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文库5-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净土文库5-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Transcription

1

2 净土文库系列 5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智圆法师讲

3 目录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讲记解释名义序分正宗分第一愿王 礼敬诸佛第二愿王 称赞如来第三愿王 广修供养第四愿王 忏悔业障第五愿王 随喜功德第六愿王 请转法轮第七愿王 请佛住世第八愿王 常随佛学第九愿王 恒顺众生第十愿王 普皆回向愿王利益 思考题

4 解释名义释经名释品名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愿王利益偈颂供养支悔罪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请佛住世支回向支愿差别愿边际愿利益劝受持总回向礼敬支修炼意乐清净不忘菩提心之道自在无碍行利益有情披精进甲会遇同分菩萨令善知识欢喜常见如来常兴供养摄持正法得无尽藏趣入力修习对治菩萨诸业随学诸菩萨的回向净土愿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极微尘数清净器情安住的刹界趣入十方一切刹中, 亦如是见趣入佛语趣入转法轮趣入一念入诸劫趣入观见如来佛刹修行而趣入趣入往诣如来面前正宗分序分普贤行愿品科判流通分

5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原 文 尔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 : 善男子! 如来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诸佛,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相续演说, 不可穷尽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 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 : 大圣! 云何礼敬, 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 : 善男子! 言礼敬诸佛者 : 所有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深心信解, 如对目前, 悉以清净身 1 / 188

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语意业, 常修礼敬 一一佛所, 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 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虚空界尽, 我礼乃尽, 以虚空界不可尽故, 我此礼敬, 无有穷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礼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 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称赞如来者 : 所有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 所有极微一一尘中, 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 现前知见,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 一一舌根, 出无尽音声海, 一一音声, 出一切言辞海,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赞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 我此赞叹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广修供养者 : 所有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 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所, 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起深信解, 现前知见, 悉以上妙诸供养具, 而为供养 所谓华云 鬘云 天音乐云 天伞盖云 天衣服云 天种种香 涂香 烧香 末香, 如是等云, 一一量如须弥山王 然种种灯, 酥灯 油灯 诸香油灯, 一一灯炷如须弥山, 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 2 / 188

7 常为供养 善男子!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离菩提心供养 善男子! 如前供养无量功德, 比法供养一念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胝那由他分 迦罗分 算分 数分 喻分 优波尼沙陀分, 亦不及一 何以故?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 则得成就供养如来, 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此广大最胜供养, 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供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 我此供养亦无有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忏除业障者 :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 由贪瞋痴发身口意, 作诸恶业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 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 遍于法界极微尘刹, 一切诸佛菩萨众前, 诚心忏悔, 后不复造,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忏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 我此忏悔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随喜功德者 : 所有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 从初发心为一切智, 勤修福聚, 不惜身命,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 圆满种种波罗蜜门, 证入种种 原 文 3 / 188

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菩萨智地, 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 分布舍利, 所有善根, 我皆随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 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 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 有学 无学所有功德, 我皆随喜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 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 我皆随喜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喜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请转法轮者 : 所有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 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 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 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 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请佛住世者 : 所有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 将欲示现般涅槃者, 及诸菩萨 声闻 缘觉 有学 无学, 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我悉劝请莫入涅槃, 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 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劝请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常随佛学者 : 如此娑婆世界毘卢 4 / 188

9 遮那如来,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 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 剥皮为纸, 析骨为笔, 刺血为墨, 书写经典, 积如须弥, 为重法故, 不惜身命 何况王位 城邑 聚落 宫殿 园林一切所有, 及余种种难行 苦行,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 示种种神通, 起种种变化, 现种种佛身, 处种种众会, 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 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 或处转轮圣王 小王眷属众会道场, 或处刹利及婆罗门 长者 居士众会道场, 乃至或处天龙八部 人 非人等众会道场 处于如是种种众会, 以圆满音, 如大雷震, 随其乐欲, 成熟众生, 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如是一切, 我皆随学 如今世尊毘卢遮那, 如是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 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 于念念中, 我皆随学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学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恒顺众生者 : 谓尽法界 虚空界十方刹海, 所有众生种种差别, 所谓卵生 胎生 湿生 化生, 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 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 种种生类 种种色身 种种形状 种种相貌 种种寿量 种种族类 种种名号 种种心性 种种知见 种种欲乐 种种意行 种种威仪 种种衣服 种种饮食, 处于种种村营 聚落 城邑 宫殿,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 人 非人等, 无足 二足 四足 多足, 有色 无色, 有想 无想 非有想 非无想, 如是等类, 我皆于彼随 原 文 5 / 188

1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顺而转, 种种承事, 种种供养, 如敬父母, 如奉师长, 及阿罗汉乃至如来, 等无有异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 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 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 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 有大树王, 若根得水, 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 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 诸佛菩萨而为华果,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何以故? 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若无众生, 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善男子! 汝于此义, 应如是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 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以大悲心随众生故, 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 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 善男子! 言普皆回向者 : 从初礼拜乃至随顺, 所有功德, 皆悉回向尽法界 虚空界一切众生,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 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 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若诸众生, 因其积集诸恶业故, 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 6 / 188

11 受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 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 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回向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 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 若诸菩萨, 于此大愿随顺趣入, 则能成熟一切众生, 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是故善男子! 汝于此义, 应如是知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 及诸人天最胜安乐, 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 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 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 相续不断, 所得功德 若复有人, 闻此愿王, 一经于耳, 所有功德, 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 于此大愿受持读诵, 乃至书写一四句偈, 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所有世间身心等病, 种种苦恼, 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 皆得消除 一切魔军 夜叉 罗刹 若鸠槃荼 若毘舍阇 若部多等饮血噉肉诸恶鬼神, 皆悉远离, 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 行于世间无有障碍, 如空中月出于云翳, 诸佛菩萨之所称赞, 一切人天皆应礼敬, 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 圆满普贤所有功德, 不久当如普贤菩萨, 速得成就微妙色身,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 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 悉能远离一切恶友, 悉能 原 文 7 / 188

1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制伏一切外道,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如师子王摧伏群兽, 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 最后刹那, 一切诸根悉皆散坏,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 辅相大臣, 宫城内外, 象马车乘, 珍宝伏藏, 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 于一切时, 引导其前 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 观自在菩萨 弥勒菩萨等, 此诸菩萨色相端严, 功德具足, 所共围绕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 蒙佛授记 得授记已, 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 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 降伏魔军, 成等正觉, 转妙法轮 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 随其根性, 教化成熟, 乃至尽于未来劫海, 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 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 受持读诵, 广为人说, 所有功德, 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 莫生疑念, 应当谛受 受已能读, 读已能诵, 诵已能持, 乃至书写, 广为人说 是诸人等, 于一念中, 所有行愿皆得成就, 所获福聚无量无边 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 令其出离, 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尔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8 / 188

13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原 文 9 / 188

1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10 / 188

15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原 文 11 / 188

1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12 / 188

17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原 文 13 / 188

1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尔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 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 善财童子踊跃无量, 一切菩萨皆大欢喜 如来赞言 : 善哉! 善哉! 尔时, 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 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 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 ; 弥勒菩萨而为上首, 贤劫一切诸大菩萨 ; 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 一生补处 住灌顶位诸大菩萨 ; 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 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 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 诸大声闻 ; 并诸人天一切世主 天 龙 夜叉 乾闼婆 阿修罗 迦楼罗 紧那罗 摩睺罗伽 人 非人等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14 / 188

19 普贤行愿品讲记 今天是吉祥日子, 我们开讲 华严经 的精华 普贤行愿品, 对此经持诵 开演 听闻, 都有无量功德 经上讲 :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所以这是值得欢喜的事, 能令上师三宝欢喜, 诸佛菩萨欢喜, 护法龙天欢喜 华严 是经中之王, 经中之海, 是佛教根本法轮, 最为圆顿, 而 普贤行愿品 则是 华严 关键, 修行枢纽, 文约义丰, 法门广大 所以, 一历耳根, 永为道种 ; 一生信解, 顿超财供 经上说, 以充满十方无量世界的上妙七宝及天人 讲 记 15 / 188

2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最胜安乐, 布施尔所一切世界的所有众生, 供养尔所一切世界的诸佛菩萨, 经历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 相续不断, 但所获功德, 比起听闻普贤愿王一经于耳的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可见讲闻 持诵 普贤行愿品 的功德之大 我想起法王晚年意味深长的话语,2000 年, 法王说 : 现在我对什么都不希求, 但对僧众每天能念诵一遍 普贤行愿品 却有强烈的希求心 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 普贤行愿品, 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 大家想想, 法王不希求其他, 但对僧众如法念一遍 普贤行愿品 却有强烈希求心, 如果念诵本经没有深远的意义, 法王会如此断定地表示吗? 大家这次学习 普贤行愿品, 要珍惜因缘 这对我们修持菩提道具有极深远的意义 希望发起殷重心来学习, 不要把无上宝法看轻了, 不然当面错过, 就会失去大意义 华严经 是怎样流通到人间的呢? 这是在佛涅槃六百年后, 龙树菩萨入龙宫见到上 中 下三种 华严经 的版本, 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颂 ( 一个世界的微尘尚无量无边, 何况十个三千大千世界 个世界 的微尘, 可见经文广大, 不可思议 ), 16 / 188

21 一四天下微尘数品 ; 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 一千二百品 ; 下本有十万偈, 四十八品 龙树菩萨把下本华严记持在心, 从龙宫返回后, 就写出来, 流通于人间 华严经 由印度传入中国, 曾有过三次翻译 初译在晋朝, 翻译六十华严, 二译在唐武则天时代, 翻译八十华严, 两次所译都没有圆满的结尾, 只在普贤菩萨说偈赞叹佛功德之后, 便不结而终 到唐德宗贞元十一年, 南印度乌荼国国王又进呈 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 四十卷全文, 前三十九卷是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 文义更详, 第四十卷则是前二译所无, 讲到普贤菩萨称赞佛功德后, 劝进行者修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华严至此, 方告圆满 因此, 普贤行愿品 是华严一经的归宿 翻译四十华严时, 清凉国师参预译场 译毕, 国师奉诏为 行愿品 造 别行疏 一卷, 圭峰大师再为 疏 作钞, 广大阐明 ( 这两位分别是华严宗的四祖和五祖 ) 从此, 普贤行愿品 流行天下, 大乘行人无不修学 净土宗大德把它列为净土五经之一 由于本经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修持普贤行愿是往生净土的殊胜正因, 因此成为净土的重要经典 在西藏, 历来念修 普贤行愿品 为各派所重, 讲 记 17 / 188

2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如宁玛派洛钦大译师 华智仁波切 全知麦彭仁波切 托嘎如意宝 玛尼喇嘛班玛斯德等, 都重视弘扬 普贤行愿品 上个世纪后期, 法王如意宝大力弘扬 普贤行愿品, 在法王愿力的感召下, 千千万万的修行者共同念诵 普贤行愿品, 比如, 每次传讲佛法 举办法会及修法前后都念修 普贤行愿品 积资净障 回向发愿 1997 年, 法王为了兴盛佛法, 发起共诵一亿遍 普贤行愿品, 海内外弟子闻风响应, 很快就圆满三亿数量 由上可见, 古来藏汉大德对本经的重视程度 解释名义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分二 : 一 释经名二 释品名 一 释经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 是七种佛经命名中具足人 18 / 188

23 法 喻三者的经名 大方广 是法, 佛 是人, 华严 是喻 经题包含七义, 大是体, 方是相, 广是用, 佛是果, 华是因, 严是总相, 经是能诠 这个经题是人法双题, 法喻齐举, 体用无碍, 因果周圆, 所以极为殊胜, 无尽法门不出于七字 以下按所证 能证解释经题涵义 ( 一 ) 所证 大方广 大, 是当体得名, 常遍为义 ( 意思是在心的本体上得名, 以常住 周遍为义 ) 一切法中, 哪一法最大呢? 就是真心, 它竖无初际 横绝边涯 竖, 没有初际 后际, 是无始无终 常住不灭的 ; 横, 没有边涯, 无内无外, 遍在一切处 所以心性本体是常遍的, 称为大 这个 大 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大 一般的大, 是相对的大 比如, 房屋相对床说是大, 相对高山又是小, 房屋就它自身是安立不了大的 但体的 大, 并非 观待而说的大 和其它法相比而安立的大, 而是 绝待的大 因为万法都是以心性为体, 一切法都是它, 和谁去对待呢? 所以是绝待的大 它遍一 讲 记 19 / 188

2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切时处, 无内无外 无始无终, 可谓 大哉 方, 是从法得名, 以轨持为义 心性体上本具恒河沙数自性功德, 摄持而永不损减漏失, 叫做方 我们一般说某法有功德, 比如, 某工艺品有光泽 色彩 触感等方面的品质, 但只具有有限的一些品质 心性迥超万物, 具有无量无边的性德, 都是不假造作 本自圆成的 换言之, 不论你是否认识到, 心性本来就是这样的大宝藏, 具有恒河沙数的性德 宝性论 说 : 光明非是所作性, 无别超过恒河沙, 是故本来即具足, 佛陀功德之诸法 ( 自性光明不是因缘造作的法, 与心无离无别的方式本来具有超过恒河沙数的佛陀功德法 无离无别, 如光与镜, 热与火, 是以一体无别的方式具有的 ) 所以, 与一念心性无离无别, 就在心体上具有无量智慧 神通, 当体是常乐我净 广, 从用得名, 包博为义 包是包含一切 ; 博是广博无边 由于体是常遍 相是无量, 体上遍含一切作用 这是说一切法中以心的作用最大 比如, 电脑具有计算 编辑 播放等功能, 可以起一些作用, 但非常有限 心的作用则无量无边, 它横具十界因果, 像金子能打造一切金器, 心随十法界因缘能造作十法界 20 / 188

25 无量果报 比如, 心以大方广为因, 显现佛法界 ; 心修六度万行, 显现菩萨法界 ; 心修四谛十二缘起, 显现声闻缘觉法界 ; 心修五戒十善, 显现人天法界 ; 心造十恶业, 显现恶趣法界 总之, 心随无量因缘造成无量事相, 它的作用远大于一切色法 所以, 大 方 广并非指其它, 正是直说一念心性的体 相 用 下面解释体大 相大 用大 为什么是体大呢? 因为 若相若性, 皆同真性而常遍故 ( 前一 性 指无自性的空性, 后一 性 指本觉真性, 不论性 相, 或空 有, 都同于真性而恒常 周遍的缘故 ) 犹如镜子所含影像和影像的空, 全同于镜光, 一切法都同于本觉真性, 常恒 周遍, 这是体大 所谓常, 涅槃经 云 : 所言大者, 名之为常 这是说法界体不变易 无一法在此之前, 而此法先于一切, 所谓 有物先天地, 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物主, 不逐四时凋 所以, 常指本体无生无灭, 它是不变异的 所谓遍, 涅槃经 说 : 其性广博, 犹如虚空 这是说本体周遍, 横该无外, 它遍于一切法中, 无一法在它之外 出现品 云 : 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见于如来, 应遍一切处 讲 记 21 / 188

2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见于如来 为什么是相大呢? 因为恒沙性德周遍于本体的缘故 神会大师说 : 体上本具恒沙功德, 犹如真金本具千种之器 如摩尼珠本具千般万般非色之色 若不本具, 作亦不成, 对亦不同, 以成时无一尘之法从外入故 体上本来具足恒河沙数的功德, 比如真金体上本来具有千种金器的可塑性, 才造成金碗 金瓶 金盆 金佛等, 又如摩尼珠本来具有千万种非色的色彩映照性, 如果不是本具这种特性, 不论怎样打造金子, 也造不成金器 ; 不管如何用各色布对着摩尼珠, 也不会映照同类的色彩, 因为在成器 成色时, 没有一微尘法是从体外来的 所以, 诸佛所证, 唯是众生的自性, 成佛时所现前的无量功德, 没有微尘许是从心外而来的 因此, 如来的无量功德全为众生心性中本有的妙相, 这是相大 为什么是用大呢? 因为业用周普 如体包遍的缘故 前面无边的性德之相遍含于本体, 以一一如本体, 所以成为大用, 一一能包能遍 一入一切是 遍, 一切入一是 包, 互相涉入, 无有障碍, 重重无尽 当年, 宪宗皇帝诏请清凉国师入宫问法, 帝问 : 华严所诠, 何谓法界? 国师答 : 法界, 即一切众生身心本体 所以, 大方广 不是说其他, 唯 22 / 188

27 指当人的本性 ( 二 ) 能证 佛华严 大方广是所证, 能证是佛华严 佛, 以觉照为义 华, 从比喻得名, 以感果 严身为意义, 就是 : 由万行圆满成就, 感得佛果 ; 由众德具备, 庄严佛的十身 严 是总相, 能严是 华, 所严是 佛 严, 以功用立名, 以资庄为义, 就是以广大的体用庄严法身和色身 清凉大师以十义解释 佛, 即法界佛 本性佛 涅槃佛 随乐佛 成正觉佛 愿佛 三昧佛 业报佛 住持佛 心佛 一 法界佛 : 体性真常, 叫法界佛, 不论心 境, 法法皆佛 这是指法身 二 本性佛 : 即智慧身, 智慧能彻照法界一切所知, 就是众生本觉智慧的心性之佛 三 涅槃佛 : 即化身, 以化用自在的缘故, 教化众生完毕, 归于寂静, 称为涅槃佛 四 随乐佛 : 即意生身 乐是乐欲, 随是随顺, 随顺众生的乐欲, 有求必应, 无感不通, 称为随乐佛 五 成正觉佛 : 即菩提身 佛在菩提树下成就佛 讲 记 23 / 188

