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經文補充 020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賢愚經經文補充 020"

Transcription

1 補充資料 信佛之功德 佛說信佛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 賢愚經 經文補充講義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阿拏迦城菴羅園中, 與大眾俱 爾時, 尊者舍利弗, 食時著衣持鉢, 入阿拏迦城,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復還本處, 收衣洗足, 敷座而食 飯食訖已, 往詣佛所, 頭面禮足, 於一面立,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 世尊! 我今於佛深起信心 何以故? 謂佛神通最勝無比, 所有過現未來沙門婆羅門等, 尚無有能知佛神通, 況復過者! 豈能證於無上菩提? 佛言 : 善哉! 善哉! 舍利弗! 汝能善說, 甚深廣義, 汝當受持於大眾中作師子吼, 廣為宣說 舍利弗復白佛言 : 世尊! 我今於佛所起信心, 乃為過去未來現在無有能者 亦無沙門婆羅門等, 知於佛通 過於佛者, 豈能證於無上菩提? 佛告舍利弗 : 於意云何? 所有三世諸佛. 如來. 應供. 正等正覺, 具清淨戒 智慧解脫 神通妙行, 我以通力皆悉了知 ; 彼諸如來. 應供. 正等正覺亦復如是, 知我所有具清淨戒 智慧解脫 神通妙行 舍利弗! 汝勿謂今釋迦牟尼佛獨具此通 舍利弗言 : 不也, 世尊! 我不作是言 : 唯佛具此神通 我知三世如來. 應供. 正等正覺, 清淨戒法 智慧解脫 神通妙行皆悉同等 佛言 : 舍利弗! 如是, 如是! 所有三世諸佛. 如來. 正等正覺, 皆悉具此神通等法 汝但為彼眾生, 宣布如是甚深之法, 一心受持, 於大眾中, 作師子吼, 而為廣說 舍利弗白佛言 : 世尊! 我佛宣說廣大甚深最勝妙法, 乃至善不善業及諸緣生法, 我皆如實一一了知 了一法已復修一法, 修一法已復滅一法, 滅一法已復證一法 是故我今於佛起信, 是真正等正覺 佛告舍利弗 : 汝今往問餘人 : 過去世中, 可有沙門婆羅門而能了知真實通力等過佛者, 乃至成佛菩提? 汝當往問, 彼作何答? 復次, 舍利弗! 汝復往彼問於餘人 : 未來世中可有沙門婆羅門與佛等者, 乃至成佛菩提? 汝當往問, 彼作何答? 復次, 舍利弗! 汝可往彼復問餘人 : 現在世中可有沙門婆羅門與佛等者, 乃至成佛菩提? 復次, 舍利弗! 又復往彼問於餘人 : 所有過去未來現在世中, 沙門婆羅門等歸依何 第 1 / 8 頁

2 人? 汝當往問, 彼作何答? 爾時, 舍利弗白佛言 : 世尊! 是義不然 我從佛聞, 記念受持, 無有二佛並出於世 唯佛世尊是真正等正覺, 是正徧知者, 具足最上神通之力 世尊! 我不見有沙門婆羅門而能知此通力, 況復過於佛者, 乃至成佛菩提 爾時舍利弗復白佛言 : 我見世尊有種種最勝之法, 最勝法者, 謂佛世尊當說法時, 所得善利, 佛悉能知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 住於山野樹下塚間及在空舍, 入三摩地, 斷諸煩惱 修習圓滿 增益善法 正心記念, 又彼沙門婆羅門等, 斷諸惡法, 而修善法, 乃至證得果位, 如是等法, 佛悉能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無有沙門婆羅門知此通力過於佛者, 乃至成佛菩提 復次, 我佛世尊具最勝法, 謂佛世尊善能分別十二處法, 及能為他廣大宣說, 無有沙門婆羅門能了知此十二處法, 及能分別 十二處者, 所謂眼處色處 耳處聲處 鼻處香處 舌處味處 身處觸處 意處法處 如是等法, 唯佛世尊, 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無有沙門婆羅門等過於佛者, 乃至成佛菩提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善能了知補特伽羅法理, 及為他說, 無有沙門婆羅門等知如是法, 及為他說 補特伽羅法者, 而有七種註 1, 所謂隨信行 隨法行 信解 見至 身證 慧解脫 俱解脫 如是七種補特伽羅最上之法, 唯佛世尊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註 1: 顯揚聖教論 卷三 : 論曰 補特伽羅當知多種 今最初釋七種賢聖 謂隨信行等七廣說如經 一隨信行 謂如有一性 是軟根下有註純熟相續 自昔已來恒信解行 由此因緣今於諸諦隨信解行趣向諦觀 二隨法行 謂如有一性是利根純熟相續 自昔已來恒擇法行 由此因緣今於諸諦隨擇法行趣向諦觀 三信解 即隨信行已見聖諦 四見至 即隨法行已見聖諦 五身證 謂於八解脫身證具足住 未得諸漏無餘盡滅 六慧解脫 謂已得諸漏無餘盡滅 未得八解脫身證具足住 七俱解脫 謂已得諸漏無餘盡滅 及於八解脫身證具足住 瑜伽師地論 卷二十一 : 云何軟根補特伽羅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 於所知事所緣境界 所有諸根極遲運轉微劣運轉 或聞所成 或思所成 或修所成 作意相應 謂或信根或精進根或復念根或復定根或復慧根 無有堪能無有勢力通達法義速證真實 是名軟根補特伽羅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出真實語無有虛妄, 亦無綺語而不兩舌 所出言辭是真大利, 是最勝法, 有因有緣, 能於大眾中, 出微妙音說甚深義, 如是最上真實之法, 唯佛世尊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以三摩鉢底, 觀有漏身不淨可惡, 所謂身分上下髮 毛 爪 齒 皮 肉 筋 骨, 如是等種種不淨之物, 充滿其身 佛悉能知, 是不究竟, 是可厭離, 此名第一三摩鉢底 復次, 世尊!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 於身上下所有皮 肉 骨 髓諸臭穢等有漏不淨, 能以 第 2 / 8 頁

