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Transcription

1 宗 旨 雙月刊 第 14 期 民國 104 年 5 月出刊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贈閱

2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3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截流大師 十三祖 省庵大師 十四祖 徹悟大師 十五祖 印光大師 宗祖

4 目錄 4 宗學理論 在心 在緣 在決定 釋慧淨 11 論善導在淨土宗發展中的貢獻 ( 下 ) 卞希東 23 法義闡釋 往生論註 玄義略解( 一 ) 釋淨宗 26 何為 一心不亂? 釋智隨 29 淨宗俗諦 淨土宗宗風 ( 二 ) 釋慧淨 37 正心. 修身. 天命 轉載自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41 淨宗時論 中國佛教的危機與希望 釋淨宗 48 淨土宗新型佛寺建築構想 釋淨宗 51 淨土常識 淨土宗小常識 53 問答釋疑 淨土釋疑 56 佛教點燈的意義 釋慧淨 61 淨土宗譬喻 書生救蟻與潛通佛智 釋淨宗 63 淨土宗藝術 普願同生安樂國一切時處聞妙法 五臺山佛光寺 阿彌陀佛說法圖 佛救 67 賞心圖 老土解讀. 小魚作畫 68 救恩 ( 二 ) 釋慧淨 75 修學園地 回家 一條朝向極樂世界之路 淨行 90 我們都是主角 佛取

5 發行人 : 釋慧淨社長 : 釋淨音編輯 : 本刊編輯委員會發行所 : 中華淨土宗協會美術設計 : 淨心居士 ( 巫麗雪 ) 版權開放歡迎流通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 1964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ISSN 佳文欣賞 弘一大師 : 乘此時機最好念佛 摘自 影塵回憶錄 附 : 弘一大師湛山寺講律因緣 摘自 弘一法師的故事 94 稻盛和夫 : 一生幸福的秘密 摘自 活法 95 你看不見的, 就不存在嗎? 摘自 智慧東方 96 輸與贏 摘自 智慧東方 97 痛苦源於內心的惡 明如居士 100 不要透支了你的好 三七生 102 念佛感應 阿彌陀佛讓我多活了十七年 王勤根 104 十七歲的奶奶 音佛 107 就念那個, 癌症都能好? 佛佑 109 捕殺魚禽現怪病念佛半載除頑疾 彭秀君 111 冥界眾生往生記 口述 / 釋淨歸記錄 / 佛光 116 彌陀胸前 卍 字符割掉我兒血管瘤 竟爭 118 因果紀實 親愛的, 你將永遠被珍愛! 122 環保慈善 改變生命的 溫柔的穀倉 轉載自 拯救地球 126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127 流通點 淨土宗雙月刊 流通點

6 宗學理論 在心 在緣 在決定 文 釋慧淨 往生論註 上卷最後 八番問 答 的第六個問答說 知識方便安慰 聞實相法生 一 問曰 業道經 言 業 實一虛 豈得相比 譬如千歲闇 道如秤 重者先牽 如 觀無 室 光若暫至 即便明朗 闇豈 量壽經 言 有人造五逆十惡 得言 在室千歲而不去耶 是名 具諸不善 應墮惡道 經歷多 在心 劫 受無量苦 臨命終時 遇善 云何在緣 彼造罪人 自依 知識 教稱南無阿彌陀佛 如是 止妄想心 依煩惱虛妄果報眾生 至心 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便 生 此十念者 依止無上信心 得往生安樂淨土 即入大乘正定 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 之聚 畢竟不退 與三途諸苦永 無量功德名號生 譬如有人 被 隔 先牽之義 於理如何 毒箭所中 截筋破骨 聞滅除藥 又 曠劫以來 備造諸行有漏 鼓 即箭出毒除 之法 繫屬三界 但以十念念阿 豈可得言 彼箭深毒厲 聞鼓音 彌陀佛 便出三界 繫業之義 聲不能拔箭去毒 耶 是名在 復欲云何 緣 答曰 汝謂五逆十惡繫業等 云何在決定 彼造罪人 依止 為重 以下下品人十念為輕 應 有後心 有間心生 此十念者 為罪所牽 先墮地獄 繫在三界 依止無後心 無間心生 是名決 者 今當以義較量 輕重之義 定 在心 在緣 在決定 不在時節 久近多少也 云何在心 彼造罪人 自依止 4 虛妄顛倒見生 此十念者 依善 較量三義 十念者重 重者先 牽 能出三有 兩經一義耳 這個問 大意有兩點

7 宗學理論 日本真木大堂 阿彌陀如來坐像 第一點 下品下生的根機是一 了 可是居然在臨命終短短的幾個念 個罪人 而且是世間所謂滔天大罪的 頭當中 遇到善知識對他講阿彌陀佛 惡人 他造作了五逆 十惡 具諸不 的救度 教導他稱念 南無阿彌陀 善 可以說一輩子無惡不作 無作不 佛 對方隨著善知識的教導 至誠 惡 罪惡多端 這樣的眾生 臨命終 懇切的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念念 地獄之火已燃燒到面前 一旦命終就 相續 但也只不過是 乃至具足十 要墮落到阿鼻地獄長劫受無量的痛苦 念 而已 就斷氣了 當下就離開了 淨土宗雙月刊 5

8 宗學理論 三界六道輪迴 往生安樂淨土 進入 力甚大 能敵須彌 能深巨海 能障 大乘正定聚的不退轉位 這樣不是違 聖道 何況我們即使有行善積德 背了因果的道理嗎 因為就世間因果 那一些善也不是真實之善 都是有漏 來講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在世的 之善 曇鸞大師就說 凡夫人天諸 時候 如果善業重的話 死了就投胎 善 人天果報 若因若果 皆是虛 到善的地方 譬如人道或上生天界 偽 皆是顛倒 是故名不實功德 如果惡業重的話 死的時候就先墮落 我們凡夫的本質是什麼 貪 畜生道或餓鬼道或者地獄道 就像 瞋癡 所修所為 不管是善 不管是 秤 重的一邊落下去 輕的就高上 惡 都是有漏的 因為不順法性 與 來 所以 如果以業報理論來講 來 法性相違背 像這樣從曠劫以來造下 世的升沉 應該會像秤一樣 重的會 了種種的罪業 一定是被關在三界六 先墜落下去 道的牢籠裡面 怎麼能夠只是當下念 這個人一輩子造作五逆十惡 具 了十聲 南無阿彌陀佛 就立刻脫出 諸不善 論造罪業的時間 非常長 三界六道的輪迴呢 這一種教理要怎 論輕重度來講 業非常重 他臨終的 麼理解呢 這是第二點 時候只是念幾秒或一兩分鐘的佛號 時間很短 而且念佛的數目也不過是 來我們看曇鸞大師的回答 十句而已 這樣的人能往生淨土 不 曇鸞大師說 唉呀 你所說 受果報 乍看起來和 業道如秤 重 的五逆十惡 這個惡業很重 而 觀 者先牽 應是相違的 這個道理要怎 經 下下品生的人才十念念佛而已 麼解釋 這是第一點 十念很輕 所以應該被罪所牽 先到 第二點 我們凡夫不只是這一 地獄去 被綁在三界 這樣才符合因 輩子造罪而已 曠劫以來 輪迴到今 果 是不是 對於這個疑問 我用一 生 今日 每一剎那都不停的在造罪 個道理來顯明 曇鸞大師就說 造業 這些罪業可說多得沒辦法細 輕重之義 在心 在緣 在決 數 華嚴經 就說 若此惡業有 定 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 體相者 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地 藏經 也講 南閻浮提眾生 舉止 動念 無不是業 無不是罪 業 6 以上是這個問的二個重點 接下 所謂善跟惡的輕重 不是從時間 的長久或短促來講 也不是從所做是

9 的了 為什麼 因為 南無阿彌陀 決定 才能看出是輕或是重 接下 佛 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 阿彌陀佛 來 曇鸞大師就說明 會是假的嗎 阿彌陀佛無處不在 永 什麼是 在心 不消失 而且阿彌陀佛本身具有無量 什麼是 在緣 無邊的清淨功德 能夠消除眾生無量 什麼是 在決定 無邊虛假污穢的罪業 所以曇鸞大師 云何在心 這是從造罪業的心與 就說 念佛的心來做比較 一個一輩子都在造罪造業的人 他造罪造業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呢 曇 鸞大師說是 虛妄顛倒的心 凡夫有兩種心 真心與妄心 宗學理論 多 是少來講 必須依據 心 緣 一實一虛 豈得相比 一個是真實的 一個是虛假的 怎麼能夠相比呢 曇鸞大師又做了一個譬喻說 真心就是佛性 可是我們的佛性被妄 譬如 千歲闇室 光若暫至 即 心蓋住而無法顯現 若佛性能顯現 便明朗 闇豈得言 在室千歲 則任何時空 境緣都不會造惡 且所 而不去耶 行之善也絲毫無執著之心 因此我們 譬如一間房間 千年以來都是 這一輩子所做的不論是善 是惡 都 黑濛濛的 沒有一線光明 有一天 是妄心所做 都是虛假的 乃至曠劫 光明剎那照進來 千年暗室當下立刻 以來 生生世世 世世生生輪迴到現 一片光明 不可能說黑暗已經一千年 在 所做的一切沒有一樣是真實的 了 光明現在才進來 因此也要等千 都是虛假的 顛倒的 所以曇鸞大師 年之後房間慢慢才會光明 不是的 就說 下品下生這個人 其實也是指 是當下明來暗去 暗去明來 就好像 所有人 造罪的時候是虛妄顛倒見所 作夢 夢是真的還是假的 以醒著的 生起的心 可是最後臨終那十念卻是 人來看 夢是假的 但夢中的人不曉 真實的 為什麼 因為那十念是依善 得夢是假的 突然間被大鐘 鏗 知識的教導 安慰 隨著善知識念一 的驚醒過來 鏗 這一聲也只不 句 南無阿彌陀佛 他就跟著念 過是一秒 他就立刻醒過來了 所 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是這樣產生 謂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 的 這句 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真實 千 人生如夢 而且生死輪迴是長 淨土宗雙月刊 7

10 宗學理論8 寢大夢, 這個大夢是只要一覺悟, 立刻就醒過來了, 連大千 三界 六道都沒有 這是一個譬喻 自力修行的法門很注重懺悔, 一般懺悔往往是拜懺或者念懺悔文 :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往昔所造的無量無邊罪業, 要懺悔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清淨呢? 一切唯心所造, 要回歸源頭, 回歸到我們的心, 從心上解決, 才是根本的懺悔 有一首實相懺的偈頌說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 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心如果不滅的話, 罪永遠都在, 心如果滅的話, 罪也就沒有了 既然罪沒有了, 這樣也沒有罪, 也沒有心, 兩俱空, 這才是真正的懺悔 也就是說以前所造的諸罪業是假的, 現在真實的心生, 那些罪業就通通沒有了 以前睡了一百年 一千年的覺, 做了百年 千年的夢, 現在突然間被洪鐘一叩, 剎時醒了過來, 啊! 這一千年的夢到哪裡去了? 它沒有來去, 是唯心所現 所以 普賢觀經 就說 :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我們往昔所造的五逆十惡 具 諸不善的無量無邊的罪業就好像早晨的露水, 陽光一出, 露水就消失了 ; 如果陽光不出來, 露水永遠都是露水, 還有可能越積越多 這就說明罪是假的, 我們的真心才是真的, 真的永遠假不了, 也不會消失 同樣的, 念佛人的心是容納什麼? 是容納這一句真實名號, 以名號為他的心, 不是他自己的妄想顛倒心所產生的 這是從 在心 來講 云何在緣? 緣 就是外境 對象 剛剛是內心, 現在是外境 從外境的對象來講, 也可以說是以外境為心 因為這個造罪的人, 一方面內心是依止妄想的心, 一方面所造作的對象是煩惱 虛假的果報眾生 自身是虛假的, 所做的一切 六根對六塵也是虛假的, 因此被殺的人 被欺騙的人 被虧欠的人 被罵的人 被欺負的人, 所有的對象全部是虛假的 能 跟 所 能造作的心是假的, 所造作的境也是假的 心 境是一體的, 不起心便罷, 一旦起心動念, 必定有一個對象, 以那個對象為自己的心, 否則心是產生不起來的, 所以根與塵是一體的 除非破了我執 法執, 如 心經 所講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

11 因此他的外境也是真實的 清淨的 十八界統統沒有 這樣的話就恢復本 而且是無量功德的 造罪的時候 他 來人 所以心跟境是互相依存的 它 造罪的外境彼此都虛假的 不是真實 是一體的 你認為有境 就是把境當 的 所以從心來講 從緣來講 以前 作心 心依附在境上 不然當下彼此 的都是假的 現在都是真的 都是空的 所以造罪的人 以及他所 假藉的境 也是虛假的 宗學理論 界 乃至無意識界 根 塵 曇鸞大師以中毒箭為譬喻說 例 如在戰爭當中 士兵被對方的毒箭射 念佛人心所念的是 南無阿彌 到 骨也裂了 筋也斷掉了 有一種 陀佛 以這一句名號作為他的緣 鼓塗上一種能夠滅除所有傷病的藥 作為他的外境 作為他依循的對象 不管刀傷 箭傷 一旦聽到這一種塗 曇鸞大師就說這一句名號是 阿彌 了藥的鼓所發出的鼓聲 當下刀傷 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 箭傷疼痛立即消失 毒藥毒氣當下就 號 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 又 消除了 經過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以 這些過程莊嚴出極樂世界的依 正 二十九種莊嚴 這是阿彌陀佛顯化度 眾的善巧方便 如果不是佛 不可能 有這一種方便 這裡的 方便 是真實的意思 與權巧方便是不一樣的 權巧方便是 暫時的 不是真實的 而善巧方便是 佛的真實所顯露出來的 這一句名號 是佛方便莊嚴所成就的 同時這一句 名號又是真實不虛假的 是清淨不是 罪業污染的 所以它的本質是真實不 虛假 是清淨不污穢 同時具足無量 無邊的功德 自利利他都在這句名號 裡面 所以念佛的人以佛號為他的境 淨土宗雙月刊 9

12 宗學理論 如果有菩薩摩訶薩進入了首楞嚴 在決定 你的心是虛假的還是真 三昧 罪業生死凡夫聽到這位菩薩的 實的 一真勝過百假 千假 萬假 名號 三毒罪業就能夠消除 更何況 剛好 他的心 緣都是真的 這一真 阿彌陀佛永遠在首楞嚴三昧當中 他 就勝過他曠劫以來所有的假 而且之 的名號自然能夠消除我們三毒的罪 後他就往生了 就決定了 再也沒有 所以 雖然我們貪瞋癡無量無邊 曠 第二個念頭讓他再反悔了 這就是在 劫以來所造的罪業也是無量無邊 可 心 在緣 在決定 是一旦聽到彌陀的名號 當下罪業 曇鸞大師很有智慧 能夠從這一 就全部消除了 以上是 在緣 的說 方面來闡述 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道 明 綽大師 善導大師就繼承曇鸞大師這 云何在決定 在決定 是就時 間來講的 造善業或惡業的人 在造 多意義相同的法語 如 業之後還有後心 有間心 因為他還 一切凡夫 不問罪福多少 時節 沒死 隨後的心念有可能轉變 現在 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 下至一日 雖然是起心造罪 一直在計畫醞釀要 七日 一心專念 彌陀名號 定 怎麼做 要如何規劃謀略 但做了之 得往生 必無疑也 後 有可能心生反悔 可能以前是惡 若有眾生 稱念阿彌陀佛 若七 的念頭 現在生起善的念頭 或以前 日及一日 下至十聲 乃至一聲 造善的念頭 現在生起惡的念頭 這 一念等 必得往生 個就是有後心 有間心 善惡交雜 而下品下生的這個人 他十念完就斷 氣往生極樂世界了 沒有後面的心讓 他夾雜其他的惡 所以說無後心 無 間心 這樣的話 這件事情就決定下 來了 這是就時間來說 好像最後的 一錘定音 所以曇鸞大師就說 善 惡的輕 重不是在時間的長短 也不是在本身 善惡數量的多少 是 在心 在緣 10 一種思想 後繼的善導大師也說了許 不管以前造的罪多少 或者善多 少 也不管時間的長短 只要 一向 專稱 平生之機就上盡百年的一 輩子念佛 臨終之機就下至十聲 乃 至一聲一念的念佛 則 定得往生 必得往生 摘錄自2014年2月3日開示

13 宗學理論 論善導在淨土宗發展中 的貢獻 下 文 卞希東 2.3 要弘說 對修行方法的區分細化 善導在繼承曇鸞的難行道和易行道 道綽的聖道門 淨土門的基礎上 根據 觀經 在他自己的著作 觀經疏 中將淨土門細判為要門 弘願門 然娑婆化主 因其請故 即廣開淨土之要門 安樂能人 顯彰別意之弘願 其 要門 者 即此 觀經 定散二門是也 定即息慮以凝心 散即廢惡以 修善 迴斯二行 求願往生也 言 弘願 者 如 大經 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 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 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又 佛密意弘深 觀經疏 一開始 善導就明確了要門和弘願門 並解釋 廣開淨土之要 門 是為了通到 弘願 安樂能人 顯彰別意之弘願 從這裏 我們可以 很容易看出 弘願門仰仗的是佛力 要門雖然迴向求生 也不能完全看成自力 如果看成自力 那就不要 迴斯二行求願往生 了 他也要仰仗佛力 但是不能 夠完全仰仗 還有靠自我修行定散二善的自力 所以 要門有自力 弘願門就完 全是佛力 弘願 是指佛的誓願廣大無邊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 莫不皆乘 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攝機廣泛 不擇別善凡夫 惡凡夫 一切包括 在內 捨棄自力 不帶自力修行的執著 仰仗佛力 則一定往生 因為聖道 淨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法門 聖道門靠自力修行斷惑證真 是很 困難的事情 淨土門是靠佛力 那麼 從自力到佛力 對於凡夫是異常艱難的 善導根據 觀經 這部經典將淨土門細判為要門 弘願門 為修行者提供了一個 淨土宗雙月刊 11

14 進入淨土弘願門的階梯 一個接引的方便 由要門 聖道門的行者就可以進入淨 宗學理論 土門 從而通到西方極樂世界 其要門者 即此 觀經 定散兩門是也 定即息慮以凝心 散即廢惡以修 善 迴斯二行 求願往生也 停息種種分別思慮 凝定一處 斷惡修善 把定善 散善這兩種修行的功德 迴向求願往生淨土 這個叫要門 問曰 云何名定善 云何名散善 答曰 從日觀下至十三觀以來 名為定善 三福九品 名為散善 善導認為是十六觀中前十三觀是觀想三昧的內容 後三觀 三福九品是釋 迦牟尼所說的 稱為散善 並且善導在 觀經疏 中以自己的心得對前十三觀都 作了詳細的解釋 從這裏 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 要門的修行比較複雜 定善 很多 散善更多 是複雜性的 而弘願門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 是單一性的 要門 弘願門 都是淨土之內的修學 目的一致 方法有所差別 效果也有所差 別 要門要迴向 用自力修行的定散二善迴向求願往生 能否往生 不一定 弘 願門不必另外迴向 不擇別善惡凡夫 一切包括在內 乘上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 就自然往生 往生一定 綜上所述 善導繼承了曇鸞 道綽的判教 進而提出只有淨土一門才是末法 時代的唯一法門 他根據當時佛教發展的狀況 廣引經論對一代時教加以區分 提出以凡夫往生報土為立教本旨 力主淨宗往生法門 乃為五濁惡世之凡夫特設 的方便法門 他認為當今末法眾生 依此法修持 必可獲得解脫 從契機契時的 角度 發展完善了以 他力本願 為核心的淨土理論體系 完成了對整個淨土教 法至關重要 要弘二門判 對接引聖道行者來講 給了階梯 方便的作用 對 於已入淨土門的人來說 給了一個最終的指向和歸宿 最終促成淨土信仰在中國 的本土化 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淨土思想體系 鞏固了淨土宗的地位 3.善導修行實踐上的方法論特徵 3.1持名念佛的專一化傾向 前文對持名念佛略有論述 由於觀想念佛仍佔有相當的地位 各宗派對持名 12

