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文库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净土文库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Transcription

1

2 净土文库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3 目录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 一 七支行海 1 二 愿海差别 13 三 愿海边际 84 四 愿海利益 85 五 劝导受持 98 六 总结回向 100 思考题 105

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尔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尔时, 普贤菩萨想再次宣说普贤行愿的意义, 他在普观十方世界之后, 宣说了以下偈颂 偈颂内容分六 : 一 七支行海 ; 二 愿海差别 ; 三 愿海边际 ; 四 愿海利益 ; 五 劝导受持 ; 六 总结回向 一 七支行海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首先是身口意三门总的礼敬 观想所有十方世界过去 现在 未来出现的一切佛, 我都以清净的身语意周遍无余地礼敬 如同一个大圆镜中现出了无量的事物, 在自己宽阔的心量里, 也出现了尽十方三世的一切佛海, 每尊佛都被菩萨海会围绕 对

5 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于这本性中就具足的佛陀, 我以至诚心在每一尊面前都恭敬顶礼 礼 以敬为内涵, 即身口意住在恭敬当中行持礼敬 由行愿的驱使, 遍礼法界一切佛 这一观想蕴含了圆教的理趣, 它并不是我们生灭心的境界, 而是当生灭灭已 寂灭现前时, 在法界真心里, 如同大海呈现星月的影像般, 一切佛全部显现, 而我也能于一念之中周遍礼敬 观想时应当有这种胜解信 之后身 语 意三门分别的敬礼, 仍然不离上述所观境, 乃至所有的七支行法也都必须在圆满的心量中行持 自己应当观想到如是法界真心现前时的情况 而且只有具足了胜解信和行愿力, 作意才能得到无量的功德 也就是整个七支行法并不是人天善法, 也不是一般的礼敬乃至回向, 而是以全法界心 尽法界量为所观境, 再加上对此极其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普贤行海, 具有高度的希欲之心, 将此等和合起来作意, 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积聚无边资粮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一颂是简略地以身敬礼来表述, 所有七支行法都是以普贤行愿力和胜解信二者为因而发起观行

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3 我们要深信, 当真心现前时, 十方三世一切佛必然都在心海中显现, 如同诸佛一刹那即能遍知十方三世那样 获得一切种智的成就后, 就能没有任何障碍地出现果位普贤行海, 这无上果位至极圆满的境地, 也正是我们念念所希欲之处 以普贤行愿的威神力, 观想自身普现在一切如来面前 ; 每一个自己又现出佛刹极微尘数的身, 来周遍顶礼佛刹极微尘数的佛 这些其实都是果位普贤无障碍的解脱境界 由于我们的心是法界性, 所以能够遍入一切十方三世任何一尊佛处, 并以身礼敬 ; 而此身又是法界性的缘故, 所以能遍现无数的身, 遍入于法界一切佛海之中 顶礼修法便是如此重重无尽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一颂是以意敬礼而真正信解诸佛功德 什么是诸佛的功德? 实际就是真如法界 法界重重交摄, 互入无碍, 如同帝释天的因陀罗网, 对于如是本来的法界, 内心深深地胜解, 即是意敬礼 妄识所变现的境界只是虚假的幻境, 真实的法界则是在任何一尘的当处都有尘数佛陀, 每一尊佛陀也都处在菩萨的众会围绕当中 深信无尽法界的任何一个微尘

7 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无不如此, 无不是充满了诸佛菩萨海会 以此缘故, 继续行持以下的语敬礼 :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深信为前提, 自身已经遍入于每一微尘的诸佛海会之中 任何一尘之中, 微尘数的诸佛菩萨海会无不具有从本性流现的无量功德海, 对此我都一一称赞 与此同时, 也是在称赞法界, 在称赞自身的性德, 也是称赞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我们从始至终希愿的 所要趣入的, 也正是此无碍法界 整部 普贤行愿, 无不是为了能够深入法界重重玄海 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立愿 最终归趣西方则是由于, 以弥陀愿力的加被能够速疾完成行愿 如是掌握整篇愿文的内涵, 具备统一的大愿之后再分为各个支分或从因到果各方面的涵义 每一尘的极微尘数的诸佛海会里, 都有我现身其中, 犹如果位普贤般对于每一尊佛, 以一切音声海, 以音声海的每一音声, 普遍地流现无尽微妙言辞 而且在穷尽未来一切劫的时间里, 一直不断地称扬赞叹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大海 每当我们念到这一颂时, 都应

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5 当发起如是行愿力 继而在每一尊佛面前呈献最极殊胜的供养 :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由于之前已经对诸佛礼敬并缘念甚深功德, 出于本性的贤善力, 当然随后从心流现的贤妙之行, 便是要对于诸佛广修供养 为了称合本性的缘故, 在供养境 供养物 供养时间等各个方面都推展到了极致 法界量当中有多少世间的微妙供品, 都用来供养法界微尘数的每一尊佛, 可谓是圆满普遍, 无尽无量 此处略举能被世间了知的各种庄严具, 透露出我们念诵时应当持有的作意方法 : 世间界最胜妙的各种自然出现或人工制作的妙花 由花联缀而成的花鬘 动听的人天音乐 用于涂敷皮肤的涂香, 还有伞盖等, 都充斥于虚空之中 ; 每一种层叠起来的形量如同须弥山般高广 ( 以此表示极大之量 ), 这些全数用来供养一切如来 乃至最胜妙的衣服, 最胜妙的香, 末香 烧香, 以及最

9 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胜妙的光明, 每一种堆得像须弥山一般极其广多, 也都用来供养诸佛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念时需作意 : 我决定信解, 就在当下, 犹如大海普现影像般, 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尊都以我的心量而映现 超越了一切妄识境界, 而且并非在心外的缘故, 是无上如来的缘故, 我以最贤妙的普贤行愿力, 对于每一尊佛都遍作最尽性的供养 将整个世界一切妙好之物, 无有剩余地一一堆积到极大量, 并以作意将这一切妙物完全供养给自己心量当中十方三世的每一尊佛陀处, 即是广修供养 我们一定要具备这种心量 当心量得到开发, 变得无限无量 平等周遍的时候, 相续当中的功德也会因此而无限量地展现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同样是作意在十方三世一切佛海胜境前, 都各有一个自己 以诸佛为忏悔的所依对境, 把从过去无始以来直至今生, 起于贪嗔痴 从身口意三门造作的一切无量

1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7 罪业, 都诚心忏悔 从过去到今天为止, 念念之中所起的一切罪业, 无不是迷乱的颠倒妄作 无论是自作 教他作, 还是见作随喜, 所有的罪业无余忏悔, 而且自今往后, 再也不能随顺虚妄的我执起惑 造罪, 我们要一心祈愿相合于普贤行海而还归法界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在自己广大圆满的心量当中, 十方三世五类人的所有功德相顿时呈现 我对于这一切的善德, 如同随喜自己的功德那样普皆随喜 此处随喜的境包括了所有世间的善, 下至地狱罪人心中发起的一念善念, 以及人天当中的各种五戒十善 忠孝仁义等六道众生的一切善行善德 ; 也包括了出世间声闻缘觉二乘从有学到无学, 四果四向所成就的各种功德 ( 有学, 指声闻从预流向到阿罗汉向之间的果位, 或缘觉有学位 无学, 指二乘的阿罗汉果 ); 包括了大乘从初发菩提心 入波罗蜜多行门, 到十地之间的菩萨善根, 以及诸佛从初发心, 一直到功行圆满 成就佛果期间, 所流现的一切事业 功德 善行, 我们都需要作意随喜

11 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随喜的方式同样是完全称合法界量 也就是说, 全法界量的一切五类人所摄的善根功德, 都在心海中呈现, 对此如获至宝般无余随喜, 即是所谓同体随喜, 或称普贤喜 此时不必分自分他, 所谓 法界含灵共一家, 别人行善也就好像自己行善一样, 无不为之而欢喜 这便是安住在甚深的随喜愿行当中, 发自内心对于法界中的点滴善行, 通通地随喜 支持 赞叹 相比之下, 外在的宝物并不可贵, 即使内心生起一念善心, 都是回入法界的因缘, 所以更值得随喜 发起随喜愿王后, 还要将其扩展 延伸到一切的日用之中, 做到念念相继 ( 上述的礼敬 称赞 供养等修法, 也同样需要在发起行愿力之后, 念念不忘自己是已经发起供养愿王的人, 我对一切都普作供养 ; 自己是发起礼敬愿王的人, 我对一切人 三世一切佛 所见到的任何境界都普遍礼敬等等 由此使我们逐渐沉浸在普贤行愿的修习当中 )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以自己广大的心量, 观想十方世间当中有无数位修行圆满, 成为破除世间黑暗明灯的诸佛, 在他们最初成就菩提的那一刻, 我不间隔一刹那地立即现在每一尊面前, 殷勤地劝请 : 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 请世尊转动无

1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 上甚深广大的微妙法轮 只有宣说佛法, 转动起众生心中的正法, 才能让他们逐步趣入正道, 最终成就佛果 转法轮是众生成道的最大助缘, 所以, 我不为个人, 而为法界一切众生能够回归的缘故, 对于任何一尊成道者, 我都不延误一刹那地立即殷勤祈请 每当我们念到这一颂, 都应当如是诚心作愿 以此现前祈愿的缘故, 未来的任何时处, 我们都会受到愿力的驱使而行持请转法轮的普贤行 而所做的劝转妙行, 成为此尊佛传法从而在一切时处发生功德的一分正因, 所以功德极大, 我们由此也能迅速积累无边资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诸佛在度生缘尽, 即将示现入涅槃之时, 我都要在他们面前至诚地合掌, 或者以各种诚敬来劝请 : 唯愿诸佛能够住世佛刹极微尘数的时劫, 让一切众生得到现前的安乐和究竟利益 在念诵经文时, 应当一直持心不散 在自己圆满的心量里面, 有无数的世界, 有无数以众生机缘而应运出世的佛陀, 他们示现八相成道的事业, 当一期化缘已毕,

13 1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则会示现入于涅槃 而我发愿在任何一尊即将入灭的诸佛面前化无数身, 每一个身都诚挚地祈请, 为了本刹众生, 请不要入涅槃 同时, 因为诸佛即使住世一天, 都会给无量众生带来利益, 所以我们祈请的心就需要推展到极至, 希求世尊在尽未来无数劫之间长久住世, 惠予无边众生以现前乃至究竟的真实之利 念念心怀众生所起的贤妙之行, 其实正是在面对缘起时我们的本心未被障蔽 扭曲而必然发起的善妙之心 以此广大心量发起的劝请, 将会修集无量资粮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对于普皆回向的修法, 首先需要了解能回向之心 所回向的善根以及回向之处这三者 能回向的心是一种猛利的希愿心 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能够得成无上佛道, 我们极度希欲并把功德完全回向于此 而且胜解以此回向的缘起力必然会如是实现, 就会一心趣入这种法行 或者认定以回向能够使善根辗转增长无尽的缘故, 会将其中的缘起尽量推展到极至 这是善巧通达缘起的智者必然会行持的普贤之行 因此, 当我们确认到其中的道理后, 对于每一座修行的善根, 都要如是作普贤回向

1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1 通过特别修持了以上的七支行法后, 从礼敬一直到请转之间, 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 愿能以此共成无上菩提 此处, 我们应当一直住于圆满的心量当中 要想到 : 以上所修的一切六支善根摄集起来, 全部送给法界无数世界里的任何一个有情 以如是发心, 善根也就能真实地一一施舍给一切众生 希愿之处最关键是让众生成就无上菩提, 而这种果完全由因来决定, 因此, 我的这份善根施舍给一切自他有情, 愿它成为圆成无上菩提的正因 我们应当如是启动自心而完成回向 修持七支行法的利益七支行法可以作为配合任何一座修法或者讲闻的前行修法, 因为它摄尽了一切积资净障的扼要 无论是修法还是进行讲闻等任何法行, 一定要在具足顺缘 遣除违缘之后, 才能够顺利发起 好比种下一粒种子, 必须是除开寒冷等各种障碍, 具足水 土 阳光等的滋养, 如是配合因的种子, 才够很快出生芽果, 这都是缘起的道理 如何在短时间内修成这种极其简要 圆满 快速而

15 1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又摄尽积资净障的关要呢? 用普贤行愿王的观行仪轨! 由于这种全法界心 尽法界量, 圆满周遍, 广大无尽的方式, 在世俗缘起的量上已经达到了极点, 所以它能够在每处空间 每个瞬间都出现无量的资粮或忏除无量的障碍 总的来说, 礼敬 供养 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和随喜这五支是具足顺缘 积集资粮 ; 忏悔支则是遣除违缘 净除罪障 随喜支有两分, 其中特别的一分, 就是对于自己所修的善根欢喜, 这会使得善根辗转增长 回向支, 是使善根增长无尽的功用力 这也可以分为两分来说 : 一 现前通过上述七支修法积资净障, 如果用祈愿回向来印持, 即使再微量 微小的善根, 也能够顿时转成极其广大无尽 ; 二 在此之前所修习的各种善根, 只要感果尚未穷尽, 一旦以回向的力量印持, 也会顿时变得增长无尽 好比用水滋润一片田地时, 现前的种子当然得到滋润 增长 ; 之前的干枯种子, 如果还没有完全失去生机, 也会同时增长 所以, 回向兼带过去的善根和现在的善根, 使它们增长无尽, 这都属于回向的殊胜性 总之, 七支行法可以含摄在积资 净障 增长无尽三个要点当中

1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3 二 愿海差别分十六 :( 一 ) 修炼意乐清净 ;( 二 ) 不忘菩提心之道 ;( 三 ) 自在无碍行 ;( 四 ) 利益有情 ;( 五 ) 披精进甲 ;( 六 ) 会遇同分菩萨 ;( 七 ) 令善知识欢喜 ;( 八 ) 常见如来常兴供养 ;( 九 ) 摄持正法 ;( 十 ) 得无尽藏 ; ( 十一 ) 趣入 ;( 十二 ) 力 ;( 十三 ) 修习对治 ;( 十四 ) 菩萨诸业 ;( 十五 ) 随学诸佛菩萨回向 ;( 十六 ) 净土愿 理解以下的经文内涵都需要加上一个 愿 字, 因为此后是至心地祈愿, 我们念诵时也就要特别注意作愿, 而不是口头念空文 ( 一 ) 修炼意乐清净分三 :1 修炼常随佛学意乐;2 修炼庄严国土意乐 ;3 修炼利乐有情意乐 修炼, 是经由不断地串习, 使意乐达到恒常 猛利的地步 一旦串习到量, 就不必造作而自然运转, 从而摄持我们的心生生世世如是修学 以此有愿必果的道理来看, 我们不能忽略当前的每一念心 一切缘起无不是在心上运转, 当我们心中有了欲乐, 就会开始祈愿, 可谓是 诸法唯缘性, 枢要在欲乐

17 1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 修炼常随佛学意乐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学习此段的目的是为发起常随佛学的意乐, 我们不断地每次修习, 都要回向祈愿升华这种意乐 常随佛学的内容有三 : 一 我愿随学一切如来而修习普贤圆满行 ; 二 为能随学如来, 对于三世一切佛呈现供养 也就是供养能使我们在缘起上相应, 以供养故自心与佛心相合, 使得随学之行自然顺利 具足缘起 ; 三 我普随三世而修学的目的, 是为速疾成就大菩提 此常随佛学的意乐, 应当展拓到无量无边 周遍圆满的地步 也就是尽法界心中有多少佛, 无论过去 现在 未来, 在十方世界的哪一处示现成道, 从因至果的一切普贤行我都发心随学, 并且让这种随学的意乐达到最究竟圆满 它的违品是 : 对于本性的普贤, 以自己的妄执分别人为地划成片段, 认为我只需学此佛 不需学彼佛, 只需学现在佛 不需学过去佛, 或者只需学未来佛等等,

1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5 诸如此类, 无疑是心量局限所造成的结果 普贤愿王则是法界量有多少, 即如是而发愿, 叫做称性而发 再者, 一切佛与自身原本同体, 所谓心 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缘故, 诸佛所具有的普贤行, 即是自心中本具的普贤行, 因此排除取一舍一的偏执, 对一切佛的一切普贤行我都发心随学 如是当自心浩若太虚时, 如同虚空中映现的一切色法都是虚空中所本有, 我们法界心中无论有多少佛陀所现的何等微妙德行, 同样也全是自心中所本有 因此, 以面见 供养诸佛为助缘, 以随学为缘起, 以发愿为动力, 开发出自心无量无数的普贤德行, 从而成就广大菩提 我们应当如是把握此行愿的要点 再者, 譬如地藏有大愿之德, 我如是随学就能开发自心的地藏 ; 文殊有智慧之德, 我如是随学便能开发自心的文殊 ; 普贤有大行之德, 我随学他也就能开发自心的普贤 ; 观音有大悲之德, 我如是随学而开发自心的大悲 ; 维摩诘有净明之德, 我如是随学而开发自心的净明, 等等 如此, 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自性德行所表现出来的圆满普贤行无一例外, 均应看作自心本有, 今以随学的缘起而迅速开发 依于浩若太虚 无边无尽的心量, 自然能够集起极

19 1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大功德, 我便以此随学三世一切佛 修习普贤行的方式, 求能速疾圆满无上菩提 2 修炼庄严国土意乐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观修时需作意以法界心为体 尽真心中的一切十方刹海都是自性本具, 是常寂光净土, 具无量的实报庄严, 微妙而清净, 因此, 我今发愿, 欲使一切国土变现为普贤境界 意乐方面广大无边, 函括十方一切刹海 ; 愿欲方面达至究竟, 也就是, 土本是心, 圆明具德 有着无边的清净庄严的缘故, 在此希愿十方一切刹土都显现为如极乐世界般广大清净 微妙庄严 以上是依报国土的庄严相, 正报则是圣贤, 时间是无量的菩萨海会 声闻眷属围绕如来都在菩提树王下的不迁变圆满时 其实此颂蕴含了五圆满的祈愿, 也就是令十方一切处都住在本自圆满 清净刹土当中, 师为诸佛如来, 眷属为具足功德的菩萨海会, 时为不迁变圆满时, 法为殊胜大乘法 以此庄严国土行愿, 使一切重新回归清净法界 我们应当再三修炼此意乐 3 修炼利乐有情意乐