3 智慧如實觀者, 是為第二三摩鉢底 賢愚經 經文補充講義 復次, 世尊! 若有沙門, 以智慧觀有漏身, 盡此一世而不究竟 若能如是觀者, 是為第三三摩鉢底 復次, 世尊! 若有沙門, 能以智慧觀有漏身, 今世不究竟, 乃至後世亦不究竟 若能如是觀者, 是為第四三摩鉢底 復次, 世尊! 若有沙門, 能以智慧, 如前觀察有漏之身, 今世後世, 皆不究竟, 乃至後後世亦不究竟, 不淨可惡 若能如是觀者, 是為第五三摩鉢底 復次, 世尊! 如是有漏不淨, 不究竟法, 唯佛世尊, 以清淨天眼過於肉眼, 悉見眾生生 滅 好 醜 善趣 惡趣, 乃至生於天界, 皆如實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上勝法, 謂世尊說法時, 若有沙門婆羅門歸向聽受, 求寂靜者, 彼皆依止七覺分 七覺分者, 謂擇法覺分 精進覺分 喜覺分 輕安覺分 捨覺分 念覺分 定覺分 如是七法, 唯佛世尊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善分別四正勤法 四正勤者, 謂已作惡令斷 未作惡令止 已作善令增長 未作善令發生 如是等法, 於天上人間, 廣大宣說, 而作利益,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能以正智現大神通 其神通者, 謂從一現多 攝多為一, 或現空無所有 或現城隍山石隨身而去 或現從地以手捫摸虛空乃至梵界 或現履水如地 或現空中跏趺而坐 或現行相, 譬如日月行於虛空, 如是神通,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 見此通力, 生不信者, 我說彼等皆是愚迷凡夫, 彼非聖者, 彼不具通, 不求正覺, 亦不樂求寂靜涅槃 而此通力,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世尊! 世間所欲, 喜色 善色等, 有所求者, 如來為彼眾生, 隨根而行,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世間所有喜不喜色 善不善色, 彼二俱離捨而不住, 善知宿命,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色中見色,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內無色想, 見諸外色,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身善解脫, 證得行住,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空無邊處, 決定證得,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識無邊處, 決定證得,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無所有處, 決定證得,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非想非非想處, 決定證得,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復次, 世尊! 了知受想, 受想滅已, 是即名為如來神通 如是等最勝神通境界, 唯佛世尊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神通力 第 3 / 8 頁

4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沙門婆羅門等, 所有過去一生多生所作因緣果報思念等事, 乃至壽量, 我於俱胝歲數而不能知 唯佛世尊! 知彼沙門婆羅門於過去時中處處所止, 或色界中 或無色界中 或有想處 或無想處 或非有想非無想處, 彼種種所作因緣果報等事, 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世尊說法時, 皆如實說 或有沙門 婆羅門等, 以愚癡故, 生彼此意, 起疑惑心, 謂佛說法, 皆以事相言說, 所說之法, 三世同說, 若近若遠, 及心意法, 亦如是說, 彼所說法, 皆不如實 作是疑者, 佛悉能知, 是則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說法時, 若有沙門 婆羅門自不生疑, 後聞人言 : 佛所說法皆不如實 聞是言已, 便復起疑, 亦謂世尊以事相言說, 起是謗者, 佛亦能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說法時, 若沙門婆羅門等, 本不生疑, 不謂世尊事相言說, 後聞人言, 隨彼生疑, 而復告語他人, 令他亦生疑惑, 由疑惑故, 生彼此意, 作如是言, 此事如前, 皆非真實, 此是眾生種種異心 佛於如是, 皆悉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 見有沙門在三摩地無疑無說, 佛悉能知彼之行願 又復或見沙門從定而出, 佛亦能知, 彼所有事及有疑惑故彼出定, 如是疑惑佛皆決了,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善能了知諸不究竟法 若有沙門婆羅門, 在於山中, 住等引心, 以自通力, 知二十增減劫事, 彼作是念 : 我於過去世中, 所有增減劫事, 我悉能知 世尊! 彼沙門婆羅門, 而於未來及今現在增減等事, 而不能知 唯佛世尊具知三世增減等事, 是名了知第一不究竟法 復次, 世尊!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 止於深山, 住等引心, 以自通力, 知四十增減劫事 彼作是念 : 未來世中, 所有增減, 我已悉知 世尊! 彼沙門婆羅門, 而不知彼過去現在增減劫事 唯佛世尊, 具知三世, 是名了知第二不究竟法 復次, 世尊!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 在於深山, 住等引心, 以自通力, 知八十增減劫事 彼作是念 : 所有過去未來增減等事, 我悉能知 世尊! 彼沙門婆羅門, 唯今現世所有邊際, 而不能知 唯佛世尊一一了知三世邊際, 是即名為了知第三不究竟法 如是世尊以清淨天眼過於肉眼, 悉見眾生生滅之法, 乃至生於天界,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以調伏法, 了知諸補特伽羅心所樂法,[ 從 > 隨 ] 應為說 是補特伽羅, 既了知已, 如理修行, 斷三煩惱, 不久證於須陀洹果, 逆生死流, 七往天上, 七來人間, 盡苦邊際, 如是世尊皆悉了知 又復世尊! 知彼補特伽羅意樂之法, 如理修行, 斷三煩惱, 及斷貪瞋癡, 不久證於斯陀含果, 一來人間, 盡苦邊際, 如是世尊悉皆了知 又復世尊! 善知補特伽羅意樂之法, 如理修行, 斷五煩惱及隨煩惱, 不久證於阿那含果, 如是世尊悉皆了知 又復世尊! 善知補特伽羅, 如理修行, 非久漏盡, 證解脫法,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如是等法, 世尊一一皆悉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第 4 / 8 頁

5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善能了知四種胎藏, 一者不知入胎, 亦復不知住出 ; 二者有知入胎, 不知住出 ; 三者有知入住, 不知出胎 ; 四者有入住出皆悉了知 如是四種, 知有差別, 唯佛世尊, 一一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 善能了知諸補特伽羅, 隨所斷障而證聖果 如是等法, 佛悉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復次, 我佛世尊有最勝法, 謂佛世尊, 了知有人已具信根 戒行清淨 智慧具足 真實無妄 無我無懈 無諸幻惑, 亦無散亂 亦不貪欲, 不以邪道引示眾生, 常行正念 如是等法, 唯佛世尊, 悉能了知, 是即名為佛最勝法 爾時, 舍利弗復白佛言 : 世尊! 世間所有愚癡凡夫, 貪諸欲樂, 勞苦己身, 求無義利 諸佛如來, 於此不然, 唯樂利他, 非求自樂, 善了心法, 見法寂靜, 住安樂句, 無欲無苦, 得四禪定 是故世尊, 若有上根善男子等, 當如是見, 當如是聞, 當如是覺, 當如是知, 是即名為真上根者 爾時, 會中有一尊者, 名曰龍護, 手執寶拂, 侍立佛側 時, 尊者龍護白佛言 : 世尊! 我見諸邪外道尼乾子等, 於佛世尊, 先不起信, 唯於邪道, 競說勝能 是故我今建立表剎宣示於世, 咸使聞知佛勝功德,[ 於 > 我 ] 佛世尊, 是大丈夫, 最尊最上, 無有等者 爾時, 世尊告尊者龍護言 : 汝莫作是說, 莫宣示他人佛勝功德, 我今不欲如是稱揚 於是尊者龍護讚世尊言 : 善哉! 善哉! 是真正等正覺 爾時, 佛告尊者舍利弗 : 汝當善以如是正法, 廣為苾芻 苾芻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及諸沙門婆羅門, 流布宣說, 乃至諸魔外道尼乾子等, 所有邪見不信佛者, 聞此正法, 令起深信, 歸向於佛, 而生正見, 了知正法 又復告言 : 汝舍利弗! 應當如是流布宣說 爾時, 世尊謂尊者舍利弗 : 言已 默然而住 於是尊者舍利弗, 承佛威力, 說是法已, 禮佛而退 時, 諸會眾, 得聞正法, 歡喜作禮, 信受奉行 佛說信佛功德經 名相解釋 摩訶斯那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雜語 )Mahāsena, 摩訶者大之義, 斯那者軍之義 即大軍將也 慧琳音義二十六曰 : 摩訶斯那, 此云大軍將也 課本 P89L-1C-14 優波斯那 翻譯名義集 卷一 : 本行集云 : 隋云最征上將 第 5 / 8 頁