2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道的缘故, 称为成正觉佛 六 愿佛 : 即愿身 称性大愿, 普周法界, 称为愿佛 七 三昧佛 : 即福德身 福德即是禅定, 依靠大定积福圆满, 故称三昧佛 八 业报佛 : 即庄严身 报德相好, 微妙难思, 用以庄严法身, 是由因地善业报得的缘故, 称为业报佛 九 住持佛 : 即力持身 佛安住在觉悟中, 摄持迷乱众生, 流现利益无穷无尽, 称为住持佛 十 心佛 : 即威势身 一切法由心而回转, 威势威容映夺, 称为心佛 下面解释以 华 如何能严十种佛身 华有十义 : 含实义 光净义 微妙义 适悦义 引果义 端正义 无染义 巧成义 芬馥义 开敷义 一 含实义 : 如莲花中含有果实, 表示法界含藏性德的缘故, 以体含真实能庄严法身 二 光净义 : 花光耀 洁净, 表示本智明显, 无不照了, 以智光明净能庄严智慧身 三 微妙义 : 表示一一诸行同于法界, 能庄严化身 四 适悦义 : 花开令人欢喜, 表示随众生机宜, 24 / 188

29 令他欢喜 以利他因行能庄严意生身 五 引果义 : 以花能引生果实, 表示以因行能引正觉, 能庄严菩提身 六 端正义 : 花端严好看, 没有残缺 弯曲, 表示行 愿具足, 无所缺少 以此能庄严愿身 七 无染义 : 花很洁净, 泥水不染 表示一一行门具有三昧, 处世不染, 能庄严福德身 八 巧成义 : 花显现时, 很巧很妙, 表示所修的德业善巧而成就, 以此能庄严庄严身 九 芬馥义 : 花芳香馥郁, 表示住持众德, 流香弥远, 以此能庄严力持身 十 开敷义 : 鲜花盛开, 表示心花开敷, 以此庄严威势身 以上十花共同庄严一佛, 以庄严的功用不同, 庄严就有十义 ; 或者, 次第以十花庄严十佛, 即是十义 所以, 花是能严, 庄严前面的法界, 成就十佛 确实是 芬敷万行, 荣耀众德, 圆兹行德, 饰彼十身 讲 记 ( 三 ) 经 种义 : 大方广佛华严 是别名, 经 是通名, 有十 25 / 188

3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来越多 一 涌泉 : 经义如泉涌般不会枯竭 二 出生 : 从经文辗转出生妙义, 从一生十, 越 三 显示 : 经文显示事相和理体 ( 现象和本体 ) 四 绳墨 : 判定正确和谬误, 像木材随着绳墨而 正直, 人心随着教法而远离邪曲 五 贯穿 : 一部经贯穿所说的性相之义, 把事理 因果 修行次第等义穿成一贯 六 摄持 : 经义摄持所化导的众生, 令其归于本 源, 不令攀缘色等六尘, 轮回生死 七 常义 : 即万古常规 不论过 现 未来, 佛 法妙义历久弥新, 不可推翻, 永为法则 则 八 法义 : 即千叶真轨 就是千页经文真理的轨 九 典义 : 妙理圆正, 没有偏邪 十 径义 : 即超出生死的直捷路径 以上七字经题, 展开便是无量法海 清凉国师讲 1 了一条 展卷难思, 意思是 : 本于清净法界, 最初 开为理 智二门 ; 理又以体 相 用开为大方广, 智 又以因 果开为佛华严 ; 经诠大方广佛华严六字, 总 1 26 / 188

31 共七字经题 ; 七字展开, 是一卷 普贤行愿品, 所证法界是大方广, 能证普贤行愿是佛华严 ; 一卷 普贤行愿品 再展开, 就是一部 华严经, 五周因果都是佛华严的因果, 所证都是大方广 ; 华严经 再展开, 则无穷无尽 就 收卷 而言, 无尽法界收为华严九会 ; 华严九会收为 普贤行愿品 ; 普贤行愿品 收为 大方广佛华严经 经题 ; 经题收为理 智二分 ; 理智融合为一真法界, 能所双亡 事理双寂故 所以是 舒则弥纶法界, 卷则足迹难寻 展开, 经的妙义遍满无边法界 ; 收摄, 了无踪迹可寻 即舒恒卷, 即卷恒舒, 即是展卷无碍 总之, 或展开 或收卷 或广演 或简说, 都是一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 经云 : 无量无边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 无量无边的法门海, 一个言辞就完全说尽了, 这是 即舒恒卷 又云: 如来于一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 一个言辞中演说了无边契经海, 一字中具足无尽法义, 这是 即卷恒舒 讲 记 二 释品名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从所入 能 27 / 188

32 入 入三方面作解释 所入, 是不思议解脱境界 ; 能入, 为普贤行愿 ; 入, 指智慧与法界契合, 如空印于空, 没有能 所 ( 一 ) 所入 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围绕 不可思议 从三个方面解释普贤行愿所入的境界 : 一 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 ; 二 不可思议的体是解脱境界 ; 三 以何缘故不可思议 为什么叫做不可思议呢? 言 思不及故 就是 : 法无名称, 故语言表达不到, 口欲谈而辞丧 ( 口欲说却无言可说 ); 法无相状, 故思维无法缘取, 心将缘而虑息 ( 心欲缘却无可缘 ) 法界没有一定的名称和相状, 心不可思 口不可议, 因此叫做不可思议 是哪个法不可思议呢? 即解脱境界 解脱有作用解脱和离障解脱 作用解脱指作用自在, 解脱了束缚障碍 像 维摩诘经 所说 : 有解脱, 名不可思议,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 以须弥之高广, 内芥子中等 即安住在不可思议的解脱中, 高广的须弥山可以纳入微小的芥子中 像这样, 作用通彻无碍, 以一现多, 以小容大, 一身化现无量身, 一念入于一切劫等, 叫做作用解脱 离障解脱是指以智慧脱离烦恼障和所知 28 / 188

33 障 两种解脱是相成的关系, 以离障解脱成就作用解脱, 就是内离障碍, 外用自在无碍 圭峰大师说 : 一切诸法本自融通无碍, 只是由于内心执著 累劫缠绵, 才感得外境妄相阻碍 就像在平坦开阔地带露天睡眠, 梦见四边障碍重重, 或有险山深水, 无法通过, 梦心觉悟时, 则所向解脱, 无所障碍 所以, 但能消尽执著, 自然一切境中作用自在 但得本, 不愁末, 只要在心上去除妄执, 心光即流通无碍 华严经 云 :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 但以妄想颠倒执著, 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 一切智 自然智 无碍智则得现前 境界, 有分齐境 所知境 一 分齐境, 如同国家有自己所处的疆域, 佛与普贤所具有的功德妙用之量, 人天 二乘 菩萨无法相比 二 所知境, 事相 理体 ( 现象和本体 ) 无有边际, 唯佛 普贤才能穷尽 二种境也是相成关系 : 以证悟所知境而现前分齐境 证悟愈深广, 功德妙用就愈广大 由证所知无边之境, 故成无边功德妙用 也就是以智慧缘无边境, 境无边的缘故, 智也称合境无边, 因此德用等同佛及普贤的量 普贤行, 境界广大 周遍, 就是由证悟无边的法界而现前的 所知境和分齐境上获得离障解脱 讲 记 29 / 188

3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和作用解脱, 两种解脱不二, 是不可思议 以何缘故不可思议呢? 有四种义 : 一 事无边故 ; 二 理深远故 ; 三 事理无碍故 ; 四 以性融相, 重重无尽故 也就是, 一 事相 ( 显现 ) 极多又无障碍, 广大不可思议 ; 二 理体 ( 本体 ) 无有相状 ( 离一切戏论 ), 甚深不可思议 ; 三 事理不二 ( 现空不二 ), 故不可思议 一切空寂而现森罗万象, 显现森罗万象而无相状可得, 这是事理无碍 诸法性空故, 不可单作事来思维 ; 性空缘起故, 不可单作理来思维, 所以不可思议 ; 四 重重无尽, 故难思议 即一切相都同一法性, 既是同一法性, 便可以互相融通, 在一中能含摄一切, 每个中又摄一切, 重重无尽 ( 二 ) 能入 普贤行愿先释行愿, 再释普贤 以上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如何趣入呢? 以普贤行愿能入 如大鹏鸟拥有双翼, 才能展翅高飞, 车有二轮, 才能行进, 唯以行愿二者兼具才能趋入 此行愿即是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 普贤, 就人 法两方面作解释 法上有体普贤和用普贤 体指当人的本觉心体, 也即是诸法本源 30 / 188

35 一真法界 为什么一真法界叫做普贤呢? 体性周遍曰普, 随缘成德曰贤, 心的本体周遍一切时处, 一切法都以它为体, 所以是普 ; 此体随缘显现无量事相, 所以是贤 所谓 随缘成德, 指理体不守自性, 能随缘成就一切事法, 随染缘则住生死, 随净缘则至涅槃, 虽然随缘染净, 真性却没有丝毫改变 用上如何是普贤呢? 因为体上本有恒沙功德妙用, 这些妙用一一随体周遍, 以本体周遍的缘故, 妙用也周遍 如何得名为普贤呢? 一即一切 名普, 一切即一 名贤 其次, 人普贤, 有位前 当位 位后三种 一 位前普贤, 指地前资粮道 加行道菩萨, 以 曲济无遗 为普, 邻及亚圣 为贤 地前菩萨发菩提心, 虽然未必能实际救济一切众生, 但意乐常存于心, 故名为普 地位上, 与见道圣者相邻, 叫做贤 二 当位普贤, 指一至十地有学道菩萨 为什么叫普贤呢? 比如初地菩萨证悟真如, 遍行法界, 所以一一行中都周遍法界, 因为了达一切法都是人法二空的缘故 摄大乘论 中说, 菩萨入初地时, 证得十百明门 : 一 刹那顷证得一百三摩地 ; 二 以清净天眼能见一百国土 ; 三 以神通力能动一百佛世界 ; 四 能往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 ; 五 能以一身化现一百类 讲 记 31 / 188

3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身, 令有情现见 ; 六 能成就一百类所化有情 ; 七 为利他能使身形住世一百劫 ; 八 能知前后际一百劫事 ; 九 能以智慧深入一百法门, 洞达明了 ; 十 能一身显现一百类眷属 其余二至十地, 位位增胜 为什么当位菩萨叫普贤呢? 以 德周法界 名普, 至顺调善 名贤 三 位后普贤, 指成佛不舍因门的菩萨, 虽然成佛功德圆满, 但不舍悲愿, 为利众生隐藏实际功德, 现菩萨身, 示居因地, 如文殊 普贤等 为什么称为普贤呢? 果无不极曰普, 不舍因门曰贤, 果上彻证无余, 叫做普 ; 不舍因门, 示现菩萨身, 利益众生, 叫做贤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罽宾国是北印度羯湿弥罗国的异名 三藏般若, 就是精通经律论三藏名叫般若的法师 这位西域法师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六月至十四年二月, 在大唐京师的大崇福寺, 译成四十卷华严经文 以下分别解释经义, 分为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32 / 188

37 一 序分分二 : ( 一 ) 结前广偈 ( 二 ) 结说不尽 即 : 连结前文第八十卷末尾的偈颂, 总结赞叹如 来的功德广大无尽 ( 一 ) 结前广偈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称叹如来胜功德已 讲 记 尔时, 普贤大菩萨称扬赞叹了如来的殊胜功德后 ( 二 ) 结说不尽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 : 善男子, 如来功德, 假使十方一 切诸佛,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相续演说不可 穷尽 普贤菩萨告诉诸菩萨及善财童子说 : 善男子, 如 来功德, 不仅菩萨宣说不尽, 即使十方诸佛经不可说 33 / 188

3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2 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地演说, 仍然宣说不 尽 像这样, 演说者是无上的佛陀, 而且集合了十方 一切诸佛 ; 演说时间是无量佛刹极微尘数劫, 而且相 续不断, 纵然这样, 仍不能说尽如来功德, 以此凸显 了如来功德极为广大 华严经 云 : 刹尘心念可 数知, 大海中水可饮尽, 虚空可量风可系, 无能说尽 佛功德 ( 纵然佛刹极微尘及众生心念可以计数, 大海中水可以饮尽, 虚空可以以尺度量, 风可以用绳 系住, 佛的功德终究无法说尽 ) 宝性论 上讲, 十地菩萨尚远远不及佛的功德, 就像一粒微尘和大地 的差距那样 善财童子的得名与当机 : 经上说, 这位童子最初入胎时, 在他家舍宅里自 然出现七宝楼阁, 楼阁下有七种伏藏, 伏藏上生长出 七宝芽 金 银 琉璃 玻瓈 赤珠 砗磲 玛瑙 童子十月住胎圆满后, 降生人间, 相貌端正 七 种伏藏的长宽高都是七肘 这一日忽然从地中涌现, 光亮耀眼 住宅中自然出现五百宝器, 每种宝器都装 满奇珍异宝 从他家上空还纷纷落下种种珍奇宝物 2 34 / 188

39 生活资具, 所有的库藏顿时全部装满 以此原因, 父母 亲属 相师都给他取名为 善财 后来, 善财童子带领五百童子, 在福城东方的古佛庙前参礼文殊菩萨, 最后谒见普贤菩萨 大圣普贤了知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 种过深厚善根, 信心因缘广大, 常常欢喜亲近诸善知识, 身语意业无有过失, 勇猛精进, 清净菩萨道, 一心求证一切智, 已经成为法器, 心地清净, 犹如虚空 因此, 特别向他传授普贤行愿 这位善财童子是谁呢? 不是别人, 正是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前身 1997 年, 大恩上师在广西漓江的游船上, 望着前面的山峦陷入沉思, 不久上师说 : 在我的分别念当中, 好像回忆起前世, 我曾经是善财童子时, 就是在这座城市依止了某些善知识, 在他们面前聆听了难遭难遇的妙法 当时桂林叫做熏香城 之后, 上师在鸡足山认定无著菩萨的修行山洞时, 又一次说 : 当时我是善财童子, 和文殊菩萨以乞丐的形象长途跋涉, 来看望无著菩萨, 当时无著菩萨很专心地精进修行, 身边只有一个土罐, 所经历的苦行可想而知 那时我和文殊菩萨就一起发愿 : 生生世世形影不离, 共同弘法利生 法王如意宝是善财童子的化身, 我们作为法王的 讲 记 35 / 188

40 传承弟子, 与 普贤行愿品 有甚深因缘 我们接受 法王教导, 念诵 修持 普贤行愿品, 这都并非偶 然, 追溯其最初因, 应该就在这里 二 正宗分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以上序分中极度赞叹了如来广大功德 那么, 怎样才能成就如来广大功德呢? 以下的正宗分就正式宣说能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普贤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 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此功德门, 指如来浩瀚如海的功德 想成就圆满的佛果功德, 就必须修持圆满的因行 礼敬诸佛等的十种广大行愿 ( 行 是造修, 愿 是希欲 ) 清凉国师这样讲到应修普贤行愿的原因 : 广说能证普贤行愿, 令入法界, 则成如来胜功德故 若不依此普贤行修, 设经多劫亦不成故 ( 正面 : 广大 36 / 188

41 宣说能证如来功德的普贤行愿, 令行者证入法界, 由此则成就如来殊胜功德 ; 反面 : 若不依此普贤行愿修持, 纵经多劫亦不能成就 ) 因此为了成就如来功德, 应当修学普贤十大行愿 善财白言 : 大圣, 云何礼敬, 乃至回向? 善财童子代表与会大众提问 : 大圣! 请问从礼敬到回向的十种广大行愿, 具体应如何行持? 以下普贤菩萨就显示每种行愿的修行方法, 讲每一行愿时都标出愿名 显示愿王之相, 最后总结无尽 问 : 为何要显示愿王之相呢? 答 : 如果不显示愿王超胜一切的深广无尽相, 则容易与一般的礼敬等混同 世间善法中也有礼敬 称赞 供养等等 只有显示出愿王的不共行相, 才会认识到它是至高无上的行愿 讲 记 第一愿王 礼敬诸佛 ( 一 ) 标释愿名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 : 善男子, 言礼敬诸佛者 37 / 188

4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礼指礼仪, 体现在身口上, 如合掌 曲躬 五轮投地 接足等等 ; 敬属于意业, 礼的精神是恭敬, 礼记 说 : 勿不敬 行为举止恭敬, 礼就在其中 礼敬的作用 : 破除我慢, 生恭敬心, 得尊贵果报 如何生起敬信的善呢? 内心恭敬带动身语, 遍礼一切, 就能破我慢障, 生起恭敬善心 凡夫我慢深重, 自恃高于他人, 不肯低头 曲躬 由于心不谦下, 贡高我慢, 令我执坚固, 导致生死轮转, 无有了期 现在欲修普贤广大行愿, 成就如来功德, 首先就要对治我慢 如果不修礼敬折伏慢幢, 后面的称赞 供养 忏悔等普贤行都无法成办, 一切性德都无法显现, 所谓 我慢高山, 不出德水 所以, 修持礼敬应放在一切修行的首位 礼敬修得圆满就会显发性德, 它是能开启性德宝藏的钥匙 近代印光大师常说 : 欲得佛法实益, 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 则消一分罪业, 增一分福慧 有十分恭敬, 则消十分罪业, 增十分福慧 六祖坛经 上说, 法达七岁出家, 常诵读 法华经 他来礼六祖时, 头不着地 六祖呵斥 : 礼拜不投地, 不如不礼 你心中必有一物, 平常修什么? 他说 : 念 法华经 念到三千部 38 / 188

