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 清 休甯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湯頭歌訣 清 休甯"

Transcription

1 湯頭歌訣解說 清休甯. 汪昂訒庵著 中華民國中醫藥學會秘書長陳清標整理 一 補益之劑 1. 四君子湯 局方 助陰 補氣 2. 升陽益胃湯 李東垣方 升陽 益胃 3. 黃耆鱉甲散 羅謙甫方 治勞熱 4. 秦艽鱉甲散 羅謙甫方 治風勞 5. 秦艽扶羸湯 直指方 治肺勞 6. 紫菀湯 王海藏方 治痰勞 7. 百合固金湯 趙蕺菴方 治喘咳痰血 8. 補肺阿膠散 錢乙方 止嗽 生津 9. 小建中湯 張仲景方 溫中 散寒 10. 益氣聰明湯 李東垣方 聰耳 明目 二 發表之劑 1. 麻黃湯 張仲景方 治寒傷營 無汗 2. 桂枝湯 張仲景方 治風傷衛 有汗 3. 大青龍湯 張仲景方 風寒兩解 4. 小青龍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證 行水發汗 5. 葛根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無汗 惡風 6. 升麻葛根湯 錢乙方 陽明升散 7. 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方 解表通劑 8. 十神湯 局方 治時行感冒 9. 神朮散 局方 散風寒溼 10. 麻黃附子細辛湯 張仲景方 治少陰表證 11. 人參敗毒散 活人書方 毒, 即熱溼也 12. 再造散 陶節菴方 治陽虛不能作汗 13. 麻黃人參芍藥湯 李東垣方 治內虛感寒 14. 神白散 衛生家寶方 治一切風寒 三 攻裏之劑 1. 大承氣湯 仲景方 治胃 三焦, 大熱大實 2. 小承氣湯 張仲景方 治胃府實滿 3. 調胃承氣湯 張仲景方 胃實緩攻 4. 木香檳榔丸 張子和方 治一切實積 5. 枳實導滯丸 李東垣方 治溼熱食積 6. 溫脾湯 千金方 溫藥攻下 7. 蜜煎導法 張仲景方 通大便 四 涌吐之劑 1. 瓜蒂散 張仲景方 ) 治痰食實熱 2. 稀涎散 嚴用和方 吐中風痰 五 和解之劑 1. 小柴胡湯 張仲景方 半表半裏 和解 2. 四逆散 張仲景方 治陽證熱厥 3. 黃連湯 張仲景方 升降陰陽 4. 黃芩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 少陽合病下利 5. 逍遙散 局方 散鬱 除蒸 6. 藿香正氣散 局方 辟一切不正之氣 7. 六和湯 局方 調和六氣 8. 清脾飲 嚴用和方 治陽瘧 9. 痛瀉要方 劉草窗方 治痛瀉

2 六 表裏之劑 1. 大柴胡湯 張仲景方 發表 攻裏 2. 防風通聖散 劉河間方 治表裏實熱 3. 五積散 局方 發表 溫裏 4. 三黃石膏湯發表 清裏 5. 葛根黃芩黃連湯 仲景方 治太陽 陽明證 6. 參蘇飲 元戎方 治內傷 外感 7. 茵陳丸 外臺方 汗 吐 下兼行 8. 大羌活湯治傷寒兩感 七 消補之劑 1. 平胃散 局方 利溼 散滿 2. 保和丸治飲食所傷 3. 健脾丸補脾消食 4. 參苓白朮散補脾 5. 枳實消痞丸 李東垣方 補脾 消痞 6. 鱉甲飲 嚴用和方 治瘧母 7. 葛花解醒湯治酒積 八 理氣之劑 1. 補中益氣湯 李東垣方 補氣 升陽 2. 烏藥順氣湯 嚴用和方 治中氣 3. 越鞠丸 朱丹溪方 治六鬱 4. 蘇子降氣湯 局方 降氣 行痰 5. 四七湯 三因方 開鬱 化痰 6. 四磨湯 嚴用和方 治七情氣逆 7. 代赭旋覆湯 張仲景方 治痞硬 噫氣 8. 紺珠正氣天香散順氣 調經 9. 橘皮竹茹湯治胃虛呃逆 10. 丁香柿蒂湯 嚴用和方 治病後寒呃 11. 定喘湯治哮喘 九 理血之劑 1. 四物湯 局方 養血通劑 2. 人參養榮湯補氣 養血 3. 歸脾湯 濟生方 引血歸脾 4. 養心湯補血 寧心 5. 當歸四逆湯 張仲景方 益血 復脈 6. 桃仁承氣湯 張仲景方 治膀胱蓄血 7. 犀角地黃湯治胃熱吐衄 8. 咳血方 朱丹溪方 治咳嗽痰血 9. 秦艽白朮丸 李東垣方 治血痔 便秘 10. 槐花散治便血 11. 小薊飲治血淋 12. 四生丸 濟生方 治血熱妄行 13. 復元活血湯 發明方 治損傷積血 十 袪風之劑 1. 小續命湯 千金方 風痙通劑 2. 大秦艽湯 機要方 搜風 活血 降火 3. 三生飲 局方 治卒中痰風 4. 地黃飲子 劉河間方 治瘖厥 風痱 5. 獨活湯 朱丹溪方 治瘛瘲 昏憒 6. 順風勻氣散治喎僻 偏枯 7.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朱丹溪方 痛風 8. 獨活寄生湯 千金方 治風寒溼痺 9. 消風散消風 散熱 10. 川芎茶調散 局方 治頭目風熱 11. 青空膏 李東垣方 治風溼熱 12. 人參荊芥散 婦寶方 治婦人血風勞 十一 袪寒之劑

3 1. 理中湯 張仲景方 治寒客中焦 2. 真武湯 張仲景方 治腹痛 悸眩 惕 3. 四逆湯 張仲景方 治陰證厥逆 4.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治陰盛格陽 5. 吳茱萸湯 張仲景方 治吐利 寒厥 6. 益元湯 活人書方 治戴陽 煩躁 7. 回陽救急湯 陶節菴方 治三陰寒逆 8. 四神丸治腎虛 脾瀉 9. 厚朴溫中湯治虛寒脹滿 10. 導氣湯治寒疝 11. 疝氣方 朱丹溪方 治寒溼疝氣 12. 橘核丸 濟生方 治頹疝 十二 清暑之劑 1. 三物香薷飲 局方 散暑 和脾 2. 清暑益氣湯補肺 生津 燥溼 清熱 3. 縮脾飲溫脾 消暑 4. 生脈散保肺 清心 5. 六一散保肺 復脈 十三 利濕之劑 1. 五苓散 張仲景方 行水總劑 2. 小半夏加茯苓湯行水 消痞 3. 腎著湯 金匱方 治濕傷腰腎 4. 舟車丸 劉河間方 治燥實陽水 5. 疏鑿飲治陽水 6. 實脾飲 嚴用和方 治虛寒陰水 7. 五皮飲 澹寮方 治脾虛膚腫 8. 羌活勝溼湯 局方 治溼氣在表 9. 大橘皮湯治水腫 泄瀉 10. 茵陳蒿湯 張仲景方 治黃疸 11. 八正散 局方 治淋痛 尿血 12. 萆薢分清飲治遺精 白濁 13. 當歸拈痛湯治腳氣 瘡傷 十四 潤燥之劑 1. 炙甘草湯一名復脈湯 治虛勞 肺痿 2. 滋燥養榮湯 3. 活血潤燥生津飲 4. 韭汁牛乳飲 朱丹溪方 治反胃噎膈 5. 潤腸丸 李東垣方 治風秘 血秘 6. 通幽湯 李東垣方 治噎塞 便閉 7. 搜風順氣丸治風秘腸風 8. 消渴方 朱丹溪方 治胃熱 消渴 9. 白茯苓丸治腎消 10. 豬腎薺苨湯 千金方 解毒 治腎消 11. 地黃飲子 易簡方 治消渴 煩躁 12. 酥蜜膏酒 千金方 治氣上聲嘶 13. 清燥湯 李東垣方 治燥金受濕熱之邪 十五 瀉火之劑 1. 黃連解毒湯毒, 即火熱也 治三焦實熱 2. 附子瀉心湯 張仲景方 治傷寒痞滿 3. 半夏瀉心湯 張仲景方 治誤下虛痞 4. 白虎湯 張仲景方 治肺胃實熱 5. 竹葉石膏湯 張仲景方 治肺胃虛熱 6. 升陽散火湯 李東垣方 治火鬱 15. 龍膽瀉肝湯 局方 治肝經溼熱 16. 當歸龍薈丸 宣明方 治肝火 17. 左金丸 朱丹溪方 治肝火 18. 導赤散 錢乙方 治心 小腸火 19. 清骨散治骨蒸 勞熱 20. 普濟消毒飲 李東垣方 治大頭天行

4 7. 涼膈散 局方 治膈上實熱 8. 清心蓮子飲 局方 瀉心火 治消渴 崩淋 9. 甘露飲 局方 治胃中溼熱 10. 清胃散 李東垣方 治胃火牙痛 11. 瀉黃散治胃熱 口瘡 12. 錢乙瀉黃散治脾胃鬱火 13. 瀉白散 錢乙方 治肺火 14. 瀉青丸 錢乙方 治肝火 21. 清震湯 劉河間方 治雷頭風 22. 桔梗湯 濟生方 治肺癰, 欬吐膿血 23. 清咽太平丸治肺火 咯血 24. 消斑青黛飲 陶節菴方 治胃熱發斑 25. 辛夷散 嚴用和方 治肺熱 鼻瘜 26. 蒼耳散 陳無擇方 治風熱 鼻淵 27. 妙香散 王荊公方 治驚悸 夢遺 十六 除痰之劑 1. 二陳湯 局方 治一切痰飲 2. 滌痰湯 嚴用和方 治中風痰證 3. 青州白丸治風痰 驚痰 4. 清氣化痰丸順氣 行痰 5. 順氣消食化痰丸 瑞竹堂方 治酒食生痰 6. 滾痰丸 王隱君方 治頑痰 怪病 7. 金沸草散 活人書方 治咳嗽多痰 8. 半夏天麻白朮湯 李東垣方 治痰厥頭痛 9. 常山飲 局方 治痰瘧 10. 截瘧七寶飲 易簡方 劫痰 截瘧 十七 收濇之劑 1. 金鎖固精丸治夢遺 滑精 2. 茯菟丹 局方 治遺精 消渴 3. 治濁固本丸治溼熱精濁 4. 訶子散 李東垣方 治寒瀉 脫肛 5. 桑螵蛸散 寇宗奭方 治便數 健忘 6. 真人養藏湯治虛寒脫肛 久痢 7. 當歸六黃湯治自汗 盜汗 8. 柏子仁丸治陰虛盜汗 9. 牡蠣散治陽虛自汗 十八 殺蟲之劑 1. 烏梅丸 張仲景方 治蚘厥 2. 化蟲丸治腸胃諸蟲 十九 癰瘍之劑 1. 真人活命飲治一切癰疽 2. 金銀花酒治癰疽初起 3. 托裏十補散 即局方十宣散 補裏 散表 4. 托裏溫中湯 孫彥和方 治寒瘍內陷 5. 托裏定痛湯內托 止痛 6. 散腫潰堅湯 李東垣方 消堅 散腫 二十 經產之劑 1. 妊娠六合湯 王海藏方 治妊娠傷寒 2. 膠艾湯 金匱方 治胎動 漏血 3. 當歸散 金匱方 養血 安胎 4. 黑神散 局方 消瘀 下胎 7. 當歸生薑羊肉湯 金匱方 治蓐勞 8. 達生散 丹溪方 達, 小羊也 取其易生易產 9. 參朮飲 朱丹溪方 治妊娠轉胞 10. 牡丹皮散 婦人良方 治血瘕

5 5. 清魂散 嚴用和方 治產後昏暈 6. 羚羊角散 本事方 治子癇 11. 固經丸 婦人良方 治經多崩漏 12. 柏子仁丸 婦人良方 治血少經閉

6 一 補益之劑 1.四君子湯 局方 助陰 補氣 四君子湯中和義 參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 袪痰補氣陽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氣味中和 故名君子 加半夏 陳皮 名六君子湯 二陳除痰 四君補 氣 脾弱陽虛宜之 異功散 錢乙方 加木香 砂仁行氣溫中 名香砂六 君子湯 回補益之劑目錄 2.升陽益胃湯 李東垣方 升陽 益胃 升陽益胃參朮耆 黃連半夏草陳皮 苓瀉防風羌獨活 柴胡白芍棗薑隨 黃耆二兩 人參 半夏 甘草(炙)各一兩 羌活 獨活 防風 白芍(炒)各五錢 陳皮四錢 白朮 茯苓 澤瀉 柴胡各三錢 黃連二錢 每服三錢 加生薑 大棗煎 六君子助陽 補脾 除痰 重用黃耆補氣固胃 柴胡 羌 獨除溼升陽 澤瀉 茯苓瀉熱降濁 加芍藥和血斂陰 少佐黃連以退陰火 按李東垣治法 首重脾胃 而益胃又 以升陽為先 故每用補中 上升 下滲之藥 此方補中有散 發中有收 脾胃諸方 多從此助也 回補益之劑目錄 3.黃耆鱉甲散 羅謙甫方 治勞熱 黃耆鱉甲地骨皮 艽菀參苓柴半知 地黃芍藥天冬桂 甘桔桑皮勞熱宜 治虛勞骨蒸 晡熱咳嗽 食少盜汗 黃耆 鱉甲 天冬各五錢 地骨皮 秦艽 茯苓 柴胡各三錢 紫苑 半夏 知母 生地 白芍 桑皮 甘草(炙)各二錢半 人參 肉桂 桔梗各一錢半 每服一兩 加生薑煎 鱉甲 天冬 知 芍補水養陰 參 耆 桂 苓 甘草固衛助陽 桑 桔瀉肺熱 菀 夏理痰嗽 艽 柴 地骨退熱升陽 為 表裏氣血交補之劑

7 回補益之劑目錄 4.秦艽鱉甲散 羅謙甫方 治風勞 秦艽鱉甲治風勞 地骨柴胡及青蒿 當歸知母烏梅合 止嗽除蒸斂汗高 鱉甲 地骨皮 柴胡各一兩 青蒿五葉 秦艽 當歸 知母各五錢 烏梅五個 治略同前 汗 多倍黃耆 此方加青蒿 烏梅 皆斂汗退蒸之義 回補益之劑目錄 5.秦艽扶羸湯 直指方 治肺勞 秦艽扶羸鱉甲柴 地骨當歸紫菀偕 半夏人參兼炙草 肺勞蒸嗽服之諧 治肺痿骨蒸 勞嗽聲嘎 自汗體倦 柴胡一錢 秦艽 鱉甲 地骨皮 當歸 人參各一錢半 柴胡 紫菀 半夏 甘草(炙)各一錢 加生薑 大棗煎 按黃耆鱉甲散 蓋本此方 除當歸加 餘藥 透肌解熱 柴胡 秦艽 乾葛為要劑 故骨蒸方中多用之 此方雖表裏交治 而以柴 胡為君 回補益之劑目錄 6.紫菀湯 王海藏方 治痰勞 紫菀湯中知貝母 參苓五味阿膠偶 再加甘桔治肺傷 咳血吐痰勞熱久 治肺傷氣極 勞熱久嗽 吐痰吐血 肺痿肺癰 柴 菀 知母 貝母 阿膠各二錢 人參 茯苓 甘草 桔梗各 五分 五味子十二粒 一方加蓮肉 以保肺止嗽為君 故用阿膠 五味 以清火化痰為臣 故用知母 貝母 佐以參 苓 甘草扶土以生金 使以桔梗 上浮而利膈 回補益之劑目錄

8 7.百合固金湯 趙蕺菴方 治喘咳痰血 百合固金二地黃 玄參貝母桔甘藏 麥冬芍藥當歸配 咳喘痰血肺家傷 生地二錢 熟地三錢 麥冬一錢半 貝母 百合 當歸 白芍 甘草各一錢 玄參 桔梗各八分 火旺則金傷 以玄參 二地助腎滋水 麥冬 百合保肺安神 芍藥 當歸平肝養血 甘 桔 貝母清金化痰 皆以甘寒培本 不欲以苦寒傷生發之氣也 回補益之劑目錄 8.補肺阿膠散 錢乙方 止嗽 生津 補肺阿膠馬兜鈴 牛蒡甘草杏糯停 肺虛火盛人當服 順氣生津嗽哽寧 阿膠一兩半 馬兜鈴(焙) 牛蒡子(炒) 甘草(炙) 糯米各一兩 杏仁七錢 牛蒡利膈滑痰 杏仁降氣潤嗽 李時抮曰:馬兜鈴非取其補肺 取其清熱降氣 肺自安也 其中阿膠 糯米,乃補 肺之正藥 回補益之劑目錄 9.小建中湯 張仲景方 溫中 散寒 小建中湯芍藥多 桂薑甘草大棗和 更加飴糖補中氣 虛勞腹冷服之瘥 增入黃耆名亦爾 表虛身痛效無過 又有建中十四味 陰斑勞損起沉痾 十全大補加附子 麥夏蓯蓉仔細哦 即桂枝加芍藥湯 再加飴糖 名小建中湯 芍藥六兩 桂枝 生薑各三兩 甘草一兩 大棗十二枚 飴糖一升 再加黃耆一兩半 名黃耆建中湯 金匱若除飴糖 則名黃耆五物湯 不名建中矣 今人用建中者 絕不用飴糖

9 何哉 亦有陰證發斑者 淡紅隱隱 散見肌表 此寒伏於下 逼其無根之火薰肺而然 若服寒藥立斃 即十全大 補湯加附子 麥冬 半夏 肉蓯蓉 名十四味建中湯 十四味除茯苓 白朮 麥冬 川芎 熟地肉蓯蓉 名八味 大建中湯 治同 回補益之劑目錄 10.益氣聰明湯 李東垣方 聰耳 明目 益氣聰明湯蔓荊 升葛參耆黃柏并 再加芍藥炙甘草 耳聾目障服之清 人參 黃耆各五錢 蔓荊子 葛根各三錢 黃柏 白芍各二錢 升麻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 每服四錢 人之中 氣不足 清陽不升 則耳目不聰明 蔓荊 升 葛 升其清氣 參 耆 甘草 補其中氣 而以芍藥平肝木 黃 柏滋腎水也 回補益之劑目錄

10 二 發表之劑 1.麻黃湯 張仲景方 治寒傷營 無汗 麻黃湯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 傷寒服此汗淋漓 麻黃(去節)三兩 桂枝二兩 杏仁(去皮 尖)七十枚 甘草(炙)一兩 傷寒太陽表證無汗 用此發之 麻黃善發 汗 恐其力猛 故以桂枝監之 甘草和之 不令大發也 按 桂 麻二湯 雖治太陽證 而先正每云皆肺藥 以 傷寒必自皮毛入 而桂 麻又入肺經也 回發表之劑目錄 2.桂枝湯 張仲景方 治風傷衛 有汗 桂枝湯治太陽風 芍藥甘草薑棗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陽如瘧此為功 中風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炙)三兩 大棗十二枚 治太陽中風有汗 用此解肌以 和營衛 中猶傷也 張仲景傷寒論通用 桂麻各半湯 熱多寒少如瘧狀者宜之 回發表之劑目錄 3.大青龍湯 張仲景方 風寒兩解 大青龍湯桂麻黃 杏草石膏薑棗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 風寒兩解此為良 麻黃六兩 桂枝 甘草(炙)各三兩 杏仁四十枚 石膏(如雞子大)一塊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 枚 煩為陽 為風 躁為陰 為寒 必太陽證兼煩躁者 方可用之 以杏 草佐麻黃發表 以 薑 棗佐桂枝解肌 石膏質重瀉火 氣輕亦達肌表 青龍者 義取龍興而雲升雨降 鬱熱頓除 煩躁乃解也 若少陰煩躁而誤服此則逆 麻黃湯治寒 桂枝湯治風 大青龍兼風寒而兩解之 陶節菴曰 此湯險峻 今人罕用 回發表之劑目錄

11 4.小青龍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證 行水發汗 小青龍湯治水氣 咳嗽嘔噦渴利慰 薑桂麻黃芍藥甘 細辛半夏兼五味 太陽表證未解 心下有水氣者用之 或喘或咳 或嘔或噦 或渴或利 或短氣 或小便祕 皆 水氣內積所致 乾薑 桂枝 麻黃 芍藥(酒炒) 甘草(炙) 細辛各二兩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桂枝解表 使水從汗洩 芍 味斂肺以收喘咳 薑 夏 細辛潤腎行水以止渴 嘔 亦表裏分 消之意 回發表之劑目錄 5.葛根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無汗 惡風 葛根湯內麻黃襄 二味加入桂枝湯 輕可去實因無汗 有汗加葛無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此桂枝湯也 加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中風表實 故汗不得出 十劑曰 輕可去實 葛根 麻黃之屬是也 名桂枝加葛根湯 張仲景 方 治太陽有汗 惡風 回發表之劑目錄 6.升麻葛根湯 錢乙方 陽明升散 升麻葛根湯錢氏 再加芍藥甘草是 陽明發熱與頭疼 無汗惡寒均堪倚 亦治時疫與陽斑 痘疹已出慎勿使 升麻三錢 葛根 芍藥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輕可去實 辛能達表 故用升 葛發散陽明 表邪 陽邪盛則陰氣虛 故加芍藥斂陰和血 升麻 甘草升陽解毒 故亦治時疫 及目痛 鼻 乾 不得臥等證 痘疹已出者用之恐升散 重虛其表也 回發表之劑目錄

12 7.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方 解表通劑 九味羌活用防風 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 三陽解表益薑蔥 陰虛氣弱人禁用 加減臨時在變通 羌活 防風 蒼朮各一錢半 白芷 川芎 黃芩 生地 甘草各一錢 細辛五分 加生薑 蔥 白煎 張潔古製此湯以代麻黃 桂枝 青龍 各半等湯 川羌 防 蒼 細 芎 芷各走一經 祛風散寒 為諸路之應兵 加黃芩泄氣中之熱 生地泄血中之熱 甘草以調和諸藥 然黃芩 生地寒滯 未可概施 用時宜審 回發表之劑目錄 8.十神湯 局方 治時行感冒 十神湯裏葛升麻 陳草芎蘇白芷加 麻黃赤芍兼香附 時行感冒效堪誇 瘟疫 葛根 升麻 陳皮 甘草 川芎 紫蘇 白芷 麻黃 赤芍 香附等分 加生薑 蔥白 煎 治風寒兩感 頭痛發熱 無汗惡寒 咳嗽鼻塞 芎 麻 升 葛 蘇 芷 香附辛香利 氣 發表散寒 加芍藥者 斂陰氣于發汗之中 加甘草者 和陽氣于疏利之隊也 吳經曰 此 方用升麻 乾葛能解陽明瘟疫時氣 若太陽傷寒發熱用之 則引邪入陽明 傳變發斑矣 慎之 回發表之劑目錄 9.神朮散 局方 散風寒溼 神朮散用甘草蒼 細辛蒿本芎芷羌 各走一經袪風濕 風寒泄瀉總堪嘗 太無神朮即平胃 加入菖蒲與藿香 海藏神朮蒼防草 太陽無汗代麻黃 若以白朮易蒼朮 太陽有汗此湯良 蒼朮二兩 甘草(炙) 細辛 蒿本 白芷 川芎 羌活各一兩 每服四錢 加生薑 蔥白煎 太陰蒼朮 少陰細辛 厥陰 少陽川芎 太陽羌活 蒿本 陽明白芷 此方與九味羌活湯意同

13 加蒿本 除黃芩 生地 防風 較羌活湯更穩 太無神朮散 太無 朱丹溪之師 平胃散 陳 皮二錢為君 蒼朮 厚朴各一錢 甘草(炙) 菖蒲 藿香各一錢半 治嵐瘴瘟瘧時氣 海藏神 朮散 蒼朮 防風各二兩 甘草(炙)一兩 用代仲景麻黃湯 治太陽傷寒無汗 名白朮湯 用 代桂枝湯 治太陽傷風有汗 二朮主治略同 特有止汗 發汗之異 回發表之劑目錄 10.麻黃附子細辛湯 張仲景方 治少陰表證 麻黃附子細辛湯 發表溫經兩法彰 若非表裏相兼治 少陰反熱曷能康 麻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炮)一枚 麻黃發太陽之汗 附子溫少陰之經 細辛為腎經表藥 聯 屬其間 少陰證 脈沉屬裏 當無熱 今反發熱 為太陽表證未除 回發表之劑目錄 11.人參敗毒散 活人書方 毒 即熱溼也 治暑 溼 熱 時行 人參敗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獨芎 薄荷少許薑三片 時行感冒有奇功 去參名為敗毒散 加入消風治亦同 人參 茯苓 枳殼 桔梗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川芎各一兩 甘草五錢 每服二兩 加 薄荷少許 生薑三片煎 羌活理太陽遊風 獨活理少陰伏風 兼能去溼除痛 川芎 柴胡和 血升清 枳殼 前胡行痰降氣 甘 桔 參 茯清肺強胃 輔正匡邪也 喻嘉言曰 暑 溼 熱三氣門中 推此方為第一 俗醫減卻人參 曾與他方有別耶 消風散 見風門 合消風散 名消風敗毒散 回發表之劑目錄 12.再造散 陶節菴方 治陽虛不能作汗 再造散用參耆甘 桂附羌防芎芍參 細辛加棗煨薑煎 陽虛無汗法當諳

14 人參 黃耆 甘草 川芎 白芍(酒炒) 羌活 防風 桂枝 附子(炮) 細辛 加煨薑 大棗煎 以參 耆 甘 薑 桂 附大補其陽 助羌 防 芎 細散寒發表 加芍藥者 于陽中斂陰 散中有收也 陶節菴曰 發熱頭痛 惡寒無汗 服汗劑汗不出者 為陽虛不能作汗 名無陽證 庸醫不識 不論時令 遂以麻黃重劑 劫取其汗 誤人死者多矣 又曰 人第知參 耆能止汗 而不知其能發汗 以在表藥隊中 則助表藥而解散也 回發表之劑目錄 13.麻黃人參芍藥湯 李東垣方 治內虛感寒 麻黃人參芍藥湯 桂枝五味麥冬襄 歸耆甘草汗兼補 虛人外感服之康 麻黃 白芍 黃耆 當歸 甘草(炙)各一錢 人參 麥冬各三分 桂枝五分 五味子五粒 李東垣治一人 內蘊虛熱 外感大寒而吐血 法仲景麻黃湯加補劑 製此方 一服而愈 原解 曰 麻黃散外寒 桂枝補表虛 黃耆實表益胃 人參益氣固表 麥冬 五味保肺氣 甘草補脾 芍藥安太陰 當歸和血養血 回發表之劑目錄 14.神白散 衛生家寶方 治一切風寒 神白散用白芷甘 薑蔥淡豉與相參 一切風寒皆可服 婦人雞犬忌窺探 肘後單煎蔥白豉 用代麻黃功不慚 白芷一兩 甘草五錢 淡豉五十粒 生薑三斤 蔥白三寸煎服取汗 煎要至誠 服乃有效 蔥 一握 豉一升 名蔥豉湯 麻黃湯 傷寒初覺頭痛身熱 便宜服之 可代麻黃湯 回發表之劑目錄

