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doc"

Transcription

1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净土十疑论序第一疑第二疑第三疑第四疑第五疑第六疑第七疑第八疑第九疑第十疑净土十疑论后序附录 :( 一 )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附录 :( 二 )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附录 :( 三 )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附录 :( 四 )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 成时述曰 : 标列净土十要的次第时, 以世尊言教之经典居于最初, 以修行之经典列居于第二 第三, 皆是遵循经典以宣明修行之道也 若是著作论述疏通经典, 以阐扬宣示净土法门者, 则应当以天台山智者大师的 净土十疑论, 奉为最首要之准则 其义理有三 : 一者, 智者大师乃是释迦世尊应化之后身, 其人即是释迦大圣故 二者 陈朝隋朝之时代, 接续于慧远祖师之后, 时间亦在其他论著之先的缘故 三者 此十个问答, 统摄净土宗的一切疑问, 乃是振兴菩提大道之纲领, 对于断除疑惑生起信心, 其功效最为巨大故 虽然在智者大师之后, 世间的种种异说邪见, 在智者大师所在的像法时期尚未生起, 因此 十疑论 中的破斥邪见 建立正法之事, 未能全部相应对治于末法时期邪伪怪僻之病 然而因为 净土十疑论 的网宗所披化之故, 又有什么疑问而不被遣除呢? 是故其次第在教经 行经之后, 而列于论部的最前首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2 贪爱不重, 不降生于娑婆世界 ; 心念不一, 不往生于极乐国土 娑婆世界, 乃是污秽的国土也 ; 极乐世界, 乃是清净的国土也 娑婆世界众生之寿命有其限量 ; 彼极乐国土众生之寿命则无量矣 娑婆世界备受诸苦, 彼极乐国土则安乐适意而无有众苦矣 娑婆世界的众生, 随著业力而轮转六道 生死无穷 ; 彼极乐国土只要一旦往生, 则永远证得无生法忍 若是发愿想要广度众生, 则能于十方世界任意自在行菩萨道, 不再为诸业障所束缚矣 娑婆与极乐其污秽与清净, 寿命的限量, 苦乐的受用境界, 生死与自在, 有如是种种的差别不同, 而众生却冥然愚痴全然不知, 这难道可不令人悲哀吗? 阿弥陀佛, 乃是极乐净土接引摄受教化众生之主也 ; 释迦如来, 乃是指导众生求生净土之导师也 观世音 大势至, 乃是帮助阿弥陀佛宣扬教化者也 是以释迦如来一代之教典, 处处叮咛劝导众生往生净土也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乘著大悲愿力之船, 泛行于众生生死的大海当中, 不执著于此岸, 不滞留于彼岸, 不止住于生死中流之内, 唯以救济度脱一切众生为佛事 是故 阿弥陀经 云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听闻他人说有阿弥陀佛, 而能执持称念其名号, 若经一日, 乃至七日, 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菩萨圣众, 现在其人之前, 是人命终之时, 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又 无量寿经 云 : 十方世界之众生, 听闻到我的名号, 思惟忆念我极乐国土, 并且培植种种福德善根, 以至诚心回向发愿, 欲得往生我之国土, 如果不能如愿而圆满成就者, 我即不取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释迦世尊只桓精舍的无常院之中, 皆令病者面向西方, 作往生西方净土之想, 这实在是因为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 遍照于十方法界一切的念佛众生, 摄受加持而不舍离 以其阿弥陀佛之圣尊及众生之凡俗, 体性本来同一法身, 如今众生与佛陀机感相应故众生见佛 因为众生乃是诸佛心内之众生, 故凡夫尘尘即是极乐世界 ; 净土即是众生心中之净土, 故众生念念即是阿弥陀佛 我以此道理观之 : 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 因为能断除疑惑的缘故 有禅定者容易往生, 因为心中不散乱的缘故 持戒的人容易往生, 以其远离染污的缘故 有布施心者容易往生, 因为他没有我所有之执著故 忍辱的人容易往生, 因为其心中不嗔恚的缘故 精进的人容易往生, 因为不退转的缘故 不执著造善 不造恶业的人容易往生, 以其心念能够专一的缘故 诸般恶业己经造作 并且业报已经现前的人容易往生, 因为有真实惭愧 恐惧心的缘故 而那些虽然有造作众善的人, 若是没有真诚的信心 没有深心 没有回向发愿心者, 则不得上品上生矣! 噫! 阿弥陀佛的名号非常容易执持, 西方极乐净土也很容易往生 众生如果不能执持名号, 不愿往生净土, 佛陀又能对众生如何呢? 造恶业的人, 堕入于受苦之恶道 ; 而称念阿弥陀佛者, 便能往生极乐世界, 此二者皆是释迦牟尼佛所言也 然而世间人只担忧堕落于地狱, 而却怀疑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此不是很令人疑惑吗? 东晋慧远法师与当时的高贤士人刘遗民等, 结白莲社于庐山, 实在是因为专一真诚的想求生极乐世界 其

3 后经过七百年以至今日, 僧俗二众修持念佛法门, 而获得感应者非常多, 这些都可见于往生净土的传记, 极乐净土岂是虚妄不实的呢? 然而赞翼辅助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言教观行者, 其书籍堆积如山, 唯有天台山智者大师的 净土十疑论, 最为殊胜超卓 其中援引圣人之言教, 开显决断种种疑惑, 这就犹如万年的闇室, 日光一照顿时明亮而尚有余光 千里之遥的水路途程, 只要具足舟船则不必劳苦而自然到达 如果不是法藏比丘阿弥陀佛之应化后身, 则不能达到如是之境界 杨杰我最近在京城之下, 如愿以偿而得到此书, 自己阅读并献示于所知的亲友, 人人无不生起求生净土的信心, 自从我遭逢严酷之刑罚之后, 感触体悟更加深刻, 心中想要广大其流传, 因此为之作序引言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五浊佛子法宣浅译 第一疑 问 : 诸佛菩萨以大悲拔苦为业, 若欲救度六道众生, 只应发愿投生于三界之内, 于五浊恶世三途之中, 救拔苦难的众生 因何却求生西方净土, 自己安乐其生活, 舍离六道众生, 如此则是无大慈悲心, 专为自己之利益, 障碍成佛的菩提道 答 : 菩萨有二种 一者, 久远劫来修行菩萨道 已经证得无生忍者, 实在应当受此指责 二者, 尚未证得无生忍以下的菩萨, 以及初发菩提心的凡夫 凡夫及初修行的菩萨, 一定必须常常不离于佛, 等到其忍力能够成就, 方可堪能居处于三界生死之内, 于五浊恶世之中, 救度苦难的众生 是故 大智度论 云 : 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 虽然有大悲心, 发愿要生于浊恶之世, 以救拔苦难众生者, 如此者并无利益好处 何以故? 浊恶的世界, 烦恼境界势力强大, 自己没有智慧忍力, 心念随著外境而转, 受音声色尘所束缚, 自己尚且堕落于三途之中, 焉能救度众生? 假令能够得生于人道之中, 但是佛法中圣道是很难成就的 或者因为往世布施持戒 积德修福, 而得生于人道之中, 因修福而得作国王大臣, 财富权贵威势自在, 纵使能够遇到善知识开示佛法, 也不肯相信受用 贪恋世间迷于六尘, 享用欲乐放逸无度, 广造种种众多罪业, 乘此一生所造的恶业, 一旦入于三途之中, 便要经历无量时劫 纵使将来从地狱出来, 还要再受贫贱之身, 若是不能逢遇善知识, 又将堕于地狱之中 如此于三界六道中轮回, 以至于今日, 凡夫之士人人皆是如此, 此者名为难行道也 是故 维摩诘经 云 : 自己的疾苦不能救拔, 焉能救拔诸人之疾苦呢? 又 大智度论 云 : 譬如有两个人, 此二人各有亲人眷属被水所沉溺, 其中一人因为情况危急而心中紧张, 直接进入水中救人 因为没有其他方便借助之力的缘故, 自己与亲眷 彼此皆没入水中 另外一个人有方便善巧, 前往他处取得船筏, 乘著船筏而前往救拔接引之, 因此与其亲眷

4 悉得脱离大水沉溺之灾难, 初发心的菩萨也是如此 依于如是之道理, 未得无生忍力的菩萨, 不能急于救度苦难的众生 为此之故, 必须常常亲近于佛, 证得无生忍之后, 方能救度众生, 就如同得到船筏的人一样 另外 大智度论 又云 : 就譬如婴儿, 不得离开母亲的保护, 若是离开母亲, 或者堕入土坑水井之中, 或是渴死 或无母乳而饿死 又如同幼弱的雏鸟, 翅膀羽毛尚未长成, 只得依于树木跳跃于枝头之上, 不能长远高飞而去 等到羽翼翅膀圆满成就之后, 方能飞行于虚空之间, 自在来去无有障碍 凡夫众生无有道力, 唯得专念阿弥陀佛, 使其成就三昧 以其净业成就之故, 临命终时收敛妄念 一心正念而往生, 此则决定毫无疑惑 往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 证得无生忍之后, 重新回到三界之内, 乘著无生忍之般若船, 救度苦难之众生, 广泛施行佛法事业, 皆得任意而自在 是故 大智度论 云 : 想要游戏自在于地狱门的修行者, 应先往生彼国得无生忍之后, 重新回入生死国土之中, 教化地狱门内受苦的众生 以是因缘, 是故应当求生净土 期愿你能认识其教理 是故 十住婆沙论 称求生净土者为 易行道 也 第二疑 问 : 一切诸法体性空寂, 本来无生, 平等寂灭 如今却舍此世界求生彼国, 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 这样岂不是违背于无生的道理吗? 又佛经中云 : 若是想要求得净土者, 应当先清净其心, 心清净故, 即是佛土清净 此又要如何贯通呢? 答 : 解释有两种意义, 一者总答, 二者别答 总答者 : 你如果说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 则是舍此世界求彼国土, 不合乎于佛法无生之理的话 那么你执著要住于此娑婆秽土 而不求生西方净土, 则是舍离彼国执著此土, 如此还是有毛病过失, 不合乎于佛法无生之理 如果你又转计说 : 我也不求生于彼国, 也不求生于此土 如是则是断灭见 故 金刚般若经 云 : 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说诸法断灭相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 : 所谓的不生不灭者, 是指某事物在生成的缘起当中, 乃是诸法和合的因缘而生, 并无固定恒常的自性可坚守而不变, 因此求其生起之体性, 也是不可得 此所谓生起之事物生起时, 并非从何处而来, 是故名为不生 所谓的不灭者, 是指诸法因缘分离散坏之时, 也没有固定恒常的自体可坚守而不变, 而自己称言我已分散坏灭 此事物分散坏灭之时, 并非离开而去向何处, 是故名为不灭 因此并不是说在因缘生起之外, 另外别有一个不生不灭 也不是说不求生西方净土, 才叫作无生 为此之故, 中论 的偈颂云 : 在因缘所生的诸法当中, 认为有我有实体的说法即是虚妄空寂的, 亦可说是假名而说其存有, 此也即是中道实相之义 又云 : 诸法不是由自体生起, 亦不是由他体生起, 不是自他共生, 也不是无因而生, 是故知道一切法无生