2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7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普贤行愿是回归清净法界的大愿海, 其中清净意乐是依于三分来修持 : 一 从自身方面随学一切佛, 使自己重归正等觉法界, 成就无上菩提 ; 二 修习庄严国土意乐, 令十方一切处都回归本有的普贤法界, 具足依正庄严 ; 三 此处修炼利乐有情意乐, 则是发起大悲心, 愿能普济一切有情, 使其尽数还归法界 由此普贤行愿的大缘起力, 能使我们生入不可思议 重重无尽 微妙庄严的法界, 它是最重要 最殊胜 最圆满 最广大 最无尽 无以复加 登峰造极的缘起 我们应当如是珍视对本部大法的修持 以随学诸佛, 我们能与一切佛相应, 进而开发出自身的普贤妙德 ; 由庄严佛土的意乐修行, 我们将重新回归于清净观中, 进而以清净见开发清净之德 ; 从利乐有情分, 我们将能启发出大悲意乐, 以它的力用遍覆法界一切处 一切种类 总而言之, 三分意乐将开发我们自心的智悲力大用 为能开发大悲, 此处先应在法界心中观照, 十方刹海所有沉没生死苦轮的众生都在毫无安乐的处境当中饱具忧患 由此以同体大悲自然发心, 愿令一切众生远

21 1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离粗细一切忧患, 获得现前与究竟所摄的所有安乐 为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 需以悲心摄受, 并为他们开示离苦得乐的正道, 因而在此发愿, 令一切众生得到甚深的正法利益 此悲拔苦要令其达到究竟地步, 也就是愿使十方刹海一切种类的众生无余灭尽烦恼, 下至最细的人我执和法我执的习气都无余遣除, 从此远离迁变之苦, 重归大乐法界 修炼之初, 要练习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 让善心常常在心中生起 自己想要的, 也一定要让众生得到 我想永远脱离生死忧患, 也要让我真心中的一切众生永离忧患 ; 我想得到恒时不退的安乐, 也愿一切众生得到恒时不退的安乐 总之, 要像对自己一样对待一切众生, 就自然会发起贤善的心愿 ; 之后把它扩充到尽法界的范围, 尽未来际的时量, 就远离了不足或不遍, 成为随顺愿王而发愿 此处如果能再配合自他平等 自他相换 自轻他重的菩提心修法, 会更加容易趣入 以上 愿差别 的第一部分 修炼意乐清净, 又包括常随佛学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三部分意乐 修炼, 指自心数数依照愿文串习, 在内心不断发起意乐, 并使其强化坚固, 才算是大体具备了修学普贤行愿的意乐

2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9 常随佛学, 是以三世诸佛为榜样, 按照诸佛因行果德的表现, 一直修习普贤圆满行 其次分开来说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的意乐, 则是具体完成佛道的必经之路 只有立志成就尽虚空界的清净国土和圆满地利乐有情, 才能满足无上的菩提大愿 ( 二 ) 不忘菩提心之道关键是 不忘 在此科判中, 围绕如何在生生世世中不忘菩提心而发愿, 来讲述趣入菩提心之道的方法 首先是在一切生中具足宿命通 不忘前世的愿力 ; 其次 ( 为了保持菩提心, 为了一心趣于法道, 避免被世事牵缠 落入过患而 ) 发愿恒时出家, 守持菩萨净戒 ; 再者发愿常常为有情说法, 由此就会时时不忘利益众生 ; 然后是发愿的正行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一切时中精勤修习能达至菩提的波罗蜜多之行, 包括布施乃至般若, 同时不忘失菩提心 ; 继而再发愿消除一切菩提心的违品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这几颂都是在如何成就发心的顺缘 免除发心的违品方面励力地发愿 由此使得菩提心未生能生, 已生增长, 乃至圆满 菩提心是佛道的根本, 只有在自身上不

23 2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断地作愿, 不断地在每一次完成功德后, 都以这种愿力印持回向, 才能使得一切所为 一切力量因缘, 都往实现普贤行愿的方面转化 我们应当如是以自身的立愿决定未来一切生修行的方向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念诵的同时需要随文作意 : 我为了成就无上菩提而修行时, 无论生在哪种生趣, 但愿都能成就宿命通, 不忘失宿世为菩提所发的誓愿 还要祈愿在一切生中都能出家, 修持菩萨净戒, 使它无垢 无破 无有穿漏 以下具体分析 为菩提修行时, 说明我们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完成无上菩提 三殊胜修法中的加行发心殊胜, 也是为菩提而修行的意思 这需要最初就发心 : 为了普度尽虚空界的一切有情, 我要成就无上菩提 ; 为了成就大菩提, 我要励力地修行 随后将此愿总贯到一切修行当中 为使修行从此时起直到成就菩提之间连续不断, 需要在任何一趣受生时都成就宿命通 能忆念宿世的立愿 否则就很容易在现前的因缘里迷失方向, 忘失菩提大道 以成就宿命的力量, 在一切生中辗转受生时, 自然

2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21 能忆念居家过患和出家利益, 从而一心向往出家 如同不动比丘曾发心 : 在修行一切菩萨行时, 乃至没有成佛之间, 唯一希求获得比丘所依身 在家有各种留难, 会使自心陷在俗世的尘网中, 无法一心投注于修行 由此在趣往菩提的进程上徒增了许多牵缠 缺漏 杂染等因缘 因此, 最初即应注意到圣道的第一个要点, 发起完全的出离心, 希求出家, 受持菩萨净戒 ( 菩萨净戒包括了三聚戒 摄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其中摄律仪戒当中又有别解脱戒的内涵 ) 修普贤行愿要总体把握四个修行要点 : 出离心 菩提心 无二慧和求生净土 以这四点贯穿外内, 摄持一切普贤行愿 最后的导归极乐, 则是圆成一切行愿海的殊胜方便 由于此生寿命短暂, 只有直接去西方净土, 得弥陀愿海加被, 才能够迅速完成, 所以它属于完成行愿的特殊之愿 出离心 菩提心和无二慧三者则是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之间, 肯定要经历的修证关要 此处着重说到 不忘菩提心, 因为出离心作为它的前方便, 已经含摄在 常得出家愿 中 从内心深处真实发愿, 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例如念诵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时, 就要至心祈愿 : 愿我生生

25 2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世世都能出家, 把身心全部投入到完成普贤行的法道上, 不在世间的杂染事业甚至是造恶业的方面分心 这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一因缘 出家以后的关键则是修持菩萨净戒 犹如一切情与无情的依处是大地, 只有依靠大地, 才能出生繁花硕果以及各种事业 ; 同样, 一切普贤行的依处是菩萨净戒, 作为坚固基础的菩萨戒如果缺漏缺失, 行者就无法在普贤行的大道上推进 反之, 如果菩萨戒持守得清净, 打牢了这一基础, 就能发生无量无边的普贤行海 因此, 为了得到这种殊胜的依处, 我们要再再地祈愿 : 愿我生生世世守持菩萨净戒, 达到无垢 无破 无穿漏的地步 何谓 无垢无破无穿漏? 龙树菩萨以如意珠的比喻解释说 : 如意珠体性清净, 不染尘垢, 也不会破裂失坏, 没有任何过失 ; 有如意珠所在之处, 能够满足一切心愿, 远离一切热恼, 避免一切疾病, 息灭一切横事, 出现诸多利益 同样, 菩萨的三聚净戒就像如意珠, 它是心地的妙宝 分别而言, 首先是以守持菩萨净戒远离小乘发心的过失 因为菩萨戒以成佛利他的菩提愿心为根本, 是不可或缺的成佛正因, 是极其清净的自性 换言之, 菩萨戒一向以 为利有情愿成佛 的大愿来摄持, 毫不沾染

2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23 小乘只求一己解脱的下劣作意, 这叫做 清净 其次, 菩萨净戒不染惑业的客尘 住于清净的菩萨行当中, 不会以自我为主, 发起各种烦恼和业的杂染, 所以是 无垢 再者, 由于内心恭敬一切菩萨学处, 不造堕罪, 所以会时时慎重地守持, 不会失坏学处, 或者说没有破戒的过失 再则, 没有三种过失 对于过去法不顾恋, 对于未来法不希冀, 对于现在法不耽著, 心里没有缘三世起各种过失的心, 所以是无过 从正面而言, 以守持菩萨戒的力量, 会一心趣入利他的修行当中 菩萨戒如意珠不仅能远离一切热恼, 能超出生死, 成就不生不灭的法身, 而且还能满足一切众生希愿, 成为一切众生的大受用处 如实了解菩萨净戒极其殊胜的功能 力用 清净的体性等之后, 就应当发愿 : 愿我一切生中, 都守持清净的菩萨戒, 使它没有垢染, 没有失坏 破损, 没有穿漏, 直至成佛之间恒时修持 这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二因缘 还要继续发起随顺有情语言而说法的大愿 : 天龙夜叉鸠槃荼,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27 2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祈愿无论对天 龙 夜叉 鸠槃荼, 乃至人与非人等任何一类众生, 我都以他们的同类音来讲说正法, 为他们显示增上生和决定胜的真实之道 这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三因缘 关键是内心要发起愿力, 也就是不断地祈愿 : 对任何一类众生, 都以各种随类的语言为他们说法 既然是 一切, 就包括了整个法界的众生 ; 说到 天龙 等, 就包括了一切种类 ; 说到 诸音, 是指适合他们根机 意乐的语言 ; 说法, 就是一定要给他们传讲安乐之因 能实现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正道 发起这一大愿后, 直到成佛之间都需要如是行持 当然在尚未具备这种能力之前, 可以尽力去修行它的同分 而且每次积累功德后, 也要以作愿使自心朝往它的方向有所进展, 以愿力使我们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 这十分重要 需要再三强调的是, 以目前分段式的修习, 每次都可以按照所讲的几颂, 在内心反复熟悉, 并分步逐条地练习发愿 犹如学语言时, 首先需要学单词, 熟悉之后再串连成句就不困难 否则, 如果光是随口或随众迅速念下去, 由于内心没有串习纯熟, 很难在遇到这些字眼时就猛利地发起行愿 学习普贤大愿王, 首先要熟悉每

2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25 一分愿的理趣, 在内心得到胜解并希求发起行愿 ; 之后随着愿文不断地起心 ; 到了坚固 恒常 猛利的地步时, 再随文念下去, 心中的大愿就会自然生起 这才算是初步进入普贤行愿的修习轨道当中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祈愿从现在起, 每一天我都能勤修清净波罗蜜, 时时不忘记菩提心 这两句话实际是一个意思 说到 勤修, 是指祈愿每一天都尽量地修波罗蜜 清净, 指达到远离违品的地步, 包括远离悭吝 毁戒乃至三轮分别等六度的违品 波罗蜜, 意为到彼岸 凡夫心前显现能所二取的相, 这是此岸 ; 消尽能所二取的妄相, 才是彼岸 到达彼岸即现前了实相本身 行为方面, 六蔽是此岸, 六度是彼岸 当自心被悭吝障蔽时, 就没有到达布施的彼岸 其他五度依此类推 : 被毁戒障蔽, 就没到达持戒的彼岸 ; 被嗔恚障蔽, 就没到达安忍的彼岸 ; 被懈怠障蔽, 就没有到达精进的彼岸 ; 被散乱障蔽, 就没到达静虑的彼岸 ; 被邪慧障蔽, 就没到达般若的彼岸 从果而言, 生死是此岸, 菩提是彼岸 目前我们沉沦在噩梦般的生死中, 只有杂染的惑业苦, 所以要发愿 : 我要不断地修持到达无上菩提果地的行为 清净波罗蜜, 并尽量远离它们的违品 从波罗蜜圆满的

29 2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角度而言, 就是远离三轮分别 达到没有能作 所作和运作三种执著相, 一切都在不住相中行持 恒不忘失菩提心, 每天早起我们都要记得菩提心, 一切所作所为都以菩提心来摄持 由此具备三殊胜修法中的加行修法 如是做任何事都首先以菩提心摄持来进行, 期间不落在杂染中, 或者不住相而行, 最后以大愿印持回向 恒 字, 是告诉我们要在心里反复立愿 : 从今天开始, 我时时处处都不忘菩提心, 每一天都记得, 每一座修法都记得, 达到 恒不忘失 因为一旦忘失菩提心, 步入其他因缘, 就不是在大乘道上行进了 如 华严 所说 : 忘失菩提心, 修诸善根, 是为魔业 了知缘起的道理, 内心确认取舍的关要, 之后就要在心里不断地如是祈愿 以上两句是讲述正式修持菩提心之道, 接着是断除菩提心违品的祈愿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菩提心有无比深广的内涵, 包括从初发心直至成佛之间的世俗 胜义两种菩提心 大乘庄严经论 中则讲到了菩提心的二十种分类 灭除障垢, 就是灭除菩提心的障碍, 包括烦恼障和所知障 分别而言, 愿菩提

3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27 心的障碍, 是使今生来世忘失菩提心的四黑法等 ; 行菩提心的障碍, 指六度的违品 悭吝乃至邪慧以及三轮分别 念到 灭除障垢无有余 时是立愿 : 对于一切障碍菩提心的垢染, 我都发誓彻底灭除 串习此愿一旦坚固, 自然会自觉地时时在灭垢净障方面努力 一切妙行皆成就, 妙行, 可以解释成以菩提心摄持的初善 中善 后善, 这一切贤妙的行为 即使是平时的施一口饭 供一柱香, 都要以菩提心摄持 为利益众生成佛而修集善根 摄持后的善根, 成为乃至佛果之间永不消失的成佛正因 或者, 以三殊胜摄持的一切行为叫做 妙行 此句立愿, 任何修行都以三殊胜来摄持 行善前以菩提心来驱动, 使自心进入大乘的贤妙轨道, 即是 加行发心殊胜 接着在正行中, 浅说是心住于善所缘, 不落于其他杂染缘 ; 深说就是不住相而行, 此等均属 正行无缘殊胜 每一种功行完成后, 都以普贤行愿印持, 使善根无尽地增长广大, 叫做 结行发愿印持殊胜 不忘失菩提心而修行, 将使六度所摄的无量菩萨妙行都得以圆满成就, 如同初地菩萨的发愿般 : 愿一切菩萨行, 广大无量不坏不杂 一切, 指犹如大海般

31 2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的无量无数的菩萨行, 极其广大 不杂, 是发心 业行等不夹杂任何世间的有漏体性, 以及小乘下劣作意等等 不坏, 指契合真如本性而不坏 ( 三 ) 自在无碍行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随此愿文, 要从心里祈愿 : 愿我成就自在无碍的普贤行, 从一切惑 业和魔境等世间道中得到完全的解脱 也就是, 断德方面, 不染著于任何烦恼 不善业和各种魔境 ( 心不陷入贪嗔等的迷惑中, 不落在各种恶性的造作中, 不被内外各种魔境所困扰 ), 要做到如同莲花出水而不著于水那样 ; 证德方面, 不求三有的异熟果, 不耽著私欲而修有漏的福业 不动业等, 不落在唯求自利的小乘行为当中, 而是一味利他, 无私无求, 就像日月不住虚空 不断经行一般 总之, 此处祈愿的重点, 即对于自在无碍的普贤行有真实的希求心, 从而一遍又一遍地祈愿, 将一切功德都回向在这一方面 我们要希求的是如同莲花不著水, 心不著在任何三有的因果法上 ; 又如日月经行般, 不住在偏空寂灭边, 而是一切时都无碍利他 这才是 世间道中得解脱

3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29 ( 四 ) 利益有情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学习此愿, 重点是启发出内在利益众生的大愿 如何启发呢? 遵循愿文所指明的发愿轨道, 依照次第, 把握好每个细节, 不断地随愿文起心 ; 之后再再地练习, 使它凝结成强大的愿力 可以边念边想 : 尽法界虚空界中的一切恶道, 包括三恶趣和生死界众生的一切苦恼, 但愿都以我的力量遣除无余 ( 此处 恶道 应作广义理解, 包括生死所摄的一切苦 生在善趣同样是陷在生死流转的苦流中, 而且终究会堕入恶趣, 所以善趣也是一种 恶道 ) 对于这一切有情, 我都平等地给予他们现前增上生和毕竟决定胜范畴里的一切安乐 念 等 字时, 要想到平等地利益法界一切众生, 没有一轻一重的差别 念 乐 字时, 是要作意给予他们现前 毕竟所有的安乐 既然是这样广大 周遍 无尽的普贤愿, 我们在祈愿时也要在自心出现时 空 种类等方面的周遍相 空间方面是尽十方一切世界海 ; 时间方面是经过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 以世间界无尽的缘故, 普利十方世界的心

33 3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永远没有穷尽之时 ; 种类方面是对于任何一种苦都进行拔除, 任何一种安乐都去给予 如是具体对于此愿的所愿境了解清楚后, 就要按照大愿王的量, 而不是狭隘地发起利他愿 重点是不断地在内心起愿, 一直到坚固为止 首先拓开意境, 心中现出十方三世的一切有情, 誓愿对他们永远作拔苦与乐的利益, 而且要全部实际做到最圆满, 做到从现前到究竟所有的拔苦与乐 再者, 普贤行愿是无尽的大愿, 以众生界无尽的缘故, 我的愿也无有穷尽 ; 又是相续不断的愿, 以众生界相续不断的缘故, 我行持利他的心念也相续不断, 身语意业无有丝毫疲厌 普贤大愿王即是如此把利他推展到极致 以这一分大愿的摄持力, 我们终将永久行持周遍无尽的利他之行 章嘉国师解释说 : 此颂是以慈愍心和大愿力, 特意思维如果我投生于六道中, 该如何来成办有情利乐的发愿 对此, 大家一定要特别用心地, 一遍又一遍地立下誓愿, 在内心发起慈愍众生和启动善愿这两股力量, 再再祈愿 : 在未来的无尽时劫中, 我要行持最广大周遍的利益众生的行为 之后数数引动这种大愿力, 使它成为自己的心

3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31 ( 五 ) 披精进甲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这一颂是发愿披上精进大誓愿铠甲 随着愿文所示轨道, 我们应当作意 : 祈愿一切时中都随顺任何一个有情的心, 摄持他顺利趣入大乘 ; 愿我在尽未来一切劫的时间里, 昼夜恒时不间断地修持普贤菩萨的广大修行, 以此圆满无上菩提的福慧资粮 关键要特别希求恒时精进, 发起披大精进铠甲的祈愿 而且是以愿王的量来立愿 : 空间上, 缘一切世界海的众生 ; 时间上 ; 尽未来一切劫的时间里丝毫不松懈 ; 种类上是恒修无限种类的广大普贤行海, 因此不应当局限在任何有限 狭小 偏执的心态中 颂中 常随顺 的内涵, 是希愿在一切生中不分厚薄亲疏地随顺众生的心态和状况而作饶益, 彼此相处如水乳交融一般 在发愿之前, 需要反复思维 : 这条愿说的是什么? 愿文如量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发起? 这些细节能否跟随自己的作意而如量出现? 这就需要首先完全吃透恒顺众生愿王的涵义, 把握

