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ⱘⷚ 㩰㬇㘏䅕㒛ⱁゴ 䔑䎀 2 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ⱘⷚ 㩰㬇㘏䅕㒛ⱁゴ 䔑䎀 2 3"

Transcription

1 目录 ჱ ᑱ ᬌႪ ჱ ᑱ ᬌႪ ت 1

2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ⱘⷚ 㩰㬇㘏䅕㒛ⱁゴ 䔑䎀 2 3

3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ⱘⷚ 㩰㬇㠶 䋛㹘㦫 㣱 4 5

4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6 7

5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目录 前言 一 传承法脉清净 二 通达方便 三 认识智慧 四 善巧运用 第一章传承法脉清净 一 传承清净 ( 一 ) 传承清净的含义 ( 二 ) 本传承简介 ( 三 ) 何谓得到传承 ( 四 ) 上师瑜伽传承清净无疑 二 导师功德圆满 ( 一 ) 各乘导师法相

6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1. 共同乘之外上师 金刚乘之内上师 大圆满之密上师 窍诀部之极密上师 ( 二 ) 如何选择导师 具徳 具缘 远离恶知识 三 弟子德相 ( 一 ) 信心圆满 信心既是信又是爱 ⑴ 既信又爱 ⑵ 是信非爱 ⑶ 是爱非信 ⑷ 非信非爱 圆满的信心坚定而普遍 为何敬信上师 如何敬信上师 ⑴ 了知上师是佛 ⑵ 了知上师一切所作所为均为佛陀事业 ⑶ 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恩德超胜诸佛 ⑷ 了知上师乃总集一切皈依处.. 45 ⑸ 祈祷上师生起证悟之智慧 ⑹ 以三欢喜承事上师 如何增上信心 ⑴ 通过闻思增上对佛法的理解.. 48 ⑵ 通过实修消尽烦恼 ( 二 ) 大铠精进 ( 三 ) 誓言清净 誓言清净乃解脱之根本 三乘戒律要点 ⑴ 小乘 ⑵ 大乘 ⑶ 密宗 忏悔的方法 ( 四 ) 品行贤善 ( 五 ) 坚毅不挠 ( 六 ) 慷慨大方 四 传承法脉清净之偏道 ( 一 ) 对传承的认识误区

7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1. 缺乏圆满次第道 重方便传承而轻实相传承 自己创造传承 ( 二 ) 依止导师之误区 发心不正 不观察即做依止 与导师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藐视上师 重视依止书本修行, 轻视依止上师 不懂如何面对恶知识 ( 三 ) 弟子认识之误区 依止密宗导师和法即为密宗弟子 执著偏袒之信心 轻视因果与戒律 名言托付三门却不闻思修行 希冀不经苦修快速成就 第二章通达方便 一 通达方便的必要性 ( 一 ) 次第根机者须依方便教授成办解脱. 75 ( 二 ) 修行禅定必须具备便智双运 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 不具方便的寂止无法成办解脱.. 77 二 如何理解通达方便 ( 一 ) 通达方便的含义 ( 二 ) 如何体现通达方便 前行之前行 入座前行 共同外前行 念诵仪轨 念诵莲师心咒 观想皈依境 回向 座下...80 三 通达方便之行持 ( 一 ) 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 三殊胜法 ⑴ 加行发心殊胜 ⑵ 正行无缘殊胜 ⑶ 后行回向殊胜 祈祷上师 ⑴ 为何祈祷上师

8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⑵ 何谓祈祷上师 ⑶ 如何祈祷上师 ( 二 ) 座上方便 前行之前行 ⑴ 选择修行的清净地处 ⑵ 合理安排修行时间 ⑶ 入座前准备 ⑷ 立誓 入座前行 ⑴ 身要七支坐法 ⑵ 语要排九节风 ⑶ 意要发菩提心 共同外前行 ⑴ 暇满难得 ⑵ 寿命无常 ⑶ 轮回过患 ⑷ 业之因果 念诵仪轨 ⑴ 依文明观 ⑵ 金刚诵 ⑶ 止观交修 ⑷ 持风 回向 ( 三 ) 起座及座间之方便 起座 座间方便 修持本尊及护法之方便 ⑴ 修持本尊 ⑵ 修持护法 四 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 一 ) 重视智慧 轻视方便 ( 二 ) 轻视共同外前行 ( 三 ) 轻视菩提心修法 ( 四 ) 念诵未依文明观 ( 五 ) 未如理行持三不动摇修法 ( 六 ) 未善用持风 ( 七 ) 把修行当成念诵功课 ( 八 ) 闻思修三种智慧偏堕一边 ( 九 ) 方便未圆满 第三章认识智慧 一 何为认识智慧

9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 一 ) 认识智慧之含义 ( 二 ) 智慧之分类 ( 三 ) 认识智慧之重要性 二 认识智慧之次第 ( 一 ) 剖析调伏妄念 有相止之概述 有相止修法 修持有相止的注意事项 ⑴ 念诵莲师心咒的要点 ⑵ 观想皈依境 ⑶ 初步依靠止观交修之必要性 修持有相止之标准 ( 二 ) 直视调伏妄念 粗直视调伏妄念 ⑴ 修持的重要性 ⑵ 修持的要点 ⑶ 修持的时机 ⑷ 修持的标准 细直视调伏妄念 ( 三 ) 安住调伏妄念 三 认识智慧之关要及误区 ( 一 ) 八识辨别 无念 ⑴ 第八识 阿赖耶识 ⑵ 第五识 前五根识 有念 : 第六识 第七识 ⑴ 形成 ⑵ 概念 ⑶ 特点 ⑷ 禅定描述 于禅定中辨别八识 辨别真实见解与八识 ⑴ 觉性与第八识的辨别 ⑵ 觉性与第六识的辨别 ( 二 ) 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 世间禅定 ⑴ 四禅八定的概念 ⑵ 认识四禅八定的意义 ⑶ 四禅的特点 出世间禅定 ⑴ 了知 ⑵ 觉受

10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目录 ⑶ 证悟 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的区别. 177 ( 三 ) 正确认识并如理观待觉受 正确认识觉受 ⑴ 觉受的概念 ⑵ 起现觉受的原因 ⑶ 觉受的分类 如理观待觉受 ⑴ 如理观待觉受的原则 ⑵ 观待觉受的误区与对治方法 行道中最难调伏的觉受 ( 四 ) 勿以妄念多少作为解脱之标准 ( 五 ) 勿以词句掩盖真实见解 ( 六 ) 禅定增上之标准 第四章善巧运用 一 何谓善巧运用 二 善巧运用的方法 ( 一 ) 座上善巧运用 外缘 内缘 ⑴ 护持正念 ⑵ 根据妄念大小采用对应的调伏方法 ⑶ 座上念诵仪轨及心咒 ( 二 ) 座下善巧运用 以信心净观五种圆满 行住坐卧护持正念 ( 三 ) 日常修法的安排 一日多座上师瑜伽修法简轨 上师瑜伽简短仪轨之修持要点 三 善巧运用之误区 ( 一 ) 未得摄授, 无次第道 ( 二 ) 轻视前行, 直趋禅定 ( 三 ) 好高骛远 ( 四 ) 修法死板僵硬, 不懂得灵活应用 ( 五 ) 未善巧护持正念 上师瑜伽统摄大圆满法修行之总纲 代跋

11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前言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乃一切乘法之极顶, 诸法之精要, 总 摄八万四千法之修行要义, 乃捷径成佛之光明道 上师瑜伽乃大圆满教授, 以外相上师相应法 内相上师 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总摄从因地至果位的整个修法过程, 分别相应不同根器之弟子, 实为我等追求即生解脱者赖以成 就之依托 诚如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 虚幻休息 中所言 : 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道本体不能解脱, 因为他们还需要 依靠行为及助缘等 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 中生起实相的证悟, 而得解脱, 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 最为甚深 堪布昂琼亦言 : 上师瑜伽乃极其甚深之法, 若做观诵尊号等必获加持 如耄耋之年的麦彭贡波老人以 挚诚敬信依止贝若扎那尊者, 修持上师瑜伽七日, 成就虹光 身 故于此等希有难得之无上密法, 我等当生起大信心, 切 勿将上师瑜伽仅当做加行仪轨而等闲视之 我等大恩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 (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 前言12 13

12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将大圆满之精华融摄于上师瑜伽之中, 复将上师瑜伽修法精华归摄于四精要法内 故本传承弟子在初步掌握 如意宝藏 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 后, 尚需进一步通达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即 : 传承法脉清净 通达方便 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 只有掌握此四精要法, 才等于真正掌握了大圆满的精华 一 传承法脉清净 前言所修之法未与觉性相应, 则属远道方便, 解脱时日必长久 如萨迦班智达于 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 中曰 : 殊胜悉地乃依上师与本尊何者而得? 答曰 : 二者分离之修行皆不得殊胜之悉地 若证得上师 本尊 三世诸佛 自心 一切轮涅等无二之时, 即能显现殊胜悉地 上师瑜伽一法统摄万法, 亦即此理 以此理类推, 非但上师瑜伽, 任何捷径道之法, 亦当如此 因此, 传承法脉清净, 其实意味着普遍平等的信心 传承法脉清净乃四精要法之根本 若所修之法来源不净, 能不误入歧途已属万幸, 何谈成就! 故首当依清净传承之上师如法而修 欲依止清净传承与具德上师, 必须先了解何为清净传承及具德上师之法相, 如此才能如理如法地观察 经过谨慎如法地观察, 就能避免依止上师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今生的修行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修行最痛苦的是在付出大量时间 心力 财力等之后, 却沮丧地发现自己所依非具德上师, 所学非清净传承之法 短暂的暇满人身哪有太多的时间供我们挥霍? 从头再来实需勇气 故一开始就应懂得取舍之理, 谨慎观察抉择乃为至要 抉择具德上师法相之后, 作为修行者, 尚需以弟子德相为标准, 观察自己能否称为合格法器 在弟子德相中, 特别强调普遍平等的圆满信心, 因觉性本来普遍平等, 我等修法若能相应觉性, 则为捷径道之方便, 能快速成就 ; 反之, 若 二 通达方便在修持上师瑜伽过程中, 前行之前行 入座前行 共同外前行 念诵仪轨 持风 回向等都属于方便 所谓通达方便, 就是要准确掌握这些具体的修法 有些人一听到方便法, 内心马上不以为然, 认为不如正行更殊胜些, 正行中最好是直断 顿超之类的法才合自己的胃口 然而实修之中, 并非懂得道理即可, 而是要将法的力量实实在在融入心相续 修持上师瑜伽, 必须依靠诸多方便才能成就禅定 ( 即认识智慧 ) 彼时方便的力量已经融入禅定, 不可误以为获得禅定后就可以舍弃方便 前行与正行犹如躯干与四肢, 是一个整体, 密不可分 以持戒和前行等方便而获得的寂止, 因殊胜方便已融入禅定之故, 是标准的寂止, 犹如风止而水面自然平静, 故特别稳固 阿格旺波尊者自传 云 : 心性休息 前 14 15

13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行部分修完以后, 上等修行者即能够成就四禅定 ; 中等修行者可修成初禅 ; 下等修行者也能达到欲心一境 若仅把心强制于所缘境, 而没有前行和持戒作基础, 犹如风吹水动, 心虽暂获一点安稳感觉, 但决定会被世间八风所吹动, 禅定始终徘徊不前 如此忽略方便, 仅重视禅定, 则如堪布昂琼所言 : 别说真正的寂止, 连寂止的气味都闻不到 而寂止乃胜观之前提, 如堪布昂琼说 : 如果想要了证自性解脱胜观道, 则无论显宗 密宗, 首先都应该把修好寂止作为基础 因此, 若前行力量不够, 则达不到符合传承标准的寂止 ; 没有寂止的功夫, 胜观也无法呈现, 解脱更遥遥无期 前行的道理并不难了解, 难的是真正融入内心, 故必须摒弃轻视之心, 座上 座下精勤修习 有人认为真实密宗乃超越言语之不可思议境界, 而方便还需要靠意识造作, 故不究竟 诚然, 上等根机者可以无需方便, 直趋真实教授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弟子而言, 依靠意念造作的方式依次第通达究竟密意, 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虽然密宗的方便需要意念造作, 但因具备种种不共殊胜之处, 如解脱七支坐法 持风 三不动摇等, 故能比显宗更快捷地趋向解脱 不具根机好高骛远 强行攀缘真实智慧境界, 实为修行之大忌 前言 三 认识智慧上师瑜伽修法中, 认识智慧即是辨别禅定 比如很多人误会无相止就是眼前没有一个显现的境, 此与正确的认识完全背道而驰, 修行出现偏差也不可避免 除了掌握有相定和无相定各自的特点外, 还要清晰辨别二者之间的差别 ; 了解八识各自特征, 清晰辨别修行中内心出现的状况 ; 若产生贤劣觉受, 应通达应对之法等等 尤其注意 : 上述的辨别除了通过闻思理解道理之外, 更要靠座上实修禅定细致体会 因通过闻思获得的知识总体还是粗糙的, 远不如禅定中获得的经验更为细致善巧 四 善巧运用善巧运用是四精要法的最后一个精要,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精要, 因为能否掌握, 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修好上师瑜伽 善巧运用就是在熟练掌握以上三种精要的前提下, 针对具体情况而自如运用于座上和座下 需知, 在禅修中会交替出现昏沉掉举, 其程度也会有或轻或重的变化, 所以一座禅修中, 心不可能只呈现一种状态 故针对心的不同状态采用不同的方便进行调伏, 就是善巧运用 实修中总的原则就是对座上和座下心相续出现的性质各异 粗细不同的烦恼, 以相应的方便分别加以对治, 犹如中医的辨证施治, 必须对 16 17

14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前言 症下药, 如此则效果最佳 总之, 如是理解四精要法, 对于深刻认识上师瑜伽修法见 修 行 果之殊胜, 树立修法的意乐和坚定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遍知无垢光尊者于 究竟胜义之教言. 精要明镜 开篇殷殷嘱托我等弟子曰 : 唉玛! 具缘瑜伽士请谛听, 如今我等已圆满获得暇满人身, 值遇大乘法宝, 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际, 切勿无义虚度人生, 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 作为追求即生解脱的修行者, 值遇如佛般之上师和直趋解脱的殊胜密法后, 理应依教奉行, 心无旁骛地精勤修行解脱之道 但于行道中, 由于不解诸多修行理趣之故, 很多修行者虽修学数载, 见解却无明显增上, 致使信心退转, 弃捷径成佛的大圆满无上窍诀法而另觅他途, 不禁令人扼腕惋惜! 为避免此等过失, 令无上密法广弘于佛法中土, 法雨甘霖普润具缘信众, 解脱苗芽迅速趋向成熟, 故著述此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本论从传承法脉清净 通达方便 认识智慧 善巧运用四方面, 阐述修行者于行道中必须具足之关键要义, 以彰显上师瑜伽无上密法之殊胜 望有缘弟子通过闻思掌握上师瑜伽之修行理趣, 并于实修中生起殊胜密法之道验, 速疾解脱! 愿吉祥! 普巴扎西 藏历水蛇年 ( 公历 2013 年 ) 于四川. 理塘 18 19

15 一章传承法脉清净心不可或缺 第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传承法脉清净 作为修行者, 即生成办解脱必须圆满三种缘起 : 传承清净 导师功德圆满和弟子信心圆满 三者一脉相承, 彼此密切关联, 前者为后者之基础, 后者必须依赖前者方能圆满 一 传承清净 ( 一 ) 传承清净的含义导师所传之法和弟子所修之法完全符合历代传承祖师之教言, 导师与弟子之间如纯金般未被毁誓之锈染污, 即为传承清净 传承清净既保证我等所修之法真实可靠, 亦令我等能够迅速获得历代传承祖师不曾间断之清净加持, 故极其重要 将传承加持纳入相续的前提是信心, 而获得加持的大小则取决于信心是否普遍 欲得传承之圆满加持, 普遍之信 20 21

16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传承法脉清净 ( 二 ) 本传承简介本传承汇集龙萨与龙钦两大宁玛持明传承法脉 两传承从普贤王如来到莲花生大师之间的远传祖师完全一致, 之后由无垢光尊者开创之法脉称为龙钦派 ; 由莲师意之化身龙萨娘波尊者开创并流传至今的法脉称为龙萨派 龙钦传承法脉 法身普贤王如来 报身金刚萨埵 化身嘎绕多吉 ( 极喜金刚 ) 尊者 蒋华西宁 ( 妙吉祥友 ) 尊者 西日桑哈 ( 吉祥狮子 ) 尊者 加纳思札尊者 布玛木札 ( 无垢友 ) 尊者 莲花生大师 益西措嘉空行母 革玛燃匝尊者 龙钦绕降 ( 无垢光 ) 尊者 晋美林巴 ( 持明无畏洲, 智悲光 ) 尊者 晋美. 嘉威纽固 ( 无畏如来芽 ) 尊者 华智. 邬金晋美确吉旺波尊者 ( 华智仁波切 ) 龙多. 丹比尼玛尊者 ( 喇嘛龙多 ) 阿格旺波尊者 ( 堪布昂琼 ) 昌根阿瑞仁波切 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 ( 喇嘛仁波切 ) 龙萨传承法脉 法身普贤王如来 报身五方佛 化身嘎绕多吉 ( 极喜金刚 ) 尊者 蒋华西宁 ( 妙吉祥友 ) 尊者 西日桑哈 ( 吉祥狮子 ) 尊者 加纳思札尊者 布玛木札 ( 无垢友 ) 尊者 莲花生大师 益西措嘉空行母 仁真顿德多吉尊者 龙萨娘波尊者 色朗德珍尊者 扎西俄色尊者 曲涅姜措尊者 朗卡姜措尊者 22 23

17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传承法脉清净 代递传薪火者皆为实证佛陀密意的大持明成就者, 而且法 扎西姜措尊者 献炯滚波尊者 才翁确珠尊者 涅顿翁波尊者 斯朗朗加尊者 曲英朗珠尊者 斯朗华顿尊者 根桑南嘉尊者 昌珠晋美多阿丹增尊者 昌根阿瑞仁波切 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 ( 喇嘛仁波切 ) 龙钦传承法脉经历代传承祖师 无垢光 ( 龙钦巴 ) 尊者 智悲光尊者 ( 持明无畏洲 ) 如来芽尊者 华智仁波切 龙多. 丹比尼玛仁波切 堪布昂琼仁波切等代代相传至昌根阿瑞仁波切 龙萨传承法脉自龙萨娘波尊者始, 历经色朗德珍尊者等十余代, 递传至昌珠晋美多阿丹增尊者及其侄昌根阿瑞仁波切 至此, 两大持明法脉如同两大河流汇集一处, 由昌根阿瑞仁波切圆满承继, 并传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 广弘于藏汉两地 龙萨 龙钦两大传承, 不论远传普贤王如来 莲花生大师, 还是近传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 每一 王如意宝 晋美彭措仁波切等诸多高僧大德亦授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乃龙萨娘波尊者及无垢光尊者的化身 如今我们依止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闻思修习教法, 与在龙萨 龙钦两大传承创立者面前接受教法别无二致, 极具加持之暖相, 故远 近传承都极为清净 ( 三 ) 何谓得到传承修行之初, 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得到传承? 以及怎样才算得到传承? 传承对治的是修行的疑问, 圆满的传承可以完全遣除修行中的一切疑问 消除一切障碍 这就是修行者要得到传承的原因 当今众多修行者对传承的认识尚不透彻, 认为在导师面前听闻一遍传承仪轨便万事大吉 功德圆满 导师念诵传承仪轨时, 导师三门的加持固然不可思议, 但弟子若非上等根机, 仅仅听闻一遍仪轨, 能掌握调心的次第和方法吗? 如果不懂如何修行, 能算真正得到传承吗? 当然不算 念诵传承的功德固然不可思议, 可以在众生的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 然如是传承仅为名言传承 由于法未融入相续形成调伏内心的力量, 所谓传承犹如在天空中飘泊 24 25