5 又 维摩诘经 云 : 虽然了知诸佛国土 以及一切众生来本空寂, 然而却常常以大悲心修造清净国土, 以教化种种的众生 又云 : 譬如有人想要建造设立宫殿屋室, 若是依于空旷之地, 则能随意无碍地建造 若是想要依于虚空而设立, 终究是不能成功的 诸佛开示佛法时, 常常依著真俗二谛, 在不破坏世俗假名的状况下, 而来说明诸法的真实相 有智慧的人心中炽然欲求往生西方净土, 而同时通达所谓的 生 其体性乃是不可得, 如是即是真正的无生 此即是所谓的心清净故, 即是佛土清净 愚痴的人被因缘生灭所束缚, 听到 生 即当作真实有生来理解, 听闻 无生 即当作真正有无生来理解 不知 生 之当体即是 无生, 无生 之当体即不离 生 由于不能通达此种道理, 横执妄见而互相是非, 因而嗔怒他人求生净土, 这个误会实在太大了! 如此则是诽谤正法的罪人, 邪知邪见之外道也 第三疑 问 : 十方诸佛所有一切的清净国土, 其诸法实性平等无异, 利益功德也是平等 修行者应当普遍忆念诸佛的一切功德, 生于十方一切的净土 如今乃教人偏偏求生一尊阿弥陀佛的净土, 与平等的体性互相乖离, 又怎么能够往生净土呢? 答 : 十方一切诸佛的净土, 实际上皆是平等无异, 但是由于众生的根机钝劣, 心中污浊杂乱者较多, 若是不专门系缚于专一的心念, 专一的境界, 三昧恐怕难以成就 专门忆念阿弥陀佛, 即是一相三昧, 以其心念专一至诚, 即得往生彼国 如 随愿往生经 云 : 普广菩萨问佛曰 : 十方世界悉有净土, 世尊您何故偏偏赞扬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 又教人专门忆念彼佛 往生彼国呢? 佛告普广言 : 娑婆世界南阎浮提的众生, 心中有很多的污浊杂乱, 为此之故偏独赞扬西方阿弥陀佛一佛的净土, 使诸众生能够专心于一个境界, 如是则比较容易往生净土 若是让他普遍忆念一切诸佛者, 所念之佛的境界极为广大, 则心念容易散漫不能专一, 一相三昧便难以成就, 因此之故而不得往生净土 此外求见一尊佛的功德, 与一切诸佛的功德平等无异, 以其皆是具足同一的如来法性之缘故 为此之故, 忆念一尊阿弥陀佛, 即是忆念一切诸佛 ; 往生于一个净土, 即是往生于一切的净土 是故 华严经 云 : 一切诸佛法身之功德, 即是一尊佛的法身功德, 皆具有同一的心性 同一的智慧, 大雄大力 四无所畏, 也是同样平等而无差别 又云 : 譬如清净圆满的明月, 普遍地映照在一切的水面上, 影像虽然有无量无边之多, 而本来的真月则未曾有二 如来的无碍智慧也是如此, 不但自己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 又能应化示现于一切刹土, 而佛的真实法身则无二无分别 有智慧的人能够因譬喻而理解, 有智之人若能了达一切的月影即是同一的月影, 而一个月影即同于一切的月影, 因为明月的影像并没有差别为二故 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 一切诸佛即是一佛, 以其法身无二无别之故 因此心中炽然忆念一尊阿弥陀佛时, 即是忆念一切诸佛也

6 第四疑 问 : 同样是念佛求生一尊佛的清净国土, 何不在十方的佛土当中, 随便忆念一个佛的净土, 随即便得往生其国, 如何却须偏偏专念阿弥陀佛呢? 答 : 凡夫之人无有智慧, 不敢自己专断而行, 应当专门采用佛陀开示的法语, 因此而偏独专念阿弥陀佛 云何说是用佛陀开示的法语呢? 我释迦牟尼佛大导师一生的说法之中, 以及处处的圣言教典, 唯独普劝众生专一心志偏念阿弥陀佛,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例如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 往生论 等, 数十余部的经典 论著等文章, 殷勤恳切地指示教授众生, 劝导其往生西方净土, 为此之故而偏念阿弥陀佛 又阿弥陀佛特别独有大慈大悲四十八愿, 于十方世界接引众生往生西方 又 观无量寿佛经 云 : 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 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 遍照十方法界的念佛众生, 慈悲摄取而不舍离 若有众生忆念彼佛者, 众生与佛机感相应, 决定得以往生净土 又 阿弥陀经, 大无量寿经, 鼓音王陀罗尼经 等云 : 释迦牟尼佛演说经典劝导众生忆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之时, 皆有十方如恒河沙数诸佛, 舒展其广长舌相, 普遍覆盖三千大千世界, 真诚证明了一切众生只要忆念阿弥陀佛, 乘著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功德之力, 决定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应当了知阿弥陀佛, 与此娑婆世界的众生, 特别有因缘 何以能够得知呢? 无量寿经 云 : 到了末法时期佛法将灭之时, 特别遗留此经住持于世间一百年, 接引有缘的众生, 往生彼佛极乐国土 是故知道阿弥陀佛, 与娑婆世界极恶的众生, 特别有因缘 其他诸佛的一切净土, 虽有的有一部经或两部经简略地劝人往生, 但是都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 处处的经文论典当中, 皆殷勤恳切一再叮咛, 劝导众生往生西方也 第五疑 问 : 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 恶业罪障深厚浊重, 一切烦恼, 一丝一毫也未曾断除 而西方极乐净土, 乃是超越出离此娑婆世间三界生死之境界, 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 如何能够得生彼国呢? 答 : 修行有两种缘起 : 一者自力, 二者他力 所谓的依靠自力之缘者, 凡夫在此世界靠著自己修道的功德, 实在是无法得生净土 是故 璎珞经 云 : 从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地开始, 尚未认识佛法僧三宝, 不知道善恶业的因缘及果报, 只是最初发起菩提心, 以信心为根本, 依止安住于佛法之内, 以佛戒为本, 受持菩萨戒法 如此每一世每一世的色身都能够如此相续不断, 持于戒行而不缺犯, 如是经过一劫二劫三劫, 才来到初发心住的阶位 如是再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 无量的行愿, 如是相续而无间断, 修行满一万大劫, 才能够达到第六的正心住, 若更精进修行达到第七

7 不退住, 即是菩萨种性的阶位 此乃是约自力而修行, 然而尚未能往生西方净土 所谓他力者, 若能真诚相信阿弥陀佛具有大悲愿力, 摄取十方世界念佛众生而不舍弃 即能发起大菩提心, 修行念佛三昧, 厌离自己三界轮回不净的色身, 起而修行布施持戒, 修集福德资粮 于一一的修行当中, 皆能回向发愿求生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如是乘著阿弥陀佛本愿之功德力, 众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是故 十住婆沙论 云 : 于此世界修道有两种方式 : 一者难行道, 一者易行道 所谓难行道者, 是说在于五浊充满的恶世界中, 于无有佛出世时欲求阿鞞跋致不退转位, 这是非常困难得到的, 其中之困难无量无数如恒河沙之多, 若欲说者不可穷尽 简略来说则有五种 : 一者, 邪知邪见的外道也有一些外相的善行, 以此而混乱了菩萨的正见正法 二者, 此世间有种种无赖恶人, 破坏他人修行的殊胜功德 三者 颠倒而说的善恶因果, 能破坏修行人的清净梵行 四者 声闻现出自利修行而证果之事, 障碍修行者发大慈悲心 五者 修行唯靠自力, 没有他力的摄持帮助 譬如跛脚的人步行, 一日的时间最多不超过数里之远, 而且极为辛劳艰苦, 这就是所谓的自力修行也 所谓易行道者, 是指能够信受释迦牟尼佛的法语, 是教导我们要专修念佛三昧, 并且应当发愿求生西方净土, 乘著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力的摄受加持, 决定可以往生净土而不怀疑也 就如同人们依靠水路而行, 藉著舟船方便之力, 是故须臾之间即可到达千里之外, 这就是所谓的借助他力的修行也 譬如体能低劣的凡夫, 随从于转轮圣王的轮宝, 一日一夜的时间即可周行于四天下, 此者非是自力所能, 乃是转轮圣王之力也 如果说具足烦恼的有漏凡夫不得往生于他佛的净土, 那么也可以说有漏的凡夫应当不能见到此世界的佛陀金身了? 然而念佛三昧, 都是由无漏善根所生起的功德 因此虽然烦恼的有漏凡夫, 随分亦得亲见诸佛身相的粗略色相, 菩萨则能见到诸佛的微细妙相 往生诸佛的净土也是一样的道理, 虽然也是要由无漏的善根所生起, 但是具足烦恼的有漏凡夫, 只要能够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发愿求生西方净土, 由于常常忆念阿弥陀佛的缘故, 也能降伏灭除种种烦恼, 因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 随分而得见极乐世界的粗相, 菩萨则能见到微妙庄严之相, 此又有何疑惑呢? 是故 华严经 说 : 一切诸佛的刹土, 皆是平等而普遍庄严清净, 众生由于善恶业行 智慧烦恼之差异, 所见到的佛身与国土亦各不相同 即是这个义理也 第六疑 问 : 假设真的能够让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 得以往生彼阿弥陀佛之国土 然而凡夫的心中无明邪见 及贪嗔痴三毒等烦恼常常生起, 云何得生彼佛国土, 即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超越于三界之外呢?

8 答 : 得生彼阿弥陀佛国土者, 有五种因缘故不退转, 什么是五种因缘呢? 一者 往生彼国后, 由于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受加持的缘故, 因此故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二者 往生彼佛国土者由于阿弥陀佛之佛光常常普照的缘故, 因此菩提心常能增进而不退失 三者 极乐世界流水 众鸟 树林 微风之声 天乐响奏, 如是发出种种的音声, 皆悉演说苦空无常 无我之法音, 令诸听闻者常常生起念佛 念法 念僧之心, 是故得不退转 四者 彼极乐国土, 纯粹以诸大菩萨为良师益友, 无有恶人逆友的恶缘境界 外在没有邪神恶鬼 魔扰邪事, 内心中无贪嗔痴等三毒妄念, 烦恼之心毕竟无法生起, 故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五者 往生彼阿弥陀佛国者, 即寿命长远有无量劫之久, 和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齐等无二, 是故必定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而在此五浊恶世之中, 时光寿命极为短促, 修行时短, 来世又有隔阴之迷, 不知修行 而彼国寿命有无量阿僧祇劫之久, 而且又不会生起种种烦恼, 如此长时间修行, 怎么会不证得无生忍呢? 这个道理非常明显而真实, 不须怀疑也! 第七疑 问 ; 弥勒菩萨, 乃是一生即可补于佛处之等觉菩萨, 即将能够成就佛果 只要修习上品的十善业道, 即得往生彼兜率天宫, 亲见弥勒菩萨, 并随从菩萨下生于人间, 在龙华三会之中, 自然能够证得圣果, 何须求生于西方极乐净土呢? 答 : 想要求生兜率天的人, 也说他是为了听闻佛道, 亲见佛陀, 其形势和欲求好像是相似的, 若是仔细地加以比较, 则大有优劣之差别 如今暂说两种差别 一者 纵使众生能够行持十善业道, 恐怕也不得往生其中, 何以能够得知呢? 弥勒上生经 云 : 修行种种三昧, 进入甚深之正定, 才能够得以往生 另外也没有方便接引之事, 不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本愿功德力, 身相光明加持摄受力, 十方世界只要有忆念阿弥陀佛的众生, 阿弥陀佛即摄取往生而不舍弃 又释迦牟尼佛在 观无量寿佛经 中说有九品往生西方之教门, 说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方便接引之事, 释迦世尊在此世界殷勤劝导众生前往归向阿弥陀佛, 求生彼极乐净土, 只要众生能够忆想称念阿弥陀佛者, 众生即与阿弥陀佛之愿力感应道交, 必定得以往生净土也 如世间之人爱慕他人, 如果能够得到被爱慕者之机缘相投, 必定能够成就其所愿之事 二者 兜率天宫乃是欲界内之六欲天之一, 退失其天人之位者极多 又没有流水 众鸟 七宝树林 微风之声 天乐奏响, 皆悉演说苦空无我之法, 令诸闻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而发起无上菩提之心, 因此而降伏灭除贪嗔痴烦恼 兜率天宫之中又有女人之身, 皆能增长诸天人贪爱执著五欲之心 又诸天女色相微妙, 诸天人耽著玩赏, 不能精进以自勉 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其流水 花鸟 七宝树林 微风之声 天乐音向, 众生听闻到此种种音声者, 皆能生起念佛之心, 发起无上菩提之心, 降伏灭除种种烦恼 极乐世界又无女人之身, 又无二乘人不发大悲菩提之心, 纯是一味大乘根机的菩萨良友为伴, 为此之故, 烦恼恶业永远不会生起, 如

9 是乃至于证得无生之位 如此两者互相比较, 则其优胜 劣败便非常明显, 又何须要产生疑惑呢? 况且如释迦牟尼佛在世之时, 大有众生即使见到释迦世尊也不能证得圣果者, 其数如恒河沙之多 弥勒菩萨将来下生而出世成佛时也是一样, 也是有很多众生不能得到圣果的 此皆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只要能够往生彼国之后, 皆悉能够证得无生法忍, 从来没有一个人退落于三界之中, 被六道生死之业所束缚的 又听说西天印度中有传记云 : 曾有三位菩萨, 一名无著菩萨, 二名世亲菩萨, 三名师子觉菩萨, 此三人相约立志一同求生兜率天宫, 发愿欲亲见弥勒菩萨, 如果有先命终死亡, 先见到弥勒菩萨者, 立誓必定要回来报知 其中师子觉先死亡, 一去之后数年, 都没有回来报知其往生兜率 亲见弥勒菩萨 后来世亲也无常命终, 临终之时, 无著菩萨说 : 你若是见到弥勒菩萨, 要即时回来相报 世亲命终之后, 经过三年才回来报知 无著问曰 : 为何你这么久的时间才回来呢? 世亲回答说 : 我到彼兜率天宫之中, 听闻弥勒菩萨一座的开示说法, 我于彼菩萨处恭敬旋绕后即立刻回来相报, 因为彼天宫一日之时间较长, 所以此处已经经历了三年 无著又问 : 师子觉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世亲答云 : 师子觉因为享受天人之乐, 以五欲而自我欢娱, 因此在说法宫殿之外眷恋流留, 自从前去天宫以来, 还不曾见到弥勒菩萨 如是未登初地的小行菩萨往生彼天宫之后, 尚且贪著于五欲境界, 何况是凡夫众生呢? 为此之故, 应当发愿求生西方极乐, 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转位, 而不求生兜率天宫也 第八疑 问 : 众生从无始以来, 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 如果不曾遭逢善知识, 结果又再作了一切的罪业, 真的是无恶不造 为何临命终时只要十念便可以成就往生, 而得超出越过其在三界中所结下恶业之事, 这要如何会通呢? 答 :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 其善恶业种子到底是有多少, 其强弱为何, 此者并不容易得知 但是就他临命终时能够遇到善知识, 而以十念成就往生而言, 皆是因为他宿世的善业力量强大, 才能够遇到善知识开导, 而在临终之时有十念成就往生之事 若是恶业众多的人, 善知识尚且无法遇到, 何况说到要十念成就往生 然而你认为无始劫以来的恶业比较重, 而临命终的十念力量比较轻, 如今以三种道理来比较度量, 让你知道所谓的轻重是不一定的, 是不在于时间的长远或较近, 也不在于多和少 什么是这三种道理呢? 一者在心, 二者在缘, 三者在决定 所谓在心者, 凡是众生造罪之时, 皆是从虚妄颠倒之心而生 而念佛者, 是从善知识身上闻说阿弥陀佛真实的愿力功德 及万德名号所生之真实菩提心 造罪是虚妄颠倒之心, 念佛是真实菩提心, 一个虚妄一个真实, 岂得相比而并论呢? 譬如一间一万年来不见光明的闇室, 日光只要暂时照射过来, 而其中之黑闇便顿时消灭, 岂可以说因为它是长久以来的黑闇, 而不肯立刻消灭呢?