43 六祖开示 : 礼本折慢幢, 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无比 ( 礼拜本是为了折伏慢幢, 既然作礼为何头不碰地呢? 心中有 我, 罪过就随着产生, 不着自身功德相, 福德无伦比 ) 关于礼, 慈舟法师有段很好的开示, 他说 : 所谓礼, 就是体的意思, 这个 体 不是本体, 而是体贴 体谅, 就是我们要体谅佛的境界 体贴佛的心, 这样才能现起普贤的礼敬 佛心如何呢? 佛心是常恒 周遍的, 竖穷三际, 横遍十方, 山河与大地, 皆是法王身, 所以称性礼应是竖穷横遍的敬礼 ; 又 十方三世佛, 同共一法身, 所以, 礼敬一法身佛时, 便是礼敬十方三世佛, 这才是称性礼敬, 才能与十方诸佛感应道交 别行疏钞 中讲了十种礼: 一 我慢礼 : 像上下捣米那样, 内心没有恭敬心 二 唱和礼 : 礼拜时高声喧杂, 词句混乱, 随别人礼念, 自己也礼念, 但身不端正, 意不虔诚 以上二礼都不如法 三 恭敬礼 : 五体投地, 接足殷重 以自己最尊的头部顶礼诸佛最下的双足, 表示最恭敬的态度 这里, 内心殷重是意业虔诚, 发愿 称名 赞叹是语业虔诚, 五体投地是身业虔诚, 由三业虔诚能产生大福 讲 记 39 / 188

4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德 四 无相礼 : 深入法性, 远离能礼所礼之相 五 起用礼 : 虽然没有能礼 所礼, 但不妨普运身心, 礼不可礼 六 内观礼 : 但礼身内法身真佛, 不向外求 起信论 云: 离念相者, 等虚空界, 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 说名本觉 ( 远离虚妄分别, 等同虚空界, 就是如来平等法身 ) 背觉合尘, 攀缘外境, 是不礼敬 心不攀缘外境, 背尘合觉, 即皈依礼敬本觉, 礼敬自性佛 七 实相礼 : 若内若外, 同一实相 不住任何法, 自然常冥法界, 常礼诸佛 所以这是实相礼, 即顿教礼佛 仁王经 上, 佛告波斯匿王 : 你以哪种相观如来呢? 波斯匿王答 : 观身实相, 观佛亦然 无前际, 无后际, 无中际, 不住三际, 不离三际, 不住五蕴, 不离五蕴 乃至云 : 非相, 非无相, 非取非舍, 非大非小, 非见非闻, 非觉非知, 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 同真际, 等法性, 我以此相而观如来 佛说 : 善男子! 如汝所说, 诸佛如来十力 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 悉皆如此 修般若波罗蜜 40 / 188

45 多者应如是观, 若作他观, 名为邪观 八 大悲礼 : 一一礼敬, 都普代一切众生 即以同体大悲, 人我无二, 我在礼佛, 即一切众生在礼佛 ; 我离骄慢, 即一切众生离骄慢, 叫做大悲礼 九 总摄礼 : 就是把前六门总摄为一贯 排除不如法的我慢礼和唱和礼, 总摄礼是指我们礼敬, 需五体投地, 接足殷重, 恭敬而礼 ; 深入法性, 远离能礼 所礼之相, 无相而礼 ; 虽离能所, 不妨普运身心, 礼不可礼, 起用而礼 ; 但礼内佛, 不向外求, 内观而礼 ; 若内若外, 同一实相, 实相而礼 ; 一一礼拜, 普代众生, 大悲而礼 这样叫做普贤行愿的礼佛 十 无尽礼 : 就是入帝网境界, 所礼之佛 能礼之身, 都重重无尽 帝网之境, 是指帝释宫殿的因陀罗网, 网上有一千颗宝珠, 颗颗圆明 每一颗宝珠中, 顿时显现其余九百九十九颗宝珠的影像, 是第一重影现 ; 每一珠中所现的一切珠影, 又遍现在其余九百九十九颗宝珠中, 是第二重影现 这样一重重地珠中现影 影现珠中, 就是重重无尽 法界本是如此相即相入, 不可思议的 我们的道场在何处? 就在这一念心性中 心性广大周遍, 十方三世的一切法都收入现前一念心性, 无 讲 记 41 / 188

4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不包摄, 所以心的道场如帝网明珠, 十方三世佛都在这道场中一齐影现 而自己能礼的身体也周遍显现在十方尘刹的每一个极微尘中 只要一礼佛, 所现的一切身就在对无尽的诸佛顶礼 能礼的身无尽, 所礼的佛无尽, 所以是无尽礼 华严经 云: 一毛孔中悉明见, 不思议数无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是, 普礼一切世间灯 经中又说 : 于一微尘中, 见一切诸佛, 菩萨众围绕, 法界尘亦然, 一一如来所, 一切刹尘礼 若按无尽礼作礼, 一一礼都是无尽功德, 无有限量 ( 二 ) 愿王之相分三 : 1 所礼之境 2 能礼之因 3 礼敬之相 1 所礼之境 世尊,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 42 / 188

47 这里文字省略, 后面称赞如来等愿文中说得详细, 完整的表达是 :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 每个极微尘中, 一一各有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法界虚空界 是法喻双举 法界 是法, 虚空界 是喻, 因为法界意义很难懂, 故用虚空作比喻 宝性论 云: 犹如具无分别性, 虚空遍行于一切, 心之自性无垢界, 如是遍行于一切 ( 就像虚空无分别地遍行于一切粗细的色法中, 心的自性无垢法界也遍行于一切诸法中 ) 配普贤, 礼敬为贤, 遍十方三世佛为普 讲 记 2 能礼之因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深心信解, 如对目前 能礼之因有二 : 一 普贤行愿力 : 这是法力, 不依行愿不能周遍故 即以普贤愿力见一切境皆是诸佛而为所缘, 名为法力 ; 二 甚深信解力 : 这是自力, 印持诸佛, 遍于时处, 如对目前 即以甚深信解的智慧决定印可, 摄持如上佛境, 令现在前, 名为自力 43 / 188

48 3 礼敬之相分二 : 1 总明 2 别显 1 总明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悉以清净身语意, 常修礼敬 对于三世一切诸佛, 悉以清净的身语意常修礼敬 ( 礼敬要点有二 : 一 以清净身语意, 二 常修不间断 ) 清净三业, 简别染污业, 即身无杀盗淫, 口离妄语 恶口 两舌 绮语, 意不起贪嗔痴 我们是由染污业流转生死 堕入恶道, 现在修成佛因, 须凭净业 三业不清净, 不能成就如来功德 三业清净的必要性 : 三业清净才能感通佛心 如水清月现, 水浊月隐 水喻心, 月喻佛, 心净则佛现 宝性论 云: 犹如清净琉璃地, 映现天主身影像, 如是众生净心地, 亦现能仁身影像 ( 如同清净琉璃地上能现天主身像, 清净心地能现佛的色身 ) 三业恭敬也表佛有三种神通 佛有天眼通, 能见 44 / 188

49 我们的身, 故应身恭敬 ; 佛有天耳通, 能闻我们的语, 故应语恭敬 ; 佛有他心通, 能知我们的心, 故应意恭敬 问 : 为何要常修礼敬呢? 大家想想, 佛是常恒 周遍的, 何时没有 何处没有呢? 一毛一尘中都有无尽佛身, 所以应常修礼敬 以自性佛而言, 夜夜抱佛眠, 朝朝还共起, 所以常应内观, 礼敬身内法身真佛 暂时不礼敬, 落于染污中 2 别显 一一佛所, 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 一一 身, 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讲 记 以普贤行愿力与甚深信解力, 在每尊佛的前面都 顿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身体, 每一身体都 周遍敬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如来 ( 三 ) 总结无尽 虚空界尽, 我礼乃尽 以虚空界不可尽故, 我此礼敬 无有穷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45 / 188

50 我礼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 我此礼敬无有穷 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直到虚空界穷尽了, 我的礼敬才穷尽, 以虚空界不可穷尽的缘故, 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像这样, 直到众生界穷尽了 众生的业穷尽了 众生的烦恼穷尽了, 我的礼佛才有穷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 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 疲 是疲倦, 厌 是厌足 ) 可见此处普贤礼敬愿是无尽愿, 以下诸愿都是如此 圭峰大师说 : 若不以普贤观行之力, 如何能念念不断呢? 愿智者审思此文, 不应以生灭之心 取相之礼而为礼 以此为例, 下面九门也不应以生灭取相的赞叹 供养乃至回向等, 作为普贤行愿 因此, 普贤行愿为称性行愿, 若以生灭心取相, 则不契本性, 无法令普贤行周遍法界, 念念不断 因为以生灭心取相, 境界就狭隘有限量, 不能周遍恒常 因此, 应当以离生灭的智慧不住相而礼 普贤行与文殊智需要并运, 文殊智如目, 普贤行如足 故偈文说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46 / 188

51 第二愿王 称赞如来 ( 一 ) 标释愿名 复次善男子, 言称赞如来者 : 称 是称述, 赞 是赞扬 称述功德, 赞扬其美, 叫做称赞 如来, 金刚经 云: 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 故名如来 ( 法身无来无去, 不生不灭, 此就法身解释如来 ) 涅槃经 云: 如过去佛所说不变, 从六波罗蜜来, 至大涅槃, 故名如来 ( 如常轨, 诸佛从六度圆满而来, 此就报身解释如来 ) 成实论 说: 乘如实道, 来成正觉, 故名如来 ( 诸佛从真如法身中示现而来, 此就化身解释如来 ) 称赞如来的作用 : 赞佛功德能消除恶口障, 得无碍辩才 法王说 : 要消除修行中的违缘, 速疾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 培养坚固的信心, 应当经常作诗歌, 赞颂上师三宝的功德 讲 记 ( 二 ) 愿王之相 分三 : 47 / 188

52 1 所赞之境 2 能赞之因 3 称赞之相 1 所赞之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刹土, 所有极微一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一尘中, 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所, 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所称赞的境, 以三重无尽来显示, 就是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的所有极微尘 ( 第一重无尽 ), 每个极微尘中都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的佛陀 ( 第二重无尽 ), 每一尊佛都有无量菩萨海会围绕 ( 第三重无尽 ) 2 能赞之因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 现前知见 会 我应当以甚深胜解心, 现前知见一切诸佛菩萨海 48 / 188

53 能赞之因, 除了甚深胜解心之外, 还有普贤行愿 力, 以这二因现前知见 3 称赞之相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 一一舌根, 出无尽音声 海, 一一音声, 出一切言辞海,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 海 穷未来际, 相续不断 尽于法界, 无不周遍 称赞之相有四方面 : 一 能赞之相 : 对每尊佛的功德, 一一以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 一一舌根流出无尽音声海, 一一音声流出一切言辞海 出现品 上讲到自在天王的采女善口, 口中出一音声, 与百千音乐共同相应, 每一乐声中又有百千种差别音声 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 是指善口天女舌根所发的妙音, 只是与百千乐声相合, 而普贤称赞如来, 以胜解力故, 所出音声, 周遍契合法界, 所以超过前者 辩才有四种 : 法无碍解 义无碍解 词无碍解 辩无碍解 真正的无碍辩才在九地获得智自在后才获得, 九地前, 虽有辩才, 但不圆满 如果按穷理尽相 讲 记 49 / 188

5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朗照无余的最高境界来说, 只有佛与普贤才是穷极具足辩才 所谓微妙舌根, 如 华严经 所说,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舌, 所谓 : 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 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 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 演畅辞辩无尽舌, 开阐大乘诸道舌, 遍覆十方虚空舌, 普照一切佛刹舌, 普使众生悟解舌, 悉令诸佛欢喜舌, 降伏一切诸魔外道 除灭一切生死烦恼令到涅槃舌 如果菩萨成就此妙法, 则获得如来遍覆一切国土舌相 像这样微妙的舌根, 我们应发愿如是成就 二 正辨称赞 :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从果佛说, 指称赞佛的无量身智功德 三身 四智 五眼 六通 十力 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等等 三 称赞所经时间 : 尽未来际, 相续不断 四 明其周遍 : 尽于法界, 无不周遍 指周遍称赞法界一切佛, 或者遍法界一切处称赞 谈到称赞如来, 有个故事 : 有一次, 明太祖朱元璋听到杜鹃在叫, 就问刘伯温 : 它在对我说什么? 对皇上说独掌山河 那对你说什么呢? 辅弼山河 50 / 188

55 对农民说什么呢? 麦子黄了, 快快收割! 这里补一句 : 对了知体普贤的人来说, 杜鹃在说什么呢? 答 : 称赞如来 普贤, 从体解释 普, 是体性周遍 ; 贤, 是随缘成德 就体普贤, 一切音声都是法身的随缘流现, 都是称赞如来, 不论风声 雨声 歌声 车声, 无非称赞如来的妙音 苏东坡说 : 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阿弥陀经 云: 一切水鸟树林皆宣法音 因此, 一一音声都在称赞如来, 尽未来际, 相续不断, 尽于法界, 无不周遍 讲 记 ( 三 ) 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赞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 我此赞叹无有穷 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第三愿王 广修供养 一 标释愿名 51 / 188

56 复次善男子, 言广修供养者 :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供 是供奉, 养 是孝养 诸佛菩萨 贤善之人都行持供养, 为什么呢? 供养可获福德 ; 供养是根本, 本立则道生 不对有恩有德的境供奉 孝养, 在缘起上, 则不顺乎本性, 且不得根源上的加持, 这样没有根基, 就不会有成就, 即使暂时有成就, 也不会持久 三摩地王经 云: 由佛福德获饮食, 愚夫不知报佛恩 我们获得世出世间的安乐, 都源于佛陀, 我们感念佛恩, 自然会以报恩心供养佛陀 供养是人生不可或缺 时时应行的法行 缘起力不可思议, 供养什么就得到什么回报, 何况佛是无上福田, 能出生现前 究竟的一切利乐, 故应恒时对诸佛广修供养 ( 二 ) 愿王之相 分四 : 1 所供之境 2 能供之因 3 供养具之相 4 特显法供殊胜 52 / 188

57 了知了供养境 能供之因 供养具, 才能准确地把握普贤供养的方式, 也才能让观修准确到位 不然要点不明确, 修也是无的放矢, 无法契合 因此, 认识愿王之相是至关重要的 1 所供之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 一 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所, 种种菩萨海会围 绕 我们的心性含裹十方三世, 因此我们发愿要称合本性, 极法界量地发起 不必自狭心量, 局限在狭小的范围里 比如拥有万顷良田, 不应任它荒芜, 十方三世佛菩萨尽在一念心性中, 是可供养生福的广大福田, 为什么不周遍地行供养呢? 所以应放大心量, 广修供养, 遍供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 供养是贤, 遍供一切佛菩萨是普 由普贤供养行就能趣入法界 这是以全法界心 全法界物供养全法界境, 所以一定能趋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讲 记 2 能供之因 53 / 188

58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起深信解, 现前知见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 本来都安住有一切世界极微尘的诸佛 我们没有现前知见, 是因为自心有障碍, 与法界真相不隔而隔, 等到障碍消除, 必然现前法界本面 怎样才能现前知见呢? 应依普贤行愿力和甚深信解力 3 供养具之相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所谓华云 鬘云 天音乐云 天伞盖云 天衣服云 天种种香 涂香 烧香 末香, 如是等云, 一一量如须弥山王 然种种灯, 酥灯 油灯 诸香油灯, 一一灯炷如须弥山, 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十方三世诸佛, 我都以上妙供养具供养 有哪些 供养具呢? 花云 鬘云 3 天音乐云 天伞盖云 天衣 服云, 天种种香 涂香 4 烧香 末香 5, 每一种堆积如 / 188

59 须弥山 点燃种种明灯, 酥灯 油灯 诸香油灯, 一一灯炷如须弥山王, 一一灯油如四大海水 上妙 : 对最尊贵的佛陀, 应当用上等 微妙的供养具 若有上妙财物不供, 只供下劣财物, 则有罪过 经文以须弥山比喻供养具的量, 须弥山在世间是高大的法, 以四种宝物合成, 具有十功德, 表示供养具品质精妙 又以 大海水 描述灯油之量, 大海深广, 表供养称合理性故, 甚深 ; 称合事相故, 广大 又说天 云, 天 是自然, 表示法界中法尔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德用 ; 云 表示随缘 华严经 每当说天地徵祥时, 都标明 法如是故, 佛神力故 法如是, 就是 法尔, 是这里 天 的意思 佛神力, 指缘起, 像这里说的 云 此处类推也应说: 法如是故, 行愿力故 问 : 云 如何表示 行愿力 呢? 答 : 因缘集聚时空中忽然显现浮云, 正显现时, 也无依无住 表示菩萨以行愿力于空性中显现供养具, 能现是行愿, 所现是供养具, 由心的愿力而现, 应用即现, 来无所从, 用毕即去, 去无所至, 故说 天音乐云 天伞盖云 等 一切诸佛皆修供养, 如释迦佛往昔在燃灯佛前, 讲 记 55 / 188

