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 1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投影片 1"

Transcription

1 三乘共法 三乘 : 聲聞 緣覺 菩薩 三乘共法 : 三乘所共同必修的出世間法 以五乘共法 ( 人天善法 ) 為基礎 綱目 : 1. 發出離心和種種根性 2. 四諦十二因緣 3. 聖果

2 發出離心 一切行無常 行 : saṃkara (acting), 遷流 造作 造作 : 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組合而成 遷流 : 一切事物皆隨時間而變化 無常 : 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組合而成, 隨時間的推移, 每一剎那都在變化中 說諸受皆苦 苦苦 壞苦 行苦 由也間一切唯苦發起離苦得樂的出離心

3 隨機立三乘 隨根基不同, 佛立三乘 : 聲聞 緣覺 菩薩 方便分別說 : 佛為聲聞說四諦, 為緣覺說十二因緣, 為菩薩說六度 就實說 : 四諦緣起為出世法之根本 正化聲聞 : 非菩薩 : 因為菩薩主修大乘法 非緣覺 : 緣覺大都生於無佛時, 無師自悟 聲聞 :1) 佛弟子的通稱 2) 以解脫道為主的弟子

4 不同的聲聞根性 當時印度的風尚 享樂主義 : 追求物欲的享樂, 性欲的崇拜 如唯物主義的順世外道 禁欲的苦修者 : 各類反婆羅門的沙門僧團, 耆那教為極端的苦行主義者 佛教的中道正行 以智化情 : 離苦樂兩種極端, 不戕害自已亦不過度享樂 順應樂行者, 在家學佛 順應苦行者, 隨佛出家 佛世的修行以出家為主

5 出家 vs 在家修行 問題 :(P 136.) 在信仰, 修行, 證悟上, 在家與出家, 是沒有差別的 那為什麼有的自願在家, 有的自願出家呢? 答 : 這就是由於性情及生活好尚的不同? 問題 : 此外有其他不同嗎? 理上而言 ( 理合 ): 在信仰, 修行, 證悟上, 在家與出家, 是沒有差別 事相上 : 出家以修行解脫為主, 在家以護持僧團為主 在環境上, 僧團提供更好的修行環境 僧團更具住持正法的責任

6 出家僧團的意義 佛立律制建出家僧團的十大利益 : 可歸為六項 : 1. 和合 : 律能和合僧伽 2. 安樂 : 大眾依律而住, 便能使大眾安樂 3. 清淨 : 大眾的制約能使各人清淨修行 4. 內証 : 清淨僧團能使個人更精進修行解脫 5. 外化 : 清淨僧團能使外人增長信心 6. 正法久住 : 清淨僧團能外化而信仰普, 內証而賢聖不絕, 達正法久住

7 出家弟子的不同根性 森林比丘 : 阿蘭若 無事比丘 獨住禪修, 不願乞化, 不願說法, 好樂禪觀 人間比丘 : 大眾和合共住 人間乞食教化 正法住持的力量 生命特質的不同, 都是人間的福田

8 隨信行 vs 隨法行 信智的平衡發展和融合是佛法的修行特色 隨根性的不同有偏信和偏智的不同 偏信 : 隨信行人, 以情感意志的信仰為入門, 偏智 : 隨法行人, 以理性的學習思辨為主的學習方法 初學者因根基的不同, 可有不同的修行偏重, 但決不可偏癈

9 尊重別人認識自已 一般人, 總以自己的個性, 自己的偏好去衡量一切, 而不知學佛是有不同類型的 重信的, 把專究法義的法行人, 看作不修行, 而自己才是利根 重視慧解的, 把重信者的信行, 看作盲修瞎鍊 ( 這可能是盲修, 要看師長的教導怎樣 ) 偏重山林, 讚美精苦的生活輕視人間比丘 而遊化人間的, 又每每輕視獨住比丘, 說是自私自利 又如在家與出家的, 也常因觀點的不同而互相輕毀 P141

10 四諦與緣起 四諦與緣起 : 出世佛法的總綱 : 諦 : 真實不虛, 從現實的人生去探尋 四諦 苦 : 人生的真實特性 集 : 世間苦迫的原因 滅 : 離苦後的境地 道 : 滅除苦迫的方法 緣起 : 說明苦迫生起和除滅的法則

11 苦 流轉 集 緣起 滅 還滅 道

12 大小乘之四諦 徧重說 : 小乘 ( 三乘所共 ): 重苦集的說明 大乘 : 重滅道, 特別是滅諦的說明 約大乘學派說 : 中觀依空來闡述滅諦, 從空說緣起 唯識重苦集的說明, 立賴耶緣 從根基說 : 下智觀緣起得聲聞果 上上智觀緣起得大菩提

13 苦聖諦 苦 : 世間真實特性的闡述 三苦 : 苦苦, 壞苦 行苦 八苦 : 生理的自然現像 1 生 2 老 3 病 4 苦 人對物的追求 :5 求不得 人與人的關系 :6 怨憎會,7 愛別離 現像的總因 : 五蘊

14 苦的表現 : 蘊 處 界 苦由身心生命的現象具體表現出來, 經上常以蘊 處 界來說明 1. 五蘊 : 色 受 想 行 識 2. 十二入處 : 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 3. 六界 : 地水火風空識

15 1 五蘊 : 色受想行識 1. 色 : 變礙 : 一切物質 2. 受 : 領納 : 有情的情緒作用 即領略境界而受納於心 3. 想 : 取像 : 即是認識作用 認識境界時, 心即攝取境相而現為心象 ; 由此表象作用, 構成慨念, 進而安立種種名言 4. 行 : 造作 : 即意志作用 主要是 思 心所, 對境而引生內心, 經心思的審慮 決斷, 出以動身, 發語的行為 5. 識 : 了別 明了識別, 從能知得名, 內心認識的統覺作用

16 四識住與五取蘊 能識所識根身物質色 : 物質色識受 : 情緒器世間精神想 : 認識行 : 造作 能識 所識

17 眾生的五蘊, 叫五取蘊, 因為是從過去的取 煩惱而招感來的 而現在有了這五取蘊, 由於取煩惱的妄想執著, 所以又苦上加苦 我們的 取識 ( 與煩惱相應的識 ) 的境界, 四事 : 物質的色 ; 情緒的受 ; 認識的想 ; 造作的思 取識在這些物質的或精神的對象上, 一直是 處處住 著, 看作可取, 可得, 可住, 可著的 識對境界有了染著, 那境界的每一變動, 都會引起內心的關切, 不能自主的或苦或樂, 當然是免不了苦痛

18 2. 十二入處 處 : 是生長門的意義, 約引生認識作用立名 佛陀的十二處觀, 本是從有情中心的立埸, 再進而說明內心與外境的作用 在內心對外境的認識當下, 觀察身心的變化 內六入 ( 根 )+ 外六處 = 十二入處 六根中的前五根, 為生理機構, 是色法 此色, 經中稱為 清淨色, 近於近人所說的視神經等 意處 ( 意根 ), 是精神根, 是精神的源泉

19 內六入 ( 根 ) 六識外六處 ( 境 ) 眼 眼識 色 耳 耳識 聲 鼻 鼻識 香 物質 ( 色蘊 ) 舌 舌識 味 身 身識 觸 意 意識 法 ( 受 想 行 ) 精神