6 經法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術語 ) 金口之聖說, 為萬世之常法者 稱為經法 無量壽經下曰 : 聽受經法, 歡喜無量 毘奈耶雜事四曰 : 善和苾芻, 作吟諷聲, 讚誦經法 念誦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術語 ) 梵語瞿醯 譯曰念誦 意念口誦佛名及經咒也 普賢觀行記曰 : 在心曰念, 發言曰誦, 言由於心故曰念誦 盂蘭盆經疏記上曰 : 念誦即通佛名經咒 演密鈔曰 : 梵語瞿醯, 此云念誦 又 禪林之念誦, 稱十佛名 每月三八日於僧堂有念誦式, 又每日齋粥二時有念誦, 皆稱十佛名 演說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術語 ) 布演義理而說示也 法華經序品曰 : 演說正法 八十華嚴六曰 : 依於一實理, 演說諸法相 白衣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雜名 ) 俗人之別稱 以天竺之波羅門及俗人, 多服鮮白之衣故也 以是稱沙門, 謂之緇衣, 或染衣 西域記二曰 : 衣裳服玩無所裁製, 貴鮮白, 輕雜彩 道宣律師感通錄曰 : 白衣俗服, 佛嚴制斷 涅槃經疏十四曰 : 西域俗尚穿白, 故曰白衣 遺教經曰 : 白衣受欲, 非行道人 維摩經方便品曰 : 雖為白衣, 奉持沙門清淨律行 智度論十三曰 : 白衣雖有五戒, 不如沙門 天神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天名 ) 梵語曰泥縛多 Devarā, 為梵天, 帝釋等一切天眾之總稱. 無量壽經下曰 : 如是眾惡, 天神記識 鬼神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術語 ) 鬼為六趣之一 神為八部之通稱 有威云鬼, 有能云神 金光明經文句六曰 : 鬼者威也, 能令他畏其威也 神者能也, 大力者能移山填海, 小力者能隱顯變化 金光明經三曰 : 鬼神品 最勝王經九曰 : 諸天藥叉護持品 諸天藥叉之類即鬼神也 釋摩訶衍論曰 : 鬼並及神, 云何差別? 障身為鬼, 障心為神 長阿含經二十曰 : 佛告比丘 : 一切人民所居捨宅, 皆有鬼神, 無有空者 ( 中略 ) 凡諸鬼神, 皆隨所依, 即以為名 依人名人, 依村名村,( 中略 ) 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 一切樹木 第 6 / 8 頁

7 極小如車軸者, 皆有鬼神依止, 無有空者 一切男子女人, 初始生時, 皆有逐神, 隨逐擁護 若其死時, 彼守護鬼, 攝其精氣, 其人則死 偈 ( 漢語大詞典 ) 音ㄐ〡 ˋ 梵語 偈佗 (Gatha) 的簡稱, 即佛經中的唱頌詞 通常以四句為一偈 晉書 藝術傳 鳩摩羅什 : 羅什從師受經, 日誦千偈, 偈有三十二字, 凡三萬二千言 宋梅堯臣 寄文鑒大士 詩 : 始憶高僧將偈去, 安知古寺託雲深 名號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術語 ) 顯體為名, 名彰於外而號令於天下為號 名與號其體一也 此名號之目, 雖通於諸佛諸菩薩 然以指彌陀之名號即南無阿彌陀佛為常 大乘義章二十末曰 : 顯體為名, 樹德為稱 名稱外彰, 號令天下, 說之為號 法華嘉祥疏三曰 : 通即稱號, 號令天下, 顯化他之義 別即稱名, 名以定體, 即是自行 結使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 ( 術語 ) 結與使, 皆煩惱之異名 擊縛心身, 結成苦果, 故云結 隨逐眾生又驅使眾生, 故云使 結有九種, 使有十使 淨心誡觀發真鈔上本曰 : 結使 成論云 : 猶如乳母常隨小兒, 能繫縛生死故名為結, 常隨生死故名為使, 即九結十使 大乘義章五本曰 : 隨逐緊縛, 稱之為使 結集生死, 目之為結 結縛眾生, 亦名為結 九結 ( 三藏法數 ( 明 一如等撰 )) 出阿毗達磨集論 結即繫縛之義 謂一切眾生因此妄惑, 造作諸業, 而為眾苦繫縛,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故云結也 ( 三界者, 欲界 色界 無色界也 ) 一 愛結, 謂諸眾生為貪愛故,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愛結 ( 廣行不善者, 謂廣作殺盜婬妄等惡業也 ) 二 恚結, 謂諸眾生為瞋恚故,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恚結 三 慢結, 謂諸眾生為慢 過慢 慢過慢 我慢 增上慢 下劣慢 邪慢故,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慢結 ( 慢者, 同類相傲也 過慢者, 相似法中, 執己為勝也 慢過慢者, 他本勝己, 強謂勝他也 我慢者, 恃己凌他也 增上慢者, 未得之法, 自謂已得也 下劣慢者, 己本無能, 反自矜誇也 邪慢者, 執著邪見, 凌慢他人也 ) 四 無明結, 謂諸眾生為無明所覆, 於苦法 集法, 不能解了,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無明結 ( 苦法者, 三界生死眾苦之法也 集法者, 積集三界有為之法, 即惑業也 ) 五 見結, 謂諸眾生於身見 邊見 邪見, 妄興執著,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見結 ( 身見者, 謂於五陰身中, 強作主宰, 計著有我 第 7 / 8 頁

