 攝入外色塵而 據以變現成似色而非色的帶質境的內相分色塵 顯示在眼根 的勝義根處 能讓眼識生起 並且讓眼識與意識來作辨別 分析 眼識所緣的是顯色 如青黃赤白等等 是較粗的分 別 意識所緣的色塵有四種 是較細的辨別分析 一是了別 正覺電子報 第 62 期 第 66 頁

71 顯 色 的 細 相, 如 顯 色 之 明 暗 深 淺 差 異 等 等 ; 二 是 形 色, 如 長 短 方 圓 遠 近 高 低 正 歪 粗 細 等 等 ; 三 是 有 表 色, 如 行 來 去 止 屈 伸 俯 仰 等 等 ; 四 是 無 表 色, 如 儀 態 神 韻 氣 質 等 等 外 相 分 聲 塵, 也 是 四 大 所 成, 是 耳 根 所 對 的 境 界 ; 由 於 耳 識 與 外 聲 塵 不 能 相 觸, 因 此 外 聲 塵 必 由 阿 賴 耶 識, 利 用 耳 扶 塵 根 攝 入 外 聲 塵, 據 以 變 現 帶 質 境 的 內 相 分 聲 塵, 顯 示 在 耳 勝 義 根 處, 能 讓 耳 識 生 起, 也 讓 耳 識 與 意 識 來 作 辨 別 分 析 耳 識 所 緣 的 是 直 聲 ; 意 識 則 緣 比 較 細 緻 的 有 轉 折 的 屈 曲 的 聲 波, 如 有 情 的 語 聲 吼 聲 等, 無 情 的 風 雨 聲 等 有 情 無 情 共 發 的 絲 竹 等 聲, 又 如 讚 美 等 悅 意 聲 哭 罵 等 不 可 愛 聲 不 喜 歡 也 不 討 厭 聲 等 等 外 相 分 香 塵, 也 是 四 大 所 成, 是 鼻 根 所 取 的 境 界 ; 由 於 鼻 識 與 外 香 塵 不 能 相 觸, 因 此 外 香 塵 也 須 要 由 阿 賴 耶 識 藉 鼻 扶 塵 根 攝 入 外 香 塵, 據 以 變 現 成 帶 質 境 的 內 相 分 香 塵, 顯 示 在 鼻 勝 義 根 處, 能 讓 鼻 識 生 起, 並 讓 鼻 識 與 意 識 來 作 辨 別 分 析 鼻 識 只 緣 香 臭 不 香 不 臭 境 ; 意 識 則 緣 更 深 細 的 辨 別 分 析, 如 舒 適 悅 意 的 好 香, 如 天 然 檀 香 等 的 俱 生 香, 如 線 香 末 香 多 物 和 合 的 和 合 香, 如 石 水 等 非 順 非 違 的 平 等 香, 如 蔬 果 等 生 熟 互 變 的 變 異 香, 如 臭 的 糞 蒜 等 惡 香 等 外 相 分 的 味 塵, 是 四 大 所 成, 是 舌 根 所 對 的 境 界 ; 由 於 舌 識 與 外 味 塵 不 能 相 觸, 因 此 外 味 塵 要 由 阿 賴 耶 識 藉 舌 扶 塵 根 攝 入 外 味 塵, 據 以 變 現 成 帶 質 境 的 內 相 分 味 塵, 顯 示 在 大 腦 中 的 舌 勝 義 根 處, 才 能 讓 舌 識 生 起, 並 讓 舌 識 與 意 識 作 辨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67 頁