10 第二所谓在缘者, 凡夫造罪之时, 是从虚妄愚痴闇蔽之心, 缘于虚妄境界颠倒而生 念佛之心, 则是从听闻到阿弥陀佛清净真实的功德名号, 缘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无上菩提而生心, 如是一个是清净真实之境界 一个是邪伪之幻相, 岂得相比而并论呢?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 箭入极深毒药极烈, 伤害肌肉穿破骨头, 一听闻到灭除毒药的鼓声, 随即竹箭拔出毒药消除, 岂可因其箭入极深 毒药极烈, 而不肯消除而出体内呢? 第三在决定者, 凡夫造罪之时以有间断的心, 以有后念后世之心 而念佛之时, 以无间断之心, 以无后念后世之心, 念佛之后随即舍弃性命, 因为念佛的善心极为猛利, 是以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譬如十围之粗大绳索, 即使是一千个人也没有办法拉断, 但是一个弱小的童子, 只要以一把利剑用力一挥, 须臾之间即可分成两断 又如以千年的时间累积的柴木, 只以一颗如豆子般大小的火苗焚烧之, 只要很少的时间即能燃烧而尽 又如有人, 以其一生的时间来修行十善业, 本来应当得生天上, 但是临命终时, 起于一念坚固决定的邪见, 随即堕于阿鼻地狱之中 众生的恶业虽然是颠倒虚妄的, 但是因为极为猛利的缘故, 尚且能够排止一生善业的果报不起现行, 令其堕落于三恶道之中 更何况是临命终时以勇猛心来念佛, 以此真实无间断的无漏善业, 而不能排除无始的恶业不起现行 而得以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 这是不可能有的事 又经典中云 : 以一念至诚心来念佛, 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是因为念佛之时, 心念勇猛坚利的缘故, 而得降伏除灭恶业, 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因此不须怀疑也 上古以来相传所说, 判定十念成就往生是指别世别时之意者, 这种判法一定是不对的, 何以得知呢? 摄大乘论 所说的是 : 由于只是发愿而已, 全然没有修行 杂集论 云 : 若有发愿欲生安乐国土者, 即得往生西方净土 若是听闻无垢佛的名号者,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者都是别世别时成就往生之正因, 因为这都是全然没有修习正行的缘故 但是若是将临命终时正念无间断 以十念勇猛坚利的念佛无漏善行, 当作是别世别时才能往生来理解者, 这种误会实在太大了! 愿诸修行者深切地思惟这个道理, 自己坚固其信心, 不要相信其他歧异的见解, 而导致自我堕落陷溺也 第九疑 问 : 西方极乐世界离此有十万亿佛土之远, 凡夫众生根性低劣道力薄弱, 如何而可能到达彼国? 又 往生论 云 :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既然有此教典, 当知女人以及身根残缺者, 必定不得往生极乐世界! 答 : 这种说法只是相对于凡夫肉眼 以其生死烦恼的心量来说的而已 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离此世界十万亿佛的国土之外, 但是只要众生往生净土的业行成就者, 临命终时至心忆念阿弥陀佛在定之心, 即是往生西方净土受生于莲胎之心 动念求生净土之时, 即是往生极乐净土之时 为

11 此之故, 观无量寿佛经 云 : 阿弥陀佛的国土, 去此世界不远 又众生净业之力不可思议, 一念之间即得往生彼国, 不须忧愁其极为遥远 又如同人们作梦一样, 身体虽然躺卧在床上, 而其心意识, 已经周遍游历到他方一切世界了, 其所见的也与平日生活所见的毫无差异也 往生西方净土也是一样的, 动一个念头即能到达, 不需要疑惑也 而所谓的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者, 只是说往生彼极乐国土之后完全没有女人的报身, 以及盲聋喑哑等身根残缺之果报 并不是说娑婆世间的女人, 及身根残缺者, 不能够往生彼极乐世界 若是作如此说者, 真是愚痴而完全不了解佛经的意义 就如韦提希夫人来说, 她是向释迦牟尼佛请求希望能往生极乐净土, 而引发释迦世尊说法的祈请主 以及其五百侍女, 释迦世尊授记其女人众等悉得往生彼佛极乐国土 所以只要娑婆世界的女人, 及盲聋喑哑之人, 能够以至诚心忆想称念阿弥陀佛, 皆在往生彼佛国土之后, 更不再蒙受女人色身之果报, 也不受身根残缺之色身 而二乘人只要能够回转其心, 发愿求生西方净土, 到了彼国之后, 再也不会有二乘不发大悲菩提之自利执心 为此之故, 所以说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并非是说此娑婆世界的女人, 以及身根残缺者, 不得往生极乐净土 是故 无量寿经 的四十八愿中说 : 假使我成就佛道之后, 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女人, 称念我的名号, 如果发愿厌恶女人痛苦不净之身, 在其舍命之后, 再遭受女人果报身者, 我即不取无上正觉 更何况是往生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 还会再受女人之身? 身根残缺者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十疑 问 : 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 以何者为种子, 方得往生彼国 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 不知如果没有断除淫欲, 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吗? 答 : 如果想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 应当具有二种行, 如是一定往生彼国 一者 厌离行 二者 欣愿行 所谓的厌离行者, 凡夫众生从无始以来, 为五欲境界所牵缠束缚, 轮回生死于五道当中, 备受种种辛劳艰苦 如果不能起心厌离五欲境界, 想要了脱生死则是无有出离之期 为此之故, 应当常常观察我此色身, 充满了脓血屎尿, 一切的恶臭之物常常流露, 极不清净臭恶污秽 是故 涅槃经 云 : 如是色身之牢城, 有愚痴的罗刹, 居止安住于其中, 凡是有智慧的人, 又有谁会乐意获得此色身呢? 又经云 : 此色身乃是种种痛苦所聚集, 一切种种皆是不净, 如同被木头捆扼 被绳索束缚, 如痈疮等脓血不净, 根本就毫无意义和利益 上至诸天所得的色身, 皆亦如是痛苦不净 因此求生净土的修行者, 不论若行若坐, 若睡眠时, 若觉醒时, 常常要观察此色身, 唯有痛苦无有可乐, 深深生起厌恶远离之心 纵使是夫妻的房事不能顿时断除, 也应渐渐生起厌离之心 应当作七种不净观 :

12 一者 观察此淫欲的色身, 乃是从我们的贪爱烦恼所生起的, 此即是种子不净 二者 父母在贪爱交会之时, 赤白的精卵和合, 此即是众生受生处的不净 三者 投生于母胎当中时, 在心肺肝胃等生脏之下, 在大肠小肠膀胱等熟脏之上, 即是处胎时住处之不净也 四者 在母胎之时, 唯是食用母胎之血, 即是食啖之不净也 五者 等怀胎的时日月份满足之后, 头部颠倒向著产门, 与脓血一时俱出而下, 恶臭污秽脓血狼藉, 此即是初生时之不净也 六者 人的色身只是一层薄皮覆盖在上面, 其皮下之内脓汁血液 遍满于色身的一切之处, 此即是色身全体的不净也 七者 乃至色身死亡之后, 膨大肿胀腐烂败坏, 骨骸与肌肉渐渐分离 纵横四散, 乃至狐狗野狼争相食啖, 此即是究竟不净也 自己的色身既然有如此七种不净, 他人的色身也是如此 若是能够于自己所贪爱的境界, 男女的色身姿态等, 深深生起厌恶远离之心, 常常观察其为不净 若是能够如此观察色身不清净者, 淫欲贪爱等烦恼, 即能渐渐减少 此外也可以作十想观, 其广泛的内容就如经典所说 ( 译注 : 十想者 : 死想 胀想 青瘀想 坏想 血涂想 脓烂想 啖想 散想 骨想 烧想 ) 此外应当发愿, 愿我能永远脱离三界生死之中 杂食诸物的恶臭污秽, 脓血不净, 耽荒于五欲境界之男女等色身 愿得极乐净土法性所生之妙色身, 以上为厌离行也 二 所谓的欣愿行者, 又有二种 : 一者 先明了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之意义 二者 观察思惟彼西方净土清净庄严等种种事相, 然后欣喜发愿求取往生 一者明了往生的意义者, 我人之所以求生西方净土, 是为了要救拔一切众生的生死痛苦的缘故, 然后随即自我思量忖度, 我如今无有功德之力, 若是生在浊恶的世界当中, 种种烦恼之境界极为强盛, 而我自己尚且为业力所束缚, 沦坠沉溺于三途恶道之中, 动辄要经过数劫之久 如此轮转于六道生死之中, 无始劫已来, 未曾有一时的暂停休息, 要到何时才能救度受苦之众生呢? 为此之故, 应当求生于清净的国土, 亲近于诸佛圣人, 若能证得无生忍力, 方能在此浊恶的世界之中, 救度苦难的一切众生 是故 往生论 云 : 所谓的发菩提心者, 正是发愿作佛之心 ; 发愿作佛之心者, 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 而度众生的心者, 则是摄受一切众生, 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 又发愿求生净土, 必须具足二种行 一者 必须首先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 二者 必须得到三种随顺于菩提门之法 何者为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 一者 依于智慧门, 不追求自我的安乐, 而远离了我心中贪著自身之烦恼 二者 依于慈悲门, 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 而远离了不想安乐众生的烦恼心 三者 依于方便善巧之门, 应当怜悯一切的众生, 希望给予其安乐, 因而远离了恭敬供养自我身心之烦恼 若能远离三种菩提门之障碍, 则能得到三种随顺菩提之法 一者无染清净心, 不为自身祈求诸般快乐故 因为无上菩提乃是无染的清净之处, 若是为了自身求安乐, 即染污了身心而障碍了菩提之门, 是故无染的

13 清净心, 是随顺于菩提法之门 二者安清净心, 为了拔除众生苦难的缘故 无上菩提心乃是安隐一切众生的清净处, 若是不作愿发心救拔一切众生, 令其远离生死之苦, 即是违背菩提之门, 是故安乐众生的清净心即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 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 菩提涅槃是毕竟恒常安乐之处, 若不作愿发心欲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即是遮障于菩提门 此无上菩提因何而得到呢? 这就要因为往生净土, 常常不离于佛, 得到无生忍之后, 才能于生死浊恶的国土之中, 救度苦难的众生, 大悲与智慧在内心中圆融具足, 虽在一心禅定之中而常以妙用利益众生, 圆融自在无有障碍, 此即是菩提心, 此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之意义也 二者 明了彼净土庄严之事而起欣喜心 愿求生净土者 因为希求心而起于忆想, 缘于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是其法身, 或是其报身等, 金色的光明, 八万四千的相, 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 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常常遍照十方法界, 摄取念佛众生而不舍离 又观想彼极乐净土七宝庄严微妙快乐等, 其完整的境相就如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 中的十六观等 常常修行念佛三昧, 及布施持戒等一切善行, 皆悉回向布施给一切众生, 令其同生彼极乐国土, 如此决定能够往生净土, 此乃是所谓的欣愿门也 净土十疑论后序 宋左宣义郎陈瓘述 人的心性根机无有常态, 因此法门亦无一定 心念与法门有万千的差别, 其根本就在于此 如果能够信此念佛法门, 则能普遍信受一切法门, 这就是 华严经 之所以说有十种信心位之缘故 如果疑此念佛法门, 则一切皆起疑惑, 这就是智者大师为何要说 十疑论 的关系 若是出离疑惑而入信心之门, 一旦信入则永远信入, 不离于当下此时, 即得到一个究竟之处 西方极乐净土者, 即是究竟安乐之处也 此安乐处有说法之主, 名为无量寿, 此佛说如今现在说法, 未曾有刹那间断之时, 只是因为疑惑而障碍其耳根, 则如聋者而不能听闻, 因为疑惑障碍其心念, 则其心昏昧而不能觉了 众生因为不闻不觉, 而安住于恶劣之习性 因此赞叹不念佛之行, 随喜于粗心邪见, 任意妄指极乐莲胎, 以其为虚伪荒诞 终究不能思惟忆念自己此分段生死之身, 是从何而得, 自何而来? 而自己所处的母胎牢狱之污秽浊恶, 其真实性又何在呢? 只是随意凭借著自己茫茫的业识, 以一个四大五蕴虚幻色身之境, 而自我隔离于真性本际之外 执迷于此世界虚幻之境, 否定排斥彼极乐莲胎而执此凡质肉胎, 三世轮转生生不断而不能灵明不昧, 永远断绝成圣之路 以如是众生迷昧之缘故, 释迦如来生起大慈愍心, 于污秽的五浊恶世之中, 发出广大深妙之音声, 赞叹彼极乐净土最上殊胜微妙之乐 于众生