8 也 邊見者, 謂於身見中, 計斷計常, 各執一邊也 邪見者, 謂執有執無, 及撥無因果也 ) 六 取結, 取即取著 謂諸眾生於見取 戒取, 妄計執著,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取結 ( 見取者, 即身見 邊見 邪見也 ; 外道取著此等邪見, 以為正見也 戒取者, 謂外道妄計自身前世從牛狗中來, 即便食草噉穢, 取以進行, 以為戒也 ) 七 疑結, 謂諸眾生於佛法僧寶, 妄生疑惑, 不修正行,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疑結 八 嫉結, 謂諸眾生, 耽著利養, 見他榮富, 起心嫉妒, 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嫉結 九 慳結, 謂諸眾生耽著利養, 於資生具, 其心吝惜, 不能捨施, 廣行不善, 由此能招未來生死之苦, 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 是名慳結 十使 ( 佛學常見辭彙 ( 陳義孝 )) 又名十惑, 或十根本煩惱, 即一 貪, 貪愛五欲 ; 二 瞋, 瞋恚無忍 ; 三 癡, 愚癡無明 ; 四 慢, 憍慢自大 ; 五 疑, 狐疑不信 ; 六 身見, 執取五蘊根身 ; 七 邊見, 執取常斷二見 ; 八 邪見, 謗無因果, 壞諸善事 ; 九 見取見, 執持成見, 非果計果 ; 十 戒禁取見, 執持不正戒, 非因計因 前五是五鈍使, 後五是五利使, 使是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使眾生流落於生死 第 8 / 8 頁

賢愚經經文補充 003

賢愚經經文補充 003 補充資料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 菩薩作是願 : 使我行時離地四指 足不蹈地, 我當共四天王天註 1, 乃至阿迦尼吒天註 2, 無量千萬億諸天眾, 圍遶恭敬至菩提樹下 當學般若波羅蜜 我當於菩提樹下坐, 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 以天衣為座 當學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奉鉢品第二佛告舍利弗 : 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能作是功德, 是時四天王皆大歡喜, 意念言 : 我等當以四鉢奉上菩薩,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6-23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5DAD2BBD5C22020D0C4D6AEB8C5D2AA>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5DAD2BBD5C22020D0C4D6AEB8C5D2A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 times) 禮敬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禮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 1 阿毗達摩 佛教的權威性聖典 Abhidhamma abhi = 上等的, 殊勝的, 卓越的 dhamma = 法, 究竟真實的教法 4 極精確及有系統的把佛法耍義分門別類與詮釋 它在範圍与教導方式不同與經教 5 阿毗達摩非佛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_???:??????????? doc

Microsoft Word _???:??????????? doc 3 未生善法悉能令生未生善法悉能令生 : 未生起的善法, 要以精進力, 能令生起 這如潛在的財富, 生得的智力, 要努力使他充分發揮出來一樣 4 已生善法能令增長已生善法能令增長 : 對已生起的善法, 要常生歡喜心 ; 加以不斷的熏修, 能令他一天天增長廣大起來 取要言之, 能斷一切諸不善法, 成就一切諸善之法 : 這四種正勤, 扼要的說一句, 這是能斷一切不善法, 成就一切諸善法的精進 沒有精進,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行語行意行 身行者 謂出入息 依止於身 繫屬於身 由依身故 而出入息 得名身行 語行者 謂論難分別 即此分別論難言辭故名語行 意行者 謂貪瞋癡心所法等 依止於心 繫屬於心 由依心故 得名意行 復有三行 何等為三 謂福行罪行不動行 是名三行 由行為緣 識法得起 識法者 識有六種 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行語行意行 身行者 謂出入息 依止於身 繫屬於身 由依身故 而出入息 得名身行 語行者 謂論難分別 即此分別論難言辭故名語行 意行者 謂貪瞋癡心所法等 依止於心 繫屬於心 由依心故 得名意行 復有三行 何等為三 謂福行罪行不動行 是名三行 由行為緣 識法得起 識法者 識有六種 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佛說決定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762 [No. 763] 佛說決定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762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中華佛學學報第 19 期 (pp.27-46): ( 民國 95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分別與無分別 無分別 > 分別 > 分別

More information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菩薩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1491 菩薩藏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1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 千菩薩 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 即從坐起

More information

結集 謂能貫穿縫綴種種能引義利 能引梵行真善妙義, 是名契經 02 云何應頌? 謂於中間 或於最後宣說伽陀, 或復宣說未了義經, 是名應頌 03 云何記別? 謂於是中, 記別弟子命過已後當生等事, 或復宣說已了義經, 是名記別 說明 : 此處的契經內容是 : 蘊 處 緣起 食 諦 界相應語 聲聞乘相

結集 謂能貫穿縫綴種種能引義利 能引梵行真善妙義, 是名契經 02 云何應頌? 謂於中間 或於最後宣說伽陀, 或復宣說未了義經, 是名應頌 03 云何記別? 謂於是中, 記別弟子命過已後當生等事, 或復宣說已了義經, 是名記別 說明 : 此處的契經內容是 : 蘊 處 緣起 食 諦 界相應語 聲聞乘相 從聞思正法到證果的完整學佛過程 林崇安教授編 (2012.08.11 講於馬來西亞. 沙巴. 寂靜禪林行政中心 ) 一 前言 學佛的整個過程, 和今日教育的訓練很相似, 共經過聽聞 思考和實踐三個階段 釋尊成佛後, 為了度化大眾, 常常先以理服人, 而後導之以實踐, 因而有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 的修學次第 經由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可以獲得聞所成慧 經由 如理作意 可以獲得思所成慧

More information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佛復告大眾 汝等云何知名為死 諸人答言 不知世尊 佛告大眾 殺生偷盜邪 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 若人行是十惡名之為死 佛復告諸大眾 若人違逆不 順父母不行正法 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有不敬 三寶及諸持戒有德沙門 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復告大眾 若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530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530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 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 捌 ) 附錄 一 道品之雜論 ( 一 ) 大毘婆沙論 對 三十七菩提分 之雜論 釋開仁.2011/5/20 一 三十七菩提分法有三十七菩提分法 謂四念住 四正勝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道支 世尊雖說菩提分法, 而不說有三十七種, 但說七覺支名菩提分法 云何知然? 經為量故 謂契經說 : 有一苾芻來詣佛所, 頂禮雙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 如世尊說七覺支者, 何謂七覺支? 世尊告曰: 即七種菩提分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THE DIAMOND OF PERFECT WISDOM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Translated by the Chung Tai Translation Committee January 2009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Tripitaka Master Kumarajiva, 5th Century The following prior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七覺支 3.6.doc

Microsoft Word - 05七覺支 3.6.doc 1 ( 陸 ) 七覺支 釋開仁.2011/3/13 目次 : 一 佛出現於世, 有七覺支現於世間二 七覺支可說為十四法三 修習七覺支之方法 ( 一 ) 七覺支須漸次而起 ( 二 ) 修七覺支應適當的對治沉掉 ( 三 ) 專精聽法, 能斷五蓋, 修七覺支, 令心慧解脫 ( 四 ) 五蓋是退法, 七覺支是不退法 ( 五 ) 善知方便而修七覺支 ( 六 ) 五蓋 七覺分之食和非食 ( 七 ) 七覺支可對治七使四

More information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4 [No. 833]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4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伽耶城 成道未久 與諸比丘一切眾俱 其中或有得於