35 3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其所缘和行相, 无论时间 空间 种类, 还是平等 普遍 所希愿处等特点, 都应当研究得非常透彻 ; 直到能够在心中清晰显现, 并生起胜解信 特别希求发起恒顺愿之后, 主动力才会自然出现 ; 具备了这些在内心立愿的条件, 接下来的重点是依照愿文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反复串习, 通过串习使愿力达到坚固成性 恒常猛利, 如同真正刻在心上一般, 在一切时处都能起到作用 偈颂中的 常随顺, 实际是恒顺愿王的归纳 普遍地对于尽虚空界的一切种类众生, 无论种种生类 种种住处 种种习性 种种知见等, 都以相合他内心的方式来作利益, 像敬奉父母 师长, 乃至阿罗汉 如来那样 从此披上精进利他的大愿铠甲, 恒不退缩怯弱, 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失坏行愿 如同披着坚固的铠甲进入战场, 任何刀箭都无法伤及身体 ; 同样, 有精进铠甲在外保护, 无论在何种境界 何种魔的扰乱当中, 内在的愿力也根本不会遭到破坏 尽于未来一切劫 : 如是恒常精进的量, 是持续行持尽未来际, 永远无懈怠, 而不是浅尝辄止 普贤广大行, 指对于一切极其广大周遍的普贤妙行, 自己都发愿恒时勤修, 以此方式来圆满无上菩提

3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33 ( 六 ) 会遇同分菩萨 1 学普贤愿的关键是发起成满普贤行海的心 对此具足胜解后, 才会思维 : 为成满普贤行海, 我一定要具备能入之因, 也就需要发愿一切生不忘失菩提心 其中包括一切生不忘宿命 出家持戒 修波罗蜜 不忘菩提心 灭除障垢等等各项支分愿 而此处的 会遇同分菩萨, 是祈愿恒时遇到修普贤行的同行友伴 ; 随后的 令善知识欢喜, 是祈愿能值遇开示普贤行的师长 ( 如同 华严经 中善财童子寻求善知识时说到 : 谁能为我开示普贤行等等 ), 自己以使师长欢喜的方式来得到加被 ; 之后的一组 趣入 愿, 是希求事事无碍的普贤行海境界 ; 最后的净土愿则是为了现前成满普贤行海, 发愿命终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总而言之,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成满普贤行 从因位 果位 种类 成办的方便等各个要点上建立行愿, 能使自心圆满把握普贤大愿王的心髓要点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与我同行普贤道的菩萨, 愿他们直至成佛之 1 同分菩萨 : 即身口意业和愿力都和自己相同, 属于志同道合者

37 3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间, 都在一切处和我共住共济, 以同等的身口意业一同修学普贤菩萨的一切行愿 自己要反复思维 : 为了完成普贤道, 愿我一切处都得到助缘的力量 同分菩萨会增上自己的修行, 因此发愿恒时值遇 ; 恶友会破坏普贤行, 因此发愿永远不遇 修学此愿有两个重点 : 一是祈愿 同集会, 二是祈愿 同修学 愿心同样需要推展到极致 任何普贤道的同行者, 一直到成佛之间, 处处集会, 永不分离 ; 更关键的是身口意都同等地修学普贤行愿, 也就是处处都往法道方向行进, 而不是共同行持非法 此愿铭刻于内心, 深植于内心, 并按愿力要求自己见贤思齐 以道业共同促进, 时时不忘普贤行愿, 才能成为如同善财童子一般, 以此愿力, 在未来一切生都常遇同分菩萨, 同行普贤妙道 如 华严经 中初地菩萨发愿 : 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 无有怨嫉, 集诸善根 一切菩萨平等一缘, 常共集会, 不相舍离 即祈愿与一切菩萨具足同等的志愿和行持, 都在一乘佛道中修习万行, 彼此之间没有怨恨 嫉妒地修集一切善根 ; 一切菩萨都平等具有同类机缘, 他们常常共同集会, 互不舍离

3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35 ( 七 ) 令善知识欢喜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我们为了圆满完成普贤道, 就需要一直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和加被 ; 为了得到加被, 就一定要使善知识欢喜 这就是本愿的中心内容 首先明确愿文中每一个要点的涵义 : 益我善知识, 指纯粹出自悲愍, 以无染心开示大乘道的善知识 无染 即不求名闻利养, 唯为利他而显示普贤行的修法 我们对于如此善知识祈愿 : 一 愿我在未证菩提之间, 能够和善知识恒时共处 ; 二 愿我何时也不违逆善知识, 专一地成办依止的意乐和加行, 使他常生欢喜心, 尤其在成办 生欢喜心 的途径上发愿, 并契合自己的修行 如是生起胜解而时时发愿 依止的要点, 如 菩提道次第 所说, 意乐上总的要修出华严九心, 特别要修出信心和恭敬 ; 加行上, 要行持三种使师长欢喜的行为 供献财物 身语承事和如教修行 以如是修持依止意乐和加行的缘故, 会使得善知识常生欢喜心 ; 以生欢喜的缘故, 能迅速消除业障 成办功德

39 3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通达依止法的理趣之后, 就需要实际发愿 : 我一定要做到, 而且把它作为成佛之前依止善知识永不改变的誓愿 以此使得学习具备更深广的意义 如何使善知识生欢喜心? 时时修行华严九心, 特别是常念功德来修信心, 常念恩德来修敬重 从生起意乐到付诸实践和修持三喜, 都如同善财童子那样以胜解和信念再再祈愿 修行 ( 八 ) 常见如来常兴供养这是非常重要的发愿 读过 华严 就不难知道, 登地菩萨每一地都有此愿, 不离念佛 念法 念僧, 而且对于三宝常兴供养等 只有常常见到如来, 对于三宝兴起供养, 才能成就无量行愿, 满足功德大海 菩萨们了解, 其中的缘起和诸佛加被是完成佛道的极大助缘力量, 此处修法的关键也归摄于见佛和供养这两个要点上面 也就是说, 诵持此愿不仅是要作为我们尽未来际永无疲厌的大愿心, 而且也应该实际以此内心的誓愿来规范未来世行菩提道的方向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4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37 首先明确发愿的行境 : 前两句是发愿常见诸佛佛子, 第三句是愿在诸佛佛子海会中行广大供养, 第四句结成无尽行愿 之后, 对于每个环节都具体化地现出所愿境 常面见, 指恒时没有障碍地亲见十方世界里成为众生怙主的诸佛, 以及围绕佛陀的佛子海会众 如是面见诸佛菩萨, 当然应该兴起最广大的供养, 而且要发出尽法界虚空界, 至极广大 周遍的行愿力 在十方一切佛菩萨海会里, 祈愿每一刹那都对他们献上最胜妙的供养, 兴起周遍 圆满 如虚空法界般的广大供养 如是恒时亲见 广兴供养, 穷尽未来无边的劫数, 也没有刹那疲厌的心 以此不断作意而加强愿力 在供养愿中, 需要把握供养境 供养具和供养时三种最大的量 供养境是十方一切佛菩萨 ; 供养具是遍虚空界一切胜妙供物 殊胜的修法或者修持的功德 ; 供养时是尽未来一切劫 此愿同样也是 十地品 所说初地菩萨的发愿 经中说 : 菩萨住在欢喜地中, 能成就如是大誓愿 大勇猛和大作用 也就是生起了广大清净的决定胜解, 对于尽法界的一切佛, 无一遗漏地以一切供养具恭敬供养 这种广大如法界 究竟如虚空的境界, 这种无尽的行愿,

41 3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尽于未来一切劫数都无有间断 内心具足以上要点而再再祈愿, 即是此愿的修法 ( 九 ) 摄持正法此愿极其重要 经中说, 住持正法愿 含摄了佛子菩萨的无量行愿 胜鬘经 中也明确指出, 菩萨所有恒河沙数的无量行愿, 都应摄在一条大愿中, 那就是护持正法 既然这四句话堪称是无量行愿的总持大愿, 我们就要格外殷重地在心中确立 而且, 以当前立愿为因, 会使自己尽未来际自然趋入修习摄持正法的行为 ; 只要对此生起了胜解和希愿心, 就会有尽未来际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首先学习此愿的纲要 : 第一句是愿持一切佛的教法 ; 第二句是发愿宣扬开示成佛之道的教法 ; 第三句是发愿在自心中究竟完成普贤道, 也就是祈愿在心中摄持或实证佛法 ; 第四句是结成无尽大愿 随后还要细致地把握四句所愿之处的要点 : 这圆满 周遍 无尽的普贤大愿王的行相, 每一处都达到了极广大的地步, 不会有局限或不足

4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39 第一句中 诸佛, 指三世一切佛 微妙法, 指每尊佛所说的一切显密教法, 包括文句和义理 对此我们要作意 : 凡是三世诸佛所说法, 无论是教法的能诠文句还是所诠义理, 我都以不忘陀罗尼清清楚楚地摄持 由此才能不舍弃任何佛法, 不但不舍, 而且以殷重心住持于心, 以勇悍心再再祈愿这一切利乐的根源 正法 第二句则祈愿能够宣扬正法 光显, 意为光扬 显扬 就像光明能显示一切万物的相状, 说法则能使一切有情见到成就菩提的道法 所谓 佛法无人说, 虽慧莫能了, 说法如光, 能让听者内心明朗, 如同睁开双目般见到通向菩提果的每一分道路 菩提行, 指能成就菩提的行门, 也就是心上所走的修心成佛之道 在此发愿 : 我一定要为众生开示成就菩提的内心之路 第三句祈愿 究竟清净普贤道 ( 普贤道 指菩提心 ), 是使菩提心达到究竟清净, 实证到无不贤妙的大乘佛道, 包括世俗 胜义两分 这是在自心中实证菩提的发愿 第四句是把前三句的行愿全部拓展为无尽 无论是住持教法 宣扬教法, 还是内心实证证法, 都要在尽未来劫一切时处恒无疲厌地修习 依于这一愿力, 我们尽

43 4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未来际都会恒时摄持正法, 永无停歇, 永无懈怠, 使自心一切时处入于 心依于法 的正道中 这也同样是 十地品 所说的大乘行愿 : 愿受一切佛法轮, 愿摄一切佛菩提, 愿护一切诸佛教, 愿持一切诸佛法 第一句, 愿能领受一切佛陀所转法轮, 对应于 愿持诸佛微妙法 第二句, 愿在心中摄持一切佛菩提, 在心中出现佛法现证的功德, 相当于 究竟清净普贤道 第三句, 愿护持 弘扬一切佛的教法, 相当于 光显一切菩提行 最后一句是总结, 因为护法 传法 证法都叫做 持法 学习此颂, 关键是要在自心上出现如是行愿, 由此得到极大的功德利益 ( 十 ) 得无尽藏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龙树菩萨说 : 这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获得利益安乐, 而发愿获得积聚种种无尽功德之身 此处关键是要了解发愿的理趣, 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发愿? 它的义理上的思路是什么? 把握住以后, 才能非常明确地发起此愿

4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41 应当思维 : 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希求无尽功德藏 因为只有自己获得无尽功德藏, 才能做到三业不空 换言之, 我无论显何种身相 说何种法, 乃至内心如何关注都能让众生不空过而得利益, 就只有自身成为无尽藏才能办到 为了成就无尽藏, 则须在受生一切三有期间, 所修的福德 智慧, 或者三昧 智慧 方便 解脱等都达到无尽 发愿的目的, 即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 发愿的行境, 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愿我受生在一切三有中时, 不断地修功德, 使每一方面都达到无穷无尽的地步 愿文中以福智为代表功德, 宣说例如为利益众生, 愿我在福德方面集聚无穷无尽 由此, 平时非常注意修福德, 下至供一支香 施一碗饭, 都以菩提心驱动, 以普贤行愿力印持, 以不住相来安住等, 使所修福德如虚空般无有边际, 称为 修福德 无尽 再者, 我修持智慧也要让它成为无尽, 了达一切世俗和胜义的真实体性, 最终成就无有限量的大智慧 在禅定方面, 愿我得到首楞严三昧 法华三昧 海印三昧 狮子奋迅三昧等等, 由此无论修行何法, 都能住在百千三昧的定境中 ; 从方便而言, 愿我在诸有中修行时, 出现无量教化众生的方便力 ; 解脱方面也同样,

45 4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愿我在三有中, 能够 犹如莲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成就大乘大悲解脱等等 如是任何一种功德都使之达到无穷尽 无边际的地步, 获得共与不共功德的无尽大宝藏, 真正实现利他大愿 清凉国师解释说 : 愿于一切时, 恒时作利益众生事业, 无空过故, 亦名三业不空愿 最终得到无尽藏时, 能够恒时利益众生 从众生分上说, 只要见闻念触, 就能得到利益, 绝不会空过 ; 从自身来说, 无论身口意三业做什么, 也决定会利益众生 此愿应当结合往生西方净土来完成 正如法王开示里所说 : 我们一旦往生西方以后, 就像 普贤行愿品 这一颂所讲, 再回入轮回时, 方便 智慧 精进 禅定 神变等等获得自在 届时利益众生将有极大能力的缘故, 我们理应如是作愿 ( 十一 ) 趣入分八 :1 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十方极微尘数清净器情安住之刹界 ;2 趣入十方刹海悉皆如是普见;3 趣入佛语 ;4 趣入转法轮;5 趣入一念入诸劫;6 趣入普见如来入佛境界 ;7 趣入佛刹;8 趣入往诣如来前

4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43 1 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十方极微尘数清净器情安住之刹界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我见恒演菩提行 我们每一次念诵都应当有发愿的内涵 发愿时, 其实是 我见 要放到最前面, 也就是愿我趣入或现见如是不思议境界 首先在最小的单位 一个极微尘里, 有极微尘数的刹土 ; 在每一个刹土里, 都有难思难议的无数诸佛 ; 每一尊佛都处在无量眷属海会中, 恒时宣演成就菩提的无量妙行, 愿我能现见或趣入此等境界 有人会说 :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根本不存在的果还殷勤发愿, 岂不是成了空愿吗? 譬如, 在一个微尘里连一个佛刹中的所有事物都无法见到, 此处却说到 三重无量 每个微尘中有三世极微尘数的佛刹土, 每一个佛刹里都充满了无量佛, 每一尊佛都处在无量菩萨海会当中宣演无量妙法, 这三重无量怎么可能在一个微尘里见到呢? 既然见不到, 何必如是发愿? 不过是一种极其超常的想象罢了 其实, 如果只是想象, 确实没必要发愿, 然而 三重无量 是法界的真实状况, 我们现前所处的境界才是

47 4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虚妄, 所以须要一心发愿, 求证本地风光 不以世间虚假的功名利禄为所愿, 不以三界里的任何果报为所愿, 也不以小乘暂时的寂灭涅槃为所愿, 这是以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彻底还归法界为志愿, 是每个求道者必具的行愿 大志向, 也是无上菩提心的体现 因此, 以下首先解决这类疑惑 只有在内心产生确信之后, 发愿才成为证入法界的缘起, 并促使自己每天如是发愿, 在心中确立殊胜的行愿之王 回答 : 这并不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以对比抉择 : 凡夫虚妄心不可思议的业力所变现的人间境界一重一重, 无量无数, 上 下 左 右各方都有无数相, 乃至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不为人知的无数信息内容 既然以凡夫妄执所起的业力, 都能变现无量无数的幻相, 何况以不可思议的智慧, 难道还不能在一个微尘里显现无数幻化吗? 绝对可以 此处关键是要掌握万法无自性的原理 在一切皆不是中可以显现一切 若有自性, 就无法出现一中含容无量的玄门境界 ; 然而以佛力不思议故, 万法无自性故, 决定能如是显现 或者说, 正因为是幻相, 所以可以显现任何法 其实, 这种境界也是当修行者消尽虚妄分别时所现

4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45 前的 法界本来如此, 并非来源于某个人的臆造或空想, 而是每位有情需要回归之处 由于无始以来的妄执, 我们把诸法看成彼此隔阂 有障碍, 不能相容 ; 只有消除妄执, 才能发现万法原本融通 以譬喻来说, 把一个盛满水的碗放在庭院内, 夜空中一切星辰等的庄严, 就可以顿时显现在这小小的容器里 天上有多少星星, 里面就相应显现多少, 岂不是小大相容 广狭无碍吗? 总之, 诸法犹如幻影, 可以出现三重不思议 一旦对此产生 决定如此 的胜解, 确信佛语所指示的现证境界真实不虚, 确信它正是回归后的境界 ( 虽然它暂时在凡夫心前成为秘密 ), 以此缘起, 就能证入空性 也就是说, 对我们而言, 首先需要产生胜解, 坚信是所归之处, 之后就要一心朝向这方面祈愿 因为, 经文所提供的范本是在成道以前始终不应舍离的发愿 2 趣入十方刹海悉皆如是普见如上所述, 既然 一尘中有尘数刹, 由此推及十方刹海里任何一个微尘或毛端, 也必定同样呈现出此等事事无碍的境界, 因此进一步发愿普见十方刹海悉皆如是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49 4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在十方一切刹海的每一个毛端里, 都有过去 现在 未来无量时间海里的一切佛海和国土海, 对此, 愿我能周遍地趣入修行或无碍现见 直到穷尽劫海为止, 念念都如是趣入而不迷昧 遍, 指时空圆融的境界周遍地现在心前, 或者周遍地趣入如是境界 经劫海 是结归无尽大愿 从现前的虚妄境界里脱出, 彻底证达无障碍的法界, 是我们在迷梦中的一个极关键的祈愿 不但要现见无障碍的法界, 而且要流现一切身语意的妙用 语方面要趣入佛语功德, 如佛一般常转不思议法轮, 即是以下两节的发愿内容 3 趣入佛语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佛辩才海 这一颂看起来像在赞叹如来, 其实不然 如上所述, 理解本颂需要加上一个 愿 字, 也就是 : 愿我获得与一切如来同等的不可思议语功德 消尽一切粗细障碍的诸佛, 达到了最极清净的语言境界 : 在一个音声上, 具足无量无边的种种音声海 ; 这些都是随应众生意乐, 最恰如其分的音声 ; 每一个音声,