6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值遇八百四万亿那由他诸佛, 于每尊佛都殷勤供养承事, 从未空过 诸大菩萨也常以种种香 花 璎珞 宝物 光明 饮食 幢幡 宝盖, 摄取一切受用资具, 每一种都变为广大云海, 供养如来 极乐世界, 净土圣贤常做供养, 阿弥陀经 说, 极乐人民盛众妙花, 于一食顷,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由此可见, 供养是大乘行者不可或缺的修行 了知此理后, 应追随诸佛菩萨广修供养, 上供下施 心性本无悭贪, 是那样广博, 故应随顺广大本性普做供养, 愈作福德愈深, 心性愈开朗 若能修普贤广大供养行愿, 行至究竟, 则现前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因此, 悭吝不供, 与本性背道而驰 ; 广修供养, 则助显本性 问 : 供养会无果报吗? 不会! 作业不空, 供养必得善果, 否则就成有因无果了 问 : 供养只能得等量的果报吗? 以业增上广大理, 做微小供养也得广大果报 缘起作用不空 不错乱, 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 比如, 供欢喜, 得大喜悦 ; 供音乐, 得微妙音 ; 供舞蹈, 得无碍神通 ; 供宝物, 得菩提分功德宝 ; 供树木, 得庄严觉悟树 ; 供铃铛, 得众人皈敬 ; 供妙花, 56 / 188

61 得如佛相好 所以, 供养有种种奇妙 广大的果报 我们一生要想安乐幸福, 心地要善良, 以贤善的心向佛供养香花灯烛, 这是庄严的行为, 是清净心的流露 诚敬供养, 心当下会净化 会安详 会宁静 大家学了法, 要活泼泼地用在生活中, 使人生庄严 美好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 常为供养 以如是种种供养具常供十方三世佛 供养境 供养因 供养具 供养时间都达到了最 广大, 所以叫 广修供养 讲 记 4 特显法供殊胜 善男子,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 勤修善根 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离菩提心供养 普贤菩萨强调 诸供养中, 法供养第一, 并列 举七种法供 法供 顾名思义是以法为供品 一般人觉得供养用有形有象的财物才踏实, 供养 57 / 188

6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物丰盛, 才算有大功德 相比之下, 总觉得法供养不那么实在, 甚至怀疑是否可作为供品来供养 这只是因为执著外物的习气深重, 才觉得物质有形有象 可捉摸是实在的, 内心的法无形无象, 触摸不到, 反以为是虚无 其实, 心是万法的作者, 外物只是心现的影像, 法财是内心积聚的功德, 当然远远比影像的外物坚实 况且, 外财会被水冲 火烧 贼偷, 而法财 闻财 舍财 慧财等等却是四大和人为的灾难丝毫毁坏不了的, 所以法财最为坚实 从作用上观察, 法是佛母, 佛是由法而成就的, 从凡夫到佛的一切断证功德, 都是由法而来 想一想, 法能使人成佛, 能使人得到暂时 究竟的一切利乐, 地水火风的无情物能使人成佛吗? 能使人获得智慧 慈悲 神力吗? 当然不能, 它的直接作用只是为人提供生活便利 养身 娱乐等等, 至于直接在心上离过证德, 则没有丝毫作用 所以, 法财远远胜过外财, 故说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以下解释七种法供 一 如说修行供养 大智度论 云: 能行说为正, 不行何所说, 若说不修行, 不名为智者 如说修行, 按佛的教法去实行, 才能调伏自心, 生起佛法的证德 ; 只是口上 58 / 188

63 谈论, 不如教修行, 则像谈药方而不服药一样, 不能净治自心, 成熟相续 真正如说修行, 就是最胜供养 想一想 : 一种外财, 比如一辆轿车 一所别墅, 其价值比修行圣法更大吗? 物质财富远不及自心修法所获的圣财, 后者才是上等供品, 金山 银山比不上一念心与法相应 大法句经 云: 虽诵千言, 不行何益, 不如一闻, 勤修得益 虽诵千言, 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 闻可灭意 虽诵千言,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行得度 虽诵千言, 不敬何益, 不如一行, 欣乐奉行 虽诵千言, 我心不灭, 不如一句, 舍骄慢逸 虽诵千言, 求名愈著, 不如一说, 弃执离著 虽诵千言, 色情愈固, 不如一解, 心境忘怀 虽诵千言, 不求出世, 不如一悟, 绝离三界 虽诵一千言, 不存悲智, 不如一听, 自他两利 ( 读诵千言, 不实行有何利益呢? 不如听受一句, 就精勤修习更为得益 读诵千言, 不能正确领会句义, 不如听一句得其心要, 灭除烦恼 读诵千言, 不明法义有何利益呢? 不如明白一句, 听后修行, 得到度脱 读诵千言, 心不诚敬有何利益呢? 不如对一法行欣乐奉行 读诵千言, 我执不灭, 不如听受一句, 舍离骄慢 放逸 读诵千言, 对名声的执著却更强烈, 不如听受一句, 就放下贪执 读诵千言, 讲 记 59 / 188

6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对外色内情的执著反更坚固, 不如领得一句, 忘却心 境 读诵千言, 不求出离, 不如一悟, 永超三界 读诵千言, 不存慈悲 智慧, 不如听受一句, 自他兼利 ) 这段经文强调如说修行 实行前, 以明理为要 ; 明理后, 以实行为要 能如说实行, 行一分, 得一分利益 依法修行, 离过证德, 是上等供养 文殊章 云 : 如说修行, 如行而说, 若不能尔, 是亦不能利乐众生, 自疾不能救等 意思是, 应当如教而修, 依行而说法, 若不这样, 也不能利益众生 自己尚不能得救, 焉能救众生? 文殊章 又云: 善男子, 如来从修行中来, 若能修行, 是则成就供养如来 以上 如说修行供养 是总说, 下面 利益众生供养 等是展开宣说 二 利益众生供养如 十地品 云 : 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 又云 : 诸佛出世, 本为利乐一切众生 诸佛出世的本怀是利乐一切众生, 我们利益众生合乎佛心, 因此是真供养 佛说 : 一个人在一大阿僧祗劫中以身体供养十方诸佛和菩萨 声闻众, 不如有人对畜生供养一口之食, 后者福德胜过前者百千万倍, 无量无边 ( 像法决疑经 ) 可见以悲心利益众生胜过长劫以外财供 60 / 188

65 养十方诸佛 丈夫论 云: 悲心施一人, 功德如大地 为己施一切, 得报如芥子 救一厄难人, 胜余一切施, 众星虽有光, 不如一月明 所以, 最可贵的是有一颗利他的慈悲心, 慈悲心才是博大 光明的, 为一己之利行一切布施, 也是渺小 暗淡的 三 摄受众生供养摄受就是以慈悲心随顺摄取 经云 : 诸佛出世, 为以慈悲摄众生故 诸佛出兴世间作种种示现, 都是为了慈悲摄持众生, 只有随顺众生的根机 意乐等, 才能摄受他 比如幼儿园老师随顺儿童的心理特点, 唱歌 跳舞 做游戏, 就是以慈悲心摄受孩子 佛视一切众生等如独子, 以慈悲心平等地摄受, 我们随学佛摄受众生, 就与佛心相契, 是对佛的真供养 比如维摩诘大士住在毗耶梨城时, 拥有无量财富, 摄受贫苦民众 ; 并且, 以清净持戒摄持毁戒者 ; 以安忍行摄持嗔恚者 ; 以大精进摄持懈怠者 ; 以禅定摄持散乱者 ; 以智慧摄持愚痴者 这告诉我们, 自心住于佛法, 就能摄受众生 ; 自己做出榜样, 就能带动他人 四 代众生苦供养佛的心愿是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 讲 记 61 / 188

6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我们能代受众生苦, 相合于佛心, 是对佛的真供养 五 勤修善根供养勤修善根和利他的关系是 : 为了达到利益一切众生的目的, 就要勤修善根, 有足够的资本才可供一切众生享用, 成为众生的依怙 比如想救济一个灾区的灾民, 就要有相应的财力, 要给予众生利益, 就要勤修善根 实际上, 勤修善根的人是真富翁, 有广大的圣财, 这些都是供养诸佛的殊胜供品 只有外财没有修集善根的人, 却是法上真正的贫穷 佛陀说 : 我过去也做过恶人和小虫, 但因为我修积了广大善根, 所以现在得以成佛 在佛的十八不共法中有一法叫做 有欲无减, 就是说, 佛了知善法对自己的恩德, 所以常欲积善的欲心从无减弱 佛在经中还说 : 功德果报甚深, 没有如我般了知这种恩德之量的 虽然我能穷尽它的边底, 但我本是由欲心无厌足而成佛的, 所以今天仍不止息, 虽然再无功德可证, 但我的欲心仍无止息 ( 大智度论 ) 可见, 勤修善根, 无有厌足, 正与佛心相印, 因此是佛欢喜的上等供养 六 不舍菩萨业供养即不舍一切菩萨事业 如果舍离菩萨所修事业, 62 / 188

67 也不能利乐众生 所以, 行持菩萨事业恒时不舍离, 即能利益众生, 是真法供养 七 不离菩提心供养即常不舍离大菩提心 离世间品 中有十种退失善根法, 所谓舍菩提心, 行诸善法, 魔所摄持 文殊章 说 : 即使片刻舍离菩提心, 也不能利乐众生 因为菩萨为求利乐众生而勤求无上菩提, 若无众生, 一切菩萨不成正觉 善男子! 应这样认识法供养则做到了供养如来, 并非以世间财宝饮食名为供养 ( 经文密意是呵斥下劣, 让与法不相应的众生能相应法, 并非不需做财供养 ) 文殊章 说: 菩萨有十种法, 具足圆满 修真供养一切如来 哪十种法呢? 一者以法供养 ; 二者修行诸行, 乃至如说能行, 如行能说 ; 九者长时遍修, 心无疲厌 ; 十者常不舍离大菩提心 如果菩萨具此十法, 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并非以供养财宝 饮食 衣服等称为真供养 为什么? 因为如来恭敬尊重法故 犹如孝子尊重父母, 承顺父母颜色, 心无片刻舍离, 如果有人尊敬其父母, 孝子倍加尊重此人 诸佛也是如此, 如果众生供养正法, 是真正做到了供养如来, 以如来尊重正法故 总之, 因为法供养顺乎佛心, 因此成为最殊胜的 讲 记 63 / 188

6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供养 在很多人眼里, 供养诸佛和利他毫不相干 他不了知利他正合乎佛的心愿, 是上等的供养 有些人一边损害众生, 一边又供养诸佛, 这样不合乎佛心, 并不能令诸佛欢喜 楞严经 上, 阿难在世尊前说 :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 愿我成就佛果宝王, 还来度脱无边众生 我将这誓求成佛度生的深心, 供养微尘数刹土的诸佛,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作证, 我愿先入恶世教化刚强众生, 如一众生未成佛果, 我终不取证涅槃 ) 校量功德 : 善男子, 如前供养无量功德, 比法供养一念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胝那由他分 迦罗分 算分 数分 喻分 优波尼沙陀分, 亦不及一 善男子, 前面财供养的无量功德与法供养一念功 德相比, 不及它的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乃至百千俱 胝那由他分之一 迦罗分之一 算分之一 数分之一 64 / 188

69 喻分之一 优波尼沙陀分一分 以此显出法供养的殊胜 俱胝 那由他都是大数字 迦罗分是把人身的一根毫毛析为一百分 优波尼沙陀分, 意为近少分, 是把大块碎为微尘的数量 法供养殊胜的原因 : 何以故?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 则得成就供养如来 如是修行, 是真 供养故 为什么法供养更超胜呢? 因为如来尊重法的缘故, 由如说修行出生诸佛的缘故 如果菩萨行法供养, 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这种修行是真供养的缘故 问 : 讲广修供养时提到的供养物都是香 花 灯烛等, 这是财供养还是法供养呢? 若是财供养, 则远不及法供养, 怎能说是大愿王呢? 下面用公案来解答 一次, 佛吩咐善德长者去维摩诘家问病 善德为难地说 : 我不堪去问病 并自言自语道 : 以前我在父亲家中做大布施, 供养当时一切沙 讲 记 65 / 188

7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门 婆罗门 外道 贫困户 下贱者, 及孤独者 乞丐等等 经过七天, 布施圆满 维摩诘大士过来对我说 : 布施大会不应是你这种做法, 你应做法施大会, 何必操办财施大会? 我问 : 居士! 什么是法施大会? 他说 : 法施大会, 就是无前无后, 一时供养一切众生 也就是, 以菩提起于慈心,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以摄悭贪起布施度, 以化犯戒起持戒度, 以无我法起安忍度, 以离身心相起精进度, 以菩提相起禅定度, 以一切智起般若度 他又下结论说 : 善男子, 这叫法施大会 若菩萨住于此法施大会, 他就是大施主, 是一切世间福田 我听了心得清净, 叹为稀有 我顶礼后, 解下贵重的璎珞供养大士 大士不受 我再次祈求大士收下 大士接受了, 分作两份, 一份供养大会中下贱的乞丐, 一份供养最尊贵的难胜如来 大众共同见到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 璎珞现于如来手中, 变为四柱宝台, 四面装饰妙严, 不相障蔽 大士示现神变后说 : 施主若以平等心布施下贱 66 / 188

71 乞丐, 等同供养如来福田, 没有优劣之别, 大悲平等, 不求果报, 这叫做具足法施 ( 维摩诘经 ) 由此可知 不离财施而行法施 的内涵 公案里, 维摩诘是布施者, 乞丐和难胜如来是受施者 维摩诘供养璎珞时, 心地宽广 平等, 没有高下人我的分别, 智慧相应实相, 大悲不碍随缘, 悲智双运, 施而无施, 度而无度 大士教导善德, 能如是而行, 财施即是法施 大家关键要认识不平等心是哪种状态 不平等是指最初心中起了优劣等的分别, 受分别心的驱使, 面对各种高低等的对境时, 心就表现为不平等, 对上等境毕恭毕敬 ; 对下等境轻慢鄙视, 心态上有重有轻, 早已不平了 在这样的心态中做财布施, 心不相应于法, 故不是法布施 相反, 内心不生高下分别, 对任何人都是一颗平等心, 布施众生和供养佛的态度一样, 这就是安住平等心中行布施, 心与法相应, 所以是法布施 由以上举例, 类推就知道, 普贤供深妙观修, 既是财供, 也是殊胜法供, 因为能供之因是普贤行愿力与甚深信解的缘故 圭峰大师说 : 若按前文所说观行如说而行, 则是如说修行 修观行时, 有利益众生 摄受众生等的善心, 即是法供养 讲 记 67 / 188

7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问 : 善德以何过失遭到维摩诘的呵责? 答 : 善德布施有局限, 只在父亲舍宅, 处所有限 ; 只布施七人, 对象有限 ; 只布施七天, 时间有限 财施有限, 法施无穷, 财施得世间报, 法施得出世报, 因此, 遭到大士呵责 意思是, 只做有限量的仅得世间果报的财布施, 太没出息了 法布施, 与法相应, 才是超越数量 能超世间的大布施 应当行这样的布施 ( 三 ) 总结无尽此广大最胜供养, 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供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 我此供养亦无有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这广大最胜的供养, 直到虚空界穷尽了 众生界穷尽了 众生业穷尽了 众生烦恼穷尽了, 我此供养才有穷尽, 以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穷尽故, 我此供养永无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为什么要发无尽的供养愿呢? 假如供养是一种恶行 会带来痛苦, 那不必说无穷尽地去行持, 连一刹 68 / 188

73 那也不应该去做 但供养是善行能带来安乐, 因此不应有满足心, 应当广大无尽地去行持 如果心性不具供养的能力, 即使有心供养也无法实现, 但心性本具这种能力, 为什么不周遍地发挥呢? 如果心会断灭, 即使发心尽未来际做供养, 也只不过是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而已, 但心性是永不灭尽的, 为什么不发起无尽的愿呢? 实际上, 心性大而无外 无始无终, 整个虚空世界都是一念心现起的, 为什么不以芬敷万行荣耀众德庄严自己的心地? 每个生命都应该觉醒, 自性是如此广大, 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 又如此能照万法 能现万德, 为什么自甘埋没, 令生命黯淡 萎缩呢? 为什么甘愿具恒沙性德的法身堕于生死迷乱不已呢? 因此, 有觉悟的人应发大心求证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而要证入, 就不可不发起佛子最广大的普贤行愿 只有依仗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才能还归法界, 这是生命最酣畅 最开展的行愿 没有佛语的加持, 我们梦想不到, 一个身高不过二米的人竟能发出遍周尘刹 尽未来际行持菩提行海的大愿王 我们只有从内心里发起普贤大愿, 生命才会拓展到无限宽广, 也才会知道生命境界是如此不可思议 讲 记 69 / 188

74 第四愿王 忏悔业障 ( 一 ) 标释愿名 复次善男子, 言忏除业障者 :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忏 是忏摩, 意为悔过 清凉国师解释 : 忏 是陈露先罪 ( 把已造的罪业陈述发露 ); 悔 是改往修来 下面以顺逆十心讲解忏悔的原理与方法 十种顺生死心显示了有情因迷乱而顺生死堕落的过程, 忏悔就是反转过来修十种逆生死心, 转变以前错误的观念 行为和果报, 由此消除三障 ( 烦恼障 业障和报障 ) 十种顺生死心 : 一 妄计人我 起于身见 像黄昏时误认花绳是蛇那样, 以无明力将多体 生灭的五蕴颠倒认作常 一的我, 由此产生身见 ( 即萨迦耶见 ) 这就是三有过患的根源, 也是起烦恼造罪业的根源 无始以来, 因为执著五蕴是 我, 不知 我 只是子虚乌有的, 由爱执自我, 才对顺我的境生贪, 对逆我的境生嗔等, 引生无量烦恼, 造下无量罪业 70 / 188