More information

12

12 第十㆓講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㆒ 這品經的宗旨 : ( ㆒ ) 七品經已說明基本原理 ( ㆓ ) 現在, 要說成就如來成所作 : 活出自己的如來 過如來生活 得大解脫 : 又世出世間不㆓ : 染淨不㆓之如來 要談如來成所作事 ㆕智 : 1. 成所作智 ( 五識 ) 2. 妙觀察智 ( 六識 ) 3. 平等性智 ( 七識 ) 因 轉 果 轉 4. 大圓鏡智 ( 八識 ) ㆓ 文殊菩薩問文殊菩薩問如來法身有何等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94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伽耶山基金會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1494 佛說淨業障經失譯人名今附秦錄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

More information

P. 2 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

P. 2 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838 [No. 83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7, No. 838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More information

T050X_02

T050X_02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More information

印 順 文 教 基 金 會 推 廣 教 育 叢 書 1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釋 厚 觀 目 錄 成 佛 之 道 講 義 編 輯 緣 起 ( 釋 厚 觀 ) iii 0 成 佛 之 道 印 順 導 師 自 序 1 1 第 一 章 歸 敬 三 寶 5 2 第 二 章 聞 法 趣 入 19 3 第 三 章 五 乘 共 法 35 4 第 四 章 三 乘 共 法 65 4.1 甲 發 出 離 心 修 出

More information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佛子 諸佛世尊 有十種廣大佛事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一切世間 諸天及人 皆不能知 去來現在 所有一切聲聞獨覺 亦不能知 唯除如來威神之力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佛 於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 兜率陀天 皆現受生 修菩薩行 作大佛事 無量色相 無量威德 無量光明 無量音聲 無量言辭 無量三昧 無量智慧 所行境界 攝取一切人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脩羅等 大慈無礙

More information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587 No. 587 [Nos. 585, 586]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More information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由謝宏其 ( 台灣 ) 翻譯成白話中文和英文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oral Chinese by Gary Hsieh, Taiwan www.sutranet.org sutranet.org@gmail.com sutranet@sina.com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More information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叢書①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叢書① 目錄 3 第三章 五乘共法 35 i ii 成佛之道講義 編者 : 釋厚觀 Chapter 3 第三章 五乘共法 ( 釋厚觀,2004.11.1) 一 (p.63) 五乘 :1 人乘, 2 天乘, 3 聲聞乘, 4 緣覺乘, 5 菩薩乘 ( 佛乘 ) 五乘共法 ( 下士道 ): 發增上生心, 修集生人生天的正常法門, 作為出世聖法的根基 二 (p.64) 總敘正修 正信歸依者, 應修於正見, 及修於正命,

More information

02?j???s??????-???R???q

02?j???s??????-???R???q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補充講義 ( 二 )-- p.2~11 釋道一編講 09-21-2012 一 色 的語義 ( 一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63a27-b4): ( 二 )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卷 1 1 三法品 ( 大正 31,695b22-29): 1 ( 三 ) 五事毘婆沙論 卷 1 1 分別色品 ( 大正 28,989c19-22): 2 ( 四 ) 阿毘達磨俱舍論

More information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修訂日期 : 2004/11/14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41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341 [Nos. 310(36), 342]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夫法留正像

More information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大方廣寶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462 [No. 461]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62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 薩五千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29 No. 229 [cf. No. 22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29 No. 229 [cf. No. 22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29 No. 229 [cf. No. 220(4or5) etc.]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

More information

三十七道品講義 2010 年 11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三十七道品的旨趣... 1 壹 序論... 1 貳 雜阿含經 與三十七道品的關係... 1 參 維摩詰經 中的佛國... 2 肆 大般若經 說大乘菩薩所當行... 2 伍 華嚴經 說三十七道品為佛事... 2 陸 三十七道品的內容... 4 柒 結語... 4 第二講四念處... 5 壹 觀身不淨... 5 貳

More information

大般涅槃經要義 鄭石岩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目錄 第一講大般涅槃經的旨趣...3 第十六講在生活中修梵行...91 第二講佛大般涅槃的莊嚴...9 第十七講佛如來常住世間...99 第三講供養功德之殊勝...15 第十八講保持純真無邪的心...105 第四講甘露法門的秘密之藏...23 第十九講實現光明高貴的美德... 111 第五講如來法性不可思議...29 第二十講認清佛性無上正法...117

More information

SB10 佛藏經描仿.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SB10 佛藏經描仿.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全集彙編緣起 1 全集彙編緣起本苑開山第一代住持,上智下諭昌圓和尚,於民國八十九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圓寂,化緣雖盡(住世七十七歲,僧臘三十二年),但所遺留的著作,其法味幽遠,依然化導十方有緣 和尚於民國七十一年(五十九歲)開始從事撰述,謂之 建無形的大殿 ;並於第二年成立發行組,處理著作流通事宜 從七十二年四月出版第一本 思益梵天所問經尋繹,至八十七年五月出版 側聞散記 第四集為止,將近十五年間,出版五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2 年 ) 佛教提議的解脫如何可能 以 雜阿含經 為主要依據 壹 前言 一 研究動機 宗教關心生命的重大議題, 著眼於生命出路的探討 因此生死的問題成了宗教難以避免的重大課題 許多宗教的重要教義, 都涉及帶出解脫或是解救 救贖的理論系統 基督宗教主要訴諸於神的全能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2 年 ) 佛教提議的解脫如何可能 以 雜阿含經 為主要依據 壹 前言 一 研究動機 宗教關心生命的重大議題, 著眼於生命出路的探討 因此生死的問題成了宗教難以避免的重大課題 許多宗教的重要教義, 都涉及帶出解脫或是解救 救贖的理論系統 基督宗教主要訴諸於神的全能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07-324(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佛教提議的解脫如何可能 以 雜阿含經 為主要依據 王美瑤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佛教因如實地觀察世間,

More information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The Diamond Prajnaparamita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More information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輸入, 曾國豐大德輸入,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 No. 276 無量義經序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More information

21 xieming

21 xieming 佛光大辭典 (p3033): 邪命 梵語 mithya-jiva, 巴利語 miccha-jiva 八邪行之一 指不以正道而以邪曲之方法生活 全稱邪活命 比丘如為得衣食資具而說法, 即稱為邪命說法 大智度論 卷三載有四種邪命食, 即 : ( 一 ) 下口食, 謂種植田園, 調合湯藥, 以求衣食 ( 二 ) 仰口食, 謂仰觀星宿 風雨, 以術數之學求衣食 ( 三 ) 方口食, 謂曲媚權門, 阿諛富豪,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C7A6F2AABAB0F2A5BBBB7BC3D1332E35AAA92E646F63> 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編著 最新版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 目 序 次 仁俊 長老/自 第一章 序 略 佛法的特質 第一節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 p.3 第二節 緣起法下的三法印與空 p.13 第三節 佛法是理性的宗教 p.19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一節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p.30 第二節 無我下的輪迴 p.39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 p.50 第四節 人身難得 p.60

