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Similar documents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PowerPoint 簡報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門 分偈章門竟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世尊者諸佛通號 論智則義無不達 語斷則習氣無餘 智斷具足能利世間 為世尊重故曰世尊 此言意歸釋迦如來 何以得知 下句言我依脩多羅 天親菩薩在釋迦如來像法之中 順釋迦如來經教 所以願生 願生有宗 故知此言歸于釋迦 若謂此意遍告諸佛亦復無嫌 夫菩薩歸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四者 作願門 : 所謂專心,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 不問初 中 後, 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 故名作願門 五者 迴向門 : 所謂專心, 若自作善根, 及一切三乘 五道, 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 深生隨喜 ; 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 我亦如是隨喜 以此隨喜善根, 及己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土文選五.indd

成佛之道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贊助資訊卷目次 1

座談會 貳 選拔情況 一 選拔要求

Microsoft Word - 佛说观无量寿经导读.docx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念佛法門專題

Untitled

淨五-小.indd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無量壽 者: 言無量壽如來, 壽命長遠, 不可思量也 經 者, 常也 言安樂國土, 佛及菩薩清淨莊嚴功德, 國土清淨莊嚴功德, 能與眾生, 作大饒益, 可常行於世, 故名曰經 優婆提舍 是佛論議經名 願 是欲樂義 生 者天親菩薩願生彼安樂淨土, 如來淨華中生, 故曰願生 偈 是句數義, 以五言句,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2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Microsoft Word - 01時事-民法.doc

T031J_01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淨土文選二.indd

極樂密碼封面--繁1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D F736F F D20A4AFB771AA6BAE76C1BFB867A16DC65BB54CB671B9D8A6F2B867AD6EB87120C1BFB04FA16E>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恭敬禮拜 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 回向發願 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 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 隨犯隨懺 不令隔念隔時隔日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畢命為期 誓不中止 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 所作善法回求佛果 即是自利 教化眾生盡未來際 即是利他 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 未免惡道生死等苦 隨緣起行

淨土文選六.indd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 , 四畫

修六和敬祈禱文 淺釋 ( 共一集 ) 2010/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 : 我們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都很頻繁, 我們看到就是上個禮拜在甘肅舟曲就發生了泥石流, 有一千多人因此而喪生 這些天災, 包括人禍, 在佛經上講都是我們眾生自己業力所造成的, 那要幫助這個世間消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錄節要 第五單元\( \)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的 一定要講 諸位同學到這邊來參學 我們今天把這個課程列為主要的課程 時間雖然不多 重點我們一定細說 其次的 部分 古德有詳細的註解 聖一法師有通俗的講話 可以幫助大家作參考 將來諸位在國內 國外弘揚佛法 凡 是到一個道場應當先講 地藏本願經 再說 無量壽經 勸他念佛往生 這個是一定的規矩 地藏菩薩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旨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宗January Pure Land Buddhism 雙月刊 第 36 期 民國 108 年 1 月出刊 贈閱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Microsoft Word - 02_\260\337\303\321\273P\262b\244g--\267s\252\251.doc)


個人, 十五 六個人大概已經到了飽和點, 不可能再多 ; 少的學生, 三 四個, 五 六個 從前也沒有黑板, 也沒有特置的教室, 就是一般的書房, 學生多了多擺幾張桌子 所以老師在上座 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 也是採取坐著講 現代這個時代不一樣了, 我們也得要隨俗 在中國的習慣一定是請法師上座,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安心法門││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學佛五講

認識佛教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妄想大概是跟念佛抵消如此而已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淨土指歸集目錄原教門第一前文教藉緣興彌陀因地三聖因地淨邦殊勝諸佛護念文殊教誡與佛有緣折攝二門唯心發現四種饒益廬山結社十八大賢蓮社立祖歷代宗尚宗旨門第二前文心觀為宗念佛通別四大淨穢三身勝劣三輩九品六即明佛寂光有相勝妙方便心外無法無生而生生即無生淨土唯心水澄月現譬如磨鏡十種無礙舉一全

Microsoft Word DRW B <???? > ????.doc

淨土文選一.indd

Transcription: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菩提流支來到中國洛陽, 受到北魏宣武帝所敬重, 勅住永寧寺譯經, 譯出漢本 往生論, 並傳授本論予曇鸞大師 ( 西元 476 年 ~542 年 ), 曇鸞加以註釋, 名為 往生論註 後來因為 三武 滅佛法難及戰亂頻仍, 導致 往生論 及 往生論註 在中國失傳 直至清末, 始由創辦 金陵刻經處 的楊仁山居士 ( 西元 1837 年 ~1911 年 ), 自日本取得善本重刊流通 又因久年 往生論 的結構是由孤起頌的二十四行 偈頌 為總說, 和敷衍其偈頌之意義的十章 長行 散文二部分所組成 唯本論並不是解釋教理, 而是依據淨土三經提出修行的法門, 以修行為主的論議, 使修行者明白 萬人修萬人去 的方法, 真是末法時期, 五濁惡世之救世大般若船 往生論 的二十四行偈頌歸納為 五念門, 論曰 以下的長行即解釋此五念門的散文 五念門者 : 禮拜門 讚歎門 作願門 觀察門 迴向門 世親菩薩綜合歸納了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 淨 No.550 Apr. 2010 61