15 宗學理論 念佛多有曲解 善導針對這種情況在 觀經疏 中說 辨釋宗旨不同 教之大小者 如 維摩經 以不思議解脫為宗 如 大品經 以空慧為宗 此例非一 今此 觀經 即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念佛三昧 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號的三昧 念佛三昧分二種 一是一心觀 想佛的相好 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 兩者皆為觀想念佛 二是一心稱念佛名 即 稱名念佛 可見 觀佛三昧 與 念佛三味 有相通之處 念佛三昧 的前 一種實際上就是指 觀佛三昧 而 稱名念佛 則是善導所要突出強調的 汝等眾生 皆應信是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言 護念 者 即是上文一日乃至七日稱佛之名也 今既有斯聖教以為明證 未審今時一切行者不知何意 凡小之論乃加信受 他把 觀經 無量壽經 以及 阿彌陀經 都看作是同樣的經典 在 觀經疏 裏邊說到 無量壽經 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 彌陀經 中 一日 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 經 定散文中 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根據善導的解釋 實際上三部經有一個共同的中心 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這就是第十八願 本願念佛 所以他在 觀經疏 先講十三定觀 觀想念佛 至 最後 釋迦牟尼佛付囑阿難 從佛告阿難 汝好持是語以下 正明付囑彌陀名 號 觀想 觀像進入持名念佛 整部 觀經 就歸結到這一句 是持名念佛 觀想念佛 觀像念佛進入持名念佛 因為持名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 善導解釋這一句說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他認為從 觀經 一開始 雖然講定善 散善兩門 而最終的指向是 望 佛本願 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一向專稱 這四個字 可謂通明透 徹 淨土宗雙月刊 13

16 宗學理論 日本法隆寺 金堂壁畫 阿彌陀淨土 在 法事讚 又云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極樂的佛土境界 凡夫的隨緣雜善 要往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釋迦牟尼如來 就為眾生選擇一個往生的方法 釋迦牟尼教眾生念阿彌陀佛 要一路專到底 14

17 了持名念佛在淨土修行中的地位 在善導看來 只要持名念佛即行願具足 定得不退轉的往生 對此他是這樣 宗學理論 這樣 善導通過新的解釋 把稱名念佛論證成為淨土修行的主要方法 奠定 說的 今此 觀經 中 十聲稱佛 即有十願 十行具足 云何具足 言 南無 者 即是歸命 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言 阿彌陀佛 者 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 必得往生 南無 就是 歸命 歸命的目的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 亦 是發願迴向之意 歸命 就是信 歸命阿彌陀佛就是信 發願迴向就是願 歸命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成為歸命眾生的行 這個行 即是佛行 所以說 阿 彌陀佛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 必得往生 因為這樣的道理 因為六字名號 具足這樣的功能 有這樣的一種含義 所以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必定往生 總之 善導是把六字名號解釋為信願行具足圓滿 看似簡單的一句稱念 包 含了修行的全部 同時 善導還通過宣傳稱名念佛的功德利益高於其他法門而強化和突出稱名 念佛 在他的 往生禮讚偈 中專門介紹了稱名念佛的種種利益 若稱阿彌陀佛一聲 即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禮 念以下亦如是 十往生經 云 若有眾生 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 護行者 若行 若坐 若住 若臥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不令惡 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如 觀經 意 云 若稱 禮 念阿彌陀佛 願往生彼國者 彼佛即遣無 數化佛 無數化觀音 勢至菩薩 護念行者 又如 無量壽經 意 云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 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今既有此增上誓願可憑 諸佛子等 何不勵意去也 他引用淨土根本典籍來說明稱名念佛能不令惡鬼惡神擾亂 而得到佛菩薩的 加持保護而往生淨土 勸人專門修持稱名念佛 淨土宗雙月刊 15

18 在勸人臨終念佛方面 宗學理論 又如 彌陀經 云 若有眾生 聞說阿彌陀佛 即應執持名號 若一日 若 二日 乃至七日 一心稱佛不亂 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現在其 前 此人終時 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彼國 只要稱佛名號 臨終必得往生 另外他在 觀念法門 中又專門詳細論述了 臨終念佛的注意事項 又 行者等 若病不病 欲命終時 一依上念佛三昧法 正當身心 迴面向 西 心亦專注 觀想阿彌陀佛 心口相應 聲聲莫絕 決定作往生想 華臺 聖眾來迎接想 病人若見前境 即向看病人說 既聞說已 即依說錄記 又 病人若不能語者 看病人必須數數問病人見何境界 若說罪相 旁人即為念 佛 助同懺悔 必令罪滅 若得罪滅 華臺聖眾應念現前 准前鈔記 又 行者等 眷屬六親若來看病 勿令有食酒 肉 五辛人 若有 必不得 向病人邊 即失正念 鬼神交亂 病人狂死 墮三惡道 願行者等 好自謹 慎 奉持佛教 同作見佛因緣 表明了稱名念佛乃為臨終人往生淨土之所必須 說明了臨終念佛有滅罪之功 德 善導通過宣稱持佛名號即行願具足 為稱名念佛確立了獨立的地位 他對 淨土典籍獨到的闡釋 使得眾生在修行的各個方面都有理論與方法可以依據 自 此 淨土宗轉向了專門的持名念佛 3.2 正行說 的崇高化傾向 善導針對有人不信只持念佛名即可往生 認為此法甚簡單 應該必須通過其 他的途徑的幫助才能達到往生的目的 把眾生修行的諸善萬行判釋為正雜二行和 正助二業 然行有二種 一者 正行 二者 雜行 言 正行 者 專依往生經行行者 是名正行 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誦此 觀經 彌陀經 無量壽經 等 一心專注思想 觀察 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16

19 宗學理論 若禮 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 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 即一心專讚歎供養 是名為正 又 就此正中 復有二種 一者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行住坐臥 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 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 即名為 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 自餘諸善 悉名 雜行 大意行有兩種 一為正行 一為雜行 言正行者 專依往生經行行者 是 名正行 專門依佛所講往生西方淨土的經典修行者 謂之正行 正行之中 只 有稱名正行為正業 如讀誦正行 觀察正行 禮拜正行 讚歎正行皆為助業 捨 此諸正行 餘盡為雜行 善導所倡導的淨土法門 是捨去雜行 歸正行 稱念佛 名 以期往生極樂淨土 善導認為只有持名念佛稱為正定業 看起來最簡單的稱名念佛稱為正定業是 由於 順彼佛願故 順應了阿彌陀佛的本願 佛的本意就是持名念佛 然望佛願意者 唯勸正念稱名 往生義疾 不同雜散之業 如此經及諸部 中 處處廣歎 勸令稱名 將為要益也 如 無量壽經 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此 經 定散文中 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此例非一也 當然在善導的其他著作中亦提及稱名念佛乃佛之本意 對於佛的如此本意 善導說 乃由眾生障重 境細心粗 識颺神飛 觀難成就也 是以大聖悲憐 直勸專稱名字 正由稱名易故 相續即生 意思是說佛感於眾生修觀想之異常艱難 勸眾生行易行的持名念佛 所以 佛之本意即為正行正業 實際上 善導的正行說是對世親五念門一體相連的承繼和發展 世親在 往 生論 中說 淨土宗雙月刊 17

20 此願偈明何義 示現觀彼安樂世界 見阿彌陀佛 願生彼國故 宗學理論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修五念門行成就 畢竟得生安樂國土 見彼阿彌陀佛 由此可知其宗旨就是依易行道以清淨三業 修五念法門 成就往生淨土 五 念門是一禮拜門 二讚歎門 三作願門 四觀察門 五迴向門 淨土行者修五念 門所積功德 迴向一切眾生 拔一切苦 攝取一切眾生 同生極樂 其中 稱念 佛名就是讚歎佛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是讚歎門 曇鸞在 往生論註 中對五念門作了解釋和發揮 復有五種門 漸次成就五種功德 應知 何者五門 一者近門 二者大會眾 門 三者宅門 四者屋門 五者園林遊戲地門 此五種門 初四種門成就入 功德 第五門成就出功德 入第一門者 以禮拜阿彌陀佛 為生彼國故 得生安樂世界 是名入第一門 入第二門者 以讚歎阿彌陀佛 隨順名義稱如來名 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 故 得入大會眾數 是名入第二門 入第三門者 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 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 得入蓮華藏世 界 是名入第三門 入第四門者 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 修毗婆舍那故 得到彼處 受用種種法 味樂 是名入第四門 出第五門者 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 示應化身 迴入生死園煩惱林 中 遊戲神通 至教化地 以本願力迴向故 是名出第五門 菩薩入四種門 自利行成就 應知 菩薩出第五門 迴向利益他行成就 應知 菩薩如是修五念門行 自利利他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一心之信自然具足五念行 敷演往生正因之信心所具德的 五念門 成就 五念門往生安樂國 得 五果門 道綽在 安樂集 中 論述由五念門而發菩提心 佛告龍王 若欲生彼國者 當行八法 何等為八 一者常念諸佛 二者供 養如來 三者咨嗟世尊 四者作佛形像 修諸功德 五者迴願往生 六者心 18

21 宗學理論 不怯弱 七者一心精進 八者求 佛正慧 菩薩行四種法 常不離佛前 何 等為四 一者自修善法 兼勸眾 生 皆作往生見如來意 二者自 勸勸他 樂聞正法 三者自勸勸 他 發菩提心 四者一向專志行 念佛三昧 具此四行 一切生處 常在佛前 不離諸佛 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 一 切惡神 一切諸障不見是人 隨所詣處 無能遮障也 何故能 爾 此念佛三昧 即是一切三昧 中王故也 今既願生淨土 故先須發菩提心 也 道綽的以菩提心為根本 以念佛 三昧為要行 也是對五念門的進一步 闡釋 曇鸞 道綽都通過對五念門的 論述提倡持名念佛 但都沒有把此行 提高到獨立的地位 善導承繼曇鸞 道綽 提出上 文所說的二行二業之說 在善導看 來 修習 雜行 遠不及 正行 功 效大 而修習 正行 稱名念佛又 為正定之業 其他不過是 助業 而 已 由此可見 善導的本意是說 只 東京國立博物館 13世紀 鎌倉時代 阿彌陀佛銅像 有持名念佛 才是淨土往生的最佳手 段 實際上 持名念佛和正行是緊密 淨土宗雙月刊 19

22 相連 不可分割的 專以持名念佛為正行正業 大大簡化了淨土的修行方法 奠 宗學理論 定淨土教義作為獨立系統的基礎 3.3 九品皆凡 的平等化傾向 隋代以來 對於凡夫能否往生彌陀淨土的爭論頗為激烈 主要有三種思潮 一 說彼土為事淨粗國土 為凡夫往生所居者 二 說彼土是報土 凡夫無法往 生其土 三 說彼土通於報 化二土 地上聖人生報土 凡夫二乘生化土 但 是 這三種看法 均不承認凡夫往生彌陀淨土之說 善導指出 觀經 所講往生彌陀淨土者 即九品都是凡夫 九品的差別是 因為所遇的因緣不一樣 善導又在 觀經疏 中對九品總結說 看此 觀經 定善 及三輩上下文意 總是佛去世後 五濁凡夫 但以遇緣 有異 致令九品差別 何者 上品三人 是遇大凡夫 中品三人 是遇小凡 夫 下品三人 是遇惡凡夫 以惡業故 臨終藉善 乘佛願力 乃得往生 到彼華開 方始發心 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 若作此見 自失誤他 為害 茲甚 今以一一出文顯證 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 生信無疑 乘佛願力 悉 得生也 按善導的意思 遇見大乘佛法叫遇大凡夫 遇見小乘佛法叫遇小凡夫 如果 遇見惡緣 叫遇惡凡夫 在善導看來 每個人本質上都是凡夫 不是說一定是大 乘 或者一定是小乘 即使在今天遇到大乘佛法 如果換一個環境 遇見惡緣 則就是遇惡凡夫 惡人遇見大乘 他就是遇大凡夫 彌陀淨土就是為凡夫而設 的 善惡凡夫欲往生 靠自己的力量當然不能解脫 只要 生信無疑 乘佛的 願力皆可往生 所以 九品之人都要念佛 方能乘佛的願力 悉得生 然對於五逆罪者和謗法者 道綽 曇鸞贊成 觀經 中允許五逆罪者往生的 觀點 但對謗法者皆不允許往生 然善導是這樣說的 四十八願中 除謗法 五逆者 然此之二業 其障極重 眾生若造 直入阿 鼻 歷劫周慞 無由可出 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 方便止言 不得往生 亦不是不攝也 又 下品下生中 取五逆 除謗法者 其五逆已作 不可捨令流轉 還發大 20

23 造業而解也 若造 還攝得生 雖得生彼 華合逕於多劫 此等罪人在華內時 有三種障 一者不得見佛及 宗學理論 悲 攝取往生 然謗法之罪未為 又止言 若起謗法 即不得生 此就未 諸聖眾 二者不得聽聞正法 三者不得歷事供養 除此以外 更無諸苦 經云 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 也 應知 雖在華中多劫不開 可不勝阿鼻地獄之中 長時永劫受諸苦痛也 善導認為阿彌陀佛的本意是允許五逆及謗法者往生的 並且進一步的解釋 說 下輩下行下根人 十惡五逆等貪瞋 四重偷僧謗正法 未曾慚愧悔前愆 終時苦相如雲集 地獄猛火罪人前 忽遇往生善知識 急勸專稱彼佛名 化佛菩薩尋聲到 一念傾心入寶蓮 三華障重開多劫 於時始發菩提因 意思是說下三品不僅未修善法 且多造惡業 並不能往生淨土 更何況後三 品尚是逆惡之流 理合墮落惡道受報 正是由於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 以名號救 度眾生 能令此等罪惡眾生 當地獄相現 性命在呼吸間時 急迫稱名 即化地 獄火為清涼風 感得天華化佛接引往生 此等殊勝奇特稀有 唯淨宗念佛法門方 能達致 罪惡眾生臨終懺罪念佛往生 表明佛名深具懺除多劫惡業的功能 臨終 時 佛號現前 此心能引無始以來及一生所作善業 共相資助 真心如日 妄心 如暗 佛念當前 成就往生 除此之外 關於根乘缺失及女人的往生 善導亦一一涉及 何故天親 淨土論 云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今彼國中現有二乘 如斯論教 若為消釋 答曰 子但誦其文 不窺理況 加以封拙懷迷 無由啟悟 今引佛教以為明 證 上來解 二乘種不生 義竟 女人及根缺 義者 彼無故 可知 淨土宗雙月刊 21

24 又 十方眾生 修小乘戒行 願往生者 一無妨礙 悉得往生 但到彼先證 宗學理論 小果 證已即轉向大 一轉向大以去 更不退生二乘之心 故名 二乘種不 生 前解就不定之始 後解就小果之終也 他首先指出這種關於根乘缺失者和女人不得往生的觀點是錯誤的 進而說 乃由彌陀本願力故 女人稱佛名號 正命終時 即轉女身得成男子 彌陀接 手 菩薩扶身 坐寶華上 隨佛往生 入佛大會 證悟無生 又 一切女 人 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 千劫 萬劫 恆河沙等劫 終不可轉得女身 應 知 今或有道俗云 女人不得生淨土 者 此是妄說 不可信也 女人命終稱念佛名 即轉男身 得生淨土 所以往生淨土之後 往生者沒有 差別 都是完滿的 自然就不存在根乘缺失 綜上所述 善導 持名念佛 正行說 九品皆凡 的實踐方法契合 當時的社會和歷史背景 為往生西方彌陀世界的淨土信仰提供了一條簡單規範的 易行之路 吸引了大量的下層民眾 眾生平等無差別的往生 為淨土信仰打下了 堅實的民眾基礎 使得稱名念佛的淨土法門迅速流行 2008年6月8日 22

25 文 釋淨宗 往生論註 是一部偉大的淨土 難行道者 謂於五濁之世 於無 教著作 曇鸞大師以其非凡的智慧 佛時 求阿毗跋致為難 此難乃 將印度佛教最為傑出的兩大代表人物 有多途 粗言五三 以示義意 龍樹菩薩與天親菩薩的淨土思想 一者外道相善 亂菩薩法 融為一體 發揚光大 開闢出中國淨 二者聲聞自利 障大慈悲 土教的嶄新局面 為最終淨土宗的全 三者無賴惡人 破他勝德 面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教理基礎 四者顛倒善果 能壞梵行 全書大分為兩大部分 五者唯是自力 無他力持 一 從 謹案龍樹 到 曰優婆 如斯等事 觸目皆是 譬如陸 提舍 明 往生論 玄義 二 從 此論始終 至終結 釋 往生論 文義 法義闡釋 往生論註 玄義略解 一 路 步行則苦 易行道者 謂但以信佛因緣 願 生淨土 乘佛願力 便得往生彼 玄義 即幽深玄妙之義理 清淨土 佛力住持 即入大乘正 難知難見故 預先指陳 以使學者易 定之聚 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 得要領 文義 即依文釋義 全 如水路 乘船則樂 體洞明 了然無滯 此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蓋上 往生論 玄義 如下 衍之極致 不退之風航者也 謹案龍樹菩薩 十住毗婆沙 無量壽 是安樂淨土如來別 云 菩薩求阿毗跋致 有二種 號 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 道 國 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 一者難行道 功德 即以佛名號為經體 二者易行道 後聖者婆藪槃頭菩薩 服膺如來 淨土宗雙月刊 23

26 法義闡釋 大悲之教 傍經作 願生偈 六 判名號為經體 復造長行重釋 七 明 往生論 之地位 義同 梵言 優婆提舍 此間無正 名相譯 若舉一隅 可名為 論 所以無正名譯者 以此 一 明相承 間本無佛故 如此間書 就孔子 往生論註 是註解天親菩薩 而稱 經 餘人製作 皆名為 往生論 之作 然而開章即舉出印 子 國史 國紀之徒 各別 度淨土教先驅龍樹菩薩的著作 並加 體例 謹案 二字 謹 即慎重 小 然佛所說十二部經中 有論議 心 鄭重 恭敬 案 同按 即遵 經 名 優婆提舍 若復佛諸 照 依循 謹案龍樹菩薩 略說有 弟子解佛經教 與佛義相應者 四層含義 佛亦許名 優婆提舍 以入佛 一 說明曇鸞大師不是依照自 法相故 此間云 論 直是論 己的意思來註解 而是很慎重 很小 議而已 豈得正譯彼名耶 又如 心 充滿敬意地完全按照龍樹菩薩的 女人 於子稱 母 於兄云 思想來解讀 往生論 妹 如是等事 皆隨義各 二 如經說 龍樹菩薩乃是親 別 若但以 女 名 泛談母 蒙世尊授記 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 妹 乃不失女人之大體 豈含尊 國 的大菩薩 其淨教思想為淨土教 卑之義乎 此所云 論 亦復 理的源頭 標準 欲明彌陀淨土教之 如是 是以仍存梵音 曰 優婆 意旨 必須唯龍樹菩薩馬首是瞻 其 提舍 馬首即是 易行道 之 易 這一段玄義的部分 文字簡短 意義深遠 主要說明了七點 一 明 往生論 之相承 二 判 往生論 屬易行道 三 判佛力為宗 四 判上衍極致 五 判正依淨土三經 24 佛經 這對我們的啟發是 讀 往生 論 乃至讀 往生論註 讀淨土 三經 讀淨土宗諸祖師的教著 如果 讀不到 易 唯讀到 難 說明 我們沒有讀懂 修持淨土法門 如果 感受不到易 總是覺得難 說明我們 修持有誤 見其他解釋淨土著作的文

27 法義闡釋 章 如果解釋不出 易 反而說很 難 那就是解釋有誤 見其他人修持 淨土 若都是很高深 很難 沒有 易 我們不羨慕 不隨學 三 說明天親菩薩之淨土思想 乃是相承於龍樹菩薩 四 說明曇鸞大師的淨土思想 相承於龍樹 天親二菩薩 二 判屬易行道 往生論註 接下來引用龍樹菩 薩 難易二道判 判明 往生論 為易行道之教典 往生論 之總體 尤其 奢 摩他 毗婆舍那 廣略修行 菩 薩巧方便迴向 等內容 說相甚為高 超 古今很多人都依難行道的教理來 作種種闡釋 很難聯繫到這是一部易 行道的教典 但曇鸞大師慧眼獨具 依論偈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判 往生 論 為佛力 易行道 既然 遇無空 過者 當然是人人可行 人人得益 的易行道 為何易行 乃因 佛本願 力 之故 這對我們這些下劣根機來說 是 莫大的安慰與恩惠 待續 淨土宗雙月刊 25