5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47 都宣流出如来无量的辩才海 我们所希愿之处正是如此 只有胜解佛语功德的境界相, 才能明确地一心祈愿趣入 ; 为了得到胜解, 又要明白缘起的道理以及譬喻所指示处 如来所具有的圆遍音声, 本体空性的缘故, 没有什么特定的相, 然而在一切皆无实中, 顺应一切众生的机感, 会自然现出一切音声的影相 譬如天上只有一个月轮, 然而 千江有水千江月, 月影相应江河的因缘而处处显现 ; 同样, 圆遍的音声随应无数众生的机感, 能同时示现别别不同的语言词句 每一言词并不是别有自性, 而是随顺众生的意乐示现 譬如天月本身没有月影, 然而一千条江河当中, 会出现一千个不同的月影 ; 同样, 对于不同相续, 如来的音声也相应显现为别别不同 例如, 阿弥陀佛现前了最清净的境界, 能够无碍遍入一切众生心 无数众生作观, 都会在自己心识前现出一尊佛身影相, 每个人的心识不同, 这些佛身也就成了别别不同 不仅如此, 修行更超胜时, 所现的佛身会动转, 会显现各种威仪形相 姿态表情等, 还会给修观者演说相应的妙法 当然, 对汉人说汉语, 对藏人说藏语,

51 4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对英国人就说英语等等 佛语是如此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的妙境界, 而且每一音声都流现无量辩才海 如今, 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 愿我趣入无上的佛语功德, 之后无碍地为一切众生转妙法轮 ( 即下一颂的发愿内容 ), 丝毫不须功用地无心遍应众感 为了成满普利一切众生的菩提大愿, 我誓愿趣入此佛语境界 随即由此发起以如来圆音转妙法轮的大愿 4 趣入转法轮三世一切诸如来, 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首先在心前现出此颂义理 : 过去 现在 未来诸佛的无尽语言海, 都恒时转动使众生悟入真理的微妙法轮 对于这一切语言海, 愿我在一时间以大智慧力能够普遍趣入 这就是发愿证入华严圆顿的境界 没有时间的间隔, 因此说 一时 ; 不是不圆满, 因此说 三世一切佛的一切音声海, 所转的一切法轮 也就是一时间, 一切句和义全部现在心前, 才是我们的希愿之处 同时也要了解 理趣 二字的涵义 具一切种智的

5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49 佛陀随应众生根机意乐, 所宣说的无不是成办暂时和究竟利乐的方便, 以此间接或直接地把众生心引向无上菩提, 这叫做 理趣妙法轮 换言之, 佛说法不会失效, 法一旦说出来, 就能把众生引到真理当中 佛的语言决定发生启发 引导, 使众生悟入真理的作用 因此, 每一句圣教都是入理的方便, 这叫做 理趣 ( 当然, 以殊妙佛语的每一音声, 又都能摄受众生心, 成为趣入菩提的所化 ) 由此, 我们应当发愿成就一时普入一切圣教句义, 恒转无边法轮的境界 5 趣入一念入诸劫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能 是表达自己的希愿 愿我能够深入于未来, 尽未来的一切劫数, 在一念中无余地趣入 不仅是未来, 连带过去 现在三世所有的一切劫, 都无余在一念中完全趣入 此颂是立志证入 一念入诸劫 的不可思议境界 如果时间有自性, 未来无法过渡到现在, 现在也无法过渡到过去, 更不可能以智慧一念普入一切劫 ; 然而

53 5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时间无自性 以法界为体的缘故, 一念之间便能证入三世一切劫 说到诸佛具有 三世智, 也是指最终彻证时, 能于一念中普现三世一切劫 我们对此要发愿证入 6 趣入普见如来入佛境界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承接上文, 此颂发愿在一念间, 普见三世一切人中狮子的诸佛, 且恒常入于诸佛的境界, 如是住在如幻的解脱和不可思议力用中 所愿境是在一念中见三世一切佛, 而且恒时入于跟诸佛同等的不思议解脱境界里, 具足如幻的解脱与威力 诸佛身语意的变现, 如同幻师作诸幻相, 虽无一物可得, 然应众生根机, 能流现无量不可思议的幻变 幻 是最好的譬喻, 依此表达清净幻 幻师可以变出各种幻相, 对此寻找时了不可得 ; 与此类似, 诸佛说法度生, 建立刹土等的无边显现也全是智慧力的幻变, 是应众生心而任运显现无自性的时空 事物 数量等 因此刹海可以纳入一尘, 劫海也可入于一念中, 一切事业或解脱无非智慧的自性, 无不以法身智慧应缘流现

5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51 7 趣入佛刹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念诵前两句时需要住在希愿的意境里, 后两句时再把这种愿境扩大 在一个小小毛端的极微尘中, 出现过去 现在 未来一切具足庄严的诸佛刹海 ; 不仅一毛端如此, 十方微尘数刹土里的任何一个毛端都具足三世一切庄严清净的诸佛刹海, 愿我都能如是深入其中而修行 这里把极微譬喻为毛端, 一毛端, 指极微小的量, 三世庄严刹, 是极广博严净的境界 然而以一多相容 广狭无碍 时空圆融等的缘故, 一尘中就具有了三世一切刹 庄严 意为具德, 指一切佛刹都是智慧自现, 光明 音声等都圆明具德 清净 指无垢无染, 并非有漏境界 深入, 是发愿要实证到华藏庄严 8 趣入往诣如来前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无碍趣入一切刹土后, 在诸佛行持事业时, 自己分身对每位佛陀作亲近, 实现普贤大愿 颂中略举三相作

55 5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为佛事业海的代表, 告诉我们作愿之处 依于因缘, 未来将有无数行者成道, 成为照明世间或有情内心的明灯 他们为了救护有情, 在众生界中示现成道 转法轮觉悟群生以及事业圆满示现涅槃等, 届时愿我都能往诣佛前而亲近 承事 细致观想从此刻起直至未来的每一个刹那中, 在十方刹海都有无量有情成佛, 而我都愿顿时分无数身, 出现在每一尊成道的佛陀座下, 以意乐和加行来作亲近以及殷重承事 此等贤善之行, 不是说我已经证果, 成了普贤菩萨, 就不必再做, 而是在任何有情成道时, 都出于天性 前往当处示现各种身份来亲近承事 如是每一时间中, 十方世界都会有无数佛为利众生转正法轮, 我也发愿同时分身无数, 在每尊佛坐下, 恭恭敬敬地听闻正法 ; 又在同一时间, 有无数诸佛事业完毕, 示现趣入涅槃, 我也发愿顿时分身无数, 现在每尊佛前作种种承事 去 时是以智慧力顿时遍现于十方世界, 然后对于每一尊佛, 都以充满虚空的无量供养云, 殷重地供养 赞叹, 并绕佛一百次 一千次等等 以此为例, 凡是诸佛示现降天 住胎 学艺 苦行 诣道场 降魔等任何事业相时, 我都发愿分身在诸佛前,

5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53 亲自护持 承事, 即是 往诣佛前 的普贤行愿 直到尽未来际, 直到轮回空尽为止, 我的大愿都永无穷尽 而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以如是作愿, 即是希求实现普贤不可思议贤善之力的境界 ; 以如是愿力, 也必将真实趣入以上所有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贤妙大行 ( 十二 ) 力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此处对于八力一一随文作意, 如是发愿 速疾周遍神通力, 是祈愿成就一念之间速疾周遍十方无数刹土的神通之力 如同大日轮, 在一时之间, 周遍映现在千江万河里 ; 愿我也能成就神通力量, 在一念之间顿时现在十方无数世界海里, 周遍地利益众生 又譬如观世音菩萨所成就的无作妙力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度人舟, 我也发愿毫不延误地对众生作利益 普门遍入大乘力, 再祈愿能够成就从一切门遍

57 5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入大乘之行的力量 此中又分因 果两方面 也就是发愿在因地成就以一切行为一切时处都能入于大乘的力量, 无论遇到什么 做什么, 没有不生菩提心, 没有不对众生作利益的 如 净行品 所说, 遇到任何境缘, 都能善巧地将心引入于大乘 同时也发愿成就普门遍入的果位利他力量 对于无数世界中无数种类的有情, 随顺他们的界 根 意乐, 以无数种乘的方便, 从一切门中普遍摄受, 将彼等引入大乘 总之, 因上是自心从一切门入于大乘, 果上是从一切门摄引众生, 愿能成就如是力量 智行普修功德力, 是数数祈愿成就以智慧和实行普遍修集一切功德的力量 智如眼, 行如足 以智慧无误地通达缘起和空性 ; 以实行很娴熟地运转法行, 如是目足并运, 智行合一, 普遍地修集一切功德 或者说, 以智慧自然明辨取舍, 不会误入歧途 ; 由实行而切实到量, 符合标准 具备了智慧和实践的能力, 无论任何时处都能成办真实利益, 修任何功德都有力量做到初 中 后三善 以要诀来说, 是祈愿具有以三殊胜修集功德的力量, 从而圆满所修善法 起初能以无伪的菩提心摄持 ;

5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55 中间心能无住离缘, 行所无事 2 ; 最后能以普贤愿王印持回向, 使一切功德得以圆满 这就是我们的祈愿之处 威神普覆大慈力 是在与众生乐方面祈愿成就极大威神, 犹如大云普遍滋润一切禾苗庄稼般, 以大慈心的力量施予有情利乐, 普覆一切世间界 威神, 指极为有效 迅捷地刹那间入于众生心中作利益 为了利益众生, 愿我成就无碍入众生心 立时发挥效力, 加持他获得安乐的力量 如蒙弥陀佛光照触的三恶趣幽冥之处, 众生都马上转恶成善 慈心安乐, 即所谓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等等 或者以慈三摩地的妙云降下雨流, 让热地狱的众生当即住在安乐当中 一切以慈心三昧, 极迅捷地普遍施予十方世界无数众生安乐的大威神力, 都叫做 威神普覆大慈力 我们要随经文作意 : 愿我成就威神普覆的大慈力 具备此意愿后, 再依照愿文反复串习, 让它坚固地铭刻在心上 遍净庄严胜福力, 此愿重在成就福德力, 也就是使内身外器清净庄严的殊胜福德力 遍净庄严 是福德力的作用 以无欺的缘起律, 2 行所无事 : 做一切事都不著于相 或即使做了, 也心无挂碍, 像是从未 做过

59 5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具有殊胜的福德力, 自然使色身正报以及外界的器世依报呈现出清净庄严 诸佛的微妙色身都是行持无量福德所感, 以其殊胜的福德, 绝不会变现出丑陋 污秽的身心相 于此我们要在因果律上得到体认 色身的一切相好皆由福德而来 ; 外境的悦意美好, 也决定由福德而来 立志成就色身庄严和国土庄严是大乘行人的必修内容, 比如 无量寿经 所说, 法藏菩萨在因地不断地修集殊胜福德, 处处供养三宝 尊敬师长 利益众生等等, 身口意都住在贤妙清净的修行中, 才成就了如今万德庄严的佛身与极乐刹土 因此, 我们也要再再地发愿, 早日成就能使根身器界周遍清净庄严的殊胜福德力 之后受愿力驱使, 自然就会主动地趣入修集殊胜福德的行为中 以窍诀来说, 胜福力 是发菩提心所摄持的善行 菩提心是万善中王, 在善心的层面上达到了极大的量 上求无上佛果, 具足无量功德海 ; 下化一切众生, 对任何一个众生, 都给予他暂时和究竟的无量利乐 由具如是无量的缘故, 菩提心所摄持的任何善行, 下至布施一抟之食, 都决定出生超过遍满虚空界的福德, 因此称为殊胜福

6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57 无著无依智慧力 的重点在于, 祈愿成就无著无依的智慧威力 无著无依 是智慧的相 了达一切法空, 行持任何事都 于事无心, 于心无事, 没有任何依倚 执著之处, 内心旷达犹如虚空 又好比空中鸟迹, 无相可得 修这一句时要再再祈愿 : 愿我早日成就无著无依的大智慧力量, 一切时处都以智慧起用, 不住在尘缘假相上 定慧方便威神力 3, 是祈愿成就禅定 智慧和方便的不可思议力用 在任何时处都住于三昧不倾动 ; 以智慧明观胜义和世俗, 毫无错谬 ; 具足方便的缘故, 做任何事都极巧妙而有效力 如是定慧平等, 处处以方便利益众生的力量, 祈愿拥有 在念诵 普能积集菩提力 时要注重祈愿 : 愿我具有能普遍积集菩提之因的力量 其重点落在因上, 因为具备菩提的因或者资粮, 就必定成就菩提 这一句是以上七句的总结祈愿 也就是依靠上述诸力, 愿能具有普遍积聚成就菩提之因的力量 福德 智慧 慈心 方便 禅定 神通等, 不舍任何功德, 都能普遍修集直至无余圆满 3 这一句中包括三种力

61 5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总的来说, 至心祈愿得到这十种力, 还要得到令功德不被违品所夺的坚固住持的力量 也就是说, 既然以上是发愿具有力的圆满内涵, 分说为十种, 那么为了成就这十种 力, 就要消除它的违品 业 烦恼和魔, 所以接下来发起修习对治的大愿 ( 十三 ) 修习对治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这一颂的前三句是发愿消尽违品, 分别对应对治不善业力 烦恼力 魔力, 最后一句是结成以消除违品的缘故, 圆满一切普贤行海力, 即发愿达到普贤行力没有任何障品而无余显发的地步 整个愿文的核心就落在 圆满普贤诸行力 上面 希求圆满出现普贤行的力量, 是整个愿王的发愿重点 我们串修发愿时, 就应当一一在心中引起 我要具足这种力 的誓愿, 并且让它具体化 清净一切善业力 : 如何使一切业都成为极清净的善业呢? 需要内心的一股力量, 能从粗到细逐步净除杂染业 好比水经过净化, 一切垢染都得以排除, 变得极为清净 ; 同样, 在行持一切业时, 把不善业 有漏善

6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59 业等垢染从心中清除, 就是具有了清净善业的力量 这又需要了解违品的状况, 才能发愿以 力 净除 ; 继而建立起宏愿, 由此确定践行的方向 以行愿力摄持, 入于无边普贤行海的修证中 首先是净除不善业力 不善业决定引生三恶趣, 在心中引起对治的力量才能净除它 ; 对治力量没有生起, 业力就无欺存在, 从而决定发生作用 我们就在心中立愿或一心向往 : 一定要具足净除不善业的四种力量 破恶力 恢复力 对治力 依止力 我们发愿做到 : 对于以往所造罪业, 自己能呵责 发露忏悔, 以后再也不造 其中包含了破恶和恢复两种力量 破恶, 是自心呵责罪业, 对它产生误吃毒药一般的追悔心, 使罪业变得轻微 ; 以恢复力发誓再也不造, 能截断罪业相续, 使其力量变小, 乃至消尽 这些发愿需要我们作为努力的方向来实行, 乃至由此推展开来, 在心中建立一整套的普贤行愿 之后直到成就菩提之间, 自心都需要不断地在这些方面努力, 才能让自己成为昼夜修习普贤行的行者, 成为真正 善得此人身 继而发愿具足对治力来清净罪业 过去造罪是由一念愚痴, 陷于恶劣的心态和行为中 ; 对治力则是翻转而生起贤善心 比如匝哦之女当初不懂业果, 踢母亲的头,

63 6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 由于对境母亲是极重恩田的缘故,) 结果当生就成熟果报而堕入地狱 想当他见到炽热的铁轮在一个地狱罪人的头上旋转时, 不禁生悲愍 : 无数人都造下这种恶业, 不得不感受如是苦果, 愿他们的苦都由我来代受 发起一念善愿的缘故, 不善业当即净除 同样, 我们也需要痛改前非, 真心祈愿 : 唯生善心, 行一切善 以此颠覆往昔恶心恶行的势力 还要发愿具足四力中的依止力, 即依止三宝和菩提心来净治罪业 包括一心一意发菩提心 在乃至获得菩提果之间的一切时中, 都为利益无量众生而求证菩提 以菩提心摄持, 自相续成为乃至佛果之间连绵不断的极大善行相续, 从而净除罪业 同时还需要把握, 证悟法无我是根除业种的方法 ; 对于甚深法生起信解, 能遣除堕罪 净除业障 因此发愿, 现证法无我空慧, 或对于甚深的如来藏法门生起信解, 一旦了解真心本有 客尘本无, 确信一切都虚假而毫无实义, 恶业也如梦中的虚妄造作, 就不难从中解脱 其次, 不仅净除恶业, 而且发愿净除有漏善业 有漏善业是指行善过程中, 杂有贪等烦恼的状况 比如, 行善时求名利恭敬 ; 或想和别人竞争 ; 或想出风头显示自己 ; 或者想以善业, 来换取今生来世的享受等 诸如

6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61 此类善业, 由于是夹杂烦恼所造, 决定会把自相续牵制在三有中感受轮回果报 凡是愚痴的造作心都背离普贤行愿, 都障蔽本性力量的显发, 所以有漏业等负面的势力在此立愿一并净除 之后思维 : 具足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净除彼等? 如今我已了达四谛, 了知以有漏业根本就无法解脱轮回, 因此我要依靠愿力回向, 完全舍弃三有果报, 一心希求无上菩提 缘起的方向是由愿欲决定 如果内心贪求三有果报, 那么所造之业决定会将其心识牵入三有当中 ; 一旦不再希求三有果报, 唯一求证无上菩提, 他的造作当下就转为菩提之因 清净的善业 不动业属于有漏善业, 不另外宣说 总之, 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 一心依止无漏道, 净除有漏各层面的业, 叫做 清净 摧灭一切烦恼力 违品需要逐次从粗到细来净除, 所以要进一步想到 : 一切业由烦恼引起, 烦恼会扰乱身心, 障蔽普贤行海 稍稍现起烦恼, 就已经落在妄动中了 因此, 我要净除一切蒙蔽自心 引发颠倒心态和行为的烦恼力量 如何以正面的力量来摧灭烦恼呢? 心中立愿暂时