土三經的要義, 成為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修行法門 是故行門的論文, 全部是依經造論, 非個人的一己之見, 可謂如理如法 二十四行偈頌的第一行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在這四句中, 就包含了三念門 我一心歸命 是禮拜門, 屬身業 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是讚歎門, 屬口業 願生安樂國 是作願門, 屬意業之止法 從第三行直至第二十三行, 為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之莊嚴, 是觀察門, 屬意業之觀法 最後一行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是迴向門 參 五念門的內容五念門的 念 是指念佛的心念, 我們凡夫的心念若不念佛, 必然妄想紛飛而落於十法界 門 是指出入無礙之義, 如屋之有門, 吾人始能出入無礙也 修行五念門成就者, 能在一 真法界和十法界之間入出無礙 五念門者, 是往生極樂淨土的五種行門, 前四門是進入極樂淨土之門, 屬自利 ; 第五迴向門是出極樂淨土之門, 屬利他 入極樂淨土之門是為上求佛道, 出極樂淨土之門是為慈悲教化眾生 依此五念門而修, 往生論註 云: 如人得門, 則入出無礙 即是上求下化, 皆自在無礙, 圓滿成就也 茲略述五念門之內容如下 : 一 禮拜門 修行人身業禮拜阿彌陀佛, 除了可消身業所造惡業, 去除我慢之外, 淨土法門行者, 更須集中精神, 使身意二業統一, 願生彼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 並且有堅定不移信念, 這才是禮拜門的真實意趣, 其餘四門亦均如是 二 讚歎門 諸佛菩薩是以德立名, 名能召德 而阿彌陀佛名號 無量光 無量壽 無量相好 功德 神通 智慧等, 故其因地所發的四十八大願力, 和成佛果地的威神力, 不可思議 淨土法門行者, 以語業出聲, 讚 62 雜誌 550 期

歎阿彌陀佛名號, 就等於讚歎阿彌陀佛的十二種光明之德, 契合佛的十二種光明智慧相, 破除行者的一切無明黑闇, 消三障諸煩惱 得智慧真明了, 帶業往生, 破無明, 證法身, 這都是持名念佛的真實利益 三 作願門 往生論 云 : 心常作願, 一心專念, 畢竟 ( 要 ) 往生安樂國, 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淨土法門行者, 日常生活中, 行住坐臥, 心常作願, 一心念佛, 相續不斷, 正念分明, 能成就一心不亂 也就是繫心在佛號上, 在往生的志願上, 令心不散亂妄動, 即是修行 奢摩他 梵語 奢摩他, 漢譯為 止 因為繫心一處, 心得安住於三昧中, 能入蓮華藏世界, 這就名為如實修止, 能滿願心 但是作願門的如實修行奢摩他的根本意義, 仍有不同於一般所說的止 當代大善知識性梵法師說 : 作願門的如實修行奢摩他, 有三種根本意義 :( 一 )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願生彼國, 如是念念相續, 正念分明, 便能得止, 可止息妄念及斷一切惡, 因為阿彌陀佛名號及彼國土名號, 能止一切惡 ( 二 ) 安樂國土勝過此間三界六道, 若人一生彼國, 自然斷除身口意三業所造之惡業, 業盡情空, 同入大涅槃寂滅海 ( 三 ) 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力住持, 使得凡生彼國者, 皆是大乘正定之聚, 究竟一生補處菩薩, 必然止息求證小乘之心 這三種意義與功用, 是修奢摩他的如實功德 四 觀察門 往生論 云 : 云何觀察? 智慧觀察, 正念觀彼, 欲如實修毗婆舍那故 觀察即是觀想, 毗婆舍那為梵文, 漢譯為觀, 與作願門之止, 合稱 止觀, 是為止觀雙運, 止觀不二 觀察有三種, 一者觀察彼國土有十七種莊嚴功德 二者觀察阿彌陀佛有八種莊嚴功德 三者觀察彼國諸菩薩有四種莊嚴功德 然而本論所說的修觀, 有二種如實的特別意義, 與一般的修觀不同 一是淨土行 No.550 Apr. 2010 63