14 生死的大海之中, 为伟大有力之船师, 以广大的般若法船乘载众生, 令其趋向于极乐解脱之彼岸 释迦世尊如是昼夜普度众生, 无有一刻休息之时 然而阿弥陀佛之彼岸, 本来亦无生死涅槃 彼国此土之分 释迦如来之法船, 实在亦无能度所度 西往东来之相 譬如一盏明灯, 分照于八个镜面之上, 镜子有东西不同的方向, 而光明的影像则无二无分别 阿弥陀佛如今说法, 遍照于十方世界的光影之中 ; 而释迦世尊以方便善巧, 独独指向于西方之明镜 因此已经到达彼岸者, 乃可以忘却彼岸此岸之分别 ; 尚未证入一真法界者, 又怎么可以泯除东方秽土与西方净土之差异呢? 于此净土之心地法门之中, 若是未能究竟其意者, 不要滞著于方向处所, 也不要分别彼此, 只有应当正念而真实信受而已! 此乃是东土释迦 西方弥陀两位圣人之深意, 而为智者大师之所信受者也! 信心者, 乃是万善之母 ; 疑惑者, 乃是众恶之根源 能够顺从万善之母, 能够铲除众恶之根, 则前面所谓的受障碍之众生, 虽耳聋而可以再度听闻, 虽昏昧而可以再次觉醒 尚未出离生死者, 得以超脱生死 ; 尚未往生净土者, 得以往生净土 顺从此土释迦世尊之教诲, 跟随著西方阿弥陀佛的广大誓愿, 而回头过来帮助释迦世尊之教化 虽在此土而能遍历十方, 即于西方而普遍入十方之诸镜 自从释迦 弥陀二位圣者建立此念佛法门以来, 如是修行而成就者, 有如恒河沙数 云何而不相信? 云何而犹自怀疑? 能够自己深信之后, 又以种种方便善巧, 令诸未信者无不相信者, 此就是智者大师之所以为大慈大悲也 明智大师中立, 学习智者大师之道, 不随顺其著书作论, 而随顺其大悲心, 所以又再重新增印此论 并且在其前附上杨次公之序文 吾乃申论广述其说, 以帮助其流传也 附录 : 四篇 ( 一 )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 释法照, 不知是何许人也 大历二年, 栖息止住于衡州云峰寺, 精进修行而不懈怠 有一日在僧堂内用斋, 于盛粥的钵中, 忽然目睹了五彩色的祥云, 云内现出山林寺院 在寺院的东北方五十里之内有一座山, 山下有一条溪涧, 溪涧之北面有一石门 入石门内约五里路, 有一座寺院, 以金色的字体榜题为 : 大圣竹林寺 法照虽然亲眼目睹非常分明, 而心中却怀著失落的感觉 他日用斋的时候, 在钵中的五色云彩之内, 又现出了五台山的诸多寺院, 并且尽是黄金为地, 没有山林草木的杂秽险恶, 纯是清净的池台楼观, 并以众多珍宝庄严而成 文殊菩萨等一万之圣众居处于其中, 又现出诸佛清净的国土, 等到斋食完毕后才消灭 法照大师心中疑惑而未能决了 回到僧院之后问其他的僧众, 是否有人曾经游历于五台山的呢? 当时有嘉延 昙晖二位法师说他们曾经到过, 他们所说的与钵内

15 所见的山势环境, 一一皆相符合, 然而只是他们尚未见过有五台山文殊菩萨之消息 到了大历四年夏日, 在衡州的湖东寺内有一高大的楼台, 法照在其中几十日起建五会念佛道场 在六月二日下午的未时, 遥遥见到有祥云前来整个弥漫覆盖了高台寺院 云层中有诸般楼阁, 楼阁中有数位清净的梵僧, 各个皆身长一丈多, 执持著锡杖而行道 衡州整个城廓内吟民众都见到阿弥陀佛 与文殊 普贤及一万名菩萨, 都在此道场会中, 其身相非常广大 见到的人皆深深地悲泣血泪而恭敬礼拜, 到傍晚的酉时才消失 法照大师当日晚上, 于道场之外, 遇到一位老人告诉他说 : 法师您先前曾经发愿要前往五台山金色世界, 恭敬觐见文殊大圣, 如今为何不去? 法照大师心中非常讶异而回答曰 : 现在时局多有灾难, 道路非常艰辛, 如何可以前往呢? 老人言 : 只要直接立刻前去, 道路途程必然没有滞留艰难 说完之后即消失不见 法照大师非常惊异地回入道场, 重新发下至诚的誓愿曰 : 等到结夏期满之后, 一定依约前往 就算是路程中有大火聚或大冰河, 终究没有退却之心 到了八月十三日, 在南狱与一同志向者数人, 很顺利安然地前去, 果然毫无阻隔障碍 到了大历五年四月五日来到五台县, 遥遥就见到佛光寺的南边, 有数道的白光 六日到了佛光寺, 果然就如同钵中所见的, 没有丝毫的差异不同 当天夜里四更之时, 见到有一道光, 从北边的山上射下来照到法照大师身上, 法照赶忙进入僧堂之内, 乃问大众云 : 此是何种祥瑞, 是吉还是凶呢? 有一位僧人回答说 : 此是文殊大圣不可思议之光, 常常回应于有缘之人 法照听闻之后, 即立刻整束容貌形仪, 追寻著光明而来到寺院东北方五十里的地方, 果然有一座山, 山下有一溪涧, 溪涧的北面有一座石门 见到两位青衣的童子, 年约八 九岁, 颜色容貌极为端正, 站立在石门之前, 一个自称为 善财 一个叫作 难陀, 大家相见之后非常欢喜, 彼此互相问讯作礼, 然后二位童子引导法照进入石门之内 向北前行五里之后, 见到一座金色的门楼, 渐渐到了大门之处, 乃是一处寺院, 寺院前有一个很大金色字体的门榜, 题字曰 : 大圣竹林寺, 就如同钵中所见的一样 其寺院的方圆大约有二十里之广, 共有一百二十个别院, 皆有种种的宝塔庄严 其地面纯是黄金铺成, 溪流水渠宝华行树, 充满于寺院之中 法照进入寺院, 来到讲堂当中, 见到文殊菩萨在西边, 普贤菩萨在东边, 各自坐在师子之座, 菩萨说法的音声, 历历清晰而可听闻 文殊大士之左右有菩萨众约一万余人, 普贤大士身旁亦有无数的菩萨围绕 法照到了二位大圣之前礼拜而恭敬问曰 : 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 距离世尊在世的时间已经非常遥远了, 善知识的程度转而比较低劣, 染污障碍更加深重, 本有的佛性无法显现 而佛法又广大浩瀚, 不知道修行要依何种法门, 最为有效切要? 唯愿大圣, 断除我的种种疑网

16 文殊菩萨回答言 : 汝如今念佛, 现今正是时候 诸般修行的法门, 没有胜过念佛和供养三宝的 若是想要福慧双修, 此二种法门, 最为捷径切要 所以者何? 我于过去世无数劫前, 因为观佛的缘故, 因为念佛的缘故, 因为供养三宝的缘故, 如今得到一切种智 是故一切诸佛法要, 般若波罗蜜, 甚深之禅定, 乃至诸佛成就佛果, 皆是从念佛修行而生 故知念佛法门, 乃是诸法门中之王, 你应当常常忆念诸佛无上法王, 令心念无有休息 法照又问 : 应当要如何念? 文殊菩萨言 : 在此娑婆世界西方, 有阿弥陀佛, 彼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 你应当净念相继, 令其无有间断, 等到命终之后, 决定可以往生净土, 永不退转于佛道 说完这些话之后, 当时文殊 普贤二位大圣, 各各舒展金色的手臂 以手抚摩法照的头顶, 为其授予记别说 : 你以念佛的缘故, 不久之后当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期愿速疾成佛者, 没有比念佛法门更殊胜的, 以念佛故, 则能速证无上菩提 说完之后, 当时文殊 普贤二位大圣, 互相宣说伽陀偈颂 法照听闻之后, 心中欢喜踊跃, 种种疑网全部消除, 又再一次地问讯礼拜, 礼拜之后合掌 文殊菩萨言 : 你可以前往拜诣其余诸菩萨的别院, 次第地参访礼拜 在文殊菩萨教导之后, 法照即一一次第地瞻视礼拜 之后来到七宝的果园, 其中的果子才刚成熟, 果子硕大如碗一般, 于是便取而食之 食用之后, 色身与心中意念都觉得非常舒适安然 最后再到二位大士之前, 礼拜告辞而退 然后又见到之前的二位青衣童子, 二位童子送他到了石门外 在互相作礼之后, 才一举头便已经消失了寺院的所在, 法照心中更加地悲伤感怀, 乃在当地立石头作记号纪念, 直至如今尚且存在 到了四月八日, 法照大师于华严寺的西楼之下安居止住 一直到了十三日, 法照与五十多位僧人, 一同前往金刚窟, 到以前无著禅师见到文殊大圣之处, 虔诚恭敬地礼拜三十五佛 法照礼拜了才十遍, 忽然见到其所在之处广大辽阔庄严清净, 并有琉璃所成之宫殿, 文殊 普贤等一万位菩萨, 以及佛陀波利尊者, 居止在同一处 法照见了之后, 只是心中暗自欣庆喜悦, 然后随著大众归回佛寺 当天夜里三更, 在华严院的西楼之上, 忽然见到寺院东边山上的半山之中有五圣灯, 其大小约一尺多四方 法照暗自咒愿言 : 请分出一百个灯火归于另一边 灯火便如愿地分开 法照重新又发愿希望分为一千个灯炬, 才一说完又分成了一千个灯炬, 并且行行相对, 普遍于整个半山腰 法照接著又独自到金刚窟的处所, 期愿能够见到诸位大圣 三更将尽的时候到达金刚窟, 见到一位梵僧, 自称是佛陀波利, 引导他进入大圣竹林寺, 其中的言语尽在觉护传, 即佛陀波利传 到了十二月初, 于是在华严院, 进入念佛道场, 订定期限断食, 誓愿要求生净土 到了初七日初夜, 正在念佛的时候, 又见到一位梵僧进入了念佛道场, 告诉他说 : 你所见到的五台山境界, 何故不说给他人知