65 6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制伏乃至究竟根除 : 暂时修习不净观 慈悲观 缘起观可以分别制伏贪嗔痴 ; 究竟而言, 生起空慧才能断除一切由执著引起的烦恼 而只有远离烦恼的干扰, 本性的力量才能无碍地发挥作用 降伏一切诸魔力, 是发愿降伏蕴魔 烦恼魔 死魔和天魔等内外魔的干扰力量 魔的力量一旦兴起, 就会对普贤行作障碍, 因此我要发愿具足降魔的力量, 使得一切魔幻无从干扰 通过以上三种修对治的发愿, 最终结成 圆满普贤诸行力 达到一切粗细违品都无法作障的地步, 达到任运无碍实践普贤行的强大力量 总之, 速疾周遍神通力 等十力, 以及遣除烦恼 业 魔的三种对治力完全具足, 使得一切普贤行无所障碍地圆满显发, 就叫做 圆满普贤诸行力 为了圆满达成普贤行力, 这个总括大愿需要各方面的支分发愿 : 有些是加行方面的发愿 ; 有些是遣除违品的发愿 ; 有些是展开支分的发愿等等 ( 十四 ) 菩萨诸业此处是对于菩萨事业的发愿 事业, 指智慧力发挥的业用, 如同日轮本具光和热, 能发挥照明 温暖等作用

6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63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既然此 八海愿 是属于普贤事业海的大愿, 其中 海 自然是表示周遍, 表示一切分无不圆满 我们修习时要注意两点 展开意境和发愿趣入 首先在心前现出无边际 周遍的相 ; 之后发愿以圆遍的方式, 一刹那完成所有事业 这才符合普贤愿王的量 普能严净诸刹海 首先展开意境 : 在十方处所里有无量刹土, 称为 刹海 之后发愿: 愿我每一刹那都能使无边刹海显现庄严清净, 如同极乐世界 庄严 是具德, 清净 是无垢 如 往生论注 所说 : 极乐世界都呈现为实相 无漏相 没有有漏垢染, 而且圆明具德, 声 光 香 触等都能做佛事 解脱一切众生海 首先了解众生受系缚的状况, 分为系缚和能系缚 系缚, 指众生在三有中不断生死, 无从脱离 具体而言就是五取蕴相续不断 能系缚 指烦恼和业的力量, 如同镣铐般把众生羁缚于三有牢狱中 以起惑造业蓄积了轮转的动力, 众生只有不自在 昼夜不断地感受老病死等各种苦恼, 长劫难以超出

67 6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之后展开意境 : 在十方无边的三有世界海中, 无数众生都悲惨地沦陷于轮回状况中 由此兴起悲愿 : 愿我以身语意三种神变, 让一切众生脱出生死牢狱 : 以身神变和意神变, 使众生欢喜满足 ; 以语神变为之说法, 使其内心当下解脱 一切众生海, 表示所度脱的对境众生具有周遍性 如是认知后, 心中再再地立愿, 使之成为永不变改的誓言 善能分别诸法海 首先是展开意境 : 法, 包括所讲的教法和所修的证法, 其中教法指经律论所摄的无量文句, 证法指戒定慧所摄 如海般的无量证德 之后发愿 : 愿我能够一时顿现教法海和证法海的所有行相 也就是对于一切教法和证法之海, 以智慧眼在一刹那中别别观见其中每一分, 如同大圆镜顿时显现万象般, 毫不杂乱, 即 善能分别 能甚深入智慧海, 何谓 智慧海? 以所知尽所有相无边的缘故, 能够无余了知的智慧就称为 海 由此发愿 深入 : 愿我一一刹那都能无余照见尽所有相 到极 深 处时, 能圆遍地照了一切相 这并非跟所知本体不同的智慧, 而是由于智慧如海, 所以能一时映现一切所知 ; 以所知无量故, 安立智慧无量 普能清净诸行海 首先展开意境: 成就菩提的

6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65 无量善妙之行, 称为 诸行海 行, 指福慧资粮 其中福资粮能给予众生利乐 ; 慧资粮能现前自心本具的佛功德法 分别就自他二利来说, 资粮 是能力的意思, 修集福德就有能力给予众生利乐 ; 修集智慧, 就有能力现前佛功德法 譬如阿弥陀佛成满福资粮故, 能惠予众生往生净土等无边利乐 ; 成满慧资粮故, 开发了三身 四智 五眼 六通等无量功德 接着了解 净 的涵义, 是使每一种菩提行都远离两种违品垢染 一是以人我执引生的烦恼障, 如悭贪等, 由于执著自我障碍了布施等菩提行 ; 二是以法我执引起的所知障, 也就是取相的垢染 净 指由证得空慧, 不执五蕴幻影为我, 从而净除烦恼障 ; 了知诸法无实, 不住相而行菩提行, 没有能作 所作 运作三轮分别, 净除所知障 如是清净而行即为 净 由此发愿 : 对于福慧资粮所摄的无量无边的菩提行海, 愿我都能清净地行持 圆满一切诸愿海 首先开拓意境, 知道自己的本心之量无所不包 无所不容, 一切都能成满 以此为依据而作意 : 我要摄取一切菩萨愿海, 无一缺漏 之后发愿趣入 : 愿我每一刹那都以戒和定的力量圆满一切行愿海

69 6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戒, 指无有过失垢染 ; 定, 指有成办的力量 菩萨行无不是由戒和定来成就 譬如弥陀因地时, 以戒的力量, 不生欲觉 瞋觉 害觉, 不起欲想 嗔想 害想, 不著色声香味触法等 ; 以定的力量, 三昧常寂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等 如是成满一切愿海 果位圆证的状况则是, 每一刹那或每一念中都能圆满一切愿海 这种最高的目标 普贤事业海, 正是我们应当向往 发愿之处 亲近供养诸佛海 首先开拓意境, 了知自己的本心中, 有十方无数刹海里示现成等正觉的无量诸佛 之后发愿 : 愿我一时间普遍趣入于所有世界, 对于一切诸佛亲近, 并以遍虚空界的普贤供云作供养 此处同样体现了圆顿的事业相 每一刹那都化现无数身, 入于无数土, 在无数佛前亲近 ; 之后以遍满虚空界的普贤供云作供养 自己生起深心向往的意乐后, 就不断地串习立愿 修行无倦经劫海 是总结发愿 : 对于以上七类事业所摄的菩萨无量事业海, 愿我在无数劫中, 恒时以精进力毫无疲倦地修行, 尽未来际都无疲厌地念念奉行 例如恒常精进地严净一切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等等

7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67 ( 十五 ) 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分二 :1 随学如来的回向;2 随学菩萨的回向 1 随学如来的回向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我所修的善根全部回向于随学一切佛的行愿, 也就是对于三世佛的行愿, 愿我都能供养而圆满修持, 以普贤行来现证菩提 普贤行愿在此时发挥到了极致, 总摄了一切如来成就最胜菩提的行愿之海 首先作意 : 三世一切佛都在我圆满的心量中, 我不排拒任何佛的行愿 无论是阿弥陀佛 释迦佛 药师佛, 还是当来的弥勒佛 师子吼佛 胜解佛等, 过去 现在 未来的无尽时间中, 在无数刹海里, 出兴的任何一尊佛, 当初为了成就最殊胜菩提所发的一切行愿, 我全都至心供养并圆满修持 此处的 供养 指法供养, 一切佛陀如何修持普贤行, 我也要像那样来修持 普贤行, 是称法界心 极法界量的行愿 三世佛与我不二, 他们的行愿也就不在我的心量之外, 诸佛的行愿就是我的行愿, 我都要修习

71 6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圆满 也就是说, 我的志愿是以含容一切 无欠无缺的诸佛所修的普贤行来证得菩提, 不是以少分的 不圆满的修行来悟道 只求人天异熟, 只求小乘涅槃, 或者只修部分行愿等的想法全都要排除 此时一心一意随学三世佛的发愿 在了解愿义后把发愿的心量开展到遍法界, 不把自己当成独立于诸佛之外的个体, 就是契合于法界量了 其实, 一切佛的行愿都在我们的法界心中呈现, 行愿的任何一分也都应当随学 上述十大愿王中的第八大愿 常随佛学, 就是以含遍十方三世佛因行果德的方式, 来志求与其同等的 2 随学菩萨的回向分二 :(1) 愿等普贤 ;(2) 愿等二圣 十大愿王中的回向愿王是要达到一切诸佛行愿的量 但如何才能达到呢? 根本是要发起文殊智和普贤行 一切行愿都是由此二者来完成, 所以回向的重点就落在随学两大菩萨, 或者说大智和大行上面 特别来说, 本法的核心是以完成无量大行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而大行又是以普贤来代表, 所以首先发愿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

7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69 (1) 愿等普贤于此发愿成就普贤行 : 愿我的智慧和行为与普贤无别, 愿我的身 口 意 行为 刹土与普贤同等 以上所述都是普贤行的支分, 对每一种发希欲心也是支分的普贤愿 此处则是把所有支分摄集在一个要点 一句话的要诀当中, 也就是念念希求, 或做任何功德都要想到 : 愿我以此功德, 达到与普贤菩萨同等的成就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一切如来有长子, 他的名号是普贤 为什么称他 如来长子 呢? 因为无量菩萨行, 一切修持普贤行的传记, 一切三摩地, 所具有的任何功德, 他都一一达到究竟, 成为万行之王 譬如, 一个公司的产业要交给长子, 是因为他有能力继承并发扬光大 同样, 如来长子 代表在行持方面全数到量, 能继承如来地位 华严 指以万行来庄严佛果, 而 普贤 代表一切行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 到达菩萨贤善之行的彼岸 十度乃至无量度所摄的无边行海, 完全达到究竟量, 就叫做 普贤尊 他不是某一尊佛的长子, 而是一切佛的长子 或者说一切佛都是由普贤行而成满 本经前文

73 7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也说, 要成就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一定要修普贤行愿 普贤行一旦圆满, 自然成就万德庄严的佛果, 因此称为 长子 由此可知, 所做的任何善根都要回向于一切智慧和行为跟普贤菩萨一模一样 这是我们的目标 普贤 的内涵最究竟 最圆满, 是三世诸佛最胜之愿, 总摄一切, 无欠无缺 即使现前我们还做不到每一刹那都如是回向, 也至少每一天或每一座要作普贤回向 否则怎堪称为普贤行愿的行者, 或发大心求佛果的人? 譬如世人对某件事因为强烈希欲 决定想要得到的缘故, 尚且达到念念不忘的地步 ; 如今我们希求的是无上普贤行, 怎可不立金刚般的志愿? 一旦立下誓愿, 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 一切善根都需要回向于这一关要 对此我们应当深生胜解 后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 两颂, 龙树菩萨赞叹极为殊胜, 一切愿都摄于其中, 丝毫不缺 ; 然而如果把两颂再缩短, 即是一句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的功德就回向到这方面, 就贮放在这方面专用 生起如是不可夺的胜解后, 它就成为驱使我们行一切善的动力和回向处 由此也必将如上所述 : 最后刹那, 一切诸根 亲属 威势 象马车乘 珍宝伏藏等无复相随,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 一切时中引导其前, 一刹

7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71 那中往生极乐世界 相反, 如果对普贤行没有胜解, 当然也就不会出生这种殊胜果 有人抱怨念了许多遍 普贤行愿品, 为什么没有一刹那间生到极乐世界呢? 其实是因为他念得有口无心, 只种了个远因 如是确认或生起胜解后, 才能真心发起此愿, 乃至任何时处都不忘记普贤行愿 但单有这一点还不足够, 还需要把它具体化 怎样才是智慧和行为与普贤同等呢? 即在五种清净上达到同等, 偈颂说到 :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愿我身清净跟普贤同等, 语清净跟普贤同等, 意清净跟普贤同等, 行清净跟普贤同等, 刹土清净跟普贤同等, 每一方面都达到与普贤菩萨大智慧的成就一模一样 此 清净 不是有漏境界的清净, 而是一切垢染消尽的境界 身清净, 是达到一身化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等最极清净 事事无碍的身功德境界 语清净, 是一音圆演一切音, 一音普出无尽言辞海等障碍消尽 自然随应众生根机而宣流的语境界 意清净, 指心中念念现出无边菩萨行海, 无碍无著, 无不圆遍

75 7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行清净, 指无边的波罗蜜多行海, 在每一刹那都达至圆满 刹土清净, 是一刹那使一切器情全部具足功德庄严 这就是我们最终要达成的目标 也就是做任何善根都要回向于跟大智慧力用完全展露的普贤菩萨同等 从本品最初宣说十大愿王, 到因行果德如何次第地发愿趣入, 最后结归为三世诸佛的行愿摄集于一处, 即以普贤行来证悟菩提 为了这一点, 又必须成就普贤大行的所有内涵, 因此发愿等同普贤 ; 完成普贤行的关键是大智与大行的并运, 因此接下来是回向愿等二圣 一旦把住道的关要就是大智与大行, 或者完成一切行愿的精髓恰在于此, 就不难确定 : 我所修的善根, 唯一回向在这两个要点上 (2) 愿等二圣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为了周遍地清净一切普贤行海和文殊师利诸大愿, 为了圆满彼等的事业, 达到无一欠缺的地步 ( 穷尽文殊智和普贤行所成办的一切事业 ), 愿我在尽未来劫海中永无疲厌地修证 以内心具足定解, 才能发出如此猛利的回向 因此,

7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73 关键不在口头空诵, 而在心中有无此种信念 继而发愿 :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先须将意境放至无量, 随后在此广大心境中发愿 : 愿我的修行达到无限无量 无不圆满, 穷尽菩萨广大行海的境地, 由此获得智慧 慈悲 三摩地 辩才等无量功德之海 愿我住于无量菩萨行海中, 以实证而了达一切诸佛菩萨神通力 了达 指现证, 否则不可能真正了达 为了完成普贤行海, 此处发愿依次有三 : 一 修行上并非空谈, 而是担负起一切广大无边修行 ; 二 功德上并非仰望, 而是实证到诸佛难思难量的身密 口密 意密功德 ; 三 神通力上不是比量了知, 而是真实安住无量菩萨行海中, 以实证而了达 更具体地来说, 应当紧密结合于修学文殊智和普贤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一切修行 功德 神通等都源于文殊智和普贤行,

77 7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因此我把善根回向于一切时处跟随两位大菩萨, 修学他们的一切智行 一旦立定道之命脉般的这一志愿, 每一次的所修善根就决定回向到这方面 相反, 如果失去了它, 则绝不可能出现普贤行海, 也无法完成佛果和广利众生 文殊勇猛智 表示智慧的力量, 也就是说, 以宝剑般的根本智能够彻断无明 由于当初一念不明自心, 我们在法界中迷失, 不认识自心所变现的影像, 反而缘它分别 执著, 陷入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无明染污境界中 本具的力用和妙行事业, 则显现为梦中惑业苦的各种迷乱力用 如今我们希求回归本性, 发挥出无量的普贤行海, 首先就要以文殊智破除无明 现见本性 从本性发挥的妙用才是真正的 普贤慧行 慧 表示以智慧摄持, 也就是从体起用 从性起修, 以此展开无边普贤行 文殊智证体, 普贤行起用 ; 或者说, 一者为眼, 一者是足, 二者密不可分, 也无法分判哪个更重要 究竟的文殊和普贤是内在本性的智 行, 或者见与行, 理与事, 体和用, 应当如是融会 当然, 见性以前的彼等随顺分, 是寻求智慧和实行的阶段 而最终是以行到达大菩提果地, 因此普贤行代

7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75 表的是如来长子 希求证入诸佛不思议解脱境界, 就一定要修持圆满的因, 即普贤行 为了发起最根本的普贤行愿力, 每一天, 每一座, 甚至每一刹那都应当如是回向 : 我把三世所修的一切善根, 都回向于恒时修学文殊智和普贤行 由此确立尽未来际的根本方向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这是三世诸佛共同称扬赞叹的最殊胜的菩提行愿, 没有比它更圆满 更殊胜 更广大的了, 我把它执为唯一的行愿王, 并把一切善根都回向于 得普贤殊胜行 从上文十大愿王学到此处为止, 结归为一句 : 为得普贤殊胜行 这是整部 行愿品 的眼目 心脏 要髓 如果没学懂它, 其实就是枉学本品 以下的净土愿也无非是别开成就普贤胜行的方便门, 依弥陀大愿加被, 使我们一旦往生, 必定现前成就普贤殊胜大愿 也就是说, 为得普贤殊胜行 而发愿求生西方, 以行愿力跟弥陀本愿的和合, 往生见佛 得佛授记 成满行愿 成就无上觉道 因此, 全品的关键就在于这句话 真正学懂此句并不容易, 必须从经题开始, 一步一步在教理上经过, 不再人云亦云, 不再被他人语言所转, 而在心中确立不夺的信念或胜解信 之后, 不必别人强

79 7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迫, 自心会有一种力量, 时时刻刻发愿 为得普贤殊胜行 同时认识到上述文殊智和普贤行则是成办它的如心脏般的要点 为了在心中真正出现这一句的内涵, 首先要认定没有比这三世诸佛所宣说的殊胜大愿更为超胜的 凡夫心往往是认为有更好的就见异思迁 喜新厌旧 但开显本性恰恰需要继承诸佛菩萨的智慧加持, 不必企图以虚妄分别另辟蹊径 三世佛陀都同一心意 如上所述, 普贤不是一尊佛的长子, 而是一切佛的长子, 他代表圆满菩提的大行之海 ; 普贤也不只是一尊菩萨, 他是三世诸佛大行的代表, 也是我们本性的力用 如果要圆显一切心性的力用而成就无上佛果, 再没有较此更殊胜的发愿了 过去出世的一切佛, 都赞此为殊胜的行愿之王 ; 现在出世的一切佛, 也如是赞叹 ; 未来出现的一切佛, 也必将如是赞叹 既然是十方三世佛的赞叹之处, 我们就不必劳神费心 : 未来佛会不会宣说一个更伟大更殊胜的愿呢? 我现在依文发愿万一不值得, 该怎么办? 如果有更好的, 我只是取其次的话, 岂不是吃亏了吗? 其实, 未来任何佛 任何祖师出世, 都不可能再宣说更殊胜的行愿 普贤行愿是名副其实的大愿王