15 三 攻裏之劑 1.大承氣湯 張仲景方 治胃府 三焦 大熱大實 大承氣湯用芒硝 枳實大黃厚朴饒 救陰瀉熱功偏擅 急下陽明有數條 大黃(酒洗)四兩 芒硝三合 厚朴八兩 枳實五枚 大黃治大實 芒硝治大燥大堅 二味治有形血藥 厚朴治大滿 枳實治痞 二味治無形氣藥 熱毒傳入陽明胃府 痞 滿 燥 實 堅全見 雜證三焦實熱 並須以此下之 胃為水穀之海 土為萬物之母 四旁有病 皆能傳入胃 已入胃府 則不復傳他經矣 陶節菴曰 傷寒熱邪傳裏 須看熱氣淺深用藥 大承氣最緊 小承氣次之 調胃又次之 大柴胡又次之 蓋恐硝性燥急 故不輕用 回攻裏之劑目錄 2.小承氣湯 張仲景方 治胃府實滿 小承氣湯朴實黃 譫狂痞硬上焦強 益以羌活名三化 中風閉實可消詳 大黃四兩 厚朴(薑炒)二兩 枳實(麩炒)三枚 熱在上焦則滿 在中焦則硬 胃有燥糞則譫語 不用芒硝者 恐傷 下焦真陰也 三化湯 用承氣通二便 加羌活治風 中風體實者可偶用 然涉虛者多 不可輕投 回攻裏之劑目錄 3.調胃承氣湯 張仲景方 胃實緩攻 調胃承氣硝黃草 甘緩微和將胃保 不用朴實傷上焦 中焦燥實服之好 大黃(酒浸) 芒硝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用甘草 甘以緩之 微和胃氣 勿令大泄下 不用厚朴 枳實 恐傷上 焦氤氳之氣也 回攻裏之劑目錄

16 4.木香檳榔丸 張子和方 治一切實積 木香檳榔青陳皮 枳殼柏連稜述隨 大黃黑丑兼香附 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實積能推蕩 瀉痢食瘧用咸宜 即黑牽牛 木香 檳榔 青皮(醋炒) 陳皮 枳殼(炒) 黃柏(酒炒) 黃連(吳茱萸湯炒) 三稜 蓬莪述(並醋煮) 各五錢 大黃(酒浸)一兩 香附 黑牽牛各二兩 芒硝水丸 量虛實服 木香 香附 青 陳 枳殼利氣寬腸 黑牽牛 檳榔下氣尤速 氣行則無痞滿 後重之患矣 連 柏燥溼清熱 稜 莪行氣破血 硝 黃去血中伏熱 並為摧堅峻品 溼熱積滯去 則二便調 而三焦通泰矣 蓋宿垢不淨 清陽終不得升 亦通因通用之意也 回攻裏之劑目錄 5.枳實導滯丸 李東垣方 治溼熱食積 枳實導滯首大黃 芩連麴朮茯苓勷 澤瀉蒸餅糊丸服 濕熱積滯力能攘 若還後重兼氣滯 木香導滯加檳榔 大黃一兩 枳實(麩炒)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神麴(炒)各五錢 白朮(土炒) 茯苓各二錢 澤瀉二錢 蒸餅糊 丸 量虛實服 大黃 枳實蕩熱去積 芩 連佐之以清熱 苓 瀉佐之以利溼 神麴佐之以消食 又恐苦寒力 峻 故加白朮補土固中 木香導滯丸 回攻裏之劑目錄 6.溫脾湯 千金方 溫藥攻下 溫脾參附與乾薑 甘草當歸硝大黃 寒熱並行治寒積 臍腹絞結痛非常 人參 附子 甘草 芒硝各一兩 大黃五兩 當歸 乾薑各三兩煎服 日三次 本方除當歸 芒硝 亦名溫脾湯 治久痢赤白 脾胃冷實不消 硝 黃以蕩其積 薑 附以祛其寒 參 草 當歸以保其血氣 按古人方中多有硝 黃 柏 連 與薑 茱 桂 附寒熱並用者 亦有參 朮 硝 黃補瀉並用者 亦有大黃 麻黃汗下兼行者 今 人罕識其旨 姑錄此方 以見治療之妙 不一端也 回攻裏之劑目錄

17 7.蜜煎導法 張仲景方 通大便 蜜煎導法通大便 或將膽汁灌肛中 不欲苦寒傷胃府 陽明無熱勿輕攻 用蜜熬如飴 捻作挺子 摻皂角末 或摻鹽 乘熱納穀道中 豬膽汁 用豬膽汁醋和 以竹管插肛門中 將汁 灌入 頃當大便 名豬膽汁導法 張仲景方 胃府無熱而便秘者 為汗出多 津液不足 不宜用承氣妄攻 此仲 景心法 後人罕知 故錄二方于攻下之末 回攻裏之劑目錄

18 四 涌吐之劑 1.瓜蒂散 張仲景方)治痰食實熱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蘆鬱金湊 此吐實熱與風痰 虛者參蘆一味勾 若吐虛煩梔豉湯 劇痰烏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燒鹽方 一切積滯功能奏 甜瓜蒂(炒黃) 赤豆共為末 熱水或虀水調 量虛實服 張子和 去赤豆 加藜蘆 防風 一方 去赤豆 加鬱金 韭汁 俱名三聖散 鵝翎探吐 並治風痰 瓜蒂吐實熱 藜蘆吐風痰 參蘆散 虛人痰壅 不能服瓜蒂者 參蘆 代之 或加竹瀝 張仲景方 梔子十四枚 豉四合 治傷寒後虛煩 朱丹溪治許白雲 用瓜蒂 梔子 苦參 藜 蘆屢吐不透 後以漿水和烏附尖服 始得大吐 燒鹽 熱湯調服 以指探吐 治霍亂 宿食冷痛等證 千金曰 凡病宜吐 大勝用藥 回湧吐之劑目錄 2.稀涎散 嚴用和方 吐中風痰 稀涎皂角白礬班 或益藜蘆微吐間 風中痰升人眩仆 當先服此通其關 通關散用細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還 皂角 去皮 弦 炙 四挺 白礬一兩 為末 每服五分 令微吐稀涎 續進他藥 細辛 皂角為末 卒中者 用此吹鼻 有嚏者可治 無嚏者為肺氣已絕 回湧吐之劑目錄

19 五 和解之劑 1.小柴胡湯 張仲景方 半表半裏 和解 小柴胡湯和解供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用黃芩加薑棗 少陽百病此為宗 柴胡八兩 半夏半升 人參 甘草 黃芩 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治一切往來寒熱 胸滿脅痛 心煩喜嘔 口苦耳聾 咳渴悸利 半表半裏之證 屬少陽經者 但見一證即是 不必悉具 膽府清淨 無出無入 經在半 表半裏 法宜和解 柴胡升陽達表 黃芩退熱和陰 半夏祛痰散逆 參 草輔正補中 使邪不得復傳入裏也 回和解之劑目錄 2.四逆散 張仲景方 治陽證熱厥 四逆散裏用柴胡 芍藥枳實甘草須 此是陽邪成厥逆 斂陰泄熱平劑扶 柴胡 芍藥(炒) 枳實(麩炒) 甘草(炙)等分 陽邪入裏 四肢逆而不溫 芍藥斂陰 枳實泄熱 甘草和逆 柴胡 散邪 用平劑以和解 回和解之劑目錄 3.黃連湯 張仲景方 升降陰陽 黃連湯內用乾薑 半夏人參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棗 寒熱平調嘔痛忘 黃連(炒) 乾薑(炒) 甘草 桂枝各三兩 人參二兩 半夏半升 大棗十二枚 治胸中有熱而欲嘔 胃中有寒而作 痛 或丹田有熱 胸中有寒者 張仲景亦用此湯 按此湯與小柴胡湯同意 以桂枝易柴胡 以黃連易黃芩 以 乾薑易生薑 餘藥同 皆和解之意 但小柴胡湯屬少陽藥 此湯屬太陽 陽明藥也 回和解之劑目錄

20 4.黃芩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 少陽合病下利 黃芩湯用甘芍并 二陽合利棗加烹 此方遂為治痢祖 後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薑與半夏 前證兼嘔此能平 單用芍藥與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營 治太陽 少陽合病下利 黃芩三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 陽邪入裏 故以黃芩撤其熱 甘草 大 棗和其陰 利 瀉泄也 痢 滯下也 張仲景本治傷寒下利 機要用此治痢 更名黃芩芍藥湯 張潔古治痢 加 木香 檳榔 大黃 黃連 當歸 官桂 名芍藥湯 名黃芩加生薑半夏湯 張仲景方 芍藥 甘草(炙)等分 名芍 藥甘草湯 張仲景方 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 兼能行氣 腹痛者 營氣不和 逆於肉裏 以白芍行營氣 以 甘草和逆氣 故治之也 回和解之劑目錄 5.逍遙散 局方 散鬱 除蒸 逍遙散用當歸芍 柴苓朮草加薑薄 散鬱除蒸功最奇 調經八味丹梔著 柴胡 當歸(酒拌)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加煨薑 薄荷煎 肝虛則血病 歸 芍 養血平肝 木盛則土衰 朮 草和中補土 柴胡升陽散熱 茯苓利溼寧心 生薑煖胃祛痰 薄荷消風理血 醫貫 曰 方中柴胡 薄荷二味最妙 蓋木喜風搖 寒即臞萎 溫即發生 木鬱則火鬱 火鬱則土鬱 土鬱則金鬱 金 鬱則水鬱 五行相因 自然之理也 余以一方治木鬱 而諸鬱皆解 逍遙散是也 加丹皮 梔子 名八味逍遙散 治肝傷血少 回和解之劑目錄 6.藿香正氣散 局方 辟一切不正之氣 藿香正氣大腹蘇 甘桔陳苓朮朴俱 夏麴白芷加薑棗 感傷嵐瘴並能驅 外感 內傷 藿香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芷各三兩 陳皮 白朮(土炒) 厚朴(薑汁炒) 半夏麴 桔梗各二兩 甘草一兩 每服五錢 加生薑 大棗煎 藿香 理氣和中 辟惡止嘔 蘇 芷 桔梗散寒利膈 以散表邪 腹 朴消滿 陳 夏除痰以疏裏滯 苓 朮 甘草益脾去溼 以輔正氣 正氣通暢 則邪逆自除矣

21 回和解之劑目錄 7.六和湯 局方 調和六氣 六和藿朴杏砂呈 半夏木瓜赤茯并 朮參扁豆同甘草 薑棗煎之六氣平 或益香薷或蘇葉 傷寒傷暑用須明 藿香 厚朴 杏仁 砂仁 半夏 木瓜 赤茯苓 白朮 人參 扁豆 甘草 加生薑 大棗煎 能禦風 寒 暑 溼 燥 火六氣 故曰六和 藿 朴 杏 砂理氣化食 參 朮 陳 夏補正匡脾 豆 瓜祛暑 赤茯行水 大抵以助腎健脾為主 脾胃既強 則諸邪不能干矣 傷寒加蘇葉 傷暑加香薷 回和解之劑目錄 8.清脾飲 嚴用和方 治陽瘧 清脾飲用青朴柴 芩夏甘苓白朮偕 更加草果薑煎服 熱多陽瘧此方佳 青皮 厚朴(醋炒) 柴胡 黃芩 半夏(薑製) 甘草(炙) 茯苓 白朮(土炒) 草果(煨) 加生薑煎 瘧不止 加常 山(酒炒)一錢 烏梅二個 大渴加麥冬 知母 瘧疾一名脾寒 蓋因脾胃受傷者居多 此方乃加減小柴胡湯 從 溫脾諸方而一變也 青 柴平肝破滯 朴 夏平胃祛痰 芩 苓清熱利溼 朮 草補脾調中 草果散太陰積寒 除痰截瘧 回和解之劑目錄 9.痛瀉要方 劉草窗方 治痛瀉 痛瀉要方陳皮芍 防風白朮煎丸酌 補土瀉木理肝脾 若作食傷醫便錯 白朮(土炒)三兩 白芍(酒炒)四兩 陳皮(炒)一兩半 防風一兩 或煎或丸 久瀉加升麻 陳皮理氣補脾 防 芍 瀉木益土 吳鶴臬曰 傷食腹痛 得瀉便減 今瀉而痛不減 故責之土敗木賊也 回和解之劑目錄

22 六 表裏之劑 1.大柴胡湯 張仲景方 發表 攻裏 大柴胡湯用大黃 枳實芩夏白芍將 煎加薑棗表兼裏 妙法內攻併外攘 柴胡芒硝義亦爾 仍有桂枝大黃湯 柴胡八兩 大黃二兩 枳實四枚 半夏半升 黃芩 芍藥各三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二枚 治陽邪入裏 表證未 除 裏證又急者 柴胡解表 大棗 枳實攻裏 黃芩清熱 芍藥斂陰 半夏和胃止嘔 薑 棗調和營衛 按本 方 次方治少陽陽明 後方治太陽陽明為不同 柴胡加芒硝湯 小柴胡湯加芒硝六兩 張仲景方 張仲景方 桂 枝湯內加大黃一兩 芍藥三兩 名桂枝加大黃湯 治太陽誤下 轉屬太陰 大實痛者 回表裏之劑目錄 2.防風通聖散 劉河間方 治表裏實熱 防風通聖大黃硝 荊芥麻黃梔芍翹 甘桔芎歸膏滑石 薄荷芩朮力偏饒 表裏交攻陽熱盛 外科瘍毒總能消 大黃(酒蒸) 芒硝 防風 荊芥 麻黃 黑梔 白芍(炒) 連翹 川芎 當歸 薄荷 白朮各五錢 桔梗 黃芩 石膏各一兩 甘草二兩 滑石三兩 加生薑 蔥白煎 荊 防 麻黃 薄荷發汗而散熱搜風 梔子 滑石 硝 黃利便而降火行水 芩 桔 石膏清肺瀉胃 川芎 歸 芍養血補肝 連翹散氣聚血凝 甘 朮能補中燥溼 故 能汗不傷表 下不傷裏也 回表裏之劑目錄 3.五積散 局方 發表 溫裏 五積散治五般積 麻黃蒼芷芍歸芎 枳桔桂薑甘茯朴 陳皮半夏加薑蔥 除桂枳陳餘略炒 熟料尤增溫散功

23 溫中解表袪寒濕 散痞調經用各充 寒積 食積 氣積 血積 痰積 當歸 川芎 白芍 茯苓 桔梗各八分 蒼朮 白芷 厚朴 陳皮各六分 枳 殼七分 麻黃 半夏各四分 肉桂 乾薑 甘草各三分 重表者用桂枝 桂 麻解表散寒 甘 芍和裏止痛 蒼 朴平胃 陳 夏行痰 芎 歸養血 茯苓利水 薑 芷祛寒溼 枳 桔利膈腸 一方統治多病 唯善用者變而通 之 肉桂 枳殼 陳皮三味生用 餘藥微炒 名熟料五積散 陶節菴曰 凡陰證傷寒 脈浮沉無力 均當服之 亦可加附子 回表裏之劑目錄 4.三黃石膏湯 發表 清裏 三黃石膏芩柏連 梔子麻黃淡豉全 薑棗細茶煎熱服 表裏三焦熱盛宣 寒因熱用 石膏一兩半 黃芩 黃柏 黃連各七錢 梔子三十個 麻黃 淡豉各二合 每服一兩 生薑三片 大 棗二枚 茶一撮煎熱服 治表裏三焦大熱 譫狂斑衄 身目俱黃 黃芩瀉上焦 黃連瀉中焦 黃柏瀉下焦 梔 子通瀉三焦之火以清裏 麻黃 淡豉散寒發汗而解表 石膏體重 能解肺胃之火 氣輕亦能解肌也 回表裏之劑目錄 5.葛根黃芩黃連湯 張仲景方 治太陽 陽明證 解表 清裏 葛根黃芩黃連湯 甘草四般治二陽 解表清裏兼和胃 喘汗自利保平康 治太陽桂枝證 醫誤下之 邪入陽明 協熱下利 脈促 喘而汗出者 葛根八兩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黃連三 兩 成無己曰 邪在裏 宜見陰脈 促為陽盛 知表未解也 病有汗出而喘者 為邪氣外甚 今喘而汗出 為裏 熱氣逆 與此方散表邪 清裏熱 脈數而止曰促 用葛根者 專主陽明之表 回表裏之劑目錄 6.參蘇飲 元戎方 治內傷 外感 參蘇飲內用陳皮 枳殼前胡半夏宜 乾葛木香甘桔茯 內傷外感此方推 參前若去芎柴入 飲號芎蘇治不差 香蘇飲僅陳皮草 感傷內外亦堪施

24 人參 紫蘇 前胡 半夏(薑製) 乾葛 茯苓各七錢半 陳皮 枳殼(麩炒) 桔梗 木香 甘草各二錢 每服二錢 加生薑 大棗煎 治外感內傷 發熱頭痛 嘔逆咳嗽 痰眩風瀉 外感重者 去棗 加蔥白 蘇 葛 前胡解 表 參 苓 甘草補中 陳皮 木香行氣破滯 半夏 枳 桔利膈祛痰 去人參 前胡 加川芎 柴胡 名芎蘇 飲 不服參者宜之 局方 香附(炒) 紫蘇各二錢 陳皮(去白)一錢 甘草七分 加生薑 蔥白煎 回表裏之劑目錄 7.茵陳丸 外臺方 汗 吐 下兼行 茵陳丸用大黃硝 鱉甲常山巴豆邀 杏仁梔豉蜜丸服 汗吐下兼三法超 時氣毒癘及瘧痢 一丸兩服量病調 茵陳 芒硝 鱉甲(炙) 梔子各二兩 大黃五兩 常山 杏仁(炒)各三兩 巴豆(去心 皮 炒)一兩 淡豉五合 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 或吐或汗或利 不應再服一丸 不應以熱湯投之 梔子 淡豉 梔豉湯也 合常山 可以涌吐 合杏仁可以解肌 大黃 芒硝 承氣湯也 可以蕩熱去實 合茵陳可以利溼退黃 加巴豆大熱 以祛 藏府積寒 加鱉甲滋陰 以退血分寒熱 此方備汗 吐 下三法 雖云劫劑 實是佳方 回表裏之劑目錄 8.大羌活湯 治傷寒兩感 大羌活湯即九味 己獨知連白朮暨 散熱培陰表裏和 傷寒兩感差堪慰 即九味羌活湯 加防己 知母 獨活 黃連 白朮 內生地 川芎 知母各一兩 餘藥各三錢 每服五錢 兩感 傷寒 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 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 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 陰陽表裏同時俱病 欲汗則有裏證 欲下則有表證 經曰 其兩感于寒者必死 張仲景無治法 張潔古為製此方 間有生者 羌 獨 蒼 防 細 辛以散寒發表 芩 連 防己 知母 芎 地以清裏培陰 白朮 甘草以固中和表裏 回表裏之劑目錄

25 七 消補之劑 1.平胃散 局方 利溼 散滿 平胃散是蒼朮朴 陳皮甘草四般藥 除濕散滿驅瘴嵐 調胃諸方從此擴 或合二陳或五苓 硝黃麥麴均堪著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薑棗能除瘧 又不換金正氣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蒼朮(泔浸)二錢 厚朴(薑汁炒) 陳皮(去白) 甘草(炙)各一錢 加生薑 大棗煎 蒼朮燥溼強脾 厚朴散滿平胃 陳皮利氣行痰 甘草和中補土 泄中有補也 本方合二陳湯 名平陳湯 治痰 本方合五苓散 名胃苓湯 治瀉 加麥芽 神麴消食 加大黃 芒硝蕩積 小柴胡 柴平湯 半夏 藿香 回消補之劑目錄 2.保和丸 治飲食所傷 保和神麴與山查 苓夏陳翹菔子加 麴糊為丸麥湯下 亦可方中用麥芽 大安丸內加白朮 消中兼補效堪誇 菔音卜 麥芽 山查(去核)三兩 神麴 茯苓 半夏各一兩 陳皮 萊菔子(微炒) 連翹各五錢 山查消肉食 麥芽消穀食 神麴消食解酒 菔子下氣制麵 茯芩滲溼 連翹散結 陳 夏健脾化痰 此內傷而氣未病者 故但 以和平之品消而化之 不必攻補也 加白朮二兩 回消補之劑目錄 3.健脾丸 補脾消食 健脾參朮與陳皮 枳實山查麥蘗隨 麴糊作丸米飲下 消補兼行胃弱宜

26 枳朮丸亦消兼補 荷葉燒飯上升奇 麥蘗 即麥芽 人參 白朮(土炒)各二兩 陳皮 麥芽(炒)各一兩 山查一兩半 枳實(麩炒)三兩 陳皮 枳實 理氣化積 山查消肉食 麴 麥消穀食 人參 白朮益氣強脾 白朮(土炒) 枳實(麩炒)等分 張潔古方 荷葉包 陳米飯 煨乾為丸 引胃氣及少陽肝膽之氣上升 回消補之劑目錄 4.參苓白朮散 補脾 參苓白朮扁豆陳 山藥甘蓮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棗湯調服益脾神 數藥利氣強脾 載藥上行 恐燥藥上僭 人參 茯苓 白朮(土炒) 陳皮 山藥 甘草(炙)各一斤 扁豆(炒)十二 兩 蓮肉(炒) 砂仁 薏苡仁(炒) 桔梗各半斤 共為末 每服三錢 棗湯或米飲調下 回消補之劑目錄 5.枳實消痞丸 李東垣方 補脾 消痞 枳實消痞四君全 麥芽夏麴朴薑連 蒸餅糊丸消積滿 清熱破結補虛痊 枳實(麩炒) 黃連(薑汁炒)各五錢 人參 白朮(土炒) 麥芽(炒) 半夏麴 厚朴(薑汁炒) 茯苓各三錢 甘草(炙) 乾薑各二錢 黃連 枳實治痞君藥 麥 夏 薑 朴溫胃散滿 參 朮 苓 草燥溼補脾 使氣足脾運 痞乃 化也 回消補之劑目錄 6.鱉甲飲 嚴用和方 治瘧母 鱉甲飲子治瘧母 甘陳耆朮芍芎偶 草果檳榔厚朴增 烏梅薑棗同煎服 久瘧不愈 中有結癖 鱉甲(醋炙) 黃耆 白朮(土炒) 甘草 陳皮 川芎 白芍(酒炒) 草果(麵煨) 檳榔 厚朴 等分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 烏梅少許煎 鱉甲屬陰入肝 退熱散結為君 甘 陳 耆 朮助陽補氣 川芎 白芍養血和陰 草果溫胃 檳榔破積 厚朴散滿 甘草和中 烏梅酸歛 薑 棗和營衛

27 回消補之劑目錄 7.葛花解醒湯 治酒積 葛花解醒香砂仁 二苓參朮蔻青陳 神麴乾薑兼澤瀉 溫中利濕酒傷珍 葛花 砂仁 豆蔻各一錢 木香一分 茯苓 人參 白朮(炒) 青皮 陳皮各四分 神麴(炒) 乾薑 豬苓 澤瀉 各五分 專治酒積 及吐瀉痞塞 砂 蔻 神麴皆能解酒 青 陳 木香 乾薑行氣溫中 葛花引溼熱從肌肉 出 苓 瀉引溼熱從小便出 益以參 朮固其中氣也 回消補之劑目錄

28 八 理氣之劑 1.補中益氣湯 李東垣方 補氣 升陽 補中益氣耆朮陳 升柴參草當歸身 虛勞內傷功獨擅 亦治陽虛外感因 木香蒼朮易歸朮 調中益氣暢脾神 黃耆(蜜炙)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白朮(土炒) 陳皮(留白) 當歸身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加生薑 大棗煎 表虛者 升麻用蜜水炒用 李東垣曰 升 柴味薄性陽 能引脾胃清氣行于陽道 以資春氣之和 又 引參 耆 甘草上行 充實腠理 使衛外為固 凡補脾胃之藥 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 虛人感冒 不任發散 者 此方可以代之 或加辛散藥 除當歸 白朮 加木香 蒼朮 名調中益氣湯 前方加白芍 五味子 發中有 收 亦名調中益氣湯 俱李東垣方 回理氣之劑目錄 2.烏藥順氣湯 嚴用和方 治中氣 烏藥順氣芎芷薑 橘紅枳桔及麻黃 殭蠶炙草薑煎服 中氣厥逆此方詳 厥逆痰塞 口噤脈伏 身溫為中風 身冷為中氣 中風多痰涎 中氣無痰涎 以此為辨 許學士曰 中氣之證 不可作中風治 喻嘉言曰 中風證多挾中氣 烏藥 橘紅各二錢 川芎 白芷 枳殼 桔梗 麻黃各一錢 殭蠶(去 絲 嘴 炒) 生薑(泡) 甘草(炙)各五分 加生薑 大棗煎 麻 桔 芎 芷發汗散寒 以順表氣 烏 薑 陳 枳行氣祛痰 以順裏氣 加殭蠶清化消風 甘草協和諸藥 古云 氣順則風散 風邪卒中 當先治標也 回理氣之劑目錄 3.越鞠丸 朱丹溪方 治六鬱 越鞠丸治六般鬱 氣血痰火濕食因 芎蒼香附兼梔麴 氣暢鬱舒痛悶伸 又六鬱湯蒼芎附 甘苓橘半梔砂仁 此六鬱也 吳鶴皋曰 香附開氣鬱 蒼朮燥溼鬱 撫芎調血鬱 梔子清火鬱 神麴消食鬱 五味各等分 麴糊為

29 丸 又溼鬱加茯苓 白芷 火鬱加青黛 痰鬱加南星 半夏 括樓 海石 血鬱加桃仁 紅花 氣鬱加木香 檳 榔 食鬱加麥芽 山查 挾寒加吳茱萸 蒼朮 川芎 香附 甘草 茯苓 橘紅 半夏 梔子 砂仁 此前方加 味 兼治痰鬱 看六鬱中之重者為君 餘藥聽證加減用之 回理氣之劑目錄 4.蘇子降氣湯 局方 降氣 行痰 蘇子降氣橘半歸 前胡桂朴草薑依 下虛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參貴合機 蘇子 橘紅 半夏 當歸 前胡 厚朴(薑汁炒)各一錢 肉桂 甘草(炙)各五分 加生薑煎 一方 無桂加沉香 蘇子 前胡 橘紅 半夏降氣行痰 氣行則痰行也 數藥兼能發表 加當歸和血 甘草緩中 下虛上盛 故又 用官桂引火歸元 如氣虛亦有加人參 五味者 回理氣之劑目錄 5.四七湯 三因方 開鬱 化痰 四七湯理七情氣 半夏厚朴茯苓蘇 薑棗煎之舒鬱結 痰涎嘔痛盡能紓 又有局方名四七 參桂夏草妙更殊 七氣 寒 熱 喜 怒 憂 愁 恚也 四七湯 亦名七氣湯 半夏(薑汁炒)五錢 厚朴(薑汁炒)三錢 茯苓四錢 紫蘇二錢 鬱雖由乎氣 亦多挾溼 挾痰 故以半夏 厚朴除痰散滿 茯苓 蘇葉利溼寬中 溼去痰行 鬱自 解矣 四七湯 人參 官桂 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生薑煎 人參補氣 官桂平肝 薑 半夏祛痰 甘草 和中 併不用利氣之藥 湯名四七者 以四味治七情也 回理氣之劑目錄 6.四磨湯 嚴用和方 治七情氣逆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參烏藥及檳沉 濃磨煎服調逆氣 實者枳殼易人參 去參加入木香枳 六磨飲子白酒斟 人參 烏藥 檳榔 沉香等分 氣逆 故以烏藥 檳榔降而順之 加參者恐傷其氣也

30 枳實 白酒磨服 治暴怒卒死 名氣厥 回理氣之劑目錄 7.代赭旋覆湯 張仲景方 治痞硬 噫氣 代赭旋覆用人參 半夏甘薑大棗臨 重以鎮逆鹹軟痞 痞硬噫氣力能禁 音硬 音愛 代赭石一兩 人參二兩 旋覆花 甘草各三兩 半夏半斤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二枚 旋覆之鹹以 軟堅 赭石之重以鎮逆 薑 夏之辛以散虛痞 參 甘 大棗之甘以補胃弱 回理氣之劑目錄 8.紺珠正氣天香散 順氣 調經 紺珠正氣天香散 香附乾薑蘇葉陳 烏藥舒鬱兼除痛 氣行血活自經勻 香附八錢 烏藥二錢 陳皮 蘇葉各一錢 乾薑五分 研末 每服五 六錢 烏 陳入氣分而理氣 香 蘇入 血分而利血 乾薑兼入氣血 用辛溫以順氣 肝平氣行 則血分經調 而痛自止矣 回理氣之劑目錄 9.橘皮竹茹湯 治胃虛呃逆 橘皮竹茹治嘔呃 參甘半夏枇杷麥 赤茯再加薑棗煎 方由金匱此開闢 金匱方 橘皮 竹茹各二升 人參一兩 甘草五兩 生薑半斤 大棗三十枚 名橘皮竹茹湯 治噦逆 即呃逆也 後人加半夏 麥冬 赤茯苓 枇杷葉 呃逆由胃火上沖 肝膽之火助之 肺金之氣不得下降也 竹茹 麥冬 枇杷葉清肺和胃而降氣 肺金清則肝木自平矣 二陳降痰逆 赤茯瀉心火 生薑嘔家聖藥 久病虛羸 故以參 甘 大棗扶其胃氣 回理氣之劑目錄