17 道? 说完话后便消失不见 法照心中怀疑此僧人之真假, 仍然不准备说 到了第二天申时, 正在念佛诵经之时, 又见到一位梵僧, 年约八十岁, 告诉法照大师曰 : 法师你所见的五台山不可思议的感应, 为何不流传宣布, 普遍开示于众生, 令使见闻此说者, 皆能发菩提心, 获得广大的利益安乐呢? 法照大师说 : 我实在是无心想要秘藏隐蔽文殊大士的圣道, 只是恐怕让人毁谤的缘故, 所以不说出来 梵僧说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 现今正在此五台山, 尚且要招人毁谤其虚妄, 何况是你所见到的境界呢? 我们只是要使众生见闻此事之人, 能够发菩提心, 作涂毒鼓之因缘而已 法照听闻此言语之后, 便随其心中之记忆而记录之 当时江东的释慧从法师, 在大历六年的正月之中, 与华严寺的崇晖 明谦等三十余人, 跟随著法照大师前往金刚窟之处所, 亲自指示般若院的所在, 并立起石头以作标记 当时跟随的徒众, 皆以至诚心瞻视仰望, 心中的悲喜尚未止息, 便听到有钟声, 其音声优雅宏亮, 章节段落非常分明 大众全部都有听到, 于是心中更加地惊异, 也验证了法照大师所见的境界并不虚妄 于是将其全部写在屋子的墙壁, 以普遍使人得以见闻此事, 一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共同期求佛法的智慧 此事之后, 法照大师又依照他所见菩萨所化的竹林寺题额之处, 建立寺院一区, 非常庄严而精致华丽, 便号称之为 竹林寺 此外在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 法照与弟子八人, 于东台山目睹白色光有四次, 接著便有奇异的云彩弥漫充满, 云开之后见到有五色光芒, 光明之内有红色圆光, 文殊菩萨乘著青毛的狮子, 大众皆分明地见到 接著便霏微地飘下雪花, 并同五色的圆光, 普遍于整个山谷之中 其一同见到此景者有弟子纯一 惟秀 归政 智远, 及沙弥惟英 优婆塞张希俊等 法照大师后来更加坚固精进其心, 一心修行无有间断, 后来不知其所终 绛州的兵掾王土詹, 叙述大圣寺的记文而说此事 高僧传三集感通篇 ( 二 )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 释慧日 俗姓辛氏, 东莱人, 唐中宗的时候得度出家, 随即登坛受具足戒 后来遇到义净三藏, 因而通达了一乘究竟之法, 对于义净三藏能够亲自前往拜诣天竺佛国, 心中一直有羡慕之意, 有一日便立下誓愿要游于西域 开始前往天竺时是坐船舶渡海, 如是经过了三年, 中国东南海中的诸国如昆仑 佛誓 师子洲等国家, 差不多都经历过 后来才到达天竺, 随即一一参礼释迦世尊圣迹所在之地, 探寻求访梵文的经典, 并参访善知识, 如是经过一十三年, 咨问禀受佛法之训示 后来心中想要利益众生, 于是振锡回到东土故乡, 以独自一人之身影长途远征, 陆行经过雪岭及西域胡人之家乡, 如是又经历了四年 慧日法师既经过如是种种的艰难痛苦, 因此深深厌离南阎浮提 心中不知有国土 有何方所, 只有安乐而无有痛苦? 又有何法门 有何修行, 能够快速得以见佛? 于周遍地参问了天竺国的三藏学者, 而其所说的皆是赞叹极乐净土, 并且合乎于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之法 念佛法门是极为快

18 速之法门, 是一生便可得生净土之路, 尽此一生之报身, 必定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亲得奉事阿弥陀佛 慧日法师听闻之后顶戴受持 然后慧日法师又渐渐来到北印度, 有一健驮罗国, 其王城的东北方, 有一座大山, 山上有观世音菩萨圣像, 凡有一心志诚而恭敬祈祷请求者, 菩萨大多会现身 慧日法师于是七日至诚顶礼叩头, 并且断食, 以毕其性命见到菩萨为期 到了第七日夜里尚未半夜之时, 观世音菩萨在空中现出紫金色之相貌, 身长有一丈多, 坐在宝莲华之中, 垂下右手抚摩慧日之头顶曰 : 你想要弘传佛法以自利利他, 在此西方有净土, 名曰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如今现在彼国, 应当劝令众生念佛诵经, 回向发愿往生西方 到彼极乐国土之后, 即得亲见阿弥陀佛及我观世音菩萨, 可以得到广大之利益 你自己应当知道, 净土法门胜过于其他种种之修行 说完之后观世音菩萨即消失不见 慧日法师原本经过几日的断食, 身体非常疲困, 听闻到菩萨的开示之后, 身体突然强壮起来了 等到登上葱岭向东而归时, 总共已经走过了七十余个国家, 历时共有一十八年 唐朝开元七年, 才到达长安, 向皇帝进献了佛陀真容之画像以及梵文的经典等等, 令皇帝之心意开悟欢喜, 因此赐号曰 慈愍三藏 慧日三藏平生常常勤修净土法门之行业, 著作 往生净土集 流传于当世 其教化之道与善导大师 少康大师, 虽然不同时代, 但是却同是以念佛法门教化众生也 此外又因为僧众之徒, 大多迷昧不知五辛之中 兴渠 是什么, 因为关于兴渠, 人们大多说法不同, 有人说是芸薹胡荽, 有人说是阿魏, 唯有慧日三藏在其 净土集 的别行书中说道 : 五辛, 此土唯有四种, 一蒜 二韭 三葱 四薤, 缺于兴渠, 梵语稍微有些差伪, 正确之音为 形具 我在其它的国家中不曾见到, 只有在回国时经过于阗, 才得见到此物 其根粗细如细蔓菁, 根是白色的, 其臭味如同蒜 彼国之人种植此物以取其根部而食 在冬天的时候, 到彼田园则不见其枝叶 薹荽非是五辛, 所以食之无罪, 慧日我亲见此事而可以证验也 唐朝天宝七年, 命终于所住之佛寺, 人们称其享龄六十九岁, 葬于白鹿原, 后来成为一个小塔 高僧传三集声德篇 ( 三 )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 如果以念佛为有念, 以往生为有生者, 此乃是常见之过失也 若是以不念佛为无念, 以不求往生为无生者, 此乃是受邪见之所迷惑也 念佛的当体即是无念, 往生之当下即是无生, 如此才是中道第一义谛 是故以实相本际之真如理地来说, 则不受任何一尘之染著, 如是则上无诸佛可以忆念, 下无净土可以往生 若是论及佛法之事相门中, 则不可舍离任何一法, 如是则总摄一切诸根尘识一切法也 因为所谓的念佛三昧者, 乃是归本还源之要术, 指示开通往生极乐净土之一道门路 所以虽然终日念佛, 而不乖离于无念 ; 虽然心中炽然发愿求往生, 而不违背于无生 因此能够凡夫众生与弥陀圣人虽然各自住于其位, 而能彼此感应道交 ; 东方与西方

19 虽然没有互相往来, 而神识却迁往于清净国土, 这实在是真实而不可质疑的啊! 是故 阿弥陀经 云 : 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之后, 能至诚一心执持名号, 乃至是人临命终时, 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释迦世尊与阿弥陀佛, 虽然分别以折伏 摄受二种法门, 示现居住于秽土与净土两个世界 然而依照二位圣者之意, 岂只是以娑婆国土, 充满高低的丘陵坑坎, 五趣混杂而居, 土堆石砾诸多山丘, 污秽浊恶充满于世界, 以此而为可厌离之境 而极乐世界, 黄金为地, 行树高大而参天, 楼阁高耸以七珍为饰, 莲华以青黄赤白四色而开, 以此而为可欣求的 实在是因为初发心入道之人, 忍力尚未纯熟, 必须依托清净之外缘, 以为增上修行之力 何以如此呢? 因为娑婆国土, 释迦世尊已经灭度, 弥勒菩萨尚未降生 ; 而极乐世界之中, 阿弥陀佛如今现在说法 娑婆国土,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只能徒仰其嘉名 ; 而在极乐世界之中, 彼二大菩萨, 可以亲近而为殊胜之良师益友 娑婆国土, 诸魔竞相造作, 恼乱清净修行之人 ; 极乐世界, 在阿弥陀佛的大光明之中, 决定没有魔扰之事 婆娑国土, 邪见邪声扰乱心智, 女人色态妖惑而使人淫逸 ; 极乐世界, 流水花鸟树林罗网, 皆能宣说妙法令人修行 并且正报清净, 没有女人之果报 那么修行者之外缘条件之完备, 没有一个比得上西方极乐者 信心浅薄的人, 常常随便就怀疑毁谤 我曾经评论说 : 此方之人, 无不厌恶俗世屋舍之喧闹烦躁, 而仰慕寺院兰若之寂然幽静 是故如果有人舍家而出家者, 则必定殷勤地赞叹 然而娑婆世界具足的种种众苦, 又何止如世俗屋舍之喧闹烦躁而已? 极乐世界之优游自在, 又岂只是和寺院兰若之寂静一般而已? 知道舍家出家很好, 而却不愿往生西方修道, 这是第一个疑惑也! 出家之后千山万里辛劳勤苦, 向远地去寻求善知识, 就是为了要发明心地 明心见性, 决择生死之大事 而阿弥陀佛, 其色相端严, 智慧具足, 一切净业圆满殊胜, 四十八愿愿力洪深, 只要阿弥陀佛一旦发出圆满之音演说佛法, 则一切众生无不明了契悟 愿意到处参访善知识, 而却不想要亲见阿弥陀佛去学习佛法, 这是第二个愚痴迷惑啊! 此外参访时若是遇到大丛林有广大住众, 则乐于依止居住 住众较少的道场, 便不想要依附安居 然而极乐世界当中, 一生补处的菩萨, 其数甚为众多 诸多最上功德的善人, 皆能聚会于一处 既然想要亲近大丛林, 而却不仰慕极乐世界的清净大海众菩萨, 这是第三个愚痴迷惑也! 此娑婆世界之人, 最上的寿命不过是一百岁, 而童年愚痴老时衰残, 还有疾病相连, 昏沉睡眠, 一生之中已经占了一大半 菩萨还有隔昏隔阴之迷, 声闻尚且在出胎时迷昧不知前世, 如此则宝贵如同尺璧之一寸光阴, 十分已经丧失其九分, 然而却仍未能登于不退之地, 实在是令人寒

20 心 而西方极乐世界之人, 其寿命无量无边, 只要一旦托质莲胎, 则更无死亡之苦, 能够相续无间地修行, 直至成就菩提为止 所以只要一往生便可获得不退转之位, 佛果决定可以期待而得之 宁愿流转于娑婆世界短促之光景, 而不愿意求生极乐世界寿命之长年, 这就是第四个愚痴迷惑也! 若是真的能够位居于不退之位, 证得无生之果, 在五欲中而无欲执, 居六尘里而不染尘, 才能兴起无缘之大慈, 运行同体之大悲, 回入娑婆世界尘劳境界当中, 和光于五浊之中广度众生 若是只有浅陋之见闻 单薄的智慧, 或是只与微少之善法相应, 便自认为永远超出四生之流, 高登超入于十地之中, 诋毁诃斥西方净土, 耽恋执著娑婆世界, 则必定一无所得 而掩目哭泣空手归去, 将来在生死之中宛转流浪, 与牛马畜生并肩而行, 并且接续于地狱之中 真是不知自己是何人, 而想要比拟于大权示现之菩萨, 这就是第五个愚痴迷惑也! 是故佛经中说 : 应当发愿, 愿生彼国 如果不愿意相信诸佛诚实之言, 不愿往生西方净土, 岂不是非常的愚痴迷执吗? 若能够相信释迦牟尼佛之言, 而往生于西方净土, 则是三界系缚所不能拘束, 劫末之灾所不能伤害, 远离了人间之八苦, 无有天上天人五衰之恼, 尚且没有恶道之名, 更何况是有真实的恶道在净土中呢? 极乐世界唯有开显一乘究竟之法, 决定没有三乘之权说, 归依于自性一体三宝, 奉事于十方世界之如来 阿弥陀佛放光照摄其体, 万般烦恼迷惑暗中消除, 以佛法之禅味资养心神, 六种神通圆满具足 三十七品助道之法, 应念之间圆满成就 三十二种随类应身, 遍满于尘刹的国土, 周旋于五道众生之间, 普遍教化诸般根器 不动于一心真如之体, 而遍行于种种三昧, 遍洒定水于三千世界, 引导众生出离火宅 如是自利利他, 皆悉能够圆满成就 此即是唯心之净土, 自性之弥陀也, 乃是解脱生死之要门, 修行佛道之捷径 是以了义之大乘经典, 无不指归于极乐净土 前代之贤人 后世之圣者, 无论自身或令他人皆发愿往生西方净土 凡是想要度化他人者, 首先必须要自我度脱是也! 呜呼! 人们如果没有深远的思虑, 必有近身之忧患 一旦失去人身, 便要万劫深深懊悔 于是率领大海之众, 各个称念阿弥陀佛百声千声, 乃至万声, 回向有缘之众生, 期愿皆得往生彼极乐国土 期望能够得生于极乐世界的莲池胜会, 生于黄金之地 得到佛法之光明 只要大家互相勉励资助, 必定能够圆满达成此愿 操持著顺水之舟船, 更加上橹棹水桨之功, 则十万亿国土之遥远, 便可不涉辛劳而到达 元估四年冬天, 宗赜夜里梦见一名男子, 戴著黑色的头巾, 穿著白色之衣服, 年约三十岁左右, 风姿面貌清新美好, 举止行动飘逸优雅, 以手作揖告诉宗赜说 : 我想要加入长老的弥陀念佛会, 希望能够书写一名会员 宗赜乃取出莲华胜会的记录本子, 手中秉持著笔问曰 : 先生何名? 白衣士人云 : 名普慧 宗赜书写之后, 白衣士人又云 : 我的家兄也要书写会名 宗赜问曰 : 令兄何名? 白衣士人云 : 家兄名