20 2) 有取識 六根六識六境 眼 眼識 色 耳 耳識 聲 鼻 鼻識 香 舌 舌識 味 身 身識 觸 意 意識 法 有取識

21 3. 六界 六界 : 構成眾生自體的六大因素 界 : 種類, 因素 重於物質的分析 地 : 堅性 ; 如身体的肉 骨等 水 : 濕性 ; 如血 汗等 火 : 暖性 ; 如体溫等 風 : 動性 ; 如內氣体的流動 空 : 無礙性 ; 体內的空間 識 : 精神体 有取識

22 小結 : 世間唯苦 1 蘊處界唯苦 : 五取蘊 : 由於情愛的愛著, 有情愛著自體 想自主, 想宰他, 想使與自 我愛 ( 自体愛 ) 境界愛 於是對關聯自體的環境也愛著 如 : 我有關的一切從屬於我 然 而自我的自由, 要在我所的 無限擴大中實現 ; 不知我所 關涉的愈多, 自我所受的牽制愈甚 想佔有外界以完成 無常 變化 自我, 結果反成為外界的奴 隸

23 2. 緣起無我 1) 外道 : 除了這身心現象而外, 還有永恒不變的 靈, 或者叫 我, 才是流轉於地獄, 人間, 天國的主體 2) 佛教 : 我 是眾生愚癡的幻想產物 世間 眾生在生死六道中受 苦, 苦因苦果的無限延續, 更沒有別的, 唯 是這蘊, 界, 處而已 3) 指出了苦聚的事實, 眾生才能從 靈性, 真我 的神教迷妄中解脫出來, 才有解脫自在的可能

24 集聖諦 集 : 為因為緣而生起的意思, 是苦的因 集 : 業 + 惑 業 : 苦的直接因 業 : 善惡行為 ( 有表 ) 業力 : 善惡行為所引起的潛能 ( 無表 ) 業報 : 善惡行為的潛能現行後對身心產生的影響 惑 : 煩惱, 苦的主因 能發業 能潤生業

25 業 1. 三業 : 從發業的所依來分 身業 : 由善惡心所推動的身体造作叫 身表業, 之後所引起的潛能名 身無表 語業 : 由善惡心所推動的語言造作叫 語表業, 之後所引起的潛能名 語無表 意業 : 內心的善惡思考未推動於身語者

26 2 性質分 ( 善惡 ) 善惡業專指能招感欲界生死的業力說 1. 善業 : 善的起心動念和其推動的身口造作 2. 惡業 : 惡的起心動念和其推動的身口造作 3. 不動業 : 與 ( 禪 ) 定相應的業, 定不動亂故其業稱不動業, 能感招上上二界生死

27 3 業種 1. 業 : 身口意造作剎那滅 2. 業力 : 業力如種子般保存下來, 遇緣受報 3. 業力不失 : 假使因緣不和合, 業是永久存在的, 無論是百劫, 千劫, 萬劫, 無量數劫, 業力不會失去, 還是會感果的 4. 三界輪迴 : 眾生, 隨業, 招感生死果報, 一生又一生的延續下去, 由於這是煩惱所引發的, 所滋潤的, 所以無論業是怎樣的善終究不出於三界

28 惑 :( 煩惱 ) 是眾生輪迴三界的根本因 總括為三不善根 ( 就欲界說 ): 1. 癡 : 知見上的錯謬, 對事理錯誤認知 1) 不知真理法則 : 緣起, 因果 善惡 業報 凡聖 2) 所知 : 無常計常 無樂計樂 不淨計淨 無我計我 2. 瞋 : 不滿於境所引發的惡意 藏於內心的 : 怨 恨 妒, 發於外的 : 忿 諍 惱 重 3. 貪 : 染著於自我 ( 我 ) 及有關自我的一切 ( 我所 ) 1) 對人, 對事,2) 深

29 四無記根 1. 四無記根 : 見 愛 慢 無明 有覆無記 : 障敝真實而非嚴重的惡性 1) 我癡 ( 無明 ): 根本的我執 2) 我見 : 知見上認定有我 3) 我慢 : 以我為中心而展開的一切行為 ( 意志上 ) 4) 我愛 : 對自我的執著愛染 ( 情感上的染著 )

30 2. 阿含經的解說 1) 見 : 認知上的錯誤 ( 見惑 ) 2) 愛 : 情感意志上的錯誤 ( 思惑 ) 3) 慢 : 最微細的自我感 ( 最細的一分思惑 ) 4) 無明 : 一切煩惱的總稱

31 十二緣起 : 有情生死相續 對惑 業 苦生死相續的詳細解說 十二 :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 揭露生死真相 苦 惑 業

32 緣起與緣生 緣起 (pratityasamutpāda) 依眾因而生起 指萬物生起的因果法則 緣生法 (Pratityasamutpanna dharma) 指依因果法則所現起的現象, 特指生命的延續現象 即或 業 苦的流轉現像 四諦和十二緣起

33 1~6 1. 無明 : 知的謬誤錯亂, 是以我 我所見為攝導的煩惱之總名 2. 行 : 與愛相應的, 思心所所發動的行為 ( 行業 ) 及其所生之力用 ( 業力 ) 3. 識 : 無明和行業之報 = 入胎識 ( 結生識 ) 4. 名色 : 精血和合之後, 還是肉團的階段 5. 六處 : 母胎中生起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形成人體形態的階段 6. 觸 : 出胎後, 根境相觸而起一般的認識 ( 無明相應觸 )

34 7~12 7. 受 : 可意觸起喜受 樂受 ; 不可意觸起苦受 憂受 ; 俱非觸起捨受 8. 愛 : 愛著自我, 愛著境界 9. 取 : 我語取 ( 執取自我 ) 欲取 ( 一般的追求五欲 ) 見取 ( 執取無意義的戒條 ) 10. 有 : 欲有 色有 無色有等三界的生命自體, 是能起後世生命的業力, 也可說是未來生命的潛在 11. 生 12 老死

35 分位緣起 : 三世兩重因果

36 滅 : 滅除 ( 因上說 ) 滅除煩惱 知見上 : 滅除無明, 慧得解脫 行為上 : 滅除貪愛, 心行解脫 寂滅 ( 果上說 ) 涅槃 : 一切煩惱滅除的境界 現樂後樂 三乘果位後說

37 道 1. 三學八正道 2. 出家戒 3. 定 4. 慧 : 出世正見 1) 緣起法則 2) 四諦 5. 八正道 6. 道品

38 三學八正道 出離生死的不二法門 : 三學 = 八正道 = 一乘道 三學 : 三增上學 : 戒 定 慧 增上 : 以之為基礎而向上 八正道 : 八聖道分 ; 八聖道支 修學的次第說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39 正 見 戒 正思惟 正 語 定 正 正 業 命 慧 正精進 正 正 念 定

40 增上戒學 增上 :foundation, 以 為基礎, 立足於 之上 戒的意義 在家戒 出家戒 : 沙彌 ( 尼 ) 比丘( 尼 ) 式叉摩那 具足戒 持戒意義與修定

41 戒 的意義 1. 戒 :śīla, 尸羅, 習性 (habit). 佛教 : 原意 : 善性 由勤習而成, 道德習慣 由受或不受 ( 自覺 ) 從內心說 : 平治 清涼 煩惱的對治 由信得戒 : 對三寶四諦的信 信 : 心淨為信 深忍樂欲 : 深刻的了解, 懇切的信願 由三歸時得戒