31 10.丁香柿蒂湯 嚴用和方 治病後寒呃 丁香柿蒂人參薑 呃逆因寒中氣戕 濟生香蒂僅二味 或加竹橘用皆良 丁香 柿蒂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生薑五片 亦名丁香柿蒂湯 加生薑煎 古方單用柿蒂 取其苦溫降氣 濟生加 丁香 生薑 取其開鬱散痰 加參者 扶其胃氣也 加竹茹 橘紅 名丁香柿蒂竹茹湯 治同 回理氣之劑目錄 11.定喘湯 治哮喘 定喘白果與麻黃 款冬半夏白皮湯 蘇杏黃芩兼甘草 肺寒膈熱喘哮嘗 白果(炒黃)三十枚 麻黃 半夏(薑製) 款冬花各三錢 桑皮(蜜炙) 蘇子各二錢 杏仁 黃芩各一錢半 甘草一 錢 加生薑煎 麻黃 杏仁 桑皮 甘草散表寒而清肺氣 款冬溫潤 白果收澀定喘而清金 黃芩清熱 蘇子 降氣 半夏燥痰 共成散寒疏壅之功 回理氣之劑目錄

32 九 理血之劑 1.四物湯 局方 養血通劑 四物當歸地芍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氣血雙療功獨崇 再加黃耆與肉桂 十全大補補方雄 十全除卻耆地草 加粟煎之名胃風 當歸(酒洗) 生地各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一錢半 當歸辛苦甘溫 入心 脾生血為君 生地甘寒 入心 腎滋 血為臣 芍藥酸寒 入肝 脾斂陰為佐 芎藭辛溫 通行血中之氣為使 八珍湯 四君子湯 即人參 白朮 茯 苓 甘草 四君補氣 四物補血 八珍湯加黃耆助陽固衛 加肉桂引火歸元 名十全大補湯 補方之首 除生地 黃耆 甘草 加粟米百粒 胃風湯 張元素方 治風客腸胃 飧泄完穀 及瘛瘲牙閉 回理血之劑目錄 2.人參養榮湯 補氣 養血 人參養榮即十全 除卻川芎五味聯 陳皮遠志加薑棗 脾肺氣血補方先 十全大補湯 見前四物湯下 即十全大補湯除川芎 加五味 陳皮 遠志 薛立齋曰 氣血兩虛 變生諸證 不問脈病 但服此湯 諸證悉退 回理血之劑目錄 3.歸脾湯 濟生方 引血歸脾 歸脾湯用朮參耆 歸草茯神遠志隨 酸棗木香龍眼肉 煎加薑棗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卻 腸風崩漏總能醫 人參 白朮(土炒) 茯神 棗仁 龍眼肉各二錢 黃耆(蜜炙)一錢半 當歸(酒洗) 遠志各一錢

33 木香 甘草(炙)各八分 血不歸脾則妄行 參 耆 草 朮之甘溫以補脾 志 茯 棗仁 龍 眼之甘溫酸苦以補心 當歸養血 木香調氣 氣壯則自能攝血矣 回理血之劑目錄 4.養心湯 補血 寧心 養心湯用草耆參 二茯芎歸柏子尋 夏麴遠志兼桂味 再加酸棗總甯心 黃耆(蜜炙) 茯苓 茯神 川芎 當歸(酒洗) 半夏麴各一兩 甘草(炙)一錢 人參 柏子仁(去油) 肉桂 五味子 遠志 棗仁(炒)各二錢半 每服五錢 參 耆補心氣 芎 歸養心血 二茯 柏仁 遠志泄心熱而寧心神 五味 棗仁收心氣之散越 半夏去擾心之痰涎 甘草補土以培心子 肉桂引藥以達心經 回理血之劑目錄 5.當歸四逆湯 張仲景方 益血 復脈 當歸四逆桂枝芍 細辛甘草木通著 再加大棗治陰厥 脈細陽虛由血弱 內有久寒加薑茱 發表溫中通脈絡 不用附子及乾薑 助陽過劑陰反灼 當歸 桂枝 芍藥 細辛各二兩 甘草(炙) 木通各一兩 大棗二十五枚 成無己曰 通脈者 必先入心補血 當歸之苦以助心血 心苦緩 急食酸以收之 芍藥之酸以收心氣 肝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 甘草 大棗 木通以 緩陰血 素有久寒者 加吳茱萸二升 生薑半斤 酒煎 名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張仲景方 桂枝散表風 吳茱 生薑 細辛溫經 當歸 木通通經復脈 薑附四逆 在於回陽 當歸四逆 在於益血復脈 故雖內有久寒 止加 生薑 吳茱萸 不用乾薑 附子 恐反灼其陰也 回理血之劑目錄 6.桃仁承氣湯 張仲景方 治膀胱蓄血 桃仁承氣五般奇 甘草硝黃併桂枝 熱結膀胱小腹脹 如狂蓄血最相宜 桃仁(去皮 尖 研)五十枚 大黃四兩 芒硝 桂枝 甘草各二兩 硝 黃 甘草 調胃承氣 也 熱甚搏血 故加桃仁潤燥緩肝 表證未除 故加桂枝調營解表 小腸脹 而小便自利 知

34 為血蓄下焦 蓄血發熱 故如狂 回理血之劑目錄 7.犀角地黃湯 治胃熱吐衄 犀角地黃芍藥丹 血升胃熱火邪干 斑黃陽毒皆堪治 或益柴芩總伐肝 生地一兩半 白芍一兩 丹皮 犀角各二錢半 每服五錢犀角大寒 解胃熱而清心火 芍藥酸寒 和陰血而散肝 火 丹皮苦寒 瀉血中之伏火 生地大寒 涼血而滋水 以共平諸經之僭逆也 因怒致血者 加柴胡 黃芩 回理血之劑目錄 8.咳血方 朱丹溪方 治咳嗽痰血. 咳血方中訶子收 括樓海石山梔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 咳嗽痰血服之瘳 訶子(煨取肉) 括樓仁(去油) 海石(去砂) 梔子(炒黑) 青黛(水飛) 等分蜜丸 嗽甚加杏仁 青黛清肝瀉火 梔子清肺涼心 括樓潤燥滑痰 海石軟堅止嗽 訶子斂肺定喘 不用血藥者 火退而血自止也 回理血之劑目錄 9.秦艽白朮丸 李東垣方 治血痔 便秘 東垣秦艽白朮丸 歸尾桃仁枳實攢 地榆澤瀉皁角子 糊丸血痔便艱難 仍有蒼朮防風劑 潤血疏風燥濕安 大腸燥結 故便難 秦艽 白朮 當歸尾(酒洗) 桃仁(研) 地榆各一兩 枳實(麩炒) 澤瀉 皁角子(燒存性)各五 錢 糊丸 歸尾 桃仁以活血 秦艽 皁子以潤燥 枳實泄胃熱 澤瀉瀉溼邪 地榆以破血止血 白朮以燥溼 益氣 本方除白朮 當歸 地榆 加蒼朮 防風 大黃 黃柏 檳榔 名秦艽蒼朮湯 除枳實 皁角 地榆 加 防風 升麻 柴胡 陳皮 炙甘草 黃柏 大黃 紅花 名秦艽防風湯 治並同 回理血之劑目錄

35 10.槐花散 治便血 槐花散用治腸風 側柏黑荊枳殼充 為末等分米飲下 寬腸涼血逐風功 側柏葉 黑荊芥 槐花 柏葉涼血 枳實寬腸 荊芥理血疏風 回理血之劑目錄 11.小薊飲 治血淋 小薊飲子藕蒲黃 木通滑石生地襄 歸草黑梔淡竹葉 血淋熱結服之良 藕節 炒黑 當歸 甘草 黑梔子 等分煎服 小薊 藕節散瘀血 生地涼血 蒲黃止血 木 通瀉心火達小腸 梔子散鬱火出膀胱 竹葉清肺涼心 滑石瀉熱利竅 當歸引血歸經 甘草和 中調氣 回理血之劑目錄 12.四生丸 濟生方 治血熱妄行 四生丸用三般葉 側柏艾荷生地協 等分生搗如泥煎 血熱妄行止衄愜 側柏葉 艾葉 荷葉 生地黃 側柏 生地補陰涼血 荷葉散瘀血 留好血 艾葉生者性溫 理氣止血 回理血之劑目錄 13.復元活血湯 發明方 治損傷積血 復元活血湯柴胡 花粉當歸山甲俱 桃仁紅花大黃草 損傷瘀血酒煎袪 柴胡五錢 花粉 當歸 穿山甲(泡) 甘草 紅花各二錢 桃仁(去皮 尖 碾)五十枚 大黃一 兩 每服一兩 酒煎 血積必於兩脅 屬肝膽經 故以柴胡引用為君 以當歸活血脈 以甘 草緩其急 以大黃 桃仁 紅花 山甲 花粉破血潤血 回理血之劑目錄

36 十 袪風之劑 1.小續命湯 千金方 風痙通劑 小續命湯桂附芎 麻黃參芍杏防風 黃芩防己兼甘草 六經風中此方通 通治六經中風 喎斜不遂 語言蹇澀 及剛柔二痙 亦治厥陰風瀉 防風一錢二分 桂枝 麻黃 人參 白芍(酒 炒) 杏仁(炒碾) 川芎(酒洗) 黃芩(酒炒) 防己 甘草(炙)各八分 附子四分 加生薑 大棗煎 麻黃 杏 仁 麻黃湯也 治寒 桂枝 芍藥 桂枝湯也 治風 參 草補氣 芎 芍養血 防風治風淫 防己治溼淫 附 子治寒淫 黃芩治熱淫 故為治風通劑 劉宗厚曰 此方無分經絡 不辨寒熱 虛實 雖多亦奚以為 昂按:此方 今人罕用 然古今風方 多從此方損益為治 回祛風之劑目錄 2.大秦艽湯 機要方 搜風 活血 降火 大秦艽湯羌獨防 芎芷辛芩二地黃 石膏歸芍苓甘朮 風邪散見可通嘗 治中風 風邪散見 不拘一經者 秦艽 石膏各三兩 羌活 獨活 防風 川芎 白芷 黃芩(酒炒) 生地(酒洗) 熟地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茯苓 甘草(炙) 白朮(土炒)各一兩 細辛五錢 每服一兩 劉宗厚曰:秦艽湯 愈風湯雖有補血之藥 而行經散風之劑 居其大半 將何以養血而益筋骨也 昂按 治風有三法 解表 攻裏 行中道也 初中必挾外感 故用風藥 解表散寒 而用血藥 氣藥調裏活血降火也 回祛風之劑目錄 3.三生飲 局方 治卒中痰風 三生飲用鳥附星 三皆生用木香聽 加參對半扶元氣 卒中痰迷服此靈 星香散亦治卒中 體肥不渴邪在經 生南星一兩 生川烏 附子(去皮)各五錢 木香二錢 每服一兩 加參一兩 烏 附燥熱 行經逐寒 南星辛烈 除痰散風 重用人參以扶元氣 少佐木香以行逆氣 醫貫曰 此行經散痰之劑 斬關擒王之將 宜急用之 凡中 風 口開為心絕 手撒為脾絕 眼合為肝絕 遺尿為腎絕 鼻鼾為肺絕 吐沫直視 髮直頭搖 面赤如粧 汗綴 如珠者 皆不治 若服此湯 間有生者 中藏 中府者重 中經者稍輕 膽星八錢散痰 木香二錢行氣 為末服 名星香散 易簡方 加生薑煎服 亦名星香散

37 回祛風之劑目錄 4.地黃飲子 劉河間方 治瘖厥 風痱 地黃飲子山茱斛 麥味菖蒲遠志茯 蓯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薑棗服 瘖厥風痱能治之 火歸水中水生木 熟地 山茱萸肉 石斛 麥冬 五味 石菖蒲 遠志 茯苓 肉蓯蓉 官桂 附子 泡 巴戟天等分 每服五 錢 加薄荷 生薑 大棗少許煎 口噤身冷為瘖厥 四肢不收為風痱 熟地以滋根本之陰 桂 附 蓯蓉 巴戟 以返真元之火 山茱 石斛平胃溫肝 志 苓 菖蒲補心通腎 麥 味保肺以滋水源 水火既交 風火自息矣 劉河間曰 中風非外中之風 良由將息失宜 心火暴甚 腎水虛衰 不能制之 故卒倒無知也 治宜和藏府 通 經絡 便是治風 醫貫曰 痰涎上湧者 水不歸元也 面赤煩渴者 火不歸元也 惟桂 附能引火歸元 火歸水 中 則木能生水 木不生風 而風自息矣 回祛風之劑目錄 5.獨活湯 朱丹溪方 治瘛瘲 昏憒 獨活湯中羌獨防 芎歸辛桂參夏菖 茯神遠志白薇草 瘈瘲昏憒力能匡 音熾縱 羌活 獨活 防風 川芎 當歸 細辛 桂心 人參 半夏 菖蒲 茯神 遠志 白薇各五錢 甘草(炙) 二錢半 每服一兩 加生薑 大棗煎 肝屬風而主筋 故瘈瘲為肝邪 二活 防風治風 辛 桂溫經 半夏除 痰 芎 歸和血 血活則風散也 肝移熱於心則昏憒 人參補心氣 菖蒲開心竅 茯神 遠志安心神 白薇退熱 止厥 風靜火息 血活神寧 瘈瘲自已矣 回祛風之劑目錄 6.順風勻氣散 治喎僻 偏枯 順風勻氣朮烏沈 白芷天麻蘇葉參 木瓜甘草青皮合 喎僻偏枯口舌瘖 口眼喎斜 偏枯不遂 皆由宗氣不能周於一身 白朮二錢 烏藥一錢半 天麻 人參各五分 蘇葉 白芷 木瓜 青皮 甘草(炙) 沈香(磨)各三分 加生薑煎 天麻 蘇 芷以疏風氣 烏藥 青 沉以行滯氣 參 朮 炙草 以補正氣 氣勻則風順矣 木瓜伸筋 能於土中瀉木

38 回祛風之劑目錄

39 7.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朱丹溪方 治上中下痛風 黃柏蒼朮天南星 桂枝防己及威靈 桃仁紅花龍膽草 羌芷川芎神麴停 痛風熱濕與痰血 上中下通用之聽 橫行下行 威靈仙 上下行 下行 羌活 白芷 上行 上下行 黃柏(酒炒) 蒼朮(泔浸) 南星 薑製)各二兩 防己 桃仁(去皮 尖) 龍膽草 白芷 川芎 神麴(炒)各一兩 桂枝 威靈仙 紅花 羌活各二錢半 麴糊丸 黃柏清熱 蒼朮燥溼 龍膽瀉火 防己利水 四者治溼與熱 桃仁 紅花活血去瘀 川芎血中氣藥 南星散風 燥痰 四者治血與痰 羌活去百節風 白芷去頭面風 桂枝 威靈去臂脛風 四者所以治風 加神麴者 消中焦 陳積之氣也 證不兼者 加減為治 但此方多屬燥藥 陰虛血不榮筋而痛者禁用 回祛風之劑目錄 8.獨活寄生湯 千金方 治風寒溼痺 獨活寄生艽防辛 芎歸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參草 冷風頑痺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耆續 湯名三痺古方珍 獨活 桑寄生 泰艽 防風 細辛 川芎(酒洗)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熟地 桂心 茯苓 杜仲(薑汁炒斷絲) 牛膝 人參 甘草等分 每服四錢 黃耆 續斷 名三痺湯 治風 寒 溼三痺 喻嘉言曰 此方用參 耆 四 物一派補藥 加艽 防勝風溼 桂心勝寒 細辛 獨活通腎氣 凡治三氣襲虛成痺者 宜準諸此 回祛風之劑目錄 9.消風散 消風 散熱 消風散內羌防荊 芎朴參苓陳草并 殭蠶蟬蛻藿香入 為末茶調或酒行 頭痛目昏項背急 頑麻癮疹服之清

40 人參 防風 茯苓 川芎 羌活 殭蠶 炒 蟬蛻 藿香各二兩 荊芥 厚朴 薑汁炒 陳皮 去白 甘 草 炙 各五錢 每服三錢 茶調下 瘡癬 酒下 羌 防 芎 荊治頭目項背之風 殭蠶 蟬蛻散咽膈皮膚之 風 藿香 厚朴去惡散滿 參 苓 甘 陳輔正調中 回祛風之劑目錄 10.川芎茶調散 局方 治頭目風熱 川芎茶調散荊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 正偏頭痛悉平康 方內若加殭蠶菊 菊花茶調用亦臧 薄荷三錢 川芎 荊芥各四錢 防風一錢半 細辛一錢 羌活 白芷 甘草(炙)各二錢 為末 每服三錢 茶調下 羌活治太陽頭痛 白芷治陽明頭痛 川芎治少陽 厥陰頭痛 細辛治少陰頭痛 防風為風藥卒徒 薄荷 荊芥 散風熱而清頭目 以風熱攻上 宜於升散 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也 加甘草以緩中 加茶調以清降 菊花茶調散 菊花清頭目 殭蠶去風痰 回祛風之劑目錄 11.青空膏 李東垣方 治風溼熱 青空芎草柴芩連 羌防升之入頂巔 為末茶調如膏服 正偏頭痛一時蠲 川芎五錢 甘草(炙)一兩半 柴胡七錢 黃芩(酒炒) 羌活 防風各一兩 每服三錢 風寒溼熱上攻頭腦則痛 頭兩旁屬少陽 偏頭痛屬少陽相火 芩 連苦寒 以羌 防 芎 柴升之 則能去溼熱於高巔之上矣 回祛風之劑目錄 12.人參荊芥散 婦寶方 治婦人血風勞 人參荊芥散熟地 防風柴枳芎歸比 酸棗鱉羚桂朮甘 血風勞作風虛治 血脈空疏 乃感風邪 寒熱盜汗 久漸成勞 人參 荊芥 熟地 柴胡 枳殼 棗仁(炒) 鱉甲(童便炙) 羚羊角 白朮各五分 防風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桂心各三分 加生薑煎 荊 防 柴 羚以疏風平木 地黃 鱉甲 以退熱滋陰 芎 歸 桂 枳以止痛調經 參 朮 炙草 棗仁以斂汗補虛 除煩進食 回祛風之劑目錄

41 十一 袪寒之劑 1.理中湯 張仲景方 治寒客中焦 理中湯主理中鄉 甘草人參朮黑薑 嘔利腹痛陰寒盛 或加附子總扶陽 張仲景曰 理中者理中焦白朮(土炒)二兩 人參 乾薑(泡) 甘草 炙 各一兩 治太陰厥逆 自利不渴 脈沈無 力 人參補氣益脾為君 白朮健脾燥溼為臣 甘草和中補土為佐 乾薑溫胃散寒為使 名附子理中湯 回祛寒之劑目錄 2.真武湯 張仲景方 治腹痛 悸眩 惕 真武湯壯腎中陽 茯苓朮芍附生薑 少陰腹痛有水氣 悸眩瞤愓保安康 附子(泡)一枚 白朮(炒)二兩 茯苓 白芍(炒) 生薑各三兩 中有水氣 故心悸頭眩 汗多亡陽 故肉瞤筋惕 瞤音純 勳貌 此釋疑誤 苓 朮補土利水 以療悸眩 薑 附回陽益火 以逐虛寒 芍藥斂陰和營 以止腹 痛 真武北方水神 腎中火足 水乃歸元 此方補腎之陽 壯火而利水 故名 回祛寒之劑目錄 3.四逆湯 張仲景方 治陰證厥逆 四逆湯中薑附草 三陰厥逆太陽沈 或益薑蔥參芍桔 通陽復脈力能任 附子(生用)一枚 乾薑一兩 甘草(炙)二兩 冷服 專治三陰厥逆 太陽初證 脈沈亦用之 任 音仁 面赤 格 陽於上者 加蔥白通陽 腹痛加芍藥和陰 咽痛加桔梗利咽 利止 脈不出 加人參補氣復脈 嘔吐加生薑以散 逆氣 回祛寒之劑目錄

42 4.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張仲景方 尿 音鳥 去聲 小便也 俗讀平聲非 治陰盛格陽 白通加尿豬膽汁 乾薑附子兼蔥白 熱因寒用妙義深 陰盛格陽厥無脈 附子(泡)一枚 乾薑一兩 蔥白四莖 此白通湯也 蔥白以通陽氣 薑 附以散陰寒 加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陰寒內甚 格陽於外 故厥逆無脈 純與熱藥 則寒氣格拒 不得達入 故於熱劑中加尿汁 寒藥以為引用 使 得入陰而回陽也 回祛寒之劑目錄 5.吳茱萸湯 張仲景方 治吐利 寒厥 吳茱萸湯人參棗 重用生薑溫胃好 陽明寒嘔少陰利 厥陰頭痛皆能保 太陽熱嘔忌用 下利 吳茱萸(泡)一升 人參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薑 茱 參 棗補土散寒 茱萸辛熱 能入厥陰 治肝氣上逆而致嘔利腹痛 回祛寒之劑目錄 6.益元湯 活人書方 治戴陽 煩躁 益元艾附與乾薑 麥味知連參草將 薑棗蔥煎入童便 內寒外熱名戴陽 附子(泡) 艾葉 乾薑 麥冬 五味子 知母 黃連 人參 甘草 艾葉辛熱 能回陽 冷服 戴陽證 此陰盛 格陽之證 面赤身熱 不煩而躁 但飲水不入口 為外熱內寒 此湯薑 附 加知 連 與白通加人尿 豬膽汁 同意 乃熱因寒藥為引用也 按內熱曰煩 為有根之火 外熱曰躁 為無根之火 故但躁不煩 及先躁後煩者 皆不治 回祛寒之劑目錄

43 7.回陽救急湯 陶節菴方 即四逆湯 治三陰寒逆 回陽救急用六君 桂附乾薑五味群 加麝三釐或膽汁 三陰寒厥見奇勳 附子(泡) 乾薑 肉桂 人參各五分 白朮 茯苓各一錢 半夏 陳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五味子九粒 加生薑煎 豬膽 薑 桂 附子袪其陰寒 六君溫補 助其陽氣 五味 人參以生其脈 加麝香者 以通其竅 加膽汁者 熱因寒用也 回祛寒之劑目錄 8.四神丸 治腎虛 脾瀉 四神故紙吳茱萸 肉蔻五味四般須 大棗百枚薑八兩 五更腎瀉火衰扶 破故紙(酒浸炒)四兩 吳茱萸(鹽水炒)一兩 肉豆蔻(麵裹煨)三兩 五味子(炒)三兩 大棗百枚 生薑八兩 同煎 棗爛去薑 搗棗肉為丸 臨臥 鹽湯下 若早服 不能敵一夜之陰寒也 由腎命火衰 不能生脾土故也 五更將 交陽分 陽虛不能健閉而泄瀉 不可專責脾胃也 故紙辛溫 能補相火以通君火 火盛乃能生土 肉蔻煖胃固腸 吳茱燥脾去溼 五味補腎濇精 生薑溫中 大棗補土 亦以防水也 回祛寒之劑目錄 9.厚朴溫中湯 治虛寒脹滿 厚朴溫中陳草苓 乾薑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薑治腹痛 虛寒脹滿用皆靈 厚朴 陳皮各一錢 甘草 茯苓 草豆蔻 木香各五分 乾薑三分 加生薑煎 乾薑 草蔻辛熱以散其寒 陳 皮 木香辛溫以調其氣 厚朴辛溫以散滿 茯苓甘淡以利溼 甘草甘平以和中 寒散氣行 痛脹自已矣 回祛寒之劑目錄 10.導氣湯 治寒疝

44 寒疝痛用導氣湯 川楝茴香與木香 吳茱煎以長流水 散寒通氣和小腸 小腸疝 亦名小腸氣 川楝四錢 木香二錢 茴香二錢 吳茱萸(湯泡)一錢 同煎 川楝苦寒 入肝舒筋 能導 小腸 膀胱之熱 從小水下行 為治疝君藥 茴香煖腎散寒 吳茱溫肝燥溼 木香行三焦通氣 回祛寒之劑目錄 11.疝氣方 朱丹溪方 治寒溼疝氣 疝氣方用荔枝核 梔子山查枳殼益 再入吳茱煖厥陰 長流水煎疝痛釋 荔枝雙結 狀類睪丸 能入肝腎 辟寒散滯 梔子瀉火利水 枳殼行氣破癥 山查散瘀磨積 睪音高 腎子也 疝 乃厥陰肝邪 非腎病 以肝脈絡陰器也 等分 或為末 空心服 回祛寒之劑目錄 12.橘核丸 濟生方 治頹疝 橘核丸中川楝桂 朴實延胡藻帶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 頹疝痛頑鹽酒吞 橘核 川楝子 海藻 海帶 昆布 桃仁各二兩 桂心 厚朴 枳實 延胡索 木通 木香各五錢 酒糊為丸 鹽湯或酒下 橘核 木香能入厥陰氣分而行氣 桃仁 延胡能入厥陰氣分而活血 川楝 木通能導小腸膀胱之 溼 官桂能袪肝腎之寒 厚朴 枳實行結水而破宿血 昆布 藻 帶寒行水而鹹軟堅 回祛寒之劑目錄

45 十二 清暑之劑 1.三物香薷飲 局方 散暑 和脾 三物香薷豆朴先 若云熱盛加黃連 或加苓草名五物 利濕袪暑木瓜宣 再加參耆與陳朮 兼治內傷十味全 二香合入香蘇飲 仍有藿薷香葛傳 香薷辛溫香散 能入脾肺 發越陽氣 以散蒸熱 厚朴除溼散滿 扁豆清暑和脾 名黃連香薷飲 活人書方 治 中暑熱盛 口渴心煩 茯苓 甘草 五物香薷飲 加木瓜 名六味香薷飲 木瓜 茯苓治溼盛 加人參 黃耆 陳皮 白朮 名十味香薷飲 二香散 五物香薷飲合香蘇飲 香附 紫蘇 陳皮 蒼朮 名二香散 治外感內傷 身熱頭痛 霍薷湯 香葛湯 三物香薷飲 合藿香正氣散 名藿薷湯 治伏暑吐瀉 三物香薷飲加葛根 名香葛 湯 治暑月傷風 回清暑之劑目錄 2.清暑益氣湯 李東垣方 補肺 生津 燥溼 清熱 清暑益氣參草耆 當歸麥味青陳皮 麴柏葛根蒼白朮 升麻澤瀉棗薑隨 人參 黃耆 甘草(炙) 當歸(酒洗) 麥冬 五味子 青皮(麩炒) 陳皮(留白) 神麴(炒) 黃柏(酒炒 葛根 蒼 朮 白朮(土炒) 升麻 澤瀉 加生薑 大棗煎 熱傷氣 參 耆補氣斂汗 溼傷脾 二朮燥溼強脾 火旺則金 病而水衰 故用麥味保肺生津 黃柏瀉火滋水 青皮理氣而破滯 當歸養血而和陰 麴 草和中而消食 升 葛 以升清 澤瀉以降濁也 回清暑之劑目錄