More information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The Diamond Prajnaparamita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More information

《妙雲集》選讀

《妙雲集》選讀 慧日講堂第 19 期課程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0 期課程 佛在人間 第一章 佛在人間 (pp.1-15) 厚觀法師編於 2010.12.23 釋開仁略修於 2015.09.17 壹 釋尊小史 ( 壹 ) 釋尊之誕生 我們的大師釋迦牟尼佛, 在二千四五百年前的一個四月八日, 誕生在中印度迦毘羅國 1 的釋迦族 父王叫淨飯, 是迦毘羅的國王 母后摩耶夫人, 在東向拘利城歸寧的途中, 在他母親的別墅嵐毘尼園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e-D22-mahasatipatthana.doc

Microsoft Word - ce-D22-mahasatipatthana.doc Dighanikaye 長部 22 經 (ce-)mahasatipatthanasuttam 大念處經 The Great Frames of Reference chinese translation by Bhikkhu Metta 明法比丘 english translation by Bhikkhu Thanissaro (use foreign font ) Mahasatipatthanasuttam

More information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原始佛法中的信與他力探源 溫金柯 輔仁 大學宗教所博 士 生 10462台北市中 山區北安路55號 Jinkr49@gmail.com 摘要 信 與 他 力 是宗教信仰的特 色 然 而 佛教 是否有 他 力 或 是否應該有 信與他 力 卻有被否認或貶抑的傾向 但是佛教中存在信與他 力的因素 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本 文根據以 雜阿含經 為主的原始佛教經 典 探索信與他 力在其中的存在狀態 佛教從成 立僧團伊始

More information

《清淨道論》中「六隨念」與其他經論中「六隨念」之比較

《清淨道論》中「六隨念」與其他經論中「六隨念」之比較 六 法門之探討 目次 一. 前言.2 二. 與的意義... 1 三. 六法門演化的趨勢..5 四. 雜阿含經 的 六 之說... 7 五. 清淨道論 中 六 之說 10 六. 諸經論中 六 之比較... 11 七. 結論... 14 參考書目...16 一. 前言 佛陀成道之後,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大轉法輪所說種種修道法門, 能令眾生依法修行達到解脫的目標 其中 六 修行方法也不例外 六法 適用於從升天善法的基礎,

More information

其文藏有三譯 元魏留支. 陳天竺真諦二譯 要不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 辭特簡明 義無脫誤 是以震旦誦習 日月爭光 而註釋多門 意見差別 愚自弱冠志學 即知三教會通 丙辰歲 以梁生奇緣 皈依憨山大師 于東遊之日 得受金剛決疑 以為指歸 其大意謂 佛說法三十年 上首弟子猶是懷疑 此經隨空生所疑處 即便逐破

其文藏有三譯 元魏留支. 陳天竺真諦二譯 要不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 辭特簡明 義無脫誤 是以震旦誦習 日月爭光 而註釋多門 意見差別 愚自弱冠志學 即知三教會通 丙辰歲 以梁生奇緣 皈依憨山大師 于東遊之日 得受金剛決疑 以為指歸 其大意謂 佛說法三十年 上首弟子猶是懷疑 此經隨空生所疑處 即便逐破 修訂日期 : 2009/04/22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卍新纂續藏經 Vol. 25, No. 485 原始資料 : CBETA 人工輸入,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 No. 485-A 金剛經如是解自述金剛者 性喻也 性無形似 落言即非 天竺先生不得已而有言 於是名之以般若 名之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More information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在巴利藏還有另一部 念處 經 在 中部 第 10 經 內容大致相同 都 是在闡述四念處 而前者與後者不同之處

More information

何故於此處而雨種種雨大眾皆喜悅心生信安樂開示諸疑惑令住於大乘身難動如地及一切人天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於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魔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 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

何故於此處而雨種種雨大眾皆喜悅心生信安樂開示諸疑惑令住於大乘身難動如地及一切人天皆見如是相大眾悉有疑兩手各皆出摩尼寶光明一切諸衣鬘雜飾嚴身具十方之福田離一切過惡眾苦得休息皆因於救世一切諸天人無能說因緣是誰神通力而來至此處為佛諸菩薩梵魔帝釋等唯願救世說神通之因緣爾時世尊 告淨有帝釋言 如是如是 汝今諦 修訂日期 : 2004/11/20 發行日期 : 2006/2/15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0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410 [No. 411]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一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序品第一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68 No. 268 [Nos. 266, 267]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園精舍

More information

1 成佛之道 第一章 : 歸敬三寶 ~ 第四章 : 三乘共法 / 圓波法師 目次 壹 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自序... A-2 一 撰書的初衷二 一切佛法有相依相攝的意義三 方便有多門, 歸元無二路貳 第一章 歸敬三寶... A-3 一 歸依三寶的真實義二 歸依有四正行参 第二章 聞法趣入... A-4 一 聞法應離的過失二 可以為人依止的師長底限三 一切佛法內在有著相依相攝的關係肆 第三章 五乘共法...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661C2C3B5D0C2C4A5BBC440B8672DACEC2E646F63> 1 唐 于 闐 國 三 藏 沙 門 實 叉 難 陀 譯 古 鹽 匡 菴 青 蓮 苾 芻 靈 椉 父 輯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科 文 2 序 佛 法 在 盛 況 時 是 講 經 的 法 師 道 高 德 備, 學 習 者 是 佛 門 法 器, 聽 經 聞 法 是 尋 幽 覽 勝, 師 資 彼 此 道 合, 能 令 政 治 清 明, 社 會 人 心 淳 厚, 是 國 家 之 大 幸, 眾 生 之

More information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大乘頂王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78 No. 478 [Nos. 477, 479] 大乘頂王經 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歸命大智海圓滿淨覺尊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菴羅樹園 與大比丘僧八百人俱

More information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爾時世尊 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始成正覺 於普光明殿 入剎那際諸佛三昧 以一切智自神通力 現如來身 清淨無礙 無所依止 無有攀緣 住奢摩他最極寂靜 具大威德 無所染著 能令見者 悉得開悟 隨宜出興 不失於時 恒住一相 所謂無相 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 靡不皆入灌頂之位 具菩薩行 等于法界無量無邊 獲諸菩薩普見三昧 大悲安隱一切眾生 神通自在 同於如來

More information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攝釋分 攝異門分 調伏事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TD4040 林崇安編 佛法教學系列藏文 D 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2009 1 藏文 D 瑜伽師地論 攝釋 異門 調伏 內容 : 1 藏文 攝釋分 :TD4042 p.3 2 藏文 攝異門分 :TD4041 p.73 3 藏文 攝事分調伏事及本母事 : TD4040 p.13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ain....1_......_.doc