28 法義闡釋 何為 一心不亂 文 釋智隨 一 何為一心不亂 彌陀經 言 聞說阿彌陀 佛 執持名號 一日七日 一心不 亂 即得往生 此一心不亂者 即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純一 相續之心性也 即信願往生 念佛不 絕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云 聞 已思維 繫念不亂 善導大師釋云 一心專念 念彌陀 專復專 等 一心者 即信願專一 無有二 心 意含兩種決定深信 可謂 唯極 樂是歸 唯彌陀是念 能一心 自然不亂 不亂者 即 心住正念 不為餘緣所動 約要有三 義 一 不被他種知見所亂 縱聞 百千玄義 亦不為動 二 不被諸餘雜行所亂 唯憑 本願 獨宗念佛 26 三 不被煩惱業力所亂 縱雖 業力深重 亦知決定往生而念佛 所 謂 不顧水火二河 正念直來也 簡言之 不亂即深憑本願 專 一念佛 不雜餘行 因一心信受 自不亂行蹤 雖聞異見異解 別解別 行 亦不動搖 若心中無主 疑惑不 定 這山望那山 自必隨緣亂動 雜 修萬行 退失正念 所謂 雜緣亂 動 失正念 也 凡專修專念 無有 退轉者 即是一心不亂 此一心之義 如 大悲經 云 若有一法 過於 涅槃 亦所不顧 雖有餘師稱讚他 法 不為所動 乃至大小聖人 現前 勸慰 令修餘法 亦不退轉 如善導 大師云 縱有羅漢 菩薩 乃至報佛 化佛 盡虛空遍法界 輝光吐舌 言 不得生 勸修他法 亦不生退心 唯 增長成就自己 清淨信心 往生信 心 上上信心 如是守志不變者 是為淨宗一心不亂之真實義

29 法義闡釋 一心不亂 顯信行 純一 相 經 云 吾誓得佛 普行此願 一 續 決定 之相 即善導大師所謂 切恐懼 為作大安 乃至十念 若 身業專禮 口業專稱 意業專念 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彌陀為眾生成 也 簡言即 唯信本願 畢命念佛 就莊嚴無比的極樂世界 成就眾生 也 如是專修念佛 方為順佛本願如 往生的無上功德 所謂 聞說阿彌陀 實之行 是為決定往生之正定業 此 佛 者 正為讓輪迴眾生恐懼不安之 一心不亂 即是 捨聖道歸淨土 棄 心 得以安寧下來 息心一處 不復 雜行入專修 的純一無二之心 亦即 外馳也 有極樂為歸家 有彌陀作靠 常言之 老實念佛 莫換題目 聖 山 吾復何求也 所謂 一朝擁有 道種種玄妙義理 通通放下 唯以一 別無所求 樸實天然本分之相 仰憑佛願 欣喜 念佛 如法然上人云 縱使能學一 三 一心不亂 三心具足 代之法 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 如 此經一心 義同 大經 觀 同無智之輩 勿現智者之相 唯一向 經 之三心 可謂三心一心 無二無 念佛 別 只是開合不同而已 明此 即知 二 凡夫如何得以一心不 亂 三經無別義 同一念佛也 即如 大 經 云 一向專念 亦自攝三心於 其中 故善導大師判三經宗旨 唯明 凡夫之心 本是亂想紛飛 何以 念佛 若知 本願不虛 稱名必生 能至一心不亂 實因彌陀大悲攝護 而專修念佛者 自成一心不亂 三心 願力成就 故得以心安一處 大 自然具足 必得往生 彌陀經 之 淨土宗雙月刊 27

30 法義闡釋 執持一心 即是三心具足之念佛 故 之實也 稱名一法 暗合道妙 潛通 法然上人云 佛智 亦在於此 可謂一切盡在稱名 三心者 教導成為一向專修之念 中 故法照禪師云 念佛成佛是真 佛者之道也 雖無智罪人 成為 宗 善導大師云 望佛本願 意 一向專修之念佛者 皆悉具足三 在眾生 一向專稱 彌陀佛名 可 心 決定往生也 故有習知而成 謂攝盡一切義理 誠知 念佛一法 為一向專修之人 亦有縱使不知 是祕密藏 是總持法 理無礙 事無 三心之名 亦成為一向專修之念 礙 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矣 佛者 又言 論三心四修者 為成一向專修 也 若已成一向專修者 不別論 三心四修也 成為一向專修之念 佛人 唯相續念佛 直至臨終往 生也 故知 雖不知三心之名 但能一 向念佛 自然具足三心 不知三心 唯專念佛得往生者 自古相傳不絕 即如鸚鵡學舌 亦得往生 蓮登極 樂 此即是不知三心之名 而具三心 28

31 淨宗俗諦 淨土宗宗風 二 文 釋慧淨 01. 宗風二 俗諦 一 對彌陀恭敬信順 對他人恩慈體貼 對自己謙卑柔和 二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奉公守法 為世良民 三 自覺愚惡 過於他人 毫無資格 計較他人 不說是非 不聽是非 不傳是非 不較是非 不求人過 不舉人罪 不揭人私 不爭人我 不背因果 不蓄恨意 不懷虛假 不行諂曲 四 六親眷屬 敬愛和睦 崇德興仁 務修禮讓 和顏愛語 下心含笑 慈念眾生 加厚於人 奉行謙敬 不起驕慢 常懷慚愧 仰謝佛恩 五 給人安心 給人歡喜 給人希望 給人利益 凡事真心 凡事愛心 凡事感恩 凡事恭敬 凡事守大體 有分寸 凡事為對方設想 凡事肯吃虧不計較 六 學佛大悲心 彌陀如何為我 我便如何為人 七 生活 簡單 樸素 語言 誠懇 和藹 威儀 安詳 穩重 八 諉罪掠功小人事 掩罪誇功眾人事 讓美歸功君子事 分怨共過盛德事 九 天道虧盈益謙 地道變盈流謙 鬼神害盈福謙 人道惡盈好謙 淨土宗雙月刊 29

32 淨宗俗30 諦十 每見寒士將達, 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謙則受教有地, 而取善無窮 02. 對於一個真發心修行的人來講, 是不會等待規矩等種種要求才想調整自己的, 只是說因為是凡夫, 習性難改, 因此多少需要有一些規範, 宗風二 俗諦 就是我們的規範 03. 就淨土宗的 俗諦 來說, 一個學佛人, 一個念佛人, 對於佛所教示的五戒或其他善行功德, 以及人倫道德的五倫 五常, 儘管知道自己的根機未能全做到, 但都應該隨分隨力去做, 否則就稱不上是一個學佛的人 譬如孝順父母 友愛兄弟 救濟貧困 愛護動物 這些我們都要去做 甚至不管有受戒 沒受戒, 都要隨緣隨分隨力去持五戒 行十善, 隨緣隨分隨力去行善積德, 這是一個人, 尤其是一個學佛的人, 基本上要盡的本分 只是說, 我們雖然盡這個本分, 但不是以這種功德作為往生的條件, 也不是以這個功德來輔助往生 04. 一個自覺是罪惡生死凡夫的人, 當他要去做自覺已經是做不到的行持時, 心情會是怎麼樣呢? 近代持戒最有名的就是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瞭解戒律 深入戒律, 同時自我反省也很細膩, 所以他說他不是比丘, 甚至連五戒也不夠格, 只是多分的優婆塞而已 他已是這樣了, 何況我們? 既然這樣, 對於出家人的三業威儀, 還有改過行善 修身養性 砥礪德行, 必須要有另外的方法 以我們法門來說, 砥礪的方法內容就是 宗風 05. 多年前, 我就有編 淨土宗教章, 因為足堪稱為一個宗派, 一定必須要具備有類似 教章 那樣的內涵, 才能建立一宗一派 教章 就等同國家的憲法, 是最基本的, 裏面當然要有自己的宗風 ( 包括 真諦 與 俗諦 ), 我們就是以 宗風二 俗諦 ( 處世之道 ) 來作為半月半月誦讀的內容, 並且把它落實在三業行誼當中 為什麼? 因為誦的目的不只是嘴巴誦, 而必須是記

33 淨宗俗諦 迦陵頻伽 在腦中 涵養在內心 使其成為自己的個性 自己的生命 所謂 融入骨髓 化為個性 成為生命 因此 我們必須要利用半月半月來誦讀宗風 除了半月半月在大眾面前誦讀之外 也希望大家每一天早上起來都能先背誦 思維一遍 誦有嘴巴的誦以及身體的誦 我們是從嘴巴的誦 然後再要求到身 體的誦 所謂身體的誦 就是將這一些內涵落實在三業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 中 全身心都在誦讀 亦即剛才所說的 融入骨髓 化成自己的個性 自己的 生命 06. 出家人半月半月誦戒有互相舉罪的一項內容 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曉得自己有 哪一些過失 好讓自己曉得去改進 了凡四訓 說 日日知非 日日改 過 一日不知非 即一日安於自是 我們很容易安於 自是 一日無過 可改 即一日無步可進 這樣命運一定改不過來 所以有一句話說 聞過則 喜 聞善則拜 對於他人糾舉我們的過失 我們要虛心謙卑地來接受 不要 怨恨對方 認為別人在說自己的是非 在誹謗自己 如果這樣的話 就是一般 淨土宗雙月刊 31

34 淨宗俗諦32 人, 不是修行人了 所以我們應有 聞過則喜, 聞善則拜 的謙虛涵養, 這樣命運才能夠改變 很多學佛的人, 災難來了, 也是遭受災難的命運, 痛苦來了還是遭受痛苦的命運, 為什麼沒有改? 因為他學佛沒有在心地上用功夫, 沒有在自己的內心求改過, 甚至凡事都責怪別人 抱怨別人, 認為別人害他 別人對他不是, 覺得自己的不如意都是別人造成的 這樣命運怎麼有辦法改變呢? 07. 未論行善, 先須改過, 這個很有道理 七佛通戒偈說 :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眾善奉行之前, 要先諸惡莫作, 這就是 先須改過, 所以自我改過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對我們這個法門來講, 真正的 行善 是什麼呢? 就是念佛, 以及自信教人信, 這就是行善 改過 是什麼呢? 就是以宗風或古聖先賢的法語作為標準來改正 08. 宗風的內容就像一面鏡子, 不面對鏡子, 就不知道容貌骯髒, 也不知要擦拭乾淨, 面對宗風這一面鏡子的時候, 就會發現自己的習性, 發現自己的缺陷, 而更加地慚愧 ; 也因為面對法鏡, 愈感自己缺陷, 才更加要面對, 使自己知所改進, 不能百分之百達到, 至少可以做到幾分或幾十分 所以希望大家, 每天都將之思維一遍, 落實在生活中, 使其融為我們的骨髓, 化成我們的生命, 使我們的言語行為就如同宗風這些內容 09. 古德言 : 一時不在, 如同死人, 可以說, 沒有佛法的精神滋養, 就不是一個人了 我們學佛的人, 如果沒有持續不斷地吸取佛法的營養, 那就不算是一個學佛的人了 要如何吸取佛法的營養呢? 我們精神的食糧, 必須要靠佛陀智慧的真理語言, 因此每一天就要背誦佛陀智慧的語言, 所以 宗風二 俗諦 處世之道 的內容應該背起來, 而且一天的開始, 就要思維一遍, 將佛陀的語言 古聖先賢的語言, 作為我們的生命, 作為我們一天為人處事應對的準則

35 淨宗俗諦 10. 如果真的相應於淨土法門, 一定會相信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 一個真正體會到罪惡生死凡夫的人, 一定會謙卑柔軟, 貢高我慢不起來, 也傲慢計較不起來, 這樣性情就會轉變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 即使是真諦也能體會俗諦, 體會俗諦就能進入真諦, 是相輔相成的 11. 對彌陀的恭敬信順是到達什麼地步呢? 到達了 南無 的地步, 南無就是 歸命 把我們最寶貴的身心性命付託給彌陀 交代給彌陀, 完全信順彌陀救度, 通通託付在彌陀的身上 12. 我們的生命, 不只是這一生一世而已, 而是貫串著過去 現在 未來, 所以, 把我們這個貫串著過去 現在 未來的, 生生死死的, 分段的 輪迴的 無常的生命, 完全付託 歸託 依靠於阿彌陀佛 如果我們真的有這一份恭敬信順, 南無 歸命 歸投 依靠 的心的話, 就會時時刻刻憶佛 念佛 而憶佛 念佛是 因, 往生成佛是 果, 從現在開始, 就確定離開了濁惡的 無常的 輪迴的生命, 確定了已經是極樂世界的無量壽 無量光 無量慈悲 無量智慧的菩薩之一了 13. 恭敬 : 恭 指內心的謙恭 謙卑; 敬 指外相的崇敬 恭敬 這兩個字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非常重要, 所謂 佛法從恭敬中求, 有一分的恭敬就能獲得一分的利益, 有十分的恭敬就能獲得十分的利益 14. 對彌陀恭敬信順 對他人恩慈體貼 對自己謙卑柔和, 這三點大家可以多多體會, 如果做到這樣的話, 這個團體基本上是無諍的 和諧的 融洽的, 也才能夠達到清淨 15. 一個學佛人要 隨順 柔和, 所以 宗風 俗諦 才說 對自己要謙卑柔和 別人對我們講一句話 一個動作, 應該要隨順 是 是, 對 對, 儘淨土宗雙月刊 33

36 淨宗俗諦34 量不要認為你怎麼這樣對我, 而往負面去推測 謙順 對修行人來講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佛門, 最重 謙順, 師長所講的, 當下就要 是 是, 對 對, 好, 而不要以世俗的觀念來衡量, 認為自己的看法才對, 師長所說的不符合自己的衡量, 這樣就不是學佛人應有的心態 16. 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的救度悲心, 就會對阿彌陀佛的救度百分之百地領受, 匍匐在阿彌陀佛的腳底下, 徜徉在阿彌陀佛的懷抱中, 他就會對阿彌陀佛百分之百地恭敬 既然是百分之百地恭敬, 自己就會隨之也百分之百地謙卑 謙和, 就有彌陀的悲心氣氛, 知道去愛護別人, 體諒別人, 因為他曉得彌陀是主動 平等沒有任何條件地救度眾生 儘管自己還有貪瞋癡, 煩惱強盛, 業習深重, 逢緣觸境, 貪瞋業習當下暴露, 但是事後立即的反省檢討能力與心情會很強, 立刻會反轉過來 17. 我們這個法門是講彌陀的救度, 也就是講彌陀對我們的愛 彌陀對我們的包容 想想看, 如果彌陀不愛我們, 怎麼會救我們呢? 如果彌陀不包容我們, 我們怎麼可能被救度呢? 想想看, 我們生生世世, 乃至此生此世, 我們的三業行為過得了閻羅王這一關嗎? 閻羅王會包容我們嗎? 閻羅王不肯包容我們的, 因果也不肯包容我們的, 只有阿彌陀佛包容我們, 不跟我們計較, 而且還要來救我們 18. 我們若體會到彌陀的愛有多深, 對別人的愛也會有多深 ; 我們體會彌陀對我們的包容有多大, 對別人的包容也會有多大 19. 念佛人要有 機 的深信, 深信自己始終是罪惡生死凡夫, 無有出離之緣 但因為有這句名號, 有阿彌陀佛的力量作我們的增上緣, 給我們依靠, 所以不因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而苦惱, 從此所過的生活, 是安穩 喜樂的生活 ; 是慚愧 懺悔的生活 ; 同時也是感恩 謙和的生活 感阿彌陀佛的恩, 柔軟自己的

37 淨宗俗諦貼, 對自己謙卑柔和 過這種念佛的生活 20. 對彌陀恭敬信順, 就是要 學佛大悲心, 彌陀如何為我, 我便如何為人, 當然這是一種嚮往, 不過, 有嚮往總比沒嚮往好, 雖不能至, 至少能做到幾分 21. 一個人如果起情緒 心中不平了, 感覺受委屈了, 這表示兩方面不足 : 一方面是對 機 法 沒有體會, 以為自己是一個賢善 沒有過失的人, 同時也沒有體會到彌陀的愛跟包容 ; 另方面是他初學這個法門, 所以感受的深度還不夠 22. 諸佛出世, 皆勸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本願亦言 唯除逆謗, 大經 卷下更擴充 唯除逆謗 之意, 而廣說 五善五惡 之勸誡 可知 : 彌陀深欲念佛之人,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奉公守法, 為世良民, 如 宗風二 俗諦 ( 處世之道 ) 23. 在家人先宜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吃素念佛, 三業端正, 而又教理通達, 則可為一方之導 淨土宗雙月刊 35 心腸來體貼他人, 這就是宗風俗諦所講的 : 對彌陀恭敬信順, 對他人恩慈體

38 淨宗俗36 諦24. 念佛人應該在敦倫盡分當中引導親人念佛, 跟我們同生極樂世界, 這樣的話, 不但是跟佛永遠在一起, 家人團結在一起, 而且本身也能夠成佛, 讓別人來親 近, 也能夠廣度所有眾生 所以, 如果是在家眾, 就安分守己, 奉公守法, 為世良民, 專一念佛, 全家成為念佛的佛化家庭, 全家求生極樂世界, 作為在家學佛的典範, 引導一方 25. 學淨土法門, 人人都要自覺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的凡夫, 是一個煩惱熾盛的凡夫, 是一個沒有解脫之緣的凡夫, 就是 自覺愚惡, 過於他人 如果這樣的話, 就很容易信受彌陀的救度 不過, 自覺愚惡, 過於他人 有幾個層次, 有法律上的罪惡, 道德上的罪惡, 還有宗教上的罪惡 機深信 涵蓋這三個層次, 但最基本的是宗教上的罪惡 為什麼呢? 因為, 有的人覺得他奉公守法是世間良民, 他也敦倫盡分 崇尚道德 講仁義 所以, 在法律上他不是罪人, 沒有罪惡 在人倫道德上, 他也不是罪惡之身 可是, 在佛教所講的, 人都有貪瞋癡無明, 這就是罪惡, 也是所有惡的根源 就 機深信 的這三個層次來看, 我們是一個奉公守法的人嗎? 是一個敦倫盡分的人嗎? 如果真檢討起來, 我們是做不到的 所以, 我們不只是有宗教上的罪惡, 甚至是在法律上 人倫道德上, 我們也都犯了罪 26. 講仁義 敦倫常 重孝道 尚禮節, 也是佛教因果的紮根 佛門始終是保守的, 唯有保守才能維持佛法的面貌 在此濁惡之世, 猶如人處暗中, 佛法是唯一眼目 曜世明燈 末法之世, 厚生利用之術一日千里, 而修身養性之道如江河日下 27. 學佛的人 念佛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自勉, 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 善盡責任義務,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奉公守法, 為世良民, 而來念 南無阿彌陀佛

39 淨宗俗諦 正心 修身 天命 大學 正心章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 懥 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 則不得 其正 有所好樂 則不得其正 有所 憂患 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 聞 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脩身在正其 心 死 若機能故障 將引發各種疾病 如心臟停止跳動 則生命亦隨之消 失 從心理上來說 心為思想 行為 的總樞紐 一切思想 言論 行動 皆經過心的思維而決定 所以朱熹說 心者 人之神 明 所以聚眾理 而應萬事者也 心既是神明 具眾理 又怎會不得其 章旨 解釋修身必先正其心 使心不受 各種不當情緒之影響而有偏失 期能 心正而身修 解讀 本章解釋正心和修身的關係 大意在闡述心之於身 應時刻發揮主 宰的功能 分上下兩段 前者說明心 不能為情慾所牽 後者說明心不在其 所 則五官必失其效用 心是什麼 有何作用 從生理上來說 心為傳導血液 循環全身的器官 其動靜攸關人的生 正呢 那是受到情緒的影響 誠如本 章所舉 有所忿懥 有所恐懼 有所 好樂 有所憂患 則不得其正 由此可知 當心被情緒掌控時 必會失去平正而有所偏差 因此必須 時刻檢點存養 使其居於主宰的地 位 倘若心失其守 馳騁於外 則無 法檢視其身 五官四肢亦不聽命 必至於 眼睛所看到的 沒有收入眼 簾 耳朵所聽到的 沒有入耳應心 食物吃在嘴裡 也品嘗不出味道 所 以說 修身在正心 不能正心 身亦 不可得而修 淨土宗雙月刊 37