46 3.縮脾飲 溫脾 消暑 縮脾飲用清暑氣 砂仁草果烏梅暨 甘草葛根扁豆加 吐瀉煩渴溫脾胃 古人治暑多用溫 暑為陰證此所謂 大順杏仁薑桂甘 散寒燥濕斯為貴 砂仁 草果(煨) 烏梅 甘草(炙)各四兩 扁豆(炒研) 葛根各二兩 暑必兼溼 而溼屬脾土 故用砂仁 草果 利氣溫脾 扁豆解暑滲溼 葛根升陽生津 甘草補土和中 烏梅清熱止渴 如香薷飲 大順散之類 張潔古曰 中熱為陽證 為有餘 中暑為陰證 為不足 經曰 脈虛身熱 得之傷暑 大順散 先將甘草 白沙炒 次入 乾薑 杏仁炒 合肉桂為末 每服二錢 吳鶴皋曰 此非治暑 乃治暑月飲冷受傷之脾胃耳 回清暑之劑目錄 4.生脈散 保肺 清心 生脈麥味與人參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氣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脈絕急煎斟 人參五分 麥冬八分 五味子九粒 人參大補肺氣 麥冬甘寒潤肺 五味酸收斂肺 並能瀉火生津 蓋心主脈 肺朝百脈 補肺清心 則氣充而脈復 將死 脈絕者 服之能令復生 夏月火旺爍金 尤宜服之 回清暑之劑目錄 5.六一散 保肺 復脈 六一滑石同甘草 解肌行水兼清燥 統治表裏及三焦 熱渴暑煩瀉痢保 益元碧玉與雞蘇 砂黛薄荷加之好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燈心湯下 亦有用薑湯下者 滑石氣輕解肌 質重瀉火 滑能利竅 淡能行水 故能通 治上下表裏之溼熱 甘草瀉火和中 又以暖滑石之寒滑也 益元散 碧玉散 蘇雞散 前方加辰砂 名益元散 取其清心 加青黛 名碧玉散 取其涼肝 加薄荷 名雞蘇散 取其散肺也 回清暑之劑目錄

47 十三 利濕之劑 1.五苓散 張仲景方 行水總劑 五苓散治太陽府 白朮澤瀉豬茯苓 膀胱化氣添官桂 利便消暑煩渴清 除桂名為四苓散 無寒但渴服之靈 豬苓湯除桂與朮 加入阿膠滑石停 此為利濕兼瀉熱 疸黃便閉渴嘔寧 太陽經熱傳入膀胱府者 用之 豬苓 茯苓 白朮(炒)各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錢 官桂半兩 每服三錢 二苓甘 淡利水 澤瀉甘鹹瀉水 能入肺腎而通膀胱 導水以泄火邪 加白朮者 補土所以制水 加官桂者 氣化乃能出 也 經曰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溼勝則氣不得施化 故渴 利其溼 則渴自止 張仲 景方 豬苓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各一兩 滑石瀉火解肌 最能行水 吳鶴皋曰 以諸藥過燥 故加阿膠 以存津液 小便 五苓治溼勝 豬苓兼治熱勝 回利濕之劑目錄 2.小半夏加茯苓湯 張仲景方 行水 消痞 小半夏加茯苓湯 行水散痞有生薑 加桂除夏治悸厥 茯苓甘草湯名彰 半夏一升 茯苓三兩 生薑半斤 除茯苓 名小半夏湯 加桂枝 甘草 除半夏 名茯苓甘草湯 張仲景方 治 傷寒水氣乘心 厥而心下悸者 先治其水 卻治其厥 火因水而下行 則眩悸止而痞滿消矣 回利濕之劑目錄 3.腎著湯 金匱方 治濕傷腰腎 腎著湯內用乾薑 茯苓甘草白朮襄 傷濕身痛與腰冷 亦名甘薑苓朮湯 黃耆防己除薑茯 朮甘薑棗共煎嘗 此治風水與諸濕 身重汗出服之良

48 乾薑(泡) 茯苓各四兩 甘草(炙) 白朮(炒)各二兩 數藥行水補土 此溼邪在經 而未入府藏者 黃耆防己湯 金匱方 黃耆 防己各一兩 白朮七錢半 甘草(炙)五錢 加生薑 大棗煎 防己大辛苦寒 通行十二經 開竅 行水 黃耆生用達表 白朮燥溼強脾 並能止汗 加甘草者 益土所以制水 又以緩防己之峻急也 回利濕之劑目錄 4.舟車丸 劉河間方 治燥實陽水 舟車牽牛及大黃 遂戟芫花又木香 青皮橘皮加輕粉 燥實陽水卻相當 口渴面赤氣粗 便秘而腫脹者 為陽水 黑牽牛(炒)四兩 大黃(酒浸)二兩 甘遂(麵裹煨) 芫花(醋炒) 大戟(麵 裹煨) 青皮(炒) 橘紅各一兩 木香五錢 輕粉一錢 水和為丸 牽牛 大黃 遂 戟 芫花行水厲藥 木香 青 陳以行氣 少加輕粉以透經絡 然非實證不可輕投 回利濕之劑目錄 5.疏鑿飲 治陽水 疏鑿檳榔及商陸 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瀉木通 煎益薑皮陽水服 檳榔 商陸 茯苓皮 大腹皮 椒目 赤小豆 秦艽 羌活 澤瀉 木通 等分 加生薑皮 大棗煎 艽 羌 散溼上升 通 瀉瀉溼下降 苓 腹 薑皮行水於皮膚 椒 豆 商 檳攻水於腹裏 亦上下表裏分消之意 回利濕之劑目錄 6.實脾飲 嚴用和方 治虛寒陰水 實脾苓朮與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薑兼厚朴 虛寒陰水效堪誇 便利不渴而腫脹者 為陰水 茯苓 白朮(土炒) 木瓜 甘草 木香 大腹皮 草豆蔻(煨) 附子(泡) 黑薑 厚 朴(炒) 加生薑 大棗煎 脾虛 補以苓 朮 甘草 脾寒 溫以蔻 附 黑薑 脾溼 利以茯苓 大腹 脾滯 導以厚朴 木香 又土之不足 由於木之有餘 木瓜 木香皆能平肝瀉木 使木不剋土而脾和 則土能制水而脾 實矣 經曰 溼勝則地泥 實土正所以制水也 回利濕之劑目錄

49 7.五皮飲 澹寮方 治脾虛膚腫 五皮飲用五般皮 陳茯薑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 脾虛膚脹此方司 陳皮 茯苓皮 生薑皮 桑白皮 大腹皮 五加皮 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 故水腫 半身以上宜汗 半身以下宜 利小便 此方於瀉水之中 仍寓調補之意 皆用皮者 水溢皮膚 以皮行皮也 回利濕之劑目錄 8.羌活勝溼湯 局方 治溼氣在表 羌活勝濕羌獨芎 甘蔓蒿本與防風 濕氣在表頭腰重 發汗升陽有異功 風能勝濕升能降 不與行水滲濕同 若除獨活芎蔓草 除濕升麻蒼朮充 頭 腰重痛 氣升則水自降 溼氣在表宜汗 又風能勝溼 故用風藥上升 使溼從汗散 羌活 獨活各一錢 川 芎 甘草(炙) 蒿本 防風各五分 蔓荊子三分 如有寒溼 加附子 防己 除獨活 川芎 蔓荊 甘草 加升麻 蒼朮 名羌活除溼 治風溼身痛 回利濕之劑目錄 9.大橘皮湯 治水腫 泄瀉 大橘皮湯治濕熱 五苓六一二方綴 陳皮木香檳榔增 能消水腫及瀉泄 用五苓散 赤茯苓一錢 豬苓 澤瀉 白朮 桂各五分 用六一散 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 加陳皮一錢半 木香 檳榔各三分 每服五錢 加生薑煎 小水併入大腸 致小便不利 而大便泄瀉 二散皆行水瀉熱之藥 加檳榔 峻下 陳皮 木香理氣 以利小便而實大便也 水腫亦溼熱為病 故皆治之 回利濕之劑目錄

50 10.茵陳蒿湯 張仲景方 治黃疸 茵陳蒿湯治疸黃 陰陽寒熱細推詳 陽黃大黃梔子入 陰黃附子與乾薑 亦有不用茵陳者 仲景柏皮梔子湯 瘀熱在裏 口渴便閉 身如橘色 脈沉實者 為陽黃 茵陳六兩 大黃(酒浸)二兩 梔子十四枚 茵陳發汗利水 能泄太陰 陽明之溼熱 梔子導溼熱出小便 大黃導溼熱出大便 以茵陳為主 如寒溼陰黃 色暗便溏者 除梔 子 大黃 加乾薑 附子以燥溼散寒 黃柏二兩 梔子十五枚 甘草一兩 按陽黃 胃有瘀熱者宜下之 如發熱 者 則勢外出而不內入 不必汗下 惟用梔子 黃柏清熱利溼以和解之 若小便利 色白無熱者 張仲景作虛勞 治 用小建中湯 回利濕之劑目錄 11.八正散 局方 治淋痛 尿血 八正木通與車前 萹蓄大黃滑石研 草梢瞿麥兼梔子 煎加燈草痛淋蠲 甘草梢 一方有木香 治溼熱下注 口渴咽乾 淋痛尿血 小便急滿 木通 燈草 瞿麥降心火入小腸 車前 清肝火入膀胱 梔子瀉三焦鬱火 大黃 滑石瀉火利竅之捷藥 萹蓄利便通淋 草梢入莖止痛 雖治下焦而不專 於治下 必三焦通利 水乃下行也 回利濕之劑目錄 12.萆薢分清飲 治遺精 白濁 萆薢分清石菖蒲 草梢烏藥益智俱 或益茯苓鹽煎服 通心固腎濁精驅 縮泉益智同烏藥 山藥糊丸便數需 甘草梢 甘草梢減半 餘藥等分 加鹽少許 遺精白濁 萆薢能泄厥陰 陽明溼熱 去濁分清 烏藥疏逆氣而 止便數 益智固脾胃而開鬱結 石菖蒲開九竅而通心 甘草梢達腎莖而止痛 使溼熱去而心腎通 則氣化行而淋 濁止矣 此以疏泄為禁止者也 縮泉丸 等分 山藥為糊丸 鹽湯下 治便數遺尿

51 回利濕之劑目錄 13.當歸拈痛湯 李東垣方 治腳氣 瘡傷 當歸拈痛羌防升 豬澤茵陳芩葛朋 二朮苦參知母草 瘡瘍濕熱服皆應 當歸(酒洗) 羌活 防風 升麻 豬苓 澤瀉 茵陳 黃芩(酒炒) 葛根 蒼朮 白朮(土炒) 苦參 知母(並酒炒) 甘草(炙) 羌活通關節 防風散留溼 苦參 黃芩 茵陳 知母以泄溼熱 當歸以和氣血 升 葛助陽而升清 苓 瀉瀉溼而降濁 參 甘 二朮補正固中 使苦寒不傷胃 疏泄不損氣也 劉宗厚曰 此方東垣本治溼熱腳氣 後人用治諸瘡甚驗 回利濕之劑目錄

52 十四 潤燥之劑 1.炙甘草湯 張仲景方 一名復脈湯 治虛勞 肺痿 炙甘草湯參薑桂 麥冬生地大麻仁 大棗阿膠加酒服 虛勞肺痿效如神 甘草(炙) 人參 生薑 桂枝各三兩 阿膠(蛤粉炒)二兩 生地一斤 麥冬 麻仁(碾)各半升 大棗十二枚 水 酒各半煎 張仲景治傷寒 脈結代 心動悸 及肺痿喘多 千金翼用治虛勞 寶鑑用治呃逆 外臺用治肺痿 參 草 麥冬益氣復脈 阿膠 生地補血養陰 棗 麻潤滑 以緩脾胃 薑 桂辛溫 以散餘邪 回潤燥之劑目錄 2.滋燥養榮湯 滋燥養榮兩地黃 芩甘歸芍及艽防 爪枯膚燥兼風秘 火爍金傷血液亡 秦艽 防風風藥潤劑 當歸(酒洗)二錢 生地 熟地 白芍(炒) 黃芩(酒炒) 秦艽各一錢 防風 甘草各五分 回潤燥之劑目錄 3.活血潤燥生津飲 活血潤燥生津飲 二冬熟地兼括樓 桃仁紅花及歸芍 利秘通幽善澤枯 熟地 當歸 白芍各一錢 天冬 麥冬 括樓各八分 桃仁(研) 紅花各五分 回潤燥之劑目錄 4.韭汁牛乳飲 朱丹溪方 治反胃噎膈 韭汁牛乳反胃滋 養榮散瘀潤腸奇

53 五汁安中薑梨藕 三般加入用隨宜 五汁安中飲 張任侯方 牛乳半斤 韭菜汁少許 滾湯頓服 名韭汁牛乳飲 牛乳六分 韭汁 薑汁 藕汁 梨 汁各一分 和服 名五汁安中飲 並治噎膈 反胃噎膈 由火盛血枯 或有瘀血 寒痰阻滯胃口 故食入反出 也 牛乳潤燥養血為君 韭汁 藕汁消瘀益胃 薑汁溫胃散痰 梨汁消痰降火 聽審證用之 或加陳酒亦佳 以 酒乃米汁也 回潤燥之劑目錄 5.潤腸丸 李東垣方 治風秘 血秘 潤腸丸用歸尾羌 桃仁麻仁及大黃 或加艽防皁角子 風秘血秘善通腸 歸尾 羌活 大黃各五錢 桃仁 大麻仁各一兩 蜜丸 歸尾 桃仁潤燥活血 羌活散火搜風 大黃破結通幽 麻仁滑腸利竅 風溼加秦艽 防風 皁角子(燒存性 研) 皁子得溼則滑 善通便祕 艽 防治風 風燥 血燥致 大便秘 回潤燥之劑目錄 6.通幽湯 李東垣方 治噎塞 便閉 通幽湯中二地俱 桃仁紅花歸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濁 噎塞便閉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黃者 當歸潤腸湯名殊 清陽不升 則陰濁不降 故大便不通 生地 熟地各五分 桃仁(研) 紅花 當歸身 甘草(炙) 升麻各一錢 上 藥皆潤燥通腸 回潤燥之劑目錄 7.搜風順氣丸 治風秘腸風 搜風順氣大黃蒸 郁李麻仁山藥增 防獨車前及檳枳 菟絲牛膝山茱仍 中風風秘及氣秘 腸風下血總堪憑

54 大黃(九蒸九晒)五兩 大麻仁 郁李仁(去皮) 山藥(酒蒸) 車前子 牛膝(酒蒸) 山茱萸肉各三兩 菟絲子(酒浸) 防風 獨活 檳榔 枳殼(麩炒)各一兩 蜜丸 防 獨潤腎搜風 檳 枳順氣破滯 大黃經蒸晒則性稍和緩 同 二仁滑利潤燥通幽 牛膝 車前下行利水 加山藥 山茱 菟絲固本益陽 不使過於攻散也 回潤燥之劑目錄 8.消渴方 朱丹溪方 治胃熱 消渴 消渴方中花粉連 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薑蜜為膏服 瀉火生津益血痊 生地 花粉 黃連碾末 諸汁調服 薑汁 黃連瀉心火 生地滋腎水 藕汁益胃 花粉生津 牛乳潤燥益血 回潤燥之劑目錄 9.白茯苓丸 治腎消 白茯苓丸治腎消 花粉黃連萆薢調 二參熟地覆盆子 石斛蛇床膍胵要 膍胵 音皮鴟 雞肫皮也 茯苓 花粉 黃連 萆薢 人參 玄參 熟地黃 覆盆子各一兩 石斛 蛇床子各七 錢半 雞肫皮(微炒)三十具 蜜丸 磁石湯下 黃連降心火 石斛平胃熱 熟地 玄參生腎水 覆盆 蛇床固腎 精 人參補氣 花粉生津 茯苓交心腎 萆薢利溼熱 膍胵治膈消 磁石色黑屬水 假之入腎也 回潤燥之劑目錄 10.豬腎薺苨湯 千金方 解毒 治腎消 豬腎薺苨參茯神 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 強中消渴此方珍 下消之證 莖長興盛 不交精出 名強中 緣服邪術熱藥而毒盛也 豬腎一具 大豆一升 薺苨 人參 石膏各 三兩 磁石(綿裹) 茯神 知母 黃芩 葛根 甘草 花粉各二兩 先煮豆 腎 去滓 以藥分三服 知 芩 石膏以瀉邪火 人參 甘草以固正氣 葛根 花粉以生津 薺苨 黑豆最能解毒 磁石 豬腎引之入腎也 回潤燥之劑目錄 11.地黃飲子 易簡方 治消渴 煩躁

55 地黃飲子參耆草 二地二冬枇斛參 澤瀉枳實疏二府 躁煩消渴血枯含 人參 黃耆 甘草(炙)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 枇杷葉(蜜炙) 石斛 澤瀉 枳實(麩炒) 每服三錢 參 耆 甘草以補其氣 氣能生水 二地 二冬以潤其燥 潤能益血 石斛平胃 枇杷補氣 澤瀉瀉膀胱之火 枳實 宣大腸之滯 使二府清 則心肺二藏之氣得以下降 而渴自止 回潤燥之劑目錄 12.酥蜜膏酒 千金方 治氣上聲嘶 酥蜜膏酒用飴糖 二汁百部及生薑 杏棗補脾兼潤肺 聲嘶氣憊酒溫嘗 酥蜜 飴糖 棗肉 杏仁(細研) 百部汁 生薑汁 共煎一炊久 如膏 溫酒細細煎服之 回潤燥之劑目錄 13.清燥湯 李東垣方 治燥金受濕熱之邪 清燥二朮與黃耆 參苓連柏草陳皮 豬澤升柴五味麴 麥冬歸地痿方推 治肺金受溼熱之邪 痿躄喘促 口乾便赤 黃耆一錢半 蒼朮(炒)一錢 白朮(炒) 陳皮 澤瀉各五分 人參 茯 苓 升麻各三分 當歸(酒洗) 生地 麥冬 甘草(炙) 神麴(炒) 黃柏(酒炒) 豬苓各二分 柴胡 黃連(炒)各一 分 五味子九粒 煎 肺為辛金主氣 大腸為庚金主津 燥金受溼熱之邪 則寒水生化之源絕 而痿躄喘渴諸 證作矣 參 耆 苓 朮 陳 草補土以生金 麥 味保金而生水 連 柏 歸 地瀉火滋陰 豬 澤 升 柴 升清降濁 則燥金肅清 水出高原 而諸病平矣 此方不盡潤藥 因有清燥二字 故附記於此 然李東垣所云清 燥者 蓋指肺與大腸為燥金也 回潤燥之劑目錄

56 十五 瀉火之劑 1.黃連解毒湯 毒 即火熱也 治三焦實熱 黃連解毒湯四味 黃柏黃芩梔子備 躁狂大熱嘔不眠 吐衄斑黃均可使 若云三黃石膏湯 再加麻黃及淡豉 此為傷寒溫毒盛 三焦表裏相兼治 梔子金花加大黃 潤腸瀉熱真堪倚 等分 吐血 音女六切 鼻血 見表裏門 梔子金花丸 黃芩 黃柏 黃連 梔子 大黃 水丸 回瀉火之劑目錄 2.附子瀉心湯 張仲景方 治傷寒痞滿 附子瀉心用三黃 寒加熱藥以維陽 痞乃熱邪寒藥治 惡寒加附始相當 大黃附子湯同意 溫藥下之妙異常 黃芩 黃連各一兩 大黃二兩 附子(泡)一枚 恐三黃重損其陽 故加附子 傷寒痞滿 從外之內 滿在胸而不在 胃 多屬熱邪 故宜苦瀉 若雜病之痞 從內之外 又宜辛散 經曰 心下痞 按之軟 關脈浮者 大黃黃連瀉 心湯 心下痞而復惡寒 汗出者 附子瀉心湯 大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泡)一枚 金匱 陽中有陰 宜以溫藥下 其寒 後人罕識其旨 回瀉火之劑目錄 3.半夏瀉心湯 張仲景方 治誤下虛痞 半夏瀉心黃連芩 乾薑甘草與人參 大棗和之治虛痞 法在降陽而和陰

57 半夏半斤 黃連一兩 乾薑 黃芩 甘草(炙) 人參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治傷寒下之早 胸滿而不痛者為痞 身 寒而嘔 飲食不下 非柴胡證 凡用瀉心者 多屬誤下 非傳經熱邪 否而不泰為痞 瀉心者必以苦 故用芩 連 散痞者必以辛 故用薑 夏 欲交陰陽 通上下者 必和其中 故用參 甘 大棗 回瀉火之劑目錄 4.白虎湯 張仲景方 治肺胃實熱 白虎湯用石膏煨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參者 躁煩熱渴舌生胎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名人參白虎湯 白虎西方金神 此方清肺金而瀉胃火 故名 然必 實熱 方可用之 或有血虛身熱 脾虛發熱 及陰盛格陽 類白虎湯證 誤投之 不可救也 按白虎證 脈洪大 有力 類白虎證 脈大而虛 以此辨之 又當觀小便 赤者為內熱 白者為內寒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5.竹葉石膏湯 張仲景方 治肺胃虛熱 竹葉石膏湯人參 麥冬半夏與同林 甘草生薑兼粳米 暑煩熱渴脈虛尋 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 人參三兩 甘草(炙)二兩 麥冬一升 半夏 粳米各半升 加生薑煎 治傷寒解後 嘔渴少 氣 竹葉 石膏之辛寒 以散餘熱 參 甘 粳 麥之甘平 以補虛生津 薑 夏之辛溫 以豁痰止嘔 回瀉火之劑目錄 6.升陽散火湯 李東垣方 治火鬱 升陽散火葛升柴 羌獨防風參芍儕 生炙二草加薑棗 陽經火鬱發之佳 柴胡八錢 葛根 升麻 羌活 獨活 人參 白芍各五錢 防風二錢半 炙甘草三錢 生甘草二錢 每服五錢 加生薑 大棗煎 火發多在肝膽二經 以木盛能生火 而二經俱挾相火 故以柴胡散肝火為君 羌 防以發太 陽之火 升 葛以發陽明之火 獨活以發少陰之火 加甘草者 補土以泄火 加白芍者 瀉肝而益脾 且令散中 有補 發中有收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58 7.涼膈散 局方 治膈上實熱 涼膈硝黃梔子翹 黃芩甘草薄荷饒 竹葉蜜煎療膈上 中焦燥實服之消 葉生竹上 故治上焦 連翹四兩 大黃(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兩 梔子(炒黑) 黃芩(酒炒) 薄荷各一兩 為 末 每服三錢 加竹葉 生蜜煎 連翹 薄荷 竹葉升散於上 梔 芩 硝 黃以推瀉於下 使上升下行 而膈 自清矣 加甘草 生蜜者 病在膈 甘以緩之也 潘思敬曰 仲景調胃承氣湯 後人加味 一變而為涼膈散 再 變而為防風通聖散 回瀉火之劑目錄 8.清心蓮子飲 局方 瀉心火 治消渴 崩淋 清心蓮子石蓮參 地骨柴胡赤苓芩 耆草麥冬車前子 躁煩消渴及崩淋 石蓮 人參 柴胡 赤茯苓 黃耆各三錢 黃芩(酒炒) 地骨皮 麥冬 車前子 甘草(炙)各二錢 參 耆 甘 草補虛瀉火 柴胡 地骨退熱平肝 黃芩 麥冬清上焦熱 赤茯 車前利下部溼 中以石蓮交其心 腎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9.甘露飲 局方 治胃中溼熱 甘露兩地與茵陳 芩枳枇杷石斛倫 甘草二冬平胃熱 桂苓犀角可加均 生地 熟地 黃芩 枳殼 枇杷葉 天冬 麥冬 等分 煎 二地 二冬 甘草 石斛平脾腎之虛熱 清而兼 補 黃芩 茵陳折熱而去溼 枳殼 枇杷抑氣而降火 加茯苓 肉桂 名桂苓甘露飲 本事方加犀角 通治胃中 溼熱 口瘡吐衄 回瀉火之劑目錄 10.清胃散 李東垣方 治胃火牙痛

59 清胃散用升麻連 當歸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熱 口瘡吐衄及牙宣 黃連 口血 鼻血 齒齦出血 黃連瀉心火 亦瀉脾火 丹皮 生地平血熱 當歸引血歸經 石膏瀉陽明之火 升麻升陽明之清陽 昂按 古人治血 多用升麻 然上升之藥 終不可輕施 回瀉火之劑目錄 11.瀉黃散 治胃熱 口瘡 瀉黃甘草與防風 石膏梔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調和服 胃熱口瘡並見功 防風四兩 甘草二兩 黑梔子一兩 藿香七錢 石膏五錢 梔子 石膏瀉肺胃之火 藿香辟惡調中 甘草補脾 瀉熱 重用防風者 能發脾中伏火 又能于土中瀉木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12.錢乙瀉黃散 治脾胃鬱火 錢乙瀉黃升防芷 芩夏石斛同甘枳 亦治胃熱及口瘡 火鬱發之斯為美 升麻 防風 白芷各一錢半 黃芩 枳殼 半夏 石斛各一錢 甘草七分 升 防 白芷以散胃火 芩 夏 枳殼以清熱開鬱 石斛 甘草以平胃調中 回瀉火之劑目錄 13.瀉白散 錢乙方 治肺火 瀉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 參茯知芩皆可入 肺炎喘嗽此方施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一百粒 桑皮瀉肺火 地骨退虛熱 甘草補土生金 粳米和中清肺 李時珍曰 此瀉肺諸方之準繩也 人參 茯苓 知母 黃芩 聽證加減 名加減瀉白散 回瀉火之劑目錄

60 14.瀉青丸 錢乙方 治肝火 瀉青丸用龍膽梔 下行瀉火大黃資 羌防升上芎歸潤 火鬱肝經用此宜 龍膽草 黑梔子 大黃(酒蒸) 羌活 防風 川芎 當歸(酒洗)等分 蜜丸 竹葉湯下 羌 防引火上升 梔 膽 大黃抑火下降 芎 歸養肝血而潤肝燥 回瀉火之劑目錄 15.龍膽瀉肝湯 局方 治肝經溼熱 龍膽瀉肝梔芩柴 生地車前澤瀉偕 木通甘草當歸合 肝經濕熱力能排 龍膽草(酒炒) 梔子(酒炒) 黃芩(酒炒) 生地(酒炒) 柴胡 車前子 澤瀉 木通 當歸 甘草(生用) 龍膽 柴胡瀉肝膽之火 黃芩 梔子瀉肺與三焦之熱以佐之 澤瀉瀉腎經之溼 木通 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溼以佐之 歸 地養血補肝 甘草緩中益胃 不令苦寒過于泄下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16.當歸龍薈丸 宣明方 治肝火 當歸龍薈用四黃 龍膽蘆薈木麝香 黑梔青黛薑湯下 一切肝火盡能攘 當歸(酒洗) 龍膽草(酒洗) 梔子(炒黑) 黃連(酒炒) 黃柏(酒炒) 黃芩(酒炒)各一兩 大黃(酒浸) 青黛(水飛) 蘆薈各五錢 木香二錢 麝香五分 蜜丸 淡薑湯下 肝木為生火之原 諸經之火 因之而起 故以青黛 龍 膽入肝經而直折之 而以大黃 芩 連 梔 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 蘆薈大苦大寒 氣燥入肝 恐諸藥過于寒 瀉 故用當歸養血補肝 用薑湯辛溫為引 加木 麝者 其行氣通竅也 然非實熱 不可輕投 回瀉火之劑目錄 17.左金丸 朱丹溪方 治肝火 左金茱連六一丸 肝經火鬱吐吞酸

61 再加芍藥名戊己 熱瀉熱痢服之安 連附六一治胃痛 寒因熱用理一般 黃連(薑汁炒)六兩 吳茱萸(鹽湯泡)一兩 亦名茱連丸 肝實則作痛或嘔酸 心為肝子 故用黃連瀉心清火 使 火不剋金 則金能制木而肝平矣 吳茱能入厥陰 行氣解鬱 又能引熱下行 故以為反佐 寒者正治 熱者反治 使之相濟以立功也 左金者 使肺右之金得行于左 而平肝也 戊己丸 戊為胃土 己為脾土 加芍藥伐肝安脾 使木不剋土 連附六一湯 黃連六兩 附子一兩 亦反佐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18.導赤散 錢乙方 治心 小腸火 導赤生地與木通 草梢竹葉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腸火 引熱同歸小便中 甘草梢 等分 煎 生地涼心血 竹葉清心氣 木通瀉心火 入小腸 草梢達腎莖而止痛 回瀉火之劑目錄 19.清骨散 治骨蒸 勞熱 清骨散用銀柴胡 胡連秦艽鱉甲符 地骨青蒿知母草 骨蒸勞熱保無虞 銀柴胡一錢半 胡黃連 秦艽 鱉甲(童便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地骨 胡連 知母 以平內熱 柴胡 青蒿 秦艽以散表邪 鱉甲引諸藥入骨而補陰 甘草和諸藥而瀉火 回瀉火之劑目錄 20.普濟消毒飲 李東垣方 治大頭天行 普濟消毒芩連鼠 玄參甘桔藍根侶 升柴馬勃連翹陳 殭蠶薄荷為末咀 或加人參及大黃 大頭天行力能禦