者, 在此娑婆世界, 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國土和菩薩等三種莊嚴功德, 這些莊嚴功德都有真實如是的事理, 修觀的人亦能得真實如是的功德利益, 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面見阿彌陀佛與諸大菩薩, 俱會一處, 享受一切微妙莊嚴法樂 二是修觀的目的在於願生彼國, 願生即可往生, 一得往生, 即可華開見佛悟無生, 未證法身者也與證法身菩薩相等,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這二種真實如是的殊勝功用, 才是 往生論 所謂的如實修觀 五 迴向門 往生論 云 : 云何迴向? 不捨一切苦惱眾生, 心常作願迴向為首, 得成就大悲心故 五念門的迴向門有二種相, 一者往相, 二者還相 往相者, 是以己所修功德, 迴向普施一切眾生, 作願共往生阿隬陀佛安樂淨土 還相者, 是既生極樂淨土已, 得止觀方便力成就, 迴入娑婆及十方世界生死稠林, 教化一切眾生, 共向佛道 這樣的若往若還, 皆是為拔 眾生苦, 為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真實迴向 也就是說淨土行者, 都必須以發願迴向為首要, 這樣才能成就大悲心 肆 十章解義 往生論 在二十四行偈頌之後的 論曰 以下, 有一篇長行散文, 是解釋前面願生偈頌的義理, 可分為十章, 即有十重義理 一 願生大義 略說為 一心願生 觀見願生 及 普共願生 故作論說偈, 普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偈的大意是為了開示現觀西方極樂世界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功德, 如在眼前, 使作觀的人歷歷分明, 親見阿彌陀佛, 堅定信念, 發願往生安樂國土, 成就自利利他功德, 一生圓滿菩提 二 起觀生信 末法時期五濁惡世, 眾生的心粗劣散亂, 而淨土依正莊嚴極其精微, 在修觀之前必須生起大乘信心, 也就是要持戒念佛, 清淨三業, 發上求 64 雜誌 550 期

佛道, 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依五念門而修行, 才能生起歡喜意樂的信心, 和大乘不退轉的信心, 畢竟得生安樂國, 見佛聞法授記 正如 華嚴經 所說 :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大智度論 亦說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三 觀行體相 觀行體相者, 為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之國土有十七種莊嚴功德, 正報之阿彌陀佛有八種莊嚴功德, 菩薩有四種莊嚴功德, 共有二十九種莊嚴功德, 但亦有其總相 別相的必然次第 以依報器世間的十七種莊嚴功德來說, 是以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一句為總相, 以下十六種莊嚴是別相 若以依正二報共二十九種莊嚴功德來說, 則是以偈頌開始所說 : 歸命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為總相, 以下二十九種莊嚴功德, 即是依總相而生起的別相 又 往生論 觀察門所觀察的事項及次第, 是依照淨土三經所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內 容所作 例如 觀無量壽佛經 的一至六觀, 即是 往生論 觀安樂國土的十七種莊嚴相 ; 七至九觀, 即是 往生論 觀阿彌陀佛的八種莊嚴相 ; 第十和十一觀是觀觀世音 大勢至二大菩薩真實色身相, 即是 往生論 所說的 上首功德 觀無量壽佛經 第十二至十六觀, 即是 往生論 所說的 不虛作住持功德, 令三輩九品皆得往生極樂世界, 成就佛道 四 淨入願心 前面所觀察莊嚴佛土 佛 菩薩等三種功德成就, 歸納為一句清淨心, 也就是由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所發四十八大願的清淨願心, 成就了極樂淨土 清淨願心為三種莊嚴之因, 故有清淨莊嚴的依正之果, 因淨故果淨 阿彌陀佛以清淨願心所成就的極樂世界, 作為度化十方眾生之方便法門, 十方世界眾生欲生淨土者, 只須持戒念佛, 發願求生淨土, 即得往生 因為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中, 已有欲令一切眾生往生彼國 No.550 Apr. 2010 65

之願 也就是說, 彼國土名號和佛號, 已含有攝受十方世界念佛發願往生眾生之力, 如磁石自然含有吸鐵之力, 何況彼國土名號和佛號, 含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故願生淨土者, 決定得往生 簡要的說, 吾人現前一念自性清淨心, 即是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 即是一心二門, 心真如門照而常寂, 名無量壽佛, 是無為法身 ; 心生滅門寂而常照, 名無量光佛, 是真實智慧 這一心二門即是緣起性空, 性空緣起的諸法實相 五 善巧攝化 淨土行者身口意三業清淨, 依本論廣略修行止觀, 廣者觀彼國土及佛菩薩三種莊嚴, 略者略為一法句, 即是清淨二字, 三種莊嚴, 一切清淨, 即是真實智慧, 無為法身 三業清淨如人面, 廣略止觀如淨水, 水淨則人面現, 心淨則佛現 善巧攝化者, 是菩薩所修集五念門等一切善根功德, 能三輪體空, 不求自身住持之樂, 欲拔一切眾生之苦, 而發無上菩提心 大悲心, 作願攝取一切眾 生, 共同生彼安樂國 若不發無上菩提心 大悲心, 不迴向攝取眾生往生安樂國, 而是自身求安樂, 如此修淨土法門, 是不得往生安樂國 淨土法門的五念門, 確有不可思議的殊勝方便, 不論三輩九品皆可由有念得無念, 從有生入無生, 不斷惑業得出三界, 永無退轉, 一生成佛, 這是無上的善巧方便攝化 六 離菩提障 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 離菩提障即是遠離與大乘菩提門相違背的三種法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遠離無安眾生心 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這三法會障礙菩薩往生淨土成佛, 故應當遠離 遠離的方法為 : 依智慧門知諸法實相, 我空法空, 斷除我執法執, 能不求自樂, 即能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 依慈悲門生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心, 拔一切眾生苦, 同登極樂, 即能遠離無安眾生心 ; 依方便門求生極樂, 是為憐愍救度一切眾生, 令得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即能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 待續 ) 66 雜誌 55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