18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般, 对即生解脱没有切实之利益 就像一位有心理障碍的病人, 虽然没有器质性疾病, 但是自我感觉病得很严重, 这时候医生会给他打一针普通的生理盐水, 告诉他这药非常昂贵, 而且疗效立竿见影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 病人立即感觉药到病除 名言传承如同这针生理盐水, 徒为自我安慰 试想, 如果仅凭口诵就能得到佛法真义传承, 那么在广场上架设几个高音喇叭天天念诵, 听到声音的人不就都获得传承了? 由此可见,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佛教宗旨乃 自净其意, 重在将佛法真实要义纳入心相续, 依教实修 因此, 传承的目的是让修行者知道如何修行 若完全不懂修行理趣与方便, 即便在一千位导师面前听闻一千遍传承仪轨, 仍然不算得到传承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赐予传承的时候, 也不是念诵一遍即可, 还要讲解其中很多修行的道理, 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啊! 历代传承祖师都是依圆满传承实修而获得证悟, 可不是天天听口头念诵仪轨而解脱, 因此只有通达修法理趣和方便并依教实修者, 才算得到传承 ; 而证悟与历代传承祖师无别之密意者, 方堪称清净传承的持有者 但也有些修行者有疑问 : 通过法本 讲法录音 录像等方式通达传承修法, 但没有在传承导师面前亲自得到教授, 是否算得到传承? 需知, 真正的传承来自于信心 往昔老妇人将狗牙当做佛牙而祈祷, 终获解脱, 她得到的是谁的传承? 主要还是取决于信心 信心就是最大的 传承法脉清净传承, 只要有信心, 传承已经得到了 如今, 我们得到的 如意宝藏 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 的光盘和法本, 是上师瑜伽最细致的讲解, 若能以信心将其纳入心相续实修, 就是得到传承唯一的力量 尚需了知, 闻法之后付诸实修 修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还要在导师面前得到指正 ; 否则仅凭书面句义, 从各种法本中东拼西凑成所谓的修法, 完全是自以为是的一套, 可不是得到传承啊! ( 四 ) 上师瑜伽传承清净无疑亚青寺乃莲花生大师和益西措嘉佛母授记之 亚青邬金禅修圣处 亚青寺的创建者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高树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法幢, 以传授 实修成熟口诀法等密法心滴为传承特色 有些弟子可能有疑问 : 上师瑜伽是秉承亚青寺传承的大圆满修法吗? 传承清净吗? 与成熟口诀法又是什么关系? 需知, 成熟口诀法乃大圆满方便教授从因地直至果位的修法窍诀, 自仁增嘎绕多吉尊者将大圆满法广弘世间, 成熟口诀法主要以口耳传承的方式, 经历代传承祖师代代相传 至十九世纪, 宁玛派持明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总结无垢光尊者 法界宝藏论 之精华, 重新梳理成熟口诀法授予弟子, 后经龙多. 丹比尼玛仁波切传于布玛木札尊者之真 26 27

19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实化身堪布昂琼 往昔成熟口诀法多不立文字, 以上师教言的形式在师徒间口耳相传 但末法时代众生福薄慧浅, 难以仅凭耳传窍诀记忆而领悟深法密要, 故为利益众生, 堪布昂琼将成熟口诀法立于文字, 著述 旧译持明传承耳传窍诀瀑流. 亲授秘密引导法胜乘狮吼妙音, 成为亚青寺传讲 修行成熟口诀法之所依 如 大恩根本上师妙音龙多加参祈请文 云 : 往昔诸大持明复颂扬, 大圆满法精华为众启 以及诸多高僧大德授记 : 亚青寺乃弘传大圆满法之唯一圣处 故亚青寺目前传授之成熟口诀法乃极其清净 殊胜之大圆满传承 全知无垢光尊者于 誓言次第解脱海 中曰 : 凡是随行我者, 必须长期依止上师, 长期听受教言 特别是求学成熟口诀法者, 须每隔数日到上师面前汇报修法 ; 若得上师印证, 则需求取下一步修法口诀 如此求修成熟口诀法的全部过程, 一般需要数年时间 这对于远离高原 无法长时间亲近上师的汉地信众而言, 不啻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另一个世界 虽然现前在短短数月间求得完整成熟口诀法者大有人在, 但若弟子的心相续并未通过修法成熟, 那么这种徒具表相的修法, 既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亦无益于究竟解脱 为了真实利益末法时代福缘浅薄的众生,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将成熟口诀法的全部修法融于上师瑜伽修法之中, 以外相上师相应法 内相上师相应法对应 传承法脉清净成熟口诀法的意识转为道用, 密相上师瑜伽对应智慧转为道用, 使无缘长期亲近导师的广大汉地信众得以受益于大圆满法 因此, 我等现今所修的上师瑜伽乃大圆满成熟口诀法之异名, 其见 修 行 果与成熟口诀法无有二致, 是大圆满法脉源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传承清净无疑 诚如怙主格芒仁波切所言 : 大圆满之道近因行为就是满怀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修上师瑜伽 二 导师功德圆满 ( 一 ) 各乘导师法相修行者今生要成办解脱, 除了要具备清净的传承法脉之外, 所依止的导师必须功德圆满, 这样内心才会生起圆满的信心 从共同角度而言, 善知识要圆满实证见解, 具备出离心 菩提心 信心等诸功德 以下从依止导师的角度, 按龙萨派传承祖师 昌珠晋美多阿丹增尊者所著 结合光明金刚精要共同前行念诵之引导笔记. 圣者言教 ( 以下简称 圣者言教 ) 宣讲导师之分类 1. 共同乘之外上师 圣者言教 云: 听闻广大外上师 共同乘之外上师应广闻从小乘十八部直至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间的一切 28 29

20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教法, 精通五明学处, 并能对应弟子根机引经据典, 施以教授 但对修学密宗追求即生解脱者而言, 仅仅从闻思角度得到教授, 尚不圆满 2. 金刚乘之内上师 圣者言教 云: 执轻欲小内上师 内上师已把佛法纳入心相续之故, 对世间的资财受用已无贪恋, 生活简朴, 随遇而安, 并具备断绝弟子耽著世间之能力 内上师能为弟子传授经 续及教言 3. 大圆满之密上师密上师对见解已有实证经验, 信心 慈悲心等功德也渐增长并臻圆满, 如 圣者言教 云 : 证得实相且已获得窍诀之暖相, 为宣说大圆满密上师之法相 很多导师可能自称已经证悟, 那么证悟与觉受如何辨别? 如无垢光尊者云 : 修持觉受执受证悟迷, 证悟何时无有变化相, 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 故从功德上可以比较容易地辨别觉受与证悟 觉受功德不圆满, 证悟功德则圆满, 由此可见, 大圆满密上师乃证悟实相之成就者 4. 窍诀部之极密上师如 圣者言教 云 : 已获圆满之证悟, 慈悲妙力如火炽, 极密窍诀之上师 如是导师已获得圆满证悟, 慈悲心如火炽盛, 一切所行不离所化众生, 此乃极密窍诀部上师之法相 传承法脉清净 ( 二 ) 如何选择导师 普贤上师言教 云: 上师是生生世世的皈依处, 也是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 如果不善加观察, 遇到邪知识, 将毁坏信士一生的善资粮, 并且将失毁已得的暇满人身 功德藏 亦云: 若未详细观察师, 毁坏信士善资粮, 亦毁闲暇如毒蛇, 误认树影将受欺 譬如, 一只毒蛇盘绕于树下, 某人以为是树下的阴影而前去乘凉, 结果被毒蛇害死, 如是反复教诫不观察导师而误依止恶知识的过患 故莲花生大师云 : 不察上师如饮毒, 不察弟子如跳崖 导师乃修行能否成就之根本, 故依止导师前, 务必谨慎观察和选择具德且具缘的导师 1. 具德具德上师乃圆满持有从因地直至果位的所有传承修法和解脱窍诀者, 至少证悟见道位以上功德 如萨迦班智达于 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 中云: 获得密咒续部之要义与无颠倒之殊胜灌顶, 此即具德上师 若未获得灌顶, 此上师纵然贤善, 仅为名言上师 此中获得灌顶非仅经历诸多灌顶仪式, 而是指真正证悟四部灌顶之密意, 即圆满五道十地功德者 故所依止之善知识不仅要圆满闻思修三慧, 通达显密法义, 而且法义必须完全融入自相续 若仅具空言词句之境界, 内心并无实修之甚深道验, 此非真正 30 31

21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善知识 故应从不同方面详细观察 抉择善知识 依止上师求学成熟口诀法者, 必须依止密上师与极密上师 共同乘之外上师和能宣讲经 续 教言之内上师, 不能作为窍诀上师 若依止外上师和内上师求学成熟口诀法, 得不到上师的圆满加持, 反而形成即生解脱之障碍 2. 具缘有者初见具德导师, 即热泪盈眶 汗毛竖立, 生起上师即为佛陀之坚定信心, 如是说明这位导师乃宿世依止过的具缘导师, 若能依此善缘精进修持, 解脱必指日可待 有者虽依止公认的具德善知识, 却充满疑惑, 无法生起信心, 甚至心中还会生起邪见乃至诽谤, 种下地狱之因, 此乃不具宿缘所致 如是最好不要盲目依止, 否则待造下谤师重罪后, 追悔莫及 如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虽依止释迦牟尼佛二十余年, 由于不具缘之故, 即便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 两人仍生不起信心, 最终因诽谤导师而堕入恶趣 故追求解脱者依止具德之宿缘上师, 极其重要 3. 远离恶知识所谓恶知识, 就是亲近他之后, 令自性罪和遮罪的恶行, 已有的不能损减, 没有的反而出生 增长 依止导师之前, 必须观察你所依止的导师是否为真正的善知识 当然观察善知识, 并不是观察外在的神变神通等, 而是要观察他的心相续中是否具备珍宝菩提心 如果具备菩提心, 那么凡是与之结缘者都将获益, 所以值得高 传承法脉清净兴 ; 如果不具备菩提心, 就说明是魔知识或魔友, 对于这样的人, 要么好说好散, 要么断然离开, 不管怎样都必须远离 三 弟子德相修持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者若不具相, 即便所依止的上师如佛般功德圆满 所传讲之法为诸乘之精要, 也会形成见解不能迅速增上之极大障碍 如麦彭仁波切于 定解宝灯论 中曰 : 殊胜正法狮子乳, 唯慧妙器可盛纳, 余者纵勤亦不存, 容此法器即此者 故在此从信心圆满 大铠精进 誓言清净 品行贤善 坚毅不挠 慷慨大方等六方面宣说具器弟子之德相, 令有缘者依此观照自身, 纠正误区与偏差, 迅速成就法器 ( 一 ) 信心圆满上师瑜伽意为以外相显现之具德上师为缘, 通过殊胜方便通达甚深智慧, 最终证悟密相上师 心之本体 欲通达如是解脱之捷径道, 唯一方便乃清净之信心 如是对于上师三宝具足无伪坚固之信心, 即解脱之种子 如颂曰 : 聪明精进非修行, 唯有信心能成圣 对于修行诸乘之 32 33

22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巅的大圆满法者, 信心尤为重要 信心即是大圆满的见 修 行 果, 信心圆满即为大圆满 根本续 曰 : 修学密宗者, 首具大信心 具信乃修行密宗之前提 具德善知识本具诸佛菩萨一切功德, 然弟子能否获得加持, 完全取决于信心 若弟子具上品信心, 得上品之加持 ; 具中品信心, 得中品之加持 ; 具下品信心, 得下品之加持 ; 无信者不得加持, 谓之无缘 故就密宗而言, 决定修行快慢的关键因素乃行道者之根机, 而根机之利钝则取决于信心之强弱 信心即为根机, 信心坚定者即为上等根机 1. 信心既是信又是爱真正的信心乃自性之流露, 故清净 普遍 平等, 不随对境变化而动摇 但初学者于佛法甚深奥义既乏闻思之理解, 亦无修证之道验, 故信心往往树立于意识之上, 难免偏袒 对初学者而言, 信心就是信任佛陀教法 并愿追随佛陀教法获得究竟解脱的决心 此时的信心虽非圆满, 但亦是趋入正法 开启解脱之门的钥匙, 故应珍视 同时, 尚应知晓自己信心之不足, 通过祈祷上师 精进修行而调伏烦恼 清净内心, 最终呈现无有偏袒之大平等信心 凡夫之心态总体可分为四种 : 既信又爱 ; 是信非爱 ; 是爱非信 ; 非信非爱 所谓 信 树立于出世间功德 ; 所谓 爱, 树立于世间亲近的情感 初学者由于信心不圆满之故, 于修行中应时时反观 辨析 调整自心, 令自心无论面对何种对境, 常常处于信心 既是信又是爱的状 传承法脉清净态 (1) 既信又爱心中充满信心和敬爱, 此乃多数弟子对于导师之心态 导师本具出世间功德, 赐予我等甚深法要, 引导我等行于解脱正道, 安置我等至究竟安乐之地, 故弟子对导师自然流露出无比信任 尊敬 感恩 亲近之心 但这种敬爱 亲近之心, 不染杂世间的贪嗔痴烦恼, 故清净 广大 (2) 是信非爱对因果等出世间法义坚定不移地认可和相信, 但不具备亲近心 譬如我们相信因果, 但不是爱因果 我们对某些具德导师虽有敬畏之心, 但由于不具缘之故, 生不起亲近心, 故非圆满 (3) 是爱非信世间之爱染, 由于本身即为贪嗔痴烦恼之故, 不具出世间功德 譬如一般世间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 夫妻之间的爱等 此中需要注意的是, 初学者对导师的信心往往夹杂世间之爱, 表现为 : 导师若显现对自己尤为关注 慈悲, 则心生欢喜 ; 若显现对自己稍有怠慢, 则怅然若失 ; 若对其他道友和颜悦色, 即心生嫉妒等 此时若不调伏, 随顺烦恼漂泊, 则易丧失对导师的信心, 落入 是爱非信 的世间情感执著 ; 若能认识自己过失而当下调伏, 则能逐渐趋入 既信又爱 之出世间功德 34 35

23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4) 非信非爱针对怨敌 既不具出世间功德, 也不具世间亲近的因缘, 故非信非爱 由此可见, 当我们选择依止既具德又具缘的导师时, 内心易生起既是信又是爱的信心, 此种心态对于培养 增上无偏之敬信极其重要 尚需了知, 随着修行的日益深入, 信心亦应越来越普遍, 对于其他导师 道友乃至怨敌, 亦应逐步生起如是信心 2. 圆满的信心坚定而普遍信心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力量, 乃历代传承祖师之共许, 诸多信众对此已深信不疑 但当导师反复讲解此理时, 很多信众仍不免心生疑惑 : 若无信心, 我会不顾世间种种言论, 义无反顾地趋入佛门皈依三宝吗? 若无信心, 我会将世间琐事搁置一旁, 依止导师 全身心投入闻思修行吗? 诚然, 于三宝虔诚之信念乃佛弟子最珍贵的善根, 然信心尚可支分为净信 欲信和诚信等次第, 此中尚需谨慎辨析 平常传讲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时,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时时以安章竹根玛的公案作为诠释, 告诫所有弟子 : 作为无上密法之修行者, 需要的是不随外境飘动的稳固 持续 不退转之信心, 但生起如是信心绝非易事 往昔安章寺的安章竹根玛尊者声名远播, 诸多信众历 传承法脉清净时数月翻山越岭, 长途跋涉, 饱受艰辛, 前往安章寺拜谒尊者求法, 皆自称信心坚定, 欲在尊者前得到最殊胜的教义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真实教授 但尊者遍知弟子根机, 告诫曰 : 仅凭求法经历苦行之表相, 距坚定之信心尚且遥远 接着尊者从床边拿起一只破鞋, 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弟子说 : 我刚刚抓住一只雪狮 座下弟子不解其意, 群生疑窦 : 尊者刚刚神智清明, 当下如何糊涂了呢? 明明手里拿着一只破鞋, 怎么说是雪狮呢? 安章竹根玛尊者具他心通之故, 已知弟子所想, 遂曰 : 顺缘时信心满满, 逆缘时与庸俗同道, 此即凡夫之信心 若汝等为上等根机, 所见即为雪狮 ; 即便由于根识尚未清净, 未见到雪狮, 也会将其视为自己业障沉重之显现, 绝不会生起 导师糊涂 之念 视师为凡夫已充分说明汝等尚非上等根机, 即便导师以心印传承传授当下成佛之大圆满真实教授, 汝等亦难开悟 此公案告诫我们 : 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 时时都要具备坚定之信心, 无论顺缘抑或逆缘, 信心都要经得起考验 永不退转 往昔印度有一位奇丑无比的 金刚 公主, 连身为国王的父亲宴请释迦牟尼佛时都羞于带她出来见人 这位公主于惭愧中以坚定而至诚的信心祈祷释迦牟尼佛, 佛陀当即现前赐予加持, 公主转眼间变得美若天仙 当公主出现在释迦牟尼佛及国王等众人面前时, 举座四惊 36 37

24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有者疑惑 : 自己也时时祈祷上师三宝, 但是为何没有这么灵验呢? 反观自心, 我们的信心是否坚定? 如果导师显现慈悲度化, 令你所求遂愿, 你就信心满满 ; 但当导师示现忿怒相调伏你的烦恼 没有满足你心愿时, 就心生退转 如果你仅仅在遇到危难时呼唤几声 上师加持, 而在生活尚且安乐时, 则将上师忘诸脑后, 如是信心当然难以获得圆满之加持 诚如邬金莲花生大师曰 : 具有坚信得加持, 若离疑心成所愿 及 具有信心善男女, 莲师不去何处住, 吾寿无有殁尽时, 信士前我各现一 因此, 不论依止导师还是听闻佛法, 我们都必须生起坚定之信心 : 在上师的加持下, 我可以应对一切! 有者疑惑 : 我对某位导师或者法门具有极大的信心, 修法精进, 为何见解未见明显增上 世出世间功德也未见明显增长呢? 细致观待, 自己的信心是否尚有偏袒, 不够普遍呢? 例如, 当对某位导师生起极大信心时, 潜意识里却分别 贬低 排斥甚至公开诽谤其他导师 ; 修学密宗时排斥甚至诽谤大乘和小乘 ; 祈祷文殊菩萨的目的仅在于增上自己的智慧 ; 若欲遣除病苦, 需要另外祈祷药师佛 ; 若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需要另外祈祷阿弥陀佛 因为文殊菩萨只能增长智慧, 不管治病 ; 药师佛只管治病, 不管往生极乐刹土 如是种种, 都说明信心偏袒, 而偏袒之信心无法获得普遍之加持 具德上师及一切本尊功德原本圆 传承法脉清净满, 然能否将其纳入自相续, 完全取决于信心是否普遍 尚需了知, 普遍信心乃以一法摄万法之窍诀, 依止根本上师即已含摄依止一切导师之要义 若不理解此中深义, 于依止具德宿缘之根本上师后, 仍大费周章地遍寻导师, 以求得各个不同法门 传承和窍诀, 再站在分别的立场上依不同传承而修持 诚如萨迦班智达曰 : 分离之修行皆不得殊胜之悉地 更遑论生命有限! 欲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无死的解脱之花, 必须在谨慎观察 选择具德 具缘之导师后, 以普遍之信心长期依止, 依万法摄一之窍诀行持 需知, 具德导师已灭尽贪嗔之心, 不会因贪图世俗名利而把弟子留在身边, 也不会因弟子顽劣 贫困而把弟子拒之门外 当弟子向其他具德导师求法修行的因缘成熟时, 导师自然会善巧导引弟子依止其他导师 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在依止根本上师喇嘛龙多六年后, 已得喇嘛龙多之传承心髓, 为增上堪布昂琼弘法利生事业之顺缘, 年届花甲的喇嘛龙多让堪布昂琼前往佐钦寺, 并在临行前殷殷嘱托 : 儿啊! 佛教讲修的太阳都快要靠近水神的怀抱而入睡了, 利他不学经论不行! 在学到经论以前, 我病了不要来, 死了也不要来, 你必须走! 末法时代法弱魔强, 导师亦良莠混杂, 其间不乏以利益众生之名 行中饱私囊之实的恶知识, 故先谨慎观察再依止导师极其重要 然而一旦依止, 无论导师如何显现都不能对其进行诽谤 即使对其难以生起敬信, 可以暂时远离 38 39