42 2. Samvara:keeping back, stopping, provision, 直譯 : 三跋羅, 三婆羅, 三嚩羅 義譯 : 禁戒, 律義, 等護, 從 防護過惡 得名 三種律義 : 道共 : 真智現前斷煩惱, 得根本防護 定共 : 定力現前伏煩惱, 得降伏防護 別解脫 : 淨信現前, 願修學而守戒條, 別別解脫

43 小結 精神 : 從淨治清涼來說, 戒 的意義是先於戒條, 而為法制戒規的本質 戒條 : 由於社會關係, 生活方式等等不同, 佛就制訂不同的戒條, 使學者對於身語行為的止惡行善, 有所遵循 因此稱為波羅提木叉

44 重事 : 一般重戒律的, 大抵重視規制, 每忽略佛說能淨內心的戒的本質 重理 : 古代禪師, 每說 性戒, 是重視內心清淨, 德性內涵的 但偏重證悟的清淨, 也不是一般所能得的 理事圓融 : 佛法是 信為能入, 信為道源 ; 真切的淨信 ( 智為導 ), 誓願修學, 才是戒學的根本

45 出家戒 1. 沙彌 : 2. 沙彌尼 3. 式叉摩那 4. 比丘 5. 比丘尼

46 沙彌和沙彌尼 ( 女 ) 沙彌 : 勤策, 是精勤策勵, 求脫生死的意思 男的叫沙彌, 女的叫沙彌尼 可說是出家眾的預科, 初入的訓練 受十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香花嚴身不歌舞倡伎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捉持金銀寶物

47 出家以後, 受了這十戒, 才算是沙彌 ( 尼 ) 六 七 八三戒, 都是少欲知足的淡泊生活 後二戒關於飲食與財物, 但在佛的制度中, 與不淫戒顯出了出家人的特性 : 捨離了夫婦關係 ( 家庭生活 ) 也捨棄了經濟私有

48 式叉摩那 式叉摩那 : 學法女, 沙彌尼想進受比丘尼戒, 須在二年內學六法, 接受考驗 起因 : 起初雖為了試驗有沒有胎孕, 但後來已成為嚴格考驗的階段 女眾的心性不定, 容易退失, 所以在完成僧格 ( 比丘尼 ) 以前, 要經這嚴格的考驗 這一學法女的古制, 早就不曾嚴格遵行

49 具足戒 : 比丘與比丘尼所受的, 名為 具足戒 比丘, 譯義為乞士, 是過著乞化生活的修道人 具足 : 是舊譯, 新譯作 近圓 ( 圓就是具足 ) 近是鄰近, 圓是圓寂 涅槃 這是說 : 受持比丘 比丘尼戒, 是已鄰近涅槃了 這是過著完全遠離惡行與欲行的生活, 完備僧格的出家人, 為僧團的主體 這在佛制的戒法中, 最為殊勝 受了具足戒的, 位居僧寶, 為僧團的主體, 受人天的供養

50 受戒 年齡要滿二十歲 受戒師長 : 要有三師 和尚, 羯磨阿闍黎, 教授阿闍黎 尊証 : 有七師作證明 就是在佛法不興盛的邊地, 也非三師 二證不可 發心受具足戒的, 要求三衣, 要求師, 要得僧團的許可 這是以殷重懇切的心情, 經眾多的因緣和合, 才能受得具足戒

51 漢傳的三壇大戒 出家剃度時先從和尚和阿闍黎求受沙彌戒 幾年後 ( 有說五年 ) 再求受俱足戒 受俱足戒時 : 沙彌壇 : 重受沙彌戒 比丘壇 : 受俱足戒 ( 女眾須二部受戒 ) 菩薩壇 : 受菩薩戒 傳統以梵網經菩薩戒為主 太虛大師始倡瑜伽菩薩戒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初持瑜伽處第十戒品 )

52 四重戒 比丘 :250 戒左右, 比丘尼 :350 戒左右 四重戒 : 犯以任何一重必逐出僧團還俗 1. 淫 : 出家禁任何性關系 ( 不分性別和方法 ) 重內心對五欲的克制, 性欲是三界最重的煩惱 2. 殺 : 以殺人為極重 3. 不與取 : 凡國法判重刑的盜取罪為犯重 4. 大妄語 : 未証言証, 破壞正法, 無修學觀念

53 其餘輕重戒 破四重以外的輕重戒可懺悔 懺悔 : 1. 發露自己過失, 請求容忍原諒 2. 斷相續心, 得清淨, 心清淨無悔有助未來之修行 3. 犯過而不知悔表示煩惱太重, 對修行成大障礙 4. 出罪 : 依律制懺悔清淨者, 餘人不得再重提 5. 犯僧規的為輕戒, 懺悔既清淨 違犯重戒則有業力的存在 6. 方法 : 自責, 對一比丘, 對二十位比丘

54 持戒護三業 持戒使三業清淨是進修定慧的資糧 戒和慧的直接關系, 三學的深層關系 如何守護 : 1. 守護所受的別解脫戒 : 平時盡心守護, 犯者要誠心懺悔 2. 威儀軌則 : 佛制行 住 坐 臥等生活儀軌和世間法律 善良習俗等如法學習 3. 避免到不適當場所, 如聲場所, 政治場合 4. 守護小小戒

55 淨戒四因和習定前方便 1. 密護根門 : 督攝六根 2. 飲食知節量 : 不在飲食上起分別貪著, 節量適度有助修定 3. 勤修寤瑜伽 : 這是有關睡眠的修持法, 獅子臥, 光明想, 保持對法的警覺性, 不懶惰貪睡 4. 依正知而住 : 正知 : 行住坐臥動靜, 一切行動清楚明白 正念 : 隨時與正法相應之念, 知應不應作, 適不適當

56 知足遠離 對物欲知足 對食衣住行等四事和醫藥等, 隨緣知足 喜足 : 對已有之物能知足, 不再多求 少欲 : 對未有者不生大希求 對人事心遠離 專心在佛法上用功 不為太多俗務所影嚮干擾 問題 : 1. 在家人學佛也要知足遠離嗎? 2. 在人居士如何能做到? 3. 學習世間有益的學問和俗務有何分別

57 戒清淨為修定之前方便 四大性戒為欲界粗重煩惱所引發 戒清淨能克制欲界之重煩惱 守律制和學習各種威儀可減少犯戒因緣 犯戒因緣現前可即時警覺 心有覺性不犯重, 輕罪亦能即時懺悔 戒淨無悔心歡喜身輕安受勝樂得定

58 增上定學 為了開發真慧而修定稱 定增上學 定 : 心一境性, 攝心一處 定成就為色無色界之善法 必離欲惡不善法 瞋

59 欲惡不善法 五欲 : 欲界的色 聲 香 味 觸, 能引發內心的欲望故稱為五欲 以男女欲為最嚴重 五蓋 : 能遮蓋淨心善法, 障礙攝心 欲貪 瞋恚 惛沉睡眠 惡作掉舉 疑

60 五停心觀 五種止心的觀想, 修 止 ( 因 ) 成定 ( 果 ) 定以 心一境性 為原則 修定攝心的對像稱 所緣 依所緣不同而有不同的修法, 但原則一致 約眾生的煩惱不同而修不同的的對治 五停心 : 五種攝心對治的方法

61 1. 不淨觀 : 多貪眾生, 觀色身不淨, 以制欲 貪 ( 淫欲 ) 2. 慈悲觀 : 多瞋眾修慈悲觀, 以長養悲心, 對治瞋心 3. 緣起觀 ( 因緣觀 ): 多癡眾生觀緣起 4. 界別分 : 我 ( 身見 ) 執重者修六界觀 5. 持息觀 : 多散眾生數出入息法散亂 大乘中以念佛 ( 觀想 ) 觀取代界分別