8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77 以下以理抉择最为殊胜 首先内容最胜 : 诸佛稀有的行为与事业, 菩提道从因到果的一切行愿无不含摄在普贤行海当中 更何况每一愿都是称法界心, 极法界量, 周遍十方三世 法界心有多大, 发愿就有多大, 怎么可能再超出其上? 彻证果地的大行如何, 也就如是发愿, 哪里还可能有更殊胜的? 仔细想一想, 有没有比其更殊胜, 或内容更多 量更广大的发愿? 再从作用观察 : 以普贤行愿是不是能速疾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能引生现前究竟的无边利益, 成为现证菩提最殊胜的因? 的确如此 如本品后文所说 一念一切悉皆圆, 再加上一经于耳, 产生信心, 就能速疾除灭五无间罪等等, 都证明了它是极其圆顿的大法 由此不难发现 : 自己一旦发起了普贤行愿力, 就能极快速地证入解脱境界 ; 且以普贤行愿摄持善根回向往生, 决定是上品往生 因为心力已经开发, 它的量级极大, 果自然也随着因的状况而显现 从世俗缘起而言, 它含摄十方三世一切善, 达到最究竟 圆满 无尽的量 如果我们没遇到普贤行愿, 顶多是发愿修集现前的少许善法, 哪里能想到尽十方三世无比广大的量? 且于一念间顿时圆成, 更是我们做梦也

81 7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梦不到的 然而依于本品愿文的指点, 只要我们能随文起观, 现前就成办了如是殊胜的缘起 作为菩提心最充分 圆满的展示, 它是世俗缘起当中极其稀有 不可思议的事 就自利而言, 它能从当下直至现证菩提之间, 产生无量无边的利益 总集万善的普贤行愿, 是以最大量的方式在进行, 当然也就成为现证菩提的最强因素 就他利而言, 它是以自他无二的同体慈悲而发心, 不视众生在自心之外, 所以念念以最圆满的方式, 加被法界心中的一切众生 乃至轮回存在期间, 使得尽虚空界的无量有情, 辗转不断地出生无量的利益安乐 如是从正理的角度不难确认普贤行愿是最殊胜的行愿 更何况三世诸佛没有一尊不称扬赞叹, 各派祖师没有一位不奉行提倡 通过前文由总到分 由分到总, 层层横向展开十大愿王极广阔的内涵, 纵向从发出离心 出家持戒 发菩提心等直到趣入胜义不可思议清净境界, 整个过程舒展开来有无量无尽的行愿, 合集起来则是一大总持句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因此, 自己心中应当确认 :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 这两颂极殊胜的回向句中含摄了一切大愿, 是无量普贤行愿海的总摄句 我们理应生起不夺的信

8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79 解, 并以此作为完成每一天 每一座 乃至每一个善根的结行回向 ( 十六 ) 净土愿 净土愿 是在实现普贤行愿的特别途径上发愿 如上所述, 普贤行愿有着极深广 圆满的内涵, 但如何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呢? 这就需要听从普贤菩萨教导, 把善根全部回向于往生极乐净土 以得弥陀世尊加被的缘故, 一旦往生即可现前成满普贤行愿海的境界 对于十大愿王和次第修证的发愿, 我们不仅深信为不可思议, 而且深心向往, 愿意时时把所修作的善根往这方面回向 本科判的颂文则进一步说明了快速实现愿王的方便 也就是除了依靠自己的力量, 我们还需要借助诸佛不可思议的神力加被 诸佛中又以弥陀与我等缘深, 能使凡夫以极简易的方便生到极乐净土 往生以后, 自身的愿力与佛的悲愿和合, 就能迅速完成普贤行愿 既然普贤行愿的确是在一生过后就能快速成证的事, 我们更应信心百倍 弥陀愿海已经设定, 往生者都能现前修持普贤愿行, 善导大师也说 十地愿行自然彰 现前在娑婆世界的发普贤愿, 就像入学前做预科准备, 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 得佛加被, 即能正式完成

83 8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普贤行愿 经由往生而现前普贤行愿之道竟如此顿速, 我们应当如是依文回向 为了如量引发本组大愿, 不妨分成四步在心中具体引发相应的祈愿, 包括见佛往生愿 顿成愿王愿 得佛授记愿和普利众生愿 贯彻了即生往生净土, 乃至迅速成佛 普利众生的菩提道全程的发愿 但关键还是自心愿意做, 把行愿作为切己之事, 而不只是口头熟溜 因此, 需要反复思维 : 我是不是应该通过往生西方来实现普贤行愿, 走这条特殊的成佛之路? 如是内心确定以后, 再集中心力坚持奉行, 就能真正实现大义 首先是见佛往生愿 :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愿我在临终之时, 没有任何身心障碍, 面见阿弥陀佛后, 顿时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在心中真实地铭刻誓愿, 确定自己一生的归宿是唯一往生弥陀世尊的极乐国土 不留在三界, 也不去其他净土 如何才能往生呢? 无量寿经 讲三辈往生 观经 讲九品往生, 以及 弥陀经 讲一日至七日一心念

8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81 佛得往生时都说到, 依佛愿力, 在行者临终时佛与诸圣众现身加被安慰, 使他心不颠倒, 正念往生 如唐译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中说 :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 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 菩萨众俱前后围绕, 来住其前, 慈悲加佑, 令心不乱 ; 既舍命已, 随佛众会, 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可见, 往生的关键在于临终离障见佛 离障 指离违品, 见佛 即具顺缘, 是我们应当着重发愿之处 凡夫到临终生死关头时, 自心根本无法做主, 此时四大分解, 痛苦极重, 平生的业障不断现起 如果自心被障碍所转, 就必然流入生死和恶趣险地 因此发愿 : 在我临终之时, 各种苦恼 恶相, 忘失正念 贪恋嗔恚 邪见怀疑等一切障碍悉皆远离 ; 阿弥陀佛与极乐圣众亲自现在面前加被我, 使我心不颠倒, 正念分明, 直接随佛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点至关重要 之后发愿顿成愿王 :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此处应着重于 顿, 发愿 现前成就, 而不是经过漫长时日, 逐渐接续才终得成就 以自身的普贤行愿力 对弥陀的信心和求往生的愿心, 加上弥陀佛力加被

85 8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的助缘, 能迅速成满普贤愿王 这便是往生西方的殊胜处, 也是弥陀愿力圆满加被的表现 也就是说, 要契合普贤行愿力和弥陀悲愿而发愿 为了真正发起大愿, 对于上述一整套愿海的内涵首先要再再思维 研习, 直至通达义理 ; 之后缘普贤行发起全分成就的希求心 ; 再由胜解弥陀大愿这一特殊途径而由衷发愿 : 一旦往生极乐国土, 即得弥陀佛力加被, 普贤愿海的无量支分内容都无有欠缺地圆满成就, 自此以后, 直至虚空界尽之间, 对于十方刹海的一切众生都普遍施予利益安乐 利乐一切众生界 中的 一切 和 界 表示尽十方世界一切种类的有情 由于现前成就了普贤行愿力, 自然就开展出浩瀚无边的利他事业, 能在一刹那间普遍分身于无数刹海, 直到众生界尽为止, 应无数种根机而施予利乐 具备大乘善根者必定关注此后生生世世的历程, 考虑如何圆满自他二利 这就需要在心中建立圆满的行愿力, 并把握实现它的捷径 出于对这两方面的胜解, 自然会按照此颂十分猛利地发愿 之后是得佛授记愿 祈愿往生后的最初阶段即得佛授记 :

8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83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具备行愿力, 就决定不会去往边地疑城, 而顿时生到莲池海会当中 因此发愿 : 在我断命根时, 当即化生到弥陀世尊清净海会云集的刹土中 届时宝色庄严的殊胜莲花开敷, 我亲自睹见阿弥陀如来现在面前 ( 上上品甚至不必花开就直接见佛 ), 佛用右手摩我头顶, 为我授记 : 你将于某时某刹成佛, 名号是 一旦得佛授记, 迅速成道的大事就确定下来, 成为自身上无可逆转的事实 还有普利众生愿 :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得佛授记之后, 具备极大功德神力的缘故, 能在一时间化出无数百俱胝身, 以大智慧力在无量国土中, 普遍利益一切众生 由此本性智慧而发出的极广大力用, 直到众生界尽为止, 行者都会周遍分身在十方无数世界, 分身在三时一切刹那做极广大的利益 为了最终圆满利他事业, 我们首先应以求生净土为方便 只要发起普贤行愿力, 再把握住与弥陀世尊相应的缘起, 就必定能够命终往生 随后顿然见佛, 顿然得

87 8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授记, 顿然成满功德, 顿然化现在十方世界, 实现利他事业 因此,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也不应畏惧菩提道的艰难, 一定要不退缩地发起随顺净土捷径门的菩提大愿, 得阿弥陀佛愿力加被而迅速成证 以上的 愿差别, 包括了普贤行愿海各方面的内涵 其中每一条都极其重要, 具有不可思议的无比大义 我们一旦对此有所确认, 才会主动立愿作意, 因此不仅需要一一确认所愿境, 在心中生起胜解和希愿, 而且要按照愿文深深地在自心上立愿 如此才算学习了愿差别的内涵 三 愿海边际总括以上所有差别愿, 此处都以四无尽句摄持而推展到无尽 换言之, 普贤行愿到何时为止呢? 直至虚空界尽等为止! 意为永远没有边际 没有穷尽 我们应当如是顺应法性和世俗缘起, 发起无尽大愿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直到虚空中所有世界穷尽为止, 世界中所有众生穷尽为止, 众生心中所有业和烦恼穷尽为止, 我以上所发大愿才有终止之时 但是, 这一切终究没有穷尽的缘故,

8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85 我的大愿恒时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 同时, 以愿力驱使, 尽未来际都将实践普贤行海 法性没有穷尽 没有未来边际的缘故, 此处发愿顺应法性 ; 世间界的现相没有穷尽之时的缘故, 也顺应世俗缘起 因此, 我们不应局限自心, 或把无限的行愿局限为有限的希求, 而应在修学每一愿的末尾, 都以猛利胜解信加上此偈内涵, 或在念诵此偈时意会到愿王的无尽之量, 意会到所有普贤行愿都是无边无际 四 愿海利益分二 :( 一 ) 校量闻经利益 ;( 二 ) 显示众行利益 ( 一 ) 校量闻经利益仅仅闻信 普贤行愿品 的利益如何? 达到何种量呢? 其实根本无法描述, 只有借助比较或衡量来显示 也就是通过跟极大量级的财供养作比较, 显示对于 普贤行愿品 深心渴仰的极大利益 其中内义在于, 没有缘分闻信 普贤行愿 的众生, 不免令人遗憾, 他们处在外围状态, 执著小小的 自我, 即使做出再多的所谓利益贡献, 也始终无法称合本性 ; 而闻信 普贤行愿 的人, 由对大菩提的因果之相产生

89 8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胜解, 并以深心渴仰的缘故, 会无数倍地超过前者 后者立愿求证无上果地 本性完全开发的普贤行海, 为此甘愿在因地逐渐行持菩提的道相, 即是入于不可思议缘起, 从而享受这圆满范畴中的利益 假设尝试计算, 从他最初的缘起点开始, 是如何以全面 圆遍的方式展开, 其实不难认识到, 闻信行愿远远超过了极大级别的财供养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此处所说财供养的量非常广大, 供养资具 境缘和时间都超出了天文数字 供品是十方无边际的无量刹土中, 充满的金 银 琉璃 砗磲 玛瑙等宝物 数量的庞大远远超过我们想像的范围 即使仅以充满地球的珍宝来作供养, 尚且无法估算其价值, 何况是十方刹海里有多少最小粒子, 就有那么多个世界, 里面全部充满金银珠宝等 我们当然会认为, 除此之外绝不会有更大的供养资本了 供养的对境如何呢? 对上, 是向十方无法宣说那么多的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所有佛尊呈献供养 ; 对下, 是向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里的人天为主的无数有情, 施以世间最胜妙的安乐 我们又想 : 此外不会有更广大

9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87 的供养境了 供养了多长时间呢? 在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数里, 他一直都作供养 我们不禁又想 : 供养几个月 几年都很了不起, 他竟然能历经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 而且时时不中断, 这太难以想象了 供养物 供养境 供养时三个无量相乘, 结果会出生不可计数 无量无边的福德 假使福德有色相, 必定遍满虚空, 无法容纳 我们想 : 世界上没有较此更大的供养, 任何人跟他的福德相比, 也只能望洋兴叹罢了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然而, 如果对此殊胜不可思议的大愿王, 有缘分听到, 能生信心, 并且对于殊胜菩提的因果之相深心渴仰, 所得殊胜功德就会无数倍地超过前者 事实上, 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很多人对此难以置信, 否则对于 普贤行愿 应有极大意乐来受持 如法王所说 : 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 普贤行愿品, 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 即使每天仅能如法念一遍 普贤行愿品, 也应该觉得当天非常有意义 ; 这种信念和欲乐, 来源于对大愿王生起真实信心 ; 真实信心则又取决于是否如理闻思而通达

91 8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意义 从本品经文第一句至此颂之间, 如果都细致地学习 过, 就不难生起格外的信念 欲乐或感受, 观修起来也 会特别有动力 犹如在沙漠当中行走数日却滴水未进的 人, 极度干渴 一心希求甘霖 ; 同样, 生死荒漠中的我 们, 而今终于幸遇如此不可思议称性的大愿王 无上 菩提最殊胜的因, 就要排除万难, 一心希求正道 在内 心建立成佛最殊胜的缘起, 未来生命的方向也随之确 定 以大愿王摄持心心念念, 也将产生无量无边 圆满 周遍的福德, 并直趣无上菩提 而且, 以深心渴仰只要念或听一遍, 就百千万亿倍 地超过前者 由于轨道不同, 前者很辛勤地做一些外围 的供养, 尽管数量极其庞大, 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 没有趣入此秘密甚深层缘起的缘故, 还不算殊胜 他以 现前的自己, 以一点一点累积的方式来增长福德 ; 而后 者对于无上菩提的因相 圆满 周遍 称性而发的普 贤行海, 以及果相的无边行海都深信不疑, 对于自己以 全法界心 尽法界量的实行具有胜解信, 所以功德远远 4 超过前者 所谓 圆人修一天, 胜过不圆人修一劫 也是此理 4 圆人 : 指通达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者

9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89 再者, 为了证得无上菩提果地, 对于十大愿王最圆满发挥的境地 偈颂所述修道次第层层升进的大愿海, 例如生生世世忆宿命 出家 持净戒, 常发菩提心, 不住二边, 趣入不可思议行境, 获得十力 八海等, 乃至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圆成普贤行愿, 整个一套共通和特别的途径, 都生起了渴仰心 由此, 内心自然被纳入到愿海的轨道当中, 意义也就远远超过了前者 在内心的秘密层上, 对于称性的行愿和完成它的法道, 发生胜解信和深度欲求, 毕竟是极宝贵的事 由上可知, 闻信大愿王确实无数倍超过前者, 而并非是过誉之谈 有了这种信念, 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因缘, 每天都用心地如理立愿 当然, 这种真实信念, 来源于对 普贤行愿品 的闻思 普贤行愿 并非迂回曲折, 而是称性的发愿, 是快速完成无上菩提最圆满的行愿 缘于如是经文, 应当在正式行持前, 反复研习, 对于无上愿王不可思议的文句, 应当着重地学习 宣讲 研讨等 ( 二 ) 显示众行利益分二 :1 五种果;2 究竟果 1 五种果

93 9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分五 :(1) 增上果 ;(2) 等流果 ;(3) 离系果 ;(4) 异熟果 ;(5) 士用果 (1) 增上果对这部经作读诵 受持 开演等十法行, 就会有增上势力的果, 能使行者远离恶趣 恶友, 亲见阿弥陀如来, 具足普贤行愿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以清净信心作意 普贤行愿 的每一条法义, 随顺发起普贤愿, 并如理修持, 由此因缘, 行者能够远离谤法 违逆善知识 毁犯福田等恶趣业因, 从而恒时远离一切恶知识和恶道 之后能够很快见到圆具智悲力的无量光如来, 以佛力加被的缘故, 快速具足普贤最胜愿王 也就是说, 当自身具足了清净信心, 当我们开始逐条地用心发愿并作意 : 我要实现普贤行, 以此真实愿力的摄持和驱使, 自然会按照既定的轨道去行持 只要对这条心中的缘起之道生起了信心, 只要以 常忆宿命 常得出家 等逐次引发普贤行愿, 自心就绝不会落于邪恶 偏狭 局限等歧途 每日的立愿和行持将引领我们一切时中真正远离恶知识和恶道, 从而趣入于成佛的菩

9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1 提道正轨当中 比如, 对于摄持正法的普贤行生起胜解而立愿 : 愿我将一切佛 任何乘的经律论教法和戒定慧证法, 都无余地受持于心, 之后自然随同此愿逐步实行, 也就远离了谤法的恶趣之因 或者, 对于令善知识欢喜的贤妙之行生起胜解与希求, 立愿 生生世世都要以信敬来依止善知识, 常常与善知识相聚, 并使他常生欢喜心 ( 立誓不同于开玩笑, 而是需要真实去行持 ) 由此, 以愿力的牵引, 自己会非常殷重地修持依止的意乐和加行, 一分一分地 真诚地开展, 当然也就远离了违逆善知识的邪行等恶趣业因 诸如此类, 对于愿王之中一切根本性的行为都生起了胜解, 并以极大的欲乐下定决心 再再立愿, 之后, 自然被愿力摄持而在一切时中如是行持 由此缘起, 必将彻底远离一切粗细恶道, 远离一切宣扬邪谬知见和行为的恶知识 从正面而言, 内心所确立的愿王系统, 会一直驱使自己行于正道 ; 从反面来说, 它是最好的保护系统, 使自己根本不接近恶知识或流入恶道 贤善的行愿既已确立, 邪恶自然被驱逐无余 即使一旦出现恶知识, 自己也容易辨认出他是以何种见地在指导何种行为, 从而不

95 9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可能去依附 亲近 远离杂染的因缘和果报之后, 内心开始恢复清净, 就自然容易跟阿弥陀佛相应, 并很快见佛 见佛之后, 由于所确立的大愿而得佛加被 顿时具足普贤行愿, 从而速疾成佛 由此可见, 行愿是以这种增上势力的方式在帮助我们不断上进, 推动我们沿着最贤妙的正道发展, 它是让我们提升 升华的内在最关键因素 假使内心缺乏普贤行愿这种充实的力量, 即使遇到再多殊胜助缘, 自己也不可能快速升华 任何果的成就都需要自身的主因和外在助缘两相结合, 一旦内因欠缺, 凭借助缘得到的利益毕竟有限 ; 相反, 即使暂时没有诸多助缘, 以内在行愿的力量也能很快感得助缘出现, 从而使修行迅速增上 这些都是增上势力的作用 本颂为我们揭示了从远离恶师 恶法 恶道, 到迅速往生见佛, 现前圆满成就普贤愿的整个增上驱动的历程相 我们一旦明白它后期十分远大的前景和殊胜果报, 就会非常珍惜目前立愿的因缘 这时不必别人强迫也能认识到 : 此次学修普贤行愿极其难得, 我一定要把它铭刻于心 一次力量不够就多串习几次, 在因上多种一分, 在心中多建立一些, 功能势力就会更强一些 如