40 淨宗俗諦 相關名言 解讀 ①人者 天地萬物之心也 心 本章言修身是齊家的基礎 所謂 者 天地萬物之主也 明 王守 身 不專指有形的軀體 它包括內在 仁 的精神活動 與外在的行為表現 ②世界上最偉大者莫如人 人 從文中 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體中最偉大者莫如心 美 漢彌爾 等五個排比句的意涵來看 本章所論 頓 修身的重點在於去除情感上的偏袒不 ③許多人的身心健康與一生幸 正 人不能離群而索居 總是要與 福 就毀在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上 今人 王淑俐 人相處 因此待人的態度是十分重 要的 但是待人的態度常因與對方的 大學 修身章 關係 地位 或人格而有所不同 如 對至親的關愛 對人格卑劣者的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 厭惡 對君王聖賢的畏敬 對弱勢者 所親愛而辟焉 之其所賤惡而辟焉 的同情憐憫 對庸碌者的輕忽怠慢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 等 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惡 惡而知其美者 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 惡 莫知其苗之碩 此謂身不脩 不可以齊其家 如此說來 親愛 賤 惡 畏敬 哀矜 敖 惰 五種態度 都是人情中所常有 的 但如果表現不能持平 不能中 節 必會陷於一偏 而成為修身的障 礙 就像父子之愛 若為父者只知慈 愛子女 有過錯而偏袒 子女只知孝 章旨 解釋齊家必先修其身 修身在於 使自己的行為中正而不偏失 父 有不義而不知盡幾諫之道 則有 違為父為子之道 總括以上 親愛 賤惡 畏敬 哀矜 敖惰 等五 38

41 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人們往往無法導正自己的情感 只因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 莫顯乎 情感的偏執 就不能理性地 好而知 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 其惡 惡而知其美 諺語所言 人 莫知其子之惡 莫知其苗之碩 即 充分透露出溺愛者不明 貪得者無厭 的偏頗 本篇所論 親愛 賤 淨宗俗諦 種態度 不外乎好與惡而已 然而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 皆中節 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 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惡 等偏見 與上章論正心所言 忿懥 恐懼 等弊病 重 章旨 點各有不同 此處著重在人與人之間 說明道的本源出於天而不可變 外在具體行為的表現 比較強調情感 易 道體備於己而不可分離 以及存 的導正 上章著重於個人的內心修 養省察的要點 致中和的最高境界 養 比較強調情緒的掌控 相關名言 偏見是黃疸病 有偏見的眼睛看 什麼都是黃的 英 波普 對事情會感覺憤怒 是因為沒有 控制自己 以平靜來抵制一切惡行 將可獲得最大的勝利 瑞士 西魯 此章為中庸的綱領 綜論天人之 道 而以人之反求諸己 充實本然之 善 以達中和的境界為最重要 解讀 本章為中庸之首章 也是全書義 理的總綱 首先說明道的本源出於天命且不 可更易 而其實體又是我們人自身所 第 具備而不可分離的 中庸 天命之謂性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 之謂教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 天命之謂性 指出人性不 是來自後天的人為 而是上天所賦予 的 這個天是義理之天 它是萬事萬 物的根源 這個性指的是與其他生物 不同而人類所獨有的德性 淨土宗雙月刊 39

42 淨宗俗諦 率性之謂道 指出道是一切 存在物所依循而活動的法則 萬事萬 所謂和 是天地萬物的協調一 致 物的存在與活動 都是道的體現 人 就人來說 就是與外物相接觸 能循性而行 便是仁義禮智的表現 時 喜怒哀樂的情緒發動 都能合乎 而人類的道德理想 也依此而建立 節度 無過與不及 修道之謂教 提出教化的作 用 因為人有私慾之作祟 有氣質的 它是天下古今之人所共同遵循的 法則 所以說它是 天下之達道 偏蔽 所以必須有禮樂刑政等制度來 修治 以實現其本性之善 道是無所不在的 不過道體雖具 天地的運行 萬物的化育 無不 循著這 中和 的原則 所以人如能 把中和之道 推而極之 則可與天道 備於我們的天性之內 但人有情緒 同功 這是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 有慾望 往往使人泯滅了天性良知 相關名言 聲無小而不聞 行無隱而不形 喪失了靈明自覺 因此君子要時刻 做涵養的功夫 在看不到 聽不到的 地方要戒慎恐懼 在隱微之處要檢點 凡行為共有三種傾向 其中兩種 省察 這就是儒家所強調的修養功夫 是過惡 即過度與不及 另一種是德 慎獨 行 即遵守中道 希臘 亞里斯多 最後說明 致中和 所達到的最 高境界 所謂中 是天理的本然 不偏 不倚 一切事物都呈現穩定平衡的狀 態 就人而言 此時尚未與外物相接 觸 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活動 也沒 有物慾的蒙蔽 它是萬物的根源 一切道理皆由 此出 所以說它是 天下之大本 40 荀子 勸學 德 轉載自康熹文化 中華文化 基本教材

43 淨宗時論 中國佛教的危機與希望 文 釋淨宗 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多年 已經被國人全面接納 消化 吸收 轉化為滋養國民精神 造就民族魂魄的有益養分 在哲學 宗教 文化 藝術等各個領域 無不深深打上佛教的印跡 由此深刻地影 響了中國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 化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與中國人的民俗 生活 心理息息相 關 中國也成為佛教第二祖國 中國佛教如何在當代生存發展 不僅是佛教界 也是廣大社會 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對於如何維護民族文化的根 增進國民幸福 安樂 促進國家社會穩定祥和 乃至面對世界多元文化和平相處 共同繁榮 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文試圖通過對中國佛教現狀及未來的分析探討 規避危機 點燃希望 深知短慮不及 唯希拋磚引玉 一 中國佛教之現狀危機 中國佛教之現狀 簡言之即是 危機 其具體危機的表相雖 有多方面 本文擬從縱橫兩方面來看 從歷史的縱向面 佛教從最初傳入譯經開始 經過本土化的整 合 至隋唐時期八宗並立 如日中天 光芒四射 傳布至日本 朝 鮮 東南亞等廣大地區 獨執牛耳 領袖群倫 接下來盛極而衰 如滿弓之箭 峰巔而墮 經宋 元 明 清一路衰頹 到今天早已 是強弩之末 不論教義釋出 人才培養 法門拓展 皆建樹甚微 昔日的紅火熾熱早已涼卻 只剩下一星火種未絕 深埋在歷史的灰 燼中 淨土宗雙月刊 41

44 淨宗時論42 從現實的橫切面, 現代交通 通信, 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 世界加速一體化, 遼闊的太平洋成了家門口的窄溝, 遙遠的南美 西歐如同用魔法變焦鏡驟然拉至眼前, 於是一時間各色人種, 各種語言 宗教 文化 信仰, 伴隨著各色貨品, 同聚一室, 雜呈目前 面對新形勢, 中國佛教顯然準備不足, 一時錯愕, 不知如何應對 ; 如同一夜之間, 家裏湧進許多陌生客人, 原主人不僅不諳待客之道, 連自己的身分地位認同都受到威脅, 活動空間也驟感逼迫 這就是中國佛教面臨的窘境 一個典型的例證是,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基督教徒增長數千萬 這無論如何都要激起中國佛教的反思 : 還能說中國人沒有宗教需求嗎? 是中國人對佛沒感情嗎? 是基督教義勝過佛教嗎? 何以二千年不敵三十年? 一句話, 中國佛教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猶沉浸於二千年平靜的封建農耕時代, 被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驟然拋到紛繁的現代, 只能駭異地看著現代社會, 而現代社會也怪異地看待佛教 佛教與現代社會, 他們彼此陌生, 互不認識, 皆不知如何應對 有些人甚至把佛教當做搖錢樹, 搞 宗教搭臺, 經濟唱戲, 屢禁不絕 中國佛教如果不從自身完成蛻變及奮起, 實行時代化的轉變, 前景堪憂 二 中國佛教的未來希望 只要火種不滅, 便有點燃的希望 中國佛教雖然面臨重重危機, 但依然二千年根底堅實, 只要找準傳承火種, 必能再度發揚光大, 光照人天 契理契機, 是佛教生存發展的永恆主題 契理, 必須以涅槃成佛為目標 ; 契機, 必須為此時 此地 此人所需要, 所堪行 也就是必須找到能使現代人在其現代生活的環境中也能成佛的法門, 中國佛教才有希望 從契理來說,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平等無二, 但從契機來說, 現

45 人的根機, 所謂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所以我們說中國佛教的未來希望在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便是佛教永不熄滅的火種 茲分五點說明之 : 1. 歷史的演進二千年中國佛教演化的歷史, 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 禪為特質, 淨為結歸 隋唐諸宗成立標誌著佛教中國化的完成, 在此之前多屬移植 模仿 摸索的過程 雖說八宗, 以時間久遠 人數眾多 影響普及來說, 主要是禪淨兩家 禪則單接上機, 一路高歌, 尤以唐宋時代高人輩出, 此後餘聲不絕, 直到晚近, 成為中國佛教主基調 淨則普攝三根, 而以中下根為主, 因上根之人入淨也必以下根自居, 故極低調隱含, 潛移默化, 成為佛教人數最多 最為根深蒂固的宗派 畢竟上根之人少, 而中下根人多 禪淨兩家, 或隱或顯, 或剛或柔, 密切互動, 總以禪為表, 淨為裏, 禪為開導, 淨為結歸 從宋永明大師開啟禪淨合流, 導禪歸淨 ; 歷經諸大祖師共同提倡, 到近代印光大師專倡淨土 可說中國佛教已經完成了第一棒 禪 向第二棒 淨 的交接 誠如近代太虛大師所總結 : 一句阿彌陀佛, 已成為整個中國佛教的代表 淨土宗念佛法門受到整個中國佛教的共同認可, 共同推崇, 是全體中國佛教的共同歸宿, 擁有最廣大的信眾 最廣泛的信仰基礎, 是全體中國佛教的最大公約數 在這種形勢下, 淨土法門必須擔當起領跑中國佛教第二棒的重任 離開這樣的歷史及現實背景, 去談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 顯然不切實際 2. 時代的呼喚放眼望去, 現在可以說完全是一個他力的時代 社會生產力不 淨, 煩惱重, 壓力大, 節奏快, 淨土法門更能契合現代宗時論 代人生活匆忙淨土宗雙月刊 43

46 淨宗時論44 斷提高, 分工日益密集, 交通 通信 互聯網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他人, 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一去不復返, 這是一個高度他力緣起的時代 從穿衣吃飯, 到交通旅行, 通訊購物 一切都在無形地提供證明 處在這個時代的眾生需要什麼樣的佛法? 佛說 : 外境是內心的投影, 依報反映正報 當人們在有形的物質世界生活中如此依賴他力外緣時, 他在無形的精神生活層面也必然更加倚重於他力外緣 淨土宗念佛法門, 以其仰仗佛力 簡便 易行, 口稱佛名, 人人皆會 ; 佛願保證, 個個往生, 最為契合時代眾生的需要, 盡顯實

47 淨宗時論 際 實用 實效 能夠使現代人在匆忙逼迫的現實生活中得到真實 受用 生有所安 死無所懼 二世圓滿 幸福安樂 3. 佛經的預言 佛在諸經中早已明示 佛入滅後佛教依次經過正法時代 五百 年 像法時代 一千年 末法時代 一萬年 而後進入法滅 時代 大集經 說 末法億億人修行 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得 度生死 無量壽經 說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 愍 特留此經 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 值斯經者 隨意所願 皆可 得度 現入末法一千餘年 正是淨土念佛大行其道之時 4. 事實的證明 世間人見到出家人 第一句想到的便是 阿彌陀佛 到任 何寺院 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 南無阿彌陀佛 各寺院早晚課 一定誦 阿彌陀經 僧俗亡世 一定念阿彌陀佛送往生 各大叢 林 禪堂次第關閉 都市鄉村 念佛堂鱗次櫛比 諸宗證悟至今少 有耳聞 念佛往生常常現於眼前 中國佛教如果不是還有念佛往生 的不滅火種給人希望 恐怕早已被掃入歷史的故跡 5. 希望的萌芽 縱觀歷史 淨土念佛法門在中國雖極為發達 但還沒有完全展 現它本有的活力 這主要受制於理論及實修兩方面的因素 亦即在 理論上 淨土宗雖然在隋唐時期 由曇鸞 道綽 善導三大師創立 了完整的理論 但實際上並沒有傳承下來 大約經唐末會昌法難及 五代戰亂 便失傳於中國 中國歷代的淨土修學理論皆傍倚天臺宗 或華嚴宗 而在實修上 又多受禪宗自力的影響 不能完全彰顯阿 彌陀佛本願力的救度特色 剛好百年前 曇鸞 道綽 善導三大師的淨土著作從日本回 歸祖國 為淨土宗新時代的開啟預備了理論基石 目前佛教界 學 淨土宗雙月刊 45

48 淨宗時論46 術界研習 修學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蔚然成風, 淨土宗的興起初現曙光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 略說有四項特勝 : 一是有自己獨立 嚴整的判教理論, 不必假藉他宗 二是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行法上不再受聖道諸宗自力觀念的影響 三是宣稱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 利益更為廣大圓滿, 直入報土成佛, 而又通貫現世 四是淨土門內 要門 弘願 的分判, 極為善巧地以 定散二善迴向求生 之要門, 統攝諸宗萬行歸於淨土, 由此形成淨土宗完整嚴密而又開合自如的理論系統, 善能安立淨土法門各個時代的思想觀點, 使一千多年的淨土法門發展歸於整然有序, 形成合力教化眾生, 結束理論紛爭的局面, 有助於淨土法門的團結 本文無從展開教理之深究, 但以弘願寺僧團多年修學弘法之實踐, 我們深信 : 隋唐時代善導大師所開啟的中國淨土宗, 能為中國佛教的現代轉型, 普適眾機, 開闢嶄新的未來 為促成中國佛教的現代轉型, 筆者以為尚有幾項具體工作 : 1. 加強理論研究理論為實踐之先導 以佛說淨土三經 相承祖師論釋為骨幹, 旁及佛教通途法門, 統攝世間善法, 構建淨土宗真俗二諦教義體系, 並注重其在現實社會之應用 2. 念佛堂合法化中國佛教歷來就有結社念佛的傳統 念佛人深信因果, 覺悟無常, 謙卑處下, 蒙佛慈光, 生命有依有靠, 內心平和平安, 是社會正因數 正能量 一座念佛堂便是一所社區心靈綠地公園, 對於老年安養, 國民幸福, 減少社會壓力, 舒解負面情緒, 提升淨化人心, 穩定和諧社會, 化解矛盾衝突, 皆有潛移密化的作用 在當今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 讓各地念佛堂所登記合法化, 以法律保障其

49 3. 加強組織建設目前的佛教組織, 各級佛教協會附屬政府行政區劃設立, 有些地方官僚作風濃厚, 與信眾脫節, 甚至成為名利場 是否可以開放登記信眾自主成立的佛教組織, 如佛學青年會 淨土宗學會等, 以形成競爭機制, 帶動教風建設, 並切實起到黨和政府密切聯繫信教群眾紐帶的作用 4. 注重講經人才的培養大興講學之風, 注重人才的實戰性 實用性, 真正打造信仰端正 佛法專精 信眾歡迎 國家需要的佛教人才隊伍 如東林寺淨土人才培訓班, 及弘願寺正在推行的 弘願寺淨土宗講師考核辦法, 這種以某一道場為主體自覺舉辦的佛教人才培養的舉措, 算是有益的探索 5. 加快宗教立法目前有關宗教法規過於單薄, 不成體系 有些地方宗教事務管理隨機性 隨意性 隨便性較大 有些人抱左的思想, 對宗教缺少包容, 處處提防 設限, 人為製造增加緊張 也有的地方失之過寬, 以政府行為從事宗教相關事業, 侵害宗教界合法權益 從世界範圍來看, 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的衝突, 引發諸多不安, 日益開放 信仰多元的中國要如何規避可能的矛盾衝突? 這些都需要更為明晰的法律規範 最後, 限於筆者的見識淺薄, 視野狹窄, 文中唐突冒昧乃至武斷錯謬之處, 定所難免, 但拋赤心, 不計遺笑, 敬希一切關心中國佛教的有德高士 大心菩薩珍賜金言 淨, 很有必要 宗時論 傳遞社會正能量淨土宗雙月刊 47

50 淨宗時論48 根本原則 淨土宗新型佛寺建築構想 寺院道場乃三寶托化之地, 故一切應當以信仰為核心 為本質, 一切為承載 提升 傳布信仰服務 古制利弊 現見寺院建築規制, 皆承古制, 宮殿式, 中軸對稱, 堂閣崢嶸, 蔚為壯觀 ; 占地廣, 建築成本昂貴, 教化功能單一重複 ; 中看不中用, 跟不上現代化的需要 此種建築風格不改變, 會給佛教帶來種種不利 : 一 邊緣化寸土寸金, 土地資源不可再生, 城市人口密集區不可能給出大片土地, 不得不走向郊區, 甚至山區, 遠離人群 二 旅遊化地方政府批出土地, 往往附加促進地方旅遊經濟發展條件 文 / 釋淨宗三 香火化 四 佛事化五 金錢化六 富貴化因建設成本高, 投資巨大, 不得不想方設法籌錢, 僧眾難得安心於法義修持, 乃至受金錢壓力操控, 信仰淡化 ; 又脫離基本信眾, 喜結富人權貴, 遠離佛教普度眾生本懷, 勢必道路越來越窄, 最終自我消亡 大片土地, 大量建築, 如同虎口 包袱, 不能輕裝上陣, 難以為信仰生活, 被人生吞而自甘, 消耗佛教而不覺, 自投羅網, 任人宰割 不節儉, 不環保, 增加信眾負擔, 浪費社會資源 終究是為他人忙, 為人作嫁衣裳, 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道場成為旅遊場所, 僧人成為經營人士, 損壞佛教形象, 違背佛教目的 此皆從最初第一步, 建寺之始即預埋禍根, 故此佛寺建築風格 功能

51 淨宗時論 唐風中型三層寺院樓參考圖 設置若不改革 佛教難以振興 新寺構想 彌陀救度的法門 哪裡人多就走 向哪裡 二 規模 已經建成寺院足以滿足像教化眾 以佛菩薩相好莊嚴教化眾生 的需 規模總分大 中 小 微四個等 級 要 如各地大佛 名剎古寺 新型佛 除非特別需要 一般不建大寺 寺建築應當取實用 簡便 節儉 環 以中小型單體綜合樓為宜 保 信仰突出 且現代化 人性化 中型寺院約占地五至十畝 建築 中小型乃至微型 社區化 方便信 面積二 至三 平方米 建 眾 築成本三 至五 萬元 幣別 一 選址 人民幣 可據情略為增減 當在人口聚集的城鎮 城鎮化 小型寺院約占地二至三畝 建築 是大勢所趨 城鎮富集一切必要的 面積一 平方米 建築成本一五 資源 交通 購物 教育 醫療 銀 至二 萬元 幣別 人民幣 行 電信 郵政 物流 快遞 印 可據情略為增減 刷 製作 出版 廣告 互聯網等 特別是富集人口 此為最寶貴的資 若在城區 緊挨主要街道 大 路 占地可更小 源 淨土宗雙月刊 49

52 淨宗時論50 考慮城區地價高, 也可購 租辦公大樓多少面積, 成為微型道場, 如同臺灣 香港地區有些佛寺 三 樣式可以帶一些傳統寺院的符號特徵, 也可以結合地域建築風格, 如徽派 閩南風等 突出標誌性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名號 四 功能內部使用圍繞教學 修持, 外加生活 辦公 佛像殿堂可集中一處, 突出本 尊, 能供人瞻敬禮拜即可 必須有大空間的聞法堂, 如同基督教堂, 便於集眾聞法 念佛堂必備, 但空間不宜太大, 一百幾十平方足矣, 不夠可有兩處, 更多人時聞法堂可集中念佛, 因長年共修念佛者有限 念佛堂可取禪堂形式, 禪凳四周安置, 不要拜墊成行, 只佛像前一只或三只, 入堂禮佛畢, 即各安其座 佛像不求高大, 但求適宜, 與空間相配, 莊嚴精緻 圖書室 網路必備