62 二甘露門 : 不淨與持息 佛稱為 二甘露 門, 甘露是不死藥 佛法以此譬喻不生滅的涅槃 不淨相與息相可以是修定的所緣, 依之攝心 ( 修止 ), 對治煩惱 也可轉成 慧觀, 和四念處相應而斷煩惱得解脫

63 不淨觀 依死屍作九想觀 一 青瘀想 ; 二 膿爛想 ; 三 變壞想 ; 四 膨脹想 ; 五 食噉想 ; 六 血塗想 ; 七 分散想 ; 八 骨鎖想; 九 散壞想

64 不淨觀總別對治 別對治 : 青瘀想 : 別對治顯色貪 食噉想 : 別對治形色貪 膿爛想 : 別對治妙觸貪 死屍想 : 別對治供奉貪 ( 動作 ) 總對治 骨鎖想總對治四貪

65 修習不淨觀 初習業位 繫心自身一處, 如足指 眉間 額等 作九想觀, 由一處骨鎖至全身骨鎖 由自身骨鎖漸至骨鎖充滿十方 再漸略而觀回自己一身白骨 已熟修位 於己一身略足觀餘至略半頭骨繫另半頭骨 超作意位 : 唯繫心於一緣 : 眉間, 湛然而住

66 持息念 Ānāpāna 入出息 Ānā 入息,āpāna 出息 又稱 數息觀, 近對治散心, 遠對治其他各種煩惱 有六因 ( 又稱六妙門 ) 數 隨 止 + 觀 轉 淨 前三為修 止 (śamatha/ 奢摩陀 ), 後三為修 觀 (vipaśyanā/ 毗婆舍娜 )

67 正修六因 ( 妙門 ) 1) 數 : 數息身 : 數入或出息, 一入一出為一 息身 : 一息的整段, 清清楚楚 數目 : 由一數至十, 不多不少, 不可錯亂 初學者可以五為數 少者不易攝心, 多者為 數目 所亂 如有錯亂者從一再開始

68 隨 在鼻孔前之觸覺, 覺知息 ( 身 ) 之前 中 後, 以攝心一觸, 任息自由出入 止 相似定境起, 能 有喜和輕安

69 七依定 修定的目地的 : 身心的平衡和調整 伏五欲五蓋 為了修發真慧而修定 七依定 能修發真慧的七種定 初禪 ( 未到地 )~ 無所有處定 非相非非想定心太細無法起觀

70 增上慧學 = 正見 為了作為解脫的依止而修慧, 稱為 增上慧學 增上慧學 : 出世間正見 ( 八正道 ) 出世間 : 超出 ( 勝出 ) 世間 出世間正見 : 超出 ( 勝出 ) 世間的正見, 悟解真理的正見, 離煩惱 ( 破我執 ) 的正見 慧 : 智慧, 梵語直譯為 般若 內容 : 通達緣起和知四諦的慧

71 總綱 : 緣起四諦 苦 流轉 集 緣起 滅 還滅 道

72 一 緣起 緣起 (pratityasamutpāda) 依眾因而生起 指萬物生起的因果法則 緣生法 (Pratityasamutpanna dharma) 指依因果法則所現起的現象, 特指生命的延續現象 即或 業 苦的流轉現像 四諦和十二緣起

73 緣生 有情生死相續的現象 惑 業 苦生死相續 十二緣起 :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

74 從現象悟法則 十二支的因果相生, 說明了生死的無限延續 只要是眾生, 是生死, 就不超過這十二支的序列 所以十二支是生死的因果序列, 有著必然性與普遍性的 然性與普遍性 緣起法則

75 緣起法則 : 緣起 流轉 還滅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6 流轉 :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依這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的定律而觀察起來, 什麼都不是自有的, 永有的, 一切存在, 都無非是展轉相關的, 相依相待的存在 ( 時間上 ) 展轉相關的,( 空間上 ) 相依相待的存在, 才能成為因果 從佛悟證的 此故彼 的因果定律, 就能正見因果的深義

77 此緣性 : 此故彼 有 此 必有 彼 空間上 : 當某些條件具足時 ( 此 ), 即有與此對應的結果同時形成 ( 彼 ), 而絕不是其他 時間因果的次第上 : 因果的前後的次第是必然而不可顛倒的 不是 if p then q (p q), 而是 if and only if p then q (p q).

78 緣起性的運用對象 萬事的緣起性 生命的緣起性 無明 行 行 識 生 老死 愛 > 取 非 取 > 愛

79 緣起無常 無我假名有 1) 無常 : 事物在時間上前後不同 在緣起法則下, 一切都是變化不定 生心生命亦無常變化 一期無常 : 物質或生命的一期變化 剎那無常 : 一切剎那變化

80 2) 無我 我 : 自成 不變 自在 ( 主宰 ) 別名 : 靈魂 阿特慢 神 無我 空間上 : 我是由各種因緣複合而成 ( 蘊 處 界 ) 時間上 : 不斷的變化之中 ( 十二因緣的推移 )

81 3) 世俗假有 世俗 : 緣起的現像 = 一般的共識 浮虛不實 假有 ( 施設有 假名 ): 以緣起而有的一切因果法 = 暫特的存在 名假 : 名稱 受假 : 事物 法假 : 元素

82 還滅 :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從現像推到理, 再推出解決的理論和方法 生死法, 雖一向在即生即滅中, 但由於煩惱業的不斷相續, 滅而又生, 所以苦果也就不斷地相續下去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謂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故識滅 純大苦聚滅 無常苦無我解脫涅槃 如圖

83 緣起空寂性 = 涅槃 對緣起法性的實証 聲聞弟子 : 三法印的次第悟入 : 無常無我涅槃 大乘佛教 : 三法印 = 一法印 = 一切法空 涅槃 : 貪 瞋 癡水盡

84 正見 : 緣起中道, 不著有無見 有見 ( 常見 ): 眾生生時, 執為實有 執有生死輪迴的實体 解脫時, 有實我解脫 無見 ( 斷見 ): 眾生死後, 什麼都沒有 沒有生死輪迴 涅槃後, 什麼都沒有

85 二 正見 : 四諦慧 正見 : 正確認知四諦 三轉十二行相 初轉 : 知信 二轉 : 行行 三轉 : 証 說明四讓, 使了解深 要大家去做, 從知而 以自身為証

86 四諦的証悟 1 漸次理解 : 對四諦的學習了解 2 理頓悟 : 對緣起空寂的理悟 3 漸次勝解 : 對四諦的体解, 確認那四類的價值, 是漸次的 4 滅諦頓悟 : 對緣起空寂的理悟 5 修道位是漸修 6 無學位是頓成

87 修行次第 1) 先得法住知, 後得涅槃智 法住智 知流轉, 知因果的必然性, 涅槃智 知還滅, 知因果的空寂性 法住智知生滅 涅槃智知不生滅 法住智知有為世俗 涅槃智知無為勝義 2 ) 依俗契真實 : 依俗諦的緣起因果, 而後契入緣起寂滅的真實

88 正思惟 古譯為 正志 正欲 : 所以從正見而來的正思, 是引發了向解脫的真實欲求 從無常的正見中, 引發正思, 就向於厭 看到一切是無常是苦, 而對於名利, 權勢, 恩怨等放得下 從深信因果中來, 所以厭於世間, 卻勇於為善, 勇於求真 從無我的正思中, 向於離欲 從涅槃寂靜的正思中, 向於 滅 心向涅槃而行道, 一切以此為目標