21 为普贤 说完之后白衣人便消失不见 宗赜梦醒之后询问诸长老大德, 大家都说 : 华严经 的 离世间品, 有两位大菩萨之名 宗赜我认为佛子推行佛事, 帮助佛陀宣扬教化, 必定有圣贤菩萨暗中赞助, 然而菩萨能来参预此胜会者, 可见念佛求生净土岂是一个小因缘而已! 普贤菩萨常常变换名字 改易称号, 不知道谁也许是菩萨呢? 因此如今更以二位大菩萨作为会首 ( 四 )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元照我自从下戒坛以来, 便知道要学习戒律, 但是因为天生禀性平庸浅薄, 并且行为不贤不肖 后来遇到天台神悟法师, 苦口婆心提携教诲, 才知道要改变以前的形迹 于是乃深入探求祖师之教示, 广博研究佛法大乘, 因而于佛陀祖师甚深微妙之言, 浅薄地有一些领悟 自己曾经暗自思惟曰 : 初发心的晚学众生, 难道就没有宿世之善根, 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良好的引导, 因而作恶不知羞耻, 虚妄丧失其一生之缘, 蒙受长劫之苦楚 于是我乃发起广大誓愿, 希望能够常常生于娑婆的五浊恶世, 并且通达佛法, 作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提携诱导云云众生, 令其皆能入于佛道 我又见到 高僧传 当中慧布法师曾说 : 西方极乐国土虽然清净, 但这不是我所愿求的 假使在十二劫中于莲华之内享受安乐, 何如在三途极苦之处救度众生也 由此我更加坚持己见, 如是经历了许多年月 而于净土法门, 毫无归向之心 见到有人修净土行业者, 更加以轻视毁谤 后来我遭逢重病, 色身体力衰萎羸弱, 心神意识迷昧茫然, 没有办法了知控制心之趋向 后来病愈之后, 顿时觉悟先前之过非, 暗自悲泣心中感伤, 深深自我责备忏悔, 知道自己的志愿虽然弘大, 但是道力并未能够堪任此事 因此阅览了智者大师的 净土十疑论, 其中说到初发心的菩萨, 尚未证得无生忍智, 必须要常常不离于佛 其中又引 大智度论 说 : 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 虽然有大悲心, 愿意出生于浊恶的世界, 救度受苦的众生, 但是此举并无是处 譬如初生的婴儿, 不得离开母亲身旁 又如只有幼弱羽翅的雏鸟, 只可以在树枝间跳跃, 尚不能展翅高飞 自此之后我便全部放弃平生所学的学问, 专问寻找净土的教典与修行法门, 二十余年之间, 未曾暂时舍离 如是研究参详性理教典, 搜寻整理古今之论著, 于是顿时释怀了种种之疑惑, 愈加深信念佛法门 又见到善导和尚所谓专杂二种修行方法 若是专一修习念佛法门者, 一百个人修即一百个往生 若是杂修其它方法者, 万千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往生 因为杂修者大多心识散乱, 观行难以成就 我因而从此一心一意专持四字名号, 几生几世逃离于如来慈父, 如今方始知道归回 并以自己所修之法门, 展转教化引导于众生, 尽无量劫之未来际, 广大赞叹净土法门而无穷极 佛法虽然说方便有多门, 但是皆是从信心而得进入 如同大势至菩萨, 以念佛心, 获得悟入圆通之法, 入于三摩地

22 我要啦免费统计 我又更再思惟, 以前所造的无量无边罪业, 不信净土法门, 谤破佛法毁坏他人, 业因既然已经成就, 苦果必定要承受, 纵使经过百千劫之久, 所作之善恶业也不会消亡 业力的体性虽然空寂, 而应得之果报却不失不坏 内心深感惭愧羞耻, 日夜朝夕战战兢兢惟惶惟恐 于是恭对如来圣像之前, 至诚吐露内心肝胆, 五体投地, 恳切苦到祈求忏悔 并且发下广大誓愿, 普遍摄受一切众生, 一同修行念佛法门, 尽得往生极乐净土 为了能够方便常时修习, 是故必须建立仪轨, 因此结集诸经论之文, 编排成此忏法, 从开始至末后, 次第编列十门 都是依据圣人之言, 咸皆遵照古德仪式, 事相尽量简单扼要, 法门贵在精辟专一 最重要的是为了以之自修, 岂敢持示以诸方先达大德 期望后世贤者披览此书时, 能了知我的心意也 净土十要第四终 返回 [ 般若文海 ] 首页 [ 繁体版 ]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Copyrights reserved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系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fó shuō ā mí tuó jīng 佛说阿弥陀经 yáo qín sān zhàng fǎ shī jiū mó luó shí yì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http://www.laohuangli.net 老黄历网佛教频道制作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 rú shì wǒ wén yī shí fó zài shè wèi guó qí shù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48 净土十疑论讲记

净土文库48 净土十疑论讲记 净土文库系列 48 净土十要第四要 净土十疑论讲记 蕅益大师选定隋天台智者大师说智圆法师讲解 目录净土十疑论讲记... 1 附录 第一疑... 6 第二疑... 21 第三疑... 28 第四疑... 37 第五疑... 45 第六疑... 53 第七疑... 58 第八疑... 65 第九疑... 73 第十疑... 78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 131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 147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EBBCDC1B3AFC4BAB9A6BFCEA3A8D3A1CAE921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EBBCDC1B3AFC4BAB9A6BFCEA3A8D3A1CAE921A3A92E646F63> 目录 佛说阿弥陀经 1 赞佛偈 9 西方发愿文 10 三皈依 12 附 : 印光大师开示 13 小净土文 17 回向偈 17 净土朝暮功课 1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 三称 )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 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迦叶 摩诃迦旃延 摩诃俱絺罗 离婆多 周利槃陀伽 难陀 阿难陀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第三课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第三课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第三课 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 闻法之理, 听闻佛法的时候, 一定要如理如法 发殊胜的菩提心, 若如此, 仅仅听闻一次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尤其, 在网上共修的时候, 也应对法恭敬 很多人在网络上听法或者来到听闻佛法的现场听法, 功德都非常大 虽然要花费一些时间到现场或共修点听法, 但我们为了佛法, 为了获得解脱,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 2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1 382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5 383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8 384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次离家出走?... 11 385 净土宗念佛的时候, 安住阿弥陀佛的圣号, 是不是等同安住真如?.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法王著作译传 6 极乐教言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目录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讲记 15 教言一 15 教言二 41 教言三 45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述 益西彭措堪布译 教言一 法王说 : 今天萨迦月初一开极乐大法会 ( 一九九三年藏历四月一日 ),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 集聚的眷属数量这样庞大, 这都是以业和愿力而在这里集会的, 所以有很殊胜的缘分 我们有必要开极乐大法会,

More information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起诵仪 香赞 ( 一遍 )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More information

观无量寿佛经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二年九月在美国圣荷西讲善导大师所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 为期一周 兹根据录音带写成讲词, 顺文整理, 供养读者 各位同学 : 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是 观经 上品上生章 这本讲义是采取唐朝善导大师的注解, 他将这部经从玄义到经文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又称为 四帖疏 今天选出这一章, 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即 发菩提心 净宗常说

More information

上課大綱

上課大綱 大智度论第一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缘起 佛为什么要讲大般若经? 一 为了广说大乘菩萨行 二 为了让修念佛三昧的菩萨能得到利益 三 佛接受劝请说法, 因此说了甚深的般若波罗蜜 四 为了证明佛是一切智人 五 宣示诸法实相, 以断除一切众生的疑问 六 为了断除邪恶人贡高我慢的心 七 为了让人信受佛法 八 为了使众生欢喜 九 佛是大医王, 采集各种法药给众生服用 十 为了要断除某些人的想法 (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7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

净土文库27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 净土文库 27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 智圆法师 讲授 目录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1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17 法会圣众第一... 18 佛说极乐第二... 21 栏网庄严第三... 33 德水莲光第四... 34 自然妙乐第五... 45 金地庄严第六... 52 雨花供佛第七... 55 灵禽说法第八... 61 风树乐音第九... 67 国德无量第十... 72 光寿无量第十一... 75 圣众无量第十二...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30 名号如意宝

净土文库30 名号如意宝 净土文库 30 名号如意宝 智圆法师 编述 目录 赞佛偈... 1 名号如意宝... 3 第二届百万佛号共修法会重要开示... 91 赞佛偈 1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白毫宛转五须弥光中化佛无数亿四十八愿度众生 相好光明无等伦绀目澄清四大海化菩萨众亦无边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大慈菩萨发愿偈 十方三世佛九品度众生我今大皈依凡有诸福善愿同念佛人 阿弥陀第一威德无穷极忏悔三业罪至心用回向感应随时现

More information

准印 : 赣新出内准字第 号 编制 : 九江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 网址 :

准印 : 赣新出内准字第 号 编制 : 九江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 网址 : 土东林文库资粮 准印 : 赣新出内准字第 0009675 号 编制 : 九江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 网址 :www.donglin.org 目录 1 目录 前言...1 第一讲疑为罪根信为善本佛以悲悯, 为浊世众生说平等普度法... 7 五浊恶世, 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11 念佛法门, 他力易行, 横超生死...17 念佛法门, 至简至捷, 圆顿了义...23 怀疑分别, 障碍信受...3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oc

Microsoft Word - ????????.doc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太虚大师讲灯霞记 悬论 一释名题 佛说阿弥陀经, 合能说之佛与所说之佛而立名 上面的佛字, 是本经的能说者 释迦牟尼佛 故在讲经之前, 在会大众须志心诚意的合掌称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用意即在此 然而 佛是通名, 十方过去现在一切诸佛都是佛, 而且都是平等的, 没有等级和质量的差别 只要成就福慧二足, 到究竟圆满觉悟的地位, 都堪称曰佛 佛以大悲愿力而普度众生, 使各个众生离苦得乐,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F0CBB5CEDEC1BFCAD9BEADB9E3CACD2DCFC2B2E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F0CBB5CEDEC1BFCAD9BEADB9E3CACD2DCFC2B2E12E646F63> 佛 说 无 量 寿 经 广 释 索 达 吉 堪 布 第 十 六 课 1 第 十 七 课 19 第 十 八 课 35 第 十 九 课 53 第 二 十 课 74 第 二 十 一 课 94 第 二 十 二 课 114 第 二 十 三 课 130 第 二 十 四 课 146 第 二 十 五 课 165 第 二 十 六 课 184 第 二 十 七 课 201 第 二 十 八 课 219 醒 世 歌 释 239

More information

昙鸾大师净土思想(5)

昙鸾大师净土思想(5) 第三单元 4 月 27 日 昙鸾大师 (1) 5 月 04 日 昙鸾大师 (2) 5 月 11 日 昙鸾大师 (3) 5 月 18 日 昙鸾大师 (4) 5 月 25 日 昙鸾大师 (5) 6 月 01 日 昙鸾大师 (6) 6 月 08 日 居士林文化讲座 6 月 15 日 精进佛三第二天 6 月 22 日 昙鸾大师 (7) 6 月 29 日 讨论与分享 (2) 第二学期结束 昙鸾大师 一 大师生活的社会背景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人生与学佛 第二章净土与净土宗 第三章净土法门大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人生与学佛 第二章净土与净土宗 第三章净土法门大义 净土修学导引 隆盎编述 胡正制作 http://www.huzheng.org 1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 3 第一章人生与学佛 -------------------------- 7 第二章净土与净土宗 ------------------------ 33 第三章净土法门大义 ------------------------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生活中的随机开示 慈法法师 开示汇集 净土说网站汇集流通

生活中的随机开示 慈法法师 开示汇集 净土说网站汇集流通 生活中的随机开示 慈法法师 开示汇集 净土说网站汇集流通 前言 自从师父九七年在天津讲法以来, 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在这些年讲法中, 既有安居功课的系统开示, 也有平时生活中的随机交流, 因缘种种, 无非是开启心灵如意宝藏, 展现有情觉性庄严 以前在开示整理中, 主题性的体系讲法多有去做 平时的随机开示虽然也有整理与流通, 但多是单篇或者散篇, 时间一久, 恐怕难寻芳踪 实际这些平时的单篇开示都是极为殊胜直指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ocx