25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并以平等心净观 试想, 普贤上师言教 中老妇人将狗牙当做佛牙而至诚祈祷, 同样得到诸佛菩萨的圆满加持 令老妇人获得加持的并不是狗牙, 而是她虔诚的信心 由此可见, 不论面对陌生导师还是自己依止过的导师, 时时以平等信心净观绝对不吃亏 诚如藏族谚语云 : 佛在何处亦不知, 时时当生平等信 3. 为何敬信上师信心虽可支分八万四千法, 然就修行大圆满无上窍诀法者而言, 首重对上师之信心 解脱道的九乘次第, 皆需在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方能获得果位 但于九乘次第中, 唯有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将敬信上师置于诸法之首, 修行者若能以视师为佛的虔敬心恭敬祈祷, 无需依靠他道之缘, 即能于相续中迅速生起证悟的智慧 以宁提金刚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 既不是像下乘凭借伺察 推理等方式抉择甚深意义, 又不像下续部依靠共同悉地而获得究竟殊胜悉地, 也不是像其他上续部通过第三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 而是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 未染破戒之锈 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 视师为佛, 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 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即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如颂云 : 当知胜义俱生智, 唯依积资净障力, 具证上师之加持, 依止他法诚愚痴 萨哈尊者也说 : 师言入于何人心, 犹如现见手中宝 传承法脉清净上师乃一切加持之来源, 胜共悉地之根本, 遣除违缘障碍犹如日月驱散迷暗, 故无上密法以视师如佛之虔敬心契入, 见 修 行 果不离上师 若师徒相应无二, 上师之加持如满瓶倾倒, 弟子刹那成熟解脱 因此, 依止上师 修持上师乃无上密乘之甚深心髓 上师乃我等修行一切功德之源泉 从一句简短的心咒 乃至禅定中每一个细微环节的辨析, 无不仰赖具德上师的悉心指导与引领 如直贡巴仁波切云 : 上师四身雪山上, 敬信之日若未升, 不降加持之水流, 故当勤修敬信心 具德上师已彻证诸佛菩萨之密意, 任运自成调化有情, 刹那亦不曾忘失众生 如是加持遍虚空尽法界, 然我等能否领受其加持并真实纳入心相续, 完全依靠信心 有者问 : 如果对一位见解尚未圆满证悟佛果的导师生起最虔诚的信心, 与以微弱信心依止另一位圆满证悟佛果的导师相比, 哪一种情况获得的加持更大? 答案当然是前者 因为信心如同抓取食物之手, 信心有多大, 纳入心相续的加持就有多大 ; 反之, 若无信心, 如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 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身边, 也得不到丝毫之加持 信心一如门扉, 诸佛菩萨之加持周遍法界, 然我等能得到多少加持, 完全取决于信心之门敞开多少 法王如意宝于 诸乘要诀 中云 : 不论何人, 不论聪明抑或愚笨, 只要对上师有信心, 其相续中必然生起智慧觉受 在我以前摄受弟子的过程中, 有些聪明的人没有认 40 41

26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识见解, 然有些愚笨者则能认识见解, 主要取决于对上师信心的强弱 解脱与轮回只有一线之隔, 若信心圆满, 当下即可认识本来面目而获得解脱 ; 若信心偏袒, 纵使修行万年, 亦无法超越轮回苦海 4. 如何敬信上师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事业 本体 功德之总集, 故应起敬信 诚如波多瓦尊者于 蓝皮书 中云 : 获得上师加持之大小不在于上师, 而是观待自己 若于上师无有恭敬, 即使依止佛陀亦无利益, 故心无傲慢恭敬上师, 至为重要 欲求即生解脱者, 一定要生起视师为佛之敬信, 因总摄诸法之窍诀, 唯尊上师为真佛, 此乃摄聚窍诀之门 故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曰 : 观师为佛得佛的加持, 观师为凡夫得凡夫的加持 一位修行者纵然坐拥一切窍诀, 然未能将窍诀纳入心相续之最大障碍即是藐视上师, 未视上师为真佛 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 必须在思想上了知五点, 行为上做到一点 : 第一 了知上师是佛 ; 第二 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 ; 第三 了知对自身而言, 上师恩德超胜诸佛 ; 第四 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 ; 第五 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 如果能虔诚祈祷, 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 第六 做到视师为佛而以三欢喜承事 传承法脉清净 (1) 了知上师是佛世尊于涅槃之前曾授记 : 阿难莫忧伤, 阿难莫哭泣, 末法五百世, 吾现善知识, 饶益汝等众 故圆满一切功德之上师乃十方诸佛大悲与智慧之本体, 为利益所化众生而显现补特伽罗形象 如 功德藏 云 : 圆满德相之上师, 诸佛智慧大悲体, 所化前现士夫相, 悉地之根即无上 诸佛菩萨示现三身形象度化众生, 本体三身乃内在见解, 游舞三身乃为度化众生之示现 从外境而言, 如来三身神变之所以示现不同的形象, 乃随顺不同众生之缘, 应根机而现 法身虽为无相, 登地菩萨以内心清净故, 看到佛的报身形象 ; 如果对上师的信心仍旧站在凡夫立场上, 因业力沉重 眼根不净, 即使诸佛菩萨降临眼前, 看到的仍然是凡夫形象, 如上师面相随年龄增长产生白发 皱纹等等 此非诸佛菩萨心存偏袒, 而是众生内心清净程度不同, 依此而起现不同之显现 故依众生内心清净程度而安立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 : 内心稍微清净时, 为外相上师相应法 ; 内心比较清净时, 为内相上师相应法 ; 内心达到圆满清净时, 为密相上师瑜伽 以了义之见, 上师之意乃心之本体, 无论证悟与否, 即为本来清净之佛陀 永恒稳固 无有迁变之佛陀法身 基果无二无别之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游舞显现出空性影相的上师身语意无尽庄严轮, 是真正的色身 色身之本体为 42 43

27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法身, 法身的显相为色身, 二身无别之大平等性或双运金刚持 普贤如来 金刚萨埵一切部和坛城之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 如云 : 诸佛法性尊, 引导皆法身 (2) 了知上师一切所作所为均为佛陀事业功德圆满之上师与金刚持无别, 身为僧 语为法 意为佛, 如此殊胜上师为引导众生, 一切行持皆为随顺所化众生相续而深具密意 即使上师示现凡夫相, 在街上杀牛 杀羊, 弟子也应以清净之心观待 : 此乃上师以特殊之不共密行度化众生 如法王如意宝在 生生世世摄受愿文 中说 : 三世一切善逝诸如来, 自前显现殊胜善知识, 无比胜恩功德大海藏, 祈祷于您上师如意宝 您度众生善巧方便行, 无论显现何种之形象, 乃至刹那邪见亦不生, 一切所作见善求加持 (3) 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恩德超胜诸佛 如来出世我沉沦, 如来灭后我出生 ; 忏悔此身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我等身处五浊恶世的众生, 因业力沉重 福德浅薄之故, 未能被过去诸佛调化 为了摄受刚强难化的我们, 诸佛显现凡夫之相降临于世 尽管上师的断证功德与诸佛无二, 但对我等而言, 上师恩德远远超胜诸佛 上师教我们舍弃不善之业, 为我们封闭了恶趣之门 ; 上师教我们奉行善业之法, 为我们立起善趣与解脱之梯 ; 上师加持我们生起出离心, 在我等相续中播下解脱的 传承法脉清净种子 ; 上师引导我们发殊胜菩提心, 苏醒了我们本具的佛性 ; 上师为我们直指觉性法身, 将我等安置于三界法王之位 无论暂时衣食等修法顺缘 相续中生起的点滴功德 遣除修行中违缘障碍, 乃至地道功德等直至究竟佛果之安乐, 唯一皆是上师之恩德 故对我等而言, 上师的深恩厚德超胜一切 (4) 了知上师乃总集一切皈依处上师身为僧 语为法 意为佛, 聚集外三宝 总集加持之根本 ( 上师 ) 赐胜成就之来源( 本尊 ) 一切事业之主尊 ( 空行 护法 ), 为内三根本 具备密意不动之法身 无遮显相之报身 事业无勤之化身, 为密三身 浩如烟海的皈依境向外由上师的大智慧中散射, 向内也回归到上师的大智慧中 因此, 我们务必知道上师是一切皈依境之总体 (5) 祈祷上师生起证悟之智慧了知 认识如是道理后, 若能虔诚祈祷, 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如果把上师视为真佛, 满怀恭敬信心, 如同琴弦般不松不紧虔诚祈祷, 则无需依靠生起次第 圆满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缘, 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 如云 : 无动敬信修六月, 获得金刚持果位 又云 : 五道十地之境界, 于师敬信岁月成 44 45

28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6) 以三欢喜承事上师视师为佛在行为上表现为身口意三门欢喜承事上师 具德上师既不欲求世间福报, 亦不贪图供养, 然弟子为了积累福德资粮, 应向上师供奉饮食 财物等资生之具, 身做顶礼 经行 侍奉等, 言语调柔 顺合师意 盛赞师恩, 内心恭敬 信奉 祈祷上师, 忆念上师功德, 思维上师教诲, 特别是精进修持上师所传之一切正法乃最根本的承事上师事业 总之, 诚如无垢光尊者云 : 一切随顺上师, 即为最大供养 三门之中以心为主, 故三门承事宜先从最根本处着手, 即调伏自心 如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尊者期间, 虽未离事专修, 但以信心时时承事上师, 最终获得上师密意 承事上师事业之时, 若能依教奉行, 时时调伏自心, 即便身做洒扫 语唤牛狗等世间琐事, 亦能趋向解脱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依止昌根阿瑞仁波切期间, 阿瑞仁波切吩咐上师如意宝在亚青寺的玛尼堆中修建一座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的转经轮, 完成后又嘱咐上师如意宝在供奉转经轮小屋的四周墙壁上画一千尊金刚萨埵像 当时由于经济困顿, 无法延请专业画师, 上师如意宝就想方设法找到一块木质的金刚萨埵相模版, 印制了一千幅法相, 精心地贴到塔内的墙上, 并与几位巧手僧众为法相涂上颜色 待一切就绪, 上师如意宝走出供奉转经轮的小屋, 就在转绕玛尼堆的途中, 突然落入到一种言语无法 传承法脉清净企及的境界 第二天, 上师如意宝向阿瑞仁波切汇报 : 您嘱托的事我已办好 同时描述了自己昨天突然呈现的境界, 阿瑞仁波切印证曰 : 这就是开悟! 接着又笑着补充 : 你看, 成办上师事业同样能获证修行的功德! 尚需了知, 此中承事上师事业并非仅指时时围绕在上师身边, 而是普遍性地遵照上师教言成办一切善行 故当从事一切善行之时, 皆应三门不辞辛劳 欢喜成办 5. 如何增上信心诸佛菩萨之加持周遍法界, 弟子获得加持之根本在于信心 信心大者, 获得的加持大 ; 信心小者, 获得的加持少 ; 无信心者, 无法获得加持 如波多瓦尊者于 蓝皮书 中云 : 获得上师加持之大小不在于上师, 而是观待自己 若无感恩胜解信, 即使文殊观音亲自降临, 亦不能成办彼之任何利益 若于上师具信解恭敬及报恩之心, 即使上师功德尚未圆满, 彼之加持亦能速疾融入, 应生胜解信 我等深陷轮回泥沼之众生, 犹如重病之人, 上师犹如妙手回春之医王, 所传之法犹如妙药, 信心则如双手 若不伸出双手取药 服药, 即便上师再慈悲, 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受苦, 无法救度, 此即无缘 故增上信心乃修行者首重之要务 信心不能增上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 一 对佛法不了解, 或即便稍许了解, 但不透彻 ; 二 业力沉重 针对上述两种过失, 可通过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和传记, 多从 46 47

29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事不同的善行清净业障而增上信心 (1) 通过闻思增上对佛法的理解当我们对佛法不了解或了解得不透彻时, 遭遇逆缘障碍, 就会退失信心 比如世间人从事世间事业之前, 若有明确的目标和缜密的计划, 即便在成办事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也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不会半途而废 同理, 若佛弟子对 何为三宝 何为解脱 已形成定解, 对 如何修行 如何调整行道中觉受 等也胸有成竹, 即便遇到顺逆诸缘, 也会转为道用, 不易退转 相反, 若对佛法不了解, 或者稍许了解但不圆满通达, 遇到特殊因缘之时, 则极易退缩 比如很多刚入门的信众, 懵懂中乐于烧香 拜佛等善行, 但由于对其目的和功德不甚了解之故, 若闲来无事 心血来潮, 尚能择善而行 ; 若世间事业繁忙或情绪低落, 则将佛法忘诸九霄云外 如是学佛的新鲜感一旦褪去, 信心也随之退转 故有 学佛一年, 佛在眼前 ; 学佛两年, 佛在大殿 ; 学佛三年, 佛在天边 之戏言 这些过失都是不理解佛法 不了解解脱利益所致 故追求解脱之弟子应铭记心中, 信心能否增上完全取决于对法的理解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平常应多在善知识足下听闻教言, 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著述的书籍 传记, 此极重要 传承法脉清净 (2) 通过实修消尽烦恼信心不能增上乃业力沉重之表现, 故我等应从事不同的善行消尽烦恼 净除业障, 令信心增上 需知, 无论我们身做礼拜 口诵经文 打坐 调伏内心等, 唯一的目的都是消尽烦恼 增上信心 若能把所有善行摄聚到信心一法之中行持, 相信修行会更方便, 感受也会更深刻 由于宿世善缘, 如今我们的信心与下乘派信众相比, 可能高得多 但从自宗派对弟子的要求而言, 我们的信心还有待提升 一旦认识到信心不具足乃业力沉重之表现, 当内心产生分别疑惑甚至诽谤之恶念时, 第一时间就要收回这种分别心, 不能任其漂泊, 这点非常重要! 同时尚应多行忏悔 尽己所能行持善法, 方能消尽烦恼 增上信心 总之, 我们应通过种种方便增上信心, 无论遇到顺缘还是逆缘, 我们的信心都要经得起考验, 永不退转 以此信心为成办解脱之殊胜缘起, 必能速证菩提果位 ( 二 ) 大铠精进萨迦班智达于 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 中将大修行者定义为 具恭敬及信心 精勤修学精要, 故具足信心与精进者方为大修行者 历代传承祖师亦曰 : 即生成办解脱的唯一条件即信心与精进 故当时时反观自心 : 我的信心如何? 精进如何? 每天由朝至暮, 即便进入梦境, 所 48 49

30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有时间是否皆与佛法契合而在精进修法之中? 很多修行者皆能认识精进修行的重要性, 但却无法做到 ; 或者表面上虽然非常精进, 但内心仍无法时时与正法契合 需知, 做不到精进的最大过失乃忘失正念 正念分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 对于初学者而言, 很难达到无造法性之正念, 所以应时时提起改造意念之正念 时时不忘自己在修行之中, 时时不忘历代传承祖师之教言, 时时不忘调伏自心, 如是则已在精进之中 有时由于内心散乱 昏沉严重之故, 有的修行者会把很多修法机会搁置一旁, 甚至将修法拖延到明天 下个月 明年等等, 这都是共同前行不圆满所致 相信很多弟子对共同前行的道理已经耳熟能详, 即便是初学者, 也阅读过相关书籍, 通达一些理论, 但为何现前还不圆满呢? 因为我们所谓的 认识 恐怕还仅仅停留在文字之上, 并没有纳入心相续之中如实修学, 改变自己, 因此我们的内心还是与庸俗同道, 无法做到精进 当今我们依止的导师和所修学的法, 与历代传承祖师没有丝毫之区别 导师都是与佛陀无二的大圆满持明成就者, 法都是大圆满无上窍诀法, 我们与历代传承祖师最大的区别恐怕就在精进与信心之上 我们若能追随历代传承祖师之足迹, 依观修无常等共同前行趋入正法, 相信我们也能像历代传承祖师般, 将全身心投入修行之中, 在修行的路途上越来越精进, 最终获得永恒不变的解脱之乐 传承法脉清净 ( 三 ) 誓言清净诚如 佛子行三十七颂 曰 : 无戒自利尚不成, 欲能他利岂可能, 是故无存贪有心, 护持净戒佛子行 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前亦复次教诫 : 亚青寺的弟子要团结精进, 守护好戒律, 终此一生努力修行! 因此, 作为修学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的弟子, 不论独处或从众, 必须严守戒律 清净誓言, 此乃解脱之命根 否则徒有修法之表相, 难趣入解脱胜道, 甚至可能堕入金刚地狱 修行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初, 应该了知相关戒律并清净执守, 若有违犯, 及时忏悔 密宗三昧耶戒支分为守持誓言和无守持誓言 守持誓言指的是 : 共道密乘所授之十四条根本戒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依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 倘若证悟般若波罗蜜之见解, 名为无守持誓言 然对于尚未成熟圆满如是境界之弟子, 应护戒如目, 于敬信中时时行持, 此乃护持解脱要道之真正铠甲 1. 誓言清净乃解脱之根本修持大圆满者可分上中下三种根机, 然无论何种根机, 皆未离清净持戒 上根弟子座上证悟法性, 且达到昼夜一如之境界, 乃受持无守持誓言, 无需经过中阴, 即生成佛 ; 50 51

31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若座上已证悟, 然座下仍具细微散乱者, 其于外隐没次第五根断绝时, 于第一本净刹那解脱成佛 ; 若于大圆满见解已达到觉受境界, 平时犹励力护持见解, 且持戒清净及多行善事, 亦可于第二本净明增得三光后, 意识融入虚空时, 经过数个禅定夜而现证菩提 ; 若于大圆满见解仅具了知者, 如 三句精要注疏 中云 : 若了知明空不二之见解, 且守持清净戒律并励力行善者, 于转生中阴时, 即得化身刹土西方极乐世界无有质疑 并于西方极乐世界中修持五百年令智慧辗转增上, 获得永恒安乐 由此可见, 只要持戒清净, 对于禅定具备一定见解, 解脱指日可待 若未持戒, 口头空言之了知见解, 即无实义, 获得善趣亦无把握, 遑论解脱! 故清净持戒乃为解脱至要 2. 三乘戒律要点上师瑜伽导修仪轨观修之主尊 我等大恩上师如意宝之衣饰为 身着三乘三袈裟, 意为大圆满上师瑜伽乃圆满三乘戒律之妙法, 故修学上师瑜伽者应清净护持三乘之律仪 (1) 小乘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前, 恳切叮嘱阿难及众弟子 : 吾涅槃后, 以戒为师 佛法能否长久兴盛, 根本在于别解脱戒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及喇嘛仁波切分 传承法脉清净别住持五明佛学院与亚青寺, 均以别解脱戒为根本而摄持广大僧团, 由此而成为现今整个佛教之无上庄严 如 三戒论释 曰 : 于诸不善自性之罪, 若于大众集聚之处, 莫说初学之者, 纵然内心不被罪业污染之瑜伽士, 为护持信士之相续, 亦应依声闻之律仪而行持 其具体行持为 : 内心护持出离心, 行为从三皈戒直至比丘戒的所有学处, 均作严谨护持, 在家居士亦相应持守所受之戒 (2) 大乘相对于以护持身语为主之别解脱戒, 大乘菩萨戒则更注重护持内心 称赞菩提心功德之典籍多如繁星, 修行者内心护持愿菩提心, 外则依行菩提心之六波罗蜜而行持, 并且据所受菩萨戒, 分别护持甚深见派 ( 龙树菩萨传承 ) 及广大行派 ( 无著菩萨传承 ) 的菩萨戒学处 (3) 密宗密宗见修行果乃佛法之极顶, 故其行持自然含摄下乘教派之一切要义, 戒律亦然 密宗弟子所受持自宗之三昧耶戒, 其中亦圆满摄持小乘别解脱戒与大乘菩萨戒 而上师瑜伽乃大圆满无上窍诀法, 故行者除护持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外, 还需护持由上师三门而支分的大圆满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与二十五条支分誓言 复次密宗三昧耶戒重在见解, 除了护持如上行为, 尚需净观五种圆满 在诸佛菩萨之境界中, 一切显现本来清净, 无有丝毫垢染 而众生依各自业力, 分别呈现虚幻六 52 53