53 淨土常識 果地法門 依本願稱名之眾生必生彌陀淨土, 而彌陀淨土皆是阿鞞跋致 一生補處, 故從因說果, 即是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 所謂 以果地覺, 為因地心, 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 彌陀以其佛果的功德惠施於因地的念佛眾生往生成佛, 故彌陀淨土法門獨稱 果地法門 無量壽經 言: 具足五劫, 思維攝取, 莊嚴佛國, 清淨之行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 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法藏菩薩因位之昔, 經五劫思維而建立超世本願, 又經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而完成超世本願, 最後選擇 稱名念佛 一行, 作為救度十方眾生之法 劫 是印度用來形容最長時間的單位, 不可計算 超越我們想像的長時間 經典中有 磐石劫 和 芥子劫 的譬喻 磐石劫, 一塊四十里見方的石頭, 有長壽天人, 每一百年用天衣輕拂大石, 此大石盡, 此劫尚未盡 淨土宗雙月刊 51 五劫思維 磐石劫 淨土宗小常識

54 淨土常識52 芥子劫 芥子劫, 一座四十里見方的大城, 大城裏面滿滿都是芥子, 有長壽天人, 每一百年拿出一粒, 一直到大城中的芥子都拿完了, 此劫尚未盡 五乘齊入 善導大師言 : 問曰 : 彼佛及土, 既言報者, 報法高妙, 小聖難階 ; 垢障凡夫, 云何得入? 答曰 : 若論眾生垢障, 實難欣趣 ; 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 致使五乘齊入 五乘 : 菩薩 聲聞 緣覺 天 人 諸行萬差, 功德不等, 隨功德大小, 而有品位高下 ; 念佛同稱彌陀名號, 同乘彌陀願力, 因既無差, 果亦無異, 故善導大師說 五乘齊入, 又說 : 人天善惡, 皆得往生 ; 到彼無殊, 齊同不退 同因同行至菩提 自然證悟 善導大師 法事讚 說 : 六識縱橫自然悟, 未藉思量一念功 極樂世界是涅槃的境界, 一旦到了極樂世界, 六根門頭, 任運自然接觸極樂世界的六塵境界, 只要一看到 一聽到 一聞到, 不假功用, 自然大徹大悟

55 問答釋疑 淨土 釋疑 問 怎樣理解 無量壽經 中的五劫思維 答 當初法藏菩薩五劫思維 細細想來 竟然為我一人 怎麼是 為我一人 呢 不是為大家嗎 打一個比方 工程師設計橋 樑 載重量設計成十噸 十噸的卡車就可以通過 那五噸八噸 的卡車也可以通過 可是 這座橋是專門為十噸卡車設計的 附帶地 十噸以下的卡車通通可以通過了 如果設計成九噸 十噸的車就過不了了 所以 十噸的卡車一看到這座橋 哎 呀 這是為我設計的 五噸的卡車不一定這樣想 不一定 非要設計成十噸 設計成五噸我就能過得了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要救度一切善惡凡夫 聖人也都可以救 度 可是他們業障都比我們少啊 我們是最重的大卡車 我們 也能到西方的話 可知道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為我設計的 法 藏菩薩五劫思維 思維什麼 就是要救度最惡劣 最卑下的凡 夫 如果我們體會到 哎呀 我就是最差的 就知道是專為 我一人 如果為了好一點的人 不需要五劫思維 問 阿彌陀佛不接引什麼樣的眾生 答 只要念佛 願往生都接引 沒有哪個不接引 除非你不念佛 不願往生 那樣的話 阿彌陀佛想接引也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 接到你 你不願意去 不是他不接引 他什麼人都願意接 問 上根 中根 下根之人 應該怎樣修學才合理 答 以善導大師的解釋 不論上中下根 阿彌陀佛在 無量壽 經 裏普勸一切上中下根之人都要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淨土宗雙月刊 53

56 問答釋疑54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沒有根機大到不能念佛的, 說 我是上根利智, 不用念佛 ; 也沒有根機小到說 我不夠資格念佛, 我根機太陋劣了, 我念佛阿彌陀佛不要 沒有! 大到等覺菩薩, 小到造罪眾生, 通通平等 問 : 無量壽經 說 如說修行 各勤精進, 這是不是自力? 答 : 如說修行, 天親菩薩叫做 如實修行相應, 按照佛所說的來修行, 佛所說的就是讓我們乘佛願力 稱念名號, 這就是 如說修行, 而不是按照你自己想的去修 各勤精進, 在你沒有領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之前, 那只能是自力的心情, 那你應該抓緊一切機會聽聞佛的救度, 不要在那裏悠悠忽忽的, 這叫 勤精進 如果領受了阿彌陀佛的救度, 內心安住在佛的救度上面, 自然的相續念佛, 這叫 勤精進 前面的 勤精進, 有作意的成分, 後面的 勤精進 就自然了 很多人認為苦行苦修才叫精進, 不是的 精 代表品質, 純淨 沒有雜質 進 代表效果, 只進不退 如果信心不純淨, 就不精了 ; 如果有疑惑, 就退掉了, 就不叫精進了 只有真正的完全信憑這句名號, 決無疑雜, 心思決定往生, 這才是真正的精進 善導大師說凡夫是雜毒之善 虛假之行, 你就是日日夜夜不休息, 像頭上著了火一樣急急忙忙去修, 這個都叫雜毒之善, 外表顯現精進之相, 內懷虛假雜毒之行 沒有領受佛的救度, 都是雜毒, 用這樣的行為求往生, 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完全信憑阿彌陀佛的願力 所以要理解精進的真實含義

57 生念佛 信願極堅 臨終卻得重病 問答釋疑 問 念一句聖號能消除極重惡業 經中說能滅生死罪 為何有人一 答 不是說他 臨終卻得重病 是他本來有極重的惡業 顯現這 樣的病相 如果是念佛有素的人 雖然有重病 他其實不是很 苦的 感應錄 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至於說我們臨終的業相 我們過去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 非常 深重 不要說我們凡夫 玄奘大師的師父叫戒賢法師 印度的 高僧 他都得重病 他痛苦到都想自殺的程度 這時候 觀世 音菩薩就現身告訴他說 你前世曾為大國王 戰爭中殺害無 數眾生 所以這是業報現前 但是 是重報輕受 你要忍受 三年之後 大唐有個出家僧 要來向你求法 這種大修行人 尚且這樣 何況我們呢 所以說 這是我們業力所現 雖然如 此 念佛也決定往生 淨土宗雙月刊 55

58 佛教點燈的意義 文 釋慧淨 春節期間 念佛會也有舉辦 傳燈供佛 但我們的傳燈供佛 與一般寺院的點平安燈意義 目的是不一樣的 當然 香 花 燈 塗 果 茶 食 寶 珠 衣 這十種 供品供佛都有功德 都能獲得佛菩薩的護佑 可是對念佛人來講 供燈也好 供花 供香 乃至以任何的供品供養佛 都不是為了求 佛 而是感恩佛 一般人虔誠點平安燈能夠獲得平安 但也隨著虔誠心的深淺 以及本身福報的大小 業障輕重而有不同的感應 可是如果虔誠念 佛的話 則必然會得到彌陀適如其分的護佑與消災延壽 因為我們 是靠佛的力量 我們平日靠佛 念佛 就已得到佛的護佑 此時供 佛 只是藉有形的物質來表達無形的感恩之心 這與一般人的點平 安燈 祈求這一年能獲得平安 在心情與成效是很不同的 其實真正的供養在無形的內心 不是有形的物質 經典上說 自燈明 法燈明 自燈明 以自己本身的佛性為燈 依靠 自己佛性的光明 法燈明 法就是佛法 以佛法為燈 依靠佛 法的燈明 不依靠任何 不依靠其他 這是一般學佛人供燈的目 的 因為燈本身就是光明 光明象徵著智慧 有了智慧就能夠破除 愚癡的黑暗 所謂 一燈能除千年暗 一慧能破萬年愚 我們以 燈 以光明來供佛 這是藉此因緣提醒自己點燃智慧心燈 因為佛 本身就有光明了 而且佛光照天照地 遍滿宇宙 充塞法界 不需 要我們為他點燈他才有光明 古代沒有電燈 所以晚上必須要點油燈 一方面使大殿明亮 一方面也使人能夠瞻仰到佛像的慈悲莊嚴 而生起恭敬禮拜之心 甚至晚上在外面點一盞燈 為來來往往的旅行者照亮前途 所以有 56

59 了燈光就不會模糊, 有了燈光就不會走錯路, 有了燈光就有了前途 因為燈, 所以有光明, 並給前途帶來了希望 ; 燈有溫暖, 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這是燈的另一個涵義 燈 象徵著智慧, 因此經典中說佛的光明是佛智的外顯 一般人點燈供佛, 主要是求佛加持 保佑, 再者也希望藉著供佛的功德開啟智慧, 破除愚癡 這裡所說的愚癡並不是一般講的智商低或沒有學問, 而是指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無知 但是, 對念佛人來說, 一切都是靠彌陀的救度, 功德完全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 不在名號之外再去追求任何的功德 所以, 善導大師要我們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即使是供香 供花 供燈, 也不離開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完全依靠彌陀的功德 因為這一句名號已是萬德洪名, 所有的功德 供花的功德 供燈的功德 供香 供茶 種種供養的功德就統統在裡面了 ; 乃至三藏十二部的功德 十方諸佛的功德 一切菩薩的功德 八萬四千陀羅尼的功德, 都含藏在這句名號當中 所以不離開名號, 也無所祈求, 這是我們念佛的人必須要了解的 前面講 自燈明, 法燈明, 以佛法為我們的智慧, 以佛法作為佛種點燃我們自性的智慧, 點亮我們心靈的光明 一切法不離自性, 所謂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只是我們的佛性被貪瞋癡 妄想煩惱 分別執著蓋住, 必須藉由佛法的智慧來破除我們愚癡的執著, 顯發我們自性的明燈 當然, 本身如果有德行的話, 自己本身就有光明, 可是我們深知自己完全無能為力, 一定要以佛法的燈種來點亮我們自性的明燈 點什麼燈呢? 點一盞 對彌陀恭敬信順 的燈 ; 點一盞 恩慈體貼 謙卑柔和 的燈 ; 點一盞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的燈 ; 點一盞 奉公守法 為世良民 的燈 ; 點一盞 不說是非 不聽是非 不傳是非 不較是非 的燈 ; 點一盞 慈念眾生, 加厚於人 的燈 ; 點一盞 凡事為他人著想, 凡事肯吃虧不計較 的燈 ; 點一盞 彌陀如何為我, 我便如何為人 的燈 點燈的意義就 淨土宗雙月刊 57

60 在這裡 只要這些燈點明了, 自然逢凶化吉 遇難呈祥 ; 一整年都會吉祥平安, 萬事如意 我引一件故事來說明 北宋時代有一位顯赫有名的宰相, 名字叫呂蒙正 他小的時候家中非常貧困, 幼時被父親遺棄, 與母親相依為命, 不但家無恆產, 連住的地方也沒有, 只能討飯過日, 借他人廢棄的破窯洞為居所 呂蒙正小時候很乖巧懂事, 幫忙母親挖野菜 撿木柴, 幫母親討飯, 為母分憂 同時也很好學, 經過村莊學校門前, 聽到裡面學生朗朗的讀書聲, 就倚在門外傾聽, 然後把所聽到的背下來 這樣一天過一天, 無形中也累積了學問 由於他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 存著一顆仁慈 厚道 與人為善的心, 空檔之餘, 就免費幫忙村莊的人洗衣服啦, 織綿布啦, 縫衣線啦, 因此很得到村莊眾人的愛戴, 大家也都很樂意幫助他們 尤其是當地有一寺院叫做木蘭寺, 裡面的出家師父對呂蒙正更是疼愛有加, 不但讓他到寺院裡吃三餐 讀書, 到了晚上, 也允許他利用佛前的佛燈來看書 就這樣經過一段的勤學苦練, 呂蒙正的學業 品德都迅速增長 呂蒙正的母親對這個孤兒非常的疼惜, 不管多晚, 每天都會站在破窯洞的前面翹首望著兒子歸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呂蒙正的母親發現每一天晚上都有兩盞燈籠送著呂蒙正回來, 一開始以為是出家師父護送的, 後來才發現並不是, 因為到了窯洞前面, 既沒有見到人影, 而且燈籠就自動消失了, 每天晚上都這樣 呂蒙正他並沒有看到, 他只覺得是月光朦朧, 因為有了月色, 所以天色不黑 母親當然心明如鏡, 曉得這是兒子不僅學業有成, 也是德望所歸, 因此就更加注意教導呂蒙正 有一天夜晚, 已過了平日還家的時間, 卻仍不見呂蒙正回來, 母親焦急地盼望著, 已經打了四更, 過了五更天就要亮了, 這時才看到寺院的方向有一個人影緩步而來, 頭上只有一盞燈籠護送著, 不像以前是兩盞燈籠 這個時候他母親的心中已經明白了七八分了 58

61 等呂蒙正回到家, 母親就叫他跪下, 並且聲嚴色厲的責問 : 今天你有沒有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呢? 呂蒙正是一個很老實的人, 對母親尤其孝順, 就如實的稟告說 : 夜深人靜正趕著回來的時候, 隔壁村一位姓謝的無賴攔住了我的去路, 說他懷疑自己的太太跟別人有私通, 非得要我幫他寫一封休書不可 我當時不答應, 可是他軟磨硬泡, 死賴活纏, 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為他寫了, 因此才回來這麼晚 讓母親大人掛念, 實在是兒子忤逆不孝, 萬望母親能夠饒恕原諒 他母親一聽, 頓時明白了一切, 告訴呂蒙正說 : 你呀! 真是有失德行 為人要時時處處做好事 行善事, 寧拆十座廟, 不破一樁婚 你年紀輕輕, 不懂得是非曲直, 更不曉得他人之家常瑣事與家裡長短, 青紅皂白未辨, 如果壞了良心, 冤枉了好人, 出了人命, 豈不是鑄成了大錯嗎? 這一席話講得呂蒙正茅塞頓開, 還不等天亮, 立刻跑到隔壁村去找那一位謝無賴, 跟他說休書上有錯誤的地方, 要更正一下 當拿到他所寫的這一封休書時, 立刻將它撕得粉碎, 向謝無賴道歉, 就拒絕了這一件事 當呂蒙正又趕回到破窯的時候, 母親遠遠的看見兒子的身前身後, 又亮起了兩盞紅燈 這顯示什麼? 神燈是伴隨著德行, 一個有德行的人, 不必 淨土宗雙月刊 59

62 向神明點燈 本身就有燈 如果懷抱著邪惡 不正的念頭來求佛菩 薩 求神明 根本不相應 不可能達到效果 有句話說 神明存 在於正直之心 只要 正心誠意 本身就是神明 所以城隍廟 兩旁的對聯就說 舉念奸邪 任你燒香無益 存心正直 見我不 拜何妨 一個受三皈依的人 自然有三十六位善神保護 一個清淨持守 五戒的人 也有二十五位善神保護 能夠這樣 經過廟宇的面前 反而神明都要立身來禮拜 因為你的身旁有很多菩薩善神護佑著 以我們念佛人來說 一切功德都來自於彌陀 況且我們即使五 戒也守持不清淨 即使呂蒙正這樣的先賢大德 他的德行我們也無 法與他相比 那怎麼辦 只有靠阿彌陀佛 經典上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只要念佛 就有佛光來照我們 不只是兩盞神燈而已 又說 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 魔不能犯 這四十里是一種表達方式 並不是局限於數目上的四十里 意 思是只要我們念佛 就有滿宇宙的光明照在我們身上 有關 念佛 放光 的感應故事 我們有輯成一本隨身書出版 大家可以利用時 間看一遍 不僅能增加念佛的信心 更可以打自內心歡喜念佛 其實每個人都有光明 善心有光 惡心也有光 只是惡的人 光是黑暗的光 善的人隨著善心的大小 光明的熾盛度也顯現大小 的差別 不只是人有光明 動物 植物也都有光明 凡是一切活著 的 都會有光 都會有溫暖 知道這樣的道理 就會諸惡莫作 眾 善奉行 儘量自淨其意 散發我們自性的佛光 同時一方面也專一 虔誠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讓阿彌陀佛的光明跟我們的光明 我們 的光明跟阿彌陀佛的光明 燈燈相照 光光互融 2014年2月2日 60

63 聖道門者, 極智慧離生死 ; 淨 土門者, 還愚癡生極樂 念佛的人雖然愚癡, 但是, 我們跟佛的智慧相溝通 是通過什麼溝通? 通過信和願 如果沒有信願, 就不能溝通 信願, 信什麼 願什麼? 信六字名號, 願念六字名號, 而稱念六字名號 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就是佛的大覺海, 就是佛智, 就跟他溝通了, 這就是無上佛道 道妙 : 道是非常玄妙的 如果靠自己悟, 我們悟不到, 可是我們念佛就自然溝通了 潛通佛智, 暗合道妙, 只要口稱名號, 這麼容易, 這麼殊勝 師父, 你愈講, 我心裏就愈糊塗了, 怎麼能夠潛通佛智? 好! 下面講一個故事 : 一個書生到京城裏趕考, 半路上下了一場大雨, 小溝就淌起水來了 他發現在溝這邊有很多螞蟻往那邊看, 那邊有很多螞蟻往這邊看, 牠們都互相過不來 這個書生很慈悲, 就撿了一根小樹枝, 往中間一放, 這邊 文 / 釋淨宗 淨土宗雙月刊 61 淨土宗譬喻 書生救蟻與潛通佛智 的螞蟻 嘩啦嘩啦 都過去了, 那邊的螞蟻也像開通大橋了一樣, 嘩啦嘩啦 都過來了, 兩邊的螞蟻暢通無阻 那我們來想 : 螞蟻是一個小小的生命 ; 書生是要到京城趕考的, 是一個飽讀經書的人 請問 : 螞蟻能瞭解書生的智慧嗎? 小溝哪怕只有一尺寬, 對螞蟻來講就像太平洋一樣, 這麼寬 這麼遠, 怎麼過? 牠沒有智慧來搭橋 但是, 書生拿一根樹枝往那裏一放, 螞蟻順著樹枝爬過去, 書生的智慧, 螞蟻就得到了, 就潛通書生的智慧

64 淨土宗譬喻62 書生代表阿彌陀佛, 螞蟻代表我們 我們跟阿彌陀佛之間的差距, 比螞蟻跟書生差得還大, 我們想渡過生死輪迴的河流, 往對岸看, 我們沒辦法過去 所以, 阿彌陀佛把六字名號的樹枝往這裏一放, 你願意念佛, 你順這個六字名號的小樹枝 嗞兒 就過去了 好像六字名號簡簡單單, 六個字也不長, 你以為很簡單, 這個是佛智啊 潛通佛智 你只要願意念 南無阿彌陀佛, 你就可以到彼岸 暗合道妙 潛 就是不明顯, 自己都不知道 像這個螞蟻, 牠爬過去了, 牠也不懂, 牠也不知道這是書生的智慧 ; 書生怎麼想, 牠也不知道, 牠就爬過去就好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凡夫, 對於佛的智慧 如聾如啞, 我們根本就不清楚 再怎樣讚歎, 都沒辦法說明, 沒辦法想像 但是只要念佛, 我們就接受到了, 我們就享受到了, 所以這叫 潛通佛智 暗暗的, 不知不覺之間, 連自己都不明白, 就得到佛智了, 就享受佛智了 比如說坐飛機, 我們不需要懂得空氣動力學, 不需要懂得發動機的原理, 不需要懂得飛機的內部構造, 我不需要懂得駕駛, 不需要懂得航管路 線, 也不需要懂得油料構成, 什麼都不需要懂 但是, 如果相信飛機不會出故障, 然後願意坐上飛機, 那麼, 科學家的智慧 製造工人的辛勤, 所有人的服務, 通通享受到了 阿彌陀佛五劫思維的智慧, 兆載永劫的苦修苦行, 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但是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通通為我們所享受, 為我們所擁有, 這叫 潛通佛智, 暗合道妙 ( 摘自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

65 淨土宗藝術 阿彌陀佛说法圖全 晚唐 宽69cm 高210cm 普願同生安樂國 一切時處聞妙法 五臺山佛光寺 阿彌陀佛說法圖 文 佛救 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 寺院依山而建 中心平坦 四面林巒 彷彿敞開著胸懷 迎候每一位朝拜者 佛光寺作為五臺山古寺之一 歷史上高僧輩出 北魏曇鸞大師是第一位在該寺落髮的僧人 唐代法照大師 相 傳也曾於大歷年間在佛光寺弘傳淨土 隋唐時期 五臺山一帶是淨土信仰最為興 盛的地區 佛光寺深受影響 成為後世淨土行人研究本宗以及中國佛教史的重要 遺產 淨土宗雙月刊 63