9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3 是自觉发起行动 (2) 等流果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对 普贤行愿 生起胜解信, 即成为颂中的 此人 就现前而言, 是得到了很好的寿命或殊胜人身 因为普贤行愿是出生一切利乐的如意宝, 一旦铭刻于心, 就能不断地发生作用 使得来此人间极具意义 生命充满福善 一切行为无不贤妙, 而且果报上也会呈现无数的安乐吉祥, 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 究竟来说, 内心发起了普贤行愿, 就有了与普贤菩萨同分的因缘, 以不虚的缘起力, 很快变得与普贤菩萨行为相同 有人以为口中诵念经文, 没什么大的意义 其实缘起是以心来建立, 而心可以通过语言来决定它的方向 当生起胜解信, 在心中不断立愿的时候, 就建立了极其完备 周遍的系统, 将行为纳入于普贤行的前行 正行等轨道当中 由此使一生都充满吉祥 充满福善 充满安乐, 会使一切行为都逐渐以普贤行愿的指挥系统来运转 如是生起胜解, 立定行愿, 建立缘起机制所出现的造作等流果不可思议 也就是说, 将普贤行愿刻记在心,

97 9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不断地忆念 作意 持诵等, 以因缘造作力量的驱使, 必然会使果法顺着同类的方向发展, 例如持续表现出同类的行为, 从礼敬到回向, 乃至无量无数愿海的内涵在相续当中充分展开, 而且越来越胜妙 贤善, 直至最终与普贤菩萨彻底同等圆满 从领受的角度而言, 自心散发出什么就会相应地收到同类法, 这叫做 领受等流 世间当中, 立了多少功勋就能领到多少奖励 ; 同理, 法界会回馈以最公平的赏赐 我们依照普贤行愿发起贤妙之心和各种妙行, 受持得越多, 果相就越殊胜, 终究会得到最圆满的果报 如此生信后, 内心随愿文逐句模拟, 如实起心作愿, 且以愿力摄持不断地进行串习 之后无需作意, 自然会按照整套行愿来行持, 这就如同把自己变成了普贤菩萨一般, 面貌焕然一新, 从位前普贤到当位普贤, 最后也必将成就位后普贤 以上即是等流果的内涵 (3) 离系果修持普贤行愿, 能令内在的善根得到极大开发, 由此能迅速远离罪障系缚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过去世中由于缺乏智慧, 对于何者有利 何者有害

98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5 等取舍之理愚昧不知, 以业果愚的力量造下极其严重的杀父 杀母等无间罪 而今以深心信解持诵普贤大愿王, 就能在一念之间迅速除灭如是重罪 普贤行愿极大的破恶力量来自于内在善根的极大苏醒 以往昔的无明之力, 五逆十恶都无所不造, 现在则需完全翻转过来周遍地开发且立愿行持心性中本具的一切善, 也就是扩展到尽十方三世一切时 一切处都以普贤行愿来摄持 如是从体普贤开发出用普贤, 在缘起上就翻转了一切恶业 不仅能除灭五无间罪, 长行文中还说到, 所有身心等病 各种苦恼, 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都能消除 因此, 我们每一次念诵都应倍加珍惜, 缘此殊胜愿文, 显发出自心无量的善 假如每次念诵后, 感觉似乎又回归于本来的善, 脱离了由我执力笼罩的各种烦恼 罪业以及身心苦恼等状态, 即是脱离系缚的殊胜果德的体现 (4) 异熟果今生修持普贤行愿, 来世会得到各方面德相圆满的果报 也就是因缘积集圆满, 果上就呈现出方方面面的圆满 :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99 96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首先是未来世将有极圆满的族姓 行持普贤行愿, 或者说以尊重自性普贤的缘故, 念念立愿发心, 时时处处行持殊胜善行, 以此善根之力决定会转生于国王等高贵种姓中, 受人尊重爱戴 其次, 会有金色的皮肤, 以及四十齿 广长舌 头如伞盖等相好 也就是行持普贤行愿, 具有礼敬 供养 随喜 持戒 忍辱等方方面面无量无边的善因, 且以圆顿 万善总集的观行方式, 使修行一法的同时就具足了圆满异熟身的因, 因此来世会出现圆满的相好 再者, 还会有圆满的智慧 以普贤行愿的加被力, 使心性得到极大开发, 从而对于无量所知具有明彻了达的智慧, 对于世出世间各种学问 明处, 都能无碍趣入 这些都是由法尔的因果律使然 (5) 士用果我们作为普贤行愿的修士, 把握着普贤行愿大法这一器具, 会成就何种作用呢?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如果坚定地受持普贤行愿, 做任何善根都以普贤行愿力统摄而回向印持, 那么诸魔必定无法作障 由心性得以开发, 将善根以无限度 周遍的方式回向菩提, 在

100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7 缘起上就不再会受魔障的干扰, 也不会被外道邪见所染污 犹如发菩提心后堪为三界人天所应礼供, 同样, 以修持普贤行愿周遍 广大的量度与功德之力, 行者纯正的善行堪为三界一切人天所供养之境 如是普贤行愿能使自身产生极大功德力, 从正面而言, 成为三界所应供养 ; 从反面而言, 诸魔外道皆不能摧折 2 究竟果缘普贤行愿行十法行的如上五种果, 也可结成行持愿王的究竟果利 :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修持普贤行愿有速疾成佛的果报 此处以八相成道中的四相 诣道场 降魔 成正觉 转法轮来作说明 如果能对普贤行愿生起胜解, 并立定为自己的本愿, 就成为超胜下乘不可计数倍的无上妙法 以它不可思议的缘起力, 将使我们在道位上迅速升进, 直至圆满一切地道功德, 速疾来至菩提大树王下, 在狮子座上结跏趺坐, 以十地最后心的金刚喻定降伏一切种类的魔

101 98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军,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之后应梵天 帝释等祈请, 转深广法轮, 普利一切有情 如上内容已经明确了修持普贤行愿从因到果的整个路线 总的来说, 是以现前发起超过下乘无数倍的无上正因的普贤行愿, 特别来说, 再接通阿弥陀佛的加被力量, 就会极快速地究竟成佛, 普利众生 也就是, 我们要把握两个关键 : 一 发十大愿王 ; 二 导归极乐 如此一来, 成佛对于我们而言就是非常接近的事, 将能迅速圆满普利一切众生的誓愿, 所以颂中说 速诣 普贤行愿和往生西方也由此成为实现菩提心的最直接方法 五 劝导受持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普贤菩萨摩诃萨于此劝导一切有缘者都来受持普贤行愿 由此获得只有佛陀才能证知的极其殊胜 无边无际的果报, 以及决定能得到殊胜菩提道的缘故, 我们应以清净心来披读 高声念诵 忆持愿王的字句, 以及为别人演说这部大经的涵义, 当然还包括思维 修习等等

102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9 如是行持即是顺合本性, 是开发自性普贤的妙用而趣入不可思议行海的缘起, 所以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出世间圆满 由以尽法界 虚空界, 圆满 无尽 事事无碍等的方式来发愿, 在缘起的量上就已经无法测度 至于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出现多少利益, 只有穷尽法界 遍照十方三世一切因果量的佛陀才能证知 即使是十地菩萨在内的一切凡圣, 都无法测知它的边际 由此可知, 我们修持普贤行愿, 或者把所做的善根以普贤行愿来印持回向, 将会出现只有佛陀才能证知的极其殊胜 不可思议的果报! 普贤菩萨已经说到这种份上, 说到这样一种无以复加的量来劝导我们受持, 而且下断语说 : 决定会得到殊胜的菩提之道, 我们为什么还不行持? 当下就应该对佛语无疑惑地信受 领纳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此颂进一步开示修习本法的极殊胜利益, 劝导我们一心受持, 尽此一生都奉行不渝 其中以 诵 字代表了对于无上普贤愿王作读诵 受持 听闻 思维 修习等十种法行 彻证果地的普贤大菩萨此时为我们揭示其中的无上利益和缘起力量 如果有人持诵乃至思维 修习这部 普贤行愿,( 不

103 100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必说以他甚深 广大的全部善根,) 我说他即使仅以少分善根的缘起力, 都会在一念之中使一切行愿都得以圆满, 同时能够成就一切众生所发的清净善愿 普贤行愿就是这样的一种圆顿大法 一念 是时间的最小单位, 一切 指所有普贤广大行愿, 而一念之中一切行愿都无余圆满, 是由于我们本来的体普贤和用普贤圆具一切万德 具有无边力用, 再加上行持普贤行愿的缘起力, 必将在一念相应时, 圆圆满满地成就一切行愿 如同染缸里的所有东西能够一次性地全部染上色彩, 是所谓 一染一切染 ; 与此类似, 在一念之间, 一切行愿都能圆满周遍地成就, 则是圆顿法门 一成一切成 的特点 不仅行者自身得以成就, 以法界中自他无二的缘故, 能令一切众生所发的清净善愿都圆满成就 也就是说, 普贤愿海当中念念都是普利一切众生的行愿, 以大悲无碍的力量, 能够遍入一切众生心而赐予加被, 使众生善愿得以成就 六 总结回向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104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01 普贤行深广无尽的缘故, 称为 殊胜行 超出分别心的范畴, 称为 甚深 ; 行海横遍竖穷, 遍入一切时空 领域, 圆具一切妙行种类, 称为 广大 ; 再者, 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 我愿乃尽, 而虚空界或众生界不可尽故, 我此愿王无有穷尽, 因此普贤行愿其实无有时间边际 如此殊胜的微妙行愿, 凡是缘此所作闻思修的任何法行, 都将获得无边无际的殊胜福德 也就是直至成就无上菩提之间, 福德都将永无穷尽, 且辗转为更深更广 当我们修集起无边胜福之时, 应当回向法界一切沉溺在生死瀑流中的众生, 使得他们去往无量光佛之刹土, 速超苦轮 得不退转, 毕竟达至无上菩提 之所以回向沉溺众生迅速往生, 是由于众生单凭自力, 长劫以来一直深陷于惑业苦的循环当中无力自拔, 再继续下去也仍然难以证得空性 截断苦流 然而, 阿弥陀佛有特殊的愿力, 只要众生具足信愿, 下至十念念佛都可往生, 一旦往生, 便能顿断苦流 依随清净的缘起而开发自性, 现前成满普贤行愿 出于这种最切实的考虑, 将一切善根回向尽法界心量中的一切沉沦有情, 使他们即生去往极为安乐 现前无住大涅槃的根源之地 无量光佛的胜妙刹土

105 102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总之, 整部 华严经 可归结为普贤行愿, 也就是一切菩萨证入不可思议大解脱境界的正因, 无余归摄为普贤广大行愿 ; 而普贤行愿最终归摄于以往生极乐世界为胜妙途径 因此, 每次发愿 回向 印持, 归终应当普愿自他一切沉溺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土 尔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 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 善财童子踊跃无量, 一切菩萨皆大欢喜 这时, 普贤菩萨摩诃萨在佛前宣说完毕这部普贤广大愿王的清净偈, 善财童子听后踊跃无量, 一切菩萨也都生起大欢喜心 广大 指普贤行愿王无论在希愿之心或所缘之境上, 都周遍 广大 圆满 清净 指清净无垢, 没有丝毫错谬或者不如理 不如实之处 从远的缘起来看, 善财童子是本法的第一当机者 以善财童子的因缘, 普贤菩萨宣说了这部无上的愿王, 并使之广泛流布 所以, 当机者这一世化身为法王如意宝, 似乎在延续着过去生的愿力 比如 1987 年, 法王率领上万大众朝拜文殊道场五台山, 在文殊菩萨前修持大量 普贤行愿品, 摄持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又比如在印度金刚座, 也着重修持 普贤行愿品 等等 我们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

10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103 要跟随法王的足迹, 恒时修持 普贤行愿品, 作为趣入西方净土解脱成佛的要道 应当对于无上的普贤行海引发胜解信和发起至诚希欲的行愿力, 之后不是别人勉强 驱使, 而是自身已经生起了大欢喜心, 愿意尽未来际顶戴奉行 经由如此修持, 我们一定会生起踊跃欢喜 在认定了道路和前程之后, 以理智确立的行愿才会成为一切时处永无更改的愿力 如来赞言 : 善哉! 善哉! 最后如来赞叹印可说 : 真是极为奇特殊妙 不可思议 这是以如来的一切种智印可了普贤大愿王是极其不可思议的道路, 由此将会迅速完成菩提道 这是对整部普贤十大愿王, 以及后面各种清净发愿, 乃至以导归极乐世界来完成普贤行愿整个大愿体系的认可 以下既是 华严 全经, 也是特别的 普贤行愿品 本部法的流通分 尔时, 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 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 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 ; 弥勒菩萨而为上首, 贤劫一切诸大菩萨 ; 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 一生补处 住灌顶位诸大菩萨 ; 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 一切刹海极微

107 104 净土文库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 ; 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 诸大声闻 ; 并诸人天一切世主 天 龙 夜叉 乾闼婆 阿修罗 迦楼罗 紧那罗 摩睺罗伽 人 非人等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以上解释完了 普贤行愿品 的涵义 最后愿大家在了解普贤愿王各条大愿的所愿境 能愿心 愿王的特点, 以及充分认识了随学普贤行愿的大利益后, 能够真正生起大欢喜心和胜解心, 尽这一生不断地修持, 乃至在未来一切生当中都奉行不渝 如此, 普贤行愿才算真正入了我们的心, 成为尽未来际的行愿 依此行愿, 将会指导我们生命中全方位的所作 以行愿王的主体和支分的各个部分为标准, 将展开我们未来一切贤妙行为之海, 由此必将证得与普贤菩萨同等的果位 特别而言, 以此行愿力的引导作用, 我们将在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在净土得到阿弥陀佛悲愿的加被后, 我们一定会迅速现前普贤行海的所有境界

108 思考题 105 思考题 1 数数思维七支行法( 包括礼敬支中的总礼和别礼 ) 的涵义, 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并于念诵时真实随文作意 2 修持七支行法有哪些利益? 七支可归摄为哪几类? 3 为什么要修习贤善意乐? 如何修炼常随佛学意乐? 细致了解之后, 数数随文作意串习 4 修习庄严国土意乐时, 应在在器界 情界方面分别希求成就何种相? 5 从所缘和行相两分, 数数思维利乐有情意乐的内涵 ; 并数数串习此意乐 6 思维不忘宿命 出家持戒 随有情语言说法 勤修六度和断除菩提心违品这些愿的涵义 ; 思维这组大愿是如何围绕不忘菩提心而发起的 7 自在无碍行愿 总的涵义如何? 具体涵义如何? 分别以什么比喻表示? 8 在利益有情愿中, 具体如何祈愿拔苦 与乐? 时 空 种类上的周遍相如何? 掌握后这些内涵之后, 数数如是祈愿

109 106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 下 ) 9 思维披精进甲愿的内涵, 并数数串习此愿 10 思维会遇同分菩萨愿的内涵, 并数数串习此愿 11 为何发愿令善知识欢喜? 具体如何发愿? 12 从供养境 供养具 供养时三分, 思维见佛供养愿的涵义 13 思维摄持正法愿的纲要和具体内涵 14 发愿得无尽藏的理趣如何? 此愿和求生净土有何紧密关系? 15 逐条思维 趣入 这组愿的涵义 熟悉之后, 自心常常如是祈愿 16 通过思维明确八种力的内涵, 并常常祈愿具足八种力 17 在 四力 的偈颂中, 前三句具体如何发愿? 最后一句涵义如何? 18 逐句思维 八海 愿的涵义, 抓住每句发愿的要领而随文作愿 19 如何作随学如来的回向? 20 如何作愿等普贤的回向? 21 如何作愿等二圣的回向? 22 为什么说本经一切发愿可结归为 为得普贤殊胜行? 如何在自心上发起这句愿的内涵? 23 净土愿中包括哪几个发愿? 具体如何发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er shi pu xian pu sa mo he sa 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 yu zhong xuan ci yi pu guan shi fang 而说偈言 er shuo ji yan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suo yo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er shi pu xian pu sa mo he sa 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 yu zhong xuan ci yi pu guan shi fang 而说偈言 er shuo ji yan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suo yo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 er shi pu xian pu sa mo he sa 欲重宣此义 普观十方 yu zhong xuan ci yi pu guan shi fang 而说偈言 er shuo ji yan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suo you shi fang shi jie zhong san shi yi qie ren shi zi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6-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净土文库6-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净土文库系列 6 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智圆法师讲 目录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正宗分 ( 一 ) 礼敬支 ( 二 ) 供养支 ( 三 ) 悔罪支 ( 四 ) 随喜支 ( 五 ) 请转法轮支 ( 六 ) 请佛住世支 ( 七 ) 回向支 ( 八 ) 愿差别 ( 九 ) 愿边际 ( 十 ) 愿利益 ( 十一 ) 劝受持 ( 十二 ) 总回向流通分 思考题 普贤行愿品科判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愿王利益偈颂礼敬支正宗分序分供养支悔罪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请佛住世支回向支解释名义释经名修炼意乐清净不忘菩提心之道自在无碍行利益有情披精进甲会遇同分菩萨令善知识欢喜常见如来常兴供养摄持正法得无尽藏趣入力修习对治菩萨诸业随学诸菩萨的回向净土愿趣入十方一切刹中,

More information

菩萨加持所生, 三者由定果色所生 ; 乃至能普现一切如来前也 后之二句, 明修行之次第也 或观一身一佛 三身三佛 七身七佛 三十五身三十五佛 百身百佛 千身千佛 乃至百千无量俱胝刹土微尘无量数身无量数佛, 各各以次增修令其广大清净, 摄心缘境, 成就深细微妙之三昧力而达心佛众生平等之理故 信解心礼