Microsoft Word - main....1_......_.doc 建構以四聖諦為綱領的佛法知識體系 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 釋見豪 摘要 :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 從教法的功能與修學歷程而言, 可依 教 理 行 果 境 行 果 與 信 解 行 證 加以分類, 但就整個佛法的內容而言, 以 緣起說 為理論基礎的 四聖諦 是一切教法開展的總綱 所以, 本文以釋尊主要教導的兩件事 苦生與苦滅為始, 從 苦集 的流轉生死與 滅道 的還滅解脫, 來統攝一切兼併理論知見與實踐解脫的佛法

More information

1 4 Vegetarian food is the most suitable diet for human Stays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s cancers, enhances stamina, slowdowns aging, cultiva

1 4 Vegetarian food is the most suitable diet for human Stays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s cancers, enhances stamina, slowdowns aging, cultiva 1 4 Vegetarian food is the most suitable diet for human Stays away from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s cancers, enhances stamina, slowdowns aging, cultivates virtue, accumulates merit, and promotes longevity!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燈 香花瓔鬘寶幢幡蓋 及餘種種勝妙供養 舍利弗 有四種法應當信受 何等為四 一者佛法無量應當信受 二者少修善根獲無量報應當信受 三者若於三寶深生敬信 善修業行所得福報 汝等聲聞現得見我 尚不能得具足知之 亦復不能思惟測度 況我滅後聲聞弟子遠離我者 能得現知及能測度 若有能知及測度者 無有是處 應當信 佛說施燈功德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702 佛說施燈功德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6, No. 702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 佛有 四種勝妙善法 能令眾生得無量果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一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爾時 一 釋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薩 為一切眾生及自己身 問諸佛名 佛說十方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僧已 復欲大師子吼 有師子吼者 名決定說 決定說者 明知如來 常住不滅 并說眾生 盡有佛性 二 諸魔怖畏 外道歸伏故 是名師子吼 如是顯說已 三 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界 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者 東涌西沒 四 西涌東沒 南涌北沒 北涌南沒 中涌邊沒

More information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2014 佛法度假 生活. 修行. 龍樹論 釋開仁編,2014.7 目次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貳 初學菩薩未離欲, 亦未能斷慳, 如何實踐布施度參 若捨一惡人, 則為背佛恩 ; 捨一可度者, 是斷佛道根肆 菩薩諸漏未盡, 怎麼能久劫於三界中, 忍諸惡人伍 菩薩的精進, 有淺深階段陸 菩薩願得好慧, 持戒自守, 不嬈眾生柒 一心敬慎是善人相, 娑婆世界的菩薩難勝難及 難破難近捌 菩薩應具備三輪體空的無我智慧玖

More information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無量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No. 276 無量義經序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0276 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 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灋 廣生眾教 含義不貲 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 而轉 一極正覺任機而通 流轉起滅者

More information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演講題綱或摘要(A4三頁左右),請於二月七日以前惠傳,以備印發 法蘊足論 的要義 林崇安 ( 法光雜誌,235 期,p.4,2009.04) 一 前言 有關論藏的源流, 依據 有部毘奈耶 雜事 的記載, 佛滅當年結 集完經和律後, 大迦葉考慮到 : 後世之人, 少智鈍根, 依文而解, 不達深義, 所以特別編出經律的本母 ( 摩窒里迦 ), 而後往下傳誦 ; 另一方面, 舍利弗 目乾連 迦旃延等大弟子對佛經的解釋, 其弟子們也往 下傳誦, 這些解釋經義的論述, 便是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清涼法語(四聖諦-苦)明法比丘主講

清涼法語(四聖諦-苦)明法比丘主講 四聖諦 明法比丘主講 (2003 年年中講於慈悲電視台, 文字已經修訂 ) 回首頁 四聖諦目次 修道之省思要點 苦聖諦 苦集聖諦 苦滅聖諦 苦滅之道聖諦 附錄一 : 心藥方 ( 1 煩惱 2 生氣 3 緊張 4 焦慮 5 自我意識熾盛 6 嫉妒 7 吝嗇 8 多疑心 9 懶惰 10 無慚愧心 11 我慢 12 愚癡 ) 附錄二 : 平常用功 回首頁 修道之省思要點 / 明法比丘撰 佛陀及一切覺悟者,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教材系列 A7 目錄 五陰誦 ( 蘊品 ) 資料與主題項目 01 要義 要義 5 09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佛法教材系列 A7 目錄 五陰誦 ( 蘊品 ) 資料與主題項目 01 要義 要義 5 09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要義 雜阿含經要義 五陰誦 1-36 經 林崇安編講 佛法教材系列 A7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佛法教材系列 A7 目錄 五陰誦 ( 蘊品 ) 資料與主題項目 01 要義 1-4 04 要義 5 09 要義 6-9 11 要義 10 17 要義 11-14 19 要義 15-16 24 要義 17-18 28 要義 19-20 31 要義 21 38 要義 22 44 要義 23-24 46 要義

More information

25K-精裝-CH 無量壽經(魏譯本)

25K-精裝-CH 無量壽經(魏譯本) 蓮池讚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 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 三稱 ) ㄨㄥ ˋ 唵 淨口業真言 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ㄨㄥ ˋ 唵 淨意業真言 ㄨㄚㄌㄚ ˋ 日囉 怛訶賀斛 佛說無量壽經一 佛說無量壽經二 ㄨㄥ ˋ 唵 淨身業真言 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安土地真言 ㄨㄥ ˋ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唵 度嚕度嚕地尾薩婆 訶 ㄨㄥ ˋ 唵 普供養真言 ㄧㄝ

More information

如天一味雨 遍灑於十方 草木及叢林 根莖隨大小 而於大地中 無不蒙滋益 如來所說法 悉亦復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說無量義 根器有差殊 聞之各得解 故於一會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為不思議 我於往昔劫 常隨佛所化 而今此會中 亦預佛座下 如來所說法 我悉能總持 見在及未來 願佛為宣說 爾時佛告師子

如天一味雨 遍灑於十方 草木及叢林 根莖隨大小 而於大地中 無不蒙滋益 如來所說法 悉亦復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說無量義 根器有差殊 聞之各得解 故於一會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為不思議 我於往昔劫 常隨佛所化 而今此會中 亦預佛座下 如來所說法 我悉能總持 見在及未來 願佛為宣說 爾時佛告師子 修訂日期 : 2004/10/11 發行日期 : 2006/2/1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5, No. 652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No. 652 [Nos. 650, 651]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藏沙門紹德等奉詔譯如是我聞

More information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大方等無想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No. 387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87 原始資料 : 蕭鎮國大德提供,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北美某大德提 供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健度第一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02方便品