89 正語 正業 正命 以戒為其体性 : 有正確的見地, 進求解脫生死, 一定會表現出合法的行為 正語 : 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 合法的語言文字 正業 : 不殺, 不盜, 不淫 合法的身業 正命 : 合法的經濟生活 在家弟子的正命, 是要有合法的職業在使用方面, 不可過於浪費, 也不可過於慳吝 出家弟子, 一向是依施主的信施而生活

90 足目兩成 出世的解脫法門 ( 世間善道也如此 ), 非先有正確的見解, 清淨的行為不可 目清 : 知見正確 要有眼 : 眼無醫 : 足行 : 清淨的行為 要有腳 : 腳無病 : 正見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91 正精進 正 : 向厭 向離欲 向滅 四正勤 : 未生惡使不生 未生善使令生 已生惡使斷除 已生善令增長 戒學 : 正勤是離毀犯而持淨戒的努力 定學 : 正勤是遠離定障, 如五欲五蓋, 一心 慧學 : 遠離邪僻的知見妄執, 而得正見正思的努力

92 正念 正定 念 : 繫心於所緣境 正念 : 由正見 正思惟而來, 與正見正思惟同一境向涅槃 所依定境 : 七依定 ( 至少未到地 ) 慧力 : 思所成慧的程度 依定發慧 : 依定力觀諸法共相 ( 實相 ) 修成了就是見証慧

93 依定發慧 依同一所緣修止觀 止 : 如依 息 修止至未到地定, 無分別影相 觀 ( 有分別影相 ): 觀 息 ( 風大 ) 為四大種所造色四大種所造色色等五境 由色進觀依色住之心 心所 ( 受 想 行 識 ) 觀五蘊無常 無我 止 : 定力下降時再攝心於息 止觀雙運

94 修行 : 慧學的進程 正見 正思正語正業正命 正勤正念正定 聞慧思慧修慧現証 戒定慧解脫

95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 : 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念處是慧相應的念, 重在觀慧 如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四正勤 : 未生惡使不生 ; 已生惡使斷除 ; 未生善使令生 ; 已生善令增長 四神足 : 是定, 定為神通所依止, 稱為神足 雖是定, 但由修發三摩地的主力, 有由欲, 由勤, 由止, 由觀而不同, 所以分為四神足

96 五根 : 信根, 勤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這五項功德, 修得堅定而為引發功德的根源, 名為根 五力 : 已有降伏煩惱等力量, 所以叫力 七覺支是 : 念覺支, 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 喜覺支, 輕安覺支, 定覺支, 捨覺支 八正道

97 三乘同一解脫道 四諦 緣起 三學 八正道 唯一解脫道 三乘同一解脫道 三獸渡河 : 渡水有淺深, 同一大河 三鳥出網 : 雖然飛行有遠近, 總是不離於虛空 三乘同入一法性 三乘同坐解脫床

98 種 熟 脫 種 : 初聽佛法, 生起厭離心, 從此種下了解脫的善根, 如種下種子一樣 熟 : 以後見佛, 聽法, 修持, 使解脫心種漸漸的成熟起來, 如種子的生芽, 發葉, 開花一樣 脫 : 到末後, 一切成熟, 才能證果, 如開花而結果實一樣 在今生修證過程中, 有遲速的不同, 但這是決定於前生的準備如何

99 聖位 : 初果 見法 : 觀緣起法無常無我而契入緣起空寂性的, 就是體見 正法, 也叫做 入法界 見法, 得法, 知法, 入法 ; 得離狐疑, 不由於他 ; 入正法律得無所畏 初果 : 初入正法的聖者, 名 須陀洹 果 煩惱種類 : 一 ( 見惑 ) 見道所斷煩惱 : 以智慧的體見法性而斷的那部分, 也稱為見惑 知見的錯誤為主 經上說三結 : 身見 戒禁取 疑

100 見思二惑 二 思惑 ( 修道所斷煩惱 ) 要從不斷的修習中, 一分一分斷除的, 也叫做修惑 以情意的染愛為主 除三結以外的剩餘煩惱 五順上下 五下分結 :[ 身見 戒禁取 疑 ], 欲貪 瞋 五上分結 : 色貪 無色貪, 掉舉 慢 無明

101 斷三結 : 我見 : 是自我的妄執, 為生死的根本, 從我見而來的, 是我所見, 斷見 常見, 戒禁取 : 是無意義的, 外道的戒行 疑是對於佛, 法 ( 四諦 緣起 ), 僧的狐疑不定 在修行的過程中, 這些煩惱, 早已伏而不起 ; 到了證見法性, 才是斷了根, 永無生起的可能 極七有 : 最多是七往天上, 七還人間, 一定要永斷生死入涅槃 五分法身 :

102 二果 斯陀含 : 一來, 一往來人天, 一來果 薄欲界貪瞋癡, 漸斷修道之惑 此由初果進修斷修惑或經六番人天 大樹喻

103 三果 阿那含 : 不還, 不還果, 阿那含死後, 不再來欲界受生, 不來人間受生 五下分結盡 : 身見 戒禁取 疑 欲貪 瞋 特點 : 欲貪斷盡了而證得三果的, 雖然身在人間, 但對欲界的五欲, 男女的性欲, 已經不再染著 就是在家弟子, 也是會絕男女之欲

104 四果 阿羅漢 : 應供 : 真正應受人天供養的聖人 無生 : 不再來三界受生 殺賊 : 殺盡一切煩惱賊 五順上分結斷 : 色貪 無色貪 掉舉 慢 無明 特點 : 不再造新業, 不再潤過去之業 有餘無餘涅槃

105 慧解脫 & 俱解脫阿羅漢 慧解脫 依七依定發無漏慧而得解脫者, 因有一階定障未除 依未到地發無漏慧得解脫者稱 全分慧解脫 阿羅漢 俱解脫 修得滅盡定之阿羅漢稱為定慧 俱解脫 阿羅漢

106 三明六通 神境通 : 變多為一, 變一為多, 隱顯自在, 山河 入水, 入地, 還能凌空來去, 手摸日月等 天眼通 : 見粗 見細 見近 見遠 能見眾生的業色, 知道來生是生天或落惡趣等 天耳通 : 近處遠處, 聽到種種聲音 能聽了人類的不同方言, 連天與鳥獸的語聲, 也都能明了

107 他心通能 : 知道他眾生心中所想念的 宿命通能 : 知眾生前生的往因, 作什麼業, 從那裡來 漏盡通能 : 知煩惱的解脫情形, 知煩惱已否徹底斷盡 六通中的漏盡通, 是一切阿羅漢所必有的 其餘的五通, 外道也有能得到 三明 : 天眼明, 宿命明, 漏盡明 在阿羅漢身上, 徹底究竟, 所以又稱為明 漏盡明以外, 特別說這二通為明, 就是對於三世業果明了的重視

108 六恒住與不染如蓮花 六恒住 : 在見色聞聲等六境起用時, 恒常是不苦不樂, 捨心住正念正智 在觸對六境時, 或是合意的, 或是不合意的, 但不會因此而起貪起瞋 不染如蓮花 在沒有捨報以前, 總是生活在世間 他的身體, 他的環境, 還是世間的有漏法, 還是無常苦不淨的 然而, 阿羅漢生活在這世間中, 卻不受雜染的環境所熏變, 清淨不染如蓮華