72 別 分 析 舌 識 只 緣 粗 的 味 道 ; 意 識 則 緣 可 不 可 意 俱 生 和 合 變 異 等 等 差 別 味 道 綜 合 的 食 物 入 口, 首 先 感 覺 的 是 鹹 味, 其 次 是 甜 味, 接 著 是 酸 味, 最 後 是 苦 味 這 次 第 是 和 舌 面 味 蕾 的 分 布 有 關, 舌 緣 舌 尖 舌 根 都 能 緣 鹹 味, 所 以 先 嚐 ; 舌 尖 緣 甜 味, 所 以 次 嚐 ; 舌 緣 緣 酸 味, 所 以 再 次 嚐 ; 舌 的 根 部 則 緣 苦 味, 因 此 最 後 嚐 外 相 分 觸 塵, 是 四 大 所 成, 是 身 根 所 對 的 境 界 ; 由 於 身 識 與 外 觸 塵 不 能 相 觸, 因 此 由 阿 賴 耶 識 藉 身 根 的 扶 塵 根 為 緣, 攝 入 外 觸 塵, 據 此 外 觸 塵 來 變 現 成 帶 質 境 的 內 相 分 觸 塵, 顯 示 在 身 根 的 勝 義 根 處, 讓 身 識 生 起, 也 讓 身 識 與 意 識 作 辨 別 分 析 身 識 只 緣 觸 塵 境 ; 至 於 冷 暖 飢 渴 地 水 火 風 輕 重 苦 樂 澀 滑 等 等 都 是 意 識 分 析 辨 別 的 結 果 法 塵 是 意 根 意 識 所 取 的 境 界, 是 阿 賴 耶 識 在 前 述 五 塵 現 起 之 處 直 接 顯 現 的 所 以 當 有 內 相 分 五 塵 現 起, 必 定 有 法 塵 依 附 於 內 五 塵 同 時 現 起, 以 便 意 根 觸 法 塵 而 生 意 識 但 是 有 時 候, 如 夢 中 見 分 等 所 示 現 的 法 塵, 是 不 需 依 外 五 塵 而 有, 是 依 意 根 的 需 求, 直 接 引 出 阿 賴 耶 識 的 內 相 分 五 塵 而 顯 現 出 法 塵 ; 此 時 大 腦 中 的 六 塵 並 不 與 外 六 塵 聯 結, 是 不 緣 外 六 塵 而 獨 自 現 行 的 內 相 分 上 說 的 六 塵 界, 總 說 即 是 相 分, 相 分 有 二 : 外 相 分 與 內 相 分, 皆 是 唯 心 所 現 的 境 界 外 相 分 是 器 世 間 所 現 的 六 塵, 為 眾 生 阿 賴 耶 識 共 業 所 成 內 相 分 則 為 有 情 各 自 阿 賴 耶 識 由 六 根 對 外 境 六 塵, 即 於 自 心 中 如 其 所 觸 如 實 顯 現 內 六 塵,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68 頁

73 如 人 照 鏡, 鏡 中 如 實 顯 現 人 影 一 樣, 但 鏡 子 對 自 己 映 現 的 影 像 不 會 加 以 分 別 似 同 外 境 的 內 相 分 雖 是 唯 心 所 顯, 但 仍 需 健 全 的 五 色 根 為 依, 若 當 五 色 根 有 了 缺 損, 如 盲 聾 瘖 啞 癡 呆 等 等, 不 能 如 實 接 收 外 塵 境, 所 接 收 的 外 塵 境 被 扭 曲 了, 則 阿 賴 耶 識 接 收 了 扭 曲 後 的 外 塵 來 顯 現 的 內 相 分, 也 會 是 扭 曲 的 內 相 分 境 由 此 可 知 有 情 無 始 以 來 從 未 接 觸 過 外 境, 所 見 所 聞 乃 至 所 觸, 皆 為 自 心 所 現, 皆 在 有 情 內 相 分 五 塵 上 琢 磨 ; 凡 愚 不 知 此 理, 見 一 切 山 河 大 地, 見 一 切 人 事 物 等 等, 都 誤 以 為 真 實 見 ; 其 實 是 錯 了, 其 實 都 是 只 接 觸 到 自 心 如 來 藏 所 顯 現 的 內 相 分 境 界 罷 了 三 六 識 界 : 六 識 界 是 說 六 識 各 個 都 有 各 自 的 功 能 差 別 功 能 限 制, 各 不 相 濫 也 不 越 界 六 識 即 : 眼 識 耳 識 鼻 識 舌 識 身 識 意 識 舉 眼 識 來 說 : 所 謂 眼 根 觸 色 塵, 並 非 眼 根 真 的 看 見 了 色 塵, 其 實 眼 根 是 看 不 到 色 塵 的, 只 能 相 對 映 照, 卻 不 能 了 別, 只 有 眼 識 意 識 才 能 真 正 的 看 見 色 塵 而 眼 識 所 見 的 色 塵, 也 只 是 內 相 分 的 色 塵, 無 始 以 來 都 未 曾 見 到 真 正 的 外 境 色 塵 眼 識 的 生 出, 是 由 於 意 根 的 需 求, 引 出 阿 賴 耶 識 中 意 識 及 眼 識 的 種 子, 在 眼 根 與 內 相 分 色 塵 觸 處 不 斷 的 流 注, 意 根 緣 於 色 塵 上 的 法 塵 而 產 生 了 眼 識 與 意 識 的 辨 別 作 用 其 他 耳 識 鼻 識 舌 識 身 識 與 意 識 的 生 起 及 辨 別 作 用 亦 復 如 是 正 覺 電 子 報 第 62 期 第 69 頁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有 關 登 載 事 宜 的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簡 易 參 考 指 南 2016 年 5 月 1.4 版 本 第 1 頁 目 錄 1 登 入 前 要 準 備 的 資 料... 4 2 登 入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5 2.1 輸 入 使 用 者 編 號 及 密 碼... 5 2.2 接 受 免 責 聲 明 的 版 頁... 5 2.3 從 主 項 目 單 中 選 擇... 5 3 一 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101年性別圖像1.doc