32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道之境相, 可怜众生无智, 执以为实, 故辗转于轮回痛苦之中, 无力出离 诸佛菩萨巧设方便, 依五种净观方式强力改变众生不净之显现, 最终圆满诸佛之果位 如是于行道中净观五种圆满, 彼之所行与果法相应, 故能迅速成办解脱, 实为证悟究竟果实之殊胜方便 总之, 密宗之一切行为与誓言, 皆应于信心中护持 信心清净, 则一切显现无非净相, 自然不会导致犯戒 违誓等过失 若行者对上师有信心, 明观上师与金刚持无别, 就不会诽谤或欺骗上师 ; 对法生起信心, 就能依止教言调伏自相续, 不会诽谤自他宗派或舍弃正法 ; 对道友有信心, 净观为菩萨圣众, 就不会以烦恼心分别自他之贤劣, 甚至心生嗔恚 ; 自心清净, 所处皆为刹土, 就不会将是非贤劣之显现归咎于外境, 妄生分别执著之念 ; 对众生本具如来藏功德生起信解, 就不会舍弃众生及菩提心, 或诋毁自身及他人等 如华智仁波切于 屠夫真言 中曰 : 此器情界清净刹, 无有不净之显相, 万物本为坛城轮, 认识即为密乘戒 故当切切思之 3. 忏悔的方法触犯誓言涉及四因 : 对境 思想 方式和究竟 于密宗根本誓言而言, 对境为金刚上师和道友 ; 思想指违誓之人神智清明 ; 方式是身语意三门造业, 殴打 诋毁金刚上师或道友 ; 究竟指金刚上师或道友被殴打或听到诋毁诽谤之词 如是圆满上述四因者, 称为破根本誓言 ; 仅具备一 传承法脉清净因 二因或三因者, 称为犯根本誓言 如今末法时代, 众生烦恼深重, 难免会有违犯戒律之显现, 此时, 应如何清净罪堕? 三乘修行者由于所受戒律 所修之法及所持见解不同, 故对犯戒后是否可以还净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声闻乘认为若违犯一次根本堕罪, 如同瓷器破碎一般无法恢复 ; 大乘则认为破菩萨戒如同珍宝用品破碎后可以修补一般, 依靠他缘善知识可以酬补菩萨戒 ; 密宗认为失毁密乘戒则好似稍有凹陷的珍宝用品, 自己依靠本尊 密咒 等持立即忏悔, 完全可以无余清净罪障 故古德云 : 初需未染罪, 一旦染上罪, 忏悔极关要 破犯誓言至发露忏悔的时间, 若隔一座, 称为越座 ; 若隔一日, 称为违背 ; 隔一年, 称为失坏 ; 隔两年, 称为逾越 ; 隔三年, 称为破烂 随着时间的延长, 忏悔的力度也随之需要加大, 方能清净 如越座之堕罪, 需具四力念诵二十一遍金刚萨埵百字明和一百零八遍金刚萨埵心咒来忏悔 ; 违背之堕罪, 必须依会供忏悔 ; 失坏之堕罪则需将自己所有财物供献三宝而忏悔 ; 逾越之堕罪, 需布施自之身体或深爱之妻儿, 方能忏悔 ; 破烂之堕罪, 需舍弃自之生命方能忏悔清净 后三者忏悔所依之供养 布施, 非仅意幻, 而是真实 故当出现破犯誓言之显现时, 应第一时间收摄身心, 立即忏悔, 绝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气而拖延 54 55

33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传承法脉清净密勒日巴尊者曰 : 本来罪业无功德, 然忏可净为其德 但忏悔必须具足四力 所依对治力 厌患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和现行对治力 外所依对治力是观修金刚萨埵, 其本体为信心 ; 内所依对治力为皈依 发殊胜菩提心 生起大悲心 厌患对治力的本体是对既往所做恶业之悔心 ; 返回对治力的本体是戒后心 ; 现行对治力的本体是对正法的希求心 现今有者将忏悔作为自己犯错的借口, 犯了忏 忏了再犯, 如是由于不具备戒后心的缘故, 使忏悔徒具表相, 失去了原本的功德, 故当戒之 经云 : 若一心专注所缘境 不掺杂庸俗语一次性地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 则一定会清净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毁的戒律, 此乃上师金刚萨埵所亲许 无垢忏悔续 中曰 : 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 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 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 倘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 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 不会堕入三恶趣 任何一位瑜伽行者如果能发誓念诵, 不但此人今生会被三世诸佛视为胜妙长子而加以护佑, 而且命终之后也无疑会成为诸佛的长子 故应立下誓言 : 每日念诵二十一遍金刚萨埵百字明和一百零八遍金刚萨埵心咒, 亦可依 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 中 十四根本堕罪忏悔颂 而每日忏悔 ( 四 ) 品行贤善如云 : 心善地道亦善妙, 心恶地道亦恶劣 品行贤善者若见他苦, 如己受之, 进而意欲遍寻自他离苦之法 而心之本体本具慈悲与智慧, 初行者发自内心的善良 真诚与佛法之本怀极为相应, 易于趋入修法正途 如是法器修持上师瑜伽, 更容易认识到 无始时来慈我者, 诸母若苦我何乐? 是故为度诸有情, 发菩提心佛子行 由是将众生置于究竟安乐为己任, 以出离心为基础, 不断增上菩提心, 为自他之究竟解脱而生起精进修法之意乐 诚如 功德藏 曰 : 树根为药芽亦药, 根为毒芽何用说, 唯随善恶意差别, 不随善恶相大小 佛法树立之 56 57

34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善, 并非表面之善行 善相, 而是内心时时与佛法相应 由于内心调柔之故, 言行举止流露出的本性善良, 自然令自他欢喜 若内心未真正调伏, 仅仅做良善之表相, 则为诈现威仪, 如阿底峡尊者曰 : 法不依正法而行持, 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故当谨慎 ( 五 ) 坚毅不挠具相弟子具备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之毅力, 意志坚定 踏实沉稳, 修持上师瑜伽能够持之以恒 修行中纵然遭遇悲苦险境, 亦能难行能行 难忍能忍, 不急不躁地潜心修行, 道心不易退转 有些弟子心中常有疑惑 : 我已修行数月甚至数年, 为何尚未呈现任何功德 瑞相? 可能我与此法无缘, 非为法器, 不如改换门庭, 修学他法 细致观待, 这些都是急躁的表现 诚然,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乃诸佛之心髓, 于日 月 年间获得成就之者, 不计其数 但末法时代, 众生业重慧浅, 凡夫无量劫来所造业力更不可思议, 故解脱绝非一蹴而就之易事 往昔释迦牟尼佛为求一偈, 宁舍身命, 剥皮为纸, 刺血为墨, 以髓为水, 析骨为笔, 书写佛经 历代传承祖师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亦跋山涉水 披肝沥胆 历尽险阻 行持无量苦行方证如是见解, 作为薄地凡 传承法脉清净夫的我等, 有何福德稍做修行即捷径解脱? 况且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相对于下乘派教法, 虽具更多殊胜方便, 但掌握起来也更难, 需要长时间反复实践, 方能圆满 因此, 修行者当安定身心, 经年累月地依教实修, 此乃解脱之根本 切忌眼高手低, 浅尝辄止, 刚修行一年半载, 自觉无甚道验, 就对法与上师失去信心, 甚至以神通作为见解增上的标准 如是日久必退失修法之念, 复于懈怠中虚度光阴, 此乃未解行道历程之谬 意欲快速成就之力求心虽为初学者精进修法之动力, 然若过于执著, 则会形成解脱之极大障碍 细致观待, 修行者执著成就佛果, 与凡夫执著家庭幸福 事业有成, 于能执之心和所执之境上略有差异外, 其二取对立有何区别? 皆为妄心分别! 故萨迦班智达曰 : 于无佛可成之中而成佛矣! 是以告诫一切修行者 : 行道中务必摒弃急躁心理, 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戒骄戒躁 脚踏实地精进修行, 方为成就之道 ( 六 ) 慷慨大方将自己拥有的一切毫不吝惜地供养上师, 即为慷慨大方 如大恩上师如意宝曰 : 中期恭敬上师时, 身与财富无吝献, 布施窍诀缘由此 作为上师, 当然不贪求世间一切财物, 弟子慷慨供养的目的是为了破除我执, 此即为 58 59

35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布施窍诀 作为修行者, 做不到慷慨大方的最大障碍是我执 如堪布昂琼所言 : ( 众生 ) 无我而执我, 无我所而执我所 众生因无明, 执身口意三门为恒常 唯一 自主而形成我执, 继而将财物 身体 功德等外境执为 我所, 导致对善妙外缘产生贪心而意欲据为己有, 见他人拥有, 则生嫉妒心 ; 自己拥有, 则生傲慢心 ; 自己失去, 则生吝啬心 嗔恨心等 故轮回一切痛苦之根本即为我执 作为凡夫, 无始时来至今所造习气烦恼沉重之故, 破除我执并非易事 仅仅依靠教理抉择, 以观想的智慧破除我执, 可以断绝实执性执著, 却难以断绝我执之根 故于实修中当止观交修, 依靠观空之智慧和修止之禅定, 方能彻底断绝我执 我执消尽之时, 自然呈现慷慨大方之功德 以上所宣具器密宗弟子之法相 信心乃解脱之种子 ; 视上师为真佛, 三门无有藐视而恭敬, 即摄聚窍诀之门 ; 三门不辞辛劳, 欢喜承事, 即成就之召唤 ; 欢喜信受上师教言并精进趋入修行, 乃解脱之伴侣 ; 纵遇命难亦不违誓言 慷慨布施乃解脱之先导 ; 虽经年累月修行亦不急躁, 仍具坚忍之大毅力持续修行, 乃为解脱之根本 ; 严持戒律乃解脱之命根 ; 友伴品性贤良, 即解脱之身体 修持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者, 应时时观察自己是否具备如是法相 若具备, 迅速成办解脱即在眼前 ; 若不具备, 即应以不同 传承法脉清净方式创造 当自己法器圆满之时, 传承清净 导师功德圆满之外缘一旦具备, 即是成就时机 四 传承法脉清净之偏道为便于我们深入理解传承法脉清净的重要性和真实义, 以下阐述修行者在传承法脉清净方面存在的常见误区和未如理造行而导致的种种过患 ( 一 ) 对传承的认识误区 1. 缺乏圆满次第道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应机宣说八万四千法门, 无论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南传佛教, 修法均有圆满之次第, 如小乘之五道 ; 大乘之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 ; 密宗之了知 觉受和证悟 ; 净土法门, 以持名念佛 观想念佛 观像念佛达到事一心不乱, 再逐渐成办理一心不乱 ; 禅宗以文字般若成办观照般若, 最终证悟实相般若 ; 藏传佛教萨迦派以次第成办离四耽著之教言和顿时圆满离四耽著之教言分别对应次第和顿悟根机, 为萨迦派之修行次第 ; 宁玛派则以剖析调伏妄念 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为修行之圆满次第 60 61

36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但当今有些修行者不解修行次第之义, 或盲目高攀甚深法义, 期望通过导师的强力加持直指心性, 如众多禅宗公案所示般顿时明心见性, 但由于法与根机不相应之故, 虽奔波多地拜谒诸多高僧大德, 于见解仍不甚了了或不知进阶之法, 虽修法数年, 仍徘徊于入门阶段 如此导致修行多年之后, 见解仍无明显增上, 对三宝之信心 对众生之悲心以及认识佛法之智慧, 与初入佛门时几无差异, 此皆为修法缺乏圆满次第道之过失 2. 重方便传承而轻实相传承传承可支分为方便传承和实相传承 所谓方便传承又称名言传承, 指的是导师按照法本完整念诵一遍仪轨 ; 实相传承指的是修行者通过闻思理解修法要义并如实纳入修持 方便传承乃成办实相传承之基础, 实相传承才是修行者成办解脱之真实所依 当今很多修行者不知实相传承之义, 于依止导师 拜谒高僧大德之时, 仅仅满足于念诵一遍传承仪轨, 于修行众多关键环节和修行理趣却鲜有提问, 如是得到的名言传承虽然众多, 但对于如何修行仍如坠雾中 修行如同渡河, 方便传承犹如渡河之船, 实相传承如搭乘之船 拥有的渡河之船纵多, 然若未能登船启航, 亦难达彼岸 故仅重方便传承而轻实相传承将形成解脱极大之障碍 传承法脉清净 3. 自己创造传承有些修行者在具德上师足下圆满获得修法传承之后, 于修行中却夹杂一己之私见, 将众多传承修法甚至道听途说之世间知识掺杂于修法中, 形成自己独创的所谓 传承 需知, 依具德上师所传之法修行可以即生成就, 此已经历代传承祖师法脉相传之实践所证实, 故毋庸置疑 但依自创之传承能否即生成办解脱, 很难所言 所以, 时常检视自己的修法, 依上师教言进行调整, 令自己的修法与历代传承祖师没有丝毫之区别, 此乃即生成办解脱之保障 ( 二 ) 依止导师之误区 1. 发心不正有者依止上师修学佛法, 不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轮回苦海 趋入涅槃大乐, 而是为了追求名闻利养 神通神变, 因此于观察导师之时, 并不注重导师内在是否具备出离心 菩提心和信心, 传承法脉是否清净, 摄受弟子是否传讲解脱法要, 而将重点放在导师外在显现的神通 神变或灵异之事上 只要导师能引导自己呈现神通, 无论导师是否传讲佛法, 都生起极大信心而依止 ; 若导师对神通 神变不置一词, 则生不起信心 殊不知很多高僧大德 62 63

37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虽具不可思议之证悟境界, 但以细致取舍因果之故, 一般不会轻易示现神通 神变, 而且为了破除弟子对神通 神变的执著, 于讲法中还会细致辨析行道过程中觉受显现与证悟之差异, 避免弟子迷于偏道 而很多外道都具备有漏的世间神通, 作为弟子若一味执著, 很可能弃解脱妙法于不顾, 如扑火之飞蛾般投靠外道或邪师, 无疑将解脱慧命付诸魔手 如全知无垢光尊者所言 : 若未脱离无益之思绪, 纵能自在三界, 仍不可心生满足 此言意为 : 若不通达解脱之理趣, 即便具神通 神变而自在三界, 仍为轮回所缚, 并非真正自在 2. 不观察即做依止有者虽知依止上师的重要性, 却不知上师乃我等出离轮回途中极严厉之对境, 若所依为具德有缘之上师, 依教奉行, 解脱必定指日可待 ; 但若不幸依止恶知识, 则如婴儿落于偏道险路, 法身慧命可能随时夭丧, 谈何解脱? 如莲花生大师曰 : 不察上师如饮毒 但当今有些修行者却将依止上师视同儿戏, 如老狗寻食般, 不做任何观察, 听闻某位活佛名号甚至见到出家人便盲目依止 待新鲜感带来的神秘光环随时间逐渐褪去, 发现所托非人, 即肆意诽谤, 全然不顾密乘三昧耶誓言之严厉 如是之者, 已将自己付于轮回三途之魔掌, 依止上师越多, 造业越多, 于解脱越远, 泥足深陷, 出期遥遥 试想, 一个世间人在寻觅自己一生伴侣时, 尚投入时间与精力观察 考验, 何况 传承法脉清净关系到自己生生世世幸福的上师, 怎能不观察就随便依止呢? 故于上师之依止, 不可不慎 3. 与导师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还有些修行者于观察导师之理趣稍许了知, 但却不知欲求即生解脱, 必须依止导师通达佛法要义与修行理趣, 遣除行道中一切疑问, 断除增益, 于清明中圆满智慧 反而常耽著于导师贤善之外表或显赫之声名, 于能否传讲即生解脱之法 能否于行道中给予切实之引导等与解脱休戚相关的核心却漫不经心, 以为依止一位具德上师, 即便不通达佛法, 也可依靠上师的加持获得成就 殊不知 诸佛非以水洗罪, 非以手除众生苦, 非移自证于余者, 示法性谛令解脱 往昔印度东西两方无出其右的著名大班智达美德嘉那尊者, 为救度堕入孤独地狱的母亲, 与译师一起前往藏地 印藏两地路途遥远, 艰险难行, 于长途跋涉中, 译师不幸病故 由于语言不通, 美德嘉那尊者未能在藏地广弘佛法 利益众生, 而以流浪者的形象在藏区放牧杂役, 终老一生 阿底峡尊者当年闻此曾泪流满面, 连连叹息 : 藏人的福报太浅薄了! 由此可见, 若导师不能与弟子无碍沟通, 不能为弟子细致传讲修行要义与理趣 破迷解惑, 弟子能否得到甚深微妙之法义, 消尽无始时来的习气烦恼, 很难所言 64 65

38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4. 藐视上师藐视上师乃窍诀无法纳入心相续之最大障碍 当今有些修行者, 初次依止上师之时, 由于彼此陌生之故, 尚能注意言语 行为之恭敬 但随着时间推移, 与上师逐渐熟稔, 则忽视了正念而随行放逸, 与世间朋友相交般, 对上师缺乏应有的恭敬 作为上师, 早已远离讥 称 毁 誉之分别, 并不需要别人的恭敬, 但作为弟子, 由于缺乏恭敬信心之故, 难以获得上师之加持 往昔堪布昂琼在承事喇嘛龙多期间, 晚年的喇嘛龙多示现腿脚不便, 特别是蹲下以后再站起来时, 需要侍者拉着腰带帮忙 每当此时, 喇嘛龙多常常会对弟子们开玩笑说 : 快拉拉我的尾巴 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种口头禅 有一天上师又需要站起来, 堪布昂琼问 : 上师, 需不需要拉拉尾巴? 喇嘛龙多当时说 : 好 之后, 喇嘛龙多特别语重心长地对堪布昂琼说 : 由于我爱开玩笑, 所以形成这样的口头禅, 这次也不能怪你 但我作为你的根本上师, 语言上可不能用这种不敬的方式, 所言所行必须恭敬 5. 重视依止书本修行, 轻视依止上师有些修行者不知依止导师的重要性 ; 有些修行者虽知导师乃引领实修之明炬, 却苦于遍寻不到宿缘具德之导师 ; 还有些修行者拘泥于 依法不依人 的教条, 故于懵懂中依止法本修行 传承法脉清净需知, 法本承载的所有文字皆为心之本性的诠释, 为理论, 而修行则是把理论转变为实际境界的过程 在修行过程中, 相应于行者根机, 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境况, 若单纯依止书本, 则会产生种种迷惑甚至矛盾的情况 往昔我在依止上师如意宝修行期间, 有一次得到上师对三身之印证, 内心非常欢喜 但在和一位老和尚探讨三身印证之时, 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分歧 老和尚以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的教言为教证, 破斥了我当时得到的三身之印证 我万分不解 : 上师对三身之印证, 字字句句, 言犹在耳, 不可能错 ; 但法本上堪布昂琼的教言, 一字一句, 历历在目, 谁敢说是错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 迷惑中只能向上师求教 上师一句话便使我茅塞顿开 : 你知道堪布昂琼之教言针对何种根机吗? 在 金刚萨埵续 中, 针对修行者二十一种不同根机而讲解二十一种印证方式 修行者不解其中奥义, 往往会产生诸多迷惑 但圆满实证见解之上师, 对弟子根机了如指掌, 于行道中可以给予切实无误之引导 若弟子偏于实执, 则以万法无自性而引导之, 破除其实执 ; 若弟子偏于断空, 则以万法有自性而引导之, 破斥其顽空之见 诚如密勒日巴尊者曰 : 吾之教言于文字显现上是否有矛盾犹未可知, 但于心之自性, 绝无矛盾之处 此乃佛法观机授教 对症施治之最殊胜处, 也是依止法本修行最不圆满之处 故于修行中, 依止上师教言极其重要, 诚如智悲光 66 67