109 獨覺 ( 緣覺 ) 名稱 :Pratyeka-buddha: 辟支佛 獨覺 緣覺 証悟 : 從證真斷惑的地位來說, 緣覺與聲聞是一樣的 自覺 : 不由他覺, 也就是無師自悟的 遠離 : 不由他覺的智慧, 是由於遠離而生的 生在無佛之世 緣覺 : 觀緣起而成道

110 大乘不共法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2 2 佛 教 的 中 道 正 行 以 智 化 情 : 離 苦 樂 兩 種 極 端, 不 戕 害 自 已 亦 不 過 度 享 樂 順 應 樂 行 者, 在 家 學 佛 順 應 苦 行 者, 隨 佛 出 家 佛 世 的 修 行 以 出 家 為 主 四 出 家 vs 在 家 修 行 1 問 題 :(P

2 2 佛 教 的 中 道 正 行 以 智 化 情 : 離 苦 樂 兩 種 極 端, 不 戕 害 自 已 亦 不 過 度 享 樂 順 應 樂 行 者, 在 家 學 佛 順 應 苦 行 者, 隨 佛 出 家 佛 世 的 修 行 以 出 家 為 主 四 出 家 vs 在 家 修 行 1 問 題 :(P 1 三 乘 : 聲 聞 緣 覺 菩 薩 三 乘 共 法 : 三 乘 所 共 同 必 修 的 出 世 間 法 以 五 乘 共 法 ( 人 天 善 法 ) 為 基 礎 綱 目 : 1 發 出 離 心 和 種 種 根 性 2 四 諦 十 二 因 緣 3 聖 果 第 一 章 發 出 離 心 和 種 種 根 性 一 發 出 離 心 1 一 切 行 無 常 2 說 諸 受 皆 苦 二, 隨 機 立 三 乘 三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1 成佛之道 第一章 : 歸敬三寶 ~ 第四章 : 三乘共法 / 圓波法師 目次 壹 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自序... A-2 一 撰書的初衷二 一切佛法有相依相攝的意義三 方便有多門, 歸元無二路貳 第一章 歸敬三寶... A-3 一 歸依三寶的真實義二 歸依有四正行参 第二章 聞法趣入... A-4 一 聞法應離的過失二 可以為人依止的師長底限三 一切佛法內在有著相依相攝的關係肆 第三章 五乘共法...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透視地球深處 的窗戶? extreme condi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94.5 1 270 21 3.9 12.3 6,400 300 4,000 1864 Jules Gabriel Verne 1959 2008 1990 Paul Preuss 2003 24 2013 2 482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一節 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p.147)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1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它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More information

3333

3333 起 心 動 念 與 業 力 的 探 討 第 一 篇 種 子 論 第 一 章 種 子 的 意 義 凡 一 切 有 漏 無 漏 的 色 心 諸 法, 無 不 從 第 八 阿 賴 耶 識 中 的 功 能 開 發 而 來 的, 這 種 能 開 發 的 功 能 就 是 所 謂 的 種 子 但 種 子 的 條 件 必 須 具 足 : 剎 那 滅 果 俱 有 恒 隨 轉 性 決 定 待 眾 緣 引 自 果 等 六

More information

中道佛學會 22 2) 認識作用的源泉 : 由意生識 眼識 眼 色 耳識 耳 聲 五俱意識 鼻識 鼻 香 意識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 觸 獨頭意識 意識 法 * 根是生義, 如樹依根而發枝葉 ; 六根能發識, 所以稱根 * 平常說 : 依眼根生眼識, 依意根生意識, 這還是大概的解說 * 精密說

中道佛學會 22 2) 認識作用的源泉 : 由意生識 眼識 眼 色 耳識 耳 聲 五俱意識 鼻識 鼻 香 意識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 觸 獨頭意識 意識 法 * 根是生義, 如樹依根而發枝葉 ; 六根能發識, 所以稱根 * 平常說 : 依眼根生眼識, 依意根生意識, 這還是大概的解說 * 精密說 中道佛學會 21 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觀 佛教對 心 的理論發展 心意識 識意心 前五識 第六識意心 前五識第六識意心 第一節心意識 1 意 ( 末那 manas) 末那 : 意 思量認識的中樞 Manas: mind ( 泛指一切的心理作用 ),intellect, intelligence, understand, perception, sense, conscience. 1) 身心交感的中樞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法 鼓 山 的 核 心 主 軸 心 靈 環 保 目 錄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2 心 靈 環 保 6 慈 悲 沒 有 敵 人, 智 慧 不 起 煩 惱 心 靈 環 保 17 附 錄 : 心 靈 環 保 法 語 精 選 33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Microsoft Word - 07附錄 doc ( 捌 ) 附錄 一 道品之雜論 ( 一 ) 大毘婆沙論 對 三十七菩提分 之雜論 釋開仁.2011/5/20 一 三十七菩提分法有三十七菩提分法 謂四念住 四正勝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道支 世尊雖說菩提分法, 而不說有三十七種, 但說七覺支名菩提分法 云何知然? 經為量故 謂契經說 : 有一苾芻來詣佛所, 頂禮雙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 如世尊說七覺支者, 何謂七覺支? 世尊告曰: 即七種菩提分法,

More information

53 評論, 只針對佛法修學綱目 戒 定 慧 三學之一的 禪 之內容, 及如 何修習, 作一精要介紹 論述 亦不在此作禪的種類介紹與分別, 只取傳統 1 的修學法中, 大小乘皆普遍運用之幾種如 五停心觀 二甘露門 等作 概述, 尤其對 二甘露門 中的 持息念 禪修法, 作一深入分析 期能幫 助初學者

53 評論, 只針對佛法修學綱目 戒 定 慧 三學之一的 禪 之內容, 及如 何修習, 作一精要介紹 論述 亦不在此作禪的種類介紹與分別, 只取傳統 1 的修學法中, 大小乘皆普遍運用之幾種如 五停心觀 二甘露門 等作 概述, 尤其對 二甘露門 中的 持息念 禪修法, 作一深入分析 期能幫 助初學者 52 生活與禪 生活與禪 釋玄慧 壹 前言近一 二十年來, 全球吹起一股禪風, 世界各地, 許許多多的禪修活動, 各式各樣, 應接不暇, 由此可見現代之生活多麼的需要 禪 拜資訊發達之賜, 現在的生活中想要接觸 禪, 是很容易的, 習慣使用電腦的人, 只要上網搜尋關鍵字 禪, 一連串 禪與生活 生活與禪 等等之類的網路文章, 即呈現在眼前 ; 亦或是喜愛閱讀的人, 到圖書館或是規模稍大一些的書店,

More information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 三 ) 三 種 觀 義 : 觀 察 陰 界 入, 正 方 便 思 惟 其 義 1 依 五 蘊 觀 察 思 惟 無 我 我 所 ( 雜 阿 含 109 經 ) 2 依 六 根 觀 察 思 惟 十 二 緣 起 3 依 六 界 觀 察 修 習 四 界 別 觀 三 阿 含 與 尼 柯 耶 道 次 第 ( 一 引 言 如 何 認 識 煩 惱 淺 談 佛 教 的 心 所 法 ( 大 綱 ) 2015.7.16 呂 勝 強 於 正 信 佛 青 會 本 報 告 仍 是 秉 承 雜 阿 含 788 經 鄙 法 不 應 近, 放 逸 不 應, 不 應 習 邪 見, 增 長 於 世 間 假 使 世 間, 正 見 增 上 者, 雖 復 百 千 生, 終 不 墮 惡 趣 之 理 念 希 望 為 修 學 團 日 後 的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乘廣五蘊論20120807