101年性別圖像1.doc 衛 生 局 性 別 統 計 圖 像 性 比 例 男 性 人 口 年 增 率 低 於 女 性, 致 性 比 例 逐 年 降 低 100 年 臺 北 市 男 女 性 比 例 ( 指 男 性 人 口 對 百 位 女 性 人 口 的 比 例, 即 男 / 百 女 ) 為 92.85, 與 91 年 97.09 相 較, 性 比 例 減 少 4.24, 即 十 年 來 每 百 名 女 性 人 口 相 對 之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基 金 歷 史 配 息 及 報 酬 率 資 訊 境 外 基 金 ( 本 基 金 有 相 當 比 重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本 基 金 主 要 係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基 金 之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2011.08.04 修 訂 ) 目 錄 壹 舊 課 程 複 製 到 新 課 程 的 方 法... 1 一 將 舊 課 程 的 課 程 文 件 匯 入 新 課 程... 1 二 編 輯 新 課 程... 5 三 備 份 舊 課 程 資 料 還 原 至 新 課 程... 6 貳 元 課 程 (META COURSE) 說 明 與 應 用... 12 一 元 課 程 說 明... 12 二 利 用 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使 用 指 南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統 計 處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3 2. 新 用 戶... 4 2.1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4 2.2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5 2.2.1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5 2.2.2 閱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長 庚 科 大 雲 端 硬 碟 ( 進 階 ) 雲 端 硬 碟 ( 進 階 ) 1 招 我 的 雲 端 硬 碟 (1/3) 我 的 雲 端 硬 碟 Google Apps - 雲 端 硬 碟 查 看 使 用 者 自 己 雲 端 硬 碟 中 的 檔 案 注 意 : 離 線 版 雲 端 硬 碟 只 會 同 步 我 的 雲 端 硬 碟 資 料 夾 中 的 檔 案 1) 查 看 雲 端 硬 碟 已 使 用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駕 駛 學 校 收 費 調 查 發 佈 日 期 :2016 年 8 月 9 日 本 澳 近 年 有 不 少 消 費 者 報 讀 輕 型 汽 車 及 摩 托 車 駕 駛 課 程, 但 自 去 (2015) 年 起 本 澳 收 緊 對 輕 型 摩 托 車 的 技 術 規 格 審 批, 避 免 在 原 產 地 單 座 位 的 輕 型 摩 托 車 到 達 本 澳 後 可 申 報 為 兩 座 位, 使 不 少

More information

09

09 那 皮 麼 膚 喜 並 歡 不 保 像 養 想 品 像 中 08 09 cosmetic 減 少 數 量! 非 有 不 可 的 最 簡 化 清 單 梳 妝 檯 上 的 必 需 品 Jojoba Oil 10 Serum 偶 爾 在 某 些 日 子, 什 麼 也 別 搽 皮 膚 休 假 日 須 知 比 能 想 讓 像 自 中 己 簡 變 單 漂 亮 的 生 活 習 慣 44 45 就 寢 前, 集 中