39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尊者曰 : 修行者即便通达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最极殊胜之 大圆胜慧 文殊大圆满, 若不依止上师之窍诀, 欲证实相见解, 了不可得 6. 不懂如何面对恶知识当今, 虽然弘扬佛法的善知识为正法久住而呕心沥血 殚精竭虑, 但末法时代众生福浅, 邪说邪见充斥世间, 贩卖佛法 误导众生之恶知识也不乏其人 很多追求解脱的虔诚信众, 于初入佛门之时, 由于缺乏善知识引导, 可能不幸与恶知识结缘 待醒悟之时, 后悔已迟 面对如此情境, 一部分人由于不懂诽谤导师之过患, 而选择诽谤泄愤, 虽解一时之气, 却埋下地狱种子 ; 另一部分人则因畏惧恶知识口中所言的今生后世的 痛苦, 或碍于所谓 誓言 的桎梏, 虽于世间 出世间得不到丝毫利益, 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只能在无尽的痛苦中自怨自艾, 期待来世不再重蹈覆辙 其实, 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不通达依止上师之法而导致的过失 首先, 对于依止过的导师, 无论善恶, 皆不能诽谤 华智仁波切曾曰 : 不赞不谤陌生师 对于一位素昧平生的师父, 都要做到不诽谤, 何况对于和我们结过法缘的导师? 则更不能诽谤 其次, 若由于种种原因, 确实无法在一位导师足下获得出世间利益, 则应于清净心下远离, 寻觅一位能真正将自己引入解脱正道的善知识作为依止的对境 因为人身难得, 寿命无常, 我们没有时间 也 传承法脉清净没有理由毫无希望地空耗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佛法, 是将众生从偏道 误道引入正道的光明教法, 所以, 决心从轮回的无明中觉醒, 义无反顾地追随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寻求究竟解脱, 正是一位佛子应取之大义, 故无需犹疑 ( 三 ) 弟子认识之误区 1. 依止密宗导师和法即为密宗弟子很多修行者对显密差异一无所知, 误以为依止的是密宗导师 念诵的是密宗仪轨 修行的是密宗本尊即为密宗弟子, 所以导致 念阿弥陀佛者为显宗 念金刚萨埵者为密宗 等诸多笑谈 需知, 显密差异不在于依止导师和念诵仪轨之上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于涅槃之前授记阿难及一切信众 : 我于未来时, 化为善知识, 利益汝等众 故一切善知识皆为佛陀之化身, 本体无有丝毫差异 一切本尊, 无论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 金刚萨埵等, 虽然于众生前示现之形象与事业有所不同, 但皆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功德之总集, 亦无丝毫之差异 而不同本尊名号 心咒 诵修仪轨, 目的皆为清净自心 赤裸本觉, 又有何差异? 故于显密差异, 勿与庸俗同道, 落表面形象之见 无垢光尊者于 诸宗派宝藏论. 显密之差异 中, 从十五个方面广述密宗超胜显宗之处, 要义则摄于见解 修 68 69

40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行 行为 根机四点, 故于此首应闻思纯熟, 并于修行中付诸实践, 如此方能称为密宗修行者 ( 详见 如意宝藏 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 ) 2. 执著偏袒之信心众所周知, 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 如经云 : 信为道源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根 于众多信心对境中, 密宗尤其重视对上师之信心 初学者正是有感于上师赐予无上解脱妙法之恩德而于内心生起强烈感恩戴德之情, 信心逐步增上, 趋入正道 但有者于信心的理解过于狭隘, 将世间贪嗔痴烦恼染杂其中, 导致信心偏袒, 无法增上出世间智慧与慈悲 如有者执著于导师 法门之高低贤劣, 赞自毁他 ; 有者执著于 依止一位上师 才是信心, 约束弟子 道友拜谒 依止其他具德导师 ; 有者执著于导师对自己的偏爱, 若导师对自己和颜悦色 百依百顺, 则信心满满, 若导师稍有疾言厉色, 或对其他道友示现欢喜, 则心生嫉妒, 甚至信心退转 如是种种, 皆为执著分别之偏袒信心, 乃信心增上之极大违缘 需知, 圆满的信心乃坚定 普遍 平等之清净心, 并非世间庸俗之情感, 更非意念造作之执著分别 故修行者应时时反观自心, 若内心常常因外境而被是非对错 高低贤劣束缚, 即便自我感觉信心有多么充足, 亦应提醒自己 : 此种信心仍未离偏袒, 虽为进阶之梯, 但远非究竟, 尚应不满精进而调伏内心, 待普遍 平等 清净之信心于内心中自然呈 传承法脉清净现, 方为出世间之功德 3. 轻视因果与戒律真实见解超越因果乃历代传承祖师之共许, 然超越因果并非拨无因果, 无勤任运亦非胡作非为 诚如莲花生大师曰 : 证悟见解广如虚空, 取舍因果细于粉末 此乃持明成就者之真实写照 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昌根阿瑞仁波切于午炊时若划三根火柴仍未能生火, 当天就不吃午餐了 ;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六十岁之前从未穿过新衣等等, 皆是细致取舍因果之示现 然有些修行者既未通过深入闻思了知缘起性空之理论, 亦未于实修中体悟明空不二之禅定境界, 仅仅凭借道听途说之辞和自己分别揣度之妄念, 以密宗成就者自居, 行持大成就者不共之行为, 妄称 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视因果 戒律有如儿戏 如此拙劣行径, 既将自己推向三途深渊, 亦使不明就里的众生产生疑惑乃至诽谤, 于佛法自利利他之宗旨大相径庭, 此等无知之行为, 实在令人悲悯! 需知, 成就者的境界中, 一切显现皆为本体之庄严 智慧之游舞, 绝非我等凡夫思维所能企及 诸多示现不共行为之大成就者, 如帝洛巴尊者 梅纪巴尊者 钦哲益西多吉尊者等, 皆成办了广大不可思议之利生事业! 故吾等作为薄地凡夫, 绝不能为一时之名闻利养而自欺欺人, 轻视因果与戒律, 将未来生生世世之安乐交付魔手, 此实乃堕 70 71

41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落之根本! 4. 名言托付三门却不闻思修行有些修行者误以为将自己三门托付导师, 不闻思修行亦可, 只要仅凭临终时导师之加持, 即可往生净土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 : 诸佛非以水洗罪, 非以手除众生苦, 非移自证于余者, 示法性谛令解脱 导师救度弟子的唯一途径, 乃传法示以解脱之道, 释疑破除行道之惑, 印证直指果位之智 弟子若不闻思修行, 则如盲者, 导师之加持即便如日光周遍寰宇, 于盲者之暗亦无利益 往昔提婆达多堕入地狱, 难以忍受地狱之苦, 抓着佛陀的足趾不断哀泣, 乞求佛陀赐予加持 佛陀虽无限悲悯, 亦无法如丢石子到房顶般, 加持提婆达多往生净土, 而是赐予教言 : 我为汝说解脱法, 当知解脱随自转 需知, 我们以信心依止导师 供养三门的目的, 是决心放下我执, 从此依导师之教言行持, 绝非以此为借口, 懈怠懒惰 5. 希冀不经苦修快速成就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乃即生成就之捷径道, 利根者能于数日 数月 数年成就虹光身, 证悟佛果, 如麦彭贡波老人七日成就虹光身般 此真实不虚, 但也有些修行者因此而无视自己根机, 以为所依止的导师为功德圆满与佛无二之成就者, 所修之法为无勤解脱之大圆满, 所以希望不经长期苦修, 依靠导师和法之殊胜速疾成就 传承法脉清净往昔密勒日巴尊者对既往所做的降雹 咒术杀人等恶行产生猛力忏悔心后, 欲依止正法寻求解脱, 首先拜谒的是大圆满持明成就者雍登喇嘛 雍登喇嘛对尊者说 : 我的成就大法 : 根, 本性殊胜 ; 道, 获得殊胜 ; 果, 使用殊胜 昼思维, 昼成就 ; 夜思维, 夜成就 ; 根机好 有宿因善根者, 无需思维, 闻即解脱 我就把这个法传给你吧! 于是上师为尊者灌顶, 并赐予口传窍诀 尊者想 : 往昔我修咒术十四天即有感应, 降雹法只修七天即获成就 现前上师所传之法比咒术和降雹法还容易, 昼思维, 昼成就 ; 夜思维, 夜成就 ; 根机好 有宿因善根者, 无需思维, 闻即解脱 我能值遇此法, 自然是有宿世善根之人 因此全然不思维修习, 人与法相离 数日后, 雍登喇嘛对尊者说 : 你说你是上方来的大罪人, 这话真不错 我现在不能引导你, 你立刻到罗白来克的扎绒地方, 依止印度大行者那若巴的亲传弟子 至尊译师玛尔巴尊者吧! 密勒日巴尊者依止上师玛尔巴尊者后, 经历八大苦行, 数年后罪业清净, 方得上师灌顶与耳传窍诀, 复经数载精进苦修, 最终证悟究竟实相 历代传承祖师之示现, 无非令我等后代弟子心思笃定地依教奉行 故希冀不经苦修快速成就, 乃修行之障碍, 吾等应当避免 72 73

42 二章通达方便者, 大圆满法以方便教授广摄众机 慈航普度 方便教授第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通达方便 在依止具德上师 具备清净传承的基础之上, 首先应通过闻思了解自宗的修法方便, 并在闻思纯熟后趋入实修,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真正掌握修法的各种要点, 做到通达方便, 为认识智慧奠定基础 上师瑜伽修法具备种种殊胜方便, 不仅彰显了密宗 修行方便多 的特色, 而且可以迅速增上禅定见解 作为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 必须了知方便的重要性, 并通达无惑 圆满行持 一 通达方便的必要性 ( 一 ) 次第根机者须依方便教授成办解脱大圆满法乃一切乘法之果实, 故为圆满便智双运之境界 于大圆满中, 方便与智慧并非别别安立之两个事物, 而是一体之两面 此乃大圆满真实教授, 针对顿悟根机 如五方佛以表示传承令极喜金刚当下证悟, 在证悟的真实见解中已圆满方便, 故不需诸多通达方便的过程 然末法时代, 顿悟根机者寥若晨星, 为相应次第根机 74 75

43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之宗旨乃以方便次第成办解脱, 如在修持上师瑜伽时, 以前行之前行 入座前行 共同外前行 念诵仪轨 持风 回向等方便, 令修行者的内心能够迅速行于正法, 成为赤裸真实见解之辅助 但有些初次开始修学密宗的弟子, 一听到密宗大圆满无上窍诀法, 就认为应该是超越言语之见解, 远离一切执著与改造, 只要有起心动念就不是大圆满, 故而排斥一切方便 但是, 如果没有追求解脱 钦慕大圆满之信念, 作为凡夫, 又如何能趋入密宗与大圆满结缘? 是故华智仁波切曰 : 虽然所舍为轮回, 然初不依轮回法, 不能趋入涅槃道, 初识轮回性尤要 禅宗六祖亦曰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两者都强调依靠方便而成办解脱 ( 二 ) 修行禅定必须具备便智双运 1. 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如今一提到密宗或禅宗, 很多人认为就是放下一切方便而安住, 但这种舍弃方便的 一味安住, 实际上已完全失去了这些殊胜法门之要义 禅定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两种, 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 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之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其中色乃方便, 空为智慧, 两者一如, 就是便智双运, 也 通达方便叫做缘起性空 明空不二等等 2. 不具方便的寂止无法成办解脱很多初修禅定者完全不用任何方便, 仅于无念之中安住, 其禅定往往落入一种无念寂止状态 这样的禅定由于不具备便智双运的缘故, 非为出世间禅定 所以, 初修禅定就必须重视方便 如今末法时代很多修行人由于不懂禅定的缘故, 总是把禅定树立在没有妄念的安住状态, 并以妄念起现多寡而安立见解高低 但对于出世间禅定而言, 这种认识完全是错误的 试想, 色界在一禅当中可以安住六千大劫, 无色界可以安住八千大劫, 但为何最终反而堕入三恶趣? 这充分说明不具方便的世间禅定并不能成办解脱 可能很多人会产生疑问 : 我们修行上师瑜伽, 开始从有相定入手, 这难道不是世间禅定吗? 如果世间禅定不能成办解脱, 我该怎么修呢? 是的, 有相定的确属于世间禅定, 但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 有相定只是修法的起步点和过程, 而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并且在修持这些禅定的同时, 还配合着众多方便作为辅助, 并非单纯依靠寂止而成办胜观 也就是说, 我们初次修法时已经具备便智双运, 从见解本身的角度而言, 虽然此时的便智双运并不了义, 但却是成办了义见解不可或缺之前行基础 76 77

44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通达方便 ( 二 ) 如何体现通达方便 二 如何理解通达方便 ( 一 ) 通达方便的含义所谓 通达方便 指善巧圆满摄持一切方便, 而非仅仅行持个别方便道 上师瑜伽修法含摄众多殊胜方便, 包括五道十地 三十七菩提分法 大圆满四相以及所有一切方便道, 具足调伏内心之圆满次第道 比如我们现前从此处到某一个目的地, 有坐飞机的 有坐小车的 有坐大车的 有骑摩托车的 有骑自行车的 有步行的 目的都是为了到达终点 当你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时, 其他所有的一切方便都已包含在内, 就不需要坐五分钟汽车 骑五分钟自行车 再换乘卡车走五分钟等等, 所有一切方便都在这一个方便当中圆融 上师瑜伽之修行方便包括 : 前行之前行 入座前行 共同外前行 念诵仪轨 三不动摇 修法 持风以及回向 后得 供修护法等 若于座上 座下圆满如是方便, 方可称为通达方便, 见解自然迅速增上 密宗不仅见解超胜显宗, 于修行与行为之上也以 修行方便多 行为无辛劳 更显殊胜 但这种殊胜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之上, 尚应时常反观自心 : 密宗在修行上的殊胜究竟体现在何处? 我们是否已经按照自宗通达方便的要求如理行持? 从前行之前行直至座下护持做得如何? 比如有者仅仅能够做到入座前行的身要 语要和气要, 然共同前行修法尚未到量 未生起真实出离心, 则行道方便之力量未臻圆满 1. 前行之前行三清净 ( 地处清净 身清净与心清净 ) 是否做得圆满? 立誓如何? 2. 入座前行方便七支坐法与解脱七支坐法的区别在于何处? 修行中如何体现解脱七支坐法之殊胜? 气要排除九节佛风的目的为何? 其行持要点是什么? 何为共同发菩提心? 何为智慧发菩提心? 其区别为何? 自己的入座前行能否体现密宗之殊胜? 3. 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 寿命无常 轮回过患 业之因果等要义的观想是仅仅走了一个过程? 还是完全纳入心相续, 已成为精进修法的动力? 78 79

45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通达方便 4. 念诵仪轨 是否已经做到依文明观 三 通达方便之行持 5. 念诵莲师心咒 观想皈依境 念诵莲师心咒 观想皈依境是否初步以观诵为主要 安 一 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 住为次要 随着禅定逐步进展 是否以念诵为次要 寂止 为主要 当从世间禅定趋入出世间禅定时 寂止与明了逐 1. 三殊胜法 步趋向一如 能否做到念诵 明了 本身就是寂止 全知无垢光尊者云 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 后行回向 6. 回向 殊胜所摄持 趋至解脱道之三关键 如果善根以方便摄 是否具足回向的全部要点 持 就称为加行发心殊胜 善根不被他缘毁坏 称为正行 7. 座下 无缘殊胜 为令善根蒸蒸日上 结尾以回向摄持 即为结 以正念护持行为以及持戒等做得如何 共道密乘十四条 行回向殊胜 所有善行均需以此三殊胜摄持 根本誓言 平常守持得如何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依上师三 1 加行发心殊胜 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 对照 显密甘露心滴念诵 ᆪ ᐄ ኈ 集 与 上师心滴 当中的忏悔颂 自己做得怎么样 บ ኈ ᒪந ᆷ ኈ 以上所述都非常重要 应经常检查对照自己的修行以纠 正偏差 以下详细阐述通达方便 ኈ ᇞ ኈ ብ ኈ บ ኈ ᓠ ኈ Ⴑເᄝኈ ኈ လ፭ເᄝኈ 经云 诸法依缘生 住于意乐上 何者发何愿 即得 如是果 修行者所修善法最终获得何种果报 完全取决 80 81

46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于最初发心, 故善根应以殊胜加行发心之方便摄持 发心总分为恶念发心 无记发心和善念发心 1 恶念发心恶念发心分为 为得善愿而发心 和 拯救怖畏而发心 前者仅仅为了追求身体健康 荣华富贵 名闻利养等世间福报, 后者为了扭转生活逆境, 遣除家庭 健康 事业等各方面的违缘 其根本在于我执, 以及未认识到现世轮回之痛苦本性而贪执短暂的安乐 以如是发心即便行持善法, 也已堕入偏道, 充其量得到世间福报, 非为解脱之因 故希求解脱者当断除恶念发心 反观自心 : 如果仅仅为孩子升学而念诵心咒, 或为了遣除自己或家人的病痛而放生, 或为了博得上师及道友的赞叹而供养财物等等, 即使所修之法为大圆满法, 亦难成解脱之因, 故当断除如是恶念发心 2 无记发心无记发心为毫无目的 盲目跟随他人行事, 其根本为愚痴 华智仁波切称 此非为解脱之种子 堪布昂琼云: 此虽非善念, 但亦非恶念, 若所修为正法, 或许亦有少许功德 此乃祖师大德从不同角度安立之见解 因此, 希求解脱之修行者必须将无记之发心转为善念发心 反观自心 : 如果仅仅随众拜谒导师 参加法会, 如是虽为善法, 然所获甚微 通达方便 3 善念发心善念发心分为小士道 中士道和大士道发心 小士道发心 : 畏惧三恶道之痛苦, 希求三善道之安乐 诚如颂云 : 若贪轮回非出离 由于修行者尚未生起从轮回中解脱之意愿, 故无论所修何法均非出离轮回之因 如是发心, 即使守持二百五十条别解脱戒, 身着三法衣, 亦与凡夫同道, 至多仅为具戒之人 以如是发心, 即使修持光明大圆满直断与顿超, 若积资净障, 将转生色界十七天及无色界四空处 ; 若未广行善法, 未来只能转生诸如旱獭和马熊等冬眠之动物 正如萨迦班智达所云 : 愚者修行大手印, 多数趋向恶趣处 有些外道将死后升天作为今生行善的目的, 有者修善的目的是来世富甲天下, 如是发心虽暂时可作为引导下根者趋入佛门之方便, 然非解脱之因, 故对于追求即生解脱者应当断绝此等发心 诚如 佛子行三十七颂 中曰 : 三有乐如草尖露, 乃是瞬间坏灭法, 了知恒时无变法, 希求解脱佛子行 中士道发心 : 认识到轮回之自性犹如火坑, 仅追求自己从轮回中解脱, 获得声闻缘觉之寂灭果位而实修显密诸法 诚如经云 : 若贪自利非发心 反观自心 : 如果认识到轮回之苦而生起 为了临终无有恐惧, 我要修行 的心念 ; 或者面对末法时代顽劣 残忍的众生或行为, 内心一声叹息 : 众生太难度化了, 还是我先解脱吧! 如是 82 83