75 这是业形成的过程 二 内具烦恼 外遇恶缘 我心增盛 已生起萨迦耶见后, 内有烦恼种子, 外又遇能助生烦恼的染污环境和恶知识, 内因外缘聚合, 如火添油, 令我执心加倍增盛 三 内外积聚 灭善心事 不喜他善 这时心态更趋恶化 内外染污因缘积聚, 导致自身善心泯灭, 不行善法, 不喜他人的善行 比如今天, 人们内心的烦恼增盛 外缘染污加剧 邪说泛滥, 人们的良知渐渐埋没了, 善良的行为日趋减少, 明显能看到, 许多人对善行不支持 不随喜, 内心麻木 冷漠无情 四 放纵三业 无恶不为 不喜善心善行, 自然热衷造恶, 毫无约束, 放纵身语意, 无恶不造 五 事虽不广 恶心遍布 恶心邪行久习成性, 虽然没做很多坏事, 但待人处事全是恶心用事 受习气力左右, 遇到什么都往邪的方面作意 这是恶心遍布的意思 六 恶心相续 昼夜不断 前面横说 恶心遍布一切境, 这里纵说恶心遍一切时, 就是恶心念念相续不断, 难得有一念善心生 讲 记 71 / 188

7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起 七 覆藏过失 不欲人知 恶心遍布 相续不断, 已是恶贯满盈, 但把恶隐藏起来, 不愿让人知道, 甚至不承认自己有罪过 八 虏扈抵突 不畏恶道 虏扈, 就是桀傲不驯, 不听规劝, 一意孤行 ; 抵突, 是与人抵抗 由前面一步步发展下来, 变成刚强难化的状态, 对因果报应毫无畏惧 九 无惭无愧 不惧凡圣 自己有罪过, 却不感到羞耻 ; 当众造恶, 肆无忌惮, 毫无畏惧, 不畏因果 不畏鬼神 不畏圣人 十 拨无因果 作一阐提 最后, 因果观念在相续中完全泯灭, 成了无善根的一阐提, 由此堕入恶趣 在没有消除邪见之间, 善根被障蔽无法生起 我们无始以来就是以这十种心沦为苦恼众生的 心性本来广大周遍, 具有恒沙功德妙用, 但从一念执我开始, 就不断起烦恼造业, 导致流转生死, 备受诸苦 现在忏悔, 关键要把顺生死心转成逆生死心, 不在心上作实际转变, 要想凭空除业障, 只是痴人妄想而已 下面讲十种逆生死心, 次序和上面相反 72 / 188

77 一 明信因果 这是把拨无因果翻转为明信因果 也就是通过学习开示因果的教法, 对于因果法则, 比如乐由善生 苦由恶生 业增上广大 未造不遇 已作不失以及业的差别和感果的差别, 作系统地学习 思维, 由此对因果生起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解, 就能达到 明信因果, 从根破除拨无因果 二 自愧克责 这是把无惭无愧翻转为有惭有愧 深自责备 每当三门放逸 正要造恶时, 责备自己 : 我这恶人, 无羞无耻, 行畜生法, 舍弃清净白法, 圣者和天人见我暗处造恶, 人见我明处造恶, 多么可耻 我不可作这种恶行 这样以惭愧自责破除无惭无愧 三 怖畏恶道 这是把无知无畏翻转为怖畏恶道 自己认识到 : 这一生很短暂, 很快就过去了, 如果造恶业, 死后会千生万劫堕入恶道, 难以出离 恶道漫长, 苦报惨烈 而且在恶道中, 心识暗昧, 痛苦逼切, 没有修法的机会, 我怎么能不怖畏呢? 这样以怖畏恶道心破除不畏恶道 四 不覆瑕疵 这是把覆藏过失翻转为坦诚发露 讲 记 73 / 188

7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就像把树根暴露在地面上, 枝叶花果自然枯萎 ; 堵住泉水的源头, 流水就会枯竭, 能把心中的罪恶毫不隐藏地发露, 罪业就会被破坏 又像身体长了痈, 不开刀挤出里面的脓水, 痈就会恶化溃烂, 危及生命 同样, 不发露罪行, 罪业就会增长, 越来越难以清净 所以要及早发露, 及时地忏除 五 断相续心 这是把恶心相续翻转为不相续 就像初犯王法可以宽恕, 但宽恕后再犯, 罪过就更严重 同样, 初入忏悔道场, 罪业容易除灭, 如果忏了又犯, 那就很难忏干净 所以, 忏悔要防护相续, 永不再犯, 就像吐出毒后再不吃毒一样 以上是以断相续心破除恶心相续 六 发菩提心 这是把触到境缘就起贪嗔痴的恶心遍布的状况翻转为发大菩提心, 缘一切众生都起饶益心的善心遍布的状况, 或者说缘于一切境都生起觉悟智慧的状况 菩提心是为利有情愿求菩提的誓愿 以前不觉悟时, 执著人 法实有, 在一切境界上起贪嗔痴, 所以恶心遍布 现在以智慧观照一切境本无自性, 则不起过失 以前没有智慧, 对待众生是损恼心, 现在以智慧摄持, 利益尽虚空界的众生, 所以以遍作利益的菩 74 / 188

79 提心能破除恶心遍布的状况 七 修功补过 这是把放纵身口意无恶不造翻转为努力修功补过 我们检点自身, 以前造业那么深重, 过失堆积如山, 所以要发猛利忏悔心, 今后修大功德弥补过失 应当发誓从现在开始到尽未来际, 昼夜修功补过 这样就能翻转以往三门放纵 无恶不造的状况 八 守护正法 这是把对善行不随喜的恶心翻转为守护正法的善心 今后誓于一切正法的教 理 行 果, 下至微乎其微的善行, 都支持 拥护 成全 这样守护正法就能破除不喜他善的恶习 九 念十方佛 欲离能造成生死的恶缘, 就应随顺菩提正路, 其中最殊胜的助缘莫过于诸佛 因此, 要把依附恶友 信从邪说的心翻转为依止十方诸佛 诸佛有无上智 悲 力, 依止佛 忆念佛, 就能消除罪业 这是依止方面的转变 十 观罪性空 就是观罪性本空, 罪业没有实体, 由此破除我见, 从根忏除罪业 讲 记 75 / 188

8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优波离章 有一个例子: 有一次, 佛吩咐优波离 : 你去维摩诘那里问病 优波离说 : 我不堪能 为什么呢? 优波离自述了一段因缘 : 曾经有两个比丘犯戒后, 内心羞耻, 不敢去问佛, 就来优波离处求助说 : 愿尊者能解脱我们的疑悔, 拔除罪业 优波离为他们如法地解说 这时, 维摩诘大士过来说 : 喂, 优波离! 你别增长他们俩的罪业了, 应当直接除灭, 不要扰乱他们的心 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罪性不在身内, 不在身外, 不在中间 像佛所说, 心染污故, 众生染污 ; 心清净故, 众生清净 心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间 与心一样, 罪垢亦如此, 诸法亦如此, 不出于真如 优波离! 如你以心相得解脱时, 还有罪垢吗? 优波离答 : 没有 维摩诘说 :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如此 优波离! 妄想是垢, 无妄想是净 ; 颠倒是垢, 无颠倒是净 ; 取我是垢, 不取我是净 ; 诸法都是虚妄而现的, 如梦如阳焰, 如水月 如镜像, 是以妄想而生的 了达这个道理, 叫奉持戒律, 叫善解脱 两个比丘听了开示, 都感慨地说 : 真是殊胜的智慧呀! 优波离不能比的, 持律上首也说不出这番妙 76 / 188

81 理 他们当时就解脱了疑悔之心, 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这就是观罪性本空, 破除我见而灭罪的 普贤观经 云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应至心, 勤忏六根罪 由修上面十心把以前随顺生死的想法 做法纠正过来, 就能除灭罪障 所谓对治, 是在心上作转变, 心不转变怎么能除罪障呢? 所以, 心上改过自新才是真忏悔 十种逆生死心, 也就是四种对治力的广说 明信因果 自愧克责 怖畏恶道 不覆瑕疵 是破恶力, 由深信因果, 而怖畏恶趣, 而惭愧自责, 就会发露罪业, 就能破除恶业 断相续心 是恢复力, 就是发露罪业后, 发誓以后不再造作, 以此截断恶业相续 发菩提心 念十方佛 是依止力, 内依菩提心, 外依十方佛 在修法窍诀里, 把十方诸佛总摄为如海诸部坛城主金刚萨埵, 一心依止金刚萨埵, 是修外依止力 修功补过 观罪性空 守护正法, 及念金刚萨埵心咒 百字明等, 是修对治力 由具足四力修忏悔, 忏除一切烦恼障 业障和报障 讲 记 77 / 188

82 ( 二 ) 愿王之相分二 : 1 所忏罪业 2 能忏之心 1 所忏罪业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菩萨自念, 我于过去无始劫中, 由贪瞋痴, 发身口意, 作诸恶业, 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 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菩萨自心思维 : 我于过去无始以来一切劫中, 由贪嗔痴发动身体 语言 意念, 已造下无量无边的恶业, 若此恶业有体相的话, 尽虚空界也无法容纳 很多人根本不承认自己有罪, 遑论造罪无边 既不肯认罪, 更不会诚心悔过, 改过自新 因此, 有必要先以理由证成这是确凿的事实 如果理上证成了, 那就不应置若罔闻 而应该及时想办法忏悔净治,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什么理由能证明我们造下了无量罪业呢? 理由是 : 我们转生死已无量劫了, 所以, 所受的身体是无量 ; 在每一身上, 凡是由贪嗔痴发动的身体 语言 78 / 188

83 意念的造作都是恶业, 而我们从未断除过贪嗔痴, 时时在贪嗔痴的驱使下造作, 因此所造的恶业累积起来无量无边 这无量恶业, 除了已感果受报的, 都积藏在八识田中, 一旦因缘会遇, 就会随缘爆发, 感受惨痛果报 因此, 应对无始以来的一切恶业作彻底的忏悔 从另一方面说, 能够对以往一切罪行都真心悔过, 这样的善根若有体相, 也是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因为这是对尘沙恶业的每一种都幡然悔过, 立誓不犯, 并进而转成相对的善, 比如, 立誓不杀 不盗 不淫 不妄语 不贪 不嗔等, 并行持救护众生 上供下施 守持梵行 诚实不欺 少欲知足 慈爱众生等等, 合计起来, 不是发起了无量善根吗? 用比喻来说, 有一间黑屋子, 千年不见光明, 某日打开电灯, 光明一时间遍满了全屋, 在房屋所有黑暗的空间里都现出了光明 普贤忏悔就是如此, 它在一切恶业处反染为净, 转恶成善, 有多少恶业就转成多少善根, 因此能速疾修集无量功德 婆沙论 云 : 此忏悔一念之善, 如有形色者, 大千世界不能容受 讲 记 2 能忏之心 ( 即逆生死心 ) 79 / 188

84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 遍于法界极微尘刹, 一切诸佛菩 萨众前, 诚心忏悔, 后不复造,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由心造成生死业海, 忏悔反染为净, 仍是以一念心忏, 只不过是反向用心, 以前以顺生死心造集恶业, 现在以逆生死心除灭业障 悉以, 悉 是全部, 即对过去无始劫中所造的每种恶业都忏悔改正 清净三业, 造恶业时是以染污的身口意三业, 现在忏悔则应翻转来用清净的身口意 身口意是造业的工具, 用于造恶, 就成为轮回 恶趣的锚, 用于行善则成为解脱舟 以前用身口意造恶, 现在把它用于忏悔, 意业虔诚恭敬, 身体胡跪, 口中发露罪业, 三业转为忏悔所用 遍于法界, 表明忏悔行愿周遍法界 无始以来, 我们恶心遍布一切境, 现在应翻转来令忏心周遍法界 人心本有极大力量, 用错了, 就用到无间地狱 ; 用好了, 一念忏悔能消万劫重罪! 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 这是在对境上作转变, 以前随念恶友, 使我执 烦恼不断增上, 现在翻转来随念诸佛菩萨, 在诸佛菩萨前进行忏悔 诚心忏悔, 这是在心态上转变 忏悔不诚心, 80 / 188

85 姑息原谅自己, 罪业则不能消除, 所以应在诸佛菩萨面前至诚发露 诚心的反面是不诚心, 如覆藏过失, 心无畏惧, 不认错等等 现在, 无畏转为畏惧, 不认错转为惭愧自责, 覆藏转为坦诚发露, 就是诚心忏悔 后不复造, 即断相续心 关键应发誓后不再犯, 如果忏后又犯, 永不能净 所以, 只有发起断恶的誓愿, 才能截断恶业相续 以前颠倒迷乱, 恶心相续, 要截断这恶业之流, 必须猛利发誓不再重犯 这是忏悔极重要的一环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即今后恒时安住清净戒律一切功德中, 身口意清净, 行持一切善法 这是 修功补过 以四对治力对应上述能忏之心, 遍于法界极微尘数一切诸佛菩萨众前 是依止力, 即依止诸佛菩萨与菩提心 ; 诚心忏悔 是破恶力 ; 后不复造 是恢复力 ; 恒住一切净戒功德 是对治力 如此修逆生死心即能翻破无量罪障 讲 记 ( 三 ) 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忏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 我此忏悔无 81 / 188

86 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念念自觉, 念念反省, 念念改过 以普贤忏悔愿 王摄持, 令身心远离障碍, 趣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第五愿王 随喜功德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 一 ) 标释愿名复次善男子, 言随喜功德者 : 随喜, 意为随念善根功德而欢喜 作用 : 破嫉妒障, 生平等善心 凡夫人我执习气深重, 对自己都很爱惜, 对别人的善行功德, 往往嫉妒 障碍, 由此背离了平等心性 现在应转过来修持广大随喜推倒人我高山, 恢复平等广大的心量 从次第上观察, 为什么要在忏悔业障和请转法轮中间修持随喜呢? 忏悔是净治相续, 而随喜是净除嫉妒障碍的对治法, 实际是忏悔中的一支, 因此在忏悔之后宣说 其次, 要想成为受持大法的法器, 必须养成平等 广大的心量, 随喜正是能养成平等善心 拓 82 / 188

87 展心量的妙方便, 所以在请转法轮之前着重修随喜 再从自他关系上观察随喜的作用 我们要明白 : 利他就是利己, 损他就是损己 对于众生的善行 功德, 心中不能忍受而生嫉妒心, 实际只会毁坏自己的善根, 缩小心量, 让心态恶化 相反, 随念众生的功德而由衷为他欢喜, 会在自己心中苏醒同类的善根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 我们应善于利用, 把心的随喜妙力发到最大量, 应修持普贤广大的随喜, 对法界有情所有大大小小的功德都作随喜 为什么要这样修呢? 因为心性本来广大平等, 没有任何偏堕 局限, 如果只随喜上等善, 而不随喜下等善, 那就与本性不合, 就会障碍显发广大的心性, 反而自堕狭隘 自作障碍 所以, 随喜要修彻底, 彻底到遍及法界圣凡的善根 十方三世任何有情所作的善行 所享的善果, 不论他在布施 在持戒, 在以身口意作哪种善, 获得哪种功德, 都真心地为他欢喜 按这样随喜, 就能使心性本具的恒沙功德显发 而且, 越深地随喜 越广大地随喜, 也越能显发 认识到这一点后, 应当缘一切善根作随喜, 来显发自己的心性 讲 记 ( 二 ) 愿王之相 83 / 188

88 分四 : 1 随喜如来功德 2 随喜众生功德 3 随喜二乘功德 4 随喜菩萨功德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随喜是贤, 遍于四类有情的一切功德是普 合起来是普贤 1 随喜如来功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 从初发心, 为一切智, 勤修福聚, 不惜身命,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一一劫中, 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 圆满种种波罗蜜门, 证入种种菩萨智地, 成就诸佛无上菩提 及般涅槃, 分布舍利, 所有善根, 我皆随喜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 是尽时空量 ; 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 是尽诸佛量 ; 从初发心至分布舍利, 是尽诸佛善根量 以上即对一切诸佛从因至果的修行 善根一一都作随喜 84 / 188

89 从初发心, 为一切智, 勤修福聚, 不惜身命 意思是, 诸佛因地在发起菩提心后, 为了证得一切种智, 精勤修集福德资粮 不惜身命 是为法忘躯, 对法极为尊重 如何勤修福聚呢? 单是行布施, 就曾在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中, 施舍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头目手足 法华经 说 : 观察此三千大千世界, 小至一个芥子许的空间里, 也无不是菩萨为众生奉献生命的地方 ( 菩萨 指世尊因地 ) 像这样, 诸佛修持过的一切难行苦行, 所圆满的八万四千波罗蜜门, 所证入的胜解行地 一至十地的种种菩萨智地, 所成就的无上菩提, 成佛后为利众生所示现的八相成道的稀有事业, 乃至最后度生缘尽趣入涅槃, 分布舍利的善根, 这一切一切我都至心随喜 佛涅槃后分布舍利, 以舍利作为后世众生的福田, 令众生瞻礼, 灭罪生福 无上依经 云 : 若得如来身分如芥子许, 一瞻一礼, 千返生于大梵天上, 受诸快乐 ( 一次瞻礼如来舍利, 能千次生于梵天享受快乐 ) 我们读佛的传记, 真心随喜佛因地修行的种种善根, 自己的善根也会被激发苏醒 比如, 过去无量劫前, 南赡部洲有个国王叫大宝 讲 记 85 / 188