66 淨土宗藝術64 阿彌陀佛说法圖左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 ( ), 會昌法難期間, 除祖師塔等幾座墓塔之外, 其餘建築悉遭破壞 唐宣宗年間得以再興重建, 留下了許多唐代文化稀世之珍 近代建築學家梁思成依據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的 五臺山圖 對佛光寺進行了詳盡考察, 確定其建築年代歷史及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 佛光寺大殿並不高大, 貌似平常, 但卻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 中國第一國寶, 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 : 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 殿內保存的塑像 壁畫 墨蹟等均是唐代原物 其中繪於前簷北次間拱眼壁外側的 阿彌陀佛說法圖, 更是唐代寺觀壁畫的珍品 壁畫布局共分三組 中間一組描繪的是以阿彌陀佛為中心, 脅侍菩薩立兩側的說法場面 由中間向左右展開, 分別是以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為中心的兩組聽法圖 二菩薩兩側亦有脅侍菩薩 天王等相伴護持 ; 頂部為翱翔的飛天和白色的流雲, 其中端坐著赴會聽法的眾菩薩及弟子 畫面著色以青 綠為主, 赭石 鉛粉次之, 間以少量原砂和土黃 阿彌陀佛身披袈裟, 結跏趺坐於仰覆蓮佛座上, 雙手交合, 身後身光 頭光俱全, 靜謐慈祥 諸菩薩眾身姿微曲, 飄帶自雙肩下垂, 拂袖瀟灑 或雙手合十, 或結 吉祥式 手印, 或捧物供養, 均有頭光, 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兩旁, 場面十分壯闊

67 淨土宗藝術 阿彌陀佛说法圖中 此幅說法圖 因年代久遠 早已失去光鮮豔麗之感 但唐代壁畫的筆法技巧 仍可見一斑 其風格 色澤也與敦煌石窟所存唐代壁畫如出一轍 具有濃厚的古 樸風韻 在歷史朝代的更迭中 淨土法門亙古亙今的教化力絲毫不減 透過佛教 藝術利益群生 流傳千古 壁畫表達了當時人對淨土樂事的美好嚮往 彌陀本願力成就了極樂世界一切 功德莊嚴 願生稱名者皆得往生 一旦往生 自然隨意聞法 受樂無窮 如 大 經 言 無量壽佛為諸聲聞 菩薩 天人頒宣法時 都悉集會七寶講堂 廣宣 道教 演暢妙法 莫不歡喜 心解得道 睹此畫 又不禁想到當念佛人報謝娑婆 花開蓮現 睹見彌陀之場面 若遇 宿世父母親眷 影現宿世輪迴過往 定是 悲喜交加 衷腸難訴 誠如善導大師 般舟讚 中言 父子相迎入大會 即問六道苦辛事 淨土宗雙月刊 65

68 淨土宗藝術 阿彌陀佛说法圖右 或有所得人天報 饑餓困苦體生瘡 爾時彌陀及大眾 聞子說苦皆傷嘆 彌陀告言諸佛子 自作自受莫怨他 菩薩聲聞將見佛 禮佛一拜得無生 彌陀告言諸佛子 極樂何如彼三界 新往化生俱欲報 合掌悲咽不能言 得免娑婆長劫苦 今日見佛釋迦恩 法華經 云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是故 阿 彌陀經 中 釋迦牟尼佛反復勸我們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無量壽經 亦言 無有三途苦難之名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故而 若是釋迦真弟子 誓行佛語生安樂 共願一切眾生同生淨土 於一切時處親近彌陀 百千快樂自然而至 66

69 老土解讀. 小魚作畫 賞心圖 一人坐看普通花架上 普通花盆裏 普通一叢草 題字 : 草是悅目的, 何事不悅目 有一顆欣賞喜悅的心, 看一切都是欣賞喜悅的, 所以說 賞心悅目 不說賞草, 而說 賞心, 因為草就是我們的心 賞草即是賞心, 嫌草即是嫌心 淨土宗雙月刊 67

70 救恩 ( 二 ) 輯 / 釋慧淨 } 無量壽經 說: 荷負群生, 為之重擔 佛來是要救人, 是要解除綑綁, 使人解脫生死輪迴, 不是來審判, 不是來定罪 佛救我們, 不是按我們的行為或修行, 乃是按他的悲心與功德, 這功德在十劫之前, 已經完成 } 世上最豐富的是佛的慈愛與恩惠, 這麼大的恩惠, 你可以不要嗎? 世間一切都是苦, 都是空, 都是無常 無我 不淨 凡事都是空虛, 日光之下, 無新鮮事 只顧生活, 不顧生命, 缺陷, 不能得救 除了擁有彌陀之外, 什麼都帶不去 人若賺得全世界, 賠上自己的生命, 有什麼意思呢? 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生命解決, 生活才能解決 內心不改, 外在的一切 ( 安和樂利 ), 不能解決問題 什麼生命過什麼生活, 只是生活解決不夠, 要生命解決 若信順彌陀, 必有福德追隨, 降臨在身! 家庭蒙福 事業蒙福 出也蒙福 入也蒙福, 積蓄及所作, 皆蒙福 只有我們與彌陀有了關係, 才找得到人生的定位與價值 一切都是彌陀悲智的表現, 故應凡事感恩 } 彌陀來, 為要拯救苦惱之人 佛願眾人得救, 不願一人沉淪 佛在苦難之地找到我們, 佛愛惜照顧我們, 如自己掌上明珠 當事事都不能如 68

71 心所願時, 仍然深信彌陀必然眷顧與憐愍 彌陀是我腳前的燈, 路上的光 佛不要我們做個憂慮的人, 我們應當一無掛慮, 這是佛的敕命 在這敕命裏, 帶著奇妙的福分 一個人快不快樂就看他領受彌陀的愛有多少, 領受到的愛愈多, 恐懼就消得愈多, 而快樂也就愈多 佛是慈悲 智慧 ; 佛是拯救 關切 佛必拯救我, 在旁扶持我 幫助我 在這扇門閉時, 會有另一扇門開, 希望總在轉角處 佛要保護你的性命, 你出你入, 佛要保護你, 從今時直到永遠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 彌陀永不改變 佛要帶我們到極樂世界, 那裡無哭泣 無憂愁, 無老病死, 無有眾苦, 只有歡樂 佛是生命的活水, 喝了不會再渴 } 全託給佛 人有不能, 佛無有不能 歸命彌陀, 已非我活, 而是彌陀與我活命於此 生兩次 : 第一次肉體生, 第二次從佛生, 有佛的生命 我已經出生入死, 那不是我作了什麼, 彌陀已為我作了 佛來是為了使人得到新生命, 而且得的更豐盛 得救以後, 還要進一步追求, 過得勝的生活 我已經死了, 現在是佛與我同活 佛與我同生共死, 我更應謙敬 彌陀是我家之主, 成為生命的主人, 我需要佛賜我生命的力量 若信佛念佛, 佛即負責我們的生活, 並除去我們的疾病 健康是副產品, 只要虔誠念佛, 即有此副產品 身體是佛的殿, 故要保養 顧惜 生命永遠都是感謝的 讚美的 喜樂的 } 信仰並非煩惱的逃避, 在煩惱中, 我們被導向彌陀的救度 苦難是讓我們回頭轉向的良緣, 告訴我們該自覺了, 我們是無能為力的, 一無所能的 念佛使人得救, 不是道德與學問 念佛是佛願的反應, 是佛恩的投影, 是對佛的呼應之聲, 是與佛感應道交的顯露 淨土宗雙月刊 69

72 被佛救者, 心多歡喜 從無間之底所噴出的剛強我慢, 成為愛樂念佛法味之種子 母親懷中的嬰兒毫無顧慮, 只是滿足地吸吮母愛結晶的乳汁 } 人心是要用來承接彌陀慈悲救度的法水的 只有體認到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時, 方能接受彌陀的救度 這就是 當其無, 有器之用 認識到自己罪惡 無功德 無能力 無修行時, 在彌陀眼裏, 我們就是 有用 的人, 能夠成佛 ; 認識不到這一點, 即是 無用 的人, 不能成佛 } 犯了殺人 偷盜 姦淫 貪污 舞弊 欺詐 誹謗這些罪, 佛可以救 如果不信佛, 佛不能救 因為根本不信佛, 不接受這救度之恩, 這是最大的罪 佛的悲願是要一切眾生得救, 不願一人沉淪 誰相信誰得救, 誰不相信誰沉淪 無出離之緣的人, 才更加該救 難救的才更應救, 這才是佛的慈悲 當你最無助苦惱的時候, 可知彌陀永在你身邊? 信 依靠 交託, 若還依靠自己, 表示還沒有相信佛 交託給彌陀, 放棄人的努力, 完全依靠彌陀, 與他合而為一, 在他裡面享受一切的豐盛 } 講修行 論善惡, 結果自以為義 ; 其實人靠自己, 並不能真正修行 修行講是非善惡, 佛慈講慈悲救度 一有是非善惡的念頭盤踞在心, 往往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一切, 結果必然會去論斷別人 ; 有如此存心, 就不會產生對彌陀救度的信心 我們活在善惡之下, 不活在佛恩之中, 就會失去信心 佛是超越公道, 講求愛心, 我們如此之壞, 他仍然愛我們 因為愛能遮蓋一切, 所以佛慈是超越律法, 高過公道 正因為彌陀是愛, 所以他捨不得眾生輪迴 彌陀就是慈悲, 如果他不慈悲, 我們得救無望 70

73 他愛我們, 為我們預備了救恩, 使我們獲救 今天我們所蒙受的慈恩, 完全在彌陀的愛裡 因為有是非佔據, 便沒有辦法信受彌陀救度 超越公道公平, 超越是非善惡, 以愛心為原則 當用愛心的原則, 來代替公平的原則 } 被佛救的人, 要求自己過聖潔的生活 被佛救的人, 犯罪有反應, 心中會自責 被佛救的人,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若喜歡不義, 怎會有罪惡感? 怎會尋求救度而被救 彌陀是光明, 在他裡面沒有黑暗 彌陀救我, 使我重生, 獲得新生命 不但得到生命, 而且得的更豐盛 是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 一切都變成新的 佛與我同生, 佛凡一體, 故我更應謙敬 罪被消除, 只想感恩 報恩, 只想自己如何有好行為, 使人因自己的改變而來信受彌陀的慈恩 怎會反而誇罪, 而放浪形骸, 故意為非? } 一般人說我會行善, 但他忘記了, 他同時還會行惡 人的內心充滿貪瞋癡, 無不是業, 無不是罪 世間無一真善, 唯彌陀本願是真善 我們的善良不能救我們, 彌陀才能救我們 我們得救與否, 不是看我們的善行大小, 乃是看我們信不信彌陀救度 我們得救是本乎彌陀悲願, 也因著信, 絕不是靠自己的行為, 行為是無力的 但得救之後, 我們自然會有善行, 這個善行從哪裡來呢? 從裡面彌陀的愛心而來 內面有信心, 外面就有行為 為非作歹, 都因為沒有佛的生命在裡面 ( 心中無佛 ) 內在生命改變, 外在生活品性才會改變 內面是怎麼樣的生命, 外面就是怎麼樣的生活 淨土宗雙月刊 71

74 一個心中沒有佛的人, 他的眼中也沒有人 生命中沒有善, 如何行出善事 先有信心, 後有德行, 信佛救度, 自有德行 內面有信佛的心, 外面就會用愛心對人 內面是佛的生命, 外面就能過著慈悲愛心的生活 有信心就有行為, 信佛多少, 愛人多少, 完全成正比 } 應知自己不能行善, 立志為善由得我, 行出來由不得我 故我們信受彌陀救度, 第一要點, 應知自己是罪惡凡夫, 無力行善 ; 雖做善事, 也是污染 有漏 雜毒之善 向眾人行善, 就是勸他信受彌陀救度, 才是最大的善 } 彌陀給我們永恆自在的新生命, 給我們平安 喜樂 72

75 我有平安與喜樂, 如江河在我心, 因為彌陀在我內心作我的主, 與我同在一起, 永不分離 } 蒙恩的人, 彼此慈愍 饒恕, 如佛慈愍 饒恕我們 ; 彼此包容 接納, 如佛包容 接納我們 凡事要存相信 恩慈 憐愍 包容 謙虛 溫柔 忍耐 感謝的心 無論對什麼人, 要用心彼此關懷 要盡你的力量, 向需要幫助的人行善 無論在愛心 信心, 言語 行為, 和純潔各方面, 都要作眾人的榜樣 良言如同蜂房, 使心覺甘甜, 使骨得醫治 唯有愛心能造就人 不要誹謗, 不要爭競, 總要和平, 向眾人大顯恩慈體貼 謙卑柔和 } 無論做甚麼, 都要專心一意, 且要從心裡做, 像是為佛工作, 不是為人工作 我做的事, 有佛與我同工 佛能以運行在我們當中的大能成就一切, 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 真正的偉大是單純的, 真正的智慧是坦誠的, 真正的力量是謙和的 偉大在於 單純, 智慧在於 坦誠, 力量在於 謙和 單純 偉大, 坦誠 智慧, 謙和 力量 } 我們愛心時常冷淡, 我們喜樂也常升沉 ; 但這平安總不衰殘, 因為彌陀永不改變 佛的悲心佛的願力, 乃是我們安息之所 ; 佛的名號佛的光明, 要保我們永遠穩妥 } 誰能真愛你? 誰能重建家庭? 誰能醫治這社會? 誰能解決你的問題? 誰能帶給你新的希望? 淨土宗雙月刊 73

76 誰能滿足你心靈的需要? 誰能滅罪使你得永恆生命? } 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 已音訊渺茫 ; 狂飆逐夢的少年玩伴, 已人各一方 ; 高談闊論的青年死黨, 已各分東西 ; 海誓山盟的初戀情人, 已男婚女嫁 ; 而肝膽相照的生死之交, 更常已先走一步 好朋友, 最好的朋友, 永遠最好的朋友! 他是誰? 他在何處? 最好的朋友是彌陀, 彌陀願作你永遠最好的朋友 } 一個永遠不會說不的朋友, 從未離開我 無論大小困難, 我們的心都持守那金剛不變的佛恩 永不止息的愛, 作你一生的朋友 } ⑴ 得人身應歡喜,⑵ 被救度更應歡喜,⑶ 自性無有不歡喜,⑷ 細胞須我以歡喜,⑸ 別人望我以歡喜 以此五故, 當大歡喜 因此, 行住坐臥, 時處諸緣, 無不歡喜 74

77 回家 一條朝向極樂世界之路 文 / 淨行居士譯 / 淨土宗翻譯小組 編者按 本文作者 Jason, 美國人, 現居挪威, 是一位文化工作者 作家 詩人 於 2014 年皈依臺灣慧淨法師, 法名 淨行, 專修善導大師淨土思想 文中, 作者自述其艱辛曲折的求道心路歷程, 最終遇到了善導大師 深遠 豐富和踏實的淨土教理, 進入了純粹的淨土法門 一顆求索飄零的心最後安頓下來, 踏上了回家之路 淨土宗雙月刊 75 修學園地 Returning Home:A Pilgrim s Journey to the Land of Bliss

78 修學園地76 回溯我的學佛歷程, 應從參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弗利爾藝術館開始, 那時我只有十五歲 一天, 拿著父母給我的一張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一日通行證, 我純屬偶然地走進了弗利爾藝術館 進入大門不久, 眼前便呈現出大大小小的大乘諸佛與菩薩聖像 當時的我對佛教一無所知, 但卻立刻被展品吸引著 我著迷了, 接著花了兩小時的時間走遍藝術館, 沐浴在此地諸佛菩薩所發放出來的光輝 此次藝術館重點展出東亞佛教收藏品 回想起來, 我這首次與佛法邂逅, 實際上是經歷了一次虛擬的極樂世界漫遊 雖然我要多年後才重聞阿彌陀佛的聖號, 但是學佛的種子早已在此時此地種下了 當擴音器傳來藝術館將在十分鐘後關門的消息, 我便立刻跑到禮品店, 將我身上所有的錢拿來購買佛教的書籍 " 及後, 我花了八年時間體驗禪修 二十歲出頭時, 我跟一位老師學習日本曹洞禪 我誠懇並努力地開始每天定課習禪 這是我的亢奮期 我深信禪是解決世上所有病苦的最佳治療方法, 也相信這是邁向當下開悟之道 抱著這個信念,

79 修學園地 我簡直像個十足的 傳道 者 我開始創立禪修團體 主辦佛教禪修專題講座 並漸漸引起地方媒體的關注 禪宗似乎是智慧之瑰寶 我覺得不將禪法與全世界 的人們分享是不對的 我甚至暗地裏懷有成為禪師的願望 但是 佛陀當然對我 另有安排 恰恰與我的期望相反 我學佛之路竟引領著我 從 智慧 返回平凡 去 I can't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encountered Pure Land Buddhism in my reading, but I know for certain that I was unimpressed. It was obviously a corruption of the Dharma just another version of dying and going to heaven, a concept familiar to me from my Christian roots. No serious Buddhist would be seeking pie in the sky. Buddhism was about being enlightened, here and now. 淨土宗雙月刊 77

80 修學園地78 我記不得什麼時候第一次讀到淨土法門, 但我確知我對該法門沒有什麼印象 看來我一直以為淨土教只是一種變了相的佛法, 教人死後轉升天堂的另一版本, 與我熟識的基督教的根本觀念很相似 我又想, 任何嚴謹的佛教徒, 都不會去尋求這種 不切實際的夢想 的 佛教講求開悟, 當下的開悟 管誰是天上的佛? 阿彌陀佛? 這顯然是堆砌出來的 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他是歷史上記載的佛 他就是佛 " " 一個人在雜亂無章的生命中, 有時很難覺察到自己是怎樣被牽引的 開始學佛時, 我仍然沒法完全擺脫家中基督教傳統思想對我的影響 我雖然在精神上脫離基督信仰, 內心仍保留著有 更高生命體 這一概念 但我再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它了, 便開始稱之為 奧秘 隨著我深入研究佛教, 憑經驗融入禪定的概念, 如置 空性 於 奧秘 之上, 但還很難與我所體驗過的 更高生命體 有對等的關聯 如何跟 空性 有相關呢? 我沒想到這個所謂 奧秘, 原來是有一個名字的, 而且我不久便會親叫著這個名字呢

81 園地 淨土宗雙月刊 79 修學 " " " 我開始願意正視淨土法門, 是由於一位禪師對它比較肯定的推介 順理成章, 我只能把淨土法門看成是另一種形式的禪, 但出乎意料, 阿彌陀佛 的聖號卻具有一股吸引人的磁力 ( 或許這與在青少年時牽引我去弗利爾藝術館的那種磁力相同 ) 身為一個研究詩詞的詩人, 長期以來我對於文字很有一種 味覺 反應, 而 阿彌陀 這一名號的 味道 特別好 當我發出阿彌陀佛的聲音時, 在考慮美感之餘, 感到自心被掀動起來 我依然記得在做思維測試時, 假想自己是一個淨土宗的虔誠信徒, 在稱念彌陀佛名中 我感覺沉醉在氾濫的善緣和光明之中 儘管我的偏見揮之不去, 但我感到這是一種宗教信仰的吸引力, 而此宗教信仰就是我一直以來所忽略的 凡夫大眾所求的仰信式佛教 "

82 修學園地80 我常常說, 一旦我開始念佛, 禪修的日子就快完了 阿彌陀佛與其極樂世界的吸引力, 我是明顯地和深深地感受到的 這明顯和深刻的感受, 讓我陷入兩難的危機 : 我要繼續投入禪修? 還是轉入淨土呢? 這一陣子, 我嘗試以 禪淨雙修 來解決此困局, 但這是難以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 我把阿彌陀佛的聖號拿來作禪修, 簡直是削弱了 我們是罪惡凡夫, 極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 這一個淨土宗要義的基石 那麼我該如何抉擇呢? 繼續做一個禪者, 努力累積智慧, 邁向未來, 在靈修上尋求突破, 抑或我對自己的所謂智慧, 估量太高了 " " " 我終於覺察到要解決這個危機, 惟有直接研究淨土宗 因為日本的淨土真宗已經在西方國家弘揚一段時日, 而且引發注目, 出版過相當數量的英文著作, 要正式研究淨土宗, 我不可不從日本的淨土真宗開始 就像任何抱著誠懇 真切之心來尋求新嘗試的人一樣, 我從一個開懷 自在 輕鬆和不經意的淨土宗求法者, 慢慢地變成一個認真的 聞法者, 朝向體悟 一念信心 逕自進發 ( 日本淨土真宗的 信心 是 信仰之心, 不受破壞, 對阿彌陀佛的信任是絕不懷