Microsoft Word - 大乘廣五蘊論20120807 大 乘 廣 五 論 內 文 與 科 判 佛 說 五, 謂 色 受 想 行 識 云 何 色? 謂 四 大 種 及 大 種 所 造 色 四 大 云 何 四 大 種? 謂 地 界 水 界 火 界 風 界 此 復 云 何? 謂 地, 堅 性 ; 水, 濕 性 ; 火, 煖 性 ; 風, 輕 性 界 者, 能 持 自 性, 所 造 色 故 種 云 何 四 大 所 造 色? 謂 眼 耳 鼻 舌 身 色 聲 香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目錄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2 婚姻的意義 4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7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9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婚姻的意義 婚姻的意義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 一 ) 以宗教信仰來促進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 二 ) 以家庭的淨化, 提昇人品 淨化人間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More information

46 2011 11 467 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 7 2011 11 467 47 3 DBGameSys 48 2011 11 467 正規化資料模組 如何配置並儲存電子化資料 以 便減少資料被重覆儲存的程序 DBGameSys的主要功能模組包 學習者 審核評分模組 含 正規化資料模組 審核評分 模組 高分列表模組3大區塊 系統資料庫 在正規化資料模組的執行 高分列表模組 過程中 先要求學習者瀏覽遊戲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20130101卍4十八界_舌入(動畫) [相容模式] 0 所 有 圖 檔, 皆 為 權 巧 方 便 詮 釋 之 用, 並 非 究 竟 義, 請 勿 複 製, 阿 彌 陀 佛 1 舌 入 阿 難! 譬 如 有 人 : 以 舌 舐 吻, 熟 舐 令 勞 其 人 若 病, 則 有 苦 味 無 病 之 人, 微 有 甜 觸 由 甜 與 苦, 顯 此 舌 根, 不 動 之 時, 淡 性 常 在 兼 舌 與 勞, 同 是 菩 提, 瞪 發 勞 相 ( 圖 39.40)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清涼法語(四聖諦-苦)明法比丘主講

清涼法語(四聖諦-苦)明法比丘主講 四聖諦 明法比丘主講 (2003 年年中講於慈悲電視台, 文字已經修訂 ) 回首頁 四聖諦目次 修道之省思要點 苦聖諦 苦集聖諦 苦滅聖諦 苦滅之道聖諦 附錄一 : 心藥方 ( 1 煩惱 2 生氣 3 緊張 4 焦慮 5 自我意識熾盛 6 嫉妒 7 吝嗇 8 多疑心 9 懶惰 10 無慚愧心 11 我慢 12 愚癡 ) 附錄二 : 平常用功 回首頁 修道之省思要點 / 明法比丘撰 佛陀及一切覺悟者,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中道佛學會 40 * 原則 : 注重普度一切有情而以人類為本的精神 3) 兩種極端 : a) 只關心人類而漠視其他眾生 : 如認為其他眾生沒靈魂, 可任意補食 b) 忽略人類為本的精神 : 如某些人專心于放生 魚, 蛇 龜 鱉, 而對于罹難的人類, 反而不聞不問, 這即違反了佛法的精神 雖吃素而行為

中道佛學會 40 * 原則 : 注重普度一切有情而以人類為本的精神 3) 兩種極端 : a) 只關心人類而漠視其他眾生 : 如認為其他眾生沒靈魂, 可任意補食 b) 忽略人類為本的精神 : 如某些人專心于放生 魚, 蛇 龜 鱉, 而對于罹難的人類, 反而不聞不問, 這即違反了佛法的精神 雖吃素而行為 中道佛學會 39 第十三章中道泛論第一節人類的德行 : 一般道德規範德行立足於人本的立場, 從自他合理的行為, 深化內心, 擴大到一切有情, 無邊世界 一 從神到人 ( 人本觀 ): 德行立足於人本的立場 1 道德的實踐 : 中道 正道 八正道 : 2 神化的道德觀 : 1) 神為道德的根源 : 神認可的行為, 即為道德 2) 各種神化的道德行為 ( 宗教行為 ) a) 祈禱咒術 : 如, 印度教的咒語為人神的溝通方法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戊 四聖諦 (sacca) 在解釋依七覺支而修行法念處之後, 佛陀繼續解釋依 四聖諦而修行法念處的方法 佛陀在三藏中開示各種法, 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令人 領悟四聖諦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 如實地 了知 : 這是苦的原因 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的息滅 如實地了知 : 這是導致苦息滅的修行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明 論 緣 起 二 釋 論 宗 旨 三 明 藏 所 攝 四 翻 譯 不 同 五 略 解 品 題 六 廣 釋 文 義 初 明 論 緣 起 者 有 二 一 明 本 緣 起 二 明 別 造 意 本 緣 起 者 自 迦 葉 遁 形 於 鷄 足 末 田 乞 地 於 龍 宮 雖 大 義 少 乖 而 微

第 一 明 論 緣 起 二 釋 論 宗 旨 三 明 藏 所 攝 四 翻 譯 不 同 五 略 解 品 題 六 廣 釋 文 義 初 明 論 緣 起 者 有 二 一 明 本 緣 起 二 明 別 造 意 本 緣 起 者 自 迦 葉 遁 形 於 鷄 足 末 田 乞 地 於 龍 宮 雖 大 義 少 乖 而 微 修 訂 日 期 : 2005/10/26 發 行 日 期 : 2006/2/15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1, No. 1823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北 美 某 大 德 提 供 No. 1823 [cf. Nos. 1558,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空教 ) 解深 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 阿賴耶識的思想 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甚深意 = 密意 甚深意 : 般若經中佛說 甚深意 = 一切法空 nirmocana:

More information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revere. 世 TISARATANA VANDANA Salutation To The Triple Gems 禮敬三寶 求授三皈八戒 ARAHAÑ, SAMMâ-SAMBUDDHO BHAGAVâ, BUDDHAÑ BHAGAVANTAÑ ABHIVâDEMI Lord, the most Worthy One, the Perfectly Self-Enlightened One, The Buddha, I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菩薩道之修學 大綱 壹 實踐菩薩行的總綱貳 知見與發心之檢視參 修學道次第之建立肆 瑜伽菩薩戒之奉行伍 止觀決定勝之獲得陸 深入佛經藏之要訣 壹 實踐菩薩行的總綱 : 依三心廣修六度 依六度圓滿三心 以四攝成熟眾生 依三心廣修六度 : 菩薩行是非常深廣的, 可從 般若經 的依止三心而行六度萬行來說 三心, 是 :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 偉大目標 ), 大悲為上首 ( 純正動機 ), 無所得為方便 (

More information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樂音或噪音! 頻率與音高 6 215 2 56 44 16 25, Hz 2 2 K Hz 27.5 4,186 Hz 2196.16 47 13289.75 9397.27 77 8372.2 5587.65 4186.1 3729.31 44. 261.63 41.2 32.7 27.5 18.35 16.35 2 25 5 Hz 1 k 27.5 4,186 Hz 63 125 2 k 4 k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目 錄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2 一 調 身 5 二 運 動 的 方 法 7 三 坐 禪 的 姿 勢 11 四 調 息 和 調 心 16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dhya*-na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一 調 身 一 調 身 禪 的 入 門 方 法 二 運 動 的 方 法 二 運 動 的 方 法 ( 一 ) 初 級 1. (1)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所 修 菩 提, 未 畢 竟 者 終 不 休 息, 成 就 菩 薩 所 有 功 德 其 名 曰 : 慧 光 無 礙 眼 菩 薩 摩 訶 薩 見 一 切 田 莊 嚴 瓔 珞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斷 如 來 性 出 世 意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諸 眾 生 示 現 細 行 神 足 菩 薩 摩 訶