9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王, 他有三个王子 小王子叫摩诃萨埵, 是释迦佛的前世 萨埵王子从小心地仁慈, 对一切生命都很慈爱, 从不伤害 有一次, 国王带着大臣 夫人 王子外出游玩 走了一段路, 国王感到疲倦, 就停下来休息 三个王子趁这个机会去森林玩耍 他们见一只母虎, 刚产下两只虎仔, 饥饿万分, 想吃掉它的孩子 萨埵王子见后, 对两位兄长说 : 看样子, 母虎生命垂危, 要吃掉自己的孩子 两位兄长说 : 对! 是这样 萨埵王子 : 给它吃什么呢? 兄长 : 刚刚宰杀的温热血肉能救活它 王子 : 有没有人肯救它呢? 兄长 : 恐怕很难 王子心想 : 我久远劫来, 无意义地浪费了无数身体, 有些生为了贪欲, 有些生为了嗔恚, 有些生因为愚痴, 但没有一次为法献身, 今天幸运遇上了福田, 为什么还吝惜身体呢? 他这样下定决心后, 又跟着兄长走了一段 走到中途, 他说 : 我有事, 要离开一会儿 说完快步沿原路返回母虎处, 主动卧身在虎口前 而此时的母虎已经饿得张不开口了 86 / 188

91 萨埵王子拿起锋利的木片刺身出血, 让母虎舔食 母虎舔食人血后有了力气, 就张口吃了王子的身肉 萨埵王子为利有情, 献出了身命 看了这段公案, 大家都会感动 随喜的 在随喜时, 自心的善根也一定萌发了 今天的时代, 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风行, 受时风影响, 我们很多时候沉浸在自私自利的心态中, 但在听到佛因地可歌可泣的菩萨行, 内心随喜时, 久久被埋没的善根又被唤醒了 缘起规律告诉我们, 如果随喜一种善能显发自心同类的善根, 那么在随喜任何善时, 都必然会出现这种作用, 这就是缘起作用的平等性 这样就得出一条法则 随喜他善, 显自善心 基于这种确定的认识, 可以引发出无限的随喜善行 也就是, 既然一切随喜都有妙善的作用, 为什么不把随喜行拓展到极法界量呢? 为什么不发起随喜法界一切凡圣善行的大愿王呢? 按照如理地观察, 必然会发动行持普贤随喜行的愿望 而这样发起随喜一切善的愿王, 也就能对应地显发极法界量的善根 佛成道时说 :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可见, 诸佛的德相, 我们本自具足 我们和佛相比差在哪里呢? 佛是佛性功德显发了, 而我们还没有显发 怎样能显发呢? 随喜行就是助缘之一 既然如此, 就应该 讲 记 87 / 188

9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使它最大化, 应发起最广大的行愿 : 心性有多大, 心性中有多少圣凡的善根显现, 就按这样的极法界量来作随喜 这就是修学普贤愿王 我们可以阅读 释迦佛广传, 随喜佛因地行菩萨道的善根, 学习 华严经 宝性论 大乘庄严经论 等, 了解佛果地法报化三身的功德 事业, 以其为所缘境, 随念佛功德而修欢喜心, 由此能令自己的大乘种性快速苏醒, 以随喜的清净之水能滋润善根的苗芽 宝性论 云 : 具慧信解佛境界, 成佛功德聚之器, 于此不思德聚喜, 映蔽一切有情福 讲的是, 具慧菩萨对于佛智慧境界的四种金刚处生起信解, 就会成为如来无量功德聚的法器 对于四金刚处 如来藏 菩提 功德 事业, 凡夫能生起欢喜心而信解, 这种功德映蔽了与四金刚处不相应的一切众生以布施等修行所积聚的一切福德 依此类推, 能够以信解心随念佛果功德而随喜, 可以引生无量功德 2 随喜众生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 六趣四生一切种类, 所有功德, 乃至一尘, 我皆随喜 88 / 188

93 注意, 处所是十方一切世界 ; 众生是这些世界中六趣四生一切种类的众生, 六趣指地狱 饿鬼 旁生 天 人 阿修罗, 四生指胎 卵 湿 化, 总之是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 ; 所随喜的功德是这一切众生中的每一个众生的所有功德, 下至一微尘许的功德 我们随喜不应有偏执 有些人喜欢分别, 只随喜大功德, 不随喜小功德 ; 只随喜圣者功德, 不随喜凡夫功德, 这还是有偏执 经上讲 乃至一尘, 是说对最微小的功德也作随喜 见人行善, 获得安乐, 我们应当随喜 别人行忠孝, 就是我们心中有的忠孝 ; 别人行仁义, 就是我们心中有的仁义 ; 别人行种种善, 就是我们心中本具的种种善 随喜众生的善根, 自己的善根也会得到显发 比如, 见人忠孝, 我由衷随喜, 见贤思齐, 我自心的忠孝也会被引发 我们自性中本具恒河沙数功德, 一切众生的行善其实是在显示我们的自性, 我们随喜众生的善根, 也就苏醒了我们自性本具的善根 有人想 : 人天众生具有种种功德值得随喜, 恶趣众生有什么可随喜呢? 难道他们也有功德吗? 虽然恶趣众生业重障深, 但并非全无善根, 即使堕入阿鼻地狱, 如来藏也没有丝毫失坏 所以, 地狱众生也有在受苦时生善心 忆念佛 祈祷佛等等 讲 记 89 / 188

9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再讲一个故事, 三国时, 魏将邓艾出征, 军队进驻涪陵 一次, 他有空出游, 见一棵树上一只母鸟正衔食喂雏鸟 他弯弓搭箭, 一箭射去 母鸟闻声躲过, 因为不忍心撇下雏鸟, 又飞回了鸟巢 邓艾一箭不中, 又发一箭, 这次射中了 母鸟受伤仍然挣扎着给雏鸟喂食, 还衔了几样食物放在鸟巢里, 像是在教子女如何取食 母鸟连连哀叫, 气绝身亡 雏鸟们从鸟巢中探出头来, 不停地悲鸣 邓艾见此情景, 把弓箭扔掉, 叹气说 : 我违背物性, 恐怕不久人世了 母鸟在生命垂危之际, 还不忘哺育幼鸟, 能说旁生没有善根吗? 虽然它们以业力沦为低等旁生, 但毕竟是有佛性的, 所以在特定因缘下自然流露出善心 动物界里, 义犬救主 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可歌可泣的善行数不胜数 实际上, 有情善行都是如来藏受善缘熏发自然流露的 一切并非偶然, 佛性苏醒时, 自然就显现出种种的善 我们见到听到任何有情的善行功德, 都应该由衷地随喜赞叹 入行论 云: 欣乐而随喜, 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 得乐诸福报 ( 以欢喜心随喜一切有情 90 / 188

95 做安乐的善行及获得种种福报 ) 3 随喜二乘功德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 有学 无学, 所有功德, 我皆随喜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和辟支佛, 无论有学或无学, 他们修道证果的所有功德, 我都诚心作随喜 声闻有学位指三果四向, 无学位指四果阿罗汉 缘觉有学位指一果向, 无学位指辟支佛果 这些有学 无学的二乘圣者部分或全部断除烦恼, 获得解脱, 具大功德, 可以为众生作大福田, 所以理应随喜 按上面思路思维 : 为什么有情能发起出离心 守持清净戒律呢? 为什么能少欲知足 勤修戒定慧呢? 这都是因为如来藏遇到相应善缘, 苏醒了善根, 而触动心厌离生死 寻求解脱的 由出离心驱使, 开始着手修解脱道, 伏断生死根源的烦恼, 由此就逐渐生起二乘有学 无学的种种功德 所以, 这一切都是在佛性苏醒 逐步离障时显发的功德, 可以说, 就是尊贵佛性的妙力作用 对于这一切, 理应赞叹随喜 讲 记 91 / 188

96 入行论 云 : 随喜积善行, 彼为菩提因 随 喜众有情, 实脱轮回苦 ( 随喜二乘修行者所有随 顺解脱的善行, 随喜他们证得圣果解脱轮回的功德 ) 4 随喜菩萨功德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 志求无上正等菩提, 广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大功德, 我皆随喜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菩萨, 他们修持的施舍头目脑髓 安忍有情邪行等的无量难行苦行, 志求无上菩提修持波罗蜜多的广大功德, 我一切都作随喜 入行论 云: 随喜佛菩提, 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 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 及诸饶益行 意思是, 随喜菩萨胜解行地 一至十地的功德, 随喜菩萨能给予有情利乐的菩提心及一切对众生作饶益的菩萨行 大家想想, 在一个生命身上竟然发起求证大菩提救度尽虚空界众生的心, 竟然为求无上道甘愿舍弃一切, 行持如海的菩萨行, 这一切不正是尊贵佛性在广大地起用吗? 如果没有佛性, 土木砖瓦能起这样的作 92 / 188

97 用吗? 所以对这一切佛性的起用, 我们都应当随喜, 就像游人见到雄伟壮丽的山河时, 忍不住赞美欢喜那样, 无论法界哪个有情, 在他们发菩提心下至对众生施一口食时, 我们都应欢喜赞叹 总的说, 六道众生 二乘有学无学 诸佛菩萨都在心性中, 我们修随喜的时候, 应该修普贤的广大随喜, 不要有任何局限和偏执 一切有情的善行功德都在这一念心性中显现, 称合本性地作随喜, 就是对心性中四圣六凡无量无边的善根功德都随念而欢喜 在因果上有这么一层道理, 心性本来周遍广大, 如果能称合到心性的量, 把随喜行愿推到尽法界的量上去, 对法界凡圣善根周遍地随喜, 那么由广大的行愿力, 就能直接趣向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将来果上必定出现遍法界流现无边妙用的量 相反, 一般的随喜没有合到心性广大的量, 因此无法直接趣向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就像要覆盖广阔无垠的大地, 用小小的手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找到和大地等量的法才行 普贤随喜在心上所起的作用 : 在随喜别人的善行时, 自己的心是开放的 ; 相反, 对别人的善行嫉妒 障碍, 心就开始封闭 收缩 从这一点看出, 我们不能契入广大法界, 反而被障在狭小的圈子里, 就是受了烦恼障 所知障的障蔽 烦恼是和普贤愿王相违的, 讲 记 93 / 188

9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比如嫉妒障碍随喜, 悭吝障碍供养等, 任何烦恼恶心都会障蔽心性妙力的发挥, 导致不能证得不可思议的解脱 所知障是二取 三轮的执著, 有能取 所取的实执, 也障碍全分地契入法界 怎样才能破除障碍呢? 发起称性的普贤行愿, 在行持普贤行的同时, 相反面的执著障碍就自然被化除了, 比如行持礼敬三世佛时, 自然能化去我慢 偏执 狭隘等的障碍 总的要认识到, 以广大普贤行愿的力量能化除一切障碍, 等障碍没有了, 在作用上就完全无著无碍, 心性的妙力自在地发挥, 这就是证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 三 ) 总结无尽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喜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我们的心性是常存不坏的 既然它常存不坏, 为什么不发起永无穷尽的随喜愿呢? 如果人生只是一世, 发这样的愿可谓虚愿, 没有实义 但心性是无限的, 理应称合无尽的心性发无尽的随喜愿 94 / 188

99 按业果衡量, 随喜不会带来任何痛苦, 只会让随喜者身心安乐, 福德增长, 既然有益无害, 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扩展到广大无尽呢? 没有理由 所以应当发愿 : 我此随喜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这就成了随喜之王 与一般随喜的量不同, 普贤随喜遍一切时 一切处, 遍一切善根, 有这样周遍的德相, 才是称合自性的大愿王 大家要学会修随喜, 时时处处地运用 这是个大善巧法门, 它不必自己费力做, 只要有一颗随喜的善心, 念着别人的善, 为他由衷欢喜, 就能获得无量功德 大品经 讲了一个比喻, 大海中充满海水, 把一根毫毛分成一百分, 取其中一分沾大海水滴来计数, 最后算完了大海水滴, 仍无法算尽随喜的福德 按这样衡量, 普贤随喜愿是一切随喜愿中心量最大的, 它是对十方三世一切凡夫 二乘 菩萨 佛的所有功德, 普皆随喜 换言之, 心性中呈现法界多少有情的多少功德, 就作那么多的随喜, 而且从今至尽未来际, 念念相续地随喜 以这种极法界量的随喜, 所获的功德, 即使诸佛穷劫演说亦演说不尽 以上道理再作发挥 : 首先要知道所随喜的是十方三世一切圣凡的功德, 而这一切都是心性中具有的功德 随缘显发的功 讲 记 95 / 188

100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德 有情的佛性随清净缘就显现种种善, 随业果正见, 显现五戒十善 ; 随四谛见, 显现解脱道的善 ; 随大乘正见, 显现六度万行的善 这一切唯是如来藏随缘显现的, 实际都是心上发出来的 所以, 下至恶趣众生的一念善心, 上至诸佛如海的功德, 都无非佛性的流现, 因此, 所谓普贤广大随喜, 实际是随喜心性本具的性德 就像一室千灯 光光互遍, 每盏灯的灯光都遍满全屋, 因此每盏灯的灯光都入到一切灯的灯光里, 而每盏灯的灯光里也含摄有一切灯的灯光 灯光比喻一切有情的心性 佛的心遍满法界, 众生的心遍满法界, 你 我 他的心都遍满法界 因此, 心和心是融摄交彻的, 我的心可以入你的心, 可以入一切众生的心 这样, 在众生痛苦时, 我们的心入于他的心, 自然会生起由衷的悲愍 相反, 他行善得安乐, 我们没有嫉妒障碍, 也自然会欢喜的 本来, 善和安乐, 不论是自己的, 还是他人的, 都应该随喜, 这是本份应为的 但有了自他对立的妄执, 不但对他人的善和安乐不生欢喜, 还生嫉妒, 这就不合乎本性 所以, 妄分自他是障碍我们性德显发的元凶 换言之, 心性本来广大无量, 以执著我相 人相, 树立了对立面, 致使境界封闭 狭窄 比如, 96 / 188

101 嫉妒一人, 就立起一个对立面 ; 仇恨一人, 又立起另一个对立面, 这样以颠倒执著无端立起种种障碍, 使自己与广大法界不隔而隔 上面圭峰大师比喻 : 一个人在宽广平坦的地面上睡觉做梦, 梦中妄现高山深水, 四处阻隔不通 等他醒来, 所向通畅无碍 这揭示了 妄执成拘碍, 离障处处通 的道理 嫉妒是障碍之一, 它是妄立自他 不忍他人圆满, 而自作障碍 就像迷乱者妄见虚空中障碍林立, 其实虚空本来廓然无一物, 哪有什么障碍呢? 完全是自心执著而妄现有障碍的 所以, 由嫉妒心就使心局促 封闭 狭窄, 能发起随喜愿王, 对十方三世一切善都普作随喜, 就可以推倒人我高山, 显现本来广大平等的法界 以上讲了普贤广大随喜行愿 以前, 我们只想到对某一类善随喜, 从没想到随喜可以这样周遍广大 我们随喜的广度不够, 现在应当觉悟, 称性发起广大随喜行愿, 让心放大到遍法界, 遍缘一切善而随喜 其实, 法界与自己并非两个, 众生与自己并非他体, 自他无异, 物我同如, 众生的善即是我觉心中所现的善, 因此随喜本是自然寻常的, 就如同饥来吃饭 困来睡眠一样 我们凡夫念念执著自我, 而法身却是周遍的大我, 讲 记 97 / 188

10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以我执障碍, 法身本有却不能证得, 岂不冤屈! 从入胎时起, 我们就错把父母精血执著为自身, 只认这一块是 我, 其余都视为对立的 他, 这是在平等法界中妄兴障碍 我们既能把一点精血执为自我, 为什么不能把法界有情都视为自己呢? 执著自我只是妄执分别, 消尽了它, 就显现周遍的心的本体 到彻露时就是果地佛, 那时十方三世有情的善都在佛的觉心中一齐显现, 众生有善佛欢喜, 众生有求佛赴应 法界本是圆融无碍的, 称合法界的量修广大随喜, 就是普贤行 因为这合于常遍的心性, 所以发愿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我们都希求成就佛果境界, 能直接入佛境界的行愿就是普贤行愿 本经一开始就赞叹如来功德, 即使十方佛共同演说, 尽微尘数劫也演说不尽, 紧接着说 : 欲成就此功德门, 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可见, 修持普贤行愿正是成就如来功德的圆满因 由修习随喜, 能使心量平等广大, 成为堪受大法的法器, 随后应发请转法轮的大愿 第六愿王 请转法轮 98 / 188

103 ( 一 ) 标释愿名 复次善男子, 言请转法轮者 : 转法轮的意义, 从所转 能转 转三方面作解释 所转 : 即法轮 法, 是轨持的意思, 通于教 理 行 果 轮, 按大乘解释, 有三义 : 一 圆满义, 一个车轮具有毂 辐 辋三部分, 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辐是车轮的辐条, 辋是车轮的外周 大小乘都以八圣道为体, 具有毂 辐 辋三部分 就大乘而言, 正见 正思维是毂, 正语 正业 正命是辐, 正念 正定 正精进是辋 ; 二 摧坏义, 由现前圣道能摧破烦恼 ; 三 不定义, 如车轮从一地转至另一地, 大乘法轮从见道转至修道, 从修道转至无学道, 而且自己证悟后传法教化众生, 令众生也证到同等境界, 这是不定义 能转 : 由辗转传授, 能转动法轮, 就是从过去佛传至现在佛 又传至未来佛等等, 辗转传授 即是能转 转 : 能转与所转相合, 就是转法轮 所以, 转法轮是以妙法转众生相续, 令他依教发起修行, 转凡心成圣心, 如车轮般的转动 讲 记 99 / 188