62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五錢 玄參 甘草(生用) 桔梗 柴胡 陳皮(去白)各二錢 鼠黏子 板藍根 馬勃 連 翹 薄荷各一錢 殭蠶 升麻各七分 末服或蜜丸噙化 虛者加人參 便秘加大黃 大頭天行 親戚不相訪問 染者多不救 原文曰 芩 連瀉心肺之熱為君 玄參 陳皮 甘草瀉火補肺為臣 連翹 薄荷 鼠黏 藍根 殭蠶 馬勃散腫消毒定喘為佐 升麻 柴胡升陽明 少陽二經之陽 桔梗為舟楫 不令下行 為載也 李東垣曰 此邪熱客心 肺之間 上攻頭面為腫 以承氣瀉之 是為誅伏無過 遂處此方 全活甚眾 回瀉火之劑目錄 21.清震湯 劉河間方 治雷頭風 清震湯治雷頭風 升麻蒼朮兩般充 荷葉一枚升胃氣 邪從上散不傳中 局方名升麻湯 頭面腫痛疙瘩 名雷頭風 一云頭如雷鳴 李東垣曰 邪在三陽 不可過用寒藥重劑 誅伐無過 處清震湯 升陽解毒 蓋取震為雷之義 回瀉火之劑目錄 22.桔梗湯 濟生方 治肺癰 欬吐膿血 桔梗湯中用防己 桑皮貝母括樓子 甘枳當歸薏杏仁 黃耆百合薑煎此 肺癰吐膿或咽乾 便秘大黃可加使 桔梗 防已 括樓 貝母 當歸 枳殼 薏苡仁 桑皮各五分 黃耆七分 杏仁 百合 甘草各三分 加生薑煎 一方有人參 無枳殼 黃耆補肺氣 杏仁 薏仁 桑皮 百合補肺清火 括樓 貝母潤肺除痰 甘桔開提氣血 利膈散寒 防己散腫除風 瀉溼清熱 當歸以和其血 枳殼以利其氣 回瀉火之劑目錄 23.清咽太平丸 治肺火 咯血 清咽太平薄荷芎 柿霜甘桔及防風 犀角蜜丸治膈熱 早間咯血頰常紅 兩頰 肺肝之部 早間寅卯 木旺之時 木盛生火 來剋肺金 薄荷十兩 川芎 柿霜 甘草 防風 犀角各二 兩 桔梗三兩 蜜丸 川芎血中氣藥 散瘀升清 防風血藥之使 搜肝瀉肺 薄荷理血散熱 清咽除蒸 犀角 涼心清肝 柿霜生津潤肺 甘草緩炎上之火勢 桔梗載諸藥而上浮

63 回瀉火之劑目錄 24.消斑青黛飲 陶節菴方 治胃熱發斑 消斑青黛梔連犀 知母玄參生地齊 石膏柴胡人參草 便實參去大黃躋 薑棗煎加一匙醋 陽邪裏實此方稽 甘草 去人參 加大黃 發斑雖由胃熱 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 青黛 黃連清肝火 梔子清心肺之火 玄參 知 母 生地清腎火 犀角 石膏清胃火 引以柴胡使達肌表 使以薑 棗以和營衛 熱毒入裏 亦由胃虛 故以人 參 甘草益胃 加醋者 酸以收之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25.辛夷散 嚴用和方 治肺熱 鼻瘜 辛夷散裏蒿防風 白芷升麻與木通 芎細甘草茶調服 鼻生瘜肉此方攻 蒿本川芎 細辛 肺經溼熱 上蒸於腦 入鼻而生瘜肉 猶溼地得熱而生芝菌也 諸藥等分 末服三錢 辛夷 升麻 白芷能引胃中清陽 上行頭腦 防風 蒿本能入巔頂 燥熱袪風 細辛散熱通竅 川芎散鬱疏肝 木通 茶清瀉火下行 甘草甘平 緩其辛散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26.蒼耳散 陳無擇方 治風熱 鼻淵 蒼耳散中用薄荷 辛夷白芷四般和 蔥茶調服疏肝肺 清升濁降鼻淵瘥 蒼耳子(炒)二錢半 薄荷 辛夷各五錢 白芷一兩 末服 凡頭面之疾 皆由清陽不升 濁陰逆上所致 濁氣上 爍于腦 則鼻流濁涕為淵 數藥升陽通竅 除溼散風 故治之也 回瀉火之劑目錄

64 27.妙香散 王荊公方 治驚悸 夢遺 妙香山藥與參耆 甘桔二茯遠志隨 少佐辰砂木香麝 驚悸鬱結夢中遺 山藥(薑汁炒)二兩 人參 黃耆(蜜炙) 茯苓 茯神 遠志(炒)各一兩 桔梗 甘草各三錢 辰砂二錢 木香二錢 半 麝香一錢 為末 每服二錢 酒下 山藥固精 參 耆補氣 遠志 二茯清心寧神 桔梗 木香疏肝清肺 砂 麝鎮心散鬱辟邪 甘草補中 協和諸藥 使精 氣 神相依 邪火自退 不用固濇之藥 為洩遺良劑 以其 安神利氣 故亦治驚悸鬱結 回瀉火之劑目錄

65 十六 除痰之劑 1.二陳湯 局方 治一切痰飲 二陳湯用半夏陳 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氣調中兼去濕 一切痰飲此為珍 導痰湯內加星枳 頑痰膠固力能馴 若加竹茹與枳實 湯名溫膽可寧神 潤下丸僅陳皮草 利氣袪痰妙絕倫 半夏(薑製)二錢 陳皮(去白) 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生薑煎 陳皮利氣 甘草和中 苓 夏除溼 氣順溼除 痰飲自散 加膽星以助半夏 加枳實以成衝牆倒壁之功 二陳湯加竹茹 枳實 名溫膽湯 治膽虛不眠 朱丹溪 方 陳皮(去白 鹽五錢 水浸洗)八兩 甘草(蜜炙)二兩 蒸餅糊丸 淡薑湯下 或將陳皮 鹽水煮晒 同甘草為 末 名二賢散 不可多服 恐損元氣 回除痰之劑目錄 2.滌痰湯 嚴用和方 治中風痰證 滌痰湯用半夏星 甘草橘紅參茯苓 竹茹菖蒲兼枳實 痰迷舌強服之醒 治中風 痰迷心竅 舌強不能言 半夏(薑製) 膽星各二錢半 橘紅 枳實 茯苓各二錢 人參 菖蒲各一錢 竹 茹七分 甘草五分 加生薑煎 此即導痰湯 加人參扶正 菖蒲開竅 竹茹清金 回除痰之劑目錄 3.青州白丸 治風痰 驚痰 青州白丸星夏并 白附川烏俱用生 晒露糊丸薑薄引 風痰癱瘓小兒驚

66 半夏(水浸去衣)七兩 南星 白附子各二兩 川烏(去皮 臍)五錢 四味俱生用為末 袋盛 水擺出粉 再擂再擺 以盡為度 瓷盆盛貯 日曬夜露 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 糯米糊丸 淡薑湯下 癱瘓酒下 驚風薄荷湯下 痰 之生也 由于風寒溼 星 夏辛溫 袪痰燥溼 烏 附辛熱 散寒逐風 浸而曝之 殺其毒也 回除痰之劑目錄 4.清氣化痰丸 順氣 行痰 清氣化痰星夏橘 杏仁枳實栝樓實 芩苓薑汁為糊丸 氣順火消痰自失 半夏(薑製) 膽星各一兩半 橘紅 枳實(麩炒) 杏仁(去皮 尖) 括樓仁(去油) 黃芩(酒炒) 茯苓各一兩 薑製 糊丸 淡薑湯下 氣能發火 火能生痰 陳 杏降逆氣 枳實破滯氣 芩 栝平熱氣 星 夏燥溼氣 茯苓行 水氣 水溼火熱 皆生痰之本也 故化痰必以清氣為先 回除痰之劑目錄 5.順氣消食化痰丸 瑞竹堂方 治酒食生痰 順氣消食化痰丸 青皮星夏菔蘇攢 麴麥山查葛杏附 蒸餅為糊薑汁摶 半夏(薑製) 膽星各一斤 陳皮(去白) 青皮 蘇子 沈香(水炒) 萊菔子 生薑 麥芽(炒) 神麴(炒) 山查(炒) 葛根 杏仁(去皮 尖 炒) 香附(醋炒)各一兩 薑汁和 蒸餅為糊丸 痰由溼生 星 夏燥溼 痰因氣升 蘇 沈 杏仁降氣 痰因氣滯 青 陳 香附導滯 痰生于酒食 麴 葛解酒 查 麥消食 溼去食消則痰不生 氣 順則喘滿自止矣 回除痰之劑目錄 6.滾痰丸 王隱君方 治頑痰 怪病 滾痰丸用青礞石 大黃黃芩沈木香 百病多因痰作崇 頑痰怪證力能匡 青礞石一兩 用焰硝一兩 同入瓦罐 鹽泥固濟 煆至石色如金為度 大黃(酒蒸) 黃芩(酒洗)各八兩 沈香五錢 為末水丸 淡薑湯下 量虛實服 礞石慓悍 能攻陳積伏匿之痰 大黃蕩實熱 以開下行之路 黃芩涼心肺 以 平上僭之火 沈香能升降諸氣 以導諸藥為使 然非實體 不可輕投 回除痰之劑目錄

67 7.金沸草散 活人書方 治咳嗽多痰 金沸草散前胡辛 半夏荊甘赤茯因 煎加薑棗除痰嗽 肺感風寒頭目顰 旋覆花 前胡 細辛各一錢 半夏五分 荊芥一錢半 甘草(炙)三分 赤茯苓六分 風熱上壅 故生痰作嗽 荊 芥發汗散風 前胡 旋覆消痰降氣 半夏燥痰散逆 甘草發散緩中 細辛溫經 茯苓利溼 用赤者 入血分而瀉 丙丁也 小腸為丙火 心為丁火 局方:金沸草散 不用細辛茯 加入麻黃赤芍均 治同 回除痰之劑目錄 8.半夏天麻白朮湯 李東垣方 治痰厥頭痛 半夏天麻白朮湯 參耆橘柏及乾薑 苓瀉麥芽蒼朮麴 太陰痰厥頭痛良 半夏 麥芽各一錢半 白朮 神麴(炒)各一錢 人參 黃耆 陳皮 蒼朮 茯苓 澤瀉 天麻各五分 乾薑三分 黃柏(酒洗)二分 痰厥非半夏不能除 風虛非天麻不能定 二朮燥溼益氣 參 耆瀉火補中 陳皮調氣升陽 苓 瀉瀉熱導水 麴 麥化滯助脾 乾薑以滌中寒 黃柏以瀉在泉少火也 回除痰之劑目錄 9.常山飲 局方 治痰瘧 常山飲中知貝取 烏梅草果檳榔聚 薑棗酒水煎露之 劫痰截瘧功諶詡 常山(燒酒炒)二錢 知母 貝母 草果(煨) 檳榔各一錢 烏梅二箇 一方加穿山甲 甘草 瘧未發時 面東溫服 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熱 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 二經和則陰陽不致交爭矣 常山吐痰行水 檳榔下氣破積 貝母 清火散痰 烏梅歛陰退熱 須用在發散表邪 及提出陽分之後為宜 回除痰之劑目錄 10.截瘧七寶飲 易簡方 劫痰 截瘧 截瘧七寶常山果 檳榔朴草青陳夥

68 水酒合煎露一宿, 陽經實瘧服之妥 常山 ( 酒炒 ) 草果 ( 煨 ) 檳榔 厚朴 青皮 陳皮 甘草 等分, 水 酒各半煎, 露一宿 發日早晨, 面東溫服 常山吐痰, 檳榔破積, 陳皮利氣, 青皮伐肝, 厚朴平胃, 草果消膏梁之痰, 加甘草入胃, 佐常山以引吐也 回除痰之劑目錄

69 十七 收濇之劑 : 1. 金鎖固精丸治夢遺 滑精 金鎖固精芡蓮鬚, 龍骨蒺藜牡蠣需, 蓮粉糊丸鹽酒下, 濇精秘氣滑遺無 芡實 ( 蒸 ) 蓮蕊鬚 沙菀蒺藜 ( 炒 ) 各二兩, 龍骨 ( 酥炙 ) 牡蠣 ( 鹽水煮一日夜, 煆粉 ) 各一兩 蓮子粉為糊丸, 鹽湯或 酒下 芡實固精補脾, 牡蠣濇精清熱, 蓮子交通心腎, 蒺藜補腎益精 龍骨 蓮鬚皆固精收脫之品 回收濇之劑目錄 2. 茯菟丹 局方 治遺精 消渴 茯菟丹療精滑脫, 菟苓五味石蓮末, 酒煮山藥為糊丸, 亦治強中及消渴 強中者, 下消之人, 莖長興盛, 不交精出也 菟絲子 ( 酒浸 ) 十兩 五味子八兩 白茯苓 石蓮各三兩 山藥六兩 酒煮為糊丸, 漏精鹽湯下, 赤濁燈心湯下, 白濁茯苓湯下, 消渴米飲下 菟絲強陰益陽, 五味濇精生水, 石蓮 清心止濁, 山藥利溼固脾, 茯苓甘淡而滲溼, 補正中能泄腎邪也 回收濇之劑目錄 3. 治濁固本丸治溼熱精濁 治濁固本蓮蕊鬚, 砂仁連柏二苓俱, 益智半夏同甘草, 清熱利濕固兼驅 固本之中, 兼利溼熱 蓮鬚 黃連 ( 炒 ) 各二兩, 砂仁 黃柏 益智仁 半夏 ( 薑製 ) 茯苓各一兩, 豬苓二兩 甘草 ( 炙 ) 三錢 精濁多由溼熱與痰, 連 柏清熱, 二苓利溼, 半夏除痰 溼熱多由鬱滯, 砂 智利氣兼能固腎強脾, 甘草補土和中, 蓮鬚則濇以止脫也 回收濇之劑目錄

70 4. 訶子散 李東垣方 治寒瀉 脫肛 訶子散用治寒瀉, 泡薑粟殼橘紅也, 河間木香訶草連, 仍用朮芍煎湯下, 二方藥異治略同, 亦主脫肛便血者 訶子 ( 煨 ) 七分 生薑 ( 泡 ) 六分 御米殼 ( 去蒂, 蜜炙 ) 橘紅各五分, 末服 粟殼固腎濇腸, 訶子收脫住瀉, 泡薑 逐冷補陽, 陳皮升陽調氣 訶子散 訶子 ( 半生 半煨 ) 一兩 木香五錢 黃連三錢 甘草二錢 為末, 煎白朮白芍 湯調服 久瀉以此止之, 不止加厚朴二錢 回收濇之劑目錄 5. 桑螵蛸散 寇宗奭方 治便數 健忘 桑螵蛸散治便數, 參苓龍骨同龜殼, 菖蒲遠志及當歸, 補腎寧心健忘覺 桑螵蛸 ( 鹽水炒 ) 人參 茯苓 ( 一用茯神 ) 龍骨 ( 煆 ) 龜板 ( 酥炙 ) 菖蒲 ( 鹽炒 ) 遠志 當歸 等分為末, 臨臥服二 錢, 人參湯下 治小便數而欠, 補心虛安神 虛則便數, 故以人參 螵蛸補之 熱則便欠, 故以龜板滋之, 當 歸潤之 菖蒲 茯苓 遠志並能清心熱而通心腎, 使心臟清則小腸之府甯也 回收濇之劑目錄 6. 真人養藏湯 羅謙甫方 治虛寒脫肛 久痢 真人養藏訶粟殼, 肉蔻當歸桂木香, 朮芍參甘為濇劑, 脫肛久痢早煎嘗 訶子 ( 麵裹煨 ) 一兩二錢 罌粟殼 ( 去蒂, 蜜炙 ) 三兩六錢 肉豆蔻 ( 麵裹煨 ) 五錢 當歸 白朮 ( 炒 ) 白芍( 酒炒 ) 人參各六錢, 木香二兩四錢 官桂八錢 甘草 ( 生 ) 一兩八錢, 每服四錢 藏寒甚加附子, 一方無當歸, 一方有乾薑 脫肛由於虛寒, 參 朮 甘草以補其虛, 官桂 豆蔻以溫其寒, 木香調氣, 當歸和血, 芍藥酸以收斂, 訶子 粟殼濇以止脫 回收濇之劑目錄

71 7. 當歸六黃湯治自汗 盜汗 當歸六黃治汗出, 耆柏芩連生熟地, 瀉火固表復滋陰, 加麻黃根功更異, 或云此藥太苦寒, 胃弱氣虛在所忌 醒而汗出, 曰 : 自汗 寐而汗出, 曰 : 盜汗 當歸 黃柏 黃連 黃芩 生地 熟地等分, 黃耆加倍 汗由陰虛, 歸 地以滋其陰 汗由火擾, 黃芩 柏 連以瀉其火 汗由表虛, 倍用黃耆以固其表 李時珍曰 : 麻黃根走表, 能引諸藥至衛分而固腠理 回收濇之劑目錄 8. 柏子仁丸治陰虛盜汗 柏子仁丸人參朮, 麥麩牡蠣麻黃根, 再加半夏五味子, 陰虛盜汗棗丸吞 柏子仁 ( 炒, 研去油 ) 二兩 人參 白朮 牡蠣 ( 煆 ) 麻黃根 半夏 五味各一兩, 麥麩五錢 大棗肉丸, 米飲下 心血虛則臥而汗出, 柏仁養心寧神, 牡蠣 麥麩涼心收脫, 五味斂汗, 半夏燥溼, 麻黃根專走肌表, 引參 朮 以固衛氣 回收濇之劑目錄 9. 牡蠣散治陽虛自汗 陽虛自汗牡蠣散, 黃耆浮麥麻黃根 撲法芎蒿牡蠣粉, 或將龍骨牡蠣捫 牡蠣 ( 煆碾 ) 黃耆 麻黃根各一錢, 浮小麥一百粒, 煎 牡蠣 浮麥涼心止汗, 黃耆 麻黃根走肌表而固衛 撲 汗法 : 白朮 蒿本 川芎各二錢半, 糯米粉一兩半 為末袋盛, 週身撲之 龍骨 牡蠣為末, 合糯米粉等分, 亦 可撲汗 回收濇之劑目錄

72 十八 殺蟲之劑 : 1. 烏梅丸 張仲景方 治蚘厥 烏梅丸用細辛桂, 人參附子椒薑繼, 黃連黃柏及當歸, 溫藏安蚘寒厥劑 烏梅 ( 醋浸蒸 ) 三百箇 細辛 桂枝 附子 ( 泡 ) 人參 黃柏各六兩, 黃連一斤 乾薑十兩 川椒 ( 去汗 ) 當歸各四 兩 治傷寒厥陰證, 寒厥吐蚘 蟲得酸則伏, 故用烏梅;得苦則安, 故用連 柏 蟲因寒而動, 故用附子 椒 薑 當歸補肝, 人參助脾, 細辛發腎邪, 桂枝散表風 程郊清曰 : 名曰安蚘, 實是安胃, 故仲景云, 併主下痢 回殺蟲之劑目錄 2. 化蟲丸治腸胃諸蟲 化蟲鶴蝨及使君, 檳榔蕪荑苦楝群, 白礬胡粉糊丸服, 腸胃諸蟲永絕氛 鶴蝨 檳榔 苦楝根 ( 東引者 ) 胡粉 ( 炒 ) 各一兩, 使君子 蕪荑各五錢, 枯礬一錢半 麵糊丸, 亦可末服 數藥 皆殺蟲之品, 單服尚可治之, 彙萃為丸, 而蟲焉有不死者乎! 回殺蟲之劑目錄

73 十九 癰瘍之劑 : 1. 真人活命飲治一切癰疽 真人活命金銀花, 防芷歸陳草節加, 貝母天花兼乳沒, 穿山角刺酒煎嘉, 一切癰疽能潰散, 潰後忌服用毋差, 大黃便實可加使, 鐵器酸物勿沾牙 金銀花二錢 當歸 ( 酒洗 ) 陳皮( 去白 ) 各一錢半, 防風七分 白芷 甘草節 貝母 天花粉 乳香各一錢, 沒藥五分 ( 乳 沒二味另碾 ) 候藥熟 下皁角刺五分 穿山甲( 剉蛤粉炒, 去粉用 ) 三大片 好酒煎服, 恣飲盡醉 忍冬 甘草散熱解毒, 癰瘡聖藥 花粉 貝母清痰降火, 防風 白芷燥溼排膿, 當歸和血, 陳皮行氣, 乳香托裏護心, 沒藥散瘀消腫, 山甲 角刺透經絡而潰堅 加酒以行藥勢也 已成者潰, 未成者散 回癰瘍之劑目錄 2. 金銀花酒治癰疽初起 金銀花酒加甘草, 奇瘍惡毒皆能保, 護膜須用蠟礬丸, 二方均是瘍科寶 金銀花 ( 生者更佳 ) 五兩 甘草一兩 酒 水煎, 一日一夜服盡 黃蠟二兩 白礬一兩 溶化為丸, 酒服十丸, 加至 百丸則有力, 使毒不攻心 一方加雄黃, 名雄黃丸 蛇咬尤宜服之 回癰瘍之劑目錄 3. 托裏十補散 即局方十宣散 補裏 散表 托裏十補參耆芎, 歸桂白芷及防風, 甘桔厚朴酒調服, 癰瘍脈弱賴之充 人參 黃耆 當歸各二錢, 川芎 桂心 白芷 防風 甘草 桔梗 厚朴各一錢, 熱酒調服 參 耆補氣, 當 歸和血, 甘草解毒, 防風發表, 厚朴散滿, 桂 芷 桔梗排膿 表裏氣血交治, 共成內托之功 回癰瘍之劑目錄

74 4. 托裏溫中湯 孫彥和方 治寒瘍內陷 托裏溫中薑附羌, 茴木丁沈共四香, 陳皮益智兼甘草, 寒瘍內陷嘔瀉良 附子 ( 泡 ) 四錢 乾薑 ( 泡 ) 羌活各三錢, 木香一錢半 茴香 丁香 沈香 益智仁 陳皮 甘草各二錢, 加生薑五片煎 治瘡瘍變寒內陷, 心痞便溏, 嘔呃昏瞶 瘍寒內陷, 故用薑 附溫中助陽, 羌活通關節, 炙草益脾元, 益智 丁 沈以止呃進食, 茴 木 陳皮以散滿除痞 此孫彥和治王伯祿臂瘍 盛夏用此, 亦捨時從證之變法也 回癰瘍之劑目錄 5. 托裏定痛湯內托 止痛 托裏定痛四物兼, 乳香沒藥桂心添, 再加蜜炒罌粟殼, 潰瘍虛痛去如拈 當歸 地黃 川芎 白芍 罌粟殼收濇, 能止諸痛 桂心 四物活血, 托裏充肌 乳香能引毒氣外出, 不致內攻, 與沒藥並能消腫止痛 回癰瘍之劑目錄 6. 散腫潰堅湯 李東垣方 消堅 散腫 散腫潰堅知柏連, 花粉黃芩龍膽宣, 升柴翹葛兼甘桔, 歸芍稜莪昆布全 黃芩 ( 酒炒, 半生用 ) 八錢半 知母 黃柏 ( 酒炒 ) 花粉 龍膽草( 酒炒 ) 桔梗 昆布各五錢, 柴胡四錢 升麻 連翹 甘草 ( 炙 ) 三稜( 酒炒 ) 蓬莪述( 酒洗, 炒 ) 各三錢, 葛根 當歸身 ( 酒洗 ) 白芍( 酒炒 ) 各二錢, 黃連二錢 每服五 六錢, 先浸後煎 連翹 升 葛解毒升陽, 甘 桔 花粉排膿利膈, 歸 芍活血, 昆布散痰, 稜 莪破血行氣, 龍膽 知 柏 芩 連大瀉諸經之火也 回癰瘍之劑目錄

75 二十 經產之劑 : 1. 妊娠六合湯 王海藏方 治妊娠傷寒 海藏妊娠六合湯, 四物為君妙義長, 傷寒表虛地骨桂, 表實細辛兼麻黃, 少陽柴胡黃芩入, 陽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瀉, 不眠黃芩梔子良, 風濕防風與蒼朮, 溫毒發斑升翹長, 胎動血漏名膠艾, 虛痞朴實頗相當, 脈沈寒厥亦桂附, 便祕蓄血桃仁黃, 安胎養血先為主, 餘因各證細參詳 前人法此治經水, 過多過少別溫涼, 溫六合湯加芩朮, 色黑後期連附商, 熱六合湯梔連益, 寒六合湯加附薑, 氣六合湯加陳朴, 風六合湯加艽羌, 此皆經產通用劑, 說與時師好審量 當歸 地黃 川芎 白芍 表虛自汗, 發熱惡寒, 頭痛脈浮 四物四兩, 加桂枝 地骨皮各七錢, 二藥解肌實表, 名表虛六合湯 頭痛身熱, 無汗脈緊, 四物四兩, 加細辛 麻黃各五錢, 二藥溫經發汗, 名表實六合湯 寒熱脅滿, 心煩喜嘔, 口苦脈弦, 為少陽證 加柴胡解表, 黃芩清裏, 名柴胡六合湯 大熱煩渴, 脈大而長, 為陽明證 加白虎湯, 清肺瀉胃, 名石膏六合湯 加茯苓 澤瀉利水, 名茯苓六合湯 汗下後, 不得眠 加黃芩 梔子養陰除煩, 名梔子六合湯 兼風兼溼, 肢節煩痛, 身熱脈浮 加防風搜風, 蒼朮燥溼, 名風溼六合湯 傷寒下後, 過經不愈 溫毒發斑如錦紋, 加升麻 連翹清熱解毒, 名升麻六合湯 傷寒汗 下後, 胎動漏血 加阿膠 艾葉益血安胎, 名膠艾六合湯 胸滿痞脹, 加厚朴 枳實 ( 炒 ) 散滿消痞, 名朴實六合湯 身冷拘急, 腹痛脈沈, 亦有不得已而加附子 肉桂散寒回陽者, 名附子六合湯 大便祕, 小便赤, 脈實數 或膀胱蓄血, 亦有加桃仁 大黃潤燥通幽者, 名大黃六合湯 加黃芩 白朮, 治經水過多 黃芩抑陽, 白朮補脾, 脾能統血 加黃連清熱, 香附行氣, 名連附六合湯 加梔子 黃連, 治血熱妄行 加泡薑 附子, 治血海虛寒 加陳皮 厚朴, 治氣鬱經阻 加秦艽 羌活, 治血虛風痙 回經產之劑目錄

76 2. 膠艾湯 金匱方 治胎動 漏血 膠艾湯中四物先, 阿膠艾葉甘草全, 婦人良方單膠艾, 胎動血漏腹痛痊, 膠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婦寶調經專 阿膠 川芎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 地黃各四兩 酒 水煎, 入阿膠烊化服 四物養血, 阿 膠補陰, 艾葉補陽, 甘草和胃, 加酒行經 亦名膠艾湯 香附 ( 用童便 鹽水 酒 醋各浸三日炒 ) 婦寶丹 回經產之劑目錄 3. 當歸散 金匱方 養血 安胎 當歸散益婦人妊, 朮芍芎歸及子芩, 安胎養血宜常服, 產後胎前功效深 婦人懷妊, 常宜服之, 臨盆易產, 且無眾疾 當歸 川芎 芍藥 黃芩各一斤, 白朮半斤 為末, 酒調服 朱 丹溪曰 : 黃芩 白朮安胎之聖藥 蓋懷妊宜清熱涼血, 血不妄行則胎安 黃芩養陰退陽, 能除胃熱 白朮補脾, 亦除胃熱 脾胃健則能化血養胎, 自無半產 胎動 血漏之患矣 回經產之劑目錄 4. 黑神散 局方 消瘀 下胎 黑神散中熟地黃, 歸芍甘草桂泡薑, 蒲黃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忘 瘀血攻衝則作痛 胞胎不下, 亦由血滯不行, 諸藥各四兩, 黑豆 ( 炒, 去皮 ) 半升, 酒 童便合煎 熟地 歸 芍 潤以濡血, 蒲黃 黑豆滑以行血, 黑薑 官桂熱以動血, 緩以甘草, 散以童便, 行以酒力也 回經產之劑目錄