Microsoft Word - ?????????.docx 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净空法师讲述弟子刘承符笔记 教起因缘本经体性一经宗趣方便力用所被根机藏教所摄部类差别译会校释总释名题 诸位同修 : 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 在美国第一次讲 无量寿经 全部经文, 甚为难得 我们每周讲六次, 共十二周, 大概有一百多个小时, 对于大经的研究, 在时间上是够用了 经本带来很多, 大家可以人手一册 这个小本子是这部经的讲义, 也就是概要 从前道场讲经先讲玄义, 在讲经之前先说概要,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编辑 : 净愿兰若释心贤 别境五者 : 一 欲 二 胜解 三 念 四 三摩地 五 慧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 所缘境事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名为别境 蕅祖先解释为什么安立作 别境 呢? 因为所缘境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前面的五遍行, 五个心所的活动, 是共同攀缘一个境界 ; 当然这个境界是由 作意 心所决定, 如果它引导心王到五欲的境界,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三十八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4] ( 十恶业 - 邪见 2 十业道与轮回的关系 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说离邪见, 才有真实的智慧 有一种智慧, 不是真实的智慧, 也许是世间的聪明才智, 也许是一些邪知邪见, 像其它的宗教, 或者是我们所谓的外道, 他们也有所谓的言论, 也有他们理论的基础, 或者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他们也觉得那个是智慧,

More information

净 土 宗 大 意

净 土 宗 大 意 净宗法师净讲述宗略讲二 一年于大连 缘起 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动过? 佛法本来是最有人情味儿的, 因为佛爱众生甚于父母爱孩子 因果的沉重 六道的恐怖令我们心急如焚, 岂不知佛的心比我们还焦急, 恨不能把十方众生一时接到极乐世界 正因如此, 净土法门不是要我们修到某种境界去感动阿弥陀佛 ( 就好像应聘考试, 一万个人中只取前三名 ), 而是阿弥陀佛用他的慈悲感动我们, 让我们称念名号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九 佛法修学概要 60 我们临命终为什么会起颠倒呢?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面, 丙三, 别明发心之差别因缘 那么佛陀出世以后, 佛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宣扬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 解释生命真相的时候, 他的主要的思想是建立在一个因缘的道理, 诸法因 缘生 那么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它是分成三块, 过去 现在 未来, 过去的 1 因缘 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注疏 以英文为舟 Draft 2016 年 5 月 14 日 2 教授简历 (Edwin Sha) 籍贯江苏如皋 2000 年起任美国终身职正教授 (Full professor) 中国国家千人计划 A 类 特聘专家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海外杰出青年学 者 于 1986 年本科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计算机系 1991 年和 1992 年分别获美国普林斯 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五 ) 做一个完美的人 ( 60) 真善美从智慧生 ( 67) 五 倡孝道师道 ( 72) 学佛关键 孝亲尊师 ( 72) 六 谈习讲方式 ( 76) 观机的重要 ( 76) 掌握机会成就道业 ( 81) 七 持道场风范 ( 87) 修行成败在遇缘不同 ( 87) 八 谈多

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五 ) 做一个完美的人 ( 60) 真善美从智慧生 ( 67) 五 倡孝道师道 ( 72) 学佛关键 孝亲尊师 ( 72) 六 谈习讲方式 ( 76) 观机的重要 ( 76) 掌握机会成就道业 ( 81) 七 持道场风范 ( 87) 修行成败在遇缘不同 ( 87) 八 谈多 目 录 1 目 录 一 示修持方法 (1) 不失菩提心修诸善法 (1) 爱佛法喜欢佛法信受奉行 (3) 信解行证 (8)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 13) 利益众生的四种原则 ( 20) 舍弃享受努力修学 ( 25) 二 论生死大事 (30) 修行重了生死 ( 30) 三 劝深信因果 ( 35) 自私自利祸之本源 ( 35) 健康是真正的幸福 ( 40) 生财之道 ( 44) 四 明佛陀教育 ( 51)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0 无量寿经大疏(一)

净土文库20 无量寿经大疏(一) 净土文库 20 无量寿经大疏 ( 一 ) 智圆法师 会编解释 目录 无量寿经大疏科判 1 无量寿经大疏 ( 一 ) 3 序分 15 正宗分 127 无量寿经大疏科判处兜率 表 1 以六成就证信 托胎 出生 学艺 序分 正信序 发起序 广明菩萨会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 佛现光瑞阿难快问叹问义大佛心见证敕许宣说 总明 广显 结说 明示现成佛 明权实二德 总明 例显 结说 受欲出家苦行诣道场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More information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净土三经白 话 东林文库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序序 释迦如来一代时教, 种种说法, 或深或浅, 或广或略 而净土三经, 乃属深法中作浅说, 广法中作略说者也 是故, 净土三经流布虽广, 然明了经义宗趣者甚鲜 古德为绍隆佛旨, 宏阐净宗, 或疏或注, 为论为文, 交赞互扬, 旨在普劝沉迷众生信愿称名, 同归极乐家园 又因自上世纪五四运动推行白话文, 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改用简体字,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1 谈谈闻思修 一 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 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 闻思时才需要观察, 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不必观察, 这样自然便会认为 : 不闻思照样能修, 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 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 有个所修的内容, 若不经过闻思, 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 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9 十二光佛 念佛的修法

净土文库29 十二光佛 念佛的修法 净土文库 29 十二光佛 智圆法师 编述 目录 十二光佛...1 前言... 1 第一 顶礼 赞叹无量光佛... 10 第二 顶礼 赞叹无边光佛... 12 第三 顶礼 赞叹无碍光佛... 14 第四 顶礼 赞叹无对光佛... 16 第五 顶礼 赞叹炎王光佛... 18 第六 顶礼 赞叹清净光佛... 19 第七 顶礼 赞叹欢喜光佛... 21 第八 顶礼 赞叹智慧光佛... 23 第九 顶礼 赞叹不断光佛...

More information

; ~ : ; [1] : 327

; ~ : ; [1] : 327 10 3 2013 3 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 Vol.10No.3 Mar.2013 * 齐善鸿肖华 ( 南开大学商学院 ) : 通过对科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讨 反思了管理科学在这 2 个方面的状态 探讨 了因人文性的缺失而导致的发展困境提出管理科学要在科学二重性的统一中寻找发展之 路 让管理回归本质 从管理的根源和核心入手 将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作为突破困境的支点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 大智度论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经文 ( 卷七 ~ 八 ) 尔时, 世尊自敷师子座, 结跏趺坐, 直身系念在前, 入三昧王三昧, 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尔时, 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 以天眼观视世界, 举身微笑 从足下千辐相轮中 放六百万亿光明 足十指 两踝 两 两膝 两 腰 脊 腹 背 脐 心 胸德字 肩 臂 手十指 项 口 四十齿 鼻两孔 两眼 两耳 白毫相 肉髻, 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 102 图 4唱16 基于图像渲染的理论基础 三张拍摄图像以及它们投影到球面上生成的球面图像 拼图的圆心是相同的 而拼图是由球面图像上的弧线图像组成的 因此我 们称之为同心球拼图 如图 4唱18 所示 这些拼图中半径最大的是圆 Ck 最小的是圆 C0 设圆 Ck 的半径为 r 虚拟相机水平视域为 θ 有 r R sin θ 2 4畅11 由此可见 构造同心球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投影图像中的弧线图像

More information

又彼经 ( 大集月藏经卷一一 一七 二六等意?) 云 : 诸佛出世, 有四种法度众生 何等为四? 一者口说十二部经, 即是法施度众生 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 一切众生, 但能系心观察, 无不获益 ; 是即身业度众生 三者有无量德用, 神通道力, 种种变化 ; 即是神通力度众生 四者诸佛如来有无

又彼经 ( 大集月藏经卷一一 一七 二六等意?) 云 : 诸佛出世, 有四种法度众生 何等为四? 一者口说十二部经, 即是法施度众生 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 一切众生, 但能系心观察, 无不获益 ; 是即身业度众生 三者有无量德用, 神通道力, 种种变化 ; 即是神通力度众生 四者诸佛如来有无 安乐集卷上 道绰 此 安乐集 一部之内, 总有十二大门 ; 皆引经论证明, 劝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门内, 文义虽众, 略作九门料简, 然后造文 第一 明教兴所由, 约时被机, 劝归净土 第二 据诸部大乘, 显说听方轨 第三 据大乘圣教, 明诸众生发心久近, 供佛多少 欲使时会听众, 力励发心 第四 辨诸经宗旨不同 第五 明诸经得名各异 : 如 涅槃 般若经 等, 就法为名 ; 自有就喻, 或有就事,

More information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浅释》第二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浅释》第二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浅释 第二课 酿杰钦布作旦涅咪香荣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巴嘎达鄂灿图谢么到敦巴图杰坚拉香擦洛内钦热俄贼诶香堪色坚花图吉新拉耶拉们晋美彭措夏拉索瓦得共觉稻巴颇瓦辛吉洛丹波道博丹巴夏吉嘉涅沃色界班哲杰迸宙帕白希求德么囊若德永夏希阿荣博索瓦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圣境五台山大净土中文殊智慧加持入心者晋美彭措足下诚祈祷降临证悟意传求加持佛法教主本师释迦王八大近侍智成王臣友诸多印藏大德游舞身普现希阿荣博诚祈祷

More information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 大智度论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经文 ( 卷七 ~ 八 ) 尔时, 世尊自敷师子座, 结跏趺坐, 直身系念在前, 入三昧王三昧, 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尔时, 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 以天眼观视世界, 举身微笑 从足下千辐相轮中 放六百万亿光明 足十指 两踝 两 两膝 两 腰 脊 腹 背 脐 心 胸德字 肩 臂 手十指 项 口 四十齿 鼻两孔 两眼 两耳 白毫相 肉髻, 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佛陀为什么不能把他觉悟的大乘圆满的法, 直接交给一切众生? 为什么佛法妙? 你接触了阿弥陀佛的声音, 就能启动弥陀的四十八种加持力! 为什么众生法妙? 你前生心中一个妄想, 后来就变成你今生的果报! 为什么心法

目录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佛陀为什么不能把他觉悟的大乘圆满的法, 直接交给一切众生? 为什么佛法妙? 你接触了阿弥陀佛的声音, 就能启动弥陀的四十八种加持力! 为什么众生法妙? 你前生心中一个妄想, 后来就变成你今生的果报! 为什么心法 2 目录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08 68 佛陀为什么不能把他觉悟的大乘圆满的法, 直接交给一切众生?... 1 69 为什么佛法妙? 你接触了阿弥陀佛的声音, 就能启动弥陀的四十八种加持力!... 5 70 为什么众生法妙? 你前生心中一个妄想, 后来就变成你今生的果报!... 8 71 为什么心法妙? 你的心端正了, 生命的结果就端正了!... 10 72 你知道对付烦恼的妙法是什么吗?...

More information

第一课 今天开始讲 佛说无量寿经 在正式听经之前, 大家首先对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 佛名经 中说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众僧难值, 信心难生 涅槃经 里也讲了六种难得 1 因此大家首先要有难得之心, 如果有了这种心, 闻法时就会有珍惜心 恭敬心和欢喜心, 这样所获的功德就无量了

第一课 今天开始讲 佛说无量寿经 在正式听经之前, 大家首先对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 佛名经 中说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众僧难值, 信心难生 涅槃经 里也讲了六种难得 1 因此大家首先要有难得之心, 如果有了这种心, 闻法时就会有珍惜心 恭敬心和欢喜心, 这样所获的功德就无量了 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索达吉堪布 第一课 1 第二课 15 第三课 34 第四课 51 第五课 72 第六课 92 第七课 110 第八课 128 第九课 146 第十课 162 第十一课 178 第十二课 195 第十三课 215 第十四课 235 第十五课 253 思考题 272 第一课 今天开始讲 佛说无量寿经 在正式听经之前, 大家首先对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 佛名经 中说 : 人身难得,

More information

往生礼赞偈/安乐集

往生礼赞偈/安乐集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禅师 撰 安乐集 沙门善导 集记 妙吉祥印经处 目 录 一卷... 1 安乐集目录... 43 安乐集卷上... 46 安乐集卷下... 90 一卷 沙门善导集记 劝一切众生, 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 六时礼赞偈 谨依大经, 及龙树天亲, 此土沙门等, 所造往生礼赞, 集在一处分作六时 唯欲相续系心, 助成往益 亦愿晓悟未闻, 远沾遐代耳 何者? 一 谨依大经释迦及十方诸佛赞叹弥陀十二光名,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8) 八念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好, 我们今天练习八念, 什么叫念呢? 念就是明记不忘, 忆念保持 就是说它时时都在你的心里, 都没有忘失过, 明记不忘 我们常常说你对一件事情念念不忘, 这个就是念的意思 而且是明记, 很明白的记忆, 很清楚的放在心里面, 然后念念不忘, 这样忆念保持, 叫做念 我们要先知道这个念的内容, 我们练习的时候就知道要怎么用功,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净土宝典 (中) Important Texts in Pureland Buddhism II

净土宝典 (中) Important Texts in Pureland Buddhism II 第三单元 8-12-2018 1-10 第三单元课程 11 月 24 日净土宝典 ( 上 ) 12 月 08 日净土宝典 ( 中 ) 12 月 22 日净土宝典 ( 下 ) 第四单元课程 12 月 29 日交流与分享 01 月 05 日净土东传 ( 上 ) 01 月 12 日净土东传 ( 下 ) 1 三皈五戒( 阿弥陀佛诞 ) 12 月 23 日下午 1 点整 2 新大殿洒净供佛仪式( 腊八节 )