83 一開始, 我便對於真宗所言 信心 的概念有些迷惑 對我來說, 信心 是一個不必要的 結晶 的過程, 它應該是流暢的 自然的 不用客觀化的 畢竟 信心 該如何被量化或掌握呢? 但我是一個好學生, 很想為 信心 這概念做點思維上的功夫 但很快地, 我的困惑被強烈的沮喪所取代, 因為我的疑慮隨著無意識的努力在擴散, 並產生頑強的懷疑心態 修, 象徵著得生淨土的安心 ) 學園地 疑東京國立博物館 13 世紀鎌倉時代菩薩立像淨土宗雙月刊 81

84 修學園地82 " 我為此沮喪了數年之久 我在這時期的困苦也不庸多說了, 可以說的是, 我實在是盡了全力去體悟那安住 信心 可能給我帶來的一種內心的安定 我甚至正式加入淨土真宗, 期望更堅定的修學能加速我的得悟 可惜我不但不成功, 反而造成有一段時期的類似神經衰弱症 我無法了解, 為什麼經過長期認真的聽聞佛法教義, 佛陀還是沒有授予我如金剛不壞般的 信心 我又堅持了一段時間, 但最終還是選擇離開淨土真宗, 到他處求法 但我仍很感激各位真宗佈教師引導我學習的那一份善心 我最後只能總結一句 : 對我而言, 淨土真宗並不是如其所言的 易行道

85 , 我開始研究中國式的淨土宗 我搜尋英文網站, 但只能找到靠園地 與此同時 淨土宗雙月刊 83 修學自力修行, 至心迴向彌陀的中國淨土宗 這對我而言是失望的, 因為我知道我是無法做到他們要求的合格水平的 原因是我雖然曾多次認真的嘗試與努力, 但我的身體一直出現強烈的反應, 讓我始終無法吃素 再者, 經過多年的禪修, 無論是用數息法, 或稱念佛名法, 我自知無法持續地專注一心在某一件事上 對我來說, 整個中國的淨土宗也是一條死路 在心靈朝聖路上讓我能有決定性突破的因緣還未成熟 " 接下來的數年, 我修學日本法然上人的淨土宗 日本淨土宗比日本淨土真宗偏重行持, 而且強調長期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這種行持, 令長期困惑我的整個 信心 問題, 變得不那麼迫切了 這不是說我要減弱 信心 的重要性, 而是我開始讓出一條路, 使我的信心在阿彌陀佛的聖號與誓願的培育下, 得到自然的發展

86 修學園地84 日本松尾寺阿彌陀佛像 我從未正式加入日本淨土宗, 因為我家附近並沒有任何日本淨土宗的團體, 而我也覺得沒有加入的必要 我勤於修持, 相信無論身邊有無同修的人, 我都可以持之以恆繼續念佛的 雖然我清楚知道善導大師的思想對法然上人受惠甚深, 但是我從未想到要親自去研究善導大師本身的淨土教理 我把善導大師歸類為我之前所認知靠自力修行的中國淨土宗, 並認為法然上人是刪除了善導大師自力教理的一個改革者 當時, 我並未重視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但是經由法然上人的淨土宗, 我更進一步地朝向最純正的淨土法門之路前進

87 園地 淨土宗雙月刊 85 修學 " 年年中, 我通過淨土宗的英文網站, 首次接觸到善導大師的思想 這個網站使我既好奇又興奮 但我心想, 這大概與我所認識知的中國淨土宗一樣, 只是強調一般人幾乎不可能完全守持的戒律, 或證得的念佛三昧 可是, 當我發覺慧淨法師的開示內容完全與法然上人的教理一致, 我的驚喜是無法形容的 ( 註 : 當時我已把法然上人的教理尊崇為淨土教的 黃金準則 ) 不僅如此, 我發覺慧淨法師的開示內容, 更深入地闡述了法然上人的教理, 這是我之前學習日本淨土宗所未聞的 我一下子讀完所有網站的內容後, 對阿彌陀佛產生由衷和深刻的敬意 : 原來阿彌陀佛對我的慈悲與關懷, 比我所敢想像的還要更徹底和全面呢! 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瞥見真正無條件大愛的展現 "

88 修學園地86 這真是太好了, 令人難以置信 開始時, 我經常去瀏覽這個網站, 細心閱讀, 努力尋找任何可以讓我不能跟隨這派淨土宗的理由, 但我一直都找不到 於是, 我開始與加拿大的淨普居士聯繫 ( 註 : 淨土宗溫哥華共修會負責人. 淨土宗中英譯小組成員 ), 並接二連三地向他請教 我記得我曾經問淨普居士 : 佛是否接受人們的 禱告, 或將功德迴向, 以滿足世俗所求, 例如, 我們是否可以將功德迴向轉讓給生病的家人呢?( 要知道, 日本淨土真宗是禁止對佛有如上的請求的 法然上人本身也清楚地對此表示反對, 然而作為一個團體, 日本淨土宗對此卻較寬容 ) 淨普居士告訴我說 : 只要我們自己不用向阿彌陀佛要求什麼特定的回報 ( 阿彌陀佛能觀知一切, 包括一個人的業該何時受報, 又我們是否可以用佛的功德力來改變現世業報等 ), 但我們仍可以為我們喜愛的人作祈求, 或無私地為了世間

89 修學園地 更美好而請求阿彌陀佛加被的 我聽 了後 目瞪口呆 原來阿彌陀佛不只 要在我生命結束後 接引我到極樂世 界 同時還要庇佑我的現世生活 這 個觀點是新的嗎 還是早已有呢 但 若是善導大師所言 為什麼後來失傳 了 無論如何 在我的經驗中 善導 大師所展示的阿彌陀佛形象 對眾生 的慈悲救度是遠超過其他宗派的 一 次又一次地 善導大師的教理所表現 的慈悲與智慧 都超乎了我的期許 我謹慎地一步又一步向前 我的內心 掙扎著 充滿著法喜 不久之後 我 知道我最深心的渴望 就是依據善導 大師的義理來修持 日本京都淨琉璃寺阿彌陀佛像 I joined the Shandao school in October of Master Huijing compassionately bestowed on me the Dharma name Jingxing, which means pure practice. Since committing myself to these teachings, I have felt that my spiritual pilgrimage, while by no means over, has entered a final phase of great ease and joy just as one traveling homeward after a long journey can finally relax upon entering the borders of his own country; he is not home yet, but he is safe. The 淨土宗雙月刊 87

90 修學園地88 年 月我皈依了淨土宗, 慧淨法師慈悲, 替我取了法名 淨行 淨行 就是純正的淨土行持 自從我修學純粹的淨土法門以來, 我感到心靈上朝聖之旅, 雖尚未結束, 卻已邁入了極安穩與喜樂的最終階段, 就好像一個人經過了長途歸鄉的旅程, 一旦踏進了自己國家的邊境, 就感到心安了 雖然他尚未到家, 但是他已感到很安全 我初次邂逅淨土法門時, 那種歡悅與喜樂的感受重新湧現 我不用擔憂自心清淨不清淨, 不論我的心境如何, 也不管我的想法與感受, 我能夠完全地依靠阿彌陀佛 當我心黯淡時, 阿彌陀佛的佛光與聖號常在保護我, 安慰我 十多年前在弗利爾藝術館所種下佛緣的種子, 現在已長成為奇妙的 七彩繽紛盛開的蓮花

91 , 然而我們必須以園地 宗教信仰是個奇妙的東西 人的生與死皆需倚賴宗教信仰 淨土宗雙月刊 89 修學最謙卑的心, 小心翼翼地緊握著自己的信仰 縱使我們有過超乎自然或是靈異的體驗, 也應不時提醒自己, 在此生我們只能相信, 而非確實地知道 ( 我們更需讓身邊無信仰的人了解此點 ) 可是, 這個赤裸裸的現實與我們意識裏的活生生 捨身 活躍之信心, 是不可思議地同時並存的 對於有信仰的人, 阿彌陀佛的存在是無可爭辯的 他是一種秘密的力量和喜樂, 懷在我們的生命輪迴裏 阿彌陀佛慈悲的誓願, 使我們以寧靜與祥和來面對生死問題, 阿彌陀佛的聖號治癒我們的 智慧 和愚痴 對我而言, 依循善導大師的教理, 能讓我活在人類的無知與信仰的熱情兩者充滿動態的張力中, 而得到裨益 這一切都歸功於善導大師與慧淨法師所闡揚的深遠 豐富和踏實的教理 經此純粹的淨土法門, 我的心最後安頓下來, 並終於踏上回家之路 南無阿彌陀佛! 年 月

92 修學園地 我們都是主角 文 佛取 文學作品當中 總會有一個主要 人物 作者的所有思想情懷 都要通 佛的探星標準只有一個 凡是 念佛 眾生 皆可擔當主角 我們都是主角 阿彌陀佛是造型 過他來表達 這個人便是書膽 影視 作品中 也必須有一個或兩個最重要 師 書中和影視作品中的主角 男 的角色 所有的故事情節 都要緊緊 地圍繞他們來展開 這便是主角 子偉岸挺拔 儀表堂堂 女子端莊秀 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中一定要有 麗 貌比天仙 與他們相比起來 往 主角 能夠成為主角 是每位演員的 往令人 自慚形穢 若想出演阿彌 最大願望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戲 陀佛的大戲 無須於此多慮 阿彌陀 那麼在人生的大舞臺上 我們每個人 佛自有安排 都是主角 在阿彌陀佛所編導的 轉 易行品 中說 其有眾生生 凡成聖 氣貫長虹的恢宏巨作中 每 安樂 悉具三十有二相 智慧滿足入 一位淨土行人都是主角 深法 究暢道要無障礙 隨根利鈍成 我們都是主角 阿彌陀佛是星 就忍 二忍乃至不可計 宿命五通常 自在 至佛不更雜惡趣 除生他方五 探 觀經 說 無量壽佛光明遍 濁世 示現同如大牟尼 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擁有了如佛一般的莊嚴形貌 又 為了完成這部史無前例的超級 穿越 有了無上智慧神通 自然相貌超俗 劇 阿彌陀佛親自擔任星探 時 演技超絕 何須煩憂 我們都是主角 阿彌陀佛是編 時刻刻在尋找片中的主角 所不同的 是 這部片中的主角非止一二 十方 眾生人人有機會成為大明星 阿彌陀 90 導 大經 說 設我得佛 十方

93 修學園地 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 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可見 阿彌陀佛親自擔任這部大戲的編導 劇情便是 鳳凰男變王子 灰姑娘成 公主 這樣的大圓滿劇情 可謂人 所共求 人見人愛 一定會 火 再者 阿彌陀佛乃佛中之王 光中極尊 又稱十二光明佛 覺行圓 滿 智慧第一 無人可比 有這樣的 大手筆 親任編導 此劇豈能不 火 我們都是主角 阿彌陀佛是製片 人 有了大明星 有了好劇本 有了 好編導 若是無人投資也是枉然 再 好的戲也無法 開鑼 但是 如果 能出演阿彌陀佛的大戲 大可不必為 此擔心 大經 說 設我得佛 自地以上 至於虛空 宮殿 樓觀 池流 華樹 國土所有一切萬物 皆 以無量雜寶 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嚴 飾奇妙 超諸天人 由此可知 阿 彌陀佛是位 大財東 完全值得信 靠 您想成為這樣的主角嗎 如果 想 恭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雙月刊 91

94 佳文欣92 賞弘一大師 : 乘此時機最好念佛 弘老 ( 指弘一法師 ) 雖是生在北方, 可是他在南方住的時候多, 對於 南方氣候 生活都很習慣 初到湛山時, 身上穿得很單薄, 常住給做幾件衣服, 他一件也沒穿, 向來不喜歡穿棉衣服, 願意在南方過冬 原因北方天氣冷, 穿一身棉衣服很笨重的 湛山寺本來預備留他久住的, 過冬的衣服也都給預備了, 可是他的身體不適於北方的嚴寒, 平素灑脫慣了, 不願穿一身挺沉的棉衣服, 像個棉花包一樣 因此到了 月 日以後, 到我寮房去告假, 要回南方過冬 我知他的脾氣, 向來不徇人情, 要走誰也挽留不住 當時他從口袋裏掏出來一個紙條, 給我定了五個條件 第一 : 不許預備盤川錢 ; 第二 : 不許準齋餞行 ; 第三 : 不許派人去送 ; 第四 : 不許規定或詢問何時再來 ; 第五 : 不許走後彼此再通信 這些條件我都答應了 在臨走的前幾天, 他給同學每人寫一幅 以戒為師 的小中堂, 作為紀念 另外還有好些求他寫字的, 詞句都是 華嚴經 集句或蕅益大師警訓, 大概寫了也有幾百份 末了又給大家講最後一次開示, 反復勸人念佛 臨走時他和我告別說 : 老法師! 我這次走後, 今生不能再來了, 將來我們大家同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見吧! 說話聲音很小, 很真摯, 很沉靜, 讓人聽到都很感動 當時我點頭微笑, 默然予契 臨出山門, 四眾弟子在山門口裏邊搭衣持具預備給他送駕, 他很莊重很和藹地在人叢裏走過去, 回過頭來又對大家說 : 今天打擾諸位很對不起, 也沒什麼好貢獻, 有兩句話給大家, 作為臨別贈言吧! 隨手在口袋裏掏出來一個小紙條, 上寫 : 乘此時機, 最好念佛!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雙 月 刊 第 16 期 民 國 104 年 9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善 導 大 師 ( 宗 祖 ) 五 祖 承 遠 大 師 六 祖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C o n t e n t s 002 004 005 Part 1 概 念 NO.1 012 概 念 NO.2 014 概 念 NO.3 018 概 念 NO.4 024 概 念 NO.5 030 概 念 NO.6 033 概 念 NO.7 035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

C o n t e n t s 002 004 005 Part 1 概 念 NO.1 012 概 念 NO.2 014 概 念 NO.3 018 概 念 NO.4 024 概 念 NO.5 030 概 念 NO.6 033 概 念 NO.7 035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 C o n t e n t s 002 004 005 Part 1 概 念 NO.1 012 概 念 NO.2 014 概 念 NO.3 018 概 念 NO.4 024 概 念 NO.5 030 概 念 NO.6 033 概 念 NO.7 035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e. 1 041 Case. 2 048 Part 3 & 客 廳 PREVIEW Case. 3 05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家庭教育手冊父母版 The Power of Yet Youtube TED The Power of Yet Dr. Carol Dweck 04 / 05 ...52...04 PART 1... 08 PART 2...12 PART 3...14...14!...22...26 SOP...32...38...44...51 PART1 PART1 1. 2. Family Life

More information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AV P V 2 b P V b 0.96 P V 2 b L b 4 L b 4 W b 3 W b 3 2 向自然學習 MAV 3 升力與推力共生的拍翅運動 拍翅頻率的尺度變化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AV P V 2 b P V b 0.96 P V 2 b L b 4 L b 4 W b 3 W b 3 2 向自然學習 MAV 3 升力與推力共生的拍翅運動 拍翅頻率的尺度變化 54 204 0 502 仿生飛行 從人類飛行器談起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UAV micro aerial vehicle, MAV 5 cm 0.5 0 log 0.5 (P V 2 ).5 2.5 2 log (b) P V 2 b b 希望製作一架微型飛機像鳥類或蝴蝶那麼小, 就得向會飛的動物學習飛行技巧了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菩 薩 行 願 品 唐 罽 賓 國 三 藏 般 若 奉 詔 譯 爾 時, 普 賢 菩 薩 摩 訶 薩, 稱 讚 如 來 勝 功 德 已, 告 諸 菩 薩 及 善 財 言 : 善 男 子! 如 來 功 德,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3/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六 十 八 頁 : 壬 二 明 六 入 性 當 我 們 在 研 究 一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CB(1)1919/04-05(05) ( ) 2. ( ) 40% 50%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在決定某人是否適當人選時,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40 2014 2 494 台灣食蛇龜生存的挑戰 失落的龜樂園 20 台灣的食蛇龜 J. E. Gray 1863 R. Swinhoe J. Reeve 台灣原來還算普遍的食蛇龜, 也名列投機者高價競逐的少數物種之一, 前景令人擔憂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0.07 8.25 2 40 5 16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2014 2 494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Pure Land Buddhism January. 2016 雙 月 刊 第 18 期 民 國 105 年 1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42Contents

42Contents 42Contents 06 12 14 22 08 10 04 5 - 5 Preface WHO 101 102 29.8 33.7 25.6 29.5 34.3 24.3WHO 2000 2004 The Global Strategy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WHO 9 2025 邱淑媞 103 6 4 9 2012 29.8% 7.1%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3,1052,272 791222101452 2014719 58339347 396634355 196413164 28269 26 27 28 29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54 2015 1 505 新興的中東呼吸症候群 冠狀病毒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忘記過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轍 2012 4 Zarqa 13 2 2012 9 WH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11 MERS 9 2

More information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250 本資料僅提供醫護人員衛教使用 ............... Zytiga... Zytiga... Zytiga... 2 3 4 5 6 7 8 9 Zytiga... 10 Zytiga... 10...... 13 18 Zytiga Zytiga 2 25% 3 PSA PSA 3~4 ng/ml PSA bone scan CT scan MRI 4 5 攝護腺癌之治療 治療方面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9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Issue Concerning Assistant Pol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Regulation: Suzhou as an Example 陳銘聰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課

第四課 羅 馬 書 : 第 七 課 1 第 七 課 引 言 ( 三 )& 定 罪 ( 羅 1:16-3:20) 複 習 羅 馬 書 分 段 我 們 說 過 羅 馬 書, 如 果 把 它 仔 細 一 點 的 分 段, 可 以 分 成 八 個 大 段 (1) 引 言 (1:01 1:17) (2) 定 罪 (1:18-3:20) 神 的 忿 怒 (3) 稱 義 (3:21-5:21) 神 的 公 義 (4) 成

More information

校園倫理 25 觀念作育英才, 相互愛敬 實踐因材施教, 潛移默化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增進溝通與合作明訂法令, 保障權益 自然倫理 32 觀念自然是人類共有的大身體珍惜唯一的地球 實踐少砍樹, 多種樹美化環境保護水資源重視水土保持以身作則, 帶動他人 場倫理 42 觀念良好互是職場倫理的根本 實踐互助互

校園倫理 25 觀念作育英才, 相互愛敬 實踐因材施教, 潛移默化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增進溝通與合作明訂法令, 保障權益 自然倫理 32 觀念自然是人類共有的大身體珍惜唯一的地球 實踐少砍樹, 多種樹美化環境保護水資源重視水土保持以身作則, 帶動他人 場倫理 42 觀念良好互是職場倫理的根本 實踐互助互 法鼓山的新時代倫理觀心六倫 目錄 前言 3 家庭倫理 9 觀念家庭是社會的基石 實踐多付出, 不計較舉行家庭會議提昇家庭教育善用 四它 制定家庭規約延伸家庭倫理到社區關懷 生活倫理 17 觀念和世樂群, 對生活負責資源有限, 珍惜共享 實踐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徹底做好資源回收廢棄物再利用避免製造噪音 校園倫理 25 觀念作育英才, 相互愛敬 實踐因材施教, 潛移默化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增進溝通與合作明訂法令,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銜 接 與 配 套 其 他 的 應 用, 以 便 銜 接 研 究 的 課 程 Q:107 學 年 度 實 施, 課 程 銜 接 有 無 困 難? 若 有 困 難 如 何 補 救? A:107 學 年 度 十 二 年 國 教 新 課 程 之 實 施, 從 高 中 一 年 級 開 始, 對 學 校 課