77 5. 清魂散 嚴用和方 治產後昏暈 清魂散用澤蘭葉, 人參甘草川芎協, 荊芥理血兼袪風, 產中昏暈神魂帖 澤蘭 人參 甘草 ( 炙 ) 各三分, 川芎五分 荊芥一錢, 酒調下 川芎 澤蘭和血, 人參 甘草補氣 外感風邪, 荊芥能疏血中之風 肝藏魂, 故曰清魂 回經產之劑目錄 6. 羚羊角散 本事方 治子癇 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獨芎歸又茯神, 酸棗木香和甘草, 子癇風中可回春 羚羊角屑一錢 杏仁 薏苡仁 防風 獨活 川芎 當歸 茯神 酸棗仁 ( 炒 ) 各五分, 木香 甘草各二分半 加生 薑煎, 治妊娠中風, 涎潮僵仆, 口噤搐掣, 名子癇 羚羊平肝火, 防 獨散風邪, 棗 茯以寧神, 芎 歸以和 血, 杏仁 木香以利氣, 苡仁 甘草以調脾 回經產之劑目錄 7. 當歸生薑羊肉湯 金匱方 治蓐勞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產中腹痛蓐勞匡 亦有加入參耆者, 千金四物甘桂薑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 產後發熱, 自汗身痛, 名蓐勞 腹痛者, 瘀血未去, 新血不生也 氣能生血, 羊肉辛熱, 用氣血之屬以補氣血 當歸引入血分, 生薑引入氣分, 以生新血 加參 耆者, 氣血交補也 千金羊 肉湯 川芎 當歸 白芍 地黃 甘草 生薑 肉桂, 加羊肉煎 回經產之劑目錄

78 8. 達生散 朱丹溪方 達, 小羊也 取其易生易產 達生紫蘇大腹皮, 參朮甘陳歸芍隨, 再加蔥葉黃楊腦, 孕婦臨盆先服之 若將川芎易白朮, 紫蘇飲子子懸宜 大腹皮三錢 紫蘇 人參 白朮 ( 土炒 ) 陳皮 當歸 ( 酒洗 ) 白芍 ( 酒洗 ) 各一錢, 甘草 ( 炙 ) 二錢 青蔥五葉 黃楊腦 七個, 煎 歸 芍以益其血, 參 朮以補其氣, 陳 腹 青蔥以疏其壅 不虛不滯, 產自無難矣 嚴用和方 胎氣不和, 上衝心腹, 名子懸 回經產之劑目錄 9. 參朮飲 朱丹溪方 治妊娠轉胞 妊娠轉胞參朮飲, 芎芍當歸熟地黃, 炙草陳皮兼半夏, 氣升胎舉自如常 轉胞者, 氣血不足, 或痰飲阻塞, 胎為胞逼, 壓在一邊, 故臍下急痛, 而小便或數或閉 留白 此即八珍湯除茯 苓, 加陳皮 半夏以除痰 加生薑煎 回經產之劑目錄 10. 牡丹皮散 婦人良方 治血瘕 牡丹皮散延胡索, 歸尾桂心赤芍藥, 牛膝稜莪酒水煎, 氣行瘀散血瘕削 瘀血凝聚則成瘕 丹皮 延胡索 當歸尾 桂心各三分, 赤芍 牛膝 蓬莪述各六分, 三稜四分 酒 水各半煎 桂心 丹皮 赤芍 牛膝以行其血, 三稜 莪述 歸尾 延胡兼行血中氣滯, 氣中血滯, 則結者散矣 回經產之劑目錄

79 11. 固經丸 婦人良方 治經多崩漏 固經丸用龜板君, 黃柏樗皮香附群, 黃芩芍藥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 治經多不止, 紫黑者屬熱 龜板 ( 炙 ) 四兩 黃柏 ( 酒炒 ) 芍藥 ( 酒炒 ) 各二兩, 樗皮 ( 炒 ) 香附 ( 童便浸, 炒 ) 各一兩半, 黃芩 ( 酒炒 ) 二兩, 酒丸 陰虛不能制胞絡之火, 故經多 龜板 芍藥滋陰壯水, 黃芩清上焦, 黃柏瀉下焦, 香附 辛以散鬱, 樗皮濇以收脫 回經產之劑目錄 12. 柏子仁丸 婦人良方 治血少經閉 柏子仁丸熟地黃, 牛膝續斷澤蘭芳, 卷柏加之通血脈, 經枯血少腎肝匡 柏子仁 ( 去油 ) 牛膝 ( 酒浸 ) 卷柏各五錢, 熟地一兩 續斷 澤蘭各三兩 蜜丸, 米飲下 經曰 : 心氣不得下降, 則月事不來 柏子仁安神養心, 熟地 續斷 牛膝補陰滋腎, 澤蘭 卷柏活血通經 回經產之劑目錄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第六編(附件2)_藥品明細表_107年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通則 : 本表係一 七年一月份之給付品項, 如有異動, 以保險人最新公告為主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縮散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粒 A002576 勝昌 五苓散濃縮顆粒 A002578 勝昌 小承氣湯濃縮散 A00289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錠 A002897 勝昌 桂枝湯濃縮錠 A002898 勝昌 清咽利膈湯濃縮顆粒

More information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A 復旦 清胃散濃縮散 濃縮散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清胃散 A 復旦 濃縮銀翹散 濃縮粉劑 復旦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廠 表裡之劑 銀翹散 A 復旦 濃縮安中散 濃縮粉劑 復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效能名稱 基準方名 發證日期 有效期間 收載日 不再收載日 備註 A028196 科達 龍膽瀉肝湯濃縮散 濃縮散劑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清熱瀉火之 龍膽瀉肝湯 19970624 20140703 20160801 註銷 A057094 信宏 女科柏子仁丸濃縮細粒 濃縮顆粒劑 信宏科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經產之劑 女科柏子仁 20130806 20180806 20160801

More information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 明通 "" 麻杏甘石湯濃縮 " "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 明通 "" 代赭旋覆湯濃縮 " "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麻杏甘石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代赭旋覆湯濃縮   A 明通 人參養榮湯濃縮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修正規定 -(105/01) 現行規定 -(104/01) 說明 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藥品代碼中文名稱說明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A002564 勝昌 白虎加人參湯濃 縮 縮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5 勝昌 葛根湯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6 勝昌 五苓濃縮顆 A002578 勝昌

More information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 仙豐 ""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 A """ 仙豐 ""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 仙豐 "" 生化湯濃縮散 "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A 勝昌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仙豐  黃耆五物湯濃縮散  A  仙豐  補陽還五湯濃縮散  A 勝昌 槐花散濃縮散 A  仙豐  生化湯濃縮散  A 天明 身痛逐瘀湯濃縮細粒 A03577 附件五中藥用藥品項表 ( 複方 ) 修正 藥品代碼 修正規定 -(104/01/01) A035498 莊松榮 丹七散濃縮細粒( 複方丹參片 ) A035512 """ 仙豐 "" 蠲痺湯濃縮散 " A035513 """ 仙豐 "" 三痺湯濃縮散 " A035522 養生堂 麥門冬湯濃縮顆粒 A035523 養生堂 清燥救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5 養生堂 清肺湯濃縮顆粒 A035526 養生堂

More information

kpc-e6-f-r.xls

kpc-e6-f-r.xls 1400 Ai Fu Nuan Gong Wan 艾附暖宮丸 39.60 77.22 26.50 1340 An Zhong San 安 中 散 17.60 34.32 15.50 36.50 14.26 0110A Ba Wei Dai Xia Fang 八味帶下方 21.46 41.84 17.50 42.50 16.26 0110B Ba Wei Dai Xia Fang (w/o Da Huang)

More information

99 年 度 第 一 次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中 藥 用 藥 品 項 表 總 檔 A031811 " 科 達 " 二 朮 湯 濃 縮 細 科 達 製 藥 股 份 有 限 公 利 濕 之 二 朮 湯 及 變 更 A031812 " 科 達 " 杏 蘇 飲 濃 縮 細 ( 幼 科 ) 科 達 製 藥

99 年 度 第 一 次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中 藥 用 藥 品 項 表 總 檔 A031811  科 達  二 朮 湯 濃 縮 細 科 達 製 藥 股 份 有 限 公 利 濕 之 二 朮 湯 及 變 更 A031812  科 達  杏 蘇 飲 濃 縮 細 ( 幼 科 ) 科 達 製 藥 99 年 度 第 一 次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中 藥 用 藥 品 項 表 總 檔 藥 品 代 碼 中 文 名 稱 型 製 造 廠 名 稱 單 藥 效 分 類 基 準 方 名 收 載 日 不 再 收 載 日 備 註 A028190 " 科 達 " 十 神 湯 濃 縮 科 達 製 藥 股 份 有 限 公 發 表 之 十 神 湯 A028192 " 科 達 " 防 風 通 聖 濃 縮 科 達 製 藥

More information

A035607 正 揚 吳 茱 萸 湯 濃 縮 A035607 正 揚 吳 茱 萸 湯 濃 縮 A035608 正 揚 越 鞠 丸 濃 縮 A035608 正 揚 越 鞠 丸 濃 縮 A035610 勝 昌 柴 胡 疏 肝 湯 濃 縮 A035610 勝 昌 柴 胡 疏 肝 湯 濃 縮 A03561

A035607 正 揚 吳 茱 萸 湯 濃 縮 A035607 正 揚 吳 茱 萸 湯 濃 縮 A035608 正 揚 越 鞠 丸 濃 縮 A035608 正 揚 越 鞠 丸 濃 縮 A035610 勝 昌 柴 胡 疏 肝 湯 濃 縮 A035610 勝 昌 柴 胡 疏 肝 湯 濃 縮 A03561 附 件 五 中 藥 用 藥 品 項 表 ( 複 方 ) 修 正 草 案 條 文 對 照 表 修 正 規 定 -(103/01) 現 行 規 定 -(102/01) 說 明 藥 品 代 碼 中 文 名 稱 藥 品 代 碼 中 文 名 稱 說 明 A035498 莊 松 榮 丹 七 濃 縮 細 A035498 莊 松 榮 丹 七 濃 縮 細 ( 複 方 丹 參 片 ) ( 複 方 丹 參 片 ) A035512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 明通 "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 明通 "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9 A  明通  益氣聰明湯濃縮顆粒 益氣聰明湯 20 A  明通  荊防敗毒散濃縮顆粒 荊防敗毒散 21 A  明通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九十九年第二次勘誤補遺品項集 - 序號藥品代碼中文名稱劑型製造廠名稱單效能分類基準方名收載日不再收載備註 1 A004088 " 明通 " 葛根湯濃縮散 葛根湯 2 A009820 " 明通 " 疏經活血湯濃縮細粒 疏經活血湯 3 A009837 " 明通 " 加味逍遙散濃縮顆粒 加味逍遙散 4 A012030 " 明通 " 六味地黃丸濃縮細粒 六味地黃丸 5 A014524

More information

A002021 A002022 A002024 A002026 A002033 A002034 A002035 A002036 A002037 A002038 A002039 A002040 A002041 A002042 A002043 A002060 A002061 A002062 A00206

A002021 A002022 A002024 A002026 A002033 A002034 A002035 A002036 A002037 A002038 A002039 A002040 A002041 A002042 A002043 A002060 A002061 A002062 A00206 附 件 四 中 藥 用 藥 品 項 表 ( 單 方 ) 修 正 草 案 條 文 對 照 表 藥 品 代 碼 中 文 名 稱 藥 品 代 碼 中 文 名 稱 說 明 A001134 A001135 A001139 A001267 A001268 A001269 A001270 A001271 A001272 A001273 A001274 A001275 A001278 A001279 A001281

More information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烊化 (A) 22 對川烏 草烏 附子等一些有毒烈性質的藥物宜?(A) 先煎 (B) 後下 (C) 包煎 (D) 另煎 (E) 烊化 (A) 23 宜打碎先煎?(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D) 阿膠 (E) 薄荷 (D) 24 宜烊化?(A) 代赭石 (B) 車前子 (C) 人參 (C) (B) (E) (C) (E) (E) (B) (A) (B) 方劑學 125 題 1 醫方集解 的作者是?(A) 吳儀洛 (B) 張仲景 (C) 汪昂 (D) 陳修園 (E) 張秉成 2 著 備急千金要方 一書的醫家是?(A) 葛洪 (B) 孫思邈 (C) 張仲景 (D) 吳昆 (E) 張景岳 3 不屬於 八法 的是?(A) 下 和 (B) 消 補 (C) 溫 清 (D) 汗 吐 (E)

More information

A002348 """ 順 天 堂 "" 骨 碎 補 濃 縮 顆 粒 " A002349 """ 順 天 堂 "" 訶 子 濃 縮 顆 粒 " A002350 """ 順 天 堂 "" 石 榴 皮 濃 縮 顆 粒 " A002351 """ 順 天 堂 "" 韭 菜 子 濃 縮 顆 粒 " A002

A002348  順 天 堂  骨 碎 補 濃 縮 顆 粒  A002349  順 天 堂  訶 子 濃 縮 顆 粒  A002350  順 天 堂  石 榴 皮 濃 縮 顆 粒  A002351  順 天 堂  韭 菜 子 濃 縮 顆 粒  A002 附 件 四 中 藥 用 藥 品 項 表 ( 單 方 ) 藥 品 代 碼 A001135 """ 順 天 堂 "" 薤 白 濃 縮 顆 粒 " A001139 """ 順 天 堂 "" 蓮 鬚 濃 縮 顆 粒 " A001267 """ 順 天 堂 "" 瞿 麥 濃 縮 顆 粒 " A001268 """ 順 天 堂 "" 敗 醬 草 濃 縮 顆 粒 " A001269 """ 順 天 堂 "" 萊

More information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 德山 "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 德山 "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 德山 "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 德山 "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28 A0376  德山  白果濃縮膠囊 29 A  德山  秦艽濃縮細粒 30 A  德山  菊花濃縮細粒 31 A  德山  懷牛膝濃縮細粒 3 全民健康保險中藥用藥品項表 100 年度第一次勘誤補遺品項 - 單 藥材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1 A035903 " 科達 " 丹參濃縮細粒 2 A035916 " 科達 " 天花粉濃縮細粒 3 A041703 " 科達 " 骨碎補濃縮細粒 4 A041704 " 科達 " 紫菀濃縮細粒 5 A044982 " 科達 " 大棗濃縮細粒 6 A043287 萬國 龍膽草濃縮細粒 7 A047452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短期課程 中醫概論 李宗恩 傷寒論 *倪海廈人級叢書 * 倪海廈人級叢書 金匱要略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 ( 去皮 ), 甘草二兩 ( 炙 ), 大棗十二枚 ( 劈 ),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 切 ), 膠飴一升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飴, 更上微火消解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一一一 : 傷寒, 陽脈濇,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 先與 小建中湯 不差者,

More information

感 冒 治 症 簡 易 圖 表 ( 二 ) 咳 嗽 咳 嗽 ( 可 兼 有 發 燒 ) 喉 嚨 痛 喉 嚨 痛 ( 可 兼 有 發 燒 ) 有 汗 無 汗 有 汗 無 汗 黃 痰 白 痰 黃 痰 白 痰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麻 杏 甘 石

感 冒 治 症 簡 易 圖 表 ( 二 ) 咳 嗽 咳 嗽 ( 可 兼 有 發 燒 ) 喉 嚨 痛 喉 嚨 痛 ( 可 兼 有 發 燒 ) 有 汗 無 汗 有 汗 無 汗 黃 痰 白 痰 黃 痰 白 痰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不 咳 嗽 麻 杏 甘 石 感 冒 治 症 簡 易 圖 表 ( 一 ) 發 發 燒 燒 腸 胃 型 感 冒 上 吐 下 瀉 有 汗 無 汗 女 子 經 期 感 冒 or 忽 冷 忽 熱 + 噁 心 咳 嗽 無 咳 嗽 咳 嗽 無 咳 嗽 黃 痰 黃 鼻 涕 白 痰 白 鼻 涕 黃 痰 黃 鼻 涕 白 痰 白 鼻 涕 五 苓 散 麻 杏 甘 石 湯 桂 枝 湯 + 厚 朴 + 杏 仁 桂 枝 湯 + 葛 根 桂 枝 湯 大 青

More informatio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04001 藥品代碼 中文名稱 劑型 製造廠名稱 單 藥效分類 基準方名 收載日 不再收載 備註 A034051 " 仙豐 " 香砂六君子湯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濃縮散劑濃縮散澳製藥廠 消導之劑 香砂六君子 及變更 A034052 " 仙豐 " 葛根湯濃縮散濃縮散劑 發表之劑 葛根湯 及變更 A034053 " 仙豐 " 十神湯濃縮散濃縮散劑 發表之劑 十神湯 A034054 " 仙豐 " 補中益氣湯濃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濃縮散劑縮散澳製藥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105

Microsoft Word - 3105 103 年 第 二 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醫 師 中 醫 師 考 試 分 階 段 考 試 中 醫 師 營 養 師 心 理 師 護 理 師 社 會 工 作 師 考 試 103 年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法 醫 師 語 言 治 療 師 聽 力 師 牙 體 技 術 師 考 試 試 題 代 號 :3105 頁 次 :8-1 等 別 : 高 等

More information

中藥治療消化道疾病

中藥治療消化道疾病 德 佑 藥 局 陳 建 佑 藥 師 淺 談 消 化 道 常 見 疾 病 提 供 整 理 消 化 道 常 見 疾 病 所 使 用 之 藥 物 提 供 整 理 消 化 道 常 見 疾 病 所 使 用 之 方 劑 胃 脘 痛 : 消 化 性 潰 瘍 胃 痞 : 慢 性 胃 炎 嘈 雜, 反 酸 : 胃 食 管 返 流 病 是 一 種 胃 烷 心 口 部 位 的 症 狀 泄 瀉 : 多 種 腹 瀉 口 腔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94CB1D3A9CABBF3AAA2BB50A5D6BDA7AAA2A4A7A4A4C3C4A5CEC3C4A4B6B2D02E BACDBAE65BCD2A6A15D> 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之中藥用藥介紹 ~ 以兒科為例 林口長庚中藥局 邱名榕 綱要說明 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與免疫的相關性 過敏性鼻炎之中藥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之中藥治療 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調養與保健 西醫過敏疾病機轉 過敏疾病理論 : 第一型 T 輔助細胞 (Th1)~ 免疫反應較低 第二型 T 輔助細胞 (Th2)~~ 免疫反應較高 調節型 T 細胞 (Treg)~ 可調節第一型及第二型的免疫反應

More information

二十二劃 二十三劃 二十四劃 二十五劃 一劃 劑名出處成份功用 養陰柔肝 一貫煎 柳州醫話 沙參 麥冬 生地 枸杞 當歸 川楝子 適應症 :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高血壓 糖尿病 肋間神經痛 胸膜炎 膽囊炎 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 者 苦參 黃

二十二劃 二十三劃 二十四劃 二十五劃 一劃 劑名出處成份功用 養陰柔肝 一貫煎 柳州醫話 沙參 麥冬 生地 枸杞 當歸 川楝子 適應症 : 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 高血壓 糖尿病 肋間神經痛 胸膜炎 膽囊炎 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 者 苦參 黃 方劑索引 内容 方劑索引... 1 一劃... 2 二劃... 2 三劃... 6 四劃... 11 五劃... 17 六劃... 23 七劃... 26 八劃... 28 九劃... 32 十劃... 36 十一劃... 42 十二劃... 49 十三劃... 55 十四劃... 58 十五劃... 60 十六劃... 62 十七劃... 63 十八劃... 64 十九劃... 65 二十劃...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CHINESE-WESTERN NEUROLOGY MEDICINE 如 果 是 腫 瘤 引 起 的 腦 壓 高, 是 慢 慢 升 高 的, 危 險 性 較 低, 治 療 腦 腫 瘤, 若 將 腦 腫 瘤 切 除, 不 必 一 定 要 裝 引 流 管, 若 腫 瘤 未

THE JOURNAL OF CHINESE-WESTERN NEUROLOGY MEDICINE 如 果 是 腫 瘤 引 起 的 腦 壓 高, 是 慢 慢 升 高 的, 危 險 性 較 低, 治 療 腦 腫 瘤, 若 將 腦 腫 瘤 切 除, 不 必 一 定 要 裝 引 流 管, 若 腫 瘤 未 李 政 育 醫 師 腦 瘤 及 術 後 疼 痛 治 療 經 驗 及 個 人 醫 案 分 享 一 前 言 陳 淑 芬 1 黃 月 順 2 李 政 育 1 2 勝 昌 現 代 中 醫 診 所 明 師 中 醫 聯 合 診 所 3 育 生 中 醫 診 所 3 顱 內 腫 瘤 (intracranial tumor,ict) 是 只 發 生 於 顱 腔 內 的 神 經 系 統 過 度 增 殖 的 新 生 物

More information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 鄧序 i 編寫說明 ii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2 第二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2 先秦時期 3 兩漢時期 3 魏晉南北朝時期 4 隋唐時期 4 第五節 宋金元時期 5 第六節 明清時期 7 第七節 近代時期 7 第三章 方劑與治法 10 治法概述 10 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11 常用治法 12 方劑組成的基本結構 21 方劑組成的變化 22 第六章 劑型 24 第七章 方劑的應用 28 方劑臨床運用的通則

More information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必然治療無效, 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因此 方劑學 掌握 (***): 1 方劑學的目的 2 治法 熟識 (**): 一 組方原則 了解 (*): 一 麻黃湯二 銀翹散三 當歸補血湯四 白虎湯 1 方劑學的目的 一 研究治法與方劑的關係二 研究方劑配伍規律三 研究方劑的臨床運用特點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證候, 審明病因病機之後, 有針對性地指導着遣藥組方和運用成方的指導原則 常言 方以藥成, 方從法出, 法隨證立 若然治法與辨證不符, 組方與治法脫節,

More information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龜鹿二仙膏 補火丸 唐鄭相國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參苓白朮散 炒香散 玉屏風散 四君子湯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升陽益胃湯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補肺 醫方集解 清汪昂 内容 醫方集解... 1 自序... 19 凡例... 20 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 21 六味地黃丸... 22 七寶美髯丹... 24 還少丹... 24 黑地黃丸... 25 虎潛丸... 25 天真丸... 25 三才封髓丹... 26 大造丸... 26 補天丸... 26 人參固本丸... 27 參乳丸... 27 天王補心丹... 27 孔聖枕中丹... 28 大補陰丸...

More information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QualiHerb Traditional Formula List 20527 An Zhong San Amomi & Fennel Formula 安中散 20285 Ba Li San Musk & Catechu Fm. 八厘散 * 20211 Ba Wei Dai Xia Fang DangGui & Eight Herb Fm. 八味帶下方 20210 Ba Wei Di Huang Wan Rehmannia Eight Fm. 八味地黃丸 20208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PHARMACY 第 24 卷 第 4 期 臨 床 生 藥 學 症 時, 是 不 須 要 藥 物 的 治 療 ; 若 其 BM 大 於 30.0 同 時 又 有 二 種 以 上 合 併 症 時, 除 了 飲 食 控 制 及 平 時 規 律 運 動, 尚 須 使 用 藥

THE JOURNAL OF PHARMACY 第 24 卷 第 4 期 臨 床 生 藥 學 症 時, 是 不 須 要 藥 物 的 治 療 ; 若 其 BM 大 於 30.0 同 時 又 有 二 種 以 上 合 併 症 時, 除 了 飲 食 控 制 及 平 時 規 律 運 動, 尚 須 使 用 藥 肥 胖 病 的 漢 方 運 用 正 的 藥 局 藥 師 陳 文 章 壹 前 言 肥 胖 病 (obesity) 指 單 純 性 肥 胖, 因 體 內 熱 量 攝 入 大 於 消 耗, 造 成 脂 肪 在 體 內 積 存 過 多, 導 致 體 重 超 常 病 症 是 一 種 慢 性 漸 進 且 會 再 發 的 疾 病 中 藥 治 療 肥 胖 病 是 依 據 辨 症 與 辨 病 相 結 合 原 則, 調

More information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 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 不下利, 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 桂枝證,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 頭痛發熱, 身疼腰 傷寒論解說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 而惡寒 2 太陽病, 發熱汗出, 惡風, 脈緩者, 名為中風 3 太陽病, 或已發熱, 或未發熱, 必惡寒, 體痛, 嘔逆, 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 脈陽浮而陰弱,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爾熱, 鼻鳴, 乾嘔者, 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 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 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ocf.berkeley.edu/~darvard/CMBook3.htm

http://www.ocf.berkeley.edu/~darvard/CMBook3.htm Page 1 of 117 傷 寒 論 原 文 上 編 辨 太 陽 病 脈 證 并 治 桂 枝 湯 方 桂 枝 加 葛 根 湯 方 桂 枝 加 厚 朴 杏 子 湯 方 桂 枝 加 附 子 湯 方 桂 枝 去 芍 藥 湯 方 桂 枝 去 芍 藥 加 附 子 湯 方 桂 枝 加 芍 藥 生 薑 各 一 兩 人 參 三 兩 新 加 湯 方 麻 黃 湯 方 葛 根 湯 方 葛 根 加 半 夏 湯 方 大 青

More information

產 品 編 號 產 品 名 稱 單 位 濃 度 產 品 編 號 產 品 名 稱 單 位 濃 度 五 劃 部 六 劃 部 1249 石 韋 200g 5 270 1388 血 餘 炭 200g 5 518 1276 石 上 柏 200g 5 410 1337 艾 葉 200g 5 308 1306 石

產 品 編 號 產 品 名 稱 單 位 濃 度 產 品 編 號 產 品 名 稱 單 位 濃 度 五 劃 部 六 劃 部 1249 石 韋 200g 5 270 1388 血 餘 炭 200g 5 518 1276 石 上 柏 200g 5 410 1337 艾 葉 200g 5 308 1306 石 產 品 編 號 產 品 名 稱 單 位 濃 度 產 品 編 號 產 品 名 稱 單 位 濃 度 二 劃 部 四 劃 部 1241 丁 香 200g 5 612 1090 牛 蒡 子 200g 5 358 1215 丁 公 藤 200g 5 328 1115 牛 大 力 200g 5 354 1302 八 月 札 200g 5 432 1275 水 翁 花 200g 5 374 1304 人 參 200g

More information

頁 次 :8-2 9 壽 世 保 元 八 仙 長 壽 丸 中 含 有 下 列 何 藥 物?1 麥 門 冬 2 天 門 冬 3 五 味 子 4 吳 茱 萸 11 11 12 12 10 外 臺 秘 要 黃 連 解 毒 湯 與 傅 青 主 女 科 易 黃 湯 之 共 同 組 成, 為 下 列 何 項 藥

頁 次 :8-2 9 壽 世 保 元 八 仙 長 壽 丸 中 含 有 下 列 何 藥 物?1 麥 門 冬 2 天 門 冬 3 五 味 子 4 吳 茱 萸 11 11 12 12 10 外 臺 秘 要 黃 連 解 毒 湯 與 傅 青 主 女 科 易 黃 湯 之 共 同 組 成, 為 下 列 何 項 藥 105 年 第 二 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中 醫 師 考 試 分 階 段 考 試 營 養 師 心 理 師 護 理 師 社 會 工 作 師 考 試 105 年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法 醫 師 語 言 治 療 師 聽 力 師 牙 體 技 術 師 考 試 試 題 等 別 : 高 等 考 試 類 科 : 中 醫 師 科 目 : 中 醫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傷寒論宋本條文