More information

2 净土百问 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 深信因果, 孜孜修福 福德积累到一定程度, 便可转化为智慧, 所谓福至心灵 有般若智慧, 便会厌离三界之苦, 油兴欣慕莲邦之乐 是故, 净宗念佛法门接引众生, 亦有因材施教之善巧, 或事入, 或理入 然总不离导归弥陀愿海, 蒙阿弥陀佛大慈威神之力加持, 成办净业 从修行功课上, 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 制定一切实可行的功课 然总以简洁

More information

Ông Đặng Văn Nhâm trong Giáo Pháp

Ông Đặng Văn Nhâm trong Giáo Pháp 祭祀供礼圣像不如祭祀经典祭祀经典不如祭祀现世老师祭祀老师不如祭祀自清净心因为供经是为依教奉行以便自净其心祭祀自清净心是最重要的 *- 摘自越南明灯光祖师之 明灯光佛教 -* 无量甘露 摘自越南明灯光祖师之 真理 无量甘露王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有三个名称 : 无量寿佛, 无量光佛与甘露王如来. 阿弥陀梵音是 Amṛ ta. 意思是无量甘露, 不可思议的法宝. 法宝是甘露雨水 [ 甘露王如来 ],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50-净土实修要道 下

净土文库50-净土实修要道 下 净土文库系列 50 净土实修要道下 智圆法师讲解 目录 赞佛偈讲记西方发愿文略解西方发愿文实修引导三归依略解十念法讲记回向偈讲记劝发菩提心文初机导引 赞佛偈讲记 赞佛偈 由宋朝择瑛法师所造 法师的母亲梦到两个日轮贯于怀中, 过了两年生了两个男孩, 后来都出家了, 法师是次子 他曾于施水宝阁参神悟法师, 深悟止观之道 晚年在杭州祥符寺 一日, 凭着几案面向西方诵 弥陀经, 刚诵完就往生了 这首 赞佛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三月十日 好, 我们昨天讲到 般若, 般若是本来灵知照了 在因中它属于慧心所, 果上属于择灭无为, 所以它达到的无为的境界属于择灭 为什么呢? 因为慧心所是有所拣择 分辨的智慧, 所以它是抉择的无为, 所以它是择灭无为 所以般若它是属于无漏 清净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波罗蜜多 波罗 是梵语,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下士道 ( 二 ) 深信业果 11 ( 十恶业 - 瞋恚心 4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昨天 一念瞋心起, 百万障门开 的内容 九十二页倒数第三行开始 不乐佛法障 习童蒙法障 乐着小乘障 不乐大乘障 不乐佛法障, 就是不好乐佛法, 这一世不好乐修学佛法, 这也是过去瞋心的障碍 习童蒙法障, 童蒙就是小的意思, 喜欢修行小法, 或者是外道法 有些人一听到外道法,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7F0CBB5B9DBCEDEC1BFCAD9B7F0BEADCACD6F6B2E646F63>

<4D F736F F D20B7F0CBB5B9DBCEDEC1BFCAD9B7F0BEADCACD6F6B2E646F63> 目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 第一课... 1 第二课... 20 第三课... 40 第四课... 57 第五课... 75 第六课... 96 第七课... 116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141 普贤行愿品释 第一课... 159 第二课... 176 第三课... 196 第四课... 214 第五课... 233 第六课... 253 第七课... 270 第八课...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 五 ) 喇拉曲智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讲

( 五 ) 喇拉曲智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讲 目目录 藏传净土法 目录 第八十九课... 1 第九十课... 22 第九十一课... 42 第九十二课... 61 第九十三课... 80 第九十四课... 100 第九十五课...119 第九十六课... 139 第九十七课... 160 第九十八课... 182 第九十九课... 202 第一百课... 224 第一百零一课... 245 第一百零二课... 265 第一百零三课... 284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 龙舒净土文选讲

净土文库2 龙舒净土文选讲 净土文库 2 龙舒净土文选讲 智圆法师编述 目 录 引言... 1 龙舒净土文卷第一... 5 龙舒净土文卷第二... 53 龙舒净土文卷第三... 87 引言 1 龙舒净土文选讲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智圆法师 编述 引言作者王日休, 安徽龙舒人, 后世以地名尊称为龙舒居士 南宋高宗朝时, 考取国学进士, 弃官不做 博通群书, 曾注解六经诸子数十万言 一日, 放弃说 : 此皆业习, 非究竟法, 我的归宿在西方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大德、善知识、居士:

各位大德、善知识、居士: 药师经读讲 (2000 年海云寺版 )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庚辰 (2000 年 ) 于大石桥海云寺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目录 读讲缘起... 1 甲 佛法的三种教化方法... 1 乙 四依法... 6 弘化原由... 10 甲 弘一法师答佛学书局书... 10 乙 印光大师 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14 释经名... 20 甲 经文译本... 20 乙 经名大意... 20 丙 译者简介...

More information

为深远 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 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 那就是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所谓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 ; 所谓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 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 若按 行愿品 着手修学, 会发现

为深远 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 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 那就是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所谓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 ; 所谓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 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 若按 行愿品 着手修学, 会发现 普贤行愿品 观修原理 2004 年讲于苏州定慧讲堂 济群法师 导论 在盛行大乘的汉传佛教地区, 普贤行愿品 的流传极为广泛 许多佛弟子都将本品作为日常念诵功课, 而寺院晚课的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中, 也有一半内容出自本品, 以此忏悔业障, 扫除修行道路中的违缘 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 源于 行愿品 的七支供亦倍受重视, 被视为一切法门的前行 所谓前行, 即修法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集资和净障两方面 集资,

More information

梵行者的足迹 短出开示集 2016 年丛柏庵专辑 短期出家必学教材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丙申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梵行者的足迹 短出开示集 2016 年丛柏庵专辑 短期出家必学教材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丙申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梵行者的足迹 短出开示集 2016 年丛柏庵专辑 短期出家必学教材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丙申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目录 依佛光愿觉悟自心, 主伴俱圆明耀法界... 1 依法安住身心自在, 本具光寿时事弥陀... 12 真实梵行世尊传递, 法尔本然代代相承 僧法传承之授受... 23 自心庄严极乐揭示, 净土传承本师弥陀 净土传承之授受... 30 现佛形象行佛事业, 受佛心咒与佛无别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安乐集 开示 第一集 讲课主题 除疑生信安心誓行 清净平等同修共生 顺性无作安乐相续 深观抉择运用悲智 无我正见破第一因 信顺方便消除自慢 第二集 立宗前导 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奠基立宗凡圣通往

目 录 安乐集 开示 第一集 讲课主题 除疑生信安心誓行 清净平等同修共生 顺性无作安乐相续 深观抉择运用悲智 无我正见破第一因 信顺方便消除自慢 第二集 立宗前导 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奠基立宗凡圣通往 安乐集闻记 道绰禅师原著 慈法法师讲授 岁次己丑 (2009) 夏安居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目 录 安乐集 开示 第一集 讲课主题... - 1 1 除疑生信安心誓行 清净平等同修共生... - 1 2 顺性无作安乐相续 深观抉择运用悲智... - 4 3 无我正见破第一因 信顺方便消除自慢... - 6 第二集 立宗前导...- 11 1 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奠基立宗凡圣通往...-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安乐集闻记 道绰禅师原著 慈法法师讲授 岁次己丑 (2009) 夏安居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安乐集闻记 道绰禅师原著 慈法法师讲授 岁次己丑 (2009) 夏安居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安乐集闻记 道绰禅师原著 慈法法师讲授 岁次己丑 (2009) 夏安居于鸡足山华首放光寺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安乐集闻记净土说网站 :http://www.jingtushuo.com( 文字终稿与录音下载 ) 菩提眼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aoqie( 文字单篇发布 ) 净土音电台 :http://www.ximalaya.com/#/zhubo/4275837/(

More information

僧俗中流传开来 传入中国的净土经典, 主要是 三经一论 三经即 无量寿经, 是宣说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妙相庄严的经典 ; 阿弥陀经, 是宣说阿弥陀佛净土的功德庄严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 ; 观无量寿佛经, 是宣说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美妙庄严, 修行往生法门的经典 一论是 往生论 又名 净土

僧俗中流传开来 传入中国的净土经典, 主要是 三经一论 三经即 无量寿经, 是宣说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妙相庄严的经典 ; 阿弥陀经, 是宣说阿弥陀佛净土的功德庄严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 ; 观无量寿佛经, 是宣说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美妙庄严, 修行往生法门的经典 一论是 往生论 又名 净土 西夏学 第 6 辑 2010 年 9 月 Xixia Studies, Sep. 2010, Vol.6 黑水城唐卡中的净土信仰* 史 伟 摘 要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的新视野 用图像解释历史 用历史还原图像 通过对黑水 城出土唐卡及绘画作品的分析和考证 揭示出隐含在绘画中的西夏王朝对佛教净土宗的广泛 崇拜 关键词 西夏 唐卡 净土信仰 随着西夏黑水城出土文献资料的逐步刊布和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索 近二三十年来对西夏绘画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净土文库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讲记 益西彭措法师 编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摘自康僧铠译 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 国有地狱 饿鬼 畜生者, 不取正觉 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寿终之后, 复更三恶道者, 不取正觉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觉 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形色不同, 有好丑者,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1 芸芸众生相 2 博闻强志人 二 人天善道路 1 三皈五戒保人身 2 十善业道升天界 三 声闻缘觉道 1 二乘修习法要 2 声闻缘觉阶位 四 菩萨十进阶 1 大乘修习法要 2 菩萨三贤十地 五 圆满大解脱 1 佛身圆满 2 智慧圆满 3 解脱圆满 大智善巧行 发展的智慧一 出世即入世 实践智慧 1

1 芸芸众生相 2 博闻强志人 二 人天善道路 1 三皈五戒保人身 2 十善业道升天界 三 声闻缘觉道 1 二乘修习法要 2 声闻缘觉阶位 四 菩萨十进阶 1 大乘修习法要 2 菩萨三贤十地 五 圆满大解脱 1 佛身圆满 2 智慧圆满 3 解脱圆满 大智善巧行 发展的智慧一 出世即入世 实践智慧 1 人人升进 佛教发展观 缘起有生灭 - 发展的源泉一 因缘际会二 业力不思 1 业的迷幻 2 业力不思 目录 三 轮回不息 1 滚滚不息的轮回 2 轮回中的苦涩 3 轮回中的曙光 四 无常 迷人 1 迷人之一 : 众生颠倒想, 无常认作常 2 迷人之二 : 无常故无我, 无我故解脱 大行无尽行 - 发展的实践一 人皆可为佛 1 人人皆有佛性 2 清净中道佛性 3 眼见佛性 二 菩提心为因 1 无上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兼明, 而犹精禅观 刘宋文帝元嘉元年 ( 公元四二四年 ) 赴建业, 居於锺山道林精舍, 译出 观无量寿佛经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元嘉十九年西游岷蜀, 所到之处弘道说法, 禅徒群聚 後还江陵, 不久即入寂, 享年六十 阿弥陀经 的译者姚秦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公元三四四 四一三年, 或公元三五 O 四

兼明, 而犹精禅观 刘宋文帝元嘉元年 ( 公元四二四年 ) 赴建业, 居於锺山道林精舍, 译出 观无量寿佛经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元嘉十九年西游岷蜀, 所到之处弘道说法, 禅徒群聚 後还江陵, 不久即入寂, 享年六十 阿弥陀经 的译者姚秦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公元三四四 四一三年, 或公元三五 O 四 净土三经 题解 净土, 就是庄严清净, 没有五浊污染的极乐世界, 是诸佛 圣者所居住的国土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净土宗, 即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 专修往生阿弥陀净土的法门 从东晋慧远与十八高贤在庐山结白莲社, 同修净业, 到东魏昙鸾感人命危脆, 赴江南求长生之法於 山中丞相 陶弘景, 归途获 观无量寿经 一部, 继而专弘净土法门, 到隋唐时道绰 善导正式创宗, 尽力传布, 净土宗势力在中土蔚为大观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十一 唯识学概要 208 你要改造业力, 你要创造一种坚定的誓愿!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面, 我们看丙五 : 究竟位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 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 : 就是资粮位 加行位 通达位 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 我们从前面的阶位我们可以知道, 当我们踏入了修行的菩萨道, 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两种力量的作用 : 一种来自于外来的生死业力的冲击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1.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1.doc 目目 录 藏传净土法 第一课... 1 第二课... 23 第三课... 41 第四课... 59 第五课... 77 第六课... 94 第七课...112 第八课... 131 第九课... 150 第十课... 168 第十一课... 185 第十二课... 203 第十三课... 220 第十四课... 238 第十五课... 254 第十六课... 269 第十七课... 283 第十八课...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