104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法轮种类 : 小乘中, 佛说四谛名法轮, 说世间语则非法轮 ; 三乘中, 佛的一切语言 身体威仪都入法轮, 都是利益众生的缘故 ; 究竟一乘, 一切众生语言亦如法轮, 一切器情音声都在常转妙法 请转法轮的作用 : 自身可遣除谤法障, 生起大慈善根 谤法是遮止法 破坏法, 请转法轮是令圣法弘扬 流通, 故请转法轮是谤法的对治 我们净治业障, 与恶行相反来做, 就成为对治 请转法轮是慈愍众生 因为给予众生衣食受用, 并不能给他带来究竟的利乐, 圣法则是一切利乐之源, 超过一切外物的价值 小乘声闻专办自利, 只求忏除自身业障, 大乘菩萨悲愍众生, 应当为众生劝请诸佛转法轮, 令自他同霑法益 入行论 云 : 我于十方佛, 合掌诚劝请, 为苦惑迷众, 燃亮正法灯 ( 我在十方佛前合掌劝请, 愿诸佛为了痛苦 迷惑的众生, 点亮正法明灯, 使他们生起觉悟 ) 法华经 上讲, 大通智胜如来成佛后, 有十六位王子祈请佛转法轮, 以他们的请法因缘, 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十六王子也以请转法轮的功德, 后来相继成佛 可见请转法轮可积累极殊胜的功德, 将来果报不可思议 众所周知, 谤法罪极为严重, 因为破坏圣法会毁 100 / 188

105 坏无量众生的善根 慧命, 相反, 请转法轮有极大功德, 因为请佛说法, 无量众生听法后就能去恶从善, 断烦恼得解脱 证菩提, 这一切无法衡量的利益都源于最初的劝请 因此劝请者将获得广大 无尽的福德 宁玛派根霍堪布说 : 如果能祈请高僧大德转法轮, 自己生生世世不会堕入邪见的黑暗中, 而且生生世世会值遇正法光明 ( 二 ) 愿王之相 分二 : 1 所请之境 2 如何劝请 讲 记 1 所请之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 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一一刹中, 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 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所请之境分为所周遍的处所和所请之人 所周遍的处所 : 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 101 / 188

106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中的每一极微尘中, 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广大佛刹 这里有两重无碍 : 极小的微尘中含有广大佛刹, 是广狭无碍 ; 一个极微尘中含有无量佛刹, 是一多无碍 所请之人 : 每个佛刹中念念有无量诸佛成就佛果, 在一切菩萨海会的围绕中, 诸佛是果人, 菩萨是因人 所请境宽广, 能请的发心也就无有边际 一念中尚且如此, 何况尽未来际念念相续呢? 可见普贤愿王请转法轮的愿心最极广大长久 2 如何劝请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 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种种方便, 指身劝请 恭敬礼拜 长跪合掌等 ; 口劝请 口说偈颂 称扬赞叹等 ; 意劝请 为利众生至诚恭敬 殷勤 指情意深厚 通过殷勤劝请, 诸佛菩萨观察众生根机, 随根机演说种种大小乘法门, 即是转妙法轮 慈舟法师说, 请转法轮就是上求下化, 上顺诸佛之心, 下顺众生之心, 诸佛以说法度生为本怀, 但不请则不说法, 所以有人请法, 自然上顺佛心 众生有 102 / 188

107 想求法而不知道, 为他请转法轮, 众生就能听到佛法而欢喜, 这是下顺众生之心 如果自己对佛法有所了知, 愿意发心对众生宣讲, 则是请自心的佛说法 问 : 按华严圆教观点, 一切无非法轮, 念念常转, 为何还要请转呢? 答 : 众生颠倒迷乱, 耽著外的色声六尘, 虽然圆音遍界宣流, 仍然充耳不闻, 故须请转法轮 请转, 有随缘请 称性请两种 随缘请, 就是随缘请诸佛菩萨转法轮 称性请, 就是常常觉悟一切声响犹如谷响, 缘起无自性, 非断非常, 一一全真, 无非法界 这样, 闻而无所闻, 便是终日闻法 不单音声, 实则幻化六尘都在说法, 能了达真实性, 即是称性请转法轮 故 出现品法轮章 云 : 知声如响, 而请转法轮, 了于诸法真实性故, 于一音中出一切音, 而转法轮, 毕竟无生故 讲 记 ( 三 ) 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 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 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103 / 188

108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一切法中最殊胜 最稀有的法就是圣法 只有圣法才能令众生离苦得乐 众生心是在光明中, 还是陷于黑暗中, 取决于是否转法轮 法轮转了, 众生的心才有光明, 否则就陷在长夜无明中, 颠倒梦想 所以, 转法轮与众生的命运攸息相关 法轮有不定义, 众生自心的法轮转了, 就能入正道, 可以从资粮道辗转升进, 直至趣入无学道 法轮又有圆满义, 众生心中不转法轮, 佛性则不会苏醒 ; 而转法轮, 有正见 正思维, 则有生命的轴心 ; 有正命 正业 正语, 生命就可以支撑起来 ; 有正精进 正念 正定, 生命就可以逐步趋向圆满 所以, 转法轮是对生命真正地拯救 归到自心上说, 应劝自己转自心法轮, 心中法轮一日不转, 一日就陷于迷乱 ; 一处不转, 一处就出现障碍 所以, 要常转自心法轮, 从今至未来际, 念念常转, 或转苦集灭道, 或转空 无相 无愿, 或转光明如来藏, 不断劝转自心法轮, 就会逐渐开明自心, 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因此, 不论自利 他利, 离了转法轮, 都没有更殊胜的方便, 为此, 我们应发起请转法轮的大愿, 念念相续, 劝转法轮,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104 / 188

109 第七愿王 请佛住世 ( 一 ) 标释愿名 复次善男子, 言请佛住世者 : 如何请佛住世? 佛无生灭, 并非以祈请才住世 然而, 随众生心有生灭的显现, 众生心染污, 佛就舍寿而去 ; 众生心清净, 佛就现前 而且, 心越清净, 所现的佛也越殊胜, 凡夫 二乘人心清净时, 现化身影像 ; 福德增上, 现八相成道的殊胜化身 ; 登地见法界, 现报身佛说法 ; 彻证法界, 与十方佛同共一法身, 恒时不分离 如智者大师, 诵 法华经 药王菩萨本事品 是真精进, 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时, 证入一旋陀罗尼, 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他见释迦佛还在灵山会上说 法华经 所以心清净才能请佛住世 讲 记 ( 二 ) 愿王之相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 如来, 将欲示现般涅槃者, 及诸菩萨 声闻 缘觉 有学 105 / 188

110 无学, 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我悉劝请莫入涅槃, 经于一切 佛刹极微尘数劫, 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在何处请佛呢? 尽法界 虚空界处处遍请 ; 请哪些佛住世呢? 请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住世 ( 不是只请一尊佛而不请其他佛, 我们成佛时与十方诸佛同共一心, 离都离不开, 所以因地发愿时普请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 一尊佛也不遗漏 ); 在何时请诸佛住世呢? 在诸佛即将示现涅槃时 是否只需要请诸佛住世, 而不必请菩萨 声缘 善知识住世呢? 并非如此 请佛住世只是就最殊胜立名, 实际是遍请一切三乘圣贤, 不是偏请 ; 或者, 请佛住世可广义理解为请觉悟者住世 本来, 普贤 是 遍善 满善 的意思, 不遗一法, 包罗一切 现在, 佛 菩萨 声闻 缘觉乃至一切善知识都是觉悟者, 只发愿请高位不请低位, 劝请住世的行愿则不圆满 不称性, 不合于愿王之相 比如阿罗汉将入涅槃, 若无动于衷, 不请住世, 则心已被无明障蔽, 与普贤本心不相应 所以, 应遍请一切觉悟者, 底下说 我悉劝请, 莫入涅槃, 悉 正是表达一切劝请的意思 劝请心需要至诚恳切 请佛住世多久呢? 请佛住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 106 / 188

111 劫 即发愿要尽心量, 不应有限量 我们的心愿是佛能永久住世, 利乐众生 所以要把心发到最大, 祈请佛住世到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 虽然佛住世多久观待众生的因缘, 但就劝请者来说, 劝请之心不可不发圆满 比如给予众生安乐, 如果只发心给他一半, 那就没有尽心, 因为还有所保留, 还有悭执 所以发心要穷尽心量 劝请有何目的呢? 唯欲利乐一切众生 又出现了 一切, 普贤愿王方方面面愿心都发到最大量, 这才称性, 如果只发心利益少数亲友或某一类众生, 就未免狭小了 所以, 因地发愿必须圆满 周遍, 由此成佛时就能周遍地利益众生 问 : 佛本常住世间, 为何要劝请住世呢? 答 : 众生心不清净, 不见如来 ; 纵然心开意解曾经见佛, 但心识暗昧, 佛仍不现前, 所以应请佛住世 归于自心上说, 劝请即依智不依识, 常常作佛观 心智清明, 则常见佛不涅槃 以色见 声求, 则是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瞥尔起心, 尘劳相续, 观慧间断, 则不见佛, 名诸佛灭度 华严经 出现品 说 : 如来常住清净法界, 随众生心而示现涅槃 佛子! 譬如日轮出现, 普遍显现世间, 在一切净水器中, 日影无不现前 水器若破裂, 则不能现前影像 佛子! 你认 讲 记 107 / 188

112 净土文库系列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为如何? 日影不显现, 能归咎于日轮吗? 这实是容器损坏, 并非日轮的过失 佛子! 如来智慧日轮亦如是, 普遍显现于法界, 没有前没有后, 一切众生清净心器中, 佛身无不影现 心器常清净, 常见诸佛身 心污器破裂, 则不能见佛 所以, 请佛需要自净其心, 心清净, 佛自现前, 这和 欲得净土 当净自心 心净则佛土净 是一个道理 ( 三 ) 总结无尽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此劝请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 就自性佛而言, 佛性并非请才安住, 不请就不安住 那怎么叫请佛住世呢? 心中觉悟, 常生智慧, 佛就安住 ; 心不觉悟, 即使佛在, 也像远在天边 如同穷人衣里本有明珠, 没发觉时, 就不得丝毫受用 现在请佛住世, 就应请出觉悟的自佛, 念念不迷失 那么, 何时自佛不住世呢? 向外驰求名利时, 竞争人我时, 颠倒梦想时 自佛就不住世 108 / 188

113 为什么说请佛住世是极关要的修行呢? 因为一切法中最尊贵的就是佛性, 认识了它, 一切无非佛性的妙用, 运水搬柴, 皆是神通 不识自性佛, 它就隐没不现, 这时就恶仆凌主, 妄识当家, 造成六道轮回 所以自性佛不住世, 就丧失了根本, 成了漂游在虚空中的游魂, 成为颠倒迷乱的众生 觉悟最为重要了, 常常应唤醒主人公 声声唤醒主人公, 佛就在心头, 行住坐卧念念觉悟, 就是请佛住世 我们尊重己灵, 哪有不请佛住世的呢? 世间人喜爱珍宝, 都爱不释手, 时时守护, 但他们没有智慧, 不知道一切法中最尊贵的是佛性 布袋和尚说 : 只这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妙用纵横可怜生, 一切无如心真实 这是赞叹心性最为灵妙, 其它神通变化都不算什么, 都不如心真实 知道这一点, 我们应常请心佛住世, 不要再迷失本性 离家漂流了 日夜向外逐取客尘, 有何意义呢! 要念念唤醒自性佛, 一念打失, 佛就隐没了 这样请自佛住世, 请到何时为止呢? 请到成佛为止 到成佛时, 了无虚妄分别, 常遍的佛性无遮障地全体现前, 这不是佛常住吗? 心性本来常住, 不再迷乱入生死, 连最细的妄念都消尽了, 这是彻底请佛住世 所以, 请佛住世请到究竟, 就是成佛, 入不思议 讲 记 109 / 188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er shi pu xian pu sa mo he sa 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 yu zhong xuan ci yi pu guan shi fang 而说偈言 er shuo ji yan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suo yo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er shi pu xian pu sa mo he sa 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 yu zhong xuan ci yi pu guan shi fang 而说偈言 er shuo ji yan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suo yo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er shi pu xian pu sa mo he sa 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 yu zhong xuan ci yi pu guan shi fang 而说偈言 er shuo ji yan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suo you shi fang shi jie zhong san shi yi qie ren shi zi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为深远 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 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 那就是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所谓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 ; 所谓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 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 若按 行愿品 着手修学, 会发现

为深远 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 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 那就是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所谓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 ; 所谓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 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 若按 行愿品 着手修学, 会发现 普贤行愿品 观修原理 2004 年讲于苏州定慧讲堂 济群法师 导论 在盛行大乘的汉传佛教地区, 普贤行愿品 的流传极为广泛 许多佛弟子都将本品作为日常念诵功课, 而寺院晚课的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中, 也有一半内容出自本品, 以此忏悔业障, 扫除修行道路中的违缘 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 源于 行愿品 的七支供亦倍受重视, 被视为一切法门的前行 所谓前行, 即修法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集资和净障两方面 集资,

More information

大慈大悲愊众生 大喜大舊济含识

大慈大悲愊众生   大喜大舊济含识 礼佛大忏悔文 宋. 不动法师编订 大慈大悲愍众生 ⑴ 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 ( 一拜 )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 ( 一拜 )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 一拜 ) 我今发心. 不为自求人天福报. 声闻缘觉. 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唯依最上乘. 发菩提心. 愿与法界众生. 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一拜 )⑵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 一拜 )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净土文库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净土文库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目录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 一 七支行海 1 二 愿海差别 13 三 愿海边际 84 四 愿海利益 85 五 劝导受持 98 六 总结回向 100 思考题 105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尔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尔时, 普贤菩萨想再次宣说普贤行愿的意义,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菩萨加持所生, 三者由定果色所生 ; 乃至能普现一切如来前也 后之二句, 明修行之次第也 或观一身一佛 三身三佛 七身七佛 三十五身三十五佛 百身百佛 千身千佛 乃至百千无量俱胝刹土微尘无量数身无量数佛, 各各以次增修令其广大清净, 摄心缘境, 成就深细微妙之三昧力而达心佛众生平等之理故 信解心礼

菩萨加持所生, 三者由定果色所生 ; 乃至能普现一切如来前也 后之二句, 明修行之次第也 或观一身一佛 三身三佛 七身七佛 三十五身三十五佛 百身百佛 千身千佛 乃至百千无量俱胝刹土微尘无量数身无量数佛, 各各以次增修令其广大清净, 摄心缘境, 成就深细微妙之三昧力而达心佛众生平等之理故 信解心礼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颂解 录自上海佛学书局 能海上师全集第三辑 : 之四 普贤行愿品颂解 礼赞根本总礼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初二句观无限空时, 是中一切诸佛是所礼之境, 普遍平等性智之大观也 后二句我以清净三业共一切有情平等遍礼无余, 是能礼人之贤德也 如是一颂, 总示普贤殊胜法门有三要点 : 一者般若, 生佛平等观智随时生起 ; 二者律仪,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6-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净土文库6-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净土文库系列 6 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智圆法师讲 目录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正宗分 ( 一 ) 礼敬支 ( 二 ) 供养支 ( 三 ) 悔罪支 ( 四 ) 随喜支 ( 五 ) 请转法轮支 ( 六 ) 请佛住世支 ( 七 ) 回向支 ( 八 ) 愿差别 ( 九 ) 愿边际 ( 十 ) 愿利益 ( 十一 ) 劝受持 ( 十二 ) 总回向流通分 思考题 普贤行愿品科判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愿王利益偈颂礼敬支正宗分序分供养支悔罪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请佛住世支回向支解释名义释经名修炼意乐清净不忘菩提心之道自在无碍行利益有情披精进甲会遇同分菩萨令善知识欢喜常见如来常兴供养摄持正法得无尽藏趣入力修习对治菩萨诸业随学诸菩萨的回向净土愿趣入十方一切刹中,

More information

益西措嘉修法·如意宝珠讲记05

益西措嘉修法·如意宝珠讲记05 益西措嘉修法 如意宝珠讲记 1 降加持者 : 啥本处供养诸资具如施点铁成金术为成清净幻变网以大智慧降加持阿唯夏雅频 降加持 就是对自己处所里的这些供品聚, 像点铁成金般成为清净的幻变网, 用大智慧来降加持 这里要清楚在何处降加持 如何降加持 以何者降加持 一 在何处降加持 : 就在我们处所所陈设的这些供品聚上面降加持, 比如水 香 花 灯等 二 如何降加降 : 呈现供养时, 不应当再认为这些是轮回错乱的现相,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fó shuō ā mí tuó jīng 佛说阿弥陀经 yáo qín sān zhàng fǎ shī jiū mó luó shí yì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http://www.laohuangli.net 老黄历网佛教频道制作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 rú shì wǒ wén yī shí fó zài shè wèi guó qí shù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道次第文库系列22·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道次第文库系列22·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目录 ( 二 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 : 一 正明修法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别初中分二 : 一 正修时应如何二 未修中间应如何初中分三 : 一 加行二 正行三 完结今初 轨 指训练心的轨道, 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理 是指心的缘起理则, 也就是修行的规则或者说正确的做法 明白了修习的轨理就能明白怎么修心 所谓 略说 就是先摄略的宣说总的原则, 然后按照总的原则逐步细致地讲解,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4 请入普贤愿海