傷寒論宋本條文 76 發汗後, 水藥不得入口, 爲逆 ; 若更發汗, 必吐下不止 發汗吐下後,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香豉四合, 綿裹 右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爲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 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 擘甘草二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105

Microsoft Word - 3105 103 年 第 一 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醫 師 中 醫 師 考 試 分 階 段 考 試 中 醫 師 營 養 師 心 理 師 護 理 師 社 會 工 作 師 考 試 試 題 代 號 :3105 頁 次 :8-1 等 別 : 高 等 考 試 類 科 : 中 醫 師 中 醫 師 科 目 : 中 醫 基 礎 醫 學 ( 包 括 中 醫 方 劑 學 中 醫 藥 物 學 )

More information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Understand TCM Classic Formulas by Case Studies Chao-Cheng Yeh, Ph.D., L.Ac. 2017/10/28 Introducton Reference Book Defniton of Classic Formulas About Shang Han Lun Case Studies Test Case Reference Book

More information

補益劑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清熱劑左金丸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補益劑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砂仁木香半夏陳皮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收澀劑桃花湯桃花湯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消導劑消食散消食散經驗時方雞內金五錢麥芽五錢山楂五錢

補益劑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清熱劑左金丸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補益劑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砂仁木香半夏陳皮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收澀劑桃花湯桃花湯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消導劑消食散消食散經驗時方雞內金五錢麥芽五錢山楂五錢 方劑歸類牙齦腫脹疼痛方劑口腔炎生津止渴食道炎食道癌消化不良健胃噯氣脹氣嘔吐吞酸噁心嘔吐吐血催吐降逆止呃腹痛胃炎潰瘍出血闌尾炎驅蟲下痢大便溏泄瀉下劑痔瘡庤瘡出血出典消導劑三宜湯三宜湯三宜湯三宜湯三宜湯經驗方藿香四錢木香三錢厚朴四錢蘇梗四錢蒼朮四錢茯苓四錢法半夏三錢前胡四錢生薑三錢黃芩三錢補益劑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半夏二錢陳皮三錢黨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炙甘草三錢 補益劑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清熱劑左金丸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補益劑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砂仁木香半夏陳皮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收澀劑桃花湯桃花湯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消導劑消食散消食散經驗時方雞內金五錢麥芽五錢山楂五錢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 9 10 11 13 17 18 20 22 23 24 27 28 29 30 32 34 35 37 38 41 42 43 45 46 47 47 49 50 52 CONTENTS 54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9 70 72 芪 73 74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1

More information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60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第 5 版教材 傷寒論講義 及 金匱要略講義 中所編列之條文為主, 探討其方劑間僅相差一味藥之異的處方內涵與思維, 茲闡論如下以為 讀經典做臨床 之資耳 材料與方法 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採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 2004/03/01 由李培生主編, 劉渡 J Chin Med 25(1): 59-72,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062501004 59 張仲景經方用藥一味差異影響治病範疇之研究 1, *,# 2,# 1,3 1,3 4 4 2,4,5, * 1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系, 高雄, 台灣 2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台南, 台灣 3 長庚大學中醫系, 桃園, 台灣 4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More information

臨 床 生 藥 學 Clinical Pharmacognosy 儲 備 能 力 都 很 強, 被 破 壞 的 肝 細 胞 很 快 就 會 被 再 生 的 新 細 胞 遞 補, 所 以 只 要 有 五 分 之 一 的 肝 臟, 就 能 維 持 正 常 運 作 功 能 因 此, 除 了 急 性 肝 炎

臨 床 生 藥 學 Clinical Pharmacognosy 儲 備 能 力 都 很 強, 被 破 壞 的 肝 細 胞 很 快 就 會 被 再 生 的 新 細 胞 遞 補, 所 以 只 要 有 五 分 之 一 的 肝 臟, 就 能 維 持 正 常 運 作 功 能 因 此, 除 了 急 性 肝 炎 B 型 肝 炎 之 中 西 藥 證 治 臺 北 仁 濟 醫 院 藥 劑 科 藥 師 許 曉 如 唐 中 成 藥 師 摘 要 B 型 肝 炎 之 西 藥 證 治 : 肝 炎 之 診 斷 主 要 為 抽 血 超 音 波 肝 穿 刺 檢 查 急 性 病 毒 性 肝 炎 之 治 療 為 充 分 休 息 自 然 痊 癒 B 型 肝 炎 健 康 帶 原 者 要 定 期 檢 查, 不 必 特 別 治 療 肝 功

More information

嘉義榮民醫院普通餐表格

嘉義榮民醫院普通餐表格 99 嘉 義 榮 民 醫 院 治 療 p9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鮪 魚 炒 蛋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炒 豆 苗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蒜 爆 扁 蒲 早 熱 量 518 卡 早 熱 量 518 卡 早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313031B2C431A975AF66B177A5EBADB9B5E6B3E6BCF6B671AAED2E786C73>

<313031B2C431A975AF66B177A5EBADB9B5E6B3E6BCF6B671AAED2E786C73> 財 團 法 人 天 主 教 聖 保 祿 修 女 會 醫 院 年 第 一 季 中 央 廚 房 菜 單 明 細 玉 米 炒 絞 肉 子 薑 木 須 肉 絲 ( 普 通 伙 食 ) 吻 魚 油 花 生 小 干 丁 榨 菜 炒 肉 絲 滷 海 結 干 豉 炒 苦 瓜 2 3 4 5 6 7 白 稀 飯 白 稀 飯 白 稀 飯 白 稀 飯 白 稀 飯 白 稀 飯 白 稀 飯 肉 鬆 荷 包 蛋 魚 鬆 韭 菜

More information

A """ 順天堂 "" 萹蓄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骨碎補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訶子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石榴皮濃縮顆粒 " A """ 順天堂 "" 韭菜子濃縮顆粒 " A002433

A  順天堂  萹蓄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骨碎補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訶子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石榴皮濃縮顆粒  A  順天堂  韭菜子濃縮顆粒  A002433 附件四中藥用藥品項表 ( 單方 ) 藥品代碼 A001134 """ 順天堂 "" 人參濃縮顆粒 " A001135 """ 順天堂 "" 薤白濃縮顆粒 " A001139 """ 順天堂 "" 蓮鬚濃縮顆粒 " A001267 """ 順天堂 "" 瞿麥濃縮顆粒 " A001268 """ 順天堂 "" 敗醬草濃縮顆粒 " A001269 """ 順天堂 "" 萊菔子濃縮顆粒 " A001270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细 目 二 : 中 药 的 功 效 1. 功 效 与 主 治 的 关 系 2. 功 效 的 分 类 第 三 单 元 中 药 的 配 伍 细 目 一 : 中 药 配 伍 的 意 义 中 药 配 伍 的 意 义 细 目 二 : 中 药 配 伍 的 内 容 1. 各 种 配 伍 关 系 的 配 伍 意 义

细 目 二 : 中 药 的 功 效 1. 功 效 与 主 治 的 关 系 2. 功 效 的 分 类 第 三 单 元 中 药 的 配 伍 细 目 一 : 中 药 配 伍 的 意 义 中 药 配 伍 的 意 义 细 目 二 : 中 药 配 伍 的 内 容 1. 各 种 配 伍 关 系 的 配 伍 意 义 第 一 单 元 中 药 的 性 能 细 目 一 : 四 气 1. 结 合 有 代 表 性 的 药 物 认 识 四 气 的 确 定 2. 四 气 的 作 用 及 适 应 症 细 目 二 : 五 味 1. 结 合 有 代 表 性 的 药 物 认 识 五 味 的 确 定 2. 五 味 的 作 用 及 适 应 证 细 目 三 : 升 降 浮 沉 1. 各 类 药 物 的 升 降 浮 沉 趋 向 2. 影 响

More information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上熱下寒證 結火逆證 欲愈辨證 太陽病類似證 附備考原文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綱要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兼變證 陽明病辨證 附 : 備考原文 辨少陽病脈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内容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1... 4 太陽病綱要... 4 太陽病本證... 4 中風表虛證... 5 傷寒表實證... 5 表鬱輕證... 6 太陽病兼變證... 7 變證治則... 7 辨虛實... 7 辨寒熱真假... 7 辨汗下先後... 7 熱證... 7 虛寒證... 8 陰陽兩虛證... 8 蓄水證... 9 蓄血證... 9 結胸證... 9 臟結證... 10

Mor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4 期臨床生藥學 二 飲食所傷 多為飲食過量, 宿食內停 ; 或過食肥 甘, 呆胃滯脾, 或生冷不潔, 損傷脾胃 凡此均使脾胃運化失健, 水穀停為食滯, 而發生泄瀉 三 脾胃虛弱 若長期飲食失調, 勞倦內傷, 久病 體弱,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第 25 卷第 4 期臨床生藥學 二 飲食所傷 多為飲食過量, 宿食內停 ; 或過食肥 甘, 呆胃滯脾, 或生冷不潔, 損傷脾胃 凡此均使脾胃運化失健, 水穀停為食滯, 而發生泄瀉 三 脾胃虛弱 若長期飲食失調, 勞倦內傷, 久病 體弱, 應用於泄瀉之中藥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劉瓊玉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炳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摘要 本文以中醫之觀點, 探討泄瀉之致病 原因, 並論述其中醫之辨證論治 應用方 1,2 壹 前言 近年來腸道之保健日益受到國人重 視, 一些重大的成人疾病, 如高血壓 高膽固醇 癌症 等, 也與腸道之健康息 息相關 人體在健康情況下會每天排便, 且正常之糞便呈現牙膏狀或香蕉狀,

More information

勞 瘵... 13 枳 朮 丸 論... 17 化 痰 丸 論... 20 備 用 要 方 ( 暑 症 )... 22 卷 之 二... 23 泄 瀉... 23 痢 疾... 25 瘧 疾... 28 咳 嗽... 30 痰 飲... 34 擬 治 嶺 南 諸 病... 37 卷 之 三... 3

勞 瘵... 13 枳 朮 丸 論... 17 化 痰 丸 論... 20 備 用 要 方 ( 暑 症 )... 22 卷 之 二... 23 泄 瀉... 23 痢 疾... 25 瘧 疾... 28 咳 嗽... 30 痰 飲... 34 擬 治 嶺 南 諸 病... 37 卷 之 三... 3 明 醫 雜 著 明 王 綸 内 容 明 醫 雜 著... 1 注 序... 4 補 注 明 醫 雜 著 序... 4 卷 之 一 醫 論... 5 仲 景 東 垣 河 間 丹 溪 諸 書 孰 優... 5 處 方 藥 品 多 少 論... 5 異 法 方 宜 論... 5 丹 溪 治 病 不 出 乎 氣 血 痰 郁... 6 產 後 發 熱... 7 傷 寒 時 氣 病 後 調 養... 8 泄 瀉...

More information

止 咳 散 陈 甘 桔 部 箢 芥 前 [ 寓 意 ] 陈 甘 杰 不 愿 借 钱 贝 母 瓜 蒌 散 花 苓 橘 桔 贝 蒌 [ 寓 意 ] 花 苓 菊 皆 背 篓 内 补 黄 芪 汤 门 官 芎, 熟 人 远 归, 芪 药 茯 甘 [ 寓 意 ] 门 官 穷, 熟 人 远 归, 齐 要 服 肝

止 咳 散 陈 甘 桔 部 箢 芥 前 [ 寓 意 ] 陈 甘 杰 不 愿 借 钱 贝 母 瓜 蒌 散 花 苓 橘 桔 贝 蒌 [ 寓 意 ] 花 苓 菊 皆 背 篓 内 补 黄 芪 汤 门 官 芎, 熟 人 远 归, 芪 药 茯 甘 [ 寓 意 ] 门 官 穷, 熟 人 远 归, 齐 要 服 肝 中 医 趣 味 记 忆 口 决 一 画 一 贯 煎 麦 地 楝 枸, 当 沙 [ 寓 意 ] 麦 地 练 狗, 当 杀 二 画 二 陈 汤 夏 橘 梅 茯 生 甘 [ 寓 意 ] 夏 菊 梅 服 生 肝 十 灰 汤 黄 棕 茜 栀 牡 ( 用 ) 大 小 蓟 叶 ( 盖 ) 茅 侧 [ 寓 意 ] 黄 宗 茜 之 母 用 大 小 蓟 叶 盖 茅 厕 七 宝 美 髯 宝 破 乌 归 牛 苓 杞 子 [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一 ) 發燒 腸胃型感冒上吐下瀉 有汗 無汗 女子經期感冒或忽冷忽熱 + 噁心想吐 咳嗽無咳嗽咳嗽無咳嗽 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怕冷口渴黃痰黃鼻涕 怕冷口不渴白痰白鼻涕 怕冷口渴 怕冷口不渴 五苓散 麻杏甘石湯 桂枝湯 + 厚朴 + 杏仁 桂枝湯 + 葛根 桂枝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葛根湯 麻黃湯 小柴胡湯 感冒治症簡易圖表 ( 二 )

More information

以 上 是 辛 凉 发 散 方 二 方 同 样 疏 风 清 热, 宣 肺 止 咳 银 翘 散 重 在 发 汗 清 热, 兼 有 解 毒 作 用 三 拗 汤 ( 局 方 ): 麻 黄 杏 仁 甘 草 这 是 辛 平 发 散 方 一 般 因 麻 黄 性 温, 亦 列 于 辛 温 解 表 剂 我 认 为

以 上 是 辛 凉 发 散 方 二 方 同 样 疏 风 清 热, 宣 肺 止 咳 银 翘 散 重 在 发 汗 清 热, 兼 有 解 毒 作 用 三 拗 汤 ( 局 方 ): 麻 黄 杏 仁 甘 草 这 是 辛 平 发 散 方 一 般 因 麻 黄 性 温, 亦 列 于 辛 温 解 表 剂 我 认 为 感 冒 论 治 今 天 谈 - 个 小 题 目 一 感 冒 般 以 为 感 冒 是 常 见 的 轻 浅 的 外 感 疾 病, 没 有 讨 论 的 必 要, 即 使 讨 论 也 没 有 什 么 了 不 起 的 问 题 然 而 问 题 恰 恰 产 生 在 这 里, 如 果 允 许 说, 作 为 一 个 大 夫 不 能 做 好 感 冒 的 辨 证 施 治, 甚 至 只 用 几 种 成 药 应 付, 或 者

More information

QUESTION BANK 07132010- UPDATED FOR STUDENT ONLY.xls

QUESTION BANK 07132010- UPDATED FOR STUDENT ONLY.xls 1 下 列 哪 一 种 藥 味 有 收 斂 固 澀 的 作 用? A. 辛 B. 甘 C. 酸 D. 苦 E. 2 一 錢 等 於 : A. 30 克 B. 0.3 克 C. 3 克 D. 3 磅 E. 3 草 藥 炮 製 的 目 的 A. 改 變 藥 性 B. 增 加 療 效 減 輕 毒 性 及 副 作 C. 用 D. 以 上 皆 是 E. 草 藥 的 炮 製 為 改 變 藥 性, 增 加 療 效,

More information

Page 1 of 111 金 匱 要 略 ( 原 文 ) 臟 腑 經 絡 先 後 病 脈 證 第 一 痙 濕 暍 病 脈 證 治 第 二 栝 蔞 桂 枝 湯 葛 根 湯 大 承 氣 湯 麻 黃 加 朮 湯 麻 黃 杏 仁 薏 苡 甘 草 湯 防 己 黃 耆 湯 桂 枝 附 子 湯 白 朮 附 子 湯 甘 草 附 子 湯 白 虎 加 人 參 湯 一 物 瓜 蒂 湯 百 合 狐 惑 陰 陽 毒 病 脈

More information



 102 年 第 一 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醫 師 中 醫 師 考 試 分 試 考 試 中 醫 師 營 養 師 心 理 師 醫 事 檢 驗 師 護 理 師 社 會 工 作 師 考 試 特 種 考 試 聽 力 師 牙 體 技 術 人 員 考 試 102 年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特 種 考 試 語 言 治 療 師 考 試 試 題 代 號 :3103 頁 次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Microsoft Word - Shanghanlun傷寒論_zhaokaimei_total.docx 1 Shanghanlun 傷寒論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inese sources: - Ming 明 edition by Zhao Kaimei 趙開美, from 仲景全書 - Song 宋 edition by Cheng Wuji 成無己, - Jin 晉 edition by Wang Shuhe 王叔和. Proofed and corrected by

More information

990707癌症治療中西醫合作(高雄榮總) [唯讀]

990707癌症治療中西醫合作(高雄榮總) [唯讀] 癌 症 治 療 中 西 醫 合 作 ( 中 醫 輔 助 療 法 ) 高 雄 榮 民 總 醫 院 傳 統 醫 學 中 心 吳 景 崇 醫 師 1 中 國 傳 統 醫 學 的 特 性 醫 : 辨 症 論 治 藥 : 寒 熱 溫 涼 針 灸 : 經 絡 系 統 2 中 國 醫 學 的 癌 與 岩 共 通 古 字 是 岩 在 病 字 旁 內, 形 容 堅 硬 夕 如 岩 石 的 東 西 長 在 身 體 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02.docx

Microsoft Word - 1102.docx 104 年 第 二 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中 醫 師 考 試 分 階 段 考 試 營 養 師 心 理 師 護 理 師 社 會 工 作 師 考 試 104 年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法 醫 師 語 言 治 療 師 聽 力 師 牙 體 技 術 師 考 試 試 題 代 號 :1102 頁 次 :8-1 等 別 : 高 等 考 試 類 科 :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單 元 六 B 認 識 藥 性 引 言 中 醫 認 為 疾 病 的 發 生, 是 致 病 因 素 影 響 下, 陰 陽 失 衡, 升 降 失 調, 臟 腑 功 能 紊 亂 的 結 果 藥 物 治 病 的 作 用, 在 幫 助 身 體 抵 抗 病 邪, 達 至 陰 陽 平 衡, 回 復 臟 腑 功 能 運 用 中 藥 藥 理, 使 用 藥 物 的 偏 性, 以 偏 救 偏, 一 定 要 熟 悉 藥 物

More information

84 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中 醫 常 見 疾 病 與 處 方 用 藥 探 討 用 藥 頻 率 與 形 態 分 析, 結 果 呈 現 治 療 慢 性 肝 病 及 肝 硬 化 前 五 名 方 劑 分 別 為 加 味 逍 遙 散 龍 膽 瀉 肝 湯 小 柴 胡 湯 柴 胡 疏 肝 散 茵 陳 五

84 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中 醫 常 見 疾 病 與 處 方 用 藥 探 討 用 藥 頻 率 與 形 態 分 析, 結 果 呈 現 治 療 慢 性 肝 病 及 肝 硬 化 前 五 名 方 劑 分 別 為 加 味 逍 遙 散 龍 膽 瀉 肝 湯 小 柴 胡 湯 柴 胡 疏 肝 散 茵 陳 五 J Chin Med 25(1): 83-96,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062501006 83 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中 醫 常 見 疾 病 與 處 方 用 藥 探 討 1 1-4 1,2 1,2 6 1,2,5, * 1 高 雄 長 庚 紀 念 醫 院 中 醫 科 系, 高 雄, 台 灣 2 長 庚 大 學 中 醫 系, 桃 園, 台 灣 3 高 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藥四性作用表.doc

Microsoft Word - 中藥四性作用表.doc 中藥四性作用表和常用一百種中藥材 中藥四性作用表和常用一百種中藥材... 1 四性作用表... 2 五味作用表... 2 常用 100 種藥材 ( 一 )... 3 常用 100 種藥材 ( 二 )... 4 常用 100 種藥材 ( 三 )... 5 常用 100 種藥材 ( 四 )... 6 常用 100 種藥材 ( 五 )... 7 常用 100 種藥材 ( 六 )... 8 常用 100 種藥材

More information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卷 之 四 十 二 血 証 門... 23 血 証 門...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卷 之 四 十 二 血 証 門... 23 血 証 門...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4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25 病 機.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41-50 内 容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41-50... 1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卷 之 四 十 一 諸 氣 門... 13 諸 氣 門... 13 病 機... 13 病 機... 14 病 機... 15 脈 候... 15 治 法... 16 治 法... 16 治 法... 16 治 法... 16 藥 方... 18 藥 方... 18 藥 方... 19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節 : 清 肝 明 目 藥 青 葉 子 49 決 明 子 50 殼 精 草 51 密 蒙 花 52 夜 明 砂 53 千 里 光 54 第 三 節 : 清 熱 涼 血 藥 鮮 生 地 56 紫 草 57 牛 黃 58 牡 丹 皮 59 赤 芍 60 大 青 葉 61 玄 參 62 茅 根 6

第 二 節 : 清 肝 明 目 藥 青 葉 子 49 決 明 子 50 殼 精 草 51 密 蒙 花 52 夜 明 砂 53 千 里 光 54 第 三 節 : 清 熱 涼 血 藥 鮮 生 地 56 紫 草 57 牛 黃 58 牡 丹 皮 59 赤 芍 60 大 青 葉 61 玄 參 62 茅 根 6 侯 萬 雲 筆 記 中 草 藥 學 ( 一 ) 解 表 藥 清 熱 藥 瀉 下 藥 第 一 章 : 解 表 藥 解 表 藥 概 論 第 一 節 : 散 發 風 寒 藥 麻 黃 - 6 桂 枝 -7 紫 蘇 -8 荊 芥 -9 防 風 -10 羌 活 -11 細 辛 -12 白 芷 -13 槁 本 -14 香 薷 - 15 生 薑 -16 蔥 白 - 17 辛 夷 - 18 芫 荽 - 19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x

Microsoft Word docx 105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考試分階段考試 營養師 心理師 護理師 社會工作師考試試題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 科目 : 中醫基礎醫學 ( 包括中醫方劑學 中醫藥物學 ) 考試時間 : 1 小時 30 分座號 : 代號 :2101 頁次 :8-1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複選作答者, 該題不予計分 本科目共 80 題, 每題 1.25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週 雞 茸 小 米 粥 材 料 : 雞 胸 肉 半 付 小 糯 米 30 公 克 白 米 50 公 克 小 甜 豆 仁 少 許 胡 蘿 蔔 少 許 調 味 料 : 雞 高 湯 200CC 鹽 一 兩 種 米 先 洗 好 泡 半 小 時 雞 胸 肉 剁 碎 胡 蘿 蔔 切 碎 丁 二 將 糯

第 一 週 雞 茸 小 米 粥 材 料 : 雞 胸 肉 半 付 小 糯 米 30 公 克 白 米 50 公 克 小 甜 豆 仁 少 許 胡 蘿 蔔 少 許 調 味 料 : 雞 高 湯 200CC 鹽 一 兩 種 米 先 洗 好 泡 半 小 時 雞 胸 肉 剁 碎 胡 蘿 蔔 切 碎 丁 二 將 糯 一 第 一 週 坐 月 子 食 補 菜 單 雞 茸 小 米 粥 浮 雲 魚 片 粥 雙 味 鮮 蔬 粥 紅 麴 草 魚 片 杜 仲 麻 油 腰 花 黃 耆 四 神 雞 湯 豬 肝 湯 老 薑 茯 苓 紅 豆 湯 酒 釀 蛋 包 甜 湯 桂 圓 糯 米 粥 紅 棗 薏 仁 甜 粥 二 第 二 週 坐 月 子 食 補 菜 單 麻 油 腰 子 麵 線 虱 目 魚 鮮 蚵 粥 豬 肝 粥 老 薑 古 法 麻

More information

2. 确认含有濒危物种, 动物产品, 潜在过敏原,( 例如 : 小麦, 大豆, 磺胺类 ) 確認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 ( 例如 : 麥子 大豆, 磺胺类 ) 瞭解过敏体质的病人以预防其对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的过敏反应 掌握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

2. 确认含有濒危物种, 动物产品, 潜在过敏原,( 例如 : 小麦, 大豆, 磺胺类 ) 確認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 ( 例如 : 麥子 大豆, 磺胺类 ) 瞭解过敏体质的病人以预防其对中藥, 方劑及中成藥的过敏反应 掌握含有瀕危物種, 動物, 過敏原的中藥, 方劑及 中藥學 ( 增定本 ) 內容大綱 ( 以 2014 年 2 月 1 日的内容为准 ) 考生注意 : 對符合 NCCAOM 報考資格的考生, 本文件可作為備考指南 以下面是關於中藥學考試 的內容大綱, 同時也是對考生專業能力的要求 第一部分 : 安全與質量 ( 考题的 10%) A. 中藥與方劑 1. 慎用與禁忌 ( 例如 : 病情, 配伍禁忌 ) 確認中藥及配伍慎用與禁忌 2. 中藥與西藥的藥物反應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中 醫 藥 治 療 某 些 疾 病, 仍 具 相 當 優 勢 傳 統 中 醫 藥 歷 經 數 千 年 的 傳 承, 而 今 受 西 方 醫 學 的 影 響 與 衝 擊 下, 中 醫 藥 能 夠 獨 樹 一 幟, 與 西 方 醫 學 並 立 原 因 : 現 行 西 方 醫 學 治 療 仍 有 許 多

中 醫 藥 治 療 某 些 疾 病, 仍 具 相 當 優 勢 傳 統 中 醫 藥 歷 經 數 千 年 的 傳 承, 而 今 受 西 方 醫 學 的 影 響 與 衝 擊 下, 中 醫 藥 能 夠 獨 樹 一 幟, 與 西 方 醫 學 並 立 原 因 : 現 行 西 方 醫 學 治 療 仍 有 許 多 居 家 常 備 良 方 中 藥 發 展 委 員 會 輔 導 常 務 理 事 E-Mail. crchao@pchome.com.tw 1 中 醫 藥 治 療 某 些 疾 病, 仍 具 相 當 優 勢 傳 統 中 醫 藥 歷 經 數 千 年 的 傳 承, 而 今 受 西 方 醫 學 的 影 響 與 衝 擊 下, 中 醫 藥 能 夠 獨 樹 一 幟, 與 西 方 醫 學 並 立 原 因 : 現 行 西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97 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醫事人員 ( 不含牙醫師 助產師 職能治療師 ) 中醫師 心理師 營養師 獸醫佐考試暨醫師考試分試考試試題 代號 :2112 頁次 :8-1 等別 : 高等考試類科 : 中醫師科目 : 中醫基礎醫學 ( 包括中醫方劑學 中醫藥物學 ) 考試時間 :1 小時 30 分座號 : 注意 : 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 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複選作答者, 該題不予計分

More information

第十卷第一期 2017 年 12 月 4 子宮內膜異位症 : 因影響子宮肌層收縮或因內膜增強而導致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 4 5 生殖器官引起 : 如子宮內避孕器反應, 採用性激素或者避孕藥不當, 外傷和生殖器損傷等都能導致子宮不正常出血 6 婦科癌症 : 中年女性出血過多可能和子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等疾

第十卷第一期 2017 年 12 月 4 子宮內膜異位症 : 因影響子宮肌層收縮或因內膜增強而導致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 4 5 生殖器官引起 : 如子宮內避孕器反應, 採用性激素或者避孕藥不當, 外傷和生殖器損傷等都能導致子宮不正常出血 6 婦科癌症 : 中年女性出血過多可能和子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等疾 月經淋瀝證治 黃月順 明師中醫診所永和分院 摘要 月經淋瀝是指行經時間超過 7 天以上, 甚至淋漓半月或更久才停的症狀 中醫稱經期延長 1, 多是由虛 瘀 熱等引起, 中醫月經淋漓不淨, 叫 漏, 是指點滴而下的出血 2 崩 是指出血量很大, 月經期或非月經周期的子宮大出血 崩漏是月經周期 經期 經量發生嚴重失常的病證 3, 可能是體虛壓力忙碌造成一時的賀爾蒙失調, 但也可能隱藏著其他重大疾病, 長期淋漓不盡或大量出血,

More information

病理特點 血陰精的不足和互相關係失調 以陰藥補陰 用養血滋陰法 運用養血與滋陰的藥物 其目的在於滋陰 通過滋陰達到育陰 初期 歸芍地黃湯 (炒當歸 白芍 山藥 山萸肉 熟地 丹皮 茯苓 澤瀉) 二甲地黃湯(陰虛明顯 肝腎虧損較重者) (炙龜板 炙鱉甲 山藥 熟地 山萸肉 女貞子 淮牛膝 丹 皮 茯苓