02方便品 方便品第二 於 序品 中, 世尊入三昧現很多神通變化 文殊菩薩解碼為 : 世尊準備說大法, 且欲說的是 法華經 爾時, 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 告舍利弗 如是本末究竟等 這乃有兩種意思 : 一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 難解難入 佛的智慧至高, 其它眾生是沒辦法去思維 忖量的 ; 甚至佛即使說了, 眾生也難理解 二 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 皆已具足 如來能種種分別, 巧說諸法, 言辭柔軟, 悅可眾心

More information

領導藝術家

領導藝術家 素食經典選輯海濤法師選集 前言 素食是中國佛教徒特別殊勝的慈悲行儀之一, 多年來中國大陸由於佛法不興, 其他佛教國家則是沒有素食的文化, 因而台灣佛教徒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素食人口, 從此可看出, 台灣的佛教徒是很有福報的, 不必為了吃素而困擾, 從飲食當中就能日日守持不殺生戒 由於食肉是間接傷害物命, 而且是每天都會造作的惡業, 所以持守素食可以說是佛弟子最基本的戒行, 同時也不再累積新的殺業 因此,

More information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aha Guru Lian Sheng (Lu Sheng-Yen) adalah perintis Zhen Fo Zong (True Buddha School) yang dilahirkan pada tahun 1945 (Imlek tanggal 18 bulan 5) di Chiayi, Taiwan. Beliau juga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三乘共法 三乘 : 聲聞 緣覺 菩薩 三乘共法 : 三乘所共同必修的出世間法 以五乘共法 ( 人天善法 ) 為基礎 綱目 : 1. 發出離心和種種根性 2. 四諦十二因緣 3. 聖果 發出離心 一切行無常 行 : saṃkara (acting), 遷流 造作 造作 : 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組合而成 遷流 : 一切事物皆隨時間而變化 無常 : 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組合而成, 隨時間的推移, 每一剎那都在變化中

More information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一六 1 ;( 二九八 ) 2 法說義說經 壹 序分如是我聞 : 一時, 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貳 正宗分一 總說 : 緣起法法說 義說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我今當說緣起法, 法說 3 義說 4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 ( 一 ) 釋法說云何緣起法法說? 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 是名緣起法法說 1 會編( 中 ),p.38,n.1: 相應部

More information

大寂靜學會 * 免費課程歡迎隨堂加入 課程名稱講師課程內容上課時間 禪坐共修 佛學講座 大寂法師 禪坐 / 經行 禪修次第 徹底斷除煩惱 空性智慧 每週二 19:00-21:00 每週三 14:00-16:30 每週四 14:00-16:00 每週四 19:00-21:00 禪與花藝謝素珠居士歐式花

大寂靜學會 * 免費課程歡迎隨堂加入 課程名稱講師課程內容上課時間 禪坐共修 佛學講座 大寂法師 禪坐 / 經行 禪修次第 徹底斷除煩惱 空性智慧 每週二 19:00-21:00 每週三 14:00-16:30 每週四 14:00-16:00 每週四 19:00-21:00 禪與花藝謝素珠居士歐式花 大寂靜學會 * 免費課程歡迎隨堂加入 課程名稱講師課程內容上課時間 禪坐共修 佛學講座 大寂法師 禪坐 / 經行 禪修次第 徹底斷除煩惱 空性智慧 每週二 19:00-21:00 每週三 14:00-16:30 每週四 14:00-16:00 每週四 19:00-21:00 禪與花藝謝素珠居士歐式花藝每週一 14:00-16:00 梵唄共修洪清和居士梵唄 每月第一和第三個週五 19:00-21:00

More information

又復迦葉別作然火法種種施作 皆不能然 復以乾木 投擲其中 及以乾草乾瞿摩夷蘇油等物 所應用者 悉擲其內 復作不善相 出是呪言伊梨薩哥多梨薩哥一切能燒此何不然作是呪已 火亦不然 時彼迦葉即作是念 此大沙門 具大神通 有大威力 乃至大威力 龍亦能攝伏 我以何物 當為供養 是時世尊知彼迦葉信佛神通 世尊即

又復迦葉別作然火法種種施作 皆不能然 復以乾木 投擲其中 及以乾草乾瞿摩夷蘇油等物 所應用者 悉擲其內 復作不善相 出是呪言伊梨薩哥多梨薩哥一切能燒此何不然作是呪已 火亦不然 時彼迦葉即作是念 此大沙門 具大神通 有大威力 乃至大威力 龍亦能攝伏 我以何物 當為供養 是時世尊知彼迦葉信佛神通 世尊即 佛說初分說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498 佛說初分說經卷上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98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爾時世尊 往詣優樓頻螺耆年迦葉所 到彼處已 時彼迦葉見佛世尊自遠而來 即白佛言 善來大沙門

More information

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佛學論文選集 正法與菩提分法的實踐 林崇安 (1998) 佛法是佛陀所發現的正法, 是適用到所有眾生的一個普遍的法則, 是引導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的方法 今日要想復興正法, 一方面要了解什麼是正法 什麼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一方面要知道如何去實踐正法 如何去實踐三十七菩提分法 以下先探討正法的內涵及特色, 而後分析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此中, 引用釋尊的核心教導 雜阿含經 作為主要的依據, 並以此經的本母

More information

2015年桃竹苗區佛學會考 丁組題庫

2015年桃竹苗區佛學會考 丁組題庫 丁組 -1 一 是非題 ( 〇 )001. 佛是自覺 覺他 覺滿, 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聖者 ( X )002. 一切智 唯佛陀所證, 是能通達 緣起性空 的諸法總別相, 亦即認識色空不二, 性相一如的 無上正等正覺 ( 一切種智 ) ( X )003. 三慧 是指: 戒 定 慧 ( 聞思修 ) ( 〇 )004. 佛是已覺悟的眾生, 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 〇 )005. 四恩是指 : 父母恩 眾生恩

More information

丙組 -2 名 ( 智慧 ) ( 〇 )023. 四聶法的內容 :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等攝法 ( 〇 )024. 發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的心, 稱為 菩提心 ( 〇 )025. 佛陀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弟子思慕佛陀, 遂有優填王雕刻佛像之舉 ( X )026. 佛陀是在印度的鹿野苑成道 (

丙組 -2 名 ( 智慧 ) ( 〇 )023. 四聶法的內容 :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等攝法 ( 〇 )024. 發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的心, 稱為 菩提心 ( 〇 )025. 佛陀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弟子思慕佛陀, 遂有優填王雕刻佛像之舉 ( X )026. 佛陀是在印度的鹿野苑成道 ( 一 是非題 ( 〇 )001. 佛是自覺 覺他 覺滿, 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聖者 ( X )002. 一切智 唯佛陀所證, 是能通達 緣起性空 的諸法總別相, 亦即認識色空不二, 性相一如的 無上正等正覺 ( 一切種智 ) ( X )003. 三慧 是指: 戒 定 慧 ( 聞思修 ) ( 〇 )004. 佛是已覺悟的眾生, 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 〇 )005. 四恩是指 : 父母恩 眾生恩 國家恩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