47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发心归根到底仍为寻求自我解脱的小乘之心, 而非大乘佛种之菩提心 大士道发心 : 意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 获证圆满佛果, 亦称广大意乐菩提心 诚如 现观庄严论 云 : 发心为利他, 求正等菩提 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超越一切戏论 直指心之本性, 圆满悟证悲空双运见解任运呈现之无缘大悲心 但初行者于行道途中, 尚难以胜义菩提心行持, 故应先发世俗菩提心为要 世俗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果位, 为愿菩提心 ; 为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觉果位, 而以实际行动修学布施 持戒 安忍 精进 禅定 智慧等六度, 为行菩提心 具体发心方法将在 入座前行 之 意要发菩提心 部分论述 以上恶念发心 无记发心 小士道和中士道发心皆以谋求私利为动机, 非为成佛之因 故吾等修行者从即日起, 要将谋求自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怨敌 视为过患, 心生厌恶 如同颂云 :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 以天下众生之安乐为己任, 难行能行 难忍能忍, 依三宝之大悲甘露, 将众生置于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之地 如是以菩提心行持上师瑜伽等一切善法, 从世俗菩提心入手, 逐步证悟胜义菩提心, 方为即生解脱之殊胜方便 通达方便 (2) 正行无缘殊胜善根不被外缘毁坏, 称为 正行无缘殊胜 能够毁坏善根的外缘有四 : 1 未为他利获得圆满佛果而回向, 则仅仅享受一次安乐的果报即会穷尽 2 回向之前心生嗔恨, 四十劫所积累之布施 持戒等一切未如法回向的善根, 均于一念嗔心中消尽! 3 傲慢心 如若炫耀自己的善行, 比如夸耀自己禅定达到多么高的境界 看到了什么殊胜的境相 具有什么神通等等, 他人一旦听闻, 此前修法善根即时消尽 4 后悔 倘若行持善法后心生后悔, 善根亦会穷尽 假如修法时间过长或上供下施之财物超出预计等时, 萌生后悔之心, 即会耗尽善根 若欲令善根不被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 必须证悟基大中观 道大手印 果大圆满之见解 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达到正行无所缘, 故应如寂天菩萨所说 : 紧系念法柱, 已拴未失否? 如今行者于修行中往往存在如下过失 : 闻法 念诵 禅修时, 随意起止, 甚至间或应答世俗语 ; 若遇琐事, 起座即走 ; 每遇烦恼, 嗔念即起 ; 锱铢善行, 广为宣扬 如是种种皆为摧毁善根之因, 应于日常修法中避免 (3) 后行回向殊胜令善根与日俱增之结行乃回向殊胜 萨迦班智达于 大 84 85

48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 中曰 : 回向乃将善因导向所欲求之果位 ; 发愿乃获得圆满果位之渴求 一切善根未被诸缘摧毁, 即为清净之回向 慧海请问经 中云 : 水滴落入大海中, 海未干涸其不尽, 回向菩提善亦然, 未获菩提其不尽 如同一滴水汇入大海就永不会干涸, 我等辛勤修行所得之善根功德, 若如法回向, 则日日增长, 令我等渐渐证得圆满佛果 ; 若未及时回向, 易被各种恶念染污而摧毁无余, 徒劳辛苦 回向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有毒回向 : 因实执三轮 ( 回向之境 回向之功德和回向者 ), 未能于轮回中解脱, 此为 有毒回向 未依三殊胜 ( 善念发心 无缘正行 无毒回向 ) 摄持之一切善根皆为 有漏功德, 其异熟果仅为人天福报, 非为解脱之因, 当福报穷尽时, 仍堕恶趣 故欲求解脱之行者, 为避免此等有漏功德, 应以三殊胜法摄持一切善行, 使点滴善法亦汇入诸佛菩萨之功德海中, 无漏形成解脱之因 无毒回向包括真实回向和随顺回向 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为真实回向, 如 般若摄颂 中云 : 无分别智行诸事 然于圆满证得显空无别 无缘慈悲菩提心前, 初行者难以奉行真实回向, 故应以随顺回向为要 随顺回向的方法及要点为 : 1 我等往昔 现在 未来所积善法, 及诸佛菩萨无漏 通达方便善法 一切有情有漏善法聚集一起, 为一切有情远离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 速证佛果, 故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历代传承祖师和大恩根本上师如何回向, 我即如是回向, 如 普贤行愿品 中普贤菩萨之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2 能依文明观者, 随文做观 ; 不能明观者, 先观想 后念诵回向文 总之, 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均依三殊胜而圆满佛果 诚如龙树菩萨曰 : 圆满福慧资, 福慧所出生, 二身愿获得 三殊胜是二种资粮或二谛的归纳 加行发心殊胜与结行回向殊胜是有现福德资粮, 正行无缘殊胜是无现智慧资粮 有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 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 获得佛陀色身 ; 无现福德资粮作为近取因, 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 获得佛陀法身 净化基二障 圆满道二资 获得果二身, 就需要三殊胜, 故三殊胜是显密共同所观修的法 2. 祈祷上师万法都归摄于修持上师瑜伽一法中, 此一法摄尽了一切法 如法供养上师, 即供养了一切 ; 如理承事上师, 即承事了一切 ; 至诚祈祷上师, 即祈祷了一切 ; 与上师真实相应, 即相应了一切 无论前行还是正行, 无论座上还是座下, 祈祷上师都是不可缺少的方便 86 87

49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1) 为何祈祷上师 1 轮回水火之中, 唯有大恩上师才能救度我们如今吾等累积无量劫善法功德 持戒 发愿, 方得到如此珍贵的暇满人身 然而, 诚如圣天菩萨云 : 死缘极众多, 生缘极稀少, 彼亦成死缘 无论贪执声色而被诱惑, 贪爱饮食或药物相克, 还是遭遇怨敌 匪盗 猛兽乃至四百四十种疾病等诸多恶缘, 生命如水泡般随时可能消殒 如龙树菩萨于 亲友书 中云 : 寿命多害即无常, 犹如水泡为风吹, 呼气吸气沉睡间, 能得觉醒极稀奇! 无常到来之时, 若宿世作恶多端, 死后受业力牵引直堕恶趣苦不堪言 ; 若尚未证悟圣道, 纵因往昔善业而投生善道, 短暂安乐刹那幻灭 如是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 轮回之苦恒常围绕, 然能够救我等于轮回水火之中者唯有大恩上师 故吾等当如沉溺 挣扎于大海中命垂一线的求生者般, 一心挚诚祈祷上师赐予共与不共之加持, 泣血呼唤上师救护自他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 2 希求世 出世间之悉地, 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如前所述, 上师乃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 具备智 ( 遍知之智慧 ) 悲( 无缘之大悲 ) 力( 救度众生之力量 ), 且上师与自己宿缘深厚, 恩德超胜诸佛菩萨 祈祷上师加持不仅能够增上世间福报, 度过暂时难关, 更能遣除吾等行道中的违缘, 增上修法顺缘, 于心相续中生起证悟之功德, 直至成就佛果 至尊果仓巴云 : 祈祷上师胜利者, 通达方便常与上师心相应, 现前不共之证悟, 觉受辗转不断生, 三宝大悲恒护念, 所欲皆可任运成 甲瓦用滚尊者曰 : 相续不断猛祈祷, 加持融入于心间, 凡识自然当消失, 实执自行亦息灭, 空慧心中自然现, 俱生证悟之境界, 如同掌中置宝般, 现量赤裸识本面 无论希求世 出世间之悉地, 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 昔日在潘波勇的地方, 有人着了魔, 当时康隆巴格西被请去驱魔 起初, 格西修慈悲心 念诵忿怒本尊咒等, 做了各种法事都未见效 后来, 格西祈祷自己的上师仲敦巴尊者, 立刻遣除魔障 仲敦巴尊者亦感慨地说 : 与祈祷其他本尊相比, 如果祈祷阿底峡尊者, 很快能获得加持, 对此我本人深有体会 3 祈祷上师超胜祈祷本尊如同供养上师的功德超过供养诸佛, 赞叹 祈祷上师的功德也胜过赞叹 祈祷诸佛 誓言庄严续 云 : 念咒修法千万遍, 不如祈师一遍胜 有人怀疑 : 本尊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和加持, 为何祈祷观修上师胜过祈祷观修本尊呢? 因为上师乃三宝三根本之总集, 祈祷上师就是在修持本尊 对心相续不清净的众生来说, 还不能现见本尊, 只有经过长久修习现见本尊后, 才能被本尊摄受, 亲自赐予灌顶 传法等 ; 然而上师就在我们眼前, 直接为我们灌顶 传法, 逐步引导我们, 所以修上师瑜伽更为殊胜 88 89

50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总之, 如同通过祈祷如意宝, 今生所求都会任运成就般, 猛力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 一切世 出世间的圆满功德都会无勤任运地现前 那若巴尊者说 : 犹如顶宝般祈祷, 由此将成就一切圆满 普贤上师言教 中说: 仅以祈祷上师便可无勤获得一切所求悉地, 犹如如意宝一般 (2) 何谓祈祷上师以虔诚恭敬信心祈求上师赐予世 出世间一切悉地, 即为祈祷上师 祈祷之因是敬信, 祈祷之对境是根本上师, 祈祷句为成就者所造具加持之祈祷文, 祈祷义是自己之根本所求 了知如是意趣极为重要, 若能如理造行, 修法会从根本处入手, 以获得传承上师殊胜之意传加持为目标而行持一切善法 (3) 如何祈祷上师吾等最根本的意乐乃成就与上师无二之佛果, 真实利益自他一切有情 唯依上师之加持, 方可成就如是果位 故时时祈祷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非常重要! 此乃祈祷上师最根本的内容, 坚信上师加持遍虚空 尽法界, 何处呼唤何处应 只要以挚诚虔敬之心呼唤 祈祷上师, 就会迅速 直接获得不可思议之加持 如是挚诚祈祷, 常得上师摄受, 甚至梦中也能获得上师之加持, 直至成就与上师无二之果位 诚如麦彭仁波切于 通达方便 上师供 中云: 甚至游历沉睡梦境中, 师尊殊胜加持亦显现, 永不分离慈悲而摄受, 祈愿永恒怙主汝生喜 修持上师瑜伽, 上座之后可以选用 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 中的祈祷文 : 龙萨前行祈祷文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祈请加持吾之自相续! 祈请加持自心行于法! 祈请加持法行于正道! 祈请加持消尽行道惑! 祈请加持幻化显智慧! 修成熟口诀法的祈祷文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 证得原始怙主之界, 是故吾乃修持深奥之道 ( 一遍 )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加持吾之意识获得成熟解脱! 加持自心证得殊胜甚深之见! 加持即生圆满光明大圆满之胜道!( 三遍 ) 90 91

51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通达方便 金刚上师持明尊, 三界轮回唯一亲 无依众生之怙主, 引导次第解脱道 断除无明之明灯, 迷惑吾等敬皈依 泥泞轮回大海中, 迷乱无依垂救护 燥热三毒之火焰, 自然沐浴得解脱 无明迷乱之缚染, 实执身口意三门 自显光明本性中, 愿获无余涅槃位 ( 以上诵毕, 修持成熟口诀法者可以进入正行 ) 生生世世所造诸罪堕, 一切违犯上师足前忏, 利众有情永转妙法轮, 祈无涅槃恒住金刚座 诸佛总集上师大宝尊, 赐予加持悉地如意宝, 三门挚诚猛力作祈请, 祈请速疾赐予胜加持 全知慧眼广垠无边际, 祈授经续窍诀胜灌顶, 广行利他事业之上师, 祈请获得成熟解脱法 身依身要语依语要法, 意要呈现觉性金刚链, 祈愿不离本性之法界, 具足功德上师所行相 纵一刹那亦不生邪见, 所行皆视正法作恭敬, 祈请上师加持心相续, 如是具信猛力作祈祷 具德根本上师如意宝, 住吾梵顶莲花蕊垫上, 大慈大悲恩重摄受我, 祈请赐予三门得成就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 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 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无明驱使五毒缚自他, 依此而造种种罪恶业, 彼现恶果恒常漂六道, 祈请上师救度轮回渊 普遍虚空轮回诸众生, 祈愿吾成引导胜道师, 如是无勤获此大宝藏, 祈请上师赐予得加持 证得本基空性妙力中, 红身瑜伽圣母之梵顶, 金刚持明善逝总集尊, 其与莲花颅鬘力无别 珍宝曼茶普贤大供云, 具足无量有寂之富裕, 供奉圆满福德之刹土, 愿诸众生趋入解脱道 回向时的祈祷文祈愿世代摄受颂 南无格日贝! 三宝三根本众护法神, 吾等三门挚诚作祈祷, 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 愿能生于怙主上师前 92 93

52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通达方便 静下来 我看到汉地有些人的家里有个小小的房间称为佛 堂, 平常在佛堂打坐 ; 如果家里没有适合打坐的佛堂, 只 如来甚深三藏之法宝, 闻思修而增长诸功德, 无误引导取舍善知识, 愿能依彼趣入解脱道 依于一切佛子之善法, 救度无边有情之怙主, 宣说清净妙道善知识, 愿能值遇依止令师喜 密咒金刚乘之深密道, 修持成熟解脱吾自续, 实相窍诀如理作宣演, 愿能依止具相胜怙师 密宗之密极密无上法, 三传密意修持之究竟, 甚深加持无谬作修习, 愿能值遇具德阿阇黎 无欺三宝殊胜谛实力, 因果不昧甚深加持力, 吾等意乐清净之妙力, 祈愿速得此等一切愿 ( 二 ) 座上方便上师瑜伽修法之方便贯穿前行 正行 结行, 涵盖座上方便及座下护持, 其中座上方便又分为前行之前行 入座前行 共同外前行 念诵仪轨及回向等方便 1. 前行之前行 (1) 选择修行的清净地处修行首先应寻找一个寂静之处, 因为在前行当中讲解初次修法要具备三清净 地处清净 身清净和心清净 独自一人打坐比较合适, 因为两个人会相互影响, 心很难 要是没有他人干扰的地方如卧室 客厅都可以打坐 ; 天气很热的时候, 在阳台上打坐都可以 总之地处必须清净, 无他人干扰 (2) 合理安排修行时间一般来说, 清晨起来打坐是最好的 早起打坐在 如意宝藏 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 中提到过三个原因 : 身心堪能, 无他缘干扰, 具殊胜加持之 光明时 除此之外, 在家居士早起修行更能体现善巧方便 如今汉地并非全民信仰佛教, 可能家里很多人不信仰佛教 如果将打坐时间安排在日间家人正常起居的时间, 你因为坐前立誓而暂时断绝与家人的交往, 日久天长, 家人难免心生烦恼, 并且担心你弃离正常家庭生活和工作, 进而阻碍你修行, 反招致修法违缘及障碍 所以要善巧一些, 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烦恼 (3) 入座前准备修行是一门真正的苦行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精进修法, 也并非如我们想象般, 仅仅依靠一种正念就能调伏自己的内心 诚然, 禅定中以诸多方便护持正念不可或缺, 但有时必须辅以一些善巧外缘 1 下午和晚上应进少量清淡饮食或者不进食喇嘛仁波切从小时候起一直过午不食 往昔我曾经问过 94 95

53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上师喇嘛仁波切 : 您现在身体虽然非常好, 但毕竟已经高龄, 为什么不考虑下午也进食一点? 您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守持别解脱戒而过午不食吗? 上师说 : 从某种角度而言, 我们作为出家人, 尤其是一位导师, 应该作为他人的榜样, 所以自己必须做得很好 ;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过午不食完全是为了避免次日早起昏沉 因为晚上如果进食太多, 就会招致次日早起昏沉的违缘 因此晚上少吃点, 甚至不吃饭, 有利于次日晨起修法 2 坐垫 衣着等打坐时可用衣被适当覆盖腰部以下身体, 特别是膝盖, 应适度保暖 ( 过暖则易昏沉, 过寒则不利身体健康 ), 主要根据自己昏沉 掉举的沉重程度来定夺 如果昏沉太沉重, 坐垫则不宜太软, 身上盖的衣服也不要太舒服 冬天天气寒冷, 如果担心着凉感冒, 衣服可以稍微多穿一点, 但也不要过于暖和, 否则容易招致昏沉 准备坐垫 : 如果难以在平地以七支坐法做到不松不紧状态, 如膝盖不能平贴于地, 可用坐垫将臀部稍微垫高, 以膝盖着地舒适为度 对于年长或者肢体比较僵硬之修行者, 若散盘仍难以稳固, 可在膝下适当垫一个小垫, 以便身体端直 如是方便, 修行易入不松不紧之状态 尤其打坐期间身体要端直, 不要倚靠等等, 这些方便很重要 囊加活佛的父亲 翁知青美多吉尊者闭关时, 从河边找了些圆圆的石头平铺起来, 上面再放一点点草, 然后 通达方便坐在上面打坐, 依靠这种方式断绝昏沉 龙萨娘波尊者是一位瑜伽士, 为了防止昏沉, 打坐时把头发吊到一棵树干上, 稍有昏沉, 头一低, 就被头发牵扯而清醒, 白天晚上都一直这样修行 以前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过程中, 坐在一根粗木棍上打坐, 稍不注意就会从上面摔下来, 依靠种种方便对治昏沉 无垢光尊者曾言 : 初始修法即丰衣足食, 如何能修好法?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都是通过苦行而成办解脱的, 所以作为后一代弟子, 也应该追随祖师先贤的足迹而苦行 我初次修习佛法期间, 物质条件非常匮乏, 曾经跟狗一起吃过两个月的饭, 穿着就更不用谈了 在这种看似恶劣的环境下, 我内心的精进 信心和出离心等, 不需要特别观想就非常深刻 后来吃穿条件稍好一点的时候, 昏沉来了, 掉举散乱也来了 3 入座前处理琐事为了摒除外缘干扰, 顺利圆满禅修, 入座前尚需处理好一切琐事, 如 : 喝水 如厕 擤鼻涕 关闭手机, 交待家人 : 如果座间有来访电话, 暂时不接听 ; 如有紧急事务, 则先迅速处理完毕等 如果感到身体有些僵硬, 可以适当以礼拜等方式活动肢体再入座 ; 若觉昏沉严重, 可用冷水洗脸等方法令自己清醒后入座 (4) 立誓打坐之前把诸佛菩萨和根本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 首 96 97

54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先立第一个誓 : 我要修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 在此期间无论谁 纵然是大恩大德的父亲来到, 我也绝不中断入座而随着迷乱所转 为了稳固第一个誓言, 接着还需立第二个誓言 : 纵遇命难, 我也不舍弃第一条誓言 这样令第一个誓言更为坚固 若没有第二条誓言, 第一条誓言并不稳固 立誓的目的是为了遣除人与非人的一切违缘 很多修行者都说在修行的时候有很多违缘和障碍, 为了遣除一切违缘和障碍, 修行之前要立这两个誓言 如是行持相当于修生起次第之时, 把自己所住的地方观想成智慧火或金刚铠甲等等, 不让一切外缘侵犯自己的修行 总之, 入座前行就是通过选择修行地处 修行时间和立誓等方便排除他缘干扰, 在护持自己与他人信心的同时, 不失毁自己的修行誓言, 为修行创造顺缘 2. 入座前行入座前行支分为三 : 身要七支坐法 语要排九节风与意要发菩提心 (1) 身要七支坐法 1 身要七支坐法之重要性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殊胜方便之关要乃 三不动摇 修法, 即身不动摇稳如大山 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和意识不动摇净如虚空 前二者均于身要七支坐法中圆满 颂曰 : 身不动则脉不动, 脉不动则气调顺, 气调顺则心安 通达方便稳 故身要七支坐法非常重要, 若未如理造行, 则无法调伏自心, 故应细致把握每一个修行关要, 逐一做到圆满 2 身要七支坐法之要点身要七支坐法要点包括 : 双足跏趺坐 ( 足支 ); 双手定印或休息印 ( 手支 ); 身体端直如箭 ( 头支 肩胛支 腰脊支 ); 舌抵上腭 ( 舌支 ); 眼睛自然平视 ( 眼支 ) 第一 双足跏趺坐若能双盘, 身体自然端直 ; 如若不能, 只要做到不紧不松, 单盘 散盘都可以 有人说双盘的功德比单盘和散盘更高, 其实双盘只是让身体自然直起来, 七支坐法不需要很大改造, 会成为非常自然的行为, 而单盘和散盘要让身体直起来, 还需要逐渐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否则散盘的时候身体很容易弯下去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此, 所以单盘 散盘都可以禅修 有些老年人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 打坐期间无法做到标准坐姿, 即便能做到, 可能时间也很短暂 但不要紧, 能坐的时候尽量坐, 不能坐的时候把腿伸开打坐, 甚至坐在沙发上打坐都可以, 目的是让心静下来 就像我们在积累资粮的时候, 完全没有一点点资粮者, 即便供养沙子或石块, 也能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但若具足福报者, 由于吝啬而供养石头或一般的东西, 则永远无法积累功德 如同这个道理般, 开许可以不标准坐姿打坐, 只是针对腿 98 99