病理特點 血陰精的不足和互相關係失調 以陰藥補陰 用養血滋陰法 運用養血與滋陰的藥物 其目的在於滋陰 通過滋陰達到育陰 初期 歸芍地黃湯 (炒當歸 白芍 山藥 山萸肉 熟地 丹皮 茯苓 澤瀉) 二甲地黃湯(陰虛明顯 肝腎虧損較重者) (炙龜板 炙鱉甲 山藥 熟地 山萸肉 女貞子 淮牛膝 丹 皮 茯苓 月經 週期療法 妙生堂中醫診所 洪美燕 院長 前言 由夏桂成教授為首所提出的月經週期療法 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疾患的一套理論 其形成如夏桂成教授所言 為提高中醫婦科理論水平 整理發展中醫專業理論 首 先是要繼承和整理前人的理論 特別是闡明臟腑經絡間關係的陰陽五行 及其運動規律 用太極八卦 奇偶數律 結合婦科月經週期演變的實際 建立婦科的理論體系 當然 還需要通過實際 包括現代醫學實驗室的檢查 從微觀方面

More information

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素的测定

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素的测定 App:CHP10002 冰 黄 肤 乐 软 膏 中 大 黄 素 的 测 定 色 谱 柱 : Synergi Hydro-RP 80 Å 4μ 250 4.6mm ( 货 号 :00G-4375-E0) 保 护 柱 : C18 4 3.0mm ( 货 号 :AJ0-7511) + KJ0-4282 保 护 柱 套 流 动 相 : 甲 醇 :0.1% 磷 酸 溶 液 (85:15) 检 测 波 长 :254nm

More information

痰 喘 哮 痢 禁口痢 泄瀉 脾泄 霍亂 乾霍亂 嘔吐 惡心 翻胃 傷食 痞 噯氣 吞酸 嘈雜

痰 喘 哮 痢 禁口痢 泄瀉 脾泄 霍亂 乾霍亂 嘔吐 惡心 翻胃 傷食 痞 噯氣 吞酸 嘈雜 金匱鉤玄 元朱震亨 内容 金匱鉤玄... 1 元朱震亨... 1 卷第一... 13 中風... 13 六郁... 13 癩... 14 寒... 14 傷寒... 15 暑... 15 注夏... 15 暑風... 15 濕... 15 內傷... 16 火... 16 傷風... 16 發斑... 16 疹... 16 溫病... 16 瘧... 17 咳嗽... 17 1 痰... 18 喘...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4D F736F F D204531A175AA60B74EA44FAFCAA5A2B94CB0CAAF67A176A4A4C2E5A56AC479ACE3A8735FB4BFBAF6B5D85F5F702E D F2E646F6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中醫古籍研究 153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中醫古籍研究 曾綺華 署立台東醫院中醫科 摘要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近十年來逐漸被西方醫學所重視, 用藥則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主, 然而因為有食慾不振及睡眠障礙的副作用, 讓病患及家長會因此而卻步 我們在中醫門診發現過動兒除了注意力差, 專注力不足外, 多數的孩子 (80% 左右 ) 有怕熱 便秘 手心流汗及坐不住的現象, 並且多數合併有鼻子過敏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B750AB5FA142AB79B9C2A4A7A4A4C2E5C3C4C17BA7C9C0B3A5CE2E707074>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B750AB5FA142AB79B9C2A4A7A4A4C2E5C3C4C17BA7C9C0B3A5CE2E707074> 感 冒 咳 嗽 之 中 醫 藥 臨 床 應 用 1 感 冒 2 1 一 感 冒 的 概 念 及 源 流 3 1. 感 冒 的 概 念 (1) 感 冒 是 感 受 觸 冒 風 邪 而 導 致 的 常 見 外 感 疾 病, 病 情 輕 者 多 為 感 受 當 令 之 氣, 稱 為 傷 風 冒 風 冒 寒 ; (2) 病 情 重 者 多 為 感 受 非 時 之 邪, 稱 為 重 傷 風 ; (3) 在 一

More information

1

1 1. 白 花 蛇 舌 草 抗 癌 解 毒 佳 2. 猴 頭 菇 燉 北 菇 3. 鹹 檸 薏 米 湯 4. 栗 米 鬚 水 5. 甘 苦 茶 抑 制 糖 尿 消 炎 6. 栗 子 粟 米 湯 7. 白 背 木 耳 蘋 果 湯 降 脂 軟 化 血 管 8. 昆 布 海 藻 煲 黃 豆 湯 9. 草 菇 勝 瓜 蛋 花 湯 10. 黑 木 耳 煲 紅 棗 湯 11. 紅 棗 紅 糖 煮 南 瓜 12.

More information

1

1 1. 白 花 蛇 舌 草 抗 癌 解 毒 佳 2. 猴 頭 菇 燉 北 菇 3. 鹹 檸 薏 米 湯 4. 栗 米 鬚 水 5. 甘 苦 茶 抑 制 糖 尿 消 炎 6. 栗 子 粟 米 湯 7. 白 背 木 耳 蘋 果 湯 降 脂 軟 化 血 管 8. 昆 布 海 藻 煲 黃 豆 湯 9. 草 菇 勝 瓜 蛋 花 湯 10. 黑 木 耳 煲 紅 棗 湯 11. 紅 棗 紅 糖 煮 南 瓜 12.

More information

(E) 25 薄荷辛能散涼能清, 故治 (A) 骨蒸破血上痢 (B) 瘰? 瘡疥 (C) 驚熱 (D) 眼目咽喉口齒諸病 (E) 頭痛頭風, 中風失音 (C) 26 秦艽主治 (A) 血病 (B) 氣病 (C) 濕勝風淫之證 (D) 頭痛連腦 (E) 血熱生風之證 (A) 27 下列何藥可以宣疏五臟

(E) 25 薄荷辛能散涼能清, 故治 (A) 骨蒸破血上痢 (B) 瘰? 瘡疥 (C) 驚熱 (D) 眼目咽喉口齒諸病 (E) 頭痛頭風, 中風失音 (C) 26 秦艽主治 (A) 血病 (B) 氣病 (C) 濕勝風淫之證 (D) 頭痛連腦 (E) 血熱生風之證 (A) 27 下列何藥可以宣疏五臟 本草學 15 題 (D) 1 下列何藥其性甘溫, 能生血生肌, 排膿內託? (A) 連翹 (B) 皂角 (C) 忍冬藤 (D) 黃耆 (E) 2 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的是 (A) 黃芩 (B) 柴胡 (C) 麥門冬 (D) 大棗 (E) 甘草 (B) 功能大補肺中元氣的藥物是 (A) 黃耆 (B) 人參 (C) 地黃 (D) 桔梗 (E) 沙參 (C) 4 沙參專 (A) 瀉肺火 (B) 補腎氣 (C)

More information

中葯學

中葯學 原 始 點 中 醫 學 張 釗 漢 編 2011 年 4 月 13 日 疾 病 的 由 來 可 分 外 緣 及 內 緣 一 外 緣 : 外 感 六 淫 ( 風 寒 暑 濕 燥 火 ) 之 邪 二 內 緣 : 七 情 ( 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 ) 所 傷 外 感 六 淫 或 內 傷 七 情 後, 進 而 使 體 質 變 得 更 差, 才 會 產 生 症 狀, 也 就 是 說 六 淫 及 七 情

More information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胃脘痛辨證論治 201 腸, 傳導糟粕於大腸 從生理的角度, 通降是胃最根本的生理特點 (3) 從病理上 - 許多原因均可導致胃脘疼痛, 如寒邪客胃, 則氣機受阻, 收引而痛 ; 暴飲多食, 則食穀停滯, 不通而痛 ; 肝氣鬱滯, 則橫逆犯胃而痛 ; 若素嗜辛辣, 則損胃陰, 使胃失濡潤而痛 ; 偏 200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7:13(3) 胃脘痛辨證論治 江裕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 摘要 胃脘痛又稱胃痛, 係以胃脘部 ( 心窩處 ) 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要症狀 肝主情志, 與壓力息息相關, 故 肝氣犯胃 是胃脘痛最常見的病機, 情緒因素是導致胃脘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放鬆 減壓 精神調攝很重要 脊椎筋骨錯縫, 亦可能導致胃脘痛, 故平時鍛鍊身體筋骨, 俾利骨架的自然平衡發展, 亦不容忽視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解 表 剂 概 念 : 组 成 以 辛 散 轻 宣 的 药 物 ( 解 表 药 ) 为 主 组 成, 作 用 宣 通 肌 表, 发 散 外 邪 ( 发 汗, 解 肌, 透 疹 ;) 立 法 依 据 因 其 轻 而 扬 之 其 在 皮 者, 汗 而 发 之 主 治 a. 表 证 ; b. 邪 在 肌 表 的 疾 患 外 受 六 淫 邪 气, 邪 留 肌 表 之 证 发 热, 恶 寒, 头 痛, 脉 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防癌及病患之膳食

Microsoft PowerPoint - 防癌及病患之膳食 防 癌 及 病 患 之 膳 食 楊 玲 玲 臺 北 醫 學 大 學 教 授 衛 生 署 中 醫 藥 委 員 會 委 員 財 團 法 人 展 杏 文 教 基 金 會 執 行 董 事 預 防 腫 瘤 之 發 生 預 防 腫 瘤 之 發 生, 最 重 要 的 是 少 攝 食 含 有 致 癌 因 子 之 食 物, 許 多 經 由 科 技 所 研 發 的 食 品 之 中 存 有 自 然 致 癌 物 質, 如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教 師 : 杜 孟 家 師 傅 課 程 名 稱 無 國 界 料 理 分 量 4 人 / 組 日 期 10/5 菜 單 名 稱 地 獄 拉 麵 粗 拉 麵 海 帶 芽 黃 豆 芽 高 湯 叉 燒 肉 蛋 日 式 魚 板 300G (1) 麵 煮 熟 備 用 10G (2) 蛋 水 煮 去 殼

授 課 教 師 : 杜 孟 家 師 傅 課 程 名 稱 無 國 界 料 理 分 量 4 人 / 組 日 期 10/5 菜 單 名 稱 地 獄 拉 麵 粗 拉 麵 海 帶 芽 黃 豆 芽 高 湯 叉 燒 肉 蛋 日 式 魚 板 300G (1) 麵 煮 熟 備 用 10G (2) 蛋 水 煮 去 殼 授 課 教 師 : 杜 孟 家 師 傅 課 程 名 稱 無 國 界 料 理 分 量 4 人 / 組 日 期 10/5 菜 單 名 稱 馬 鈴 薯 泡 菜 煎 餅 馬 鈴 薯 3 隻 (1) 馬 鈴 薯 去 皮 切 片 丁 低 筋 麵 粉 30G 泡 菜 切 片 玉 米 粉 50G 韭 菜 切 段 蛋 1 顆 水 80G 拌 勻 韓 式 泡 菜 80G 韭 菜 2 支 柴 魚 粉 1/2T 鹽 1/4T

More information

中醫天地 SEP 早期 延遲期 ( 放療後 2-4 個月 ) 2-3 晚期 ( 放療後約 90 天 ): 不可逆 1-3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祕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23

中醫天地 SEP 早期 延遲期 ( 放療後 2-4 個月 ) 2-3 晚期 ( 放療後約 90 天 ): 不可逆 1-3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祕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23 中醫幫幫忙緩解頭面部放療的後遺症 文. 圖 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李嘉菱 頭面部放射線的適應症 可能影響放療後遺症的因素 5 放療各階段的後遺症及症狀急性期 ( 放療過程中 ) 22 中醫天地 SEP. 2013 早期 延遲期 ( 放療後 2-4 個月 ) 2-3 晚期 ( 放療後約 90 天 ): 不可逆 1-3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祕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23 從 RTOG 分級看中醫證型進展與策略

More information

038-

038- < 篇 名 > 本 草 分 經 書 名 : 本 草 分 經 作 者 : 姚 瀾 朝 代 : 清 年 份 : 西 元 1644-1911 年 < 目 錄 > < 篇 名 > 序 內 容 : 考 漢 書 藝 文 志, 分 醫 經 與 經 方 而 二 之 而 隋 書 經 籍 志 則 統 以 醫 方 乃 讀 其 論, 則 均 有 味 乎 諺 所 謂 有 疾 弗 治 適 得 中 醫 云 云 蓋 誠 見 夫 醫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加味逍遙散 相關的中藥基本概念

加味逍遙散 相關的中藥基本概念 加味逍遙散 相關的中藥基本概念 台中聯合中醫醫院陳俊銘藥師 2 大綱 歷史源流 中醫學 方劑學 中藥藥物學 ( 本草學 藥用植物學 生藥學 炮製學 ) 中藥調劑學 類方比較 現代臨床應用 3 歷史源流 逍遙散原出典為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明朝太醫薛己 ( 立齋 ) 依經驗加入牡丹皮 山梔子成為丹梔逍遙散又稱加味逍遙散 4 5 逍遙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 當歸去苗, 銼, 微炒茯苓去皮, 白者白芍藥白朮柴胡去苗各

More information

毛髮 : 無異狀指甲 : 無異狀眼睛 : 目色暗 眼瞼粉紅無蒼白 目框下臥蠶浮腫口唇 : 無異狀舌診 : 舌淡紅, 白濕苔偏厚 ( 二 ) 聞診 : 嗅氣味 : 無異狀聽聲音 : 呼吸平順, 說話聲短且無力 ( 三 ) 問診 : 全身 : 倦怠無力 不喜風情志 : 情緒穩定睡眠 : 眠差頭頸 : 起

毛髮 : 無異狀指甲 : 無異狀眼睛 : 目色暗 眼瞼粉紅無蒼白 目框下臥蠶浮腫口唇 : 無異狀舌診 : 舌淡紅, 白濕苔偏厚 ( 二 ) 聞診 : 嗅氣味 : 無異狀聽聲音 : 呼吸平順, 說話聲短且無力 ( 三 ) 問診 : 全身 : 倦怠無力 不喜風情志 : 情緒穩定睡眠 : 眠差頭頸 : 起 105 年度建立癌症病患的中醫日間照護整合醫療模式之案例報告 基本資料姓名 : 蔣 xx 性別 : 女 年齡 :61 現居住地 : 職業 : 婚姻 : 病例號碼 : 初診日期 :105/08/05 主訴 肺癌化療後精神倦怠已三週多 現病史 這位 61 歲女性病患過去有糖尿病病史服用藥物控制 病患在 105/06/10 因 下背痛和右下肢無力, 懷疑是惡性腫瘤而入院 經由右上肺葉和右側近端股骨

More information

証 治 準 繩 雜 病 諸 中 門 明 王肯堂 第一冊 諸中門 卒中暴厥 經 云 暴 病 卒 死 皆 屬 於 火 注 云 火 性 速 疾 故 也 然 初 治 之 藥 不 寒 而 溫 不 降 而 升 甚 者 從 治 也 俗 有 中 風 中 氣 中 食 中 寒 中 暑 中 濕 中 惡 之 別 但 見 卒

証 治 準 繩 雜 病 諸 中 門 明 王肯堂 第一冊 諸中門 卒中暴厥 經 云 暴 病 卒 死 皆 屬 於 火 注 云 火 性 速 疾 故 也 然 初 治 之 藥 不 寒 而 溫 不 降 而 升 甚 者 從 治 也 俗 有 中 風 中 氣 中 食 中 寒 中 暑 中 濕 中 惡 之 別 但 見 卒 証 治 準 繩 雜 病 明 王肯堂 自敘 余 發 始 燥 則 聞 長 老 道 說 范 文 正 公 未 逢 時 禱 於 神 以 不 得 為 良 相 願 為 良 醫 因 嘆 古 君 子 之 存 心 濟 物 如 此 其 切 也 當 是 時 顓 蒙 無 所 知 顧 讀 岐 黃 家 言 輒 心 開 意 解 若 有 夙 契 者 嘉 靖 丙 寅 母 病 阽 危 常 潤 名 醫 延 致 殆 遍 言 人 人 殊 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台南高工營養菜單 ~ doc

Microsoft Word - 台南高工營養菜單 ~ doc 早 餐 國 立 台 南 高 工 住 宿 生 營 養 菜 單 A 餐 玉 米 蛋 餅 豬 肉 漢 堡 培 根 蔬 菜 三 明 治 水 餃 13 法 國 土 司 夾 肉 鬆 30 元 奶 茶 豆 漿 鮮 奶 豆 漿 奶 茶 B 餐 35 元 C 餐 40 元 晚 餐 其 他 醣 類 :68g/ 蛋 白 質 :11g/ 脂 肪 :13g/kcal:433 糖 類 :65g/ 蛋 白 質 :15g/ 脂 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BE - Meal.doc

Microsoft Word - BE - Meal.doc 春 膳 早 ( 一 食 ) 星 牛 期 奶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餐 單 提 子 麥 包 蛋 好 絲 立 燴 克 麵 果 醬 阿 三 華 文 田 治 牛 烚 奶 蛋 牛 奶 粟 米 片 雞 麥 蛋 牛 皮 奶 午 蕃 白 茄 蒸 薯 菜 仔 煮 水 瘦 蛋 魚 尾 肉 湯 甘 椰 筍 肉 蕃 菜 碎 茄 煮 蒸 雞 瘦 蛋 肉 柳 湯 白 節 菜 瓜 蒸 煮

More information

常見易混淆中藥材-word檔30組.doc

常見易混淆中藥材-word檔30組.doc 常 見 易 混 淆 中 藥 材 1. 黃 耆 v.s. 紅 耆 藥 名 黃 耆 紅 耆 ( 同 類 品 ) 性 味 味 苦 性 溫 味 甘 性 微 溫 功 效 益 氣 升 陽 固 表 止 汗 利 水 消 腫 托 毒 生 肌 固 表 止 汗 補 氣 利 尿 托 毒 斂 瘡 辨 識 特 徵 表 面 呈 淡 黃 棕 色, 有 豆 腥 味 表 面 呈 灰 紅 棕 色 表 面 呈 淡 黃 棕 色 表 面 呈

More information

鼻 塞 : 鼻 腔 阻 塞 可 以 是 鼻 甲 腫 大, 也 可 以 是 黏 稠 鼻 涕 堆 積 在 鼻 腔 而 阻 滯 不 通 前 者 即 使 排 盡 鼻 涕, 仍 然 不 通, 而 後 者 在 排 盡 鼻 涕 之 後, 在 一 個 短 暫 時 期 內, 可 以 通 暢 一 些, 但 不 久 又

鼻 塞 : 鼻 腔 阻 塞 可 以 是 鼻 甲 腫 大, 也 可 以 是 黏 稠 鼻 涕 堆 積 在 鼻 腔 而 阻 滯 不 通 前 者 即 使 排 盡 鼻 涕, 仍 然 不 通, 而 後 者 在 排 盡 鼻 涕 之 後, 在 一 個 短 暫 時 期 內, 可 以 通 暢 一 些, 但 不 久 又 中 醫 對 鼻 竇 炎 的 診 斷 和 治 療 陳 維 苓 台 中 市 仁 美 中 醫 診 所 院 長 摘 要 鼻 竇 炎, 傳 統 醫 學 稱 為 鼻 淵 腦 漏 腦 滲 腦 瀉 流 涕 及 腦 砂 等 急 性 鼻 竇 炎 的 臨 床 表 現, 局 部 有 疼 痛 與 頭 痛 鼻 涕 量 特 多 鼻 塞 嗅 覺 障 礙 等, 全 身 性 的 有 發 熱 食 慾 不 振 周 身 不 適 甚 至 煩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吃魚才安全

如何吃魚才安全 100 100 年 度 強 化 中 藥 製 程 安 全 與 建 立 研 發 平 台 及 中 醫 藥 產 業 科 技 人 才 培 訓 中 心 計 畫 -- 中 藥 廠 品 管 作 業 實 務 訓 練 污 穢 物 質 管 制 說 明 與 實 驗 室 管 理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食 品 藥 物 管 理 局 陳 石 松 主 辦 單 位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中 醫 藥 委 員 會 執 行 單 位

More information

2. 秘 受 不 治 法 2.1. 凡 矢 柱 骨 折. 不 治. 凡 两 目 损 伤. 不 治. 凡 口 开 气 出 不 收. 不 治. 凡 口 如 鱼 口. 不 治. 凡 伤 食 喉. 不 治. 凡 打 破 头 鼻 流 黄 白 水. 不 治. 凡 脊 骨 折 断. 不 治. 凡 心 胞 紧 痛.

2. 秘 受 不 治 法 2.1. 凡 矢 柱 骨 折. 不 治. 凡 两 目 损 伤. 不 治. 凡 口 开 气 出 不 收. 不 治. 凡 口 如 鱼 口. 不 治. 凡 伤 食 喉. 不 治. 凡 打 破 头 鼻 流 黄 白 水. 不 治. 凡 脊 骨 折 断. 不 治. 凡 心 胞 紧 痛. 1. 断 死 证 秘 诀 1.1. 金 伤 身 损 眼 皮 青. 定 主 身 亡 难 救 命. 若 是 气 喘 与 咆 噎. 且 在 一 七 内 中 亡. 人 中 昼 满 唇 又 青. 三 日 须 知 命 必 倾. 神 仙 留 下 真 秘 诀. 不 说 凡 人 不 知 音. 1 2. 秘 受 不 治 法 2.1. 凡 矢 柱 骨 折. 不 治. 凡 两 目 损 伤. 不 治. 凡 口 开 气 出 不

More information

103年新北市法制局消保官調查量販及超市標示及價格調查表

103年新北市法制局消保官調查量販及超市標示及價格調查表 105 年 新 北 市 法 制 局 消 保 官 調 查 量 販 及 超 市 粽 子 標 示 及 價 格 調 查 表 一 家 樂 福 ( 銷 售 品 項 約 35 訪 查 日 期 :105 年 5 月 30 日 項 次 品 名 規 格 及 內 容 物 去 年 售 價 今 年 售 價 漲 跌 情 形 1 呷 七 碗 規 格 : 每 顆 150 g/6 入 168 178 +6% 全 福 香 菇 粽 內

More information

辨證論治的含義及 臨床應用研究

辨證論治的含義及 臨床應用研究 傷 寒 論 小 柴 胡 湯 理 論 原 意 與 臨 床 應 用 李 宇 銘 博 士 中 醫 學 院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1 敬 告 讀 者 本 講 座 所 介 紹 之 病 案 方 藥 劑 量, 與 現 代 中 醫 處 方 用 藥 習 慣 截 然 不 同, 其 中 不 少 病 案 的 藥 物 劑 量 頗 大, 必 須 熟 悉 張 仲 景 經 方 理 論 才 能 準 確

More information

溫裡藥的介紹 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 性味歸經 辛 甘, 熱 有毒 歸心 腎 脾經 藥理 強心 升壓 抗發炎 鎮痛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 散寒溫經 祛風濕止痛, 強心補腎壯陽 引藥配方 用法用量 5 分 -3 錢, 煎服, 宜先煎半至一小時, 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毒副作用 / 禁忌 附

溫裡藥的介紹 工品, 入藥用其子根 性味歸經 辛 甘, 熱 有毒 歸心 腎 脾經 藥理 強心 升壓 抗發炎 鎮痛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 散寒溫經 祛風濕止痛, 強心補腎壯陽 引藥配方 用法用量 5 分 -3 錢, 煎服, 宜先煎半至一小時, 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毒副作用 / 禁忌 附 溫裡藥的介紹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陳蕙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楊榮季 摘要根據中藥藥理分類, 凡以溫裡祛寒為主, 具溫裡助陽 散寒通脈, 能除臟腑經絡寒邪, 用於治療 寒 在 裡 的藥物, 稱為溫裡藥 單方常見的有附子 肉桂 乾薑 吳茱萸, 而複方則有四逆湯等 使用上, 不論外來或內生之寒, 皆根據寒者熱之治法, 唯需多加留意病人體質 辨清真假寒熱, 並佐以合理配伍使用, 以避免毒副反應產生,

More information

DIY 5 5 10

DIY 5 5 10 CONTENTS 1 2 3 66 6 3 2! 10 : 20 : : DIY 5 5 10 66 種養生 療病常見藥材介紹 瘦身 山楂 丹參 甘草 桑葉 何首烏 荷葉 山楂最能提升胃氣 促進食 慾 健胃整腸不可或缺 尤 其對於飲食偏油膩的外食上班 族而言 山楂可以消油脂 解 油膩 還能降血壓 降低膽固 醇 治療高脂血症 丹參功用為活血化瘀 涼血清 熱 養血安神 能降低血壓 抑制動脈硬化 抗氧化

More information

方劑配伍規律探析 陳 剛 孟慶華 (貴陽中醫學院cgsuperman

方劑配伍規律探析  陳  剛  孟慶華 (貴陽中醫學院cgsuperman 方劑配伍規律探析陳剛孟慶華 ( 貴陽中醫學院 cgsuperman.happy@163.com 550002) 關鍵詞 方劑配伍規律藥物功用各有所長, 只有通過合理的組織才能使各具特性的群藥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種運用藥物的組合過程稱為 配伍 徐靈胎說 藥有個性之專長, 方有合群之妙用 聖人為之製方, 或用以專攻, 或用以兼治, 或以相輔者, 或以相反者, 或以相用者, 或以相制者 操縱之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人參養榮湯.doc

Microsoft Word - 6-人參養榮湯.doc 138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2) 人參養榮湯的文獻回顧 林高士 1 陳光偉 2 陳金順 1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 2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 3 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 3 摘要 人參養榮湯為氣血雙補之劑, 日本人對其推崇有至, 近因慢性病日益增多, 使用上機會增多, 故將文獻整理以饗同好 關鍵詞 : 人參養榮湯 補養氣血劑 貧血 男子不育症 腹膜透析 本文 醫方集解中將其歸於補益劑亦歸入補血劑中,

More information

病 機... 18 病 機... 19 病 機... 19 病 機... 19 病 機... 19 病 機... 20 原 機 啟 微 論... 25 原 機 啟 微 論... 26 原 機 啟 微 論... 26 原 機 啟 微 論... 26 原 機 啟 微 論... 27 原 機 啟 微 論.

病 機... 18 病 機... 19 病 機... 19 病 機... 19 病 機... 19 病 機... 20 原 機 啟 微 論... 25 原 機 啟 微 論... 26 原 機 啟 微 論... 26 原 機 啟 微 論... 26 原 機 啟 微 論... 27 原 機 啟 微 論.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61-70 明 徐 春 甫 内 容 古 今 醫 統 大 全 61-70... 1 卷 之 六 十 一 眼 科... 13 病 機... 13 病 機... 13 病 機... 13 病 機... 13 病 機... 14 病 機... 15 病 機... 15 病 機... 16 病 機... 16 病 機... 16 病 機... 17 病 機... 17 病 機... 17

More information

20 特 殊 材 料 全 護 式 功 能 型 背 架 5,850.0 21 特 殊 材 料 新 型 超 輕 背 架 7,200.0 22 特 殊 材 料 特 製 軟 背 架 2,300.0 23 特 殊 材 料 束 腹 帶 XL 94.0 24 特 殊 材 料 束 腹 帶 L 94.0 25 特 殊

20 特 殊 材 料 全 護 式 功 能 型 背 架 5,850.0 21 特 殊 材 料 新 型 超 輕 背 架 7,200.0 22 特 殊 材 料 特 製 軟 背 架 2,300.0 23 特 殊 材 料 束 腹 帶 XL 94.0 24 特 殊 材 料 束 腹 帶 L 94.0 25 特 殊 臺 中 榮 民 總 醫 院 埔 里 分 院 自 費 項 目 價 目 表 健 保 不 給 付 支 付 價 格 以 醫 院 最 後 異 動 價 格 為 主 104 年 08 月 編 號 類 別 品 項 名 稱 自 付 價 格 1 診 察 費 住 院 中 醫 自 費 會 診 費 450.0 2 病 床 費 普 通 2 人 房 差 額 費 1,100.0 3 病 床 費 頭 等 病 房 費 ( 一 人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