净土文库4 请入普贤愿海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净土文库 4 请入普贤愿海 智圆法师 讲授 目录 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 1 请入普贤愿海 5 思考题 107 共修普贤愿海法会 109 附 : 登记表 120 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 1 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 敬礼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诸位菩提道友 : 大家知道, 华严会上, 普贤菩萨亲告善财童子 : 欲成就如来无量无边功德, 应修普贤广大行愿 由此演说了一部含摄一切佛子行愿精华的 普贤行愿品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说明 本简体校正版 佛说不增不减经 电子书, 是根据清制 乾隆大藏经 第 48 册, 第 0520 部, 大乘单译经部,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说不增不减经 原藏影印本校正制作的 句读仅供参考本电子书是免费结缘品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二〇一八年三月 更多免费电子佛经下载敬请关注 :http://www.renhuicaotang.com/ A 起诵仪 香赞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第九课

第九课 入菩萨行论 第 09 讲记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 入菩萨行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对于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 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 如果不知利益所在, 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 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 菩提心不只是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 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 即自私自利的作意

More information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起诵仪 香赞 ( 一遍 )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More information

杨超群

杨超群 入行论第九十二课 我们继续学习 入菩萨行论 指引我们趋向成佛的殊胜要诀 和教言 遣除争论 这个科判中, 之前学习了四个颂词, 讲了众生和佛平等 和不平等的部分, 下面是总结 : 有情具功德, 能生胜佛法, 唯因此德符, 即应供有情 有情具足什么样的功德呢? 就是能够产生殊胜的佛法 唯因此德 符, 仅仅因为这点功德相符的缘故, 就应该恭敬供养有情 前面我们学习了, 从证悟和断德的角度来讲, 有情和佛的差别非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净土五经一论

净土五经一论 净土五经一论 净土五经一论 目录目录 一净土五经重刊序... 一佛说阿弥陀经... 四附录修行净土法门后序... 一二御制无量寿佛赞... 一三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一五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四二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七五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一〇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一一二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缘起序... 一三三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一三五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章...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prayer2015slides

prayer2015slides Cultivation Vandanâ Homage Namô Tassa Bhagavatô Arahatô Sammâ- Sambuddhassa (3x) Homage to the Triple Gems Homage to Him, the Blessed One, the Exalted One,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Ti-Sarana The Three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三月十日 好, 我们昨天讲到 般若, 般若是本来灵知照了 在因中它属于慧心所, 果上属于择灭无为, 所以它达到的无为的境界属于择灭 为什么呢? 因为慧心所是有所拣择 分辨的智慧, 所以它是抉择的无为, 所以它是择灭无为 所以般若它是属于无漏 清净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波罗蜜多 波罗 是梵语,

More information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菩提道次第 实修理路 2004 年 5 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道次第 是一部实修性很强的论著, 不仅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以简明的修学套路, 将理论一一落实于实修 本论在 略示修法 部分, 以依止法为例, 为我们示范了修习任何法门必须具备的四个步骤, 即加行 正行 结行与未修中间 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便是围绕着这一纲领展开 一 加行 修法的共同基础 加行, 也称为前行, 即正式修法前应作的准备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四十二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8] ( 分别业的轻重 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继续说明 为什么业特别重大 的原因 第二个, 是 所依门 的缘故 依它所依的内容, 而有轻重的差别 第一个所依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还是你是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所谓 善巧 的意思, 就是你虽然造恶业, 但是你可以不堕恶趣, 这个很好噢! 那不善巧的修行人呢, 虽然造很小的恶业,

More information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云: 舍利弗! 是诸菩萨应修三种随念善根, 愿与一切众生平等共习,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萨回向善根无有限量, 假使一切众生, 各持一器, 量等虚空, 作如是言 : 丈夫! 汝之善根分与于我 舍利弗! 此诸善根若有色相, 给与众生皆满其器, 各各持去,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云: 舍利弗! 是诸菩萨应修三种随念善根, 愿与一切众生平等共习,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如是菩萨回向善根无有限量, 假使一切众生, 各持一器, 量等虚空, 作如是言 : 丈夫! 汝之善根分与于我 舍利弗! 此诸善根若有色相, 给与众生皆满其器, 各各持去, 本文转自 : 显密文库, 详细出处请参考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8864 少善根因缘得生妙喜世界 德诚居士整理诸佛剎土是具足无量福德及愿力所成就的, 不但清净庄严, 也没有任何烦恼病痛, 但因众生福德智慧薄浅而无法得见, 不过诸佛菩萨悲悯众生轮回六道 流浪生死却无所依怙, 因此经上佛陀介绍十方均有佛国净土, 待众生修持善根发愿回向往生,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0 无量寿经大疏(一)

净土文库20 无量寿经大疏(一) 净土文库 20 无量寿经大疏 ( 一 ) 智圆法师 会编解释 目录 无量寿经大疏科判 1 无量寿经大疏 ( 一 ) 3 序分 15 正宗分 127 无量寿经大疏科判处兜率 表 1 以六成就证信 托胎 出生 学艺 序分 正信序 发起序 广明菩萨会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 佛现光瑞阿难快问叹问义大佛心见证敕许宣说 总明 广显 结说 明示现成佛 明权实二德 总明 例显 结说 受欲出家苦行诣道场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编辑 : 净愿兰若释心贤 别境五者 : 一 欲 二 胜解 三 念 四 三摩地 五 慧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 所缘境事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名为别境 蕅祖先解释为什么安立作 别境 呢? 因为所缘境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前面的五遍行, 五个心所的活动, 是共同攀缘一个境界 ; 当然这个境界是由 作意 心所决定, 如果它引导心王到五欲的境界,

More information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1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上师仁波切随堂开示 上师仁波切在宣讲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时, 就般若法门的重要性以及学修方法等多个方面作了精彩的开示, 兹录以成文, 并附以标题, 以使广大同修, 共沾法益, 共同推进闻思修事业, 使正法长住世间 净水如意宝 讲的就是修行般若的境界 入行论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讲得非常殊胜, 非常精彩, 比如现在正在讲的抉择四念住的修习要义这部分,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F0CBB5CEDEC1BFCAD9BEADB9E3CACD2DCFC2B2E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F0CBB5CEDEC1BFCAD9BEADB9E3CACD2DCFC2B2E12E646F63> 佛 说 无 量 寿 经 广 释 索 达 吉 堪 布 第 十 六 课 1 第 十 七 课 19 第 十 八 课 35 第 十 九 课 53 第 二 十 课 74 第 二 十 一 课 94 第 二 十 二 课 114 第 二 十 三 课 130 第 二 十 四 课 146 第 二 十 五 课 165 第 二 十 六 课 184 第 二 十 七 课 201 第 二 十 八 课 219 醒 世 歌 释 239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十一 唯识学概要 208 你要改造业力, 你要创造一种坚定的誓愿!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面, 我们看丙五 : 究竟位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 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 : 就是资粮位 加行位 通达位 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 我们从前面的阶位我们可以知道, 当我们踏入了修行的菩萨道, 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两种力量的作用 : 一种来自于外来的生死业力的冲击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法王著作译传 6 极乐教言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目录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讲记 15 教言一 15 教言二 41 教言三 45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述 益西彭措堪布译 教言一 法王说 : 今天萨迦月初一开极乐大法会 ( 一九九三年藏历四月一日 ),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 集聚的眷属数量这样庞大, 这都是以业和愿力而在这里集会的, 所以有很殊胜的缘分 我们有必要开极乐大法会,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基础班课程·如何做功课》第四课

《基础班课程·如何做功课》第四课 基础班课程 如何做功课 第四课 为度化无量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今天继续学习 次第花开 中 如何做功课 的内容 作为佛弟子, 做功课就像睡觉吃饭一样是每天必须的 所以一开始, 要从闻思上得到定解, 然后长期坚持行持 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 第一, 做功课的前行 包括排除内外的干扰, 尤其要关掉手机 上周上师在开示时说 : 再三地合掌祈请大家, 你们在闻法或座上修时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上課大綱

上課大綱 大智度论第一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缘起 佛为什么要讲大般若经? 一 为了广说大乘菩萨行 二 为了让修念佛三昧的菩萨能得到利益 三 佛接受劝请说法, 因此说了甚深的般若波罗蜜 四 为了证明佛是一切智人 五 宣示诸法实相, 以断除一切众生的疑问 六 为了断除邪恶人贡高我慢的心 七 为了让人信受佛法 八 为了使众生欢喜 九 佛是大医王, 采集各种法药给众生服用 十 为了要断除某些人的想法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第 第 卷 海 欺 环 洋 科 境 学 月 年 铜 锌 镐 汞 锰 铬 对 斑 节 对 虾仔虾 急性 致毒 的研 究 高淑 英 邹栋梁 厦 门 大学 海洋 系 厦 门 摘 仔虾 的 急 性 致 毒 效 应 土 本文在恒温 要 结果 表 明 值 分别 为 充 气条 件下 研 究 了 值分 别为 十 对斑节对虾 对 斑 节对 虾 仔 虾 值分 别 为 值 分别 为 六 种重 金 属 的 毒性 顺 序 为

More information

你的第一本 Photoshop 书 图 1.3 图 1.4 RGB 图 1.5 图 三原色光的概念 R Red G Green B Blue RGB RGB R B 3 1 RGB RGB 256 0~ RGB

你的第一本 Photoshop 书 图 1.3 图 1.4 RGB 图 1.5 图 三原色光的概念 R Red G Green B Blue RGB RGB R B 3 1 RGB RGB 256 0~ RGB 第 1 章色彩基础知识 Photoshop Photoshop 1.1 RGB 色彩模式 1.1 1.2 图 1.1 图 1.2 Photoshop sample0101.png 1.3 > CTRL O Windows Photoshop Photoshop Photoshop F8 > 1.4 B R 你的第一本 Photoshop 书 图 1.3 图 1.4 RGB 1.5 1.6 图 1.5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Namo Simhananda Tathagata and wholeheartedly takes refuge in him will meet incalculable numbers of Buddhas; these Buddhas will touch his head and best

Namo Simhananda Tathagata and wholeheartedly takes refuge in him will meet incalculable numbers of Buddhas; these Buddhas will touch his head and best THE POWERFUL PRACTICE OF RECITING THE BUDDHAS N AMES 念诵佛名号 Namo Anantakaya Tathagata and instantly performs obeisance to him will be purified of serious negative karmas of life and death covering forty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入菩萨行论 第 135 节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再次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如果真正想要进入菩萨行, 成就利益众生的佛道, 必须要学习 像 入菩萨行论 这样殊胜的论典和窍诀, 此论中佛菩萨告诉我们 怎样通过不断的学习 串修, 将自己相续当中的我爱执和自私自利 的分别念改造成殊胜的利他心 菩提心 入行论 一共有十品,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八品 静虑 前面我们再再地提到, 静虑是将相续中世俗菩提心在不退的基础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八识规矩颂第九讲 ( 第七识颂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位喇嘛! 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 就称为平等性智, 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 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 观一切法平等, 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意思就是说, 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

More information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净土文库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讲记 益西彭措法师 编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摘自康僧铠译 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 国有地狱 饿鬼 畜生者, 不取正觉 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寿终之后, 复更三恶道者, 不取正觉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觉 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形色不同, 有好丑者,

More information

脱轮回? 他如果不成佛, 或不宣说佛法, 身陷无明暗夜 序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 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 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 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 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 1997 的时候,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脱轮回? 他如果不成佛, 或不宣说佛法, 身陷无明暗夜 序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 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 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 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 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 1997 的时候,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本册总目录 ( 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堪布索达吉译 序言... 1 释迦佛修法仪轨... 9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23 脱轮回? 他如果不成佛, 或不宣说佛法, 身陷无明暗夜 序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 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 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 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 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 1997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BBCDC1B3AFC4BAB9A6BFCEA3A8D3A1CAE921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BBCDC1B3AFC4BAB9A6BFCEA3A8D3A1CAE921A3A92E646F63> 目录 佛说阿弥陀经 1 赞佛偈 9 西方发愿文 10 三皈依 12 附 : 印光大师开示 13 小净土文 17 回向偈 17 净土朝暮功课 1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 三称 )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 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迦叶 摩诃迦旃延 摩诃俱絺罗 离婆多 周利槃陀伽 难陀 阿难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102 图 4唱16 基于图像渲染的理论基础 三张拍摄图像以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生成的球面图像 拼图的圆心是相同的 而拼图是由球面图像上的弧线图像组成的 因此我 们称之为同心球拼图 如图 4唱18 所示 这些拼图中半径最大的是圆 Ck 最小的是圆 C0 设圆 Ck 的半径为 r 虚拟相机水平视域为 θ 有 r R sin θ 2 4畅11 由此可见 构造同心球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投影图像中的弧线图像

More information

前之五地有相观多, 无相观少 于第六地有相观少, 无相观多 第七地中纯无相观 虽恒相续, 而有加行 由无相中有加行, 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 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 若得入第八地时, 便能永断 彼永断故, 得二种自在, 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 : 一 于无相作功用愚 ; 二 于相自在愚, 令于相

前之五地有相观多, 无相观少 于第六地有相观少, 无相观多 第七地中纯无相观 虽恒相续, 而有加行 由无相中有加行, 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 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 若得入第八地时, 便能永断 彼永断故, 得二种自在, 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 : 一 于无相作功用愚 ; 二 于相自在愚, 令于相 新加坡华严禅寺 --- 网络白话华严经浅释 十地品 第二十六之五 ( 第三十八卷 ) 第八地不动地释法欣整理一 来意第八, 不动地, 其来意在弥勒菩萨讲述的 瑜伽师地论 记载 : 虽于无相作意无缺无间, 多修习住, 而未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 又未能得于相自在, 修习得满 故次来也 意思为前面的第七地, 虽然在无相作意时, 做到无欠缺也无间断, 但多在停留在修行修练, 而未能在无相住中舍离作用, 同时也无法在相上自在,

More information

弥勒文库10 宝性论讲记(二)

弥勒文库10 宝性论讲记(二) 尚未定稿请勿翻印弥勒文库 10 妙吉祥印经处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二弥勒菩萨 / 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 科判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目录 第一如来藏品认定所证的空性以彼等宣说之必要 第二菩提品 第三功德品 第四事业品 第五校量功德品 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 二 如 来 藏 品 己七 认定所证的空性 此无任何所遮遣 亦无纤毫所安立 真实正观真实性 真实见已即解脱 这一偈颂的内容非常殊胜 所讲的是大乘圣者菩萨

More information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 2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1 382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5 383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8 384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次离家出走?... 11 385 净土宗念佛的时候, 安住阿弥陀佛的圣号, 是不是等同安住真如?.

More information

亦是毘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 威神之力, 及由汝智慧清净故, 诸菩萨善根增胜故, 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说法 ; ( 解 )-- 第二 入是 下, 科判表加分, 共有三项 : 一 总显能加, 二 辨加所为 ; 三 正显加相 今初开始有二 : 一 明白表示有佛出现, 二 明白出现赞扬其功德 咸称赞 下, 先标称

亦是毘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 威神之力, 及由汝智慧清净故, 诸菩萨善根增胜故, 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说法 ; ( 解 )-- 第二 入是 下, 科判表加分, 共有三项 : 一 总显能加, 二 辨加所为 ; 三 正显加相 今初开始有二 : 一 明白表示有佛出现, 二 明白出现赞扬其功德 咸称赞 下, 先标称 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一至十一 一 来意 当会序分已表明, 第五会在表明上贤位的十回向, 主要回向前面的明解与修行, 以回向真如, 广大行自他二利的行为 二 释名回者, 转也 ; 向者, 趣也 从万行转来, 趣向三处, 故称回向 三处指众生 菩提及实际, 前二者是随相而故, 后一项实际则为离相 开此三处而有十种回向 : 一 回自向他, 初回向谓 : 若有善根, 不欲饶益一切众生, 不名回向 二 回少向多,

More information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目录 修持加行是成就大圆满的唯一之路 1 大圆满法的修行次第 5 2006 年百日共修发菩提心一 1 发菩提心二 14 发菩提心三 28 发菩提心四 38 发菩提心五 49 发菩提心六 60 发菩提心七 71 发菩提心八 80 发菩提心九 91 发菩提心十 98 2008 年加行开示发菩提心一 111 发菩提心二 123 发菩提心三 138 发菩提心四 152 2009 年万盏法会开显解脱道之发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oc

Microsoft Word - ?????????.doc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净土十疑论序第一疑第二疑第三疑第四疑第五疑第六疑第七疑第八疑第九疑第十疑净土十疑论后序附录 :( 一 )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附录 :( 二 )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附录 :( 三 )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附录 :( 四 )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 成时述曰 : 标列净土十要的次第时, 以世尊言教之经典居于最初,

More information

写在篇首的话:

写在篇首的话: 序 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 是全知麦彭仁波切 甚深智慧之结晶 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 圆满齐备 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 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 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 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 光辉论典 1997 的时候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曾用半年多的 时间 在五明佛学院为六七千名汉藏四众弟子宣讲过这 部著作 记忆中 每当上师宣说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广行 布施 安忍 精进求法等公案时 他老人家总会为这些

More information

; ~ : ; [1] : 327

; ~ : ; [1] : 327 10 3 2013 3 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 Vol.10No.3 Mar.2013 * 齐善鸿肖华 ( 南开大学商学院 ) : 通过对科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讨 反思了管理科学在这 2 个方面的状态 探讨 了因人文性的缺失而导致的发展困境提出管理科学要在科学二重性的统一中寻找发展之 路 让管理回归本质 从管理的根源和核心入手 将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作为突破困境的支点

More information

净 土三经新论东林文库

净 土三经新论东林文库 净 土三经新论东林文库 十二光如来 目录 i 目录 阿弥陀经约论... 01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09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 23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 40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71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 107 华严念佛三昧论...110 01- 无量光佛宝像 阿弥陀经约论 01 阿弥陀经约论 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述 释此经时, 略开四分 : 一 明经中要领 ; 二 明往生利益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