菩萨加持所生, 三者由定果色所生 ; 乃至能普现一切如来前也 后之二句, 明修行之次第也 或观一身一佛 三身三佛 七身七佛 三十五身三十五佛 百身百佛 千身千佛 乃至百千无量俱胝刹土微尘无量数身无量数佛, 各各以次增修令其广大清净, 摄心缘境, 成就深细微妙之三昧力而达心佛众生平等之理故 信解心礼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颂解 录自上海佛学书局 能海上师全集第三辑 : 之四 普贤行愿品颂解 礼赞根本总礼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初二句观无限空时, 是中一切诸佛是所礼之境, 普遍平等性智之大观也 后二句我以清净三业共一切有情平等遍礼无余, 是能礼人之贤德也 如是一颂, 总示普贤殊胜法门有三要点 : 一者般若, 生佛平等观智随时生起 ; 二者律仪,

More information

益西措嘉修法·如意宝珠讲记05

益西措嘉修法·如意宝珠讲记05 益西措嘉修法 如意宝珠讲记 1 降加持者 : 啥本处供养诸资具如施点铁成金术为成清净幻变网以大智慧降加持阿唯夏雅频 降加持 就是对自己处所里的这些供品聚, 像点铁成金般成为清净的幻变网, 用大智慧来降加持 这里要清楚在何处降加持 如何降加持 以何者降加持 一 在何处降加持 : 就在我们处所所陈设的这些供品聚上面降加持, 比如水 香 花 灯等 二 如何降加降 : 呈现供养时, 不应当再认为这些是轮回错乱的现相,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大慈大悲愊众生 大喜大舊济含识

大慈大悲愊众生   大喜大舊济含识 礼佛大忏悔文 宋. 不动法师编订 大慈大悲愍众生 ⑴ 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 ( 一拜 )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 ( 一拜 )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 一拜 ) 我今发心. 不为自求人天福报. 声闻缘觉. 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唯依最上乘. 发菩提心. 愿与法界众生. 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一拜 )⑵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 一拜 )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More information

道次第文库系列22·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道次第文库系列22·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目录 ( 二 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 : 一 正明修法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别初中分二 : 一 正修时应如何二 未修中间应如何初中分三 : 一 加行二 正行三 完结今初 轨 指训练心的轨道, 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理 是指心的缘起理则, 也就是修行的规则或者说正确的做法 明白了修习的轨理就能明白怎么修心 所谓 略说 就是先摄略的宣说总的原则, 然后按照总的原则逐步细致地讲解,

More information

为深远 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 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 那就是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所谓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 ; 所谓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 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 若按 行愿品 着手修学, 会发现

为深远 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 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 那就是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所谓 菩提心的无上观修, 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 ; 所谓 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 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 若按 行愿品 着手修学, 会发现 普贤行愿品 观修原理 2004 年讲于苏州定慧讲堂 济群法师 导论 在盛行大乘的汉传佛教地区, 普贤行愿品 的流传极为广泛 许多佛弟子都将本品作为日常念诵功课, 而寺院晚课的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中, 也有一半内容出自本品, 以此忏悔业障, 扫除修行道路中的违缘 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 源于 行愿品 的七支供亦倍受重视, 被视为一切法门的前行 所谓前行, 即修法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集资和净障两方面 集资,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4 请入普贤愿海

净土文库4 请入普贤愿海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净土文库 4 请入普贤愿海 智圆法师 讲授 目录 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 1 请入普贤愿海 5 思考题 107 共修普贤愿海法会 109 附 : 登记表 120 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 1 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 敬礼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诸位菩提道友 : 大家知道, 华严会上, 普贤菩萨亲告善财童子 : 欲成就如来无量无边功德, 应修普贤广大行愿 由此演说了一部含摄一切佛子行愿精华的 普贤行愿品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5-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净土文库5-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净土文库系列 5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智圆法师讲 目录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讲记解释名义序分正宗分第一愿王 礼敬诸佛第二愿王 称赞如来第三愿王 广修供养第四愿王 忏悔业障第五愿王 随喜功德第六愿王 请转法轮第七愿王 请佛住世第八愿王 常随佛学第九愿王 恒顺众生第十愿王 普皆回向愿王利益 思考题 解释名义释经名释品名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愿王利益偈颂供养支悔罪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请佛住世支回向支愿差别愿边际愿利益劝受持总回向礼敬支修炼意乐清净不忘菩提心之道自在无碍行利益有情披精进甲会遇同分菩萨令善知识欢喜常见如来常兴供养摄持正法得无尽藏趣入力修习对治菩萨诸业随学诸菩萨的回向净土愿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极微尘数清净器情安住的刹界趣入十方一切刹中,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第九课

第九课 入菩萨行论 第 09 讲记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 入菩萨行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对于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 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 如果不知利益所在, 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 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 菩提心不只是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 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 即自私自利的作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0 无量寿经大疏(一)

净土文库20 无量寿经大疏(一) 净土文库 20 无量寿经大疏 ( 一 ) 智圆法师 会编解释 目录 无量寿经大疏科判 1 无量寿经大疏 ( 一 ) 3 序分 15 正宗分 127 无量寿经大疏科判处兜率 表 1 以六成就证信 托胎 出生 学艺 序分 正信序 发起序 广明菩萨会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 佛现光瑞阿难快问叹问义大佛心见证敕许宣说 总明 广显 结说 明示现成佛 明权实二德 总明 例显 结说 受欲出家苦行诣道场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菩提道次第 实修理路 2004 年 5 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道次第 是一部实修性很强的论著, 不仅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以简明的修学套路, 将理论一一落实于实修 本论在 略示修法 部分, 以依止法为例, 为我们示范了修习任何法门必须具备的四个步骤, 即加行 正行 结行与未修中间 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便是围绕着这一纲领展开 一 加行 修法的共同基础 加行, 也称为前行, 即正式修法前应作的准备

More information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要说 08 年最成功的高清机, 非三合一 F1/F2 莫属 它集中了国内不同的高清接收需求, 整合了当时能想到的各种功能, 为欣赏高清奥运, 满足高端发烧人士, 做出了贡献 F1/F2 的成功, 说明不依赖进口, 我们也有能力打造顶级的高清机, 并且更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 不过, 即使 F1/F2 的终极版, 也不兼容 ABS-S 或 ISDB-S, 没有网络功能, 不能 USB 录像等等, 有一定的局限性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三月十日 好, 我们昨天讲到 般若, 般若是本来灵知照了 在因中它属于慧心所, 果上属于择灭无为, 所以它达到的无为的境界属于择灭 为什么呢? 因为慧心所是有所拣择 分辨的智慧, 所以它是抉择的无为, 所以它是择灭无为 所以般若它是属于无漏 清净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波罗蜜多 波罗 是梵语,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CABC0D6BDCCD1D4A3A8D3A1A3A92E646F63> 法王著作译传 6 极乐教言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目录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讲记 15 教言一 15 教言二 41 教言三 45 极乐教言 1 极乐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述 益西彭措堪布译 教言一 法王说 : 今天萨迦月初一开极乐大法会 ( 一九九三年藏历四月一日 ),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 集聚的眷属数量这样庞大, 这都是以业和愿力而在这里集会的, 所以有很殊胜的缘分 我们有必要开极乐大法会,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50-净土实修要道 下

净土文库50-净土实修要道 下 净土文库系列 50 净土实修要道下 智圆法师讲解 目录 赞佛偈讲记西方发愿文略解西方发愿文实修引导三归依略解十念法讲记回向偈讲记劝发菩提心文初机导引 赞佛偈讲记 赞佛偈 由宋朝择瑛法师所造 法师的母亲梦到两个日轮贯于怀中, 过了两年生了两个男孩, 后来都出家了, 法师是次子 他曾于施水宝阁参神悟法师, 深悟止观之道 晚年在杭州祥符寺 一日, 凭着几案面向西方诵 弥陀经, 刚诵完就往生了 这首 赞佛偈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55:18 PM 5-1- katugomi2015_c 1 -2-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2 2 14.3.3 1:55:18 PM -3- katugomi2014_c.indd katugomi2015_c 3 3 14.3.3 1:55:19 PM 塑料容器包装 塑料标识的收集日 每周一次 星期 所谓 塑料制容器包装 ( 塑料标识 ) 厖 指的是装入或包裹商品并附有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根据 乾隆大藏经 原文妙印法师校对 ~~~ 2019 年初春于武夷山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祇树 给孤独 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 舍卫大城 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 长老须菩提, 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31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净土文库31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净土文库 31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智圆法师讲述 目录 熟溜病的病因 3 熟溜病的过患 11 一 熟溜病引生的魔障 11 二 心态病的蔓延恶相 15 对治熟溜病 22 结语 79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1 1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智圆法师 讲述 2 法会即将结束, 很多人也快要下山回汉地了 念 普贤行愿品 是很多人的功课, 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 修法的前后也都要修持, 所以我把修法当中最容易犯 又最难以觉察的问题,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基础班课程·如何做功课》第四课

《基础班课程·如何做功课》第四课 基础班课程 如何做功课 第四课 为度化无量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今天继续学习 次第花开 中 如何做功课 的内容 作为佛弟子, 做功课就像睡觉吃饭一样是每天必须的 所以一开始, 要从闻思上得到定解, 然后长期坚持行持 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 第一, 做功课的前行 包括排除内外的干扰, 尤其要关掉手机 上周上师在开示时说 : 再三地合掌祈请大家, 你们在闻法或座上修时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doc fó shuō ā mí tuó jīng 佛说阿弥陀经 yáo qín sān zhàng fǎ shī jiū mó luó shí yì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http://www.laohuangli.net 老黄历网佛教频道制作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 rú shì wǒ wén yī shí fó zài shè wèi guó qí shù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过修持使之寂止, 或者换个角度讲, 它是生起寂止的一种方便, 是 断除相续中粗大烦恼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获得了寂止的功德, 或者 通过修持前面出离心的窍诀, 我们的相续相对平静之后, 在这个基 础上就可以修持增上大乘殊胜菩提心的窍诀了, 这个窍诀中有自他 平等和自他相换的修法 前面我们跟随寂天菩萨的智 入菩萨行论 第 135 节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再次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如果真正想要进入菩萨行, 成就利益众生的佛道, 必须要学习 像 入菩萨行论 这样殊胜的论典和窍诀, 此论中佛菩萨告诉我们 怎样通过不断的学习 串修, 将自己相续当中的我爱执和自私自利 的分别念改造成殊胜的利他心 菩提心 入行论 一共有十品,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八品 静虑 前面我们再再地提到, 静虑是将相续中世俗菩提心在不退的基础上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9 十二光佛 念佛的修法

净土文库29 十二光佛 念佛的修法 净土文库 29 十二光佛 智圆法师 编述 目录 十二光佛...1 前言... 1 第一 顶礼 赞叹无量光佛... 10 第二 顶礼 赞叹无边光佛... 12 第三 顶礼 赞叹无碍光佛... 14 第四 顶礼 赞叹无对光佛... 16 第五 顶礼 赞叹炎王光佛... 18 第六 顶礼 赞叹清净光佛... 19 第七 顶礼 赞叹欢喜光佛... 21 第八 顶礼 赞叹智慧光佛... 23 第九 顶礼 赞叹不断光佛...

More information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 比如 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 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 比如学历相同 的劳动者 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 为什么在不同行业 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 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 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十一 唯识学概要 208 你要改造业力, 你要创造一种坚定的誓愿!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面, 我们看丙五 : 究竟位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 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 : 就是资粮位 加行位 通达位 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 我们从前面的阶位我们可以知道, 当我们踏入了修行的菩萨道, 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两种力量的作用 : 一种来自于外来的生死业力的冲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下士道 ( 二 ) 深信业果 11 ( 十恶业 - 瞋恚心 4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昨天 一念瞋心起, 百万障门开 的内容 九十二页倒数第三行开始 不乐佛法障 习童蒙法障 乐着小乘障 不乐大乘障 不乐佛法障, 就是不好乐佛法, 这一世不好乐修学佛法, 这也是过去瞋心的障碍 习童蒙法障, 童蒙就是小的意思, 喜欢修行小法, 或者是外道法 有些人一听到外道法,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范 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 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 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 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 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 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群众性与职业化 统一与多元 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 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 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 经过集思广益 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 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 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入菩萨行论 第 17 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 论 是宣讲凡夫如何经由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从而获得殊胜觉悟再 去利益众生的殊胜方法 第一品我们学习了菩提心的利益, 知道菩 提心具有超胜世间的巨大功德, 已经在我们的相续中引发了生起菩提 心的强烈愿望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葛延风 内容提要 :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基金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 在向新制度的转轨过程中, 核心的问题是解决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 年以来的改 革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以致于陷入困境 作者认为改革的思路是用国有资产存量偿 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负债,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全的个人帐户制度 医疗和失业保障 改革也应转换思路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应打破城乡分割问题,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失业保障不能通过失业保险解决,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30 名号如意宝

净土文库30 名号如意宝 净土文库 30 名号如意宝 智圆法师 编述 目录 赞佛偈... 1 名号如意宝... 3 第二届百万佛号共修法会重要开示... 91 赞佛偈 1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白毫宛转五须弥光中化佛无数亿四十八愿度众生 相好光明无等伦绀目澄清四大海化菩萨众亦无边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大慈菩萨发愿偈 十方三世佛九品度众生我今大皈依凡有诸福善愿同念佛人 阿弥陀第一威德无穷极忏悔三业罪至心用回向感应随时现

More information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净土文库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讲记 益西彭措法师 编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摘自康僧铠译 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 国有地狱 饿鬼 畜生者, 不取正觉 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寿终之后, 复更三恶道者, 不取正觉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觉 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形色不同, 有好丑者,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净土文库27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

净土文库27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 净土文库 27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 智圆法师 讲授 目录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1 唐译阿弥陀经讲记...17 法会圣众第一... 18 佛说极乐第二... 21 栏网庄严第三... 33 德水莲光第四... 34 自然妙乐第五... 45 金地庄严第六... 52 雨花供佛第七... 55 灵禽说法第八... 61 风树乐音第九... 67 国德无量第十... 72 光寿无量第十一... 75 圣众无量第十二...

More information

关于修改我国 行政诉讼法 的若干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 我国 行政诉讼法 亟须作出适当修改 在修法过程中应贯彻公民合法权益保护优先的原则 注重研究解决如下制度创新与改进的课题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作为行政诉讼立法的首要目的 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应坚持司法最终性 应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参加人范围和行政诉讼救济范围 行政诉讼立法应兼顾公平与效率 以更有效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 修改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杨超群

杨超群 入行论第九十二课 我们继续学习 入菩萨行论 指引我们趋向成佛的殊胜要诀 和教言 遣除争论 这个科判中, 之前学习了四个颂词, 讲了众生和佛平等 和不平等的部分, 下面是总结 : 有情具功德, 能生胜佛法, 唯因此德符, 即应供有情 有情具足什么样的功德呢? 就是能够产生殊胜的佛法 唯因此德 符, 仅仅因为这点功德相符的缘故, 就应该恭敬供养有情 前面我们学习了, 从证悟和断德的角度来讲, 有情和佛的差别非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编辑 : 净愿兰若释心贤 别境五者 : 一 欲 二 胜解 三 念 四 三摩地 五 慧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 所缘境事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名为别境 蕅祖先解释为什么安立作 别境 呢? 因为所缘境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前面的五遍行, 五个心所的活动, 是共同攀缘一个境界 ; 当然这个境界是由 作意 心所决定, 如果它引导心王到五欲的境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oc

Microsoft Word - ?????????.doc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净土十疑论序第一疑第二疑第三疑第四疑第五疑第六疑第七疑第八疑第九疑第十疑净土十疑论后序附录 :( 一 )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附录 :( 二 )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附录 :( 三 )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附录 :( 四 )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 成时述曰 : 标列净土十要的次第时, 以世尊言教之经典居于最初,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弥勒文库10 宝性论讲记(二)

弥勒文库10 宝性论讲记(二) 尚未定稿请勿翻印弥勒文库 10 妙吉祥印经处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二弥勒菩萨 / 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 / 科判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目录 第一如来藏品认定所证的空性以彼等宣说之必要 第二菩提品 第三功德品 第四事业品 第五校量功德品 大乘无上续论 宝性论讲记 二 如 来 藏 品 己七 认定所证的空性 此无任何所遮遣 亦无纤毫所安立 真实正观真实性 真实见已即解脱 这一偈颂的内容非常殊胜 所讲的是大乘圣者菩萨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 177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全论有十品, 前 面九品的次第是菩提心胜宝未生令生起 已生令不退 辗转令增长 第一 二 三品, 是没有生起菩提心让它生起的窍诀 ; 第四 五 六品, 是生起之后, 怎么样不退失 ; 第七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甘露文库14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谈谈闻思修 1 谈谈闻思修 一 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 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 闻思时才需要观察, 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不必观察, 这样自然便会认为 : 不闻思照样能修, 或者闻思只是研究或为实修提供证据 这种想法若不遮破, 则始终不会重视闻思 以下破除这种观点 : 实修时必定有个所缘境, 有个所修的内容, 若不经过闻思, 是不可能了知这一内容 就连炒菜这样的小事也要先听别人讲解怎么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八识规矩颂第九讲 ( 第七识颂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位喇嘛! 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 就称为平等性智, 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 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 观一切法平等, 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意思就是说, 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所以, 我们思维的必要和目的叫遣除增益和损减, 也就是说正确地 理解法的意义 遣除增益 损减之后对法的意义产生定解, 我们通 过思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得到的智慧叫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的前提一定是思所生慧, 修行缘思所生慧得到的定解, 缘这个定解开始反复地观修, 反复地串习, 这叫 修 通过修行

所以, 我们思维的必要和目的叫遣除增益和损减, 也就是说正确地 理解法的意义 遣除增益 损减之后对法的意义产生定解, 我们通 过思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得到的智慧叫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的前提一定是思所生慧, 修行缘思所生慧得到的定解, 缘这个定解开始反复地观修, 反复地串习, 这叫 修 通过修行 我们继续学习 未护正知之过患, 分别宣讲没有护持正知 没有 护持正念的过患 此科判的重点是没有护持正知而引发的过患 第二 ( 未护正知之过患 ) 分二 : 一 失毁智慧 ; 二 失毁戒 律 第一 失毁智慧 : 心无正知者,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不复住正念 无正知 实际上是烦恼的状态, 如果心没有正知或者失坏了正知, 就会具足烦恼 具足烦恼会引发什么过患? 颂词中说 :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More information

prayer2015slides

prayer2015slides Cultivation Vandanâ Homage Namô Tassa Bhagavatô Arahatô Sammâ- Sambuddhassa (3x) Homage to the Triple Gems Homage to Him, the Blessed One, the Exalted One,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Ti-Sarana The Thre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