銜 接 與 配 套 其 他 的 應 用, 以 便 銜 接 研 究 的 課 程 Q:107 學 年 度 實 施, 課 程 銜 接 有 無 困 難? 若 有 困 難 如 何 補 救? A:107 學 年 度 十 二 年 國 教 新 課 程 之 實 施, 從 高 中 一 年 級 開 始, 對 學 校 課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綜 合 型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自 然 ( 化 學 科 ) 課 程 綱 要 ( 草 案 ) 研 修 Q & A 項 目 研 修 理 念 研 修 原 則 研 修 過 程 研 究 特 色 或 差 異 問 與 答 Q: 為 何 要 進 行 綜 合 型 高 中 自 然 領 域 化 學 課 程 綱 要 的 修 訂? A: 綜 合 型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的 自 然

More information

<CEDEB1EACCE2>

<CEDEB1EACCE2> 行 政 第 十 一 卷, 總 第 四 十 一 期,1 998N o.3,925-932 澳 門 治 安 警 員 的 甄 選 * 鮑 輝 南 ** 在 澳 門, 保 安 部 隊 (FSM) 一 直 以 來 都 致 力 於 制 訂 一 項 能 有 效 招 聘 警 務 人 員 的 甄 選 制 度 前 保 安 司 令 部 自 一 九 八 五 年 已 開 始 關 注 到 這 個 問 題, 並 企 圖 創 立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親子天下》四月改月刊記者會

《親子天下》四月改月刊記者會 親 子 天 下 新 聞 稿, 敬 請 協 助 發 佈 2012 年 3 月 29 日 發 佈, 共 8 頁 親 子 天 下 雜 誌 公 布 國 中 生 學 習 力 大 調 查 十 二 年 國 教 時 代 免 除 基 測, 會 不 會 降 低 國 中 生 學 習 動 機? 調 查 發 現 國 中 生 被 考 試 制 約 : 超 過 五 成 學 生 認 為 自 己 學 習 動 機 不 強 烈 ; 如 果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K 0.9K 05 () 0.9K 3.2K K 9.8K K 20.6K K 28.9K K 41K

contents K 0.9K 05 () 0.9K 3.2K K 9.8K K 20.6K K 28.9K K 41K contents 01 20 0K 0.9K 05 () 0.9K 3.2K 06 07 3.2K 9.8K 08 09 10 9.8K 20.6K 11 12 13 14 15 70801 6 06 299 1111 16 17 20.6K 28.9K 18 19 20 308 28.9K 41K 21 22 23 41K 52.5K 24 25 22 6 06 272 6988 fl jintainan@gmail.com

More information

2015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 71005 臺南市永康區南臺街 1 號 E-mail:rusen@mail.stust.edu.tw WEB:http://rusen.stust.edu.tw TEL:+886-6-2435163 FAX:+886-6-2435165 2 0 1 5 年 0 5 月 2 0 日 2015... 2... 3... 4... 6... 6... 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345201207)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345201207) 大佛頂首楞嚴經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下 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 釋 心 賢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34/134 請 打 開 講 義 第 七 十 頁 : 子 四 明 舌 入 即 藏 性 這 一 大 科, 佛 陀 的

More information

中國語文 - 2013年考生表現示例 - 試卷五 綜合能力考核

中國語文 - 2013年考生表現示例 - 試卷五 綜合能力考核 目 錄 試 卷 五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前 言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第 一 級 示 例 二 1 2 9 15 20 26 31 36 40 46 50 前 言 為 讓 教 師 學 生 以 及 公 人 士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9 目 錄 88 佛 陀 說 法 只 為 了 一 個 目 的, 就 是 要 啟 發 我 們 內 心 的 覺 悟! 佛 陀 隨 時 等 待, 你 準 備 好 就 可 以 開 示 悟 入 佛 的 知 見 了 古 代 法 師 的 判 教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9 目 錄 88 佛 陀 說 法 只 為 了 一 個 目 的, 就 是 要 啟 發 我 們 內 心 的 覺 悟! 佛 陀 隨 時 等 待, 你 準 備 好 就 可 以 開 示 悟 入 佛 的 知 見 了 古 代 法 師 的 判 教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9 目 錄 88 佛 陀 說 法 只 為 了 一 個 目 的, 就 是 要 啟 發 我 們 內 心 的 覺 悟!... 1 89 佛 陀 隨 時 等 待, 你 準 備 好 就 可 以 開 示 悟 入 佛 的 知 見 了... 16 90 古 代 法 師 的 判 教, 到 底 哪 裡 出 了 差 錯, 必 須 要 智 者 大 師 重 新 判 教?19 91 成 佛

More information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樂音或噪音! 頻率與音高 6 215 2 56 44 16 25, Hz 2 2 K Hz 27.5 4,186 Hz 2196.16 47 13289.75 9397.27 77 8372.2 5587.65 4186.1 3729.31 44. 261.63 41.2 32.7 27.5 18.35 16.35 2 25 5 Hz 1 k 27.5 4,186 Hz 63 125 2 k 4 k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1 壹 研究動機 一般而言 傳統大三弦琴碼的擺放位置 圖 1 大約在琴鼓下方 由下往 上三分之一的地方 約 8.5 公分 但是這種擺法 學生在初學大三弦時 左手 常伴隨著指距較大 音準較難以掌握的困擾 為解決這個技巧上的問題 必須不 斷練習將手指指距撐開 並在琴桿上做記號來加以輔助 圖 1 傳統琴碼三分之一的擺放位置 8.5 公分 目前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談龍建教授 採取將琴碼位置 往上移至 五度音

More information

在餐點設計時, 往往會運用不同的質地做搭配, 以達到食用者口感的最佳平衡與變化

在餐點設計時, 往往會運用不同的質地做搭配, 以達到食用者口感的最佳平衡與變化 百變的 廚房世界 廚藝與感官的饗宴 5 26 2014 2 494 在餐點設計時, 往往會運用不同的質地做搭配, 以達到食用者口感的最佳平衡與變化 2014 2 494 27 28 2014 2 494 食物的物理變化 5 廚房好比是一個食物實驗室, 運作時, 都在進行無數的物理與化學變化, 才能把樸實的原料食材轉為一道道令人驚嘆的美味 食物的化學變化 C 2014 2 494 29 62 65 廚房的魔術秀

More information

( 第 2 頁 ) 個 人 資 料 私 隱 專 員 公 署 是 一 個 獨 立 的 法 定 機 構 公 署 由 個 人 資 料 私 隱 專 員 掌 管, 私 隱 專 員 由 行 政 長 官 委 任, 主 要 職 責 包 括 推 動 監 察 及 監 管 各 界 遵 守 私 隱 條 例 的 規 定, 當

( 第 2 頁 ) 個 人 資 料 私 隱 專 員 公 署 是 一 個 獨 立 的 法 定 機 構 公 署 由 個 人 資 料 私 隱 專 員 掌 管, 私 隱 專 員 由 行 政 長 官 委 任, 主 要 職 責 包 括 推 動 監 察 及 監 管 各 界 遵 守 私 隱 條 例 的 規 定, 當 個 人 資 料 ( 私 隱 ) 條 例 簡 介 ( 第 1 頁 ) 歡 迎 來 到 個 人 資 料 ( 私 隱 ) 條 例 簡 介 網 上 講 座 在 這 個 單 元, 我 們 將 會 用 深 入 淺 出 的 方 法 介 紹 個 人 資 料 ( 私 隱 ) 條 例 ( 下 稱 私 隱 條 例 ), 讓 大 家 認 識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如 何 應 用 私 隱 條 例, 希 望 能 夠 提 高

More information

中心議題:人口、婚姻與家庭

中心議題:人口、婚姻與家庭 中 心 議 題 : 人 口 婚 姻 與 家 庭 子 議 題 一 : 幸 福 婚 姻 與 美 滿 家 庭 的 營 造 嘉 義 市 婦 女 會 陳 蔡 美 惠 理 事 長 一 現 況 說 明 齊 家 治 國 平 天 下 是 我 們 大 中 華 民 族 自 古 至 今 的 至 理 名 言, 家 庭 是 社 會 的 基 石, 要 建 構 一 個 和 諧 的 家 庭 才 能 夠 促 進 整 體 社 會 的 發

More information

考 資 料, 在 完 成 其 自 己 的 個 人 研 究 報 告 時, 能 有 所 本 也 提 供 給 教 學 者 豐 富 的 新 的 資 料 帶 領 學 生 在 探 究 生 活 課 程 部 分 的 學 習 貳 學 生 背 景 生 活 課 程 深 究 一 科 開 設 在 教 育 系 三 年 級 課

考 資 料, 在 完 成 其 自 己 的 個 人 研 究 報 告 時, 能 有 所 本 也 提 供 給 教 學 者 豐 富 的 新 的 資 料 帶 領 學 生 在 探 究 生 活 課 程 部 分 的 學 習 貳 學 生 背 景 生 活 課 程 深 究 一 科 開 設 在 教 育 系 三 年 級 課 生 活 課 程 深 究 典 範 教 學 示 例 1 王 真 麗 壹 課 程 背 景 一 課 程 名 稱 : 生 活 課 程 深 究 二 在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中 的 發 展 歷 程 位 置 與 特 性 : 民 國 90 年 在 國 民 中 小 學 開 始 實 施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除 了 以 七 大 學 習 領 域 取 代 過 去 的 各 個 學 科 名 稱, 在 國 小 一 二 年

More information

1230-booklet-13-14

1230-booklet-13-14 CHUNG FUNG CHARITABLE FOUNDATION LIMITED www.chungfung.org.hk 02 03 04 中國健康工程 05 團友吳偉明更即興詠詩二首, 以誌此行 : 06 中國健康工程 07 08 中國健康工程 我們計劃在江西 貴州等貧困鄉鎮選擇適合地點 祈望有其他善長願意捐建, 多多益善 感謝所有善長, 松峰之友的捐獻與支持 各位的善心, 愛心與熱心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8 期 民國 103 年 5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發行人

More information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 香 港 中 醫 藥 管 理 委 員 會 中 醫 組 根 據 中 醫 藥 條 例 第 91(2) 條 就 表 列 中 醫 葉 冠 恩 的 研 訊 個 案 的 決 定 及 理 由 研 訊 日 期 及 時 間 研 訊 地 點 被 告 人 姓 名 : 2016 年 2 月 24 日 下 午 3 時 30 分 至 4 時 : 香 港 灣 仔 皇 后 大 道 東 213 號 胡 忠 大 廈 22 樓 會 議 室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16. 見 眾 如 來 常 隨 逐, 具 有 無 障 淨 智 者, 有 情 清 淨 遍 無 量, 如 是 具 慧 我 敬 禮 17. 如 所 盡 所 各 別 證, 智 慧 見 者 清 淨 故, 具 慧 不 退 之 僧 眾, 定 具 無 上 之 功 德 18. 眾 生 寂 滅 之 法 性, 證 悟 故 大 乘 無 上 續 論 ( 寶 性 論 ) 堪 布 益 西 彭 措 譯 1. 佛 法 僧 及 如 來 藏, 菩 提 功 德 與 事 業, 論 體 一 切 攝 略 說, 如 是 七 種 金 剛 處 2. 應 知 七 種 相 次 第, 依 照 總 持 自 在 王, 經 序 有 三 余 四 處, 菩 薩 如 來 差 別 分 3. 從 佛 有 法 從 法 僧, 從 僧 獲 得 藏 智 界, 終 獲 智 慧

More information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死 第 一 覺 悟 : 世 間 無 常, 國 土 危 脆 金 剛 經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虛 妄 大 般 若 經 云 : 諸 佛 出 世, 皆 說 本 性 空 義, 化 導 有 情, 要 聞 佛 說 本 性 空 義, 乃 入 聖 道 得 聖 道 果, 離 本 性 空, 無 別 方 便 成 佛 上 如 下 本 大 法 師 佛 學 講 座 講 義 --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華 嚴 經 云 譬 如 暗 中 寶 無 燈 不 可 見 佛 法 無 人 說 雖 慧 莫 能 了 古 德 云 : 有 佛 出 世 龍 天 喜, 無 僧 說 法 鬼 神 愁 佛 說 八 大 人 覺 經 經 含 有 上 契 佛 理, 下 契 眾 生 經 具 四 義 : 一. 貫 串 義 二. 攝 化 義 三. 恆 常 義

More information

經 論 部 分 的 學 習, 並 獲 得 大 乘 佛 學 教 育 的 最 高 等 學 位 拉 然 巴 成 為 拉 然 巴 格 西 後, 仁 波 切 前 往 那 時 剛 在 南 印 度 卡 納 塔 喀 省 胡 蘇 爾 (Hunsur Karnataka) 復 校 的 下 密 院 學 習 了 數 年,

經 論 部 分 的 學 習, 並 獲 得 大 乘 佛 學 教 育 的 最 高 等 學 位 拉 然 巴 成 為 拉 然 巴 格 西 後, 仁 波 切 前 往 那 時 剛 在 南 印 度 卡 納 塔 喀 省 胡 蘇 爾 (Hunsur Karnataka) 復 校 的 下 密 院 學 習 了 數 年, 二 一 年 菩 提 道 次 第 略 論 講 座 問 與 答 日 如 宗 性 仁 法 波 師 切 中 講 譯 述 編 按 二 一 年 四 月 十 八 日 至 五 月 三 十 日, 慧 炬 佛 學 會 假 劍 潭 海 外 青 年 活 動 中 心, 邀 請 第 一 二 任 甘 丹 赤 巴 日 宗 仁 波 切, 講 解 藏 傳 佛 教 格 魯 派 祖 師 宗 喀 巴 大 師, 濃 縮 三 藏 十 二 部 經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5高考-中級會計學.doc

Microsoft Word - 105高考-中級會計學.doc 類 科 : 會 計 科 目 : 中 級 會 計 學 考 試 時 間 :2 小 時 105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試 題 甲 申 論 題 部 分 :(50 分 ) 一 臺 北 公 司 自 行 興 建 化 學 設 備, 至 20X1 年 1 月 1 日 完 工 時, 此 項 未 完 工 程 及 待 驗 設 備 成 本 共 計 $50,000,000 該 化 學 設 備 於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Free Ma rk e t

Free Ma rk e t 仁愛堂社區中心 2016年1-3月季刊 小組活動公開報名 11月21日 星期六 抽籤活動截表日 11月12日 星期四 由家長導師分享所長 帶領有趣的親子故事瑜珈 感 油 動 加 站 由 一個 社工與特殊學習需要孩子的家 長共同打造的天地 不定期舉辦家庭旅行 家庭 間增加互動和交流 一同歡 度假期 給予孩子空間嘗試新事物 攀石體驗讓孩子挑戰自己 由家長導師設計豐富的主題活動 包括 認知 社交 自我表達

More information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會計焦點報 business.lungteng.com.tw 29 期 發 行 人 李枝昌 責任編輯 張瑩馨 羅正堯 出 刊 月 民國 104 年 4 月 發 行 所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248 新北市五股區五權七路 1 號 電 話 (02)2298-2933 傳 真 (02)2298-9766 會計 我國會計項目之修正及一致化 蕭麗娟老師 經濟 不能不知道的 紅色供應鏈 龍騰商管教研小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14 16 24 30 24 25 26 26 27 27 28 29 29 一 組織系統二 董事 監察人 總經理 副總經理 各部門及分支機構主管資料三 公司治理運作情形 ( 一 ) 董事會運作情形 ( 二 ) 公司治理運作情形及其與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 ( 三 ) 揭露公司治理守則及相關規章之查詢方式 ( 四 ) 揭露其他足以增進對公司治理運作情形瞭解之重要資訊 ( 五 )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狀況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4. 根 據 教 資 會 資 助 院 校 的 資 料, 所 有 學 士 學 位 課 程 學 生 均 須 經 過 嚴 謹 全 面 的 評 核 才 獲 錄 取 院 校 會 從 多 方 面 評 核 申 請 人, 包 括 他 們 的 成 績 面 試 表 現 個 人 品 質 非 學 術 成 就 個 人 興 趣

4. 根 據 教 資 會 資 助 院 校 的 資 料, 所 有 學 士 學 位 課 程 學 生 均 須 經 過 嚴 謹 全 面 的 評 核 才 獲 錄 取 院 校 會 從 多 方 面 評 核 申 請 人, 包 括 他 們 的 成 績 面 試 表 現 個 人 品 質 非 學 術 成 就 個 人 興 趣 立 法 會 CB(4)362/13-14(03) 號 文 件 2014 年 2 月 10 日 會 議 討 論 文 件 立 法 會 教 育 事 務 委 員 會 大 學 教 育 資 助 委 員 會 資 助 學 士 學 位 及 研 究 院 研 究 課 程 的 收 生 安 排 目 的 本 文 件 旨 在 簡 介 大 學 教 育 資 助 委 員 會 ( 教 資 會 ) 資 助 學 士 學 位 及 研 究 院

More information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鄭燕祥教授演講座座無虛席專題追蹤電子學習電子學習如何提升 學與教 模式? 學與教博覽 2010 論壇直擊報道 整理 : 蘇家輝 2 學與教博覽 2010 於本年 7 月 15 日至 17 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其中 電子學習提升 學與教 模式 論壇邀請了多位學者 專家和官員就相關話題發表意見, 當中不乏具啟發性的觀點, 值得老師參考和細思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More information

德育及公民教育生活事件教材〔中學〕

德育及公民教育生活事件教材〔中學〕 生 活 事 件 二 : 我 教 弟 妹 做 功 課 我 教 弟 妹 做 功 課 >> 內 容 大 綱 單 元 二 家 庭 生 活 概 要 現 今 社 會 的 兒 童 兄 弟 姊 妹 不 多, 容 易 以 自 我 為 中 心, 忽 略 了 自 己 的 家 庭 角 色 此 外, 亦 有 部 分 兒 童 在 家 庭 內 需 協 助 弟 妹 做 功 課, 但 因 而 與 家 人 產 生 磨 擦 本 示 例

More information

作 品 名 稱 : 永 遠 都 是 一 條 龍 摘 要 本 文 的 研 究 是 根 據 特 定 規 則 下, 如 何 將 撲 克 牌 翻 出 一 條 龍? 的 問 題, 進 行 不 同 方 法 的 研 究, 以 不 同 解 題 方 式 觀 察 問 題 解 決 問 題 壹 研 究 動 機 每 隔 一

作 品 名 稱 : 永 遠 都 是 一 條 龍 摘 要 本 文 的 研 究 是 根 據 特 定 規 則 下, 如 何 將 撲 克 牌 翻 出 一 條 龍? 的 問 題, 進 行 不 同 方 法 的 研 究, 以 不 同 解 題 方 式 觀 察 問 題 解 決 問 題 壹 研 究 動 機 每 隔 一 臺 南 市 第 五 十 二 屆 公 私 立 國 民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組 別 : 國 中 組 國 小 組 科 別 : 物 理 化 學 生 物 地 球 科 學 數 學 生 活 與 應 用 科 學 附 件 五 : 說 明 書 封 面 作 品 名 稱 : 永 遠 都 是 一 條 龍 關 鍵 詞 : 撲 克 牌 排 列 編 號 : 製 作 說 明 :. 說 明 書 封 面

More information

( 四 ) 雖 就 讀 上 述 41 所 大 學 校 院, 但 仍 有 不 予 採 認 之 學 歷, 如 在 分 校 就 讀 或 非 經 正 式 入 學 管 道 入 學 等, 已 公 告 於 大 學 校 院 招 收 大 陸 地 區 學 生 聯 合 招 生 委 員 會 ( 以 下 簡 稱 本 會 )

( 四 ) 雖 就 讀 上 述 41 所 大 學 校 院, 但 仍 有 不 予 採 認 之 學 歷, 如 在 分 校 就 讀 或 非 經 正 式 入 學 管 道 入 學 等, 已 公 告 於 大 學 校 院 招 收 大 陸 地 區 學 生 聯 合 招 生 委 員 會 ( 以 下 簡 稱 本 會 ) 2012 年 大 學 校 院 碩 士 班 博 士 班 聯 合 招 收 大 陸 地 區 學 生 簡 章 本 簡 章 係 依 據 大 陸 地 區 人 民 來 臺 就 讀 專 科 以 上 學 校 辦 法 第 六 條 訂 定 之 壹 報 名 一 報 名 資 格 凡 符 合 下 列 資 格 者, 得 依 本 簡 章 之 規 定 申 請 來 臺 升 學 : ( 一 ) 報 考 博 士 班 資 格 : 應 屆 畢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5 期 民國 104 年 7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截流大師 十三祖 省庵大師 十四祖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