所 修 菩 提, 未 畢 竟 者 終 不 休 息, 成 就 菩 薩 所 有 功 德 其 名 曰 : 慧 光 無 礙 眼 菩 薩 摩 訶 薩 見 一 切 田 莊 嚴 瓔 珞 菩 薩 摩 訶 薩 不 斷 如 來 性 出 世 意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諸 眾 生 示 現 細 行 神 足 菩 薩 摩 訶 香 贊 爐 香 乍 熱, 法 界 蒙 熏, 諸 佛 海 會 悉 遙 聞, 隨 處 結 祥 雲, 誠 意 方 殷, 諸 佛 現 全 身 南 無 香 雲 蓋 菩 薩 摩 訶 薩 ( 三 稱 ) 南 無 本 師 釋 迦 牟 尼 佛 ( 三 稱 ) 開 經 偈 無 上 甚 深 微 妙 法 百 千 萬 劫 難 遭 遇 我 今 見 聞 得 受 持 願 解 如 來 真 實 義 大 方 等 大 集 經 大 方 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在巴利藏還有另一部 念處 經 在 中部 第 10 經 內容大致相同 都 是在闡述四念處 而前者與後者不同之處

More information

大寂靜學會 * 免費課程歡迎隨堂加入 課程名稱講師課程內容上課時間 禪坐共修 佛學講座 大寂法師 禪坐 / 經行 禪修次第 徹底斷除煩惱 空性智慧 每週二 19:00-21:00 每週三 14:00-16:30 每週四 14:00-16:00 每週四 19:00-21:00 禪與花藝謝素珠居士歐式花

大寂靜學會 * 免費課程歡迎隨堂加入 課程名稱講師課程內容上課時間 禪坐共修 佛學講座 大寂法師 禪坐 / 經行 禪修次第 徹底斷除煩惱 空性智慧 每週二 19:00-21:00 每週三 14:00-16:30 每週四 14:00-16:00 每週四 19:00-21:00 禪與花藝謝素珠居士歐式花 大寂靜學會 * 免費課程歡迎隨堂加入 課程名稱講師課程內容上課時間 禪坐共修 佛學講座 大寂法師 禪坐 / 經行 禪修次第 徹底斷除煩惱 空性智慧 每週二 19:00-21:00 每週三 14:00-16:30 每週四 14:00-16:00 每週四 19:00-21:00 禪與花藝謝素珠居士歐式花藝每週一 14:00-16:00 梵唄共修洪清和居士梵唄 每月第一和第三個週五 19:00-21:00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 二 ) 釋義說云何義說? 1. 明無明謂緣無明行者, 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 不知後際, 不知前後際 ; 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 不知內外 ; 不知業, 不知報, 不知業報 ;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 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滅, 不知道 ;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 298 法說義說經 一六 1 ;( 二九八 ) 2 法說義說經 壹 序分如是我聞 : 一時, 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貳 正宗分一 總說 : 緣起法法說 義說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我今當說緣起法, 法說 3 義說 4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 ( 一 ) 釋法說云何緣起法法說? 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 是名緣起法法說 1 會編( 中 ),p.38,n.1: 相應部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國 是怎樣 崛起 的?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革命 002 金箍棒 與 緊箍咒 : 債務驅動的暴力 010 人 如何成為 世界貨幣 026 文明的辯證法 049 反對 資本主義 不等於反對 資本 066 社會主義與金融 085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 扯淡 批判 與 扯淡 122 市場經濟的起源 125 信用 : 貨幣化的道德 140 銀行券 : 債務貨幣 157 怎樣讀懂 資本論 167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中部. 正見經 十二支緣起 ( 上 ) 菩提長老講, 釋自鼐譯 1 知老死之四諦正見緣起 正見經 的內容從這部分開始, 舍利弗將逐一闡明十二因緣的要素 十二因緣在佛陀的教法中佔有很大的份量, 尤其於 相應部 中, 有相當多的篇章在探討 事實上, 於 相應部. 緣起篇 中, 佛陀已特別指出 : 具有正

中部. 正見經 十二支緣起 ( 上 ) 菩提長老講, 釋自鼐譯 1 知老死之四諦正見緣起 正見經 的內容從這部分開始, 舍利弗將逐一闡明十二因緣的要素 十二因緣在佛陀的教法中佔有很大的份量, 尤其於 相應部 中, 有相當多的篇章在探討 事實上, 於 相應部. 緣起篇 中, 佛陀已特別指出 : 具有正 中部. 正見經 十二支緣起 ( 上 ) 菩提長老講, 釋自鼐譯 1 知老死之四諦正見緣起 正見經 的內容從這部分開始, 舍利弗將逐一闡明十二因緣的要素 十二因緣在佛陀的教法中佔有很大的份量, 尤其於 相應部 中, 有相當多的篇章在探討 事實上, 於 相應部. 緣起篇 中, 佛陀已特別指出 : 具有正見的聖弟子能了解緣起各支生起, 緣起生起之集 滅與道 由此, 我們可以看出本經中舍利弗是引用了佛陀在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5DAD2BBD5C22020D0C4D6AEB8C5D2AA>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5DAD2BBD5C22020D0C4D6AEB8C5D2A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 times) 禮敬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禮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 1 阿毗達摩 佛教的權威性聖典 Abhidhamma abhi = 上等的, 殊勝的, 卓越的 dhamma = 法, 究竟真實的教法 4 極精確及有系統的把佛法耍義分門別類與詮釋 它在範圍与教導方式不同與經教 5 阿毗達摩非佛說?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A A A I have a dream A 故事緣由 100 μm a

A A A I have a dream A 故事緣由 100 μm a A 夢細胞工房 三度空間細胞培養 故事 5 A Dream A 38 2014 11 503 A A A I have a dream A 故事緣由 100 μm 0.000001 20 a 2014 11 503 39 尋找適合幹細胞培養的環境, 尤其是一個三度空間的環境, 對於讓細胞表現出正常的特性格外重要 1960 1980 40 2014 11 503 50 μm 3D 41 2014 11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鄭燕祥教授演講座座無虛席專題追蹤電子學習電子學習如何提升 學與教 模式? 學與教博覽 2010 論壇直擊報道 整理 : 蘇家輝 2 學與教博覽 2010 於本年 7 月 15 日至 17 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其中 電子學習提升 學與教 模式 論壇邀請了多位學者 專家和官員就相關話題發表意見, 當中不乏具啟發性的觀點, 值得老師參考和細思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More information

对 当 前 小 说 艺 术 倾 向 的 分 析 陈 晓 明 人 民 性 是 一 个 现 代 性 概 念 近 年 来 艺 术 上 趋 于 成 熟 的 一 批 作 家 倾 向 于 表 现 底 层 民 众 苦 难 的 生 活 这 使 他 们 的 作 品 具 有 现 实 主 义 的 显 著 特 征 在 对 苦 难 生 活 的 把 握 中 对 人 物 性 格 和 命 运 的 展 示 中 这 些 小 说 在 人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