55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脚实在不方便而不能以七支坐法修行者, 绝不是对懒惰 懈怠 怕吃苦者的开许 第二 双手定印或休息印定印 :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双手大拇指轻触, 置于脐下 定印位置要适宜, 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手抬太高会导致双脚发麻, 身体不舒适 ; 太低也不合适, 置于脐下最好 休息印 : 双手自然置于双膝 定印或休息印都可以 汉地有男众 女众结定印姿势不同的说法, 如男众左手在上, 女众右手在上 但这种说法在教言当中并无记载, 因此我们在打坐时按照以上的教言行持即可 第三 身体端直如箭初行者在开始修学打坐期间应该尽量做到身体端直, 稍许紧张, 并逐渐趋向于自然 如果开始打坐时身体不端直而追求 自然, 打坐期间会越来越松, 很难达到七支坐法的标准 所以初始打坐期间身体应该稍微挺直一些, 形成良好的习惯, 并从稍紧开始逐渐趋向于自然 但对于已经修到一定程度的弟子而言, 应该学会越来越自然 第四 舌抵上腭开始打坐时应该舌抵上腭, 其中具有很深的教理 但当进入禅定之中, 即便舌已经放下, 也不需要起心动念观察或重新舌抵上腭 第五 眼睛自然平视双眼睁开, 自然平视前方 通达方便三不动摇修法中 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 主要讲解眼根 眼睛必须睁开, 睁眼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如平常视物般, 普遍广阔地看着外面的一切境, 不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 眼睛若睁得太大, 很容易疲劳 流泪 ; 若睁得太小, 则易落入昏沉 很多人说打坐期间眼睛睁开不大舒服, 但反观我们日常一切行做都没有闭眼, 为什么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呢? 就是因为眼睛没有过于专注在某一个境上, 看得非常自然, 所以眼睛不疲劳 打坐时由于眼睛完全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 因此不到几分钟时间, 眼睛就会疲劳 发胀甚至流泪 这些都是没有做到自然所致 如今汉地信众有闭眼打坐的习惯, 但是我们现前修学必须睁开眼睛, 面对现实而调伏一切, 而不是逃避现实 我们总不能在临终或危急时刻, 先把眼睛闭上再开始安住吧? 谁知道那时有没有等你闭上眼睛的时间呢? 所以,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面对现实, 睁开眼睛修行 但是刚开始修学的弟子, 由于以前形成闭眼打坐的习惯, 所以一睁开眼睛就觉得很难把心静下来 其实当你觉察到很难把心静下来的时候, 心已经开始静下来了 前面通过闭眼达到的 心静下来, 只是外缘暂时无法束缚内心而趋向于一种迷蒙状态 由于宿世的习气, 眼睛一闭上, 五根就开始内收, 时间不长就会进入睡眠之中 所以打坐期间, 必须睁开双眼, 自然平视前方

56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3 身要七支坐法如量之标准身要七支坐法如量之标准是身体达到轻安的状态 有者在禅修时感到身体仿佛不存在了, 这是身体达到轻安状态的表现 4 身要七支坐法中常见过失毗卢七支坐法分为解脱七支坐法和方便七支坐法, 两者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自然 方便七支坐法强调必须符合一定的坐姿标准, 于方便中成办解脱, 乃生圆次第以下之修行坐式 ; 而解脱七支坐法 ( 即上师瑜伽修法中的身要七支坐法 ) 则遵循自然, 于自然中成办解脱, 乃自宗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修法坐式, 亦为即生成办解脱之殊胜方便 身要七支坐法若未如理如法做到自然, 则会有如下过患 第一 身体坐式不自然自然是身体不太紧也不太松的状态, 需要在实修中不断摸索和体会, 而不是打坐一两次就能做到 身体坐式若过于太紧, 会产生胸闷 背部不适等现象, 且易起现众多妄念 由于身体不适 妄念沉重, 修行者逐渐会对打坐心生畏惧而成为修行的障碍 若身体坐式过于太松, 则易起现不清明和昏睡状态, 难以赤裸出世间禅定 如今有些弟子常常上座伊始就想睡觉, 多数是身体姿势过于松缓所致, 这时必须提起正念, 调整坐姿, 使身体稍许紧一点 第二 五根不自然修行过程中五根既不内收, 也不外散, 就是自然 若做 通达方便不到自然, 无论堕入哪一边, 都会出现过患 比如, 有些弟子修行偏向于内收, 身体倚靠, 眼睛闭上或者睁得很小, 打坐几乎就是打瞌睡 还有些弟子偏向于外散, 一上座就观待外面的境, 尤其是对外在形象太执著的弟子, 打坐的时候, 一直都在期待 寻找外面的五彩光 圆空光 金刚链等 有时候不知不觉突然出现蓝色的光, 心中的快乐难以抑制 ; 若什么显现都没有, 就莫名沮丧 需知, 显现尚应分为邪魔加持之相 无明贤脉之相 业风飘动之相和觉性妙力之相 过于外散而呈现之相, 都不是清净之相 只有执受本体之显现, 才是清净之相 觉性妙力之相 而执受这样的见解者, 绝不会被外在的显现所束缚 此外, 五根不自然是神通 神变不能呈现之最大障碍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曾说 : 如今亚青寺很多弟子见解已经很高, 但是神通与神变的呈现并不理想 就像太阳已经呈现, 但光芒却很稀少, 两者之间不是很吻合 后来上师让我去查阅 七宝藏 之 胜乘宝藏论, 其中讲解 五根若不自然, 神通 神变无法呈现 由此断定, 神通 神变不能呈现的最大障碍就是 五根不自然 比如平常打坐的时候, 未依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身体倚靠 闭眼等, 都会导致神通 神变很难呈现 当然, 见解不稳固或没有赤裸, 也不能呈现神通 神变, 但主要还是五根不自然所致 虽然我们修学禅定的

57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通达方便 目的, 不是为了神通 神变而是为了成办解脱, 但是成办 解脱的同时必然呈现神通 神变的功德 要呈现这样的功 德, 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绝不能自己想怎么行 持就怎么行持 (2) 语要排九节风 1 语要排九节风的重要性有些修行者虽然修行, 但易起现众多散乱或昏沉, 且心随念不能安住, 此乃不具前行身要 气要之方便所致, 故修法之前以身要 气要而调整, 目的就在于此 气要排九节风, 如同我们平常煮饭前刷洗脏锅般 若不刷锅而直接煮饭, 即便用最好的米 最恰当的水 米比例 最合适的煮饭时间, 煮出来的饭依然不会有好味道 如同此理, 若于修法之前不清净无始以来至今所造作的一切罪业, 而在此罪业中修持正行, 就会出现沉重的昏沉 散乱而无法静下心来 因此为了我们在修行正行时更加顺利, 必须先清净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 以身要 尤其是气要调伏 修法前如法排气, 可以遣除粗大的烦恼, 形成修行正行之法器, 并于修行中自心容易安住 2 语要排九节风之要点 语要排九节风的要点在于手势 ( 金刚拳 金刚杵 ) 排气 ( 初缓 中快 后缓如小麦形状 ) 以及排气时的观想 具体如下 : 步骤一 : 按照宁提派的传承, 首先左手大拇指压住无名指根形成金刚拳, 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 原理 : 依生圆次第讲解, 大腿动脉至无名指根之间是飘动一切业风之脉, 用大拇指及金刚拳压制此脉, 为止息业风飘动而进入寂止创造顺缘 步骤二 : 右手结印成三股金刚杵, 以中指抵住右鼻孔, 从左鼻孔以先缓 中快 后缓的方式排气三次, 所排之气如小麦形状 ( 两头细中间粗 ), 观无始以来至今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 如灰白色之垢气排出而获得清净 原理 : 左侧聚集的是白色的精脉, 精脉中飘动的是嗔心, 所以将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和病魔观想为灰白色的风而排出体外 嗔心所造的一切罪业, 指以嗔恨为发心而造作的杀生

58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妄语 偷盗等罪业, 并由此而导致疾病 障碍等 故于修法时, 应认真观想, 清净罪业 步骤三 : 右手结金刚拳, 置于右大腿动脉之上 ; 左手结三股金刚杵, 以中指抵住左鼻孔从右鼻孔排气三次, 观无始以来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暗红色的风排出而获得清净 原理 : 之所以将贪心所造一切罪业观想为暗红色, 是因为右侧血脉为红色, 飘动的是贪心 步骤四 : 两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右大腿动脉之上, 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 观无始以来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烟渍般的黑色垢气而排出, 并获得清净 我们每次打坐之前都必须如法排除九节风 虽然有些教言讲解排三节风 ( 左边 右边 两边同时各排一次 ), 但是按照自宗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 平常都以排除九节风为重点 (3) 意要发菩提心 1 发菩提心之重要性殊胜菩提心总摄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如颂云 : 若有成佛彼足矣, 若无成佛无计施, 成佛无误之种子, 胜菩提心愿生起 弥勒菩萨亦曰 : 阻塞恶趣道, 显示善趣道, 引至无老死, 顶礼菩提心 自心如来藏之功德为因, 菩提心为缘, 因缘和合方为成佛之种子 如无菩提心, 凭借任何途径均不能获证佛果 通达方便若具足菩提心, 善根与日俱增, 恶业如劫末火焚烧草堆般一扫而光, 能从根本上铲除业及烦恼障 故当恒时忆念菩提心的功德, 所行一切善法皆以令自他成佛而发心 回向, 乃修行上师瑜伽之殊胜方便 故我等当念念思维追逐自利之过失和珍宝菩提心之功德 诚如寂天菩萨云 : 何须更繁叙? 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 且观此二别 释迦牟尼佛一心利众, 结果证得了圆满佛果 ; 而凡夫无始以来一直谋求利己, 至今于轮回中饱受诸苦 故自利之心行乃一切痛苦的根源, 会阻碍暂时佛子菩萨地的功德及究竟遍知佛果于心相续中呈现, 是真正的魔障 欲彻底断除如是魔障, 唯有修行自他平等 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 生起不退转之珍宝菩提心 2 意要发菩提心之要点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真实见解之悲空双运, 此时, 执受本体的同时妙力即为慈悲心, 这种无缘慈悲心与本体一如, 即悲空无二, 此中已圆融菩提心的两层含义 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 执受本体就是诸佛菩萨的坛城, 因此不需把众生度化到某个实有的地点, 在自然状态中如是呈现见解而安住, 就是胜义菩提心 但对于初次开始修学佛法者, 以及禅定见解还没有稳定 仅处于了知和觉受阶段者, 无法奉行胜义菩提心, 应以世俗菩提心修行为妙 修行世俗菩提心时, 首先要认识到遍虚空之际, 遍布有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大恩根本上师桑昂丹增仁波切八关斋戒开示 ( 二 ) ( 上 ) 藏历木羊年神变月十四公历 2015 年 3 月 4 日 首先对在座的出家男众女众和所有的在家众再次说一声感恩, 感恩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在座的大众已经在修持清净之佛法, 因此, 说一声感恩! 除此之外也不会随意给你们说感恩 因为法务很繁忙, 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做, 时间也不是很多 俄色多杰前天就要求我来, 昨天也要求, 而今天在女众区传完法以后,

More information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第 1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 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 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 这是一个祈祷文, 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 窍诀金钥 的时候, 讲到了大乘的皈依 菩提心特别殊胜 今天我们要 学习佛法当中,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说, 你也不要装模作样 本来不是活佛而你自己却好像表面上装着活佛的样子, 可能就会破别解脱戒中的妄语戒 就像以前在印度, 如果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果 位, 是不能坐在花黄垫子的上面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某某是此活佛, 某某是彼活佛 当然活佛里有真的假的两种, 真活佛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不可思议, 而假的 自我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在此世间, 今生来世都承受痛苦, 沉溺在漫无边际的苦海之中, 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五毒烦恼, 除此之外, 就再也不存在能危害我们今生和来世的敌人了 在显宗或密宗, 我们依靠具德上师的殊胜窍诀, 观察烦恼的本性时, 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灭尽 这种令所有的烦恼自然得到解脱的修法, 就是最殊胜的方法 我们应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相续, 而不要只注重表面的行为 如果心相续中的五毒烦恼丝毫未减弱,

More information

《基础班课程·如何做功课》第四课

《基础班课程·如何做功课》第四课 基础班课程 如何做功课 第四课 为度化无量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今天继续学习 次第花开 中 如何做功课 的内容 作为佛弟子, 做功课就像睡觉吃饭一样是每天必须的 所以一开始, 要从闻思上得到定解, 然后长期坚持行持 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 第一, 做功课的前行 包括排除内外的干扰, 尤其要关掉手机 上周上师在开示时说 : 再三地合掌祈请大家, 你们在闻法或座上修时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加行实修:引导一 睱满难得 2特法圆满

加行实修:引导一 睱满难得 2特法圆满 加行实修 : 引导一睱满难得 2 特法圆满 实修引导 一 睱满难得 (2) 特法圆满 前行准备 首先做好座前准备, 然后开始做身语意的调整 一 身的要点 (1) 双足金刚跏趺坐, 刚开始如果做不到, 一般的席地盘腿而坐也可以 (2) 双手结定印 : 手掌朝上, 左手在下, 右手在上, 双手交叠, 拇指相抵, 放于脐下 (3) 脊背挺直 (4) 两臂自然下垂, 保持放松 舒展的姿势, 不要用力夹起来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Microsoft Word - 至尊哈尔哇.doc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至尊哈尔哇 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 联波活佛 ) 出生于 1948 年于青海久治县 3 岁时即被认定为前世哈尔哇仁波切的转世化身 1951 年藏历 9 月 21 日出家 第二天正式在各莫寺坐床 从此, 仁波切开始跟随寺内最有学问的三位上师, 听闻 修行各种显密教法 虚岁 8 岁时, 他已能非常流利的背诵许多佛教经典与法本,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本寺举行的背经大考 1958 年,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八关斋戒法会开示 2 3

八关斋戒法会开示 2 3 八关斋戒法会开示 1 八关斋戒法会开示 2 3 亚青五大法会开示集 亚青法会 法会 藏历 极乐法会 藏历 4 月 4 日-4 月 10 日 喇嘛仁波切开启的昂吉桑钦神山烟供 藏历 4 月 13 日 莲师铜色吉祥山供护法烟供 藏历 4 月 23 日 金刚舞法会 藏历 5 月 5 日-5 月 10 日 上师供 祖师法会 藏历 5 月 14 日-5 月 21 日 女众受菩萨戒 藏历 5 月 20 日 男众受菩萨戒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2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有理性的 经过真实智慧抉择后的如理修行, 这样怎么可能 现前修佛法的殊胜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强大大家想想, 万法当中, 对治烦恼力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大智慧 没有般若的凡夫, 不管是闻思修, 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 肯定处在执著之中, 很难摆脱我执 自 般若品释 随堂开示 1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上师仁波切随堂开示 上师仁波切在宣讲 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时, 就般若法门的重要性以及学修方法等多个方面作了精彩的开示, 兹录以成文, 并附以标题, 以使广大同修, 共沾法益, 共同推进闻思修事业, 使正法长住世间 净水如意宝 讲的就是修行般若的境界 入行论般若品释 净水如意宝 讲得非常殊胜, 非常精彩, 比如现在正在讲的抉择四念住的修习要义这部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ssyj-qdls.doc

Microsoft Word - ssyj-qdls.doc 上师瑜伽 祈祷莲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修上师瑜伽 这个上师瑜伽, 是祈祷莲花生大士 大家应该清楚, 藏地密法中大多数的上师瑜伽, 都与莲花生大士的修法有着密切联系 加行组修 不共加行 时, 本来应该先修皈依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 ~ : ; [1] : 327

; ~ : ; [1] : 327 10 3 2013 3 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 Vol.10No.3 Mar.2013 * 齐善鸿肖华 ( 南开大学商学院 ) : 通过对科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讨 反思了管理科学在这 2 个方面的状态 探讨 了因人文性的缺失而导致的发展困境提出管理科学要在科学二重性的统一中寻找发展之 路 让管理回归本质 从管理的根源和核心入手 将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作为突破困境的支点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柯日密咒洲网站常见问答 大家好! 由于询问直播 下载 云盘以及检索等问题的师兄比较多, 为了高效地为道友们服务, 并且为更多的道友提供方便, 故发布本常见问答 敬请收藏备查, 欢迎转发 如有相关疑问, 敬请您仔细阅读 本文已经阐释的内容, 恕不再一一回复道友 如果本文未能解答您的问题, 请发邮件至 krmzz@krmzz.org, 会有技术人员为您解答, 本文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更新本文 感恩您的理解!

More information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月称菩萨说过 :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 当中也曾指出 : 心为一切诸法之源, 故名为普作王 为什么称为普作呢? 因 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 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 萨 哈尊者说 : 心乃轮涅之 根 如 大幻化网 中对心和智慧所作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 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正在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等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次趁国庆放假, 大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 来一起交流佛法, 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 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 根据经论中的教证, 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 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修佛法的正确方法 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佛弟子们 目录 一 佛法的核心 1 二 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 三 闻思修的衡量标准 10 四 闻思修三慧的殊胜作用 12 五 缺乏闻思修三慧的严重后果 21 六 最大的慈善是闻思修行 25 七 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 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34 八 随信行与随法行 37 九 如何学修佛法的小结 58 附 : 持大乘法愿文 63 愿海精髓 65 联系方式 66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More information

吉祥任运宝库 4

吉祥任运宝库 4 1 诸法之精要. 皈依 吉祥任运宝库 4 诸法之精要. 皈依 ⱘⷚ 㩰㬇㧈䅃 㘏䅕㒛ⱁゴ 䔑䎀 5 吉祥任运宝库 6 15 诸法之精要. 皈依 诸法之精要. 皈依 16 序 此岸 代序 我在各地讲法期间, 发现不少人对于皈依心存疑惑 : 有的人问 : 我过得很好, 身体健康 家庭和睦 工作稳定 有房有车 同时我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也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无论物质还是心灵都不空虚, 为什么要皈依进入佛门呢?