More information

(DP_MFP_Training

(DP_MFP_Training 影 印 機 操 作 說 明 1 人 性 化 操 作 面 板 超 大 液 晶 觸 控 面 板 : 容 易 觀 看 及 了 解 (192 x 72mm) 直 覺 性 操 作 面 板 設 計 : 由 上 而 下 由 左 至 右 的 消 費 者 直 覺 操 作 設 計 圖 形 化 界 面 : 所 有 功 能 一 目 了 然, 使 用 方 便 啟 動 統 一 式 設 計 : 全 系 列 相 同 操 作 界 面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暨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進 修 機 構 審 核 辦 法 問 答 集 105 年 5 月 修 訂 一 會 計 主 管 之 定 義 (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第 2 條 ) ( 一 ) 何 謂 會 計 主 管? 證 券 交

More information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HQ / HQCN / HQC / HS Series ISO 9001 Certified WALRUS PUMP CO., LTD WALRUS HQ / HQCN / HQC / HS HQ / HQCN HQ / HQCN HQCN 入 口 壓 力 需 小 於 啟 動 壓 力 抽 深 6m 環 境 溫 度 +4º ~ +40º 40º :+4º ~ +40º :+4º ~ +40º +4º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引 言 P.2 5 11 18 25 261400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11 15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目 錄 引 言 P.2 5 11 18 25 261400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11 15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2009 年 署 長 簡 報 會 號 外 目 錄 引 言 P.2 5 11 18 25 261400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11 15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先 生 講 辭 P.16 22 員 工 提 問 及 部 門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臺北市97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新生分發入學問題與解答-(Q&A)

臺北市97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新生分發入學問題與解答-(Q&A) 臺 北 市 105 學 年 度 公 立 國 民 中 學 新 生 分 發 入 學 問 題 與 解 答 -(Q& A) 一 問 : 今 (105) 年 分 發 就 讀 國 中 之 學 生, 大 約 是 那 一 年 時 間 出 生? 答 : 原 則 上 105 學 年 度 國 中 7 年 級 新 生 之 出 生 日 期 為 92 年 9 月 2 日 至 93 年 9 月 1 日 之 國 小 應 屆 畢 業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課

第四課 羅 馬 書 : 第 七 課 1 第 七 課 引 言 ( 三 )& 定 罪 ( 羅 1:16-3:20) 複 習 羅 馬 書 分 段 我 們 說 過 羅 馬 書, 如 果 把 它 仔 細 一 點 的 分 段, 可 以 分 成 八 個 大 段 (1) 引 言 (1:01 1:17) (2) 定 罪 (1:18-3:20) 神 的 忿 怒 (3) 稱 義 (3:21-5:21) 神 的 公 義 (4) 成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系 統 登 入... 2 ( 一 ) 系 統 登 入 畫 面... 2 ( 二 ) 首 次 登 入 請 先 註 冊... 3 ( 三 ) 忘 記 單 位 帳 號... 8 ( 四 ) 忘 記 密 碼... 10 ( 五 ) 健 保 卡 更 換... 12 ( 六 ) 重 寄 確 認 信.

目 錄 一 系 統 登 入... 2 ( 一 ) 系 統 登 入 畫 面... 2 ( 二 ) 首 次 登 入 請 先 註 冊... 3 ( 三 ) 忘 記 單 位 帳 號... 8 ( 四 ) 忘 記 密 碼... 10 ( 五 ) 健 保 卡 更 換... 12 ( 六 ) 重 寄 確 認 信. 補 充 保 險 費 網 路 明 細 申 報 及 列 印 繳 款 書 系 統 操 作 手 冊 衛 生 福 利 部 中 央 健 康 保 險 署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04 月 目 錄 一 系 統 登 入... 2 ( 一 ) 系 統 登 入 畫 面... 2 ( 二 ) 首 次 登 入 請 先 註 冊... 3 ( 三 ) 忘 記 單 位 帳 號... 8 ( 四 ) 忘 記 密 碼... 10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