More information

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 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 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 无疑我们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 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那就

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 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 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 无疑我们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 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 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那就 甘露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 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 同理, 听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 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 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 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 此时此刻, 不少众生却经常饮用燃烧的铁水, 感受无量的痛苦 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 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 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子经常诽谤曾给他传讲密法的上师, 那么弟子和上师都会堕入地狱, 就像二只小 牛被拴在一起, 一只从悬崖上掉了下去, 另外一只也一定会随之而下 对于声明学 医学和因明学等这些共同方面的论典, 以及有关无常 因果 轮回痛苦等显宗方面的法, 则不论是给任何人, 只要是对他们有所利益, 就必须要给他们传讲,

子经常诽谤曾给他传讲密法的上师, 那么弟子和上师都会堕入地狱, 就像二只小 牛被拴在一起, 一只从悬崖上掉了下去, 另外一只也一定会随之而下 对于声明学 医学和因明学等这些共同方面的论典, 以及有关无常 因果 轮回痛苦等显宗方面的法, 则不论是给任何人, 只要是对他们有所利益, 就必须要给他们传讲, 保密窍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作为一个高僧大德, 必须具有明辨讲与不讲之间界限的能力, 对于非法器不 能宣讲佛法, 而对法器宣讲佛法则是义不容辞 因此在这些悲愍一切众生, 能辨 别法器与非器, 并能保密教言的大圣者面前恭敬顶礼! 本来涵括广大甚深的意义, 但通过简便易懂的方法来宣说与了知的方式就称为窍诀, 也可以称为教言 若泄漏秘密, 则窍诀的无比加持就会断然消失 泄漏秘密肯定会受到护法神众的惩罚,

More information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目录 修持加行是成就大圆满的唯一之路 1 大圆满法的修行次第 5 2006 年百日共修发菩提心一 1 发菩提心二 14 发菩提心三 28 发菩提心四 38 发菩提心五 49 发菩提心六 60 发菩提心七 71 发菩提心八 80 发菩提心九 91 发菩提心十 98 2008 年加行开示发菩提心一 111 发菩提心二 123 发菩提心三 138 发菩提心四 152 2009 年万盏法会开显解脱道之发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1.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1.doc 目目 录 藏传净土法 第一课... 1 第二课... 23 第三课... 41 第四课... 59 第五课... 77 第六课... 94 第七课...112 第八课... 131 第九课... 150 第十课... 168 第十一课... 185 第十二课... 203 第十三课... 220 第十四课... 238 第十五课... 254 第十六课... 269 第十七课... 283 第十八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总说要义 因缘品 中云 : 非以发髻非以棍 1 经中说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而并没有说 改造身语, 是诸佛教 诚如经中言 : 心清净令身清净, 身清净非令心净 所有僧人, 是生者的依托, 是死者的呼援, 因此必须治疗自心的疾病, 而治疗心的疾患 业和烦恼病的良药就是妙法, 本来 法 的名称涉及十个

总说要义 因缘品 中云 : 非以发髻非以棍 1 经中说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而并没有说 改造身语, 是诸佛教 诚如经中言 : 心清净令身清净, 身清净非令心净 所有僧人, 是生者的依托, 是死者的呼援, 因此必须治疗自心的疾病, 而治疗心的疾患 业和烦恼病的良药就是妙法, 本来 法 的名称涉及十个 总说要义前行备忘录 堪布阿琼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 顶礼具无缘大悲的至尊上师! 金刚顶续 中云: 所有的心念归摄起来, 怀着极为善妙的意乐而谛听, 对于忘失者, 金刚萨埵等三世如来不予以加持 不管是在听闻 正法 传讲正法 行持正法还是观修正法的时 候, 首先都要向内反观自心, 观察自相续 只 要是人, 起心动念无外乎贪嗔痴 恶的分别 念 无记的分别念和信心出离心菩提心 善的分别念三种, 除此之外不会生起

More information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 比如 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 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 比如学历相同 的劳动者 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 为什么在不同行业 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 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 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第三课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第三课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第三课 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 闻法之理, 听闻佛法的时候, 一定要如理如法 发殊胜的菩提心, 若如此, 仅仅听闻一次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尤其, 在网上共修的时候, 也应对法恭敬 很多人在网络上听法或者来到听闻佛法的现场听法, 功德都非常大 虽然要花费一些时间到现场或共修点听法, 但我们为了佛法, 为了获得解脱,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16 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 资格培训教程 图 1 4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Super 1990 的时候 由于工作者角色的中断 个人又缺乏其他角色可以替代它满足个人 的心理需求 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乃至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状况 角色和显著角色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评估一个人在工作 学习 家庭 休 闲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投入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影响 从而帮助个人协 调平衡生活各部分的内容 丰富个人的生活空间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杨夏鸣 安全区 和 大屠杀 是出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一对似乎矛盾的词语 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是由于南京 安全区 的功能发生了错位 即 安全区某些未定或是次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超过主要的功能 其原因是日军拒绝承认 安全区 安全区 的建立系个人行为 并非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 对主权国家不具约束力 因而 安全区 被赋予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当局的意愿 南京安全区功能错位原因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甘露文库 走向解脱•别解脱戒品.在家篇

甘露文库 走向解脱•别解脱戒品.在家篇 走 向 解 脱 在 家 篇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目 录 前言 1 持戒胜利与破戒过患 一 总说 1 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础 出离心 9 2 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础 17 3 传法上师首需重戒 22 4 持戒清净的标准 23 5 末法时代更应持戒 24 6 戒律与修行 25 二 守持净戒的胜利 1 总说持戒的胜利 30 2 分说持戒的胜利 38 3 出家的功德 55 4 出家与在家 58 三 破戒过患 1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91课马士茵编辑0-40分钟 入菩萨行论 91 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 我们一起学习寂天论师所造的 入菩萨行 论 这部论典是阐释如何引发和生起菩提心的专著, 是极为殊胜 的窍诀 大乘佛法的殊胜精华是菩提心, 它不仅是大乘的入门和核心, 也是究竟证悟的境界 菩提心, 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入 菩萨行论 中第一到八品, 包括第十品, 都可归摄在世俗菩提心中, 胜义菩提心主要通过第九品进行阐释 世俗 胜义菩提心的体相, 以及怎样才能生起世俗

More information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胜利道歌 天鼓妙音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颂 怙主诸佛智慧身, 文殊师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莲蕊心, 所言愿利诸有情 甚深光明大圆满, 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 唯此铭刻于心中 遇此胜法善缘众, 前世累劫积资果, 与普贤王同缘分, 诸道友当生欢喜 为沉恐怖轮回众, 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 舍弃爱自如毒食 以此可阻恶趣门, 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 切莫散乱修此要 于诸轮回之盛事,

More information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 2 3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 2 3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 1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 2 3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 教言宝藏 呼唤上师 上师 您那慈祥的笑容 一如春风 温暖心地 您那深邃的目光 一如朝阳 唤醒晨曦 您以无尽悲心智慧 高树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讲修法幢 破无明 除痴迷 接引无量众生至安乐胜地 上师 从您示现涅槃的那一刻起 多少个清晨 孩儿醒来泪湿衣襟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掌握完美》

《掌握完美》 序言 1 序 言 一把开启完美之门的钥匙 在这个世间, 无论高低贵贱, 其实人人都渴望完美 渴望健康长寿, 是为了实现生命质量的完美 渴望事业有成, 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完美 渴望物资富足, 是为了实现物资财富的完美 渴望身份显贵, 是为了实现权势地位的完美 渴望妻贤子孝, 是为了实现家庭生活的完美 渴望人爱爱人, 是为了实现感情世界的完美 渴望人敬敬人, 是为了实现人际关系的完美, 等等 总之,

More information

起信心, 没有信心就得不到加持, 得不到加持就不能成就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要转变环境先转变自己, 要具足信心先解决疑惑 断除疑惑是生起信心的首要条件, 若是没有丝毫的怀疑, 就成就了, 就什么都好了, 就什么都有了 因此说, 明理 断除疑惑至关重要, 这是修学佛法最基本的条件 我们都是实修者,

起信心, 没有信心就得不到加持, 得不到加持就不能成就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要转变环境先转变自己, 要具足信心先解决疑惑 断除疑惑是生起信心的首要条件, 若是没有丝毫的怀疑, 就成就了, 就什么都好了, 就什么都有了 因此说, 明理 断除疑惑至关重要, 这是修学佛法最基本的条件 我们都是实修者, 序言 用智慧的宝剑斩除疑惑的根苗佛法是断除烦恼的方法, 是解除痛苦的方法, 是能够给人的今生今世, 乃至以后的生生世世带来快乐与幸福的方法 而我们现在所学修的净土与大圆满法, 特别相应现代 相应现代环境 相应现代众生的根基 这些殊胜的妙法给邪知邪见盛行的末法时期, 给深陷五浊恶世迷乱的众生, 带来了解脱的曙光, 为他们指明了修学的目标与方向 很多具缘的众生, 有的学修了几年, 有的只学修了几个月,

More information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入菩萨行论 第 17 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 论 是宣讲凡夫如何经由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从而获得殊胜觉悟再 去利益众生的殊胜方法 第一品我们学习了菩提心的利益, 知道菩 提心具有超胜世间的巨大功德, 已经在我们的相续中引发了生起菩提 心的强烈愿望

More information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 本册总目录 索达吉堪布译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1 四法宝鬘论 略解... 245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讲义 加哲无著尊者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2005 年 7 月 6 日晚上 9 时 这次 我利用开 普贤云供法会 的八天 时间 为大家宣讲 修心七要 耳传略释 一般来说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 众多寺院 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至西方

More information

上师人生开示录 不离 法王晋美彭措口述索达吉堪布编译 2

上师人生开示录 不离 法王晋美彭措口述索达吉堪布编译 2 1 上师人生开示录 不离 法王晋美彭措口述索达吉堪布编译 2 རང གས མ ཤ ར 莫舍己道 གཞན ས མས མ ད གས 勿扰他心 3 愿你未来路上有这盏不灭的明灯 上师法王如意宝离开我们已整十年 在上师身边的那段日子, 是我人生中最美的时光, 也是迄今最奢侈的记忆 他无论到哪个国家, 面对哪个民族的人群, 无论是讲甚深的佛法, 还是普世的道理, 都会让人受益良多 有人说 : 法王虽然尊贵,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文字作品二等奖 M

文字作品二等奖 M 为国开利甲 两弹裂长空 记 201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程开甲院士 经济日报社 佘惠敏 1918 年出生的程开 甲 在他 96 岁高龄时获 得 了 国 家 最 高 科 技 奖 这个奖 源于半个世纪 前新中国爆响的第一颗 原子弹 源于他为国奉 献的耿耿丹心 源于他 开拓进取的赫赫功勋 顽童的自尊 从那天起 我看到了 中国的希望 在文风繁盛的江苏 省吴江市出生成长的程 经济日报 第 7 版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菩提道次第 实修理路 2004 年 5 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道次第 是一部实修性很强的论著, 不仅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以简明的修学套路, 将理论一一落实于实修 本论在 略示修法 部分, 以依止法为例, 为我们示范了修习任何法门必须具备的四个步骤, 即加行 正行 结行与未修中间 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便是围绕着这一纲领展开 一 加行 修法的共同基础 加行, 也称为前行, 即正式修法前应作的准备

More information

走 向 解 脱

走 向 解 脱 前 言 走向解脱 别解脱戒品 益西彭措堪布著 ( 在家篇 ) - 285 - 前 前 言 言 根据佛陀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言教, 初学者应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 也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戒律的基础之后, 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 佛陀在小乘 大乘显宗以及无上密宗三乘法轮中所传的戒律不同, 分别为外小乘别解脱戒 内大乘菩萨戒以及密金刚乘三昧耶戒 小乘别解脱戒主要针对众生身口的行为和语言, 故称之为外

More information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要说 08 年最成功的高清机, 非三合一 F1/F2 莫属 它集中了国内不同的高清接收需求, 整合了当时能想到的各种功能, 为欣赏高清奥运, 满足高端发烧人士, 做出了贡献 F1/F2 的成功, 说明不依赖进口, 我们也有能力打造顶级的高清机, 并且更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 不过, 即使 F1/F2 的终极版, 也不兼容 ABS-S 或 ISDB-S, 没有网络功能, 不能 USB 录像等等, 有一定的局限性

More information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 刘志彪 吴福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 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 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 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 贸易量越大 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 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 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时常作这样的观修和训练, 做任何一件事, 都要发心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做, 为解脱六道一切有情的痛苦而做 心行的成就是一种积累, 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不断如是观修, 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日渐增长 当菩提心具有足够的力量之后, 便能战胜凡夫心, 消除凡夫心带来的一切负面作用 舍凡夫心,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 修学要领 2004 年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我们应当发心为利益六道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学习佛法 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学佛的要领, 也在于如何用心 所谓修行, 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 但关键还必须善用其心 所有的修行方法, 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心行 如果不善于用心, 即使遍学三藏 广修道场 接引无量众生学佛, 也无法使我们抵达解脱之道, 甚至可以说, 和成就佛道了不相干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177课0-10分钟李鸿打 入菩萨行论 177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全论有十品, 前 面九品的次第是菩提心胜宝未生令生起 已生令不退 辗转令增长 第一 二 三品, 是没有生起菩提心让它生起的窍诀 ; 第四 五 六品, 是生起之后, 怎么样不退失 ; 第七

More information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及传承诸上师! 具足功德根本上师宝住我心轮莲花蕊垫上已于大慈恩门摄受我祈请赐予三门之成就具足功德上师诸所行虽一刹那也不生邪见恭敬胜解所作皆贤善祈请上师加持心相续 C o 目 n t 录 e 自序 7 n t 再版前言 s 慈成加参仁波切修学传承简介 第一章 11 痛苦与解脱 23 一 因果轮回的概念 26 二 认识痛苦 31 三 寻求解脱 33 第二章 纯正的出离心 49 一 何谓纯正的出离心

More information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把戒律看淡了, 在不知不觉中断绝了功德的来源, 也远离了护法神的庇护, 最终沦为魔子魔孙一族, 岂不令人惋惜?

More information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 非正式文稿, 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 第 11 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 今天我们再一 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是为了让修学佛法的佛弟子趋入到甚深的境界, 是一 个次第引导修法的殊胜论典 要趋入到最殊胜的境界是什么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三月十日 好, 我们昨天讲到 般若, 般若是本来灵知照了 在因中它属于慧心所, 果上属于择灭无为, 所以它达到的无为的境界属于择灭 为什么呢? 因为慧心所是有所拣择 分辨的智慧, 所以它是抉择的无为, 所以它是择灭无为 所以般若它是属于无漏 清净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波罗蜜多 波罗 是梵语,

More information

所以, 我们思维的必要和目的叫遣除增益和损减, 也就是说正确地 理解法的意义 遣除增益 损减之后对法的意义产生定解, 我们通 过思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得到的智慧叫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的前提一定是思所生慧, 修行缘思所生慧得到的定解, 缘这个定解开始反复地观修, 反复地串习, 这叫 修 通过修行

所以, 我们思维的必要和目的叫遣除增益和损减, 也就是说正确地 理解法的意义 遣除增益 损减之后对法的意义产生定解, 我们通 过思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得到的智慧叫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的前提一定是思所生慧, 修行缘思所生慧得到的定解, 缘这个定解开始反复地观修, 反复地串习, 这叫 修 通过修行 我们继续学习 未护正知之过患, 分别宣讲没有护持正知 没有 护持正念的过患 此科判的重点是没有护持正知而引发的过患 第二 ( 未护正知之过患 ) 分二 : 一 失毁智慧 ; 二 失毁戒 律 第一 失毁智慧 : 心无正知者,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不复住正念 无正知 实际上是烦恼的状态, 如果心没有正知或者失坏了正知, 就会具足烦恼 具足烦恼会引发什么过患? 颂词中说 :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窍诀宝藏论释

窍诀宝藏论释 窍诀宝藏论译序 译 序 众生的无上怙主全知无垢光尊者的色身虽已融入法界, 然而, 为悲悯我们这些浊世愚昧的众生而留下了以甚深古萨里派 四心滴 广行班智达派 七宝藏 以及 三休息 三解脱 为主数目惊人的丰厚遗产 其中的七宝藏可堪为宁玛派的璀璨明珠 无价之宝 七宝藏 中的 如意宝藏论 有颂词与自释, 共分二十二品, 详细论述一切显密乘 实相宝藏论 有颂词与自释, 共分四品, 分别阐述无有 自成 平等 唯一四大誓言

More information

六 祈请所欲七 祈四灌顶八 后得转道用九 回向偈十 发愿十一 中阴愿十二 谛实力十三 吉祥偈 为何修持 上师的含义上师对寻求解脱者的重要性谨慎选择上师具德上师应具备的条件如何依止上师实修上师瑜伽法的目的修

六 祈请所欲七 祈四灌顶八 后得转道用九 回向偈十 发愿十一 中阴愿十二 谛实力十三 吉祥偈 为何修持 上师的含义上师对寻求解脱者的重要性谨慎选择上师具德上师应具备的条件如何依止上师实修上师瑜伽法的目的修 目录 修法仪轨 2 15 23 课前念诵 正修上师瑜伽念诵 课后回向 速得成就上师瑜伽 释义 34 38 45 50 53 一 皈依发心二 明观资粮田三 集资净障七支供四 发起尊意五 祈请成就 54 56 59 61 63 64 67 67 六 祈请所欲七 祈四灌顶八 后得转道用九 回向偈十 发愿十一 中阴愿十二 谛实力十三 吉祥偈 为何修持 70 71 73 74 77 85 86 88 上师的含义上师对寻求解脱者的重要性谨慎选择上师具德上师应具备的条件如何依止上师实修上师瑜伽法的目的修持上师瑜伽法的义理实修上师瑜伽法的重要性

More information

众弟子已经如法闻受了殊胜无比的教言, 但因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拙劣而无法忆持, 更 遑论真切行持了, 惋惜之声不绝于耳 故我们发心根据录音整理成为小册, 在此过程中努力 做到忠实法王的教言, 不搀杂自己的分别念 于此, 上师的所有金刚弟子咸可为证 本文的每一句教言都是价值连城的如意宝, 应作稀有难得之

众弟子已经如法闻受了殊胜无比的教言, 但因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拙劣而无法忆持, 更 遑论真切行持了, 惋惜之声不绝于耳 故我们发心根据录音整理成为小册, 在此过程中努力 做到忠实法王的教言, 不搀杂自己的分别念 于此, 上师的所有金刚弟子咸可为证 本文的每一句教言都是价值连城的如意宝, 应作稀有难得之 麦彭仁波切教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讲授堪布索达吉口译 前言 当前的世纪中, 无论经济与科学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地提升, 资讯信息迅速膨胀乃至爆炸,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瞬息万变的大时代里, 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尖锐恶化, 如环保 人口就业 社会暴力 工业布局 周边国家的不平衡发展与地区冲突等等, 这些无一不在显示众生的烦恼日益深重, 难以调伏以至于此 而调伏众生烦恼最为强力有效的学问与手段乃为佛法,

More information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目录 作者自序 以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 1 第一篇 第一章 明理篇 1 基础佛理 1 什么叫做佛法 /1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8 学佛的重要性 /13 什么叫做学佛修行 /21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25 是心即佛 /31 苦集灭道 /34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 /41 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 /51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 依止上师 /59 第二章 基础修行 66 解脱

More information

加行实修:引导六 菩提心的修法 3悲无量心

加行实修:引导六 菩提心的修法 3悲无量心 加行实修 : 引导六菩提心的修法 3 悲无量心 前行准备 首先做好座前准备, 然后开始做身语意的调整 一 身的要点, 毗卢七法 (1) 双足金刚跏趺坐, 刚开始如果做不到, 一般的席地盘腿而坐也可以 (2) 双手结定印 : 手掌朝上, 左手在下, 右手在上, 双手交叠, 拇指相抵, 放于脐下 (3) 脊背挺直 (4) 两臂自然下垂, 保持放松 舒展的姿势, 不要用力夹起来 (5) 颈部稍稍向前倾,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黄柯鑫博士 甘特图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甘特图的优点 : 直观明了 ( 图形化概要 ); 简单易懂 ( 易于理解 ); 应用广泛 ( 技术通用 ) 甘特图的缺点 : 不能清晰表示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WBS 责任分配矩阵 ( 负责〇审批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窍诀宝藏海前前言 当今世纪, 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 信息资讯迅速膨胀,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 精神极为空虚颓废, 追根究底, 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 心灵缺乏认知所致 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

窍诀宝藏海前前言 当今世纪, 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 信息资讯迅速膨胀,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 精神极为空虚颓废, 追根究底, 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 心灵缺乏认知所致 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 法王晋美彭措传讲索达吉堪布口译 窍诀宝藏海前前言 当今世纪, 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 信息资讯迅速膨胀, 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内心的烦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 精神极为空虚颓废, 追根究底, 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 心灵缺乏认知所致 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最具特色 可调伏众生烦恼 获得究竟解脱最强有力的手段唯有佛法 千部论主世亲菩萨云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B0E3C8F4C9E3CBCCC7B3CACD312E646F63> 目目录目录 为什么要学 般若摄颂... 1 般若摄颂浅释第一课... 19 第一品 : 第二课... 36 第三课... 57 第四课... 72 第五课... 86 第六课... 104 第七课... 126 第二品 : 第八课... 146 第九课... 166 第十课... 186 第十一课... 205 第十二课... 227 第十三课... 248 录第十四课...267 第十五课...285

More information

佛门威仪篇

佛门威仪篇 入门教材 ( 内部学习资料, 未经开许不得印刷流通 ) 愿成精舍汇编 1 目 录 学佛基础篇进入实修篇实修引导修行次第修学途径佛门威仪篇 1 在家居士的 50 个注意事项 2 藏密的 10 个基本礼仪 3 如何敬佛 敬法 敬僧 4 居士如何恭敬三宝居士戒律篇居士五戒十不善业 2 学佛基础篇 请阅读圣道光辉网 实修引导 避免盲修栏目 http://www.sdgh.org/leadto/two_index.aspx

More information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给多有拉姆)佛子行三十七颂1——7 自我教言 华智仁波切造颂 切莫遗忘有三种 : 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 莫忘正念与正知 恒需忆念有三种 : 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 恒念律仪与誓言 恒时应具有三种 : 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榻恒时应有身, 心中恒时应放松 急须忘掉有三种 : 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 急须忘掉痴睡眠 恒需谨慎有三种 : 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 平常观心应谨慎 恒需隐秘有三种

More information